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称腾讯体育大裁员,六大业务组被裁撤,这意味着什么?会对体育传媒行业带来哪些影响?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Uesugi​ 发表

在鹅厂对面的公司做了 5 年体育内容后,现在愈发相信,所谓的体育传媒,其实是反互联网时代的。至少不是一个能迎合互联网资本的产业。

互联网资本要的东西,归纳起来就是要有 “有未来”,一个是要有高增长,虽然今天看着差点意思但吃草挤奶成长力爆棚;另一个是要有高预期,这个成长中势头能保持的很久很久。所谓的体育传媒产业,好像哪个都提供不了。

一方面是看球的人越来越少,一场足球比赛两个半场加中场休息赛前赛后至少要花费 2 个小时的时间,这个多巴胺获取周期对于沉浸互联网的人来说实在太长了,短视频、游戏哪个不比它短平快?这还没算时差带来的影响。

另一方面是这个行业也没本事从它的用户身上获得更多收入,一个一年小几百的赛季通看季票已经是这个行业能从单客身上收入的极限了,即使这样得到的收入也很难填上高额的版权费用。别说什么球迷群体都是穷屌丝花钱都仔细付费欲望低,玩主机游戏、冲 steam 和氪金手游的也是他们。你问为什么外国游戏行业在中国就能挣到钱?这十年里,从外国的 steam 到索尼微软以及各家国内外游戏厂商,他们为了中国玩家花费了多少努力?更牛逼和画质和更好玩的游戏性自不必多说,为了能让中国玩家买单,人家游戏商把简中汉化第一时间给你做好、平台挖门盗洞想方设法让玩家能直连登录用微信支付宝就能买游戏。这十年里国内游戏玩家玩 3A 游戏的体验升级有多大?而看一场体育比赛的体验有过什么明显变化吗?

但偏偏有那么一群人,代理了国外联赛的版权,把人家的数据和发展指标教条地拿了过来,给国内的老板们画了个大饼。有钱的时候,人家愿意往这压一笔赌个 “万一呢”,没钱的时候这种地方当然得挨一刀狠的。

知乎用户 体育大生意 发表

腾讯体育大裁员,撤销六大业务组!中国体育传媒转入蛰伏时代

流传了两个月之久的腾讯体育大裁员还是来了!5 月 19 日,腾讯集团宣布对体育业务部组织架构进行调整,篮球运营组、足球运营组、综合体育项目运营组、市场营销中心、产品中心 / 增值产品组、平台研发中心 / 推荐平台组 & 平台研发中心 / 画像与算法组这六大业务组均被撤销。

据体育大生意了解,此番腾讯体育裁员是整个腾讯集团裁员过冬战略的一部分。腾讯体育隶属于腾讯 PCG(平台和内容事业群)旗下的在线视频事业部(OVBU)。而腾讯 PCG 在今年三月份就爆出将裁员 4000 人的消息,此后,就传出腾讯体育会是裁员的重灾区,如今腾讯体育一举被裁撤六个业务组,合计裁员人数达 100 人左右,裁员比例达 1/3。而稍稍令人欣慰的是,体育版权运营组、体育经纪、赛事直播组、节目组等具备变现能力的业务组则暂时躲过一劫。

就在 5 月 18 日,腾讯控股发布了 2022 财年第一季度业绩。腾讯第一季度净利润 234.1 亿元,不及市场预期的 293.1 亿元,同比下跌 51%,环比下跌 75%。腾讯认为,利润下跌主要由于成本及开支上涨程度快于收入,以及联营公司所作净贡献由盈利转为亏损所致,比如公司网络广告业务收入下降 16% 至 180 亿元。其中,社交及其他广告收入下降 15% 至 157 亿元,主要反映公司广告资源(尤其是移动广告联盟)收入减少;媒体广告收入下降 27% 至 23 亿元,反映出腾讯视频及腾讯新闻服务的广告收入减少。

腾讯集团广告收入下滑幅度之大超出市场预期,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谈及应对策略时表示:“我们实施了成本控制措施,并调整了部分非核心业务,有助我们在未来实现更优化的成本结构。” 具体到腾讯体育此番裁员,据知情人向体育大生意透露,直接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三点:

第一、腾讯体育 APP 活跃用户量级迟迟不达预期;

第二、腾讯体育投入巨大但一直未能实现盈利,而在各类自媒体平台大行其道的当下, 继续保留庞大的图文内容生产团队性价比太低;

第三、国内体育产业环境因为疫情发生剧变,杭州亚运会、成都大运会、汕头亚青会、2023 足球亚洲杯或延期举办或干脆不在中国举办,短期内没有足够多的体育大赛,这则成为腾讯体育扩大裁员规模的最后一根稻草。也许,在当前 “毕业式” 裁员大行其道的当下,唯一能让人稍感慰藉的就是被裁员的腾讯体育员工大多拿到了 N+1 的补偿。

作为体育版权的集大成者,腾讯体育长期以来被业内给予厚望。尤其是在乐视体育、PP 体育、暴风体育、新浪体育等行业老兵新贵相继没落之后,腾讯体育肩负着为中国体育传媒行业探索如何可持续发展的行业使命。从门户时代的快速崛起,到天价体育版权时代的笑傲群雄,再到 2021 年的内部整合编制,以及如今的大裁员,腾讯体育的发展历程无疑是中国体育产业的一面镜子,从腾讯体育大裁员开始,中国体育传媒行业乃至整个中国体育产业或许均将正式告别 2014-2020 年这段风起云涌的黄金岁月,并重新进入蛰伏时代。

崛起

体育内容曾经在腾讯集团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从 2006 年开始,在社交软件和网络游戏两个领域取得初步胜利后,腾讯把门户网站视为下一个战场,希望让网络广告成为集团下一个收入支柱。

在 2007 年接受《财经》的访问时,马化腾表示:“市场给网络游戏的市盈率其实不高,也就是 8 到 10 倍,但是对网络广告,可能愿意给 50 倍的市盈率,因为它非常稳定。相比而言,增值服务尤其是网络游戏,因为涉及人的创意,特别是与具体的产品相关联,因而稳定性较差。”

而作为当年四大门户大战中最晚起步的腾讯网,2010 年第二季度就超过了搜狐,2012 年更是超过了新浪,完成了大型超车。这其中,腾讯体育在 2008 年北京奥运会和 2012 年伦敦奥运会上的出色发挥,提供了最强劲的动力。

2008 年腾讯奥运报道庆功会,高朋满座。马宁、程菲、张宁、李永波等体育人物,和创维、耐克、三星、微软等品牌商齐聚一堂。

腾讯北京奥运报道庆功会现场

刘建宏(左)和小杨阳(右)

腾讯总裁刘炽平高调宣布,腾讯在奥运报道大战中取得了全面胜利:在影响力、冠军运动员访谈、访问量、报道速度、新闻总量、网民互动性、视频覆盖率其项指标中获得第一;奥运报道日均流量达 10 亿次,最高流量 11.4 亿;腾讯网成为独立用户数最高的奥运站点,是第二名门户的 1.88 倍,第三名的 1.91 倍。

到了 2012 年伦敦奥运会,腾讯网扩大了自己的领先优势,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在线调研数据结果显示,光开幕式当夜,有 27.5% 的网民通过腾讯奥运频道获取开幕式的各项信息,领先第二名近 8%,领先第三名更是超过了 15 个点以上。

可以说,体育报道的口碑与数据,奠定了腾讯网的成功。而腾讯网的成功,成为了腾讯集团继 QQ、QQ 空间、QQ 游戏之后第四个亿级流量入口,这在全球互联网企业中都是前所未有的。

鼎盛

2012 年伦敦奥运会之后,中国互联网大踏步向移动端转型。集团内部,腾讯新闻 App、天天快报 App 等资讯类手机客户端成为了新一代传媒市场的主战场。

2016 年里约奥运会,腾讯从上到下投入了巨大的资源倾斜。根据当时的媒体报道,腾讯花费了一个亿的天价,才压哨从央视手里拿到了新媒体版权,具体规则为:腾讯将有权在其平台播放所有的里约奥运赛事,但并非直播而是点播,所有播出都要至少延迟半个小时。

据界面报道,“1 亿人民币的报价过于高昂,且不论只有延迟 30 分钟的点播权,就连如何利用资源、如何进行包装乃至借此进行招商,都因为时间紧迫而问题重重。也正因如此,新浪、搜狐、乐视和网易都稍显犹豫,只有腾讯一路领跑。”

界面网报道

在具体报道中,腾讯打造 4 档前方节目和 3 档后方节目,超过百人的报道团队抵达里约,是央视五百人天团之外在奥运会前线最大的国内报道团队。内部人士透露,2016 年里约奥运会腾讯体育直接投入在 6 到 8 亿元人民币。

而更令人叹服的是,在里约奥运会开幕式开始前,腾讯体育已经确认了约 5 亿元的收入。换言之,尽管报道成本高昂,但腾讯的里约奥运会项目完成了盈利。

里约奥运会的成功,对于 OMG 来说有更重要的意义。2016 年上半年,今日头条在新闻类 APP 上的排名一举超过腾讯新闻占据榜首,正是因为奥运会项目,腾讯新闻的市场占有率有所回升,而腾讯为了阻击头条于 2015 年年底才发布的天天快报,借着里约奥运会,从无到有爬到了排行榜的第三位。

尽管没能逆转和头条的竞争态势,但至少依靠腾讯体育在里约奥运会上的发挥,腾讯新闻和天天快报暂时稳定了局势。

2016 年新闻资讯类 APP 排行榜

(数据来源:猎豹智库)

变现

随着媒体环境和体育产业的发展,腾讯体育的触角从单纯的新闻报道、内容制作,向版权运营、运动员经纪、体育综艺、原创赛事等方向不断延伸。如果把传统内容制作理解为引流端的话,那么腾讯体育在行业上下游做的努力,则是为了将体育流量变现。

借此机会,腾讯体育在集团内部的战略地位进一步上升,在 2015 年左右,腾讯体育成为了独立部门,在 OMG 内部与腾讯新闻、腾讯视频等业务平级。

在腾讯体育不断拓宽的业务版图之中,最引人关注的要属其经纪业务的组建。里约奥运会之后,腾讯体育旗下经纪业务团队,也就是产业界熟知的赢德体育,先后拿下了孙杨、苏炳添、中国女排、武大靖等的代理合约。

赢德体育签下中国女排

理论上,腾讯体育依靠背后丰富的媒体推广资源和品牌资源,尤其是腾讯视频背后的娱乐圈资源,与体育明星强强合作,能够产生良好的化学反应。赢德体育业务也一度进展得非常好,一时风头无两。

到了 2018 年,偶像产业突然爆发,腾讯视频和腾讯体育合作,推出了超新星全运会这档体育综艺并获得了成功。随后,《我要打篮球》《超级企鹅联盟》等一众体育综艺也陆续推出。

超新星全运会

在原创赛事方面,腾讯体育推出的超级企鹅篮球、足球明星赛,由于邀请了吴亦凡、鹿晗这样量级的明星,曾是体育破圈的标杆之作。而超级企鹅跑,也因为独有的特色,在跑步圈中形成了不错的口碑。

回到 NBA 版权的运营,腾讯是相当成功的。可以说在主流赛事之中,国内市场几乎只有 NBA 能够盈利。无论是广告,还是体育会员的销售,都领跑整个体育版权市场。

内部人士曾透露,在腾讯体育商务开发人员的努力下,某厂商原本只是尝试性地投放了短期的 NBA 转播广告,结果产品销量大幅度增长。厂商立刻启动续约,甚至愿意立刻打款,生怕广告位置被抢。

腾讯体育还孵化出了对标得物的潮流社区 “嚯”,虽然和得物的市场份额相差很远,但增长率是惊人的,几乎每个月都是翻倍式的上升。

凋谢

腾讯体育的市场影响力到 2018 年世界杯达到了顶峰。围绕俄罗斯世界杯版权,各位玩家展开了激烈的竞争,腾讯体育当准备了充足的子弹。而似乎整个市场都不愿意见到腾讯体育拿到网络版权。

