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人口负增长了,专家还在担心“人口过快增长”
一 我承认,我被专家彻底搞凌乱了。 一个国家级的课题组最近得出结论:全面放开生育限制的建议不可行。 其给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人口基数大,“全面三孩”政策已为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供足够的生育空间,过度鼓励生育会导致人口过快增长,重蹈新中 …
谢邀。
有点偷梁换柱。
日本人均居住面积其实挺小的。
随便翻了个老资料:
到平成 25 年,也就是 13 年,人均居住面积才小 15 个畳。
一疊 1.62 平米,那人均还不到 24 平米。
单看居住面积,挺弟弟的。
但要看另一组数字:
去年,日本在市 / 区 / 町 / 村间移动的人口,524.8 万人。你可以理解成离开家乡的日本人;
其中在都道府县内移动的是 277.1 万人,可以理解成省内移动;
在都道府县之间移动的是 247.7 万人,可以理解成跨省移动。
日本人口 1.26 亿,一年 500 来万的流动量,占比 5% 都不到。
天天喊 “上洛”,其实东京都去年的净流入人口才 5433 人。
咱这照七普数据:省内流动人口 2.51 亿,省际流动人口 1.25 亿。
总人口占比是 26.7%。
与 10 年的六普比,增长了 69.73%。
更麻烦的是:咱这是有户口限制的常态流动。
日本也有户籍,但那玩意是跟人走的,说实话限制不大。
咱这的户口… 我觉得无需赘言。
这就造成国内大量的 “本土菲佣”,典型的是农民工和大学生。
我在菲律宾待过一段时间,恕我直言,挺像的:
一,在就业当地无资产;
二,在就业当地无 “国民待遇”,公共服务价格偏高;
三,节省支出,存钱老家买房(外汇),或者少数在就业当地买房(上洛)。
咱这的分层措施已经制度化了。
这种制度化造成了庞大且 “繁荣” 的流动人口规模,为城市里的资产价格提供支撑。
如果你能进城,你就能在城市郊区里盖个小破屋。这种一户建再烂,也是资产;而你也成了资产的供给者,通过增加供给以抑制价格;
如果不能进城、土地也没法碰,那庞大的流动人口只能租用或购买本地资产,成为纯纯的需求。
所以 “中国人均居住面积” 这个概念有坑。
不管这个数字是大是小,眼下都只能反映出资产占有情况(还是平均值)。
但真正的社会压力在资产使用情况。
农村里有个 200 平米的大豪斯,这对在城里拼命的我能有多大助益?
我国人口中高比例的流动劳动力,多数都处于这种二元挤压中:
农村和三四线城市的资产在衰败。不仅没有交易的溢价,甚至连劳动力的居住价值都在降,因为周围就业机会太少;
而自己工作的一二线城市,租价高,售价更高。要留下就得背债二十年。
实在迷恋大城市,你可以到东京都郊区搞个破楼,或者买把枪再买米国市区老公寓,都有漏可捡。
国内的大城市铁面无私,没有价格洼地。你一从租赁者转为购买者,二元制的成本就堆上来了。
去年人均工资性收入是 19629 元,人均居住支出是 5641 元。
大面上,住的开支占四分之一。
但这没算房贷。
闲聊公号:王子君的碎碎念。
人均收入也没有日本多
人均寿命也没有日本长
要不要改善一下?
再说到房子,日本大部分房子是永久产权,没有公摊面积。
这个是不是也要看齐一下?
如果人均面积不够,住房不够,要造房子,那么为什么中国的空置率又这么高:
我不敢说这个专家的动机是什么。但是现实是,目前大中城市的房子是越做越小,越来越贵。建筑面积 89 平方米的三室两厅户型已经很 “节省 “了。现在甚至出现了 79 平方米的三室户型。三个房间都是迷你型,一个人在里面转身都得看看有没有东西挡着。
而且这还是建筑面积。国内目前的公摊面积动辄 15%、20% 以上。去掉公摊面积,套内面积更小。可以想象建筑面积 80 平的小三室是有多小了。
为什么做的这么小?因为房价贵。大的房子很多人买不起。
只能越做越小,然后多隔一个房间。增加户型的卖点。但表面上看是三室,其实非常拥挤。居住舒适度还不如两室。
如果要提高中国的人均居住面积。很简单啊。
政府不要控制卖地抬高地价,降低房价、降低房贷利率。取消公摊面积。控制容积率,不要一堆 30 多、40 多层的高层鸽子笼住宅。让大家住的宽敞一点、舒服一点。
有人说,我们农村的房子也很大。但是农村现在建房、翻新都不太容易,现在多地又在鼓励农民进城买房了。
这就好比:我们人均大便重量还不如美国,就得出结论:我们的拉屎量不足。
但我们从来不摆正一个事实:人家是每天吃牛排喝红酒,而我特么饭都吃不起,连屎都得消化 3 次才拉出来,然后你说我拉屎量不足?
逻辑如此简单,参照此法,我也有几个简单的论断:
我国的人均国土面积还没有俄罗斯多,还是要扩充领土,建议专家劝湾湾回归;
我国的人均媳妇还没有巴拉圭(强制一夫多妻制)多,所以我们的媳妇还是不够;
我河科大学生人均学历还不如清华北大,建议每个城市都建设清华北大;
单凭 「人均居住面积还没有日本多 」就得出结论「住房还是不够」,这就是专家论断,这就是权威认证,照此严谨程度来看,郭嘉房地产行业基本够 JB 呛了。
日本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中国的 2 倍,专家怎么不提?你敢不敢想办法先把我的收入翻个番?
就在前两天,有机构报告称 28 个大中城市平均住房空置率 12%,已经 12% 了,你现在告诉我住房还是不够?
你们事先能不能沟通协商一下?
要是达不成一致,就别瞎出来溜达,我这种愚民不知道该相信哪个!
其实,不是房子不够,不是人口老龄化,不是人口数量下降,
而是老百姓已经被收割的站不起来了,兜里已经寂静的连个钢镚响都没了;
而是房子已经被集聚到少数人手里了;
而是收入分配制度已经出现了灾难性的问题了;
隔壁周公子 7 套房已经落地,恨不得每根腿毛都住在不同的房间里了。
到最后,你说房子还是不够,然后建议疯狂盖房子,
这不过是给「周公子的腿毛」增加平均住房面积罢了。
2020 年,房地产行情火热。民营房企借了大量债务,盲目扩大规模。当时的普遍情况是,企业拥有一块钱却要干五块钱的事。
2020 年,房地产行业已经乱象丛生。有的企业,一个投资 10 亿元的项目,启动资金不到 3000 万元,即一块钱干三十多块钱的事情。它们通过 “巧妙” 设计,一层层放大借贷金额来满足资金需求;有的企业,从拿地到销售,不足两月。明知工程质量差,也要极速周转;有的企业,用各种手段夸张业绩、美化报表,上市融资。
2020 年下半年开始,金融监管层适时强化了监管。从房企的三道红线(即剔除预收款项后资产负债率不超过 70%、净负债率不超过 100%、现金短债比大于 1),到银行的两道红线(根据银行的规模和性质,银行需要满足监管层限定的房地产贷款占总贷款的比例、个人住房贷款占总贷款的比例),诸多政策控制房企的融资扩张,同时抑制居民的购房冲动。
房地产价格长时间持续大幅上涨,对经济和社会至少会产生以下八点危害:
第一,生产成本上升,降低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第二,生产成本上升,制造业利润微薄,导致制造业空心化。
第三,试错成本上升,实体经济创新活力下降。
第四,生育成本上升,晚婚少育,加剧人口老龄化。
第五,贫富差距加大,城乡差距加大,人民幸福感下降。
第六,价值观扭曲,踏实奋斗的意义下降,投机风潮盛行。
第七,阶级固化加强,年轻人机会减少,导致躺平。
第八,金融风险不断积聚。
所以,“房住不炒”,必须坚持,毫不动摇。
目前,调控效果已经显现。2022 年房地产交易量显著萎缩。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 年上半年住宅销售面积同比下降 26.6%,销售金额同比下降 31.8%。2022 年 6 月,郑州、哈尔滨、石家庄等省会城市的新建商品房价格指数已经低于 2020 年 6 月。
然而,房地产行业对于中国经济又非常重要。多项权威测算显示,2020 年中国房地产行业产业链在 GDP 中占比超过 15%;而且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实物资产中,70% 以上是住房资产。
如今,中国房地产行业走到了十字路口。中国房地产将走向何方?房价是涨是跌?大家众说纷纭。无论采用何种分析框架,先要明晰事实。所以,我们总结了中国房地产三个重要但并非人尽皆知的真相。
1、中国已经不缺房子,但缺好房子。
2、什么样的住宅是好资产?
3、房地产行业不会长期大幅萎缩。
中国已经不缺房子,但缺好房子
中国人民银行于 2019 年 10 月对城镇居民开展了一项调查。调查显示,我国城镇居民住房拥有率达到 96%。
这个数值看似远远超越了众多发达国家的数据。2019 年,美国住房自有率为 65%,日本和英国约为 60%,韩国和法国约为 58%,德国 45%。只有新加坡可以和我国媲美,新加坡的住房自有率达到了 90%。
然而,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口径和上文其他国家并不相同。如果一个人在北京工作,在老家县城拥有一套住房,也算拥有住房。尽管如此,96% 的住房拥有率仍然表明,中国已经不缺房子。
其他数据也能支持这个观点。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 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为 36.6 平方米。住建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 年该数值为 39.8 平方米。
所以从总量看,中国城镇住宅并不短缺。但是中国城镇住宅中优质房子占比小,未来很可能无法满足城镇居民的改善性需求。
首先,在中国城镇住宅中,建于 1995 年之后的商品住宅占比小。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95 年 - 2021 年全国商品房竣工总面积为 173.8 亿平方米。但是商品房中不仅包括住宅,还包括商场、办公楼等。国家统计局没有给出以上时段完整的商品住宅竣工面积。
我们根据相关数据推算,1995 年 - 2021 年竣工的商品住宅总面积约为 130.7 亿平方米。因此,中国城镇住宅中仅有不到 40% 是建于 1995 年之后的商品房**(具体测算见尾注 1)**。
剩余的 60%,要么房龄大于 27 年,要么是自建房、回迁房等性质的住房。这些住宅都难言优质,而且其中有些住宅根本无法交易。
笔者走访了北京一些房龄 30 年以上的老房子。这些住宅楼间距普遍较小。房屋设计理念落后,不适合现代生活的需求。比如普遍没有电梯,再比如 80 平方米的房子做成三居室,客厅非常狭小。
其次,各城市都有相当比例的住宅建筑面积不足 70 平方米。
中国住宅使用面积与建筑面积的比值往往小于 80%。所以,所谓 70 平方米的住宅,真实使用面积仅有 50 多平方米。一个三口之家居于其内,会显得有些拥挤。如果父母过来看护小孩,就会产生居住困难。如果条件允许,这些房主是有改善需求的。
表 1 显示,在贝壳网(BEKE.N)挂牌的很多城市的二手房中,都有相当比例的房子建筑面积不足 70 平方米。
在贝壳网挂牌的二手房基本都是商品房。整体而言,这些房子在城市住宅中已经算比较优质的。
下面,我们通过贝壳网的二手房挂牌数据,看看中国城镇存量住宅中有多少真正的优质住宅。
什么样的住宅算是优质住宅?笔者选定了如下条件:1. 房龄 20 年以内;2. 有电梯;3. 如果是北方城市,要有集体供暖;4. 大于 70 平方米或者大于 90 平方米;5.、南北通透。
以北京、南京、长沙为例,我们依次添加以上的筛选条件。
先看北京的情况。
2022 年 8 月 3 日,在贝壳网上挂牌的北京二手房总数为 9.14 万套。
添加条件 “房龄 20 年以内”,还剩余 5.2 万套。
添加附加条件 “有电梯”,还剩 4.16 万套。
再添加 “集体供暖”,还剩 3.26 万套。
继续添加 “大于 70 平方米”,还剩 2.26 万套。这时占比为 24.7%。
以上筛选条件并不算苛刻,应该是北京大多数优质住房应该具有的属性。但此时的占比已经不到四分之一。
中国人比较看重 “南北通透”,添加附属条件 “南北通透”,此时还剩 1.19 万套。
其实,真正的优质住宅,建筑面积至少要大于 90 平方米。所以,最后添加这个条件。这时仅剩 9300 套。9300 套在整体挂牌中,占比为 10.2%。
南京的情况与北京相似,优质住宅的比例为 10.1%。
长沙优质住宅比例为 9.6%,小于北京和南京(南京和长沙的具体情况见尾注 2)。
如果继续添加其他条件,比如把优质住宅限制为交通便利的核心区域,那么 “优质住宅” 的比例就会更低。
通过以上分析会发现,目前城市的住宅总量可能够了,但优质住宅占比非常低。还有一个因素会进一步降低优质住宅的比例。
在 2017 年到 2021 年之间,好几家 “中国房地产销售五十强” 企业采用 “超高周转” 策略。房子从拿地到预售往往不到 3 个月。预售制度要求房子主体必须施工到一定程度才可以预售。大部分地区都要求主体施工进度超过二分之一,比如广东省要求高层建筑主体施工进度需达到总层数的三分之二。如此 “神速” 的开发,房屋质量难言优质。
笔者 2020 年调研时发现,某 “销售五十强” 房企,明知质量不合格,宁可建成之后再按照购房者的要求慢慢修补。
在中国城市中,好住宅仍然是稀缺产品。
未来住宅的金融属性变弱,消费属性增强。新出现的、有购买力的人在选择改善住宅时,大概率会选择优质住宅。未来优质住宅和劣质住宅之间的价格差距会进一步增大。
什么样的住宅仍是好资产?
我国商品住宅用地的使用期限为 70 年。以下的研究有一个前提条件:土地使用证到期之后,续期的费用可以忽略不计。很多专家认为,这个前提是成立的。
必须承认,和 10 年前相比,现在的房价已经很高。但有些住宅仍然是不错的资产。因为,住宅租金具有良好的抗通胀性能。
先介绍一个规律:从长期看,房租涨幅与通胀同步。图 1 展示了美国的 CPI 指数和房租价格指数。不难看出,在长达 50 年的时间里,两者涨幅基本一致。
日本、欧盟、中国的数据都支持这个规律,具体数据见尾注 3。
解释一下这个规律:比如一个国家每年的通胀率为 2%,那么 10 年之后,总通胀率约为 22%【(1+2%)的 10 次方约等于 122%】。那么根据以上规律,其全国平均的房租涨幅会非常接近 22%。
当炒作热潮退却,住宅会回归居住本质。如果用年租金衡量,2021 年我国各大城市住宅的 “租售比” 大多介于 1/30 至 1/65。“租售比”是一年的租金与房价的比值。比如 1:30 的意思是,如果一年的租金是 1 万元,那么房价就是 30 万元。
统计的 24 个城市中,仅哈尔滨低于 1:30,仅厦门高于 1:65。也就是说,如果某个厦门房子一年的租金是 1 万元,那 65 万元都买不下来这个房子。表 2 显示,厦门租售比为 1:80.6,这说明该房子价值 80.6 万。
但是,千万不能简单地认为,租售比低的房子就是好资产。否则,看了表 2 就说,北京的房子不如哈尔滨和贵阳。这很可能是不正确的。
美国、日本、英国、法国的住宅扣除各种税务、费用之后,租售比多介于 1:15 至 1:30。很多人据此判断我国的房价太高了。这有一些道理,但又不完全正确。实际上,由于经济结构不同、投资渠道不同、未来通胀预期不同,中国住宅不能和其他国家做简单比较。
其实,这些国家的租售比低,或者说 “租金收益率” 高,各有各的原因。
先聊聊美国。扣除税费后,美国很多城市住宅的 “租金收益率” 往往可以达到 5%-6% 的水平。也就是 100 万元买房,每年租金收入可以有 5 万元到 6 万元。但是,一个资产好不好,要和其他投资方式去比较。美国股市经常走出长达十年的牛市。相比之下,买房出租的收益率并不高**(具体比较见尾注 4)**。而我国的情况与美国非常不同,居民缺乏稳妥的投资渠道。
再看看日本。日本住宅扣除税费之后,往往也能达到 5% 的租金收益率。但 1990 年之后,日本通胀率常年维持在零附近。图 2 显示 1990 年之后,日本的 CPI 指数常年在 100 左右。这就说明,日本在长达 30 年的时间内,基本没有通胀。
没有通胀,房租也很难上涨。平均来讲,日本住宅的房租还保持在 30 年前的水平(参见尾注 3 的图 3)。当然,东京、大阪等人口流入的大城市,房租明显高于 30 年前。为何房租的平均值却不变?这是因为日本有很多城市如今的房租低于 30 年前。
由于房租不涨,日本住宅并不是好投资。对于那些在日本投资房产的中国人,应该感受非常深刻。如果一个中国人在 2010 年初和 2020 年初分别投资了一套日本住宅,我们计算了他的收益率。考虑日元汇率下跌,到 2021 年底,2010 年那套住宅的投资收益率为 1.24%,而 2020 年的投资收益为负值**(具体测算见尾注 5)**。
笔者还在尾注 6 讲述了为何法国的房产也不是好投资。
我国的住宅,不仅持有成本显著低于美国、日本、英国、法国等国家,而且各种规定也对房东有利,所以不能简单地说 “租售比” 低的房子就是好房子,也不能说 “租售比” 高的房子就不是好资产。
关键问题在于,在不同条件下一个住宅的 “租售比” 要达到什么水平,才是理想的资产呢?
下文的重点是测算出在人口持续流入的城市里,在不同假设条件下,理想住宅资产的 “租售比”。
首先,人口持续流入的城市里,房租涨幅会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里假定中国未来每年的通胀率都是 2%。根据规律,全国平均房租的年均涨幅也约为 2%。
假设某城市的房租年涨幅比全国平均水平高 10%、20%、30% 三种情况,即其房租年涨幅为 2.2%,2.4%、2.6%。(2%*(1+10%)=2.2%,2%*(1+20%)=2.4%,2%*(1+30%)=2.6%)
某住宅是不是理想的投资,还要看设定的收益率目标。目前四大行的五年定期存款利率为 2.75%。这里假定投资者的收益目标为 3% 和 4% 的两种情况。
所以,需要分析的是,在某城市住宅租金年涨幅分别为 2.2%、2.4%、2.6% 三种情况,要达到 3% 和 4% 的投资收益率,租售比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我们还假设两点:1. 住宅每年的维修等持有成本为最初购买价格的 0.5%;2. 房屋使用寿命为 60 年,60 年后剩余的土地价值为购买价格的 70%。
房屋测算结果见表 3**(具体测算过程见尾注 7)**。
从表 3 可以看出,如果某房子租金每年上涨 2.2%,要想达到 3% 的年化收益率,房子租售比要大于 1:51。如果要达到 4% 的收益率,租售比要大于 1:40.8。
也可以看出,如果未来北京房租的年均增幅为 2.6%,1:50 的租售比基本是合理的。
在中国,拥有住宅还能享受很多附加收益,比如教育资源,优质环境,安稳心态,优越感,配偶优先选择权等等。
目前房地产市场仍然低迷,已经影响到整体宏观经济复苏。为促进房地产市场恢复活力,大家献计献策,我们也提两个建议。
众所周知,目前的住宅有流动性低和不确定性高这两个问题。购房者担心,万一将来急用钱,而房子却难以快速变现。而且还担心市场低迷,不仅难以变现,而且去银行抵押,贷款数额也会大幅下降。
《财经产业研究中心》的两个建议如下:
第一,国家测算各城市住宅的内在价值,出台抵押指导价格。该指导价格要长期保持稳定。这样住宅的抵押价值和内在价值就被确定下来。
第二,简化房屋抵押借款的手续,降低抵押贷款的成本。
在这种条件下,住宅的流动性和价值的确定性都能得以提高。而流动性和确定性的提高,可以提高住宅的内在价值。
中国房地产行业不会长期大幅萎缩
普通百姓对这个问题恐怕不感兴趣。但对于房地产从业者、宏观经济学者、甚至政策制定者,这个问题都非常重要。
中国房地产的行业增加值在 GDP 中所占比重约为 7%。而美国、日本等国家,这个数值往往超过 10%。通过数据类比,有不少学者认为中国房地产行业,未来不仅不会萎缩,还有 50% 左右的增长空间。但这个推理并不严谨,因为中国的数据和美国、日本不可简单类比**(详细解释见尾注 8)**。
我们采用另一种思路:房地产对实体经济的贡献,主要来源于开工量、施工量、竣工量。这其中,竣工量的影响最为深远。可以认为,只要竣工量能保持在目前的水平,中国房地产行业就没有萎缩。
未来中国房地产每年的竣工总量可以用每年的 “新增住宅量” 大体推算。
所以,我们面对的核心问题是,中国未来每年会出现多少 “新增住宅”?
无论哪个国家,新增住宅是为了满足居民的需求,所以中国每年的 “新增住宅量”,可以参考其他国家的数据。
从理论上讲,应该有三条规律。
第一,房地产行业在一个国家越成熟,每年 “新增住宅” 与“存量住宅”的比值就越少。
第二,人口老龄化越严重,每年 “新增住宅” 与“存量住宅”的比值就越少。
第三,优质房屋占比越高,每年 “新增住宅” 与“存量住宅”的比值就越少。
我们参考美国的数据,同时参考邻国日本、韩国的情况。
万得资讯仅仅收录了韩国 2017 年之前的数据。韩国新增住宅与存量住宅的比值,2015 年 - 2017 年的平均值为 3.6%。日本 2015 年 - 2017 年的平均值为 1.83%。根据《财经产业研究中心》的测算,美国 2015 年 - 2017 年平均值的最低估计为 2.2%。
房地产行业在韩国、日本、美国都比中国成熟。相关文献表明,这三个国家住宅的总体质量也优于我国。而且,韩国、日本的老龄化也比我国严重。所以,中国未来 “新增住宅” 与“存量住宅”的比值,应该高于以上三国的平均值,即高于 2.54%【(3.6%+1.83%+2.2%)/3 = 2.54%】。
如果中国” 新增住宅” 与” 存量住宅” 的比例,在未来维持在 2.54%,那么中国房地产行业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尾注 1 中曾计算过,2021 年底我国城镇住宅总量约为 350 亿平方米。如果中国未来的数值维持 2.54%,那么每年中国商品住宅竣工量将维持在 8.89 亿平方米(350 * 2.54% =8.89)。而 2019-2021 年,中国商品住宅竣工量的均值为 6.9 亿平方米。还有差不多 28.8% 的发展空间。
按照上文所说的三条规律,中国未来 “新增住宅” 与“存量住宅”的比值应该会大于日本。
即使在悲观条件下,中国数据和日本一样,为 1.83%。未来商品住宅竣工量仍会维持在 6.4 亿平方米(350 * 1.83% = 6.4)。6.4 亿与目前的 6.9 亿相差不大。所以,房地产行业在未来不会大幅萎缩。
尾注 1:中国 1995 年之后住宅竣工总面积测算
从 2000 年之后的数据看,住宅竣工面积在所有房屋中的比值基本都小于 0.8。1995 年 - 1999 年,房屋竣工总量为 8.5 亿平方米。我们用高值 0.8 估算。那么这期间竣工的住宅面积为 6.8 亿平方米。
表 4 显示,2000 年 - 2021 年我国竣工住宅面积为 123.9 亿平方米。则 1995 年 - 2021 年竣工住宅总面积为 130.7 亿平方米(6.8+123.9=130.7)。
表 4 为我国 2000 年 - 2021 年,每年的房屋竣工面积和住宅竣工面积数值。
2019 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约 8.5 亿,由此可以推算 2019 年中国城镇住宅总面积约为 338 亿平方米。表 4 显示,2020 和 2021 年住宅竣工 13.9 亿平方米(6.6 + 7.3 =13.9)。而中国目前每年完全失去居住功能的城镇房屋比例非常少,所以截至 2021 年,全国总住宅面积约为 350 亿平方米。
1995 年之后的商品住宅在城镇总住宅中占比为 37.3%(130.7/350=37.3%)。这个数值不到 40%。
尾注 2: 南京和长沙的优质住宅比例
南京的情况如下:
2022 年 8 月 3 日,在贝壳找房网站上挂牌的南京二手房总数为 13.5 万套。房龄 20 年以内 7.39 万套。类似于北京的做法,添加 “有电梯”,还剩 5.67 万套。添加 “大于 70 平”,还剩 4.52 万套。添加 “大于 90 平”,还剩 2.9 万套。最后添加,“南北通透”,还剩 1.36 万套。在整体挂牌中占比为大约 10.1%。
长沙的情况如下:
2022 年 8 月 5 日,在贝壳找房网站上挂牌的长沙二手房总数为 5.72 万套。房龄 20 年以内 3.51 万套。类似于北京的做法,添加 “有电梯”,还剩 3.08 万套。添加 “大于 70 平”,还剩 2.43 万套。添加 “大于 90 平”,还剩 1.76 万套。最后添加,“南北通透”,还剩 0.55 万套。在整体挂牌中占比为 9.6%。
尾注 3: 日本、欧盟、中国的住宅租金与 CPI 关系
和美国数据一样,日本、欧盟、中国的相关数据都显示,在比较长的时间内,CPI 指数增幅和房租价格指数增幅基本一致。
尾注 4:美国人买房与买股的收益比较
从 1975 年到 2021 年,道琼斯指数每年的复合增长率为 9%。假定某人在 1975 年初用 100 万美元投入道琼斯指数基金。经历 47 年到 2021 年末,他会拥有 6000 万美元。
如果 1975 年,他用 100 万美元买了一套纽约的房子,租金收益率为 5%。到 2021 年,他的收益是多少呢?根据纽约房屋价格指数,1975 年初指数为 78.3,到 2021 年底指数为 857。此时房屋价值为 1094 万美元(857/78.3 * 100 = 1094)。收了 47 年租金,按每年售价的 5% 计算,共计约 1400 万美元。两项总收益约为 2500 万美元。但还要从中扣除房屋维修费用。与投资股市相比,购买房屋出租的收益不高。
尾注 5: 2010 年和 2020 年,中国人在日本买房的收益情况分析
假如 2010 年初,用 1 亿日元购入日本一套住宅。当时日元兑人民币汇率约为 13.5 比 1,即花费了 741 万元人民币。扣除税费之后的房租净收入为 5%,每年维修、折旧等其他持有费用为购房价格的 1%。到 2021 年底,日元兑人民币为 18 比 1。租金一次性兑换人民币,净收入 244 万人民币。
日本房价指数从 2010 年初到 2021 年底增长了约 6%,即目前价格为 1.06 亿日元,折合人民币 589 万。此时,房屋和租金的总价值为人民币 833 万元(589+244=833)。年均投资收益率约为 1.24%(【833-741】/ 741 /10 = 1.24%)。
假如 2020 年在日本买房,因为房价几乎没有增长。而 2020 年初到 2021 年底,日元相对于人民币贬值了 15% 以上。所以,这个投资会产生亏损。
尾注 6: 法国住宅出租为何不是特别好的投资
在法国买住宅出租,假定住宅价格为 15 万欧元,中介费 + 公证费 + 过户费文件费等等,约为 1.5 万欧元,总计成本 16.5 万欧元。
法国的平均水平下,15 万欧元住宅的月租金大约为 1000 欧元。房屋维护费约为租金收入 5%;公共费用分摊约为租金收入 5%。法国买房后,房主每年要为名下房屋交一定比例的房产税,约为租金收入 8%。此外还有约为租金收入 10% 的中介管理费。如果是二套住房,还需要缴纳月租金收入 19% 的收入所得税,月租金收入 15.5% 的社会分摊金。
此外,还可能遇到不良租客利用规定逃避房租。从 11 月 1 日到次年 3 月 31 日的 “冬歇期”,即便房客未缴房租,房东也无权将其赶走。
尾注 7: 不同条件下,对最低租售比的测算
假定房子还有 60 年寿命。60 年后土地的残值为如今房价的 70%。强三线以上的城市基本都满足这个假定。
假定未来 60 年中国的平均通胀为 2%。按照规律,全国平均的房租年涨幅也为 2%。假定房屋每年的持有成本,比如家具折旧、维修、养护等,为房屋购买价格的 0.5%。
因为人口流入城市的房租涨幅会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别假定某城市的房租年涨幅比全国平均水平高 10%、20%、30%,即其房租年涨幅为 2.2%,2.4%、2.6%。
下面计算,该房屋当前的租售比应该大于什么数值,未来的平均收益率才可以达到 3% 和 4% 。
先计算房租每年上涨 2.2%,要达到 3% 的收益的情况。
假设房价为 100 万元,那么每年收益为 3 万元,60 年收益 180 万元,加上原值 100 万元,总计 280 万元(100 * 3% *60 + 100 = 280)。
假定当前租售比为 1:y ,那么第一年的房租为 100/y,
第二年的房租为 100 * (1 + 0.022)/y 第三年的房租为 100 * (1 + 0.022) (1 + 0.022)/y 依次类推第 60 年的房租为 100 * (1 +0.022) 的 59 次方 / y
把 60 年房租相加,减去 60 年的持有成本 30 万,加上土地残值 70 万。这个结果应该等于 3% 条件下的总价值,即 280 万元。求解 y。这个计算并不复杂,计算得出 y = 51。也就是说,租售比为 1: 51。
其他情况的计算方法类似。
尾注 8: 美国、日本比中国还依赖房地产?
