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狱为国——经济学视野下的朝鲜【全文】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炼狱为国——经济学视野下的朝鲜

先给出这样一组数据:2015 年朝鲜的总人口为 2516 万,粮食产量仅为 540 万吨(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跟踪监控数据,包括了全部谷类及玉米土豆类粮食作物。另一个可以作为参照的数据是韩国官方的监控数据,仅为 450 万吨),每个人一年只能分配到 215 公斤粮食。这么算下来,人均每天只有一斤二两的粮食。我不知道各位能不能理解这个数据有多么可怕。我在此给出一组对比数据,以便加深大家的理解:1980 年,赤贫的中国刚刚开始改革开放的时候,那一年中国的粮食产量为 32056 万吨,对比当时 98705 万的总人口,人均年粮食供应量能达到 325 公斤。1980 年的中国,竟然较 2015 年的朝鲜人均粮食供应量高出足足 51%!1980 年的中国遍地饥民,国人普遍面有菜色,能吃成胖子,是当时的国人最大的奢望。就朝鲜现在这种惨淡的粮食供应水平,我们可以确信,这个国家必定是饿殍遍地,老百姓的生活惨烈得犹如地狱。

然而,朝鲜这个国家却始终保持着高度的社会和政治稳定。无论国际局势如何风云变化,中国开启改革开放,南美和阿拉伯的军政府挨个被推翻,地狱之中的朝鲜始终稳定的存续。这其中必定蕴含着相当深刻的经济学规律,而将这个规律提炼出来,对于当下的中国来说,一定具有相当重大的借鉴意义。

——是以为序。

1、战争之前

1945 年二战结束的时刻,有两个地理位置很特殊的国家被苏联和美国一分为二。位于欧洲腹地的德国被切割成东西两块,而位于亚洲腹地的朝鲜,则被切割成南北两边。这两个被人为割裂的国家在此后将会迎来不同的命运。东西两德之间一直维持着脆弱的和平,并最终在 1990 年完成了统一。而南北两韩,则在 1950 年 6 月爆发了朝鲜战争。这场战争彻底的撕裂了朝鲜半岛,并关上了两边统一的大门。关于这场战争,已经有了相当多的深入解读。而本文的切入角度,当然是经济。我们必须知道的是,从 1945 年二战结束,到 1950 年朝鲜战争爆发,整个世界的经济领域,到底在发生什么。

1946 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在华盛顿正式开始营业,这在事实上宣告了 “布雷顿森林体系” 的正式确立。作为关注经济的人,我们必须对布雷顿森林体系有着基本的了解。它们的章程规定,每个国家的货币币值都必须使用黄金或与黄金等价的美元来表示,并且未经批准不得修改。这就在事实上确立了美元 = 黄金的信用关系,美元自此逐渐成长为国际货币,为世人所普遍接受。即便是到 1971 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元与黄金脱钩,然而全世界已经使用了 25 年的美元,这已经是整整一代人的时间,美元本身已经具有了足以替换黄金的信用力。因此美元在此之后继续成长,全球经济也最终进入了美元时代,美国也就是在这之后逐渐成长为真正的世界霸主。我们今天回头来看,这一切的起源,当然就是 1946 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成立。而苏联,没有加入到布雷顿僧林体系之中,苏联的货币卢布,也就此正式站在了美元的对立面。这里必须强调的是:当时的中华民国,加入到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之中,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创始国之一。

到 1947 年,国际经济领域发生了另一件大事: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由 23 个国家在日瑞瓦签订。这是全世界第一份国际性的贸易协定,成员国之间相互放弃贸易壁垒,并减免关税,加强相互之间的经济往来。在这个时候,全球的经济秩序已经大体成型:以美元作为交易媒介,实现联盟内部的商品和资金的自由流通。当然,苏联同样没有加入到这个体系之中。这里同样必须强调的是,中华民国政府也是关税协定的创始国之一,当时的中国正在努力融入到当时的全球经济体系之中。不过 1949 年我大中国政府把中华民国赶到台湾之后,立刻就拒绝承认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税总协定,坚定的与苏联站在了一边。到 1980 年代我国实施改革开放之后,如何回归国际经济体系,就成了一件非常头痛的事。

我们现在回头来看,1950 年,朝鲜战争爆发的前夕,全球的经济事实上已经被分割为两极: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税总协定规则之下的欧美经济联盟,以及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联盟。这两者之间的差别可谓是天差地别。

