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中高级职业技术院校学生未毕业就被企业抢空,人手 2 到 4 个 offer,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知乎用户 经济观察报 发表 看都不用看。 什么叫职业技术院校学生未毕业就被抢空? 还不是让这些没毕业的学生提前进入工厂,从事生产劳动? 工厂以低廉的价格,将 “毕业” 当做 “筹码”,用“实习” 进行搪塞,半强制半诱骗地,让那些无辜地学生 …
谢邀。
兄弟单位要炸咧。
六保六稳出来不久,不少部门就开始强调数据的可靠性。毕竟今年的 KPI 不是 GDP,而是就业。
那聊到数据的可靠性,各大部门自然把眼光聚焦到了最不可靠的… 毕业生就业数据。
这是教育部的传统艺能,而且是为数不多的、举国上下皆知的,数据造假。
老哥,平时你这么玩没事。现在讲六保六稳,就业是新 KPI;而就业数据里最有发展参考价值的,就是毕业生就业。
我们一堆政策的制订依据,就是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今年你可别拉稀摆带,那要拖累我们一票人啊。
教育部表态:没毛病,我严查!六月份我印发的《关于严格核查 2020 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的通知》,已经全面下发了!
当然,现在这个结果也是意料之中。
太容易看破了:你找个小盆友,问问 ta 同学里有多少是失业的。再去 ta 学校官网康康那个公布的就业数据。
问三个,门清。
不往猛了说,至少平均虚标了 20%。
都什么时候了,还他娘的玩传统艺能。地方上的高科产业扶持和城乡社区开支,是参考毕业生数据来定的;中央的全国事业单位编制、部队部分岗位名额,也仰仗这类数据。
数据是统治的基础,闹呢。
当然,李姐万岁,不能一味吐槽。
教育部没有能力确认这类数据的真伪。
全国三千所大学,教育部哪个部门何德何能能穿透这三千所大学、掌握七百多万大学生的真实数据?高教司?
一般来说,学生自己报就业与否,再通过银行、社保等数据做碰撞,大概是八九不离十。
可惜我们一开始就选择了由学校来上报。当时是部门能力不足,用 “高校自行统计” 来暂且顶着,隔三差五说 “将来” 要“聘请第三方机构做独立、专业的核查”。
一说十几年,“将来” 到今天也没来。结果来了疫情和经济下行,拉胯了。
总之,只要靠高校自行统计上报,这事就不可能解决。
毕业生就业是衡量一所高校的核心指标,更涉及到高校争取国家和地方土地、财税、补贴等多项优惠政策。谁疯了,揭自己命根子的盖子?
别纠结教育部,盼望工信部赶紧出头,摁着几家互联网公司把这事办了吧。
就业的事,大抵都已经忘却了,就业的表却记得真切。毕业前夕班导神情肃然将就业表交予我们。
让我们务必将就业表交回,就业表上需有聘用公司的鲜红印章。
倘若在固定期限内不能上交,毕业证书也将不保。
说得甚是骇人,言之凿凿:勿谓言之不预也!
时隔多年,这话依旧记得分明,倒却也不是话的分量重,或是班导说得多了,也像是洋人光盘刻录似的,刻进了我脑袋。
我与一干同学甚为惶恐,那年月经济下行,全球经济风暴尚未散去。
隐藏在经济上空的霾,也笼罩在了我们的上头。
据统计我校毕业就业率已高达百分百,我若是没就业是小事,让学校蒙羞就是大事了。
我的自责也会伴随终生。
回归家中,父母摆桌庆贺,亲戚来了两桌,交谈甚欢。
我心中却极为的恐惧,以致后来时间愈长惶恐愈甚。
我何以快速的就业?
父亲甚然,一天在屋里喝着酒问我为什么整天愁眉苦脸。
我将心中苦楚一一吐露。
父亲不以为意:这算甚个鸟事,交予我吧。
我一惊,不知庄稼汉的老农还能有此等口气。
却也不敢言语,只盼他能真予我一份好差事。
第二日,暴雨倾盆。
父亲趟着漫到脚肚子的水跑了出去。
直到下午才回,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喜悦。
“都搞定了。” 父亲将一张纸往桌子上一拍。
那是我的就业表。
认真看了几眼,我心中也震惊。
上面鲜红的印象极为的刺眼,这是班导要求必须要有的。
分明的写着几个字:xxx 养猪场。
这个养猪场我很熟悉,是我六爸前不久开的,里面也就两头配种的老母猪。
我就此在我六爸的养猪场就了业。
在职务栏那一项写得极为真切:杀猪匠。
仗义总是屠狗辈,无情多是读书人回,
我居然能兼职两者或是仗义读书人,也是无情屠狗辈。
时至今日,我六爸也常提起,他家大侄儿,一个大学生,那是在他家里杀过猪的。
这使他的生意增色不少。
产业不断扩大,将两头老母猪扩展到现在的大型养猪场。
当然六爸那里上班我是没去过的,印章盖了,任务便也是完成了。
此类小事父亲为什么下午才回来?我提出了我的疑惑。
父亲笑嘻嘻的说母亲管得紧,难得出去和六爸喝了两瓶酒,又去打了几圈麻将。
我心中竟然恍然大悟起来。
这便是成年人的智慧:父亲借着给我盖章的名义去打麻将,六爸两头猪就能叫养猪场,学校盖个红章就是就业了。
此中奥妙竟然如此有趣。
本以为我的书已经读到头了,现在看来我还有的学。
感谢
记者的调查和
发声。
当初政策出来的时候,我就知道,肯定会被某些高校利用,毕竟这也是传统艺能了。
想想也明白,高校需要靠高就业率宣传,学生们也喜欢看这些就业数据来选学校,二者一拍即合,早就成了毕业潜规则了——没有就业合同就没法拿到毕业证。
大多数学生,临近毕业遇到这种情况,为了少惹事,几乎不会选择硬钢。
遥想当年,我们学校后面的煎饼果子店承担了我院众多学生的就业难题。
所以啊,我个人是非常支持新政策的,反正结果没差别,填上自媒体就业,不仅学校压力骤减,连卖煎饼的大妈都可以不用辛苦盖章了。
想到这里,我感到充实而欣慰。
你在煎饼摊打工,我在搞自媒体创业,我们都有美好的未来。
场景我都想象好了:
--“同学,你有微博账号吗?”
--“有。”
--“好的,毕业去向自媒体,登记上了,下一个!有微博账号吗?”
--“没。”
--“没事,学校已经替你注册了,你去领一个。再来一个!”
--“老师,我没手机、没电脑、没微博没微信,平时不玩手机,不逛淘宝,从不上网,只用诺基亚,消息都是舍友帮忙代收的 “
--“好的,了解,恭喜你同学,因为实践课程不达标,你已经被开除了,来,下一个!“
年轻人找工作不容易,以后只会越来越难,有需要的朋友可以下个猎聘 app,里面真实职位信息,还可以找猎头在线交流。
祝大家都能有美好的未来!
猎聘 App 下载猎聘 App 提交简历,助你升职加薪
4.9 分已失效
这玩意儿跟法律上的著名口袋罪 “非法经营罪” 是一个道理。
但凡你有什么不法的收入,并且刚好刑法上规定的罪名你又不符合,那么就会给你扣上非法经营的帽子。
伪造国家机关证件文件、帮别人伪造身份证或学历赚钱的,非法经营;
非法生产、销售瘦肉精赚钱的,非法经营;
在街上逢人就问:“大哥,要片不?” 的那群人,抓他们的理由也是非法经营。
总之,万物皆可非法经营,说你是你就是不是也是,这就叫做口袋罪。
那么 “自媒体就业” 又算什么呢?
人人皆可自媒体。
我注册个知乎账号,发布几篇回答,我就可以被称为知乎创作者;
给别人点几个赞,发表一些评论,我就可以算是互联网运营人员;
在家直播打个游戏,既玩了,又有掩人耳目的理由,父母问起来,我就说我在创业,直播!直播懂不懂啊!
我就成了电竞从业者。
高校们怕是对自由职业者有什么误解。
我认识的一个全职自媒体作者,每天 7 点准时起床,开始看书写字做视频,一天脑力劳动 10 小时,半夜睡觉时刷到一个热点就得立刻起床。
整个人一天都是围着热点转,由于没有挂靠公司,自己要交保险,自己要主动出去跟人打交道,就像一个旋转的陀螺,必须时刻保持转动。
因为不去写字,就没有了经济收入,就意味着弹尽粮绝。
这样的精神压力和体能强度,不是一般人能受的了的。
更别说那些中小主播,一天播十几个小时,游戏都要玩吐了,我连着玩同一个英雄 5 把就有点恶心,更别说他们了。
大家对自媒体还是存在着许多误解,这一行真不是有手就行,它不仅需要勤奋,更需要天赋,并且淘汰条件众多且苛刻。
时间管理、人际交往、视频技术、文字功底和知识面的宽窄,一环不行你都做不起来。
用自媒体来糊弄就业率,充分暴露了高校管理层对自媒体肤浅的认识和傲慢。
最气的是,这是对学生的不负责。拿毕业证换就业证,逼着学生签就业协议。
管理人员的良心?抱歉,没有的。
诚心诚意地想想怎么为学生解决就业问题吧,不然最后彻查下来,纸终将包不住火。
自创打油诗,说一说当下的真实现状:
疫情当下工作很难,一直就是苦不堪言。
高校就业出奇手段,硬着头皮欺下上瞒?
虚假数据无人喜欢,威胁学生司空见惯。
花钱盖章请人常干,灵活就业家常便饭。
为了封口让人发颤,留级扣证向来不安。
树人之心早已改变,年复一年从不间断。
难,毕业生难,应届毕业生难!
找工作真是难于上青天!
实际上,就业率与学校招生规模以及有关部门的专业评估直接挂钩。
若不是今年让互联网、公众号微博、电子竞技从业者成为自由职业,被纳入就业统计;各高校也不会有新虚高就业率的手段。
就算屡禁不止,但高校还是不以为然。为了下一年的招生规模和专业开设,硬着头皮造假。更有甚者认为:“一个数据,能影响什么结果?”“盖个章就完事了!” 却没想到辅导员、学生也跟着 “造假”,一年又一年。
毕业生们找不到工作,继续扩招新生们上学,如此往复那就是恶性循环。
因此,唯有实事求是,才能让毕业生能够稳定就业,才能营造诚信为本的社会氛围。
高校官宣的就业率一直以来都是这样的,年年如此。
这使得坊间但凡流传出来的任何数据都会非常耐人寻味,比如下图:
根据上图首次流传的时间来推断,应该是 2019 届(2019 年 6 月批毕业)的数据。
将以上 2019 届的 10 所高校的失业率平均后得出 25.4% 的平均值,这 10 所高校大部分为 211 高校,其余的就往年情况来看也属口碑尚佳的代表。
而全国大约有 120 所 211 高校,普通高校加起来有约 2800 所,想想便知其余高校的情况会是更好还是更差呢?
如果我们将 25.4% 乘以 2020 届官方公布的 874 万应届生后得到的数字是 222 万,而这可能已是最保守的估算了。
当然了,你可以不信上图里的数据。可无奈的是,我们确实没有办法获取任何可信数据。。。
我也是受邀 “知乎媒体” 来答的这题,在此是分享一些我听闻的,上图数据虽然没有数据来源因而不具备科学性,但我贴出来说明什么,各位应该明白。
其实呢,在近几年来的经济持续下行态势之下,就业率的下行是完全是正常现象;
并且,很显然的是,在今年遭受了百年一遇的疫情之后,就业率的进一步走低是必然的。
至于非得提一提 TJJ 的失业率数据的话(我记得最近公布的是百分之五点几),我认为成长登记失业率几乎是不计入应届生的,所以完全无法体现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因为压根都还没就业呢,还在找工作呢,或者还在继续考研 / 考公阶段,自己都不一定认为自己是失业,何况都还未曾就业过(找到工作过),又怎么算失业呢?
高校一直以来的就业率数据问题背后自然有其苦衷,社会稳定角度出发,当下也不宜太过激烈地去捅破这层纸,但我担心的是,这些作为准大学生们决定读大学和选校大学重要参考的就业数据,会不会最终误导了一部分学生满怀信心去念书,甚至在大学前几年低估了就业难度,因而没有全力以赴去提升自己,最终进一步拉低了本就持续走低的 “真实就业率”。这倒头来会不会是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可能没有那么直观,也不易被察觉,但明眼人心中一定有自己的答案。
其实对这些受影响的学生来说,若是能早些了解到一些真实情况,转向职业教育方向很可能才是更适合他们的出路。我们一边在三年前高喊要将高等教育阶段中职业教育比例提高至 50% 以上,一边又受到各方压力不得不继续维稳着综合类大学的光鲜就业率,着实有些矛盾,亦有些无奈。
我毕业的时候,辅导员开大会直接讲的,不交就业证明会影响毕业。
我师范专业,当时毕业季的时候还在一起考教师备考教师编制,六月份班上起码一半的人还在等着考教师编制,考公务员的笔试成绩呢,有些人连笔试都还没开始呢。这怎么说,难道学校不知道吗?人家就是想让我们随便找家公司盖个章上去,就业率起来了就行,你有没有工作什么的,才不会管呢。
最后,我是一个同学帮我盖了个厂里的章交了。就一张纸,上边开了个证明,盖了个章。我们班只有一个同学没有交,这个就业率厉害吧。
今年我师妹毕业,机电工程专业的,毕业考公务员,一直还没就业。他们书记天天追着她,给他打电话发消息,让她交就业证明。甚至说,如果我师妹自己弄不了,他可以帮我师妹弄一个就业证明,只需要我师妹签个字点个头就行。从三月份疫情在家,一直催到现在。
高校的就业率就像一坨屎一样,又臭又难看。以前自己还没经历过的时侯,还觉得别人说的夸张了,现在才觉得,一点都不夸张。
我们隔壁学校,学校在毕业前,直接发弄好了的就业证明,学生都不需要自己去找,签个名就行,这个更厉害。
从来没有相信过高校的就业率,这个数据真的太假了。
对高校而言,就业率是资源分配的 “指挥棒”。就业数据上去了,经费拨款、专业规模就跟上来了,将就业率作为高校考核指标,根本目的是为了优化学校专业设置,提高学生培养质量。但 “专业设置容易撤销难”,围绕一个专业,会产生多方利益诉求,谁都不愿减招、停招。于是,一些高校本末倒置地在就业数据上下功夫,将就业指标层层加码,压实到每个专业、每个班级,为的就是数字 “漂亮”。
就业是多方因素作用的一个结果,而只让高校这个供给方为其结果‘买单’,这种刚性的指标考核体系并不合理。要杜绝虚假就业率问题,政策出台严惩措施是一个方面,更 “治本” 的措施是优化和改变当前的就业率考核体系。
高校的毕业生结业率水分特别大,就业率都是各种手段凑起来的,三天一小催,五天一大催,甚至不签三方就不给毕业证,迫使学生只能随便找个公司签了三方交差。不应该为了学校的就业率、数据,必须要求学生签三方、就业协议,这样的数据除了好看,没有任何意义,这是在误人子弟,也是在自欺其人。
今明两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创新高,还遇上疫情疫情影响,应届生就业都会比较难,就业压力大,可以真的算得上最难就业季,真的很难找到工作,情况特殊,学校能否不要要求学生必须签三方、就业协议,一定要严令禁止那种不签三方、不给就业协议就不给毕业、不发证书的行为存在,不准高校强迫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这给了学生很大的压力。
![](data:image/svg+xml;utf8,)
你们找不到的才是一个小小的工作,再熬一熬总会找到的。反正先就业再择业,先填补空白再说。
但如果学校的就业数据不好看,你让学校接下来怎么宣传。接下来怎么招生?你也不想母校名声不好吧?
