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回炉职校,很多人的大学都白上了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本升专”的出现,终究是一种市场思维、务实精神的胜利,也是告诉那些大学们:真的关心学生,就好好帮他们找工作吧。

撰文丨青柳

最近,“本升专”相关话题再次于社媒平台登上热搜。

此次受到广泛关注的,是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据媒体报道,2025年,该校的动车组检修技术、高速铁路综合维修技术等多个专业备注招生对象为本科生。该校的工作人员在接受采访时称,学校的本科毕业生报名情况不错,2024年就完成了招生计划。

这个消息引人关注,因为这是一种“学历倒挂”——先上了本科,再返回头去读大专。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招生考试通知(图/网络)

这个现象,很多媒体用了一种相对开放、欢迎的态度去看待,认为这是破除“学历迷思”,这是“重新校准人生坐标”。

话很漂亮,但无法否认这是反常的。

花4年去校准人生坐标,那早读大专不就好了?可以省多少时间和精力?不仅大学4年省了,还省了高中阶段没日没夜、军事化管理、上厕所要掐点的苦读。

无论如何,这种回炉就是一笔巨大的成本,长达数年的投入打了水漂。这背后终究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自救。

01

“本升专”已经越来越常见,几年前就开始有媒体报道。

比如《南方周末》曾报道,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的老师说,该校这两年招收的本科生超过150人,主要是想通过培训考取心理咨询、营养和健康管理等方向的证书。

成都新东方烹饪学校的老师在报道中提到,在跟自己学习川菜烹饪的学生中,三成有本科以上的学历。

青岛技师学院从2009年开始创办“大学生技师班”,招收已经有专科及本科学历的学生。2015年以来,大学生技师班差不多三分之一的学生是本科生,等等。

之所以“本升专”,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好找工作。

像上面提到的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看名字就不难想象去向是哪里,还是多少年轻人渴望的稳定大企业。像青岛技师学院也在报道中说,学生大多顺利就职知名企业,薪酬普遍高于同期应届生平均水平。

有些话多少有宣传成分,但对找工作有帮助肯定是直接原因,否则,谁读书有瘾呢?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大专就好找工作?

02

毋庸讳言,这是因为大专对应的工作不够“高端”。当然这肯定有人抬杠“职业不分贵贱”,那么就说得含蓄点,大专对应的岗位多在第二产业,而不是第三产业。

而第二产业向来就很缺人。2022年曾有数据显示,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的数据,2021年三季度企业用人需求中有38.7%集中在制造业。

同时,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的《2021年第四季度全国招聘大于求职“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有43个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行业存在供需缺口;24个新进“最缺工”排行榜的职业中,超过半数与制造业直接相关,占比高达到54.2%,远高于其他职业。

另外,《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显示,我国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至2025年人才缺口将接近3000万人,需求总量与供给总量差距不断拉大。

从这个角度看,甚至就业难都不存在,大量企业还缺人呢。只要脱下孔乙己的长衫,穿上工人的蓝衫,甚至快递员的黄衫,专车司机的衬衫,工作当然还好找的吧。

这就很吊诡了,一边缺人,一边又喊就业难,这种反差到底从何而来?其实很简单,现在的多数年轻人不愿进厂罢了。

这个现象早就有了,几年前就有年轻人宁愿送快递、不愿进厂的说法,此前就有媒体调研发现,年轻人不愿进厂的主要原因就是“收入低、不自由”,有老板甚至吐槽“出去买瓶水,人就不见了”。

图/图虫创意

缺人,终究是有原因的,工作环境大概什么样,人们心里是有数的。

而那些年轻人,辛辛苦苦地读书,背负了家庭的万千期待,不就是为了摆脱这种命运,去追求一个最起码进入服务业的未来吗?

看看那些本科专业,经济、金融、工商管理、行政管理、医药工程、计算机工程,哪一个不指向听起来就好听的“现代服务业”?

