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专家称今年中国经济增速估计在 0%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孟浩巍​ 发表

其实国家的时政方针都已经写出来了,就看你能不能看懂了。刘鹤副总理的书中暗藏玄妙,请诸君参悟。

刘鹤副总理在担任中央经历领导办公室主任的时候写道:

(一)充分做好应对危机长期化的准备
由于国际金融危机会长期化,“十二五” 乃至更长时期,我国仍会处于应对危机的过程中,发展所处的外部环境不会太好,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好长远谋划。要充分认识过去 20 年全球市场不断扩张的时期已经结束,国际市场收缩在相当长时间将成为常态,必须转变战略基点、坚持扩大内需,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新的持久动力。要高度警惕这两年全球经济进一步恶化的可能,对包括出口减少、对欧美债权缩水和资本外流等各种可能发生的不利事件和风险,要做好充分思想准备,吸取 2008 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经验,结合国内外形势条件变化,做好应对预案。
(二)我国战略机遇期内涵发生变化,转方式迫在眉睫
新世纪前 20 年是我国发展战略机遇期,这个基本判断不会由于危机发生而改变。但这个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已发生变化,新世纪前 10 年科学技术储备已在孕育新的产业变革,危机催生新一轮技术长周期的启动。许多大企业是在上次大萧条中诞生成长,这种成长和大国兴替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能率先实现结构调整和技术跨越的国家和企业,才会在新一轮技术长周期中赢得发展先机和主动。我国要发挥在新技术领域差距相对较小、资金丰厚、产业配套能力强的优势,整合全球人才、技术、资源,切实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在新一轮技术长周期竞赛中作领跑者。
(三)避免走向过度负债型经济,重视调控由金融引发的波动
吸取两次危机的经验和教训,结合我国发展的实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在处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方面,我们要特别注意以下三点:
首先,货币金融环境不能助长债务型经济过度发展。发展消费信贷要稳步推进,严格偿付能力审核;地方政府借债行为要逐步透明化、制度化,加强市场约束;银行理财产品等表外业务和民间融资要规范发展;金融机构要加强资本约束和内部治理约束,防止利益冲突和道德风险。
第二,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和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两次危机都表明,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波动存在放大效应,宏观调控要在关注真实经济指标的同时,更注重调控金融引发的波动,加快构建逆周期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弱化金融的顺周期性质。
第三,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美国金融业背离其应发挥的核心服务功能,成为全球金融危机的 “肇事者,这同美国金融业放弃行业传统价值、过度追求财富和创新有关。德国经济在这次危机中的良好表现,同德国的金融保守主义传统和金融业能够稳健经营密切相关。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既改善实体经济经营环境,夯实实体经济发展基础,又抑制资本脱实向虚、以钱炒钱,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自我循环和膨胀。
(四)调整完善社会制度和政策,大力促进社会和谐
要积极化解我国 30 年经济高速成长阶段所累积的社会矛盾。当前欧美国家社会分裂、西亚、北非社会动荡的传染效应在信息化时代更加明显的情况下,化解我国社会矛盾的任务更加迫切。通过增强教育公平、完善财税体制、促进创业就业等措施,遏制在地区、行业、城乡、人群中收入分配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均衡提高需求支付能力。要创建合理水平的社会安全网,既能够 “托底”,又不养懒人,还要长远可支付,做到公平、效率和可持续性的统一。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倡导理性平和心态,防止观点和立场极端化倾向造成社会分裂,推动社会共识达成。要促进机会公平,防止权力同金钱结合造成的社会结构固化和政府服务人民宗旨的背离。要坚决防止有民粹主义倾向的政策,最低工资过快上涨、劳动者过度保护、工资水平提高过快,会使劳动力成本高于均衡,反而会增加失业和降低经济竞争力。
(五)新形势、新任务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提出新要求
要深入研究美欧政治经济制度同两次危机产生演变的关联关系,吸取不同制度模式的经验和教训,处理好政府调控和市场运行的关系,创建和完善市场健康所运行必需的外部监管和内部约束,在更高层次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改革和创新,提升我国的制度优势。在我国转型升级任务极为迫切和市场经济制度基础仍然薄弱的形势下,要防止对危机发生原因和我国应对危机相对成功的误解、误读,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加快推进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改革,保护产权,打破垄断,开放市场,促进竞争,为尽快实现转型提供利益和激励保障。
(六)塑造良好民族文化,提升国民整体素质
最终决定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是国民素质和文化。从两次危机美国的情况看,大萧条前 10 年的繁荣时代,对物质 “成功” 的膜拜大行其道,美国立国之初形成的吃苦耐劳、集腋成裘的古训已被人们遗忘,取而代之的是追求快富的社会浮躁心态。二战后美国经济迸发的活力同其昂扬的企业家精神有关,而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金融业的迅速发展,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和年轻人希望成为金融家、食利者,赚容易钱、赚快钱,企业家精神受到影响,科技人才培养后继无人,导致技术创新能力削弱,产业转型升级停滞。南欧国家在这次危机中的境况同西北欧国家的差别,也同这些国家安于现状、好逸恶劳、不思进取的国民性密切相关。
国民文化素质是一国竞争力的内核,在我国发展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要充分认识俭朴诚实、艰苦创业、勤劳奋斗是防范危机的根本,安于享乐、不劳而获、快速致富是危机孕育的最佳土壤,要在全社会和企业中倡导持之以恒、敬业勤勉、不骄不躁、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文化,创建以为他人、为社会创造价值和做贡献为荣的舆论导向和激励机制。
(七)在走出危机的激烈国际博弈中维护利益、适时出手
美国在大萧条和二战中,通过适时保持中立,避免卷入战争,完成全球霸主地位的最终确立。我们也要抓紧做好自己的事情,密切关注外部环境变化对我国的影响,不轻易对外承诺,在参与欧债危机救助、扩大对外投资和购买等问题上,要谋定而后动,选择最佳出手时机,最大程度实现我国的国家战略意图和利益。还要认清顺差国家实际上在 “再平衡” 过程处于主动,不能在 “再平衡” 压力下,承担过多国际经济调整责任。
(八)在全球经济治理新构架确立过程中,由积极参与者向主导塑造者转变
在全球力量对比加速变化、全球经济治理结构处于大变动和寻找新均衡的背景下,中国应发挥类似于美国二战后 “债权国” 身份在塑造国际新体系中的主动地位,抓住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不断上升的有利条件,准确判断国际形势的现实和趋势,清晰界定我国的利益,突破现有的由西方国家设定好的制度规则框架,反应和传递与我国利益相一致并具有中国特色的有关全球经济金融治理和重大国际议题的核心观点和主张,设置“中国议程”,推出“中国方案”,加强国际人才培养,加快推进我国际权力的制度化进程,最终赢得未来。

很多朋友都对这本《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很感兴趣,我就再多引用两段。除了上面的内容外,在 2017 年再版的时候重新增加了新的内容,我为大家手动录入一下。

2017 年版
三点政策思考
1. 树立底线思维方法,对危机可能出现的最坏场景,做出预案。
对比研究的结论和目前欧债危机加速恶化的形式,告诉我们必须树立底线思维的思想方法,对危机态势做出最坏的准备,同时努力争取较好的结果,既要应对突发性外部冲击和震动,又要做好应对危机结构性变化的长期准备,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立于不败之地。目前有两个场景必须预防,一是危机升温而产生的巨大外部动荡;二是迫使一些国家转嫁灾难而走向变换形态的战争。虽然这两个场景在近期出现都是小概率事件,但必须防患于未然。
2. 把握我国战略机遇期内涵的重大变化,谋求中国利益和全球利益的最大交集。
对比研究的结论也可以告诉我们,我国所处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已经发生重大变化。从经济意义来说,在本次危机前,我国的战略机遇主要表现为海外市场扩张和国际资本流入,我国抓住机遇一举成为全球制造中心。本次危机发生后,全球进入了总需求不足和去杠杆的漫长过程,我国的战略机遇则主要表现为国内市场对全球经济复苏的巨大拉动作用和在发达国家呈现出的技术并购机会和基础设施投资机会。我们应该牢牢把握这些实质性变化,认真分析我国与大国经济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所出现的巨大利益交集,明确提出解决全球增长困难问题的方案,在外部条件明朗后稳步加以实施。
3. 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抓好重大课题的务实超前研究。
对比研究的结论还告诉我们,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换,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是我们应对外部巨大冲击,实现我国和平崛起的根本之策。我们要借鉴历史上大国崛起的经验,警惕卷入不必要的国际事件,切实集中力量、重点突出,扎扎实实的办好自己的事。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建议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出发,对一些需要集中力量办好的事物进一步务实研究,尤其需要增强全球视野,提高量化程度,使研究成果具有可操作性。

另外,关于两次经济危机的相同点,刘鹤副总理在开篇就做出了如下十点陈述。对比目前的情况,非常不乐观。尤其是最近(截止到 2020 年 7 月 10 日)美股和 A 股市场最近的强劲表现,更像是一场泡沫破灭之前的狂欢。要知道,苹果公司在没有任何实际利好的情况下,市值已经从 8000 亿美元左右直接涨到 1.6 万亿美元!特斯拉一年才卖几辆车,它的市值竟是丰田的 1.5 倍。数据都摆在那里,政策也都摆在那里,请诸君自己判断!!!

两次危机的共同特点
1. 两次危机的共同背景是都在重大的技术革命发生之后。
2. 在危机爆发之前,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危机发源地的政府都采取了极其放任自流的经济政策。
3. 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是危机的前兆。
4. 在公共政策空间被挤压得很小的情况下,发达国家政府所采取的民粹主义政策通常是危机的推手。
5. 大众的心理都处于极端的投机状态,不断提出使自己相信可以一夜致富的理由。
6. 两次危机都与货币政策相关联。在两次危机之前,最方便的手段是采取更为宽松的货币信贷政策。大萧条前,泛滥的信贷政策引起了股市的泡沫和投机的狂热;在 2008 年危机前,美联储极其宽松的货币政策、金融放松监管和次级贷款都达到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水平,这使得经济泡沫恶性膨胀。
7. 危机爆发后,决策者总是面临着民粹主义、民族主义和经济问题政治意识形态化的三大挑战,市场力量不断挑战令人难以信服的政府政策,这使得危机的形势变得更为糟糕。
8. 危机的发展有特定的拓展模式,在它完成自我延伸的逻辑之前,不可轻言经济复苏。
9. 危机只有发展到最困难的阶段,才有可能倒逼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这一解决方案往往是重大的理论创新。
10. 危机具有强烈的再分配效应,它将导致大国实力的转移和国际经济秩序的重大变化。“基辛格定律” 可能被再次验证。

知乎用户 洛克马戏初号机 发表

经济增长其实需要的就是一件事:

持续增长的消费力。

也就是说,也就是普通消费者在单位时间内能产生的最大商品消费量(记住,不是花最多的钱,而是消费更多的商品)。

经济萧条的本质是消费力的下降,不论这个下降是没钱,还是不愿意花钱。

当然,对于如今的中国,如果消费力下降,那么毫无疑问,是普通人没钱了。

没钱的原因可以是多种多样,但是总而言之,基本上都是有钱人拿着钱不消费,穷人提前消费也很难消费出多少东西,这就是如今的顽疾。

而对于现在的中国来说,如何提升普通人的收入,让大多数人有钱赚,有收入,能花钱,才是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来源。

那么如何提升消费力呢?

答案也很简单,提升单位时间内单位劳动力的价值,也就是说:

只要普通人在每个单位时间内赚的多了,那么他们自然也会有钱去消费,经济也能拉上来。

所以,本质上,还是需要新一轮的重新分配制度,将富人手里的沉淀现金(记得是现金)给拿出来,不论用什么方法,能让这些钱进入普通消费者手中,让他们去消费,那么经济增长的动力,也便有了。

除此之外还要做的,提升生产力了。

生产力的提升会早就单位商品的成本降低,从而降低物价,而降低的物价又会刺激消费,同时降低的单位商品的生产成本降低又可以提升总劳动力的收入,相辅相成的情况下,消费也会进一步的提升。

所以一旦真的进入经济停滞,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重新分配和生产力提升,而其余的方法,不过都是饮鸩止渴罢了。

知乎用户 王克丹 发表

GDP 核算中不包含问题,这也是阻碍 GDP 发展的重要原因!

  1. GDP 衡量商品和劳务的总和,但不包括分配问题

经济学经历过一个思维的转变,到底是供给决定需求还是需求决定供给,以前的经济学家认为科技进步会极大地增加商品的供给能力,这样人们不再为高昂的商品而困扰,也就是说只要科技在进步,每个参与者的平均产出增加,也就意味着可以消耗的商品增加,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经济便不会出问题,直至足以影响世界的经济危机出现。为什么经济会出现危机呢?竟然意外的发现生产力极大的发展前提下,人们的消费能力并没有同比例增加,也就是产出由于科技的发展而增加,但消费需要没有,问题出在哪里?自然是 GDP 衡量经济体发展状况中忽略的地方 - 分配问题

假设社会产出和消费的主体是中产阶层,当中产阶层产出商品后会获得报酬,但是这个报酬比例逐渐少于资本收益的趋势下,就会得到一个结果,资本积累越来越多,并且希望变得更多,那么就会继续扩大产能,而由于流入中产阶层的报酬占比变小,形成了产能与需求的不对等,消费能力下降,产能过大时会伴随着市场的出清,价格必然下跌,下跌意味着资本收益率下降,削减开支和降低人员需求,中产大规模的失业,进一步削减了开支,陷入恶性循环,但也有好处,资本由于投资受损而湮灭,市场出清后进入下一个周期,这也是为什么市场经济下总是伴随着周期性的上涨和下跌,理论也逐渐演化为需求决定供给。

2. GDP 不包含社会福利

为什么有的经济体更愿意把钱都拿来消费,而有的经济体的居民则更加倾向于储蓄,这里就涉及到另外一个 GDP 不包含的指标,那就是社会福利,在基本社会福利缺失时,人们不敢去把钱大手的花掉,储蓄率高(储蓄率是储蓄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负债率是负债占 GDP 的比例,两者描述不同的东西)是对未来不确定性和社会福利缺失所导致的危机感,同样,人们更多的参与生产却又不愿意消费,同样造成产能过剩问题,这样 GDP 增长也会受限,大家就会问了,为什么以前没出问题?

3. 对外出口输出大量的产能

如果在封闭体系内,居民不消费必然伴随着价格的下跌,甚至诱发经济危机。但是加入 WTO 以后,我国的经济呈现指数级别的增长,自己的居民不消费没关系,你生产了可以买到国外,赚取大量的外汇,以输出商品获得美元信用,以次维护人民币国际汇率稳定的锚,并且这也是美国希望看到的,对他来说相当于输出了美元信用,换来了大量的实际商品,比如冰箱洗衣机空调等等,外汇储备中一部分又以美国国债的形式回归到美国,支撑其基本政府支出,百利而无一害。我国也逐渐成为世界工厂,现在全球都在使用着中国制造,当然也要感激日夜加班的我国劳动阶层,虽然有着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称号,但并不意味着福利能排在偏上的位置,劳动力的 996 都变成了被宣传的东西,即使人们的劳动收益少一些,对经济影响也不大,因为增速很多依赖国外的消费能力。

4. 每次出问题都是国际经济动荡

我国 GDP 增速下滑最明显的是 08 年经济危机前夕,出口受阻,这条消耗产能的渠道就会出问题,一定伴随着产能过剩引发的经济下行问题,很多经济问题国内都不着急,比如生育率,社会福利,而每次出口问题暴露后,总是有大的措施来维护,比如中美贸易战,你加税我就贬值,总能维持出口的规模,汇率可以调控,但经济环境不是我们国家能够左右的,尤其是疫情下,出口压力不亚于 08 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影响,那么世界工厂强大的国际需求能力骤减,这么庞大的工厂停工意味着对 GDP 增速贡献的极大削弱,仅仅核算 GDP 时净出口确实占比不高,但要论产业链上的所有参与者,这个贡献率就大了。

5. 解决方法还是以去产能为主攻方向

出口受阻,产能问题又出现了,GDP 增速就会下降,怎么办?当然是挖掘内需,08 年怎么挖掘内需的呢?这是一套组合拳,首先是家电三下乡,解决了家电方向的产能问题,其次是拉动基建,带动地方棚改和新房的需求,再次配合强大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大量的货币涌入市场,极大的拉动了内部需求,比如房地产对 GDP 增长贡献率骤增,人们担心手上的货币贬值过快,都会尽快丢出去换来商品,各行各业表现出鸡血般的繁荣。本次自然也不例外,出口受阻解决办法必然是扩大内需,比如各种平台的优惠劵,地方政府的货真价实的消费劵,毕竟可贸易商品不能通过 “涨价去库存” 的方式,不如房地产那么好处理。

6. 代价是什么?

但不能看不到代价,扩张性货币政策也满足货币派生的基本流程,也就是超发货币也不是免费给你的,而是借给你的,要付利息的,就和家庭消费一样,靠储蓄过度消费代价是未来的家庭意外事件保障,靠债务消费只会增加未来更大的压力,比作 GDP 的话也是如此,只挖掘内需,挖掘后用于消费的钱并更好的分配给中产阶层,而是进入了特定人群的口袋,只关注 GDP 的好看,但却没有反映到分配问题,那么一定未来遇到问题更难办,因为居民没有那么多钱去给挖掘内需做贡献。

其次,近十年货币供应量已经翻了 5 倍以上,6 月的余额已经突破 210 万亿,体量增加越来越快,超过了欧洲和美国主要经济体的货币供应量总和,并且现在还在加速,钱是借出来的,当然意味着利息将吃掉每年经济体产生的现金流,即使没有疫情,经济下行的趋势在此前的文章也讨论过,结论是必然的,疫情只是起到了加速的效果,比如没有疫情时出口问题不出现,按照以往的下降速度今年应该是保 5%,当然你看现在挖掘内需已经没有那么容易了,最重要的原因是近十年通过各种方式居民的负债率从 17.9% 已经到了 57% 了,算上利息对收入的蚕食,失业率的冲击,挖掘内需会越来越难。

这是一个综合因素的叠加,灰犀牛包括:高负债、居民支出方向单一、社会福利缺陷(包括闲暇福利);结合黑天鹅:疫情的影响。下行是必然的,今年如果 GDP 能恢复到去年的水平已经是不错的结果了,至于 3~5 年的困难期略微有些乐观了,想要通过去杠杆的方式完成软着陆,大概率需要在 5~10 年间来完成资产泡沫的软出清,观点支撑的话来源于 17 年去杠杆的开始到 19 年低去杠杆结束,宏观杠杆率也不过下降了 10% 不到的百分点,并且伴随的还是居民杠杆率的进一步上升,今年为了让经济体短期内不出问题,重启扩张性货币政策,证据在连续几个月 11% 的货币供应量增速,无出意外这几个月就会用掉持续三年去杠杆的成效。

不去杠杆不行,消费能力在未来会被利息进一步蚕食,不可能永远依赖外部需求,去杠杆又不能过快,太快又会引发资产泡沫崩盘,也就决定了未来 5~10 年内经济增速都不会太好。

公众号:逻辑与现实经济

知乎用户 Odysseus​ 发表

感谢邀请,这也是个非常有趣的问题… 如果 L 型的底部比想象中更低,有很多问题可能会被重新思考。

  • 先简单分析一下经济降速的可能性,L 型底部更低的可能性
  • 其次更关键地,历史上共和国每次经济降速,都伴随着很多争论。我想稍微介绍一下 80 年代共和国经济学领域的争吵,和争吵双方各自的思路,以及这些 30 多年前的争吵,对今天的启发。

言归正传,我相信现在很多朋友依然会用 2017 年 - 2019 年对于 L 型的判断来预测未来的经济增速,当时社会有一种奇妙的共识叫做保六,意思是长期经济 GDP 增速会在 6% 以上,这其实是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因为在做出这个假设的时候,大家其实都知道,在 “更长期” 的时间里面,我们的经济增速会变得更低,但这不妨碍我们短期为自己找一个心灵的避风港

那么现在的问题是,冠状病毒结束后,我们的经济增速会回到之前的趋势线上么?回到 6% 的增速?

历史经验并不乐观

每一次危机,实际上都是一次长期经济增速预期降速的过程,source: Real Investment Advice

这个结论其实非常令人不安,因为它有一个体验糟糕的推论 - “我们终将为自己犯下的错误负责”

当然我们也可以理解为,长期来看经济增速就是会不断下降,与危机与否无关。但这个结论其实更糟糕,因为这意味着我们连尝试避免危机的努力都是徒劳的…..

从” 长期 “中脱身,短期来看,这种降速的过程我觉得微观上是偿付性危机和流动性危机次第发生的结果。例如我们如果把 09 年之后 - 11 年希腊债务危机正式发酵完成之间的故事拉出来看

偷懒借用朋友的图,右下角的输入法亮了..

可以看到危机后发生的事情如下

  • 通胀预期恢复非常迅速(铜价)
  • 股票反弹也很快
  • 两年后发现治疗流动性危机的举措(QE),并没有治疗经济增速的创伤,然后还衍生出了欧元区的偿付性危机(希腊债务问题)

历史并不简单重复,如果说这次有什么不同,我觉得有可能这次治疗流动性危机之后,偿付性危机的程度更大,而且这次的偿付性危机可能发生在主流经济体里,而非希腊这种小国家。

之所以有这样的猜想是因为,这次为了治疗流动性危机,美欧日都已经把货币政策弹药打完,为了面对潜在的偿付性问题可能需要使用 MMT 这样的工具。黑天鹅都是很难预测的,但这种做法的脆弱性显而易见。

综上所述,认为未来 3-5 年经济可能仍然有降速的风险是合理的,不仅在长期合理,在短期也有一定的合理性。关键问题是,我们能做些什么?所以在这个回答的第二部分,我想引用很多 80 年代中国经济工作者的思考,在那个年代里面,大家在迷茫中寻找方向。我觉得如果经济降速发生,又会有很多争辩发生


首先要说,研究新中国经济历史是一件富有乐趣的事情,因为很多东西都可以在今日的事物上找到映射

比方说这篇文章题目是否会让你想起很多东西?

《要理直气壮地抓社会主义利润》 - 孙冶方

比方说这篇文章的题目是不是非常超前….. 甚至超前过分….

《政治统帅经济就是政治为经济服务》 - 林子力,有林

简而言之,在中国经济没有高速发展的时期,对于未来的看法,有两种。实际上我觉得他们都没错,中国高速经济发展是因为在这两条道路之中选择了相对中庸的做法。我自己是很讨厌走极端的,我总觉得有底线的妥协反而更有利于前进..

  • 一种是短缺经济学的延续,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需求特别旺盛

这一派的看法可以简化成 - ” 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就是日益膨胀的社会需求和有限资源约束之间的矛盾…… 我们平时说的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同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就是这种基本矛盾更笼统更概括的说法 “

当然如果看到了这一点,很有可能对于 19 大矛盾叙述的改变,就会有更多的想法…..。我一直认为,2017 年 10 月份,拉长时间周期来看,会是一个很大的宏观范式转变,短期一点说,铜价,风险资产价格从 2016 年夏天开始的复苏幻觉被它中断。长期一点说,我觉得它可能是中国资产价格,尤其是权益市场的上行起点。从社会主义经济矛盾的角度出发去理解 19 大矛盾叙述的改变更为贴切。当然我们现在需要思考 2017 年 10 月份的设想会如何在冠状病毒事件之后被实施。

  • 另一种相对主张自由经济一些,比方说上面看到的政治统帅经济就是政治为经济服务…

从我自己内心来说,我其实对这一派更有好感,但我想说,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善恶往往同源

” 我心中最大的目标,就是要使农民彻底走出封建社会和自然经济残余的阴影,农民应该是一个有主权的 “自由人”……. 要是农民自己能够依托一块地权和社会交往 “

可以说,虽然我是个菜鸡,但我心中的目标之一,也是让中国人在世界上是一个有主权的 “自由人”,要使中国人可以依托自己的教育成果,和全球社会交往,自负盈亏,自求发展。

可以说整个 80 年代,很多时候都在争论到底经济发展的桎梏到底是需求不足(开放),还是供给不足(短缺经济学)。

如果未来我们的经济降速,历史是会押着同样的韵脚重复发生的,我们还是会有这个争论,需求不足(扩大开放,拉动内需),还是供给不足(要素改革,土地政策?)