**欧美经济联盟之间地位相对平等,各方之间白纸黑字,权利义务写得明明白白。**资金如何进出,币值如何确定,税务如何安排,争议如何处理,都清晰明了,参与到游戏之中的每个国家,都深刻的理解自己所处的位置。这在当时来说,还真算是一个共赢的设定。战后的欧洲各国刚刚走出战火,普遍都是一片废墟,最缺的就是钱。美国手里虽然有钱,但是对于如何拿钱去扶持贫穷的欧洲各国,同样也是一头雾水。现在欧美之间终于建立起了完善的贸易规则体系,美国政府终于可以发起大规模的援助计划,于是从 1948 年 4 月起,“马歇尔计划” 正式启动,美国开始投入巨资到欧洲的重建之中,美国政府,以及美国的金融系统大量投资于欧洲的基础设施和工业企业的建设,只花了短短 4 年时间,就将欧洲经济从一片萧条之中拯救了回来,恢复到了战前的水平。

(杜鲁门政府讨论援欧计划)

然而苏联这边的社会主义国家联盟之间,则毫无规则可言。斯大林同志对于建立公开自由平等的贸易规则体系毫无兴趣。1947 年,为了抵制马歇尔计划,苏联与东欧国家签订了一系列双边协议,到 1949 年,苏联组织起了所谓的 “经济互助委员会”,协调整个社会主义国家联盟之间的经济关系。然而此前那系列双边协议,以及这个经互会的核心纲领,都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第一,斯大林同志永远是对的;第二,如果认为斯大林同志错了,请参考第一条。联盟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如果发生了争议,除了依靠斯大林同志一言而决之外,唯一的应对办法,就是相互之间大打出手。而斯大林同志在有生之年,对于经互会,唯一感兴趣的事情就是低价强行购买联盟国家出产的原材料。但凡有哪个国家的经济表现稍微显眼一点,就会遭遇斯大林同志,以及此后继任的每一届苏联领导人的坚决打压。在国际经济的问题上,苏联,乃至整个社会主义国家联盟基本上就是一群白痴。从这个角度上看,苏联最后的亡国,乃至整个社会主义国家联盟的崩灭,也是必然的事。

到 1950 年,朝鲜战争爆发前夕,整个世界事实上已经分成了这样的两极:一边是有着完善规则的欧美联盟,美元是整个联盟的通用货币,其它所有国家的货币币值与美元之间的关系都清晰明了。美国负责向联盟之中的穷国输出购买力,扶持它们的经济发展。另一边,则是毫无规则可言的社会主义国家联盟,苏联卢布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然而其它国家的货币与卢布之间到底是个啥关系,没人能说得清楚。苏联根据其领导人的个人喜好,决定是否要向联盟之中的某个成员国提供援助,并可以随意撤回这种援助。在这个时刻,1949 年新成立的我大中国政府,从欧美经济联盟里脱身出来,义无反顾的投身到社会主义国家联盟,并满门心思的试图向老大苏联递交投名状。这件事成为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朝鲜半岛的脆弱的和平将因此被打破。

2、新中国的选择

1947 年之后,美国政府对崛起之中的中共政权做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判断:中共政权与苏联之间并没有政治上的承续关系,中共很有可能并不会加入到社会主义国家联盟。基于这种判断,美国政府逐步削减了对国民政府的援助,并坐视中共坐大。这个判断是中共最终能够在 1949 年赢得天下的关键因素。我们今天回头来看,美国的这个判断其实并没有很大的错误。我党在诞生之初虽然接受了苏联援助,然而中共政权与苏联之间,其实算不上有特别深厚的友谊,在中共发展壮大起来,很快就闹翻。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 1945 年苏军攻入东北之后,甚至并不情愿将缴获的日军军火转交给我党,而是尝试转交给国民政府。看起来苏联更希望看到的,是一个分裂的中国,而不是被我党统一起来的中国。

因此,在这种背景之下,美国政府判断我党 并不会心甘情愿的加入社会主义国家联盟,事实上具有相当的合理性。在整个国共内战期间,美国人都没有放弃跟我党的主动沟通,在内战结束,我党问鼎中原之后,美国大使也一直留在北京,期待与我党的接触。然而,我党做出了令欧美世界非常惊讶的选择:它毅然选择了加入社会主义国家联盟,驱赶美国大使,并宣布退出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税总协定。

