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供销社还存在?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红护 发表

烦死了,首页搜个问题,全是一群人云亦云的跟风营销号,翻几页找不到个问题讨论,跟踏马扣扣看点一样,只能一人送一个来自高权重的踩!

突然爆火的只是个网络词汇,但凡这两年考过公务员,看过申论材料也不会对着这么个一直存下的东西就嗯编,什么计划经济回归什么历史开始倒退…… 那不知道你听过 “一户一田” 吗?这不退的更狠?

什么是一户一田?就是把农民手中的小块土地分散土地集中起来,合并成大块土地,在不影响农民承包权的前提下,实现大规模集中化农业生产。

听着眼熟不?不明就里的感觉一下,这不就是呢啥之前的状态吗?对就是那个,大胆说。

这是开倒车吗?

农村空巢化严重,劳动力外流,年轻人外出打工,土地大规模撂荒,即便没有撂荒,耕种的收益也极其低下,几乎没有收益,那你说怎么办?

集中化不好?多块并一块,小块并大块,用集中化减少成本,用规模化扩大生产,这不行?大规模的土地更适应机械化自动化,减少人力还能增加收益,何乐而不为?真就宁要资苗不要社草?

在这种情况下,配套建设以农资产品农具机械以及农副产品收购为主营业务的农机合作社,有问题吗?这不就是供销社?统购统销,本来就是大规模集中化生产的重要一部分,几百亩的生产等着你一家一家快递化肥种子?

这东西几年前就出现了,针对的就是农村空巢化趋势的应对,到目前来说主营的业务也多是跟化肥农药、玉米红薯打交道的,这跟在城市里整天担忧人民公社王者归来的各位生活有一毛钱交集吗?

还要问为什么存在,不存在的话,土地撂荒和农村空巢化怎么解决?是把你拉回去种地呢?还是让你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呢?

知乎用户 gameboy 发表

供销社一直都存在,要不然题主准备让农民上哪里买种子、化肥、农药?超市里有卖吗?农民种的蔬菜瓜果之类的时令农产品又卖给谁?超市它下乡收吗?

今年上半年全国供销社销售总额为 29417.1 亿元,其中向农民销售农资 5568.9 亿元,向各地超市销售农产品 12679.9 亿元。

话说题主不会是那种认为生鲜瓜果蔬菜都是超市里长出来的人吧?指着一个年销售额高达六万亿的利维坦说它 “不伦不类浪费纳税人的钱”,乐。

知乎用户 Luxenius​​ 发表

有些人真就是记忆只有三秒,三年多前刘士余先落地的哪里?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当时还掀起了非常热烈的讨论,热榜都挂了几天。这才多久?又开始重新发现世界了。

我告诉你们,为什么这个事情带节奏会带到如此离谱的境地,为什么最近什么事情都要往这个方向带节奏。

原因就是,至今几家主要的反华媒体,其主编辑等人,再加上一些智库最常咨询的华人,他们是「殇人」一代。

这些人从八十年代至九零年代初润到美国去,他们对中国的全部认识就截断在了「那个年代」,如今的中国早就远远超过了他们想象力的极限。现在他们听到什么风吹草动,只会有两种联想,一种是中国崩溃,一种是「那个年代」重启。前者是他们的春梦,后者是他们意识深处的噩梦。

这些「殇人」作为中国人的灵魂,在三四十年前就已经死去了,如今已是一具具可有可无的行尸走肉。

你们真的要跟着这种人起舞吗?

知乎用户 怀疑自己做了假律师​ 发表

我妈是开供销社的,供销社绝对是个好东西,不要听见名字就想到文革时代,今天的供销社和文革时期完全不同。

我妈早年承包了村里面的 200 亩地,修了农用大棚种植蔬菜。知道菜农最怕的是什么吗?最怕的就是蔬菜丰收!行话来说就是烂市。做过蔬菜的都知道,这玩意一丰收价格就跌破收购价,一减产价格就上天。如果一整年都是丰收年,那完蛋了,这年亏到裤子都没了。

这不是悖论吗?什么时候农产品都生产过剩了?曾经有一段时间,长达两个星期菜心批发价低于成本价,这时候我们只能把菜心用农药打死,赶紧种植下一批。你说我为什么不捐给贫困山区?这菜心绝对是优质菜心,但是太多了市场消化不了,采摘运输还要增加成本。你要是过来自己摘的,我绝不收一分钱随便送。

对于菜农来讲,销售渠道是最重要的。

2014 年,菜心种植成本大概 0.6 元 / 斤,算上运输成本大概 0.8 元 / 斤,卖到市场如果超过 1 元 / 斤就赚钱了。然而你在市场能买到 1 元 / 斤的菜心吗?你买不到,到消费端最起码 2 元 / 斤。

这时候国家推行农业经济合作社,我妈和几个村民共同注册了经济合作社,上了菜篮子平台。以前我们的菜心只能卖到批发市场,现在通过菜篮子平台,可以卖到大学饭堂,机关饭堂了。以前困扰农民的资质问题,通过经济合作社也解决了。以前你要是机关饭堂领导,你想去农村采购都不行,农民没有发票开给你,现在经济合作社可以开发票,农业局也做质检报告,问题解决了。

就这样通过减少流通环节,实现了从农田直接到餐桌的服务。菜篮子给到经济合作社的价格是 1.5 元 / 斤,而且价格稳定,采购量大。我们现在的蔬菜都不走批发市场,直接走菜篮子配送了。

说实在的,国家为了我们的饭桌,没少操心。

知乎用户 天方燕谈 - 李燕 发表

这两天,原来的证监会主席调任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大家的目光聚焦到供销社这三个土得掉渣的字身上。

其实,除了名字土点,供销社真的还有存在的必要。

首先,人家是一个正部级单位,全称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All China Federation of Supply and Marketing Cooperatives,ACFSMC)。

这个国务院领导的正部级单位,实行理事会主任负责制,是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根据《中央编办关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主要职责和内设机构调整等问题的批复》(中央编办复字〔2017〕101 号),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主要职责调整为:

  一、宣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 “三农” 工作方针政策,指导全国供销合作事业发展。

  二、负责研究制定全国供销合作社的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指导服务全系统改革发展。

  三、根据授权对重要农业生产资料、农副产品经营进行组织、协调和管理,指导各级供销合作社承担政府委托的公益性服务和其他任务。

  四、推进供销合作社法治建设,研究提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建议,维护各级供销合作社的合法权益。

  五、协调同有关部门的关系,指导全国供销合作社业务活动,支持供销合作社发展电子商务和开展农村合作合融服务,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更好履行为农服务职责。

  六、指导社有资产运营,确保社有企业为农服务方向,履行社有资产监管职责,落实社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安全责任。

  七、代表中国合作社参与国际合作社联盟以及相关国际组织的事务。

  八、承办党中央、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根据 2018 年 11 月该合作社官网信息显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设立理事会、监事会,理事会内设机构 14 个,监事会内设机构 1 个,下辖 15 个直属事业单位、15 家主管社团和中国供销集团,中国供销集团管理有全资和控股子公司 16 家。

要理解供销社为什么还存在,就要回顾它的前世今生:

供销合作社发展的黄金时期

1949 年 11 月,中央成立了中央合作事业管理局,主管全国合作事业。

1950 年 7 月,中央合作事业管理局召开了中华全国合作社工作者第一届代表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作社法(草案)》、《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章程(草案)》等重要文件,成立了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统一领导和管理全国的供销、消费、信用、生产、渔业和手工业合作社

1954 年 7 月,中华全国合作社召开了第一次代表大会,修改了社章,将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更名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建立了全国统一的供销合作社系统。

记得《新华字典》里有这样的句式: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前途无量的北大、毕业直接进事业单位的中专、(供销社)百货公司的营业员 (严禁打骂顾客),这些当年都是有编制、有身份的人,当然都有光明的前途。

曲折发展时期

1958 年以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时期,与国营商业两次合并,后又两次分开。

合并与保留时期

1982 年,在机构改革中,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第三次与商业部合并,但保留了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的牌子,设立了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保留了省以下供销合作社的独立组织系统。

恢复发展和扭亏增盈

1995 年 2 月,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深化农村改革的要求,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出发,在总结供销合作社过去改革和发展经验的基础上,作出了《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的决定》,明确了供销合作社的性质、宗旨、地位和作用,并决定恢复成立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提出了支持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由此,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确立了正部级单位的属性。

1999 年,《国务院关于解决供销合作社当前几个突出问题的通知》正式出台,供销合作社的工作重点转向了扭亏增盈。

“新网工程” 和加强发展时期

2006 年,国务院印发了《听取供销总社关于建设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等有关工作汇报的会议纪要》,对 “新网工程” 思路给予充分肯定。在 “新网工程” 的强力推进下,供销合作社业务得到恢复和加强。

2009 年 11 月,《国务院关于加快供销合作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提出新形势下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标志着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迈入了新的改革发展阶段。2011 年,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全系统初步建成了覆盖县、乡、村三级的经营服务网络。

新时代、新使命时期

2013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支持供销合作社开展农产品流通,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中的重要作用,为供销合作社的改革发展和转型升级带来契机。2014 年,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列入中央改革办 2014 年工作要点,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4 月初,国务院批复同意在河北等 4 个省开展试点,成为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央层面批复的第一家全国性改革试点。经中央同意,总社会同中央农办等 20 多个部委,启动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文件的调研起草工作,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审议通过文件稿。

2014 年 7 月,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供销合作总社成立 60 周年纪念大会。2016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提升为农服务能力。支持供销合作社创办领办农民合作社,引领农民参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分享产业链收益。《全国供销合作社 “十三五” 发展规划》印发实施,以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的发展理念为引领,提出了后五年的发展目标、具体任务和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2017 年 6 月,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专项试点启动,28 个省(区、市)32 家单位承担试点任务。

被忽视的全产业链巨头

供销社的规模,其实被人忽视了。媒体公开报道和官网信息显示,过去五年,恢复重建基层供销社1万多家,总数超过3万家,乡镇覆盖率从2012年的56%提高到目前的95%。截至 2017 年底,全系统有县及县以上供销合作社机关 2777 个。明确事业单位性质的 2660 个,占 95.8%。

供销合作总社旗下的企业规模也很庞大,截至 2017 年底,供销合作总社全系统共有各类法人企业 21852 个(不含基层社),涵盖农业生产资料经营企业、农副产品经营企业、工业品生产加工企业、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以及宾馆、饭店和餐饮业企业、物流业企业等。这意味着什么?面对农村、农业和农民,供销社是一个全产业链巨头。

全系统县及县以上供销合作社机关人员编制 5.1 万个。其中,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编制 3.7 万个,占总人员编制数的 72.8%。

盈利中,县及以下单位有巨大贡献

中国商报 / 中国商网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第六届理事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了解到,2018 年,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供销合作社系统综合实力实现跨越式提升,2018 年全系统实现销售总额 5.9 万亿元,是 2012 年的 2.3 倍;实现利润 46 亿元,是 2012 年的 1.8 倍;资产总额达 1.6 万亿元,是 2012 年的 1.6 倍。值得关注的是,县及县以下销售和利润在全系统的占比分别达 74.8% 和 65.6%。要知道,供销社在县、乡镇村的店面仓库不要太多,都是当地黄金地段。

供销社也做电子商务,是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行业看,农产品、消费品、农资、再生资源业务对系统销售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 56.1%、33%、7.6%、5.9%,农产品、日用消费品等与城乡居民生活相关的业务较快增长。其中,系统电子商务业务已经成为增长速度最快的业务板块,成为系统经济平稳增长、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根据官方网站的介绍,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还涉足房地产开发经营,2017 年营收 173.2 亿元,同比增长 22.9%。

2018 年,全系统实现销售总额 58925.9 亿元,同比增长 8.7%,实现平稳较快增长。相比之下,2017 年实现销售总额 54218.1 亿元,同比增长 13.5%。其中,福建、河北、辽宁等 19 个省销售同比增长 10% 以上,保持加快增长态势。西部地区增速快于东、中部地区,超过系统平均水平 4.7 个百分点。

最后要说一句,供销社是战略机构,备战、备荒,平时不显山露水,并不代表没有战略价值。不能完全用商业社会的思维看待一个国有保障体系。简单说,供销社是终极强大的渠道商,把控从生产源头到消费端,按照互联网话术说就是供应链整合,试想一下,一个有能力整合全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正部级机构,厉不厉害?

知乎用户 淮桐​ 发表

低端的精资还在阴阳怪气 “为什么供销社还存在”

高端的精资已经拿真金白银挤上了供销社概念股的涨停连板

而真正的资本家

已经一边研读 “国企混改行动方案” 一边找人联系供销社系统内的国企是否引入战投了

知乎用户 longjf126 发表

中国农业流通领域的巨头企业——供销总社

供销社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农资销售(化肥农药)、农副产品购销(流通)、消费品零售(连锁超市)、再生资源四大业务。

供销社的 “老本行” 农资下乡和连锁配送,供销社系统已经成了一家大型的流通企业,其拥有的硬件设施包括 2 个万吨级码头、11 条铁路专用线、37 个国家级化肥储备库,和数十万个基层网点。供销社的仓库基本建在全国主要的粮食主产区或是交通枢纽,物流运营成本低。

供销社旗下集团企业在业内的影响力巨大。其中,旗下的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公司目前是中国最大的化肥进出口贸易商、最大的国有控股农药经销公司和最大的进口农药经销商;旗下的中华棉花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棉花贸易商,旗下山东潍坊滨海物流园是长江以北最大的棉花仓储物流基地;旗下的棉花交易市场公司是全国最大的棉花电子交易市场;旗下的中再生公司是业内规模最大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

体量巨大的供销社系统,经营也非常多元化。除了大家记忆中的柴米油盐、农机化肥外,供销社的经营范围还从农业延伸到了物流、化工、房地产、电商、金融、汽车、石油、酒店旅游等产业。

2002 年后,通过直营、加盟、资本联合等方式,供销社系统在全国各地建立了众多农资配送中心和农资连锁经营店,这些流通网络对于供销社后来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从 2004 年到 2008 年的这 5 年间,供销社销售总额首次超过万亿,翻了一倍;2009 年到 2013 年的这 5 年间,规模从 1 万亿到 3 万亿,增加了两倍。

但是,供销社系统身上仍然有过去老国企的影子。规模虽然变得更大了,利润率却一直很低。直至今日,供销社全资及控股企业的毛利率、销售利润率等指标分别只有 5.7% 和 1.3%,均不及参股企业和开放办社企业的一半,且对政府补助的依赖较大。2013 年,政府对供销社系统补贴超过 60 亿元,其中近八成流入了供销社系统的全资和控股企业,利润额增速最快的基层供销社几乎没有任何补助。

2009 年,供销社进入了资本时代,旗下资本运作平台中国供销集团开始组建并成立,中国供销集团旗下有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中华棉花集团、中国再生资源公司等 17 家全资或控股的集团公司。

在流通网络扩张上,中国供销集团通过行政力推动和市场化运作的手段同时进行,在系统内重组省市一级公司低成本扩张;在资源进口上,与中化集团基本上占据了我国钾肥进口的全部市场份额,并在各自的进口产地享有独家经营权,并有棉花进口配额。

在资本运作上,中国供销集团和其子公司中国农资集团从 2006 年至今发行中票短融等债券累计超过 100 亿元,省级供销社如新疆、浙江等农资集团也多次发行中期票据。供销社系统还参股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20 个,成立小额贷款公司 29 个,农村资金互助社 8 个。

公开资料显示,辉隆股份是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首家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安徽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敦煌种业参股股东中有敦煌市供销合作社、金塔县供销合作社、瓜州市供销合作社等。另外新野纺织、湖南发展等都有供销社参股。

从这几年供销社的发展来看,未来的战略主要集中于资本力量下的投资并购,尤其是对上游资源和下游网络的控制。据统计,2010 和 2012 年一季度,供销社项目投资总额均超过千亿,主要为重组省级农资公司、参控国内外的化肥和矿业企业、在交通枢纽及农资集散地建设大型跨区域农资仓储及物流配送中心等。

知乎用户 水陌轻寒 发表

看到 “供销社” 三个字,知乎就有一群人在哀嚎了,颅内脑补伤痕文学,一副受迫害的模样,如果知道现在还有很多农村人习惯叫“生产队”,岂不是要大小便失禁。

知乎用户 jazzy 发表

供销社在计划经济时代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全国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供应做出了巨大贡献。

市场化改革后,供销社的定位主要在于农村和偏远地区物资供应,和邮政一样,都是亏本运营,你看到农村很多的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目前来说大部分都是由供销系统在支持的,只是最后一公里变成了你看到的小卖部、个体户罢了。

而且目前很多供销系统参股、控股的企业都没有带上 “供销” 的字号,有的叫“中合”,还有很多一看名字以为是民营企业的字号,但是背后都是供销社在扶持的,也因为供销系统所属企业太过于混乱,前几年才专门成立供销集团来进行企业整合,做大做强。

市场经济嫌贫爱富,如果取消供销社,那么总要有一个以财政扶持的组织为边远山区、农村送去生产资料、生活资料,为他们提供物资融通的渠道。

因此,谈浪费纳税人的钱从政府部门效率低下的角度来说可以,但是以供销社职能定位来说我认为是欠妥的,比较比较邮政吧,说他效率低可以、说他不符合现在潮流趋势也可以,但是真要是没有了,那些被市场放弃的弱势地区、弱势群体可就真的跟 “现代社会” 隔绝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有些东西存在本身,并不具备倾向性。

比如核弹,在二战里就是威慑四方的大杀器,实打实可以投放的那种。

但现在,核威慑造就了长久的和平。

供销社曾经有存在的意义,也曾经因为官僚主义垄断而被历史淘汰。

但其本身用好了,也是制衡市场经济的一种手段。

工具,没有利害,拿工具的人才有。

知乎用户 豆丁​ 发表

我不反对国有企业,我也知道关乎国计民生的东西不能让私人资本完全掌控,尤其是不能让外国资本完全掌控。

但是我们对比看看资本主义的上市公司:

1,上市公司对股东权益负责,所以需要定期在资本市场(比如证券交易所)公开其财务报告,财务报告有非常严格的格式和内容要求,财务报告造假是非常严重的犯罪行为。

2,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及董事长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对股东负责。其领导层,也就是 CEO、CFO 等人采取聘任制,对外招聘。而不是一纸行政命令就安排不知道从哪来、不知道以前干什么的人进来当领导捞钱,而是优先招乔布斯这种的。如果他不是乔布斯那就炒了他。董事会和领导层受股东大会监督。

3,上市公司完全通过市场化渠道公开招募员工,有非常成熟的 HR 部门。招人不会几代人只凭关系窝在一个公司里面占位置 “顶班”、甚至吃空饷。

我们的国有企业、国有经济单位,按理来说是属于全体人民所有的,其要求理论上要比上市公司更严格才对,但是有几家国有企业向全体人民公开过他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呢?其领导层究竟对谁负责受谁监督呢?其招募员工有没有通过公开公正的途径呢?