以美国为例来说明情况。
2021 年中国房地产行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约为 7%。而 2010 年到 2020 年的十年里,美国房地产占 GDP 比重的均值是 12.1%。看起来美国更加依赖房地产行业。其实不然。
有人说:中国的房地产行业和建筑业是分开统计的,美国是放在一起统计的,所以美国占比高。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其实美国也是分开统计的。2018 年美国房地产和建筑业加起来占 GDP 的比重是 16.3%,而中国房地产和建筑业加总占 GDP 约 12%。
真正的问题在于,美国房地产增加值计算了居民自用住房的 “虚拟租金”。2020 年,这部分“虚拟租金” 在房地产行业增加值中占 8.3%。而 2020 年,美国房地产行业增加值 GDP 占比为 12.3%。所以房地产实际投资约占 GDP 的 4%。
中国并非没有计算 “虚拟租金”。但中国“虚拟租金” 在 GDP 中的占比远远小于美国,而真正的房地产投资部分却高于美国。
作者为《财经》产业研究中心研究员,编辑:刘建中
日本的人均住房面积是 35.2 平方米。因为日本人住的是一户建,大多数人家的面积为 60-70 平方米。院子这类或者车库不算,他们没有公摊面积,我们公摊面积会扣个十几到二十几。日本的绝大部分房产都是独立产权,买家买到的是房屋及土地的所有权。房产可以自由使用、世代传承。
我国家庭户人均居住面积达到 41.76 平方米,平均每户居住面积达到 111.18 平方米。我国城市家庭人均居住面积为 36.52 平方米。分区域看,广东城市家庭人均居住面积不足 30 平方米。
从可以搜到的数据上看,我们的人均住房面积还比日本高了 6 个多平方米的。
当然你专家可以说因为我们有公摊面积,所以我们的使用面积比日本少。
但是我想问问公摊面具是老百姓发明的吗?还不是某些资本家和资本专家大力推广的!当初加公摊面积的是你们,现在要扣除公摊面积的也是你们。咋了,薛定谔的公摊面积吗!
咋不把你放在盒子里 “死一死” 来论证一下薛定谔的专家是否成立呢?
如果专家一定要 BB,那么可以从日本的大部分房产含土地这个角度来说。说明日本的人均虽然比我们少,但是人家房屋属性质量高呀,含土地呀!这样来论证,中国人均居住条件不如日本。
但是为什么你专家不敢说呢?因为日本的房均价很可能比中国低呀。
这些专家之所以跑出来大放厥词,实际上就和单位划水摸鱼的兄弟一样。其目的是不能让上面发现,有他没他都一样。
超一线城市就是不够多。
那些稀稀拉拉的家属楼小区,下不能停车,上住不了几个人,占那么大个院子。
周围那些高尔夫球场,没啥卵用,北京冬天嗷嗷冷,夏天晒冒油,农民都不带出工的时间,大佬们在那撅屁股刨地,何必呢。
把老小区拆迁了,高尔夫球场填了,城投拿巨资搞建设,搞青年公寓,两人一间,集中卫浴,抽签拿资格,大门指纹加虹膜锁,发现转租立刻滚蛋。
情侣都有资格就能申请串到同一间,独生子女要是有养老负担也能酌情接来父母。
租金比市面合租且合床的价格还便宜一点点就行了。
这还叫个制度先进。
我们顶着蓝星第一基建的名头,让年轻人合租老破小,用锐角姿势上厕所,老的这么对小的,怎么还有人说住房状况好呢?
日本有团地,有小公寓,有高工资,
你有啥,你有毛吗,你连毛都没有?
不是中国人均居住面积不多,
而是能被真正拿来给年轻劳动力落脚的房子少,太少了。
没有就业没有人居,就没有人口,
没有人口,
打高尔夫那帮人的孩子就没人伺候。
典型混淆视听、甚至颠倒黑白的无良公知,和那个北师大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藩有得一拼!
每个时代当社会要向前变革的时候,总会有一些只顾私人利益而没有家国情怀的人出来掣肘。
为了营销他们可笑的逻辑讨好主子儿,他们总会找一些冠冕堂皇甚至错误的理由来愚弄大众。
比如该专家,不知道他们数据哪里来的,我国人均居住面积其实比日本多,下图可见我国人均 GDP 远远不如日韩。即便考虑公摊面积那也和日本差不多,易居房地产曾经把 2019 年我国居住面积折算套内面积(图二),基本上和日本没差。但是过去两年我国又造了多少房子?很显然追上去。
而且,该专家敢谈一下我国的人均收入?房价收入比?房价租金比以及北上广深绝对房价在全球的排名吗?对了敢谈论算上高昂房贷利息,贷款买房相当于支付两套房总价吗?
要是谈人均收入、房价收入比、公摊面积、房贷利率以及绝对高房价前十城市几乎占据一半的事实,我国房价无论怎么分析,都特么要腰斩才算合理!这些专家敢说真实情况?
对于我国超高房价的这个事实,有四个角度解剖:一看绝对房价(全球前十城市占一半),二看房价收入比 / 房价租金比(内涵了收入差距),三看房贷利率(贷款 7 成买一套支付两倍房价的钱),四看公摊面积(基于公摊面积实际房价要比成交价高 30%)
如果硬要说我国普通百姓实际住房居住面积少,那是因为炒房客囤积了太多房产,我们应该打击炒房客囤积居奇才是根本之道,我们更应该呼吁国家加快房地产税全面落地的步伐。
8 月 5 日,贝壳研究院重点研究了国内 28 个城市的 3 万个小区后,发布《2022 年中国主要城市住房空置率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首次盘点了主要城市住房空置率水平。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次调研范围未包括期房和现房待售部分,故较其他统计口径会整体偏低。而且这是贝壳动用他们优质房地产经纪人调研的数据,那些地段不好、空置率高的那会有房地产经纪人留守啊?
此次贝壳研究院统计发现,我国 28 个大中城市平均住房空置率为 12%,相对处于较高区间。住房空置率随城市能级依次递增,一线平均 7%,二线平均 12%,三线 16%。其中仅有 9 个城市空置率处于合理区间之内,大部分城市处于 10%-15% 之间,6 个城市高于 15%。
具体到调研城市,南昌、廊坊、佛山住房空置率排前三位,均在 15% 以上,而深圳、北京、上海空置率最低,均在 7% 以下。
房地产领域无良言论归纳总结如下:
**言论 1:**北师大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藩在 2022 网易经济学家年会夏季论坛上表示:现在网上很多人呼吁取消预售制,是因为没有看到预售制背后的积极意义,预售能大大提高房企的资金周转,盖出更多的房子,解决目前房地产供需不平衡的问题。同时还能减少烂尾楼,还能在房价上涨的过程中让老百姓获得资产增值。
驳斥 1:(这个家伙奇葩观点特多)
(1)预售制确实有改善我国房地产供需不平衡的问题,该政策属于揠苗助长刺激房地产发展,20 年时间就把十几亿人居住的房子给造过剩了,这是预售制的贡献。
但是也不能忽视附带的不利影响,预售制是我国房地产高周转发展模式的基础,没有预售制,房地产就不能走高周转模式,房地产杠杆也不至于拉得如此高,泡沫也不至于这么明显。
而且,大家要有发展眼光看问题,此一时彼一时,早期我国房地产市场化刚刚开始供应确实不足可以适当加杠杆,但是,经过 20 多年跨越式发展,存量基数庞大、整体处于过剩。并且,基于人口老龄化和人口负增长现实,已经不需要预售制来杠杆式造房了。
(2)预售制并不能减少烂尾楼,之前烂尾楼之所以少是因为我国房地产空间较大,城镇化和改善型需求造成房地产景气度十足,加上房价上涨预期以及经济高速发展带给人们收入增加预期,所以才没有大规模烂尾楼。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人口老龄化 + 城镇化见顶 + 经济转为中低速,已经决定我国房地产需求将每况愈下,由于经济大环境不好,这不,预售制造成的烂尾楼风险就暴露无遗了。
不是预售制减少了烂尾楼,是前期的市场大需求掩盖了烂尾楼风险,现在需求缩减、经济不顺,烂尾楼不就络绎不绝了么?
(3)房价上涨(甚至房地产泡沫)并不能给平头百姓带去多少实际增值,增值只停留在纸面,房价上涨真正利好的是那群炒房利益集团!
言论 2: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在 “2022 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智库论坛” 上发言“高空置率下房价没有暴跌的原因在于中国居民 75% 的财富都集中在房产上、若暴跌、很多人将成为‘负翁’。稳住房地产经济大盘,不仅是稳经济,还是稳财富,是正确的选择”。
驳斥 2:
本言论和上面专家最后一个观点类似,他们只选择性告诉大家中国居民大部分财富在房地产上面,但是没告诉大家房地产泡沫的财富绝大部分握在以炒房客为代表的利益集团手里,而不是在普通家庭手里,对于只有一套自住房的家庭来说,维持泡沫房价百害无一利。
房地产泡沫无助于改善普通家庭的生活质量,相反持续下去有损普通家庭长远利益。就这么说吧,房价持续上涨,你以后要花更多钱给孩子买房,每次买房都是给更大的泡沫买单。
**更重要的是,该专家严重忽略了房地产对经济社会的损害!**当前,我们最大的问题是以房地产为首的泡沫经济遏制住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房地产这座大山已经过渡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了。
出生人口 5 年几近腰斩,产业升级乏善可陈(《零容忍》里面的中信银行案例表明了房地产泡沫对实体经济侵害)、消费则被直接干得没有生机…… 这些都有房地产泡沫的功劳。
一个社会,资源是有限的,你如果这里资源倾斜多了,那边势必营养不足。产业升级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如果资金都给房地产吸走了,自然不利于产业升级。
房地产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了。房地产现在所起的作用并不是引擎,而是不折不扣的刹车片,甚至称之为路障都不为过。
最近几年的大事小事,充分说明:房地产并不能帮助国家在全球搏杀中增加国家的战斗力,反而会成为我方的软肋,被敌方所利用!
言论 3:在 2022 网易经济学家年会上,北京师范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藩认为真正的房奴是租房人,“你被迫租房,被迫把你的钱给你的房主,帮助房主还贷款,你还赚不到增值。”
驳斥 3:(又是这个董藩)
典型胡说八道、混淆视听,先立一个房价永远涨的前提,然后忽悠不明真相小白。他怎么不说说高位接盘,后面房价腰斩,购房家庭损失有多大;甚至高位接盘、家庭杠杆拉满,后面收入锐减,无法还贷,家庭又当如何?(最近 2 年断贷就是活生生例子)
很多人喜欢想当然了,以为租金可以抵消房贷,实际上我国房价租金比很大,5000 元月租可以住每月房贷 2 万以上的房子。不是 10 年前了,别刻舟求剑!
这群居心叵测的专家学者,明知道房价泡沫、老百姓压力山大,不去呼吁国家整治房地产泡沫,居然一心忽悠人接盘,是何居心?还有比这更坏的人吗?
大家都知道我国房地产存在房价收入比奇高、租售比超级低的现象,这个现象的背后的根本是房地产泡沫太大了,房价高估严重,导致房租看起来低,实际上我国租金很高了。(详见旧文《房地产税想转移给租客?异想天开!》)
我国的房租真的并不便宜,下表可以发现房租与居民可支配收入比值很大,一线城市基本上 30% 收入都给房租了,对于收入低的上班族,一半以上收入交给房租都不鲜见。而,日本三大都市圈平均年租金收入比为 20%,远低于我国深北上。
下表还可以发现,2006- 2016 年日本三大都市圈月均租金增加不明显,复合增速在 0.6% 左右,同时, 2013-2017 年的平均年租金收入比为 20%,租户租金压力不算大。
综上所述,租售比太低不是因为我国房租便宜,而是因为我国房价太特么高了,要是我国房价腰斩,你就会发现租售比相当漂亮了。
PS:如果预售资金监管不到位,预售就单方面对消费者不利。下面是国外预售制基本情况,供大家参考。
论系统性分析我国房地产走势,想必全完没有比我更全面的了,我的理论综合考虑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国内外大环境、经济转型升级等等。
让你们看看什么要预测?什么叫先见之明?什么叫认知碾压?记住:预测不同于猜测,需要有理有据、逻辑完备,很多人把信口开河当作预测。
强调:1.5 万字的长文就不粘贴了,请大家阅读以下第一、二篇文章!
站在 2019 年看——中国房地产最后的五年2019~2020 这个时间段适合买房吗?3.1 万赞同 · 3997 评论回答 3.1 万赞同 · 3998 评论回答 3.1 万赞同 · 4004 评论回答 3.1 万赞同 · 4005 评论回答 3.1 万赞同 · 4005 评论回答 3.1 万赞同 · 4008 评论回答 3.1 万赞同 · 4009 评论回答 3.1 万赞同 · 4009 评论回答 3.1 万赞同 · 4017 评论回答 3.1 万赞同 · 4017 评论回答 3.1 万赞同 · 4017 评论回答 3.1 万赞同 · 4017 评论回答 3.1 万赞同 · 4017 评论回答 3.1 万赞同 · 4021 评论回答 3.1 万赞同 · 4022 评论回答 3.1 万赞同 · 4025 评论回答 3.1 万赞同 · 4030 评论回答 3.1 万赞同 · 4032 评论回答 3.1 万赞同 · 4036 评论回答 3.1 万赞同 · 4037 评论回答 3.1 万赞同 · 4037 评论回答 3.1 万赞同 · 4038 评论回答 3.1 万赞同 · 4038 评论回答 3.1 万赞同 · 4039 评论回答 3.1 万赞同 · 4040 评论回答 3.1 万赞同 · 4040 评论回答 3.1 万赞同 · 4044 评论回答 3.1 万赞同 · 4044 评论回答 3.1 万赞同 · 4044 评论回答 3.1 万赞同 · 4045 评论回答 3.1 万赞同 · 4045 评论回答 3.1 万赞同 · 4057 评论回答 3.1 万赞同 · 4057 评论回答 3.1 万赞同 · 4058 评论回答 3.1 万赞同 · 4059 评论回答房价真的已经到顶了吗?2.9 万赞同 · 4141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41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41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41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41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41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38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38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38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38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38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38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38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38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38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38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38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38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38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38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38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38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38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38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38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38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38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38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38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37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37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37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37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37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37 评论回答中国的房价何时是个头?1.1 万赞同 · 2171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71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71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71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71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71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71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71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71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71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71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71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71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71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71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71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71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71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71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71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71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71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71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71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71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71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39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39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39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39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39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39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39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39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39 评论回答五年内,房价有没有可能降到十年前的价格呢?534 赞同 · 111 评论回答 534 赞同 · 111 评论回答 592 赞同 · 117 评论回答 599 赞同 · 118 评论回答 602 赞同 · 118 评论回答 605 赞同 · 118 评论回答
关于房地产,没有新东西可以讲的,基本上都讲完了,最多是根据最新的基本面数据梳理一下。
关于房地产,翻翻历史文章就一清二楚了,尤其是 21 年那篇最新万字文章,何时买房的最终逻辑详见文章——《最佳购房机会在何时?500 字道尽购房的终极逻辑!》。其他的就没有什么了,花边新闻看看就好啦。
**人口最核心基本盘下,任何违背大势的行为都是螳臂当车!大家千万不要被外界纷乱的小新闻和假现象所扰,盯住核心基本盘就够了。**下图为七普后修正数据,现有数据估算 22 年出生人口约 950 万。
421 家庭结构意味着,中国大部分后浪应该烦扰的将不是没房子,而是房子太多了(赋税的压力)和父辈养老问题。
下面分享几个五湖四海朋友最近分享给我的案例。最近一年多时间我收到的五湖四海房价下跌案例非常多,而且越来越多,和 18-19 年被追着骂完全不同了,这个感觉真的很棒!
**案例 1:**哈尔滨的朋友,20 年 9 月咨询我买房问题,前几天私信我 “还愿(感谢)”,两年不到节省 20 万,不仅如此,最重要是避免买了烂尾楼。
这位朋友的咨询我还有点印象,依稀记得是问融创在哈尔滨打造了一个特色小镇,可不可以买。我综合研判建议别买,没想到 2 年不到,融创都暴雷了。
**案例 2:**南京一位朋友,这位朋友分享过几次案例,今年南京房价下行已经很明显了,历史上也不少南京朋友咨询我,很开心帮助了不少南京家庭。
**案例 3:**能获得从业人员的认同,这是对我最高的赞美。
**其他案例:**花钱咨询我的朋友,真的没有白费银子,我的每份咨询都是认真回答,房地产领域咨询绝对物超所值哈。
我是一个支点,我有信心带领相信我的朋友实现人生大翻盘(最起码在房地产板块翻盘)。
![](data:image/svg+xml;utf8,)
2020 年初的这篇文章有很多金句,经受住了时间考验,现在更加熠熠生辉!
许 + 印、孙宏斌等人最大的遗憾可能就是没有花 10 元钱咨询(当年知乎咨询就是 10 元)我关于中国房地产的事情。10 元钱也许就可以帮他们省 1000 亿吧。
强如项羽,没有范增出谋划策也只能陨命乌江;起点低如刘邦,有张良倾囊相授也可以一飞冲天。
**重要提醒:**中国房地产的万字分析长文详见个人公众号(仅两个是我的):【悟空新之助】(五个字、谨防假冒!)
全方面考虑中国人口、经济、政策和世界格局分析中国房地产,可能是最全面的房地产分析文章,知乎还是太谨慎啦,最近又掀起了新一轮删文清查活动,给大家带来的不便,还请见谅!
目前我正在公众号更新系列文**【中国城市房价漫谈】**,目前写了深圳、武汉、天津、西安、厦门、青岛、长沙、成都、南京、广州、杭州、天津、沈阳、郑州、重庆、济南、昆明、南宁、海南……(二线以上城市基本上全覆盖),接下来将会定点分析中国典型城市的房地产走势,欢迎来阅读
主要还是因为财政收入不足,无法进一步集中力量办大事,
中国人均财政支出在 1.8 万人民币,日本人均财政支出在 4.1 万人民币,
日本是我国的 2 倍多,
因此,为了人均居住面积赶上日本,首先要在人均财政收入赶上日本,按照目前 20 多万亿的财政收入,应当想办法尽快先把这个数字搞到 50 万亿以上,届时我们的人均住房面积应该可以赶上日本。
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保持 GDP 的体量,财政占比翻倍;另一种是保持财政占比,GDP 体量翻倍。当然,还有一种,是保持 GDP 体量、财政体量、人口减半。
中国因为人口太多了,所以 “人均” 这个东西是最无用的。
大部分城市家庭,如果真的有人均 36 平的住房,那都要笑出声了。
人均 36 平,一家三口小家庭就是 108 平,标准的三室,如果一家四口就是 144 平,已经算很宽敞了,大部分人家是买不起 144 平的。
如果一家有老有小五六口人,那就妥妥是近 200 平的大平层面积了。
可事实上呢?
事实上,城市家庭有老有小五六口人,挤在 100 平出头的房子里是常见的事,有些甚至挤在 89 平小三室,人均 20 平都没有。
还有更惨的,一家三代人连 89 平都买不起,只能租房住。
从所谓 “人均”36 平,到真正能实现大部分城市居民能有 36 平居住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职业重塑:四步完成生涯转型
京东
¥51.90
去购买
[
财富自由之路 (博文视点出品)
京东
¥88.80
去购买
题目中都不敢给出日本居住面积到底是多少吗?
几个数据列一下,就知道这种说法多不靠谱了。
第一:部分数据现实目前日本人均居住面积是 35 平米。比我国的城市 36 还低,所以何谈我们的住房还不够?
不过日本大多数一户建,套内面积肯定比我们现在要高。
第二:日本 90 年代的时候,人均居住面积才 20 多。然后就进入了房价持续走低的 20 多年。
我们现在 30 多平了,人均 GDP 大概和日本 90 年代差不多,怎么就房子还不够了呢?
专家是不是应该把日本 90 年代炒房炒到高位接盘,后面就是持续几十年的房价走低这种基本事实说出来?
事实就是,第一,我国的人均居住面积不低,城市 36,德国也就才 40 多,你要非给美国 60-70 水平比是比不了,但比一般发达国家已经是很高了。而且比日韩等人口密集国家的 90 年代已经高的多了。
第二:我们现在的房子足够,而且随着后面老龄化加剧,死亡高于出生,即使房子不增,人均都会显著增加,何况房子后面肯定要慢慢盖,盖好的又不会立刻倒掉,惯性增加是一定的。
第三:房价下行短期是肯定的。现在忽悠大家接盘是什么目的?
