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隐入尘烟》里的马有铁勤劳能干、有生产资料,为什么会是全村最穷的人?
知乎用户 孙山掰掰 发表 马有铁的处境,都是编剧刻意安排,或者说瞎编的。 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存在,经济学上有个不可能三角,就是有些互为因果的条件不可能同时存在,缺个角的三角形就不是三角形了。 马有铁的不可能三角是什么呢? 个人能力,家族需 …
《隐入尘烟》虽然拍摄时经费紧张,但是导演李睿珺的构图几乎每一帧都很美很有诗意,好多镜头会让人联想起世界名画。
海清饰演的贵英在水沟边看小孩玩耍,无论是姿势还是神情都神似拉斐尔笔下的圣母。
这个场景则像极了《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同样的蓝色头巾黄色衣服,尽管贵英在其他人眼中可能没有任何价值,既不好看,还残疾,失去了劳动能力不说,连生育能力都没有,还有个极其失去尊严的毛病——尿失禁,但在老四眼里,她是那个第一眼扫过去就让他害羞到手足无措的女人。
还有很多人都发现了的,贵英和老四在地里劳作的场景,让人想起米勒和梵高笔下的农民。
米勒的《拾穗者》画面最靠左的这位妇人头巾是青色的,裙子是灰褐色的,身体半躬着。海清几乎是同样的姿势身体佝偻着,上半身青色,裤子米色,两人都像要融入土地一般。
高明的导演和画家一样,都是配色大师。
同样的姿势也出现在梵高《荒地上的两个农妇》的画中:
还有这个播种的场景,既像米勒的《晚钟》,也像梵高的《种土豆的夫妇》,多说一句,米勒的《晚钟》在梵高心中是神一样的作品,他们是当时少有的将目光集中在最底层劳动者的画家,所以他们在生前都不被人理解和欣赏。
除了构图,在主人公的人设上也可以看到导演的隐喻,或者说明喻?
用我豆瓣友邻 @恰恰 的话来说,「老四是一个说西北话的泥土味耶稣,几乎每一句台词都带有圣经质感,谈论着一粒麦子落地不死,以流血来承担世间苦难和救赎(此处的隐喻几乎直白到了让观众不好意思看不出来的地步)」。
老四的话不多,基本都是讨论土地、庄稼,但是每一句话都是极有质感,极富哲理,宛若耶稣降世在人间布道,比如他说:
人长着脚总能走来走去的,总比种在地里的庄稼和菜强多了,粮食种在地里就哪儿都去不成了,风吹日晒的,生生死死的,只能在地里干挨着。话说回来,我们长了脚又能跑到哪里去呢?还不是牢牢着拴到地上了,哪里也去不成,你说,农民离开了地咋活呢。
老四的意象是与土相关,他反复说土就是最干净的,土才是人的根:
还有这个讲大家都是韭菜的名场面:
「贵英则是患病的玛利亚,以草做驴,以无根无育的残缺女身,成为雏鸡们的母亲,被反尘世的灯光映照出一脸圣洁。」
她不能生育,却渴望成为母亲,对一切生灵,邻家的孩子、自家的鸡娃子和驴都倾注着母爱。
贵英的意象与水有关,她怕水,但是勇敢地对抗老天爷带来的风雨,还总在水沟边在怀里暖着一罐头瓶子热水等老四:
最后他们的结局果然一个归于水,一个归于土,就好像两个下凡历劫的神在人间吃够了苦,懂得了爱,用自己的血肉救赎了那些欺辱和嘲笑他们的人,却依然保持着灵魂的纯澈和洁净,方能道成肉身,从人间圆满离场。
实际上,每个被土地,或者被其他什么束缚住的人的一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旧约早已有云,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人一切的劳碌,就是他在日光之下的劳碌,有什么益处呢?一代过去,一代又来,地却永远长存。
就如《隐入尘烟》的英文片名 “Return to Dust” 一样,一切都尘归尘,土归土,被泥土捏成的人,最终又回归尘土。
1、塑料布与隔离
曹贵英因为尿失禁,第一次做张永福儿子的车的时候,尿在车上了;下一次坐的时候,车的位置上铺了塑料布。
第一次去张永福儿子家,椅子上也没有塑料布,镜头一转,一会儿椅子上就有了。
马有铁和曹贵英在别人家看电视的时候,曹贵英尿在凳子上了;第二次曹贵英再去看电视,她坐在了院子里的木头栏上(应该是自己家的驴拉的那个车)。
2、墙画
老三儿子的新房摆设,马有铁去拉的时候,车上是有一幅画的。
马有铁家的墙上,只有一个单薄的 “喜” 字。
(这里我觉得是蛮有意思的,因为一个家里来说,墙上的画其实还是蛮重要的,很多在搬新家的时候都喜欢在墙上挂画。不少人家里的客厅都有画。)
3、不进门
老三来找马有铁进城拉货,马有铁让他进门,他说不进了。
老三来找马有铁让他订城里的特困住户的楼房,他说不进了。
来拆迁的时候,马有文、马成万也没有进门。
他们都没有进过马有铁和曹贵英的家门,只有一次进过,那就是张永福要献血那次。
4、抽烟
大家都抽烟。大家都交际。
第一次看到抽烟,是谈马有铁、曹贵英的婚事,背后的小伙子起身散烟。
第二次是马有文回来拆房子。
第三次,是再次来找马有铁献血,他掏出烟来要给马有铁。
而马有铁不抽烟。
全片只出现过一次,村民向马有铁发出过坐下来一起聊聊的邀请。那就是曹贵英死后。
5、燕子与燕子窝
马有铁和曹贵英的第一间房,是村里马有文的。马有文在东莞上班,为了 1.5w 的拆迁款补贴,回来把房拆了。
马有铁和曹贵英的第二间房,是马成万的房子。他在深圳上班,为了拆迁款回来了。
拆房的时候,马有铁担心燕子,跑回去吆喝着让燕娃娃飞起来。
“燕子的窝要燕子自己垒。”——马成万。
马有铁和曹贵英的第三间房,是他俩共同修建的。他俩特别给燕子做了一个窝。
“马有铁” 的第四间房,是城里 80 多平米的楼房。
6、盖房与特困户安置房的名额
前面,马有铁和曹贵英都是自己在做砖盖房。
只有在马永福儿子再次来找他献血的时候,他的宝马车后面跟来了一队人马,是看到人来了,才来帮忙建房子的吗?
7、“平了吗?”
马有铁贴 “喜” 字的时候,都会问曹贵英,平了吗。
最后贴的是曹贵英的照片,他没问,家里也没人回答他了。
其实这里蛮感慨的,一个喜字贴了又摘、贴了又摘,最后变成了丧。
8、两人起冲突的地方
马有铁为什么会叫曹贵英挑麦子起来。
是因为他在上面,看到别人家的两口子也是这样,这里,后面的镜头是给到了的。
9、曹贵英的照片
曹贵英的遗像照片,是结婚照裁剪出来的。
如果你留意当时的背景音,是有人在向顾客介绍服装,中式、西式的,还有喜宴上的敬酒的礼服。
在曹贵英遗体上穿的,就是红色的服装。
10、低头
曹贵英初期大多数时候都是低着头的,去看新楼房的时候也是,就跟让给张永福献血宣讲时大多数的村民一样。
他们低着头,沉默不语。
11、马有铁和驴
马有铁和驴,是影片中一个巧妙的映射。
影片开头,印入眼帘的是一个土墙上的方窗。
窗口子里,有人在墙内铲土。
铲土出来的土,从方窗抛出来。
一个不耐烦的女人声音响起来:“老四,你咋还没出来?快些地!”
