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真的已经全球领先了吗?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王子君​ 发表

谢邀。

无敌了,都开始去工业化了。

有个意见是十四五第一次提出来的,叫 “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

去年 11 月,工信部王志军的发言:

“当前中国制造业比重正处于下降状态,且降幅与其他国家相比明显过快。
2016 年中国制造业占经济的比重峰值达到 32.45%,随后出现趋势性下降,2019 年降至 27.17%。”

前两天社科院蔡昉的发言:

“当下中国应该阻止制造业比重继续下降”。

人家都是到了高收入水平才开始明显下降,我们走到一半就降,是现在已经有了日本当年 “一亿中流” 般的中产阶层了吗?服务业可以立国啦?

而且在中美对峙的大环境下,完整的工业门类事关经济增长的长期稳定性。你只能先垄断一个门类的关键上游,再慢慢放手转移劳动密集环节。

现在大量门类还没有形成关键环节垄断(说好听点,叫 “牢牢嵌入国际价值链”),你此刻放手,就没有回头钱了。

中国这个体量,加上前三十年的投资,和后三十年的和平环境,是必然会成为一个制造业强国的。

但这种 “必然”,其实是一种禀赋的必然,是老天逼的。本来中国的矿产和能源就不算富,被 14 亿人一摊更是少得可怜。我们注定不能靠卖资源发家,追求独立的政治立场又决定了我们不会真找大哥(也养不起你啊),所以只能老老实实搞工业化,搞制造业。

东非人民为什么出长跑健将?祖上就是草原上长途围猎,动不动跟着受伤的角牛走个二三十里地;现在国家基建稀烂,上个学每天又是来回十几里地。抓个肥宅扔那待一年,只要不死,估计回来也能跑个半马。

但要牢记:这是被逼的。肥宅回国有外卖有滴滴,大概率还是还原成肥宅。

早年制造业为什么受重视?因为你要发展,你的禀赋决定了你只能制造业起步。所以所有政府政策,尤其地方,都是倾向制造业友好。

好的有大基建和政府组织流动劳动力,坏的,有各种停留纸面的劳动保护法规。总之就这么一条路,咬咬牙还是走出来了。

现在不止这一条路。你可以房地产,可以金融,可以互联网。随着 08 年后逐渐形成的资本过剩,虚拟经济的收益一直压倒实体经济,大量原本循环在实体里的资本被析出,转移到虚拟板块。

现在中国金融资本总量有多少?快到 400 万亿了吧?10 年的时候是多少?将将 50 万亿(人行的《2010 年中国金融市场发展报告》)。

10 年里,有几个实体门类能有 8 倍扩张?别拿一两家公司举例,要看整个行业。10 年中国服装的产值大概 6000 亿,去年差不多 1.3 万亿左右。

资本就是追着收益率的。

所以有些专业的学生叫苦,20 岁的年轻人找 30 岁的前辈问工资,发现还没互联网新人拿的多。你这个产业的投资都被吸走了,利润率又长期稳定,工资怎么涨得起来?

中国制造业此刻确实可以喊一声 “全球无敌”,但带明也喊过 “我大明天下无敌啊”。阶段性胜利不是终局,我们的制造业优势并没有达到垄断性地位。

而且和其他国家不同,我们现在面临老大美帝的全面围堵。别人可以做到一个程度然后融入老大主导的国际秩序,我们没法安心融进去,人家此刻还在用力踹你出门。

还是得老老实实搞制造业。

制造业不乐观,要突围的产业链环节一大堆,愿意进来的资本和年轻人都少得可怜。猎聘去年做调研:78.52% 的 90 后给钱就愿意 996;9.51% 表示 “不得不 996”,因为没钱。

说白了,整个制造业普遍没法给出有竞争力的薪资,年轻人多数宁愿去互联网 996,也不愿去厂里坐办公室,更遑论到产线上扎根十年改进工艺工序。

离中国制造 2025 还有 5 年,这份行动纲领里有一堆事还没眉目,千万别中场香槟。

知乎用户 霍华德​​ 发表

知乎上辱工,都快杀疯了。还在这做制造业天下无敌的美梦呢?2016 年左右就是中国制造业(从占比上和从业者规模上)的顶部了,之后制造业在经济中的占比将不断下滑,从业者规模也将不断萎缩。中国制造业将不断产业升级,腾笼换鸟,低端粗放制造业将逐步被高端精细制造业取代。

中国制造业小老板的红利期,也快结束了。年轻人都不愿进工厂了。中国也不应该一辈子做低端活,还是要向高端进发。

工厂现在为什么招不到工人?

@Gains iFortune

有过一段非常精辟的总结:

野蛮生长”时代积累的巨量工程技术人才,注定要在一个快速饱和、长线萎缩、深度内卷、缓慢出清的行业里,度过职业生涯的大半时光,以 “帝国的燃料” 的形式,成为 “基建狂魔” 的注脚。

纵然教师医生公务员百般好,我也觉得有一些工科还是蛮不错的,如计算机、集成电路设计和自动化。还是为工科呐喊一声吧。

知乎用户 一抹微笑​ 发表

常年在佛山东莞家具产业带,现在每家厂的老板都面临着一个最严重的问题,管理没有接班人,生产人力资源也快尽了,没有年轻人进厂。。。

那么很多人说这是落后产能,要淘汰,但是家居和服装本身就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就算是做的最大的几个企业,也是堆人力。现在急切的需要用机械代替人力,不然上涨的工资把辛辛苦苦几十年的利润就吃掉了。。。但回头看看中国机械开发的进度。。额,头大,看不到曙光。。

另外,创业早的老板在东莞买多几套房子的,基本身价几倍翻,还干什么实业。卖套房,退休养老算了,要是没有接班人,他们的退休意味着十几年技术就那么没了。。。

所以回来看这个问题,中国工业无敌了吗?重工业不敢说,轻工业完全可以被越南代替。

转型是好事,但是一味地脱实向虚,不太好

很多人没有理解我说的意思,举例说明,一个投资规模 4000 万,年营业额 1 个亿的线染厂,大约需要 200 个工人左右,老板一年的纯利去税以后是 400 万之间,如果把每个人的工资每月涨 1000,这个不多吧,大约一年要多 240 万的成本,纯利还剩下 160 万,那么,4000 万存到银行一年的利息是多少呢,按照广东这边大额存单利率 4.2%,那就是 168 万,那还开厂干嘛,存银行好了。

所以,中国的很多门类的强大,是人口红利带来的大,等人口红利过去了,机械又没跟上,那就不存在强大了。

起码轻工业是这样,机械行业也好不到哪里去,一个机械工程师的平均工资,不见得有工厂工人高。

再举一个行业的案例,宜家大家都知道的,但是大家知道宜家的生产是怎么做的嘛?全部代工,一个工厂可能只下一个餐桌的订单,可一下就是 20 万单。宜家会派跟单人员,来看每个环节,每个餐桌要多少工时,老板要赚多少钱,都是卡的死死的,而且呢,宜家的要求是工时不断缩短,比如这家工厂每天生产 500 单,一个月以后,要求你生产 550 单每天,后面越来越高。

这就是大厂林氏木业,源氏木语,你看到的这些平价品牌,基本都是这个模式,胶东半岛有 160 家企业在做林氏木业和源氏木语的代工。

我们所享受的低价,都是建立在这些的基础上的,林氏木业都做到这个价格了,其他厂能卖高价嘛?不能!

所以,不管是老板,厂工,都迫切希望内循环快起来,消费升级快起来,不用做便宜货,不用做那么累。

不是为老板说话,也不是为厂工说话,我自己做过厂工跟单,进过阿里,也做过老板,不站什么角度,因为在哪个角度我也只能赚到认知和能力之内的钱,就是单纯理性的提供一个侧面,让大家看一下中国轻工业的现状,带给大家一点思考,抛砖引玉而已。

怎么大家都觉得制造行业低工资呢,服装上游,支纱,线染等环节,技术工人工资 12000 + 呀,初中小学学历都可以哦,中游织布染布等技术工人 10000 + 也是没问题,下游服装技术工人 8000+ 这个薪资低吗??不看学历呀,只看技术!杂工也要 5000 + 了,而且包吃包住,一般工人是算年底剩下多少钱。因为不租房,而且住厂里很少消费,就剩钱蛮多的。

关心中国工业的人挺多,看到评论区有很多懂的制造业从业者,那就再多说两句吧,很多人因为没有在工厂待过或者在产业带待过,所以会觉得工资低呀或者怎么样的,什么黑心工厂之类的,那些工厂不在讨论范围之内,我们再说的是正经在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工厂。

有很多人带节奏,又把知乎一贯有的剥削呀打工人那一套带出来了,在这里说明一下,绝大部分的厂一代,都是白手起家,国家给了改革开放的机会,然后这批人先给台湾人香港人打工,学会了技术,努力攒钱,然后自立门户这样。前期吃的苦很多但也都挺过来了。。

他们很能干,肯吃苦,也很聪明,如果同样的机会摆在我们现在这个社会的人面前,大部分人也很难去跟他们一样去做吧,所以即使他们不开工厂,干别的,也大概率会活的很好。

市场经济的劣势我们不用说了,我们国家磕磕绊绊的终于走出了一套特色经济之路,目前来看就是最有效率的,所以不要去抱怨,更不要听别人说什么被剥削之类的话,日子是自己过得,你父母生病了需要钱,那些人不会给你,你小孩上学需要钱,他们也不会给你。

罗里吧嗦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提供一个侧面,中国的工业在艰难转型,我们刚刚实现全民脱贫,很多环节还不够完善,还需要大家踏实的,老板也好,打工也好,不要整那些虚头巴脑的,老板好好带头投入做产业转型升级,打工好好提升自己,提高自己的价值,将来转型做老板也好,做技术核心也好。

总之按照国家指示,撸起袖子加油干。

更新一次哈,很多人跟我杠说现在这个社会没有机会了。。。我就很无语,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机会,这个时代的机会非常非常多,但是这个时代抓住机会的能力要求高了,以前,一个小学文凭的人跟个台湾人,香港人好好学几年就能开个厂,现在这样简单的机会已经没有了。

有的是什么机会,是要更深度思考的机会,需要更缜密的商业逻辑和技术逻辑。这些逻辑是怎么来的,不是每天刷抖音刷出来的,是从小好好学习,学习的同时还要看书纠错,因为很多书本里的知识不一定是对的,特别是大学阶段。

我们只要知道人民的需求是越来越高的,只要有需求就要有人满足,这就是价值,谁来创造这些价值,当然就是时代的机会呀。

十九大提出,核心矛盾在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十三大以来所提出来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生产的落后之间的矛盾,好好感受一下中间变化。

机会在哪里,不平衡指的是什么,不充分指的又是什么,悟明白了再看看自己所处的行业,有哪些不平衡不充分。

前提是你对行业充分了解。所以学习能力很重要。

以上,身体健康,恭喜发财。

知乎用户 无良 HR​ 发表

有的小老板说现在年轻人不愿意进厂,低端制造业就要失守了。

我简直看不下去。

低端制造业的问题是年轻人不愿意进厂吗?

是特么老板太多了呀。

很多互联网的小伙伴可能不太理解这句话,什么叫老板太多了。

道理其实很简单,比如说,一个市里面,有 30 个小厂,干的都是一样的活儿,每个厂算 20 个人吧。你会发现,到年底,老板的净利润是 100 万。

你会觉得,这个挣得也不多呀,说好的程序员人均年薪百万呢,这老板也就相当于是个程序员呀。

那完全不一样好吗。老板一家老小吃喝拉撒全在厂里,老板请亲戚朋友吃饭,那不都算在厂里吗?老板买个奔驰宝马那不也算在厂里吗?这些都刨去了,还剩 100 万。

但是我们把这个产业整合起来看,如果把这 30 个小厂合并成一个 600 人的大厂,会发生什么呢?

1、需要 30 个高管吗?不需要,先砍掉 25 个。

2、需要这么多工人吗?不需要,因为有些职位本来就不饱和,产业整合后 2 个不饱和的职位可以合成一个饱和的职位,同时还不需要发两个人的工资,顶多发 1.5 个人的工资就行了。

3、有关系户吗?有,但是没有原来那么多,之前是 30 个老板的关系户,现在是 1 个老板和 5 个高管的关系户。

4、需要交那么多房租吗?不需要,因为原来产能过剩,只能开白班,现在可以开三班,所以顶多只需要原来一半的厂房就可以了。

5、需要买那么贵的原材料吗?原来小厂问代理商拿,现在大厂问原材料厂家直接拿货,省下 15% 到 30%。

6、需要交那么多电费吗?也不需要,因为开了三班倒,晚上电费便宜。

7、需要做亏本生意吗?不需要,因为原来客户是拿 A 的价格来压 B 的价格,有的时候,省下 5% 对于客户来说意义不大,因为这项采购本来就在他的采购体系里占比不大,可能也就占了 1%,最终为客户厂家省下 0.05% 的采购预算。但是,这个 5% 对于这些小厂来说,直接就击穿了盈亏平衡点了。而大厂这样的问题不大,一方面是抗风险能力强,另一方面是谈判力强。

8、门槛高利润高的生意可以做吗?可以啊,因为有钱投资设备了,部分业务就升级了。

那到底是什么阻止了这一切发生呢?

说到底是老板人数太多了。

我给大家讲两个案例,算是低端制造业的一些优秀案例。

第一个案例是一个做钉子的老板。

他一开始只是买了几台制钉机做钉子。

后来发现制钉机不复杂,他也可以做,于是开始自己 “逆向” 自制制钉机。

自制制钉机后,设备成本降低了,零部件耗材的成本也降低了。

这时候他又想,制钉机的速度能不能再快一点,那产出更多了,不是就更赚钱吗?

于是这老板又开始正向研发,当市面上还有人在吹每分钟 300 根钉子的机器的时候,他每分钟 1000 根钉子的制钉机已经研发成功了。

我有亲眼看过他家的制钉机,那是一个肉眼看不清运行路径的机器,全是残影。

然后这老板开始做制钉机成套设备,出口给需要基建的发展中国家,在某些国家甚至是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产品。

另一个案例是做数控加工的杨老板。

在前公司,我是和采购一起去他厂里买垫片,发现他产业升级了,垫片只是很小的一块业务,他买了四台数控车床,自己做了自动化改造,把这四台车床用轨道连在一起,分别做四个不同的步骤,几乎不需要工人上下料,这四台设备就从原材料到成品一条龙完成了,就雇了一个工人,在那里看着机器。

他说垫片不赚钱,做这个复杂的零件一个加工费 2 块钱,一天可以做 3000 个,能赚 6000 加工费。

我看了一下,如果是我前公司,这得四个工人不停的上下料,同时还需要有一个技术师傅做数控编程和解决故障问题。

杨老板还给我们展示了他一些其他的自制设备,他说现在做设备很简单,就是把需要的零部件买回来安装起来就行了。

那你说,是那种只会买机器,请工人,等着人上门送订单的老板更适应未来的市场,还是那种靠自己就能做技改的老板更能适应未来的市场呢?

有的企业在倒下,这不一定是坏事,因为也有的企业正在兴起。如果没有那些倒下的企业,要发展的企业从哪里获得市场呢?


有些人就是一知半解,人云亦云。

典型的就是说小企业竞争越激烈越好。

真的看到这种人,我都想打他。

在中国,什么价格都能把东西给你做出来。

但是,每一种产品,必然有一个最合适的价格。

小企业的竞争是什么样的呢?

价格战,你价格低,我价格比你更低。

有的人说这不是很好吗?

那你觉得你脸上戴的那种耳带会断掉的口罩,是怎么生产出来的?

明显感觉尺寸偏小,在脸上很紧绷的口罩,又是怎么生产出来的?

戴上去就透不过气,呼吸困难的口罩,又是怎么生产出来的?

有一股异味的口罩,又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呢?

你口罩里的熔喷布的比例,达标了吗?

这就是你们的越竞争越好?

小企业能不能保证质量,还竞争降价?

这就是小厂的分水岭了。

大部分小厂是做不到的,他们的逻辑永远是偷工减料。

当大厂采购框定了一个很严格的质量标准、交货期和违约条款,还要降价。

你去找吧,哪个小厂给你做算我输。

小批量为什么小厂可以做,大厂不能做。

我说实话,很多小批量是小厂为了交个朋友,亏本做的。

你要天天给小厂小批量,最多三个月人家就不做了。

还真以为小厂就是做一两个?

工业化大生产,一两个零件鬼给你做啊?

如果没有大单的支持,小单是没有可持续性的。

你们以为小厂都是小单,其实不是,小厂也是在做大单。

这些大单怎么到小厂手里的呢?

是大厂自己的设备做不过来了,于是把利润低的转移给小厂。

很多小厂一年就做两三个产品,天天做。

由于大厂又不想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再加上要找几个供应商压压价,于是把单子拆分给几个小厂。

这几个小厂同时做的也是同一个产品。

十几年如一日,都是这样。

请问这样的产业为啥不能整合?

整合后工人去干什么?

原来小厂没有安全员,现在大厂了,有安全员。

原来小厂没有统计,现在大厂了,出现了统计。

原来小厂没有 pmc,现在大厂了,出现了 pmc。

原来小厂没有工艺员,现在大厂了,出现了工艺员。

原来小厂没有设备管理员,现在大厂了,出现设备管理员。

原来小厂没有专职电工,现在大厂了,出现了专职的电工,

原来小厂没有专职的维修人员,现在大厂了,出现了机修工。

原来小厂质量投入少,产品毛病多,现在可以有原材料检验,可以有生产巡检,可以有半成品质检,可以有外协返厂质检,可以有最终产品质检。

原来小厂没有销售工程师,没有人可以专职与客户交流工艺问题,给客户提供标准化的解决方案,现在可以有销售工程师了。

原来小厂没有品牌投入,现在大厂了,可以有自己的品牌部门搞各种宣传。

这些不都是职位吗?

然后就有人说了,你这样搞,人工成本不是上去了吗?

但是人工成本占比本来就只有 15% 以下,你就算涨一半,也就七八个点。

但是由于产业集中后,原材料成本下降了多少个点呢?15-30%。

房租下降 50%。

用电成本呢下降 20-30%。

融资成本是不是也下降了?

生产损耗,质量赔款不得下降个 20%?

模具共用后,开模费用不得下降个 50%?

设备利用率上去后,设备成本不得摊薄 50%?

政府税收优惠,高企补贴,产业政策,这不都是钱?

提高效率,挤出人员,创造新职位,最后企业还是能挣钱。

所以最后你想一想,这个价值是怎么流动的?

效率创造价值,规模创造价值,减少中间商创造价值,人员专业性创造价值。

谁的利益受损了呢?

原材料中间商,小厂老板。

整合的思维是能整合的整合。

当然有不能整合的,也要去强行整合吗?

当然没必要。

用不能整合的来否定能整合的,这就是偷换概念。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不会因为遇到个石头就停住脚步,碾过去就是了。

知乎用户 大脐二橙​ 发表

看到这个问题,我惊呆了。

远远没有,实际上作为制造业的从业人员,我很忧虑产业需求与人才的不匹配,会导致产业再次流转到其它国家,资本永远都在寻找成本更低,劳动力更充足的地方。

一、我们的制造业目前是【大而不强】

我所在的行业是工业控制器行业,属于中国制造 2025 计划里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的【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控制器是机床和机器人的核心部件。我们生产 CNC 控制器、机器人控制器、伺服、电机等产品,为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或其它自动化设备提供控制器和伺服驱动系统。公司成立至今已有近三十年,基本上参与了国内数控机床的普及化进程,大家现在所见的,蓬勃发展的汽车工业、品类繁多的工业用品、设计精美的消费电子产品等这些物美价廉的工业用品,均得益于国内数控机床的普及和应用,在规模生产时,数控机床可以拉低生产成本,确保产品的一致性。

80 后的朋友们应该有印象,小时候的一辆奥迪 100 价格多少,拥有一辆又是怎样的身份象征,而现在呢?品类繁多,样式新颖的油车、电车、油电混合汽车随便选(当然了,无牌照不是制造业的锅,做车牌又不复杂)。我们有众多车企,但没有还没有全球一流汽车品牌,汽车工业就是中国制造的缩影,体量大,规模大,但是不够强。

同样,我们在制造业的诸多尖端和细分领域仍然高度依赖其它国家,电机的高精度光栅尺、编码器、CNC 和伺服的芯片等几乎全部依赖国外,中兴因为美国的禁令几乎元气大伤,而华为不得不拆分荣耀,这样的景象,怎么能称得上全球无敌呢?

二、我国工业发展的两个关键期

我国的制造业有两个关键发展期,第一个是和苏联合作,建立了较为齐全的工业门类,为后续工业发展打下了结实的基础。第二个是 2000 年到至今,得益于国内较为完备的基础设施,勤奋且低价的产业工人(含进城务工人员),加入 WTO 获得的广大国际市场,国内蓬勃发展的电子商务,以及积极有力的引导政策等因素,我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强大的产业链集群,目前已是全球最大的工业品生产国,这在疫情肆虐的 2020 年体现的尤为明显。据统计,2020 年 3 月份至 12 月底,中国累计出口口罩 2242 亿只,价值 3400 亿元,相当于为每个外国人提供近 40 个口罩。

这一年,全球很多国家生产停摆,中国制造从工业品到消费品,从医疗器械到服装、玩具,几乎以一己之力支撑起了全球的消费市场,以至于码头的集装箱货柜紧缺,中欧班列排期超过 2 个月。

这一年,制造业产业链再度强化,产业转移之风随之而破。这点成绩,既得益于我们抓住了上述两个关键期,也是因为我国长期对教育的持续投入,才能有足够的高素质劳动力参与到制造业的发展中。

三、智能制造的人才困局

这些成绩都已是过去式了,在过去 20 年的时间里,中国制造的优势是不可比拟的,但是在智能制造时代,中国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在智能制造的时代,人力成本这一要素的竞争力被削弱,人口红利早已消失不见,企业对人才的综合要求更高,现场人员不再只是搬运工件,按下启动按钮那么简单,而是要求能够熟练使用智能机器,理解基本控制理论,熟悉信息中心的数据含义,并与机器协同工作。

作为从业人员,我们也积极参与行业变革,开发了一款工业互联网产品。这款产品可以连通企业的生产设备,通过数据采集、显示、分析和数据再利用四个环节形成数据闭环,逐步帮助客户实现智能制造。但在实施的时候,我却碰到了一个难题,企业出现了人才断层,年龄偏大的员工对工业互联网接受度很差。按理来说,工厂每年都会进新人,但有不少工厂的主力生产人员,仍然以 50 岁左右的 60 后为主,工厂严重缺少年轻人。

据教育部数据,截至 2020 年底,全国共有职业学校 1.15 万所,在校生 2857.18 万人;中职招生 600.37 万,占高中阶段教育的 41.70%;高职(专科)招生 483.61 万,占普通本专科的 52.90%。每年这么多毕业生,按理说人力资源供应还是可以的。

当然,我们也不能要求年轻人都到工厂工作,但对于广大职业院校的毕业生来说,企业还是应该尽力改善工作条件,提供与其它行业基本对等的薪资待遇,吸收大家投身到制造业中。

其实除了个人职业理想和主观意愿,还有一个原因是**我们的校内、校外职业教育体系不连贯,导致校内学习的技能与企业需求不符,就业后确发有针对性的在职培训体系,职业发展方向不明确,也缺乏向上突破的通道。**以德国为例,德国的职业教育分为校内和校外两个部分,学生在各地院校接受校内教育,统一由各州负责。参加工作后,校外职业教育是企业形式,由联邦负责,形成了 “双元制” 的职业教育体系。一名学生在校内接受相关职业知识,到企业后再参加更贴近企业需求的职业培训,即便是要改行,也有较为完备的职业培训课程,个人职业发展和出路比较明确。

四、“1+X”,职业教育的新路径

值得庆幸的是,政府已经注意到了职业教育问题,这几年持续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力度。2019 年,我国建进一步推进 “1+X” 证书制度试点工作(“1”为学历证书,“X”为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 证书制度体现了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的重要特征,可以说是完善了职业教育体系重要制度设计和创新,为政府、学校、企业三方合作解决高素质技能人才的供需结构性矛盾提供了路径。

有了上层规划,社会力量便可以更好的跟进落实了。今年以来,随着政策释放,职业教育领域更是好消息频传,各地企业和学校层面也在积极推进职教落地,拓展职教合作的新模式。以联想 “紫领工程” 为例,仅 2020 年便有 7000 多名社招人员通过培养及能力认证考试,进入到联想数据中心服务岗位,实现 “1+X” 的人才培养目标。

何为 “紫领”?

“紫领” 是区别于之前的白领和蓝领,既熟悉实际制造流程,又了解相应技术理论,兼具动手操作能力和管理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在制造业,上有研发人员,下有生产人员,位居中间层的这种具有深厚行业背景,懂技术、又懂实操、还懂管理和任务实施的复合型人才是极度稀缺的。

联想这样的老牌企业进入职业教育有其自身优势,他们完整的供应链体系管理经验,先进的智能制造技术积累都能为职业教育提供充足的养分。以此为基础,紫领工程集合内部资源,携手高校、职业院校,共同打造智能制造人才培养生态圈,为新 IT 时代培养智能制造中坚力量,也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紫领工程一方面响应了国家的人才战略需求,另一方面满足了自己的人才需求,又能供给社会,帮助中小企业进行智能化转型,可谓是一举三得。对于参与学习的企业来说,联想的全球供应链管理经验,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作为 “1+X” 的先行者,实际上 “紫领工程” 已经有一些案例,以联想武汉工厂为例,企业与武汉各高校展开合作,为员工提供了便捷的教育平台,帮助员工提升职业技能和市场竞争力,并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措施。志愿前往高校提升学历的员工,即可获得每人 6800 元到 7200 元的入学补助。同时联想各工厂也成为高校的练兵基地,先后与江汉大学、中南民族大学等高校合作,签约 “实践与就业基地”、组织同学来工厂参观、接受实训,让广大在校学生更加熟悉工厂技术需求和生产情况,能够学以致用,为智能制造培养后备军。

五、写在最后

中国的制造业确实比较大,但是远远没到强的地步,更遑论全球无敌呢。对此,我们要有清晰的认识,就像工信部原部长苗圩说的:**我国处于全球制造业第三梯队,实现制造强国至少还需 30 年。**按照苗部长这个说法,我们的 2025 都稍显激进,好在智能制造的时代,大家的起点是相近的,都是摸索前行。很欣喜国内已有多家优秀的制造业企业投身智能制造,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像海尔、美的、三一重工等。也很欣喜看到了像联想、浪潮、阿里等企业跨界进入传统制造业,为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和人才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

这是个良好的开始,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制造业的大而强,总有实现的一天。

END

知乎用户 再回首我心依旧 发表

鼓吹制造业的只有两种人:

1. 还没进过工厂的人

2. 既没进过工厂, 而且今后一生也不会进工厂的人。

我以前和机械正能量人士对线的时候,为了把制造业的宏大叙事和从业者个人的悲惨生活相对比,经常讽刺他们的一句话就是 “房东喊你交房租了”,后来发现这招根本不管用。因为他们都是住在郊区工厂的集体宿舍八人间,根本不租房子。

知乎用户 王之葵托利​​ 发表

确实,从总体的制造业产值来看,中国的确给人一种全球无敌的感觉。毕竟全球各国工业增加值,我国已经是当之无愧的第一,而且这个第一,和第二名有着质的不同。

不过,明眼人都看的出来,我国这看起来独步全球的制造业产值,除了基础设施和供应链配套等因素以外,在某种程度上,是建立在无数吃苦耐劳的中国人每天从早到晚的辛勤劳动之上的。我国的工人,在以前那是出了名的高素质、低价格。究其原因,还要感谢我们伟大的党带给国内稳定的大环境,以及建国前三十年彻底的社会改造。不过这已经是另一个话题。

今天不是来吹我们的劳动人民的,相反,我要给如今依靠收割工人的劳动剩余来创造差额利润的企业敲响警钟。

一方面,随着我们社会的不断发展,劳动人民的工资在全世界来看已经属于较高水平。另一方面,如今的工业生产,已经渐渐进入了智能化时代。控制技术和人工智能的不断进化,让工厂里需要的工人越来越少。这时候,我们一边面对着其他发展中国家更低水平的劳工工资,一边面对着无人工厂进化之后,砍掉人力成本,放下包袱的发达国家。

中国的制造业,无疑面临着巨大挑战。

而克服挑战的重要手段,无疑就是在这场席卷全球的智能制造革命当中抢的先机。

智能制造,就是通过现代技术,改进传统的流水线生产模式和管理模式。以往的流水线,虽然生产能力上无可挑剔,但是模式过于死板,人力资源消耗较大,并且在工人培训完毕,产线搭建完成之后,产生出来的产品就基本定型,可谓是 “船大难掉头”。

而智能制造,拥有更加灵活的模式。首先将工厂无人化,接着通过信息化技术、现代控制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创造更加灵活的产线,让产线可以根据需求的变化随时灵活地调整产品,甚至可以在每个产品上都进行定制化生产。说白了,一切都由机器人来干,机器人的存储容量是很大的,切换操作模式也比人类容易得多,我们想让他干啥就干啥,效率基本不受影响。

在智能制造的趋势下,人力成本不断缩减,但对于人才的需求,却越来越高。虽然在智能设备的帮助下,工厂不需要工人了,但设计制造和维护这些智能设备,却需要人,或者说人才。能胜任这类工作的人其实少之又少。

因为对于高技术的设备的设计和维护,你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你请一百个不会的人,可能都没有一个会的人有用。

目前来看,人才的供给确实是有限的,现在有许多人抱怨找不到工作,但其实很多企业也在发愁,有许多岗位其实特别缺人,但是根本找不到能够胜任的人才。这导致了高端岗位的成本不断冲高。虽然对于少数人才来说确实是大好事,但是对于更多的普通人和中小企业,这并不是什么好消息。

你高端人才全部被互联网企业或者其他大企业用高薪卷走,剩下一堆中小企业缺人,这些中小企业又因为缺人无法转型去赚取更高利润,更加无法支付用人成本,只能不断地压榨普通人。

但互联网公司只需要少数精英,大型企业里分配又不能做到平衡,如果中小企业无法保持活力,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都是一个极坏的处境。小公司没法待,大公司竞争激烈,甚至连带着互联网行业也开始内卷起来。

再从另一个角度说,一条产业链不可能只有一家企业。一个大型制造业企业背后,肯定有无数中小型企业构成的供应体系,如果这些中小企业没法进化,那么连带着大企业的竞争力也会受到影响。

所以这一切归根到底还是人才的供给问题。虽然我们国家目前人依旧不算少,但是其中能称得上人才的比例,还是有点低。

这里面问题出在哪呢?是我们的人智商不够吗?