姚院长的这个思路很好啊:
a、国际横向一比较,我们的人均 GDP 还没有巴巴多斯、拉脱维亚、哥斯达黎加多(甚至还没有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1]),这么一比我们的人均 GDP 水平还是不够。
b、国际横向一比较,我们的基本工资标准还没有伊拉克 [2][3] 多,这么一比我们的基本工资水平还是不够。
c、国际横向一比较,我们的最低月工资标准 [4] 还没有伊朗 [5] 多,这么一比我们的最低月工资水平还是不够。
d、国际横向一比较,我们的就业率水平还没有俄罗斯 [6] 多,这么一比我们的就业率水平还是不够。
事实上,姚院长的思路中,唯一的 “瑕疵” 就是:国内最多的其实就是房子。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中国人口普查年鉴 - 2020》中的分项数据显示:
我国家庭户 [7] 人均居住面积达到 41.76 平方米,平均每户居住面积达到 111.18 平方米。
国内的户口分为家庭户、集体户。其中,家庭户占据绝大多数。因此,家庭户的居住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全国居民的居住情况。
而人均住房面积 41.76 平米,这个数字不仅高于日本的人均住房面积(35.2 平米)、韩国的人均住房面积(33.2 平米),甚至还高于的德国的城市 [8] 人均住房面积(40.9 平米)。
如果考虑到国内超高的住房空置率问题,那么姚院长的这个 “瑕疵” 就更加明显了。
根据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发布《2017 中国城镇住房空置分析》报告显示:2011、2013、2015 年、2017 年,全国城镇地区住房空置率分别为 18.4%、19.5%、20.6%、21.4%。2017 年全国城镇地区有 6500 万套空置住房。
其中,二、三线城市空置率分别为 22.2% 和 21.8%,远超一线城市的 16.8%。并且,商品房的空置率在所有住房类型中位居第一,且呈持续上升趋势,高达 26.6%。
这个空置率水平,已经远远超过了国际标准中的 “严重过剩” 标准 [9]。
到了 2019 年,潘石屹在一场论坛上公开表示:全国空置房屋至少有 1.3 亿套。
而央行发布的官宣数据则显示,2019 年,全国城镇居民的住房拥有率为 96%。同时,全国超过 30%的家庭拥有 2 套住房,超过 10%的家庭拥有 3 套住房,户均拥有住房 1.5 套。
另一项非官方数据则更加直白:全国现在的住房足以够 34 亿人居住。
显然,这些都是姚院长只字未提的现实问题。至于这个银河系第一大泡沫在破灭之后会导致什么样的毁灭性结局,则很可能是姚院长内心深处早已想好 “润” 学退路的画面。
尼采说,现在的情况正好相反:感到惊恐的人都逃走了,而那些不会感到惊恐的平庸之辈却使劲张开了他们的大手。
楼下保安则说,为什么许多人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复被骗,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的需求只有骗子才能满足,而正常人根本满足不了。
我们的人均住房面积是不够,不过仅仅从人均住房面积还不能完全反映出住房问题的全部。
假如有一天我们的人均住房面积超过了其它国际发达城市,那也不能说明我们的住房就是够了的
你要想知道咱们的住房还够不够,不能用平均数据去看,你得算正态分布,看看我们有多少人的人均住房面积在合适的范围内,又有多少比例是在人均住房面积外。
在昨天贝壳研究院最新发布的《2022 年中国主要城市住房空置率调查报告》里显示,28 个重点大中城市平均住房空置率为 12%,其中,南昌、廊坊、佛山住房空置率排前三位,均在 15% 以上,深圳、北京、上海的住宅空置率最低,均在 7% 以下。
你看,这么多空置的房子,都被平均到那些没房的人或者说居住面积没达到平均数的人头上。
讨论住房够不够的时候,不仅仅是算建筑面积够不够,还有一个分配问题。你得让老百姓们都买得起房,都可以拥有自己的一套房子,同时限制那些土豪官绅们的购房数量。
到那时候你再来统计平均数据,那才有意义。
日本最低时薪是 901 日元,约等于 60 元人民币
日本房屋和土地是永久产权
日本的房子没有公摊面积
日本的房贷利率是 0.5% 到 1.4%
日本护照全球 180 个国家免签,排名世界前三
“专家 “怎么不提以上这些需要追赶上的项目?
你以为他真的关心每个中国公民居住面积是多少,居住的舒不舒适?别闹了,他真正关心的是地方财政以后要从哪出。
反正上次也是专家说,“中国人口负增长呈定局,人数将开始下滑”。
那么不用新建住房,等人口下滑了,人均住房面积自然就高了。
怎么又是这位专家?之前说 5000 月薪很高,不应该免税的就是他,现在又说咱们的房子不够住,怎么总发表这样的言论?2020 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住宅面积达到了 39 平米,本子是 38.81 平米,韩国是 33.2 平米,工业革命的发起国英国是 49.4 平米,基本处于同一水平线了,我想请问姚洋教授,隔壁本子国是否存在住房不够的情况?
如果本子没有,凭什么说中国房子不够住?前天的新闻#南昌每 5 套房就有 1 套空着# 还是热乎的,到底你说的是事实?还是南昌的统计出了问题?
行了,也不用揣着明白装糊涂,咱们不是房子不够住,是部分老百姓房子不够住,部分人房产溢出,如果看不清这个现象,盲目的要求建房子,那只会加大泡沫,这明显和国家的政策不符,我都明白,姚洋教授不懂?
看到姚洋这个名字,我就想先问下原视频敢不敢发出来?
他在知乎被断章取义无数次了,问题描述意思从来都是和视频原意反着来的。
没翻到视频,但我翻到了媒体整理的演讲内容。
题目中所提到的这一论述是姚洋在 “第 16 届中国投资年会 · 年度峰会” 上提到的内容。
以下转载于投中网在 8 月 11 日于网络上发表的内容: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姚洋:中国经济有韧性 困难是短期的
在 “第 16 届中国投资年会 · 年度峰会” 上,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院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姚洋发表了主题演讲,他强调,困难是短期的,长期来看中国经济本身没有问题。
在演讲中,姚洋用详实的数据指出了几个重要的 “确定性”。首先,是中国制造在世界产业链上的重要性仍在提升,姚洋表示:“在我有生之年,中国仍然会是世界的工厂。” 在此基础上,姚洋进一步指出,世界资本在用脚投票,中国仍然是未来一段时间内最值得投资的国家之一。
姚洋着重谈到,在光伏、电动车等领域,中国已经发展出非常巨大的领先优势,这是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重要分水岭。他大胆预测,中国在电动车领域将复制旗本汽车业在上世纪 80 年代的成功,大量出口海外市场。
以下为现场实录,由投中网进行整理:
我在这里把这个题目定为《中国经济的韧性》,希望让大家在经济困难情况下看到中国经济的曙光。我想从一个宏观经济的框架里再强调一下,中国经济的增长是有它的韧性的,我们现在遇到的困难是短期的,不是因为中国经济本身有多少问题。
我首先讲一下中国经济的韧性方面,另一方面也会讲一下今年的经济形势,然后还有一个展望。
过去十年中国经济深刻转型
我们先看第一方面,中国经济的韧性。
中国经济,以我的观察来说,是有强烈的周期的。回顾过去 40 年,基本上每 10 年一个周期。上世纪 80 年代,由于改革开放,我们在较低的基数上有一个比较高的增长。到了 90 年代,我们看到了问题,特别是国有企业的问题,所以 90 年代我们进入了一轮非常深刻的调整期,那一轮调整事实上比过去这 10 年的调整还要深入。今天中国经济的基础政策还有制度的架构,基本上都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架构。我们很多人忘记了,我们曾经经历过一场史诗般的国有企业改革,那些改革奠定了中国在新世纪这 10 年经济腾飞的基础。我们把低效的企业都清理出去了,轻装上阵。我们的整个金融系统经历了一次彻底的重建。然后就了有本世纪头十年无与伦比的增长。我们这十年增长有多快?拿出口来说,从 2001 年加入世贸组织到 2008 年,我们的出口增长了 5 倍。为什么美国人紧张?因为中国的的确确增长的太快了。
由于增长快,也遗留下来很多问题。过去 10 年我们在进行非常深刻的经济结构的调整,去产能,去杠杆,把一些低效的企业挤出去,把经济里多余的泡沫挤出去。最后的结果是一样的,就是把这些低效的企业挤出了市场,使得整个经济 “脱虚向实”,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过度的金融化问题得到了解决。
我们老爱把中国和美国、日本、韩国、欧洲相比,比较当然有意义,但作为一个经济学家,我总觉得这种比较脱离了发展阶段,实际上是有问题的。
我们想一下,中国的人均收入只有美国的 1/6,只有韩国的不到 1/3,如果中国在所有的领域都超越了美国,这个世界会是一个什么状态?大家想过这个问题吗?我们憋了一口气,样样都要超越美国,如果你是一个美国人,站在美国人的角度,你会怎么想这个问题?所以我们每一次跟美国人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美国人永远都说中美之间的技术之争起源于你们的中国制造 2025。你们就想超越我们,想管起门来搞自己的东西,把我们排除在外。
反过来看,过去这 10 年是我们经济深刻转型的十年。我们院也有 MBA 项目,我跟企业家们接触很多。我们很多校友以前都是做金融的,做投资的,但是过去 10 年他们开始搞实业。现在他们回过头来,说如果当时知道搞实业这么难,绝对不会转实业。但是他们还是做了,有些做的还相当成功。我们的很多企业都是隐形冠军类的企业。
我说一个大家都知道,赵燕,北京的女首富,华熙生物她做了 20 年,2006 年的产量做到世界第一,到今天技术做到了世界第一。玻尿酸的世界标准就是华西生物出的。我们以前说,我们没有标准制定权,受他们的欺负。但是标准不能脱离制造能力,你的企业技术实力达到一定程度,你的标准自然就是第一的。
工信部发布小巨人企业名单,最新公布的是 560 多家,这些企业未来可能就会成为中国经济的脊梁。大家是搞投资的,应该关注这些企业。我也走访了一些校友企业,属于是小巨人,做的都非常好。
“中国制造” 地位继续上升
中国在一些领域开始领先世界,比如 AI、新能源,是中国经济走向世界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水岭。
很多人担心我们的制造业外移,担心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不保。我觉得这个担心是毫无必要的。在我有生之年,中国仍然会是世界的工厂。过去 10 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的比重从 18% 上涨了 29%。美国也略有上升,所以美国并没有衰退,只是相对于中国进步的速度慢了下来。被吹上天的印度,过去 10 年的比例还在下降。印度取代中国基本上是一个神话,是不可能实现的。越南根本排不上,它的 GDP、投资是中国的零头,根本不用担心。而且产业向东南亚转移对中国是有利的。
拿苹果手机举例,2010 年我们贡献的增加值比例是 3.6%,到了 2021 年我们贡献了 1/4,只比韩国低一点。整个世界经济的重心是在东亚转移的。我们跟世界的连接不仅没有断裂,而且是在加强的。2020 年疫情刚起的时候,有很多人说我们跟世界脱钩了,我就说这不可能,世界离不开中国。事实也证明我是对的。过去这两年,中国的出口非但没有下降,反而大幅度上升。中国的出口占比从 14% 上涨 17%。
我想给大家举个例子,汽车。我们的电动车前年是大发展,去年是爆发式的增长,卖了 350 多万辆的电动车,是美国的 6 倍,美国今年上来了,但我们仍然是它的 3、4 倍。今年上半年,我们已经卖出去了 226 万辆电动车,如果按这个趋势,今年的销量要比去年再增加 100 万辆。
比亚迪这样的企业,投资人的回报是万倍级别的。比亚迪从一个国内的民营小企业起步,现在变成了世界汽车市值第三大的汽车企业,电动车不仅卖的最多,而且增长率还是最高的之一。
我有一个预判:10 年之内,中国的电动车会重复日本上世纪 80 年代的路子,大面积的出口。前年我们出口了 22 万辆,去年是 59 万辆,今年一季度出口了 20 万辆。尽管这个数字还比较小,但是全世界电动车的数字都小,我们的电动车在欧洲已经占比 10%,我们的燃油车在其他国家占比几乎是零。
原因何在?一个原因是我们技术的弯道超车。我们老说,西方汽车行业积累了一百年,优势一下子就消失了,就像诺基亚似的,一夜之间就没了。另一方面,我们的电池行业的的确确在世界上有巨大的优势,前十位的电池厂家有 6 家是我们国家的,前 20 位我们占到了 17 家,在动力电池方面中国有绝对的优势。这两个优势结合起来就是中国电动车的优势。汽车产业是个链路极其长的产业,它会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汽车行业是个替代的关系,电动车替代燃油车,这意味着中国起来之后其实其他国家传统车企要受损。但是这是一个趋势,当我开车电动车之后再也不想开燃油车了,又简单,加速度又快。
长期来看中国经济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事实上你看 FDI 数据,外资仍然在融入中国,世界的资本在用脚投票,中国仍然是未来一段时间最值得投资的国家之一。
如何应对短期困难?
短期而言,的确经济形势不好。我们看上半年的经济数据,重要工业增速一路下滑,制造业的 PMI4 月底上升,到 7 月份又有所下降,说明我们的复苏并不是那么的稳定。消费受到的冲击更大,直接转为负增长。投资也趋于疲倦,特别是房地产投资是转为负的。
PPI 和 CPI 还好。PPI 的峰值是去年,去年大家都在谈中国在发生滞胀,我说我们不可能发生通货膨胀。如果去年都没有通胀,今年更不可能,因为 PPI 都下来了。为什么中国的 PPI 不会转换成 CPI,第一没有需求,第二产能过剩太多,原材料的涨价全被企业给吸收掉了。如果中国的物价能涨到 5%,那我们的企业反倒解套了。
把 CPI 分解成食品价格和非食品价格的涨幅,非食品价格的涨幅是非常稳定的,只有食品价格的涨幅在波动,很大原因是猪周期造成的。
房地产业下跌非常严重,按月来看是不断地下降,去年全年合计是没有增长的,今年是绝对的负增长。如果光看最大的一百家房企,销售直接腰斩,拿地下降 60%。这意味着房企对未来不看好,去年房企已经在说我们要躺平了。
(下面这段是题目引用的部分)
中国的住房够不够?有些人说我们的住房已经够了,改革开放 40 多年,的的确确我们的住房改善非常大,面积增长了 19 倍。但是国际横向一比较,我们的人均居住面积还没有日本大,我们的住房还是不够。我们还有巨大的地区差距,人口还在流动,有些地区的房子要废弃掉,长三角、珠三角的房子还不够。
(上面这段是题目引用的部分)
房地产对经济增长贡献有多大?任泽平他们团队计算直接贡献加上间接贡献是 17.2%。房地产行业不光是建筑业,还有后面装修业,还有家电,还有家具。所以房地产业下来之后,消费想上去难度非常大。事实上从 2020 年下半年到去年上半年,经济的复苏 1/3 是出口带动的,1/3 是房地产复苏带动的,1/3 是其他。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房地产业在断崖式的下跌,经济不可能好。
说说预售制。预售制大家都不喜欢,我觉得取消预售制也是对的。但是我们要想一想,为什么只有中国有预售制,其他国家没有预售制,或者说很少?那就是因为我们银行系统不愿意给房地产公司提供贷款。我们对房地产业有一种妖魔化的说法,觉得它是虚的,其实房地产是最实的一个行业之一。老百姓有房子住,那多实在,在座的谁不想住好房子,这是多实在的事。有人说房地产制造货币,而且制造大量的货币。这没办法,因为土地以前一文不值,开发就会制造货币。取消预售制要改变我们银行的放款的趋向,这次救助还比较快,希望把房地产稳住。
消费仍然是驱动经济增长的关键。我们目前遇到的问题是消费的支出端不足,供给端过剩。怎么启动消费?我们要拿出一点真实的措施来,我这里提两个建议,第一个是发行特别消费国债,人均 1000 元。这是直接的记入 GDP 的,发 1.4 万亿就是 1.4 万亿 GDP,乘数有多大可以再去争论。我觉得这是非常直接的措施。并且我们的经济里很多受到疫情影响的人,的的确确需要救助。我们发特别消费国债并不是说每个人平均 1000 元,而是把钱发给受疫情影响最大的那部分人。
第二个,希望我们政府能够不断地摸索,建立起一套长效的防疫措施,稳住我们的信心,稳住我们的经济,让我们每个人看到中国美好的未来,迈过短期的小小沟坎。
果然,题目饮用的时候先漏了一句,也没有考虑到语境。
漏掉的那句表达了很多意思:
1、平均住房面积存在很大的地区差异。
实际上根据普查数据,城市居民尤其是一线城市居民的人均住房面积的确不高,如果说一线城市代表着我国的发达地区,可以与世界上的发达国家水平接轨,那么用平均住房面积对比发达国家,并没有问题。这实际上是提醒投资人,我国始终要步入发达国家行列,所以投资人要看发达地区的住房需求进行投资,而不是被农村居民房等拉高的平均数吓退投资步伐。
2、人口还在流动,有些地区的房子将要废弃掉,长三角、珠三角的房子还不够。
这是提醒投资人,人口既然在流动,就意味着流出地的住房可能面临废置、流入地的住房需求仍然存在。
个人认为,所谓的有些地区是指农村,是指农村人口流向城市时,随着他们举家搬迁原有的将会废弃(不一定会转手,可能不再按住房使用)。而长三角、珠三角作为巨大的人口流入地普查数据也明显显示出居民住房面积较低的情况。
就这样,自己看吧。
我只能说,要是哪个棒槌在投资峰会上面指名道姓要求某个行业别来投资,那才叫天下奇闻。
顺便,个人认为在同等条件下,房地产投资增加对于正在流入城市的人口来说,是利好的。
很浅显的经济学常识,供不应求价格上升,供过于求价格下降。
房地产供应减少而城市人口居住需求增加,才会导致城市居民购置住房的支出越来越高。
降低的方法有,那就是不买住房,改为租房。但真要推租房,你看是不是骂声一片?赚来的钱都买临时用品去了,一辈子别想翻身。
我看到有人提住房空置率,我想说住房空置率那不是住房供应不足,而是买房控制不力。那是买下来的人用不到,而不是需要买的人都买了。这真的是两回事。
姚洋在投资角度去提观点,我认为他说的没错,有人买不到,那就需要继续有投资;但他在这个语境下没有说的另一方面也需要重视,有人买来不用,那就不能让他们买。
日本的房贷利率 1.4% 左右,我们是 4.25% 左右,按照 100 万贷款 30 年等额本息计算:
每个月还款 3400,30 年的利息为 225000。
**
我们每个月的贷款本息
**
每个月还款 5000,30 年的利息为 770000。
人均面积看齐的话,就算公摊面积不看齐,利率多多少少看齐一下也挺好的。
住房,目前是真的不太够。
改开 40 年,我们所谓的建设,在城市住宅上,仅仅用了约 0.2 亿亩土地。
我们的首都北京,建成区满打满算,2000 平方公里多一点。而日本东京首都圈,建成区超过 7000 平方公里。所以东京可以住 4000 万人,大部分家庭可以住一户建,还没 2200 万北京人人住高层鸽子笼拥挤。
我国的城乡建设总占地面积是 16 万平方公里左右,也就是越 2.4 亿亩土地多一点。我国的宜居土地面积 500 万平方公里左右。我们用于城乡建设的土地比例,与日本法国美国英国等国比较,少了 3 到 5 倍。也即使是说,如果是一个正常的国家,有 900 多万平方公里面积,像中国这么多人口,它的城乡建设用地至少应该有 50 万平方公里以上。所以中国城乡建设用地平均人口密度是 9000 人 / 平方公里。这个密度太高了。城市拥挤居住环境恶劣。应该打到 3000 人平方公里左右。
这样我们的城乡建设用地需要增加 30 万平方公里,这样可以像正常国家一样大部分人住独立屋,城市不那么拥挤,可以增加可持续发展能力。
30 万平方公里,也就是 4.5 亿亩土地。占国土面积的 3%。
但是我们的土地政策非常死板,大部分城市周围都被划为永久基本农田,无法使用。以至于发展了四十年才用了 0.2 亿亩用来建设住宅。
但是,我们又非常挥霍,在过去十几年,光是退耕还林,我们就抛弃了 5 亿亩农田。
这就非常的奇葩了。一方面城市周围的农田是老祖宗一样,动都不能动,一方面远离城市的几亿亩耕地屁都不如,直接不要了。
你想想,我们把城市周围的农田用来建设城市,把远离城市的农田建设好不好吗?
农田,一亩地产值 2000 元,用于城市建设每亩地产值 100 万元。是前者的 500 倍。我们怎么能够想出来把城市周围价值连城的农田护着不用,把远离城市的农田抛弃不用这种匪夷所思的规定呢?!
当然,有聪明人。重庆的黄市长,就发明了一个地票制度,把城市周围占用的耕地,用地票的制度置换远离城市的农田,城市占一亩,边缘地区补上,有效的保障了重庆发展用地,让一个本应该土地紧张的山城,房价长期维持在不足万元的水平。
另外一个奇葩是大城市赶人。落户大城市需要各种积分。简直是寰宇笑话。人是第一生产力,人越多经济越繁荣,做事情效率越高。有研究表明,大城市的生产效率,比小城市高 30% 以上,也就是说,我们仅仅人把人从小城市聚集到大城市,劳动生产率就可以提高 30%。
哎!奇怪的事情又出现了,长期以来大城市都是赶走人,而不是吸引人,这是生怕经济发展的太好啊!最有意思的就是东莞,赶人最凶了。结果经济从全国前 10,跌到了现在的 20 名开外。
人间奇迹!
我们还通过转移支付等各种手段,把本来应该集约发展大中城市的资金,建设小城市和乡镇。
钱花了,效益看不到。除了阻碍城市集约化发展,我看不到未来。
现在,稍微开窍了一点,500 万人口一下城市放开了。但是生产效率最高的 500 万以上城市为啥还不放开呢?
饭里有毒,不是要少吃点。而是根本就不要吃!
我要写程序了,你们慢慢聊。
是谁把我国从普遍的 house 居住,全部引导住进了筒子楼、格子间?
人家日本再地少人多,也依然坚持大部分还是 house 形式居住,只有少部分的是楼房。占整个居住房类型总量比例不高。
你拿大部分住着筒子楼的和大部分住着别野 house 的比人均?
那应该拿乡下的自建房和人家比才对吧!在俺们老家那旮瘩,家家户户谁不是小三层还带个院子?要是家里人多,还兄弟一起盖楼,盖个四层半,入户楼梯搞得跟进殿面圣似的。这咋不跟日本比呢?
你搁这比人均,无非还是教唆买楼房接盘那点事儿呗!
要比人均,把我和马云人均一下,再去跟日本比一下,哦吼吼,日本发展不行啊,人均还干不过我和马云,呵呵→_→
下回再有这种小编,放着那么多该追的下文后续不去追,比如…… 算了,我也忘了有啥下文是能有命去追的了。
建房子我是不反对的
你建完了分给没房的人住,无论建多少,作为无产阶级的我,都是鼓掌支持的
土地政策不改变光建房子是没用的。日本的情况是,有钱人在市中心买大房子,普通人则可以去郊区买地自己盖房,再有点钱的甚至可以自己盖楼,自己住一套其他出租;我们的情况是,有钱人在市区住高档公寓,同时在郊区也有大别墅,老百姓呢只能选择在城里蜗居还是去郊区 “大一点的蜗居”,且稍微舒展的代价是上下班通程将近 4 小时。
那土地政策能变吗?不可能变的,严守可用耕地面积是其一;其二,放开土地让私人购买只会引发大规模的土地兼并。所以怎么办呢?等吧,等到低出生率逐年发酵,人口减少到现在 2/3 时(注意是人口年龄结构合理的状态),老百姓居住空间就可以舒坦了,但我们这一代人肯定是等不到了。所以近些年流行润学,我多多少少也能理解润走的人什么想法,想要宽敞大房子,又不介意语言不通、种族歧视,想润就润吧,但最后套用一下西媒模板,“可代价呢?”
够不够这个事表现看供需,实际看价格。
就原则上如果你想让人均住房足够多,最简单的办法是什么?
放开土地供应。
但现在问题也出在这里了。
放开土地供应可以,但好处在哪里呢?
对于老百姓来讲,供给增加肯定是好事,居者有其房的逻辑摆在这里。
但问题在于,在社会层面,土地是很值钱的,凭什么要供应给百姓呢?
所以要掏钱。
以北京为例,几乎 0 成本的土地卖到了一平 3w 块,如果免费供应出来,这钱谁来补。
所以谈人均住房少有意义吗?
世界从不缺钻石。
但商家需要靠人为制造钻石的稀缺来牟利,所以钻石必不可能无限供应。
当商家开始鼓吹钻石焦虑或者专家开始鼓吹土地焦虑的时候,你得明白一件事。
他们只是想赚你的钱。
人均居住面积不多,是因为房价贵,大的买不起。要能买得起 180 平大平层,谁乐意住 50 平两室一厅?
建了那么多房子,连烂尾加上卖不出去的,就能增加人均居住面积了?
所以如果真的是为了增加人均居住面积,降价才是正道,要么涨工资也行。
可是专家从来不提这茬。
所以还是建议专家不要建议。最好也别吃房地产商的饭。
再熟读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不要与人攀比物质享受,怎么长大了全忘了?居然还跟发达国家攀比其住房面积来了,这简直是忘了初心了。
就算院长是研究住房问题的,职业使然,谈到住房面积,也要看下实际情况。我国人口基数大,如果分配环节做好了,人均 40 平米的住房面积其实并不局促,相反还会挺体面的。
我国住房更大的问题不是总量不够,而是分配不均,导致有很多空置房子的同时很多人住的却非常拥挤。昨天刚刚热搜南昌有 20% 的房屋空置率,再去看看鄂尔多斯康巴什区,被当地人称为鬼城,入住率可能都到不了 20%。
千万别大水漫灌到处建房了,解决不好分配问题,建了再多的房子,也是大部分流入富人那里空置着,普通人也就有个名义上的平均住房面积,该拥挤还是拥挤,处于给国家平均住房面积拉后腿的位置,心情多不好。
我们先看下人均 GDP 和收入,我不介意住的人均居住面积,谢谢。
他的观点很正确,我们应该加大住房供应。
其实今年上半年各地拍地都变少了,地方舍不得降价,又卖不出去,这就会导致今年的住房供应减少。
供需决定了价格,现阶段房价明显过高,说明了供需关系很不平衡,供需关系不平衡还想降价,要么削弱需求,要么增加供应。
增加供应很简单,只要大量的新房上市,比如南京现有 900 万人口,300 万套住房,直接再增加 300 万套,如果房价打不下去再增加 300 万套,无限增加,不信房价砸不成白菜价。以南京现有的土地面积,再增加 600 万套还是没问题的,只要把耕地红线放开。
削弱需求也很简单,比如增加持仓成本,家庭超过 1 套房收大额的税,把投资客都赶出场去,削弱住房和教育关系的关联等等。在增加持仓成本的过程中一定要增加供应才行,否则供应不足的情况下,租房者只能被迫接受成本转嫁。当然,如果能把租客直接赶出城市,也可以防止成本转嫁。
以上都是理论推理,实际上地方从来不这样干,而且还是反着干得,这是咋回事呢?