女人不断催促,一头驴出现在方窗里。
一面土墙、一个窗口、一头驴。
影片就这么开始了。
影片结束的时候。
变成了手持镜头。
之前被马有铁放跑的驴又出现了。
影片只用了最后一句话交代:“2011 年冬,老四马有铁在政府和热心村民的帮助下,乔迁新居,过上了新生活。”
不知道马有铁有没有死。
只能说有的人不能死吧。
马有铁的角色,在村民口中是被老三使唤了一辈子。
马有铁叫驴的时候,也说,它被人使唤了一辈子。
以上就是我的观影记录。
欢迎关注我:萼安阿七,可以有更多相关分享。
我也有公众号:苏话说。会同步更新。
刚刚看完《隐入尘烟》,说真的看完后劲大的,我觉得说是近十年最好的电影一点都不夸张吧。因为它真的反映了当代社会的现实,是普通农民中的一个缩影吧。
灰尘和浓烟本来就已经足够微不足道,但隐身在这其中那就更加不显眼。有铁和桂英充满极其的悲剧色彩,但正是这样才反映其实当代的中国还有很多这样的人物,只是抖音给我们推荐的都是有钱人,可我们真正忘记了生活中普通人到底是什么样子罢了。他们这样社会上的边缘人物,毫不夸张地说存在于中国的任何一个农村当中,身患残疾 沉默寡言 憨厚老实这样的朴实的农民是很少被我们注意到的。有铁给他哥做了一辈子长工却最后连一台电视都舍不得给他买 他哥住的是小洋房 显然是有那个实力的但却还是不舍得。电影中有一个这样的情节,他哥儿子结婚叫有铁帮他拉家具 可是有铁并无一句怨言,但是当有铁晚上帮他拉到家里时候,他哥居然嫌弃他的驴拉的慢,而且到了结婚那天,他甚至都不让有铁进家里吃饭,只给了有铁一点剩饭,可是有铁还是欣然地接受了这一切。贵英在她哥的窝棚生活了大半辈子,但是到死,她的娘家人都没有来看她。他们两个都是那么质朴和老实,可上天似乎一点都不眷顾和同情他们。
电影中有极强的场景对比,田地由绿油油的变成土黄色,鲜红的大红喜字和粗糙老陈的土坯墙壁,渺小孤独的有铁和辽阔的沙漠,高大的楼房和矮小的土坯房。这一个个的对比也表明了有铁和贵英最后的结局。
贵英和有铁都在各自的身上找到了光,找到了希望。可是老天就是那样不公,才找到了一丁点希望,又将这所有的希望都破灭了
。村里的人生病了,要抽血,只有有铁的血相匹配,可是那些人要抽他的血,又嫌弃他的血脏。请他们吃饭的凳子和坐车的凳子都铺满了塑料袋,这不妨是对农民的一种歧视,那些抽他血的人们就像豺狼般,要把有铁榨光。在中国社会,对农民的歧视其实是普遍的,但是在几十年以前,劳动最光荣,农民和工人我们统称为同志,如果没有农民和工人,我们吃什么住什么。我最讨厌父母的教育方式就是如果你不好好努力学习,就会成为他们,这里的他们就是农民和工人。幸福的生活让我们忘记了初衷,忘记了这些幸福的生活是怎么来的。我想要给各位说的是,请你们尊重你身边的农民和工人,甚至你要亲切的称他们为同志。
这部剧封神的原因可能也是台词中句句没有提苦,但处处都有苦。句句没提爱,可是处处都有爱。
好几次了,宝马车的车主又来叫献血,贵英嘟囔着一直说着咱不献,老四说,为咱村,他爸爸欠下的租地款、水费啥的都还要他还呀。敢情马有铁也是为了全村大伙儿的利益才献血了。可是当有铁为全村着想的同时,全村的人都觉得贵英是瘟神。这一对苦命鸳鸯,住着别人的房子,而新农村改造旧房子按政策拆了旧房还有补贴,那天老房主来要房子了,可怜这新婚的一对儿只能搬出去。他们自己做土胚子,辛辛苦苦好容易垒起了二间土屋,可是在电影的最后,一瞬间将这二间土屋推掉变成了尘烟,归入了这世间。那天村长来了,说政府建造的新农村楼房我就申请给你两夫妻一套了,你献血救了宝马车主,就是救了咱全村的乡亲,这房子不给你给谁?好日子在向他们招手呢。这一刻,我似乎看到了生活即将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是事情的发展往往都是相反的。一天贵英发烧了,老四在地里掰包谷,掰了满满一车,有人来报信,你家女人掉河里了。老四疯了般飞奔去将贵英打捞上来,人已经没了。这一刻,有铁拼命的喊着贵英,可是贵英永远不会醒来了。当好不容易有一点希望,这一点希望又被破灭,有铁这一刻该是有多么的绝望呀。最后在拿照片做遗像的时候才发现这辈子贵英只有一张照片就是跟有铁的结婚照。所以只能把结婚照的贵英拿来当遗像。有铁对贵英的思恋,也只能靠那一张照片来表达对贵英的思恋之情了吧。
爱从来都不是什么轰轰烈烈和惊天动地的爱情,没有那么多的大场面。有铁和贵英都是这人间孤独的个体,但是当这两个孤独的个体刚好就填补彼此缺失的另一半,获得的只是短暂的幸福时光。
男孩子和女孩子们所要追求渴望的那种爱情,在这部电影是真正存在的。开始贵英以为有铁嫌弃她不要她,有铁只是憨厚的笑一笑,自从有铁有了贵英之后,他觉得生活有了盼头,回家总会有个人等着他,夜晚上总会有一盏灯总会是属于他的,过着老婆暖炕头的生活。
有铁对贵英的爱在一个个细节当中。他在城里看见一件好看的大衣想买,价格没还下来,还是宝马车主 80 元买了送他的,那不是看他给自己爸献了熊猫血也只有他符合要求。之所以有铁要买那件大衣,是因为有铁知道妻子有尿失禁的毛病,非常体贴他。收麦子的时候,有铁把麦子叉到车上堆得老高,还剩下几捆他指挥贵英叉上来他坐在车上负责码整齐。可贵英力气不行,尝试了两次都失败了,还摔了两大跤,有铁发火了,一下把贵英推在了草垛上,贵英急的眼泪出来了,当有铁看见她屁股后面尿印湿了一大片,有铁明白她就是个残疾人讷。这可怜的女人,心有余力不足呀。有铁知道自己话重了,忙过来哄老婆,别生气哈,来上来,说着抱起贵英,像老鹰捉小鸡那般,把妻子抱上车,走喽我们回家罗。贵英眼里饱含着泪水也笑了出来。这一幕心里五味杂陈,一个粗人农民看似没有文化,可他在处理夫妻小矛盾时候竟然如此温和大度,真的难能可贵,这就是爱的力量。还有在天热的一天,他们决定跑到房顶上睡觉去,可是有铁怕贵英掉下去,就拿出绳子吧两个人的裤腰带绑在了一起,他还说那些老汉 老婆子说我恨不得把你拴在我的裤腰带上,现在我就这样把你拴着,也不怕你跌下去。这跟绳子也把他们的命运捆住在了一起。他们在暴风雨中抢救土坯,两个人在泥地里被风吹的怎么搀扶彼此都搀扶不起来,但是他们还是会看着彼此大笑,守着彼此。有铁借了十个鸡蛋,他们等着鸡蛋孵出小鸡,有铁还做了个星空盒来为贵英制作一场小浪漫,他们看着盒子里面的小鸡,有铁调整灯泡的角度,荧光一闪一闪的,破旧矮小的土坯房瞬间比星空还要美。有铁还在麦田里为贵英种了一片梅花。纸箱造星空,麦粒生梅花。有铁将小鸡下的第一个蛋给了贵英,用抽血换来的大衣为她遮羞避寒,走地鸡,几次开在手背的麦穗花,都见证了有铁对贵英不言语的爱。在农村,像贵英这般被折损侮辱的妇女们不在少数,但是她们却很难碰到像有铁这样的好男人,也只有像有铁这样的人,才能给这样妇女们的一个家。
贵英也是个很会疼人的老婆,有铁在出门给他哥拉家具时,她就等在村口,把那热水玻璃瓶揣在怀里,手电筒就那样在黑夜里亮着,照亮了晚归的人回家的路。老四嘴上嚷嚷着,这么冷的天跑出来干啥呢,心里可是暖暖的。宝马车主每次叫有铁献血,贵英都会一直嘟嚷着咱们不献,一直很担心有铁的身体。在有铁献血的时候,贵英一直说抽她的。贵英在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自己是足够爱有铁的,贵英对有铁的爱也藏在一个个细节当中。
