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思维训练】反洗脑第一步-认识自己的思考

by 裴珠泫, at 11 December 2019, tags : 思维训练 心理 点击纠错 点击删除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为什么写这篇文章:
 1. 一个反贼最大的资本就是思维能力:我觉得强大的思维能力才是人的终极武器。如果说跟粉红相比我有什么优越感可言,那就是我的思维能力比这帮人强?思维能力弱、为反而反的反贼真心不比小粉红高级多少的。

 2. 头脑的防身术:无论政见、职业、国籍、人生境遇,我们都需要不停提高自己思维能力、避免掉坑。墙内固然傻逼言论多,到了墙外也要时刻警惕不被各种愚蠢fad割韭菜。这是一辈子的功课,也是我们眼下立刻可以开始着手实践的东西。

 查理芒格(巴菲特的投资合伙人)有一篇绝好的演讲《人类误判心理学》,讲的就是这个:人为什么会错误决策。对我而言,这真的是改变我一生的阅读。直到现在,每次要做出重大决策的时候,我都会依此写个checklist反复敲打自己。对于巴菲特和芒格而言,一个投资错误就是好几千万的损失。我们普通人即使不投资巨款,也要好好过这一生。

这篇文章是我自己的一些总结和补充。如果你想看英语原文,可以点这里。 (Farnam Street这个博客也超级棒的),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我可以继续写。这个领域东西蛮多的,Daniel Kahneman, Dan Ariely, Peter Devlin都可以写一点~

————————————————————————————————

1.爱屋及乌、恨屋及乌 (Association)
如果A和B经常同时出现,那么人们就会把A和B联系到一起,爱屋及乌、恨屋及乌。
这一招经常被广告商应用:过年就买脑白金,做精致女人就要买香奈儿口红。
很多刻板印象也源于此:电视剧里的亚洲人都是学数学的书呆子,开7-11小超市的都是印度人,卖羊肉串的都是新疆人,漂亮的女人都很蠢,etc。
很多人也用这个给自己贴金:Theranos的女骗子Elizabeth Holmes常常宣扬自己多么崇拜乔布斯、穿衣打扮审美都学乔布斯。说多了,很多人还真的把她称之为乔布斯第二。
“波斯信使”的典故也是源于此:如果你老是告诉别人坏消息,你的形象也差了,所以很多人报喜不报忧。

Association另外一个非常经典的滥用就是“错误归因”,因为A和B经常同时出现,那么A和B一定有关系,甚至是因果关系。如果A总是在B之前出现,那么肯定是A导致了B!

真的吗?:)品葱很多政治社会的分析里也有这种谬误哦。 

我经常见到中国人低素质行为,久而久之,只想见到中国人做某些事,我就很容易觉得一定觉得是“低素质”——但是说不定有别的原因呢!

比如我开车的时候送一个外国朋友和一个中国朋友回家。
中国朋友那天心情很不好,下车关车门的时候力道重了一点。如果我不熟悉我的朋友,很容易归因为“中国人低素质”,但是我了解他,知道他平时是一个很好的人,当时心情非常低落,不小心下手重了。对于朋友小事的宽容,我还是做得到的。所以我归因为"朋友不小心而已"。

我有时候也觉得,因为内化了“中国人低素质“的印象,我对周围的中国人、包括自己,有时候都非常苛求。

2.社会认同倾向
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是从众的,从众心理本身也不一定是坏事——很多时候它替我们省事省时,提高了效率。
远古时代,大多数人都觉得狮子是危险的,就你一个人半信半疑想要亲自确认是不是fake news,结果就是你被吃啦。
情景喜剧里的笑声也是同样的道理,听见大家笑,你也更想笑。

但是从众心理的危害也很明显了,下面举几个例子:

  1. 旁观者效应:一个人突然倒在路边,一群人旁观的时候,每个人都不确定这种情况是否自己该相助,这时会更倾向于根据他人的反应来判断,最终导致没有人相助。
  2. **影响消费者行为:**一群人听三首歌,然后按照喜好打分。另一群人也听三首歌,然后先给他们看豆瓣评分(大众观点),然后再按照喜好打分。后面一种情况下,人给出的分数会受豆瓣分数影响。你敢给一个大家都踩的观点点赞吗?即使在品葱这个自诩独立思考的地方,也很难吧。这是人性共通的弱点了。