那必然是不可能的,我们中国人绝对是世界上最聪明的群体之一,主要出问题的地方,我觉得还是出在教育上。

客观来说,当下的人才主要出自普通高等教育,也就是本科大学。而我们的本科教育在偏重点上存在一点问题。

作为一个完整经历本科教育的大学生,在我的记忆里,大学四年间几乎没有经历过这个社会真实的生产过程。虽然说基础的科学原理确实十分重要,但是如果不和真实的社会生产结合在一起,那学得再多也只能是空中楼阁。我记忆中大多数同学,在学习硬核的理论知识时,靠的都是死记硬背,然后简单地应对考试。在结课一年过后,你如果再去问这门课的相关问题,大家基本都忘光了。

最终,我们绝大多数精力,都花在了学习科学原理、做一些 “经典” 实验和考试上。直到毕业,我们大多数学生都不知道我们专业在生产生活中究竟是如何运转的。随后,我们就直接被 “丢” 到了社会上。几乎所有人在突然面对社会的时候,都会出现一段茫然的时期。

所以说在本科教育的阶段,更多地结合企业和工业界的实践,加入一定程度的职业教育,是改善我们本科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向。

另一方面,职业高等教育,也就是专科,也急需一场变革。

不得不承认的是,现在的专科,并没有履行初衷,也就是培养出生产需要的专业人才,只是没考上本科的学生的后备选项。进入专科的学生,相当一部分都有些自暴自弃的意思,根本没想学习,只想继续玩乐几年。

本该想社会输送最重要的专业人才的地方,输出了一堆专业技能并不扎实,甚至根本没有专业技能的人。再结合本科学校培养出来的亦不是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我们国家高端人才缺口这么大,也就可以理解了。

相比之下,一些发达国家做得就非常不错,比如说德国。在德国,职业教育和专业教育是两条并行,不分高低的分支。职专的学生,一半的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剩下一半时间都在企业实习,深入社会生产,最终培养出专业的人才,出路和在大学里接受通识教育的学生不相上下,于是,德国的工业得以在全球持续地保持一定的优势。

我们国家显然也是意识到了这个问题,19 年 2 月 13 日, 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着重改善我们职业教育的现状。

除了国家外,一些企业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甚至从中看到了一些机遇,开始在职业教育这个领域展开布局。比如联想就在 21 年 2 月 5 日宣布正式启动 “紫领工程”。联想将携手供应链、合作伙伴、地方高校与职业院校,进行升级在职培训、开展专业课及实训课程、推出教学培训方案等工作。

这个新闻讲白一点,就是联想带着一群小弟,去找高校和职专,说咱们一起教学生一些我们企业真实会用得到的技能,到时候学生一毕业企业马上就能用,免得到时候企业抱怨找不到人,学生抱怨找不到工作。

其实职业教育的进化在某些领域已经自发开始,比如说互联网、金融和律师等行业,相关专业的学生有不少在本科或者研究生在读期间,就会自己去联系实习,把重心从学校学习转移到职场学习上。相关企业和事务所,也会提供不少实习的岗位,预先培养行业的预备军。最终这些行业能找到比较好的工作的,相当一部分并不是获得了什么优异的成绩或者学术成果,而是有着丰富的实习经历。

联想无疑是想在一定程度上把这种模式的精华引入到传统制造业中。这里面还有两重算盘。

一方面,帮助供应链里的中小企业培养人才,可以帮助这些企业加强生产和创新能力,当这些企业在这些方面得到进步之后,也相应地会让联想的生产水平得到提高。

另一方面,联想也拥有自己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并且通过提供这些方案每年创造了接近一百亿人民币的营收。通过联想紫领工程培养出来的学生,如果对联想有足够的好感,又或是习惯了联想提供的配套解决方案,那么这些人成为制造业的中流砥柱之后,对于联想方案的销售无疑有着巨大的好处。

前面提到,智能制造时代简单劳动已经越来越没有价值,而知识产出越来越成为关键,对于国家也好,企业也好,人才已经成为了最重要的资产。

我们中国的制造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这个挑战的解法并不难,关键还是如何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在人才重要性愈发凸显的智能制造时代,保持在国际第一梯队的水平。

当然,有不少人会担心未来工厂无人化之后,工人的失业问题,这个问题我个人并不是特别担心,我觉得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过这里要展开讲,就是另一个话题了。

知乎用户 寻道人 发表

讲一个可能偏题的侧面,也就是中国的集装箱。

如果单从集装箱生产这块审视,中国的企业就是领先世界的。全球超过 90% 的集装箱来自中国,而几乎所有冷藏集装箱都是中国产的。当然,这个数据其实不能那么直观的体现 “领先”,只能看出体量大,我想吐槽的其实是一些懂哥给我胡诌的东西。

根据懂哥的说法,由于新冠疫情以来国际海运出现了全方位的 “一箱难求”(业内人士所谓 “箱愁”)的情况,来自国内外的集装箱订单均剧增。按理说这种情况下,企业应该逐步扩大产能,赚个盆满钵满才对——但事实上,由于集装箱御三家(中集、东方国际、新华昌,这三家加起来供应了全世界 80% 以上的集装箱产能)均试图借助这个难得的机会搞死同行,他们开始无底线的压低售价,最后甚至出现了在集装箱有价无市的情况下还能负利润的奇事。

最后是某些强力部门以蚌埠住了的心态直接下场,开始拉着御三家坐下来谈,用比较高情商的说法是 “有序释放产能”、“把握机会、有序竞争”。具体的操作非常的意林:御三家和强力部门专门成立了一个办公室,摄像头直接设在车间里,禁止一切恶意开工、恶意生产的行为,鼓励善意停产、善意摸鱼。御三家按照约定的生产计划只生产份额内的集装箱。这种微妙的控制让国际箱价继续保持在一个相当可观的高位上,赚钱赚麻了。懂哥认为,这就像老黄和苏妈一样,偶尔的制造稀缺才能获得更多的利润。

至于为什么国际航运会一箱难求——主要是躺平国家港口的运作几乎都被肆虐的新冠瘫痪。固然,很多人论证新冠这个肺炎和上呼吸道疾病一样无害,但港口工人选择用假条投票,在患病的情况下一定会缺勤。这就让很多集装箱 “有去无回”,全在全世界各地的港口里吃灰了。可想而知的是,只要世界各国一天不控制新冠(或者一天不把工人的假条全没收了),中国的集装箱巨头们就能继续一边摸鱼一遍麻。

知乎用户 kinserhh 发表

中国的制造业主要作用是给欧美日打杂,干那些欧美人不大愿意干的脏活累活,以及那些危害环境的活。中国的制造业高度依赖全球化的自由贸易体系,我就不说高端产业,就说长三角地区最密集最普遍的血汗电子厂,这些血汗电子厂根本离不开美国日本的工艺设备,光刻胶是日本人配制的,lpcvd 设备是美国进口的。如果美国日本对中国再紧一些,这些血汗电子厂立马就会关门,而大量失业的工人毫无疑问会成为社会的动乱之源。

很多人经常说欧美工业空心化,这其实是误解。欧美主要是把那些低技术含量、需要大量密集劳动力、危害环境高污染的低端代工行业转移出去了,在高端工业上丝毫没有空心化,你从 f35 的生产速度就能看出这点。美国人不组装手机,不生产芯片,组装消费工业品成品(汽车 笔记本电脑等)的产业也不多,美国制造业主要生产 cpu、飞机、变速箱、产线设备、高级光学设备、精密仪器、工业软件、高端材料、高端化工原料、ct 机磁共振机等医疗设备、光刻机以及光刻机的零部件等等。美国做的大部分是高技术高利润劳动力需求不多的高端产业,他们把那些枯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出去,让亚洲人去做。你想让美国人一天到晚守着一台机器和流水线从事没有技术含量的重复性工作,那是很难的。欧美人自古以来就喜欢捣鼓一些怪点子,但是不大喜欢做流水线的重复性劳动。所以欧美就把他们研发的生产线和设备搬到亚洲,让韩国人中国人越南人印度人做这些重复性劳动。像芯片这个东西就是典型的,美欧日把设备和生产线都弄好了,搬到东亚让台湾韩国生产芯片,技术欧美已经完全给你弄好了,有问题你叫美国工程师解决就行。然后这些芯片聚集到中国大陆,与日本的屏幕摄像头,一起进行最后的组装。这种模式说好听点叫代工、世界工厂,说难听点就是打杂。

说难听点,东亚的制造业基本上就是给欧美打杂的。我以前不太了解全球产业链的运作细节,以为东亚的制造业非常强大,韩国有三星 lg 现代海力士 sk 等,中国大陆有联想华为海尔中芯等,台湾有华硕台积电 htc 联发科等,看起来非常强大非常牛 b,大概能和欧美平起平坐。

但实际上,深入了解产业链细节后,就会发现这些东西都是不堪一击的。就拿中芯和台积电来说,中芯台积电都是芯片代工厂,但是他们的技术都不是自己的,而是美国的。中芯虽然能够生产 14nm 工艺的芯片,但中芯厂房的 8 成设备都是美国进口的,整个生产线都要靠美国工程师维持运作,遇到软件升级和设备故障等问题,必须请美国方面的工程师维护,除了美国人谁也不会弄。中芯生产线的光刻机、薄膜沉积设备、测试机大部分都是美国进口,小部分从欧日进口,没有类似的国产替代品。这就是为什么中芯完全不敢给华为代工,不给华为代工也就是损失客户,得罪美国,美国如果中断中芯生产线的供应链,中芯整个企业都得完蛋。台积电三星也是如此,不要以为弯弯和韩国人多厉害,实际上三星台积电联发科这些企业也离不开美国的技术支持。台积电近几年比三星强势,就是因为韩国希望在中美之间左右逢源,而台湾坚定站队美国,所以美国人对台积电的扶持比三星多。你就能看出韩台看似强大的制造业有多脆弱,因为他们是完全依附于美国的。但是大多数人只知三星、台积电,不知应用材料、泛林、东京电子等企业基本垄断了产线设备技术。

光刻机是生产芯片的核心设备之一,荷兰 asml 能生产世界最先进的光刻机。但是 asml 的大部分技术也是美国的,小部分技术是欧洲的。asml 一年只生产十几台光刻机,但是一台光刻机卖到一亿多美元。战斗机的价格也不过如此,而且都是买方抢着要,销售部几乎都不需要工作,因为完完全全是卖方市场。其附加值之高难以想象,台积电的工人要卖多少芯片忙碌多少个日夜才能赚一亿美元?除了芯片生产线离不开美欧日设备,芯片设计同样离不开美国的 eda 软件。市面上的 eda 软件几乎全部被美国垄断,美国对华为禁用 eda 软件后,华为就设计不出芯片了。芯片设计的 eda 软件被美国垄断仅仅是冰山一角,工业软件也是被美德法垄断。市面上工业软件基本被德国的 SAP、西门子、美国的 ANSYS、PTC、欧特克、霍尼韦尔、法国的达索、施耐德垄断。中国 “华龙一号” 三代核电技术使用的是西门子 nx 软件。中国的火箭、战机包括 j20 都是用达索系统的软件设计的。

中国高端机床也全部是进口,所谓的国产机床仅仅是最外面的那层铁皮和外壳国产,其他全部是进口货装配。中国高端机床基本被德国日本垄断,包括日本的 FANUC、MAZAK、大隈、牧野,德国的西门子、DMG、哈默、贺尔碧格、力士乐,美国的哈斯等等。中国还在高端轴承、螺栓、电机、夹具这些小东西上依赖进口,这些东西原理并不难懂,但就是造不出来,或者造出来的成本高性能差。

可以说,东亚的制造业基本就是给欧美日打杂的。我很久以前以为韩国和日本的技术水平应该是一个级别的,韩国即使不如日本应该也差不了多少,因为 “日韩” 这个词把韩国日本相提并论。但是了解以后,发现韩国和日本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日本的产业链基本和欧洲一个级别,而韩国只比台湾强一点点。很多人认为产业链没有高下之分,只不过是分工不同。显然不是,因为美国可以卡华为三星台积电的脖子,而华为三星台积电卡不了美国人的脖子。产业链明显有上下游之别,上游可以卡下游的水,下游卡不了上游。比如国内的手机生产线(严格来说是手机组装流水线),组装手机没什么技术含量,大部分人稍微培训下都能组装。但如果你没有芯片、摄像头、屏幕,就什么也组装不起来。你不组装,越南人印度人东南亚人完全可以组装。而手机的芯片屏幕摄像头,中国造不出来,造出的摄像头屏幕也是国人自己都瞧不上的产品。欧洲日本能造出优秀的摄像头,韩台能在欧美日的技术支持下造出芯片屏幕。

芯片仅仅是冰山一角,但这个小东西也能反映产业链的高低。中国大陆组装手机,韩国台湾生产手机芯片,欧洲日本研发制造 “生产手机芯片的产线设备”,美国人研发制造 “产线设备的核心零件”。

知乎用户 么西么西 发表

这个问题我竟然被邀请了四次。。。

好吧,那根据问题,先明确一下概念,比如我想问问飞机制造算不算制造业?发动机制造算不算制造业?芯片制造算不算制造业?电子仪器制造算不算制造业?机器人制造算不算制造业?操作系统和工业软件制造算不算制造业?以及,土星五制造算不算制造业?福特级航母制造算不算制造业?

如果以上行业,你都觉得不算是制造业,那 ok,中国制造业全球无敌。

知乎用户 哈里路亚 发表

领先个鸟啊。中国现如今就是个大型加工厂,这个地位还是美国佬给的。美国佬不想带你玩了,你产业又升不了级,那你就是死翘翘的节奏。

中国为什么只是大型加工厂:高端机械设备都是从德国,日本,瑞士等西方佬那进口的,自己产不了,即便勉强产了,也是半吊子产品,不好用,自己人都不愿意用。高端材料都是从日本,美国,德国等西方佬那进口的,自己产不了。即便勉强产了,也是半吊子产品,不好用,自己人都不愿意用。

至于低端的设备材料,没必要讨论了,技术材料几乎都是公开的,换任何一个国家,有人带带,给你材料技术都能造出来。

生产力的三要素,生产资料,生产对象,生产者,中国就占个人口红利带来的生产者,生产资料,生产对象都是从西方佬那边进口的。现在人口红利又消失了,生产者优势也不在了。美国佬又不想带我们玩了,一旦人家不卖给你生产资料,生产对象了(华为就是最好的例子,芯片被禁运了,又不卖你 euv 光刻机,就算卖你,你也没生产 7 纳米 5 纳米的技术,手机也就造不出来了),就只剩生产者了,大型加工厂也就玩不下去了。

中国制造业真没领先,所以别再沉湎于中国是唯一工业门类齐全的制造业大国的美梦中了。一旦美国佬跟你撕破脸了,不给你机械,不给你原材料,不给你软件,你整个就瘫痪了,工业就玩不下去了,华为手机不就玩不下去了吗?甚至互联网都得瘫痪,不给你 cpu,不给你 ip,不给你系统,不给底层,你互联网不就瘫痪了吗?计算机硬件 cpu 造不出来了,软件系统也没有,网线又给你拔了,那你不就瘫痪了吗?

假如人家把生产资料,生产对象都卖给越南,印度,东盟,那这些地方分分钟取代你世界工厂的地位。

所以别再沉湎于骄傲自满的幻想中了,赶快踏踏实实的产业升级吧。赶快造飞机大炮航母原子弹吧。假如有一天老美真不想带我们玩了,就干它个逼养艹的。把它先进的生产资料生产对象全抢来。

——————————————————更新

评论里有人说,中国现在已经开始抢占韩国的产业空间了,下一步是日欧,再下一步是美国。客观的说,少部分产业确实是这样的。但这部分其实大都是低端产业,要么是西方不愿意玩了,要么是靠低价抢占的,而不是更先进的技术,可靠的质量和优质的服务。而且这些产业中照样离不开西方的核心装备和核心材料技术,比如手机中的芯片,汽车的 ecu,燃油喷射系统,各种高端工业轴承,高端金属材料,设计软件等等。

中国靠全球化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全球产业链上处于下游,难言成功。不然也不会提产业升级。现在老美又不想带我们玩了,一旦把我们踢出它的游戏圈,我国将会很艰难。因为我国的工业还没成长到能够独立自主的程度。

自媒体挺害人的,不要被自媒体爽文洗脑了。为啥要写爽文,因为只有爽文你才看的过瘾,才爱看嘛。自媒体作者才能更好的恰饭嘛。像我这种实话实说的风格,只会让你讨厌,看了生气。但这就是真相。让你爽的,都是假的,跟充气娃娃一样。

还是那句话,输麻党不可怕,可怕的是赢麻党

——————————————————更新

评论里有人说没有中国的廉价商品,高通胀玩死美国。外资喊了撤退十年了,静待印度越南取代中国,美国佬为什么要带我们玩等等。我想说的是,你那么自信的勇气到底哪来的?梁静茹给的吗?地球离了谁不照样转,离了哪个国家不照样转?真以为你就是那个天选之子,是地球离不开的最靓的那个仔?

据券商研报显示,近年国内的机械、纺织服装、轻工制造、汽车、电子元器件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已经加速向越南转移。继续做梦,千万别醒。等转移的差不多了,你就会醒了。

美国佬为什么要带我们玩,没事多学习学习,多关心关心历史时事,这种问题别问我,我告诉你,你又不会交学费给我。实在不行,你问下百度。

现在美国佬不想带我们玩了,就看谁先掀桌子了。那么问题来了,比战略腚力,大家觉得谁更强呢?欢迎大家弹幕评论,或者评论区里留言告诉我,谢谢。

——————————————更新,再强答一波

我国已经建国 70 多年,仍处于产业链低端位置。德日韩等发达国家,四五十年时间,工业水平就从普通水平发展成为发达国家水平。但是为什么中国没有做到呢?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很多说法。有说后发劣势的,有说西方技术封锁的。我认为这都不是根本原因。

根本原因是行政效率低下导致的科研资源的错配和浪费。科研学术圈抄袭造假严重,无真才实学善搞关系的学阀当道,欺骗侵吞非法占有科研资金,有水平踏实肯干的人才得不到重用,受排挤,出国寻出路,人才大量流失。凡此种种,造成学术圈的无能。

企业买办思想严重,急功近利。不舍得把利润投入研发,只顾揣腰包(比如某米,还有那个什么想来着,对了,事实上,它已经成了美企。在这里必须要提华为,所有中国企业的榜样。突破了西方技术的封锁,主营业务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每年都投入巨资做研发。如果中国的企业都像华为一样那么能打,中国进入发达国家水平很有希望),凡是核心配件,一律从国外买买买,甘心做加工厂。

知乎用户 浑沌​​ 发表

那要看你是以什么眼光去看了。

如果按照去年疫情爆发出来的工业实力,你当然可以认为制造业已经无敌了。各大企业,随时可以因地制宜的转行,支援国家最需要的产业。

比如说,去年疫情的时候,紧急状态,急需要口罩

也能看到 BYD 立马加紧生产口罩。

说白了,这是硬实力的一种。

但是,说到底,另外一方面,现在的制造业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收入不够多。

我们的制造业还是处于最下层的状态,大部分的产品高利润的部分被别人抽掉,只能赚取小部分的收入。

甚至更多的制造业,都是处于一个无牌状态,等着给别人贴牌生产。

举个例子,韩国的泡菜大家都知道,35% 的泡菜需要进口,而进口泡菜的规模全部是国内的仁兆镇提供。

之前仁兆镇的村支书就说过,韩国泡菜进口市场,仁兆镇就提供了 80%

看上去是不是很 NB?

但是实际上呢,目前最大的短板就在于,虽然泡菜是我们提供的,出口也是我们出口的,但是没有品牌意识,没有品牌塑造,我们出口的泡菜更多的都是以原材料的形式出口。

在山东、辽宁、吉林一带,拥有超过 100 家泡菜工厂。这些工厂通过 B2B 的商业模式,将成品泡菜大量出售给韩国国内的供餐场所。

也就是说,我们做好泡菜后,别人拿去贴个牌就拿去给韩国餐厅了。

赚钱当然是赚钱,但是明明自己把所有的东西都做了,为什么别人只需要轻轻换个包装贴个牌,就能赚的可能比你更多过?

这就是目前我国制造业的弊端,品牌意识不够。

如果有兴趣了解的话,你会发现,这个弊端几乎在各个细分制造业都有,包括而不限于智能马桶,食物,零食,数码,家用电器等等。

明明很多厂子有技术,有实力,有研发,但是没有品牌,最终只能沦为国际大厂的 ODM 供应,其实举个例子,很多国际大厂的智能马桶,都是出口转内销,从国内的厂子贴个牌后,再高价卖给国人。

行百里者半九十,没有品牌,没有高额的利润,那么国内的制造业就只能成为血汗工厂,辛辛苦苦生产,大概就赚个成本费,别人贴个牌,利润大概是制造业的几倍。

最直观的事,其实就是莆田鞋,很多莆田鞋在质量上能够做到和正品鞋一模一样,甚至之前看段子,有些鞋子,正品的会在两年的时候脱落掉色,如果你的鞋子没脱落,那么你的就是莆田鞋。

为什么莆田鞋质量堪比正品,但是却只能一直在假鞋市场打转?

弄懂了这些,题主大概就能知道我国的制造业到底是不是全球无敌,以及弊端在那儿了。

知乎用户 空一格 发表

优势不说了,列几个问题:

1,光刻机仍然受制于人。工艺可能也是。材料如光刻胶、12 寸晶圆还有差距。

2,工业软件受制于人情况严重。不过即使被封锁也不影响正常运作。

3,出口太多,有些国家有意见,出口的增长动力存在困难。

4,别的好像没有了。

积极的方面是:

通讯解决了。

大数据、云计算、云存储解决了。

互联网自成体系了。

银行系统解决了。

飞控系统应该也卡不了脖子。

航发最先进的本来也不卖给咱,国产的貌似现在是黎明前的黑暗。

汽车动力更不可能卡脖子了,爱卖不卖。

船用动力一直是独立的。看到 055 动力强劲其实我是着实吃惊的。

机器人离了外国也能过,只是目前竞争力不如外国的。

计算机系统软件离了外国也能过,当然目前还是国外的好。

医疗设备离了外国也能过,医疗其实公共卫生更重要。

仪器设备还差很远,但不至于卡脖子,首先选择面至少有三家,其次国产也有,只是竞争力不够。有些仪器国产的也能用,但是界面和成熟度不如进口的。

2 万吨的黑鱼不知道开建了没有。

篷布君不知道什么发动机。

10 万吨的航妈弹射情况仍不明。

反潜方面,不知道是用海底声纳阵还是水下滑翔器群。

黑鹰 20、黑妞 20、黑丝带 20 不知产量如何了。

不知道啊不知道!

知乎用户 贾明子​​ 发表

远远不够,远远不够。

单凭一点就知道,在我们的行业中,建一个工厂,核心设备都需要进口。就算是有国产,采购也不放心。

但是光明的一面就是,在工程中,国产化就约等于低成本。也就是说,单就我们已经能做到的设备而言,的成本优势还是不错。这可能是因为我们的市场和供应链的强大统一。但是说高端制造业落后先进水平二十年都不算夸张。

知乎用户 横竖钩 发表

领先个毛。

国产的摩托车发动机,这么多年还在用国外 10 几年前的老平台,国内没一个厂能把小排量高性能的赛用发动机研究明白。民用级别全都在逆向克隆日本奥地利意大利的,造出来的车还都是没办法做好品控和性能。

国外先进的技术先用在赛用级别的场地赛越野赛中,不断试验和压榨机器性能,通过参赛和挑战极限进行迭代并关注同行的技术水平,最后降低机器的顶级性能换取品控和续航给民用级。这是一种最佳的良心循环。

国产的车先出民用级的中庸车挣钱,然后改外观改点副厂零件,再割韭菜。需求不满足了,转速不动缸径扩大再出了大一号的扩缸排量的。发动机还是最早的平台不动,参加比赛研究内燃机技术的就交给国外的好了。

到头来还不是把核心科技给别人弄,自己就负责生产就好了,说白了就是个生产工人。

知乎用户 黄卿​​ 发表

“中国还处在全球制造业第三梯队”。

3 月 7 日,在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的大会发言环节,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苗圩指出,在全球制造业四级梯队格局中,中国处于第三梯队,实现制造强国目标至少还需 30 年

这一观点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了一些争议。

其实,早在 2015 年 11 月的一次讲座发言中,时任工信部部长苗就提到 “中国制造不像我们想象那么强大,西方工业也没有衰退到依赖中国。我们的制造业还没有升级,但制造业者却已开始撤离。”

这次再提,似乎是在提醒大家:虽然随着疫情的全球蔓延,“中国制造” 特别是在口罩等医疗物资生产方面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但大家对于中国制造不应太过狂热。

“政府很清醒,民间太狂热”?

究竟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水平?

No.1

“中国还处在全球制造业第三梯队”

我们先来看苗部长的原话是怎么说的: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发展成就很大,但大而不强、全而不优的局面并未得到根本改变,基础能力依然薄弱,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卡脖子”“掉链子” 风险明显增多,我们既要保持战略定力,也要保持战略清醒,深刻认识差距和不足,咬定目标不放松,更大力度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大而不强,全而不优”,此处划重点。这是苗部长明确点出的中国制造业的问题所在。

这一观点和 2015 年 11 月的发言都是一针见血。

2015 年的发言中,苗部长就指出,目前全球制造业已基本形成四级梯队发展格局:第一梯队是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第二梯队是高端制造领域,包括欧盟、日本;第三梯队是中低端制造领域,主要是一些新兴国家;第四梯队主要是资源输出国,包括 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非洲、拉美等国。

当时苗圩表示,中国现在处于第三梯队,既面临重大机遇也面临重大挑战,希望到新中国成立 100 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

“希望把中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也就是说目前中国还不是制造强国。问题出在哪里?苗圩认为:

**一是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大多数装备研发设计水平较低,试验检测手段不足,关键共性技术缺失。企业技术创新仍处于跟随模仿阶段,底层技术的 “黑匣子” 尚未突破。

二是基础配套能力不足。

**三是部分领域产品质量可靠性有待提升。**部分产品和技术标准不完善、实用性差,跟不上新产品研发速度。另外,品牌建设滞后,据不完全统计,世界装备制造业中 90% 的知名商标所有权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

**四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不足,真正体现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精尖产品和重大技术装备生产不足。

基于以上 4 点,苗圩表示,“实现制造强国目标不会一蹴而就,至少要 30 年不懈努力”。

No.2

“大而不强”,高精尖领域有待突破

苗部长的观点是建立在一定的事实依据和理论基础之上的。

从 2015 年起,中国工程院开始每年持续发布 “制造强国发展指数”。该报告的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权威机构的最新统计,而且有一套制造强国评价指标体系。它通过规模发展、质量效益、结构优化、持续发展 4 个一级指标来衡量评判制造强国。其中,规模发展在评分标准中占比低于 20%。

去年 12 月发布的《2020 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里面,在被跟踪测评的世界 9 个主要国家中,美国以 168.71 分处于第一阵列;德国、日本分别以 125.65、117.16 分稳居第二阵列;中国(110.84)、韩国(73.95)、法国(70.07)、英国(63.03)处于第三阵列;印度(43.50)、巴西(28.69)排名第八和第九。

虽然,从 2012-2019 年各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相对值的变化情况来看,中国是整体提升最快的国家。但中国制造业总体上仍未摆脱规模拉动的发展路径,中国 “质量效益”“结构优化”“持续发展” 三项数值合计值在 9 国中仅排名第 6,与第一、第二阵列国家仍有较大差距,从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来看,中国仍未迈入 “制造强国第二阵列”,高质量转型发展之路任重道远

虽然,在世界 500 种主要工业产品中中国有 220 多种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从 2010 年起连续保持世界第一工业大国的地位,但是,制造业不仅是制造。产业微笑曲线图就是很好的说明。

这一点,从苹果供应链主要获利结构上也能看出一二。苹果手机是中国制造的,但卖一部苹果手机,韩国人赚的是中国人的 2.61 倍。

就目前的中国,大部分制造业处于中低端当然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这个事实成立的基础,在于在制造业上,所有技术水平低于我国国内制造业主流水平的工业国家,都被我国这种海量的机械制造能力全部击败了。

我国制造业,在关键核心技术上仍然受制于人。据《中国工业经济发展形势展望(2020)》白皮书,我国在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基础技术和工业等产业上对外依存度在 50% 以上;集成电路的进口依赖占比为 80%,大型优质铸锻件的进口占比为 90%,高档液压件、密封件的进口占比接近 100%。此外,产业链稳定风险在加大,芯片、功率元器件的国际供应仍然紧张。

No.3

客观看待我国制造业地位

客观地说,我们的制造业确实和强国还是有差距的,这个差距来源于很多方面。

最直接的一个原因:欧美国家的工业化已经几百年了,而日本也超过百年;再看我们几十年的工业化发展,是被全球封锁的情况下,包括苏联的封锁,自我发展起来的。暂时存在差距在所难免。

当然,还存在其他一些因素。例如,工业制造业的上游是职业教育,但是职业教育在我国的地位,处于受教育程度的鄙视链底端。而在德国等制造业强国,职业教育的受重视程度和社会地位是完全不低于 k12 和普通高等教育的。

虽然现状如此,但中国制造长期以来技术水平一直在持续爬升,这也给到我们更多的信心和期待去客观看待中外制造业之间的差距:

1、大不等于强,但做大可以倒逼做强。因为能把企业规模做大,把市场占有率做高,从产品、管理、营销、供应链、组织等方面都需要比较强的能力。中国是大市场,做大形成规模效应后,企业也有实力更多地投资研发。

2、中国制造业总体上不强,但正在不断 “强” 化的路上,且速度很快。事实上,很多几年前还属于卡脖子的领域,现在已经陆续突破了,那些薄弱的产业链都在朝着 “进口替代” 的方向演变,国家大力鼓励研发创新,多领域存在着 “换道发展” 的新机遇。

3、“第三梯队说”“还要 30 年” 的意义在于提醒我们自勉:从大到强比从小到大更需要耐心和韧性,越往后越有挑战

制造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基础和重要支柱。2015 年,国家就提出了《中国制造 2025》的战略方案,大概意思是要准确把握全球科技和产业发展动态,各省对接国家制造发展战略,推动本区域内制造业转型创新、体质增效,适应经济新常态下的必然要求。这是中国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跨越的重要一步。

站在当下看中国 2020 年的制造业,客观认知差距的同时,我们也不必妄自菲薄。我国已经是世界的制造大国,部分领域已进入世界领先水平,我国是全球唯一实现制造业全产业链的国家。

但同时我们更不能夜郎自大,虽然我们制造业总量庞大,但仍存在行业结构不优、龙头产业不多及自主创新不强等诸多问题。

中国企业在创新之路上已经走了很远,但还有很远的路要走;尽管道阻且长,但前进的脚步未曾停止,未来依然可期。

差距是追赶的动力,只有我们可以正确的认清差距,才能进步。所以,在中国制造大国崛起的同时,我们更要理性的面对与发达国家的距离:想,要高瞻远瞩;做,要脚踏实地!

知乎用户 元宿 six​​ 发表

早在去年,中国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信部前部长苗圩就曾对中国制造业现状表态过,中国在全球制造业四级梯队格局中处于第三梯队,要实现制造强国目标至少还需 30 年。换而言之,中国制造业确实已经全球领先,但强大的主要是「最终产品」的制造业,我们关键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

但我们也不能只看到这一面,在制造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出现了很多惊喜时刻,如当口罩成为全球稀缺物资,需求量不断增长时,中国口罩生产从日产量 600 万只到日产能 12 亿只,不仅保障了国内供应链运转,还让全球的口罩供应紧张的情况正在得到缓解,为世界雪中送炭。

1. 口罩成为全民外出的必需品

2019 年末以来,口罩已经成为生活必需品,没有口罩,根本就是寸步难行。无论是从流行病学的角度还是临床研究的立场 [1],已有很多证据证明,正确佩戴口罩确实有用,能有效防止病毒的传播:

2009 年,发表在 the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上的一项研究,通过对 407 名流感样疾病患者的调查研究发现,在患者出现症状的 36 小时内,经常洗手并佩戴外科口罩,可以防止流感病毒的家庭传播,将家人患流感的风险降低了 70%[2]

2020 年,一项近日发表在美国《科学进展》杂志上的新研究表明了戴口罩可有效阻挡病毒通过飞沫传播的影像证据。他们利用激光发射器、柱面透镜、手机摄像头和纸盒组成一个简易测试装置,测试者分别不戴口罩和戴不同材质口罩对着纸盒中激光束形成的截面说同一句话,说话产生并透过口罩(戴口罩的情况下)喷出的飞沫会在激光照射下呈现为闪烁的光点,并被手机摄像头记录下来。通过对这些小光点数量进行计算和分析,证实了戴口罩是一种简单易行且有效的防护方法,99% 的飞沫传播可被阻挡。研究还表明了,无呼吸阀的 N95 口罩防护效果最佳 [3]

2.KN95 和 N95,傻傻分不清,究竟谁的防护力更好?

