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为何选择冒死到大陆?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尘稼 发表

当年情况不知,也无法知晓,只谈谈我所见所闻。

作为一个和林老师在一个单位里呆过的人,惊叹其疯狂的工作态度、惊人的身体素质,每天工作到凌晨两三点,早上一早就出现,完全不像五六十岁的人。

其对学术的严谨程度也超乎想象,我也是见识了他以及 ccer 的众多严谨的老师,才对中国经济学研究充满信心和期待。

P 大的很多学生应该听过林老师揍装逼暴发户的故事了,前面有答案提到过,很有意思,第一次听说时觉得林老师真牛逼。

另外,他们真的不在乎钱,钱对他们来说,是 so easy 的事情,更多的,还是对学术的热爱、对家国的情怀吧。

==================

有人要听打架的故事,我就搬运一下(老林就是林毅夫老师,老海就是海闻老师,海闻老师也很有意思,故事一箩筐一箩筐的):

话说有一个燥热的午后,整个燕园都在昏昏午睡,老海开车从西便门进学校,恰逢堵车。老海在车流中耐心等待,期间与前车发生了冲突,原因是前面那辆车不停地按喇叭,事后知道这厮是一光华 MBA。老海说你别按了,午休时间需要安静,而且北大校园里面也不许这么喧哗。结果那鸟人不服气,说你算老几老子按的是自己的喇叭。老海就跟他讲噪音的负外部性。那文盲哪里听得进去这个,于是跟老海干将起来。老海是性情中人,那泼皮也很擅辨,一时间俩人吵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久久不分胜负。

这场架吵了很久,大概从中午 12 点多一直到下午两点,那时老林也开车从西门进来了。老林一看,吆喝,这么多人围观什么呢,再凑近了一看,吆喝,这不是我兄弟老海么,来来来,下来看看怎么回事。不问则已,一问老林的火也上来了。老林插入战斗挺身而出帮老海撑腰说,北大校园就是不许喧哗不许耍横。那小子一看又来了个较真的,便跟老林战将起来。毕竟老林老海双剑合璧,智慧武功都要更高一点点,那小子很快就理屈词穷败下阵来。这时候,他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类似的话在周星星的电影中出现过多次。那鸟人是这么说的:北大教授有什么了不起,有种你打我啊。呵呵,牛啊,你听听,有种你打我啊。

很久以后,老海回忆起这件事来脸上还带着神秘的笑容。他跟我们描述当时的情景,他说:我想了想我忍住了,但是林老师说了句 “我靠!还有这么贱的要求”,就一拳挥出打在那个人的鼻子上。呵呵,好象最后这件事还闹到了燕园派出所。

呵呵,从此我们爱死老林了,这就是侠客啊,同志们。

此文作者是中心硕士毕业生范文辉(现在哥伦比亚读经济 phd),文章大致成于中心(佳人编者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2004.09.18)前夕。

知乎用户 图总裂夫司机​ 发表

为什么有人中央候补委员,代宣传部长不干,要去钻山沟?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首先,附上林当年游泳来大陆的地图,图中红线为当年林毅夫所游的距离,区区 2200 米(右下方有比例尺),对于游泳健将林毅夫而言,哪里需要篮球或其他漂浮物的辅助?当年林毅夫是循着大陆岛上的广播声,在深夜游泳过海,并手拿军用手电以示意大陆士兵不要开枪。

林的选择,对于国民党内那些大佬们而言,无疑是一记重重的耳光,以至于时隔四五十年,林毅夫生父去世,当时有民进党立委为林毅夫申请,国台办也隔空喊话,甚至陈水扁都出言嘲讽马英九 “一国两区的话,何叛逃之有”,但国民党内那些一辈子反共的军中大佬,依然以叛国罪也就是死刑相威胁,禁止这位已经是世界银行副行长的台湾子弟回乡奔丧,以至于林只能让夫人代为前往。详情可以参见维基百科的条目和当时的新闻报道。

除了当年 “前线投敌”,回归大陆以外,**1982 年林毅夫获得芝加哥大学前任系主任、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舒尔茨所提供的全额奖学金出国,就读于当代经济学顶级牛校芝加哥大学,并成为舒尔茨的关门弟子,在他指导下完成博士论文。嗣后在 1987 年博士后毕业时携妻儿一同回国,回国时距离其妻子拿到博士学位才仅仅八天。林带回了大量的经济学资料,他是中国的第一位海归经济学家。**如果要富贵荣华,1987 年的美国难道给不了他吗,以他的学历以他的博士研究以他的师门 network,留在美国肯定能有很好的发展空间,至少一个常青藤的 full professor 甚至某经济研究中心的 director 都是有可能的,然而他依然选择了回到那个并不富裕的中国。

关于林毅夫的学术成就,知乎有很好的讨论,在此不做赘述,请参见林毅夫有多大可能获诺贝尔奖? - 瑞典银行经济学奖

对于 1979 年他所做的选择,当事人自己的回答最有说服力:[注:林的这封信是寄给在日本的表哥,并非公开信。当时台湾还处在戒严时期,林改换姓名藏踪匿迹唯恐牵连家人,即使是 1982 年以后他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读书期间也是隐藏身份的,所以这封家书不存在公开信所需要的对外宣传问题,当为兄弟之间的肺腑之言。

不但要做台灣的主人 而且要做中國的主人
寫給表哥李建興的家信
林毅夫
建興兄:臨別之際,未及問你將來在東京的地址,因此上封信僅以姑且試之的心情投寄,真沒想到竟能接到你的回音。轉眼離家已近一載,雖說男兒志在四方,不能眷念兒女私情,而忘卻肩上的責任;但是思鄉之情卻是隨著日月的增長而加深。捧讀來信之際,真讓我深深地體會到了「家書抵萬金」之心情。
回國以後,原想儘速給家裏捎個消息,但顧及親友的安全,故不敢莽撞從事。我的回國對台灣當局來說,當然是一件很難堪的事情,而我在台的知名度,更給了大陸一個很好的宣傳機會。但為了在台親友的安全,經我的要求,組織終於同意,只要台灣當局不對我的家屬和親友採取迫害行動,這邊也就不以我的回國做文章。
在大陸這段時間,經組織的安排,我參觀了許多地方,雖然總的來說,大陸在經濟建設方面還相當落後,人民的生活水準也還很低,但基本上每個人是可以吃得飽、穿得暖的,這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上,不能不說是一項突出的成就。在社會主義建設上,中國應該有更高的成就,但是十年「文化大革命」的混亂,使整個中國的經濟瀕臨崩潰的邊緣。現在中國從上到下正在實事求是地檢討建國 30 年來的經驗,從中吸取教訓,以便為現代化的中國之建設而努力。
自從「四人幫」倒台以後,整個大陸正在以一個飛躍的速度向前進步,人民充滿朝氣和信心。我深深地相信,中華民族是有希望、有前途的。而做為一個中國人,是值得驕傲,是可以抬頭挺胸昂立於世界之上的。基於對歷史的癖好,我特地去參觀了許多名勝古跡,但是長城的雄壯,故宮的華麗,並沒有在我心裡留下多少深刻的印象。最令我感到震撼的是,戰國時代,秦李冰父子在成都所築的都江堰。由於都江堰,使四川成為天府之國,而始建迄今已近三千年,但是它還在惠及眾生。當我站在江邊,聽那滔滔的水聲,真讓我
有大丈夫若不像李冰父子為後世子孫千萬年之幸福,貢獻一己之力量,實有愧此生之嘆!

台灣的未來,現在正處於十字路口,長期維持那種妾身未明的身份,對台灣一千七百萬同胞來說,並非終久之計。因此何去何從,我輩應當發揮應盡的影響力。正如你來信所說,台灣不該獨立,更不應該再次淪為次殖民地。那麼台灣到底應該往何處去,這個問題長久以來,一直是我心中思索的主題。基於對文化、歷史、政治、經濟和軍事的認識,我覺得回歸祖國是歷史的必然,也是最佳的選擇方案。
做為一個台灣人,我深愛這塊生我、養我的地方,我願為它的繁榮、幸福奉獻一生的精力;但是做為一個中國人,我覺得台灣除了是台灣人的台灣之外,台灣還應該能對中國的歷史發揮更大的貢獻。長期的分裂,對大陸不利,對台灣不利,對整個中國的歷史更不利。因此,如何在不損害台灣人民利益的前提下,促使中國早日再度統一,是我輩有志青年無以旁貸的責任。
現在大陸對台灣這 30 年來在經濟、社會、文化建設上的成就,是充分肯定的;而大陸在提出和平統一台灣政策的同時,也再三保證,尊重台灣現行的狀況和現行制度,不使台灣人民蒙受損失,不改變台灣人民的生活方式。而從我所接觸中,感覺到大陸當局是充滿誠意的。當然如何才能不降低台灣人民的生活水準,不改變台灣人民的生活方式,是一件非常複雜的問題,而我覺得將來台灣統一以後,最主要的工作還是經濟方面。因此,目前我準備再以三年的時間,對經濟理論問題再好好下一番工夫。
在台灣我雖也曾是被吹捧的對象,可是國民黨對我只是利用,而不是真正的培養;現在這邊則是真正重視我,培養我。
目前我的生活除了偶感單調寂寞外,一切都令人非常滿意。上次在佳佳餐廳,我原有意將雲英、小龍、小麟托你照顧,而如今你也已經離開台灣。雲英一個女子要撫養兩個孩子,其艱辛可想而知。小龍已經三歲,正是最需要父親的時候,但卻只能和他母親相依為命。小麟出生,連跟父親見面的機會都沒有。我母多病,我未能盡人子應有之孝道,對於他們我實在有說不盡的抱歉,但望團圓之日早日來臨。
對雲英請代我多鼓勵她。也請你轉告大哥大嫂,要他們對家庭多負點責任,將來我會十倍、百倍奉還。雲英的生日是 2 月 16 日,我母親是農曆五月份生的,我父親是農曆八月初七生,小麟應是陽曆 8 月 5 日左右生的吧?小龍則是 12 月 12 日生日,這些日子若方便,請代我向他們送些禮物,我和雲英之間有個小名叫方方,在禮物上寫上這個名字,她就會了解的。
目前我唯一能聯繫的親人就是你,但是你也應該特別小心,不要給國民黨當局抓到任何把柄,免得惹來一身麻煩。消息最好採用口傳,以免留下痕跡。現在你大概忙著準備四月份的考試吧!等考完試再進一步聯繫。請代我向建成兄嫂問好。最後,我們台灣人應有一個志氣,不但要做台灣的主人,而且要做中國的主人,讓我們為中國的統一、富強而努力吧!◆

知乎用户 鐘明宏 发表

林毅夫的事迹得从历史脉络来看,不然一般人无法理解为什么他会在那个年代背负超高风险游回大陆。

1944 年,抗日战争进行中,在京都求学的台湾人吴思汉因向往祖国,希望为中国抗日尽份心力,透过偷渡途经朝鲜、东北、华北,于 1945 年抵达重庆加入抗日队伍。

吴思汉在渡过鸭绿江的时候,说了句:“祖国啊,请你看我一眼,你的台湾儿子回来了。”

回归祖国的吴思汉很快对国民党失望,台湾光复后回到台湾,1947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台湾从事地下党工作,1950 年被国民党逮捕枪决。

吴思汉的故事,蓝博洲老师所撰《寻找祖国三千里》有详细记载。

1946 年,国府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选拔一百位台湾本土青年,公费派遣至北京大学等名校升学,目的是培养台湾本省籍知识分子,待这一批批青年毕业后返台辅助国府治理台湾。

当年公费生发表了《临别告同胞书》,内文谈到:

“所以我们要认识祖国,打开本省和内地的隔阂,当然要亲到内地看我国文化的体制,研究我国的思想,主义,然后才能谈到新中国的新台湾建设…… 为了新台湾,为了新中国而奋斗吧!”

这群台湾学生进入各高校后纷纷加入共产党地下组织,从国民党培养的知青转变为共产党员,主张中国共产党解放台湾统一中国。1949 年后他们回不了台湾,留在大陆各地生活了一辈子。

九州出版社于 2012 年出版《纪念台湾省公费 (派) 生升学内地大学 65 周年》,就是这群台湾学生的传记合集。

沐风出版社于 2014 年出版《一九四六 ‧ 被遗忘的台籍青年》,记载的是同一件事,作者是我哈哈。

1950 年代初,数千台湾人或者是响应建设新中国的号召,或者是逃避国民党白色恐怖迫害,绕道日本、香港回到祖国,加入建设新中国的大家庭。

林丽韫,出生于台中,成长于神户。1952 年,19 岁的林丽韫得到父亲支持,从香港前往北京工作、定居。她曾担任毛泽东、周恩来的日语翻译与中共中央委员等职,《清水之光:祖国怀抱中的台湾女儿林丽韫》记载了林会长的故事。

1970 年代保钓运动爆发。在台湾,台大学生筹组 “台大保卫钓鱼台委员会” 响应之。后来海外保钓运动演变成两岸认同之争,部分台湾留学生提出“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唯一合法代表中国人民的政府”的主张。岛内保钓运动转变为对国民党政权正当性的质疑与挑战,迫使国民党采取强硬措施,整肃了一批被定性为 “共产党同路人” 的哲学系教授,后来被称为台大哲学系事件。

国民党政府对外无力保钓,对内不得民心,再度引发台湾人回归祖国的念头。五名学生从纽约前往北京,获得周恩来接见。1976 年,吴国祯毕业后从美国回到北京担任清华大学教授,曾任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委、台盟中央副主席,是保钓运动时期回归祖国的标竿台湾人。

解读林毅夫当年的行为,必须先了解那几十年的历史背景。

保钓运动如火如荼进行的时候林毅夫刚考取台湾大学,同年还发生了联合国中国代表权由北京取代台北一事。林毅夫一上台大就积极参与学生运动,被这些事情影响刺激遂投笔从戎,让他成为国民党政府点名栽培的本省籍青年。

数年后保钓运动冷却,海内外学生对国民党纷纷失望,我臆测林毅夫大概也产生了这样的情绪。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光复后国民党在台湾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本省籍人士,这些台湾人却一次又一次看破国民党手脚而离去。国民党在台湾就好像在搞细胞分裂,留不住有理想的人。

1979 年 1 月 1 日是两岸关系转捩点,全国人大常委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北京对台政策转变,为在大陆的台湾人提供发展舞台。

《告台湾同胞书》没办法在台湾公开流传,我不知道林毅夫是不是因为读了此文告才决定去大陆,但他于《告台湾同胞书》发布后数个月游到大陆确实是赶上好时候。要是他早个几年游过去,恐怕就得不到那么好的机会了。

不论如何,要理解林毅夫的行为不能光看他一人,他是在两岸历史中千千万万人之一。

台湾割日两岸分治的这一百多年,一直都有台湾人认同祖国,认为台湾人不能在建设新中国的舞台上缺席,祖国富强则台湾富强,两岸人民不分彼此携手共进才是正确道路。抱有此想法的台湾人虽然不多,但此精神确确实实传承了一百多年,不曾断绝。

林毅夫令人敬佩的是,他不但是此精神的追随者,更是实践者。他出身自宜兰的贫困家庭,但他在大陆的成就,以台湾人的身份而言,如果他排第二绝对没有人敢称第一,这是他的伟大之处。

民心如流水,而且再说一次,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如今台湾政府又在恶搞台湾人,党政高层快活过日子,对人民却是文攻武吓,把民心往外推。与过去一百多年相比,去到大陆的台湾人愈来愈多,而且已经是不可逆的趋势。

从林毅夫身上,可以看到台湾青年认同转变的轨迹。过去如此,现在如此,未来肯定也如此。

最后,希望这篇文章可以让大陆人多了解台湾人一点,感谢你的阅读。

知乎用户 约克公爵 发表

林毅夫真人杰也。

他年轻时做的事,我现在还没有做到。他的感慨,我之所悟,李敖之所叹,其实是一回事。

身为中国人,如果老天给了你一点才华,你就不可在犄角旮旯里苟且一生

知乎用户 网友小赵 发表

林毅夫本人的话来回答这个问题吧

「并不是说我在台湾有什么不满,你在台湾其实不管是自己的亲人,还是老师,还是自己的长官,其实对我都很好的。 那么我回到大陆来呢,这是我自己对历史,以及作为一个知识分子,认为对这个历史应该做出什么样的一个贡献所做的选择」

知乎用户 曹节 发表

转载:

林正谊投笔从戎 “帅” 得惊动蒋经国

在一次军训中,林毅夫决定放弃台湾大学的学业,投笔从戎,就读陆军军官学校。林毅夫的这个选择并不是一次简单的个人选择,在 20 世纪 70 年代的台湾,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 当时台大学生追求赴美留学者众多,而林毅夫决定留在军中,对当时被社会视为天子骄子的台大学生来说,真是一个震撼弹,也是大专学生成功岭集训十几年来的头一遭、一大卖点,还惊动了蒋经国。此后,在台湾军队里,林毅夫成为重点培养对象。

“军人的理想是马革裹尸还,我最大的愿望就是累死在书桌上。” 这是林毅夫的一句座右铭,十分贴切地勾勒出了这位学者两段不同的人生。

和大陆大学新生一样,每个台湾大学生也都要参加军训。

军训的地方在成功岭台湾军营,是台军的新兵训练中心。成功岭位于台湾大肚山东南方的军事基地,在连接王田交流道的省公路即可见到 “成功岭” 基石矗立。

每年寒、暑期大专青年都会在此受训,因此每逢探亲假日,成为乌日乡定期涌现热闹气氛的时刻。

成功岭受训

林毅夫在台大期间也不例外。在大一上学期上完课之后,1971 年 12 月,林毅夫和他的同学就要上成功岭受训 8 个星期。

在全世界将近 200 个国家或地区中,像台湾当局那样设有大专兵训练营的,大概绝无仅有。特别是在 20 世纪 70 年代,时任 “行政院院长” 的蒋经国曾多次巡视成功岭。

1958 年 7 月,正值 “八 · 二三炮战” 前夕,台海对峙情势升高。台湾 “教育部” 为贯彻蒋介石一向对青年 “文武合一” 的期许,特会同 “国防部”、“救国团”、“省政府” 等有关单位,研拟订定 “大专学生暑期集训” 办法,分由台陆军各训练中心施训。

由于受训场地分散,不方便集合,再加上大专生日渐增加,1964 年 12 月 16 日,“国防部” 在台中县设立陆军后备兵训练指挥部(后更名为 “成功岭训练中心指挥部”)。原本一年一次的暑训,不够容纳逐年增加的大专生,最后增加为三次(寒训一次,暑训两次)。受训时间则从原来的 12 周缩短为 8 周,1972 年又改为 6 周,1993 年改为 5 周,1996 年变成 4 周,直到今天。

2004 年,实施 40 年的成功岭大专集训,在当年 2 月 4 日这一梯次学生结训后,旋即拉下铁门,宣告关闭。对不少台湾人而言,“成功岭”三个字,几乎人人耳熟能详。尤其是大专青年男生们,更是充满了好奇与向往。无数曾在此接受所谓的 “革命” 洗礼的学子,去时的畏惧、离别时的难舍,成了人生中最值得回忆的一段时光。

对于 1971 年参加 “成功岭训练” 的林毅夫来说,“成功岭”是其人生第二次转折点。

林毅夫人高马大,身高有 183 厘米,在受训连队中算是非常突出的。和他一起集训的同学杨立奇回忆称**,“穷困孩子林正义很能吃苦,受训又很认真,棉被总是折得有棱有角,深得班长、排长喜爱。”**

在受训到第四五周的时候,林毅夫便向部队班长、排长报告,他决定要投笔从戎,不回台大念书了。

对于这个选择,林毅夫本人很少谈及。我们可以从台湾《联合报》在 1972 年 2 月 26 日第二版的报道中略知一二。

1972 年 2 月 25 日,在台中成功岭,林毅夫向 “参谋总长” 赖名汤请缨,赖答应了他的请求,并当面嘉奖他。

这一天恰好是成功岭大专寒训班结训的日子,在结训典礼开始前,赖名汤接见了这位 “报国心切” 的同学,接受了他的请缨申请书,并听他倾诉投笔从戎的心声。

还处于戒严时期的《联合报》是这样描述当时的林毅夫的:这位青年现年 20 岁,是宜兰县人,家住宜兰市圣后街四十五号,家里开了一个美乐理发店。家有五个兄弟姐妹,他排行第四。去年他以优异的成绩通过大专联考,成为台湾大学的学生,是台湾大学农业工程系农业机械组一年级学生,他请求赖总长协助他转到陆军军官学校,学习战斗技能,将来在 “反攻圣战” 中,好在疆场上效命。

此外,该报还介绍林正义在学校是个非常活跃的学生,他担任一年级学生代表会的主席,并且是全校学生会的政策委员之一。他长得瘦高,皮肤很黑,他受训时的长官和同学,都认为他是个诚朴、热情而笃实的好青年。

当时林正义向赖名汤表示,他的这项决定,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他正义凛然地向在场的人表示,他坚信他的抉择是正确的。

“从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访问大陆,到台湾被赶出联合国,正显示国际间正义荡然,一股对邪恶姑息的暗流,几乎笼罩了整个世界。在这股暗流的激荡之下,台湾的命运面临了重大的考验。” 在这种局面下,这位知识青年已经 “不能再沉默,应该义无反顾地担负起对台湾对民族的责任”

正是基于这项认识,林正义经过理智的考虑后,做了投笔从戎的决定。

不仅如此,林正义还希望他的这项行动,在广大的知识青年中,激起共鸣,汇成青年们 “爱国报国” 的洪流。他还强调说,报 “国” 并非只此投笔从戎一途,但他认为,对他自己来说,这是最能满足他报 “国” 心的途径。

除了向往军队外,也有台湾媒体认为他因为大一上学期成绩不好才选择了 “投笔从戎”。不过此后,林毅夫无论在军校还是台湾政治大学,或者北京大学,成绩都很优异。

“为了减轻家中负担,他考上台湾大学一年后,才转读不用交学费并有津贴的陆军军官学校。” 林毅夫的哥哥林旺松这样说。

惊动蒋经国

林毅夫的这个选择并不是一次简单的个人选择,在 20 世纪 70 年代的台湾,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 当时台大学生追求赴美留学者众多,而林毅夫决定留在军中,对当时被社会视为天之骄子的台大学生来说,真是一个震撼弹,也是大专学生成功岭集训十几年来的头一遭、一大卖点。

此后,台湾《联合报》等媒体又刊出多篇文章赞扬林毅夫的举动。1972 年 3 月 1 日,《联合报》刊出专访林正义的报道,《蒋副院长(作者注:蒋经国)壮语期勉;热血青年投笔请缨,执干戈卫社稷报国最佳途径;林正义惜别台大参加革命行列》。

当时联合报记者刘复兴专访了林毅夫,刘描述了当时台湾大学的情形:台大的各学生社团负责人,在台大校园里举行惜别会。总是在几声爽朗的笑声后,听到人家对他说:“我佩服你的行动!”

而林毅夫在台大的老师、训导长张德溥曾赴成功岭探望受训的台大学生。当他又看到林正义时,没想到林正义会跟他说,“寒训班的干部训练大学生的方式,不如真正部队那么严,这样无法达到训练的目的。”

林正义说他舍不得校园里的杜鹃花,更珍惜台大的自由研究风气,但是为了走上他自认为理想的道路,他决定从军了。

在专访中,林正义透露,为了决定这件事,曾经 “思考” 了一个月。参加成功岭寒训之初,他在连队里一直表现得很好,但是当这件事困扰他时,他患得患失,常常表现出一些 “迷糊” 行为,使连队里的长官和同学深感诧异。

这位没有下定决心是否要参军的大学生说,他把衣服送洗时,会忘记拿出衣服口袋里的钞票;上课时也常忘了应带的装备。

而促成他最后下定决心的,是时任 “行政院副院长” 的蒋经国在 2 月 9 日参观成功岭时,对大专学生所讲的一席话。

当时,有着浓重浙江口音的蒋经国勉励这群台湾大学的孩子们,“决不做被人轻视的民族的最后一代”,而应 “成为一个意想不到的完美时代的开端!”

显然,蒋经国的演讲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当时台湾媒体形容,“不少学子的内心,被这句话深深地震撼着,林正义也拨开重重云雾,看到了青天。”

林正义还向台湾媒体解释了自己的 “价值判断”:如果他学农工,对台湾的贡献也许比他从军的贡献大;但是如果他从军能激起蛰伏在每个青年心中的“爱国” 心,和对 “国家” 与民族的责任感,则收到的效果,就无法衡量了。

于是,他感慨道,“从军虽不是知识青年报国的唯一途径,但是有什么途径比执干戈以卫社稷更直接呢?

在成功岭训练期间,只有农历春节才放假,利用这个机会,林正义回到宜兰老家,把这个决定告诉了父母兄长,遭到一致的反对。家中排行老四的林正义,兄弟姐妹很多,生活十分拮据,所以他两个哥哥辍学赚钱供林正义读书,他的家人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

后来经过林正义反复向他们解释,最终获得家人的同意。假期结束回到成功岭后,他立刻向上级表达了这个意思。

除了从军出人意料外,更令人没想到的是,林选择的是 “陆军官校”。当时,有许多台军军官找林正义谈话:“你是学理工的,大可选择中正理工学院。” 中正理工学院在台湾,可是数一数二的军校。

而林则表示不同的看法,因为他觉得,“从军就是接受磨炼,‘陆军官校’的环境最适合他。如果我选择舒服的路,如何能唤醒别人?”

