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国家创伤的勇气,才是韩国电影突围的关键
昨天(5月18日)是韩国光州民主化运动40周年。韩国总统文在寅宣布要彻查事件真相,不少电影机构也组织了光州事件主题电影线上放映活动。 电影在韩国民族文化中无疑扮演着比娱乐更有重量的角色。 关于韩国电影影响社会的故事我们都听过不少:《熔炉》后 …
眼前的这一切,就像是一场残酷的斯大林主义者的楚门秀。
在乌克兰东北部的一个城镇,存在着一个与真实社会隔绝的平行世界。这个世界1:1地复原了前苏联社会,从建筑到所有物品,都与苏联时期无异。
上万人生活在这个世界里,遵循苏联时期的方式生活、工作、相爱、争吵,甚至孕育新的生命。
这是俄罗斯导演伊利亚·赫尔扎诺夫斯基(Ilya Khrzhanovsky)建立的一个电影项目。
无处不在的摄像头记录下这个世界发生的一切,成为电影的原始素材。
他把这个项目称为“DAU”。
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可能是史上规模最大的电影项目:1.2万平方米的布景,39.2万次试镜,4万套服装,1万个临时演员,400个主要角色,8000小时的录音对话,3700万字的转录文字和50万张照片。
有人惊叹DAU在艺术形式上的创新,盛赞其为本世纪的艺术盛典;也有记者批判其中的性和暴力元素、质疑导演对演员的精神控制,认为它是灾难性的失败。
不论外界的声音如何,至少从诞生起,DAU就一直伴随着巨大的争议。
一
失控的电影
2005年,导演赫尔扎诺夫斯基萌生了拍一部传记片的想法——在此之前,他偶然阅读了物理学家列夫·朗道(Lev Landau)妻子科拉的回忆录,便决定将朗道充满天才、爱欲和厄运的一生搬上银幕。
16岁时,朗道进入了当时苏联物理学研究的中心列宁格勒大学,在那里第一次接触到了当时尚处于形成阶段的量子理论。在欧洲游学后,朗道回到苏联,先后在乌克兰科学院物理技术研究所和莫斯科物理问题研究所担任要职。
朗道对物理学的贡献几乎遍及各个领域。苏联原子能研究所曾经送给他一块大理石板,板上刻了朗道平生工作中的10项最重要的科学成果,将其总结为“朗道十诫”。
然而,在苏联的“大清洗”中,朗道以“间谍罪”和“将斯大林主义与纳粹主义相提并论”的罪名被逮捕,判处10年有期徒刑。
入狱1年后,莫斯科物理问题研究所所长彼得·卡皮查(Pyotr Kapitsa)给斯大林写信,亲自为朗道的行为担保,并以辞职相威胁,奄奄一息的朗道才得以逃出古拉格(苏联劳动改造营管理总局)。1962年,朗道因“提出了凝聚态物质,尤其是液氦的开创性理论”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瑞典大使为朗道颁奖。
私人生活上,朗道一直倡导“自由恋爱”而非一夫一妻制,并鼓励他的妻子科拉和学生实行“自由恋爱”,甚至与妻子签订了“同居和互不侵犯条约”,其条款包括:
“夫妻双方有发展平行关系的自由。”
“科拉要保证对朗道和他的情人礼貌、不侵犯,否则将被罚款。”
“如果二人中的一个恋爱了,并开始新的长期关系,这个人应该离家。”
……
电影中的妻子由乌克兰女演员Radmila Shchyogoleva饰演,她是参与拍摄的唯一一个专业演员。
