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互联网公司不欢迎中年人?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独孤大妈​ 发表

我说个另外的角度

前不久很火的 “破冰” 大家应该都知道

各位可以想一下,如果是个中年老大叔,或者老阿姨

那些破冰的问题由 HR 或者仍然很嫩的团队长问出来

还会有那种他们想要的 “破冰” 效果吗?

想想一个 20 出头的 HR,问 35 大叔,你的第一次啥姿势

又或者 20 出头的部门老大,问 35 老阿姨,你一碗几次

小白兔问大灰狼你都怎么吃肉的既视感

这就谁破谁的冰而未可知了

众所周知破冰的作用就是为了建立服从和认可感

如果你的破冰的招都变成了别人破你

那显然你的管理体系是招架不了这样一群人的

所以,为什么互联网公司不欢迎中年人

很简单

因为互联网公司引以为傲的那些所谓的管理方法

只能最低成本的欺负一大帮涉世未深

廉耻观特别敏感

特别讲尊严,要脸面的年轻人

一旦碰到稍微脸皮厚点的中年老油条

他那一套方法其实就失效了

至少是成本大幅提高,效率大幅降低了

这也是为啥互联网公司去传统企业做管理咨询

那些管理的招没啥用的原因

所以互联网公司为啥不欢迎中年人

不是中年人有这样那样的不足

而是互联网公司的管理能力还远远不够成熟

他们吃过了年轻人的红利

在已经到来的老龄化时代

面临的危机不小

知乎用户 王家 CFA​​ 发表

分两种。

一类工作是互联网螺丝钉式岗位,当下很多这类工作不是互联网公司的 “主菜”,模式创新才是。

如果是真正技术驱动的行业,拼效率和拼技术,每个环节需要良好地配合,经验和能力都是有价值的。中年人水平相对高,本不应该就业困难。

但是模式驱动的行业,技术就处在相对次要的地位,算法、运营、产品都要为模式服务。

是配菜。

行业快速上行的阶段,主菜人才需求高,配菜人才需求也高。但,配菜对品质要求就不那么高。主菜旁边的装饰,差不多就得了。

并不需要资深人士去操作,年轻人也就够用了。特别是新模式驱动之下,没有稳定的商业模式,很多人干了很久也没培养起核心能力。

今天切萝卜,明天切胡萝卜,后天切黄瓜,大后天切芹菜。

这几年,行业在见顶。

用身边朋友的话说当下互联网公司,很多人为了自保,日常工作都是 “萝卜雕花”。可惜萝卜雕花,也解决不了主菜卖不出去的尴尬,裁员早晚有一天落在这些人身上。

中年做到管理岗位的人,另外一件事相当不友好。

中国企业主要还是人治。

以前在美国上班的时候,也有那种 40 多岁跳槽过来的管理者,上来先看公司 sop(标准流程文档),熟悉几周以后照章办事就可以了。他所管理的人也是按流程,大家的共识是规则。

特别是同行业内部跳槽,各大公司流程虽然有不同,适应一下小差别也就差不多了。

国内这事儿就变得复杂了。

中年再就业,和直属老板的信任基础甚至比能力更重要。如果是一个不信任的人,工作里的试探、磨合太耗精力,大多数公司都要反复权衡。

国内找管理者很少有光杆司令跳槽,要么就带着一个团队过来,这个动静可就太大了。

也有一个人孤身过来的,很多时候是大老板充分信任,手里有尚方宝剑,不怕下面的人不服。(即使这样,也免不了下面的人阳奉阴违

所以国内招聘中年人,招聘方要思考的事情实在太多,效率低、公司不敢轻易出手。

前两天说很多中年人想自己做点小买卖,也是给逼的。


以上,供参考

知乎用户 pansz​​ 发表

因为中年人。。。他的孩子上学了。

也就是说他完全可能因为孩子的事情而推脱掉加班,聚会,临时任务等等。

大多数人到了那种时候,孩子的事情重要性是超过工作的。

为什么那一道年龄是 35 岁?因为平均生育年龄已经达到了 28~30 岁,推算到上学年龄就正好是 35 岁。

结婚跟没结婚区别不大,有孩子跟没孩子,这个区别真的很大。

中年人找不到工作本质上是男人需要为孩子付出所导致,这个其实跟女性的生育歧视本质上差不多。只不过在拳师的 pua 下很多人已经忽略了这一点。忽略了男性也同样为家庭跟孩子付出了代价。

互联网公司不要中年人的本质,其实就是不要有家庭孩子拖累的员工。

最终结果就是在工业社会,谁都不想生孩子。

知乎用户 郑庄公 发表

不光是互联网公司不欢迎中年人吧,一切公司都不欢迎中年人吧,包括一线操作工都不欢迎中年人,招工年龄 18-35。除了保安、家政、清洁公司之外。

为什么资本家都不喜欢中年人?中年人都是被榨干的人,已经没有多少油水了,性价比太低。

农民有一句话这样说,图贱买老牛。这句话的意思是,因为贪图便宜买了一头老牛,什么活都干不了,反而吃了亏。老农民都懂这样的道理,资本家能不懂?

天下的主人都是一样的想法。

农民作为牛马的主人,他们会希望牛马越勤快,干活越有力,吃得越少越好,这样他们才能实现利益最大化。

资本家作为雇工的主人,同样是这样的想法。

人类社会有两类人,一类是主人、雇主,一类人是奴隶、雇工。这两类人的地位不一样,想法也不一样。前者就希望后者干活不休息,工资越少越好。后者就希望工作越轻松,工资越高越好。这两类人的利益是对立的,想不到一块去。但是前者能通过他们掌握的强大宣传机器,把后者忽悠瘸,和他们的想法一致。现在就有很多天生是打工命的人,痛恨公有制是大锅饭养懒汉,赞美私有制能让人干活勤快。

什么时候人类社会没有这两类人了,大家都是平等的主人了,什么时候人类的利益才能一致,想法才能一致。

什么时候人类才能都是平等的主人呢?

大家都占有生产资料的时候,都是生产资料的主人的时候。资本家为什么是雇主,工人为什么是雇工?因为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是生产资料的主人,所以他就是雇主,是雇工的主人。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才是最重要,最关键的权力,是一切权力的基础,也是一切利益的基础。资本家能让工人 996,007,是因为他是生产资料的主人,有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资本家能够住豪宅开豪车,也是因为他是生产资料的主人。所以,争夺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才是最重要的,千万不要放弃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资本家再怎么忽悠都不要放弃。

那么什么时候大家才能都有生产资料的所有权,都是生产资料的主人呢?就是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时候。

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之后,大家就都是生产资料的主人了,就没有雇主和雇工了,就权力一致利益一致想法一致了,就没有人嫌弃你岁数大没有油水可榨了。

私有制里,资本家可以干到八十岁不退休掌着大权,而雇工可以吗?即使资本家退休不干了,他的企业仍然会源源不断地给他生产财富,给他提供养老费,而雇工一天不干一天就没有钱。这也是生产资料所有权的重要性。

公有制里,大家都是企业的主人了,大家都到退休年龄不干的时候,企业也会源源不断地给每个退休人员创造财富,提供养老物资。

对于我们普通大众来说,还是公有制合适啊。

知乎用户 Jack Wang​​ 发表

主要还是互联网行业发展太快了,日新月异的行业发展,需要年轻人。

大家都知道年轻人,00 后,比起 80 后 90 后来说,更独立,更个性化,思维更活跃,更喜欢学习。

越是有潜力的公司,就越是年轻化。

不仅仅是互联网公司是这样,制造业也是这样。

在东南亚,产线上全是 18 岁的小女生小男生,每天工作 14-15 个小时,是没问题的。

所以,还是有些中低端的产能溢出到东南亚,主要还是年轻人多。

互联网本身也是这样的,就不断地要求创新,从 web1.0 到 web2.0,现在 web3.0 就要来了。

元宇宙的时代,中年人别说干活了,就是戴那个 vr 眼镜估计都戴不了,头晕的厉害。

所以,元宇宙的时代,也是 00 后的天下。

那么,中年人怎么办?

如果是那位资产 1.5 亿的互联网中年人,是可以退休了,1.5 亿在北京可能还不算财务自由(根据某著名榜单,北京财务自由的标准是 3.6 亿),但去到一个 3 线、4 线城市肯定可以的。

再不行,可以到东南亚,我放眼看去,东南亚的中国公司的头头脑脑,50 岁以上的居多。

如果东南亚还不行,可以去非洲啊,去跟着曹丰泽干,让理想落地在肥沃的土地上。

@Jack Wang

知乎用户 王子君​ 发表

谢邀。

因为叔叔我啊,真是麻了。

这俩星期被朋友拖去见了几个元宇宙项目,其中一位四十出头的老哥让我印象深刻。

“王老师,你们这些传统互联网出身的老人,一定要像年轻人那样保持学习的热情,才能理解元宇宙 + 区块链的宏大未来”。

我当时就有点绷不住了。

不就是分布式记账哈希值嘛,不就是比特币以太坊嘛,不就是 2D 交互界面 3D 化嘛,不就是现实业态的虚拟迁移嘛,不就是唯一身份绑定可信数据嘛。

我怎么就不能理解了?你看的元宇宙稿子还有好几篇出自我老同事之手呢。

于是和这位老哥讨论得稍微激烈了点,例如你的应用到底是啥,到底能积累什么数据,到底谁来做你的黑庄

轮到老哥有点绷不住了。

酒过三巡后,老哥终于开始放下架子:我们这事吧,主要还是打个时间差,争取明年年底前能把宣传声势和交易量都做起来。

嗨,明年年底跑路呗?

中年人可能还会沉迷二次元和玩偶小人,但多数对自己和社会都有基本清晰的认知。

我二十出头时要是来个带老板拍拍我肩膀:小伙子好好干,三年内财务自由。

我能立马尿了,鸡血打爆,007。

现在我三十出头,你还跟我说这话我也尿,主要是脸上绷住了膀胱没绷住。

因为我已经见过很多带老板,身价从十亿到百亿到千亿的都有;他们的小弟我也见过很多,哪些财务自由哪些还在苦哈哈打工的我也知道。

你这话没用,对中年人属于无效社交辞令,浪费时间徒增尴尬。

到底需要我干什么,到底你能给多少。简单点,不要喝酒,不要酒醉后搂在一起喊兄弟,不要单独关门开小会,不要连纸合同都不签。

不要把职场里那套洗脑二十岁小孩的话术对我再说一遍,不要为了说这些废话专门开会专门搞 PPT 专门搞团建。中年人腰背都不好,喜欢躺着;中年人怕死,开始注重睡眠和护肝。能够喝冰美式和苏打水聊完的几句话,就不要那么复杂。

简单点。

可很多老板和公司,偏偏就不擅长简单点,尤其是互联网公司。

小的、初创的互联网公司,未必能活够三年;大的互联网,又有自己洗脑专用的新话。大家习惯性地掩饰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我们其实只想要刚毕业五六年内的孩子。你看他们身体又好、爹妈又没有开始要医疗开销、还没生娃;

他们正处于 “生命成本” 最低的一个阶段;

我们就是想用这个阶段的劳动力。然后等他们成本上来了,换掉;

至于我们的管理层岗位和高收益期权,有是有的,但基本都在老员工手里。一个萝卜一个坑,体制内都得差不多十五年才换血一批,我们熬个七八年很正常;

这群孩子多数是没戏的。

真心话无非就是这些嘛。

有时候我觉得小时候那种 “奇志和大兵” 式的双簧表演应该文艺复兴一波,就演一演这些职场里的 “两面话”。

十年前开始流行的舆论是 “媚青” 路线。

年轻人就是好呀就是好。大胆地去活去享受,钱不够了蜀黍借你,还不够就赶紧麻溜地滚去打工。

然后十年后不仅继续媚青,再加上 “厌老”,厌恶中年人。

你看这群中年人,就是他们不努力不学习,老是抱怨老是不接受 “优化”。

靠,十年前我是青年,现在我是中年,合着你们就盯着一批羊毛死里薅?

说来说去,无非就是中年人的劳动力成本上升了。

收入要担上父母医疗养老子女教育和房贷,时间要分出来陪爹妈看病陪娃上课,工资压力自然上去了。

现实压力一上来,那些套话就忽悠不住了。懒得解释,打上一些老而不死是为贼的标签,扔回给社会。

于是三十而立的正当年,在我国舆论场里成了垂垂老矣,也算国内独有的奇景之一。

知乎用户 光棱镜​ 发表

你无法忽悠比你年长的人,他们的阅历可以让他们免疫你的 PUA。

给中年人打那些你自己都怀疑有效性的鸡血**(有很多机会和发展的空间 (延迟满足))**,中年人会用看傻逼一样的眼神看你的。

毕竟中年人再延迟的话不等满足就已经死去了。

你当然不喜欢被那种眼神凝望…………

以上

知乎用户 Evonne​ 发表

这个话题很多人讨论过了,也有许多大神老板讲解为何互联网公司不招录中年人的各种原因。

之前和一个在国企呆了 8 年,入职互联网公司 5 个月后就离职的 35 + 朋友聊过这个话题,可以从一个打工者角度谈论一下,它不欢迎中年人,中年人是否被欢迎得起的问题。

这位 35 + 的朋友有婚姻无孩,从国企出来一心想进入互联网大厂工作,因为过往的电商工作经验,顺利入职某电商,运营职位。

工作时间早上稳定,下班极其不稳定,正常下班时间是晚上 10 点,大部分时间是晚上 2 点,有时候是晚上 4 点。

说的是双休,上班 5 个月周六休息过一次,而且是请年假的方式休息的。

每周或每两周有团建,迎新的、部门的、公司的,晚上团建后回公司继续加班到深夜。

最后担心自己体力不支决定换个赛道。

中年人除了要考虑自己的职业发展,更要看到你是全家人的依靠。除非你孤身一人无牵无挂,每天没有足够的时间睡觉和健身但是身体却强壮如牛,那么你不用担心互联网公司不欢迎你,只要有能力一样可以在 35 岁之后进入这个行业。

大家在考虑互联网公司不欢迎中年人的同时,说不定互联网的 HR 在给你机会养生保命,更是在帮你规避头发早脱的风险。

知乎用户 正义的朋友 发表

作为中年人,答一发。

首先,不是互联网公司不欢迎中年人,是基础岗位不欢迎中年人。互联网公司高额的起薪造成了一种程序员是某种相对 “高贵” 的职业,事实上,在行业内部,程序员本身就是基础岗位,与饭店服务员,销售行业柜姐,没有任何本质不同。但是,由于互联网行业为基础岗位提供足够高的薪资,造成大量人才、年轻人,涌入这个行业,当然会拔高这个行业本身的准入门槛,大龄人员难以入行。

第二,所有病垢的中年人所谓 “家庭负担重”“精力跟不上” 等等等,都是扯淡。无非就是给自己找个冠冕堂皇的借口罢了。论工作强度,工地上的力工、瓦工,随便拉出一个就比程序员大多了。没听说过这些岗位不要中年人。原因不过是从业人口少,有人干就不错了,资方不敢那么随意的挑人罢了。这么说吧,程序员干活要头发,工地干活要命,你说哪个苦?

第三,那么为啥互联网公司中年危机叫的最凶?网络话语权的问题。比如工地上的中年人,流水线上的中年人,他们的危机更大,甚至有很多都是因为长时间的巨量体力劳动引起肉体上的病变与残疾。但是他们没有能力,或者没有意识在网络上为自己发生。知乎,或者说网络代表不了现实社会。再有就是,互利网公司的高薪早就了一批长时间从事基础岗位的从业人员。举个例子,服务业,当从事基层服务员一定时间后,必然会因为经济(主因)、家庭等等客观原因转行或转岗,但互利网公司不一样,至少基层岗位提供的高额薪金,可以让一部分从业者专心从事基层岗位,直至被新入行的继任者淘汰。

最后,有管理能力、实操能力、行业经验丰富的中年人,在经济环境正常的情况下,到哪都受欢迎。至于现在,老板自己都快饿死了。与啥年龄段无关,与整个经济形势有关。

知乎用户 萝魏紫​ 发表

中年人不太容易忽悠

知乎用户 文礼​ 发表

这是因为国内互联网(当然国外也没有差很多)的业务本身性质和商业逻辑,就如同互联网行业技术上常用的一个名词 “横向扩展”(指单纯通过增加服务器数量增加并行处理能力)那样,比起纵向积累,更加看中的是横向速度和广度。

用最快的速度,最高的薪水,招最多的人,快速垄断市场形成规模效应,然后流量变现。

显然,年轻人更加适合。

知乎用户 findyi​​ 发表

2019 年以来互联网开始剧变,年龄 35 岁以上,拥有多年互联网经验的中年人越来越不受 HR 和企业的待见。

裁员潮来临之际,互联网的中年人成了第一批被牺牲掉的人。

猎头朋友 A 君,抱怨最近跟了不少 35 岁以上候选人,都无一成功。A 君感叹:“这些人的履历都挺不错,但那些大厂都以各种理由给刷掉了,其实还不是嫌弃他们年纪大了。“

1. 互联网中年人的崩溃从被裁员开始

33-40 岁可能是互联网人最焦虑的年龄段。

我的一个师兄最近很郁闷,在甲骨文工作 10 多年,19 年甲骨文中国大裁员。师兄也被裁了。师兄毕业的时候是我们实验室的明星人物,在甲骨文的这十多年兢兢业业,勤奋刻苦的工作。

刚开始师兄还挺乐观,甲骨文给的赔偿还算可以。而他的学历和经历都还不错,应该能找一份 BAT 级的工作。

应聘一段时间之后,师兄发现想维持在甲骨文的收入几乎是不可能的。BAT 等大厂对 35 岁以上的应聘者几乎是忽略的。而中小厂商给师兄开出的 offer,薪资基本是甲骨文的 60%。

纠结一个月后,师兄加入一家中小公司。

结构优化是取代裁员的一个更好听的词汇。但被优化的,往往还是那批中年人们。

从 2015 年到 2018 年,阿里巴巴进行了近 17 次的人才结构调整,调整后,80 后的管理者和技术骨干占到了 80%,此外还有 5% 的 90 后管理者。

2017 年,华为发生 “集中清理 34 岁以上交付工程维护员工” 的风波,尽管华为事后否认了此事,但无论如何,这又点燃了一次中年互联网人的焦虑与危机。

关于优化阿里的中年人,马老师是这么说的:“未来每年阿里将向社会输送 1000 名在阿里工作 10 年以上的人才”

不雇佣中年人,这笔帐对于企业来说并不难算。雇佣一个互联网中年人的成本,能够雇佣两个新人,并且后者的生产效率更高,可塑性更强。

在这场整个互联网行业的结构优化浪潮中,大批有经验的中年互联网人被淘汰,而硬币的另一面,企业依旧在斥资重金吸纳新的人员,尤其是那些优秀的年轻人。

2019 年 7 月 23 日,华为总裁办发布了一封邮件,宣布对 8 位 2019 届的应届博士生实行年薪管理制度,最高的有 201 万,最低的接近 90 万。

而那些被优化的互联网中年们,身上背着家庭的重担,也有着多年的工作经验沉淀,裁员潮之后,他们却只能另觅他路。

2. 公司的算法

身体 & 精力考量

年轻人在互联网行业有巨大优势,996 的工作强度对于年轻人算是家常便饭。对于 35 岁之上的中年人,就是不可承受之重。

中年人一般都会有职业病:背疼、腰疼、脖子疼。中年人还需要照顾家庭需要占用大量时间。在职场上拼,拼实力的背后更多是在拼身体拼精力。

这个选择题,公司算的很清楚。

价值观考量

BAT 这些大厂更偏爱应届生或者工作时间不长的年轻人,年轻人更具备可塑性,公司很容易让他们的价值观统一。

那些工作多年的中年人呢?很难完全接受某种价值观,至少会有更多的思考和质疑,而这并不是组织所希望看见的。

一旦工作超过 5 年的互联网人,再想跳到大厂就非常难了。

学习能力考量

互联网行业有个特点,发展非常快。发展快的好处很多,意味着机会更多。这十年很多快公司颠覆存量或开创增量成长为巨头,这个过程成就了一批企业家和跟着暴富的员工。

但是发展快也有残酷的另一面,大量的新技术不断涌现。从 web1.0 到移动互联时代,涌现了大量编程技术、不同的产品方法论、不同的运营玩法。一旦不能快速学习迭代,就面临被淘汰的风险,而中年人的学习能力大概率是不如年轻人的。

四年前面试一个清华硕士,技术基本功一流,但只会 C++ 语言。综合评估后,我还是放弃了这个候选人,因为他已经 38 岁了,再学习新的编程语言对他来说非常有挑战。

许多人的青春,要么在空中划出惨烈的美,要么不明不白摔进万年的灰。

3. 打破枷锁,互联网中年人也会有春天

我们每个人都会老去,今天的年轻人明天也会是中年人。互联网中年人如何打破职业枷锁,扼住命运的咽喉?