当时从央视内部流传出一则亦真亦假的段子,称在临近世界杯开幕的最后时刻,某次央视的世界杯报道讨论会上,有人得到了腾讯最终拿下了世界杯版权的消息,导致会议无法继续,央视世界杯报道组工作人员的士气降到了谷底。“腾讯拿下了那我们都不用玩了,没人看我们了,都去看腾讯了。”

当然,最后这则消息被证明为谣言,优酷花费十六亿元的价码拿下俄罗斯世界杯网络版权。

从结果来看,无论是优酷还是腾讯,这都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游戏。优酷虽然拿到了版权,但世界杯之后,流量并没有留存,昙花一现后,优酷体育很快就离开了牌桌。

梅西与腾讯企鹅公仔合影

而失掉了直播版权,腾讯体育斥重金造势的世界杯营销一下失去了重心。虽然随后依旧砸下了不菲的预算希望能做出优秀的周边内容,比如梅西和内马尔等球星的专访,比如押中冰岛奇迹提前布局的冰岛总统专访,但是没有了比赛直播和集锦,用户不可避免的被大幅度分流。屡次助推腾讯体育发展的大赛营销,没能继续以往的辉煌战绩。

这一次裁撤,伏笔早在 2019 年就埋下。

当时,除了 NBA 以外的各项业务突然进入了平台期。国内综艺市场也逐渐进入零和博弈,每年只有最头部的几个节目能够盈利,留给体育综艺的市场空间在缩小。

至于体育经纪业务,由于里约奥运会的红利又基本消散,东京奥运会还没到来,头牌孙杨又已经解约,这条业务线的日子并不好过。除了中国女排之外,旗下大部分商务代理合同并未达到预期水平。

换句话说,NBA 几乎成为了整个腾讯体育的唯一支柱。为了更好的集中资源,以应对新合约的谈判,2019 年开始,腾讯体育在其他赛道上就进行了收缩,NBA 以外几乎每个业务组都有员工离开。

原本,在以低于竞争对手开价的金额和 NBA 续约后,腾讯体育上下振奋不已,甚至马化腾都在朋友圈点评表扬。但是,人算不如天算,2019 年年底的莫雷事件,如当头一棒,而到 2020 年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彻底让 NBA 版权从盈利点变成了负担。

马化腾朋友圈点名表扬 NBA 团队

从 2020 年第二季度开始,内部的变化每周都在发生。先是再一次进行人员精简,腾讯体育所有项目制合同员工,基本都提前解决或不再续约。随后腾讯体育把 NBA 版权移交至腾讯视频。在内部,NBA 版权的移交,被解读为腾讯体育整个部门最终将会裁撤,合并到腾讯视频,或者腾讯新闻。这一预判果然在 2021 年成为现实,腾讯体育被并入在线视频事业部(OVBU),但如今来看,这也是腾讯体育大调整的全新起点。

没落蛰伏 or 行稳致远?

对整个中国体育产业而言,腾讯体育大裁员绝对是行业级别的利空消息。

与乐视体育和 PP 体育资本驱动的经营逻辑不同,这些年来,腾讯体育的经营实际上是可圈可点的。在版权市场最疯狂的时候,腾讯体育没有凭借集团雄厚的财力去拱火。而是脚踏实地,理性经营,不断为行业探索体育流量变现的路径。也正是这个原因,腾讯体育的大裁员也让全行业感到震动。如果连腾讯体育都熬不下去,那么整个行业的生存状况就更让人悲观。

当然,腾讯体育在大裁员的情况下保留了体育版权运营组、体育经纪等业务组别,这意味着腾讯体育短期内仍希望通过体育版权、体育经纪业务来继续探索体育变现之道。希望腾讯体育此番只是暂时蛰伏,期待在未来疫情全面结束后,在人员架构方面更加行稳致远的腾讯体育能够蓄力重生、再度崛起,相信届时整个中国体育产业也必将再上一个新台阶。

注:本文所用图片来自网络

知乎用户 嘉慧 Lincoln​​ 发表

很多人只看到新闻的表面,没看到新闻背后的大势。

根据公开的信息:

亚足联亚洲杯,放弃举办权;

大学生运动会,推迟到明年;

亚洲青年运动会,宣布取消;

亚洲运动会,推迟到明年;

预计推迟的赛事大概率没了,因为很难满足完全开放模式办赛。2027 年亚洲杯,2030 年冬奥会、世界杯等都不再申办,且未来数年内不再申办其他大型赛事;

另外,某些互联网公司已经开始布局疫苗和特效药了。

知乎用户 没什么高见​​ 发表

腾讯体育的大裁员,和砍掉了整个部门没什么区别。也变相证明了高价买版权付费看体育竞技模式的失败,前有高盛,后有乐视体育、PPTV 聚力体育,现在轮到了腾讯。

做 NBA 本身就是个风险贼高的事情,把 NBA 直播体系跑通跑好,漂亮那边合同没到期就会开始涨价。如果没弄好,和漂亮国一点关系没有,自己还担风险。更何况还有政治风险,随便哪个球员高管对华发表下在美国人看来很正常很正确的言论,都可能触动国内民众的神经,被裹挟的却是腾讯,里外不是人。

腾讯正在放弃 NBA,CCTV 却在引进。不知道免费时代是不是又回来了,反正我都是在短视频平台看 NBA,没什么影响。

知乎用户 韦页林 发表

前三个是运营组,运营组是什么呢?其实就是内容编辑。这个活技可替代性很高,人员整合也方便,打散了之后冠以资讯组之类的名头即可,或者干脆干脆就并入已有的资讯组下做个独立的体育资讯分类,毫无问题。

后三个是什么呢?后三个其实就是分蛋糕的。当体育业务是独立部门的时候,这些看上去都是标配,但如果不是独立部门了,这些活计并给已有的同类型中心 / 组别做个分支业务团队也一样。

所以截屏这六个,真能传递出来的有效信息就是腾讯体育在 pcg 内部的地位通告式下降,但其实呢,这从来也不是秘密啊!

不影响既有版权内容履约,不影响球迷看球,但未来肯定随地位降低减少资金投入,也就是说将来的版权采购会压缩,你现在看得到的赛事,未来不见得还能在腾讯平台上看到了,嗯,其实更大概率的事是:如果你在腾讯体育上都看不到,那其他日子过得更不如意的肯定也不大可能会引进,所以基本上未来在合法版权途径上也就断供了,如此而已。

至于由此引发裁员,这不值得被当做新闻吧?

知乎用户 海客谈瀛洲 发表

赞同高赞说的体育传媒是反互联网时代的存在。

对了,之前在知乎上传过一些 NBA 相关视频,这段时间都给下架了。那些视频,只能算个小剪辑,个人觉得是有利于 NBA 传播的。

前段时间在头条、抖音、B 站也是,大批量的 NBA 解说和剪辑被下架,很多视频剪辑的特别好,现在一个都没了。

个人觉得这种只要是 NBA 赛场相关,哪怕一点画面都要打压,那这个运动真的很难让人热爱起来。整场比赛的视频资源你腾讯维护版权我能理解,一个视频里就几个片段也要弄掉这是要干啥?谁还帮你免费宣传这敏感的 NBA?只能训练场和野球场,那就只看这些吧。

我现在已经很少在腾讯 NBA 官网看视频了,会员太复杂,杂七杂八的事情又太多。

说一句,我不是不愿意付会员费。

但从 2003 年开始看球的 90 后球迷来讲,我挺怀念那个资源免费的时代,即便新浪那会有点卡,即便再往前的资源也不是很高清,很通畅。

我读大学的时候,还是新浪的版权,大一学校不让带电脑,我每天早上 6 点多去网吧看(热火的比赛很多那个点)。

我那会还挺喜欢在网盘里面堆视频的,好的比赛,常看常新。

再也回不去了,也可能又要回来了。

知乎用户 毛宁​ 发表

先说国内,国内现在没啥体育赛事,亚运会、大运会延期了,亚洲杯足球赛取消了,中超没开始,亚冠瞎对付,各种热身赛几乎都没了。

再说国外,国外体育赛事有,但是你出不去呀。说完了。比赛都没了,要媒体干嘛。

知乎用户 不知渭河​ 发表

裁…… 裁员常态化(2022 年)

实现应裁尽裁(毕竟季报不太好看(嘛,大家都不好看,谢绝比烂))

知乎用户 MIGUEL6​ 发表

血药

挺正常的,主要还是疫情带来的资本谨慎和互联网自带扩展扩张的矛盾,今年互联网本身就是裁员大年,本质是互联网资本转向的事。

我觉得愣去分析行业其实没多大意义,不是说跟体育赔钱赚钱没有关系,而是不适合我们用小投资人思路去思考这事,出发点还是不同的,在整个互联网资本欠债转向的情况下,集中力量投机或者创造需求,要不稳要不大,可能才是这些资本要做的事。

以我的水平去分析,不知道对不对啊,腾讯体育在被咪咕打破垄断那一刻起,基本就要退出体育视频市场了。体育不挣钱根本不需要我们平头老百姓去给大资本家科普,说到底还是用这个带有增长属性、稳定受众属性的渠道,去形成垄断,方便他以后在青年、少年中打造消费逻辑,以求在将来做事。

至于手段是经典的买办手段,最贵的是给外面的版权费,同时这就带来了经典的买办问题,服务业收入不稳定,原创内容实则二次加工,看别人真资本脸色,中间商困局等等吧,一旦达不成垄断垄断关系,看得人再多也没用(当然也不是完全没用,最起码不会倒),后面其他的消费增长部分就都没得说没得做,品牌没得打,那基本没啥意义了。

我觉得腾讯体育的本质,是想成为一种以商业为根基的 “商城”,让自己的运动品牌送达每个球场。

如果是打经典互联网资本的老一套,以用户为主体,这么明确的用户群体新增长点并不难,也不是没得做,比如配套的综艺,筹备些纪录片,但这种扩建又建立在一个并不稳定的主体上,腾讯视频自己不打球也签不了球员球队,站上内容时刻又丢版权下架视频的风险,对资本来讲这么大台子没有商业,都不如去投懂球帝这样的自媒体。

这种产业某个时刻在互联网资本眼里绝对是香饽饽,但还是那句话,疫情改变了不少东西。

我觉得腾讯是不想在这耗了,包括跟体育一样的产业——“脱离赚钱主体的新业务”,我估计也要陆续关停。

偷偷胡说八道一番,我觉得如果没有什么大变化的话,这几年应该是互联网被称为 “高新” 企业的最后几年了,如果他们不能靠概念而是真的要实打实要拼产品的话,那互联网也走上了老资本,像制造、房地产的那条路子,将来就是反复的膨胀缩紧,把自身的水分拧出去,完全靠投而不是下手参与,尝试低成本赚更多的钱,等更好的机会或者产业投机。

随着垄断被打破其实很多互联网企业都蚌埠住了,像某微博早早就开始大 V 榨干计划,所有广告推广投放只能用平台自己认定的机构,以防止自己的收益被截胡。我觉得从技术形式停止发展开始,互联网从某种意义的高新产业资本,靠用户数可以吸纳各种老资本的 “新型模式”,变成了跟海底捞一样的服务业了。这也是他们不可接受的,拼了命他们也要找到自己的产品。

这也是为啥元宇宙这种莫名其妙的东西能出来的原因吧——互联网急需一种真正的产品作为他的技术增长,而并不想完全成为让自己堆大量 “中低执行人员”,越做越偏服务行业的高人力成本企业。

知乎用户 天空 发表

记得几年前因为火箭队事件,导致 nba 被大规模抵制,但是大家要明白一个事,整个中国的体育媒体除了中国队参加大型赛事的转播(奥运会啥的),绝大多数是没法盈利的,平常时间没有大型赛事的时候体育转播唯一的赢利点就是 nba,可以说一个 nba 撑起整个中国体育转播的半壁江山,说个不好听的,其他所有的体育转播都需要 nba 的流量来续命,但是当年抵制 nba 事件,对这唯一一个摇钱树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这个打击不是打击了 nba,而是打击了中国的整个职业体育产业,比如一个具体的播放数,巅峰期一场 nba 季后赛的直播在线人数能达到上千万,而一般的其他比赛,甚至被大家认为的热门的足球也只有几万,不过说国内的中超,连英超,欧冠的收视都和一场普通的 nba 季候赛差出 n 个数量级,其他的什么田径乒乓之类的冷门动辄只有几千的播放,大家感受一下这个差距,现在被大规模抵制后,一场 nba 的季候赛也在几百万的水平,和巅峰差了不少,但是这个规模就只能养活 nba 转播自己,在养其他的项目就做不到了,无论是腾讯还是央视都是如此,这也是为什么央视必须顶着骂名复播 nba,因为央视也扛不住,其他的体育内容本质上和做慈善差不多,但是即便重播也很难回到过去了,一个行业做起来很难,毁了他就是一瞬间的事。