3.对比效应
左手伸入冷水,右手热水,然后同时伸入同温度的水,会发现左手觉得热,右手冷。
买车的时候,dealer先给你看一个差的,然后再看一个相对更好的,你会很容易高估第二辆车,然后头脑一热就买下了。
先看看习近平,再看看希特勒。哇,元首好有文化哦!还会画画!还听歌剧!
比起总是闹笑话的习近平,这方面他的确好一点,但也称不上真正的文化人吧?车行dealer给你看的第二辆“相对比较好”的车,如果没有第一辆残次品衬托,可能你是压根不会想买的啦。

4.[b]激励(Incentives)的力量[/b]
我曾经觉得人工智能都是骗人的hype,直到我也成了AI从业者。
我曾经觉得如麦肯锡一类的管理咨询都是骗人的,直到我毕业后进了麦肯锡。
我曾经觉得MBA没啥真正干货,不如职场实战经验,直到我读了MBA。
如果我聘用清洁工每周为我打扫房间两个小时,按小时付费,他一定会用完这整整两个小时——即使打扫我的房间只需要30分钟。如果我质问他,他一定会说:你的房间真的需要用两个小时才清理得干净!

屁股决定脑袋。如果一件事对我有利,我很容易真正相信它的价值。“如果你要说服别人,要诉诸利益,而非诉诸理性。”——这一招,不仅对葱油眼里劣等的你国人有用,对地球人都有用。大家都喜欢被好听的话说服,世界上极少有人是被骂服骂醒的,往往是越骂越把别人往相反的方向逼。

5.无法客观看待喜欢或者憎恶的事情
喜欢一个人,看不到他缺点,觉得人家浑身上下都闪光,也会把自己投入进去(认同感)。
讨厌一个人,看不到他优点,觉得人家做什么都是错的,也会想要保持距离(失去认同感)。

如果我粉的球队赢了,我会说:我们赢了。
如果我粉的球队输了,我会说:他们输了。
如果球队老是输,我就不粉啦!

矫正的办法之一:
在基本立场和价值判断不动摇的情况下,逼迫自己向讨厌的人事物学习、逼迫自己反思喜欢的人事物缺点。
我对中共的基本评价不动摇,但是我承认:中共对于受过高等教育的90后洗脑那么成功,有它高明、善于把握人心的地方。我对西方民主制的基本评价不动摇,但是我也要看得到它的缺点。

6.锤子和钉子
对于有一个工具箱只有锤子的人而言,所有问题看起来都像是钉子——往死里锤就好啦!
对于一个大脑里只有“中国人是XYZ”的人而言,所有问题都是因为“中国人XYZ”。他们也想不到别的原因吧。

7.自视过高倾向
天下所有人都觉得自己很特别,包括我们眼里蠢蠢的小粉红,当然也包括此时此刻的楼主。
人总是觉得:我的孩子是最好的,我的观点是最好的,我是最特别的,众人皆醉我独醒。

自省和追求进步真的是人一辈子的功课。
矫正的办法:用第三人称形容自己,思考和评价自己。避免第一人称的情感代入。

8.一致性倾向
人的思想影响行为,行为也影响思想。思想也想要和行为一致。
对着镜子微笑,人心情会变好。
斯坦福监狱实验的“看守”一开始仅仅只是扮演角色,后来会真的对犯人暴虐。
你嘴里越是骂一个人,心理会越发讨厌他。
如果我夸你“行为有素质”,你就会很想要保持这个形象,接下来5个小时内,你随地吐痰的几率大大降低。

“行为也影响思想”经常被情感骗子拿来利用。
正常人是:我先了解你,再信任你,所以和你亲近。
骗子是:我先强行和你亲近、侵犯你的个人空间,然后再说“你都让我走这么近了,我们一定很亲近吧!”
跟人强行套近乎,就是这个道理了。

之前做过的事情,人往往是不喜欢中途转向的。
明明知道应该放弃的感情,越是投入就越是陷进去无法放手,越是投入,越是觉得有价值——很多家暴受害者就是这样无法离开一段错误的感情的。
在斯大林格勒的德军撑了那么久,千万不能放弃啊,放弃了之前的坚持就失去意义了——抱着这样的想法,他们可能失去了最后一次突围的机会。