当代人谈恋爱都是用快餐式恋爱来形容的,而像煮小米粥那种爱情是少之又少。就像现在的人们为什么都那么喜欢养猫,因为养猫简单,每天只要给它一顿猫粮就足够可以,不用一天花费很多的时间去照顾它。我希望这世间更多的是像有铁和贵英那样的爱情,而不是那种自杀式爱情。
这电影每当你去回想里面的画面,都有它存在的意义,后颈真的太大了。每句台词都是出自农民之口,没有太多的哲思,但是里面蕴含的意义确实巨大的。贵英误铲了麦苗,有铁说没事儿,直接扔了吧,就让它做别的麦子的养料。麦子也有麦子的命数,收割的时候也会被割掉,和人一样。贵英看了一眼麦苗,又把麦苗插在地里,看似是麦苗在做斗争,其实是贵英在和命运做抗争罢了。是呀,一切都有命数,麦子是,苞米是,人也是。但是他们都曾经是这贫瘠的土地生命中的一束光呀。
故事的最后,有铁就着鸡蛋喝了农药躺下了,把账还了,东西还了,驴赶走了,粮食全卖了,他不欠这世上任何人,和这个世界说再见。我一直把所有的广告商、演员的名单都看完了,一排字映入眼帘 2011 年冬,老四马有铁在政府和热心村民的帮助下,乔迁新居,过上了新生活。但电影最后给的结局只是充满了浪漫主义。而真正的现实是有铁已经离开了人间。关于有铁是否已经离开这个世界,我的看法是已经离开了这人世间。第一个原因是最后的镜头是有铁吃着鸡蛋,桌上放着类似一瓶农药的东西,后立马转入了有铁身体颤抖的镜头,我觉得他是已经就着鸡蛋喝了那瓶农药离开这世间。第二个原因是他为什么在兄弟中排行老四,而不是老三什么的,可能同死的谐音,注定了最后的命运。而电影之所以给了这样的一个浪漫式的字幕,是像宽慰一下人们的心罢了。
再说说电影院的排片吧,电影院给这部文艺片拍的片是少之又少。因为文艺片是不挣钱,没有流量,可能没有人愿意去看这部影片。还有就是只要有人和有金钱的地方就肯定有资本,资本肯定也垄断了电影的这个市场,所以导致知道这部电影的人少之又少。
很多人说这部电影,海清最有演技,因为其他所有的人都是真情实感,因为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这部电影是一次很大的尝试,但显然拍出来的效果是成功的,因为它真的反映了中国的边缘人物,以及中国的农村。我们在社交媒体看多了各种有钱的人了,给了一种我们应该本也这么有钱的错觉。出身寒微,从来都不是耻辱,能屈能伸,方为丈夫。
生活总会有苦也有甜,有铁和贵英彼此发生的点点滴滴,足以来对抗他们生活中所遇到的磨难,在彼此眼里,双方都是自己最重要的人,爱情从来都不是生活的全部,但一段美好的爱情总会让对方感到未来可期。
这部电影也绝对值得你付出两个小时去观看,因为它可以直接敲打你的灵魂,祝福祖国愈加强大,也祝福这世间所有的善良与纯真的心灵,也敬我们共鸣的灵魂。
最后镜头里的麦穗动来动去,其实是延时摄影,表明随着时间流逝,麦穗逐渐失水的过程,暗示马有铁在床上死去多日都没有被人发现。
挖掘机拆马有铁房子时,侄子来拉东西,车上的鸡和猪都已经饿死了,也在暗示马有铁死亡,因为只有人死了猪才会也被饿死。
最细思极恐的是,马有铁即使最后不喝农药,他也一定会死。
就像贵英在坐满了人的桥边,却还是活活被淹死了一样。
电影中,马有铁一共被抽了三次血,身体一次比一次差:
第一次抽完血帮侄子拉家具,多花了很长时间才回到家。
第二次抽完血,割完麦子从驴车上体力不支直接倒了下来。
第三次抽血,护士都吃完饭了,血还是没有抽满。
他的身体情况一次比一次糟糕,喜字越贴越歪,胳膊老是疼,总是揉胳膊。
而抽血的三次饭,马有铁一次也没有吃到,临死前为了压一压农药的苦,才破天荒的吃了一个鸡蛋。
试想这样一个营养严重不足的苦命人,还能这样被抽几袋子血呢?
电影中,马有铁最后的确死了,哪怕电影结尾那行字说没有。
但也正是因为有了这行字,才让电影超越了苦难、现实和沉重,尽显悲鸣和讽刺。
没有什么细节,有铁和贵英越优秀,就越让我觉得恐怖。
一个人没有心眼,善良,踏实,乐观,勤奋,肯吃苦,诚实讲信用。他根本过不好这一生。
我想说一个点,是电影看完后我哥哥告诉我的。
影片中马有铁在贵英不能帮忙弄麦垛,说了伤人的话惹她生气后,在哄贵英坐到驴车上后,找了一个麦尖放嘴巴里粘了点唾液之后给贵英玩。
我不懂这个点。我哥哥说是麦田里面除了正常的小麦还有一种麦子叫燕麦,而燕麦在这片小麦地里来说是野草,是需要被除掉的。野燕麦的种子有一种特性就是沾到唾液或者湿的土壤会旋转起来,所以有铁拿那个哄桂英。
影片最后旋转着的麦芒也是这个寓意。可惜燕麦麦芒沾到水会转起来,但是被水淹死的贵英却再也不会动了…
我本来是抱着存疑态度在网上查证,也找到了一些截图在下面佐证。
影片全程的口音和我老家都非常相似,我们小时候也是生活在甘肃的一个农村里,离影片记录的张掖市很相近。我哥哥知道这个也是因为这是他和我爷爷小时候去割麦子时候的美好回忆。
秋天收苞谷一元一斤,是中间商在报复村里人不主动献血救自己爹。
河边人不救桂英,是因为嫉妒她被有铁疼。恶不仅有积极的,还有消极的。
1. 村子里人的冷漠害死的桂英。
在桂英死后,有铁去还鸡蛋的时,曾经回头过两次。
看着这群天天在桥头有说有笑带孩子的人们,不曾对没有救助桂英有什么愧疚。有铁他知道,欲言又止,最终还是走了。
他没有去责怪任何人,也许这个时候骂出来,哭出来,反而不会那么想死。有铁的沉默,从片头持续到片尾,生活不如意,别人的剥削与道德绑架,一直到桂英死他也没叫出声来。
2. 桂英死了手里也牢牢攥着馒头与鸡蛋。
她心疼有铁,家里的第一个鸡蛋被生病的自己吃了,男人去田间干活,桂英也想有铁吃上鸡蛋。
桂英死前类似于晕倒栽进水里,也就是说在有意识没有意识的情况下,桂英依旧觉得鸡蛋和馍馍更重要,有铁也更重要。
3. 桂英和有铁,对他们的家人来说更像是牲口。
作为结婚的主要对象,坐着小板凳在下席位,后来的黄衣女坐到了沙发上。
一个在棚里吃,一个摸着驴。
都是苦命人。
4. 欺软怕硬哪里都存在。
后来的人直接要价 80 卖了还给袋袋。
有铁全程没有砍价,手里攥着 50 也想着凑够 100 过来买,也没有去磨问 50 能不能卖。
5. 有铁桂英辛辛苦苦垒的房也被推了,最后也不过价值一万五。
车上的猪,是他们怎么都不舍得吃的用来繁育的,最后死了被放在车上拉走了。
旁边的驴叫,那头倔驴,那头被有铁放生的驴,还是回到了这个家。
6. 城里的房子,有铁给老三了,才能换来这句老四跟你去住。
7. 与有铁一样的庄稼人,也去打工了。
有铁过来送苞谷,原来的人旁边还有一群羊。有铁说拾过他家的牛粪,说明还有牛。
比有铁富裕,有羊有牛,最后也走了。
8. 收 840 斤苞谷时,算账的人在有铁走后笑了。
有铁给他家一次又一次献血,他原想用两件衣服打发了,最后有铁还是还了。
这一笑,哪里是什么良心发现,更像是在笑有铁啥,自己占便宜沾沾自喜。
好的优良品质在这种人眼里却成了煞笔。
人的劣根性在这一笑中展现的淋漓尽致。
后来收有铁的口粮时,依旧想卖个人情。
有铁知道,但是没有说。
9. 桂英最后穿上了新衣服,红艳艳的新衣服,她结婚都没能穿上的新衣服。
有一种说法叫 “小镇出大家”,比如山东高密莫言,山西电厂刘慈欣就是一种佐证。因为小镇是一种熟人社会,信息传播极快,人员流动相对也小,你可以轻易观察到别人一生的聚散离合,爱恨情仇。
