中国有 5000 年的农业历史,为什么却不如只发展了 200 年农业的美国?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农小夫 发表

恭喜题主跟首富一样,对农业缺少了解。

农业本身,对其影响最大的是自然环境条件和科技条件。关历史什么关系。

既然说到农业,就说点题外话。
我们学农的工科生,比较推崇荷兰的温室技术,美国的机械化和规模化,以色列的滴灌技术。

这三者中,数美国的自然环境条件最好。耕地面积全球占比 13%,而且多是平原,地广人稀,天选之地。适合规模化和机械化。我国的华北和东北就有这种条件。美国农业领先之处在于充分利用农业高产及低成本优 势控制了全球农产品贸易市场份额的 1/4,同时利用极低的成本优势控制了大豆及玉米 等农作物的定价权。反正我国没少买。

我有一个美国的客户,华裔的。他在美国买了好大的一片地,专门种植牧草,然后出口到中国,卖给伊利和蒙牛。美国的很多耕地,都有休耕制度,确保土地的肥力和高产,种植管理十分合理。

以色列的自然条件最不好。首先是沙漠地,没肥力,不含水,学农的都知道种植土壤,沙壤土最好。以色列的这种土质是最次的。其次,以色列的淡水资源少。聪明的犹太人发明和不断完善滴灌技术和海水淡化技术。农业产品不仅满足本国,还出口欧洲。上演沙漠变绿洲的奇迹。

以色列跟我国的农业部有很多的合作。特别是跟中国农业大学,合作过不少项目。

至于我国的农业,由于跨很多纬度,地形环境条件多样。所以基本上什么模式都有。

补充一些
我做农业设施类工程的,经常帮客户设计温室,设计植物工厂,无土栽培,灌溉设施等。这些工程项目,往往背后都有国家补贴,纯公司投资是划不来的。比如我之前接到的温室项目,国家补贴 80% 建温室。也多亏国家补贴,现代农业渐渐的发展起来。

但是算起来,我国的补贴力度远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其次,农业本身经营的好坏,还得靠经营者不断的探索,补贴不是农业企业长久的生存之道。

在中国搞农业是很难赚钱的,很多时候需要国家的补贴来维持。可能你不知道,建一座比较现代化的猪场,成本至少几个亿。因为设施农业投资大,回报周期长,风险很难把控。我认识的不少人搞现代农业,情怀的成分占很大比例。也有政策优势搞农业的,烂尾的不少。

知乎用户 lyounger​ 发表

伊拉克都搞了一万年农业了,现在成什么鬼样子了?

知乎用户 归伶昌​ 发表

这一类的问题一般包含下面的等式(尽管不都在这一题中出现):

因为:

外国 = 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 美国

美国只有两百多年历史

所以:

西方(= 美国)的一切东西都只有两百多年历史

疑问:

我们有五千年历史为什么赶不上别人两百多年啊啊啊啊啊???

这一世界图景背后隐藏的是一种对世界的孤立的、静止的观点:每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以及科学技术等等,都应该是来自于自己的国家。抱有这种观点的人难以理解两河流域和埃及文明(这些文明普遍认为比中华文明更古老)如何影响了古希腊文明,古希腊文明如何影响了古罗马文明,古罗马文明如何影响了中世纪的西方文明,中世纪和古代文明一起又如何影响了近代民族国家,最终到那个神圣的美利坚帝国。很多抱持着孤立民族 - 历史观的人无法理解这种传承关系:古埃及不是古希腊,古希腊不是古罗马,古罗马不是法兰克帝国,法兰克帝国不是不列颠,不列颠不是美利坚,哪里来的传承?

如果这样的困惑并非不普遍的话,那么我们要问,这样的困惑到底从何而来?

我的一个粗浅的看法是:这种认为人种 / 民族 / 国家和文化 / 科学 / 技术 / 政治制度必然联系在一起的观点源自中国人所处的具体情境,即中国被认为是唯一一个文明没有中断的国家(至于是否确是如此我不予置评)。

中国人所处的这一具体的历史的、文化的情境给很多中国人造成了这样的印象:文化 / 科学 / 技术 / 政治制度这些东西作为 “形式”,天生要与某种特定的质料——民族、国家等等结合起来,前者是后者的规定性,而后者是前者存在的前提。所以只要(比如)古埃及被征服了,古埃及的所有文化、科学、技术、思想就全部消失了。而同样,如果一个国家(比如美国)出现,它就应该从 0 开始,升级打怪,来塑造“自己的” 文化、科学、技术,如此等等。

这样的想法或许在自然科学领域是存在的:如果没有特定的质料基础,某些特定的结构就不可能出现,而一个新出现的东西(比如新生儿)要从小长到大(比如受精卵成长为胎儿)。但我们要时刻谨记亚里士多德的教导:不要把自然领域的原则随意地套用到人的实践领域上。

我们诚然可以说,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讨论的城邦,在今天的民族国家没有什么直接的意义,他们的城邦理论只和雅典这种城邦国家的现实相适应。但他们书中对城邦的作用、分工等等的一般性讨论绝不仅仅适用于特定的质料,而是具有普遍性特征。

在农业技术上,事情也同样如此:埃及和罗马,罗马和伦敦,伦敦和波士顿的水文、气象状况差别非常巨大,但其各自产生的农业知识中普遍的部分(比如土地丈量、灌溉技术、农业政策、机械技术)是可以跨越民族和国家得到传承的。

也因此,罗马不仅不是一天建成的,而且也不仅是靠罗马自己建成的——它的文化、制度、科技等等包含了从埃及、希腊到罗马自身所有文明发展的结果。在美国,事情也同样如此。

综上所述,题主的这类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绝对的文化相对主义,即认为任何上层建筑都必然以特定的民族、国家为基础,不存在文化、科学、技术转移的可能性。进而,所有的文化都必须是原生性的(如果不是原生性的,那就必须是依赖于原生文化的某种次文化)。而这一思想又植根于中国漫长的,缺乏系统性地文化接受的历史(这一接受仅在最近的一百多年发生,因而被认为是例外的),以及中原文化与周边文化的主 - 从关系的这两个历史现实基础之上。这一具体历史 - 文化情境让一部分的人产生了特定文化、特定思想、科学技术等必须与特定民族和国家联系的错觉。

【至于美国农业发展的优势啥的我就不提了,楼下很多答案,而且…… 高中也学过……】

知乎用户 云舒 发表

这个问题问得很坏。

岂止农业,你为啥不说中国发展了五千年,大部分领域都赶不上才 200 年的美国。

历史是能这么割裂的对比的么?5000 年农业,那是从驯服野生水稻开始的,美国 200 年前才开始驯服水稻小麦?5000 年是从石器陶器时代开始的,美国 200 年前是啥时代?

要这么算,那你为啥不说中国成立 70 年,就很多领域超过了很多几百年的国家,比如高铁比发展了几百年的英国好……

知乎用户 invalid s​ 发表

因为农业是个高科技行业。

它自古以来,都是尖端科学成果的最大消费者。

那些养过花的朋友应该对此有所感触。

别看卖给你的盆栽,从土到花肥再到注意事项一条龙的服务,但不上心的话你还是大概率养不活。

哪怕你养的是本地草花,总是忘浇水或者浇水过多…… 找个地方扔盆吧。

这些年农村经济情况好转,很多农民也开始养花了。城里人总是伺候不好的娇贵花卉、不适应本地气候的远方植物…… 在农民手里,那是小盆养着不过瘾,直接换老缸里种成树。

——老家在农村。街坊邻居弄到啥奇怪植物,我有时候帮他们查百科资料。只要把网上的栽培要点大概说一遍,一年半载后多半一棵嫩苗变成若干棵树。

其实庄稼比很多花草更难养活。尤其很多草花本就是田间杂草,生命力顽强的很。

而庄稼被人一代代选育,使得它高产抗灾的同时,也变得越来越难伺候——倘若人类消失了,那么现在的小麦水稻玉米很快就会被野草淘汰:它们对水肥土壤等环境的要求太苛刻了。

然而种活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得想办法提高产量、品质。


农业的第一个门槛是 “时令”。

错过了播种时令,恐怕来年能不能收回种子钱都是个问题。

当然了,时令相差一两天问题不大。但真错过一两个星期甚至个把月…… 吃人吧。不然就饿死。

因此,凡农耕民族,都会有一套相当不错的历法。这是关乎生死存亡的大事。

而历法的基础是数学、几何学和天文学。

有了历法,配合对粮食作物的了解,才会知道什么时令种什么、什么时令收什么。

在这一块,古中国不输于全世界任何民族。


农业的第二个门槛是物理、工程。

没有物理学和工程学,就只能靠天吃饭。

不下雨旱死,下雨太多涝死。

借助风车和水车以及沟渠,才可能做到 “旱涝保收”。

遗憾的是,古中国在这方面一直是个短板:我们的都江堰的确全世界独一无二;但用水车提水浇灌用风车排涝…… 在鄙视奇技淫巧的中国,它们一直不成气候。

大工程在行,小机械弱鸡。加加减减,古中国还算是一个主流水平的农业国。

但是,当拖拉机之类真正改变农业格局的机械出现后,中国和国外的差距就大的没法看了。

当然,只要资金到位,这个也不难弥补。


农业的第三个门槛是化学和生物学。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在过去,我们的确知道使用粪便给地上肥,也知道粪便需要先经过腐熟处理才能当肥料;还知道草木灰是好东西……

但是,我们错过了工业时代。

彻底搞懂原理后,现代精确高效的化肥才是植物最好的 “营养食品”;更不要说先进的杀虫剂、除草剂了。

——国外可以一边平地一边测出土地每一块的营养状况,然后对症施肥;国内嘛…… 邻居用啥我用啥。

然后,就是良种选育问题。

早期是有意识的留品相优良的做种,从而慢慢改良物种;之后的杂交时代我们虽然迟到,但拜袁隆平老爷子所赐,总算没有错过;之后的转基因时代也不算太过落伍;但无毒无害的生物农药啥的……


农业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门槛,就是它的产业环境。

容易看出,前面那些技术上的差距其实都容易解决——正如题主所问的,我们 5000 年的农业就是不如美国 200 多年的农业:很简单,农业太过依赖科学和工业,它是个纯粹的科学 / 工业成果的消费者。

5000 年的积累,说白了就是历法、良种和时令,很容易就能被人学了去;就好像近现代的化肥、农药和杂交育种理论很容易就被我们学会了一样。这些方面并不容易拉开差距。

但是另一方面,由于 “重农抑商” 的传统思维作怪,由于推崇小农经济、排斥 “奇技淫巧” 的意识形态作祟,中国古代农业机械等方面的普及程度实在乏善可陈——和西方遍布风车 / 水车的中世纪没得比。

这块短板延续至今,并以另一种形式根深蒂固的留存下来。

最初,因为对现代管理思想的不了解,对农业生产的复杂性认识不足,强推 “农业合作社”,极大的损害了农村经济,甚至闹出了三年“自然” 灾害。

然后,通过 “联产承包责任制” 回归 “小农经济”,农业获得了一次爆发;但与之同时,又通过“剪刀差” 政策收割农村经济,把广大农村地区限制在赤贫线上——穷不死,活不成。

最终,“剪刀差” 过度割取导致的赤贫,使得农村只能停留在小农经济水平上,至今动弹不得。

本来,小农经济可以通过工业进程的同步发展,自然转变到机械化 / 集约农业体系上来——工业辅助农业发展,农业产出为工业输血。

但是剪刀差把这个回环变成了 “单方面压榨农业”。于是农业饿死,工业则吃了个畸形且瘦弱。

后期加入 WTO,才通过服装、机械等劳动密集产业以及新兴的信息相关产业养肥了工商业。

但农业反倒因为国外低成本粮食产品大量进入,被压制的动弹不得。

这就使得赤贫的农户只能守死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丢了,怕饿死;升级?没钱投资。而且穷的叮当响,也担不起任何风险。

这是 200x 年前,农业发展迟缓的主要原因。

幸好,前些年的打工潮使得农村一些敢于闯荡的年轻人积累下一些资本;同时,大量人群外出打工,也使得他们对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不再像过去那样依赖。这些就促进了农村从 “小农经济” 到机械化农业、大机械化农业乃至农场的转变。

但是,这个转变仍然极为不易。

首先,是房地产的收割太过严重。一套房买下来,你还想租地搞农场?歇歇吧。

房地产并不仅仅是 “侵占” 了农村建设资金;更重要的是,在低价进口粮食的打压下,农场本身就很难赚钱;不投入大量资金搞水利等基础建设的话,农场就只能靠天吃饭,这个风险是非常大的。换句话说,和房地产相比,投资农场…… 脑子进水了吧?

当然,这对所有实体经济成分都一样,并非农业一家的问题。

其次,前一条提到的,投资农场风险实在太大。

这些风险来自很多方面。

第一个是投资过高:当前,农村的基础建设是极其不足的。我熟悉的山东、山西、河南这一片,基本就是靠天吃饭。想有稳定收入,那么打井、挖渠、搞地埋管几乎是必须的。想有足够覆盖,需要的投资可不是几套房子能解决的。

第二是政策风险:你可以签若干年合同,但是和谁签呢?

好,你和村支书商量通过了,签三十年合同。然后你砸几千万到几百亩地上,准备大展宏图……

但是,等等,村支书有权签这个合同吗?谁给的权力?

你说,那我一家家商量去?

搞搞清楚。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农民也不过是承租者。他们哪来的权力把地租你三十年?

当然,近年政策上也有松动,把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允许农民把自家承包的土地的经营权售卖出去……

但是,等等,他的经营权是基于承包权而来的;但是如果农村再分地,他的承包权没了 / 变了,这经营权…… 又是怎么个说法呢?

你看,一团乱麻。

因此,农村土地,至今没人乐意在上面搞基建——上面说三十年不变,但其实往往用不了多久就得收回重包:因为免不了要有家死人有家生孩;人口变了,土地不调整,只靠土地过活的一大家人怎么活? 只剩一口人的孤寡老人怎么种得了?总之每若干年动动地,这是不可避免的(当然,前些年打工潮的流行,使得农户对土地的依赖有所减轻,相当程度的缓解了这个问题)。

那么,你打井挖沟忙的不亦乐乎,自家能享受几年?等重新分配承包权时,你这块地可就成了香饽饽——不升级为好地,大家争着要;升级为好地,分到地的总面积就得下降。

你说我出钱出力了你们得给我补偿…… 这个真的很难算。谁知道修口井挖条沟值多少钱,对吧。

总之谁投资谁吃亏。

其实这事往深说还更复杂。
举例来说,我给父母买了个喷灌,希望以后他们不用起早贪黑不断拖动雾管浇地。但是这玩意儿买回去就一直在家吃灰。
为什么呢?
因为不好控制范围。就那么 3、4 米宽的一溜地(三四米在农村算宽的了,一家一两米两三米宽的比比皆是),想尽办法限制喷洒角度,也得有近 1/3 浇到别人地里了。自家出人出力出电钱给别人服务,还让人背后当傻瓜笑话,这事没法干。
类似的,指针式 灌溉机 - 国内版 Bing images
这玩意儿也没法在农村推行——有它,解决一个村庄的灌溉问题易如反掌;但是有人种这有人种那,有些庄稼就不怕旱;何况还有人留荒准备秋播 / 春播……
这些地块犬牙交错,这种大型设备压根区分不开,只能要么全浇要么全不浇。
对那些不需要浇的地,你白给他浇他无所谓,但出钱的人不乐意;可你让人掏钱给自家地里的野草浇水,他会乐意?
耽误几天谈不成事,庄稼就全旱死地里了。
因此,这玩意儿虽然不贵,但方圆百里之内,买大型拖拉机收割机的到处都是,买它的一个没有。

但是,土地不会说谎。你不给它投资,不去改善它的水肥条件,它就不给你老实产出。

比如说,去年天旱,我父母用小手扶带着水泵浇了大概两遍地,耗时约两个星期——家里的地多半包给别人了,就这一块儿,所以照应的好点——秋后,那块地丰收,亩产一千出头。
村子里另外两家特别勤快,人家投资买了很大的三相泵,买来水管埋到地头,稍有旱情就浇。总共浇了三遍地,亩产一千五六百斤。
就我们几家人,就把附近一个小水塘的水几乎抽干了。
剩下的,既干不动又缺乏条件(没水,想全村水浇就必须打井,其他地块离现成的水塘太远),只能眼睁睁看着禾苗干死。
最终,周围十几个村子,除了少量附近有水塘人又勤快的,大部分秋庄稼绝收。

很简单的事。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这不是扯淡吗。

现在,这个弊端越来越突出,越来越不容忽视。但是怎么解决,这还是个难题。

一方面,过去的集体化道路已经恶名昭彰,靠它显非良策;但另一方面,联产承包责任制导致的小农经济越发和现代农业格格不入也是个事实——近年文革遗老遗少对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攻击抹黑更引起了人们的警惕,引发大量 “重走集体化道路” 的担忧……

同时,由于早期政策的原因,大量农民缺乏良好的教育背景,家庭过于贫穷,风险承担能力极弱,只能依赖土地生存。贸然修改政策,他们就活不下去了。可谓作茧自缚。

一言以蔽之,现在国内农业之所以局限在小农经济上,关键就在以 “土地流转难” 为代表的土地产权相关问题上:没有法理上的依据,就没有可操作的、真正具备法律效力的保障;但保证不了承包者的利益,他怎么敢砸钱进去?