说得阴暗一点:如果我想让你为我卖命,我会让你先帮我一点小忙,然后一点点加码。邪教之所以能让很多人自愿家破人亡,这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大家都是从小事开始的。

矫正的办法:
1)人要做自己的tastebreaker,主动打破自己的思维局限,主动听反方论点。
2)不符合原则的事情最好一开始就不要做。
3)选择放弃的时候不要考虑sunk cost。如果你输了很多,不代表你下一次就会赢。说不定你一直输而且输得更惨。

9.Availability heuristic (不知道怎么翻译了)
当评价一件事情的时候,人会把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事例当成最典型的事例。
澳大利亚的海滩上突发鲨鱼袭击,后面几个月都不敢有人去游泳——即使鲨鱼袭击的概率是万分之一。因为这件事给大家深刻地留在了大家的脑海里,大家会以为这件万分之一的事比较有代表性,不是考虑那万分之九千九百九十九。
有些人见过一些嚣张的极端女权,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以后每次听别人讲女权就想起当时的所见所闻,甚至觉得激进女权、仇男式女权是比较有代表性的。

还有:中国90s年轻人真的小粉红多吗?
还是进击的小粉红给你留下印象比较深刻,所以你以为他们很多呢?

PS:感谢@ThomasYan提议改标题!

品葱用户 懦夫斯基 评论于 2019-12-10

我来提出一个第0步: 承认自己有错的时候不会觉得难受。
我们的言行用来表达自我,而非定义自我。承认错误,不但不会让人显得无能、丢脸,反而会让人内心感到来源于自己本身,而非他人看法的力量。

品葱用户 **劳伦斯

abomination** 评论于 2019-12-10

我认为对思考有帮助的只有获得事实的能力/环境和个人思考的能动性,方法学反而可能成为自由思考的阻碍 。…

反对+1,人的大脑天生就不适合作严谨的理性分析,会被各种情绪和bias无意识的带偏。去克服这种偏见最好的办法就是1)了解偏见本身;2)做有效的思维训练。墙内的环境不利于好的思维习惯的养成(i.e.不断在做错误的思维训练),当然换一个环境会好很多,但了解认知偏见这个现象本身也是很重要的。
again,理性有逻辑的自由思考 人是很难做到的(虽然大部分人都相信他们能做到,但其实并没有)。
鄙校心理系本科就开了有关这个方面的课程,算是其他专业选的非常多的通识课了。想说的是,即便自由环境长大的西方名校学生,也是需要如是相关的思维训练的

品葱用户 **劳伦斯

abomination** 评论于 2019-12-10

人的大脑的天职就是思考,逻辑推导,总结规律。我上面说的「获得事实」也包括他人的论证实例,结合主动思考…

可以再提纲挈领的回答一下
“人脑本身是可以自由理性思考的,只是被环境带偏了因而有bias” NO
“人脑本身就有认知缺陷,社会环境中的思维训练会增加或者减弱这个趋势”YES
另:自由思考指的是想的内容(我可以想18禁,我可以想反共,我甚至可以想反人类);理性思考(去除bias)指的是想的方式(如何去除我们的情绪/认知给我们带来的偏见)

品葱用户 **裴珠泫

abomination** 评论于 2019-12-11

1.为了应对具体问题,对方法学适用的范围进行严格定义和修正,这实际上等同于直接将实例进行对比论证。拿…

是的,什么都不能替代事实。事实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是在获得事实成本代价太高的情况下,了解一些基本的traps会帮助我们规避风险,避免犯错。没有人是全知全能的。

比如买车。我没有时间了解每一辆车的历史喝specs,但是推销员的一些基本话术还是可以判断的~也能把我被骗的概率降低一些

品葱用户 **劳伦斯

abomination** 评论于 2019-12-12

“人脑很难在没有bias的情况下逻辑推导”事实如此,但方法学本身就是预设成无视具体实例的prescr…

“基于实例进行反驳“这个的确很重要,但和”方法学“有没没用没关系。

“越辩越明”的问题上你提的是一个长时间段的结果,从理论上来说,经过充分辩论大家会得出相对准确的结论,但这要基于很长的时间沉淀。在当下,口舌之辩也好,看文章也好,都会让观点极化。即,在当下(短时间),人们没办法克服自己观点所带来的情绪性偏见,因而很难一下子接受新观点。。。时间长了这种情绪性偏见才在不断的思维实践中慢慢被克服。 again 充分辩论会让真理明晰,和我们要用一定的方法去矫正思维误区,更好的理解世界没关系。(用斧子砍树,经过足够的时间总能把树砍倒,用东西把斧子磨锋利一些可以砍的更快)

