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两千多万的人口,结果今年高考生只有 7 万,这说明了什么?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卡瓦尼 发表

Study in the USA

知乎用户 陈景 发表

说明年轻人在北上广深就是木柴,为一线城市发光发热烧完后,剩下的渣子丢回老家!

很大一部分人是没资格在上海参加高考的!

很多人不清楚,上海 2000 多万人,很大一部分是没有户籍的!

至 2019 年末,上海市常住人口总数为 2428.14 万人。其中,户籍常住人口 1450.43 万人,外来常住人口 977.71 万人。

真正有资格参加上海高考的就是这 1450 万人!

多出来的近 1000 万常住人口全是打工仔,子女只能回老家高考!

每一届的学生人数大概占总人口百分之一,有户籍的学生每一届就是 14.5 万人,中考职业学校和高中生五五开,最后参加高考的就是 7.25 万人,完全没问题!

其实北京也一样,常住人口 2200 万,户籍人口 1400 万,2020 年北京高考学生数 5 万!说明北京送出国的高中生数量比上海多得多!上海的富裕阶层明显比北京少!

最后再说一组有趣的数字:

2020 年上海 60 岁以上人口 510 万,占户籍人口 35%!上海户籍人口中,每三个人就有一个在领退休金!但是放到整个常住人口中,这个比例一下降到 19.2%!

上海近 1000 万人常住人口全是年轻打工人!

原来上海本地人口,2 个人养 1 个老人(其实还含着 18 岁以下学生)!现在全国各地的年轻人进入上海,帮上海人养老,4 个人养 1 个老人!

所以上海养老金有富裕,而年轻人大量流出的东北三省,养老金已经被击穿!这还是在东北三省平均养老金只有上海一半的情况下!

一线城市通过不断炒高房价,不断提高户籍门槛,筛选外来年轻人!

绝大部分年轻人从毕业到中年,把最好的岁月献给北上广深,但仍然买不起房落不了户!要么黯然离开滚回老家,要么不婚不育租房打工至死!然而每一年都有新的年轻人满怀梦想冲入一线城市,直至燃烧殆尽!

北上广深吸收了年轻人最好的贡献,但却把教育、养老等问题丢给四五线城市!

想起这段时间热炒的北京正黄旗公车老太,真 TM 骂一句,如果不是大量外来年轻人进入北京帮本地人养老,这位正黄旗老太恐怕也像三四五线城市里的退休老人,到处捡纸板矿泉水瓶补贴家用!


没想到这个话题那么多兄弟姐妹共鸣,那最后再补充两句:

1、上海社保积分 120 可以参加上海高考

120 分制度上海 2013 年就执行了,这个谁都知道。但是很多人不知道,上海公立小学怎么招生的:

首先是本区户籍有房户口;其次是本区户籍无房户口;然后是本市户籍有房户口;再是本市户籍无房户口。

以上户口招完后,如果还有生源名额,终于轮到社保积分 120 分打工人!可以想象,在上海全市户籍生源招完后,还能剩下招生名额的公立学校是什么水平!

你硕士毕业辛苦打工 10 年,没拿到上海户籍,但是社保积分 120 分,终于可以享受上海优质教育资源了!然后孩子上了本区最差的公立小学,然后对口上了本区最差的公立中学,经过三年努力学习,最终在中考的时候成绩被分流到职业技术学校!如果你孩子天赋异禀心理强大,那有可能在中考时努力考上个三流高中,终于可以参加上海高考,最终以二本或者三本收尾!

当然这完全是合理的,如果社保积分 120 分就可以和上海户籍看平,上海户籍还有什么值得自豪的?

2、上海的盈余税收上缴中央补贴其他省市

但这个和社保基金没关系!

社保基金中,80% 都来自于本地区职工的社保缴纳资金!一个地区退休人员的绝大部分养老金,就是来自于本地区职工缴纳的养老保险

比如上海 2020 年社保缴费下限为 4927 元,按养老保险占 24% 计算,就是每个职工每月最低缴纳 1182 元养老保险!**如果按 4 个人养 1 个上海老人计算,就是 4729 元!而上海老人的平均退休工资是每月 4467 元!**是不是很接近?

如果没有本地人,上海也能发展的很好,只不过要么上海老人退休工资降低一半,要么上海本地职工养老保险增加一倍,要么大幅延迟退休年龄!

比如日本厚生劳动相川崎二郎说过:“要让 80% 的 70 岁的老年人参加工作。”

知乎用户 zlalien 发表

说明上海的人口结构很健康。

看我三省省会南京,日常就五万多人中考,刷下一半去职校,也就剩三万不到去高考。

南京不到一千万人口就三万不到的高考考生,上海两千万人口却有七万,岂不是上海的人口结构更健康?

至于有多少 985/211,这跟高考考生有什么关系?要按这么说,河南河北就不该有学生参加高考了?

知乎用户 陆 嗣 发表

其实前几年还要少,只有五万左右。

今年上海的高考人数暴涨,主要还是欧美疫情没控制好。

知乎用户 未设置用户 发表

你现在要回看的是 2003 年人口,哪里来 2k 多 w。字终归识的吧,图里都有。反正开展正常全覆盖计生,考生不需太多年轻松折半再正常不过,全国又不是光上海如此。此外图里 84-93 区间,就是中高考人数最多时段,别看总户籍人口变化不大,你可以去查查上海考生的人头。

今年真有 7w 人的话那叫大幅回升,什么只有 7w?真接一多就多 2w 呢,不是年年 5w 吗。总之放心,或早或晚,此后十几年间人头增长趋势会比美国衰落更没悬念,不过指望要回生源,那纯做梦,搬空你还来不及。哈哈哈,卷卷更健康,让你们继续 “追梦” 去咯。至于几个录取率数字,那某些部门都会有手段 “调控” 好的,尤其是复交和一本率两大门面,毕竟这才是 “追梦” 人看重的。

知乎用户 水陌轻寒​ 发表

这让我想起我某个回答下的评论,他说他在上海要不起孩子,不想把痛苦延续到下一代,然后我叫他回二三四线城市,他又说大城市的教育完爆小城市,我都懵逼了,都在大城市主动绝育了居然还拿大城市的教育说事,连孩子都没有大城市的教育和自己有一毛钱关系,而且就算有孩子,他孩子就能享受?

作为对比,我们广西人口刚好差不多 5000 万,今年广西高考考生达 55.04 万人,其中,报名参加统考人数近 40.05 万人。

知乎用户 申一 发表

说明 2021-18=2003 年的时候,上海新移民还很少。

其实上海本地的鸡娃论坛早就推算出来了,2034 年估计参加高考人数大概能达到 2019 年参加高考人数的 3 倍。新移民的娃都出来了。

要知道前两年上海高考人数才 5 万,现在已经 7 万,再过十几年要达到快 15 万。。。

知乎用户 崔磊​ 发表

1. 说明以美国为首的英美欧澳日等发达国家以及叛乱省台湾太拉胯,一年多了疫情还没控制住呗。

过去几年,上海高考人数都是 5 万,今年突然增加到 7 万,增加了 2 万人。

原因也很简单,原本可以通过留学规避高考压力的考生,今年由于疫情原因去不了国外了,只能硬着头皮参加高考。

要知道,每年 5 万考生的时候,一本率 20~30% 左右,意味着只有 1~1.5 万名一本名额。

所以 2 万人选择留学,明显竞争压力更小,毕竟钱能解决的事儿,对于有钱人以及有几套拆迁房的上海中产来说,留个学了不起一两百万费用,都是洒洒水。

2. 上海很受外地户籍人口欢迎,是打工好去处么,为年轻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机会。

2400 多万常住人口中,外来外地户籍人口占比达到 42%,每年都在提升。

3. 上海人口受教育水平相对较高。

每 10 万常住人口大学学历 3.39 万,远高于全国约 1 万水平。

4. 上海常住人口寿命预期更长。

上海老年人口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例如 2020 年,60 岁以上人口占上海常住人口比例达到了 23.4%

而全国的水平是 18.7%。

全国 14 亿人口,高考 1000 万,粗略占比 0.77%

7 上海 2487 万常住人口,7 万高考,粗略占比 0.28%。

在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上海的高考人数,似乎也不算少了。

美国的狗粮到位,啥问题都能制造矛盾,叹为观止。

知乎用户 圆胖肿 发表

意料之中

我之前贴过,各个城市的出生人口的统计,上海,深圳,这都是 2000 多万人口的大城市,生出来的娃,还没有福州多,福州七普之后人口总数才刚刚突破 800 万

也就是说,实际上真正有生活能力的,在上海,深圳,也就是那么 800 万人,其他接近三分之二……

而每年按照比例参加高考的人数,大概是 1% 左右,你看,800 万,*1% = 8 万,是不是跟真实值很接近了?

生不出来的原因也很简单,买不起房,那点工资,根本不够在上海成家养孩

这就跟日本很像了,之前解释过,东京越来越大,日本总人口越来越少,最后日本国朝着东京国转变

也许你会嘲笑说,东京生育率如何如何,别搞错,人家可比上海生育率高多了,东京每个家庭生育 1.2 个孩子,你知道北京上海是多少吗?

0.7 左右

在这种生育率面前,高考考生只有 7 万,这不很正常吗?

所以去一线城市干什么?


曾经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回答说,美国人对于中国来的移民,态度是,绝育工具人,就是希望你过来干活,但是生育什么,你就不要搞啦

所以美国人其实不喜欢偷渡的,因为偷渡的过去咣咣生,但是高学历的过去,基本上结婚困难,就算结婚了,也经常是错过最佳生育年龄,所以最后也生不出几个来,这种美国就喜欢

美国如此,想想,一线城市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你看看上海深圳的出生率,一年生得还没人口三分之一的福州多

![](data:image/svg+xml;utf8,)

所以其实这些城市,你认真看看,是不是就像是一个巨大的血汗工厂?

来工作,但是生活,你就不要来了,你死皮赖脸地要留在这里,婚结了,孩子你就生不出来了

但是你不要以为你不生,其他地方也不生了,乡下照样生

而且这种老龄化的速度,用不了十年二十年,你就会感受到,来自养老的压力

加拿大这种老龄化比较厉害的国家,很多人出国留学,学什么啊?

学护理,护工,护士,男护士啊,nursing 很喜欢男的去学的,因为男护士稀少

很多东南亚国家的人就靠这个移民,我在国外遇到过好几次,去移民局办事,然后旁边都是东南亚国家的女孩子

长得还可以哦,除了黑了一点以外,其他轮廓什么,不算难看,很有活力,energatic,我怀疑是白人跟当地人的混血,因为很多白人在东南亚有私生子,眼睛很大,但是因为晒的时间太久,所以肤色偏深,但是轮廓挺好看的,跟她们交谈甚欢,在移民局很多问题都是她们帮我解决的

然后这些女孩子,很多都是护士,护理,护工,收入我了解了一下,大概起薪 5 万刀,senior 以上可以达到 8 万刀,对于东南亚国家来说,这收入相当不错了

以后上海可能就要考虑,引入这部分人群了,现在上海已经在鼓励,大学生去参加老年护理,这个相当有前途钱景的工作,现在薪资收入已经是七八千了,应该很快会破万,因为劳动力人口一年比一年少

虽然有鼓励生育等政策,但是这个,至少 10 年以上才会见效,乐观估计 20 年左右见效,那这中间 10 年 20 年,劳动力人口逐年下降是可以预见的

所以,做好准备吧


评论区的问题,就是上海人数,我在 wikipedia 上找到的数据看,上海人在海外的大概是,乐观估计 150 万左右,大概是福建人的十分之一,福建人在海外是 1500 万,所以平均过去,你在外国高校遇到 10 个福建人的同时也会遇到 1 个上海人,大概这个比例,跟我的观感接近,海外主要的华人来自福建广东,海外福建人 1500 万,广东人 2000 万酱紫,纽约福建人多,加拿大和加州广东人多,上海人哪里比较多呢?墨尔本比较多,可能也因为墨尔本那个地方气候跟上海比较接近的缘故,以前我在墨尔本工作打工时候,打工的店店长和公司里的组长,都是上海人,这是总人数

然后具体到留学,客观地说,通过自费出国读本科的,确实不太多,国外比较多是什么人在读本科呢?最大的来源是,偷渡的二代,爹妈偷渡,直接把孩子生在美国加拿大,然后这些孩子长大之后,就直接入读美国加拿大的大学。然后还有相当一部分,是移民二代,爹妈直接移民了,00 年前后,技术移民很容易的,据说当时飞加拿大的航班上,都是满满的载着中国移民过去,当时加拿大也是左翼政党执政,所以对移民友好,澳大利亚也类似,所以这些移民,很多就是全家过去,在读中小学的孩子,也就跟着他们移民,除了技术移民还有投资移民,有钱人就投资移民,打工的技术移民多,然后这部分人,是在国外读本科的第二大群体。

然后才是国内外国语学校毕业出来读本科的,因为读本科自费很贵的,一年 5 万刀起价,四年下来,20 万刀,上百万的学费,生活费你还要自己出,有人可能说,打工,打工不靠谱,打工赚生活费很辛苦,而且政府会限制你打工时长,一周最多打工 20 个小时酱紫,时薪大概是北美 9 刀,澳大利亚高一点,15 刀,洋人的店打工赚钱多,华人店打黑工就要少一半酱紫。自己算算,这点钱,其实杯水车薪,所以哪怕是生活费,多多少少还是要家里支持,所以如果出国留学,本科的话,准备个 200 万吧,大概这个价格,200 万你放国内很多城市,都够买一套房了,所以应该说这部分人没有那么多,当然年薪百万是完全供应得起,但是年薪百万在国内的确还是少数

上海毕竟是上千万人口的大城市,的确经济发达,那评论区说,往年高考人数比这个还低,只有 5 万多人,今年还多了,为什么呢?恰恰是因为疫情,出不去,所以都留在国内高考,所以这个 7 万其实已经包括了往年出国读本科的同学在内,所以不怎么影响这个回答

知乎用户 有点 fang 发表

说明了啥?

说明了蛋蛋的忧伤!!!

1,上海大概五五开中考就分化了。。。大概 50% 才有机会上正常的高中了。

2,去 & 在境外学习读书的: 美,加,澳新,坡县,hk(hk 是中国人民共和国的特别行政区,祖国万岁),脚盆,欧洲等教育牛逼的国家为主。

3,像我们这种外地户口,高考资格也没,回原籍高考呀。

其实我老家黄冈也是地狱模式。我也是从这种模式中逃出来的。

4,还有少数,特殊情况直接上大学的: 保送,直录,特长生。

5,非中国籍的,人家考个卵子哦。


6,谢谢大家的评论,地狱模式下,大家生娃要慎重。慎重。慎重。

我两个儿子,我已经放弃治疗了,这辈子只剩下撅着屁股干咯。你们还有得选。

7,别高看了自己,我们普通人而已。

8,可能是幸存者偏差,我在药厂和认识的同行情况来看。提前布局真的是常规操作!老婆孩子在境外,孩子留学的,常见的咧。

全国这种,也是经济发达,财力足够的,氛围好的城市才这么搞。

知乎用户 小鱼老师 发表

上海 2600 万人口,这两年的高考考生人数大约在 5,6 万之间。对比某人口大省 1 亿人口,高考考生超过 60 万。

从这个比例可以看出,上海的学生并不是进入高中以后才开始卷的,只看升学率完全没有意义。

知乎用户 Return3656​​ 发表

1、已落户外来人口后代还未长大

上海市统计局局长朱民在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根据上海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全市常住人口为 2487 万人,与 2010 年相比增长 8.0%;其中,外省市来沪常住人口 1048 万人,占比 42.1%,与 2010 年相比增长 16.7%。

大部分的外来人口在上海落户后,孩子可能也就读小学、读初中的样子,还远远未到高考的年龄。而现今面临高考的,依然还是上海本地人居多。现在在上海落户的外来人口,大部分的年龄还是在三十多四十多的样子,考虑到上海的经济条件和竞争压力,生第一胎的年龄自然普遍会推迟许多。在可见的未来,上海的高考生人数应该会慢慢增长,尤其是第一批上海外来人口落户的子女长大后。

2、未落户外来人口难以落户

上海外来人口占比 42.1%,在这 42.1% 的人口中,未婚青年也算是一笔庞大的数字了。这批人是什么特性?年轻化、流动率高,更重要的是,他们现在已经买不起北上广深的房子了,如何落户呢?既然落户难,那么高考更是不太可能的。他们在大城市打拼、上班,最后还是会回到自己的家乡安家,过着两头跑的双城生活。

3、择优录取,考不上就出国留学

上海本地考生考高中时就会刷掉一批(中考职业学校和高中大致五五开),高考如果考不上 985、211 一类的大学,父母也会倾向于把孩子送出国留学深造,回国的时候好歹也有个镀金履历。

和上海类似,北京常住人口 2200 万,户籍人口 1400 万,2020 年北京高考学生数 5 万

知乎用户 老书​ 发表

首先上海是常住人口 2000 多万,而高考主体是户籍人口,非户籍很少很少哦。而上海的户籍人口只有 1400 万。

我们看看湖北,6000 万户籍人口,普通高考报名人数是 30 万。

可以看到上海高考人数占总人口比例和湖北是差不多的,并不特别少。

知乎用户 文斐 发表

底层来讲,外来务工人员和留守儿童原因导致。

还有些初中没毕业读中专之类的分流了。可以说是不看好高考的人增多了。

中间因素,出生率低,都不愿意生。不得不开放二胎三胎。有啥用,房子买不起照样不敢生。

顶层原因,都去美国了。

历年上海的高考生也仅仅只有 5 万多,今年暴增 40%, 有 7w 了呢,这 2w 都是因为疫情没法出国的。

知乎用户 回眸一笑倒苍生​ 发表

今年高考的学生,父母结婚基本都在 2000 年了。

2000 年的时候上海才多少人口?这些年新迁入上海的人,孩子恐怕都还没上高中呢。

当然,即使按照当年的人口算,这个高考人数也有点少。不过生孩子也得有地方住,我们再来算算上海的住宅土地供应情况。

上海每年住宅土地供应在 6 平方公里左右,合 9000 亩。

而人口只有上海十分之一的临沂市区,计划 2021 年住宅土地供应面积为 5525 亩。

也就是说上海的人均新增住宅土地供应面积,只有临沂市区的六分之一!

大家都住鸽子笼,哪有地方再多生孩子呢?

临沂市市本级 2021 年度住宅用地供应计划规模拟定为 5525 亩。其中,兰山区 1807 亩,罗庄区 788 亩,河东区 1645 亩,高新区 369 亩,经开区 466 亩,临港区 450 亩。

知乎用户 Celeb Chu 发表

我只能说回答问题的人不在点子上,上海今年高考还是只有 5 万人不到,和往年持平,你们外面看到的数据口径和高考口径不一样

看到没,高考大报名,是包括三校生高考的,春考是全体参加 6 月高考的学生 99% 都会参加的,可能有一些头铁的不参加,但是不会多,看春考人数就知道实际 6 月高考人数多少了

国子监账号已经很明确说了,不到 5 万人,其中本科可以录取 3.8 万人,但是这里面也包括春考和三校生本科的录取数,具体啥数据等通知呗

题主标题也不对,上海近 5 年人数都 5 万左右,怎么能用只有这个词,是我就会改成竟然有 7 万

而为什么上海 2400 万人口,高考就 5 万人,原因很简单

1、计划生育做的比较好,现在高考的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当然可能父母跟随政策生了二胎,那弟弟妹妹还小呢

2、老龄化人口占很大比例,看上去人多,但是超过 30% 老年人,年轻人真不多,18 岁以下好像 10% 左右?前段时间刚出的 7 普好像有具体数据,除一下就知道每一届多少人了

3、中考严格分流,之前 60% 进高中,未来听说要 50% 了,不到高中线,完全没办法读高中

这还是放开居住证积分 120 分子女可以再上海高考的情况,否则肯定更低(说实话居住证 120 分并不难)

不过好消息也就到这了,听说明年高考人数会上涨一点,但肯定还是低于 7 万的

知乎用户 强哥 发表

今年是京沪高考升学最容易的一年,高考生不足 5 万(不包括春考对口升学招生)

知乎用户 阿典 发表

本来沪 C 地区就不算入上海市区,不然为什么他们不需要拍卖就能上牌。不然上海市区哪来的两千万,你可知道上海直辖市的面积有多大吗?这可是明清的松江府。

上海全市_面积_6340.5 平方公里,南北最长处约 120 公里,东西最宽处约 100 公里。其中市区_面积_为 2648.6 平方公里。

本来郊区的子弟,比如金山、崇明什么的,说白了就是小镇青年,去上海都是去外地一样,就没准备上一本大学,不能沾上海两个字就鸡犬升天吧,这是碰瓷和知识分子认知偏差。你看北京还有门头沟呢,北京上海都有农村,该种地还是种地。

公立教育的建设,是跟不上现在的城市化扩容速度的。很简单,这是个经济问题。你参考修路速度和每年新上牌的车辆。

谁都想上老牌重点中学,资源不多,分配分流而不是注水你告诉我这怎么了?上海牌照放开然后大家都堵在路上?