只不过现在年轻人低头了,找不到服务业的岗位,那么就去“回炉”读那些“最起码保障一个工作”的大专吧。

当然,现在“本升专”还谈不上多大规模。但如果有一天这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那么更值得深思还不是年轻人“找到自我”,而是产业格局出现了问题——碰到了某种天花板,无法再向上突破了,大量劳动力,只能堵在“第二产业”。

03

这背后也无法忽视这些专科院校自己的努力。没有所谓名校光环,也没有各种不着边际的折腾,它们想要在教育格局里生存下来,只能靠一个——就业。

在一个报道里写的细节很有意思,一个本科生读了一个专科的多媒体制作专业,结果这个专业的名称就叫“××国际会议中心订单班”,直接就把甲方的名字、工作内容不掩饰地写在名字里,毫无心理负担。

▲国际会议中心订单班招生简章(图/网络)

而这种思路才是对的。相比于大学,这些专科似乎对学生才更负责。很多大学,由于先天赋予的地位,它们并不用担心自己的经营,哪怕负面新闻缠身,大概也不怕“第二年没人报”。

网民针对一些大学的负面新闻,动辄就说“明年分数线要降”,完全是异想天开的呓语,把大学的级别看一看就知道了,哪在乎你怎么看它呢。

但是专科就不一样了,它们真的要在市场中生存。它们的名头不会构成了号召力,从来也挤不进各种排名,所能依靠的只有KPI——到底能把学生送到什么地方去上班。

当大学还在忙着各种安排通稿,津津乐道自己的教学改革、重大成果、“对学生多么的贴心”,这些职业专科院校只能埋头联系企业、找到赞助、输送学生,做着一堆苦活累活。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大学,明明在已经饱和的情况下,还可以开设专业,设置各种硕士、博士点。说白了,还是不担心,完成“高等教育”的指标就好,至于就业,那得靠学生自己努力啊。

图/图虫创意

当然,专科学校也不是没有骚操作,什么把学生当免费劳力、压榨学生的新闻也不少,但专科的生存逻辑有根本的不同。

就如同衡水中学对所有素质教育的冲击一样,专科也在用今天最大的教育KPI——就业,去打脸那些本科院校。你名气是大、专业是多、分数线是高、社团生活是丰富,但我能让学生有工作。

这或许不够令人舒服,毕竟高等教育的各种所谓“内涵”,什么“大学精神”,就只剩下了就业。但这也不完全是坏事,“本升专”的出现,终究是一种市场思维、务实精神的胜利,也是告诉那些大学们:

真的关心学生,就好好帮他们找工作吧。

*本文为冰川思想库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看懂了这15次战争,就真正读懂了古代中国

楚汉之战、淝水之战、汉匈之战、宋金之战……

以15次具有代表性的战争

详解古代战术与军备变革

许纪霖、刘勃、李硕、郭建龙、周思成联袂推荐

冰川研究员、新锐历史作家

张明扬

非虚构著作

大争之世:改变古代中国的十五次战争(印签版)

*题图来源于CFP

*编辑微信:bingchuanxiaobian

*商务微信:lhellohm

【往期精选】

图片

图片

汇聚思想 分享锐见

中国传媒榜·十大新媒体

微博·最佳深度报道媒体

今日头条·财经头条号百强

凤凰网评论·年度致敬媒体

网易号·年度最佳签约作者

凤凰一点号·年度深度报道榜

新浪财经·深度思想财经新媒体

虎嗅2020年十大年度作者·实力榜

百家号·最受欢迎图文创作原创作者

传递2017自媒体盛典·年度新锐评论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困在教育分流里的普通家庭

原创 急雪回风 见识 近日听说,苏州中学公布录用的13位老师中,6名清华、4名北大,博士8人、硕士5人。 我常去家附近一个职业高中散步,宿舍外墙的马赛克发霉剥落,破破烂烂的图书馆里很少学生,名为“纺织实验室”的教室里只有几台旧缝纫机,唯一的 …

那些选择职校的年轻人

**新刊出炉!**点击上图,一键下单↑↑↑ 「好的职业教育**」** 主笔 | 张从志 21岁,是大部分高职学生毕业时的年纪,用作家王小波的话说,这是有很多奢望,想爱,想吃的“黄金时代”。但是,站在这个美妙的人生起点上,这些年轻人要承受更多 …

职业教育法大修,5 月 1 日起施行,关于普职分流有哪些变化?

知乎用户 21 世纪经济报道​ 发表 先说结论,能不能过审看命: 取消职普强制分流,意味着教育体系德国化的 “洋务运动” 基本等于告吹。 所谓洋务运动,即晚清政府被残酷的现实连续打脸之后,琢磨出来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以自救。 这里尤其要说明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