N95 防护得到认证的同时,中国标准 KN95 口罩也是得到了肯定。最具代表性事件的为美国疾控中心(CDC)于当地时间 2022 年 1 月 14 日更新口罩指南,增加了民众 “可选择 N95 或 KN95 口罩,不必担心 N95 口罩供应不足” 等内容,并作出解释,KN95 口罩,称这是一款生产于中国的、类似 N95 的口罩。

确实,从概念上讲,KN95 和 N95 口罩均为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主要用于防护粉尘、烟、雾等颗粒污染物,是通过人体自身呼吸来使用的呼吸防护用品。两者的防护水平是一样的,只不过属于不同国家的生产标准。

N95 是指符合美国 NIOSH 认证的口罩,而 KN95 口罩符合的是中国国家标准 GB 2626-2019/2006,此标准是中国强制性国家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N” 代表非油性颗粒物,“95” 代表防护级别最小值达到 95%,且数值越大防护等级也越高。

两个口罩的评估指标虽存在很多相似之处,但略微存在区别。KN95 评估指标添加 泄漏,死区,气密性,可燃性,清洁和消毒等等。总体而言,KN95 的要求较高。例如符合美国标准的呼吸阀 N95 的呼吸阻力要求低于 250 Pa,而 KN95 的呼吸阻力要求低于 150 Pa,下降了 40%,要求更高。KN95 面罩对头带进行抗拉强度测试,对死角和视野有特定的数字要求。

当然除了这两款口罩以外,因不同人的行业不同、体质各异,因此对于口罩的密封性、防护性、舒适性、适应性等指标要求也不同,口罩还分为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日常防护形口罩等种种类型,而之所以国内能把这些所有类型的口罩在保证质量标准的同时又以强大高效的产能输出,这与背靠完整的供应链密切相关。

3. 中国标准口罩成功的背后反映的是强大的供应链

通常医用口罩及防护口罩是无纺布材料,由定向的或随机的纤维构成,一般为多层结构,其原料全部都是聚丙烯,这种结构通常简称为 SMS 结构 (2 层 S 层和 1 层 M 层)。KN95 口罩也不例外,目前,国内最高的层数是 5 层,即 SMMMS(2 层 S 层和 3 层 M 层)。S 表示纺粘层,M 表示阻隔层或则熔喷层,都是由聚丙烯(PP)组成,由此,防护级别更高,能过滤超过 95% 微细颗粒。

熔喷布,俗称 “口罩的心脏”,是过滤功能口罩的必要原料,除了能阻挡较大粉尘颗粒外,还是一种纤维过滤器,许多有害颗粒及微生物无法透过 [4]。但熔喷布生产线投资巨大、技术含量较高、设备安装复杂,制了熔喷布产能扩大,目前全球有能力制造并提供最不可或缺的核心部件的企业屈指可数,但我国石化院兰州中心在短时间完成了关键设备采购、安装,并攻克了相关技术难题,成功开发出中国石油自主聚丙烯熔喷专用料。

口罩机是影响口罩产量另一环节,它不单单只是一个机子,还是由多个机子共同协作与配合才能依次完成各种不同的工序制造出具有一定隔离、过滤性能的口罩。

口罩生产并不简单,口罩加工完后还需消毒、解析等等一系列流程。总之,生产 KN95 口罩的过程环环相扣,以完整的工业体系作为支撑,“中国制造”+“中国标准” 的 KN95 口罩,为大家提供更高质量的口罩。

为什么说制作 KN95 口罩是给提供带给大家提供更高质量的口罩呢?为了方便大家认识常见的几类口罩,我做了一张表。从图中可以直观的看出,平时常见的口罩从颗粒过滤效率(PFE)由低到高排序依次为:非医用的日常防护口罩、普通医疗环境中使用的医用一次性口罩、临床有创操作时佩戴的医用外科口罩、医疗工作环境下阻隔飞沫、血液等的医用防护口罩和用于防护各类颗粒物的 N95 级 / KN95 的口罩。过滤效率越高的口罩,能应用到的场景更广,保护等级自然也更高,而这些各种各样类型的口罩,现在都能在京东上快速选购到。

多样化的口罩带来多元化场景的防护,这让我们的出行也得到更好的防护。

春运作为一年客流量最集中、人员流动最频繁的时期,返乡前车场机场等交通枢纽的地方人员密集,返乡后城市也迎来人流量爆发期,这些都进一步加大了传播风险,因此,外出戴好口罩,已经成为防护基本行为准则之一。**京东健康特意推出符合中国标准的 KN95 口罩满 59 减 10 的活动,活动日期 1 月 17 日至 2 月 7 日。**除了活动有优惠之外,主要看中的还是京东的送货速度,基本第一天 11 点前下单,第二天就可以送到。且京东的口罩也是有着严格的筛选标准,可以帮助我们选择更防护更强的口罩,出行更安全,保护自己,保护家人,走亲访友也不怕。

要想戴好口罩,选择合适的尺寸和适合自己脸型的口罩也很重要,这样长时间佩戴口罩而没有不适感,京东还是比较重视消费者的个人需求的,还特意推出多种类型供选择,十分贴心。**除了口罩,上京东 APP 或京东健康 APP,搜索健康防疫,**还可以购买各种消杀防护用品并进行线下单核酸检测,全方位满足你的防护要求,过好一个快乐年、团圆年。

最后,还是要提醒大家不管什么类型的口罩,在用过后都要妥善处理,以免成为新的传染源。平时多备几只口罩,及时更换,筑牢健康防护的第一道防线。

参考

  1. ^S. Feng et al., Rational use of face masks in the COVID-19 pandemic. Lancet Respir. Med. 8, 434–436 (2020).
  2. ^Cowling BJ, Chan KH, Fang ,et al. Facemasks and hand hygiene to prevent influenza transmission in households: a cluster randomized trial. Ann Intern Med. 2009 Oct 6;151(7):437-46.
  3. ^Fischer EP, Fischer MC, Grass D, Henrion I, Warren WS, Westman E. Low-cost measurement of face mask efficacy for filtering expelled droplets during speech. Sci Adv. 2020 Sep 2;6(36):eabd3083.
  4. ^Ming Hui Chua, Weiren Cheng,et al. Face Masks in the New COVID-19 Normal: Materials, Testing, and Perspectives, Research, vol. 2020, Article ID 7286735, 40 pages, 2020. https://doi.org/10.34133/2020/7286735

知乎用户 A-SET 发表

还远远不够到无敌的阶段。上海光机所搞的极紫外光源用两台 6 千瓦光纤激光器驱动离 Cymer 与 Gigaphoton 的 22 千瓦还差得远。虽然我不知道上海光机所怎么做到拿光纤激光器做到 50Khz 重复频率与 15 纳秒的脉宽的就是了。更何况为了搞极紫外光刻机的反射镜长春光机所可是废了老鼻子镜才搞出六镜系统,也就到了 ASML 大约 2008 年水平。而且更糟心的事情是,制造深紫外准分子光源的科益虹源怕是又被断供了,必须找长春光机所去替换原本是美国理波的光栅(该死,全世界基本就这一个供应商,Gigaphoton 都用他的怎么中国就不许了?)

总而言之 道阻且长

知乎用户 杳辰公 发表

是的。诚然,很多人会说有些关键方面,中国制造业还是落后一些国家,大而不强一直是我们的口头禅。但是,我想说的是,现在是否全球无敌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们的未来肯定是无敌的,因为我们正在崛起一个富裕的超级大的国内市场。

制造业能够大而强,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需求。如果有大量有效的火星移民需求,行星飞船发展肯定一日千里,大批聪明的人天天想着行星飞船,资金大规模投入这个项目,自然一个强大的产业起来了。我不相信美国登月是为了技术革命,原因是美苏争霸的需求,副产品是导致了部分产业革命。

所以,随着我们国内的市场日发巨大,需求不断上升,假设国外禁运,国内光刻机会有的,工业软件也会有的,时间问题。因为在巨大的收益下,成千上万的聪明人会涌入并攻克这些难题。

我们看到很多转型国家失败,究其原因是因为放弃了制造业。但最根本的原因是其国内市场难以承接产业的扩张。产业扩张到一定程度,外需一出问题,产业就崩溃了。相比我们国家,十几年内需替代外需非常明显。产业不断在扩张,但是外需的份额不断缩小。去年疫情,很多工厂外需低迷,但国内兴旺,工厂也不至于倒闭,后期外需报复性反弹,工厂更是赚得盆满钵满。制造业就是依附于需求的,只有强大需求支撑,才能支撑制造业。

美国制造业为何强大,因为他是全球最大需求市场。德国制造业为什么强大,因为欧洲也有巨大的市场。日本也是。这些本土市场保证了他们的制造业不死之身,然后适时去开拓其它市场。但是印度东南亚非洲,这些地方,如果当地国内市场无法形成一定规模的消费力,那么最终都只是为他人做嫁衣裳。一旦国外市场有风吹草动,或者买方找到更加低廉加工厂,产业就结束了。

所以,中国继续这样发展是非常可怕的,制造业是马太效应的,如果本土市场能够支撑,他将越来越强,通吃四方。不用眼红这些光刻机芯片,数十年后我们说不定掌握了原子刻机,量子芯片,星际飞船。那时候,其他国家的知乎或许会问,为何中国制造业这么强大,我们制造业却不行。

知乎用户 北海愚夫 发表

国产制造业目前根本不可能称为全球领先。

我之前写过一篇回答讲过大多数 “国产” 的水分:外国的设备、外国的维保、外国的耗材、外国的技术、中国企业和中国职工。就好比我用李家的麦子,王家的磨盘,赵家的磨盘使用手册,张家提供的磨盘三包加上我家的驴和磨坊生产出来我家品牌的面粉。

面向根源的路,我们还差的很远。去年疫情突然爆发,国内显示面板厂和芯片厂全都面临一个问题:设备坏了怎么办?——听起来滑天下之大稽,国内工程师无数,为什么会这样?答案很简单:商人逐利。

国内企业吃人口红利吃的太习惯了,待遇落后,管理落后,反正人多的是,也懒得培养。

以某行业龙头为例,工厂里常能听见 “快去请如来佛祖” 不,是 “快打电话给厂商”,一切以尽快恢复生产为主。有人说工程师明明可以看着厂商干活来学习,但实际上这时候的工程师忙着被叫出去作报告作检讨。兜兜转转一圈什么停线报告、8D 报告、借机申请回来啥都结束了,驻地厂商处理不完就联系原厂厂商飞过来。总之从领导层就一直习惯于使唤外来的和尚,给本土工程师的定位是报告机器和联络员。这种情况之下,制造业的种子在哪里扎根?怎么扎的下去根?

问诸君一个问题:制造业的根基是什么?——是工程师啊!可是在国内制造业里,工程师地位如何?外有平台采购财务审计环安工安卡脖子,内有品质制造整合等互相掣肘。部分企业还赶时髦加新部门名为革新,实则给工程师加了一堆 PPT 等的负担。还是那家龙头,工程师地位全公司最低,因为技术员和工人不爽可以直接走,而工程师流动性没那么大,所以无论是受欺压程度还是工作量全是全公司最水深火热。

制造:为了规避操作失误带来的绩效变差,制造竟然可以通过一个 “工人只负责换物料和叫人,一切设备操作均由工程师及技术员来做” 的规矩,从此工人成了什么都不学的机器人,想学都被直属领导赶着不让学的那种。另有停机维护产能是制造的绩效,于是千方百计不让通过申请,哪怕设备已经连续出现多次异常停机乃至良率大跌都不同意,安排也会在周末或者半夜,因为 “工人需要换班休息,等他们休息了你们再干”(原话)。

至于工程一生之敌的整合,我曾不理解 “整合” 二字的含义,我以为是协同多个部门资源一起解决问题的。后来我发现我肤浅了,因为他们不是解决问题而是生产问题的。良率是整合的绩效,一旦良率跌个 0.01% 都会想着让工程师停机找原因,然后工程师和制造扯皮,两头遭罪。最关键的一点,在某龙头,整合的工作不是发现问题,而是:1. 催促工程师自己发现问题。2. 整合上报问题给领导。3. 催促工程师解决问题。4. 催促工程提交报告。5. 整合上报结果给领导。6. 领导叼工程 + 给整合发奖金。让工程师替自己做工作的同时真的没想到,美其名曰 “联合监控机制提升效率” 还收获了表彰和奖金。

无论哪家制造企业,良率和产能都是目的指标。那么当

1. 产能达标,给制造部发奖金

2. 良率达标,给整合部发奖金

3. 产能不达标,工程师被领导叼

4. 良率不达标,工程师被领导叼

这四种情况反复循环在日常工作之中,怎么留住干活的工程师?18 年至今,制造业校招生离职率有人调查过么?一个依旧停留在每年更换大量人力做人力密集型制造的制造业,真的能称为全球领先么?

知乎用户 黄医湿​ 发表

我国制造业是拥有完整的工业门类,可以说这方面是全球无敌,但是全部都有不代表全部都强,如果标准是高端制造业都很强大才是无敌,那么中国制造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十四五规划明确了智能制造,科技立国的目标,说明我国政府不但了解制造业的重要性,而且还对自己的短板很清楚。只有消除掉短板,拿下高端制造业,才能称为全球无敌。

目前,即使是我们,对中国制造业的印象还停留在制造业待遇低下,产品便宜的印象。耐用,实用是好事,不否认。但我们也希望中国制造业在今后不管是给自己,还是给外人的印象都是:高端大气上档次,智能牛逼质量好,制造业工作在我国是一份待遇不错的工作,一人厂里干活可以养活全家。如果能达到这一步,那么中国制造业就是真的无敌了,高附加值高利润,从业人员高薪,工作体面,人才都想着往这里面挤,还怕不能无敌?

但是想达到这个程度,现有的教育模式也要改变,要有更为实用的职业教育,将教学和现实中的工作联系起来,提升整体产业工作人员的素质,专业水平,才能开始良性循环的第一步。说白了,就是要提高打工人待遇,把落后的产业给变成机械化操作,增加高端制造业岗位,让年轻人愿意去投身于此,如果只是靠情怀,宫酱迟早都会有全部跑路的一天。

知乎用户 大问号 发表

并不是。

以我所在的行业为例,对于很多用户而言,在采购某些设备的时候,还是要求进口产品。请注意,这里说的是进口产品,而不是说只要品牌是外资品牌就行。用户之所以有这样的要求,是因为,某些特殊产品,即使是今天,用户依然认为进口产品的技术和质量要好于中国制造的产品。

但是,不能因此而否定中国制造业这么多年的发展。并且,这些年来,中国制造业的发展速度是超出很多的人的想象的。

还是以我所在的行业为例。

核电用户对于相关的电气设备的要求应该是非常高的了。

以前,无论是中压还是低压的开关柜,都是一些国外品牌的原厂柜——国外品牌卖整柜给核电客户。

后来,中压和低压开关柜开始采用授权柜——盘厂采购国外品牌的主要元器件,按照国外品牌的技术要求生产柜子,组装柜子,再卖给核电用户。

现在,越来越多的核电项目开始采用用国产元器件组装而生的开关柜。

之所以有这样的变化,最主要的原因是,国产的相关元器件和产品正在做的越来越好,甚至不输于国外品牌。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类似核电这样的用户之所以愿意选择搭载了国产元器件的开关柜,是因为国产的不少元器件的质量越来越好,甚至比有些外资品牌更好,更稳定,更可靠。

中国制造业真的全球无敌了吗?

我们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过于自大。

我们要看到中国制造业的巨大进步,但也要看到我们的某些制造业和国外依然有一定的差距。

要进一步全面缩短与国外制造业的差距,我们的职业教育可能还需要再多做一些功课。虽然,现在职业教育机构不少,但是,,我们除了需要普通的制造产业的工人之外,更需要能跟得上中国产业升级的人才。

所以,从这个角度去看的话,我们依然不能忽视职业教育。现在,不少一线城市初中升高中的升学率可能不足 60%,那么,剩下的 40% 的初中毕业生和那些没法进入大学的高中毕业生,如何让他们成为中国制造业转型的新型制造业的人才?这或许是相关部门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知乎用户 柏铭 007 发表

中国成为全球最大制造国已连续 11 年时间,这确实是个了不起的成绩。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来料加工的方式发展起制造业,用了 20 多年时间,直到 2007 年加工贸易占中国进出口的份额依然超过五成,此后中国制造开始发生质的转变,加工贸易占中国进出口贸易的比例逐渐下降至三成左右。

随着中国制造实力的增强,劳动密集型产品占中国出口产品的比例逐年下降,近 10 年来机电、通信等产品占中国出口的比例在不断上升。

中国制造了全球八成以上的空调,七成以上的手机,这也推动了中国品牌的崛起。目前中国空调品牌出口占比已达到 27%,中国手机品牌做得更好,中国手机品牌占全球市场的份额已近五成。

中国制造的实力确实相当强大,但是也应该认识到中国制造存在的弱点,这两年由于华为面临的情况,分析发现芯片作为中国制造的粮食,中国却非常依赖进口,美国占有全球芯片市场的份额超过五成,其中进口模拟芯片占中国市场的份额高达九成,芯片进口金额已达到 3500 亿美元,远超石油进口金额。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依然是全球第二大制造国,而美国保有全球第一大制造国是从 1895 年至 2009 年,延续了 104 年。

对比可以看出,中国制造已取得了耀眼的成绩,不过尚未达到无敌的地步,高精尖机械设备还需要依赖进口,芯片对国外的依赖性比较大,中国成为全球最大制造国的时间只不过是美国的十分之一左右,积累还不够。

知乎用户 Terrell​ 发表

应该说体量大产业链完整比较合适。距离真正的强大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比如卡脖子的工业软件。

知乎用户 Nika 发表

这段时间一直在研究工业机器人。这个算是高精尖的制造业了吧。谈谈自己的看法吧。

工业机器人上游为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中游为机器人本体制造商,下游为系统集成商。在整个产业链中,机器人制造成本 70% 在核心零部件。最重要的三个部分是,一是减速器,(分为 Rv 减速器和谐波减速器,工业机器人中使用比例大约 7:3),减速器大约占总成本的 35%,技术难度最大,目前主要由日本厂商垄断,国内绿的谐波能够生产谐波减速器,但跟国外的比还差一点。rv 减速器就更别说了,国内有个双环传动的厂家能生产,不过仅仅是能生产。另外就是伺服电机,还是以日本厂商为主,例如松下,三菱等,国内埃斯顿,汇川技术能够生产,不过都是比较低端的,技术参数跟日本的高端的比差距较大。控制器这块国内还算做的可以了。另外中游机器人本体制造,以国外四大机器人家族为主,安川,ABB,库卡还有一个是日本的,忘了名字。高端机器人基本是国外的。国内做的好点的有埃斯顿,新松机器人,阿童木机器人等。下游系统集成商毛利最低。

从工业机器人这块就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制造业水平,目前高精尖,国内真的还不足。不过,我相信未来一定可以发展很好。

知乎用户 Will 发表

如果你是理工科的,不用出国,在外企干几年技术相关的工作,再到同行业国内企业呆几年。不用别人说,你自己就知道了,差距是多大。

但估计那时候你懒得提出这种问题了。

当然如果你是文科,或者理工科但做销售,或者当领导,那可能有不同的理解。

但估计那时候你也不会关心这种问题了。什么制造不制造的,自己混的比周围的人强就行了。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r9KxZq 发表

现在一大波人吹中国制造业多牛逼,怕是一天厂里都没去过,富士康去过吗?里面的生产线哪公司哪个人说我能造一条一模一样的?谁家产品敢拍胸脯说我这玩意美国人离开就不行的。

然而美国只要把 CAE,cad, 操作系统这些玩意完全禁止服务,估计车企连夜哭都来不及,更别谈很多高度依赖仿真系统的了。

放眼望去,再大也是个加工厂,一个能打的都没有。话说完了,我不是说你一个人,我是说所有在场的各位。然而一群不懂制造的大傻逼们偏偏当了领导。。。

知乎用户 平老虎​​ 发表

从供应链响应速度、解决方案和生产效率上来说,中国的制造业确实天下无敌。

但这些建立在广大从业者超长时间连续加班、牺牲休息度假的基础上达成的。

而非全面的超越。还需努力!

换句话说中国制造目前还是超时工作能力绝对世界第一。

九零多给钱能加班,00 后呢?

知乎用户 雷斯林​​ 发表

01.

为什么曹县承包了日本人死后的体面?

有一个冷知识是,日本人死后用的棺材,绝大多数是山东省菏泽市曹县制造的。

为什么呢?听我讲个故事。

上世纪 60 年代,焦裕禄在兰考县种泡桐治理风沙,这种树 “一年一根杆,两年粗如碗,三年能锯板。”

河南兰考县后来就用来制作古琴,隔壁的山东曹县则把丰富的泡桐资源用来做棺材。

知乎用户 Boris​ 发表

实际上很好奇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追求全球领先的制造业呢?如果这个全球领先意味着不能持久,意味着高处不胜寒,这个不过是人的痴迷和执着。

我们应该追求稳定可靠的制造业,一个可以持续稳定发展的制造业体系。中国整个产业体系已经打下的基础,形成的规模不是发展中国家可以企及的。

而发达国家去工业化后,那些中低端产业他们拿不回去,我们就稳定的在这个相对独特的发展环境下丰富我们的羽翼,争强我们的实力,而不是去争那个虚无缥缈的 “全球领先” 的虚名。

虚名害人,而且华而不实!

知乎用户 海尔招聘​ 发表

不能简单地说已经全球领先,中国制造业的现状有以下的特点:

1、门类齐全。目前我国已拥有 41 个工业大类、207 个工业中类、666 个工业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2、增长快。建国 70 年来,我国工业增加值增长超 970 倍,形成了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用几十年走过了发达国家几百年所走工业化历程。

说到我国领先的技术,目前业界公认的包括高铁技术、特高压输变电技术、稀土加工技术、5G 通讯技术、无人机等,而工业互联网也有望成为其中之一。从 2012 年首次提出概念,到连续 4 年写入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工业互联网建设近年来成果斐然。

目前,国内 5G 等新型网络技术已经覆盖 300 个城市、连接 18 万家工业企业,网络支撑能力加强;平台带动效应不断增强,有一定行业、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已经超过 70 个,平台连接工业设备数量达 4000 万台套,工业 App 突破 25 万个。海尔卡奥斯 COSMOPlat 工业互联网平台,就是其中一个代表。

卡奥斯是全球首家引入用户全流程参与的大规模定制平台,目前已经孕育出服装、农业、建材等 15 个行业生态,在全国建立了 7 大中心,覆盖全国 12 大区域,并在 20 个国家复制推广。

海尔卡奥斯已连续两年蝉联工信部评选的全国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之首,同时还主导了 IEEE、IEC、ISO 三大国际标准组织关于大规模定制的国际标准制定。去年 9 月,海尔卡奥斯成为唯一一个受邀共建欧洲联邦云 GAIA-X 的非欧盟企业。这说明,我国工业互联网领域已经在全球具备了一定的标准话语权,未来可期。

知乎用户 唐辑科德 发表

就我的了解来说,答案是:NO。全球无敌,这是一个有些耸人听闻的词,至少在当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站出来说,“我已经天下无敌”。

中国制造业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凭着逐渐增大的体量、庞大的内需市场、完整的工业体系、以及各层次的人才优势,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流砥柱。这是一个事实。但是 “全球无敌” 主要强调的是一种没有硬伤的自主可控能力,一种即使在高精尖领域也可以笑傲江湖的能力。很显然,我们还远远没有达到这个能力。

我自己从事机器人以及人工智能领域,对制造业、尤其对中日制造业有一些理解。在精密机床、工业机器人、高端制造技术方面,日本的实力很强。发那科、安川电机、川崎重工、捷太格特、那智不二越、新日本工机、森精工、牧野、大隈、马扎克、小松、沙迪克、富士、东芝机械、三井精机等等公司技术实力雄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并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继续拥有优势。这些公司是日本得以长期立足的底气,也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日本产业的护城河,多年来一直持续享受着先发红利。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发那科。我对发那科和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公司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了一个非常残酷的事实:发那科的净利润比中国 40 家工业机器人上市公司的净利润还多。下面是 2018 财年的数据,与中国大陆 40 家机器人上市公司的对比。

灯塔工厂(Lighthouse)被视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引领者,是数字化制造和工业 4.0 的代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拥有世界一流的制造能力。就在这个月(2021 年 3 月 15 日),世界经济论坛公布了新一轮灯塔工厂,全球共新增了 15 家工厂。咋一看上去,中国工厂占据了 15 家之中的 5 席,但仔细看看会发现,这 5 家中,除了美的(顺德工厂)、青岛啤酒(青岛工厂)这 2 家大陆企业的工厂以外,富士康(成都工厂)、纬创 (昆山工厂)是台湾企业,博世(苏州工厂)是德国企业。

在总计 69 家灯塔工厂中,中国境内灯塔工厂共 21 家。虽然是全球拥有灯塔工厂最多的国家,但是完全意义上真正属于中国大陆的灯塔工厂只有 9 家:包括海尔(2 个工厂)、美的(2 个工厂)、青岛啤酒(1 个工厂)、上汽大通(1 个工厂)、宝钢(1 个工厂)、潍柴动力(1 个工厂)、阿里巴巴(1 个工厂)。这就说明一个问题:虽然中国境内的制造业比较强,但真正属于中国的核心竞争力会大打折扣。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回到问题:中国制造业已经拥有比较强的实力,但是离 “全球无敌” 还很遥远。到底有多遥远呢?以奥运金牌榜来打比方,不要指望包揽所有项目的冠军,拿下其中的关键项目,并在金牌总数上保持领先地位,将是一条相对比较现实的道路。

我平时喜欢写一些日本机器人以及人工智能领域的文章,欢迎关注。也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机器人大王》。

机器人大王

知乎用户 金蝶​​ 发表

我们国家制造业确实比较大,但是离全球领先还是有一定距离,所谓 “大而不强 全而不优”。
首先,我国制造业低端产品过剩、中高端产品不足,很多核心技术仍然需要靠进口,缺少高精尖的技术创新,比如在集成电路领域,上游设备和材料方面与国际领先还相差甚远,市场占有率非常低,更因光刻机等技术的滞后,导致芯片制造被欧美国家卡脖子、围剿,缺无法实施有效的反击措施。
其次,国内制造企业普遍经营效益、盈利水平偏低,企业利润率远远低于国外先进国家,低利润率给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尤其在近两年,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原材料成本上涨,制造企业发展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

虽然目前我们国家制造业的发展还面临方方面面的问题,但近几年,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出台、企业自身的转型意识的觉醒,我国制造业企业的竞争力和收益力也在不断增强,比如我们金蝶云 · 星空服务的很多中小制造企业,近几年在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在技术上取得了很多创新成果,并且通过上云上平台、数字化转型、智能制造转型,让自身更加有竞争优势,实现了利润率的提升。

我们坚信,中国的制造业一定能在‘十四五’时期,抓住机会,迅速补上短板,逐步变强变优,真正成为全球领先。

知乎用户 satyru 发表

不是,中国的制造业是垃圾,必须是垃圾。

因为制造业的从业者是垃圾人,垃圾人干的事情一定是垃圾行业。

如果制造业全球无敌了,那么

1. 制造业公司应具有强大的议价能力和高利润。

2. 制造业的公司的股票是优质股票。

3. 制造业的从业者能够享受高工资和高福利。

4. 制造业相关专业是高考的热门专业。

5. 制造业的从业者受人尊重并且是婚恋市场上受欢迎的群体。

可以,实际情况完全相反是怎么一回事

制造业的从业者在社会地位、婚恋市场上就是垃圾人一般的存在,还不是因为劳动者自己不努力,不奋斗,不懂得奉献才导致了这个制造业变成了一个垃圾行业。

如果都”无敌 “了,制造业的苦逼还混成这个样子,那要是不” 无敌“还算是人吗。

所以说,中国的制造业只能是垃圾,等我们真正无敌的时候,工资就能赶上平均数了,周末就能有休假了,就不会被人嫌弃了,多少得给人点盼头啊。

知乎用户 庄渔​ 发表

还不无敌,最大的隐患就藏在过去的一段狂欢当中。

大约从 2000 年到 2012 年这段时间,国内遍地都是盗版软件。这么说吧,我一个并不精通计算机的人,在这十来年里几乎每天都用电脑,却几乎从来没有买过正版软件(说几乎是因为买过一个正版的游戏,可惜体验并不太好)。

这种盗版的流行,并没有摧毁国外(尤其是美国)的软件公司,却实实在在打垮了国内一大批的软件公司。许多优秀的国产软件因为完全无法盈利而后继无力,逐步消亡。

直到今天,我国在软件领域,尤其是专业软件领域还有很多的短板,都是这段时间的贻害。

知乎用户 吴师傅​ 发表

无敌?!

你们怕是对自己有误解哦!

中国太大,制造业的分类和产品链太多太长,情况太复杂,所以两个极端意见的持有者总能拿出看似有理有据的样本,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正确性。悲观的人会说「中国不行」,以诸如芯片、光学仪器这些产品的制造来举例证明。幼稚的人会说「中国无敌」,高铁出海,大飞机问世,哪一样不是牛到不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们一直在顾着埋头赶路,遇到什么机会都只想赶紧抓住干起来。我们过去太穷了,穷得在机会来临时只想着赶紧去抢着做。我们的穷,一方面导致了我们的产业发展比较粗放,另一方面也导致了我们的发展很难均衡,对一些时间跨度长、投入资金大的产业无法去大规模进行投入,比如芯片业。

我们的制造业是从门槛最低,利润最薄、技术含量最低的纺织业、五金业等开始发展起来的。甚至就是在电子制造业,我们和中国台湾的企业都有着明显差距,比亚迪、立讯精密等都是在最近十年才逐渐成长起来。全球 EMS(电子制造服务)企业排名的榜单上,直到最近这些年才逐渐有了中国大陆企业的名字上榜。

我们为什么能造出高铁、航母、大飞机,因为这些都是关系着我们国家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国之重器,那是必须以举国之力,不惜一切代价去突破的难关。但我们在常规的制造业,特别是一些基础性的产业,确实面临着提升技术含量的重大难题。

人一定是任何困难的第一要素,技术工人,特别是真正顶级的技师岗位,面临着很大的供给缺口,这才是我们的制造业薄弱环节。

我们社会的价值观,不断在倡导要让年轻人去读 985/211,去读博士和硕士,成为人上人。再次也要做一个坐在办公室里端着咖啡,吹着冷气的所谓白领。对技术工人,特别是产业工人却是有着很深的歧视,各种职业技术学院和学校所招收到的学生,一定都是高考、中考的最低分淘汰而来的考生。

这才是值得我们去反思的重点。

办公室里一定需要那么多小弟、小妹吗?办公室里一定能比车间产线创造出更多的社会价值吗?说句扎心的话,现在很多装修工一天的收入抵得上小城市小白领一周朝九晚五的吭哧吭哧地搬砖的收入。但大家依然是看不起装修工,觉得做个 office worker 才是正事。

我们的制造业也要反思,为什么大家都不愿意来做技术工人,说到底,还是马老师那句话:钱给得不够。因为中国的制造业在过去长期都是以低附加值、低利润空间的产品为主,老板靠的就是一分一厘地榨取工人的剩余劳动价值来牟利。这样的产品结构自然给不出高收入来。

但产业升级,人永远是先行。你若不能提高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就不能指望有技术的聪明年轻人愿意到制造业来发挥作用。老板抱怨说:都给工人了,我们就只能喝西北风了!

那谁让你只会低价接单呢?

顺丰永远比别人家贵,但依旧比别人家生意好。

珠三角有个做模架的龙记,不赊账,不月结,只收现金,模具厂一样要乖乖买他家的产品。

你若永远只会靠杀价生存,最终一定会逼得自己走投无路。所以中国制造业的强大之路,不可能是抱着人口红利吃一辈子,最终还是得回到品质的道路上来。

中国制造业要想无敌于世界,就得把产业工人,特别是技术工人当成宝,而不是行走的工具人。金融、证券创造不了真实的价值,大美的教训就在眼前,我辈警钟当长鸣心间!

知乎用户 树根互联​ 发表

“你可能不知道,中国制造业已经进化到这个地步了。” 这是吴晓波在 2021 年上半年间跑了 31 家企业,数十个工厂后由衷发出的感叹。

制造业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随着工业 4.0 时代的到来,一些新兴技术和产业如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正在快速兴起,将会使得全球创新版图和经济结构重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发展迅速,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成为了技术创新的重要动力来源。进入 21 世纪,中国制造业在空间上开始呈现多元化平衡分布,客观上使得我国制造业分布变得更加合理。

关于展开讨论中国制造业是否真的遥遥领先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先来探讨一下制造业现阶段的发展现状。

众所周知,制造业相当于国家各大产业的 “顶梁柱”,不仅支撑起了国家的发展,同时也满足了人民生产生活的需求。也是由于制造业的发展,许多新兴产业得到了衍生与发展。

5 月,财经作家吴晓波以挖掘机租赁场景代入,解释了工业互联网到底是张什么网,“树根互联模式” 引发了朋友圈刷屏。近日,在杭州的年中经济论坛上,超 10 万人次线上围观,12 位经济学家、学者大咖以及数十家媒体聚焦下,吴晓波再次将目光投向树根互联,说起了他看到的中国产业经济现场。

工程机械常用于国防工程建设、交通运输建设、城市建设等领域,这也就决定了它的宿命:施工现场多是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地区,即使不涉及租赁风险,日常的维保都会是个问题。三一重工通过在工程机械上安装控制器、传感器等,实现实时的数据采集,远程控制千里之外的机械设备,租赁到期可以一键锁机,一举破解之前吴晓波提到的 “挖掘机厂小职员” 困境。

同时,依托树根互联根云(ROOTCLOUD)平台,三一重工全国各地售出的设备运行情况都能进行查看,提前诊断设备故障,设备一次性修复率从 75% 提升到 92%,配件库存、售后人员成本下降了,对建筑公司、主机厂来说无疑实现了用户体验和品牌口碑的双赢。三一重工通过树根互联的数字化赋能,深度挖掘设备数据红利的同时,不仅实现了服务模式和盈利能力的变革,还在不断将数据价值发挥到最大化

以产业互联网为核心的 “下半场” 时代已经来临,工业互联网平台将在其中起到重要支撑作用,直击转型本质地解决制造业企业面对数字化转型 “不敢转”、“不会转” 的问题,加速产业资源重构,数字化之力正在切实触达到更多企业。

当吴晓波谈工业互联网,在谈些什么?