社会主义的大厦,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的地基之上的。先不要奢谈我们的社会主义如何如何,先把资本主义的地基打好,才能有社会主义的理论工具。

至少国有企业这一条,引进上市公司管理制度是一件好事。

知乎用户 影子 发表

说一些可能和问题关系不大,但是普通人最好知道一点的的事情。

从以下两点你能看出什么结论?

  1. 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近 70% 天然气超过 40%(中石油 2020 的数据)
  2. 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环球网今年 10 月的文章)

谷物基本自给 + 原油高度对外依赖,意思就是说,在封锁条件下,肉类消费(需要谷物饲料支持)可能得不到保障,因为现代农业产生也是要油的。

市场经济只有商品供应充足的时候才比较有效,特殊时期的话,囤积居奇这种事情还是挺常见的。

就算有一天中国真的补足了科技上的短板,不仅仅是工业大国了,还是工业强国了,也不能改变的事实是,中国是一个缺资源的国家。一切商品或者工业品都是建立在这些战略资源之上的,没了它们什么短缺都不奇怪。

平战转换不仅仅是人防工程和疫情相关,经济动员也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知乎用户 卅畫生 发表

9 月 24 日,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社第 7 次代表大会上,出现了一个新提法值得关注。

高层在给供销社做指示时说,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围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继续办好供销合作社。供销合作社要坚持从三农工作大局出发,牢记为农服务根本宗旨,持续深化综合改革,完善体制机制,拓展服务领域,加快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综合平台,成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

很明显,如今把办好供销合作社提到了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高度,提出要把供销社办成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综合平台。

这次讲话也将远离记忆的供销社,又拉回了民众的视野。

什么是供销社?在 80 年代前,供销社完全垄断了几亿中国农民的生活用品和生产资料。所以对于 70 年代即以前生的人来说,人民供销社是遥远的记忆,对部分 80 后和 90 后来说,供销社一词已经成了历史,供销社起源于计划经济时代

1950 年 7 月,国内设立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统一领导管理全国的合作事业。1954 年第一届社员大会改名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全国从上到下的供销合作社系统自此形成,现在基本以此作为其正式成立的时间点。

在初期的快速发展之后,供销总社经历了组织体制上与商业部的两分两合,所有制上时而集体,时而全民。

到了 1978 年改革开放,国内逐渐取消商品统购统销政策,计划和票证逐渐退出经济领域,供销社的经营规模和经济效益开始逐渐下降,影响力开始缩小,而供销社真正的衰败开始于 90 年代中后期,此时国内开始了化肥棉花流通体制改革。

1998 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化肥流通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取消了国产化肥指令性生产计划和统配收购计划,由化肥生产和经营企业自主进行购销交易。1999 年,国务院关于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发布,规定棉花的收购价格,销售价格主要由市场形成。至此,供销社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核心农资的专营权。所以多年累积的深层次问题和体制性障碍。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而更加暴露。1997 年至 2003 年,供销社销售量下降 40%。1992 年至 1999 年,累计亏损近 450 亿元,系统各种负债接近 1400 亿元。在这期间,供销社 580 万职工,下岗和内退的接近一半,经营网点减少过半,尤其是 1999 年的古股金风波被社员挤兑之后,基层供销社迅速开始瓦解。

什么是股金风波呢?简单说就是用农民的钱,没有为农民办事。

1983 年体改以后,按照中央连续几年的一号文件要求,供销社开始积极扩大社员的股金比重,社员股金的数量也逐步增加。从 1992 年开始,特别是中共中央国务院 5 号文件发布后,进一步加大了西改社员股金的力度。此时全国供销社的社员股金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这对公交事业的发展确实起到了一定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很多基层社没有很好的执行股金吸收管理的规定,违规操作且存在大量的账外运行,从而造成大量资金难以收回。退股资金储备不足。

因此从 1997 年时,各地供销社先后出现挤兑情况后逐步蔓延至全国,出现了大面积的社员挤兑风波,社会群众大规模集体上访,最终导致许多腺体和基层的供销社破产解散,形成许多纸质挂牌的柯供销社,供销社的声誉和生存受到极大影响。

2002 年供销社提出了市场化改革方案,核心内容是供销社和下属企业分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自负盈亏,并引入社会资本。当时的一些口号和国企改革非常类似,例如供销社要从管资产到管资本,当时的产权多元化也等同于此后的混合所有制。

值得注意的是,上世纪 90 年代后期,虽然放开了化肥指令性生产计划和统配收购计划,化肥生产和经营企业可以自主进行购销交易,但是化肥流通领域依然有行政管制,因此在当时社会资本要进入有利可图的化肥流通领域和供销社合作是最好的办法。

2002 年后,通过直营加盟资本联合等方式,供销社系统在全国各地建立了众多农资配送中心和农资连锁经营店,这些流通网络对于供销社后来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从 2004 年到 2008 年的这 5 年间,供销社销售总额首次超过万亿,翻了一倍。2009 年到 2013 年的这 5 年间,规模从 1 万亿到 3 万亿增加了两倍。到了 2019 年更是超过了 4 万亿。

根据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 2019 年统计公报,全系统实现销售总额 4.6 万亿元,其中农业生产资料类销售额 7872.3 亿元,农产品类销售额 18,580.8 亿元,消费品类零售额 15,884.5 亿元,再生资源类销售额 2318 亿元。

但虽然经过了一些改制,供销社系统身上仍然有过去老国企的影子,规模虽然变得更大了,利润率却一直很低。直至今日,供销社全资及控股企业的毛利率,销售利润率等指标,分别只有 5.7% 和 1.3%,均不及参股企业和开放办社企业的一半,且对政府补助的依赖较大。

根据中国供销合作总社 2019 年度部门决算,2019 年供销合作总社决算收入 29 万 2393.92 万元,其中财政拨款收入 273,952.09 万元,占总收入的 93.7%。事业收入 9121.4 万元,占总收入的 3.1%,经营收入 4271.28 万元,占总收入的 1.5%,其他收入 5049.15 万元,占总收入的 1.7%。

根据很多学者反映,其实供销社在基层是失控的,基层供销社的迅速恢复和重建存在不少挂牌铺摊子的现象,只挂块基层室的牌子,没有真实股份,没有合作。而在各类新型专业合作社中,农民自主组建,并按章程运行的基本只有 10 之 12,多数是奉命组建,只是为了获得国家补贴而建立的假合同。

再者大多数基层供销社的重建带着较强的行政色彩,非真正意义上农民自发组织形成,而是由县联社主导和组织下组建的,只是解决了有或没有考核的重要指标。

在经济与服务方面不产生预期效用。有些与发展合作组织,规范市场秩序民意,搞生产资料专卖,更是与市场化改革相悖。然而一直以来,供销总社都是政府高度统治下的官办商业,且至今也不能看作纯粹的商业组织,艰巨的行政职权仍然存在。省市县三级供销联社的性质和功能定位也很难做到清晰明朗,基层社层面更加混乱。

任何组织改革的前提都是先确定是改革还是直接取消或者合并。历次机构改革中,都有人主张撤销供销社系统,这样既可以摆脱官非官伤悲伤的尴尬状态,又可减少很多与其他部门的职能交叉,还可以为直属企业松绑减负。但这种意见显然没有被决策层采纳。

截至 2019 年底,全国供销总社全系统有县级县以上供销合作社机关 2762 个财政全额拨款的 2449 个,占 88.7%,差额拨款的 110 个,占 4%。财政定额补贴的 49 个,占 1.8%。基层社 32,465 个,比上年增加 673 个。

2019 年供销社基本实现基层全覆盖,而且供销总社还提出到 2022 年供销合作社系统初步建成着眼小农,立足产业,连接城乡服务全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有效发挥为农服务国家队作用。

供销社是典型计划经济的遗留物,也曾是苦难贫穷商品匮乏的代名词。在 21 世纪的今天,国内不仅保留着单位,数量还在不断增多,地位也被大大拔高,很难说接下来会意味着什么?

知乎用户 远夏​​ 发表

这事其实一百字以内就能说完。

在准备动拳头之前,面对西方可能的全面封锁,不得先落子保障民生和基本的供应链吗?

如果不预先多做些准备,年初时的上海就是前车之鉴,民生物品和流通渠道被切断或者被小部分人掌握在了手里,然后大吃特吃。

这样,和共同富裕的理念可就背道而驰了。

还看不明白的,可以去看一下前几天在港股要 IPO 的乓乓响的招股书。

知乎用户 Wali 发表

那我反问一下,为什么供销社不能存在?

知乎用户 晨风 Morrowind​ 发表

说明孙悟空虽然已经升天成圣,但在凡间余威任在,仅凭几个名字就能把宵小们吓得屁滚尿流。

知乎用户 唐璇 发表

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不能有供销社?

知乎用户 HR 号哥聊成长 发表

最近 “供销社” 一词变得火热,其实关于农村的话题有好几个热点,比如 “乡村振兴”、“温铁军(三农问题专家)”、“共同富裕” 这些热点,背后都有同样的逻辑。我来讲讲这些逻辑。

很多 90 后对 “供销社” 大概没什么概念,80 后的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还有一些模糊的印象。

听到 “供销社”,人们第一反应可能就是 “计划经济”的产物,似乎与市场经济的时代格格不入,就要开始 “计划经济” 与“市场经济”、国进民退、进步与退步的二元对立的争论,谁也没法说服谁。

人们只记得了邓公的 “改革开放” 和建立市场经济,而没有记住邓公的经典论述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因此,对 “供销社” 的争议不要陷入 “计划” 与“市场”的二元对立中,不能用 “计划” 或“市场”来定性,而应从是否有利于解放并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来考虑。也就是说,从根本目的出发,以 “供销社” 发展农村生产力和农村经济的功能来做判断,而不能从手段、形式来判断。


接下来,分享下 “供销社” 热点相关的话题。

第一,农村经济是未来 10 年的经济增长点之一。

我在_《大变局(3)——存量市场下的增长逻辑》_中提到:存量市场的增长来源于两点:“让更多人富起来” 和 “科技创新”。市场端人们越富就 “增量” 越多、“富”的人越多就有越大的 “增量”;产品端要研发出技术革新产品,或能创造大规模“增量” 需求(如新能源汽车)或替代国外 “存量” 的(如工业机器人)。

欧美的增长也是这种模式,欧美过去 100 多年一直谋求将落后和发展中国家做为其商品倾销低,并利用技术优势赚取高额专利费和技术转让费。因此也延续了持续的增长。

我们最大的市场就是三、四线城市、县城及乡村,然而经历了 40 多年的改革开放,以 “工业” 和“城市化”为主要方向的发展思路,农村输出劳动力、输出人才、输出廉价的农产品、消费各种工业化产品,也就是劳动力输出和工业品销售地,一直为工业及城市化发展默默付出。

而县城农村虽也通过 “打工” 解决了剩余劳动力和劳动致富的问题,但农产品附加值低、人口老龄化、生产力落后的困境也很现实。多少次农村政策都没能改变找个大趋势。

如今,进入存量经济,“内卷” 毫无意义,只有开辟新的市场——四五线城市、县城和农村。

第二,让四五线城市、县城及乡镇农村更多人富裕起来,有更多的消费欲望。

城市的发展可以通过借贷放债(房贷、车贷、消费贷、刷信用卡等)的方式 “透支未来”,促进城市打工人大额消费、持续消费,刺激经济发展。但农村不行,农村没有持续的稳定的收入来源、没有高价值的抵押品、没有还贷能力、甚至没法用法律约束,金融风险很高。

欧美那种持强凌弱的 “殖民” 方式盘剥落后或欠发展地区显然也不可行。

可以用资本圈地吞地么?显然也不行。拥有资本的人首先追求的是 “资本回报率”,资本必然会以资本的最大优势把农村的发展空间抢夺一空,留下一片狼藉,让乡镇人们苦不堪言,政府还要收拾残局。就像他们在房地产行业干的一样。噬血的资本才不会让大多数人富起来,只会让更多人成本资本的奴隶。

“放贷”、“盘剥”、“圈地” 都不行。

只有一条路,让更多人富起来,富起来就有更多的消费欲望。

我们一直以来都是以 “共同富裕” 为目标,先大城市后中小城市、先沿海、省会城市再三四线城市、先城市后农村,这都是路径与策略,也都是符合 “先点、以点带线、以线成带、再谋全局” 的发展规律。

第三,仅依赖资本、市场经济能不能让县城及乡镇的居民富起来?

我们虽然已经工业化、信息化社会,经济的形式和收入的来源也都是:靠打工劳动赚钱、靠租用生产要素(土地、设备)生产产品赚价格差(投入与收入价格差)、雇佣他人劳动赚钱(劳动力价格差),还有商品买卖价格差、放债利息差、投资收益……

那么四五线城市、县城和乡镇农村大多数人靠什么赚钱、靠什么富起来?

如果按照 “市场规律” 走下去,必然是走向 “富者更富、穷者更穷” 的道路。

现有的县城与乡镇的居民,靠土地、农产品、生产资料赚钱,若能规模化、提高供应链效率便有一波 “农业规模化、工业化的红利”。

不过,原居民分化一直都在发生:农民有地,可以种植农产品,但显然效率不如很多租用他们土地的规模化 “农场主”,大部分人把土地租给 “农场主”,再出卖劳动力,做 “打工人”;有一部分人 “有本事、有手艺” 可以靠技能,做 “匠人”;有一部分在前期有了资本和资源积累,租土地做 “农场主”,实现规模化种植,与公司合作减少 “中间商”,做 “直供贸易商;也会有一部分人,掌握了农业生产资料,出售、出租生产资料给中小农业生产者,以此获取多收益。(几千年的封建历史地主圈地都是这么发生的)

**更有外来的城市 “猎人” 来抢夺,**尤其是发达地区的富人们,拥有巨额资本、资源的人若嗅到 “利益”,将利用资本的力量快速抢占农村的土地,就像当年温州人到处买地炒房一样。

怎么办?

相比城市、农村是弱者,相比城市人,乡镇居民和农民都是弱者。不仅没有资本、资源、权力,更没有先进的经营思想、视野和能力,按照 “丛林法则”、或 “放任其自由”,必将再一次跌入城市土地与房地产发展的漩涡里

农村的土地已经被多少人觊觎了多少年,还有更多人等着持有 “30 年” 土地使用权的老农民们老去、死去,以能把土地占为己有。

市场经济一面是自由发展、自由贸易,按供需规律上下波动;另一面占据资源、资本和权力优势的人或组织,以优势碾压后来者,欺负弱小、收购兼并、追求垄断。

美国才不会在乎我们中国劳动人民生活有没有变化、资本也不会在乎我们能过不过的好、更多先富的人也不会带 “后富”,他们只在乎能不能从中赚到钱,如果有国家层面的干预,不论你是政策的手段、还是计划、还是市场,若是妨碍了他们赚钱,必然要以各种理由来诋毁了。

第四,如何避免让县城及乡镇农村居民陷入 “富者更富、穷者更穷” 的境地?

