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表达变得廉价,什么样的观点才更有价值?
2020已经过半,回顾上半年,你的脑海中会有什么? 或许是兵荒马乱:澳大利亚山火中哀嚎的考拉,巨星陨落意外去世的科比,打破了春节喜气的“新冠”,压垮种族仇恨最后一根稻草的弗洛伊德…… 或许是满心感动:20届毕业生在视频的小方格中含泪告别母校 …
2020已经过半,回顾上半年,你的脑海中会有什么?
或许是兵荒马乱:澳大利亚山火中哀嚎的考拉,巨星陨落意外去世的科比,打破了春节喜气的“新冠”,压垮种族仇恨最后一根稻草的弗洛伊德……
或许是满心感动:20届毕业生在视频的小方格中含泪告别母校恩师密友;歙县暴雨中老伯撑船接送考生……
在2020开局的考验中,我们见证了太多历史,也书写了太多历史。或许再沉默的人,也在各种事件中表达过观点。**再迟钝的人,**在历经一件件全民话题的洗礼后,都会发现表达一个观点、发表一个评论是如此简单。
知乎体“如何看待……”,微博意见投票或评论,朋友圈按个心形点赞,都成了人们发表观点的方式,在移动终端和互联网的加持下,这仿佛是烙刻在基因中的本能动作。
“看客”到“参与”,沉默不再是金
舆论场100年,经历了沉默和激越的浮沉。
鲁迅的时代,国人一个极显著的特征是**“看客”特征**。
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牺牲上场,如果显得慷慨,他们就看了悲壮剧;如果显得觳觫,他们就看了滑稽剧。
“看客”无疑是可悲的,会因忙着抢人血馒头而忽略了古轩亭口,会因一句“过了二十年又是一个……”而起哄欢呼,或麻木或盲从,将“看”之一字贯彻到底,仿佛唯有旁观得够多才能弥补没有思想的空白。
在那个时代,国民性或许体现为“旁观”;审视今日的社会,国民性或许更体现为“参与”。
今天,海量信息构成了我们思考的内容,而技术则为内容的表达赋能。
社交平台、搜索引擎不再满足于单一功能的提供,微信公众号、百度百家号、微博……自媒体的洪流推着人们参与到公共话题中来。
豆瓣社区评论自成一派,老牌问答社区知乎的邀请制更是把发言的机会“送”到眼前。
但表达得多了,泥沙俱下也就随之出现:
“女童被体罚吐血”一事,家长编造细节蹭网络热度,引发网友对班主任的漫天声讨;
张文宏医生在一次讲座中,建议大家早餐少吃粥,多喝牛奶,有人就上纲上线骂他“崇洋媚外”;
papi酱生孩子随父姓,如此寻常的举动却被抨击丢独立女性的脸……
曾有媒体这样评论:
在诸多公共事件中,情绪太多,事实太少;在不少舆情传播中,动辄出现讹传与反转;在时下的舆论空间里,有太多主观先行、立场站队下的对撕互怼。话语与话语碰撞,情绪与情绪纠缠,真正的真相又是什么,答案来得并不及时或澄明。
人人皆可发声,却又如何发声?不被裹挟、不被吞噬,避免情绪化和主观化而发出理智之声,成为当下的迫切渴求。
网民 vs.专业,跨越言说的门槛
伍尔夫在《到灯塔去》中,就已将人的固有观念看得透彻:
争吵,分歧,意见不合,各种偏见交织在人生的每一丝纤维之中。
**或许你也厌烦于纷杂的话语环境,但是却无法逃避,因为你每天都浸淫其中。**你与舆论场的距离,就是你与手机的距离,不要再自欺欺人,正在阅读的你明确地知道,这个距离为零。
一位前媒体人士就曾认为:
“公民写作”的时代,为数不少的人都有表达的欲望,也具备一定的表达能力,但这其中的许多发言,多是以知识的碎片为工具,论证的角度、过程与结论,也因此往往难有独特价值。
难道除了混杂与戾气,我们从今天的网络中获得不到有营养的观点吗?