知乎用户 凯二七​ 发表

无敌你妹呀。

不要看到华为手机爬到比 iPhone 更高的位置,能自主部署 5G 网络,看到高铁、特高压搞得不错,看到能很快搞定口罩生产就觉得中国制造全球无敌。

没有任何贬低以上成果的意思。上面列出来的几项,哪怕生产技术含量不那么高的口罩,都是很不容易的工业成就。

但是。

先进制程芯片能自己搞定了?操作系统、工业软件生产力软件不需要买进口 license 了?

军用民用航发自主了?大飞机满天飞了?

自主品牌汽车占据高端了?百万级市场市占率超过 BBA 保时捷了?

高端医疗设备、制药研发赢过美敦力、诺华、辉瑞、礼来了?

这几样搞定,中国企业不担心制裁断供,疫情时不用紧急进口叶克膜机,再来吹制造业无敌。

有一天中国敢威胁不给苹果高通 AMD 英伟达谷歌思科代工芯片,对瑞士和日本禁运高端机床,让德国人花比奔驰宝马奥迪更多的钱抢购比亚迪,再来吹制造业无敌。

做个口罩赚了点就别吹了。波士顿动力的机器人虽然年年亏钱,不过那个才叫全球领先。

知乎用户 比尔太次 发表

恐怕只能说我们的组装业己经是全球领先了吧。

本人有一台日本进口的机械,油箱下有一个排污的阀门,想彻底清理时,用板手轻轻一松,就可以用手拧下来。清理完,再拧上去,手劲大点的连板手也不用,用力拧一下就滴油不漏。用了十来年还这样,换了个国产的,得缠上生料带,用扳手一圈一圈拧上去,拧松漏油,拧紧又滑丝了,钻到车底,搞半天,别别扭扭,浑身冒汗。一来气,把国产的新的扔了,又换上原来旧的。

这几年,一些小媒体,小平台,为了搏流量,迎合人们自大的口味,不断地胡吹乱捧。就象国外的媒体,为了迎合民众的傲慢与偏见,对我们百般诋毁一样,都是不可信的。

我们玩机械的常会说 " 我们两台还干不过他一台?” 就是说花一台进口的钱可以买两台国产的,两台还干不过他一台进口的吗?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我们的基础制造水平还是有差距的,只能以量来弥补。这又从另一面也反映了国家工业的进步,以前国产的根本没人买,现在敢买了,只是稍微差一点。

虽然一些外国机械也购买中国零件,那是人家会造而不愿意造,我们购买人家的零件,是我们想造而造不出来。

从我们玩机械的人的角度看,我们在原材料行业,机床加工行业,从业工人素质方面,工业文化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更不要说领先了。

知乎用户 不知全貌不予置评 发表

最近正好翻译了一篇相关的文章,

为什么 “中国制造” 仍然统治着整个世界?为什么许多其他国家无法与中国竞争?

这里摘录一段分享一下:

本文译自 Quora,原标题:Why is “made in China” still dominating the whole world? Why can’t many other countries compete with China?


Beng Lee
former Retired specialist
退休的专家

因为中国有以下特点:

1. 有一支吃苦耐劳、聪明熟练的劳动大军

2. 有一大批 STEM 毕业生

3. 有稳定的政治制度

4. 有一个聪明的领导团体,能提前考虑并长远规划

5. 基础设施更好

任何一个具备上述条件的国家都同样可以出类拔萃。


Shing Chan
BSc Biochemistry & Molecular Biology,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988),Lives in The United Kingdom1974–present
曼彻斯特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士(1988 年),1974 年至今生活在英国

“中国制造” 的说法实际上是用词不当。

一台 iphone 的零件和软件来自全球各地。一些零件来自中国,但也有很多来自韩国、美国、日本、德国和其他国家。

它的总装是在中国完成的,所以它贴上了中国制造的标签。同样地,如果某件东西有 “美国制造” 的标签,比如一条牛仔裤,那么其面料很有可能来自印度或巴基斯坦,拉链来自中国,线来自美国,最后在美国完成缝制。


Adrian Lee Magill
Video Company President/Artist BA SFU, VFS (diploma), Author,Lives in Amagasaki, Japan
视频公司总裁 / 艺术家 BA SFU,VFS(文凭),作家,生活在日本的 Amagasaki

真的吗?我不这么认为。

我在超市里看到的产品标签很多来自澳大利亚、菲律宾、加拿大和新西兰,来自中国的并不多。

在五金店里有很多产品都有 “日本制造” 以及 “美国制造” 的标签,并没有很多“中国制造”。

原材料?不,你会想到澳大利亚和加拿大。

事实上,“中国制造” 只在廉价商店占据主导地位,那里有最便宜的东西。

你的另一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各国可以制造自己的产品,许多国家都可以。建议你尽可能买本地货,有时候只是需要一点研究你就会明白我的意思。

我希望这对你有帮助,祝平安。


这个问题下还有很多其他的回答,有兴趣可以看原文:

为什么 “中国制造” 仍然统治着整个世界?为什么许多其他国家无法与中国竞争?_樱落网​www.skyfall.ink/zgzz/1259.html

知乎用户 朴小树​ 发表

实事求是的说,把提问中的 “制造业” 替换成“房地产业”,那这个问题就成立了。

知乎用户 钮铫 发表

领先个屁了。

涤纶服饰,塑料拖鞋,类似这种,谁家都能生产,而且对老外来说,很多根本就是一次性的,那么只要别差太多,自然谁便宜就买谁。你说要不生产,最多自己生产也行,当然能找到便宜货那自然是好的。

然后演变到了这边就变成,老外压根离不开中国货。

知乎用户 梦客 Meng​ 发表

谢邀,不过这个命题实在是太大了,没有办法用 “无敌” 和“不无敌”来概括。

从我个人的理解来看,国家的制造业强在铺开范围广,资源纵深大,流通环节稳定。弱在基础薄弱导致的再开发和高端制造的桎梏。

如果以量来说的话,现在的制造业还算不上无敌,不过一旦转入战时,那就真的是无敌了。我闲来没事按照原来公司的实际情况作为蓝本,综合上下游几个相熟的工厂的情况平均一下,估摸着如果国家机器开足马力生产的话,两三个月的时间就能把现在一年的东西生产完,考虑到现在国家每年产出的数量,这已经是个吓人的数字了。

但同时呢,高端原材料和系统性的开发工程能力的缺失又不断在制约着制造业向高精尖化发展。

所以,综合来看,我觉得还算不上 “无敌”,但也是“强国” 之一了。近百年的基础理论和实践经验没有那么容易弥补,制造业也不是能走捷径的产业。

知乎用户 深具世界眼光​ 发表

领先啥了?

【一个个中国有啥优秀国货的问题下面,中国只有老干妈这种农业品,只有大宝、郁美净这种小手工业】

领先啥了?

你连自己的服装品牌都没有,买衣服你得去日本的优衣库。

喝咖啡你得去星巴克。

你连个包都不会做。

领先啥了

中国自己的可乐就很好吗?八大可乐都倒闭了。

中国不是就有这些,

只是美国不制裁这些而已。

知乎用户 幻想乡 2 发表

取决于如何定义 “全球领先”。

如果说降低成本,工程师红利和内卷,印度制造业卷死了不少同行,“发达国家粉碎机” 嘛。

但如果谈利润率,谈工程师待遇和创新水平,懂得都懂。

而且还不能碰这些东西,因为后者(指待遇低,利润率低,创新投资低)是前者(指发达国家粉碎机)的原因。

知乎用户 球迷 Long 笔记 发表

我有以下几个关于中国制造业当前能力水平的观点,供大家参考:

中国制造业经营状态

观点一:

中国制造业正在由大变强,部分头部公司已经跻身全球制造业市值前列,在制造业升级的背景下,中国制造业的明星企业正在诞生世界级的公司。建议关注具备国际竞争力、且有望快速打开国际市场的各细分领域龙头:

三一重工(工程机械),先导智能(锂电设备)、恒立液压(液压件)、浙江鼎力(高空作业平台)等,同时关注受益于制造业升级,且正在快速国产替代的细分行业新势力:国茂股份(减速机)、奕瑞科技(探测器)、华峰测控(测试机)、豪能股份(差速器)等。

此轮制造业升级特点

观点二:

(1)2010-2020 年制造业产能投放周期经历了被动扩张、主动收缩、平稳过渡、主动扩张四个阶段,目前已经进入自下而上开启的头部企业主动扩张期。

(2)制造业投资往高端制造业投资倾斜,在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单位固定资产的收入产出却不断增加,而数字孪生、工业互联等先进制造工艺则在助力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中国制造业的成本优势也由低工资转为了高效率。

(3)此轮制造升级的过程,头部企业和新兴行业最为受益。头部企业主要受益于规模优势、完备的产业链、领先的新产品储备,市场份额不断提升。新兴行业则受益于政策引导,经过 5 年时间不断发展壮大,代表行业包括动力电池和光伏设备。

(4)中国制造业的明星公司已经具备国际影响力,其竞争优势已经由低价格变为高附加值,参与的市场已经由中国市场变为全球市场。

有别于大众的认识

观点三:

市场普遍认为 2020 年的企业产能扩张是 2016 年供给侧改革和设备更替周期的延续,我们则认为是头部企业自下而上的主动扩张产能。受益于前期的技术储备和完备的供应链,在制造业投资没有明显回升的情况下,头部企业在经济复苏期主动扩张了资本支出,扩大了领先优势。

从被动扩张到主动收缩再到精准突破

观点四:

从产能周期的角度,经过 2015 年市场自发的出清,叠加 2016-2017 年的供给侧改革,中国这轮产能出清已经接近尾声,我们产能利用率回到 78%,跟美国差不多。我们企业资产负债率在下降。

观点五:

报告倾向于认为 2018 年我们的产能投资筑底,但是到 2019 年我们将会正式看到新的一轮产能投资的开启,产能周期是决定经济的主要趋势,库存周期是短周期,这是从产能周期的角度。这一轮产能周期的筑底,以及未来的回升,带有大量的高质量、新经济的转型内涵。

——任泽平在中国新供给经济学 50 人论坛一季度峰会演讲

资本支出投资往高端制造业倾斜

在工业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前,由于企业生产设备之间没有连接,因此在生产和经营的各个环节存在大量的数据孤岛。工业互联网通过将每个环节的设备互相连接,将数据汇聚在一起并分析,围绕工业企业的核心业务流进行数字化建模并构建领域主题库及业务关键指标分析,在生产过程中实现对产线运行全要素信息的实时感知、全局数据治理和分析决策,从而更有效地支撑企业的业务经营决策。

西门子当前已经在其德国安贝格工厂与瑞士楚格的技术总部实现了数字孪生的应用。根据西门子官网的介绍,西门子的数字工业公司(Digital Industries)利用该技术设计出了 “Hackrod” 系列赛车,通过西门子的数字孪生技术使得车辆在生产前便能够提前测试车上包括机械、电子、软件以及系统表现在内的所有组成部分,以便实现最优化设计与生产。

不同于简单的数字化,工业互联网涉及到整个生产流程的再造,其一定是基于深入理解生产工艺才能做到利用数字化链接和工业互联网进一步改进生产工艺,从而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

制造业升级,谁最受益

三一重工挖掘机市占率提升速度较快,2011 年其挖掘机市占率仅为 10.6%,2019 年已经提升至 25.7%,8 年以来上升了 15.1pct。

观点六:

我们认为三一重工挖掘机市占率能够持续的提升主要是有三点原因:

1)公司生产经营效率较高,人均产出大于同行,成本也相对较低;

2)研发优势,三一重工重视研发投入,2019 年研发投入达到 47 亿元,约占三一重工总营收比例为 6.2%,显著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

3)与其他国产品牌相比,公司挖掘机业务起步较早,经过多年投入已经达到了较大的体量,具备一定的规模优势。

在减速机领域,国茂股份的市占率从 2015 年的 1.5% 提升至 2019 年的 2.1%,我们认为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推进,落后产能将会继续出清,减速机市场空间超千亿,作为行业龙头的国茂股份有望进一步承接淘汰企业的市场份额,提升市占率。在注塑机行业,伊之密的市占率也由 2016 年的 4.1% 提升到了 2019 年的 6.1%。

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提升,全球电动车电池出货量由小变大,2014 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约为 10Gwh,2019 年提升至 128Gwh,复合增速达到 67%。我国在产业链上中下游均培育出优秀的代表公司,如中游新能源汽车电池生产商宁德时代、下游汽车的比亚迪、锂电池装备公司先导智能等。

制造技术进步是光伏电池降本增效的关键一环,因此电池公司均加大资本支出研发新的电池技术,从 PERC、PERC+、TOPCON 到 HJT,光伏电池销量与转换效率不断提升。在光伏行业,一代技术对应一代设备,电池技术的不断变革也带动了光伏设备的不断更替与更新。

观点七:

我国制造业逐渐由低端向高端过渡,制造业细分行业下的龙头企业引领了新的一轮产业升级,经营效率与市占率不断提升,而落后产能则在供给侧改革与市场竞争中逐步被淘汰。新兴行业也在本轮制造业升级中逐步做大做强,在光伏、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均出现了一批行业领先的企业引导着我国的产业升级。

知乎用户 后厂造 发表

从总量上来看,确实已经全球领先了

**目前中国制造业产值已经连续十一年居世界第一,全球占比 28%。**据工信部数据显示,2015 年至 2019 年,我国工业增加值由 25.54 亿元增至 31.71 亿元,占全球制造业比重从 24% 到 28%,年均增长 5.9%,远高于同期世界工业 2.9% 年均增速。

但这是假的全球领先

**因为当前中国仍处在制造业价值链底层,**即主要是原材料、劳动力密集型的基础加工服务,整机的加工和组装,以及零部件为代表的中间件、集成电路、半导体原件的制造。美国、德国的制造业则处在高端地位,主要是研发打造品牌核心技术标准以及专利。

**中国于 2020 年进入后工业化阶段。**中国目前正处于后工业化转型时期,由产业链低端向中高端转移,自粗放型向信息化、精细化企业管理技术改革,工业软件的广泛运用将助力后工业化进程。

如果能够转型成功,才算是真正的全球领先。

内容参考来源:

工业软件,中国制造崛起的关键!

知乎用户 李文凯 发表

全球无敌个毛线,其实中国现在还在发达国家起跑线上逐渐成长,连日本国家都无法超越

要说到日本的制造业,在二战后进入七八十年但可以说达到了巅峰。但是,如今却觉得日本在制造业领域好像没什么突出的成就。其实不然,日本两项技术现如今依旧领先世界,全球 90%的市场更是被其垄断。

日本光学领域突出

在上世纪经历了 “高田问题气囊”、“三菱油耗造假” 事件后,给人以日本工业衰落的假象,再加上松下、索尼等企业经营不善,普遍都认为日本制造业已经后退。其实日本在光学领域的成就是大家都没有注意到的。

要知道全球 90%的数码相机都是日本制造的,斯柯达的胶卷直到现在仍受大家的喜爱。同时,丰田、索尼等公司在全球制造业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光学上日本早已经形成了完备的生产链,单就在蒸镀机设备的生产与制造方面在全球就形成垄断。

蒸镀机是 OLED 显示屏生产的核心设备,三星显示屏的生产更是依赖日本的蒸镀机,三星曾为苹果生产链提供手机屏幕,但是日本限制向三星出口蒸镀机后,三星不得不放弃了苹果的大单,由此可以看出日本在光学的发达和蒸镀机的关键。

不单单是蒸镀机,在重要的蒸镀掩模板上也处于垄断地位,只有日本的大日本印刷公司才能生产出高精度的蒸镀机,另外还有众多等企业在光学领域同处于领先地位。至此,日本完完全全在光学领域领先其它国家。

日本的机器人工业

在 1960 年,日本早就开始着手机器人的研制,像发那科、ABB 等科技巨头足足垄断着世界 90%的市场,特别是发那科生产出的机械加工机器人,广泛被应用于苹果、三星、小米等生产线上。之所以在机器人领域领先,是因为日本掌握着工业机器人上游产业链的核心零件,精密减速器,日本生产的 RV 减速器在全球占有 60%的市场份额,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精密摆线针轮减速零件。

总结

我国一直有着世界加工厂之称,在目前的世界竞争中,日本虽然在智能设备,电子产品上话语权不足。但是在制造业上从没有落后,相反我们要引起重视,在光学领域以及在未来的人工智能方面走在前列。

知乎用户 六月羽 发表

大而不强才是最致命的。借用朋友的话来说。

在技术落后的时候企业进行关键技术攻关,就好比是在啃硬骨头,费劲,费力收益还有限。

人家外国技术先进企业依靠以前的技术积累可以吃肉,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中国的绝大多数企业在收益指标的考核下,发现自己吃肉暂时没这个能力,使用国外的零部件做出的产品利润水平虽然不高,但是也比自己去攻关先进技术的收益好啊!这就是所谓的喝汤。

观察者网发表了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屈贤明的采访文章**《屈贤明:我们现在有四大短板,搞不好都能导致一个产业窒息》**,对于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做了细致的描述:

**“中国制造业世界规模第一、产业体系最完整,拥有超大的国内市场规模,**经过去年的疫情和美国打压的双重考验,已具备十分强大的抗风险能力,与美国、法国、日本的差距总体上有明显缩小,部分产业已达到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

目前,中国在世界领先的有五大产业:通信设备、轨道交通装备、输变电装备、纺织服装、家用电器。

在世界先进的有六大产业:航天装备、发电装备、新能源汽车、钢铁、石油化工、建筑材料。

但仍有大部分领域差距较大,有四个产业差距巨大。

**“我国现在有四大短板,也就是刚才说的与国际水平差距巨大的产业,都是可以导致一个产业窒息的。**第一是集成电路及其专用设备,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巨大,这也导致了中兴、华为事件。第二是操作系统和工业软件。第三是航空发动机。第四是关键材料,都和国际先进水平差距巨大,我们再经过 5 年发展,差距依旧会很大。这些问题是历史欠账,但必须解决。”

**总的看,中国传统产业和民生产业总体处于世界领先,优势明显。**在高端装备制造业中,中国大约 1/3 处于世界领先或世界先进。在高技术制造业中,中国大约 1/5 处于世界领先或世界先进,大部分差距巨大或差距大。

知耻而后勇,我们不能自满,要看到差距,奋起直追,但妄自菲薄也不可取。


如何看待:SWIFT 与四家中企成立的合资网关公司统一提供境内外联接业务?土耳其国家货币已崩盘、股市熔断,如何看待土耳其当下的金融行情,以及国内金融行情?站在 2021 年的时间节点,你对未来十年的收入增长有着怎样的预期?如何看待易会满最新发言称「部分学者、分析师关注外部因素远远超过国内因素」?近期股市大跌,是不是已经进入熊市?2021 年通货膨胀对普通人来说影响大不大?如何看待 2021 年后钢材、玻璃、塑料等部分工业原材料以及日常生活物价暴涨?预计会有哪些影响?

知乎用户 致远互联协同管理领导厂商​ 发表

在制造业里面,我们常常以价值转化的可视化程度比较高的设备,作为能力单元的代称。当然,如前所述,这并不是能力单元的全部。不过不影响我们在本篇文稿的一个关键性讨论。这个讨论是我们常见的企业组织究竟因何而来?

能力单元的时间标签

能力单元的时间标签包含的属性有不少,目前的产业实践中,比较普遍的有:

(1)能力维护时间(机器大修、保养的节拍,包括年度、季度、月度和周。以及人员培训的时间节拍等。预测性维护逐步进入企业管理的范围之后,这个节拍有所变化);

(2)一个作业班次的类型(常日班、三班、两班等)、起讫时间、班内休息时间、班外休息时间;

(3)面向不同产品的投产规律(如 ABC 类产品,每天生产,DEF 类产品周一三五生产等)

(4)面向不同产品的模具、夹具等换型时间;

(5)面向不同产品的实体产品的输出频率(一般按照分钟计算)

(6)输入资源的供应节拍。如:上游半成品输入的时间节拍 – 也就是上游输出的规律,中间投料的材料紧急采购提前期等。

自然还有不少。

这些往往按照核心业务流、支撑业务流、辅助业务流的主从架构就行网状呈现。能力单元及其关联资源、物料的时间标签与我们常见的资源的其他属性一样重要,在个性化需求鼎盛时期,比其他的更为重要!

更细致的时间标签,将使得能力单元的日常管理拥有一个相对客观的时间网络,这个网络定义它与其他能力单元的工作边界,也定义内部多个角色的行动节拍。这些构成了日常管理的基础。

能力单元管理的基础工作

其实与其说是 “能力单元管理的基础工作”,不如说是 “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多个能力单元的协同,形成企业的秩序。极致情况下,一个能力单元就是一个企业。从这个视角来看,我们认为:在能力单元的管理系统建设过程中,基础工作将包括而不限制在如下各个方面:

(1)能力单元的作息规律,每天一班,还是两班、三班?每班的起讫时间,“工厂日历”的适应情况。还有能力单元在不能供给的时候,以什么样提前期或者什么样的预案进行系统提示,让订单计划关联环节获得 “广播” 信息, 以进行互适应;

(2)能力单元的产品目录。也就是可能输出物的清单,可以将什么样的材料转化为什么样的产品。这通常是评价品质的基线,包括实物品质、工作品质与资源品质;

(3)所有工艺活动的操作步骤进行知识化的积累,也是以结构化的方式进行,包括常见品质问题与品质保障,类似于普通的 “工艺作业卡” 或者 “作业指导书”。在实际的支持系统中,这是“一次性做对” 的重要保证措施之一;

(4)该能力单元不同产品的工艺活动的材料消耗定额、活劳动消耗定额与固定费用分摊定额;

(5)该能力单元不同产品的工艺活动操作时间定额,包括批量作业时间(单件),准备时间(一份生产任务)与抵达下一能力单元的流转时间;

(6)该能力单元的前置工序以及后置工序所对应的能力单元清单与链接图(通常决定于不同的产品);

(7)该能力单元常用材料(本单元投料)清单与需求量率表;

(8)该能力单元 “常驻” 熟练工人名单与多能工人员名单;

(9)该能力单元常用模具清单;

(10)该能力单元成长与演化过程中要素变化的路径逻辑。

……

确实是包括但不限于,所有这些确实是能力单元资源计划展开的必然依据,也是时间链系统进行顺利链接的依据。

基于上面的基础,能力单元的设备能力、人员能力与综合产出能力将以时间为基本单位辅助实物单位与金额单位进行考量。它们的绩效将会依据 “算法” 周期性地呈现在决策与管理人员的桌面,最实际的将是这个能力单元的管理人员。

具体绩效的表达方式是需要另外文字讨论的。绩效不是简单地被用来考核,而是为树立新的持续改善目标而准备的。

企业组织因何而来?

因何而来?当我们解构了一个能力单元的运营机理之后,倘若将 “能力单元” 替换为“企业”,似乎也没有什么违和感。如标题所说,能力单元(局部)与企业(整体)具有全息性。全息的特性越明显,其有机性也就越强。

当我们感觉企业管理工作复杂的时候,可以通过分解能力单元来对复杂度进行降维,为一个新视角下的能力单元连接创造条件。这往往就是组织创新与交付体系的创新之开始。

知乎用户 不放香菜的糖果​ 发表

远远不足。

说说我了解的吧,国民生产巨头——化工方向。

科学前沿:

1、仪器设备基本上都要靠外国进口的,精度和稳定性超过国内一大把(没有人有精力愿意去论证差多少,但是用国外的准没错),SEM、TEM 等高端设备,哪一个我们有产权?都是买的。

2、高纯度的试剂制造,国内也少有厂家能做到;高端表征仪器很多人根本用不上,比如 EXAFS 这种设备,国外都更新好几代了,然而国内也只有上海北京合肥这三个地方有,约都约不到。

工业前沿:

1、拿我了解的生物质聚酯 PEF 举例,国内上游产品(5-HMF)已经做得很好了,但是中间有一个环节(5-HMF 氧化到聚酯单体 FDCA)的专利基本上被国外全占了,处处掣肘。

2、大连化物所之所以很牛逼就是因为它一直注重产学研结合,很多项目都落地了,实实在在地产生了工业价值。但是据我所知,更多的研究人员就是为了水文章,工业环节的优化和升级远远不够。

3、中国几大石油巨头,每年招的博士薪酬待遇低到令人发指,背后就是因为在产业升级方向投入太少,设备更新就是大笔一挥——买!设备、专利都是买买买。因为天然的垄断地位让它无所顾忌。(一次听清华研究院的老师举的例子,管壁堵塞现象严重,是一个在外企工作后来回国的人说,国外加了一些添加剂,然后让清华的老师测成分,最后根据这个改良,做出添加剂——5 年内的例子)

4、化工市场还是一片不毛之地,我们组项目拉了近一个亿,有时候一个催化剂制备出来,就有国内老板直接找来(我了解的,直接投 1200w),野蛮生长的时期仍然没有结束,工人的工作环境、待遇仍然很差,自动化、安全性更是没法比。

当然,老牌资本帝国发展那么久肯定比我们更加先进,我们取得了一些进步也不能夜郎自大,埋头苦干才能闷声发大财啊。

我只觉得现在宣传得这么过,一个是民粹主义盛行,另一个就是,穷日子过太久了,好不容易富起来就有点昏头了。

希望看到其他行业从业者的分享,而不是情绪化地一通胡说。

知乎用户 执两用中 发表

从能力和规模上讲,中国制造业差不多是第二到第四的总和。从制造业门类完整度讲,中国也是最全的。从产品讲,品牌地位和某些产品的科技领先程度还有差距

知乎用户 无界之智​ 发表

这个问题,我已经不止一次的听到,被很多人问到过,甚至还有政府官员问过我这个问题。

总体来说,当前国内的制造业 “大而不强”。

虽然在很多领域我国已经取得了很多的世界第一,但是制造业的整体核心竞争力还不强。

在这里我就举一个例子来说明。

这个例子是工业软件,制造业离不开产品设计和工程设计,设计类工业软件细分行业,国内企业大量依赖进口,甚至高效也是,比如 matlab,这已经是很多高效做科研的必备工具,前段时间发生了美国禁止向国内某些高效销售 matlab 的事件。当然还有很多领域的工业软件,都存在 “卡脖子” 的问题,这就制约了制造业全球领先。

现在制造业已经解决了 “有没有” 的问题,接下来要解决 “好不好” 的问题。我们也不能盲目自大,要时刻保持危机感。

知乎用户 圆西瓜大叔 发表

什么才算全球领先? 明晰标准讨论才有意义,如果算规模,那我们的制造业全球 NO.1 已毫无争议! 但如果论盈利能力呢?论 GDP 占比呢?论核心竞争力呢?这时候真得静下心来冷静分析了!

3 月 7 日,在全国政协 13 届四次会议华发言环节中,工信部原部长苗圩指出: 在全球制造业四级梯队格局中,中国处于第三梯队 实现制造强国目标至少还需 30 年! 问题出在哪? 主要有以下这些方面:

1、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技术创新仍处于跟随与模仿阶段,很多关键共性技术尚未突破;

2、基础配套能力不足,企业可调用资源和扶持不足;

3、部分领域产品质量可靠性有待提升,世界装备制造业中 90% 的知名商标所有权仍掌握在发达国家

………

更多的我不罗列了,总结起来中国制造业的现状就是 “大而不强,全而不优”! 如果你不服,那请看下表数据:

我们当然期待中国制造业全球领先,也确实涌现出了海尔、美的、宝山钢铁、潍柴、青岛啤酒、纬创等入围世界灯塔工厂的优秀制造企业,但是切莫被少数亮点闪昏了头脑,中国制造业要走的路还有很多呢!

怎么走? 政府循着工业 4.0 的思路提出了 “中国制造 2025 计划”,提出了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目标,进一步又包括两化融合、三步走、四项原则、五条方针、十大领域等核心内容…… 而我们互联网 IT 企业又能在这个进程中发挥什么作用呢?——我们应该尽行业人的本分,用更加成熟稳定安全的信息技术助力中国制造业更好的实现数字化转型,提高企业竞争力并最终达致真正的全球领先!

知乎用户 1P 和 1N​ 发表

目前一共经历过 3 次工业革命,正在进入第四次。

中国,差不多搞定第二次,正在往第三次工业革命爬。(很不错了,刚建国时第一次都还没完全爬上去)

所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需努力啊。

ps,第三次工业革命,主要是生物制药,半导体,核工业这块。互联网有些人认为是第三次,有些人认为是三次半

知乎用户 PLANTMATE 发表

“中国制造” 已经强大到了什么程度?近年来,突飞猛进,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理智对待分析成绩中的不足,我们很多制造是多国技术组装,汽车,高铁,飞机,轮船…… 等等,其中的核心部件或非核心部件国内还无法制造,而且其中部分技术含量并非一流,只是缩小或接近了同期本技术的各项指标而已。

中国的高铁,桥梁,还有华为手机都是世界都到了世界的领导第一的水平是非常值得中国人骄傲的,但是在一些领域,比如芯片,这些还需要我们中国人自己再去努力去去发展,争取到世界的领先地位,这才是中国人最自豪的。 

首先强在规模,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就高达 35931 亿美元,占全球的比重达 28.57%,比美国、日本制造业增加值总和还要高。强在工业门类齐全。中国是全球唯一一个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形成行业齐全的工业体系,本世纪以来被称为 “世界工厂”。部分领域中国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全球制造 500 强当中,中国有 76 家企业上榜,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位居第三。中国制造在亚洲高端科技产品出口中所占份额,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亚洲第一大高科技产品出口国。

从整体上看,中国制造处于由大变强的阶段,真正大规模现代化还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我们能够取得现在的成就已经很了不起了。相信随着 “中国制造 2025” 战略的实施,我国将会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

知乎用户 起个名字吧 发表

我个人觉得:是的。

我的确见识过欧美产品的巨大优势,以及诸多客户对国产的不信任;国外的仪器厂家,他们的仪器、方法被写进教材,像保姆一样提供一整套的方案,包括数据处理和耗材。

在农化、材料领域,美国人和德国人投入资金创新,并享受专利期。他们每一次推广,所用到的仪器、方法和数据,国内的厂家都没钱甚至根本不知道怎么模仿。

我也见识过许多中小企业,它们除了模仿具体产品之外,对于自己产品的应用方向都不太了解,更不用奢谈创新。它们对工人并没有缴纳社保,对消费者,也没有三包。

还见识过更多微型企业,根本就是手工作坊。这些企业发出的工资,比上面的中小企业不次,只不过必定没有社保和三包。这部分企业的增加值,有一部分并没有统计为 GDP。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海量的微型企业主,基本都住着三层小楼,在城市买了大房子。

我经常想:什么是制造业?什么又是生存和生活?

从中高端制造业技术储备,品牌营销来讲,我国与外国仍有大范围的大差距。但是这种差距已经可以用 “望其项背” 来形容。意思是有差距,但是不至于连影子都看不见。

①、弥补这种差距,靠的是市场带动。研发~生产~消费~研发~新需要,成为一条龙。有需求才有动力。这个环节,拉长了从研发到回笼资金的过程。因此,砸钱容易,做砸钱的决定难。如果冒进会死在砸钱的路上。我认为这是缩小差距最难的地方。

②、从市场需求而言,某些领域比如医疗健康领域。我认为我国的制造业将会走出一条新的路径。在欧美等国家,私人医疗、高企的医疗费,医疗费用占整个国家消费的比例,似乎较高。而我国似乎想要消灭医疗负担这座大山。人为的减低医疗负担,也会减低这方面的消费。这样,一种新的对制造科研业的需要,将催生某种特别的科研制造。目前来看,是以较低成本模仿,保不齐将来会启动小范围的计划制。

③、将这个范围扩大,制造不是目的。制造业要同时承载生产和分配(即就业),以及发展建立在工业就业之上的服务业就业。所以将来也许会和欧美走不同的两条路。

那么,什么是制造业,什么是生存和生活。不同路径下,所谓差距又该如何衡量呢?比如人有我也有,人优我也优,有的人有我没有,有的我有人没有。有的我没有,但是我不需要。或者是需要但是没有 (ー_ー)!!

