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开展地毯式消杀:我狠起来连自己的话都不听
我们都知道,奥密克戎病毒在环境中并不能长期存活。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权威数据表明,**物体表面的奥密克戎病毒在24小时内会全部失活。**世界卫生组织的指南也提出,不建议对户外环境进行消杀来控制新冠传播。 三亚市政府也是明白这个道理的。 在今年8 …
这个是相对真实的,这个不包含外来打工的,部分本地人收租都可以达到这个水平!
这个数字和统计公报的数字应该都是出自统计局吧,也就是这俩数字理论上应该都不存在统计口径之外的收入,(比如部分人提到的浙江个体工商户难以统计的问题)这个数字对应起来可能就有点意思了。
浙江去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是 6.8 万,众所周知中位数肯定低于人均。那样满足 20-60 万的话,即使按照城镇人均算,一家也要 3-4 口人才能满足。
如果按中位数来看,保守估计要 4-5 人才能够。
所以这里的家庭,有没有可能是祖孙三代的那种算一个家庭,而非通常理解的两口人?
还有一部分因素可能是把单身以及外地户籍完全剔除了吧?这部分人收入大概率本来就低,而且还没有房租这种资产带来的收入。
那最后这里 “家庭” 的概念可能并没有特别大的总量。要不然的话,按照浙江人口算,30% 差不多要覆盖 2000 万人了。
如果是正常理解的两口之家,两千万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都能达到 10-30 万,那浙江均贫富水平极高不说,而且人均可支配收入不会这么低。
建议公布家庭的定义,要么这个数字背后的逻辑实在有些难说清楚。
我相信这数据还算是准确吧
毕竟浙江的 GDP 和经济发展在前列,这个数字我觉得还是在情理之中的
剩下的 70% 的人中,得有至少 50% 的人,年可支配收入在 20 万以下吧
浙江都是这种情况,其他省可想而知,还不如浙江省,可见先富带动后富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先富只会嘲笑后富,然后开始转移资产,部分人移民国外。
浙江富裕人人皆知,但很多人不了解浙江,以为富裕的是城里人,以为来了浙江打工就有月薪过万等着自己,实际上这家庭人均年入 20-60 万的数字几乎不可能是拿 5000 工资杭漂的外地打工仔贡献的,无论是杭州还是宁波作为浙江经济最发达的两个城市,体制外除了码农和网红,工资基本在 5000 左右,和内陆中西部某些地区也没差多少。
实际上,用北方和内陆的城乡刻板印象来认识浙江真就是大错特错,浙江真正的富就富在农村,是城镇商业经济体反哺乡村的典型代表,新农村、共同富裕示范村在浙江层出不穷,农民不但富裕而且生活舒适度远超城里人,当城里人还为全省均价 2 万的房子发愁时候,村民们各个盖起了 3-5 层别墅,在严格控制规模之前甚至盖出了小城堡,尤其是在杭绍甬嘉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开发,土著村民实实在在地吃到了城镇化开发的红利,拆迁动辄几百万上千万,纯属天上掉馅饼,外加近几年人口涌入,拆迁房子作为出租完全是躺着收钱,人均收入高的就是这批人,晚上开着 AMG 去夜店和美女嗨到天亮的大概率就是他们。
浙江农民与内陆中西部农民急于摆脱自己农民身份不同,他们对自身村集体和村民身份属于高度认可,且在婚丧嫁娶事务中有强烈的排外情绪和歧视态度,认为外地娶 / 嫁都是来分钱的。你要是一个外地人来浙江说农民苦啊,都是农民吃亏啊,浙江人只会摸摸你的额头,笑而不语。
浙江真正惨的是谁?原城镇工人群体及其后代,没有村民身份,没有自建房、没有拆迁红利、没有躺着吃房租、没有村集体分红,下岗失业到是一个都没落下,从小一家人挤在毫无价值的老小破,小孩上完大学就早早出去 996 打工和外地人一样租房子,随着房价水涨船高,知道自己一辈子也买不起房,知道自己如果一旦 35 被优化就如丧家之犬无处可归,知道自己会是最后一代,如同新陈代谢一样被浙江排出去了,所以某些伪←比来浙江说工人欠农民的不怕是石乐志。
