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一切物价都在起飞,工资为什么没动静,这样长此以往老百姓怎么活?
知乎用户 瞌睡乔 发表 最近有两件事感觉很心酸 1. 国庆去江苏那边玩,去了一个湿地公园,公园的门票是一个人一百多。 其中一个自费项目是坐摇橹船,就是船夫拿着一个桨和一个棍子纯手划客船,这个项目是一次一条船 200 多,大约能坐十几分钟。 …
嗯,我家里开超市的,真的很不想涨价,但是没办法。进价全涨了,说出来你们可能不信油价涨得特别高,我们以前的卖价就是现在的进价。足足涨了 7.8 块。仅仅一个月。
还有所有的佐料都涨价了(鱼佐料,红烧肉佐料,酱油,醋,豆瓣等)盐没涨,基本进价都涨了 1 块钱,所有我们也只卖价涨 1 块钱,其实我们卖一包鱼佐料就赚 1.5 元。简单来说物价在无形中涨了,买东西的人会念叨,别人还以为我们赚了多少钱呢…… 但是我们也没有办法啊。零食也涨价了(以前我特别爱吃友友鸡翅,最开始的时候我们卖 10,现在 15,不敢吃了)
感觉 11 月突如其来的就涨价了……
我们这边上班的人好多才 2000 块。怎么敢过渡消费啊,还有烟,其实很多地方都卖得越来越贵了吧,街上的绿色蔬菜贵的不像话了。有时候觉得还不如出去吃个盖饭划算 那天我妈妈买了颗大白菜,花了 17 块,虽然很大一颗,但是,曾经只要 3.4 块就能买到。。不得不说物价真的突飞猛进,难道国人的消费水平真的这么高了吗……
(半个月前的旧闻一则)
……0 号柴油价格疯涨,已经从原来的 6 块多每升,上涨到了 7 块多,而且还有上涨的趋势。
如果说柴油价格的上涨只是加重了货运车队运营成本的话,那接下来加油站限量的操作,对于货车运输来说可谓是雪上加霜。
十几天之前,不仅是当地加油站,全国多地的加油站都开始限量加油。
据山东德州一支大型货运车队的负责人表示:“加油站每天限制大货车只能加 300 块钱的,加油频率太高,导致车队里散户都去加小油。当前,我们只能管理自营车队还在正规的加油站加油。”
其实小油并不比正规加油站的便宜,但好在当前还不限量,所以不少散户车主去熟悉的地方加小油。不过,这位车队的负责人称:“部分小油也开始限量了,真的到了花钱也买不到油的时刻。”
早上在麦当劳买了一个双层汉堡和两根香肠。
汉堡的直径比大号象棋的棋子大点有限,15。
香肠的尺寸比 5 号电池大点有限,7.5。
只有买东西的人才会感受到物价上涨
是的,明显感觉是超市都快逛不起了。
适度的通胀能鼓励生产,鼓励消费。
过度的通胀能大量稀释居民的财富,有利于借债还款。
不咋做饭,需要啥了就京东 + 淘宝 + pdd。对价格没有见实物时的直观感受。
因此最近去超市,目测零食,日用品相比半年前涨价 10%-20%。生鲜倒是正常走势,甚至有所下降。
我家庭算正常收入家庭吧,但明显感觉超市东西相比三年前涨价很多。
其实最近物价上涨是必然趋势,国内不断发债搞基建,国外放水原材料能源价格上涨,成品价格上涨是正常的。
个人感觉就看谁能撑。
目前中国现状是物价高,房价高 ,储蓄率高,但实际上居民部门中低收入群体负债加满了,违约风险走高。
风险与危机并存。
蓄水池就那么几个,就看能不能接到水了。
2021 年,十月份。
我是开饭店的,我说一下我知道的。
猪肉爆降了一个星期,其实只是虚晃一下,现在正在缓慢上涨到往年平均价格,这是唯一没暴涨的。
蔬菜价格全部起飞。
鸡蛋价格一直稳定在高位。
香菇价格翻倍。
大豆油翻倍爆涨。
一次性餐盒、塑料袋等一次性用品暴涨!
液化气价格翻倍暴涨(现在因为消防,不让用了,只能用一块二的商业电)
我们店里的饭菜价格到现在还在硬挺着,几年都没涨,实在扛不住,准备涨一点了。艰难挺过了去年疫情,不知道还能坚持到什么时候。
有啥好问的,我不明白的就是为啥知乎上大家还在为美国人民的物价上涨操心,多想想自己吧!
涨了,普遍涨价。
经常买菜,简单说下半年内的物价涨幅。
至于汽油就不说了,今年除了搁置就是涨。
“中国榨菜数涪陵,涪陵榨菜数乌江。”
作为国民榨菜,乌江涪陵榨菜一直是榨菜界的 “扛把子”。
或许你已经习惯了泡面 + 榨菜的廉价组合,但你一定没发现,乌江涪陵榨菜在过去 10 年间,涨价 12 次。
从 2008 年 - 2018 年,一包 70g 的乌江涪陵榨菜,零售价从 0.5 元一路涨到 2.7 元。
最近,涪陵榨菜集团又发布公告,将对部分产品出厂价格进行调整,价格上调 3%-19% 不等。
在什么都贵的日子里,榨菜也没能成为尾款人最后的依靠。
曾经便宜的国民下饭菜,为什么越来越吃不起了?