知乎用户 学无涯​ 发表

中国作为一个全球人口占比五分之一的特殊大国,以美日韩这样资本主义国家发展路径作为发展参考有点莫名又有点可笑。本国经济学家不该那么死脑筋只会照搬。中国国土广袤无垠,人口基数巨大,既可以在大城市合力发现高端制造业,也能在三四线城市培养低端制造业。发达国家转移低端产业是无奈之举,并不是就有远见高大上了。低端制造业是配套中高端制造业的,你总不能造个机器人还得进口螺丝螺帽吧?只有产业链全面化,才符合特色中国发展路径。如此,中国必然成为超越美国的超级大国!​

知乎用户 抠脚袒胸老宫酱​ 发表

笑死了,黑子来钓鱼?

还是文科生中学生来 yy 中国制造业天下无敌?

说出来你们可能不信, 就机床领域,某些人脑海里反智为主的呆湾都要比我们强一点。

汽车作为工业制造的皇冠,汽车品牌利润全球前十点一点,有几个中国的?

你抓一个中国年轻人,说随便选一辆车,所有费用报销,你猜人家选啥车?

抓一个郊区民企工程师,给他一个进外资单位的机会,你看他会不会马上跪下来抱住你大腿?

顺带求你接触接触机床,接触接触一些精密仪器。

国产=便宜 + 不稳定

民营制造企业的优势就是便宜 + 随叫随到顺带方便吃回扣。

为什么同样都是机床型企业,马扎克涨价仍供不应求,而大连机床却倒闭了,沈阳机床居然还亏损了几十个亿?


最后问几个问题,

1 假使有一个企业全额交社保,那么他是?

A 外企 B 央企 C 央企外包 D 国企 E 国企外包 F 民企

2 假使有一个企业每周工作 40 小时,每周加班时间不超过 8 小时且给调休或给加班工资,那么他是?

A 外企 B 央企 C 央企外包 D 国企 E 国企外包 F 民企

3 请选出最有可能主动给回扣以及主动要回扣的企业?

A 外企 B 央企 C 央企外包 D 国企 E 国企外包 F 民企

中国制造业体量很大,制霸非发达国家。

但是请中吹正视一下先发国家百年的优势,

高精尖类的高利润板块,国内没吃到多少。

知乎用户 不会停止发声 发表

制造业也分高低中端,低端制造业就是造衬衫,谁都能造,中端就是造出高质量的衬衫或者有些东西只要几家能造,比如芯片制造,像台积电啊三星的芯片制造业务都属于中端制造业,高端制造业就是造出制造业中高精密仪器,属于最好的只有你能造,比如像 aswl,一些 ct 的品牌,就是造最好的生产工具的企业,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假如 aswl 公司倒了,是不是高端芯片铁定造出不了了,假如是台积电倒了呢,还可以再扶持一家啊

目前我国处于以低端制造业为主,中端制造业为辅,高端制造业刚开始的局面,比如像什么很牛的什么龙门吊,盾构机,我觉得应该属于中端制造业,因为造出这些设备的设备可能也是国外的,当然如果是国产的,那就应该是高端制造业了

知乎用户 凌乐​​ 发表

中国有微软吗?有苹果吗?有 IBM 吗?就连台积电也从来没说过自己是中国企业吧。

说到中国制造业代表企业,你第一时间能想到谁?能板起手指数出来三家吗?或许你连一家都说不出来。就这还敢说中国制造业高端?睁开眼睛看看世界吧!

中国制造业并不高端,技术壁垒不够深,如果把国内制造公司看作一个个法人,那国内大多数法人也只是全球工业供应链上的一个螺丝钉,一个苦力,依靠员工成本、制造成本的优势赚取微薄的利润,也是苦不堪言。

对于中国制造业现状,你还真不好用一个 “资本家” 三个字概括中国的制造业,资本家是把本该属于别人的利润克扣给自己,而中国的制造业大多数都是在盈亏的边缘徘徊,就算压榨了员工,企业也没什么利润。

我统计了 A 股一千多家制造业公司的中位数总资产收益率,仅有 3.6%,这意味着我国最优秀的一千多家制造业公司,大规模举债后,每年也仅有一半的企业收益率能超过 3.6%,差不多就是个定期存款的水平,这点收益恐怕连银行贷款利息都不够,甚至还有大量制造业公司处于亏损状态。

注意,我说的是上市公司,他们是我国最最最优秀的制造业公司,没上市的制造业公司融资成本更贵,经营更加困难,中国平均状况远比上市公司数据要严峻。

就以制造业代表比亚迪为例,这货前 2021 年三季度营收达到 1451 亿,但净利润才 24 亿,其中还有 15 亿是靠国家补贴,八千亿市值的背后,这点利润连银行贷款利息都不够,这还是中国神车,处于科技前沿的企业。

而那些地方和传统工业的制造业就更惨了,在互联网公司还在为 996 争论不休的时候,它们三班倒甚至两班倒就是常态,看过福耀玻璃美国工厂记录片就知道,一天办公 12 个小时相当正常,但在美国人眼中觉得不可思议,怎么能这么剥削员工?

这就形成了一个怪圈,如果不压榨员工,企业就会亏损,如果企业连续亏损倒闭,大量员工失业,更加吃不起饭,大量员工只能在被压榨和失业之间二选一,毫无办法!

究竟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

很多人还没有意识高,高端制造业不一定是靠钱就能砸出来的,而是需要人才、供应链、和与之匹配的上下游产业,绝不是什么砸个 1 万亿,就能搞出来产品。

并且高科技产品都是关联性的,前端材料需要单晶硅、电路板;后端材料需要靶材;加工需要光刻机,以及前段检测设备、后端封装设备,设计、制造、封测、测试等一系列产业,每一个产业背后又有一条更广、更深的全球产业链,绝不是紧盯一个芯片就能搞出来的。

而且,美国处于垄断地位的可不仅仅只有英特尔,还有微软、苹果、IBM、通用等等,苹果手机不用就不用了,Windows 系统也不用了吗?这些东西都需要我国画很长的时间来慢慢学习替代,而且这些巨头技术领先了很多年,想要跟上就已经很不容易,更别说替代甚至超越。

不得不承认,在未来至少 10 年之内,如果我们想获得最好的科技体验,恐怕还得依赖美国的这些高科技产品,当然,中国比其他国家稍好的一点是就算完全切断美国货,我们也不会出现巨大危机,顶多是手机难用一点,电脑卡顿一点,不会完全停摆,因为在基础工业方面我们已经足够发达,就是高端技术差了一点。

中国制造业的现状,对我们的启示是继续按部就班的鼓励芯片、鼓励高端软件、鼓励智能科技,千万不要过于激进,否则容易足篮打水,而且还容易出现超级骗子。

到了每个国家自己奋斗出路的时候了,我们正处于百年一遇的大变局之中,道路依然崎岖,我们依然需要苦干!

最后,更多干货内容欢迎关注公众号:原来是凌乐

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体现为成本优势,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规模经济,借助大量设备投资和人口红利实现规模化生产,再以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其二,国内相对宽松的监管政策和标准要求也间接降低制造业成本。但随着人口红利消失和贸易摩擦成为常态,中国制造业的成本优势难以为继,要想保持或持续提升国际竞争力,必须在创新上发力。

产品与服务是制造企业价值创造的载体,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比是衡量产品与服务创新的常用指标。调查显示美国制造业新产品销售更多受益于对用户需求的挖掘和价值创造。早在 2014 年,一项对中国制造业服务创新的调查显示,仅有 36% 的受访企业明确表示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进行服务创新,而在 7 年后的今天,这个数字已经上升到 90%,这也体现了中国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理念的变化与进步。

但是,不得不承认,中国制造业的管理效能在世界处于相对较低水平,限制了企业的创新能力。斯坦福大学对全球各国数千家企业进行了调查,并对不同国家企业的管理效能打分。结果显示,中国制造业的管理效能比美国低 26%。这意味着,如果中国企业在管理效能上达到美国企业的水平,在不需要增加资本的前提下,中国人均 GDP 可以增加 26%。

如何提升企业的管理效能?对于中国制造业企业来说,管理创新需要在研发设计、供应链管理、组织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财务管理、信息管理等各个环节和部门进行并推广其先进经验,方为上策。但在实际的操作中,企业能取得其中某一个或几个方面的创新想法和实践已实属不易,更罔论通过管理创新对公司发展战略起到支持作用。

对于传统制造业来说,进行数字化转型或许是一条最便捷的创新发展之路。目前来看,数字化可以帮助制造企业通过 “数字线” 连接实物资产,促使数据在产业链上的无缝流动,链接产品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从采购、生产到配送、测试运行到售后维护,帮助企业转变流程和业务模式,提高员工的效率,提供更好的客户体验。

售后宝通过新一代智能客户服务解决方案,帮助企业更好地连接客户,打通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人员组织管理、市场营销管理、产品 / 客户信息管理、财务管理等各个环节,提升企业内部工作效率,降低企业成本开支,减少客户流失,从而提升企业利润率。迄今为止,售后宝已经为 30000 + 企业带去高效的数字化服务解决方案。

浙江赛力

浙江赛力机械就是千万个传统制造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缩影。作为一家专业开发设计、制造各类印后制盒设备的传统企业,赛力从上个世纪 90 年代创立,至今已 30 余年。深耕行业多年,为赛力带来的是经久沉淀的技术开发能力。尤其是全世界第一个发明的开槽技术,使得赛力的开槽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畅销全球。

业务快速增长,使得赛力服务场景的复杂度和服务量也巨增,但是在依旧偏传统的管理模式下,人员效率低下、客户反馈缺失,成为赛力高速发展道路上的 “减速带”,而售后宝的智能工单系统,首先就帮助赛力解决了人员管理和客户反馈这两个头疼的问题。

工单进度把控,客户服务快速响应

对于赛力来说,以往遇到设备需要安装调试或者维护维修时,都是通过比较传统的方式,以销售人员为主来连接客户和工程师,这也是大多数传统制造企业常用的方式。在这种模式下,企业主管无法准确掌握服务进度,流程卡在哪里?谁的工作效率比较低?都无从得知,客户服务的响应速度就快不起来。

依托新一代智能客户服务解决方案,售后宝为赛力打造了端到端的智能工单管理闭环。在客户发起工单事件时,就开启了从预约管理、自动派单、过程监督、工时结算和自动回访的闭环工单服务流程。

工程师在进行工单的每一步流程时,相关的企业主管都能同步工单流转过程,有没有按时到达服务现场?现场处理时长是否正常?过程中是否需要其他工程师协助?…… 全程透明可视,大大提升了工单效率,为企业节省了人员时间成本。

人员多维管理,费用成本大幅降低

以往赛力的工程师需要外派服务时,经常会带回一些不能确定用途的费用票据,财务人员在进行审核时,无法判断该笔费用是否为业务开支,无形中为企业增加了费用成本。

利用售后宝的智能工单系统,企业主管可以在工单系统后台增加 “报销费用” 的组件,财务人员就可以通过报销费用说明判断其某笔费用的合规性,大大降低了企业外派工程师的费用开支。

客户反馈机制,助力企业提高复利

售后宝的智能工单系统,不仅可以向主管人员同步工单流转全过程,也可以同步给客户。对于客户来说,什么时候有人来修,什么时候能修好就能做到心中有数,按照预期节点倒推,就可以提前安排工人再生产,无缝对接重开生产线,不耽误工期,节省时间成本。

而系统在工程师完成工单后,还会自动触发短信回访功能,收集客户服务满意度,并生成满意度报告,为赛力考核工程师绩效提供了数据化的参考依据。

同时客户反馈功能弥补了赛力以往在客户满意度追踪方面的不足,可以更好地把客户对服务的意见和要求及时反馈到企业,促使赛力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要。我们都知道,20% 老客户能比 80% 新客户带来更多订单和利润,随着客户服务能力的优化,客户口碑进一步提升,赛力因此也获得了更多成单机会。

中国 “十四五” 规划提出高质量发展理念和以创新为第一动力,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的基石,为创新提供大量场景。创新不仅仅是技术领域的,也是管理流程、商业模式、客户服务和可持续性等方面,在这个不确定性成为常态的时代,只有赋能创新,建立系统性创新能力,才能实现新的突破和延续。

知乎用户 七的质数和​ 发表

啥叫无敌?

没懂。

是土地资源无限了?矿物资源无限了?还是可污染资源无限了?还是科技研发不用被掐脖子了?还是能源资源无限了?

无敌的意思,我的理解是,能实现按需分配。

知乎用户 斌哥读智造 发表

实事求是讲,要研究促成当前局面的大环境更有意义,1. 稳定不折腾,2. 竟争少利高,3. 人口便宜且勤奋。

知乎用户 霜叶瞳 发表

背后的代价呢。。。。

知乎用户 Maps​ 发表

最初看到这个问题我真的很开心,因为我在问题中感受到题主的自信,而这证明了咱们先辈们自改开以来几十年的努力真的落到了实处。同样,题主的疑问也印证了如今年轻人是懂得思考的,是具有家国情怀的一代!

在如今波诡云谲的局势下谈论制造业的确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疫情爆发以来,全球制造业供应链都受到了很大冲击。冲击之下,让很多原来的制造业强国感受到了供应链断链痛苦,一些传统制造强国惊觉自己居然不能保障口罩、防护服、呼吸机等防疫物资生产,甚至医药大国的药品原料 70% 以上需要中国供应。

也正是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表示,未来在战略物资和国计民生等生产方面会选择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以减少对外部制造(尤其是对中国制造)的依赖。而这种调整可能导致许多企业需要进行新一轮的全球生产布局,甚至导致供应链体系的重构。

前段时间发生在阿拉斯加不太愉快的中美会谈,加拿大、欧盟等接连宣布的对华制裁,美国、日本也相继提出对本国制造业搬离中国的奖励与补贴政策,种种情形都在证实,在现阶段世界逆全球化趋势与民族主义高涨,外部势力希望通过转移中国国内制造业以达到迟缓中国发展的目的。

对于中国制造业的前世今生,已经有知友做了充分的介绍,我不再赘述,但还是要说一说,WTO 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自 2001 年 12 月 11 日加入世贸组织,近 20 年间国内制造业 FDI(国际直接投资)时空格局由东部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呈现梯度推进,

一个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从根本上来说,是由这个国家和地区的要素禀赋结构和产业要素密集度决定的,而中国制造业 FDI 集中在中度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

2013 年初,WTO 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 提出全球贸易计算新方法 – 附加值贸易测算法,采用新贸易统计方法后,实际由外商控股企业赚取的价值,将从中国庞大的贸易顺差中剥离出去,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将缩水 25% 左右,中国作为 “世界工厂” 的含金量不言自明。

伴随着贸易保护主义、民族主义、民粹主义的日渐盛行,以后非关税壁垒可能会越来越高,对比主要发达国家制造强国的发展路径,**关键的一点就是发达的供应链体系支撑了制造业的竞争力,**而 21 世纪国家间的竞争本质上就是供应链间的竞争,企业亦然。

要知道,供应链其实就是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

例如,联想、华为等跨国企业正是通过其供应链管理能力,全面整合全球优质上下游资源, 实现上下游企业的有效整合。Gartner 发布 2020 年全球供应链 Top25 榜单,联想居于第 15 位,是入围的唯一一家中国高科技制造企业。

进入后疫情时代,如今中国制造业的智能升级面临着高技术人才紧缺的挑战,而众所周知,对于科技型企业来说,一家企业的研发能力高低首先便体现在其研发人员的素质和数量上。

人社部数据的分析预测,2020 年, 智能制造领域人才需求为 750 万人,人才缺口 300 万人。到 2025 年,人才需求将到达 900 万人,人才缺口预计 450 万人。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因此应运而生,统筹学校、企业双主体,工学结合、德技双修、产教融合、知行合一,将企业引入职业教育体系内,共同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俗语有云,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

学生通过在第一线的校外实训基地的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可以接受现代企业氛围的熏陶,尽快掌握相应岗位所需的基本技能与专业技术,增强学生技术能力、实战能力,真正做到学校 - 企业 - 师生 - 资源一体化。

正是因为人才这一短板,中国企业对制造业的高端环节缺乏控制力,许多关键设备仪器与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和强国之基,由于缺乏对关键核心技术和品牌控制,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体系中长期处于一种从属和被支配地位。未来,只有将产品增加值延延伸到研发、设计、营销和管理环节,才真的能够问心无愧的说出,中国制造业已经全球无敌!

知乎用户 null 发表

等可以独立造显卡和硬盘再说吧,cpu 我就不提了。

知乎用户 hightopo 发表

不能说完全,但是确实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已经取得很大的进步与影响力。拿我们之前刚做的一个**盾构机案例**来说。国产盾构机,无论是性价比还是技术含量都不输进口货。中国制造的盾构机需求不断提升,也是证明了中国制造的影响力。

当然也有很多其他制造业也在中国制造道路上越走越好,结合着新兴技术,让制造业更加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也是未来制造业的发展趋势。HT 可视化赋能制造业,促进未来绿色工业建设的智慧化和深度化,有效解决城市建设的各项成本消耗,提升环境监测,安全监控的准确性,提高施工建设的质量与效率。

- 盾构机可视化

更多可视化案例可至**图扑软件**官网查看~

知乎用户 超级大笨狼 发表

中低端占比领先了。

质量,技术含量,大部分还处于嘿嘿阶段。

知乎用户 海王利维亚桑 发表

如果你问的是制造业体量,那毫无疑问中国制造业体量是世界第一,规模庞大,种类繁多。

如果你问的是质量,那么应该说目前国内的大部分制造业还属于低端制造业,并没有掌握多少核心技术。

这也是为什么国家提出要进行产业升级,也就是要做高端,不能总是做低端。

你做低端代工第一不挣钱,第二容易被卡脖子,第三人口红利要没了。

为什么说国内制造业低端呢?因为很多工业核心技术其实还是掌握在欧美(包括日本)的手中,这是人家的饭碗,怎么能轻易放弃?所以中国想要有所突破,必然也必须要靠自己。

那么为什么我们工业技术和人家差距那么大呢?本质是差在了基础学科研究投入和经验积累,差在了底层逻辑。

所以国家近两年各种动作,都是想从根本上改变。至于效果如何大家拭目以待。

以前的论调:造不如买,买不如租,还有著名的黑猫白猫理论,也许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能缓和一时的矛盾。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没有弯道超车,没有一步登天,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知乎用户 随手一拍 发表

中高端,尤其顶尖都是外国的

但是中低端,国内已经开始压制产能了

现在是上去的壁垒太多 (资金,技术壁垒,专利壁垒,政治封锁,后发受制,时间市场等等)

单纯搞低端的,大家也不愿意

知乎用户 沃沃沃 发表

1、实验台深度:标准实验边台的深度为 750mm;标准中央台的深度为 1500mm;精密仪器台的深度一般为 800–1000mm;

2、实验台高度:实验台一般为 760mm 与 840mm,760mm 高的实验台适合坐着操作,840mm 高的实验台适合站立操作;

3、实验台长度:实验室台的长度一般是 750mm 的倍数,最好不超过 4500mm。

4、实验台材质分类:全钢结构实验台、钢木结构实验台、铝木结构实验台、全木结构实验台、PP 结构实验台等种类。

5、实验台用途:实验台是医院、学校、化工厂、科研院所等企事业单位进行实验检测及存放仪器所使用的台子。

6、实验台种类:按照摆放的位置分为:中央实验台、边实验台、转角台。

知乎用户 猫头真不错​ 发表

期望制造业发达,工人待遇高了,教育就不用内卷,不上大学也能有理想的收入。

知乎用户 星星之火 发表

从施工行业(土木水利铁路)来看没有,或者说是差得很远,参考坐标原点为日本。

知乎用户 shukun li 发表

看看你桌子上的电脑,拆开看一看

是不是觉得很神奇,是不是很疑惑,这玩意怎么造出来的?

知乎用户 水混子 发表

我弟现在在福清,一个月 3500,比我工地狗还惨,两兄弟不知道以后咋办,房子是想都别想了。。唉,可能要绝后了

知乎用户 公孙村长 发表

谢邀

格局小了

腾讯市值排在全球前列,都觉得腾讯有钱:

化腾有钱,你说他全球领先,大家无话可说;

化腾手下的副总有钱,如果把它归入全球领先行列,相信大家也赞同;

化腾的程序员有钱,但说他全球领先,可能要打问号;

化腾公司里漂亮的前台,大家会觉得她有钱吗?

所以,腾讯有钱,不等于腾讯所有人都有钱。

部分制造业领先,不等于所有制造业领先。领先某些国家,也不等于世界 NO1。

——————————————————/////////

我是做汽车的,下面以汽车行业为例来说一说。

中国的汽车工业起步很晚,近几年正在大规模扩充产能,新上的厂区基本以智能化为指引,厂区的自动化程度外行人难以想象,那绝对全球领先。

以冲压车间为例:以前的冲压车间,需要人工上下料,人工转运,但现在的冲压车间,已经完全自动化了。就是一个大房子,里面的设备能够自动化运行,大大降低了人员伤亡风险(我见过听过的事故太多了,有人掉进去,然后被机器压成了泥)。

还有焊装和涂装车间,大部分都实现了自动化,机器人焊接,机器人喷涂。

蔚来、小鹏、理想都在建设或已经建完这种工厂,绝对的全球领先(科技领先意味着失业人员变多)

——//////////////////////////////////////////////////////////——

但是你见过现在还在运行的老汽车工厂吗?

冲压模具失修,冲压设备老旧,人工焊接喷涂,连电泳线都是最原始的(或者就没有电泳),这些工厂也是中国的制造业。

所以,你说中国的制造业领先吗?

我觉得新建的制造业都领先,欧洲不能建吗,美国不能建吗,为啥国外的汽车工厂很多还不是自动化的?因为他们很多厂区都已经历史久远了,他们的新厂区和中国一样先进。

从汽车行业来看,相对欧美,或者发达国家,个人觉得中国制造业不领先也不落后,但是比那些制造业刚起步的国家还是领先的。

认清现实,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自我膨胀。

知乎用户 徐伟 发表

我就是机械行业的,目前的问题是大而不强。

说句实话,我公司主力机床清一色进口自德国、日本、美国、意大利、韩国,精度最高,工作最可靠。国产机床买了一些,但效果都差强人意。如果没有这些进口机床,我公司啥都不是。所以中国工业发展对进口机床的依赖很大,哪怕是国产机床,关键部件也往往是进口的。

至于车间操作工,水平层次不齐,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愿意干操作工的年轻人越来越少。

虽然我办公室都是机械工程师,但大家都发誓说以后不会允许自己小孩学机械,宁可去做金融、法律、网络这种来钱快的行业。有一个干得不错的工程师最近辞职,宁可去开网店。大家平时说的致富话题都是炒房、拆迁一类的,早就没有了那种靠技术吃饭的雄心壮志。

软件更不用说了,电脑系统清一色 Windows,办公软件清一色 Office,设计软件清一色进口的。

此外,我所在的江苏有大量的美企、德企、日企、韩企,而没听说江苏企业在国外有多少,所以很多核心技术在这些外企手里,虽然算江苏的 GDP,但利润的大头都被这些国家拿去了。

所以中国工业依然要奋发图强,关键在于机床和工业软件。此外,必须严厉打击炒房,严格限制拆迁致富,让大家老老实实做实业,制造业才能真正搞上去。

知乎用户 山顶洞人 发表

当然不是所有地方都领先,但是几个重点优势让中国制造业具备很强的竞争力。

**1、超大规模市场优势。**14 亿人且消费能力极强的统一市场是中国制造业的最大底气。这意味着只要是中国下决心研发的技术,就能够比其它国家更加快速地铺开和摊薄成本,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例如,日本近几年技术研发看起来有些 “褪色”,这并不是因为日本科研能力退步了,如索尼的等离子电视、丰田的氢燃料电池其实都是非常先进的技术,但因为没有中国这样量级的市场摊薄研发成本,这些昂贵的技术在竞争中便逐渐被我国的 LCD、锂电池技术路线所淘汰,这就是我们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具体表现。

**2、全产业链优势。**有赖于建国初期苏联的援助,和历史上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对于我们的封锁,我们国家从一开始就决心建立一套能够不依赖外部、独立自主运行的工业体系。当前,除了高端芯片等部分精尖产品,我国的工业产业链基本实现自给。这个优势的意义在于,任何投资者想要生产某种工业品,可以很方便地在国内采购到所有的零件,这能够极大地降低产品的供应链管理成本,提升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3、人才优势。**这注定是一条会被很多工科兄弟喷的优势。但请工科兄弟们反过来想一想,做生意的都害怕竞争,但为什么任何生意都是越扎堆越红火?以小龙虾夜市为例,第一,扎堆造成品牌效应,人家都知道这条街卖小龙虾的多,想吃小龙虾的顾客自然就被吸引到这条街上来了。第二,竞争促进产业升级,每家做小龙虾的店为了留住顾客必须改进口味、提升服务,让整条街上小龙虾品质比零星零星的小龙虾店提高许多,久而久之,零星经营的小龙虾店就被小龙虾一条街消灭了。

劳动力市场也是一样,全世界都知道中国有大量优秀的工程师和工人,投资者便自发向中国聚集,资本的流入反过来又锻炼了中国的工程师和工人,形成一个正向循环。这就是为什么美国叫了这么久制造业回流,到现在依然还是一个泡泡的原因,因为他们根本找不到中国这么优秀的技术人才。

**4、基础设施优势。**基建狂魔这个梗大家都懂,基础设施对于工业的重要性大家也都知道,不知道的看看西南那个天天停电的邻居就行了。这个就不多说了。

**5、体制优势。**我党某种意义上是一个工业党,坚信工业救国、工业强国,所以对于工业发展的重视程度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并且建立起了一整套包括顶层设计、宏观指导、动员组织、协调协同在内工业举国体制。在这套体制下,我们国家在短短 70 多年里完成了先发工业国家花费了几百年才完成的工业革命进程,实现了后发先至的赶超,相信在这套举国体制下,我们的制造业未来只会更强,不会削弱。

光说优势是王婆卖瓜。说完了优势,我们再来说说隐患。

前面说了,我们在 70 几年里完成了对先发工业国几百年工业革命史的赶超,这固然值得骄傲,但这种快速发育不是没有隐患的。

**隐患之一:科研基础不牢。**中国的科技创新主要集中在应用层面,而引发工业革命的许多基础研究突破依然是由西方完成的。随着西方对我封锁加剧,如果继续依赖别人先突破、我们再跟进的路径,很可能陷入一步落后、步步落后的局面。

**隐患之二:缺少文化沉淀。**很多事情还在以农业文明那种直觉的、意象的、模糊的思维方式在思考,缺乏工业文明那种定量的、分析的、逻辑的思维方式,就比如我手机码字很怕麻烦,懒得去为自己写的东西找数据,所以我的答案总是干巴巴的,看起来也没什么可信度,这其实就是对自己作品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

**隐患之三:技术迭代过快。**花费十几年培养的工程师可能用不到十年知识结构就落伍了,很多工科生甚至面临毕业即落伍的尴尬境地,而高端人才的稀缺也成了当前制约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最大瓶颈。

**隐患之四:垄断危害浮现。**之前赶超阶段,国家为了快速形成对先发国家的规模优势,默许甚至鼓励制造业通过兼并重组提升实力,这个策略在当时是正确的。然而,随着我们逐渐变成了制造业的领军者,这个策略已经有些不合时宜了,因为大多数创新都发生在中小企业,大多数就业也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继续放任垄断资本收割中小企业,就等于放任资本收割制造业的未来。

手机码字好累,懒得写结尾了,祝福中国制造业越来越好吧。

知乎用户 张汉东 发表

造个芯片看看

知乎用户 芃芃其麦​ 发表

看了许多回答,强答一波。

一、制造业真的天下无敌了么??

不,远没有,2016 年时任工信部部长苗圩说:全球制造业形成了四个梯队。第一美国,科技创新中心,第二梯队制造领域,欧盟和日本,第三梯队是中低端制造领域,主要是一些新兴国家,包括中国。剩下的就是广大亚非拉美地区。从这个层面来说,国家认识是清醒的。

众答主中很多工科的,干工程师的,一说到工业软件,工业机械制造,机密机械制造,高端化工,我们许多连门都没摸到。他们是行业的参与者,说得很好,我就没有必要补充赘叙。

所以我们只是追赶者的姿态,需要戒骄戒躁,低头赶路。那些 “厉害了我的国”、“赢麻了” 的声音可以减少,毕竟,过分的自吹就是极度的自卑,不客观。更不可取。

二、原因是什么?

那么原因是什么?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中国制造整体大而不强,实力落后,是时间积累的结果,是一直以来我们是追赶者的姿态,以建国工业化以来的五六十年,追人家的两百年,累不累,确实累?但是还是得追。

具体到行业中,一些工程师无用武之地也正常。回到企业,本以盈利为目的,主业之外的,本也无从做,花了十成成本,做不出一成的功效。毕竟企业是要盈利才能存活的,无缘无故对主业不太相关的工程师好,难。毕竟,一切现象的本质,背后有经济因素。

那么,欧美做相关研发的工程师为何相对处境好,是因为这是他们企业的本业,研发可盈利。且他们一直处于垄断地位,手中有足够的利润,可以支撑研发。

上一段落,我们说到垄断地位,既然垄断,那就是对方积累了足够的商誉和技术壁垒,不是想突破就能突破的。不是花短期时间、精力、累积人才就可以解决的。多数时候,是费力不讨好。甚至事倍功半。或者行业标准、技术专利都是他们累积的,大家觉得这个壁垒能不能打破?

三、我们应该悲观吗?

不,我们不但不应该悲观,而应该乐观。第一二梯队的国家正在联合围剿我的供应链,联合封杀我们的发展之路,充分说明了两个问题。

(一)我们已经积累了足够的资本、技术、人才,已经对他们的垄断行业形成了挑战态势。而且势不可挡,这是万万不能允许的,因为垄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扎牢护城河,把一切挑战者扼杀在摇篮状态?。

(二)部分领域我们甚至已经突破且赶超。比如华为的 5g 技术。当然这只是一小部分,还不足够引起我们的乐观。但是从欧美的视角来看,以我们的市场体量,一旦真正全面赶超,就像奥巴马说的 “一个 14 亿人的国家实现富裕,这是不能想象和允许的”。说明了,垄断资源,只能少数人拥有,多数人仰望。人家依赖制造业形成的垄断壁垒,获取高额利润,来维持欧美资本家永远的优势地位,百姓的美好生活,欧美文化上的自信,已经让你们永远仰视的姿态,凭什么要让你打破。

四、未来会怎样?

未来,我们在更多领域形成挑战和超越。虽然这个局面很难。但是大家看行业专利量不断第一。许多独角兽成为全球领先。比如宁德时代的电池技术,比如大疆的无人机技术,这就是最好的例证。

国家提出 “智能制造 2025” 这是一个起点,是一系列市场、人才、企业、技术催生的必然政策,虽然政策是国家提出,但是但是这个生态确实众多企业一起造就的。可以说 IT/ICT 领域的突破是最重要的突破口,在这一领域突围,可以反向助力其它领域一起突围。好比有了智能化,机床的精密加工真地不能实现么?