事实是判断规律的唯一标准,没毛病。

我举电脑的例子是想说,人在做类似电脑的逻辑推演的时候有缺陷(bias),和我认为电脑思辨能力超过人脑无关。

总的来说,事实肯定是第一位的,实践和实例辨析也是矫正认知偏见的最好方式;但这不代表方法论没用。只能说空谈方法,有点空洞罢了。

品葱用户 **劳伦斯

abomination** 评论于 2019-12-11

人的大脑的天职就是思考,逻辑推导,总结规律。我上面说的「获得事实」也包括他人的论证实例,结合主动思考…

“人的大脑的天职就是思考” 没毛病
“逻辑推导” 这是电脑,人脑很难在没有bias的情况下逻辑推导(在某些情况下,需要借助符号语言来去除人类语言所具有的情感色彩;而且即便如此,这种能力也非常有限)
“总结规律” 没毛病,但人往往是错误规律的总结者(由于cognitive bias)

我同意,实际的例子是纠正思维误区的最好方式。至于传授方法有没有用,虽然学界有一定争论(争论主要在effect size 有多大),但基本还是肯定的。应用最广的例子是在治疗抑郁症(因为抑郁症患者往往思维模式有问题)和其他心理疾病的问题上:CBT(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目前最流行的治疗手段,主要就是两部分,认知偏见矫正(cognitive)和 行为矫正/训练。可见认知偏见矫正是非常有效的(简单来说,比如有人去心理治疗,首先就会帮你分析你哪里想的有问题/执念,认识是矫正的第一步)

至于“越辩越明”,这理论上是在人有非常良好的思维习惯的基础上的,实证研究发现辩论不能统一思想,相反能激化矛盾(至少在辩论的当下是这样的)

最后一点,可能我们沟通有误解的地方是你觉得是不是这种方法学会阻碍更优秀的思维方式/自由思考的形成(如果我理解的没错的话)。我想说,这里的纠正基本针对的是我们的情感和人脑的不足所导致的逻辑谬误的地方(你可以认为成如果是电脑就不会犯这类错误)。我认为纠正思维误区和自由思考没关系。至于人是不是能在不完全理性的人脑架构下产生比严格逻辑推理更优秀的思维方式/想法(比如诗歌,文学艺术的表达法),我认为有可能,但目前也很难下结论

品葱用户 反沙芋头 评论于 2019-12-10

Availability heuristic

当评价一件事情的时候,人会把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事例当成最典型的事例。

在《对伪心理学说不》一书中看到类似的表述,书中把“印象最深刻的事例”概括为信息的鲜活性,人们容易倾向于拿信息的鲜活性去支持某些主张,而不是基于逻辑推论的证据。信息的鲜活性除了可能是指印象最深刻的事之外,也有可能是时间尺度上刚发生的事或者身边的人刚说的话,容易影响一个人的思维判断。这也是一些骗子所利用的思维缺陷,比如传销组织长时间灌输同套说词,加上环境和情绪的影响,大部分人都容易放松自己的逻辑思维,更别说那些因为各种原因,本身就缺乏逻辑思维的人。

品葱用户 **裴珠泫

荆棘之心** 评论于 2019-12-11

诶 这是第一步…还会有后续的意思嘛?

有时间我打算写点别的,统计学有蛮多思想也很有用

品葱用户 劳伦斯 评论于 2019-12-10

帮注,幸存者偏差可以认为是Availability heuristic 的特殊情况,都是更salient 的样本在认知上更具有代表性,但在实际统计中不一定具有代表性的情况。

【for a comprehensive list of cognitive biases see
https://en.wikipedia.org /wiki/List_of_cognitive_biases】