青菜头,这个重庆涪陵地区的特产,在 120 年前就被老祖宗发掘出有做腌菜的 “天赋”。
当地的涪陵人靠着腌菜手艺赚钱养家,同时也带动了农村经济。
1988 年,涪陵各大榨菜厂被整合为重庆市涪陵榨菜集团,把小小的青菜头做成品牌,推出的榨菜就是乌江。
正是从乌江涪陵榨菜开始,榨菜逐渐以密封的便携包装流通。
但那个时候,乌江涪陵榨菜依然是人工加工,生产和包装效率极低,一年销售额不到一亿元,集团濒临破产。
不过,天无绝人之路,涪陵榨菜工厂等来了拆迁的好消息。
集团总经理周斌全便拿着 1.4 亿的拆迁费另建厂房,还与德国生产设备制造商合作,打造出一条流水化、机械化的榨菜生产线,顺利解决榨菜的生产技术问题。
如果说先进的生产技术,为涪陵榨菜进入市场提供基础,那么洗脑的广告,就是涪陵榨菜火遍全国的 “一把火”。
2007 年,“皇帝专业户” 张铁林成为涪陵榨菜的产品代言人,一句 “乌江榨菜,我爷爷的爷爷都说好”,直接把涪陵榨菜捧上神坛。
广告中反复提到的 “三榨”,洗脑般告知消费者,只有乌江涪陵榨菜是经过三次腌榨,其他榨菜在工艺上都不够成熟。
再加上张铁林深入人心的 “皇阿玛” 形象,乌江涪陵榨菜一下子高贵起来,连 “下饭菜” 的身份都变得正统。
考虑到榨菜的健康问题,涪陵榨菜还打出 “三洗、三清、三腌、三榨” 的标准,以减少消费者对腌菜亚硝酸盐的抵触心理。
几支广告在央视播出后,乌江涪陵榨菜的销量一口气翻了好几倍。到这一步,涪陵榨菜已经基本把名声传出去了。
可接下来,却争议不断。
在 2011 年时,涪陵榨菜就推出一款售价 668 元的 “五年沉香” 榨菜礼盒,加上一副纯银碗筷,卖到 2200 元天价。
礼盒一发售,就遭到网友的强烈吐槽。一时间,各大网络媒体都在热议该事件,其广告的意义远远大于销售。
几年后,某台湾名嘴误传出 “大陆人吃不起榨菜” 的谣言,涪陵榨菜便趁机送给主持人两箱榨菜,不仅狠狠打脸了节目组,还赚了消费者一波好感,给品牌形象加分不少。
不得不说,在营销这事上,涪陵榨菜彻底玩明白了。
掌握了流量密码,涪陵榨菜在暗中开始偷偷涨价。
2008 年,中国迎来一场罕见的冰雪灾害,青菜头产量骤降。
为了缓解成本压力,涪陵榨菜从 0.5 元涨到 1 元。
提价之后,涪陵榨菜非但没有带来亏损,反而让净利润增长了 20% 左右。
吃到甜头的涪陵榨菜,从此开启了自己的涨价之路。
为了降低消费者的负面情绪,涪陵榨菜的涨价方式,往往神不知鬼不觉。
要么 “缺斤少两”,从 1 元 100g,变成 1 元 80g。
要么在提价的同时 “微微” 提量,从 1 元 60g 升级至 1.5 元 88g;
几年下来,涪陵榨菜的零售价已将近 3 元,与十多年前相比,总提价幅度接近 400%,涨幅比茅台还厉害。
按照 3 元一包 80g 榨菜的价格来算,500g 榨菜就将近 19 元,比某些地区的猪肉价格还贵,也无怪乎有网友高呼吃不起了。
不过,能多次涨价还在榨菜市场屹立不倒,涪陵榨菜有自己的底气。
首先,涪陵榨菜在原料采集上,就比其他牌子有优势。
涪陵榨菜的原材料青菜头,长时间运输难保新鲜。较高的运输成本,限制了榨菜加工企业的地理位置。
在榨菜老家——重庆市涪陵区,集中了全国青菜头 42% 的种植面积和 36% 的产量。
可以说,原材料几乎都是涪陵榨菜集团的,那定价多少还不是只能听它们的。
这样,涪陵榨菜不仅节省了青菜头原料成本,还控制住了下游市场青菜头的价格,一举两得。
除地利之外,涪陵榨菜还打通了多方销售渠道,开拓市场。
早已是南方榨菜届 “扛把子” 的涪陵榨菜,近年来随着低消费人口流动、物流发展,已然打开全国市场,走出以泡菜腌菜为主的中国南方。
根据涪陵榨菜年报统计,2018 年涪陵榨菜的北方市场销量,已超过其根据地西南地区。
今年 1 月份,涪陵榨菜更是以 “全球热销 150 亿包” 冲上了微博热搜。
扩宽销售渠道之后,涪陵榨菜还布局新零售。
数据显示,仅 2021 上半年,涪陵榨菜用于宣传的费用就有 1.67 亿元,而其中,用于新媒体传播的费用就占据了半壁江山,高达 7222 万元。
在某宝直播间里,24 小时飘着 “中国榨菜数涪陵,涪陵榨菜数乌江” 的宣传语。
针对外卖需求,涪陵榨菜还推出 15g、22g 小包装,作为外卖赠品送出。
对原料的垄断加之得力的宣传,涪陵榨菜集团在 2010 年顺利上市,成为腌菜行业唯一一家 A 股上市。
2010 年至 2020 年,其营业收入从 5.45 亿元增至 22.73 亿元,逐年稳步提升。其中在 2018 年,涪陵榨菜的品牌价值达到了 132 亿元,比老干妈还高了十来个亿。
股价也受到正面影响,十年之间翻了十倍,从 4 元 / 股涨到 45 元 / 股,堪称 “榨菜届的茅台”。
然而,看似前景一片光明的涪陵榨菜,却似乎在这两年遭遇了瓶颈。
2021 年,涪陵榨菜的股价在 2 月份创下高点 54.2 元,却在之后 5 个月暴跌 47%,市值蒸发超过 200 亿。
这种暴跌的状况不是一次两次——如果一句话形容涪陵榨菜的历史股价,那就是 “起起落落落落” 了。
抛开小幅波动不说,几乎每一年,涪陵榨菜的股价都有一次超过 30% 的跌幅。
抛开受疫情影响、青菜头减产的原因,涪陵榨菜的 “惨状” 其实有迹可循。
榨菜作为酱菜中的一个小类,整个榨菜市场的成长空间本就不大。
多次涨价后,涪陵榨菜的市场份额在多方竞争中也渐显疲态,似乎即将触及行业天花板。
毕竟,榨菜并非高频消费品,对普通消费者而言,一周甚至一月,可能也就吃个一两次,总价算下来可能连 10 块钱都不到。
受限于品类,榨菜不可能提价太多。从 5 毛涨到 1 块,大部分人都不会介意到哪里去。
但如果涨到 3 块 5 块,就可能触及消费者的消费底线,去选择更廉价的平替。