未来的制造业前途是美好的,但最大的美好,必然是工程师的。耐心等,因为 IT/ICT 领域,工程师已经是绝对的王者。

我们相信,这个时间不会太久。

知乎用户 陆仁贾 发表

官方认定叫做大而不强

谈不上全球无敌。

知乎用户 阿鹅鹅鹅饿 发表

领先 ×

全面√

我去美国的时候,同学问我能不能背一包国产的牙科钻头过去,你猜这几个畜生怎么玩,用完直接扔,每个病人一支保证不会交叉感染。

对,国产的一次性钻头几十美刀一支,跟几百美刀的德国日本钻头比起来性能不行,但是又能用。

由于消毒本身需要的一个(实际上是两个,因为需要轮换)操作员,这个月薪至少就是 3k 刀起步,还包括证件和培训费用一起算下来,成本很高,它们又没那么多病人,所以大多数不需要精密制做的操作都可以用国产一次性钻头代替了。昂贵精密的手术操作,可以用美日的钻头。

他们的诊所不是高端诊所,所以基本上,贵的便宜的两种手术总流水差不多。在更高端的诊所里,因为穷人不多,做的都是昂贵的手术,这种地方基本就是美日货的天下了。

所以人家美日企业生产一支钻头,你就得造十几只,流水才赶得上人家。

所以别人周末回家了,你得 996。

我想这是一个缩影,可以看出我朝还在靠血汗钱生活的境地。

这样搞下去我们只会越来越难,因为你没法跟越南缅甸的劳工比时薪底价,人家一个月 5k 已经是中产以上的水平了(不算胡志明市)。

所以为今之计,只有趁欧洲被断气,生产成本高昂的时候,分它们的高端产业。

所以从目前来看,我们与西方的产缘矛盾远远超过地缘矛盾。

知乎用户 久挽不留 发表

低端制造业目前是全球领先,但是高端制造业还是有一定差距,机床被誉为工业之母,但是目前来看,在高端机床上,中国和日本有太大的差距,短时间和半导体一样,很难赶上。几乎所有普通人能接触到的高端制造,大约半壁江山都离不开日本机床。

还有汽车也属于制造业,被誉为工业设计上的钻石,拥有所有工业产品中最长的供应链,但是我国汽车产业在国内的地位也在年年下降,只希望,在新能源这一块能够弯道超车。

还有就是一些优良种子,牲畜优良品种,工业中的特殊合金,一些特种加工技术,复合材料,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耐久性研究等等,需要有担当的企业家承担起来。

我国制造业领先的地方,都是一些低端制造业,但是这些地方,慢慢的在被东盟国家赶超,因为这些产业没有明显的技术壁垒,一些发展中国家发展制造业,也都是要经过这个过程的。

我国是传统制造业大国,制造业承载着最庞大的就业人口,但是制造业并没办法做到垄断,低端的有低收入国家,高端的有发达国家,想要突破制造业都是可以做到的,并不像我们现在需要突破的半导体产业那样,有技术壁垒,突破起来得举全国之力。

但是在部分高端制造业,我国也是有长足进步的,面板产业,手机,这类,我这篇文章有写到。

久挽不留:多项数据证明,韩国经济将停滞,多个产业被中国取代

但是从整体来看,我国制造业还是属于大而不强的阶段。

知乎用户 取个名字辣么难吗 发表

但凡在制造业干过也不会醉这样啊

知乎用户 Muse 来啦​​ 发表

导语:适逢 “十四五” 开局之年,中国制造将去向何处?在新格局下,又将如何发展与变革?正面临哪些新的机遇和挑战?30 位知名学者,在我国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际,把脉中国制造,鼎力推出《制造新格局》一书。《制造新格局》京东链接

美国仍然是全球制造业第一强国

作者 : 年勇,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司原司长

一、美国从来没有放弃制造业

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是我国科学技术的基本载体。一个国家的 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体现在哪里? 其重要的标志就是制造业是否发达。人类的 发展进步就是制造业的发展进步。众所周知,人类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人 类可以制造和使用工具。

现在有一种说法 : 美国是服务经济,是后工业社会,不再发展制造业了, 而中国的制造业很发达。但美国具体是什么情况呢? 2019 年,美国服务业 占 GDP 的比重是 81%,所以很多人认为美国是后工业经济,是不再发展制造 业的经济。美国 2019 年制造业创造的 GDP 是 2.36 万亿美元,占经济总量的 11%,服务业占 81%。在美国服务业中,60% 以上都是为制造业服务的生产 性服务业,创造的 GDP 约占美国经济总量的 50%。即美国经济总量里有一半是为制造业服务的,加上制造业本身,总量就超过了 60%。换句话说,美国制 造业占美国经济总量的 60% 以上。

所以说,美国其实是一个制造业大国,美国从来也没有放弃制造业。特 朗普曾说,美国要成为世界制造业的超级大国。因此,如果我们对这个观点 认识得不清楚,很可能要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二、工业化的发展历程

人类历史就是科学技术不断为制造业赋能的历史,人们不断发明新的科学 技术,不断被应用在制造业上,促进制造业的发展进步。“智能制造” 这个词是 1988 年由美国怀特教授在《智能制造》中首次提出的,至今也就 30 多年,时 间很短。实际上,说起智能制造,往前追溯,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 1776 年 瓦特发明蒸汽机,当时制造业就有了比较大的进步。为什么说工业革命的开始 是瓦特发明蒸汽机呢? 因为动力的进步,使人力可以被解放出来,进入机械化 时代,从那时开始,就已经进入制造业的现代化进程。

19 世纪 60 年代后期,发生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 成就是电力的广泛应用,人类进入了电气化时代。第三次工业革命是从 1946 年发明电子计算机开始的。

第三次工业革命过程中,由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出 现,该过程又被认为是智能化时代。在过去的 200 多年中,即第一次工业革命 以来,发达国家从来没有放弃过制造业,而且始终处在制造业的领先地位。近 年来,在提高制造业的能力、水平方面,发达国家从国家层面提出了很多战 略,也提出了很多支持措施,包括资金支持。他们的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 在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方面有很多战略举措。

从国内来看,中国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紧跟发达国家的步伐,向他们学 习,特别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传统制造技术有机融合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进 步,也取得了很多成就。为什么有这个成就? 一个原因是我们积极向别人学习 借鉴,另一个原因是我们自己的不断努力。

三、短时间完成的工业化,我们丢失了什么

尽管过去几十年,中国在制造业上取得了很大成就,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大 制造体系,但制造业存在的问题仍很多,距离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尽管中 国制造业规模不小,但在技术、工艺、材料、水平能力各个方面,尤其是高端 制造业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当然,我国真正走上工业化的时间还比较短, 实际上也就 40 多年的时间。
换句话说,现在中国取得的成就实际上是用三四十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发 达国家近三百年的工业化道路。走过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一百多年,走过了第 二次工业革命的一百多年,又走过了第三次工业的前三四十年。这么短的时间 里中国急速地追赶,势必缺失了很多内容,少了很多环节。

1. 产业基础十分薄弱
产业基础包括研究的基础、产业化的基础、应用的基础等,中国的产业基 础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研究的基础,研究的 基础对后面的环节至关重要。中国工业化时间很短这个客观现实,导致很多 研究的基础没有跟上来,包括大学研究机构、大企业的研究的基础都很差。 我国重大的基础理论、重大的原创核心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到今天,制造业的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核心基础零部件等都严重 依赖国外。

目前中国几乎无法生产高端的芯片、工业机器人等硬件,而操作系统等这 些关键软件也要依靠进口。如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在国内的生产规模很大,但 制造这种电机所需的高速精密轴承、耐电的材料、高精度的位置和温度传感 器、电子开关 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 等,中国还无法生产。由于研究 的基础差,导致底层的硬件和软件都要依赖别人,这是中国和发达国家最大 的差距。

2. 产业生态上不去
中国制造业的整个产业链还不完整,有的环节是空白的,这个问题非常突 出。为智能制造服务的一些关键基础设施还差得很远,如最近经常被讨论的工 业互联网、5G,包括数据资源的体系、人才资源体系等都不是很健全。

3. 产业环境亟待提升
产业环境有待进一步提升,这主要有三个偏差。一是认知偏差,即不重视 制造过程、制造经验。这个过程积累非常重要,从工业 1.0、工业 2.0、工业 3.0 到工业 4.0 要一步一步走,因为工业化的进程可以缩短,但不可以被省略,省 略了任何一个环节,将来都要付出沉痛的代价,而且早晚要补上。二是引导偏 差,很多引导策略不系统、不完整、碎片化,没有办法执行,针对性和可操作 性都很差,重点也不突出。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办法形成共识、形成合力。三 是执行偏差,在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或者推进智能制造过程中,没有主导力量, 各自为政,一片散沙,而且资本、人力、物力等的投入都被浪费了。这就是中 国目前面临的形势,形势非常严峻。

四、美国经济起飞的引擎是什么

中国制造业未来会面临什么? 实际上很清楚,中国制造业如今存在的短板、瓶颈,就是中国要努力的方向。要夯实基础,需要高校、研究机构、企业 共同努力。大学在研究的基础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的经济起飞有两大 引擎,一个是美国西部的旧金山湾区,另一个是美国东部的波士顿。为什么会 出现这两个特别活跃、创新成果层出不穷的地方? 因为美国西部有加州大学、 斯坦福大学等著名大学,美国东部有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这些大学有 雄厚的研究力量,有长期的积累,有源源不断的学生进来和出去,提供了一代 又一代精英人才。美国这两个地方围绕着大学形成了相当成熟的产业,大学里 的发明创造被提供给产业化制造业并作为其技术支撑,同时还为制造业系统提 供金融支持。

这一套制造业体系和发达的金融业体系确保了美国从大学的研究中获得的 成果能够小试、中试、产业化,然后放大,最后形成大的产业。其工厂可以不 放在美国,可以放在中国、欧洲,但是,其原创成果在大学里,这些教授、实 验室主任领着老师和学生围绕着某一个细分领域持续研究。

中国制造业要继续健康地发展,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

第一,健全生态。一是健全智能制造产业链,把短板补上 ; 二是推进智能 制造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工业互联网、5G ; 三是人才体系的建设,没有人才 什么都干不成。

第二,完善环境。一是提升认知水平。二是加强引导,要破除引导策略的 碎片化。中国曾经制订了《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为什么要 制订这个计划? 就是想集中少数重点领域,把各种资源、资金、人才都集中到 重点领域,使其尽快有所突破。现在已经执行到第二轮,支持了一大批项目, 效果非常好。三是推动实施。智能制造的核心还是制造。如果制造不行,上面 加上计算机,加个软件就能行了? 制造业需要积累、需要摸索,其包含的很多 隐性知识,不是三天两天就能学会的。如果不熟悉制造过程、制造程序、制造工艺、制造经验,拥有再多的数据都没有用。

从这个意义上讲,智能制造的推进可能需要一个制造业巨头来引领和主 导。而中国的制造业大企业才了解制造业,才明白制造工艺、制造的程序和制 造的核心技术。国际上最典型的制造业巨头是美国的 GE 和德国的 SIEMENS, 它们有上百年的制造经验,对制造工艺、制造领域的理解比其他企业都深刻, 同时又有巨大的实力来提升信息技术水平,掌握大量信息技术,两方面结合才 可能引领智能制造的发展。中国的制造业大企业要承担起这个历史责任。

![](data:image/svg+xml;utf8,)

《制造新格局》京东链接

如果还想了解更多关于制造业的热点话题,如 “逆全球化,对中国造成了何种影响?”“大国博弈的竞争核心是什么?”“中国将如何加速推动‘碳中和’?” 等,可以细细品读《制造新格局——30 位知名学者把脉中国制造》。

作者简介:

李毅中|工信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

屈贤明|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

吴晓波|财经作家,890 新商学、蓝狮子出版创始人

刘世锦|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全国政协经济委员 会副主任

顾 强|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院长

马光远|独立经济学家,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评论员

沈建光|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数科首席经济学家、京东数 科研究院院长

刘志彪|国家高端智库建设培育单位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年 勇|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司原司长

姚 洋|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

施 展|外交学院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教授、世界政治研究中 心主任

苏晨汀|香港城市大学市场营销系教授、中文 DBA(工商管 理博士) 项目主任

新 望|中制智库理事长兼研究院院长

刘 俏|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

刘尚希|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

华 杉|上海华与华营销咨询有限公司、上海华与华广告有限 公司董事长

吴晓波|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浙江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

黄益平|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北京大学 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王广宇|华软资本集团董事长、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理 事长

杨志明|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王宏广

张维迎|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迟福林|中国 (海南) 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

李罗力|中国 (深圳) 综合开发研究院副理事长

张新红|国家信息中心首席信息师,分享经济研究中心 主任

石章强|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品牌专委会秘书长

张 明|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投资研究室主任

祝宝良|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 咨询委员会委员

刘守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刘元春|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

林伯强|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制造业就像一条河

上游在做标准,做规范,做架构,中游在做工程设计,图纸放行,验证,下游做生产,工业过程控制,质量放行等等

中国目前具备优势的还是下游,到了工程设计阶段,就有点力不从心了,很多放行流程管控不住,项目管理水平也不行,外行指导内行的事很常见

至于行业标准,产品规格,中国目前优势很小,很多东西都是欧美,尤其是那几个大型制造业企业说了算,而且这个标准是贯穿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的,从开发,验证,物流运输,装配生产,到售后,都有一整套流程去规范

今天的中国确实是什么都能造,但怎么造,如何验证,造成什么样,话语权还是在老外手里,我们也就是占个成本优势罢了

所以产业升级才这样的迫在眉睫,因为我们成本优势即将耗尽,如果不能爬到上游去,我们下游的饭碗也会被拥有低端劳动力优势的国家抢走

知乎用户 Chan Leehome 发表

作为中国制造业大海中的一只摇摇欲坠的小舟,我觉得我有资格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本人堪堪能拉一下 90 后的车尾,勉强算是个厂二代,这几年看着工厂的业绩越来越不理想,却也丝毫想不到任何突围的办法

厂里是做家用厨房电器的,油烟机,燃气灶,燃气热水器等,现阶段行业里,头部品牌,虽然降价也有幅度,但不至于把我们这些腰部品牌砸死

但某家做风扇起家的世界五百强,制造业里几乎没有不做的,同时还有房地产等项目,通过规模效应,把价格压得死低,把很多同行都压得没有任何办法,只能赔本赚吆喝,毛利率基本无法看

同时,行业里一些做擦边球或者假冒系列牌子的,价格又低得离谱,表面上产品外观或许是一模一样,但用料如何大概也就只有行内人才知道,但大部分老百姓也不懂,便宜就可以了。

毕竟李克强总理也说了有 6 亿人月均收入不到一千,这也是为何拼多多能否发家的最主要原因

再加上电商的冲击,哪怕没有代理商,中间商,是工厂发货的终端门店,都撑不住,毕竟店租、人工,都需要钱

但对于我们而言,一方面是材料成本,人工成本不断攀升,一方面则是市场上每个角落都充斥着价格战。好的东西自然是贵的,而又便宜又好的东西,背后一定有内在的逻辑,就好像前几年疯狂补贴的滴滴,各种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现在价格如何?

而对于做好的、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的我们,在没有足够体量形成规模效应的时候,就是举步维艰,进退两难。

前面高赞都说了人口红利,这只是其中一个环节。现在各地方政府其实多少都在脱实就虚,喜欢有噱头的东西,比如互联网、新能源。

再这样卷下去,大企业没有大企业的担当,只想着用规模。百亿补贴来打价格战。最终,美国人走过的大萧条老路。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知乎用户 红旗漫 发表

沐风机械写的,关于制造业真实差距

芯片这个战术非常高明,成功把机械等真正被差距几十年的产业拖成天坑,把差距十几年的芯片产业给捧到天上

制造业真实差距

知乎用户 玫瑰 发表

远远谈不上无敌,以 PLC 与 DDC 控制器为例,基本都是美欧日的天下,咱们东莞的贴牌货、高仿货不少,价格也低很多,但是稳定性和寿命都不太行。实事求是的说,有做到世界领先的地方,近些年在机械加工、云控制、工业互联网这些方面进步很快,但是无敌还为时过早。

现在就是要闷声发大财,加大人才培养,保持规模优势,让制造业转移成为一个伪命题。过去 30 多年中国制造业大发展,核心就是一大批接受过 9 年义务教育的农民成为产业工人,对比现在东南亚、印度那些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的文盲,我实在想不出凭什么敢转移产业链过去。

但是中国制造业再往上走,9 年义务教育肯定是不行的,需要更高层次的复合人才,既懂技术又懂实操。规模制造肯定得上机器人,一个是规模化的必须,另一个是产业工业缺口大的倒逼,现在年轻人越来越不想进工厂了,加上制造业本身人才流失也越来越大,人才才是未来中国制造参与世界竞争的核心。

比如这两天看新闻看到联想发布的紫领人才培养工程,就是针对制造业的人才培训。今年两会上,智能制造技术人才的培养也是一大关键词,其实不少企业和高校已经在这块发力,除了联想,还有上汽、比亚迪等等。

抓住人才才是抓住制造业命门,就算不无敌,那也是世界工厂。什么?你想转移产业到东南亚?你叫它一声它敢答应吗?

知乎用户 山有木兮 发表

你见过真实的工厂吗?

如果你有幸去过一家真实的制造企业,那么你就应该清楚了解当下中国制造行业的现状。

脏落差的车间,弥漫着的是灰尘碎屑,数台进口或者国产的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发出隆隆的轰鸣声,工人们看着手中打印出来的图纸,思考着该如何去设计数控加工程序

没有数字化,没有智能化,甚至有些企业连上述的自动化都无法实现,纯粹靠着经验老到的工人师傅们通过手工作业完成车铣刨磨等加工工序。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当下中国有七成左右的制造企业处于这一阶段。

诚然,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取得了各式各样的成就。

我们的神舟、长征,嫦娥先后上天,我们的高铁里程数世界第一,我们的歼 20,运 20,C919 先后问世。

但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在于,我们的制造技术依然处于大而不强的阶段。

我们的芯片,我们的发动机,我们的电子元器件,外行人看看热闹喊喊加油就可以了,内行人懂得都懂。

当下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真的不是在自谦,是我们真的存在这些问题。

把别人的核心元器件拿过来组装,这算制造强国吗?

和平年代我们自然不关心这些问题,什么国产的进口的,能用就行。

但是万一战争呢?

如果,将今天的俄乌战争中的主角换成中国,接受那样的制裁,我们能不能挺过去?

君不见五年前中兴跪地求饶签下不平等条约吗?君不见当下的华为被制裁后产能销量一落千丈吗?

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我们差得都还很多。

当下中国最重要的在于广积粮,缓称王,坚持和平发展道路,认真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突破核心卡脖子的技术难点。

或许,等到我们的国产芯片真的能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之时,我们才能资格谈论强这个话题。

知乎用户 一觉醒来又赢了 发表

吹牛 B 领先

知乎用户 LAWRENCE​ 发表

也就低端算量的是领先了。我以前也觉得中国产大法好,后来接触到医学器材销售和 B2B 的大机械,中国造要么是没有,要么除了价格更低一点外没有优点。远得很

知乎用户 jason wang​ 发表

清华大学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教授、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杰,2021 年 3 月 26 号在 “2021 中国实体经济论坛: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上的发言:
怎么样发展制造业呢?大致上有几个问题我们要解决——
  第一件事就是尽快补短板,完善制造业的产业链供应链。最近到企业调研,企业告诉我最担心是给企业断供,就是包括美国和一些西方国家断了零部件。为什么断供?因为我们经济存在短板。
  有调研发现五个短板非常明显,**第一个,高端发动机不行,大到飞行发动机小到空气发动机都不行。第二,材料不行,大到飞机轴承钢,小到手机成膜体。第三个数控机床不行,数控机床现在很多零部件仍生产不出来,是靠数据来生产。第四个,生物医药不行,一些常见病例关键的药物我们搞不出来。第五个是信息硬件不行,就是半导体、芯片等等。**所以这五个短板严重制约了我们制造业产业链和供应链,别人一动手我就倒下了,所以尽快解决这些短板。

咱也不懂,但,这种状态应该不能算全球无敌吧?

知乎用户 Mr Anderson 发表

一发子弹,重量轻,弹头硬,阻力小,装药少却膛压高同时膛压峰值区域还平,底火可靠,总价便宜。这是第一步。

给子弹配一把枪,寿命长,打得准,结构可靠,还便宜。这是第二步。

给这个枪配个夜视瞄准镜,不管什么天气都看得清晰,调节高低左右说多少就是多少,还耐艹便宜。这是第三部。

给这个带瞄准镜的枪配个炮塔,里面要集成雷达,火控,电源,运动机构。雷达要要相控阵+激光的+气象的,火控收到雷达参数要反应快算得准,运动机构要迅速跟上火控的指令,要几度就几度,还要多向稳定。这第四步。

给这个炮塔配个飞机,又要飞得高还要飞得远,即要省油还要飞得快,还得隐身,还要飞行员操作起来傻瓜,还要地勤修起来方便。这第五步。

搞那么复杂,也就一个隐身无人机而已。

给这无人机配个卫星数据链。

给卫星配个火箭,这火箭要一箭 N 星。

给火箭配个拜登。

你说我们国家目前那一步干到天下第一?

生化环材类耗材还得来个几百万人才够,但是现在高中要分流了。

知乎用户 业界砖家 发表

制造业从业者。

中国制造业的整体水平,基本就是个放大版越南的水平。

如果这叫全球领先的话,那我也无话可说。

知乎用户 望云山景 发表

很明显:不是。

总产值确实很高,已经相当于美、日、德之和。

但高价值产业占比偏低,低端产业又必然存在严重的分配不均,太多拿着几千块薪水的工人,和少部分先富起来的企业主。

普通工人的薪水只够养家糊口,无法支撑起高端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少部分先富起来的企业主,也只能去国外扫货和享受。

资金过于集中,缺乏流动性,只能去追逐少数有价值的目标或投机,房价高到天怒人怨,蒜你狠、豆你玩,股市暴涨暴跌。

外向型的经济规模受限于国际市场,基本达到天花板。将来只能学福特公司,提高工人薪水,培育内需市场,是为内循环。

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资源环境成本的出口经济,必将日渐失势。我们发展工业是为了让老百姓富起来,不只是为了活着。

我们现在也具备了发展高端产业的条件:几十年的技术积累、每年几百万的大学毕业生、日渐减弱的低端劳动者就业压力。

知乎用户 那年兔子不腹黑 发表

制造业是反人性行业,需要人付出极大的精力和健康为代价。换句话说是需要最终受益人给制造业工人大量福利才能保持从业者的稳定。

那这个问题下那么多高赞的大喊国家未来的人,你们 TM 的怎么不去当一线工人,来感受一下铁锈漫天飞的工厂,感觉一下 1.2 倍的加班工资和早 8 晚 8 的工作时间,感受一下五险一个都不买工伤药费还要自己出一部分的就业环境。

你们说你们读书努力了,那好,你们把书吃了就行。

从你们最爱的大环境看,一切都是比例问题,就算你们读书成绩在爆炸,一旦一线制造没人干了,你们也一样该当工人当工人,该挑大粪挑大粪。人人都是 985,就不需要人扫大街了?

给别人一点活路,才是给自己一个活路,现在的一切问题,说白了就是最终受益人拿的太多了,想把游戏玩下去就克制一点自己的欲望,不然历史书上有无数个先例当榜样。

知乎用户 冒泡的可乐君 发表

我在金属罐包装涂层行业工作,我在的公司是这个小行业的头部企业,是唯一可以跟外企掰掰手腕的民企。 我来说说我看到的现状。

  1. 国内研发抄袭风气严重 我们公司是几个在此行业外企巨头工作过的小高管出来创业的,毫不客气的说前期配方基本完全抄袭外企,其实这个很正常,起步嘛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公司已经十几年了,到现在还是经常打探外企配方,甚至打探到后会把自己设计的配方推翻去尽量模仿外企的配方!!
  2. 行业好的原材料大多都是进口 我们日常工作很重要的一项就是,试好了一个进口原材料拿给我们合作的国内供应商那做仿品。性能能仿个七七八八,但稳定性是真的难保证。另外经常因为国际问题,物流问题买不到某某某进口材料,公司就兵荒马乱。
  3. 行业上下游的生产机器,实验仪器,好的都是外国进口 国产的便宜但是真不好用,贵的老板就会说那还不如买进口的。
  4. 绝大多数人潜意识里还是觉得进口的比国产的好很多 ,实际上很多外企高端产品也还是存在无法替代的技术壁垒 进口的原材料,机器都是拿来给客户介绍的时候说的最多的事情。另外我去客户那测试产品,客户他们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xx 是国产的做成这样不错了,你不能跟外企比哎。

就以上这些事情,我可以说一直全球化下没什么问题,但是有什么国际纠纷,制裁,甚至疫情等问题时候,产业链不说崩溃,严重打击还是肯定的。

知乎用户 shangrui 发表

能领先的只有一条,人口红利,天下无敌

知乎用户 流浪的狗蛋儿 发表

领先个瘠薄,不说制造业,就说国内的几家巨头企业 (搞互联网的几家),内部管理水平和研发管理水平跟一坨屎一样,距离现代化管理水平都差的不是一点半点,更别说不是那么景气制造业了

知乎用户 可乐猪 发表

中国的工程师享受到了制造业的红利了吗?如果有,我们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如果没有,我们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即使再领先,也没用。

知乎用户 冷血豆腐 发表

卖个口罩就敢吹全球领先,制造尿裤那一定是宇宙无敌了。毕竟宇航员也要尿裤。

没有芯片,缺乏工业软件。

组装机床,进口科研仪器。

生化环材,高校四大天坑。

血汗工厂,畅谈人口红利。

知乎用户 帝钧​ 发表

制造业是各国实力差距的关键所在

我认为它和瓦尔那秩序很像。仅从制造业与经济角度 来看

大体上分为 4 个阶级 如下图 我们套一下

第四等:

首陀罗 定义为:没有人身自由的奴仆。总体悲惨打工人

代表国:印度 东南亚 ,南美 中亚 东欧部分国

干着最辛苦的体力活 比如东南亚的一些国家 目前产业转移的阵地。他们提供各式各样的服务,比如苦力组装。比如欧美养老风俗胜地。脏活累活全都干。没有任何幸福和尊严可言。

当然奴才里面也分上中下三等,

比如泰国就高级点,产业链还是有的,经济也还可以的,孟加拉印度那种就是低等的。号称 12 亿总下流 甚至处在连工业 1.0 都差得很远的时代。

他们处在金字塔的最下层,也是最厚的一层人口约有 20 多亿

第三等:

吠舍 定义为 自由人 可以从事大部分职业 总体中产 也可以从事商人赚点钱

代表国:俄罗斯 巴西 马来西亚 中国 土耳其 还有伊朗 沙特等产油国

他们有自己的一把刷子,有吃饭的本钱。例如俄罗斯,卖军火,天然气石油小日子就能过。巴西有部分工业,农业也可以,还能出口原材料。马兰西亚工业也还不错。中国更别提了,全产业链。

还是一样的划分 自由人也分上中下三等

最低的肯定是 天赋异禀的产油国了 油在人在,油没人没,任人宰割

混的可以的俄罗斯,一手资源一手军火。巴西一手资源,一手农业。

混的最人上人的中国 全产业链 ,排在自由人的巅峰 已经半只脚迈入 刹帝利的境界

他们处在金字塔的腰部 , 人口 20 亿左右 处于工业 1.0 完成,向 2.0 进军的时代。有些土豪啥都不会甚至比更上一层的人还有钱。有的人看似实力低,但是国际话语权很大。是谁最深的阶层

第二等

刹帝利:他们属于管理层 拥有大部分高端技术和尖端技术

有保护婆罗门的职责,实际上就是婆罗门的狗腿子

代表国:西欧 南欧 北欧 日本 韩国 澳洲 加拿大 以及 中国台湾

这帮人是 典型是管理者,自己出点技术专业,指挥吠舍干活。汇报给婆罗门

当然这里面也分三六九等的,毕竟当官也分大关小官嘛。

中国台湾就是 最下面的那种 7 品芝麻官。只攻关了一个主要产业。而且是最下面的工序。倒也能挣不少钱。实际上还是要看婆罗门的脸色,同时也防着那帮大官欺负。

中级的就属于 韩国 这样的 攻关了几个主要产业 做的还都不错 赚了大钱

高级的就像是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这样的 专利无数 实力强大 但受限于人口 无法更加扩大规模

最顶级的要数 既有技术又有资源的国家 比如 澳洲 加拿大 北欧等国 那日子实在过的 地球巅峰

他们人口全部加起来 能有个不到七八亿人

第一等 婆罗门 啥事情也不用干 整天手握最强大军队和货币发行权 制定好规则 每天等着供养就行了。

他就是美帝 3 亿多人的 婆罗门

看完了以上你会很明白 中国制造业处在第三梯队 巅峰

如果完成 中国制造 2025 的情况下 可以晋级为 初级 刹帝利 说白了就是 初等制造业强国 完成了工业 2.0 的那种

国家定的目标是 2025 初等制造业强国 2035 中等 2050 制造业强国第一阵营

目前来看 很可能其中某些产业会超额完成

比如芯片 2025 要求的芯片自己 达到百分之 70 2020 是百分之 10 几

技术已经研发到位 并且还在向上顺利进展 这几年的主要任务是量产出来就行了,稳稳的 预计到时候可以达到百分之 85 以上

还有就是电动汽车 产业 包括无人驾驶 都是世界第一阵营 远远超出规划

至于你说的全球领先 暂时是不可能的

智能给你说 到了 2025 中国可以被称为 初等制造业强国了

知乎用户 冰心玉壶 发表

提问者肯定了中国制造业的成就,这一点我是赞成的。没错!中国制造业在七十年的时间里突飞猛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中国制造业领先全球是做不到。不但中国做不到。日本也做不到,谁能说日本制造业领先全球,谁能说德国制造业领先全球。谁也不能说英国,法国,俄罗斯制造业领先全球。制造业太广泛了,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发达国家之间难分伯仲。

好多说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说中国制造业落后的,对,都是真知灼见,都是在出谋划策,想办法提意见。他们就是写《丑陋的中国人》的柏杨。就是写《阿正传的》鲁迅先生。爱之深,才痛之切,可那些胡吹滥捧中国厉害啦,美国害怕啦才是 “带路党” 才是汉奸。

说中国制造落后的不是瞎说。说中国制造领先的也有根据。可大家别像瞎子摸象似的,只看一点,不见其余。以偏概全,说一漏万。这就不好了。

关于中国制造业的情况。大家都有不同的答案。中国制造业处在什么水平?排名如何?大家的见解也不一样。这很正常的。

但是有一个误区。就是把世界看成两家,一方是中国,另一方是外国。拿我们国家一国之力,与全世界最好的国家,最先进的技术相比。让我们包打全球,这就有点过份了。

这个世界美国是最发达的国家,技术最先进,制造业最高端。如果美国说第一,没人敢说第二。在这个地球村里,只有美国可以说领先世界,我们没有资格,但他们也没有资格,包括日本,德国,还有俄国英国法国。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制造业_整体上_能领先美国的。我们国家制造业与美国还有很大差距。我们还要不断的努力向美国学习。

我们国家前工业信息部原部长苗圩说:我国处于全球制造业第三梯队,实现制造强国至少还需 30 年,这是苗圩 2015 年 11 月说的。也是过去我们国家官方公开表态,也是大多数公认的状况。那么我们在用 20 多年的时间就能成为制造业强国了,这是肯定的。在加以时日我们的制造业会领先于世界的!但是其它国家没有可能。包括 G20 其它国家。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51199603/answer/2434992073 这个网址是叫《哈里路亚

》写了这篇回答,他说 “中国如今就是一个大型的加工厂,这个地位还是美国给的,美国佬不想带你玩了,你就死翘翘?”

