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蜇人的蜜蜂就可以随便欺负啦?咬得你头秃!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名字很重要,从名字能看出很多人和事的特征。很难确定是因为有了名字才有了这些特质,还是因为这些个体不同的特征才有了独特的名字。

在蜜蜂世界里,一些种类也拥有极具特征的名字,比如黄色小蜜蜂 Apis florea、黑色小蜜蜂 A. andreniformis、黄色大蜜蜂 A. dorsata 和黑色大蜜蜂 A. laboriosa,根据腹部颜色特征就可以把它们区分开。

还有一类独特的蜜蜂,你同样能根据名字猜出它们最大的特征,那就是无刺蜂

至上而下分别为大蜜蜂 Apis dorsata、东方蜜蜂 A. cerana、小蜜蜂 A. florea 和无刺蜂 Trigona sp.。图片:周欣,邱立飞

01

无刺还怎么防御

很多人害怕蜜蜂,主要原因有二:蜂箱里蜂群扎堆带来的密恐,以及蜜蜂螫人。殊不知蜜蜂世界里也有不螫人的种类,无刺蜂就因为尾针退化(并不是彻底没有),不再具备螫人这一防御手段。

同时很多人也喜欢蜜蜂,主要原因也有二:蜂巢内储存的蜂产品;独特的社会性昆虫特征带来的科研和生态意义。和东方蜜蜂、西方蜜蜂一样,无刺蜂也会采食和酿造花蜜,采集树脂加工成蜂胶。

无刺蜂过着群体生活,它们的“社会”中存在级型分化、劳动分工以及精巧的交流系统,因此备受科研工作者关注。图片:José Carlos W / wikimedia

不过,无刺蜂只是一个泛化的名字,此外还有酸蜂、银蜂等别名。云南南部大部分地区都有无刺蜂分布,当地人因其蜂蜜带有独特酸味,所以叫它们“酸蜂”,根据树栖、土栖不同,又分别有“树酸蜂”和“土酸蜂”。

无刺蜂在树洞内、石缝内和土里都可以筑巢。图片:李虞冉

在马来西亚等地,无刺蜂因个体大小,颜色均与日常见到的苍蝇比较像,所以当地土话叫它“蝇蜂”。可能在后来商品化的过程中,商家担心让大家吃“蝇蜂蜜”会有不适,慢慢就演变成了“银蜂”,无刺蜂蜂蜜也成了“银蜂蜜”。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当白人把西方蜜蜂从欧洲首次引入美洲时,当地土著就称西方蜜蜂为“白人养的蝇子”。

虽然没有螫针,但无刺蜂演化出了其他防御手段,比如涂抹蜂胶用上颚撕咬等。

涂抹蜂胶能起到多重防御效果:在巢外,可以驱赶入侵者;在巢口,可以形成防护带;在巢内,不仅可以用来加固房子,还可以把入侵者包裹成“木乃伊”。

无刺蜂虽然个体较小,但当人或者其他大型哺乳动物对它们“掏窝”时,它们也会蜂拥而至,群起攻之。无刺蜂会通过带锯齿的上颚切割人的毛发,为此,有一些“有经验的猎蜜人”也称无刺蜂为**“剃头蜂”**。

一不小心手上的毛可能就被切掉了。图片:汪正威

02

仍待揭开面纱

据估计,全世界共有六百多种无刺蜂,现在已经记录的大概有五百种。这可能与无刺蜂的分布有直接关系,它们主要分布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亚热带地区,那里生物多样性丰富,但研究投入却出奇地少,明显滞后于生产投入。

在中国,云南南部、海南以及台湾已有明确的无刺蜂分布的报道,云南南部可能是无刺蜂印-澳热带-亚热带分布区域的最北缘;广西及南海其他所涉区域仍有待进一步调研。《中国动物志》记载的七种无刺蜂在云南南部均有分布。2017年在泰国仍有无刺蜂新种被发现。2019年,我们还在云南西双版纳发现一个新记录种——戈式无刺蜂。

戈氏无刺蜂通体黝黑。样本来自潘鹏。图片:汪正威

虽然科学无国界,无刺蜂的生境也没有国界,但生境破碎化、人类活动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仍可能给一部分对生境北缘环境变化敏感的无刺蜂类群带来影响。是否会在研究清楚之前就造成这些类群逃逸或灭绝仍不得而知,至少,跨境研究始终不如在自家后院研究来得方便。

本土蜂种中可驯养的有东方蜜蜂,无刺蜂里则有黄纹无刺蜂(Lepidotrigona flavibasis)、顶无刺蜂(L. terminata)、黑胸无刺蜂(Tetragonula pagdeni)以及虹无刺蜂(T. irridipennis)等。不过中国目前关于无刺蜂的研究远落后于关于蜜蜂及其他昆虫的研究。

现目前的无刺蜂驯养和取蜜模式,大致分为五大类:

  1. 野外直接挖开无刺蜂巢,破坏式获取蜂蜜,这种方法容易使蜂王受伤,整巢被毁(多为土栖无刺蜂类);

  2. 将无刺蜂巢所在树桶锯断,直接带回饲养(多为树栖无刺蜂类);

  3. 放置空桶,林间引诱无刺蜂群至蜂桶,原位或者转地饲养;

  4. 设置无刺蜂诱桶,获得蜂群后,转移到人工蜂箱养殖;