六必居、鱼泉榨菜,单价都比涪陵榨菜要低,在激烈的价格战面前,除了品牌死忠粉,售价较高的涪陵榨菜很难留住普通消费者。
况且一旦过了 5 元大关,和涪陵榨菜抢市场的,可就不止是各种各样的榨菜了。卤花生,凉拌黄瓜、酸辣海带…… 哪样不是鲜香美味的下饭小菜。
为了继续抢占市场份额,涪陵榨菜也尝试多元化发展。
目前,涪陵榨菜的主营产品还包含泡菜、萝卜,但营收占比只有 6.15%、3.01%,榨菜仍是营收主力,占总收入的 89.14%。新开发的牛肉干、酱油,大多反响平平。
其实涪陵榨菜不缺少优质营销,但产品单一化明显,缺少新一代爆品接档,在市场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很可能会陷入吃老本的困境。
在消费品普遍涨价的当下,涪陵榨菜跟风涨价,或许才能换来一线生机。
如今,榨菜品牌遍地开花,论其口味不分伯仲,想要在这一片混战中保持优势,不靠物美价廉,就只能靠口耳相传的品牌效应。
曾经独占鳌头的涪陵榨菜,却在不断提价中试探着消费者的底线。
这次涨价之后,留给涪陵榨菜的后路,或许真的不多了。
地点:北方沿海省无名小村,当然多年前才意识到我们居然也沿海,哈哈哈。
说下我们这目前物价,大家感受下。以下均是一斤价格。
豆腐,2.0 元。
大米,散装 2.36 元。
鸡蛋,4-5 元之间波动,疫情之前 3 元多。
正大鸡大胸,7.99 元。
散翅根,8.95 元。
琵琶腿,13.4 元。
猪肉,不同部位 10 到 30 之间。精选五花肉 30 以上。
羊肉,39 元,去年 38 元。
牛肉,38 元。
鲤鱼,7 元左右。
大虾,35 元。
蛤蜊,5 元多。
四季豆, 超市 5 元多,农村大集 10 元 3 斤。
香葱,7.49 元。
西兰花,4.99 元。
生菜,3.99 元。
蒜苔,7.99 元。
西红柿, 超市 3.69 元,农村大集 1.5 元。
长黄瓜, 超市 1.59 元,农村大集 1.5 元
短黄瓜,2.99 元。
胡萝卜,1.49 元。
南瓜,2.59 元。
小芋头,2.99 元。
绿豆芽,0.99 元。
毛豆,3.58 元。
豇豆,3.59 元。
长茄子,3.99 元。
圆茄子,5.99 元。
新土豆,超市 1.2 元。
包菜,农村大集 2 元
辣椒 ,农村大集 2 元
土豆, 农村大集 10 元 7 斤或 8 斤
水果玉米,2.99 元一根。
农村集市自种嫩玉米,5 元 3 根。
本地梨, 10 元 6 斤
本地桃,10 元 6 斤
久保桃,10 元 3 斤
巨峰葡萄,5 元
玫瑰香葡萄,10 元 3 斤
西瓜,农村大集 1 元,超市各品种 1-2.4 元之间。
小火龙果,10 元 4 个。
红心火龙果,5.99 元。
柠檬,5 元 2 个。
百香果,5 元 2 个。
山竹,9.9 元。
梭子枣,10 元。
杨桃,10 元 2 个。
红提,9.9 元。
菇娘,20 元。
牛油果,15 元 2 个。
蓝莓,12-15 元一小盒。
阳光玫瑰葡萄,25 元。
金枕榴莲,活动价 9.9 元 、14.9 元、18.8 元、21.8 元不同级价格。
猫山王榴莲,98 元。
老冰棍,0.5 元一根。
各类雪糕,1 至 3 元。
330ml 青岛啤酒,3.6 元。
海天 800ml 鲜味生抽王 6.9 元。
900 克醪糟,15.9 元。
烤羊肉串,含羊油四小块(拇指盖大小),2.5 元一串。
烤鸡胗,2 元一串。
茶叶蛋,1 元一个。
小米粥,2 元一份。
手抓饼,6 元。
凉皮,6 元或 7 元。
板面,7 元,加肠或蛋 1 元。
外出吃饭,两个人如果点两荤加素外加啤酒,100 元左右,多数情况超出 100 元。
每周超市采购一次,含菜 果 零食 糕点 肉类,100 至 200 元之间。
总之,物价相较前几年涨了。
8 月 23 日鸡蛋价格 5.2 元一斤,25 日 5.5 元一斤。又涨了呀!
关于牛肉价格补充一点,所在省是牛肉主产省之一。
茶叶蛋涨价了,早餐店 1.5 元一个。
巨峰葡萄前一阵 10 元 2 斤,号称什么冰糖巨峰,其实口感没变。前天买巨峰 10 元 3 斤了。
豆腐涨价了,2.5 元一斤。黄桃 5 元一斤,本地水蜜桃甜度不高 10 元 4 斤。
中秋前最新物价!
大虾 35 元一斤,螃蟹只记得有个 50 元一斤的,因为没买所以没问哪种蟹。
国庆,水果店老板搞事情, !
2021.10.13 日
土鸡蛋 7 元一斤
粉肠 13.5 一斤
品相不好的雪花梨 2 元一斤
菠菜 3 元一小捆
折扣店 105 克鱼罐头 4.2 元。
这样记录蛮有意思的,不知明年回头看物价是什么感受。
对了,农村大集猪肉 9.5 元一斤,小排 16 元一斤。
2021.10.27
雪花梨 3.99 元一斤
各类苹果 5.6—5.99 元一斤
三个苹果 9.2 元,虽丑但甜。
水果店老板装修之后搞活动的价格。
菠菜 8.99 元一斤,听说有些地方菠菜 18 元一斤,唉 。
鸡蛋 5.79 元一斤。
对了,爱吃的韭菜盒子涨价了,1 元涨到 1.5 元。
2021.11.3 农村集市
白菜 0.7 至 1.2 元一斤 5 元买了两颗白菜
土豆 1.5 元一斤
黄瓜 4—5 元一斤
芹菜 3.5 元一斤
韭菜 5 元一捆(一斤七两)
四季豆 6 元一斤
某地苹果 10 元 6 斤或 10 元一袋(据说 10 斤)
蜜桔 10 元 5 斤 或 7 斤
猪肉 12 元一斤
小蛋糕 13 元一斤
一个集花 26 元买了四样东西,有荤有素有糕点,挺满足的。
2021.11.9
板面涨了一元,现在小碗 8 元,大碗 9 元。
猪肉 12.5 元一斤
前阵山中摘了几个柿子,挑了三个削皮吊挂做柿饼,美滴很!
不知各地柿子什么价格呢?
