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卫健委回应「女婴因 120 拒绝送医延误致死」,称「已介入调查」,具体情况如何?
知乎用户 经济观察报 发表 郑州市卫健委还挺忙的哈,河南大学女生走了还不到半年,这又开始了。 西安、郑州、汝州、兰州、呼和浩特后又是郑州,反正都看麻了,也不缺这一个。 知乎用户 弈心 发表 前阵子武汉同济医院因为收治新疆来的尿毒症患者造 …
不管是清零派还是共存派,保持什么样的观点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别双标,你支持清零,你就别在自己被集中隔离时唧唧歪歪;你支持共存,就要接受在分级诊疗下,必然会出现的轻症死亡情况,这方面日本已经提供了大量的案例。
嗨呀,欺负院感的老弱病残和他们的家人不会写小作文
孩子不是阴性吗?阴性分什么重症?去什么定点医院?
在武汉,双十一前也因为家人打了 120,全程非常专业。2 分钟说明情况,救护车 5 分钟来的路上联系具体地点具体情况,9 分钟到达,物业打开应急通道。15 分钟到达医院。关于核酸,只问有没有 24 小时,有就进普通急救室,没有进负压。全部检查完毕,需要住院前,让做一个单管核酸,自打 120 后 4 小时成功入院。整个急诊期间看到还来了不下 7 个班次的救护车,全部应对得当。急诊部的每个人该做什么都很清楚。。。。现在看到郑州这个事,真的一阵后怕,还好我不在郑州。
珍惜这还能成为新闻的这个时代吧……
很快,这种事情都会变得没有新闻价值……
这就是为什么共存派讲的那么好听的分级诊疗、新冠不治、阳性患者自行居家隔离实现不了。因为他们一边共情当前悲剧个例 (实则吃人血馒头),另一边面对潜在的海量小作文铁石心肠。
即使大佐、帽子姐、刘老师都已经认为共存是不可避免的了,但他们也从来没有放弃提出一个前提,那就是要求民众们脱离巨婴心态,愿赌服输。
中国有 2.5 亿 14 岁以下儿童,轻症的 39 度发烧可以自行痊愈,希望各位家长说到做到,千万别去医院,毕竟其他病人是无辜的,小心院感。
另外还有人指责隔离方舱里也没有接受到什么治疗,我不明白这么简单的道理怎么会不明白**: 被隔离者不再传染给其他人,就是对现代工业社会的最大治疗,这样才会有高效的生产力来保证感染者得到现代文明的待遇**。
知乎上有网军已不是秘密。民众的观点当然各种各样,我不认为支持共存的都是网军,但网军们的倾向是非常明显的。敌人反对的,是我们防疫。敌人支持的,是我们放开。这是为什么呢?
如果民众再不学会眼光长远一点,学会算政治账,学会知道森林中的两条路,一条不好走不代表另一条就是阳关大道,而是被海外的认知战指挥棒呼来唤去,我认为人民当家作主的到来的那一天只会更加遥远。
英国数百万人等待入院治疗,曾代表「国家形象」的医疗体系出现了什么问题?哪些问题值得关注?如何看待日本冲绳 21 家医院联名发出血色医疗瘫痪信息,因新冠感染扩大,医疗系统已达到灾害级别?
当然,如果放开政策能执行彻底,民众自然而然会脱离巨婴状态,慢慢接受现实,小资挨打了也是会成长的,但那真是血与泪构成的一课。
保持幼稚与天真,真是一种奢侈的幸福。
我来澄清一点,对于新冠来说,大家脑海里的轻症,和实际上的轻症标准是不同的。
高烧不退,全身疼痛,四肢抽搐,上吐下泻……
以上都是轻症的症状,持续时间 1~2 星期。
根据国外的经验,对于这些轻症患者,医院是不收的,运气好的给你开点退烧药,运气不好的自己回家硬熬着吧。
很多人都在说 “新冠不过是大号流感而已”,这仿佛是在说马克沁不过是大号断头台而已?
神特么类比,路易十六对尼古拉二世说死刑不可怕,对吧?流感在不出现全球大流行情况下,也是每年要杀掉上百万的瘟神级存在,你真当人家是个小小的伤风着凉呢?
这里有篇小作文,写于 2018 年甲流期间,我建议以后的新冠小作文最好都要达到这个质量才行。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这个新闻。当初一群人对医院喊打喊杀,现在看起来真的是够讽刺的。
官方通报「网传江苏一婴儿因无核酸被拒诊身亡」,称医院未要核酸,涉事医院院长被免职,该处罚是否合适?
老实说,真真假假现在重要嘛。
太重要了,但是架不住一些人搅混水。
所以事情最终调查结果出来之前,既不站队,也不批判。
至于如何看待此类事件,那些写的声泪俱下的,不过就是拿着不幸者的伤痛写小作文输出的自己那点蝇营狗苟。
你说他真希望大家都好好的嘛,如果真那样,那么可以做的很多,未必敲键盘就最有效。
你说他们是拿起笔做武器?他们又扎不对地方。
整来整去,啥事没解决,反倒到处添乱,这么天天写散文的,没有一个好东 x。
以上。
我觉得我有必要给这个答案点个赞,再观察观察
极端清零主义分子又充分暴露出他们只顾显摆嘴皮、没有丝毫人性的特征,非要捏造一副 “共存派自作自受” 的画面。
须知,适当放松严格防疫政策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增速放缓、公共开支过高,而不是什么 “共存派自己要的”。“共存派” 只是老实表达出自己的感受给全社会参考,只是制定政策者考虑的其中一个较小的因素。如果 “共存派” 可以“自己选”,那早就去会议室里投票决定问题了,哪还会只在网络上发声?
更何况,“共存派”要的可从来不是什么彻底摆烂,世界上所谓 “躺平” 的国家也没哪个彻底摆烂。就算是印度,得了病难道不去药店买药、不去医院治疗吗?“共存派”的诉求只不过是确保正常的生活、工作,有病的人去隔离治疗,不要无限制地波及没有生病的人。
所以,在国家权衡利弊,与社会上要求适当放松的声音达成共识后,大家当然有权利就新的阶段提出新的诉求。医疗资源不足,可以用节省下来的检测、隔离费用补充,医疗机构发生挤兑,就开设更多医院、诊所,宣传普及更多自诊自查的知识,这才是正常合理的态度。
而那些极端清零分子,之前口口声声说国家的意志就是他们的意志,给提意见的人扣帽子、使绊子。如今政策调整了,他们却不积极适应新的形势,反而满口自暴自弃怨毒之言,表面上还在维护国家,实际却是渲染恐慌,仿佛国家就应该在扩充医疗资源这件事上没有任何作为,坐视 “共存派” 病死,才是“大快人心”。到底是谁在躺平摆烂?到底是谁在消极应对?到底是谁在对抗政策?到底是谁在离间社会?到底是谁在忽视人民的生命健康!?
极端清零分子真正支持的从来不是国家,而是他们心目中那个至高无上的强权铁腕,所以他们从来见不得国家听取一点人民的声音,解决一点人民的诉求。他们根本不是为了国家好,只不过乐于堵人民的嘴罢了!
换个角度说吧,如果这件事问责的话,不知道该向谁问责?
说一个人吧:
2021 年 7 月 30 日,郑州六院院感造成疫情外溢,对 9 名公职人员严肃追责问责,其中某位领导被给予政务记大过处分。
2022 年上半年,郑州 120 延误救治事件,还是这个领导,分管紧急医疗救援工作,因对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指导不力,对此负有重要领导责任,被给予其诫勉谈话。
2022 年,下半年,又发生了延误救治的事,现在正在调查中。
你觉得这事还能问责到他头上吗,或者说问责他能改善吗?
不看小作文,就目前的信息来看
第一,中国搞分级治疗任重而道远。
因为民众不认,只要生病必须最好的医院
第二,死亡原因是什么?
女婴是送到了医院的,而且当时绝对是问题不大的,不然也不会第二天才做血检了。
那么是什么情况会导致女婴体温骤降,需要进一步的调查结果公布。
最后,再次声明,别写小作文,这次明显就是分级诊疗,防疫人员没拦救护车对吧,积极沟通救护车对吧。救护车是判断女婴问题不大所以要求去定点医院对吧。这是分级诊疗对吧。不赞同分级诊疗的就乖乖接受清零,别想共存,不然就中国这点医疗资源,增加病床还不如增加殡仪馆有用。
关注,等调查,让子弹飞一会儿。
但是,郑州最近咋一直热搜不断……
感觉挺悲哀的,也对未来的情况充满悲观。
每个人保护好自己,自己对自己负责吧。有些事情一旦开始就回不了头,也没有选择了。
你看,高赞答案开始罔顾事实写小作文了。
第一条就是甩锅放开的。
我对着新闻横看竖看,这不是封控期间发生的吗?
封控期间,120 运力不足,这还是新闻吗?这不是一而再再而三发生的事?
如果不是因为他们是所谓的密接,孩子的父母非得需要救护车?打个的去医院很难吗!会这么耽误孩子的病情么?
舆论高地,你不去占领别人就去占领,何况还是一群自带水的利益相关者。个人力量比不了他们,但能发声绝对不静默,这群人极其的阴险恶毒,用各种方式恐吓人民群众,生怕大家过上正常的生活,让他们赚不到钱。
想想老人和孩子。
这下子,孩子没了。
想想你家老人。
老人没了。
想想你工作。
工作没了。
我就奇了怪了,严格防疫不就是为了防止医疗资源被击穿,有病没法看?
现在为了防疫反而三天两头心脏病不救死了,孕妇不接流产,哮喘不治死了,婴儿不管死了,那和击穿了到底有什么区别??
咱真不是反对抗疫,但能不能少干点这些阴间的事儿?
看之前高赞说什么放开之后这是常态,还有各种小作文
笑死,要不是我一个郑州人现在还在家里坐牢,我特么就信了好吧
看到有小可爱说 “你没学过逻辑吗,没放开都这样,放开了只会比这严重十倍甚至九倍”
诶我就喜欢那种这种一边干着最没逻辑的事情一边满嘴逻辑的防疫爱好者小可爱,来来来,我们话分几头说,先看看原始新闻说的是什么,说的是这家人 “滞留郑州”“作为密接在酒店隔离”,这才出现了打 120 不是重症不接的问题,那么放开了会发生什么事情呢?答:他们可以直接自己打车去医院不用打 120,因为没有隔离,甚至不会滞留在郑州。同时,为什么会出现所谓的“不是重症不接必须去定点医院” 以及 “打 120 半天才来” 这两个问题,因为你把所有人往屋里一关,别人想去医院不能自己去只能打 120,那在这种除了叫救护车没有第二个办法的情况下,120 运力要是能够用那才是奇幻故事,而你强行给医院划分成所谓的只接待某种情况的定点医院,再附上各种一旦出问题医务人员背大锅的离谱考核标准,那就必然出现,而且是大范围出现医护人员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甚至故意忽视病患的情况,诶只要你不是满足我这边的条件,那你爱死不死与我无关。
接着说所谓分级诊疗,什么叫分级诊疗,分级诊疗说的是类似于社区医院处理小问题,区里医院处理一般问题,市里医院处理大问题,省里医院处理疑难杂症这种分级,不是你以为(或者故意以为)的轻症去医院 A 重症去医院 B,这不叫分级诊疗,这叫任务摊派(至于所谓 “二十条” 里怎么称呼那是它的问题,它爱怎么称呼怎么称呼,只要它乐意,叫秽土转生都行),而无论在什么医疗体系之下(除了某种逼着医务工作者看着你死的缺德体系),老人小孩孕妇这三种人都应该,而且在执行上也往往是这么做的,是和重症急症病人优先级别大致相同的。
最后来说医疗资源不足,我国医疗资源不足这事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可以说是一个众所周知老生常谈的问题了,那么我请问,在疾病大流行的这几年里,我们做了什么重大努力来起码试图缓解这一问题吗?比如投入资金和政策鼓励高考学生选择医学相关专业?提高医务人员待遇?建设更多医院,增加普通病房和 ICU 床位,维护、更新或增购更多的医疗器械与设备?借机进行医学知识的全民科普(而非对疾病进行妖魔化宣传)?舆论宣传和政策扶持双管齐下,鼓励人们遇到小灾小病多去社区医院?我们什么都没做。我们就只是躺在地上,躺在过去所谓的 “功劳与荣耀” 上,吹嘘着自己 “防疫工作天下第一,大家都来抄作业呀”,一边说着“不能躺平” 疯狂嘲笑西方对这个疾病进行匪夷所思的妖魔化舆论宣传(这不叫科普,这只是宣传 propaganda 而已),一边老狗学不会新把戏,路径依赖到永远只会老一套,恨不得躺的比全地球都平(我不太想说里面甚至可能涉及到的攫取利益发国难财的问题),然后现在呢?病毒不断的变异进化,再叠加各级机关的层层加码,最终让现行手段几乎变成了得不偿失的笑话,之前的妖魔化宣传则让民众对这个疾病恐慌到了不正常的程度,本就不够的医疗资源也没有实质性的增加甚至近期内看不到实质性增加的希望(尤其是高校中医疗相关专业的学生数目并无显著增多),而所谓的挤兑之所以会出现,最大的原因就在于人们的恐慌与不足的资源叠加出的死亡螺旋,不透明的信息与错误的知识让人们对未来有极不乐观的估计并带来恐慌,恐慌驱赶着人们争抢资源,而的确存在的资源不足会迫使资源提供方采取限制手段,限制手段又会进一步让人们印证自己的判断进而加剧恐慌,于是死亡螺旋就此完成。说句难听点的,这两三年我们对整个疫情的实质态度(而非舆论宣传上表现出的态度)和处理方式,几乎可以说让医疗挤兑变成了必然,甚至加剧了未来医疗挤兑的严重程度,非要我说的话,俩字:活该。
不过最后出于善意,我还是提醒诸位防疫爱好者一句,最好还是赶紧调整一下心态,不然万一哪天防疫政策在实际操作层面(而非所谓的 “原则上”)真的彻底转变了,你如果还是现在这套说辞,大概率会像我之前(可能也包括现在)一样被打成 1450 或者 50w 之类的,当然,我相信防疫爱好者们大多都还是很擅长见风使舵的(甚至可以说他们最擅长的就是这个),保不齐到时候我们就会站在同一个立场上了呢
说些可能比较冷血的东西。
每次提到挤兑,总有人抬杠:封控期间也有很多因为防疫看不到病的。
为什么我说这是抬杠?因为这两者根本不是一回事儿,造成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
就不说这些极端个案和真正挤兑起来被波及的人,二者差了多少数量级的事儿了。
单从人性看来这也不是一回事儿:
封控期间,尽管确实有少数人因为不及时救治出事,但很难造成严重的散步级别的事件。
而一旦放开,造成的医疗挤兑那是真有人敢当场闹的,而且闹起来人是绝对不少的。
原因很简单,人性有个弱点就是不患寡而患不均。
封控期间,你没得去医院,但是别的人也都没得去,那么绝大部分人都能忍。
而一旦放开,看不到病的人看到医院里面那么多人接受救治却轮不到自己,你想想他们是什么心态。
这才哪到哪?
诸位别忘了,新冠具备免疫逃避,这是动态清零最难的地方,对于开放共存更是难上加难
一次两次核酸都不一定查的出来,更别说抗原了,一次不准多测几次
英国的 nhs 在新冠面前都被打成狗,你真的指望我国放弃清零后短时间内搞出一套能和新冠刚正面的医疗体系?
到时候搞到普遍性的阴性密接不收或者阳性非重症不收,甚至一堆人隔离在家,高烧不断,仅仅因为肺部没阴影得不到合适的治疗,我看再也没人说新冠百分之九十以上无症状这种昧良心的话。
说不定核酸恢复到疫前的两百一次都有人排队做
就好像石家庄解封后,一大堆人在底下说开放可以,但不能每天几百例的时候开放。兄弟,想象力大胆一点,开放后一个省会城市每天几百例已经可以当市长市委书记的政绩了好吗。亲,这边建议各位过去翻翻
的回答
以后这样的事在中国只多不少,不过诸位觉得会不会还有 “我就在河北我怎么不知道”“我就在武汉我怎么不知道” 的这样一类言论呢
小作文准备好就行了,到时候我和你们一起冲
新冠对健康的风险太大,不能强迫医疗人员接诊新冠患者,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救护车有拒诊拒接新冠患者的权利。
全面开放的环境下,政府已经把新冠的防治权力放弃并下放给个人。政府只需对社会整体的生命责,而不需要对特定的个体生命安全负责。
简单来说以后自己没防住不幸感染了新冠,自己在家呼吸机看看能不能熬过去,或者找个没人的地方自己死去,不要当巨婴。
疫情期间 120 派诊量非常大,基本打电话都要排队,整个郑州市的急救站和 120 派诊员都是顶着压力加班加点在出车。接到患者后因为医院都爆满或者有阳性病人而封禁,患者送不出去的情况非常多,急救车如果一直送不出去病人,就没法去出一趟车去接诊病人。多说一句还有一部人仅仅是为了出小区而谎报自己生病。于是就导致出现了轻症患者尽量不去医院,优先把急救车派给重症患者的情况。
这种情况下 120 一般都是派专车去接的,我姑且猜测一下当时没有专车,因为后面说了专车晚上八点才到。所以 120 先派了正常车去隔离酒店去看这名患者。
到底接不接的问题。出诊 120 后仅仅能依靠的就是监护仪和出车医生自己的经验。院前医生判断目前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可以等待阳性转运车进行转运,那就要按照规定等阳性转运车,如果当时患儿生命体征不平稳,我想医生一定不会让他等待的。
如果医生把这个患者拉进医院了,那是对整个医院的患者的不负责任。疫情期间医院住的重病人特别多,如果传染给本身免疫力低的患者,害了更多人,是更不能接受的。
但是不接的话又没想到孩子本身免疫力低的情况下,大人又把病毒传染给孩子了,当时看着生命体征平稳,结果后续出现了这么严重的结果。
最后我的看法是:他接不接都不对。
放开疫情也是如此,
因为医疗资源就是非常稀少。
不怎么看待,无论共存还是防疫不改变医疗资源都是一样结果。
或者你可以学习美国的医疗制度,
购买保险排队预约等待治疗,这样就根本就避免你喷的点。
对了,给予医院拒症权利,给予医疗人员好的待遇。
有可能不是新冠,是其他疾病,但是医疗挤兑后,医院资源不足产生这种后果。
也有可能其实得了新冠,但是是假阴性。因为只从口腔采样不一定能成功。
可以预料得到,这种事情会重复发生。
如果救一个人会造成新冠疫情传播,那应不应该救这个人?如果救一个人会造成新冠疫情传播,那应不应该救这个人?
第一辆救护车到达后,先抗原检测,发现父亲是阳性后,以女婴非重症不予接收。经防疫人员劝返,仍拒绝接收。
第二辆救护车于当晚 20:35 分左右到达隔离酒店,23 时左右将女婴送至定点医院接受救治。
我有几点疑问:
第一,既然是隔离酒店,里边的隔离人员就有可能是阳性,第一辆救护车明知不能接收阳性病例或者阳性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为何非得等到检测出来才以女婴重症为由拒诊?
第二,为何从隔离酒店到定点医院需要花将近两个半小时?定点医院是如何设置的?设置定点医院的过程中,有没有考虑可能出现的突发应急情况?