要么,你在某个垂直专业领域成为一个顶尖 Top10% 的专家。要么,你就要努力让自己成为商业领域 Top10% 的高手。

成为专业领域的 top10% 高手

中年人和年轻人比体力、精力、学习能力恐怕很难胜出。但中年人胜在经验丰富,胜在技能娴熟。

在某个专业领域深耕多年但中年人,如果一直保持刻意练习程度的学习、思考、总结、复盘,那么一定有机会成为这个专业领域的架构师

从事任何专业,认知的提升都会有一个点 - 线 - 面 - 体的过程,拿技术举例:

  • 技术认知的点:解决模块问题,解决单系统问题,熟悉某个技术栈
  • 技术认知的线:解决某个产品业务的问题,精通某个技术栈,了解多个技术栈,实现多端精通,具备某个产品的架构能力
  • 技术认知的面:具备解决公司产品业务的问题,精通多个技术栈,拥有全局架构能力
  • 技术认知的体:前瞻性的技术规划,商业和科技的融合思维,引领架构变化,技术驱动商业变革

突破点状认知,掌握了线面体认知的中年人不需要跟年轻人拼体力。

我的好朋友,转转首席架构师,就是这样一个技术人,他有卓越的技术架构能力和优秀的团队管理能力。

除了扛住转转千万级用户量的架构,还能做管理咨询和 JAVA 架构培训,这两块的收入都能远超他的薪资收入。

这样的互联网中年人,没有危机。

成为商业领域的 top10% 高手

有些人虽然在某项技能上并没有出类拔萃的表现,却依靠出色的商业操盘在行业内获得巨大成功。说到底,商业操盘依靠的是对商业底层逻辑的运用。

什么是商业的底层逻辑?某些不变的东西和规律。比如在线教育行业,最基础的四个模块就是教研、教学、产品和营销,保证这四个模块的健康运转和连接构建成一个健康的系统就是做好教育的底层逻辑。

一个商业领域的高手,要能够知道如何经营一个生意,通过商业经营让一家公司或一个业务的商业价值能够持续得到放大,收入更多并且经营效率变得更高,最终为公司获得更多的利润。

商业领域的高手,首先是要立足于某个行业,或是某一类商业模式。那么选择某个行业之后如何成为某个行业的商业高手呢?先看看下面这张图:

选准了一个行业之后,先从某个业务环节切入,然后在一家或多家同类公司内去通过轮岗、谋求新的职业机会等方式慢慢去熟悉多个业务环节,让自己成为一个业务模块的 Leader。

再之后,继续通过轮岗或参与重大项目等方式在一家公司或多家公司去深度了解和熟悉多个业务模块的运转,让自己具备更宏观和更整体的思考,懂得如何经营一家公司。

同时你需要掌握跨领域跨专业的能力,掌握整合资源的能力,具备破局思维,深刻洞察商业本质,提升自己的行业洞察。

这样的互联网中年人,可以自己创业做 CEO 也可以加入一家公司担任联创,还可以到中大型公司担任部门总经理。

4. 提升思维层级,互联网中年人不抱怨

提到思维层级,先说下「NLP 思维层级」:

NLP(神经语言程序学) 是由班德勒和格林德在 1976 年创办的一门学问,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微软领袖比尔盖茨、等许多世界名人都接受过 NLP 培训,世界 500 强企业中 60% 采用 NLP 培训员工,思维层级是 NLP 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不同人的思维层级差别很大。大部分人处在四种思维层级之内:环境、行为、能力、BVR(价值观、信念、规则)。

**环境层:**思维层级最低的就是环境层,什么是环境?就是除你之外的一切,都可以认为是环境:天气、领导、家人、交通、房价、物价等等。

处在这个层级的人当他自身不好的时候,会把所有原因归因于「因为环境不好」。比如:

工作做不好是因为领导是个蠢才…. 没能升职加薪是因为其他同事用了不正常的手段…… 上班迟到是因为政府道路规划太差导致交通太堵……

总之,出现了困境肯定不是我的问题,是政府的问题、同事的问题、市场的问题、家人的问题。

而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会从环境着手:

工作不顺心?那换份工作吧朋友越来越不可理喻?那不来往好啦

不知道大家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很明显的特点就是负能量多,充满抱怨。只要你和他聊天,仿佛他就是全世界最倒霉的人,所有坏事都让他遇见了。

**行为层:**处在这个思维层级的人已经跨越了环境层,想要解决问题?那就行动起来,他们充满执行力,是人们眼中的「实干家」。

处在这个思维层级的人首先会把问题归因于「因为我还不够努力」。比如:

被领导批评了?那一定是因为我还不够努力女朋友和我分手了?那一定是因为我还不够努力工资太低?那一定是因为我还不够努力

处在行为层的人,解决问题会从自身的努力层度着手。比如:

绩效变差了?那我开始多加班工作吧女朋友开始有情绪了?那我赶紧多打电话多买礼物吧

但是不是努力了,所有问题就都能解决了呢?是不是努力了,就一定能获得成长成功呢?

越努力的人就会越成功吗?外卖小哥、农民伯伯、煤矿工人他们不够努力吗?农业社会的人比现代人不更辛苦不更努力吗?为什么农业社会的生产效率不及现代社会的百分之一呢?

努力是成长或取得成就的必要条件,但远远不是充分条件。

**能力层:**什么是能力?就是能用更简单、更高效的方式解决同样的问题便是有能力。处在这个思维层级的人首先会把问题归因于「是因为我的能力不足」。所以他们遇到困境或困难也会从能力着手,比如:

和男朋友的关系不好?一定是我的沟通技巧不够好,我得多学习一些沟通技巧团队没有带好?一定是我的管理能力还不够,平时多学学,或者再去学个 MBA

这样的人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能把学习到的知识和方法应用到实践中来解决问题,进而改善效率获得更多的成就。

他们明白,问题的产生一定不是孤立的,一定有背后更本质的原因。并且解决这些问题一定存在多种方法,首先是要分析问题、洞察问题再去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而不是在黑暗中胡乱探索。

**BVR 层:**什么是 BVR? B:belive(信念)你相信什么是对的,V:value(价值观) 你应该选择什么、放弃什么,R:rule(规则) 做人做事的原则,比如:

终身学习是我的信念之一,这是因为我相信人的成长是无边界的利他主义是我的价值观之一,因为我相信要想获得先得付出诚信是我的规则之一,诚信的背后源于利他主义的价值观

能力层是把事情做对,而 BVR 层是只做对的事情。

处在 BVR 层的人遇见问题首先会思考:“哪些是最重要的问题”、“除了我看见的问题,还有没有其他更重要的问题”。「BVR 层」就是做选择题的能力,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更重要什么可以忽略不计。

如果你还没有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原则和信念,你的人生选择就会像苍蝇一样乱撞,人生方向也会摇摆不定,最终很难有大的成就。

如果你是年轻人,你大可以处在环境、行动这两层,因为你还有足够的时间来迎接社会的毒打。

而如果你已经是一个互联网的中年人,那请你至少要跨越到「能力层」。

**写在最后的话:**互联网中年人要破局不被淘汰,必须成为专业领域或商业领域 Top10% 高手,升级自己的思维层级,站在更高的思维层级来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

我们是见识经济高速发展,互联网从无到兴起的一代人。互联网只一个符号,变化也只是一个状态。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下,不断提升认知,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技能将永远重要。

向上的路,并不拥挤。拥挤是因为,大部分人选择了安逸。

知乎用户 童毅​ 发表

为什么过了 35 岁就不能考公务员了?

这道理跟互联网公司不欢迎中年人一样。

主要的问题还是在于基础的工作更加看重的是年纪小,能加班,听话就行。

年纪大的人,职场老油条,老板自己画饼也会觉得这老小子说不定在心理嘲笑我,而年轻人说不定就真的信了,所以这就是很尴尬的问题。

另外就是年纪大,事情多,自己想法也多,要的钱也多,对于公司领导层来说管理就难。

如果是我们自己中年危机出去创业,能忽悠来创业公司工作的一般都是小年轻,而中年职场上也自己不愿意领导老板比自己小。

知乎用户 路视界 发表

从根本上说,这是由目前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发生水平和发展模式决定的:他们既提供不了、同时也没有意愿提供太多有技术沉淀或管理经验积累的岗位。

毕竟中国互联网行业的模式和基础技术架构已经成型,相比于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投入的原创科技领域的星辰大海,它们更看重的是老百姓菜篮里的几根大葱和几捆白菜;他们更喜欢谈论商业模式,而非科技创新。

所以他们需要的是既有技术的补漏和维护,大量年轻劳动力即可满足。他们可以像螺丝钉一样 7*24 小时连轴转;不仅自己身体健康、精力旺盛,而且没有老人和孩子生病需要照顾、没有孩子周末补习班需要陪同、没有爱人过生日 / 纪念日需要庆祝。中年人,你可以吗?

知乎用户 陈思炜​ 发表

这张图流传已久,2020 年的报告的数据还算新,直接展示了互联网公司(特别是大厂)的 “年轻化” 偏好,而且越是成立时间短的公司,其员工的平均年龄也越小。

不知道有没有人还记得六七年前几位互联网大咖用来形容其商业模式的一句话?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快速立项,快速融资,快速招人,快速烧钱,快速圈地,快速试错,快速迭代…

在互联网行业内,“快” 这个字几乎贯穿其每个领域,从企业文化,到战略规划,到组织发展,再到最落地的日常运营。

“快” 不一定能成功,一将功成万骨枯,99.9% 的竞品在几年里注定要被世人遗忘,

但若离开了 “快”,几乎意味着败局已定,可能连 1% 的赢面都没有。

紧接着,又伴随着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的加速发展,

商业模式的 “唯快不破” 更是朝着极致的方向不断进化。

在我的文章陈思炜:【精】职业发展的「循序渐进」和职业生涯的「死亡三角」理论 里提到上面这幅图,大概逻辑讲的就是随年龄增长(朝 30 岁及中年发展),一般的规律是,体力脑力精力都是↓的趋势,家庭事务和责任却是朝着↑发展的。

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会在工作的诸多方面与 “快” 字相悖。

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何互联网公司不偏好中年人这一现象了。

但问题是,很多人因此倒向了期待通过朝体制内走来寻求 “安稳”,

这使得出现了如下这样的场景对比:

互联网 TOP3 大厂的招录比低的有 25:1,高的也就 400 多:1,而公务员考试,一些看似并不亮眼的岗位,比如上图台州市殡仪馆的服务岗,高达 973:1,西藏某邮局岗位甚至高达 20813:1。

童鞋们,你们可知,这样的招录比之下,意味着什么吗?

意味着,在分母上的考生将很可能在全力以赴备考却未能上榜的情况下,全年几近 “颗粒无收”+ 不得不家里蹲(还不一定能 “躺平”)+ 来年很可能再战,这意味着的是巨大的机会成本。

这可是在 20-30 岁的青春年华最宝贵的一年年的时间呐!

更进一步想一想,在这样的招录比之下,任何人又有多大胜算二战上岸?

[

落榜率 98.88%,你还考公务员吗?

陈思炜的视频

 · 14.1 万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381220455546810369)

[

为什么大学生不敢找工作了?

陈思炜的视频

 · 10.6 万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366128701722140672)

[

内卷时代,最卷的不是职场,而是人心!

陈思炜的视频

 · 1.8 万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432704762151731200)

外部压力之下,更多人会倾向于 “求稳”,这完全可以理解,也无可厚非,

可多少人有想过,80/20 中众人皆往的那个方向,真的有那么 “稳” 吗?

更有甚者,你是否以为,笔试面试都拿第一,总能金榜题名了吧?

别人贪婪的时候该恐惧,别人恐惧的时候该干啥呢?

答案留给各位。


PS. 我没有说现在的考公大军的每一位都不该考公,从来没有过,但到底适合不适合,并且很关键的是,是否这真是属于自己的最优选择(不是属于别人的),值得三思!


知乎用户 曾轶​ 发表

这是互联网公司身居高位的人做的决策

那么身居高位的人有年轻人嘛?

占比很少,基本没有

那么他们是什么人?

只能是中年人、老年人

他们为什么做这种决策

因为对自身能力的不自信和精力分散恐惧

他们自己因学习能力不足导致知识结构滞后不再能给公司带来创新和活力

他们自己因家庭、身体原因导致在工作上投入度变低精力分散效率降低

他们害怕,下面的员工和自己一样

上下都不行了,那么公司完蛋了

所以他们决定先把下面的员工换成年轻人

因为换掉别人是轻松的

换掉自己是困难的

先捡轻松的

知乎用户 猎头 Aimsen 发表

互联网公司 “求新求变” 的风格下,由于政策变化、业务竞跑等,员工的调整和更迭也较其他行业显得更为频繁。

无论是短视频、元宇宙还是新科技,年轻人感兴趣的领域总是成为互联网公司争夺的热区,而在员工的选择上,他们也从未停止过对年轻血液的追求

在迅速扩张的同时,许多互联网公司推崇扁平化制度,管理岗位少,级别晋升缓慢,这也意味着,绝大多数员工在年岁增长的同时,并不能在级别晋升中与年轻人们拉开差距。

而在互联网公司,更为常见的是不断涌现的 “自带光环” 的名校高学历应届生、后来居上的“管培生”“天才计划” 等,而中年的员工,往往由于精力的下降、成本的上升等成为最先被企业放弃的对象。行业的现实下,在互联网公司里,中年幸存者并不多。

尤其在互联网行业收缩遇冷时,更高性价比且易于管理的年轻人,必然成为大厂的首选。

最后的最后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有用,想邀请你帮两个忙(笔芯),如果需要招人可以联系我

1. 点赞,让更多的人看到文章(不点赞不收藏耍流氓)

2. 关注公众号 [埃摩森猎头圈],第一时间阅读最新文章,关于招聘,关于求职,关于经验

3. 更多职场问题,添加个人微信,交个朋友,个人微信:aimsen20

知乎用户 小鹿​ 发表

在前几年,这种类似的问题已经出现了,当时对于中年的定义大概是 30 岁,而现在,对于中年的定义大概是 35 岁,也许再过几年,这个数字会变成 40。

其实不只是互联网,其他行业也是一样。我们中年人在这个时期都会感觉到一种 “危机”,其中甚至也包括那些财富、地位都已经很高的人,他们也逃不过焦虑而焦虑一多,危机也就来了。

主要的原因,也许有以下几点:

1. 每一个行业都面临随时被创新颠覆的风险,而年轻人的鲜活劲儿就是抵御风险的强大力量。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真正具备时代颠覆性创新的发展方向,有很大一部分就是被年轻人所发现的。

细数整个互联网的大佬们,百度李彦宏、腾讯马化腾、盛大网络陈天桥、360 周鸿祎、小米雷军、网易丁磊等大佬们,大多数都是在比较年轻的时候看到了时代的未来,找到了创新的机会,才在各种风浪中拥有了今天的成就。

在当时,很多传统大佬们也看不懂甚至看不起这些互联网公司老板们,但最后迎接他们的不是倒闭衰败就是被收购。如今,各个互联网公司的大佬们已经不再年轻,跟随他们一起打造各自帝国的元老们也不再年轻,他们也许在管理、资源上拥有了年轻人不可能比拟的优势,但他们必然不想走几十年前传统大佬们的老路…..

通过及时拥抱年轻人、支持年轻人、逐步让有能力的年轻人获得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这就有可能帮助大佬们更好更全面地看懂未来的市场趋势,降低在方向上走错的风险,甚至抓住一些属于时代变革的颠覆性机会,这自然是好事。

2. 年轻人体力好。

什么叫体力好?如果体力好只是指 996,那其实中年人也可以达到。这里的 “体力好” 指的是积极、主动的态度。微信秒回,主动为客户提供情绪价值,而不是按部就班、或者逃避责任,迎难而退。

这种态度是一般中年人难以形成的,在职场混迹久了以后,很多多变成了老油条,缺乏激情,也缺乏动力。

3. 年轻人的学习能力强,中年人的核心竞争力在减弱。

二十七八黄金年龄的年轻人掌握的能力基本都能满足行业需求。自然不去考虑年龄大家里事情多精力不够旺盛的中年人了。你看那些所谓越老越吃香的行业,为什么没那么卷,因为年轻人本来就不愿意去。

年轻人想赚快钱。小鹿逛了很多失业主题的社区,好多人想培训的都是设计、编程这些大家眼里看到的职业。一提起越老越吃香,就只会想到医生律师教师。也难怪,高中教育不会对你说社会运作全貌,得利者也不会告诉你哪些方向可行。

再看中年人这一方,职场一段时间后,累积了一些成绩,生活无虞,就会失去工作动力,陷入职场倦怠,开始对遥不可及的 “生涯愿景” 心猿意马。

而这种职场倦怠,是因有了一定的工作经历和经验沉淀后的懈怠,与在哪里工作其实关系不大。所以并不是说只有那些小公司才会出现中年危机

像互联网大厂这种竞争更加激烈的地方,这种中年危机只会只多不少。只是这种中年危机只有在生存竞争压力的惯性模式下终于浮现,才有机会被看见。

中国的互联网行业享受了这个世界上最快的发展速度,中国最聪明的人、最勤奋的人、最努力的人,都在这里;

中国最密集的资本、最棒的 CEO、最牛逼的大钱都在这里;

中国最广袤的 C 端用户、最大的零售渗透市场都在这里;

中国最值钱的商业主体公司都在这里。

最大的杠杆意味着,这个杠杆也加在了这个行业的所有人身上。

我们看到且实名羡慕那些因为蚂蚁金服上市而盘满钵满的老 P,我们也看到过 95 后青年因为早早加入头条而身价过亿的铁子们!