今天的我们如果要尝试解释当时的中共领导人的选择,可以有很多角度。在这里,我当然是站在纯粹的经济角度上:**当时的欧美实施的自由资本制度并没有表现出耀眼之处,相反,它每隔几十年,就要爆发一次经济危机。**工业时代,人类的核心矛盾就是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与庞大的工人阶层日益孱弱的消费能力之间的矛盾,消费力不足贯穿整个工业时代的始终,即使到今时今日,这个核心矛盾也没有得到解决。这个问题很容易理解,在社会总财富的分配之中,少数的资本家总是要分得最大的财富蛋糕,赚取最大的利润。并且这少部分资本家无法将利润全部用于消费,庞大的资金无法回流到生产领域,只能是沉淀起来。而人数最为庞大的工人阶层则只能分配到少量财富,他们手上这点钱即使全部拿来消费,也无法覆盖整个社会的全部产品,必然导致消费力不足的问题。而这个问题日益尖锐的结果,只能是社会动乱,以及战争。

因此,一战和二战之所以打响,日军之所以入侵中国,无非都是这个核心矛盾爆发的结果。在当时的世界里,唯一一个能自始至终无视经济危机的影响,每隔三五年就能实现经济总量翻一番的国家,就是苏联。计划经济体制根本就没有分配不公的问题,所有的利润都收归政府,由政府进行统一分配,或用于福利,或用于建设,或用于投资,总之,不可能出现资金沉淀的现象,更不可能有所谓消费力不足的问题。现在我党经历了残酷的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正式建国,在自由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体制之间,当然会优先选择在当时表现更为卓越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我们今天当然知道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存在各种各样的痼疾,比如效率低下贪腐严重,然而当时的苏联长期处于内忧外患之中,时刻笼罩着战争的阴影,效率低下或者贪腐问题根本就没来得及爆发。朝气蓬发的新中国政权,因此义无反顾的选择了看起来更美的社会主义模式,投入了苏联的怀抱。这一选择改变了朝鲜的历史。

新生的中国在做出加入社会主义国家联盟的决定之后,最重要的任务,当然是恢复与苏联的友谊,修补此前的裂痕。而朝鲜,就是最好的投名状。中共在 1949 年之后的一系列举措,无疑都在加速战争的到来。1949 年 7 月,还在开国大典之前,我新中国就派遣了近三万的三个朝鲜籍师去朝鲜,补充金日成的兵力。这三个师是金日成发起朝鲜战争的绝对主力。关于这支部队的最终结局,在这里说一下:由于这三个师既不算金日成的嫡系部队,也不是 1950 年 10 月派出的抗美援朝的志愿军,连正式的名分都没有。在整场战争中,金日成对于这支援军毫无顾惜,使用起来不给任何退路。这三个师最终全军覆没。

1949 年后中共与苏联、北朝鲜之间展开了多轮谈判。苏联对于北朝鲜的战争计划始终态度暧昧,不愿意付出任何经济上的代价。而急于上交投名状的新中国,则终于在 1950 年 5 月向金日成做出了明确表态:明确支持战争。

1950 年 6 月,金日成以中国派遣过来的三个朝鲜籍师为主力,向南朝鲜发起了突袭,朝鲜战争爆发。新生的中国,将正式与美国军队进行正面交锋。在这个时刻,没有人能够想到,这场战争将会持续整整 3 年,并将深刻的改变人类历史。

3、错误的战争

以经历过中国酷烈的抗日战争考验的三个朝鲜籍师为主力,面对连血都没见过的南韩弱旅,金日成在发起突袭之后,势如破竹。6 月 25 日发起战争,到 7 月底就打到了朝鲜半岛最南端的釜山。南韩的李承晚政权毫无办法,只能向美国求援。

美国并没有选择立刻出兵干涉,相反,它将金日成发起这场战争定义为侵略战争,并提交联合国审议。拥有一票否决权的苏联对于这份提案选择了弃权,甚至没有出现在投票现场,以致于最终联合国顺利达成了决议,组成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军,抗击金日成的侵略。

我们今天回顾这段历史,必须对苏联的这种弃权选择做出解释。正如我们在本文的第一章中所指出的,事实上,苏联对于自己在整个社会主义国家联盟中的领导地位,从来都没有明确的定位。它身为领袖,却根本没有领袖意识。它从来都不知道自己应该达成什么样的目标,或者要将这个世界带往何方。它从不愿意向跟随自己的其它国家付出任何对价,却执着于玩弄上不了台面的农民似的权谋诡计,赚取一些鸡毛蒜皮的微小利益。所以,在战前,苏联对于朝鲜战争极尽暧昧遮掩之能事,在战争真的爆发后,苏联立刻做出撇清关系的姿态,唯恐引火上身。这种乡野村夫般的鼠目寸光的态度贯穿了整个苏联历史,而在朝鲜战争中,这种态度直接就把新生的中国带进了坑里。