而我想说的是,最好的做法很有可能是折中的。

扩大需求为根本,完全否认短缺经济学也有自己的问题,资本过剩的情况下,产业的调节可以由货币政策完成,但接受了资本主义就必须接受它的一切,这种道路下我们必须接受房龙的那个残酷预言” 国家之船 “(古老的木船变成了焕然一新的现代轮船,但船长和船员还是同一帮人,按照老规矩来驾驶船只)

重回短缺经济学肯定有自己的问题,但其实中国人口摆在这里,人均资源的匮乏是一个核心桎梏,新能源的尝试其实在我眼里就有点像是解决供给不足问题的一种尝试。很多领域的供给依然是没有市场化的,比方说最近说的很多的免税牌照….. 免税商品的需求是旺盛的,但它的供给并不是市场化的,完全否认短缺经济学在今日中国存在的痕迹也是武断的。

我自己心目中最好的做法是,承认经济发展存在不确定性,不去讨论哪一种方法论具有天生,一定的优势,尽可能建立一个包容多种方法的社会机制,然后在合适的时候看菜下饭。

如果经济的降速发生(其实即使我们经济增速能回来,欧美的经济增速可能也下降了,我觉得这是很多时候金融市场开始调节自己对于回报率预期的长期经济推手),以上是我猜想可能会发生的争论,以及根据 80 年代大家讨论结果,我心中更好的答案。

知乎用户 俗不可耐 发表

我先列出一些陈年的文字,让大家感受一下中国经济有多困难

1999 年国际 “友人” 的分析

中国经济萧条的深层原因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 程晓农
1999-09-14
过去两年来,中国出现了明显的经济萧条,连续二十多个月物价持续下降,需求不振,越来越多的企业处于半停产状态,大批乡镇和私营企业相继倒闭。这样的经济萧条,不仅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严重的一次,也是一九四九年以来从未有过的。……
中国的渐进型改革已经展现出它所有的积极和消极的结果,下一阶段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变革,就象过去两年中压缩社会主义福利的那一系列政策一样,必然是 “伤筋动骨” 的,因此也不再是 “甜蜜” 的,只有这样的彻底变革才能解决二十年来中国经济中积累的严重问题,但它恐怕不会 “立竿见影” 地重新创造又一次经济繁荣。

2001 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发布

第三,对外贸易方面。受世界经济增长减缓的影响,目前我国的对外贸易面临着很大的困难。2001 年上半年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以及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的经济增长普遍出现减缓趋势,回升的势头短期内很难出现。我国的出口自 2001 年一季度以来增长速度明显减弱,由一季度的两位数的增速很快降了下来,6 月份甚至出现了负增长。由于世界经济短期回升无望,加之美国 “9.11” 事件带来的新的冲击,更使已经走低的世界经济雪上加霜。这使得我国的出口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局面。预计下半年出口增速仍将在低位徘徊,全年净出口对 GDP 增长的贡献仍为负值。我国对外贸易状况的好坏不是能够完全由自己掌握的,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化外贸体制改革,提高外贸工作对世界经济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同时更要坚定不移地把保持宏观经济长期稳定和适度快速增长的立足点放在扩大国内需求上。

2008 年总理:

我深知这件事情的困难。我曾经讲过,今年恐怕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难在什么地方?难在国际、国内不可测的因素多,因而决策困难。

2009 年 中国金融网:中国 09 年对全球经济贡献率超 50%

然而,这些肯定和赞扬得来不易。2009 年是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

2012 年观察者网,中国经济将迎来本世纪最困难的时候

实际上,这种做法无异于 “杀鸡取卵”。如果把民企消灭掉了,也就等于把政府收入断了。按照这样形势,未来一段时间,可能还有大量企业倒闭,房企到时也有不少。可以说,这次情况要比 08 年的金融危机要严重得多。
由于财政收入处于紧张状态,有一些地方的公务员和教师,可能发不出工资。一些民企的员工,可能面临失业或者减薪。外国一些经济学家甚至预测,下次发生金融危机可能在中国。总之,随着很多内幕曝光出来,我们就会意识到问题越来越严重。
要让中国经济走出危机,就必须重新启动国退民进。国有企业垄断资源,对民营企业的排挤,这种问题已经相当严重了。这种情况下,只能私有化改革,打破国企垄断。不管怎么说,中国经济将迎来本世纪最困难的时候。

2013 年 7 月 23 日《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

当前市场在理解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评估相关政策选择方面遇到了困难。一种极端表现是,部分观察人士开始讨论中国经济崩盘的可能。

2014-09-15 第一财经日报 中国经济最困难或在 2016~2017 年

随着美国经济持续复苏,美联储最晚将从 2015 年开始加息,到 2017 年达到高位,全球热钱回流美国对人民币汇率形成贬值压力,进而影响中国经济。

2015 年 12 月 严介和:中国经济最困难是 2017-2018 年

严介和表示,中国改革开放经济高增长达 30 多年,现在应该进入低增长期,“过去做加法,现在要做减法,太虚胖了要减肥”。

以下是这些困难时期的经济增长率

我就不吐槽这些曾经的 “最困难” 了,讲句实话,这些人除了一些国际 “友人” 有战忽任务以外,其中还是有不少学者是踏踏实实做学问的。说这么多 “最困难”,其实核心要义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还要戒骄戒躁,踏踏实实,**猥琐发育别浪!从本意上来说这种态度没有什么错处或者这么讲每一个有大作为的人,**都是朝乾夕惕,如履薄冰,经年累月,才能积土成山,积水成渊。

今年(2020)困难是肯定的!全球烂成这个样子,没啥好说的。但是说 3-5 年是困难期,这个嘛,你看这么多 “最困难”,也大致明白现在这个“最困难” 是什么属性了。按照周易的说法,一旦中国不谈 “最困难” 了也就是差不多胜极而衰的时候了。说难,谁不困难?日本负利率都快三十年了,韩国天天被朝鲜恫吓,美国疫情大概率今年要破千万,德国移民问题,美国撤兵,北溪管道糟心事儿不断,英国脱欧加疫情还找不着北,俄罗斯被美国卡着脖子经济毫无起色,法国号称 2020GDP 下降 8%,印度今年有希望疫情超过美国……

所以,所谓 “最困难” 跟国际上的国家比一比,也真心不算什么。美国现在 330 万人感染,死亡人数超过十年越战 + 3 年朝鲜战争总数,达到 13 万。可是人家也不说什么困难,懂王还喊着经济明年就能坐火箭!

中国跟美国可能是两个极端,中国定目标是慎之又慎,满眼里都是困难,生怕自己到时候完成不了。所以无论是 GDP 增长,还是经济状态,一有机会就说困难,都是尽可能往少了说。而美国自懂王上台,那真是什么都敢吹!事情都还没影儿就要先吹一波。

其实从世界的整体情况来看,中国在懂王这四年的折腾中,并没有闲着。一面跟懂王撕 B,一面还是在踏踏实实地干实事儿。

比如中欧铁路大动脉给彻底激活了!

中新网 7 月 10 日电 据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网站消息,上半年,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大幅增长,累计开行 5122 列,同比增长 36%;6 月份开行 1169 列,再创历史新高。

然后看看 2019 年的贸易情况

2019 年,第一大贸易伙伴仍然是欧盟,对欧盟进出口 4.86 万亿元,增长 8%;对东盟进出口 4.43 万亿元,增长 14.1%;对美国进出口 3.73 万亿元,下降 10.7%;第四大贸易伙伴是日本,对日本进出口 2.17 万亿元,增长 0.4%。此外,我国对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进出口 9.27 万亿元,增长 10.8%,高出整体增速 7.4 个百分点。

美国已经从中国第一贸易伙伴下降到了第三的。贸易额连东盟都不如,而这个趋势在 2020 年还在增加。中国的一带一路成了沟通中国,东盟,欧洲,中亚,日韩五大经济区域的桥梁,而中国则是这个桥梁的中心和枢纽。

根据麦金德的《陆权论》,一旦欧亚大陆完成整合,那么,美,英,澳,日,加,就会被边缘化。中欧之间的贸易,是海陆空全方位沟通的。尤其是陆运,这都是美国势力相对薄弱的国家,原本因为缺少出海口而无法很好地参与世界贸易,成为了美国爸爸不疼不爱的穷孩子,在一带一路的框架下,他们可以完美地整合到世界贸易中来。因此他们对中欧铁路的支持可想而知,甚至阿富汗,无论塔利班还是政府军,虽然双方你死我活,但都不约而同地保护经过该区域的中国修建的铁路。因为铁路是他们发展的唯一希望。

自 1902 年麦金德的《陆权论》提出以来,欧亚大陆的铁路桥一直没有被完全建好。更不要说投入实用。铁路当然都有,可是从远东直达欧洲,却从未开通。德国,苏联都曾经尝试着建立沟通欧亚的大铁路,但是却受困于意识形态和本国的财力,而无法充分实现。而中国,有人力,有需求,有资金,有稳定,有强大的战略规划能力和执行力,更重要的是,还有美国送来的战略机遇。于是这件千难万难的事竟然就让中国给办成了!要知道,一旦各国从中获益,就不会轻易退出,而整合欧亚大陆就会进入一个正向循环。以运输效率来看,海运的成本较低,但以促进经济,整合经济区来看,铁路的优势无可比拟。

随着中欧两端贸易的日趋紧密,欧亚大陆的矛盾也会渐渐缓和,美国也就如其所愿地会被孤立起来。

其实从欧洲和美国在中国市场上是绝对的竞争对手,一旦中欧关系密切,美国的在中国的空间就会进一步被挤压。被边缘化就会愈演愈烈最可怕的地方在于,一旦这个局势形成就很难再回来。而也就在这种时候,美国总统竟然还在为带不带口罩的事情扯不清楚。而且还生怕中欧有太多意识形态的隔阂,一面撤兵德意志,一面给欧洲加税,生怕中欧合作成不了,生怕美国不能被边缘化。这波操作真叫个牛逼!

我乐观的地方就在于,尽管疫情对整个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害,但是一带一路的正向作用已经开始被激活,未来三到五年,激活的经济活力也许会超出我们想象。当然,中国对这种不确定的经济增长趋势一向很慎重。不会像特朗普一样,把注射消毒水都当成个好消息大肆宣传。

中国在宏观大战略层面的长期规划,务实肯干,会在未来一点一点地变成真金白银。反过来,美国这种国内国外地瞎折腾,就算短期讹诈点儿利益,本质上还是杀鸡取卵,吃老本儿,等慢慢地把自己的身子给掏空了,再吹牛连个捧场的都没有了。未来,美国很可能只能跟地缘上同样孤立于欧亚大陆的,澳,英,日,新,加结盟再做一次搅屎棍。但是呢,随着美国不务正业的时间越久,中国在欧亚整合的力度就越大,到时候想要捣乱就更加困难了。

从大的战略上来看,整合欧亚大陆是唯一可以超越美国的出路。在过去的一百年多年里,胜利的都是海权国家,这是因为欧亚大陆国家众多,关系复杂,矛盾丛生,所以无论谁都难以平衡各个国家,打通欧亚大陆的任督二脉。这也是为什么自中国搞一带一路伊始,美国就抱着一副看笑话的态度,等着中国玩儿砸。

不过,美国也许忘了,中国可是在农耕时代就可以设立西域都护府,开辟丝绸之路的民族。德国,俄国,法国做不到的事情,并不能证明中国做不到。毕竟从体量上,历史上,德,法,俄都太过单薄,不具备一个超级大国应有的素质。

因此,虽然看起来各种矛盾不断,国际上时不时会有诬陷毁谤中国的声音,但只要中国与欧州,中国与东盟,中国与日韩,中国与中亚,中国与非洲的贸易额不断扩大,那些杂音都不过是噪声。

新加坡外交官马凯硕说过,中美博弈,胜负不是中美说了算,而是中美以外的国家说了算。

国际局势虽然看起来云谲波诡,不过大的基调不会变:

搞建设的一定战胜搞破坏的。

干实事的必然超越吹牛皮的。

有计划的肯定打败没计划的。

谈共赢的绝对胜过占便宜的。

在大的趋势下,虽然短期会有曲折反复,会有逆流,但略略假以时日就会正本清源,是非分明。

中美博弈中,美强中弱是一个客观事实,但中美各自的态度其实决定了最终的胜负。中国的态度是,斗争是次要的,自强是主要的。而美国则相反,发展自己是次要的,对外斗争是主要的。正因如此,中国的情况注定是越打压越强,越找茬越卖力的补短板。而美国则会是越斗争,麻烦越多,越折腾内部越乱。

知乎用户 温酒 发表

我从来不关心 GDP 的。

GDP 根本不是问题。

就算真的有问题,你看到的 GDP 也不会表现出问题。

我朝尤其是一线城市已经加速步入老龄化节奏了,这意味着就业岗位需求的减少。

把失业人口存量搞没以后,就业岗位需求会进一步减少。

而且在未来几年内,90 初那一波生育还可以的就业完成以后,就业需求会肉眼可见的减少。

等就业岗位需求减少以后,GDP 这个东西是不是一定要增长,其实是要打个问号的。

讲道理,10 个人生产 20 个面包养 20 个人,和 5 个人生产 20 个面包养 20 个人都行的嘛。

我认为问题在于:能不能再有一次 90 年代初期搞双休的勇气。

有这个勇气,高风险高收益。

没这个勇气,就等房间里的大象醒呗,总要醒的。

知乎用户 陆仁贾 发表

经济增长并不是 2020 年的核心议题,所以不必过于纠结增速多少或是快慢的问题。

毕竟在外有鹰酱的孤岛政策导致国际政治进入新一轮动荡导致外贸受影响,而国内既要面临新冠疫情问题,还要面临南方水患问题。

2020 年的主题是活下去,定调是苟延残喘,而不是勇猛突进。

目前经济最大的问题是鹰酱主导的全球分工及延伸的市场贸易体系逐渐瓦解,兔子没有各种霸权无法进而拿到世界政治经济的主导权,这种国家竞争退一步基本上就意味着任人宰割。

进退两难——这就是对目前境况最简单的表达。

未来 3-5 年不是困难期,而是迷茫期,到底该怎么做,这次水下可没有石头了,更何况还有远处的海盗虎视眈眈。

我国的小农经济其实是一种很稳的方式,也给了我们很多指引——譬如最简单的,那些在之前 3-5 年大手大脚的人,面对今年突如其来的寒冬,真的会衣食无着。

我没什么令人眼前一亮的看法,只能奉劝各位不要逆势而为。

知乎用户 邓铂鋆 发表

我有个办法:

1,可以有效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

2,能够有效对冲、压制经济刺激措施导致的社会风险;

3,可以凝聚社会共识、提高政府声望,为进一步深化经济改革提供条件;

大家猜到是什么办法了吗?

知乎用户 黄裳 发表

中美竞争的底层逻辑已经发生变化了,现在还仍旧纠结经济增长率,是还没有看到问题的严重性。

其实 GDP 核算体系本身就是一种近似的估计,当然,现在的人类还没有比这个体系更好的估算方法,但这个体系毕竟还是估算而已。真实的国力对比只能参考这个数字,而不是绝对依赖。

如果美国人执意要经济脱钩,我们其实是没有办法阻止的,区别只在于,谁的损失更大,谁能够保住基本盘而已。那么这个基本盘是什么呢?

有两个指标,一个就是高科技,另一个是就业率。现在的中美,都在这两个领域拼杀,但中美这样的大国,根基还是在自己的国内,只要国内问题能正确解决,外部的问题是不难应对的。

中国在高科技上现在是弱势,但美国现在因为疫情,整个经济处于半停顿状态。这种状态如果持续半年,那经济危机必然会爆发,那高科技的那点竞争反而不是什么大事了。

也就是说,全世界在严酷的经济环境下,谁能够保证自己的就业稳定,谁就能够拥有最终的底气,因为拥有稳定就业的国家会是经济危机中最后的堡垒。如果中美都能够稳住就业,那就要拼高科技谁更牛逼了,可是现在看来,我们可能完全进入不到拼高科技的阶段。

美国经济的地基,可能要塌了。

难道你没有发现,这两年总是美国在挑事,中国都是被动的应对以下,尤其是最近两个月,美国挑事越来越频繁,而中国的应对有点懒散吗??

你可以理解成为这是因为美国是强势的一方,中国只能被动应对。但我要理解成为中国稳坐钓鱼船,眼看着美国表演,也没什么不合适啊。

真正心理焦急的是美国,因为心理焦急,所以各种招式胡乱的耍,前两天要禁止留学生,现在又放弃了,这是一个大国的政策稳定度吗??

国际上预估今年中国经济会增长,而美国会大幅衰退,这样美国能不急吗??这不国际热钱现在也往中国股市在流动吗??

其实现在的中国经济只要能稳住,增长不增长无所谓,只要能稳住就业率,然后国民收入不要下降,最后中国庞大的市场会是整个世界的定海神针。

而美国呢??一场庞大的经济危机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了,这几乎可以确定,只是不知道离悬崖还有多远。但如果疫情最终不能控制,美国失业率维持或者继续恶化,那经济危机可能就在半年左右。美国底层的人民会饥寒交迫。上世纪的大危机早就预演过了。

资本家不会出手救底层人民的,美国政府如果继续印钱发钱,倒是可以多维持一会儿。但美元贬值就会不可避免。为了避免美元贬值,美国只有一个选择,就是打击欧元。人民币现在份额太小,还不配作为标的。

到时候就有的热闹看了,我们只要稳住自己就行了。欧洲是不愿意帮助中国的,毕竟欧美有血缘关系。但如果他们内斗起来,可能就顾不上了。

一句话,稳住就业,然后在高科技上尽量追赶,我们就已经立于不败之地。GDP 指标参考一下就好,不要太当真。

今年长江发大水,几乎不逊于 98 年,但我们的损失不到当年的 10%。为什么呢??因为多年的基础设施开始发挥作用了,我们自己国内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做好自己的事情,然后看风景就好了。

中国人靠自己的辛苦赚钱,虽然来钱慢,但起码稳当。美国玩各种游戏,捞偏门,虽然来钱快,但祝愿他们最好别玩砸了了。

知乎用户 骆骒驷 发表

确实非常困难,因为全球市场都被新冠破坏了。

不同于 08 年次贷危机,新冠疫情带来的是生活习惯的改变。

例如,出门减少,服装消费就少;戴口罩,化妆品消费萎缩;人们降低出入人员密集场所频次,酒吧、看球赛、旅游人员减少,很多消费也相应减少了……

日本家庭消费支出 5 月创历史最大降幅——日经中文网​cn.nikkei.com今年 5 月,日本家庭西装开支减少 64.7%,女式休闲裤开支减少 37.4%,口红减少 67.3%,避免外出导致服装和化妆品支出大幅减少。

根据 CreditCards.com7 月发布的调查结果,在新冠疫情爆发前曾购买电影、活动门票或酒吧门票的美国人中,有超过 40% 的人现在计划减少在这些活动上的支出。

http://CreditCards.com 行业分析师泰德 - 罗斯曼(Ted Rossman)指出,“**过去数月内,美国人可能已经学会了在没有这些支出的情况下生活。**比如说,他们现在可能会满足于在家里或附近公园锻炼身体,而不需要支付健身会员费。显然,这是一种生活和消费方式的改变。”

服务业占发达国家 GDP 的比重普遍在 70% 以上,消费萎缩冲击服务业就业市场,这将引发连锁反应,恶性循环下进一步冲击全球消费市场。

[骆骒驷:市场经济为什么这么看重就业?​zhuanlan.zhihu.com

](https://zhuanlan.zhihu.com/p/20125521)

只要疫苗没出来,新冠疫情的阴云便不会消退,即使疫苗出来了普及也需要时间,病毒变异是否会影响疫苗效力也是个未知数,长时间全球消费萎缩无疑将导致中国出口减少。

尽管近年来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率逐年下降,2019 年已经降到 11%,消费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但在疫情下国内消费增长乏力,出口又萎缩,经济肯定困难。

知乎用户 人民工字钢 发表

只要大家还都肯说实话,那就有希望

知乎用户 空一格 发表

难,确实是难。

但是,难不难、好不好,常常是通过对比,比出来的啊。

我们难,美帝就不难了?欧洲就不难了?印度就不难?广大的东南亚、非洲、中东、拉美就不难?

都难。

相比之下,我们还算好的。

前不久世界银行预测,2020 年世界经济萎缩 5.2%,美国萎缩 6.1%。

全球只有中国正增长:1.0%

世界银行预测:今年中国 GDP 保持增长 美国下降 6.1%

今天又有新闻说,因为疫情在世界各地发作,欧美国家纷纷把东南亚、南亚的订单转给中国(中国 6 月进出口意外转为正增长)。

https://cn.reuters.com/article/%E3%80%8A%E5%8D%B3%E6%97%B6%E8%A7%82%E7%82%B9%E3%80%8B%E4%B8%AD%E5%9B%BD6%E6%9C%88%E8%BF%9B%E5%87%BA%E5%8F%A3%E6%84%8F%E5%A4%96%E8%BD%AC%E4%B8%BA%E6%AD%A3%E5%A2%9E%E9%95%BF%EF%BC%8C%E4%B8%8A%E5%8D%8A%E5%B9%B4%E4%B8%AD%E7%BE%8E%E8%B4%B8%E6%98%93%E9%A1%BA%E5%B7%AE%E5%87%8F%E5%B0%9110.8%25-idCNL3S2EK1M3​cn.reuters.com

大家可以做初计算,正常年景,如果我国每年增长 6%,美国增长 3%,我们一年差距约减少 2 千亿美元。

现在我们增长 1%,美国萎缩 6.1%,一年差距缩小 1.4 万亿。

一年顶 7 年啊!同志们。

老美经济下降,税收必然受影响,而且债务扩大,要还的利息增多,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

再加上今年非洲、中东、南亚煌灾,日本也是罕见水灾,美国的风灾还没到时间呢,等着瞧吧。

2020 年就是一个

我们只要还有 1% 的增长,国家层面也在积极保就业,今年的日子平均下来还是强于去年的,不是?

而老美萎缩了,打压我们的力量就更弱了。

风物长宜放眼量。

知乎用户 王子君 发表

谢邀。

悲报:6 月 CPI 同比上涨 2.5%,PPI 同比下跌 3%。

有关新闻越来越少,数据越来越差。

可以大量吸纳就业的 “低端” 产业还在持续转入东南亚,尤其是越南,谁叫这小子刚跟欧盟签了自贸。

越南以及东南亚的产业竞争对手是谁呢?我国中西部。

真正吸收东南沿海产业转移比较出色的,现在看来只有河南和安徽。湖北受疫情打击最重,江西基建太差,湖南劳动力主力已经在珠三角且体量不够,山西还在为北京输血。

而且中部的产业配套基建也还没有起来。大桥大马路,基本上大钱都花在了西部,特别是以这两天万众瞩目的独山为代表的西南地区。

中部的基建脊梁,特别是产业所需的大型物流干支线,依然薄弱;工业用地指标也还是放不开,河南到今天要搞个工业用地还是难。

以成都重庆为代表的路权贸易线有些起色,但是那点增长量很难和海运损失的量相比,陆运的成本摆在那。

之前很多人心心念念的工业往内陆次第转移,形成一个全国阶梯波浪式的工业化,现在看来压力极大。

至于新兴行业,这几个月热闹过后,就没多少人再叨唠了。

不是说不搞产业升级,而是这些新兴产业能容纳的就业就那些。三个月前各地都在搞网红直播基地,现在静下来发现还是产业园区,就是多了一种拿地的名头。

还真全民主播啊?

用网红清理完一轮库存后,生产相关指标就开始老老实实跟着市场需求往下萎。全球贸易今年预估是总量下跌 30%,现在看数据至少下跌了 20%,但愿不要超额实现预期。

所以国家身体很诚实,立马又开始大基建,连停在实验阶段十多年的磁悬浮都上了。

你看讲那么多新兴产业,真面对 14 亿人的问题时,还是老办法奏效。

就是这轮大基建下来,地方债这事真不知道怎么算。还钱不指望,怕就怕这数字进入 CPI 领域,又把各类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抬一轮。

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

啊,还有内需。

那 6 亿月入 1000 元的,就不要想着在他们身上挖内需市场了,维持好他们的社会保障底线就功德无量。

唯一还有潜力的,就是那不知道到底多少人的城市中产。有的说 1 亿有的说 4 亿,反正还能养娃养老人,还得起房贷的那一票。

夹心层们,出来干活啦。

国家把原本属于自己的收益让出来,例如税,然后指望刺激一轮消费增长。

免税的海南欢迎您。

但是教育、医疗、养老的三大成本未见有明显下降。像教育预算增长,增长快的还是西藏、贵州、青海、安徽、河南。其中安徽河南是实打实的人口与经济增长带来的需求,其他的预算开支还是以扶贫为主。

几大城市群周围的教育发展,基本都是市场化的结果,最后还是要摊在城市中产的钱包里的。

内需只求稳住,稳住。

至于外资,那得稳住香港。

我国七成国际投资由香港输入。

虽然川皇是个嘴炮王者,但是美帝即使放空包弹,也是会打击投资者经由香港进入中国大陆的信心的。

更别说我们现在国资和民资在主动投资东南亚,这种自己唱空自己的迷惑行为更是刺激了不少外资的转向决策。

不过说实话,这块好与坏已经不大重要。因为今年全球 FDI 大概跌 40%,所有国际资本都在撒腿往美帝跑,找美元这一全球货币避险。蛋糕急剧缩小,几个点差距反而不吓人了。

总之,大萧条的阴影下,苟住比什么都重要。

在资本过剩、劳动力过剩、产能过剩的全面过剩时代,我们又被资源和金融两头锁住,增长与否已经不重要,人人有工开才是核心。

重点是防范系统性风险。

六保六稳不是拿来贴标语的,是真正的压力临门,连一贯体面的调查失业率都到 6% 了。美帝天天咋呼,一只脚踏进大萧条,今年全年预估平均失业率也就是 9.3%。

再这么下去,我估计我也得弄块牌子,上书 “MCGA” 四个大字,然后两行标语:

Buy Chinese!Hire Chinese!

然后到山东德州戴个小红帽,中国红脖子,成了。

知乎用户 虎山行不行 发表

这个数咱也不会算,咱也不瞎说。

但是咱识数,知道 0 也好 1 也好,它肯定比往年一直保着的 6 小。

所以,过程不重要,结论是没差的:

日子变得不好过了,3 到 5 年得勒紧裤腰带,怕是跑不脱。

身为一介草履虫智慧的草民,我脑子也是直,第一反应是:

那更得加油干鸭!为世界丰衣足食尽一份绵薄之力鸭!

总觉得好像哪里不对?

点根烟,蹲墙角,挖挖鼻孔挠挠头,想了又想,好像资源就在那里,需求量也在那里,增减幅度有限,怎么就突然都返贫了呢?我说的不是国内,是世界范围。

而且,前些年 965 的时候,貌似日子过的稍微还松快些;现在都 996 了,理论上产品供应应该是激增的,个人回报也应该是增加的,消费欲望一直都在。

经济怎么就增速下降了呢?

这里边一定有不得了的问题鸭!

翻了翻新闻,突然看见马云的身价,10 年前 12 亿美金,到 2019 年 420 亿美金。

而十年前马云的员工未必 996,现在马云带头提倡 996……

娘希匹,原来问题出在这鸭!

合计着,这些年来,劳动人民披肝沥胆,创造出来的大量剩余价值,都被人民富豪们拿吸管嘬到自己嘴里了鸭?

这特么…… 经济增速不下降才见鬼见怪见阴阳师安倍晴明呢!

拉动经济靠神马?

靠消费。

现在空有一帮和我一样,徒有消费欲,既没有消费能力,也没有消费时间的人,拿什么促进商品流通,拿什么刺激经济循环鸭?

马云能从阿里数以万计的员工身上吸血,但他不能自己消费数以万计员工那么多的食品,衣服,旅行,电影,按摩,杜蕾斯,冈本啊……

这就等于货币和商品之间互换的,流通的河流,被世家财阀用大坝,把水流都收纳到自己的私有领域,他们拥有了货币的人造湖。

那河呢?早干涸了好吧?

我没有冒犯马老师的意思,把您抬出来,也是因为您带头赞扬的 996 精神,被大量企业家效仿。

但大量企业家也和您一样,没有给到劳动人民 996 应该有的待遇,而是奇货自居,拥兵自重,建造了自己的商业帝国,却忽略了大众的收入和消费。

长此以往,有一天马云们的商业帝国必然会由于经济不振而覆灭,而始作俑者也恰恰是你们自己的贪婪所致。

人心天道好轮回,经济萧条饶过谁?