但代价就是,持续的杠杆带来持续的淘汰,杠杆再继续,资本的力量和公司的发展,需要更优质的生产要素,因此淘汰成为一种必然。

行业的杠杆,倒逼人们,要么创业,要么被淘汰,要么狗着。

原因还有很多,除了原因之外,或许我们更应该关注解决方案。

我们该怎么办?

豌豆荚创始人之一、现在是知群 CEO 的马力老师

@马力在知群

之前对这个问题总结过一些感想,我在这里把他的搬运过来给大家做一些借鉴。

马力老师目前仍然坚持每周三晚上进行直播,和大家一起讨论互联网热点,拆解互联网思维。想要和他一起交流的朋友们,链接已经在下面了,添加小助手就会拉你进群,直播前,管理由都会提醒。

马力在知群:每周三晚直播,为你拆解互联网思维!

以下是马力老师的回答:

前段时间有好朋友和我说,感觉随着年龄增长,会有焦虑。因为年龄越大,会发现技能上面并没有比年轻人高太多,体力和精力可能还要差一些。这样的问题迟早大家都会遇到,无论是在职场中工作了很久,还是刚入职场,有些事实,业务应该早一些了解。

分享一下我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对于所有年龄在增加的企业里的中层,以及未来要成为中层的大家:

1. 永远贴近业务

在工作中你会面临一些微妙的选择,是纯做管理,搭团队管人,还是更贴近业务。这两者往往不互斥,但是很多人会不自觉的偏向前者。所以经常看到一些朋友的焦虑,虽然纯做管理相对要轻松一点点(很多时候也未必有多轻松),但是自己的那把剑容易钝。贴近业务是很考验人的,也很累,但是能够让自己始终在一个好的节奏上。

2. 注意警惕自己的体制耦合度

所谓体制,在各种地方都存在。比如你在一家大公司里工作,你会发现很多时间其实在处理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工作,这个比例不低。你在这里的时间越久,越是熟门熟路,知道该从哪些部门争取资源,如何搞定各种各样的关系。但是反过来,你也会让你的体制耦合度不断增加。等某一天你到了另一个地方,会发现自己原本得心应手的工作,对于新的工作价值不大。

3. 平台能力不是个人能力

在一个平台上,这个平台会让你具备很多力量。需要明白这些力量未必是自己的能力。你在一个好的平台上能够使用的资源,可能到了另一个相对小的平台上,就用不起来了,这时候自己真实的短板就出来了。我见过一些在大企业工作的朋友,在创业公司时很痛苦,因为感觉自己很多地方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最简单的,招聘工作,你都会发现,原本大平台的品牌背书很强,而现在你的资源要少很多,但是还得做事情。需要持续提升自己的能力,不要被眼前被加成的能力蒙蔽。

4. 扎扎实实积累资源

很多人不理解资源的含义,以为认识一些人就是资源。其实你得成为一个网络里的节点,不能是单向的,得是双向的。我见过一些人动不动说和这个人熟那个人熟,什么叫熟呢?如果你请人帮忙,如果你需要找人合作,人家能否信任你?你做过什么事情、有什么积累值得对方信任?这是从内到外的积累,不取决于能说会道,长袖善舞。

5. 成为网络中的节点

专业技能是一方面,对于很多人的工作,到一定阶段会发现除了专业技能,年龄的优势在于你能「搞定事情」。这样搞定事情一方面是你能够带领团队搞定,另一方面是能够协调外部各种资源搞定。而且,这种力量不应该完全依赖于你在哪一家公司、哪个职位上工作。比如你们要做一个产品、一个项目,需要各种资源,或者某一天你想找工作,除了猎头外,是不是如果有其他朋友帮你介绍、背书,效果来的更好?你得成为一个网络中的一部分。狭义的说这个网络就是圈子,但是更广义的来说,各种各样的信息网络、协作网络,都是你需要的网络。你要成为这个网络中的节点

6. 熟人之间降低交易成本

熟人可能是朋友,可能是合作伙伴等等,熟人之间做事情,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或者说合作成本等等)。长期来说,你需要尽可能降低交易交易成本,让大家能够快速达成共识。这需要你自己重视口碑,作为网络的节点,获得其他节点的背书。为什么别人会信任你?因为你靠谱,或者其他靠谱的人认为你靠谱,所以大家就信了。太侧重短期利益,往往会提升自己这个节点长期的交易成本。

7. 注重复利型的积累机会

「复利是指一笔资金除本金产生利息外,在下一个计息周期内,以前各计息周期内产生的利息也计算利息的计息方法。」也就是说,利能生利。有一些机会,你不断往下做的时候,以往的积累,能够成为未来新的资本基础,而不是过去就过去了。这样的机会可能是你的工作本身,也可能是一些小的工作,或者就是业余爱好。例如在网上分享知识和专业经验,往往都是我在各种碎片时间完成的,持续了很多年,这样的事情就产生了复利,做各种事情,都能用在这样的基础上,有更多的人愿意支持。当我做知群的时候,已经自然有一批朋友愿意支持,包括很多公司的高管都愿意提供资源。复利能够让我们做的事情不断增强,时间变成了朋友。

8. 讲原则与结善缘

首先在公司里工作,要做好事情,讲原则,这是基础。在这个基础之上,在行业里能够顺手帮忙的,尽量能够帮忙,这是结善缘。因为很多时候你也不知道未来会如何。可能今天别人是找你帮忙,过两年,就变成你要找别人帮忙了。有些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认为自己今天的积累已经足够,但其实如前面所说,很多时候是公司和平台的能力,而不是个人的能力。在这种认识下,一些人甚至会有意为难、做一些损人未必利己的事情,现在可能还觉得挺好,某一天就会吃亏。当然这里有个最基本的点,就是要有原则,在为公司、产品做好事情的前提下去结善缘。

9. 要获得帮助的时候,多想想如何对等

以前有一位好友做的很好,他在和其他公司合作的时候,总会说,在这个合作里我们有很多好处,但是不能让对方吃亏,也得多想想如何能够帮到对方。这和前一点结善缘类似,需要强调的是不要短时,每次都只以自己为出点。总是自己有好处才上,总想让别人能帮到自己,给人感觉目的性太强,但是又是单向的。这样下来,很难有持续的积累。其实会发现类似的积累,在某一天都能够反过来帮到自己。

10. 避免高估自己的专业或者职业

需要清楚公司真正的核心是什么。很多人会说某某公司是技术驱动的、很多公司是产品驱动的,等等。往往做专业工作的人,容易陷入到一个固定的视角里,认为自己的专业非常重要。做技术的觉得技术最重要,做产品的觉得产品经理最重要,做设计的觉得设计师最重要,等等,其实大家都是整个公司的一个环节。驱动公司前进的,往往是一些更底层的商业驱动力。正确看待自己在公司里的作用和位置,积累在这个方面的能力和资源,并继续核心业务,提升自己。

11. 分的清时和势对自己的影响

很多人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而低估时和势对自己的帮助,以至于做职业的决策时产生偏差。有一次和一个兄弟,拉勾的创始人马德龙一起反思,有一个很好的问题:到底是我们在成就这个时代,还是这个时代在成就我们?很多人认为自己做的好是因为自己能力强,但是这是全部原因么?其实很多人是因为在正确的时间点跟上了正确的趋势,或者进入了正确的公司。当然能力肯定不会差,但是要明白很多加成其实来自时和势。如果今天再重复一遍以往做的事,还会如之前一样顺利么?未必。所以有空正确认识这一点。一方面,寻找时和势,让自己顺流而上,另一方面,避免判断错误的时和势,认为参考以往,自己的能力已经足以驾驭。该保守估计的时候要保守,不要因为自己以前能做得好,就认为自己今天一定能做得好。

12. 找到一些机会,往往是概率事件

张颖有一次给我们分享了他的早期经历,挺值得借鉴。在投行工作时突然整个机构遇到问题,他被裁员了。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在两个星期的时间,投出了两千份简历,最终他拿到了一个 Offer,后来一路成了投资圈的佼佼者。这里的重点,是两千份简历,拿到一个 Offer,这就足够了。这就是个概率事件,你不需要到处受欢迎,你又不是人民币,你只需要一个机会就足够了。

13. 设定合理的期望值

自己的下属现在比自己做的好?曾经认为不如自己的人现在成长速度更快?接受这一点,对自己更好。有朋友动辄就是谁谁谁以前是我的下属,我应该如何如何,言语中总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其实,很多时候只是时间上比人家早一点而已,总有一些人成长速度非常快,把自己放的位置太高,一方面不利于外部的合作,毕竟大家都成长到一定程度了,干嘛要觉得自己比人高?另一方面也给自己太大压力,在后续的求职等等过程中,徒增困扰。

14. 在核心业务的基础上扩展自己的能力边界

我自己做过设计师、产品经理、用户增长和市场,所以有时会在不同的圈子里和一些朋友交流。比如一些设计圈里非常资深的朋友,基本上是在各大公司设计这个领域已经做到最高的位置上了,然后聊天的时候会聊些什么呢?不太会聊通常意义上的设计,这些已经默认你能够做好、搞定,或者你能做招到人去做好。大家经常感兴趣的,是听我聊聊线上的用户应该怎么获取、整个大的流量趋势是什么样的、流量的成本结构、如何低成本的推动增长等等。这些话题未必是这个职位的人现在直接负责的,但是为什么大家感兴趣?因为未来很可能用的到。围绕着核心业务,总是有很多机会可以挖掘,而这些机会往往需要的能力是复合型的,越是往前走,越是需要融会贯通。当然一门心思钻一个深的专业领域,同样也可以,只是存在的风险是有可能领域本身不存在了。这在做技术的人当中非常典型。对于大多数人,扩展自己的能力边界,是个好的选择。基于核心业务来有意识的扩展自己的能力边界,很可能今天的收益不是特别明显,但是到了未来某个时候,就会成为你新的竞争力。

15. 你的人未必是你的人

一位在大公司做中层的朋友说,我出来可以带一个团队出来。其实大部分时候,很可能带不出来几个人。大家聚在一起,是因为有这个平台作为纽带。人可能是你招的、带的,但是当时人家看重的不仅仅是你,还有这个平台。明白这一点,不要产生错误的认识。如前面所说,大多数时候,我们的能力是建构在平台基础之上的。

16. 保持危机感

重点是针对 IT 和互联网行业的朋友,这个行业最大的特点就是变化。曾经在甲骨文工作是非常好的事,我有朋友聊起来,说他们在美国每次都感觉甲骨文是很舒服的公司,本身也很赚钱,员工的工作和生活也平衡的很好,听起来很理想,这样的公司是能够工作一辈子的地方。但是现实是残酷的,甲骨文也开始裁员,尽管有补偿,但是很多人都会面临巨大的挑战。其实从一开始就要有这个意识,在这个快速变化的领域,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会被这些变化裹挟其中。危机感是客观存在的,早点认识到这一点,在心态上做好准备,比有一天危机突然来临要好。正确认识了危机感,才能有动力让自己不断积累,有动力如这篇文章里其他各个点里提到的那样去做。

以上。

最近,小鹿建了一个互联网人学习交流群,大家在群里共享资源,讨论问题还是挺好的。如果你觉得自己缺少资源和人脉,或者发展进入瓶颈,有问题没有人交流等等。欢迎私信我 “进群”。

知乎用户 太污相枢 发表

韭菜还是嫩的好割,老了就太辣了。

知乎用户 BigBoss​ 发表

其实不是不欢迎中年人,是不欢迎性价比低的中年人。

刚毕业的小同学,有活力,有干劲,初生牛犊不怕虎。996 甚至 997 的强度都能扛得住。

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精力衰减严重,是没法和小同学比活力的。应该说确实有些项目和工程需要一定的经验,但就我个人的了解,这个比例不会太高,更多的时候是堆人堆时间就能出奇迹。独立贡献者(Individual Contributor)的话,中年人没什么优势,管理岗应该略好一些。

如果一个中年人也可以像小同学一样加班,拿一样的工资甚至只是稍多一些的工资,公司当然欢迎。

最后再说一句,转行要趁早,不要在犹豫不决中浪费大好青春。

知乎用户 默苍离​ 发表

1,互联网公司管理层多数比较年轻,他们对管理中年人没有信心,也没有能力驱动和忽悠中年人,害怕被反杀,他们更倾向于找更年轻的人,用年龄差带来的经验优势降维忽悠。

2,人在 30 岁之后,还会主动学习的很少,因此在变化剧烈的高节奏迭代行业,优势不突出,经验过期很快。

3,在持续十年以上的工作之后,很多人脑子里会有各种各样由工作经历带来的,很难改变的思想钢印。

4,互联网公司招聘中年人,但这种岗位少,坑少,都是中高级岗位,多数人达不到招聘方的期望,所以出现了不欢迎的错觉。

5,多数 “中年人” 没有可以碾压年轻人的技术专长。

以上。

供参考。

知乎用户 曹月生 发表

因为互联网真的不需要经验和阅历,能干活就行

知乎用户 Harry Zhu 发表

当经验和知识的积累给公司所带来的价值被评估为远远低于 年轻身体加班完成公司安排的压缩任务的螺丝钉价值的时候,中年人必然是不受欢迎的;

这和你去工地应聘扛水泥一样的道理,人家要的是强壮的一天能扛几车的壮汉,你一个 IT 的,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在只需要扛水泥的社会需求下面,你来说你会二进制,就是自己找不幸福,因为会二进制在你所处的环境没有价值或者低价值,就不再是优势了;

去年有个新闻,荷南的当地的研究生、博士生都去了卷烟厂流水线就是一个例子,当你不愿意去别的地方的时候,本地又没有你专业对口的生态行业的时候,“怀才不遇” 就是必然的啦,“英雄无用武之地” 也是必然的啦;还有个新闻,桂洲,酿酒踩曲,需要找 211、885,言外之意,用脚踩曲也要高学历高规格,你用大拇指想一想就知道了,211、985 的脚气含菌量更高?

杨志武功好,但没办法用武功挣钱,所以只好卖了祖传的宝刀;

社会不需要你的才华,只需要你听话加班做廉价劳动力的时候,才华、学识就都是低竞争力的因子,八块腹肌才是核心竞争力。

换句话说,当前技术人才的能力已经超出了社会的真实需求,我知道你们要说,社会永远需要技术人才;但:

Talk is Cheap, Show me your Money!

企业对自己需要的人愿意出多少钱,才是真实的需求;

你说社会需要人才,但是我们企业只招年轻的,

你说芯片那么需要人才怎么还说我们不重视技术呢,但我们企业只给 3500,

你说人要有情怀奉献自己的青春,但我们公司认为你的青春只到 35 岁,要是人还多,我们就降到 30 岁,仍然多,25 岁也行;

你说人家 run 了没有良心,但我们公司只招有背景的,但我们农村人也要勉强活下去呀;

嘴上都是高大上,对待员工却是(此处不适宜展示),

那么,

社会真的需要这些你们这些所谓的人才吗?

莫要空谈高大上,员工都是要油盐酱醋茶米面养家糊口的。

普通人也不要自我感动,要懂得按酬付劳,给多少钱做多少事,把情怀留给你的家人,把精力留给你的孩子吧,你失业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你疯狂内卷降价一个人干三个人的活儿;

一个人受欢迎的指数守恒的,我称之为 “

可爱守恒定律

”,你孩子越喜欢你、你老公 / 老婆越喜欢你,你工作就越不喜欢你;反之亦然,你那么喜欢工作免费工作自主超频工作,工作越喜欢你,孩子就越疏远你,老婆也疏远你给力一点的就喜欢别人去了,

“反正有你没你都一样,我为什么不找个喜欢我的人呢?你和你工作过去吧!”

然后你还一脸委屈:我还不是为了这个家!我去,你上午在公司还说的 “为了工作死而后已”,到底你的话有一句是真的嚒?

所以,很多人无法理解为什么真正的工会(不是发洗衣粉教你要忍的那种哈)不允许个体自主加班,所以,我要说:

中年人,你年轻时的疯狂加班,造就了你今天的被动不受企业欢迎!

怎么?只允许你卷死自己的前辈,就不允许更年轻的来卷你?

哪里有只有你卷别人,别人卷不到你的事情?

该!

知乎用户 Peter Tam​ 发表

因为互联网公司的 “RUOZHI”,他们实际需要的都不是有什么技术的人,找几个蓝领、电脑录入员就够了。

再补充一句:互联网公司都有技术总监,那不限于 35 岁吧?剩下的就是打杂的了。

知乎用户 醒后沉默群​ 发表

因为中年人通常结婚生了孩子。两头老人总会需要照顾,孩子总得辅导。

中年人下班时间都不够用。倒也不是不够用,如果事事委托给专业人事掏钱,也就能超然。但是,工资已经被学位房和辅导费掏空了。这年头,生了孩子的,谁还不刷点信用卡周转啊?

所以 35 岁被优化,这是一种必然。你就是再努力,在智力区别不大的前提下,35 岁下班就得走,势必工作时间,不如单身年轻人。

在智力没有明显区别的前提下,中年人被优化,这是一种内卷的必然。这跟学生补课是一样的,除非大家都别补课,否则只要有人补课,剩下的就得跟着。加班也是如此,除非大家都别加班,各拼本事拼经验,那 35 岁的人其实性价比高,因为会比 25 的上手更快嘛。

学区房其实也是同理。除非教育资源平均,或者大伙抽签。否则,必然会变成,好幼儿园旁边房价高。

35 岁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没办法加班,又必须卷入学区房的透支,辅导班的消耗。这是一个无解的局面。

当然,如果 35 岁不生孩子,那企业是很喜欢的。又有经验,又能加班,谁不爱呢?

生孩子这个事情,真的,量力而行。我是随时准备房子一卖回老家等死的。以深圳房子卖掉换来的现金,回老家教育内卷,那完全不虚。我这是算有后路。那没后路的呢?