补充一下,房价收入比上涨的原因本身就有三个:
1. 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但是住房供应量没跟上
2. 允许买房加杠杆,所以越来越大胆,价格也被推得越来越高
3. 投资客在其中炒房,买走了本来的一部分供应,导致供需关系更加畸形
所以想要房价下降反着来就行了
我们的收入差更多
我么的收入更不够,我们休息的时间也不够,我们的社会保障也不够,我们的精神文明也不够,不够的地方多了。。。
也就只敢说暴涨了无数倍的房子
一户建的居住方式,土地和土地上建筑所有权归个人所有,世代传承,无公摊,自由度极高。这是日本人房屋的主流情况,人均 67 平米的算法也是这样算出来的。
中国人的房屋,土地分为国有和集体所有两种形式,房屋产权为 50 年至 70 年,公摊面积占相当比例,改造自由度较低。
中国和日本人均居住面积放到一起对比,这是不公平的对比,中国房地产商品化也就是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事情,目前国家将房地产产业创新和发展趋势从政策与金融渠道上暂停。未来,城市共有产权会是中国房屋发展的趋势,中国会向北欧国家学习发达社会保障体系,国家保障住房供给从而减缓内卷,推动生产力和消费到实体经济上。
这样存在一个问题,如同北大国发院院长所言,如何推动国家人均住房面积提升,政府宏观政策和市场经济手段配套法律保障公民私有财产规定。当下,中国房地产供应和需求出现地域不充分不均衡局面,疫情叠加经济疲软导致房产流动性减弱,房屋空置率高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国家在房地产上投入的金融资源和政策保障远远高于其他市场部门,土地财政是许多地区财政收入中流砥柱,如果房地产供应链和产业链出现锻炼危机,那么许多地方政府将面临严峻财政危机局面。
既要引导房住不炒的政策落实,又要推进房地产去库存,这对中国现行银行为主导金融体系是一个巨大考验,银行是大部分房地产商和购房者的最大债权人,银行要维护地产增值保值来稳定按揭贷款履约可持续性,又要做好风控不给房地产市场输血,这个尺度把控真心不简单。
有一种新的观点,中国需要革命 1982 年商品房首付模式,房地产商需要以可办证现楼进行市场交易,这样可以让房地产开发商更好规划项目配合城市发展需求和提升对市场消费者责任。住建部的负责人表示,这种新的观点需要体系化考量立法和银行业及配套产业链的多方立场。
不管怎么说,在后半年,疫情反复,许多城市要完成经济增长目标还是借助城市大型项目建设来落实,这就是以另一种方式来进行土地商业开发,城市化的质量提升起来,城市里的商业地产价值也会水涨船高,市民对于改善住房条件的需求也会提升起来,这个时候考验银行贷款风控能力。
日本人一户建的普通人家和德国高成本维护房屋居住类型现阶段都不适合中国,我们的土地制度是城市土地国有,农村土地集体所有,这是中国资本积累不足的发展阶段以共同产权形式来进行财富累计的务实方式。中国改善人均住房面积,政府层面的公租房和人才公寓等公益性配套还需要加大,配套政府公益性住房项目的金融创新也需要立法规范,楼市连着债市和股市,金融为房地产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血液。
[
【法律出版社】中国合同库:房屋买卖、租赁 合同范本
京东
¥47.10
去购买
下次建议砖家先去霓虹住几个月 3 坪的房。然后再回来用摄食器疏浚我国水利工程,可以吗?
住不起房和住不起大房子是俩概念,小学生都懂。砖家还是不要大葱插鼻子了。要不建议砖家把他们闲置的房先捐出来做安置房呗。
都是为社会主义做贡献,拿霓虹做啥筏子啊~聊斋可是 Made in China 的呢~用外语唱再好听也是没有精髓的~
谢谢!
伪学者专家:通篇都是妄加揣测,言之无物。
说的挺好,这个不应该只和日本比,还要和美国比,美国人均 100 平米; 还得和大唐比,大唐人均 200 平米。
拼命盖,房价不就跌了嘛。
盖,接着盖。
毛线,我们村拆迁,在靠近镇的地方建的小区,估计再有 10 年,会有很多房子就空了,二十年,大部分都空了。
因为住的大部分都是年纪大的人,年轻人都在外边,或者县城。随着老年人一批批离开,年轻人也不需要那些房子。
房价非常便宜,也就一千几百元,关键是教育,医疗不行,没多少人买。
房价高,说到底就是土地财政,没有合理分配资源。
根据公式:人均居住面积 = 全国房屋总面积 / 总人口,有几个疑问
1、全国房屋总面积包括哪些
房屋总面积是否包括没有产权的农村的老房子,还有没有出售和烂尾房屋的面积,如果没有统计进去的话,那么这个势必会拉低人均居住面积;
2、我国住房人均的标准是多少
我国是否有制定或是规划人均居住标准,如果没有标准怎么能说我们的人均居住面积不够呢,难道日本的水平就是我们的标准。日本的人均收入比我们高,那么我们是不是也要抓紧赶一赶,国家大印人民币发钱给大家啊,感觉有点崇洋媚外的感觉;
3、地域性人均居住面积不均,那么富人和穷人之间的居住面积的数据呢?
地域性的人均居住面面不均,很好理解,购房压力大的地区,人均居住面积会低,反之购房压力小的地区,人均居住面积会高,那么富人的人均居住肯定也比穷人人均居住面积会大;
4、就是以为我们人均居住面积比日本低,就说我们的住房不够,那就是说还要大改特盖了
我们就算现在人均居住面积不如日本,但是并不代表我们的居住条件差,或是无法生活。另外随着老龄化趋势加剧,新生儿出生率走低,再过几十年,估计我们的人均居住面积都会在全球前列,说不上第一,也距离不远了。在这种趋势的演变下,我们还要继续大搞居住楼的建设吗?恐怕到时候这个楼房都成了烂在手里的鸡肋了,空置率应该可以说世界第一了。
所以综上所述,这篇报道的措辞和观点,不应该过审发出来,而且还是认证的新闻机构,我们需要公正,不应带节奏,更不应说一些不是事实的推测。
现在的很多 “专家” 备受争议和批评,他们都有一个通病,就是选择性的盲瞎!!!
很多本来就没有可比性的问题,拿自己的优势与别人的不足做对比,自己的弱势却视而不见,没有任何实质意义。
城市家庭人均居住面积 36.52 平方米,但是城市家庭负债多少,人均背债 14.2 万,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多少?专家们看不见了?
分区域看,广东城市家庭人均居住面积不足 30 平方米。这些都有很明显的地域特征。
珠三角地区的房价有多高,专家还嫌弃打工人的负债还不够吧?
2022 年上半年深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7731 元,深圳房屋均价 52800 元每平方米,一年的收入不吃不喝基本上供得上一个平方。
2015 年以后,要在深圳能够顺利供上一套房,需要年薪 40w 以上,坚持三十年才能够勉强维持。
在人均住房面积上跟日本比较,很可笑,为什么不比人均 GDP,不比较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比人均财政支出,不比人均寿命?还是选择性的盲瞎!
高房价转移走了大量社会财富,留下巨额社会负债,导致社会各类问题频频发生,专家们还是选择性的盲瞎!
本来当前高房价带来的问题就已经很严重,诸如恒大等房地产企业的问题引发的蝴蝶效应还小吗,这些盲瞎的专家还出来推波助澜,还想忽悠欺骗更多人上贼船,彻底沦落为 “奴隶”。
参考资料:
总负债 200 万亿,人均背债 14.2 万元,这 4 大现象正席卷中国 4 亿家庭
前半句话是现实,但结论有点脱离了实际。
中国是世界人口大国,住房需求一直很高。之前我看网上新闻经常报道,很多奋斗在北上广的年轻人,大都 “蜗居” 在不足十平米的出租房。这么看的话,中国人的居住面积确实小,但用来说明房地产盖的楼少了,这就有点偷换概念了。
最近两年,开发商的脸上,写满了愁字,连行业龙头恒大都开始卖楼还债。其实也不用专家指点江山,有钱买房的,已经入住大洋房,还没攒够首付的,也只能眼巴巴的看着房价盲目疯涨。
完全禁不起推敲的话,给淳朴百姓灌迷魂汤呗。
他就忘了群众会思考,会依赖互联网这种高科技求证,不知道公开资料的获得途径有多简单。
比如,日本人均住房面积是 35.2 平米,但东京市的人均住房面积才 18 平米,东京还不是日本最拥挤的城市,仅仅全国排名第三,大阪环境更恶劣。
咱们老是小日本,小日本的叫,其实是基于咱们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前提,不谈中国的话,日本从国土面积到人口,都谈不上小,国土面积全球排名第 60,比德国、芬兰、挪威、波兰、意大利都更大,人口在连续 13 年负增长的情况下全球排名第 11,比德国、英国、法国、西班牙、阿根廷、加拿大都多。相当可以了。
你再看看人口分布情况,咱们两个国家还都是一样的旱的旱死、涝的涝死。北海道比新疆自治区可有可比性?北上广深对比东京大阪横滨呢?
我发现现在专家都爱说胡话,上午刚见了一个要抢台积电的,这又看见一个要跟日本比人均住宅面积的,真是经济下行、矛盾尖锐,什么妖魔鬼怪都蹦跶出来了。
前面那么多专家号召倡议生二胎三胎,人口增量自然要住房增量匹配嘛。
这只是开始,后续还会有:
汽车人均保有量不如欧美中东。
包包人均保有量不如欧美富豪。
手表人均保有量不如欧美中东。
……
墓地人均面积不如爱斯基摩土著。
专家为什么不聊聊我国的人均公摊面积比日本大了多少倍呢?
我们的人均面积没有日本多
所以我们的住房还不够!
我们的保险保额没有日本多
所以我们的保险还不够!
我们的工资没有日本多
这一块就没必要了,慢慢来。
呵呵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买不起房,
所以先要解决他们能住上房的问题,
等这个问题解决了,
再去考虑面积的问题,
如果要等房价慢慢下降,
不知道何年马月,
这一代年轻人都老了。。
不怎么现实,
所以我建议学习日本,
建设一些 40 平以下的小户型,
价格应该不超过当地十年平均收入,
零首付,
一定年限内不能买卖,
让年轻人先住上房才是当务之急!
如果房都买不起,
却还去考虑面积问题,
香港人均住房 15.8 平方米,并且,达到人均水平,还算一个宽敞的居住环境。是该多建一点的。
国内还有大量的空置房。还想建吗?
建吧
反正人均居住面积上去了。
除了量化指标好看,啥用没有。
买不起的还是买不起,空置的还是空置的。
不要拿人均来说事了。
跟日本比也太没出息了吧?应该跟美国比,美国人均住宅面积 65 平方米(去年 67 平方米了)。
再盖它 20 年楼,岂不快哉!
安居乐业是人类共同的心愿吧。
我个人认为,涉及民生的最基本的衣食住行,应该实施计划经济模式。
都说房地产可以带动上下游。那国家建公住房,不需要很豪华,一样可以拉动内需。每个人 40 平方,完全可以实现。
有改善需求的,可以自己花巨额去买商品房,你涨价到几十万一平方,老百姓也不会有意见。
旱的旱死,涝的涝死。确实不够,但合理分配下,还是能满足很多人的需求。
十几年前,我跟我们领导在办公室远眺香港:
我就问:
香港人住的都是十几平米的小房子,人均寿命居然 80 多岁,我要住这样的房子,活过 50 都是奇迹。
我们领导也是个大神级人物,几十年前买了张裕 b 的葡萄酒股票,从五块钱入手,涨到 80 卖的,一波赚了两套房子,那时候深圳房价低。
他在香港买过一个八十平米的房子。
他说:
香港的房子和大陆的不同,他的面积计算也和我们不同,按照英国人方法计算的,柜子不算面积。
而香港人他的社区服务做的非常好,就是公共空间很多,虽然房子很小,但是社区里面有游泳池、健身房等区域。
所以,整体住起来也没有那么压抑!
………………
所以:居住环境不能按照房屋的面积来算。
你住 33 层房子,100 平米。
他住北京四合院,100 平米。
你俩居住面积一样,这是一回事儿么?
要比较:
要按城市建成区面积来比较!
因为:
建成区面积包括了公园、商场、图书馆、游乐场…… 等,能够更好的反应一个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
比如香港:虽然居住面积少,但是郊野公园、商场购物中心比较多,也能弥补一些居住面积过少带来的不便。
有的小家庭一家三口人窝在 30 平的小破房里。
总不会是因为喜欢吧~~ 市场规律还讲个供需平衡。
你这房子越造越贵,造出来又有个鸡儿意义。
真心不用再发展房地产了,等人少了就好了。
说个题外话。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学院,之前唯一听说过的教授,是涉嫌学历造假、已经辞职的陈春花。
回到问题。
屁股决定脑袋,屁股在哪里,就会干怎样的事,说怎样的话。
不过,个人部分同意专家的话,不能妖魔化房地产,房地产作为产业存在有其价值,人永远需要住房子,而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有居住更好的房子的愿望和动力。
房地产泡沫化是政府企业银行群众共同推动的结果,不是房企的单方面责任,甚至可以说,土地财政才是最大的推手。
还记得 2007 年股市最疯狂的时候,主流舆论是金融地产双轮驱动。
住房整体上是偏多,
平均的意义在于显示了整个系统中有住房不足的地方
不能说到处都是偏少。
就好像平均工资 8000,不能说我们都很有钱,
只能说马云们很有钱。
事实上,由于发达城市人口的大量集中,
城市住房确实是不够。所以房价才高。
然而,大面积的未发达城市和乡县,
显然住房偏多,导致房价跌,空置率高。
这个专家是为数不多的几个敢说实话的人,我现在非常担心这个专家以后的职业生涯……
话说回来,我们仅仅是住房面积没有日本多么?人均收入也没日本多,人均医疗设施也没日本多,很多地方其实和日本比起来都要落后的
而且仅仅是不如日本吗?可能比不上大多数的发达国家吧,我们都是集中力量发展一个方面,然后一个方面一个方面的追,这就像为什么现在每个城市发展水平差距那么大?
因为建设城市的时候我们都是集中力量发展几个城市,比如: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等,包括现在的海南,都是给了他们大量的优惠政策,就是这些优惠政策,给哪个城市都会发展的很好,没发现省会城市发展的一般都是本省最好的吗?(江苏除外)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是发展中国家,而日本是发达国家的原因。我们的发展是不均衡的,而日本可能某一方面不是特别突出,但是人家整体水平高。
就可着八零后,九零后这两茬韭菜使劲儿割吧,习惯了。
下图来自国家统计局。
三线以下城市的房子买来自住就可以了,不要炒,看人口趋势没人去接盘的,有闲钱还不如存定期。
一二线城市人口持续增长的可以买房,但也不要想着这辈子就吃房子了,人口肉眼可见地减少,空房子租给谁呢?还是要提升自己的能力,多准备一些现金。无论开源(搞副业)还是节流(学习生活技能),都是有意义的,六七十岁之后的生活要提前打算,00 后,10 后,20 后总人数就那些,他们上交的社保不太可能够咱们用,还得靠自己做预判。
如果我老婆能接受,我是想等退休之后就在四五线镇子里面买房子,再开个房车四处去浪。冬天去岭南,夏天去漠北,春秋看心情。到时候从东到西自驾开一个月,南北开一个月,走哪里住哪里。等有了孙子孙女就到孩子所在的城市郊区买个两三小时车程的养老养娃房陪下一代应应急。
这辈子也就这样吧。
中国专家的人均智商和素质没日本高,所以我们的智商和素质不够???
如何改变这一现象?
换掉这批专家。
当前我国有没有留守儿童?有没有贫困区、贫困县、生活困难的人民?
没有,绝对没有!我们的人均 GDP 那么高,国富民强,高歌猛进,太平盛世。
一个小问题,如果国家按照人头分配房子,单身住宿舍,结婚住 108 平三口之家人均 36 算,生二胎响应国家号召,住 144 平大房子,丧偶老人住 36 平老年公寓。
把房子当成宿舍,统一上交,统一造,统一分配。按照人均 36 平的纸面数据分配。大城市房子够所有人住吗?
看看房价收入比,中国排第 9,日本 58,中国的按揭占收入比 223%,日本 67%。
我们房子一边不够住,一边 “每 5 套房就有 1 套空置”“城市住房空置率高”;
一边房价太高住不起,一边掏空六个钱包买了烂尾了;
这样的死循环,专家不多提点建设性意见嘛?
别说人均 36 平,就是 30 平,咱都有活法,不劳别人费心。
怎么不说住房空置率仅次于日本呢?
呵呵,真是他妈的好笑,会不会算啊到底?
你不知道在中国城市里的住房面积实际是通过得房率计算出来的吗?
问题里的那些数据在得房率面前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好嘛!
尼玛 100 平的房子实际也才 80 平左右,三口平均就是 27 平左右。
好,那么根据你那个 41.76 的平均数算一下三口得出实际面积是 125.28 平,
得房率按照 80% 来算,房证面积应该为 156.6 平。
我就日了啊!城市里有他妈几家能住这种面积的房子啊?
别说什么为啥要用得房率算,你不是跟日本比吗?(据了解人家没有公摊面积一说,多少就多少)
我天天看新闻,我觉得中国的住房够的很。
原郑州某区房管局局长翟某某 25 套
原山西某县煤炭局局长郝某某 35 套
原陕西某县农商行副行长龚某某 44 套
原广西某地物资局副局长黄某某 52 套
原中国华融董事长赖某某 超 100 套
原河南某地农商行副行长孙某某 超 100 套
原云南某医院院长王某某 房产和车位双 100
原广东汕尾某县公安局党委委员赵某某 192 套
原铁道部部长刘某某 374 套
原深圳某工作站副站长周某某 76 栋
原辽宁某县副县长徐某某 2714 套
抛开他的那些名头。
这就是满嘴跑火车,既没有深入调查,也没有深入思考。
这还北大的院长。由此可知,我们的一些上位者,包括各大院校的,都是些尸餐素位之辈罢了!
跑了的大骗子翟山鹰就说过他曾在北大办的一个什么进修班里当老师…… 总之一言难尽。
为了钱,北大的那些老师领导也是可以丧尽天良的!
日本涨,我也涨,美好生活的向往。
日本跌,我还涨,我和日本不一样。
如果房价降 20%,但把户型做大 25%,这样总价不变,中国城市居民住宅面积就能增大 25%,可是地方政府愿意卖地收入减少 25% 吗?我想他们是不愿意的,开发商也不愿意少赚钱(负债太多),而老百姓收入没增长,也拿不出更多的钱来。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一二线城市降地价,从而让利老百姓,这样土地还能卖出去,当然得防着地产商那帮孙子偷偷把政府让的利抢走了。
这个专家不一般。
随便说说,就是新闻,就是热点。
恩,确实没有日本多,但是旅日一些相关专家确实介绍过日本: 日本现在房屋空置 2800 万套,日本房屋出售都是精装修,日本房屋没有公摊面积等等
(没去过日本,只是听过一个节目,他说的比较可信,经常和两边政府官员打交道)
姚教授的房子能不能拿出来跟我平均一下,分享一下? 先富带动后富嘛。
只要姚教授同意,你的观点我就支持,你说到做到,是条汉子。
我们的人均 GDP 也不如日本啊!
真的求求,在专家领域方面打打假吧。
真是什么人都敢自称专家。
民智就是被这些专家,硬给忽悠瘸了。
你房子卖不动,想点别的办法吧。
别动不动就弄个专家出来了,搞的大家现在觉得专家,都很廉价的样子。
我们想一想,十四五期间人口负增长这件事情确定的情况下,因为人口减少,到时候人均增长之后。
专家会说一些什么呢。
到时候他们会不会说,我们虽然人均超过了日本,但是人均居住质量没有超过日本。
我们需要建设更多的大城市,集合成为城市群,巴拉巴拉小魔仙之类的。
现在真不知道是砖家廉价了,还是房地产开发商钱太多。
坐标济南。
刚毕业租房子的时候房东是本地土著,拆迁家里分了三四套房。他家估计人均居住面积得 300 平了,并且他们一整个村基本都这样。
然后就过着无聊的收租生活。
毕业没多久就开始疫情,现在已经疫情三年了,工资下降了四千多,每月还了房贷可支配资金还剩 1k。对了,俺买的老破小只有 70 平。
据说工资还会进一步下降,虽然看抖音都是说经济在增长,我也挺费解的。
可能这就是当下屌丝屁民的住房现状吧。
专家:「中国的人均居住面积没日本多,我们的住房还不够」
群众:「中国的人均居住面积没日本多,我们的住房还不够便宜」
不够啥你倒是说说清楚啊
评价是,专家只说了一半,还有半句没说。
就算是住房不够,难道六个钱包的钱够吗?
你要是能把盖出来的水泥盒子,卖个一千块一平米,那这个住房不够的结论就很牛了。
现在这个房价,还说住房不够,意思是,还要继续挖六个钱包啊?!
真的没啥钱了,大多数自住的房子,要么买不起,要么换不起,也卖不动。
整个房地产就变成了一个诈尸一样的存在,说它死了,它好像还有点热气,说它还能喘气,但连植物人都算不上现在。
拜托专家们少发言了。
这是要开始送房的节奏,
这次应该是真的。
本来现在高新区人才落户买房就有优惠。
下一步山区送房不是梦,因为日本早就在送。
1、中国的土地产权是归国家所有,使用权为 70 年,公寓更低,只有 40 年。而日本的土地是允许私有,而且无论是外国人还是日本本土人,购房一户建时,土地是属于业主的,产权永久还可以代代相传。假如购买的是楼房,产权归所有业主共同所有,主要是根据业主房屋的购买面积而分配相应比例的土地所有权。当土地要被征收时,政府还要看业主脸色。
2、特别是日本年轻一代,更倾向于租房,30 平米以下的小户型更备受青睐。另一方面,日本的租房市场非常成熟,法律重视租客的利益,从而促使租房的需求极其旺盛。一套位于日本东京或大阪这类大城市的核心地段的房子,其空置时间很少会超过一周。
3、在国内,房屋面积大多数是指建筑面积,含公摊。而日本买房是没有公摊面积的,更不提建筑面积,所出售的仅仅是房屋内使用面积。而且这种使用面积是从墙壁中心开始计算,不包括整个墙壁,承重柱。另外,走廊,电梯间,阳台等面积是不算在销售面积里的。因此,30 平米以下的小户型其实是足够年轻人或新婚家庭居住。
4、在国内,大多数人选择购置新楼盘或较为新的二手房,对于归纳为 “老破小” 这类年代稍久的房源会入手谨慎。但是在日本,楼龄很大的房屋都感觉很新,20-30 年前的房屋都比国内 10 年前修建的房屋保养还好。有不少客户喜欢购买老式一户建(独栋小别墅),价格低,还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改造。
5、中国近十年房价的飙升和近年政府对投资房产政策的调控,使得中国的房产市场有很多的不稳定因素出现。过去十年房价暴涨的局面已经一去不复返。比如东北大部分城市、雄安新区的房价,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波动。
相比之下,日本的房产市场虽然经历了泡沫经济被刺破,但近年的申奥以及安倍内阁实施的有效宽松政策,让日本房价价格进入缓慢复苏阶段。另外,政府不断完善房产登记制度和适度的增值税率,有效抑制房价被炒,让日本房产始终保持自然稳定的增长,从而更凸显吸引力。
6、在国内贷款购房最多不超过 30 年,现在最新利率为 5.5% 以上,而且在部分城市,比如广州,申请贷款还要被严查首付款来源,首付款必须在银行账户内满半年以上。
日本国籍人士或日本永居,贷款购买房产的利率非常低,贷款金额可以达到房产的 7 成以上,还款年限可超过 30 年。如果获得日本政府提供的针对首套自住房的优惠政策 FLAT35 贷款,35 年固定利率仅 1.17%,还可以提前还贷,没有任何手续费。
如果中国大陆居民向通过日本银行贷款购买房产,可通过成立公司申请贷款,利率也是非常优惠。方式是:在日本设立公司,以公司名义申请贷款,在满足首期资金要求后即可获得贷款,最高可贷款 10 亿日元,而且利率低至 2.7%。
摘自港盛移民
没事没事,我五平米就够
大家都围绕着人均和中日比较回答,已经很充分了,我这里补充一个背景,姚某是什么情况下说的这样的话,是第十六届中国投资年会上。请先了解,我最后再提出结论:
据报道:
“中国投资年会”由投中信息和投中网联合主办,是私募股权行业极富权威、极具影响力的年度盛会,也是每年全国 VC/PE 领域从业者关注的焦点。2022 年 8 月 10 日至 12 日,第 16 届中国投资年会 · 年度峰会在杭州盛大召开。本届 “年会” 一如既往地邀请到政府主管部门、知名经济学家、投资大咖、企业家、创新领袖以及海内外一线财经媒体参与。目前,“年会”已有数百家投资机构,上百位投资大咖和经济学家确认出席,包括:智源研究院理事长、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源码资本投资合伙人张宏江,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姚洋,中关村智友研究院院长、北航机器人所名誉所长王田苗,国中资本首席合伙人、董事长施安平,光速中国创始合伙人宓群,启明创投创始主管合伙人邝子平,中金资本总裁单俊葆等等。
随着 VC/PE 募资头部化渐趋加剧,资产规模累增与投资机会稀缺之间的供求矛盾越发明显,资本开始焦急寻找出口,投资热点飘忽不定,而国家政策、产业方向、投资趋势、出手时机、社会责任等多重元素也都在快速变化。面对投资的 “多重变奏”,如何锚定大趋势,把握好时机,在快慢相宜、高低合理的节奏中“开枪” 成为投资致胜的关键。在当前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 “拥抱变化、寻求机遇” 的主旋律下,本届 “年会” 以“投资变奏曲”为主题,设有主题演讲、巅峰对话、超级对话、圆桌对话、投中十问多个环节,围绕科学家创业、硬科技和实体经济、退出市场多元化、中国数智化升级、国产替代结构性机遇等热点话题展开探讨,并划分企业服务、元宇宙、半导体、医疗器械、消费、高端制造等多个赛道进行详细解读。
……
核心是什么?是投资机会稀缺,是资本开始焦急寻找出口,是投资热点飘忽不定,是国家政策等多重元素在快速变化。说白了,这帮家伙凑一块堆,说的好听是:
面对投资的 “多重变奏”,如何锚定大趋势,把握好时机,在快慢相宜、高低合理的节奏中“开枪” 成为投资致胜的关键……
说的直白点就是一帮最有资本的搁一块琢磨怎么能赚的更多。
回答问题,如何评价姚洋的话?我有点觉得,他不是在面向大众说话,不是要割穷苦老百姓的韭菜,人家盯上的是地主家的傻儿子的钱袋子呢!