品葱用户 梅菲斯特 评论于 2019-12-10

我觉得是尽量换位思考,理解别人这样想的理由。
感觉自己这种能力在近段时间有所退化……

品葱用户 ThomasYan 评论于 2019-12-10

怎么样,标题是不是影响点击量

品葱用户 **劳伦斯

裴珠泫** 评论于 2019-12-10

~已删除~

品葱用户 额好刀法 评论于 2019-12-11

 非常有意义的帖子,推荐👍。

品葱用户 **Chinazi1984

懦夫斯基** 评论于 2019-12-10

我来提出一个第0步: 承认自己有错的时候不会觉得难受。我们的言行用来表达自我,而非定义自我。承认错误…

没错,小粉红是很难接受自己和祖国的缺点的,谁敢批评他们和中国,他们就会狗急跳墙。

品葱用户 ziyv 评论于 2020-04-04

这他妈才是干货!!!对比品葱上一群你支你支的天天拉低论坛质量,你这样式的才是急需的人才!期待更多干货!

品葱用户 反共左派 评论于 2020-04-04

我覺得只要可以把精神病學 醫學心理學 神經病學 社會心理學的基本原理研究明白,就可以理性的支配自己,客觀理性的認識世界, 精神病學 醫學心理學 神經病學的醫學教材 戴維 邁爾斯的社會心理學 勒龐的大眾心理研究 鬼穀子的心術可以作為解釋人類精神狀態與心理狀態的基本原理,基本上所有的社會意志的形成都是這個基本原理的衍生物,共匪給中國人洗腦也是根據這個基本原理。

品葱用户 abomination 评论于 2019-12-10

我认为对思考有帮助的只有获得事实的能力/环境和个人思考的能动性,方法学反而可能成为自由思考的阻碍 。举个例子,粉红思考水平低下是因为(1)新闻不自由阻碍他们接触事实和(2)极权政治扼杀他们的思考动力。

品葱用户 叶落知秋 评论于 2019-12-10

十分感谢你的分享:)这对我的思维能力提升大有裨益。

品葱用户 荆棘之心 评论于 2019-12-10

诶 这是第一步…还会有后续的意思嘛?

品葱用户 **裴珠泫

劳伦斯** 评论于 2019-12-11

的特殊情况,都是更salient 的样本在认知上更具有代表性,但在实际统计中不一定具有代表性的情况。…

You got me XD

品葱用户 **裴珠泫

abomination** 评论于 2019-12-10

我认为对思考有帮助的只有获得事实的能力/环境和个人思考的能动性,方法学反而可能成为自由思考的阻碍 。…

反对一下。我觉得你这个例子不是“事实”,是“观点”。不能先说“我的观点是XYZ”,然后再举另一个自己的观点做证明XYZ的例子。

不过我承认什么都比不上个人思考能动性。就算我们把话都说破了,只要听众不愿意开动脑筋,照样没辙。

“方法”,或者说,对思维严谨的追求,是开动脑筋之后的第二步。先要打开引擎,才能谈安全驾驶,这个意思。

品葱用户 **荆棘之心

裴珠泫** 评论于 2019-12-10

有时间我打算写点别的,统计学有蛮多思想也很有用

嗯呗

品葱用户 **abomination

裴珠泫** 评论于 2019-12-11

不能先说“我的观点是XYZ”,然后再举另一个自己…

那个例子没有反驳方法学的意思,只是大概解释上面的理论。

品葱用户 **裴珠泫

劳伦斯** 评论于 2019-12-11

反对+1,人的大脑天生就不适合作严谨的理性分析,会被各种情绪和bias无意识的带偏。去克服这种偏见最…

+10086 能在学校就学到这些,真的好赞!

品葱用户 **裴珠泫

劳伦斯** 评论于 2019-12-10

~已删除~

品葱用户 **劳伦斯

裴珠泫** 评论于 2019-12-11

~已删除~

品葱用户 **abomination

劳伦斯** 评论于 2019-12-11

人的大脑天生就不适合作严谨的理性分析,会被各种情绪和bias无意识的带偏。去克服这种偏见最…

人的大脑的天职就是思考,逻辑推导,总结规律。
我上面说的「获得事实」也包括他人的论证实例,结合主动思考,发展出道理越辩越明这一现象。在这一过程中个人自发/自然地产生(个人)对方法的理解。然而在不经过上一过程下把这些方法汇总并传授,真的能适用于下一个思考过程吗?会不会对新的自由思考,对新方法的产生起到阻碍作用,传授方法不如尽力普及不含bias的事实,这是我的问题。
事实上,方法学很适合用在获取不含bias的事实上,现代科学甚至社会科学就是建立在这之上。