第三,第一辆救护车判定女婴非重症的依据是什么?在女婴检测结果为阴性的情况下为何仍然拒诊?120 急救中心是否知晓急救地点为隔离酒店?在安排急救医院和车辆的时候有没有考虑到可能存在的疫情防控因素?有没有遵循就近原则?
第四,第一辆救护车大概 12 点过后不久到达,后酒店联系定点医院。直到当晚 20 点 35 分才到达。这当中几个小时的时间发生了什么?是女婴父亲没当回事还是酒店没尽力联系或者是医院方面无故拖延?除了联系已经来了的定点医院,还有没有联系其他定点医院?如果有联系,其他医院为何没来?
短短一两个月时间,这样的血的教训一起又一起,都不看新闻报道的吗?都不担心 “昨天发生在其他地方的事故,有可能今天发生在我们的工作当中” 吗?
忍不住想吐槽,但事实真相没有彻底调查清楚之前,我暂且忍住!
所谓医疗挤兑也是十分可笑,不是某地内宣连篇累牍的渲染新冠恐怖和后遗症如何如何会有挤兑?
现在你们对抗挤兑的办法就是不让人就医。只有几家定点医院收治患者,大量医生护士把精力投入新冠,大批医学专业毕业生不干正经工作就晚上做核酸分析打零工;长期患病者不让住院,感冒发烧的不卖给人家药,新冠患者待在一块互相传染。
赶紧办一个小作文交易网,一定能挣钱
有什么好看待的呢?
这就是医疗资源有限下的困境。
这还是在封控下的结果,等开放了,各位祝好吧。
希望各位都生死看淡,不要为死了老人孩子孕妇而要求别人怎么看待,我现在,躺着看。
再说郑州——女婴疑遭拒诊去世
昨天下午,赫然看到一条迷惑新闻,郑州一核酸采样点推出 VIP 服务,年费为 320 元。
说实话,这委实让我大吃了一惊。我知道美容院有 VIP、商场有 VIP、理发店有 VIP,万万想不到,连堪称当下 “国之第一大事” 核酸检测竟然也推出 VIP 了。
至于怎么个 VIP 法,我仔细看了看,凡缴费成为 VIP 者,都能享有两年内 20 次加急核酸检测服务,所谓加急,便是 “最迟 90 分钟出报告,通常 60 分钟左右”。
VIP 的全称为 very important person,直译过来叫 “重要人物”,也可翻译为 “贵客”“贵宾”,一般而言,商家推出付费 VIP 服务都是为了增收。
但是,在无核酸不成行的当下,核酸检测已经成了与国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第一要事,核酸检测机构还嫌自己不够肥么?更重要的是,这些机构难道是完全市场化在运营,没有管制的吗?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就很可怕了。
“市场化” 说白了就是 “企业自主”,就是一切交由市场、交由利润说了算。但在核酸检测的市场里,买方很大程度上并没有选择自由。
现在很多地域和场所都要求进出人员有核酸阴性证明,一面按头要求做核酸,一面打着 “市场化” 的旗号让核酸检测机构“自由发挥”,那可不就是镰刀挥舞韭菜任割。
今天可以推出 VIP,明天是不是就能随意定价?后天是不是就能随意卖码?只要钱出够,红码绿码转换自如,赤橙黄绿青蓝紫尽在掌控。想去哪里,能不能去,病毒说了不算,码说了算。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商家一旦食髓知味,后面的乱象自然就会层出不穷。而商事染指国事,必定会有大的祸端。
所以,我视此次 VIP 事件为核酸检测机构的一次小小试探,它在试探自己的自由度和话语权究竟有几分,对民众的影响力和操控力到底有多大。
若不及时掐灭这朵跃跃欲试的火苗,后面的价码,只怕就不是 320 元这么简单了。
就在昨天,“Li 思雨的爸爸” 李宝亮在网上发求助长文,称其仅四个月大的女儿遭 120 拒诊后去世。让无数人痛彻心扉。
根据他的叙述,他与妻子来自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不久前,夫妻二人带着仅 4 个月大的女儿李思雨到郑州治疗血管瘤,后因疫情滞留。
11 月 12 日,李宝亮妻子被判定为无症状感染者送入方舱隔离,李宝亮与女儿作为密接被隔离在某酒店。
悲剧发生在 11 月 14 日,我捋了一下长文里的时间线,大致如下。
14 日凌晨 3 点,孩子第一次呕吐腹泻。
14 日早上 8 点多,孩子第二次呕吐腹泻,且多次喂水不进食。
同日 11:57,李宝亮拨打 120,得到答复 “隔离人员不能私自拨打 120 电话”,李宝亮询问酒店防疫人员,得知并没有此项规定。
12:01,再次拨打 120。
12:34,救护车到达但没有上楼,而是指挥酒店防疫人员采集抗原检测,得知父亲为阳孩子为阴后拒绝接诊,理由是 “孩子不是重症患者”。酒店方帮劝无果,只好又去联系定点医院。
晚 20:35,第二辆救护车到达,将李宝亮父女拉往郑州阳城医院。期间还绕路接了另一位确诊病人。
23 点左右,到达定点医院,李宝亮才知道该定点医院并不在郑州,而是在登封。此时距离第一次拨打 120 电话已经过去 11 个小时,李宝亮告知医生孩子已经一天滴水未进,但对方只发了一个温度计让等待次日抽血检查。
15 日 00:29,孩子手脚发凉并出现窒息,李宝亮发现后立刻联系护士医生。
三个小时后,孩子被宣布抢救无效死亡。
。。。。
如果李宝亮先生描述的都是实情,我想,至少有四个问号需要拉直。
第一,“隔离人员不能私自拨打 120 电话” 是谁说的,有没有明文规定,还是说急救中心也设了隐性门槛,隔离人员没有呼叫紧急救援的资格?
第二,婴儿仅四个月大,呕吐腹泻无法进食,且身患血管瘤,120 没有亲自查看,那他们是以什么为依据认定其 “不是重症” 拒绝接诊的?
第三,孩子父亲和酒店工作人员反复恳求,120 坚决不接诊,究竟是因为孩子 “不是重症”,还是因为孩子父亲是阳性?
第四,定点医院的救护车为何这么久才到达?当地在设置定点医院时,有没有考虑到急救的速度和距离问题?
“二十条” 发布后,张文宏说了一句话:“我们内心非常清楚,最终走出疫情靠的肯定是科技。”
这话说得没错,但同时,我们内心也非常清楚,科技可以抵抗病毒,但与疫情相伴的人为次生灾害,却不在其能解决的范畴。
最近,郑州一直热搜不断。
富士康员工大规模徒步逃离事件轰动四方,奔逃扬起的尘烟尚未散去,老员工的物品还被扔在宿舍外堆积如山,协助富士康招工的任务便已摊派到基层,“要求每村出一人,努努力出两人”。
郑州疫情迟迟不散,召开发布会,刘书记哽咽哭诉错过了女儿成人礼,惹怒万千网友。“你在等他们道歉,他们却在等你表扬”。
这一次,我不想再看到纸上盟誓般的 “立即整改,举一反三,严肃问责,生命至上,人民至上”。
只想问最简单的几句话:疫情存在多久了?相似的人命悲剧,这是第几次了?怎样保证以后不再发生?如果再发生,如何重处?
在消逝的生命面前,在悲恸的情感面前,那些冠冕堂皇的词汇、永不出错的表述、陈词滥调的套话,无一不折射出冰冷的底色。
一个谎言说了三遍便不会有人再信,同样的,一曲高调儿唱过三遍便会招人厌烦。
四个月大的孩子,尚未来得及好好看看这个世界,在亲情之外,对世界感知最深刻的可能就是捅喉咙,就这么去了,没有成人礼,没有周年宴,有的只是家人给予的四个月短暂温情,以及身后父母撕心裂肺的痛哭。
也许在他无法言说的、小小的精神世界里,还弥留了一个天真又心碎的疑问,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来世上一遭,又为什么会被抛弃。
我们应当有勇气承认,孩子走了,不是因为孩子病得有多严重,而是有些大人们病入膏肓,已经不成人样儿了。
治人治疾,治世治心。疫情当前,VIP 当道,兼之人性凉薄,唯扪心自问,剖心自省,才能把破碎的信任,一点一点地捡回来。
挑重点延伸阅读:
郑州一核酸采样点推出 VIP 服务,年费 320 元,如何看待此项服务?河南一公司老总因与「错过女儿成人礼的社区书记」同名遭网暴,为何类似现象频发?被网暴该怎样维权?当地政府已向郑州富士康派驻工作组,郑州富士康现状如何?如何看待此次富士康疫情?
我看自己已经被人挂出来批评了,那我就再详细说说我的想法,也不枉出镜几次。
首先,其他高赞已经有回答过,无症和轻症要按照医学标准认定,不是简简单单自己就能决定该去什么门诊,你可以自己选择当做感冒处理,但是没办法不允许其他人认为自己病症严重,需要去重症病房。如果不进行严格划分,所有相关门诊都会面临就诊困难,浪费医疗资源;而单是这一划分过程就会进展艰难。
其次,新冠疾病本身危害或许确实有限,但它可能会加重患者自身的慢性疾病,以及带来潜在的后遗症,这是对其他医疗部门压力的担忧。
再次,国外放开后的经历可以作为参考,但不绝对。美国的医疗神话就是在第一波新冠疫情击穿医疗系统后被撕破的,我们没理由对我国本就不足的人均医疗资源抱有太大信心,至少放开后的第一波冲击的对应会十分艰难。
至于说普通感冒大家不会选择去医院的观点我不大赞同。以我的经验,在前疫情时代,季节性流感爆发时,医院一定人满为患、一号难求,新冠大爆发后的情况或许可以窥见一二。
最后,事情不是非黑即白的,并不是一半人要求全民立即不计代价开始与病毒的狂欢;另一半人就支持大发国难财的企业像圈养牲畜一样搜刮民脂民膏。无论是支持什么,只要是观点之争甚至立场之争,就都是可以讨论的。但若是对不同意见直接戴帽子贴标签,那就很没意思,也没有讨论下去的必要了。
当然,这些看不下去,那就直接当我收了医药公司五十万大洋帮他们辩护算了。
十分遗憾,但是放在全面放开管控的未来,这样的悲剧或许不是个例。
放开后,我并不是担心 “新冠的致死” 有多么可怕,而是担心疾病广泛传播带给医疗系统的巨大压力。可以预见,大面积感染后,所有发热门诊、呼吸门诊、传染病门诊一定挤满了新冠患者,其他基础病患者完全不会有机会使用正常的医疗资源,甚至连新冠患者内部也会分出三六九等———轻症和中症患者就自求多福吧,没有多余的资源分给你们。
我甚至可以悲观地预言,到时一定会出现另一种意义上的 “受新冠影响死亡的人数会远大于死于新冠本身的人数”,受挤兑而摇摇欲坠的医疗系统没办法应对突发疾病处理,突发急病的老人孩子得不到及时回应;大量慢性病医生被抽调去应付新冠后遗症专科门诊,本来的秩序无法保证;当然,毫无疑问,官僚们在诊疗上的特权会随着公民们看病难度激增而尤为凸显。
以上都是乐观估计,我实在想不出在我们这样人口众多、人均医疗资源本就不足的地方,那天降临会是怎样地狱般的的图景。
这种所谓的 “拒诊” 以后将是常态。
二十条明文规定 “制定分级分类诊疗方案、不同临床严重程度感染者入院标准、各类医疗机构发生疫情和医务人员感染处置方案”
第一辆救护车执行的就是这一条,分级诊疗。
以后医院不是你想来就能来的地方,救护车也不是你想上就能上的车。
还是中国人的命值钱,死一个就对医院报道免职处分,NHS 说因为出车不及时导致英国每周要因为心梗多死 230 个,
每周哦
仅仅是心梗哦,还没算别的病
就要死 230 个
英国统共只有 6730 万人,不到我国的 1/20
咋就没有人有国际主义人文精神,去关怀一下可怜的英国人民,去谴责万恶的 NHS?
还要求跟国际接轨,放开管控
各位圣母准备好了吗?
在生死攸关的时候,阳性要比阴性得到的服务好太多了。
理想情况是,救护车系统也分为绿码和黄码,黄码系统也封闭管理,处理密接患者。
这个婴儿妥妥密接,感染风险极大,不加以区分,救护车很快就成感染中转站了,而且影响到的人可并不都是健康年轻人。
这个救护车本身没什么不妥,而且看描述如果是重症他们是可以接的。有问题的是后继救护车来的不够及时。
其实这两年出过的多起防疫相关死亡都和急诊的认定有关。医疗上的紧急有各种指标,开放性出血,血压心率血氧等等。但是病人从不危急到危急有一个过程,如果这个过程赶到了一个特殊时期,那救治被耽误的可能性就很大。
其实,平日节假日有很多这样的情形,每次医院长假,都有不少临界期的病人因延误治疗而病情加重,瘫痪甚至死亡。
本次事件中父亲抗原阳性,抗原所需 ct 值低,如果做了核酸早以阳了。说明至少两天没做核酸或做了没拉走,可见本地防疫压力大。
没啥好看待的
我们清零派已经看过很多次
太 TM 正常了
以后到处都是,没要上新闻
让人无法相信,将一个幼小的生命置之门外的是 120 急救,在郑州刚强调过以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的承诺后,仍然出现这一起悲剧,这脸打的生疼。
试想一下,因为疫情滞留,一个 4 月大的幼儿在身体不适的情况下,还要面对上百公里的奔波,内心是多辛苦,到了医院后,作为父亲的李宝亮向医生讲述了孩子的病情,可是遭遇到冷漠的对待,最终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孩子离世。
造成这起悲剧有几个的关键性问题:
1、120 不接诊,在酒店防疫人员长达半个多小时沟通让先接孩子,但 120 还是拒绝接治;
2、安排定点医院调度不合理,时间长达 12 个小时才到定点医院,并且距离当时郑州的隔离点 100 多公里;
3、到了定点隔离医院不进行及时救治,接受信息严重不实,不接受现场的病情诉求,不管不问,导致孩子死亡。”
新冠最初期,面对全新未知的病毒,已知的高死亡风险,全国各地涌现不怕死的医疗队伍支援武汉,帮助武汉共渡难关,给人的感觉医疗队伍真的是把救治生命放在第一位,冒着生命危险去投入疫情战斗。
现在,病毒变弱了不致命了,国外已经基本放开了,但国内有些医疗队伍反而变的对病毒更害怕了或者更冷漠了,不把生命救治放在第一位,反而把防疫效果放在了第一位,宗旨变成了生命可以不救,但是感染数量不能增加,忘记了抗疫的本质,令人心寒!
如果 120 急救人员第一时间查看孩子的病情,将孩子送往就近的医院,以特殊情况对待,是否会出现让人佩服的一幕?
尊重生命永远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面对疫情的反扑,只有正视其中的问题,才能解决突发情况延伸的舆情,否则质疑会接踵而至,让人疲惫不堪。
很多人根本不了解现在郑州的医院治理政策。
我说一件小事,前几天孩子被鱼刺卡到,我们晚上七点左右到达儿童医院,八点多才到达急诊室门口,其中有大部分时间花在流调上。等到急诊门口,孩子嗷嗷哭,可能那个时间段鱼刺让他感到难受,我就和医护人员说,我们一周内在家没有去过任何地方,核酸检测也是 24 小时内的。能不能给医生说一下,先让医生给孩子把鱼刺取出来,哪怕我们不进去,孩子进去,我们可以等到孩子的核酸检测结果出来我们再离院。
医护人员说,医生还没来。进去也没用。
当时急诊室门口有三家,孩子的病分别是,头上磕了个口子可能需要缝针;一个孩子肚子疼的厉害;一个孩子是肠胃问题。全都在门口等进急诊室的通知。
我们在晚上九点二十六进到急诊室,两个小时过去后,医生才赶来,从家里赶来。医生说现在只开放六个诊疗室,其余的都在家,每个医生工作六小时。
在我等待的两个小时里,我逛了逛诺大的儿童医院,空空荡荡,没有任何人。除了各个门口的安保人员。经过一栋楼的时候,在漆黑的大楼里看到一名医生在电脑前整理资料。我当时很理解,现在全城还处于半封城状态,大家都居家隔离。
在等的时候,很多家长和我一样,在寒风里站在急诊室门口。
然而医疗资源并非不够,而是全都在家。
有人说放开后医疗资源挤兑,我想说,郑州在 10 月 15 号传言要封城,超市再一次被扫光。到了 10 月 25 号可以外出买菜时,已经很少有抢购的。当进入 11 月 5 号半解封时,已经少有抢购的,进入 10 月 15 号,抢购消失。
我相信,即使放开,也会经历这么一个过程。当面对并接受这个现实时,挤兑的事情必定会减少乃至消失。
因为现在对于新冠的恐慌,是经历将近漫长的三年堆叠出来的恐慌与未知的畏惧。
我们现在需要做的是,真正且正确的面对。
当然,政策是啥我都支持,因为老百姓只能是被动的接受。
但应该记住,防控付出的代价和放开付出的代价都是需要牺牲一批人的利益。无非是,是谁来承担而已。
目前郑州方面是两个部门联合调查,郑州卫健委联合郑州市纪委。
11 月 16 日回应的时候,还是郑州卫健委调查,到了今天郑州市纪委加入了。
大概率是查出来事儿了。
这件事只可能在细节上有出入了。不论孩子之前是否有病,病情如何,在发病之后,从上午十一点,折腾到晚上十一点,才得到治疗,这锅是赖不掉了。
问题是最后这锅安到谁头上。
纪委已经介入了,肯定会处理个一官半职。
对于死者家属,最后的处理结果肯定就是,取得家属谅解,家属情绪稳定了。
最近郑州不太平,好像焊在了热搜上。都怀疑郑州是不是买了反向热搜。从烂尾楼,到银行,到红码,到富士康徒步,到基层干部支援富士康,到铁皮,到成人礼,到核酸 VIP…
所以,这件事如果处理好,能够把名声拉回来点,处理不好,等着热搜挨骂吧。
所以,上头肯定是重视的。
迅速建立分级诊断,加大医院安保,严惩医闹,由医院自行判断轻重症,轻症一律在家吃药,不得进医院治疗。
精准要有精准的逻辑,小论文什么的直接封杀,看都不看。
这才是接下来应该做的。
为人民服务,一切为了人民健康,这应该是医院的天职,救死扶伤应该是每一个医护人员的最高追求。
郑州市这几年都很出名,但是应该出好名,受洪灾、储户存款事件和新一轮疫情的影响,郑州这个城市倍受摧残,郑州人民也一向很坚强,郑州不能再被污名化了。
但是郑州现在又一个事件被热搜,今天 “郑州女婴遭 120 拒诊后去世” 被成了一个新的舆情。
实话实说,郑州今年很难,郑州的各个医院今年也相对比较难,本轮疫情自 10 月份爆发以来,还在持续发展之中,这轮疫情,以往铜墙铁壁医院的郑州各大医院也接二连三地发生过传染事件,从郑州人民医院开始,省肿瘤医院,省人民医院,郑大一附院东院区,郑大五附院等都陆续爆发过疫情,让各家医院都绷紧了自己的神经,生怕发生大面积传染。
郑州医护人员不容易,严重时期,每天都是双测试:鼻拭子和咽拭子,鼻拭子被插的那种难受,真是可想而知,出来社会面采集核酸,也是普通的盒饭凑合,骑电车,开车,任劳任怨。
我们对医护人员不能有抱怨,但是医院的管理者们真的需要反思,既要抓好防疫,也要抓好救命,在两者之间必须取得平衡,不能为了自己的乌纱帽,把需要救命的人拒之门外。
封控期间,我身边有朋友肚子疼的厉害急需就医 120 打了半天才打通,还有朋友需要去医院产假预约不上医院,也有粉丝朋友初期在肿瘤医院疫情期间买不到特效救命药,也有粉丝朋友化疗之类的好久找不到合适的医院。
就现在吧,上个医院,还是必须预约,否则去了也是白搭,大家也知道为了疫情防控,但是人性化的通道必须畅通,尤其是公立医院,人民需要你的时候必须挺身而出才能不负所托。人性化通道的畅通关键时刻才能救命。
一定要好好调查!让一切 20 条后的非正常死亡都要有人来承担后果。
昨天晚上 7 点多,中国新闻周刊发布消息:郑州一名四个月大女童因被拒诊,最终去世。
有人说中国新闻周刊的用词是 “据李先生称”,所以很可能是小作文,大家不要传播。我只想说:如果百分百确定事故原因与责任人了,那还有什么传播的必要?舆论存在的意义,不就是让那些不公或者无法断定真假的事情曝光,以获得真实的调查回应吗?