(仁川登陆)

1950 年 9 月 15 日,美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力排众议,发起了人类战争史上一场奇迹般的反击战:仁川登陆。面对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并且打着抗击侵略的大义旗号的美军,金日成倚为主力的朝鲜籍师已经持续作战近三个月,体能和士气早已到了极限,弹药与补给更是严重不足,于是金日成的部队节节败退,只不过到 9 月底,就从最南一直败退到了最北,直接退到了鸭绿江边上。美国政府在此时与麦克阿瑟发生严重的战略冲突:美国政府要求总司令收缩部队,注意言辞,不要引发与中国的冲突。与此同时,美国政府寻求一切机会与中国进行沟通,试图让中国放弃直接出兵的计划。而麦克阿瑟则深信中国必然会出兵,并不断的在中国边境地区制造小规模的冲突。到 10 月 9 日,新中国的第一支志愿军跨国鸭绿江,开始正式入朝作战。对于我党的这个决定,我们当然不会意外。事实上,即使没有麦克阿瑟的挑衅,急于与苏联恢复友谊并上交投名状的新中国,同样会做出参战的决定。在这个问题上,深悉东方文化的麦克阿瑟,无疑比当时的美国杜鲁门政府,要看得清楚得多。

志愿军入朝后,受困于补给问题,虽然连续主动发起了五次攻势,但是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在朝鲜中部山区与美军形成相持。依靠手背肩抗的方式进行补给的中国志愿军,只能满足 7 天的攻击之所需,也就是所谓的 “七日攻势”,而全机械化的美军只需要在这七天里打一下撤一下,消耗志愿军的弹药资源,到七天之后,就能轻易的发起反击,轻轻松松的将弹尽粮绝的志愿军击退。在整场朝鲜战争中,志愿军从未能实现成建制的消灭一支连级以上联合国部队的目标。而志愿军,则在七日攻势之后,经常被整师整师的击退,营以上的部队成建制的被俘虏的悲剧同样也是不断上演。

(雪地中的志愿军行军纵队)

1951 年 7 月之后,志愿军终于无力再发起新的攻势,于是中美双方在板门店开始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谈判。谈判的焦点问题其实是关于战俘的遣返问题。双方无法在战俘遣返问题上达成共识,于是时打时和,一直谈到 1953 年 6 月,才达成停战协议。两万余志愿军战俘,有近 1 万 5 千名最终选择去了台湾。而回国的 5 千余名战俘,则在无穷无尽的政治运动中了却残生。

我们必须知道,为了这场战争,新生的中国政府背负了巨大的财政包袱,而原本设想中的苏联的大规模武器弹药援助,从头到尾都没有出现。期间偶尔有一些苏联淘汰下来的武器装备,拿给志愿军用,竟然还需要中共花钱购买,还要自己负责运输。在数据上,1950 年,刚刚参战的中国政府的财政支出规模 68 亿。到 1951 年,就暴涨到 122 亿,涨了足足一倍!1952 年上涨到 172 亿,1953 年已经是 219 亿,较 1950 年上涨了 3 倍有余。这种巨大的财政负担令新生的中国无法承受,寻找财源成为摆在这个国家面前的首要任务。于是,整个国家的发展方向出现 180 度的逆转。1950 年通过的土地改革法以及公私合营法,到 1952 年就被废止。刚刚才分配给农民的土地被收回,开始组建集体农社,土地上的所有的收成一律收归国有,农民只能去吃大锅饭,吃食堂。而在城市,原本是政权同盟的民族资本家,则被宣布为国家的敌人,他们手里的工矿企业被收为国有,所有财富都被没收。

至于北朝鲜,金日成在这场战争之中,竟然奇迹般的毫发无伤。战争的发起,依靠的是中共派遣过来的三个朝鲜籍师,而此后持续三年的酷烈战争,牺牲的则是中国志愿军。金日成在这三年的战争期间,在北朝鲜建立起了稳固的政权以及完整的战争动员体制。它仿效中国,取消了土地私有制,建起了集体农社。它所有的工矿企业当然也都改制成了国企。毫无疑问,这种制度是一种战时动员体制,是政府搜刮所有的财富用于战争的临时举措。中国将为这种制度安排付出惊人的代价,到 1980 年代最终不得不改弦更张,实施改革开放,允许民间资本存在。而朝鲜,却将这种战时体制保持到了今时今日。这不得不说是一种人间奇迹。