知乎用户 老衲爱吃肉 发表

评论区有大哥说我花个十几二十块,就想当爷,就要管中场播放什么。

没错,我花钱就是要当爷。竟然我当不了爷,我就白嫖。我不但要自己白嫖,还要号召所有非流量球队非流量球员的球迷,一定要白嫖。

为什么我要在乎中场?因为这是一种尊重。对主场球队球员和主场球迷的尊重。

作为爱好体育,经常看比赛的球迷来说,裁得好,整个 NBA 转播部门全部裁了都不可惜。

反正我现在要么白嫖,要么咪咕,虽然咪咕解说们开始步腾讯垃圾解说的后尘,。要么去听徐静雨的。

像腾讯体育这种恶心的会员制,早 TM 该灭了。

我不是说不能要会员,毕竟腾讯真金白银买的转播权,花钱看比赛,也是合理的。

可是我开了腾讯会员,还要开腾讯体育会员才可以看比赛,要看马刺的比赛,还要购买相关场次的券。

我去你大爷的。

以后就坚持白嫖了。

第二点。

我花钱了。那么转播马刺主场,中场时候,能不能不要播放其他球队的赛事剪辑,能不能不要播放某历史第二人的赛事剪辑。我们其他队的球迷,其他球员的球迷,真的不喜欢看喜欢他的比赛。

第三点

我花钱了,看比赛,也想听一些有质量的中文解说(毕竟英文还不行,粤语解说没有了),而不是听几个所谓专业解说在那里跪舔流量球队流量球星,我们非流量球队非流量球员的球迷真的不喜欢,甚至觉得很恶心。一般情况下,都是静音,特别落后时候,心酸啊。

你要说难道不是人家不吹你主队不吹你的球员。这也有一点道理。可是无论吹主队还是客队,过了,就恶心了。

体育解说,就要求客观,尊重。

有一说一,单口解说还是不错的。

第四点。

那些女主播,我明白设立这些花瓶的意义。但是起码你来工作了,就对球队有起码的了解。不要求你们了如指掌,起码也不瞎扯。

明明在非流量队的主场打球,那些女主播在暂停时候,非要挑那些流量明星流量球队的球迷的留言。恶不恶心。

总之,裁得好。

如果不改变这种会员制的收费,流量很快就走掉。咪咕,百事通徐静雨,还有白嫖。可惜广东台没钱买 NBA 的转播权。我最喜欢听广东台的粤语解说。

即使改了,我也不想再看腾讯的解说。太恶心。

知乎用户 云动山​​ 发表

他们将绝不会是最后一个。

知乎用户 老赵等 58 个好友觉得赞 发表

放大了说,疫情导致本来衰弱的中国体育进一步下滑。

往小了说,腾讯自己的问题,不专业

大方面,国内的防疫政策抹杀了很多职业联赛,亚运会,大运会都取消了,各种世界杯也进不了来。体育推广进一步没落,人民被互联网视频流,游戏流直接冲击。体育环境恶化,淘汰收缩是必然了。

小方面,腾讯自己不专业,还是老一套思维。看个球天天卖套,然后弄几个有腿的模特上去忽悠一下,就完事了。

专业的解说和嘉宾越来越少,或者说为了赚钱刻意沉默的,给徐静雨一个立场偏歪的小主播台现在是骑脸输出,一个人关注度比腾体高了。好好的比赛给解说弄沉默了,怎么玩?

转播质量就这样了,腾体没动力提高了,除非真的人人开会员。普通会员开了也没啥用,还是孙子。要开全会员人家早换东西玩了。

其实体育很大的,像刘耕宏这样子算不算体育,肯定是。腾体自己的思维跟不上了,老是老一套,那自然被市场淘汰。更可惜的是腾体拿着那么多国内外版权而不搞好导致越来越少人关注体育,是造成国内整个生态环境的恶化

知乎用户 龙宫里的乙民​ 发表

我经常看 NBA,还是了解一些腾讯体育在 NBA 方面的困境。

2019 年 7 月 29 日,腾讯体育以 5 年 15 亿美元的价格签约 NBA 独家数字媒体转播权。

2019 年 10 月 5 日,某死人发表反华言论,国内舆论沸腾,大批球迷不再看 NBA 或者不再为 NBA 花一分钱。

不仅如此,咪咕视频背靠中国移动的大山,也和 NBA 签约成为了中国独家通信运营商,其运营和收费模式都类比腾讯,还不卖杰士邦。这样分流了一部分观众。

腾讯体育为了增加某些流量队伍球迷的黏性,开放了个人直播间,用户可以选择去主播那里看。

看似这个模式很好,没想到半路杀出来个百视 TV,靠着人气主播徐静雨直接逆袭。6 元听一个月相声,对很多球迷来说比王猛杨毅好太多。

于是腾讯 NBA 的收益就远不如前几年。花的钱更多,收益不如以前,不裁员等什么呢?

知乎用户 飞跃本屯 发表

腾讯体育的核心不就是烧钱弄独家版权吗,和视频媒体没啥区别,只不过腾讯弄的版权是体育比赛,其他视频媒体弄得是网络电影或网剧。

这个行业在短视频崛起后,就被纬度级碾压了 (短视频无需平台投入资金购买版权,但播放量却更大;而腾讯体育等视频平台要先投入重金购买版权或自己制作,而且版权费越来越高,播放量却不如前者)。

连这类媒体全球扛把子奈飞都用户缩水了。腾讯体育那个制作水平当然更早扛不住了。

这只能水平体育传媒的版权购买成本会下滑到一个正常水平,体育行业从业者收入恢复到一个正常水平。

知乎用户 胡静怡​ 发表

舔詹皇那么严重

还要裁员?

知乎用户 不秃头的 Spring 发表

现在国内体育赛事转播,版权最全的就是咪咕了,从 NBA 到五大联赛,从 CBA 到中超中甲,其他运动不管是奥运会,还是乒乓球高尔夫,基本做到了全覆盖。

这说明了什么?

国内资本对体育赛事转播,已经失去了兴趣,只能由背靠央企的咪咕来买单。

腾讯投资 NBA,付出了昂贵的版权费用,但是一波反华事件,极大地打击了一些中间摇摆群体付费的意愿。

收入下降,那就只能去接一些烂广告,然后在忠实用户身上多薅羊毛,这就导致连一些忠实用户也开始撤退,形成恶性循环。

现在国内体育赛事转播俨然进入了寒冬期,NBA 还算不错了。其他赛事,亚运会延期、中超迟迟无法落地举办,国内体育赛事行业整体上呈现悲观的走势。

知乎用户 诸葛毛豆​ 发表

中国体育市场有两个问题,一个是规模小,一个是单一化。

提到规模,很多人会讲人口,但人口数不等于付费数。

所以哪怕是吹上天的足球,也只有新英体育一家的英超付费直播勉强算是成功的。

原因是便宜。10 几块,30 几块,甚至白嫖都能看一个赛季的英超。

市场单一体现在除了足球,篮球,其他项目搞付费观看根本是个笑话。

很多平台高价拿转播权是为了布局未来。但目前体育市场的发展明显低于预期。

甚至准确说,根本就是在萎缩。

你按照未来体育市场翻几倍进行的投资,如今市场不见扩大,减少投资不是很正常吗。

我自己而言,看球的热情大不如前,太晚的基本不看了,不是主队的更是看的很少。

nba 现在新的球星,什么字母哥,077 的,丝毫不感兴趣。

看体育是种娱乐方式,但娱乐方式可不只是看体育一种。

体育市场被其他方式分流太多了。

而且最近几年疫情,体育是受冲击最大的。

自身不给力,流年又不利。

体育部门在腾讯集团内部地位下降可以理解吧。

知乎用户 scootie 发表

其实体育传媒这一行,就两个硬指标。

一是深度,二是速度。

速度不用说了,你有资深驻队记着和没有完全是两个概念。

人家稿件都写好了,你可能还在眼巴巴的等发布会。

等你火急火燎的写完稿,人家的消息已经点击转发过百万了。

深度则是对从业人员相关知识储备和个人风格融合的一种考量。

你的技术性文章能不能深入痛点,能不能一针见血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但实际上,现在的体育传媒就没有几个能打的专业撰稿人,洗稿好手倒是一大堆。

外网扒几篇文章,综合一下起个哗众取宠的标题已经是常态了。

你比如现在体育传媒最爱干的一件事就是:

XX 或联手 XX,XX 恐成最大赢家。

这模板甚至特喵的足球篮球通用。

你把 XX 换成姆巴佩和本泽马或者把 XX 换成哈登和詹姆斯都能搞出几百篇文章来。

这样做的恶果就是,人们渐渐失去对这种专栏的兴趣,甚至对这项运动本身都开始产生厌恶感。

点击量下滑,你洗再多稿也没用。

反而还因为摊子铺太大而容易扯到蛋。

腾讯体育现在就是在执行收缩战略,以后能不能出精品不好说,但起码不会再这么烧包了。

这也是好事。

知乎用户 九笨应援会 发表

如果腾讯体育有一天

放弃直播 NBA 那就剩下咪咕 五星体育 和央视体育了

以后啊 不管是看咪咕 还是腾讯 除了第一场会员外 后面都免费

估计以后是场场都是会员直播

知乎用户 zhebaoer 发表

啥比赛都没了。

就俩职业联赛还都赛会制。没新闻可报。

CBA 还好点,中超能不能办都存疑。

亚运会延期,大运会延期,亚洲杯取消。

脑袋正常都知道未来几年中国没有体育。

央视整天斯诺克乒羽。播个 NBA 还得偷偷摸摸。

北京体育曾经牛的很的频道,冬奥会之前就消失了。

那还养个体育部门干嘛?

接国外的信号,搞搞直播就得了,反正中国人不需要体育。

知乎用户 海大华罗庚​ 发表

腾讯体育推送各种带节奏,明着带暗着带,请的嘉宾除了嘴碎和阴阳怪气没别的了。直播间里和直播间的话题纯纯饭圈,还有球员打分评价那套,只能引来一帮低龄弱智圈粉互相口水。

劳资协议,高阶数据,球队战术体系什么的我都要从微博几个博主上看,腾讯体育啥都没有,说实话就是一饭圈 APP。

直播的最高画质也是糊的一批,帧数估计估计没有 60。看完其他平台的体育比赛(画面源貌似是美国几个媒体的在线直播画面源,帧数起码有 60,比腾讯更高清),在反过来看腾讯的,两个档次。

早特么卸载了,什么玩意儿。

插一句,真心请这几位腾讯所谓的 “体育专家” 看看纬来体育是怎么解说比赛的:最简单的、完全的中立客观公正,扪心自问能否做得到?怕是难得很,本性难移。(几位年轻的解说还是不错的,但是大多安排在了夜场)

知乎用户 我是反义词 发表

看样子下赛季负责体育赛事策划还有一些业务工作人员要发生大换血!减少了一部分人

下赛季腾讯体育的各项赛事的转播以及互动等多个环节也会发生变化!

如果是大事件的话,或许还会影响收视率啊!