搞不好,学校领导的面子往哪里搁,怎么向上头交代。
为了学校的整体名声,你们要多体谅学校的良苦用心。
还没出学校呢,未能踏入社会就被学校认真教育了一番。
现在的学生都没那么傻了,心里肯定一万只草泥马。可惜家里没草原,不然回家种地也是就业呢。
把就业率当做高校的 KPI,这个做法本身有点迷,因为就业机会也不是高校创造的,是社会需要产生的呀。
我们假设一个简单模型,社会需要 500 万劳动力,全国高校只能提供 400 万,那么都不用有关部门给 KPI 压力,高校轻松就可以达到很高的就业率;相反,如果社会只需要 200 万劳动力,高校依然提供 400 万,别管高校的教育质量多么高,别管高校如何努力安排企业宣讲会,依然没办法整体挺高就业率啊!
当然,牛逼的学校获得更高就业率,但是代价就是其他学校会获得更低的就业率,社会的劳动力需求就那么大一个蛋糕,有人拿得多,有人就会拿得少。
总之,高校只是教育劳动能力的机构,高校不是工作机会的创造者,一所学校的就业率不高,可能是这个学校的问题,但是整体很多学校的就业率不高,这不是学校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
高校让学生把『自媒体』也当做就业,这也真是被逼的。
有关部门非要把这个当做 KPI,高校还能怎么搞,只能用一招『无中生有』,重新定义就业呗,灵活就业也被定义成就也,自媒体工作也变成工作。
这么搞,受害最大的倒不是给今年明年毕业的同学,反正你找得到工作和找不到工作、灵活就业还是稳定就业,和这个今年的就业数字无关;受害最大的,回事将来几年的同学,因为虚假的统计数字,会给所有人一种误判,以为就业形势依然大好,一些不明所以的同学还会以为某些专业很好找工作,高校和有关部门也不会对招生结构进行调整,几年之后…… 后来的同学还是要经历如此这般的『被就业』。
解决当前问题的方法,应该是扩大就业机会,单独给高校压力没用,很多高校连正常的教学质量都不能保证,他们更不知道怎么知道运营所谓『自媒体』,把同学们推向『自媒体就业』,有意义吗?
如果非要用这招解燃眉之急,也应该把『灵活就业』和有三方合同的就业分开统计,至少给出一个有指导意义的数字,而不是单纯粉饰太平。
这个不是很正常吗?大学生就业率的问题,准确过吗?没有自媒体背锅,学校也会用其他方式让就业率好看。
按照我说:要想计算就业率,就按毕业后半年内社保的缴纳情况来计算,这才真实。比如:今年有 874 万大学生就业,那么就到半年后,也就是当年的年底查看这 874 万应届毕业生有多少人在这半年缴纳过社保,用当年毕业的缴纳社保的人数除以当年应届毕业生总数就知道就业率是多少了。
其他的统计就业率的方式,说什么都没用,说大天也没用,也不如这个统计的离准确数字接近。
大家看看就得了,没人相信。
说一句关于自媒体的话,自媒体虽然门槛越来越低,但是,但是,但是,越是门槛低的行业,做好就越难,挣钱的都是少数。
写个段子《当作家》
甲:张三啊,你的就业情况怎样了?
乙:王老师啊,我看,我是没法就业了!
甲:为什么?
乙:我这个人啊,浑身都是缺点!
甲:你都有什么缺点?
乙:我的缺点,多着呢!
甲:那你一条一条说说。
乙:说这个干啥?供您嘲笑?
甲:缺点,换一个角度看,就是优点啊!
乙:我怎么不知道,缺点还能成为优点?
甲:我给你分析分析,你就知道了。你都有哪些缺点?
乙:我自命清高、消极避世,不愿意和人来往。
甲:自命清高,好啊!你可以坐在家里嘛。
乙:坐在家里啃老?
甲:坐在家里,当 “作家” 啊!
乙:我没什么可当作家的潜质啊!
甲:怎么没有?你作息规律吗?爱熬夜吗?
乙:我早晨不起,晚上不睡,天天熬夜玩手机。
甲:天天熬夜,好啊!很多作家都爱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写东西!看来,你和他们有相似之处啊!
乙:就这?
甲:你继续说你的缺点嘛,我好帮你继续分析啊。
乙:我这个人吧,特别敏感自卑,还是个小心眼儿。
谁说我一句不好,我能琢磨上八天八夜,记恨谁一辈子!
甲:敏感自卑,好啊!
乙:好在哪里?
甲:说明你心思细腻、心理活动多啊!
乙:这有什么用吗?
甲:那当然了!
这说明,你对人类的情感世界有深刻的体会和认知,有真情实感!
训练训练,你就可以描摹人千回百转的心思啦!
乙:我描摹人的心思干啥?
甲:去当作家,写东西啊!
很多作家能写出心思细腻、深入人心的文章,全是源于他们自卑敏感的特质!
乙:我不是时时刻刻都敏感自卑的。有的时候,我还特别自负自恋!
甲:自负自恋,好啊!
乙:好在哪里?
甲:能壮胆、激发灵感啊!
依我看,“李白斗酒诗百篇”,其实就是用酒壮壮胆,好觉得自己是天下第一,这样就激发出灵感来了!
你既然本来就是个自恋狂,那连酒钱都省了!
这还不是大大的好事吗?你还有啥缺点?
乙:我爱发牢骚!
甲:爱发牢骚,好啊!
乙:发牢骚,人人都烦,连我自己都烦自己!这还能有啥好处?
甲:你看看那些伟大诗人的诗篇,有一类就是专门抱怨自己怀才不遇的!这不就是发牢骚吗?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谁肚子里,还没点牢骚?
你要是发牢骚发得好,能引发大众共鸣,那就要红啦!
乙:发牢骚的时候,我不是仅仅哀叹自己时运不济,而是看什么都不顺眼,尖酸刻薄,见谁骂谁。
甲:尖酸刻薄,好啊!
乙:这又好在哪里了?
甲:尖酸刻薄,说明你毒舌啊!适合去嬉笑怒骂,针砭时弊!
乙:大家不是都很讨厌这样的人吗?
甲:非也!这样的人,活在人们周围,人们才会感觉讨厌;隔着屏幕,说不定还会喜欢你呢!
你看看《生活大爆炸》里的谢尔顿就知道了,没几个人想和他生活在一起,但是 “隔空” 喜欢他的人,一抓一大把!
乙:不一样的。谢尔顿心思纯净,我心理阴暗,思想阴郁。
甲:思想阴郁,好啊!
乙:这又好在哪里了?
甲:你看那些高大上的严肃文学,欢乐明快有几个?大多不都是风格阴郁的?
要是你写的东西,让人看了觉得内心压抑得喘不上气,那你可就不仅仅是普通作家,而是大作家啦!
乙:我的语文水平就很普通,怎么当作家啊?
甲:可以先写写自媒体,慢慢练练嘛。
乙:我哪有时间写自媒体?
甲:可以当作工作来做嘛。现在,政策不一样啦!写自媒体,就算是就业了!
乙:这和我有什么关系?
甲:现在呢,学校在统计 “就业去向”,我看你特别适合写东西,你就填“自媒体工作者” 吧!
20 届毕业生来答一波,自媒体算就业这个政策一出来,专业群就炸了,因为人人皆可自媒体,那么每一个毕业生都可以扣一个自媒体的帽子了,就业问题迎刃而解。但是这种粉饰方法还是有点稚嫩了,常规操作是找一些学校老师自己开办的公司,或者自己朋友啊学校校友啊开办的公司,把一些大专岗位扔出来,一个月几千的工厂操作工岗位让你签约,这是个战斗任务,要定点到班定点到人,辅导员自然是这场 “攻坚战” 的主力军,从今年三四月开始到五月达到顶峰,这时候还不上套的毕业生一般比较难啃,战斗会顺延到七八月,最后最后一波应该是在十月底左右,因为上面要的统计数据还没截至哦,指标还是算的,所以虽然毕业了,导员也会时不时问候你的。
至于签约岗位,其实是不用去的,只是一张废纸,企业也不会给你发钱,只不过学校要拿走你的应届生身份并转化成就业率罢了,在这个事情上学生是完全吃亏的,学校把你一脚踢走以后虽然不会骚扰你,但是失去了应届生省份,考公考编少了今年应届生优势,也不能捡校招补录,你失去了机会同时没有任何回报。
常见的劝告(威胁)语录有:1. 今年就业形势这么差,你不签约的话后面 21 届学生秋招哪有你的岗位!
2. 你执意要二战的话也可以考虑签一个工作作为保底呀,二战是有很大风险的,签约不耽误你考研报名的,而且你复试有工业界经历可以加分。
3. 我们学校的科研助理岗位要不要考虑,可以跟导师商量一下,考研期间少干活,考完研当然要补偿回来,毕竟导师给你出钱供你考研,发了 XX 市最低薪资标准的薪资哦,要知道回报,你还可以跟上岸学长学姐交流,有助你考研。
4. 还有一些比较直接,隐瞒一些岗位的实质,比如把工地说的轻轻松松,把卖保险说的跟高端金融一样,这种话术比较复杂,很多学生老师,加上年轻嘛,以为自己毕业找个这样的工作也不错了,反正自己没什么大追求。
其实他们的话术吧,仔细一听都是没什么意思的,很多学校也不敢拿不毕业卡你,但是他们擅长 pua,擅长给你压力或者引导你加重自己的压力,应届生求职难,未来风险大他们自己当然知道,他们只需要一直说今年形势不好,现在就业多恐怖,加重你的不安,然后顺势推出一个垃圾就业岗位,美化包装加上宽慰,先就业后择业,但是很多行业是进去以后出不来的,此时此刻你选择妥协,你工作一年后不会继续妥协?沉没成本的增加是很累的,本身就迷茫的人最容易一步一步走到自己都觉得回不了头的地步。
这些导员懂不懂这样做的后果呢?当然懂,比你懂更比我懂,但是哪有怎么样?关我什么事?我之只要指标,这是我的工作,他可能会想起自己大学时候的样子和经历,但是没关系,屁股坐在这个椅子上,注定了他们再懂你,铡刀砍下去的时候也是心安理得,无所顾忌。
近期有个例子,某 211 材料专业,导员推荐去了家乡隔壁市的一个所谓新材料公司,导员一通吹,校友企业有人帮,离家近消费低还可以陪父母,当地也没什么好工作,这个很不错了,发挥你所长,做做研发。现在好啦入职了,一个月四千块没有五险一金,试用期八个月,劳动法跟废纸一样,校友照顾的也好,一周干六天,黑白倒班两次,化工厂机器不停你想停?带专和高中毕业的领导骂的你怀疑自己是不是智商有问题,原来自己上了四年大学就是为了来厂里做搅料员,做初中毕业就能的岗位呀。现在很抑郁,但是家里重男轻女,爸妈不在乎她如何,反正在家了还能挣些钱,女生嘛,下班了帮忙照顾弟弟学习多好,免费家教。不过数落也少不了,供你读个书出来就干这个,你隔壁家 XX 跟谁结婚在深圳打工一年挣好多万, 你呢,白花家里钱。刚进厂还准备考公务员,发现只有三不限可以报,其他省份的比如新疆可以,但是爸妈不让。招教想报但是没教师资格证,又在犹豫。后来很久没联系,听朋友说现在她已经放弃挣扎了,十年后怎么样谁知道呢,导员 pua,家长 pua,人是脆弱的呀。忽地想起来之前听说她材科基拿了满分,这一晃也两年多了~
一串串纸面数据后会造成多少人的悲剧呢,其实呼喊声太遥远没有人会听到的。很多人会觉得是自己垃圾,自己不行,找不到工作只配做这个,导员依旧是他们的救星一样。其实刚毕业大家都还年轻,如果想做什么就去自学,想考试考证就去考,想找工作就找对标公司和岗位,完善简历,明确用人需求,针对性提升自己的技能,找同学打听,找学长学姐内推啊,我一个朋友自己硕士毕业痛苦了好久才转行找到工作,现在秋招季第一件事是问我有认识学弟学妹想做运营嘛,他这边有实习名额可转正,很多同龄人和过来人还是很愿意分享信息的。想转行想提桶跑路的更不要拖,跑路这种事不在于跑到哪里,也不在于跑多快,关键是你此时此刻马上开始跑。现在就下载招聘网站,现在就知乎搜你想去的岗位信息,现在就开始梳理简历,坚持下去会有回应的。
猎聘 App 下载猎聘 App 提交简历,助你升职加薪
4.9 分已失效
最后希望大家都找到自己的职业方向,努力得到自己想要的工作,开开心心生活下去,如果以后遇到同样经历的后辈也可以帮助一点啦。
“一个社会的今天,靠经济;一个社会的明天,靠科技;而一个社会的未来,靠教育。”
粉饰肯定是不对的。但要看在粉饰背后,所掩饰的问题。(貌似绕口)
如何看待我国 2020 年研究生在学人数预计突破 300 万?
在上面这个回答中,我写了一点自己从事教育行业这些年的思考:
教育系统虽然是在为行业供给人才,但它和行业发展的匹配永远是错位的。
要么前置,要么滞后。
在线职业技能教育行业的崛起,反映的是传统教育系统在行业人才需求匹配敏捷性上的缺乏。知识付费也只是职业教育的一个分支。
在教育行业,我们总提【产教融合】,这四个字都说烂了,足可见它的重要性,但也足以说明【产教融合】这个目标是一个目前为止还远远够不上的目标,要不总提它干嘛呢?是吧?
实现【产教融合】其实是一件非常理想化的事情。
因为中国现阶段的高等院校教育体系虽说更多培养的是应用类人才,但在知识教授上又偏离社会实践轨道。同时,在跨专业技能和跨学历认证上,又缺少流通渠道。
在报考志愿时,家长和老师很少会告诉自己孩子,甚至自己也不知道,中国目前就业指数高的产业就仨:
IT 互联网、房地产和金融。
热招岗位前三:产品经理,前端开发工程师,高级 JAVA 开发工程师。
三个热招岗位全部来自于 IT 互联网,分布于八个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珠海、厦门、南京
而我们国家有多少个主体行业呢?90 个。
统计局在 2018 年发布的是 97 个,抛去公共组织和没有加进去的战略新兴产业,总共 90 个。
学科数量有多少呢?
