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制冠状病毒疫苗为什么这么难? ABC Health & Wellbe
研制冠状病毒疫苗为什么这么难? ABC Health & Wellbeing 翻译:科学猫头鹰 对于那些寄希望于COVID-19疫苗使生活恢复正常的人们,澳大利亚疫苗研发专家进行了现实检查——(疫苗上市)可能不会很快发生。 昆士兰大 …
裸奔的三思柯南
作者:周宏
自从三思柯南变成弃粉,终日像个弃妇似的追着方舟子满地打滚。他看到方舟子批评饶毅关于“群体免疫”的奇谈怪论,感到重新换一条粗腿抱抱的机会来了,就炮制了一篇裹脚布似的破文《方舟子的皇帝新冠》。开篇即云:【方舟子又发文攻击饶毅,力挺英国的所谓“群体免疫”的“更高级的人道主义”。然而,这个昔日自称的科普作家,在此文字里行间里流露出来的,不过是反科学的话术,以及掩饰不住的冷血和弱智。】如果你认为打引号的是方舟子那篇文章中的话,那你就中了这个弃妇“反科学的话术”。对“英国政府的做法是否合理、可行且不说”,表明方并未论及英国的“群体免疫”是否属于“更高级的人道主义”,只是就免疫学常识问题,跟饶校长说道。孰料弃妇被弃这么久,仍然热血冲脑,一听到方舟子说话就胡话连篇,不禁让人唏嘘。
攻击的第一条是【方舟子声称饶毅“认为只有打疫苗才能形成群体免疫,这是错的”。方舟子如果不是他眼已经瞎了,那么就是恶意歪曲饶毅的话。】接着还特意引出饶毅原话:【在一个新的病毒出现,全体人民没有疫苗,极少数可能有先天免疫力的情况下,不遏制病毒传播,把全体人民暴露在病毒面前,是不可能出现群体免疫现象的。会出现的是:凡是感染了会死的就死去,感染了不会死的就获得免疫,继续活下去。这种现象是英国著名科学家达尔文提出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难道饶毅的意思不是“只有打疫苗才能形成群体免疫”?他认为“在一个新的病毒出现,全体人民没有疫苗,极少数可能有先天免疫力的情况下”搞群体免疫,就是“不遏制病毒传播,把全体人民暴露在病毒面前”,“是不可能出现群体免疫现象的。”这意思不就是“只有打疫苗才能形成群体免疫”吗?至于他担心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现象,也只出现在他扭曲的想象之中,英国什么时候恐慌到超过让整个社会停摆的天朝,甚至发展到了让医疗机构都放弃了救死扶伤的职责?按照饶毅想象的“把全体人民暴露在病毒面前”任凭病毒肆虐当然会造成很多人死亡,问题是全世界哪个国家这么做了?我看得最清楚的是我们天朝,确实有不少面戴口罩臂套袖章的专找不戴口罩的零距离接触,这些人中间到底有多少死于新病毒?还有那绝大多数像老鼠一样伏在家里的人,我也不能保证他们绝对不会“暴露在病毒面前”,就连监狱里的囚犯不也被病毒肆虐了一窝又一窝嘛,他们又有多少死于新病毒?还有白衣天使的注意力大多被新病毒吸引去了,以至于怠慢了老顽疾,估计因此会死掉一些人,请问按我天朝的惯例,这些死掉的人可会被纳入新病毒致死的统计之中?即便是这样,也没有哪个国家的科研工作者敢去想象我天朝的医疗机构都放弃了救死扶伤的职责,饶毅——我们的大科学家怎么能用如此丧心病狂的心态去揣摩人家的“群体免疫工程”?
攻击的第二条是方舟子声称饶毅“似乎不知道,要对新冠病毒具有抵抗力,还有第三条途径,那就是被新冠病毒感染后痊愈了,体内有了针对新冠病毒的抗体,也就对它具有了免疫力。”行文至此弃妇已经有点无力感了,她问:【方舟子博士,你前几段还引用了饶毅的原文“凡是感染了会死的就死去,感染了不会死的就获得免疫,继续活下去”,你不觉得你的眼睛瞎的有点厉害吗?方舟子,你真的认为饶毅不知道感染了新冠病毒并且活下来的人会产生免疫力?】
方舟子当然知道饶毅可能知道还有第三条途径,否则他就不会用“似乎不知道”这种委婉的措辞了,应该把“似乎”换成“居然”。也不会继续讲“对新冠病毒能够产生群体免疫,并不意味着就可以顺其自然”,“如果不对病毒的传播做出干预,被感染者数量指数级增长,重症患者数量也急剧上升,导致医疗系统崩溃,就会让病死率超高,就像武汉、意大利发生的那样”。他耐心地引用钻石公主号邮轮的全体乘客和意大利一个小镇的全体居民全部做了核酸检测后的发现来告诉大家,被饶毅刻意隐藏起来的“第三条途径”至少在目前是唯一可行的,而饶毅之所以刻意隐藏,其目的不过是想让全世界都掐掉脑袋来抄我们的作业,以此证明我们天朝一贯的伟大光荣正确罢了。
与饶毅刻意隐瞒第三条途径不同的是,三思柯南这个怨毒的弃妇竟然把疫苗与野病毒等同起来了,公然指责英人的群体免疫计划是“把野病毒本身当疫苗用”,简单、原始、连中世纪都不如,不知道在中世纪没有疫苗的前提下,如何应对绝大多数感染无症状的病毒的?除了被动地接受群体免疫之外,还有什么更高超的手法?让全世界停摆?停摆若是最好的方法,那么这个怨妇心中最向往的理想之地应该是停尸房,他怎么不赶快住到那个地方去?为了全力推广让生命停摆的计划,他后面果然对疫苗免疫计划表示了小小的不满,并特意用括弧作为另外的话题放在包袱里面:“实际上任何疫苗都有一定的让接种者产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我们之所以要费了牛劲去研发疫苗,就是因为我们要尽量让人获得免疫力的同时又不会因为接种疫苗而得病。”说得好像很多很多疫苗就放在那儿,等他睁大了牛眼去挑选似的。