“富” 和 “穷” 的对立,也是 “强” 和“弱”的对立。让 “富” 去帮“穷”,只有两种结果,要么是富掠夺穷,要么最终由穷干掉富。因此,必须有第三方力量介入,规范 “富” 者谋求利益的方式方法,帮助 “穷” 者拥有公正公平的地位、便捷的而获取应有的信息和资源、习得必须的能力、建立一个领导或引导他们的组织、树立起领导力量、抓一些典型试点、发展一些特色产业经济、探索出乡村振兴的模式和道路,让更多人在这样的 “场子里” 机会均等、勤劳致富,业务社会创造价值。

因此,在 “农业、农村、农民” 成为下一个 10 年的经济增长点,乡村振兴成为国家战略,“供销社”就又有了历史的使命。曾经的邮局不也还继续履行着使命?偏远山区、偏僻农村和边远地区的电力、水利和通信又是谁保障的?我们亏损的高铁又是如何建设起来的?

在无利可图的地方,可曾见到资本、又能见到多少民企,大都还是靠国企、国家来兜底。电力、水利、通信垄、高铁都是垄断,但这些基础设施的生活开支根本没有多少,还让 14 亿中国人都用上了。

第五,供销社应该怎么发挥作用?

“供销社”落在 “供” 和“销”上,“供”是供给端是生产资料,做供给端的整合,推动供给端的市场参与者不断提高生产效率、质量、降低价格,整合渠道压缩中间环节,提高供应链效率,做更多的技术培训与支持。

“销” 是在农产品或者加工农产品以更为便捷的渠道进入市场,去除更多中间商,做更多集中化种植、集中化采购,让农产品卖个好价钱、让农产品生鲜快速的到消费者手中;做更多的市场政策和行情信息通告,避免盲目的跟风种植、避免供求的波动起伏不定。

农业、农民生产小而散、初级产品、附加值不高、没有规模效益、缺乏技术投入。“供销社”以国家背书的组织为主导,抓住 “供” 和“销”两端,协同社会资本、各方力量和技术投入到农业生产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探索推进农业产业化与乡村振兴之路。

“供销社”抓供求两端,必然要肩负起发展农业生产力,发展农村经济、让城镇乡村居民致富的任务。很多人说了国家做为 “裁判员” 当了“运动员”,少不了滋生很多问题,确实是。方向大致正确,前进的路是曲折的。

至于 “供销社” 是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是进步还是后退。一切要看初衷、看目的、看最后结果。计划、市场都是手段,发展生产力、让人们致富才是目的。

有人说是 “计划经济” 是倒退。房地产可是市场经济,看看发展承什么样?成了新的三座大山之一。改革开放至今,我们对市场经济的认识、计划经济的认识不再是 40 年前了, " 计划”与 “经济” 的手段选择取决于环境、条件、什么阶段、对象,也就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静态的来看,正如我们祖先的智慧,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计划中有市场,市场中有计划,其唯一目的就是发展生产力,让更多人致富。

还有人会说 “国家垄断”,垄断也只是形式,要看垄断之后是“掠夺财富”,还是“提供经济实惠的服务”;是“强买强卖” 还是“自由交易”;是像美国一样利用强势地位霸道欺负剥夺弱小,还是利用优势地位整合产业链推进技术和产业升级?“垄断就强调”、“分散就弱小”,若不是国家主导“供销”,农村农业落后的生产力、分散的个体如何发展?

最后,再重申一遍:不要在理论层面用手段和方式为标准做评价,而要从实际出发以目的为标准做评价。对 “供销社” 的评价应从是否有利于解放并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乡镇居民致富来考虑

也就是说,从根本目的出发,以 “供销社” 发展农村生产力和农村经济的功能来做判断,而不能从手段、形式来判断。若不是以此为出发点、并付诸行动实践,什么形式、什么方式都是不妥的、都是退步的。

希望 10 年、20 年后,我们的农村大为改观,城镇农村居民收入提高、文化能力水平提升,生活改善,更多人享受了发展红利,而不是少数人越来越富,让乡镇农村也进入发展快车道。

知乎用户 今天 发表

有没有一种可能,供销社一直都在?

其实很多乡镇的菜市场什么的产权都在供销社上,只是你不关心而已。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能说句题外话吗,山东首富是供销社的及山东排名第一的企业魏桥集团是名义上供销社控股的。。。。。。

知乎用户 唐律 发表

曾经认识一个宝妈,和我抱怨她的孩子没有 “根”。

她从小在南方农村长大,打拼多年在城市站稳脚跟过上了富裕的生活,生育一儿一女,但她觉得两个孩子都没有 “根”。

而她认为她自己的根就在南方农村,农村的一切是形成她接纳她最后的地方,两个孩子没有在农村生活过,将来想回 “老家” 都无处可回。

她尽力的想给孩子找根,终于在孩子升学最关键的那些年把孩子送到了农村。

她真的很想让自己的孩子,让自己可以控制到的人,去过自己过过的生活,甚至如果可以的话,自己也想一辈子过十多岁时经历的生活。

她只是想回到过去,不管别人愿不愿意。

知乎用户 AcFun 电脑九课​ 发表

周恩来于 1961 年 6 月 19 日召开的 “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 上的讲话:我看到四川一个材料。文化部一位副部长到四川说:川剧落后。得罪了四川人。当时一位同志回答:落后不落后要由四川七千万人去回答、去决定。我看这位同志很勇敢,回答得好!人民喜闻乐见,你不喜欢,你算老几?

供销社落不落后要由全国几亿农民去回答,去决定。农民同志们喜闻乐见,殖人不喜欢,你算老几?长这么大下地拉过犁吗?

知乎用户 枫冷慕诗​ 发表

要重启计划经济?要恢复配给制度?要开历史的倒车?如果有人告诉你这就是供销社再现江湖的意义,你可以直接建议他重新回到学校好好学习历史。

今天这篇文章我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帮助大家理清供销社火起来的真正原因,并告诉大家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废话不多说,直接进入主题。

文章只有两个部分:

一、告诉一部分朋友什么是供销社。

二、解释供销社存在的意义。

01 尘封的历史

供销社诞生于 1954 年,改革于 1982 年,如果有人对供销社有着非常深刻的印象,那他大概率是 1930-1975 年之间出生的人,现在的 80 后、90 后大多只知道这个名字,至于 00 后和 10 后那肯定连名字都没听过。

我家里的老人曾经和我说过,在那个光辉的岁月里,供销社曾经是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场所之一,老百姓想要买米面粮油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布、生活百货等,都要凭粮票、油票、布票等去供销社购买,供销社几乎是那个时代的人获得物资的唯一渠道。

这是供销社在新中国历史中曾经扮演的角色。

所以当湖北宣布要在基层恢复 1373 个供销社的时候,很多人就想当然地以为,完了,要恢复计划经济了,以后有钱也买不到物资了。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在这里我一定要和大家分享一个重要的思维方式,那就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如果我们受困于过去的经验,把过去发生的事情拿过来生搬硬套,那很可能会做出一个错误的决定。

供销社以前是计划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不代表它只能服务于计划经济,看完我下面的分析你就清楚了。

02 新时代的使命

在农村待过的朋友都清楚,中国的农业机械化效率非常低,这和科技水平无关,是因为土地的使用权在每家每户手里,一家两三亩地零散经营十分普遍,这种碎块式的农业模式让我们无法上大机械,你用飞机撒农药,直接撒到了隔壁家里,你用耕田机器,一不小心就把邻居的田给翻了。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 1978 年出现的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学过初中历史的朋友基本都清楚从安徽凤阳开始的那个故事,这个制度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因为种的地收成是自己的,大家干起来都充满了激情,所以这个制度在当时绝对是符合时代趋势的创举。

但任何制度都会随着时间的发展出现一些弊端,前面我提到的土地太分散无法上大机械就是弊端之一。

美国是大农场式的经营方式。

我们是家庭式分散经营方式。

由于这个限制,中国长期以来农业机械化水平都非常低,对土地资源的利用不够充分,直接导致的就是粮食和很多农作物产量上不去,农民也赚不到大钱。

乡村振兴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那根本无法振兴,那怎么才能解决呢?第一步,就是要让农民降低对土地的依赖,也就是我们说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当农村人都去了城里,不用种地也有养家糊口的收入,那么他们就会愿意把土地给承包出去,不用守着一亩三分地活命。

这个过程国家推进得非常谨慎,为什么?因为中国曾经是一个有 8 亿农民的国家,你让他们离开土地,请问谁解决他们的吃饭问题?这是一个必须考虑的大问题,所以我们在推行城市化的过程中,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让农民离开土地也能在城里打工。

直到有一天,城市化进程来到一个拐点

那就是现在我们经常提到的 “鬼村”“农村空巢”,当农村空了,没人了,大部分农民都能在城市找到工作了,我们才能开展下一步。

第二步就是引导资本下乡,让钱流进农村,这是乡村振兴的关键,

我知道我提到资本很多人要破口大骂,因为近些年资本在大家眼里风评差到了极点,但我要告诉大家的是,资本这东西其实并不是一个实物,你可以把他看作流动的资金,请问一张百元大钞它的存在有什么问题么?

没问题,问题不在百元大钞,而在掌握这些资本的人,一个坏人可以用百元大钞请人打你一顿,一个好人也可以用百元大钞请你饱餐一顿,关键看我们如何使用。

近十几年来,国家在农村投资了 14 万亿人民币搞基建,农村的桥梁、路、房子全部都修得好好的。

这么大的投资不可能打水漂,如果把农村形容成一个大水池,那现在这个大水池已经建好了,缺的是池子里的水,那什么是水?答案是人和资金。

所以未来我们一定要让资本去乡村投资,让部分人回流农村, 不然只有一个空壳的乡村是不可能发展起来的。

我们一直在提乡村振兴,那怎么振兴?说白了就是先恢复乡村的基层组织,供销社就是其中之一,再想办法让乡村形成产业,然后吸引人才流入,只有人、钱、土地、产业这四样东西能够正向循环起来,乡村才算真正振兴了。

所以不要总去说社会主义国家不需要资本这种话,这不符合现实。

资本下乡有很多种方式,比如招商引资,再比如大家都看得到的,农村的承包户。

农民不想种地,没关系,你把土地承包给别人,他们利用农民的土地去种玉米,种莲藕,养螃蟹,怎样都行,只要你每年按时给农民分钱,那就是双赢。

我看很多人还在反对这种承包的方式,我就十分无语,**为什么你宁愿田荒着也不愿意别人进行土地的充分利用?**反正荒着也是晃着,包出去还能赚点钱,何乐而不为呢?

当大多数农民都愿意把土地的使用权包出去的时候,国家就可以重新对零散的土地进行统筹规划,土地变成一个整体后,我们就可以上大机械,一旦实现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就会带来边际成本降低,如果不能理解这一点,你想想工厂的流水线就清楚了,手工作坊生产 100 个口罩和大型工厂生产 100 万个口罩哪个的单个的成本更低?

对农田也是一样的道理,聚集在一起的农田越大,农机越大,生产效率就能极大地提升。

美国的农场里用飞机撒农药,几分钟就能覆盖几十亩地,在中国呢?如果还是以前那种人工打药的模式,几天几夜可能都打不完,还容易中暑,这就是生产效率的差异。

而且一旦农业生产规模变大,就拥有了议价权,什么叫议价权?你去卖一斤苹果给别人,别人说五毛一斤,爱卖不卖,不卖就滚,但是当你带着 1 吨苹果去找别人谈判时,别人就不敢这样对你了,他会认真和你研究苹果的卖价,这就是规模带来的议价权。

同样的,当我们土地集中之后,我们生产的农产品产量就会大幅提升,从而某个地方就有可能变成了所谓的苹果之乡,玉米之乡,当品牌效应形成,赚钱就更容易了。

不仅如此,规模大了,你考虑的问题就不一样了,当你只有一亩地的时候,你啥都不用想,一心种粮食不饿死就行,当你有十亩地的时候,你就忙不过来,想生个儿子或者请人帮忙了,当你有一百亩地的时候,你就得购买大型机械了,当你有一千亩地的时候,你可能会成立一个农业公司组建属于自己的团队了,当你有一万亩地的时候,你就得考虑关注各地农产品价格趋势和国际粮价期货市场了。

看到了么,规模效应带来了新的就业岗位和产业升级,同时,规模效应也使得农业生产更加有预见性,再以大数据进行辅助,全国统一大市场进行协调,就能尽可能地避免农产品滞销,也能最大程度避免出现猪肉生产供不应求不断涨价的局面。

当然,很多人肯定会说,可是你都有 10000 亩地了,这不就是地主么?当然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土地所有权是集体的,个人只有土地使用权,你顶多算个土地经营者,和地主有本质上的区别。

更重要的是,每家每户都相当于拿土地入了股,当这片土地产生利润之后,再给农民分钱,从而达到提高农民收入的目的。

但仅仅做到这一步还是不行的,因为资本这东西,如果你不进行限制,那就会出现资本的无序扩张,导致农业公司的老板压榨员工的局面出现,比如形成规模后,老板垄断了一方的农作物,再比如老板压着每家每户的钱不给分红。

所以还得做第三步,那就是供销社,新时代的供销社主要的作用是什么?是把物资的调配权控制在国家手里,防止资本控制生产资料和农产品,只要把这里卡死了,也就扼住了资本的咽喉,给资本带上了锁链。

所以新时代供销社本质上就是在给老百姓兜底,保证大家在关键时刻,不会因为某个巨头的垄断而没吃的,这就是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优越性。

当然,现在供销社还在重建的阶段,未来具体怎么做,还需要我们一步步摸索,我们现在走的这条道路,没有前人给我们提供经验,每向前一步,都是历史的创举。

知乎用户 紫绿兰 发表

我父亲就是当年供销社体系垮掉之后,自谋生路的。

为什么当年这套体系垮掉,是因为开放私营后,国营竞争不过。

现在供销社也好,社区食堂也好,这两个行业没有禁止私人经营吧。食堂除了快餐店,还有各种其他餐饮竞争。

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怕竞争?

我还是喜欢知乎体制外的怼体制内的那句话,干不了别干,有的是人愿意干。

补充一下。

担心供销社和食堂垄断的,现在是 2022 了,不是 1982 年。

目前除了烟草食盐,平常日常生活相关的我想不出那个垄断了。

国家要垄断赚钱,多的是办法。火车票提一提,电费提一提,边远地区的基础设施停一停。非的搞这两个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知乎用户 陈晓柏​ 发表

细思极恐。

供销总社作为一个商业性质的国家部级单位,其实就是一个大型的国营集团公司。具有零售,物流,和公共功能。

它 2021 的营业额居然有 6.26 万亿人民币,同期汇率即 1 万亿美元。要知道 2021 年中国 GDP 总量才 17.7 万亿美元。

对比其他商业巨头在 2021 年的数据。

零售业榜首沃尔玛 5728 亿美元。亚马逊 4690 亿美元。苹果 3658 亿美元。三星 2443 亿美元。微软 1681 亿美元。京东 1475 亿美元。阿里巴巴 1329 亿美元。家乐福 860 亿美元。

供销总社营业额几乎是世界排名第一的沃尔玛的两倍。

而供销总社的利润是多少呢?2020 年营业额 5.3 万亿人民币,利润 518 亿人民币,利润率为 0.98%。(源新华网 - 人民日报

沃尔玛 2021 营业额 5728 亿美元,利润 140 亿美元,利润率为 2.44%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供销社不以盈利为目的。

你可以说供销总社经营不善,或者有国企的通病,贪污也好,编制臃肿沉疴,所以利润率低。但是我要提醒你,如果供销总社可以作为一个国企上市的话,其估值最少在 1 万亿人民币以上,覆盖了中国基层人口并具有完善的供销及国家背书的物流系统,最终市值超过 2 万亿也很正常。想要盈利实在太简单。

但显然供销总社不能上市,否则就无法保持其性质,被迫走向垄断盈利。

这个藏在国家背后的利维坦,拥有两倍于世界 500 强首位企业的夸张数据,真正世界第一的销售额。仅以微薄的利润,维持全国基层的经济循环,蓬勃生长。想想其他几个盯上这块市场的资本家都做了什么恶心事。

尼玛,还是社会主义好。

(坐标欧洲,非润,阴阳怪气者必曹雷劳某,勿谓言之不预)

知乎用户 刘四两 发表

供销社出现就是为了难以取得原料和销路的企业提供方便。进而加强国家控制.