因此,希望用最温柔的方式解当下这个局的话,首选就是让社会的脂肪,也就是大财团大企业,把他们多年囤积的额外能量释放出来。

因为脂肪囤积的能量,本身就是日常用不到,关键时刻消耗了救命用的。

脂肪多了身材不好看。

财阀多了社会不好看。

所以,钱如指间沙,请各位大佬捏不住的时候,放了它。

不然的话…… 去看看历史书,那些富商大贾,他们最后大都是…… 反正办法多得是。

那如果整个世界范围,都长期处于萧条怎么办?

恩,还是按照历史规律,怕是有局部的对线开始的前奏了。

局部对线,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这一块就不详细聊了,太暴力,并不想描述它。

作为和平主义者一枚,还是希望看到经济问题靠内需解决,内需靠内耗提振,内耗靠的是少部分商贾内心的良知和危机感来释放。

为我们好,归根到底也是为你们好。

知乎用户 阳光照进黑暗森林 发表

如果真的如专家所说,那意味着中国的经济发展矛盾的转变:

从如何做大蛋糕的矛盾转向如何切蛋糕的矛盾。

在我们未来暂时看不到经济增长点的时候,如果不能做好分配工作,缓解社会内部积压的情绪,那这些情绪一定会在某时某刻因某个事件而突然爆发。zf 不要抱着任何幻想想着避开它,积压的情绪是不会无缘无故的消失,而你越是压抑它,它就会爆发得愈加彻底。

举个例子,当多数人进入社会就发现要享受 996 的福报,背上买房结婚、教育医疗的压力,当他们前途看不到光明的时候(参与艰苦的红军革命还有个打土豪分田地的盼头呢),那他们就像毛选中对各个阶层的分析那样,当多数人长期在社会中被压抑以致没有可以失去的东西,这时只需要一把火就能将他们点燃,重启整个社会。

我们 zf 官员过去的首要任务一直都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 gdp 指标作为评判官员能力的重要标准),但是现在的国际形势和压力告诉我们短期内做大蛋糕的可能性已经不大了,而产业升级还遥遥无期,加上中低端产业不断向落后国家转移,这些失去的就业应该怎么找回来。低增速的经济,我们钱就这么多,这钱该怎么分?过去用增长所压抑的矛盾现在该怎么化解?

我认为在未来这种经济环境下,这种官员政绩的评判标准必须进行重新的界定,必须将居民生活的幸福感纳入政绩评判的指标体系(如将教育、住房、医疗、养老、交通、公共服务、就业感受、个人实现等作为评判指标),以此考核官员的政绩。

其实低经济增速也给了我们一个机会,就是能慢下来让我们有多一些思考的时间,思考和反思我们过去的一些政策错误,查缺补漏。毕竟未来持续的高增长是不现实的,而当前国际环境的压力只是将这个问题提前了。

存量发展的社会里,只有社会主义能救中国。

知乎用户 喻世 Sy 发表

经济的变化最终都是传导到两样东西上,基层管理的变化,社会治安与社会心理的变化。这是几乎每个有心人都可以感受到的,你一定能从这个里面判断出来社会发生了某种变化。

在增量增长几乎不可能的现状下,

大家常说的内卷会更加严重,

在有增量的情况下,走 企业资本增长, 职工获得增长,国家财税增长的传统道路难以为继。

目前的分配模型下,我们国家有两对分派关系,中央财政的分配和地方财政的分配,资本增值者的分配和职工阶层的分派。

经济增量减少乃至消失的情况下,强势分配者只会更强势,结果就是地方财政状况会继续恶化,职工阶层的收入状况恶化。

最终的影响就是上面所说的,经济的变化最终都是传导到两样东西上,基层管理的变化,社会治安与社会心理的变化。这是几乎每个有心人都可以感受到的,你一定能从这个里面判断出来社会发生了某种变化。

知乎用户 金陵小老头 发表

今年全中国有亿万富豪 5.5 万人,千万富豪近百万人

问题就是在这里

亿万富豪太多,百万富豪太少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的经济增长有一点和发达国家正好相反

那就是发达国家的亿万富豪大都把钱花在本国,我们的亿万富翁大都把钱花在外国

这就造成了,亿万富翁越多,消费动力越少的问题

比如你有一百万,你钱都花在哪里?

衣食住行,旅游,上学,投资大都不会出国

你有一个亿,你的钱就容易花到外面去了

孩子美国生,媳妇日本整容,家人欧洲旅游,连吃饭都是外国牛排,喝水可能都是法国货,甚至看病都出国

也就是说百万富豪给别人赚的利润,大都留在国内

亿万富翁给别人的利润出去的多

刺激消费刺激的是在国内的消费,出去消费了,国内也有利润,却是外面吃肉,国内喝汤,甚至汤都没得喝

很多人会说国家有外汇限制

其实限制不了亿万富翁

何况很多亿万富翁的国籍都是外国的

这是摆明了钱要出去

在百万富豪满地走之前,国内消费刺激,刺激也是白刺激

越刺激,利润出去的越多

我们的日常消费中的利润大都跑到亿万富翁手里去了,再由他们和他们的孩子拿到国外花

这等于全国人给欧美打工

没有利润,哪里来的增速?

所以 996 没用,加油干的效果也不好

让资本家把钱花在国内效果更好

如果他们不花,那就把钱花在开工资上,让百万富豪花

其实日韩一直在引导有钱人把钱花在国内

虽然效果也不算很好,但是比我们好

而美国是穷人把钱花在进口商品上,大款把钱花在国内,他们就没有这个烦恼

人家是消费一刺激就刺激到自己身上

我们是一刺激刺激到别人身上

很有一点替别人进补的感觉

这已经是很明显的问题了

国家限制外汇出国,限制某些人的海外投资,都和这些有关

其实续限制的未必是外汇和投资,而是利润想留国内,却没有找到很好的办法

很多大富豪都是成本留国内,利润拿出去

我们社畜都会有很多收入花在国外品牌上,何况那些富豪,他们给国内留下的利润恐怕也就一点点

而把更多的利润留在国内,最简单明了的方法就是限制工作时间

打倒奋斗逼,两个人的工作四个人干

加班费比多请一个人贵

就业岗位增加了,小款多了

消费动力迎刃而解

实际上欧美国家很多都是这样搞的

不直说目的罢了

其实就是中产最喜欢把利润留给国内而已

当然了,香蕉人除外

知乎用户 参资政事唐纳德 发表

这个 “专家” 叫毛振华,企业家,中诚信董事长,文章来自正和岛,一个服务于企业家的社群,至于正和岛为什么要在标题里突出强调国务院专家这个 title 而非毛振华,其中应该是藏着一些小心思的,倘若没有这个权威人士的名头,恐怕很难引起这般关注与讨论。

既然知道了数据的来源是企业家而非真正的权威人士,那么这个数据其实是有失偏颇的。

关于今年的 GDP 增速,是有过讨论和预判的,而且是来自真正的权威人士——杨伟民,原 ZCB 副主任,鹤总的搭档。他在 6 月 8-10 日的新浪云财经峰会上发表了主旨演讲里面就提到了 GDP 的增速问题,并给出了他自己的测算方法。

他认为,2008 年通过保增长来保就业,今年则是通过保就业来保增长,所以他使用新增就业人口的收入来倒推增长目标。(这与通常使用赤字率倒推增速的方法很不一样)

以下是杨副主任的演讲原文:

[杨伟民:不能借应对疫情和稳就业再给僵尸企业上 “呼吸机”​finance.sina.com.cn

](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finance.sina.com.cn/hy/hyjz/2020-06-08/doc-iirczymk5815958.shtml%3Fcre%3Dtianyi%26mod%3Dpchp%26loc%3D21%26r%3D0%26rfunc%3D7%26tj%3Dnone%26tr%3D12)

我截取其中一段关于论述保就业与保增长的辩证关系的

“这一次应对新冠疫情冲击没有提增长速度,而是提出 “六保”,“六保” 之首就是保就业,而且提出新增城镇就业 900 万人和调查失业率 6% 的目标。这就说明政策的出发点更多地是放在了保就业上,因为保住了就业也就保住了增长。只要实现了城镇新增就业 900 万人的目标,就会实现一定的增长。
  我给大家算一笔账,比如说 < 如果完成新增就业 900 万人的目标,假定每个新增就业人口的年收入是 5 万元,这个(目标)其实也是不高的,就会增加 4500 亿的收入。2019 年城乡居民总收入是 42 万亿,占 GDP 的 42%,这将是分配的一个比例。如果维持这样一个分配的格局,今年如果新增 4500 亿的收入,那也就意味着会新增 1 万亿的 GDP,那也就是说相对于去年的 99.1 万亿来讲,至少实现了 1% 的经济增长。不光是如此,还要考虑到乘数效应,也就是说新增 4500 亿的收入,按照 2018 年城镇消费率大体上是 66.5% 来计算的话,4500 亿的收入至少会带动 3000 亿的消费,扩大 3000 亿的消费。扩大 3000 亿的消费,当然又会带动其它行业的就业和收入的增加,从而最终带动整体经济的增长。
  所以,仅从新增就业的指标来看,实际就可以实现 1% 以上的增长。乘数的效应越大,也就是支出的乘数效应越大,带动的幅度就越大。
  同时我认为新增就业 900 万的目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主要的就业渠道,比如说新业态的就业、新基建就业、灵活就业、扶贫就业等等,都可以扩大就业。这次政府工作报告根据两会讨论的意见,最后新增加了一句话,叫 “合理设定流动摊贩经营场所”,光是这一句话就可以显著地带动就业。”

今年的情况确实不佳,但也没有必要盲目悲观,还是要搞清楚真实的政策逻辑。

知乎用户 锦熙​ 发表

从观念透漏出来的信息看,可能新冷战预期下中国和美国经济办脱钩乃至脱钩都是大概率事件,专家因此对未来经济持谨慎态度。

6 月 18 日,第十二届陆家嘴论坛将在上海开幕,本届陆家嘴论坛由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与上海市代市长龚正担任共同轮值主席,主题为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 2020:新起点、新使命、新愿景”。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发来书面致辞。刘鹤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从经济发展实际出发,加强逆周期调节,坚持总量政策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全力支持做好 “六稳”、“六保” 工作。
刘鹤表示,我们仍面临经济下行的较大压力,但形势正逐步向好的方向转变,一个以国内循环为主、国际国内互促的双循环发展的新格局正在形成。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增速偏低应该成为一种共识。经济内循环概念的提出似乎也在提醒国人经济全球化,乘着西方快船的日子可能一去不复返了。过去中国和美国虽然在意识形态上分歧很大,美国总是拿所谓 pushi 价值来要挟中国,但中国、美国的贸易、科技交流却十分繁荣。而现在特朗普连放大招,限制军工院校背景的中国留学生的签证、同时指责中国抄袭美国大学研究机构的知识产权和核心信息。新冷战背景下,我国可能也要加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传统,主要挖掘国内的消费市场提振内需。外需可能不会如之前旺盛,产业链、资金链有部分可能会转移到其他地区。

一个旧的世界格局正在嬗变为一个新的令人不安的新格局,而无论是对未来经济增速的判读,还是经济内循环的提出,都提醒我们可能过去的全球化互联互通的时代红利在部分缩水,逆全球化、所谓 “民粹主义”、民族主义会日益成为一种趋势。

[

知乎盐选会员

畅享盐选专栏、Live、电子书等海量会员内容

新用户仅 9 元 ¥ 19.00

去购买​

](https://api.zhihu.com/poisson-marketing/recommendation/url/1ca861fd1e653a490f795d0d1f2d45b2)

[

电子书

中国经济 2020

作者 王德培

会员专享 ¥ 32.00

去查看​

](https://api.zhihu.com/poisson-marketing/recommendation/url/7b55103b5fd48089c19ad6b741d615dc)

知乎用户 高难饱​ 发表

感谢 “知乎财经” 邀请。

我不同意 “未来 3-5 年是困难期” 的观点——如果这个观点暗含的意思是 3-5 年之后经济就会好起来。可能的情况是:按当前模式发展,越发展、越困难。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

中国经济与美国、欧洲等国家经济有一个最大的不一样,中国有 14 亿人,学历总体不高,并正在加速老年化。

截止 2019 年末,我国总人口(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人口,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为 140,005 万人,其中:

0-15 岁人口为 24,977 万人,占总人口的 17.8%;

16-59 岁人口为 89,640 万人,占 64.0%;

60 岁及以上人口为 25,388 万人,占 18.1%,其中,65 岁及以上人口为 17,603 万人,占 12.6%。

与 2018 年末相比,16-59 岁劳动年龄人口减少 89 万人,比重下降 0.28 个百分点;老年人口比重持续上升,其中,60 岁及以上人口增加 439 万人,比重上升 0.25 个百分点;65 岁及以上人口增加 945 万人,比重上升 0.64 个百分点。

从目前的趋势来看,未来中国老龄化速度会以较高斜率上升,“十四五” 期间中国或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2030 年之后 65 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或超过 20%,届时中国将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以 2020 年起算,再过 3-5 年,中国人口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再过 7-10 年,中国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

再看学历分布情况,根据教育部官方数据,截止 2019 年末:

博士研究生:80 万人,0.057%;

硕士研究生:878 万人,0.6%;

本科生:5572 万人,3.98%;

大专生:1.89 亿人,13.5%;

高中生:6.01 亿人,42.92%;

高中以下:5.45 亿人,38.94%。

高中及高中以下人口占中国人口总数的 81.86%。

粗略地说,到 2030 年,一个 72% 左右学历在高中和高中以下的庞大人口国家将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

中国储蓄、收入结构

央行 2020 年 5 月份数据,住户部门存款增加了 4819 亿元,今年前 5 个月,住户部门存款一直在增加,这意味着居民正在抓紧存钱。截止 2020 年一季度末,中国居民存款余额达到了 87.8 万亿元,人均存款 6.27 万元,户均存款 16.93 万元,储蓄率高达到 43% 左右。

央行数据还显示,目前中国 14 亿人口中,约有 5.6 亿人银行存款为 0。这意味着有高达 40% 的中国人,过着没有存款的日子,其中每 5 个人里就有 2 个中国人无钱可存。央行数据继续显示,这 5.6 亿没有存款的中国人,主要以年轻人、低收入群体和购房者为主。据某银行 2019 年储蓄客户年龄结构分析,40 岁以上储户占比约 55%,30 岁以下储蓄客户占比约 15%。

招商银行最近公布的客户存款分布图显示,1.8% 金葵花卡(含钻石卡)客户拥有 80% 存款,而另外 98.2% 客户只有 20% 存款,说明 2% 左右的人可能拥有全国约 80% 财富。银行的客户结构是大同小异的,可以推算,按照 8.3 亿存款人口,88 万亿的存款余额总数来切分,1% 左右的人群,也就是 1660 万人的富人群体,拥有了近 70.4 万亿的存款,这部分人的人均存款余额为 420 万元;剩下的 8.14 亿有存款人口,人均存款也就 2 万多元一点。​​

根据 2019 年数据,按照全国居民收入五等份分组划分,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 7380 元 / 年,月均收入 615 元;中间偏下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 15777 元 / 年,月均收入 1314 元。这两部分人群合计 6 亿多,所以,克强总理说:中国有 6 亿人每个月的收入也就 1000 元。

少数人掌握大量财富,大多数人逐步走向相对贫困的格局已经逐步形成,短时间内难以改变。

中国的产业结构与人口分布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初步数据,2019 年前三季度中国(大陆)完成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 69.78 万亿元人民币。与上年同期相比,剔除物价上涨因素后,同比实际增长 6.2%。按三大产业来看,前三季度完成的第一产业增加值约为 43,005 亿元,同比实际增长 2.7%;第二产业增加值约为 277,869 亿元,同比实际增长 5.2%;第三产业增加值约为 376,925 亿元,同比实际增长 7.2%。三大产业占 GDP 的比重分别为:6.16%、39.82%、54.02%。

2019 年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显示,2018 年末,我国就业人口规模稳定在 7.7 亿左右。二三产法人就业人口 3.8 亿人,从事二三产个体经营户人员接近 1.5 亿人,二三产总体吸纳就业人口约 5.3 亿人。

与 2017 年比较,第二产业法人从业人员为 17255.8 万人,减少 2005.0 万人,下降 10.4%;第三产业法人从业人员为 21067.7 万人,增加 4726.2 万人,增长 28.9%。制造业的从业人员比重在下降,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在大幅度上升。

制造业规模效益在扩大,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在提升,包括技术在不断提升,导致制造业的用工规模总体是下降的。今后,还将有大量就业人口向第三产业转移。

看上面这张表,第三产业中,除房地产业外,其他细分行业增速均高于 GDP 增长速度。其中,金融业是资本密集型行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技术密集型行业,这两个行业不可能大量吸收就业人口,租赁与商务服务业劳动力学历要求通常大专以上。低学历就业人口(高中及高中以下就业人口)主要集中在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其他服务业。

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都是低收入水平行业。

中美三大产业就业人口比较

看上面这张图,截止 2017 年,美国就业人口约为 1.5 亿,第三产业贡献了美国 80% 的就业,约为 1.2 亿;2016 年,中国就业人口约为 7.7 亿,第三产业贡献了中国 47.4% 的就业,约为 3.65 亿。假定中国按美国模式发展,第三产业贡献就业人口 80%,6.16 亿,那么,还需要吸纳就业人口 2.51 亿。

如前所述,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其他服务业将是吸纳高中及高中以下低学历就业人口的主要行业。这些行业能否继续吸纳就业?不得而知。简单想想,感受一下身边的失业情况,继续大量吸收劳动力,可能不容易。

从 “三新” 经济增加值看

经国家统计局核算,2019 年我国 “三新” 经济增加值为 161,927 亿元,相当于 GDP 的比重为 16.3%,比上年提高 0.2 个百分点;按现价计算的增速为 9.3%,比同期 GDP 现价增速高 1.5 个百分点。

据国家统计局介绍,“三新” 经济是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核心内容的经济活动的集合。

  新产业指应用新科技成果、新兴技术而形成一定规模的新型经济活动。具体表现为:一是新技术应用产业化直接催生的新产业;二是传统产业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形成的新产业;三是由于科技成果、信息技术推广应用,推动产业的分化、升级、融合而衍生出的新产业。

  新业态指顺应多元化、多样化、个性化的产品或服务需求,依托技术创新和应用,从现有产业和领域中衍生叠加出的新环节、新链条、新活动形态。具体表现为:一是以互联网为依托开展的经营活动;二是商业流程、服务模式或产品形态的创新;三是提供更加灵活快捷的个性化服务。

  新商业模式指为实现用户价值和企业持续盈利目标,对企业经营的各种内外要素进行整合和重组,形成高效并具有独特竞争力的商业运行模式。具体表现为:一是将互联网与产业创新融合;二是把硬件融入服务;三是提供消费、娱乐、休闲、服务的一站式服务。

  “三新”经济增加值衡量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从事 “三新” 经济生产活动创造的增加值。

分三次产业看,“三新” 经济第一产业增加值为 6,685 亿元,相当于 GDP 的比重为 0.7%;“三新” 经济第二产业增加值为 70,443 亿元,相当于 GDP 比重为 7.1%;“三新” 经济第三产业增加值为 84,799 亿元,相当于 GDP 比重为 8.6%。

“三新” 经济增速明显高于 GDP 增速,并且已经占到 GDP16.3%,说明新经济业态正在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越来越重要的因素。

新经济代表未来方向。“三新” 经济,中国必须要大力发展,必须要尽快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才能在高端、新兴行业对欧美国家有竞争力。但同时还要看到,未来 “三新” 经济以 5G,物联网为基础,人工智能是这一轮产业升级的重要特征。这意味着机器替代人工的速度将进一步加速,新兴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进一步下降。因此,“三新”经济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是一把“双刃剑”。

海联国旅 的推荐

四天三晚桂林阳朔自由行攻略

点击咨询

从工业大类看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 年 1—5 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 18,434.9 亿元,同比下降 19.3%,降幅比 1—4 月份收窄 8.1 个百分点。

1—5 月份,在 41 个工业大类行业中,10 个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加,1 个行业持平,30 个行业减少。主要行业利润情况如下: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 34.7%,

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 19.0%,

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 16.6%,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下降 75.8%,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 57.2%,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 43.7%,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 38.6%,

汽车制造业下降 33.5%,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下降 31.2%,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下降 19.5%,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 12.0%,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下降 11.6%,

纺织业下降 10.3%,

通用设备制造业下降 6.5%,

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由同期盈利转为亏损。

从工业分行业利润统计数据同样可以看出,新兴行业并未受疫情影响,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 34.7%;受影响明显的是工业中的传统产业,或者说,是产能相对过剩的产业。即便疫情过去,传统产业也不再可能回到过去的增长速度,这些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将越来越弱。

结语

专家毛振华先生认为自己的预测已经比较悲观了。文章主要从中美竞争给中国带来的困难和不确定性角度做了分析。中美关系即便再重要,对于中国来说,也是外部因素。为什么困难时期是 3-5 年,文章中没有详细说明。

我的看法:中国是一个 14 亿人口,高中及以下学历占人口 80%,并正在迅速老化的国家。大力发展新兴经济,实现产业升级是必要且紧迫的,但新兴经济迅速发展解决不了就业问题、解决不了相对贫穷问题,反而会加剧就业问题和相对贫困问题。像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如果按美国模式发展——美国人口只有 3.27 亿,很可能在走一条走不通的路。

如果继续这样走下去,GDP 会增长,伴随着 GDP 增长,可持续发展将越来越失去后劲。3-5 年后,不是走出困难期,而是发现越走越难走、越走越困难。

走中国特色发展之路,不是一句口号。发展模式问题,确实到了要解决的时候。

PS:评论区有兄弟说,你光讲问题,也应该讲讲办法啊,就把回复的几个观点搬到这来吧。

1、放慢农村城镇化速度。农村是一个大蓄水池,可以吸纳大量劳动力。根据中泰证券的一份研究报告,这次闹疫情,大约有 7000 多万农民工没有返城,几乎占了全部劳动力总数(7.7 亿)的 10%。有土地,就有饭吃,不至于饿死,还不要国家给低保和救济。这本帐要重新好好算算。

2、既要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同时不放弃中端,甚至部分低端制造业,放慢这些产业向其他国家的转移速度,这些产业是能解决大量结业的。千万不要一窝蜂追求 “高大上”,要把解决就业、提高居民收入列为地方政府考核的重要指标。

3、要讲中国特色。中国尽管发展了这么多年,骨子里仍就是个乡土社会,仍是儒家文化。想想当年沈万三上赶着给明政府捐城墙,朱元璋还把他杀了。中国的商人,相当一部分人赚了钱之后,其实是愿意为社会做点贡献的,从心里是想 “青史留名” 的——直到民国都是如此。要教育、要宣传,把富人们的思想统一到 “钱赚得多,没有贡献,可耻,祖上蒙羞” 的方向上来。这比征收重税更有正向激励作用。要树立典型和榜样,就像六十年代树立雷锋榜样一样。伟人说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最后一条尤其重要,咱们跟西方学市场经济,好的、提高效率的当然要学,但毕竟文化底子两码事,只有把市场经济与中国文化相融合,才能走出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之路。

这一条如果能做好,像马云这种有点情怀的资本家,说不定晚年穷死都能乐呵呵的;如果做不好,在中国赚到钱,觉得不安全,裹着钱袋子跑美国去了。

小度智能音箱 的推荐

「粉丝专享福利」小度音响立减券

点击领券


我的讲座 “经济增长与上市公司投资”,从讲解股票市场作为切入点,涉及奥地利学派、凯恩斯主义关于经济增长的理解,同时介绍了中国、美国不同时期大量经济政策及实行效果。对股票市场、资本市场和经济增长感兴趣的大兄弟、大妹子,保证干货,听了不后悔!

[经济增长与上市公司投资(一)​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lives/1217821841899065344)[经济增长与上市公司投资(二)​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lives/1220362471372095488)[经济增长与上市公司投资(三)​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lives/1221770102733086720)[经济增长与上市公司投资(四)​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lives/1222876648498245632)[经济增长与上市公司投资(五)​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lives/1226199194874023936)

知乎用户 jason wang 发表

对话厉以宁:我们为什么要 “保 8”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发布时间:2009 年 03 月 13 日 16:13 作者:冯洁  **

   记者:这次两年内 4 万亿元的投资计划中,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灾后重建是最大的两个投资领域。您刚才也谈到,政府增加投资注入实体经济,有助于经济走出低谷,但并不等于能使就业尽快走出低谷。怎样在应对危机的时候把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结合起来,特别是从根本上释放农村市场需求?

   厉以宁:**按照我的理解,“保 8” 不是目的,经济增长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只有比较高的经济增长率才能缓解失业问题,只有比较高的经济增长率才能保证财政收入,政府才有能力去保民生。**按照经济学理论,经济增长是为了国家的强盛和共同富裕,它本身是手段不是目的,为了增长而增长是没有意义的。所以,保增长就是保就业、保民生。

   从资金投向上讲,我主张,应该有相当部分的比例用于帮助劳动密集型企业。而劳动密集型企业中的大部分,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他们是解决就业的主力军。中国这么大的国家,不能完全依靠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未来中国必须既有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企业,也有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

   中国的就业问题比其他国家都要严重,为什么呢?西欧国家如果每年增长 2%到 3%,就业就不会出大问题,因为农村人口已经基本释放完了,在新出生人口也比较少的情况下,就业岗位的缺口并不大。它们的就业问题主要是外来移民的就业问题。中国的情况完全不同,农民占人口比例的绝大部分,而且中国的农民是城乡二元结构下的农民,在受教育、享受基本公共服务以及各种待遇上,都与城市人有很大区别,所以中国的农民是一有机会就往城里跑。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必须保持高增长。从数字上看,去年的经济增长率高,安排了 1000 多万人就业,而今年的新增就业计划只有 900 多万人。**如果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要是降到了 2%~3%那样西欧可以承受的水平,失业必然成为一个大问题。这就是中国的特点。**所以,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一定不能放松,而国有大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高精尖。另外,大量投资注入基本建设领域,对经济的长期发展是有好处的,但对解决就业问题的好处确实不大。

   根据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一项调查,现在就业最难的,是 30 岁到 40 岁的人,特别是女性工人。基础设施建设这样的工作岗位确实能吸引一部分农村劳动力,但不会是这些在外务工多年的打工者。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企业活起来。如果这条路仍然解决不了问题,就需要给这部分返乡农民工提供小额贷款,利用他们在沿海学到的技术、经验,开个小店、小作坊。

   所以,农村的内需释放,不是短期任务而是长期任务。农业生产要发展,农产品价格要调整,以此来保证农民的收入。同时,国家投入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等,无法做到立竿见影。同样,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记者:当前中国经济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如果简单来说,到底是什么?我们该如何应对?