不玩笑的说,这种场合,姚洋是代表他自己的苦心探究的学术研究的结果来发言吗?还是代表着什么?
这个名字是一张面皮而已。
专家不提真建议,不如回家搬板砖!
现在有些专家在一些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提出了一些脱离实际、可行性很低的建议,这些建议不仅不能为人们指明方向,还让普通老百姓过多地关注生活的负担和压力,引发人们的焦虑情绪。这些人就是砖家,不是专家!
比如,提出本问题中建议的就是砖家。在全国空置率这么高的情况下,还出这句话,要不是就是眼睛有问题,要不就是被利益集团捆绑了,站出来为了利益集团喊话。
这种雷人的砖家建议还有很多,包括:
http://1.XXX 专家建议年轻人掏空 6 个钱包买房子;
http://2.XXX 专家提出新建议: 不要掏空六个钱包购房
http://3.XXX 专家建议应该对不生育的适龄生育者罚款;
http://4.XXX 专家提出中国城市环境污染不是由汽车造成的,而是由自行车造成的;
…… 其他雷人的砖家就不一 一列举了。
建议这些砖家们,认准方向、沉下心思、扑下身子,认真研究专业领域类的基本规律,找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建议,做一个真正的专家。这样才能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道路上贡献出自己的专家力量。如果做不到,请不要再建议了,如果实在想建议,请提出建议的时候先和别的专家打一架!
[
孤独相伴戈尔巴乔夫回忆录 孤独相伴 戈尔巴乔夫回忆录
京东
¥135.80
去购买
[
苏联解体亲历记(超级大国如何因内忧外患步入末路?美
京东
¥156.40
去购买
别问了!专家都烦了,去二仙桥吧。
庄家说得没毛病啊!
我们国家的住房确实还不够,很多人还挤在出租房和老破小里。
所以,应该继续鼓励支持发展房地产,争取早日让每家每户都住上独栋别墅。
只有让人民的居住水平超日赶美,那才是真正实现了共产主义!
请放完整表格。比一下欧美和国际平均
我国的人均居住面积确实不够,但是这并不能否认现在的存量住房都是辣鸡。
那些卖不出去的楼,全都应该拆了,而不是想方设法卖出去!
我就不说房价高企导致的低生育低欲望问题了。就算人们想生育,家家都有二胎甚至三胎,可是现在的住房对于二胎三胎家庭来说,它宜居吗?一个宜居的家,父母一间主卧,每个孩子一个小卧室,还要有一间书房,这起码是四室两厅两卫起步吧?
可是现在市面上的主流户型都是些什么些什么玩意儿?一堆大两居小三居,高不成低不就的,各种不规则形状空间利用率极低,就想着掏空买房人的腰包,呵呵
日本的解决住房,在人口稠密的地区多盖房,在人口少的地方少盖楼
至于我们空置率很高,多数空房就是本来就没人愿意住的房子,不值这个价
虽然大城市化不提倡,但小城市盖楼基本配套要做好
你说的这个人均,算公摊和农村的宅基地吗
惊喜的发现我家的人均住房面积已经超过了日本。。。。。。
看见不少人说日本人均貌似是 35、6 的样子,然后我家里两套房大概 220 左右的面积,人均 73 平米。。。。。。。。
至于我的同学和朋友们也都不差房,大部分都在 50 以上,很简单爷爷奶奶直接送房子,有些人甚至自家还会买第二套
基本上城市内的 90 后和 00 后还有 10 后都不缺房,但是我们缺钱。。。。。。
泛泛而谈人均居住面积没有太大意义。
北海道被遗弃的房子算了吗?中国每年大量消失的自然村算了吗?
民众的居住需求永远难以完全满足。就算发达国家如美国,也不能满足所有想居住在纽约或湾区的人的愿望。
重要的是大多数人能安居乐业。即使不住在纽约或湾区,所居住的地方,也能提供足够的、公平的机会、基础设施。
现在主要还是结构性矛盾,购买力与房价的矛盾。
所以,减少贫富差距、减少城乡差别、减少区域差距,满足不同阶层、不同区域的居住需求,让老百姓买得起房、租的起房,也非常重要。
根据住宅平均面积的线索,前往日本国家统计局网站进行检索,分别以じゅうたくめんせき(住宅面积)、一人当たりの住宅面積(人均住宅面积)皆无结果。
那么姚教授所提出的人均住宅面积是从何而来的?日本统计局发布了 2018 年的调查住宅 · 土地的报告。内容的机构包括了总住宅数,住宅关系以及高龄者的住宅情况等内容,未见以个人人均住宅面积作为统计指标。
第一项,截至 2018 年 10 月 1 日,日本总住宅数 6240 万 7 千户,总户数 5400 万 1 千户,与 2013 年相比,总住宅数增加 177 万 9 千户(2.9%),总户数增加 154 万 9 千户(3.0%)增加。
第二项,空置率,日本空置房屋为 848 万 9 千户,增加 3.6%,空置房屋率为 13.6%,创历史新高。
第三项,重点数据住宅规模,住宅中为居住专用而建造的住宅,住宅平均面积为 92.06㎡,独门独户建筑 2018 年为 126.63㎡,共同住宅一直持续增加,2018 年为 51.14㎡。
抛开日本国家统计局关于住宅的调查,再看日本的总人口。根据日本 2020 年的调查,人数为 1.26146 亿人。男性为 6135 万人,女性为 6479.7 万人,女性相比男性多 344.7 万人。
根据日本统计局的数据调查,可知,住宅 6240.7 万套,平均按 92.06㎡来计算,得出总面积为 57.4518 亿㎡,日本人口为 1.26 亿人。日本人均住宅面积经过估算,大概为 45.54㎡。日本 2018 年的住宅空置率为 13.6%(已创日本的新高)。
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进一步披露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详细数据。从居住面积来看,我国家庭户人均居住面积达到 41.76 平方米,平均每户居住面积达到 111.18 平方米。
从城市来看,我国城市家庭人均居住面积为 36.52 平方米,平均每户居住面积达到 92.17 平方米。
8 月 5 日,贝壳研究院重点研究国内 28 个城市的 3 万个小区,发布《2022 年中国主要城市住房空置率调查报告》,盘点了主要城市住房空置率水平。调研结果显示,28 个大中城市平均住房空置率为 12%。
对比中日几个关键数据,由于日本统计局没有统计,一些数据估算得来。
第一,日本人均住房面积(住宅)为 45.54㎡,中国人均住房面积 41.76㎡。
第二,日本全国住房空置率 13.6%,中国 28 个城市住房空置率 12%。
第三,日本户均面积为 92.06㎡,中国户均面积 92.17㎡。
由以上三个对比数据得知,目前我国与日本的情况趋于相同。我国的住房空置率 12%,仅仅是调查了 28 个城市,2020 年统计数据我国有 699 个城市,如果全部调查,整体数据或高于日本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因此,可以得知,专家姚洋无论从数据对比还是数据来源都是模糊不清,总结论断缺乏证据,没有基于事实。没有按日本统计局统计方式来进行对比,更没有深入我国一线国情得出论断!公众自辩真伪!
来源:今日头条
作者:起风 1001
近期,北京大学国发院院长姚洋表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住房面积增长了 19 倍。但国际横向一比较,我们的人均居住面积还没有日本多,我们的住房还是不够。
如果这是我说的,肯定有人会骂我,现在房子空置率那么高,已经够多了。
据贝壳研究院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南昌空置率高达 20%,相当于每 5 套房就有一套空着。
空置率已经很高,工地上还在建住宅楼,未来最不缺的就是房子。
姚洋作为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国发院院长,按理说他比谁都懂经济,懂房地产。
为何他还说房子不够呢?
一线城市的房子里,可能 5 平方米住 1 个人,甚至跟别人合租床位
五线城市的房子里,可能一幢楼,就只住着 1 户 人家。剩下的都是空房。
讨论人均有意义吗?
我国居民的住房现状,就是——
富人 全国各地都有房产。
穷人 老家 1 个破烂空房,人在外地打工租房。
专家什么时候闭嘴啊!我看到专家两个字就烦!
能说出这番暴论的,能是真傻?
人家把这种东西当事业干。
如果普通人的收入和当地房价成正比,大部分人买得房子的情况下,我觉得该 “专家” 的说法意在推动房地产业的发展。
不过就目前大部分地区的房价和人均收入来看,我觉得这个 “专家” 可能是买房子的水军。
动不动就出来个专家闭着眼睛放闲 P,就没人管管么?
取消公摊面积就够了
专家这种生物,也是人,是人都要赚钱过日子,都是柴米油盐酱醋茶。
只要给足了钱,在不犯法的前提下,你想专家说什么,他就会说什么。
不管他是北京大学的,还是哈弗耶鲁牛津剑桥,一个样。
赚钱过日子,不寒碜!你要是信了,那是你傻,和人家专家没关系。
你看,就这么简单。
透过现象看本质 核心本质问题:资本积累
日本是永久产权
中国是 70 年产权
这就意味着 很多日本人 不需要买房 只要住老宅就可以了 几代人完成原始资本积累 后代人享福
而中国人每代人都在不停的在买房换房 无法形成原始资本积累 永远在打工买房
所以中国房子永远不够
这和人均住房面积没关系
由此结论:资本主义剥削太恶心了!
反对低级红,高级黑。
日本房价收入比 8.41,中国房价收入比 12.9。我们的房价能不能降一降呢?还是会采取 6 个钱包去抬房价?
住房的问题,已经从绝对意义上的人均面积不够住房数量不够,到了现在单个住房卧室数量太少。
还在强调人均面积不足的,就是刻舟求剑。
不过有一点还是值得考究的,人均住房面积到底是按照建筑面积,还是套内面积,还是使用面积算的?公摊面积算不算?墙体和阳台面积算不算?毕竟能有至少 1/3 差距呢。其他国家的算法是不是和我们一样?
为了割韭菜,为了稳房价,看看这帮砖家们都说了些什么。
首先说说这个住房不够的结论,为什么要比跟日本比呢?比日本少就是不够,那比日本多了是不是就要跟美国比呢?这是什么逻辑。
第二如果真是每人 36.52 平方木我还真觉得就够了。我一家三口挤到了 60 平的房子也安居乐业啊,我买不起更大的了,我都感觉够用了。
现在的房子确实对于一部分人有需求的,我这是有了 20 平,还有人一平没有。但是这个砖家偷换概念玩的太溜了,把一些人的个人需求偷换成总量的需求,决口不提房屋分配严重两级分化的问题。对于一些韭菜,也确实有这个房屋需求,被他一忽悠,可能感觉他说的有道理啊,确实住房不够,我还没有房呢。
现在国内的大环境没改善,不玩经济玩政治,房价永远不会涨起来。想让房价去带动经济增长就是本末倒置。
现在最理性的就是不要买房、理财、股票、债券,指不定哪天又整出来什么幺蛾子。存住现金,苟住几年,什么时候大环境改善了,再考虑买房。
中国和日本缺的不是人均居住面积,缺的是公平的教育环境和医疗资源。
中国农村、鹤岗这样的地方却居住面积吗?显然是不缺的,缺的是一线城市、是省会。
在中国越小的城市教育、医疗成本越高。很多人可能会反驳说北京、上海补习班多贵… 之类,其实不然在小城市如果去北上那种质量的补习班更贵。你不能拿北京请一个博士生家教的价格来和县乡请一个大学生家教价格来比。
医疗就更不用多说了,病越大越偏远的地区成本越高。
如果计划生育能坚持下去倒还好,随着人口的下降,大量乡镇人口也可以去一二线城市按家。
看了不少回答很多人在那阴阳怪气计划生育,难道不知道自己是红利中的低成本优势?
中国的土地资源更本没办法支撑十几亿的人口。美国有着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是最大产油国、最大农产品出口郭、最强大的金融资本、最强大的军事实力,美国才多少人口?
根据国统局数据:
截至 2021 年中国城镇人口 91425 万,乡村人口 49835 万。
近 10 年房地产开发企业竣工房屋面积约 10 亿平米 / 年,其中 85% 以上为住宅商品房。
人均居住面积在国统局数据里面查不到,姑且按专家说的,家庭户人均居住面积达到 41.76 平方米,城市家庭人均居住面积为 36.52 平方米来讲。
按我国目前人口数量、年龄结构趋势,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有显著的增长,那么每年 10 亿的房屋竣工面积基本可以看成是净增长。这个净增长一是去满足人口城市化进程,二是对原有老破小的拆旧换新。
发达国家的人口城镇化率普遍认为在 80%,意味着我们还将有 2 亿人需要在进城买房。那么以目前房地产业的建设速度,即使不考虑库存,10 年时间也可满足增量。
然而纵观房地产业,比够用更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好用。
前几十年建的高楼大厦,充斥着各种让人挠头的问题,比如楼间距不足,低层暗无天日,比如梯户比太高,每天抢电梯,比如户型不合理,让人住着糟心,更不用说豆腐渣工程导致 70 年产权 20 年变危房。
我们并不需要太多的房子,我们需要的是好房子。
好好好,那就听这个砖家的话,接着盖房子吧。挺好,有这帮砖家给国家提建议,未来可期。
人均这个词,挺没意思的。
我们国家人均住房,确实还不够。
是的,开放商造的房子是挺多的,但是买房子的人,没有那么多。
买房子的人是挺多的,但是住房子的人,没有那么多。
是的。人均住房,确实不够。还有很多人,买不起房子。买的起三套五套房子的,他们也住不了。还有更多的房子,他们卖不出去。
人均住房,和人们需要住的房子,不是同一个概念。9 个一套房没有的,和一个十套房的人,人均是一套房,但是还是 9 个人没有房子住。一个人十套房的,和开发商 100 套房卖不出去的,都是现实。9 个人没房子住,一个人有 10 套房,还有开放商 100 套房子卖不出去,人均是接近 10 套房子,可是有什么用呢?9 个人买不起房子,1 个人有十套房子卖不出去,开发商手里还有 100 谈房子。论人均,有什么意义?
不是我们的住房面积不够。
是城市的资源分配不均。
北京 2200 万人,上海 2800 万人,广州 1900 万人,深圳 1800 万人。
光这 4 个城市,就占了全国总人口的 6%。能不挤吗?人均面积能高的了吗?
一边是北上广深被挤的不行,又是积分落户,又是摇号限行,还要限制外地人口的子女上学和老人养老,拼命把人往外轰。
一边是鄂尔多斯、鹤岗、齐齐哈尔这种遍地空房无人问津的鬼城。
不解决城市资源不均的问题,你就是再建 20 个鹤岗这种城市有什么用?
就算纸面上人均住宅搞到 80 平米,实际上外地大把的空置房卖不出去,中关村 5 平米的隔断房挤满了人,有意义吗?
貌似现在人均居住面积超过 40㎡了,主要是因为自建房面积都很大,且很多,另外四五线城市及县城还有超大量空置住宅!!
当然,人均不等于你有,也不等于你能住!!
好专家,鼓动开发商多盖房,到时候没人住房价就能降下来了
有木有这样一种可能:是房价太高了。
如果房价结合老百姓实际情况售卖的话,会不会就很容易看齐了?
房子住不完,你说人均居住面积不够?
专家不是说了吗,找不到工作可以把家里的房子租出去,把私家车开出去跑滴滴
怎么这个专家说话自相矛盾呢
难道此 “专家” 非“彼专家”不可
这些个专家他们读的学校,接受的教育体系不同么,说话怎么自相矛盾呢
莫名其妙
专家说的挺好的,前半句说的也挺对的;后半句就直接马赛克了;因为这样的 P 话毫无意义;
专家说的挺用心的,建议专家闭上嘴,别在发言了
按照我国的国土面积及我国人口数,然后讲 人均 在和日本比较
这不是蠢就是坏;很可能是又蠢又坏!
既然要比较,不能光拿出 人均居住面积 来说事
人均收入
人均消费
人均…
平民百姓 人均都没多少钱了 就别想着忽悠大家当韭菜了
对于这样的专家就一句话
hei Tui~
专家称中国住房还是不够。改革开放时候,人口十亿多,近十一亿。四十年增加到 14 亿,粗略增加 1.4 倍。而这四十年住房面积增加 19 倍?不知道这个数据怎么统计的,有没有算农村自建房。不然,40 年以前可能回家都是单脚站着,要不现在就是家家别墅……
住房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均衡:区域内房子多少不均衡,各地房价不均衡…… 鹤岗曾经打工几年几万就一套房,很轻松,也有的是。
我觉得当前房子不能用够不够来描述。商品房,也是商品,如果价格高房子就就够了,如果价格低可能就不够了……
我觉得现阶段解决房子问题主要就是解决房价问题,而不是多少问题。据说有的海景房都跌成了白菜价,仅原价格不足二成。就算这样,这也是天价白菜啊!
砖家误国啊!
钱呢?
不说人均,公摊都比人家大吧
听专家的赶紧去找个绳子挂着吧………..
如今的专家啥事不会干忽悠人、坑人那是绝对一流!
随着人口出生越来越少,我国目前的房子存量就够 30 多亿人居住,那么为什么专家非要这么说、那么说,根源还是想让更多的人买那些卖不出去的房子,让更多的人当接盘侠………..
其心可诛啊!
实际上,我们都知道,专家是睁眼说屁股歪的话。
就像各种赢 一样,他们总能找到角度,来鼓吹房地产。
毕竟,就靠这个挣钱呢!
但,我们作为生活中的人,是,看到这种人觉得恶心。
可,真的听不听,怎么做,还是把握在人们手中的。
看看现在的生育率,看看面对重重阻力仍然努力提前还贷的人们。
你我,都有美好的未来!
专家说话,必须认真!
要是有人吐他脸上,
必然,
万民欢腾!
看到,黑专家的,说用钱买!
也许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
是真的,
反正他们,
不说人话!
我是外行。
这个回答就是把七普数据中一丁点东西可视化了一下(户均房间数量、人均房间数量,分别按照全省平均,城市人口的平均,城镇人口的平均,乡村人口平均 8 个图,另外还有老龄化、性别差别等 6 个图)。
我按照七普数据,计算了一下,结论如下,
七普全国城市人均房间数量为 0.83,十年前为 0.757。
七普全国城镇人均房间数量为 0.995,十年前为 0.918。
七普全国乡村人均房间数量为 1.32,十年前为 1.056。
**我的结论是支持专家的结论的,我们住房还不够(人均房间数量不够,人均面积怎么样我不知道)!**我把年龄分布,性别年龄分布的 6 个图放在最后。
从数据能看到一些比较趣的东西:
国家统计局官网可以查看七普数据。房间数量是根据表 801(第八卷住房部分,8-1[abc])计算一下,小学水平就够。
我觉得人均面积不如人均房间数量有说服力,一般来说人均是超过一间房子的。比如,一个三口(两口新婚)之家,在城市中至少需要两室一厅,在农村至少也是三间瓦房(一般五间)。
七普详细数据第八卷第一部分,是户数和房间数的关系(我不知道国家统计局中客厅算不算一间屋子),我大概整理了一下。
中国一共有 1473919889 个房间,465241711 户人(第八卷部分数据),所以户均 3.17 间房子。
(十年前)1250144737 个房间,401934196 户人(第八卷部分数据),所以户均 3.11 间房子。
具体每个省户均房间数量如下图,其中,东三省城市化程度较高(这个从七普数据中城镇人口数量可以看出),并且户均人口数量比较少,所以户均房间数量较少。
全国城市户总数为 192180772,全国城市房间数量为 477861811,平均城市每户房间数量为 2.49,远低于户均房间数量,所以说城市中仍然是缺房子。
十年前,户总数为 128660933,全国城市房间数量为 305506684,平均城市每户房间数量为 2.37。
城市数据在下图,同样是东三省的比较低,还有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广东。
城镇数据户数为 99734537,全国城镇房间数量为 323164884,平均城镇每户房间数量为 3.24。
十年前,户数为 78528240,全国城镇房间数量为 244414540,平均城镇每户房间数量为 3.11。
城镇数据如下图,
乡村数据户数为 173326402,全国乡村房间数量为 672893194,平均乡村每户房间数量为 3.88。
十年前,户数为 194745023,全国乡村房间数量为 700223513,平均乡村每户房间数量为 3.60。
乡村数据如下图。
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
在国家统计局七普数据中,第八卷中统计房间数量的户数,和在第一卷中统计人口时的户数是不匹配的。
第八卷中全国户数为: 465241711,十年前:401934196
第一卷中全国户数为: 522689264,其中家庭户 494157423,剩下的是集体户。
十年前,全国户数为: 417722698,其中家庭户 401934196,剩下的是集体户。
按照第一卷中人口总数,平均每个人的房间数量为 1.0455 间,勉强够人均一间房子,注意,这是包含农村数据的。十年前人均 0.938 间房子。
这里面有一个很有趣的数据,河南,无论户均房间数量,还是人均房间数量,都是全国领先。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河南其实不缺房子(相比较其他地区)。再就是湖南,江西,广西,甘肃这些省,相对来说也没有那么缺房子,无论城市,还是城镇,人均房间数量都是比较靠前。所以,炒房不要去这些地方,但是抄底生活,可以去碰碰运气。
全国城市人均房间数量为 0.83,十年前为 0.757。
全国城镇人均房间数量为 0.995,十年前为 0.918。
全国乡村人均房间数量为 1.32,十年前为 1.056。
相比较房子问题,我觉得我们最严重的问题是老龄化和男女比例极度失衡!
从数据来看,现在 30 岁以下的年轻人中,一定会有 10% 的男性最终孤独终老。
这是什么概念?
你环视四周,最终你身边每 10 个人至少就有 1 个人最终没有对象。
中国目前为止,0~30 岁男性数量为 4.93 亿,所以网传 5000W 的光棍,是有数据依据的。
老龄化的图
第一个婴儿潮已经全部老龄化,最年轻的 62 岁,第二个婴儿潮十五年后老龄化,最年轻的也 45 岁了,第三个婴儿潮,最年轻的 30 岁了,第四个婴儿潮现在四五岁,并且明显可以看出,每一波婴儿潮时间跨度逐渐变宽。
粗略计算工作人数和不工作人数量关系。
假设工作人数是 20 岁到 60 岁的群体,0~20(未来每年出生人数按照过去 20 年最小值计算)岁和 60~80 岁(用这个代替 60 以上的全部群体数量,我拿六普数据比较了一下,60~80 人数比实际 60 岁以上人数少,所以我这个老龄化估计方式是极度乐观的方式)是不工作群体,那么 2035 年开始不工作群体规模就要追上工作群体规模了。
当工作群体变成 20~65 岁之后。这个数据好看了很多,至少是没有相交。(下面这个图未来每年出生 800W 人口算)
下面是性别比例图和性别差的图(男性数量 / 女性数量,男性数量 - 女性数量),
男女比例这个更夸张,现在 25 岁左右的男性,会普遍不好找对象。按七普这个比例,25 岁左右的男性,每 112 个人,就会有 12 个人找不到对象,这会累积下去,并且越来越严重。一直到 62 岁之前,都是男多女少,这太夸张了!
下面这个图是 0~70 岁男性数量 - 女性数量。
个人建议,早找好一个对象。
未来女性在婚恋市场上的地位会更高。
北京大學在讀的學生感到這位老處男的評論不適.
这位 “房产教授” 是不是忘了算上官家受贿和富鳄的私有房的数据了?
只算老百姓的是吧?
市场供需中间有黑洞,我不说,也都知道是谁
最近的 “砖家” 们都疯了吧?不会说话就别说话,就这还为国建言?不如去工地搬两块砖吧!
现状?
咱一发展中国家和人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比什么?
还不如谈谈台海
谈谈统战价值
其他的没什么好说的
这些专家只要说关于房子的问题
我基本觉得是放屁
难道就没有人奇怪吗
一个人一生创造的价值只够一套房子不是很畸形吗
在农村 我哪怕是自己造呢
一套房子 叫上村前村后的村民 然后再找村里的木匠打打家具
五年也能攒一套像样的房子出来
怎么现在进入现代社会 房子被包出去转眼就变成了商品房了
为什么自由市场背景下 房屋售卖需要 zf 介入?
按道理来说 zf 拿到了开发商的承包款后 盈负由开发商着急
怎么 zf 着急呢
其实大家都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有些事情只不过是人民无言的抗争罢了
社会现象说明了什么
充分说明了事物是要走向自己对立面的
你搞高房价 你搞公摊
搞到最后生育率下去了 那么带来的医疗、教育、住房等各种资源的萎缩
不过不管是 zf 还是开发商还是有优势的 为什么
因为他们只要低价出售 就一定会有人买
只不过部分人过的好日子不会一直好日子下去
算了
就说到这吧
再说下去就不礼貌了
我们还是说说湾湾军演
三天之后的又三天吧
我不清楚跟别人比有什么必要,但只要这个专家说,房子必须一直盖,那他就是对的
建议专假每一个城市进行调研用事实数据说话,二线城市以下每个小区有多少空置房
专家怎么不说日本是土地私有化的,买块地就能自己盖房子,不用怕烂尾。
中国圈钱跑路的房地产商多的是,花了几百万买了个烂尾期房,房子和钱都没了,专家给这些人垫资金让房子完工吗?