知乎用户 邢永伟 发表

一些人啊,看了点历史,就把历史的沉渣翻啊翻,看到供销社三个字就 ptsd 了。可能换个名字他们的病就好了。就像感恩节,你看,感恩诶。感谢印第安土著奉献的生命。

知乎用户 馍头摸摸头 发表

这事还得从头说:

供销社全称为 “供销合作社”,其前身是合作社。所谓 “合作”,就是在生产力不发达、物资匮乏的年代,松散的个体劳动者进行互助的组织。

1922 年 7 月,江西萍乡的煤矿重镇安源,时任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教员的青年毛泽东,来这里领导工人运动,建立了一个 “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

这是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合作社,也是供销合作社的起点。掐指一算,有近百年的历史了。

最早的供销社

在接下来的革命战争时期,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合作社有了进一步发展,成为重要的经济组织。

那时候,农民辛苦生产出来的东西,如果自己拿去市场卖,容易受剥削,而有了合作社,就可以对农民进行保护。

合作社把土特产收集起来,集中拿出去换取所需的生活用品,相当于一个物资流通的中转站。

1948 年 8 月,石家庄,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当选华北人民政府第一副主席的薄一波,在讲话时第一次提出了 “供销合作社” 这一名称。

他说:“必须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地普遍组织供销合作社,这是把小生产者和国家结合起来的一根经济纽带。”

彼时,分散的个体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 90%,必须通过合作社,才能向集体化的方向发展,所以在建国初期是非常必要的。

1949 年 3 月,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说了一句话,“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要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而学习如何办好供销合作社,恢复国家的正常生产和商品流通,就是建设新世界的重要任务。国家派了大量优秀的干部,到基层去组建供销社。

各类商品集中在供销社

到 1952 年底,全国已有农村基层供销社 35096 个。从城市到农村,各级社的商品零售、批发、农副产品采购机构达 28 万个,形成了一个遍布全国的合作社商业网络。

供销社的作用,一个是供,一个是销。供,就是供应,比如合作社给农民贷款,帮助他们购买生产资料,如牲畜、农具、种子等。同时,在农业生产完成后,提供推销的支持。

本质上,供销社发挥了资源配置的作用,可以组织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物资流通。比如 1951 年,在中华全国合作总社领导下,把东北地区的粮食、豆饼等运往华北、华东;同时把华北、华东地区的布匹运往东北,补充和满足各自所需。

1956 年,全国供销合作社第一次先进工作者代表会议在北京召开,毛泽东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接见了与会代表,合影留念,足见对供销社的重视。

领导人与供销社先进工作者合影

初期,供销社采取的是自愿、互利、平等、民主的原则,是一个比较良性的组织。供销社还不能包办农村一切商业,主要供应销售主要的产品,个体商业和农贸集市也存在。

随着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供销社的地位进一步提高。如今沣西新城所在地,有一部分是原长安县区划,根据县志记载,1956 年改造私商时,就把一部分私商人员分配到供销社工作。

进入到 1958 年后,农村走上人民公社化道路,集体化生产,分配式消费,供销社便从之前的服务性商业组织,变成了资源管理机构。

供销社的兴衰,与 “统购统销” 制度紧密相连。

建国后,工业建设的需要,城市人口的扩张,对粮食的需求增大。为保证供应,1953 年颁布了《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决议》,根据陈云的意见,由邓小平起草。

也就是说,粮食不能自由流通,由国家定价,从农民手上收购,再定量供给城镇家庭,这就诞生了粮本、粮票。

因为生产力水平低,物资匮乏,为了养活人,又要进行建设,采取由大家长统一分配方式,是为计划经济。随后,统购统销扩展到棉花、纱布和食油等商品,最多的时候有 200 多种农产品。

而要搞统购统销,就需要体系化的组织来执行,供销社就是重要的一环。比如,粮食在粮站;布、油、棉等在供销社;肉、鸡蛋等在食品店。

凭票供应

随后,自由市场取消,城市与乡村之间不直接流通,由供销社来完成。这样一来,可以用低价收购产品,维持城市人口的低成本生活,进行工业积累。

供销社取得了在乡镇农村市场的垄断地位,成为唯一的 “购物天堂”,老百姓在这里买生产用的农具、种子、化肥,以及生活所需油、盐、酱、醋、茶等。

由于物资短缺,供小于求,很多东西得凭票购买,售货员在无形中拥有了一种权力,有些人不是把顾客当上帝,而是认为自己是上帝,时有矛盾发生。

那时候也没有现在精美的商品包装,按斤论两买,全靠售货员手上的那杆秤。售货员是当时很拉风的职业,也是婚恋市场的 C 位明星。

有网友回忆说:那时候,谁家闺女小伙要是嫁了、娶了供销社的员工,在街坊邻居间都能挺直腰杆,成为那炙手可热、人人吹捧之人。

热闹的供销社场景

农副产品通过供销社销往全国各地,同时也催生了换购,农民用自产的麦子、茶叶、鸡蛋,到供销社换购商品,在当时非常流行。

在这种特殊的体制下,供销社本着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对老百姓的生活做了很多贡献。

尤其很多农村地方,交通不便,运输工具也缺乏,要把生产资料和消费品送到农民手里,需要供销社的工作人员自己出力运送。

就像这几年的共享单车一样,供销社要解决的是 “最后一公里” 的问题,就是把物品从镇子送到村子。很多工作人员背着背篓,来回在山路上,被称之为 “背篓精神”。

1965 年,有一部电影叫《红色背篓》,讲的就是北京周口店供销社的一名负责人,为了方便社员购买东西,和同事们轮流用背篓送货上山,一年四季,从不间断。

电影《红色背篓》剧照

对了,这部电影的导演叫史大千,和陕西也有一段缘分。拍《红色背篓》时,他在北京电影制片厂,1973 年,调入西安电影制片厂任导演。

他的儿子史晨风、史晨原,也在西影厂,80 年代与导演周晓文合作,拍摄了创造拷贝数纪录的电影《最后的疯狂》。那时还没有票房概念,因为电影也是统购统销的,按拷贝计数。

进入改革开放时代之后,随着经济形态的市场化转变,供销社的垄断地位受到了冲击。

最先还是从农业开始。1978 年 11 月,安徽凤阳小岗队的 18 个农民冒着风险,偷偷将集体耕地承包到户。这件事曝光后,引起领导层重视,一场农村经济体制的变革由此开始。

到了 1981 年底,全国农村 90% 以上的生产队都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这年 10 月召开的农村工作会议,认为包产到户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

第二年的 “中央一号文件”,即《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正式肯定了土地的联产承包责任制,结束了包产到户 30 年的争论。

土地承包后,农民有了更大的自主权,产品也更加丰富,这时候再按照供销社的定价标准去统购统销显然不合时宜。低价格让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抑制,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发展。

1982 年,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与商业部合并,成为商业部内的一个局级单位——供销合作管理司,作用削弱。

与此同时,从 1978 到 1984 年,全国集市的数量从 3 万多个增加到 5 万多个,成为商品贸易的主场地,供销社已不再是那个唯一的买卖场所了。

八十年代初的集市,西影厂电影《六斤县长》剧照。

而农副产品开始大幅增长后,无法在本地消化,农民长途贩运开始出现,促使农村个体工商业的发展。以前是靠组织来买卖东西,现在自己可以做选择,这就是市场化。

到了 1984 年,国家统购、派购的农产品由过去最多时的 180 多种减少到了 38 种。1985 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终结了持续时间长达 32 年的统购统销制度。

人们购买商品再也不用凭计划、凭票证了,供销社独一无二的 “尊贵” 地位消失。当村镇的个体户越来越多,以前的供销社渐渐被许多小卖部、批发部和之后的超市代替。

而为了求生存,基层的供销社开始分包给个人,比如农机、消费品、种子等,由个体户来分类承包经营,体系化的供销社瓦解。

进入 90 年代后,随着市场机制的逐步完善,供销社的困局进一步加大,出现了巨额亏损现象。1993 年 1 月—8 月,全系统基层供销社亏损 13.54 亿元,面临着 “生存危机”。

但是供销社又不能完全取消,在涉及一些国家重要商品的储备,灾害救援时的物资调配,以及组织规划农业生产上,它还是有自己的价值,关键是如何进行改革。

1995 年,《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的决定》发布,重新恢复了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但不再是像以前那样面面俱到,重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中国最北的供销社

供销社又恢复到最初服务农民的职能上来,变成一个商业平台组织。比如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原料化肥,供销社承担着 70% 左右的供应量,可以保护价格。

随着经济发展,农村对电视机、洗衣机、打米机等大件的需求增多,供销社也做起了这方面的生意,在全国寻找便宜货源,然后销售给农民。

到了 2000 年底,供销社结束了连续 8 年的亏损局面,实现了扭亏为盈。

供销社的经历,有些像邮局,虽然有了快递公司的竞争,但是在服务基层方面,还是邮局网点最全,能照顾到最多数人,同时也能承担国家性质的职能,不可或缺。

2005 年,“十一五规划” 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17 年 10 月,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而供销社作为长期服务农村的社会组织,有着更大的责任,也有了施展的空间。

供销社的一大任务和方向是建立 “新网工程”,就是利用传统优势,建立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包括生产资料经营服务、农副产品购销、日用消费品经营、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四大网络。

全国各地的供销社由此形成了系统的经营服务网络,为各地的农产品 “买全国、卖全国” 提供了条件。

互联网兴起后,供销社也搭建了为农服务综合平台、电商运营平台、融资平台、村社共建平台等多个服务平台,能快速、有效地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服务。

尤其是在扶贫攻坚过程中,供销社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华全国供销总社旗下中国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搭建了 “扶贫 832” 平台——“832” 是指我国 832 个国家级贫困县。

832 平台最近的活动

平台相当于一个专业的线上商城,帮助贫困地区农副产品的网上销售。

知乎用户 乌麻布​ 发表

供销社一直存在啊,我还在它下面的一个工作短暂的干过一个月呢。

就你不知道不代表人家不强知道吧,供销社虽不比当年,但是如今依然是个庞然大物,部级单位。

说白了,现在为什么要恢复供销社网络啊。

唉,说出来都是泪,当年我创业的时候,那都是几年前的时候,那时候其实我就知道这个消息了,我那个项目和这个事情还多多少少有点关系。

所以说,这个事情是上面早就想好安排好的。

为的就是拖个底而已。

就今天能产生这么大争议我是没想到的。电商干死了多少夫妻老婆店啊。

淘宝没有增加就业,反而降低的就业,本质上就是一个大学生开个淘宝店,然后挤死了 3 个夫妻老婆店。

这话可不是我说的。刘强东说的。

这事都多少年了,我怎么没看着给这些小店叫屈的。

怎么供销社这刚刚开始,就跑出来这么多义愤填膺的?

而且这群人就是不顾事实,不管青红皂白,上来就计划经济,上来就历史倒车,有病吧都?

华润万家去过没?华润集团下面的超市,怎么了吗?

中化集团下面的 MAP,好好查查做什么生意的,怎么了吗?

说句实话,我不知道怎么就对供销社这么敏感了?太搞笑了吧。

说白了,现在全国供销体系就是需要有一个托底的,保证供销体系的稳定。

不要求它赚多少钱,也不需要它产生多大的价值,关键时刻有用就行。

我当年中粮干过,有一年食用油大涨价,我们就是平价放量啊,能赚的一分都没有赚到。

这就是国企的意义和作用啊。

有些人就是憋着坏呢,偏偏还有傻子上当……

知乎用户 王大兴 发表

供销社最早来自于日本的消费组合。拉萨尔社会主义的影响下,片山潜等人在工人中建立消费组合组织,由统一的购买生活用品方式取代工人群众单一的购买方式。降低工人们的生活成本。战后又发展到市民的生活协会。协会成员生活生产互助。日本的消费组合传入中国后成了供销社。因为有实际意义,所以还存在。中国的改革从头到尾都是学日本。为什么不让供销社存在下去?

知乎用户 王又王 SXY​ 发表

我说一种现实情况,不知道是不是普遍的。

一、关于种子,我老家这边是小麦和玉米两种农作物,所以也就是这两种农作物的种子。

1、小麦种子,最近这些年是统一拉到了村委会,大概五十斤的包装,然后各户根据需要购买,可能是推广的种子,也不是强制性的,如果不喜欢这个品种,可以单独去其他地方购买,一般是乡镇,本乡镇驻地村,或者隔壁乡镇驻地村。

而且,有的农户,还会使用去年收割后的小麦,筛选一下,当做种子,或者部分,或者全部。

2、玉米种子,品种也很多,并未统一拉到村委会,这个是小袋十斤左右的包装,可以购买的地方有很多,在农村的商店就可以购买,这个商店就跟超市差不多,算是小超市,生活日用品很齐全。

而且一个稍微大一点的村子,比如说两三千人,会有好几个商店,有的店面不大,门头上也挂的是超市二字,有同质化超市,也有经营侧重点不一样的超市,并不是说到任何一个超市就能买到玉米种子,但两三家问题不大。

如果追求品种齐全的话,还得要到乡镇驻地村。

我村太小,唯一的一个小超市也关门了。

二、关于肥料,这个东西是有个体经营的,隔壁村有,我村也有;而且隔壁村的肥料是跟小超市连起来的,前面是日用百货,后面的院子棚起来,就是肥料仓库;什么时候浇水施肥了,可以直接去他们家拉肥料,电动三轮车,家家户户都有。

当然,肥料最全的,还是乡镇驻地村。

十多年前,还有人开车拉着肥料,绕着各村转悠卖肥料的,现在看不到了,可能是被挤兑没了。

三、至于小麦,玉米的出售,十几年前,是统一拉回家里,过段时间再出售,近几年,有的已经不进家门了,在地里收割完以后,直接拉到附近的粮站,或者收粮的地方。

对于拉到家里的粮食,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人开着一辆大车挨个村转悠,收粮食的车,能装一万多斤吧。

以前是自己就跟牛马一样手脚并用拉着小车,然后一些农户买了农用三轮车或者拖拉机,接着因为农民工很多了,种地也成了副业,许多工作都开始雇人了。

比如:收割是联合收割机,都是这样收割完的;把种子种进去,犁地,都是雇人用机器完成的,我老家也有一个农用三轮车,好久没开过,快成古董了,雇人拉回来,或者不进家门,直接就卖了。

四、农药,我村没有卖的,隔壁几个村都有,好几个商店有卖的,门头上的牌牌也是超市二字,店里的日用百货也是一应俱全,有的店还能收发快递。

连同喷农药的药壶也准备好了,在这家买农药,免费使用药壶;不过现在,好几家连着片的耕地,已经有了雇小飞机打药的趋势了,不再愿意自己背着药壶下地了。

而且,有时候,买农药,会从网上买,便宜些,直接送到村里。

五、我这边种副产品的不多,一个巴掌数的过来,开厂子的比较多,食品厂,塑料厂,养殖场。

这边,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里,已经感受不到 “供销社” 这三个字的存在了。

但年长的人,还是有记忆的,是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而且社的概念改头换面,变成了一个个超市,商店,也算是与时俱进了吧。

现在重提这个概念,可能是考虑打算加强一下组织管理吧。

可能会存在,一些村子超市的门头牌牌改一下名字,再改成供销社,或者直接新建一个,形成一个垂直的管理体系,嗯,有这种可能性。

一些人认为要重回计划经济了,可能是因为这个名词是计划经济的产物,然后由此联想到那个时代,这一点可以理解。

至于会不会回到过去,布吉岛。

知乎用户 伦伯懒 发表

租赁供销社的办公室用了一段时间,了解点供销社的皮毛

1,各地的供销社在当地是非常非常大的业主,许多大楼的产权都属于他们

2,供销社对于农业方面的控制力很强,从农产品,茶叶,化肥等等方面,都很厉害。

3,供销社也曾经想努力的发展线上业务,上线了类似 “供销 e 商(具体名字忘记了)”,想整合各地的特色产品,而且北京总部也大力拨款到各地来做电商业务,可惜啊,操作的人和执行的人都想没经验,就做了农产品整理,上架,展厅展示等功夫。

知乎用户 哎呀 发表

年纪大的人爱怀旧,爱追忆青葱岁月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大多数人的认知是非黑即白的,我觉得中国特色道路就在于寻找计划和市场的一个动态平衡点。

知乎用户 陟升皇之赫戏 发表

我就是供销体系的,没那么复杂,所有国企都要改,改不过来就得死,各地数一数二的超市哪个不是国企背景,不缺供销社的职能,化肥厂也在基层战略布点,大部分化肥厂也是国企,就算不是国企,上游原料钾肥尿素厂必是国企。就当是供销社最后一搏…

知乎用户 关山月 发表

其实我们国家一直是双轨制,或者说两个制度都在运行。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作为在基层工作多年、和菜农、养殖户、副食品种植户打交道多年的银行从业人员来说一说:

举双手赞成供销社的成立!