在教育部发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更新至 2018 年 4 月)》中,学科数量总计 110 个,这里并不包含各学科细分方向。
2020 界高校毕业生总计 874 万,总不能这些毕业生一股脑得都去 IT 互联网、房地产和金融工作,不说专业不对口的问题,行业容量也不够。
这就说回到一个问题,扩招了近 20 年,由行业发展衍生而来的岗位增量一直没赶上扩招增量。
而与此同时,高等院校的学科设置相对于社会发展又具备明显的滞后性,也就是说,学校的老师不完全参与行业发展,对市场职位和人才流动趋势不敏感。
就拿产品经理培训来说,产品经理培训属于职业(非学历)教育细分行业,行业内做得好的头部品牌都会给学员提供一项服务,那就是就业指导和定点的公司面试机会。
这块业务做得好的公司不多,因为它依赖于培训公司的行业沉浸度和口碑。比如深圳的起点学院给腾讯输入产品人才,北京的三节课给网易输送运营人才。
进而再从学员和公司双向面试反馈中去提升课程品质和学员学习路径,这就实现了【产教】的双向循环,是【现代定制版学徒制】。
而这些,我们现阶段的高等院校本科教育体系在实践方面是很缓慢的,原因上面也说到了。
而我们又在持续扩招,学生越来越多,外部市场需求拉动力又不足,院校内部人员对市场变化又不敏感。
双要素叠加的结果就是**传统应用型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部分脱钩。**这种脱钩直接造成了供需不平衡的结果 – 企业招不到自己的人,毕业生找不到工作。
所以,近些年媒体会频繁报道大学生一毕业就失业的现象。
况且,现阶段很多新兴行业的窗口期已经缩短至 3 年,行业已经起飞,但是院校本科教育又没出来。
比如电竞学科的设置。
电竞行业从 2012 年开始全面进入职业化,2015 年开始起飞。但到了 2017 年,四川传媒学院、中国传媒大学才开设了电竞相关专业。
从产业飞速发展到设立专业,时间间隔为 5 年,等到第一批学生学成毕业,已经到了 2021 年,前后总计 9 年时间。
就是在这种现状下,创造出了职业培训的市场机会,因为行业等不起学生。等学生毕业了,职位需求又变了。
知乎所有专业都在劝退,也是脱钩导致的现象之一。而疫情的 2020 年,只是让问题更加凸显了。
大学粉饰就业率固然不该,但我们需要直面问题本质,去思考应用型高等教育调整的方向。
比如考虑:
总结下来,就是在两个方向上调整:
这需要企业和学校的共同参与,【产教融合】从来不是一句空话,需要每一位从业者努力。虽然电竞专业设立得晚了一点,但也看到了高等院校在提高自身市场敏感度方面的变化。
只有双管齐下,才能减少毕业就失业现象,让每位年轻人都能学以致用,学有所用,卷的轻松一点,少一点。
当年要延缓年轻人进入社会的时候,要大学扩招叫人家小甜甜,
现在要六稳了,开始骂人了,叫人家牛夫人……
骂呗。
我就看你们骂学校。
产能过剩,工作岗位没了,怪高校不努力咯?
学校是能提供工作岗位还是能直接给你发工资?
一个任务下来,让你灵活就业,学校少挨批,不让你灵活就业,学校跟着挨批。
然后,对你来说有什么区别啦……
学校不灵活就业,你就换个学校读?
不好意思你换个学校还是一样的……
不都是找不到工作吗?
‘掺水就业率掩盖问题’,我可去你妈的吧,问题那么明显了,掺水能掩盖得了?
大马路上那个炫耀新衣服的傻叉就是个赤膊的,还有啥能掩盖问题?
运动式生产,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是要当人上人,你不过剩谁过剩?
满大街都是骗子,金融骗子房产骗子保健品骗子电子产品骗子,骗到一天的销售是一天。
就这,不过剩老天都要哭了,天理何在,天道何在啊?
只会跟被压得喘不过气的高校耍威风算什么东西……
这种虚假数据的背后,伤害的是自己的学生!!
伤害的是自己的学生啊!!
①学校、辅导员催学生赶快签三方协议,学生很有可能就为了不被天天轮番轰炸,随便签了一个自己并不满意的工作!
结果是工作几个月就辞职!继续重新找工作!
②学生如果毕业时未签三方协议和劳动合同,仍然是应届毕业生的身份。而学校催着学生签三方协议,企业为学生购买社保,那就不能再算做应届毕业生!
那学生就无法以应届毕业生的身份参加第二年的教师招聘考试、公务员考试等等。
<・)))>«
所以,我真的想不明白,为什么会有部分学校要去用灵活就业这种烂招来粉饰自己的就业数据。
“找不到工作就填灵活就业”“碰到核查就说在做自媒体”。可真的是把好经念歪!!
☞
不过我读过的学校都没干过、或者没明目张胆干过这种事!
想起了我本科专业,就业率简直惨不忍睹。专业一共 28 人,除了 11 个人继续读研,2 人考上公务员外。只有可怜的 3 个孩子找到了工作。
全校最差就业专业非我们莫属了吧。
不过学校倒也没有粉饰我们的就业数据、从来没有说要拿三方协议换毕业证。
当然,也没有积极帮扶我们就业。可能是真的放弃了我们专业吧。想哭_(¦3」∠)_
结果是我们最后统计出来的我们专业就业率全校倒数第一!!专业招生人数年年倒退!惨!
每年新进来一波学弟学妹,看他们在群里欢脱的样子,我们都在心里默默为他们祈祷。
但即使这样,我们从未抱怨学校。因为我们知道,我们这天坑专业就算是搁清华北大就业率一样垫底。
☞
后来研究生换了个专业和学校,就业率老好了。真的**,劝各位千万不要报天坑专业!!**
我们学校简直一股清流。
对本科孩子都有就业帮扶小组,到五六月份还没就业的统统拉群里,每天推送各种银行、国企、事业单位招聘信息。最后毕业时,没就业的,仍然发毕业证书。
对我们研究生倒没那么上心,反正自己找工作都没啥问题。
我上一届好几个硕士师兄都是在毕业后才找到工作的,他们毕业时都是没有签三方协议的,学校也没有管他们。
包括我自己,在毕业时也是没有签三方协议的。ε=(´ο`*))) 因为我们都太挑了。
最后我看学校官网上统计出来的就业数据,都挺真实的。
**我们学校更重视的是最终就业率!**与其在为了所谓的初次就业率让学生在毕业前匆匆忙忙随便签个不那么满意的公司,不如让学生慢慢选择,找到他们能力范围内最好的去处。
所以我们学校初次就业率不是那么高,但是每一届毕业生在毕业两三年、四五年、甚至十年后,他们的收入、他们的工作岗位晋升情况,都是全国前 10 的。
可能就是学校的底气与坚守吧!
☞
学校一昧追求就业率的背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是目前衡量学校就业工作和办学水平的重要依据。
但是,“双一流” 高校应以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为主要目标,衡量这类高校办学水平时过分强调就业率并不合适。
希望 “就业率” 不要成为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的噩梦。
他们在毕业那年本身压力就很大了,学校更多做的是帮扶,而不是施压。
最后,希望高校能更重视最终就业率。相比于初次就业率,最终就业率才是反映高校教育质量的关键。
所以有必要关注学生毕业 1 年、4 年乃至 10 年后的状况,了解其收入和职业变化。
都是自己亲学生~!!对他们好点!!
中国的高等教育是前苏联培养科学家的教育方式
所以对于普通人,上大学在某种程度上是浪费时间
且不提学校的老师教授有多少真正具有卓越的教育能力
就说一门课的大纲三十年不变,而学生的就业环境日新月异,这样的教育怎么能够适应社会发展?
很多学生本科毕业出去做房产销售,做中介,做营销… 做这些和专业半毛钱关系没有的工作,为大家浪费的时间感到痛心
说回到这个问题,我觉得,最大的 BUG 在于,学校教的和就业一毛钱关系没有,却又必须在社会的要求中保证学生的就业率
谢邀
对于高校所提出的学生就业率,就企业界的人事来看,一般而言是持怀疑态度的。
俗话说,春江水木鸭先知,社会经济大环境好不好,整体经济运行的到底如何,偏宏观面的企业界人士自然是最有发言权的。
近几年全国整体经济呈下行事态,加之贸易战的影响,再叠加上去年开始的疫情影响,使得我国无数的(中小)企业雪上加霜。对此笔者在今年年初的相关回答中,已经明确指出,今年的就业难度尤其之大,希望应届生朋友们且行且珍重。
但偏偏笔者获知的相关公开高校就业率数据,却好像影响不大似的,这不禁让笔者不自觉的怀疑,这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到底是谁提供的,莫非以我们资深的企业经验,对经济形势的了解与体会是错误的?
近些年来,在媒体口中,每年都是史上最难的就业季,当然近年由于贸易战与疫情叠加的影响,就业形势必然将会更差。故此保就业,保民生,保稳定无疑是重中之重,而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催生了一些新的问题。
故此,在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严格核查 2020 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的通知》,明确的指出互联网营销工作者、公众号博主、电子竞技工作者等属于 “自由职业”,应纳入就业统计,从这个角度上来说问题不大。
在我们传统的观念里面,入职就业是和获取薪资直接相关的,而这份薪资或多或少都需要满足就业者的基本生活需要。
当然笔者并不否认,是有一些互联网营销工作者、公众号博主、电子竞技工作者可以获得满足自己生存与发展所需的经济收入的(且收入还颇丰),但这部分人其实实际比例极少,且大多是依靠团队合作才能获得相关收入的。
举个实际的例子好了,以笔者为例,正式玩知乎将近一年半时间,也取得了一点小成绩,但总体因此而来的收入只不过是知乎相关活动所奖励的一百多元而已。若不是因为兴趣所在坚持下来,完全依靠知乎博主收入,全家不得饿死才怪。
而这就更不要说没有经验的应届大学生们了。
若只以入职而不以(可以养活自己)收入来论的话,那么这种逻辑完全可以让每个高校毕业生都可以就业,对此笔者完全可以再举个例子
家政服务人员早已属于社会承认的职业了,但若我们细分,也可以将家政服务人员分为在自家服务的家政服务人员与对外服务的家政服务人员。
若我们不管相应的收入问题,按照前述的逻辑,那么在家中待业的应届生,完全可以用家政服务人员的名义被就业了。当然若该学生家里能给出证明:某学生在家中从事家政服务并获得相应的收入,那么这个应届生是否就可以算作就业了哪?当然这也值得我们加以思考。
实际而言,统计数据是一项相当严谨的事情,(尤其是在疫情等期间)牵涉到千家万户,并将会直接影响到国家相关政策的导向与制定。若仅仅只是为了完成任务,仅仅只是为了面子好看而糊弄,那么必然将会因此掩盖住很大的现实问题。
因此,从这个角度上来看,笔者至少可以说,教育部在制定《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严格核查 2020 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的通知》,存在着相当的不严谨性,因为其政策自身中就存在相应的漏洞。
实际若我们能对互联网营销工作者、公众号博主、电子竞技工作者能加以更为明晰的界定时,则会发现很多问题将会得到一定的缓解。
例如有着十万粉丝的公众号博主才算就业,那么这就杜绝了提主问题中所涉及的 “如果几乎没有门槛,随便注册一个公号就可以归为就业,这样的就业有什么意义,这样的就业率统计又有多大价值”
故此我们可以看到,正是因为教育部制定的政策有较为明显的漏洞,才给了下属高校钻漏洞的机会,毕竟从经济学的角度上来看,相关高校如此作为是有利可图的。
而针对于各高校所提供的应届生就业率相关数据,相关部门竟然没有相关的核查机制,且没有相应的较为严厉的作假处罚措施,这无疑又是在助长相关高校进一步作假的行为。
希望我的回答对提主有所帮助
假装有人邀请
首先,我个人是赞成要求学校统计就业率
如今高校们那么努力做就业率数据难道不是高校们重视吗?
学校要提高就业率有好多种途径
提高就业率的几种方法
1、在学生受教育阶段重点培养些实用的技能
2、积极进行就业指导
3、努力推动科技进步、经济发展这是根本的解决办法
4、广泛开拓就业渠道。
5、提高学生就业意识,改变学生就业观念。
但前面五种方式都远远不如做假,玩数学游戏来的容易
我认为就业成功的标准要增加一个条件
在毕业半年内
每一个学生毕业后以买社保两个月为就业成功标准纳入就业率统计
就业率统计数据对接社保数据
如果一个企业招聘的应届毕业生超过公司人员的 50% 可报告异常… 由市场监督局上门进行调查,来规避中介公司黑操作
对于中国国情来说,读大学就是为了更好的就业,所以如果因为造假多而不考核就业率,我个人认为是倒退和懒政的体现
记得我大学报道第一天,最吸引我的不是偌大的校园,前来帮忙的学长学姐,而是报名处学院专业介绍的展板,我清楚地记得,我所学的专业——电子商务就业率为 93%。
说实话,我是被调剂的这个专业,内心说不上喜欢,但也不讨厌,这个就业率似乎在无形中燃起了我的斗志,毕竟就业率百分之九十多呢,好好学不愁毕业就失业了!
但事实是什么呢?
我毕业那年,班里 34 个人,考研、考编、考公务员成功的加上找到工作的一共 10 个人,这就业率连及格也算不上呀!是我们这届学生太菜,拖了后腿么?并不是!通过和本专业学长学姐聊天,每年毕业有正常去处的同学顶多 1/3。
我不禁想问:93% 的就业率是拿出来哄骗小同学的么?从百分之二三十到百分之九十多的跨越是如何达到的?
我想有很多人和我一样,刚开学时被漂亮的就业率惊艳,临近毕业时要为漂亮的就业率表演。
比如,我们班里考研失败打算二战的,也必须给学校提供就业协议,这要去哪找啊,很多同学四处找关系,可算在毕业前搞定了 “就业协议”。
还有些准备考编的同学也深受 “漂亮就业率” 之害,因为我们 6 月份毕业,但很多地区考试在七月,甚至到了八月,大家还要在紧张的备考之余想办法蒙混过就业关。
还要说一句,我们毕业那阵还没有互联网营销工作者、公众号博主、电子竞技工作者等 “自由职业” 的概念,想要借此钻空子是不可能了,具体多难大家自行感受吧……
那这种虚夸就业率的现象根源在哪里呢?
21 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高校注重就业率数据,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是目前衡量学校就业工作和办学水平的重要依据。
的确是这样,在大家最朴实无华的期待里,上大学就是为了能找个好工作呀,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学校专业只能默默背锅。
说到这,可能学校也很委屈,每年要排名,要招生,逼着学生就业当然不好啦,但迫于压力也只能这样做。
可找工作向来不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为大家分配好的,我们必须得削尖了脑袋去挤那个坑,拼到最后总有人被暂时留在坑外。与其硬逼着一颗萝卜跳到不适合他成长的坑里,不如多给他点时间,让他耐心寻找适合自己的归宿。
找到根源,才有可能找到解决办法。
我们都知道单纯以就业率高低去衡量一所学校、一个专业的教学质量太过草率,以毕业能否立马找到工作来衡量一个学生的能力水平太过武断。既然如此,有没有什么办法解决呢?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解决就业问题的压力不能层层传导给学校,应由政府、企业以及全社会一起发力。
同时,熊丙奇院长提到,要保证就业数据的真实性,不能只将就业率作为衡量学校就业工作的唯一标准。他建议,就业数据不能光由校方统计上报,应该有第三方机构介入统计与核查。
希望如此双管齐下,学校和学生能给出既漂亮又真实的就业成绩!