只要豁得出去脸,不在乎什么 “混的差”,“失败了”,“深圳活不下去了”,“失业回老家”。只要你别计较,就没啥。

或者这么说吧,只要豁得出去脸,坦然跟人家讲,“我生不起所以没孩子”,这路就宽了。

既然大环境决定了,教育跟学位房捆绑,失业跟加班捆绑,你又没办法跳出这个条条框框。最优解就是直接躺平,教育和学位房负担不起就不负担,领工资需要加班就老老实实加班。自己先活下来,能够自给自足嘛。

总结:生孩子这个事情,量力而行,有能力 35 岁不失业 + 教育资格,再说。

知乎用户 钟文​ 发表

图片均来源于煎蛋网无聊图

知乎用户 虎薇老哥​ 发表

怎么说呢,也最近一两年吧,凡是 35 岁以上的男人,一般前面都会被冠上 “油腻” 两字。感觉只要你 35 岁了,一出场就该是油腻的。都会和脱发、大腹便便、满脸油光、睡觉打呼噜相挂钩。中年男人也就成为职场不被待见的象征。

很不幸啊,老弟今年 36 岁了,已经在职场上油腻 2 年了(还好没有脱发,肚子也没隆起)。互联网公司不欢迎中年男人,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早就路人皆知。其实不仅仅是互联网大厂不喜欢中年男人,其他一些什么快递公司、餐饮公司、销售企业等等吧,都不怎么欢迎中年人。

职场对年龄的歧视,自古就有之。只是吧,年代不同,认知也不同。年龄大,这到底是优势还是劣势,还真是不好说,有点风水轮流转的感觉。

在晚晴民国时期,中国的职场上最不受待见的是年轻人。你说我年轻能干活儿,别人都不打正眼瞧你,年轻是没有经验和阅历浅薄的代名词。社会更喜欢的是老人。一个坐堂问诊几十年的老大夫,可比青年大夫要吃香多了。什么,你说医生大夫自古就是越老越吃香?那不说大夫,就说剃头匠、铁匠、木匠、梨园行唱戏的,哪个刚入职场的小青年不得熬上几年,干点杂工、当当学徒呢?那个年代,大家信奉的是经验的积累和手艺的传承。这种职场认知的共识,一直延续到了改革开放之前的那几年。工厂里的老师傅,就是比新手挣得多,要吃香。甚至有些经验很足的老师傅,要被一些厂里当 “神” 一样供着。你还别不信,回头可以问问咱们的父辈。保准会惊掉你的下巴。

八九十年代,这种认知开始发生了悄悄的变化。这时候,国家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大搞经济。再加上,我国的青壮年劳动力实在是太多了。大量的外资企业,把流水线工厂班搬迁到我国,没办法,当时的中国劳动力实在是太便宜了。10 个工人的工资加起来,都没欧美国家的一个普通工人的工资高。由于人多工作机会少,大量的务工人员争着抢着来上班,加班也是常态,从早 7 点干到晚 8 晚 9 点都是常规操作。什么?你还敢提 8 小时工作制?笑话!分分钟就让你滚蛋。你说这些资本家能不喜欢么。这时候,虽然社会需求最多的是青年劳动力,但是他们就是一颗颗螺丝钉,并不被待见。你会问,那中年人呢?唉,这时候的中年人更惨,90 年年代中后期,国企改制,大量的员工下岗,这些本指望着在厂子里呆上一辈子的中年工人们,就这样被失业了。三四十岁的男人们,莫名的慌张和恐惧。只能想办法干点小生意,自谋出路。记得看过黄宏的一个小品,叫《打气儿》,有句台词就是:咱们工人要为国家想,我不下岗谁下岗。说的就是这回事。

庆幸的是,90 年代的下岗潮,也促使一些有能耐的人背水一战,去创业了有的人还折腾的不错。

到了 21 世纪,这就成了互联网的时代,从腾讯到阿里,到百度,再到后来的美团、字节跳动等等,互联网公司表现出非凡的活力和战斗力,在短短十几年或者几年里,就创造了过去传统企业几十年或者几百年才能创造的财富。互联网大厂是风光无限,被人膜拜啊。大厂上班的码农们也成为了职场新贵,他们的年收入也动辄用百万计算。相对其他性质企业的工作收入,大厂员工的收入简直就是鹤立鸡群。福利待遇太好,也就继续吸引更多的人才投入到大厂的怀抱。

传说 2020 年,以福利待遇好著称的字节跳动,在招聘应届生的时候,竟然出现一个职位被 300 个候选人争夺的场面。你现在想想,互联网大厂,他缺人才么?绝对不缺呀。

那大厂里的中年人现状又如何呢?网上看到一个图,我觉得非常生动地说明问题。我展示下。

看到了吧。假设你 23 岁大学毕业步入职场,工作五年后,也就是你 28 岁时候,你的工作技能基本就达到了巅峰,28 岁后,随着长期的高强度工作,身体状态的下滑,你的工作投状态、工作技能都会衰减。同时你成家立业养儿育女,家里的破事也就多了,这更会影响你的工作产出。但因为你有了七八年的工作经历,你想要的薪资反而更高了。那对于老板来说,是用已为中年人的你划算,还是用这些年轻人划算呀?毕竟你的薪资要求,可能是新人的 3-4 倍。你可千万别说,我懂技术,这么多年我积累了大量的技术经验。唉,你的经验估计早就上传公司云端了,你能用几天解决的技术问题,这些没家没业的年轻人,加班加点日夜奋战起来,也就是十天半个月解决了。可人家的薪资要求可是你的几分之一呀。再说了,真要你攻克一个技术难题,也加班加点连轴转下,你能成,身体吃得消么?

社会就是这么现实而又残酷。说到底,还是人才供需平衡的问题。你看澳大利亚等一些国家,一个成年人可能干两到三份活儿,看过一个纪录片(可能是有点记不准了),说澳大利亚的一个 “老白” 先生,白天是学校里的老师,晚上是便利店的收银员,周末还时不时的去农场剪羊毛。这还真不是他们教师的工作挣得少。其实是岗位需求太多,匹配的人力太少了。这是没办法的事情。现在的互联网公司里年轻人太多,后面排队等着进入的年轻人更多。已经 “卷” 得不行了。你说,作为 35 岁以上的“老年人”,你还怎么竞争?

另外补充一句,目前国家大力提倡技术教育,其实说白了是希望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减少没必要的扎堆和内卷。毕竟,我们还有很多的企业天天喊着技工荒呢?很多企业对高级技工是十万火急的需求,月薪出到四五万以上了,这可不比互联网大厂给的少呀,但能应聘的人也是寥寥无几。为啥?曾几何时,国家培养大学生的意识导向就是冲着培养科学研发人员去的。在一定程度上轻视了制造业技术领域的建设。现在的高级技工荒就成了现身说法的结果。这技工荒啊,苦的不仅仅是一个个企业,从长远看,更是影响了国家制造业的发展。

总之现在互联网大厂的中年人都挺不容易的,至于出路在哪里,我也没想好,想好了在写个文章聊一聊。以上吧,啰里啰嗦说了一大堆,希望对一些朋友有用。

知乎用户 陈小胖​ 发表

我好像也快到 35 了,

互联网是很卷,

也感受到很多压力,

上半年选择离开阿里,老婆也不是很理解我,

对于我们来说,其实最难是什么?

除了年轻人给的竞争压力,还有就是职业空间的上限

到了这个阶段,反而不能放松,我是个销售型岗位

对于我们这种人来说,增加垂直的专业性来获得能力提升很少,

只能想办法增加自己的全面性,

拆分到具体困境,我们这一代最大的问题就是 1. 收入来源太少(常年给公司加班,无法发展副业)

2. 活动资产太少(全在房子上了)3. 照顾家庭又花费了自己很多时间。


说回问题,

互联网公司欢迎中年人吗?

如果你是底层码农,底层销售,

出于加班和业绩的考核,没什么时间加班和业绩无法稳定的中年人在哪里会受到欢迎,

这个命题的话,传统行业会收到欢迎吗?

那是取决你的薪资要求。

你愿意降薪很多小公司还是很缺有经验的员工的。


但我觉得关注点还是

在于如何解决困境,

而不是**对于这个现象无限度埋怨,在社交圈寻求同情,给自己一种不是我能力不行,大家也是被淘汰的,是这个时代的错,**

这种抱怨有意义吗?


还是积极一点,想想怎么增加收入或者增加自己上升的通道,

更具体就是

1. 发展副业 2. 考证 3. 跳槽

我是不推荐投资,

我觉得投资赚钱的人很少,有足够多的资本试错才能有收获,如果你是跟我一样的普通人,

我建议你多申请几张信用卡,买合适的保险,定期检查身体和减少不必要的消费欲望,

比投资更能让你得到实际的好处。


还有对于中年人很重要的一点:

减少焦虑

才是最重要的


现在媒体,还是各种信息,push 到你面前都是

35 岁做不出成绩不行了,30 岁没业绩不行了

然后就是知乎上面的各种不到 30 岁年薪百万

先不说这种信息的真假,

年薪百万让你失去家人的陪伴,让你睡在公司,你愿意?


获得高收入的价值在于 2 点:

1 帮助自己或者 2 帮助别人

即使是富二代,不花费精力和时间去维持富一代的经营也是很难的,

你财务自由是为了获得快乐和属于自己的时间,然后你为了财富又把快乐和时间献祭了。


中年人要追求什么?

为什么就不是梦想呢?

为什么要互联网公司欢迎你呢?

很多中年人不是毁于社会的淘汰,而是自己无限度的焦虑和紧张感,


男人 40 一枝花,

为啥一只花,

互联网公司能活到 40 年都没几个,

推荐大家看看这本书,

没人说得清楚老板到底是债多还是钱多,

我们中年人应该好好喝杯茶,做好自己的工作,争取早点下班。

知乎用户 红海人力​ 发表

其实企业,只要上了规模,人在里头就容易被螺丝钉化,随着系统,制度的完善,你看起来操盘很大的一个生意,但其实仅仅是航母的一部分。

今天你看到的那一群挤破头进腾讯阿里头条百度美团的年轻人,和十年前挤破头进 IBM 等诸多外企的那人,其实是同一群人。

01、一些变化正在发生。

5 年前,刚生完 2 宝的宝妈 ZZ 主动从中国最好的互联网公司离职。她所在的互动娱乐游戏工作室收入丰厚,年终奖惊人。但作为 2 个孩子妈妈的 ZZ 精力上分身乏术。

她的主管,是一位被称为工作狂的单身女性,每天 8 点钟到公司,深夜 23:00-24:00 离开。ZZ 每天早上 9:30 到公司,晚上 20:00 下班回家带娃,自知怎么也做不到如主管那样拼。ZZ 正式离职那天,孩子奶奶都哭了:“这么好的稳定工作,怎么能辞职呢?就应该在那干一辈子。”

互联网公司哪有铁饭碗?时间很快就来到了 2019 年 Q2,小 M 的同事,另一家合同到期的大厂员工竟然没有被续约。同事们很吃惊,接着纷纷埋头计算自己什么时候合同到期。

公司文化搞得好,把员工服务时长比作酒。一年香三年醇五年陈,很鼓励 3 年 5 年 10 年老员工,纪念日会发各种礼物和荣誉。校招入职 5 年的小 M 头一次知道这个一直其乐融融的大家庭,也是会抛弃团队成员的。

“真的是很抱歉。但是我没有能力反对,同情心成不了反对的理由,我这虚情假意的难过也会很快过去。”

如果你嗅觉灵敏,完全可以感知到风雨欲来: 公司业务和架构一直变化,你所在的团队不是公司主营业务;团队人越来越少,离职的同事不再补招了。竞争对手越跑越快,你家产品市场份额在竞品里一年不如一年;升职变难,加班变多,奖金缩水,调薪幅度逐渐缩减无限趋近于 0%;一些需要花钱的项目说取消就取消了。

02、HR 是怎样确定裁员名单的?

我国 HR 有一个特色技能点就是如何在不给或少给赔偿的情况下把人辞退。所以说,如果开始感觉系统有点针对你,无他,HR 在走流程而已。

HR 老人菲凡讲述过她所亲历过的裁员:某天 HR 老大悠悠地说,“来,给我拉个名单,我要和老板开会了!"

名单包括: 半年内合同即将到期的员工;包括过去两年的绩效分数,考勤情况,入职时间,年龄,薪资,部门,汇报对象和工资;孕期、产期、哺乳期和长病假等特殊情况人员;试用期人员,按照部门,合同到期时间排序。

除了:

老板的老铁们

新架构核心岗位人员

三期和长病假人员

没有其他特殊情况,你就很幸运的榜上有名了。

HR 新人尤利娅手头多了一些离职谈判的活儿,她站在人力资源的立场上,尽力压低了公司的成本。

要好的同事提醒说:前面被辞退的人其实是我们后面的屏障,如果每个人你都谈下来低于正常离职赔偿。那么到你和我的时候也一定是低于正常赔偿的。尤利娅觉得有道理,迅速立场反转,拼命为离职同事争取权益。

HR 能很容易知道离开的同事下一站去了哪儿。有些需要很长时间寻找新方向,有些干脆改行了,还有些去了更好的平台。

被离开的两个同事,分别都找到了大的集团公司,并先后上市。有点怀疑我方价值观与眼界出了问题?另一方面,也许这就是常人说道:因祸得福,一切都有定数。

我哥之前也说过他以前的两个同事,一个话都说不明白天天嘟囔着要去开厂,结果最后还真开成了,另一个也是被公司辞退结果被另一家高薪聘用了。

没有规律可循。

03、25 的还在读研,30 的已经老了。

32 岁的小 L 想不明白自己怎么就不重要了。就在上一个季度,她的考核成绩还是优。因为业绩目标出色,公司还给加了股票。到了这个月,业务和架构一变动,新总监上任带来了一堆老部下,小 L 很快就由核心骨干变边缘人士了。

从业 10 年,她的职级,早已是普通员工里的最高职级。随着公司鼓励提拔 30 岁以下的领导干部,很多老员工向上晋升管理的通道被锁死了,离开似乎是唯一的选择。虽然 HR 还没有找过来谈话,但是她已经知道了结果。

作为一个带过无数新人的老员工,她当然明白基本的职业素养就是任何情况都不能倦怠工作。但是眼下,她不得不跟自己打架,克服自己时时刻刻冒头出的那种不想接单的想法。

“好像正在变成自己不喜欢的那种人。” 虽然对于接下来的结果有些伤心,她还是觉得 “哪怕离职前一秒也把该做的做好。”

26 岁的悠悠是这团队里的稳定因子。研究生毕业校招加入了现在的这家公司,忠诚度很高。业务上的 SOP 已经熟了,领导交办的活儿不眠不休也要做完。架构变动带来的巨大人力更迭,给留下来的人带来了双倍的工作量。累极了的时候也会有一些怨言:“为什么不顺带把我裁掉呢。不裁掉我然后工作都压下来给我了,我现在只想哭 。”

为了减少悠悠他们的人工筛选工作量,公司里年轻的 PM 和程序员一起做了一个智能化数据筛选工具。把原本需要人工花费时间做的一些筛选和计算产品化了。原来费时费力的一些活儿,用系统工具跑一遍就完成了。这个工作减轻了内容和产品筛选的工作量。悠悠他们组的早班同事很开心。

但没有人告诉他们的是,“这些算法和人工智能的东西是后面跑着的一只狼,人如果跑得不快就被机器学习吃掉了。”

04、大公司中层和大公司中台。

如果明天一上班,公司通知辞退你,你会怎么样?

其实,职场中的 “30 岁 35 岁现象 “涵盖了各行各业,只是在互联网圈更为明显一些。这个年龄的人,都有从业 10 年以上的履历,不管走管理路线还是专业路线,职级和薪水都比较高了。

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有两个时间点的薪资增长很快:第一个时间点是刚入行时,初始薪资比较低,人也是一张白纸,成长较快。第二个时间点是变身成管理者。一般人要在一定年龄后(比如 30 岁以后)重新进入薪资高速增长环节,升职可以直接去到高的薪酬带宽里面,加薪明显。管理者的薪资增长并不是由 ta 创造的效益直接相关的。事实上,在一些持续亏损的企业,管理者的薪资和增速同样是很高的。

互联网公司前几年高速增长。为了更好的协作,增加了很多资源调配部门。比如,互联网中台。一般来说,业务在前台,资源在中台。大中台,小前台联合,为的是提升效率。但是,在 KPI 导向之下,前台和中台之间拉扯不断。有时候前台很难,拿不到资源,就出不业绩;有时候互联网企业中台很难:产品或者一线各自把手伸长一点,中台甚至可以被优化掉了。

和中台一样尴尬的,还有大公司中层。基层灵活,高层稀缺。中层浩浩荡荡一众部队。但凡有个什么业务调整,战略放弃,大批中层直接没有位置。拿着比自己实际技能高得多的工资。一旦被辞退,就很难找到同等高收入的工作。

Orlando 三年跳了 2 次才来到当下的这家大公司安顿下来,带 50 人团队,每个月安安稳稳地拿几万块薪水,不用担心公司倒闭。以他的专业能力,和在团队中资源部门的优势,不用担心没工作。但又总是有隐约的不安,害怕没有创造太多价值,更害自己所在的业务线做不起来。那么,不管自己在多重要的资源部门,都可以打包走人了。

Orlando 提及自己一个兄弟,40 岁失业。混到高级管理岗了,实际上没啥专业经验,全靠资历升上去的,出来了没别的公司肯请他做管理岗。代码几年不写了,新东西没怎么学过,也吃不了技术这口饭了。

05、互联网人能去端盘子开出租吗?

大厂总监张先生至今提起老领导,仍然心怀感激。在上一家公司,老领导曾经告诫:一定要专业傍身。管理者常被公司要求能上能下,管理的身份随时有可能被撤换,但懂管理的业务尖子,是不愁没有出路的。

和张先生不同,调侃自己死脑筋 Q 先生只热爱编程,对管理没什么兴趣。他 39 岁。编程经验 10 年。从 2018 年 11 月一直到现在失业中,其中一个月临时在朋友公司帮忙。面试机会很少,一共经历过 5 次 onsite 面试,3 次在线或电话面试。现在每天在家或图书馆看书,写点博客或开源小项目练手,希望能找到 python/c/c 相关开发测试工作。

互联网公司每天涌入大量的 20 出头的程序员,奔着 40 的 Q 先生求职不那么顺利。“或许再挺几个月,就去干快递或出租了。”

互联网人去干基础工作就能比别人 做的更好吗?