——而美国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人家土地私有,清清楚楚利利索索,没那么多粘连:别嘲笑人家绕着井口把地种成圆形,国内种种纠纷之下,宁可眼巴巴看着禾苗旱死,连这口井都没人乐意打。

——当然,美国的经验没法用到中国。基本情况完全不一样。中国的土地事实上还起着一个 “最低生活保障” 的作用;一旦动了,弄出数以亿计的失业大军可不得了。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治大国若烹小鲜。十亿人口的惯性太大,对着它挥动指挥棒是非常非常危险的。一旦真催动了数亿人,后果难以预料。

说白了,这事真正的根源在于,过去一直错误的故意压制农村经济,把几亿人强行禁锢在小农经济里、禁止他们脱贫致富自谋出路。

那么,当真正要迈过现代化门槛时,就发现面前的台阶太高,遭遇了全世界都没遭遇过的 “农村人口过多无法安置” 问题,自然怎么都迈不开腿了。

或许,从一开始不要压制农村,允许乡镇企业发展,使得村镇自然城市化、使得农民自然转化为乡镇企业的职工——那么,不仅现在无需操心 “海量低收入者” 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而且过去的生育高峰问题,也会随着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迅速降低、摊平(全世界的经验都证明,收入增长,生育率自然就降了,用不着扒房牵牛百日无孩)。

如果允许自然发展、平稳过渡,当不至于像现在这样,急刹车急加速,然后猛的冲上山顶又猛的跌下山谷。跌宕起伏惊心动魄。

当然,历史不能假设。没有发生的事,说什么都只是嘴炮。

知乎用户 孟德尔​ 发表

中美农村人均耕地面积差了几千倍,顶着上千倍的成本差异讨论农业技术和亩产纯粹是转移话题

说中国亩产高所以中国农业强的朋友一定是搞笑,不算投入产出比的收益有啥意思?我亩产是美国 10 倍,农民数量多 1000 倍,农产品有什么竞争力?说集中土地规模化经营的人也是搞笑,不管你的生产效率多高,最后分钱的时候不还是几千人分吗?

你光看到美国了,东北大部分地区开发得比美国还晚,一样是中国对吧,一样是中国人在种对吧,为什么东北农民就碾压关内的农民?因为人均耕地面积大啊。

美国二战前一户农民要达到收支平衡(意思是农用机械随便买),大约需要耕种 200 英亩土地,据说现在起码要上千英亩才可以收支平衡。换成中国就是 6000 亩地。华中地区 500 户的一个村,一般有 2500 亩地,换句话说,中国农业想要和美国竞争,99.9% 的中国农民都得改行。

这是卫星拍摄的美国堪萨斯州的耕地。采用圆形耕种法,最少有两成耕地面积被浪费了。换成中国农村,为了争夺这种边角田,死几个人是家常便饭——在中国比人命还宝贵的田地,在美国根本就不值钱

每块田的中心是一个小水井,抽上来的水接上水管,以水井为中心扫一圈,就是耕种范围。

所以中国农业问题跟技术啊制度啊一点关系没有,纯粹就是地少人多,我给你 1 亩地,你用火星科技种,它还是比不过刀耕火种 1000 亩的产出。农业技术决定农业的下限,人均耕地面积决定农业的上限。

中美之间的差距不是机械化时代才出现的。美国农村在南北战争时就已经开始普及联合收割机了,虽然是马拉的,但是当时的清朝农民连人手一把镰刀都做不到。只有土地多到人力种不过来了,农民才有提高生产效率的需求。中国古代为什么很少用畜力?因为人太多了,人比动物便宜。

很多人提到现代农业,都喜欢用荷兰举例,同样是地少人多,荷兰的农业就很有竞争力。问题是你看看荷兰每户农民的平均耕地面积——240 亩。跟中国农民差了两个数量级。荷兰农业的发达靠的是以下前提:完全放弃粮食自给,本国农业作为外国农业的附属产业,专心发展高价值作物。以色列农业本质上也是一回事,都是以外购粮食为前提的附属型农业。中国要这样搞我是没有什么意见,但是天天叫嚣粮食安全的人怕是要疯。

如果中国只有 5 万农民,农业一定是碾压美国的。田地只要有一点不如意就抛荒,土质不好的不要,雨水多的不要,雨水少的不要,离河流近的不要,离河流远的不要,只种最好的平原田,全都搞轮耕,种一年歇两年,你看中国农产品有没有竞争力?

当然,并不是说人少就一定好,俄罗斯在远东占的几百万平方公里没人种,一样不行。但是在制度和技术问题都解决后,最难解决的,就是人口问题了。

日本的农业机械都做出花来了,品种改良做到了极致,早就实现了集体经营,农民素质也没的说,70 岁老太太都会用最先进的农业机械,但仍然干不过美国农业,甚至竞争力还不如中国农业。因为日本农民耕地面积比美国农民小,同时日本农民收入又比中国农民高。所以日本农村只能这样萧条破败下去,什么时候年轻人彻底跑光,剩下几万农民了,日本农业就有救了。

只要农民数量不减少,提高农民收入就只有政治手段这一个办法——禁止外国农产品进口,农产品卖高价,用剪刀差剥削城里人,再给消费者灌输 “身土不二”、“日本蔬菜最安全” 之类的迷魂药,防止大家觉得外国月亮圆。

所以答案很简单,在人均耕地面积绝对不足的情况下,农民收入,农产品竞争力,粮食安全,这三者是相互矛盾的,最多只能达到 2 个目标。如果中国农业要想获得竞争力,那么必须放弃粮食安全,农民收入可以用其他方式补贴,如果要保证粮食安全,又要保证农民生存,那么中国农业永远没有竞争力

知乎用户 十号胖狐狸 发表

我是第一次听说水平和资历直接挂钩。。

按照这个理论,北洋军阀 1895 年开始练兵,1911 年辛亥革命之前,国民党也起义了十次,为什么北洋军阀输给了 蒋校长,而 1927 年建军的共产党笑到了最后?

再说了,虽然人家美国只有 200 多年历史,但是跑到北美大陆的欧洲人,搞农业的历史也没比我们短多少啊。

知乎用户 张小田 发表

在加拿大萨省,当地人十分骄傲地说,加拿大人均耕地面积有 100 亩,而我们的人均面积有 1000 亩(忘了是英亩还是其他面积制度)。机器过境,翻上来的全是黑土地。
老家四个人(奶奶大伯大妈哥哥),全家加起来都不到十亩黄土地。面对这样的对比,我心情复杂。
后来又想,那么优渥的土地条件,要中国农民来经营,绝对比他们搞得更有声有色。没有那种条件,中国的农民能搞成现在这个样子,已经很不容易了。
美国同理。
至于落后、生活苦、地位低,说明我们这代人,得更努力才行啊。
----这是一条分割线-----
171108 补充: 几天不上知乎,感觉自己突然火了。如果是一年前的我,对评论区里自己不认同的意见肯定是冲上去开吵。但现在觉得,我自己对三农问题也经历了从 “谁都救不了三农” 到“只有有机和市场才能救三农”再到 “只有大规模机械化和政策才能救三农” 又到如今 “三农到底用不用‘救’” 的思想变化,所以很能理解站在不同角度的回答。而且,评论区的部分回答质量很高,我很开心看到依旧有很多人真正关心农业问题。关注农村农业农民的人越多,解决三农问题的可能性就越丰富,这片土地能够诞生的奇迹,就越多。

知乎用户 陈风暴烈酒 发表

正经说一下。
美国建国不到三百年,英国殖民北美时期开发北美地区农业是使用了近代的农业技术,起点压根不一样。用近代技术去跟我国农业发展史的时间对比,这完全驴唇不对马嘴。
从地理上看,美国除了落基山脉和极少数东部的山峰以外,几乎都是平原。对比中国的土地条件,美国简直哪都能种地了!
美国建国初期就有了近代农业技术;拥有面积极其广大连绵不断的平原;人口基数少但增长迅速,因此有绝佳的人口结构、数量优势又不会有什么人口压力。

相反,我国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一个又冷开发又晚;一个曾经屡次遭受黄河蹂躏;一个面积有限且建筑用地需求又很大。同时,关中早已衰落,成都平原自身实力不足。

直到现在,极其贫困的地区也没有完全淘汰纯人力。我国农业处在信息化、机械化、畜力、人力四种模式并存的阶段。

所以本质问题就是美国运气太好了。

————————————————
为什么题主活了二十年才和我年纪接近?

知乎用户 大黄鸭 发表

题主觉得 “不如”,应该是认为中国农业从自动化的程度上不如美国,从劳动方式上不如美国。

中国搞大农场,机械化,飞机播种这些东西都可以,(比如北大荒就有这种趋势)但是中国就是不能这样搞。因为题主忘了有个重要的因素:人。

中国从事农业劳动的人太多了,也就是说中国的农业算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如果强行机械化,必须要做好农民失业的准备。这么多失业的农民如果解决不了就业问题,他们就会站广场,要皿煮。

中国人民对生活的忍耐上限是很高的。如果活的憋屈一点还是可以忍受的,但是你把人民的饭碗给砸了,人民就会去站广场。

而且不能是只解决部分人的生活来源问题,在没有大部分解决掉就业问题,人民还会去站广场。

你强行在劳动密集的地方机械化,这个地方的人民就会站广场。

所以我国迟迟不推广大规模机械化,不断地亏本还要农产品补贴,搞新农村建设,不管是为了维稳也好,还是真的为人民服务也好,本质上就是为了能让大部分农民群体有事干。否则一旦失去了土地的无产阶级……

p.s. 在中国,谈什么经济,教育,文化,本质上都是在谈郑智。第一是公平,第二是公平,第三还他妈是公平……

知乎用户 天日昭昭 发表

几份资料,让你知道什么是天选之国,在农业方面中国毫无竞争力。这是不可逆转的事实。

胡乐鸣:美国机械化节水技术见闻与启示

作者:农业部赴美国机械化节水技术考察团成员

2013 年 7 月 27 日至 8 月 6 日,农业部机械化节水技术考察团一行 6 人赴美国执行中美科学合作交流项目任务,对美国机械化节水技术应用情况进行考察。在美国农业部的安排下,考察团在德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市、加利福尼亚州弗雷斯诺市周边区域走访和考察了 4 个研究中心、3 个农牧场、1 个农机具修造厂、1 个水资源保持和利用项目,与相关机构和企业负责人、农场主、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进行了交流。

一、主要见闻

(一)草地水资源保持机械化技术
在德州约翰逊城的斯坦顿牧场,考察团听取了农技推广员关于草地水资源保持机械化技术运用情况的介绍,观看了草地水资源保持机械化技术演示。该牧场土层较浅,砂石较多,为增加草地对天然降水的吸纳功能,牧场采用草地修复机在草地上凿出连片的鱼鳞坑用于蓄积天然降水。这种方式与采用圆盘耙、少耕、深松等方式吸纳天然降水相比,可以避免牧草被机械连根拔起。联系到我国牧区,也可以采用类似机具,在最少破坏土壤的前提下修复草场。

在 LBJ 牧场,考察团了解到这个牧场原是美国第 36 任总统林登 · 贝恩斯 · 约翰逊的私人牧场,在他去世后,被捐赠给国家,主要用于宣传如何保护农牧业生产环境。在牧场内,到处可见当年约翰逊总统进行的草地保护技术措施应用实践成果。这些技术措施的重点是如何节约有效地利用水资源,比如等高种植、轮作、台地蓄水等。牧场生活生产经历对约翰逊总统的水资源节约利用及环境可持续发展理念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在约翰逊总统任期内所签署的法律中,有 300 条关于环境保护的条款,为美国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的形成打下良好基础。

(二)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

美国是采用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最早的国家之一。通过与美国农业部官员、专家交流,考察团了解了美国保护性耕作的发展过程与现状。防治沙尘暴是美国研究保护性耕作的动因,免耕播种机和杂草综合防除技术的成熟是保护性耕作推广的技术基础。1985 年美国出台的粮食安全法为保护性耕作快速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降低生产成本是美国推动实施保护性耕作的新动力。

在德州弘都市某玉米棉花种植家庭农场,德州农工大学的 Charles 教授介绍,这个农场 2000 年左右开始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据当地的经验,保护性耕作技术一般需要 5 年左右时间才能真正被农场主接受。第一年是 “听”,听宣传介绍、听各种培训讲课;第 2、3 年是 “看”,看别人怎样干,看作物产量、看经济效益;第 4、5 年是 “干”,由小面积逐步向大面积摸索着干。从现场看,农场拥有很多现代新型农机具,原来的铧式犁已被弃用,采用保护性耕作的地块表层土壤结构与含水量明显好于传统耕作。

在加州最早的保护性耕作试验地,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 Jeffrey Mitchell 博士介绍说,学校于 1999 年开始试验保护性耕作,实行完全免耕,试验田种植棉花的垄一直没有翻整过。从全加州看,保护性耕作面积大约占耕地面积的 60%,其中能够常年保证秸秆覆盖率 30% 以上的地块大约占 25%。

由于降雨量少,上世纪 90 年代的农场主的做法主要是一年蓄水休闲,隔年再种植作物;在采用保护性耕作后,基本上可以保证年年种植,而且并不会影响作物产量,每英亩还可以节约成本 80 美元,约 80 元 / 亩(1 亩 = 0.1648 英亩)。

在加州,尚未采用保护性耕作的农场主主要有以下顾虑:一是对目前的农业生产很满意,如采用保护性耕作还要重新学习很多知识并对农场种植制度等做较大调整;二是担心这项技术不适合自己的作物;三是担心采用新技术后经济风险大。

这与国内农民对待保护性耕作的态度基本相同。

此外,关于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中的深松整地环节,其提高土壤蓄水能力的作用在国内外是有共识的,但是在深松频率方面,德州、加州的农场主和农业技术研究机构给出了与我国一些专家不同的看法。

据德州弘都市的一个农场主介绍,深松技术在德州的应用并不多,一般深松过一次并打破犁底层以后,之后很多年便不再使用。德州农工大学农业生命研究中心的专家也谈到,该中心的棉花试验田 8 年前进行过深松,此后没有进行任何深松或者深耕作业。他们的体会是,如果土壤有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的犁底层存在,就需要通过深松办法打破犁底层,而犁底层一旦打破后,只要不再采用类似于铧式犁翻耕的方式,一般不会再次产生犁底层。

(三)加州水和能源节约利用技术

1. 加州州立大学弗雷斯诺分校水和能源技术实验室情况。目前,该实验室的主要工作之一是检测灌溉输水设备,通过确定水泵、管、阀门等灌溉输水设备的精度以达到设备节水的目的,其检测数据为法律所认可。同时,该实验室还正在建设风洞模拟系统,准备开展保护性耕作防治风蚀效果的研究测试。该实验室还建立有二氧化碳循环利用技术试验基地,基地将工厂的二氧化碳收集起来,输送到作物生长环境中,既能够做到减排,也能够满足作物生长,其未来发展空间不可小觑。

2. 加州弗雷斯诺农垦局 “水银行” 项目。在弗雷斯诺市蒙多塔梅耶镇一个废弃的甜菜榨糖厂附近,考察团参观了当地农垦局牵头实施的 “水银行” 项目。项目主要目的是,在加州这样的干旱环境中如何有效地蓄积利用水资源。主要做法是,利用工程措施挖出一个个池塘,用于吸纳、沉降雨量充沛年份天然降水和山谷河水,这些水在池塘中慢慢入渗沉降以补充地下水,遇到干旱年份,再通过打井抽水方式将水输送到农田,这一个个池塘被形象地称为“水银行”。该项目充分体现了美国干旱地区对水资源的科学利用理念。
3. 美国农业部圣 · 华金谷地农业研究中心试验研究情况。这个研究中心位于一个叫帕里尔的偏僻乡村,是美国农业部直属机构,经费由国会拨款保障。中心各主要学科的带头人、专家和科学交流博士为考察团介绍了相关研究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水灌溉中心项目有关基本情况。该项目负责人 Wang dong 介绍了水灌溉研究中心的主要任务。Wang dong 原是明尼苏达大学终身教授,我们问他为何放弃 “终身教授” 来到这里工作。他笑道,肯定是这里有吸引力了。Zhang Huihui 博士重点介绍了桃树亏水灌溉研究情况。桃树亏水灌溉研究主要以控制桃子收获后至来年开花期间的水消耗为目的,在不影响来年产量和品质的前提下,利用红外检测树冠温度来确定桃树生长的最小用水量。该研究的各项工作比较扎实,试验设备也不是特别先进,但其切入点具有新意,试验连续性强,能够充分结合农业生产实际,充分体现了美国科研机构严谨的治学精神。初步试验结果显示,在研究所所在的帕里尔地区,在满足桃树正常生长需求的前提下,亏水灌溉技术可以比常规灌溉用水节约 50% 左右。

二是盐碱地利用研究。土壤专家 Gary 先生介绍了在盐碱地利用方面的研究工作,研究目标是充分利用盐碱地的长处,而不是为了治理盐碱地,选择种植的向日葵、仙人掌和油菜等作物均能适应盐碱环境。该研究没有采用对抗性措施去改变盐碱地环境,体现了因势利导利用环境的理念,值得学习和深入研究。
三是水分蒸腾抑制覆盖材料应用。园艺专家 Donald Makus 先生主要向大家介绍了一种不透明的层压材料。该材料主要用于覆盖果树根部周围区域,用以减少水分蒸腾。这种覆盖材料一面黑色,一面白色,中间有尼龙线,很难撕断,使用年限可达 7 年。

(四)农机农艺技术融合应用
1. 农场农机农艺技术融合应用情况。在德州弘都市的家庭农场,农场主 John 介绍了节水技术应用和农机农艺技术结合运用情况。该农场主要种植棉花、玉米,灌溉方式主要采用节水效果很好的地下滴灌,作物种植行距、品种选择、收获时间等确定均考虑农机农艺技术的融合。因为该农场仍在使用较旧式的收获机械,故其作物的种植行距仍为 36 英寸(约 90 厘米),这与美国大部分地区采用 76 厘米的行距略有不同,但其行距多少的主要确定依据仍是农业机械单位作业幅宽。该农场的玉米成熟后,结穗高度一致,在含水率 14% 左右实行机械化收割,做到了农机农艺技术的有效结合;玉米收获后,利用圆盘耙对玉米地进行耕整,耕深一般不超过 14 英寸(约 35 厘米),以保证地下滴灌管材不被破坏。棉花种植管理过程中不进行打顶处理,同时施矮壮剂,以便棉花生长高度保持一致,为机械化收获创造条件。