2021.11.13
农村大集
羊肉 38 元一斤
牛肉 35 元一斤
炸鸡叉骨 12 元一斤
芥兰头 1.5 元一斤
黄瓜 5 元或 7 元一斤
西兰花 3 元一斤
扁豆角 10 元三斤,不能挑,只能大把抓。
找了半天没看见菠菜,不知道目前价格。
黄岩蜜桔 10 元 4 斤或 5 斤,大多有冻伤。
冬枣 10 元 3 斤。
2021.11.19
小腊肠 25.8 元一斤,只买了几个留着做白菜煲。
黄豆芽 2.98 元一斤,拌凉菜用。买了黄豆打算自己发豆芽,价格忘了。
鲜百合,炖汤用,125 克 9 元。
双菇一盒 8.9 元,不好,熏味重。
4.99 元两个百香果。
湖南石门蜜桔 2.99 元一斤。
白洋淀咸鸭蛋 9.98 元一斤。
普通剪发 2020 年办卡 100 元 7 次
2021 年 100 元 5 次
无卡剪发 25 元一次
顺便说一下,托尼老师给我剪了个德善头,然后~我不想出门了。
超市有一种很好吃的蚕豆,13 元一斤,当零食、下酒菜巴适得很。
2021.11.30
鲜排骨 17.5 元一斤,胖子爱吃,多买一些红烧。
黄豆 3.99 元一斤,黑豆 7.5 元一斤。
贫血的美女们可以试试混合豆浆。
黄豆、黑芝麻、黑豆、红枣泡一夜,第二天打成豆浆,长期喝气色会好很多。
2021.12.2
桂圆 9.9 元一斤
蓝莓 10 元一小盒
牛油果 15 元 2 个,这两年一直这个价,相当稳定啊。
无籽露 12 元一斤
榴莲 30 元一斤,看了看,没舍得买。
坐标广东三线城市,今晚出门剪头发赫然发现满大街的理发店门口都张贴的洗剪 40 / 次,真实震撼我一整晚
我印象里 30 元剪一次的日子,从高中到大学稳定了许多年。两年前左右上涨到 35 元了,不过我开始上班了也能够接受。
结果这 35 元还没持续个一两年就上涨到 40 了,人还是那个人,师傅还是那个师傅,手艺还是那套手艺,怎么说涨就涨呢。
日常用品更不用说,鸡蛋从年初的五六块一斤,前两天买菜一看直接七块一斤。猪肉也是从年初的十一二块上下,到现在的十五块只上不下。
工资涨多少,扣的养老金和职业年金就涨多少,这日子属于是越过越县中了
坐标成都,才 10 多天没去买菜,今天刚到蔬菜区,就被菜价成功劝退,平时常买的蔬菜全都成了高价菜。
菠菜和豌豆尖 17.98 一斤,西蓝花 14.98,四季豆 10.98,菜心 9.98,小白菜、油麦菜 6.98,就连平时几毛钱一斤的大白菜,也涨到了 4.28,当真是吃不起了。
之前一直听说菜价涨了,几乎翻了一番,我还有点不信,觉得大家传得有点离谱了,直到亲眼看到才相信,菜价是真的涨了。从前三四元一斤的菠菜,如今都翻了好几番了,确实高得有点离谱。
但菜价上涨,也不是一个人能决定的,而是通过市场供给与需求,一步步涨起来的,我们不能一味抱怨菜价高,谁让今年雨水多,收成低了呢?
面对高菜价,最好的处理办法就是多吃点猪肉吧,要是猪肉也跟着涨起来,那才是真的吃不起饭了。
不知道你们那里的菜价都涨了没有,又涨了多少呢?
很正常,按知乎的说法,就是全世界印钞了啊
但是实际上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出在供给上
比如猪肉就没涨,因为前两年缺猪,猪价奇高,导致大量资本涌入养猪,于是今年猪长大了,猪肉过剩了,猪价就下来了
但是猪肉过剩了猪价下来了,猪饲料需求是不是变大了?于是玉米大豆需求就暴增,同时因为港口拥堵,导致海运费暴增,而中国的玉米大豆又大量依赖进口,所以玉米大豆价格就暴涨了,于是食用油价格就暴涨了。于是可以看到金龙鱼今年业绩一塌糊涂(去年在雪球说金龙鱼就是个周期股,一堆人喷我,结果…… 呵呵)
食用油涨价了,那么几乎所有食品都会涨价。
接着,因为美国 QE 导致 crypto 暴涨,同时全世界居家导致电子产品需求增长,而东南亚工厂被迫停工,于是导致芯片供给不足,于是显卡价格就暴涨了。同样芯片供给不足还导致汽车交付周期变长,同样因为锂矿涨价,钴,镍涨价(印尼限制出口),上游其他原材料也短缺导致涨价,但是电动车并没有怎么涨价(特斯拉最近涨了点,那是特斯拉喜欢调价,BYD 不但没涨价还降价),这你就可以看出电动车多么内卷了
至于水泥涨价则是因为垄断,限电等缘故,不过现在水泥一直在降价吧,沙子…… 这个是因为地方黑恶势力吧
蔬菜水果则因为天气,今年天气特别异常,甚至间接导致了缺电(北半球无风少雨),以前天气异常的时候水果也涨价,还有一个原因还是因为印钞,导致钾肥涨价了
不过也不用太担心,本质上通胀都是经济景气的结果,但是现在景气又开始不景气了,至少接下来半年不用太担心,接下来半年物价不会有什么大幅上涨了,经济最起码明年下半年才能起来
其实彭叔真心觉得这几年物价的确涨了不少,就不说十年内,就只说这五年内,也不说房价、股票之类的投资性物品,就只说我们的吃喝拉撒的价格。
在 2016 年的时候,那个时候烤肉一串正常价是 1 元,用卷的可以低至 7 毛,有的街边小店不用卷也才 8 毛,然后现在是大店 2 元一串,小店子是 1.5 元。然后彭叔记得在 2016 年那会约妹子出去吃饭,吃到人均 200 到 300 左右的饭,就算是中上等了,人均 400 到 500 的就算是比较高端了,然后现在约妹子出去吃饭,人均 200 到 300 的就是普通的家常便饭,人均 500 左右的才算是有格调地方。还有 2016 年那会方便面好像是 2 元,现在方便面好像是 2.5 元,还有素臊子面,2016 年的时候好像是 7 元左右一大碗,现在是 9 元左右,还有茶叶蛋,彭叔记得 2016 年的时候茶叶蛋 1 元 1 个,现在好像都是 2 元,最便宜的好像也是 1.5 元。
不知道大家觉得这五年来物价上涨了没?彭叔这边是觉得物价上涨了大概 20% 到 30% 左右。
彭叔觉得这五年唯一没变的好像就是工资了
已经感觉到了,鸡蛋,米,外卖,烧烤,
汽油,还有啥了,还有货物运输费,和工人工资
天杀的房地产。
哪年不涨,除了股市
这个回答关注人数只有 280,美国物价上涨那个帖子关注有 2000,充分说明我国物价平稳,回答上涨严重的小心被人民网络纠察大队们追击为行走的 50 万。
警告 People network picket brigade warning
IMF 最近过来跟中国谈国内通胀太低了,适当接点美水有利于房地产正常发展,跟高盛抄底房地产公司债完美联动。
人在机关,刚加完班,山东三线城市区直事业编一枚,目前一月到手 3423.24 人民币,公务员多 500 车补,别说年终绩效这些,没了。
这是小区楼下快餐店的菜单,吃了盘素菜,喝了碗粥,两个饼,28,肉疼。
都说机关里的工资代表一个地域的平均工资水平
感谢组织解决了我的温饱
涨了,而且涨得很厉害,最近很少去超市买菜了,都是网购自提,这样操作比较便宜,因为没有快递包装,没有最后的快递递送,商品选择的范围也有限,商品分量也给出误差量许可,这样商家的成本减少很多,价格自然也就下来了。
看到很多报道说,蔬菜水果产地大量积压,价格非常低,但是在我们这些消费端价格却在不断攀升,这是一种怪异的现象,问题出在哪个环节呢?