   厉以宁:**当前,我们面临的实际上是两种挑战:经济增长下滑和就业压力增大。**两种挑战就意味着,同时摆在我们面前的还有两个机遇:

   一是通过经济增长赢得更大市场的机遇。这里主要指国内市场的扩大和减少对出口或对国外市场的依赖程度。二是依靠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来扩大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

   国内市场的扩大取决于内需的扩大。只要就业逐渐走出了低谷,只要认真贯彻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决议,大力提高农民收入,只要增加社会福利的措施落到实处,使广大中低收入家庭缓解了后顾之忧,内需的扩大必将促进国内市场的扩大,促进企业为满足国内需求而增加供给,中国经济就会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持续稳定增长也就有了保证。

   国外市场的扩大取决于出口企业拥有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拥有国际竞争的优势。中国的产品在品种、质量和成本三方面都有竞争力。在国际经济处于低迷的形势下,我们应当大力培育、扶植优质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依靠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依靠产品的品种新颖、质量上乘和成本较低来扩大市场份额。优质企业必须拥有优秀的技术人员、熟练的技工和出色的经营管理人员,才能抓住这一机遇。

知乎用户 小楼卧听雨 发表

6 月份的经济数据有可能是今年 12 个月份中最靓的。下半年,随着

1)汽车刺激政策效果递减;手机销量持续下降。我一直关注这两个产品每个月的出货量数据,因为他们涉及非常多产业,他们的低迷会导致上游一系列人的饭碗受影响。

2)防疫物资出口规模减少——欧洲稳住,美国逐渐国产化或转移采购链,其他国家买不起;

3)3-6 月份一二线的房地产热潮,很可能在 6 月份是最高峰。之后,随着中产家庭加杠杆快速消耗完储蓄,很多城市的房价会逐渐稳住进而导致房屋销售趋于冷静。

这样,经济的内部动力会在下半年逐渐趋于减速。而外部,疫情更像钝刀子割肉;印、澳等国的动向值得警惕;美国压迫盟友对 5G 产业的打压更是个危险信号,随便拿出一个来,就是长篇大论,不展开了。

但是,今后几年更是个造富的时代。你会看到很多人一夜暴富。今天是 7 月 13,早上一打开行情软件,好吗,8 支股票等待打新。没的说,全部 “申购”。

今后几年,很可能是资本市场的大机会——会产生很多百万、千万、亿万身价的人。资本会疯狂的投资一切 “高科技” 的产业,给他们几十、几百、上千倍的估值,甚至连续亏损都无所谓——只要你的故事足够美妙。

但是这场资本的盛宴,有资格参与的人很多,但最终顺利离场的比例极少。个人研究过几只科创板的股票,对他们讲的故事,研报中描画的钱景,只想说呵呵。但是,大势如此,必然会有无数资金,蜂拥而入,并在 2-3 年时间里完成新一轮的资本积聚。

知乎用户 pure 日月 发表

泻药!

这才是中国的良心专家、敢讲实话。

(也挺可悲的,说个实话在我们这里也是一件需要勇气因此也值得大家夸奖的事情了。)

当前再谈全年经济增速,已经全无意义了。

四个月前我曾在知乎分享过一个想法:

我们国家现在千万别为了经济的纸面数字面子(比如 GDP 数字等),丢掉了经济的里子(产业升级、人民实际生活状态)。

否则,未来的日子一天更比一天难。

很多人在谈什么逆全球化,尤其是某些媒体,糊弄自己人说什么世界处于逆全球化大浪中,错了啊,实际上不是这样的,真实的情况是以美国为首、英法德(欧盟)日韩澳加印位辅的国家掀起了一股去(也可以说是 “弱”)“中国化” 浪潮。

当前的世界正处于产业链重构的变革当中,这次变革直指我国 “世界工厂” 地位。

欧美日等国政府相继出台政策号召本国跨国企业从中国迁走供应链,越南和印度等新兴国家也闻风而动,业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招商引资,他们等做法和我国改开前期 “不管黑猫白猫” 的策略是一样的。


1、

最近有一则关于越南的新闻引起了一些网友的广泛讨论,新闻是:“欧洲议会通过对欧盟 - 越南自由贸易协定,越南成第二个与欧盟达成自由贸易的东南亚国家(第一个是新加坡)。”

不出所料,网上一片嘲讽之风。凡是说了几句中立话语的人,都会被扣上一个 “越吹” 的帽子。

但凡有点理智的人都应该清楚,越南的改革开放进程已经从跟随我们成长为了 “走在前头”。

某乎问题(欧盟 - 越南自由贸易协定正式通过对越南有什么影响?)下的高赞一个一个看不起这个,瞧不上哪个的语气,真有一番天朝上国的意思!

更有甚者,说出了,“要是越南发展好了,我们就再搞一次对越反击战,让其回到解放前”,发展不赢就毁了他,看的我目瞪口呆,持这样观点的人还不少,因为点赞的特别多。如此崇尚武力威胁,难怪四处碰壁,我们的文化引导是不是要反思反思。

更有甚者拿越南外贸总额占 GDP 比重太高来论证越南制造业不行,那么,德国外贸占 GDP 比重达 70% 又作何解释呢?新加坡的外贸总额占 GDP 比重也超级高,但不妨碍新加坡的富有,对于外向型经济,这些都是比较正常的特征。

我也觉得越南的制造业还比较弱,但是也别拿些似是而非的东西论证好吧!

还有聪明的人提出通过越南搞转口贸易,借助越南这个跳板向欧盟倾销商品,但我觉得您真的想多了,世界上没有这样的好事儿,其他国家也不傻,比如:

6 月 11 日最新报道,美国将对越南出口的硬木胶合板展开反倾销调查,这意味着其未来可能对越南这一产品进行收费;需要关注的是,越南胶合板被指使用了中国原材料,而后在当地进行加工并对美出口。

欧盟会比美国傻吗!?

2、

越南现在是比较弱的,但不代表越南没那个潜力。

我个人观点越南对我国的产业威胁很大,这里的威胁不是说越南可以成长为中国这样的强大国家,而是说越南会威胁我们世界工厂地位。不仅如此,要是我们产业升级慢了,越南可能有机会走到我们前面,成为我们产业升级路上的障碍物。

越南现在的定位无非就是蚕食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最好是可以取而代之,越南一系列改革措施、招商引资也是这么做的。

越南这样的定位可以说是非常准确的,目前的欧美日韩需要分摊产业链风险,鸡蛋不能都放在中国,越南此时搞世界工厂可以说绝对是明智之举。不仅越南,印度也在摩拳擦掌。

不是所有的国家都会被跨国公司看得上而布局产业链的,越南可以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越南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基础工业有了一定的建树,为承接全球产业链打好了基础;另一方面,为什么选择越南而不是巴西、墨西哥呢?因为越南靠近全球最大的市场,东亚 + 南亚 + 印度是全球人口最密集的地方,同时越南靠近中国,方便跨国企业从中国撤离。

你们若是看不惯越南搞世界工厂,承接来自中国的产业链。那么我国中西部希望承接东部产业链叫什么呢?东莞还不是想方设法把深圳的产业链接过来。

以前我国的策略是依靠我们国土面积的大纵深优势,寄希望于东部产业链往中部转移,中部再往西部转移,如此一来,既可以带动中西部发展、也肥水不流外人田始终保持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

但是,国际局势瞬息万变,尤其是中美贸易战以来,全球产业链就开始了大变动,国际资本并没有按照我们的预想,而是直接往东南亚、印度等新兴经济体转移。

我最喜欢举例的就是三星,如果孤立的从我们国家的市场来看,我估计很多人得出的结论是:三星已经破产了或者说不行了!

因为三星手机在我们国家的市场份额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记!但是,殊不知三星手机依旧占据全球市场第一的份额。真的不是没有中国市场,其他公司就玩不转、活不了了。

而且,目前三星一半以上的手机是由越南工厂生产的,越南工厂的工人是谁?越南人!三星最大的智能手机生产基地就设在越南,年产量达 1.5 亿台左右,约是其整体产量的一半。目前,三星在越南已经拥有智能手机、电视、家电工厂。

三星自 2008 年开始对越南投资,当初投资金额为 6.7 亿美元,截至 2018 年 4 月,三星对越南投资总额增至 173 亿美元。三星目前在越南各地共设 8 个厂房,主要生产手机与电子零件等。以前这些工厂全都在中国大陆。

而且企业搬迁出去会给当地培育相应的产业和本土企业,他们以后就是中国企业的竞争对手。比如三星供应商在越南的本土化率已经从 2014 年的 35% 提升到 2017 年的 57%,短短三年,提升了 22 个百分点,可见越南的整个电子产业都被三星给带起来了。

中国股市当前炙手可热的制造业公司立讯精密,其创始人就是富士康第一代厂妹,但是现在的立讯精密成了我国制造业的明星企业,在我国,这样依靠苹果产业链发展壮大的企业还不少。未来的越南出几个类似的本土企业也不是小概率事件,那些企业都将是我们的竞争对手。

3、

2020 年第一季度,越南 GDP 增速降至 3.82%,出口仅增长 0.5%。

第一季度全球疫情多么严重不用问多说了吧,但是越南 GDP 增速还是正的,相较于 19 年 7 个百分点的增速,降速了约 3.2 个百分点,增速的下降幅度可以说很小,出口也是正的。

越南为什么会取得这样的成绩呢?这是因为越南在吃欧美日韩进行全球产业链重构的红利,分吃我们碗里的肉。

**欧美等国家培育越南,并不是因为他们善良,本质上是为了削弱中国,欧美希望重构全球产业链,削弱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同时还想阻止我们产业升级,**但是他们那些跨国企业也不可能全部迁回本国,因此需要找一个代理国来取代中国过去所扮演的角色,越南因为各方面优势,为一些跨国资本所青睐。

越南是 1986 年实行改革开放的。我国是 1978 年开始改革开放的,时间线来看,我们比越南发展快了 8 年。

2019 年越南 GDP 总量为 6037 万亿越南盾,换算成美元折合 2600 亿美元,折合人民币大约 1.82 万亿人民币。而且上述 GDP 总量是按照越南旧的 GDP 统计算法得到的,如果按照新的统计算法,应该是超过 3000 亿美元了。2019 年越南总人口大约 9621 万,人均 GDP 大约 2700 美元。

我是按照中越两个国家改革开放作为起始点,因为我们国家的发展时间线早于越南 8 年,因此对比 2011 年我国各省市 GDP 比较合理。

越南 19 的经济总量介于福建和上海之间,所有省市里面排名第 11 名,人均 GDP 排名很靠后,仅高于贵州 2459 美元的人均 GDP。

不亮眼,但是越南最近几年借助全球产业链重构的东风,经济发展速度有目共睹,已经连续两年 GDP 增速高于 7%,而我们国家在降速,此消彼长,某些省份可能领先不了多久。

4、

当然,有些人还是会瞧不起越南,但是越南在改革的路上却没有因为他们的嘲笑而停止:

2001 年,越南即取消政治局常委,复设中央书记处,其成员除总书记外,称为中央书记处书记。

2002 年,越南国会即可质询中央政治局等核心机构;

2006 年,越南在其十大上,就已经实现了总书记的差额选举;

同年,越南加入世贸组织,国会议员实现了直选,国会甚至可以否决政府总理提出的关于高铁投资的计划;

2007 年,在越南第十二届国会选举中,越南推行了国会代表差额竞选制度,从 875 位候选人当中选出 500 位新任国会议员。

2009 年,越南又实现了地方党委书记由党员直选的制度;

2010 年,越南建立了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党政军及社会组织、国有企业副科级以上干部均需公开个人财产。内容包括收入、房地产、海外资产、个人帐户、及其它个人财务。

2011 年初的越南共产党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中央委员,亦实行差额选举。这届越共中央委员的差额选举比例为 24.57%。

2013 年 6 月 10 日,越南第十三届国会代表在首都河内对由国会选举产生或由国会任的 47 名官员进行信任投票。根据投票结果,再对那些获得 “低信任” 票超过三分之二的官员或连续两年获得半数以上 “低信任” 票的官员进行不信任投票。之后,国会代表对领导人进行了首次信任投票,并且对总理级官员当面公开质询。

……

越南的各项改革措施可能都要助越南走到河对岸去了,而不是脚探深水区,更不是在河岸边的浅水区踩石头。

我曾经认为欧美资本家舍不得我国 14 亿大市场(按照曹德旺的说法,准确来说就 2 个亿可消费人口)。

但是,如果他们放弃 14 亿大市场,同时可以把我国排除在全球 60 亿市场(目前全球大概 76 亿人口)之外,这么看起来,也是个可选的选项嘛,因为虽然损失了 14 亿人口,但是在 60 亿人口里面少了一个强劲的对手!

欧美日难道不可以联合新兴经济体,搞一个全球大联盟,对我们来个全面隔离?

现在很多人拿广西揶揄越南,希望 20 年后,广西还可以继续揶揄越南吧。

要是哪天越南的 1 亿人口的生活品质走到我们的前头,我倒要看看那些曾经看不起越南的人会作何感想。

我猜几十年前我们很多人也这样瞧不起韩国的吧。(理由我都想好了:比如军政府问题、打不赢朝鲜还要美军帮忙、政府居然出口劳动力赚外汇、财阀垄断无未来啊)当然,现在也有人瞧不起,但是别人人民的生活品质就是比你高啊。

别总拿后视镜看待问题,以前我们国家什么水平?还不是成了第二大经济体。别瞧不起越南,也别低估了欧美重新构建产业链的决心。

全球竞争,本就不进则退!


我们当前面临的危机是:世界工厂的地位可能会被取代,而我们在核心科技领域却还没有形成集群竞争力

在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当前,时间是极其宝贵的,留给泡沫经济的时间多了,留给未来的时间就少了。(详见我于 19 年中旬写的文章:大国竞争沙盘推演

未来 5 年(本来 10 年时间,15-19 浪费了 5 年)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成功与否,毫不夸张的说,决定了中国未来 50 年的生存状态。

知乎用户 影子 发表

本来是想点进来看点有见解的回答的,但是看了几个高赞回答,观点或左或右,却无外乎都是拍脑袋,用一两个数字(甚至完全没有数据)就看清未来了。你们让手握全面的一手经济数据整天算来算去的经济学家们情何以堪?诸位可以去看看历次经济危机,大机构 zf 就这么天天忙活,能有几个能真的预测出来未来?还有,论点论据完全不搭,经济放缓确实基本没跑了,问题是你们怎么就看外资逃美国了?美帝情况咋样?不对比就能看出热钱流向?

回到题主的问题,中国经济今年 0-1% 增长是否可能?根据上半年的数据来看可能,IMF 现在也是这么预测的。

未来 3-5 年困难期?为什么是 3-5 年?为什么不是 5-10 年?为什么不是 1-3 年?我看不出这篇文章是怎么算出来的,也想不到有什么方法可以算这个,因为最关键的问题是,什么叫困难期?是 gdp 增速 5% 叫困难期?还是全国一半人没钱就叫困难期?有多少钱叫没钱?这个问题本身就没有意义。

希望各位看回答的时候都能多想想,而不是被情绪带着走,看个问题就想看自己想看的,什么一句 “懂的人都懂” 和身边统计学都能当成论据了,这种回答看了也是浪费时间。

知乎用户 轮回 发表

既然增长困难,那不如好好调节一下分配机制呗。

我觉得这是唯一可以算得上正确的道路。

不然还是搞投资拉动,那么大多数人得到的好处还是不多,实际上绝大多数人还是被极少数人吸血的对象呀。

我能拿到工程然后外包出去吗?我能得到这种赚钱的机会吗?很显然不能。

那我能为有这种机会的人打工你分我点汤喝吗?很显然也不能。那我能去你的工地搬砖你多开我点工资把工地伙食住宿条件安全措施搞好点吗?很显然连做到这点也很不情愿。

那么在这个所谓困难过程之中,就什么都可能发生。

我来段学术的吧,免得你们老说我太通俗。

《三国》、《水浒》、三十六计的民间政治哲学(「成王败寇」、「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是中国真正深入全民的思维模式,官方政治制度的变化从来没有触动它。这种模式翻译成政治学语言,就是:「权力属于一切有能力攫取权力的人。君主等于僭主,共和等于民主。」因此,权力就是权力的证明。中国人变成了政治色盲,不能区别事实政权与合法政权,认为这些不过是虚伪形式或文宣策略。这种现象的历史根源在于:贵族封建制早衰;社会平等化早熟;政治专制与社会平等相互支持。

在这个社会中,君主只是游民无产者中的幸运儿,不需要法统依据,可以通过赤裸暴力取得,离开赤裸暴力就会一无所有。贵族只是得宠官僚的荣誉称号,没有离开政权以后仍然可以分庭抗礼的独立阶级力量。城市只是乡镇中人口较多的,没有自治组织和宪章。平民群众更换身份就象更换衣服,因为没有严密的阶级组织可以保护并约束他。斗争不在有组织和法权的各阶级之间,而在原子化的个人之间;不为权利,而为生物学层面上(幸运儿的)富贵或(不幸者的)温饱。它最鲜明的特征就是组织资源(包括阶级)极端匮乏。

吏治国家是最后的组织资源;一旦解体,社会就会瓦解为阿米巴状态;吏治国家是社会最大的诅咒,也是唯一的救星;吏治国家是最后一道符咒,将无政府状态禁锢在胆瓶中;吏治国家是社会丧失自我治理能力后,赖以延续残年的外部起搏器。有人幻想:有了先进、精密的起搏器,心脏就会强大;这是一个严重的错误。另一些人幻想:打倒起搏器,心脏就会强大;这是一个更加严重的错误。如果你在和平时期就离不开起搏器,尽可能维持现状就是最好的选择。

由此产生的后果是:中国自秦政取代周政以后,不可能存在软弱而神圣的合法政权。西欧君主或日本天皇可以维系历史传统,化身为立宪君主制的支点。但中国式朝代做不到这一点;原因不仅在于当时政治家的低能和政策失误(虽然这些因素的确存在),而在于:朝代本身就是亚里士多德意义上的僭主制而非君主制,依靠赤裸暴力建立、在赤裸暴力中灭亡。不是为所欲为的霸君,就是任人宰割的孱王;其间并无中间道路。除赤裸暴力外,没有其他方式可以获得权力和社会尊重。因此,革命和反革命都能天然吻合朝代政治,但立宪政体却是十足的另类。在中国,黎元洪式「软弱的合法政权」只会博得升斗小民发自内心的鄙视,一如霸君不难获致受害者的宽容、理解、甚至崇拜。如果历史的确选择了什么;那么两千年秦政为我们选择的,就是这种路径依赖。这里的历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只能不断的轮回。

这个社会享有一种奴役的平等,平等程度往往超过享有法权的阶级社会。在没有法统的地方,命运有最大限度的不可预测性。末路王孙青衣行酒,里巷小儿干禄公卿,皆为司空见惯,不会受到阶级或任何组织规则的限制或保护。没有规则就是最大的规则。这种平等的代价之一,就是王侯将相无种,大位人人可欲。因此,z 权必须把全民视为假想敌。

知乎用户 悲催的袜子 发表

这难道不是大家的共识吗,就算今年中国的 GDP 增速是 0,依然是世界最棒的

知乎用户 neo anderson 发表

瘾君子说,你说吸毒会死人,你说我哪天死?你说不出来,你就是危言耸听!

*********************************************************

1、事情比绝大多数人想像的都要严重。

2、内需不足的问题不是今天才有的,一直靠出口、金融创新、带路、地方债、六个钱包拖延。

3、今天看看,这几条还有那个靠谱?

4、一方面是地方债和居民杠杆,另一方面货币供应迅速增加。今年全球粮食大概率歉收。

5、带路沿线,印度大概率翻车,非洲黑人也是。

6、后面的事情怎么办?摆地摊?

7、股市上涨大概率是孤注一掷,给股份制银行、上市公司和持有大量股票的地方政府再次获得现金的机会。

8、计划是股市在高位箱体震荡。问题是,做得到吗?

知乎用户 哈皮 发表

“要坚决防止有民粹主义倾向的政策,最低工资过快上涨、劳动者过度保护、工资水平提高过快,会使劳动力成本高于均衡,反而会增加失业和降低经济竞争力。”

看笑了。

知乎用户 勋哥很忙 发表

数字只是数字,掺不掺水都那么回事。但是,我们自己有眼睛、有脑子啊。

1,你家附近的电影院开业了吗?如果电影院不开业,旁边的爆米花和饮料,还有人在卖吗?电影院旁边的火锅店,吃饭的人会不会少?

所以,中国这么多电影院、爆米花从业人员,这半年,你以为会照常发薪水?还是在市场上撒简历?

2,各地的演唱会、展会、球赛,你还会看到万人会场吗?

要是有戏拍,哪个明星会去直播?

小到展馆、会务工作人员,大到一线明星,谁的活儿都减少。你没见今年各路明星的炒作都低级了很多?动不动就是如何评价某某长相,要么就是戴个大口罩你怎么看?

电影院不开业,整个影视圈,带着从业人员,都不好过。

3,商场,还像以前那么火爆?

那是人流聚集区啊!

人流少了,商场还用那么多工作人员?

现在,你应该知道,为什么要鼓励地摊经济了?

工人生产的东西,卖给谁?摆摊吧,清理库存,拉动消费。

那么多失去工作的人没有收入,会不会造成社会问题?摆摊吧,多少有点收入。

可怕的,是很多人以为摆摊是风口……

把谋生糊口,当做发家致富的手段,有人还花了上万加入社群学摆摊,这一波韭菜被人割的……

论摆摊,谁比得过农村集市?

要是摆摊能发家,农村不早就赶超城市了?

所以,数字是几,不重要!

管它数字是 1 还是 100,管它是 3 年还是 30 年,我只信我身边那些没开业的电影院和没开学的幼儿园。

重要的是,你要知道,现在跟你抢饭碗的多了,赚钱越来越难了。

连鹅厂都要折腾它干妈,地主家,也没有多少余粮了!

勒紧腰带过日子,该剁手时也不能手软了。

这时候马云说 996 是福报,发自肺腑地讲,我想要这个福报!

赚钱,是成年人最大的体面。

赚钱,是成年人疫情期间最最大的体面。

B 站:勋哥很忙

知乎用户 老蒋 发表

1,准备吃草

2,有些朋友吃草吃的不高兴时,请翻翻今天你唱的赞歌和表的决心

现在经常看见有人说 GDP 增长不重要,这些人是不了解我国根本性质。

我们的合法性不来源于 vote,来源于对群众生活持续不断改善。

当群众认为自己的生活没有继续改善,甚至发生倒退,就会质疑这个合法性。

你说 GDP 增长重不重要?

至于念叨枪杆子里出 XX,要什么合法性,这种言论建议多读书。这种言论的底层逻辑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是暴力,只有文盲才喜欢把问题诉诸暴力。

按照知乎要求修改。实话说,这答案能留 1 多,搞的我都以为知乎耻度发生变化了。

我表示理解!

知乎用户 被认出来就删回答 发表

怼了恰烂钱的大 v 和公众号,没到一天的时间就被举报建议修改,那就删了吧。反正该看的人应该也看到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除非获得全球印钞权,或者抓住第四次科技革命,否则几年后困难才是刚刚开始。

最大的问题是老龄化,下一个问题是房价,再下来是中美正式撕破脸带来的压力,还有个是债务。

这四个问题,每一个都足以导致那啥,但是这么说也可以理解,毕竟希望是最重要的。

知乎用户 世界的愚者 发表

经济增速大幅下降,不得不采取异常宽松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冲危机。这没毛病。

如果政策可持续,能够重新提振经济,那么也会有几年的谷底时期。然而这实质上是最好的一种情况。

略差且可能性更大的情况是

1)政策虽然抵消了下行压力,但政策本身诱发了新的问题,使得反弹被新问题抑制。

2)政策本身不可持续,使得预期反弹无法到来,只能继续底部震荡。

然而还有更差的可能性

3)政策虽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前问题,但放大了另一个问题,诱发了新一轮危机。

4)政策失效。

目前看来,政策对抵消经济下行压力是有一定效果的。我们从近月逐步恢复的 PMI 可以得出结论。

但政策几乎是高度逼迫社会承载力上限的。超高的社融和由消费萎缩导致的 CPI 与 PPI 下滑是力证。

那么,短期内政策是否会成功 / 失败?

1)外界压力并无消除,难以给予积极判定。

2)经济下行本身是连锁反应,会诱发失业。

所以,政策与压力形成的平衡,应该长期共存。

未来面临什么潜在巨大危机?

