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我对量子通信的看法
谈谈我对量子通信的看法 作者:一土老兵 我是一名从部队退休多年的通信工程师,从学校学习到工作从事这一专业大约有近三十年时间,可以说经历了我国通信业从落后到发展到发达的全过程,除了现在热炒的“量子通信”,所接触的领域几乎涵盖了传统的有线通信和 …
量子通信安全性分析
作者:八里土人
随着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发射成功,近來量子通信成了热点。很多新闻中把量子通信说成绝对安全,把基于数学原理的现代密码学贬得一文不值。这里对量子通信的安全性做一个初步分析,澄清一些大众大误解。
一般分析系统安全性,以CIA为维度。CIA并不是美国中央情报局,而是“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作为评估维度。
加解密算法粗分2种,对称密钥和非对称密钥。对称密钥是加解密密钥相同,加解密用一样的密钥。这种密钥一般越随机越好,不需要特定的数学结构。另一种是非对称密钥系统,加密和解密用不同的密钥。虽然两个密钥都可以藏起来不公开,但是由于非对称独特的性质,经常用于公开密钥系统。公开其中一个,称为公钥,藏起一个来只有一个人知道,称为私钥。公私钥成对出现。一般情况下公钥主要用于加密发给特定的人,谁都可以加密但只有私钥持有人才能解密。私钥一般用于签名,用来证明自己就是私钥持有人,也就是可以做信息来源认证。
对称密钥也可以做认证,比如sim卡就用对称密钥认证。但是对称密钥认证只能用于两个通信实体或设定的一组通信实体,非对称密钥可以用于与未知者的认证。例如pki系统,ibe/ibs系统,php系统等。
由于非对称加解密和签名算法耗费比较大,一般是ms级计算,比如大家常举例的RSA算法。所以不适合做大量数据的加密,一般用于密钥协商,通过非对称算法和某些协议生成只有两端才知道的对称密钥供后续数据加解密用。
量子通信目前替代了这个密钥协商过程。非对称的密钥协商过程一般是基于某个数学难题,比如大数分解质因数,比如离散对数之类的难题。这些难题都是不能证明没有简单解法的。一旦某些人有了简单解法,密钥协商就不安全了。另外随着计算机能力提升,以前的难题现在或将来都不是难题了。而进入爱国者的法眼的,是“西方国家可能对密码学难题有后门,RSA和AES对中国是难题,但是对美国政府可能不是难题”。
量子通信则是基于不确定性和纠缠特性这种基本物理性质(的假设)进行密钥传播,至少目前还没有观测到这些物理性质可能不符(但同时也不能确定以后会不会有这些物理特性的破解)。从原理上说,和数学假设相似,但是大家对物理定律的笃信程度要高于数学难题,所以认为量子通信传输密钥要比基于数学的非对称协商要安全。
现在经常有人称量子通信为“量子通信加密”,这是一种错误大说法。量子通信其实不解决加密问题,他解决的是密钥协商问题。量子通信伴随着的是一种“一次一密”的算法。“一次一密”是被信息论和数学原理证明“绝对安全”的加密算法。他要求加密密钥必须随机,密钥长度至少和要加密大数据一样长,而且用过以后必须彻底销毁。这3个特性注定了一次一密的可实施性很差,因为传输一定长大数据,必须有等长的密码传送,通信效率降半。而且密码的传送也要保证安全性。量子密钥分配技术虽然能解决密码传送的安全问题,但量子密钥传送的效率低到了不可接受的地步。就QKD BB84的实施,即使全部光子都到达对端,有一半的光子要被丢弃(收发端选择相同调制基的概率是1/2)。同时,还需要一个公开的信道公开基。可以发现,效率又要降低一半。这些还不算致命,传送1个比特用4个比特的通信量也不算过分。致命的是量子通信必须基于单光子,而单光子在信道衰减的情况下的表现就是死亡。知呼上有人提出,在青海湖的百公里实验中,信道衰减率是70db,意味着统计结果是每发百万个光子才能接收到一个。也就是说,每传1bit的数据,百公里需要400Mbit的通信。要是传百M的数据,怎么办?
