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真正的抹黑:苏联那些说谎文学是如何诞生的?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原创 此语与时左 书写者

书写者

微信号 gh_e7e444fbeaed

功能介绍 文学、社科、书法、传统文化

1

斯大林突发奇想,我们苏联的文学,总要区别沙皇时代的文学,更应该区别资本主义那套文学,如何定义我们的文学呢?

大家知道,文学向来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批判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后来又有魔幻现实主义等等,这些都是针对创作风格而言。比如把李白归为浪漫主义,杜甫归为现实主义。

但是斯大林想的不是创作风格,而是另一个概念。

眼睛一亮,他想到了一个词,叫“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作家们谁也不知道,这个“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针,到底如何坚持。有作家在会议上问斯大林,是不是党外作家也都需要掌握唯物辩证法,然后才能写作?斯大林说:“不必,掌握唯物辩证法的人,应该进苏共政治局。”

作家代表大会定下了这个方针,作家们就开始创作了。苏联专门设立了斯大林文学奖,用于表彰新涌现的优秀作品。

斯大林经常亲自参加评审会。1948年,讨论获奖名单,斯大林问作家协会书记法捷耶夫:“为啥没有潘菲洛夫的《为和平而斗争》?”

法捷耶夫的成名作品是《青年近卫军》,他回答,委员会没有讨论这部小说,因为它缺乏起码得艺术水准。

斯大林说,可我的看法不同,认为应该获奖,大家看呢?

所有人都支持斯大林,《为和平而斗争》好,很好,就是好。

2

阿·托尔斯泰是沙俄时代的伯爵,贵族,有钱人,著名作家,十月革命后支持新政权,被誉为“无产阶级伯爵”。

1934年,剧院排演他的话剧《彼得大帝》。这时候正处于大清洗前夜,小说剧作、报纸书刊把关异常严厉,生怕漏掉“毒草”,惹火上身。

剧院请了重量级人物,还有评论家来观看,请大家提意见。

斯大林也来了。剧院老板千叮咛万嘱咐,告诉主演,彼得大帝是沙皇,又是有作为的人,你千万搂着点,别把他的英雄气演过火了,万一说咱们歌颂沙皇,违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针还不算啥,说咱们为腐朽的沙皇张目,那可完蛋了!

斯大林面无表情地看到尾声,快到剧终时,站起来走了。

剧院经理赶紧追出去,在剧场休息厅,斯大林跟他说了几句。

经理回来时,演出已经进入了专家评价环节。

所有人都深信,斯大林提前退场,显然是不满意啊!有了这个前提,那么该剧的问题很好找,美化封建沙皇,美化万恶的旧社会,这种东西怎么能上演?!

后面发言的人已经找不到新词儿了,于是要求追究导演演员责任,再往后,要求追究作者阿·托尔斯泰的责任,这个沙皇伯爵,我早说过,不是好东西!

所有人都抑制不住心中的怒火,怎么会有这样反革命的话剧排演?!

剧院经理实在看不下去了,他打断了大家说:“有一个人和大家的看法相反,就是斯大林同志。他刚才跟我说,剧很好,遗憾的是彼得大帝英雄气概表达不够!

鸦雀无声,气氛太尴尬了。短暂的脸红之后,第12个人发言,他说:任何语言都无法表述我对前面11位发言人的愤慨!你们竟然否定如此优秀的作品!我的看法和斯大林同志完全一致,就是彼得大帝英雄气概表达不够。

他获得了热烈掌声。一致通过,尽快修改后上演。

什么标准?权力就是标准。

契诃夫的《变色龙》何尝“抹黑”沙皇时代的警察了?分明是“抹黑”了苏联时代的文艺评论家嘛!

3

作家们纷纷按照新的“标准”修改小说,不修改不行,不修改被批斗。

1925年左琴科写了一篇小说《穷困》,是说城里有了电,家家户户有了电灯,房子的确亮堂了,但是烦恼也来了,电灯照到了每个犄角旮旯,那是白天都看不到的地方,发霉的墙角,皲裂的墙皮,还有晚上才出没的臭虫。

各家忙着打扫卫生,可是女房东却把电线揪断了,她说不想要电灯,因为这么寒碜的家底,连臭虫都会笑话。邻居要给她装修,她不愿意:“离开了灯,也照样过日子,从前不就是这样过的吗?