由于《联合报》是台湾当时影响力最大的报纸,其口径几乎与国民党中央一致。因此,在此文刊登后,立即在台湾引起很大的反响。

对台湾当局来说,这是一个极其好的典型和宣传造势机会。蒋经国更是十分高兴,还接见了他,并对外赞美其行为。

在当时受整个台湾大环境的影响,官方和民间的士气都十分低落,林毅夫决定从军的行为刚好是台湾 “国军” 召募新血广为宣传的好题材,军方当然不会放弃运用宣传媒体将他塑造成明星一般样板人物的大好机会。

当时的 “参谋总长” 赖名汤在听完林正义的心声以后,深受感动,告诉在场的人,“这就是我们一定强的铁证,因为我们这里像这样有热血的年青人非常多。”在介寿台上,赖名汤勉励当年 1.1 万名大专学生,认清时代的需要,把握“报’国’的时机”。

次年,也就是 1972 年 3 月 4 日,赖名汤又代表 “救国团” 主任蒋经国向林毅夫颁发了“优秀青年奖章”。

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台湾各大媒体广为转载,一时传为美谈。

“在这么一种时代背景下,当我们在来年春天得知林正义在大专集训投笔从戎时,并没有感到太大的惊奇。” 当年的台大校友郑鸿生称。

在林毅夫投笔从戎的两天后,大同工学院化学系的陶立民也向成功岭寒训班主任表示要转读陆军官校,当时媒体就将陶立民的行为视为 “响应林正义的行动”。

军校生涯

于是,林毅夫成为一名模范 “青年军官”。

留在军中,林毅夫开始选择军校就读。不过令人颇感意外的是,林毅夫并没有选择与他背景较相近的中正理工学院就读,而选择进入军事训练较严格、与他背景较不同的凤山陆军官校就读。

进入军校之后,林毅夫的名字开始由林正义改名林正谊,以表示与从前的林正义有所区别。

在陆军官校,林正谊没有辜负各级长官的期盼,1975 年 8 月 11 日,《联合报》三版报道,他以第二名的出色成绩毕业。

《爱国青林正谊,放弃台大进陆官,接受四年文武合一革命教育,以全校第二名优异成绩毕业》,在这篇标题颇长的报道中,还提到他虽然就读步科,但在 1973 年 7 月,曾领导 10 位通信兵科的同学,以废铁及普通镜片为材料,经过一年多的研究与改造,制出一具牛顿反光式天文望远镜。这项成果制作的成功,在台湾各大专院校中尚属首创。

报上说:“这位宜兰籍的优秀青年,不仅在理工科有成就,对社会科学及历史也颇有见解,是国军优秀的基本干部。

此时蒋经国已掌握了台湾的绝对统治权,决定培养大批优秀台湾本省籍青年。而林正谊的省籍正确,又曾是台大学生,因此多年来,蒋经国一直关心他的情况。因此,在毕业之后,林毅夫不必立刻下野战部队带兵,而是得以军职身份直接进政治大学企管研究所就读。

政治大学的前身是国民党南京时期成立的 “中央党务学校”,是民国时期国民党培育政治人才的主要基地。它负责为国民党培养政府机关公务员,毕业生享有免试派任县长与各级官员职务之权利。

1927 年,为了培训北伐期间的国民党干部,蒋介石原先准备成立 “宣传训练院”,但后来代之以“中央党务学校”。“中央党务学校” 校训与 1924 年成立的黄埔军校同为“亲爱精诚”。课程重点是党务及社会运动、政治宣传,授课内容则分为理论、历史、地理和组织。

此后,为了表示党政分离,1929 年,“中央党务学校”改组为 “中央政治学校”,初设政治、财政、地方自治、社会经济四系,后来又增设教育和外交等系。抗战期间,“中央政治学校” 迁至重庆,并将科系调整为法政、经济、外交、新闻、地政五系,还新设立了新闻专修科、地政专修科、会计专修科、统计专修科、语文专修科。

抗战胜利后,“中央政治学校”与另外一所党办学校 “中央干部学校” 合并,正式定名为“国立政治大学”,校长改为专任制,但依旧由蒋介石担任永久的名誉校长。

国民党政权被迫迁台后,政治大学作为昔日国民党党校,素有口碑,与当时从大陆迁来的各大学,如 “清华大学”、“交通大学” 等,共同成为在台复校的先驱。政治大学在台复校首任校长是曾任北京大学校长的知名心理学学者陈大齐先生,初期设立行政、公民教育、新闻及国际关系等四个研究所,1955 年恢复成立大学部(本科)。

虽然已经全面整改为公办全日制大学。此后数十年,其最著名的两个研究所 – 国关中心与东亚研究所在两岸关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台湾当局两岸关系重要的智囊机构。当然政治大学也一直扮演着另外一个角色 – 国民党政府培养专业技术官僚及党工、党籍学者的摇篮。

因此,林毅夫能被保送至政治大学读研究生,可见国民党对其之 “重视”。

拿到硕士学位之后,1978 年夏天,林毅夫又重返部队,被派到两岸对峙的最前线 – 金门马山连当连长。值得一提的是,据台湾媒体披露:在林毅夫求学期间,蒋经国当时已经高升 “行政院院长”,但还是非常关心他的情况,并嘱咐当时的“总政战部” 主任王昇将军特别照顾林毅夫。

-—————————————————————————————————————

林毅夫在游到大陆之前,已经是台湾的宣传典型,进入蒋经国视野留下深刻印象并一直关注的人物。不游到大陆,前途是一片光明的。

大陆有个比较类似的 80 年代北京大学毕业主动申请去西藏工作的。

这样的人物,觉得区区一个台湾岛无法容纳自己的人生价值这类看似玄幻的,反而可能接近真实些。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一个亲戚认识林。问过原因。真的就是一个原因: 家国情怀

林是觉得人自己一辈子不应该困在一个岛上耗费一生,好男儿应该成就大事,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贡献。

什么政党私计,门户私计,政权私计,在他眼里都不值得一提。要为国为民出力当时就应该来大陆。

————————————

笑死我了。活捉一只都 8102 年了还没睡醒的活宝。

知乎用户 与尔同销万古愁 发表

看看林毅夫当年的家书就知道他的格局有多大。

拿我们俗人的想法来说,

林如果在台湾,他到顶就是个马英九,

但在大陆,他的职务成就可以百度下。

林毅夫为何选择冒死到大陆?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865551/answer/83574854

用他自己的话说:

不但要做台湾的主人,还要做中国的主人。

知乎用户 自然醒同学 发表

在台湾就能搅动风云,说明有鲲鹏之才。

来大陆后第一件事是上大学,说明有万里志向。

相比于海峡天险,金门厦门只有一线之隔,虽千万人吾往矣。

世界上只有一种成功:做到以自己的方式过完一生。林毅夫这种人,生来伟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林毅夫是 1979 年 5 月游过去的,那年中美互设大使馆,台湾还没解严,两边都还是一党制。值得提出来的是,同年 12 月台湾爆发号称二二八以来台湾最大的、民众集体挑战台湾当局的美丽岛事件

当年林毅夫在台湾满腔热血跑去参军,被国民党当作一个典型拿去宣传按 wiki 上写的则是 1971 年的事。从 1971 年到 1979 年跑往大陆,加起来期间有近八年。中间台湾是什么状态,这有张 1972 年的报纸,大家可以看一下 72 年台湾报纸上写些什么。

![](data:image/svg+xml;utf8,)

林毅夫旧名是林正义

当天同一张报纸还有这些内容。国民党花式黑 TG

手上刚好有一些以前长辈订的杂志,时间轴是 1982 年,国民党的传媒,预言改革开放要失败,中国要崩溃。这本杂志叫联合月刊,发行人是王必成。

身边没有扫描器,摘一段给大家看看

中共在七月一日『建党纪念日』之前,发起全面的『整顿基层党组织』活动,此举显示邓小平、陈云的政策普遍受抵制,文革利益集团的势力仍不小。
中共『副总理』万里七月五日告诉日本『读卖新闻社』社长小林,中共定九月间招开『党十二大全会』,年底再举行『全国人代会』。万里并且透露,中共决定在『中央委员会』之外,增设『顾问委员会』,已容纳叶剑英、邓小平、陈云等老迈头目。

上面是时政分析的中国大陆部份。另外有一个标题为『轰动大陆的初夜权作品』,这就更黑了。写出来都是不宜讨论的政治内容。足可见 1982 年国民党跟他们的宣传机构还是在搞这套。

如上,对林毅夫从国民党的 " 样板,到投奔大陆 1970~1980 年左右的台湾政治环境有了一点点理解。

简单的说就是

国民党当局卯起来黑 TG 国民党当局卯起来黑 TG 国民党当局卯起来黑 TG 国民党当局卯起来黑 TG

国民党当局自己也搞一党专制国民党当局自己也搞一党专制国民党当局自己也搞一党专制

国民党当局卯起来黑 TG 国民党当局卯起来黑 TG 国民党当局卯起来黑 TG 国民党当局卯起来黑 TG

国民党当局自己也搞一党专制国民党当局自己也搞一党专制国民党当局自己也搞一党专制

国民党当局卯起来黑 TG 国民党当局卯起来黑 TG 国民党当局卯起来黑 TG 国民党当局卯起来黑 TG

国民党当局自己也搞一党专制国民党当局自己也搞一党专制国民党当局自己也搞一党专制

国民党当局卯起来黑 TG 国民党当局卯起来黑 TG 国民党当局卯起来黑 TG 国民党当局卯起来黑 TG

国民党当局自己也搞一党专制国民党当局自己也搞一党专制国民党当局自己也搞一党专制

那在这样的环境下,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林正义也就是林毅夫放弃有可能的大好前程逃离台湾呢?

我认为他 1970 年初投笔从戎的爱国行动很有可能并不是装的,在这个阶段,他很有可能抱持着国民党当年教育给老百姓的心态,反共抗俄杀朱拔毛解救大陆同胞。在这个时候也开始接受国民党的资源栽培,进了军校以后还接着去国民党党校政治大学念研究所。

在他念完研究所下放部队以后 wiki 上有个重点,就是他改名子叫林正谊,原因是和部队长官同名。跟部队长官同名还要改名?长官官威有没有很大?是什么原因?背后发生了什么事?这只能问本人。

但从一个受国民党教育反共抗俄的爱中国青年,到进一步转而彻底的对国民党绝望的人,在台湾一点也不少,真是一点也不少。(当然有一大票受国民党教育反共抗俄的人,近一步转而跑去大陆一边捞钱,一边榨取两岸和平和大陆发展红利宣传国民党优越论的人也不少,但林毅夫肯定不是这一种。)

我就认识一个台独青年现在二十四~五岁,他初中的时候可是想要念军校的,要干麻?要打倒万恶共匪反攻大陆,要解放自由中国。幸运的是,人家家里老头子的眼光也是雪亮的,没让他去念军校。当年他可是在台北的废弃工厂里面,捡了一面脏脏的中华民国国旗,拿回家洗了洗,偷偷藏起来的青年。

真是一个爱国的好青年…….

后来他转台独,我没具体的问过原因,但可能随着年龄和教育还有实际环境的改变,从一个要解救大陆同胞的青年,他妈的还变成台独了。但要我说原因为何? 厌恶国民党而已,很讽刺的是,他还是列宁跟毛粉,黑邓公黑的都出翔了,说我这种觉得小平好的就是标准的右倾机会主义, 走资王八蛋,真是尼玛。

当国民党开始和TG交沟,这一票人是彻底的被国民党噁心到了。以前有一次我问我爸,你怎么不好好当党员,好好给国民党干事,争取和平演变。我爸突然很愤怒,他说他以前被国民党愚弄了好多年,以前他是真的相信国民党那套教育的,牺牲小我完成大我吗!以为国民党真是比 TG 好的。我爸觉醒了以后 (他在 60 年代的国军负责监听高级将领,对那些国民党大官人感到很噁心) 那真是转为国民党终身黑,他很早就在给党外捐款了,对 TG 的好感还比对国民党高。他不支持台独,可有两个凡是,凡是国民党的对手都支持,凡是能拉国民党下台就是正义。

年长的绿绿支持者很多都是相信国民党教育的那套价值体系崩溃以后的结果。

和那个青年相反,呵呵,我从小就很反动,很厌恶蒋介石,十分的厌恶,太噁心了,人类的救星,民族的伟人,先总统蒋公遗训…. 实在太他妈的噁心了 (以前台湾还有蒋公诞辰纪念日)。我姐初中的时候在学校作文批判国民党,结果还被老师警告,高中联考除了三民主义每科都拿满分,我姐也很反动。从我有记忆以来,我看国民党和它建立的国府都是黑的。这跟我家倒过国民党的霉有很大关系,例如我妈就因为帮禁书编辑被国民党查过,不用什么搜索令,警察就冲进来,呵呵。

曾经一度我也以为自己会去念军校,在我初中快毕业最顽劣的时候,那时我爸老恐吓我『学校在管不了你,就把你送去念军校,让军队管你。』后来才发现,父母之爱子,不过说说而已。

从我那一位在废墟中捡起中华民国国旗的青年朋友他爸、我爸,还有我,举凡在台湾入过的伍的人,都不难理解,在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一个爱国青年为什么会叛逃。因为他们爱的从来就不是国民党。当然,如果是典型的国民党人,他们肯定是不愿意面对国民党在台湾跟 TG 干的事根本没两样的真相,并且一边宣传着国民党优越论一边在大陆捞着钱。

林毅夫在那个年代叛逃,我们可以合理的怀疑是由于对当年的台湾当局和国民党党军中可笑的文化失望,加之对改革开放的祖国有足够多的期待。 

我服义务役那几年刚好在闹要不要给林毅夫回台奔丧的新闻,反对让林毅夫回台湾的基本都是国民党,民进党还表示过支持。国防部做了不少教育。一边是『国军绝对不会原谅林毅夫』正再教育阿兵哥,另一边,旅长一次小阅兵当着全旅的面说,我们都是中国人,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旅长阿,你倒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虽然没有什么卵用,但我们是来保护并听命于自由民主的,

中国人打不打中国人如果是我们所能够决定,那也就证明这民主已经走到尽头了…

知乎用户 吴湘​ 发表

记得林自己说, 促成他去大陆的直接原因是因为听到了中美建交的消息。中美建交, 说明台湾反攻大陆是零概率的事情,也说明中国马上会走向完全的世界舞台。如果他想要在中国这个大舞台施展才能, 只能去大陆。

林是一个有鸿鹄之志的人, 他关心的不是谁掌权, 而是哪里是他能施展的最大的舞台。 如果台湾有反攻大陆成为中原之主的能力,他肯定留在台湾。 他的心态,和战国那些离开故乡跑到秦国去的谋士差不多。

根据评论再补充一下。林当年回大陆的风险是有的, 但也不是那么严重。首先林游过来的经历被演义化了. “台湾军方透露,角屿距离马山连 2130 米,那天的退潮恰好是当年最大的一次退潮,两端的海底几近浮现,可以踩着海底走上一段,真正需要游泳的距离并不长,不到 2 小时就能到角屿。” 当然林一定是心思细密作了充分的准备, 没有极大的把握他是不会冒然过海的。

其次当年大陆和台湾处于敌对状态,两岸对投诚的人都是极度优待,这在两岸各自向对方的广播宣传中都大力传播的, 而且也有活生生的先例摆在那里。林虽然在台湾被培养, 他在大陆被培养和重用也是毫无悬念的事情,所以前途被埋没的风险, 他是远小于战国时候跑到秦国的客卿的。

大陆即将开放之际从台湾投诚的大陆, 就如48年入党,90年代初入股市,00年代初入楼市一样,只要有本钱,胆子够大, 是稳赚不赔的。林就是这样有眼光,有本钱,有胆量的人。

知乎用户 吴越雄 发表

1 月 27 日再更新,

补充题主有关倾向性的疑问,此论点援引自 wiki, wiki 引自湾湾媒体哦 TAT.

  1. ^ 陈良榕. 世银史上第一位通缉犯副行长 林毅夫. 财讯杂志. 2012-04-30: 1[2012-05-04] (中文(台湾)‎).

同是台湾大学校友的郑鸿生也认为,林毅夫 “虽然对国府的幻想破灭,但并没有失去对台湾前途的关切,而他新认识到的台湾前途却是在于中国的统一。……,这也是他当时冒着九死一生游到对岸的心志所在”。当时就读台大哲学系、也参与校园运动的郑鸿生表示,他相当程度可以理解林毅夫入伍之后的惊人之举;当过兵的人,或多或少体会过军队体制的腐败与落后,热血青年林毅夫受到的冲击肯定更大,“那个年代,对国民党理想破灭的人多得是,有人加入党外,那他在部队里怎么办?他有个机会在前线

再补充,关于长官被害与否

2,

林毅夫奔丧/营长被误传自杀 侯金生:最想问他为何叛逃

. 今日新闻网. 2002-05-31 [2012-05-01] (中文(台湾)‎).

有传闻 “林毅夫当年叛逃后,直属营长侯金生因受到责难而自杀”。2002 年 5 月 31 日侯金生本人即已出面澄清自己并没有自杀,《今日新闻》报道:“侯金生表示,林毅夫当年是国家刻意栽培的军官,所以大家对他印象相当深刻,正当林毅夫前途看好之际,却叛逃到大陆,造成社会各界一片哗然,当年年仅 34 岁就任营长的侯金生,在林毅夫叛逃三个月后就退役,不过,侯金生澄清,林毅夫‘失踪’后,他本人没有遭到任何压力或责备,相关连的军士官也无人受罚,甚至连申诫都没有,大家可以调阅当年的考勤资料就可证实。当年是自己申请退休,和林毅夫的案件没有关连。

3. 许绍轩.

同袍升迁受阻 长官军途各异

. 联合报. 2012-04-18 [2012-05-06] (中文(台湾)‎).

有同样由台大转军校发展背景的学弟陈宪良,为林正谊叛逃事件所累,被军方暗中列为 “重点考管人员”,虽有升迁,但逢重要敏感的职务或受训机会,就会受到多般横阻,因此陈宪良一直关心林正谊的生死。

当年台大毕业投笔从戎的陆军前上校陈宪良,受林毅夫叛逃波及,军旅并不顺遂。他曾在一场演讲中批评林毅夫,“是在台湾这个母亲的身上捅了很多刀”。前几年他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当年误传是他叛逃,他还被军方找去接受访问以杜绝传闻,但确因此案受到牵连不易升迁,后来国防部前部长蒋仲苓派他到中科院任职才有改善。

-————————————————————- 我是分割线 ————————————————————–

1 月 27 日更新:

今天一天没看知乎,晚上一瞄 300 赞…. 简直吓尿了。人生最多赞答案,不要不要的。

看到评论区有讨论谄媚与否的问题。我想了一下,自己揣摩着回答一下。

提问者

@心神有宁

说,这封信的政治色彩浓厚,我觉得要说完全没有政治色彩肯定是假话。但是我更愿意用

@赵荣鑫

的词,时代色彩比较妥帖。

1980 年 WG 刚结束,思想还没有解放,审查还很严格,要想把这封信寄出去然后还公开,不对我党歌功颂德一番肯定是不行的。中间有几段话,(比如 “四人帮倒台…”),我觉得确实有点唱赞歌的意思。

不过,我个人觉得这有点像我们小时候写作文。想要写出一篇 “优秀范文”,受到老师同学们的一致好评,首先肯定是要按照讨论来,比如记叙文,一开始描景叙事,文末升华抒发感情。我觉得文中的有些文字就像:

“啊,多么美丽的景色,我深深地被祖国的大好河山所震撼,发誓好好学习,长大之后报效祖国!”

或者是

” 我走在回家的路上,脑海中不断地回想今天发生的事情,刘叔叔的高风亮节让我沉思,我下定决心,以刘叔叔为榜样,长大之后努力成为像刘叔叔一样的为伟大祖国奋斗终身的人。“

但是,我们都知道,如果都是这种假大空的句子的话,这个作文肯定很一般,要想写好,必然会有一些自己的真情实感。

回到这封信。

首先,林毅夫没有必要把这篇信写成动员稿,他已经在台湾臭名昭著了,当时小蒋刚刚执政,台湾社会跟大陆一样都很封闭。我不知道,林写的时候有没有打算公开,不过就算公开,我非常认真的觉得台湾当局会把这封信压下来。

其次,我个人看这封信的时候觉得很受感动。看完之后,觉得有些文字还是饱含深情的。比如

最令我感到震撼的是,戰國時代李冰父子在成都所築的都江堰。由於都江堰,使四川成為天府之國,而始建迄今已近三千年,但是它還在惠及眾生。當我站在江邊,聽那滔滔的水聲,真讓我有大丈夫若不像李冰父子為後世子孫千萬年之幸福,貢獻一己之力量,實有愧此生之嘆!

你要是说个长城故宫天安门这种烂俗的也就罢了,都江堰说实话其实并没有像前两者那样成为大陆的象征性地标,莫名其妙的说这些,如果没有真情实感,我只能觉得这个人太虚伪了。

还有这段,

 在台灣我雖也曾是被吹捧的對象,可是國民黨對我只是利用,而不是真正的培養;現在這邊則是真正重視我,培養我。

乍看之下,觉得确实有点假。但是我很赞同

@yh261474877

评论中的

他这句 “国民党只是利用我”,确实我读起来也觉得过于主观了,如果今天谁这样说,我确确实实会认为是赤裸裸的跪舔 tg,但是,但用这一句否定全篇,推论全篇通通只是一个政治审核下的产物,是否也有些以偏盖全呢?我个人没经过像他那样的理想幻灭,也没有他那样高的抱负,所以,这一句,我仅理解成他个人的理想破灭而得来的愤怒与抱怨也未尝不可,把自己讨厌的东西描黑,确也是人之常情啊

所以我想在这里补充一些背景资料,印证这个论断。

以下节选自 WIKI” 林毅夫叛逃事件 “词条(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E%97%E6%AF%85%E5%A4%AB%E5%8F%9B%E9%80%83%E4%BA%8B%E4%BB%B6

林毅夫叛逃事件经过:

1979 年 2 月 16 日,林正谊成为金门防卫司令部 284 师马山连长,军衔上尉。马山位于金门主岛的东北角,距中国大陆的解放军据点角屿仅约 2 公里,是国军前线的最前哨,可以掌握福建白河口小嶝角刀屿大伯屿小伯屿等一线解放军的动态。马山还设有对大陆心战喊话的播音站,因此马山连连长经常要向到前线视察的长官和外宾们简报,只有最优秀的基层军官才能出任马山连连长,由此也可见蒋经国对林正谊这位台籍青年的提携眷顾之隆。

1979 年 5 月 16 日夜,从台湾探家回到金门约一周后,林正谊身上携带军籍证明及有关资料,从金门泅海约 2 公里到厦门,投奔中国人民解放军。林正谊的行为并不属于个案,国共内战中,国共双方即存在互相招降对方军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更是愈演愈烈,至 1990 年代台湾海峡两岸气氛趋缓后鲜见。

下列部分内容主要源自于台湾作家管仁健抢救台湾的 “雷恩大兵”》一文中的描述:

林毅夫叛逃时,是陆军 284 师 851 旅步 5 营 2 连连长。霍守业时任陆军 284 师作战科科长,是首先接获叛逃回報的高勤官;萧如波时任 284 师政战科长,同是参与调查这起叛逃案的成员之一;而当时 284 师师长是周仲南、851 旅旅长是薄荣萍、步 5 营营长是侯金生;事发前三个月林毅夫刚从前一个单位,852 旅高华柱担任营长的单位调任现职。中华民国军事方面,5 月 18 日 18 时晚餐时,马山连连长林正谊缺席;至 19 时士兵还找不到林本人。连上开始紧张,士兵四处寻找,直到半夜仍不见人,遂向师部报告。师部全面清查后发现,不仅连长失踪,连旗和防卫作战机密资料也不见了。全师一万多人立刻全体动员展开搜寻,照明弹从凌晨打到天亮,50 机枪与 105 榴炮不断射击海面可疑漂浮物,但打到的都是浮木。5 月 19 日开始,金门防卫司令部举行全岛 “雷霆演习”,10 万官兵与 5 万平民,每人手臂上绑上一样的白臂章识别,手持木棍翻遍岛上每寸土地。但找了好几天都全无结果,军方研判他是带着篮球浮具从海上潜逃的,后来有关林毅夫“抱着两个篮球游过海峡” 的不实传闻显然源于这一错误研判。林正谊的叛逃与机密作战资料的失踪使金门防卫司令部立刻下令将驻守金东的 284 师与驻守南雄的 319 师紧急对调换防。1979 年 6 月,158 师移防台湾,127 师改驻小金门,146 师驻守金中。短短一个月,驻守大、小金门的五个师全部移防,同时 “通讯密码表” 和金门的作战计划都全部重新制订。

金门防卫司令部调查报告称,林毅夫一开始很排斥被派为马山连长,觉得像是被利用。1979 年 4 月 26 日,林毅夫从台湾休假返金,情绪明显不稳定,曾表示希望能回陆军官校兼课教书,也对没有被排入培英案考试感到很失意。军方事后在调查报告评论,林毅夫自视甚高,性格急功近利,才会有见异思迁之举。

根据军方调查,5 月 16 日晚间,林毅夫穿着由连长保管的救生衣,趁著大退潮游泳到金厦之间的角屿投敌。军方透露,角屿距离马山连 2130 米,那天的退潮恰好是当年最大的一次退潮,两端的海底几近浮现,可以踩着海底走上一段,真正需要游泳的距离并不长,不到二小时就能到角屿,水文因素让林毅夫叛逃成功概率大增。调查报告指出,5 月 14 日林毅夫巡查海岸班哨时曾吓唬班兵,遇到共军水鬼,如果对方没招惹,就不需要开枪,以免死后报复;他还在 5 月 16 日上午向连上文书兵廖振柱索取潮汐表查阅,而根据潮汐表,当天下午四时满潮,晚间十时退潮。

军方表示,当晚最后见到林毅夫的人是连上文书兵童进耀,他在晚间 8 时 30 分于伙房向林毅夫报告将到营部接新兵,但当他在晚间 9 时 30 分接到新兵想向连长报告时,林毅夫已不在寝室,研判林毅夫叛逃时间应该就在这一个小时之内。马山连内部搜索未果,17 日零时上报师部,师长周仲南指派副师长刘国屿前往仍然找不到人,后来在马山连阵地前缘斜坡雷区内,一条通往海边的小路找到一双写有 “连长” 的球鞋,这也是军方研判林毅夫可能叛逃的证据之一

关于叛逃,林毅夫后来有这样一番话:

2010 年,林毅夫接受《纽约客》杂志采访时表示,在金门时,他的想法已经经历一场剧变,只想着:我想让中国富强,但是绝大部分中国人都住在中国大陆;所以,如果我到大陆,可以有更大的贡献。林毅夫也首度说出泅海游往大陆的经过,他用自由式游了近三个小时,上了岸,因认为海滩必埋有地雷,不敢擅自走动,便用手电筒打信号,解放军驻防部队派出一名士兵逮捕他。

2012 年 4 月,林毅夫回忆当年 “叛逃” 事件谈及外界称他为“现代吴三桂”,对他有两大质疑,一个是“伤害很多人”,另外则是“携带机密文件到对岸”。

  1. 林毅夫表示:“当时政府以人间蒸发的方式把影响降到最低,原先的营长高华柱仕途未受影响,离开时的营长侯金生也正常退伍,旅长、师长也从中将、上将退伍”,并认为 “选择 1979 年 5 月 16 日离开,是很困难的选择,因为女儿尚未出世。他说,我在 2 月 16 日离开高营长(高华柱),因为当时规定一个人离开三个月,过去的长官不负政治责任,到任不到三个月,当时的长官也不用负责;选择当天离开,两位长官因此没事。”
  2. 林毅夫忆述,当时到大陆只带两种东西,一个是能证明他是中华民国军官的证件,另外则是水壶救生衣等救生用品,没带四颗篮球和机密文件渡海。并略为激动的说:“有没有带机密文件,两边国防部都可以查。此外,他服役的连上没有四颗篮球,而且游泳怎么驮著四个篮球,重点是连上并没有那些机密文件。”

单单从叛逃时间的选择就可以看出来,此人确实是有情有义的汉子。也印证了下面那封信确实是出自林的肺腑。而且,林来了大陆之后,确实跟军队完全脱离了关系,首先是想去中国人民大学读经济学硕士的,但是却被人大拒绝了,后来是北大收留了他,正因为如此,他才如此感激北大。从这个事情可以看出来,就算来了大陆,他也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成为宣传工具。。。林本身是很厌恶的,我怀疑这个也是他再三要求的。

人呐就都不知道,自己不可以预料。 一个人的命运啊,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行程。林毅夫绝对不知道,作为一个志愿入伍,报效祖国的大学生,怎么弄成了 “感动台湾十大人物”,“中华民国十大杰出青年” 了,所以建丰同志同林讲话 “中央都决定了,让来当我们的标兵。” 林说另请高明吧,实在也不是谦虚。 一个想当兵的大学生怎么就到了金门前线去了呢。 但是,建丰同志讲 “大家已经研究决定了”。后来又念了两首诗,诗是啥我记不住了。

可是去了之后才发现,虽然我跟团长谈笑风生,但是还是 too young too simple 啊,我们的部队啊,太腐败了,这样下去是不行的,还是要遵守基本法的嘛。我都快 30 多岁了,人生的经历是有限的嘛,所以只能弄一个大新闻咯

暂时就膜到这里,大家有啥问题,欢迎讨论!

-————————————————————- 我是分割线 ————————————————————–

以下是原答案:

这个问题,林毅夫自己有个回答…

1980 年,林毅夫写给在日本东京的表哥李建兴转交的家信中谈到了他由金门游过海峡逃离台湾到大陆的动机

建興兄:

  臨別之際,未及問你將來在東京的地址,因此上封信僅以姑且試之的心情投寄,真沒想到竟能接到你的回音。轉眼離家已近一載,雖說男兒志在四方,不能眷念兒女私情,而忘卻肩上的責任;但是思鄉之情卻是隨著日月的增長而加深。捧讀來信之際,真讓我深深地體會到了 “家書抵萬金” 之心情。

  回國以後,原想儘速給家裏捎個消息,但顧及親友的安全,故不敢莽撞從事。我的回國對台灣當局來說,當然是一件很難堪的事情,而我在臺的知名度,更給了大陸一個很好的宣傳機會。但為了在臺親友的安全,經我的要求,組織終於同意,只要台灣當局不對我的家屬和親友採取迫害行動,這邊也就不以我的回國做文章。

  在大陸這段時間,經組織的安排,我參觀了許多地方,雖然總的來說,大陸在經濟建設方面還相當落後,人民的生活水準也還很低,但基本上每個人是可以吃得飽、穿得暖的,這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上,不能不說是一項突出的成就。在社會主義建設上,中國應該有更高的成就,但是十年 “文化大革命” 的混亂,使整個中國的經濟瀕臨崩潰的邊緣。現在中國從上到下正在實事求是地檢討建國 30 年來的經驗,從中吸取教訓,以便為現代化的中國之建設而努力。

  自從 “四人幫” 倒臺以後,整個大陸正在以一個飛躍的速度向前進步,人民充滿朝氣和信心。我深深地相信,中華民族是有希望、有前途的。而做為一個中國人,是值得驕傲,是可以抬頭挺胸昂立於世界之上的。基於對歷史的癖好,我特地去參觀了許多名勝古跡,但是長城的雄壯,故宮的華麗,並沒有在我心裏留下多少深刻的印象。最令我感到震撼的是,戰國時代李冰父子在成都所築的都江堰。由於都江堰,使四川成為天府之國,而始建迄今已近三千年,但是它還在惠及眾生。當我站在江邊,聽那滔滔的水聲,真讓我有大丈夫若不像李冰父子為後世子孫千萬年之幸福,貢獻一己之力量,實有愧此生之嘆!