我们今天回顾朝鲜战争,毫无疑问,这是一场错误的战争。苏联对于这场战争,只不过抱着占小便宜的心态罢了,并没有什么成熟的战略目的。新中国一心将这场战争作为投名状,然而在苏联那边,也未必领情。1953 年 3 月斯大林去世,新上任的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对朝鲜战争根本就是不闻不问。中国在此后的国家建设中,从苏联手中所获得的每一项技术支援,统统都要花钱来买,或者拿国内最好的资源去换,从来没有无偿这一说。朝鲜战争的这份所谓的投名状,交或者不交,根本就不会影响中苏之间这份赤裸裸的淡漠的利益关系。至于美国那边,莫名其妙的跟中国打了一仗,而且未分胜负,以谈判收场,甚至没法给出一个准确的战胜国概念。战前美国政界一心以为中国会加入美欧联盟,现在被狠狠的打脸,于是老羞成怒,整个国家开始对中国心生反感和警惕。这种情绪一直延续至今,并在中美关系发展的每一个关键节点发作出来,令国人无从辩解。

一场错误的战争,中美苏三方,都算不上是胜利者。唯一的结果,就是造就了一个成熟的实施战时动员体制的朝鲜国。这个国家将会长期存续,在时间的长河中,留下极其丑恶的一笔。

4、饥荒下的朝鲜

朝鲜战争结束后,中共和朝鲜继续实行严厉的战时经济制度:禁止私营经济成分的存在。在这里我必须强调:**在人类历史上,唯有中国和朝鲜,实施过这种彻底禁绝私营经济的制度。**即便是当时的苏联,也只是在若干关键性的产业部门,如煤炭钢铁等重工业领域实施了国有化,并在几个主要的粮产区实施了集体农社制度。苏联的轻工业领域,以及广袤的分散的农区,依然存在大量的私营企业和自耕农。尤其是赫鲁晓夫执政后期,为了对抗蓬勃发展的欧美经济,提升苏联人民的生活水平,更是明确支持和鼓励私营经济的发展。

人性的本质就是自私。为自身谋取私利,是人性,任何美好的理想或者高尚的口号,都无法压制这种人性深处的需要。强行剥夺民众的私产,禁止老百姓谋私利,这种行为一定会导致大范围的怠工,整个国民经济绝无可能长期维持。1960 年,实施彻底的公有制八年之后,中国经济就陷入了崩塌状态,并出现了大范围的饥荒,史称三年自然灾害。当然,我们其实都知道,那三年中国风调雨顺,连稍微大一点的病虫害都没有。所谓的天灾,只不过是全社会的集体怠工造成的生产瘫痪罢了。此后中国被迫放松限制,在农业上允许农民保有一部分自留地,在工业上则默许了手工业者和个体户的存在。到 1970 年代末期,中国就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放开了对民营经济的绝大部分限制。

然而朝鲜,则一直保持着严格意义上的公有制模式,并将这种模式一直保持到 1990 年代初期。在这段时间里,朝鲜与苏联保持着高度亲密的关系。苏联直接投资帮朝鲜建立起了相对完整的煤、钢产业体系,并帮助朝鲜兴建了全国范围的农业灌溉网络。不过,我们必须知道,苏朝之间能形成这种亲密关系的背景,只不过是 1960 年代之后中苏关系的剧烈恶化,苏联需要扶持朝鲜,来恶心一把中国罢了

(朝鲜著名油画,金日成视察钢铁厂)

说到这里,我们来回头梳理一下,中国、苏联和朝鲜,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中共在建党初期,确实接受过苏联的资金援助,然而在中共真正强大起来之后,与苏联之间的关系,就淡漠得很。而在苏联那边,国内的经济确实发展得不错,即便是斯大林大权独揽,没事就发起党内大清洗的年代,苏联经济也能实现 3 到 5 年就翻一番的目标。然而苏联的问题,是它在国际关系上的弱智和短视。苏联从未建立过明确的国际性的、全球性的战略目标,它在国际关系上从来就是随心所欲,以占小便宜为唯一目的。苏联以一副小肚鸡肠,担负起社会主义国家联盟领袖的重任,其结果,当然只能是整个联盟的崩塌。美国创建起完善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税规则,并带来一个全新的美元时代,而苏联对于世界经济毫无贡献。