注:本文有部分内容引自网络,侵删
“一起考教师” 不仅志在为您的教师资格证和教师招聘考试提供最靠谱的产品和服务,也愿为您其他方面的困惑提供最真诚的建议和帮助。
没什么好看待的,和买菜顺葱一样的传统艺能而已。
还没落实去向的学生们,只要你们挺住,不因为辅导员的压力而随便签三方,力求保住应届身份,不进场搞地摊经济帮别人去库存,不报几万块 CPA 班努力转型当老财,不去大城市自立自强被长租公寓割韭菜,安安心心在家啃老,随便你干点啥,就意味着你可能已经打败了全国 50% 的对手。
有什么胜利可言,躺平就意味着一切!
中国学生很惨,从小大人们就告诉你【小孩子要诚实】,但却无时无刻都在观摩大人们是如何进行欺骗的。
当学生真的想做一个诚实的人时,大人们又开始逼着你欺骗,不骗就卡你脖子。
离开学校的时候,只学会了一件事,这个世界就是那么的虚伪。
也难怪支付宝这样的工具,会在中国发明出来。
诚信社会,从来就是一个幌子而已。
就业数据这玩意儿吧,真要搞得特别特别清楚,我怀疑谁都得心态崩盘。
人保部心想:你们培养了一群什么玩意儿?
教育部心想:我们培养了一群什么玩意儿?
财政部心想:就这?你们好意思每年要钱?
大学老师心想:这下以后上课更没人听了。
大学生心想:我擦,这还点个毛的到啊,赶紧找实习是真的。
中学生心想:这就是你们说的读书带来美好未来?
小学生心想:我就说吧,写作业没啥用,天天逼我写。
家长心想:我当年是为了什么买学区房来着?
房产中介心想:完了,今年学区房业绩肯定完不成了。
以前都是教唆学生说去创业了。
艺术类专业一律填写自由职业。
我那个后来二战考研考上研究生后来上岸省会公务员的同学,当年毕业时填的就业去向是宿舍楼下的教育超市。
都是老把戏了。
谢谢邀请。
这是病,得治。
得病的不是个别高校,而是评估高校的体制。
你知道评估吧?作为一个高校教师,我听到 “评估” 这个词就头大,我在大学里的劳动,百分之五十是教学,百分之五十是评估。
无穷无尽的填表,归档,填充盒子。
噩梦。
**高校官方发布的就业率, 和现实相差真的很大!!!这些提高就业率的 “奇招” 真是不少,现在 “碰到核查就说在做自媒体” 看似毫无违和感,但实质就是掺水就业数据的幌子。**记得在我实习那年,学校就是催促我们尽快交第三方协议,目的为了尽快上报我们当年的就业率,有些小伙伴没参加实习,就找自己熟悉或者相关企业开了一个实习证明,来证明自己已就业,实际上只是为了完成学校的任务和指标。
**现在高校之所以追求虚高就业率,还是为了带动学生报考相关院校,提高知名度,**我举个小例子吧,我是学的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当时进入学校的时候,看到我们专业的就业率是 100%,曾经以为前景一片大好,实际毕业后才发现冷门专业真的不好找工作,除了做药品销售,要么就是在药店,基本上没有什么其他的选择,就连校招的时候也仅有三四家单位到我们学校进行招录,我们的实习饭实习选择也非常有限,实习凑合解决了,毕业后的工作只能靠自己去找,我当时面临就是高不成低不就的两难境地,权衡之后,还是想回归初心,最终还是选择考教师资格证,在 “一起考教师” 经历了两个月备考日子,最终笔面试一次上岸,拿证当年考到了教师编制,成为了一名老师。
我们毕业的第二年,学校的生物制药专业已经被取消了,真心想问,如果真的好就业的话,那为何要取消这个专业呢?
所以相关院校发布的就业率只能作为参考,真的不能全信,毕竟这些数据都是掺水分的**。**
**高校官方就业率掺水的行为,其实只不过是掩耳盗铃罢了,真正就业情况只有我们这些学生才清楚知道,采用统计数据的办法是看不到真实的就业情况的,与其在这毕业这年收集相关的就业信息,不如在毕业 3 到 5 年内再去搜集信息,会更加真实和有效。**其实这样的掺水分的就业率对于一些小伙伴在一些高校选择上包括专业选择上都会存在一定的误导,最终受到影响和伤害的还是那些学生。
这样掺水分的就业数据对于影响着相关部门对整个就业形势的研判,以及相关部门需要根据各高校提供的就业率相关的数据发布相关的切实有效阶段性措施,也是造成直接影响的建议相关部门还是要在就业率方面进行多方核实核查,对于相关院校不如实上报就业率情况,要进行相关的问责。
**与其想着粉饰就业率倒不如想想如何提高真正的提高就业率,这才是真正要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像今年疫情期间,20 年应届毕业的小伙伴们暂时还没找到工作,2021 年小伙伴儿在找实习单位上犯了难,**帮助他们解决就业问题,拓宽就业渠道,联系就业招录,这才是高校所需要关注和解决的关键问题!**这时候正是需要学高校的帮忙进行联系和牵头解决就业问题的时候,, 高校要这方要多多出力,给予这些大学生一些保障和可选择的空间。
教育部知道历年应届生就业率造假严重。
今年想要真实数据,但是高校仍然会糊弄,怎么办?
教育部主动给高校一个糊弄的借口,灵活就业自媒体电竞什么的,这样高校不在折腾,虚假就业的直接填灵活就业。
教育部去掉灵活就业自媒体等虚假去向得到了真实数据,高校也省时省力不用费心找其他去向造假。
教育部就几乎明说不要编别的理由了,就填这个去向,我方便得到真实数据。
上面是我看过一个答案好像是这个意思,忘了谁写的了
xiaoy 在 2011 年大学毕业的时候还真的写的是灵活就业,老师还来找我了,说如果真的找不到工作,可以帮忙推荐的,让我千万别担心,不过那时候我确实是做游戏播客,也就是现在的自媒体。
后来老师再三确定,我也再三保证确实是灵活就业,所以没有签三方协议,最后老师就让我签了一个灵活就业,后面还打电话核实了几次,还给了一个学校的创业扶持得联系,这事情才算解决。
学校老师蛮好的。
不过我这都是 2011 年了,现在就不清楚了。
谢邀。
我觉得怎么看待很多问题不重要,怎么帮助 / 创造就业才重要。而看未来趋势 ,走上继续读书,公务员以及自主创业,自己经营是可以想见的可能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事。(灵活用工的趋势也是可以看到的,人力资源服务型企业的大头都在这块业务。)
学校管不了大家就业,就和学校管不了人人高分一样。
就业就和教育是家庭父母,学校老师,社会及教育制度建设的整体的,系统的事情一样。指责某一方,尤其是执行层面的人都没啥意义。大家都只是想 “完成” 任务,因为不完成不行。必须只能是完成的事,那只能是想办法“完成”。
如果就业率不需要粉饰就没人粉饰了,如果就业率和其他一些事不相关,没利害关系就不要粉饰了。所以,作为一个系统里的一个环节,不过是应激应对的决策。
根子上提高就业率是经济发展的事,是社会分工和分配的事,背后是制度性问题和科技发展问题。微观上才是一个学校教学质量(出来的人,社会 / 企业都要)的事。
所以,再引申一点就是:如果大学里学的无用,一些大学的文凭无用,那么学什么才是真的学?什么一技之长才有用?去哪里学?是后面几代家长值得深度思考和抉择的事。
又或者说,我们要接受现实是高学历不再等同高收入,更多就业岗位能吸纳高学历的人,只要人转变观念,愿意去做。而这显然目前还没有被广泛接受。
这也是老传统了。自打不包分配工作开始,就业数据就一直有水分,而且是多数都有水分。
这个东西要想查很容易,大数据平台一分析五险一金和收入数据就完事了,就像现在的个税平台一样。拿着这个对照到毕业学校和专业,能挤出绝大多数水分。
来来来,我脸皮厚,大家快来一起快乐!
我的这个小破号,几百年没更新了,粉丝数蹭蹭的往下掉,跟头发一样,一掉一大把。
但是用校方的话来说就是:
本人已就业,类型属于第三产业,是国内新兴的文化产业。
工作单位在国内互联网巨头腾讯,岗位可查,由腾讯直接管控并对其负责。
薪资水平波动较大,虽然底薪不高,但是提成很高,只要好好工作,勤劳耕耘,薪资可以达到底薪的上万倍。
没有 996,自由度很大,可以边吃炸鸡边工作,连续一周不去上班也没问题,并且不去上班也可以混底薪。
腾讯不倒我不倒,换而言之,这是铁饭碗。
可实际上是怎么一个情况大家也都很清楚。
这一块东西的薪资比例跟电竞是很像的,说头部百分之五的拿了全行业百分之九十五的资源,毫不为过。
一直觉得高校就业率是个很扯淡的数据。比如我从一个学校毕业了,但凡还有点上进心总要出去工作把自己养活吧,那么在没有家里大人安排工作的情况下,总归要就去找工作,总不会一直在家待业撒。我找到了工作 就成为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实际上还是自己的本事吧,和学校的推荐什么的有毛线关系吗?怎么有人把这个数据当成成就来夸耀呢?就算中专或者高中毕业生,从长久来看 他们的就业率也是百分之百啊。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呢?
泻药,这不过是一种常见的粉饰罢了,跟微博上什么直播数据直接乘以 1000 差不多
我有一计,研究生扩招可解燃眉之急
高校:毕业以后,一定要确保就业率,实现毕业生的灵活就业。
学生:某部,你是我的恩人,现在又成了学校的恩人。你给翻译翻译,什么叫灵活就业?翻译翻译,什么叫灵活就业?
某部:这还用翻译,都说了。
学生:我让你翻译给我听,什么叫灵活就业?
某部:不用翻译,这就是灵活就业啊。
高校:难道你听不懂什么叫灵活就业?
学生:我就想让你翻译翻译,什么叫灵活就业!
某部部:灵活就业嘛!
学生:翻译出来给我听,什么 tmd 叫!什么 tmd 叫 tmd 灵活就业!
某部部:什么 tmd 叫灵活就业啊?
高校:灵活就业就是做一个自由职业者嘛,工作方式灵活,工作时间自由。工作轻松还有工资拿,你能怎么就不能理解学校的苦心呢?
某部部:这就是灵活就业啊!
学生:翻译翻译 翻译翻译!
某部:灵活就业就是毕业以后学校才不管你的死活,你爱上哪上哪去,实在不行搞个自媒体糊弄糊弄人,要保证学校的就业率啊!你?你算个 p!
学生:哈,这 tmd 是灵活就业啊!
传统艺能√
2012 年,教育部文件中提出,“对就业率连续两年低于 60% 的专业,调减招生计划直至停招。”
因为这个是上级教育部门衡量高校的重要指标!!!
就业率高,得到的政府资源也就多,要不然不得挨板子。(比如评选双一流)
其实没什么稀奇的,就像现在的大学还封闭式管理。
另外,这个是特别容易量化的标准!
我培养的学生到处抢!
(很多高考毕业的学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就业反馈也是评判 / 选择某专业的重要依据。)
2004 年,出台的《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方法》,灵活就业就包括:网店 / 互联网营销工作者 / 公众号博主 / 电子竞技。
老中国特色了
很简单,以后参评指标把就业率取消就可以了,面对高考生宣传的时候重点讲解毕业后学生具体去向而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数字,很快大学就不会追求这个数字了。好了,谁来下指令?
也就能骂骂高校吧。
“你是看着就业率考大学的吗?”,别扯淡了,中国教育资源就那么多,能考上一个就不错了,你不想念大把人想要念。考学的时候,专业不好都接受调剂,可实际情况是你想调剂都没戏,教育资源太紧张了。不光是本科,研究生也是一样的。
再者,大学本科时长 4 年啊,4 年前的热门专业 4 年后可能就是个 “人满为患” 的行业。哪个考生参考就业率考大学不得悔死啊?你们懂不懂市场啊,你们真以为市场等着你高校培养出人才啊?实际上,当市场上某个行业出现大量用人需求的时候,都是八仙各显神通的。有的企业“重金之下必有勇夫”;有的企业靠着“老带新”;还有的靠着“养蛊”,总而言之,真没几个老老实实等着你高校培养人才的,项目不等人,市场是不会等的。
最后,找工作 “一个萝卜一个坑”,我有萝卜,你没坑怎么办啊?学校就相当于是输出萝卜的,问题是,没坑儿啊。这事儿你怎么不骂 zf、不骂企业呢,你骂的动嘛。
也就是欺负欺负高校,高校这所谓的传统艺能根本无伤大雅,还是那句话,你是看着就业率考大学的吗,你要说你是看着就业率选专业的我还信。但是之前已经说了,这个方法很蠢,市场不等人,就业率是要符合市场规律的。
经济不行,年景不好,就业环境差,竟然呼吁改革教育培训机构?这波操作真是看不懂了,你想怎么改,缩招吗?在经济下行新常态且大学又在扩招的前提下,你告诉我,一个提高就业率的改革是改革就业侧还是教育侧?
一个萝卜一个坑,现在是坑少。要么,增加坑,要么你减少萝卜。减少萝卜这叫供给侧改革,也就是改革教育侧,说白了就是把萝卜变少,这属于饮鸩止渴。虽然扩招会拉低 “人才” 的平均水平,但是却提高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基本素质平均值。一个民族的整体水平的提高是未来发展的必要基础建设,这个少不了,苦归苦,但不能放弃。而且,你也要知道,这种萝卜多坑少的背景下,通过减少萝卜来提高就业率的方法,所制造出来的高就业率根本上就是虚假的,这个方法不实在啊!
如果硬要改革教育侧的话,那就是延长毕业时间,4 年本科变成 5 年甚至 6 年,这叫增加库存控制外流流量。再或者,降低毕业率,一个意思,就是让少部分人 4 年毕业,大部分人 5 年以上毕业。但这又有什么用呢。延长毕业时间,教育补贴增加,zf 成本增加,最后还是要提高税收,在经济不好的大背景下继续恶性循环。
国内现在最需要的是突破。寻求新的市场,输出大量的产能,或者在技术上、工艺上突破,从高中端产品突破到高端产品,anyway 就是要赚钱!赚更多的钱!只有这样,才能增加坑,把萝卜都安排上。
但不管哪条路都不好做,因为有竞争对手嘛。中美摩擦不就是老美不想让咱们突破嘛。很难,但真的不应该把就业率低这档子事儿扣高校头上,没道理。虽然数据作假是不对的,但真要较真儿,国企、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所造成的的社会影响难道就小吗?抓诚信你老抓上游,不抓下游,不合适吧。
2020 年什么职业最有前途?
答案是自媒体,目前全国的大学生都在疯狂的涌入自媒体这个职业。
群众的眼光是雪亮的,大家都这么选择,那一定没有错。
而大学,作为一个年年培育无数大学生的专业教育机构,手中握有全国学生就业的大数据,对就业市场的了解和灵敏度也应该是普通人望尘莫及的。
而目前全国的大学,都在疯狂的推荐本校学生从事自媒体这一职业。
如果你没有找到工作,那学校就会无脑推荐你做自媒体。
**“碰到核查就说在做自媒体”,**这是学校的原话,半月谈记者在采访时发现的。
今年,真的是自媒体行业最荣耀的时刻,何其有幸啊,肩负起了承接祖国未来的任务。
2020 年什么职业最有前途?