台灣的未來,現在正處於十字路口,長期維持那種妾身未明的身份,對台灣一千七百萬同胞來說,並非終久之計。因此何去何從,我輩應當發揮應盡的影響力。正如你來信所說,台灣不該獨立,更不應該再次淪為次殖民地。那麼台灣到底應該往何處去,這個問題長久以來,一直是我心中思索的主題。基於對文化、歷史、政治、經濟和軍事的認識,我覺得回歸祖國是歷史的必然,也是最佳的選擇方案。

  做為一個台灣人,我深愛這塊生我、養我的地方,我願為它的繁榮、幸福奉獻一生的精力;但是做為一個中國人,我覺得台灣除了是台灣人的台灣之外,台灣還應該能對中國的歷史發揮更大的貢獻。長期的分裂,對大陸不利,對台灣不利,對整個中國的歷史更不利。因此,如何在不損害台灣人民利益的前提下,促使中國早日再度統一,是我輩有志青年無以旁貸的責任。

  現在大陸對台灣這 30 年來在經濟、社會、文化建設上的成就,是充分肯定的;而大陸在提出和平統一台灣政策的同時,也再三保證,尊重台灣現行的狀況和現行制度,不使台灣人民蒙受損失,不改變台灣人民的生活方式。而從我所接觸中,感覺到大陸當局是充滿誠意的。當然如何才能不降低台灣人民的生活水準,不改變台灣人民的生活方式,是一件非常複雜的問題,而我覺得將來台灣統一以後,最主要的工作還是經濟方面。因此,目前我準備再以三年的時間,對經濟理論問題再好好下一番工夫。

  在台灣我雖也曾是被吹捧的對象,可是國民黨對我只是利用,而不是真正的培養;現在這邊則是真正重視我,培養我。

  目前我的生活除了偶感單調寂寞外,一切都令人非常滿意。上次在佳佳餐廳,我原有意將雲英、小龍、小麟托你照顧,而如今你也已經離開台灣。雲英一個女子要撫養兩個孩子,其艱辛可想而知。小龍已經 3 歲,正是最需要父親的時候,但卻只能和他母親相依為命。小麟出生,連跟父親見面的機會都沒有。我母多病,我未能盡人子應有之孝道,對於他們我實在有說不盡的抱歉,但望團圓之日早日來臨。

  對雲英請代我多鼓勵她。也請你轉告大哥大嫂,要他們對家庭多負點責任,將來我會十倍、百倍奉還。雲英的生日是 2 月 16 日,我母親是農曆五月份生的,我父親是農曆八月初七生,小麟應是陽曆 8 月 5 日左右生的吧?小龍則是 12 月 12 日生日,這些日子若方便,請代我向他們送些禮物,我和雲英之間有個小名叫方方,在禮物上寫上這個名字,她就會了解的。

  目前我唯一能聯繫的親人就是你,但是你也應該特別小心,不要給國民黨當局抓到任何把柄,免得惹來一身麻煩。消息最好採用口傳,以免留下痕跡。現在你大概忙著準備 4 月份的考試吧!等考完試再進一步聯繫。請代我向建成兄嫂問好。最後,我們台灣人應有一個志氣,不但要做台灣的主人,而且要做中國的主人,讓我們為中國的統一、富強而努力吧!
——林毅夫,《给表兄李建兴的信 – 台湾人也要做中国的主人

知乎用户 袁岚峰​ 发表

题主说:“林的成就也许不及达芬奇、特斯拉,但他‘返回大陆’这一行为的惊人程度,比起达、特有过之而无不及。” 正是,不惊人怎么能成英雄豪杰呢!

林毅夫游过来之后,1980 年给在日本东京的表哥李建兴写了一封信,把他的想法解释得很清楚。从他以后的轨迹来看,美国求学,为国建言(我读过他和蔡昉、李周写的《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增订版),很有启发性的一部杰作),出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创建新结构主义经济学派,为年轻学子指点方向(

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是大道,后来者需要注意什么误区

),以至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出谋划策(

林毅夫:中国经济奇迹有没有一般意义?

),确实是按他这封信里的思想走的。我觉得,这足以证明他的真诚。

最伟大的成就,必然是阳谋,而不是阴谋。普通人看英雄豪杰觉得难以理解,在英雄豪杰看来做事是顺理成章的,非如此不可。这就叫使命感。世界是由大多数人的顺流而下与少部分人的逆流而上推动的,我们对后者应该给予充分的敬意。

下面是林毅夫给表哥的信:

建兴兄:
  临别之际,未及问你将来在东京的地址,因此上封信仅以姑且试之的心情投寄,真没想到竟能接到你的回音。转眼离家已近一载,虽说男儿志在四方,不能眷念儿女私情,而忘却肩上的责任;但是思乡之情却是随着日月的增长而加深。捧读来信之际,真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 “家书抵万金” 之心情。
  回国以后,原想尽速给家里捎个消息,但顾及亲友的安全,故不敢莽撞从事。我的回国对台湾当局来说,当然是一件很难堪的事情,而我在台的知名度,更给了大陆一个很好的宣传机会。但为了在台亲友的安全,经我的要求,组织终于同意,只要台湾当局不对我的家属和亲友采取迫害行动,这边也就不以我的回国做文章。
  在大陆这段时间,经组织的安排,我参观了许多地方,虽然总的来说,大陆在经济建设方面还相当落后,人民的生活水平也还很低,但基本上每个人是可以吃得饱、穿得暖的,这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不能不说是一项突出的成就。在社会主义建设上,中国应该有更高的成就,但是十年 “文化大革命” 的混乱,使整个中国的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现在中国从上到下正在实事求是地检讨建国 30 年来的经验,从中吸取教训,以便为现代化的中国之建设而努力。
  自从 “四人帮” 倒台以后,整个大陆正在以一个飞跃的速度向前进步,人民充满朝气和信心。我深深地相信,中华民族是有希望、有前途的。而做为一个中国人,是值得骄傲,是可以抬头挺胸昂立于世界之上的。基于对历史的癖好,我特地去参观了许多名胜古迹,但是长城的雄壮,故宫的华丽,并没有在我心里留下多少深刻的印象。最令我感到震撼的是,战国时代,秦李冰父子在成都所筑的都江堰。由于都江堰,使四川成为天府之国,而始建迄今已近三千年,但是它还在惠及众生。当我站在江边,听那滔滔的水声,真让我有大丈夫若不像李冰父子为后世子孙千万年之幸福,贡献一己之力量,实有愧此生之叹!
  台湾的未来,现在正处于十字路口,长期维持那种妾身未明的身份,对台湾一千七百万同胞来说,并非终久之计。因此何去何从,我辈应当发挥应尽的影响力。正如你来信所说,台湾不该独立,更不应该再次沦为次殖民地。那么台湾到底应该往何处去,这个问题长久以来,一直是我心中思索的主题。基于对文化、历史、政治、经济和军事的认识,我觉得回归祖国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最佳的选择方案。
  做为一个台湾人,我深爱这块生我、养我的地方,我愿为它的繁荣、幸福奉献一生的精力;但是做为一个中国人,我觉得台湾除了是台湾人的台湾之外,台湾还应该能对中国的历史发挥更大的贡献。长期的分裂,对大陆不利,对台湾不利,对整个中国的历史更不利。因此,如何在不损害台湾人民利益的前提下,促使中国早日再度统一,是我辈有志青年无以旁贷的责任。
  现在大陆对台湾这 30 年来在经济、社会、文化建设上的成就,是充分肯定的;而大陆在提出和平统一台湾政策的同时,也再三保证,尊重台湾现行的状况和现行制度,不使台湾人民蒙受损失,不改变台湾人民的生活方式。而从我所接触中,感觉到大陆当局是充满诚意的。当然如何才能不降低台湾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改变台湾人民的生活方式,是一件非常复杂的问题,而我觉得将来台湾统一以后,最主要的工作还是经济方面。因此,目前我准备再以三年的时间,对经济理论问题再好好下一番工夫。
  在台湾我虽也曾是被吹捧的对象,可是国民党对我只是利用,而不是真正的培养;现在这边则是真正重视我,培养我。
  目前我的生活除了偶感单调寂寞外,一切都令人非常满意。上次在佳佳餐厅,我原有意将云英、小龙、小麟托你照顾,而如今你也已经离开台湾。云英一个女子要抚养两个孩子,其艰辛可想而知。小龙已经 3 岁,正是最需要父亲的时候,但却只能和他母亲相依为命。小麟出生,连跟父亲见面的机会都没有。我母多病,我未能尽人子应有之孝道,对于他们我实在有说不尽的抱歉,但望团圆之日早日来临。
  对云英请代我多鼓励她。也请你转告大哥大嫂,要他们对家庭多负点责任,将来我会十倍、百倍奉还。云英的生日是 2 月 16 日,我母亲是农历五月份生的,我父亲是农历八月初七生,小麟应是阳历 8 月 5 日左右生的吧?小龙则是 12 月 12 日生日,这些日子若方便,请代我向他们送些礼物,我和云英之间有个小名叫方方,在礼物上写上这个名字,她就会了解的。
  目前我唯一能联系的亲人就是你,但是你也应该特别小心,不要给国民党当局抓到任何把柄,免得惹来一身麻烦。消息最好采用口传,以免留下痕迹。现在你大概忙着准备 4 月份的考试吧!等考完试再进一步联系。请代我向建成兄嫂问好。最后,我们台湾人应有一个志气,不但要做台湾的主人,而且要做中国的主人,让我们为中国的统一、富强而努力吧!

知乎用户 古青​​ 发表

根本没有题主想的那么复杂,原因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就四个字: 家国情怀。

知乎的主流价值是 “只想过好自己的人生”,但世界上还就是有林毅夫这种人。拿前途,钱说事的,都是夏虫不可语冰。

知乎用户 赖直呼 发表

由于被知乎机器人识别被折叠所以得解释图文逻辑:

林毅夫到大陆是因为他的才华出众而台湾的平台上限有限。。。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有关 “林毅夫游过海峡” 的一些细节:

1. 林毅夫当时在台湾军队当时是属于被宣传的楷模,接受过蒋经国接见,绝对属于党国 “重点培养对象” 行列,如果留在台湾,想必做做台湾 “中央研究院” 的副院长是很有可能的,(正院长就算了,毕竟有诺贝尔得主呢)如果从政,想必至少 “立委” 打底吧,(据不负责任的消息,林家大哥做过立委相关)

2. 林毅夫游过海峡的时候,家里已有一子,太太怀有身孕,虽然林家和太太家在台湾都不是普通人家,但在台湾戒严令还没解除的时代,这种行为可能给家里人带来的风险,是不可预估的。

3. 林刚到大陆的时候,虽然进入了学校学习,但在军中亦有职务。

4. 林本来想去人民大学读书,因为当时的人民大学属于第二党校,从政路径更清晰,无奈人大不受(据说是受到了人大马克思经济学泰斗的反对),而后进入了北大。

5. 林从最早的公开言论中就提到过来大陆的原因:他的志向在于经济学研究的理论和实践,而实践,则必须在足够大的舞台上,究人的一生,大陆的改革开放恐怕是唯一能面对的舞台——实际上,他的确达到了目标,他的台湾同学们,和他,已经不是一个级别上的竞争了。

也许,历史大势,顺之者昌;无论林的初衷中,有多少家国情怀,有多少男儿志向,又有多少一己私利,可能都不重要,毕竟,他在那个时代下,做出了一般人不敢做出的判断,承担了一般人不能承受的风险,毅然决然,而且还能坚持几十年,取得了不可否认的成绩和地位。作为后来者,何必只关注于他究竟为何投向大海,或是到底抱的是不是篮球呢?

利益相关:和林,陈均有交集,世界太小,就匿了吧。

知乎用户 过客 发表

林去世行做副行长之前 (已经宣布),有一次我在西门外吃小吃,突然走过来一个人坐我旁边桌子开始点菜,我看了半天才认出来。学渣只在几百人的大讲堂远远听过林老师的课,这是唯一一次离他这么近。他吃完结账走人,全程没人打扰他。林传奇跌宕般的一生,真正实践了真风流国士,不局庙堂之高,不处江湖之远,登三尺讲台,教书育人。他用传奇的方式,参与了近 200 年耻辱后,我民族复兴最关键的三十年。他有超越时代的眼光,这眼光更来自于中国人千年来一脉的情怀和传承,读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知乎用户 疯狂绅士​ 发表

林毅夫身上有很多传奇性的故事。林毅夫也是性情中人。在很多场合包括很多节目中,他都公开回答过这个问题。

回答都大同小异,往大了方向说是大陆有一个更广阔的空间,他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有一次讲得很有诗意,他当时是在金门,然后天天看着对岸,就觉得进入魔障了境地,看到了对岸有人在召唤,那才是真正的中华民族所在的地方,然后他就游泳游了过来。

分析林毅夫先生冒死泅渡到大陆,以及后续与他相关的事情还是很有意思的。

1、冒死泅渡路线

当时大陆跟台湾之间人员交往主要是相互之间的叛逃。民间主要是通过香港的中转,另外一个是在海上的交易,尤其是福建跟金门在某个中间的地方交易。

1952 年 10 月,林毅夫出生于台湾省宜兰县一个贫寒的家庭,父亲给他取名为 “林正义”。

1979 年 5 月 16 日,林毅夫就是从上图中的 A 点泅渡到了 B 点,之间的距离大约有 2 公里。但是林毅夫游了 3 个小时。

![](data:image/svg+xml;utf8,)

林毅夫用过三个名字,刚出生的时候叫林正义,参军时候的名字叫林正谊。到了大陆后改叫林毅夫。

当时林正谊是国军驻金门岛的 284 师 851 旅步五营的二连的连长。林正谊升任连长到 “叛逃” 只有整整三个月(1979 年 2 月 16 日 - 1979 年 5 月 16 日),他上任那天是他人生最重要的日子,因为那天还是他妻子陈云英的生日。

林正谊在投诚之前做了精心策划与准备的,保证了士兵不开枪,趁着潮落头泅渡(游)到英雄三岛最东边的那个岛屿——角屿岛的!

据林毅夫后来说,他当时带着军籍证明及有关资料,背着水壶,穿着救生衣,游了将近三个小时。据陈菲菲(对金门的广播员即福建前线广播电台播音员)回忆,林毅夫游到角屿岛后,不敢登陆,担心海滩埋有地雷。他一边打手电灯,一边吹口号。随后要求别开枪,是来投诚的。

2、投诚还是间谍?

林毅夫怎么看都是投诚与间谍之间横跳的样子。

首先、在台湾他是前途一片光明的人,受到蒋经国特意提携的人,因为蒋经国要提拔本省人。比如蒋经国就重用李登辉。

在林毅夫从台大退学、转往军校的仪式上,蒋经国甚至亲自出席了活动。

其次、他是成家立业且有小孩的人。

这里就必须要提到林毅夫的妻子陈云英。

陈云英与林毅夫第一次见面是在大学联谊会上,当时陈云英就读于台湾政治大学中文系,林毅夫在台湾大学农工系就读。他们一见如故,后来两人有了更多精神上的接触和沟通。

1975 年,陈云英毕业后,林毅夫送给她的毕业礼物是一套中国锦绣河山画册。两颗年轻的心再也不愿分离,陈云英很快即与林毅夫结婚,第二年生下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

陈云英在一所中学里教授语文。一天下课回到家里,林毅夫给陈云英端来一杯开水,然后坐在她身边,一本正经地说:“如果我不见了,你可能要像王宝钏一样,苦守寒窑十八年……

陈云英以为只是一句玩笑话,没想到 1979 年 5 月 16 日夜里林毅夫真的突然不见了。

鉴于林毅夫当时的身份,尤其是成家了且有小孩,当时陈云英还怀着 2 胎已经 6 个月。而且是有文化(当时已经是读了研究生)。加之当时的对台政策已经发生了变化。

因此最终就让林毅夫到北大学习。

1979 年 9 月至 1982 年 9 月,北京大学经济学系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3、经济学的学习生涯

1980 年的时候,中方请了 1979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芝加哥大学荣誉教授舒尔茨来演讲。当时,北大为找一个翻译颇费了一番心思,林毅夫荣幸地成为给舒尔茨做翻译的惟一人选。这个意外的机会,为他打开了通往世界经济学最高殿堂的大门。

一天,舒尔茨问林毅夫:“你想到美国读博士吗?” 林毅夫不假思索地说:“想呀。”

林毅夫以为舒尔茨只是随口说说的客套话,没想到舒尔茨回美国后不久,正式将林毅夫推荐到了美国芝加哥大学。

能师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舒尔茨,林毅夫自然欣喜若狂。

1982 年,林毅夫远渡重洋,来到了现代经济学的大本营芝加哥大学,师从舒尔茨,学习农业经济

到了美国后,林毅夫立即通知在陈云英来美国相见。

陈云英突然接到林毅夫在美国读博士的消息,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本已通过了两个托福考试,准备赴美读硕士。

很快夫妻两在美国相见,两人见面的时候抱头痛哭。

随后一家四口在美国团聚。

4、台湾方面对林毅夫的定罪

台湾主要分为三个时期,蒋经国时期,蒋经国是在 1988 年去世。从林毅夫游泳到大陆的 1979 年——到 1988 年之间,台湾对于林毅夫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当时台海关系已经松动。

此后就是李登辉时期。总体来说李登辉时期并没有对林毅夫进行追杀。

知乎盐选 | 网红大毒枭刘招华:走火入魔的化学天才,高智商罪犯的典型代表

上面一本书的一章中讲到了一个叫陈道中的人,他就是在 88 年来协调林毅夫的事。

 陈道中(化名),台北地检署的副署长。1988 年的一天陈道中进入福建,他肩负着一项公开的秘密任务——与大陆有关方面协调 1979 年台军的一名叫林正义的连长投诚大陆,以及类似两岸相关事务事宜。林正义到大陆后改名为林毅夫,当时任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研究所副所长。
  陈道中从台湾进入大陆的路径有点特别,他是从台湾坐船直接到平潭。

2002 年 11 月 18 日,阿扁上台后,台湾 “国防部” 高级军事法庭检察署发布新闻,原 “国军”284 师上尉连长林正义涉嫌在 1979 年 5 月 16 日晚上,潜往大陆地区一案,经军事检察官调查完毕,已依“陆海空军刑法” 第 24 条 “投敌” 罪,发布 “通缉令”。这则消息引起极大关注,因为“通缉令” 中的林正义正是中国知名经济学家林毅夫的原名,当年,他曾是 “国军” 陆军 284 师 851 旅步五营第二连连长。

由此发出了通缉令。

到了现在蔡英文上台后,又高调的再次重申对林毅夫的通缉有效,这导致林毅夫再也没有回到台湾。

5、性情中人

林毅夫是正宗的台湾人。有着很多耿直言论的故事。

比如有他经常跟同为经济领域学者对线的话,私下急了的话林毅夫会怒斥对方是:“贱人……”

对台湾方面的政治人物,私下也会骂对方!

林毅夫有一次路见不平,制止一个司机在北大的吵闹,司机挑衅的对林毅夫说:“你有种来打我呀!”

林毅夫说了一句:“这么贱的要求是你说的呀!”

然后林毅夫就痛扁那司机,打得司机鼻青脸肿,流了很多鼻血。最后是到派出所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个是流传很广的一则趣闻。


[

《满 68》繁荣的求索 - 发展中经济如何崛起林毅夫 9787301

京东

¥125.00

去购买​

](https://union-click.jd.com/jdc?e=jdext-1461275075831427072-0-1&p=JF8BAR8JK1olXg8CU15dDk4eBF8IGloQXAcCVVtcCUsTA19MRANLAjZbERscSkAJHTdNTwcKBlMdBgABFksWAmoJGlsUWAcDVFpdFxJSXzI4XwNxI2dlMCg_EjFlGQ5vWRhHAwUFJFJROEseA20AGloVWgUyVF9cCE8SAGwOGmslXQMyFTBdCEIeAmgBGGsUbQYFUV5dDk8XAGkLE1MlXQ4GZIjznJ6fvLa4vo2_89OP5IvUo5-phV84K1glBlNWHRtBCE4QA2wOH1oTWQ8AVFteDkoRAHMJB1slXQcDV1ZdCkkRBAENGloUXQ8FU19dZkkWAmwNElIVVAEyVG5eOBV5AjwIGwhAD1VsDhcVCBtJQCxmG1gQXwcKXFZfOEkWAm0KKw)

[

电子书

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

作者 成思危 厉以宁 吴敬琏 林毅夫等

会员 7 折 ¥73.33

去查看​

](https://api.zhihu.com/poisson-marketing/recommendation/url/f9b46e0833cc9659fc2a6bb29cf88785)

[

知乎盐选会员

畅享盐选专栏、Live、电子书等海量会员内容

新用户仅 9 元 ¥19.00

去购买​

](https://api.zhihu.com/poisson-marketing/recommendation/url/740f6e0737a034bcfef912c03638533a)

知乎用户 大 Y 恰小 M 发表

那是特定时代的事情,按我们 8090 后这代人是无法理解的。

前几年看台湾的一档节目,好像是新闻追追追,里边讨论林毅夫投诚大陆的观点挺好玩。里面嘉宾说林正义只是大陆的一颗棋子,是大陆恶心台湾的标杆;林正义背叛对他悉心培养的中华民国,是为不忠;父母妻儿,不能尽到责任,是为不孝;一个不忠不孝之人,中共怎么会特别看重嘛,他能做出这一番成就不就是因为是大陆为了恶心台湾…… 这群嘉宾大多和林毅夫年纪相仿,其中一个嘉宾还是林毅夫最后呆的部队出来的,大骂林毅夫把他们害惨了,他们部队后面篮球都成为管制品,有专人管理……。

一群年纪相仿的人,受着同样的教育都无法理解林毅夫的行为,又何况是我们。

我们不也同样无法理解当年众多中华儿女投身革命事业,为了中华民族的未来不顾自己生命吗?我们 8090 后过惯了太多的好日子,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当然不能理解有人不顾自己生命也要去干一番事业了。林毅夫为何要到大陆来,同意前边答案: 家国情怀。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3phI9L 发表

林毅夫冒死到大陆之后不久,另一位金门的国民党士兵也追随他的脚步游回了大陆。那时厦门的解放军每逢年节都会往海里投送各种食物。中秋的月饼,端午的粽子,金华的火腿和茅台酒,让其随海浪漂流到金门去,对岛上的国军进行攻心战。

然后有位士兵吃着海里漂来的食物,就动了心思,对岸都富到把茅台酒往大海里扔了,这日子得过得多么舒服。于是在林毅夫渡海后几个月,他也毅然游回了大陆。刚开始和林毅夫一起被送到学习班学习,几个月后,台大毕业的林毅夫被送到北大读研究生,初中毕业的他被送到福建的华侨农场去种茶树。过了几个月苦不堪言的农场生活之后,他很快后悔。正巧在母亲和妹妹通过红十字会寄来的棉衣里发现了国民党的策反信,于是按照信中的地址给香港的国民党的特务机构写信,想要再逃回台湾。然后很快被大陆国安部门破获,被从轻判了三年徒刑。出狱后就一直在大陆生活。

直到二十年追诉期过了,向台北的司法部门打听,得到不会入狱的消息后,才决定回台北探亲。结果一下飞机就被以叛国罪逮捕。因为虽然他游泳回大陆的日子已经过了二十年,但是当时军方并不知道他是叛逃大陆了,还以为他是意外落水身亡了,还向其家发了抚恤金。是第二年春节听到他在大陆的广播里讲话,才知道他跑到对岸了。而追诉期是按照发现案件发生,而非其事实发生的日子开始算起,所以他还差两个月。结果他在台湾又被判了五年徒刑。当然那位接受他咨询,回答他不用坐牢的法务部门的科长也因为失职而被免职。

知乎用户 巨蟹先生 发表

易中天品三国里面讲的很经典。三国统一的原因是当时的知识精英不仅有国家观念,心中还有天下这个观念。当国家分裂的时候,有的知识分子就会有天下为己任的胸怀。现在不要求我们有什么天下的观念,但是政治不是所有的东西,国家,民族这个观念还是有的。

知乎用户 清徽 发表

看看时间线就明白了。

1972 年尼克松访华

1975 年蒋介石去世

1979 年 1 月 1 日 中美建交

1979 年 5 月 16 日夜 林毅夫从金门泅海约 2 公里到厦门

你是从 80 年代、90 年代看台湾地区、中国大陆、美国、苏联。

林是 1952 年生人,他是从 70 年代看台湾地区、中国大陆、美国、苏联。

知乎用户 张鹏 发表

根据我的台湾朋友所描述。

此事之后,台湾军队再难见到篮球。

可是她妈的国家队亚锦赛居然输给了台湾!

知乎用户 尹星星 发表

总得有人忧国忧民吧,大人?

知乎用户 滴山​ 发表

林离台来陆的根本原因是对台湾政局里各色人等的失望导致的。

林是台大学生,本来前途大好,但是他在台大期间很热衷于各种政治议题和政治运动,和当时的学长、后来的政治明星赵少康是朋友,赵曾说他比较激进。在此期间,他感到台湾各派政治力量都差劲,要么蝇营狗苟、要么不知所谓。

由于在大学期间热衷政治,缺课较多,面临不能毕业的可能,当时林投笔从戎,台大学生从军,此事轰动一时。

国军当局也很照顾他,也为他安排了不错的前途,如果他继续留在军中,也是前途大好,他当时是连长,他的营长是后来的国防部长高华柱。

在此期间,他感到国军内部更差劲。他曾对人说:台湾军中是大学生的体魄,中学生的意志,小学生的智力。

在这种情况下,林毅夫选择离台来陆。

知乎用户 Soros 发表

看完文章及其他评论,突然有种久违的感受,觉得自己终于可以确实淡定地坐在家里的书桌前好好地看看书,看看文章,听听轻音乐,写写字了,感觉很好。

在文章里边看到情怀,看到理想二字,也看到林先生自当初到现在所达到的不凡成就,这是他当初的选择,更是他的理想,更是作为一名对中华族群抱有朴素而真挚情感,并使付诸行动而得来的华人。现在到处谈 PS 价值,都忘了人之为人,人有天马行空的自由思想,均因为植根于一定的根基,根基能给带来力量,这种力量将决定当事人能付出多少,并取得多少回报。回报一是世俗物质等价值,一为内心浸润滋养成长高度维度,是实实在在能达到的境界,而不是凭空臆想的空中楼阁,事实是,林先生做到了。

看过林先生一些文章,看过一些经济大大 V(现实中的大大 V,不仅限于互联网)和他的交锋,相比之下,大大 V 们简直是无赖流氓,而且还是小学未毕业级别的。

TW 造反派们终于重掌权柄,不得不说这是长期铺垫下来的结果,他们通过教科书掌握了年轻一代的思想主导权,这当是水到渠成之义。古人说民心浮躁,可以操弄,从现实社会来看更是完美体现,然而我们还是可以见到林先生在世人中难得种种,他家国情怀,他的抱负,他对这片大地、民族所做出的追求及贡献,尤如为这片热土的普罗大众注入了阵阵清风,使清凉而能有睱顾目世界,能注视将来,而能冷静思考何以安身自处,何以不为操弄所累,何以在芸芸众生中得到内心平静及实现人生的存在及追求的价值。

知乎用户 行者​ 发表

我见过林毅夫先生现场回答过这个问题。

2017 年 12 月 24 号林毅夫先生来天津大学演讲。

演讲主题如下:

这是演讲中的林毅夫先生:

演讲结束后,有同学问了这个问题。

问:是什么动力或者信念促使您在 1979 年冒着生命危险从台湾游泳到大陆?