而艺术创作很多时候都是在写 “人物关系”,特别是电影和小说。于是,小镇就成了一个洞察人物关系样板的天然温床,出些大家,便也能理解了。
而流动性极大,陌生社会的大城市,就很难观察到了,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大家出名之后到了城市就难产,再创作一定要重回老家 “忆苦思甜” 的找灵感了。
而李睿珺,便是一名生长在甘肃张掖农村的本土导演,他的温床,便是高台县。
《隐入尘烟》是我继《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之后最喜欢的李睿珺的作品。因为这三部作品,写的都是他的故乡。他对这片土地太熟悉了,爱的太深沉了,想说的很多,也真的都朴实克制又土猛的拍出来了。
他的作品,总会让人看到自己童年的影子和故乡的人事。甚至经常会让你忍不住惊叹 “原来他们小时候也这样啊!”“我小时候村里也有这样一个人!”。这就是“人物” 样本的威力!也是李睿珺洞察,总结,艺术再现的高超能力。
说回影片。
《隐入尘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片,特别是在这个时代,这个节点。就像暴风雨过后狼藉沙滩上的一枚遗珠。
它的故事太简约了,但又很不简单。一个叫有铁的老农民和年轻他很多但患有小便失禁的女人贵英的爱情。
简约是全片你看到的,就是一对农民夫妇努力种地改善生活的事儿。不简单,是因为这对最底层最寸光的农民夫妇,在种地和生活琐事里所表现出来的真爱和语出惊人的生命哲理,反倒会让我们这些自觉高等的城里人受益,汗颜。
且从时间,空间,动物,隐喻这四层说一下它的不简单。
上一部能在影片里看到一年四季的国产文艺片是 2020 年的《春江水暖》,而《隐入尘烟》是这种 “笨制作” 的第二部。
从有铁和贵英初见时的冬雪,到一起播种的初春,又到房顶夜睡的仲夏,再到丰收稻穗的金秋,最后到起高楼楼塌了的初冬,组成了一个季节循环。
这种拍摄太费劲了,见效回本儿也太慢了。本来可以依赖于如今发达的电影工业来控制天气,或是更简单的后期特效来实现的事儿,李睿珺偏偏要老老实实的去等,等一场春雨,等种子发芽,等落在身上就化的真雪,等地头老树由枯到绿的变换。
我们每个人好像都在抱怨现在 “一切都太快了”,然后又蜷在床上刷起了碎片化的信息。我们太久没有看到这个世界真实的模样了,我们进化的太好了,所有衣食住行都能通过一次点击完成,已经忘了食物是需要时间来生长的,衣服是需要针线来缝制的,我们只要结果,却忽略了过程。能轻易达到的结果,是最没乐趣的,于是焦虑,如影随形。
而李睿珺,充当了指出皇帝没穿衣服的那个小孩,在等待中用真实的纪录,让我们重新看到那些早已被忽略但又尤为重要的 “过程”。我们奉为奇观的农耕收割砌砖,不过是被我们忽略的千百万农民真实的生活图景。这种农村人和城里人互为奇观的关系,费孝通在《乡土中国》里已有详细阐明。
有铁和贵英的家历经了 “三迁” 和“三拆”。而背后的原因,无非都是“因钱变脸”。是啊,“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近邻”,我们大多数人家里所谓的“难念的经”,无非也都是因为利益而造成的。
有铁太贫困老实和卑微了,几乎让人无利可图,才沦落到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的窘境仍无人问津,只能与贵英相濡以沫,平地起土屋。
李睿珺通过空间变异揭露了人性——没有真正的依靠,只有自己的双手。无论我们承认与否,最关键的时候,唯一靠得住的,只有自己。
动物在《隐入尘烟》里,不单单是制造农村奇观的道具,李睿珺将他们都赋予了诗意的象征。
吃苦耐劳相依为命的驴,亲自孵化当做儿女的鸡,择好人屋檐筑巢的燕,生活渐好才敢养的猪。
动物的变迁,既是两人生活向好的印证,更是他们消解遗憾,对未来有所期许的精神寄托。
如果只是一部描绘农村图景的影片,那不是李睿珺的野心,也拿不到柏林金熊提名。他在影片人物身上,埋下了一个稍加思考,才能读解的隐喻。
有铁,从名字来看,李睿珺就暗示了他在家中的地位。大哥叫有金,二哥有银,三哥有铜,到他了,只是一块 “铁” 了。顺理成章的,他在家里的地位就是被其他人占便宜,当个免费劳动力。这是人与家人。
有铁在村里,被人当众开玩笑,也只是默不作声。突然有一天他家里挤了个水泄不通,不是因为他娶了个媳妇的大喜,而是他的血对富人有用。于是,他成了村霸的血库。除了血,有铁就是个工具。这是人与社会。
有铁在沙漠放走了驴,但驴不动,有铁骂驴 “贱骨头,被人使了一辈子,放你走都不会走”,有铁哪是骂驴,他是在骂同样被人使唤了一辈子的自己。这是人与自己。
通过这三下,老老实实做人,仔仔细细种地的有铁意识到了自己好像毫无意义,于是,便没有什么好留恋,那就干干净净的离开。
像有铁这样踏实为活着而努力的农民,中国有几亿,但处境大抵都不如人意。
当势得道的是哪些人呢?是那些在家里心狠使唤的亲戚,在村里吸血又克扣粮食的权贵。有铁一粒粒的播种,一砖砖的盖房,是唯一一个用双手创造实物和价值的人,是一个国家能强盛的最小根基。但美好的果实总会被那些聪明的狠人轻易夺走,逼到真正的脊梁彻底粉碎。
有铁倒下了,中国乃至全世界 “以土为本” 的乡土关系就倒下了。原本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的简单真理,变成了 “种恶得瓜,种恶得豆” 的歪理,从此,这个极度发达的文明社会,剩下的就只有唯利是图蘸着人血吃馒头的满目疮痍。
李睿珺把有铁写倒下了,但是,他的心里,其实是在用这种悲剧的方式向我们哀嚎——唯利的黑手你轻点吧,给踏实创造生活的草民留一口活下去的底气。
毕竟,你们所享受和挥霍的这个世界,都是他们创造的。
1. 第一次做张永福儿子的宝马车,贵英尿在了车上,后来坐车,车上铺了塑料布,应该是嫌弃贵英脏的意思。
2. 每次有铁献血都会在张永福的小别墅吃饭,从第二次吃饭起,饭桌的椅子也铺了塑料布,嫌脏的意味很明显。
3. 每次献血的饭局都有贵英的嫂子,穿着体面的衣服,说明贵英的亲人利用有铁献血和有钱人攀关系,而有铁从未想过得到什么。
4. 第一次有铁同意献血,村长带了好多村民到有铁家里,实际就是让有铁感到压力,相当于逼他同意,后来一次有铁在做泥砖,张永福的儿子开着宝马车来找有铁献血,贵英鼓起勇气拒绝,说不抽血了,宝马车后跟着好多三轮车,坐着很多村民,暗示又一次逼迫,最后有铁还是去献血了。
5. 贵英在邻居家看电视不小心把椅子尿脏了,后来一次看电视是坐在屋子外面张望着看的,再没进过邻居的屋子。
可能有记错的地方,理解不到位的地方,欢迎指正。
不知道有没有记错,老四他哥是有两个儿子的,一个已经在城里安了家,另一个会不会惦记上了老四的扶贫住房?所以导演说得对,老四当时确实不能死,死了可就拿不到那套城里的房子了。
但拿到了房子不代表就在城里安稳了,老四对他哥一家而言就是差使唤的驴子,撮合婚姻是为了摆脱他,侄子的喜宴也不通知一声只是嫌弃他,这样的驴子又怎么可以跟自己在城里住在一块?