此外,考察团还参观了洋葱、西红柿的机械化收获,这类作物的机械化收获在我国还面临很多难题,主要原因是作物品种的培育没有考虑机械化作业因素。在美国,洋葱、西红柿品种的培育,都将实现机械化作业纳入研究范围,比如洋葱,成熟后基本半裸露在地表,进行机械收获时,不对土壤进行挖掘,而是在割台前方用硬质塑料或者类似材料,在不伤害洋葱表皮的情况下直接将果实推送到输送带;适合机械收获的西红柿的表皮都比较厚,不易破损,而其口味与常规种植的西红柿并无二致。但是在机械化收获之后的土地上,我们仍能看到较多的残留洋葱和西红柿,于是我们问,机械化收获的损失率是多少?农场主哈哈大笑:这些(指残留的洋葱和西红柿)是留给上帝的。

2. 德克萨斯农工大学农业生命研究中心农机农艺技术结合研究情况。德克萨斯农工大学农业生命研究中心位于一个叫哈夫卫的小镇,主要研究任务是利用不同灌溉方式、耕作方式充分利用降雨,提高水分利用效率,该研究已经进行 4 年,从棉花种植的 87 种灌溉方式中,优选合适的灌溉方式推荐给周边家庭农场。在该中心的棉花试验田,考察团发现棉花的灌溉方式主要采用了环形喷灌机系统,棉田种植也呈成环形,体现了农机农艺技术的有效融合。为了保障灌溉水的充分利用,在每一道灌水沟内,利用专门的机械作业形成连续的灌水畦,避免了漫灌带来的水分流失。从周边农场情况看,有不少已经采用了环形喷灌系统,充分说明该中心的研究成果与当地农业生产是紧密相关的。

(五)乡镇农机配件修造厂
在德州卢伯克市一个小镇上,考察团参观了劳伦左家庭小型农机修造厂。当大家看到这个修造配厂时,都很惊讶,在美国居然还有条件如此简陋的工厂!跟我国一些所谓的 “手工作坊” 并无大的不同。但是经过负责人 Jody 女士介绍后,大家对工厂管理者的敬意油然而生。据 Jody 女士讲,约翰 · 迪尔、凯斯等大公司的农业机械,在德州的农场作业时也存在适应性问题,一些配件须经适当改造后才能更好地作业,但大公司生产这些有特殊要求的配件,往往存在价格太高的问题,于是一些小的农机配件修造厂因成本低廉而生存下来。Jody 女士的这个修配厂是她从父亲手上接过来的,已经有 48 年的历史,一直在兢兢业业地做各种农机配件的修复、订制、改造等“小生意”,翻新改造后的配件价格是大公司的 80%,备受周边农场主欢迎,10 年前经销范围主要在德州,目前 60% 的产品销往德州以外甚至海外。这个修配厂共有员工 18 人,其中在本厂工作 10 年以上的超过 10 个。从企业管理者到工人敬业乐业,没有宏大的目标口号,但却扎扎实实。

二、几点启示
(一)根据自然地理环境特点确定农业技术路线是美国农业科研、生产主体长期坚持的理念。德州、加州的农业生产把水资源的节约有效利用作为一切生产的主要出发点之一,从田间工程、机械设备、作物品种培育、试验研究、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已经形成了一个节水工程系统,各个部分的成果与实际紧密联系并得到有效运用。

(二)保护性耕作理念在美国已被广泛认可。虽然德州、加州的耕地并没有 100% 实现保护性耕作,但是农场主和农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都熟知此项技术,没有采用保护性耕作的农场也已淘汰了传统铧式犁翻耕,在将来条件成熟后,也可能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
(三)实现农机农艺融合已成为农业技术研究的自觉行为。美国的农业技术研究项目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科研人员首先考虑的就是技术成功后,能否实现机械化作业,农场主能否用得上;如果不能实现机械化,就修改项目研究技术路线。德克萨斯农工大学农业生命研究中心的专家介绍,他们的研究刚开始的时候,就要论证技术能否实现机械化。

(四)经济效益是美国农场主采用先进旱作农业技术的动力。农场主在采用一项新技术时,首先考虑的是技术的经济效益。采用保护性耕作的农场主是看重了技术的稳产增产和节本效益。

(五)科研和生产零距离。考察团所到的农业科研机构均处在农场周边,美国农业部的研究机构也在乡村里。他们的研究课题主要来自周边农场,课题是否成功也取决于周边农场是否接受,在被周边农场接受之后再向更广区域推广。农场主的认可度会影响议员向大学研究所或农业部研究机构的拨款投票意愿,因而无论是大学研究所还是农业部研究机构,经费都有保障,从不为生存发愁。这些研究机构的专家都体现了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研究任务确定紧扣地方实际,研究工作细致入微、长期连续,没有急功近利思想。

(六)乡镇中小企业秉承着稳打稳扎、持续经营的理念。在美国这样农业高度发达的国家,也有传统的作坊式工厂,但这些工厂的存在是必要的,其发展过程中体现出的不贪大求快、做百年企业的态度值得肯定和学习。

三、借鉴意义

(一)充分借鉴和吸纳先进的农业技术开发应用理念。在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生产技术时,应结合我国农情加大集成创新力度,切忌局限在照搬应用。要紧密结合我国水资源匮乏的实际,围绕节约农业用水,将各种研究资源统筹起来,从每种作物的需水机理出发,在细节研究、扎实研究、持续研究等方面下大力气,切实改变一些研究机构围绕争取资金确立研究内容、研究过程敷衍了事、一味贪大求快、不注重与实践结合的痼疾。

(二)加强天然降水、洪水、过境河水的科学蓄积和利用。我国干旱和半干旱区分布较广,许多地区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即使一些雨量充沛地区也存在季度间分布不均问题,天然降水白白流掉的较多;每年有很多地方暴发洪涝灾害,但洪水蓄积利用不够;一些边境地区水量充沛的界河水也未能充分有效利用。借鉴美国的做法并结合我国实际,切实加强天然降水、洪水、过境河水的科学有效利用研究,利用工程措施将水蓄积起来,以补充地下水,满足工农业生产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继续加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保护性耕作可以抗旱节水、减少风蚀水蚀、减少二氧化碳等作用已被美国等许多国家肯定,我国应继续坚定发展信心。为准确取得技术实施效果,应加强保护性耕作研究的长期定位监测活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是一个长期过程,一般来说,农民至少需要 5 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不宜操之过急。要加强对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中的深松整地环节的研究,特别在深松频度、犁底层形成机理等方面做深入、细致、扎实的研究。

(四)科学推广应用地膜覆盖技术。美国也有采用地膜覆盖的农场,但是这些农场基本不使用我国常用的 0.005 毫米左右的地膜,而是采用更厚的地膜,能够连续使用至少 2 年,不宜撕裂且适合采用机器捡收。建议我国应加快推广应用可长期使用、方便回收的地膜。
(五)继续加快农机农艺融合步伐。建议我国现有的各类农业技术产业体系都应吸收农机专家参与,以便从每一项技术的研究开始,就将是否适合全程机械化作业考虑进来。同时现有或即将建立的农机科研基地,亦应吸收农艺专家参加。

(六)将基层生产一线农技推广人员纳入农业科研团队。为增强农业技术研究成果的适用性,在高端农业科研团队中应扩大吸收基层生产一线优秀的农技推广人员,既能为科研提出有效建议,同时也能尽早了解技术内容,为后期的技术推广奠定基础。

(七)鼓励支持中小型农机修造企业做精做久。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一些大企业纷纷进入农机制造领域,局部地区出现中小企业难以生存的情况。但我国农机应用地域性特点较强,中小型机械制造、配件供应、零部件改造服务体系也将呈现区域差别性,应利用国家扶持发展中小企业的相关政策,鼓励农机修造中小企业在差别中寻找并确立不同于大企业发展目标的新的增长点,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不必贪大,不必求快,将每个产品、每项服务做精做久,同样会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赴美国机械化节水技术考察团成员:胡乐鸣、刘绍太、曹新惠、李洪文、宋建武、张伟洪)

  (来源:2013 年第 21 期《农村工作通讯》)

美国农业及畜牧业生产、贸易及区域分布概况

作者: 冯永辉(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市场信息研究部)

1 美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图 1 美国国家地理地形图

美国国土面积 937 万平方公里,虽低于俄罗斯、加拿大和中国,但因美国 3/4 的领土位于适合农作物生长的温带和亚热带,而俄罗斯和加拿大 3/4 领土处于不适合农作物生长的寒带。中国虽和美国基本处于同一纬度,但因中国 2/3 领土位于不适合农作物生长的西北内陆,且西北内陆多山,海拔较高,携带有大量水分的太平洋暖湿气流难以抵达西北内陆,降水较少;而美国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南为墨西哥湾,本土仅有西部为海拔相对较高的山地,但最高海拔在 4500 米以下,大西洋上的暖湿气流给 2/3 的美国领土带来了大量的降水,形成了世界第三大河流密西西比河,以及占美国 1/3 左右领土的密西西比河冲积平原,土壤肥沃、雨量充沛而且分布比较均匀,平均年降雨量为 760 mm 左右,适合农作物生长。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为美国的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 美国农业的主要特点
美国优越的地理位置为其农作物生产提供了天然条件,同时,在农作物生产的基础上,畜牧业也得到了相应发展优势。美国的农业具有以下几大特点:
(1)农业现代化程度高,农业人口少:务农人口在 1870 年占 52%,1910 年为 32%,2001 年已经下降到了 3.2%。
(2)耕地面积小于草原面积决定其畜牧业发达,且畜牧业以养牛业为主:2000 年美国农业用地为 4.183 亿 hm2,其中耕地面积 1.79 亿 hm2 约占国土面积的 19%,永久性草地 2.4 亿 hm2。
(3)美国是农业贸易大国:每年 40% 以上的粮油作物和 10% 以上的动物产品用于出口。在世界农产品贸易中占有重要位置。2004 年美国农产品出口达 620 亿美元左右,超过 1996 年 598 亿美元历史最高水平。

图 2 美国农业带分布图

(4)美国农业生产区域分布特征明显:全国划分为 10 个 “农业生产区域”,每个区域生产一两种主要农产品。如:北部平原以生产小麦为主,中部平原以生产玉米为主,南部平原和西部山区以养牛、羊为主,大湖地区以生产乳品为主,太平洋沿岸地区以生产水果和蔬菜为主。美国东北部的玉米小麦等粮食主产区为耗粮型的养殖业提供了大量质优价廉的玉米、豆饼等饲料,使该地区成为美国最大的奶牛、生猪、肉鸡主产区。美国西部的“草原带” 以放牧为主,以饲养牛、羊、马等为主。
3 美国畜牧业概况
美国的畜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1.5% 左右,占农业总产值的 48% 左右。
表 1 美国、世界部分畜产品产量
肉类总产量
牛肉
猪肉
禽肉
奶类
鸡蛋
美国 / 万吨
3889
1126
931
1801
7747
529
世界 / 万吨
25936
5915
10089
7856
61853
5821
美国 / 世界 /%
14.99%
19.04%
9.23%
19.75%
12.52%
9.09%

图 3 2004 年美国主要畜产品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比重

美国肉类产量在 1970 年为 2130 万吨左右,占全球总产量的 21.2%,2004 年肉类产量为 3890 万吨左右,占全球总产量的 15%;人均肉类 120 公斤左右,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3。16 倍。2004 年牛肉产量为 1126 万吨,占全球的 19%,牛存栏 9489 万头,占全球的 7%;猪肉产量 930 万吨左右,占全球的 9%;禽肉产量 1800 万吨左右,占全球的 23%;鸡蛋产量 529 万吨,占全球的 9.1%;奶类总产量 7747 万吨,占全球的 12.5%。
3.2 美国畜牧业生产规模化程度、集约化水平非常高
自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美国的畜牧业生产规模化发展加快,各类养殖场的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减少。在规模效益和利润的推动下,大型的一条龙生产企业迅速成长,产能巨大,集约化生产水平相当高。蛋鸡场的平均规模为 20 万~25 万只,其中最大的蛋鸡场饲养产蛋鸡达 1800 万只,最大的肉鸡场年产肉鸡可达上亿只,美国 42% 左右的肉鸡是来自美国 3 家最大的肉鸡公司。约 1/4 以上的肉牛育肥场年出栏肉牛 10 万头左右,其中最大的肉牛育肥企业年出栏肉牛达 30 万头以上。1984 年全美有 43 万个猪场,到 1996 年已减至不足 20 万个。1000 头以上的规模猪场生产的生猪占美国市场的比在 20 世纪 80 年代为 34%,至 90 年代便增至 65%,2004 年在 85% 以上。
3.3 美国畜牧业机械化、专业化程度居世界领先水平
从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美国主要畜牧品种的饲养开始由传统的放牧转向大型工厂化集中饲养。幼牛进入肉牛生产工厂后,经过 18 个月的集中饲养就可投放市场。由于采用现代化设备,使畜牧业的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目前,2 个人就可以养 2 万头牛,1 个人可照料 10 万只鸡。美国农场的平均规模已经达到 176 公顷,其中大的农场已经达到 1215-1620 公顷。在农业发展过程中,行业分工越来越细,产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农场规模的扩大促进了专业化程度的提高。
3.4 美国畜牧业管理法规健全
美国是一个法制国家,畜牧业管理法规比较健全,从饲料、种畜禽、兽药(疫苗)生产,到饲养、加工、运输环节,都有法规可循。仅在畜产品安全卫生方面,就有《联邦肉类产品检查法》、《联邦畜类产品检查法》、《联邦鸡蛋产品检查法》等多部法律法规。为了有效执法,美国有 7600 多名监督员,分布在 6000 多个单位,负责食品安全卫生监督检查工作。由于执法力度大,畜产品安全卫生状况良好,畜禽产品招回批次从 2002 年的 113 起减少到 2003 年的 68 起。检测的即食食品中李氏杆菌含量从 1995 年的 3.02% 减少到 2003 年的 0.75%。
3.5 美国畜禽疫病防治实行官方兽医和职业兽医制度
世界各国对动物疫病的防治均十分重视。美国也不例外。美国在畜禽疫病防治体系建设上,实行的是官方兽医和职业兽医制度。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都设立了相应的畜禽疫病防治管理机构,兽医官代表政府执行公务,对各地的畜禽疫病防治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一旦发现动物疫情,政府作出快速反应。职业兽医是指专门从事现场防疫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每两年参加一次考试,发放或换发职业兽医证书,实行持证上岗。美国对畜禽疫病的有效控制为其畜产品出口量提供了巨大的支持。维护了美国在国际畜产品出口市场的重要地位。
3.6 美国畜产品出口量大在国际贸易中占重要位置
由上文可知,美国的畜牧业生产规模化程度、集约化水平非常度,这使得美国各类畜产品产量及人均占有量名列世界前茅,但同时也导致大量过剩,需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图 4 2003 年美国主要畜产品出口比重

美国的畜产品的出口量占整个对外贸易出口量的 5% 左右。2003 年其肉类出口量占其总产量的 11.84%;猪肉出口量占总产量的 5.65%;禽肉出口量占国内产量的 15.91%,占世界禽肉出口的 40% 左右。

美国农业

   美国地处北美大陆南部,北邻加拿大,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接墨西哥和墨西哥湾。本土介于北纬 30490 之间。国土面积 937 万平方公里。1994 年全国总人口 2.6 亿,占世界人口的 4.63%。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 27.7 人。美国是世界上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 75%以上,因此农村就更显得地广人稀。美国的务农人口在 1870 年占 52%,1910 年为 32%,1994 年已经下降到了 2%。

  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劳动生产率、国民生产总值和对外贸易额长期高居世界首位。本世纪 20 年代,美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就已经达到了 1795 美元(1967 年不变价格),1993 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 24740 美元。

  美国自然资源丰富,发展农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本土为北温带和亚热带气候,佛罗里达南端属热带气候,阿拉斯加为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夏威夷则是热带海洋性气候。全国大部分地区雨量充沛而且分布比较均匀,平均年降雨量为 760 毫米。土地、草原和森林资源的拥有量均位于世界前列。土质肥沃,海拔 500 米以下的平原占国土面积的 55%,有利于农业的机械化耕作和规模经营,美国的耕地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 20%,为 18817 万公顷,人均接近 0.8 公顷。美国还有永久性草地 2.4 亿公顷,森林和林地 2.65 亿公顷。美国农业也有些不利的条件,如山脉多是南北走向,北方的寒流可以长驱直入,影响南部地区作物的生长。美国有丰富的淡水资源,与加拿大交界的五大湖驰名于世,其总面积有 24.5 平方公里。
一、农业发展的特点