你就因为上不了上海的高中就不生孩子了?这是懒政,和无脑买学区房、从小一路补习班家教的有什么区别?核心就是把责任都推给别人,推给老师或别人,家长不想搞孩子教育,外包。

你也没为了孩子教育去移民,或者搞高考移民,去西藏、贵州、海南、宁夏啊。人家鹤岗的重点录取率都比上海的菜小菜中高呢,你怎么没去?

张雪峰还搬家去苏州了呢,平衡工作和家庭,说白了,留在北京上海的,更多是劳动力、打工仔、打工皇帝。离开了北京上海就找不到这么高收入的工作,你自己没有且放弃了搬家的自由,怪谁呢?去大理的,人家可能在哪里都能工作。

别老遮羞贴金,看清楚自己的阶级和身份比啥都强。不是上海就人上人了,生活质量有天花板。

江苏年轻人都觉得江苏高考难,但是每年江苏城市的人口是高度净流入,都是全国各地的人。他们这些年轻人和中年人,你觉得是为了子女教育高考容易吗?江苏的基础教育,鸡娃和对教育的重视,恐怕比西部和山区一些基建落后的地方还是好很多吧。

说白了,去大城市更多就是因为能找到工作,而不是为孩子考上好大学为第一优先,先搞清楚吃饱饭吃好饭吧。留学不是必需品,学区房和补习班也并不是义务教育本身。学区房的本质是择校和利用制度去套利,用钱买的捷径。

上海市区户口里的老龄化率有多高,某些人又不是不知道。上海怕不是老龄化了二十年往上,三十年了。你让六七十岁的人也参加成人高考提高高考率?今天高考的人,都是 18 年前出生的,千禧年上海出生的孩子就是比高峰时期的少,你有啥话说。二十年前上海就高度内卷、躺平了?

开局一个数字,内容全靠编。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老家山东的,博士毕业后来到了上海,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希望后代经历那种地狱模式的高考。现在孩子读初中了,慢慢领会到,上海的高考竞争,是另一种模式的残酷。我是高校老师,同一专业同事的孩子,10 年前参加高考的,考上清华、交大这种档次的学校是标准配置;最近 2,3 年参加高考的,考的学校大都是华科,同济这种的了;总而言之,越来越难了。

至于那些说回山东的,我从高考成绩出来,就打定主意以后不回山东工作。山东让人感觉不舒服的地方,不仅仅是地狱难度的高考,更有那错综复杂的关系社会,唯官唯上的社会风气。

知乎用户 硕鼠 发表

说明上海人计划生育腾出的教育资源,又成了某些 “土猪” 的“白菜”。

知乎用户 Judy 发表

说明很多知乎 er 特喜欢借题输出情绪。

明明要是有 7 万的话那是妥妥的大幅增加啊,题目却用了 “只” 字。(现在问题被改了,哈哈哈哈)

如果有 7 万的话,这比例是全国前排了。

然后一堆人就真以为少了,拼命焦虑式答题。

真有知乎的样子。

211985 多,然后本地考生少,知乎 er 觉得教育资源浪费,觉得考生逃离北上广。211985 多,本地考生多,又能喷教育资源不公平,对其他省市不公平。

知乎圈就是个笑话。

要是题目描述改回来,说上海考生暴增至 7 万,我都能想象到高赞又会说,上海垄断教育资源,普通城市没希望之类的。

恶不恶心啊。

反正总是世界的错。

知乎用户 等候 发表

我觉得没什么好奇怪的,隔壁的江苏也是这样的。

上海常驻人口 2000w+,但是户籍人口数量大概 1500w,高考生 7w。江苏户籍人数大概 8000w 差一点,高考生 35w 差一点。

你品,你细品。 比例是不是差不多,浙江的数据不清楚,因为我是江苏苏北的

江苏和上海有几个相似特点:

1. 中考卡学生数量,几乎都是砍半,好像近几年江苏好点,上海更卷了。

2. 人口老龄化,80 90 后不愿早生多生,这几年这个现象更加普遍了。

3. 当年计划生育抓得严,很多人不敢多生。

个人认为,这几个原因造成了为什么上海高考人数很少,当然也有其他原因。而且我们不妨往后看 30 年,这个现象蔓延到全国其他的地方,可以比例更低,人数更少。当然,只是一家之言,切莫当真!

知乎用户 Vivian zhou 发表

我看了有些答复,答者确实因为对上海不了解有些偏激。考生少的原因很多:1,上海目前的消费水平几乎世界第一,生活成本实在太高,大家不敢生孩子。 2,教育成本太高,不管好学校,菜小,菜中,国际学校的都在补课,补课可能不出局,不补肯定出局,除非孩子天赋过人。1 年级开始主课补课费一年没有少于 3 万的,还不包括兴趣班的费用。而补课费是随着孩子的年级一起跟着往上走的。一直补到高三,这个支出大家可以自行估算。反正到了初中,10 万一年很正常。生个孩子,就不要谈生活品质。3,上海生活节奏太快,有能力的人相当多,生了孩子,你原来的工作岗位自然有其他人顶替你,回来很多原工作岗位不保。有些没有老人帮带孩子,只能回家全职,职业生涯终结,代价太大。 4,上海的中考政策,外省市人恐怕不了解。上海的中考比高考更残酷,直接刷掉一半。600 分考卷分➕30 分体育分,630 满分。语,数,英各 150 分,理化一张卷,物理 90,化学 60。好的高中录取分 600-600 以上。这就要求孩子们 5 门课,总共扣分不到 30。而今年上海的中考又加了历史 60 分,道法 60 分,总分 750 分。孩子们的辛苦可想而知。要进入好的高中,初中 4 年只有补了又补。要想能读高中,你的成绩必须在全上海考生中是前 50%。剩下 50 % 的孩子只能被分流到技校,中专,中职,连读高中都资格也没有。也就是说参加高考的 7 万考生,他们是中考中胜出的那一半,又奋斗了 3 年,再次被筛选,都卷成这样了,其中的滋味我想经历过的都能体会。高考这座独木桥,没有哪个城市,哪个学生是轻松地过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说明了:

1、既然七普的数据是如此科学、如此精准和如此严格反复审核才公布的,后面开展科教文卫等一系列公共配套时,请尽量以常住人口为标准、各部门统一引用常住人口数据来说事情而不是一到公立教育和福利房等配套就拿那点户籍人口数来说规划,一到基建工程、申报什么资金、城市或试验区时就拿常住人口说事。

所以,要么你将在本市高考报名资格稍微降低、公立学位配套加强,惠及更多的非的本地户籍长期从业者子女,要么将多些高校招生指标开放给全国,不是一直号称是中国的首都、中国的第一大城市吗?你那几个头部高校不是一直声称代表中国高校水平的顶尖吗?既然是冠上全国的名义、招生时也请真正地面向全国。

2、既然你们这些头部城市,一部分学生根本不屑于国内高考,更认同国际学历,目标是国际化高端人才、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而非只是考试机器的做题家、目标是星辰大海和人类事业进步,那么请你们大胆地、放心地、不怕疫情地出国留学,可以保留国籍学成归来、为国争光,也可以在留学过程中认同某些国家价值观、转投阵营为他国效力,更可以抛弃国籍以外国人或外企代表人身份回来我国发展、享受外商待遇。

但第一,你们那些没有改变国籍的父母特别是在体制内的,请自觉接受我国制度下的资产监管、资金外流监管和公职人员财产公示等措施。第二我们的高校必须转换思路、大胆用自己的标准来评价世界高校,严格筛选有财务补助和支持的外国留学生。我们花这么多钱补助外国留学生,不只是为了高校看起来国际化、不只是为了展现大国风范和承担大国责任,更是为了培育一批认同我国对外合作理念和战略的外国人、希望他们回到自己祖国后带去我们思想、理念乃至共同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所以,我们的外国及部分定向港澳台生资助对象,必须不只是看国籍和地区籍贯。还要看下这个人的家庭背景、受教育情况(如他父母是否也是外国国籍、他取得外国国籍多少年、他的成长过程涉及用到我国公立教育资源程度是多少)和各种活动经历及奖项荣誉(如参加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活动经历是否多,如有没参加过反华活动,有没获得过一些符合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的奖项荣誉)。符合标准的,不管你是白种人、黑种人甚至黄种人,都可以享受我国补助且签了协议后来读。但必须杜绝那些短期内还是中国国籍、近期才改的的或根本就是享受过我国公立教育资源成长起来的 “伪” 外国人。

同时,针对部分特殊华侨学校面向港澳台或华侨的招生,除了出示你原在当地的同等于我们高中的学历成绩外,请参加我国的 SAT 考试(普通省份的高中会考水准)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基础理论考试(初中政治思想考试水准),综合分数再录取。你入同一个专业可以比我们内地生低分数线,但必须参加人类命运共同体基础理论考试并及格。

3、必须以省级或至少市级为基本统筹盘,学脱贫攻坚战一样,推进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的的教育扶贫和轮岗。您发发地区的学校很有吸引力吗?能招到清北甚至哈佛剑桥的博士吗?没关系,和大胆招过来,不要怕社会有异议,你能招到过来且承诺到在本地服务多长时间,上级还可以考虑给帮挖到人的学校一定的奖励。但你这个老师只要是有入到我们公立教育编制,必须服从我们每年可能会借调去非发达地区进行教育扶贫的任务,必须接受上面统一的定期的不同水平学校之间的轮岗。扶贫借调或轮岗后,我省里面或市里面给的待遇不变甚至还有额外奖金。至于区或学校层面额外承诺给你的待遇,你自己问他看下调离后他还能不能给你,或你结束借调或轮岗回来后能不能一样给回到你。

知乎用户 Triborg​​ 发表

刚跟老婆估算了一下:

河南人口按一亿多算,今年高考考生 120 多万人,大概占人口比例 1%。这个比例放到上海大约是 20 多万。但今年高考考生仅 7 万。少了三分之二。但上海有一部分没户口的人,孩子只能送回老家高考,如我一个 16 岁就出来闯荡上海的小学同学,孩子从初中起就送回老家了。另外上海中考要刷掉大约一半学生,即仅有大约 50% 的初中生能上高中。而河南的初中生升学上高中较为容易,据说花钱就能有个高中上。这样算下来,适龄人口比例就跟河南差不多了。

知乎用户 述而不争 发表

每年都是 7 万

秋考 5 万

这个没什么变化

知乎用户 常无欲 发表

说明几个问题:

  1. 提问的人大概率不是上海人;
  2. 提问的人大概率比较酸;

上海,是全国人民的上海,但是又不是全国人民的上海。

北上广深,这四个城市可以代表中国最顶级的城市,有些人不懂含义,最顶级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

  1. 最好的教育资源;
  2. 最好的医疗资源;
  3. 最多的工作机会;
  4. 最高的工作收入;
  5. 最先进的城市服务;

全国人民有 10 多亿,一共就四个大城市,你说怎么分配名额?无外乎几种方法:

  1. 生得好;沾爹妈的光、祖辈的福,出生在这几个城市,或者爹妈太有钱一早就给你买好了这几个城市的房子;
  2. 考得好;自己聪明,父母扶持,能通过毕业生落户成为新上海人、新深圳人等等;
  3. 嫁得好,娶得好;通过另一半带挈自己也落户到了这几个城市;

这几个方法里面,从来没有按需分配、按比例分配、按闹分配这种说法。

长安居,大不易。

本来就是通过设置比较高的门槛,让全国最优秀的人才和资源集中在这几座城市,你说公平吗?

不公平。

那你想怎样?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也只搞过一次。

知乎用户 圆圆 发表

都在瞎扯什么外来务工人员呢,上海的落户和居住证政策跟北京比起来相当于没有门槛。上海户籍人口本来就有 1500 万,外来人口只要居住证积分满了就能在沪高考,这人口基数还小?

承认上海老龄化严重年轻人口太少,以及升学压力大过早分流有那么难吗

知乎用户 有事问彭叔​ 发表

其实现在国内房地产已经是一个夕阳行业了,大家想想不管楼市调控怎么样,房子的根本属性还是需要人来居住,现在的人口出生率这么低,以后房子肯定是过剩的。

哪怕是一二线城市,人口也会停止增加,甚至还会减少的,我们现在国内人口 14 亿,你觉得一线二线城市还能继续虹吸人口,但是我们的人口数量要是减少到了 10 亿,8 亿的时候,大家觉得一二线城市人口还能增加吗?

以后国内房地产行业不需要那么多房企,按照我们国内的体量,有个 10 到 20 个头部房企,基本上就可以满足以后房地产的需要了,其他的房企基本上不是被吞,就倒闭凉凉。

与其鼓吹限电,还不如让房价降下来,房价下降对实体企业帮助更大 (qq.com)

知乎用户 余于 发表

查了下数据 (人口采用 7 普数据,高考人数就是当年媒体报导的人数,数字用近似数 )

2021 年 江苏人口约 8500w 高考人数约 35w 参考比例 千分之 4.1

浙江人口约 6500w 高考人数约 33.3w 参考比例 千分之 5.1

上海人口约 2500w 高考人数 约 7w 参考比例 千分之 2.8

参加高考的人数受到很多影响 人口的流入流出 人口结构 出国 等等等等

但是还是能明显的观察到 上海参考人数的比例 明显低于江浙

原因我们一点一点扒

有些人认为 上海的考试简单录取比例高 是吃了政策福利 地方保护福利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应为上海的高考参考比例本身就低,所以本科录取率会高一些

中考 50% 的淘汰率,这里就造成了很大的恐慌,外地精英来上海打拼的怎么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高中都考不上去技校呢?直接就造成虽然已经在拼命保护土著了 还是有大量土著娃沦为垫脚石。。

然后又有人说了 上海的 985 211 录取绝对人数也还是高的 还是不公平

这个观点也是错误的。。你想想 当年跟你一起上学的班里成绩最好的那些,是不是现在都在北上广深了?起码去了省会,或者新一线。。。

学霸的后代比较高的概率能吊锤学渣的后代 这点能承认吧。。。

所以大量的牛娃其实是被父辈集中到了上海。。。。爹我乡下 / 县城 / 小镇 出来的什么破教育质量

都能 985/211 你在上海这么好的条件 你跟我说高中考不上? 不能的。。。

所以造成了大量的鸡娃现象 。。。然后还是土著沦为垫脚石。。再次心疼土著 2 秒。。。

  • - - - - -
  • 最后总结下 ,现在上海的教育现状就是 高端人群不走高考体系,中产血拼 / 鸡娃,普通土著沦为分母。。

上海土著那种 我们随便学学 实在不行 上大保底的年代 怕是一去不复返了。

结论,上海的高考人数是偏少的。。主要原因是保护本地土著 压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不允许他们在上海高考。。

听说鹅厂在建大楼,征集的名称里面 鹅城热度极高。。

公平,公平,还是 tmd 公平!

知乎用户 文武尊者 发表

  1. 上海户籍人口 1450w
  2. 上海户籍老年人比例 35%
  3. 剩下 1000w 人 60 岁以下。1000/60=16.6w 人,就是说平均每一岁都有 16.6w 人。上海 40%-50% 考不上高中。
  4. 我怎么觉得 7w 是个挺正常的数据。。

知乎用户 亦对亦错​ 发表

2017 年上海高考考生人数约为 5.1 万人;2018 年上海高考考生人数约为 5 万人;2019 年上海高考考生人数约为 5 万人;2020 年上海高考考生人数约为 5 万人。从数据中可以看出,今年上海考生总人数虽然只有 7 万人,在全国各省份中算是少得可怜。但其实,今年的人数已经比 2020 年多了 2 万人。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的结果,上海常住人口 2487 万,全国总人口 14.1 亿;今年全国高考报名总人数 1078 万,其中上海 7 万人。即上海常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 1.727%,考生却只占全国总考生的 0.649%。

这说明什么?历年上海的高考生也仅仅只有 5 万多,今年暴增 40%,这还是因为疫情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冷静分析下来,两千多万的大城市人口高考生只有几万,这的确不太合理,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一,外省市来沪常住人口占比高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8 年上海市常住人口总数为 2423.78 万人,比上年增加 5.45 万人。其中,户籍常住人口 1447.57 万人, 外来常住人口 976.21 万人。这样算下来的话,外来人口占上海总人口的 40% 左右。看起来外来人口占比不多,但我们需要了解到的是,外来人口落户的人数也不小。考虑到上海人口突破两千多万的大关,也仅仅只是最近几年的事情。而高考生的年龄大概是在 18 岁左右,换句话说,今年上海高考生是本地人口的,依然还是占大多数。

大部分的外来人口在上海落户后,孩子可能也就读小学、读初中的样子,还远远未到高考的年龄。而现今面临高考的,依然还是上海本地人居多。这也能够解释,为什么这几年上海常住人口两千多万,但参加高考的人数只有几万人。

二,在沪参加高考的条件非常苛刻

并非在上海常住的人或者其子女就能在上海参加高考,上海对在沪参加高考的条件是十分苛刻的,尤其是对于外来人口来说。对于拥有上海户籍的考生就很简单了,具有上海市常住户籍的高中阶段学校毕业生或者具有本市户籍非上海高中阶段毕业的考生都可以参加高考。

但对非本市户籍的考生要求却极为苛刻,其父母必须持有《上海市居住证》且分值达到 120 分而且必须在上海参加了中考,或者父母一方连续持《上海市居住证》3 年且孩子在上海高中毕业;或者父母持《上海市海外人才居住证》但孩子必须是上海高中毕业。即便父母是驻沪机构工作人员,也要求孩子在本市参加了中考并在上海有完整的高中学习经历。

诸如此类的规定对于未取得上海户籍的外来人员可谓极其 “不友好”,这也直接导致很多在上海高中上学的孩子回原籍参加考试。

三,上班族占比庞大,难以落户

前面我们说过,上海外来人口占比 40%,在这 40% 的人口中,未婚青年也算是一笔庞大的数字了。这批人是什么特性?年轻化、流动率高,更重要的是,他们现在已经买不起北上广深的房子了,如何落户呢?既然落户难,那么高考更是不太可能的。

一方面,来沪就业的外省市人口的子女在上海参加高考的条件十分的严苛;另一方面,外省市来沪常住人口占比高达 42%。外省市来沪常住人口为 1048 万,占 2487 万常住人口的 42.1%。2020 年 12 月份上海房子均价 6.1 万 / 平,面对一套房动辄五六百万的压力,再加上上海购房资格即为严苛,能在上海买房并落户的外来人口毕竟占少数。也就是说这部分人的孩子如果达不到在沪高考的条件,那么就要全部回原籍考试,流失比例接近 50% 了。

四,上海的计划生育工作做的好

很多家庭都是从 40 多年前开始计划生育,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甚至于根本没有孩子。我的一个亲戚在年轻时嫁到上海,当时生了三个孩子。三个孩子长大后各自成家,各只有一个孩子,其中一个还出国了。每年聚会的时候,他们的大人总数都远超过孩子总数。所以,考生人数少和独生子女的人数减少有直接的关系,再加上种种其他因素,才造成了今天的局面。

五、教育改革

最近几年,包括上海、北京等城市对教育进行了改革,很多学生在中考时就被分流到了对应的中专院校。学生们考上初中后,老师就会不断提醒,初升高的比例有多低,如果考不上高中,会被分流到中职中专。举例来说,2018 年上海全市的 75 所中职学校毕业生总人数为 29388 人,其中包括普通中专学校、职业学校、技工学校等等。这部分学生在毕业后流入社会,跻身成为上班族。

总结:上海在 N 年前就已经是国际化大都市,经济能力好了,教育资源又很发达,上海的学生自然有更多的选择机会,也能接触丰富多样的教育。稍有条件的家庭自然都会选择让孩子出国留学,不去挤高考这一竞争激烈的独木桥。

知乎用户 太阳城索拉利斯 发表

解放后,上海大学外迁史:

1949 年,上海东南医学院内迁安徽怀远,成为安徽省第一所高等医科院校。1952 年迁址合肥,改名为安徽医学院。1985 年更名为安徽医科大学。

1949 年,上海幼稚师范专科学校、上海体育专科学校和上海师范专科学校并入南京大学师范学院。

1949 年,上海暨南大学被停办,1958 年在广州重建。

1950 年,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内迁武汉。1955 年,更名为武汉医学院。1985 年,改名为同济医科大学。2000 年,与华中理工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合并,组建成华中科技大学。

1952 年,上海东吴大学与其他院校合并成立江苏师范学院(今苏州大学)

1952 年,上海美专迁离上海,与苏州美专、山东大学艺术系合并成立华东艺术专科学校,校址设于江苏无锡;1958 年 2 月迁址南京,同年 6 月更名为南京艺术专科学校;1959 年 6 月升格为本科高校,并定名为南京艺术学院

1953 年,上海航务学院迁往大连(现大连海事大学)

1956 年,由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分迁来渝组建重庆医学院,1985 年更名为重庆医科大学。

1956 年,上海交通大学的主体内迁西安,成立西安交通大学。

1958 年,国家将原上海第二医学院(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分迁部分至蚌埠,并抽调现安徽医科大学(原上海东南医学院)部分优秀师资创建了蚌埠医学院。

1971 年,国务院和中央军委作出决定上海水产学院搬迁到厦门集美,学校改称厦门水产学院,后厦门水产学院并入集美大学,改称集大水产学院。

1972 年,上海铁道医学院搬迁至宁夏银川(现宁夏医科大学)

(以上均为外迁学校,并未包括专业、科、系调整)

知乎用户 看娃老爹 发表

在上海工作和生活未必就能够在上海参加高考。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小舍得》当中的米桃不就属于这种情况吗?她的父母是来上海打工的,开着自己的水果店,米桃也比较幸运的进入当地很好的小学,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还可以在这里上完初中和高中,但是在这里参加高考肯定是不可能的了,高考必须得到户籍所在地参加。这其实就是为什么上海参加高考的人数那么少的原因。

像上海这种一线大城市,外来人口是特别多的,外来人口在这里工作生活,缴纳社保,但是他们却不一定拥有上海的户籍,他们的孩子可以在这里享受上海的优质的教育资源,但是却未必能够享受上海优质的高考资源,这其实对于这些外来的人员是不公平的,他们在这里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他们也想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未来,但是这种高考的户籍制度却让他们的孩子不得不返回老家,和其他的学生竞争那少的可怜的上名牌大学的名额。

前段时间天津高考状元不是天津本地人而是来自河北,进而引起了天津很多本地家长的强烈反对,认为外来的考生抢占了本地学生的资格,这也许就是中国高考最残酷的地方,有些人一生下来就比其他人具备更多的优势,而这种优势经过一代一代的积累只会越来越大。

知乎用户 Hunter D 发表

这个是历史数据统计和预测

所以别想着引起各种 “反思” 了。

接下来高考人数持续上升。

另外:外地户籍参加高考是可以的,只要父母居住证积分够了就行,没有居住证怎么办?回去考啊!!