答案是自媒体,目前全国的大学生都在疯狂的涌入自媒体这个职业。
群众的眼光是雪亮的,大家都这么选择,那一定没有错。
而大学,作为一个年年培育无数大学生的专业教育机构,手中握有全国学生就业的大数据,对就业市场的了解和灵敏度也应该是普通人望尘莫及的。
而目前全国的大学,都在疯狂的推荐本校学生从事自媒体这一职业。
如果你没有找到工作,那学校就会无脑推荐你做自媒体。
**“碰到核查就说在做自媒体”,**这是学校的原话,半月谈记者在采访时发现的。
这一切的转折点,都发生在 2004 年,当时的教育部对大学节节下滑的就业率再也无法忍受了,出台了相关规定,明确表示要 “把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作为衡量高等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自 2005 年起,全国高校的招生计划就和毕业生就业状况强制挂钩。
连续两年就业率低于 50% 的高校,严格控制其招生规模,相当于黄牌警告
要是连续三年都低于 30%,就必须要减少招生,甚至不准招生。
2011 年下发的《关于做好 2012 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再次加码,就业率连续两年低于 60% 的专业,要调减招生计划直至停止招生。
于是给就业率注水,就成了习以为常的事情,一个根本不是秘密的秘密。
大学生就业是义务,而不是权利,并且这个义务并不由学校负责,而是由学生自己负责。
就业率出问题了,教育部处罚学校,学校处罚辅导员,而辅导员就会去找学生的麻烦。
最常见的一招,就是不发毕业证。
当然,官方理由并不是因为你没找到工作所以不发毕业证,而是因为你这个地方不合格,那个地方缺材料,合法合理的拖着你的毕业证。
涉世未深的学生哪见过这个,胳膊拧不过大腿,不服也得服啊。
而辅导员追求的就业率指标,是 100%,其实学校那边拿到的数据也是 100%。
60% 就业率?
不,我们家一直都是 100%,没给你报个 100% 上去那是怕太夸张了,抹个零头下去显得真实一点。
为了满足这个变态的 100%,很多没找到工作的同学不得已,就只能去各种假就业,找各种皮包公司盖章,签署完全虚假但表面上无懈可击的三方协议。
淘宝有人专门干这个,99 块钱包邮。
可怜那些没工作的学生,本来找不到工作就很可怜了,还要自己掏这 99 块钱来赎毕业证,学校也不给报销。
今年 7 月 14 日,教育部发布了最新规定,严查大学就业率造假的问题,要各地高校严格落实四不准。
虽然这种核查每年都有,措施也差不多,不过好像今年的更严厉一点点。但 2020 年的经济形势大家都知道,新冠疫情严重打击了世界经济,全球的就业都很困难,美国那边领失业救济的人都排成长队了。中国这边的就业率,一定会比以前下滑,我说的是真实就业率。这一届的毕业生,被人称之为最惨的一届毕业生。
这边真实就业率在下滑,那边教育部在严查就业率弄虚造假,怎么办?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既然假的就业率教育部不要,那我们就弄个真的就业率好了。
正好在 2020 年 7 月教育部还发了一个文件,里面明确指出可以把淘宝店主、自媒体、电子竞技工作者纳入就业统计。
教育部要求高校统计就业率,这没有问题。就业率不合格的要处罚,这也没有问题。
与时俱进,把新兴职业纳入就业统计,这也没有问题。
但这些凑到一起,就有问题了,被人给钻了空子。
电脑游戏谁都会打,但要称之为电子竞技者并出据证明,这就难了,这条路不考虑。
开淘宝店,很简单,谁都可以开,但要保证金,且随时可以抽查证实,有点麻烦,有这功夫还不如搞萝卜章。
倒是这个自媒体,太简单了。
花 3 分钟注册一个公众号 / 微博的帐户,不要一分钱,拥有 1 个以上的粉丝,就可以称之为自媒体从业者了。
啥,你连 1 个粉丝都没有?
没关系,辅导员亲自来当你粉丝,帮你就业。
无论从任何角度审查,这都是真实的就业,而且操作起来极其简单。
假的就业教育部不要,那我们就弄真的就业,当然,是真的假就业。
学校就业率低,说明这个学校的培养模式不受市场认可,某些就业率特别低的专业,本就不应该存在。
靠弄虚造假强行保留这些招生指标和相关专业,对大学来说,不过是骗了一点点学费和国家的补贴而已。
但对于那些由于信息匮乏,不幸选择了一些垃圾专业的学生来说,不仅虚度了 4 年光阴,还坑了他们的一生。
天天 90~99% 以上的就业率,谁信呐,人民群众又不傻,这个数据的公布近乎成了一个笑话。
好的学校,好的专业,就该 90%,甚至 95% 就业率。
而那些差的学校,差的专业,10% 就业率也不稀奇。
不丢脸,这只能说明这个学校自己不行,活该下一年招不到学生。
强行把所有数据拉高到 90% 以上,那才叫丢脸,而且极度的损害政府公信力。
而且差的学校不淘汰,好的学校又怎么能脱颖而出呢?
任由劣质学校在那里年复一年的浑水摸鱼,中国什么时候才能出现真正顶级的大学,培养出真正的大师呢?
反正烂的一塌糊涂也不会倒闭,依然有学生可以招,依然有钱有权,我干嘛还要那么努力的优化学校,提升管理能力呢?
那些劣质的大学,过时的专业,滥竽充数的讲师,重论文重赚钱就是不重教学的导师。
我觉得,该淘汰一批了。
劣币不淘汰,良币就永远会被驱逐。现在的妖风乱象,只要能把就业率给糊弄过去,怎么简单怎么来。
以前还要花 99 块钱找个萝卜章盖一下呢,今年连萝卜章的钱都可以省了。
自媒体,真的是个好行业啊,真的太伟大了。
大学:听说你毕业了想做自媒体?
毕业生:我不想。
大学:不,你想。
就业率指标事关教育的核心根基,非常重要。
交给学校自己查自己,那肯定是不合适的。
哪怕交给第三方机构来查,我觉得也不合适。
这么重要的指标,要慎之又慎,但如果教育部又不想花太高成本来逐一核实的话。
我这推荐一个好人选,让税务局来干这件事。直接把税务局的社保信息和教育部打通,交了社保的就算就业,没社保的就不算就业。
以后取消就业率这个说法,改成社保率。
多简单,零成本,而且可以直接反映出 95% 以上大学生的真正就业情况,甚至可以编制出大学生就业后的每月就业曲线情况,逐月更新。
给每个学校,每个专业,单独拉一条这样的社保率曲线出来,也就是几行代码的事情。
我只看社保,不看其他,因为刷这个数据要钱,要很多很多钱,而且不是交一个月就完事的,税务局可以每月拉你一遍数据。
你家学生就业情况特别好,工资特别高,但是都没有入社保,那你给我解释解释啥情况?
他们到底干嘛去了?
作者:远方青木(ID:YFqingmu)
自从国家把做公众号定为就业,我就知道肯定有这事。
为了掩盖真相,开个公众号就是就业,那随便一个小学生开了公众号是不是也算就业了呢。
上面给大学漏洞,他们肯定会利用啊。我知道国家一直迫切想让所有大学生都有工作。
但是有些措施做的确实让人无语。
现在又严查就业情况,只能说这种漏洞只要在,就会一直有大学钻空子。
没人邀 利益相关 2020 年应届毕业生
当我写下这篇回答的时候我就冒着被学校有关领导 “要求” 删掉的风险,但是我觉得这些话还是要说。
咱也不会说大道理,咱就想问几个问题说几个事实。
问题:
1. 如果高校辅导员所带的学生就业率超过一定比率,学校是否会为该辅导员发放奖励。如果低于一定比率,学校是否会惩罚该辅导员?
2. 目前教育部是否以高校所上报的就业率作为统计应届毕业生就业率的主要数据来源?
3. 部分高校是否存在以就业威胁、恐吓应届毕业生的情况?
4. 教育部针对应届毕业生的回访工作是先通知学校再回访还是进行突然袭击式回访?
5. 各大企业及用人单位是否有足够岗位用以接受及安置每年高校应届毕业生?
事实:
1. 部分高校一味追求就业率,忽视应届毕业生所学专业的限制,导致很多毕业生工作与所学专业无关。
2. 如今全国待就业人数远高于企业及用人单位所能提供的岗位数,应届毕业生相对于广大待就业群体优势并不明显。
3. 研究生考试报考人数逐渐上涨、出国留学人数逐年上涨、国家公布第二学历政策用以延缓学生毕业年限,从而缓和待就业人数逐年上涨的趋势。
4. 与高校有关机构以毕业生就业率作为衡量高校的指标,且就业率要求均明确数额,并未做出浮动调整。
以上问题和事实或许能大概知晓为何高校在就业率问题 “弄虚作假”,但是人尽皆知的问题却无法彻底根治,不知是何原因。
不说了,我等回访电话了。
每年都有类似的话题出现在热搜或者热榜上
然而领导院方为了所谓的名声好听,绩效不少,还是会依旧选择多种方式
鼓励学生造假,不然就以不发毕业证为威胁
所以大部分学生都选择屈服于校方的淫威下
找一家公司盖个章,签个实习证明或者就业证明,随后双方各自万世太平
第二年宣传栏展示出某某专业就业率高达百分之九十几
选择某某专业,与成功同行的宣传语使得大批新生入坑后才惊觉上当受骗
然而为时已晚,只有耐着性子读完学业
![](data:image/svg+xml;utf8,)
这里指的是学校仅仅是给我们一个时间节点,要求我们在毕业前签订三方协议
然而对于职业的选择,以及各个企业或者机关对于应届毕业生的相关政策说明力度不够
以至于大多数毕业生在大四毕业时就业仍懵懵懂懂
丝毫不知里面的坑和套路
举个例子,因为我的妈妈是一名保险营销员
通俗点说,就是卖保险的
然而在学校举办的招聘会上
我看到有不少人被这个保险公司高昂的月薪,优厚的福利待遇以及销售经理这个称号所洗脑
于是很多人在此留下了个人简历
指望着毕业后就能成为销售经理
幸而早前便听说了保险公司招人的这一套路,没有被这个表面上的销售经理所诱惑。
类似这样的坑还有许多,甚至于一些毫无经营资质的假冒伪劣公司
抓住了毕业生急于求职的心理,以高薪外加花言巧语哄骗大学生签订就业合同
给毕业生带来一系列的金钱或者名誉损失
所以个人觉得,各大高校应该给毕业生多多开设一些求职招聘的课程
减少大学生踩坑上当受骗的可能性
我记得从我大学毕业那年
好像各大新闻媒体,热搜就开始关注就业率造假等问题
然而事实是,外甥打灯笼——照舅
一般来说,没有人关心你盖章的单位是真是假
也没有人关心你所签协议的单位与你的专业是否对口
举个例子,我当时是去我亲戚家的公司盖的章
我室友,淘宝上请别人刻了一个鞋厂的章
造福了我们班其他一些没有盖章的同学
(这里我们没有做啥别的违法乱纪的大事哈,只是用作自身毕业应付学校使用)
随后,三方协议一交,辅导员再也不用担心我们的就业问题了
所以这里希望政府有监管部门每年加大监管力度,减少作假现象的发生
校方能够积极地与各类企事业合作与联系,帮助解决毕业生的求职就业问题
并且能够适当地放宽时间,不要再逼着我们拿就业协议换毕业证了
请问我们刚毕业能找到啥合适的好工作呢?
不关心你大学学了啥,只关注你是否找到了工作。
不市场调查这个专业的发展情况,只宣传着这个专业的各项优势。
不关心你毕业后是死是活,只要求着你毕业前交就业协议。
不了解你这个工作是好是坏,只要你健在人间。
不在意协议是真是假,反正不允许有空缺。
恕我直言,你可能和陈婷有的一拼。
所以最后希望社会各界首先要对这个每年的就业形势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让每年的应届毕业生真实的知道就业的严峻形势
而不是被就业形势一片大好的美好景象蒙蔽了双眼
所以对找工作 “眼高手低”
在毕业前,学校以及企事业就应该给学生建立一个合理健康的心理建设
让毕业生产生一个恰当的心理预期
这样子不会出现大量的职位空缺
也不会导致部分岗位竞争压力过大。
希望这种虚假就业能够在各项政策下得到有效的改善。
中国大学生就业率问题不是个科学问题,而是个玄学问题,就业率多少全靠高校自己上报,其中水分之大可想而知。
前几年创业热,就用大学生自主创业来粉饰应届生就业率,这几年新经济火,就用灵活就业来粉饰就业率,明明毕业就失业,却各种方式 “帮助” 学生就业,不行就填做主播、搞自媒体、做电商。。。反正总有一款工作适合你,只要是就业了就行,这样学校数据好看,领导好交差,学校也好继续招生。有些学校甚至没有签三方协议或者提供劳动合同,就不给发毕业证书,如此威逼利诱之下,某宝上还兴起了提供 “虚假劳动合同” 的隐秘生意,专门为即将毕业的学生提供服务。
应届生真实的就业率到底能不能清楚准确的掌握呢?
其实从技术角度来看,一点也不难,只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网站,不用通过高校,直接让应届生通过网站提交自己的身份证号、毕业院校、毕业证书、工作单位名称、劳动合同、工资卡银行卡号、社保账号,看看每月是否有工资汇入,有没有个税记录,再看看是否有社保记录,在大数据的当下,是否真实就业,一切一目了然。
所以,高校就业率并不是能不能精确统计的问题,而是想不想精确统计的问题,以现在网络和大数据的发达程度,国家如果想如实统计,有一百种方法可以精确的统计,所以,这不是技术问题,至于到底是什么问题呢?
我也不敢说了。。。
说说今年火爆的法学专业吧,法学专业年年火,今年更是特别火。
其实法学专业的就业率一直偏低,内卷严重,法考考研更是法学专业的两座大山,但是今年高考法学专业却异常火爆。
其实火爆的不是法学专业本身,而是每年公考中,法学专业起码占据了 25%-35% 的岗位。其中检察院,法院,监察委更是为法学专业量身打造。相比于其他三不限岗位动辄 200:1 以上的报考录取比,法院要求法考的岗位往往低于 15:1,已经相当友好了。
但是即便如此,我本科的法学院院长找到我。大学毕业已经五年了,我也成为了一个可以独当一面的律师了,老院长找我,是为了让我帮挂靠两个就业。我跟院长说,不用挂靠了,你直接推荐两个过了法考的给我吧,我直接录用。
说实在的,四成左右的大四法考通过率已经不算低了,但是另外的六成怎么办?过了法考确实不难找工作,但是没过法考又没考上公务员的呢?
无奈之下只好请老校友帮忙了,这是今年最流行的专业,也是最悲哀的就业环境。
自媒体门槛实际上越来越高了,收入也不是想象那么好。没有心理准备的别碰这坑。见过一些工厂化模式撸号的公司,所以对普通大学毕业生能够在这个行业立足表示不看好。
另外高校就业率造假十几年来一直存在。学生就别纠结这个真假了,抓紧时间准备考试和实习吧,为将来竞争多准备一点。
巧了,我了解一点国外部分学校是怎么统计就业率的。
没啥黑科技,就是去 LinkedIn 查,然后统计汇总。注意,这是统计路径之一,还有其他统计途径。
领英上的就业情况,从 KPMG 到 KFC,一览无余。不能说百分百准确(当然不可能),但这个统计数据是有价值的,这个统计工作本身也是有现实意义的。
至少不会看都不看就知道数据是扯淡。
咱们国家互联网产业横扫除了美国以外一切国家,对接网络平台 + 银行数据 double check,就业情况就清晰多了。又不是造 CPU,哪有那么难?