其实此事过程中只要有三点是真实可靠的,那么就值得讨论了。
①120 是如何确定女童不是重症的?
②不是重症又为什么最后去世了?
③以不是重症为理由拒诊,第二辆救护车却又把人送到 100 公里外的定点医院,两相矛盾。所以女童被拒诊是否和其父亲阳性,而她是密接有关?
的确应该等待调查结果,但无论调查结果是什么,这才四个月大的女童都已经没了。她可能因新冠而亡,但她又不是亡于新冠。
有人说,她是早产儿,或许本身就有问题吧。
这样说太无人性,我们岂可把 “人早晚要死” 这种荒谬之言作为理由?
我想起 5 月底在郑州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当时河南大学一名女生向郑州 120 求助,接线员不专业且拖拉的 8 分钟电话录音令无数网友感到揪心。
最终,在室友赶回宿舍发现晕倒的女孩并重新叫来救护车时,距该女大学生自己拨打 120 已经过去两个小时。结果大家或许还记得,因延误救治该女学生去世。
那起事件中女大学生意识模糊逐渐昏迷时,接线员有两句话至今让人历历在目:
“这都是上大学,也都是 20 多岁的人了。”
“我感觉你没什么事啊”。
人命关天,她有没有事你靠感觉?
与此次事件雷同,120 应当回应 “是怎么做到在连楼都没上的前提下,就知道女童‘没什么事’,并拒绝接诊” 的,难道也是靠“感觉”?若是如此,那不是医学,而是玄学。
当然,此事之中我们更不愿意见到的,应该是 “因为女童父亲阳性而拒诊”。
国家多次强调,医院不能以病人阳性为理由拒诊。况且女童并非阳性,而是阴性,她只能算作密接。阳性都不能作为拒诊理由了,那密接自然更不能。
昨天广州新增无症状病例 8486 例,可以说广州这几天确诊数在节节攀增,但目前为止,尚未听到广州有什么负面消息。反观郑州,昨天新增 1400 多例无症状,却连续因各种幺蛾子上了多少次热搜?
被通报、富士康、成人礼,核酸 vip…… 如今又是四个月大女童被拒诊,热搜榜上,几乎每天都有他们的身影。难道不用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吗:为何新增 8000 多确诊的地方,能把事情做得比你们好?
记得几天之前,一名郑州的社区书记在疫情发布会上热泪横流,诉说自己因为防疫而无法回家给女儿过 “成人礼” 的委屈,引发无数网友热议。
什么是民生?这就是。主要在于当官的能不能看见。
她只是无法赶回去给女儿过生日,就要占用疫情发布会的时间,对无数市民倾诉自己的情感。而另一个她,却看着四个月大的女儿离开人世…… 我不知道如何用语言来描述两者之间的云泥之别,但我想根本不需要描述,任何一个普通人都能感受得到此间差异。
人无高低贵贱,和生命相比,社区书记没法回去给孩子过成人礼只能算个屁。
想必,后续的调查通报在凌晨就会出来。或许,通报里也会表明女童被拒诊和其父亲阳性没有关系…… 但无论如何,有一点不会改变,那就是 120 拒诊了,人去世了。纵然你有天大的理由,拒诊都是绝对错误的行为。
不必掩饰,事情如何,那就如何通报。人们不会故意苛责任何一个没犯错的人,但人们也绝对不是傻子,绝对不会去接受任何一个不符合逻辑的答案。
人们熙熙攘攘,只想知道,万国城头吹画角,此曲哀怨何时终?
公众号:走读新生
这就是分级诊疗机制。。不发烧就默认轻症,轻症就是居家,不然日本那边的自宅死的人数从哪里来的……
335*4=1340
以后这种事情每天大几千,不稀奇的
建议尽快放开,学会与小作文共存以及这种情况共存
120 是急重症患者与医院之间最重要的桥梁,也是最为关键的绿色通道,却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各种问题。
今年的 5 月 17 日,120 接线员也因为接到河南大学大三学生的求助电话,主观认为报诊人为年轻大学生、病情不危急,把重点放在反复追问准确地址上、未及时调派救护车,导致大三学生因延误救治不幸去世。
先是打 120 不救,再是赋红码,然后又是银行卡钱,随后又是书记女儿成人礼,现在又是拒诊。
有没有一种可能,其实这种事情全国都有,是不是有人在背后有组织的专门抹黑郑州
鉴于部分知友建议,改成专门有人去放大郑州的黑点
曾经人类为了保护鹿群,杀光了威胁鹿群的狼群
因为没有狼群的制约,鹿群无节制的繁衍,很快爆发了严重的食物危机
因为没有狼群的制约,鹿群中的老弱病残无法被淘汰,导致爆发了大规模疾病
然后鹿群的数量不但没有壮大,反而衰退到原来的十分之一
人类发明抗生素对抗病毒细菌,保护住了人类中的老弱病残,自以为成功的对抗了天道
但是天道短短几百年就演化出新冠这种传播性史无前例,逃逸性前所未有的病毒,肆无忌惮地屠戮人类中的老弱病残
人道终究敌不过天道啊
120 同行过来不负责任的猜测下,仅以我们这边的工作标准为参考。
就目前通告的情况来看,报警后一小时 120 到场查看病人后,告知轻症不予送医,参考我们这边的工作流程,一般现场患者除非家属或患者本人拒绝送医,会直接送往医院(具体单位由患方 / 警医联动单位 / 中心指定),不能直接送医大概率是中心要求评估后进行分级诊疗,至于中心为何有这种要求?很可能是因为发生医疗挤兑,就算送到医院,医院也无力接收 / 处理,所以中心只能分级诊疗,让重症患者优先送医,全面取消管控后,这应该会成为常态。
至于出诊 120 团队有没有问题?我不负责地猜想他们可能严格执行了中心的要求,也就是分级诊疗,优先重症患者,封控 / 管控区患者有对口医院接手。如果换做是我,我会第一时间通知患者家属相关情况,同时请示中心,如果患方坚持送医,那么因为患者是幼儿,要求必须有人陪同,家属被封控让酒店或者防疫人员签授权委托书跟着走,没人跟的话车就撤,如果他们扯皮一个小时搞定了,带上人出发同时请示中心,如果能直接送对口医院那就去,如果对口医院医疗挤兑不能收,就马路上打转摸鱼等通知,运气好十几分钟运气差几小时后中心通知有地方接收,然后送过去,反正最后锅扣不到我头上,对了,记录仪全程保持录音录像。
最后展开来说一说,因为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120,119,110 为了保证公益性,绝大部分时间都是超负荷运行,人力资源池一直紧张,无论是严控还是开放,工作人员被封控 / 感染都会进一步加剧这种紧张,普通人在呼叫这些公共服务时会更麻烦,体验更差,但作为从业人员,开放的工作强度绝对是更低的,因为平时一个 24 能不停出车十几次,多的时候甚至连续接单,一天能跑上二十几次,我看了下自己的平均到场时间近的(5km 左右)15-30 分钟,远的 40-60 分钟,整个流程基本在 1-2 小时左右(连续接会降低平均时间),如果放开了,但凡高危患者(发热 / 确诊 / 密接 / 有症状),肯定会做防护 - 事后消杀一套操作,连续单肯定不会有,这套流程 40 分钟起步,到场时间,流程时间起码翻倍(2 小时打底),我一天到顶也就 12 趟,工作强度大大降低,但是估计这样的不忍之事,恐怕会遍地开花……
——分割线——
先自证一下,武汉抗疫双一线,全程参与。为什么我会说分级诊疗这种事是医疗挤兑的表现,因为当年就在武汉疫情期间发生过,而且我当时也是负责分级转运的,只不过当时由于全国驰援武汉,加上最严封城,所以人力资源还算充足,分级诊疗的评估是由专家组做的,专家组双人签名确认,患者及家属凭身份证上车,但是如果没有全国的支援,专家不够用的话,这个评价权肯定会逐渐下放的,就算下放到 120 出诊医生手中也不奇怪。
想都不用想肯定是南方系媒体干的好事让我们郑州上热搜,真就掌握了流量密码呗,这事搁其他地方都不算事,根本上不了热搜,其他地方发生那么大事都上不了热搜,你品你细品,还不是我们郑州穷没钱降热搜,心疼我们小破郑。
就会地域黑是吧,你是哪个地方的,要不要我把你那的合订本发给你
你爆郑州的负面新闻就是爆我家的黑料,你骂郑州就是骂我,我是精神管理层,什么,这些都是真的?哪个地方没有好事坏事,我们郑州轮得到你一个外地人管吗?能不能先管好你们那的事。
现在这些自媒体真是为了热度脸都不要了,一个劲抹黑我们小破郑,心疼抱抱。
就会盯着见死不救,你知道医务人员有多辛苦吗,这些天多苦多累你知道吗?现在一个劲的谩骂,能不能将心比心,还是吃的太饱了。
——《观热搜评论有感》
如果大家心里不舒服,觉得无法接受,可以想象成婴儿无钱医治。
你看是不是就好接受了点。
如果不是开放派共存派在吵,这种事有人关心么?
如果是因为没钱被迫放弃治疗有人关心么?
不妨去医院看看,每天有多少放弃治疗的患者。
生命无价,但没钱不行,这社会早他妈疯了。
【城市风气】这就是城市风气,沉疴重症,深入骨髓。需要多少年的治疗,调节,才能改观。跟地方高校的乱七八糟的管理风气一样,都不是一两年形成的,更不是一两个领导能改观的。需要一代代人,或者每一个人都共同努力。
今年的 5 月 17 日,120 接线员也因为接到河南大学大三学生的求助电话,主观认为报诊人为年轻大学生、病情不危急,把重点放在反复追问准确地址上、未及时调派救护车,导致大三学生因延误救治不幸去世。
6 月份的时候,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给出处理意见,认为接线员业务不熟练,对急诊患者病情研判有误,调度用语不规范,对急症报诊敏感性不够、处理能力不足、处理方法单一,给予其开除处理。
没想到,那件事情才刚刚过去半年的时间,同样的悲剧再次发生。
在疫情下的整个社会已经病态了,“天大地大,疫情最大”
120 被我们称之为紧急求助电话,接线员也被我们誉为 “天使”,请问一下,屡次发生这样悲惨的事情,对得起“天使” 这个名号吗?
郑州能不能慢点? 河南能不能慢点? 上分这么快,真不怕大家逃离吗? 又是影响恶劣,惹众怒的事!
这好办,下次不拒诊,学习美利坚对待河山硕的 “先进经验”,送进医院躺床位上就开始等待接受治疗。
想要早点治?没辙啊,人家病比你严重的都还排着队呢,先救你合适不?等的过程中死了那是你命不好没排到医生。
除非如此有些人才能想起来中国的医疗资源是稀缺的,才能明白什么叫做医疗挤兑。
我觉得改改还能用
这类新闻以后会是常事,建议大家不用义愤填膺。
后面预计管控的都是直接送,反正我放开了,人家医院不接那没办法,代价肯定会有的。
这不就是躺平党想要的。
这个情况在未来,可能会成为常态。单纯的呕吐腹泻,确实够不上重症。在医疗资源稀缺,进行分级治疗的情况下。是分不上什么紧急医疗资源的。有小孩的,都做好心里建设吧。
希望大家对此做好心理准备,即这种拒诊的事情在未来不会更少,只会更多,这是通往共存的必由之路,必然经历的阵痛期。
首先就是标准混乱,在封锁情况下的治疗是清晰明确的,但是随着病例数增加,医院到底接收哪些人不接收哪些人都会成为问题。
一个原则是我们需要尽一切可能避免院感,因为只要没有院感,医院就是安全的,至少有一个地方可以治疗,可以让总体的疾病减少。但反之,有了院感,那就完全沦陷了,医院也将起不到治疗作用,甚至还会带来更多的死亡,整个社会只能变成社达了。其对医护来讲将是巨大的挑战,得病了还要不要接待病人?不接待很可能医院直接瘫痪,接待则病人会被感染。则那时会出现很多本来好好的只是正常疾病去医院做手术或者治疗,最终死于新冠感染的。
那么,接受治疗之前必须判断是否阳性是必然的需求。
其次是因为医疗资源总体有限,必须将有限的医疗资源用于急症重症病人,就会出现很多拒诊也就是必然。正如货物不是自然就跑到超市里的,同样的,医疗资源也不是自然的就在医院里有的。
总的而言,目前爆出来的这点事情已经不是封控问题了,并没有防疫阻拦;而属于共存问题,当然也不算重,以后还会更多。
放开就放开没什么,但是要愿赌服输。
半夜刷到这件事,顿觉胆寒。
一对平凡的夫妇该如何对抗,这种刻意的 “踢皮球式救治” 呢?
他们只能把自己的伤疤撕开,放到网上给大家看。
希望能得到社会的关注,讨回一个公道。
疫情三年,被打着「防疫」旗号刻意延误病情的宝宝,不止李思雨一个。
本应该救死扶伤的医院,养着某些贪生怕死的人。
每次被爆出来有相关事件的时候,下文都草草了事。
让后续答复来擦干这对父母的眼泪吧。
作为一个平凡的妈妈,在仍未结束的,这些特殊的日子里,我只能抱紧我的宝宝。
我只能祈祷所有的宝宝都能健康长大,
笑盈盈的叫我们爸爸妈妈。
兵 (๑• ㉨ •๑)ฅ,,,将 (๑• ㉨ •๑)ฅ,(๑• ㉨ •๑)ฅ(๑• ㉨ •๑)ฅ(๑• ㉨ •๑)ฅ(๑• ㉨ •๑)ฅ 。
唉!
谁都不是一座孤岛,自成一体。每个人都是那广袤大陆的一部分。如果有一块泥土被海水冲走,欧洲就会减少一点;如同一座山岬,也如同你的朋友和你自己。任何人的死亡都使我有所缺损,因为我就是人类的一员。所以,不要去问丧钟为谁而鸣,丧钟为你而鸣。
“分级诊疗”“居家治疗”
这话我在日本看到过
后来你们猜怎么着,殡葬行业大赚一笔
哈哈 分级诊疗 没想到吧
默哀,这该死的疫情。
医院和 120 做的非常对。
轻症就应该在家或者在酒店自愈。
这样重症才能有资源,能及时送到医院救治。
这是美国,日本英国都实践过的先进经验,这才是真正的,科学的分级诊疗。
医学上的轻症和重症是有标准的,有肺炎症状的才是重症。
小女孩明显没有肺炎症状,那就不是重症,不是重症当然不允许进医院了!
所以拒诊是非常合理的。
至于小女孩当场去世?
这是一个小小的意外,是医学科学指导下,分级诊疗的正义事业的牺牲品罢了,感谢小女孩为中国医学事业做出的贡献。
不过我们可以放心的是,接下来还有很多人下去陪她。
这就是正义共存!
基础病而已,本来就该死的
这话是不是挺耳熟?
2022 年的这波疫情,对于河南郑州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在抗疫的过程中,郑州出现了很多不尽如意的事情,多次登上了热搜,近日日,郑州再次被曝发生了一起悲剧,一名年仅 4 个月大的女婴疑遭到 120 拒诊后身亡,事情曝光后,在网络上掀起了轩然大波。
11 月 16 日,河南李先生发文称,四个月大的女儿遭 120 拒诊后去世。据李先生称,女儿此前因血管瘤在郑州看病,出院后滞留郑州,11 月 12 日他和女儿作为密接在酒店隔离。14 日凌晨起,孩子出现呕吐腹泻、多次喂食不愿进食,因担心孩子脱水,当日中午 12 点左右两次拨打 120 求助。救护车到达后,抗原检测发现李先生为阳性,孩子为阴性,120 以孩子不是重症为由拒绝接诊,让定点医院接诊。酒店防疫人员介入劝导,救护车仍拒绝接诊,后酒店联系定点医院。当晚 20:35 分左右,第二辆救护车抵达,23 时左右到达定点医院郑州阳城医院。李先生称,入院后医院让次日抽血化验,当晚发现女儿体温骤降,抢救无效身亡。
对此,郑州市 120 急救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回应称,已关注到此事,市卫健委已介入调查中。郑州市卫健委宣传部工作人员表示,相关事件正在调查中。
仅仅 4 个月大的女婴,生命还没有绽放就凋零了,令人痛心!即便不是重症,不能接诊急救人员是否能够告知家长可以为孩子做点什么!日常对于这种吐泻、不愿进食的情况,一定要注意防止脱水,给孩子喂水。如果有发烧,每 2 小时要喝 200ml 的水。富含电解质的液体是首选。因为身体水分流失的同时带走大量的钠离子与钾离子,单纯的补充纯水会让血液中的电解质浓度进一步稀释。
如果一个城市的名字频频上热搜,而且都是以负面的形式出现,就不得不怀疑这个地方是否存在着某种程度的问题。
*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晚上突然看到一条悲剧性的新闻,**11 月 16 日,河南李先生发文称,四个月大的女儿遭 120 拒诊后去世。**据李先生称,女儿此前因血管瘤在郑州看病,出院后滞留郑州,11 月 12 日他和女儿作为密接在酒店隔离。14 日凌晨起,孩子出现呕吐腹泻、多次喂食不愿进食,因担心孩子脱水,当日中午 12 点左右两次拨打 120 求助。**救护车到达后,抗原检测发现李先生为阳性,孩子为阴性,120 以孩子不是重症为由拒绝接诊,让定点医院接诊。酒店防疫人员介入劝导,救护车仍拒绝接诊,后酒店联系定点医院。**当晚 20:35 分左右,第二辆救护车抵达,23 时左右到达定点医院郑州阳城医院。李先生称,入院后医院让次日抽血化验,当晚发现女儿体温骤降,抢救无效身亡。
**如果李先生描述的是事实,那么至少有 3 个问号没有拉直:**1. 四个月大的患血管瘤的小孩出现呕吐腹泻、多次喂食不愿进食的现象,120 为何会认为这不是重症?2. 小孩父母和酒店防疫人员反复恳求,120 还是拒绝接诊,到底是因为 “小孩不是重症” 还是“其父亲抗原检测为阳性”?3. 酒店在 120 拒绝接诊后,联系定点医院,为何第二辆救护车过了这么长时间、直到晚上 20:35 分才抵达?