疫情限制了商品流通是一个原因。
消费减少也是一个原因,往往能够走量的地方价格往往更便宜,我从产地拉一车过来很快就卖掉了,这样的长途贩卖就有利可图,相反,我拉一车过来,销售不旺,那我就必须卖贵一些,先保本,因为后面很可能会损耗掉。
远程的网购成本主要在递送过程中,这个环节还是有降价的空间的,产地直接发快递是不容易的,都有中间商在操作,他去农户采购,在网上发售,他也需要承担风险,所以网购水果,往往会在几天后才发货,他在凑单,够一定数量才会去农户那里拿货,所以从产地网购往往时间比较长。而消费端对远程水果蔬菜网购是有顾忌的,长时间递送会使新鲜程度损失,质量无法保证,分量也经常亏缺很多,这一块是诚信度比较差的网购领域。
目前自提模式还是很有前途的,首先货源组织是网络商在操办,他们组织货源的能力较强,可以直接从产地组织货源直达销售地,中间过程是配送过程,提货点是个人家庭,可以当附业处理,牵涉的精力不大,而且可以随时歇业,复业,时间上非常灵活。这种形式在小城镇也可以组成批量优势,实在没有量时,停办也损失不大,因为所有环节都门槛非常低。
远程网购水果蔬菜其实重在信誉上,我最近网购过一次葡萄,葡萄是非常易损的水果,但是这次网购不但没有损坏,还分量足秤,价钱比水果店零售的还便宜,感受非常好。而前两年网购枇杷和猕猴桃等水果时,感受就不好,标 5 斤能有 3 斤多就不错了,而且质量非常不保证,同一家店,这次甜的,下次恐怕就不甜了。
我觉得,远程网购水果的商家能否更透明一些,标明自己的货源地,标明起征量,大家凑单,这单都是谁家的果子,价钱由种植户定,他的质量好价钱就贵。包装发送由商家做,缺斤短两由商家赔,这样各负其责,信誉有保障销量就会好,价格也透明。现在是,一说都是蒙自的,要么都是攀枝花的,其实是哪里的,很难知道。仅靠价钱比拼,实际上两头都没底,太便宜了怕上当,价高的也不一定就货真价实。我姐姐她们网购喜欢选高价的,我喜欢买低价位的,结果只是我中招的几率高一些,她买的果子也没好到相应的价位上。
估计又跑题了,习惯了,想到哪算哪儿。
2020 2021
房价 8.5k 8.5k
包子 1.5/2 个 1 元 / 个
玉米热狗肠 1 元 / 根 1.2 元 / 根
炒年糕 7 元 / 份 8 元 / 份
矿泉水 1 元 / 瓶 1 元矿泉水没卖了,买 2 元
一荤两素快餐 15 元 / 份 18 元
出租车起步价 7 元 8 元
白利群 15 16
银行 3 年存款利息 4.0-4.5 3.8-4.1
我是在乡镇基层工作,包吃包住,平时没什么开销,周末就回县里住,房子我有,主要开销是吃,作为一头单身宅男,也仅仅只是吃能令我深刻的感受到物价了,感觉生活越来越艰难了,物价别看只涨了几毛钱,按幅度来说就是 20% 以上,太可怕了。
20 年工作三年的我不包含公积金,一年下来所有到手的钱是 64700 元,21 年因为上交了绩效,然后一堆福利被缩减了,目测 56000-57000 左右全年
洗洗睡吧
明知故问
不如直接一脚油门
火星今年收成好么?
我一个牛肉吃的比较多,79.9 是今天 2021 年 11 月 26 日的价格,坐标合肥。
一年前,一样的东西,39.9,坐标上海嘉定。
每日优鲜买菜的频率和种类大致是这样的。
就我个人自己常吃的东西而言,物价翻了一倍。
今年让我过得有点魔幻,收入原地踏步,刚性支出持续加大,虽然物价降低了一点,但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是很足。
坐标安徽西部三线城市,工作在乡镇。月薪加年终奖加公积金,一年勉强 10 万元。可以这么说,这个待遇已经三年没有大变动了,即使工资涨了一两百,也没有什么惊喜。
以前还能买买买。去年冬为了把公积金利用起来,贷款 20 万买了套二手房,这样一来,每个月都有一笔刚性支出,我们这边的政策是每月先自己换还,每年可以提取公积金一次。
这周末准备给父母买公墓,上周家里长辈劝导,让我给父母买公墓,组团买便宜一些。他们都提前买公墓只要三万多,现在都涨到四万多了。我的父母也过了 60 岁,身体也不是太好,可以提前备下了。
今年,自己狠狠心,上半年把二手房买下来,下半年准备给父母买公墓。这可都是实打实的刚性支出。
物价是降低了,应该是生活必需品价格降低了?后腿肉国庆节期间,有的超市做特价也就七八块钱。米面油价格稳定,没有什么变化。蔬菜水果家里都是吃应季蔬菜水果,当然近期有些蔬菜涨价家里少吃少买影响也不大,大不了多吃肉少吃菜,所以价格也没有变化。
物价降低还有一点是网购买菜的兴起,多多买菜、美团买菜上的面条、洗洁精、洗衣粉、油盐酱醋,都比实体店便宜一些。
正是因为网购买菜,导致实体店生意难做。超市、个体户、饭馆什么的内卷严重。抖音上 89、99、199 的美食套餐大行其道,大酒店也做起了外卖和网上销售。城区万达广场好多以前红火的餐饮都关门换了招牌,原因是房租涨价,市场竞争激烈搞优惠,一增一减商家利润薄了,不能干。
双十一快来了,从网上买了双棉鞋居然只要 39.9 元,买了两条纯棉秋裤用了折扣券才 23 元,关键包装质量都还不错。我也算是精打细算过日子了。
综上所述,个人并没有感到物价上涨,特别是生活必需品价格还是下跌状态。但是人均负债率是上升的,在薪酬没有大变化的情况下,即使物价下跌,对个人感觉来说,还是感觉负担有些重,日子紧巴巴的。
上周末,逛永辉超市发现蔬菜,特别是绿叶蔬菜涨价厉害,低于五元以下的蔬菜仅剩西红柿、洋葱、土豆、萝卜、白菜这些耐储蔬菜。菠菜、香菜、丝瓜都快撵上肉价。
有些人物价上涨,我想说,对比前两年肉价,现在的物价,只要不是挑贵的买,还算温和。
今天 11 月 7 日逛了超市,蔬菜价格基本恢复正常水平,大多回归到 5 元以下,菠菜香菜价格腰斩,从之前的十几块,降到现在的七八块。上海青、鸡毛菜、毛白菜等等都在两三块钱一斤。
继续更新,今天是 11 月 27 日,楼下超市开业,很多东西优惠价格。小苹果 2.28 元,龙眼 3.99 元,菠菜、香菜不到 2 元。肉价也在 10 元至 15 元之间。菜价继续走低。
11 月 28 日,继续更新,一大早就被楼下超市做活动的喇叭声吵醒。新超市做活动排队前 100 名每人免费领取 8 个鸡蛋,结果不到七点钟,已经排成了长龙,当然都是老年人。七点半,楼下另外一家超市做活动,基围虾 19.8 元一斤,新超市是 24.8 元。简直就在打擂台。不仅如此,小区外的几家超市也都在做活动,攒人气。