最后拆房子换拆迁款的场景,鸡和猪都被拿走了,唯有跑回来的驴子被遗弃了,是不是暗示着老四最后也是被遗弃的命运?这位失去土地的老农民是否也会成了城里的老疯子,嘀咕着麦子和镰刀的事…
电影里还是有善意的
他们建好自己的土砖房当天,废弃房的屋主就回来了,能让他们无缝衔接的搬家,不至于像第一次搬家那样狼狈。
这应该是村里人给房主通风报信,报告有铁的建房进度。
等房子建好,再来收房子,拆旧屋。
所以人还是有善意在的,只是这善意来自一个遥远的人。与有铁看似毫无交葛的人。
…………
一开始写这个回答想说的是自助者人恒助之,如果他们自己没有盖房子的动作,第二个房主早就回来撵人了。
想得到别人的帮助,自己也要努力啊!
电影中,那么多人看到了有铁和贵英,然后践踏他们,但有一个人却从头到尾无视他们,尤其不可饶恕!
那是第一次夫妻二人得知自己没地方住了。那天晚上他们去村民家借鸡蛋,队长正好来这户人家打听隔壁房子的事儿。
原本上一刻,主人家坐在炕上,居高临下,打趣有铁夫妇没有电视。可是下一刻,他们看到队长从窗边经过,脸色都变了,立马从炕上滑下来,准备迎接。什么人的地位最高?电影表现得生动而真实,充满讽刺意味。
接着队长进门,有铁马上从椅子上站了起来。他挠着脸,局促不安。我以为队长至少会有起码的尊重,至少会扫一眼二人,随口说句 “你们也在呐”,没想到队长连看都不看。他只对着主人家说话。
问完事儿,队长转身就走。半个脑袋已经隐入门外的阴影中了,有铁仍然站起来送他。
我好生气,好想大骂队长是瞎子吗?这么两个大活人就在面前,他们需要尊重,需要住房,需要帮助。身为队长,口口声声说政府要改善人居环境,他难道没有义务去主动关心他们?
这个情节里,没有阶级,却处处都是等级,对照现实,让人喘不过气。
“真实事件改编”
可想而知进行了多少美好化的艺术加工
事实情况很有可能是无法直视的
2. 结局老四身边有一瓶农药,他已经死了;
3. 我认为桥上的看客们并没有救女主;
4. 护士和有钱人一家关系很好,我会怀疑他们合伙把老四的熊猫血卖了。
其实,我觉得这部片子细思极恐的地方比较少,每个镜头都表现得很明显了。
1,马有铁肯定是死了。
从最后捏在他手里的麦芒干枯旋转,以喝了农药这速度来算肯定是人没了,这片可以说是纪实片,但绝不是修仙片,而且大概率他的死讯会被瞒报,为了那套房子。
2,电影最后结束的那段话,就和上海那个被啃了一口的馒头一样,最后为了过审加上它和为了这张照片删了这个比赛一样,直接封神
3,靠马有铁的血续命却嫌他脏,恰似于山西的煤,东北的矿…… 有些地方靠吸他们的血繁荣,却反过来嫌弃他们肮脏落后……
4,两口子靠那些地,辛苦努力了一整年,才赚了 3000 多元左右,扣去一年的成本,都不算人力成本,才赚了 1500 多块,但是这些钱除了买电视以外,明年还要用做种地成本,哪有钱给桂英看病?就这两亩地还是多出来的,与之相比,城市里的房子已经到 20 多万了,如果未来他们有了子女,以他们的岁数和劳动力,怎么养活?能有什么未来吗?
也就是说,农民,在当今这个时代,还是收成好的情况下,靠种地是只能是生存,我国还有几亿人挣扎在生存线上?在这种情况下,这一代的农民还能坚持多少年?村里为什么那么多人出去打工?那么多房屋闲置?而如果没有了他们,这片土地还能坚持多少年?那些靠吸他们血生活着的社会,还能维持多少年?
大家都在讨论最后老四到底有没有自杀。
我个人觉得大概率是自杀了的,导演在片中表达得很清楚。但是被抢救回来了。
老四在去世的贵英手上做记号,在自己自杀前也在自己手上做了记号,大概是希望在黄泉路上能够相认。
为什么说是自杀了但被抢救回来了呢。
在老四把驴放走时说被人使唤大半辈子,放你走都不会走之类的话,其实也是他对自己说的。后来驴也真的掉头走了。而老四把东西还清后也打算走了…
但是后来在拆房子的一幕中,驴回来了,表示老四也被救回来了。很多观众说为什么最后一次拆房子老四没有出现,可能是刚救回来身体还虚弱中吧,这也解释的过去。
正如导演所说的 “不是想死就能死的”,或许老四从那一刻开始活着也已经死了吧…
人民公社时代,这样的夫妻就会过得很好,因为他们勤劳,肯干,会成为劳动模范,得到各种表彰,会当上人大代表。女主角不会给虐待,因为有大队党委和妇联管着这些事情,连男人打老婆都管,更不用说这种虐待妹妹的事。女主角的病,也会得到下乡巡诊的军队医生良好治疗。
在市场经济时代,财富是按竞争力分配的,谁智商高暴力强,谁就能富裕发达。
这时候,勤劳就没有意义了,善良只会削弱自己的暴力。所以勤劳善良的人在市场经济中,只能艰难生活。
制度不好,好人受苦。
市场经济是坏制度,
计划经济才是好制度。
还在坚持人民公社体制的华西村,周庄人民公社,南街村,无论村民什么样的文化素质,生活都过得很好,农民都能退休拿退休金,生老病死全免费一包到底。
分田单干据说积极性无穷的村庄,现在都纷纷成了空心村,留守村,卖血卖淫村,农民老了还得辛苦干活才有饭吃。
中国人要摆脱苦难,没别的办法,只有回归计划经济。
我想给大家伙儿算笔账。
1. 先看一下一亩地如果流转出去一年的 “地租” 是多少钱。
2 亩地每年的流转费用是 1000 斤玉米,在张永福这里相当于是 1000 元(1 元 / 斤),所以每亩地每年的流转费用理应是 500 元。当然,其实玉米不值 1 元,只值 8 角,所以在马有铁这里每亩地每年的流转费用就是 400 元。
2. 再看一下马有铁们在土地上辛勤耕作一年每亩能挣多少钱。
麦子亩产 800-1000 元斤 / 亩(很惭愧,百度的,我还真不知道一亩地产多少麦子),1824 斤大概就是 2 亩地的收成。
玉米亩产在 1200-1600 斤,3997 斤也就是 3 亩地的收成。
种子等成本是 1570 元。
一年下来的收入是 3970 元。
由此可得:(3970 元 - 1570 元)/5(亩)=480 元 / 亩。
一个农民,在土里辛苦一年,每亩地的纯收入只有 480 元。而如果流转出去,每亩地的流转费都有 500 元!
3. 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了,如果利润这么薄的情况下,还要支付土地流转费,为什么张永福还能挣到钱呢?
因为张永福流转的土地多,种植规模大,规模种植便于大型农业机械的使用,可以提高劳动产出率,比小规模农户生产效益更好,收入更高。所以张永福是可以挣到钱的。
4. 其他问题。
**为什么农业产品的价格这么低。**这里有一个词叫做 “工农业剪刀差”。其中一种形式就是通过国家强制力使农产品价格低于其价值,工产品价格高于其价值,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工业的快速财富积累,实现工业化。
为什么同一片土地上,有马有铁,有张永福。其实农民的阶级分化从土地改革以后就开始了,当时的领导者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以农业的社会化走先搞合作化(公平)、后搞机械化(效率)的路子加以抑制,至于后来… 春天来了… 就抑制不住了,土地上的阶级分化很快变大了。
张永福们绑架了马有铁们,张永福们富起来了,马有铁们… 当然也会富起来呀,嘻嘻。@@
一、
“燕子的窝要自己垒。燕子是认窝的,你给它安的家,它还会来吗?”
马有铁把燕子呼唤出了窝。可是燕子已经没有家了。
“他不能死。”
马有铁被救活。可是他也已经没有家了。
二、
“叫人使唤了大半辈子,放你走,你咋还不会走了呢?”
驴低着头,最后还是走了。
但在挖掘机推倒房子之前,它是不是又回来了?(我好像看见,不确定,欢迎补充)
它习惯了这里的一切,就和那只回到老窝才下蛋的母鸡一样。
三、
“还是草编的驴好,不吃草,也就不被人使唤。”
吃草是欲望,把欲望抹掉,是不是就会不被人使唤?