你看,虽然大家都是浙江人,然而风月可不同天啊。
东梓关村:
径山村:
统计口径很重要。不给出这个统计里 “浙江家庭” 的定义的话,就不太好评判。
比如说孤身一人的外来务工人员,有没有列入统计?我想大概率是不算入的,但他们却是浙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还没有结婚但已经工作了的成年人,他的所在家庭可支配收入还是和父母在一起统计的,自己的可支配收入就未必能达到 20 万元,而现在年轻人结婚越来越少、越来越晚已经成为一种趋势,那么多数的单身年轻人的 “家庭可支配收入” 还是和父母在一起算的。
但如果是夫妻双方的 “新家”,想要达到年可支配收入 20 万元,至少在宁波的体制内是不难达到的,一个全市平均水平左右的国企基层员工年收入达到 10 万(算上十三薪年终奖这些)是可以的,公务员和教师更容易,而职级、工龄高一些的话一个人年收十四五万甚至二十万以上也是可以的,夫妻双方加起来可支配收入 20 万对于体制内家庭来说不难,至于私企我没去过不好说,那些知名的大企业待遇应该也比较优厚吧。而且这个可支配收入也包含了出租房屋的租金什么的,对于浙江本地家庭来说有个两三套房也不是个稀罕事。
只是还有两点:一个是可支配收入 20 万以下的家庭肯定还是占大多数的,还有很多可支配收入 20 万元以下的家庭可能一年的可支配收入离 20 万还差得远,光看这个 “中间比例” 不能完全说明问题;第二个就是我第二段说的,多数单身年轻人的 “家庭可支配收入” 还是和父母在一起算的,结婚现在真的是越来越难了。
还有一点也必须考虑到,也就是这两年疫情形势下对经济的影响,不但体现在物价上,也体现在工资上,很多体制内员工尤其是公务员和教师今年都遭遇了降薪,如果这个趋势持续下去的话,说不定明年后年这个数据会变低也说不定。
可支配收入大体上相当于税后收入。
以三口之家为例,家庭可支配收入超过 60 万元,意味着个人年税后收入超过 30 万,这种家庭数量应该非常少,我们高估一点,就算它 5% 吧。
那也就是年可支配收入 20 万以上的家庭一共 35.6%,剩下 60% 多都是 20 万以下的。
如果你家里一年税后收入在 20 万,你差不多就能排进全浙江的前三分之一。
这个数字应该不算夸张。
不知道浙江省的个税申报能否支持这个数据 -_-||
这个…… 这个就是分段分的巧妙吧?
我昨天刚跟办公室同事聊过这个问题。
一到办公室,他就跟我说,“浙江居然家庭年可支配收入 20 到 60 万群体比例达 30% 了,贫富差距太大了!"
我:“你自己不就是么?”
同事:“没有啊,我们才那么点,都存不下钱。”
我:“可支配收入基本等于税后收入,我们有的。”
同事:“不够啊!”
我:“家庭。”
同事:“哦对,那差不多刚刚够。”
你月月月光,娃的补习班都得挑个便宜的来,房贷想都不敢想,那也是家庭可支配收入 20-60 万。
你算上税算上五险一金一起,跟人说我年入百万,然后媳妇全职太太,那也是家庭可支配收入 20-60 万。
这家庭可支配收入 20-60 万和家庭可支配收入 20-60 万都分在一档了。
如果是单靠打工能有这个收入,那就是好事。
可只统计本地居民的家庭可支配收入,不包括外地务工人员的收入,这样的数据除了好看点之外毫无意义,反而凸显了国内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别。
这就好比北京深圳上海的本地居民家庭年可支配收入至少也是 50 万到 100 万元。
可他们的收入是从哪里来的?还不是靠千千万外地打工仔辛苦劳动贡献的,本地人靠拆迁、收租、分红就能轻轻松松就过上非常优越的生活。
现在能有高收入的人基本都是靠资产性收入富的,劳动者不可能致富,只会让不劳动的人致富。
对下制造焦虑,对上虚假汇报。
浙江 GDP 靠的是民营企业和强大的商品经济,居民赚的每一分钱都是自己的。浙江的民富是有目共睹的。我说的是浙江省和杭州市的本地人。像我这种外来务工创业者要努力
我相信这个数据是真实性的,但说明不了什么。
20 万和 60 万差了 3 倍,我不明白为什么要放到一起,好比我们一个班学生考试,有人考 20 分,有人考 60 分,老师会说今年全班考的不错,20 分到 60 分的同学占总人数的 30% 吗?