知乎用户 帅到被人砍​ 发表

其实你只要研究过数据就会明白,想靠转播赚钱,必须是本土的赛事。

nba 在美国本土收入占全球收入 90%,英国虽然地方小,但英超本土收入占比也超过了 50%。

而我国没有本土的优质赛事,国外的虽然水平高,但很难推动人们高额消费,用我一个忠实 nba 粉丝的朋友的话说,就是可看可不看。

最终还是老老实实回归免费模式吧,既靠大型赛事产生社会影响力,然后卖广告赚钱。

世界杯为什么抢手,因为央视一个月时间卖广告卖了 30 亿,而买版权只花了 12 亿。

在我国真正影响力大的比赛都是和国家队有关的,而这些核心资源腾讯无法与央视竞争。

知乎用户 Miew 发表

目前腾讯遇到的问题是整个中国互联网行业遇到的普遍问题。腾讯体育的裁员只是腾讯裁员和收缩的一个表象而已。

互联网行业在平台型公司反垄断及常规监管的政策变化下,已经出现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其商业模式出现了永久的转变。不仅以前通过低价扰乱市场获取垄断地位或通过流量优势获取垄断地位的所谓‘互联网模式’出现了监管壁垒,对流量本身的变现也出现了监管。这就意味着流量没有以前的变现潜力了,资本市场早在去年就已经开始对无法梳理变现的公司给与了答案。知乎、B 站、爱奇艺等流量大但变现能力低的企业股价都是大幅下跌。以前,这些企业通过变现潜力来融资本市场的钱维持运营,那么现在可以说,已经被釜底抽薪考虑能否继续生存下去的问题了。

刚刚过去的腾讯 2022 年 1 季报期间,pony(化腾) 已经表示腾讯将进行转型。说明企业端的转舵将会持续。这对腾讯体育及中国传媒行业是好事,是一个洗牌的机会。不仅会使一直以来浑水摸鱼的大量流量寄生的垃圾内容减少,也会使竞争压力提高,进而降低内容制造成本里面的泡沫。体育赛事大部分是由媒体来收购内容的行业,虽然腾讯体育等企业收缩会使体育赛事所获得的商业价值减少,但整体价格的下降对头部企业的内容获得成本会有降低的效果。不算坏事。当然对用户来讲,费用不会下降,没卵用。

知乎用户 TEDDYYW 发表

从 nba 会员从球队通改成每月 8 张券以后,我就再也没办过会员了,吃相过于难看

花着会员的钱,得不到匹配的服务,你不黄谁黄?

知乎用户 龙头与量化​ 发表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有一个流量巨无霸正在毁灭所有

那就是抖音

为什么腾讯体育不行了,首先这和球迷断层有直接关系,而后面这个问题会越来越严重,拿我个人举例子的话,我高中也是十分迷恋 NBA 的,但是后面因为自己追的球星退役了,再加上比赛风格也物是人非,所以很久没有看过 NBA 的比赛了,如果说仍然是自己喜欢的比赛风格,那么开个会员又如何呢

关键来了

我打开了抖音,然后刷到了各种比赛的片段,虽然说是回放,但是也无所谓了,最起码的,我不用再打开腾讯体育的 APP 去看集锦了吧

所以说,流量仍然是最大的财富,而抖音几乎掌控了百分之八十的人的流量,抖音成为了他们必备的娱乐方式

当然,我没有在大厂上班,对这个问题,不能回答很行业的见解,只是换个角度说一说

包括在搜索引擎的领域,抖音也逐渐吃掉了各大门户网站的份额,所以说,抖音强啊,强到逐渐的取代了各种 APP

知乎用户 中二中年​ 发表

不知道英超是不是有毒,最早的下周回国体育,接下来的 st 体育,今天有腾讯体育大裁员,不知道咪咕体育和爱奇艺体育能不能打破这个颓势。

实际上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运动不管你是否参与都会心生向往,因为这是源自于马斯洛最底层的需求。在国产区和耶路撒冷区崛起之前,实际上早年间的键政小鬼们是在双手骂日本和单手经济制裁日本的轮回中渡过的。需求越底层,准入门槛越低,身体力行反而不那么重要。

事实上饱不饱暖不暖都会思淫欲,但饱暖了才有精力和时间去娱乐。到这一层级,就需要身体力行去体会了。身体力行的人越多,这个项目的观看受众就自然会越广,比如英雄联盟。甚至哪怕曾经身体力行参与过都可以,哪啦现在人去楼空,不如当年盛况的百分之一,比如 dota2。

而娱乐也好,体育也罢,最起码的一点属性,是社交。就说竞技体育这一块,在老欧洲,体现在社区文化,在北美,体现在大学体育文化。至少在现在,咱们这没有足球的相关的土壤,头几年是英雄联盟,然后是绝地求生,再后来是王者荣耀。而不是咱哥几个去踢踢球,你真让小学生们选,也一定是选择王者荣耀开黑,而不是踢球——这就是共识的力量,也就是高赞所说的反互联网。

不过身体力行并不是转化为相关观众的必要条件,只能说两者是正相关。就比如我国之前也有很多 F1 车迷,现在也有很多 UFC 拳迷,甚至也有看 NFL 和 MLB 的。相信绝大多数的这类观众很难有机会身体力行的去参与到这些运动中。就比如我不打 dota 我也看 TI 和 DPC,不打篮球也会看 NBA。或者说全国人民也没几个打过冰壶,甚至南方朋友没几个划过冰的,也不耽误这种绝对小众的运动也有爱好者。

除去社交型活动的分流,包括不限于影视、动漫、游戏等各种领域去和职业体育抢占市场这些因素外,最悲观的其实是收费机制导致的准入门槛过高。像 st 体育在最辉煌的时候推出过 998 的足球大礼包,确实啥都能看——虽然都没坚持到英超开赛吧。这不像有社交动力,我没电脑,或者显卡次,虽然要花钱,但我陪朋友去一次网吧吃鸡这算是社交——甚至可以说是很便宜但高效的社交。你对于一个不看球的人而言,花六块钱看场球实在是想象不出相关的可能性。或者说能点进来的朋友,让你花六块钱看一本晋江女频小说,你会乐意么?

不身体力行,足球的魅力也能吸引观众。但如果要花钱,可能就会次一点了。虽然每周也会有免费的赛事给广大的朋友去观赏,但目前的力度,显然是不够的。

不过只说腾讯体育裁员,对于只有德甲的 app 而言,确实用不上那么多人啊。

知乎用户 哦哦 O 发表

互联网浮躁

年轻人的时间过于碎片化

生活元素过于丰富多元

从大学毕业以后 有多少年轻人 还能花 2 个小时 完完整整的看一场球?

毕竟没有一场比赛 从头精彩到尾,各种赛后集锦小视频就可以解析一切了

知乎用户 日正当中 发表

先让我们面对这样的事实:

目前,欧洲人热捧的是欧洲人和南美版本欧洲人唱主角的足球。当然,足球场上还有部分黑人,但是欧洲也已经有绝对数量不少的本土黑人。

美国人热捧的是美国本土人统治的篮球,橄榄球,棒球。部分美国人把足球看作” 女人运动 “。

印度人最热捧的是板球。印度板球联赛是印度本土人当英雄。

俄罗斯人(欧洲人的一部分)热捧的是足球和冰球。

有人对上述结论有异议吗?

但是,中国人的各种传媒上,目前最热捧的项目可能是黑人等洋人绝对统治的足球篮球网球斯诺克。

又但是,黑人等洋人人种在目前的中国人口中比例不算大。

你看,只要你稍微思索,不难自己得出这么一个结论:

这里存在着一个矛盾。

国运强,体育兴。国家的方方面面发展,会带动体育行业的发展兴盛,以及国民的自信增强。

而随着国民的自信增强,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必然更乐意看到以中国人为主角的体育赛事。这是人之常情。

所以,除非我们的人口结构中黑人等洋人人种迅速增加,不然的话,以黑人等洋人为主角的赛事,可能面临着一个试图以左脚踩右脚方式飞升的局面。

知乎用户 李青说他该走了 发表

花了 6 块钱开了个百视 tv 会员,nba 季后赛期间起码能保证一天看一场,没赶上也能回家看回放,清晰度差一点,不过性价比很高,比腾讯那个香太多了。而且百视能看鲸鱼,比看腾讯卖套的强太多了,不服不行,现在鲸鱼的直播效果很好的,很有互动性,所谓的那些科班出身的专业解说,被鲸鱼怼的哑口无言,预测没个准,也就是吃了前几年篮球界解说无人的红利,如果能多几个鲸鱼这样的人,其实也不错,看比赛嘛,开心最重要。

另外现在咪咕也能看 nba,价钱跟腾讯体育差不多,我上去看过两眼,好像中间暂停时间很少有卖套广告,也不错

知乎用户 慕旋 发表

资本家就是在锁紧个人钱袋子,花最少钱,做对自己最有利事

全体育行业的影响微乎其微,当 “疫情” 平静了,资本家大可以再次开始招工建立新部门。

关键是,裁撤部门代表很多人会失业,意味着目前我等屁民又少了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这才是问题所在。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资本不仁,以屁民为蝼蚁

知乎用户 不爱游戏的 gamer 发表

现在的中国和体育有什么联系吗?

知乎用户 新的开始 发表

中国哪里还有什么体育?

中超,CBA,已经算是国内顶尖的体育赛事了,被主流舆论骂的多惨。

国内的年轻人,现在要么刷抖音要么玩游戏,连看电视剧的都少了。

谁还看体育比赛啊。

五大联赛和 NBA 的吸引力也直线下降。

互联网体育裁员很正常。

知乎用户 king al 发表

吃相难看

你看接下来所有比赛都是用券了

从只需要开 vip 就都能看,到必须超级 VIP,这还没两年,超级 VIP 也必须得买券了

这就是垄断型 IT 公司割韭菜的典型套路。

不过割韭菜也得看看时候,这又不是必需品,大家都捂紧口袋的时候搞这套不是扯吗?

知乎用户 光头小庸庸 发表

看好咪咕体育一统江湖

知乎用户 讷 言 发表

腾讯体育这波操作是正常的,我就简单说一下几个原因,

第一个,外部因素就是中国的体育付费模式蛋糕不够大。很多体育迷包括我自己其实是没有付费习惯的,遇到比赛先看 cctv5 有没有转播,没有再看看腾讯是不是免费场。然后就是找资源了。因为看某些转播和腾讯转播对我观看体验影响不大。

第二个,就是腾讯自己的原因,会员的价格过高,更为奇葩的是开了会员有些场次还需要用券。这是我不能理解的。

第三个,腾讯拿到相关的版权后周边运营做的一塌糊涂。我作为一个勇士球迷,曾经在腾讯的直播间买过印库里头像的短袖,质量跟在路边买的 9.9 两件也差不太多。

第四个,当时给 NBA 的转播费太高了,不知道腾讯这边负责的吃了多少回扣居然用如此天价续约。国内这帮平台就不能团结起来让美国佬少赚一点吗?窝里斗外人发财。

第五个,应该要想着把体育这块市场做大,而不是想着圈一块韭菜地就使劲薅。英超现在版权也拿到了,也不用心做,就跟当初爱奇艺拿到西甲一样,越做越死。

知乎用户 葛生明玉 发表

NBA 不清楚,就说足球,我的评价是好死
国内的几家主流的体育媒体,从外国人手里买版权的时候,几倍几倍的砸钱,砸重金把东西拿到手里,之后呢?是否试图改善过观众的观赛体验?你们平心而论,除了清晰度,观赛体验是否好过菠菜网站?是否好过 b 站放足总杯?
具体而言,有广告能理解,刷新重播广告什么鬼?(爱奇艺)
为什么 2020 年底的时候 3 家都还在用 flash 播放器?(pp 体育后来开始用 h5 了)
**播放器大小居然不能和浏览器适配,**这可是斗鱼 b 站直播平台早就可以的功能。那意思是我看球的时候就得全屏呗?因为浏览器长宽设置为一半屏幕的时候,播放器没有跟着缩放,,居然超出这个范围了。
收费可以理解,我也不是没付过费,但我发现我付费后体验不如盗版网站,那我是怨种?
个人评价几家主流媒体的观赛体验
爱奇艺 « 腾讯 < pp 体育 < 快手 < 咪咕 < 菠菜 < b 站

知乎用户 TaoistMao 发表

我还是喜欢互联网媒体一开始打肿脸买天价版权的时候,那种桀骜不驯的样子(乐视好死喵

经济好的时候都不能盈利,更别说现在了。什么经济基础啊玩付费制,转播水平看过 sky 这种级别的懂得都懂。再加上现在体育赛事中的意识形态斗争更激烈,因为 XX 问题掐流断流更是没法看,这真是中国球迷的福气了

知乎用户 西风 发表

体育是一个锦上添花的游戏。当生活富足的时候才会有时间和金钱去参与。

高额的转播费和超长的直播时间不符合现在快节奏的生活。

参与体育的实业公司和互联网公司前车之鉴太多,以前的盈方,乐视,苏宁很大一部分是被体育拖垮的,翻翻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到如今的赞助商。除了国企。私企简直是累累白骨,十不存一。

拿 NBA 来说的,国内网络版权一年最少一亿多美刀,算 7 亿人民币。看 NBA 的主体是谁,穷学生啊。指望他们赚回版权费用可能吗。唯一的希望就是广告了。一季度财报,广告费大降 25%。

体育这东西,就是赔本赚吆喝的游戏。几十年以来,没有变过。腾讯地主家如今的余粮也不多了。

知乎用户 bielifoow123 发表

知乎用户 萝大锤​ 发表

都怪香港曱甴

知乎用户 柯行 发表

这个模板今天群里还看到阿里和字节版的,估计作文小能手们还能继续编

知乎用户 卡列戈 发表

从来不看腾讯解说,我都看纬来体育

知乎用户 273S 发表

多米诺骨牌一个个倒下。体育比赛都没了,体育节目也不能留着过年吧!