到中共建国,参与到朝鲜战争之中,苏联先是暧昧的鼓动中国支持金日成,然后在联合国投票里弃权,接着转头又向中共兜售落后的武器装备。斯大林这厮费尽心思鼓动起这一场大战,无视了中国递交投名状的诚意不说,最后的结果,也就是挣了点鸡零狗碎的军火钱,还要给苏中关系再增加一条新的裂痕。至于 1950 年代赫鲁晓夫援助中国的建设项目,也都是明码标价,实实在在的向中国收费,而且还不能赊账。所以 1960 年之后,中国就无法容忍苏联的指手画脚,两边彻底闹翻,甚至在中苏边境还打了好几次小规模的接触战。中苏两国之间的冷战状态,从 1960 年代一直持续到 1980 年代末期,才有了一点改善的迹象。有意思的是,两国还在相互试探的时候,DUANG,1991 年年底,苏联就解体了。

再说朝鲜这边。伴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苏朝关系迅速升温。原本朝鲜经济跟当时的中国经济似的,纯粹的公有制导致的全社会怠工将要带来经济崩塌的后果,然而苏联的大援助挽救了朝鲜。根据联合国统计年鉴的数据,在工业领域,1960 年朝鲜粗钢产量 60 余万吨,到 1990 年已经上升到 700 万吨。农业领域,得益于苏联援建的灌溉设施和无偿赠送的化肥,朝鲜的粮食产量同样出现迅速上升。1961 年朝鲜粮食产量为 360 万吨,到 1990 年达到 900 万吨的规模。**在苏联的慷慨援助之下,1990 年的朝鲜人民的日子过得还不错。**单就粮食这一项来说,1990 年朝鲜人口 2019 万,人均年粮食分配量能达到 446 公斤,这可比 2015 年朝鲜人民只能人均分配 215 公斤粮食,要高出了一倍还多。

然而,1991 年风云突变。以美元为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日益成熟,1978 年之后中国实施改革开放,全球开始出现了第一次产业大转移浪潮,苏联被排除在整个世界经济体系之外,已经无法再维持正常的国际收支。苏联经济勉强维持到 1991 年底,终于维持不下去了,于是只能亡国。苏维埃联盟的所有加盟共和国全部独立,原有的大型国有企业全部破产,俄罗斯在一片废墟之上重新建国,靠卖石油和天然气这类原材料艰难度日。在这个时候,朝鲜当然再也拿不到一毛钱的援助,于是,朝鲜经济当即崩塌。从 1992 年到 1996 年,朝鲜迎来的所谓的连续四年的自然灾害期,体现在数据上,朝鲜的钢产量从 900 万吨剧烈下降到不足 100 万吨;丧失了化肥供应之后,粮食产量则从 900 万吨下降到 260 万吨。这个时候,2202 万朝鲜人民的人均年粮食分配下降到 118 公斤,这是绝对要饿死人的。更可怜的是人均寿命,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朝鲜人均预期寿命从 1990 年的 69 岁下降到 1998 年的 64 岁,这当然是由于在持续的饥荒之下,老弱根本就活不下来的缘故。当然了,我们同样也知道,在这四年,一江之隔的中国东北风调雨顺,年年都是粮食大丰收。朝鲜的这四年所谓的自然灾害,当然也只不过是生产秩序的总崩塌罢了

(饥荒下的朝鲜儿童)

1994 年 7 月,金日成在举国饥荒之下去世,由其长子金正日接任。这位新上任的朝鲜领袖,面对着最艰难的时刻,他面对的首要难题就是:是否要启动变革以应对危局?

5、最终审判

这一章,是本文的最后一章。在这一章,我们将会有大量的篇幅阐述中朝之间的关系演变。从 1960 年开始,中朝之间就逐步陷入了隔壁邻居老死不相往来的境况。对这种局面,中国方面简直尴尬得要命。18 万志愿军浴血朝鲜,也没有换来朝鲜的友谊。金日成在苏联赤裸裸的糖衣炮弹攻势之下,立刻就把中国同志忘在了九霄云外。一个值得一提的故事,就是朝鲜各地的志愿军公墓,传说中在 1960 年代被朝鲜方面纷纷捣毁。当然了,后来朝鲜官方对这个谣言进行了坚决驳斥,声称只不过是由于财政资金匮乏,无法进行日常修缮和维护,以致某些烈士公墓荒废了而已。当然,无论真相到底如何,18 万志愿军的牺牲,被朝鲜抛在脑后,这总是事实。在普通老百姓看来,总是会觉得有几分奇怪,为啥原本火热的兄弟情谊,突然之间就冷淡了。原本人车往来不绝的中朝边界,突然就冷清下来,双方荷枪实弹虎视眈眈,激烈的边境冲突虽然没有,但是紧张的气氛始终存在。从 1960 年代初期一直到 1980 年代末期,除了金日成偶尔会跑来中国转转,刷刷存在感,或者中国的高层领导偶尔去朝鲜看看,喊一下中朝友谊的口号,两国之间实质上的经贸往来,基本上已经断绝