如果是年入 20 万的家庭,按二孩算一家就是四口人,人均也只有 5 万可支配。还要考虑房贷车贷,注意可支配收入是指到手的现金,所以房贷车贷要从 20 万里再扣除。浙江在国际上也算发达地区了,房屋均价早就超过一万每平方,如果还要支付贷款,那这一家四口过得不会轻松,再考虑老人负担,大概率养不起二孩,温饱没有问题,富裕就扯远了。
如果是 60 万呢,即使在一线城市,60 万保持正常生活水平是没问题了,但如果是上有老下有小,要还房贷,也就是西方中产的标准(考虑到养老医疗教育的负担,可能还要偏下)。
综合分析,浙江的 GDP 达到了西方发达国家水平,但人民的生活水平还远远没有达到西方人均。什么时候才算达到了呢?我个人感觉,只有在 40 万到 60 万群体比例达到 30% 以上才算。把 20 万和 60 万放到一个水平线,人为提高占比,是对 “共同富裕” 四字的曲解。
本人坐标浙江台州,这个比例的话我个人看法,不太可能。
除非在家庭的定义上做文章。
比如年轻小夫妻算一个家庭,还是小夫妻加上公婆是一个家庭。如果是后者,那问题不大,前者的话,那这个 30.6% 的比例我是不太信的。
难怪全浙江没有房价低于一万的房子,就连小破县城房价都很贵很贵。。。主要还是因为百姓有钱啊。
这个数据比人均收入更有意义。
打个比方,马某的资产 4000 亿,浙江按照 6400 万人口计算,可以直接将人均资产提高 6250 元。或者带动 20 万人实现人均资产达到 200 万。这是纸面上的先富带动后富。。
而按照收入家庭计算,马某再富有,在统计口径上也就是一户家庭。
按照我所在地,师医公,大概占总人口的 3.5%(按家庭比例算的话应该低于 3.5%,因为师医公相互组成家庭的概率比较高),这部分家庭大都能达到这个水平。排除师医公,仍然有 27%的家庭达到 20 万 - 60 万的家庭年收入,应该说还是有一定的成色的。关键是看明年,这个比例能提高到多少。
看到有山东网友质疑这个数据,大概意思是认为山东 GDP 比浙江高,但山东都没达到这个水平。结论对错尚且不说,至少逻辑是有问题的。
山东规上企业、重工业多,浙江是民营经济大省,像义乌,光个体工商户就有 60.2 万户,而这些个体户的营业额基本是不纳入统计的。
所以,某种意义上,GDP 跟老百姓的关系并不是特别相关。
跟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是家庭收入,是分配机制。
我觉得挺好的,经济有救了。
浙江不奇怪
浙江是发达国家
公平,分配尽量公平,这才是社会主义。但他有个前提,就是大部分人都是奋斗向上而不是好吃懒做坐等分粮的那些人。来浙江的不止是这边条件好,而是这边公平公正公开的制度都是走在前列的。
最后这个前提很重要。没有这个前提没有可以足够分配的生产值也是很难的。
**不得不说,浙江省不愧是藏富于民的大省。**但是很多人对整体收入分布,没有一个完整的概念,所以我来分析一下。
因为浙江省统计局没有公布收入水平分组,所以我拿北京的数据为例,进行对比。
放一个北京人均可支配收入表格,数据来源于北京统计局的《北京统计年鉴 2021》, 数据还是比较权威的。
由于 2020 年北京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6.94w,2021 年北京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7.5w,增速为 8%
而从表中你可以发现 2020 年高收入组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14.6w,按照 8% 的增速,2021 年北京告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15.8w,按照每户家庭 3 人来算,北京高收入组的家庭年可支配收入为大约 47.304w
由于高收入组这里的是平均数,而不是**门槛值,意思是说高收入组的数据是前 20% 人口的平均值,所以想要达到这个数据的标准,按照正态分布,达到这一水平大约排进 10%。**
也就是说北京家庭前 10% 的家庭年可支配收入门槛值为 47.3w,根据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五险一金按照北京标准计算,加入两人收入水平均分,那么北京前 10% 的家庭年收入门槛值为 60w 元左右。
同样的,中收入组 2020 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6.39w,按照 8% 的增速,2021 年北京中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6.9w,按照每户家庭 3 人来算,北京中收入组家庭年可支配收入大约为 20w 元
由于他是平均数,所以按照正太分布,达到这一水准(家庭年可支配收入 20w),大约可以排进前 50%。所以,北京家庭年可支配收入在 20-60w 之间人群,应该占比在 45%-50% 之间
这是北京市的水平,浙江由于是一个大省,水平肯定要比北京市一个城市要低,但是在全国,除了上海北京,浙江省的收入水平无疑是最强的了。
你以为的共同富裕:
先帮月入不足千的最底层民众
实际的共同富裕:
先帮年入 19 万的达到 20 万目标群体,不能耽误开发布会
一家三口 20 万真不难啊。
60 万还是少数的。
低于 20 万是绝大多数。
不愧是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
不过 20-60 万是否数据有点粗糙,就像找工作求职公司把工资写成 3000-10000 一样。可以分行业分金额优化更细一点,低于 20 万的也需要调查,如果我领导让我市场调研我拿出的是这种数据,应该是想要被开除了。
上限有了,下一步,下一个五年,是否可以让剩下的 70% 群体收入也达到 20-60 万?