1)周期循环的债务危机。08/13/18/23,政策持续发力,会丧失对冲危机的弹性。

2)经济压力诱发市场心理下行,诱发货币政策失效。

这两个危机

第一个债务危机。当经济的科技带动与基础需求带动效应下降,增长模式将转变为债务驱动型。欧美普遍在 70/80 年代转入了这一模式。

这种模式下,由于 5 年期 10 年期债务的循环到期置换压力,会人为的制造出经济危机。

我国本质上在 08 年开始即出现了依赖债务驱动的问题。

13 年小危机 “钱荒” 时,主要依赖大规模释放流动性与新增债务度过危机。

18 年 “系统性金融风险” 时,通过企业部、政府部债务风险向居民部置换得以解决。

当 23 年到来时,原本可能预期以 “国际化货币” 模式解决问题,然而现在看来,基本无解。

这个危机本身不小,但实质上无非是欧美经济危机的老把戏,实质伤害有限。

第二个危机

市场广义货币和实质狭义货币之间的差距倍数,也可以称之为货币乘数。

当市场心理积极时,货币乘数自发上升,扩充广义货币规模。

在这种前提下,央行可以通过政策有限度的收缩,积累弹药以及抑制经济过热。

当市场有限度的消极时,货币乘数增长缓慢,央行通过释放弹药来抵消压力。

但当市场心理严重负面时,货币乘数下降,其下降所造成的广义货币损失,实质上将大于央行释放流动性所能弥补的规模。此时,经济将进入不可逆的硬通缩。

我们目前存在这个压力。

这两个危机同时存在,且可能叠加出现。并且概率并不小。

所以,3-5 年的 U 型底,几乎是可以期待的最好结果了。

硬通缩叠加债务危机。。。。

这就不是日本 90 年代的问题了。这是拉美巴西阿根廷版本的问题了。

知乎用户 春树 发表

今年经济崩盘这是全球现实,中国二季度貌似要正增长了,未来经济增速越来越低,这应该也没啥悬念吧,从保 8,保 7,保 6,今天保正数,这么大体量国家的发展,吃完了后发优势,就要开始承受后发劣势了,这有啥不正常的,未来会一直难下去直到经济危机出清,然后有可能再来几年增速。。。

大家可以回忆一下中国最近二十年的三轮经济大潮:

第一轮:00-07 年,加入世贸带来了,技术高速提升、制度大幅提升、贸易激增、收入暴涨、房地产推动暴涨;

第二轮:09-12 年,债务大增加,主要是企业和地方政府暴涨,房地产基建拉动经济发展,这个阶段,技术中速提升、制度基本没啥改善、贸易中速扩张,大家收入中速增长,房地产在债务货币下暴涨;

第三轮:16-19 年,在 13 年以后,p2p、共享经济、外卖经济、人民币国际化、拉股市扭转经济结构,用股市替代房地产,最终全失败了,然后创造性的推出了去产能和棚改货币化,用去产能的方式保各种产品的价格,不让 13-15 年的通缩被大家看到,然后用居民债务暴增的方式来给企业和地方政府降低债务,最终企业和地方政府债务改善有限,百姓债务暴增。这个阶段里,技术技术瓶颈,内部研发无力,外部抢人遇阻;制度改革推出了自贸区,基本没有任何实际动作,除了拉动了周边房地产,最近扩大了开放的力度,这能不能逐步扩展成制度提升,目前暂不可知;居民债务暴增;收入除了互联网行业,其它传统行业已经出现增速放缓甚至降低的迹象,2020 年就更惨烈了。

未来:

1、技术提升,内部目前的教育模式和思维能力下,原创基本不可能,海外重金买人目前也遇阻,所以技术提升难度肯定很大且时间短不了。

2、制度提升:目前推出了扩大开放,算是有一些亮光,后续能不能变成制度大提升,目前谨慎评估吧。

3、债务空间:2 和 3 轮基本上把债务大增加的空间都用了,中央的债务空间还有,百姓的债务空间不算很大,还是有些,毕竟看看 6 月份一个月都能信贷一万亿的群体,说没钱,确实也有些不可信,但是债务大增长的空间确实不多了,且目前的债务存量越来越大,债务经济的后遗症也开始越来越大,债务对未来需求的压缩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很多可选消费行业逐年下滑,也不晓得会不会慢慢稳定下来,还是一直下滑恶性循环到底。

4、贸易空间:一带一路结果大家也都看到了,目前中国的外贸增长空间不能说没有,但是空间也确实不算很大了,尤其是越南墨西哥等制造业的崛起;贸易战重启,不晓得何年何月能消停。

综上所述,未来的发展前景确实从逻辑上看都有些艰难了,因为收入占比过低和贫富差距过大导致的内需不足基本无解,债务空间有限、外贸增长潜力不大,所以未来怎么发展?

PS:技术、制度提升是从供给侧角度;债务和外贸是从需求侧角度,说明一下

知乎用户 费米的山羊 发表

不搞重新分配就没有经济复苏,假设所有的能量全部供给到大脑,不经会导致大脑过度亢奋胡思乱想,同时还会让肢体失去能量坏死导致无法获取食物,最终大家一起死。现在的情况就是这样子,作为经济发展的首脑,资本家已经获得太多收益了,钱多得亢奋,最近都失心疯说 996 福报,公司从来不加班,都是你们自由奋斗,不能干活的不是我的兄弟云云,而作为执行肢体的广大社畜因为没有能量导致无法消费机能坏死,也没人能买资本家生产的东西,也无法从外界帮资本家获得更多能量。也就是说同时失去消费能力和生产能力,三驾马车消费和生产都烂透了,投资还能去哪?没生产消费没收益有人愿意投资?

所以粉蛋糕的事情已经刻不容缓了,再不分,躯干肢体饿死之前也会掐断大脑,而重新分配的关键一点就是严格贯彻落实劳动法,加上法定双休,增加消费机会,悠闲的也可以去多打一份工,增加收入,打通消费生产双通道。这比对外投资和带路管用得多了,等着外面的穷朋友富起来再消费带动还不如对自己人好一点,自己都靠不住的话那还能靠别人?别人也等着对外出口等米下锅呢?你也想卖东西,现实吗?改善他国经济时间太久了,不如内部解放生产关系。

知乎用户 奋锐党阿萨辛 发表

一切经济危机的源头都是有效需求不足。GDP 三架马车:消费、投资、进出口净额。消费对应的是内部需求,出口对应的是外部需求,投资是压制现有的需求,提升经济运行效率,以图未来更多的需求。三者中,消费,出口今年都是大问题,投资是个解决方案,但是对眼下的需求压制副作用,让人难受。

有效需求不足直指贫富差距的拉大,即分配制度的问题。这也是国家不搞 MMT,不搞 UBI 的根本原因,因为印钱解决不了这个核心问题。但是要解决这个核心问题,目前来看,太痛,还下不了决心。当然也可能根本就不想。

所以,今年是自有国情在此,数据无论是什么样,我都不惊讶。未来的数据,不出意外依然是增长率在 19 年 6% 的基础上逐渐降低,甚至有可能更快降低,毕竟有疫情的影响,总之,就是加速。

资本家不是死于内部残酷的价格竞争,就是死于对外扩张的路上。对应的就是内需和外需,如果未来几年,中国同西方的关系真的恶化,西方将中国彻底排除在全球生产链路之外。外需基本属于报废状态的话,那么经济情况甚至可能更加雪上加霜。

不过,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种情况真的发生的话,有可能是解决内需问题的一个契机。毕竟,冷战时期,才是美国红脖子生活最舒适的几年。作为一个中国红脖子,想想还有点儿小激动呢!

知乎用户 北欧留学教父​ 发表

眼下危机的困难之处,外在表现为国际环境的恶化,内在则是我们经济分配结构,符合 ziben 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

吃到嘴的肉哪那么容易吐出来,所以我们一贯政策是主导外向型经济,希望拿空间换时间。

但实际上,不论我们经济体量有多么庞大,不论我们技术水平有多么高超,如果参与生产建设的大部分人,得不到应有的基本待遇,我们未来实现共同 fuyu 的基础将不复存在。更重要的是,当这种贫富悬殊到达一定程度,因为 fenpei 方式产生的危机,将会显示出其超乎寻常的破坏力。

其实当局者早已看清楚未来的发展形势,近 5 年来推出来的各项政策,一直围绕着 “降低矛盾,发展新兴市场” 这一核心宗旨来进行,但是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的转型之路,变得越来越扑朔迷离。

转型之痛,有时候可以通过外部纾困来缓解,但,转型能否彻底成功,有时候,更需要刮骨疗伤式的勇气和信心。

知乎用户 北条泰时 发表

我不是非要抬杠,但我有印象以来,从 2001 年 911 开始,好像每年中国经济都很困难,都是个坎

知乎用户 包不同 发表

我认识一个朋友,得了肠癌,医生说他最多只能活两年。

我们开导他,医生说最多活两年,就是最少能活两年,这样你活超过两年,才显得他们医术高嘛。

现在 7,8 年过去了,我那位朋友还活得好好的。

知乎用户 知三道四 发表

怎么看待?我还能怎么看待?

摆地摊都成为了解决的手段了,足见真实的情况有多么严峻。

别说未来 3-5 年了,在全球孤立主义以及经济衰退的情况下,我们国家传统的经济增长三大马车,至少有一架半要抛锚。

从 08 金融危机以后,我们就一直在强调消费,强调消费能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势能。但是你看眼下这局面,荷包里都没钱了,哪里来的消费呢?

借钱消费?那系统性的金融危机又怎么办?高筑的地方债还没有好的解决法子呢。

唯一的办法上面高赞说的很明白,我非常赞同。其一是生产力的变革和提升,其二是对分配的改革。

生产力方面,其一国内的产业转型升级进展缓慢,而且我们还面临着西方的打压。其二是工业 4.0 各国从提出到现在,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变革。人工智能虽然构想很好,但是离落地和普及还有太长时间。世界都在探索一个类似电气革命信息革命这样的新的变革,但谁也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来。

至于分配,那些不涉及分配侧的改革或许大部分都无法触及根本吧。

当年崇祯皇帝筹军资筹了不到五十万两,彼时大明国库只有七千三百两银,闯王进京杀衮衮诸公人头满地,却夺了五千万两银,清朝入关那年杀士大夫个人头滚滚,也要比穷鬼崇祯的状况好得多了。钱去了哪里?当社会利益无法公平分配,则这样的分配机制就会加速演绎富则更富、穷则更穷的定律,它像一扇巨大无比的大门,每次只开一条小缝,挤进屋内的也许并非都是将门虎子,也许只是几个草根阶层的幸运儿,但它每次只允许很少人挤进富裕的天堂。这说明社会分配有问题了。

以往我们不重视这些问题,因为蛋糕在不断扩大,且扩大的速度还不错。而当蛋糕变大成为一件很难的事情的时候,社会分配的问题就会暴露出来,这不只是中国的问题,事实上欧美也面临这样的问题。不然川普也不会上台,欧洲的右翼势力也不会迅速崛起。

至于专家说的 3-5 年,实际上还是很乐观了,真的悲观一点的话,我认为接下来的十年,是勒紧腰带过苦日子的时期。尤其是新冠疫情带来的影响,对于世界来说绝对是深刻性的,或许我们得等二三十年回头看,才能真正评估这场疫情的历史性。

而这十年内还面临就业的年轻人,难,太难了。

知乎用户 无志青年刘敬梓 发表

谢邀

问题该说的早都说的差不多了

产能过剩是工业国的宿命,分配不均是市场经济的弊病。我们必须承认不论再怎么抨击这些问题,它们都会是长期存在的

看到问题但不必妄自菲薄,这些问题的出现起码能说明我们的大方向是正确的,富贵病不寒碜。走出这一困难期的道路是有的,只是中国的某些政策需要一个大的转向

这一切的最终出路理论上只有两个,共产和扩张。我虽然一直在强调分配的重要性,但恕我直言,共和国还没有到有资格谈以分配为工作重心的发展程度。想要维持现有的繁荣,如何继续增长依然是比分配更重要的课题

想要吃饱,没有分配改革当然是不行的,但只搞分配改革明显是不够的,其对产能过剩的问题无能为力是无法回避的问题。现有基础上再怎么挖掘内需潜力,13 亿人的内需天花板早已无法满足中国工业的体量。中国的工业体系是建立在全球化的基础之上的,我们的资源禀赋也决定了经济内循环这样的偏孤立主义政策在现实中是不具有可行性的

我时常在想,其实西方的所谓海盗民族性并不是帝国主义经久不衰的原因,而是他们的经济基础——工业和市场经济决定了这样的上层建筑。河殇那一套民族性的论调纯粹是在自欺欺人

我们现在面临的其实是同样的选择,go big or go home。美国已经用实际行动告诉了我们,将军拿不到的东西外交官也不可能拿到。即使你把现有体系玩儿出了花,我随时可以推翻它

借用 yes minister 里的经典名句,“和平崛起” 这个短语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你可以选择和平或是崛起。既然选择了市场经济不动摇,那么西方几百年踏出的路,谁也跑不了

政策的转向和外部环境的成熟需要时间,这就是我理解的未来的困难所在。3—5 年也好,10 年也罢,时间和规律总会让一个崛起中的国家走上必要的道路

决定这一切的,是 13 亿人庞大群体的共同人性,我们永远想要更多。个体的意愿与命运从来是渺小的,时代洪流会裹挟着所有人前进

to be or not to be,很多时候只有一个答案

知乎用户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 发表

目前疫情蔓延,在全世界经济都在下行的时候,中国可能会下滑得少一些,属于衰退中的错峰发展,在全球的地位是上升的。未来三到五年是个困难期,企业看不到大的机会,科技上也很难看到大的突破,但我们还是要看到中国的机会要比别的国家更多。由于年初以来发生严重的新冠肺炎疫情,导致中国经济增长出现异常波动。中国经济 “U” 性反弹的底部收窄,二季度能够实现同比增长 2%;海外订单情况逐步修复,国内复工复产进度明显提升,三季度、四季度能够实现较高增速,假设分别达到 6% 和 9%,全年中国就能够实现 3% 左右的同比增速。那么中国经济增长翻一番目标延后 1-3 个季度即能完成。考虑到今年一季度同比大幅下降,基数较低会抬高 2021 年 GDP 的增速水平。所以 2021 年一季度即能完成翻一番目标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 院助理研究员张梦晨

知乎用户 hwasion 发表

他的判断是符合趋势的,是可能的。

相关阅读:

hwasion:2020 年一季度 GDP 同比下降 6.8%,意味着什么?

hwasion:2020 年二季度 GDP 同比增长 3.2%,意味着什么?

hwasion:如何看待 2020 年的经济形势?

知乎用户 三星带花 发表

首先 0-1 可能过于悲观了,业界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就业任务估算应该在 3-4 之间。不过两会那会大家还不知道自由职业也可以算就业,还是按历史的就业与 GDP 的关系来算的。算上自由职业的话没准 0-1 也够用了呢。

今年多少其实并不重要,按今年的信用和财政的扩张力度维持年内的环比改善问题不大,只要音乐不停就应该继续跳舞。但可以预见的是政府和企业的杠杆率必将达到更高的高度,基本上意味着去杠杆白干明年请重新来过。

许多炒股的人可能会把现在的市场跟 2015 年相比,但地产基建两板斧更像是 2009 年的味道。

知乎用户 湖海散人 发表

又看到一群高人在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我知道有些信了天涯经济论坛各种悲观分析的人从 02 年就卖了家里所有的资产换美元等大陆崩溃了。几个高赞悲观的不行,卖了房子去换美元等崩溃呗。反正中国也不差你手里三瓜两枣的钱,看看最后谁后悔就行了。

知乎用户 施雨 发表

猪瘟,贸易战,瘟疫,蝗灾,接下来可能还有洪水,地震,台风,雪灾等自然灾害等着。

就这,在 633 个答案中的某些答案眼里,那都不叫事!

我天真的认为以中国人的智慧,绝不会接受外部矛盾被敌人转化为内部矛盾。我必须得承认,确实低估了疫情对大脑得损伤!

这 633 个 答案中的一部分答案跟评论证明了这一点。对他们来说,美国的步步紧逼,五眼联盟的抱团胁迫,印度在下面胡搅蛮缠,整个东北亚纷乱不断,全球疫情不止,等等这些事件,对他们来说都不能构成未来影响 GDP 增速的主要原因。

主要原因,必须,一定得是内部矛盾!除此之外得矛盾都不配叫主要!

我知道这里边有敌人在刻意渲染,我也清楚有猪队友在跟着起跳。

没关系,我们又不是第一天带着猪队友赢下胜利。建国至今,从来都是拖着一群烂泥扶不上墙的猪队友实现国家质的飞跃。我们有经验,有信心拖着你们,把中国经济翻上去。

1%?看不起谁呢?天灾以及猪队友,还有盎格鲁撒克逊再努努力吧!不然 5% 挡不住。 等明年数据公布了,欢迎你们来挂我!我等着你们母国的第二轮超限战呢!当然前提是你母国能平安活过这个冬天!

对我们来说最困难也就是意味着,离拂晓前的黎明越近了。

PS: 面对你们,在这个问题没必要讲什么道理。指望知乎给你透题怎么制裁中国,那真的是想瞎了心。键政圈有那个水平,就不是键政而是咨政了。

知乎用户 硫代硫酸钠 发表

砖家的话你们也敢信?

不是说专家们水平不够,而是专家们公开讲的话都是引导别人用的,不是实话。参见军事专家张召忠教授对歼二十的评价。

专家说经济情况是这样的,目的是什么,说给谁听的?

听话要听音。

知乎用户 赛宝宝 发表

很久以前就开始了,下一年是最困难的一年。

实际情况是,中国家底越来越厚,从穷不怕变成了富有本,家底越厚反而顾虑越多,富久了穷日子过不习惯了。

美国针对中国,又能怎么地?美国啥时候没有针对过中国?贸易战怎么了?想当初八国联军的时候,美国还打到北京了呢。现在美国选择贸易战本来就是一件很无奈的事情。

归根结底,中国自己不能出问题。如果经济增长的慢一点,国家就完了,社会就崩溃了,那怨就不得美国。不要认为不可能,苏联不就是,再困难难过十月革命后?难过二战?然而他就崩溃了。

我认为中国的未来维系在内部团结上,内部团结维系在分配制度上,分配制度维系在改革上。很多经济高速发展掩盖的矛盾会暴露出来,解决好这一关就能过,等国势压倒美国,就啥事没有了。

所以美国不可怕,怕的是不自知。

知乎用户 曹多鱼 发表

我一直说:历史的见证人不重要,历史的受益者才重要,但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要做历史代价的承担者。

宏观的经济增长我也不想去分析了,今天还是给大家聊聊普通人如何应该这次可能的危机。

因为我们个人其实是无法去改变国家发展整体体环境的,但我们自己能做的其实无非就是从国家未来发展方向中选择一条尽可能好的路,其实这方面才是我们普通人最应该关注的东西。

一、核心问题

现在我们社会的核心问题其实就在于发展跟分配的问题。发展是硬道理,在社会大发展的时候任何的社会矛盾都会被遮盖。人不管寡患不均,社会分配大体公平也没事,大家都穷嘛。

但做大蛋糕跟分蛋糕必须得占到一样,不然要出乱子的。

当然现在这个道理大家都懂,我也不想刻意去强调这些问题,只是说说现在我们政策的可行性,然后我们普通人如何做到最好的应对这些问题,依然还是想到哪说到哪。

二、资产价格的坚挺和宽松的货币环境

首先最明显的是目前的放水问题,现在市场的钱总体是充沛的,但现在的钱流不到老百姓手中,但似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还闹得不可开交,虽然说欠钱终归是要还得,但通胀之下无负债理论上也存在可行性。

而现在是否继续维护资产价格才是目前我们要关心的问题。

但目前看来虽然一些文章说的花团锦簇,但其实我们做的这一套还是在维护着资产的价格,但我们依然选择的是放水和借贷。

关于这一点的话我们可以看看我们的股市,或者开眼看世界,自 3 月份世界疫情开始扩散后,世界上所有区域的核心资产价格都不约而同的在飙升,苹果的股价,茅台的市值纷纷逆势而上创造了历史新高,而这其实也就是核心资产的价值。

但其实这样也没所谓的,其实大家当下不如关注一下目前的股市,关注一下现在暴涨的股市,但注意我要说的是最好的做法并不是在这个时候去介入股市,而是要根据股市的发展寻找时机去购买房产。

而这波尤其是指一二线城市的所谓刚需们,这或许是最后一波能上车的机会了。

这是我们身边有太多的资产,但这些资产的价值在过往往是通过货币不停地扩张以及高杠杆推升上去的,其实这些不断飙升的资产是在无限扩大着贫富差距的。

因为核心区域里的人占据的是核心资产,而偏僻区域里的人占据的是不良资产。

而这些优质和劣质的区别就在于是否有足够的人愿意来接盘,而过往的这些年房地产的接盘方式最终都是通过城镇化实现的,而城镇化的进程也是给底层开始接盘,然后底层往上传导,最后一步步导向核心资产。

我们先不去管山东的 “合村并居” 的弊端,但精明的人应该都能看出来这个政策其实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大趋势,它或许会因为暂时的阻力而停下脚步,但这种政策的发展就像是潘多拉魔盒,一旦打开其实就没多少收回去的可能性了,只是时间的问题。

但这些人的存在会给下一波涨价去库存再争取最后一波接盘侠,也给我们房产税推出,地方财税制度推出换来宝贵的时间。

三、理性的去杠杆太痛苦,影响稳定不可实现,

而其实现在暂时抑制这些趋势的办法是有的,那就是去杠杆化,收紧货币。

但实际上我们并没有这么做,虽然我们都在说着 “最后偿还” 问题,但我们现在的做法其实完全没有考虑最终偿还,虽然说确实做得比美国方面好一些,但毕竟还是大放水了。

很难想象这些已经流入市场的水如何收走,估摸着大概率还是一波最终涨价去库存的办法拉房地产锁死流动性,很多人会说这样不行,但如果迭代着美元的贬值其实这一波还是能完成的。

我们的居民负债率虽然在上升,但我们比西方发达国家低的同时就意味着我们完全是可以再拉一波的,而且这些放出水一旦强行收回日本就是先例,我们不敢也不能冒这些风险。

至于那些超一线城市的房价问题,其实除了开国时期我们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线的时候外哪些城市本就不是普通人应该染指的,所以不再考虑,洛阳纸贵,白居不易。

四、老实人吃亏的实业问题

顺带说说实业吧,从这些经验来说,倘若我们真心选择后者这条路,那我们到时候不妨放心大胆地把钱投资出去而不是自己亲自下场去搞实业。

或者很简单就是在那些要发展高科技企业的地方买入房地产就可以了,安心收割一波那些科技企业的韭菜就行了,毕竟这些程序员再高收入也会买房,然后他们的存在又会帮我们抬高资产价格。

五、当下股市的分配问题。

当前这轮股市的暴涨从历史进程上不过是旧有产业资本向新兴产业转移的过程。

手里握着产业资本的大爷大妈们其实根本不用担心可能存在的货币贬值的问题,现在打开软件,你们只需要看看这些未来的科技企业在哪里落地就可以了,你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在那些科技企业落地前把他们附近的住宅买了就可以了。

大可不必去进入股市给科技公司融钱,这些科技公司的小伙们会自己把钱送给你们的。

请关注**:**

@曹多鱼

和他的微信公众号:多鱼说

知乎用户 电商狗 - 老李 发表

今年能保持不衰退就已经打败了世界主要经济体了。

今年,确实是本世纪以来,经济最困难的一年。因为维持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都出了问题。

首先是出口。全球主要经济体饱受疫情困扰,到处封城,欧美经济衰退已成定局,这种情况下,中国出口必然收到巨大打击。

其次是消费。国人很久没工作,收入下降,大家也不爱扎堆了,大量商铺歇业倒闭。一方面没钱消费了,另一面,疫情让国人不敢出去消费,今年的消费大幅下滑是大概率事件。我出去走了一圈,一大堆临街商铺在招租,多少年没见过的现象哦。大家招租,不是转让。和一些仍在营业的商家聊天,他们说今年能活下去,哪怕亏一点也是可以接受的。你看,这就是目前的经济形势。

投资呢?我觉得也够呛。国家正在搞过剩产能的淘汰,不可能像 2008 年那样,大规模投钱到基建里。08 年还可以刺激一下房地产业,现在呢?房价已经上天了,如果再放水,无疑是饮鸩止渴罢了。当然,最后迫不得已,可能还是要放水,晚点死总比现在就死要好吧!

所以,今年要是能稳住,不衰退,保持去年的经济规模,已经算是很不错了,不能期望和往年一样,6% 以上的增长率,这不现实。依赖私有经济、民营经济吃饭的国民,今年大概率是很艰难的一年,能活到明年就算不错了。

知乎用户 萨达恭律师专代​ 发表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我几个月前做了一个回答,当时得到了比较多的赞同。当时我的回答被赞同 3500 多次,说明那时候肯定有挺多人对我的看法还是比较认同的,大家可以看一下下面的链接。

[今年(2020 年)各行各业会不会大规模失业?​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4654474/answer/1149099582)

关于这个我问题,我只想说,如果你的孩子告诉你,我这次考试估计是 60 分~ 61 分,你是不是可以认为,他这次考试很可能不及格?!任何不当心,不小心,不经意都会导致这次考试不合格。)0~1% 的增长,换言之就是 1% 以下的增长,也就是大概率的负增长,我们可以说今年中国经济也很可能像其他国家一样是负增长。全球主要经济体经济负增长,中国产品的买主都没钱了,老百姓也没有钱,中国负增长其实也很简单。

我们要做好经济负增长的准备,甚至做好长期低速增长(负增长)的准备。每次世界的经济危机都是有一定起始阶段,也有持续阶段,逐步复苏阶段和后续爆发式新一轮增长的阶段。从 2016 年经济开始走向萧条,这个和疫情其实没有关系,我也是恰恰这个时候开始做市场方面工作的,当时可以接触很多数据,因此有更多的准备,也因为这个时候做市场工作,导致我转型并不顺利,本来打算做销售总监之后能够走向企业高层,市场不好情况下,销售第一个背黑锅,所以急速调整战略。今后一段时间就是比赛谁的脑子灵活,谁转型迅速特地,单位和个人一样,都是考验这些东西。

即便我现在做律师,知产类工作也是很不好,所以不得不改行做起劳动法,劳动法生意最好,企业裁员实在是多,往中高层动手的时候费用就上去了。这个也是转型,小转型。

提问者对于经济的增速有自己比较好的估计 “我们做过一个测算,最困难的局面是中国经济增长率在 1% 以内,比较中性的是 2% 左右,比较好的情况是 3% 或者超过 3% 的增长率。我个人是比较保守的,虽然不容易做到,但我认为 0-1% 是今年我们能够守得住的一个增速。”

这个其实没有必要争论这个数字,我的想法也说了,很可能实质是负增长。现在要考虑的是今后怎么办,当年庚子国乱之后有一个论题 “国破山河在,今后怎么办?”。我们现在的情况比当时要好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觉得好像进入世界大战一样,那还是差很多的。

目前当务之急是保持稳定现金流,保持合理债资比,企业个人家庭都是一样的。目前很多人感觉不对,大部分都是那种 80 后和部分 90 初,刚刚尝过几口改革红利,却直接进入这么个深渊。人的出生是个偶然,人的遭遇也是个偶然。

将危机从 2016 年起算,我认为在 2030 年附近会逐步复苏,那时候 80 后是 50 左右,还能在退休之前奋起一把,安顿自己的退休日子。今年毕业的 00 后,当时应该是 30 岁左右,如果积累的好,也能顺势享受一波红利。05 年~ 10 年出生的那波人应该是幸运的,今年那波毕业大学生和研究生好比上世纪六十年代毕业那波人,有些挫折。但是,是真名士自分流,情况比当时也是要好很多。切记,不要沉沦,目前是 “季风过处,百草蛰伏”。现在要守,而不是攻。

我在知乎劝了不少人,可惜没有劝住自己的表弟,他盲目投资将原先那波好的时节获得的收益全部梭哈出去了,现在道歉银行一屁股债,可惜。

现在的人机会在于科技类的人才,技术很重要,但是不要只关注技术,要学会技术产业化,学会企业管理,学会如何做企业,这类人才会在下一波红利获得很大收获,就类似 80 年代王健林,90 年代的马云,要学会积累。

今年的本科生一定要考研,本科今后和高中没什么区别,硕士应该是进入职场和进一步发展的起步学历,正好在这段经济不好的时候投入学习。不要创业,除非家里有金矿。

知乎用户 叶十八 发表

年年都是困难期,都喊了快 10 年了吧,经济增长是越来越乏力,都习惯了。以后大家要习惯新常态

知乎用户 CHARLIE 发表

几个观点。

第一,对比 03 非典,当年隔离小半年报出来 GDP 是 6 增长,反正我身边的人是一个表情。真实情况不知道,只是觉得这个数字更诚恳了。

第二,也说明新冠不是非典。而且国家越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依赖更大。而新冠还远远没有结束。

现在国外的舆论是:今年甚至明年上半年是不可能出国去,经济全面复苏(复工)要明年这时候了。

百年不遇?