现在到了 1990 年代,苏联连第一年都没熬过去,朝鲜经济在丧失苏联的援助之后立刻崩塌,从 1992 年开始陷入持续四年之久的大饥荒。对此中国政府基本上是不闻不问,根本就当没这回事存在。相反的,1992 年 8 月,中国跟朝鲜的死敌韩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双方的贸易往来迅速就发展起来,中国在两三年里就成为了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国。

熬到 1993 年,据说朝鲜已经饿死了一百万人,走投无路的金日成派出特使向中共请求援助,中共方面很人道主义的援助了 10 万来吨的粮食过去,此后三年的粮食援助规模也都是 10 万吨左右。相对于当时朝鲜百万吨级的粮食缺口来说,这点援助只能勉强算是聊胜于无。在这里解释一下,本数据来源是世界粮食组织 “WFO” 的估算数据,WFO 具体负责了朝鲜饥荒时期的援助食品发放工作,在第一线检视了朝鲜的粮食匮乏程度,该数据基本可信。如果中共真的如同传说中一样向朝鲜提供了数百万吨的粮食,那朝鲜的饥荒不至于持续整整四年。可见一直到 1990 年代中期,中朝之间也没啥深刻的友谊的可言。中共并没有立刻忘记苏联跟朝鲜联手恶心中国的历史。**18 万志愿军将士,加上 3 万朝鲜籍师官兵,合起来超过 20 万人的牺牲,没有赢来金日成的友谊,那么,现在向朝鲜提供再多的粮食援助,也只不过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罢了。**对于这一点,当时的中国领导人,还是很清醒的。

金日成在饥荒最盛的 1994 年 7 月去世,把一副烂摊子留给了长子金正日。金正日带着朝鲜人民忍饥挨饿,想靠喊口号让纯公有制的朝鲜经济恢复秩序,根本就不可能,全社会集体怠工的局面始终存续。熬到 1997 年,眼看朝鲜人几乎是要把自己饿到亡国了。金日成终于熬不下去了,于是开始启动改革,史称 “金正日治理”。

“金正日治理” 的主要措施有三项:

第一,设立经济特区引进外资企业,有限度的开放外资在朝鲜开办企业的限制。在这些外资企业工作的朝鲜人后来成为收入最高的群体,在朝鲜国民中享有极高的社会地位。

第二,参考中国的国企承包经营制度,对大型国有企业实施管理权限下放的改革,以提升管理层的工作积极性,并增加工人的收入。

第三项,也就是最重要的改革措施,就是先军政治。将社会财富优先配置给军人,充分保障朝鲜 100 万军人的生活需求,然后将军队渗透到社会的所有组织架构之中,在任何大型组织中都必须设立军代表的职位。这种先军政治的制度,维持了整个朝鲜社会的稳定。在事实上,军人承担起了朝鲜的警察 + 宪兵的责任,朝鲜自此变成了一个军管国家

“金正日治理” 彻底改变了朝鲜。前两项改革措施的规模和影响都很一般,最后也逐步消失。朝鲜和韩国合作的开城经济特区已经步入死亡,主要面对中国的罗先经济特区也越来越无法忽悠到中国商人去投资。至于朝鲜的国企改革,也早已名存实亡。然而第三条措施,实在是影响深远,并造就了今天的朝鲜。在数据上,2015 年的朝鲜总人口只不过 2516 万,然而现役军人数量高达 106 万,军民比高达 4.2%。 每 100 个朝鲜人民里,居然有超过 4 名军人。此外,朝鲜还有 19 万预备役,以及人数高达 350 万的所谓赤卫队(类似于红卫兵)。这些人渗透在社会的方方面面,将整个朝鲜变成了全世界唯一的军管国家。即便是阿拉伯的那些军政府国家,也没法跟朝鲜的这种军管社会相提并论。朝鲜已经没有任何变革的空间,只能悲惨的维持现状。