市场上的泥饭碗就这命,其它的铁饭碗肯定传导的慢,但绝不会缺席。

知乎用户 掩护 XM 发表

没收入不得控制成本。。。

知乎用户 萝卜丝一丝 发表

女主播要下海了吗

知乎用户 葫芦娃​ 发表

小七会不会下岗呀?

我都已经 1 年多没看 nba 了

知乎用户 地主家傻儿子​ 发表

说句题外话,看球时间和正常娱乐时间是错开的。主要是 nba 赛程集中在上午。工作日基本只能摸鱼看或者文字直播偶尔瞄一下。其次腾讯你的 nba 会员价格是真滴贵。现在转战百视 nba,一个月 10 快。草根解说比起腾讯那帮子整天掉书袋扯淡的官方解说有意思多了。看球归根结底就是图一乐。我是不想再听什么战术分析。

知乎用户 大明白 发表

啥影响都不会有

当年裁撤拍拍网你们就讨论过了

知乎用户 好好恋爱 发表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爱奇艺那边又爆出买下了意甲版权,这下爱奇艺基本拥有了足球比赛所有版权了。

知乎用户 贰木 发表

爺开了会员,你告诉我还得用券。一个月就那几张券,想看全部赛事怎么办,简单,超级会员双手为您奉上,嘿嘿,我能看比赛的平台多了,这年头看球还要花钱???

知乎用户 代码小刀 发表

不是这个行业不行,而且这个氛围差。这就跟国内拍不出好电影、好电视剧一个问题

知乎用户 zheeeeeer 发表

打击过度的体育商业化将是趋势,最典型的就是足篮球,足球不说了,一个多少年只进过一次世界杯的国家,从三十年前开始每届世界杯国家电视台全部转播所有场次比赛,这是世界上的奇观,哪怕屡次进入世界杯的日本和韩国都看得目瞪口呆。而篮球方面,一个美国的国内比赛让一帮跪族看得如痴如醉,这岂不是荒唐可笑?

知乎用户 Hope​ 发表

之前说了些客观情况,还想说点「人祸」

作为中文互联网 NBA 平台的领头羊,腾讯体育的内容制作水平基本还处在「uc 震惊党」的阶段……

随便截了几个 push,腾讯体育的编辑老师们很习惯于把新闻主人公这样的关键信息在 push 里隐藏,再用一大堆描述性废话让用户感觉到这条消息有多「爆炸」,但现在是 2022 年了……

以下为原答案:

利益相关:腾讯体育超级会员,2025 年到期

买会员的原因:NBA 凯尔特人球迷、F1 法拉利车迷。

现状:因无法描述的原因,凯尔特人一整个常规赛没播;新赛季 F1 版权没谈拢,没播。

您看看您说说,这腾讯体育的付费用户得是多冤种的付费用户啊……

知乎用户 Tomato 发表

其实体育传媒这块市场就那么点,但近些年互联网公司纷纷入局,都不够分的,本来可以借一把主场之势的亚运会推迟,亚洲杯异地,市场更加的凄惨了。腾讯体育背靠大树还算不错了。

在这种环境下,除了央视这种这样拥有众多赛事版权以及海量广告的传统电视媒体没有生存压力,(主动推送,受众只有换台一个操作)央视甚至一个台都不够用。其他的平台必须得拥有热门赛事直播版权才能生存下去,要依靠主动点击。

有流量的赛事就那几个,4 年一届的世界杯和奥运会,四年,而且版权费用极高,谁能熬过几个四年,优酷体育拿下 18 年世界杯,世界杯一过也就没个响了,押注世界杯奥运会也只有短暂的辉煌。

除了这俩 4 年一次的盛会,有顶级市场的一年一次的联赛也只有一个,就是 NBA,基本上谁拿到 NBA 的版权,谁就显眼,就会活的比较滋润,NBA 的受众比较多,加上时间也比较友好,中午休息或者周末可以很舒服的看。就是这块最甜的蛋糕,这几年也是是非不断。

还有一个流量马马虎虎的英超,一直也是各大平台争夺的焦点,央视已经失去版权都好多年了。英超相比其他几家足球联赛的一大优势就是,英超的开赛时间相对照顾亚洲观众,一般从晚上 8 点到 12 点都可以看到大多数比赛。

其他的欧冠、西甲、意甲、法甲多数比赛都是次日凌晨,德甲稍微好点,尤其是欧冠,周中的比赛,想看两头受累,熬夜熬到 3 点很难,看完了天还没亮。顶级足球赛事在国内受众不高,跟时间关系比较大,几乎失去了所有的电视受众,培养受众也就无从谈起,好像现在央视连版权都只剩下法甲了,我都记不清上次在央视看五大联赛是什么时间了。

有热度的国内赛事,几乎不存在,中超、CBA 热度差远了,中超也许勉强行过,但是这几年疫情和残弱的国家队基本上摧毁了中超,今年到现在还没开赛呢!

想想这些年,新英体育、乐视体育、新浪体育、pp 体育、优酷体育、哪个不是短暂的辉煌过。

现阶段腾讯体育有 nba 这张牌还算不错了,咪咕体育背靠央视大树也还凑活。

归根结底就是狼多肉少,中国虽有庞大的人口数量,没有自己的高水平赛事,国外的也仅有那么一两个合适的,很难养活这么多平台。

知乎用户 福力霸 发表

单纯借机吐槽下。

前几年经常开开腾讯 nba 会员,那时候会员内容是一个月内选择的队伍的比赛随便看,挺方便的。但是到了七八九月份没比赛的时候它竟然有脸帮你自动续费。

客服是从来联系不到的。

到去年改制了,变成会员一个月 8 张观赛券,一张券能观看任意场次。我认为有进步啊,改善了之前模式的弊端,夏天虽然没比赛,但是券还是攒着的嘛。趁着优惠一下子开了三个月会员,印象中正好是六七八三个月吧。

然后到了新赛季开始,兴致勃勃要看比赛时告诉我券全部过期了。

客服是从来联系不到的。

这个事也怪我,没看看具体条款。但我想起了杨国委那句话,我们把你们想得太好了!

以后再也不可能开他们的会员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NBA 在中国的好日子,恐怕到头了。

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于本土市场,三十多年来,NBA 这一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核心产品是球星而非球队。球星被交易到哪里,他的核心受众就追随到哪里。球星的受伤或退役,意味着一件核心产品的退市和一部分受众的流失。

时至今日,NBA 在中国的核心付费球迷,恐怕不足以支撑腾讯付出的高额版权指出;而眺望未来,詹姆斯、库里这一代深具号召力的球星渐入迟暮,接棒的后来者音信杳然,中国的 NBA 受众和市场将进入漫长的下滑轨道。

回望 1989 年,大卫斯特恩在央视程门立雪般的苦候,为 NBA 在中国开启了一段光辉岁月,在几代人的青春里打下乔丹、科比、姚明等人的烙印。今天这几代人早已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是最具付费能力的群体,但 NBA 却不再有吸引他们的产品。

在中国,NBA 亟需开发新产品和哺育新一代的受众。而当下收费模式的壁垒,又结结实实地阻挡着新产品故事的传播和新受众的涌入。NBA 的坏日子,还在后头。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腾讯体育最赚钱的应该是 NBA 转播

腾讯 NBA 转播最大的广告主是谁呢?套套…

你看到 NBA 的支持、嘉宾,每天隐晦 / 贱兮兮的口播套套广告,你就知道他们这几年混的有多惨了

知乎用户 高限量 发表

另一个新闻

根据 EA 内部邮件显示,公司将在其奥斯汀(美国德州首府)办公室裁减大量客服人员,多达百名员工可能会受到影响,其中许多人是《FIFA 22》的相关工作人员。此前,EA 宣布,将从 2023 年开始终止 FIFA(国际足联),并将其热门《FIFA》足球系列重新命名为《EA Sports FC》。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王猛张个大嘴天天就会卖套,玻尿酸安全套,“和她同步”,几个丑女怼脸特写什么有没有问过女生想要的是什么。

知乎用户 龙瞎 发表

每天都会翻几十遍直播 8 看 NBA 新闻,文字直播有时也看。算是老 NBA 球迷吧。腾讯 NBA 的几个解说真是无语,卖货的女主持看着也难受。有时觉得那些卖彩票的小主播都比他们讲解的好。再就是如此贵的会员费,我干嘛不去看小主播的

知乎用户 AnnLausan 发表

有过相关行业经历,与诸位交流一下

我看回答中有多位朋友提到了 NBA,那就以篮球运营为例

大家可以先看一下体育大生意的回答,对背景有比较详实的阐述

“篮球运营组等被裁撤…… 保留了体育版权运营组”

简单来说就是 NBA 直播什么的还在,但是篮球运营组裁撤了

一、篮球运营组主要干什么

篮球运营组、足球运营组、综合体育项目运营组,其中综合体育基本可以泛指除篮足之外的其他项目都归这个组管。如果遇到大赛,比如足球世界杯,这个组的成员应该也会来帮助足球组工作,相应的如果遇到奥运会等大赛,足篮也会协助综合项目工作。

这里我们以篮球运营为例,其他两组基本类似,说的比较粗浅,不对还请指正。

像有些朋友提到的 NBA 直播、女主播等等,还都属于版权运营或直播运营,所以不在此次裁撤之列,况且腾讯与 NBA 的合约尚未到期。

像 NBA 赛后赛后,我们会收到一些 APP 的推送,如今日的 “凯尔特人扳回一城” 这样的弹窗消息,在篮球运营组也叫下发 push,是篮球运营工作的一个缩影,日常工作(1)对比赛信息的及时推送,如:xxx 受伤,xxx 打架了,xxx 砍下多少分等;(2)引发赛前赛后的讨论,如:今日谁能取胜快来投票,你给 xxx 的发挥打几分等;(3)辅助直播,直播引流等部分工作;(4)策划一些篮球相关的线上 / 线下活动;(5)联络一些 kol、大 V 发表评论;包括但不限于以上种种,其实从这里大家应该能总结出来,运营的主要目标还是用户活跃、用户粘性,你在投票按钮上点的一下,也许就是运营组某个工作人员的工作指标。

二、运营组撤销有影响么?