只要办了居住证,非大学毕业的可以买房子攒够积分,大学毕业的就容易多了。

你父母既不想办居住证,也不想纳税,只是做贡献(zhuanqian)上海也没办法为你提供进一步的公共服务啊(义务教育还是提供的)。

知乎用户 孙浩 发表

第一,今年高考学生是 2003 年前后出生的。那时上海没有那么多人。当然也有 03 年后出生,但后来迁入上海的学生。积分 120 对于父母有本科文凭难度不大。

第二,上海只有一半的同龄人参加高。因为中考砍掉了 1/3。出国留学数量不明,但也有不少。再加上初高中零零散散的学生流失。大约只有一半学生参加高考。

知乎用户 烬默​ 发表

来上海之前我的观念是 “怎么会有人上不了高中”?

而上海人的观念是 “怎么会有人考不上本科”

来了上海之后我明白了,这根本不是炫耀,这是自嘲。上海上高中比上本科还难,能够参加高考就已经成功了。

别说什么其他省也是 55 开,我湖南长沙县城的,长沙地区 95% 以上都能读高中,因为有大量的贫困地区人口用来给长沙人做分母。

上海本地土著都有学区房,外来人口能落户让小孩读书的大多数 985 211 硕博海龟精英家庭,所以谁是分母自己想想

知乎用户 johnzhou88 发表

事实上,这些年上海的 985/211 等重点大学,逐年向外地学生倾斜,本地招生比例不断下降,还在进一步降低,而且是个硬指标,也就是上海考生成绩再好,招生名额并不会多增加,上海现在的 985 学校里,上海籍考生人数整体占比很少,很多寝室中上海籍学生不超过 1 个,甚至没有,上海籍考生只能由上海本地的非重点大学来托底,上海大学的教育经费大多来自上海的财税,上海本地的大学更是如此。很多时候,一个地方的大学数量的多少,好坏,取决于一个地方的经济实力,当地对教育的重视和愿意投入的地方收入,985/211 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后来居上,有的慢慢没落,都与之有较大的关联性。

所以,上海还是承担了其应承担的全国和本地区的责任。

知乎用户 高安路老实人 发表

说明被剥削的太惨了

就是只有 7w 人考

上海的大学们在上海也就招这么点人

我读书的时候初中一个班的人最后高考的仅四分之一

初中较为顶级民办的,高中市重点的

基本就是三分之一到一半大学出国

上海人纳税造的大学和上海其实就没什么关系

知乎用户 落户上海陈老师 发表

因为真正有资格参加上海高考的考生并不多。

非沪籍考生要在上海参加高考必须满足:

(1) 考生为积分达到 120 分的《上海市居住证》持证人的同住子女,且在本市参加中考或父母一方连续持有《上海市居住证》3 年,同时须本市高中阶段学校毕业;(上海高中转学很难)
(2) 考生为《上海市海外人才居住证》留学人员持证人的同住子女,且须本市高中阶段学校毕业;
备注: 持《上海市海外人才居住证》留学人员子女报名的考生,确认时须携带留学人员及其子女的身份证明和居住证,相关证件须留复印件备查。
(3) 考生父母双方或一方现属上海市常住户籍,考生本人持《上海市居住证》,且考生须是参加本市中考并具有本市高中阶段完整学习经历的应届毕业生或 2018 年已列入本市高考报名库的往届毕业生;
(4) 考生父母双方或一方是经市政府合作交流办认定的驻沪机构工作人员,且考生须是参加本市中考并具有本市高中阶段完整学习经历的应届毕业生或 2018 年已列入本市高考报名库的往届毕业生;
(5) 考生为在沪定居并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证》的外国侨民,且为高中阶段学校毕业生;
(6)考生父母双方或一方是在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工作站) 在站人员,且考生为高中阶段学校毕业生;
(7) 考生属在沪台胞,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永久居民身份,且为本市高中阶段学校毕业生;
(8) 考生父母双方或一方是经市政府合作交流办认定的各地来沪投资企业工作人员,且考生须是参加本市中考并具有本市高中阶段完整学习经历的应届毕业生或 2018 年已列入本市高考报名库的往届毕业生;
(9) 考生为梅山、大屯、鲁矿三地上海后方基地单位职工子女,须参加本市中考且本市高中阶段学校毕业。

所以尽管有 2000 多万的人口,真正有子女能在这里参加高考的人并不多。更何况 2000 多万人口,实际上一大半都是年轻的打工人。

知乎用户 踽影 发表

说明上海高考比外地考生想象中卷得多

外地考生总以为上海是高考天堂,卷子容易录取率高,素质教育还有空搞兴趣爱好。却是只知其一 不知其二。

俗话说用脚投票,上海作为一个政策这么好的城市,大家应该多生孩子吃政策红利才是理性决策。那么为什么上海几十年来都是全国出生率最低?

大家用脚投票说明,上海就是全国最卷城市。

只是别的地方是孩子卷,上海是家长卷。家长双方 985,有 1000 万的房子 (分两种,500 万空挂学区加 500 万能住人的房子或者 1000 万的学区也能住人),996 回来还要对孩子言传身教,防止 ta 走偏。满足这三个条件,孩子大概率能去个一本,再往上要靠运气。

家长这样卷完,符合标准的孩子就不多了,所以孩子不用卷,但是要鸡。别的地方孩子卷赢靠做难题怪题,上海孩子要把做难题怪题的时间用来鸡别的东西。社会考察啊,体育运动啊,兴趣爱好啊。目前这方面有从鸡往卷的趋势,因为开始要得奖才有用了。

只说孩子,上海孩子并没有更轻松,但是学的东西对人生更有用。难题怪题真是纯粹为卷而卷。这也是为什么上海卷子简单点,但是各地大学还是喜欢招上海考生。

以家庭为单位,上海比别的地方卷多了,孩子小时候不卷,长大做家长了要为下一代卷,逃不掉的。

以前我还会和人辩经,说上海生活多不容易。现在写的都是给上海人看了。有些人想象中的上海是小时候 400 分上清华,长大了天天啤酒小烧烤,躺平等房子涨价,不想辩了。

反正用脚投票,上海人不想生。

知乎用户 Shakes.Bi 发表

我妈跟我说,当初家里条件不好,我生下来后喝的奶粉又劣质,还是家里疯狂兑水后的。养我几乎没什么成本,国家出钱义务教育,小学六年,校服穿破三套,没有补习班。

我到上海后遇到的同事,工资一个月 6000 冒个头,孩子才上小学一个月花 1W7,全靠当年运气好,有几个破房子,现在自己怎么拼命都还是在吃老本。他周围看到无数跟着风口起飞了的猪,结果因为一时麻痹大意,钱迷迷糊糊地来了,迷迷糊糊地走了。即使是他,也处在极度焦虑中,收入远远低于支出,老婆不肯让孩子在教育生活上吃一点儿亏,都在硬着头皮撑。他想给孩子停掉一个月供 5000 多的跆拳道班,老婆就在那边哭闹。

听完后我又恐婚恐育了。

知乎用户 新萌 发表

说明了一群人嘴上说要建设家乡,让家乡学校成为名校,身体可是自觉得很。甚至还要算计上海独生女,蹭户口蹭买房名额。

就像一帮子人都说袁隆平伟大,理工兴国,基建奇迹,结果没人学农学,个个往金融方向跑,还都看不起工地民工。

有钱人都往上海跑还一胎两胎三胎生仔弄个户籍,现在中考已经 50% 了,你还觉得以后上海考试会简单?

知乎用户 北京死宅​ 发表

七万多?不少了,对比作为和上海人口相差仿佛的北京,大家猜猜高考人数多少?

五万出头,惊不惊喜?

纵向比较,2008 年北京高考报名人数 101923 人,实际上如果不计算去年因为疫情原因造成的高考人数大幅下降的话,北京高考人数也是逐年下降的。比如 2019 年 5.9 万人,2018 年 6.3 万人,2017 年 6.0 万人,2016 年 6.1 万人,2015 年 6.8 万人,2014 年 7.0 万人,2013 年 7.3 万人,2012 年 7.3 万人。

这个下降趋势,已经不你能单纯的用削减非首都功能,北京常住人口减少(离开的也是非户籍人口)这些理由来解释了。

今年高考的孩子,大概 2003 年出生的占大多数吧,问题是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2003 年北京人口出生率比 1999 年并没有减少,那么这几万人到哪去了?

知乎用户 家庭煮夫 发表

上海人穷啊。。连孩子都生不起。

上海人富啊。。一个孩子要倾所有。

这能说明什么,2000 万人的上海要剪掉一半不在上海高考的。

要删掉一半初高中分流的,就剩下这些了

知乎用户 佐佐木 秀鸣 发表

说明在北上浙广等省接受教育并高考的资格确确实实是权贵掌握的。。。

并且想升级成权贵真的很难。

想拿到 easy 高考模式加超强教育资源,又没有这个人脉和经济实力的,我指条路:去云南或贵州。

经济相对发达,地理位置优越,教育良好,高考容易,最重要的是总体内卷程度低。

而且贵州机会多,容易产富豪和企业家,像老干妈就是从贵州出来的。

知乎用户 秀秀 发表

这很正常… 高考 7 万,适龄学子应该在 15 万左右…

也就是说大概 18 到 19 年前出生人口…

我查了上海出生人口:02 年 12 万;03 年 10 万。大概率就这么多人了。

按说初中升高中淘汰一半左右… 7 万考生已经很多了…

所以说超一线城市不是那么好挤的,内部竞争激烈,人们压力大,哪来的时间生娃…… 特别是带娃的人工成本,不是简单用钱来衡量的。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也是起码集合两代人资源培育出来的,然后继续内卷。

前些时不是有人很嚣张的要进城拱白菜么????看见不少人觉得不妥…

要我说:去吧!!Go Go Go

城里早就连地瓜都抢没了,还白菜…

我这三代武汉土著都看不见几颗… 白菜那一出场就是神仙打架,联盟和部落抢的头破血流的…

欢迎头铁的野猪人来开荒……

谁还不想包吃包住呢??

知乎用户 懦弱的人 发表

独生子女的独生子女开始出生,人口结构向 421 前进。

上海人口两千万,以平均寿命八十岁计算平均 25 万,四分之一就是六万多一点。

现在七万多说明还有发挥空间!就是不知道向 8421 靠拢会是什么状况?

知乎用户 农场主史志辉 发表

截图来自:上海市教育事业统计资料汇编(2019 年度)综合指标包含上海市各级普通学校基本情况、上海市各级成人学校基本情况等内容。发布时间 2020 年 11 月份的。

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

至于为什么分流:每年 “学前教育”“幼升小”、“小升初” 报名期间,无论是各大网络、以及教育职能部门的电话都是爆满的。

上海各区教育统计可至所在区教育局网站查询。

延伸阅读:

最新发布:闵行主城区南部版块单元规划 定位:上海南部科创中心核心承载区
苏州最新住房公积金异地贷款一问一答典型问题集锦
嘉善官媒剧透:北部新城范围、规划方案

知乎用户 Faisdodo 发表

说明疫情当下,很多人不方便出国,只能来参加高考了。

不信你可以看看前几年高考是不是只有 5 万人参加。

疫情之下,凭空多了近 50% 高考人数啊

知乎用户 还是不注名好 发表

以前一直 5 万多的。今年 7 万是多了本来出国留学的同学?

另外我不认为专心留学的人会回来高考,学的知识体系都不一样。

比如看同学发的今天 AP 的历史题,就是 “请对清政府帝国主义行径侵略准格尔部,窃取他们的领土新疆的史实做出评价。” 专心背这玩意的人,回来参加高考能得几分很难说。

即使以上海高考的高录取率,留学能去 cornell 的如果专心复习 1 年大概国内高考一半能考上上交?另外一半只能去华师大之类,他们能接受吗?(参考李嘉晖,出国可以申请到哥大,去诺奖的实验室搬砖,高考只能上华东理工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有人说体育中考其实不难,说其实很简单我贴一下吧,主要讲第三大类

各位听说过少年连环拳么?武术就考那个,人脸识别加动作追溯全程跟踪,不好混得真的会

体操就不说了我也不懂,几乎没见人通过

网球,真的很好考前提是你会打球发球机会固定落到 50*50 厘米的框里面给你打

羽毛球,很多人以为自己会打羽毛球,但是这次考试真正的修罗场就是这个,要的就是你以为。没强大的腰腹就别去凑热闹了(我说的是体育老师级别的身体素质,年轻男老师通过率不到三成),要求把球打过对面球场中线附近 3.5 米高的横杠最后球不出界,也是全套的追溯系统加裁判,对成绩有异议的学生每天三五十个都投到是市民热线了但是没用,录像拿出来你不合格就是不合格

乒乓球,不得不说我国人身体里的血就会打乒乓其实难度不低但是包括我在内训练一天后基本能合格


我严重怀疑很多人是不是没在社会上混过

我和我老婆加一起上海六套房子黄埔区有一套特别小的七八个平方,如果我们孩子以后再黄埔区读书,方便孩子读书我们两就凑合下,孩子以后作文开头永远是

我们全家住在一个七八平的小房间里甚至没有独立的厕所

就这作文开头,不说三好学生中队长优先权是有了,有一个字说谎么???

直接抢走一个学习比他略好的学生有意思么?

能在上海供孩子读书的有多少个真穷的?

真穷的他们能在上海考试?

哭穷卖惨伤害他人损人不利己真的很恶心

很恶心懂不懂?恶心

他还是个孩子啊更恶心

就跟什么活都接的工贼一样,恶心

他们不但拉了自己一裤子还拉了一地

他们三十五四十卷不动了跑回老家了甚至明其名曰建设家乡

我们的家乡就得满地脓疮?

有本事留下啊,本科而已不难吧

上海不都你们建设的么?买套房小意思吧

大家刺刀拼到底

上海不是资源好么?

这么优质的资源为啥要回老家?

还有人把留上海和当年华人打黑工比

我们公司集装箱空着你们要赌命么?

很多事情我们只是不说不是说不出

很多事我们不是不会做只是要脸


先说结论,卷不动了,跑呗。我没能力有能力我也跑,太吓人了。

你和人家讲生活,人家和你讲生存

公司长期和学校打交道,校领导和教育局的子女大部分能逃离上海都逃离了,这两年疫情叫没办法。

而且你们可能知道学生内卷,但是你们都没亲眼看到学生内卷吧,我告诉你,那玩意简直是修罗场

首先,中考体育游泳都是配几个救生员的。一个个跑步和跳绳明知道自己不合格也不会游泳就敢往水里跳,你不会游泳敢跳游泳池么?我反正不敢

跑步能跑到吐白沫然后爬起来说自己还能跑的,甚至拉拽同学,和他们解释了排名和你成绩无关照样影响别人

实心球第一次不合格两次三次就直接往设备上砸

篮球考试装逼扣篮 0 分处理后大闹考场,最后被警察带走的

为什么区区一个五分的体育中考就像修罗场?对本地学生来说只是考试,对外地学生来说那玩意叫要么满分要么死,只求胜利不择手段。

工作上大家身边难道不是这样么?

本地人只是随随便便进一家公司随便做点事养活自己,外地人进这家公司就差给领导下跪磕头感谢再造之恩了,发誓赌咒那是常事

不管啥狗屎领导给的狗屎任务,他们永远喊的最响保证完成任务。不但自己接任务还会顺便帮你把任务接下,重点是他们根本不会和老板谈钱。

什么一天之内去开车来回山东过去还要客情吃饭的

什么一天之内跑宝山码头边加金山买标书最后去松江送个礼物晚上还要回普陀区的公司开会,路上你边开车还能顺便做个方案

什么不开车一天跑浦东四十个学校

那可都是三五十块一次的任务


很多人说没看懂我打个比方吧,我外甥的真事

本来小孩子九十分老师看你怎么看怎么顺眼,突然呼啦啦来一群人对着老师三跪九叩首,虽然他们才七八十分但是人家穷啊,人家努力啊还拼搏啊平时帮老师收个班费啥的甚至主动去老师家打扫卫生。

考试考不过你无所谓啊,考前泼你一身冷水,老师也就教育几句。你可是感冒发烧了。毁了你未必能提高他的成绩但是可以提高自己的排名呀

一个学生,想和人家拼学习人家和你拼的从来不是学习

外地人到上海来,从来都是拼命的

人家集中全家所有的资源和你高考还是工作都是赌命,很多人输了就回家万劫不复了,本地人能咋办?

PS: 我外甥小学生选三好学生,有个同学发言说他父母竭尽全力在上海买了个五平方的房子,他没有手机也买不起电脑,幸好老师们都和家人一样的对待他,所以他非常想成为三好学生也必须成为三好学生才能更好的报答老师们。

我一听第一反应这哪里是个孩子,这是个小狼崽子啊,他和他全家存在的目的就是撕碎一切在他前面比他优秀的人最后不择手段的出人头地,也必须出人头地。

拱白菜的土猪不过如此

知乎用户 猪猪侠​ 发表

诶。

第一,户籍人口少。

第二,中考淘汰率太高了,我当年百分之五十上高中,现在不知道有没有高一点。其他都去三校了,参加春考

知乎用户 月落半岛 发表

都送出国了呗

多简单啊

知乎用户 德川家康薛定谔​ 发表

真佩服某些人的联想能力。

正常人小学入学年龄 7 岁,加上九年义务教育 + 三年高考。

即今年高考的人平均 19 岁,2002 年出生。

所以意思是 2002 年上海就已经出现了出生人口断崖式下跌的情况吗。

带节奏也要有点逻辑好不好。

知乎用户 铁头阿 K​ 发表

是不是又有人要说上海考生占便宜了巴拉巴拉的?

