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又要挥泪斩马谡?
原标题:马云又要挥泪斩马谡?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政事堂2019(ID:zhengshitang2019),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几天前,前阿里巴巴总裁卫哲发布了一篇文章,题为“诸葛亮为什么不是一个好的CEO?” 里面如地摊大爷一般的细 …
有一个著名误解:
诸葛亮一直在坑魏延。
这误解,大概来自于《三国演义》。
罗贯中的做派嘛,鲁迅先生说过了:
“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至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罗贯中夸人,经常夸劈叉了。
史书上诸葛归天,魏延闹事,自己作死,死了。
罗贯中觉得不过瘾,要加戏,显得诸葛亮神机妙算,未卜先知:
为了显得刘备得人心,在襄阳就让魏延出来要投刘备。
为了让魏延有作用,在长沙设定让魏延救黄忠投刘备。
为了塑造诸葛亮有先见之明,说诸葛亮看出魏延反骨要斩他。
为了表现诸葛亮跟魏延的对立,还描写陈式和魏延各色不满诸葛亮。
为了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魏延,魏延死得其所,还描写了诸葛亮遗计杀魏延。
总之,搞得诸葛亮早几十年就看准魏延要反——把诸葛亮当算命先生看。
搞得诸葛亮一直打压魏延。
于是各色民间说法,也就觉得是诸葛亮打压魏延了。
然而并非如此。
论正史,诸葛亮简直是最看得起魏延的人,甚至是魏延的幸运星和保护神。
正史,魏延以部曲身份,随刘备入蜀,先拜牙门将军,再督汉中镇远将军——而非众人以为的张飞——再镇北将军。
这是刘备时代的魏延。
刘备何以喜欢魏延呢?
魏延勇猛,善养士卒,又性子高傲,当时皆避下之——这不就是个小关羽?
罗贯中一定也注意到了这一点,《三国演义》里安排魏延出场时“面如重枣”,红脸,还用大刀。完全比照关羽来的。
刘备驾崩了,到诸葛亮时代。
诸葛亮北伐时,魏延督前部,丞相司马,领凉州刺史。
——督前部,是为全军先锋。
——丞相司马,是为诸葛亮亲信。
——凉州刺史,州领导了(虽然凉州当时不归蜀汉管)。
诸葛亮对魏延,实在够好了。
之后诸葛亮更派魏延与吴懿入羌中,破费瑶与郭淮。此时魏延之于诸葛亮,已等同关羽之于刘备:别领一军。堪称诸葛亮以下第一人。
此战后,诸葛亮授魏延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南郑侯,假节——假节的意义,众所周知。
如果诸葛亮看不起魏延,提防魏延,让他假节作甚?怕他权限不够大?
当然,一定会有人说子午谷奇谋——诸葛亮干嘛不让魏延走子午谷?
首先,子午谷奇谋不见于正史《三国志》,就是《魏略》说的,可信度稍微打个折。
其次,几年前就说过,子午谷这计划根本不靠谱:
简单说,子午谷之策要成功,至少满足以下所有条件,缺一不可。
——魏延的五千人可以十日内急行军到达长安。作为对比,曹真西征时,军马在子午谷走了一个月。
——长安方面夏侯懋完全不设防,而且必须蠢到听说蜀军来了,立刻屁滚尿流逃走,而不选择闭门坚守:你急行军是不可能带攻城器械的。
——此次偷袭保持信息的零泄漏,让魏国关中和南阳方面完全聋掉。
——夏侯懋蠢到逃走了,还给蜀汉五千人留足粮食。
——诸葛亮二十日内把后续部队和粮草全部运到长安。
否则,魏延这五千人全部完蛋。
哪位会说:赌一把,五千人没了就没了……那个:
蜀汉灭亡时,一共28万户94万人口,诸葛亮北伐时人口估计还没这么多。
五千精兵,是蜀汉全国人口的1/200。
为了撞个大运白白送掉?
再说了,哪怕取了长安又如何?马超当年也拿过长安,还不是在潼关被曹操按住了?魏国防御纵深太了得,拿了长安,你要搞定洛阳和许都还是麻烦。这也不是关羽时代了,襄樊大捷就能让各路反曹势力蜂起,“威震华夏”。
有人会说,哪怕概率低到近乎于零,诸葛亮也可以赌一把嘛……想一想好了:
诸葛亮的资源地盘人力都不及对手,冒不起险。他北伐时,经常往祁山陇右那边晃,一度攻占过南安天水安定,后来又永久性占领了武都阴平。这打法是割裂陇右,以攻为守。
诸葛亮的最终目标是北伐,但他历次北伐,客观上起到的结果,就是牵制、骚扰和削弱魏国:只要他存在,魏国凉州雍州不敢解甲,魏国始终紧张于他的出征,不敢加兵。
所以咯,本就真实度并非百分百的子午谷战略,实际上也没啥可行性。明朝闯王高迎祥倒是真出了子午谷,被直接包了饺子。
大概走子午谷,只有“一骑红尘妃子笑”,送荔枝比较有用吧。
总之,诸葛亮对魏延,那是真不错的了。
架不住魏延觉得自己还可以更好。
魏延颇有些恃宠而骄,觉得人人都该低他一头,也就是诸葛亮的长史杨仪就是不太给魏延面子,导致俩人势如水火。
但即便如此,诸葛亮也没对魏延不好。
后来《杨仪传》说得很中肯:
“亮深惜仪之才幹,凭魏延之骁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废也。”
不忍偏废,对魏延和杨仪都够好了。
这俩货的名气太大,连孙权都知道。所以孙权曾跟费祎聊过这茬。
孙权表示:
杨仪魏延都是小人,虽然有点鸡鸣狗盗的才能,但将来没诸葛亮,一定要出事。
费祎回答(传说是董恢教的):魏延杨仪只是私怨,没有英布韩信那么难驾驭。现在是用人的时候,不能因噎废食啊。
公元234年秋天,诸葛亮殁于五丈原。
临终前,诸葛亮跟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安排:魏延断后,姜维次之。这是第一方案。
如果魏延不听,那就自行撤兵。这是第二方案。
按这么算,姜维就是断后者了。
断后与先锋,军队里最重要的位置。先锋打不下还好,断后断不好全军尽没。
当年于禁在曹操手下的荣宠恩遇,也就是出则先锋,退则殿后了。
诸葛亮若不信魏延,让他断后干嘛?