我认为影响有限。

首先对腾讯体育来说,裁撤上述业务线节约成本不言而喻,带来的影响就是体育版块用户活跃的一定程度下降,相信在经过评估后这个下降一定是可接受的。

对于被裁撤的人员来说,体育运营其实没有过高的技术门槛,一个刚毕业的篮球爱好者,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完全可以平替掉大部分在岗人员。至于一些优秀的内容创作者,他们本身也不在裁撤的范围之内。

现在的自媒体太发达了,以短视频平台更甚,相信大家不管是在抖音、B 站、快手等等平台都刷到过 NBA 相关的剪辑视频,历史回顾、比赛分析、球员介绍等等种类丰富,在知乎赛后也总能看到几十个第一时间发表比赛观点、评价的账号,以前这些内容大多由运营人员来做,但现在人人都可以是篮球运营,只不过带来的问题是低质量的创作内容会大量产生。

三、体育运营的前景

亚洲杯我们国家已经不举办了,今天还在朋友圈看到工体在整理一些办公场地。鸟巢上次举办大型足球赛还有朋友记得是哪年么?体育运营这个岗位很普通如我上面说过的,但这个岗位从业人员的数目多少可以反映体育行业的发展趋势,只能说体育产业在面临一个困难的时期。

知乎用户 浅浅的坑 发表

欧洲足球深夜凌晨

美国 nba 上午

这些直播都不是国内正常休息时间

知乎用户 司胜锋​ 发表

有网友指出,腾讯体育变凉这个事,自己一点都不感到意外:大部分人愿意一晚上给美女主播打赏上千,却不会花 6 块钱看一场欧冠,就充分说明大多数人并不是真心喜欢体育,更不会为体育去买单了。

知乎用户 Skyline 发表

韭零后 35 裁员倒计时,剩下时间如何规划?

90 后 35 失业倒计时,还剩 4 年时间!!!111 赞同 · 31 评论文章

建议您先「点赞」+「收藏」+ 关注 @netkiller ,转发给你的朋友,再慢慢看,方便查看往期精彩文章,以防手划找不到,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2021 年是程序员的福报年

2021 年各大互联网企业纷纷裁员,我认为这才刚刚开始,裁员仅仅是拉开了互联网裁员潮的序幕。互联网企业已经过了野蛮成长期,用户不在增量,接下来是用户留存,存量市场拼杀,需要精细化管理。

未来 3 年各大互联网企业将会每年裁员 10~20%,直到收缩到合理规模为止,同时你会发现他们开足马力招人,这是为什么?

裁员是 35 + 以上的不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员工,招人有两重意义,一是补充新鲜血液,二是捡漏,也就是那些被误伤,连带裁员或产品线裁撤出来的优秀人才。

2021 年华为和腾讯都有 8000 人招聘名额,在企业没有扩张的情况下,华为芯片危机,很多部门关闭,腾讯股价下跌的,为什么还会招聘 8000 人?难道企业无穷扩张吗?从招聘人数基本可以推理出每年裁员人数,因为企业不可能无限扩张,不停招人。

这是补充优之前化 35 的空缺,也就是去年开除了 8000 人左右。虽然公司没有新业务,股价下跌,但是空缺坑必须填上。京东坑位有 1.5 万人,字节跳动坑位有 7000 人,你会看到各大互联网企业都在填坑。

华为 2021 年应届生招聘至少达到 8000 人​vr.sina.com.cn/news/hot/2020-11-01/doc-iiznezxr9249786.shtml腾讯实习生招聘人数较去年同期提升 2.28 倍,8000 岗位全面开放 - ITBEAR 科技资讯​www.itbear.com.cn/html/2021-03/401812.html京东宣布招聘 1.5 万名 2021 届高校毕业生,超六成将进入京东物流 6 赞同 · 6 评论文章字节跳动 2021 春招启动 提供超 7000 个岗位​new.qq.com/omn/20210226/20210226A0BYD400.html

你可以打开任何招聘软件,一线大厂长年都在招聘。很多大厂员工说没有啊,没有看到身边的人离职啊?或者才离职几个啊,没有你说的那么多啊。

那是因为基层员工只能看到自己部门的数据,无法窥视全局,上升到事业部,集团,各分公司,关联的投资公司。大厂一年的流动率是很高的,常常因为战略调整,市场变化,决策失误,等等原因,一次性砍掉一个产品线,一个部门,甚至一个事业部。 更有关闭分公司,破产清算不用给员工 N+1 赔偿 [捂脸] 法拍的钱先交税,在偿还银行,最后轮到原因薪水,几乎员工拿不到钱。

你们感受不到大厂裁员是被裁员的人跟你就不在一个城市,一个区域,一栋楼,一个办公室,一个部门,一个小组。而你只能感知到跟你在一个办公室的同事。

为什么不把员工安排的其他事业部?很多时候事业部之间是独立财务核算的,事业部也存在竞争,另一个事业部是不会接收其他员工的,因为没有招聘计划,即使需要也会走面试流程,让你重新入职,要求较为苛刻。重新入职让你工龄归零,呵呵。所以其他事业部没有义务接收难民,呵呵。

例如腾讯砍掉 QQ 业务,微信团队是不会要这些难民的,第一☝️他们是老油条,第二,薪资不如新员工有竞争力,第三,QQ 用的技术和微信不同,人过来要重头学起,第四,工龄要延续。第五,国人只忠于招他进来的人,总之不划算,不如重新招聘。

为什么裁掉 35 岁员工?排除能力和性价比因素,企业清理 35 岁程序猿的根本原因是企业与员工签只能签两次合同,第三次签必须是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企业不想让员工养老,所以会在第九年的时候干掉员工。一般员工都是 24-26 进入企业差不多 35 岁就是第三次签合同。

爱奇艺被曝裁员 20%-40%,真实性如何?爱奇艺这几年发展的怎么样?

网传快手大幅度裁员 30%,真实性如何?若属实被裁的员工何去何从?

「程序猿」和「攻城狮」的职业规划 72 赞同 · 9 评论文章

韭零后你还年轻吗?

还有年轻的资本吗?再过 3 年,你就 35 岁了,即将面临中年危机。

如果你现在的工作还不错,那就好好干吧,撸你的代码。

继续撸,好好撸,快点撸,听话撸,加班撸,千万别离职。

这是你最后一份工作,且撸且珍惜。

周围朋友血的教训,千万别离职,千万别离职,千万别离职,重要事情说三遍。

netkiller:办公室内的品质生活 · 咖啡 16 赞同 · 0 评论文章

35 岁左右的中年人基本都是已婚有小孩,经济上要供房贷和车贷,甚至装修贷的状态,80 后普遍是独生子,要照顾两边老人,为了孩子,很多老婆还是全职家庭主妇,你是整个家庭的唯一经济支柱了,开销上自然要比单身的年轻人要高,对工资薪资的收入是有要求的。

我国的个人所得税是一刀切,并没有考虑到中年人的压力,例如邻国日本在这方面做的就非常好,收入来源主要是年轻人,结婚和生小孩都有一定的税收减免。

加薪与跳槽的博弈​mp.weixin.qq.com/s/sEzC_s3_V8aU1yTX_hcxmg

程序猿从幼稚到成熟,经历四个阶段。

一、豪言壮语

刚刚毕业,踏入社会,小马乍行嫌路窄,大鹏展翅恨天低。七个不服,八个不愤。腰里揣冲牌,谁玩跟谁来。

二、少言寡语

终于认清了这个社会,理想与现实太残酷,被社会教育的服服帖帖。知道自己的渺小,无力。

只要努力还是有希望,奥利给!!!35 岁中年危机是贩卖焦虑,只要有能力不愁找不到工作。

三、疯言疯语

被生活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房子没有,车子没有,妻子没有,孩子没有,人到马上就到中年。

有些东西别人出生就有了,你奋斗一辈子都得不到。开始骂社会,骂制度,各种不公平……

四、沉闷不语

对面中年危机,老婆更年期,天天发火,孩子补习班天天要钱,父母常年奔走在家和医院之间。

你要处理同事的关系,朋友的关系,亲戚的关系,和老师的关系,家庭的关系。

佛系!!!程序猿终于成熟了。

成为优秀工程师需要多久?13 赞同 · 0 评论文章

程序猿的职业生涯

  • 27 岁前,不知道猎头是何物
  • 28 岁那年,开始被猎头盯上;
  • 35 岁之前,每周平均 2 个猎头电话,你错误地认为自己很值钱……
  • 到了 38 岁,差不多每个月会接到一个猎头的电话。猎头的电话和你的身体一样,开始走下坡路;
  • 等到我 40 岁之后,几乎没有猎头联系你,于是你主动联系猎头,但是没有下文; 简历挂到网上半年都无人问津…… 在现实社会中,以上各类占比多少,自己处于哪个类别,心里有数就行。

最适合苹果电脑的机械键盘 110 赞同 · 17 评论文章

中国互联网公司员工平均年龄出炉:拼多多、字节跳动最年轻仅 27 岁_工作

怎样利用国人的认知割他们韭菜赚他们钱?​mp.weixin.qq.com/s/Ug9hXy3T5WIugP7N97vuDA

2020 年北京市外来新生代农民工监测报告发布

我是 80 后,出来的早,工作了 20 年,已经赚了一桶金,后半生够了。韭零后,超前消费,几乎没存款,如果家里没有实力,父母没有留下房产,35 岁失业是非常非常惨的。对于韭零后如果你没有实现跃迁圈层,那么很可能你会跌到底层圈层,甚至再也回不到原来的圈层。

你现在为了安逸逃离北上广深,你的孩子还会拼尽全力再回一线城市发展。逃避是没用的,只有拼劲全力留在一线城市,为你的孩子提供平台跟赛道,直到他跃迁圈层成功。

推荐给重度「码字者」的键盘 167 赞同 · 41 评论文章

35 岁以上 IT 工作者都去哪里了?

我身边,坐标深圳:

  1. 同学老婆 35+ IT 行业,运营,迫于生活,去做月嫂了
  2. 同事 35+ 女 App,回武汉发展了
  3. 同事 35+ 女,大龄美工,跟他老公一同回四川发展
  4. 同事 35+ 女,IT 运维,跟他老公回长沙发展
  5. 同事 35+ 男,回长沙发展
  6. 同事 35+ 男,在广州创业,他说如果深圳可以一年 ¥ 就烧煤,广州可以支撑 2,3 年
  7. 同学 35+ 男,深圳呆不下去了,会哈尔滨创业,做抖音流量入口
  8. 同学 35+ 坐标哈尔滨,摆地摊
  9. 网友 35+ 加盟熟食,月入 2-3 万
  10. 网友 35+ 加盟百果园
  11. 同事 35+ Oracle 失业,去了外包公司
  12. 同事 35+ 转行去了工业设计领域
  13. 同事 35+ 去卖保险
  14. 同事 35+ 男,转换做投资,私募和公众号
  15. 剩下的 35+ 程序猿进了外包公司,外包公司你懂的。
  16. 还有找不到工作临时做了外卖骑手,滴滴司机,甚至小区保安。那些抖音上外卖小歌帮忙改 BUG,这个故事应该真实存在。

买 MacBook Pro 还是 iMac?102 赞同 · 37 评论文章

**《2018 年外卖骑手生活报告》**显示:中国 700 万外卖小哥,硕士及以上学历占 1%,也就是说有 7 万硕士在送外卖;本科占 3%,也就是 21 万,合计本科以上学历 28 万人。

**《2019 年外卖骑手生活报告》**显示:超过 68% 的人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本科及硕士学历超过 33%;

2020 年外卖骑手生活报告》外卖骑手以 90 后年轻男性为主。从性别来看,87% 为男性外卖骑手,13% 是女性外卖骑手;从年龄来看,20-30 岁的年轻群体居多,占比高达 45.26%,也就是说外卖骑手的 90 后群体占比最高;从学历来看,有 41.11% 外卖骑手是初中水平,本科及以上学历仅占 5.4%。

这些人当中,有多少人是体验生活?有多少人是迫于生活无奈?不得而知。

电脑扩展坞怎么选择?7 赞同 · 0 评论文章

裁员不是因为能力不行。

绝大部分裁员是因为公司战略转移,产品调整,或者成本转移,这种裁员是连锅端,从管理层到基层无一幸免。比如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甲骨文关闭整个中国研发中心事件。

这种裁员不是苦练技术就能避免的,我的同事从甲骨文离开后,至今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中间去了华为外包公司,无法接受 996 福报。

天朝职场 996 的根源是什么?60 赞同 · 23 评论文章

就算是 Java 之父,也难逃中老年危机。

高斯林曾在 Facebook 上发表了一段言论:

我曾在面试的时候被 HR 告知,“通常我们不招你这种年龄的程序员,但你的情况特殊 (指的是他 Java 之父的身份),所以对你特殊考虑。”

netkiller:路由器信号不好,我帮你搞定?20 赞同 · 13 评论文章

2022 年应届毕业生人数 1076 万

互联网大厂一遍疯狂裁员,优化 / 毕业员工,另一边开足马力招聘,性价比极高的 1076 万应届毕业挑到手软。

深度刨析职场 35 岁现象

为什么优化 35 岁员工?