马有铁心心念念的一件新衣服,400 元砍到 100 元,他说你给我留着,来年我攒够钱再来买。
而地主只需要一眼就知道是 80 块,那下次,只需要一句 “衣服还合适吗?”,就能继续使唤。
抽尽每一滴血。
20220829 更新
谢谢大家这几天的赞同和认可,看来越来越多的朋友们发现这份宝藏片子啦!关注《湖北文艺》微信公众号,留言《隐入尘烟》,可以看到导演李睿珺的一场线上交流会~当时我也提了一些问题,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去看看
影片最后一句话是最细思极恐的。
宝马男(包工头儿子)对老四侄子说:老四跟了你去住,这也是他新生活的开始。
其实:
老四喝农药死了,他躺下之前贵英的供桌上有空的农药瓶。
即使死了,他三哥和侄子为了能够顺利得到老四名下的安置楼房,也对外说 “老四跟我们家去住。”
即使死了,宝马男还是追到他家,还想要老四的熊猫血。
即使老四的命已经没了,也还在被吸着血。
马有铁到底因为什么致贫?
很多回答都说:善良、老实。
一个手脚健全、干活勤劳、善良明事理的人,过的居无定所、种子化肥都要赊账,五十多岁打光棍。
自己的哥哥娶妻生子住砖房,同村的人不是去南方打工也至少有拖拉机做农活。
如果善良的代价是这样,我想请问这导演,你想传达什么样的价值观?
9 月 7 日更新:
我从没质疑过农村条件之艰苦,中国农民生活之艰辛。
这些天我终于想明白,这电影无非是通过马有铁这么一个完美的人物形象告诉我这么一件事:
马有铁够勤劳善良了吧,全村最穷。
导演你屁股也真够歪的
这部电影和不说话老师的套路是一样的,你说他写 (拍) 的不好,立马有一堆人跳出来说农村就是那个情况,就是有那么苦,你忘本,你玻璃心…… 是的,有些地方的农村是很苦,这是事实,可问题不在这,在于它们在借写农村的苦来夹带私货:中国的农民落后,愚昧,自私,丑恶…… 借以影射整个中国社会。
目的就在于在树立中国人丑恶的形象,以配合西方对我们的打压 (已入围柏林金熊,这速度堪比不圆老师的书在国外翻译出版)。不说话老师的《丰 × 肥 ×》除了“母亲一家” 几乎没一个好人,而且解放前活的好好的,解放后基本上都被逼死了。这部电影除了男女主角全村就没一个好人,女主掉河里,村里人见死不救,最后男主绝望自杀。我家也是农村的,在共和国最困难的那几年,确实有啃树皮,吃观音土的,村民之间吵架,偷鸡摸狗也有,但真有事大家都会帮,没听说见死不救的。
大家对于这部影片的诸多争议,恰恰反应了社会的参差不齐,不是吗。没有见过贫穷与黑暗的人,你们是幸运的!愿你们永远身处光明。
基于影片的留白给观众留下的想象空间,我做出了个人的过度解读(完全真诚):
——————
桂英不只遭受过虐待,也遭受了性侵犯。
**过度解读一:**说起尿失禁让人很容易联想到韩国电影《素媛》,小女孩遭受性侵犯和虐待出院以后终身佩戴尿袋,对应的也是尿失禁。
**过度解读二:**桂英不能生育更能侧面印证这一点,反驳楼上说桂英受虐待去医院诊断不能生育的,马有铁说以后带桂英去城里医院看病,桂英说自己长这么大从来没去过城里,所以桂英没有看过医生,没有看过医生,又是怎么知道自己不能生育的呢,说明有人曾经想让桂英生育过,但是没有成功。(村里确实也有小诊所,这点推测确有不严谨之处)
**过度解读三:**结合前段时间的铁链女猪圈事件,桂英也是住在猪圈里面,这是一种完全谈不上安全的生存环境,从马有铁的遭遇来看,他们所处的并不是一个淳朴友善的环境,而是一个忽视甚至欺负弱小的环境,请问桂英会遭受什么?我想是不言而喻的。
**过度解读四:**片中有个桥段是马有铁把绳子栓到桂英的裤腰上,这是导演故意让大家产生误会的一个片段,马有铁的动作很轻,但是桂英一下子就醒了并且露出担忧的神色,那一瞬间她猜测马有铁要干什么,观众心里也很清楚,这一段绝对不是导演单纯为了凸显马有铁对桂英的爱,如果怕桂英掉下去,明明可以栓胳膊,栓上衣,为何要栓到裤腰上这么敏感带有性暗示的位置。
**过度解读五:**桂英的年龄,印象片中似乎没有提及,从马有铁和桂英的形象和共同的老师来看,两人是同龄,农村的女人,年龄越小肯定是越值钱的,桂英的哥嫂怎么会错过这种赚钱的好机会呢,桂英为什么会被拖到年龄这么大才会去相亲?有没有可能,桂英被哥嫂当做村里性交易的工具,年轻的桂英身体可以用来做哥嫂赚钱的工具,等桂英年纪大了,不能赚钱,又要白吃饭,所以已经没有利用价值的桂英被哥嫂介绍给马有铁。
导演在片中运用了大量的留白和远景,似乎是以一种旁观者的角度去看待马有铁和桂英,这种视角带给人怜悯和冷漠的情绪,导演想表达什么,总是让人觉得欲言又止,这种留给观众的想象空间,也很刻意。
以上。
纯属个人猜测。
《隐入尘烟》
马有铁
(住)
1. 一直住在后院的驴棚,在茅坑对面
2. 马有铜住的房子和拥有的钱估计是早年父母带领四个兄弟一起打拼的,后来马有铜霸占了这份家产,自己住在宽敞明亮的前院,而钱用来给自己娶妻生子给儿子娶媳妇。
3. 政策发给贫困户的一套楼房,其实是被马有铜和他儿子霸占了(当初商量的时候马有铜说了一句: 错过这个机会,我再去哪里弄这二十万钱呢?)
4. 有铁是最穷的贫困户,按理说应该有低保或者补助,钱和补助估计被老三侵占了
5. 电影结尾,有一行小字: 2011 年冬,马有铁在政府和热心村民的帮助下,乔迁了新居。
(吃)
1. 靠大半辈子做牛做马换取一碗稀饭,两个馍,并且还被嫌弃吃的多(电影开头,马有铜骂驴: 一天给你多少,你才能吃够呢,有指桑骂槐的意思)
2. 平时在后院吃饭,不能到前院
3. 有铁瘦瘦小小,有铜拖个大肚子,红光满面,大腹便便
(穿)
没有任何新衣服,只有在见贵英的时候拿了一件三哥的旧衣服
(结婚)
1. 岁数很大,没有钱,没有房,娶不到媳妇。
2. 性格木讷,为人太过老实,人微言轻,没人看得上,只能靠媒婆安排。
3. 马有铜一家人很厌恶马有铁,所以趁着结婚的名义把他赶出去
(归宿)
还清了所有债,放生了跟随一生的毛驴,喝下了农药,农药太苦所以用一个鸡蛋来下肚,最终睡在了贵英的遗像旁。(自杀的消息被隐瞒,其他人都以为跟着侄子到城市生活,所以拆迁费交给了侄子)
(关系)
1. 烧纸的时候,去沙漠里烧,估计他父母和两个大哥死于意外,因为正常老死会被埋葬在墓园群
2. 修房,给贵英办丧事,没有任何人帮忙,别人举行喜事也不会被邀请,基本被忽略(老三的那番话为托词)
(住)住在后院的窝棚
(身体)手抖,腿有残疾,小便失禁,不能生育,下体怕冷,估计是从小就有的残疾和病,父母不治疗,哥和嫂子虐待毒打情况继续恶化,所以贵英一直虚弱身材瘦小,干活没力气
(归宿)
在桥那里落水,没人救没人通知有铁。(桥的那里一直有很多人聊天,救援和通知有铁只是举手之劳,况且河水不及腰。)
不愿意救的原因是她被称为瘟神,因为自身残疾有病,其他人因为迷信,认为有脏东西附体(电影中的老奶奶不允许自己的孩子到贵英前面玩耍,自然的也不会有人去救,有的只是冷眼旁观)
(穿)
1. 总共四件衣服,刚见面的第一套,也是平时一直穿的衣服
2. 有铁花两袋粮食买的厚大衣,薄大衣
3. 入殓时鲜艳的寿衣
(小便失禁)
1. 只有有铁不嫌弃,帮忙洗衣服
2. 在邻居家看电视,尿到凳子上被称为瘟神,后来看电视只敢蹲在屋外
3. 坐宝马的时候尿到座位上,后来张永福的儿子再次开车拉他们抽血的时候,车的后座铺上了塑料
张永福的儿子
1. 家住双层洋式小别墅,吃的大鱼大肉,金戒指,名表,金镶玉,两辆宝马。欠的钱不是还不起,是根本不想还,变卖一辆还债绰绰有余。
2. 还钱的时候,压榨农民,压缩了一部分钱,一斤少了两毛钱
3. 从心里压根瞧不起农民,举止行为趾高气扬,对还债的农民翘着二郎腿,和有铁说话时不时的嘲笑。
4. 电影结尾,左边是宝驴,右边是宝马,讽刺的味道油然而生。
有一点可能大家都没注意到,那就是贵英之死。
曹贵英和马有铁都是被低到尘埃里的农民,他们俩抱团取暖曾有过一段幸福的日子,可惜好景不长。
没有想到的是,曹贵英在生病之后,她去给地里给马有铁送饭,一时头晕掉到了河里溺亡了。贵英的死,让马有铁备受打击。但细想贵英的死,其实真的细思极恐。
通过桥上人的话得知,当时贵英落水的时候,只有个叫 “老王” 的热心人去捞了,其他人更多是充当 “看客” 角色,桥上的这些人也都在旁边,要是大家一起帮忙,说不定人能就回来。
然而,面对着并不深的河水,没有几个人去救她,大家只是无动于衷。一直等到了马有铁回来路过桥上,才知道贵英出事了。在河里拼命把贵英救上来的是马有铁,此时贵英的身体已经僵硬,可以看出已经死去多时了。
马有铁用自己的熊猫血救了村里收粮的老板,并且还替村里人说话,要他把粮食的款赶紧给村民发了。严格意义上来说,马有铁是全村的救命恩人。可是面对救命恩人的妻子落水,他们只是淡淡地看着,冷眼旁观。
其中最细思极恐的地方,就在于赤裸裸地揭示了人性的自私与冷漠。
我觉得贵英的死是很细思极恐的!