昨天在新超市买的水果虽然便宜,但是草鸡买贵了,12.8 元每斤。老超市只买 8 块多。买了之后,老爸直呼,买贵了,没有货比三家。
如果精打细算过日子,货比三家消费,在市场充分竞争的前提下,生活必需品的物价涨幅不会对生活产生多大影响。倒是享受型消费的兴起,让人觉得物价涨了。
一个正常的国家、一个正常的社会,会保持物价长期稳定:既不让物价过低,伤害生产者的利益;又不会让物价过高、伤害消费者的利益;将所有物品的价格稳定在一个最基本的范围内,是保持社会稳定最有效的手段,而物价飞涨,则是制造社会动荡的源泉。
别的不说,今年大葱价格飞涨 150%,去年大葱价格最高 0.8 元每斤,今年大葱价格最低 2 元一斤。
做零售行业,来说一说。最喜欢喝的可乐这个月涨了 3 毛,瓜子一袋涨价 1 块。各种零食也普遍的涨价。(不是集中在一周涨价)。涨价最厉害的就是烟草,已经涨价好几轮了!天价烟已经没有了!现在不限价了。金中支已经 120 一包了。。
说明我们的老百姓越来越富裕了,便宜的东西已经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了。
浙江镇子上的超市。市区的更贵,去看过了。
北京朝阳区的尖椒要 8-10 块一斤。
出去下馆子也涨了,哪怕路边的苍蝇馆子素菜也没 20 以下的了,随随便便路边找个小饭馆俩个人吃个饭 不算酒水也要人均一百块了。
如果感受不到物价上涨,也许是不参与采买吧。哪怕你去外面买一次东西,你就能感觉到物价疯狂的在上涨,当然前提是你之前对物价有个了解,你有参照物,如果你没有了解没有参照物的话,你肯定判断不出来物价在上涨。
这是物价上涨对大家影响比较大的是蔬菜的上涨,现在带叶子的菜在市场上基本上见不到 10 元以下的了,这是往年所从来没有见过的情景。
生活必需品的上涨,对有负债且失业的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受打击最大的是城市里的贫民。
此处省略一万字……
你可以翻翻拼多多,淘宝以前买的东西看看现在的价格涨了多少。
你看了会吓死,动不动就是 20-30% 以上的涨幅还算少的。
菜市场自由 都快要被抹杀了
草莓 49.9 元 / 300 克
菠菜 9.8 元 / 250 克
藕 10.9 元 / 300 克
糖炒栗子 28.8 元 / 500 克
鸭蛋 19.8 元 / 8 枚
牛肉 198 元 / 1500 克
小饭店里原来的价目表被修修改改,然后再贴上纸写上新的数字
很明显,物价又涨了
我最喜欢买的乐事薯片套装在沃尔玛里涨了 21.96%。
我觉得物价上涨还是比较夸张的。
家里开连锁社区超市的,今年几乎所有品类的东西都有涨价,白酒是涨价幅度最高的。甚至在我心目中永远不会涨价的绿箭今年都涨了,因为绿箭都涨价我有点不大相信,以至于我跑到隔壁市的批发市场去询问了一次价格(其实是那边有条路两边的桃花,也可能是樱花粉红色的开了,过去发个朋友圈顺便去市场看一下)
不过也可能是我们这区域的问题。
观点:涨了
一般居民感受到的涨价,针对的是油、电、煤和蔬菜之类关乎民生的原料和物品,切身感受就是,家中老父亲昨日说大白菜从去年 1.5 元涨到 3 元,水泥从 24 一袋涨到 30 一袋,汽油从去年 6 块多涨到今年 7.4 元……,至于煤炭,看新闻就成。
从 9 月份的 ppi 增,cpi 降可知,原料在美元放水后的涨价,在民生物品上暂未得到反馈;及至 10 月份,ppi 和 cpi 都增长,但 cpi 因为猪肉增速不明显,这些是宏观数据,我们期待下个月会怎样温和通胀。
至于输入性的通货膨胀,在各类新闻上皆可见一二;我们谈下内部通胀,19 年底 m2 为 198 万亿,20 年底为 217 万亿,及至 21 年 8 月底为 232 万亿,可流通货币 20 个月增发 34 万亿,可是我们 gdp 增速今年预期 6 至 7%,按照去年 100 万亿的 gdp,这两年勉强达到增加 13 万亿。这说明我们还在增发远超产值的货币,至于怎么来的,就不多说了。
yh 增发的货币要么流入房地产里储存着,后被政府用于投资,或者既得利益者在房地产低迷出场后,货币流进民生行业,在产量无增量时,物价上扬是必然。
后果: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希望负债贫民可以挺过这个冬天
物价上涨,工资贬值是必然的。其实这些都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年轻的时候有把子力气,没有把饭碗端平,到了 35 岁,没力气了,才想到要把饭碗端平
坐标福建沿海小镇,一碗普通的面已经 20 + 了,加点东西就要 36 还有王法吗。
另外我们这边普通餐饮店打工时薪在 10-15 人民币左右。
仅从线下超市 + 某东网购,购买日常肉蛋奶,蔬菜水果,零食饮料的角度说
纸面的价格,或者说原价标价没看出涨,但相比往年的优惠幅度和频次却下降很多
也就是,仍然可以说价格没有涨,但消费相同的东西花费一定是多了
日常商品比较明显的是网购 UHT 纯牛奶,无论是进口的还是国产的,大概算了一下,往年平均每升 7 元左右,今年需要 8 元左右,其中国产奶甚至要到 8.5 元左右
特殊商品比较明显的是月饼,每年无论身在何处,中秋都要买北京三禾稻香村的月饼。查了下网购的订单,18 年五仁和双黄,13 出头,19 年也是 13 出头,20 年没网购,今年我全网找最便宜能买到将近 15,还需要买更多凑单才行。最后也没买,趁机换了个品牌试试。但这个品牌我后来查了下,以前买过,也基本是相同幅度上涨了
个人局限,仅供参考
刚刚买冷饮,一个甄稀的蛋筒,9 块。我赶紧换了个以前熟悉的巧乐兹,4.6,服了
别的不清楚,但出去吃的价格妥妥上涨了,而且很多
晚上和朋友出去吃饭,发现同样的单人套餐从今年一月份的 96 元涨到了现在的 138 元,上涨了 43%
偶尔会去的一家自助餐厅,现在的价格是 149 元,比去年年中的 99 元上涨了 50%
至于原因,不是业内人,不太清楚。
超市里 10kg 包装的米已经没有低于 60 元的了
物价真是越来越便宜了:
猪肉,现在 10 几块钱一斤吧?便宜。
馒头花卷一块钱一个,便宜。
西红柿 4 块钱一斤,鸡蛋 4 块一斤,拼多多很多生活用品非常便宜,淘宝上有省钱月卡,京东商品保真,我就问,你觉得什么贵?我都能给你找出来解决方案!