  1.“以农立国” 有悠久历史和传统美国作为移民国家,只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但其农业部在比 62 年成立的时候,就在其部徽上写着,“农业是制造业和商业的基础”。美国方面依仗其得天独厚的条件,另方面注重农业科技的作用,农业直是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随着工业的发展,农业在美国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下降,但政府对农业采取了支持和保护的政策,使农业成为美国在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产业。 
 2. 以高度商业化的家庭农场为基础 美国 1826 年制定了 “宅地法”,奠定了家庭农场的基础。1994 年,美国有 204 万个农场,其平均规模为 193.4 公顷;农业劳动力有 252 万人,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 2%。现在“公司农场” 的数量在不断上升,大约有 7 万个,所占农地的面积和销售额都占有较大的比重。但是,公司农场的基础仍然是家庭农场。美国农业是高度商业化的农业,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很大。其粮食生产能力超过了 3.5 亿吨,但由于生产过剩,政府实行限产措施(根据政府与农场主签订的合同,1995 年休耕农田的总面积为 1474 万公顷),加上天气的影响,有的年景不足 3 亿吨。
  3. 农业专业化程度很高 美国形成了些著名的生产带,如玉米带、小麦带、棉花带等。早在 1914 年,美国农业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种植专业化,这种格局保持至今。这种区域分工使美国各个地区能充分地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通畅的水陆运输网的建立更进步促进了区域分工专业化生产,而区域分工和专业化生产也有力地推动了附近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
  4. 农业产销实现 “从田间到餐桌” 的体化 在 1991 年,美国消费者在食品上的花费价值高达 4860 亿美元,而农民所创造出来的价值只有 1010 亿美元。美国的农业体系被称作“农工综合企业”(Agribusiness),在这个体系里就业的人数占全国劳动力的 17%,大大高于农业本身所能吸收的劳动力。如在食品的产销系统,就包括农业投入物的供应,农产品的收购和加工、批发、零售以及机关单位食堂等,形成了个完整的体系。
  5. 农产品经常出现过剩,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很大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它的农产品约有 1/5 供出口之用。美国农业产值还不到国内生产总值的 3%,但 90 年代初,农业出口却占总出口的 9%以上。由此可见,美国农业十分依赖于国际市场。旦国际市场上农产品供过于求,美国政府就会面临农产品过剩问题。最为典型的事件发生在本世纪 30 年代初,当时因农产品过剩而引起了严重的农业危机,曾使农业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二、农业生产结构和对外贸易

  美国农业的总趋势是规模越来越大。美国农业的生产总量巨大,些重要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出口份额大于其产量份额。美国的畜牧业和种植业并重,其产值之比大致是半对半。在美国的农业总产值中,1994 年种植业占 52%,畜牧业占 48%。加利福尼亚州是美国最大的农业州, 1993 年的农业销售额达到 198.5 亿美元,其次是得克萨斯州和衣阿华州,销售额均超过 100 亿美元。
表 1 美国主要农产品在世界的地位(1992-1993 年平均)
农产品
占世界产量的%
占世界出口的%
小 麦
12
33
大 米
1.6
16
粗 粮
32
57
其中:玉米
45
65
大 豆
51
67
棉 花
20
24
肉 类
17
14
其中:牛肉
22
9
猪 肉
10
4
禽 肉
27
27
牛 奶
15
3
鸡 蛋
11
9
表 2 美国不同规模农场的收入分布 (1990 年)
农场毛收入(万美元)
农场数(万个)
占农场的%
占毛收入的%
占纯收入的%
少于 10
181.9
85.0
22.6
15.9
10-25 以内
21.4
10.
21.2
24.4
25-50 以内
6.4
3.0
13.9
16.4
50-100 以内
2.7
1.3
11.4
12.1
100 及以上
1.6
0.7
30.9
31.2
表 3 美国主要种植业产品的销售收入 (单位:亿美元)
作物种类
1985
1990
1993
食用谷物
89.9
75.1
82.2
饲用谷物
225.9
186.7
193.4
棉花
36.9
54.9
50.2
油料
124.8
122.9
130.5
烟叶
27.0
27.4
29.5
水果、干果
69.5
94.2
99.3
蔬菜
85.7
114.5
126.6
其他
83.3
125.9
133.5
总计
742.9
801.3
845.0
表 4 美国主要畜牧业产品的销售收入 (单位:亿美元)
畜产品
1985
1990
1993
养牛业
470.6
600.9
593.0
肉用牛
290.0
399.5
399.9
奶 牛
180.6
201.5
193.2

90.3
115.5
108.9

5.1
4.1
4.9
养禽业
112.1
152.4
172.4

32.6
40.1
37.7
仔鸡
56.7
83.7
104.1
火鸡
18.2
23.8
25.0
其 他
20.1
25.4
26.4
总 计
698.2
698.4
905.6
表 5 1993-1994 年美国农牧业销售收入最大的 10 个州(单位:亿美元)
州 别
总 计
农作物
畜牧业
1 加利福尼亚
199.8
146.6
53.2
2 得克萨斯
125.6
43.0
82.9
3 衣阿华
100.4
45.7
54.7
4 内布拉斯加
87.4
31.1
56.2
5 伊利诺
81.7
60.0
21.6
6 堪萨斯
75.3
26.9
48.4
7 明尼苏达
65.5
29.4
36.1
8 北卡罗来纳
59.1
26.5
32.7
9 佛罗里拉
58.6
46.6
12.0
10 威斯康星
53.2
12.6
40.5
全 国
1772.6
879.3
893.3
表 6 美国农产品的出口指数(以 1987 年为 100)
农产品
1985
1990
cc1993
农业总出口
93
113
120
谷物与饲料
114
98
108
棉花
98
127
87
植物油与油子
80
83
101
蔬菜与水果
86
141
176
肉与肉制品
80
163
217
奶制品
112
46
81
禽类及其产品
62
148
251
动物油脂
100
104
112
1. 种植业
  在很长段时期,美国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从 80 年代初期起,其粮食产量被我国超过,从而退居为世界第二大产粮国。1994 年,美国的谷物总产量为 3.57 亿万吨,人均占有量 1370 公斤,名列世界第。美国拥有巨大的粮食储备,谷物的结转库存占世界第,近年来大致接近世界库存总量的 V3。大米从 1.8%下降到 1.6%;另外,大豆从 64%下降到 51%。
美国种植业主要靠几个重要的种植带。下面是几个最重要的农业种植带的情况简介。
(1)东北部和 “新英格兰” 的牧草和乳牛带。这个农业带是指西弗吉尼亚以东的州,共计 12 个。这个地区的特点是雨量充足,但是气温较低,土壤也欠肥沃,比较适合于青贮玉米和牧草的生长。本地区的个优势是消费市场集中,拥有美国工业最为集中的大城市群,因此有利于奶牛业的发展。本地区的马铃薯、苹果、葡萄生产在全国占有重要的位置。
(2)中北部玉米带。美国农业分区中所指的 “中北部” 是指大湖区附近的 8 个州,东起俄亥俄州、密执安州,西北到明尼苏达州,西南到密苏里州。这是美国最著名的作物生产带,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米生产区,因此有 “玉米带” 之称。这 8 个州大豆、小麦的生产在美国也占有重要地位,大豆农场占全国总数的 54%。1994 年,衣阿华和伊利诺两州的玉米产量分别为 4902 万吨和 4536 万吨,占全美产量的 36.8%。玉米生产比较重要的州还有内布拉斯加。 1975 年以来,美国的玉米面积没有明显的变化,但是产量增加了 3/4;在这 20 年里,单产从每公顷 5460 公斤上升到 8830 公斤。美国的玉米产量占全部粗粮的 90%,每年产值达 220 亿美元。
(3)大平原小麦带。位于美国中部和北部地区,北从与加拿大接攘的北达科他州、蒙大拿州往南直到俄克拉荷马州以及得克萨斯州的北部,共 9 个州。这是个海拔 500 米以下的高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通称 “大平原”。这个地区的小麦播种面积通常占全国的 70%,但近年来其比重有所下降。北部冬季寒冷而漫长,只宜春小麦生长,北达科他州及其邻近的 3 个州所产的硬粒红春小麦占全部小麦产量的 24%,其蛋白质含量高达 12%-18%。硬粒红冬小麦主产于堪萨斯州、俄克拉荷马州和得克萨斯州的北部,占全部产量的 41%,其蛋白质含量在 9%-14%之间。
(4)南部棉花带。传统的棉区东起大西洋沿岸,西至得克萨斯州东部。二次大战以后,棉花生产逐步向西发展。这里所说的棉花带位于平原地区,主要有在北纬 36 以南、密西西比三角洲的 5 个州,集中了全国大约 1/3 的棉花农场,播种面积超过 160 万公顷,产量占全国的 36%。其中,阿肯色州还是美国最大的水稻产区,总产占全国的 43%。棉花产量最大的州是得克萨斯州,面积约 145 万公顷,占全国总面积的 1/3,产量占全国的 27%。美国的西南部的植棉业发展比较快,包括了以 “阳光地带” 著称的加利福尼亚州和亚利桑那州的河谷地区,其产量已占全国的 22%。
(5)太平洋沿岸综合农业区,受太平洋暖流的影响,气候温和湿润,宜于多种农作物的生长。北部的华盛顿州、俄勒冈州是最主要的小麦产地,约占全国小麦产量的 13%。加利福尼亚州是美国农业最发达的州,也是国家最大的 “菜篮子”,为国家提供了 51%的水果和干果 `32%的蔬菜. 1993 年这个州的农业销售收入达 198.5 亿美元,占全国的 11.34%;其种植业更为突出,占全国的 15.54%,均名列全国第。这个州的水稻生产也很重要,产量占全国的 18%;单产居美国的首位,每公顷 8940 公斤,比全国水平高 41%。
美国粮食产量经常呈现较大幅度的波动。除了天气之外,主要受政府的调控政策和农产品进口国的需求变化的影响。此外,美国用于粮食生产的农田中,灌溉面积的比例很小,也是个重要的原因。1993 年美国灌溉地面积为 2070 万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 11.1%。
2. 畜牧业
  美国的畜牧业是高度发达的产业,也是资金和技术密集的产业。畜牧业的分布与种植带虽有定的关系,但并不十分明显。美国的东北地区饲养的奶牛头数约占全国的 1/3,生产的牛奶和奶制品几乎占全国的半,肉鸡生产也占重要的地位。玉米带提供玉米、豆饼等饲料,为当地养猪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这是美国最大的猪肉生产基地。美国西部的 “草原带” 以放牧为主,可以饲养牛、羊、马等。美国的肉牛在集约化育肥之前,通常是先在草原带放牧,“搭好架子”,因此可以节省大量的饲料粮和其他费用。
  美国畜产品在世界上占有巨大的份额,从 70 年代末以来,牛肉直保持着 22%的份额,奶类从 14%上升到 15%,禽肉从 25%上升到 27%,但是猪肉和鸡蛋的份额有所下降,分别从 14%、16%下降到 10%和 11%。
  种植业生产有波动,而畜牧业则稳定增长。从农业生产指数看,以 1979-1981 年为 100,1994 年畜牧业生产指数为 120.65,种植业为 122.95。但是在此期间,种植业有 6 年低于 100,而畜牧业直在稳步上升。美国畜牧业当前有两个显著的特点:是大力推进畜产品的出口。畜产品的出口现已占国内消费量的 10%左右,而在 90 年代初还不到 5%。禽类产品的出口增长幅度最大,牛肉和猪肉的出口也有增加。二是畜牧农场规模越来越大,并且越来越工业化,以降低生产成本。特别是养猪业,专业农场的数量不断减少,而平均规模却日益扩大。养猪专业农场进行大量的投资,但是其报酬率很高,足以抵消饲料价格上涨的费用。

3. 渔业和林业
   美国有海岸线 22680 公里,有发展渔业的良好条件。按其捕获量的商业价值来看,美国渔业居于世界第 5 位。90 年代初期,渔获量大致保持在接近 600 万吨的水平上,居世界第:位。美国每年进口的鱼价值大约为 60 亿美元,为世界第 2;同时,美国还出口 35 亿美元的鱼及鱼产品,居世界第 1 位。
  美国的森林资源十分丰富,全国的森林面积约有 2.7 亿公顷。森林覆盖率接近 30%。但是在林产品贸易中,美国入超的年份多于出超,每年进口 130 亿-160 亿美元,出口 125 亿-150 亿美元。总的说来,美国是林产品的净进口国,1993 年入超接近 37 亿美 71 元。
4. 农业对外贸易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1993 年农业出口额为 477.95 亿美元,进口额为 288 亿美元,顺差接近 200 亿美元。
  在出口的农产品中,粮食及其制品总是名列前茅,但其份额逐步下降,从 1981 年的 69%下降到现在的 45%;其价值现在大致在 120 亿美元左右, 70 年代初曾达到 260 亿美元之巨。年际之间的波动较大的主要原因是进口国的市场不很稳定。油料(包括植物油和加工副产品)目前仍然是第二大项出口品,通常能保持在 60 亿美元以上,但出口呈下降趋势,其中大豆在 1982 年曾高达 2500 万吨,1994 年下降到 1600 万吨。水果蔬菜类的出口增长非常迅速,从 1990 年的 36.79 亿美元增加到 1993 年的 63.74 亿美元。烟草及其制品的出口增长十分迅速,已成为第四大项出口品,1990 年曾高达 65 多亿美元,1993 年为 55.8 亿美元。畜产品出口的增长也十分可观,同期从 24、36 亿美元上升到 43.74 亿美元,鱼及鱼加工品的出口近年来在 30 亿-35 亿美元的幅度里波动,农业生产资料的出口在近 20 多年里也有很大增长,90 年代每年出口超过 65 亿美元,其中化肥通常占半以上。
  在农产品进口方面,最重要的是咖啡、茶、可可等本国不能生产的商品和其他饮料,这大类总计接近 80 亿美元。进口的第二大项是蔬菜、水果类产品,每年进口也高达 60 多亿美元。美国还大量进口肉和肉制品, 80 年代中期以来,每年都超过 30 亿美元。
三、农业科学技术
  美国农业的高生产率,有个坚实的支柱,那就是先进的科学技术。美国的经济实力使它有可能吸引世界上大批优秀的科学家,以确保其农业技术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美国农业研究的基本目标可以概括为:在保护环境、提高环境质量的前提下,最有效地利用和节省资源,提高农业产量和利润率,改善农产品的品质,保持农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最近发表的《美国统计预测》中关于农业的部分指出,今后十几年里,美国的农场主将可能利用雷达或卫星来操纵农田里的拖拉机,让所施的肥料准确定位,即不再普遍地撒施肥料,不仅可以大大节约生产成本,并且还可以避免肥料流失造成地下水的污染。然而,农业科技发展将更加侧重如何利用生物技术来保护环境和节省资源。
  本世纪末和下世纪初,美国农业科研的重点突出地表现在发展农业生物技术。生物技术方面的研究可以归结为四大工程:基因工程(遗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其中的些研究成果已经或有望在本世纪末进入实用阶段。农业生物技术的重点研究领域是:农作物的高产和抗病育种,提高畜禽的免疫能力,扩大生物能源的来源,利用发酵工程研制具有商业价值的微生物;通过常规农业、发酵工程和食品加工工业的结合,扩大人类食物的来源,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
  被称作 “定向设计” 的作物育种技术,使作物能按人们的要求来培育,获得抗旱、高产、抗病虫害等性状。通过基因的混合和移植,科学家们已经能把细菌和动物的基因移植到植物体内,从而大大改善作物的性状。有些细菌的基因使植物的叶面不易结霜,增强了抗寒能力。利用细胞移植技术可以大大提高繁殖优良品种的速度。通过植入固氮微生物的基因,可以使谷物等非豆科作物产生固氮能力,减少对化肥和非再生能源的依赖,提高单产和蛋白质的含量。通过培育抗土微生物病虫害,可以改善作物根系的生长环境,抑制某些病原的产生和杂草的生长,从而减少杀虫剂的施用量和保护环境。抗虫育种的最大特点是能在较长的时间内起作用,经济、有效而对环境和食品无污染。
  生物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畜禽的生产率,改善畜禽的生产性能,提高品质,增强对病害和内。外寄生虫的抗性。科学家已经成功地把某些动物基因转移给牛、猪、羊等的受精卵中,获得性能优异的畜禽良种,美国利用基因工程方法把某些动物生长激素基因转移到细菌中,然后由细菌繁殖产生大量有用的激素。这些激素在畜禽新陈代谢过程中,能促进其体内蛋白质的合成和脂肪的消耗,从而加快生长发育,即在不增加饲料消耗的情况下提高畜禽的产量,改善产品的质量。在探索如何减少动物在饲料营养利用方面的损失方面,科学家们已经找到了利用酶的催化作用可供选择的其他营养来源,如些氨基酸和维生素,用作食品和饲料的添加剂。
  除了生物技术之外,美国农业科技的其他研究重点还包括:
(1)有效管理和保持水土资源,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业产出的稳定性,使农业得到持续的发展。着重研究人类、生物界与水。土、空气之间的内在联系,自然资源的管理和保护,避免或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农业资源的污染。 (2)扩大农作物和畜禽的种质资源。提高农业生产率和产品质量,要有生物学的基础,因此必须最大限度地保留遗传的多样性,收集、评价、保存和扩大农作物和其他有机体的新种质资源,从而才有可能改良大田作物、园艺和特种作物以及草原、牧场的遗传群体,增强作物和畜禽对营养物质的利用能力、提高繁殖能力和增强抗病虫能力。 ”
(3)改进农、畜、水产品的加工和储藏技术。为了适应市场变化,美国历来重视提高农产品运销的效率,降低加工和贮存成本。农产品收获或屠宰后,需要对产品进行检疫或质量监测。为了确保产品的营养和安全,最近几年美国特别重视对 “食品安全” 问题的研究,修订了有毒物质的范围及其含量标准。
(4)改善营养状况。前几年美国农业部和卫生部向全国推荐了所谓 “食物金字塔”。它以面包、大米等谷类食品为其基础,上面是蔬菜和水果,再往上是肉、鱼、蛋、干豆、干果仁和乳制品,其顶端是动植物油脂和甜食。它告诉消费者,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应当减少动物性食品以及糖的摄入量。
四、农业发展的经验教训
  美国从个移民国家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农业大国,除了良好的资源条件之外,国家政策也起了重要的作用。这里有许多好的经验,也有些教训。