这些疑问需要当地卫健委调查之后才能搞清楚弄明白,但是不管怎么样,120 拒绝接诊是完全错误的!
2022 年 3 月 19 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局长焦雅辉表示,医疗机构要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和急危重症抢救制度,不得以任何理由,特别是不得以有没有核酸检测的结果作为推诿拒绝、延误治疗的理由。
2022 年 11 月 11 日,联防联控机制《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也就是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明确规定:“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和急危重症抢救制度,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拒诊,保障居民治疗、用药等需求。”
中央三令五申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拒诊,但仍然有个别地方、个别人员置若罔闻、我行我素,造成严重后果和恶劣影响。为严肃党纪国法,医务人员拒收拒诊的行为完全应当适用 “医疗事故罪” 予以严惩重罚!
《刑法》第三百三十五条 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按照医疗事故罪的立案标准,“医疗事故罪的主体 “,医务人员通常分为:医疗防疫人员;药剂人员;护理人员;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医疗单位的党政人员、后勤管理人员可以扩大解释为医务人员。“严重不负责任” 主要包括:1. 擅离职守的; 2. 无正当理由拒绝对危急就诊人实行必要的医疗救治的; 3. 未经批准擅自开展试验性医疗的; 4. 严重违反查对、复核制度的; 5. 使用未经批准使用的药品、消毒药剂、医疗器械的; 6. 严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及有明确规定的诊疗技术规范、常规的; 7. 其他严重不负责任的情形。
因此,不仅医院的医护人员,各级疾控、防疫人员,包括 120 急救人员,都可以构成 “医疗事故罪” 的主体。医务人员违反国家卫健委指令和相关法律规定,不落实首诊负责制和急危重症抢救制度,推诿拒绝、延误治疗,导致病人死亡及其他严重后果的,完全应当以”医疗事故罪“严肃追究刑事责任!
老爷们少贪点
多盖点医院就能救命了
定点医院救护车花了七个小时才来,而且在一百多公里以外,路上又花了两个多小时,从中午联系到晚上 11 点多才到医院,白天到也许不是这个结果。
郑州 120 救护车 12 点多来的,协商到一点多也不同意拉人,白白浪费时间,4 多月术后的婴儿,还是早产儿,凭什么判断不是重症。郑州急救中心水平堪忧也不是新闻了,上次河大女生的事件教训还不深刻吗,真是屡教不改。
" 救护车到达后,抗原检测发现李先生为阳性,孩子为阴性,120 以孩子不是重症为由拒绝接诊,让定点医院接诊 "
这句话就非常厉害,救护车肯定说的是 “不是重症拒绝接诊”,那么这个 “以孩子不是重症为由”,意思就是完全变了,应该是李先生对救护车的主观揣测。
然后很多人开始把这句理解为救护车因为李先生为阳性,所以不接诊,然后痛斥一刀切防疫措施。
问题就是,李先生虽然在密接隔离酒店,但是救护车并没有因为这个原因不出车,也没有因为密接的原因不接诊,拒绝原因是孩子不是重症。而且晚上 20:35,也有救护车接诊了,已经送往医院,医院要求第二天抽血,然后小孩去世。
整个看下来,更多的难道不是医院对小孩的状态判断有误?非得扯到防疫,是因为防疫一刀切最近更容易引起热议吗?这就有点像甘肃那个一氧化碳中毒的小孩家长了。
某些躺派,在之前讨论医疗挤兑,他们说推行分级诊疗就行了。现在遇到救护车觉得不是重症拒诊的,又说要对小孩更加关注才对。反正就是,客观条件不管,反正就是要让所有人满意。日本台湾,今年放开之后,多的是救护车无法接治的,咋办?
赶快调查清楚吧,快告诉我这是谣言,小宝宝还活着。
阐明一个观点,如果你们选择无视我全家身体健康的权利,我就无视你失业的困境,饿死关我屁事。
要一个健康没有错误得人,为那些充满了错误选择的蠢货买单,是这个世界最蠢的事。
我实在被很多回答及评论区的防疫爱好者们气的不轻,它们丝毫不为女婴的去世而感到愤怒,反而在这里发泄对以石家庄敢为人先放开的趋势的不满,以下就是我想说的,放图!
我觉得痛心和遗憾,孩子没有卒于病毒,最终但却可能因病毒而夭。
这对父母带幼子求医的本意是为了他可以活蹦乱跳的嬉闹,但他们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此行却埋葬了孩子所有未开待放的芳华。
在我的记忆里,小时候玩耍磕的头破血流,老妈在背着我跑向医院的路上,会一直用【别怕别怕,马上就到医院了】来安抚哭的撕心裂肺的我;
后来我也很了解,头疼发热咽痛咳嗽就要上医院,医生说一天吃一次的药我不能吃两次;
再长大点,当奶奶因为突然脑梗全无意识的昏倒,当爷爷从房顶不小心的跌下,我知道我所能做的最大的孝,就是背上他们,把他们送到救护车里,送到医生的手上。
因为只要到了医院,患者的身体健康,他们的整条生命,就可以放心的交到了大夫手上了;只要到了那里,我们就有一种莫名的宽稳和心安;
因为那里有救命的能力和治病的仁心;
救护车、医院是病人救命最后的一根稻草,更是病人及家属最后的生命信任和希望寄托。
但是口罩之下,这样的信任在一次次的被各种悲剧敲击,被防控规则的条条块块框住,被冰冷的政策执行捶打,最后变得摇摇欲坠,几近破碎。
120 是全郭统一的急救号码。它的关键词在于【急救】,他的特点在于【迅速】。
现如今的感觉,因为那个特定的原因,120 救护车几乎成了就医的唯一渠道,它也在层层的关隘下,动作变的慢慢吞吞。
其实对于已然把自己交给时间的我来讲,真正让我恐惧的不是病毒,也不是封控,
而是当孩子因一氧化碳中毒晕倒在地,需要就医时,因为封控出不了小区,因为卡口到不了医院;
而是当怀孕的妻子突然面临早产,羊水已破,鲜血直流,却被没有 24 小时的核酸而被拦在急诊室外;
而是当年纪还不太大的父母突发恶疾,一个及时专业的小操作就能挽留住他们的命的时候,救护车迟迟不到;
最让人难过的是,我们没有卒于病毒,但却因病毒而逝。
在生死面前,真的没有亡羊补牢的机会。
不管是之前的防控政策,还是新的【二十条】,真的希望政策的执行能对得起生命至上的人道,能对得起救人为先的口号,而不是粗俗的权力使用,简单的责任推诿和纯粹的经济考量。
愤怒啊!一拒你隔离的不准打 120,二拒你孩子不严重他不接,三拒你阳了要去定点。定点一拖他离得远,二拖他还要绕个路,三拖他下班了你等第二天检查吧。三拒三拖,四月小婴这次求救苦苦等了两天两夜!让这个可怜的父亲眼睁睁瞅着孩子凉了没了气才开始抢救… 最后通知你没救回来…
怀疑啊,广州刚说他们三万多例竟无一重症… 郑州这随便一看也说不重?以后这重症是真没有还是不能有?
担心啊!我也快有孩子,换作我,我又能怎么办?
先不说别的,分级诊疗和想象中的不拒诊就不可共存咯。
毕竟分级诊疗的难点,在于如何在小作文的压力下把医疗机构认定的不紧急的病人赶回去,或者赶到指定的某个犄角旮旯的地方呆着自生自灭。
发烧四十多度?这才哪到哪咯。。。
别搞到最后,这不是我想要的分级诊疗. jpg
上次上海救护车医生面对家属求救冷漠摇上车窗的事发生后,网上居然有那么多人觉得医生做得对、可以理解,甚至很多医护人员说换他们也不救。
我就觉得好多人实在是太冷血了,冷血到以至于看不出医生的做法有什么问题。抛开医学专业知识不说,面对求救居然可以摇上车窗,这种行为已经是道德所不容了吧。
就这样,居然还有一大帮人说没问题,还有医生说换他也这样。那这次发生这样的事,愤怒肯定是很愤怒,但惊讶真的没有。
不了解情况,不好评论。
就是目前看,好像谁都没错,都在按规矩办事儿。
只是那孩子………
唉 ,下次投胎,换个地方吧……………
西门庆查王婆
你能查出个鸟啊
拒诊究竟是为什么呢?
因为孩子爸爸是阳性,所以即使孩子是阴性也不接诊?害怕密接可以理解,但是,危重病人医生都不愿救还有谁能救?
还是因为孩子不是重症,所以不接诊。那最后孩子去世了是否有误诊的嫌疑呢?
如果孩子爸爸不是阳性是否真的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惨剧了?值得思考!
如果真的要说一个网红城市,郑州应该是当仁不让的。
储户 “随意上红码”、120 延误救治大学生、富士康 “万人大迁徙”、刘书记 “煽情成人礼”……
爱上热搜的郑州,一直没有停止过,难怪有网友戏言:郑州,郑州,天天热搜!
郑州今年一定是掌握了流量密码。
这几天,郑州又上了两个热搜:女婴之殇和核酸 VIP。
一位叫李宝亮的父亲求助,在 14 日早晨,其 4 个月大的女儿出现剧烈呕吐和腹泻,打 120 求助,结果以李宝亮阳性、孩子阴性且 “病情不严重” 为由,拒绝把孩子送往医院。
最后通过反复沟通和各种求助,到了晚上 11 点,孩子才被送到隔壁市就诊。
15 日零点,孩子体温骤降。凌晨三点,仅 4 个月大的孩子,就这样永远闭上了眼睛。
从孩子生病到去世的这十几个小时内,孩子父母经历了什么,撕心裂肺,还是苦苦煎熬?我不敢想象。
之前的 120 事件才过去多久,又发生这样血淋淋的惨痛事件,郑州 120 到底怎么了?
这哪里是救命的 120,分明就是夺命的 120!
生命至上,不是一句简单口号,穿上 120 急救制服,就要对得起这份责任!
真的很痛心,那个女婴来到人间才 4 个月。
到了今天,11 月 20 日,即便是过去了 6 天,郑州还没有就此事件给当事人一个确切的说法。
但我们可以猜想到,无非又是一次 “诚挚道歉,深刻反思,妥善处理,举一反三,积极改进”。
这都 2022 年了,还在用生命的代价去为那些漏洞百出的僵化防疫政策做无谓的牺牲。
到现在,我依旧无法理解,人命关天的大事怎么能在一层层推诿中被一而再再而三地拖延?
真的太让人失望了。
几天前,郑州有核酸检测机构推出了 VIP 会员服务——只要 320 元,即享两年内 20 次加急核酸检测服务,60 分钟出报告。
与此同时,郑州市内多个核酸检测小屋在一夜之间消失。
把核酸检测当成生意,不以为耻,反以为荣,郑州应该是 “第一家”。
不强制学生买校服,但是没校服不准进校。
这就是郑州从新 “20 条” 中领会到的精粹。
很明显,郑州这家机构开了一个不好的先河,很容易给其他没有商业头脑的人提供思路。
既然有人能搞年费 VIP,就会有人推出黄金 VIP 年卡、铂金 VIP 年卡、星钻 VIP 年卡。
为了满足更多市场需求,往后是不是也会有周卡、月卡、季卡、半年卡、自动续费卡,家庭套餐、满减,乃至 “双十一”、“双十二” 享半价?
然后,再请明星代言,开连锁店,放开加盟?
顺势推出 “超级 VIP”,把“差异化” 服务进行到底?
最后,通过不同的收费,把人分成三六九等。
不同 “等级” 的人享受截然不同的“服务”,手头拮据的只能老老实实排长队、24 小时后出结果,VIP 们随到随做、30 分钟出结果。
如果真是这样,那 “放开” 便成了空话。
有人甚至还调侃:给够钱,是不是码的颜色也可以更改?
虽然知道这是玩笑话,但我们不能不担忧:当利润可以抹杀一切良知,普通民众就可以和真正的核酸检测说再见了。
古代药房门口写着:但愿世上无疾苦,宁可架上药生尘。
现在药店门口贴着:会员积分买 10 送 5,消费满 58 送鸡蛋。
真是一种讽刺!
郑州,为什么又是郑州?
有人说,郑州是一座包容的城市,但包容的却是很多不正常的事。
当一个城市不能为弱小的生命撑起一个安全的保护伞时,那就是这个城市的殇和罪恶了。
每每看到这些热搜,我都不敢多写,生怕被扣上 “抹黑郑州” 的帽子。
可是,没有谁想要故意抹黑郑州,更不会有谁想去抹黑自己所在、所生活的城市。
你们看看下面的郑州人是怎么说的▼▼▼
无非是爱之深,责之切。
我们普通人知道疫情必须控制,我们也配合防疫工作,不给国家添乱,可谁来保障我们的权益。
如果继续这样简单粗暴的执行政策,那么悲剧就会一次又一次地不断重复上演。
推己及人,如果发生危险的是我们,那又该怎么办?
今日不为他人鸣不平,明日何人为我诉不公。
若长夜黑暗,你我便做那燃烧的火炬。
希望大家帮忙点赞转发出去,为了他们也为了我们自己。感谢。
又是河南,又是郑州,我已经麻木了。
都不事先了解对方是否密接隔离就去吗?你又不接诊,你过去干嘛。时间就是生命,中间花的时间太多了。
先公布死亡原因吧,究竟是定点医院失职。还是救护车判断非重症错误。
如果是定点医院失职,那么该处分处分,该赔偿赔偿。
如果救护车判断错误,那就查查是不是 120 整个体制有问题,后面怎么改革。
这个事情最大的问题,不是非重症去定点医院。最大的问题是,判断非重症结果去世了。
重症收治,非重症分级治疗没什么问题,问题是连分级的人水平都不过关,谁还信任分级治疗。
该处分处分,该辞退辞退,该赔偿赔偿,该改革改革。千万别一句道歉,一了百了。
郑州也被买办渗透啦?
因为拒诊,又失去了一个幼小的生命,郑州真的太让人失望了。
11 月 16 日,郑州某疫情隔离酒店内一位年仅 4 个月大的幼女疑似突发疾病,就诊期间 120 救护车拒诊导致延迟就医,最终不治身亡。
虽然,在这期间,小孩的父母感染了新冠,但小女孩确是阴性,并没有感染,就因为父母感染新冠而失去了就诊的机会,导致失去性命,医院的良心不会痛吗?
前几天,重庆医院不等核酸结果抢救黄码老人冲上热搜,备受好评。郑州的医院不应该好好反思吗? 到底是生命至上,还是制度至上。难道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不能特殊处理,还在害怕担责吗? 如果说担心接诊小女孩会导致医院交叉感染,难道这不是借口吗? 疫情三年了,都没有找到一个在医院防止交叉感染的措施吗? 如果真的没有的话,那郑州的防疫确实是失败的,只顾面子,不顾里子。
细数一下,今年因为疫情在郑州发生的很多事,确实是令人震惊的,甚至无法理解。一、富士康疫情爆发事件回应模棱两可。二、富士康大批员工徒步返乡震惊全国,但政府依然无动于衷,最后还是企业出面回应。三、河南村镇银行事件,河南多家农村银行无法正常取款,结果,当地政府为了防止储户上访,居然直接将所有储户强行赋红码,让他们根本出不了村!拿防疫工具当作避免问题曝光的工具,严重破坏防疫的违法犯罪行为,虽然后来得到纠正,但是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四、河南大学生 120 事件,一个接线员的不负责,导致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失去。五、无访社区中考降 3 分录取,破坏教育的公平性,这个更加恶劣,凡是在教育系统里夹带私货的,都是在挖社会主义的墙角。六、刘红英发布会上说缺席女儿 18 岁成人礼事件等等,真是伤透了郑州人民的心。还不到一年时间,就发生了这么多事件,只报出来这几件,可想而知,背后还有多少,有多少类似的事件不了了之。都说权力是在阳光下运行,但是却被影子所操控,只能说已经烂到骨子里了。
不知道有多少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中,见不到阳光。这些年,因为防疫产生的矛盾频频登上热搜,也反应了当代人的现实需求。然而有的政府视而不见,懒政,“一刀切”,把群众放在炭火上烘烤,说的是为民服务,实则是限制你的自由,满足他的政绩,这才是最致命的,也是这几年群众对政府、事业单位失去信任的主要原因
别说现在疫情期间了,就是不是疫情,救护车都不够用。
我爷爷在的时候,脑梗,心脏病,高血压,各种病,最后几年基本每个月都要去医院住半个月。
救护车更是坐了不知道多少趟了,叫的基本都是私人搞的救护车,拉一次 400。
医院里的救护车根本就不够用。
每次住院前几天必然都是没床位,只能住楼道里。
每次去医院楼道里都摆满了病床。
没有疫情的时候医院已经是超负荷承载了。
王兴,2019 年说,今年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
大佬不仅是大佬,还是预言家。
正如上面一个回答说,以后这种事情就没有新闻价值了。因为会更多。毕竟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行了行了,没什么可以看待的,这种事情在彻底共存以后就会司空见惯,没什么好说的。
两个众所周知的原因:
一,中国老龄化人口目前世界第一。
二,新冠重症和死亡人群主要集中在 60 岁以上人口。
三,共存吧,反正我还是年轻人(狗头)
目前无论怎么所谓 “放开”,依然还是在动态清 0。
那么,一切责任自然是动态清 0 来担责任。
不如讨论如果孩子是阳性,会不会救。
如何看待?共存后会常态化的,死了就死了吧
台湾和新冠共存,用自身当例子给我们示范,截止到目前,今年死了 13000 多人,婴儿 38 个。
10-19 和 20-29 岁死亡人数是 2 位数,30-39、40-49 和 50-59 岁是 3 位数,60 岁以上是 4 位数。
共存党带节奏一直喜欢说奥密克戎毒性越来越弱了,应该开放,台湾也是奥密克戎呢。
其实他们带节奏的方式一开始就错了。只要国内出现问题,他们就会出来带节奏。
只是他们不知道越是带节奏,越是把人命显得重要,就越难共存。
他们应该做的是,把人命不当一回事,带节奏应该说,死个女婴算什么。
车祸会死人,吸烟会死人,新冠为什么不能死?
女婴迟早都会死,死早了 80 年算什么?
共存党就像一盘散沙,有的人带节奏说新冠病毒无害,已经没杀伤力。
有的人叫着人总会死的,怕死就别出门。意见都不能统一,后者捅前者刀子,前者拖后者后腿。
共存党前者应该和后者统一,带节奏的时候让人们对死人不要太在意。
这种问题下,回答不应该是
妖,死个人有什么好看的。
怕死就别出门。
就算她今天不死,以后也会死
等等
不评价,郑州这几年的闹剧够多了,如果当地人自己不在乎,我一个外人也只能看看热闹。
骂 BBC 记者时多齐心协力啊,骂水灾中失去女儿的老父亲时多义愤填赝啊,我会继续给你们加油的,郑州奥力给!河南奥力给!
如果去掉 “疑” 字属实,这就是活生生的草菅人命。又是郑州,此刻小编只想说三个字:真丢人。
我就纳了闷了,很多地方上万确诊病例无一重症,倒是因防疫跳楼和延误医治的死了好几个了,这种报道已经不止一次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里了。
针对防疫政策执行过程中对老百姓造成的真实伤害真的很无语,这不是天灾,而是人祸。强烈呼吁相关部门严查人祸人员,严惩人祸主谋,还老百姓一个公道!