  5. 通过人工分蜂手段,将母群一分为二进行群体扩繁。

目前中国的无刺蜂驯养还在探索阶段,多为养蜂爱好者通过前三种方式取一些无刺蜂群进行采蜜或养殖。这些原始的养殖方式,不仅会对蜂群原始生境造成一定破坏,同时对无刺蜂群本身也会带来严重的损害。另外,如果人们从思想上就养成对蜂群、对自然不尊重的习惯,那将对重拾无刺蜂保护和研究造成很大的打击。

无刺蜂后足花粉筐(黄色虚线),用于携带花粉团、树脂或蜂胶粒(红色箭头)。图片:汪正威

03

精巧的微缩帝国

无刺蜂群的内部构造与蜜蜂六棱格子的巢房有很大不同,其育儿房、储蜜区和储花粉区都是开口朝上的蜡片筑成的碗状结构——蜡碗。离巢口较近的地方会通过蜡片筑成多层“屏风”式的阻隔,既能保证通风、排气,也能很好地保持巢内温度和湿度。

距离子脾(育儿区一个个规则大小的蜡碗构造,蜂王在蜡碗中产卵,哺育蜂则会根据其中幼虫的大小来补充食物)较近的蜜碗是蜂粮储存区(存放酿造后的花粉,作为无刺蜂蛋白质等供给),稍远的蜜碗用来储存花蜜,酿造之后便是无刺蜂蜜。

无刺蜂群内部示意图。中间薄层包裹的是育虫区,周边一个个卵圆形的是装满蜂粮和花蜜的食物储存区,部分蜡碗未装满蜂蜜,仍保持开口状态。图片:汪正威

蜂类大多比较爱干净,主要表现为三点:不在巢内排泄,特设“垃圾区”,以及清理行为。

无刺蜂采集树脂能很好地抵御寄生虫和入侵的天敌,对“垃圾”也有很好的防腐作用。快速的“垃圾分类”能力,能让无刺蜂快速地将个体较小的“垃圾”清理出巢房;对于没有办法快速清理出去的个体较大的入侵者,例如老鼠或者大甲虫,无刺蜂会群起而攻之,用树脂、蜂胶将其快速做成“木乃伊”。

泾渭分明的育虫区(红线)、食物区(绿线)和“垃圾区”(黄线)。图片:汪正威

不过最好的防御还是通过艺术大师般的建筑能力,将巢门口建得漂亮且隐蔽(图9)。有些种类甚至会在晚上堵塞巢口,并在巢口附近像铺设地雷一般到处点上蜂胶小点(图10),保卫着蜂群帝国发展壮大。

隐蔽的巢口。无刺蜂栖息在石缝中,喇叭状巢口延伸在石壁外。图片:汪正威

巢口管及其外周布满蜂胶点,如“护城河”般抵挡蚂蚁等入侵者。图片:汪正威

本文是物种日历特约稿件,来自作者汪正威、李虞冉、温心馨、曲玉凤。感谢中国农业大学徐环李老师和周欣老师的建议。感谢质兰基金会的支持。

你可能错过的精彩内容

[

你见过蜜蜂的舌头吗?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MjMzOTY4Mw==&mid=2653003173&idx=3&sn=ae9580358ce97c7b8eca5238ad7e210c&chksm=8bbb9129bccc183f3428dea1bc9ebe30f96df2f7fe3adc56e3c6acfe3371b964180a0d0b5b7e&scene=21#wechat_redirect)

[

现实中的大黄蜂,都爱蜇人吗?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MjMzOTY4Mw==&mid=2652989541&idx=2&sn=9f000817b51564a34be5f17f9c33afd8&scene=21#wechat_redirect)

[

为了拯救植物的性福,人类居然做出这种事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MjMzOTY4Mw==&mid=2652991894&idx=1&sn=e47094b130c6d6a2b802b54f3b7fe8be&chksm=8bbb7d1abcccf40c80ca29dc093acd42910b29962cdf7c9790663d7fdec89da30f8c143bc857&scene=21#wechat_redirect)

本文来自果壳,欢迎转发

如需转载请联系GuokrPac@guokr.com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今天是林奈生日,向好友安利林奈木,你就能喜提SCI

北极花属 Linnaea L. ,是林奈唯一用自己姓氏命名的类群。 这种生在极北之地的矮小灌木,开着低垂羞怯的对生白花,仿佛情窦初开的含羞少女。林奈说,它是世界上最低矮而微不足道的木本植物,而自己也正是这样,渺小而微不足道。 伟大又谦逊的林 …

缅甸为什么要换首都?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NO.1496-缅甸换首都 作者:吕宋刘大脑袋 制图:孙绿 / 校稿:猫斯图 / 编辑:养乐多 2005年11月6日,在首都仰光工作的缅甸中央公务员们收到了一份奇怪的通知。通知是由 …

朝鲜狗肉风俗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NO.1498-朝鲜狗肉风俗 作者:乃一姆 制图:孙绿 / 校稿:猫斯图 / 编辑:养乐多 提到朝鲜饮食,大多数人都会想到泡菜和冷面,这两项食品已经成为了朝鲜族文化的代表元素,在诸 …

美国,能源帝国的复兴与挫折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NO.1499-美国能源帝国 作者:斯文的樊学长 制图:孙绿 / 校稿:猫斯图 / 编辑:养乐多 2020年初,特朗普在针对与伊朗冲突的发言中表示,美国实现了能源独立,“不需要中东 …

人类离灭亡还有100秒?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NO.1450-世界末日倒计时 作者:酸奶没泡沫 校稿:猫斯图 / 编辑:养乐多 2020年,世界距离末日到来还剩100秒。 今年1月,由于气候变化、核问题等威胁人类生存因素的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