知乎用户 大匠 发表

上海打工人子女中考就要回原籍考试。

知乎用户 RockyMisaka 发表

不是,我觉得挺奇怪的,7 万人有啥可值得大惊小怪的?

像我这种高考大省出来的,文理科加一块 70 万也咬着牙扛过来了卷出来了

怎么这问题里这么多人区区 7 万人就喊疼了?

人在自由流动的情况之下本身就是趋利避害的吧,难道放着白捡的 985211 不读一定要在山东河南河北卷吗??

7 万人就是少了,7 万人里排一两千的本地复旦交大都能读,高考大省去问问 70 万人里面排一两万的去哪了?

上海还是一直岁月静好不知道卷字怎么写了哈哈。

知乎用户 红旗漫 发表

卷不动就跑是错误的,那样你来没来过没有什么区别

我不相信,就算上海是一个三线小城市,高考人数也应该超过七万

权益需要争取,户口不是阶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作为一个上海纯种本地人,(往上数六代都是上海人,再往上数我不清楚但可能还是上海人。)从小到大在全上海最好的学校读书,我几乎是唯一纯本地人。

我的同学们全部都是引进人才子女,要么父母都是外地来打拼的,要么是一方外地来的,和上海人通婚,要么就是爷爷辈从外地来上海的(往往这种也自称本地人),反正纯上海人快绝种了。我这届上海高考文科、理科状元父母都是外地来沪的,我上一届的高考文理科状元也是,我下一届也是。

这片土地早已成修罗场,全国各地精英移民的后代大混战,神仙打架,上海土著基本早已退出竞争了(不到 50%的高中录取率,中考完一半的人上不了高中去读技校职校,上海土著基本都被挤兑得读不上高中),如果全国的普通考生来上海,大概率没机会读高中。

上海这座城市是全国重点,考生都是特种兵。 举个例子,在外地你要打败 10000 个普通人上顶尖名校,在上海,你需要打败 100 个特种兵,难度同样不小。哪怕你读了名校,你会发现在上海学历远没有你想象的值钱。

这座城市精明又务实,只有两种人受待见,第一是有背景有资源的人,第二是真正有能力的人。不具备以上条件的人,光有钱是不会受待见的,因为这里有钱人实在是太多了。更何况只是还没变现的学历?这里名校生遍地都是。

另外一直令人很纳闷的一点,读大学的时候,按照录取率,上海学生是百里挑一考进来的,外地考生是几万里挑一进来的,按理来说,上海考生在大学应该被完爆才对,可是结果呢?

结果却是上海考生总体居于中上等的位置。外地考生总体方差较大,有极品大神,也有很差的,但上海考生的实力相对平均一些,总体上反而居于中上等的位置。吊车尾的都是外地考过来的。我曾经一度感到匪夷所思,不能理解。

……………………….. 分割线

感觉知乎上阅读理解不太行的人还是大有人在啊。不仔细看文章中心思想,喜欢扣字眼。

认真读下文章,就会知道我根本不认为纯上海人是高贵的,反而是像美籍印第安人那样被冲击,感到无奈。外来落户的都是优秀人才,我一直对他们感到崇高敬意,像我同学的父辈爷爷辈很多在当地都是上教科书的人物。尊重有能力的人,说我自认为高贵的血统简直无稽之谈。

不过我觉得会出现这样的声音也很正常。不同人会解读出不同的声音,而人的理解也反映出人的内心。 看来有很多人内心深处对自己不自信,隐约就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和对上海人的刻板印象不喜欢,所以一被刺激就特别敏感。

知乎用户 王省三 发表

说明了生的少就能人人上大学了

人口少资源多就不用卷了

就这么简单的道理

河北山东河南这种人口大省每年五万考生的话人人都能上大学了

你看东北再过十年二十年, 不仅人人都能上大学, 而且人人都能当农场主了

知乎用户 R.sh 发表

说明高考移民少,说明保护本地孩子,说明 zf 做得好!

知乎用户 贝路 发表

2000 多万里一半是没有户口的啊,你是想说这个吧。

过几年考生会多,因为 18 年前的生育大年要到了。

知乎用户 Bin F 发表

上海的两千多万是指常驻人口,这两千多万里面上海户籍人口只有 1000 万出头,考生 7 万与这个人口比例相比,与其他省份的高考生占人口比例大体一致……

这说明了上海外来人口真多……

知乎用户 刘存收益​ 发表

自己查查高中录取率行不?

黑吉辽录取率非常高,排除内蒙这种人少的。

陕西湖北重庆也在 60 以上你怎么解释?

浙江跟河南一个档次又怪谁呢?河南倒数第一我能理解,浙江是怎么回事呢?浙江不是很有钱吗?教育投入那儿去了呢?江苏广东福建都在后十名,这就是热爱学习热衷教育的南方吗?

不是你自己学校少怪不得别人,四川重庆湖北人就少?人家比你高。

所以说明了什么?为什么你们省高考考生少?因为高中开的少。教育投入低。怪不得别人

知乎用户 深海逮鱼 发表

说明精英教育不依赖高考,又或者说上海人民不相信高考

参加 2021 高考的,应在 2003 年左右出生,当时出生率约 12.42%

2021 年,全国高考总人数达到了 1078 万人, 相较去年同比增长 7 万人

河南全省常住人口为 9936.6 万人,高考总人数达到了 104.6 万人

河北省常住人口为 7461.02 万人,高考报名 63.4 万人

山东省常住人口 **10152.7 万人,**高考总报名人数达到 79.5 万余人……

这仅列举了一部分人口数和高考数均名列前茅的省份,一个比较巧合的数据,全国一年增长的高考人数正好跟上海高考人数一样,做一个设想,全国人民干一年能支撑的高考人数增长也就等于上海的高考人数

更有河北衡水中学,立志要拱城里白菜的乡下土猪们,在中华文化核心区域的华北平原,17,8 岁的年轻人们似乎拼命努力就是在为了去拱好白菜,再无金碧辉煌,万国来朝的文化自信。

如何看待衡水中学学生说「我就是一只来自乡下的土猪,也要立志去拱大城市里的白菜」?

还记得 7 年前,高三的时候,我们年级主任(云南某 5 线城市市级中学)带着一众班主任老师们去河北衡水中学,参观学习了一个月,回来之后,就买上了一个哨子(农场主用来给养殖动物们发号施令那种),要求学生们,早操和课间操都要背单词、课文、公式等,吃饭要跑起来,上厕所不能超过 2 分钟(每节课下课都在厕所附件逮抽烟的)。

但是,我们百日誓师大会时候,学生代表说的是为了实现理想,走出去看看美丽的世界等等,一些激情励志的辞藻,给当时无知且热血的我们一顿感动。当时组织高三学生观看衡水中学的励志视频也是激情热血励志的,没想到 7 年后,居然就只为了**拱个白菜,**还能拿到台面上来说。

而上海的人们显然不信邪,因为他们在那个环境中能感受到的是,土猪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拱得到上海城里的白菜,人那是玉白菜。高考在资本面前,也就是来安慰一下收入不高,背景不好,家底不厚,见识不多的底层人民,让他们觉得,在这种环境中生活呢,希望还是有的,不要太早选择躺平,去努力奋斗一下,可以买个好点的靠枕,躺着会舒服一些。

举一个好理解的例子:

第一阶段,一个农户,养了 100 只下蛋母鸡,他的场地有限,只能养固定数量,但每年都会孵新的小鸡,怎样去淘汰掉一些低产母鸡呢,于是农户,给鸡编号,记录每周产蛋数,采用**末位淘汰制,产蛋多的增加喂食量,少的替换(是不是有点像高考)**

第二阶段,被替换的鸡出售,为农户孩子上学筹备费用,报辅导班,请家教,旅游增长见识,为将来能考个好大学做好准备

第三阶段,在农户手里收蛋和鸡的老板则继续发展搜集农户,开展养鸡事业,使他的农产品公司能发展更快,

这样他就能给他的孩子创造更好的条件,去国外上学,见识世界,与更高阶层的人交流,将来回来继承他的事业

在这样一个社会链下,蛋鸡们没有任何目标,几乎只能按照农户的安排来做事,一生被安排的明明白白,他们的后代也没有任何其他的发展途径,只有下蛋或者死亡;农户有一定自主权,能主动调整自己的收入方式,如果计划比较周全,就能获得更高收入,但几乎只有这一条路,养鸡卖钱,攒钱,鼓励孩子好好学习,他的后代可以选择一条稍微轻松的发展道路;农产品公司老板,可以积极主动的调整自己的生活和生产方式,选择更多的发展道路,他的后代不用为基本的生存问题担心,可以肆意的欣赏环境,人和思想,等到思想成熟,知识储备就位或者老板不行了,就可以回去继承祖业,过上那些鸡,农户以及他们的后代永远也想象不到的快乐生活。

总结一下,就是,到底有多少人明白了自己的定位,是鸡,是农户,还是老板,是被剥削者,剥削执行者还是剥削受益者?为什么上海高考人数 7/2000,而河南 1/90,河北 8/100,这样的比例,可以定位到上例中的哪一层级。高考就像一场全国性的内卷,局内人永远也难以逃脱,而能逃脱的人也不会入局,顺势又联想到不久前白岩松的凡尔赛发言,即使他做了澄清,但他说的话却是事实:

[

白岩松不会吧

深海逮鱼的视频

 · 991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387392808286871552)

虽然说的让人觉得不爽,但是说的确实对的,高考真的能帮你走得更高吗,也许在他那个年代是的,但现在呢,现在还这样吗,应该不是了。

回到之前得例子,那些用自己的努力最先逃出农场的鸡,无疑是成功的,但它们的成功也将这扇成功的大门彻底焊死,因为它们动了农户的蛋糕

就像通过高考成功的人越多,那么接下来准备走这条路的人也会越来越多,门也被越焊越死。这样的现状如果持续下去,结果只有一个,大家在一个不断有新人涌入但出口越来越少的牢笼里被慢慢憋死

但牢笼里的大部分人脑子里想的却是要成为上例中的老板,并已经安排好了相应的人生,却没有人真的想过怎么从牢笼里先出去,再一步步走向那个位置,因为已经成功的人不可能教你真东西,成功的路不是不可复制,而是成功的人不允许你去复制

结语:生活困苦,但不至绝望,路虽难走,但非无路可走,于困境中求突破,于深海中求温暖,于黑暗中求光明,敢抛弃过往,才能开创未来!

知乎用户 陈林 发表

因为发达地区明白一个道理,少生优生,才能巩固阶级固化

知乎用户 是心动呀 发表

这说明什么?历年上海的高考生也仅仅只有 5 万多,今年暴增 40%,这还是因为疫情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冷静分析下来,两千多万的大城市人口高考生只有几万,这的确不太合理,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一、外来人口居多,后代还未长大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8 年上海市常住人口总数为 2423.78 万人,比上年增加 5.45 万人。其中,户籍常住人口 1447.57 万人, 外来常住人口 976.21 万人。

这样算下来的话,外来人口占上海总人口的 40% 左右。看起来外来人口占比不多,但我们需要了解到的是,外来人口落户的人数也不小。

考虑到上海人口突破两千多万的大关,也仅仅只是最近几年的事情。而高考生的年龄大概是在 18 岁左右,换句话说,今年上海高考生是本地人口的,依然还是占大多数。

大部分的外来人口在上海落户后,孩子可能也就读小学、读初中的样子,还远远未到高考的年龄。而现今面临高考的,依然还是上海本地人居多。

这也能够解释,为什么这几年上海常住人口两千多万,但参加高考的人数只有几万人。

现在在上海落户的外来人口,大部分的年龄还是在三十多四十多的样子,考虑到上海的经济条件和竞争压力,生第一胎的年龄自然普遍会推迟许多。

在可见的未来,上海的高考生人数应该会慢慢增长,尤其是第一批上海外来人口落户的子女长大后。

在最早之前,上海已经是全国有名的大都市了,这座城市可以说是有着一定的底蕴和历史文化的。根据上海历年的人口数据来看,1978 年改革开放的时候,上海人口不足千万,再到现在的两千多万人口,上海人口的增长除了外来人口之外,适龄高考学子同样也需要时间。

二、上班族占比庞大,难以落户

前面我们说过,上海外来人口占比 40%,在这 40% 的人口中,未婚青年也算是一笔庞大的数字了。

这批人是什么特性?年轻化、流动率高,更重要的是,他们现在已经买不起北上广深的房子了,如何落户呢?既然落户难,那么高考更是不太可能的。

他们在大城市打拼、上班,最后还是会回到自己的家乡安家,过着两头跑的双城生活。这就是大城市的无奈,也是一种辛酸。

当然了,他们的内心也是非常渴望能够在上海积分落户的,但是这很难。众所周知,全球目前还保留着户籍的,也仅仅只有三个国家。

落户难,自然高考也就难。

这里还有一个好处是,我查了一下 2020 年上海的高考录取线,本科批次综合分数只需要 400;而同类型的四川,2020 年的高考录取线则为一本 529,二本 443。

看起来相差不大,但对于高考生而言,这就是近 50 分的总差异。

虽然这其中有教育水平和教育环境之间的地域差异,但这种差异,我们显然也是难以去量化的,到底差多少?很难去量化。

总的来看,没人不想在大城市落户,让子女接受大城市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我想,这是很多人沪漂、北漂、深漂的原因之一吧,他们既想给自己一个可能,也想给后代一个可能。

三、择优录取,考不上就出国留学

除了以上两点因素之外,还有一点比较重要。

上海本地考生考高中时就会刷掉一批,高考如果考不上 985、211 一类的大学,父母也会倾向于把孩子送出国留学深造,回国的时候好歹也有个镀金履历。

除此之外,本地上海人的老龄化非常严重,大部分的外来人口落户者后代又未长大。

随着上海落户的展开,外来人口落户也会越来越多,竞争越激烈,那么高考的通道自然也就越狭窄,这时候送出国也好,还是直接读职高也好,都成为了别的选择。

总的来说,未来上海的高考生一定会历年增多,这是由其人口所决定的。但由于竞争的激烈,有些家长会采取迂回竞争的方式,例如把孩子送出国留学等等,这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end.

知乎用户 倬彼昊天 发表

说明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只能回户籍地高考,还能说明什么?

北京、上海和天津这三个城市,不知道有多少人累死累活的拿户口,就是为了让子女高考有优势。

知乎用户 当年师友尽豪英 发表

说明 18 年前上海出生人数低呗

2020 年 2000-3000 万人口的省级,上海,吉林,山西,内蒙

18 年前,出生人口是 5 万,16 万,40 万,20 万

然后,18 年后,他们高考人数是 7 万,10 万,30 万,10 万

这叫做外地人不能参加上海高考所以上海高考相对总人口比例少的原因?

知乎用户 因土而亡 发表

上海高考生 占总人口比例,远低于郑州,杭州。为什么?

还不是被中考分流了呗!上海一半的孩子被迫去做中专生、高职生,今后给 “新上海人” 开出租,送外卖,去按脚!!!

大陆各省中考分流的比例虽然一样,但是城市不能和整个省区比,单独看城区,上海被分流比例就比 郑州,杭州大得多!当然和北京也不能比。

郑州人口是上海一半,高考生却是上海三倍。这意味着什么?高绿录取率要差六倍才公平。

河南上海的分流率几乎一样,但郑州中考是几乎不分流的,显然是河南的其他贫穷地区被大比例的中考分流了。省内剥削,何其残忍!!!!跨省统一试卷,又何其荒唐!

且看今日之小镇做题家,一面是脚踩省内农民子弟当垫脚石,一面是操纵舆论要拱上海白菜!

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

2021 年郑州市普通高招报名顺利结束。据统计,2021 年郑州市普通高招报名总人数为 215106 人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 截至 2020 年 11 月 1 日零时, 郑州市常住人口为 12600574 人

2020 年 7 月 8 日 云销雨霁, 彩彻区明, 似乎寓意着 2020 年高考的好兆头。 7 月 7 日, 杭州全市 5.18 万考生 (市区 2 万余人) 迈入高考考场。

1193,6010 人! 杭州发布 2020 年第七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知乎用户 布加勒斯特 8960 发表

突然发现香港还挺有优势的,毕竟 12 年义务教育,无需中考,DSE 成绩也很好使。

知乎用户 西日韩留学吕老师​​ 发表

很简单啊!中国的户籍和人口的问题。这个人口的问题早就已经是显而易见。

要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留学生非得要上海的户口去混文凭必须要去落户到上海

因为那边的教育资源确实多。而且医疗和各种各方面的教育体系都非常完备。虽然管理上经过这一次的新冠可能看出来问题。但是确实人数上还有高考人数上低一些。先别管题目的简单或者实践性的强与否。先看这个具体的人数。你就知道其实上海的高考压力很低。

但是,你也不得不说中国的户籍制度和人口的这种问题,还有大城市的这种不平衡。这个你没有办法去改变这种不公平。你只能说是尽量的去换一种方式去适应。你为了适应,那你就必须要采取的途径就是要找很好的学历和途径去落到里面才行,当然只能出国,国内内卷又很严重。

留学信息分享 —- 回国留学人员上海落户的院校名单(西班牙,日韩,拉美为主)的具体剖析和上海的具体 2022 年最新的落户政策汇总10 月最新留学政策(Aneca 专升硕审查细则,60% 留学生继续返校,上海和北京针对留学生的落户政策)留学理论分析 — 国内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公布,人口压力突出,全国 2 亿本科,青壮年劳动力不足,出国提升势在必行(附韩国世界 500 强东国大学入学毕业要求极低的中文授课传媒硕士介绍和西班牙大龄博士签证展示)

知乎用户 The whispered 发表

这可是 2004 年出生的土著孩子

那时刚刚加入 WTO 给美老板卖血汗

去年土著出生单日最低 2 个,全年估计不到 1000 个

也就是 20 年后会只有 1000 人参加爱丁堡高考

加速吧

知乎用户 胡夷 发表

按照这个比例,我们小县城还不错啊,五十几万的人口,高考有二千七百人。

知乎用户 一只玲凤儿 发表

因为正常的高中都不收复读生

看看河南那一百万考生里有多少复读的

有多少恶意复读的

知乎用户 無告 发表

说明上海经济发达,

直接送孩子去读国外的大学。不需要高考

知乎用户 东风夜放花千树 发表

没啥意义 在俞书记在的时候 上海就是全国人民的上海了 上海几所高校的分配名额 已经很多不是本地的了 确切数字不知道 反正我毕业后听说生源 55 开了。 但是总体来说 北上高考还是较为容易

知乎用户 丹阳格里​ 发表

这个问题当年上海就探讨过,那两年正好非典疫情,03 年整整一年多生育率下降,两个原因,除了非典又恰逢羊年,迷信的老人家说法羊年命不好。所以当时生育率极低,低到,上海宋庆龄幼儿园这种公立对外招生了.…。居然对内没招满。

当年的这些孩子今年高考,人少很正常,北京非典重灾市呢!还批孩子都不是生育高峰期的孩子。又逢了非典的脚步。其实和大城市没有关系,隔了没有几年,怀孕就多了,10 年左右的孩子就扎堆了。

当年有过专业分析的。

知乎用户 DimaVAC 发表

我 2019 年上海高考,我当时貌似只有五万多?现在不是多了两万嘛?各答主在分析什么啊

知乎用户 水边林下 发表

1. 上海本地人计划生育执行的好,导致本地年轻人口少,所以参加高考的人数少。这个我深有体会,我所知道北方某沿海城市,还算计划生育好的地方,人口和上海闵行差不多,但是参加中考的人数是闵行区的一倍。你说为什么,更不用说有些省份从来就没有认真执行过计划生育,我所认识的广东人,都是二胎还有三胎。你生的时候不嫌人多,到了高考了,你又觉得人多,给你们高校的分配数量少了?上海的高校主要还是靠自己建设的,了解下上大怎么样从一所垃圾学校的发展到 211 就会知道明白。对比下武汉的同济医学院,当初是上海最好的医学院,整个贡献给武汉,你看看现在还不如上复旦医学院交大医学院。同样西安交大也是上海交大当初贡献了百分之 80 院系,八十年代比上还牛,现在呢?,所以如果各省,踏踏实实的搞好本省高等教育,当初搞好计划生育,现在也不用羡慕上海。