试想,如果是在防疫完全放开的情况下,如何避免更多这样的不幸发生将作为一个严峻的课题摆在我们每个人的面前。大家不要袖手旁观,今天这个事,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在明天遇到。
对于普通劳苦大众而言,还是从自身做起,保护好自己和家人,愿世间再无人祸,一切安好!
作为一个郑州人,不想给郑州抹黑,但真的想问问,郑州到底怎么了?
(一)、四个月大的女婴遭拒诊,抢救无效死亡。
女婴的母亲郭艳喜已实名举报,郑州防疫人员不作为、不负责任,120 草菅人命。
在郑州疫情防控期间,他们一家作为密接人员在酒店隔离,因为孩子有腹泻呕吐的现象,他们拨打了 120,但 120 却以不是重症患者为由拒不接治,后来让酒店联系定点医院,在他们多次向酒店求助后,定点医院的车始终没有来。
直到 8 个半小时以后,定点医院的车才来,但却把他们送去了登封,2 个小时的车程后,到达了离郑州 100 公里外的登封医院,到了登封医院以后孩子没人管,医生只发了一个体温计,期间没有医生过来询问,孩子直到凌晨 12 点的时候,因为体力不支,发生窒息,但抢救无效,3 个小时以后死亡。
忍不住想问:
(1)、到底是谁的责任,导致了孩子的死亡?
(2)、各部门相互推脱,这是不是你们一贯的工作作风?
(3)、这个事到最后,很可能就是不了了之吧?
![](data:image/svg+xml;utf8,)
(二)、郑州封控小区内有人卖高价菜。
郑州国棉一厂,属于封控小区,小区内的居民不能出来买东西,唯有等卖菜的送到小区内,11 月 16 日,竟然有人在小区内兜售 100 元一塑料袋的高价菜,不是一筐,是一个塑料袋 100 元。
物价局人员已到现场核实,小区内居民集体实名举证。
希望这些发国难财的黑心商贩得到应有的处罚,要求相关部门公布后续处罚结果。
![](data:image/svg+xml;utf8,)
(三)、富士康高薪招聘。
郑州富士康又一次上调了招工待遇,除了之前的 30 元时薪和 500 元老员工补贴之外,11 日至 19 日报到的员工还可领取每天 400 元的隔离补贴(外地进入港区富士康需要 3 天地市隔离和 1 天点对点输送报到),以及 3000 元的在职满 30 天稳岗津贴。
这几天去富士康打工光是补贴最多就能拿到 5100 元,加上工资后的收入差不多是往常的两倍。
就想问问,逃离富士康的一幕幕刚刚结束,你们能不能消停会儿?
![](data:image/svg+xml;utf8,)
(四)、一错再错刘红英。
也想奉劝她几句,作为一个基层干部,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老百姓看不惯的是你矫揉造作的发言和浮夸的工作作风,你都不能消停会儿?低调一点不行?
![](data:image/svg+xml;utf8,)
在郑州生活几十年,从来没感觉郑州像现在这么乱,通过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管理上的问题和漏洞太多了,从上至下,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大行其道,而且没有总结、没有反思,真让人看不懂。
最近一直刷到原大同市长耿彦波的视频,真羡慕大同市民曾经遇到这样的好官,敢于硬怼,敢于决断,敢于直面问题,始终把老百姓的问题当做头等大事,这样的官,谁不拥护?
就想说,是思想问题的话,抓紧改正吧,是能力问题的话,要不换个人。
120 医生的水平如何?完全不能判断孩子这种情况的危险程度吗?就算自己无权接收,应该也能帮忙联系定点医院的 120 吧?造成如此悲剧,简直是悲哀。小天使以自己短短的生命为代价换取大家对此类事件的关注,愿小天使来生再无病痛。
这是日本网友的画。
而且疫情爆发期,医疗资源一定是不足的。
大家还是警惕点好,对人对己都好。
郑州今年上的分甚至超过了上赛季的长沙,我感觉有望国服第一了
建议打 120 之前先开 VIP 会员服务
为什么都在攻击分级治疗?
什么因为没有肺炎所以就是轻症?
合着在爱好者的眼里看来就只有 cov-19 是病,其他病就不是病是吧? 新冠才会让老人孩子 s,其他病老人孩子多喝热水就能自己好了是吧?
那既然这样说,给爱好者们发抗原试剂,只要抗原没显示羊性,就坚决不能让爱好者上医院
现在还没开放,还在封控时期发生的事情就能甩锅给开放,不如直接抛开事实不谈呗。
如果真的是开放了导致医疗挤兑,然后看不上病导致死亡我认栽。
但是如果在爱好者们最爱的严防死守,不顾一切,不惜一切代价坚决清零的情况下还发生这样的事情那就不能接受了。
懂,这次李先生念的是金刚经。
话不要只听一面。
120 方面怎么说?
医生怎么说?
为什么会突然失温?
这么多肉眼可见的疑问还没搞清楚,就火急火燎地发泄情绪???
我先来,放开死的更多
二十条刚两天,就有小作文了?
《你家没有老人孩子吗!?》
就是因为有,才担心。
疫情前带着宝宝去地级市儿童医院输液,见到过这样的事情,小宝宝剧烈呕吐腹泻,医院病人很多,但是护士和医生都很把这个腹泻宝宝当事,反而是家人说做不了主得等孩子爷爷来做决定,可能嫌输液花钱想吃点药吧,后来护士找到正在急诊坐诊的医生去说服她家人后优先给她输上液了,如果没有疫情的话这只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啊。
防 y 爱好者真是 ex 至极了,先不说女婴是阴性,按你们的说法还有假阴的可能,这点承认。
现在明明白白就是个的违背二十条的封控下拒诊问题,你们在这假想根本没有发生的医疗挤兑,刻意回避现实中已经发生的密接隔离延误治疗。
所幸今天已经宣布 3 岁以下婴幼儿不用提供核酸报告了。
还好你们说了不算。
清零派这下忠孝两难全了,说好的防疫是为了保护老人小孩呢
我之前就说了,放开是对基层管理的一次考试难度升级。
本来病例大部分都被堵在国门之外,就算偶有发生,也只需要小范围封控。
后来入境隔离时间变短,漏网的阳性越来越多,还采取过去的封控手段,一封控就是一大堆人,管理水平跟不上,就会这样的悲剧。
现在入境隔离时间进一步变短,甚至据说还要直接取消,阳性病例将越来越多。
发生医疗资源挤兑,救护车忙不过来,发生原本应该能救的,结果救不了的情况应该比这个多更多了。
到时候还是要说你管理水平不行,而且问题更大了。
甘蔗没有两头甜。
基层管理更是两边都讨不到好,要提高管理水平是没错,但面对无法闭上眼睛就不存在的疫情,这就好像跟孩子说你能不能马上考到第一名一样。
孩子能怎么办?
还能怎么看,方仓都烂尾了,这事也捂不住了啊
很多评论说这是开放的结果,医疗挤兑什么的。但这次难道不是封控造成的吗? 本来家属直接送小孩去医院就能解决的事情。
转自 “清风郑州”11 月 20 日消息,针对网传“郑州 4 个月大女婴夭折” 事件,郑州市纪委监委会同郑州市卫健委组成核查组,本着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采取谈话问询、调取资料、实地核查等方式开展调查,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婴儿及家属基本情况
婴儿李某雨,女,周口市淮阳区人,出生 4 个月 16 天,为 29 周剖宫产早产儿,出生后曾在保温箱治疗 60 余天。
1 个月前因腰部血管瘤在河南省人民医院住院进行硬化剂治疗 5 次。
婴儿母亲因确诊新冠阳性转运至医学观察点,婴儿及其父亲因密接原因在郑州未来路某隔离酒店集中隔离。
二、调查情况
2022 年 11 月 14 日 11:57,郑州市 120 调度员汤某接婴儿父亲报诊:主诉四个多月孩子,早上开始喝了奶粉就吐,不吃东西,在隔离酒店集中隔离,属密接人员;
调度员汤某告知婴儿父亲,由于是隔离酒店,先联系驻点医生查看病情,看过之后让隔离酒店驻点医生拨打 120,同时告知河南省儿童医院 24 小时咨询热线电话;
12:01,郑州市 120 调度员沈某某再次接到婴儿父亲报诊后,紧急协调救护车。
12:08,郑州市紧急医学救援 11 号急救站出诊。
郑州市紧急医学救援 11 号急救站出诊医生李某第一时间联系婴儿父亲,嘱其先与隔离酒店驻点医生联系查看婴儿,等待车辆到达。婴儿父亲回复婴儿未再呕吐,情况尚可;
12:29,救护车到达,出诊医生李某通知隔离酒店驻点医生查看病情,并进行快速抗原检测,如需抢救,及时通知;
12:42,出诊医生李某向 120 报告情况,120 告知:如需急救就转往医院,不需要就等核酸结果出来,上报后转往定点医院;
13:05,隔离酒店驻点医护人员现场查看病情:婴儿病情稳定,且已入睡,抗原结果大人阳性、小孩阴性;
13:12、13:17,出诊医生李某两次与婴儿父亲沟通,询问婴儿情况,告知如需急救随时拨打 120。婴儿父亲回复婴儿已入睡,未再呕吐腹泻;
13:18,出诊医生李某向 120 报告后离开;
期间,120 调度员沈某某分别于 12:47、12:57、13:16、13:26 多次与婴儿父亲联系沟通现场情况,在确认不需要救护车后,告知如有紧急情况随时拨打 120。
13:26 后,120 指挥中心未再接到婴儿父亲和隔离酒店驻点医生的相关呼救电话。
18:53,金水区向郑州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报告,婴儿父亲核酸检测阳性,婴儿虽然抗原是阴性,但核酸结果未出,需一同转运至定点医院。其父已签署随同人员《风险知情同意书》。
随后,市指挥部将转运信息推送至郑州阳城医院(该医院基础医疗设施较完备, 且有儿科专用病区,距离市区较近的其他定点医院当时不具备收治婴幼儿的条件),指派 56 号站转运车组执行该转运任务。
20:10,转运车完成消杀,随车人员穿戴好防护用品后出发。
20:42,转运车到达隔离酒店。转运途中未发现婴儿有明显异常。
22:24,转运车到达郑州阳城医院。
22:30,病区护士马某某进入病房查看婴儿及其父亲。
22:39,值班医生孟某某通过电话采集婴儿的病史,婴儿父亲告知,其女儿白天吐奶 1 次,量不多,体温最高 37.5 摄氏度。目前无高热、无呕吐,未诉其他特殊情况,值班医生遂开具医嘱。
11 月 15 日 00:29,婴儿父亲通过微信告诉值班护士王某某,“能不能帮忙看看孩子,手脚冰凉”。
护士王某某到病房查看婴儿,发现四肢末梢发凉,呼叫、刺激均不应。
王某某呼叫医生刘某等医护人员来查看婴儿,发现呼之不应后,立刻呼叫疫情期间在郑州阳城医院值班的河南省儿童医院医生刘某某,护师侯某某、许某某实施抢救,同时远程连线河南省儿童医院专家指导抢救。病房科主任、护士长等医护人员也参与了抢救。
抢救期间,告知婴儿父亲,孩子病情凶险,死亡风险高。婴儿父亲表示理解并签字。
03:57,婴儿李某雨抢救无效死亡。
三、处理结果
从调查情况看,尽管不存在网传 “120 拒诊和延迟 1 个半小时到达现场” 的问题,但在对四个月大的婴儿接诊过程中,暴露出个别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履职尽责不到位、工作不深入、应急处置能力不强,集中隔离场所培训管理不到位,对幼儿等特殊群体缺乏必要的人文关怀。
根据有关规定,分别给予集中隔离点专班负责人高某某、曲某某及集中隔离点驻点医生姚某、郑州市紧急医学救援 11 号急救站医生李某、定点医院医生孟某某谈话提醒、批评教育、诫勉和党纪政务处分。
我们对孩子的不幸夭折深感惋惜和痛心,对家属表示深切同情和慰问,责成相关部门及时做好家属的善后工作。我们将坚持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的原则,聚焦重点人群和急危重症患者诊疗工作流程,完善相关工作机制,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
最讽刺的是,现在还有人认为这是郑州一个地方的问题,这是一个” 安铁皮 “得问题,这是一个郑州医疗系统的问题。
每次出了危机,就推出一个流量吸引眼球,转移注意力。
睁开眼看看这个世界吧。不想说太多了。
好多回答让人看不明白,为什么都怪放开?这事发生在郑州,郑州现在是封控状态吧?
全面放开需要扩建的是殡仪馆,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先用上的是躺匪
这种明明是开放前更容易发生的好吧
11 月 16 号,宝宝父亲讲述,他的女儿于今年 6 月 29 号出生,10 月 8 号因为患病,夫妻俩就带着孩子到郑州市的一家医院进行治疗。虽然女儿被确诊为血管瘤,但是经过治疗,他们一家于 10 月 14 号就顺利出院了。这个时候正好是郑州疫情防控期间,夫妻俩无法回家,就带着孩子住进了一个亲戚家。
就在 11 月 12 日,孩子妈妈被判定为无症状感染者,还送入了方舱进行隔离,而孩子爸爸和女儿则因为属于密接人员被隔离到了郑州市金水区未来路的一家酒店。可在 14 号凌晨的时候,孩子就出现了呕吐腹泻、多次喂食不愿进食的情况,爸爸因为担心孩子脱水,在当天中午 12 点左右,孩子爸爸两次拨打 120 求助,可等到救护车到达以后,抗原检测发现孩子爸爸为阳性,孩子为阴性,120 便以孩子不是重症为由拒接接诊,让定点医院接诊。
随后酒店防疫人员介入进行沟通劝导,可救护车仍拒接接诊。无奈,之后酒店联系了定点医院。当晚 8 点半左右,第二辆救护车才姗姗来迟,知道晚上 11 点左右才到达定点医院郑州阳城医院,孩子爸爸称入住后医院让次日抽血化验,当晚发现女儿体温骤降,之后抢救无效身亡。
目前郑州市卫健委表示:已介入调查。
对此很多网友都说:是需要好好调查。
可是孩子却永远地离开了人世,她才四个月大,还没好好看看这个世界,却再也回不到父母的身边了。她躲过了血管瘤的疾病,却没能躲过后续的这一系列状况。
大病初愈的一家人,不知道会有多高兴多开心,可老天却跟他们开了这样的一个玩笑,这么狠心的对待他们。
此前,在 “郑州 120 延误救治事件” 通报中,针对河南大学大三学生彭某君之死暴露出来的 “对急症患者病情判断有误、处理复杂问题能力不足、重要事项上报制度执行不力” 问题,郑州方面曾掷地有声的承诺,“全力提升院前急救水平,优化培训和智能化建设,全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好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而仅仅时隔 5 个多月,郑州再次出现 4 月龄女婴因 120 院前误判病情、拒诊导致的悲剧,显然,类似 “郑州 120 延误救治事件” 在郑州绝非个例,郑州也没有真正汲取教训并“引以为戒”,所谓“以坚定的决心、负责的态度、有力的措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只不过是他们应对舆情的一句空话套话。
孩子的离去到底该由谁负责,我们等着郑州政府给个答案。
市场判断不需要,拒诊是医院的权利
这下没有老人孩子了
某所学校里有家食堂,食堂里面一日三餐只卖面条,清汤寡水的,吃久了很多人都不满意,于是就有一部分人叫嚣着要食堂增加汉堡。
但是面条派不答应,他们觉得光卖面条就行,再增加一种汉堡,徒增运营成本而已,反正自己又不吃。于是学校里渐渐分成争吵不休的两派:面条派和汉堡派。
由于校长也是面条派,食堂里倒还是只卖面条。但是汉堡派的不满日复一日地积累,逐渐有人为了要吃汉堡出来闹事,没办法,只能先 “试运行” 地开了汉堡窗口。
但是汉堡窗口卖的可不是简单的汉堡,外表看起来普普通通,但是掀开面包,本来该是肉饼的位置,竟然是一坨答辩!汉堡派大呼上当:这根本不是我要的汉堡,这就不是汉堡!
面条派蚌埠住了:两片面包夹着馅儿,这怎么不是汉堡了?看吧,汉堡就是一坨答辩,以后都吃面条吧!
《关于我不能理解为什么共存派尚未开始实践某些人却能把锅推到共存派头上这件事》
有人说父母阳性,孩子可能是假阴性。
有人说难道其它病人的命就不是命了吗?
有人说是病情进展太快了导致的,制度没有太多要检讨的。
这些话,听起来都很有道理,但我就想问一句,如果这个孩子有一个外国国籍,这件事情会怎么处理,比如美国 日本国籍?会是一样的操作流程吗?
所以啊 ……
看着很气愤,但是也没啥好说的。
现在需要的是敢作为敢担当的人而不是一个怕追责的人。但是想想人群就是这么复杂,我真的无话可说。
胃煎尾查医院,
老子查儿子,
能查出什么?
大胆,你家难道没有老人孩子吗?为什么要报道这种事件,你们是什么居心?
红豆泥私密马赛
就想看看什么样的处罚可以抵得上一条人命和背后破碎的家庭
感觉挺悲哀的,也对未来的情况充满悲观。
每个人保护好自己,自己对自己负责吧。
郑州郑州,再上热搜
《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防空工作的通知》
(十七)加强封控隔离人员服务保障。各地要建立生活物资保障工作专班,及时制定完善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封闭小区配送、区域联保联供等预案,做好重要民生商品储备。全面摸排社区常住人口基础信息,掌握空巢独居老年人、困境儿童、孕产妇、基础病患者等重点人员情况,建立重点人员清单、疫情期间需求清单。优化封闭区域终端配送,明确生活物资供应专门力量,在小区内划出固定接收点,打通配送 “最后一米”。指导社区与医疗机构、药房等建立直通热线,小区配备专车,做好服务衔接,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和急危重症抢救制度,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拒诊,保障居民治疗、用药等需求。做好封控隔离人员心理疏导,加大对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的关心帮助力度,解决好人民群众实际困难。
因疫情防控拒诊致人死亡的悲剧再次发生。11 月 16 日,郑州李先生发文称,此前,自己 4 月大的女儿因血管瘤在郑州看病后被滞留,14 日凌晨孩子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担心孩子脱水便向 120 求助,但 120 却以李先生阳性,以及孩子不是重症为由拒诊,结果孩子在当晚因抢救无效去世,值得注意的是当时孩子是阴性。
而早在 11 月 11 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便公布了《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二十条”),其中就曾强调 “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拒诊”。但显然郑州并没有认真落实中央的政策,让悲剧再次发生,由此可见,即便调整了防疫政策,但在落实的过程中,部分地区仍然没有转变思想观念,依旧执行地方 “土政策”。
自 11 月 11 日以来,多地开始调整疫情防控政策。据不完全统计,河北省石家庄、海南省三亚市、陕西省镇坪县、福建省福州市、江西省广昌县、吉林省延吉市、安徽省合肥市及上海市等多地都已积极调整现行的防疫政策,笔者梳理各地调整的政策发现,上述地区均将取消或暂不开展区域全员核酸检测。而这也正是对 “二十条” 中“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要求的落实。
常态化防控以来,在隔离转运、核酸检测、人流管控、医疗服务等方面,都曾出现过度防疫、层层加码等问题,甚至有些地区还因此出现了影响恶劣的社会事件。比如:类似上述郑州的事件,因在执行防控政策过程中,防疫人员僵化不知变通,导致个别急需医疗紧急救助的群众,求助通道受阻;抑或是封控区域物资无法保障,父亲持刀闯卡买奶粉、群众没饭吃与防疫人员发生冲突…… 上述涉及的问题,均曾见诸报端,而其所反映出的问题,正是当下社会最为关心的,因为它不仅关系到我们疫情防控的有效性,更是保障正常的社会秩序得以保障的基本。决策层也正是看到部分地方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违背科学精准防控的共性现象,于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在 11 月 10 日召开的会议上,对疫情防控政策进行了新一轮的部署和优化。笔者梳理新闻稿发现,本次会议特意强调了要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决不能等待观望、各行其是,要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纠正 “层层加码”、“一刀切” 等做法,这些提法毫无疑问都直指近期部分地区所发生的一些事。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会议召开的第二天,“二十条”便发布,笔者梳理发现,这 “二十条” 里的新政不少都直指此前疫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 “层层加码”、“一刀切” 等共性问题。例如:针对封控区群众就医难问题,就明确要求 “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拒诊”;同时还要求严禁随意封校停课,严禁随意采取“静默” 管理、停工停产、随意封控、未经批准阻断交通、长时间不解封,纠正 “一天两检”“一天三检” 等不科学做法。需要强调的是,“二十条”的科学性,是有充足数据可以证明的,因此各地区必须要认真落实,从而避免再次出现拒诊导致死亡的悲剧,要知道 “人民至上、人命关天” 绝不是一句空口白话,积极回应公众诉求,解决好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永远是放在首位的,不能将科学防疫放在文件上睡大觉,落实践行才是关键。
老人? 小孩?