中国的人均收入比日本不是差的更远?怎么不谈提高人均收入?
至于住房现状,不知道专家又是怎么看待空置率问题的。
不用听专家说。看看政府的各类报告就知道了,我们的问题大多数属于结构问题,本质上还是分配问题。
城市人均 36,人均!
这事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城市、阶层、年龄段,平均有什么用!还需要和马云平均收入么?
这么说,公寓的话一个人住 36 平方已经完全满足居住需求,普通住宅一户 3-4 人 108-144 平方能做出三室乃至四室。
36 平方米这种平均数对于正常生活完全足够。
问题是 “平均” 我们做到了吗?
你们这些答主写那么多干嘛?
不就是一个中心思想嘛:前期买房的达官显贵需要房价高位套现,养几条专家出来忽悠人而已。
一句话完事儿,写那么多不费键盘么……
每当有这样的专家跳出来狂吠一通,也不要当真,你认真了,你就气着了。
还是北大的,好大的名头。反正现在北大这个招牌,在一些人的过度消费下,慢慢褪去了成色。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陈春花事件,也让北大 “高光” 了一把。不珍惜来之不易的羽毛,到时就得裸奔。
这些个专家总是一副指点江山的派头,动不动就美国怎么样,日本怎么样,诸如此类!国情不同,人口基数不同,非要套用日本的标准,这是故意混淆视听,指鹿为马。
按照这个专家的逻辑,我可不可以这样推导:你是北大的专家,你说的话等同于放屁,那是不是北大所有的教授专家都是你这样的货色?不可能吧。
北大,好歹是百年学府,中国最顶尖的大学之一,总是有些滥竽充数或者沽名钓誉之辈寄生其中,吸着北大的血,干着自己肮脏的勾当,充当资本的走狗,丧失人格!
希望媒体人以后不要滥用 “专家” 这个词,直接说明“XX 大学 XX 教授”,顺便把这位教授的履历和研究论文简介贴出来。
一些媒体人炒作概念炒流量,一些教授卖屁股为既得利益发声,都不是什么好玩意。
日本: 346.9 人 / 平方公里 (2020 年)
中国: 148.35 人 / 平方公里
所以得出结论: 日本人口密度远超中国,我们需要继续增加人口以赶上发达国家水准?
抛开各种事实只谈人均是挺可笑得行为。
数据来自百度百科。
我突然悟了,专家说得没错,确实不够,继续盖楼继续卖!
盖得越多越好,到人均一百得时候总得有我得五十吧!
住过大概 20 平米的公寓,一个人。
感觉好空旷。
我要 30 多平米的干什么用
8 月 10 日,在第 16 届中国投资年会上,北京大学国发院院长姚洋表示,改革开放以来这四十多年,我们的住房面积增长了 19 倍。但是国际横向一比较,我们的人均居住面积还没有日本多,这么一比我们的住房还是不够。
惊呆了,居然还能这么比!
鼓励房市消费是不是应该考虑大部分民众的现实生活情况?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还有 6 亿人月收入仅 1000 元 人均年收入 3 万元,却天天想着跟人均收入 4 倍与我们的发达国家比住房面积。
对比 2021 年我国和日本的人均收入可以看到,日本的人均收入是我们的近 4 倍。
你什么时候先把赚钱的人均收入提上来,再去说花钱的事情。
毛都没长全呢,你就想着杀鸡,你咋不直接把蛋给吃了呢!
目前我国居民的住房现状就是:
有的人和大伯一样,家里拥有 6 套房 2 个商铺,一家子住不过来,并相应号召,可以把闲置的房屋租出去,让牛马瞠目结舌。
有的人和二舅一样,辛苦操劳一生,最后在农村的破屋和老母相依,并治愈大部分牛马的精神内耗。
其实大家都有的住,只不过有人的面积是 1000 平方米,有人的面积是 10 平方米。
别急,我们平均一下,大家就都有了 505 平方米的居住面积。
又赢了。
这个姚洋诋毁目前我们的大好形势,肯定是美奸,日杂或者台独分子。建议抄家车裂。
建议以后砖家说话的时候把他的姓名和身份证报一下,好让大家知道他到底有几套房。要不要把他请到八宝山,为人均做贡献
有的人是不够住,而有的人却是房子太多了。
现在的主要矛盾是啥?
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 – 理论 - 人民网
不想着解决主要矛盾,在次要矛盾上下功夫有啥用?
中国人均收入没有日本多,我们的 RMB 还不够。
近日,北京大学国发院院长姚洋表示,改革开放以来这四十多年,我们的住房面积增长了 19 倍。(我国城市家庭人均居住面积为 36.52 平方米), 但是如果在国际层面进行比较的话,还尚且不如日本数据。
首先要说的是,如果想要合理客观的评论一段数据,必须综合考虑平均数、中位数、极大值、极小值、方差等等多种数据,中国是世界少有的人口大国,南北气候,东西水平面等等都有着巨大的差异,单单考虑一个 “平均值” 是粗浅又可笑的行为,毕竟:我和王健林的平均土地还有 10 万平呢,对吧?
以一个普通老百姓的视角看,中国房价在多种因素下于 2017 年开始暴涨,一些特别的地区房价在短时间内完成了翻倍,以后的 2020 年又是一波房产高潮,有的企业,一个投资几十亿元的项目,启动资金也就千万级别,即钱被杠杆放大了几十倍。它们通过 “巧妙” 设计,一层层放大借贷金额来满足资金需求;这背后可能的危机完全由社会整体来承担,有的企业,从拿地到销售,不足两月。明明工程质量极差,也要极速周转,拿走一批预售价格后逃之夭夭;有的企业,为了赶上一波风潮,用各种手段夸张业绩、美化报表,上市融资。
综合中国的 gdp 和人口来看,中国供需关系已经出现畸形,现实根本不是如同专家一般的 “国内房子空缺”,现实是,国内重点城市的空置率已经达到了 12%,这还叫住房短缺吗?底层老百姓根本买不起房,周公子随手就是 7 套房产,在这种情况下,平均数有什么意义呢?
房价的野蛮生长, 带动了大量资本入场,烂尾楼一个接一个,拿不到房的人一群又一群,必定导致社会环境恶化。
1. 国内金融风险快速积累,而这些公司完全没有解决的能力。
2. 房价提升意味着生活成本上升,国际竞争力会有相应的下滑。
3. 制造业的利润不足以弥补生活成本的提升,间接导致制造业空心化。
4. 由于 “有房才有家” 的大体社会观念,生育成本上升,少婚少育,加剧人口老龄化。
5. 贫富差距加大,城乡差距加大,人民认可感、幸福感下降。
6. 三观崩塌,踏实奋斗的意义下降,投机风潮盛行。
7.,阶级固化加强,年轻人机会减少,社会发展变慢。
近几年金融管理部门也在积极发挥作用,但考虑到巨大的人口基盘,各种恶性事件层出不穷。
以中国的体量,人口减半或者房价腰斩才是正常的。
——————————————
这里是新人公众号杖轻胜马
我们下期再见。
砖家一般就是夜壶,偶尔拿来尿一尿。
不是我吹日本,人家就是人均居住面积 15 平米也比中国人幸福,谁叫人家都是一户建,你国都是冰冷的钢筋水泥高层住宅呢??谁叫你国有那么多人无脑跪舔霓虹国呢???
城市人均 36.52?假设加了 30% 的公摊 (实际没那么多) 就是人均 25 平。
奇怪的是我认识的人,不管是土豪还是穷人,从一线到 18 线城市,几乎没有人住到人均 25 平这么大。
18 线城市也就最多 3 口之家买个 140 平 (套内 105 左右)
年轻人租在一线城市的单间不会超过 15 平(租 7 平单间的都不少)
大城市一家三口外加来带孩子的老人,四个人,很少有买实际面积在 100 平(建筑面积 140 以上)的房子,买不起,四个人挤在实际面积不超过 40 平(产证面积 60)的家庭其实不少。
日本住房改造综艺节目里,三口之家住套内面积 90 平以下的,综艺标题都称之为极小住宅… 只要家里超过 3 个人,建筑师都会想办法把套内面积拓展到 90 以上,不过日本一般有生两个孩子的预期。
有答主说香港人均 15.8 平方(香港无公摊)和我的感觉差不多,我们的实际人均居住面积目前应该和香港差不多。
我和姚明平均身高 2m……… 人均都是耍流氓
那么多人不同意专家的看法,我实在无法理解。专家认为房子依然不够先不管对错,这样的看法对普通人应当是有利的。专家认为房子不够,那么解决的办法就只能继续增加房子供应,房子供应多了,房价就会降下来了,房价降了大家不就不用买房焦虑了嘛。
我看那么多大 v 反对专家的这个看法,应该是因为这些大 v 们都是高房价的既得利益者,他们一边鼓吹房子已经够多了,要求 zf 不能在建房子了,一边鼓吹人口下降了,要求 zf 要鼓励生育。目的就一个,就是要维持高房价,以固化他们的财富和阶层。而一旦房价继续加大建设,生育率继续下降,那么房价必然下跌,他们的财富就会缩水,阶层就会改变,他们自然极力反对。
其次,还有反对期房也是这群高房价既得利益者。你担心期房有问题,可以买二手房,可以买现房。有期房是多一个选择,为何把这个选择取消。因为这些高房价既得利益者知道如果取消期房就能够让房子供应的周期超长,从而减少市面房子的供应量,从而维持高房价。用极少数出现风险的期房否定几十年来期房制度对中国地产业的巨大贡献,其心可诛。
国内的房子有些结构性问题,比如县城房多人少,大城市人多房少。现在的房产政策因地制宜是非常恰当的,现阶段依然应当加大大城市房地产开发。
发展房地产目的很简单,就是要让所有人都有房子。房子应当建设到什么阶段才算饱和?就是当房子不再成为投资品或可以炫耀的产品的时候。
日本大多数家庭都是买一块地皮,然后自己盖房子,盖个 2 层,3 层。中国人都是住盖好的,这能比吗?
虽然我们的人均居住面积没日本多,但是架不住咱专家多啊,对吧,一堆专家,要是让这帮专家都去搬砖,得盖多少房子啊!
说实话这帮专家当年住牛棚,一点都不冤,起码人家牛都是正儿八经的出力干活,而这帮专家只会骗钱…
问题的前三个字让我对这个问题失去兴趣。
还行吧,我认识的人都有房子住,房子也不小,一家三代挤在一个 90 平米房子的情况不多,不知道很多回答里说的普遍没房子住的是说的哪里
中国人均居住面积没日本多,前提是错的。
我们的住房还不够,结论根本不用看。
我国居民的住房状况有好有坏,好的非常好,坏的非常坏。
总体上,没有冻死的了。
平均四十多平方,那么住几百平的别墅的人把谁的面积分走了呢
你们把农民宅基地拆了,盖成高价鸽子笼,大院子变成小商品房
面积肯定减少了
农民的宅子随便盖盖,哪家不是几百平方
昨天有个热门问题是,如何看待南昌住房空置率 20%?每五套房就有一套是空置的?
所以到底是住房不够,还是因为买不起?
一群乌龟在沙滩上晒日光浴。
大家无聊之际想出一个游戏。
一二三,木头人。
“谁最后动谁是赢家,谁就是爸爸。”
游戏开始了,对乌龟来说,这必然是一场会持续很长时间的挑战。
风吹浪打,日晒雨淋,潮涨潮退。
有的乌龟受不了烈日,有的受不了暴雨,还有有的被大潮卷走。
沙滩上只剩下两只龟。
他们浑身已经包满泥沙,沙上长起苔和蕨,像是被时光雕琢塑造过后的青石。
……
不知过了多久。直到有一天,一艘航船破浪劈风,一个专家带着他的研究员们来到了这个岛屿。
专家推一推眼镜,看着眼前美妙的风景,嘴里啧啧有声。
这时,一个女研究员踢到了什么东西,随后发出一声激动的惊叫声。
“教授,您快来看!”
教授三步并作两步,快步走过去,轻轻拿起那个青石,拿出放大镜,仔细的查看。
“不得了,不得了,多么完神奇的造化,多么奇妙的巧合,只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才能将一只乌龟塑造成如此模样!” 教授咏叹到。
“教授,那它可能还活着吗?” 女研究员小心翼翼的问。
“怎么可能还活着!” 教授浓眉一竖,不满的斥责到,批评女研究员如此感性的提问。
“所以这是一只死乌龟吗。” 女研究员悲伤道。
这时,旁边的一块青石突然动了起来,沙石苔草簌簌抖落,吓了大家一跳。
只见一只乌龟露出头来,显得很生气。
“死之前怎么也不说一声,害我坚持了这么久,要不是有专家来,我他妈的岂不是要在这里坐到死?” 它骂骂咧咧,满脸怒气。
这时,专家手里的青石也忽然一动,吓得专家赶紧扔了出去,在另一只乌龟以及在场众人目瞪口呆的注视下,慢悠悠的伸出头来。
“你,你,你不是已经死了吗?!” 第一只乌龟震惊到。
那乌龟呵呵一声,露出嘲讽的笑容。
“傻逼,专家的话你也信。”
如果没有房子还反对这个专家 只能笑笑了
我觉得他说得对,所以国家应该放开限制,积极主动的救活恒大等房企,顺便给许老板之流一个带着更多的钱 run 到国外的机会。
就灌,硬灌,再把房价灌起来。
确实,按照供求关系分析,房多人少,房价不就下去了么。
土地财政是没办法的事,专家能怎么办呢。
现在的问题是,随着人口形式的逐渐严峻,房地产市场的预期很难维持上行。而且陷入了房价高 - 结婚生子难 - 人口增长下降 - 房市预期下降的的循环。然而房价是不能降的,一旦降下来,这二十年房市狂欢里每一个裸泳的普通人的资产都要大跳水。而很多人都在还着几十年的房贷。
但问题是,现在的房市显然是靠着独生子女政策,汇集几代家庭财富才堆出来的。但是现在普通人财富积累的余量已经不多了,现在这么多的男女矛盾,男性的婚前购房压力,靠压榨父母已经越来越难以为继。80 后第一代买房的孩子现在已经步入成年,这部分人的父母已经拿不出钱推高房价了。换句话说,宏观上,韭菜快没了。
所以,现在是一个走钢丝的过程,非投机的购房者既不能让房价下降也不能让房价狂涨,因为房子在他们眼中是资产也是刚需。这中间甚至还有地方财政和中央财政的博弈。而且这个人口流动形式,越是人口流出的低等级地市,越是需要这笔资金。
感觉上,要解决这个问题,不是一个单纯的房产政策能解决的,而需要一个整个经济政策的大手术。但是,不提这手术的可行性,这个大手术是现在这个下行环境能做的吗?又能拖多久呢?
砖家为了证实昆虫的耳朵长在哪里做了一个实验,它们把蜘蛛的腿全卸了,然后大吼一声 “跑!”,蜘蛛纹丝不动,于是砖家得出结论,蜘蛛的耳朵长在腿上。
我们的专家比日本多太多了,能不能把一部分专家抓去填海?
笑话,日本人算什么东西?他们都不愿意花钱买公摊面积!所以还是中国人赢了!
大连不是有个领导两千七百多套房吗?
这种情况不能给群众们平均一下吗?
中国的人均自杀率也没日本高,专家以身作则的追赶一下呗
板砖家就信了
有没有哪个专家能够给个数据,中国人均公摊面积是日本的多少倍?
减一下看看题目还是不是这样的。
为什么要和日本比呢?其他为什么又不和日本社会比呢?
不用问,这专家要么给房企当独董了,要么买了房企的美元债了。
为倾货不择手段。
专家太多了,不知道听谁的。
人均航母没美国多,人均 gdp 没卢森堡高,人均收入没日本高,人均福利没瑞士好,人均医疗资源没日本高,
这些你咋不说?
网络有记忆,专家慎发言。
一朝风云起,字字悔从前。
我就在广东珠三角。广东城市人均不足 30 平方,这对于珠三角大多数城里人来说,太正常不过了。
简单说,夫妻俩加一个孩子,三个人算 90 平方。而现实里小三房 90 方,实际面积也就 70 差不多。
也就是买个小三房还达不到所谓的平均标准,更何况很多时候还有老人来带孩子,小三房实际上住了四五个人。
所以实际上面积是真不够,但以现在的房价,买得起个小三房已经算是不错了,还敢奢望来个小四房 120?
至于说周公子六套房两个商铺,南昌据说五分之一空置房,这些跟我们不是同各阶层的。
非常歹毒的一句话。
提升人均居住面积是不假,但是多建房子、提高土地供应会导致土地过剩,导致房价地价下跌,这些都是国民不能承受之痛。
把土地供应限制在合理的区间上,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是目前的主旋律。
与国家唱反调,无异自绝于人民。
住房确实是不够,我认同这个专家的说法。但我更觉得看问题不能那么肤浅,有个根本问题难道不是广大网友都知道的么——我们的收入不够。
无论中国人均居住多大,都不影响普通人买不起
我国大城市的居住面积是不足的,农村县城里居住面积倒是多。
住房数量和住房面积是两码事,普通人当然希望房子越大越好,如果房价 1000 块,我闭着眼睛买 500 平的
有时候觉得中国挺有钱,有时候又觉得中国人挺穷的。
哎,资本家真可恶,我们的剩余价值都到他们手里了。
我们的人均持枪率和美国比,估计就一个零头,这说明了什么?
大厦都摇摇欲坠了,还有一批狗屎为了小群体利益,拼命鼓吹继续加高。几年前国家要放开二胎,结果一群专家跟要刨他们家祖坟似的,呐喊不能放,一放人口暴涨。这些网上都可以查到。如今现实很打脸,出生率断崖式下降。而当年的那批专家一部分立马调转枪头,在逼年轻人生育,还有部分脚底抹油润回了他们的祖国。
几千年前奴隶只拥有房子暂时的使用权和土地的使用权 所有的一切都属于奴隶主私人所有
几千年后无论鼓吹的多么的高大上
连房子个人永久产权 土地所有权都没有的人
算不算奴隶制?
我算笔账,不一定对,中国有 15 亿人,假设都是一家三口,就是五亿家庭。一家一个独栋别墅 200 平米。也就是 1000 亿平米。十万平方公里。大半个吉林省。
就是不知道算的对不对。
翻译一下:大家快来举债接盘商品房啊
有些人说人均收入也没有日本高,是不是要提高一下呢?我不知道是谁给你的胆量有勇气跟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和待遇相比?你只在自己的国家内参与劳动,也只在国内参与分配,有可比性吗?
人均是什么意思啊?就是说你们造出来的总蛋糕平均分给每个人都只有那么多。人均收入也没有日本多,难道不是因为你们上班摸鱼偷懒,劳动生产效率比日本低。明明是自己的原因,还怪到别人身上了。
只看见贼吃肉,不看见贼挨打?人家日本也是要经过几代人奋斗加班积累起来的家底,又不是一夜之间暴富起来的。
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为什么是后人乘凉呢?因为树木长大是需要漫长时间的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是任何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
我们现在能享受到的一切物质生活的基础都是上两代人努力奋斗积累下来的成果,然而他们并没有享受到这一切的。
因此我辈现在还要当栽树人,而不是乘凉人!留给我们的子孙后代去乘凉吧。
说到人均住房面积,现在农村那么多荒地怎么不见你们去建房子?空房子也有好多都没人住。
鹤岗五万块钱一套的房子怎么不见你们去买啊?
可见中国人并不缺房子住,仅仅是缺一二线的房子住罢了。有些人什么都想要,可是自己的能力又远跟不上欲望。
理论上每个人都应该有能够在一线城市落脚的机会,但是很可惜目前现实客观条件不允许。因为一线城市就四个,城市土地是非常有限的,资源也是很稀缺的,根本容纳不了那么多人。
房价 10 万多一个平米,普通双职工一个月 2 人也就万把块的,养一个孩子都养不起,就算一年不吃不喝。2 人工作 30 年才购买一套一室户,吃和住都是民生问题 2 人穷奇一辈子工资都买不起一套稍微像样一点的房子,怪不得贪污受贿腐败中国算是世界第一了这些人永远抓不完。苦了那些没权没势的老百姓。
一眼假,日本房子小是全世界出了名的
按照江西周公子的标准确实不够,怎么也得一人 7 套房吧?
为了卖房子无所不用其极了。
我们不想和日本比啊。
专家也应该说说日本 “失去的二十年”!
北大国发院是什么玩意,为什么能说出这种话的能当院长?
查一下这个专家现在几栋房了
以后这种问题不要提了,尤其是以专家开头,我们已经躺平了,不要忽悠我们买房了。
人均居住面积低还不是因为房子太贵。现在一套房子动不动就是上百万,收入嘛比不上人家,就不要说什么人均居住面积比日本低了。
日本的人均收入是我们的近 4 倍。
再对比下房价收入比,2021 年我国内地的平均房价收入比为 27.89,在全球排名中位列第九;而日本的平均房价收入比则为 11.59,世界排名第五十八。
也就是说,在中国要不吃不喝工作近 28 年才能买上房,而在日本只要工作近 12 年就可以买上房了。这买房的难易程度一目了然了吧。
另外,我国的人均居住面积和日本的人均居住面积,这两个数并不能一概而论。要知道,日本的住房可是没有公摊面积的,但中国住房的公摊系数动不动就能高达 25%,实际得房率很低。
这样一算,日本的室内居住面积可不比我们的室内居住面积大嘛。
这个简单,减少人口即可,而且我们已经在这条道路上大步前进了。
现在各级别专家,不过就是资本的工具。打哪指哪。
是的,所以新一代的人正在努力如何降低人口
以便提升所谓的人均,而不是去接你的盘,来提高人均,就问你
气不气
声讨北大,强烈要求开除此人
这种人能当院长那我觉的国外的空气都比国内好
我的住房面积不够,但我的钱更不够。
翻译:房价不能跌
贪官污吏,房哥,房姐,一个人名下几百套甚至上千套房产,而普通老百姓掏空六个钱包,都买不起房…… 在衣食住行,最基本的民生问题上算平均数,真是既蠢又坏!
你猜,为什么我国的房产税迟迟出台不了?
还不是为了保护贪官污吏,房哥,房姐的利益!
他应该是在呼吁房地产企业多盖楼吧
挺好的,越盖越便宜
显然,这是一位盼着中国房地产也和日本房地产一样泡沫爆裂一蹶不振的 “专家”!
无耻砖家拿了开发商的黑心钱,利用身份影响力制造紧张焦虑气氛,骗老百姓赶紧买房,帮助开发商去库存。
很多荒诞的问题背后都是分配问题。
耍赖的时候比人均,吹牛的时候算个体
![](data:image/svg+xml;utf8,)
![](data:image/svg+xml;utf8,)
![](data:image/svg+xml;utf8,)
![](data:image/svg+xml;utf8,)
![](data:image/svg+xml;utf8,)
![](data:image/svg+xml;utf8,)
![](data:image/svg+xml;utf8,)
![](data:image/svg+xml;utf8,)
![](data:image/svg+xml;utf8,)
教授果然是数学逻辑了得,知道分子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分母,以提高人均目标,果然是专业数学……
说得好说的妙,继续搞呗!
反正谁愿意买单谁去买。
光会忽悠人,咋不说人家小日子是老牌发达国家呢?
咋不提广场协定呢?咋不提日经崩盘,日本在九十年代的危机呢?
咋不说大东京都地区的人口密集度呢?
咋不说关西关东其余县市的人口萎缩呢?
咋不提空置率呢?
咋不提都会区和衰败的市町的对比呢?
一天到晚就会摇唇鼓舌插标卖首。
是眼睛看不见广袤的中西部日渐加深的空心化吗?
你这个专家眼里只有东南沿海和北上广深吗?
其余广袤无垠的腹地怎么办呢?东北的衰落,西南的困苦,在专家眼里算什么呢?
真的拿钱办事心里爽呀!
可笑至极。
有能力有意愿的去改善,没能力没意愿的凑合住,不劳专家操心。
一个 70 年土地使用权。
一个固定资产税 (每年交) 为市值的 1.4%,70 年差不多刚好交满 100%,相当于分期付款吧。
真是卧龙凤雏。
阅
日本有房产税,简单粗暴的讲,人均居住面积越大,缴税越多。
这位专家的言下之意大约是,国内的老百姓人均居住面积太小,不趁现在国内还没征房产税之前让老百姓买大房子,增加人均居住面积,等开征以后,一则大房子没人买了,影响房地产业;二则税源小了,影响税收。
可谓用心良苦啊。
这位北京大学国发院院长的居住面积能透露一下吗?
没有需求的地方,住房太多了。
有需求的地方,住房又太少了。
从人均居住面积来推出我们的住房还不够,这就显得偏面了。别的不说,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去比人均居住面积有可比性吗?一线城市和四五线城市去比人均居住面积有可比性吗?人类的居住面积与其所从事的行业、环境、气候、习俗等等密切相关,单纯一个人均居住面积根本说明不了什么问题,也推不出我们的住房还不够。
专家总是为高层代言,不为底层发声。又是平均,平均,平均,平均有意义吗?
我的土豪同学,其父亲是远近闻名的企业家,十几年前在全国二十几个城市买了七十多套房产,在北京、上海、天津、香港皆有别墅,让他家和租房住的家庭平均一下住房面积,有意义吗?