答:今天很高兴能来到马寅初经济学讲座。马寅初先生他从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毕业后,有那么高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地位,他的日子可以过得很好。但是他一辈子刚正不阿,根据我们国家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民族复兴,贡献出自己的力量。那么我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不是应该跟我们这些前辈学习吗?也应该贡献自己的力量于国家和民族的复兴,在什么地方,这个力量能得到最大的发挥,我们就到那个地方去!(根据录音笔录)

知乎用户 正常人干得出这事 发表

钱在有些人眼里连屁都不如

知乎用户 马基​ 发表

花盆里长不出参天大树。

知乎用户 王东来 发表

当情怀还是个好词的时候,可以说林毅夫有情怀。

当情怀不再是好词的时候,可以说林毅夫有理想。

杜甫曾说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可能是那些嘲讽林毅夫的人,永远都领略不到的。

知乎用户 时差混乱豆腐君 发表

国士无双

知乎用户 阿典 发表

其实不用很复杂,就看美国态度。

七十年代美台断交,中美建交三个公报,亚细亚孤儿。深圳这边如火如荼的改革开放,去哪儿很明显了吧。

老蒋统治末期,控制力减弱,啥都无所谓,很平静一点也不激烈,就跟着这么个军阀,又不是五十年代冷战初的背景,能有啥出息。

知乎用户 Matthew An 发表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知乎用户 yolfilm 发表

-

一、

那时代回大陆的台湾人多矣,有的下场不好,比如「

陈若曦_百度百科

陈若曦写的「尹县长」把我们看的头皮发麻。

二、

进中国大陆的台湾人,除了商人之外,多一半有「李敖情结」。

有人问李敖,你不是说中国近百年白话文只有三人「李敖、李敖、李敖」吗?

(这句话叫韩寒给抄了去用)

「为什么李敖,你在文学上的声名如此之小?」

李敖恨恨答了:「谁叫我它妈的困在台湾?『因其小而小。』」(大意如此。)

但「因其小而小」这五个字是确实的,当年读到时,真把我吓了一跳。

我也是见了这五字,才下定决心进陌生的大陆,一个人不认识。

勇闯海峡

想大,就得找个大处所。

花盆,养不出参天巨木。

三、

「海岛」上长大的人,有时看到「大陆人」会有一种敬畏感。

李登辉最祟拜的「

司马辽太郎_百度百科

」生平最祟拜三国演义。

他说了句名言(大意),「三国里随便一个中国英雄,放到日本历史上,都找不见第二个人。」

日本太小了。

中国太大了。

所以,想作正经事,冒死也得游到中国来。

四、

说个外话。

台湾有不少独派人士,我说过很多次,他们不是恨「中国」,而是怕「大陆」。

生活在大陆的人,不会理解一个有雄心壮志的人,是不干拘限於小岛的。

丰臣秀吉如是。李敖如是。司马辽太郎如是。

林毅夫,更加如是。

(诸位离乡背景,独身在「北、上、广」奋斗的人,亦如是。)

(大家都是林毅夫。)

-

知乎用户 沙蓬 发表

阎崑:不忍看下一篇隔海祭文

2013 全国台联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 7 月 4 日在京举办专场报告会,世界银行前副行长、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与全国台联会长、台盟中央副主席汪毅夫联袂为在场千余名两岸青年做主题演讲,图为林毅夫在为两岸大学生作报告。(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中国台湾网 7 月 24 日北京消息 本网专稿:《阎崑:不忍看下一篇隔海祭文》

前些天,笔者有幸见到了林毅夫先生。那是在北京饭店的金色大厅,全国台联的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举行报告会,请林毅夫和汪毅夫给来自海峡两岸的一千多名青年学生作报告。一位是世界银行副行长、著名经济学家,报告的内容是中国的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一位是全国台联会长、著名民俗学者,报告的内容是从俗谚俚语看台湾的社会历史和文化。真要感谢活动的主办方怎的就突发奇想,让两位堪称 “台湾之光” 的“毅夫”同台作报告,自然是妙语连珠精彩超群,大厅里掌声笑声喝彩声时而响起,现场 “high” 到不行。

  在现场服务的我从台下望上去,林毅夫风采依旧,只是眉宇间多了些沧桑,家事国事天下事,三十余年过去,岁月如何不留痕迹?报告会进入互动环节,两位报告人逐一回答学生的提问。提给林毅夫的最后两个问题,一个是关于大陆改革发展与台湾经济的关系,另一个则是请解释什么是乡愁?林毅夫用较多的语言回答了第一问,在回答第二问时,他只淡淡地说了一句:“至于问我什么是乡愁,乡愁就是我想回家。” 说完,他淡然一笑,但笑得勉强,笑得苦涩,笑得让台下懂他的我直想落泪。

  当天回家,林毅夫的那句话始终萦绕耳际,思想起曾经与他的神交,我竟然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索性起身,打开电脑,眼睛盯着屏幕,边敲击键盘,边整理自己散乱的思绪——

  笔者关注林毅夫始于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当时我考入全国台联的《台声》杂志任编辑,因工作需要,必须对两岸关系的历史现状及涉及的人物有所了解,就在此时,听说了林毅夫。但只知道有个台湾人,是从金门泅水过来的。我在厦门眺望过金门,知道距离有多远,第一感觉是这人身体一定很棒。

  由于家住北大西墙外,得地利之便,因而我家有了一个超大超棒的 “后花园”,有相当一段时间,只要得闲,哪怕是晚间散步,夫妻俩一定要到北大校园里走走,为的是感受中国最高学府的文化氛围,沾一点灵气。后来,有了小女,不到三岁,就把她送到了北大幼儿园的小小班,于是,每天接送,至少要来去两次。

  北大幼儿园的小小班设在校园北部的朗润园,那里曾经是恭亲王的皇家园林,幼儿园这边当时还算齐整,但隔壁一处旧宅邸正在大兴土木。站在不时掉下几粒桑葚的桑树下,我从等待接孩子的北大校工家属口中得知这里正在兴建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那时,已经从美国学成归来的林毅夫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任职,被北京大学聘为教授。他是著名的经济学家、全国政协委员,他的名字,已经多次出现在我们的《台声》上。

  那时的朗润园附近还是一处幽静的所在,小山上花木扶疏,路两旁二月兰盛开,小桥下鱼戏田莲,池塘里荷花绽放,曲径上落叶婆娑,篱笆上牵牛斗艳,小院里黄柿满枝,冰面上蒹葭苍苍……,真的是 “四时之景不同”,而我带着女儿 “朝而往,暮而归”,自然 “乐亦无穷矣”。眼见着一处废旧的宅邸变身为小桥映带,花木扶疏,亭台楼榭,曲径通幽的院落,我每次接送小女时又多了一站必然逗留的处所。那天接孩子,正赶上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挂牌,坐在中心对面的水泥预制板上,我给女儿讲台湾人林毅夫的故事。女儿似懂非懂,我知道跟她讲这些确实早了些,但因一个人而在北京大学设立一个研究中心,这个台湾人够牛。我的企羡,溢于言表。

  2013 全国台联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 7 月 4 日在京举办专场报告会,世界银行前副行长、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与全国台联会长、台盟中央副主席汪毅夫联袂为在场千余名两岸青年做主题演讲,图为二人亲切握手。(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在《台声》上出现的林毅夫,多是以全国政协委员参加 “两会” 或在京台胞参加活动的报道或专访,也有他的几篇关于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的署名文章,在我的印象中,他仅仅是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直到那一天,我见到了他的《祭母文》——

  那是 1996 年的 8 月,我社收到了林毅夫写来的《祭母文》,他的母亲于 7 月初去世,因台湾方面的阻挠,他不能回台奔丧,于是写下了这篇祭文。

  该文用文言骈体写就,全长 1300 字,可以说,字字血声声泪,若无孝子情怀,若无满腔积郁,若无深厚的古典文学功底,断乎难以成就此文。当年我编发校对这篇文章时,几乎每一次都泪流满面,特别是七次 “呜呼”,四声唤 “阿母”,层层迭进,追忆慈母生前点滴细节,任是铁石心肠之人也难不为之动容。我从心底里欣赏这篇美文,慨叹学经济的林毅夫竟然能写出让学中文的人汗颜的文章,即使是当今的大学中文教授,又有几人能写得出如此中规中矩、声情并茂的骈体文章出来?!

  林毅夫的这篇《祭母文》发表在当年的《台声》第 10 期,那时,每期《台声》有 3000 多份发往海外,有 1100 多份可以直接寄到岛内。记得该文发表曾引起很大反响,有读者来信表达同情,也有读者从岛内、从林毅夫的宜兰老家打来电话,说准备串联呼吁台湾当局,出于起码的人道,准许林毅夫返台。

  不觉 6 年过去,到了 2002 年 5 月,岛内又传来林毅夫父亲过世的消息。当时,林毅夫正在美国旧金山参加一项国际经济学术研讨会。面对记者的镜头,他潸然泪下。悲痛之余,林毅夫向台湾有关方面提出赴台奔丧的申请,但各种杂音再次泛起,把本来很单纯的一次祭奠活动弄得雾霾重重。林毅夫最终不得不放弃,由妻子陈云英代为奔丧。

  6 月 4 日,从美国回京的林毅夫在北大朗润园布设了灵堂,祭奠亡父。当时我已经是《台声》的负责人,马上派了两位记者前去采访。那天的朗润园,庄严肃穆,灵堂上高挂着其父林火树的照片,两边是林毅夫亲撰的挽联:“烟雨凄迷,恨彼苍无理,插翅不能扶灵輴,空向南天仰精舍;恩波浩荡,悲子职有亏,泣血难以释腷臆,但从梦境觉音容。” 灵堂右前方还设置了网络投影屏幕,透过互联网连线,同步播放远在台湾家乡的灵堂前举行亡父告别仪式的实况。据说当时林毅夫在屏幕中看到亲人和父亲的灵位时泪流不止,数次痛苦失声,长跪不起。

  同年的第 7 期《台声》,我们在报道此事的同时,编发了林毅夫的《祭父文》。同样的凄婉感伤,同样的词彩飞扬,无尽的哀思和遗憾寄托文中,读之再次令人唏嘘。

  文章发表后,我要送一些杂志过去。那是一个晚饭后,我携妻子女儿一起散步到朗润园,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朱红色的大门虚掩,院里上房和两侧的厢房有几盏灯还亮着,不知哪一间是林毅夫的办公室。一位学生模样的人出来接过了杂志,说代为转交,我们不便打扰,就转身离去。其实那时没见面也好,见了面,真不知该说些什么。

  两篇祭文,奠定了林毅夫在我心中的地位,我认为,仅从文学的角度看,这两篇祭文也写得文辞优美,中规中矩,可圈可点;更兼隔海哀诉,情深意切,千回百转,荡气回肠,真的是当今难得一见的骈体祭文,称之为当代祭文的范本都不为过。我甚至相信,如果不是搞经济,林毅夫可以成为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或教中国古典文学的教授。因之还想到通识教育是多么的重要。我们现在的教育是如此的缺位,学生从高中开始就分科分班教学,文言文教学的比重也明显不足,因而使得不少大学理科生,竟然不会写论文;不少文科大学生竟然读不懂古文。相较于林毅夫这样的一专多能,有关方面真应该认真反思。

  再后来,林毅夫的名声越来越大;他成了中南海依重的经济决策智囊,是国家经济发展计划的参与者起草人,对中国的经济决策,特别是农村经济和国企改革等领域的政策,极具影响力。2008 年,更是出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高级副行长,成为首位在世界银行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获得如此高职位的中国人。

报告会结束,台湾学生向两位 “毅夫” 献花。(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但就是这样一位当之无愧的 “台湾之光” 人物,本该锦衣夸官,铺红地毯迎接,谁知依旧有家归不得。曾几何时,林毅夫的返乡问题竟然成了显学,多年来,两岸间不少专家学者政治人物知名人士都曾撰写文章发表评论,为此而论辩不休,但林毅夫的返乡路仍在云烟飘渺中。现如今,于一般民众而言,两岸间的往来已无任何障碍,可唯独一个台湾籍的林毅夫,却成了例外,令人遗憾之余竟有不知今夕何夕之惑。

  去年清明前后,林毅夫返乡问题又被舆论吵得沸沸扬扬,台湾上层又传出聒噪之声。笔者有感而发,写了一篇文章——《清明,想起了林毅夫的两篇祭文》,表达了自己的一些看法,该文有幸被中国台湾网放在显要位置好几天,有不少读者都看到了。我在文中写道:“林毅夫是台湾的杰出人物,对他而言,台湾的舞台不够大,因此,他冒险来到大陆,把中国大陆 960 万平方公里当成自己的舞台。多少年之后,中国的舞台已不够他表演,他又走向世界,把整个世界当成了自己的舞台。林毅夫的成功带给海峡两岸和全世界的华人是无尚的荣光。” 我的看法灵感源于当年《台声》记者采访林毅夫时林毅夫自己的一段话,当时记者问他为什么想到要回到大陆发展,他回答说:“我之所以要回来,是因为我们台湾人有一句常常讲的话,叫‘出头天’。但我认为,要想真正地‘出头天’,仅在台湾这个小地方是不可能的。如果祖国能够统一,台湾人就能在整个中国这个大舞台上施展才能,这才是真正的‘出头天’。”(见《台声》1996 年第 5 期游欣蓓文章《研究中国怎样起飞 关注两岸如何发展——全国政协台联组议政纪实》)

  今年 4 月上旬,台湾著名律师许文彬先生率团赴河南郑州参加祭奠黄帝的大典,途经北京时,全国台联党组书记梁国扬宴请老朋友,特意让我们请来林毅夫夫妇与其会面。那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林毅夫。席间我得便向他们夫妇提到了《台声》,提到了那两篇祭文,提到了去年我写的那篇文章,提到了在他们隔壁上幼儿园的小姑娘如今也在北大读研究生了。《台声》拉近了我们的距离,他们为我高兴,陈云英给我留了她的邮箱,让我把那篇文章传给她。不久,我收到了她的回复:“很感谢您对毅夫和我的关心和支持。人生有许多事并不是自己可以把握的。还是希望毅夫在有生之年能够回去宜兰探望家人,祭拜父母。”

  月前访台,在台北,作家履彊先生将他写的一篇文章送一份与我,内容是为林毅夫返乡的建言,履彊先生送文章与我的原因或许是因为我们同样都在关注林毅夫的返乡路。据称该文已送达台湾有关方面,还说林毅夫能否返乡,只在某人的一念之间。

  我再次陷入困惑: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一念之间”真的有这么难吗?我还是要强调, 人间虽然需要美文,但美文者,乃 “大凡物不得其平而鸣” 的产物,所谓蚌病成珠是也。人说国家不幸诗人幸,但我们也不能为了欣赏美文,为了让诗人成名,而人为设置障碍,使人伦遭劫,悲剧延展。我真不忍再见到林毅夫先生写出下一篇《祭祖文》出来。(阎崑)

当年《台声》上发表的图片报道

  附录:

  下面就是笔者当年编发的林先生的两篇祭文——

  祭母文

  公元 1996 年 7 月 6 日,旧历丙子年五月廿一日,不孝哀子正义闻慈母仙逝之三日,始得泣血衔哀,祭奠于慈母之亡灵。呜呼,树欲静而风不息,子欲养而亲不存,此古人之寄慨良深,而不孝儿之不辰,更甚痛思。

  慈母温恭天授,慈惠性成,虽儿未敢赞一词,而令誉已交孚众口,仁登孟门。方期天永其年,享益富之春秋,无乃天意难测,人功莫挽,竟一朝冥然永诀,匆匆弃吾而去。唯皇天之赋命,实浩荡而不均。断肠盼玉树,悲怆不堪向人言!

  呜呼! 吾少也家贫,全赖慈母帮人洗衣,求得锱铢,以为衣食与求学之资。儿常忆慈母于寒冬时节,挨家逐户,收取衣物,继而蹲踞河边,逐一搓洗。彻骨寒意,达于亲体,鞭策儿心。漂母一饭尚有千金之恩,况慈母茹苦含辛,数十寒暑,始得养儿成人。慈母乌养之恩,抚育之德,昊天罔极,非言词可及其一二也。

  慈母识字不多,然一生言行,可谓集中华女性之美德于一身,虽终生为喘疾所苦,却日夜不忘相夫教子之责。操持家务,任劳任怨,不仅抚养吾六兄妹成人,孙辈及曾孙辈十余人,亦多得慈母推爱关怀。是以慈恩浩荡,慈爱无涯,沐于孙辈,惠及三代。

  呜呼! 阿母,今日儿远在万里之外呼汝之名,祭汝之灵。阿母于九泉之下,其有知乎?其无知乎?若其有知,应念儿思忱之切,可来梦中相见;若其无知,则生死一别,终世不得有相见之日。吾诚不孝,以至抱此无涯之戚,无尽之痛也。搔首咒彼苍,悲怆那堪消梦寐。呜呼! 哀哉!

  呜呼! 阿母曾记否?吾入小学之第一日,阿母以慈祥之笑容候儿返家,笑问:“上学之日一切安否?可曾触怒师长?” 阿母当年音容,犹在眼前。1979 年,远行临别之际,阿母以危危之躯,自后院摘木瓜二只,掷儿之手,祭于神前,为儿祈福。当时情景,儿不曾一日或忘。岂料家门一别,漫漫十年,始得迎候阿母、阿爸于北京机场,是时相见无语,悲喜交集,唯泪眼千行。骨肉团圆,遍插茱萸,真乃人生之大幸福也。其可悲者,见阿母、阿爸皆已老迈,恐不堪再经长途劳顿,故儿屡寻返乡省亲之路,然山川相阻,江海险恶,终不得成行。及阿母病危之际,儿深盼随侍阿母病榻之侧,以报慈恩于一二,虽经多方奔走,苦无良策,终难如儿所愿,是以黄泉路口,不得握手相送,长留阿母无尽遗憾。苍天有知,不孝之罪大矣! 苍天可罚,苍天可诛吾矣!

  呜呼! 阿母,儿十有九岁,即负笈他乡,至今已二十有五春秋,仅前八年,尚可于年节探亲,聊侍萱帏片刻,聊慰慈恩几时,然嗣后十数载,天涯客居,关山重重,相见无期,儿只能遥望南天,有家而不能归,萱华莫闻,春晖难报。儿思母之情,日月深深,以至无穷。世路迍邅,天道匪存,是以儿每化思忧为刻苦求学之志,但望成为社稷有用之材,以光耀门楣,以不负阿母之殷望。儿每逢困顿之时,阿母河边洗衣之背影,倚门迎儿之笑容及庭诲之辞即浮现于儿之眼前,萦绕在儿之耳际。儿烦恼顿消,信心倍增。阿母抚我、育我、教我、训我,其恩如汪洋大海,其爱如天地不息。

  呜呼! 阿母,自兹永诀,天上人间,何时相依。阿母既生我身,必知我心。儿自当诚恳为人,忠信从事,以社会进步、民族兴盛为己任,以经世济民之学为终身之职,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自勉。阿母其有虑乎?其可安息乎?

  呜呼! 履霜庭而孺慕,定省何施;抚晖草而兴悲,音容已邈。九原凄怆,千日荒凉,斯即仰天呜咽,未足尽哀,抢地呼号,难云伸痛。兹当灵舆将驾,白马方临,敢陈涕泗由衷之辞,用佐清酤之荐,几筵谨列,灵爽式凭。

  呜呼! 哀哉,伏维尚飨。 (本文发表于《台声》杂志 1996 年第 10 期)

  祭父文

  维公元 2002 年 5 月 16 日,旧历壬午年四月初五日,不孝孤哀子毅夫闻父仙逝之八日,始得泣血顿额,祭奠于吾父在天之亡灵。

  呜呼! 吾父忠厚天授,慈孝性成,品重珪璋,祖母在世,晨昏定省,亲奉羹汤;亲朋有难,仗义行善,急人之急,虽儿未敢赞一词,而令誉己交孚众口。正当蔗境益甘,松笃贞完,本应艾年颐和,胡竟岁逢其厄,天年不遂,片时诀别,鸿仪抑抑,方柱石之常瞻,鹤驭迢迢,却帡幪之顿失。北堂萱萎悲未已,复吟陟岵泪无穷。白云空望断,乌鸟切遐思,风木有余恨,当废蓼莪诗。断肠黄泉畔,悲怆不堪向人言。

  呜呼! 吾父识字不多,然记忆过人,稗官野史,滔滔道来,声影如绘。犹记幼时常于寒夜与阿兄、阿姐围绕膝前,听阿爸讲古,臧否忠奸,实人间之乐也。及儿弱冠,赋性顽介,愤愤诸事,阿爸每以动心忍性之掌故相勉,寒暑易之庭训,不敢一日或忘也。

  呜呼! 阿爸曾记否?1979 年远行临别之际,阿爸以摩托车驮送儿至火车站,途中谆谆告诫,乃情乃景,历历在目。岂料家门一别,漫漫十年,始得迎候阿爸、阿母于北京机场,是时相见无语,悲喜交集,惟有泪眼千行! 骨肉团圆,天伦之和,真乃人生之大幸福也! 然其可悲者,阿爸、阿母皆已老迈,恐不堪再经劳顿,故儿屡寻返乡之路,然山川阻隔,大浪滔天,阿母病危,未能侍奉左右,阿爸抱病卧床,仍无返乡之途,黄泉路口,不得执手扶送,长留阿爸、阿母无尽之憾,终天惟有思亲泪,寸草恨无报春晖,苍天有知,不孝之罪大矣! 苍天可罚,苍天可诛吾矣!

  呜呼! 子欲养而亲不存,此古人之感慨良深,而不孝儿之不辰,更甚痛思。儿十有九岁即负笈他乡,至今三十有一春秋,仅前八年,尚可于年节返乡探亲,聊慰亲恩几时。嗣后二十余载,天涯客居,关山重重,相见无期,有家不得归,搔首咒彼苍。儿思亲之情,日月益深,以至无穷,是以每化思忧为刻苦求学之志,但望成社稷之才,光耀门楣,以不负阿爸之望。每逢困顿之时,阿爸谆谆之言,萦于耳际,烦虑尽消,进退知矣。阿爸育我、教我、训我,其恩如汪洋大海,其爱如天地不息!

  呜呼! 阿爸自兹永别,天上人间,何时相依?儿自当谨遵庭训,俭良自律,温让待人,恭谨从事,以社会福祉、民族兴盛为己任,以经世济民之学为职志,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自勉。阿爸其有虑乎?其可安息乎?

  呜呼! 履霜庭而孺慕,定省何施;望长天而兴悲,音容已邈。九原凄怆,千日荒凉,斯即仰天呜咽,未足尽哀,抢地呼号,难云伸痛。兹当灵舆将驾,白马方临,敢陈涕泗由衷之调,用佐清酤之荐,呜呼哀哉,伏惟尚飨! (本文发表于《台声》杂志 2002 年第 7 期)

知乎用户 杨城 发表

看看李斯的故事就知道。

李斯是楚国上蔡人。他年轻的时候,曾在郡里当小吏,看到办公处附近厕所里的老鼠在吃脏东西,每逢有人或狗走来时,就受惊逃跑。后来李斯又走进粮仓,看到粮仓中的老鼠,吃的是屯积的粟米,住在大屋子之下,更不用担心人或狗惊扰。于是李斯就慨然叹息道:“一个人有出息还是没出息,就如同老鼠一样,是由自己所处的环境决定的。”

然后就跑秦国去了。

知乎用户 Octopus 发表

六七八十年代两岸军人经常叛逃,主要是飞行员开着飞机一去不返。

八十年代末大陆取消台湾起义军人奖励,台湾也取消大陆叛逃军人奖励,后来不再有叛逃发生。

混的最好的起义军人是黄植诚,担任政协委员,空军少将。

军人叛逃不一定为了钱,太俗了。有的人回大陆是因为想念母亲,有的人去台湾是因为迷恋国民党电台美女。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说句难听的 题主你心里有既定答案了何必来问这种问题? 偏见不要太明显你

知乎用户 天知 发表

家国天下。

被国家命运人民福祉绑定一生,这几乎是所有具有中国传统思想的中国人的命运。

知乎用户 柳大狗 发表

请题主自行去问林毅夫,他还活着!

知乎用户 老书​ 发表

总有一些人是为理想而活的。总有一些人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总有一些人立志: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知乎用户 旧时月 发表

普通人一生最好不过是独善其身,感谢林毅夫,让我看到了,兼济天下的样子。

知乎用户 老熊 发表

现在台军兄弟游过来也不晚。

知乎用户 觅书长 发表

听其言,观其行。燕雀焉知鸿鹄之志。某些长篇大论的答案就是作。

知乎用户 高山县​ 发表

君子处世 趋利避害

这里的厉害 不是庸俗的一般利益

林看清的利害

是历史的大趋势

台海问题一句话

就是大陆终究跨越外部干扰

完成祖国统一

知乎用户 臧大为​ 发表

这确实是个问题。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最近还谈到过这个问题,中科大一同学,谈到林毅夫,他极力否认林的事迹并说到他并不是人们想到那样厉害 只不过是 gcd 捧出的人物而已,并大批国内政治,谈到弯弯多么民主多么向往,自己多么多么想出国,远离大陆。我只想说,现在部分大学生已经 20 多岁了为什么看问题还这么极端呢,国内的确有不好的地方,但我们就靠的是你们这些未来的栋梁来建设啊,无论怎样你他么是个中国人呵,只知道逃避,讽刺,谩骂,懦夫一个。

——————-

后续。现在是 2021 年了,偶然看到之前的回答,我 18 年毕业考了西部某省定向选调,在农村扶贫三年半,受了次伤手现在不是很利索,每天被领导 pua,几个月放不了一次假,半年回一趟家。唯一的慰藉就是有些村民很热情待我如亲人。虽然仍然热爱但很后悔这个选择,同学去了美帝学金融,现在已经不怎么联系了,已经不是一个阶层了。

知乎用户 Burgundian 发表

这问题搞得清楚,他现在还用不断教书吗

知乎用户 留取残荷 发表

夜感林毅夫事

上蔡臂鹰虚悔泣,华亭旋鹤杂沉哀。

不绝少年孤勇事,涛头谁泛海天来?

注:偶读知乎贴,因忆李陆二公事。

泛原作自。

知乎用户 FROST1997 发表

理想罢了

知乎用户 邪恶的番薯 发表

林毅夫,我读过他的著作,而且很多。

我不得不说,这个人不是亲中派,也不是亲美,非常中立的一个人。

但是排除他后来被大陆影响不说,就说他书的观点,我非常震惊,现在敢这么说实话的台湾人,太少了。

我一直怀疑他的书是不是都是 官方招人帮他写的,但是琢磨字里行间的意思,不像。

他 的《》《解读中国经济》等书写的还算客观,不过很多内容在当时大陆是 不让播出的,我看过,,拜读过。把过去和现在我们的问题的一些核心实质不完全的说了出来,这就很了不得了。

他的视角还是比较大的,只是他的书有些缺陷,不太亲民,没法子没法子。。得需要点经济学的 基础 才行。。。

知乎用户 僧智一仙 发表

因为他有一个比死亡还迫切的信念。

我一直认为,读过书的人当为中华崛起尽一份自己的力量,而不是冷嘲热讽卖国求荣。有光的就发一分光,有热的就发一分热,上下求索,死不旋踵。

知乎用户 雪夜 发表

台湾陆军金门防卫司令部调查报告指称,林毅夫一开始很排斥被派任为马山连连长,觉得像是被利用。1979 年 4 月 26 日,林毅夫从台湾休假返金,情绪明显不稳定,曾表示希望能回陆军军官学校兼课教书,也对没有被排入培英案考试感到很失意。军方事后在调查报告评论,林毅夫自视甚高,性格急功近利,才会有见异思迁之举。[5]

根据军方调查,5 月 16 日晚间,林毅夫穿着由连长保管的救生衣,趁著大退潮游泳到金厦之间的角屿投敌。军方透露,角屿距离马山连 2130 米,那天的退潮恰好是当年最大的一次退潮,两端的海底几近浮现,可以踩着海底走上一段,真正需要游泳的距离并不长,不到二小时就能到角屿,水文因素让林毅夫叛逃成功几率大增。

2010 年,林毅夫接受《纽约客》杂志采访时表示,在金门时,他的想法已经经历一场剧变,只想着:我想让中国富强,但是绝大部分中国人都住在中国大陆;所以,如果我到大陆,可以有更大的贡献。林毅夫也首度说出泅海游往大陆的经过,他用自由式游了近三个小时,上了岸,因认为海滩必埋有地雷,不敢擅自走动,便用手电筒打信号,解放军驻防部队派出一名士兵逮捕他。

知乎用户 本乡平八郎忠胜​ 发表

某立场虽和林先生不同

但是我敬佩林先生的勇气

知乎用户 小小少年 Da 发表

附上一张我刚刚拍的林毅夫。在北大讲授经济学。

知乎用户 宁云志 发表

可以用一句话解释: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知乎用户 风起绿洲 发表

我非常不理解林毅夫渡海投奔这种方式,完全可以退伍之后,从日本美国转道来大陆,犯不着冒着生命危险偷渡。当时已经是 1979 年又不是 1949,大陆和美日等国都已经建交了。

知乎用户 浪客团 发表

并非 “竟然有如此高的判断力,能够看好大陆甚于台湾?”