在最初的拍摄计划里,传记片根据科拉回忆录改编,由俄罗斯小说家弗拉基米尔·索罗金(Vladimir Sorokin)撰写剧本,并选择了乌克兰小镇哈尔科夫作为取景地。但是很快,项目规模就产生了变化。
在获得一名俄罗斯电信寡头的资助后,赫尔扎诺夫斯基产生了一个更为疯狂的想法——他要重现1938年至1968年期间的苏联生活——更确切地说,是苏联绝密科研机构的生活全景。
赫尔扎诺夫斯基选中了一个废弃的游泳池,并开始对苏联时期的物理技术研究所进行重建,复原当时浮夸的建筑和时代风貌,甚至包括地下水管道。
建造中的研究所。
在演员的选择上,赫尔扎诺夫斯基也有意识地选择了非专业演员。比如邀请了现实生活中的科学家、清洁工、酒吧服务员、哲学家、宗教领袖、艺术家、警察、军人,甚至新纳粹分子出演。
对于主角,赫哈诺夫斯基更是立下规定——必须由真正的天才来扮演,不管他的专业是什么。
“我需要那些精力充沛的人。”他解释道,“天才扮演天才,强者扮演强者。”
列夫·朗道由指挥家西奥多·克拉西斯(Theodor Currentzis)饰演。
演员们没有剧本,他们在研究所里做真实的工作,扮演他们自己。所有的参与者都必须住在这里(有时要住几年),每个人都生活在片场上。
他们穿着精心制作的苏联时期的服装,随着电影叙事的进行,人们的服装和发型也随之改变。研究所中的餐具、卫生用品、药品、眼镜、香烟等都符合苏联时期的样式,食品和包装也是如此。
研究所中人们使用的老式生活用品。
项目组甚至制作了苏联时期的“卢布”作为流通的货币,参与者可以拿到苏联卢布的片酬,这些钱也可以花在片场。
在这个世界里,每个人都有相对的自由,但必须尊重历史的真实性。
演员们小心翼翼地避免使用1970年后出现的俄语词汇和短语,否则将受到惩罚,罚金用卢布结算。
不久后,不少剧组成员不再假装这是一场临时演出,而是搬到了哈尔科夫。大多数人刚从电影学校毕业,但也有一些人放弃了原来的职业。
甚至有人就在这里建立了新的家庭。
安东是这个项目的临时演员数据库管理员,已经在这里生活了数年。他的妻子是在这里遇到的,两人还养育了两个孩子。
生活在研究所的一家人。
最终,这个项目扩展到了史诗般的规模。2009年到2011年的三年时间里,超过700个小时的35mm胶片被拍摄,导演选出其中最具冲击力的片段,组成15部影片。
DAU本身也以互动的、沉浸式的艺术形式,给参与者带来了封闭空间内、集权世界里的一场沉浸体验——至此,这个项目已经远远超出了它作为单一传记电影的初衷,甚至远远抛弃了物理学家朗道的故事原型——完全失控了。
“DAU到底是什么?是电影?不。是戏剧?不是。是艺术?也不是。这是一个唯一的、从未公开的体验。”夏特雷剧院总监麦肯锡说道。
二
平行时空里的前苏联生活志
在DAU里,一切都植根于为苏联科学家建造的绝密、独立的研究设施,“从一开始,研究所就一直被视为人们应该有生活的地方。有功能齐全的浴室和厨房。”
这里不仅仅是一个研究场所,也有自己的学校、咖啡馆、牙医、眼镜商和内部镇压机构。
研究所的布景有两个足球场那么大,被五层楼高的压迫性建筑包围。安装在杆上的扩音器里传出无调的大提琴音乐,营造紧张、不安、压抑的氛围。
研究所里,不同专长的科学家们在漫长的日子里进行着复杂的实验,他们的实验对于缺乏专业知识的人来说很难看懂。
