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之难——中国社会到底是传统的还是多变的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科普之难——中国社会到底是传统的还是多变的

作者:小树

我先提一个设问:中国社会是传统的还是多变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见“传统”这个词,要弘扬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传统,也有人认为,中国现在虽然形式和制度上都是“现代的”,但是人们的思想是传统的,要改变中国社会很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自己也是习以为常的不假思索的认为,中国社会是传统社会,传统因素还在起很大的作用。今天我想就这个问题提一个相反的设问,中国社会是传统(保守)或是多变的(激进)的?这个设问的意义在于,如果不这样提问,我很难找到社会中到底是传统的还是多变的,一会看上去是很传统,一会看上去却很多变,让人迷糊、捉摸不透,有时候甚至会自相矛盾。

传统的,或者是多变的,这样的设问,不管得出什么结论,在社会中检验要有效,要基本上符合社会生活中的一般经验,即用一般人的思维能够判断出是传统的还是多变的。如果结论是传统国家,那么符合我们的日常经验。我可能要小心谨慎的在这里先抛出我的个人判断:与大众的想法不同,我认为中国是多变的。如果认为中国社会是多变的,那么有可能颠覆对某些问题的认识,可能加深对社会的理解,加深对科普的理解。虽然说,我们在谨慎的推论中不应该提前下结论,但我这里的结论只是一个引子。

要拨开层层迷雾去验证一个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真不好找。说到“传统”,一般大众首先会想到“中国两千多年的文化源远流长”,有次我请教老师,我说中国五千年历史怎么研究,这么多人物、这么多巨著,他说,只需要研究几个人就够了,最主要是研究孔子儒家文化思想。说到“西方的”“传统”,大众可能会想到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这是西方的传统。翻开历史教材、听历史老师讲课,他们差不多都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中国与西方(这里简称“西方”,我并不认可这个词,是为了方便理解)在那个时期是并驾齐驱的,他们都对后世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但是中国的思想太过于“早熟”,以至于两千多年没有什么发展。中国和西方的两个源头是历史的脉络,这样发展导致了差异。对于传统,两种不同的思维都对自己的想法抱有坚定的信仰,西方是通过理性、逻辑、推理,发展出了哲学、物理、生物、逻辑、教育、政治,中国是通过儒家的君子求道发展出了文学、诗词、小说,中国对“儒家治国”是抱有非常坚定地信念的,君子相信通过不断学习、忠诚君主、治理百姓能够达到太平盛世,所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如果处于世界的两地文明,没有什么交集、碰撞,各自安好,相安无事。中国社会虽然江山改朝换代,但是照旧可以出现熙熙攘攘、贸易云集、国富民安、天下大同,一片祥和的气派景象。两地的文明都对自己的成就是笃信的,英国相信通过自己的军队、船舰、武器能够为征服其他地区的文明,为英国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中国相信自己地大物博、国力强盛,再怎么也不可能遭受“蛮夷入侵”,导致山河破碎。

历史是不能够被假设的,不能再来一次让它重演,但是历史能够被推理。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的心里状态是“万万没有想到”、一触即溃、一盘散沙。我个人私自推断:其实在那个时候,中国的军队是可以打败入侵者的,中国是有很多办法可以使用的。现在去评论历史当然很容易,用现在的思维找到当时的漏洞是很容易的,现在的社会状态是经过发展验证的,而且不必认真分析都可以占领道德高点,把当时的落后归结为“落后的封建制度”、“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举个例子,在当时巴黎和会上,顾维钧、陆征祥在外交谈判上,被称为是战胜国却要被别人瓜分。签不签条约都很难,签了是民族罪人,不签损害了国家利益,做什么样的决策都很难。外交官可是精明得很,把一切都算计好了,他可不像老百姓认为的那样是傻子,外交官们会穷尽可能的办法实现利益最大化,不过,在国力衰弱的情况下,是没有话语权的。