我们家的小 宝。10 月底生的。
生孩子这么大的事儿在疫情前。能说个啥。
被 120 拉到一个完全不知道的医院。
就这样生下来了。
期间医院封控。楼上楼下有 氧
生完餐也只有隔离餐。
把产妇饿到晕倒。
你可以说资源饱和 你也可以说协调不过来
11 月中旬了,每天几千的确诊。
还能有这个事儿。
这次疫情的危害。不如人的问题大。
不是重症,不清楚当时的判断标准,是否科学。 或者只是医院推脱之词。
巧了,前两天围脖有个叫【锄午】的。
再往前,围脖还有个叫【新疆冠军】的。
都是喊的震天响的支持开放,结果自己或者家人受到感染了,就开始写小作文。
按国内,我们这种 “按闹分配” 的规则。
基本上这种人只要不消失,你别想着国家能彻底放开。
网上整天放开放开喊的漂亮,什么 “没钱了”“没饭吃了”
结过一放开后,就开始 “国家不管我了”
“感到寒心”“只是求个公道”
人命是关天,但是当摆到台面上的时候,就只是个算术题。
所以,从现在开始,不管是 “清零派” 还是“共存派”
开始追杀小作文吧,这是双方为了完成目标所需要达成的共识!
估计是奶液返流引起一下子呛奶窒息,造成心跳呼吸骤停,家长没有及时发现。等到喊医护已经晚了。应该不是脱水或者休克的原因。29 周的早产儿一般都会合并 BPD(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这个合并症很容易呛奶窒息,我们科出院的很多超早产儿(出生 28 周以下),很多都因为在家呛奶引起肺炎再次住院。一定要特别小心。
儿科、院前急救本来就是医疗薄弱环节!
“老人儿童” 还真就在本次事件中出现了!目前国内的儿科资源真的是很缺乏,能接诊的医院不多,越是好点的儿童医院,病人越多,在疫情之下接诊能力越差,最后真正需要救治的儿童得不到治疗!
能判断儿童病情危重程度的医生不多,本次院前急救也是医疗资源缺乏的重灾区。
大家真没必要嘲笑清零派,在医疗资源这个问题上,清零派是看到问题所在的
怎么说呢,这个只是开始而已,反正放松后这些会变成常态的,春节国内外还有一波更大的人员流动,那才是真正考验的时刻。
至于有些人想的去挤医院? 我只能说到时候医院才是最危险的地方,院感就分分钟的事,并且各地多点爆发的话可没有当时武汉那种全国支援的能力,医护人员的疲劳会达到最顶峰。
愿赌服输,买定离手,我们既然做了选择就要去承担代价,人生中根本就没有既要又要的事情,所以还是那句话,从二十条开始学会去做一个心硬的人,至少能让你的情绪稳定。
为啥要把宝宝拉到登封阳城医院去?这个阳城医院是接收新冠确诊病例的,我同事确诊就是从郑州拉到在那里。这个宝宝没有确诊,郑州难道没有接收隔离点患病人员的医院?难道郑州的医院都被挤兑了?
你愿意为祖国献出生命吗?
躺平开放爱好者们,你们知道啥算轻症啥算重症吗?
你们知道啥算无症状,啥算有症状吗?
你们知道轻症、重症的评估随着疫情的变化也在变化吗?
不要拿 “饿死”、“穷死” 来渲染,你见过几个?外国病死的倒是很多!
看看旁边的小日子,多少年轻人因为被评判为 “轻症” 而悲惨的死在家中无人知,你们也想试试吗?
清零派真是不遗余力地吃人血馒头啊,吃的自己满脑肥肠,盆满钵满,还不知足啊。
没有尽到医救职责,反正就一股脑说,你看,要共存,这就是分级诊疗的下场。分级诊疗就是个垃圾箱,什么都能往里扔呗?
之前产妇流产,胰腺炎跳楼的时候,怎么没见你们说话呢?真就是利益相关呗?
你只是女儿没了,但是我们书记女儿的成人礼都没能参加啊
根据提供的信息,女婴在与父母隔离期间遭拒诊去世。如果这是事实的话,确实是一个不该发生的悲剧。三年疫情,已经有数起因防控疫情遭拒诊的重病患者去世,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在有关部门吸取教训加以改进的今天,还有类似悲剧发生,真让人感到痛心和愤怒。过度防疫等于草菅人命,完全背离防控疫情的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的原则;背离了疫情防控保护生命健康的初衷;也完全背离了医疗单位 “救死扶伤,实行革命人道主义” 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对于重病女婴来说,不像成年人那样有抵抗力,时间就是生命。拒诊、等待、拖拉、怕担责任,就是对生命的漠视,让其自生自灭。期待有关部门认真调查此事,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以告慰不应过早离去的幼小生命。期待在今后的疫情防控工作中,能够认真贯彻优化疫情防控的“二十条”,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关爱每一个人的生命和健康,彻底避免过度防控草菅人命的悲剧发生。让我们重温一下古人的教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每一个医护人员,把别人的孩子当做自己的孩子,就不会发生遭拒诊而去世的悲剧了吧。
我只想知道什么时候可以上大知乎热搜榜
这场悲剧说明,虽然二十条宣布了,但从医护到患者还有大众都还没进入新状态,还停留在旧的阶段。
阶段转换期容易出现混乱,这可能是无法完全避免的。
越来越理解《开端》里面的锅姨了。
代入一下那个妈妈,孩子已经没了,成为锅姨是我最想做的事,也是唯一能做的事情了。
上次已经说过了,在 你法我笑. jpg 的环境下,遇到紧急情况,手持一把菜刀更管用。
如何看待鄂尔多斯针对防疫发通告,称「紧急情况时,您有权采取措施自救或紧急避险」?
搞清楚!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富士康复工!
结合郑州有宣传核酸 Vip 包年 320 元的新闻,卫健委、核酸检测机构、疾控中心在此次疫情中的处境尴尬而不被信任也是正常。目前的调查无论结果如何,都不会被接受。
放开后习惯就好,分级治疗嘛
祝愿儿科的医护保护好自己
很多回复自动删了
只能说不管是封控还是放开,没有任何事情是没有代价的
好好体验一下分级诊疗的世界
呕吐腹泻而已,小感冒都谈不上,还想进医院?
本来不想回答这个问题
有一些爱好者逮着轻重症的问题不放,并且说半天听不懂人话
鄙人不才,在 ICU 呆过一段时间
以我**有限**的医学知识,强答一下
首先需要大家知道的是我们在临床碰到这类问题关注的是什么
1. 脱水总量
2. 脱水速度
3. 症状与体征 其中最重要的是生命体征和有无休克征象(心率加快,血压下降,脉搏测不出)
4. 血气分析
前三项都可以在 120 出车时完成,只有第四项需要到医院使用专业的检测仪器设备
半小时后我会把人卫第九版儿科学关于脱水和补液的内容 po 出来,并对本答案进行编辑,欢迎大家来辩
抱歉各位,手边暂时没有儿科学的书
那么我来手打一下
首先孩子的死因尚未确定!
以下回答均假设孩子死于脱水(休克)
最大的问题在于,当时的跟车医生到底有没有对孩子的脱水情况做一个检查和判断
很多人误会了一个问题
呕吐所导致的脱水严重程度本身就是一个分级标准
而不是呕吐这个症状被划入轻症标准
更不是呕吐 1 天(or x 小时)这个主诉!
众所周知
单纯呕吐可以导致代谢性碱中毒
单纯腹泻可以导致代谢性酸中毒
又呕吐又腹泻可以导致代谢性酸碱混合中毒,同时如果伴有过度通气,可以导致呼吸性碱中毒
对于轻度脱水,基层医院事实上是有进行补液的能力的(口服或静脉)
甚至可以在救护车上直接进行静脉补液
第二点,后期如果孩子爸爸发现问题严重的时候有没有再一次联系 120?
都是问题 有人就非要逮着个轻重症分级和症状持续时间不放
第三次编辑
这件事情最后的调查结果是什么还不知道,但是看了一下这个提问下大多数情绪宣泄,感觉讽刺得很啊。
Q1:医护人员应该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冒着感染医院里面其它患者被感染的风险去求那个女婴吗?
A1:居然没有及时救治!这可是一条人命啊!惨不忍睹!不配当医生!不是人!
Q2:你可以每天花二十分钟,去排队做核算,遵守防疫政策去拯救 100 万人吗?
A1:居然限制我的自由!你帮我还房贷吗?都是老弱病的才会死的,死的概率很小的。
我只是好奇,你们真的不觉得你们很虚伪吗?别人必须不计代价的去救人,那就是人命;到要你去作出点付出的时候,那就是数字?是概率?
我看了一圈新闻,孩子是送到医院检查之后,突然恶化,所以我保留意见,等法医检查以后再看是本身疾病的问题还是医院误诊。
不过这问题下面有些人的思维也挺有意思…… 在他们的描述里仿佛医护对新冠有结界,全放开医生该干嘛干嘛,医院就能像以前一样运转,然后新冠会自动识别医护,躲着他们不传染……
看到这个消息作为曾经的儿科医生我心里非常难过。首先对于儿科医生的流失感到遗憾,儿科是一门特别专业的学科,绝不是成人按比例缩小,每个月龄孩子都有他特有的生理特点和喂养方式。这个小宝宝早产两个月,出事的时候也就相当于足月产两个月大,而且刚刚做了血管瘤手术。对于两个月月龄的宝宝可不可以和妈妈分开,由爸爸带着住酒店,脱离母乳改为奶粉。据说孩子死亡原因是肠梗阻,那么肠梗阻的原因是什么呢?虽然疫情当中,宝妈新冠病情如何不得而知,但是对于小月龄宝妈一家该怎么隔离应当有更人性话的措施。另外医务人员工作当中首先保护自己这点我深有体会也感到非常可悲,在对待阳的问题上都是避之不及,不是怕被传染而是怕违反政策。有人戏言现在除了新冠再无他病,可悲的是这个观念也灌输进医务人员的头脑里,基层医疗机构不允许接诊‘十大症状’患者,大型三甲医院停止普通门诊,这种思想让小宝宝做了了次生灾害。新冠病毒不断变异,我们对待病毒的防控措施也应该有所改变,对待疾病也应该有个轻重缓急。总之生命最重要,文明和谐社会应该有对人类幼崽最起码的呵护。
虽然这个事情很让心痛心,
但是在我这三年的疫情期间,也有很让人暖心的时候
2021 年妻子怀孕预产期快到了,然后来了一波疫情。但是因为之前怀孕信息有过建档信息,在疫情初始时候社区和定点医院主动联系告知我们有情况第一时间打 120 或者直接开车去医院。然后那一天是凌晨突发情况,直接就开车到医院了,医院有隔离病房,因为从疫区过来,直接隔离病房做核酸并且观察,然后期间还发烧了 顺利收获了一个小美女。
然后在 2022 年的时候妻子不知什么原因呕吐加发烧,直接去医院就医,因为当天有 24 小时核酸结果,所以到医院医生直接开单治疗,经过一晚上的输液病情很快就好了。最后才知道是急性肠胃炎
2022 年的时候还遇到了孩子发烧,因为孩子才 6 个月左右吧,第一次发烧,我因为一些原因没有在家,妻子就直接带孩子去儿童医院看病,期间也都很顺利就拿药治疗了!
生病是我们每个家庭、每个人都会出现的情况,而且作为非医生专业人士,我们知道得病了就医治疗。
有一些人在提分级诊疗!有的在提医疗资源的挤兑!
可是,就此次事件而言,一个孩子需要什么样的分级诊疗,会挤兑多少资源呢?明明能够更加及时的抽血化验,及时治疗!!
你说放开了就会出现这种情况,那么现实情况我们的国家不就是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而不断的调整防控政策,不断的一步步完善吗!!
病不只有新冠,还有很多很多种…… 我们不能因为新冠而忽视其他病啊!
按照共存派人均被悲天悯人的菩萨心肠,一个个体的悲剧应该大书特书,所以放开是罪恶滔天;
但同样按照共存派人均超越专家的医学知识,每年死于感冒和流感的人何止千千万,实在不应该大惊小怪,反倒是那个一点小病就往大医院送的爹该打:都这么干还怎么实现 “不会挤兑医疗资源” 的良好局面呢?
你问:为什么这么精神分裂?
因为共存派本来就精神分裂啊。
放开后拒诊不是必然结果么?
医生护士本来就是高危职业, 一大堆非常正常。人手肯定不够啊。人手不够不分个轻重缓急?先重后轻不是太正常了么?轻症能写小作文,重症不会写呗?
这才只是开始,会有更多的。只不过后面的连新闻价值都没有了。
是你们要的放开,这本来就是放开之后的常态啊。
孩子的父亲 10 月 8 日带孩子来到郑州,由于确诊病例的密接患者将父亲和 4 个月大的孩子在 11 月 12 日带到酒店隔离,在 11 月 14 号凌晨 3 点中左右孩子发生第一次呕吐腹泻,在 11 月 15 号早晨 8 点多发生第二次这种情况之后孩子不喝水不进食,在 11 点 50 左右腹泻多次于是拨打了 120 求助,120 的回复确实隔离人员不能私自拨打 120 电话需要隔离酒店医护人员拨打,于是孩子的父亲和酒店医护人员沟通,在 12 点左右再次拨打 120,救护车在 12 点 30 分左右到达,但是到达之后并没有第一时间接诊而是让酒店医护人员采集抗原检测,结果父亲为阳性孩子为阴性,确定孩子是重症 120 拒绝接诊,这期间酒店医护人员长达半个多小时的劝说先接走孩子救治可还是被 120 拒绝,理由是让定点医院救护接诊,酒店没办法联系定点医院,之后父亲多次想酒店医护人员询问接诊情况,医护人员告诉已经上报,直到晚上 20 点 35 分第二辆 120 才到达酒店,告诉我去郑州阳城医院,接到父子两个之后并没有第一时间去医院,而是绕道去接另一位确诊患者,这期间在路上长达两个小时,在 11 点左右终于到达定点医院,到了医院父亲向医生说明孩子的情况,医生并没有第一时间救治,而是发了一个体温计,等到第二天才抽血检查,让父亲把孩子抱回病房继续观察,在晚上 12 点 30 分左右发现孩子手脚冰凉有窒息现象,父亲第一时间通知医护人员,但是在遗憾的是孩子在凌晨 3 点抢救无效死亡。以上是孩子父亲的叙述。
我看了父亲的讲述我深感痛心,这是就是人性吗?
如果不是在隔离期间孩子会不会第一时间得到救治?
如果不是第一台 120 的拒绝接诊孩子会不会得到救治?
如果不是第二台 120 的绕路耽误时间孩子会不会得到救治?
如果不是医院太远孩子会不会得到救治?
如果不是医生的漠不关心孩子会不会得到救治?
就因为有太多的如果使得孩子仅存活 4 个月就失去了生命。
这算不算草芥人命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他们但凡能有一点同情心,有一点爱心,有一点责任心有可能是另一个结果。
这件事有关部门正在进一步的调查当中希望能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复,还家属一个公道。
有个疑问:为什么舍近求远?
女婴隔离的中州国际饭店位于金水区黄河路未来路路口,最后拉去救治的阳城医院位于登封市颍河路与福佑路交叉口。高德导航显示两地之间车程约 82 公里,70 分钟。
而在隔离的酒店以西 1 公里处就是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省最好的医院之一,车程几分钟。
女婴之前有血管瘤这个病历 120 以及到酒店的医护人员是否知晓?
判定女婴病情的方法是否科学?如果严重为何不就近送省医?如果不严重为何会死亡?
分级治疗的意思就是要分到 80 公里外的医院吗?
有人在评论总是说 “分级诊疗”。这玩意儿这么好使,啥都能往里面装?
某些人说的那是类似 “计划经济” 的“分配诊疗”,不是分级诊疗。
吵吵这么多,连 “分配” 和 “分级” 都搞不清楚。
按照这说法,你拉肚子了,给你分配到云南,你去旁边的社区诊所都不行。
你理解的这个是分级!?是 TM 分配!!
分级是你拉肚子了,就近去社区医院。
社区说你这严重啊,得去县医院,
县医院说,两天了还止不住呢?你得去市医院。
市里面一查,得,您去省医院吧。
省医院再一查,您这大神,我们没法伺候,你去北京吧。
然后到了协和医院,协和说,你来着就对了!
分级是你拉肚子直接去了市医院,市医院说,先去社区看,就一拉肚子,除非你拉了三天吃过药了还便血!
搞清楚,是分级,不是分配!!
搞不清楚,先去把语文学好了。
无论调查结果如何,孩子没了,这个结果不会改变
… 她生于疫情期间,她死于疫情期间
她因新冠而亡,她又不是亡于新冠
惟愿天堂里有正常的生活…
很奇怪吗?
为什么搞得和第一次发生一样?
再一次证明了所谓的保护老人和小孩,并不包括群众的老人和小孩,我们在为了某些人的老人和小孩的健康买单
这不是因为封控才发生的事吗?
李先生再也无法参加女儿的成人礼。。
下次就轮到防疫爱好者家的老人孩子。
不请自来
首先我们要推测孩子目前的主要临床诊断:
血管瘤;电解质紊乱;
死因大概率是严重脱水导致的休克
既然第一诊断是血管瘤,那么血管瘤会死人么?
答案是,极大概率不会。作为一个曾经的儿童肿瘤外科医生,在有限的临床经验中,我尚未发现有死于血管瘤的孩子,不论是体表还是体内脏器血管瘤。
最多见于体表的比如这样的:
体内的比如这样的:
报道上孩子诊断为血管瘤,虽然不清楚血管瘤的位置,但以年龄和发病率来看,有可能是体表浅层,对于这类血管瘤,我们可以采取普萘洛尔,噻吗洛尔(上图),激光治疗等等有效的治疗手段,会死么?极大概率不会!预后很好。
那么第二诊断,电解质紊乱 / 脱水有多严重呢?
答案是,可以非常严重!