这些科学实验也被收录到电影中,有些会让人感到不安。比如在“老鼠脑电刺激与立体定向手术”的实验中,科学家们把一根针直接注射到一只活老鼠的头上。
一群科学家发现一种生命能量,他们使用各类材料建造了一个装置,用以存储和扩大生命能。
他们用动物和人作为实验对象,测试在提高不同领域工作人员的能力和耐力方面,生命能的潜力,特别是用于发展军事人员的超人能力。
科学家对青年进行训练和实验。
随着实验的进行,研究方法逐渐变得疯狂而残忍,参与实验的青年们用语言攻击科学家,双方矛盾激化。
科学研究的非人性和越线行为,为研究所的生活埋下了隐患。
被骗到猪圈里,险遭性侵的心理学家。
除了科学家,研究所里还聚集着不同行业的其他人。
有谈论共产党代表大会和革命理想的老夫妇,有沉湎于和已婚男人爱情的女服务生,也有发现自己与党的正统观念格格不入的护理员。
在《列夫·朗道:娜塔莎》里,中年未婚的服务员娜塔莎,在研究所的餐厅工作。
在DAU这个有机体里,餐厅就是那个跳动的心脏。每个人,包括研究所的员工、科学家和外国客人等,都造访这里,在此休息、社交。
娜塔莎的世界很小,她的生活乐趣也少之又少,白天在餐厅打工,晚上和同事奥尔加一起喝酒。
娜塔莎与奥尔加在孤独生活中彼此陪伴,但是她们之间又保持着一种爱恨交加的复杂关系。
在漫长的一天工作结束时,两人长时间地谈论爱和友谊,但当奥尔加拒绝清理房间时,两人又发展出肢体冲突。
在一次深夜聚会上,娜塔莎吸引了餐厅的客人——法国科学家卢克·比热(Luc Bigé),两人最后发生了关系。一段真实的性爱场景,在影片中持续了数分钟。
但是很快,娜塔莎的艳遇就因极权力量的介入,而变成了不幸。
由弗拉基米尔•阿兹波(Vladimir Azhippo)领导的特勤局,怀疑她卷入了某种形式的间谍活动——在现实中,阿兹波本就是一个真正的前克格勃(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特工。
接下来阿兹波对娜塔莎进行了严厉的审讯,最后演变成一场赤裸裸的对女性的羞辱和折磨。
无论是科学家、克格勃头子,还是门卫、厨师、清洁工,每个参与者都是这个平行世界的一部分。他们的工作、生活被无处不在的微型摄像头记录着,久而久之,他们也习惯了这种监控,一些真实的场景得以呈现。
跳出电影,这些参与者的活动也就像真切发生在现实中一样,每部电影所涉及的日常、创伤或越轨相关的种种,都引得观众一同开心、好奇、困惑、震惊和愤怒。
三
极权魔鬼还是伟大实验
DAU官方网站写道,这些故事以苏联和科学研究为背景,展现了人类最永恒的轮回:爱与性、暴力与叛逆、酒精与梦想无所不在,家庭生活与政治密切相关。
演员汉娜·许古拉称赞道:“伊利亚(赫尔扎诺夫斯基)不是一个戏剧导演,更像是一场盛典的策划者”。
但也有人将其与斯坦福监狱实验、电视真人秀甚至极权主义宗教崇拜相提并论。在柏林电影节上获得最佳摄影奖的《娜塔莎》,影片高潮就是一场令人感到不适性侵场面。
在《娜塔莎》中,女主人公被剥去衣服,审讯员逼迫她将一个酒瓶插入自己身体。
部分俄罗斯记者提出质疑,认为把这部电影列入竞赛影片不符合道德规范。记者们在柏林电影节颁奖典礼之前,递交了公开信,表达了对电影中涉及并展示的心理和性折磨的抗议。
对此,赫尔扎诺夫斯基却表示:“她(娜塔莎)是一个妓女,我在一个性虐者妓院里找到她的!”