两种传统发展本来各自安好,但相互碰撞既是偶然也是必然。两条线的发展情况不同,如何让这条线连接起来了,历史教科书上说的是明清时期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萌芽,后来由于鸦片战争,中国的发展进程被打断。后来兴起的向西方学习,发展西学,兴起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科学技术只是手段,是用。在洋务运动中,这批人知道只有富国强兵才能让国家强大,后来的政治家指责洋务派只懂具体的技术,不从政治上改革,所以资本主义那条道路走不通。当两大传统对接的时候,认为西方是器物,不过是“奇巧淫技”而已(现在没人敢这么说了),只有用中学的体接上西方的用,也就是“中西结合”才是最好的。两大冲突被化成是简单的几句话,这种悬殊性埋下了冲突的根。换个角度来思考,如果当时中国军队打败了西方,还会有人说要学习西方吗?在现在看来,这个问题也不过时,电视台播放抗战片把日本人打得屁股尿流,现实中还需要向日本学习吗。我曾经随机调查过身边的朋友,他们几乎都对这个问题不屑一顾,“小日本有啥好学的”,要学习,可以学习美国、德国,“为啥要学习小日本”。

如果问大众中国社会面对传统怎么样,一般回答是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那对待现代社会先进技术怎么样,一般回答是肯定得认真学啊。那面对传统和现代的冲突怎么办?一般回答是,谁有道理听谁的,或者是现代的肯定比古代的好,但是古代也有很多优秀的文化,比如说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再过一百年都不会过时。大众回答看得很完美,学贯中西,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别人好的我都能拿来用,好的当然要吸收、学习、借鉴。“用”字非常传神,主要是目的、功效、作用,也就是工具的价值,我需要拧开一颗螺丝,我需要这样的工具,但是我也可以不用这样的工具。“用”是很微妙的用词,有用就可以拿来用,没用就可以随意抛弃,这是一种很随意很无序的取舍,取舍在于个人。这种非常随意简单的取舍类似于道德评判标准,不管对象是什么样,都可以按自己的观点附和几句,使用起来方便快捷。现在流行一个词,“然并卵”,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不管你说什么,然而没用,觉得没用后带来情绪当然是蔑视、贬低了,都没有用了,还有什么好说的?谈话中,用“然并卵”是很能引起大家情感共鸣的,供大家娱乐呵呵一笑。如果说“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不是反过来可以说,中学没有什么用,因为中学是“体”。

“用”这种随意简单取舍,很好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了。生活中奇怪现象我可以列举几个:

1.【感冒】:如果感冒了,明明过几天会自己好,这时候如果输液好,或是吃药好了,会归因于中药。

2.【疑难杂症】:如果是对于疑难杂症,中医宣传祖传秘方、包治百病;西医则宣传作用有限,给人的情绪上就是,西医“不够科学”,不能治疗很多疑难杂症。

3.【名声】:如果是中医随机医好了某个病人,然后会好事千里;西医医好了某个人,觉得是应该的。

4.【死人】:中医医死了人,会被称为救死扶伤、命到了、尽力了;西医医死了人,暴力是少不了的。

5.【养身】:中医大谈特谈吹牛、上电视,养身节目一套一套的,这是养身;西医谈到健康强调锻炼身体、休息睡眠好,多吃水果,会被认为不懂生命,不懂养身之道

6.【怀疑】:中医的谎言不计其数,没人怀疑;西医一旦有一点点问题,马上怀疑,用放大镜去看,比如说疫苗事件,科普作家方舟子强调,疫苗事件最严重的后果是无效,相当于没打,最终还是引发了大规模的舆论潮流

7.【知识体系】:中医的教材、理论还是几百年前的那一套,没什么大的变化发展;西医则是不断变化发展,自身不断修复,全世界都在做,贡献自己的力量

8.【舆论】:中医强调所谓的,标本兼治,“辨证治疗”,即使不学无术,只要穿上白大褂,年纪大点,就是老中医了,享受到了巨大的声誉;西医则是忍受很多委屈,工资低、加班累、有科研、遭受社会暴力多,名誉很差