第三,国外数字是负的 3-15% 为主,但是有趣的是,所有发达国家好像都是说自己 - 3-7% 而其他人 - 15%。

第四,国难期说法,不知道具体定义是什么。非典很快就复苏而且一波行情从排名七八到世界第二,而这次可是大家一起折腾。

我的观点还是放眼全世界,要谨慎要努力,但是也别自怨自艾,盲目消极。

中国如果国难了,那很多国家(半)灭了得了?

知乎用户 负二 发表

国务院专家是哪位?

这个测算是怎么算出来的?

根据调查失业率目标 6%(人大政府工作报告划重点:优先稳就业保民生)测算我国全年 GDP 增速 4%(不好意思是 4 不是 3,刚才记错了,引用人大刘元春的测算)。

知乎用户 白猫子 发表

悲观者往往正确, 乐观者往往成功

IMF《世界经济展望》最新增长预测:预计中国 2020 年经济增速为 1%,为全球主要经济中唯一增长的国家。

先看看数据,2020 年第一季度中国 GDP 增长率为 - 6.8%。

而根据数据显示,2019 年我国三次产业构成国内生产总值为 99 万亿,其中第一产业对应的增加值为 7.1%,第二产业增加值为 39%,第三产业增加值为 53.9%。也就是说主要是依靠第二产业的制造业和第三产业对应的服务业。

首先来看第三产业,因为第三产业对应的是服务业,由于疫情的影响,全国人民从一到三月基本就没有出去,都待在家里,那对应的商场和服务业场所基本就是关门的,自然也就没收入,一季度同比下降 5.2。

最新的统计局数据显示,5 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1973 亿元,同比下降 2.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 3.7%),降幅比上月收窄 4.7 个百分点。6 月估计也就刚刚回正,第二季度的数据估计下降 1% 左右。因为要提防疫情反弹,下半年估计最多也就回到去年的 80%,也就是 0.8*7*0.5≈3%。全年来看,整个第三产业估计最多也就增长 1%。

制造业方面,由于疫情的影响,国内外订单均大幅度的缩水,工业增加值在一二月大幅下降。

从主要的房地产和汽车两大块来看,都没有恢复。先看房地产,无论是成交套数还是成交面积都是大幅下降,2 月份基本上就没有成交。3-4 月份销售逐渐恢复,但是也没有恢复到原来的水平。而汽车就更惨,从 2018 年进入负增长以来,就一直没有爬出坑。

国内 30 城市商品房成交套数同比

![](data:image/svg+xml;utf8,)

汽车销量同比

估计决策层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从这些时间段新能源汽车的补贴,都是想拉动汽车,而房地产还是一贯的房住不炒。五月和六月 PMI 都在 50 以上,工业增加值也恢复了一点,但是离正常水平还是有一定距离。从整个第二产业来看,即使下半年恢复到去年的增长率,全年增长估计也就是 0-1%。

财政方面,国家为了抗击疫情发行了一万亿的特别国债。

今年估计基础设施方面又会大量开展,因此货币方面紧跟着有所调整。

今年 M2 已经 11.1%,而且今年已经进行了降息,流动性方面应该是非常充足。

虽然今年政府没有设定经济目标,但明年一定还会设立。如果你用一个更加长远的时间去考虑,既然今年没设立,为了明年去考虑,那今年也会打好基础,这样更助于明年。

无论是财政还是货币政府该做的已经做了。综合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来看,今年的 GDP 应该不会超过 2%。

要知道 GDP 增长只是一个绝对的数字而已,我们更应该考虑相对增长,看美国和欧盟的数据。美联储主席鲍威尔预测美国第二季度的 GDP 可能会衰退 20% 至 30%,美国白宫经济顾问凯文 · 哈塞特在 5 月初则预测美国第二季度 GDP 会大幅下降 40%。全年 IMF 预计在 2020 年美国 GDP 下降 5.9%。

经济的小船说翻就翻

欧盟方面,7 月 7 日讯,欧盟预计欧元区 2020 年 GDP 增速为 - 8.7%,5 月份预期为 - 7.7%。欧盟预计西班牙、法国、意大利 2020 年经济萎缩超过 10%。

欧盟各国自顾不暇

世界主要的经济力量都是大幅萎缩。全靠同行衬托,我们的能取得正增长已经是十分优秀了。

虽然外国经济的衰退也会为中国带来了出口压力,外国需求的下降和疫情的控制程度有着比密切的关系,如果外围的疫情控制不能做的比较好的话,也会影响到我们。但是,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国内只要把内需,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两手一起抓,中国经济就可以稳定下来。

从这些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情况来看,中国经济一直在保持着领先水平。虽然这些年增速下降了,但是从整个经济结构来看,目前,以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对增长的贡献已经超越第一、第二产业之和。

科技,消费,医药板块占中国经济比重不断提高。从出口商品的结构来看,机械及运输设备占全部出口的比重从 90 年代中期的 20% 一路提升至 50%,而附加值较低类别的占比总体呈下降趋势。这一切都是向好的方面发展着。

从短期来看全球经济的放缓和最近的中美贸易干扰虽然会影响,但是从中长期来看,中国总是向着发达国家去靠近,去追赶,我相信一个始终把人民群众发在心上的国家一定会成功的,我对中国经济有信心!

知乎用户 在下宋凡 发表

金融房市两头牛,把第一阶段经济起飞跑尽了,硬杠杆成了强弩之末,得靠软杠杆续推。经济是靠绝对刚需支撑的,譬如人命(医药和保险)、睡觉(房市和房贷)、吃饭(太刚了,作为杠杆会造反)。美国走了人命路线,东亚大多走了睡觉路线,展现了东西文化差异。养老一般靠股市房市,中国股市不健全,房市不能倒,美国靠股市,股市不能倒。为何美国不走房市路线?第一、房市是前浪吃后浪,年轻人叫苦,不投票给你;第二、美国申请破产保护太容易,房市泡沫特别易破。在全球经济放慢的今天,中国可以借机改革金融体制,发展一套自己的金融市场,譬如股市,或更新鲜的创意。

什么是软杠杆?附着在硬杠杆上的杠杆,借力使力,例如装修。装修可以怎么做?装修是一种投资,属于投资回报率较高的家庭或个人投资,十万元可能换取不止三十万的升值,间接实质推动房市,而非虚高。装修应该能够抵税,减免所得税,或其它大头税目,很多西方国家采用。中国人口全球第一,任何长期有效经济措施,都应该围绕着家庭个人理财推动,形成经济杠杆,国富民富,双赢布局。


害我好奇了下,去翻了中国 Q2 GDP,1.1%,很不错嘛。可能是韬光养晦,让美国安心,避免烈度过高的贸易战。全球经济衰退,哀鸿遍野,就你一个放炮庆祝,是不想活了吗?速度放慢,是改革的大好时机,别错过咯!

知乎用户 喵大人 发表

如果最后真的是 0-1%,我有点不大信,哪有那么巧的。

知乎用户 情深不瘦 发表

困难是真困难,放一张图,一叶可知秋

不夸张的说,今年外贸已死。而投资的副作用和延时性越来越明显,跟贵州独山 400 亿企业债的新闻配合阅读,国家是真的想往欠发达地区投资,可是回报率和魔幻性是真的一言难尽。内需已经成了唯一的救命稻草,也即将成为一片红海,伊利蒙牛事件是一个缩影,也是开始血腥内卷的冲锋号。

但作为普通老百姓,则没有必要有多悲观。我做一个不专业的预测,未来三到五年的经济困难期反而会是老百姓生活福利水平增长的一个快速期。

外围的市场剧烈萎缩,使中国这个世界工厂的产能已经严重过剩了,这么多的工业品只能往国内倾泄,但是老百姓买不起怎么办?也学资本主义倒牛奶?那三年之后,这个世界工厂还是世界工厂吗?

国家想保住这份产能和世界工厂的地位也简单,就是发钱,举债发钱,不要以工代赈,直接发钱,让老百姓肉眼可见的提高消费能力,消耗掉这些过剩的工业品。另一只手必须出台房产税,把房价摁死,防止这些钱涌入房地产。

中国的清洁工一月两千软妹币,美国的清洁工一月两千刀,两人创造着相同的劳动价值,中国的清洁工却只能享受美国清洁工七分之一的福利。中国人的消费水平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以前是为了挣刀乐买飞机,现在大洋那边今年不中用了呀。

今年这个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的事情必须要改变,罗绮者今年买不起丝绸了,再不舍得给养蚕人穿丝绸,蚕就得烤串啦。

知乎用户 Coldstream 发表

经济奇迹的拐点这么快就来了?

知乎用户 alex​ 发表

GDP 在 0~1% 虽然表面上保持个正数的增长,这个数字已经严重拖累正常的经济发展了

公正的说,中国和美国不一样,在无疫情情况下,美国 GDP 只要保持 2% 左右的增长已经完成目标了,原因在于其大类资产的配置,美国新基建等资产占比远低于中国,所以折旧摊销部分小,那么 2% 的增长完全可以覆盖;对比中国,每年政府投资这类资产的比重都远高于美国,企业所用杠杠也高于美国企业,折旧部分必然高,正常 GDP 需要达到 4~5% 才能覆盖住。如果低于必要回报率,则亏损。

美国虽然受疫情影响史无前例的严重,然而总体政府及企业杠杠低,也有高杠杆灾区、那就是 MBS、ABS,政府大型金融公司非常喜欢做,08 年金融危机也是始于这里

中国企业普遍起步晚、追求快猛,必然需要杠杠加速。国家已经去杠杆两年多,关闭资管通道 1 年多,为的就是管控杠杠的滥用、消除潜在的金融风险。然而遇到疫情,各行各业再次收到资金链、现金流的打击

疫情改变了企业传统的杠杠玩法、谁加得多干得猛、谁吃的肉多。未来几年肯定是要渡过阵痛期,特别是外销型经济,外销部分的增幅依然对 GDP 起到重要作用

知乎用户 甄昊元 发表

从朱总时期就每年都是困难时期了。这都困难多少年了?美军都开始烧船取暖了。

多难兴邦吧。

知乎用户 吃完面还想喝汤 发表

我一毕业就是中国经济下行期,还要被美国打,真是倒了八辈子血霉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了几十年,我哪怕是早五年,晚几年都行,偏偏赶在几十年中唯一的经济困难期

真是服了

可能这就是命吧

知乎用户 卧牛 发表

很正常吧,金融为主的生产方式快走不下去了,全球都困难。

我们现在只能祈祷新的科技革命快点爆发,再续一波命,事实上也到节点了。

从历史的角度看,无产阶级革命会在帝国主义链条的薄弱环节处爆发。现在很难看出这个薄弱链条在哪儿,全球金融体系都在系统性缓慢崩溃中,就看谁能撑住最后一口气。

也只有新的科技革命有可能带来新的生产方式救大家一命,也救资本主义一把,否则美国在 70 年代就要输给苏联了。同样新的帝国主义也可能带来新的社会主义模式,对我们来说是一次机会。

未来即是困难期,也是机遇期,更是一次阶层变动的时期,祸兮福所依,看各位怎么把握了。

知乎用户 一念花开 发表

知乎上盲目吹捧中国的风气不好。但是也不必过于悲观。从现在国际形势上看,对中国确实是一个挑战,但是个人觉得中国非常需要这次挑战。

近些年中国的发展和部分人民生活质量的大提高,把网民们惯坏了。他们只看的到切实得到的便利,而不愿意去了解大局,在中国和西方媒体的粉饰下,天朝上国的迷梦又冒头了。

知乎上,学历方面人均 985 常青藤,211 都不配回答问题,日本英国澳大利亚学历都归到水硕。收入方面,人均年收百万。政治方面,美国说的马上要解体,印度永远不足为惧,欧洲日本都是美国的狗没有竞争力。科技方面华为宇宙第一。

但是实际是,中国目前 14 亿人,8 亿网民,所谓的网民还是只要拥有智能手机就算。还有足足 6 亿人连这个门槛都够不到。这 8 亿网民里,月收入在 5000 以下的占了七成,月收入不足 1000 的占总人数的两成。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只占不到两成。

人上人的思想真的该扔掉。你只是乘着春风比别人多赚了点钱而已,有什么资格代表中国人大论国情?

所以,这次逆境如果能让这些人上人,擦亮眼睛看清楚同胞的水深火热,用增速放缓来换取人民发愤图强,比起漂亮空洞的纸面数据来的更实际。更何况,中国没理由接不住这次挑战,上千年屹立不倒积累的治国经验和思路理念,不是我们这些吃饱了没事干,对着手机码字的网民能比的。

知乎用户 枫叶国滴 Alex 发表

咱们直截了当地从 GDP 的计算公式来看:

GDP = C + I + G + (X-M), 其中 C= a+b*Y, 消费和居民收入呈正相关

**先说 (X-M), 也就是净出口。**个人认为,中国未来几年想通过增加净出口来维持 GDP 增长会十分困难。未来净出口会越来越小。净出口小只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利于人民币国际化。例如,中国人买德国进口 BBA 汽车,需要支付人民币才能购买,你买车不会用欧元。所以奔驰宝马奥迪手里会有大量人民币,这样可以促进德国等出口中国的国家存有一些人民币储备。

“毛艺战” 和 “亿情” 都对国际需求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的高附加值产品,如华为系产品、高铁、5G 甚至军工等等,都受到美国、西欧、澳洲和印度等国的限制。想要推动东亚一体化,通过中日韩的需求来拉动高端出口,也受到美国的阻碍。至于为什么东亚一体化对中国来说很重要,请参考以下回答:

[韩国首尔市长失联后被确认已身亡,发生了什么?​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5921968/answer/1331058251)

高端出口对于中国来说十分重要。但是,中国很难像日本和韩国一样,从战后的落后国家,慢慢攀升至较为发达的国家。日韩这样的国家有美国的扶持,所以像丰田、本田、索尼、三星这样的明星产品很容易进入西方市场。美国也很少找各种茬来阻碍他们国际化。没有国际品牌,是很难提高产品附加值的,也很难以此迈入高端出口市场。我们小的时候经常看新闻说: “海外的白色家电,例如冰箱洗衣机都是中国的牌子,什么海尔啊、美的啊之类的”,但是通过我在欧洲的旅游和北美的生活,可以告诉大家我的观察: 白色家电这边,还是三星 LG 等韩国品牌比较多。中国在海外还是处于生产低附加值产品的状态。

凡是那些具有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特征的市场,即依靠广告、品牌和差异化来竞争的市场,除了手机和电脑行业以外,中国都很难进入。例如汽车、电视、洗衣机、冰箱、球鞋等等,在海外市场基本很难看到中国品牌的影子。就连抽油烟机这种大概率只有中国人会用的产品,想看一款中国知名品牌的产品,也还是需要到华人商超才能看到。但是那些对于品牌并不敏感的产品,例如剪刀、炒菜锅、水杯等等,可能都是中国的牌子。

中国的低附加值产品出口,也有很多问题。因为现在中国的物价水平和生活成本实在是太高,所以劳动力价格必须要非常贵。如果不给劳动力支付更高的工资,别说让他们买房了,就让他们在一线租房都困难。那些依靠廉价劳动力的企业,早在 15 年左右可能就开始往东南亚转移了。

中国的工业劳动人口现在依然还是盘踞在东南沿海,想要让加工制造业往内陆搬,越来越困难。因为这些加工制造业的上下游产业链都在东南沿海,想让他们搬到内陆,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且结合到上文我提到的,15 年那些劳动密集的产业就已经开始往东南亚转移了,现在东南沿海剩下的产业里,大部分都是那种自动化程度较高 或者是 自动化程度不高但是利润率较高的产业,亦或者是小规模产业 (利润搬家装修)。但是这种小规模产业根本吸纳不了多少劳动力,而且劳动者的权益也很难保障。东南沿海已经走上了依靠规模化盈利的路子。例如,苹果公司突然要改一个零件的规格,中国的东南沿海可以在十几天之内就批量生产,但是东南亚目前还做不到。

中国现在进口规模越来越大,大豆、石油、铁矿石、牛肉等等,再加上海南的免税区,未来净出口会越来越小。净出口小只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利于人民币国际化。

见下图,就连拜登也和特朗普一样,开始宣告支持 “buy american” 和 “hire american”, 希望往制造业回流美国。尤其是 “亿情”,让他们意识到口罩这种产业必须国内也要能够生产。

说两句 G,也就是政府投资。

想要让中国政府通过投资来拉升中国经济已经很难了。让政府再继续搞高铁、修国道基本上已经没有什么空间了,中国的铁路、公路和通信网络已经发展的不错了,应该村村通水电网基本问题不大了。让政府继续扶持基建和地产,已经没有空间了,因为遏制房价上涨是基本国策了。再继续搞地产经纪那中国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就无药可治了。让中国搞新基建,搞 5G、电动车和万物互联等,这都需要消费者的支持。消费者目前一方面对 5G 和电动汽车等需求不大,另一方面这些产业的价格水平还是较高。单纯拉抬产品段位和产品价格,并不能够直接促进需求。

聊两句 I,也就是民间投资。

现在基本只有股市能够拯救民间投资和投资信心了。那些各种通过捆绑地产来实现的杠杆融资和炒作的热钱,现在基本上都是在吃最后一晚羹。现在东部沿海地区还有一些团体在低价收购降价楼盘然后再抬高二手房价格来炒楼。估计这几年的都是最后一波了。

现在经济情况这么差,政府都没想着扶植楼市,各位都应该心里清楚楼市已经见顶了。等你过了几年或者过了十几年,攒够了钱再入楼市,可能楼市价格和现在也差不了太多。反而你用这比钱去搞搞投资,十几年之后兴许还能赚点。

聊两句 C,也就是消费

老百姓的收入低,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GDP 降速的直接影响就是收入也会降速,而且很可能新增就业岗位都会下降。未来不仅是收入降低的问题,保就业才是重中之重。

加上收入分配并不是很合理,老百姓对国货的需求量较大,但是收入低。高净值人群的收入高,但是却对海外名牌耿耿于怀,以至于想要通过内需拉动经济,其实重点还是收入。如果单纯只是拉高产品层次和价格,对于消费来说并没有实际帮助,甚至可能导致部分萎缩。

任重而道远!

知乎用户 小呆呆 发表

这么说吧,还有 5-7 年的时间,如果 5-7 年内不出现第四次科技革命,不出现人民币全球化成功,形成美元一样收割全世界的垄断行为,那么现在的衰弱不能叫衰弱,只能叫暴风雨来临前的大风罢了。

由上图可知,1962 年开始中国第一波新生人口 2000w + 的爆发期的那批人要变成 65 岁老年人口了,这一批开始一直 13 年,2027-2040,会在死亡率没有提高的前提下,迅速增加 3 亿老年人口,从现在的 1.5 亿老龄人口增加到 3.5 亿(死亡一亿,所以总量只增加 2 亿),这对养老保险,整个社会养老问题,医疗体系等会是巨大的危机以及动荡。

所以,珍惜当下吧,你觉得今年是最差的一年,而今年可能是五年后老龄化爆发时来说最好的一年。

知乎用户 远古善良自由党 发表

专家是对的。甚至会更严重一些。

因为新冠疫情拖的如此之久,其经济破坏力显然将持续颇长一段时间。

更糟糕的是,在这个关头,中美关系和中国和西方集团的关系,也出现了恶化的趋势。这也同样会对经济带来严重的后果。而这会持续多久,就更说不好了。

另外要反对这种观点。

他似乎不知道,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是投资、消费、出口。

将消费片面的强调为唯一的增长推动力。

是非常片面的,甚至可以说是败家子的。

如果大家都只消费,都不投资,那就是坐吃山空。

至于主张重新分配,无外乎也就是从富人那里征收重税。

但这必然打击富人们的投资热情 (富人们是最有资金投资的)。

这跟生产力提升根本就是自相矛盾的。

知乎用户 素心 发表

就算是负增长 10%,你作为个人也有雄起的机会,道理大家都懂吧。

然后说正经的,增速放慢或直接陷入衰退,不代表所有人都会有损失,你自己要避免成为那个炮灰。

知乎用户 南风寺山 发表

今年的目标就不是 GDP 要增速多少,而是六稳六保。

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六保: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我们公司虽然是国企但与大家印象里的国企还是略有不同,市场竞争属性很强,本来复工后根据疫情和今年业务情况,计划是全员降薪,部分行政部门要拆撤冗余人员,后边领导开会讨论此事,但考虑到六稳六保的中央政策,且上层今年也没有强压说一定要完成什么什么业绩目标,因此最终决定不裁员,不降薪。

今年国家能做到不倒退,我觉得就是胜利。

另外,也是给大家提个醒。领导为什么提出行政部门进行裁员?因为复工后很多行政部门的人员都没能返回,但是发现这些部门也能在基本不加班的情况下履行好部门职能,真是印证了网上那句话:赶紧复工吧,再不复工领导要发现有我没我都一样了。。。

知乎用户 深科普硬科幻 发表

中特社有效地产生了先富,现在需要先富带动后富,实现共同富裕了。

怎么实现呢,肯定不能打土豪分田地,也不能让马云分给全国人每人一亿他还剩 1387 亿,那怎么办呢?

实际上有一条康庄大道:强制富人投资硬科技产业。

比如,现在半导体全产业链,我国差距、空白都很大。

但是,由于这些东西的总市场容量太小,入门门槛还不低,吭哧吭哧搞半天赚不了钱,所以没有富人主动投资。按照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法则,这个问题无解。

这时候就要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了:应该强制富人投资这些领域。

我这可不是信口胡说,很多富豪觉悟很高,已经主动行动起来了:马云搞平头哥、达摩院,做的东西足以称得上硬科技了。当然,阿里本来也属于科技企业。

那咱看本来不属于科技企业的。许老板的恒大在造电动车,收购了不少相关的科技企业,看起来似乎是真用心在做。碧桂园做机器人,也大张旗鼓的招了不少相关专业的大学生。

其他一些名声小一些的老板也有不少行动。

这些富豪们觉悟很高,值得夸赞,不过呢,还得加大力度,还有很多富豪没这个觉悟,得强迫他们也去做,把所有中国空白或落后的硬科技产业都做起来。

让理工科大学生的收入涨起来,这就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也是保持我国 GDP 持续高速增长的康庄大道。

知乎用户 卡尔洛夫斯基​ 发表

看知乎,以为世界末日了呢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小民视角来谈谈。

顶层不谈。

上层人(钱只是数字,比如大公司老板):今年是不好过,利润少了几百万,换跑车的计划拖一拖吧。

中上层人(挣钱是为了体验成功的感觉,家底雄厚,比如小公司老板,富二代):今年真她妈的难啊,离上市又远了。

中层人:(土著拆迁户或者大厂员工)还行吧,没啥感觉。

中下层(广大的五险一金公司员工,房子是唯一目标,房贷在身):靠,今年奖金少了,听说朋友那公司工资都发不出了,唉。

下层(广大的厂工,挣了钱回家买房子娶老婆):工厂都不开工了,没钱咯。

底层(过一天是一天):网吧怎么还不开门!?


广大劳动者都背负房贷或者即将背负房子,钱要省着花。这很不好。

但如果减轻房贷压力,那一套房的钱,够让一个普通人提前退休了,谁去劳动呢?

政府也难呀!