农民是最没有抗风险能力的,天灾人祸就不说了,作为生产者,自己连议价能力都没有,你们以为的菜一公斤多少钱多少钱,实际上菜贩子下来收菜是按亩收的,一亩地多少钱来收,最怕遇到自己种的几个品种区域性大丰收,因为菜很特殊,没有谁家天天吃包包菜或者天天吃西蓝花,但保质期又短,放地里多几天长老了就没人要了,所以丰收就意味着区域性的市场范围内消化不掉,价格就特别低,经常性比成本都低,这个时候怎么办?正常的做法就是全铲了,直接种下一批菜。

丰收的种类,菜贩子连来都不来,就是收也就收几个关系近的,你说自己拿去路边卖?城市周围最近的蔬菜种植区域一般离城市少说二十公里起,先不说这个运费和路边摊行为,一般一个菜农家里就那么两三个劳动力,你让谁出去干这事儿?一去就是一天。

说说菜贩子,其实叫菜贩子也不准确,应该是二道贩子,因为他们只要有渠道,啥挣钱就拉啥,能干二道贩子的,没一个年净收入六位数以下的,大一点的七位数起,钱从哪来?无外乎低进高出。

我问过很多次本地农民,为啥自己乡上村上不出几个人组织一下干贩子的活?人家用关爱儿童的眼神看我:银行这么挣钱为啥不都去开银行?

要从业是有资格认证的,不是这个从业人员你连门朝哪开都不知道。

但是有了供销社就不一样了,供销社每年发行收购价,需要什么菜、价格是多少早早地确定好,不会让菜农盲目去种植,造成某一类菜产量过大导致市场消化不掉,说白了,就是公私结合,把菜篮子的决定权收归国有,把副食品价格打下来。

因为多年的市场实践证明,自由蔬菜市场,既没让老百姓的餐桌得到实惠也没让菜农得到实惠,实惠都让区域内极少数的贩子得去了。

顺便说一下家门口的菜店,看着是做生意,实际是挣工资,这样的菜店基本上菜价(高端有机蔬菜除外)早就限制的死死的,最高能卖多少钱定的特别严,过了线一举报罚款力度你都想象不到。

知乎用户 小二上酒 发表

题主跟这何不食肉糜呢?包括那些看见供销社仨字就觉得天塌了的人,你们到底知道供销社是干嘛的吗?不知道就去附近乡镇农村转转去,跟这玩什么玄学清谈呢

知乎用户 大恐龙 greatdino 发表

市场弱势地区,地价下降,投资涌入,提升经济,只是我国还没这套土地买卖机制,所以才会这种扶贫机构的存在,此外物流成本畸高,地方保护盛行,也需要一个垂直系统打破地区障碍提供财货,再就是战时配给制度的需要. 总之现在存在意义已经不大,历史遗留而已.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有一亲戚曾在供销系统工作,工作地北京。

二十年前,家宴送他就职,本人才知道原来供销社一直都存在。

后来,几次碰到,才知供销社在全国物资供应上依然重要、重权… 特别是边远地区。

再后来,他进去了。才理解为啥每次回乡,他都悄悄地进村、打枪的不要,地方政商请吃攀附的太多了,多到他怕… 可惜,最终还是没守住。

知乎用户 王攀 发表

可能要打仗了,到时候物资供应就靠供销社。

知乎用户 隧道 发表

艹,和农村农业事业部抢饭碗

知乎用户 枪炮与玫瑰 发表

我们单位垄断了 200 多万亩地的棉花出售,农资供应,番茄酱出口,还有一整条街的商铺,年销售额不低于 50 亿

知乎用户 回老家结婚 发表

不为什么,世界又不是围着你转的

知乎用户 路漫漫其修远兮 发表

那么在现阶段国家重启供销社有哪些积极意义呢?

意义一:稳定物价,保障百姓基本生活物资供给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无论是发生自然灾害,还是疫情、战争等不可控情况的发生,百姓的基本生活物资的供应都将会成为一个严峻的挑战。

试想想,如果当一个国家遇到天灾人祸、突然爆发战争,那么市场行为将大概率偏离预期,社会的物资供应、安全稳定都将受到影响,百姓的基本生活物资也会受到影响,这将严重影响到普通百姓的生活,资本逐利的本质将会将损失通过各种方式转移到老百姓的身上,近几年,各地都发生过哄抬物价的事件,根本原因是因为有部分企业借疫情防控之机囤积居奇、捏造散布各种涨价信息、哄抬价格等造成的。这些行为严重影响了当地大众的基本民生,甚至可能会影响到国家的整体发展。

个别地区经常出现物资紧缺,导致物价上涨更让我国意识到了完善供应链的重要性。而要完善市场供应链,重新启动供销社我认为非常有必要,供销社重启后将在全国建立很多合作网点,而且搭配国家现有完善的邮政物流体系,能够保证物资流动的畅通。

供销社是在全国供销总社领导下实行物资统一调配的系统,供销社的上级机构不以盈利为目的,一旦发生天灾人祸、战争,在关键时刻,供销社的系统将可以有效起到保障物资供应、稳定物价的作用。

虽然供销社是 “自给自足”、“配给制” 模式的标志。

但供销社的重建,更深远的意义在于构建 “双循环” 的新发展格局。

意义二:构建完善的全国供应链统一大市场

供销社目前主要服务对象还是广大的农村和乡镇,收入来源主要是农资销售(化肥农药农机产品)、农副产品购销(流通)等等。

供销合作社的本质在于 “供” 和“销”,流通顺畅是供销合作社的重要职责。

全国重启供销的目的就在于要求供销社积极聚焦自己的主业,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积极功能,尽快推动全国建立统一的大市场,构建覆盖全国的完善供应链系统

截至 2020 年末,全国供销社系统的连锁配送企业有 6697 家,拥有配送中心 10802 个,发展连锁、配送网点 83.2 万个。

这 83.2 万个配送点覆盖形成五级体系:省←→市←→区(县)←→乡←→村,完全破解了以往农产品流通产业链长、流通环节多、上下游高度分散等弊端。

全面重启供销社后,国家扶持建设,全国的供销配送网点将会呈现几何级数的上升。通过国家数字经济的赋能,将有力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和区域壁垒,提高了要素资源的配置效率,最终实现全国统一的大市场。

意义三:打击寡头经济,切断市场垄断

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的经济发展,民营企业的发展可以说是越来越好,但是却同样在诸多领域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形成寡头经济,进行市场垄断。

对于国人来说,垄断这个词汇再熟悉不过了,与我们的生活最息息相关的行业几乎都充斥着垄断,比如通信、电力、铁路、烟草等方方面面,不胜枚举。

事实上,经济上的垄断权力已经渗透到国人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影响着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寡头又总是与垄断相伴而生,如形随形。

比如线上寡头经济体,我们熟悉的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等,线下的则是沃尔玛、永辉、大润发、家乐福、盒马、华润万家等。已经形成寡头垄断的行业的利益既得者,是不会允许有新的企业来分享他们的利润的。

这些寡头经济体掌握(甚至可以说 “垄断”)了老百姓日常生活必需品的供应渠道。还记得前几年双十一的二选一事件么?

供销社的东山再起,除了可以配合以后的乡村振兴,其内在驱动也在于打击经济寡头,切断掌握民众基本生活物资的资本垄断。

意义四:应对未来不确定的世界局势

现在世界的大环境很恶劣,美国的经济衰退已经 100% 注定,所以美国现在千方百计想要把中国一同拉下水,以此破坏中国现有来之不易的安定局势。

经济制裁、俄乌战事、朝韩军事情况紧张、佩洛西访台等等,未来还不知道会有怎样的手段会出现。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很难再维持现在的韬光养晦的日子。

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美国就会主动挑起与中国的战争。

因此,现在全面重启供销社,建立完善供应链,掌控老百姓基本生活物资的绝对话语权,未雨绸缪,为未来的战时作准备。

意义五: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供销社的主要市场在农村,成立的目的也主要是为了更好地为农村服务;供销社的重启不仅能够为广大农村提供更加丰富的生活物资,降低人们农村的生产成本。

如果农村的物资供销、收购体系只有市场行为,没有政府 “有形的手” 在把控,则会存在很大的风险。

更关键的是随着供销社的重启,借助国家数字经济将有利于带动农村各种物资的外销,帮助农民创收,带动农民收入的增长,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供销合作社是覆盖最广泛、体系最完整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深化改革有利于完善农村经济、家庭经济、合作经济、国有经济等组成的中国特色的农业经济体系。供销合作社一头在农村、一头在城镇,深化改革有利于畅通城乡资源要素流动和平等交换,形成城乡统筹联动。一旦这样的关系网建成,不仅城市居民可以享受到更多的服务。与此同时,广大农民也能够获得更多的利益,不用再担心自己辛辛苦苦种植出来的农产品和农副产品卖不出去了。

2022 年,供销合作社系统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握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提升为农服务能力为根本,着力深化综合改革,着力做强做优流通服务主业,着力提升社有企业发展质效,着力推动基层社建设扩面提质增效,加快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综合平台,成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新贡献。

路漫漫其修远兮:供销社火了!你记忆中的供销社?重启的原因与意义何在?

知乎用户 momo​ 发表

整合变成巨无霸,整合利益,铺后路,万一。。。重开粮票,总比来个姓李的好

知乎用户 山沟里的老农民 发表

屁股思考永远是对的![捂脸][捂脸] 商品流通是有成本的,弄供销社就降低成本了?最后一公里就打通了?大手笔补贴供销社造成市场混乱,低成本的民营个体退出市场,补贴只是一时,放成本高起时,受苦的又是农民了!类似互联网经济的打法,控制市场收割消费者韭菜!

这将是将百姓往绝路上逼,控制终端后开始吃拿卡要生产厂家,扰乱市场经济秩序是必然,把实体经济彻底搞垮的节奏!

知乎用户 林日升律师​ 发表

必须的资源比较稀缺的时候,建立比较公平的分配机制很有意义,所以,大家推理一下。

知乎用户 树氲 发表

私营渠道会把过剩的牛奶倒掉,而供销社则会把丰年的大米买回来做储备粮。




供销社的存在,是因为他对人民很重要。

第七次人口普查指出,目前我国乡村人口大概还有五亿。五亿的人民。

假如把这五亿人民看作一家公司,那么他们就是一家极为分散,没有采购部门和销售部门的公司。

而我们知道,公司是不能没有采购和销售部门的。


供销社的定位——公营渠道

在体系学里面,一个体系不可缺少的要素有以下几个:

  1. 转化【过程】(对于乡村来说就是居民)
  2. 隔绝负面影响的【壳】治安警力等)
  3. 与外界交流的【渠道】(私企、供销社)

作为渠道而言,私营企业由于具备盈利特性,因此是可以自发生长的。

那对于那些不盈利或者少盈利的重要流通渠道呢?(例:农民看天吃饭,但出现天灾的时候,主粮绝收,就会形成粮食危机。这个时候私企形成的渠道由于趋利性就可能囤积,不实现渠道功能。)

这时供销社就出场了。

即使某些供销行为利润极低,供销社仍然会基于核心体系价值(维持人民的生活需求)去进行供销,从而降低外界环境对于人民生活的影响。

(体系学视角:外界环境是波动的,体系需求是稳定的,体系学的核心取向是优先考虑体系生存的基本需求,而资本思维则是优先考虑盈利而不是其他成员的低利润需求。)


供销社的规模效应和双向推动作用

前面我们提到供销社干的是低利润甚至无利润的供销工作,那么供销社在其中有什么优势呢?

规模效应。

我们个人买一瓶可乐,那是零售价;供销社买一亿瓶可乐,那是集采价。比如医疗集采就大幅度降低了医疗成本。

规模效应使得一些本来无法自我闭环的供销行为变得可以稳定运行了,因此供销社是一种管理上的优化。

供销社的本质是一种【渠道】,而渠道的作用就是传导输入和输出,也就是【接收外界影响】,以及【对外传递影响】。因此供销社对乡村经济存在双向的推动作用:

  1. 对外销售农村产品,连接乡村层级和城市层级的流通,推动乡村产品的销售。
  2. 对内推广先进技术及设备,连接先进技术与乡村生产,推动乡村生产技术的发展。

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其中一个关键就是供销社发挥出渠道作用和带动作用。最近供销总社也在招人,各位有志青年不妨一试,为发展乡村经济贡献一份力量。

知乎用户 along1900 发表

战争状态下保障基本物资供应

知乎用户 有点困​ 发表

就说最简单的一点,供销社曾经有着千万人级别的职工,冲着他们的待遇和养老金问题,供销社就不可能消失。

知乎用户 邹叔的任性​ 发表

1.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是国务院领导的正部级单位,实行理事会主任负责制,是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全系统供销合作社乡镇覆盖率 95%,旗下企业 2.1 万个,去年销售额 5.9 万亿元,利润 468 亿元,资产 1.6 万亿元。

2. 供销合作总社成立于上世纪 50 年代,是全国供销合作社的联合组织。

3.1995 年 2 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恢复成立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组建方案》的通知明确,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是全国供销合作社的联合组织,由国务院领导,设立理事会、监事会,实行理事会主任负责制。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确立了正部级单位的属性。

4.2011 年,中国供销集团以 960 多亿元的营业收入名列中国企业 500 强第 83 位,在中国服务业 500 强企业排名中名列第 31 位,这是供销合作社系统企业首次入选中国百强企业。

5.2017 年,国务院副总理汪洋表示,要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全面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切实把供销合作社打造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

6. 供销合作社是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主阵地在乡村。

7. 供销合作社要:指导全国供销合作事业发展,根据授权对重要农业生产资料、农副产品经营进行组织、协调和管理,参与国际合作社联盟以及相关国际组织的事务等等职能。

8. 目前,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内设机构 14 个,监事会内设机构 1 个,下辖 15 个直属事业单位、15 家主管社团和中国供销集团,中国供销集团管理有全资和控股子公司 16 家。截至 2017 年底,全系统有县及县以上供销合作社机关 2777 个。明确事业单位性质的 2660 个,占 95.8%。

9.2018 年全系统实现销售总额 5.9 万亿元,资产总额达 1.6 万亿元,其中县及县以下销售和利润在全系统的占比分别达 74.8% 和 65.6%,并且房地产开发经营 2017 年营收 173.2 亿元。

10. 但实际上这里面的销售额,大多来自于会员单位,不收共销售控制,比如你在农村开个小卖部,就可以申请加入旗下企业,供销社对加入的公司没人权,没财权,没控制权,大概就剩下着一些房产 (商铺、厂房还挺多的) 收租过日子。

11. 阿里和京东颠覆了一二线的百货和商超,而拼多多是在供销社的边缘抢食,近 6 万亿的销售总额,你怎么看?

知乎用户 岩羊 87B​ 发表

农业方面的供给侧改革实体,准备为避免农产品滞销和农资产品暴利作出贡献

知乎用户 一个大镖客 发表

这个问题问的很早,问供销社为什么还存在。

因为供销社有固定资产啊,供销社、邮政、国铁下属的某些公司、清理前的解放军武警、地方国企,等等等等,这些单位就是固定资产多啊。通俗点说,就是人家有房子。

比如说我老家最大的商场,租的就是供销社大楼,现在一些年纪老的人一提起还是说供销大楼。

老是有人问哪些单位是好单位,我直说这些单位就是好单位。啥活不用干,坐那收租,谁让人家几十年前把地皮占了。不过他们很少招人,现在要招人,那就是要拓展业务,要准备干活了。

知乎用户 华尔街之哈士奇 发表

好像是穿越了

知乎用户 激动雷达 发表

大家这些年来往往会看到一些奇怪的现象,农民的的农产品烂在田里,倒在路上。城市里超市却物价奇高无比。充分说明了市场经济有优点也有缺点。 但愿供销社模式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按照市场经济的思维逻辑倒牛奶现象属于正常现象。

可是大家扪心自问一下,倒牛奶现象真的正常吗?????可能大家脑子里满脑子市场市场经济逻辑都觉得属于正常?那是因为多年来的发展经济的路径依赖导致的思维惯性所致,外加吹捧市场经济的所谓专家 “洗脑”。

中国的经济模式一直都在根据现实情况调整,不存在什么回归原有经济模式的问题。谁跟你说中国经济非得按市场经济这一套路走?市场经济如果可以促进发展经济那就用。市场经济如果不促进发展经济反而搞出社会问题那就扔。中国发展经济的初衷是改善国民生活水平。只要能改善国民生活水平能够让国民有幸福感的发展思路,都可以贯彻。真是不明白有些人老是死盯着市场经济干什么?