影片中贵英死来得很快,几乎是一笔带过,除了想表达贵英如草的生命即使死也不会引起别人在意外,还有细思极恐的一点,贵英是怎么死的?掉进水沟?怎么掉进去的?为什么那么多人在水沟旁坐在凳子上聊天,没有人去救她。我的个人猜测,贵英本就生病,路过这里的时候,村民们又开始闲言碎语,她的自尊心作祟走的快,失足掉进沟里,也可能是被人推了一把,但总之是没有人救的,等到老四在河里捞起贵英的时候,她是身体已经僵硬了,直挺挺的,看来已经死了有一阵子了,而水库那里老四是可以站着的,抛开浮力这些,电影又讽刺了一把,救她其实很容易。而真正杀死贵英的是村民的嫉妒,冷漠,电影中有一个镜头,老四还完春天借的鸡蛋,路过桥头,村民说你现在房子也有了,粮食也有了,一个人过也挺好,老四站住想回头说点什么却又什么都没有说,我在想他是否想问,你们怎么不救救贵英,又或是导演想问我们更多的问题。
首先,马有铁没死,这导演在片尾说的
我个人认为有铁没自杀,那盆火灭了,是代表生活彻底失去了希望。
然后说一些我个人觉得挺有意思的细节,也就是电影中体现出来的草蛇灰线。
1. 村民甚至不知道马有铁就是马老四的名字,还是村民通过他的三位大哥推算出来的(马有金,马有银,马有铜)似乎人们不想,也不屑于知道马老四的真正名字。
2. 马有铁和曹贵英两个人的命运是相似的,在他们两个结婚之前,两个人都是寄宿在哥哥嫂子的院子里的,而且两个人的哥哥嫂子也急于通过他们两个人结婚让两人搬出自家的房子。
3. 在拍完结婚照之后,他们俩就直接搬出去了,这里并没有交代。然后我还一直好奇,为什么他们一开始住的房子拆了,没有拆迁款。
后来翻看想明白了,两夫妻去蹭电视的村民家,隔壁邻居叫马有文,而蹭电视后接下来的戏,就是马有文回村里拿拆迁款的事,那为什么马有文会找到有铁俩夫妻呢?是因为他们一开始的婚房,其实就是马有文在村里闲置的房子。
这也说得通为什么拆迁没有拆迁款;为什么队长来说明拆迁款的时候,有铁会坐立不安,可能是怕队长来是因为占用马有文闲置房子的事;为什么俩夫妻会去到这一家人蹭电视看;马有文走的时候说的话,也说明村里很多人也都外出打工了,所以导致村子里有很多空闲的房子。而搬的第二个房子的主人后续也有交代,是一个叫马成万的人,也是从外地赶回来的拿拆迁款的。
4.在摄影方面也特别有趣,全片中外景部分占比最多的是黄土地,天空在片中占比极少,并且全片大量使用自然光拍摄,构图和光线带来的压抑和黯淡无光,似乎映示着这一片黄土地让人看不到什么希望,但在这生活的人又不得不依赖着它。
与之对比,暗喻的是主人公非常在意的燕子窝,怕燕子找不到家,同时羡慕燕子可以飞向蓝天,飞离这片黄土地的自由。但似乎对于有铁这种人来说,只存在于幻想,所以把这种心情寄托于燕子身上。
5. 张永福儿子请马有铁帮忙献血的桥段,第一次和第二次更像是逼着马有铁去的,都是带上了村民一起去找到马有铁,像逼宫似的,并且第一次因为曹贵英陪同马有铁的时候坐车吐了,第二次坐车后座开窗通风了,并且多了一层塑料膜,应该是怕曹贵英又吐,把车弄脏。而到了第三次则完全没有交代,似乎变成了理所应当的事。
而在输血过程也是有暗指,第一次是确认了马有铁的血是健康的,可以用来输血的,两个护士一起去进行操作的;第二次就只有一个小护士在操作,镜头也给到了餐桌那边,张永福的老婆似乎在和那个更高级一点的护士长?在聊事情。根据其他网友的猜测,可能是在商量售卖马有铁珍贵的熊猫血;第三次则完全没有护士在看守,护士来了之后,也是不厌烦的来了一句:还没抽满呢,先坐着。这家伙是真的是吸血。
6. 关于贵英的死因,贵英在弄麦穗的时候,起了麦疹子,有铁带她去小溪那里清洗,明显暗示贵英是怕水的;而在更之前村民对贵英的种种偏见,称之为瘟神,甚至不让小孩子去接触她,而贵英落水的那个小溪边也可谓是村子里平时最多人的八卦场所,怎么可能人掉下去了都没人看见,不去帮个忙。所以在不排除是人为的情况下,这些村民也要为贵英的死负一定的责任。
7. 影片中马有铁的三次祭祀都和曹贵英有关,第一次是和曹贵英结婚,也是这个场景得知马有铁的父母及大哥二哥都已经去世,所以只能寄生在三哥家。第二次是和曹贵英一起垒砌起了一个家。第三次则是曹贵英的死。而马有铁也是将曹贵英安葬在了自己的家人墓旁。
8. 片尾又重新出现的那头驴子,在确认马有铁没死的前提下,我个人觉得是马有铁在镜头左边看不到的地方牵着那头驴。
因为在马有铁的侄子即马有铜的二儿子看向驴子方向的时候,是一脸的惊恐和愧疚,在驴子走远之后,甚至想过去拉住。我猜测是想拉住马有铁说两句。
惊恐和愧疚的原因可能是因为马有铁在曹贵英死后,把该还的债都还了,那些 “一码归一码” 的事也都了解了,房子(家)对于马有铁来说也无所谓了,又因为马有铁和三哥马有铜大半生的捆绑关系,包括马有铜在开篇为马有铁相亲的场景里也有提到,他的两个儿子其实都快要结婚,但是钱不够,只能结一个。
想必在曹贵英死后,这个 “好大哥” 马有铜又对马有铁的贫困房和拆迁款打起了主意。而马有铁在经历了这么多事情之后,怕也是没有反抗的精神了。所以为什么拆欠款是给到马有铜的二儿子,马永福的儿子又为什么会说马有铁和他一起住,也是他新生活的开始。
也有另外一种解读,为什么驴子又会出现,在放走驴子的场景,驴子在后面其实是有一个回头的动作的
而马有铁骂驴子的话:放你走都不会走,让人使了大半辈子,还嫌没使够嘛,真是个贱骨头。
这句话,包括驴子的动作和结尾驴子再次出现,也代指了马有铁的性格和结局,继续被自己的好大哥给利用使唤。
1. 两个人相亲见面都是因为双方的家庭急于撇下他们俩。贵英从小寄住在哥哥嫂嫂的棚子里,从小挨打,此前应该相亲过很多次,但因为尿失禁婚事都告吹了【贵英说见面的时候嫂子喊她去厕所,就是怕她尿了被嫌弃】,哥哥嫂嫂急于将其脱手,因为他们未来儿媳要来家里看看。老四也是因为哥哥的小孩要结婚了,被哥哥一家赶出来。
2. 马有铜家里挺有钱的,一是家里住的砖瓦房;二是自己孩子结婚置办的家具,卡车都装不下,还需要老四用驴车去拉一些回来;三是可以随随便便就拿几万块帮老四拿下安居房。