我们现在从事的工作是低级的开发工作,没有太多技术含量,就是说 3 年工作经验可以干的很好。

对比中外这两家公司就能看出来,百度和谷歌。

  1. 看看百度在干什,再看看谷歌在干什么?
  2. 看看百度都招聘什么人,在看看谷歌都在招聘什么人。
  3. 看看百度要求的年龄段,再看看谷歌要求的年龄段?

如果互联网产生不升级,仍然做低端开发,那么。当你看到 80 后打包后走出办公室的的时候,几年后将在你的身上重演!!!

企业裁员 35 岁员工深层次原因分析

透过现象看本质,企业裁员 35 岁员工深层次原因分析。几乎所有媒体都将 35 岁中年危机指向老员工,给他们贴了很多标签,例如不愿意学习、工作态度不积极、没有上进心、职场老油条、追求安逸、懒散……

真的是这样吗?希望你认真看完我的分析。

netkiller:办公室工位必备装备 66 赞同 · 7 评论文章 66 赞同 · 7 评论文章 67 赞同 · 7 评论文章netkiller:办公室内的品质生活 · 咖啡 16 赞同 · 0 评论文章 16 赞同 · 0 评论文章 16 赞同 · 0 评论文章netkiller:办公室内的品质生活 · 咖啡豆 4 赞同 · 0 评论文章 4 赞同 · 0 评论文章 4 赞同 · 0 评论文章netkiller:办公室内的品质生活 · 茶 11 赞同 · 2 评论文章 11 赞同 · 2 评论文章 11 赞同 · 2 评论文章

华为一夜裁掉 7000 员工

前段时间,看到一个报道:

华为宣布大规模裁员,宁愿冒着赔偿 10 亿元的风险,也要在中国区裁掉近 7000 人,年龄大多在 34 岁以上。

对此,任正非的回应是:

一个公司想要长远发展,企业的员工不能太过安逸,这样公司的氛围会非常懒散,失去危机意识;如今发展这么快速的时代,没有狼性般的竞争容易被社会淘汰。

啊,呸!我啐你一脸 82 年的老痰!!!

谈谈企业管理制度「中式管理」和「美式管理」​mp.weixin.qq.com/s/vPOvmrgw1CpgrPt4fhDGSg​mp.weixin.qq.com/s/vPOvmrgw1CpgrPt4fhDGSg

互联网大佬都怎么谈裁员?

华为:放弃平庸员工。

腾讯:结构性优化。

百度:鼓励狼性,淘汰小资。

蔚来:局部优化,提高运营效率。

科大讯飞:提前吃饭的员工需要被优化。

京东:淘汰掉因身体原因不能拼搏的员工。

马云:未来每年将会向社会输出 1000 名在阿里工作 10 年以上的人才。

35 岁老员工的共性

说到老员工,就会贴标签,不愿意学习、工作态度不积极、没有上进心、职场老油条、追求安逸、懒散……

几乎所有都认为是老员工自身的问题,估计说的老员工自己都相信了。

请不要把「团队」二字挂在嘴边上​mp.weixin.qq.com/s/UEOHruHa21rwEfTH6Wa5lQ​mp.weixin.qq.com/s/UEOHruHa21rwEfTH6Wa5lQ

35 岁员工真的不上进吗?

正常的时间管理是将 24 小时分成三份,分别是:8 小时工作,8 小时睡觉,8 小时自由支配。

最后这 8 小时非常重要,你可以用它来娱乐,社交,学习,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这 8 小时你无法 100% 支配和利用,例如至少有 2 个小时被上班的通勤时间所占用,你还需要洗衣、买菜、做饭、打扫卫生,又占用了你 1 小时。此时你只有 3 小时的自由支配时间。

996 和 007 常态下,打工人如同卓别林的电影《摩登时代》,公司将打工人可以自由支配的 3 小时全部给压榨了。

学习是需要时间的,打工人根本没有时间学习和自我提升。

个人能力大于团队力量​mp.weixin.qq.com/s?__biz=MzIxMjA1ODE1MA==&mid=2653437603&idx=1&sn=213e63517b58790f9eb6e8e63336ad1b&chksm=8c9777eabbe0fefcfdd717db31dd737fc3de2632fa24664b05b59f0d4e77cbde649ec53d9d84#rd​mp.weixin.qq.com/s?__biz=MzIxMjA1ODE1MA==&mid=2653437603&idx=1&sn=213e63517b58790f9eb6e8e63336ad1b&chksm=8c9777eabbe0fefcfdd717db31dd737fc3de2632fa24664b05b59f0d4e77cbde649ec53d9d84#rd

打工人是一次性消耗品

人力资源管理有六大模块,分别是: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劳动关系管理

其中「培训与开发」是指,企业管理的关键就是人的管理,人的管理关键是不断挖掘人的潜能,使人力资源变为人力资本,并不断使人力资本升值,通过培训来实现潜能的开发至关重要。

完整的教育分成四个阶段,依次分别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

中国企业本质上是把人当成消耗品适用,用废了换一批。企业不想在培训上花钱,也就是「社会教育」,同时 996 压榨员工,员工没时间也无进行「自我教育」。

加薪与跳槽的博弈​mp.weixin.qq.com/s/sEzC_s3_V8aU1yTX_hcxmg​mp.weixin.qq.com/s/sEzC_s3_V8aU1yTX_hcxmg

一万小时定律

成为任何一个领域的专家,需要 10000 小时,也就是三年的时间,996 打工人,你如何积攒这 10000 小时?

技能分成工作技能和储备技能,员工需要从这两个方向分别提高。工作技能是你当前工作岗位所需的技能;储备技能是未来所需的技能,当前工作可能用不到这些技能,未来可能会用到,是员工自己判断行业形势,而学习的技能。

例如当前工作岗位的技能是 Android 安卓开发,那么 Java 和 Android 就是工作技能;员工认为未来 Harmony OS 鸿蒙可能会成为主流,于是开始自学鸿蒙系统,这就是储备技能。学习储备技能是需要时间的,也需要遵循 10000 小时定律,目前互联网企业的加班强度,打工人是无法再挤出足够时间学习储备知识。

中国企业更不会将工作时间分出一部分用来做「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即使是牢厂(华为公司)都不会这么干,我问过好几个华为的员工,你对 Harmony OS 鸿蒙了解多少,得到的回答是他们根本没有接触鸿蒙的机会。

就以鸿蒙系统为例:

同一屋檐下华为员工,多数在职员工接触不到鸿蒙,因为工作用不到。因为工作用不到所以当前团队就不会主张员工去学这门暂时用不到的技术,储备知识学习也不是绩效考核指标。对于员工来说高强度的工作,根本没有时间去储备学习,学习这些知识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同时短期没有收益。

此时鸿蒙部门需要招聘人手,请问是从「内部调岗」还是从「外部招聘」?

内部的员工没有任何优势,首先是他们不一定会鸿蒙,接着是转岗之后需要从零开始学习,然后他们对鸿蒙不一定感兴趣,也不一定想学习,学习需要一定时间,最后很可能转岗之后员工不适应新岗位。同时用人部门需要立即创造价值,没有时间等这些老员工学习新技术。

对于企业来说与其自己培训还不如裁掉一个,再招聘一个有过往经验的外部人员。

外部人员的优势是他们对鸿蒙很感兴趣,他们已经做了预先学习,招聘进来就可以直接工作,有三个月试用期,不满意可以换人。

2022 年大厂集体裁员,打工人如何维权?​mp.weixin.qq.com/s/BNJiG4B3h5WVpRK-xqJizw​mp.weixin.qq.com/s/BNJiG4B3h5WVpRK-xqJizw

日本和欧美发达国家

为什么日本和欧美发达国家没有职场 35 岁现象?或者再思考一下,硅谷为什么不开除 35 岁的印度人?

我们现在从事的工作是脑力密集型的低端开发工作,没有太多技术含量,说白了 3 年工作经验就可以胜任。

百度和谷歌两家公司基本上是同一时间出现的,对比中外这两家公司就能看出端倪。

  1. 看看百度在干什,再看看谷歌在干什么?
  2. 看看百度都招聘什么人,在看看谷歌都在招聘什么人。
  3. 看看百度要求的年龄段,再看看谷歌要求的年龄段?

中国互联网企业需要是执行力,不是创新力。如果互联网产生不升级,仍然做低端开发,那么。当你看到 80 后打包后走出办公室的的时候,几年后将在你的身上重演!!!

netkiller:90 后 35 裁员倒计时!剩余时间如何规划?110 赞同 · 31 评论文章 111 赞同 · 31 评论文章

企业不招聘大龄员工的根源是什么?

当你去找工作的时候,你将面对下面的问题:

  1. 面试你的人比你小 10 岁 00 后,他有压力。
  2. 你的上司比你小 10 岁,他有压力。
  3. 你的老板比你小 10 岁,他有压力。

即将以 00 后为主力的团队中,你这样一个老人是格格不入的。80 后与 90 后是有代沟的,90 后跟 00 后一样有代沟。

企业招聘大龄技术人员的顾虑是什么,很多人的分析是,:

  1. 技术更迭快,大龄技术人员学习能力差
  2. 工作强度大,不愿意加班
  3. 队伍年轻化,大龄程序员难融入团队氛围
  4. 要兼顾家庭
  5. 身体素质不能承受高压。

因此,互联网企业普遍拒绝 35 岁以上的技术人员。但我认为并不是这些因素,在读过《奈非文化手册》后,奈非的做法是,他们只雇佣成年人:

成人更有责任心,成人有家庭,顾家的人不会轻易跳槽,经验更丰富。

中国企业不招聘大龄员工根本原因:

  1. 中国程序猿所做的工作是基本的应用开发,可以随时被替代,不存在稀缺性
  2. 降本增效,由于法律对劳动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集体诉讼制度,所以中国企业降低成本,首先考虑的先从人下手,也就是裁员。裁员当然要裁薪资高的。招聘一定要招性价比高的。
  3. 代际问题,相差 10 岁就会出现沟通难的问题,就如同现在的孩子不跟父母讲话一样。

netkiller:苹果 M1、M1 Pro、M1 Max 怎么选?我只看这一篇!47 赞同 · 10 评论文章

为什么大厂会高调公布应届生的起薪?

我们都知道所有企业的薪资都是保密的,这是不能碰的高压线。但是企业却高调宣布应届生的薪水。例如某大厂宣称应届生起薪 2W+,不考虑老员工的感受吗?是为了吸引人才吗?答案:是也不是。对外宣称起薪有三层意义:

  1. 广告效应,这是免费的广告
  2. 可以吸引大量应届生投简历,应届生算不上人才,进入企业前三年作为工具人使用。经过筛选 80% 会淘汰。即企业用 ¥ 省筛选时间。
  3. 告诉 35 + 老员工,你应该自离了,企业不会给你们涨薪水的,识像点。
  4. 鲶鱼效应,应届生工作更卖出,更能加班。

2021 年买「蓝牙降噪」耳机「不纠结」44 赞同 · 6 评论文章

找不到工作可能是你能力太强

有时面试被拒除了年龄不符,还可能是你能力太强,你的能力已经超越你的面试者。他在未来压力很大,你影响到了他的地位。

例如一个朋友,45 岁,之前是创业公司 CTO,疫情原因公司破产,他随之加入了找工作大军。失业半年,面试了很多公司,都失败,一是年龄,担心他做不了一线工作,二是担心他干不长。

天赋与职业匹配有多重要?56 赞同 · 10 评论文章

你积累了足够的资本吗?