不过有些事情啊,注定无法就事论事。可惜。
事实就是事实,上面规定做的不科学,下面就只能派生出看似科学的对策。教育部把一个专业的就业率同这个专业在学科评估时的打分牢牢挂钩,甚至允许一些院校根据就业率对本校各个专业实行末尾淘汰。大学毕业包分配制度已经取消二十多年,教育部门还在做着专业 = 就业的美梦。
一些院校还要求教学老师动用老师个人资源想方设法促进毕业生就业,把绩效奖励与此挂钩,为何不看看老师们的工资条,但凡有门路找到更好工作的,谁还会在你这里不务正业地当老师给学生介绍工作?
毕业生就业率与劳动力市场供需情况和国家政策直接相关,现在变相演变成老师的收入跟着连坐,为各级部门的甩手掌柜式决策承担代价。
更何况,未就业的学生中还包括大量的一战考研考公失利等待二战的群体,他们希望好好复习暂不愿参加工作,你又能逼着他们工作?而恰恰是这些群体每年都把就业率拉到很低。教育部门和院校又不愿把这些人数放在统计之外,你说怎办?
每个院系干脆加开汽修烹饪美容美发挖掘机操作等专业,平均就业率肯定提高。
冰冻三次啦
非一日之寒
大环境如此
为了留学生率,引进…..
….. 在地铁上毒霸一个位置,躺着,敢怒不敢言
还住住房环境好,位置大的房间,还送学费
可以多批这个问题,为自己争取权利
数据造假就算了,但是麻烦开点以工作为主的课程,注重实习实践,就业率不就上去了吗?教育与社会脱节,还得重新学,觉醒得早点的还好早就报培训班学了,没觉醒的就特惨,学的又用不上,没技能找不到工作,当然也是分专业的,一般文科类特惨,岗位少,找工作难,理科类专业好点,至少有点技能教学。而且,学校老师都是没经过社会毒打,直接进体制内,也不了解就业市场,教学时间长的可能潜心做研究吧,不关注社会的变化就业啥的,问现在怎么招聘的,群面是什么也不知道???年轻点的教师可能还好点,可能毕业不久,了解就业行情就多点?可能学校一呆久,年轻点的老师也慢慢不知道外面的就业情况了吧
高校应付上头检查,上头检查对象是学生就业率,学生与学校不对等博弈中学校占绝对优势。于是学校为了自己利益而牺牲学生获得改变的可能(就业形势太差,确实有可能引起改变)。
这个模型可以类推。企业要应付上头检查,上头检查的对象是员工的五险一金购买与否,员工和企业博弈中,员工绝对劣势,于是企业为减轻成本而不买五险一金。
体现的本质就是力量非对称博弈中监管的失职。
但是监管资源有限,上头也有自己的上头,这在目前框架下是一个无解难题。
除非能够实现整个国家都被大数据化。
敢问国内能提供 800 万的就业岗位吗?个人觉得能有一半是正儿八经的岗位就不错啦。
当然今年有疫情原因,春招取消,基本上都赶秋招,也就是 2020 级和 2021 级的学生扎堆啦!
那学校的就业率咋办,就业率不好会影响学校的评级、排名,会影响下一年招生的!
所以你看到了活就业粉饰就业率。
可是你真的以为就今年吗?就是部分高校吗?
除了 211、985、一本院校及一些专业性强的二本院校的学生就业有保障外。
其他的综合类院校的就业,都差强人意。
各种的所谓就业、灵活就业让你知道谁才是最大的**” 包就业 “**骗局!
学校要的是每年扩招、要是是你正常缴费、正常毕业,“正常踏出校园”(以就业形式)
至于出去之后咋样,学校会有回访吗?
最后总结一下:
想要数据好看呗。
教育部真要严查就业情况。
那最简单的办法毕业两三个月后(10 月份),用当年毕业学生信息连接社保信息统计,应届生社保的缴纳率一目了然。
真要这么查
怀疑就业率超过 50% 都是问题
就业率不就业率的,是学校和有关部门操心的事。
对于大部分毕业生来说,也就是填张表的事情,没太大影响。
真正对毕业生有影响的是学校对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培训。
很可惜,在这点上,大部分高校是不及格的。
尽管高校都有所谓的职业规划中心,每年都还会针对学生(尤其是毕业生)开设相关课程,但效果着实不敢恭维。
这门课程的老师,很多都是从学校职能部门(团委校办辅导员之类的)转型而来的,既没有经过多少专业技能培训,也没有太多职业经历。
你能指望这样一群人,跟学生传授职规和职场相关知识和技能吗?
还有比这更滑稽的事情。
在大四设置多门必修课,还特意安排在一周内最分散的时段;
组织集体实习,安排学生去工厂打零工 / 参观,为学校赚钱,既不允许请假,也不允许自主实习;
以崇尚科研为第一要务,不顾就业现状鼓励学生考研考博;
一旦有个工作机会了,也不想着替学生分辨好坏,只会千方百计催着学生签三方协议,作为自己就业率的统计根据,不顾这玩意不但对企业毫无约束,反而只会坑害学生。
每年都会遇到很多学校不错成绩也不错的应届生,对职业发展两眼一抹黑,问喜欢什么想做什么能做什么都不知道,简历上也几乎没有实习实践经历,找工作自然一路碰壁。
真的很可惜。
查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造假只能治标,长远来看还得知道出现高校毕业生就率造假背后的结构性问题,才能做到标本兼治、标本同治。
回顾一下我刚毕业那会儿,一边以为自己学的理论很牛皮,学了理论就很牛皮,实际上最简单的工作都并不一定处理得好。而我现在接触的应届毕业生,甚至工作了很多年的高校毕业生,都存在一个问题——不在学习自己高校学习的专业以外的东西,甚至于不再学习。我所经历和我所见的这些问题,应该是很大一部分高校毕业生的共同特点。也就是说,高校培养的大部分毕业生,并不是马上就能投入生产经营管理的的人。而另一边呢,企业用人,是希望人一进来就能为它创造利润,完全是不考虑对招进的人进行再培养,不考虑员工的提高——真真当成工具人。在这样的学企人才认识结构下,必然会导致一部分高校毕业生一毕业就结构性失业。
应对这样的就问题的办法是什么呢,毫无疑问,需要一条或者一群鲶鱼来打破这种结构性矛盾。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发现少部分保持内部再培养的企业,不但自己经营管理水平高,经营可持续,而且能够不断对外输出人才。让其他企业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够让企业认识到这种经营管理认识的重要性和长期利益,自然就会解决这样的结构性问题。
我们天天提产业升级,没有企业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升级,产业升级就不是完整的。企业的人才再培养理念和方式的普及,就是这种升级的一部分。
至于为什么不提在高校就帮企业完成人才培养,下面几个理由应该很充分。
一是高校内部对人才培养要保持结构统一。
二是高校培养人才应该有其边界。
三是即使高校加入了这类培养也无法取代企业再培养的作用。我将高校培养的人才称之为社会性人才或者叫可塑性人才,而企业要用的人才是生产经营性人才或者叫已塑成人才。企业想要什么样的人才,培用一体;学校不知道学生到底会去怎样的企业,不可能对学生每个专业和方面都培养,应为专业不对口是大概率事件。磨刀不误砍柴工,企业用什么人才,从社会性、可塑性人才当中挑选自己塑造,同时也能减少雇佣双方的沟通型矛盾,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盈利效率。
学校负责可能性,企业自己负责确定性。
教育学生诚实做人,结果最后……
我们学校有个东西叫 “隐性就业登记表”,然而我就想说,我填你妹,没就业就是没就业,装什么犊子呢?
然后负责就业的那个辅导员平常什么都不管,听说谁入职实习了那叫一个催。。
就想说一句,我要是真入职需要转档案了,不用你催。
就业率这种东西就应该由教育部或者专业权威的第三方来完成统计,不应该让高校自身插手,不得不说现在很多高校依然存在题主所述问题,严重损害了学生前途,对社会的发展进步提供了虚假数据,理应整改变革。
我们学校统计的时候,
所有农村户口都按照已经就业统计,
他们的理由是
农村的找不到工作也可以回家务农,
也算就业。
一直都有,有的学校你交钱还能挂名去量子意义上存在的公司,100 一位吧大概,因为没就业不给毕业呀,所以每年各大学校都能很开心的告诉大家,就业率达到 90% 以上,这样 zf 开心,学校开心,学生能安全毕业也开心,至于国家建设,好像也轮不到普通学生,送送外卖他不香吗。
当年(02 年)高考志愿填报,对专业没有啥具体概念,家里父母和亲戚也都是老农民,也提不出啥建设性意见建议。忽然脑子灵光一现,想起了在那一期《求学》杂志上,看到了一个就业率统计文章,机械专业在各所高校就业率几乎都达到了 100%。嗯,不错,就它了。一志愿二志愿机械专业都给整上。
然后,一志愿学校一志愿专业(机械)录取了。入学后一看一聊,周围同学大部分是被调剂过来的,大家的一志愿大都是计算机,金融啥的。班里仅有的几个女生,那更是不用说,也是被调剂到了这个专业。想想也是,哪个女生愿意来学机械专业,应该不多。大一下学期,允许转专业,成绩好的几名同志(1 女 2 男?)转到别的学院了。
毕业那年(06 年),就业率果然是 100%,这是实实在在的不含水分的 100%。简单说说毕业去向。读研的,包括直接考本专业研的,保送本专业研的,跨专业考研的。国防生直接去部队的。去了企业的,包括国企和私企。竟然没有考公务员的,那时候公务员还不是很热,各个培训机构的小广告刚刚在校园里贴起不久。
那时候本科毕业,去三线城市市区学校当个老师还不是件难事,现在的行情是动不动就要求 985、211,双一流,难啊,研究生毕业去乡镇小学当个老师都得着实拼杀一番。
那时候,饭堂吃饭每月大约 300,学个驾照 800 多,刚毕业工资两千左右,济南房价四五千一平。
随着高校扩招,毕业生逐年增多,现在社会上的坑已经不多了,大都被先来者占去了。更早的时候,中专都是高学历,都分配工作。毕业生是一届比一届难混啊。
时代不由我们选择,只能尽力去适应这个时代,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还是要自立自强,不抛弃不放弃,无论在何种形势下,都要保持进取的姿态和信心。共勉,加油!学弟学妹们。
今年应届毕业生,硕士。导师是个傻叉,我考的高校的编。以上为背景。
因为疫情,工作一直没公示没聘用,在走流程。
讲两个比较恶心的人,一个是导师,一个是管我们的辅导员。
我导师,我研究生三年从未管我,我生化环材劝退专业,需要做实验发论文才可以毕业,我的导师天天画饼忽悠给干活,毕业课题到开题前一天给我定下来,后来一直拖,我没办法自己垫钱发论文垫钱做实验,后来毕业,因为我疫情在家备考没回校给他干活有怨言,所以毕业办离校手续的时候各种恶心我不给签字,最终签字了,老子拍拍屁股走人。就业协议我是肯定不会签的,这个我从研一就计划了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不签就业,傻逼导师第二年就会扣一个招生名额,这样少一个人入坑,我也算做了一件好事。
讲两个对比,毕业前,我盲省发论文给傻逼导师让他改,一个月,盲省结果出来了他都没回我消息,打电话不接,发微信不回。后来答辩前又发给他 ppt 和论文,论文改了几个错别字,ppt 让我删了,说暴露太多,我心里呵呵,劳资做的啥他都不知道,所有方案全是我自己写的,他就给了一个药方,他在那说要保密。行,我怂,我把 ppt 删了,结果答辩被他中途打断三次,然后被专家骂我没有研究基础,我特么研究基础全删了,他也不给我讲话。(预答辩没听傻瓜导师的删 ppt 的时候被各个专家一顿夸)当时想的是,骂就骂了,毕业就行。这是毕业前导师的态度,毕业是你自己的事,和我无关,不接电话不回微信,全程不鸟。再讲一个辅导员的,毕业前,因为要回去签字回去办手续,我又因为傻逼导师故意搞我,我回去了三趟,回去得交各种健康码啥的,大家都是第一次不太懂就问辅导员,辅导员全程很高冷,爱答不理,而且经常 @他他假装看不到,还有为了方便他要求每天早上九点半前打卡,不打卡就手写 1000 字检讨,那会很多人在实习或者备考,早上九点半大家都在挤地铁或者复习啥的,他不行,必须要九点半打卡不打卡就写检讨。全校就他一个人是这种奇葩规定。
毕业后,这个时候高潮来了,以下为爽文。学校要统计就业率了,而我此时双证到手,我也在新单位实习上班了,因为没公示,所以我们还不用签三方。先是导师,一如既往地敷衍,把群里通知他们导师的关于催促学生就业的通知复制粘贴转发给我,我没鸟他,打了三个微信电话,我没接,对,没看错,他舍不得电话费的,三年有事找我们都是发微信或者发短信说回电话,他不会给你打电话的。他如果再催我直接拉黑所有联系方式。再说辅导员,统计就业率,我稍微晚点填,他在群里 @我,用了麻烦,请,谢谢等字眼,我都吓到了。赶紧填了个未就业。然后他找我了,和我说要先就业再择业,让我找个私企签了先,我直接怼回去,反问他我是否应该为了学校就业率牺牲自我的就业方向,放弃自己的职业规划,放弃自己应届毕业生这个宝贵的身份,学校是不是只要就业率不管学生死活的?一顿怼以后他不说话了,再也没找过我了。后来还有学院别的老师找过我说我们学院就我一个人没就业了,巴拉巴拉的,然后我也没理,我没说谎我就是没有签三方。还有我们学校为了自己博士点给我们专业改乱七八糟的名字让我们就业极其难搞,基本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这些东西他们不应该反思吗?天天逼学生签就业,怎么不去好好想想自己培养方案教学有什么问题?