专家的潜台词是,我们人均住房还不够,抓紧时间去买房啊,争取超过日本。
日本是发达主义国家,这个时候怎么不提国情了?怎么不提我们是发展中国家了?难道落后于发达国家不是应该的吗?
日本的房屋属于永久产权,没有公摊面积,贷款利率极低,专家对这些方面闭口不提,真是高层的好智囊啊!
这个还价是个 “垃圾”
预计 14 亿人 有 13.9999 亿人说同意
什么玩意啊
昨天狗可以的,也不鞥为了钱
连屎都吃吧
地产公司给了你多少钱
你居然研究出这个数据
肩膀之上的东西进水了
真是浪费了国家资源
弄出一个这样的 “专家”
别看人均,看空置率。
别看做蛋糕,看分蛋糕。
别再拿农民当分母,把他们当成城镇化改造的对象了。
别再当专家了,多拿点诺贝尔奖吧,啊,你学历是假的?
别再为了迎合而研究了,能不能实事求是一点。
别再为了自己的利益昧着良心说话了
其实土地财政还是很有潜力的,
很多人只是把视线放在了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唱衰房地产。
看看山东某 GDP 正数前几,房价倒数后几的某新二线城市,某 xx 之都。
刚更换了新的领头人,老黄牛般的实干家。
不到半个月就发现了新的问题,该市之所以没有成为山东的龙头,还是没有搞土地财政啊。
大手一挥,房票政策正式出炉!
人民群众的好日子马上就要来临了。
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呢。
人均面积建议比下新西兰,同时平均售价也请保持一致。
说实在的 “人均” 下来 是因为我国人口多,那么如果看看楼主的农村住宅呢?图片是楼主昨天回去过中元节的时候拍摄的,整个楼主所在的村里地方就楼主住宅地是几户一起搭建的,时间也有上百年的历史了吧(注意,左上角有一只飞鸟)。
在县城还有一套全款买的房子,但是租出去了。因为地段原因想买更安静的地段吧,然后买的房子不贵 12 年前买的 2700 一平方。共有 147 平方,也是积攒了很久的积蓄拿出来买。
再来一张侧面图吧。
可是想着还是农村生活来的好,环境好,出门就去田地和菜园子,旁边还可以搭建一个牛棚等等啥的。而农村住宅和生活缺陷的是脱离了大城市节奏,回归大自然的生活说实在的是我未来的想法。
回到问题的本身,人均居住面积会因为人口数量而有所变化,随着城市的建设以及一些地区商品房不断开发和建设,所在的县城较好的地段均价已经突破 2w / 平方,而且还是在一个县城,周边的均价不低于 1.2 万 / 平方了。因为农村几乎没什么人,想要读好的或者稍微好些的学校就必须有在城里有学区房。
如果从农村的角度来说人均居住的面积肯定是不低于 100 平方,不知道这样说的对不对,但是在城里也许就很难有这样的一个数据,农村人进城没有任何优势,只有努力的打工,积累积蓄,然后把钱都交给了房子。
突然觉得在农村也不错哦。好了最后分享一张图片父母亲在农村种的稻谷。
是是是 你说得对
要不一步到位跟美国比?
胡乱带节奏
既得利益者多套房
贫者几个人一起合租一个小单间
然后你谈人均居住面积?
不要再侮辱 “专家” 这个词了。
有些人真的不是蠢,就是实打实的 “装蠢的坏!”
这专家利益相关。鉴定完毕
小粉红们的亲爹又发话了,粉红们加油打螺丝买个厕所
所以赶快给我发 200 平方米……
如果专家讨论一个社会问题,只用单一角度的数据,那真是砖家。
中国农村至少六亿人,居住面积和院子啥的,都大到过剩的地步了,大部分家庭都会有几个空余的房间没人住。就拿我们村来说,户均三四百平米建筑面积,外加几百平的院子。南方几省农村差不多都这样子,人密集地少的山沟沟院子会小点,但建筑面积不会小。北方不清楚,但应该也差不多。
但是这些经济学家 “讨论我国” 的时候,从来不算农村的,农村是不是我国?
就算只拿城市来说,人均三十多平已经够够的了,没必要跟那个跟这个比。
中国人均专家量太多,建议清除!
只需要逻辑思考一下就行了,房子永远是过剩的。
你父母有一套房,你为了结婚,也买了一套房。
这样,你父母迟早是要去世的,房子也迟早是你的。
你就拥有了两套房。
等你年长,生孩,孩子也长大了,结婚了,他们也买了一套房。
这样,你迟早要去世,孩子就有了三套房。
以此类推,你孩子的孩子的孩子的孩子,将会有 10 套以上的房子。
你当然可以说,房子可以出租啊,但等到你孩子有 10 套房的时候,其他人也有 7、8 套了。
破解方法只有两个。
一是多生娃,你生三个娃,自己去世后留下一套给其中一个,那就还有另外两套的需求。
你的每个孩子也再生三个,以此类推,那么房子的需求确实是越来越多。
但今年的人口增长率和生育率… 这条路基本破产了。
另外一条路,就是出台房产税,或者搞一下房屋所有权时间。
房产税拔高到 50%,房产时间缩短到 50 年,那么我们的住房确实是不够。
不过这样搞,那也离那啥不远了。
中国砖家的话是最脱离人民的。
我就想知道姚院长及其直系亲属有多少住房
如果姚院长家主住的够了
我觉得全国人民都够了
住房不够是因为倒牛奶,空着也不卖给普通人。空置率全球第一有数据支撑。这个所谓的专家,要么就是沽名钓誉不懂常识,要么就是装傻睁眼说瞎话博眼球博出名,要么就是自己受贿了一大批房子在手里,居心叵测还想要抬高房价好赚更多,建议严查!
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不如日本多啊,比点有用的成不。
“老乡这次是真的,千万别走!”
三口之家,至少需要 90 平米的住房,来,没到这个标准的点个赞
他这样的专家,有 10 个枪毙 10,可能有无辜蒙冤的,但要是 10 枪毙 9 个,那就有漏网的了!
脱离现实的比较不过是盲目跟风罢了——某砖家。
没有房产税明确统计住房面积时说人均没意义。
因为宅基地面积有明确数字吗?
跟一些发达地区相比,我们的房价收入比还较低,房价应该上涨涨或者收入应该下跌。
根据某百科和 Numbeo 的数据,21 年我国内地的平均房价收入比(普通人不吃不喝工作多少年才能买房)为 27.89,世界排名第九。
中国香港地区的房价收入比为 45.71,世界排名第三。20 年深圳的数值为 46.4,如今降到 33.8。
如此看来,我们应该继续让房价上涨,或者降低居民收入,从而缩短与香港地区的差异。
忘了说了,房价收入比排名靠前的国家或地区依次是:加纳,叙利亚,中国香港,柬埔寨,斯里兰卡,牙买加,伊朗,菲律宾,中国……
说的太丫的对了,请专家接盘恒大融创万科碧桂园等等的烂尾楼吧,在此我向业主们谢过您了嘿
我们公摊 20%,空置率 20%,住宅寿命比人低. 我们还有 1 亿人进城,1 亿套老房子淘汰
东亚国家购房年龄 24-34 岁. 日本盖房最多顶峰在 1976 年,韩国 1972 年我国首套房购房人口顶峰在 2019 年前后. 日韩两国到达顶峰后坚持了 ’ 10 年. 靠的是 34-45 岁的改善人口. 所有目前还需要 10 年才可以满足中国人的住房需求
以上数据引用 大 V
我比较认同他的观点.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好像郭德纲说过:中国的专家,每两个拉出去枪毙一个, 都不带有冤假错案的!
懂了,四十年涨了 19 倍,也就是四十年前人均 1.9,大家都是站着睡觉的。所以这个人均数据从何而来呢?有没有算农村自建房呢?还是一味拿 14 亿除就行了?看来北大的专家,我上我也行
北大的姚洋理工科出身,做学问如此不严谨不靠谱,和张维迎差不多,影响北大的声誉!小姚同志应该到中国 600 个城市做一些走访调查,统计局的数据不一定真实!实际上开发商和售楼小姐的资料比较靠谱!中国的房子太多了,特别是三线、四线、五线城市!建筑质量比较差!
所谓专家说的话,就当是放屁就好
人均面积这个数字,包含了分子和分母。
也不是只有改变分子才能改变现状的。
改变分母也是可以的。
分子不增大,缩小分母也可以增大数字是不是?
比如:现在的面积不增加了,直接把人口消灭一半,人均面积就翻倍啦。
人和面积,别光盯着面积看啊,目光不要这么狭窄。
这个数字它很灵活的,有空看看人,人他也是有作用的,不是摆设。
先把人均收入提高到日本水平。
丈母娘觉得你的房子太差了~
专家这种东西还是取消了吧
又是一个自闭症兼偏执型人格的专家!
房子卖不出去了吗?又开始和开发商合作,骗老百姓去当接盘侠了。
看到 “专家” 二字,我的第一反应是:“信你个大头鬼!”
看到 “人均” 二字,我的条件反射是:“又是躺着中枪的老百姓!”
其实,中国的房子早就够了,早就多了,问题就在于分布不均匀:
第一种不均匀:有钱有权的人,每个手里都有几套,十几套,甚至几十套房产。农村没钱的人,一套商品房都没有。
第二种不均匀:人口输入型城市,市区房子紧俏,人口输出型城市,房子空置率极高,根本就没人住。
在这两种情况下,你给我谈 “人均”,麻烦说观点的时候过过脑子!你我都明白要不是国家控制房价,中国房子早就崩盘了!麻烦你从你高傲的位置上走下来,去上海的郊区看看,全是空房子!
想一想,前两天在讨论房子空置率,今天又说房子还不够?
不是房子太大就租不起的问题吗?
不是房子太贵住不起的问题吗?
住房还不够?我才是专家,你个假专家
现在是品质住宅不够。不带电梯的,没有物业的,不做保温的,无体育设施的,停车位不足的,绿化低下的… 占了很大比例。
房子不能只看面积,如果只是需要个睡觉的地方,几平方就够了。
我觉得没问题啊,大家不都想住大房子吗,买不买得起是另外一个问题
那就无限期推迟房地产税吧!
啊对对对
日本几个人口 中国几个人口
日本人均可支配收入多少 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多少
真的北大 清华这些教授专家的发言 真的和资本家一样样的
中国人均居住面积最大的敌人应该是现行土地制度吧。
现在城镇点缀着各种容积率超过 2,平均房屋面积小于 90 平米的鸽子笼式高层住宅。
这种住宅极难拆迁,想改善增加居住面积,要么卖了再买,这需要有人接盘,这意味着需要其他人来接着住小房子;要么双持再买一套,这套空着,问题是再买一套的钱从哪来?
过去至今 20 多年的土地政策和建成住宅,已经确定了大部分中国人无法住大房子这个事实了。
也许等未来房价崩了,会有人买相邻的用非承重墙相隔的小户型,破墙合并为一套,以满足大房子的需求吧。
好家伙,当农民的都不敢把两块不同地的产量这么对比,说这块地还有多大产量可以提升,说出去就是闹笑话的。
当专家就可以了。
如果是北京,这个数据是对的如果是新疆,这个数据是错的,显而易见,中国巨大的土地面积和人口分配不均,加上财富分配不均。住房政策没有办法用一个结论总结
说白点就是:房价不能跌,你们还要买房。
什么事到了砖家开口喊话的时候,就向反方向想就对了。
现在限购已经解开了,各个城市相继出台了刺激楼市的政策,除了北上广深,眼看楼市还是一滩死水,有的城市甚至出台了儿子买房可以用父母公积金的政策,把两代人全给你绑在房子上。
买房吗?没钱?借给你?不够?再借给你爸你妈点,你们一起还,压力小很多哟。
震惊!南昌空置率竟居全国第一!高达 20%!28 个大中城市平均空置率达 12%?住房空置率报告引争议,贝壳研究院深夜发文致歉
日本老人养老靠监狱
天朝监狱不收老人
整天喊着节约粮食,节约水资源,
请你们节约一下住宅资源,节约一下医疗资源、教育资源吧!!!!!
建议专家不要建议
带专家的热搜,都是运营测试游戏玩家口风
脱离了群众,屁股一歪,知识越多越反动!
但是公摊面积多
公摊学香港,物业学香港,没有独创是不行的
中国人均居住面积为什么没日本多,这帮专家心里真的没有数吗?好奇这专家一个月工资挣多少钱,是谁在花钱养他啊。
感觉这个标题的意思就是房子还得建,广东人口密度这么高,房价高的吓人,人均 30 这还少么,一家四口 100 多平的房子在深圳就得上千万,想要人均居住面积高放价降下来不就高上去了,也不需要一家三代挤一个一百来平的房子~说人均不高意思还想炒房子?还不如先把烂尾房解决了说不定人均就高起来了,在二三线城市看看有多少空房子没人买,人均 100 多平但是没人买
日本没有公摊面积
日本 70 多平的房子顶越南 110 平的房子实际居住面积!!!
盖多少房子都不够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又想骗人去买房呗
众所周知,专家已经是个贬义词
我在东京周边租的房子,15 平,3 楼带电梯,带小厨房和独立卫生间和浴缸。 楼下就是便利店,离车站 5 分钟路程,车站旁边就是大超市和商场,去涩谷 20 分钟电车。楼的前后个有一个小公园。
因为房子在山顶,采光很好。晒一张阳台晚霞视野图。
这样的一间公寓 6.6 万日元,不到 4 千人民币,不知道北京要租到差不多的公寓要多少钱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在想我们国家能不能先对这些个专家设立审查机制:
并不是为了剥夺他们的言论自由,而是对这些发表脱离基本国情、脱离群众实际生活情况的言论的专家,进行重新筛查,追查他们评级头衔是怎么产生的,一旦有争议、有水分先取消身份了吧!
然后聊回话题,我想但凡是个已经进入社会、有一定生活体验的成年人都知道现阶段我们最广大群众关于房子的核心矛盾在于能否买得起一套房子,而不是车所谓的人均居住面积,买都买不起,谈住的大小有意义吗?
这是刚推送的最新消息,赶巧碰上那就以长春这个例子开展来谈谈,诱导农民放弃自己所有宅基地的成本不过是两万块而已(100 平米来说),而他们入城购买一套同等面积的商品房大概需要 100 万吧,这中间的差价谁来为他们买单?只谈奉献不谈回报那就是耍流氓!!!差价悬殊那么大的政策宣传那简直就是土匪了!!!
我在一个中部省会城市,市政府在城南滨湖划了金融区,这个区开发之前就是正儿八经的农田,几年时间下来农田不见了,小区林立,金融机构遍地,我前段时间转了一圈,所谓的金融机构不过是各大银行加大版而已,里面停车场、休息区、绿化区、操场跑道等基础设施项目规划那叫一个高大上,但是真的有必要吗?有必要搞这么挥霍吗?有必要每个银行都要这么 “膨胀” 吗?这些看着人性化的设计其实是对另一个群体的掠夺抢劫!
而那些失去土地的群体去哪儿,过得怎么样?无人问津…
建议查查专家家庭的人均居住面积看看是不是多了个零
网络上专家基本就是贬义词,如果加上清华 / 北大,那妥妥的双重贬义,绝对不是什么好玩意
看来是人口太多了,好吧,为了帮助国家解决住房问题,大家选择躺平不生育。
中国目前所有的问题关键都不是够不够的问题,而是分配的问题。
专家可是很清楚 什么时候算人均 什么时候又算总量 搞反了就没饭碗喽
住房确实不够,看有多少人租房子就知道了,一线城市应当加大供给,做到房子足够所有人分配,商品的价格由供需决定,加大供应才能压低价格
有 10 人,富豪 9 套,普通人 1 套,穷人 0 套
人均 1 套
全建成别墅也用不了现在这么多土地,而且不会民不聊生,土地开发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了让人民幸福,是为了加速盘剥,充实统治阶级,说通俗点,就是在走封建王朝末期的土地兼并,把其他所有路径封死,只留下剥夺你所有资源这一条路,然后告诉你,你是自由的,路可以随便走。
首先数据是错误滴,中国的人均居住面积,应该拿房产面积除以人口数量,而不是拿户口的面积除以户口人数,所以数据存在很大误差,比如一个 100 平,里面三口之家,那人均才 33 平,但是他们家庭还有二套房,三套房可能租给别人了,没户口,家庭总面积没法计算,这种情况很多滴,这个家庭可能实际是人均拥有 60 平或者 100 平都有可能
先把烂尾的交工了再统计
再次被平均!但不能忽略农村和城市的差异,大城市和二三线城市的差距还是很很巨大的
不够就造,反正我买不起。
那问题是不是在专家身上?
还是专家能找到问题的关键问题呢
你 “专” 我 “笑”
麻烦专家想办法提高国民的个体收入水平再来做这种不切实际的比较,也不要拿人均收入来比较。国内几亿人收入不稳,咋不多放点心思在提高大家的收入上面来呢!
你猜大家怎么选?
人均居住面积小,因为什么?
是不是大部分人买不起房子,房价高的背离居住属性,房子成为金融产品,这其中富了炒房客,中介,开发商,利益相关方,老百姓承担了高房价,房子数量已经远远超过人口数量,但是有钱人一家好多住房,然后空置,当然人均面积小。
再就是公摊面积,实际到手面积少,当然导致人均居住面积小。
还有就是一些烂尾楼,预售制不合理制度,让烂尾楼。本来能住的楼住不了人,当然人均面积小。
房地产当前库存很大,尤其是二三线城市,四线县域更甚,年轻人越来越少,老年人越来越多,未来房屋空置率会更高。
房地产短期刺激经济的方法已经不灵了,把更多资金精力放在科技上,想想芯片吧,已经被制裁成什么样了?
我们恳请所谓的专家请不要在说话了,这些利益相关方请不要继续在伤口上撒盐!
脱离人民群众的不叫专家,叫毒瘤。
专家都成贬义词了,真正做一点能够批判社会的话题挽回名声吧。这个名词都臭大街了。
专家说得对,今后每年都得多修、使劲修。这样大家就不用担心未来置换的问题了。
何不食肉糜
不知道为什么,过去一说专家,就感觉很权威很专业。
现在一说专家,咋就感觉没几个说人话的呢。
专家不要总是在象牙塔里,接点地气行么。
以前我担心人口的时候,砖家就告诉人们没事没事要坚持计划生育。结果呢,根本就是误国犯罪。
姚➗又开始作妖了
纯路人,问一下日本有公摊吗。
怎么不对比两国房价和 GDP?
中国的空房率高,有钱的人均十几套
没钱的一套也没有
中国还有公摊面积,得房率 80% 以上一般就算不错的户型了,100 平的小破房,得亏 20 平,相当于少一个房间,这个得感谢李嘉诚
有些牲畜,
我们知道它们是牲畜,
它们也知道我们知道它们是牲畜,
我们也知道它们知道我们知道它们是牲畜,
但它们就偏偏还敢冒充人说着鬼话企图欺骗我们。
我都不知道这份调查扯的哪里的淡。
也就十年前,都住村里面,谁家房子不比现在的大。
现在中国人还在攀比大客厅大房子,还搁这吹牛。要是都买小房子,一边喊着房价太贵了一边上大客厅大房间,不觉得魔幻吗?
120 平,我真不知道大房间为什么比几十万甚至几百万还重要。
财迷是完全不懂攀比心。
人均住房成本上涨了多少?
更关键的是,把这个数据除以人均可支配收入?
以为人都不想有自己的房子?
什么都既要又要,就是不要脸
这不就是两极分化吗?
一边是空置率 20%,一边是人均住房面积不够。
解决的办法是继续造房子?出这种馊主意的,不是蠢就是坏。
对专家这个词已经麻木了,平均能说明一个侧面的问题,但是不能得出全部的结论,随便再看看中位数,也不至于这么轻易的下结论。
不结婚要这么大房子干嘛?不孤单?
谈待遇心胸狭窄
确实,现在疫情期间都在家锻炼学刘畊宏,起码老百姓住房不说跟刘畊宏一样大但 有个健身房吧。
专家瞎说吧。
我家城里四套房,村里两套。
明朝还能出个海瑞,这后清的文人完全是看脸色行事
专家专家解释一下限跌令呗!
前半句对 后半句不对
一平一两万的辣鸡鸽子笼很多
再加上公摊 那人均 美滋滋
我也是这样认为的
住房再翻一倍吧
这样就不会大家都说房价高了
建议比较一下日本的人口集中情况,比较一下日本偏远地区的空置率
然后算一算实际上日本人均居住面积有多少
对我们大有裨益
不准的,小产权房根本没算,也不知道
狗看了都摇头
我国居民的住房现状:
对不起,我只看到大家说买不起,没看到大家说买不到。(库存那么多,可能买不到吗)
评价:
人均 GDP 是人家的三分之一,哪来的勇气要求人均住房面积比人家大。干脆直接和俄罗斯,澳大利亚比吧。这辈子都比不过,我们的住房永远不够。
还得打个折,日本可没有公摊面积
广大中低收入居民居住面积太小,拉低了平均数。
专家出个主意
专家是为人民说话,还是为开发商说话?
这是一个问题,问题。
空房子那么多,买不起当然没法住。难道不交钱就能进去住?烂尾楼可能可以。
平均数本身就存在很多猫腻,不具备参考性,尤其是数据差异极大的统计,平均数更是片面,不合理,不光要考虑个人资产差异,还有东西部差异,城乡差异等等
我国军事工业落后,机械化和信息化均不足,竟然不能每个专家脑门儿一挺机关枪,建议尽快研制生产,给我国专家没人脑门儿来一挺,稿费按照字数来,子弹结算,点射。
是存在的(包括空置房)么?还是人均拥有的?
如果这个问题不说清楚,这种屁话不说较好!
现在吹日本都不用讲数据了哈?
真的不先考虑一下人均收入吗?
人均居住面积 = (已入住且可统计的面积)/(全部人口)
北京大学国发院院长姚洋。
这位专家我不认识,也懒得去查,但是他的头衔我知道北京大学。这就是国家顶尖的学府啊。
有这样的专家,未来可期啊
那就别生。
不知道没住人的房子算不算?如果不算,或许应该让房子都住上人,然后再统计,是不是更合理一些?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房子没住人呢?是因为像专家说的,闲置的房子应该出租出去,应对家庭经济困难吗?
把空置房也给平均了?把 10 多万的和简易板房一起平均了?
先不管这个观点对不对,就说专家说这个是什么动机,在目前全国经济发展出现下行趋势的情况下,需要提振经济,很显然,房地产再次到了出场的时候了,住房可以不炒,但是房地产不能不振兴,为啥呢?中国的地方政府仍然需要靠大量的土地财政来维持运转,来增加 GDP。因为房地产背后牵扯到大量的产业。但专家要说,中国人住房不够,这话绝对是一个伪命题,实际上,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每个人家基本上都是有房子的,只是有的在农村,有的在城市罢了。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到了城市,从小城市到了大城市。中国人缺的是城市的房子,是大城市的房子。这也就是解释为什么大城市房价居高不下的原因了,因为大城市的房子需求一直存在,而目前需要警惕的是,许多小城市,县城的新建住宅明显超出了需求,因此许多小城市,县城的房价可能会出现一波大范围的下跌,并且要警惕这些小城市,县城的房子出现烂尾,大面积空置的情况。
不是太多了吗?然后要需要艺术?
那是因为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专家还应该说,美国的交通没有我们好,我们的地铁比美国的新,我们的快递比美国快,我们的支付比美国发达,我们的外卖比美国便宜,可就是不说,我们的工资比美国低那么多。
中长期来看,中国人口是增长还是下降?基数都不稳了你怎么比较?国家财政有没有必要养着这群不知所云的专家?能不能把这些智库市场化给他们验验成色?
神马民不聊……
我国其实不用讲人均,没啥意义。经典我和马云平均资产多少多少钱的问题。
而且日本没有公摊面积而且很多都是一户建,没什么好比较的。
建议国家开个专家证,持证上岗,现在什么人都是全行业全方面的专家。
我的收入没有马云高,共同富裕仍然不达标。
坐标上海,租房住,15 平
老板一套别墅 300 多平,均价 4.7W,一套商圈学区房 200 多平(中学)均价 11W,一套老破小学区 50 多平(小学)均价 10W,投资房产 3-5 套,其他房产不计(上海外)。
一家四口,人均 200 多平,妥妥一人一个大平层
所以,
砖家,你跟我说人均?
呸,啥也不是!
就到这了,搬砖去了
因为老板又准备买滨江的房子了,说黄浦江夜景不错,让我好好努力,让他早日如愿。
除了人均工作时长, 还有什么比人家多, 再说一个我弹小 **
还有, 人均这个东西真可笑. 我和房东平均的居住面积 1000 平米
这教授不是美国留学回来的吗?怎么想着跟日本比,应该和美国比啊!美国人均 67,多半是一户一花园带游泳池,我们应该向美国看齐。难道为了隐藏你美国留学的身份,提个日本要好一点。
如果跟美国比,我们还可再发展十年到十五年。有钱的人可以下乡去建新农村,建庭院别墅带酒庄。
完全赞成这个提议,房地产再发展十年,我再为地产打十年工。
好多空置房你不谈,谈人均面积不够?老百姓的钱袋子大多都掏空了,怎么?住房不够?还想继续疯狂盖楼是不可能的了!
楼市的问题是严重失衡,一线城市的空置率小一点,二三四线逐渐递增。先把空置房合理多消耗一点,再来谈人均面积!
专家出钱买给我们?谢谢 @
早该给我狠狠地盖了,我要看到血流成河!
喜欢和日本比是吧,日本的泡沫都破了 20 年了,我们是不是也快了
主要是中国比较大,分布的不是很均匀,接下来的重点可能是结构式的调节了
我一直以来都是认为,“砖家” 是带有神族基因的生物。
“平均” 这个词是神族才有的名词。
人均牛奶不够,人均面膜不够,人均农民退休金也不够
主要是分配不均
北京大学国发院,这啥单位?