如果说现实中全体国民都被市场经济思维逻辑所 “绑架”。那才是最大的悲哀。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为了告诉我们一个真理。。炒股,炒股,还炒股吗。。。。不如卖大米的挣钱。

知乎用户 一壶浊酒 发表

我就问带节奏的人一句话,成立供销社的地方,有没有禁止市场竞争?

如果没有,只是多了一个集体或者国有的零售业市场主体,市场竞争机制还在正常运转,你担心个鸟啊!咱能不能别只许百姓放火,不许州官点灯!

知乎用户 时如逝水 发表

根本原因是物价上涨已经无法避免了,国家几次透露口风让大家做好涨价的准备了,

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亲自出手,从农民手里收菜,然后以成本价卖给零售端,

减少赚差价的中间商,虽然无法遏制物价上涨,但至少能稍微少涨价一点儿,减少对社会的负面影响

那些中间商断了财路肯定不开心了,疯狂雇佣水军骂这个政策,理由无非是国企垄断会导致收割,

殊不知国家垄断的产业太多,电网高铁之流真想收割你,分分钟让你痛不欲生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淘宝拼多多卖农产品或基础加工的一些米面豆子水果小食,介绍里写的就是农业供销合作社在售卖或者说来自当地农业合作社。

买的东西都还挺好的。

城市人得了实惠,农民提高了收入,不觉得这样有什么问题。

知乎用户 千里踏歌行 发表

供销社一直都存在啊,麻烦各位下农村乡镇看一下,别天天在城市小角落里敲键盘 BB 了,哦还有润出去的各位~

知乎用户 慕容屠苏 发表

转载自

@共青团中央

,侵删

供销社 “重出江湖”?实际它从未离开!

共青团中央 2022-11-05 09:35 发表于北京

以下文章来源于北京商报 ,作者北京商报

北京商报.

《北京商报》—— 一份中国与全球化的报纸; 一份商务与新生活的报纸; 一份教你挣钱与花钱的报纸; 一份关于财富与知识的报纸。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btnewsbgs@126.com

来源:微信公众号 “共青团中央”(ID:gqtzy2014)综合整理自微信公众号 “北京商报”(ID:BBT_JLHD)、“瞭望智库”(ID:zhczyj)

张旭鸿 / 摄

“当时物资紧张,集体给每家每户按人头发一定数量的布票、粮票,粮票上写着半斤、一斤的重量。”

在杨奶奶的记忆里,与供销合作社(以下简称 “供销社”)相关的回忆是一叠又一叠的粮票、布票。杨奶奶说,在计划经济时代,供销社作为农村唯一商品供应部门,一般开在集镇上,卖有百货、食品、五金、农用物资等。

10 月 31 日,此前发布的一则 “湖北基层供销社恢复重建至 1373 个基本覆盖全省乡镇” 的报道,经过多天发酵后登上微博热搜。在部分不了解事实全貌的自媒体误导下,不少网友担心这是要回到 “统购统销” 的时代。

实则不然。供销社在我国一直存在,其历史可以溯源到 1922 年 7 月成立的 “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历经多年变革后,形成了目前分布在各地的供销社。

2022 年 10 月 31 日,济南市仲宫街道仲南村终军街 44 号,一家有着 64 年历史的供销社仍在营业。图|IC photo

在市场经济的当下,供销社基层社除了发挥最开始的保障农村地区物资供应、稳定物价外,已经逐渐发展成一个包含物资流通、技术服务、农田托管等功能的综合中心。

过去

计划经济时代的集市

“那时候物资紧张,粮票、布票等一年发一次,大家凭票买东西,买完就没有了。” 家住湖北省随州市的杨奶奶说道,“不过像糖果这些需求少、供应充足的东西,购买不需要票。”

和现在大街上随处可见的超市不同,在杨奶奶的记忆里,几十年前的供销社里卖的东西很少,几乎只有日常粮油米面、农资产品和日用产品等,稍微奢侈一点的糖果都是一分钱一颗,买的人极少,“不像现在的大超市里什么都有,大家也都买得起了”。

据杨奶奶回忆,大概在改革开放前些年,国家的经济便开始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买东西也渐渐不用票了,而大街上的供销社,东西越来越多的同时,也逐渐的改换门面,只有很少一部分还保留着合作社的牌面。

在湖北省襄阳市供销社办公室的橱柜里,现在还摆着一些泛黄的粮票。该供销社办公室主任马通告诉记者,在建设初期,供销社统购统销,统计需求然后计划生产,在保证物资供应、平衡地区间物资流通、稳定物价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在国家经济发展起来、供需慢慢不平衡之后,计划经济固有的缺陷也暴露出来。后来,随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改革开放放开市场经济,基层合作社越来越少,有的也逐渐转为了个体工商户进行发展。” 马通告诉记者。

即便历经种种转化和变革,供销社也是一直存在的

供销社从中央到省、市、县、乡村分为不同的级别。最开始的供销社是大多数人印象里的挂着绿色牌子、侧重农村商贸流通的小卖部,后来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建设新农村网络工程,打造了农业生产资料、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网络、农副产品现代购销网络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四大体系,再后来又增加了农业社会化服务,即在农民外出打工的同时,供销社为农民打工,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提供耕种、仓储烘干、销售、土地流转等服务

“这样,一方面农民可以得到土地流转的收入;另一方面,供销社雇佣农村里的闲散劳动力看田,又为他们提供了固定的收入。” 马通说。

现在

已不仅是一家 “小卖部”

时间迈入新世纪,供销社早已不是一家简单的小卖部了。据马通介绍,在重点抓现代化农业服务的同时,供销社原本的四大体系承担着农资、日用百货、农副产品、再生资源的回收和销售的职能,“乡下常见的废品回收站、农产品收购点大多和我们供销社有关,即便是一些个体户也有的会挂着我们的牌子,由我们为他们宣传同时也做出一些监管”。

记者注意到,在体制变迁中,原本从中央到县级大部分供销社参照公务员管理,工作人员有编制,但是在转企改制的浪潮中,浙江、上海的部分合作社转成了企业。

据悉,目前,**全国各级供销社几乎都设有自己控股的社有企业 “供销集团”。**供销总社也在不断转型,官网显示,现在还有下属事业单位 15 家,14 家主管社团,13 家直属企业单位由中国供销集团有限公司全资或控股持有。

图片来源:中国供销合作网截图

与过去的小门店不同,如今的供销社,商品多了,形式和渠道也多了,更加注重合作和惠民。随着新经济形式的发展,供销社现在的门店也讲究线上和线下结合,价格在由市场经济决定的同时,也本着事业单位的责任,尤其在疫情这种特殊时期会更加便宜。

值得一提的是,供销社除了自己做电商助农销售,各地供销社大多会与当地的相关部门合作,对当地有需要的居民进行电商培训,让他们学会自己做电商。襄阳当地的任先生,在最开始通过当地电商产业园卖特色产品鸭蛋赚钱后,自己开了电商公司,卖自己的鸭蛋的同时也收购当地的鸭蛋,年营收高达上亿元,已经成为当地电商园的佳话。

在马通的眼里,供销社就像一个 “压舱石” 和“稳定器”,在国家的大局中找定位,一方面是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另一方面是保证所有物资百分百通达每个村。

关于供销社的功能定位,相关的政策文件其实已经表述得很清楚。根据《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章程》(2005 年 1 月 30 日,中华全国供销社第四次代表大会第二次修订)第一章第二条,对供销社性质的界定,明确了四层含义:供销社是一个经济组织;是一个合作制的经济组织;是一个集体所有制性质的合作经济组织;是一个以农民社员为主体的集体所有制性质的合作经济组织。

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教授指出,全国供销社系统现有 3.1 万家,拥有网点近 40 万个,它与中国邮政、中国电信以及不同经济成份的网点,形成纵向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等链式关系;同时也形成横向的多种类型的生态链关系。

相关数据显示,2021 年,全系统实现农产品销售额 27591 亿元、日用品销售额 14925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24.3% 和 17.1%,进一步畅通了农产品上行、日用品下行双向通道,在服务农民生产生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张旭鸿 / 摄

未来

变身综合服务中心

本次湖北恢复重建的基层供销社,是供销社服务 “三农” 的重要载体。因历史原因,在上一轮供销社体制改革后,基层社一度陷入低迷困境。2014 年,全省基层社数量仅 696 个,比最多的 1984 年的 1800 个减少 61%

根据中央和省委相关举措,2015 年起,湖北省实施 “基层社恢复重建工程”,以恢复基层社服务功能。截至 2021 年底,全省基层社总数达 1373 个,基本实现乡镇全覆盖。目前,全省已有 190 个 “综合实力强、服务功能全、与农民联结紧” 的基层社获评全国总社标杆社。2019 年新创建全国标杆基层社 44 个,居全国第一。“争取 2025 年全省基层社社员达到 150 万,真正实现‘农民得实惠、基层社得发展’的新发展格局。”湖北省供销社相关负责人表示。

对于网络上部分网友担心的 “统购统销时代”“做大垄断” 等问题,马通认为并不会发生。

他表示,一来即便是全国统一的大市场,也必须有全国统一集采集购的数字化平台支持,这在目前是并没有的,即使未来有,也是基于通过集采集购降低消费者成本;二来,增加的基层社也仅仅是基层的门店,众多同类商超不会因多一家就被挤压,即使形成一定的竞争,也会是利于各大企业自身发展和消费者消费的良性竞争。

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之下,未来的供销社将会是一个怎样的存在?马通认为,未来它更会像一个 “打通最后一公里” 的“综合服务中心”。

“打通最后一公里”,是就供销社 “补短板” 的作用而来。马通提出,农产品的上行下行都需要冷链,但由于农产品成本高回收低,社会资本做农村冷链的很少,供销社正好利用中央的资金做这些东西,在田间地头建设冷库和冷链运输。“总社和省社今年来都提出了资源下沉,突出服务农村农民的属性,将政策、资金等下沉到基层社来支持发展。”

“综合服务中心”也和 “最后一公里” 的另一现状相关,当下供销社正在整合物流成为 “第四方物流”。“许多物流公司在到达乡镇最后一级快递网点的时候,由于乡镇多山等原因,并不会配送到每家每户。供销社基层社直接在当地整合物流,各大快递将自己的快递送到我们的仓储后,由我们配送给居民或统一保管要求居民自取,既为物流公司省了人力,也方便了偏远地区的居民。” 马通说。

展望未来,洪涛认为供销社最终会成长为增强农村流通组织的力量,“不容质疑的是,农村市场已经形成多元投资主体的市场,供销社网点建设应做到**‘一场多用’,并与其他不同经济类型、不同连锁业态形成相应链条关系,最重要的是实现生态链和生态圈的关系,避免农村网点和资源的过度竞争。**冷链体系的建设,正在由‘洒胡椒面’的补短板建设向‘体系建设’和‘系统建设” 转变,从而形成良好的营商环境”。

知乎用户 朴客 发表

我挺想问问从供销社到垄断这个思路是怎么出来的?

这些年供销社不存在吗?您多久没下乡了这是?就算开车经过些县道应该也能发现路边有些店铺上面写的就是某某供销社吧

至于说垄断,是超市不让你买东西了?还是小卖部不让你开了?

有些纯粹是复制粘贴的一段话在各个平台发,你说没点利益关系?闲得是吧?众人皆醉你独醒?

知乎用户 取个名字好难 发表

有财政补贴可不存在吗?

知乎用户 甘棠爱读书​ 发表

为什么不能存在?

这个年代的供销社,也不是以前年代的供销社了。

国家保障民生,一直都有一定的方式。供销社也只是其中的一个形式而已。

我们国家一直都是国企掌握基础的民生资料啊。

关乎老百姓生存的资料不能完全靠资本家来掌控吧。不然会引起社会骚乱的。

像疫情期间,很多商人囤货居奇。

我觉得是好事啊。

知乎用户 一朵 发表

共建销售渠道,真正的老百姓受惠!

省去中间渠道商的层层盘剥,真正利国利民利基础农业的举措!

举手爽赞成!

知乎用户 鸿骞凤立 发表

我姑家就是供销社的,自己开的供销社批发超市。

每天都要送货,往村里送,往山区里送,平常也有人来零卖一些东西,价格都是批发价出售挺便宜的

小时候跟他们一起送过货,早上六点开始,送到凌晨一两点钟,每次去的都是村里的那种小卖部,可以说如果没有供销社,偏僻的地方可能就没有相对丰富的平价商品了

知乎用户 李之兴 发表

个人理解, 不知道对不对.

供销社有政策扶持, 是免增值税的, 他能给下游开出增值税发票!

普通农民当然也是不会交什么税的, 但他也没法给下游开发票啊.

这就给供销社一个市场环境下的存在的意义和保底的利润空间.

知乎用户 时习之 发表

供销社的实力还是很强大的,持有很多地皮和物业。

知乎用户 方寸山人​​ 发表

有关供销社的各类分析、言论已经太多,个人没有经历,也没有调查过,没有发言权。

想起国庆在安徽看到了一家另类 “供销社”,

或许我们还是要相信群众的智慧,

相信历史洪流滚滚向前……

不多说,上图:

或许你会说这是网红店,也对,也不对!

也许这也是未来供销社的一类形态。

所以,,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拭目以待!

知乎用户 飞牛 发表

最近供销社火了,也跟着出来很多各个领域的专家解读。

实在看不下去了,有的过分解读,有的歪解读,有的说什么国家大动作啊,什么商机啊,没几个说到正点上的。其实想深入了解,直接看最权威的报道,就可以了。

几个误解:

1. 供销社不是重出,其实是一直都在

2. 供销社 “统购统销”“做大垄断” 纯属扯淡,跟普通人没关系,也不会与民争利。

3. 说供销社适应不了现代的市场经济的,是还不了解他的实际功能

啥是供销社

供销社的真面目

供销社是联合组织,有国有企业,有行政单位,有事业单位,有社团组织,分级有县区级供销社、省级供销社、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中国供销总社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是全国供销合作社的联合组织,由国务院领导。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设立理事会、监事会,实行理事会主任负责制。目前,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内设机构 14 个,监事会内设机构 1 个,下辖 15 个直属事业单位、14 家主管社团和中国供销集团,中国供销集团管理有全资和控股子公司 11 家。

省级供销社:

省级农合联

为什么重新重视供销社的建设

政策来源:2017 年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以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为主线,首次明确提出积极发展生产、供销、信用 “三位一体”的综合合作;2021 年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再度提出开展生产、供销、信用 “三位一体” 综合合作试点。

供销社的基础功能:

1. 整合重要农产品供应链,保农产品价格稳定

2. 为农民提供农业综合服务,提升小农的现代化程度和效率

3. 通过掌握的市场渠道,销售农产品

总之是保障功能、服务功能,通过镇村级的渗入,基础设施提升,农技农资供应,企业联合,将现有的资源引导到乡村振兴规划的蓝图上,供销社建设的深入推进,是 “政府 + 市场” 手段的有力体现,是破题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供销社的终极蓝图

三位一体:“三位一体” 综合合作改革是习书记同志亲自点题、亲自破题的 “命题作文”。

三社合一名词解释:将农民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类组织融合在一起,增强为农民服务的流通、金融、科技三重功能。

直接上案例

瑞安:坚持 “三位一体” 综合合作改革 探索美镇建设助力共富新路径http://www.chinacoop.gov.cn/news.html?aid=1754668贵州打造社企融合 “三位一体” 发展模式 _ 经济参考网 _ 新华社《经济参考报》官方网站

知乎用户 听月上官 发表

问供销社为什么还存在的,其实是有两个印象与事实存在偏差。

一个是,认为国营就等于计划。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供销社哪怕在计划经济时代,实际上都有很强的市场属性,只不过这种市场属性其实有很强的国营性质。

另一个是乡镇供销社基本都解散了,就认为供销社凭空消失了。但是不知道的是,很多个体工商就来自于解散的供销社,这也是为什么计划到市场为主体的转变看似突兀,实则没有发生过颠覆性的突兀性负面问题。

知乎用户 山魔王 发表

别说供销社了,当年三大社:生产互助社,供销合作社,信用合作社,这其中只有生产互助社因为生产力的发展而成为历史,你现在问供销社怎么还存在?那你咋不问农村信用合作社为什么还存在呢?并非那个时代的就都是错的,像当年的信用社如今都成了独当一面的地方银行业机构了。当年的供销社现在可是在幕后承担物资给配调配的大任,听说过 “中华供销总社” 吗?中字头的,牛的一批,你的生活里处处都有它的身影!