其实广大中国劳动者是很勤劳的,就是这创造的利益都被资本家吸了,他们吸了又不吐出来(范某人),或者只吐到国外(李某人)。

我只能说,中国的税务不够强势,富人税应该收起来,财产税收起来

知乎用户 人人皆是孙大圣 发表

看了一下回答,发表一下自己的感想:

急情之中,有人在说(瞎逼逼),有人在做实事,中国最大的敌人在内部,曾经一无所有的我们都能喊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现在有的人拼命唱衰,殊不知照你们的说法,曾经的中国崩溃论应该已经应验了,可是呢?没有。我们强了,可是没信心了?我们要认识到目前的形势,可是更要有十足的信心来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危机何尝不是机遇?知乎经济学家的空谈终究不成气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知乎上的经济学家你们有像温铁军教授一样的实践经历吗?你们只是根据一些纸面数据故作危言而已,当然我可能没有你们懂得多,但是我知道,我们所有的人都应该全面客观发展地看待当前的形势,而不是被一些所谓的表象迷惑了双眼、吓破了胆。下滑是肯定的,但是只要我们尽可能地少犯错,我们的目的还是能够达到。

知乎用户 雾雨麻纱 发表

看完全部 266 个回答,刨去抄书的、公众号引流的、公知、移民、五毛,然实际上没得到任何有用的知识,应对这种问题,多是些本本主义,拿着某个人的著作当圣经,没有经过自己考证,就当做事实摆出来,请这些人先去把这本书的出版日期翻一翻,现在是 2020 年,然后接下来是一些张口闭口移民的,在全球化的今天,你移到哪去都逃不了做韭菜的命,说到底是极端精致利己主义在作祟。

下次再有这种问题,希望自己去实地考察论证,在把问题摆出来,借用某某的书,不如借用自己的实践,另外希望所有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多去思考,看完了这个问题下的所有答案难免会焦虑,但焦虑过后的思考尤为重要,我思故我在,没什么好争吵的。

真要说困难期,我国从来就没摆脱过这个困难期,这七十年一直都很艰难,能发展到今天很不容易,前期的加速注定了接下来要放缓,但对于我们普通民众没什么太大的影响,唯一影响的只有中高层阶级、买办还有部分天天拜财神爷梦想发大财的人,认清现实,想简单的活下去很容易,但是你天天想着发财,又想活下去,那你活该焦虑了。

知乎用户 横山老尸 发表

我在一条回答下作了个回复,很多点赞的,也有很多来交流的朋友,这令我感到很惊喜。

回复原文大约是这样的:

答主是悲观得有点过头了。
很多国家的确在打产业链重构的小九九,但产业链重构并不像答主你说得那么简单和肤浅。
东南亚的确是其它国家产业链重构这一环中比较重要的旗子,国家相对比较开放但比较穷,GDP 较低,人力资源相对便宜,但是答主你不要忘了国际市场到底有多大,大到一个中小型国家甚至没有办法把它吃下来的地步,在这种情况下,就算世界工厂的确要迁移到国外,但越南、老挝、缅甸加在一起,到底能吃下这块蛋糕的多少仍旧不好说,但可以肯定的是,在世界产业链重构的事件中,中国的相关利益肯定会被周边小国分摊一部分,但大的利益短期内仍旧不会丢。
另外,对于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和社会人口结构的发展形势来看,我反而觉得中国应该在这二、三十年内将低端的制造业诸如代工厂之类的产业尽快的放弃,并逐步建立起自己的高新产品及高科技产业来,这样一来是符合国家目前的 “一带一路” 政策,达到能够持续向国外输出中国软实力、带领世界贸易的决策,而来可以解决不远的将来中国劳动人口急剧降低的危机。
按照中国目前的出生率来看,至多三十年后,中国的劳动人口将会减少到完全不能满足低端制造业的需求,到时候若想继续维持经济的增长,中国唯一的路只可能在高新产业和尖端制造业上,在这种情况下,一味的抓着低端制造业不放,将会是给自己埋下一个随时可能颠覆自身的炸弹。

鉴于交流的朋友很多,而这里面的东西一句两句说不清楚,所以咬咬牙,干脆在里面塞一个回答来讨论一下吧。

我本人并不是经济学专业的,更不是从事经济学工作的,只不过凭着自己这些年来的思考和了解,说一说本人粗浅的想法,欢迎各位讨论。

先回答题主的问题:


看了一下下面很多人的回答,发现有些答主其实忽略了 “专家称今年中国经济增速估计在 0%-1%, 未来 3-5 年是困难期” 这句话的语境和时局就做出长篇大论的回答,虽然说得有条有理,但无疑会让人觉得有些好笑。

这句话是在 “疫情重创中国和世界经济,中美关系风雨飘摇。” 这个前提下说出来的,指代的是疫情影响下我国、世界的经济走向,以及目前中美关系下,中国经济发展的形势。

根据 59 年 - 19 中国的 GDP 增长情况来看的话:

可以明显看出:从大概 2010 年开始,中国的 GDP 增速其实是在稳步下滑的,目前在 3% 左右徘徊。

虽然一个国家的 GDP 数据并不是衡量经济发展最准确的数据,但是它可以大约的反应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趋势、国际金融环境等问题。

按照目前我国的 GDP 数据来看的话,中国近十年的经济发展的确非常差。

但是结合上国际环境我们再看:

近十年欧美经济严重下滑、全球经济颓靡,国际纷争四起,中国的综合国力、国际话语权虽然有了质的飞跃,但是中国的国际局势始终在飘摇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国家能保持每年大约 3% 的经济增速,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中国的市场、经济在明显的自我抑制,这是一个经济体具有了相当的抗风险能力和韧性的表现。

以上,虽然说是市场、经济在自我抑制,但根据资本逐利的劣根性来看,这句话大家可以这样理解:

我们的政府开始有意识的对中国的市场和经济发展采取抑制措施,一方面使得中国整体经济环境更加和谐与可控,一方面增加了中国国内市场、经济的抗风险能力和韧性,另一方面,放缓的经济增速可以有效的消除高速增长期积累的经济泡沫

所以,这也是我们国家所走的政治路线的最大优点:中央政府拥有对经济、对市场的、强力且绝对的控制力。

但是

2019 年年底的疫情,彻底打乱了整个世界的经济。

中国自 2020 年 1 月 30 日起,全国各地陆续封城,持续时间近三个月。

在这三个月中,中国的经济活动几乎完全停止,除了必要的商业活动外,其它所有商业活动全部停摆。

也就是说,在这三个月中,中国从民众到政府,几乎就处在纯支出没有收入的境况之下。

普通民众还好说,靠着积蓄、借款多少能撑住,但是就政府来说,可怕的不是全国经济停摆的这三个月时间,更不是倾尽全国之力、在抗击疫情上为了 “以民为本” 而投入的巨量资金,而是经济停摆三个月之后造成的冲击

经济停摆三个月,普通人顶多是失去三个月的收入,但是对于国家来说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巨量风险抵抗能力低的中小企业的倒闭、

意味着巨量的债务风险、

意味着巨大的失业潮、

意味着巨大的社会治安危机、人道主义危机

……

除了没有三个月税收以外,后续国家还得付出更加巨量的资金、承担巨大的风险来稳定经济。

一旦处理不好,在中国爆发一场足以堪比 98 年美国次贷危机的金融危机一点都不是说出来吓人的事。

所以,就算那些富有的西方国家,都没有那个敢于轻易的抄中国的 “作业”。

现在,中国经济活动恢复了,但政府也开始大量的向市场中释放资金和便利,包括但不限于:为民众发放购物券、增加中小企业贷款、给予企业补助、协调国际捐赠和国际人道主义协助。

但大家需要注意的是,西方国家政府没钱就喜欢干的事,这次中国政府一个都没干:

印钱、发行债券

在经济总量不变、现有货币总量不变的情况下,目前中国经济运行已经基本恢复,那么这三个月空窗期的损失哪去了?——中央政府背了。

也就是说,这次疫情中的绝大部分损失和风险,都被我们的政府扛了下来。不过这次的影响实在太大了,以至于我们的政府都开始收缩政府部门开支了。

而现在的经济,是全球化的经济

中国经济恢复了,但是国外经济一直在半死不活间徘徊,将会导致另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中国的大部分国际贸易将会收到严重影响。

在全球化经济大背景下,国际贸易受到影响对一个国家经济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

在国际贸易收到影响的情况下,想要稳定经济,唯一能做的就只有刺激国内消费,用国内经济的加速流转来维持经济不至于后退,但国内市场不像国际市场,国内市场的天花板很低,非常容易饱和,除了衣食住行市场外,其它的产品很难快速流通,在很多西方国家,国内市场基本上都是处于一个饱和的状态,而中国的国内市场,就目前来看,依旧拥有非常巨大的潜力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专家说出 “我认为 0-1% 是今年我们能够守得住的一个增速。” 这并的确是专家在说实话,但他的实话并不是在说“中国经济不行了,能维持 0%-1% 的增速已经很不错了。”,而是在说:“在这样一个巨大的全球性灾难面前,我们中国的经济和市场有信心守住至少 0%-1% 的增速。”


由于全球经济危机自 08 年美国次贷危机以来,一直保持低迷的状态,没有恢复的迹象,这种情况持续三五年不算什么,但持续至今,世界经济的状态已经维持了将近十二年。而且照目前的势头来看,国际的金融危机甚至可能持续超过半个世纪,在这种情况下要保持国内经济的高速增长,需要的不仅仅是我们国内各行各业的努力,更需要中央政府具有莫大的魄力、胆量、智慧与决心。

另外,由于川懂懂的瞎搞,美国与中国之间的关系落入自中美建交以来的最低谷,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间的掐架,可不是开开嘴炮各国看看热闹就完事的,在全球化经济的浪潮下,世界数一数二的两大经济体掐架,将会在各方面对世界经济造成深远的影响。

由于疫情和中美掐架几乎在同一时间开始,带给世界经济的不仅仅是异常灾难,说是世界经济被当头扔了一颗原子弹也丝毫不为过。而且新冠疫情按照现在的形势来看的话,大有和国际金融危机狼狈为奸、同流合污的势头,也就是说,新冠疫情极有可能成为一个长期在世界上流行的流行病,和长期持续的金融危机一道,除了给世界扔了颗原子弹外,原子弹爆炸后的核辐射仍将长久的影响着国际金融。

所以,在这种背景下,专家又说:未来 3-5 年是困难时期。

意思大概就是未来 3-5 年内,中国的经济发展目标主要以稳中求胜为主,首要目的是稳住经济,在经济发展稳定、不倒退、不崩溃的情况下,想办法发展。

这种境况比起前几十年的中国经济来说,的确困难得太多太多了。

但是只要稳得住,再困难会有我们抗战、刚建国的时候困难?那时候我们的祖辈都能扛过来,现在这么安全的社会、比之前好了不知道多少倍的经济环境下,难道还要觅死觅活?


川建国不是不懂,但是现在,川同学和小鹰酱面对的,是经济低迷、是种族主义横行、是政府公信力日益降低、基础产业缺失、国内矛盾日益加剧、国际矛盾也日益加剧的局面,更恐怖的是,后面还有一头名字叫中国的巨熊(猫)紧追不舍。

国内的矛盾、国际的质疑,加之中国复兴给美国带来的巨大压力,使得川建国不得不各种造谣,将国内矛盾引向中国,妄图就此给中国造成压力,为美国牟利。

可惜的是,在综合国力已经升上来,科研、军事各方面也已经发展起来的中国面前,美国以往百试不爽的流氓行径没用了,中国根本不鸟它了,所以美国更慌乱了,于是它就更加耍赖并且扯出了我的下一个话题:

西方世界搞产业链重构。

我们首先注意,导致这个事件的根本问题完全不是 “中国” 这个国家,而西方世界搞这个动作的目的也不仅仅是针对中国,毫不夸张的说,西方世界搞产业链重构的主要目的完全不是针对中国,而是 “顺带” 着摆中国一道罢了,我敢说,如果 “世界工厂” 不在中国而是在印度,遇到目前世界经济风雨交加的境况,西方世界仍然会搞产业链重构。

这一点可能很多人没想到,很多自诩 “经济大拿” 的人也没想到。

或许很多人没注意到一个很诡异的问题: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拥有最全产业链的国家,没有之一。

特别是两年前华为的 5G 和近期中微公司公布的 5nm 刻蚀机,更是给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国家当头一百万颗原子弹!自从这两个东西出来以后,中国目前是真真正正世界唯一一个拥有完整产业链的国家。

这是什么概念?这概念相当于:

——就算你全世界的国家都毁灭了,我中国至少能够按照目前的状况继续发展下去,而不会因为产业链崩溃而被打回工业革命时期

同志们,这在经济上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各位知道么?

连美国、英国、德国这么发达的国家,都没有办法在不进口任何零件的情况下完成一个产品的生产,只要某个最大零件供应国以断供为要挟,那么这些国家全部都得麻爪子。

而这个最大的零件供应国,目前来看就是:中国

放在十年前,西方世界可以用自己强大的军事实力来对中国施压,让中国不敢随便搞什么零部件断供的事,这一点虽然是西方世界自以为是的臆断(其实在这段时期,中国为了自身经济发展,也根本不会玩什么断供要挟的事。毕竟大家和和满满的做生意,你好我好大家好不挺香的么?)

但是最近这几年你看看中国都干了些什么事:

闷着头搞科研、搞高精尖,现在好了,通讯行业阵地西方世界丢了。
然后呢?芯片制造行业的技术垄断丢了——5nm 刻蚀机中国是世界上最先搞出来的,美国想搞这个想了多少年,死活没搞出来。
航母中国有了。
先进战机中国有了。
电磁弹射有了。
先进巡洋舰、驱逐舰有了。
无人机搞来搞去悄咪咪的搞成了世界第一?!?!
瘦叽叽的火箭换成大胖五了,服役运载火箭运力世界前三。
空间站要上了,月球上去了,还 TM 准备上火星了?!?!
以前开个航母到海南中国只敢开嘴炮,现在?南海军舰出问题还得请求中国政府救援了。
飞机发动机有了。
火箭发动机有了。
这两年东风快递还搞出个什么东风 - 41,超高音速不说,多弹头不说,全世界覆盖打击是几个意思?
互联网产业世界第一
互联网经济世界第一
除了开发工具和语言以外,中国在互联网上还有谁敢 BB?

在这种情况下,西方世界的武力恫吓对中国已经基本上没用了——开玩笑,以前是一个肌肉男祈福一个小鲜肉,现在小鲜肉也练了一身肌肉,吓唬谁啊?

现在世界产业链供应中有大约 50~60% 的占比,可以说绝大多国家的绝大多数产品至少都要依赖中国提供的零部件才能生产。

虽然就中国人的文化和中国政府一向的脾性来看,中国完全不可能用零件断供这么下作的手段去争取什么利益的——我们的祖宗教我们:开门做生意,要和和气气。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但是西方世界不知道啊!

但是西方国家不相信啊!

50%~60% 的占比,几个意思?

——中国断供某件产品的零部件以后,至少会对世界其他国家的相关产业造成致命打击,而不会影响中国国内的相关产业。

西方国家怕啊!

所以它们幡然醒悟:产业链必须抓在自己活着自己的狗腿子手里!

所以西方世界才搞了这一出产业链重构的重头戏。

它们想通过产业链重构,逐渐的将产业链部分回收到自己手里,并且使产业链供应均匀的分布到世界各地,以防产业链供应商过度集中在某一国而造成的风险。

也就是说,无论产业链供应商集中在那一个国家,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世界产业链重构是必然发生的。

不过这个时候搞产业链重构,其实对中国来说也并不是一件坏事。

中国人口出生率自 2010 年开始持续下降,实施了二胎政策后并无反弹迹象,这也就说明了:就算放开生育政策,中国的人口增长趋势仍然会长期的保持在负数状态。

在这个情况下,至多三十年后,中国的可劳动人口将会锐减至少一半,在中国人口锐减后,劳动人口必然无力支撑低端制造业,同时,人口减少后,为了维持经济的持续增长,人口必然不能集中在密集型、低经济产出的低端制造业上,所以目前中国最需要做的,就是逐渐放弃组装、代工等低端制造业,发展高新产业和新技术。

在中国几十年代工将拥全产业链基本建立完成的当下,西方世界搞这一出,虽说短期对中国必然会有影响,毕竟会导致一部分低端代工厂的迁出,但从中、长期来看,对中国的影响并不大:

毕竟中国目前持有世界 50~60% 的供应占比,更拥有全世界大约 70% 的产品代工产量,这些东西就算印度要全部接手过去,也不是一二十年能吃得下的,更别说这次的迁出目标国家是学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朝鲜、越南等国家了。

这些小国家,能把中国的低端制造业份额总量里的 30% 吃下就已经很不错了,毕竟越南朝鲜不可能让国民全部去从事密集型的劳动,必然会分出部分人力来从事科研和高新行业

现在国际产业链重构的时机虽然偏早了点,但不算特别早,目前中国完全可以从容的、有规划的抛弃低端制造业,否则,产业链重构再晚来二十年,这些低端产业留在中国手里将会变成一个甩都甩不掉的烫手山芋。

说了那么多,好累。

最后说一嘴:

所谓的 “去全球化”,并不是要各个国家闭关锁国自己搞自己的,而是西方国家看到了拥有完整产业链的好处及巨大潜力,想要逐步回收、打造属于自己的完整产业链而已。

目前全球经济的大趋势是完全不可逆的,任何一个国家,特别是拥有了全产业链的国家,如果真的 “去全球化” 了,关起门来造车的话,迟早会死在世界经济浪潮之下。

PS:

名词解释

全产业链:是指一个产品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原材料生产、零部件生产、设计、组装、包装等过程中所设计到的各个产业。

写了好多,累死。

希望大家能够看完……

不过我自己看这洋洋洒洒的一大篇都头疼…… 就不指望了吧……

知乎用户 水管爆裂 发表

可能是你们屏幕的问题,显示的字不全,我帮你们补上嗷。

专家称今年中国(实体)经济增速估计在 0%-1%,未来 3-5 年是(韭菜的)困难期

是不是就通顺多了?又不是写文言文,不该省略的就别省略。另外麻烦宣传口统一下口径,经济环境这么差,金融市场和房地产市场转的飞起,请问他们是属于二次元产业嘛 ?

知乎用户 季风 发表

知乎上就是闲人太多了,一个个的这不看好那要完蛋的,一副天下皆醉我独醒的嘴脸。然而一条实际解决方案没有,然后还得装出救国救民的英雄形象。就像算命的一样,将来如果不幸言中,他们就会盛气凌人的站出来大言不惭地说:我当初说什么来着……。如果没有言中,简单,销声匿迹。

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风风雨雨,国破家亡又复兴崛起,哪是一篇洋洋洒洒千余字的文章能够概括的,能够阐明的,能够解决的。哪件不是流血流汗,几十年上百年搞出来的?

闲来无事的时候看看电影《横空出世》。国家在一穷二白的历史条件下,靠着啃树皮喝咸水,靠着打算盘硬生生地把原子弹造出来了。所以说别没事坐在那里怨天尤人,努力工作,努力赚钱才是正道,也是我们这帮普通人能够为国家做的。

知乎用户 过程 发表

看了一圈回答似乎没有几个人评一下原文,我先把原文过一遍。

这个文章分为八节,前面两节是引子、总结,也可以说是客套话。真正要指出的问题就是**美国。**但这个文又有点欲言又止的感觉,毕竟写出来是给人看的,要照顾核心读者群的想法,所以很多东西没说到位。这是一点观感。

美国

回到正题,这个文章说的是经济,但核心却是中美关系,而且相对很多流行文章而言这个文章客观一些,至少承认中美脱钩对中方影响更大,而不是战狼式宣讲,但也仅此而已。只要一个文章写的是 “美国、中国” 那么它就没把问题说透,因为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两个美国。

在中国人甚至一些专家的眼里美国民主党、共和党等等都是资本主义,所以都是资本如何如何,但实际完全不是,现在美国是民主党、共和党建制派(主要是布什家族)一派,特朗普一派,应该叫自由派和保守派,或者是全球主义者与本土派。这两派的行事风格完全不同。

WTO

tg 进入 wto 是在全球主义者掌权的时候推进的,布什家族是新保守派,也是广义的全球派,而 tg 的经济腾飞靠的就是 wto 二十年。这种经济腾飞或者是经济野蛮生长已经耗尽了 wto 的元气,毕竟利用发展中国家身份一边廉价产品出口一边搞关税壁垒的第二经济大国谁也受不了,所以现在 wto 已经名存实亡。

不论是全球主义者还是保守派都不傻,全球主义者之所以让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也是有战略目的,为他们计划的世界政府做准备,但保守派来讲他没有什么全球战略,特朗普公开说美国优先、不做世界警察,很多人理解成帝国的衰退,不是,他们的想法很简单,就是不去给全球主义者白干活。具体到 wto 这个问题两边也有安排

全球主义者或者叫自由派他们安排接替 wto 的是 tpp 等一系列自由贸易圈,当然,不带 tg 玩。但他们没想到特朗普上台,保守派卷土重来,所以川皇一登基马上废了 tpp,他不是全球主义者,没想搞什么全球化,他另有玩法。

特朗普

川皇的玩法是国与国、经济体与经济体间直接贸易协议,而且这个人最可怕的是他的执行力,在这四年不到的时间里他基本兑现了竞选承诺,在经贸方面,他搞定了 n 多国家的贸易协议,而且是在**自由派的重重阻挠之下,**此人才能可见一斑,任何轻视他的人都将付出代价。

具体到中国,特朗普并不是很想干脆的断开,他还是商人思维,商业对手可以成为朋友,只要对自己有利,tpp 才是真正要命的。所以他的最终目标是贸易协议而不是贸易战,贸易战是手段,贸易协定是目标,这只到到今年年初为止,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当然,这个协议必须必之前的更有利于美国,这是毫无疑问的。

这就是今年年初的第一阶段贸易协议,本来在这个基础上双方关系还有缓和的余地,但现在的舆论战以及南边的事让缓和成为梦想,接下来的第二阶段贸易谈判恐怕只是镜中楼阁,现在估计特朗普认为跟 tg 搞协议可能性不大,下一步就是中美怎么对立的问题了。

中国经济模式

中国的经济模式极度依赖外界,有两个必需品是只有外界能够提供的,其一是市场,因为相对中国的产能而言中国内需持续不足,中下层被房子、医疗、教育压制,没有多少消费能力,上层则热衷于在欧美日等国家消费,所以 tg 制定了强化出口退税等等经济政策,鼓励出口,这也是中国产品在国外卖的反而便宜的原因。

另一个就是技术,我们经常看见一些人吹中国的山寨能力,而中国靠自身搞技术进步是很困难的事,相比欧美,这不奇怪,千里马好找,伯乐不好找,聪明人很多,适合聪明人发挥的制度、机制以及人文环境可不是一朝一夕能搞出来的。这方面真没法跟美国比,骂人卖国也没有用,聪明人会跟着一起骂,然而身体却很诚实。

在现代经济环境下,一种技术几年就过时,没有研发环境就没有研发能力,就没有尖端技术,但这就牵扯到社会分配体质,也就是分蛋糕的问题,想改变谈何容易?

以上两点就决定了中国现存经济模式极度依赖外界。

逆全球化

前面说了,不管是名存实亡的 wto 还是难产的 tpp 都是全球化时代的产物,而它们的替代品则是特朗普的一系列双边贸易协议,当然,虽然是双边,但是以美国的体量而言其他任何国家都是补充而已,这种协议恐怕会在一个时期内成为很多国家间经贸往来的主要形式。

文中提到一个问题,就是美国盟友,其实就是个选边的问题,而且答案也很明显,都是盟友了选哪个还用问么?

而且任何一个国家的市场都不可能满足中国产能,同时任何一个国家也不可能愿意自己成为中国廉价产品的倾销地,也就是说这种贸易方式对中国现存的外向型经济是极其不利的,在双边协议和贸易壁垒为主流的全球化时代不可能再像以前一样对全球市场倾销。

另一边,随着特朗普主义的崛起,欧美民粹主义,或者说是本土派也在抬头,在他们的话语中,外来者带来的不是廉价产品和服务,而是抢走平民的工作机会,也就是说在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对 tg 设立贸易壁垒是有民意基础的。

而中美贸易谈判将会成为未来这些国家和中国贸易的蓝本,当然,中美贸易是最独特的,因为中国的出超基本靠美国,其他国家情况会有差异,但可想而知,中国的依靠全球化生长出来的经济在逆全球化时代必须转型

转型

转型这个词我们听过多次,但绝大多数集中在产业升级上面,而国内市场、人民消费能力这个问题似乎提的人较少,今年两会提出了 6 亿人月入不足 1 千这个问题,也许是一个转型的契机,由外向转为內生型也许有希望呢?

从我们这个文章上面看不出来,他提的建议还是救企业,外贸萎缩了,市场没有了,救企业跟炒房有什么区别?这段时间房价股价不都是救企业救出来的么?文章作者自认为是相对悲观的人,那么更乐观的人也不会推动转型的。改变几十年的思维定式可不容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逆全球化时代最重要的资源就是市场,就是内需,而现在中国经济学界似乎拿不出办法来,其实也不是拿不出,他们都很聪明,笨人才会考虑别人。

那么我们只能说,再见吧,内需。

未来

在疫情之前的 2019 年,有很多人说这是过去十年最坏的一年,也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他们看见了逆全球化对中国出口型经济的冲击,而疫情则是一个加速器,把未来十年加速成五年也说不定?从这个意义上讲,也许五年之后困难期就会解除,但那个时候,整个世界会发生多大的变化? 谁也不知道,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国内还是国外,绝不可能一成不变

那么变化的第一个节点就是美国大选,未来将走向没有中国的全球化还是逆全球化就看这次大选了。但对中国来说有多大差别?

三驾马车,出口渐渐减少,投资不是进股市就是去炒房。唯一的出路在内需。

唯一的出路在内需!

知乎用户 陈筠子 发表

加速,争取达到国际平均水平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看完全文没有???

目前疫情蔓延,我不怀疑我们会比其他国家状况好一些。在全世界经济都在下行的时候,中国可能会下滑得少一些,属于衰退中的错峰发展,在全球的地位是上升的。
总而言之,未来三到五年是个困难期,企业看不到大的机会,科技上也很难看到大的突破,过了这几年才会迎来新的调整

结合上下文,困难期的意思是在中美贸易战和全球疫情持续三五年的宏观背景下,跟全球一起迈入困难期。

首先这个专家自己也承认自己是悲观主义了,还有这个说法是在没有疫苗的前提下。

他通篇谈的更多是对抗美帝,比较有建设性意见的是 “时间窗口” 这个定义,既然中美未来必有一战,而我国现在就是要争取宝贵的时间窗口增强实力,一个字,“苟”就完了,一个在上升一个在下降,苟得越久收益越大。

各方论述,听听就完了,IMF 还说明年中国 GDP 起飞呢。

知乎用户 罗秀 发表

这是什么狗屁专家,真正的专家告诉你:只要就业好,GDP 增速高一点低一点都可接受。

知乎用户 MaxBig 发表

大家现在有一种错觉总觉得未来会更好,当然有这个信心是没有坏处的。但是实际情况就是未来会越来越糟糕。老早就有大佬预言过了 2019 年是糟糕的一年,但是也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所以目前来看就是这样。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全行业基本都受到了影响。除了个别行业。

现在整个社会增量已经没有了剩下就是就是存量之间的博弈,通俗的说就是蛋糕在一直变大的时候难么大家对于分配问题并不是这么关注,当蛋糕开始固定的时候那么大家对蛋糕的分配方案可就大有想法了,每个利益群体都想分到一块大蛋糕。国内目前的分配情况大家都懂不可说。所以接下来总是有一个阶层要开始放点血出来给底层困难人民群众的,那么大家猜猜哪个阶层会是放血对象呢?