信仰
朝问道,夕死可矣

知乎用户 only xc 发表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TGb5JA 发表

因为时机选的恰到好处的对……

没有选择 winge 的时候来,要不然陈若曦就是前车之鉴,,,

人的眼睛要雪亮,什么事情都一定要想清楚了再下赌注,有时候青春只有一次,愿每个人都是林毅夫,而不是王芸生~

知乎用户 林正弦 发表

归根罢了。

知乎用户 张华 发表

投共一念起,刹那天地宽

知乎用户 杨近 发表

问题一:到底谁是发达国家,谁是发展中国家

问题二:和特朗普如此遥相呼应,为什么?

问题三:选择冒死到大陆,是不是还有另一种细思极恐的可能?

知乎用户 辛德林记 发表

惭愧啊,我竟一直把这个人与荣家荣毅仁搞混了,就像过去把拉斯维加斯与阿拉斯加搞混,误以为拉斯维加斯在阿拉斯加。

却不知此人经历竟如此传奇。

知乎用户 妳是我的向往永遠的光 发表

林毅夫渡海一个月后,仍在台湾的妻子陈云英与父亲林火树收到林毅夫写给在日本东京的表哥李建兴转来的家书 [4],阐明晰林毅夫挑选投靠大陆的心声:“台湾的未来,正在处于十字路口,长时间保持那种妾身未明的身份,对台湾一千七百万同胞来说,并非终久之计。”、“台湾不应独立,更不应该再次沦为次殖民地。那么台湾究竟应该往何处去,这个问题长久以来,一直是我心中思索的主题。根据对文明、前史、政治、经济和军事的知道,我觉得回归祖国是前史的必定,也是最佳的挑选计划。做为一个台湾人,我深爱这块生我、养我的当地,我愿意为它的昌盛美好贡献终身的精力,但是做为一个我国人,我觉得台湾除了是台湾人的台湾之外,台湾还应该能对我国的前史发挥更大的贡献。长时间的割裂,对大陆晦气,对台湾晦气,对整个我国的前史更晦气。因此怎么在不危害台湾人民利益的前提下,促进我国提前再度统一,是我辈有志青年无以旁贷的职责。”[6]、“我深深地信任,中华民族是有希望的,有前途的,而做为一个我国人,是值得自豪的,是能够抬头挺胸昂立于国际之上的。”[7] 在信中,林毅夫亦说到他对国民党培育的观点:“在台湾我虽也曾是被吹捧的目标,但是国民党对我仅仅使用,而不是真实的培育;现在这边则是真实注重我,培育我。现在我的日子除了偶感单调寂寞外,一切都令人十分满足。” 多年后,林毅夫回想这段经历时说:“我回顾了鸦片战争后我国的前史,一直在思考怎么赶快使我国变得富足起来。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尼克森访华、中日邦交正常化和中美建交之后,我越来越意识到我国富足的希望在大陆这边。作为一名我国人,要为祖国作出贡献,有必要去大陆。”[8] 由于出世后并不一定能养大,养大也并不一定能长命,假使只生一两个,养到能够自立的时候死掉了,或到了生下儿女就死掉了,只剩下老的少的,一家子就得等着饿死了。

知乎用户 梵星之 发表

陆一项措施,台湾人把大陆当自己家,台湾到大陆感受同胞感合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政治投机,然后成功了。

我觉得题主在等这个回答,帮你说了。

知乎用户 锐雯 发表

家国情怀,那个年代的人,有种天下为己任的理想。

知乎用户 高安路老实人​ 发表

身体素质达标

政治嗅觉敏锐

发现了对岸的气候上的变化

不仅那次如此

之前也是

都抓住了机会

知乎用户 宇琊​ 发表

林毅夫是真学者。

知乎用户 曾大猛 发表

一些人不是特别理解家国主义情怀,觉得很空很遥远。但我相信每个中国人心里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超越民族着眼历史的理想,只不过大多数人生而平凡,在普通的大学毕业,干着普通的工作,拿一点普通的薪水。终其生命也不过是做好一颗螺丝钉而已,所以对于林毅夫这样有才能有理想的人,我只有羡慕和佩服。

祝中国人民都能过上美好的生活。

知乎用户 王迪 发表

缕一缕时间线,这东西能帮助看清很多问题。

1971 年,林毅夫考入台湾最高学府——台湾大学。新入学的男大学生都要到国军新兵训练中心 “成功岭” 军训 8 周。军训还没结束,林毅夫有了读军校当兵的想法。当时,台湾发行量最大的报纸《联合报》,将林毅夫作为 “台大学子弃笔从戎” 典型进行报道。
模范 “青年军官” 林毅夫转学到“陆军官校”。
1975 年林毅夫以第二名的成绩毕业于陆军官校正期生 44 期步兵科,随即留校担任学生连排长。第二年考上国防公费台湾政治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
1978 年获政大企管硕士,随即返回军中。(台政大 1955 年恢复成立大学部,有教育、政治、新闻、外交、边政五学系。)

由上述时间线,我们得到的信息是,林从 1971 年大学军训期开始(事实上他的台大求学经历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了),到 1979 年在金门当连长,没有资料显示出其接触过金融专业或对金融领域有特殊爱好并且擅长金融领域的研究。**其这九年时间主要接触的是军政领域。**我想这个结论是可以成立的。

接着我们继续看时间线

1979 年 5 月 16 日,林毅夫游过海峡,出现在大陆的土地上。

在此前

1978 年 12 月 16 日中美两国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1978 年 12 月 18 日 - 22 日,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

也就是说,在 1978 年年底,中国向外部世界发出了非常强烈的信号。同时,外部世界也从这个信号里发现进入这个神秘地区的契机和动力。

林毅夫首选的大学也很有意思,他当时的意愿并不是北大清华,而是和台政大相类似的人民大学。只是后来未能如愿。

1979 年 9 月至 1982 年 9 月,林毅夫成为北京大学经济学系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1980 年,诺贝尔经济学得主西奥多 · 舒尔茨到北京大学演讲,林毅夫被指定担任西奥多 · 舒尔茨的翻译。回国后西奥多 · 舒尔茨向林毅夫写信发出邀请,去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系攻读博士学位。
西奥多 · 舒尔茨在 1960 年,担任了美国经济协会(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的主席。同时舒尔茨与福特基金会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冷战期间,福特基金会(Ford Foundation)与 CIA 联手开展了很多项目。CIA 藏在幕后策划资助,而福特基金会则在前台着手实施。

由以上信息,我们可以得到的客观结论是,入学半年的林毅夫在当时北京大学缺少西方现代经济学译著的情况下,在没有相关经济学系统训练的情况下,以担任其翻译的短期相互接触关系便被西奥多 · 舒尔茨邀请去美国读博士。两个有情报系统背景的人在北京大学的碰面现在看来不能不让人有所联想。

查找相关信息时还有个有意思的现象。在 2017 年林毅夫的宣传文章中,林毅夫的军校履历还被提及。但是在 2020 年新版的宣传文章中,军校履历已经被隐藏起来了。

经济学家林毅夫的传奇故事

2017 版。

他游泳回大陆,却被判 “投敌”,他:为了中华复兴,我愿背十字架_林毅夫

2020 版。

我这个答案冷冰冰的,没什么家国情怀,也没有某某人说。就是一次案例分析。

知乎用户 风之号角​ 发表

那只有问林先生本人了,其他人怎么可能知道,强行解答也只是瞎猜。

不过以一个人多年前的一次冒险行动来评价他的品行,并不一定准确。最好的例子就是汪精卫。

知乎用户 苏凯 发表

彼时台湾还处于戒严时代。年轻人不喜欢两蒋,想要换个活法很正常。。。

而且在大陆他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知乎用户 南阳范宏云 发表

成思危是他的榜样,倪匡是他的反例,这是另一种谋划,有大利益的,杀头的买卖有人做,赔本买卖无人问

知乎用户 秋落至夏​ 发表

他原本以为 TW 是中国的希望,励志对抗大陆政权,后来他发现那边烂了,所以跑了过来

知乎用户 感恩 发表

胸怀大志,外加舆论战,所以就弃暗投明

知乎用户 多多 发表

君亦知小人之儒与君子之儒乎?

小人之儒,为膏梁之丰,布匹之厚,车马之盛,为一姓之兴衰,为一家之天下,为一域之兴亡,是为小确幸尔。

君子之儒,为天罡之正,为万民之福,至清贫之处,兴坵墟之才,出则田野,入则庙堂,为万民之天下,对苍生之策问,行百代兴废之事,是为大丈夫尔。

我劝诸君,多一点赤子之心,多一丝浩然之气

知乎用户 醒醒去睡吧 发表

别说林毅夫了,就算是岳飞都能被某些人喷的体无完肤。相反,倒是秦桧会被他们吹成成功典范。

知乎用户 Marcus​ 发表

三个原因:

1,1979 台美断交,台湾风雨飘摇前途未卜

2,大陆释放出改革开放的信号,蓄势待发

3,投靠政策好的惊人

知乎用户 蝙蝠 发表

他当时和一个在日本的朋友的信里所讲的全都是对国家、对民族振兴的情怀。真的勇士!

知乎用户 生幸尽遇 发表

理想是存在的。 家国情怀也是如此。

反清,反北洋,反国民党的历史里牺牲的活下来的留名不曾留名的人无疑证明了这一点。

知乎用户 Man Free 发表

林老师本人是有华夏家国情怀的,问题是,这与 “蒋经国时代的卧底” 的可能性不冲突。

但是,即使是卧底,1988 年以后,也永远不可能被唤醒了,哈哈

知乎用户 赶快来上课 发表

士不可以不弘毅,林正义改名林毅夫,在这个人人慕私利而轻大义的氛围里,总有人会问,真的只有那么简单就放弃了在台湾的所有?幸好,鲁迅早就说过,那才是中国的脊梁

知乎用户 飞叶 发表

过去的间谍活动是单线联系,有些任务结束之后再升了大官的国军将领还千方百计与我党取得联系,这个危险系数更高。穿越的人没那么多。信仰使然

知乎用户 赵冬 发表

写文章到这地步,也够可以了。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政府指导企业是没错的。相反政府放弃这个责任,才是失职。因为,我们的文化是关心天下,而西方,的基督教文化,除了自己的那一片,还有所谓的异教。他们和异教的冲突是天生的不可调和。他们遵行契约精神,可以不管异教的死活。东方的文化,深知人类需要约束规范,但他们不拘泥于契约,约束他们的是道,大道。他们追求的是德,比一般人们所见的得,又高了一个台阶。调和人们的冲突,包括企业,是政府的天职。如果企业想替天行道。那他一定是,越俎代庖。

知乎用户 周传 发表

这里更正一下。林毅夫自己说的。没有抱任何东西。游过来,什么篮球轮胎都是造谣。

知乎用户 沈园追忆 发表

大中华情节

知乎用户 赵宁 发表

看到有人说 “家国情怀”,实在忍不住说两句,请不要滥用这四个字,台湾的舞台太小,要换一个更大的舞台,这是一个自认为自己有资本有底气的人正常的思维,他不会预见自己日后的命运,但他可以判断出他将得到一个几倍于台湾的舞台的重点培养,这就够了,这是一些以安身立命为本的人所理解不了的,“心有多大,胃口就有多大”,但这不是“家国情怀”,因为“家国情怀” 是建立在信仰自由的基础上,正所谓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不畏权贵,坚持正义,有强烈使命感,才是“家国情怀” 之士的座右铭!古人总结的好,谓之曰: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这才是“家国情怀”!试问诸君,几人能做到?我的意思是,不要降低了它的门槛!

知乎用户 Chan Ge 发表

勇敢者,勇敢者,勇敢者。

是永远的崇拜对象

知乎用户 你龙哥哥 发表

你懂个屁!他是学周振德夜泅金门海峡到厦门的。那时我国对国民党军投诚的军人待遇很好。周振德(原国军中尉排长)想去北京直接一封介绍信就去了,回来原来的化工厂直接任技术厂长。林毅夫(原国军上尉连长)过来后也直接去北大读书去了,现在的 title 自己查查,政协常委,还有其他一大堆。当然这两人本来也是精英中的精英,靠着运气,胆量,和国家的发展运势,奋斗到了今天显赫的地位!

知乎用户 鑫 2050 发表

能抛弃父母妻子这点,还真是一言难尽。

但是好像也没在台湾受委屈 ,不像有些大陆军人叛逃,那真是利益诱惑。一不顺心就爆发了。

只能说还真是理想作祟,奇人。

知乎用户 hugo 发表

判断力,执行力和勇气都是首屈一指。

虽然完全不赞同他现在对于经济的立场。

不过,他还是属于枭雄级别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为了实现人生价值,纵有经天纬地之才囊括宇宙之志,待在一个呆在一个弹丸小岛以上能有何作为??

=================

哈,林毅夫是个人才,在台湾当然也是会被重视,然而在台湾你哪怕做到省长又有什么意思? 这他妈又叫什么价值?

知乎用户 杭漂 发表

中国知识智囊情节吧

知乎用户 Calcium 发表

不了解林毅夫的学说,但是确实很佩服林毅夫这样的情怀和觉悟。林毅夫当时 27 岁,也应该是思想成熟的了。

有人说林毅夫是为了叛逃的奖励,我觉得以他叛逃前在台湾已经小有名气,是台湾特意培养的精英,国立台湾大学高材生,黄埔军校第二名毕业。因此其前途一定不会差,不至于为了奖赏叛逃。

wiki 说:

金门防卫司令部调查报告称,林毅夫一开始很排斥被派为马山连长,觉得像是被利用。1979 年 4 月 26 日,林毅夫从台湾休假返金,情绪明显不稳定,曾表示希望能回陆军官校兼课教书,也对没有被排入培英案考试感到很失意。军方事后在调查报告评论,林毅夫自视甚高,性格急功近利,才会有见异思迁之举。

可见林毅夫其实也并没有坚决要逃离台湾的意志,但对台湾对他的安排是有不满的。

综上所述,其叛逃是其爱国情怀,对祖国统一的信念,加上对台湾对自己安排的不满,或许还有些许受到奖赏的诱惑,这三个原因的综合产物。

知乎用户 滨江崔龙海 发表

他放弃的是作为下级军官的前程

倒退 60 年,有个他的同龄人,居 (代) 部长高位,深受党内一把手青睐,还不是去钻了山沟

他的同辈,有多少已经是一方诸侯

理想主义,总是在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70 多年前,国民党是人民的压迫者和剥削者,蒋介石是独夫民贼,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仁人义士与之相背而行,改弦易辙,再觅救国之路,乃尊崇民族大义,不为名利。

要说叛徒,海峡的那头才是,整个孤岛都是藏污纳垢之地,不说李登辉、民进党这一类的无耻之辈,就是郝柏村,乃至蒋经国,都算是全体中国人的叛徒!

指责林毅夫先生是不对的,实则是护私利而失大义,自弃于家国天下!

知乎用户 周伟明 发表

把台湾政坛国民党一帮人脸打的啪啪啪响

知乎用户 韭菜吹又生 发表

花完国军军费读完 MBA,竟然还不上调中央?干脆抛妻离子带着边放图搞投机,和郭沫若一个调性,学术上也差不多,就爱搞些斯大林大元帅,你全人类的解放者

知乎用户 左公民 226 发表

老林在台湾是不是台湾问题已经解决了。

知乎用户 假装在巴黎 发表

根据台湾同胞说,林毅夫好像已经是名校生,再考军校,然后已经是连长,上级也很看中他。他背着两个篮球到中国大陆,是因为他是爱国者。他好像是台大毕业再考军校,但是因为表现好派去金门当连长。一天晚上士兵们发现长官不见了。后来金门不让踢球玩球。要玩有人清点。

如果爱请深爱,林的情怀不是司马南这些伪装爱国者能比的。人家从来不说爱国,但是用生命演绎什么是爱国者。不是演戏,不是作秀。致敬

林毅夫现在还不能回台湾,否则要被抓。不像夹头回米国也没事,人家根本不把它当根葱。

知乎用户 李昆仑 发表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而避之 常常思考 常常思考 多学习 多读书 常铭

知乎用户 春江花月夜 发表

那一代人,尤其是那些有理想有抱负的顶尖精英,都是有民族大义家国情怀的,报效国家是大多数人的正常理想,肯定不愿意屈从在叛岛上啊

知乎用户 唯物不破 发表

冒死跑到台湾的,美国的,德国的,英国的都不少。

有人为了理想,有人为了活命,有人只是为了享受。

当年政治挂帅,意识形态斗争的年代各国都有为了理想投奔别国的人。中国在毛主席的年代那个东方红唱遍全世界。穷是穷了点,但是精神那是世界领袖。

知乎用户 梦境之末 发表

能够在当时的环境下精准的判断出形势并做出重大选择,不得不说他是真正有学问和抱负的人。我觉得 tg 不能在他有生之年统一两岸的话,算是愧对他的人生抱负了。

知乎用户 綦溪利跂 发表

特殊使命,给中华民族脖子套上枷锁的人。这个枷锁是《国有企业资产法》。

知乎用户 季风一 发表

中国是共产主义社会,台湾是国民党的独裁统治。聪明人肯定选择中国。

知乎用户 张文斌 发表

1979 年 ROC 与美国断交,使林毅夫对 ROC 和 KMT 感到失望,林认为刚与美国建交的 PRC 才有希望。于是林就从金门游泳游到了厦门。实际上中美断交使当时台湾人普遍对前途悲观。林毅夫只不过是个走极端的例子罢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林先生的事迹北大流传很广

林先生治学,工作,生活,态度能力和结果都无可挑剔。

对于林先生当初的选择,我个人感觉并不只是看好大陆看衰台湾,或者怀着祖国统一的梦想

是对岸的体量,才是一个未来的经济学家有空间施展抱负的舞台,林先生早早的就看明白了这一点

他年轻时候对未来走势的预判成功,就证明了他的能力和判断力,在对岸一步步走上事业巅峰只是他能力的一步步转为现实成功

知乎用户 子曰来过 发表

林毅夫是一个很有远见的人,他来大陆的时候是 70 年代,那时候大陆多穷啊,他愿意在那时候过来,就凭这一点也让人感动。如今大陆有钱了也没亏待林毅夫,他现在所拥有的一切也是台湾没办法给的。

知乎用户 方雨田 发表

搞不好是台湾的死间,专门忽悠我国施行错误经济战略

知乎用户 阳月 发表

因为他是穿越者,知道大陆将有近半个世纪的繁荣期。

知乎用户 hequanyou 发表

在台湾犯错了,潜逃

知乎用户 Huiyi.FYJ 发表

林毅夫更有当年胡适,钱学森这些人的风范。

而不是安于一隅的活。

知乎用户 PhasE 发表

只能说林先生眼光超高,也幸运刚好碰上好时代。毕竟他到大陆之前的那三十年,多少跟他一样抱着怀着为这片土地贡献的伟大情怀从外面回到大陆的各类人才被 xxxx,xxxxx 给弄没了,就算幸运活下来也被折腾得不轻,不得不说一个人运气和眼光都必须相配合。

![](data:image/svg+xml;utf8,)

知乎用户 白杨​ 发表

其实不了解林毅夫先生,看了评论也有各种论点,有的说为了家国情怀,有的说为了名利。老先生好像在近年说过自己是为了情怀,为了民族的崛起,我选择相信。因为就我这么一个普普通通的人,都想着民族大义,何况这么优秀的前辈。同样,我这么普通的一个人都不愿意说违心的话,不会主动为自己贴金,不会美化自己的初心,我相信成就这么大的老先生,也不会做出可能被打脸的事情,在暮年骗大家说自己是为了家国情怀。但是事实是事实,无论后人怎么评价,老先生的贡献就在那里,无所谓,估计也不会在意网络怎么看待自己。

人和人的想法,确实出入很大

知乎用户 六如山人 发表

大丈夫做人的道理,我便和你说了,你也不明白。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真名士不外 “尽显所学,一展抱负”。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春秋战国时期的人,从这个国家跑去那个国家当官,很自然啊,有的还跑好几个国家呢。

宋朝的时候,宋人跑去辽金,南北朝的时候南人跑去北朝,都不少见吧?

为什么林毅夫非得需要一个特殊的理由才能跑来大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中美建交了,大陆改开了,反攻复国的最后一丝希望破灭了。台湾虽暂时富裕终究是个花盆,长不出不下参天大树。

知乎用户 loyaldavis 发表

说句题外话,还有多少人记得林与杨小凯的争论呢?一时瑜亮啊!如果杨还能活着,有杨和林,是我中华民族之福啊。

知乎用户 Nicholas Cheung 发表

人的追求是分层次的,当你基本的物质需求满足之后,会有更高级的追求。“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Justin 根本就不缺名也不缺钱,缺的只是这样一个可以在有限的生命里,成就足够伟大的事业的舞台,而不是每个人都能像中国人这样幸运得拥有这样一个足够大的舞台,同时又恰逢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这难道不比对岸能给的 “秦淮商女、玉树庭花” 之类的,更有吸引力吗?就像横渠四句所说的一样,这样悲天悯人的家国情怀,才是大丈夫应当追求的,这不仅是 Justin 和国发院的精神图腾,也是北大作为国之重器的精神内核,更是几千年来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

知乎用户 踟蹰无语静观天地​ 发表

经济学家林毅夫当年是怎么从台湾游到大陆的? 当时的眼界, 家国情怀!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

林则徐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如果对国家有利,我将不顾生死。难道能因为有祸就躲避、有福就上前迎受吗?让我们重读林则徐的这首诗,感受他的博大情怀。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

(一)

出门一笑莫心哀,浩荡襟怀到处开。

时事难从无过立,达官非自有生来。

风涛回首空三岛,尘壤从头数九垓。

休信儿童轻薄语,嗤他赵老送灯台。

(二)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一条大河体现的家国情怀中国精神

综合转载 转载部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一条大河波浪宽 不管你是哪里的人,家门口总会有条河,只要一想起家,就会想起这条河

![](data:image/svg+xml;utf8,)

![](data:image/svg+xml;utf8,)

我的祖国

歌曲原唱:郭兰英
填 词: 乔羽
编 曲: 刘炽

一条大河波浪宽 风吹稻花香两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 听惯了艄公的号子
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姑娘好像花儿一样
小伙儿心胸多宽广 为了开辟新天地
唤醒了沉睡的高山 让那河流改变了模样
这是美丽的祖国 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 到处都有明媚的风光
好山好水好地方 条条大路都宽畅
朋友来了有好酒 若是那豺狼来了
迎接它的有猎枪 这是英雄的祖国
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到处都有青春的力量 好山好水好地方
条条大路都宽畅 朋友来了有好酒
若是那豺狼来了 迎接它的有猎枪
这是强大的祖国 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片温暖的土地上 到处都有灿烂的阳光

一条大河》出自于歌曲《我的祖国》,是中国大陆电影《上甘岭》(1956 年出品)的插曲。乔羽词,刘炽曲,原唱者是中国女高音歌唱家郭兰英。

每个人记忆里,家乡都有一条大河,而这条河,就代表着故乡和祖国。

这首歌震撼人心的地方恰恰在于那种对于祖国的炽热情感, 不是诉诸革命激情, 也不是空喊口号, 而就是从身边的一条河、一个人说起, 这一条河、一个人已经不是单纯的自然和人群, 而是这个国家的具体形象, 是人们爱国情怀的载体, 当然是最淳朴的情感, 因此从 1956 年至今依然长盛不衰。
1956 年,一部讲述抗美援朝战争的电影《上甘岭》还未在全国放映,影片中的插曲《我的祖国》就在录制后的第二天,经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传向了全国,电影尚未上映,插曲就红遍全国。
电影《上甘岭》取材于真实的上甘岭战役。1952 年 10 月 14 日,美军向上甘岭志愿军阵地发动了进攻,上甘岭战役,交战双方先后动用兵力达 10 万余人,持续鏖战 43 天,激烈程度是战争史上罕见的。
在这部电影里,插曲出现在影片中段,为了避开联合国军的炮火,高地上的战士们已经转入坑道作战,在连续的鏖战之后,战士们已接近崩溃,伤兵满员。
在这最焦灼无助的时刻,王成的妹妹王兰 – 卫生员,唱起了这首歌《我的祖国》。“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亲切的歌词和悠扬的旋律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唤起了战士对家国的美好记忆,也激起战士保家卫国、舍生忘死的坚韧决心。
当曲调从舒缓逐步转入激昂,一场激动人心的大合唱展现在我们面前。影片在合唱,现场的观众也在合唱。
歌词中,对祖国、对家园、对生活的热爱,与为保护家园而舍身捐躯的坚毅,形成强烈的情感对比,触动了所有国人对沉疴百年,屈辱历史的回忆,激发出为新中国自豪自强奋斗的热情。
战役上甘岭,成就了 38 军 “万岁军” 的称号,更成就了国人的精神铁骨; 电影《上甘岭》成就了《我的祖国》这首歌,并让蕴含其中的爱与坚强,称为一代代人的共同回忆。

龙应台香港大学演讲却全场合唱《我的祖国》!

龙应台在香港大学发表名为《大学问:一首歌,一个时代》的演讲。
作家龙应台,带着大家回顾不同时代倾听过的歌。她说,“一首歌能够经历数十年依然不被忘记,是因为它是时代、是历史,更是每一个人的回忆与安慰。”
“歌有自己的脚,然后它走自己独立的路。”
接着,龙应台问了,你们的启蒙歌是哪一首呢?

香港浸会大学的副校长周伟立拿到话筒后回答:“我想是我进大学的时候,好多师兄带我们唱的《我的祖国》。(港大大学副校长操着广普答道:是大学师兄们教的《我的祖国》。)
龙应台不敢相信,反问了一句,“真的?《我的祖国》怎么唱,头一句是什么?”
随即,听众席上有个微弱的声音起了个头:“一条大河波浪宽~ 风吹稻花香两岸~”
渐渐地,更多的听众开始加入,连唱了 5 句,最后变成了一场全场大合唱….
第一句唱起的时候,歌声还很单薄,有点怯生生地。但越往后唱,现场加入的人也越多,歌声越大。最后,观众们连唱了 5、6 句,到最后一句时已经变成了全场大合唱!
龙应台谜之尴尬地笑了……

为什么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的祖国》这首歌依然有如此的感染力,甚至能在两岸青年团体中得以传唱,网友给出了最好的回答。
面对这种扑面而来的集体记忆,龙应台试图用简单的一句 “大河就是大河, 稻浪就是稻浪罢了” 来诠释,不免显得有些突兀和勉强,也引起了不小争议。
对此,龙应台本人亲撰短文《大河就是大河》授权《南方周末》发表。
有时候,真的,大河就是大河,稻浪就是稻浪罢了。

真的吗 我不认同
龙应台其实是矛盾的, 她在随后的一篇文章中试图解释那场演讲现场发生的事情, 她急欲澄清她对这首红歌没有偏见, 反而认可一些香港人在特定的历史年代之所以喜欢这首歌, 是因为对祖国的向往和对殖民统治的反感。但龙应台又不肯就此认可这个 “祖国” 的正面价值, 于是她又将这首歌消解为不同的个人记忆, 比如往日初恋、家国情怀, 或者某种不堪回首, 最后变成“大河就是大河, 稻花就是稻花”。

这首歌为什么能够打动人? 既然龙应台也认为歌曲的力量强于刀剑, 那么这首歌震撼人心的地方恰恰在于那种对于祖国的炽热情感, 不是诉诸革命激情, 也不是空喊口号, 而就是从身边的一条河、一个人说起, 这一条河、一个人已经不是单纯的自然和人群, 而是这个国家的具体形象, 是人们爱国情怀的载体, 当然是最淳朴的情感, 因此从 1956 年至今依然长盛不衰。如果仅仅把她看成一首红歌然后再予以贬低, 恐怕是真的低估了那个年代一系列伟大创作的旺盛生命力。从这次网络传播的影响来看, 那么多人藉此机会展现自己的自信心, 说明他们不再被华丽的辞藻所轻易说服, 这当然也意味着龙应台的影响力在式微。

不管怎么争议,《我的祖国》这首歌再次唱响华人世界! 也勾起了大家对那激情燃烧岁月的缅怀与敬意!