对待“体罚女童”一事,在网民“十分无语”的失望和“同情喂狗”的愤怒中,《瞭望》周刊评论员说:
此前一些案例中,正是一些学校为了一味息事宁人,不分青红皂白对教师进行追责处分,结果既纵容了部分家长的过激行为,也寒了行使教育惩戒权老师的心。这次出现“体罚吐血”闹剧,再次诠释了教育惩戒权的落实之艰。
你看,即使是在平庸化、重复化的语言环境中,这些观点依然不会被湮没,它们因为冷静的态度、独特的话语、精妙的逻辑,让读者即使一眼扫过,也能发掘其中的闪光点。
人们的观点不同是因经历和过往不同,大多站在自己的“偏见”上去寻找别人的共鸣,企图为个人意识寻找群体掩护,于是更加固了心中的巴别塔,这也是两微场景中众多混乱的根源。
但专业的评论,将观点的个性构筑在事实、逻辑与见识之上,不是靠众人附和站住脚跟,而是靠掷地有声的思想内涵获得拥趸,并始终引导着潮水的方向。
陈斌,南方周末评论员,从2012年开始介绍“梅根法”,每年都坚持写出相关的评论,努力呼吁对未成年人的制度保护。
2019年8月,最高人民检察院表示,检察机关将建立全国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信息库,推动形成涉及未成年人相关行业入职查询和从业限制制度。
多年呼吁,至今不息,只为共同推动走向一个更美好的社会。
沈彬,鸿茅药酒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在澎湃评论发声:“鸿茅药酒广告违法2630次,却安然无恙;谭医生一篇2000多点击的小文章,却被千里跨省抓捕,这不是公众期待的风清气正的舆论环境。”
力透纸背的评论被各新闻平台转载,引发百万微博讨论。
……
媒体人身在舆论场之中,自然懂得评论的重要,身为普通人的你或许不免乐于旁观。
但要知道,车有四手,方成之“舆”。媒体人对某个事件的推动,往往要靠社会习惯认知的变化,如果许许多多的普通人无动于衷,车轮就无法向前一步。
所以,不要害怕发表评论,不要小觑自己的力量。
倘若我们现在邀请你发表你的观点:如何看待远程办公或成常态?如何看待冠姓权之争?
你会不会开始手忙脚乱了?
你可能在表达赞同或否定后不知怎么说原因;也可能话唠加身写了很多却毫无章法;你想更令人信服但是却又拿不出例子;你想翻出花样却发现自己只会说模板套句;就算你写完了,发出来却发现已有大量雷同的网友评论……
加入我们,
在众声喧哗中给你带来真知灼见
现在的你或许还不懂评论的技巧,没有缜密的逻辑,缺乏清晰的表达能力,但这不是你需要担心的,因为我们,已经将这些领域的“明白人”汇聚一堂,打造出一个干货满满、物超所值的思想盛筵。
他们将用五步,教你在喧嚣的舆论场中,如何表达一个观点。
第一步,找到一个好选题、好角度。
《南方都市报》评论部主任李海华把17年评论编辑经验融合其中,帮助你打破认知局限,找到独家选题和角度、写出独家评论。
第二步,用高势能论据冲击别人的成见。
你要比受众懂得更多,要比算法更有知识背景,澎湃新闻首席评论员沈彬把法律人抽丝剥茧式的论据收集方式全部倾囊相授,帮你搜集、锤炼、表达好论据。
第三步,练成别人杠不赢的强逻辑。
评论无逻辑不立,有了强逻辑,评论才能“怼”得过喷子,“杠”得赢杠精。《新京报》评论部副主编佘宗明将带你掌握逻辑的深度和厚度。
第四步,搭建一个有灵魂的结构。
结构是评论的灵魂,《南方周末》评论部副主任陈斌将教你用结构化思维在大脑里把评论写出来,再借助让人欲罢不能的文本结构,让你的观点深入人心。
第五步,写出有共鸣感的文章。
评论里的情感力量不容忽视,《杭州日报》首席评论员徐迅雷将带你一起,让评论情理兼备,准确又深刻。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这五门正课,我们还很荣幸地邀到了两位嘉宾提供“加餐”:
一位是原《南风窗》、《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秦朔,一位是财经作家、“叶檀财经”创始人叶檀,他们将在加餐课里分享如何做一名合格的评论员以及如何构建评论员的专业视野。
如果你是学新闻的学生或是从业者,那么你必然需要这套宝鉴;
如果你是自媒体人或观望者,更需要对你的观点进行投资;
即使你并非专业但只是有兴趣,我们更向你张开怀抱,让技艺为你的一腔热血添砖加瓦!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纵天地不能久,我们也坚持文以载道,以论立心。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也是时代给予我们的馈赠。
加入我们吧,一起在众声喧哗中,洞察逻辑之美,发现思想之真,做一个敢表达、懂表达的独立思考者!