知乎用户 一粒沙子 发表

有很多农业从业者表达了对合作社的支持,当然也有国家领导和农业学者的支持,都说明了纯粹走民营路线不能解决农民农村的问题,政府参与,公私兼顾是个思路,衷心希望农村发展的更好,农民更富。当然肯定有挤出效应,本来食堂要采购别人的,现在改供销社了,跟现在拼多多美团抢超市生意一样,但供销社对农民意义更大,农民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作为农业链条上人数最多的人应该让他们有钱赚有钱花,不用担心粮食烂在地里,不用担心化肥太贵,农药太假,让农村土地、资源生态、资源文化资源变成钱包,这是最大的政治。当然有人不满,这是正常的,改革就是利益的重新分配,农民拿大部分,供销社干得好也拿一小部分。而且后面还有大招,就是农业农村的现代化,从农产品(第一产业)扩展到农产品的加工(第二产业)农村服务业(第三产业)都需要供销社这个工具,需要巨量人力财力,这是民营企业无力承担的。

知乎用户 呼延无伤 发表

还好啦,供销社应该再多一点,至少猪肉涨到舍不得吃的时候,骂骂供销社,不会像骂黑心资本家那样被人怼穷鬼不配活着。

知乎用户 踏春幽情蝴蝶巷​​ 发表

供销社,是啥?

这几天,供销社突然爆火,先是《湖北日报》发文,说是 “湖北基层供销社恢复重建至 1373 个”,随即登上热搜。

紧接着,供销社概念股被点燃,仅 3 天,整个板块累计涨幅接近 15%,其中不少个股竟接连涨停,有的甚至已经收获了 “3 连板”(连续三个股市涨停)。

很多年轻人不明就以,供销社,到底是个啥?

根据官网定义,供销社是由政府引导,以农户为主体的集体所有制合作经济组织,目的是服务三农。

也就是说,供销社的经营活动,是从农民需求出发,一方面为农民提供生产资料和日常用品,另一方面,从农民手中收购农副产品,来供应城市和其他领域。

在过去物资短缺的年月,供销社按照计划,向农民提供物资,想买肉,你得有肉票;想买布做衣服,你得有布票;想吃大白馒头,你得有粮票,诸如此类。

后来,改革开放后,私营商户逐渐增多,加上物资逐渐丰富,供销社也慢慢淡出大家视野,不过,淡出并不代表消失,这几年,供销社一直频繁出现在官方文件中。

新时代下的供销社,属生活超市范畴,油盐酱醋、鸡鸭鱼肉,这里一应俱全。

火锅餐见了解到,北京某供销社除了一些生鲜农产品之外,还提供手机维修、理发等服务,有实地体验过的朋友表示,“同样的蔬菜和水果,比菜市场便宜,也更新鲜;整体摆设布局,很规整,也很干净”。

国家队出手,果然非同一般。

供销社有着私营超市和菜市场不具备的优势。

首先是渠道,供销社拥有着覆盖城乡的流通网络,在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大宗农产品和各类小土产的收购方面,不可替代。

其次是组织架构,供销社拥有从上层到基层的完整的组织架构,以及国家和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

最后是社员庞大,据相关机构统计,全系统供销社社员已突破 200 万人。

不夸张地说,这是一支有系统、有组织、有纪律、有钱有粮的 “正规军”。

供销社,要革谁的命?

得承认,这个问题有些惊悚,因为供销社重建的目的,并不是跟社区超市、便利店、菜市场抢饭碗,他们主要是惠民服务来的,然而,东西好,价格便宜,就会吸引大批流量,属于典型的 “我消灭你,与你无关”。

冲到最前面受创的,一定是普通超市,那些产品无甚亮点的、价格高的小超市,非死即伤。

其次是电商,那些把农产品低价收购、供给普通居民、赚差价的电商平台,也会在这轮供销社浪潮中重新洗牌。

尤其是带有笨重前置仓的电商平台,可能会加速消亡,如果国家出手建前置仓,有各项政策加持,无论房租、人工、水电费,都有无与伦比的优势,这将对现有电商产生不可逆转的打击,同时,也将遏制资本扩张。

最后,是一些不够规范(脏乱差)的菜市场,要么消失、要么重整。

历史上的每一次改革或革命,都不是凭空产生的,也没人能阻挡历史前进的车轮。

国家战略布局

餐饮人如何顺势而为?

10 月份,供销社成热议;11 月初,河北和西安重建国营大食堂的消息,开始沸腾。

难怪有人说,餐饮圈如同时尚界,都有轮回。

但谁也没想到,大食堂的这场轮回时间有点久,竟然一个甲子还要多。

近日,火锅餐见了解到,云南凤庆县第一家国营食堂开业,引发很大关注,从官方公布的信息来看,主要是为缓解员工回家吃饭远的问题,目前也对社会开放。

当地火锅餐见的粉丝体验过后反馈,食堂素菜 2 元,荤菜仅 5 元,一顿饭下来,不超过 20 块钱,“味道还行”。

还有一些城市早已设立 “国营大食堂” 性质的餐厅,像南京,设立了 1200 个 “社区银发助餐点”,老人们拿着“助老卡” 去吃,外面卖十几元的套餐,在这里,几块钱就能搞定。

从性质上来看,国营食堂的首要目的是便民、惠民,并无意与社会餐饮竞争,社区居民也不会一窝蜂地进去吃,但尽管如此,分流、抢生意却在所难免。

餐饮人该如何应对?

1、快餐或将受创,火锅业影响不大。

对于国营食堂的消息,火锅餐见采访了数位老板,对此,他们均表示,“对火锅行业影响不大”,但一些快餐店、街边的夫妻小店以及无特色的餐厅,或将因此受创。

国营食堂的出现,主要是为改善民生,便民利民、提供保障,维持社会稳定,从基因上来讲,国营食堂的社交属性会弱,所以,对于强社交属性的餐厅而言,诸如火锅行业、宴会餐厅,不必惊慌,而国营食堂便利居民的属性,却直接对标快餐行业,一些无特色、性价比低的快餐店,可能会受波及。

2、多找供应链。

国营食堂是国家战略布局的一部分,在供应链方面,有天然优势——供销社在兜底。

国营食堂从基层、最源头采购,价格可想而知,所以,餐饮人们还要多寻找更牢靠、性价比更高的供应链,否则,采购上将失去竞争优势。

3、纳入体系,联手国营。

未来发展,不排除国营食堂扩展外延,引入更多餐饮业态的可能。

那么,社区餐饮或将重组、整合,纳入国营体系中去,又是一个 “打不过,就加入” 的方式。

届时,社会餐饮很有可能与国营食堂联手,为其输入更多从业人员、差异化产品、特色化服务等。

国营食堂发展到最后,很有可能会出现的现象是,社会餐饮的发展将靠自身创新来驱动,也即是 “社会餐饮负责创新,国营餐饮负责流量”。

到那时,中国餐饮不仅更加标准化,还更有活力,同时,一些无力创新、创新能力弱的餐饮,也将逐步消失在一次次更迭的社会浪潮之中。

写到最后

综上可知,无论是供销社的出现,还是国营食堂的出现,都是为保民生来的,这对于稳定供应和物价、保证老百姓吃饱饭,有着积极意义。

这是朝共同富裕的目标,又迈进了一步。

未来,还会出现更多的 “国家队项目”,每个行业都将重新洗牌,诸君不妨思考,你所在的行业若有改制,你该怎么接招?

知乎用户 王二小 发表

中国目前虽然城镇化发展迅猛,但农村人口依然有 5 亿人。

在经济高峰期,农民外出打工;经济低潮的时候,返乡农民仍然有事可干、有饭可吃,相当于拥有基本社保。所以,农村、农业的稳定性、韧性非常重要。

而供销社体系的存在,可以增强农村、农业的稳定性、韧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为什么不能存在?你是资卫兵吗?

知乎用户 假酒​ 发表

这个问题很好体现了知乎 er 的阶级属性

知乎用户 昭景成 发表

只要历史上存在过的东西,都不会彻底消失。在需要用的时候就会被拿出来用。

区别只在于有些人记得,而大部分新出生的人不记得而已。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供销社如果不存在,我可以打包票,一线二线甚至是三线城市,有 1/3 的人吃不到新鲜蔬菜水果。农村有一半的农产品要烂在地里没人收。

就你们网上能看到的 “助农产品”,不敢说 99%,但至少 80 以上 % 都是当地供销社帮忙协商卖出去的。

你以为的供销社还是物质极度贫乏情况下的唯一商品交易场地?

一个个看到供销社都只知道个销字,供字你没看到就不存在啊?

你但凡去农村里,甚至是小县城里的供销社去看看就知道他存在的必要性了。

知乎用户 风一样的飞子 发表

什么,还有计划生育?!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作为兔友眼中的神神,我是理解大家物资匮乏的年代留下的心理阴影,但是个人觉得也不要看见供销社和国营食堂就害怕,关键还是看他们干什么

如果是行助农惠民之实,那就没什么可怕的

假如不是,那么即使换个名字也是要反对的

知乎用户 六一 发表

你以前吃红薯叶子玉米糊叫生存,现在吃红薯叶子玉米糊叫养生。

以前吃猪油肥肉叫补充营养,现在吃猪油肥肉叫不健康。

同样都是吃那些东西,有人就懂以前吃和现在吃的区别。

换到供销社他们就不理解了,以前的生产力和物资丰富程度,与现在一样吗?

“此一时彼一时”,脱离环境条件去谈一样东西,得出的结果有多大用?

知乎用户 说不定不会喝酒 发表

因为你可以,但是中国政府不可以随便开除人籍

知乎用户 LachryL 发表

我爹是供销社的,这边供销社和之前的商业局合并了,现在下辖当地的商城集团和便利店、豆制品厂、烟花爆竹厂(主要是存放湖南进的货,节假日供应乡下的小店)和一些农产品相关的统购统销的事,我小时候去过,那时候基本就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了。

另外有的答案可能有歧义,不是说的那种农民供销社,而是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下属的事业单位。

知乎用户 仓鼠饼干 发表

方便排队抢盐?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当今之供销社一定非当年之供销社。不相信国家难道相信资本家?长远来看,一定是利国利民。

如果饭碗命脉长期在资本家手里,假如灾难来临,看到的 app 上白菜标价 50,矿泉水 100 都卖空的时候,你就会相信今日之决策是必须而为之。目前的资本家还没有漏出獠牙,但他们的本来面目不会改变,如果等他们漏出穷凶极恶的面目时,一切悔之晚矣。

人民的饭碗不仅要端在自己手里,从产出,供应,到销售也要从阿里,京东等垄断的供应端,即外资投资起家,要从资本家手里把供应链夺回来,中国,不论是房产,饭碗,最初的发展也许源于资本家逐利的性质,但最终的走向,一定要是姓社不姓资。时代也许短暂的苦了一个阶段的人民,但长远是利国利民。

在产生最坏的影响之前,把命脉夺回来,这是聪明的,但有大部分人肯定是不爽的,觉得你截获了他们的果实,但是如果不明白中国是社会主义而非资本主义,就是忘本了,应该反省自身而非状告国家。

知乎用户 sddedf 发表

发展才是硬道理。

知乎用户 可丽鸡 发表

给小资们急得啊

知乎用户 直升机爱好者 发表

你干脆这么问吧,为什么康米主义还存在?

知乎用户 亚历克斯 111​ 发表

其实这个问题,我最近也有一些思考:

为什么最近大家这么关注这件事情,主要还是怕走历史的倒车,其实不然:

第一,市场经济绝对由于计划经济吗?不对,我自己家里亲戚也有做一点小生意,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面,由于市场竞争、价格战,产品的质量越来越差,劣币驱逐良币,为的就是进一步压缩成本,或许有的人会说,现在的也能用,以前的产品质量太好了,没必要,但是,有些东西不涉及安全、人命时,大家都不会在意,但是一旦出事后就会后悔、懊恼。引入计划经济去平衡,有了国家这个隐形大手在掌舵,真的让人安心很多。

第二,有些商品,不仅关系到生活品质,更会影响国家安全稳定,国无农不稳,如果任由资本主义在各行各业肆虐,我们迟早也会走上西方国家的老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正在于此,在可控的范围内自由其实才是真正的自由,如果棋盘都被毁了,还谈何下棋博弈呢。

知乎用户 艾里博帝 发表

韩国也有农舍。

在乡土社会,市场经济不灵的。

那么多补贴,不搞集中采购,假农药,假化肥,假种子会持续存在。

在 IT 手机普及后,集中采购,统一分配(终端可以灵活)的体系可能会有优势。

看看药品集采。

其实通讯行业,集采有 10 年了,不是国家级,但是就三家运营商。

看看企业,也在扁平化。

艾里博帝

2 次咨询

5.0

30082 次赞同

去咨询

[

格沵(GERM)可口可乐联名款潮酷水杯 青春绿 390ml

知乎自营

¥83.00

去购买​

](https://www.zhihu.com/xen/market/mall/detail/1508508169244078080?mcn_card_id=1572213107291770880&source=goodsRecommend-pc&zh_nav_left=back&zh_nav_right=empty)

韩国也有农舍。

在乡土社会,市场经济不灵的。

那么多补贴,不搞集中采购,假农药,假化肥,假种子会持续存在。

在 IT 手机普及后,集中采购,统一分配(终端可以灵活)的体系可能会有优势。

看看药品集采。

其实通讯行业,集采有 10 年了,不是国家级,但是就三家运营商。

看看企业,也在扁平化。

知乎用户 Mer 发表

反对供销社的大体有以下几种: 1. 认为供销社不自由,拿出以前的黑历史企图证明供销社不好 2. 认为供销社意味着垄断会造成物价高 3. 认为供销社治标不治本,甚至会培育出新的食利集团 4. 认为 “与民争利”

我认为第一类人反对的不是供销社而是私有制,而知乎已经对这个话题有很多讨论了故不赘述。

第二类人思考问题的方式比较片面,国家垄断和资本集团垄断不同,不一定会造成高物价,参考电价。而且供销社只是个 “超市” 在市场经济下根本垄断不了原材料产出。

第四类人在很多时候都有这种想法,但我觉得在有这种想法前先考虑 “谁是民”。

我的观点和第三类人相同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供销社就是特色的一种,即 “公有私有” 并存,只要私有制还存在,它的发展不会带来社会的根本变化,反而可能出现食利集团,更加固话阶级。

在现在都环境下重提供销社是一种 “没有办法的办法” 它的出现会解决一些问题同时也会带来另一些问题。

懂哥们(非贬义)有什么高见吗?

知乎用户 极光 发表

你应该问为什么突然会火。

存在的目的很简单,那就是去做一些资本不愿意做的脏活累活。惠农也好,平抑物价波动也好,都是实打实为广大底层做事,这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

但是为什么突然会火呢?这就很奇怪,供销社这玩意也不是刚刚宣布出现的。

联想到一大波营销号水军号做宣传,又加上大漂亮这周加息。那么动机猜到个十有八九,就是鼓动那些摇摆不定的资金加速外流。

“你看,国内经济拉胯到现在要搞国进民退了,还不赶紧润?”

等大漂亮那边加息完再观察,热度就会慢慢下来没人炒作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不存在你让我去哪里玩手机?去你家吗?你给我工资吗?

知乎用户 小女子不才 发表

我秉承着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是存在即合理。

即使是一切我们认为不好不合理的都是——————既然存在就合理

任何东西都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的产出,所以不必究其为什么,它都出现了,好的顺势而为,不好的慢慢会被摒弃的,既然还存在那就有存在的意义。

问这个问题没意义,但邀请我我还回了。

知乎用户 地心引力 发表

配给制是生产力落后的社会的一种分配方式。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这个供销社没什么奇怪的,因为疫情原因,物价普遍上涨,中共方面需要稳定物价,这个只有供销社能做到

知乎用户 知乎故事会 发表

不断地炒作,是 ptsd 了?

知乎用户 随风无雨 发表

第一,任何东西存在说明社会真的需要它,说明它有存在的价值,说明它的生命力很旺盛,说明它在当今社会仍然起到不了的作用…….

第二,可能你还根本不了解 “供销社”,主要是它到底能干什么,怎么干的,干得怎么样,它到底为社会哪个群体服务最多……

第三,如果你真正与供销社有过 " 往来 “,更应该明白它存在的必要性。

明白以上几点,估计你会得到十分完满的答案,别人给你的你不一定信,但自己找到的答案你自己会信。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现在还有人民公社呢,70 岁老人免单,60 岁老人半价,都什么魑魅魍魉,听风就是雨。

知乎用户 摇头晃脑的鸭 发表

因为房地产里的水快要出来了,这么天量的水啊,最终只能有一个地方去的

现在挖个池塘,也不知道能不能起作用,但是总得做点什么吧

看过天涯 kk 的应该能明白我的意思吧。kk 当时说过的,房子不涨什么就涨来着?