品葱用户 北美carl 评论于 2019-12-10

突然觉得话题超纲 有点参与不进 我就一般通过了

品葱用户 魔幻社会主义 评论于 2019-12-10

可以大力宣传media literacy,提高辨识网上信息的能力。这是在欧洲从芬兰开始流行的。
https://edu.gcfglobal.org/en/digital-media-literacy/

品葱用户 **裴珠泫

魔幻社会主义** 评论于 2019-12-10

可以大力宣传media literacy,提高辨识网上信息的能力。这是在欧洲从芬兰开始流行的。

对的,我觉得信息吸收就像吃饭,也要讲究饮食卫生和营养均衡哈哈。Information diet

品葱用户 **abomination

劳伦斯** 评论于 2019-12-11

“人脑很难在没有bias的情况下逻辑推导”事实如此,但方法学本身就是预设成无视具体实例的prescription,换句话说就是bias。想象这么一个过程:品葱一个人根据事实独立得出一个结论,但其与大众得出的结果不同。这时候我们不是用方法学纠正他的推导,而是基于实例进行反驳,这是我们论坛每天在发生的事。

“实证研究发现辩论不能统一思想,相反能激化矛盾”,你把我说的“辩”理解成了口舌之辩,而且预设其意义是“统一思想”。辩包含了著作论文手段,如果一件事越辩结论越不统一,那自然反映了这件事非单一答案的性质。

“人往往是错误规律的总结者” 谁来决定规律的对错?判断规律对错的手段不是方法学,而是规律对事实的预测能力。

以上文字回答了我为什么认为“方法学会阻碍思维方式/自由思考”。

以及我的观点与电脑没有关系。电脑擅长逻辑推导的前提是有人给出了具体参数定义,设置了条件范围。因此电脑不能独立处理现实中绝大多数事件,因为到目前为止这两项工作只能由人脑给出。如果人的逻辑推导有问题(或不重要),电脑执行出的结果是无意义的。

品葱用户 **裴珠泫

abomination** 评论于 2019-12-12

“人脑很难在没有bias的情况下逻辑推导”事实如此,但方法学本身就是预设成无视具体实例的prescr…

原谅我用英文回了,中文退步+中文很多词感觉totally interchangeable…太fluid了。

“方法学本身就是预设成无视具体实例的prescription”
“品葱一个人根据事实独立得出一个结论,但其与大众得出的结果不同。这时候我们不是用方法学纠正他的推导,而是基于实例进行反驳,这是我们论坛每天在发生的事。”

Indeed methodology is not fact, and it does not claim to contend with factual evidence when it comes to debates. It is merely a checklist to self-diagnose potential errors in one’s reasoning.

Two analogies to illustrate this:

1. Before an aircraft takes off, pilots usually go through a similar “checklist” process with the whole crew. Making sure the engines are running. Making sure we have enough fuel, etc.

Failing the checklist doesn’t necessarily mean you are gonna crash — you might be lucky and still land safely. Miracles do happen. Passing the checklist also doesn’t mean you will be safe — you might be unlucky. But for your own safety, you’d better go through this checklist every time. Checklists are not meant to pre-determine the outcome. They are meant to put the odds in your favor. It is all probability!

Now imagine yourself as a passenger. Would you fly with a pilot who doesn’t go through this checklist? Yes, you might still land safely — but would you risk your life with him? Similarly, would you trust someone with faulty logic? (The very reason I don’t like JP) Would you trust someone who is not at least AWARE that he might be wrong?

2. “品葱一个人根据事实独立得出一个结论,但其与大众得出的结果不同。这时候我们不是用方法学纠正他的推导,而是基于实例进行反驳,这是我们论坛每天在发生的事。”

Everyone thinks Mr A is guilty, but I think he is innocent. Whether I am correct or not does not depend on methodology. It depends on facts. But if I carefully examine my reasoning and make sure I steer clear of all biases and fallacies, I greatly increase the likelihood of me being right.

Again, it is possible to be right without being rigorous. But that is just luck, and we NEVER want to rely on luck alone in life. ;)

All in all, you increase your likelihood of being right by reducing the likelihood of being wrong. In order to do latter, you need to aware of how you might be wrong, and then you can go about avoiding these traps.