  1. 从你工作到 35 岁你积累了多少资本?
  2. 你的收入怎样构成?收入分成劳务收入和财产型收入。前者是付出体力,时间还 ¥ 钱。后者是钱生钱,例如投资等等。前者是睡前收入,后者是睡后收入。
  3. 你买房了吗?
  4. 你买车了吗?
  5. 你手里的资金够你支撑失业多久?
  6. 你上有老,下有小吗?
  7. 你的保险配置齐全吗?

送你一句扎心话:很多东西 35 岁前你有了,也就有了,35 岁之前没有,以后也难有。例如房子。我们的收入不是线性增长的,35/40 之后,你的收入是下滑的,所以收入是抛物性。

办公室工位必备装备 67 赞同 · 7 评论文章

技术迭代让知识归零

我曾经用 Perl 语言开发,还有那些公司在用这种语言,估计都被后浪用 Python 重写。

例如你大学毕业进入腾讯,负责腾讯邮箱的维护工作,你在上面花了很多心血,用了数年学成邮件系统,可现在还有谁在用邮箱呢?某一天腾讯就有可能宣布,停掉这条产品线。那么你将面临失业,再次找工作将非常被动,你能去的企业少之又少。类似的产品还有 QQ 空间,QQ 说说。

我想购买迷你电脑,该怎么选?12 赞同 · 0 评论文章

如何解决 35+ 中年危机的问题?

你想过转管理吗?

很多鸡汤告诉你转管理,80 后告诉你转管理这条路也走不通。这是一碗毒鸡汤。

  1. 首先你真的适合做管理吗?
  2. 你的情商怎么样?
  3. 越往上爬竞争越激烈,你的优势是什么?
  4. 中层管理保不住你的饭碗,高层也经常变动,除非做到合伙人

每个人都能能力上限,当你被晋升到管理层,超过了你的能力上限,你在那个位置上无法给公司创造价值,此时公司会毫不犹豫地开除你。

深耕一个领域存在的风险? 78 赞同 · 4 评论文章

什么是有价值的程序猿?

程序员分成三个段位,从高到底分别是:战略型程序员,业务型程序员,功能型程序员,最后还有打杂型程序员。

  1. 战略型程序员:比尔盖茨,雷军,丁磊,马坏疼
  2. 业务型程序员:懂业务,懂市场,例如微信作者张小龙
  3. 功能型程序员:架构师,算法攻城狮,薪水分界线是税后 5W
  4. 打杂型程序员:高级软件工程师,中级软件工程师,初级软件工程师

上面三种都是有价值的程序员

剩下都是打杂的程序猿,根据 PRD 需求文档,完成 KPI。

  1. 一流程序猿收入构成:股权分红,经营所得,投资 / 融资。
  2. 二流程序猿收入构成:期权 + 工资 + 加奖金
  3. 三流程序猿收入构成:工资 + 加奖金
  4. 末流程序猿收入构成:出卖时间和身体健康,换得工资收入。所得税,五险一金被计算在工资之内,奖金也是工资的构成,被奖金。12 月的薪水,被分割成 13 份叫年底双薪,更有公司分成 15/17 个月发,被福利。

netkiller:苹果电脑外接显示器推荐?29 赞同 · 7 评论文章

35 + 岁员的价值

对与最近几年很多互联网大厂在集中优化 35 + 岁以上的员工?中小企业也被带节奏,你是否深度思考过?

一线大厂已经建立期一套规范的管理流程和制度,即不依赖员工的个人能力,在这个平台上工作谁都能干。管理层也已经固化,几乎基层员工没有可能向上晋升,剩下的老员工,就是降本增效的牺牲品,这种现象早已出现,只是最近几年被报漏出来。

中小企业被带节奏,也学一线大厂,但从未思考过会给自己代来什么问题。由于中小企业跟着大厂走,有引发了 35 + 员工找工作难的问题,我先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先说大环境,以 80 后老板创业为主导的公司在逐渐减少,中国企业的生存期也就 3-5 年,如果公司没有找到方向就会面临做不下去的风险。所以求职者在找工作时多半是 90/95 后老板为主的创业公司。90/95 后老板当然会找 90 后的中层管理和基层管理,90 后无论是中层管理还是高层管理,面对比他大,社会阅历比他丰富,能力比他强的面试者,他怎么管理?

对于管理层来说他会担心无法驾驭你,控制不了你,你的能力压制他,甚至取代他。众多不可控的因素如同悬在他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你的上司他可能冥思苦想出了一个方案,准备向老板炫耀,在你看来这太小儿科了,你可以几句话没控制住,就让上司没有面子。年轻的上司是处于学习的过程中,他们对于摸索和实践,会有很大成就感。而对于我们来说,那都是走过的路。不需要去试错和实践,我们做的是如何实施和落地。

但是你把你的成功经验分享给年轻的团队,他们认知层次是理解不了的,他们不相信你的建议,仍然会选择重新去摸索和实践,试错,得出他们的结论。这相当于书本知识和做实验。

而且你常常分享你更高认知的经验给团队,有些人会认为你 ZB,甚至上司会禁告你要做好「本分工作」。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企业,一百个企业一百种管理方法,一百种流程,他们会自己的实践摸索出自己的一套流程。这其中的试错成本以及搞杂的项目,极少企业会意识到问题的根源。他们还会认为员工很积极,好学,心态好,执行力强,如果员工摸索出来的经验可行,还会得到嘉奖和晋升。产生的试错成本却从未考虑过。

最后,职场不存在性价比,一流人才做面试官,只能招聘到二流人才,二流面试官,只能招聘来三流人才,以此类推。用人部门负责人的认知和格局的天花板决定了团队的天花板,以及公司能走多远。最终一个乌合之众的团队被攒出来。

例如互联网行业,每年因为年轻员工,经验不足,产生重大事故不计其数,员工并不会得到处分,反而员工在积极解决事故的的表现,让领导非常满意,还会得到嘉奖。企业常常错吧员工无能当勤奋,把人祸当天灾。

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非常重要,我们应该吧员工经验的积累(摸索,实验,实践,试错)等等产生的成本让上家雇主承担,而不是自己承担。员工的经验比什么都重要,忠犬干不了狼的工作。

2022 年大厂集体裁员,打工人如何维权?​mp.weixin.qq.com/s/BNJiG4B3h5WVpRK-xqJizw

彻底解决只有移民

移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我有几位同事都走了移民道路,两位在洛杉矶已经跃迁成为中产阶级,并且在我们没有开放二胎的时候,他们都在美国生了 ABC 二胎(出生在美国的中国人),一位女同事去了悉尼,还有一位在新西兰,最有一个女同事在北欧。

自降薪水 + 自降职位

自降心水到 20W 年薪,从基层做起,先就业,再寻求升迁机会。

创业和转行

  1. 80 后创业都死的差不多了,80 后面试都是 90 后老板,你面试就会发现,你的老板都是 00 后,
  2. 35 + 以后转行的成本是很高的,你可以需要三年的转型期。

2021 年有哪些高颜值的机械键盘?我已经帮你整理好了 2 赞同 · 1 评论文章netkiller:学什么乐器?看完这篇文章一定对你有帮助!18 赞同 · 2 评论文章

最后

你如果认为我是在贩卖焦虑,你可以做一个实验,把简历年龄改成 36 岁,然后投一月简历,看看能收到几个面试,你可以要求对方通过电话面试做一面,然后你在看看,接到二面的几率有多大。

程序猿财务自由之路 · 规划篇 39 赞同 · 4 评论文章程序猿财务自由之路 · 突破认知局限 7 赞同 · 3 评论文章程序猿财务自由之路 · 实战篇(运营知乎)5 赞同 · 1 评论文章程序猿财务自由之路 · 实战篇(课程于直播)6 赞同 · 0 评论文章程序猿财务自由之路 · 实战篇(出书)9 赞同 · 0 评论文章程序猿财务自由之路 · 实战篇(公众号)9 赞同 · 1 评论文章程序猿财务自由之路 · 实战篇(投资理财)5 赞同 · 0 评论文章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鑫时代

泪循环

知乎用户 青豆角肉末微辣在这吃 发表

我从另一个角度回答一下

是不是短视频的普及,让球迷只关注比赛结果以及精彩集锦而很难再完整的看完整个比赛?

一个半小时的足球赛,可能就五分钟集锦是有观赏性的

同理 NBA…

斯诺克刚刚奥沙利文追平了亨得利的世界纪录,成为当代斯诺克第一人,以前我会追着火箭的比赛看每一场,今年只关注了决赛,自己看看每天的集锦罢了

知乎用户 这个人很懒 发表

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取得重大胜利

知乎用户 拥抱星星 发表

现在体育娱乐都很少看了,可能是因为疫情都很少组织这种聚集累的活动了,

知乎用户 全云峰 发表

知乎用户 求知的兔子 发表

好,资本有序收缩大胜利

知乎用户 茶书人 发表

看 nba 直播需求很大,但我们有看的渠道,开会员不存在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大厂醒悟了,挣钱的业务补贴不挣钱的业务,图啥?

资本有病吗??

以前是吹牛皮,牛皮也不可能无限吹下去,总会露馅。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知乎用户 包淳侃 发表

希望解散腾讯体育,腾讯体育高价买了版权后,足球篮球比赛能看到机会大大减少。

知乎用户 至尊宝 发表

繁荣的体育传媒产业需要强大的体育产业的支撑,足球篮球这种项目都是主要依赖着国外的体育产业,即使抛去 zz 因素,单单时差这个因素就导致了长期不可能有大量稳定的观众。而国内的体育产业实在是太拉跨。

知乎用户 小洞天夫人​ 发表

先撇开我之前说过的,关于 “对国家反垄断,大企需要缩减规模而做出的必要态度” 这个角度,或者,腾讯发现,有些时候,一个个的业务组,一个个的运营中心,还不及一个网络红人带来的效益好。就像当下的 “刘畊宏” 现象。如果某个业务端,或者某个项目组织,完全不需要那么多人,企业就会想,那干嘛不精简下呐。或者,经济成本运算后,你会发现。某个板块的经济效益增长,也就是大的品牌,加上个人,再搭载个平台,就能做的,干嘛要养那么多人呐。或者,那些腾讯被裁的人,或许完全以独立个体的身份,仍然会为腾讯创造效益呐。只是,形态变了呐。

知乎用户 不明不白 发表

刚毕业时候做过 5 年体育编辑,怎么说呢?这行业如果没有版权资源,很难吸引流量,但是花大价钱购买版权,往往导致入不敷出。国内本来也没什么体育环境,体育新闻部门裁员也正常吧……

知乎用户 AnswerNO.2 发表

建议国内停播 NBA,因为十几年前看 nba,精彩,对抗强,现在,拉夸

知乎用户 chenc 发表

寒冬已至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2022 年互联网大厂都在集中裁员,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知乎用户 白白 发表 利益相关:前京东 “毕业生”。2019 年从京东离职,最近看了网传京东裁员名录,我过去所在的部门也在上面,不过不涉及我当时负责的业务板块。当然,也不能保证如果当时不离职,2022 年会不会被裁。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不少 …

远方青木|互联网大厂裁员数万,为什么?

这几天,几张关于互联网大厂裁员的图片全网疯传,一时间大家都在热议这个事情。 京东员工的工牌堆积如山,相信大家都知道这代表什么意思。 有赞那边,工牌也是堆积如山。 工牌上的一张张照片,代表的是一个个真实的人。这一台台电脑的使用者,也是一个个真 …

腾讯阿里同时被曝裁员,真实性如何?

知乎用户 Hygge 发表 1,大厂今年整体收缩,已经是员工心里门清的事,唯一的问题,是看具体落到哪些部门、哪些业务上, 除了少数强势部门,基本是人人自危的状态,很多部门已经把 HC(新招名额)给冻结了, 这里还有很多内部员工在辟谣,说裁员 …

19家互联网大厂裁员疑云

互联网公司接二连三地曝出裁员,将打工人焦虑的情绪推到了顶点。然而,从企业角度来看,这波裁员并不一定是件坏事。从某种意义上说,互联网大厂在年关前裁员的动作,实际上也暗示着过去那种以规模换增长的无序扩张时代结束了。 撰文 / 《财经天下》周刊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