轮转期间,我们就被严格要求孩子需要每日补液,按体重计算,每个孩子每天至少需要 1000-1500ml 左右的电解质液体。尤其是腹部外科、急创外科和烧伤外科。一般的失液对于大人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于孩子来说却影响重大。四个月大的孩子机体含水量大概在体重的 70-80%。而秋冬季节的孩子十分容易由于流行轮状病毒感染导致秋季腹泻。每年全世界由于轮状病毒感染死亡的患儿有 215,000 例(Zhu S et al 2017 Nature,Tate JE et al 2016 Clin Infect Dis),绝大多数发生在发展中国家,若以 1/4 世界人口计算,中国每年大概死亡患者至少在 50,000 例左右。数据庞大,恐怕比近期的某冠更值得投入。
那么由于脱水导致的死亡人数是多少呢。上世纪报道全世界腹泻患者的病死人数超过 4000,000,其中大多数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Duggan C et al 1996 J Pediatr Gastroenterol Nutr,Claeson M et al 1990 Pediatr Infect Dis J)。遗憾的是,我们这例孩子在 2022 年也加入了这个数字。
早在 2000 年就有人提出一个适用于临床 / 家用的评价量表(上图),如果 120 能重视,哪怕一次的定期儿科培训,也许就能避免惨剧的发生
有一个问题,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但这个四个月的婴儿是自己健康的责任人吗?
之前郑州就有一个大学生不明不白的就去世了现在郑州又有一个?想干啥呢
可怜的婴儿,来到人世间短短四个月,就离开我们,现在科技这么发达,就没有留他和我们在人间一块享受这幸福美好的生活
这才哪到哪?这个个案算什么?
开放后医疗系统被击穿是必然的,香港开放初期医院里满是装尸袋,你们不是没见过吧?医院都这个情况了,你们还想急症的能得到救治?你们是多么天真?
共存派哭着喊着要共存,我们普通人要为此付出巨大代价,后面这种事多着呢!就这就受不了吗?
支持清零的人已经反复强调过这种事了,最近的例子是日本死家里的那些。还能怎么看待???
这盛世如躺宝所愿呗。
清零派真是一帮不如初生的东西
那个母亲但凡捧着个尼日利亚喀麦隆啥国家的护照,估计都不至于这样,都比河南身份证好使
又是郑州,这个河南省会让人伤心,11 月 16 号,河南的李先生发文称,四个月大的女儿此前因为血管瘤在郑州看病,出院后滞留在郑州。11 月 12 号,其妻子被检测出阳性被带走隔离,而李先生和女儿也被作为密接在酒店隔离。
14 号凌晨起,孩子出现了呕吐腹泻,因为担心孩子脱水,当天中午 12 点左右两次拨打 120,救护车也到了,随即做抗原检测发现,父亲李先生是阳性,孩子是阴性。
而 120 却以孩子不是重症为由拒绝接诊,让定点医院来接诊,在了解情况后酒店防疫人员也介入劝导,但是救护车仍然拒绝接诊。无奈,酒店只好联系定点医院。
孩子父亲并不知道郑州阳城医院的位置,他只想尽快将孩子送到医院救治,孩子等到送上救护车时已经一点多,接下来的路程并不顺利。
郑州阳城医院是在登封县,距离父女俩隔离的酒店有一百多公里,途中还要接另外一名确诊阳性的病人,这一番折腾下来,小雨是在晚上 11 点左右才入住医院。
李先生说,入院后,医院让第二天抽血化验,可是等不到第二天,当晚就发现女儿体温骤降,最终抢救 3 小时后无效身亡。
为什么作为省会郑州的河南屡次发生这种悲剧?拒诊延误送医,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今年五月份郑州大学龙子湖校区那个女孩也是因为接线员不专业耽误救治去世的事。当小孩出现呕吐不进食等各种不适症状,为什么 120 没有判定情况反而懈怠,送医前当事人与酒店人员多次与 120 多次沟通,为什么防疫人员不懂得变通!遇到紧急情况为何不能随机应变,开启绿色通道呢?老百姓生命安全是第一位的!层层加码一刀切,郑州你真行,让人失望透顶!
不开放,婴儿晚上 11 点到医院;开放了,自己 10 分钟开车去医院
失望,第一时间他们想的是调查,最后找一个羔羊,这件事情平息了,但是他们没有想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事情,他们为什么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件事情,又是什么污染了他们的思想,这不是一个点,这是一条自上而下的线。
坚持不坚持清零,在于重复感染危害到底如何,应该再坚持一年
1. 一年后西方国家还有坡县 / 日本这样的东亚人种重复感染证实危害不变,放开
2. 目前有论文证实重复感染危害越来越大,而且次数越多,伤害指数级别增加那
等,重复感染危害越来越强,保守估计按 BA2 那波国外应染尽染,然后传染力更强,会继续增加变异基数,速度更快地变异出逃逸免疫能力,从半年一波会加快到三月一波,甚至两月一波,基本上再过一年半,基本上所有外国人会重复感染就 5 次以上,该死的应死尽死,只要死够总人口 10%—20% 左右,活着的会自觉学会个人防护,削减了病毒变异的基数,病毒没有足够的变异基数,疫情就结束了,还是那句话,人没死够,疫情不止
清零党目的达到了,只要老孩死完了,就不会有老孩感染新冠
可以支持清零,也可以支持共存。老人没办法,但是孩子就不要生了。
让你们别结婚,别生孩子,不信是吧。
这种事情发生在中国这样的民主国家实在是令人无法接受。
其实这种事情在台湾欧洲美国那些专制地区已经是家常便饭。大家都已经麻木而习惯了。患者在急诊,等待疼晕过去,等到死的事情太多了。
但中国毕竟是人类文明中第 1 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国家。
中国人民的人权意识普遍要高。对于政府人权保护方面有更高的要求也理所当然。
事情已经发生了。
那么首先第一肯定是要启动我们民主制度中的问责机制。彻底调查和理清事故责任,对于事故责任人进行问责。美国那样的专制国家,就算死了 100 多万,也没有一个人需要被问责,但中国不行,死一个人也要问责,对于生命价值的尊重,这就是民主与专制的一个很大区别。
第二,就是要借此完善和发展我们的 sop。民主不是万能的,我们虽然民主了,但也不是就不会犯错了。但民主与专制最大的区别就是民主制度能够不断完善和发展。
这一次的事情的错误,正好可以被我们的民主制度借鉴与吸收,然后完善下一次的流程,让这样的事情发生的越来越少,最后杜绝。
感觉是除了家属和隔离酒店,每一个人把人命当回事儿。
120 本身作为急救通道自做主张拒绝接诊,这期间是否有跟上级领导报备情况我们不得而知,反正最后的结果是拒收,且未提供其他就医途径。
事不关己无关痛痒啊。
时隔八个多小时后,酒店联系的第二辆救护车才过来,这期间 8 个小时,社区,街道,医院,卫健委,都干什么去了。
8 个小时,该说不说,有的跨省急救病人都送过来了。这就是典型不作为,明明 8 点多有医院可以接诊,那 12 点的时候为什么拒收??????
任岗不思其职,拿人命当儿戏。
该致歉,该反思,该彻查,该处理。
郑州昨天开了两个疫情防控会,放了一堆屁,一个新措施都没有。唯一一个就是强调要查看核酸证明,然后又连夜撤掉核酸小屋的骚操作让今天不少人猝不及防。
分级治疗 = 隔离人员定点医院?有些人不是傻就是坏。
她已经四个月大了,应该自己学会吃东西了,不能因为妈妈的离开而感到不安,不能因为吃不到母乳(不清楚喂养情况)就不好好喝牛奶,牛奶可是高科技的产物哦。
那些大使馆发声明说 “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应该将孩子与母亲分离” 简直就是扯淡,我们这里到处都是温情,何需妈妈那点温情。
虽然她的身体抗病能力还不太行,但是人家医务人员更是身心疲惫,又是检测,又是流调,又是大晚上的,就不能撑一撑等到明天再说吗?
算了,编不下去了,总之,支持抗疫!
逛完一圈评论区,发现这也能洗?大家什么时候这么体谅郑州医务人员了??
我感觉我写了很多次了,奥米克戎是会猝死的,日本都有新闻。居家隔离中从正常做家务到死亡 40 分钟,就是这样的标题。
没有自己会 40 分钟内死亡的心理准备就尽量不要感染。
一方面死者为大,只要和人命有关,而且还有人需要负责,必然会得到大量关注。
另外一方面,也就只能趁现在博取关注了,因为如果人人都是 “潜在死者”——医院爆满,那么死在医院门口的人不会得到关注,由于没有人需要负责。
医院不可能把已经入院的患者抬出去让你住进来,直接面临电车难题。
到时候死的再多也只能怪你命不好了。
还好我没出生在郑州。
如何看待?
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有些地方的行政能力低下是系统性的,河南的朋友能润则润吧。至少润到沿海。
郑州人一月份上蹿下跳嘲讽了西安一个月,原来是因为西安还不够差啊。
郑州的底线在哪里?逼着羊圈里的羊一个个都出逃么?
郑州,这些年你到底在做什么?为什么让我们如此失望!
“我的女儿…… 再也回不来了!”
近日,有关女婴遭遇拒诊错过最佳抢救时间致使去世一事,以极快的速度冲上多平台热搜。时隔 24 小时,最新后续来了。
又是郑州!
从河大女生求助到康康员工逃离,再到这次的女婴拒诊去世,郑州又一次 “火了”。
近日,河南省市民李先生在社交平台发文求助:
因女儿患病,他和妻子就带着女儿在郑州某医院就诊,顺利出院后却因防控原因无法回家,只好借宿到亲朋家中。
可是,妻子因被确诊为无症状拉去隔离,而他和女儿则被列为密接在酒店隔离。11 月 14 日,女儿突发症状呕吐不止,束手无策下李先生便拨打了 120 求助。
中午救护车抵达后,给李先生和其女儿做了抗原,结果显示李先生女儿核酸为阴性,而李先生自己的核酸却出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医护人员以 “病情不严重” 为理由拒绝输送女婴。
经过多次求助,第二辆救护车在晚上 8 点多抵达。
在经过 2 个多小时的运输后,在深夜 11 点,李先生的女儿才转运到了距离酒店 100 多公里的阳城医院救治,最后因抢救无效发生悲剧。
女婴遭拒诊去世的事件,一经发布便以极快的速度冲上热搜,引发全网热议。
当然,这只是李先生的一家之言,具体情况和相关真实性,还需要进一步的调查。
不过仍有不少义愤填膺的网友纷纷留言,称:“从前段时间的河大女学生事件,到今天的女婴遭拒诊去世事件,为什么这样的事情频频发生?难道不该反思一下吗?”
还有网友表示:“当下郑州的情况是很复杂,但是再复杂也要秉持‘以人为本’和‘生命至上’的原则啊,在遇到关乎生命的事件,不应该从急从快去解决吗?”
随着事件的进一步发酵,有关部门高度重视。
就在今天,官方对于此事件给予正面回答,称:郑州两部门已展开联合调查,将以最快速度调查还原真实情况,有消息后续会发布相关通知。
![](data:image/svg+xml;utf8,)
无独有偶。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今日,一项新的防疫措施发布了。
具体措施如下:
3 岁以下的婴幼儿等特殊群体,可免于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该措施一经发布就获得了大量网友的点赞和认同。
有不少网友表示:“坚决支持!3 岁以下的婴幼儿因为年龄小的缘故,各项抗性不如成年人,若是出现紧急情况需要就诊怎么办?遇到一些不通情理的场所,难道还要先去排队做核酸?”
上图为网传李先生 4 个月大的女儿
此外,也有网友分享了自己的经历,“这个出台的太及时了,前段时间我孩子突然发烧,把我着急坏了,深夜带着孩子去医院看病,结果到地方后却要求我们先做核酸检测,只有确定是阴性才给治疗,在结果没出来之前,就只给了 1 个冰袋让物理降温!”
就目前来说,郑州情况的确复杂,但笔者还是想说一句话。
面对困难,一个城市不仅需要防疫有力度,也需要防疫有温度。
只有这样,生活在城市的人们,才会获得幸福感和归属感,不是吗?
如果喜欢文章,请【点赞关注】作者,然后分享转发给更多的人阅读。
其实现在争到底是该 xx 还是 yy 已经没意义了,现实就是只有一条路可以走了,希望大家自己保护好自己吧
打的真是热闹啊
一边是医药集团收买的水军,一边是欧美派来的网络间谍,大哥别笑二哥,都一个德行,还自以为谁比谁更高贵呢?
尸检吧,明确死因,等官方通报。
不要再写小作文了。
也不要胡乱攀咬了。
郑州这样的大城市都能医疗挤兑,很难想象我老家大规模爆发新冠会怎样。我们只有县里才有正常标准的医院,但一个县有多少人。
救护车从县里到我们镇上,来回得两个多小时,从小到大在老家从来没见过救护车。
看到有些答主再说分级治疗,我们镇上那样的条件,能怎么分级?村里的呢?有的村可是连一个青壮年都没有。
清零党微笑看戏的嘴脸真恶心
头上三尺有神明,一切都要应验的。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你家没有老人孩子吗?
之前有,现在没了。
都没有问题,那小孩怎么死的呢?还有为什么全文都是父亲说,那急救人员和医生的诊断呢?
我们应该珍惜所有在 xx 期间以及 xx 地方发生的新闻,因为只有在 xx 期间在 xx 发生的这些事才会成为新闻。背后的逻辑令人暖心
我好怕
生命就这样没了
为什么要鼓励生育然后又不管呢?
如果经常发生这样的事,谁敢生孩子?
产妇,孕妇,幼儿…… 一点保障都没有
希望能够调查清楚,若是有人员失职行为,严肃处理;若是已按程序要求处理,就完善程序,别再随便找个人顶锅了。能不能硬一回…
现在的正规医院里是宾客冷落、门可罗雀,医疗从业人员部分实现了时间自由。
与之相对的是封控社区和单元里有急病的人群出门层层汇报、等待通知。
这不是个例,这是所有疫情城市都在发生的故事。爱好者口中的医疗挤兑在封控环境下变成了医疗浪费,所有的医院除了挂 “方舱” 抬头的门庭若市,其他医院的境况可谓是行业萧条。
支持防疫,这个事件 120 没担当有责任,郑州防疫的配套措施不到位,有责任。但不要引战,更不能上升到什么共存清零之争,不能政治化,搞党争,不然美丽国会笑的,疫情没搞垮你,自己人内斗搞垮自己。
我认为这不是医疗资源的问题,而是行政上的问题。
中午十二点打 120,晚上十一点才到医院,计划第二天抽血化验。这是什么意思?就是一个郑州的四个月的孩子发烧,中午十二点打的急诊电话,到第二天早上才会开始初步诊断。
就算是第一辆救护车拒接吧,你第二辆也才晚上八点半过来。
你中间的流程究竟是有多复杂,才能耽误八个小时?郑州城到底有多大,让你一辆救护车两个半小时才能回医院呢?
这中间没有行政上的拉扯、管理上的生疏,我是很难相信的。我们可以想到本来有很多方法能加快接诊速度。
至于开放?郑州现在是防控期间,医疗压力和之前的疫情潮相比没有本质差别,出现这个问题和二十条一点关系也没有,有人试图搅浑水。
最后调查结果是 :一切符合流程规范,没有发现拒诊 误诊的情况。疫情当下,大家要做到不信谣 不传谣。
对于女婴的死亡,主要是其他一些问题,目前已与家属在沟通中。具体以官方发布为准。
看到很多人把奥密克戎当成感染死亡率高的病,一大早上都给我笑半天,太乐了
医疗挤兑
忍不住说一句,如果事件合理,如果与防疫政策、医疗无关,为什么昨晚就出这个,如下图
慢慢躺平吧 躺到了下一波烈性传染病传入中国
郑州,有点意思
怎么看 只能心痛 小孩这么可爱 被这帮饭桶耽误了!
人在郑州
没啥看待的,说了也不管用
自从封控期间,在小区外面见过一次 120 接病人的流程后,只能祈求自己在封控期间不生病
以下是上半年的新闻,也是 120 的事。
据 “清风郑州” 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日,网络反映 “郑州 120 延误救治大学生” 事件后,郑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成立事件专项调查组,进驻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采取谈话问询、调取录音和文档资料、实地核查等方式开展全面调查;郑州市纪委监委对调查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并同步对相关人员启动问责。现将调查和处理情况通报如下:
一、调查情况
经调查,5 月 17 日(郑州疫情期间)上午 10:27:56,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接到河南大学大三学生彭某君报诊电话,调度员张真颖接听,通话时长 8 分 13 秒,与网络录音一致。
随后 47 分钟内,张真颖回拨彭某君电话 11 次,无人接听,微信彭某君未通过微信验证。12:15:52,调度班长代文欣接到电话报诊,称有室友喘气困难,位置在明理路河南大学龙子湖校区,12:16:55,调派救护车出诊,接报诊后,郑大一附院郑东院区急救站接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指令;12:18:05,救护车出诊,随车医生联系报诊人了解患者情况并进行急救指导;12:25:32,救护车到达河南大学龙子湖校区;12:31:15,急救人员进入彭某君宿舍进行现场急救,向在场老师口头告病危,电话联系家属告病危,通知医院急诊科抢救室做好接诊准备;12:50,彭某君被监护转运至郑大一附院郑东院区急诊科抢救室,后收住急诊 ICU 至 5 月 30 日;5 月 30 日 20:42 病情变化,抢救至 21:20,家属签署放弃抢救同意书和离院告知书。
二、存在问题
(一)对急症患者病情判断有误。调度人员受理报诊电话时,主观认为报诊人为年轻大学生、病情不危急,把重点放在反复追问准确地址上、未及时调派救护车,业务不熟练,且言语不当,不符合《河南省市级 120 急救指挥中心建设基本标准(试行)》第六项第 4 条 “调度员服务用语规范,具备基本的急救知识及应对突发事件的调度分流能力” 的要求。
(二)处理复杂问题能力不足。调度人员处理复杂问题方法单一,应对接诊过程中发生的突发情况能力不足、敏感性不够,仅采取回拨电话、添加微信的方式联系病人,未及时与 110 联动,采取更加有效的处理方式。
(三)重要事项上报制度执行不力。调度班长代文欣、调度科科长燕重远未按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调度部报告反馈制度》第 1 条 “遇到重大事故时,按照重大事故报告制度,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逐级上报” 执行。主持工作的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副主任康晓琴(主任一职空缺)对重大事件敏感性不强,对风险隐患未能及时向上级汇报,造成严重不良影响。
三、处理情况
(一)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调度员张真颖,业务不熟练,对急诊患者病情研判有误,调度用语不规范,对急症报诊敏感性不够、处理能力不足、处理方法单一,对此负有直接责任,给予其开除处理。
(二)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调度班长代文欣,对调度员管理指导不到位,对本班派诊中出现的疑难和特殊事件处理、沟通协调力度不够,对重大问题请示报告不及时,对此负有直接责任,给予其党内严重警告(影响期两年)、政务撤职处分。
(三)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调度科科长燕重远,对调度员日常培训管理指导不到位,对本部门工作人员未严格执行调度工作制度和急救电话受理操作规程问题督促检查不力,重大问题请示上报不及时,对此负有主要领导责任,给予其政务记过处分。
(四)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副主任康晓琴,对分管的调度科工作重视不够,督促检查不到位,对本单位重要事项和存在的风险隐患请示报告不及时,对此负有主要领导责任,给予其政务警告处分。
(五)郑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原学岭,作为紧急医疗救援工作分管领导,对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指导不力,对此负有重要领导责任,给予其诫勉谈话。
调查结果未出不予评判,但「作为一个母亲」,鼻子不由发酸,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掉。
才 4 个月的生命啊,刚刚能认识妈妈,甚至没能看清这个世界就离开了。
让我又想起月初,那个七里河的 3 岁男童,同样的没能多看看这个世界。
不敢想象类似这些幼童的父母如何崩溃。
在这个 22℃的深夜,胳膊突然起了一片鸡皮疙瘩,我紧紧搂过旁边憨睡的儿子,暖融融的,下巴碰到他毛茸茸的头发,有点湿,他果然又睡出汗了。我却不想松手,也不舍睡,似乎只有看着他,搂着他,才能稍稍平复心情。
儿子 1 周岁了,刚刚能走两步,我期待着可以和他一起四处走走看看的那天。
封控也不是第一次发生这种事了 说实话已经麻木了
开始会觉得很可惜 现在已经觉得是必然 这不是第一个死的也不是最后一个死的
类似于上海封控期间高价菜 哪里封哪里就会有高价菜 一样的 跑不了的命运 有的人觉得高价菜是因为资本 确实是因为资本 但是不够详细 少了两个字 gl 资本要赚钱嘛 用个更专业的词叫寻租 所以最终大家得到了高价菜
在整个救援链条上 每个人都害怕因为疫情承担责任 都在踢皮球 从中午 11 点拖到晚上 身体凉了 瞳孔放大
死去的孩子 希望你下辈子遇见一批善良的人
为了老人和小孩…… 清零可不能停啊
作为宝妈,看到这个新闻标题都不敢点进去看。因为不管是什么原因,孩子没了。我作为局外人都痛心不已。
看到这个新闻又让我回忆起曾经发生在我孩子身上的一件事,但我是无比幸运的。从那件事以后,我坚持隔天做核酸,甚至天天做核酸。为什么呢?