品葱用户 **abomination

裴珠泫** 评论于 2019-12-12

1.为了应对具体问题,对方法学适用的范围进行严格定义和修正,这实际上等同于直接将实例进行对比论证。拿飞行手册举例,它适用于一个一成不变的过程,如果我拿型号A飞机的飞行手册去飞型号B,势必要重新检查飞行手册,回溯到源头的实例,弄清楚A飞行手册与A飞机mechanism之间的关系,然后再对比A飞机与B飞机mechanism间的区别,之后修正飞行手册应用于B。我的论点是:将由A群体实例得出的方法学应用到B上面,必须要对比A群体与B之间的差别,这实际上等同于重头分析群体A和实例B。如果跳过这一步,you rely on luck。

2.你说的是对的,但我们关注方向不同。我说“一个人独立得出一个结论”并与“大众结论”对比的目的是假定一个标准评判标准,并且假定他是错的。这是background,我的重点是之后用实例进行辩论,以回应劳伦斯的问题,即防止(或纠正)人推断出错的到底是方法学还是实例。

品葱用户 一般通过键政壬 评论于 2019-12-12

很棒,学习了👍

品葱用户 **裴珠泫

abomination** 评论于 2019-12-12

1.为了应对具体问题,对方法学适用的范围进行严格定义和修正,这实际上等同于直接将实例进行对比论证。拿…

有一些checklist是通用的,不仅限于某一个学科的。比如“correlation is not causation”,你可以拿它检验社科理论,也可以拿它检验护肤品广告里的夸大claims。这些checklist因为通用性广,所以最有学习的意义,ROI最高。我这个帖子想要写的,就是这些东西。

品葱用户 若得自由故 评论于 2019-12-12

帮顶了,看了觉得很棒!

品葱用户 荣誉非国民 评论于 2020-01-15

非常有价值,文中描述的很多情况无论在品葱还是其他社区都俯仰皆是。

建议置顶一段时间(我自作主张先放上去了),无论对新人启蒙还是老人慎独都很有意义。

品葱用户 琉璃光 评论于 2020-01-15

availability heuristic 可譯為弓鳥株兔,既有名學道理,又有文學意味。來源係驚弓之鳥與守株待兔,一正一負,一喜一憂,正以構成太極,涵蓋一切同類現象。質實說法是囿於所見,entrapped by one’s experience。

点击品葱原文参与讨论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科普+思维训练】反洗脑第一步-认识自己的思考

为什么写这篇文章: 1. 一个反贼最大的资本就是思维能力:我觉得强大的思维能力才是人的终极武器。如果说跟粉红相比我有什么优越感可言,那就是我的思维能力比这帮人强?思维能力弱、为反而反的反贼真心不比小粉红高级多少的。 2. 头脑的防身术:无论 …

有身份认同危机的葱油们,有人看过《我在伊朗长大》吗?

品葱用户 裴珠泫 提问于 12/10/2019 打个预防针: 楼主说自己是中国人,不代表我认同一些恶心的价值观,不代表我赞成大中华帝国主义等等意识形态。我谈的是身为一个有良知的少数派,如何跟自己的出身地、文化heritage和解的问题。无论 …

说下我在品葱的经历与感受,如何保持冷静客观?

品葱用户 trtrtr2 提问于 12/1/2019 当喜欢/认同一个事物的时候,爱听别人的赞扬。比如新人报道贴中的朋友说品葱是一个有深度的地方,品葱的人都是能独立思考的人,我就点了个赞。 但是仔细想想,随着人员数量增多,有深度的内容更可能 …

间接隐蔽性迫害引发连锁接龙效应?

品葱用户 ronga 提问于 11/29/2019 间接隐蔽性迫害,通常来讲对大部分人(包括不是既得利益者的人)没什么效果,特别是对于官位越高的人,有特供食品、干部医院,高官俸禄极少能体恤疾苦。家属挚友基本全送到外国了,没什么后顾之忧,就算 …

文摘:为什么煽动宣传会有效果——睡眠者效应

作者:罗尔夫·多贝里 摘选自《明智行动的艺术》一书 二战”期间,每个国家都制作了宣传电影,以便民众,特别是士兵,能够充满热情地为祖国而战,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美国为了这类宣传花费了大量成本。在20世纪40年代美国陆军部想要证明,制作这些高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