产品经理 CC 求职快 2 个月的时候,也曾被父母赶着去 KFC 端盘子。今年行业里放出来的好职位不多,基本是降薪 30%-50% 的基础岗位。找了各种朋友及朋友的朋友内推,发现不是在裁员就是冻了 HC 要么朋友公司也倒闭了。

大公司竞争异常激烈,几个口头 offer 最终被放鸽子。经历了各种自我厌弃和否定。觉得自己能力差,是被大潮洗刷下来的泡沫,是个渣渣。俩月后,吃尽了苦头,终于找到了一个升职加薪的理想工作,年薪几十万(前几份工作也这个水平)。

38 岁的 reck 是个市场专家,2019 年 1 月中旬离开工作 9 年的公司,失业 6 个月。9 年里,见证和参与了从一个概念到一个年销售额 30 亿拥有 2000 多万用户的知名品牌,从整体统筹品牌市场发展到创意策略输出,主导很多从 0 到 1 的案例过程,曾经在煎熬和骄傲中度过。

求职期间,有竞品的公司发来邀请,都一一被拒绝了。“那样感觉自己像个叛徒。” 也有调研公司愿意花费 1000 美金 1 小时询问一些细节,也被拒绝了。“想花点小钱买别人几亿元的媒介投放策略和 KPI 结果,这种老外的公司太会打算盘了。”

离职之后,Reck 将原来峰值 88kg 的体重减到现在的 70kg(身高 178cm)。不想自己再出征的时候,因为年龄和身体的原因让自己力所不及。他觉得人到中年没有什么人可依靠了。

“父母,孩子,媳妇都需要依靠我的,自己绝对不能倒下。”

06、老板的日子也不好过。

2019 年,对于职业经理人来说,职场暴富红利消失了。对于老板们来说,企业盈利变难,越来越难,冬天很冷。

大厂高管 N 先生一直想开除一个 73 年的老员工,但是一直拖着,没有动手。那个下属前段时间离了婚,孩子和房子都判给女方了,他每个月需要给孩子支付生活费。刚离婚那段时间,他沦落到无家可归。就住在公司。

“如果我这时候开除他,他会更惨吧。要不是他家庭出状况了。我肯定开除他。”

创业公司老板尼克也遇到了计划在心口难开的情况:遵从坏消息周五公布的原则,他准备周五告诉会计咱们公账上就那么几万块钱了,让她出去找找工作,可没想到,没结婚的会计下午去做 B 超说怀孕一个月了。

“这个时候辞退她似乎很不合时宜,但是公司已经有大半年没有营收了。”

过去的一段时间,互联网行业经历了一次变革。包括腾讯、阿里、京东、美团、甲骨文、滴滴等知名企业在内的企业变革,架构调整,缩减业务线,年终打折,调薪降低,福利减少,加班严重等问题,很多人没能躲过这一场寒冬。

这么明显的趋势看不懂吗?连互联网这样朝阳行业都开始考虑内部效率带来的成本问题了,粗放式的增长已经到平台期了。

此刻留下来的人未必是高枕无忧的,因为,互联网没有中年人。

参与创建英特尔公司的前 CEO 安迪 · 葛洛夫曾说,创新是唯一出路,淘汰旧的自己,否则竞争将淘汰我们。“向年轻人学习。” 最近回母校演讲、给师弟师妹们人生建议时,美团王兴也这么说了。

07、被打醒之后的人生。

“我就是懒惰,吃吃老本,混混日子算了”——大概率不会支撑你到退休年纪。

但对于一个中年人而言,人生的确会凭空多出很多关卡。找工作,聊得倒是热火朝天,一到实际要不要入职或者要不要发 offer 就面临各种纠结。候选人纠结的在于薪酬、平台位置、未来发展方向,企业方纠结的在于年龄、付出与产出比、是否做得长久。聊到最后的结果基本都是先加个微信,然后看看有无可能从项目合作开始。

这就像 “改天请你吃饭” 一样,基本属于遥遥无期的事情。

事实上,有人从中高层下来,即便自降身价,也很难找到合适的岗位。无论你怎样谦虚严谨,你 90 后的未来老板可能还是觉得你年龄大了,hold 不住你。也有很多人,被打醒之后,开启更精彩的人生。

前领导公司被并购,他拿了 150 万赔偿金(到手 100 多万),3 个月内华丽转身,加入另外一家大厂。这样的人其实就在我们身边,他们读书,学习,健身,视野,格局,一直在提升。

某公司的培训总监,40 多岁, 公司架构调整,离开后加入新公司,试用期就被解雇,之后就没有找到工作,目前为止空窗四年了。本来年薪 70 多万,现在薪资减到 30 万,依然没有新机会。做地图的老同事最终也接受了薪酬的下降。离开高德 8 个月后,他找到了一份工作。新东家是他从前的一个客户,热情相邀,但开出的薪水只能是大厂时期的一半。

张先生活到 46 岁的人生经验是:职场中最大的谎言就是财务自由。“钱永远都不会满足。因为欲望是随时上升的。” 而焦虑与欲望又和年龄、能力错综交叉,互相拉扯,中年人的新课题永远常解常新。

08、风车早晚会动起来。

曾经的底特律汽车工人让无数人羡慕。但这个代价的背后就是汽车工人从最开始的普通人,经历撕裂和阵痛,一代一代成长为真正的高科技专家的过程。他们一点一点的将一个铁皮罐子,改造成我们今天看到的高级轿车。

年轻人和中年人打球,也是存在区别的。年轻人的球风,多是直来直往,力量十足。而中年人的球风,多有软硬处理。而对比较难打的球,力量也发挥的更有分寸。

我们这一代人是真正见识经济,资本,政治博弈的人。互联网只一个符号,变化也只是一个状态。在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下,不断提升认知,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技能将永远重要。

互联网里的中年人,拎出来放到其他行业还是非常年轻的年轻人。虽然转换轨道,就像推动沉重的农场风车,一开始总是费劲、吃力、紧张和让人烦躁的,但是只要开始,风车早晚会动起来。

知乎用户 左码右娃​ 发表

如果刚刚毕业的年轻人和中年人一起应聘,我确实还是会选年轻人。

首先,年轻,精力充沛。特别是像以前的业绩部门,各种加班,常常加班到 11.12 点。人到中年熬个夜,第 2 天都要缓一缓。

第二,社会阅历没这么丰富。没那么老油条,相对单纯,好管理。

第三,基本上没有什么家庭负担。因为家里请假的机会大大减少。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老老小小,随便一个不舒服就得请假。这个是现实,没有踩人的意思。因为我现在就处这个阶段。非常懂的这种无奈。

有的选肯定是选年轻的。

但是话说回来。每个人都会变老。每个人若干年后都会变成那个中年人。

所以趁年轻,多学点技能本领。有一技旁身让自己成为那个岗位上无可替代的人。那么退一万步就算这个公司不受欢迎,还有其他地方欢迎你。

知乎用户 向北走​ 发表

35 + 的年纪,如果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或者没有财务自由,或者没有自己的事业,或者没有做到管理层,确实尴尬了,找工作会很难:

1. 精力不足了,加班熬不过小年轻;

2. 经验是优势也是劣势,思维固化,不愿意去冒险了,嗅觉减退;

3. 这批人不好管理;

4. 薪资待遇不低,产出和年轻人差不多,容易被代替;

5. 公司都崇尚年轻化,有活力的团队;

6. 学习进步的速度和空间有限,开始吃老本,对公司来讲投入和产出比在下降。

知乎用户 清茗​ 发表

我在传统 IT 行业里,同事的老公在互联网大厂,说一下我了解到的工作流程吧,从这些工作流程中就能看出为什么中年人不被互联网公司欢迎吧。

我们从计划、开发到发布一个版本的时间是半年时间;项目组有两个团队,第一个团队工作到版本发布的时候,第二个团队开始第二个版本的开发阶段。对于一个团队来说,开发周期是半年,实际版本发布周期是三个月。

这半年时间会包含需求评审,计划制定,代码开发和测试用例编写等过程,每个过程对于相应的人员来说都是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去开发或者精益求精

每个版本中要引入的功能是按照人力来计算的,如果当前人力完成不了,就砍需求,把需求挪到下一个版本中去。

按照计划大家按部就班去完成,不会出现天天赶进度,紧急上线要加班的情形。

如果不去比拼体力,对于经验丰富的中年人来说,完全可以胜任,而且因为经验丰富,完成质量也很高,产品到客户那上线的时候,不会出现重大问题。

而互联网的特点是什么呢?谁家先推出新功能,谁就有先发优势,而且一般都是赢者通吃,后来者很难突围。

所以互联网的特点是赶紧上线,带病发布,有 bug 也没有太大关系,随时都可以改,随时都能发布,只有大功能没有问题就没有关系。

在这样的工作模式下,需要保持随时在线的状态,需要有加班加点去赶进度的体力,试问,有几个中年人能长期坚持下去?

知乎用户 汇智动力 IT 学院​ 发表

你错了!

准确地讲,应该是:

  • 互联网公司不欢迎缺乏创造力、成天油腻的中年人(倚老卖老)
  • 互联网公司不欢迎没有实力、薪资要求还老高的中年人(尸位素餐)

毕竟公司要靠业绩来说话,这一点我们程序员也最有发言权,技术越强、资质越老自然越吃香;而如果年龄和技能不匹配,那么对于 it 职场人而言不得不说真是一种莫名的 “悲哀”(这也是为什么大家都说程序员是吃“青春饭” 的)

关于程序员职场的得与失
都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而转行 IT 的程序员高薪背后也是满满的得与失:小白入门阶段——你拥有足够的求知欲,敢闯敢拼,可这个阶段的薪资待遇不会太多,且要面对领导的这种指派,乖乖做个搬砖的机器(尊严什么的就丢掉吧);
初级到中阶期间——此时你或许已经习惯了无休止的加班加点,工作和生活的界限愈发模糊,你也失去了大量自由的时间(包括对恋爱的太多精力);中阶到高阶期间——这个阶段你已经能够淡定地佛系看待工作中的任何突发情况,而一直高度警戒的神经下,给身体也带来不少的影响,但同时也收获着可观的薪资回报
高级 / 资深段位——OK,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一线的工作不必再亲自操刀,你开始带团队、负责运维把控、开始颐指气使,慢慢地你开始回归生活,发觉家庭生活和一场甜蜜恋爱的可贵,而足够丰厚的薪资待遇,也能够让你的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达成一种微妙的默契。此时,你虽然失去了青春、失去了各种欲望的能力,但你终于收获了最初步入职场时,所渴望的爱情和幸福生活:

而如果我们抛开 KPI 来看用人,那么其实年轻人和中年人同样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即:在企业用人考量维度中,究竟会占据哪一点优势,以致不会被排斥在外。

届时你会发现:

  • 互联网公司欢迎创造力强、薪资要求还低的年轻人(边际成本递减)
  • 互联网公司欢迎有实力、且愿意传帮带的中年人(衡量投入产出比)

所以,题主的问题太过于绝对化,无形中加剧了大龄职场人的焦虑和恐慌,这一点在我看来大可不必;

对于中年人也好、对于年轻人也罢,大家在入职前不妨对用人单位做个评判,看对方是以业绩 KPI 为导向的 “投入产出”型,还是以固定薪资为导向的 “边际成本” 型,然后在针对性做抉择,这样才不至于到入职后发现自己不受欢迎吖~

tips:当然了,对于优秀的人才,在哪都会受欢迎,所以各位互联网打工人都要好好加油咯!

(ง •_•)ง


我是汇智妹,软件工程师一枚,公号:汇智动力学院;

每天除分享 IT 技术干货之外,也会聊聊 IT 圈热议的那些事儿,有意转行 IT 的小伙伴欢迎关注一波,查阅最新就业数据及高薪学员成功转行案例~ 比心♥

知乎用户 公子谬 发表

因为中年人已经学会了拒绝无理要求。

知乎用户 一笑梦绕 发表

我觉得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

1. 互联网公司对于技术方面的要求比较高,而中年人收到的教育偏向于工业化,对于信息化的应用还是年轻人更顺手些

2. 互联网公司受到行业性质的影响在许多方面变化比较多,更新速度比较快,对于比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年轻人来说更得心应手一些

3. 中年人收到家庭影响或生活所迫,比较趋向于保守决策,而这对于比较需要创新型思维的互联网公司来说并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其实在各个领域都有各个年龄段的工作者奋斗在岗位上,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年龄只是一个标签不该限制住有梦想的人

知乎用户 Ezawa Tami 发表

因为中年人不好骗。

知乎用户 蜗牛学苑​ 发表

其实不仅是互联网公司,几乎所有的行业都不欢迎中年人,因为这个年纪的人,个人事儿多还要价贵。除非真的很优秀,具备很强的个人魅力,否则求职过程真的很难受和被人嫌弃。

在 14 亿人口和 900 万应届毕业生的大背景下,卷是不可避免的,国情如此。

我们应该乐观点想,互联网行业从业者至少年轻的时候还有饭吃,还能吃饱,甚至赚足了其它行业一辈子的钱。再看看生化环材等专业的工资线,根本都没有机会跟搞 IT 的人相交。那到了中年的他们不是更焦虑?

最后来一碗毒鸡汤结束本次回答:车到山前必有路,年轻时候充分利用好一切学习的机会去武装提升自己,只要你比同龄人更优秀,优先卷出局的就不会是你。加油!

知乎用户 夏天的葡萄 发表

这个问题一看就是年轻人问的,因为中年人自己就知道原因。

1、年龄大了,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作为竞争力真的很难混下去;

2、生活的重心也不是只有工作,还有老人和孩子;

3、体力跟不上,脑子也开始接收不了新事物……

接着来看一张互联网大厂平均年龄的统计图:

从这张图可以看出来,BAT 作为老牌的三大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员工平均年龄 31 岁;百度员工平均年龄 30 岁,腾讯员工平均 29 岁。

以字节跳动、美团、滴滴为代表的新生代互联网公司,字节跳动员工平均年龄相对最低,仅 27 岁;而滴滴出行员工平均年龄最高,为 33 岁。

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大型互联网公司平均年龄都不超过 35 岁。

知乎用户 大魔王 NOVA 聊职场 发表

因为行业内风口变化太快,在很多垂直领域(工种)工作年限无法有效累积成对等的效果收益和酬劳。

一般人都认为:深耕某个领域的意思,就是今天做用户运营、明年做资深用户运营、后年做用户运营专家,那不管你有多资深、多专家,你还是需要一个平台给你提供运营的机会,你的命运依然是被平台掌控的,脱离了平台你什么都不是。

这一套放在成熟行业没问题,大概率不会中年失业,是因为成熟平稳的行业对经验积累的要求更高、对熟练工的仰仗更多,很多行业越来越吃香,就算不是越吃香,用人单位对经验或者说工作年限更长这件事还是整体认可和尊重的。

但放在高红利、快速迭代的行业,就完全错了。

比如互联网,你能说你一个 5-8 年经验的用户运营就一定比一个 3 年经验的用户运营更适合一份相同的工作吗,不一定!在最新最前沿的运营思路、用户变现方式这些节点上等等,说不定你的新想法、新套路还不如年轻人呢。

举个例子:我有个从传统媒体转型做公众号的朋友,刚做短视频领域一两年,30 岁。而我同样认识一个字节的女孩子,刚毕业就做短视频行业,现在工作三年,这三年正好是短视频的风口浪尖,已经小有成绩了,你说我要是 HR 招聘短视频运营我会选谁?

为什么出现这种工作年限越久反而会不受待见的情况?因为互联网时时都在追风口,精耕某个岗位根本没有意义。大量的 35 岁以上的互联网人,没办法靠 “工作年限” 换到对等的岗位,失业在所难免。至于不如年轻人更能加班、更能内卷等等是另一个方面,很多人说过了,我就不多说了。

知乎用户 深圳风物志 发表

互联网公司不欢迎中年人,这跟歧视无关,本身是企业特点决定的,因为互联网公司,是要不停的向前发展的,他需要的是学习能力强,精力充沛乐观,积极主动的一群人。

中年人学习能力下降,他的精力也跟不上了,身体也跟不上了,积极主动性那就更差了,很难积极主动去投入工作,跟年轻人打成一片,这样子,中年人在互联网公司里面就成了一个鸡肋,他不仅自己没有办法向前走,而且会拖累整个队伍的行进速度,那只有淘汰掉了,其实这一直以来都是很正常的现象,只要给出了钱,淘汰就淘汰,再找一些节奏比较慢适合中年人的行业,岗位就可以了,不然年轻人怎么会有机会,企业还怎么发展?不发展,大家企业倒闭了,大家都失业了。

中年人最大的弊端就是动手能力减弱了,学习能力减弱了,搞关系玩阴谋诡计能力真强,这个在职场是最烦人的一件事情,关系搞的非常复杂,工作效率降低了非常多,而且擅长甩锅给别人,这在互联网企中很负面,影响企业创新。

为什么人都不愿意跟中年人打交道,因为阴谋诡计太多了,单纯善良的一面都消磨殆尽了,脑子里只有阴谋诡计,你跟他怎么合作。

一定要去把平庸的中年男早早清退掉的,你不清退掉这批人,企业很快就倒掉了,因为他只会搞关系,这批人适合去传统行业,适合去做一些非技术类的行业,他在互联网里面,会去延缓这个发展速度,因为这个行业需要年轻人新鲜血液去补充的。

传统行业越老越吃香越稳定,因为这些行业不需要创新,你越老经验越丰富,你做的越好,互联网行业不讲究这个稳定的,必须要创新的,你不创新就会被淘汰了,这是他根本原因,跟人品无关,跟跟老板的道德无关。

知乎用户 上官人​ 发表

因为有更好的替代品。

中年人,专业能力溢出,管理能力不足,可替代性强,思维固化,杂事多牵扯精力,自尊高。

相对的,年轻人,便宜、听话、成长快。

互联网公司的特点就是快。

一个靠烧钱而不是积累口碑的模式,本质上就是投机取巧。

而这种事儿,相比于经验,更需要大胆。

你要中年人干嘛?中年人最擅长的不是改变明天,而是重复今天。

所以就换咯

知乎用户 静默东方幽灵猎豹 发表

罗永浩:你干脆报我身份证号得了。

知乎用户 流年​ 发表

不好忽悠呗。

知乎用户 创芯校长​ 发表

互联网公司不欢迎中年人的原因,本质是互联网是属于粗犷管理且非常爱占便宜的行业,而粗犷管理的行业就是需要快速上手,快速的搞出一个东西,先上了再说,然后再慢慢改。

所以你可以看到互联网公司很多产品很多东西真的是一点创新都没有,从点外卖到打车软件,再到社区团购,搞来搞去就那么一套,先上线,然后找融资,然后低价倾销,把竞争对手搞死,然后收割市场,开始疯狂割韭菜。

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公司最后赚钱的方式都是割韭菜。

公司的盈利就靠割韭菜,而这种割韭菜的思维本质上就是不停的占便宜。

中年人早就经历过社会毒打了,你想占我便宜,可没那么容易。

但是年轻人不一样啊,年轻人刚毕业,受过高等教育,对这个社会还是充满着希望,还是想要做出一点东西的。

在这些互联网公司来看,这不就是最好忽悠的一堆群体么?