1956 年,一部讲述抗美援朝战争的电影《上甘岭》还未在全国放映,影片中的插曲《我的祖国》就在录制后的第二天,经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传向了全国,电影尚未上映,插曲就红遍全国。
电影《上甘岭》取材于真实的上甘岭战役。1952 年 10 月 14 日,美军向上甘岭志愿军阵地发动了进攻,上甘岭战役,交战双方先后动用兵力达 10 万余人,持续鏖战 43 天,激烈程度是战争史上罕见的。
在这部电影里,插曲出现在影片中段,为了避开联合国军的炮火,高地上的战士们已经转入坑道作战,在连续的鏖战之后,战士们已接近崩溃,伤兵满员。
在这最焦灼无助的时刻,王成的妹妹王兰 – 卫生员,唱起了这首歌《我的祖国》。“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亲切的歌词和悠扬的旋律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唤起了战士对家国的美好记忆,也激起战士保家卫国、舍生忘死的坚韧决心。

当曲调从舒缓逐步转入激昂,一场激动人心的大合唱展现在我们面前。影片在合唱,现场的观众也在合唱。
歌词中,对祖国、对家园、对生活的热爱,与为保护家园而舍身捐躯的坚毅,形成强烈的情感对比,触动了所有国人对沉疴百年,屈辱历史的回忆,激发出为新中国自豪自强奋斗的热情。
战役上甘岭,成就了 38 军 “万岁军” 的称号,更成就了国人的精神铁骨; 电影《上甘岭》成就了《我的祖国》这首歌,并让蕴含其中的爱与坚强,称为一代代人的共同回忆。

乔羽决定写一首 “不那么残酷” 的歌。可是铺开稿纸,却发现不知怎么下笔。写不下去时,乔羽就出门,在小白楼附近转悠。这一天,长春下了一场大雨,雨停后他又下楼转悠。走着走着,可能是下雨的缘故,他忽然想起第一次见长江的场景。“1956 年,我为创作《红孩子》剧本到原中央苏区采风,在江西坐轮渡过长江,那是我第一次见长江,非常壮观,给我留下了极其鲜明的印象。” 乔羽说,“我是山东济宁人,老家在黄河边上,黄河跟长江的差别太大了,黄河一带是黄色调,长江两岸却是绿油油的稻田一望无际; 黄河是‘泥糊涂汤’,长江却水很清帆很白; 黄河很汹涌,长江却很平稳。我站在轮渡上,心想,这可真是一条大河啊!”
灵感骤现,最先冒出的句子是 “一条大河波浪宽”。乔羽的特点是有了第一句,就等于有了全篇。接下来的几日中,三段歌词如流水般从笔端淌出,半个多月的煎熬和期待终于有了结果。歌中写到的“稻花”、“艄公”、“白帆” 都是当年首过长江见到的景象,乔羽当初定的名字就是《一条大河》,后来发表时才改成《我的祖国》。

歌词总算 “憋” 出来了,能不能通过,乔羽却没有充分的把握,因为这歌离上甘岭太远了,也没有太强的政治性。没想到沙蒙导演来了后,拿着稿子足足看了半个小时,一声不吭,最后一拍大腿:“行,就它了!”
第二天,沙蒙又拿着稿子过来,问,一条大河是不是长江,乔羽说是,沙蒙又问,为何不写成‘万里长江波浪宽’或者‘长江万里波浪宽’,这不是更有气势吗?
“这一问可把我给问住了。我把稿子铺在桌上,看了一遍又一遍,心里在琢磨沙蒙的话。确实,用‘万里长江’或‘长江万里’气势强一点,但是这么一来,就变成专写长江的歌了,那些没有见过长江的人,心理上会产生距离。‘一条大河’不一样,不管你是哪里的人,家门口总会有条河,只要一想起家,就会想起这条河。我把这番话跟沙蒙一说,他觉得有道理,便同意了……” 乔羽回忆说。
紧接着,长影请了当时一批国内擅唱民歌的歌唱家试唱,结果都不太满意。乔羽得知后,提议请郭兰英。郭兰英来后,一试,全场叫好。

简单、真实、质朴的歌声感动现场每一个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好音,全国播放,立刻红遍了大江南北!
2006 年,《上甘岭》插曲,《我的祖国》被我国自主研制的探月卫星 “嫦娥一号” 带上了太空,绕月而响。
86 岁高龄的人民艺术家郭兰英再次登台献唱《我的祖国》

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中国的家国情怀最强烈时刻,还是起源于近代一二战时期,民族到了需要挽救危亡的时刻。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具有家国情怀

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体现了家国情怀 “爱家” 与“爱国”的一体性。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家国情怀早已沉淀为中华儿女的内在品格,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

**国是第一位的,没有国就没有家,没有国家的统一强盛就没有家庭的美满和个人的幸福。**国家好、民族好,家庭才能好。当然,**也只有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家国情怀,提倡爱家爱国相统一,让每个人每个家庭都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作出贡献。 作者:天枢本喵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历史的星空之中,有那么一个朝代至关重要。它结束了五代十国长期的混战局面;它在经济、教育、科技、文化等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它领先于世界大国,对人类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为璀璨的星空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个朝代是一个让人感到懦弱和骄傲同在的朝代,这就是宋代。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家国情怀。宋代文人在文学和军事等方面把这一情怀表现的淋漓尽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精忠报国的抗金名将岳飞,视死如归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在他们眼中国是第一位,没有国就没有家,没有国家都统一就没有家庭的美满和个人的幸福。他们身上所表现出的家国情怀影响着世世代代都人民。

“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概括了陆游平生的心愿和志向,其忠贞勇毅令人钦敬和仰慕;“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承载着作者收复山河的心愿和梦想, 涌动着诗人驰聘疆场的激情与豪情;“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临终前陆游仍然魂牵梦系复兴大业和国家安危, 耿耿忠心与日月争辉,家国情怀和民族精神已内化为陆游的一种生存方式。

与陆游比肩齐名的南宋爱国词人当属辛弃疾,辛弃疾是南宋政坛上一位壮怀伟志的豪杰,也是当时词坛上的一位 “横绝六合, 扫空万古” 的泰斗级人物。纵观辛弃疾的一生, 恢复中原收复失地也是其诗词抒写的原点和状摹的重心。辛弃疾虽不是久经沙场的骁勇悍将,但却多有咏史之悲怀古之殇,其所作《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等名篇佳构,笔力雄健, 风格奇崛, 浸透着对故国土地和亲人的热爱和眷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通过描写戎马生涯和军旅场景, 表达了词人意欲力挽狂澜、希冀重整河山的理想追求;“追往事, 叹今吾, 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词作气势磅礴,奔放俊畅,通过追叙青年时代意气风发的倥偬岁月, 表现了作者以家国为重、不计个人荣辱的春秋大义;“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抒写了作者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的坚韧品格; "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

《我用残损的手掌》戴望舒

我用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障,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江南的水田,那么软…… 现在只有蓬蒿;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恨的江山,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
  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
  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
  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
  蝼蚁一样死…… 那里,永恒的中国!

中国精神是集体奉献精神

中国几千年历史积淀,从忠君到爱国,别的国家根本学不来 bacteria66

我们有华夏大平原,华夏精神,农民精神,华夏民族由中原向四方扩张,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三千年多年,商国之前是传说,缺少文字考证,勇敢,智慧,善于思考,意志坚定,正义,勤劳,比西部精神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莫道石人一只眼,挑起黄河天下反。敢于反抗。吕振雨

引用台词:
辜鸿铭讲 “中国人的精神” 中发问:“外国人在中国呆的越久越喜欢中国人,为什么?”

辜鸿铭回答道:“因为中国人的温良,温良是一种力量,是一种同情和人类智慧的力量。中国人有同情的力量是因为生活在一个完完全全彻彻底底的心灵的生活里,这是与洋人最大的不同。中国人的全部生活是一种情感生活,是一种来自人性深处的情感,是心灵的激情和人类之爱的情感。”

感悟:所谓原因和结果一般有两种大的现象即一因多果和多因同果,不同的原因可能会造成最后同一个结果,而同一个原因可能最后会造成同一个结果。为什么说中国人的全部生活是一种情感生活,因为在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里面我们非常讲究家庭关系的重要性,从狭义的角度上来说中国人的个人发展都是在直接改变一个家庭的幸福程度,家庭作为我们生活中绝大多数关系当中最持久最稳定的圈子,也必然会让我们更愿意去为之付出和努力。而从广义上来说,中国自古以来就有 “家国情怀”,现有家再有国,没有国何来家等精神理念贯穿在祖祖辈辈的思想之中。所谓的三纲五常等理念都充分反映了家国情怀的深厚性,乃至至今,仍然有很多人在坚守这样的理念。而这些种种的文化和精神的传承正是我们和洋人所不同之处,我们的儒家思想,日学益增,墨家思想,兼爱天下等都让我们一直都处在一个积极向上,为了镇,善,美的未来而努力,这种努力不是简单的为了自己,或者说只是为了家庭,而是最后都能够促进一个国家真正强大和复兴的关键原因,所以我以为中国人的与众不同是几千年思想文化的与众不同,是中国人内心深处的博爱的与众不同,是中国人吃苦耐劳的精神的与众不同,而这些种种原因都最后使得中国人必定会更加强大,中国也必将赢得伟大复兴之路。

同根同源同文同种的两岸同胞之一与妻书(台湾流行音乐之童安格歌曲诀别)

位卑未敢忘忧国 哪怕即将失去你 重读与妻书 当年我能够出口成诵的背下来 现在只能看看了字字是情,亦字字是国。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吧。

不写了 转载他人的吧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 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齐秦胞姐齐豫 97 年专辑《骆驼 · 飞鸟 · 鱼》中的单曲《觉(遥寄林觉民)》了。“刹那即永恒”,许常德 & 齐豫携手填就的歌词以一个妻子的特殊口吻,缓缓铺陈开史诗般终其一生的苦恋,加上郭子(郭蘅忻)情绪起伏波澜壮阔的谱曲,闻之催人泪下。

童安格是胖公鸡最推崇的男歌手,李宗盛眼中 “歌如其人” 的典型代表。他那张环球复刻宝丽金的 CD 唱片《梦开始的地方》(1989)买来收藏已经好几年了,却依旧保存完好,没有撕开过封条。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第四轨惨遭河蟹的某 JIN 歌咱就不去提了,对此专辑的注意力几乎全在《等我一起入梦》、《借我一点爱》和标题主打身上。早知道那里头有《诀别》这首歌,之前耗时几个星期费心总结的 “童安格精挑细选 74 首” 尽可以扩编成含金量更足的 75 首,和只在内地出版的《童安格歌曲精选 75 首》(五碟套装)别一别苗头,把缺憾减少到最低,绝对是该和《一生中的第一》排同等级别的沧海遗珠。只能说,对他的爱还是不够深刻,暂时达不到资深歌迷的硬性标准,往后得好好努力,加加油才行。

林觉民,福建闽侯人,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中国历史上著名的 “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之一。天资聪颖,自幼饱读诗书,文采出众。少年时即接受民主革命思想,崇尚自由民主学说,深感教育同官场一样腐化,无意求取功名,愤而罢考科举私办学堂。口才甚佳极擅演讲,屡屡公开宣扬革命道理,激发民众的爱国主义热情。1907 年,刚刚 20 岁的林觉民挥别爱妻陈意映,自费东渡日本留学,研习英 / 德 / 日等多国语言,不久加入中国同盟会成为福建分会骨干。1911 年年初,同盟会在香港设立统筹部,开始策动反对清政府的广州起义。林觉民得知后积极响应,从日本回福建召集革命志士 20 余人赴港,其间不断往返广州和香港,负责各地人员的护送工作。4 月 24 日深夜,林觉民于起事前最后一次探望过家人,在香港借一方素帕含泪写下给父亲的《禀父书》及给妻子的《与妻书》。三天后的黄昏,这个 “面貌如玉、肝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 的奇男子终因起义失败为国捐躯殒命广州天字码头,年仅 24 岁。得悉噩耗的陈意映难抑悲恸万念俱灰一度欲寻死,苦熬两年后病逝,一缕芳魂亦追随亡夫而去,年仅 22 岁。

童安格词曲的《诀别》以林觉民生离死别的《与妻书》为创作背景,系华视 89 年单元剧《六壮士之 “林觉民篇”》(四集)量身定制的主题曲。该剧男女主人公均由港星出演,何家劲的林觉民 + 魏秋桦的陈意映,本身就自带侠客、侠女气场,形象刻画入木三分。论曲风之凄美哀怆,《诀别》与童安格另一代表作《花瓣雨》似乎各领风骚(尤其假声部分异曲同工的画龙点睛堪称华彩),然而论题材格局论人文内涵论历史价值,《诀别》的经典性就远不是单纯描绘痴男怨女情爱纠缠的《花瓣雨》所能比拟的了,一听之下立见高低。处在那个白色恐怖横行的动荡年代,儿女情长 VS 豪情满怀,两者之间身不由己的冲突交锋可谓是常态。“铁血丈夫” 林觉民对妻子陈意映的真挚爱情、为国为民甘愿肝脑涂地的义无反顾,在童安格百转千回的歌声中血肉丰满纤毫毕现,辅以欲言又止的旁白,涕泪与笔墨齐下的场景竟跃然眼前。不负天下负了卿,只愿“天下情侣不再有泪如你”。不忍生命就此失去其存在的意义,狠下心肠将深爱的妻子抛诸脑后转身寻觅另一种永恒,更添几许荆轲刺秦从容赴死的悲壮决绝,令人无比钦佩和感慨,久久不能释怀。

《诀别》(华视《六壮士之 “林觉民篇”》主题曲)
作词:童安格 / 刘虞瑞
作曲:童安格
夜冷清
独饮千忧万虑
难舍弃
思国心情
灯欲尽
独锁千愁万绪
言难启
诀别吾妻
烽火泪
滴尽相思意
情缘魂梦相系
方寸心
只愿天下情侣
不再有泪如你
烽火泪
滴尽相思意
情缘魂梦相系
方寸心
只愿天下情侣
不再有泪如你
口白:
(意映卿卿如晤,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
吾作此书,
泪珠和笔墨齐下,
唉……
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海浪的冲击
爱一个人尚且不易,更何况是爱一个处于水深火热的国家。

《与妻书》可谓是 21 世纪最伟大的一封情书。字字都是深情与不舍,句句都是无奈与痛楚。书信中表达了无法与妻子相伴一生的遗憾与歉意,以及捐躯赴国难,视死如归的决心。
这封书信中的每句话都值得细细咀嚼与回味,开篇的 “卿卿” 二字,温柔深情。好似春日的一股暖流涌入胸膛,感人至深。感人至深。“吾至爱汝”,简单四字,却道尽丈夫对妻子的爱之深沉。“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道出丈夫真挚的心声。如此的爱恋,却不能够相守一生。都完全完不由自主的滚落泪珠。乱世纷扰,林觉民为大爱,为大局而不得已将个人的小我埋藏在心底,只为守护万家灯火,守护千千万万他人的爱。

多想在这翠绿间,与你一起挽手相依
读这封书信时,我常常在想,林觉民是以怎样一种心态与心情写完信件的?我想想他就着昏暗的灯光,颤抖着,流泪着,心痛着写下与妻子来世的约定。写下舍小家为大家的义气凛然。是啊!英雄的盔甲下也不过是凡人的肉体,有着凡人应有的一切情感,但是英雄可以在选择面前义无反顾地为天下生灵做出牺牲,舍弃自己的情感。

未负天下,却独负一人,独负了自己的至爱。复兴中处处可感作者的欲言又止,欲止又不得而言。想把自己的每一份深情都铺展于信纸,又怕内疚与悲愤淹没自己,割舍不下啊,又不得不割舍。觉民这一别就为革命献身,以天下为己任,他要守护太多太多的人,就无暇保护意映一人。唉,浑浊黑暗的世界,爱情十有九悲,个人的幸福与国家的前途太难两全。
满清未造,革命党人,历艰难险巇,以坚毅不挠之精神,与民贼相搏,踬踣者屡,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吾党菁华,付之一炬,其损失可谓大矣!这是广州起义的描写,林觉民正是在这场起义前写下《与妻书》。侠骨柔情,情深意重。
夜冷清,独饮千言万语,难舍弃思国心情。灯燃尽,独锁千愁万绪,言难启,诀别吾妻。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麦洁文经典歌曲念故乡

念故乡
  床前月光,地上银霜
  低头思念我故乡
  床前月光,地上银霜
  故乡来到我梦乡
  那山也青水也青的好地方
  人也亲来花也香
  那牛也肥马也壮的好故乡
  我把你向往
  那天也高地也广的好地方
  风和日丽好春光
  那稻花香鱼满仓的好故乡
  你又换新装
  床前月光,地上银霜
  低头思念我故乡
  轻轻的问,冥冥的想
  别来你可无恙
  有多少多少心里话要对你讲
  就象孩儿见爹娘
  有多少多少歌儿想对你唱
  倾诉我衷肠
  这千句话万首歌情深长
  赤子之心把你想
  这千句话万首歌化愿望
  愿你更富强

和平统一台湾是同文同种血脉相连的大陆人民对台胞的《等待你回航》的期待

台湾与大陆本来就是同文同种血脉相连 同是华夏子孙 同文同种血脉相连

《望台湾》(第六版 <三>) ——和中国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望大陆》诗 李汉雄律师
《望台湾》
泱我于沧海之舫兮,望我台湾;台湾在眼前兮,期盼团圆。
泱我于沧海之舫兮,望我同窗;同窗在眼前兮,等你归航。
天苍苍、野茫茫,海之舫,家有堂。
这首是以兄弟和同窗(同学、同乡、同好,乃至同党)的出发点来描述伟大的心情的。两岸同胞,血脉相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手足不能分开,骨肉岂能割裂?
于老先生满怀悲情写下了这首《望大陆》的泣血之作,可谓是字字血、声声泪,字里行间带着 “欲罢不能” 的思想情感;读之、不禁使人潸然泪下!
抑郁失眠:同文同种的两岸同胞之一
抑郁失眠:同文同种的两岸同胞之二
抑郁失眠:同文同种的两岸同胞之三
一直到
抑郁失眠:同文同种的两岸同胞之五十四
抑郁失眠:同文同种的两岸同胞之八十七
共八十多篇
位卑未敢忘忧国 哪怕即将失去你 重读与妻书 当年我能够出口成诵的背下来 现在只能看看了字字是情,亦字字是国。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吧。
不写了 转载他人的吧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 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林觉民,福建闽侯人,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中国历史上著名的 “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之一。天资聪颖,自幼饱读诗书,文采出众。少年时即接受民主革命思想,崇尚自由民主学说,深感教育同官场一样腐化,无意求取功名,愤而罢考科举私办学堂。口才甚佳极擅演讲,屡屡公开宣扬革命道理,激发民众的爱国主义热情。1907 年,刚刚 20 岁的林觉民挥别爱妻陈意映,自费东渡日本留学,研习英 / 德 / 日等多国语言,不久加入中国同盟会成为福建分会骨干。1911 年年初,同盟会在香港设立统筹部,开始策动反对清政府的广州起义。林觉民得知后积极响应,从日本回福建召集革命志士 20 余人赴港,其间不断往返广州和香港,负责各地人员的护送工作。4 月 24 日深夜,林觉民于起事前最后一次探望过家人,在香港借一方素帕含泪写下给父亲的《禀父书》及给妻子的《与妻书》。三天后的黄昏,这个 “面貌如玉、肝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 的奇男子终因起义失败为国捐躯殒命广州天字码头,年仅 24 岁。得悉噩耗的陈意映难抑悲恸万念俱灰一度欲寻死,苦熬两年后病逝,一缕芳魂亦追随亡夫而去,年仅 22 岁。
童安格词曲的《诀别》以林觉民生离死别的《与妻书》为创作背景,系华视 89 年单元剧《六壮士之 “林觉民篇”》(四集)量身定制的主题曲。
《诀别》(华视《六壮士之 “林觉民篇”》主题曲)
作词:童安格 / 刘虞瑞
作曲:童安格
夜冷清
独饮千忧万虑
难舍弃
思国心情
灯欲尽
独锁千愁万绪
言难启
诀别吾妻
烽火泪
滴尽相思意
情缘魂梦相系
方寸心
只愿天下情侣
不再有泪如你
烽火泪
滴尽相思意
情缘魂梦相系
方寸心
只愿天下情侣
不再有泪如你
口白:
(意映卿卿如晤,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
吾作此书,
泪珠和笔墨齐下,
唉……
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海浪的冲击
爱一个人尚且不易,更何况是爱一个处于水深火热的国家。
《与妻书》可谓是 21 世纪最伟大的一封情书。字字都是深情与不舍,句句都是无奈与痛楚。书信中表达了无法与妻子相伴一生的遗憾与歉意,以及捐躯赴国难,视死如归的决心。
这封书信中的每句话都值得细细咀嚼与回味,开篇的 “卿卿” 二字,温柔深情。好似春日的一股暖流涌入胸膛,感人至深。感人至深。“吾至爱汝”,简单四字,却道尽丈夫对妻子的爱之深沉。“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道出丈夫真挚的心声。如此的爱恋,却不能够相守一生。都完全完不由自主的滚落泪珠。乱世纷扰,林觉民为大爱,为大局而不得已将个人的小我埋藏在心底,只为守护万家灯火,守护千千万万他人的爱。
多想在这翠绿间,与你一起挽手相依
读这封书信时,我常常在想,林觉民是以怎样一种心态与心情写完信件的?我想想他就着昏暗的灯光,颤抖着,流泪着,心痛着写下与妻子来世的约定。写下舍小家为大家的义气凛然。是啊!英雄的盔甲下也不过是凡人的肉体,有着凡人应有的一切情感,但是英雄可以在选择面前义无反顾地为天下生灵做出牺牲,舍弃自己的情感。
未负天下,却独负一人,独负了自己的至爱。复兴中处处可感作者的欲言又止,欲止又不得而言。想把自己的每一份深情都铺展于信纸,又怕内疚与悲愤淹没自己,割舍不下啊,又不得不割舍。觉民这一别就为革命献身,以天下为己任,他要守护太多太多的人,就无暇保护意映一人。唉,浑浊黑暗的世界,爱情十有九悲,个人的幸福与国家的前途太难两全。
满清未造,革命党人,历艰难险巇,以坚毅不挠之精神,与民贼相搏,踬踣者屡,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吾党菁华,付之一炬,其损失可谓大矣!这是广州起义的描写,林觉民正是在这场起义前写下《与妻书》。侠骨柔情,情深意重。
夜冷清,独饮千言万语,难舍弃思国心情。灯燃尽,独锁千愁万绪,言难启,诀别吾妻。
原来经常唱着满江红骑着自行车潇洒而去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怀念 怀念 青春不在 精忠报国 和平统一 天下大同
龙的传人》里 “百年前宁静的一个夜,巨变前夕的深夜里,枪炮声敲碎了宁静的夜” 已经成为过去,“现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要挑衅中国,恐怕得先琢磨琢磨了”。
龙的传人
歌词如下: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江, 它的名字就叫长江,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河。
它的名字就叫黄河,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 它的名字就叫中国。
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 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 巨龙脚底下我成长。
长成以后是龙的传人,黑眼睛 黑头发 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
潘安邦是外婆的的澎湖湾的原唱 但实际上 在大陆 大家能听到的最早的是张明敏的版本 张明敏不仅演唱了我的中国心 外婆的澎湖湾 还有爸爸的草鞋 当时外婆的澎湖湾在大陆也是家喻户晓 很流行 所以外婆的澎湖湾不仅是潘安邦的外婆的澎湖湾 也是全国人民的外婆的澎湖湾
龙应台香港大学演讲却全场合唱《我的祖国》!
龙应台在香港大学发表名为《大学问:一首歌,一个时代》的演讲。
作家龙应台,带着大家回顾不同时代倾听过的歌。她说,“一首歌能够经历数十年依然不被忘记,是因为它是时代、是历史,更是每一个人的回忆与安慰。”
“歌有自己的脚,然后它走自己独立的路。”
接着,龙应台问了,你们的启蒙歌是哪一首呢?
香港浸会大学的副校长周伟立拿到话筒后回答:“我想是我进大学的时候,好多师兄带我们唱的《我的祖国》。(港大大学副校长操着广普答道:是大学师兄们教的《我的祖国》。)
龙应台不敢相信,反问了一句,“真的?《我的祖国》怎么唱,头一句是什么?”
随即,听众席上有个微弱的声音起了个头:“一条大河波浪宽~ 风吹稻花香两岸~”
渐渐地,更多的听众开始加入,连唱了 5 句,最后变成了一场全场大合唱….
第一句唱起的时候,歌声还很单薄,有点怯生生地。但越往后唱,现场加入的人也越多,歌声越大。最后,观众们连唱了 5、6 句,到最后一句时已经变成了全场大合唱!
龙应台谜之尴尬地笑了……
一条大河波浪宽 不管你是哪里的人,家门口总会有条河,只要一想起家,就会想起这条河
《我的祖国》
歌曲原唱:郭兰英
填 词: 乔羽
编 曲: 刘炽
一条大河波浪宽 风吹稻花香两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 听惯了艄公的号子
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姑娘好像花儿一样
小伙儿心胸多宽广 为了开辟新天地
唤醒了沉睡的高山 让那河流改变了模样
这是美丽的祖国 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 到处都有明媚的风光
好山好水好地方 条条大路都宽畅
朋友来了有好酒 若是那豺狼来了
迎接它的有猎枪 这是英雄的祖国
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到处都有青春的力量 好山好水好地方
条条大路都宽畅 朋友来了有好酒
若是那豺狼来了 迎接它的有猎枪
这是强大的祖国 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片温暖的土地上 到处都有灿烂的阳光
《一条大河》出自于歌曲《我的祖国》,是中国大陆电影《上甘岭》(1956 年出品)的插曲。乔羽词,刘炽曲,原唱者是中国女高音歌唱家郭兰英。
当年龙应台在北京大学演讲,语出惊人:谁在乎 “大国崛起” ?至少我不在乎。我在乎的是刚才我所说的文明刻度——你这大国怎么对待你的弱势与少数,你怎么包容意见不同的异议份子。这,才是我在乎的。谁又在乎 “血浓于水”?至少我不那么在乎。如果我们对于文明的尺度完全没有共识,如果我们在基座的价值上,根本无法对话,“ 血浓于水 ” 有意义吗?请不要跟我谈 “ 大国崛起 ”,请不要跟我谈 “ 血浓于水”。所以这就完全说明了龙应台的立场是错的歪的 想想实在可笑,这类人不是真傻就是真坏。在中国语境里,我们把自己和国联系在一起的,国家是一个词。而在西方世界语境里,国家是两个词,国就是国,家就是家。在中国,小民的尊严与国家的崛起密不可分,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欧美人喜欢站在制高点去指责别人,表达自己的圣母,感动他们自己。真正遇到事情了,一个个都自私得要命,人性的丑陋全部暴露,简直就是恶魔转世。作为名人还被西方思想洗脑,没有整体全局观,接受西方自私的利己主义思想,不是很可悲吗?
为什么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的祖国》这首歌依然有如此的感染力,甚至能在两岸青年团体中得以传唱,网友给出了最好的回答。
面对这种扑面而来的集体记忆,龙应台试图用简单的一句 “大河就是大河, 稻浪就是稻浪罢了” 来诠释,不免显得有些突兀和勉强,也引起了不小争议。
对此,龙应台本人亲撰短文《大河就是大河》授权《南方周末》发表。
有时候,真的,大河就是大河,稻浪就是稻浪罢了。
真的吗 我不认同
试问塞尔维亚在疫情之下有尊严么?北约轰炸南联盟时南联盟有尊严么?意大利作为 G7 成员国在疫情之处有尊严么?人作为群居物种,天然自带种群分类和民族认同。种群人数越多,个体存活率越高。有了存活率才能谈到个人尊严。龙应台之流最喜欢这种似是而非的概念。试问一个人如果连安全问题都解决不掉,谈何个人尊严?没有大国崛起,哪有小民尊严?回顾一下 1840 年到 1949 的中国百年史,就知道这句话多么的无知!在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枪炮下,中国人有尊严可言吗?国家不崛起,民众何来尊严。治大国,何来人人满意?无国强,哪有国民尊严?大清朝一等侯,李鸿章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有尊严吧!但国弱出去什么都不是,受人欺负,遇枪击都不能休息,押上谈判桌签赔款条约。
这首歌为什么能够打动人? 既然龙应台也认为歌曲的力量强于刀剑, 那么这首歌震撼人心的地方恰恰在于那种对于祖国的炽热情感, 不是诉诸革命激情, 也不是空喊口号, 而就是从身边的一条河、一个人说起, 这一条河、一个人已经不是单纯的自然和人群, 而是这个国家的具体形象, 是人们爱国情怀的载体, 当然是最淳朴的情感, 因此从 1956 年至今依然长盛不衰。
等待你回航
林翠萍 - 台湾歌手
林翠萍,1967 年 3 月 15 日出生于中国台湾省彰化县,台湾女歌手。代表作品有《风飞沙》《绵绵细雨的夜晚》。
歌曲:《等待你回航》
歌手: 林翠萍
所属专辑:《绵绵细雨的夜晚》
歌词:
遥望海上的波浪,
我的心儿也会荡漾,
为何过了约定的日子,
还等不到你的归航。
遥遥遥,遥望茫茫大海,
浪浪浪,浪花卷起忧伤。
你说要成功回家乡,
我心里也是这么想,
每天等着你的回航,
穿上你送我的衣裳。
站在这港边望又望,
嗬,望又望,
只有那海鸥在飞翔。
遥望海上的波浪,
我的心儿也会荡漾,
为何过了约定的日子,
还等不到你的归航。
遥遥遥,遥望茫茫大海,
浪浪浪,浪花卷起忧伤,
你说要成功回家乡,
我心里也是这么想,
每天等着你的回航,
穿上你送我的衣裳。
站在这港边望又望,
嗬,望又望,
只有那海鸥在飞翔。
遥望海上的波浪,
我的心儿也会荡漾,
为何过了约定的日子,
还等不到你的归航。
遥遥遥,遥望茫茫大海,
浪浪浪,浪花卷起忧伤,
你说要成功回家乡,
我心里也是这么想,
每天等着你的回航,
穿上你送我的衣裳。
站在这港边望又望,
嗬,望又望,
只有那海鸥在飞翔。