七位活跃在一线的评论员、作家
十数年评论写作经验首次倾囊相授
原价299元
即日起至8月7日
限时优惠价199元
额外赠送**《南方周末》年度精选文丛**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立即加入学习
课程特色
方法拆解+案例分析+实战指导+思维训练
系统构建表达观点的“心法”和“技法”
超值福利
一、22节正课,2节加餐课,600+分钟沉浸式学习!
5位一线评论员,将用22节课的时间(每节时长约20-30分钟),帮你搭建评论写作的知识体系;更有嘉宾秦朔、叶檀加餐分享,干货不断!
本课程为付费音频课程,不设社群服务。2020年7月14日起,每周一课程在小鹅通平台更新,可反复回听,支持手机和电脑微信端学习。
二、一线评论员亲自点评作业,传授实战经验!
课程更新完毕后,我们将上架课后作业。学员按作业要求在8月24日前,将作业提交至邮箱1723488303@qq.com,讲师将挑选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点评。具体作业要求,敬请关注课程页更新。
三、随课更新预习资料包,高效打捞课程干货
每个模块开课前,将同步上架预习资料包(包括PPT、思维导图、讲师推荐书单等),资料包网盘链接将在课程页持续更新。
四、特别福利!8月7日前购课即可获赠实体图书!
凡是在8月7日前购买【南方周末评论写作实战课】线上课程的学员,均可获赠**《南方周末》年度精选文丛一本!(随机发货,购课前请务必填写准确邮寄信息**,保持通讯畅通确保物流派送。)
关于课程疑惑,可咨询客服小皮(微信:nfzm-shuyuan)了解。
备注**:本课程为虚拟内容服务,一经购买成功可反复回听,但无法退订、转让**,敬请理解。
原价299元
即日起至8月7日
限时优惠价199元
额外赠送**《南方周末》年度精选文丛**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立即加入学习
(本文为推广信息,文中照片均为冯飞拍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2020已经过半,回顾上半年,你的脑海中会有什么? 或许是兵荒马乱:澳大利亚山火中哀嚎的考拉,巨星陨落意外去世的科比,打破了春节喜气的“新冠”,压垮种族仇恨最后一根稻草的弗洛伊德…… 或许是满心感动:20届毕业生在视频的小方格中含泪告别母校 …
1 前段时间,一位母亲在微博上控诉老师体罚自己患有哮喘的女儿,并配上了“血衣”的图片,引起网友对老师的漫天声讨。 随后,事情反转,根据警方通报,照片展示的衣服“血迹”实为化妆品和水。该母亲为扩大影响,故意编造了谎言。 那些出于善意,为这位母 …
****************▲ ****************傍晚的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许多医院正在建设。(南方周末记者 冯叶/图) 全文共7689字,阅读大约需要15分钟 “如果说海南是一块试验田,我们正在这块中国国土上,实 …
****************▲ ****************江西余干县的鄱阳湖康山大堤一处分洪口。左边为鄱阳湖,右边的大湖原为鄱阳湖的一部分,因为修堤垦田,与鄱阳主湖分开,成为“内湖”,两者现在仅剩闸口相连。 (南方周末记者 李在 …
漫长的假期已经到来,“到底暑假怎么过?”这是每一年都会摆在家长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两门兴趣班,一节课300元,一周上两节,整个暑期6400元专科学科成绩不太理想,暑假专人辅导5000元 英语培训班的暑假游学项目,费用30000元 一个暑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