而且还不会反抗,通过职场 PUA 筛选出最适合公司价值观的一帮子人,然后就让这一群工具人拼命的干,然后每年把那些干活儿不得劲的全都干掉。

这就是互联网公司的现状,割韭菜,割用户的韭菜,割自己员工的韭菜,用高收入吸引一帮子容易控制的人, 每年定期清理已经觉醒的人,保持团队的核心价值观不变。

所以总有一些公司,从上到下,就不是什么好东西,搞小三,搞婚外情,搞员工,搞下属,你出去花点钱能怎么样呢?

非得搞自己人?

所以有些人在取消大小周之后跳出来反对,有些人在取消 996 之后反而觉得这样不行。

互联网公司只是在挑选他们需要的人。

赚钱都是没干正事儿,各种杀熟,各种隐私数据泄露,各种 PY 交易。

一边是宣传大厂的风风光光,一边是利用垄断地位各种打压新兴企业。

这是不对的。

所以今年互联网公司的日子不好过啊,反垄断的铁拳一拳接着一拳。

流量红利开始停滞之后,粗犷管理的丑陋一面就开始暴露出来了。

很多应届生进大厂还没几个月,啥也不会,啥也没人带,就被干掉了。

你玩儿呢?

中年人真的没几个会选择进入互联网公司的,真的不是一路人。

科技型企业就完全不一样。

我们公司做芯片的,公司很多人都是白头发啊,我们部门就有干了十几年的员工。

这在互联网公司简直不可想象。

互联网公司从来没有真的愿意承担社会责任。

不管是承接劳动力,还是科技创新,真的差的很多。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互联网公司大厂的老板不讨喜的原因。

互联网公司不欢迎中年人,中年也不该选择互联网公司。

知乎用户 IT 锅炉野野 发表

不要再用这种题目贩卖焦虑了,所谓的互联网公司不欢迎中年人、程序员 35 岁中年危机…… 无非就是一些人想把他的课卖给你。

我就问你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

哪个公司欢迎中年人?

说的好像不欢迎中年人是互联网公司独有的一样,35 岁中年危机是程序员独有的一样… 真的是这样吗?

网络上一直在渲染这种论调,妖魔化互联网公司,究竟目的何在?在信息泛滥的时代,如何还能保持理性的思考,真的是一个大问题。

[

互联网江湖中的暴力与欺骗

正义这玩意,只不过是一种同情,对与错不是这样分的,今天你看到了不对的事情,你要强出头,明天你就会知道,错的可能是你自己。到时候后悔已经太迟了,没有人会可怜你的。 ——徐克 《断刀客》 这句电影台词描述了徐克刀客江湖的野蛮与残忍,并向我们展示…

25 赞同 · 1 评论查看完整文章

](https://zhuanlan.zhihu.com/p/117490383)

[

如何看待程序员 35 岁中年危机?

IT 锅炉野野的视频

 · 1686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352899298649096192)

知乎用户 壹哥​ 发表

马云、马化腾、刘强东、李彦宏估计都要谢谢你。

并不是互联网不欢迎中年人,而是不欢迎没有竞争力的中年人。

举个特别简单的例子。

两个都是 35 + 的求职者去互联网公司应聘同一岗位。其中,求职者 A 是有在腾讯工作的背景和项目经历,求职者 B 是有在普通互联网公司工作的背景和经历。

如果你是 HR,你会优先考虑谁?

毫无疑问,会优先考虑有腾讯工作背景的求职者,毕竟是大厂出来的有好的平台背书和项目背书。

互联网公司不欢迎没有竞争力的中年人,从用人单位角度来考虑有如下原因:

1、35 + 还没成为管理者的中年人,会被冠以没有价值没有核心竞争力,尴尬的被当做职场老油条。

2、职场上的中年人,会被圈子里公认他们薪资要价贵,不能加班,思维固化,有小孩有家庭琐事多。

3、没有年轻人听话好使唤,中年人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很多时候难以驾驭。

4、互联网公司广泛提倡团队年轻化和活泼化,中年人无法适应加班快节奏,而年轻人廉价且有干劲。

当然,如果你是圈子里的大咖、领域内的行家,有很好的职业标签和行业背书,就算你是 40 + 的中年人也不影响你会是互联网公司的抢手货。

在互联网时代,背书决定发展,能力决定价值。

知乎用户 黑马程序员​ 发表

年轻人读书感受:哇,又学到了,记下来。

中年人读书感受:你看我之前说的没错吧!

年轻人可以不断的接受新鲜事物,新知识,新技术;中年人呢?不断地通过读书学习佐证自己这么多年来固有的观点和想法。

其次就是很多博主都说过的家庭、体力,经历都跟不上了。

但其实我们在互联网公司放眼望去,很少有年纪很小的高管。互联网公司不欢迎中年普通岗罢了

但是有多少人能走上高管之路呢?

真正走上高管岗位的人,谁不说一句?努力 + 运气呢

有人说马化腾、马云等等这些人的例子。

我始终觉得,没有一个人的成功是可复制的,因为有一定的运气成分


一、中年危机

注意力和体力下降是事实,**过了三十岁以后黑马大大自己就有明显的感觉。**年轻的时候看一本技术书哪怕内容特别干,只要我想读完熬夜也是可以看完的。现在翻开技术书,坐在书桌前看十五分钟就开始犯困。

为了写一篇好的内容,是经常会熬夜的,不仅是查资料,也是找到更多的共通点。但是第二天一起来整个精神就不好。

但有时候有危机感并不是一件坏事,**最近和我微胖的小侄女聊天,因为微胖导致她很焦虑,开始健康饮食,减重减了不少。后来我就在想,其实我们的危机感是让我有更多的时间为了以后做打算。**如果你还没有弄清楚微服务,那就快吧。如果你还没有开启博客那就快写吧,还没有副业?那就努力吧。

二、资产投资

每个行业都有年龄危机,其实这是一个不争的实时。其次就是每个行业都有一个发展的周期,想想前几年的通信行业。还有之前的地产行业,简直暴力。现在呢?

换一个观点,比如按照题主说的,程序员可以靠技术度过中年危机,但是 “实现财富自由 是不是大家都追求的。

黑马大大在金融方面不敢多说什么,这都是要大家自己摸索的。分享巴菲特的价值投资逻辑:

  • 找到优质的公司
  • 在它股价合理或者低谷的时候买入
  • 耐心等待升值

或者想要涉及其他投资的朋友们,看看金融方面的书籍。

三、自我投资

如果主业不能让我们度过危机,那么副业绝对是大家更好的选择。

  • **如果你能写博客,**那么平台也会给你一些收益。
  • **如果你有一个公众号,**按照你粉丝数量可以接广告,万粉以内怎么也有几百了,如果十万粉丝就是一篇内容几千,依次类推。
  • **如果你有一本畅销书,**那么你的收入就是源源不断的,有了这些钱之后再去合理的配置自己的收入。
  • 在上一条基础上,你还可以进行投稿,根据知名度一篇内容 2k-5k 左右
  • **如果你是一个技术专家,**可以做内训,也可以自己去培训一些新人,这个收入不能量化,也是一条出路。

但是以上这些,都需要大家的技术过硬。以上内容都需要一定的累积,刚开始做的时候可能没有什么收益,书也卖不出去多少本。但是大家还有接私活的选择。

不影响生活,时间充足,不影响本职工作的情况下,是可以接一些私活的。

但是自我投资这一栏,我想重点跟大家说,首先你要是一个技术过硬的人。

新手 –> 高级新手 –> 胜任者 –> 精通 –> 专家

根据德雷福斯模型,技能掌握程度分为五个级别,大家在哪里?

如果大家在 35 岁以下,请找到自己的核心技术并且塑造好。也就是在这个核心技能上给自己打标签

步入中年之后,给核心加杠杆,整合自己的人脉或者是种种资源利用起来。

我觉得上面说的不是针对某一类技术人员,而是大部分普通人的稳定成长路线,只要找准点去发力,危机是动力。

或许对你有用:

知乎用户 思岚学姐聊外贸​ 发表

中年人不能加班,不能加班,不能加班。

中年人不能熬夜,不能熬夜,不能熬夜。

中年人不好裁员,不好裁员,不好裁员。

其实也不是中年人不能加班,不能熬夜,只是相比年轻人,中年人的确干不过。

1. 中年人不能加班

这个太容易理解了。看着刚毕业 20 多的小孩子,加班通宵上册,连着好几个通宵,第 2 天依旧生龙活虎的干活,自己公司的领导非常开心,甲方爸爸也万分满意。

举个例子,之前有个朋友是做校招的。大家看到校招去到各大高校,都是外表非常光鲜亮丽,带着各种小礼物以及展示各大公司高大上的 PPT,西装革履的出现,心里面狂想收了我的简历吧,我们面试吧,把我招进去吧。你可知道做校招的小朋友过的是怎么一个惨无天日的日子。

特别像招聘公司,智联 51 这一类,一到校招,当然这是一个赚钱的好机会,可以拿到很多大公司的外包大单,但是绝对是可以累得脱层皮的苦差事。甲方爸爸要求的方案改了又改,从业务到对口的相关部门,每一个部门都是连轴转。还有各种外面外包的兼职和其他部门临时突击队,你以为这是要干嘛呢?其实就是打电话定开到宣讲会的地点,特别是像清华北大这种会议室,简直是要抢的,抢到的简直是人品爆发。一个公司会安排至少 10 个人去抢。这只是其中一部分,还有各种物料的准备,跟老师负责的相关对口部门,去约学生参加宣讲会投简历一系列的事情都是人工去做。

其实想想也挺傻的,很多事情完全都是可以优化的程序以后让电脑去帮我们完成,可以简化很多人力啊,但是大家依然是人海战术。这其中用的绝大多数都是兼职大学生以及刚毕业 5 年以内的孩子们。因为他们吃苦耐劳很优秀,而且还可以经过洗脑跟他们说这都是非常值得珍惜的经验啊,去到其他小公司你是拿不到的。这个时候你觉得中年人好用吗?到点了就想下班回家带孩子看老人煮饭,给孩子讲作业,没准还以为老师召唤过去打个杂,干过活。分分钟没有无牵无挂的小青年好用呀。

2. 中年人不能熬夜。

年纪大了,上有老下有小,谁还不担心自己来一个猝死,突然这个家就垮了呢。虽然说都可以去买一个寿险吧,但是应该 80% 以上的人都没卖吧。而且终年熬夜,第 2 天绝大多数人没有精神,像我的话,一熬夜就必然会长火疖子,大脓包。你说我有什么办法呢?我一点办法都没有呀。我宁可每天 11 点准时上床睡觉,第 2 天 6 点起来干活,我也不可能加班超过 11 点的。你可以说我娇气,但是的确是身体条件不允许啊。所以你反过来想了想老板为什么要找中年人呢?能熬夜的小年轻她不香吗?

3. 中年人不好裁员。

我们举个例子,去年新冠疫情的期间,一个朋友的公司还是曾经的上市公司呢,裁员起来一点都不管吃相有多难看(活下来要紧)。不管能力如何,先把入职一年以内的通通干掉。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补偿少呀。 N+1,这里的 N<=1。

这样熬过了半年,缓过气来了,至少不会死了对吧,再来一刀,把 1~3 年以内的不出成绩的咔咔咔一刀给切了。这一批数量不算大,即使是 3+1 公司也是可以扛起来的。

但是还有一波在公司 8 年以上甚至 10 多年了,这些老同志不能裁呀。为什么呢?因为如果 N 大于 10,那公司扛不住呀。所以要怎么做呢,基本上是把这个人调岗调到一些边缘部门,让他看起来还是那一个受尊敬的 X 哥 X 姐,但是却是做电话销售的工作了。电话销售刚毕业 20 出头的时候做做没有问题,等你 40 岁的时候再做,想想自己之前带过的队伍成长起来的年轻人,但是回头想想如果不做,难道离职去另外一家同行里面从 0 做起吗?所以上有老下有小,随便怎么骂的中年人继续扛。

当然能够在一个公司做过十几年的中年人,那也是硕果仅存的。要么已经成为了独挡一面的领导,要么在边缘部门过清闲的日子吧。当然保不住,哪天公司下狠心赔个 N+1,直接扫地出门了。所以找个年轻人他不香吗?只要他看到外面有更好的机会他就跳槽了,压根就不用 N+1 啊。

互联网公司节奏那么快,小 RED 书看到很多大厂的年轻人都因为受不了大厂的各种压力,自动选择离职的。但是工作环境条件的确好,工资的确高,挡不住无数的后浪,前仆后继的往里挤。既然有这么多鲜嫩嫩的年轻人,那我们要中年人干嘛呢?听上去挺残酷的,但这就是现实。

我是思岚学姐,持续分享职场干货,外贸故事。喜欢请关注,以防走失。

知乎用户 小苹 发表

因为互联网行业革新太快了,编程技术迭代迅速,新技术层出不穷,技术理论各种语言、框架也一直都在更新,这就要求程序员的技能需要跟上技术的脚步。

但是随着年龄的上升,生理、心理、学习能力等可能都已经不在巅峰,影响大龄 “码农” 继续学习,而成家立业之后带来的各种家庭琐事,也造成了学习时间减少,一系列的因素叠加让一些企业认为大龄 “码农” 不划算了。

知乎用户 jsj 发表

因为互联网公司需要新鲜血液,让公司始终保持活力。

但如果你的技能一直在进步,那其实对年轻也没有说是很严格。

知乎用户 爱笑的王阿哥 发表

互联网不是不欢迎中年人,而是不欢迎 “没有能力” 的中年人。

你可以看看现在互联网里面的中层领导,几乎都是中年人,甚至一线的小组长大多数也是中年人。

这说明并不是中年人不受欢迎,只是没有能力的中年人不受欢迎,真正有能力的中年人还是很受欢迎的。

试想一下,很多公司的技术专家、资深管理、战略顾问等等有几个不是中年人。

诚然,的确有年纪轻轻就很出众的人,30 岁左右就当上了技术专家、部门总监等等,但毕竟是少数。

把这些年轻的、厉害的人,放到和他们所处的层级上,看一下他们所占的比例,其实很小。

大多数人都是需要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学习才能达到一定的高度。不需要长期积累和学习就很厉害的人,那是天才!

职场就是一个竞技场,在这里有优秀的人,也就有差的人,有进场的人,也就有出场的人。不适合在一个地方继续干的人,就要出场,把位置留给后来的人。

中年人达到了一定的年龄,没有达到一定高度的话,只能被无情淘汰了。

一份工作后面有更年轻、更廉价、更有工作激情、也能够胜任工作的人在排着队等待着,干嘛要用一个工资高、倚老卖老、打不得说不得的职场 “老油条” 呢?

换成谁是老板都会用性价比更高的年轻的人,淘汰 “性价比低” 的中年人。

这就是职场残酷的地方,也是市场竞争的结果。

所以,没有必要抱怨什么,每一个中年的不如意,或许都是因为青年时太安逸了。

我们要做的就是趁着年轻、趁着还没有被淘汰的时候,想办法提高自己、想办法给自己找更多的出路。

避免到了中年时,被公司无情地淘汰了,没有一点出路时,再后悔、再抱怨,也只是徒劳罢了!也解决不了任何的问题!

每一个人都有中年的时候,只是有很多人在中年没有到来之前,就开始给自己找出路、刻意锻炼自己的能力、让自己拥有更多的技能、让自己拥有更多变现的能力罢了。

有些大趋势我们是无法改变的,我们能改变的只有自己。

比如现在人口红利还没有消退,市场上有很多年轻的人口红利,所以企业就会有更多的选择。

当有一天人口红利消失了,35 岁的中年人可能就不会被淘汰了,可能等到 40 岁、45 岁以后才会出现 “职场中年人” 的焦虑;当然,也有可能随着老年化的加重,“职场中年人”的问题会随着消失。

但是,我们总不能坐等那一天的到来吧,再说你真的愿意在公司做牛做马干一辈子吗?

我想,也没有几个人愿意在公司一直干到退休那一天吧。

现在的中年人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还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

我们每一个人能做的也只能是提前为这一天的到来做准备,努力快速地提高自己,多给自己找点出路。

祝好!我是爱笑的王阿哥,如果有帮助的话,欢迎点赞关注转发!