2,外地人口的大量流入,的确是帮助了上海的发展,但是更多的是上海其实是帮助了大量其他省的人的就业,没有上海,外省的人能在本地找到合适工作吗?相反如果没有大量外地人的流入,凭上海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工商业基础,本地人的素质,上海也会找到另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一样好。上海从建国以来上缴了那么多税给中央,支援全国发展,到了 80 年代已经严重耽误了自己的发展,当时要是能留一半给自己,现在的上海,会更厉害。

3,总之,外地人整天觉得高考上海录取率高,要是上海投入那么多钱给教育,计划生育执行的好,反而录取率和外地一样,那才是真正的不公平。外地人总觉的自己是给上海做贡献,那么为什么,就不能留在自己家乡做建设呢?把自己的家乡建设好了,留在本地不是更好嘛。我更希望全国各地能均衡发展,不要都挤到上海。

知乎用户 笑一笑 0258 发表

疫情影响吧,好多想出去的都放弃了,只能上海高考了。

映像中都是 6w 左右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说明某些地方的人一直在盯着上海这点肉,眼馋的很呀

上海拢共也就 7 万考生,实际上本科的在 4 万到 5 万之间,按照部署高校 30% 的本地录取比例,市属 70% 的本地比例,上海高校根本收不满,即便收不满,上海还有很多考生也是落榜的,并没有全上,要给中西部考生腾地方

某些地方真是贪得无厌,毫无感恩之心呀

到处拿着 100 万考生假数据到处骗人,21 年实际高考生 79 万,应届生 67 万,对外宣称 104 万或者 125 万。20 年实际高考报名人数 85 万,应届生 70 万,对外宣称 115 万。

按照出生口径,某地 20 年本科录取率 50%(2020 年录取本科名额 35 万,应届生 70 万),按照出生人口本科录取率 30%(2002 年某地出生人口 116.7 万)

通过放开普高升学率限制(某地普高升学率常年 60% 以上),大量复读生,以及包装数据(把专升本和自考考生算进来),放大分母,通过卖惨骗取同情,以此来获得录取倾斜。

为啥上海录取率高,因为上海生的少,中考分流,限制复读呀

上海只剩下这么一点考生和录取名额了,也要盯着攻击,眼馋。

财政上拿上海的财政转移支付,高等教育分享上海的高校资源,但是毫无感恩之心

知乎用户 扬子江 发表

说明了你不了解上海。

上海不是二十多年前就有这么多人口的,现在高考的是 20 来年前的上海人生的娃。我二十五年前来上海,当时上海号称户籍人口 800 万。PS:我的娃才四年级,还没来得及高考呢。

简单告诉你一组数据,大概哦,11 年上海出生人数 18 万 +,12 年 22 万 +。

同时,别忘了上海高中升学率大概只有 50%,也就是说 18 年前上海户籍出生人数约 14 万。而现在全国出生率 1‰。

知乎人均 985,要有自己的思考,不要蒙头就问。

知乎用户 一量酒 发表

说明上高中的少,一堆小孩上完初中回老家上高中,当然,上海本地低生育率也是有目共睹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别听上海考生在那瞎吹得了便宜还卖乖,不知道以为自己花钱买课买出来多人上人,多牛呢,我给你们一个理想坐标系,沙东省会某新并区中学。

此中学跟杨浦区教育一致,学籍上海,普通完中,而且基本本地户口不挑人,只要你别考太烂,都能从初中升高中,基本上凡在正常完中录取分数线上的高中学生(即正式生),均二本保底,只算正式生,211985 率为 20% 以上到 30% 多,生源就是义务教育本地的一百多号人,大概一半正式一半非正式,本科率一般比正式生人数多,非正式也有大专上,就这一百多号人,还经常出清北学生,每年都有考入复旦中科的。

他们靠补习班了么,没有,他们父母是啥引进人才么,是上海人上人么,不是,一般是普通工人子女,而这个完中大学的录取率甚至比一些上海区重点高,重点是人家根本不挑生源,只要是本地的就要,学费我记得一学年也不过 2000。

所以少得了便宜还卖乖,真以为自己上海人智商比全中国高啊。

对了更正题主错误,往年是 5 万多,今年实际上是多了两万。

知乎用户 茶人孙明伟 发表

说明不了什么。

知乎用户 不敢跃迁的亚稳态 发表

那我跟你说个更劲爆的消息哦,

就那个房价特别低的鹤岗,

所属的省份黑龙江,

普高率是 70%。

上海不到 60%,应该是 58% 这样子。

就上海学生的竞争烈度,

考虑 211 之前还是先想想孩子能不能上普高吧。

你看,把在上海补习的钱拿去鹤岗买房,

净提高 12% 的普高率。

而且学习压力也小了不知道多少。

题外话:

大学时候我一很纳闷,

怎么东北同学那么多才多艺(褒义),

他们是真有时间学才艺,

中高考,尤其是沈阳,坚决落实减负政策,压力不大,应该是全中国最不内卷的地方。

知乎用户 点赞勿评论 发表

上海 4 所 985 6 所 211。

还有以下 2020 和 2019 年全国各个地区的 211985 录取概率。

北京上海的考生基本 985 录取率是 5% 左右 211 录取率是 14% 左右。其他地区是 1.5% 和 4% 或者 5% 左右。所以上海和北京地区的考生不要得了便宜还卖乖。

至于说今年的 7 万考生,有说是三校生有说不准确的。所以就当是个参考,往年一般是 5 万考生。

知乎用户 养老居士 发表

很多在上海打工,但不是上海户口的人。就像我有几个朋友和我一样南京人或者南京都市圈人,在上海打拼,但不是上海户口。

上海 2000 多万人指的是上海常住人口两千多万。

不过我也有亲戚获得了上海户口他们也不是纯上海人,他们是扬州人和靖江人移民上海的,还有我外公当年在上海当兵他肯定获得了上海户口,但我外婆和外公离婚了,所以我母亲最后没选择上海户口。当然,我外公已经离世了,但我外公和继外婆还有子女在上海,我继外婆扬州人,上海户口。

我说的什么意思,首先上海 2000 多万人,指的是常住人口 2000 多万人,很多人是去上海打工打拼的,并不是上海户口。

而上海参加高考的,指的是上海户口当中的人。

你看,我说的这种情况,就算是我外公获得了上海户口,我母亲也没选择上海户口吧,首先上海户口当中就有很多不是上海人,就像我外公是靖江人,但我外公生前确实是上海户口啊,我继外婆扬州人,她也是上海户口啊,还有众所周知,上海一大堆浙江人去做生意的啊。

但这些人,他们是不是上海常住人口?当然是,甚至有些都是户籍人口了。

而上海高考人数,当然指的是上海户籍人口当中的人数,而上海户籍人口当中本身就有不是上海人的情况,就像我母亲当年参加了江苏高考。而上海常住 2000 多万,常住的两千多万我同学难道他们不是吗?但我同学他不是上海户口啊,我亲戚的朋友也有在上海工作,也不是上海户口啊。

还有我刚说到南京都市圈,首先在南京上班的很多也不是南京人而是南京都市圈人,众所周知,上海都市圈城市那更多了,你看下苏州地铁都和上海地铁相连了,很多上海都市圈人也在上海上班啊,他们有可能会算为上海常住人口啊。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为啥总有人盯着上海这三瓜两枣子,上海每年就 5 万左右考生,每年清北交复加起来,我估计也就 1000 个名额。(交复可是在上海的高校)。行行行,全部不要了,全部给外省。全国 1000 万考生,去掉上海的 5 万,还是 1000 万。有些省份 100 万考生,行,这 100 个给你们省了。你考得上吗?你卷得上吗?你上 xx 学院的就能分到这个名额了?

有人说我们本科率高是因为本地一般本科多,哪你们这些优秀的被从 985、211 挤下来的优秀学生到了一般本科,咋个就没吧这个一般本科学成优秀本科啊,你别怪老师不行啊,要知道,学校厉害不厉害,全靠生源,要不每年各个高校抢生源呢。

另外,上海本科率高难道全是进了好大学,还不是一大堆挤在上海二工大,上海应用技术,上海海洋,上海立信、上海建桥,上海健康医院学院这些本科里啊,这些学校名字你知道吗?

就算上海把所有本科全部不要了,算 4 万个吧(有人说 80%,我不太相信),分 4000 到一个 100 万考生的省(别说要 4 万个全部,因为全国 1000 万考生分呢),本科率提升多少个点,0.4%。好像某省是 50%,好,现在是 50.4%。你牛,你又升级了,你差的是这 0.4% 吗?何况提升不了 0.4%,因为总得给上海留一点,也降低到 50% 本科率,上海给出去 1.5 万名额,某大省多 1500 个,本科率从 50% 提升到 50.15%,多出 0.15% 的名额来。

说句说话,现在哪里小孩读书都不容易,从录取率来说,上海可能稍微轻松点,但是全国已经这么卷了,能不能不要为了自己省本科率提升 0.15%,就让上海的孩子也陷入无限的卷中去,国家需要卷的人才,也总得有不哪么卷的人才吧,总得有个实践不一样的教育方式的地方吧。

啥,你说凭啥凭啥凭啥,我不为了 0.15% 不不能让你们舒服点。哪马 * 家哪么多 **,你咋不跟他说去啊。

更何况,上海每年 1 万多清北复交毕业生(都是各省做题家卷出来的,如果算上全部 985,我估计得 2 万吧)在沪工作,另外地处江南,夹在江苏浙江之间,土著人群大部分来自江苏浙江,古代曾经是江苏一部分,人称松江府。上海小孩的学习能力我相信不输给江、浙。非要全国一起卷,如果全国划一个分数线,who pa who?

啥,你说不能划一个分数线,就按高考人数分比例分省录取? 合着你就是不管素质教育、也不管应试教育,也不管历史现状,也不管计划生育,反正你上海本科率只能 50%,也不准和全国人民一起卷。

哪我只能说:哪就按现在的政策办吧,别折腾了,有这个时间折腾,你们自己办几所大学多好?省里财政拿钱,父老乡亲捐款,杭州西湖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上海科技大学,不都是这几年新办的吗? 现在好大学非升疾走,好多好老师苗子高校都留不小,你们捐款搞个大学,给他们个事业编制,年薪搞个 20-30 万,盖个经济适用房,他们立马孔雀 ** 飞就来了。

别说啥农田没地,上海纽约大学就一个楼,找个啥啥新区的空置楼,改造一下就能办。

知乎用户 快乐三剑飘 发表

并不是出国不出国的问题,有些城市在国家的规划眼里就不是为了让你 “定居” 的呀……

前几天,我家遥控器坏了,打开一看,原来是电池该换了。

知乎用户 亦可兼容 发表

这难道不是说明其他地方省市生育的确太多了吗?假设河北河南当地人民可以理性节育,可能和北上还是有差距的,但是不会是如今的差距了。或者说上海北京居民懂得少生集中资源培养 “好白菜”,怎么那么多地方还在批量生产“土猪” 呢?可能需要事实来告诉大多数人什么叫做资产的代差,不是能用多生几个人就能弥补的差距哟~~

知乎用户 Sanford 发表

不能说明什么,因为上海本地学生考这十个学校也是非常难,这十个学校是全国招生的,只有考进全上海前 7 千到 8 千名的学生才能进这十所学校。而且上海中考有十几万人,考高中会刷掉一半,同时,上海公办高中绝不允许复读;别用北方的习惯来看南方,不允许复读就是没有复读,所以说,上海高考不是地狱模式,但也不是天堂模式

知乎用户 1111111 发表

当年工农剪刀差、城乡二元制和 1958 年户籍管理条例等代价换来的发展,今天看来牺牲这几亿农民值得吗?

人口 强行控制 无意义 得建设当地

但如果说不控制 为啥人口会集中?

很可能 未来还是会继续集中

知乎用户 sunnyjaja​ 发表

十个上海的 985211 大学对沪招生人数通通加起来有没有七千?

往年上海高考人数只有五万,竟然有七万,多的两万人是高考移民的娃子吧?

之后每年高考人数会激增,都是高考移民的娃子,之后几年上海高考人数预计会上升到 15 万人以上。但是上海的大学对沪招生在过去二十年大幅度下跌。

说上海高考轻松的人,可以从幼儿园开始在上海鸡娃,感受这份轻松。

知乎用户 涩谷的素素 发表

各位都让让,我来歪个楼。我深圳的土土著,在深圳改名字之前就 N 代宝安县了,440301。

2021 年参加高考人数约 4 万 2 千人,户籍人口 590 万,常住人口约 1800 万。按 1% 平均水平,应该有 6 万考生,深圳的公立高中学位只能容纳约一半的初升高学生,技校 / 出国分流如果再按一半的水平来折算…… 喂喂,这 4 万 2 千人怎么也算不出来啊,按户籍规定,假设全部户籍学生都上高中,参加高考的最多也只能在 3 万左右。所以… 高考移民

知乎用户 Gusta 发表

上海的考试系统与其他省市不太一样,所谓定终生的关键性时刻不是在高考,而是在中考甚至更往前的小升初。

上海高中的招生主要有三次。第一次是八下的暑假到九上的期中期间,部分的市重点,主要为四校八大以及新兴牛校,会邀请顶级初中以及次顶级初中的顶级学生去参加考试,考试内容为初中竞赛知识以及高中的部分知识。这次考试基本上不会直接签录取,而是给后续的自主招生留点印象分。第二次是二模过后的自招推优考。自招,即学生可以填报申请,申请去有自招资格的高中(多为市重点,也有部分区重点)参加自招考,这一部分学生中的绝大部分为参加了校考表现出众被口头许诺,或是一模二模成绩优秀,但仍需测试其自招知识的学生。推优,是初中学校选取自家头部的学生,推荐往各个学校,这对初中学校的要求很高,往往是好初中的推优被全部当场录取,一般初中的推优生连参加考试的资格都没有。推优自招的内容和之前的校考也差不多,主要注重的是学生的自我素养以及自我学习提前程度,毕竟除了顶级次顶学校外,没有学校是会教自招知识的。最后才是裸考,即中考,此时市重点以及部分区重点,也就是那些真正一本率双一流率高能考好学校的学校,已经只剩下百分之四十的名额了,而考生不过少了几千。剩下的几万人争夺的是少数的市重点和大多数都本科率不到百分之四十的普高。

考大学是简单的,考好大学是难的。三段招录决定了非名校初中甚至碰不到名高中的边。要进好高中,就得进好初中,就得进好小学。四校学生,大多是 t10 初中毕业的,而要想进 t10 初中,就得进排名靠前的小学。拿我表妹的学校举例,世界外国语小学,单纯学费一年二十万加,综合消费得破四十万。如果面试笔试没通过,唯一的入校方式就是找上属均瑶集团的亲戚朋友花 50 万捐一个借读。而这种看上去是贵族学校的学校,却是考好大学的充分条件,是挤破头想去,招录比百分之三不到的梦想之校。一个小孩出生后,全家就得拼了命地为他争取,若不然这样,小朋友上来个菜小,那他大概接下来也只能上菜中上大专了。

知乎用户 闲人沈大喵 发表

说明只要你来上海,无论你多牛逼,要不了几代你的后代就会买不起房,接不起婚,没有后代,然后结束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19 年全国一卷考生,在上海总共读了十年书。

自幼儿园开始便在上海读书,小学和初中读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尚可,不过放眼整个上海,本区属于教育荒漠了,高中仅有一所市重点。小学和初中的同学都差不多,有小学毕业去市中心读书的,有预初或者初一、初二回老家读书的,也有因为户口原因出国的,甚至还有因为数学太难而出国读书的。林林总总,一个班预初时四十人左右,最后就剩下三十人左右在上海高考了。我本人在初二的那个暑假选择回原籍了。后来经过一年的复习准备中考,也去了一所不错的省重点,最后在某霸都老老实实读了三年书,去了东北某末流 985。高中时班上也有不少人情况和我类似,家在上海,但由于没有户口,也没有达到人才引进的要求回原籍了。两千多万的人口,其实外来人口是占大多数的。我们这一代人,父母不一定能够得到很好的教育条件,去取得上海户口或者是 CW9 证书。最后的结果要么是举家搬迁回原籍,要么是让孩子回家、家庭分离,要么是让孩子去读职校。在并不富裕的这些上海外来家庭里,第二种情况往往最为常见。

无疑,上海的教育是远远胜过周边一些省份的。我的高中以素质教育为荣,然而实际上呢?这些在上海我已经习以为常了。当然这并不是一种贬低,因为教育的差距与鸿沟是客观存在并且短时难以填补的。就比如同为长三角地区,上海、江苏、浙江都开始了选科的新高考模式,安徽仍然执行分文理科的高考模式。我的一些上海的同学们,在高中三年之后,我总是觉得自己的见识与思想,离他们都渐渐有了距离。

虽然人数少,但是竞争仍在,希望教育能越来越公平,直到某一天高考能放开。

知乎用户 陈俊伦 发表

至少在我看来,上海的高中录取是过于严格的。

为什么我这么说,因为我的经历很特别,我是中考没考上高中,但在中专参加 6 月份秋考成功考上本科的。

按照正常的逻辑,什么样的人不应该上高中?肯定是连本科都上不了的人,更何况,上普通高中的同学们也有一部分同学是无缘本科的。

但我的情况是:我参加 2013 年中考,考了 506 好像,当年普通高中分数线 511 分。我在我初中班级日常成绩倒数,但是在年级排名中处于的是中间,全年级共 360 多人,我基本上在 160-170,也就是说,从我的感受来看,确实有一半的同学在中考时无缘普高。

但好笑的事情来了,我因为所学专业的关系,没有走三校生升学途径,而是参加了秋考,最离谱科目数学只拿了 38 分,但我依旧过了本科线。从这点来看,中考划分明显过高,有很多流入三校的同学未必上不了大学,却提前丧失(通常来讲,毕竟还是可以像我一样去争取参加普通高中秋考)了本科院校的竞争资格。

这也就造成了一个特殊的现象:上海本科率出奇地高,因为该筛的人全部提前筛掉了,去掉那波去喝洋墨水的,基本上可以说,秋考参与者是个人都能考上本科。(有夸张的成分,但是意思就是这个意思)

回到题目,为什么才 7 万,2016 年我参加的那届,应该可能都不到 5 万,而且往往这个数字是往小了报的,去掉硬性条件,比如中考分流掉的,喝洋墨水的,外地不能考的,考个本科真的很容易。但我的亲身经历告诉我,考个高中,很难。

知乎用户 yjhoho​ 发表

除了大家的回答外 补充一个

上海的 985 如今只是物理位置上载上海罢了,其实本土考生已基本没什么福利了,所有 985 加起来一年招不到五百个上海生源

知乎用户 大威天龙 发表

上海生育率才 0.7,爷爷辈 10W 人,儿子辈就 3 万人,孙子辈就 1 万人了,全靠吸纳外地人口,现在外地生育率也维系不了 2.0,全中国都没有人,未来的中国的伟大复兴需要非洲和中东兄弟们的帮助

知乎用户 哈哈 发表

考生增多,说明富人家的孩子降维打击了,他们如果是那种努力的富二代,对穷人孩子就是暴击伤害。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一群外地人叫嚣的样子,让我想到黑命贵。越来越和美国黑人一样了。

知乎用户 Sayin​ 发表

这是大报名人数 秋考还是差不多 不过去年上海中考已经很多人了 过两年高考血雨腥风

知乎用户 robot DDD 发表

前几年只有 5 万为啥没引起议论?

北京连五万都没有,为啥也没人讨论?