写在最后的话,如果你双证到手,果断拒绝,因为他们不能把你咋样了,如果你双证没到手,猥琐发育吧。
看回答都是指点江山,批评政策的,我想说几句接地气的话
知乎上的人都是成功人士,可能上学也好上班也好都是成绩优异,不需要家长老师领导多操心,但是呢,每个群体里都有一些掉队的,大学里同样,可能是能力不足,也可能是心思不在正事上,反正就是掉队,平时挂科,就算勉强毕业也找不到工作
这些人在知乎人士眼里可能就是活该,被淘汰也不值得同情,但是不管怎么说学校多少是有些责任关心这个群体的,那政策上怎么让学校去关心他们呢,于是就出现了现在这种情况
运用灵活就业来粉饰高校就业率,是个例,并不是普遍现象。
实际上,灵活就业是经济新常态的产物。灵活就业——这种适应性强、稳定性好、收入较高的工作形式,目前是,将来也会是重要的、主流的工作形式。这是因为,灵活就业可以给人带来幸福,而大多数人都是渴望幸福的。
具体而言,灵活就业是一种后物质主义需求。
人们不想被固定的工作岗位所限制,人们渴望并且拥有了相对自由的生活方式,这使得人们能够根据自身个性,发挥自身潜能——当然,灵活就业的背后是中国政府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以及对自由职业者权益保障的制度。
怪不得,中国灵活就业人数为两亿多人,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十五。此外,中国 16-24 岁青年人中,还有超过百分之十五的人,在家里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
这表示,保守估计,有 30% 以上的 16-24 岁年轻人在践行选择的权利。
我建议有关部门调查各个高校以 “创业学院” 之类的名目拿走的大学生创业资助经费使用情况。有的大学,大学生创业扶持工作向总理展示,当年共有 16 名毕业生自主创业,工作成果有待提高。
刚才我又想了一下,这个时候说这些,也有可能是上边真的想压水分。因为 2020 年的就业率统计已经算是结束了,理论上还没结束,但是 2020 届学生已经拿到毕业证,不会理学校了。也就是该造假的已经造完了。
如果能趁这个机会,不要 90% 的就业率,那是可以压出水分的。但是如果只是想压水分,不吧就业率去掉,神仙都没办法。
另外,我原文说的很清楚了,今年不就业考研的可能多。我指的是 2020 届毕业生,他们已经毕业了,不工作考研。
你说的那个考研算就业率,指的是应届生考研,就是 2021 届毕业生,今年考研,那个算就业率。
当年我大学同宿舍人选择不就业考研,因为请假回家销假晚了一天,被辅导员威胁处分,然后就把就业协议给辅导员让他自己处理了。
今年因为疫情,就业本来就不好,现在雪上加霜,可能有不少人本来没有考研打算,发现工作不好找,准备毕业后再考研。这样可能还会影响 2021 届毕业生考研。所以现在提就业率造假,也可能为明年准备。
太有意思了。上边要求就业率 90%,这个就业率专科高职还比较容易达到,本科是有人不就业考研的。尤其是今年就业形势不好,研究生又扩招,可以想到,今年毕业的本科生,不就业考研的人肯定更多。
那你又要 90% 以上的就业率,怎么完成?
另外说到核查,主要是靠要求填组织机构代码和电话回访。现在一般就是联系好单位,代码电话都是真的。那上级又要求一个单位不能超过多少个人 (五个还是十个,忘记了)。
只要上边还要求就业率,那么造假就肯定会有。就业率造假问题出在哪里?国家经济形势!都 996 两个人当好几个用,是想累死了给毕业生腾笼换鸟吗?
常规操作。粉饰不粉饰都是失业,临毕业了谁会和辅导员过不去呢。
告诉别人失业了,有人会给你提供工作吗。说自己失业了,没有好处,说自己灵活就业了,虽然对自己没好处,但是对辅导员好,卖了个人情。所以这一定是粉饰更好。
另外就算真就业了。年轻人谁买的起房。
上行下效,你要啥数据就给你啥数据
这条报道居然能上热榜。
毕竟知乎 360 无死角的关注美国,我以为热榜排名第一的会是 “如何看待美国八月份失业率下降幅度超过预期?美国经济是否已经复苏?“这样的话题。
毕竟这段时间看知乎才是了解美国的最佳渠道,比香港记者都快。
我觉得我的学校不算是高校,毕业去向让填的也不是自媒体。
是自由设计师。
“最好是填一下自由职业申请,不然就要写着无业把档案退回原籍所在地,也不好看啊。”
“要是有调查人员打电话来别说漏嘴了,就说在网上接活,做一些网络订单,和专业相关的。”
容纳着本专业三分之一学生的未就业人员小群里其乐融融,大家纷纷表示这种小事绝不可能搞砸。
一周之后同学们纷纷接到调查电话,并完美完成任务。
再一周后学校通知,不用再假装自由职业了,上边调查的更严,被查出来更糟糕。
其实我是能理解的。
学校就业率低——拿不到资金——做不了教学硬件软件升级——招不到好学生——就业率低
如此循环几次会怎样呢?
别人家不知道,在我的学校,这个专业会消失。
自由职业,麻痹上级,麻痹学校,也是麻痹自己。起码还是在做些什么的,也许未来还是有点希望的。
但是假的总归是假的,有苦衷的错误也不可能是正确,只是还没办法而已。
粉饰就业率这种情况就是装点个门面,学生知道学校在糊弄,学校也知道学生知道他们在糊弄,学生也知道学校知道学生知道他们在糊弄,但学校不这么做又能做些什么呢?学校不可能给大量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也不能给社会上的公司施压逼着公司雇佣自己的毕业生。这个事情的本质是很多大学毕业生尤其是某些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就业市场没有提供数量足够的岗位。
学校即使展示真实的就业率,对即将毕业的学生来说,其实也没啥用。只能给还没上大学的高中生提个醒,这个学校,这些专业毕业以后不好找工作。那高中生就会都扎堆去报好就业的专业,但是各个学校,各个专业招的人有限,计算机学院名额就这么多,录满了,其他报的就分流去其他专业,所以还是会有很多人被迫选择去不好就业的学校和专业。而且现在的信息发达,大部分家长和学生也知道什么专业相对好就业一些,至少大方向上知道。
解决这个问题,要么经济高速发展,社会上能提供足够多的就业岗位。要么学校根据每年的就业真实情况,减少或增加相关的专业的招生人数。但学校显然不乐意少招。而且当经济相对较差的时候,就业岗位少,大学来年就极可能缩招,导致之后很多学生可能都考不上大学,这些学生将来的就业可能会更难。
经济发展快可以掩盖几乎一切问题,但当经济增长放缓的时候,问题就越来越明显了。
没有收到邀请,但趁着还有点书生意气,来谈谈我所经历的没签灵活就业所遇到的事情吧。
**背景:**答主 20 年山东某医学院校应届毕业生,在医学生考研的大背景下,答主也选择了跟随众人的选择,参加 20 年考研。但由于自身不够努力吧,没有考上研究生。医学生出路无非就是考编、考公,去公司工作一般面临着转行,答主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山东人,第一选择还是考编、考公。但 20 年疫情严重,公务员考试、事业编考试都推迟了许多,6 月份毕业时还没有工作,学工办主任多次找我签灵活就业协议,告知我可以随意写个,摆地摊、作家都可以。但我都拒绝了,当时不太懂怕影响应届生身份(这是为了自身着想,比较自私的一方面吧)。当然跟主任说的时候,我说的是想实事求是,不想弄虚作假,我确实没找到工作。**再有,除了没签灵活就业协议这件事情,与主任没有任何矛盾。**以上是背景。
后期经历:
21 年考上了某地的编制,需要政审,然后联系主任对面办公的另一位导员老师,以为一切妥当,开心去学校政审。但那位导员老师告知我当天她出去开会,让我找一下主任,帮忙政审。
此时给主任打电话,主任告知我找的哪个老师就找哪个老师去,便挂了电话。
我很无奈,就直接去学工办找主任 ,请他帮忙政审。我告知主任确实是因为我当时不知道签灵活就业协议不影响应届身份,所以没有签。**主任说:**你自己不是很厉害,以为什么事情都能够办到。你当时为难了我,我也不会帮你的。(大意如此,原话我没法全都复述出来)
后来微信给主任道歉,惨遭主任拉黑。。。
最后无奈,用人单位必须要与学工办(相当于其他学校的行政老师、导员)进行面谈,无奈又找学校领导,由领导出面与学工办老师沟通,最终才得以政审。
原本一件签灵活就业协议的事,因为我当时没有签,最终演变成了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所以希望今后的学弟学妹们以我为鉴吧。
不请自来,比较偏题,我只是说说我被忽悠灵活就业但不为所动的前因后果
真的,如果是放在以前和辅导员无冤无仇的,他要是跟我说为了他的工作,这个假我未必会坚持不造(我错了,我之前考虑不周,差点为虚假就业贡献力量)
但是满嘴我为了你好,动不动就忽悠你,不为所动的就挨个打电话跟你说灵活就业有多好
我研一的时候,辅导员要来家访,那时候我家面临着亲戚要把和我相依为命的奶奶送去养老院,然后我连住的地方都没有的问题(早就过了暑假留校申请的时间节点了,亲戚突然整这么一出),我第一时间打电话跟他说别来了,家里不方便,我奶要被送走了,我还得出去找房子租呢,对方执意要来,最后还是在我奶还没被送走的时候来了
那阵子真的是心力交瘁,心里不好受,每天找房子收拾东西也很累,我都跟他说的明明白白的了,甚至我是这个家买来的,养父去世了,这么多年从高中开始就得靠自己活着,家里就一个被各种亲戚惦记着瓜分的回迁房还不能入住呢,养母没个主意天天被娘家亲戚劝的坑我,我就这么个相依为命的奶奶(高中的时候如果没有奶奶把退休金拿出来给我上学,我哪有机会考大学啊,高中之前奶奶也承担了我大部分的支出,并且从小照顾我),九十多岁还要被送去养老院,我现在需要找房子也需要照顾奶奶,我真的没有精力去接待你,balabala,我都快去学校给他跪下求他不要来了,真的是不希望搬家搬得破破烂烂的还被各种拍照片,然而对方一句安慰的话或者关心都没有,人家就是要来完成任务(如果我奶先被送走,家访也是就我一个人,你来个啥意思啊)
第二件事是我奶被送走后在养老院,我就回学校了,过年我就跟对象去了他老家湖北(年前他父母来我家订婚了,说好的我去他家过年),这不就疫情被困了吗
我的辅导员给我打电话,例行公事的问我在哪,为啥去,然后他问啥我说啥呗,我以为就完事了,人家催我找工作,催我写论文,问我目前啥情况(就业和毕业的进度),我说毕业论文写不了,没带电脑,没有数据,村里也没有网吧啥的,并且我刚从武汉转车回来,居家隔离呢,出不去
对方就开始催就业,我直接就装作信号不好不吱声直接给他挂断了
那几天鬼知道我有多害怕,我怕我在武汉被感染(村里来测体温的测三次我两次临界值差点被带走),我怕我再也见不到我奶奶,我怕把男朋友的家人传染了,我还焦虑回不去家,从来没在外面这么久,还是男朋友家,真的现在说这些很平静了,当时真的被他气的呜呜哭,我导师也在各种安慰我
真是一点人味都没有啊,可能我说的真的很平淡,但是这两次打交道真的让我觉得很恶心
于情于理我都不会接受他忽悠的灵活就业的,威逼利诱都不好使,要是真敢扣我毕业证学位证和党组织关系的话,我光脚的也不怕穿鞋的,更何况我党组织关系转走,毕业证学位证到手之后了
市人才打电话问我就业情况我就如实说了
真想给自己放一首正道的光
形势没这么难的时候的数据都那么大水分,何况现在
问题值得深思。
就业本来不是学校的事,学校能管得了吗?
但是教育部门或更高部门要求学校保就业,脑子进那个啥了吧。
你让学校去给学生找工作、安排工作,那政府有关部门的职责是什么呢?
本科阶段曾在学校的就业部门做学生助理,是个勤工俭学的岗位,日常帮助老师做毕业生就业的数据整理和就业手续办理。
我所在的省,教育厅对高校没有就业率的要求,但是高校与高校之间是有默契的。
往年大家的就业率中位数是多少,今年也大差不离;A 校去年就业率 90%,我作为同层次的 B 校,今年的就业率顶多在 90% 基础上上下浮动几个百分点吧,不能低太多。
简而言之就是,相互靠齐,求稳。
(顺带一提,每年各省的毕业生就业网会公布各高校的就业白皮书,这个白皮书里其实有不少有价值的信息,如毕业生升学、出国去了哪些学校,多少学生去了 500 强,多少学生去了企事业单位,多少学生留在了本城市、本省,以及具体各专业的就业去向)
然后每个学校的就业率又具体到学院中。
每年九月,毕业生还有一年才毕业的时候,各个学院已经要向学校上报自己的就业率目标(根据自己学院以往的数据),毕业季的时候,无论如何必须想方设法达到,作为学院和辅导员的不成文的考核指标。
升学,出国,有三方协议,有劳动合同,有灵活就业证明,选调生,三支一扶,自由职业,创业都算在就业率里。
这当中,灵活就业证明最好开,随便一个有公章的单位给盖章就行。甚至认识一个同学,家里开超市,就让爸妈给盖了个章寄回来…
如果在数据锁库之前,学院还没达到目标就业率,那就是用灵活就业 “冲业绩”。
其实辅导员也很难,规矩不是辅导员定的,但一方面面对学校的考核压力山大。一方面面对学生也要讲究方法,相处了几年也是有感情的,不逼一逼学生不会主动去做,逼急了又担心举报的风险。(至少我们学校明确要求了,不允许用毕业等条件威胁学生签订就业协议。并且实际上周围也没有听说有学院用这个为难过学生)。
这就要辅导员自己想办法,既不能用逼迫的手段,又得让足够数量的学生自己去办灵活就业。
想把公屏打在泪目上~~
学生压力来自于学院,学院压力来自于学校,学校压力来自于兄弟学校的无形压力,而这个无形压力什么时候成为的压力,又为什么会成为压力?
答案不言自明。
这事本质上是特色问题
解决不掉就业问题,说明市场没那么多就业岗位,不能怪高校
这个事情不怪高校,却强迫高校去解决,高校只有造假。毕竟这件事情就是想解决,高校也不可能解决。
这就是生活
这种事情在专科院校真的是太太太太太常见了好不好!
不管平时教的如何,不管你学的什么专业,不管你想不想升本学习,到了大四就给你来一句,快实习找工作,不签三方不让毕业!
真的很生气!学校不在乎你会不会被公司骗,不在乎你能不能有更好的发展,不在乎你是不是想升学,在乎的只是这个学校的就业率,来年凭借这个就业率能招多少生!
从国家角度来讲,是真的想管但是管不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还有某些院校要签协议说一定找工作,哎!
自媒体真的是有趣,你说是人人都玩个微博玩个微信就自媒体了,入行标准是什么呢?行业规范又是什么呢?
号外号外。又发现新的粉饰方法出现
辅导 yuan 卡政肾,因为还没就业档案还在学校,这时学校要求灵活就业,不然考公事业编之类的政 shen 之类的校方不帮忙导致后续非常麻烦。
每年的毕业季高校的就业老师都会被就业率弄的上窜下跳,跟毕业生斗智斗勇各种威逼利诱,在企业和学生之间疯狂当媒婆。
大学生毕业要工作到底难不难?
答案是:想找一个工作并不难,但是找一个可心的工作太难了。
哪怕在疫情期间对于大学生来说如果真的想就业,早上投房地产销售岗位,上午面试,下午就通知入职。
这种工作的入职效率完全符合很多高校提出的 “先就业,后择业” 的就业思想,但是并不会符合很多学生的思想。
高校最终的指标是有多少学生签约了三方,但是在完成就业率任务的时候却没有考虑就业质量,对高校就业老师来说完成任务就完事了,但是对学生来说跨出校园的第一份工作至关重要,大概率会决定未来的人生走向。
例如:一个学生如果毕业签了房地产销售、保险销售等岗位,一旦有了社保记录,那么该学生就不会再有资格参加国企、事业单位、大厂、外企的校园招聘。而这种销售类的岗位却时时可以投递入职。
那么对于一个毕业生来说,毕业走向肯定是优先深造、冲大厂、考体制内单位,哪怕毕业水逆两年择业期研究生没考上、大厂进不去、体制内也考不进去,也是可以随便找个销售岗位养活自己的。天无绝人之路。
但是这样却不是高校希望看到的,因为如果学生在离开校园之前不能提交三方的话,学校大概率就失去了一个就业指标。
所以对于高校就业的考核不应仅仅停留在就业数量上,还要考虑学生的毕业出路质量,人家学生毕业考两年研究生、考两年公务员有错吗?