小说具有深刻的寓意:当光照进来,有人不是让房间变得干净,而是恨那光,宁愿不见光。这就是穷困的根源

左琴科受到了批判,怎么能这样写呢?你写得真实吗?哪有这样一个女房东?分明是丑化。

后来左琴科做了修改:这个女房东,是沙俄时代一个上尉的遗孀,思想落后,好吃懒做,在大家的教育下,她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邻居们帮助她装修了房间,整栋大楼充满了祥和的气氛。

这样改了以后,这篇小说成了初一学生的记叙文。

4

斯大林的喜好,批评家的察言观色,作家的被批判,以及后继者的见风使舵,必然会产生说谎的文学。

什么是文学真实?

如果非要找拒绝电灯的人,可能全苏联都找不到一个,这种真实是生活真实。

然而守旧的人大有人在,不思进取的人大有人在,面对新生事物感到恐惧的人大有人在,别里科夫那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大有人在,对照见墙上的臭虫的人怀恨在心大加挞伐的人大有人在。这让小说非常真实,这就是文学真实

没人知道苏联生产了多少说谎文学,最后甚至连勃列日涅夫都说谎了。

1978年,《新世界》期刊突然连续刊发了勃列日涅夫三部自传体小说《小地》《复兴》《处女地》,1980年荣获列宁文学奖,成了著名作家。这三本书发行量达4亿册,被列为中小学生课外必读书目。

然而后来真相大白,这三本书都是别人写的,勃列日涅夫没有改一个字。

1987年,“三部曲”从书店消失了,它们成了苏联最大的笑话。

勃列日涅夫在位期间,苏联当局还做了一件事,就是把《癌病房》的作者索尔仁尼琴驱逐出境,索氏后来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说谎文学才是最大的抹黑,因为它只有粉饰,只有迎合,只有歌颂,大家知道这些东西说谎。

当谎言充斥苏联社会,生活的真实就是一蟹不如一蟹,而文学却一个劲地粉饰。拒绝粉饰的作家,会付出高昂代价,然后全社会吞下苦果。

往期回顾:

莫言《红高粱》详解:一部“反怯懦”的小说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苏联作家,他们迎合了西方口味?

那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西方作家,是如何“出卖”祖国的

又一句断章取义:莫言“我一开始就是用小说反党”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就要出卖祖国?李敖被严重误读的一句话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文明是怎样堕落为野蛮的

无声无光 无声无光 微信号 langman1608 功能介绍 仿佛若有光 以下文章来源于经观书评 ,作者维舟 从文明堕落为野蛮,只需要一个月时间。 1933年2月,希特勒上台之后,立刻着手清除德国社会生活中他所痛恨的那些痕迹,以此创造一个他 …

列宁死因之谜

列宁死因之谜 ·方舟子· 今年1月21日是列宁100周年忌日,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本应是一个很重大的日子。但很奇怪,中国官方对此没有举行任何纪念活动,甚至没有发表任何纪念文章,好像已经不把列宁当做伟大的革命导师了。 列宁死的时候只有53岁,算是 …

古老板的老巢|站出来,阻击网络文革!

‍今天中国的网络舆论,让我感觉到背后发凉,甚至开始恐惧。 汤阴一所中学的校长李佳前写了一篇小小说。这篇小小说,成为了一场考试的题目,也因此引发了巨大的争议。 兹事体大,事关是否美化日本侵略者。事发地政府马上采取了行动。 然后各个官媒集体报 …

集体苦难与个体孤独:双雪涛和他笔下的东北

集体苦难与个体孤独:双雪涛和他笔下的东北 记者:王月眉 2024年3月1日纽约时报 在十几岁的时候,双雪涛有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想弄明白,究竟是什么隐藏的灾祸降临到了家人身上。 他父母曾是自豪的工人,在中国东北城市沈阳的一家拖拉机厂工作,但他 …

独裁者的最后人生

1953年3月1日下午6点多,莫斯科郊外孔策沃别墅。 74岁的斯大林突然中风摔倒在卧室的地板上。他全身不能动弹,失禁的便溺浸湿了他的衣裤,尿液冰冷象是在吞噬他的肌肤。他想呼救,然而,他无法张开嘴巴,喉咙里只能发出他自己都听不见的“咕咕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