趁自己还活着,赶紧把魏延一刀剁了便是。
终究是,诸葛亮还是喜欢魏延的啊。
接着就是魏延自己作死的时候了。
诸葛亮殁后,没发丧。费祎去跟魏延说话。魏延开始自吹自擂:丞相没了,我还在!你们回去,我带人马接着打司马懿!我魏延是什么人,怎么能给杨仪断后!
说着说着,魏延就作妖了:要费祎跟他写连名手书,下发诸将。
这是明摆着就地抢兵权。
费祎找个借口跑路了,于是杨仪、费祎、姜维按第二方案,撤兵回去了。
魏延这时继续作妖:带兵南归,烧了阁道:到此为止,已经是内讧谋反了。
大概魏延指望收拾了杨仪,就能有兵权?
结果何平(即王平?)过去,对魏延人马喊一嗓子:丞相尸骨未寒,你们敢这样?
哗啦,魏延的人都散了。
然后魏延跑路,马岱追斩,收工。
——魏延觉得自己怪不错的,觉得自己可以统御诸军,可是一嗓子,人都散了。
——大概诸葛亮对他的宠爱,让他昏了头,真觉得自己可以为所欲为,接替诸葛亮了?殊不知那么多人都烦他呢。
喏,这就是魏延的一生。
诸葛亮从来重用魏延,给他权限,给他官位,给他独立领兵权,给他假节,到快死了,还信任他,让他断后——只是,诸葛亮顾虑到魏延可能不听话,才考虑了二套方案。
之后杀魏延,是杨仪的事了。
杨仪当然也不是个好东西,但诸葛亮一死,魏延此前糟糕的人际关系全面崩溃。
魏延大概一直觉得是诸葛亮护着杨仪,不知道诸葛亮在护着自己——为啥诸葛亮一死,费祎、姜维、马岱、王平们都向着杨仪呢?
我觉得,恰是诸葛亮对魏延太好,给了魏延自我感觉过于良好的错觉。
所以咯,“诸葛亮坑魏延”,又是一个“正史本非如此,罗贯中强行加戏,民间误以为真,奉为真理,引来一堆翻案文,结果反而坐定了事实”的案例,而已。
至于这个观点为啥大家都信以为真而且热衷讨论?一是《三国演义》影响力大,二是翻案风流行,三是,说难听点:
每个人都多少有怀才不遇被领导压迫的经历,所以看魏延觉得格外冤屈——都忘了翻翻正史,看是否如此了。
所以了,“诸葛亮打压魏延直到遗计杀魏延”,与借东风、攘七星一样,都是玄幻故事。放过这茬吧。
如上所述,诸葛亮恰恰可能是太溺爱魏延,才把他骄纵得众叛亲离的。
说点题外话。
杨仪杀魏延后,发现蒋琬当政,觉得自己被冷落了,开始不满,结果也被处理了。许多人据此觉得杨仪不是个东西。
但杨仪不好,没法反证出魏延就作对了。
孙权说得对:杨仪和魏延性格都有问题。诸葛亮也只是用人之际,用用他们而已。
王夫之先生甚至有个猜测:
——诸葛亮已经准备了蒋琬和费祎作为继承人。赶上杨仪和魏延不和。
——于是诸葛亮准备的方案是,魏延听话,那就算了;魏延不听话,那就杨仪负责带兵班师。反正杨仪是文人,一时掌握兵权,之后也不难对付。魏延掌了大权,那就麻烦些。
——结果杨仪魏延内讧,魏延死,杨仪废,蒋琬顺利接班。
——至少,没影响到大局。
还有一个小细节。
诸葛亮安排的第一方案是魏延断后,姜维次之。
如果魏延不听,则诸军自退——那时,姜维就是断后的了。
所以才有“死诸葛走活仲达”时,姜维负责操作的传说。
这时姜维归汉六年,身份到底是个陇西降将。
而诸葛亮将此任务交托于他,实际上与杨仪、费祎一起掌握退兵的关键。
费祎是诸葛亮的二号接班人,杨仪是诸葛亮长史、退兵实际统率者。
这是姜维一生,第一次在蜀汉参与重大机密事宜。
所以诸葛亮殁后,姜维回成都,地位是:
“为右监军辅汉将军,统诸军,进封平襄侯。”
那年姜维不过33岁。
诸葛亮没有实际将衣钵传给姜维,但用行动,将对姜维这个降将的信赖,传递出去了。
之后姜维作为蒋琬的司马,到与费祎共录尚书事,到终于自己成了大将军:
一切的源头,都来自他们几个合力处理五丈原后退兵这件事。
魏延与杨仪可能都没想到,他俩人在那里争宠作妖,临了两败俱伤,也没能左右诸葛亮定的蒋琬费祎接班人地位。
而最后跨过魏延杨仪继续向前的,反而是资历最浅的姜维。
原标题:马云又要挥泪斩马谡?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政事堂2019(ID:zhengshitang2019),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几天前,前阿里巴巴总裁卫哲发布了一篇文章,题为“诸葛亮为什么不是一个好的CEO?” 里面如地摊大爷一般的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