原谅我孤陋寡闻。
所以他们要建议国家继续多修房子,发展房地产吗?
哦,卖 MBA 的,行。
你继续。
专家应该去支援日本住房。
所以空置房不是房子?
姚专家,南昌的空置率都 20% 了。
真砖家
去中西部地区买房子,人均一百平都可以。还不是因为看不起中西部。
北京大学的院长,何不食肉糜都这样了?真跟人民不在一个战线上了吧,我这两年看房还没买,那我是一平也没有,谁给我人均这么多
全是鸽子笼也好意思叫房子,物业物业差的一比,监管监管不到位,很多所谓的 “新房” 干到 10 年就已经开始往老破小发展了,电梯损坏率事故率惊人,再过十年,鸽子笼的好日子还在后面
这样的专家建议纪委好好查一查
这个所谓专家手下肯定有几十个建筑工程团队
但我们人均工作时长比日本多呀
有没有算农村的房子
专家说完就结束了,他也不能告诉我怎么让我居住面积大点,不听不听。。。。。。
北京的面积比东京城市圈大,人口比东京城市圈少,为什么去北京到处都是高楼大厦,而东京一些城区可以每家每户住独栋别墅呢?
请记住这位是北大国发院的专家
这种专家呀想着法子讨好主子能多弄点科研经费,建议加入国师军团好吧
不过话说回来,这种言论监管环境下,有识之士正义之士的真正一针见血的反映现实的观点和建议绝大多数在网络平台发布不了,所以我们也看不见,剩下的都是一点 “砖家”
哈哈哈!不够接着盖呗,哈哈哈!争取让每个人都有大大的平均房子住。
居心叵测。只说了半句话,下半句,烂在肚子里。
我们是缺,但缺的是别墅。他不敢说,怕冲击 18 亿亩红线。
中国房地产是有未来,但得先死,死后方可涅槃重生。
真理只说了一半,无异于谎言。
古罗马传教者克里索斯托说:“你憎恨被别人欺骗吗?那就不要去欺骗别人。”
不想当砖家,就不要用真理包装的谎言砸群众。
虽然我们人均居住面积没日本多,但是我们房价高啊。虽然我们收入没日本高,但是我们房价高啊。有条件谁不想住大平层大别野?
呵呵,把几亿农民土地征收了,房子拆了,通通赶进城里去,房地产赚得锅满盆满,土地资源也得到了,这就是当今资本偷天换日,绝世大计
分配问题不解决,蛋糕做得再大也没用
何不食肉糜。
刚学了一句话,突然觉得用在这里很适合——
建议专家不要建议
中国的人均居住面积除以人均收入远远超过日本,我们的住房太多了,我们太幸福了
住房肯定是还不够的,但是你建那么多,人民买不起,都空着怎么办?学学资本主义把牛奶都到水沟里?
你算公摊了吗?日本交易合同都是按使用面积算的。
就是不敢提房价是吧
你看,他们急了
稳住
你说得对,有本事建啊!看有没有人买就是了
谁家的大骗子假傻子跑出来了?突然想扇人
周公子才六套,肯定不够。
好办,让权贵一人买一个小区,再和 007 们平均一下,不就上去了吗
笑死
其他人均都很低,但人均工作时间我们是最高的。
所以看都不看,中国已经很富了,但中国绝大多数人民是不可能让他们富的。
这个我是不信的
人均面积怎么算,两个人在老家有房 100 平,但是需要去城市打工,租房 20 平,只过年回来,住房面积怎么算?人均 50,人均 60,还是人均 10?
人均面积到了一个数量级就是一个主观感受了。也许有的一家三口在市里有套人均 20 平方的老破小就满足了,但很多时候是这样的房子他们也买不起。当然,要是卖十块钱一亩的话,我也不介意入住海湖庄园。
能不能研究点有用的,
专家大大
专家看看日本大片,日本女儿多大了还和父母一起洗澡。这就是住房面积不够用的体现
对于这个问题咱只是个无知的路人小白,就是在此提供一个思路:
是不是,有这么一种可能,这个人均面积啊,如果把公摊加上,就超过日本了呢?
江苏已经人均 50m2,还想要多大?
这个姚教授。。好几次了
每次就是为了搏出位
根本没啥有用的见解
突然能理解为什么大学要学习马哲毛概了
咋就永远不说我们的人均收入和平均休息时间呢?
这个专家是房地产行业请来的救兵吧?
不是住房不够,是能够买得起的面积不够~
不要再讨论了,这个专家能有热点就不错了,再热点就要被喷死了
很好,为深耕楼市,继续深化土地财政改革很有帮助。
流汗黄豆。
砖家?埋了吧,留着浪费粮食
何不食肉糜!
按照主席的话来说,北大就是池浅王八多,是时候应该整顿一下北大了。
不谈别的,我也没看他的完整观点。光说人均居住面积。
现在感觉虽然人均居住面积大了,但是还可以更大一些。理论上来说我家的人均居住面积很大,但主要是因为农村的平均的。城市的房子去了公摊才 70 多平,就不算大了。
在我看来适合中国人的城市住房是三室两厅两卫的,但现在好多人家没有达到。
吃饭就吃饭,提什么刀啊
没错,但我们的钱更不够,要不专家送人民几套?
屁股决定脑袋。
这个专家这么说不是蠢就是坏。
按理说他当上北京大学国发医院院长,愚蠢的可能性比较小,当然不排除可能性。
最大的可能性他就是坏,今年以来各大房地产公司纷纷爆发债务违约,进而停工引发断贷风波,引发银行股大跌,房地产本身又失去了金融投资属性,供需失衡。他这么说是鼓吹房地产行业还能继续火热,很像接受了房地产行业的利益输送。
建再多住房,买不起的还是买不起。
优先解决的应该是就业和收入问题。
说明专家认为日本是我们前进的方向,所以什么二胎政策啦都是逆潮流而动
住房不够???
我老家这十八线小县城
工资普遍 2000-3000
房价 6000+
政府拼命卖地,拼命盖房子
好多房子都空着卖不出去
原因就是房价高,人口少
盖出来的房子几十年都卖不完
现在还在盖
人均居住面积低
不是房子不够
而是他妈的房子太多了,人还少,就这还不降价,老百姓买不起,就这么简单
专家能不能把你们的嘴闭上,现在看了专家这俩字就 yue,脑子不要可以捐了
这些所谓的 “砖家” 现在已经成了妥妥的贬义词了,为啥还总是有这些脑残跳出来发表那些不着调的言论呢?
我一般看台湾那些报道还有台湾那些砖家发言就跟看小丑一样的心态,总觉得它们脑子有毛病。可是仔细回看下咱们大陆,近年来也总是跳出来一些不着四六的 “砖家”,看来脑残是通病,这世上从来不缺培养脑残的土壤。
我认为他没有把烂尾楼统计进去。
我们村的那么多空房子有没有算上啊,专家大人
因为公摊面积不够大?
公摊要不要脸?
几年前去日本游学,在东京住的青年公寓层高两米刚过,抬手就能摸到房顶;东京的地铁站里的通道也就两米五左右,中国都在三米以上;日本最便宜的公寓月租十五万日元还限额;日本的车位按分钟计时收费,从来没有零头这一说…… 真心不知道所谓专家的结论从哪来的
人口降低一半,咱住房就是日本 1.5 倍了。
所以该计划生育
我记得孔子说鲁国啊,现在最大问题是
洼地什么时候配和家乡比了?
大家现在都不生了 ,“人均” 这块遮羞布不知道还能档多久
可以建 ,北上广,可以随便建,把房价打下来,问题是,它们会这么建吗?房价租金都这么高了,建个公租房还扣扣搜搜,商品房就拼了命的建。
建议 “专家” 圈和 “喉舌” 圈也来一个清朗行动。
老出来泼粪,味儿太大。
有时候我就在想,这些专家说着那些脱离群众的话,他们的良心会不会痛。或者,他们有没有良心。
我寻思,光看这段话此砖家是友军啊,意思难道不是多盖房子多供给吗?
我们有出房率,数据 * 0.75 在对比比较合适。
看见专家二字,内容不用看,就当放屁
仅限于中国网络专家
除了伪专家比日本多,有什么拿的出手的比
骂就完了。距离这逼近的,能动手更好。
证明我国的 GDP 依然需要房地产做支撑。
证明了牛马们得抓紧买房,为国接盘。
就因为专家住房面积,比日本专家住房面积大了几十上百倍,所以中国人均住房面积没日本多??我这是问号!
人均在中国真的有意义吗,我和周公子人均 200 平米
跟专家较什么真,人家是专家,他说不够就不够
你们说,有没有可能,专家说的数据,不包括大家在农村的房子?
日本一亿多人
中国 14 亿人
国土面积再大这样比较人均有意义吗?
想多修房子捞钱
含泪血赚的资本家罢了
你不给人住,肯定人均面积少啊。
我教你怎么赢,比人均空余面积,5 倍起步,绝对没人怀疑
看到人均两个字,就脑壳疼…
住房不够,房价早够了
北大,北师大,怪物教授特别多。
算公摊面积了吗?算地区最低时薪比房价了吗?算空置率了吗?
两个最烂的地区在这里比烂呢还自以为是
为什么这些没有脑子的砖家说出来的话还总能上热搜
均什么能均过人家?专家这是啥意思?
这就是纳税人养活的
人均居住面积,你难道不知道分母是当前正在居住的总面积和吗,可不是你想的全国总房面积,你到底在想什么。例如,我国总房可能可以人均两套房,但是实际是卖出去的只有人均 0.5 套房,而他算的就是用那 0.5 作为分母。
为什么一定要以日本为标准线?
???为什么???
我劝同志们多读些书, 免得受知识分子的骗
村里的人不是人
村里的房子不是房子
系列
虽然我们人均居住面积没日本多,但我们公摊多呀 / 狗头
其实很简单,恢复之前的划分宅基地就可以了
能不能拿中位数说话啊
算上公摊面积差不多了吧??
“我,房地产商,打钱!”
搞笑
直说吧,这个专家名下又有多少套房,是不是已经给重孙都备好了
每个人只取自己想看到的数据,专家也这样。
这么多年城镇化把农民往城里赶,农民老家房子不是房? 非得在城市买一套才算平均下来有房? 如果人家就不打算把这钱让银行和房地产公司赚,人家就拉后腿了?
你给钱啊?你降价啊?
空口套白狼啊?
给银行打工是不可能,这辈子都不可能的
日本,美国都发生经济危机,他们人均住房面积比我们多
等价于人均住房面积提高会发生经济危机
等价于北京大学国发院院长姚洋希望我们提高人均住房面积,好发生经济危机
等价于他是 1450
我支持砖家的观点,快点使劲建,现在价格还这么高,也说明房子还不够多
好像自杀率也没有日本高,快马加鞭超了 tm 的
看见专家我就烦
人均不够,可以少生点孩子,减少点人口。
人均就多起来了。
这专家不行啊,考虑问题太不全面了。中国虽然居住面积不多,但咱加班多呀,住公司里跟本不需要房子呀。(◦˙▽˙◦)
专家的观点真对
请下次不要再发表了
住房是不够,但是房价实在够的太多了,所以我选择不买房
砖家的话你也信
人就是例行公事随便说说,骂的那么凶……
不患寡,患不均。
小日本住大房子
砖家说的对,赶快建,赶英超美指日可待
各位程序员大佬,有没有什么办法能把自己浏览器上出现的 “专家” 两个字变成“**”?
先把人均收入改善到位呗
是住房不够,还是钱不够?
人均 36 平米
一平米按 1w rmb 来算
14*36=504w 亿
2021 全国 gdp 114w 亿
5 年,全部压房地产,才能买得起
那你继续计划生育一胎政策啊,鼓励什么二三胎,人少了人均面积不也上去吗?现在的生育趋势再推一把不比你你趋势盖房省事?
要不这两个一起实行吧,事半功倍速度飞快。
最近出来防臭屁的砖家可是越来越多了,大家离远点儿别薰中毒了,住院的医保钱可不一定够用
如果专家能吃 我建议把没用又多余的专家吃掉
他不会是个加速党吧?高端的钓鱼只需要朴素的方式?
一户建太少,应该大力发展独栋
结论:专家急着套现
矮油 跟日本比 拉倒吧。跟朝鲜比差不多。
资产基尼系数都整不明白还说人均我真的想啸阿。
每次看到专家说点什么,不禁会想,长久以往,大众会不会慢慢走上阿美的反智化道路….
反思一下,为什么这种脑子都能上北大,还当教授。
一脸的奸像
专家说这个
专家还说了这个
还有这个
求求专家
没事不要比,不然就难蚌。
不够的部分,国家是要免费补齐么
房炒不住,才是发展之本
为什么不把所有空置的房子也算上
我们人均专家多,人均消费多,人均税收多
快点来买房,韭菜们再不买房,我们这些官老爷和砖家的好日子不就没以前那么好过了么。
又让专家辛苦了 费心了哈
这要看按照人均实际居住面积还是按照建成面积算了?
就算建成面积再多,我买不起房,我也是 0 面积
打个比方,某某专家羞羞的平均时长跟正常没法比,你不想想去治疗一下你的阳 w,锻炼一下身体,却说你药磕的不够多。你说你,是不是嫌活的时间太长了。
如果你站在数据层面说话,那请摆事实,讲道理,把你的逻辑链条、前因后果说清楚。以及在整个人口趋势,经济环境,政策导向下,住房的可能走向给予预判,那算可以赢的所有人的尊重。否则,你看你的话,是不是像那个 “中国人吃肉,导致了全球变暖” 一样 zz?
如果你站在资本侧,为资本说话,那请你明码标价。古往今来,出卖灵魂与肉体的人大有人在,我们也帮你合计合计,陪你打个圆场,没啥大问题。
如果你站在人民侧…… 我可去 ND。我想起了那张图,你背叛了无产阶级,我(请填空)
你看,这个时候,他们就不谈中国的人均收入了。
我们的专家,永远是这么的灵活而且有眼力。
我国人均工资没有专家多,建议一部分专家把多的捐出来平均一下,反正你对国家一点贡献都没有,还天天发表出小学毕业都知道错误的言论,拿那么高工资干嘛?还占个岗位。中国的一部分做社会科学研究的所谓专家,脱离群众太久了,脑子里只有理论,一点实际都不讲的,天天说一些何不食肉糜的话,脑袋怎么长得,怎么混到所谓的专家的?典型的高分低能。闭上嘴巴别人看你人模狗样还会觉得你是专家,非要张嘴说出来证明一下自己的存在感,非要让全国人民都知道你脑子里装的都是 s 吗?不是坏就是蠢,真的建议国家让这些所谓的专家再来一次上山下乡的运动。这些人已经不是老鼠屎了,而是祸害,留着他们难道让他们带出来跟他们一样的学生吗?
8 月 10 日在第 16 届中国投资年会上,北京大学国发院院长姚洋表示,改革开放以来这四十多年,我们的住房面积增长了 19 倍。但是国际横向一比较,我们的人均居住面积还没有日本多,这么一比我们的住房还是不够。
我不知道,姚院长有没有考虑过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的人均收入与日本比,中国的人均 GDP 与日本比,中国的人均消费能力与日本比,是不是也相差很大。那么,如果单纯从人均居住面积来衡量住房的质量和水平,有点瞎子摸象的感觉。
如果光从对 “自己” 有利的方面比较是不是有点文化耍流氓呢?那我们就从以下多个维度来详细比较一下:
人均 GDP:美国 45.11 万元 - 中国 7.96 万元 - 日本 26 万元
人均可支配收入:美国 26 万元 - 中国 3.51 万元 - 日本 9.9 万元
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美国 18.85 万元 - 中国 2.99 万元 - 日本 8 万元
全国住宅价格中位数:美国 220 万元 - 中国 134 万元 - 日本 210 万元
房贷利率:美国 3.69%- 中国 5.46%- 日本 1.41%
全国住宅套均面积:美国 240 平 - 中国 105 平 - 日本 92 平
人均居住面积:美国 67 平 - 中国 37.6 平 - 日本 39 平
城市化率:美国 82%- 中国 65%- 日本 92%
每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美国 35 人 - 中国 148 人 - 日本 348 人
在目前的房价下,鼓励多盖房,然而在人均面积上达到日本的水平,就是要让广大居民全部身背沉重的房贷,然后拼命压缩其他方面的消费,最后一起倒下。
唉,专家啊,千万不要这样诱导广大居民,误导宏观决策啊。
到底是不够,还是买不起???专家又来建议了,房子够多了,专家可以少一些。大多专家建议了
个人认为这类专家绝对够了,建议 “砍掉”!房子不够?为何空置率那么高?房子绝对够了,只是部分人房太多,有些人根本买不起房。
人均面积不够,不是因为房子不够,而是兜里的钱不够,咱能不能搞清楚原委。你买不到车,不是因为产量太少,而是因为摇不到号。再建一倍又能怎样呢,买不起的还买不起,该囤房的还是囤。不是买不到,而是买不起。
开发商建房子建到市中心的,价格又下不来,最后还是给有钱人买走了,再以高价租赁给买不起房的人,最后拿着每个月的租金来还贷。
建到外面偏远无人地区的是鬼城,建到市里又是天价,拿着看不起病的钱,却去买着几十平的天价混凝土,做三十年的房奴。
一个学生问他老师:
“老师,昨晚我见一盲人打着灯笼走路。他明明看不见,打灯笼有何用?”
老师回答说:
“如果他是怕别人看不清路,这是儒家。
如果他是怕别人撞到他,这是墨家。
如果他认为黑夜出门就必须打灯笼,这是法家。
如果他认为想打就打顺其自然,这是道家。
如果他借此开示众生,这是佛家。
如果他明明看得见却装瞎,这是政治家。
如果他是真瞎,却打着灯笼给人引路,这肯定是专家!
不求正解,不求正解!
又是专家,又是专家!
你敢把房子卖的和日本一样便宜么?
以后媒体能不能不要再用 “专家” 来指称了?直接点名行不行?为什么总是要言必称专家,然后提出的观点又让人乍一看脑残,引起争议呢?这是不是有一种想要污名化国内的 “专家” 企图,让我们老百姓都觉得中国专家都是 sb?简直是居心叵测。
首先我脑海中有个声音,这个专家拿了房企多少钱?
人均 30、40 平米还太少,把北漂沪漂深漂横漂之类的算上了吗?
好吧,2 人 60 平,3 人 90 平,这放在 30 年甚至 20 年前根本不敢想,专家现在就敢放 P 呀。
其次,比谁不好,比小日本,小日本本来就小,还跟它们比,姚洋,是要洋,要东洋吗?
有同学说,你们能统一一下口径吗?当然不能,都在为各自的利益集团说话,当然统一不了,因为收入不一样,可是姚先生,真让你直播每月拿 3000,您乐意吗?您觉得谁信呢?
最后,别站着说话不腰疼,拿着象牙筷子吃鲍鱼的人,别说:没有筷子的人多吃烂菜叶子也挺健康的。
说的对,说的太对了!
我们的人均面积都没达到百平呢,房地产真是太落后了!
建立加大力度,把农村的剩余用地、宅基地全部收回做商业地产项目!
房价最好到十万一平,这样,年轻人就会更努力,中年人就会更幸福,老年人就会更快乐!
强烈建议加大力度!
搓手状:对了,我家还有三亩地,您看什么时候给收回去,给小的我一点补偿款呢?
这是怎么回事?
天天嘲讽小日本小日本,自己是大国,结果到最后人均资源比个岛国还紧张啊!
想起韩国人嘲讽中国的一句话,你们既然天天说自己是大国,嘲讽这个弹丸那个小地方,那你们大国这么多土地,房子应该很便宜吧
北大的耻辱
不急,过个二十年人口下来了就赶得上了
是因为日本没有公摊吗?
专家的话没问题呀?人家也没说要大力发展房地产?高赞回答又在带节奏。
他愿意他家的房子和啥都没的乞丐平均一下面积分着住吗?他的存款愿意人均出来和负债累累人平均一下用吗?
又是专家,前不久开着宝马的专家说电瓶车不安全都要换国标,一群人换着刚买几个月的车,说好的补贴,有些地方补贴后比不补贴还贵,明明不安全的是违规开车的人一下子变成了车,现在说住房不够,不够的是想在中心城市一人买一套甚至多套的,麻烦专家去农村甚至小县城看看,房子真的不够吗,只有你要教育和医疗资源和就业机会往这些地方多搞那么一点点,限购或者不住的房子多征些税,房子只会多!越来越多
“我们” 是谁?
反正我知道肯定不是我
我国的住房现状也许综合人口流入率、住房空置率、人口增长、房价等要素分析更合理一点。
根据年鉴,2020 年我国城市家庭平均每户住房面积在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共有 12 个省份的户均居住面积超过了 100 平方米,其中,河南、江西和湖南三个省份户均居住面积超过了 110 平方米;在榜尾端,共有 6 个省份的户均居住面积低于 80 平方米,分别是广东、上海、黑龙江、北京、辽宁、吉林。
由于各个地区家庭结构的差异,户均人数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各地的城市人均居住面积数据更能直接反映各地居民的居住情况。数据显示,2020 年我国城市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排名前六的省份均位于中西部地区,分别是西藏、河南、湖南、湖北、云南、青海;城市家庭人均居住面积居后三位的分别是广东、上海和海南,全部位于南方地区。其中,广东城市家庭人均居住面积仅为 29.59 平方米,是全国唯一一个城市家庭人均居住面积低于 30 平方米的省份。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广东流入的人口达到 2962 万,在全国各省份中遥遥领先,占全国跨省流动人口的 23.7%。
在广东跨省流入人口来源地前十省分别是广西、湖南、河南、湖北、四川、江西、贵州、重庆、云南和福建。其中,前七个省份均超过了 200 万人;流入广东的广西人达 693.03 万。再看会上面的 2020 年鉴,除了四川、重庆和福建,其他 7 个省份的城市户均居住面积超过了 100 平方米。可见,城市户均 / 人均居住面积与城市的人口流入具有一定的关系。
题目中提到了与日本的人均居住面积做对比,那我们也拿住房空置率跟日本对比下,从各国的住房空置率可见,我国仅次于日本,排名第二。
再来看看,贝壳研究院公布了国内 28 个大中城市的住房空置调研情况,虽然说,空置率口径无法定标准,这次调研以 “房屋是否存在连续三个月无人居住” 为判断指标,不能充分反映真实情况。但从结果显示的江西省省会南昌的住房空置率在被调研的 28 个大中城市中名列第一,达到 20% 这个数据与对应的排名全国第二的江西省城市家庭平均每户住房面积高达 115.46 平方米 / 户,也存在着不谋而合。
城市建设速度大于人口增长速度这个问题将会越来越突出。国家统计局发布 2021 年人口数据来看,26 个省份中有 10 个省份人口为自然负增长,分别是黑龙江、辽宁、重庆、内蒙古、湖南、江苏、上海、湖北、河北和山西。人口减少、城市就算是缓慢建设,住房总量还是会不断上升,而前面的城市户均 / 人均住房面积,再很多城市上会持续增加。
最后,再来看看智研咨询数据中心推出《智研月榜:2022 年 7 月全国城市住房价格排行榜单 TOP100》,大家也可以很清晰的感受到,房价越高的地方,城市户均 / 人均住房面积也会相对较少。
综上,我国居民的住房现状如何?归根到底还是与城市的发展潜力、居民手上到底有多少 qian 等息息相关。
建议专家不要建议。
什么时候专家提建议也能实名制,让我看看是哪个大聪明
到底是住房不够,还是分配不均?周公子一个人就有六七套呢…
建议专家不要建议了!
每个城市大批空置房子,是没得住吗?
是买不起!
可闭嘴吧!
跟之前建议穷人把房子出租,拿车子跑滴滴的专家是一个学校毕业的吧
一个个的,飘在天上职业技术学院专家
专家说得好,支持多建住房,不仅要多建住房,还要大力建住房,地方加强土地拍卖,房地产贷款政策继续放松,加大公摊面积,推广房屋预售,鼓励大家贷款买房,精装,贷款生孩,贷款教育。大家都有光明的前途
一 我承认,我被专家彻底搞凌乱了。 一个国家级的课题组最近得出结论:全面放开生育限制的建议不可行。 其给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人口基数大,“全面三孩”政策已为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供足够的生育空间,过度鼓励生育会导致人口过快增长,重蹈新中 …
知乎用户 不得我命 发表 在回答问题之前,我先给大家做一个小测试,看看大家对于当今一些城市的人均 GDP 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概念如何。 20 秒反应时间,请对下列四座城市的人均 GDP 由高到低进行排序。 江苏扬州、浙江宁波、四川成都、广东 …
知乎用户 青椒番茄 poi 发表 日本人写了一篇论文,总结了历届日本领导人对中国的 “道歉”。 我把论文研究的 PDF 文档放在这里,有想研究的同学请自取。 下载地址:戦争と謝罪表現に関する日中対照研究(日语,部分中文) ○代表道歉得到了中 …
知乎用户 画画的花噎菜 发表 现在日本正在修宪,修的是《和平宪法》,要重拾拥有正规军的权利和对外交战权,目前因安倍的死,日本国会已经满足三分之二票通过了,剩下就是全民公投,若超过半数,日本就自二战战败后,再一次拥有了军队出征的权利,目的是 …
知乎用户 中国网 发表 大家不要过度解读这次演习 7 月 28 日至 8 月 5 日就已经有演习了 本次只是延长了时间 具体区域如下: 6 号中午还公布了渤海局部执行军事任务,为期一个月 具体如下: 知乎用户 木木彡 发表 19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