然而,打着改革旗号的金正日,却奇迹般的赢得了中国的友谊。中朝之间的经贸关系开始恢复,两国之间的进出口规模开始迅速放大。1998 年,中朝之间的进出口规模只有 4.13 亿,2003 年 10.23 亿美元,2008 年 27.93 亿美元,2013 年达到峰值的 65.58 亿美元。15 年下来,两国之间的外贸规模增长了 15 倍!要知道 2013 年朝鲜的 GDP 也只不过是 140 亿美元,所以这 65 亿美元的中朝贸易规模,对朝鲜政府的存续来说具有多高的现实意义,那真是怎么高估都不过分。

但是,请注意这个但是,从 1998 年到 2013 年间,朝鲜干了无数奇葩事,比如发展核武器和远程导弹武器,然后瞄准周边国家(包括中国)的所有大城市。对于中国三令五申的要求朝鲜放弃核武器研发的警告,朝鲜始终都是置若罔闻。在国际社会联手对朝鲜做出越来越严厉的制裁之时,中共却始终对金正日抱着真诚的友善心态,并持续加大与朝鲜的贸易规模。

我们必须意识到,中国与朝鲜之间,本来其实并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历史友谊。朝鲜战争,中国其实是个彻彻底底的冤大头,17 万将士血洒朝鲜,连个好脸色都没能换回来。此后中国与苏联交恶,朝鲜投向苏联,中朝关系也因此一直处于冰冻状态,谈不上有多么的亲善。到苏联亡国,中共改革开放初显成效,金正日在饥荒之中接替金日成上位,将朝鲜打造成一个军管国家,这一连串的国际事件,并不足以让中朝之间重建起牢固的友谊。中国跟朝鲜的关系,最准确的说法,就是隔壁的陌生人。双方之间其实严重缺乏深刻而频繁的民间往来,无非就是双方高层的相互拜访,打个哈哈说点场面话而已。要说在价值观和治理理念上面,有多大的相似性,那还真谈不上。所以,对于从 1998 年到 2013 年,中国对朝鲜政权表现出的突如其来的友谊,我还真无法做出什么合理性解释。

2011 年 12 月,金正日去世,由其第三子金正恩接任。这位金家的第三任领导人,没有像金正日一样,在身上刷上一层改革者的伪装色。他的执政,一方面是继续加强军管政府的基本国策,另一方面,就是更加频繁的进行核爆试验和导弹试射来秀肌肉,并成功的引发国际社会的高度反感和制裁。这种毫无逻辑的执政行为终于激怒了中国。2013 年之后,中朝之间的贸易数据开始下滑。2016 年中朝之间进出口总额 53.73 亿美元,较 2013 年的峰值时期下降了 18%。2017 年之后,中国政府更是在 2 月、4 月和 8 月份连续公开宣布,限制对朝贸易。这意味着中朝之间的关系,将重新回归 1998 年前的冷淡状态。

(三军统帅金正恩)

而这种冷淡,对于朝鲜这种军管国家来说,无疑将是一次最终审判。这个一直未能从 1992 年的大饥荒中走出来的国家,这个全社会集体怠工的国家,这个依靠庞大的无孔不入的军队勉强维系统治的国家,将在中朝贸易断绝之后,再次面临绝境。没有了中国的友谊,脆弱的朝鲜经济必定会崩塌。

在本文的最后,我唯有这么一句话想说:2500 万朝鲜人民,身处地狱之国,在接下来的最终审判中,这些底层人民无疑将会迎来最痛苦的饥饿和死亡。这当然是一场人类的灾难。而中国,在这场即将到来的灾难之中,到底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这个问题,就让本文的读者来回答吧。

(全文完)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在朝鲜留学是怎样的体验

金亨稷师范大学(后简称金师大),这所以金日成的父亲命名的师范大学是朝鲜的第二高等学府,仅次于金日成大学;这两所大学也是朝鲜仅有的两所可以接待留学生的大学。往年,在金师大学习的中国学生都只上一年语言预科班,之后便转入金日成大学进行四年的本科学 …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中谈到鸦片战争前,清朝天朝体制极重华夷之防,外国人在华有诸多限制,而其中“顶奇怪的禁令是外人不得买中国书,不得学中文”。传教士马礼逊的中文教师,每次出门授课,都带毒药,万一查出,准备自尽——“对外汉语”这个职业在当时是需 …

和平演变的昨天今天

两个多月以前翻译过The China Beat上的一篇文章,后来一直搁置,现在看来似乎又变得过气了。但后来我又看了一点关于1956年-1962年之间中国的内外政策/毛泽东的思想如何一点点激进化的材料,觉得”和平演变”仍然是个有意思的话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