  1. 用农业立法保障农业的发展 在百几十年里,美国国会通过了大量有关农业的法律,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指导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法律体系。国会农业立法是个辩论和反复磋商的过程,是各种利益集团互相让步的过程。立法是政府制定农业政策、实施农业计划的基础,后者必须以法律为依据。各项农业法律不仅规定了政府对农业政策的基本取向,而且还规定了政府干预经济发展的基本权限,政府行为只能限定在法律规定的范围之内。
  2. 政府对农业进行比较有效的宏观调控 作为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美国主要依靠市场力量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政府过去信奉不干预的 “自由放任主义”。但是,30 年代严重的农业危机迫使罗斯福政府实行新的农业政策(“新政”),开了经济干预的先河。此后,美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份额虽在不断下降,但政府仍然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对农业采取了有力的价格保护和收入支持政策。美国农业的宏观调控有三个特点:是有专司政府调控职能的机构(商品信贷公司),并建立了巨大而灵活的联邦储备体系;二是有充足的财政支持,联邦政府用于农业支持的经费,1995 年大约为 100 亿美元,最高时超过了 250 亿美元;三是政府实行农场主“自愿” 的农业计划,并用价格、信贷、补贴等手段予以有力的配合。美国虽然不可能消除大小农场主收入的巨大差别,但农业生产者作为个整体,其经济地位有了明显提高。当然,政府为保护农业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3. 对农业发展实行有力的资金支持 美国的农场经营基本上是私人投资。农场主解决资金问题,主要有两个途径:是政府的农产品抵押贷款计划,即如果在作物收获之后价格偏低,农民可以用农产品进行抵押而不偿还贷款;二是政府提供信贷担保。农业贷款期限短则 1-5 年,长的可达 40 年,利率都比较低。不过,在农业发展的早期,与农业发展有关的基础设施,因为投资大、收效慢,曾经是政府投资的重点。联邦政府在 1933 年成立了田纳西流域管理局,对该流域进行了综合治理,不仅控制了洪水,而且提供了廉价的电力,收到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美国政府对农业投资实行税收优惠,税收减免可达到应税收入的 48%。农业投资被认为是农场主合法的 “避税所”。美国实行的作物保险制度也有利于农业发展。据美国农业部统计,农业的资产总值 1992 年为 10110 亿美元;农业部门的债务与资产之比,已从 1985 年的 21.2%下降到 1995 年的 15%,相当于制造业的 70%。
  4. 重视科技的作用,形成了教育、研究、推广 “三位体” 的体系 美国政府直把农业的教育、研究和技术推广作为自己重要的职责,形成了极有特色的 “三位体” 的体系,被许多国家所仿效。它有效地提高了农业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是美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经验。这个体系有三个特点:(1)由州农学院(即 19 世纪建立的所谓“赠地学院”)同时承担教育、研究和推广三项任务,使三者结合在起,互相促进,并切实力农业生产服务;(2)每年的研究推广计划由基层向上申请,推广站提供的服务应尽量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3)推广经费由联邦、州和县共同负担。美国农业科学研究的经费充足,它主要来自公共和私人(公司)两大系统,二者互相补充,其数额之比大致为 46.54。前者侧重于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者共占总经费的 97%),后者侧重于新产品开发和应用研究二者共占 91%)。
  5. 发展服务型的农业合作社 农场主合作社在美国的体化农业服务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家庭经营占绝对优势的美国,为了解决单个农场难以办到的问题,需要非盈利的合作社提供各种服务,降低生产成本。据美国农业部的统计,1991 年共有合作社 4494 个。农业合作社提供的服务主要有:(1)销售和加工服务。1991 年,这类合作社共有 2384 个,是沟通农场主和市场的重要渠道,拥有 184 万多个社员,销售总额超过 610 亿美元。销售的农产品中,最重要的是牛奶,约占 34%,谷物和油子占 26%,水果蔬菜约占 15%。这类合作社的业务不仅包括产品的集中、储存到谈判价格、组织拍卖等各个环节,而且进行深加工,生产出可供直接消费的产品,为农场主获取尽量多的利润;(2)供应服务。1991 年,这类合作社共有 1689 个,总销售额为 270 亿美元,也提供多功能的服务,包括销售石油产品、化肥、农药、饲料、种子、农机及其零配件等等,在全国农业投入物市场中占有相当可观的份额(化肥和石油为 44%,农药 29%,饲料和种子约 16%);此外,它们还提供种类繁多的科技服务,如土壤测试、防疫、育种、奶牛改良、作物监测直到经济核算和法律咨询;(3)信贷服务。在农场主所得的贷款中,合作系统占有的份额越来越大。目前农业合作信贷体系提供的贷款已占全部农业贷款的 2/5 左右,包括季节性经营贷款、弥补周转金不足的中期贷款、用于基本建设的长期贷款和支持出口的贷款等四大类;(4)农村电力合作社和农村电话合作社。1991 年分别有 896 个和 241 个,年收入分别为 228 亿美元和 9 亿美元;(5)服务合作社,这是除了上述几类以外专门从事某些服务的合作社,如运输、仓储、烘干、人工授精、灌溉、火灾保险、住房等等。1991 年的社员人数为 20 万,营业额约 25 亿美元。
五、农业部及其职能
  美国农业部是联邦政府内阁 13 个部之,是重要的经济管理部门。美国农业部是按照法律设置的,机构稳定,职能明确。美国农业部的职能,可以用句话来概括,那就是 “从田间到餐桌”。
  美国政府在对农业进行宏观调控、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改善资源保护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与部门隔阂较少、农业部实行体化的管理等因素不无关系。根据 90 年代初的资料,美国领海内的捕捞活动、发布气象情报等是由商务部负责的;陆地和水资源计划以及水利资源的调查研究归内政部负责,最近的次重大改组是在 1994 年 10 月,其改组方案规定了农业部新的基本职能。现扼要介绍如下: 负责农村经济和社区发展的机构,包括农村公用事业局、农村住房和社区发展局、农村商业和合作社发展局、合作社局、替代农业研究和商业化中心。从这些机构的设置可以看出,美国农业部已经把农村的社会发展放在优先的位置上。
  负责农场和国际贸易的机构有两个:新设立的农场服务署,它承担了原来的农业稳定和保持局、农场主家庭管理局和联邦农作物保险公司等众多机构的职能,包括实行政府的农产品计划、资源保护、灾害救助、农作物保险等;另个是国外农业局,负责促进农产品出口、出口信贷保证、对外农业援助以及实施多边贸易协定。商品信贷公司历来从属于农业部,为稳定国内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市场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美国农业部最重要的职责之:监督和指导农业生产,确保向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公平的价格和稳定的市场,提高和保持农场主的收入,开发海外市场。 食品和营养局,负责推行营养教育和培训计划,宣传科学和合理的营养,向低收入家庭发放食品券,以及采取其他措施消除贫困、饥饿和营养不良,对特定人群实行专项食物计划等。-负责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机构有林业局和土地保护局。林业局管理全国的森林。野生动物、稀有植物、鱼类、放牧地、娱乐场所,指导林业研究、保护和管理,以及矿物和能源的管理;土地保护局负责土地、水和其他农业资源的保护,控制水土流失和盐碱化,改善对湿地、草原等的保护和管理。 销售和检验局也是个担负多种重要职能的部门,它要确保粮食安全,包括肉类和禽、蛋的检验,收获前的安全检查,病原体控制计划,杀虫剂残毒监控等;负责农产品的销售,制定农产品等级标准并核发证书,开展谷物检验,实行销售规程及研究与促销计划,直接销售和批发市场的开发计划,农产品的运输和销售之间的协调;制定动植物进出口法规并实行动植物检疫,动植物病害的监控,推行生物防治,兽医保健,等等。 负责农业的研究、教育和经济学的有 7 个机构,其中主管农业研究、教育和推广的就有 3 个局,即农业推广局、农业研究局、州合作研究局,从另个侧面反映了科学研究对提高美国农业生产率的巨大贡献;经济研究局是十分重要的部门,其主要职能包括农业现状与未来的分析和展望、提供经济和农村社会方面的研究报告,帮助国会和行政当局制订和评价农业和农村政策,汇集各种资料,例如:美国和世界对农业生产资料和各种农产品的需求,农业生产和销售中的成本和利润,政府政策和计划对农场主、农村居民和自然资源的影响等等;国家农业统计局,其职责是及时、准确、客观地提供统计信息,发布州和全国的统计数字,并对各种农产品的生产、价格与劳务等问题进行预测,为美国农业和农村社区服务;世界农业展望委员会,它是全球农产品市场预测的中心;国家农业图书馆,它是美国三大图书馆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图书馆。 美国农业部的机构设置及其职能基本适应美国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要求。美国政府经常在不同程度上对经济活动进行干预,既要保障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又要确保在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实行公平竞争,政府为此必须提供多方面的服务,使效率和公平二者取得恰当的平衡。

知乎用户 啊啊啊啊啊 发表

利益相关;我本科是学农的,

但大家要从政府维稳的角度去思考,而不是从科学的角度去思考

如果每个人种植几千亩,甚至更多;

请问农村剩下的劳动力怎么办?发钱给他们休息?抱歉,国家没有那么多钱!

让他们进城,一个是他们没有相关工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城市没有那么多工作岗位!

你猜中国一个人种植几千亩,剩下的人会怎么样?

中国目前乡村常住人口 5 亿 7661 万人占总人口比重的 41.48%

这么多人,你怎么去安排?

不要觉得这是小事?

当年青年人下乡下开始主要原因就是城市没有这么多工作机会!

当年 80 年代为什么严打,很大部分原因是青年人不好安排工作,在社会上游手好闲,没什么事情做,就发生很多恶性事件

为什么中国政府抓就业率比什么都重要,

因为一旦一个国家失业人口过多,必然会产生社会变化;

叙利亚内乱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其内部失业人口过多;

谈多了,知乎又和谐,

我们国家的农业和美国农业的确有差距,

但高端农业差距没有大家现象大,

从技术层面上说:

有人说美国一个人可以种田几千亩,飞机播种;目前其实在中国一样可以的,

中国一样有大量科学家在搞育种,只不过大家只知道袁隆平,

我们国家很早就可以飞机播种了,也很早就可以实现了,

当然和美国是有差距,可真的没有想象这么大

差距是有的,但真的没有大家想象那么大

最关键的是请问农业规模化,

这接近 6 亿人怎么去安排?

现在中国没有这么多工作机会给他们,

怎么办?

这是最大最大的事情

不要觉得小事

这涉及到社会稳定问题,

至于大家说的发钱,国家没这么多钱去发,也养不活;

所以只能慢慢来;

6 亿人没什么事情做?失业了,你猜会发生什么?

中国目前只能去搞小农经济

知乎用户 缺月梧桐 发表

其实还是科技体系,儒家根本不 care,农业最关键之一就是化学,也就是肥料问题。

我从一个很怪的角度和史料来谈这个问题。

发现这个角度,是我当时在研究近代的航海,打算小说里来段纵横四海嘛;

然后发现有一个欧洲非常重要的海上进口货物——鸟粪,在南美洲,欧洲国家为了得到这种货物,不惜航海万里运输。

在当时记录里:这种鸟粪是亿万年累积成的,富含磷,极其适合作为肥料;欧洲国家雇佣大批当地人挖掘,然后由一眼看不到头的驴子和骡子运输队朝着港口运输;

因为这种物质密度很高,非常沉,骡马从采矿点走到港口的时候,当货物卸下之时,往往就会口吐鲜血倒下死掉。

并且如何装船成了艺术,生死攸关,因为密度高特别沉,货舱里必须摆成金字塔造型才可以配重。那个港口里经常出现因配重不够好而侧翻的船。

进口量多大呢?鸟粪亿万年形成了岛,欧洲人一百年就好像把岛挖没了。

这种生意非常赚钱,所以效率这么高,当时欧洲农业可见多发达了,用万里之外的鸟粪作为肥料耕种。

这么遥远的开采、这么巨量的跨洋运输,仅仅是因为欧洲化学家知道了磷这种物质,而农业学家又发现了这种鸟粪矿富含磷,是全球当时最好的天然肥料。

而且鸟粪矿的高利润也促使化学家冲进来分一杯羹,一直有人在研究人工合成肥料,本质不就是个磷嘛。

这就是化学和农学的结合。

你说这种高度,超过中国多少了?

可惜,中国儒教不产科学家,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那一刻起,就和科学绝缘了。

自然,农业科技会有经验积累,但不会有飞跃,只会知道草木灰,而不会知道磷元素才是肥料。

知乎用户 郑庄公 发表

原因很简单,美国农业一直都是大农经济,而不是一家一户单干的小农经济。

美国地广人稀,一个农场主拥有几千亩几万亩地很常见。而这么多地,农场主一家四五口人能种了吗?在过去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肯定种不了,最多种三四十亩,余下的都得撂荒。而三四十亩地,能打多少粮食?在以前,不过能打两千斤左右。这两千来斤粮食,不过刚能维持全家温饱,想怎么发展,扩大种植面积,想买多少多少牲口,多少多少农具,很困难。

所以单干的小农经济很难发展,不要说土地紧缺,就是土地无限广漠,人均 10 万亩,都很难发展。

而美国不是这种小农经济,美国农场主雇佣很多长短工,还驱使很多奴隶,这么多人在他农场里劳动,这是集体作业,和集体农业在形式上一样。集体作业,互相配合,效率提高很大。而且农场主还能剥削,剥削奴隶和雇工的剩余价值,他的余粮很多。这样就可以买很多的牲口、奴隶、工具,这样他的生产能力又会进一步提高。逐年这样循环,农场主的钱就越来越多。农场主有钱了,想搞水利,挖一条河,挖。水利搞好了,产量更高了。有人发明了拖拉机,很贵,但是农场主有钱,买。这样农业效率更得到提高。而拖拉机卖出去了,工业资本家赚了钱,就会生产更多的机械,工业也得到发展。工业生产了汽车,农场主有钱,买。房产商建别墅,农场主有钱,买。产销两旺,经济迅速发展。

看到了么,美国经济的发展来源于农场主的剥削,同时也得到了工业革命的支撑,相辅相成。经济发展有两条路,一条是剥削,一条是马克思说的自由人联合体。这两条路都是集体作业。自由人联合体就是,大家把各自的生产资料归公,集体劳动,共同分配,没有剥削。如果大家想节省钱购买机器、牲口,以更好地发展,好办,分配时大家都少分,都勒紧裤腰带。剥削这条路,只让雇工、奴隶勒紧裤腰带,农场主自己不勒紧。剥削这条路,开始很有用,但是走着走着就死了,因为大量雇工、奴隶处于贫穷状态,购买力很低,会阻碍生产,产生经济危机。所以还是公有制最好。

我们再来看看中国,中国一直都是小农经济为主,一家几亩地、十几亩地、三四十亩不等。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是当时普通农民的最高理想。一家一户这么点地,既没有剥削,也不是联合体,怎么发展?当时很多农民连牲口都没有,买不起。一家一户最好的仅够温饱,买不起牲口。养殖业也发展不起来。一家一户农民想搞水利,能搞吗?不能。工业上造出来拖拉机了,这样的农民能买起吗?更买不起。买不起,工业就不能造,直接掐死了工业的发展。恶性循环。

有人说,毛泽东是农民出身,满脑子小农经济思想。哼哼,搞集体农业的叫小农经济思想,搞单干的不叫小农经济思想,我想不通啊。

知乎用户 长风 发表

你给中国和美国划的起点不一样,中国 5000 年前农业状态跟美国 200 年前农业的状态差了 4800 年,美国 200 年前 “开始” 搞农业的时候,跟中国 5000 年前不一样。

知乎用户 D.Han​ 发表

非专业,但也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这是我非常喜欢的 UP 主 @郭杰瑞做的一期视频。这是将近一个月前发布的视频,现在引用应该不会有 “剧透” 的问题。

[美国农民的生活是怎样的?为啥美国农业领先世界?_哔哩哔哩 (゜ - ゜) つロ 干杯~-bilibili​www.bilibili.com

](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bilibili.com/video/av26247147)

推荐大家看一看,虽然我不喜欢昭和这个字眼,但我觉得内卷说是很有道理的。


在介绍这期视频之前,我想先引用几个数据作为铺垫。

总耕地(cropland )面积:

  • 中国(2015)13499.87 万公顷(20.25 亿亩)-2016 中国国土资源公报
  • 美国(2012)389.7 百万英亩(23.65 亿亩)-2014 美国农业部报告

看起来两国的耕地数据差不多,吓人的差异体现在农业人口的数量上。

美国农业以农场作为生产单位,美国农业部统计的数据是,2012 年美国共计 210 万个农场,平均每个农场占地 2634 亩,其中耕地面积 1122 亩。

大家以猜猜,经营这 210 万个平均耕地 1122 亩农场,需要多少农业人口?每个农场的经营又需要多少农业人口?50 个人?20 个人?还是 10 个人?