知乎用户 黑白配 发表

小明从小生长在上海。虽然因为外地户籍在高中时随父母离开,但这份憧憬从未忘怀。

小明刻苦学习,终于考上了沪上的大学。

小明失恋了,因为女友的父母拒绝女儿找外地人

小明继续刻苦努力,考上了研究生。

小明毕业后顺利落户,终于成了堂堂正正的上海人。

小明走上了工作岗位,他的梦想是在上海有个自己的房子。

小明努力工作,为上海和国家的建设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小明的梦想破灭了。

小明上知乎,热心的上海网友提醒他,大上海最优秀的资源要留给国家最优秀的栋梁之材,你这个外地人还不够格。

小明大彻大悟,于是远渡重洋,打算在小美利坚实现梦想。

小明实现了梦想,住上了小 house,当上了中层管理人员。

小明新招聘了几名实习生,发现是高中毕业后就来灯塔国就学的上海人。

小明感到惊讶。

小明用流利的英语问询这些优秀人才为何不回上海,为什么不建设国家。毕竟三千美元的实习工资是不如上海两千人民币的。

小明听到了恭敬而无奈的答复:

" 嗨,还不是因为上海外地人太多了。"

知乎用户 Slow 发表

这其实是个人口周期问题。

这届高考,对应 03 年的上海新生儿。

上海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差不多是 2004 年。也就是外来人口流入放开在 2004 年。所以这届考生基本没有新上海人。

上海的 80 后婴儿潮,03 年基本上很少已经生娃。

03 年非典,出生率显著低于附近年份。

种种决定了这届高考,是上海史上最少的分母。

从结果角度看,我做高中老师的同学反馈,这届头部高中的学生水平,也是偏的低的。一定程度,也是这个基数影响的关系。包括校外的幼教,小学教育,初中,高中教育价格倒挂,也是类似的原因。

当然,好日子就这两年。看看现在小升初(80 后婴儿潮 + 居住证制度双叠加),幼儿园入学(应该是二胎放开第一年)。上海预计迅速会进度 HARD 模式,进入名校后代,企业家二代之 + 大分母的超级竞争时代,大概 15 年的超级入学周期高峰。

也建议教育相关的部门早做准备。

知乎用户 八里土人​ 发表

  1. 往年上海考生是 5 万左右的,今年还多了 40%
  2. 其他省市如果只看 “城市考生”,录取比例和上海差不了多少(当然要排除特殊难的省份)。之所以看到的录取率低,是因为有大片没有希望考上大学的农村教育欠发达地区的学生做分母。

所以高考最大的矛盾是教育水平的不均衡。如果给四川再多的录取名额,90% 被几个大城市瓜分了,还是跑不到农村欠发达地区考生那里。

如果你是城市尤其是省会城市,不要抱怨上海录取率,上海和你们省会比合适不是和全省比。如果你是农村的,你应该认识到加了名额跟你关系不大……

很多人对上海高考资格有非常大的误解,我觉得有必要澄清一下:

上海拿居住证的,积分够了一定门槛,孩子就可以中考、高考,且考试后的录取和上海户口学生是完全一致的。这已经远远比大部分城市或省份要宽很多了。

知乎用户 胖子 发表

上海两千多万是常驻人口,其中户籍人口只有一半。

剩下那一半里不知道有多少有资格高考。

户籍人口里 65 岁以上将近 40%。

考生少也正常。

知乎用户 zeying777 发表

不知道上海本地人里面,高中录取率的比例和走势。

本地人里面,应该普通家庭居多,却住在市区,要知道市区的新上海人各个人精。那么下一代同场竞技,孰优孰劣?长此以往,会不会上海本地人多数要被干掉了呢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说明上海为全国人民提供了大量的教育资源

说明上海帮其他省份承担太多

说明上海当年贯彻计划生育

说明上海经济雄厚

说明上海是把教育蛋糕做大而不是稀释

说明上海对中国教育有着别样的贡献

说明上海发展早,能承担得起

说明上海市场够大扛得住高校毕业生

各位,欢迎报考上海高校!

知乎用户 关门放狗 发表

上海离我太远,说个我身边的。

不知道看见这个回答的有多少人知道 “绵阳” 这座城市。

绵阳最近几年的中考人数是 4 万多人,高中职高差不多五五开,但,但,但,绵阳参加高考的学生超过了 5 万人。

还有,还有,还有,绵阳市所有县区人口总数:不到 490 万!

现在和上海来比一比,说明什么?

内地的内卷真是他娘的要卷死人了!

据说,连沿海省市都有学生从小学过来读书的,最近 5 年,绵阳房价直接翻了一番!可以想象本地百姓的苦!不仅仅苦于房价,更苦于教育资源的被抢占!背后的原因,说不清楚或不敢乱说!

知乎用户 普天之下皆兄弟 发表

常住人口没有高考资格,户籍人口才有。

知乎用户 太阳神 发表

说明上海还是不够有钱

北京高考生更少

说明北京更多人

根本就不在这条赛道上

这两座城市的外来人口想留下来的难度

好,你牛逼,买房了,落户呢

落户参考张雪峰离开北京

有钱的本地人根本不在意啥高考

没钱的本地人经历所谓的素质教育

北京不太清楚,至于上海

上海有很大一部分人都在高考之前分流了

上海的小升初,初升高

都比考大学的难度高(笑死)

经历了几波分流,最终参加高考的学生

就这么多

然后升学率,啧啧啧

牛逼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上海 0.7 的生育率,6 个钱包养一个孩子

父母帮孩子脱贫,被叫做白菜

外地 2. 多的生育率,孩子养父母

孩子帮父母脱贫,自嘲为土猪。

能一样吗?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 92 的,我当年高考的时候也差不多那么多人……

即便是区重点,当年的本科率也不过 63%-68%。

中考的淘汰率更是残酷,如果是在菜中,基本里面只有几个尖子生能考上好学校。

提问题的人真的好酸啊……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爷爷奶奶 2 人,姥姥姥爷 2 人,父母 2 人,孩子 1 人。

孩子占人口比例 1/7。

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平均 70 岁,父母平均 50 岁,孩子平均 30 岁。

30 岁 ×7 万人 / 岁 = 210 万人。占总人口 1/10。

1/7-1/10=3/70。

说明 3/70 的人还没出生。

知乎用户 方应杭​ 发表

2002 年上海出生人口 6.2 万人,2003 年上海出生人口 5.73 万人,

十八九年后有 7 万人参加高考,有什么问题吗?

你拿现在的人口,对比十几年前的出生人口数,

有点像拿前朝的剑,斩本朝的官……

知乎用户 阳光灿烂 发表

因为上海人遵守国家规定,严格执行计划生育,外地就不一样了,视计划生育为狗屁,想生就生,一个家庭生二三个算对得起计划生育了

知乎用户 金边小克勒 发表

10 所一流大学本地人招收比例本身就很低。

知乎用户 maze 发表

一,常住人口不等于户籍人口,上海不欢迎穷逼的孩子在上海高考。

二,作为最早被洋人蹂躏的地方,媚外思想是刻入 DNA 的。毕竟老北京那得是正黄旗,而老克勒只认洋泾浜。当然这也怪不了别人,国内高校确实很烂

知乎用户 俏皮的 joker 发表

我擦,怎么比 11 年时候考的人数还要多啊?11 年高考好像才五万多人吧。其实上海这考试挺烦的。

一些借读的同学读到最后又不能参考,这一部分就等于被砍掉了,父母在上海这上班,但可能落户条件没满足吧,初中时候就有两个同学读到初二回老家去了,还有高中时候也遇到过一个。那时候好像还有蓝印户口,买房就给落户。

其次,上海这中考就被刷掉一批人了,然后剩下的去了普高,区重点和市重点。高三下学期那时候有一个什么春考,十几所大专提前招生和一些提前批的学校自主招生啥的,又分流掉一批人,最后留下的都是实打实参加高考的,人数又少了一点。

然后,今年可能因为疫情,出国留学啥的可能少点,以前同事的儿子高考没考,直接就走留学这条路了,反正也排名前 20 的市重点,去国外学校也不太会差吧。留学也是一条路。

目前,上海老龄化挺严重的,90 年代那时候都是独生子女政策,政策的压制导致现在问题出来了,老龄化和劳动力结构的问题,即需要外来人口的流动和活力,来补充本地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但又不能开放户籍制度。参照日本城市化进程后,三分之二的人口聚集到了三大经济商业圈,造成了一些农村落的落寞和农业人口的锐减,一些农产品和蔬果需要外来进口来补给。中国目前开放户籍制度,资源只会聚拢到发达地区,反而更进一步加大了城市之间的差距。哎,就跟深圳啥的一样,年轻人来大城市寻梦,但是待不下去的只能去别处谋生,但同时也会有新的追梦人来到上海这座大都市。

不过,往后走高考人数我觉得还是会往下走,房价问题,养老问题,孩子的教育问题,这些都会让部分家庭望而却步,更别提会相应三胎政策去养个大满贯呢。

知乎用户 张晓菌 发表

真是知乎精英的狂欢盛宴。

上海历年高考就这么多人,标题用了个 “只有”,一瞬间,某些自诩独立思考的知乎精英失神了,陷入祥林嫂式吐槽苦水模式。

2021 年 7 万人,相较于 2020 年的 5 万多,以及往前的几年,都可以称之为暴增了。

知乎用户 你好我是张老师 发表

7w 已经是增长了好吧,我记得以前是 5w。

首先,常住人口不代表上海户籍人数。如果没有上海户口,小孩是不能在上海读初中的,五年级读完就要劝退回家。上海六年级算初中了。这一部分就要遣散很多人。

然后,很多有上海户籍的新上海人,也就是后面靠落户政策变成上海人的,还是年轻人,有的人才引进过来可能才刚刚生娃;有的是应届生,婚都还没结,别说生娃了。

我自己身边的例子来说,有叔叔阿姨们二十年前来打拼,有的做生意很有钱却拿不到户口,有的有户口却没多少钱。我部门里本地同事当中最大的 78 年,小孩还在小学,当然每个地方都有早早结婚生子的。

等读到了初中,中考又会筛 50%

高中读三年,有些人也会出国,或者参加高校的自招提前录走,不参加高考。至于高中出国的比例,比如复旦附中 上外附中这些肯定很多,其他一般高中大概百分之几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说明今年的考生大增了 2 万!

之前上海考生基本都是 5 万左右,不知为啥今年增加了这么多……

2021 年高考的学生是 2018 年中考的,但那年中考才 7 万多人,总不可能所有孩子都通过中考了吧!

总之想不通!

ps:北京也是人口过 2000 万的大城市,但北京 2021 年高考人数只有 5 万多,不知为何上海增加这么快……

知乎用户 仁守 发表

说明了是谁制造了留守儿童的这个问题。

知乎用户 放生 发表

如果按照那篇 0 分高考作文是真的(虽然现实是真的)

那么只有这 2 个字很正常

没什么说明了啥

只能说明,需要时间的沉淀

知乎用户 铜墙铁壁方校长​ 发表

你看看江苏的人口和高考人数?

这不是正常严格计划生育下以及没那么多复读下比较正常的比例吗?

知乎用户 谢慕安​ 发表

这个数据有什么问题?很正常啊。

假设 2000 万人口,每年都有人出生的,算平均寿命 70

2000÷70=28 万

假设男女平均且都结婚,有 14 万对夫妻,假设都只生一个,那么有今年高考年龄的孩子 14 万人

中考分流一半,剩下有资格高考的 7 万人。

知乎用户 培根配西柚​ 发表

首先到 2020 年底,上海的户籍常住人口不过 1400 多万,外来常住人口 1000 多万。另外就算是户籍人口,这些人里真正的本地人有多少?毕竟每年新落户的外地人比例一直不低。

至于说外来常住人口,这么说吧,我自己认识的外地人同事也好朋友也好,35 岁以后还在上海的大概是认识的人里的 1%左右。

除非父母能给的出一个几百万的首付,不然年薪五十万六十万也没用。

大部分外地人一般在上海奋斗几年,就跑回自己的老家省会找一个二三线城市安家落户去了。

所以光看上海的人口数没有任何意义

知乎用户 Fandanvj 发表

19 年的时候才 5w 呢

知乎用户 抬起头来恕你无罪 发表

只有七万?你觉得应该有多少?你老家多少人口多少高考生你关心过吗?

知乎用户 simple 发表

记得户籍人口大概是 1500 万吧,上海这边本地的出生率本身就低结婚又晚。

还有一个是分流,基本高中之前很多本地学生就分流了,还有一个是上海本地的家庭条件好又上不了国内顶级大学的很多都是直接上国际高中课程出国了这个几千应该有的。

至于常住没户籍的,多数的孩子初中基本就要回老家上学准备高考了否则最后老家也没法考。

知乎用户 caige 发表

外省卷孩子,北上卷父母

知乎用户 萧年余丨 Shawn 发表

至少说明了两个问题:

一是上海常住人口里面里面的外来人口较多,其中的学龄人口又刚好没资格在上海参加高考

二是上海的学生在大学学习的选择上门路多很多,包括但不局限于海外留学、港澳台留学等,参加高考并不是他们上大学的唯一通道。

如果把每个省每年参加高考的人数和常住人口比例分下一下就会发现,经济越落后的省份这个比例越高。原因依然可以是上面两个被说明的问题。

以上,完毕。欢迎辩论!

知乎用户 巨多​ 发表

还有很多移民非洲国家等着过来留学。

知乎用户 小蜜蜂远程工作​ 发表

只有 44000 人有成绩 哪来的七万人?

知乎用户 116117​ 发表

上海可以收割全国 985、211 的优秀毕业生。全国家长可以给她输牛娃毕业生。 不用非得在上海本地高考

知乎用户 李嘉图​ 发表

实际情况可能比你看到的更残酷

上海历年出生人口数据统计(1990 年 - 2020 年)_一起落沪吧_新浪博客

复制了新浪微博的一组数据,可以先看一下

单论教育资源,在近两年上海幼升小和小升初改革之前,从升学情况来看是

小学初中 大多数民办>>公办

高中 公办>>民办

所以一般升学路径是

民办小学➡️民办初中➡️公办高中➡️上海本地大学

民办小学➡️公办初中➡️民办初中 / 区重点及以下公办➡️外地大学

公办小学➡️公办初中➡️公办普通高中 / 考不上高中➡️考大学有一定难度

在这个城市,教改前最大的困难其实是考高中,家长真的太不好当了,教改之后应该慢慢会好转一些,具体可以自行搜索每年初升高和高考报录比

上海的民办初中每一年的招生大约是 2w 人,正常情况下按照每年 12% 的比例在扩招,感谢最新的教育改革给了更多的小朋友参与优质教育资源竞争的机会。

来自澎湃新闻的一组数据

从来没有绝对的公平,教育资源的竞争长久存在,教育改革和教培行业的监管对于教育系统的发展建设,长期来看,是非常有利的

最后说一句,看到我们家的小老鼠这一届比 2012 年龙宝宝的 24w 少了近一半,心中是窃喜的,努努力宝宝 说不定还有上大学的希望。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zpAuSU 发表

说明不了什么。

首先,倍数计算。两千多万人口。考生 7 万。

上海总人口两千四百万。考生 7 万。

参考四川省,人口八千三百万,考生 20 年 67 万。

那么就是考生数:7 万 X(8.3÷2.4)=24 万。

换算得知,如果上海有一个人口大省同等人口的情况下,考生数量还是非常可观的。

上海的人口两千四百万是户口常驻和外来常驻人口。

上海的户籍人口只有一千四百万人。四川八百万是户籍人口。

户籍人口换算下来,7X(8.3÷1.4)=41 万。

换算得知,同等户籍人口下,上海的高考生人数还是非常可观的。有 41 万。和四川户籍人口差距已经很小了。

上海人口无论是户籍人口,还是外来常驻人口,呈现的年龄层分布有问题。

那就是上海老龄人口多。青壮年多。青壮年之中,青年人口又占了不小的比例。这一批轻装人口占了上海的常驻人口数的同事,占了老家户口人数。

因为这里没有数据了。只能从思考方式上来说明下,

1、表面人口多,因为老人多,青年多。导致同等人口分布下,40~50 岁的人口比例很小。就是,子女高三高考的父母人数占总人口比例相对低。

2、这批 40~50 岁人口,有相当多没有上海户口,或者拿到了户口,但是由于时间节点的缘故,成本支撑困难缘故,子女依旧在老家就学。白白占据了数字。实际高三父母人数站常驻人口比例进一步降低。

3、独生子女的普及性有一定影响。

4、晚婚晚育有些许影响。

总的来说,就是,两千万常驻人口中,实际高三学子父母的人数比例本来就非常小。

这是由上海的人口结构决定的。由上海的经济结构决定的

知乎用户 yofensan 发表

今年会有七万考生?数据准确吗?我记得以前都是五万啊!

随便列举几个原因,哪个是主要原因不知道啊

人口生育率低,

几乎没有复读生,

中考分流,

出国留学

知乎用户 放逐之刃 发表

大学多的地方不生娃,生娃的地大学少。

知乎用户 南方的北极 发表

相比往年,已经回升了 2 万了……

当然了,现在主要是由于国外疫情的缘故,不过相信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会逐渐回归的。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

想一想,那些连税务起征点都不一定摸得到的家庭,他们的孩子竟然内卷到逼得别人家子女要出国留学的地步。

孩子都出国了,还怎么保证父母百分百爱 * 呢。

激发人民富豪的爱 * 情怀,教育部门也要责无旁贷的担负起应有的责任。

知乎用户 奇多多​ 发表

说明有 “外” 劳。

知乎用户 徐栋 发表

成都也是 2000w 人口 高考生差不多也 7w 左右吧

知乎用户 猪猪侠​ 发表

说明上海经济搞的好

知乎用户 戴琪昕 发表

这说明女权主义好

让下一代轻松

知乎用户 肥飞龙 发表

上海好大学虽然多,但是有招生指标的,各省都有几个。给本地的招生指标会多些,但也很有限,比较差的大学,一般本地生指标多,外省市少或几乎没有。大家考外地大学之前,难道都没查过各校招生计划么?这点不必激起义愤吧?

知乎用户 贝鲁特魔王​ 发表

因为有一部分是三校生啊

还是上海有高中,职校技校中专中本贯通中高职贯通的中考有一部分是成高中然后就春考阳光招生然后高考,有一部分普通高中又是阳光走的。所以就会觉得人少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说明很多人没有在上海考的资格

知乎用户 萝卜 发表

初中就分流了啊。

知乎用户 想飞的企鹅 发表

疫情影响两万人出国而已

知乎用户 freetodecide 发表

跟大家说一个数据,汕头市 2021 年参加高考的高考生数是 5 万多点。

也就是魔都的高考参考数量仅比汕头市多了 2 万不到。

汕头市人口 560 万,面积 2200 左右。。

知乎用户 清河河童 发表

高考是给穷人用的

知乎用户 安安 发表

说明上海的教育市场二十年后可以翻几翻

啥? 你告诉我留学后再回来卷?

知乎用户 蹄髈​ 发表

基本符合人口年龄构成,觉得少?

知乎用户 李陇右 发表

历年上海考生不到六万,这两年高考因为外国疫情不明朗,以前准备出国的高中生也改变人生轨迹,留下了一起卷了。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yrq​ 发表

因为上海计划生育极其严格,包括所有的城市也是一样,基本上城镇人口计划生育极其严格,如果没有农村人口的话,中国的生育率可能会比日韩严重的多,像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早在 2010 年 0—14 岁的少年人口比重就已经降至 9% 以下,哪怕现在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少年人口比重如此之低。

但国家为啥要这样做呢?我觉得是因为只有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少生,才能让更多农村人进城,还有,北京上海这些城市看似高考录取率高,但是很多人在这里连初中都上不了,很多人初中就回了老家,这也是大城市计划生育严格的原因,如果不少生,那学位哪里来?

知乎用户 率然 发表

说明外地人在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立足非常难,大多数都是打工人,看清现实吧。而且越是资本密集型城市,生育率越低。

知乎用户 白白 发表

好多人都是国内私立国外留学一条龙。

从幼儿园到高中国内私立然后直接外国留学,想不到吧?

另外上海北京这种地方好几百万都是移民,孩子是要回户籍地高考的。

当然,这种地方出生率的确不高。

说明一个上海或者北京人,随便读读书就能上上海北京的大学。

大家需要努力,想办法为下一代搞个超一线城市的户口吧。

我一直很奇怪就是我在南昌上学的时候会有一个大兴的同学,我一直想不通为什么。

知乎用户 bitcointomoon​ 发表

上海生育率全国最低,这还是 2003 年出生的孩子,等 18 年之后在看,能有三万算我输

知乎用户 Xie Harry 发表

说明了郊区学生基本都是分母。

你要是在郊区 (金山、崇明等) 参加中考,你就是大学升学率的分母。

那些郊区中学的升学率还不如高考大省的乡镇中学。

知乎用户 tommaxmim 发表

参考这个回答:

如何看待日本 2020 年出生人口 84.8 万?降至历史最低?