看来 60 万以上的占了 69.4%,浙江可真是有钱啊!
羡慕呗
直觉上是偏高的
但应该高得不多,偏差应该较小
我是浙江人,大家觉得他们还有公信力吗?
共同富裕,去除穷鬼即是共同富裕。
如果家庭是夫妻 + 孩子,我们就按全部都是户籍人口来算,可支配收入达到 20 万,也就是夫妻人均 10 万,这个比例 30% 以上,我个人感觉高到有点不真实。
不过仔细想想以家庭为单位统计的话,没成家的但已经工作的年轻人加上他们的父母,那超过 20 万就很正常了,三份工资加起来超过 20 个 w 也是应该的。一旦年轻人结婚了,那就有可能家庭收入掉落到 20w 以下了,可见不结婚有助于增加家庭收入 doge
按照一家三口算,两人工薪。
人均年薪十万起步,月均八千多。
人均年薪三十万封顶,月均两万五。
正常!在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排行榜中,浙江长年霸榜第三,仅次于上海和北京。
这还是人均支配,不是题主说的家庭可支配收入哈!
31 省近五年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排行榜:
近五年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排行榜!(附 excel 表格下载)
上海、北京人均高大家都不会意外,上海、北京作为一线城市,是国家的经济、金融、政治中心,上海和北京还汇聚着众多的券商、私募等金融机构。
去年上热搜的头部量化私募年终奖 5000 万和 3000 万的私募公司就在上海和北京。
好家伙,一人 5000 万,直接带动 600 多人到达人均水平。
如需了解上海、北京有哪些私募公司的可以自行查看,名单都给大家找来了:
上海私募公司名单(附收益、核心人物、最新规模…….)北京私募公司排名名单(附收益、核心人物、最新规模…….)
且上海、北京作为直辖市,不会像其他省份一样不同市级之间收入差距大,两级分化,拉跨整个城市的人均收入,造成排名靠后。
说回浙江,浙江为何能长期霸榜人均可支配收入排行榜的第三?
浙江是民营经济最为发达省份,受环境影响,浙江人经商思维会比较好,很多人选择自己做老板,而不愿意去给别人打工。而做老板,只要不出现亏损,一般会比打工赚的多。老板多,收入高,慢慢的就拉开了与其他地区的人均收入水平,并且不被超过。
这么一看,年可支配收入 20 万元至 60 万元群体比例达 30.6 % 也不让人意外,也真的是相对正常的数据。
统计下收入来源呢
宣布吧!
我们中国经济真的是越来越好了
“浙江家庭” 怎么定义,是户口在本地且已经结婚成家的人群吗,那确实很富,很多本地人光收租都能年入 30w
可以薅的羊毛还很多嘛
江浙一带至古就富得流油
合理
二个成人,一人税后挣十万一年还是可以的
中位数多少
地主时代. 地主时代. 地主时代. 艹
我听过一个说法
某天给房东转账
不小心瞄了一眼
房东账户余额
咋这么长的数字
用手指头一算
好家伙
500 多 w
就这样趴在支付宝上
是事实啊,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
,
剩下的那一部分,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大家一起努力。
民富省,令人羡慕。
共同富裕,难道想重新定义富裕……
那么 20 万以下的比例呢?
遍地小县城房价过万的地方,家庭 20w,富裕吗?称其为基本小康不为过吧「doge」
?