正确答案是只有 200 多万,算下来一个大农场只需要一个人。

没错,平均下来一个美国农民就可以种 1000 多亩的地。


至于美国农民是怎么做到的,郭杰瑞的视频就很好的反应和解释了这个问题。

他采访了一位老农民,他自己没有土地,租了 1200 英亩(7284 亩)的土地种植作物。

郭杰瑞问他收割季节(农忙)需要雇几个人帮忙。

老爷子说只要一个就够了。7500 亩地,老爷子和雇的短工,俩个人就可以完成收割工作。


大家肯定很好奇他们是怎么做到的。答案也在视频中有所提及。地主(上面的农家乐主人,一个 21 岁的小伙,开了一家目测 3 星 + 的酒店)给郭杰瑞展示了一屋子各种各样的农业机器。

高度的机械化,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补充介绍一下,由于美国的大豆多为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94%,2015 年数据),因此可以用机器快速喷洒除草剂(草甘膦)来杀死杂草,同时大豆不会被除草剂影响。这里体现了美国农业的高效率,离不开整个产业的技术领先,包括种子公司的生物技术,化肥公司的化工技术,农业机械生产商等等。

但高效率的同时,伴随的也是高昂的开支,光老爷子提到的主要年度开支,加一起就超过了 34 万美元(约 50 美元 / 亩)。这里老爷子还没有说购买农业机械的成本。

可以说,这种生产方式只有大型农场才能将分摊成本到合理程度。而目前来看,我很难相信国内能够走这种生产方式,因为我们真的是人多地少,差不多的耕地,但是农业人口却比美国多太多。换句话说,美国的农业在地理条件上,比我们有太多太多得天独厚的优势了,而且能源成本也相对更低。

最后我就不做总结了,但我相信郭杰瑞的这个视频或者我这个答案,能反映和解释一些问题,比如为什么我们的农业生产效率不如美国。

知乎用户 吃撑了 发表

很好解释。题主怕是忘了一些东西。

南北战争前的奴隶主庄园制农业体系是不是忘了?这个时候可不一定比同时代中国的农业发达。

反正奴隶不是人,忘了就忘了哈哈哈。

不过,农业支撑工业,工业反哺农业,初中政治课本的东西,可不能忘。

谁的工业更发达,谁就有可能更早更快地发展现代农业。

美国建国之初,就是带着英国的纺织业来的。英国纺织业曾经独步全球没忘吧?英国纺织业和第一次工业革命什么关系也没忘吧?

忘了就去翻翻课本。

接下来,南北战争怎么打起来的?北边需要解放劳动力发展工业,南边固守奴隶制经济。

南边打输了,大量农业劳动力解放,进入工业,工业大发展,反哺农业。

中国错过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这是事实。别人蒸汽机了我们还在累死老黄牛,别人化肥了我们还在攒大粪。

没有工业反哺的农业,只是低效率重复,这也是规律。

现代农业,不得不承认美国起步就是早。中国玩了几千年农业,都不是现代农业。

没办法。

承认不足,接受现实,奋起直追。

知乎用户 寒冰射手曹草草​ 发表

这事儿没有多高的科技,说白了就是个人均耕地面积。农业人口降下去了,一个人种一个乡的土地,科技含量自然就上去了。开飞机撒农药算个 jb 技术啊,那飞机还是中国出口的,在中国叫初教 6,都特么飞了半个世纪了,你爷爷那代人的科技。
然而你看看就中国这个碎片化的耕地,这个崎岖的丘陵,这个臃肿的农业人口,这个极低的人均耕地面积,这个…… 唉!
得,我不说了,问题出在哪里,你们既然关注了我,心里都肯定有点 B number。

知乎用户 吴博皓 发表

实名反对

@孟德尔

的回答,建议不懂的内容不要强答。下面,笔者将从历史学的角度,就三个方面介绍目前学界对于中国农业中人口,技术,和耕地之间的关系的研究。

探讨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理解什么是农业发达?是农产品转化成为资本的能力(即农业的商品化)?还是单位耕地能够承载的人口?亦或是单纯的农产品产出量(单位产量 / 总产量)?这三个问题在孟德尔同学这里被不加区分地混在一起。笔者将分开讨论每一种情况,并指出孟德尔君讨论中出现的问题。

关于第一点,孟德尔同学在这里犯了以微观代替宏观的错误:他机械地将农产品转化的资本平均分派到每一个农业从业者头上,从而通过单个的中国农业从业者没法获得与美国同行相同的资本来说明中国农业的落后。然而,用**微观的,人均的资本获得来说明中国农业这个宏观的,整体的商品化程度,可以说是有些以偏概全了。笔者认为,中国农业目前的发展,正是基于地区专营化**(regional specialization)带来的高度商品化,其动力恰恰来源于地区 / 全国农产品市场的建立和农产品物流体系的完善。关于这一点,笔者将引用威廉斯金纳(William G. Skinner)和罗伯特马克(Robert Marks)对于中国农产品市场的论述来说明。

关于第二点,孟德尔同学将农地承载的人口数量等同于农业从业者的人数,并认为农业的产出主要目的是转化为耕作者的资本,并进而认为中国农业落后是因为其无法使参与农业生产的人获得足够资本。这种观点是相当片面的,因为其不仅无视了农业产出供养非农人口的情况,更是不了解粮食作物的必需品属性使得其无法与经济作物资本回报率上相比的事实。对于这个问题,笔者将引入肯尼斯波美兰茨(Kenneth Pomeranz),埃尔文马克(Elvin Mark)和黄宗智的关于中国农业内卷化(involution)的辩论,从而说明中国农业模式和人口的关系,并解释中国农业模式是否是 “适应” 于国情而非 “落后 “ 的发展模式。

关于第三点,孟德尔认为 “中国农业问题和技术啊制度一点关系都没有,纯粹是耕地面积的原因。” 他认为美国农业的高产量主要驱动力是其充足的土地供应搭配上农业机械,同时否定中国农业中单位产量的提升对农业的根本性影响。然而,孟德尔君的该观点是相当片面的。首先,对技术 = 农业机械化的认识,基本无视了耕作制度(一年 x 作,休耕,轮作),肥料密集使用水热条件的科学管理对农业带来的革命性影响。而这恰恰是各国农业(包括中美)在历史上获得长足发展的重要助力。在这里,笔者将介绍李伯重以及加州学派(Californian School)对于江南农业中农业产量和劳力 / 技术 / 资本密集关系的研究,来说明为何耕地面积只是许多变量中的一种。

以下,笔者将慢慢更新对于以上三点的详细介绍和讨论。


  • “从地区性市场到全国市场” – 对中国农业地区专营化和农产品商品化的讨论

地区专营化,看上去很高大上的名词,但其实是很接地气的。大家应该都对东北大米,新疆哈密瓜,吐鲁番葡萄,烟台 / 日照苹果之类的提法有印象吧?在这些地区,特定农产品在当地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往往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并因此在国内市场的市场占有率也相对较高。这也就是地区的专营化。

那么,为什么地区的专营化与农产品的高商品化率产生联系呢?这是因为人有不同的需求,不仅要吃苹果,还得吃蔗糖调味的,用大豆制成的甜豆腐脑。即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相对封闭的地区,也需要用自己产出的农作物在尽可能大的区域内去交换尽可能多的其他的产物。本地市场成为了村庄与村庄物产交换的中心,而更高一级的次级市场则成为了更大范围内的交换中心,从而逐级构建起了一个市场体系(Skinner,1964)。然而,由于技术交通的不发达,专营化的程度在各地的程度是有所不同的。以中国近代史举例,两个很明显的较大范围内的例子就是江南以桑蚕 / 棉麻为主业,与岭南地区以茶糖丝为经济作物的地区专营(L,1998; Marks,1998)。这两个地区的共同点,就是都从临近省份进口粮食作物(广西之于岭南,两湖之于江南),从而使得本地能够将生产要素(资本 / 劳力 / 肥料 / 水热)集中于某几种重要作物的产出上。换言之,就是通过在更广范围内通过交换,使得一个地区可以不需要考虑发展全面农业,只需要集中于几种优势作物即可。嫌笔者回答这个问题太理论化的,可以去看看《临高启明》,其对岭南 / 江南的地区明清时期的专营趋势有着很详细的描写。

@马前卒

@文德嗣

荷兰的农业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如此。

如果说明清之际还只是地区市场,仅仅涉及到几个省份之间的农产品交换的话,建国后构建的铁路和公路网使得全国范围内的地区专营化和全国市场内的物流交换成为可能。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农林牧渔业的发展可以说是非常巨大的。然而看到这里,读者也许会要问,你所说的和孟德尔说的学习荷兰和以色列的出口农业模式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农民同志们还是很穷,提出的精准扶贫还是主要着眼于贫困山区的农村人口?为什么他们不能自发地通过地区专营化获利来摆脱贫困?农民不获利的农业是否还能称得上发达呢?在诸多造成这一因素的原因之中,笔者将在下一部分里重点探讨人口问题,并解释为什么快速扩张的人口既可能成为农民贫困化的因素,也可能成为农业发达的动力,从而揭开孟德尔君对于 “农业人口过剩决定中国农业不发达” 论的迷思。

  • “和资本家不一样,你不能开除老祖母” – 对中国农业内卷化的辩论和人口对农业的影响

那么,为什么贫困山区的人们不能够自发地搭上时代的便车,通过地区专营化获利,从而摆脱贫困,进而成为孟德尔同学口中的发达农业的一部分呢?关于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明白地图上的中国和现实中的中国的区别。翻开全国交通图,在小比例尺下我们能看见以 G 打头的国道,像主要动脉一般将全国各省份串联起来。随着比例尺的增大,我们也许能看见省道,县道,乡道乃至村道,如同无数细小的毛细血管向着共和国的角落延伸,将无数未曾谋面的人联合在一起。但是住在这些道路连接之外的人们呢?对于烟台的果农,从外而来的订单和全国 / 国际市场的信息以及从内向外川流不息的运输卡车可以通过 206 国道日夜不止。可对于大凉山边远地区的农民们,种些什么和卖些什么这些问题,依然只能在目力可及,驴车可到的格局中考虑。毕竟,人得先吃上饭。

随着道路而来的,除了信息,还有资本。笔者在这里将着重讨论资本在农业中和人口的关系。在学术界,尤其是西方学界的语境下,一个经久不息的争论点就是中国农业在中国和欧洲近代的 “大分流” 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而其中由埃尔文马克和黄宗智完善的关于农业人口过剩导致农业 “内卷化” 的观点直到今天依然有着相当的影响力,而这也是孟德尔君论点的思想内核。在黄宗智看来,明清时期的华北农村无异于一潭死水:不断增长的人口很快使得粗放式地扩展耕地难以为继,而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被迫将更多劳力投入农业生产,通过精耕细作来获得一定程度的增长。可是,这样的增长很快就会到达限度,因为在这种模式下人们对食物的需求增长总是快于劳动生产率的上升。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为生存而非为利润劳作,根本无法产出盈余资本反哺农业,更遑论投资于手工业了。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农业的发展陷入了一种 “内卷化,“相对于欧洲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却无法带来可以用于投资的盈余,充足的劳动力变成了过剩的人口,从优势变成了负担(Huang,1985)。

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正如笔者之前所言,中国很大,在一个全国市场真正地随着交通发展而出现之前,以一地推导中国整体的情况是不妥当的。李伯重对于明清江南的农业研究,就呈现出了与华北完全不同的图景。对他来说,江南的经济非但没有陷入内卷化,反而呈现了一定程度的劳力不足。一年两作制的推广,对水热的优化利用,对积肥和运肥的劳力和资本投入,在主要作物耕作歇期种植恢复地力的作物等做法,都使得江南农业变为一种劳力 / 资本 / 技术密集的产业。江南的小地主和自耕农们,纠结的并不是如何喂饱多余的要吃饭的嘴,而是如何用更低的成本获得进一步提升劳动生产率的劳力,资本和技术, 从而在市场中获得更多的回报(Li,1998)。

笔者认为,今日的大凉山农民与烟台果农的差别,在一定程度上重现了华北农民与江南自耕农的区别。前者相比于后者,缺乏的是一个有活力的市场,以及一个能够使信息和资本从外进入同时使产品输出的渠道。同时笔者也认为,无论是明清之际的江南自耕农还是烟台的果农,对于他们来说与技术进步同等重要的是技术的推广和传播。在更大范围内使得技术进步得到成规模的应用,才是使得江南”衣被天下 “和山东成为” 苹果之乡“的原因。可是,读者也许会继续追问,我们到底需要为大凉山的农民们带去什么样的技术呢?在接下来的部分,笔者将讨论对于农业技术更广泛的定义,从而说明机械化并不是农业发达的唯一渠道。而有些技术的推广,也许正是需要充足的农业人口才能推行的。

  • “技术不仅是齿轮,还有农法” – 从明清江南看中国农业中的技术推广

那么,究竟什么是农业技术呢?提到这个词,也许我们会下意识地把它和轰鸣的康拜因,试管中的化合物,以及袁老先生改良的农作物联系到一起。这种联系并无不正确之处,可笔者要说的技术含义更为广泛:正如李伯重引用的白馥兰(Francisca Bray)所言,技术除了” 机械型 “(mechanical)的,也有” 技艺型 “(skill-oriented)的(Bray,1986)。后者包含了对于农业理念的更新,强调的是” 劳动者的实用技能与管理技能的发展和密集使用 “(李,2007:183)。这样的改进在明清的江南体现为一年两作的推广,对桑池农业的尝试等等。

那么这种技艺型的改进,在今天的农业中是否还有用处呢?如果有,那又该是什么呢?笔者并非农技专家,对于自己不了解的部分不敢妄言,但我们可以一起向知乎上正进行着这种尝试的同志取取经。比如

@龙牙

在西藏进行的尝试,就是利用高原的光热条件。其回答贴在下面,欢迎读者移步去看看:

龙牙:中国人有什么令人敬佩或者令人恐怖畏惧的细节吗?

洋洋洒洒写了这么多,可却不知道该如何结尾。那么,就用我国历史上一位领导人的一句话收尾吧。

让那些内外反动派在我们面前发抖罢,让他们去说我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罢,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的努力必将稳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也许有着打鸡血的成分,但我觉得从这句话里,我们应当读出的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在中国这片辽阔的土地上,我们将探索,思辨,并尝试每一种让人们过得更好的方式,并将它无私地分享给世界上每一个人类同胞。毕竟,我们的初心,是一个人人平等,没有剥削和压迫的未来。

共勉之。

【另,关于本文中一些提到较少的方面,和对本文的问题,在评论区中有

@deaddeader1

同学和我的讨论,欢迎大家进一步参与和讨论。在此也感谢 dead 同学的回复和补充。】

  • 预告:“现代化之后,农业资源是不会枯竭的?” 对中美面临的相同的人地矛盾的讨论

这个部分由于和主要论点所涉及的东西不同而自成一体,将放在笔者准备筹划的专栏《真. 辩读史笔记》中,敬请期待。

参考文献:

Bray, Francesca. The Rice Economies: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in Asian Societies.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6.

Elvin, Mark. The Pattern of the Chinese Past.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3.

Huang, Philip C.C. The Peasant Economy and Social Change in North China.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5. 中文版为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中华书局,2000.

Li,Bozhong.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Jiangnan,1620-1850.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1998. 中文版为李伯重. 《江南农业的发展, 1620-1850》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6.

Marks, Robert. Tigers, Rice, Silk, and Silt: Environment and Economy in Late Imperial South China.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中文翻译版为 马立博,《虎、米、丝、泥:帝制晚期华南的环境与经济》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1.

Skinner, G. William. “Marketing and Social Structure in Rural China, Part I,” 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24, no. 1 (1964): 3-43

知乎用户 螺旋真理​ 发表

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组织和生产力水平不同,甚至同一定义的内涵也不同,所以不可通约,也就是不可比。

知乎用户 韩东燃 发表

有些几千年的文明,直接被新兴文明灭掉,太正常不过了。

倚老卖老不管用,创新和进化才管用。

知乎用户 第三种看法 发表

以前不明白为什么老说一亩三分地,后来才知道,中国的人均耕地就是 1.3 亩啊!

因为很多地方人均土地高于 1.3,譬如我吉林老家,我家一百多亩地,四口人,人均二三十亩,一平均就主动很多地区的人连一亩都没有就几分地,知道一亩地多大码?

不要说什么集合起来总量就大了,总量大分钱的人也多,最终看的还是平均数。

这是一个十分残酷的现实,现在还谈什么合作社,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套用知乎的话说,非蠢既坏。

1.3 亩耕地,合作者能让农民致富吗?就算亩产万斤,按照现在的粮价,一年不到两万多块的收入够干什么?再扣去成本,更何况亩产万斤了,粮价也得再跌几轮。

那么一点地,什么化也没用,所以合作化时代农村阶级斗争之激烈一点也不弱于城市,就是资源太少,不够分的,所以斗呗,随之而来的还有阶层隔离——严格城乡户口制度,禁止农民进城,否则就是盲流抓起来(盲目流入城市人口),严格统购统销的商品粮制度,让城市人可以低于成本购买农产品,农民自己种的细粮自己吃不起,都给城里人吃了。

就算文革时大串联去北京坐火车免费也不包括农民,农民没有离村串联的资格,出村必须有正当目的,去开介绍信,否则就是盲流,就要被抓起来送进收容所。

结合现在很多大城市人瞧不起外地人,让他们滚回老家去,我想鼓吹农村合作社的怕是这群人吧!

最后补充一点,决定是否工业化的原因是农业的客观条件,而不是什么合作社或者什么制度,任何制度都不能脱离客观条件的限制。

譬如东北当年开发北大荒直接就用东德的机器,全是大工业生产。

伪满洲国时松嫩平原也是机器。

然后华北平原等,河南等几个种麦子的平原大省,收麦子的巨型机器从南到北,跨好几个省收割,还有新疆的产棉区,不但大机器,机器还不断创新。

可是到四川等丘陵山地,总量很大,但是土地散碎,大机器很难。

最后强调一遍,决定是不是工业化不是制度,而是耕地条件。

知乎用户 鱼头好吃鱼尾好吃 发表

美国先进的是农业配套公司,而不是种植人群。去掉农药,化肥,农机生产销售部门后,美国唯一优势只是人均产出高。

但人均产出高就是先进吗?把八亿农民粗暴消灭七亿是不是就一步跨入发达国家了呢?或者宣布九亿低种姓不是人,是不是也就农业发达了呢?