而娜塔莎本人也为导演辩护道:“我们是自由的,我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我们拍摄这些场景时拥有完全的独立性。”
尽管如此,电影对制度黑暗和人性堕落的直观呈现,依然引发外界的强烈争议。
《列夫·朗道:退变》中,参与“超人”实验的年轻人,用斧子砍死了一头猪,抗着沾血的斧子大唱“我们爱科学”。
一个场景中,有几个患唐氏综合征的婴儿被关在笼子里,后来他们被送到实验室。DAU声称孩子得到了良好的照顾。
事实上,DAU在招募参与者时会提前告知,这个项目的规则很灵活,他们可能会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比如暴力、审讯、心理施压等等。但参与者在设定的环境中,依旧会受到影响,做出日常生活中完全不会做的事情——导演认为,这些演员也许日常生活受到太多限制,所以他们在此解放自我。
这个项目暴露了人性的黑暗面,但同时,参与者自身也可能成为黑暗面的受害者。
除此以外,主创团队还表示,参与者都有自由离开研究所的权利,他们可以随时要求终止拍摄,并且决定与自己相关的视频是否公开。
俄罗斯化妆师叶卡捷琳娜· 奥戴尔常年在哈尔科夫工作,她强调:“即便大量镜头是令人不适的,但只拍摄幸福不会给我们带来进步。”
除了影片内容外,DAU的运作方式以及导演赫尔扎诺夫斯基的工作方式也成为争议的焦点。
参与选角的阿宾娜·科瓦廖娃认为,“DAU的初衷是为了谴责苏联的极权主义,但在这么长时间里,赫扎诺夫斯基对这个政权进行了精准的复制,他自己可能已经变成了一个专制者,监管着人们的越界行为。”
DAU导演伊利亚·赫尔扎诺夫斯基在片场。
的确,DAU某种程度上就像赫尔扎诺夫斯基的王国。他在镜头背后,监视和控制着一切。喜欢某个人时,他立刻给他们钱和一个听起来很重要的头衔;如果有人冒犯了他,他就会当场解雇他们。
女演员尤利娅在参加面试时,被要求等待了六个多小时。赫尔扎诺夫斯基到达后,她随即被询问什么时候破处的、愿不愿意和陌生男人上床、有没有做妓女的朋友。
最终,一位助理以“你和赫尔扎诺夫斯基的人生观非常不同”为由让她离开。
一位配音职位的女面试者则回忆:“我感到一种心理控制,这已经离邪教不远了。”
参与DAU的素人演员。
法国学者卢克·比热则揭露,镜头拍到他和娜塔莎做爱那次,是在一次派对醉酒之后。
“我记得那天晚上,所有人都在试图把我灌醉。这当然是赫尔扎诺夫斯基安排的,他没有剧本,只有一些小方向。他会设定好一些情境,一些足以令事情发生的倾向,这样他就可以操纵我们了。”
但卢克说他并不后悔,“观看这部影片无疑是令人不适的,但我喜欢突破自己的边界。DAU解放了我守旧的思想,让我原本被禁锢的情感得到释放。”
有人认为DAU是对极权主义和人性之恶的批判;有人认为这会给当代电影世界带来一场革命;也有人认为它只是一场斯大林主义者的楚门秀。
但对阿宾娜来说,DAU变成了一种对权力的研究,某种程度上,更倾向于一个社会实验——
“将一群人聚集起来并控制他们,如果你放松管控,或者施加一些压力,会发生什么?当你改变权力结构,让他们更自由,会怎样?当你引入一群新人,设定一个残暴的结局,又会怎样?”