知乎用户 刘鑫​ 发表

我就说一句,我现在 43 岁了 (´▽`)

知乎用户 华先生 发表

因为互联网公司跟互联网公司的差别也大的难以想象。

任何一家公司,不论企业文化,组织架构,人员组成,都和公司的主营业务特性息息相关。互联网行业中,很多公司的主营业务,都是属于上下游产业链极短,像某 “APP 工厂”,甚至都没有什么上下游产业,尤其是一些工具性 APP,上游对接司内其他变现产品,下游直接面向用户消费者,这种业务链条极其简单的业务,根本就不需要什么社会经验丰富的员工,一些刚毕业的小伙子小姑娘,就足以应付,且加班意愿强,人也单纯,团队内部简单可依赖,对公司而言当然是更好。

但并不是所有互联网公司的主营业务,都是业务链条这么简单的,很多公司都是出于一个复杂产业链中的一环,内部的很多员工,也需要去思考更复杂的产业逻辑,对接更多元的职能员工,甚至是外部客户。上能跟销售去谈商户,下能跟研发讲技术方案,左能给供应商画饼,右能向老板吹牛。不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个十年八年,不论聊桌面上的事儿还是聊台面下的事儿,根本一出门就会穿帮。刚毕业没两年的小伙子小姑娘,在商户老板面前,在客户代表面前,就是个小屁孩,根本没办法推动业务,所以这类公司,往往员工年龄更大,社会经验更丰富,甚至广义上说老油条也更多。

所以并不是互联网公司不欢迎中年人,而是很多主营业务的产业链过于简单的公司,用不着中年人。而其他一些复杂产业链的公司,没中年人不行。

知乎用户 Gavin​ 发表

这只能说明互联网公司不需要技术积累,也没有知识附加值高的工作。虽然互联网也是编程但是它并不是编程的全部。

我们知道一个博士正常毕业一般也要 30 好几了,在随便耽误几年,40 多岁都很正常。我认识很多外国的博士都是 40 多岁毕业的。

只要一个行业需要知识积累,就没有办法使用很年轻的人。年轻人除非是天才,一般来说都不可能具备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能够处理复杂而困难的问题。这不是看不起年轻人,而是一种客观规律,积累与掌握知识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知乎用户 老杨叔聊志愿填报​​ 发表

不是互联网公司不欢迎中年人,是几乎所有单位都不欢迎中年人。所以体制外才有中年危机一说,体制内,中年人根本没机会进。

知乎用户 情绪赋能师丁丁 发表

1、现象:市场化强的行业更愿意招聘年轻人。

中年再就业的难题之一就是招聘单位把年龄限制在 35 岁以下。

其中,在强调新进人员年轻化方面,市场化程度较高、竞争越激烈的行业体现得更加明显。

根据目前的市场趋势来看,对就业年龄限制比较多的是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相关的新兴行业。

其中,以互联网行业为例,脉脉数据研究院发布的《互联网人才流动报告 2020》显示, 19 家互联网头部企业的人才平均年龄为 29.6 岁。

而前程无忧与应届生求职网以 123 家大学生雇主调研数据为基础发布的《2021 年大学生雇主招聘观察报告》显示,互联网员工平均年龄均低于 30 岁。

2、原因一:不同的行业在招聘上有其对年龄的敏感度等招聘观念。

首先,在新进人员上,如果不采取及时补充年轻人的措施,企业人员队伍年龄就会逐渐老化。因此,从组织架构来看,大部分企业都必须在招聘中强调新进人员年轻化

其次,根据各大网站招聘网站显示的岗位需求和岗位要求,不同的行业是有明确的年龄限制的。

不少招聘要求在年龄限制是:35 岁以下。一些互联网行业、新媒体行业会把年龄要求列为 30 岁以下。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聘中一般会注明年龄在 18 周岁以上,35 周岁及以下。部分技术性要求、高学历要求高的工作岗位可接受更高年龄员工,比如有的招聘启事中表示:博士研究生年龄不超过 40 周岁,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年龄不超过 45 周岁,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年龄不超过 50 周岁…… 如果招聘学历特别高或特殊人才,那么会在招聘启事中会注明 “可以放宽年龄限制”。

在社会上招聘工作经验丰富、业绩突出的人才时,年龄的限制会相对来说较不明显。

因此,从互联网行业对新进员工的年龄敏感度来看,年轻人更受招聘单位的青睐。

3、原因二:不可否认的是,除了招聘单位本身的招聘观念,中年人相对年轻人有其劣势。

以题主提问的 “互联网行业” 为例,中年人相对年轻人也有其劣势。

关于冲劲与活力。互联网行业作为一个市场化强、竞争激烈的行业,它跟随时代的变化而创新,因此它需要活力大、冲劲强、灵活度高的员工。一般而言,年轻人会更有活力、喜欢并能够把握市场上的新事物、更容易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中年员工因为生理机能、职业幸福感等方面的原因,相对年轻人来说中年员工更容易疲惫、感到压力、缺乏活力与生机。因此,充满冲劲和活力的年轻员工更受互联网行业的青睐。

关于心态。心态是行动的先导。尽管并非所有的中年员工都缺乏冲劲和创造力,有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也会保持活力和干劲。但是,因为过去的职业经历、经验和成就,在心态上,有的中年员工容易缺乏空杯心态,会自满、骄傲、固执己见。这些都会在人员管理和企业发展里创造阻碍。另外,如果企业员工年龄差异较大,一些受等级和阶级观念影响的人容易在职场人际关系中论资排辈,放不下面子、不愿意 “屈尊”。而年轻人由于缺乏工作经验和人生阅历,相对来说会更知敬畏、珍惜可能会带给自己的发展机会、容易保持进取心、渴望进步和成长。一名员工有好的心态,就会以他的积极行动正面影响其他员工并交付给企业所需要的工作成果。从心态这一角度来看,互联网招聘启事中的年龄限制,其实也是在提升招聘到更利于人员管理和企业发展的员工的概率。

关于收入与成本。大多数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不愿意接受有挑战性的、上下波动的工资,很难承受个体差异很大的收入结构,有更高的薪资待遇的要求。现在,有的中年员工甚至已经开始身兼多职,渴望开拓多管道收入来开源节流。在企业遇到重大危机时,中年员工可能无法接受企业以降薪来压缩成本,并在养家糊口的压力下很快就选择离开企业。当然,有的中年员工之所以主动离开企业,是因为自身职业发展遇到天花板,并且无法在收入上进一步提高。而年轻人相对中年人来说经济压力较小,在互联网等行业里,他们更看重职场工作带给他们的实践经验,年轻人更容易接受招聘单位开出的薪资条件。即便是遇到企业改革,年轻人也会倾向于先去适应变化而不是马上跳槽。其实,从企业投入成本来看,无论是互联网、新媒体、人工智能还是其他行业,企业都会更愿意招聘年轻人。

因此,在互联网行业新进人员的招聘环节中,年轻人相对中年人更受招聘单位的青睐。

最后,附上我之前的相关的回答,大家有需要的可以阅读。

我是情绪赋能师丁丁,一名有个人品牌的心理咨询师,祝大家事业顺利,生活如意!

知乎用户 宛珊 发表

年龄层承担的责任不同,选择的风险不一。

青年人大多没有成家,承担较多的是个人生活开支、个人教育投入等关于个体的责任,而中年人除此之外还需要承担的老人赡养、子女教育、团体医疗或意外风险、其它家庭 / 社交生活开支等责任。

因承担责任不同,两个年龄层面对选择后所要承担的风险也不大相同。青年人敢也可以 “任性”,为此所要付出的代价相对较小。但中年人不得不虑前顾后,不敢也不大能率性而为,因为选择后的失败需要付出的代缴相对青年时期太大了。

2. 社会需求总是高职位少,中、低职位多,与经验挂钩后可具象在不同年龄层上。

很多团队或企业多是一个大佬几个专业或中坚辅助一帮小弟配合来运作。

这种结构下对领头、中坚需求较少,对配合需求较高。

市场价格、人才可塑、便于管理等综合考量,市场对中、低职更青睐青年人。

但原先的低职青年伴随时间总有成长起来的时候,但领头、中坚职位就那么多,这时候中年人的选择会骤然减少,不仅如此还要时刻迎接所处位置面对的具体竞争和挑战。

3. 互联网或者说当下时代它只是非常青睐创造力。

我们不得不承认,青年的时候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想象能力等具备创造力条件的能力原高于中年。不过青年也存在许多不切合实际的想象,或许它们将是未来发展的推动力,但未必是当下需要的,这时候需要专业能力较强的人士结合想象需求进行整理、策划、落实、执行,将其变为所需的创造生产力。

4. 专业技能树越修炼道路越窄。

青年人许多刚入职场或入职场不久,发展方向较多,但到了中年专业方向大多已固定或清晰,让他们抛弃几年甚至十几年经验从新开始,成本太高了,与其如此不如再现有道路继续奔跑。这样子他们前进的阻力肯定是越前进越大。

5. 人数不代表把控核心。

从业者多青年,但并不代表核心控制群体是青年人。行业公司领头、中坚人士大多还是中年。他们才是这个行业的话事人。

中年人不是被互联网抛弃,只是面对的各种压力较大而已。

互联网它欢迎任何群体,它不排斥或不喜欢某一年龄层,但它非常青睐对它成长有帮助的人。

知乎用户 Ricco​ 发表

想到之前在朋友圈流传的一张图:

现在人们说的互联网公司,应该大部分指的都是图上面的公司了。

字节跳动,也就是抖音的母公司,员工的平均年龄也就 27 岁;最大的是滴滴,平均 33 岁。

从现在开始倒退 30 年,腾讯、新浪是 1998 年创立的,阿里是 1999 年创立的,华为早一点,是 1987 年,也是在这个时间开始,国内的互联网才开始了迅速的发展。

比如小明是 1987 年出生的,到现在也就 34 周岁,这个行业本身就很年轻,所以对年轻人的包容性肯定也就更高一些。

假如我们回到 1998 年,腾讯公司的成立可能在当时只是一个很小的新闻,我们能保证我们看到这个新闻就能看到互联网的红利吗?我们就会决定要开始学习编程、学习芯片、学习网站开发吗?

应该不会,在一个行业没有真正赚到钱的时候,真正进入到这个行业的人还是少。

所以说现在在互联网行业工作的人,大部分都是小的时候互联网已经发展的很蓬勃了,是从小就体验到了互联网给生活带来的便利,对互联网充满了好奇。

为什么互联网公司不欢迎中年人?

一方面来说是现在互联网公司的员工本身就很年轻了,一个平均年龄 25 岁的团队如果来了一个 35 岁的同事,这个同事能不能融入到团队还是一个问题,而且互联网公司的节奏很快,35 岁的人,有家庭有孩子,能不能适应这个节奏也是一个未知数。

另外一个方面,也没有说互联网公司不欢迎中年人。如果也能写的一手好代码,编的一手好算法,或者设计功底很深,销售过很多千万级的订单,我相信不会有公司把你拒之门外的。

互联网公司不一定是适合每个人的最优解

知乎用户 POPTEST 研学圈​ 发表

互联网公司不需要资历高深的前辈,

需要的是按部就班唯命是从的年轻人。

技术人才在公司管理层眼中终归是工具。

工具不需要有思想,只需要够听话就行了~

知乎用户 周源 发表

当年互联网主要用户是年轻人,基于这个经验,当然是年轻人更容易发掘新潮流。

知乎用户 思言心理彩虹数字 发表

其实这个问题说的有点太空泛了,主要是中年人这个范围太大了。

思言心理彩虹数字

482 次赞同

去咨询

首先,我相信任何互联网公司都是有中年人的。哪怕你是中年人,也不是说你去求职,人家就一定不要你的。年龄确实是个影响因素,但决定性的因素是你到底和你心仪的职位是否匹配。

其次,互联网公司的职位也是分层的,很多管理位置,其实都是中年人在做。他们寻找的也是能把握方向,诊断时代脉搏的人。但问题是这样的人,对求职者本身的素质要求非常高。而跳开年龄的限制,你能匹配对方的要求么?

第三,互联网公司本身也需要在市场的大环境当中求生存。你去这个公司,是要同舟共济的。那么你的精力,能力能不能帮助这艘船继续往前走呢?如果船都沉了,船上的你,又能怎样呢?

第四,人到中年,你本来就比年轻人多了时间,阅历的积累。这本身应该成为你的优势而不是劣势。但如果这个优势竟然成为了求职时候的后腿,那你需要考虑的问题是这么多年,你是工作了一个寂寞么?

最后,人到中年,求职的时候如果还是抱着招聘公司,而不是借助自己的人脉。亲,你需要反思的可能不是互联网公司是不是对中年人友好。而是你相比年轻人,到底积攒了什么呢?

知乎用户 天生爱你 发表

互联网,近几年在中国的蓬勃发展状况达到了一个峰值。全民网络时代,可想而知市场占比数。再加之各种商业模式的整合,自然让它成为了揽财利器。那么,这么好的一把武器,各个单位挤破了头的想要用好它,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要做好一件事,那势必要参与一件事。网感,作为首当其冲的一项获取新奇讯息的必要前提。年轻人的接受度,自然高于中年人。脑洞大,思绪阔,与消费占主力的年轻人同频,这不简单是经验问题,也不单是积累问题,不得不承认,跟年龄,还真有关系,上了年纪,确实在某些方面会不自觉的在自有体系中固化,无法太过天马行空。

另外,互联网行业加班是常态,固定下班算奢侈,年轻人,孑然一身,家无牵挂,显然耐受力要高于有家有舍的中年人。哪怕外派出差,灵活变动各项目的操纵性,对比中年人也更省公司气力。

其三,同样工资,当然会替公司培育新鲜血液了。成本问题。

综上,你也明白答案了。三个字,竞争力!

知乎用户 Lumos 发表

1. 当社会增量财富越来越少,那人靠奋斗改变的机会就少,就开始向存量争夺转变,包括不限于啃老,杀猪,离婚,互联网卖菜。一个公司不在向前发展,就开始各种考核考勤,节约用电用纸乃至裁员。一个中年人不甘心被社会淘汰,就开始读书考证创业投资。 ​

2. 对于超过 35 岁的中年人来说,简直太惨了。究竟有多惨呢?第一,互联网公司没有中年人。第二,一线乘胜欢迎你,但你留不了。第三,公务员考不了。

3. 职场年轻人觉得职场中年人是一种奇葩的存在,“为什么他 / 她还没有做上高管?”

4. 今天你看到的那一群挤破头进腾讯阿里头条百度美团的年轻人,和十年前挤破头进 IBM 等诸多外企的那人,其实是同一群人。“我就是懒惰,吃吃老本,混混日子算了

其实企业,只要上了规模,人在里头就容易被螺丝钉化,随着系统,制度的完善,你看起来操盘很大的一个生意,但其实仅仅是航母的一部分。互联网只一个符号,变化也只是一个状态。在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下,不断提升认知,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技能将永远重要。

知乎用户 校长 发表

[

35 岁以后,别做职场中的奢侈品

永远不要成为那个重复挖铲的人。 — 1 — 永远别做职场中的 “奢侈品” 什么是中年危机? 是突如其来的失业吗? 是即将断供的房贷吗? 是不约而至的大病吗? 是年龄日益增长的父母吗? 是,但不仅仅是。 中年危机绝对不是一件事,而是所有事一起来,压着你。 …

0 赞同 · 0 评论查看完整文章

](https://zhuanlan.zhihu.com/p/437878259)

知乎用户 九恒星​ 发表

本质上互联网还是对很多行业的颠覆,即便是互联网内部也是互相颠覆。对于创新能力而言,很明显,越年轻越有优势,年纪越大,越容易陷入自有固化的思维模式和行事风格。

另外,互联网行业的整体压力比较大,加班属于常态,而对于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来说,很明显要考虑的因素比较多。

知乎用户 亚一明昊人力资源​ 发表

抛开那些假大空的说词,理由有很多,但其实最重要就一点,互联网是国内 996,007 的重灾区之一,甚至可以说是所有行业里内卷最严重的了。

因此在这样一个行业环境下,要生存的企业就要靠不断的学习进取(压榨劳动力)来做到,需要的员工是什么样的呢?简单来说就是:

积极努力(加班不抱怨)

正能量阳光向上(工作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工作)

有拼搏精神(光棍一根,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有职业精神(身体算什么,业绩最重要)

甚至有我们的同行接触过阿里的人出来做培训,张口就是 KPI 不达标觉得活着都没意义(这句话的真实性我完全可以负责)

再看看中年人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一堆生活琐事缠身。

身体状态开始走下坡路,别说熬夜加班,就是熬夜打游戏也跟生了一场大病一样。

大多数人到了这个年纪,基本都是拔根头发也是空心的老江湖了,那些高大上充满热血的企业文化和团队建设对中年人已经免疫了,核心就是求财,别扯其他的。

好了,看看是不是每一条都没法符合企业的招工标准?

除此之外还有个尴尬的点,就是除了高端岗位和技术性岗位,互联网企业的岗位是很容易被其他人取代的,因此行业资深人士这样的说法,在互联网行业其实是要打个问号的。(对中小企业来说,这条特别针对运营与设计岗位)

这就是市场规律,企业一定会选择对自己最优的资源去获取,对互联网企业来说,请中年人无异于李逵绣花。但随着生育率的下降,老龄化的来临,国家最近的政策调整,已经能预料以后互联网行业会越来越规范,但这不是因为企业的良心发现,而是大环境让他们不得不做出改变。

知乎用户 披着狼皮的羊​ 发表

何止是互联网公司不欢迎中年人,除了技术工种、讲究资历和阅历的行业、岗位以外,各行各业多的是不欢迎中年人的…… 种地都还嫌你比起小年轻少几把子力气。

互联网公司多的是年轻企业,人事制度、企业文化、管理体系等各方面还不成熟,靠的是 “画大饼忽悠”、“打鸡血鼓励”、“标新立异管理” 来拉拢涉世未深的年轻人,敦促年轻人做 996、007,自觉成为廉价劳动力。

而中年人已经经历太多,知世故、懂套路。老板画的大饼,中年人明白是个空心汤圆;HRD 嘴里的晋升空间,中年人笑笑而已;上级制定的 KPI 考核指标,中年人直接从预计收入里刨去算算这个收入还能不能干……

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不得不把自己活成人间清醒。

都说 35 岁是职业分水岭,要么卷上去,要么涮下来。其实,除了自立门户的、做技术工种的、生存在讲究资历和阅历的行业的人以外,站在中年门槛前都会被边缘化。

企业需要更年轻、更廉价、更热血、更听话的劳动力。而中年人相对于日益弱化的体力、日益清醒的头脑却有着呈几何倍增长的生活 “破事”。

中年人的父母基本六七十左右,正是容易生病需要人照顾的年龄,但是,现在的中年人往往又是独生子女。家里家外全靠他一人。

中年人的孩子正好又是上学的年龄,上学要送放学要接,“双减” 之下,家教就是中年人他自己。万一孩子再生个病,你想让中年人加班,对不起,中年人 “心无余力也不足”。

“少年夫妻老来伴,中年夫妻怎么办?” 还有一些中年人的伴侣,不幸不但未能成为相互扶持的另一半,反而活成了反目成仇的敌人。他很长一段时间会在协议离婚、打离婚官司、财产分割的路上耗尽精力。

我想这就是互联网公司不欢迎中年人的原因吧。

何止互联网公司…… 多少管理制度、福利制度不健全,靠剥削员工谋几厘盈利的私企都不欢迎中年人。而,这样的企业在少数吗?

悲哉,中年人!即便这样,你也得坚强地活!

关关难过关关过,前路漫漫亦灿灿!