农业最大特点是耕地稀缺,哪怕美国也是土地才是稀缺资源,而农民及潜在农民过剩严重。很多失业人口期待着有更多的农业职位。同时,美国大量人口消费不起不到足够的新鲜蔬果。

要是这种以稀缺的土地为基准看产出满足不了社会丰富食物需求,土地利用率低,就业也不足的农业叫做 “先进”。那只能说从屁股全歪倒资本投资角度去了来,可惜从人类需求来说,只是 “吃人的先进”。

真正先进的农业,就应该以同等可耕种土地面积为基准,看谁持续产出量高,环境破坏少,提供给就业人员的总收入高。而不是盲目看人均,看资本投入产出比,或者故意弃耕大量耕地下得到的单位产量。

知乎用户 caterpillar 发表

这次我支持书记。
你们找出一万个理由说中国农业强,靠 7% 的耕地出产了满足 14 亿人需要的农产品。但怎么都掩饰不了中国的农民过的苦,中国的农业从业者水平低,中国的农业技术差,中国的生产效率低。

拿养猪来说,丹麦美国的每头母猪年产子数能达到 30 以上。而我们呢,做的最好的才 24。五年前这个数目是 17。美国的生猪价格即使在 16 年处于历史高位,也才每公斤 11 块左右,在这种情况下,史密斯菲尔德 16 年上半年的利润依然能达到 4.5 亿美元。而我国最好的养殖公司成本线也就在这附近。这里面的差距是全方位的,从育种,到饲料,到管理,到养殖技术,甚至是生猪的运输都是被爆的。整个中国的农业都以小农户为主,承受不了高额的资本投入。有五千年的经验有何用? 没有别人五十年的投入高。

我在澳洲每逢假期最喜欢的就是去乡下转,去看看那些漫山遍野一望无际的大块土地。这是一个农村长大的孩子根植在内心深处的田园梦想

只有这样的土地才能承受的了高额的投入,只有这样的土地才能让中国农村摆脱千年以来的困境。
我们需要的,是不断的让城市吸纳人口,让农村变得更加空旷。而不是自矜于自己在小块土地上做出了多大的成就。日韩的农业模式是邪路。

知乎用户 SigmaCore 发表

汗了,这个问题下面,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现代农业本质上是工业,基础是能源

推荐阅读《大目标》

知乎用户 陈磊 发表

殖民者杀光了原住民,当然,说杀光也不严谨,还有 50 多万印地安人圈在保留地开赌场呢。

当初一英亩土地 5 美分,一个印地安人头 5 美元,一个印地安人头可以换 100 英亩土地。

土地基本上不要钱,农业就这么发展起来!

看老的迪斯尼动画《米老鼠》就有很多美国人开着火车,印地安人骑着马射箭,然后被火车上的人开枪打死,还有米老鼠对印地安人的各种各样的的杀法。

殖民者几乎免费得到土地,然后大农场来进行现代化或者机械化经营。

现在美国一共 220 多万个农场 (farm),280 万农民(美国其实不叫农民,叫农场主 farmer)。平均农场面积 400 多英亩。

一英亩大概是 6 亩,400 英亩大概等于 2400 亩。

2400 亩按每亩产出 0.25 万元(随便说个数,下面中国也按这个算),共 600 万,可以上大的农业机械,实现农业现代化。

现在美国农场大部分都是一两个人通过各种机械包括无人机、飞机来实现播种、施肥、洒药、收割。

实现现代化即是发展原因,也是现实需要,没有机械化、现代化就没办法经营大农场。

而美国年轻人愿意从事农业的越来越少,现在很多农场采摘等需要人工的都是雇佣墨西哥人。

美国人…… 当地主就好了!

中国如果想要学习美国先进模式。

首先要解决全部农村人口,或者让 5.7 亿农民全部进城。

留 22 万农场主,将 22 亿亩耕地重新规划,平均 1 万亩一个农场,马上就能实现农业现代化,很快超过美国了。

以中国 22 亿亩耕地算。

2017 年中国城镇常住人口 81347 万人,比上年末增加 2049 万人;乡村常住人口 57661 万人,减少 1312 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城镇化率)为 58.52%,比上年末提高 1.17 个百分点。

农村常住人口 5.7 亿,人均 4 亩地。

每亩地产出 2500 元,4 亩地 1 万元,你是播种机不要钱、还是收割机不要钱、还是化肥种子农药都免费?

这些机械都几十上百万一台,靠 4 亩地怎么养这些机械?

美国是殖民者,中国人是原住民,不止中国,欧洲、日本发达吧,他们的农业一样没有像美国一样。

以上观点主要来自温铁军教授,特此说明!

在我另一个回答里。

[其他国家有可能完成类似中国这种大规模基建的成就吗?​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0895492/answer/532485029)

有个知友

@丑就读点书

在回复里说的很好,粘贴如下:

“我发现你理解能力有点问题,我有说过一句大城市才是城市?目前城镇化率 52%,意味着还有 6.2 亿人是农村户口 (城镇户口是没有地的),这 6.2 亿又分为好几个年龄层。

1、0-20 岁,这群人将来大概率会进去城市,我小学初中高中 1、200 号同学,就在农村务农的不超过 5 个,这是什么概念?意识就是他们是准城市人口,只是他们成长还需要 1、20 年。

2、20-40 岁,这批人目前已经在城市了,在城市从事工业化劳作,也就是所谓农民工的主力(某种意义我自己也是农民工),这批人将来大概率不会回到农村了。就算不能在大城市安居,但是也会在县城或者小城市买房安居,你以为县城房价为什么为起来啊?就是这批人在买房。

3、40-55 岁:这批人不好说,有的依然还在城市打工,但是如果还没有买房,我想他们大概率还是要回农村的。还有一部分已经回到农村或者就一辈子没去城市打工的人,他们肯定是就在农村的了

4、55 岁以上:他们基本上没有选择了,去城市既没钱又没有房,更没有太多工作能力,他们怎么进城?

由于近几年城镇化进城最多的就是年轻人,加上计划生育的问题,农村年纪越大的人越多,也就是说 1、2 类本身人就比较少,未来继续城镇化的也是这批人。为什么我老说要 1、20 年,就是因为 1、20 年内 2 类人将逐渐城镇化,这时 1 类人也将随着父母 (2 类人)城镇化。4 类人也将逐渐老去死去,到时农村主要就剩下目前的 3 类人,也没多少人了!

至于我为什么一直说房子房子?那是因为农民想城镇化必须买房子,不买房子他们户口很难牵走,而土地是和农业户口绑定的,如果拿不到城市户口,他们就没法享受城镇居民社保,至于企业想让你交的城镇职工社保那是想让你按着最低标准来的,那点社保未来只能保证你饿不死!!!而且国家已经严格管控农业户口了,就是农业户口想迁入城镇户口很简单,但是想城镇户口迁入农业户口,我可以明白的告诉你是基本不可能!!!我说了中国土地是和农业户口挂钩的,就是说如果你是农业户口国家就必须给你分配土地,但是国家未来想搞集约化生产,那么就必须平整土地,土木工程还是好解决的,但是如果一个 100 亩的大田里有几十个地主,你还怎么集约化生产?只要有一个地主闹矛盾,你就会陷入麻烦中。我们那就在平整土地,一块大田里有很多地主,企业生产很麻烦!!所以国家的方法就是鼓励 1、2 类城镇化,同时平整土地,因为全国平整土地是起码 20_50 年完成的任务,等到土地平整完成,3、4 类人也去世的差不多了,这时候 1、2 去城市了,没有土地,3、4 类人又死的差不多了,土地自然而然又回到国家手里,要进行集约化生产就再也没有阻力了,再者几十年后技术进步估计集约化生产亩产也能上去,而目前情况看,未来几十年中国不会出现人口爆炸,农业成功平稳转型,也不会出现粮食安全问题。

政府做事最忌讳的就是急躁,哪怕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太急躁最终好事办成坏事,大跃进的教训你还没学会?涉及全国 13 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和几亿农民的生活问题用个几十年平稳解决不是很正常?”

知乎用户 裸食 Losik 发表

这个问题本身就有问题,意思就是欧洲的那上千年经验就不算在美国这三百年建国的基础上了?
我觉得,有些人对国家的概念太模糊了,严格来说,国家是政治概念,并非与生俱来的,欧洲曾经讲的都只不过是领土,哪儿来的今天这种国家的概念??

知乎用户 老杨叔聊志愿填报 发表

5000 年历史的中国综合国力不如才建国 200 多年的美国。

相信以上是妇孺皆知的共识吧,这不就很容易解释 “中国搞了 5000 年农业怎么就不如美国 200 多年的农业?” 了嘛,农业只是综合国力一部分,和工业、商业、社会制度、科技进步、特殊国情等密不可分的。

知乎用户 圣范锦意 发表

五千年前和中国一起开始农业的民族,现在也不知道都在什么地方了。

美洲大陆也是有原住民的。但是他们根本没有发明过轮子,因为美洲大陆没有适合的牲口。

而美国对于美洲大陆的再开发,等于五千年前天顶星人来中国帮华夏建立外星文明为基础的农业科技。

对比要在公平的环境中对比。

五千年来,美洲大陆在殖民者还没来之前,农业水平到底怎么样大家心里没数吗?

殖民者,是用当时全球所有的科技都用来开发新大陆。

所以地理大发现和物种大交换才是农业大发展的福音。

全世界当时最勤劳的人,用全世界当时最好的科技技术,加上至今为止都是最适合农业的一片大陆。

才创造了美国农业的奇迹。

时至今日,这三个条件,依旧成立。美国农业成就高,就是必然。

而我们的奇迹是五千年年前我们树立在民族之林,五千年后,我们依旧树立在民族之林。

奇迹不分贵贱,都是奇迹!

知乎用户 白云龙 发表

美国地广人稀,优质平原多,就算是一个科技水平,生产效率也要比中国高的多。

中国本身地就有限,还被大量技术水平低,生产效率低下的散户分的七零八落,根本不适合大规模生产…… 比不过人家正常。

所以现在,合作社又火了,把地整合到一起,既能让有一定专业能力的人专职负责,提高技术水平,又提高了大机械的利用效率……

虽然受限于制度,土地所有权集中是不可能了,但是在使用上进行集中,中国还是有希望赶超欧美的现代化农业的。

而且中国农业过于保守,对于新技术的抗拒太大,转基因就是一个例子。

知乎用户 其心悠扬 发表

关键是农业现代化呀, 需要的是国家工业化! 美帝富了不是一两年了,人家在太平洋玩航母的时候 中国还在玩汉阳造呢。差距太大 人口又太多,优良耕地太少,人地矛盾尖锐。现在能养活自己 已经是个奇迹了。

知乎用户 观星老道 发表

要问 “怎么就不如”,跟中国美国或者哪个国都没关系,跟历史久不久也都没关系,倒是跟生产方式很有关系。

思维不一样的。投入的资本也不一样。

美国佬是工业化思维,大资本投入,科学指导,规模化机械化生产。按我们国家的标准来说,美国都不算有农民,分明是农场主,或者搞笑一点叫做 “食品工厂” 企业主。人家是从事 “农业” 这门生意的,有钱赚才做、没钱赚就不做。赚头大就加量生产、不好赚就休耕停牧。我们现在看到的美帝那种夸张的农业产量还不算什么,要知道这是政策压制的结果,比如休耕制度就是国家给钱诱导部分地区的农民退耕还林个一段时间。如果全球有足够的有钱的买家、需求量爆棚的同时还不受政治因素制约,那我想美帝把现在这个粮食肉类产量翻一倍没什么问题。

我国历史上为了维造反农民的稳,逐渐从庄园式的农业生产进化成小农经济。隋朝能统一分裂了几百年的天下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北周推行的府兵制,而府兵制的存在基础则是均田制。战时地多人少,政府把手里掌握的土地按人头和一定的规则分给纳税农民、再从农民那里抽取高昂的赋税用于军事开支。同时,领取土地的农民要以服兵役作为代价。得到土地的农民自然愿意为了皇帝陛下的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啦。所以从那以后分田地这招就经常被政治家使用,到了明清已经是典型的小农经济。

就连国朝,不也是靠土地革命起家的吗。土地支离破碎掌握在一个个小农手里,小农哪来的资本投入。同时生产公社的实践被证明是低效的大锅饭思想,又绕回到包产到户的办法来,现在还在艰难推进土地流转。规模化程度低,成本就降不下来,资本进去了也是亏,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更是无从谈起。今天已经开展机械化种粮的地方,与其说是占平原的地利、不如说是土地集约化搞得比较好。

站在小农的立场看当然完美啦,男耕女织日出而落日落而息,多么田园安稳的生活。可站在宏观的高度看,低下的亩产、高昂的人工成本,阻碍了这些多余的粮食产出成为农业商品的可能。也就是说国家经济并不能从这个看起来规模庞大的农业生产当中得到好处。国家免了农业税、又花巨资对农业生产进行补贴、还用高关税对本国农产品进行保护,做了那么多结果也就只是勉力维持,就差惨淡经营了。南方有一些搞得好走在前面的种粮大户,他们利用土地流转的制度集中尽可能多的土地在自己的指挥下雇人生产,取得了不错的收益。与之相反的是现在还在维持小农生产的农民,他们一年的产出也就解决个温饱,其余生活开支还得靠出去打工挣钱才有希望保证。

说难听点,小农式的生产就像是在搞园艺、那些国际农业强国才是真正在搞农业生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猩猩也存在几百万年了怎么还不会说话

知乎用户 任玉 发表

虽然我是学农业的,但是我是学渣,所以只能说说我看到的中国的农业。 很多人一听农业,估计都是不太……… 你们懂的,不多说,上图片。 1. 栽培方法

每个人的理解不同,我也还在学习中,对某些方面也不是非常了解,这个回答我也会慢慢补充,也不一定跟题目相关,只是一些与农业相关的,具体操作感兴趣的可以网上百度

知乎用户 「已注销」 发表

用马克思的观点来解释中国这种小农经济难以升级的原因就是… 提高劳动生产率会导致农民失业率上升… 这会导致社会问题… 要知道中国农民的数量… 所以维持农民的低生产率会降低失业率…
但一方面中国农业又受到全球贸易的冲击… 各国的优质农产品在市场上往往比本土农作物商品更有竞争力… 你有看到一些食品标榜采用进口原料了吧…
长此以往会影响国家的粮食安全…

这是中国一个潜在的难以解决的大问题… 十分让人忧心…

知乎用户 空一格 发表

中国农业怎么就不如美国农业了?

论总产量中国比美国高,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0%84%E5%9B%BD%E8%B0%B7%E7%89%A9%E4%BA%A7%E9%87%8F%E5%88%97%E8%A1%A8

论耕地面积中国比美国少,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0%95%E5%9C%B0

论品种中国远比美国丰富,

无非就是中国农业从业人口超过美国,农民收入没有美国农民高。

美国这么一个温带大平原、并且是全球三大黑土地带之一,机械化程度高,这个能比吗?

你去看看日本的从业人口比例,能低下去吗?

早期航海时代,欧洲各国水手都发生过坏血病;而更早的郑和七下西洋,从来没听说类似的病,原因是明朝时代中国人就知道在海船上种蘑菇和豆芽,有蔬菜吃。

有了工业化和现代科技的支撑,现在的中国人农业更是逆天了!

能在青藏高原种菜、养猪;

驻藏部队在高原不毛之地种菜 旺季自给率 75%

能在中东沙漠地带种菜;

中东篇:傅作义 - 在沙漠里种白菜的人_新闻中心_新浪网

(看见后面的沙漠了吗?)

(这些水果、蔬菜都是这个中国人在迪拜种的)

能在南海岛礁上种菜养猪;

中国在南沙吹填岛礁种瓜种菜:2 年栽培植株 30 万棵_新闻_腾讯网

能在盐碱地上种庄稼!

盐碱地也有好收成_三农频道_央视网 (cctv.com)

袁隆平盐碱地上种海水稻 非转基因亩产 600 公斤

湖南一个普通农民,被试点项目派到非洲教当地人种地,当年粮食单产增加 10 倍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bA05mpk6_g

看见后面的辽阔平整黑土地了吗?当地人种粮食亩产只有 100 来斤。经(用手笔划和示范)指导(育种、翻地、除草、灌溉、防虫等)后,亩产提到超过 1000 斤。

借用楼下的一句话:如果非洲的土地都由中国人来种,世界饥饿程度可以大为减轻。

知乎用户 YouYou 发表

5000 年前中国种地用的石器,200 年前英国人到北美时种地也用石器吗…
最后一个馒头吃饱了反而来怪前几个馒头白吃了这种想法也是挺怪的。

知乎用户 真啸风 发表

这个题目搞得……

你练一百年金钟罩,也顶不住哪怕是最原始的前装填的燧发枪啊。

中国五千年农业,美国也有三四前年啊,不然都吃什么长大的?

传统农业,中国确实是非常伟大的,中国明代时候,精耕细作的技术,蓄肥养田的技术传入西方,改变了欧洲农业的发展。

但是中国清代以后闭关锁国,尤其是在资本主义发展上落后,于是就整体落后了。

知乎用户 Dricimitar 发表

美国的农业是工业,开车在农业州的 fwy 上,经常二三十公里只看得到自动化的灌溉装置在工作,偶尔看见一两个谷仓什么的,不到收割的季节根本看不见人,喷农药都是用轻型飞机

知乎用户 桑慢慢慢慢 发表

工业化发展的晚,前面 4950 年的发展都可以忽略不计,你应该从中国农业产业工业化开始算时间。

知乎用户 Peter Tam 发表

泻药:

刚说了一个中国强大的问题,又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其实他们都是相关的,有着内在联系的。

农业的发展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就好像人类从石器时代,发展到铜器时代,再到铁器时代,然后才能有 “钢”。任何人的本事再大,也不可能在铜器时代发展出“钢” 来。没有铁,哪来的钢?