望大陆

于右任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  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  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  天苍苍,野茫茫,**

**  山之上,国有殇!**
《望台湾》(第六版 <三>) ——和中国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望大陆》诗 李汉雄律师
《望台湾》
泱我于沧海之舫兮,望我台湾;台湾在眼前兮,期盼团圆。
泱我于沧海之舫兮,望我同窗;同窗在眼前兮,等你归航。
天苍苍、野茫茫,海之舫,家有堂。

这首是以兄弟和同窗(同学、同乡、同好,乃至同党)的出发点来描述伟大的心情的。两岸同胞,血脉相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手足不能分开,骨肉岂能割裂?
当年国共两党争雄,中国共产党胜出,中国国民党及其 “国民政府” 带领残余势力窃据台岛,偏安东南一隅!成为了中国主权下的一个地方割据势力。台湾地方当局不惜出卖祖宗,“挟洋自重”、妄图靠美国撑腰,试图与大陆“分庭抗礼”,而酿成了台海问题。
台湾本属于华东地区 “七省一市” 中的一个省份,距离大陆并不远。登岛的大部分军政人员都是 “台独” 分子眼中的 “外省人”。毫不客气的说,台湾成为了中国的“一个叛乱的地方省”;既然是“叛乱” 的地方政权,中央政府都有合理合法的 “平叛” 的民意基础和历史理由。
中央政府却尽最大的善意,从 “一纲四目” 到“一国两制”,为了减少流血牺牲,宁愿给回归的台湾省“放权”。集最大的努力在争取台湾人民和台湾地方当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大陆的每一个人也都在期盼着台湾能够“回航”,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本诗中,“祈盼团圆”是改变韵律歌曲《祈盼团圆》之名,同时 “等你归航” 也是《等你归航》这首歌曲的名称,两首歌曲深情款款、爱恋深远,起诉了分离之殇的痛苦,体现了大陆同胞对台湾省的殷切希望。
于老先生满怀悲情写下了这首《望大陆》的泣血之作,可谓是字字血、声声泪,字里行间带着 “欲罢不能” 的思想情感;读之、不禁使人潸然泪下!作者的命运和中华的国运是紧密连接在一起的。一九八二年廖承志以年兄身份 “致信” 蒋经国,希冀开启统一大门;无奈小蒋自个儿弄了个 “三不” 政策困缚了自己的手脚,直至走进了棺材,也没有 “解开” 过。
“家有堂”,虽然面临着 “国有殇” 的局面,但对于安土重迁、叶落归根的中国人来说,家有高堂在,怎敢 “胡乱” 去“远游”,还不回来啊?家堂就是祖堂、祠堂,祖宗都不祭祀了,这他妈的不就是个不肖子孙吗?
对于台湾来说,大陆就是台湾的根。大陆就是 “正堂”,台湾总有那么一小人想私设 “衙门”,数典忘祖;试图分庭抗礼?你玩儿得起吗?在这里我个人还是奉劝台独分子们几句话,要想多活几年,就省省吧。

对台胞实施群众路线是大陆进行和平统一台湾中掌握主动权的策略问题

我们总去被动应对不如自己掌握主动权
**毛主席用他的战术思路给了我们掌握主动权的的方法指导。**毛主席 1936 年曾说:“无论处于怎样复杂、严重、惨苦的环境,军事指导者首先需要的是独立自主地组织和使用自己的力量。被敌逼迫到被动地位的事是常有的,重要的是要迅速地恢复主动地位。如果不能恢复到这种地位,下文就是失败。主动地位不是空想的,而是具体的,物质的。”
**所以在统一台湾问题上,掌握主动权很重要的。**例如宣布一个昭示天下的统一时间我们大张旗鼓地宣布到时台胞暂时迁回大陆来,从这次新冠疫情台胞纷纷跑来大陆打疫苗这件事可以看出, 台胞来打疫苗并不需要台湾当局同意, 但来打疫苗对接的是我们政府的疫苗管理工作人员, 所以这是民间对政府,中央政府发动群众 大陆群众和台湾群众都发动起来 对台胞搞搞分化 把大多数台胞团结过来 搞搞群众运动 就和平统一了 大陆掌握主动权很重要

引用台湾网友的想和大陆解放军打巷战的言论如下:
大陆人看待台湾有哪些误区? Temo Alen 第二个,菜菜子没打算好好打仗。 如果你真的看过台湾的 “演习” 就会发现分为两种,一个是埋伏在市区的“立体火力点”(比较影响深刻的是地下车库里面一个坦克)和 BTR(步兵战车)在市区飙车,这个明显是打算在居民区开战绑架老百姓给国际社会卖惨(你们还记得前段时间的《八佰》嘛?), 另一个就是反斩首演习,假想敌共军空降兵斩首奇袭,菜菜子在台湾特种部队保护下快速跑路(?) 很明显,菜菜子不想 “自己打”,她更想绑架着台湾居民来演一出…… 国民党时期就经常演出的剧目 “含泪撤退”(孙元良:?)而我军将会在进攻的时候收到 “进攻居民区” 和“对方在居民区向我方开火”以及 “敌首脑出逃” 的三重困境。
引用台湾网友关于认为大陆对台湾台独分子人数多的情况不知晓的无知言论如下:
中国大陆作为主要当事方,又是强势方,主动改变现状,并且对台湾内部情况(至少表现出来的)一无所知,甚至没兴趣知道。
引用结束:
这是台湾网友说的 但实际上大陆对台湾内部门儿清 这是国内事务 台湾网友以为大陆不知道很多人说的岛内大多数人都是台独分子吗 谁不知道这个情况 真有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人吗 这不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吗

这些幻想和大陆进行巷战 打算在居民区开战绑架老百姓给国际社会卖惨这种行为是可笑的 绝对不给台湾这种机会 想这样打偏偏不这样打 就是搞群众运动 搞分化 把台胞暂时接回大陆来 不认同一个中国的愿怎样怎样 一个国家的人口应该由认同这个国家的人组成 目标难道能是找些反贼逆子为以后留麻烦吗 不可能的 大陆仁至义尽后武力登岛 撤退的游轮给你留着 让你随时回头是岸 那些先撤回来的台胞坐在大陆分的使用权房子家里喝茶看统一时的直播 留在岛上不回来的就被炮火吓得钻地洞 哪天大陆不放炮 台胞还是可以往大陆接应的游轮上跑 我们搞个持久战 自愿回来的台胞就在大陆指定时间截止前坐游轮或别的方式回来了 纯属自愿

方案探讨 虚拟设计 大胆假设 小心求证 抛砖引玉 集思广益 和平统一 天下大同

**得民心者得天下。坚持群众路线是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在新时代,必须坚持不懈把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高度重视群众工作,认真改进群众工作,全面增强凝聚力,全面激发广大群众的创造力,凝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磅礴力量。

**
收复台湾问题的和平统一与武力统一是完全对立的吗?到底还能不能和平统一祖国?**

当然不是对立的 要辩证的看 不能简单化粗暴化 直接武力统一是给全国人民留麻烦 管理是个难题 但轻飘飘的所谓和平统一也是留麻烦 管理也是个难题 民众没有畏惧之心 到底听谁的话 就听自己想的自己合适的话还是整个国家令行禁止的话 这是确保台湾岛能长治久安的必要因素

所以必须对和平统一要有个新定义 在武力威慑下的翻天覆地的和平统一 收复台湾时让台胞全部暂时搬回大陆来 台湾岛的土地需要仔细捋一捋 不能有台独分子藏岛上 武力反抗的极端台独分子武力解决 这照样是和平统一 所以肯定能和平统一祖国 不能怕麻烦 现在麻烦 以后省心 和平统一 天下大同
**毛主席用他的战术思路给了我们掌握主动权的的方法指导。**毛主席 1936 年曾说:“无论处于怎样复杂、严重、惨苦的环境,军事指导者首先需要的是独立自主地组织和使用自己的力量。被敌逼迫到被动地位的事是常有的,重要的是要迅速地恢复主动地位。如果不能恢复到这种地位,下文就是失败。主动地位不是空想的,而是具体的,物质的。”

**所以在统一台湾问题上,掌握主动权很重要的。**例如宣布一个昭示天下的统一时间我们大张旗鼓地宣布到时台胞暂时迁回大陆来,从这次新冠疫情台胞纷纷跑来大陆打疫苗这件事可以看出, 台胞来打疫苗并不需要台湾当局同意, 但来打疫苗对接的是我们政府的疫苗管理工作人员, 所以这是民间对政府,中央政府发动群众 大陆群众和台湾群众都发动起来 对台胞搞搞分化 把大多数台胞团结过来 搞搞群众运动 就和平统一了 大陆掌握主动权很重要

台胞的撤离属于平民撤离 与战争有什么关系呢 打仗就是消灭对方有生军事力量 与平民无关 大陆开着全世界的游轮大摇大摆的去接就行了 怕啥啊美日军队开到第二岛链也不管 进了警戒线警告不听就发射导弹打沉它丫挺的 很简单 等着和平统一时 不是我说的派游轮把台胞接回大陆吗 2400 万台胞没多少人的 20 艘五千人的游轮一天就能接回来 10 万人 再上几艘 1.9 万人的游轮 三个月就把台胞都接回来了 台湾岛上没台胞了 只有几个极端武装反抗的台独分子 大陆只用 460 公里射程的火箭炮一种武器就把台湾岛收复了 这属于和平统一 不牵涉台胞 把台胞 2400 万人全部在大陆分散到各县暂时安置 住个一年半载 一起参加大生产劳动 也发点吃喝穿用物资 吃喝穿用物资从轻快有乐趣的的生产劳动中发放 解放军登岛的事情就与台胞的性命安危无关了 那就能沉住气了此方案既麻烦又简单 不能怕麻烦 麻烦点没啥 现在麻烦以后省心 谁离开家心里不是地动山摇 没点畏惧之心怎么以后管理 到底听谁的话 就听自己想的自己合适的话还是整个国家令行禁止的话 这是确保台湾岛能长治久安的必要因素

使用权房子也不是问题 大陆有的是地和建筑企业 一个县多建 3000 套为了以后多用途设计的不浪费的房子就行了 钱县财政出 台胞走后的房租上交县财政一半 有这三千套房子放在那儿 谁敢多乱盖房子危害银行安全 光搞房地产不搞科技研发了吗

所以必须对和平统一要有个新定义 在武力威慑下的翻天覆地的和平统一 收复台湾时让台胞全部暂时搬回大陆来 台湾岛的土地需要仔细捋一捋 不能有台独分子藏岛上 武力反抗的极端台独分子武力解决 这照样是和平统一 所以肯定能和平统一祖国 不能怕麻烦 现在麻烦 以后省心 和平统一 天下大同 台胞都暂时搬回大陆来 对台湾岛彻底地进行打扫卫生 坚壁清野后大陆各市县派驻政府工作人员和居委会人员公安干警等 再加上我们选择的思想觉悟高的台胞工作人员联合起来进行管理才能收复民心 安全稳定和平 派驻工作完成后允许住在大陆的台湾同胞返回台湾岛 和平统一的新定义 就是只有翻天覆地的和平统一才是真正的和平统一

到了大陆官方预先公告定的时间 大陆就开始进行统一 解放军不用先上岸 460 公里射程的火箭炮把高清地图上的军事目标先来上三遍的炮轰 地下的打不到就打不到 炸了洞口就行了 打不到也没关系 路口的地面全是两米深以上的深坑 发电厂 变电所肯定要发射石墨炸弹停电 一直保持停电状态 你愿意咋办咋办 你用柴油发电机或太阳能板只要在居民区是不管的 居民区的基地也先不管 大海上戒严 只有运送食物和医药物资的轮船可放行 别的不允许靠近 大陆海军说了算 游轮照样可接台胞 台军敢放枪放炮的 大陆这边就炮轰反动派 炮轰武装台独分子 炮弹有的是 别放的过了期

台湾岛的电台网络电视台等等在第一天大陆就发射导弹定点清除 事先说明这些地方要精确打击 不要有人员逗留 一开始打击就打击三分之一 接下来给点撤离时间 然后全部打击完 真不撤离的人员就是有提前前往西方极乐的愿望 真要是成全了那也是各得其所 大陆解放军围困上一个月 台胞该撤的都撤了 死不撤离的不是中国人 解放军武力登岛就没啥心理负担了 再来上一遍排炮 在高清卫星的图示下就武力登岛 主要还是依赖火炮和坦克 解放军的性命安全最重要 不要贴身肉搏打巷战 对反抗的火力覆盖之后解放军再出现 台湾没多大 解放军开着坦克一两个月就肃清残敌 台独分子想把我方拖入到裹挟了居民区台胞性命的沼泽里 绝对不给你这个机会 留人就是留认同自己中国人身份的 不是留吃里扒外的黄皮肤的不认祖宗的反贼逆子的

分给台胞的使用权房子也不是问题 大陆有的是地和建筑企业 一个县多建 3000 套为了以后多用途设计的不浪费的房子就行了 钱县财政出 台胞走后的房租上交县财政一半 有这三千套房子放在那儿 还不够台胞住的吗 台胞里面台独分子多这个话是不能这么说的 要以以后真实发生后的情况为准 信誓旦旦的人很多 墙头草的人的也很多 跳着脚的骂的台独分子和不明事理的愚汉也很多 但夜里拉上窗帘 家人悄声商量到底怎么留后路 选择大陆哪个省市地的房子的人也非常多 疫苗都有台胞跑大陆来打的 躲避战争风云台胞不来吗 愿意跑去别处也不拦着 大部分百姓是惜命的 我不信这个信誓旦旦的事儿 人性是复杂的

台独分子的军事预测就是笑话 要是按我的说法 公开 坦荡荡 昭示天下 台独分子照样没招 百姓都惜命 不留后路的是傻瓜 台胞拿着房产证跑大陆来登记得到保护 台胞的台湾岛房产得以保护了 还有额外的好事 大陆还分一套使用权房子呢 然后等着享受和平统一后的安全环境和胜利果实吧 傻的武力拒统的就被忽悠着当了炮灰丢掉了祖先的遗屋 图的啥 自然界的优胜劣汰机制在起作用吧 识时务者为俊杰 清醒的先跑大陆来 不清醒的到蔡英文那儿去做伴 就怕蔡英文已经跑了吧

对于大多数百姓来说 随波逐流是最小的阻力 历史的车轮不能阻挡 这是通向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至于个别不服从大局的台独分子 不在我的方案里 不是中国人待中国土地上干什么 非我族类 其心必异 台独分子愿意出去的在国家没有对其管控前跑出去是他的个人选择 有的华人多年前跑到印度尼西亚也遭遇了不幸 有的过的挺好 孩子还上了名校 俄罗斯的也有 甚至还有去塞尔维亚的 张本智和不是还去了日本吗 这些选择都可以 但是是在不触犯中国法律的前提下 有句话 各行其路 各得其所

有的网友说岛内日本人多 日本人回日本就行了 持有日本护照的是日本人 认为自己是日本人的去日本认祖归宗 日本接收就皆大欢喜 不是中国人 不用留在台湾岛 遣返条例很成熟 若是日裔后代持有台湾岛证件的在法律上讲是中国人 归化这个词大家都明白 中国还有蓝眼白皮肤的归化白人 日本不认同他们是日本人 口说无凭也没用 承认一个中国 接受统一管理的当中国人 不接受的各自寻出路去了
但台湾省是中国的一部分 台独分子愿意去国外讨生活的就去 愿回大陆的回大陆 回大陆的就不是台独分子了 称呼要改 愿意待在台湾省的也可以 历史的车轮不能阻挡 收复是肯定要收复的 就这几年的光景 收复的时候愿意绣红旗的就绣红旗 团结起来一块搞社会主义建设 愿意抵抗的面临的就是无产阶级专政 都是个人选择 不强迫的 台湾人民这个说法是指包括绣红旗的老百姓 人民这个词不是乱用的 台独分子不属于台湾人民 可自寻出路 国外很多地方包括第三世界国家也有很多没建设好的贫穷之地 台独分子也可去了一起建设 文化水平高就贡献大些 能去美国英国可能需要的钱比较多 我不是很清楚 建议有此需要的台独分子直接联系美国或英国政府部门咨询此事宜 如果待在台湾省搞破坏那就会进监狱服刑接受劳动改造 至于能不能改造好这个话题有点远 到时再说吧 你看我说的都有出路 自愿选择 不强迫的 不必担心 还是各行其路 各得其所吧

汉奸狗腿子原来大陆抗日时也有台湾也有 是否镇压财产如何归属归法律处理 个人不具备判别依据和证据 法律是严肃的 统一后法律不会放过坏人的 这个问题交给未来的登岛法官吧 当然 在统一前不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的完全可以另投他处 不是中国人还让待在中国土地上吗 各自寻出路散去了 台胞可以不来大陆的 不强迫 但台湾岛土地是中国的一部分 统一时要打扫卫生的 不能啥人都在这儿待 自己家里不让外人来路不明的长着反骨的白眼狼和不认祖宗的黄皮肤吃里扒外的等等乱住的 各寻出路去吧

有些极端主义偏激的网友说台湾大部分是台独分子 台湾有些台独分子认美国爹 宁可花钱买落后武器也不让台积电支援大陆芯片发展 有的亲日台独分子宁可跪舔日本人 有当年被日本殖民统治的受虐快感也不愿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有些台独分子宁可吃狼奶也不吃亲妈的奶 宁可把钱浪费了结交几个小岛原始落后国家也要充大人 台湾岛愿意认贼做父的很多 想着抱美国大腿的就能让美国给他撑腰 撑啥腰 这不是笑话吗 头上长着反骨的利益在哪里 屁股坐在哪里 为谁说话 维护的谁的利益 说这个干什么 有啥意思吗 这些重要吗 我认为一点也不重要 绿或者蓝已经不重要了 台湾岛怎么想怎么选已经不重要了 这几年统一是肯定的 只是百姓绣不绣红旗的问题 不配合且闹事的不是中国人 这个事情很严重的 不是中国人留在中国土地上干什么 随便台湾岛内如何讨论 现在已经不重要了

统一时间顺势而为 时间点不确定 随机缘变化而定 我的主张是翻天覆地的和平统一 台胞都暂时搬回大陆来 对台湾岛彻底地进行打扫卫生 坚壁清野后大陆各市县派驻政府工作人员和居委会人员公安干警等 再加上我们选择的思想觉悟高的台胞工作人员联合起来进行管理才能收复民心 安全稳定和平 派驻工作完成后允许住在大陆的台湾同胞返回台湾岛

要统一时台胞都暂时搬回大陆来 岛内只剩极端台独分子 武力反抗的台独分子武力解决 照样是和平统一 台胞百姓都在大陆 不受影响 和平统一和武力统一要辩证的看 不能简单化粗暴化 直接武力统一是给全国人民留麻烦 但轻飘飘的所谓和平统一也是留麻烦 所以必须对和平统一要有个新定义 在武力威慑下的翻天覆地的和平统一 收复台湾时让台胞全部暂时搬回大陆来 台湾岛的土地需要仔细捋一捋 不能有台独分子藏岛上 武力反抗的极端台独分子武力解决 这照样是和平统一 所以肯定能和平统一祖国 不能怕麻烦 现在麻烦 以后省心

收复台湾时让台胞全部暂时搬回大陆来 台湾岛的土地需要仔细捋一捋 不能有台独分子藏岛上 武力反抗的极端台独分子武力解决 这照样是和平统一 所以肯定能和平统一祖国 不能怕麻烦 现在麻烦 以后省心 台独也敢收 不用区别 不怕 坦荡荡 一个县多个万把台胞 好管理 想搞破坏的台独分子面临的就是无产阶级专政 台胞百姓照样过日子 没啥影响 大陆新冠疫情都能防控好 万把台胞的吃喝拉撒还弄不了吗

愿意参加轻快活泼的生产劳动等着发各种食品水果牛奶衣物的就参加点劳动 不愿干的看电视 晚上跳广场舞 不愿跳的别怕自己长胖了就行 这都是小事 台独分子也是墙头草 打嘴炮是自嗨 到时选房方案拿出来 晚上照样挑灯夜战研究哪个县的房子可能挑到摇号到 机会还需把握 民进党台独人士晚上也是和老婆孩子争论要哪地的房子 不要的拉到 谁还待在当地为台湾而战吗 跑回来带着房产证的就上交政府登记保护自己在台的房产 指望谁保护台胞呢 还是大陆政府来保护 拿着房产证跑大陆来登记得到保护 台胞的台湾岛房产得以保护了 还有额外的好事 大陆还分一套使用权房子呢 然后等着享受和平统一后的安全环境和胜利果实吧 傻的武力拒统的就被忽悠着当了炮灰丢掉了祖先的遗屋 图的啥 自然界的优胜劣汰机制在起作用吧

识时务者为俊杰 这次看台独分子的表现是否如此 坐凉快地方看戏 全民人都在看 新剧本宏观巨制正在紧锣密鼓筹备中 人员加班到万家灯火亮了又灭 东方之既白 敬请期待以以后真实发生后的情况为准 信誓旦旦的人很多 墙头草的人的也很多 跳着脚的骂的台独分子和不明事理的愚汉也很多 但夜里拉上窗帘 家人悄声商量到底怎么留后路 选择大陆哪个省市地的房子的人也非常多 、

台胞回来后自愿参加县里组织的大生产 若不参加也是自愿 白天看电视逛街不无聊吗 自己花钱吃饭 台胞心里不慌吗 估计要住半年到一年 光支出没收入咋行啊 心里会发慌的 这个大生产活动不提钱 只发吃喝和简单衣物被褥 台胞若一起参加大生产劳动 也就可以发点足够吃喝穿用的自用物资了 这样台胞就不用花钱了 勤俭节约多好 吃喝穿用物资从轻快有乐趣的的生产劳动中发放 够吃够喝再喝点牛奶吃点水果 穿得暖和点就行了 特殊时期别想着发财 解放军登岛的事情就与台胞的性命安危无关了 那就能沉住气了

台胞不往大陆跑还待在当地为台湾而战吗 跑回来带着房产证的就上交政府登记保护自己在台的房产 指望谁谁保护台胞 还是大陆政府来保护 台湾当局指望着台胞当炮灰呢 那个话能听吗 听了不傻了吗 别人拿着房产证跑大陆来登记得到保护 等着享受和平统一后的环境和胜利果实 傻的就被当了炮灰丢掉祖先的遗屋 图的啥 自然界的优胜劣汰机制在起作用吧

识时务者为俊杰 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里来吧 一起干点活吧 有利身体健康 不愿干就看电视 一起晚上跳个广场舞也不错 等别人发吃的东西水果的时候可不要眼红呦 劳动创造价值也产生美 也产生和谐亲密的关系 皆大欢喜 一个县多个万把台胞 好管理 万把台胞的吃喝拉撒还弄不了吗 愿意参加轻快活泼的生产劳动等着发各种食品水果牛奶衣物的就参加点劳动 不愿干的看电视 晚上跳广场舞 不愿跳的别怕自己长胖了就行 这都是小事

疫苗都有台胞跑大陆来打的 躲避战争风云台胞不来吗 愿意跑去别处也不拦着 大部分百姓是惜命的 我不信这个信誓旦旦的事儿 人性是复杂的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现在长城内外的百姓并无任何区别
台独分子也是墙头草 打嘴炮是自嗨 到时选房方案拿出来 晚上照样挑灯夜战研究哪个县的房子可能挑到摇号到 机会还需把握 民进党台独人士晚上也是和老婆孩子争论要哪地的房子 不要的拉到 谁还待在当地为台湾而战吗

如果武力收复 倒是很简单 几天就完事 但是后面的管理不容易 民心比土地难收复 若是和平统一 现在怎么做思想工作呢 我在想从台胞纷纷来大陆打疫苗这件事可以看出 台胞来打疫苗并不需要台湾当局同意 但来打疫苗对接的是我们政府的疫苗管理工作人员 所以这是民间对政府 所以如果大陆盖了房子免费提供给台胞使用 在网上一公布就行了 台湾同胞就在网上填表申请了 并不需要台湾当局同意 大陆只要把各种房源所在市县的图片介绍 房源介绍都放在网上就好了 台湾同胞会踊跃网上填表申请的 热潮谁也无法阻挡 跑到大陆看房旅游的络绎不绝 祖国大好河山尽收眼底 能不回归吗 你想想吧 这种免费分房子的好事别人都在抢 自己无动于衷是傻还是咋地 不可想象 所以此方案有很大的可行性 台胞必须先暂时迁到大陆来才好派驻我们的工作人员 再加上我们选择的思想觉悟高的台胞工作人员联合起来进行管理才能收复民心 安全稳定和平 补充思路 如果既要了房子 但在大陆喊话暂时撤离时不听招呼怎么办 到时候是强制撤离 通知时间一到 若台湾当局不配合拉闸停电 先发射石墨炸弹让其停电 没电怎么生活 一直保持停电状态 但是打开一条撤离通道 有大陆轮船接送想回大陆已分房的家庭 等到没有主动想回的以后 强制送回的费用在以后大陆分给此家庭的住房后面的出租收益中扣除 我在文章中已说过租金的另一半在刨除物业费后可作为大陆旅行住宿的车费代用券和宾馆酒店房费代用券发放 那这些强制遣返费用在代用券处扣除 反正钱需由不听招呼者承担 不能主动不主动一个待遇