呀,后腿了。
嗯,总体趋势是好的~
小部分人先富起来了,然后带动大部分人负起来!最终,只要是人~都负起来。
负负得正,按需分配,世界大同!
充分说明了历史文件不具备现实意义。
估计 10w 以下得占 50%,10-20w 占 10%,60w+10%
富省 v50 吃吃饭,自己都快吃不上饭了还要转移支付给北部中西部大人们享受人生
家庭可支配 20w 都可以算近前 30% 了?
这和知乎习惯性的吹嘘江浙不一样啊?
在浙江的双职工家庭就基本上满足可支配收入 20-30 万元群体了。
我感觉老板什么的还是少数,而且这个统计数据统计的是数量,又不是平均值,马云再有钱,也就是统计数据里简简单单的一个 1,哦,马云因为太有钱远超 60 万元了,不能算在里面。
所以,这个数据基本上就是打工人家庭的数据了,
如果是两个编制工作,那么在浙江就可以妥妥地达到 20 万元可支配收入的门槛了。
如果是一个大厂工作,那么在浙江也可以到达 20 万元可支配收入了。
而如果是两份普通私企工作,那么就看家庭情况了,不供房贷的话,努努力 30 岁左右也能到达这个门槛了。
我相信在 30% 当中,基本上都是这样的打工人家庭,这个数据设了上限,不搞平均值,应该还是比较真实的。
咋又酸起来了
觉得这数据应该是保守的。有幸在这里面,家庭年可支配收入约 45 万。父母亲家拖了后腿,两老人退休工资只有 15 万。
让一部份人先富起来,带动另外的人富,事实证明,这是个决策上的错误!
啊对对对
杭州下城区(现拱墅区)同事的退休仪式上,杭州本地的同事在感慨从孩童到参加工作后生活的不易。最感慨的还是,我,一个温州苍南的 95 后,童年生活条件竟然还不如他们。
我曾想过城市与农村普通家庭的贫富差距,但没想过有这么大。
卖假货给全国
只是好奇 70% 是高于 60 万多还是低于 20 万多。另外补充下 2025 年目标
我家一年挣几十万,靠的是十几个工人加上我们几个家人一起做,存留下的利润。
哪怕这样,我们厂都算做得很不错的了。
不说我了,我手下那些打工的如果能看到这个的话一定会觉得这个世界收入状况很割裂吧。
对不起,我现在就在浙江,而且还是在省会杭州,但是我给大家拖后腿了呀,我已经失业快三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0 元。。。。
还是看看远处浙江的房价吧家人们
60w 首付都不够
可支配是指收入扣除了每个月的硬性支出吗?例如房贷,车贷,学费,教育费,资料费等
这里写的是常驻民,大部分是做生意的,剥削外来务工人员的结果。
我只知道我们家每年房贷就要还 16 万 +,这 16 万的房贷里,银行利息接近 12 万,这些钱对于我们家庭来说实际上是不可支配收入。如果真要算可支配收入,需要除掉房贷吧。只能说卖地的政府和银行真的赢麻了,统计部门也是。
高收入是以高房价作为背景的,浙江三四线城市的房价不亚于外省一些一线城市的房价,基础设施却不如人(比如和长沙相比,浙江三四线城市的房价不比之低,教育医疗等却显得很不咋地……)对年轻人而言,买房依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还说什么藏富于民,我信你个鬼……
这才哪到哪,拿 LOL 举例,浙江就是后期英雄,越到王朝后期越有钱
我是浙江本地的,我可能是全面 xiaokang 的漏网之鱼
先富更富。
数据应当是准确的,但是意义不大
我家是浙江沿海三线小城,家里不做啥大生意,我跟我老婆都是工薪阶层,相信能代表普通浙江大众的一些基本情况吧。
我爸做小生意赚辛苦钱,早些年好的时候也就十万多点一年。近几年查环保比较严,生意基本没法做,再加上年龄大了身体吃不消,因为有体力劳动,腰跟肠胃都不太好,也就从以前的一整天变成了小半天。剩余时间闲不住也找了两份兼职,一份早上,一份晚上。兼职比较轻松,每份各有 2000 一个月的工资,算上原来小本生意,应该一年十万左右是有的。