农业的发展包括了农业耕作的方式问题,也包括了社会制度的问题。

中国的农业从解放前的私有制,人畜耕耘,到解放后的合作社,再到人民公社。说好的机械化只在很小的范围内实现,并没有在很大的范围内实现。

数一数那几年我们是怎么过来的:人民公社刚成立,算是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马上就来了三年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恢复之后,又进入了文革时期。基本上人民公社就没有按预定的想法发展的时间。改革开放的号声就是 “分田到户”,回归小农业模式。

美国的农业有工业产品支撑,又有全球贸易扶持,再加上大片大片的平原,实现机械化要简单的多。

如果看我们的新疆军垦建设兵团,那里的农业机械化也不错,至少在有的时间(具体时间不清楚)跟美国也相差不大吧?

但是你再看看云南,四川,贵州,甘肃,宁夏,等大多数地区没有多少大面积的平地,实现农业机械化恐怕要复杂的多。

现在我国在从农业国转向工业国,农业需要工业化。相信现在条件基本都具备了,就差我们去实施了。

补充:2018.1.01

说起小块耕地的机械化,前不久看到视频介绍的小型农业机械真的很神奇。相信我们的农业种植也会很快进入机械化种植阶段。

同时,散布在各家的耕地也会换一种形式,采取企业经营的方式。那时候的农业就会焕然一新,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

别急,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努力做好每一项工作。一切都会好起来。而且还会创造越来越多的世界奇迹。

知乎用户 Elmer 发表

第一呢,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其次呢,我觉得在当今这个社会,衡量农业好不好强不强的标准可能值得探讨。应该不再是吃不吃的饱,而是吃的好不好吧。

比如说,你爱吃大米,而美国人通常种小麦玉米,大米也就红宝黄宝那几种,还死贵。但你结论不能说虽然美国人粮食产量高但种不出大米吧?

就算是你爱吃烤玉米,那你选择低产量的 “绿色” 玉米,还是选择高产量的 “转基因” 玉米?

因此嘛。

在吃不吃得饱的前提下,农业好不好看产量。

在吃不吃得好的前提下,农业好不好看能否满足广大吃货的奇葩需求。

知乎用户 import 潘多拉 发表

你搬 10000000000 块砖,你也搬不成建筑师。

到一定程度,农业是包含生物,化学,气象,地质,机械,计算机以及物流的大型综合行业。

所以,抛弃假大空,认真学习是王道。

知乎用户 安风你压我头发了 发表

为什么中国研究了两千多钱的四书五经经史子集,都把孔圣人研究透了

还是被工业革命才几十年的英国人跟爸爸打儿子一样打成狗?

而且还有一个学了你四书五经经史子集学了一千多年结果还是你小弟的日本玩托亚入欧才十几年也能跟叔叔打侄子一样吊着打你了?

因为你是胶卷相机,也许你已经做得很好了

但是,人家已经是数码相机了 ···

而你 ·· 当年能研究数码相机的人,都被儒家大师们搞死光光传承断绝了 ·····

知乎用户 Cossack 发表

首先,西方全球贸易的发展扩大了选种的范围,如玉米、土豆的传播。再次,因为有科技的加持。科学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不是白说的。美国建国时文艺复兴都进行了三百多年了。第三,中国的土地其实是很不利于耕作的。平原的面积直到今天也才占 20%,而平原是传统的粮食高产地带,因为平原利于水利的建设。第四,古代我国农民绝大多数都是文盲,而我们的士大夫是极为鄙视这些文盲的,精英也就没有改造农业的动力。第五,从农民的角度来说,通过改良粮食的收益远不如造人的收益来的直接来的大,因为古代农民除了要种粮食还要服徭役,服兵役。以上

知乎用户 走地鸡​ 发表

首先美国农业不是只有二百多年。我们美洲本地人(native Americans)是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玉米的最早种植者,至少也得几千年了吧。中国人是另一大粮食水稻的最早种植者,所以就贡献来说,平级。其实,除了玉米,美洲本地人还开发了土豆,地瓜,花生,南瓜,辣椒,西红柿,菠萝,向日葵等重要作物。

这个问题下的很多人在讲大农业。但是他们的主张如果实施,必然是祸国殃民。美国大农业,农民极少,必然是粗放式管理,为了利润率只种最好的地,产量必然大幅度下降。单产当然高,生产率也高,但粮食安全最重要的是粮食总量,你只种最好的 30% 地,得到了 50% 产量,劳动生产率提高 60%,但中国十几亿人口,其余那 50% 的粮食是必需品!虽然中低产田投入高产出低,但你不种那些中低产田,粮食总量就不够,老百姓就要挨饿了!再以圆形灌溉为例,毕竟 3.14/4=0.785,圆形土地就意味着减少种植面积,同样的品种,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直接减少了五分之一的种植面积,结果显然不会增产,而应该是减产五分之一。现在粮食不安全,减产五分之一显然更不安全。

中国人口十几亿,所以中国不可能放弃中低产田,和美国比农业生产率。中国需要的是提高粮食收购价格,保护农民积极性。

知乎用户 楚连秋 发表

埃及人从公元前五千年就搞农业了,你看看人家现在……

知乎用户 雨落长川​ 发表

这个问题本身在逻辑上就有问题,农业也好,工业也好,科学技术也好,时间长短从来就不是水平高低的主导因素。说得极端一点,节肢动物在地球上混了好几亿年了,怎么还没飞向太空呢?

再回到问题本身,我国是农业大国,绝大多数中国人往上数不出三代都是农民,但是好像民众普遍看不起农业,仿佛农业就是春种秋收一样。殊不知现代农业已经分工细致到不可思议的境地,每一个环节都有是大量的科技成果在支撑着的,单说育种这一块几十年前就进入分子层面在操作了。美国自然条件的优越性就不说了,人家早在 19 世纪的时候就应用现代科学来搞农业了。留美学生们经常说自己的学校在大农村,这也是有历史根源的,很多今天地处大农村的美国大学,最早就是为了推广农业科技提升农场主科学素质而设立的。

最后引申一下,美国这个国家建国历史确实短,但美国不是一个 “原生” 文明,而是承继了旧大陆发展了数千年的文明成果并在此基础之上继续发展起来的国家。所以拿这个说事儿真是黑不到点上。

知乎用户 独舞明中 发表

十多年前就看到过有人讲美国建国仅有两百年,发展就多么多么好,然后吧啦吧啦一大堆。现在还有人这么说…… 这要怪中国教育。

初中历史大家都学过吧。美国是由殖民地发展起来的,谁的殖民地呢?主要是英国的。所以本质上来讲,美国是英国的延伸和传承。这其中包含了语言、文字、习俗等核心文化,也包括了英国现代的诸多科学技术。这可以说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也可以说是有个富爸爸

然后可能有人会说,英国不也被美国压下去了嘛,还是美国人厉害啊。唉…… 现代过完了不还有近代嘛。二战期间,美国仗着太平洋和大西洋这两大顶级天险,舒舒服服的坐在家里看热闹。战火燃遍亚欧大陆,可谓民不聊生、苦不堪言。于是很多人,特别是很多优秀的人,背井离乡,逃到了歌舞升平的美国,以求安身立命。依靠这些人的贡献,美国摆脱了英国的肩膀,成功骑在了欧洲的头上,也可以说是认了一个富有的干爹。

科学家、技工等这些把弄最新技术的人可是异常强大的。强大到可以让一个组织,上到国家下到公司,在短短几年几十年内把自己提高到无人能敌的地步。五千年、二百年,呵呵…… 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是二战造成的!而且是在和苏联进行了长达四十四年的博弈之后才坐稳了现在的位子。苏联解体的时候都已经是 20 世纪的尾巴根了!

然后又有人说了,果然还是美国人厉害啊,几十年的发展就遥遥领先世界其他国家了。唉,美国人他也不过是国籍和立场问题,所以和其他国家区分开的。本质上不还是全球其他地区人民共同祖先的后裔。又不是什么与人类生殖隔离的新物种。所有的强大,都要归功于亚欧科学家、技工和大西洋、太平洋。

知乎用户 依然范德彪 发表

陶哲轩 12 岁时候的数学水平就碾压题主了

知乎用户 玉树挡风 发表

何以见得?

世界上就两个国家,中国和外国。

其中中国生产了,全球一半的猪,七成的鸭,七成的鱼,四成的鸡蛋……

外国生产了剩下的

其他的,还有那些农产品吊打外国的,请见这位朋友的回答,钟明明:中国现在到底有多强大?

你是不是想问,为啥中国的农业生产工业化程度不如美国??

相比老美大片肥沃的南方平原,中国适合耕种的土地面积不如老美,土地质量也不如老美,这是先天的问题,我们也只能在此基础上,发展自己的农业模式

没办法像老美那样,大规模的工业化耕种…… 南方丘陵、西北戈壁、西南山区,大型农机根本施展不开… 只能是小规模的,以家庭为单位耕种,顶多用用手扶拖拉机这样的小型农机

没有大规模的工业化耕种,那么大量的农业人口就解放不出来,虽然这些年,很多农村的壮年人口出来打工了,这个也归功于农机、化肥、农药、水利和育种等等。

知乎用户 allowme 发表

搞小农经济农业,美国不如我们

搞大农场工业化农业,我们不如美国

另外美国最早搞汽车,但是大家说的最多的还是德国日本汽车

美国最早搞计算机,然而实际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却在中国

有的东西本来就不是时间问题

秦国建国对比列国是相当晚的,照样统一中国

知乎用户 何筱宇 发表

因为美国人不是 200 年前从猴子变来的,而是主要从欧洲移民的。

知乎用户 小夫子老男孩​ 发表

更新回复一些质疑。

1,有评论认为我在秀优越自大狂妄闭关锁国,天可怜见,我表达的是深深的忧患啊!!!各位不知道的是:即使是印度,如果我没记错人均耕地面积(还是人均粮食产量来着)好像都高于我们。他们百分之六七十是平原,我们七山二水一分田,热带很多地方是一年七熟!我们的一年两熟就烧高香了。

美国更不用说了,人均粮食世界第一,以至于浪费到大家习以为常(具体请见问题 “美国人可以有多浪费”)

[美国人在日常生活中能有多浪费资源?​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513255)

正因如此,我对袁隆平为代表的中国农业人和无数农民表达深深的敬意。

2,有人觉得我的这个回答总是偏向中国立场,违背了我自己签名上国际主义者的名号(有人把这个回答纳入了 “昭和年间的日常” 收藏夹,真是个高明但违背事实的讽刺),我首先自我反思下,是我没有表达清楚,我在此把真正的逻辑说一下,请看我的这个回答

[如何评价 2018 年 7 月 1 日苏炳添再度跑出 9 秒 91?​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2083547/answer/451622090)

首先,我们黄种人和黑种人一直是种族歧视的受害者,而不是加害者。虽然今天西方发展出了政治正确,认为白黄黑是平等的,但是政治正确终究是口号和复杂间接的证明,而不是立竿见影的事实。力度终究欠缺,甚至还有些施舍的意味。

所以,黄种人黑种人必须努力进取,奋起直追,创造出和白人一样好的成绩,才能更加保险更加彻底的将种族歧视扫入垃圾堆。

这样,总该相信我是一个真诚的国际主义者了吧,毕竟我是站在黄黑种人这样的受害者的立场。

@tensorspace

请把我从 “昭和年间的日常” 收藏夹里移除,我再次声明,我是一名国际主义者和共产主义信仰者。

3,评论区提到的资社优越性的问题。

苏联的土地毫无疑问是不如美国的(这个没争议吧),但是即使如此,苏联也曾经成为了两极争霸中的一级。要知道社会主义国家的数量只是全部国家数量的零头,就出了两个世界 gdp 第二。

而资本主义和富裕有必然联系吗?,没有。一百多个国家,富裕的资本主义国家就那几个列强,和依附列强的小国。那几个列强怎么富裕起来的,请阅读历史书上关于资本原始积累和科学先发优势方面的知识

结论:国家兴衰贫富,最主要的是资源科技,其次才是意识形态。那么公平的比较,应该在相近资源的情况下才可以,比如人均 gdp 相近

而人均 gdp 相近的情况下,社会主义国家包括朝鲜,人均寿命都是高于资本主义国家的。

当然,资本主义也会进化,在绝对数量远超社会主义国家的情况下(社会主义国家就那么几个),在资源科技绝对优势的加成下,才带来了资优于社的错觉。

4,70 亿这个数怎么算出来的

首先,我们这么贫瘠的土地都能养活 15 亿人,美国的土地养活 30 亿没问题吧?保守点 20 亿,而美国人的浪费,之前说过了,超市为了让每个萝卜标准化,扔掉了大量过大过小的萝卜,这个浪费法,一个美国人能浪费两到三个中国人的粮食口粮。(看看美国人的肚子多肥就知道了)

再稍微紧缩点,别吃的那么肥,节食一点,养活 70 亿真的不成问题。


原回答

不如说这是中国**对世界巨大的贡献和牺牲,就这么贫瘠的土地下,我们养活了 15 亿人。**所以我说过,中国才是世界的希望。如果我们和美国互换国土,按照中国的极限利用能力,我们能用美国的土地养活 70 亿人(人均土地资源是中国的 8 倍)

世界本就是不公平的,在那场旷日持久的殖民运动中,西方圈取掠夺了巨量的土地。我完全可以下定论:西方之所以民众吃得饱饭,根本不是资本主义制度所谓的优越性带来的,美国以人均 gdp 超过中国近 10 倍的富足和不知道多少倍的土地,人均寿命才比中国多 5 年,这不是优越,是耻辱,是严重不公的制度带来的耻辱。

在加拿大萨省,当地人十分骄傲地说,加拿大人均耕地面积有 100 亩,而我们的人均面积有 1000 亩(忘了是英亩还是其他面积制度)。机器过境,翻上来的全是黑土地。
老家四个人(奶奶大伯大妈哥哥),全家加起来都不到十亩黄土地。面对这样的对比,我心情复杂。
(忘了是英亩还是其他面积制度)。机器过境,翻上来的全是黑土地。
老家四个人(奶奶大伯大妈哥哥),全家加起来都不到十亩黄土地。面对这样的对比,我心情复杂。
后来又想,**那么优渥的土地条件,要中国农民来经营,绝对比他们搞得更有声有色。**没有那种条件,中国的农民能搞成现在这个样子,已经很不容易了。
作者:张小田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6295707/answer/25488102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果美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或者中国拥有美国的国力和资源,世界上战争将消弭大半,饥饿消弭大半。集合如此大的力量和资源,冲出地球也未可知,但也绝不会让现在的全世界内卷化严重伪左横行倒车肆虐。

美国确实让世界达到了一个平衡,但绝不是最好的平衡,经验更丰富的中国肯定能达到更好的平衡。

知乎用户 Kenneth 发表

这算啥,咱国搞了几千年的权术厚黑马列之类的,还不如人家两百年前几个先贤开会订出来的规矩先进,这不一样歌功颂德挺过来了。

知乎用户 水墨行云 发表

现代农业真正实现生产力显著提升的代表事件是化肥的发明和使用,机械化甚至对农业生产力的影响都不如化肥显著。。。

所以这跟谁时间长谁时间断没有关系,跟化肥有关。。。

知乎用户 Youki 发表

你吃飯喝水還吃喝了二十年呢,怎麼不見你吃出水平,吃出新境界?

知乎用户 咖啡乐 发表

没有科学理论引导下的试错效率比有科学理论引导情况下慢一百倍……

外加美国自然条件太完美了。

知乎用户 Haochen Liu 发表

为啥两千多年的中国围棋干不过四岁的阿法狗?

不是干的时间长就一定干得好。不提高效率,或者提高得慢,都是白扯。

原因就是美国农业的工业化比中国厉害多了。

美国 3% 的农业人口,养活美国人,还大量出口粮食和肉类。楼下那么多人说中国农业不比美国差,真是活在平行世界中啊。

破乎真的药丸了

评论区没法看。

错在人多地少?人少就好了?地广人稀看非洲。人多地少看日本。还有什么说的。

退乎倒计时。

知乎用户 M3 小蘑菇 发表

文明的进步并不是匀速的

这就好比甲乙两个大学生学一门课程

甲天天去上课,认真听讲

乙经常不去上课,也不复习

结果甲错过了考前最后一节课,而乙去上了

结果甲勉强考了个及格,乙考了个良

你说为啥甲认真上了那么多课,成绩却不如随便学学的乙呢?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如果资金足够,中国能实现美国那样的大规模农场产业吗?

知乎用户 刘宇航 发表 此篇回答,不想被任何形式转载!谢谢理解~ 没想到知乎上关注农业的也有这么多,不过隔行如隔山,就算农业专业的学者也没法设身处地的从农民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让我一个苦逼农民,结合自家农场,从实际劳作上来回答这个问题,估 …

如何评价《动物农场》(《动物庄园》)?

知乎用户 叶洲​ 发表 和想象中的终极恐怖的《一九八四》不同,乔治 · 奥威尔的成名作《动物农场》则要生动直接得多,是对当时现实,尤其是苏联的深刻反映和辛辣讽刺,可谓一部另类的苏联历史(革命到二战末期)。 动物各异的形象,非常有助于塑造不同 …

如何看待九江乡规民约要求外出务工人员返乡防汛的告知函?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于 7/10/2016 2本人作为当事人来答一发。 作为县里局机关的一名普通办事员,五天前中午十二点接到通知要在一点半之前赶到渡口赶往江州渡口集合集合。每个局抽四个干部一个带队领导进行防汛,开会时我们的职业是监督村委 …

香港房价高到什么程度?

知乎用户 董不懂​ 发表于 10/11/2019 坐牢,香港年轻人的唯一出路。。。 账是这么算的,在外面租一间房也要三千块钱一个月,还不算水电煤气。 去茶餐厅,吃个饭最少也要五十块了,在这里住宿免费,一个月差不多能省下一万块呢。 就算头疼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