知乎用户 小蜜蜂远程工作​ 发表

35 + 在经验上是有优势的,雇佣中年人成本上升并不是因为技术,而是他们从事管理岗位而增加了人工成本。

大多数 35 + 并不会成为管理者 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在做技术开发或者运营工作,之所以企业不愿意招收是因为用年轻人管理比他们年纪大的员工是下克上,很难管理。

然而作为个人运营者 35 + 是很好的选择。他们有自我管理的能力,对产品更理解,所以远程的工作模式更适合他们。

当前要改变的是工作模式 由雇佣制改为合作制 将管理模式改为扁平化的各自负责制度 管理从时间监督转向任务评估。

小蜜蜂云工作平台上有太多远程开发的工作者了,他们已经从事远程开发很长时间了,也已经适应这种新的工作模式了。

微软公司并不是唯一一个容许员工永久性远程工作的企业。美国多家科技公司允许在家远程办公,就比如 Facebook 在疫情期间,早已经将数十万个岗位迁移到远程工作上,Facebook 的 CEO 马可 · 扎克伯格曾表示,在 5 到 10 年之内,多达一半的员工可以实现在家远程办公

今年以来,远程办公、远程教育等需求激增,带动整个云计算产业迎来加速发展。线上服务的并发量和高负荷,也给云服务(含服务器 / 存储 / 数据库等服务)提供商带来了巨大的合作机会和挑战。

【谷歌高级工程师申请了永久远程办公,马上卖掉加州的房子,搬到了山清水秀的科罗拉多,Welcome To Colorado 欢迎大家来科罗拉多玩 - 哔哩哔哩】https://b23.tv/sJjqZI​%E3%80%90%E8%B0%B7%E6%AD%8C%E9%AB%98%E7%BA%A7%E5%B7%A5%E7%A8%8B%E5%B8%88%E7%94%B3%E8%AF%B7%E4%BA%86%E6%B0%B8%E4%B9%85%E8%BF%9C%E7%A8%8B%E5%8A%9E%E5%85%AC%EF%BC%8C%E9%A9%AC%E4%B8%8A%E5%8D%96%E6%8E%89%E5%8A%A0%E5%B7%9E%E7%9A%84%E6%88%BF%E5%AD%90%EF%BC%8C%E6%90%AC%E5%88%B0%E4%BA%86%E5%B1%B1%E6%B8%85%E6%B0%B4%E7%A7%80%E7%9A%84%E7%A7%91%E7%BD%97%E6%8B%89%E5%A4%9A%EF%BC%8Cwelcome%20to%20colorado%20%E6%AC%A2%E8%BF%8E%E5%A4%A7%E5%AE%B6%E6%9D%A5%E7%A7%91%E7%BD%97%E6%8B%89%E5%A4%9A%E7%8E%A9-%E5%93%94%E5%93%A9%E5%93%94%E5%93%A9%E3%80%91https//b23.tv/sJjqZI

这位谷歌工程师已经人到中年,为了两个孩子的教育搬家到科罗拉多州 永久远程办公,一点也没影响工作。

远程办公对员工和公司双方都很有利。对于公司来说,好处在于:降低租房费用,减少人员流动,还可以招揽全球各地的人才,而不必局限于方圆 20 公里的圈子。
而员工则可以更灵活性地安排工作,生活在消费水平较低的区域,并享有更高的生活质量,重新找到生活与工作的平衡,让每个人都围绕生活来计划工作,而不是以工作为中心。

[小蜜蜂云工作 | 远程灵活用工 | 在家线上兼职 | 人事外包服务​www.xmf.com

](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xmf.com)

知乎用户 李狗蛋 发表

中年人脸皮厚不好管,绩效规则斤斤计较,上有老下有小不可能把所有精力放在工作上,熬夜也熬不过年轻人。。。

你是公司的人事,想找基层炮灰你怎么选?

所以中年人要么技术知识能精通,成为某领域的专家,要么就是进入管理层,一直待在基层肯定是会被淘汰的。。。。。

知乎用户 爱读书的阿楠 发表

为什么互联网公司不欢迎中年人

您这个话题问的特别好,我认为问这个话题的可能会有两种人。第 1 种是人到中年,但是一直没有踏入过互联网行业。

第 2 种是自己曾经在互联网行业做过,但发现人到中年,还是没有办法融入其中,最后面临着不稳定,但是见过高薪资还想重回。

作为一名互联网广告行业的从业者,我想回答两句。因为互联网行业 90% 的盈利模式还是来自于广告。所以当你了解了关于互联网广告这方面的业务之后,可能对于互联网有更好的理解和认知。因为广告主要是支持互联网公司的开销,帮他赚钱的。

那么话别扯太远了,咱们先把这个话题简单的分析一下,为啥不欢迎中年人,我认为欢迎的是什么年龄段的都有。但一定是在于你的价值能够被公司认可。

人到中年,比如说 40 岁左右,你去公司打工上班应聘,如果你是 hr,你可能会问他,我们需要的可能不是一个 20 来岁的螺丝钉,您这边有资源吗?能带团队吗?能给公司管理吗?或者你能入股公司吗?如果什么都没有的话,那么问题就来了,他为啥要选你?

第 2 种最可怕的一点就是,就像我们现在和父母那一代和爷爷奶奶那一代有隔阂是一样的,他们认为哪怕你进国企,一个月挣 1000 块钱的工资。也不要在外面挣 8000 块钱。这个观念是很难改变的,所以比方说 40 岁也是 80 年前后的人。

你面对一群互联网的原住民,95 后 00 后。他们思想天马行空,敢做敢干,有时候更注重于团队协作和效果,那你觉得你融入他们容易吗?

所以在某种情况下,想要在公司一直认识下去,不是说年龄,而是在于在不同年龄上对自己的要求不一样。

而大多数人是不愿意改变和不想改变的,千万不要高估了自己入职一家新公司或者结婚之后的变化,其实你会发现有些时候人们过高高估了自己 3~5 年所带来的改变,而低估了自己 10 年之后的变化。

所以就会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一点,就是人们认为步入了某个行业,在几年之内一定会成为行业的顶尖高手,互联网行业尤其是这个样子,互联网行业唯一的不变就是快速变化。

必须得每天去研究和学习,哪怕是做程序员,我身边有一些搞程序的人,他们每天晚上要加班熬夜,一方面是要赶公司的项目,而另一方面是要不断的去学习和充电,说的那些算法方法我都不懂,但是他们说如果他们想要得到更好的薪资,比如说第 1 年一年挣 10 万,第 2 年第 3 年一年想挣三五十万的话,一定得学习,花时间去努力。

所以跟传统行业不一样,互联网行业你可以理解成是山中无甲子,岁月不知年。

也就是说,你在这个行业可能得努力很长一段时间才能会有结果,但是这个过程如果你不努力一定会掉队。

而人到中年的人,他有更多的压力,生活负担父母赡养问题以及孩子等等,所以他有时候很难集中精力,像孩子们一样去加班和加点。

所以友好和不友好是来源于自己,愿不愿意为改变,而且愿不愿意能够承担一些东西。

就像在我们眼中十几岁的孩子上高中是正常,但如果说三十几岁的人上高中是会很奇怪的。除非你是去当老师去当校长。

所以如果想进互联网行业,要不就是带资进组,要不就是成立开公司,要不就是做高管。

如果还是普通员工的话,人们会有更合适的选择,但最主要的是不断进步,学习才有更好的发展。

推荐一些我平时常看的关于思想突破和格局的书籍。可能对你有帮助。

如果你觉得我答的不错的话,欢迎点个赞,要是能关注一波就更好了。

知乎用户 风飞星闪 发表

可拉倒吧~ 这都 1202 年了,怎么还有些鸡汤答主卖弄自己那为数不多的管理知识和人力资源知识?还什么不好管理,什么不努力被淘汰…

只要不是傻子,就很难被傻子骗啊~

大家都混 IT 这一行,你一个没事儿糟蹋家里钱的小年轻,就想着梭哈一把,骗一群比你更嫩的韭菜给你干活,拿一个异想天开的想法就说是 “创新”,然后做个谁都看不懂的东西就做梦能出人头地,“扬名立万”。

然后,公司里不得不雇的那几个 “35+”。他们是业务核心,小韭菜们的工作都得他们安排,他们见多了“十个项目九个凉,商业项目很正常” 的行业常识,在你紧张了 3 天才憋出来的 3 分钟画饼过程中鼓掌鼓的最是响亮,但你分明用第六感感觉到,他们心底那浓浓的不屑和嘲弄。

最后,你的那个 “梦想” 果然是凉凉了… 你欠了员工的工资,老韭菜们纷纷立马止损走人,或者更狠的已经去劳动仲裁告你了,只有小韭菜,还相信你下个月能帮他们解决住房,吃饭等等现实的问题,愿意陪你在公司装装样子,甚至加加班~

于是,你就成了行业元老,你终于明白,你做的业务,是不可能赚钱的~ 你需要坑的,是无数的 “风险投资”,是股市上更“善良” 的韭菜~~~ 于是,你的新公司连核心员工都不要了~ 反正你又没打算真的做出什么有用的东西,招一堆 “高学历” 实习生,能搞 985 就搞 985,能搞 211 就搞 211~ 反正,你只是需要把规模做起来,把高学历人才先弄进公司里好去骗国家的应届生,高学历人才补贴~ 靠着忽悠来的融资和骗来的补贴,运气好上个市圈大钱,运气不好就把公司的融资和补贴洗到自己手里去,里外里不亏是不是?成则收名,败则收利,是不是觉得世界上只有你一个大聪明?然后把锅都甩给 35 岁大龄员工,要不就是他们技术不过关导致项目失败,要不就是他们不思进取吃公司老本导致成本上升,就是想不到,这个项目,是你主导的,那些功能,是你要求的。包括他们那些 “天价” 的工资,你是乘二乘三去往上报的,对不对?做项目才有几个点提成啊?喝兵血它不香吗?现代职场,工资不透明就用企业文化忽悠过去,美滋滋~~~

38 岁一线程序猿,以上种种,绝非针对我曾经的亲爱的老板们~ 爱你们哟~~~

知乎用户 松仁饼 发表

中年人大多都是老油条,而且是经过社会毒打的老油条。

所以中年人不会简单的服从,一切以自己的利益为优先。

比如说同样的问题和事务:

对于年轻人,给他梳理好工作,排个计划,不断的给压力,一手胡萝卜一手大棒,再时不时顺着毛捋两把,让年轻人拥有获得感、成就感和认同感,这时候年轻人就会不断的朝着星辰大海进发而忘却眼前的苟且。

作为一个领导,若是能在外人欺负他的时候给他支持,在他犯错的时候适当的护短,最后再把钱给到位,那大多数年轻人都会喜欢这种有付出也有回报的 “江湖气” 团队,找到自己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如果当团队领导的还能够在年轻人迷茫的时候,用自己的权威和经验指点迷津,讲一下对他的培养计划,再忽悠一圈他或许懵懂却没有形成认知体系的 “人生哲理”,那会很容易收获一个充满义气的小迷弟。

但是对于中年人,就得换另一套方式。

先讲交付的最终目标是什么,然后充分的放权,监督过程,令其定期汇报。思路、方式、计划…… 这些细节不用说太多,大家互相讨论一下,剩下的就是在合规性上操心即可。

职场里人到中年,没有走上领导岗位的一般就三种情况:有些大佬是懒得在社交上浪费时间,有自己固定的圈子,干活比沟通协调省脑子;有些人是性格、能力或者态度有问题,得不到其它人的认可;还有一些就是真混子,要么有副业,要么就是单纯的懒,干活可以,想让他扛事就得给真金白银

对于这些中年人,平等对待,讲道理处感情,重点强调责任和金钱,谈其它的都是在扯淡。

所以,很多讲 “敏捷” 的互联网公司,往往指挥不动有自己想法的中年人。他们秉承的就是 “拿钱办事”“绝不背锅” 的理念。

其中最怕的就是有些中年人,能耐不大脾气不小,时不时碎碎念,还不能跟他们对着干,只能就事论事,点到为止,引导他们自己发现哪里出问题了,给他们留点面子。

这就导致 “唯快不破”“执行优先” 的互联网公司,很不喜欢用 “事多” 的中年人。

但换个思维,一个企业要不断的发展进步,除了开拓性的领军人,同样需要不断的积累过往的知识与经验,形成所谓的 “组织过程资产” 乃至更高级的“企业文化氛围”。如果只知道埋头蛮干,让新人花费时间成本踩一遍坑之后再一脚踢走,那到底是谁的损失呢?

知乎用户 RAY 发表

因为中年人从事脑力工作,注意力集中度好像是比较差,别说别人了,我自己和几个朋友都觉得最近做事真的是越来越不行了,很容易分神,效率非常差。

以上仅代表我自己。

知乎用户 职业生涯规划老姜​ 发表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红利。

且互联网一切都求快!经验不那么重要,中年人没有优势。

知乎用户 uncle creepy 发表

因为互联网公司中年人比例太高了,已经存在的都赶不走,再招进来找抽吗

宇宙尽头是编制

知乎用户 沈先生评电商 发表

只有三流公司才会不欢迎中年人,无奈国内几乎所有公司都是垃圾公司。所以如果你足够有才,就去外企混。

是的,国内的公司几乎都是三流的,因为一流的公司里,讲的永远是效率、赚钱,第一位永远是价值,而不是听话,因为有能力的人天生不听话,极其听话的人,大概率没能力。当然这里不讨论个别情况!

中年人、老年人,那么多年工作下来,各方面的工作经验,处理问题的能力,你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能比?不是我小看你,而是从啥都不懂刚出校门,要人脉没人脉,要经验没经验的状态,**变成一个经验老道,能独自解决问题,做到人在项目在,人走项目亡,你真以为这么简单?随便找个人就能做到的,不需要经验积累的?**那中年人积累那么多年经验是为了啥?吃干饭的吗?

所以说,不欢迎中年人的公司,活该倒闭,早死早超生,免得祸害人。

知乎用户 杰林修 发表

那张小龙是老年人吗?

知乎用户 木下 发表

不是互联网公司不欢迎中年人

其实很多行业的公司都不欢迎中年人,只是互联网公司表现的比较明显而已。

互联网公司的风气很好吗?看起来活力十足、青春洋溢,员工们上班打扮的油头粉面、捧着咖啡,走起路来都显得铿锵有力,衣着不说都很有档次起码都紧跟时尚前沿,无论是同事间不经意的闲聊还是公司举办的各类大小活动好像看起来都挺高大上,散发着金钱堆积的味道,用几个词来形容就是格调、小资,大部分在互联网公司上班族的体面是绝不能少的,当然这群人里面的码农还是比较务实的。

维持这种虚荣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资本的簇拥和投入。但资本的投入是需要加倍回报的,拿什么来回报?当然是这些体面工作者超长的工作时间、超过百分之百的注意力投入到每一个项目、超短的时间内完成超多个任务、为了更快盈利不断试错、不断头脑风暴、不断尝试创新的方式和主意…,总之这群员工的身心都要被高强度和高频次的调动起来投入到工作中以便快速达成目标,因为互联网需要的是爆发、爆点、暴富,他们不能停、不能歇、不能等。

这就决定了他能需要的员工只能是电量满满的年轻人,身体和精力都处于高爆发期,而且他们大部分是单身狗没有负担和羁绊所以注意力更加能集中在工作中,更重要的是我国年轻人仍然保持着庞大的数量,能让这些互联网公司在这个红 buff 的能效消失之前抓紧时间卯起劲儿来用。

至于中年人?呵呵,他们体力走下坡路了,上面养着老的下面养着小的,精力注意力必定不如年轻人集中,甚至公司还得花钱给他们充电,再加上他们从业多年早就变成职场油条谙熟各种职场生存术并不能同公司一起全身心拼搏奋斗,而且不像思想单纯的年轻人那样好管理,同样的价钱谁愿意要一个只有一半电量且供电效率低于新出厂的产品的电池。

知乎用户 特里斯坦 发表

因为我国大部分行业在全球产业链中都处于不占优势的位置,高端岗位太少。大部分工作并不需要复杂的技能,35 岁左右你的能力就不会随着工作年限延长而提高了,如果没有当上领导的话,拼的就是时间和精力的付出,这种情况下,肯定比不过年轻人,就被淘汰了。

知乎用户 321 雾语 发表

互联网吸引人的地方是在于,不断更新迭代的信息,沙雕的,有趣的,新鲜的,新颖的,创意的等等和 “新”“突破” 有关的用词,都可以和互联网挂钩。

中年人,我们假设在 45-59 岁这个年龄区间。这部分的人,他们已经有固定的思想,固定的价值观,固定的获取信息的方式。不是过时,是他们的认知体系已经搭建完,不太容易被影响。

而年轻人和中年人最大的区别是,年轻人对任何事情都感到好奇,获取信息的方式不挑剔,什么都爱看,什么都知道点,这是互联网最需要的,就是【泛】。

因此,不是企业不欢迎中年人,企业需要的是有能力,做管理的中年人。市场里有多少企业管理的命脉是掌握在年轻人手中的?绝大多数的高层都是中年人。

知乎用户 路过的围观群众 发表

哎呀,回答个问题,上来就先挨一刀,

已经三开头了,羡慕那些年轻人啊。

以前年轻的时候,脑子里充满理想,

工作热情有活力,能吃苦,会加班,

而且不爱计较。只要老板饼画得好,

就愿意一直奋斗,而且在年轻的时候,

除了工作,也没对象(现在也没有),

只能和工作谈恋爱。现在年纪大了,

学习能力下降,精力也跟不上了,

做事也不积极,只剩下求财了。

知乎用户 是日已过 发表

年轻人

阅历少,鸡汤一忽悠就上头。

身体好,容易安排熬夜任务。

牵绊少,驻外扔出去几个月都没问题。

知乎用户 福建智联 IT 小智 发表

1、不容易管理

越年轻的人越 “听话”,越容易管理。俗话说:“用人,一定是用着舒服的那种。” 对于 35 岁以上的人,社会经验丰富,容易凭借自己的资历,会让上司在管理上有障碍。

特别是很多公司上司比下属年轻的现象越来越多。对于年轻的上司来说,都希望自己的团队有活力,年轻的群体。所以,这也导致三十五岁的求职者不被看好。年龄越大,求职的难度越来越大。

2、工资要求过高

一般 35 岁之后的求职者,在工作上有一定的经验,所提出的薪水往往都会很高。

对于一些工作经验强度不大,不是技术层面的工作,公司宁愿花一半的钱请年轻的人,或者聘请那些不用付钱的实习生,也不愿意花高成本去请一个中年人的。使用底薪的年轻员工,节约管理成本,目前很多企业都会算这笔经济账。

3、工作缺乏激情

据调查结果统计,35 岁之后的求职者在工作上缺乏激情和创造力,每天都是重复 “按部就班”、“踏踏实实” 工作。对于工作上,缺乏创新。而那些刚毕业的年轻人,他们对工作非常热情,勤奋好学,喜欢钻研,遇到很急的工作,不计报酬,加班加点,一心一意工作。

但是,对于 35 岁的中年人,不管是体力、精力、思维受到限制,工作效率、工作热情比年轻人差。用人单位在招聘时,肯定偏爱于工作热情度高、精力旺盛的年轻人。

4、处事过于油腻

有一位企业老总表示,前段时间召集了全部人谈谈对企业的看法和改革,很多年轻人直言不讳指出公司管理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建议。

而对于那些高龄的员工,他们不敢指出缺点,反而只会拍马屁,对公司的改革与发展完全没有意义。所以,这也是导致很多企业尽可能不招 35 岁高龄职工的原因。

知乎用户 赵刚 发表

两节干电池里挑一节,你要全满的还是只有一半电的?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年轻打工人,在互联网大厂「边缘」岗位挣扎

「核心提示」 在互联网大厂中,除了光环笼罩的核心部门,还存在着大量重复性强的基础岗位,比如审核、客服、销售等,不少岗位以外包的形式存在。这些岗位上的员工,往往是大厂的“边缘人”,没有归属感,也很难确立自我价值,在互联网的潮起潮落中,更容易受 …

大厂"病人"

记者 | 袁颖 实习记者 | 邱豪、刘心怡 编辑 | 孟佳丽 早上9点半到晚上10点,12个小时,这是夏歌每天在工位上的时间。她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做营收业务的运营工作,长期的业务指标和短期的活动项目交替着填充了她每天的工作内容。 公司的要求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