先打个岔,找不到工作就填地摊经济,核查就说在云摆摊(做微商、直播带货)。
言归正传,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说到底就是形式主义,而每一种形式主义的背后总会有官僚主义的魅影。
按照这个思路,我去查阅了一些资料,发现背后 “考核指挥棒” 的作用。
1、早在 2012 年,教育部就发文明确要求,“健全专业动态调整和预警、退出机制,对就业率连续两年低于 60% 的专业,调减招生计划直至停招。”
2、 2017 年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中,也提到 “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高度认可” 这一标准。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 2018 年工作要点中就指出,“参考毕业率、就业率、师生比等指标,认定基本条件、基本管理、基本质量不达标的专业,并予以公布。严格实行专业预警退出机制,引导学校对不达标专业及时调减或停止招生。”
4、部分地方政府官网显示,“实现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 95% 以上”被纳入 “六稳六保” 重点任务。
所以,对高校来说,就业率成了资源分配的 “指挥棒”。就业数据上去了,经费拨款、专业规模就跟上来了,学校和专业酒会更 “吃得开”;就业数据不好看,专业很可能面临缩招、停招的风险。
于是,部分高校追求数字 “漂亮”,学生被灵活就业。放在往年,负面影响有,但还好,但在今年特殊毕业季还这么干,那就可能影响“六稳六保” 大局了。
传统艺能了
十多年了都
牛真正逼的是这么个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大家一说都知道的事
到底是什么人在啥子场合才一定要装作不知道咧,哈哈哈
就业率是什么?只要你这所大学不是 TOP N,就业率就是高招的金字招牌,是学校赖以生存的本钱。
在就业率上任由学校一言堂,相当于问瓜农这瓜甜不甜,还不准你尝。
用学校的说辞来统计就业率本身就很愚蠢。就业三个月辞退算不算就业?就业后没有五险一金算不算就业?统计就业率的目的是什么?
黄鼠狼给鸡守大门。
锅盔从两个角度来谈吧,关于部分高校用灵活就业粉饰就业率,真的不能全怪高校!
从高校角度来说:
1、就业率高的高校和专业,报考学生数量会大幅提升。大部分学生及其家长较看重高校或专业的就业率,认为就业率高是保障,同时认为毕业后就业成本会低些。因此,高校为增加生源,只能在数据上进行改变,而灵活就业只是其中方式之一。
2、教育部对于高校是否优质、教学能力强的标准之一同样是毕业生就业率,而且公办院校的政府资金扶持多少和此项标准挂钩,且高校教师们的年终效益也是以此决定高低。那么,在没有有效的综合评估制度下,选择这样的方式保住就业率数据,实现利益最大化,也不影响学校发展,为何不做呢?
3、高校毕业生人数年年增长,但各个高校培养出的学生其专业能力、团队意识、企业文化思维等多参差不齐。加之就业机会不断缩减,竞争压力逐渐加大,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是阻碍发展的重大难题。但学校以后还要发展!不能因这届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影响生源,不得已出以下策。
从学生角度来说:
1、高校就业率和自身专业发展关系不大,只要教师尽职尽责的教授实用知识,加上自身刻苦努力学习,进入社会必然有可用之处。刚毕业无法进入企业工作,这情况太正常和普遍,先拿到毕业证再说。如果填写灵活就业能顺利过,为何不填,对我又没啥影响。
2、通过看高校就业率来选学校和专业,但高就业率不代表我出去就能百分百就业,可能我就是那百分之二三的未就业率。对于自己就业前景看到比较清楚,这个就业率参考性不高,不会过度关注。
3、如果高校通过这种 “粉饰” 来欺骗学生报考,这是不可容忍的。不过相信大部分学生及家长不会轻易相信这种数据,选择时还是会看此高校教学水平,整体教育素养如何。
如此来看,这项统计数据基本是无价值可言的,还费时费力,是下决心改革的时候了。
锅盔|原创观点 转载请注明作者 ID
锅盔 1000 问系列回答【第 0041 个】
你以为问题就是灵活就业?
个个高校数据都是 90% 多,而且还有人信,有意思不?
年年毕业那么多,上哪找萝卜坑?
说到底在就业率这件事上,高校就是个背锅的。就业率要高,首先要有足够的岗位,经济要足够活跃,今年疫情经济状态不好,岗位都没那么多,社会上还有一些失业的等待就业,原来一些无人问津的岗位今年都开始有几个人投了,你让高校、让大学生怎么办呢?
其次,现在的高校除了利用各种规则强压外,根本没有办法强迫学生去就业,比如有些学生要在家考研,有的还在等待亲朋好友单位的招工信息或者录取信息,有的还在寻觅机会自己或合股创业,这时候即便老师给学生推送一些就业岗位信息,人家压根不理你,供给和需求完全对不上嘛。
第三,要真实掌握就业信息,我觉得办法很多很多,几个数据比如社保碰撞、自我申报等等就可以知道了,信息化手段有的是。
第四,现在有些部门强行把就业率跟高校办学招生指标捆绑起来,就业差就砍你的招生指标,这本身就是一种相当短视的行为,也迫使下面造假情况长期存在。
教育部和科技部的祖传技能,不就是数据造假,结果还不了了之么?
不惊讶,不奇怪。
人社部需要自己去统计,而不是出于节约预算的考虑,直接使用教育部的数据。那不可信。
算个 p 今年做人事的都知道就业形势有多严峻~之前 20k 的财务总监现在自愿降薪酬拿 6k 做个会计还不一定能找到工作!!找工作的都是 35-50 岁的~你应届生一比简直毫无竞争力,媒体也是吃饱了撑的这点破事谁不知道?爆出来院校就能解决就业了?这日子口除了看上去一团和气的抗下去还有啥好办法么?
说到底还是我国税收制度还不完善。
如果所有收入能够有效统计,完全就不存在虚假就业的操作。自媒体也是有收入的,摆摊也是有收入支出。现在银行卡,支付宝这些都是实名制,直接能调出这个人的资金流水。当然你也可以所有收入支出选择现金方式,但这概率也属于正常误差内。
到时候直接差每个毕业生的有效收入情况就行,你干自媒体干几个月收入连贫困线都没达到,那就属于无效就业,你在家里什么都不干,靠理财产品收入能达到小康中产以上,你说你失业,我也想这样的失业
部分高校?
我跟你说,北大 2007 年就开始撒谎了,
至少我们学院是那样。
不对啊,我记得前几年不都是以院为单位,把学生档案挂在户籍地人才市场,然后找一个野鸡企业让学生挂着名去考研或者家里蹲的么,怎么操作越来越低幼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我想教育部心里也挺有 b 数的
高校其实是有个就业办的,但是了解的都知道就业办不是给学生就业提供指导帮助的,是为了学校就业率办事的,没有就业还想毕业?嘻嘻
当就业率成了衡量教育质量的枷锁,是否是一个耻辱?
我只能说:
其实从 2003 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开始,“被就业” 就应运而生了,如果无人监管,仍将持续下去。
从 1999 年大学开始扩招,国家不再统一分配工作,从那一刻开始,中国绝大部分大学毕业生(军警类学校除外)都面临就业双向选择,即用人单位愿意聘你,同时你也同意到这家单位上班。理论上,当有一方持否定态度时,都无法达成就业签约,毕业生即处于 “失业” 状态。
话说我当时毕业时尚未找到合适工作,但我们这类毕业生在离校前,都领到了一份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回事的就业三方协议,而且还盖了学校和所谓 “就业单位” 的公章,单位名称还都不一样——这种事当年是没人管的,估计是行业潜规则。如果放到今天爆料,估计有些人是要受处分的。
自 2003 届大学毕业生开始,学校原来 100% 的就业率瞬间成为历史,而学校出于声誉、生源和未来发展,必然会使用各种 “办法”,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因为理论上毕业生就业率以及就业单位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反应了一个学校的好坏,也最终决定了未来会有多少学生愿意报考它。
当然,如果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能把这种弄虚作假的学校、校长及有关责任人都打回原形,公之于众。对国家和社会来说,自然是好事一桩。
拭目以待。
能不能说点咱不知道的?比如哪些高校没这么干?
我的看法是,社会各界应该鼓励大学生创业。这种鼓励不是口头的,而是实际行动上的。看来,在全社会中,树立一种先进的、与时俱进的创业观,既时不我待,也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以考博为例,考博要找导师去考博。这个方向很明确。之后复习备考,参加初试、复试(统考和申请考核制,本质一样)。所以说,考博和找工作,如出一辙。
但是,创业就不一样了。创业没有任何现成的方向,全靠摸索——摸着石头过河。创业=理工科中的做实验。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物质支持,一般的毕业生,哪敢去创业呢?如同在理工科中,没有科研基金,科学家哪敢去做实验呢?
高等教育与产业需求脱节,你怎么搞就业率都是那样,本身你创造一个就业岗位需求,但是培养了 2 个大学生,失业率就是百分之 50,就是看这 50% 摊到哪所学校里。
而且对辅导员来说也很难,就业率太低的专业是会被砍掉的,但是就业率太低的专业和这个专业本身的教学课程又没啥关系,班里一半人去考研,最后考不上二战的全得算在失业率里。而且单纯统计就业率没有一个科学的标准,统计不出啥东西。
比如下面几个人
1. 家里有矿的后浪。人家不管就业还是失业统计进去有啥用。
2. 待业在家半年考研考公务员的。复习期间里就是算失业啊。
3. 家里找关系进国企的。
4. 非本专业就业的,还有实习期没过就跑路的。
上面你是算就业还是失业??你统计出来了又有啥用?真正你走校招找工作,你会发现找不找到到工作基本只取决于学校和专业,和你具体上了哪些课关系不大,个人能力那是决定进大厂还是小厂,不是决定能不能就业的。
失业是学校的问题吗?失业是学生的问题吗?不然把就业率低于百分之 80 的专业全部改成计算机??
高校的就业率,真的是呵呵了,不听、不看也罢,真的没有啥必要。
高校之所以追求虚高就业率,都是为了提高知名度,吸引学生报考。但是,真正就业率高的学校的专业,也不需要这些假把式。
高校毕业都会收集就业证明,我们毕业的时候,辅导员啥都没说,直接要求每个学生必须上交就业证明。
想当初,我们班大部分同学都还在备考教师编制,一部分人考了公务员还在等成绩,极少数同学签了培训机构。我就是备考编制大军中的一员,根本没有工作,但是当时啥也不懂呀,又担心没有就业证明影响毕业,所以,我爸妈找了我们村小学的校长,给我 “写了” 一份就业证明,盖上了红章,就这样 “开开心心” 就业了。就这样,我们全班在毕业前夕,通通就业了。
今年疫情影响,很多大学生毕业后都没有找到工作,我邻居家的弟弟在家已经呆了半年,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但在毕业前,也是 “被就业” 了一把,在我们村一个小工厂盖了章,做上了“小会计”。他目前在附近一个工厂给厂长做助理,边工作边备考公务员。
高校的就业率只能作为参考,真的不能全信,毕竟这些数据经不起考验呀**。感觉这完全就是掩耳盗铃,真正毕业就就业的学生,真的有那么多么?与其想方设法的 “造假”,不如踏实和各单位加强合作,帮助学生就业。**这才是真正有用的措施。
今天就整理到这里啦,看完了的伙伴儿点个赞再走吧~
我会持续分享一些教师工作中的趣事和考编经验,喜欢的伙伴儿可以点个关注哦
把就业率作为考核高校的标准本身就是错误的,早日取消这种考核吧。
就业率那不瞎扯嘛,讲个笑话,学工学的只要身体没问题就业率 100%,为啥呢?进厂啊 (狗头保命)
就业协议掺水的问题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去考虑: 首先,如果某个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低,是不是应该倒追一下原因?企业的产品不合格销售不出去,恐怕没有哪个企业能淡然处之。如果就业率低排除了学生主动不愿就业的因素,那么到底是学校的培养质量低还是专业设置不合理,亦或是其他因素。其次,要求高校搜集数据并公布的做法形成了 “就业竞赛”,在兄弟院校都接近满就业的环境下,没有谁有勇气给出一个很难看的数据,除非他和钱有仇。再次,新兴行业的就业到底算不算就业。从政府的角度看,应该算,因为年轻人只要有个事情做,就不至于成为不稳定因素。从学校的角度看,确实也有学校已经适应产业需求,开设了电商或直播之类的专业。所以,不宜对此类职业统计方法持一概否定态度。最后,能否把高校统计数据的时限稍微放宽一丢丢,这样就不至于让学校把就业协议和毕业证书挂上钩。
就业报告有很扎实的部分,是给真正的雇主和家长做参考的。
那些特别水的部分,是应付一堆欧美教育学相关水博们把持的某单位检查的。
一直都这样啊,当年大学毕业,有几个同学没找到工作,辅导员硬是将他们归类到准备出国之中
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一味地抱怨是没有用滴。为什么高校都造假就业率,换言之,高就业率对学校来说能得到什么利益?这就要从教育部的文件说起了,记得 60% 以下就会减招甚至停招某些专业。没有好的政策,自然某些现象就会产生。就如交通中礼让行人一样,有些人,你骂他照样横冲直撞。出台法律行人过斑马线车辆驶来就扣分罚款,自然都不这么做了。有些事,没有涉及到自身利益,是很难有改变的。
高校传统异能了,
我毕业那年随便在路边找个盖章就可以了,也不用核实。
这种形而之上的表面功夫,与每年的毕业论文,堪称双绝。
又注水,又无意义,这种恶心老师学生的行为,只有领导想出来,反正他在办公室里吹空调,领高薪。
知乎用户 经济观察报 发表 看都不用看。 什么叫职业技术院校学生未毕业就被抢空? 还不是让这些没毕业的学生提前进入工厂,从事生产劳动? 工厂以低廉的价格,将 “毕业” 当做 “筹码”,用“实习” 进行搪塞,半强制半诱骗地,让那些无辜地学生 …
知乎用户 宇宙战神郭奉孝 发表 如果生化环材也出一个大猛子式的 up 主,对劝退事业可能反而适得其反。 土木界大猛子在工地搬大砖,抡大锤,开大车,吹大风,观众:哇这也太苦逼了,土木专业真纯纯牛马。 生化环材小猛子在实验室过柱子,养老鼠,配试 …
知乎用户 吃小姑娘啊呜 发表 有的人出生就在罗马,有的人出生就是牛马。 ————大猛子 知乎用户 George 发表 央视关注了何同学 我们关注了大猛子 这话我不是原创奥,原创不见了 知乎用户 愚蠢的智慧生物 发表 你为什么选择从事喜剧行 …
知乎用户 兰七喵 发表 作为一个学生会干部,这个我来回答,毕竟,在大家的印象里学生会是形式主义最严重的地方。 1. 面子工程。 大学里学院和学院之间,大学和大学之间,省和省之间,都有一种攀比心理。就是我非要比你好比你多。 比如某个省的青年大 …
知乎用户 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发表 应该说,直到大面积 “优化”(裁员)浪潮席卷了国内薪酬 Top 3 的两大行业:房地产、互联网之后,国内广大后知后觉的瓜众才开始对“稳中向好” 这个词产生了一丝丝的反思。 首当其冲的,是在国内十几年如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