例如宣布统一时间暂定为 2035 年前的某一个时间,我们大张旗鼓地宣布到时台胞暂时迁回大陆来,从这次新冠疫情台胞纷纷跑来大陆打疫苗这件事可以看出, 台胞来打疫苗并不需要台湾当局同意, 但来打疫苗对接的是我们政府的疫苗管理工作人员, 所以这是民间对政府, 所以如果大陆盖了只提供使用权的房子提供给台胞,让台胞在政府接管台湾岛时暂迁回大陆时使用, 在网上一公布就行了, 台湾同胞就在网上填表申请, 并不需要台湾当局同意, 大陆只要把各种房源所在市县的图片介绍, 房源介绍都放在网上就好了,公开宣布政府的爱民政策,免费提供台胞的安居之所, 台湾同胞会踊跃网上填表申请的, 选房看房热潮比大陆打疫苗要高,避免接管时台独分子可能制造的混乱,想要安全并拥有大陆使用权住房的愿望无法阻挡, 跑到大陆看房旅游的络绎不绝 ,祖国大好河山尽收眼底, 心里能不触动吗, 此方案有很大的可行性,**为了以后的长治久安,台湾岛的土地必须仔细捋一捋,不能让台独分子藏在岛上,只有台胞先暂时迁到大陆来才好派驻我们的工作人员,再加上我们选择的思想觉悟高的台胞工作人员联合起来进行管理才能收复民心,实现安全和平与稳定。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强大能力!**没人不需要房子 早晚统一 台湾同胞不会有人不要大陆免费房子的 有谁不要 那不傻了吗 另外这些房子最终是不会空置浪费的 哪怕没有多少认同祖国统一的台胞选 打疫苗都有来的 分房子不来吗 我可不信这个事 来多少算多少 不嫌少 来的就是中国人 不来的是自我选择 并不强迫 仁至义尽 并不推迟武力登岛的时间安排

房子在设计规划时肯定多用途设计 没人选也不会浪费的 有以后的用途 也往外出租 有这三千套房子放在那儿 谁敢多乱盖房子危害银行安全 光搞房地产不搞科技研发了吗 以后主要研发光刻机 把世界集成电路的产量都抓在中国手里 原来出口一亿条裤子换一架飞机的时代一去不返了 现在正是转向科技富国的好时机
我们有的是建筑企业 花点建筑材料人工费 划拨些土地 就避免了战争 因为台胞大部分都在大陆 统一时不受影响 武力登岛去管理反抗的武装极端台独分子并不影响我们照样是和平统一 国际舆论上也是和平统一

我的方案也没想着这么容易 但不能怕麻烦 现在麻烦以后省心 我提出的在宁夏或新疆黑龙江这些地方盖房子也并不是想着台胞真的来住 只是统一时的暂居点而已 分散开可减轻财政负担 投入成本压力摊开了 风险也局限在各个县市内 在看房选房的过程中台胞可看见祖国大好河山和县城农村真正的变化 以后发的代用券也是促进了台胞在大陆的旅游业的消费 不是单方面的光想着台胞受益 另外这些房子最终是不会空置浪费的 真要实施的话 自然有宣传和组织网上登记的工作安排 现在是纸上谈兵的笑谈而已

有的网友说:我们要用一辈子工作来买一套房子,凭什么给这帮星夜绣红旗的 2000 万哇一人送一套?不必眼红了 使用权 不能买卖的 以后出租费用一半归政府 要不怎么办 真是武力消灭吗 不至于 能少死人就少死人 都来了好登岛无后顾之忧 你若想住此房等台胞搬回去再到政府那儿租 估计贵的千数块 便宜的不超过 300 元 绝大部分在县城 市里的少吧 河南山东陕西陕北都不少 有的在黑龙江 也有的在新疆 坐火车几千公里远 还有在甘肃的县城的 有在富地方的有在穷地方的 别惦记了 绝大多数在县城 到时租吧 便宜 以后台胞拿到不到一半的出租收入代用券也是大陆坐车住宾馆 这个钱促进旅游 花在大陆 大陆老百姓也挣两个 亏不了的

这个提供给台胞的使用权房子的政策一出 仁义之心 天地昭昭 已先为台胞准备好了安居之所 后面武力登岛谁能说什么呢 师出有因
建造费用的财政经济分析 地是国家的 不花钱 暂居点分散开可减轻财政负担 投入成本压力摊开了 风险也局限在各个县市内 回台湾岛的可将住房委托政府统一出租 租金的一半政府拿来放入政府社会福利慈善机构 地方政府出钱盖的收钱也归政府社会福利慈善机构 故此钱地方财政出 以后发的代用券也是促进了台胞在大陆的旅游业的消费 不是单方面的光想着台胞受益 另外这些房子最终是不会空置浪费的 在设计规划时肯定多用途设计 不会浪费的 但是这个政策一出 仁义之心 天地昭昭 已先为台胞准备好了安居之所 后面武力统一谁能说什么呢 师出有因 怎么可能不安排台胞回来 人命也需菩萨心肠 回来安全

真要统一了大陆就提前发个公告 把台胞 2400 万人全部安排在大陆分散到各县暂时安置 住个一年半载的 一起参加大生产劳动 也发点吃喝穿用物资 这样台胞就不用花钱了 勤俭节约多好 吃喝穿用物资从轻快有乐趣的的生产劳动中发放 够吃够喝再喝点牛奶吃点水果 穿得暖和点就行了 特殊时期别想着发财 解放军登岛的事情就与台胞的性命安危无关了 那就能沉住气了 台胞不往大陆跑还待在当地为台湾而战吗 跑回来带着房产证的就上交政府登记保护自己在台的房产 指望谁保护台胞呢 还是大陆政府来保护 拿着房产证跑大陆来登记得到保护 台胞的台湾岛房产得以保护了 还有额外的好事 大陆还分一套使用权房子呢 然后等着享受和平统一后的安全环境和胜利果实吧 傻的武力拒统的就被忽悠着当了炮灰丢掉了祖先的遗屋 图的啥 自然界的优胜劣汰机制在起作用吧 识时务者为俊杰 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里来吧

到了大陆官方预先公告定的时间 大陆就开始进行统一 解放军不用先上岸 460 公里射程的火箭炮把高清地图上的军事目标先来上三遍的炮轰 地下的打不到就打不到 炸了洞口就行了 打不到也没关系 路口的地面全是两米深以上的深坑 发电厂 变电所肯定要发射石墨炸弹停电 一直保持停电状态 你愿意咋办咋办 你用柴油发电机或太阳能板只要在居民区是不管的 居民区的基地也先不管 大海上戒严 只有运送食物和医药物资的轮船可放行 别的不允许靠近 大陆海军说了算 游轮照样可接台胞 台军敢放枪放炮的 大陆这边就炮轰反动派 炮轰武装台独分子 炮弹有的是 别放的过了期
台湾岛的电台网络电视台等等在第一天大陆就发射导弹定点清除 事先说明这些地方要精确打击 不要有人员逗留 一开始打击就打击三分之一 接下来给点撤离时间 然后全部打击完 真不撤离的人员就是有提前前往西方极乐的愿望 真要是成全了那也是各得其所 大陆解放军围困上一个月 台胞该撤的都撤了 死不撤离的不是中国人 解放军武力登岛就没啥心理负担了 再来上一遍排炮 在高清卫星的图示下就武力登岛 主要还是依赖火炮和坦克 解放军的性命安全最重要 不要贴身肉搏打巷战 对反抗的火力覆盖之后解放军再出现 台湾没多大 解放军开着坦克一两个月就肃清残敌 台独分子想把我方拖入到裹挟了居民区台胞性命的沼泽里 绝对不给你这个机会 留人就是留认同自己中国人身份的 不是留吃里扒外的黄皮肤的不认祖宗的反贼逆子的
**
和平统一台湾过程中对台湾岛留岛也留人中的留人留的是什么人**

留的肯定是认同自己是中国人 愿意国家统一的台胞 其它的各自散去了 台湾岛要打扫卫生的 不能啥人都在这儿待 自己家里不让外人来路不明的长着反骨的白眼狼和不认祖宗的黄皮肤吃里扒外的等等乱住的 各寻出路去吧

大陆追求和平统一 谁跟武装台独分子玩打巷战这一套 台独分子的想法就是笑话 这些幻想和大陆进行巷战 打算在居民区开战绑架老百姓给国际社会卖惨这种行为是可笑的 绝对不给台湾这种机会 想这样打偏偏不这样打 就是搞群众运动 搞分化 把台胞暂时接回大陆来 不认同一个中国的愿怎样怎样 一个国家的人口应该由认同这个国家的人组成 目标难道能是找些反贼逆子为以后留麻烦吗 不可能的 大陆仁至义尽后武力登岛 撤退的游轮给你留着 让你随时回头是岸 那些先撤回来的台胞坐在大陆分的使用权房子家里喝茶看统一时的直播 留在岛上不回来的就被炮火吓得钻地洞 哪天大陆不放炮 台胞还是可以往大陆接应的游轮上跑 我们搞个持久战 自愿回来的台胞就在大陆指定时间截止前坐游轮或别的方式回来了 纯属自愿
wlz (作者) 回复抑郁失眠​5 小时前
怪吓人的,你这是在挽救我的三观么?不如这样,你去搞个梯子,外面东南某岛三观不正的大概至少也有 2000 万以上,有能力别对着自己人这么使。好么?谢谢了啊。
wlz (作者) 回复抑郁失眠​5 小时前
对了,不知道你上不上外网,我只告诉你,如果你硬要把龙应台划入台独,恐怕台独没有 2000 万,也有 1500 万,我觉得你不是要统一台湾,也不是要和平统一台湾,也不是以武逼和,你大概是希望全台湾民众和大陆拼命,或者希望大陆血洗台湾,也可能你是美国派来的。真的,你光顾着自己说的爽了,一丝一毫也不在乎实际情况,你能想象一个岛,从 72 年前就被洗脑中共是坏人,大陆是敌人,洗脑洗了 72 年了,三代人了,你可以想象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是完全和我们对这个世界理解差不多完全相反的么?
抑郁失眠​回复 wlz (作者) 刚刚
你的三观你自己做主 上面的带标点符号的文字为引用 我赞同而已 你说的台独也许 2000 万或者 1500 万这个情况没啥 不就是很多人说的岛内大多数人都是台独分子吗 谁不知道这个情况 真有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人吗 我不信这个信誓旦旦的事儿 人性是复杂的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现在长城内外的百姓并无任何区别 八十年后 现在讨论两岸统一的大陆和台湾同胞均已去世 台湾在这几年就已回归大陆 没有分别 长城是国内的一个景点怎么说 现在的不愿意不代表以后的不愿意 时代是发展变化的 要是不变化 历史上长城以外的人修长城时愿意和里面的人一条心吗 现在不是没分别吗 原来的极端分子末代皇帝溥仪后经日本帝国扶持建立伪满洲国当皇帝 不也改造好了在新中国当新公民吗 台胞百分之九十是鸭子嘴硬的墙头草 百分之一是爱国人士 不到百分之九是铁杆台独分子 龙应台属于百分之九十的鸭子嘴硬的能发出反动声音的墙头草台独分子 可以分化团结的 没到铁杆台独的程度 话说回来 什么铁杆不铁杆的不重要 敬酒不吃吃罚酒的人是有的 真到了生死关头别吓得尿了裤子就行了 随时回头是岸 大陆就是这么宅心仁厚 什么台独不台独的 一切唯心造 治大国若烹小鲜 寓教于乐 没统一以前总要看个电影娱乐一下 哪有什么大事 喝个啤酒看个我拍的和平统一台湾电影是大事 我正忙于组织编写电影剧本 电影拍出来 大陆和台湾百姓都看过了之后 按剧本来就不至于慌乱 和平统一 天下大同 别说台胞都不看 都有好奇心 网上看就行了 估计台湾电影院不可能播放 大陆先收回成本 观影高潮过去下了院线就上网 台胞晚点看 建议不要先看枪版 观看质量还是要讲究的 抑郁失眠:电影剧本 « 台湾风云之收官文战 » 的角色安排正在紧锣密鼓筹备中 人员加班到万家灯火亮了又灭 不知东方之既白 为剧本写作人员和电影筹备人员加油吧 大家都辛苦了 精彩大片 敬请期待

和平统一台湾的电影 « 台湾风云之收官文战 » 要在国际舆论平台上去宣告中国人民华夏民族是爱好和平的伟大民族

最近 我写了一些列的文章 深感势单力薄 就如同自己说过的 我宛若唐吉坷德大战风车 杨家将中的车轮大战 虽是高举着红旗冲锋陷阵 周围台独分子 1450 网军太多了 但我就是要把红旗插上国际舆论的最高峰

我下面复制一下党中央精神 供大家学习
两岸同胞都是中国人,血浓于水、守望相助的天然情感和民族认同,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改变的!台海形势走向和平稳定、两岸关系向前发展的时代潮流,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阻挡的!国家强大、民族复兴、两岸统一的历史大势,更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阻挡的!
统一是历史大势,是正道。“台独”是历史逆流,是绝路。广大台湾同胞具有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是我们的骨肉天亲。我们坚持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一如既往尊重台湾同胞、关爱台湾同胞、团结台湾同胞、依靠台湾同胞,全心全意为台湾同胞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广大台湾同胞不分党派、不分宗教、不分阶层、不分军民、不分地域,都要认清 “台独” 只会给台湾带来深重祸害,坚决反对 “台独” 分裂,共同追求和平统一的光明前景。我们愿意为和平统一创造广阔空间,但绝不为各种形式的 “台独” 分裂活动留下任何空间。
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我们愿意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因为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对两岸同胞和全民族最有利。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针对的是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 “台独” 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动,绝非针对台湾同胞。两岸同胞要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
第四,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夯实和平统一基础。两岸同胞血脉相连。亲望亲好,中国人要帮中国人。我们对台湾同胞一视同仁,将继续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为台湾同胞台湾企业提供同等待遇,让大家有更多获得感。和平统一之后,台湾将永保太平,民众将安居乐业。有强大祖国做依靠,台湾同胞的民生福祉会更好,发展空间会更大,在国际上腰杆会更硬、底气会更足,更加安全、更有尊严。
我们要积极推进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打造两岸共同市场,为发展增动力,为合作添活力,壮大中华民族经济。两岸要应通尽通,提升经贸合作畅通、基础设施联通、能源资源互通、行业标准共通,可以率先实现金门、马祖同福建沿海地区通水、通电、通气、通桥。要推动两岸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合作,社会保障和公共资源共享,支持两岸邻近或条件相当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
第五,实现同胞心灵契合,增进和平统一认同。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人之相交,贵在知心。不管遭遇多少干扰阻碍,两岸同胞交流合作不能停、不能断、不能少。
两岸同胞要共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其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两岸同胞要交流互鉴、对话包容,推己及人、将心比心,加深相互理解,增进互信认同。要秉持同胞情、同理心,以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化育后人,弘扬伟大民族精神。亲人之间,没有解不开的心结。久久为功,必定能达到两岸同胞心灵契合。
支持和追求国家统一是民族大义,应该得到全民族肯定。伟大祖国永远是所有爱国统一力量的坚强后盾!我们真诚希望所有台湾同胞,像珍视自己的眼睛一样珍视和平,像追求人生的幸福一样追求统一,积极参与到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正义事业中来。
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在青年。两岸青年要勇担重任、团结友爱、携手打拼。我们热忱欢迎台湾青年来祖国大陆追梦、筑梦、圆梦。两岸中国人要精诚团结,携手同心,为同胞谋福祉,为民族创未来!
同志们、同胞们、朋友们!长期以来,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和海外侨胞关心支持祖国统一大业,作出了积极贡献。希望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和海外侨胞一如既往,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再立新功。
同志们、同胞们、朋友们!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是国际社会普遍共识。国际社会广泛理解和支持中国人民反对 “台独” 分裂活动、争取完成国家统一的正义事业。中国政府对此表示赞赏和感谢。中国人的事要由中国人来决定。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事关中国核心利益和中国人民民族感情,不容任何外来干涉。
中国的统一,不会损害任何国家的正当利益包括其在台湾的经济利益,只会给各国带来更多发展机遇,只会给亚太地区和世界繁荣稳定注入更多正能量,只会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同志们、同胞们、朋友们!历史不能选择,现在可以把握,未来可以开创!新时代是中华民族大发展大作为的时代,也是两岸同胞大发展大作为的时代。前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但只要我们和衷共济、共同奋斗,就一定能够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美好未来,就一定能够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提炼如下:
两岸同胞都是中国人,血浓于水、守望相助的天然情感和民族认同,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改变的!台海形势走向和平稳定、两岸关系向前发展的时代潮流,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阻挡的!我们愿意为和平统一创造广阔空间,但绝不为各种形式的 “台独” 分裂活动留下任何空间。 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我们愿意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因为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对两岸同胞和全民族最有利。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针对的是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 “台独” 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动,绝非针对台湾同胞。
那我们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应对呢 只能集思广益 和平统一
抑郁失眠:电影剧本 « 台湾风云之收官文战 » 的创作进展
抑郁失眠:电影剧本 « 台湾风云之收官文战 » 的角色安排
抑郁失眠:和平统一台湾 敢教日月换新天 意气风发走进新时代
抑郁失眠:对台胞实施群众路线是大陆进行和平统一台湾中掌握主动权的策略问题
抑郁失眠:关于和平统一台湾问题中倡导正向国际舆论反对国外势力插手的和平统一手段的策略分析
抑郁失眠:和平统一台湾是同文同种血脉相连的大陆人民对台胞的《等待你回航》的期待
如何看待台湾初二历史教材大幅删减中国古代史,三国等内容被删除?
针对台湾现状,大陆应该如何调整对台策略?

电影是非常重要的舆论阵地 电影的发行是全世界的 配好音全世界人民都可以看得到中国人民为和平做的巨大努力

吴京拍的《长津湖》已在热映中 抗美援朝的历史题材电影激起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 第二部《水门桥》也已开机 值得期待 但现在拍的都是战争历史 我想能不能拍一部指导未来和平统一台湾的影片呢 虽此影片还未提上上报审批日程 但关于这个题材的前期准备的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 故事大纲已经完成 剧本写作正在进行中 感谢此电影筹备人员的辛勤努力 加班加点 华灯初上时 大家在饭桌上热烈讨论 大地寂静时挑灯夜战 都抱着一股不服输的干劲 按也按不住 我倒是释然了

我作为利用房产使用权和平统一台湾的具体解决方案的提出者 在这几天考虑了很多 除了原先的我做的慈善事业外 我又干起了老本行 把这个电影剧本和拍摄工作拾起来吧 还是要为国家做贡献 不能光风花雪月了 和平统一天下大同 我要为祖国统一出把力 此和平统一台湾的电影若拍出来 全国一上映 后面和平统一时台胞的安全撤退和大陆的暂时接收就可以有条不紊的进行了 不至于引起民众慌乱 解放军登岛时也因为台胞已转移回大陆也就没有啥顾忌的了 登岛工作也就在军事上变得容易多了 解放军从大陆出发开着全世界的游轮大摇大摆的去接回台胞平民时 因为游轮上雇佣了大量的美国籍轮机人员和医生护士等服务人员来进行国际合作 这也在交流上体现出了这是一个聚和了众多外国群众演员的大片 我考虑我毕竟没有过组织资源协调大场景的能力 也没有执导战争大片的经验 不如还是交给吴京去实现 这样投资啥的我也不用管了 暂时一想 到时再说 毕竟我不能私心太重 不能为了安插几个演员非得满足一下自己执导的虚荣心 自己没很多经验也去搞个小制作就浪费了这么好的题材和方案 功成不必在我 功成必定有我吧

这个电影就是为了指导和平统一而拍的 此和平统一台湾的电影若拍出来 全国一上映 大陆和台湾百姓都看过了之后 按剧本来就不至于慌乱 后面和平统一时台胞的安全撤退和大陆的暂时接收就可以有条不紊的进行了 解放军登岛时也因为台胞已转移回大陆也就没有啥顾忌的了 登岛工作也就在军事上变得容易多了 因为每个县建的三千套房子全国各地都有 每个省的风土人情有所不同 盖的房子和大生产活动类型也有很大的差别 所以我们可以搞一个既不浪费拍摄场地 也能结合本省的特点搞个多版本拍摄 仅局限于中间电影的那六七个故事 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的电影戏剧类专业高校就随便了 每个省其实都有自己的相关艺术类高校或开设编导摄影制作专业的师范类高校 正好拉出来溜溜 为本省的接受台胞工作编写自己的版本 自己结合重复性使用场地再加上自己布置的场景搞个小制作 影视教学本就应为实践服务 目的也是真刀真枪的拍摄 所以这是大好的对相关专业教师和学生进行实践性拍摄教学的机会 各路明星完全可以加入其中再加上学校选拔的优秀学生演员共同完成每个省的迎接台胞的小故事的电影版本 大联欢 所以角色很多 几十个版本参与其中一个就是亮眼且成就自己为人民服务的心愿

有的台独分子的文章又在喊着和大陆进行巷战 拿台胞老百姓的性命当盾牌 裹挟着平民进行巷战 好造成平民伤亡 再在国际舆论上咋呼人道主义干涉和救援 想让外部势力插手 这个小心眼谁不知道啊 怎么可能给你这种机会 台独分子想创造机会让美帝国主义找这种人道主义的借口撸着袖子想上场的机会永远不会给你 就是要和平统一

坐地日行八万里 巡天遥看一千河 会当临绝顶 举手摘星辰 有个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吧

两岸必定和平统一

两岸

八千里路云和月
风雨兼程马驱肩
秋风冬意天难亮
游子旧衣御风寒
欲接欢颜低声扰
四求安康千金散
暗夜哀心襟纱泪
强欢忿焚目始干
中原殷殷眼欲裂
慈母惦记靴毛毡
锦衣纹服奔敝屣
行人躲闪避栏杆
强迈躬外扯衫袖
洋服开裂柳絮穿
天长梦断遗乡土
不想黯然牛筐还
风起浪急雷声近
碧霞袖舞细针线
屋顶汽笛声声响
大圣忙把蓬兄劝
大水虽过心缘间
鹊把虹桥通心连
天色未晚须晴日
必让游子把家还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看他的整个经历,就会想起 “无间道” 里面的情节。

换一个角度看,如果一个这样经历的人是卧底,不是非常精彩吗?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有很大的野心,不安于现状,脱离舒服区。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林的格局比较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我去年毕业的 mfa 台湾同学也没几个想回那里的,一个去了小米,一个去了深圳。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按题主的思维,当年偷渡过香港跟下南阳的人,都很震惊,不是什么事情联系到死就可以跟震惊扯上关系的,也不会因为你怕死,所以林逸夫可以拿来跟达芬奇比,根本没有可比性。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1dI36k 发表

“回”?

知乎用户 xy Wang​ 发表

胸怀大志的人才流动 + 民族使命感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有才又有志,了不起!

知乎用户 菠萝番茄酱 发表

正好诠释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知乎用户 戮默​ 发表

信仰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几次学术会议见过林老师。他介绍自己的学术观点思路清晰逻辑严密,作为外行人听完也觉受益。跟同场另外几位大佬风格各有不同。总体感觉涵养好,风仪美,学识高。这样一位才华出众、双商卓绝的学者,也许就单纯是认清了未来的发展趋势,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为了民族复兴而奋斗呢。

知乎用户 边城奥德赛 发表

中新社北京 5 月 14 日电 (刘文文)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 14 日出席 2022 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林毅夫:总有一天中国经济会是美国 2 倍 那时美国必须跟中国维护好关系!!!

知乎用户 张磊 发表

鲸不游于浅海,龙不匿于孤云。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感谢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感谢伟大时代,如果生在一盘散沙的黑暗年代,那真是欲哭无泪报国无门了。

知乎用户 林小吉 发表

嚯,林毅夫老师还经历过这种事?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知乎用户 布老虎 发表

林老师《本体与常无》解答了李约瑟之问,这本书后我再也没有求知欲望。

知乎用户 怪兽小多多 发表

这个情况就相当于现在。你在国企。青年中层。两房两车。将来很有可能进入董事局。你敢为了自己的。梦想辞职吗?你哪怕把这个想法给家人说一说,估计都会被活剥了。

知乎用户 自然人​ 发表

对于孤岛而言,他就是章北海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反向潜伏,结果被潜伏方国运太强

知乎用户 布瓦 cc 发表

判断力之上的情感,情感带来的判断力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只能说是很牛逼

知乎用户 学海无涯 发表

台湾太小了。文化的问题要是用政治眼光看,未免格局太小了。

知乎用户 这里说求职​ 发表

总有一些人会想做一些外人不太理解的事情,只是因为他想做罢了….. 我相信他是一个想利用自己的知识为同胞做一些事情的人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毫无疑问, 林是间谍, 堂而皇之的经济间谍. 很像诺基亚木马埃洛普.

林叛逃前被小蒋亲自接见, 还当上上尉连长, 不是不得志的人物. 叛逃后原先上司纷纷高升!!

林的理论就是压榨劳动力工资和福利, 搞血汗工厂, 获得比较优势. 是竟次的论调.

九评林毅夫 – 王思想 – 凤凰网博客

知乎用户 平平​ 发表

以一生的命运,赌一个更大的未来。

知乎用户 啊米吧 发表

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台共,地下 d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军人

军官

叛逃

要不是有今天成就,会有人歌颂赞扬他?

逃兵 这个标签抹不掉的

知乎用户 康雪烛 发表

自干五

好吧,其实如果当事人不说,我们根本不晓得林正义作为一个年轻人时的激情是什么样子的。

宁可认为他驻扎金门,听惯了解除戒严之前的对台喊话和看到了厦门各个村(不对,应该是厝)的大标语,这些都激励了叛逆期的正义林。

乱世出英豪,研究生肄业的林应该是激情犯罪,体验叛逃带来的不同感、叛逆感,梦想着改变自己作为普通军人的一生轨迹。

所以结论还是自干五。

知乎用户 柳桢的笔记本​ 发表

为了给包产到户的积极性论证合理性。

知乎用户 William 发表

林当年的 “冒死” 给自己和家人并没有带来死亡或者牢狱之灾。反而苦了他的上司,上司被杀,牵连一众人。

以上内容来自林黄埔师弟,也就是我的一个好朋友,或者我叫他叔叔更合适。

这个叔叔说林已经被钉在 “中华民国” 的耻辱柱上了,但有一点他承认,林的确通过自己的努力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带来了巨大贡献。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焉知不是潜伏!汉中培训班

知乎用户 jibuzhuF 发表

说明咱的统战政策好,特别是无党派人士地位高。

知乎用户 刘晓阳 发表

我觉得那篮球是给手电什么用的。

知乎用户 奕奕嘉禾 发表

换投个老板换个广阔天地而已 跟有点技术或能力的员工投对手公司一样一样的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为什么台湾至今不肯回归呢?

知乎用户 野狗纽基 发表 “文攻武嚇”。 论文攻,医保社保退休养老房贷金融全面不如,靠几个明星撑场面,然而明星能有几个?占人口多大比例?普通人算计一下 “回归了我能有多少好处”,就把你的大外宣当笑话了。前几天你还说人家“来电了吗?” 现在人 …

民进党当局妄称大陆「一厢情愿」设定两岸终局,国台办回应中华民族复兴进入不可逆的进程,这释放了哪些信息?

知乎用户 观察者网​ 发表 要多给民进党掌声,头铁,坚持台独理念不动摇。敢于和国台办硬刚。 这才是推进最终统一的 “战友”。 如果没有民进党,还是国民党在执政,大家想象一下马英九时期。明面上两岸一家亲,台湾政府拿着天量的惠台政策。但是背地 …

我们什么时候能解决台湾问题?

知乎用户 孤星泪 发表 什么时候准备好与美国硬脱钩,什么时候就能解决台湾问题。 这次俄罗斯为什么能这么硬气?半年前的知乎没几个人信俄罗斯敢开战,我们如此强大都没动台湾,俄罗斯那么虚弱怎么敢打呢? 问题就在于我们的强大是建立在融入西方国际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