知乎用户 Yue 心 发表

「内容有点长,还请耐心看,看完了,相信你对于形势的逻辑判断会清晰一些」

【目前国外形势到了什么阶段?】

进出口整体要更难了,如果按 2-3 年的困难期去做最坏打算,那么疫情预估要持续至少 1-2 年,国外疫情流行反复会是大概率事件,剩下的一年用来过渡和恢复。世界经济要加速内卷,这点无疑了。

「一些机会」——但是,需求结构可能会有调整,很明显的例子,比如疫情期间,恢复高涨起来超市经济(很多人开始自己做饭买菜),还有早期的疫情产业链,比如口罩生产商等,这些节点的经济体都活的不错。

从严控疫情群体性传播还有国外放任群体性免疫来看,疫苗研发以及其有效性和持续性,大家还是不要有太大的期待。

中美博弈还在继续加强强化,需要时间确立新关系,到底是脱钩,还是边打边谈,都有可能。不管是那种结果,从竞争到对抗,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对抗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都继续给我难受着,看谁先服输,抱歉,这里面是不能服输的!也许,会有妥协派、买办派、既得利益权贵派等会去推动部分妥协,但是,人家要的不是妥协,也不是,大家一起吃肉,而是,你要妥协的话,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和国际资本寡头一起收割全世界的韭菜?不,很明显,一旦你妥协认输,那意味着,你这个新兴超级大国的大佬们,你们只能喝汤,甚至,你以后吃我剩下的骨头,至于,你下面的韭菜,我肯定是管不着的!

对抗意味着要决斗!不是多少的问题,是生死问题!

高端产业链,会加速去买办,加速自研,但仍需要时间,后十年喝汤还是吃土,就看这 3-5 年了。记住,这并不是主动的,而是「被动」发生的,所以,没得选。

【就业&“新型人口红利”】

因为中国实际新增就业人口所需的对应增幅 GDP 较大,当前预估的 0.1-1%,很难满足比去年还大的新增需求就业人口,所以,大家做好准备,未来 2-3 年,副业和正业交汇是常态,参军,考研,读博,社会职业再教育的扩大化,也会是大概率事件,社会道德风险会激励下沉,人啊,有时候为了基本的生存,嗯,大家懂的,出门在外可以稍微注意点。

前面火得一塌糊涂的地摊经济,咋没声了?地摊经济,只能作为一种可能连生存都满足不了的经济补充。

劳动保护降低,996 加强,压低工资,降低工资增长幅度,控一个最低限度生存,给资本留存,增加点料,继续提高挖掘(榨汁)人口红利,嗯,非常真实 nice(狗头),这其实 ,都已经算是好的了,问题更大的是,很多人以后会很难找到工作。

对了,还有一件事,忘了告诉大家,过两年就要开始加速老龄化了。

【消费】

人的消费能力、欲望以及精力都是十分有限的,一个人只有一个胃,一张嘴,一颗心,**要解决内需不足,核心只有两个,一个是保量,另一个是保预期。**保量的核心来源,就是保就业;保预期的核心来源,还是保就业。

为什么要保量保预期?

因为中国的中小企业普遍在产业链的中下游,没有什么核心竞争力,也没有钱去打造品牌,普遍处在市场的红海里面去自由竞争,其生存绝大多数主要依靠于巨量的需求,对需求的量级以及预期十分敏感!

简单的说,因为普遍处在市场红海里面竞争,普遍利润薄,绝大多数,只能靠量取胜,而且,因为(个人和企业)预期有自强化属性,所以,预期不能一直 “通缩”,不然,生意会越来越难做,引发恶性关联循环。

所以,消费要起来,关键还是——保就业!!!

问题是,这预估 0.1~1% 的 GDP,能不能解决今年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都难,所以,剩下的自己去想吧。

为什么消费很难撑起来,具体主要还有那么几个点:

1、本身疫情的影响,目前,内需尚且不能扛起大旗

虽然,全国新增病例基本结束,但是,很多行业还没有缓过来,或者处于颠簸维持的状态,全面恢复,一个是需要等等新的潜伏期,但是,因为目前有不少无症状感染者的出现,所以,有那么几种方案。

一个是区域联合与分治,信息上联合互动,治理上各自尽量全民核算检测,但是,现阶段可能并不适合,一个是经济耗费巨大,另外,就是并不能 100% 根除,只能常态化去管控;

二个是需要等等疫苗的临床结果,但是,因为本身病毒比较特殊,所以,这里面挑战非常大,大家预期还是不要太高了。

2、金融利润的挤压,打压了有效需求

金融利润的另一面是什么?债务!为什么要弄那么多的债务!因为,既然,选择了这条路,你就得这么干!因为,选择了和世界融合,你就得这么干!想要打倒规则制定者?你先按照人家资本主义世界的规则来!等你拳头硬了,你再说话!

「当全世界就剩下你一个少年,周围都是恶龙的时候,你不学屠龙术,还想去屠龙?这未免太不实际」

(这里面其实包含了一个道路选择的故事,只是,这故事最后好像又回到了历史年轮里面,历史何其相似?少年可能已经习惯变成了恶龙或者还是要继续保持恶龙的形态,只是,有更大的恶龙在眼前,没了很多选择。)

具体体现的就是,以房地产为终极打包的债务形态,均匀有层次的,通过银行均摊到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则再分摊到居民部门,并且,通过横盘 + 时间换空间的方式,缓慢去杠杆(黑天鹅新冠一来,这 “缓慢” 估计是不行了)。

这期间,对消费的挤压的时间长短,在于这部分杠杆不至于引起系统性金融危机的时间长短有关系。

3、预期

预期是什么东西?

预期是黄金!尤其是在这个信贷经济时代!信息比黄金更重要,并非虚言!这里面,个人预期和企业预期,整体上都是偏向于通缩。CPI 和 PPI 数据可以自己去看,就不去具体罗列了。

预期有什么重要属性?——自我强化属性!

周围的人,能赚钱了,我也要继续赚!直到赚到亏本了,也要拼一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周围的人,都失业了,都亏本了!哎,不行啦,我也猥琐发育的,不能浪了!。。。

【投资&金融服务实体】

LPR、MLF、MAF,嗯,然后,继续空转。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你见过狼群把自己的肉割掉,去喂羊,让羊长起毛来, 再收割羊毛卖掉赚钱的吗?)

你会做亏本买卖吗?没人想做亏本买卖。这是人之常情。

只能期待股市慢牛来协调资金分配了。

协调谁的资金呢?

能拿得动的肯定会拿,拿不动的大概率拿不了,是不是很简单?虽然,简单,但是也不太好明说。

「有没有机会呢?」

有人就说了,人家永辉超市都能够在疫情期间活的风生水起。

凭啥我不能?凭啥?

没有凭啥,恰好,我们只是一个一个普通人而已。

借用毛爷爷的毛选核心思想来说——机会可能有那么几个点:

1、苟着——不做任何风险投资以及高杠杆行为,同时,提高自己竞争力和影响力

2、创新——不与任何巨头或者垄断行业或者高门槛行业去做对冲或者尝试,而是,一方面去做产业链的附庸,最大化把控细分的供应链,获得一定稳靠的生存空间;另一方面,去创造新的需求点,再做产业入口,卖给巨头,也可以

3、团结一切力量——团结身边的一切力量,打造打磨属于自己的团队,形成一定的竞争力,自己压榨自己,利益合理分配,能得到一点汤,还是比较可靠的。

题外话,为啥浙商厉害?

一个,人家比较团结,另一个很重要的点在于,人家有民间借贷融资一起做事情的文化基因在。

一盘散沙的人,要么只能去打工,等待大环境波动之下的裁员浪潮,要么只能自己一边慢慢摸索,被大中资本慢慢吞掉。

(我不是一个真正的老板,我从来没有老板心态,我只是喜欢压榨我自己而已,同时,带着一群愿意和我一起干的兄弟,一起压榨我们自己的劳动力、创意和想法,从而去提高竞争力,获得生存空间。——这是我的生存之道,你们可以有自己的生存之道,但是大的规律应该是一样的)

4、寻找规模化的新市场——对于个人来说,唯一能够活的还不错的市场,其特点,都离不开规模化三个字!

知乎用户 郑庄公 发表

大概二十多年前,中国的 GDP 增速是两位数,百分之十几,那个时候一些专家兴奋地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增速才百分之一二,咱们的增速是百分之十几,不久咱们就能赶上美国啦!

我当时心里就想,哼哼,想得真美!懂得个屁,知道什么叫客观规律吗?

一杆枪发出两颗子弹,前面的子弹很慢很慢,后面的子弹刚出枪口,嗖嗖地。它看着前面的子弹,兴奋地大叫,都看哪,前面的那个家伙跑得多慢,我马上就能超过它。谁知道它也越跑越慢,一直到落地都没追上。这是自然的客观规律决定的。

马克思告诉我们一个人类社会的客观规律——市场经济一定会阻碍发展,严重的时候会产生经济危机。前面的发达国家产生经济危机,后面追赶的国家到了一定程度也会产生经济危机,增速越来越慢。两辆车都走在同一条路上,遇到的情况就不可能不一样,前面的车艰难爬坡,后面的车能躲过去这个坡?

知乎用户 上官人 发表

其实细数下来,2017、2018、2019、2020,已经是连续 4 年的经济疲软了。

企业死亡率越来越高,尤其是今年疫情影响下,很多行业已经是毁灭性打击。

例如电影业,而网剧、直播则蓬勃发展。

未来中国经济线上化是必然趋势,这既包括线上消费,也有线上生活,线上工作。

国进民退会更加明显,大家都去体制内。

有人说内卷,没错,内卷只能更加剧烈,总体经济下滑,就业岗位减少,大家互相竞争之下,只有各显神通。

所以可以预见的就是,996 会愈演愈烈,并且会成为企业的常规配置。

2020-2021 年,企业管理改革会进一步深化,数字化会遍地开花。

劳动者必须拥抱变化,主动转变,既要有态度,又要有能力。

直接点,就是既要加班,又要学习更多的知识。

否则活不下去。35 岁现象会更加普遍,老咖们会向国企、传统行业集中。

中国的劳动者会加速成熟,从无忧无虑到认识到人生艰难,恐怕只需要五年了。

总之,Winter’s now。

有人 BB,有人行动。

知乎用户 李燃末 发表

专家又开始胡说八道,天天唱衰中国,见不得中国经济好,见不得群众吃茶叶蛋,天天不是中国穷,就是洋人富,屁股坐正就那么难吗?

专家擅长理论不假,但专家最擅长的就是用理论骗人。要谈中国经济,只有中国老百姓有发言权。

第一,专家只看到了增长率降低,但忽视了运动都是相互的。我们就算 0 增长,但以美国负增长的为参照物,我们实际对比增长率应该在 10%。不夸张的说,美国衰败有多严重,我们的发展就有多好。

第二,专家只看数字,不考虑国情。美国每家发了约几万人民币的现金,我们只随缘发了每人几十块的购物券,哪边的经济更有底蕴,哪边的人民更有钱,高下立现。我们不发钱,是因为群众有钱。虽然有几亿人月入不足一千,但请你们专家注意一点,月入少不代表存款少。美国人月入两万人民币,不如我们月入一千的存款多,这更加证明了,不是我们消费差,而是实在花不了。要知道,在美国随便一个感冒、崴脚,老百姓就要破产的,不信你 911 个救护车试试?

第三,专家天天讲困难,中国人最不怕的就是困难。不要整天拿困难吓唬人,南方群众泡在水里,有哪个怕了?有哪个要你们专家救济了?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无论是街道捞鱼,还是后院戏水,都能快乐得度过灾年,哪劳什子什么专家来讲困难?

第四,专家还吓唬大家,没了那个什么臭港,经济受影响咋滴咋滴,专家也不睁开眼看看,有多少国家开始使用人民币了,你们恐怕还活在民国吧?麻烦专家去海南看看,又不要签证,街上除了东北人,其他都是来投资的。

专家就是废物,废物就是专家。只要我们坚定信仰,就可以稳坐钓鱼台,笑看美国被打回农业时代,笑看印度在失去中国 APP 后滚回石器时代。

请不要再唱衰中国了,只要人民乐意,你们专家算老几?

知乎用户 巨馍蘸酱 发表

以目前的经济数据来说,2020 年我国经济增速放缓是一定的了,而且之后可能会长期保持一个低增速的区间。至于增速是否会低到 1% 以下,还很难说。但只要进入低增速的新常态,那很多事情就会发生变化,以前的认知也就需要调整。可能要提前调整好心态,做好准备,适应低增速的时代。

首先,对于个人来说。经济增速降低意味着普通老百姓的收入增速也会保持一个较低的值,很难出现像 21 世纪的前 20 年中大家收入都大幅增涨的情况了。所以对于普通人来说,工资的涨幅预期可能要下调。除此之外,收入增速的放缓个人感觉会对房价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房地产未来的走势可能也会和以前有所变化。对于房价来说,可能也会进入新的状态。如果单看租售比,在我国买房绝对不是一个好的投资。房子可以看成一个金融产品,价格由交易决定,或者说取决于接盘的人的承受能力。大多数普通人买房一是因为房价一直在涨。二是认为自己的收入也会一直增加。收入大幅增加了,还贷的压力就会大大减少。开始贷款的压力虽然大,但只需要熬一阵子就可以熬出头了。但当经济增速放缓,收入增速也放缓的时候,贷款的压力就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所以,低增速时代在买房时,可能需要做好预期,贷款压力不能过大。

其次,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可能需要注意已有的债务和杠杆。债务大多是在以前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以未来经济依旧能高速发展为前提规划的。所以在经济高速高速发展时期积累的债务,可能会对经济放缓时期造成更重的负担。举个例子地方债,很多地方债规模已经很大了,很难靠地方还上。那么国家是否会为这些债权买单?高速增长时期问题不大,经济增速放缓,政府收入放缓的时候,就难说了。个人认为,还是谨慎投资地方债,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地方债。

除此之外,对于企业来说,企业之间的竞争可能会加剧。蛋糕持续扩大的时候,每个人能分到一口。但蛋糕不再增加,要吃到就要靠抢了。个人感觉有的行业可能会面临更快速的洗牌。但大概率还是强者更强,企业的集中度会增加。找工作时候,可能需要考虑。

除此之外,个人感觉,外贸衰退的可能比较大。需要提升内需,来保证经济的 L 型。我国低收入家庭其实还很多,他们的消费在低增速时期很难得到提升。富豪家庭的消费大概率不会改变,对于一个年入 1000 万的人来说,收入即便减少到 900 万,也不会影响消费。内需的提升可能更多的还是要看城市的中产阶级。个人认为要提升城市中产的消费能力,一是需要降低杠杆率,释放消费。二是分配方式的改变。这里可能会有相应的政策。

经济增速降低,可能会给整个社会带来阵痛。这种阵痛的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个人和社会仍用归纳法预测未来,仍以高增速的经济发展做预期,做规划,结果事态的发展却与预期完全不同。得益于国家的发展,我国尤其是 70,80,90 后,都是生活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这意味着大多数人没有过面对低经济增速的经验,可能会更加的不适应。所以,进入经济发展的新时期,可能很多东西的变化都不会遵循以前的规律,都需要重新进行思考。个人和社会都会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能越早的认清现实,就能越快的适应从而做出更正确的决策。

知乎用户 司马缸砸光 发表

所谓的专家的估计如果失误,他们不需要为之预测失败付出任何代价,甚至还可以厚颜无耻的为自己的预测失准找借口,甚至还可以用一套逻辑去解释。但是如果真的恰巧撞上了,那么赚的盆满钵满,名利双收。无论是增长 10% 还是下跌 10%。只要胆子大,总有一个会猜中。然后猜中了的鸡犬升天,猜错了的,再接再厉。

**对于未来的事情,我们谁也不知道,只有天知道!**因为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又飞出一只白天鹅或者黑天鹅。

知乎用户 yellowottomany 发表

说实话,我看不到中国在未来 5 年任何的经济增长点

补充:不分析,分析必被删,自己品吧

知乎用户 贝勒爷​ 发表

换个角度理解,人口拐点已至。

普通小学数量:1990 年 76.6 万所,2019 年 16.01 万所,30 年间全国 80% 的小学都消失。同期,小学在校生人数缩减了 1680 万。 ——教育部数据

目前中国生育率为 1.18,低于全球平均的 2.47。

来源:世界银行

2010 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中,0-14 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仅为 16.6%。

2019 年,国家统计局数据中,0-14 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仅为 16.78%。增加的 0.18% 还是靠着二孩政策的效应。

因此,即便中国经济增速估计在 0%-1%,这一增长比率在 10 年后可能会是常态。

15 年后回头再看今天的很多事,可能都是笑话,包括当下的房地产。

不一样的视角,关注我

@贝勒爷

知乎用户 流云飞袖 发表

【疫情期闯关赴美生子,近百名中国孕妇被遣返还有人被判刑】https://toutiao.com/group/6848197192864236043/?app=news_article_social×tamp=1594518784&use_new_style=1&req_id=202007120953040100140470422D57F866&group_id=6848197192864236043&tt_from=copy_link&utm_source=copy_link&utm_medium=toutiao_ios&utm_campaign=client_share

不想长篇大论,只说结论:

因为长期的逆周期调节,即使没有疫情,中国经济下行还远远没有见底。未来 3-5 年应该不是困难期,未来 10-20 年才有可能是困难期。届时,中国经济增速如果比美国高出 1-2% 就谢天谢地了,中国富裕地区社会状况能够日本化,也谢天谢地了。

原因非常简单,中国经济 30 年高速发展的两大发动机:对外贸易和房地产慢慢熄火,随着汽车、房地产、电子信息产业步入存量时代,我们经济减速过程存在深刻的结构性原因,并且这个减速过程现在看来还远远没有结束。寻找新的经济发动机是非常困难的事,经济转型需要一代人甚至二代人的努力,目前还远远没有看到,所以这个过程是痛苦和漫长的,对于现在跨入社会的同学,真的要洗洗睡了。

一、中国的城市化过程实际上已经进入了晚期。中国城市化在不远的将来,将会大幅度变慢,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动机的房地产产业的繁荣,将会面临巨大的挑战和压力。

二、中国在国际贸易领域的占有率已经达到极限,已经造成了巨大的国际关系逆转,加之出口工人的工资大幅度上升,出口国家汇率的升值,中国制造将会越来越昂贵,对外贸易逆转是不可避免的。

三、中国杠杆率的幅度要远大于其他新兴经济体。本世纪以来,我们频繁用基建和房地产刺激经济,使得投资率更高,所以杠杆上的更高。虽然我们经济增速和其他新兴经济体差不多,但是代价就是国企和政府甚至居民部门的大量负债(中国企业的杠杠要远大于美日欧),也带来了更多的扭曲,比如国进民退。
四、中国的贫富差距和老龄化水平一直要高于其他新兴经济体,新千年以来,老龄化人口一直在加速,并且在 2027 年开始显著加速,那时候养老都会是问题。如果经济转型遇到困难,排在世界前列的基尼系数将会带来巨大的不稳定。
最后的建议:对专家的话,要反向思考。

知乎用户 琢璞 发表

这类问题居然没一个乐观的,感觉很奇怪。难道售卖焦虑一直都是主流?

盲目预测未来 3-5 年中国经济增速就如同 6 月去预测中国股市走向一样。现在的困难只是暂时的,3-5 年后的市场环境谁又能预测的准。

就朋友圈看到的,中国固定资产投资正处于加速阶段;企业补库存周期正如预期那样,已经逐步展开;外贸受疫情影响,总体收支对经济的贡献正处于降低阶段。但中欧专列开通和东南亚市场的培育应该会起到一定的效果,具体还是要分析各项统计数据。

一、为什么要对中国经济有信心

中国经济其实正处于由跟跑者变成领跑者角色的转变期。很多人站在社会资产存量结构不合理,资产分配不均衡的角度去分析和理解中国的经济问题。得出结论往往比较悲观。

这类观点最大的问题就是其没有意识到引领社会经济发展的不是存量财富,也不是目前的收入分配不合理。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是庞大的商品需求市场,这个庞大的需求将随着中国地产市场走向成熟期后达到难以想象的规模;现在中国政府、企业和个人所要解决的是如何把这种潜在需求变成有效需求。党中央、国务院政府今年发的那两份文件很多人估计还没有意识到其意义。《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http://www.gov.cn/zhengce/2020-04/09/content_5500622.htm)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http://www.gov.cn/zhengce/2020-05/18/content_5512696.htm)。这两份文件,对于改革发展现有市场经济体制,打破一些阻碍只是一个方面,其另一个重要的意义就是要素价格市场决定,生产要素价格闯关后,必将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加社会产品的总需求。

供给端,现在各类快捷的支付方式,中国已经处于领先地位,支付快捷也是一种生产力啊;移动终端的大量普及,也会对生产力的总体能力有质的提高。给一个初中文化水平的人一部手机,其实不亚于给他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其日常积累和学习的知识,真不亚于大学四年的教育,当然这也是在合理引导和有效利用的基础上。有了这些,中国国民整体素质的提升已经超过了历史上任何阶段,有了庞大的高素质人才,中国生产力水平的进一步发展也只是时间问题。

而生产者学习曲线的上移,必将带动生产效率的提升,也就意味着更多国民财富的创造,带动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二、中国引领世界经济发展,就不要以经济全面超越美国为目标

中国现有的经济基础,是世界上所有国家难以企及的,一年近千万的大中专毕业生涌向人才市场,这么庞大的接受过现代高等教育的劳动者,其带来的经济能量和动力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部分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 70、80 后能够在 2000 年后创造中国经济的发展奇迹;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相当部分接受过高等教育的 90、00 后不能带动中国经济的继续持续发展。

也许当前我们很多领域要用仰视的角度去看待美国,但从经济角度来说,中国经济走出疫情影响,在未来 10-20 年保持 5% 左右的经济增长将是大概率事件。

中国不是苏联,中国国民基本用品供应充足,而且还供应世界大多数国家,中国居民对政府的信心一直保持高稳定状态;中国也不是日本,中国目前的各项政策,正为各类债务出清提供有利环境。旧的狂欢过度的经济主体正在退场,新的充满希望的经济主体正在培育和发展。

所以,现在中国的经济韧性,国民信心和发展基础,决定了中国经济规模在未来 7-8 年超过美国经济将是大概率事件。

中国经济很多数据已经远远把美国甩在了后面,在未来十多年,会有更多的指标超过美国。具体有很多视频都可以查到。https://www.zhihu.com/answer/1273873642

具体美国数据可以看道琼斯指数、美元指数和原油价格走势,长期看有关数据对美国经济会有基本的把握。

三、福利和发展要两条腿走路

过去四十年,国内侧重于财富积累,经济发展成果分配不均衡,东西部区域、城乡经济发展存在很大的差异。而这客观上也造成了商品需求的不足,居民消费动力一直不强。而为了保持经济持续发展,国有经济主体(包括政府)在引领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角色。重要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其实,当前中国面临的问题,就是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说白了就是财富分配过程中,政府少拿点,居民多拿点,居民有钱了,安居乐业了,消费自然就拉动起来了。

所以当前不光要考虑发展,更要考虑福利和消费。具体涉及政府怎么做,比如税制改革、土地改革、政府改革等领域,让政府的专家考虑了。


关于经济陷入崩盘,主要要看经济是否发生了系统性问题,典型的如苏联的休克疗法,日本的房产泡沫破灭。国内经济在不存在重大系统性风险情况下,不会因为疫情就失去了原有的发展趋势。而专家的结论实在让人费解,感觉又是希望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扩张的一种手段。

国内生产总值近三年一直 6% 左右的增速,怎么会因为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情形下,一直处于下降状态,并且陷入了 3-5 年的困难期。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过度运用就会造成生产要素价格的大副扭曲。某些经济学家屁股决定脑袋,很可能在关键时候发出错误的声音。

目前的各项困难,其实是暂时的。近代西方经济学家信奉凯恩斯关于政府积极作为应付危机的理论,提倡让政府采用扩张政策为经济托底,这样做的结果其实是变相拉长了经济调整周期。

而我国历史上,大灾大难之后,政府往往是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这完全是两个相反的决策理论,哪个正确,哪个适合当前中国经济,这个才是决策者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吧。其实六保六稳的政策,就是一种休养生息的政策。

知乎用户 Archy 发表

不说别的,你这么吹越南和印度我就不答应,

@pure 日月

,你禁言别人的样子更难看!!!
把我反驳你的回答粘在下面:

整篇给人的感觉就是太悲观,一句话概括一下:我们赶快向西方投降吧,打不过就融入他们,大家一起吃肉喜滋滋。但请记住我们的目标是成为第一,这个过程必然是痛苦的。至于答主说的问题在每个国家都存在,想把他们捏成一个整体,以前不可能,未来也不可能,除了五眼联盟和周围几个死敌,哪个会死心塌地跟着他们硬冲,而且他们能给的中国很多也能给,至于用武力吓唬人,美国人做的我们就做不得?

知乎用户 JAX 发表

短短几年,形势急转直下

知乎用户 归无极 发表

谢邀。

无法提出任何有效看法。

因为我掌握的数据和信息实在太少了。

另外,答题的绝大多数人,也只是用自己看得见的东西来作为论述基石。

所以,很难看到有效的见解。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如何看待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

知乎用户 王八妹妹 发表于 3/8/2020 课代表交作业。 时下,与新冠肺炎疫情走向同样令公众高度关注的莫过于疫情后的中国经济走势。在这次网课中讲了新冠肺炎疫情对2020年中国经济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中国经济长期向好根本趋势是否会改变? …

“大封锁”来袭 如何应对这场前所未有的危机?

新冠病毒跨越国界,蔓延至世界各地,造成一场始料未及的全球新冠疫情。 这场由卫生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是对各国政府治理能力的大考验。全球合作能否有力应对这场“前所未有”的危机? 文 |** 特派美国首都华盛顿记者 张琪** “4月是最残忍的月 …

经济内循环?别瞎做梦了!

(下列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及官方行业协会) 我直接摆出观点:中国经济从1980年代走入改革开放时代之后,本质特征就是外向性特征。所谓的经济内循环,就是建国前三十年,就是小农经济型的自给自足,就是全面赤贫和全方位物资短缺。建议中国经 …

经济内循环?别瞎做梦了!

(下列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及官方行业协会) 我直接摆出观点:中国经济从1980年代走入改革开放时代之后,本质特征就是外向性特征。所谓的经济内循环,就是建国前三十年,就是小农经济型的自给自足,就是全面赤贫和全方位物资短缺。建议中国经 …

现在才 7 月,谁能预言一下 2020 年的结局?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此时,一位 2020 年末中了五千万大奖的幸运儿点赞了这条知乎。 知乎用户 方振眉 发表 我也来预言一下,能不能火就看天了。 1)特朗普连任不了。大选结果出来前,白宫会乱一下,手下会不会总辞很难讲,但绝对会让建国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