据说有 10 万日本人,长期生活在上海和周边。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想来上海估计在教育上是跟东京、纽约互动了的中国城市。

知乎用户 巴塞罗那大学 CETT 旅游学院办公室​ 发表

确实,国人的人口比例模型从金字塔型转移到橄榄球形状,是要经过相当漫长困难的时间的。

说明两个问题,
1 - 出国留学的人数增加了了。
2 - 第一批新上海人的孩子开始参加高考了。

结论是从 21 年起,上海高考开启困难模式了。

拥有上海本地户籍且中产阶级以上的的家庭,他们会为孩子从幼儿时期吃就开始规划。在孩子高中甚至更早的时候就送出国去。

而占据上海常驻总人口一半的外来人员,他们也在想尽办法为下一代谋划。

因为 QS 前 200 的世界名校,上海是支持直接落户的,所以在上海放开落户政策后,太多人开始通过留学这种迂回方式为下一代谋取更好的教育。

知乎用户 BestTrader 发表

一般情况下,人遇到危险的正常反应是逃跑。但是恐惧到极点,就大脑一片空白,失去了反应能力,立在原地不动。

这些外地人,大都在极度恐惧下失去了反应和思考,一步步耗尽青春,他们已经不知道正常的人生需要什么,不知道与亲友在一起的幸福的人生是什么,不知道在老家的人人平等的社会是什么,不知道拥抱自然的广阔天地多么珍贵。

在残酷竞争、人踩人、毫无人情味、养鸡棚子一样的拥挤逼仄的环境中,他们忘记了初心。这也符合多数人都没思考能力,只能浑浑噩噩虚度一生的规律。

知乎用户 遥远的虵 发表

觉得上海容易那来上海考啊。

知乎用户 samleo 发表

事实就是:在上海,孩子都养不起。所以,想不明白一个现象:一个孩子都养不起的城市,为啥成为年轻人向往的地方?

知乎用户 看海者​ 发表

先得看看这些占着上海的资源的大学在上海招多少人吧!?光学校多有什么用,人家是全国招生的,知不道?

知乎用户 max​ 发表

为什么要用 “只” 呢,7 万、70% 还不多那多少是多?

统计一下各省适龄高考人群报考比例就能发现:上海适龄高考人群报考比例 70%,只比黑龙江 87%、宁夏 87%、山西 84%、河南 76%、贵州 73% 低。

真正值得注意的是北京、东部沿海地区(江苏、浙江、福建、海南)这些省份的高考比例反而比东北和中西部省份低得多。这是否代表了这些地区户籍人口就业压力更小,学历重要性更低。而上海则同东北和中西部相近,学历对就业的影响更突出?

以下是具体的数据统计。假定在户籍地参加高考,户籍和非户籍人口各年龄段比例一致。采用了 2020 年以后几年的网络数据,未做详细判断。

上海 2021 年户籍人口约 1440 万,2020 年普查 1-14 岁人口占比 9.8%,推算 14 岁人口约 10.1 万。以 14 岁代表每年高考适龄人口。2022 年预估报考 7 万,占比 70%。

1. 先看直辖市:上海高考人口占比最高。

北京 2021 年户籍人口约 1375 万,2020 年普查 1-14 岁人口占比 11.8%,推算高考适龄人口 11.6 万。2022 年预估报考 5 万,占比 43%。

天津 2021 年户籍人口约 1108 万,2020 年普查 1-14 岁人口占比 13.5%,推算高考适龄人口 10.7 万。2022 年预估报考 6 万,占比 56%。

重庆 2021 年户籍人口约 3212 万,2020 年普查 1-14 岁人口占比 15.9%,推算高考适龄人口 36.5 万。2022 年预估报考 25 万,占比 68%。

2. 再看各高考大省:上海只比河南、贵州低,与江西持平,高于其他几个省。

河南户籍人口约 9936 万(常住人口代),1-14 岁占比 23.1%,推算适龄高考人口 164 万,报考 125 万,占比 76%。

山东户籍人口约 10172 万,1-14 岁人口占比 18.8%,推算高考适龄人口 136 万。报考 80 万,占比 59%。

广东户籍人口约 9808 万,1-14 岁占比 18.9%,推算适龄高考人口 132 万,报考 78 万,占比 59%。

四川户籍人口约 9094 万,1-14 岁占比 16.1%,推算适龄高考人口 104 万,报考 70 万,占比 67%。

河北户籍人口约 7191 万,1-14 岁占比 20.2%,推算适龄高考人口 104 万,报考 65 万,占比 63%。

湖南户籍人口约 7319 万,1-14 岁占比 19.5%,推算适龄高考人口 102 万,报考 58 万,占比 57%。

广西户籍人口约 5650 万,1-14 岁占比 23.6%,推算适龄高考人口 95 万,报考 55 万,占比 58%。

安徽户籍人口约 7119 万,1-14 岁占比 19.2%,推算适龄高考人口 98 万,报考 53 万,占比 54%。

江西户籍人口约 4713 万,1-14 岁占比 22%,推算适龄高考人口 74 万,报考 52 万,占比 70%。

贵州户籍人口约 3856 万,1-14 岁占比 24%,推算适龄高考人口 66 万,报考 48 万,占比 73%。

湖北户籍人口约 5830 万,1-14 岁占比 16.3%,推算适龄高考人口 68 万,报考 40 万,占比 59%。

3. 再和老龄化同样严重的东北比:上海只比黑龙江低,与吉林持平,高于辽宁。

黑龙江户籍人口约 3125 万,1-14 岁占比 10.3%,推算适龄高考人口 23 万,报考 20 万,占比 87%。

辽宁户籍人口约 4165 万,1-14 岁占比 11.1%,推算适龄高考人口 33 万,报考 19 万,占比 58%。

吉林户籍人口约 2714 万,1-14 岁占比 11.7%,推算适龄高考人口 23 万,报考 16 万,占比 70%。

4. 再看东部沿海:上海远超其他四省。

江苏户籍人口约 8474 万,1-14 岁占比 15.2%,推算适龄高考人口 92 万,报考 36 万,占比 39%。

浙江户籍人口约 6540 万,1-14 岁占比 13.5%,推算适龄高考人口 63 万,报考 32 万,占比 51%。

福建户籍人口约 3943 万,1-14 岁占比 19.3%,推算适龄高考人口 54 万,报考 20 万,占比 37%。

海南户籍人口约 974 万,1-14 岁占比 20%,推算适龄高考人口 14 万,报考 6 万,占比 43%。

5. 再看中西部地区:上海不及山西、宁夏,超过其他省份。

山西户籍人口约 3216 万,1-14 岁占比 16.4%,推算适龄高考人口 38 万,报考 32 万,占比 84%。

陕西户籍人口约 4051 万,1-14 岁占比 17.3%,推算适龄高考人口 50 万,报考 31 万,占比 62%。

云南户籍人口约 4563 万,1-14 岁占比 19.6%,推算适龄高考人口 64 万,报考 30 万,占比 47%。

新疆户籍人口约 2025 万,1-14 岁占比 22.5%,推算适龄高考人口 32 万,报考 21 万,占比 66%。

甘肃户籍人口约 2716 万,1-14 岁占比 19.4%,推算适龄高考人口 38 万,报考 25 万,占比 66%。

内蒙户籍人口约 2400 万,1-14 岁占比 14%,推算适龄高考人口 24 万,报考 16 万,占比 67%。

宁夏户籍人口约 632 万,1-14 岁占比 20.4%,推算适龄高考人口 9.2 万,报考 8 万,占比 87%。

青海户籍人口约 592 万,1-14 岁占比 20.8%,推算适龄高考人口 8.8 万,报考 5 万,占比 57%。

西藏户籍人口约 289 万,1-14 岁占比 24.5%,推算适龄高考人口 5 万,报考 3 万,占比 60%。

知乎用户 特特 2010 发表

因为在中考的时候,有一半的学生被分流去上职校啦。

知乎用户 快乐的小猪 发表

?我 10 年高考人数就 4 万多,怎么现在增加那么多了吗。。那进步了呀,更多人可以在上海高考了呀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上海西南位育毕业生,说一下我了解到的情况。

初中上了一年就直接出国了,班上情况差不多的有十几个,最后参加中考的也就十几个二十个不到。高中毕业后直接出去读书的也有不少,最后参加高考的应该只有十个人或者更少。上海就这样,很多人根本不参加高考。

知乎用户 喵嗷​ 发表

最能明的就是出生率低,上海 2003 年出生人数就是 8 万多,2004 年出生人数 10 万,高考人数 7 万(包括高职单招等)从出生人口看没什么意外的。图片是上海几年的出生人口数据。

2021 年高考人数比 2020 年高考人数多,应该有疫情影响因素,更大因素是出生人数的增加,以往几年是出生低谷,都是 7、8 万新生儿,高考这届 03 年 8.4 万 05 年 10.3 万,入学儿童应该增加了至少 1 万。还有个因素是外地户口满足条件在上海高考的人数应该也增加了。

知乎用户 十二平均律 发表

说明了墨西哥劳工一如既往地被控制得很好

你们来 USA 是为了贡献 GDP,而不是来占用美国人民的教育资源

知乎用户 123456789 发表

中国以后每年可以逐步递增引进印度 18-25 岁成年人口 100 万,非洲 18-25 岁成年人口 300 万,上海不缺人,全国更不会缺人

知乎用户 夜辰雪 发表

说明上海人民积极贯彻计划生育政策,少生优生,幸福一生。

我发现知乎有些人就理解不了大城市人的遵纪守法,老觉得全世界人都迫害你。

事实就是,北上广的考试人数就是少,二线城市的天津,报考认识最低时候连 5 万都不到。

劳驾各位以后再骂直辖市高考霸权的时候,尽早把自己家的生育人口控制一下,一家就生一个,打死也会有学上的。如果非要信奉 “多子多福”,那就让后代卷呗,不然怎么办?

知乎用户 Henry​ 发表

实在看不惯了,只是提一下。制度不是上海定的,找制度确定者去,不要找制度得益者,有更得意的比如,附中,比如,马达加斯加华人,比如,特招,比如,加分,比如,特长生,比如,渔阳郡,比如,民族大的招生简章。

大多数本地孩子知道没有前一百名,最好的选择也就是上大了,否则就是上师,上理工,上工大,,那就出国吧,这是好事啊,不竞争了,滚的远远的还不行么?想骂人了,太欺负人了

知乎用户 郭卫斯理 发表

有一半拥有美国国籍,人家直接去美国高考了

知乎用户 秋叶梧声​ 发表

说明你们这帮海漂后代不配享受上海的优质教育资源。说明了啥,就这还问。

知乎用户 桃李春风 发表

说明上海洛户比登天还难

知乎用户 宗杰 发表

上面的答案都不对,这说明上海人均寿命已达 300 年,每年 7 万,300 年两千多万,刚好维持世代更替水平,厉害了。

知乎用户 我想有个动物园 发表

上海自主招生的人数比其他省份多多了,而且出国等路子也多很多

知乎用户 之乎者也 发表

天天鸡娃不如给孩子选一个好一点的出生地,出生地不行就换一个户籍地址,成年人得自己努力才行,不能啥事情都觉得是孩子不努力,他努力也决定不了自己前十几年的大部分命运,而做父母的可以。

知乎用户 黄山黄河​ 发表

看到很多人在解释,其实只要查一下出生人口,不是很清楚吗。下图是 2019 年统计的出生人数和预估高考人数,可以看到 2003 年上海出生 8.36 万人,户籍人口占 5.73 万人。而今年高考 7 万人,既有外来移民的因素,也有新冠造成出国人数减少的因素。接下来几年,上海出生人数的增加,会增加上海高考人数的。

知乎用户 海浪 发表

两千万人口,刚好在 17-19 岁左右的有多少万?

而 17-19 岁的人口当中,读了高中能参加高考的人又有多少万?

上海每年能上高中的人才 5 万多,加上一些复读的还有各种政策插进来的,7 万不是很正常?

能说明什么?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wH2RSD 发表

没事儿啊 ,过了高考这条线,还可以考研考博的嘛。那个可是全国一张卷一个分数线

知乎用户 hanscroft​ 发表

这是个伪命题。

高考的预备是中考。先看一下三年前中考有多少人,然后再看一下当年考上高中有多少人在说话吧!不要把 2000 万人口只有 7 万人高考作为话题。更不要把什么外地流动人口没资格在上海高考作为理由!第一,上海早已在中考这个环节把学生分流了。没有读书意向的或者不适合大学学习的孩子,就没必要再读三年高中浪费青春。第二,就算上海放开外地生源高考的条件,按照上海历年的高考出题,你们敢说这些外地生源真的考的上大学吗?举个例子,今年的上海卷作文题和全国卷相比,全国卷作文只要套上建党 100 周年,怎么样都可以大差不差。而上海卷你们试试看?都考过大学的,你们自己想想看怎么写!

知乎用户 天涯 发表

说明这两千万人里有户口的不多

知乎用户 冯涛 发表

what?七年前 2014 年我参加高考的时候考生只有五万人,而且前后好几年都保持的这个数字。今年一下干到七万了?这数字增长太快了吧,这学生考试压力得增加多少啊哈哈哈哈

知乎用户 论取名的重要性 发表

为什么有 7 万这么多了?我前年考的时候还只有 4 万 8 千考生

为什么这么少,一方面是生育率低。另一方面,上海一半常驻人口是外地人,但是外来务工子女很难参加高考(有居转户和打分政策,但是总归限制了大部分人)。还有一点就是上海上高中并不容易,我的那一届高中录取率是 55% 左右。

知乎用户 汉堡王小泽老师 发表

挺多了,2014 年只有 4 万 9500 人。

知乎用户 leop 发表

说明今年复旦大学调档线可能会在你省低一点。

知乎用户 是努力的张老师 发表

常驻 2500w,但是不是每个人的孩子都能参加中考哦,应该说大多数人的小孩,在上海连初中都不能上,就目前的政策来讲是的。

上海中考生应该也就不到十万,然后的确有一部分出国或者职高

去年高考 7 万已经算多的了,还有 5 万的时候呢

什么概念呢?很多省高考排名 5 万,已经能全省百分之十,大概可以去个不差的学校了。

知乎用户 AsheQSQ 发表

说明了在上海买房挺困难

说明了在上海读书挺简单的

知乎用户 无所不通瞎吆喝​ 发表

户籍本身就一半,按照同等比例的话,河南 70 万高考生,不少了

不过,这两个录取率差多少才是关键呀

知乎用户 须尽欢 发表

今年只有 5 万不到好吧,多出来的 2w 是三校生,不算秋考录取的。上海高考近年来参加人数都维持在 5w 不到的水准。19 年中考生 7w3。

知乎用户 MZ1219 发表

有什么好吵的,腻了

无非是 “上海学生家长不容易” 和“上海得了便宜还卖乖”

这种引战问题一看就是机器人搞的,没意思

回答问题说不容易的大都是上海本地人,说容易的也不会留在上海,完全是两类人,观点一致才见鬼,相互都没一点参考价值

那你说说看这个问题,除了发泄,能有什么用呢?

知乎用户 风纪委 发表

是好事,说明好多 上海 的 土著 都 去 拱 国外 的白菜 了。

知乎用户 王先生 发表

江苏八千多万人口,考生也就三十万出头。几个原因:

计划生育执行严格

复读难度大,往届考生少

中考分流多

出国率高

知乎用户 Recuperation 发表

魔都打工人拿不到户口,买不起房,生不下孩子。

知乎用户 思科哲 发表

这两年上海日均出生婴儿人数稳稳的维持在一百零几左右,还是包括外来人口的。总得算下来,一年也就三四万了,以后会更少。

知乎用户 灰不动老​ 发表

今年的大学毕业生 1 千万

去年的新生儿 1 千万

怕什么?

知乎用户 圣灵剑舞 发表

说明教育部如果想在上海招 10 万人的话,缺口很大。

知乎用户 lk708881334 发表

你说这两千多万的人口太宽泛了,真正有资格且孩子在适应年龄段的人你统计一下看看,我觉得比例应该不会太大。上海的情况只可以部分说明中国经济发达地区的情况,但也不能拿来类比中国的情况。毕竟谁也不是生出来就能是上海人呀。

所以我觉得应该努力成为上海人,这样自己下一代高考压力会小很多。你说是不是

知乎用户 月明 发表

不能说明什么啊,要问上海今年高考人数为什么只有 7 万,得回看 18 年前的上海出生了多少婴儿才是正确的,而不是用今天的上海人口进行比较。

据统计 2003 年上海市户籍人口新生婴儿数量仅为 5.73 万,当时的上海市户籍人口为 1341 万;而 2020 年上海市户籍人口为 1470 万,相比 03 年仅增长了 100 多万。所以综上,上海市今年高考人数只有 7 万是十分合理且正常的现象。

知乎用户 豆包 发表

我看见一帮计划生育的漏网之鱼在这里叽叽歪歪。

知乎用户 薛定谔的猫 发表

很多人没有上海户口

知乎用户 豆豆 发表

坐标广州,当年高二 50 人到高三直接剩 35 人,那 15 个出国读书了,现在应该更甚吧

知乎用户 曙光下的风铃 发表

说明第二赛道多的是,条条都可以通罗马。

很显然,高考可不是什么罗马。

知乎用户 纱窗风雨黄昏后 发表

说明上海是个教育资源丰富的好地方,考生少,高校多,质量好,录取率高!

可怜河南,2021 年 125 万考生,是上海的近 18 倍,高校少,质量差,录取率全国垫底!

知乎用户 林克 发表

现在高考的还是 03 左右出生。两条鱼的时候落户还不放松,再过三年估计马上就多了

知乎用户 doudou 发表

什么叫只有哦,以前只有 5 万,欧美疫情一直无法控制,导致约有 1-2 万人 “被迫” 参加高考。

知乎用户 公考小辣椒 发表

大多都送出国了啊

知乎用户 汪汪汪 发表

很多考生高中前就分流了

知乎用户 生活不易猫猫叹气 发表

如果有的选,普通人还是回小城市吧,考公考教,普普通通的过一生。大城市还是只有特别优秀或者站在风口的才能留下来,不然就是把最好的时光交给大城市,老了却不得不回小城市,就像榨汁后的渣子。

知乎用户 萝卜胡 发表

问题应该改为

两千万人口的某城市,为何只有 7 万人有在本地参加高考的资格。

知乎用户 一碗烧仙曹 发表

说明当时上海计划生育搞的好

知乎用户 林通 发表

说明人的奋斗历程是 N 辈子,大家的现在的一切都是前几辈修的。要过好,奋斗吧,后浪!

知乎用户 起名太难酱 发表

上海 2021 年户籍人口 1500 万,但 03 年出生 8.3 万,2018 年中考 7.7 万,2021 年高考 7 万

知乎用户 呵呵 发表

说的好像上海高考是天堂一样,那么来看看这几年年年出生都有 17,8 万,然后十七八年后上海高考人数翻个几倍,到时候上海高考是什么模式?

知乎用户 大帅比​ 发表

只有七万?

只有七万?

只有七万?

两年前高考人数是四万五,两年直接增长了 50% 还嫌不够多吗?

河南都没这么卷的

知乎用户 fanfan 发表

这有啥的,辽宁不也 4 千万人口 19 万考生

相反我是真的震惊为什么有些省会有一百万考生!一年考一个县级市出来啊

知乎用户 寻白羽​ 发表

说明上海的户口很值钱,上海的学区房更值钱。

知乎用户 lonkihote 发表

说明有 7 万高三学生参加高考?

知乎用户 七侠镇在逃捕快 发表

保底二本

知乎用户 咯哦哟考虑 发表

说明我们要朝着目标奋斗了。

知乎用户 旺汪 发表

说明计划生育到位。

但从前几年 4 万增加到现在,说明集中力量。

知乎用户 Romulus Ong 发表

一千四百万上海人(按照现在的行政区划算)

七万考生

占了 0.5%

「只有」?

我福建四千万人二十万考生 你是不是也要加「只有」

知乎用户 楼下粉猪君 发表

今年这么多吗?前几年只有五万,今年暴增 40%

知乎用户 你怎么知道是我 发表

说明三点:

第一,上海老龄化加剧,应该是从二十年前开始的,新生人口和年轻人口占比变小。

第二,外地、流动人口多,2000 万人中估计最多一半本地人(有上海户籍的)。

第三,从高中就开始分流人口了,相当一部分年轻人初中毕业就走上了别的道路,没有机会参加高考了。

知乎用户 风之海 发表

说明上海从某些角度来讲并不宜居,它只是工厂的集合地,它是适合工作赚钱的地方,但不适合繁衍生息

在上海定居生活,你首先要做好 “抱不上孙子” 的准备。上海当地的年轻人正在流行不婚不育、当丁克族。就算你在上海生了孩子,孩子长大后也极有可能选择不婚不育、当丁克族,既然如此,那你又何必生孩子呢?把传宗接代的问题一股脑推给孩子吗?