我在上海,今年 6 月初封城刚结束。虽然被关了两个月,但是出于安全考虑,还是不敢出门,也就没有做核酸,那时候也没有常态化核酸点什么。
有天早上起床,我给孩子穿衣服时发现孩子全身长满大块大块的红斑。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我先是吓蒙了,几秒后冷静下来想到可能是过敏了,必须马上去医院打针,避免窒息的情况发生。
因为早高峰去儿科医院估计要一小时,我想到了附近有家口碑很好的私立医院,贵点没关系,孩子身体最重要。
疫情期间都要电话预约,但是当对方一问我和孩子近三天都没做核酸后拒绝了我的预约,不肯通融,我当时在电话里就急哭了。
后来我想到了家门口的社区医院,管不了那么多,推着婴儿车一边哭一边往社区医院跑,一边打电话叫在上班路上的宝爸快回来,因为他有核酸。好在社区医院看到我是绿码就让我进去了。社区医院的儿科医生经验丰富,打了一针后孩子好多了!
我的孩子是幸运的。从此,不管政府要不要求做核酸,我都会隔天做一次核酸。
今年类似的事情不止一件了,作为一名母亲无力说什么。我现在能做的,就是要求家人和孩子都少去人多的地方,勤做核酸。
不就是死个人,最后给点处分么?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这两年别生孩子,什么时候社会恢复正常,什么时候再考虑要娃。不然辛苦怀胎十月,换来的是无尽痛苦。
产检难-生产难-吃奶粉难-就医难,这两年哪个悲剧新闻没看到?一方面鼓励生育,一方面对疫情之下生育养娃之痛视而不见。。。
人血很脏的,粘在身上洗不掉。
郑州女婴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四个月,郑州卫健委的刘红英女士没参加上女儿的成人礼,并称为郑州 11 月两大悲惨事件。要是刘红英女士的女儿呕吐腹泻无法进食,想必能早点看上病吧
跟前面新疆那位 60 岁左右去世的父亲一样,被医生判定为不够严重,短时间内病情急剧恶化,错过了及时抢救的机会。
这里面就包含两个方面的问题,可以归结为是医生失职没有尽责发生了医疗事故,也可能是医生本身没有问题,但是医疗水平不行。
国内基层医院的医生水平到底如何呢?真正开放之后是不可能所有病人都冲到三甲医院,是需要分级诊疗的,是否重症需要医生说了算,病人自己无法进入上级医院,医生做出判断之后才能够转诊。
就国内这种状况能开展分级诊疗吗?
如果在分级诊疗出了问题,这个责任应该谁来承担呢?
当事医院道歉,深刻反思,吸取教训,立即整改,主要负责人追责处理,over
我们先还原一下事情的经过。
11 月 12 日,李宝亮(女婴的父亲)的妻子因感染新冠病毒被送入方舱,他和女儿作为密接者,被隔离于郑州金水区未来路的中州国际饭店。
11 月 14 日凌晨 3 点,孩子第一次出现呕吐腹泻现象,早晨 8 点多吃完奶粉后再次呕吐腹泻,加之孩子喂不进水也不进食。李宝亮在 11 点 57 分第一拨通了 120 急救电话,但被告知 “隔离人员不能私自拨打 120 电话,需要隔离酒店医护拨打”,经向酒店了解没有这条规定后,他再次于 12:01 拨打 120,33 分钟之后的 12:34 救护车抵达酒店。
但是,120 到达后并未第一时间开展施救,而是让酒店人员对他和孩子进行抗原检测,结果为阴性,120 工作人员 “却以孩子不是重症患者为由拒绝接诊”。
经过酒店多次协调,反馈可以将孩子送往距离酒店 100 多公里的郑州阳城医院治疗。
一路折腾到深夜 11 点左右才入住阳城医院。
[捂脸] 离他第一次打急救电话,已有 11 小时。
[捂脸] 入住医院三小时后孩子抢救无效死亡。
“救死扶伤”,这四个字几乎是所有医院的口号,但也只是口号而已,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家?
各位朋友,你们生气吗?请留下你们的话语,一起讨个说法。
悲剧,看下来郑州不仅要科普到底什么分级诊治了
出了这么多事,对待事物的组织能力太松垮了,光有道歉是没用的
这是迈向共存的第一步,以后会习惯的。
我就是郑州金水区某三甲医院的医生,院感已经让医院停摆近两个月了,你说防疫咋防???
肯定是美国的阴谋
老孩侠们出来挨打,这 zc 不是保护老人小孩的吗?
1. 封在酒店出不去
2. 打 120,自己并不能选择去什么医院
希望大家明白
很快,五毛驾到
为什么不给 120 说清楚孩子具体情况耽误时间
为什么不给 120 说清楚自己阳而孩子阴
为什么自己不冲出去而要等 120
最后五毛吃着红彤彤的馒头说:你活该
今日我不为他人发声 他日将无人为我发声
分级诊疗制度内涵即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2] 总的原则是以人为本、群众自愿、统筹城乡、创新机制。
分级诊疗也不用给分到百公里以外的医院阿吧?
郑州好像已经不是一起这样的事了吧,上半年六月份一个接线员的也是郑州的,有的地方救了阳性小孩,但是郑州让一个父亲看着自己的小孩去世,而且还不是阳性,这郑州的医院管理真的没有问题吗
你还会愤怒吗?
我反正已经麻了。
“120 以孩子不是重症为由拒绝接诊,让定点医院接诊。酒店防疫人员介入劝导,救护车仍拒绝接诊,后酒店联系定点医院。当晚 20:35 分左右,第二辆救护车抵达”
——注意,并不是完全拒诊,而是让前往定点医院,问题是定点医院的救护车晚上八点多才来,为何耽误了这么多时间?恐怕要等调查结论了
怎么又是郑州,郑州这是虽然没有一线城市的经济与发展,但新闻爆点不断啊,着实加重了在全国人民心目中的存在感,真是风头一时无二!
郑州这地方,没啥好印象,烂尾,修路,污水满街跑没人管,哪哪都在挖沟,除了地理优势一无是处,没有好的城市管理,也没有好的高科技企业,别碰瓷西安和武汉了,差距太大。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玩砸了。
我是 10 月 26 号打的 120,如图所示,我最长的一次是打了 6 分钟左右才接的,接电话的那个女士说话挺好的,给的建议挺中肯的,但是前面有 36 个人在等救护车,后来在社区的帮助下去的医院,非常感谢社区的帮助和接电话的客服人员的建议才让让我的女儿在疫情期间来到我们的身边。但是难以找到救护车让我感到很难过,尤其在疫情的时候,尤其在我们急需要去看病的时候。顺便问一下,郑州市的热线电话在疫情期间你们打了多少分钟呢?打通过没呢??????????
为什么总能看到这样的推送问题?
突然发现有这样的新闻也就不足为怪了。
郑州郑州又是郑州,真服了
《老人孩子》《床位》《郑州》
这就是郑轴,这个父亲可以考虑会不会被捉去服康役
郑州 120 延误救治大学生,刚前不久。
结果又有类似的事在发生。
难到道歉开一批人,事就不了了之了?
难受
郑州真的是 越来越让人失望了
严厉惩处不负责任的 120!
仅从文字叙述,已经违反最新 20 条和不得拒诊的要求。如果属实,希望疫情带来的次生灾害尽快结束吧
不是人不是人不是人不是人
这种事情出在郑州,也就不奇怪了。
郑州这次是的 感觉很不近人情 我家孩子两岁多因鼻炎反复不好 诊所治疗无效 后去儿童医院三天去三次 每次都是不同理由被拒诊 大老远冒着风险去了 不给看 说是只要小区有居家隔离的就得去发热门诊看 即便你小区没有病例 医院此举很有推卸之嫌
这下为了老人孩子了
没放开都埋怨防疫一刀切,看个病都等不来车
等放开了,又开始埋怨,病床紧张,医疗资源缺少,根本就是家里等死
自己要是都没有相对应的阶级身份,再奴性十足的等流程,悲剧就只能是个案
但凡你拿个刀闯个关,把事情闹大了,领导送个温暖,结局都不至于这样,隔壁那个怎么样,不就是现实教育版么,买个奶粉而已,还谈不上生死吧,最多就是孩子饿几顿,问题往大了闹,谁丢人谁得实惠
森林里传播着一种瘟疫,这片森林的老虎制定了严格的防疫政策,所有感 染了瘟疫的动物和它们的邻居都被关在了镇舟谷,一天,羊妈妈刚生四个星期的小羊崽腹泻呕吐,镇舟谷的谷主拦下了准备出谷求救的羊妈妈。
羊妈妈只能在镇舟谷值班室打电话找大象医生,大象医生一听 4 周的羊崽儿腹泻呕吐就急了,刚想让阿 拉 伯 马拖着马车去接羊崽儿,狐狸院长拦下了它。
——你要去哪里接病人?
——镇舟谷有个 4 周的羊崽儿上吐下泻,很危险。大象医生一脸焦急地说。
——可镇舟谷里面全都是病患,你忘了?
——救人要紧,救死扶伤是医者的天职!大象医生的声音很大,似乎是在用吼的。
——嗯~ 大象医生,我理解你的心情,Z 近的森林防疫文件你研究过没有?
——我是一个医生,我研究那玩意儿干吗?
——我理解你,你也要理解我,老虎为了让森林尽快恢复宁静,Z 近一直着急上火,反复强调镇舟谷的隔离问题,绝 对不能出差错。狐狸院长说话慢悠悠的,脸上永远是一副波澜不惊的表情。
——可… 那… 那是 4 周大的羊崽儿… 大象医生像是明白了什么,可它却不明白为什么要明白这些,它的声音回荡在医院的大厅里,久久不散,蓄势待发的阿 拉 伯 马低下了头,医院里所有人都看着这个歇斯里地的老医生,不同的是,阿 拉 伯马明白大象医生,而所有人都明白了狐狸院长。
他们需要医院的这份工作,老虎的权 威,任何人都不敢忤逆。
他们不明白大象医生,为什么要为一个毫无关系的羊崽儿,牺牲掉整个医院。
——不就是呕吐腹泻嘛,大象医生,镇舟谷的事情我们医院就不要掺和了,告诉镇舟谷谷主,呕吐腹泻不是重症,依靠羊崽子的免 疫 力,多休息多吃点儿草,可以自愈的。
狐狸院长头也不回地走了,大象医生看了看四周,那些熟悉的面孔此刻显得格外陌生,阿 拉 伯 马拍了拍它,说了声,老伙计,看开点吧,这可是老虎的命令,这种瘟疫无药可治。
——不!病患只有咳嗽的症状,但 4 周大的羊崽子,呕吐腹泻会要了命的,它会死的,它会死的…
大象医生仿佛失去了理智,他冲着四周拼命地吼叫着,长长的鼻子顶到了天花板,玻璃都震得嗡嗡直响,但周围的动物们仿佛聋了,水獭护 士打电话的声音压得很低,但却钻进了每个动物的耳朵里。
… 是的… 是的… 不可以… 哦,天啊,就是很轻微的症状… 都说了不严重不受理,请他们撑一撑吧… 森林裁判所?哦,好啊,有本事就去打电话吧…
每个动物的心头仿佛都悬着一把小锤子,水獭护 士每说一个字,这个小锤子就重重地敲打在所有人的心上,可一想到老虎发怒的样子,谁都不敢多说一个字。
别闹了,老虎之所以是老虎,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强大,关键它身边还纠结着豹子、狼群、毒蛇这些家伙,听起来是为了维持森林的秩序,但有人亲眼见过,他们有时候也会对自己森林的伙伴们下手,但每次老虎都会否认曾经发出过这样的指令…
月光下,大象坐在池塘边,一边用鼻子吸着水,一边到处喷着,他的心乱成了麻,他之前听说过其他森林里发生过类似的事情,今天同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边,心结怎么也解不开,它想到离开森林医院,它的表舅三年前去了非洲的草原,听说那里大象们都自 由 自 在…
——哦,大象医生,你怎么在这儿,四号床的病人血压又升高了,你快去看看吧。
大象回头一看,是水獭护 士,他摇了摇头,收拾好心情,站起来的时候歪了个趔趄,差点没站稳,水獭护 士连忙过来扶它,可它动作太慢了,大象医生甩了甩鼻子,挤出一丝微笑说,谢谢你的提醒,水獭护 士,我自己能行,我只是… 只是…
水獭护 士似乎明白过来,扶着大象医生安慰道:
可怜的大象医生,不要再难过了,它们只是羊,哦,您可能不知道,他们和我们可不一样… 您知道森林里面什么 Z 多吗?是羊… 羊这种动物,每年生生死死那么多,它们还会生的… 放心吧,镇舟谷谷主会和裁判所说的,也许他们命大,自己就好了呢… 哈哈哈,对了对了,您知道吗,羊吃的是草,长出来的可是肉啊,听说老虎每年还会放豹子他们去猎杀几头羊,好歹那是些食肉动物,不能总是吃猫粮对吧… 哪像咱们,好歹也算是老虎的自己人… 好了好了,也许明天,那个 4 周大的羊崽子就躺在隔壁森林的医院里了呢…
大象沉默地听着,它不知道自己以后还能不能面对自己作为一个医生的良知;
水獭絮叨地说着,它根本就不明白,为什么大象拥有地位和金 钱,竟然还会在乎那可笑的道德?
他们一高一矮,一胖一瘦,慢慢走进黑暗,隐没在月色下的阴影里。
就医院方面来说,不愿意接诊阳性患者,一般都是定点医院接诊,疑似急诊患者进急诊负压,如果造成环境阳性或者弱阳性就有封院的可能,对医院损失相当大,就比如前段时间武汉协和等几个大医院都封过,汉阳区江岸区也封过。
作为家长来说,就目前这种防疫管理,如果是我,我宁愿暴力进牢房惊动 110,也得把娃送进医院,让娃得到有效的治疗。出酒店谁拦我我就打谁,有菜刀拿菜刀,我就不信白衣战士把防疫看的比命还重要,只要警察没有赶上我,我就一直冲到医院,警察来了不和警察对抗就行。
CTM 了个 BD,叫我非砸了那帮孙子。朋友媳妇上个月流产大出血也是几个医院在那推推扯扯都不愿意拉走就医,还是在省厅事业单位工作,点对点天天核酸阴性。120 磨蹭了半个多小时最后找了单位领导出面协调才拉走就医的,也是郑州,真事。
出离愤怒,这就是在杀人呀!120 拒诊,谁给你的权力拒诊,学学人家石家庄吧!
心痛却又无可奈何,没办法。数不清是第几起了。这就是中国防疫,预料之中,与其说是为了老人孩子,不如说是为了帽子,属于求仁得仁了。
美国豢养的苟看到整天睁着眼睛找国内能带节奏的新闻,就像那啥看到屎一样兴奋
又可以煽动舆论带节奏,又有骨头可以领了
已经有这么多前车之鉴了,依然不能挽留回一个小小的生命吗??
小时候自己也因为血管瘤被父母带去外地医治,看到小宝宝同样的情况一下子触动了我,悲痛之余不仅让我更加迷茫,到底这个社会在教育的是什么?我们怎样做才能勉强成长为一个文明人?
看了下通报,抢救之前都没见到医生。
粉红总是说:“你家没有老人孩子吗?”
现在看来这活该没有老人孩子的家得加个定语:牛马。
要么是疫情数据造假,要么是扩大化。高感染率和权力泛滥成灾两种不同的后果,共同的经济崩溃,要说长期影响还是权力泛滥更有威胁,毕竟死了就一了百了活着的才会祸患无穷。虽然对 0 生活保障的平民来说,医保和工作哪个更重要是个两难的抉择,毕竟长期来说结果都一样,病死或穷死。
医疗资源不足,这是正常的
现在已经看到老人孩子(幼儿)已经受到疫情伤害了,我们必须要清零!
作为防控派我认为这很合理,共存就是这样,命大活命短死,每个人都是自己第一健康责任人。
草菅人命。必须严惩。
知乎用户 经济观察报 发表 郑州市卫健委还挺忙的哈,河南大学女生走了还不到半年,这又开始了。 西安、郑州、汝州、兰州、呼和浩特后又是郑州,反正都看麻了,也不缺这一个。 知乎用户 弈心 发表 前阵子武汉同济医院因为收治新疆来的尿毒症患者造 …
收录于合集 #木蹊怎么看 91个 不知道这是郑州第几次上热搜了。 地铁失爱女、储户上红码、小夫妻烂尾楼、4.5万不带空调的检测亭、富士康、刘书记女儿成人礼…… 这两天,郑州又悲提双热搜。 一个是4个月大的孩子不幸夭折。 一位叫李宝亮的父亲求 …
知乎用户 搜狐新闻 发表 事件中的父亲,直到后来接受采访,还是不太相信他孩子是死于一氧化碳中毒的。设身处地的来说,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是懂很多医学知识的。 虽然这位父亲半个多小时没有接听电话,导致派车也被延误。再加上说病人已 …
**标题:**本文标题为CDT编辑所拟 **作者:**微博用户@王铁梅女士 来源:微博用户@王铁梅女士 **发表日期:**2022.9.21 主题归类:上海疫情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 …
知乎用户 紫霞仙子 发表 记住,选择权在你。 医生为你和孩子的将来考虑,会建议你不救,因为抢救回来生活质量很差,家庭负担也很重,人财两空的时候更是惨剧。不要用爱发电… 爱就是爱,爱是精神力,不能发电,不能变成医疗费充进账户,不能变成通用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