我的回答是 “地位” 从来就不是谁给的,我们还要感谢美国吗!这是我们自愿军用生命和鲜血打出来的,这是我们中国人艰苦奋斗干出来的。

能上牌桌,打牌的,手里都要有筹码,世界没人与 “空手套白狼” 的玩吗。中国从 1949 年建国起,就没啃过局屁股。(指上不了场在旁边看的)我们在牌桌上从来都有位置,美国人如果真不知好歹,它早就掀桌子了。

知乎网友 “王子君”也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说的好,他说 “中国制造业此刻确实可以喊一声“全球无敌”,但“大明” 也喊过“我大明天下无敌啊”。阶段性胜利不是终局,我们的制造业优势并没有达到垄断性地位。而且(我们)和其他国家不同,我们现在面临 “老大” 美帝的全面围堵。别人可以做到一个程度(部分)然后融入老大主导的国际秩序,我们没法安心融进去,人家此刻还在用力踹你出门。还是得老老实实搞制造业。”

**对老老实实搞制造业。**也包括现在这些低端的,基础的,我们必须加强基础工业,先把低端的做了,做大了,高端的一点点来,由浅入深,由低入高,才符合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

我虽然孤陋寡闻,但试着比一比,试着讲一讲我们 “过五关,斩六将” 成绩。

当今太空有两个空间站。空间站这一定代表高科技,代表制造业的顶峰。其中一个是发达国家大伙的,叫和平号空间站的,一个是中国自己的天宫号,和平号空间站差不太叫他们玩漏了,还在上边挺着那,我们的天宫空间站好戏才开始。大家可以慢慢看。两个空间站技术上互有长短,可我们是以一国之力和世界强国打对手局。如果要按空间站的份额单独拉出来和比,我们是单一股东。他们是合伙人。别说我们还真领先了。

全世界在火星登陆的只有三个国家。苏联美国中国。说过去是苏联强大,现在美国第一,我们略逊一筹,屈居第三。剩下第四第五让他们大伙争吧,可是他们预赛还没有出结果那,真有点替他们着急。可转念一想,不单单是火星上那点事。月球上取回土壤的也是这三个国家,怎么这么巧呢,又是这个三国家,呀!我明白了,道太远了,比万水千还要远,可我们 “万水千山只等闲”,先贤屈原老祖宗告诉我们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

还有我们的特高压输变电,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输变电技术。那是电力的 “超特高速公路” 没有之一。也没人来追赶,这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让我们独步全球,你别说中国人,在这里真有点寂寞的感觉。

中国高铁怎么样,美国总统拜登告诉他的老乡 “你们知道吗,中国正在建造的高铁速度有多快?” 美国前议长共和党人金里奇说 “在基建上中国的进步与美国的瘫痪对比越来越鲜明,美国不进行重大的国内改革就能与中国竞争都是痴心妄想,而普京就更直白了” 坐高铁总有一种浪漫的感觉‘。我记得咱们李克强总理是高铁推销员,这怎么大家都替我们高铁说话。好,好!给他们点赞,这才叫大公无私那。

还有我的们东风快递,还会在太空上打水漂,打水漂平本不算什么,我们小时候经常玩,但那都是往河里,往湖里,打水漂从来没有往天上扔的, 往天上扔全世界上也只有我们国家会玩,要学,那不能教,在我们国家这都是传男不传女的葵花宝典。外国人更不能交,一个也不能交。

还有我们水轮发电机,我们的大疆无人机,太多了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我们也有更多的需要学习,需要努力的,日本芯片设备,芯片材料,比我们做的好,要向他们学习。俄罗斯的核武器比我们的多。我们也要多预备几个。德国的制造应该用精益求精来形容,法国的核工业也是我们核工业的前辈。英国那点强我真想不起来了,大家帮我补充,求你们了。但是英国老祖宗留下的家底比较厚,吃老本也能在吃 20 年。美国比我们领先就更多了,多到说不过来了。就不说它了。

总而言之,我们有许多单项制造,单项技术领先世界,但是在总体上我们还是落后于发达国家,我们的制造和技术与我们做为一个 14 亿人口的大国比较是不相匹配的,如果把我们这些领先的技术领先的制造放到一个小国身上足可以算个发达国家,一个强国了。

一个小国比如瑞士有手表工业,也能算发达国家。挪威有海洋鱼业也能算发达国家,加拿大有农业,也可以算发达国家。新西兰畜牧业发达,粗羊毛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占世界总产量的 25%。妥妥的发达国家。

但是万丈高楼平地起。你看谁盖楼从上往下盖的,那个工程师会先掌握了高端,再来干低端,基础怎么了,低端怎么了,没做过低端。谁也做不了高端。德国人对质量,对品质的追求全世界都认可,可它立国之初与英国比也是粗制滥造。美国刚开始也是剽窃英国的纺织技术,退过五百年西方人不知道什么是高岭土,他们也是从中国偷走了陶瓷原料的配方,才学会做陶瓷。盗窃知识产权,他们才是老师,他们才是先生。这个咱们不学。

从一般情况讲,做高端的国家是能卡住低端国家,但也不一样。今天世界已经叫地球村了,村里大家分工合作,不是二百年前的小农经济,自给自足。大的机器设备,很难在一个国家内,一个工厂内,生产并完成,不论是制造飞机的空客,还是波音。也包括美国。

以苹果为例,假如不用中国产品及代工,它那天能量产,鬼知道,如果没有日本,韩国,台湾生产的产品,苹果三五内年都难以生产。以美国的效率,重新建厂,审批征地环评,在加上两党吵架,猴年马月。

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是那么想的,让苹果在国内生产。可苹果公司明白,苹果公司不干。

中国要想成为一个制造业的强国,不是学别人前车之鉴就会成功的,不是知道亡羊补牢就能躲过去的。不,不能。搞工业,做制造业,我们这样的大国,必须把所有前进道路上的雷都趟出来 ,必须把所有的坑走一遍,慢慢的积累,慢慢的学习,慢慢的模仿,然后才是创新,才是发明创造。这是必由之路。是不二法门。

知乎用户 华孙杨张合体无敌 发表

按某些答主的逻辑。

除中国外的发展中国家还有必要存在吗?回去继续给原来的列强主子当殖民地好了。更发达不是。

除中国在的发展中国家的人民还有必要自己活着吗?回去继续给原来的列强主子们当奴才好了。更发达不是。

中国还冲击高端产业干啥啊,还投资研发糟蹋银子干啥玩意儿?挣扎啥啊,复兴啥啊,躺平不香?反正韭菜人民、韭菜国家、韭菜民族?

还惊现:赢麻可怕,输麻不可怕。还不乏拥趸。这特么才可怕!

就是有这样的思想,才有 2022 跳的欢的 “高贵上海宁”!

才有越来越多的人不再信仰毛泽东思想和科学社会主义!

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干啥啥不行,是怎么走到今天的?

你的祖辈和曾祖辈甚至更多的先辈们,他们一代人干了干了几代人的事业?

你们的志气就是这样的?那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还是去逑吧,复兴个屁!

就是魏京生说得那种:学了知识,开了眼界,看了世界,没长出志气,却生出怨气。

还在知乎里高谈阔论?你们连中学生都不如!

这就是号称 人人 985/211 的知乎的真知灼见?

我们厂有个啥仪器、啥设备、啥零件,用了 7、8 年,用了 10 多年还没有换国产的…………….. 我淦,7、8 年,10 多年前是中国是啥水平啊,你们用习惯了不想换新的是谁的问题?

还动辄国外抽轴承、国外喷头、国外 XX 零部件,我淦啊,你们要的那玩意儿全球市场有多大?也一定要中国造出来?

到底是有病,有病,还是有病?天上地下唯你独尊必须全知全能想要上天的病?

我看你们一天到晚用的中国制造的中低端制造业产品和中国用洋人们的先进设备生产的高端制造业产品用的挺香的啊。

知乎用户 ocean kraken 发表

在梦里的时候

知乎用户 杨康 发表

制造业是对底线要求最高的行业,只有实实在在做事才会出真东西,底线高度和产出成正比。不像金融和房地产这种无节操的行业,成反比。

有些国家一贯 low,所以也注定干不好这一行。

知乎用户 放浪者​ 发表

我觉得说多了都太抽象,给个立马可以验证的:去宜家选个沙发或者床,再对比一下红星美凯龙买一个,看看哪家可以让你当天用上。

你说红星美凯龙的就比宜家高端?那些啥实木?那再深入一点,都放两件密闭房间,淘宝几百块来做个甲醛检测看看咯。

工业化包括两方面:大规模生产、品控。

这两点达到了,那才叫制造业。

知乎用户 告辞 发表

现在意淫的人太多了。全球领先?那么请问为什么这几年老说老美又把我们这个技术那个技术卡脖子了?我们全球领先不应该是我们不给老美供应产品,老美哭着喊着求我们别卡他们脖子,给他们供应设备么?

知乎用户 譬如朝露 发表

纯就制造业水平来说,不如欧美日。

但中国有完整的产业链,这一点欧美日加起来也做不到。

完整产业链带来的是无与伦比的成本优势。

知乎用户 与非网​ 发表

危机重重吧!越南就有可能成为中国制造前进路上的拦路虎。

首先,先搞清楚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的现状。

中商产业研究院《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经济运行月度报告》中提到,2020 年 1-12 月中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7.7%,增速比上年回落 1.6 个百分点。可以看到,疫情当前,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依然有着不俗的表现,但也暴露出了增速回落的隐忧。

再看体量,根据工信部的数据,2019 年中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为 11.4 万亿元,较 2018 年增加了 0.8 万亿元,同比增长率达 7.55%。如果还以中商产业研究院的数据为参考,在总体营收方面,2020 年中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率为 8.3%,增速优于去年。

另外,还有一个维度,就是指数层面。根据工信部 1 月 29 日发布的报告显示,2020 年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综合发展指数总得分 123.06,比上年上升 3.94,增幅略有收窄。

既如此,为什么大家还是在热烈讨论 “越南制造” 和“印度制造”呢?对于此问题,笔者认为大概有三个层面的原因。

首先是国际形势方面。全球经济负增长、地缘政治危机和逆全球化倾向趋势已经非常明显,必将对当前的产业格局造成冲击,尤其是后两者。当前,美国对中国的科技封锁已经可以算作是无所不用其极的状态,相信大家也感受明显。

其次是投入产出效益问题。在这个话题的讨论上,大家最为关心的还是人力成本。用工单价往往不取决于企业,而是取决于企业所在环境的整体工资水平。而整体工资水平又与当地的劳动力供给、物价水平、房价水平、税赋政策等因素相关,这些往往超出了企业能够影响的范围。这里有一项数据,2019 年江苏的人均收入为 41400 元,而在 2013 年这个数字为 24775.54 元。在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蓬勃发展的这几年,确实造福了很多人,但也逐渐给企业带来了成本压力。

第三个是产业可替代性问题。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是组装,这是很多国内高科技企业的重要属性。但当我们看向产业内部时,就会暴露出问题。另外,我们还需要注意到的是,电子信息制造业是一个高度依赖标准的产业,且随着产业的发展其依赖性将越来越高,这进一步限制了中国电子信息制造的主导权。

综上所述,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有诚惶诚恐的担忧,因为在整个环节内,我们的角色有可替代性。

下一站:越南?

而在这些被讨论的全球电子信息制造业 “下一站” 中,越南的呼声很高。越南当前如此被重视,是否有一些独有的优势?

越南政府电子报》近日报道称,越南在吸引外资方面继续取得积极成果,今年头两个月,注册资金为 54.6 亿美元,实际到位资金为 25 亿美元。在这些投资中,加工制造业排名第一,投资总额超过 30 亿美元,占投资总额的 55.7%。

在产业和企业纷纷看向越南的过程中,很多大厂的动作具有带动效应。1 月 19 日,有外媒消息称,越南政府已向富士康的子公司 Fukang Technology 颁发许可证,批准其在越南建厂。富士康此次将投资约 2.7 亿美元建造产业园,用于生产苹果的平板和笔记本电脑,年产能 800 万件。另外,据统计鸿海与旗下子公司从 2007 年起,在越南的北宁省、北江省等地设立多个工厂,且还将继续考虑在清化省再投资 13 亿美元。

还有一个有代表性的例子是三星,越南和三星可以算作是深度绑定,三星也坦言自己在越南的产业布局已经接近完整。以 2018 年的数据来看,三星在越南子公司的销售额占据越南 GDP 的近 30%。截止到 2020 年年中的数据显示,三星已经在越南投资了 137 亿美元(约合 970 亿人民币),兴建了 8 个生产基地。除此之外,三星还对外宣布,要在越南建立世界上最大的三星工厂。根据越南媒体方面消息,三星在越南的投资大概能够为越南创作超 10 万个工作岗位机会。

越南电子信息制造业趋向成熟还有一个明显的标志,那就是大规模生产 AirPods。还记得苹果 CEO 库克说过,“我们的产品制造要求是有深厚的工程技术能力,灵活的供应链管理,过硬的质量水平,我们不会为了成本就转移。” 那么 AirPods 的规模化生产无疑说明越南的产业成熟度已经能够在苹果内部达标。

正视问题:病未急,切不要乱投医

看完这些信息我们实际上不需要过分悲观,因为我们还握有杀手锏,那就是供应链和市场容量。

先看供应链这一层。除了在劳动力成本上有一点优势之外,越南其他各项基础设施、供应链完备程度、管理能力、消费规模、人才资源、土地等多重要素,都和中国有较大差距。中国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并非是旱地拨葱,而是一个一个脚印发展起来的,有着夯实的根基。目前中国虽然在芯片环节和操作系统等方面还很薄弱,但中国在模组层面有着很强的包容力和创新力,这是电子信息产业必要的一环,越南也是受益者。根据业内人士透露,珠三角地区是越南电子信息制造业占比极大的集采地,也是其腾飞的必要一环。

然后看市场容量,这是电子信息制造业更下游的环节,但却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力。就单看通信行业,报告数据显示,截至 2021 年 1 月,全球 57 个国家已有 144 个 5G 商用网络,5G 连接数达到 2.35 亿左右。其中,2020 年,中国的 5G 强劲增长,成为全球最大的 5G 市场。到 2020 年底,中国的 5G 连接数超过 2 亿,占全球 5G 连接总数的 87%。

因此,中国美国商会近日发布的最新一期《美国企业在中国》白皮书显示,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影响,多数美国企业依然看好中国市场,认为中国市场值得长期、战略性投入,并表示会考虑增加在华投资。

所以,从某种程度来讲,越南制造并不是中国制造的敌手。短期内,越南无法独自将产品的综合生产成本控制在非常低的水平,这是中国企业的机会。而在越南完善这个环节的同时,中国制造,不仅仅是电子信息制造业,都在从 “制造” 走向 “质造” 和“智造”,这是科技发展过程中各国的必经之路。

最后,笔者其实想说的是,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的敌人不在外,而在自身。

电子制造霸主宝座 | 单挑中国,越南凭啥?全文请戳

越南制造,是中国制造的最大敌手吗?- 工业电子 - 与非网

知乎用户 唐恩 发表

工厂年轻人越来越少,主要来源是中专生实习。

你们可能认为是好事,但是,中国十四亿人,虽然出生率在下降,但是人口基数放在这里。

用工成本在上升,但不提高底薪,工人阶级收入太少,怎么富?

就业率和工资简直是天生的矛盾。

所以国家要中国制造变成中国智造。要一带一路,要投资援助第三国家,要复兴。

国家在做大蛋糕,做大市场,扩大外需。到时候全世界无论高低端商品都离不开中国,密集劳动化产业转变为全自动工厂,只需要技术人员进行维修,向国外输出生产机台纯中文界面,出了问题,国内工程师飞过去,全程由外企包吃住,一次几十万吧。

国家现在扶持职业学校。我们缺技术人员。

全自动工厂一上,在提高工人地位工资。抢占欧美份额,对外输出商品。就像大航海时代,其他国家提供原材料,我们输出商品,到时我们的军舰行驶在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甚至北冰洋。

从拖鞋袜子,到汽车飞机芯片,都离不开中国。

跑题了,

等什么时候我们的制造业能像我说的这样,我们就是世界领先。

知乎用户 DIO 发表

这个问题在 10 年前就讨论烂了,我们的很多制造业企业就是在国内内卷,在国外没议价权

内销出口都赚不到几个钱,没钱还指望能吸引人才?

对这些企业来说产值越高只能代表被剥削得越严重

而随着廉价劳动力的减少,未来我们显然做不了世界工厂了,也不想再做。

知乎用户 剑书神侠 发表

这几十年来,中国的制造业有了巨大的进步,制造业总产值,已经连续 13 年位居世界第一。

但是我国的制造业技术,在某些高精尖领域,和世界一流水平,还有较大差距。

例如,我国的农业机械设备,落后美国大约 50 年。工业机械设备水平,落后日本大约 40 年,落后德国大约 30 年,当然,德国在制造业很多领域,并不比日本差。

我国制造业,在全球领先的是产值和门类齐全,但在技术、工艺方面,还须要继续努力。

知乎用户 硕鼠 发表

你的意思是加工业吧。

知乎用户 俗家方丈 发表

规模领先了,人口数量和素质在那摆着。

但是,质量嘛,差得远呢。

可以说,大而不强。

什么时候所谓价格屠夫消失了,那就真的领先了。

现在的优势,不过是漠视知识产权、无限压榨产业人员获得。

作为一个制造业从业 12 年,然后逃离的人来说,制造业领先又如何?

你能给 996 的普通工人体面生活吗?

你能给出与付出对等的薪酬吗?

你能让大家买起房子吗?

你能让大家获得尊重吗?

说自己制造业普通员工,恐怕媳妇都找不到。

现在的年轻人,有几个愿意进制造业?

一个工厂里的 95 后,估计十个手指就能数的过来。

盲目的自信,就是迷信啊。

套用一句话,哪有什么全球领先,不过是一群人在负重前行。

什么时候,制造业的人能够有尊严的活着,离领先也就不远了。

知乎用户 汪先森在路上​ 发表

中国是世界第一工业大国,我们常说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工业体系,拥有世界上门类最齐全的工业,但是品类的齐全,体系的完整,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在自给自足下高枕无忧。
如果说在前些年,我们可以说中国是世界工厂,可以尽情向世界展示自己超强的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但是面对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面对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乃至脱钩的威胁,中国制造的隐患已经越来越清晰地暴露在了我们的面前。
第一个隐患就是我们的**核心零部件的自给率。
**我们都知道中国是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但同时我们也是世界第一的零部件进口国。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大家注意到的是中国生产制造的产品全世界出口,但却往往忽视在最终产品走下生产线之前,有多少零部件需要从国际市场采购。
美国对华为芯片的封杀,再一次生动而又清晰地向人们展示了这种依赖性的残酷和现实。芯片还仅仅是冰山一角,包括汽车发动机,数控机床,高端化工原料,甚至我们引以为傲的钢铁工业产品,我们都非常依赖西方国家的进口。
比如在 2018 年,我们进口的化工产品 PX 1590 万吨,这是制造药物胶囊和服装面料纤维的重要原料,这种化工原料我们的进口依赖度超过 60%。
服装和制药是我们认为很发达的产业,特别是服装业,我们是世界第一服装大国,但是我们很少注意到这 60% 的依赖度,可能更刺激我们的是这 60% 当中有超过四成来自于韩国。
在一个正常的全球化的供应链体系当中,我们从西方国家进口零部件,原材料,然后在国内生产成制成品消费品,这是一个不错的合作分工。我们只要按部就班地发展,逐步实现自己的产业升级就好了,对这些核心原材料,零部件的依赖一定会越来越小。
但是现在形势发生变化了,政治因素开始干扰正常的国际市场运行,合理的国际分工被人为打破了,本来互利共赢的市场交易被终止。这时候我们突然发现,你买不到这些零部件,原材料了。这时候中国制造业就不得不面对一个尴尬的现实,要么你自己能国产,要么你就无法再维持原有的生产制造。
我们有市场,我们也有工厂,但是我们就是没有核心零部件,核心原材料,一切都白搭了。华为还只是个开端,但绝对不是终点。
随着中国的复兴,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核心技术封锁只会越来越强。当我们把软肋捏在别人手里的时候,我们根本不是什么真正意义上的制造业大国。
所以,在关键技术领域,在核心零部件,原材料领域,我们都必须掌握自己的命运。我们不要求在这些领域做到完全的国产化,我们至少要做到我们自己可以造,在西方还能继续跟我们玩儿市场规则的时候,为了赚取最大化的利润,我们可以继续进口西方国家的零部件,原材料,甚至可以允许让西方供应商占据市场主流。
但是我们绝不能对西方供应商产生单一的,完全的依赖,我们始终要保证有国产货做备选。

知乎用户 念念碎专用号 发表

一个待过制衣厂几年的人说下。。 计件工厂,无底薪

08 年在制衣厂混日子,,可以拿一千左右,拼命干可以两千多

12 年在制衣厂混日子,,可以拿三千左右,拼命干可以拿五六千

21 年在制衣厂混日子,,可以拿四千左右,拼命干可以拿一万左右

当然所谓混日子,也是早上八九点,干到晚上十点。

电子厂也差不多。

知乎用户 贾剑君 发表

产业升级失败了,至少现在没成功。

中国的制造业就和俄罗斯的能源一样。

便宜好用,但不是离不开你。

只是有一些代价罢了。

看看中国的这些企业,看看今年的一千万大学生,可惜了。

知乎用户 神之子民 发表

中低端制造业已经全球领先,高端差距很大。

但是,这东西不是静止不动的。

五十年代引进苏联工业后,技术并不比欧美差多少,凭着一股热情大干快干,以至于喊出来超英赶美的口号。一骄傲就完蛋,随后科研停滞导致产业升级停滞,制造业全靠农业输血维持,又恰逢西方大发展,再打开国门一看,被吓得以为要被开除球籍了。

所以,维持这个领先,要么世界不发展了,要么深化改开与世界充分交流融入。

知乎用户 临界点​ 发表

中国发展的道路应该是一开始以人力为资本慢慢攒钱,投资科研,反馈给产业,换产业升级,增加自动化,大大提高效率和生产条件

然后换一个领域,有效引导劳动者从事下一个产业,慢慢产业升级,这样留下少部分高素质生产力在接受政府监管的情况下掌握生产资料来满足全国各个地区不同的产业需求,提升了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冲击高端

但是在换领域这个环节以及上个环节,很多资金都流入个人口袋,或不思进取打压新兴产业,资金和人力没能进入新兴赛道,但是旧产业又发展成熟需要劝退劳动力,人民生活水平明升实降,资源汇集于少部分人手里,那么就会异化,异化为房地产,奢侈品,股票,虚拟货币等等,慢慢就变成了少部分有钱人的游戏

之后所谓低端制造业就会被手握资源的人放弃,转而去赚更容易的差价,造杠杆

所以中国制造业不容乐观

知乎用户 时代娱乐者 发表

真的,现在中国制造已经不可替代了,同价格里找不到更好的,同质量里找不到更便宜的,而且并不只是中低端制造,中国的机械设备出口已经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中国是全产业制造,从低端到顶尖,中国往海外的运费涨了二十多倍也还是有人买,集装箱现在都是一次性的了,运过去之后集装箱都不要了,等于买方在买中国的一集装箱货物的时候连这个货柜也一起买了,就这样也是一箱难求,最恐怖的地方在于中国政府要求某些制造业拉闸限电,减少出口,增加美国通胀,停止国内制造内卷,向输出国外的商品大幅涨价,美国目前的要求是让中国放弃中国质造 2025,并且马力全开生产所有商品,中国当然是拒绝的,所以没错,综合来看中国制造业全球领先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没有,从来没有。

由于中国的体量过大,各行各业只要做到一定水平,规模就非常大,但并不意味着技术领先。

即使是我们一直认为比较强的古时的大一统王朝,主要也是体量比较大,并没有多少领先的地方。

拿现在来说,比如电池领域,宁德时代几乎是行业内的神,其实宁德的技术跟海外几个巨头比真的乏善可陈,但是规模却是领先的。

GDP 层面也是如此…

任重道远…

知乎用户 杨飞凡 发表

并没有

一方面低端制造业因为工人收入上涨的原因面临越南等国竞争压力巨大

另一方面高端制造业升级缓慢,没办法有效的创造高额利润

中国制造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利润率太低的问题

劳动密集型产业利润低是正常的,但是必然会导致不可逆转的产业转移。而高新技术产业利润率也不高就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难题了。

其实日德的工业是很值得学习的,他们很早就发展出来了非常全面的智能化生产车间,并且大规模投入生产。这也得益于日德有非常多的高新技术产业支撑,有足够的利润进行智能化生产。

要知道目前智能工厂的建造和维护成本对比国内的人工成本而言,反而后者通常要更廉价。也就是说智能机器反而比人工贵,所以很多厂商虽然投入了一部分智能工厂但是依然在大批量的使用人工作业。典型的就是小米,小米去年就建成了自己的首个智能熄灯工厂,但是实际上只有自家的高端旗舰系列才会在智能工厂组装,而中低端的走量产品依然是由代工厂人工组装。

所以我们要搞智能工业革命的一个前提是得能把产品卖出足够的利润率,也就是得真正意义上的重研发,以科技取胜而不是以价格取胜,只有那时候的中国工业才有资格称得上全球第一!

知乎用户 510500 发表

我觉得呢,比较领先吧,不算顶尖。中国制造的很多东西,能用,也比较好用,但未到顶尖。用七八十分的价钱,做出西方一百分价钱的东西,或者用三分一到一半的价钱,做出人家八九十分的东西。对于世界上大多数的使用者来说,这已经很不错。但对于追求极致的人,还差那么一点。

我有个朋友做刀具,不是一般切菜的那些刀,是切割金属,在金属上面刻东西的那些金属加工刀。最好的东西是瑞士德国那些西欧货,性能最高价格最贵。性价比最高的是以色列和日本的货,性能可以价格也中等。最便宜的是国产货,性能也最差。

以我平时最常接触的东西来说,有几样东西现在还没有完全国产。

1,高端球拍的碳纤维。可能低端球拍会用国产或者台塑的碳纤维,但高端球拍最常用的还是日本的碳纤维。

2,球线。羽毛球线最强的还是日本生产的。YY 不用多说,胜利也是日本工厂生产,高神现在虽然掉队了,但胜利李宁没做起以前,高神的市场份额也还可以。只能说高分子材料这一块日本还是领先。不知道我国在高分子材料方面技术如何,可能民用或者羽毛球线这一块市场太小,国产不划算。反正日本羽毛球线还是最常见的。美国也有一家公司的线挺好,但美国不流行羽毛球,这个品牌太小众。台湾的球线虽然比不上日本,还是比国产的好。国产球线依然垫底。

3,手胶。我接触过最好的手胶,还是来自日本。而一些国产手胶做得比较好的,原胶还是日本,所以写着原材料来自日本,国内生产。国产手胶在手感上的确没有日本材料的那么粘和柔软。

4,球拍穿线机。现在大品牌的穿线机,高端的还是日本和台湾或者欧洲生产,中端的台湾生产。国内也有做穿线机的,但还是比较低端,我到现在还没见过有哪个大品牌找国内牌子代工,看来国产穿线机还是不行。是传感器,机械的精密度和金属加工的能力还没到台湾的水平?还是这东西市场太小,量太小,没有国内厂家认真钻研?

我不是精日份子,我也相当支持国货。但这几样东西,国货真的还没有赶上来。还是那句,不知道是技术做不到,还是技术做得到但市场太小,国内工厂不去做。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中国的制造业有目共睹。美国一些产业的硕士也是找不到工作的,工人也很多失业的。中国经济世界第二,超过了很多名义上的发达国家。随着我国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制造业将越来越强,很多所谓的高端高利润西方垄断产业,将成为更多中国华为的手下败将,所谓的高科技也将白菜价销往亚非拉,甚至占领西方市场。

知乎用户 晕乎乎 发表

中国的制造业离领先全球还早的很!!

中国的制造业是产能和规模领跑世界,不是技术领先,这个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中国的制造业是典型的大而不强!

按照我从事化工行业的经验来看,国内制造业最大的问题其实还并是网上提到的最尖端的技术不足,而是中、高端产品的质量稳定性不足!(低端产品稳不稳定其实无所谓)

国内制造业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中、高端产品其实基本都具备制造能力了(尖端产品不是那么好突破的,需要大量时间和金钱),但是稳定性却存在短板,不同批次产品质量指标依然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很多时候是产品的纯度造成的,比如我们化工行业的常用固化剂、树脂等产品,国内都能合成,但是合成出来的产品,分子量分布就是比国外同类产品宽,杂质含量就是比国外产品高,所以国外产品能卖更高价格,而国内产品不能!类似问题相信其它行业也存在。

国内制造业常年形成的风气也阻碍了产品质量的提升,国内制造业企业基本都是从仿制、薄利多销起家的,受到利润限制(其实更多是老板的想法限制),并不愿意在技术领域进行长期的高额投入,因为这种投入打水漂的可能性很大,一旦你研发出来,国外同类产品就降价,让你很难收回投入的研发成本,由此形成了恶性循环,研发还不如买现成的。

知乎用户 吴烜 xuan 三声​ 发表

没有自己主导的编程语言,就更难以在软件占比越来越大的制造业母机领域取得优势。

吴烜 xuan 三声:编程语言国产化的关键一战——对肆意污名化 “木兰” 编程语言说“不”

知乎用户 Limberbutt 发表

两周前攒电脑,发现大三件没有一个是中国生产的,连机箱,内存,硬盘都不是中国生产的。

只有电源和和各种耗材是。

这很说明问题。

知乎用户 江中月 发表

你问他制造业是不是全球领先,他说是。

你让他每个月加一千块工资,他说加不起。

知乎用户 悠居物联网无管道分布式全屋新风系统​ 发表

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

就是说任何产品,总有弱项。

如果拿中国产品的弱项与国外品牌的强项比,必然会得出中国制造业真的不是全球无敌;如果拿中国产品的强项与国外品牌的弱项比,必然会得出中国制造业真的是全球无敌了!

前几天收到一个邀请,让我有机会把我们的产品与所有国外品牌产品做了一个大概比较。我们是一个全屋新风系统的小品牌,收到的邀请是:“问一下各位,家里用的日立的中央空调,新风系统选日立还是松下呢?”

我的回答是:

“做为一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品牌,悠居物联网无管道全屋新风系统与日本、德国、美国、瑞士、荷兰、英国等全部国外品牌的新风系统相比具有如下优势:

1、明确承诺保证全屋新风系统效果,如新房装修后按照国标测试室内空气中甲醛超标至国标值的 800%,运行悠居物联网无管道全屋新风系统 20 小时后,全屋室内空气中甲醛就不超标了,实现装修后马上住新房;而不是强调新风系统的效果是三分设备七分安装。

2、无管道、免打孔安装。设备全屋分布无管道,系列专利技术室内外通风免打孔。

3、支持每个房间随时调整新风量;而不是统一调整新风系统的量。

**4、卫生间排风使全屋卫生间气压全屋最低,保障卫生间异味等污秽污染不外溢到起居室、客厅;而不是排风口绝不设置在卫生间,卫生间异味等污秽污染必然外溢流向起居室、客厅设置的排风口,**不可避免扩散。这是由气压原理、扩散原理决定的,无论哪国什么品牌都不例外。

5、实时监测室内空气中的甲醛、苯、TVOC、异味,并依据监测结果调整全屋新风新风量,即用室外空气过滤净化至霾表测试 PM2.5 显示 0 的(几乎没有常见的室内外空气污染物)清新洁净空气置换室内空气,智保室内产生的空气污染物不超标,精准” 除甲醛 “,冬季新风量小,夏季新风量大,更节能;而不是无论春夏秋冬都一样大,冬季的热量损失加装个热交换,能回收都少?90% 能达到吗?

知乎是一个符合交流专业知识需要的平台。我们欢迎各国朋友摆事实讲道理地讨论比较!

更欢迎知友质疑!

谢谢阅读、点赞的知友。

题外话:在前几年,如果一个中国人到菜市场去买菜,兜里有 11 块钱,菜价是 6 块钱,他会把 11 块钱都递过去,为什么?他既追求找零的效果也追求找回零钱以后自己装的纸币最少这样一个最佳的效果。请问那些西方人有多少明白这是为什么?所以波音飞机才会掉下去,因为他们只知道传感器正常咋用,不知道传感器不正常咋办。

我们的劣势是品牌小,知名度低。但是上述回答问题时所列优势那一条是外国品牌具备的呢?!有哪一个国外品牌能全面超越了我们?!

像这样 “问一下各位,家里用的日立的中央空调,新风系统选日立还是松下呢?” 还以为选到做好的知友还非常多!

就像题外话所述,请相信中国人的聪明才智!

知乎用户 正义男神胡八一​​ 发表

中国制造业还是欠一点火候吧?火候就在人才方面。2020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0、2021 两年高职院校要扩招 200 万人。技术型人才的缺口越来越大,政府早意识到技术型人才培养的紧迫性。高学历缺乏实操能力的人并不受市场欢迎。之前在某高科技园区工厂做招聘工作,很多大学生到生产线上,还不如工作了几年的职高毕业的,所以很多时候宁可从基层选拔人才。

知乎用户 我爱乔妹 发表

某些方面确实是的。

某些方面没有。

我发现回答的人,基本都是胡扯,根本不了解制造业。

说人口红利消失影响制造业的,其实中国制造业正在走工业化 2.0,这个方面,真的是任何国家都赶不上中国了。

外企将制造业搬出中国布局东南亚,现在来看真是错误。用工成本降低了,但中国企业开始降低工人数量。

要担心的是未来制造业不能给国人带来那么多工作岗位。

另外,中国产业链完整、政策稳定、国民素质高,也是其它东南亚国家比不了的。

中国制造业也有比不了国外的地方,比如管控系统,现在在推动的 DAMA,就还是学习的国外。中国的设备,也很多都是国外的更好。所以国家在推动高精特新。

我的感觉,中国近年的快速发展和高考扩招有很大关系,因为时间线真的对上。当然,现在大专生上产线的也很多。这种内卷,也是卷的让人无话可说。

知乎用户 VBETH 发表

没有。在国内想正真做点事情是活不下去的,多看看茶馆,看看活得有滋有味的都是些什么人。

知乎用户 瞅你咋的​ 发表

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租不如炒房。

能说出这种话的国家,你觉得制造业能好到哪去。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无可信来源:

听说郑州几个攻关出盾构机的厂,工程师招聘年薪在攻关出成果前后没有变化,人员薪酬没有变化。倒是 “白菜价” 的报道一篇篇出。

果真如此,中国制造业再领先,和大家又有什么关系呢?反正利润又不会流向付出的人。

知乎用户 街影无声 发表

你把全球市场比作一条美食街。仅仅是打一个比方啊。别对号入座。

这里面有米其林餐厅,有日本料理店,有法式咖啡厅,有必胜客,海底捞。黄焖鸡米饭,沙县小吃,老家肉饼,街边上摊位有油炸小土豆,烤冷面,摊煎饼,铁板烧。

摆摊的,你可以想成我们的低端制造业,好处就是既便宜味道也不错。但是城管来了你就没了,像北京清楚街边摊这些年的经验来看。老百姓虽然刚开始埋怨些没有小摊了,吃饭成本高了。选择少了。但是有个过渡期,人民就忘了。现在早餐都在大餐厅,麦当劳,老家肉饼,一类的中端店面里解决了。所以,对于全球用户而言,咱们的低端制造业,是完全可以被取代的。且不会有什么社会性影响,反之,对我们的影响巨大,就低端制造这一块,下岗的人数就不敢想象。

开门店的餐厅可以看成中端制造业。我们有些能打的,质量,产品价格,口味,都不错。但是能打的产品略少。净价值不如外国企业的高。比如日本四块寿司就买 40 多,咱们黄焖鸡米饭 40 多能买两份了。

高档餐厅就比作高端制造业。我们目前几乎没有能打的。就是这样。

我们的意识形态和环境决定了我们不能和一个两个的国家比,我们是在与美国为首,带领的欧盟和日韩国家综合实力比。因为他们是一个联盟,我们在国际上是没有联盟的。

知乎用户 土豆 发表

这个问题很奇怪。

就像说老张个子比所有人都高,那他真的比别人高明吗?