但这一切,似乎又显得过于残酷了。
DAU研究所里透过窗户向外望的人。
“拍摄结束后片场会怎么样?”有记者曾问赫尔扎诺夫斯基。
“我不知道。”他抚摸着自助餐厅仿大理石的墙壁说,“现在,拍摄是唯一能证明搭建布景的巨大成本是合理的。我不知道以后怎么办。”
DAU为观众再现了一个世界,但这个世界是虚拟还是真实的,也许并没有那么重要。
DAU可能会引发电影制作方式的巨变,性或暴力元素在电影中无处不在,但导演认为,性与暴力不是电影中的关键,它们只是人类脆弱故事的一部分。
“与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相比,DAU什么都不是。”导演苦笑了一下,补充道,“这就是一所幼儿园。”
_参考资料 —————————–
_
[1] http://www.dau.com
[2] DAU: STRANGE, REPELLENT, MESMERISING, ADDICTIVE,Irene Kukota
[3] « DAU » sème le trouble etles roubles,lemonde.fr,A Paris
[4] DAU’s Totalitarian Reality Show: Artwork of the Century or Stalinist Cosplay, WILSON TARBOX
[5] The Movie Set That Ate Itself, MICHAEL IDOV
[6] The ‘DAU’ of Stalin Opens in Paris,Vladislav Davidzon
[7] Lev Landau: A Jewish Physicist and Nobel-Winning Genius from Azerbaijan, MILIKH YEVDAYEV
[8] DAU, a Multimedia Art Extravaganza About Totalitarianism, Has Critics Saying Its Chaotic Rollout Is Scarily Close to the Real Thing,Sarah Cascone
[9] Russian Director Behind Berlin Winner ‘DAU. Natasha’ Plans to Fight Propaganda Charges,Ryan Lattanzio
[10] Controversial Russian film and art project ‘Dau’ to finally launch in Paris, GEOFFREY MACNAB
[11] Berlin Review: DAU. Degeneration Offers the First Epic of Ilya Khrzhanovsky’s Frightening Totalitarian Nightmare,Rory O’Connor
[12] Dau: a never-ending experiment in a Soviet laboratory,Geoffrey Macnab
[13] «Дау» — это фильм или сериал? Как его смотреть? Правда, что на съемках было насилие? Антон Долин отвечает на главные вопросы о проекте Ильи Хржановского
[14] «ДАУ. Наташа»: Самый скандальный фильм Берлинского фестиваля
[15] The Berlinale Unveils 8 Hours of ‘DAU.’ It’s Just the Beginning.A.J. Goldmann
[16] Russian Film ‘DAU’ Shocks Berlin 18 Months After Failed Wall Project, Aurélie Mayembo for AFP
图源 网络** | 作者 **孙新雅 | 编辑 小崔
** 每周一三五 晚九点更新 **
文章由** 网易新闻丨看客** 出品
版权所有,后台回复【转载】查看相关规范。
**你可能还喜欢 **
看客长期招募合作摄影师、线上作者,
后台回复关键词即可查看。
昨天(5月18日)是韩国光州民主化运动40周年。韩国总统文在寅宣布要彻查事件真相,不少电影机构也组织了光州事件主题电影线上放映活动。 电影在韩国民族文化中无疑扮演着比娱乐更有重量的角色。 关于韩国电影影响社会的故事我们都听过不少:《熔炉》后 …
《隧道》,河正宇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颜值即正义」这句话。尽管我们也知道「don’t judge a book by its cover」(别以貌取人)的硬道理,但如果可以选择,没人会拒绝好看的人和物。 好看的外貌所能带来的红利显 …
代工技术的纯熟,并不能帮艺术创作跳过缺失的功课。 文|启德 提起「国产特效」,人们想到的通常是嘲讽,比如: 《花千骨》为什么要用特效做包子? 包子卖一块,特效才五毛! · 特效包子 然而这多少有些冤枉,在众多好莱坞电影也找上中国团队代工特效 …
今日BGM,《心雨》,杨钰莹&毛宁。 “我拍了十年的纪录片,加起来的曝光率都没有这一部高。” 纪录片导演蒋能杰没想到自己会以这样一种方式走红。 然而这个“走红”的过程却略带戏剧性。 事情要从豆瓣说起。 年前,蒋能杰的纪录片新作**《 …
**摘要:**在本次新冠肺炎的疫情中,各行各业都受到程度不一的影响。其中,电影院无疑遭受了重创——全国各个城市,所有的影院都收到了相关通知,全部停业等待。有些影院选择自救,让工作人员做起微商,线上售卖库存,并开启预售模式;另一些选择抱团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