后面还举饶毅的脊髓灰质炎的例子想说明什么?在疫苗被研发出来之前,我们不是被动地靠“群体免疫”,难道靠的是主动停摆?不要说靠乱吃中草药,中草药真管用的话,三思柯南怎么会睁大牛眼去挑选疫苗?另外所谓方舟子刻意淡化死亡率的说法也纯属睁着眼睛说瞎话,新冠病毒流行到现在,各地的死亡率高低不一,但基本可以看出该病并非绝症,只要救治及时,虽无特效药,死亡率远不及非典,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还会不断降低,非要以强迫病人喝中药的武汉和被迫放弃对部分重症患者救治的意大利的死亡率做标准才叫不刻意淡化吗?将根据目前不完全统计而估计出来的死亡率视为现实中某一个固定不变的值并以此来推算全球的死亡人数有何意义?它的全部意义就在于恐吓。与此类似的还有心态极其扭曲的想象:诸如“分批、分期、留足两批之间进病毒浴室的时间,排着队进浴室淋新冠病毒让他们感染”,试问哪个地方会这么做?即使疫情大暴发时的武汉和意大利也不会出现如此恐怖的情景吧?这哪是群体免疫?这分明就是蓄意培养病毒嘛。
攻击的第三条是方舟子说:“既然没法完全控制病毒传播,那么退而求其次,尽量减缓病毒传播的速度,让感染者数量缓慢增加,不要让医疗系统崩溃。这就是目前欧美各国采取的防疫措施,所谓拉平曲线,不要让感染人数出现急剧上升的高峰。长期来看,可能并不能减少感染者的数量,但是如果能做到感染人数上升平缓,医疗系统不超负荷,重症患者能得到及时救治,就能减少死亡,降低病死率。”在这里弃妇不可思议地根据0.5%的死亡率、全球60%的人感染,推导出将有2100万人因为方舟子推崇的英社原则而死亡,然后还对西方国家所谓“封城”规定表示不解,直喊“居民无生活、工作需要”是什么鬼?
不能完全控制病毒传播,除了减缓病毒传播速度,避免医疗系统崩溃外,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难道三思柯南真的找到了完全控制新冠状病毒传播的好办法?那还不快一点呈送给世卫组织早一天一鸣惊人,何必要拽住方舟子的裤脚2100万2100万的寻死觅活?连“居民无生活、工作、医疗、健身需要不要外出”是什么意思都不知道?高呼“人人都有生活工作需求”做什么?人家因为“生活工作需求”外出了,还能从万里之外把病毒飞到你的老鼠窝里来?当一只趴窝的老鼠还当出了自豪感。脑子明明不够用了,大数据时代盯着数据都看不出来,全球各地疫情大暴发的时间和程度不会像他想象中的那么一致,却在那里眼巴巴地盼望在同一时间病毒在地球的每一寸土地上以同样强烈的程度爆发开来,压垮人家的医疗系统被。一个人渣到什么程度才会如此变态?
我看到最后从她这句“如果你能实现让其他所有人都待在家里,那么干嘛不直接让所有人都隔离一个月,彻底阻断病毒大流行呢?”才弄明白了三思弃妇疯狂的原因,原来淫家早已不满足于像老鼠一样趴在自家窝里,热切盼望着把自己抓到玻璃瓶里封闭培养一个月,那样就能培养出一个超世纪水平的病原体疫苗了。否则她怎么会如此彻底地无视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的“真正要完全控制病毒的传播,需要借助疫苗”;“没有疫苗,新冠病毒会一直在人群中传播,等到大部分人被传染上,60%以上的人对其具有免疫力,传播才会被遏制”;不管是靠疫苗接种,还是由于大部分人被感染获得免疫力,要遏制新冠病毒,最终仍然离不开群体免疫。
(XYS20200331)
研制冠状病毒疫苗为什么这么难? ABC Health & Wellbeing 翻译:科学猫头鹰 对于那些寄希望于COVID-19疫苗使生活恢复正常的人们,澳大利亚疫苗研发专家进行了现实检查——(疫苗上市)可能不会很快发生。 昆士兰大 …
新冠病毒疫苗还要等多久 作者:棱子 截止今天(2020/4/14),新冠病毒(SARS-CoV-2)已造成全球将近两百万人确诊感染,近十二万人死亡,社会生产停滞,经济发展受到极大影响。随着新冠疫情(COVID-19)发展,这场人类与病毒的战 …
群体免疫有没有用? ·方舟子· 一家自称“科学公园”的伪科学网站发表署名“内含子”的系列文章,声称“群体免疫”只是西方国家用于安慰民众的借口,实际上是没有用的,最后会很惨。 说“群体免疫”没有用,表明此人根本就不懂什么是“群体免疫”,却能接 …
集体免疫是如何被妖魔化的? 作者:李威霆 Herd Immunity (集体免疫)这个词在这次新冠疫情期间可能是一个被争议得最多的免疫学概念。对“集体免疫”是是非非的讨论俨然形成了东西方两大阵营的意见。比如,我在欧洲的朋友,包括在德国医学界 …
在本周四召开的记者招待会上,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宣布了英国政府的防疫政策,迅速把“群体免疫”这个概念送上了热搜。这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它和我们的防疫政策有何不同?这就要从传染病的一些基本特征开始说起。 文 | 袁越 自然状态下的传染病 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