而且最重要的,房子也便宜了。
人呐,得知足,不能忒惯着自己。
今年夏天批发雪糕明显感觉吃不起了。前两年每年都批发,也不便宜,普通的 1 元多,稍微带点奶油的 2 元多,品牌好的也就 3 元,今年不起眼的批发就 4 元起,而且明显感觉个头小了很多
一般批发 10 支就得三四十元,吃不起啦
还有我们这里有个国企蛋糕店,他们有款招牌蛋糕很多年一直五元一块,今天路过给孩子买几块一结账~好家伙,直接涨到八元了,五块小蛋糕就四十元… 厚厚
物价涨没涨不清楚,看新闻收入肯定是连年增长
大家都发钱等于不发钱。
大家都没发钱咋物价还涨了???
翻了一圈回答,发现说物价上涨厉害的大多数都是三四线城市甚至是县域。
这不是从 2021 开始涨的,而是从疫情就开始涨的。小城市的体量摆在那,没有足够的竞争环境,所以商家并不害怕涨价之后没人来吃,他们要保证利润,又没人去调控,就得涨价。
不仅是物价,哪怕你定个外卖比一线城市贵上七八块都不是什么意外。
2019 的时候,我在一线城市(真正的一线,具体哪里就不说了)定个外卖,米饭,荤素搭配,盒子漂亮,有店面可找,不到 15 元。
2020 年的时候,我在一个小地方,楼下吃个东西跟我在一线也差不了几块钱,外卖则动辄 20 多,直接导致我放弃了定外卖。
2021 的时候,在另一个一线,一顿麦当劳(汉堡,派,可乐)只有十几块钱。(可能是位置特殊,但是确实能证明一些东西)
大城市的产业链相对完善,管控力度强,竞争对手足够丰富。它房价高,但是如果单纯吃饭买东西,跟你在多数小城市都差不了多少,甚至更便宜。(一样的店,在北京上海会打折出售,甚至到半价,但是在我们五线城市,一年都不会打折,哪怕它关门)
但是还是一样的,小城市,普通家庭怎么样都能买到房子,甚至父母给点支持的,还很轻松。(有工业基础的县城的房价就不要跟大多数种地的县城比了,南方的小城市也不要跟大多数北方小城比了)
那北上广深呢?多少人能挣到这个买房钱?多少人是攒着钱回家买房的?
大城市,高房价低消费(你要是非在一线租地段好或者房好的一居室,还要经常吃喝玩乐,消费高也无可厚非吧)
小城市,低房价高消费。
这里只说不扣不省,就正常生活的费用。
选择哪个承担哪个都是自己走的路。
疫情这么难,国家已经很努力的调控了,我这里基本上没感觉到菜价的飙升(上次买了三个大土豆,一盒海鲜菇,一颗很大的生菜,也就 8 块钱,我还不是在一线,只是一个普通二线城市,虽然标榜新一线)
那些拿着物价吹美丽国,阴阳怪气种花家感恩的都省省吧。
种花家只是发展中国家之一,虽然我也会经常觉得城市资源分配不合理,各行各业内卷严重。
但是它在努力。
我希望它能更好。
我大学生,刚暑假回来。
对比上学期
原来 7 元的鸡蛋小面 10 元了…
原来 11 的小份黄焖鸡 15 元了…
基本所有菜品都涨了 3-5 元
物价涨的离谱极了
见证历史
就这两个月的事。
蜂窝煤,7 毛 5 涨到 1 块 2。
大豆油 20 升,178 涨到 205。
煤气,95 涨到 125。
这几样是核心,食物你可以选择替代品,能源和食用油是没法替代的,然而电也快了,这个涨价影响就更大了。
牛肉稳定在 50 左右,猪肉涨它也涨,猪肉跌它不跌。
新鲜蔬菜普遍涨幅超过 30%,今天买了根铁棍山药,9 块一斤,水果玉米 9 块,油麦菜 5 块,生菜 5 块,香菜 14 块,
一个包子 3 块,一杯豆浆 2 块,茶叶蛋上星期变成 2 块
刚毕业的时候,6 块早餐,三年时间,一顿早餐今天要 10 块,最便宜的早餐都 10 块了
非洲猪瘟之后到今天,感觉物价是一直涨。
印象中十几年前,一碗粉 4.5 元(大块肉),猪瘟前 9 元,猪瘟后稳定在 13-14 元。13 比 9 上涨 44%。
可口可乐以前胖包装,小店卖 2.5 元,现在换瘦包装变为 3 元。百事还是老包装价格不变。3 比 2.5 上涨 20%。
烟草,在我们广西就是活生生的搜刮烟民,计划经济。总之抽烟明显越来越贵,不是个人主观选择,而是因被销售政策没得选。观察到的以前小店卖的烟最便宜的 5 元,现在最便宜的烟 11 元。对于低收入烟民来说,抽烟要多花 120% 的开销。有次和一位烟民聊天,聊到过年时烟草供应不上,被迫买中华。(不是买好烟充面子,是没烟可买。)
十几年前的物价不太记得了。大概 2005 年左右的广州。
味道挺不错的肠粉 2.5 元。今天的价格不清楚,百度了一下大概 8-9 元吧。9 比 2.5 上涨 260%。
记得当时的小快餐店,5 元能吃到白切鸡叉烧双拼这样一份快餐,因是小店为公平起见算作 6 元。今天价格不清楚,百度了一下大概 22 元。22 比 6 上涨 266%。
房价以我以前较熟悉的地方计算,大概是 10 倍左右。
Gz kc dddd
2016 50 60
2017 60 70
2018 70 80
2019 80 100
2020 100 120
2021 150 200
有啊,而且还蛮多的。
就深圳来说,记得以前火锅锅底就是二 三十这种,现在品牌店比如海底捞就是 100 上下,平价的野妹也得五六十,吃不起吃不起~
还有小米椒,哈哈哈,十几块到二十几一斤,一小撮就五六元,认真的吗?