我跟我老婆都上班打工,我一年九万左右,我老婆也差不多八九万。
我妈在家带娃基本没收入,偶尔闲暇做点小手工最多赚钱娃的零食钱,娃两周多了明年上幼儿园。不过我妈买了失土农民保险,类似于社保里的养老保险,每个月会有 2000 多的养老金,也会随社保基数的调整而增加。我爸也买了,但是还没到 60,还要自己再交几年的社保,60 岁后也跟我妈一样基数可能会高一点但也大差不差。
我家农民户口有两间五层立地房,地段说不上太好也不算太差,前几年划市区范围,我家正好在市区里面,市区守门员了属于是。所以店面出租还是有人要的,这几年疫情行情也不好,两间店面也就 3 万左右的租金。另外因为附近有个小区,移动跟联通的基站在我家楼顶,平均每个每年各有 2W8 左右的租金吧。
综合一下就是:我爸的 10W + 我的 9W + 我老婆 8W + 我妈养老金 2W4 + 房租 8W6=38W 算是进入了新闻里说的 30.6% 的水平了
我家水平同村里来说中上是有的,主要高就高在房租这一块,因为我家房子地段最好,其他都是一间立地房而我家是两间在一起,店面更大所以相对更好租一点,至于基站也是机缘巧合落户我家的,因为这个事情也不知道跟邻居吵了多少次(笑)。另外我老婆是独生女,也有两套商品房,当中一套拆迁房地段很不错,明年交房,就是拿房要掏空积蓄了。我家如果拆迁也会有两间店面 + 4 套商品房,但是因为房租问题,我家还是不愿意拆的。固定资产看着多,但实际流动资金没多少这是挺难受的一点….
生活水平方面嘛是正常的吃吃喝喝是没问题,家里就一台 20 万的合资品牌 SUV,我跟我老婆上班用,但你说生活水平有多高其实不然。我跟我老婆的工资基本用来养娃及日常开销,两边年终奖会存起来给娃以后读书用。我爸也类似,工资赚的基本用于家里柴米油盐 日常买菜跟水电费,也就房租费会存起来,以应对以后的拆迁。
至于买房是买不起的,我所在的区已经是市里房价的低洼区了,其他区平均 2W 多一平,我这边就 1W7-1W8 左右一平,就算我爸帮我出首付,月供 + 养娃 生活质量也会大幅下降,我跟我老婆估计接受不了。目前也没有买房的刚需,也就是一个美好的想法吧。
因为不做生意,自己能力也不强。想靠打工实现阶级跨越基本不太可能,好在是房租这块还不错,能让我接着摸鱼,家里不需要我负担什么。就等着什么时候拆迁了能吃一波政策红利了。整体跟在体制内及做生意的没办法比,只能说自己规划好,日子慢慢过好吧。
本来以为是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还想喷一下,一看是总收入,四口之家平均下来 5 到 15 万,两个人上班就是人均 10-30 万,随便两个人上班都够了,毕竟 20-30 万和 20-60 万可能比例差不多,所以就算说 20-600 万也可以
没有先富起来的那批人,你能有这么高?先富的都在润,等几十年剩下的都是穷逼了
感觉浙江人民要被加税了
个人感觉浙江一带的经商倾向比打工大,个体户比例可能也更高,所以共同富裕还是要靠给自己打工呀?
20w 和 60w 是一回事么,家庭可支配收入只需要税前 15+10 就勉强能达到,属于普通工薪阶层努力下能够达到的水准;60 就需要税前 40+30 以上了,全中国有多少人能达到这个数?
无法组建家庭的人,不做统计?
大家庭还是小家庭?如果按户口本上走,相对来说数据还是比较可靠的
所以江浙沪还要不要上门女婿了?
反过来说也就是,两个人一年不挣二十万怎么在大城市立足。
把 20 万和 60 万分成一组,这明显不符合统计分组技术要求!何况 20 万的家庭要达到 60 万是有很大难度的,因此,这种分组不能揭示经济收入水平的实际状况。
先富带后富,好,太好了,再坚持个几百年,内地就有救了
如果是真的,看来我家就是那 69.4%,还是没钱的那种……
稳中向好
所以说绝对不能嫁给穷男人
无视全部外来打工人,开除一部分人户籍,这个数字还能更好看。
?4:
年支配收入是不是除去各种贷款可以直接消费的收入?