9.【经济】:中医的药片添加点西药成份,可以卖十几块到几十,甚至上百;西药则是大量、巨量的科研投入,却要受到政府的价格管制

10.【屠呦呦】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中医大肆宣传中医的好处,可以说是得到了中医的金字招牌;她自己都说了,得源于中医的启发,然后发现了青蒿素,其实是在那个时代举国体制加上运气好发现的,其成功不可复制

通过以上的对比,可以看到,中医和西医的权利与义务是严重不对等的,中医没有什么用,大发横财,违法成本低;西医有非常大的价值,却遭受了严重的社会不公平。

我从方舟子的书中得知,中国古代没有什么重大的科技成就的。后来我自己惊讶的发现,影响人类进程的重大成就中,几乎没有中国人的身影。诺贝尔奖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实力的重要指标,我几年前曾看到方舟子预言,目前二三十年内中国不会或者很少得到诺贝尔奖(主要是指科学)。我当时是相信然而也有疑问,中国真的就没有诺贝尔吗?不过我非常相信方舟子的判断,他的判断很可以说是非常准确。国内对诺贝尔的理解还是比较肤浅(包括我自己在内),国内的媒体会对诺贝尔奖淡化处理,要么是西方操纵下的产物,要么是中国以后会有很多。诺贝尔奖是至高无上的荣誉,这个当然不容易说谎,也容易被揭穿,国内很多人号称可以得诺贝尔奖,其实都是骗人的。

在影响人类成就中,中国没有什么重大贡献,自然也就没有成就的传统。本来没有传统,却要嫁接出传统,把别人的成就贴在自己脸上,或者是淡化处理别人的成就。有次我跟父亲谈话,不知怎么就说到国外好,父亲马上反驳我,说“你觉得国外好,赶快滚到国外去,有本事滚出去,不要生活在中国”。我说,虽然我在中国,我享受的是国外的文明成果,我就随便举例,电灯是国外发明的,电脑Windows操作系统是国外发明的,手机操作系统是谷歌的、国外的,路上跑的汽车的发动机也是国外发明的。我说有本事,你别用电灯、电脑、别坐车,父亲找不到话说了。

在生活中,我们批评了政府,可能会受到这样的教育:你别吃着政府的饭,还砸政府的碗啊。那么我套过来,我们是不是在享受西方(世界)的文明,却讽刺说,没有什么价值。当吃着政府的饭,批评政府,会被称为“不道、不孝、不敬、不尊”,那么我们是否可以用这样的说教去套在别人身上?如果问公众,中国两千多年的传统文化价值如何,公众会回答,肯定要大力发展传统文化啊。在评价传统文化的作用,我身边的老师、学生都这么认为:传统文化形塑了中国,你表面看到他不影响你,其实无时不刻都在影响你,影响每一个人;在这个社会,不仅要会做事,更要学会做人,这个社会就是人与人相处的社会;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价值可大了,对这个社会有非常深刻的影响。要看到底是传统文化影响还是现代文明影响大,不要一说传统文化如何影响现在人的发展一句话就完了,要证明是如何起作用的啊!就随便看看日常中的人,打开手机,影响人的生活的通讯工具、交通、医疗、互联网、现代农业、建筑、艺术、英语,几乎都是西方文明,哪里来的传统文化。随便打开课本,在中学课本中,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政治、物理、生物、化学,跟传统文化占上边的,只不过语文、历史、部分政治,大部分学科早已脱离了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文学部分。我跟我同学聊天的时候,聊到,我说现在你都不学习传统文化,甚至不用怎么学,不花费大量的精力去学,传统文化如何影响社会的发展了,不影响个体的发展,如何进而影响社会的发展呢?我们同学说,传统文化对社会的发展影响是无处不在的,比如说孝顺父母。我说,哪个国家谁不孝顺父母,这是人的本能。父母爱子女、子女孝顺关心父母,这是人类共性。