最近感觉啥都在涨价(菜价涨 饭店涨 房租涨),除了工资不涨 隐隐还有降的意思~
唉
就说西瓜吧,我们这片吉林省,一般往年都是五毛以内,今年平均两块以上。
因为房产最近被控了啊,资金总得找地方去流入,所以工业品农产品自然会涨,然后这次上涨又会带动人工和材料成本不断上涨,房产价格控制不了多久,又会继续上涨了,看历史,哪次调控真能让房价掉下去的,永远是维稳一段时间后,物价上涨到受不了,只能放开调控让资金流入房地产继续上涨。
毕竟填饱肚子和住好房子只能选一个
今年夏天,都没怎么吃过西瓜葡萄。
有一款常用药,我们用做配药的原料药,已经断货大概半个月了。因为指定厂家、品牌,所以动员了所有的渠道关系,周边县市的药材公司,甚至找了临近省份的公司采购,答案都是没货,买不到。没办法,我的意思是赶紧找替代品。今天终于得到消息,有人采购到了,已经在往回发的路上,两天可到。只是价格,涨了 100%+。
很多常用的原料药、成品药、中药材,涨价超过 90%。某临床常用注射剂,因为有抗病毒功效,大概半年前药材公司报价是 70 一盒,一盒十支。半个月前的价格是 55 一盒。而疫情之前它只卖不到 5 块钱一盒,合不到五毛钱一支。
当然,也不一定全是疫情的锅。
其实我很早很早之前就说过啊, 为了匹配房价 物价上涨是必然的 谁也逃不脱。这不就来了吗
涨了
年初我工资 5k,感觉什么都买得起,当时就敢花 1w 多配台电脑。平时酸奶牛奶椰汁果汁不断,出门从来不看钱包。
现在 5k 根本不够花,房租涨了 400,菜价一直往上走,猪肉也开始回复原价。
一众电子产品也涨,不用芯片的东西也有大概 10%的涨幅。
食品原材料,工业原材料,一天一个价。
就工资最稳定
蔬菜已涨疯。
物价真的涨了好多啊!!!!
浙江三四线小城市,家门口的烤饼摊,一个梅干菜饼从三块钱涨到了六块钱,一碗只有豆芽的凉皮从五块钱变成了九块钱,肉包两块钱一个变成了三块一个,豆浆一块一杯变成了两块五一杯。
最近在楼下的小中餐馆吃完午餐,然后才去学校。前几天吃饭的时候,听见老板娘和厨子聊天,说最近什么菜都涨价。听到这一句,我默默地看了下我点的那份回锅肉套餐。不知道是错觉还是确有此事,盘里的肉跟往常相比貌似少了几片,而洋葱和胡萝卜貌似多了几片。
后来晚上去常去的日式定食屋吃晚饭是稍微注意了点,泡菜小火锅配迷你炸鸡真的小了好多。这次不是错觉,是真的小了好多好多。
再后来,去站前的吉野家点了份炸鸡套餐。端上来后发现,炸鸡的量似乎更之前一样,不禁略感宽慰。后来结账的时候竟然发现,店内所有套餐价格有百分之十多折扣!!!果然吉野家是永远的神,于是这几天就一直光顾吉野家,所有套餐基本都尝了个遍。
难道是因为家大业大,有着充足的资金来对原料的涨价?而且还借此机会降价,以抢占市场份额?
想到这里,如果都是真的~ 那有钱真好~
不涨的话,用什么给恒大或者下一个恒大擦屁股?
涨了
还活着
感恩
他妈的糖葫芦都 15 一串
一串才 10 颗果子了
大米最便宜也要 2 块多一斤了
去超市逛一圈,处理价的东西我都嫌贵
啥都涨价
五险都涨了
工资不变(扣了五险变得更少了)
钱都去哪儿了?!?!
悉尼的现状是物价还没涨但是油价涨了,工资涨了但是税也涨了
高情商:消费升级成功
食用油从 7 月到现在涨了百分之 15
知乎用户 瞌睡乔 发表 最近有两件事感觉很心酸 1. 国庆去江苏那边玩,去了一个湿地公园,公园的门票是一个人一百多。 其中一个自费项目是坐摇橹船,就是船夫拿着一个桨和一个棍子纯手划客船,这个项目是一次一条船 200 多,大约能坐十几分钟。 …
" 十月以来,国内各地菜价飞涨。以菠菜为代表的个别绿叶菜价格一路飙至16元/斤,贵过肉价。眼下,菜价高烧正退,小幅回落。在北京这类大城市,这是大部分写字楼里的上班族领会不到的另一种生活:几块、几毛钱的升降对于许多“菜价敏感者”而 …
知乎用户 张的词 发表 CPI 破 4 是猪瘟导致没啥问题,可是伴随 PPI 还是在下滑就有问题了。11 月的 CPI 和 PPI 数据,总体延续最近半年来 CPI 上涨、PPI 下降的滞涨格局:CPI 数据增幅为 4.5%,PPI 则继续 …
知乎用户 阿嘴 发表 真的路人转粉了。 好好说一下我们这边的情况。我们这边是甘肃张掖,我们种两种玉米,一种叫制种玉米,一种叫大田玉米。 先说制种,种出来是当种子卖。各个制种公司来和村委会签订合同,现在基本是保亩产值的,一亩地大概是 2600 …
去年5月22日,继之前连续半年将不再看好的伊利,换回海天、加仓涪陵后,我彻底清仓伊利。并在雪球发表了《清仓伊利加仓涪陵的思考》的文章。 清仓伊利的理由如下: 关于为什么加仓涪陵而不是海天,以及之前的交易背景,请参见上面的链接。 昨天伊利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