那我收入是不够的。
如果说是发到手的收入,我和我老婆两个人收入是符合的。
我想知道,20 万和 60 万差距还是很大的。我
对比起浙江房价 只能算一般了
没来浙江想来浙江打工的,不要高估自己也能是这 30%
家庭可支配收入 20 万至 60 万,那家庭税前年收入至少得 50-100 万,夫妻平均工资至少 25-50 万,这种收入水平的人居然占比高达三分之一,浙江是真厉害,武汉这样的城市家庭税前收入 30 万的估计都超不过三分之一,浙江的老铁们注意了,宰羊的人一直说这只羊很肥的时候大概率是在磨刀
啊对对对。我差点就信了
数据应该是真实的,双职工家庭是可以达到这个标准的。
坐标浙江某三线小城市,刚上阶段报税,不小心看到过全公司的所有人的年收入,推测出两人 20 万以上可支配收入应该 90% 都达到了,但是收入是收入,房价都 2 万以上了,衣食住行消费这两年也是水涨船高,养个孩子支出也大,实际存不了多少钱的。
我家老婆管账,今年年后 2 月到 7 月底的流水附一张,两人实际收入 17,结余只有 8 多点,最好的一年收入 42,存 20 已经很不错了。
这是真的。
江浙一带都是藏富于民。
稳中向好!
我觉得吧,在这 30% 中,20-30 万应该是占 20%。40-60 万应该占 10%。
身在浙江的外来务工人口,为这些浙江家庭们,贡献劳动力,贡献房租,贡献税收~~。
共同富裕,终究还是浙江家庭的共同富裕!
这些富裕里,大概也不少外地打工人的血汗吧!
win!!win!!!win!!! we are the champions!!
我不配去看
这个统计标准实在太宽松了。
浙江的公务员事业编国企里,干的时间比较久的,大多都能拿到 14 15 吧,稍微高点的地方都 20 + 了。
然后随便配个收入五六万的配偶,这就实现家庭二三十万的收入了。
即便在中小型私企,浙江这种地方,两个人干个十年工龄,三十多岁的夫妻,一人拿 10W,凑个二十过门槛也不难吧。或者小型私企里,一个中层拿 15W,老婆拿 6W,这也 20 + 了,一个技术工人拿 14W,老婆拿 6w,也是 20+
总之这个统计范畴太宽松了,显然是故意卡在在 20-60 这个区间段,这个区间段里 20-30 的家庭收入贡献占比太大了,还不如每 10W 一段放出数据
卧槽,拖咱浙江故乡后腿了
经济好不好,老百姓心里最知道。
有没有招上门女婿的?我不想打工了
真以为就富有了 看看房价吧兄弟们。一个县城 2w 一平
同是江浙沪的,求求先富的带带吧,我家六七个人都是在家待业中的状态,靠我一个人哪怕年薪几十万也顶不住啊
家庭年收入啊!
1 父母辈双职工,需要两人月入八千。
2 父母辈双职工,爷奶辈退休金农村 2000 一人,城镇退休工 4000 一人,需要父母分别月入 6000 和 4000。
3 父母双职工,独生子未婚工作,三人月入六千。
4 父母双职工,子女已婚,四个打工人月入四千。
5 父母双职工,爷奶健在 2000 退休金,孙辈已婚,那这父母子媳每人三千工资就完成了。
综上;很容易实现啊,浙江老人就算没退休金,当扫地阿姨,餐馆洗盘子 2000 一个月没问题的,而且六十多岁还在干的多的是。
家庭意思就是一个户口本吧,外地打工没迁移户口的就回原籍算啊。
而且 2345 几乎不交税,税前后差别不大,五险一金一般私企保底交,凑个数而已,不影响总数。
浙江人确实很有钱
我认识的几个,我感觉最次的也是苹果三件套随便买的
怎么看,坐着看呗;你也可以站着、躺着、蹲着,怎么开心怎么来。
江浙一代自古以来就富庶,这数据也就大部分本地人可以达到,外来人很少能够得上的,还贷还来不及呢
宇宙浙
我记忆里国家原先说的可支配收入 = 应发数(包含工资收入,理财,意外收入等)- 自动扣除项(包含五险一金,个人所得税等)
这个可支配收入吧,是适合拿工资的城镇居民的指标,对我们 29251 万农民工,其实不是很适合。这部分人的可支配收入,基本倾向于等于应发。
现在:统计局已不再给出指标解释。
目前只给了工资的解释:
国家统计局数据:
目前国家给出的全国数据:
浙江的:
北京的:
上海的:
在这个内卷的社会,把钱都给不缺钱的人,有钱人只会更有钱,没钱的人只会更加挣不到钱。
先富帮带后富
后富在这里
等待。。。
统计局的同志们辛苦了
你觉得真实吗这个比例?