以上,就是上海的高考人数十分少的最主要原因,其他的原因统统是次要的、不值一提的。

我们看一组数据(下图,2019 年全国各省市 0-14 岁户籍人口的排名),可知,河南的户籍人口大约是上海的 8 倍(11444/1462≈8),而河南 0-14 岁的户籍人口却是上海的 16.4 倍(2410/147≈16.4)。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对比只会越来越明显。

我很小的时候就说过,经济太快真的不一定是好事,中规中矩才是最好的。河南的经济不快不慢,这就非常好,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等到所有地盘都是咱们的,想怎么发展就怎么发展,想发展哪里就发展哪里,都是一家人嘛。

知乎用户 归鸟​ 发表

这些人都是上海的精华。

知乎用户 懂王郭得杠 发表

首先,大城市本身就是生育率超低,丁克不婚者比例远远大于二三线城市以及农村,例如人口一个亿的河南,本年度高考考生 120 万,如果按照上海的生育比例反推,一个亿的上海时候 25 万人考生,而河南比这个比例高了 8 倍,计划生育执行到位不到位显而易见,自己玩命生,自己给自己增加难度就不要怨别人了。第二,上海你光看到高考考生,但也得看小学入学人口,能熬到普通高中并且学校让高考的能占百分之 40 就不错了、其余的都分流到中专技校去了,外省可能还真没这么大的淘汰比例。第三,改革开放后新移民的岁数,还没到当 18 岁考生的年龄,过几年再看看新移民的孩子们都高考了,再来看人数。别总说教育公平不公平,我觉得在哪都是一步一步奋斗、都想一步登天那显然不现实,北上广等大城市的土著前几辈也都是移民来的,人家把青春奉献给了城市享受相应的福利待遇也正常,为什么有人想一代人就完成几代人的使命?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陕西四千万人每年二十几万考生,西安 70 多所高校,高考我都觉得随便划划水都能上大学。上海那七万考生分一个松江大学城不是闭着眼睛上?何况上海不止一个大学城。只要脑子没问题闭着眼睛都能上个不错的学校。这说明什么?说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旱的旱死涝的涝死。说明有钱真的可以为所欲为。说明上海高考压力真的很小。

别跟我扯什么中考难度大,国家现在主推职业教育,全国中考现在都是分流,基本都是对半切,不存在光上海一半的人上不了高中。说上海中考压力大,我还专门去看了下上海中考真题,除了英语比全国其它地方难一点,其它的不都是正常水平?有的题甚至还能稍微简单一点。只要上课好好听讲中考绝对能过。

有人说上海分数线和全国不一样,我直接找到了上海 16 年高考还没改革时期的数据。文科 368 理科 360 同年陕西文科 512 理科 451 换算成全国卷上海考生文科也只需要考 418 理科也只用考 409 这还不简单?上海市政府砸钱办学校,自己出试卷,都已经帮到这个份上了一群人还喊叫太难了,喊难的想过考 640 只敢报二本的山东考生,全省排位一搞二十几万的河南考生(再往后就得去大专),衡水带着全省一起卷的河北考生吗?一群人得了便宜还卖乖。这水平放在外省就是三本还要操心的命,生了个好地方政府把能帮的忙都帮了还不满足吗?

知乎用户 沈立​ 发表

大部分答案不都在跟着问题里的误导语气扯淡呢么。都不查一下数据就信口开河。

上海往年高考人数都在 5w 左右,什么叫只有 7w,应该说竟然都 7w 了。

知乎用户 破烂王 warlock 发表

生育率 是沉默的抗议

知乎用户 SylverK​ 发表

无非说明户籍人口在 20 年前的生育规模被控制住了。还能说明什么?

懂你的意思,潜台词就是近 20 年非沪籍人口很多人没有机会参加上海高考对吗?如果一个人扛起铺盖去一个城市打工,就可以随便享用全部的公共资源,对从小就付出诸多成本培养的孩子们,公平吗?

你也是父母,或者将来会是父母,父母的躺平导致下一代的教育跟不上,怪政府咯?我住的地方周边有很多菜小,多的是本地人不理解教育重要,他们可以参加上海高考的,但基本注定了大部分只能读职高。你觉得公平吗?

叫嚣的人,就算拿了上海户口,或者居住证同权,你也会再次叫嚣教育资源又不公平了!这就是你的价值观导致的,和城市治理无关: 别人付出努力我不想,但是别人享受到了我也要,不给你就是不公平!

你去清华扫地八年,是不是还得给你颁个学位证啊。

有这么多人在叫嚣户籍制度,恰巧证明了户籍制度对人口管理的合理性和重要性。地方纳税人的钱建立的公共资源,是建立在纳税基数上的。城市高楼绿树、基建配套,全都是纳税人的钱,堆出来的!

看过户籍的准入要求吗?不,你不关心,你只关心你没享受到,就要骂!

除了人才引进要在高新技术技术企业对城市有重大贡献,也有创业者需要解决城市的就业人口创造价值,一样可以落户的啊。甚至普普通通上班 7 年,也可以排队居转户。

怎么?别人等得,你不要等?别人家长 20 年前有眼光,现在你后知后觉了,就要得到对吗。你一年纳税基数是几十万?你打工坐的地铁,医保也是公共资源,你交了多少也给你用了,有什么不公平?公平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进了餐厅点什么菜是标了价格的,不是你喊声大,就吃的多,讲规则的地方,这一套不好使!

很多人读书工作时候不努力,苦了累了开始谈公平了?别人的成就都是白捡的,就欺负你一个人了对吗?抱起键盘你是钢铁侠,放下了就是弱势群体了对吗?

我同学朋友大多数都是落户上海或者北京,我和家人也是,一般都是 4 到 7 年搞定。原则上有一定的运气因素,大部分是选择和努力换来的。同学里也有的不喜欢某些城市氛围,后来去了东北、杭州、苏州等等。

户籍制度可能不那么友善,但是在当前的阶段看起来可能是最合适和有效率的。特别是对于某些人,尤其如此。

(话题跑偏了也没跑偏,看了许多阴阳怪气的回答,忍不住抒发了。不会回应不友善留言,有精神头多挣点钱给你孩子读书用吧)

引用一句: 你要是个鹰,插上毛能翱翔万里,可你要万一要是个掸子呢?

知乎用户 北冥之鱼 发表

说明上海生育率过高,年轻人口比例极高,少生优生刻不容缓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能不能不要不弄清楚瞎问啊,中考人数都没 7 万,高考还能蹦出石头人来,官方早就辟谣了,谣言还满天飞。

也能不能不懂瞎答啊,清一水不懂上海高考情况的人瞎答,乌鱼子

知乎用户 粥阿达 发表

说明上海老龄化严重呀!以后就跟欧洲似的劳动力要靠外部补充。这是工业化社会的一般规律吧,资本增密、技术增密、排斥人口。

知乎用户 主要矛盾 发表

上海历年高考人数

说明参加高考的人变多了,我 12 年只有 5 万。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上海家长看自己孩子成绩不行,早准备送出国了,嘉定、宝山拆迁房卖一套都够几个孩子留洋的了。

刷个雅思托福,代做个作品集很容易的啦,雅思 5.5 都有书读,先富的魔都人民咋能我们这些乡下佬一样没见识,只会卷嘛。

知乎用户 随遇而安 发表

两个可能,一个是上海中考录取率较低或者现阶段居民没有那么多小孩。和江苏也差不多江苏八千多万人也就三十万高考生而人口一个亿的河南高考生能达到百万这就足以说明问题了。

知乎用户 山间月色 发表

只能说明,北上这些地方高考越来越容易。

知乎用户 晨锋说升学 发表

很正常,北京不比上海人口少,今年才 5.1 万参加高考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有个问题

2018 年上海中考人数 7.3 万

2021 年上海高考人数 7.0 万

为啥说上海中考分流严重?

知乎用户 Katherine.Z 发表

男朋友的小姨一家是定居在上海

但是她小姨小姨父的户籍应该都不在上海

他弟弟上学上不了普通学校,于是从小就上的外校。

这种学校就是从小不打算好了不走高考,出国留学。

一整个学校的同学都是这样。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啊~ 这个问题是错的啊。

今年上海高考生 44086 人。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当我十年寒窗苦读,从山东考入复旦大学的时候,原来教室里早就黑压压的坐满了一群,连勾股定理也不知道如何证明的本地土著们……”

知乎用户 风铃草 发表

总有汽油想当乘客

知乎用户 Sniper - 枫 发表

其实上海高考人数越来越少对于平衡各省教育资源是好事。为什么?因为长期以来,民众尤其是华北地区(河南河北山东)对于北上占据大量教育资源十分不满。半年前我们可知 2021 年元旦上海出生 27 人。按照这样的速度,如果按最极端的想法,如果上海没人生育,本地就没人读书,自然高考名额就要拿出来重新分配。当然,我也知道这是一厢情愿,即便本地人不生,外地进入上海的土豪们也会像抢上海的房子一样抢上海的学校。优秀资源总是稀缺的,上海不生育不代表上海没人

知乎用户 路飞 发表

所以,这 10 所大学,招了本地多少人?

知乎用户 旺旺 发表

说来说去,没人把关注点放在高考复读生上面。

上海高考生为什么少?还不是因为录取率比较高,要是再增加 30% 的复读生,那妥妥的超过 9 万了。

知乎用户 浮浪少年​ 发表

下面说上海中高考困难模式的可以来山东. 河南. 江苏来考,直接碾死上海考生好么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外地底层去上海。对于上海本土的精英人士来说。无非是男的提供劳动力。女的提供婚假资源。幸好现在年轻人觉醒了,学会躺平了。剩女们绝不会选择和自己一样进城的没有房子的同龄人,这样有房有钱的土著自然可以左挑又挑了。

知乎用户 我的小鱼儿你醒了丶 发表

别人更有钱,有更多的选择,而大多数人只有高考一种选择。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说明疫情影响,今年出国留学不景气啊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别拿高中录取率说事好吗……

上海还算卷?我省排名千分之一都考不上交复浙

知乎用户 demi 发表

说明了上海老龄化严重

知乎用户 DD40AX 发表

说明 “中本贯通” 铺开了呀!

本来需要读高中才能考大学,现在读三年中专,不参加高考就能上大学,获得本科文凭,这不香嘛?

中专里学的技能可以让自己有一技之长,有了实操经验以后就业也方便,全家也不用拼死拼活的被高考搞得心力憔悴。

中本贯通只有上海本地学生可以选择参加,所以参加高考的学生就少了呀!

知乎用户 清水光太郎 发表

这个问题倒是一个不错的角度

2000 万的人口 即使假设人按照 1-100 岁平均分布 那适龄人数也应当有 20 万

再 xjb 推算一下岂不是上海的教育普及力度仅有 35% 咯?

建议把这项指标纳入区域考核 刻不容缓嗷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上海人祖先大多数安徽人罢了,皖南居多,虽然天天白完白完叫着,晚清大臣李合肥,皖系军阀段祺瑞在上海这么多年,带去多少安徽人,没事搞个宽带山搞地域歧视,不知道有什么优越感,大多数上海人有几个土著,土著有几个不靠拆迁。

知乎用户 蔡先生 Plus 发表

人口不等于户口。如果没有上海户口,大多数学生只能回原籍参加高考。除非父母居住证达到 120 分,且中考是上海考(或者父母一方的居住证已经连续持有满 3 年)。

上海 4 所 985,10 所 211。2021 年高考考生 7 万。

北京 8 所 985,26 所 211。2021 年高考考生 4.6 万

广东 2 所 985,4 所 211。2021 年高考考生 78.3 万。

在现有的户籍管理制度下,即使房住不炒,北京上海的房价也只会涨不会跌,毕竟躺平只是少数,更多的还是为了孩子争破头也要入户北京上海。

知乎用户 Xr 桑 发表

不应该啊 我在上海乡下绝大多数都是二胎三胎 一胎的很少很少很少 虽然这些孩子以后都不一定能高考就是了

知乎用户 派大星 发表

说明提前步入发达国家行列,考生不用大卷特卷了,挺好的,赢了

知乎用户 fayehoo 发表

有一个国家不公平都放在暗处,但明面上却宣传自己是人人平等,而且特别喜欢拿的全民的钱搞 xx 重点,只服务一小部分人。在教育公平化方面,如果要评哪个国家最恶心,那一定是

知乎用户 古达 发表

这数字有什么问题吗?无锡人口 700 万,高考人数 21000,不是差不多么?还有回答也有说南京 1 千万人,人数不到 3 万,都差不多啊。

知乎用户 LenNow 发表

三四年前就 5 万人,现在人更多了好吧,那些高赞回答都在瞎说。

知乎用户 数蚂蚁的孩子 发表

这真就离谱。

现在的教育资源太不公平了!你们能想象贵州人不能去北京的医院看病吗?你们能想象四川人不能去海口万绿园公园玩吗?为什么到了教育,山东人就不能去上海高考了?

知乎用户 狂暴双马尾组长 发表

![](data:image/svg+xml;utf8,)

我来回答下,凡是持有国内身份证,户籍所在地为外地的,不是。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上海被乡下人害苦了,只有七万考生就是明证,打倒乡下人,乡下人滚出上海!

知乎用户 shsjtu 发表

说明财政转移支付是非常正当且合理的

知乎用户 fantasy 发表

中国教育有什么资源? 没有。

知乎用户 番茄 发表

说明户籍制度是伟大的发明

知乎用户 doctorALLe 发表

深圳常住人口 1768w,户籍人口 556w。

31.4%

广州常住人口 1881w,户籍人口 1011w。

53.7%

上海常住人口 2428w,户籍人口 1450w。

59%

北京常住人口 2188w,户籍人口 1375w。

62%

杭州常住人口 1220w,户籍人口 834w。

68%

苏州常住人口 1274w,户籍人口 762w。

59.8%

武汉常住人口 1364,户籍人口 934w。

68%

西安常住人口 1295w,户籍人口 956w。

73.8%。

细品一下。奋斗吧(燃烧吧)

知乎用户 大流氓 发表

全国人口 140000 万人,每年高考人数大约为 950 万人,全国高考人数占比为 0.67%,上海常住人口为 2500 万人,高考人数为 7 万人,上海高考人数占比为 0.28%。上海的是有点少了。。。

知乎用户 刘小草你拉黑我了 发表

你拉黑我了!快放出来

知乎用户 许邈腾 发表

有钱的人不急功近利,不会旱鸭子上架参与高考,路更宽,事业更开阔,也是一个原因。

在崇洋媚外浪潮未退却的情况下,有的就出国了,

有的初中高中,移民香港,马来西亚,然后用外国人身份留学北大清华,待遇是县团级。。??!。。

知乎用户 老憨熊是我 发表

说明了大部分是人口红利 少部分是仌

知乎用户 陸大大 发表

我只希望以后人更少,少些卷

知乎用户 瓜非瓜肉包 发表

两千万人,人均 80 岁,也就是平均每年应届生是 2000/80=25 万,再考虑人口老龄化,上一代普遍四五胎,这一代普遍独生子女,有 7 万不错了好吧

怎么啥都喜欢往排外,歧视上带节奏?

知乎用户 翔哥 发表

老年人过性生活,要注意啥,

知乎用户 半年改一次名 发表

看不下去了,以北京为例,2020 年高考为例,随便着了几篇新闻,2020 年高考人数为 4.9 万人,对应出生年份应该为 2002 年,那年北京一共 5.9 万出生人口。17 年出生了 17 万人口,到他们高考时,人就多了。。

知乎用户 过冬的白熊 发表

有钱的都直接出国高中到研究生一条龙了,谁跟你在国内卷呢。

没钱的表示在上海买不起房,房子都是在上海周边城市甚至老家买的,小孩也是在当地上的学。

上海,有钱人的跳板,普通人的淘金地而已。

知乎用户 寒寒 发表

江苏人口都是有户口的,上海常驻人口的常驻也要品一品。还有中考到高考中间的学生流向

知乎用户 哈哈 JOJO 发表

这么少?不可能啊那些学生都不考?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可能就是这多出来的两万人把我挤出了复旦吧(

知乎用户 风之音讯 发表

说明有钱人去国外读书了呗,还能说明个啥,反正我也不在上海工作居住,看这个话题就图一乐,讲真的全国只要工资给的让人舒服的地方,而且租售比低,都可以去买房,日子是自己过的,又不是别人赏赐的。

知乎用户 十月初十 发表

学的多尔不精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真的假的,要是数据属实,那大部分答案都在扯什么啊…… 之前基本每年都在五万上下的,高考人数变多了啊。难道是原来要出国的因为疫情不出去了?

不过相信大家关心的还是为啥好学校录取这么多上海学生吧……

知乎用户 MM 子 发表

啊,怎么还涨了两万啊,14 年那会我开始看上海高考人数都是 5w 上下浮动

难道是疫情原因没法出去读书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上海总和生育率 0.7。这个生育率的意思大致相当于每一代人三个到下一代只剩一个。目前的一千五百万上海的户籍人口,有生育能力的或者育龄前人口按六百万计算,等到 50 年以后,这些人的后代中的育龄人口和育龄前人口将只剩不到 80 万。当然,这个算法不严谨,只是近似推演,但不影响实质。

说明上海人作为一个群体可以认为已经基本丧失了生育能力。

原因何在?

知乎用户 Jason Q 发表

两千多万是常住人口,高考只能在户籍地参加,上海户籍人口 1500 多万。再说初中升高中分流近一半学生,加上其他原因不参加高考的,至少有一半同龄人不参加高考,没撒不正常。

知乎用户 9983123 发表

相比之下,深圳高考难度太大了

知乎用户 Washington 发表

我家里

知乎用户 刘氏大风歌 发表

和北京一样,当地孩子不以高考为第一出路。原因大概有三条。第一,当地孩子学习真的不咋地,这是前提;第二,有钱的出海镀金了;第三,普通家庭走职业路线了,初中毕业连读 5 年,毕业了也是大专学历,不需要参加高考。

知乎用户 皮皮鲁 发表

说明大家都不想生孩子了

知乎用户 木土言 发表

c 哈哈哈. g、

知乎用户 眼瞳鸽鸽呀 发表

这有啥奇怪的吗?

我拿我曾经读书的城市来说,

临沂 1000 万人口,5 万高考生

大连 700 万人口,3 万高考生(如果只算市内 4 区的话,只有 1 万考生)

济南 900 万人口,4 万高考生。

上海 2000 万人口的体量,这些考生,差不多吧

知乎用户 许明华 发表

把房价给他们炒上天

知乎用户 春雨 发表

没啥奇怪的,都不参加国内高考了。上海有钱人多,出国的比例大,国外大学名气大 实力大,当然有机会就会出去,学习不好的孩子,家长也会送孩子出去镀镀金 提高一下身价,当然这种留学生现在也不吃香了。

知乎用户 当个顺民 发表

只有七万?往年都四万。

知乎用户 白菜菌 发表

两年前高考的,我们那届 4.5w,前后两届也差不多数,题主用 “只”,我惊叹的是怎么一下子多这么多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江苏 8700w 人口,高考人数也就 30 几 w

上海高考和江苏高考难度没法比,江苏太卷

所以不如去上海…

知乎用户 谢雅娟 发表

:甲

知乎用户 平安健康 发表

沒有外地人口落户是退休会延迟退休老人工资会减少

知乎用户 木子 发表

知乎用户 小 jc 发表

上海有 600w 人因为疫情在海外还没回来…

知乎用户 公考大咖 发表

&

知乎用户 宋少领 发表

老龄化呗。

知乎用户 LoveCamille 发表

因为人口不等于户口…

知乎用户 霜之哀伤​ 发表

s

知乎用户 9087 发表

本人今年上海高考生 上海今年就五万人 七万是之前把春考和大专考的也算进去了 实际参加秋季高考只有五万人

知乎用户 小心哨兵 发表

因为。。本地人只有这么多啊。。其他的人是什么?。。。当然是打工的

知乎用户 帝国保民官 发表

这个问题是个陷阱问题,别看今年只有 7 万,那代表的是 18 年前。小心 10 年后有 15 万人。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疫情对国内城市经济会有什么冲击?

4月9日,外卖骑手穿行过上海街头 图源:Getty Images 由《中欧商业评论》主办、“杉树基金”协办的线上邀请制公益直播研讨会“商谈CBR Online Talk”于2022年4月3日晚上线。本期我们邀请《中欧商业评论》的首席评论员维 …

系统故障,您的高考试卷提交失败,请明年再来!

因为系统故障,几百名参加“艺术高考”远程考试的考生无法上传作品,眼睁睁看着交卷截止时间错过…… 十万火急的考生们疯狂给学校和云易考APP的开发公司打电话,绝望地发现两边都没有解决方案,也看不到解决的意愿。 简而言之:请明年再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