研究是搞具体的研究,还是宏观大的理论研究?中国的某些知识分子的形象是这样的:喜欢宏大、战略,从战略的高度出发来看问题,思考问题很有高度,他不屑于争论具体的东西。知识分子(主要指某些文科类)自我标榜的是,爱学习、多读书、多思考,但是一到一些科学有争议的话题上,没有太多的人去研究具体的细节。中医不必说,很难转变。美国人到底吃不吃转基因,转基因是不是美国人想用基因武器消灭中国的阴谋,转基因是不是会断子绝孙,转基因有没有几十年的调查报告,这些问题真的非常容易验证。现在的互联网这么发达,我相信知识分子们想要得到信息不会难,加上这些人人脉也不少,随便问问就是了。一旦涉及具体的能分清对错东西,知识分子的理论就犯难了。知识分子在某一学科、某一领域做了研究,就喜欢用自己的主观去判断其他领域的事情。

要弘扬传统文化,如何弘扬,现在社会很流行学国学、读经典。从上到下,对国学的经典都在学习,不学习就会感觉落后似的。对国学是很认真的学了,还是“用”,我看未必是认真学,国学是很难很抽象。现在离那个时代几百年上千年了,现在都脱离了当时的语境,未必能理解当时话的意思。现在学传统,都会从现实出发、从自己出发,来解释国学带来的种种妙用。国学看问题是如何的透彻,国学是怎样的预言,历经两千多年都还经久不衰。到底是经历了两千多年经久不衰,还是经过了两千多年也没有什么重大的突破?我看来,学习国学才是“用”,有用就学,没用就不学,觉得哪句话符合自己的心里了,随意取舍,符合自己需要,摘录下来引用,显得自己有水平。学习国学跟求神抱佛差不多,哪个有用就拜哪个,求得心里安慰。中国社会到底是传统的呢,还是易变的。宣扬的是传统,实际上,哪个有用用哪个,是实际主义。实际主义和实用主义不同,实用主义讲究验证,验证科学,实际主义是强调“用”,哪个有用用哪个,两者不同。

中国的社会的变,看上去是对传统的支持,其实上是对未来的不信任,一旦觉得有用,很容易变,变了又不承认。“新”的东西很受到欢迎,说明对“旧”的东西的厌恶。举个例子:受方舟子影响,很多人对中医的反感是理性的、深入骨髓的,有强烈的责任感和道义感。这类人虽然很直接,但是这是守原则,在其他方面是很随和的。另外一类人是,对中医是非常包容的,觉得差不多就行,哪个有用听哪个的,比较感性,这类人容易变,没有原则,比较感性,一旦觉得被骗了会绝望、痛恨、辱骂。反中医派是对中医坚决地不信任,对中医强烈地厌恶感,一旦坚信了自己的判断,短时期内很难改变,很可能一生都坚持这样的原则。中国社会到底是传统,还是易变呢?可能有的人表面上是传统的,但实际上是易变的。

中国社会到底是传统的还是易变的,一定要能够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去解释。这一句话是截然不同的选择,可以换成两种问法:尽管现代中国发展很快,其实中国还是个传统社会,是等级社会,虽然表面上是发展了,其实传统因素还会起很大的作用,这个社会还是很传统的。尽管社会是发展了,人的思想意识还是传统的,跟不上社会的发展;另外一句是,虽然中国从传统的农业国向工业化国家迈进,中国的变化发展非常的快,日新月异,发展快得让人喘不过气来。前面的两句话,一句强调传统,一句强调变化,两句话听起来都对。但不能既选择传统,又认为是多变,也有可能是披着不易变的传统外衣来强调现在的多变。

一些非常简单的谣言,传播速度是很快的。比如说,以前看过一张图,谈到物理,人们会想到辐射,要防辐射;谈到化学,人们会想到食品添加剂;谈到环境,人们抵制PX项目;提到农业,人们强调有机食品,纯天然的食品。这些非常荒诞的谣言传播速度是很快的,大众受此影响很深,这些词是敏感词,用到了这些词能产生很好的传播效果。