所以量子通信实际上并没有采用“一次一密”,他还是用了基于现代密码原理的算法,例如AES,3DES等等。如前文所述,实际上的数据通信,还是有可能被“美国政府破解”。当然,他的密钥协商过程是不被破解。但是谁有能保证RSA有后门而AES没有后门呢?没有“一次一密”的量子通信,就失去了他大半的价值。
而对于密钥协商,他解决了完整性问题而不是机密性问题。比如说,不可能用量子加密一条明文消息“我银行密码是123456”,或者“各部队同步,总攻明天早上8点开始”量子通信传这样的消息是不可能的,信息泄露会造成损失。而密钥则不是,密钥只要保证量子完整性就可以保证机密性,因为发现完整性被破坏就弃之不用,并不会影响信息泄露。
还需要注意,量子通信传输对称密钥和非对称密钥有不同的要求。前者只要有量子随机数发生器就好使,而后者要求有一定的数学结构,在某些情况下传对称密钥可能没问题,传非对称密钥会有问题。比如QKD BB84协议中,A和B其实只能选择一部分比特作为密码,而且是哪些比特是没法确定的,是随机的。在这种情况下,非对称密钥就无法传播。例如RSA的密钥中的【n,e】和【n,d】,要求n必须是两个大质数的乘积,所以必须完整的传送n,如果选定了e,那么e和d都要准确完整发送。随机选择比特是不行的。至少着BB84的QKD中,公钥系统的密钥是无法传送的。
量子通信用密钥的物理完整性保护了密钥协商。但是量子通信如果用一次一密,那么数据的完整性又没有保证。数据在中途遭到篡改,或者伪冒,接收端就可能解密出错误的信息。量子通信同样未解决通信对端认证的问题(完整性的一部分),对端认证同样需要其他手段去保证。通信的“访问控制”,“防止抵赖”,“授权”,隐私等等,还是要借助于现代密码学。而这些环节每个算法都可能与加密一样有“美国后门”,量子通信仍然无能为力。
对于可用性,量子通信是很脆弱的,敌人窃听几个比特都可能废掉几十k数据的报废。所以量子通信在真正的应用中是很有限制的。基于数学难题的非对称密钥协商则不怕中间人窃听。在可用性上,量子通信是一个难以迈过的坎,而且也看不到有可能被解决。再加上前面讨论的效率问题,量子安全通信的实用化还在远方。而对于他的政治意义,即“美国留有后门”,量子通信只解决了很小一部分,在整个通信过程中,有各种算法基于现代密码学。如果美国有后门,他可以直接攻击这些算法就可以了。机密性必须在保证了完整性以后才有意义。
还有人提出,RSA等现代密码学基础,受到量子计算的挑战,因此必须引入量子通信才安全。
这也不是事实。
虽然量子计算机设计出来能力怎么样是一个持续进步的量,但是量子计算机能力怎么样还是有数学模型的。也就是说,量子计算机的计算能力评估也是有据可依的。根据数学模型,量子计算机也不是计算能力无限的,而且和当前的计算机比起来,也只是在某些方面强。在某些方面和现在的计算机相比优势并不大。这个数学模型并不是说现在萌芽状态的量子计算机的能力怎么样,而是对成熟的量子计算机的能力进行的评估。
计算机领域一般以多项式和幂次来讨论计算能力或者算法难度。量子计算机在离散对数和质因数分解方面把幂指数难度变成多项式难度,从而证明了量子计算机可以对抗当前最常用的非对称算法。多项式难度就是说你增加密码长度一倍,我破解计算机加几倍就可以破解。而幂指数难度是说密码增加一倍长度,破解计算机的计算能力或数量要平方或几次方才行。
但是,对于某些数学难题,量子计算机还是幂指数难度的。现在科学都是建立在精确的严格的理论基础上的,不是随便吹:量子计算机解决一切难题。
对抗量子计算机的数学难题存在是公认的事实,基于这些难题设计的加解密算法也已经研究得比较成熟了。举个例子,格密码在破解方面量子计算机就没有优势,认为是对抗量子计算机的方法。量子计算机再发展,也突破不了某些极限。这些极限之外仍然有巨大的空间。
基于数学难题的现代密码学在量子计算机还在种子阶段就已经做准备了,量子计算机恐慌完全没有必要。同时还要看到,量子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可以提高“知晓密码的计算机”加解密的速度。这样量子计算机也为加解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XYS20160826)
谈谈我对量子通信的看法 作者:一土老兵 我是一名从部队退休多年的通信工程师,从学校学习到工作从事这一专业大约有近三十年时间,可以说经历了我国通信业从落后到发展到发达的全过程,除了现在热炒的“量子通信”,所接触的领域几乎涵盖了传统的有线通信和 …
以“人民的名义”质问“量子计算机” 作者:paulsan “家国栋梁”姚期智院士在4月25日央视节目宣称要“创建世界上第一台量子计算机”(他说,他的“量子计算机实验室已经可以称得上是在这个竞赛里面少数的领跑者之一”了,谁信!)。5月4日,同 …
质疑量子通信,对弥补“中国科学精神短板”是好事 作者:科工力量 来源:科工力量 6月6日,科技日报头版刊登了两篇文章,标题分别是《质疑缺位:科学精神的中国短板》和《发展离不开质疑,进步离不开批判》,其舆论导向已经非常清楚了。正如文章所说,质 …
墨子号就是个“亩产万斤”的卫星 作者:viBravo 姑且不谈以激光偏振态编码是否真正意义上的量子密钥. 从通信工程角度看,量子通信卫星至少违反了二条通信工程的戒律. l。 用光做信息载体的通信, 不应该穿越大气层, 因为光信号会被损耗贻 …
请武汉大学校长书记救救计算机学院 我们武汉大学是国内较早开办计算机专业的学院,可是目前我们计算机学院没有一个自己的杰青、长江学者或千人,这是为什么?原因可以归纳很多,但谁也不能否认主要是因为学校给我们学院配的领导班子有问题。 先是何炎祥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