知乎用户 追寻逝去的时光 发表

一堆没去过农村的键政家为五十年前的农民打抱不平呢是吧?告诉你们,现在的问题不是收你那一点粮食,是没人愿意种那一点粮食,集中起来搞供销社是必须的

知乎用户 光阴下的卡比 发表

农村里供销社一直都在的, 比如化肥种子 什么的,而且供销社在也没影响你们去超市商店买东西呀!

有人提到了食堂 , 食堂是给社区孤寡老人准备的 又不是说了有食堂 你就不能下馆子 和点外卖? 就是一个托底的作用。

农村很多产出来的东西 统购统销 这不就是供销社的作用 本来农村已经年轻人不呆了 难道让你们这些 知识分子 在下乡?

结合年初上海的疫情 就知道了 某些人 赚的盆满钵满 而很多民众 啥玩意也没吃到 肥了一部分人供销社 不就可以提供兜底了? 最不应该喷的就是你们那些 ip 是上海的 而最多的就是你们!

而且很多喷的人的论调 和 管子上面的轮子一个调调, 言语都一样呀、 你要是觉得有问题 那你把现在供销社的作用搞清楚 然后还有这次为什么强调 搞清楚了 在带着你的观点来 对线 。

-—————————–

以前知乎的大佬都跑哪去了 ,要是大佬们还在的话这个问题提出来 支持的人就会分析怎么怎么好的作用和意义 然后进行解读 ,不支持的也是分析怎么怎么 不好的作用和未来的意义,然后解读。

唉现在变成了 一个问题下面 就是对喷 阴阳怪气 和 玩烂梗了 也难怪 那些硬核答主都不见了!

知乎用户 水镜 发表

多读书,知道胡佛和罗斯福的经济政策么,胡佛是坚定的市场经济支持者,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美国饿殍遍野,罗斯福是用计划经济手段把美国带出了大萧条,所以那么伟大,资本主义周期将至,不说抄作业,借鉴学习总可以吧。适不适合,看事实需要及效果

知乎用户 31415 发表

war

知乎用户 樱井双笑 发表

我不太懂,为什么那么多人认为私营会亏本,国营就一定能赚钱?

难道是这十几年经济建设太快了太好了给了他们信心?

知乎用户 白菜好吃 发表

美国也有供销社

知乎用户 Cassiopeia 呐 发表

可能是国家知道大家爱看资畜龇牙乱叫的样子?

知乎用户 海角奶爸 发表

供销社 = 廉价超市 + 政府补贴部分高昂成本

如果华润或者沃尔玛愿意到乡下开超市,哪家政府愿意花大力气去开供销社?

知乎用户 牛有岛 发表

节奏水平真差,你先去问问为什么欧洲国家供销社都还存在?既然欧洲国家供销社都存在,凭什么中国不可以有供销社?

连特么供销社到底是什么都搞不明白就带节奏,先弄明白供销社是资本主义的产物再来问行吗

知乎用户 方白 发表

因为需求

问出这个问题,说明你不是生活在农村而且也没在农村生活过

在内陆地区的农村没有大型超市且因为整体经济条件不如沿海地区也不会经常有人因为日常生活开车跑到城区去购物

所以供销社这个东西就很有存在的必要了

它首先是个超市

同时它是一个小型农贸市场

它是一个烟酒店

它是一个五金店

它是一个土产店

它是一个批发部

它甚至还能是一个银行窗口

明白了吗?农村的供销社常常是一种复合功能存在的地方

它承载了大部分很多功能,在农村因为人口基数问题,各类消费的总额都不高,但是不高不意味着需求不存在,每一种需求都有一点,如果和城市一样,细分成独立商店,它们可能一个都活不下来。但是供销社的形式,成全了它。

多功能复合商店的属性会吸引全村的购买力,因为懒呀!如果担心买的东西别的店没有,所有人都会去供销社,因为供销社卖的东西真的很多。

它在单一品类的产品上不会多,但是它胜在品类多!

举个例子,你去供销社买巧克力,它可能只有两三种,绝不会像城市大超市一样数十种巧克力玲琅满目,但是日常生活需要的东西从柴米油盐到烟酒饮料、从锅碗瓢盆到灯泡线缆、从蔬果蛋肉到冷冻食品、从香火蜡烛到银行转账,它应有尽有~~

是不是很好玩?它没有消失,因为中国还有很多很多农村,大抵也不会消失!

知乎用户 大雨落燕山​ 发表

你在逛超市时,心里在想:这里物资多么丰富,什么都能买到,生活在城市里就是方便,就是好!
可在你看不见的地方,有好多人为了买点化肥、买点食物需要翻山越岭走上好几天。
城里开超市的老板们会去服务最基层的老百姓吗?

知乎用户 小程序 发表

供销社确实是计划经济的产物,但问题是,我们还有一半的人口,月收入不到 1000 元,这种经济状况下,确实需要计划去匹配。大家知道,联产承包责任制释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极大促进了农副产品的产出,但是农民长期是我们社会的弱势群体,农业生产利润低,农民受中间商的盘剥,农产品卖不出去等等问题广泛存在,重振供销合作社为的就是帮助农民,把他们以自愿的市场方式组织起来,共同奔更好的日子。

所以供销社的作用,就是为了民生保障来做托底。在我们不断地提乡村振兴,共同富裕,脱贫攻坚战的时候,供销社其实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他们负责对接的就是供应链的最终端。

重振供销社的目的是为了振兴现代农业,**帮助基层农户以更加合理的价格采购农资,确保农产品销售,同时解决广大农户的信贷需求。**这些目标的确针对了长期困扰农村和农业生产的基本问题。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鹏对凤凰网《风暴眼》表示,相较于企业的逐利性,供销社多了一些 “公益” 属性。如果仅凭市场手段,企业只看利益决定去哪里扶贫,那么落后地区的经济就难发展起来。而供销社则比较适合去做这些工作。

11 月 2 日晚,人民日报海外版旗下侠客岛发文称,供销社的改革之路就是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缩影,也会沿着市场化改革的路子一直走下去。至于有人担心中国是不是要走回头路,侠客岛称:咱们 “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知乎用户 可恶 and 可恨 发表

因为有的二道贩子不当人,农民需要另一个渠道走统购统销!

俗话说,牛奶生产过剩了,你资是倒掉,你社是统收后检疫消毒后让学校等事业单位,军队等把牛奶喝掉。

知乎用户 山恒以川​ 发表

很多人把供需关系的问题归结到供销社上,既无视了过去小农经济向工业时代发展的客观局限,又否定了现在物质充裕的现状。

不奢求所有人从经济学上理解问题,但是别反智就行。

知乎用户 好奇宝宝​ 发表

就在前几天,你这个问题有了明确的官方的回答

知乎用户 冰凉 发表

国家能为了农民亏钱吗?

企业能为了农民亏钱吗?

摊手

知乎用户 江较瘦 发表

因为中国国企实力是很强大的,所以供销社想发挥大作用要依托整个国家体系,比如国家有一个很科学的系统,指导整个国家各种农产品的种植规模,然后国企生产相应的农资产品,通过供销社系统销售出去,邮政直接送到农户手里,农户把产出的农副产品信息反馈给供销系统,供销系统直接分配给全国各网点。

在这里说一句,计划经济没什么不好,只要能低成本供应商品,计划也很香。

知乎用户 花栗波特 发表

合着你乎这么多农友就没有一个下过乡的呀,属实让人绷不住了。

知乎用户 韩青​ 发表

感觉像是旧瓶装新酒,让人想到 08 年金融危机后各地央行的各种创新工具,新的平准制度,增强宏观调控干预能力,还有说弥补农村市场失灵的,也有可能,农村地区的交易成本对于普通商家是很大的。一切有待观察。

知乎用户 Zxc 发表

供销社是国资或者说每个纳税人出的本钱。 Bug 是天龙人在这个平台上为自己谋取私利。另外一种是合作社,几个人或者几家几户联合起来搞项目。比如水果合作社。农机合作社。这是私人资本,就是私营企业公司,和供销社完全是两码事。

知乎用户 在人间 发表

因为供销社一直存在而且活的还挺好!最近几年的有一些三农政策就是通过供销社执行的!而且一些供销社下属还有利润不错的公司!我们这边一个县级供销社旗下好几家公司年营收十几个亿!

知乎用户 取什么名字呢​ 发表

一直都存在,只能说崛起了吧,现在农村的超市,都被供销社收购了,谁有党的腰杆挺

知乎用户 这名字没那么长 发表

其实供销社这个更可能就是走体制内统购统销,产品主要的流向应该是机关事业单位与国企的食堂供给、工会购买产品和救灾救援物资这些,类似于扶贫产业。小布尔乔亚们这啊那啊估计是想多了,他们根本就不是考虑的方向。

知乎用户 DETONATINGPOTATO​ 发表

有的人认为失败过的就不应该尝试,但是你在原始社会建设共产主义一样不行

知乎用户 相见欢 发表

随着社会发展,农村空巢化越来越严重,已经到了非变不可的地步了,不然就算国家划耕地红线,没人种地也毫无意义,生产力的变动在倒逼着生产关系发生变化。

农村当前这种状态,普通家庭靠种地无法维持生计,而农业又是立国之本,像某些耳鼻说的提高粮食价格的办法,除了让老百姓大面积陷入拮据贫困外,根本不能解决农村致富问题。

结合当前的社会现状,唯一能走的路就是让城市资本往乡下走,其实资本早就想进入农村了,只不过国家一直没放开他们的枷锁,也就是农村土地所有权问题,宅基地和耕地都属于村集体,不属于个人,无法买卖,不然早就大农场遍地开花了。

既然要让资本下来,那必须先行建设相关的配套机构,不然资本就是狼入羊群,农民群体一没有话语权,二没有组织力度,加之普遍受教育程度较低,根本毫无抵抗的能力。

我以为供销社的目的就是作为一个平台,让资本跟供销社打交道,而不是直接面对农民群体。退一万步说,国家资本的存在也能对资本起到一个监管和制约的作用。

知乎用户 旋洛盰 发表

供销社说白了就是国营超市。

知乎用户 反身性人生 发表

一直存在,正在加强,做战时准备。

知乎用户 打工的 发表

从国家公布的新闻报道中我们看出,我们现在重启的供销社是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是为了在市场经济中更好发挥合作经济的功能,助推乡村振兴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现在的供销社本身和过去的并不一样,现在的供销社更像是国家新来了一家大型超市,同时市场上现存的商超依然存在,只是让民众在市场上多了一个选择,让其他的商超在市场上多了一个竞争,有了竞争就有可能带来服务的改善和系统的改善,我们施行的依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

发展新时代的供销社,除了可以打通 “农产品上行” 的作用,还可以打通保证 “日用品下行” 的作用,新时代的供销社正在整合传统物流,完成物流最后一公里的重任,成为“第四物流”。新时代的供销社可以充分发挥其系统点多、线长、面广的网点优势,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加快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运行高效的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完成物流在乡村的最后一公里的接力棒,达到促进农村消费提质扩容的目的。

你在担忧什么?惶恐什么?提出愚昧无知的问题之时,能不能先了解下时事背景和国家政策大的走向。

知乎用户 什么偷走了我的时光 发表

供销社其实一直存在

只不过很多人不会去注意他

每个省市都会有供销社,同时有线上平台

现在突然发现供销社的存在

可能是因为新闻的爆出

导致大家注意到这个

但是已经存在很久了

也没有退出历史舞台

目前再次提出也会有他的经济发展的方向

知乎用户 高校专业那些事​ 发表

供销社一直存在,从来没倒闭。

但是供销社不是央企那样的垂直系统 (电网,邮电等)

供销社基本相当于政府的一个部门,各级都有,互不隶属,甚至业务指导也没有。

所以,国家有中央的供销社,各省有各省的供销社,各市有各市的供销社,各县有各县的供销社。

互不隶属,都只听当地的命令。

前几年,供销社因为有当地烟花鞭炮的特种经营权,河南省供销社和郑州市供销社为了卖烟花抢客户大战三百回合,谁也不服谁

知乎用户 资治通鉴 发表

之前的供销社存在时,当时中国农村留存了大量的劳动力,物资供应也很紧张,通过物资供应来控制大多数青壮劳动力是可以的;但是,现在供销社虽然覆盖到农村,但是农村主要的留存人是中老年人,其作用已经不再是之前的目的,更多是在战时保证农村物资供应,以及弥补电商在农村的短板。

知乎用户 宝贝请转身 发表

大政府的职能需要,老姓的物质生活需要一个不以盈利为目的的 “供销社” 来提供基础保障。

知乎用户 一个好名字 发表

有需要就会存在,没有供销社你开一个为农民服务,卖种子农药化肥的全国连锁?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知乎用户 一瓢秃驴 发表

供销社如果不在,普通人可能连糖都吃不到,就算有的卖,那也吃不起。

知乎用户 昊天 发表

普通人就不用过度猜 好和不好其实都不好说 !

供销社一直都是很大的存在 一直存在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供应农民 比如邮政在物流的存在

但供销社的扩大真的不好说 因为多出来的成本谁去承担 是老百姓 还是国家利用原来的税收!

大家也没必要说他原来承担西部地区怎么样的存在然后说好处 其实真不好说 一但权力过大就会出现某些人利用权力打击市场

核心是监管!

难道烂尾楼是因为没有法律而烂尾?

落地之后他的具体情况才能知道 好或者不好保留意见 但有一点 我们可能在未来真要准备打战了

苦了 90 00 后未来的路很难

知乎用户 胆小鬼 发表

说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我者昌 逆我者亡。

担心,恐惧要回到计划经济的,我想多虑了。一个被淘汰的东西,再去复辟搞一回,你当当政者比你还蠢?这视觉就有问题。

疫情下,大家买菜就很难了,大家哀怨连连,若战争了?供销社的建立,是不是最后的屏障?和平时代,可以关照像我这样的收入低的群体,乱时可保障全民,必定国家出手垄断小卖部和生鲜超市,好过资本垄断我们的菜篮子和粮袋子。

关键是在于监督,管理。,监督,管理得当,才是好的发展和平衡。没有监督,管理就变成了各种玩弄大众的套路。又不是没被玩弄过,还缺这个套路。

知乎用户 土豆 发表

生活必要物资充裕时确实没有什么用,市场经济就够了。

但物资短缺时呢?配给制将极大地避免因生活必要物资得不到满足而造成的社会不稳定。

知乎用户 阿兰达瓦卓玛霍尊 发表

存在美国的监狱里

知乎用户 何故乱翻书 发表

别处不知道,我处供销社,实际上是个人承包的小卖部(或者叫小超市也行)。

换句话说,我处供销社,相当于不存在。

知乎用户 苏摩的迷弟 发表

现在还有人花钱买这些东西吗? 建议直接海鲜市场搜

知乎用户 北半球漂流者 发表

供销社把黄瓜截了

知乎用户 空空 发表

因为国家需要。县级以上的有编制。这就和国有企业必须要有但是绝对不能过多一样。

知乎用户 苏以 发表

统一供给,统一销售。

农产品最怕的就是风险和盲目供应。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现在很多人已经到了听个名字就反对的地步了,那叫文革还不吓死你

知乎用户 柯克乐 发表

我们数数身边强制垄断的公司好不好不就行了。

我认为好的:

1、国家电网

2、高铁

3、地铁

4、公立医院

5、粮储

6、大学

我认为不好的:

1、5g 通讯

2、银行

3、石油天然气

4、高速路

5、中医中药

6、航空

7、烟草

8、保险

9、股票交易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如何看待供销社,合作社全面回归?

知乎用户 虽 9 死其犹未悔​ 发表 你们要不先看看《中国农民合作社》的期刊创建于何时,再看看供销社实际存在了多久,最后再看看如今的供销社发挥了什么职能? 我不禁怀疑某些匿名用户是不懂农村还是不会用百度。湖北供销社的问题下被拷打了就跑这来发 …

多地退出农村宅基地予以奖励,这释放了什么信号?

知乎用户 时间大法师 发表 把农民用完就丢 知乎用户 小五毛辣条 发表 奖多少?要是我农村 300 多平,算厨房院子一起 400 多平的房子能换城里 150 平的房子。举双手赞成啊! 如果做不到,那就哪凉快哪待着去啊! 知乎用户 男神的个人 …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有多苦有多可怜呢?

知乎用户 夜雨星风 发表 葛兆光先生曾回忆自己的知青岁月时说:” 当地的农民不喜欢他们,因为粮食本来就匮乏,而他们来了不会干活,却还要分一份口粮。” 葛先生说的比较含蓄。 徐友渔说的就更为直白了。他说:环境的骤然变化使得这些知青的是非观念标 …

我国的农民有多幸福?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耕地被卖掉,分到手高达几千元。 村子要强拆,居然只是出了仅仅两条命而已,当然那跟拆迁有没有关系咱不知道,只知道事情出来后不久,农民们就非常配合的搬出去了。 被拆之后,开发商好言相劝,要农民把拆迁款都存到自己的金融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