方舟子提到,几乎所有的美容化妆品都没有太大的用,因为皮肤不能直接吸收体外的物质成分,这样当然包括脸也是皮肤的一部分。假如对女生说,化妆品没什么用,会招来怎样的反感,各位可以试试。我们可以用日常生活中的保健品来判断下,中国社会到底是传统的还是多变的。电视上的各种保健品的广告非常多,方舟子说过,保健品无一例外都是骗人的。公众如果吃了某保健品,恰好觉得自己长高、美容、瘦下来,他会把这种神奇效果异常的扩大。如果公众吃了没什么变化,他会把这种“没变化”归结为自己的原因,如努力不够。当有的保健品被揭露了之后,如“脑白金”被媒体揭露没什么用,脑白金的原始老板史玉柱迅速转手,媒体也知道是骗人的。接手的买家发现,即使被别人揭露了,老百姓不知道,这种保健品仍然卖得很火。就算公众知道这个名字的保健品是骗人的,但是换一个名字,加上广告,又可以赢得公众欢喜。

看看韩寒现象。对打假韩寒的初期,分为三派阵营,挺寒派、倒寒派、骑墙派。随着对署名韩寒的文章分析的深入,自然是大部分都反对韩寒,认为他没有什么学术,就是骗子。稍微有点文化的人自然看得很清楚,韩寒是什么样的人自然很明白。但是随着这一阵危机、风波过去,韩粉没有关心到底有没有抄袭,不去看具体的文章,不问是非,就是纯粹的粉丝。令人惊奇的是,到现在,韩寒还是有一大批粉丝。韩寒和大部分骗子一样,活得好好的,事情过去之后该干嘛干嘛。只要这阵风过去,一切又恢复平静。

前段时间听某高级政府官员抱怨,现在的公众逢政府必反,无论政府做了什么,都跟政府对着干,这是历史虚无主义,现在要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社会公众是多变的公众,当然容易改变,觉得政府好的时候没有说,觉得政府不好的时候说出来,容易情绪化,看上去像是大量批评政府“负能量”的文章。

传统是“法治”、多变是“道德”,法治是原则,有稳定性,简单;多变是道德,不稳定,要求高。有原则的人,会基于自己的标准去判断,能思考;多变则是强调道德,道德是要求别人的道德,用高标准来要求别人,喜欢评价别人、事物,常常采用自己的标准。用道德的标准来评判别人,这里面的余地和空间就很大了,可以随便伸缩,伸缩取决于自己的需要。看看为什么有时候科普很难,即使讲的是事实,别人也不愿意听,想听什么取决于自己的需要。中国的社会是传统的呢,还是多变的,说到此,我下了一个自己的结论:多变的中国。

(XYS20160630)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中国的新民间宗教

中国的新民间宗教 作者:张彦 2019年12月22日纽约时报 北京——在这座城市的北郊有一座小寺庙,供奉的是一位中国民间的神祇——关公,他是1000多年前一位被神化的著名武士。五年前,政府出资对这座寺庙进行了翻新,现在一群退休人士前往这里朝 …

带牙印的红烧肉

今天看见五年级小学生缪可馨自杀的消息,感觉很惋惜。孩子小的时候并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我把我上学时的故事分享给大家,希望家长看见后能以此为鉴,不让自己的孩子受到类似的委屈。如果你们上学时有类似的经历,也请分享。我文笔不是很好,想到什么说什么, …

带牙印的红烧肉

今天看见五年级小学生缪可馨自杀的消息,感觉很惋惜。孩子小的时候并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我把我上学时的故事分享给大家,希望家长看见后能以此为鉴,不让自己的孩子受到类似的委屈。如果你们上学时有类似的经历,也请分享。我文笔不是很好,想到什么说什么, …

品葱有没有30岁还没结婚的?你心里焦虑吗?

品葱用户 巴比伦花园 提问于 6/14/2020 有没有30岁还没结婚的大龄未婚葱油,你的心态崩了吗?父母催的急不急呢? 该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看到周围同龄人都结婚生子了,感觉内心百感交集。 品葱用户 Acca04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