高和高不是一回事吧。

看原文:工信部部长肖亚庆 13 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说,自 2010 年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已连续 11 年位居世界第一,是世界上工业体系最为健全的国家。

从这里就知道,这个所谓的领跑,原文只是说制造业增加值连续 11 年世界第一。

但是这和中国制造业已呈现一个新的高度有因果关系吗。大家一般理解,制造业的新高度,应该是指制造业中高技术高利润的那一部分,而不是指规模。

毕竟一万个小学生加在一起也凑成一个大学生。

我只是来看一下,有多少人会假装自己没有完成义务教育,所以缺少基本的逻辑思维,然后故意扭曲文字原来的意思,说出一大篇不知道所云却很有 “味道” 的回答的。

应该很多吧。

毕竟听说白痴是一种传染病。

知乎用户 Nonchalance 发表

管中窥豹一下。

之前陪小姐姐去爱尔眼科,所有用来给眼睛做诊疗的仪器要么是德国,要么是日本或者美国制造。 国产的只有一台,负责最简单的检查项目。 你们可以去各个地方的爱尔眼科看看是不是这样。

知乎用户 灰兔 发表

领先是肯定的,只是小幅领先、中幅领先还是大幅领先的问题。

不过听我一句劝,出门最好不要和别人说 “祝你孩子以后当一辈子机械 / 化工 / 土木工程师” 这类的话。

真容易挨揍,弄不好能出人命那种。

知乎用户 邓文 发表

大而全,但部分领域不强,尤其是航空发动机和高端半导体方面,但这也不是问题,只要有时间,慢慢会解决的。

美国早就想把中国的供货地位替换掉了,先找东南亚,发现只能替代一点点,再找南亚的印度,发现根本就是扶不起的阿斗,难道要去非洲,要知道,非洲是我们的地盘,只有我们中国是真心想帮非洲人搞基建搞工业化的。

这次的美国严重的通货膨胀,就是因为中国不配合,反向把通胀输出给美国导致的。

低端产业要想转移也并不只是看工资水平的,还有工业惯性,产业链条,内部交易成本,中国本身也是一个超大的市场,这些因素都使导致我们的产业不会轻易地流失。

但目前中国也快进入人口负增长阶段,未来我们产业升级也会主动把某部分产业往外转移,大的方向是由制造来大国向强国转变。

知乎用户 ForTheLady 发表

中国制造业在衰落,衰落的根本在制造业没有升级,制造业没有升级的根本是人员没有动力,没有动力的根本是分配问题。

不要幻想什么制造业不升级也不会衰落,那是不可能的,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资本和技术必然流向洼地,这是自然规律。以前我们是洼地,现在别人是洼地,不能自己造水,就是这个结果。而用自己主观认识来挑战自然自然规律的,呵呵,都被自然规律焦作人了。

知乎用户 挽 心 发表

2021 年越南出口额高达 6700 亿美元,进入全球 15 强!可以碾压中国任何一个内陆省。出口额高达 6700 亿美元,gdp 却只有区区 2700 亿美元,人均 GDP 更是惨不忍睹。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这 6700 亿美元至少有一半是从中国转移的低端制造业。

你说中国制造大而不强,现在低端制造业都在慢慢迁移到东南亚了,走的是几千亿美元的产业。

其实上中国制造从各个层面来讲都是世界第一,又大又强!越南取代不了中国,英法德也离不开中国制造!再流失 3000 亿美元出口,中国依然是世界第一!因为中国制造的强大从来就不在于廉价的劳动力!

知乎用户 会 · 一​ 发表

领先完全不能说,但是产业升级确有眉目了。目前趋势来看,整体政治手段和经济政策取得了较好的阶段性成果,整体而言资本市场正在睁眼看高新制造业,资本流入规模正在逐步加大,部分龙头出现了投资过热倾向。

个人感觉目前高新制造业整体估值处于未来十年的历史低位。如果中美关系缓和,对抗减弱,产业升级有望进入第二阶段,逐步开拓开外市场,并在新能源、新材料、化工、自动化上逐步取得技术优势。

不过形势来看不够乐观,如果外部环境持续恶化,重返冷战格局,丧失外海市场,那产业升级也就会戛然而止,国内需求强度并不大,需要在政治上以予切实支持。

知乎用户 liu Grayson 发表

下游龙头 上游老鼠

知乎用户 宇通客车​ 发表

制造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基础和重要支柱。2015 年,国家就提出了《中国制造 2025》的战略方案,这是中国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跨越的重要一步。当下我国已经是世界的制造大国,部分领域已进入世界领先水平,我国是全球唯一实现制造业全产业链的国家。比如在第二十六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上,55 辆由中国制造的宇通纯电动客车在 COP26 期间服务公众出行,受到国际社会的赞赏。在以关注气候变化为主题的国际舞台上,宇通客车的出彩表现,展现了中国制造企业的实力和担当,为解决全球气候问题交出了令人瞩目的中国答案。截至 2021 年 6 月底,宇通客车已累计出口各类客车超过 78000 辆,海外销售和服务网络已实现全球目标市场的布局,通过 70 余家子公司、办事处、经销合作伙伴等多种渠道模式,覆盖欧洲、独联体、美洲、非洲、亚太、中东等六大区域。

成绩斐然的同时我们更不能夜郎自大,新冠疫情的影响,是外部市场环境瞬息万变的一个缩影,面临 “高质量发展” 需求的中国制造企业,将迎来更大的挑战。以宇通为代表的中国制造企业,应牢牢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坚持科技创新和产品创新,努力提高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助力中国 “建设制造强国” 的目标达成。中国企业在创新之路上已经走了很远,但还有很远的路要走;尽管道阻且长,但前进的脚步未曾停止,未来依然可期。

知乎用户 吴泽峰 发表

纺织业是工业的基础。不知道涤纶芳纶哪种纶是中国发明的?事实是一个没有。最先进的纺织机器有国产品牌吗?没有。

知乎用户 无涯兄 发表

只能说现在的制造业,还算对得起我们这个体量的国家。

到你要说多强大,多领先,这个完全没有。

我们的制造的东西,都是别人也能制造,只是他们不想制造的。

那种只有我们能造,别人都造不了的东西,据我所知,一个都没有。

当然,很有可能是我孤陋寡闻。

知乎用户 朱福军 发表

再接再厉不好吗?

整天第一不第一的。

知乎用户 大牧 发表

生化环材在劝退,这四个专业就基本和世界脱节。

机械专业在劝退,你工业制造就落后。

制造业大,但核心从业者基本没几个。

知乎用户 夏木​ 发表

1、中国人做的都简单

2、外国人能做的都是高科技

3、中国人还有很多东西不能做

结论,中国制造业不领先!

知乎用户 路在何方 发表

什么是产业升级?产业升级说白了就是把低端制造业淘汰发展高附加值的高端制造业,低端制造业淘汰掉了必然会有很多人失业,这个没办法避免,失业的这部分人又有几个人能转型高端制造业?少之又少吧,现在就已经有人开始拿就业来说事了,说不应该淘汰低端制造业,淘汰了这么多人的就业问题怎么办?我们理性的来讨论,怎么做到两全其美?

还说必须科学合理的升级,可事实是所谓的科学合理转型就是大话空话党八股。怎么科学合理?现在国内这么多人从事低端制造业,可以说从事制造业的人员有一大半都是从事低端制造业,转型高端制造业了有几个能跟着转型的?至于把低端制造业转移到所谓的不发达地区,这几年都看到了,低端制造业转移都是直接往东南亚转移的,别人根本不会再往你的三四线城市,中西部地区转移,难道我们让国内从事低端制造业的人去东南亚打工去?有人说可以通过服务业第三产业来接纳产业升级被淘汰下来的失业人员,可是现在我们服务业的规模已经这么大了,再扩容来容纳因为产业升级失业的

所谓的升级转型高端制造业的同时还解决低端制造业从业人员的就业问题,可能吗?根本不可能,这不和你们最近嘲讽的既…… 又…… 是一样的吗。

不升级高端制造业,那就是全部完蛋。升级,但是低端制造业是亿万漕工衣食所系。唉,难怪欧美能升级高端制造业的,人家欧美上头既没有其他国家压制他们。而且人口少,不会遇到保就业这么大的阻力。

而且现在我们现在想升级却在疯狂被自己否定,发展清洁能源说就是在瞎搞,害的大家都没电用,火电才是 yyds。发展 5G 说太贵没用,不如老老实实用 4G。发展新能源汽车说就是炒概念,传统汽车才靠谱。连发展航天都说是在搞面子工程。发展军工提升装备说是用来维护既得利益的手段,和老百姓没关系。

知乎用户 一叶知秋 发表

毛泽东说过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 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柯达直到破产那天,生产的胶卷质量都是最好的。只是世界不再需要它了。

当制造业技术落后了,失败是必然的。

知乎用户 陈林 发表

这个问题如果是西方问,一定结果是是的,至少肯给回答多于怀疑的反对的回答,如果是中国网民问,两百年没答案

知乎用户 徐大军 发表

应该没有,我从事制造业十几年了,我熟悉的几个行业,目前的状态基本上大而不强,同样的产品,国内厂家很多在做,也有相应的产品,但是多处在简单的模仿照抄阶段。性能要求一高,必然得是国外品牌才能满足。

知乎用户 亦云 发表

此话怎讲,现在我们的制造业也就是二流水平,有诗为证:

国货国货需争气,让我爱你不容易。莫谈文化深似海,难救科技弱如泥。

知乎用户 HaloCap 发表

对外不敢涨价的制造业,怎么好意思说领先。

知乎用户 ryan24 发表

中国的制造业只有大,没有强,尤其在中高端领域,高附加值领域,现在基本就靠堆人、砸钱、玩命,但说实话,要说从 1 到 N,咱们是不在话下,但更重要的是从 0 到 1

知乎用户 东南飘​ 发表

互联网过早的发展透支了经济,把人才和市场占据,对于高端制造业的弊大于利。

知乎用户 hiro chan​ 发表

抖个小机灵回答吧,希望各位能看懂

知乎用户 喵了个喵 发表

之前从事过机械类的外贸,想着可以从自己的角度来回答一下。

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在很多轻工业领域都遥遥领先。但是,特别是机械高精尖领域,国外还是比我们领先一大截的。客户问过我们一句话,我在德国买的机器用了 20 年,你们的机器能保证用这么久吗?

显然不能。

机械首选德日美,选中国是为了性价比。

一是机器生产过程。拿激光切割机来说吧,要上好的配置,那就用美国的电器元件,日本的伺服电机,减速机,德国的激光头,激光发生器,齿条。这就很能说明问题了。什么时候我们以国产的配件质量为荣,放心的用国产配件组装,什么时候在机械领域才是真正的遥遥领先哪。

二是规范。现在国内是什么干得好就一窝蜂去干,导致出现在机械领域里的生产乱象,谁都去开产生产了,质量参差不齐。业内没有形成严格的生产及工艺规范。

三是市场。目前由于欧美机械的高昂价格,且只面向企业甚至大企业,导致他们许多中小企业望尘莫及,只能转向更高性价比的中国,这也相应的催生了这类的市场。

四是研发能力。大量开工厂的卖机器其实就是组装配件 + 调试。没有自己的科技研发队伍,没有将产品升级的能力,因而没有核心竞争力。因此在这一行干的好的,要么是国有大企业,资金雄厚,研发队伍强大;要么是干的早的,跻身国产前列后有后续的研发实力及客户需求促使产品升级换代的。

制造大国,名不虚传;智造大国,还在路上。

知乎用户 比尔 发表

本人在制造业,国外国内交流多年,我的感受是这个问题好像就是一个班级中的一个同学经过不懈努力终于破天荒的考好了一次,也就是中等左右,然后竟然已经有了超越第一的感觉!就这样,不接受反驳,因为你没有我这么真真切切的体验!清醒点,努力奋斗才是我辈要做的事!

知乎用户 大空 780 发表

从事制造业二十多年,见证了中国制造业从弱到强的过程,目前是总体领先,要达到全面领先需要一些时间,估计也不会久了。

知乎用户 广州蓝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 发表

转载自中国新闻网

(记者 刘育英) 中国已连续 11 年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这是如何做到的?站在大变局的新时点上,新冠肺炎疫情和贸易摩擦又将对中国制造带来何种挑战?

对上述问题,中新社记者专访外交学院世界政治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施展。在此之前,施展的《枢纽——3000 年的中国》《溢出——中国制造未来史》《破茧——隔离、信任与未来》三部著作成为畅销社科作品,引起学术界的关注。

中国制造成为世界第一的外部因素主要是全球经济结构转型,而中国正好踩在‘正确’的时点上”,施展认为,一是 90 年代中期开始的欧美创新经济转型,产生大规模外包需求,中国得以承接,二是中国加入 WTO,使全球市场对中国敞开,拉动中国制造变得强大。

至于内部因素,一般认为,中国完善的工业门类、巨大的市场空间、齐全的配套设施、高素质的产业工人等,都促使中国制造不断变强,而且速度很快

“中国人的刻苦,几乎没有其他国家可以相比,以及强有力的政府,这些要素在一起,形成了强大的‘供应链网络’,把中国制造的综合成本降到很低的水平”,施展表示,供应链网络并不是众多工厂的简单加总,而是需要更多系统生态性的配合,在达到一个巨大规模之后,会推动成本控制逻辑发生一种质的变化,从而令其他国家难以与之竞争。

但大不等于强,中国对制造业发展水平有清醒的认识。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苗圩表示,中国仍处于全球制造业第三梯队,要成为制造强国还有大约 30 年时间。

施展认为,中国制造的不足,除了在高端设备上有明显短板之外,还存在工艺能力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足问题。中国在基础研究、核心技术上存在大量短板,尤其缺乏从 0 到 1 的创新。在这些方面,中国都有很长的路要走。

新冠肺炎疫情和贸易摩擦暴露出中国产业链供应链上的短板。近日,中国工信部表示将在 41 个工业大类和细类进行梳理,找到产业链供应链的 “空白点”,“强链”“补链”。

施展认为,从安全角度,解决关键 “卡脖子” 痛点是必须的,但并不需要追求对所有环节都能自主掌握,实际上那些卡脖子环节也是处在各国相互依赖状态,只要在最关键环节上能够拥有反制能力就可以。

卡脖子痛点属于安全问题,但绝大部分经济环节并不涉及卡脖子问题,它们都仅仅属于经济问题。就经济问题而言,各国都应根据比较优势来发展,这是效率最高的。

回顾 20 世纪全球制造业的发展,制造业中心地位不断转移,从欧美转移到日韩,到亚洲四小龙,又转移到中国,中国是否能继续保持这一地位?

施展团队通过对越南制造的深度调研认为,仅仅转移工厂而不转移供应链网络,构不成实质意义的产业转移。海外也没有哪个国家可以承接中国如此大规模的供应链网络转移。“中国的供应链网络并未因贸易摩擦遭遇实质性挑战”,施展说。

**如果有什么因素能够改变全球制造业格局,那么将是技术革命。**施展认为,新一轮技术革命箭在弦上,但目前还是单点突破,没有到达多领域共振的节点,但是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这种共振效应已经呼之欲出。对中国来说,如何通过释放社会的创新活力,保证自己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不掉队,至关重要。

知乎用户 梦百合 发表

基础代工是的,先进制造还差点。

知乎用户 小秋 发表

低端全球领先,高端欧美吊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知乎用户 承航 发表

制造业的现状: 你搞,我双手赞成,毕竟立国靠实业嘛。我搞? 我不搞,房产金融随便投点啥不比搞实业赚钱?去股市非法操控一下罚款 10 万三年不入市,去搞 P2P,小额贷,租房贷,装修贷,甚至培训贷,白嫖一波年轻人不好?…… 年青人天天闻着资本那种骨子里的恶臭,都麻木了,还假大空天天扯这扯那的。

知乎用户 小楼卧听雨 发表

要论制造业在全球制造业中的占比,二战结束之后前 20 年的美国,才是全球制造业的顶峰,不仅规模上独占鳌头,而且在很多领域都占据顶端,才真的是全球无敌。

现在的我们,离当年美国人曾经达到的高度,真的还差的远。

知乎用户 蒜葵 发表

抖音平台的 Two Step From Hell 系列 bgm 里确实没见过多少对手

互联网就像一个专一的男人,欧洲美国中国互相看出奇的一致——对方都是傻子。

鄙人不才没法搞到印度的 Tik Tok 内容,但是可能印度人真的自强,怕上海十年后超过新德里。

知乎用户 法郎吉的老斑鸠 发表

我看见的是 30 岁以下的年轻人不再进厂,哪怕去做外卖,干临时工也不愿意,多数想存在点钱自己干点小买卖。世界工厂不代表制造业厉害吧。

知乎用户 范德 发表

从数据上来说,看似是无敌的。现在制造业产值排名前四位基本上是中国,美国,日本,德国,工业增加值排名基本上也跟这个一样。以中德对比来说,单纯从制造业规模来看, 2018 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要比德国多出 32000 亿美元左右,相当于中国制造业增加值是德国的 5 倍左右。由此可见,如果从规模制造上来看,中国比德国强得太多。但是从奇特维度来看,其实我们比德国落后不少,从质量指数上来,德国的制造业要比中国领先得多。德国的汽车制造、化工、机械、精密仪器、数控机床、电气等方面,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很大的影响力。中国制造业想要无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知乎用户 电台情歌 发表

我看大家在聊制造业的话题时,大部分人都提到了除了上层规划,还要有企业等社会力量加入。这部分,我查过资料,分两种。一种是发力企业合作商,主要以整合资源,帮助企业智能化转型。比如腾讯,先后与 AVEVA、工业富联工业企业等达成战略合作,发起腾讯云智能制造,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数字化、工业 AI 为战略布局。还有一种是着手培养高新技术人才,填补人才缺口。比如联想有一个紫领工程,企业有技术,有经验,可以联合校方一起落地。不知道说的对不对,大家可以补充。

知乎用户 何时才有你 发表

我感觉没有谁是无敌的,国外国内都在面临制造业新趋势下的种种难题。曾几何时,人口劳动力优势和稳固的基础设施优势使我国连续多年保持着世界第一制造大国的地位。现在不一样了,人口红利少了,制造业也在想服务业倾斜,自动化等应用也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也就是企业的智能化转型。感兴趣的可以看一下《中国制造 2025》,里面已经明确将 “智能化转型”、“工业互联网” 等关键词列为了行业首要的发展推动方向。

知乎用户 月亮与六便士 发表

基于全球制造业的发展和当下疫情等情况,目前看中国制造业有点无敌的意思了。随着我国这些年来的经济实力不断提高,我国在制造业领域的成就也越来越大,现如今的中国早已成为世界的制造中心,现如今的世界绝大部分国家所使用的很多产品都是由我国生产制造的。

过去工厂里许多最累、最脏的工作都被机器取代了,人只要作为控制机器的大脑。在现实世界中,很多人所需要的生活用品都是在工厂里生产的,所以不应该对工厂抱有偏见。现在国家非常重视制造业的发展,制造业从业人员的相关待遇也在提高。由于 5g 建设进度加快,5g 基站建设也是一项庞大的工程项目,将关系到制造业。同时,半导体项目国也非常重视,这也让其相关材料和技术备受制造业的关注。目前,美国已将许多工厂迁往发展中国家,中国是美国工厂搬迁的目的地之一,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可能要归功于美国。中国目前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工业体系和规模,中国的经济增长带动了全球经济的增长。美国留下的产业基本上都是有利可图的产业,但美国失去了很多制造业工厂,只能依靠进口。

知乎用户 请叫我阿波罗 发表

依然有差距,但中国制造业近些年来发展挺快的。从 15 年的 “大而不强,全而不优”,到 19 年的处于国际纵队第三阵列,再到如今的十四五以及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从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来看,个人比较看好未来中国会在短期内进入制造业强国第二阵列。目前遇到的问题是,高速发展会带来全新的问题,例如巨大的人才缺口和企业智能化转型的问题,这一点在十四五上都有明确的规划,并且国内各大企业也在跟进,比如联想的紫领工程,在满足企业自身的人才需求上,还可以向社会以及中小企业反哺人才缺口,助力中小企业智能化转型。制造业智能化转型人才缺失,职业教育需要做好,才能支撑制造业。

知乎用户 九点就睡 发表

智能化转型的技术大背景下,我们的人才缺口确实很大。

一方面缺少高端人才,在算法、芯片技术上我们缺少积累。这一层面需要较长时间的沉淀,尤其是基础科学层面,例如数学、物理等学科,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才能使中国登上整个技术金字塔的塔尖。

另一方面,智能化生产、制造缺少可用的实践人才。只有拥有更多的实践型人才,才能使智能技术、5G、大数据、云等新技术成为整个社会的生产要素,驱动社会不断向前快速发展,提升生产效率,甚至整个社会的效率,把中国从人口红利的发展模式转变成为效率红利的发展模式。

联想的 “紫领工程” 提供了非常好的培训平台。在这个新时代,联想率先提出了新 IT 的概念,并使之成为实现效率红利工具。联想是中国为数不多具备端 - 边 - 云 - 网 - 智技术架构全要素厂商,及分布在国内的多家工厂,形成了人才培训的闭环模式。优势无外乎几点,技术要素全域覆盖、培训及工厂实践可形成闭环。

知乎用户 困困困 发表

基本是无敌状态吧!整个产业链已经形成相当规模,不是迁走几个组装厂就能替代中国制造的,上下游产业链,零配件供应、物流运输、模具组装,牵一发动全身。规模化一旦形成,就会形成飞轮效应,停不下来的,未来只会越来越强,逐步攻破各个细分领域的上游技术,往高端市场走。

目前中国制造的问题是整体处在中低端制造业的地位,需要突破一些关键性技术,比如高端芯片、精密机床、高精度工业机器人等等,这需要时间。但另一方面的核心优势—制造业人才,可以加大高技术人才的培养,这是过去被忽视的,就是我们的崛起,不是只靠廉价劳动力,是靠接受基础教育的廉价劳动力完成的。

所以加大 “产学研” 合作,像联想的紫领人才、浙江大学的紫领计划、比亚迪的制造人才培养,才是突破的一个核心,用一线制造业的经验和需要,培训高校的学生,十年生聚,培养一批人才的过程中,等待一批核心技术的突破,到时候才是无敌。

知乎用户 琅琊阁主​ 发表

强答一波!

中国制造业和其他发达国家比有多大差距你知道么?

不记得我们的芯片被 “卡脖子” 了?高端光刻机我们现在生产不了!

有人说,那是高新科技,可能我们不如别人。但传统行业可以 No.1!

我们说,衡量制造业是否繁荣发达和先进,可以去参考汽车行业。

这个行业不管是技术、管理、供应链体系等都较为复杂!

你去欧洲看看他们的市场上跑的什么车,再去看看美国,再去看看日本。

我们的车要么合资,要么只能远销非洲。

再看看,别人汽车的质量,再看看我们的。

实话实说,我们这些年的制造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说领先?呵呵了。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石,不容一点马虎和装模作样。

而制造业做的好,是一个优秀的管理体系。

需要技术、基础设施、现场管理、人员管理、组织和领导力等因素综合的结果。

玩意国外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就开始搞了,我们还处在大清朝乾隆皇帝的时候。

跟人家先进国家比,有差距很正常。

我们改革开放,撸起袖子加油干,紧赶慢赶也追上了很多。

但,说领先?

还是谦虚一点,韬光养晦,继续加油吧!

-— 一个关心中国制造业进程的职业经理人

知乎用户 hellocoffe 发表

必须的,这还有什么疑问吗?你不看新闻联播吗?

如果不是全球领先,为什么欧美联合起来抵制我们?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领先领先,所有领域都是一马当先,在中国生活简直太幸福了,每天看其他国家的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中,我都想捐一元人民币巨款帮他们改善一下生活,他们太惨了

知乎用户 宇宙视觉 发表

中国制造再创世界纪录,七个月打破日韩垄断,打造全球最大运输船

知乎用户 十六轮 发表

在压制人工成本和给外国公司上供方面确实是全球领先。

知乎用户 眼镜眼镜我的命 发表

中国制造业已经领跑世界十余年了,这其实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而我国之所以能够成为制造业大国,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在里根执政时期,承接大量来自于美国的制造业工厂,从而为我国的制造业发展打下了基础,不过最近几年,有人在网络上鼓吹我国应当效仿美国搞金融业,这其实是不对的,我国病态的金融业带来了诸如失业、基础建设破败等问题,大家也是有目共睹,视频中也提到了为什么我国在制造业领先的情况还要坚持发展实体经济,值得一看。

知乎用户 myleader 发表

先说结论,差的远呢

虽说国内产业门类齐全,但是真到了需要高技术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找遍全国就那么一两家能做的,做出来的东西还是差强人意,稳定性、一致性就不行了。稍微提高一点标准立马就做不出来了。要是有什么新型产品要做,那么仅剩的这一两家也很有可能做不出来,最后还是要找国外供应商。

傻大黑粗的东西国内做起来还是挺快的,就是质量真不行。真正高技术的,很多就是做不了,就算能做,全国就那么一两家能做。

知乎用户 妄司 发表

美国造得出最高精尖的装备,就造不出锅碗瓢盆吗?不过是利润低不想做罢了。

还记得二战日本炸了珍珠港之后,美国下饺子一样的疯狂造舰队。

我真的想不通革命尚未成功,各位为何就如此膨胀轻敌?

骄傲使人退步,大清天朝上国的美梦现在也还在做?报喜不报忧的消息是最害人的了。

知乎用户 banke 发表

怎麼可能。

如果無敵是 100 分的話,中國最多不超過三十分。

隨便說差距巨大的地方: 芯片 \ 航天發動機 \ 醫藥 \ 高端油氣綜采體系

知乎用户 巧克力大帝 发表

无敌 GP,什么时候血汗工厂真的没了,再说无敌。中国制造业确实很具优势,但是目前低端制造业太多了,全是劳动密集型工厂,去广东看看那些电子厂、纺织厂,看看那些女工,和中专生,也许那才是中国制造的底色。真要无敌,首先解决的制造业人才的问题,靠流水线工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抓好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才是重点,机器可以买,生产线可以买,软件配套可以买,但是只有人才才是保持规模和配套优势的核心,才是维持世界工厂地位的核心。

知乎用户 T 知识局​ 发表

中国制造业真的已经全球领先了吗?

知乎用户 贝果财经​ 发表

从代工假发到盾构机,高新产业一路逆袭,重新定义中国制造!

知乎用户 low profile 发表

无知者无畏。

你问这个问题,就似乎很多人好奇 “1+1” 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事数学难题,有什么研究价值,你的能力,限制了你的眼界,坐井观天,不知世界有多大。

知乎用户 崔二 发表

我不了解整个制造业,我比较了解我们国内的某行业 - LT 行业。

这个行业,我们的规模、技术水平、品质水准和世界一流、二流企业有极大的差距。

多大差距呢?

2021 世界排名 (按销售额),前 10 名中,只有 1 家中国大陆企业 (排名第 10 位)。

前 20 名中,中国大陆企业 3 家 (含第 10 名)。

而以我与这 3 家企业多少有些接触,对他们的技术水平有一定了解。

我离开这个行业 7 年了,我随便说说我所掌握的技术,这 3 家的技术人员听不懂。

不是觉得他们的差,我说的好。

而是听不懂。

一些关键特性的测量原理、测量方法、测量条件,根本就不清楚。

影响这些关键特性的因素,根本不知道。

更别提管控了。

且这些大厂的技术人员很不谦虚,你说之前他不懂,你说完了,他说他早就会。

你让他再讲一遍,他顾左右而言驴唇、牛唇、骆驼唇。

唉,这实在是件悲哀的事。

知乎用户 zero 发表

这就和鼓吹美国衰落一样的可笑

知乎用户 绿鹅 发表

有啥用 马上停工了

知乎用户 东海之外​ 发表

现在大学里面,学机械的学生都感觉很绝望

知乎用户 好不要脸​ 发表

借用刘建宏的灵魂发问,你愿意让你的孩子学机械学材料这些专业吗。。。

知乎用户 Del ZHU​ 发表

听一个笼统的说法:中国制造在超市里、欧洲制造在工厂里、美国制造在试验室里。

知乎用户 FFAA 发表

兔兔:圆珠笔钢警告

知乎用户 彭悟迪 发表

一个工人

到了厂里

看见厂里的技术和机器都很先进

所以大声宣布

我们是世界上最好的工厂

所有人都没有说错

就是觉得由工人宣布怪怪的

知乎用户 Parry 发表

说一个让很多国人应以为傲的高铁,很多人觉得国内铁路水平天下无敌了。但是,国内当初买了那么多高铁技术,现在连一个 200 公里每小时的动集都研发不出来,而西门子已经开始生产 230 公里每小时的传统火车了,这技术恐怕相差不是一丁点。

很多人觉得动车一定比传统火车好,其实并不然,但是如果告诉你现在传统火车的舒适性和速度和动车相处不大,但是价格明显便宜动车,你会不会用脚投票呢。

知乎用户 marvin 黄​ 发表

低端制造业领先全球了

知乎用户 哈伦单鞋 发表

重工业里不错,轻工业已经转移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进步是肯定有的,否则过去 40 年不是白玩了?

但是以为自己站在顶端就想多了,就把芯片给你断供,很多有技术含量的国产装备都造不出来。

为啥 5G 网络有了华为还在造 4G 手机?美国给 ZTE 巨额罚单,那不是乖乖的交了钱?然后还被追踪调查了好几年,人家美国代表随时要去你公司检查你敢说个不字?为什么?人家断供你公司就得停摆,手机只是个小终端而已,你电信网络里面的运营设备造不出来那才叫灾难。

电力装备方面,国产电力设备算不错了,但某些重要设备的核心部件也需要进口,或者还是逃不过芯片这关。电网调度和保护设备表面上看是国产化了,但是和上述公司一样,人家芯片一断你还得停摆。不信你找个 600406 的人问问。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中国制造业为什么利润这么低?

知乎用户 霍华德​​ 发表 @冷哲 的回答我很赞同,基本原理就是人无我有,我有壁垒形成垄断,才能获得比较高的利润。 上面是基本原理,下面结合中国特色。 盾构机是中国产业升级成功的典型。把售价七亿的国外盾构机打成了 5000 万的白菜价。中铁 …

如何看待逆全球化?

知乎用户 李建秋​ 发表 逆全球化是短时期内产生的一种现象,但是不会持续很久。 因为全球化是有经济理论作为支撑的,民族主义可能在某一个时期有影响,但是不会扭转大格局,全球化的理论其实并不复杂,只是很多东西被甩锅到全球化了。 举个例子, 以美 …

如何看待一美国政府官员呼吁美国在华企业撤出中国?

知乎用户 发表 快讯:美国在华企业撤出中国 美国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库德罗Kudlow呼吁,美国每个在华企业撤出中国,回到美国或者东南亚国家。美国政府负责厂房,设备,知识产权,组织建设,创新,换句话说100%的搬迁费用。 ​几乎在同一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