作为一个山东人,表示不服气,严重怀疑浙江数据造假,不是 GDP 造假就是可支配收入造假。
虽说 GDP 不代表可支配收入,那排名第三的山东,都没有这个水平的收入。
曾经有三年,那些人自己注水的数据吹到自己都信了。
好事
建议根据这个数据对浙江省最低工资和最低时薪进行相应的提高。(大大有助于初步建成省共同富裕示范区)
这范围的太大了,别到最后这个 30.6 的群体有 99 都在 20 到 25 的区间。这就搞笑了。
20 万和 60 万生活水平天差地别,放在一个区间统计实在是不太合理
就拿 20 万来说,粗略估计一个家庭平均 2.5 人赚钱,每人年收入就是 8 万;平均年终奖按 15 薪计算,月收入也就 5000 出头
高吗?我觉得不高。毕竟只是平均数,毕竟也不是小城市,毕竟媒体天天吹应届生一毕业就挣 2 万,吹有形势一片大好,凡事有奇迹有弯道
哈哈哈哈哈哈,
本来还以为要大力改革分配制度,原来是这样实现共同富裕的嘛。
真是出其不意呀~
我还是对越南 太天真了,哈哈哈哈。
数据一定是真实的,但是藏了很多套路,首先是税前还是税后,还有年可支配收入,2021 一个年度的收入按照税务统计口径还是统计局口径,这两个数据差很大的,以及浙江对于可支配收入的定义
举个例子,户口本上一家 3 个人,加起来 20 万,扣除社保税大概 2 万,剩下平均每人 6 万,这叫共同富裕?6 万在杭州生活试试?更何况有些家庭 3 个人以上,换言之,只要家庭人数足够多,百分之百全省共同富裕 [惊喜]
所以我想请问,有什么 用
这个统计方法好,印度应该学学,什么佣人仆人首陀罗不算人,统计数字那不是立刻超英赶美。
既然如此富裕,我强烈要求加税,加大力度征税,然后转移支付给其他地方。
明确建议:江浙沪闽鲁粤,征税再加一倍,立即转移支付给我们,否则无法盘活全国经济!
家庭年收入
一个家庭就是父母 2 人?
小孩子还没有结婚但是工作了就是父母 + 小孩 3 人?
老人退休金也算在里面?
可支配收入是说到手税后收入?
如果按照这么算,2 个老人,一个老人退休金 3000 块就是纯可支配收入,2 个老人一年就是 7.2 万,再加上小两口的收入,这个数字并不困难。
我们都知道,奥密克戎病毒在环境中并不能长期存活。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权威数据表明,**物体表面的奥密克戎病毒在24小时内会全部失活。**世界卫生组织的指南也提出,不建议对户外环境进行消杀来控制新冠传播。 三亚市政府也是明白这个道理的。 在今年8 …
本来不打算写“和服事件”的,因为在咱们这儿,这基本属于一个固定“节目“了,说来说去也都是些老生常谈。但这几天一直有朋友问,所以就聊聊我的看法吧。 胡锡进说:“我们的社会不应禁止穿和服,而且事实上没有这样的禁规。但是有人要穿和服时,我劝他们一 …
知乎用户 经济观察报 发表 其实和二胎三胎可以维持生育率一样,大方向错了,怎么努力或者装着努力和关心都是得不到预期的效果。 没人愿意承认经济旁氏化对未来的透支,对年轻群体的债务转嫁,才导致了包括生育率在内的诸多经济社会问题。 借用此前文章 …
知乎用户 搜狐新闻 发表 仔细看了一下政策的原文,说实话,虽然和之前的政策比多了很多具体内容,但整体感觉还是太粗,我看下来觉得最有价值的大概就是下面两条: 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灵活就业人员同步参加生育保险。未就业妇女通 …
品葱用户 神都不爱的男子 提问于 4/22/2021 品葱用户 天下无贼 评论于 海外葱友都可以做到,下一题。 品葱用户 慶豐大帝習禁評 评论于 為什麼要是「共產黨」的警察? 品葱用户 自卑者必升为高 评论于 我也想问你一个问题,在没有杀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