4. 马有铜是自私的,自己弟弟为自己白白干了那么多年的活,弟弟结婚,除了给弟弟的驴以外,别的都没给。弟弟种地的种子、化肥、农药都是赊来的。孵鸡仔的蛋也是借来的。种的洋芋种也是找人借的。
不仅如此,在其不太舒服时,用当地的土方法将蛤蟆绑在自己手腕上为自己驱病,与马老四打水时都将水中的蝌蚪放生形成鲜明对比。
5. 马有铁和贵英一起坐富二代的车去献血,第一次去的时候座位上没有塑料布,第二次去的时候就铺了一层塑料布,明摆着嫌弃。
6. 献血不是在医院进行的,而是在民房中,同时摆的一大桌硬菜,却没有人吃。第一次献血前,还给马有铁检查了身体,怕他的血不干净,确认后才输血。
7. 每次输血马有铁都没拿任何实质上的好处,也没有补充任何营养。第一次献血后,马有铁赶着驴车帮侄子结婚拉家具,路上看到卖衣服的摊,但是买不起,富二代看到后,为其买了下来。同时也正是这件衣服,让后来的马有铁无法拒绝输血的要求【马有铁修房子的时候,富二代来要求献血,但是马有铁表示需要等他忙完,富二代立马说:那件衣服穿的还好吧?马有铁听闻立马放下手中的活,带上贵英一块去】。更何况富二代买的两件衣服后来马有铁卖了玉米也都还了。
也就是说马有铁的献血是真的什么东西都没要,剧中马有铁对桂英说,献血,不献血,大家的玉米钱都拿不到了。也许,为了让大家都能拿到玉米钱,才是马有铁献血的目的。
8. 马有铁和贵英一起去看城里的安居房的时候,哥哥和嫂子也去了,但是滑稽的是,哥哥嫂子纷纷表示满意,而房子的真正主人,马有铁和贵英都只在担心地里的庄稼、鸡、驴该怎么办呢
9. 马老四和贵英每次搬家都会带走结婚时的囍贴纸,搬到最后拥有自己的家时,贴纸已经皱的不成样了。
10. 贵英生病的那天正是家里的鸡刚生蛋的时候,马老四给她煮好鸡蛋,贵英心疼的吃了,之后马老四就去干农活了,而贵英来送饭送的正是 1 个馍馍和两个鸡蛋啊,她也想让马有铁尝尝鸡蛋
11. 贵英是在那个桥那边摔进水里的,从马老四下水捞上来还能站稳来看,河水并不是很深,但仍然淹死了贵英,更何况人们总是聚在桥边话家长里短,却没有人第一时间下水救人。
12. 马老四给死去的贵英买了结婚时没买过的红衣裳,用的遗照是结婚证上扫描下来的照片,说明他们俩除了结婚证上的照片就没有别的照片了
13. 马老四给贵英祭奠了几只鸡,桌上摆的就是农药。转场就是挖土机推掉了他们的房子,按照剧里说的推掉没人住的房子,补贴 1w5,但是那个房子怎么会没人住呢?加上农药以及放生了驴,结清了所有欠债,不给自己留一口粮食,所有的粮都卖了,一起都在暗示马老四已经自杀了。补贴交给了侄子。这时富二代赶来了,他的表情是错愕的,显然是来找老四献血的,但是没想到老四没了。
疫情之下的影视圈,最近都很不景气,但有一部小成本电影《隐入尘烟》却彻底破圈了。
这类文艺片受众较少,票房一般不高。
《隐入尘烟》刚上映时也的确如此,它用了 15 天才突破 1000 万票房,用了接近一个月的时间达到 2000 万票房。
按照惯例,上画一个月的电影,通常就要撤出影院了。
但这部电影,却在这之后打开了逆袭的开挂之旅:
又用了 8 天,突破 4000 万票房;再用了 3 天,突破 5000 万票房,接下来单日票房夺冠,截至 9 月 7 日,上映 62 天,累计票房破 1 亿。
目前,《隐入尘烟》豆瓣评分 8.5;猫眼、淘票票评分 9.2。这神奇的票房曲线,也正是得益于超强的口碑和观众的自来水。
更神奇的是,这些奇迹都是影片已经在爱奇艺、优酷、腾讯等流媒体平台上线后发生的。
也就是说,在人们可以在这三大平台上免费观看的时候,有更多人为了这部电影花钱买票走进了电影院。
有很多人为了表达对这部电影的支持和喜爱,甚至只买票、不去看,就是想让它赚钱。
对别的影片来说,在流媒体平台上线就基本上宣告了院线之旅终结。
可对这部片子来说,能免费观看的资源更像给予了它新生的机会,一次次的口口相传恰恰成功打开了独属于它的逆袭之路。
如果没看过这部电影,一定会非常奇怪:一部只有一个中年明星、没有特效、没有宣传的农村题材电影,怎么就成了今年最神奇的电影现象?
《隐入尘烟》的主线剧情其实很简单:
两个主角,都是农村里最底层、最容易被忽略的人。
男主马有铁,一大把年纪了,还是单身汉一个。
故事开始之前,他一直在哥哥家做 “长工”;故事开始之时,他成了哥嫂一定要清除的 “脏污”,因为哥嫂的儿子要结婚,家里有个邋遢的他,有碍观瞻。
为此,他哥嫂请人给她说了个老姑娘,就是女主曹贵英——
一个小便失禁、走路不便、手抽搐、不能生育、一直在她哥嫂家的窝棚里任凭风吹雨打的另一个被视为 “累赘” 的苦命人。
两人结婚时,除了一头驴,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只能暂住在别人家废弃的房子里,别人要拆,就要赶紧搬。
而也正是艰难的生活、别人的冷眼、无尽的寒意,使得两颗从未被尊重、被好好爱过的心在一次次的给予中慢慢靠近。
为了让自家男人在寒冷的夜里能喝口热水暖身,贵英一次次把水瓶揣进怀里,站在夜色里等着,水凉了就回去热,热好了就再去等;
为了让自家女人能体面地站在别人面前,不再被看笑话的一遍遍嘲笑尿湿裤子,有铁也用心地去挑选一件能盖住屁股的大衣;
在有铁为别人献血时,贵英一路陪伴,不吃不喝,还忍不住心疼地让护士抽自己的血;
但凡出行或劳作往返,有铁都自己走路,让贵英坐在车上,以至于贵英成了全村媳妇儿羡慕的对象。
为了给贵英一个安稳的家,有铁一个人盖了一座房子:自己做土坯,自己垒房子,自己编房顶,自己安门窗。
可当淋过风雨、跌跌撞撞地把这一切都实现了,庄稼丰收、小鸡变成母鸡下了鸡蛋、住进了属于自己的屋、睡上了属于自己的炕,继而开始憧憬好好去一趟城里、攒钱去一次大医院把病治好的时候,灭顶之灾降临:
由于贵英的身体残疾,在给有铁送馍馍和鸡蛋的路上意外落水溺亡。
如果有铁不曾与贵英有过这一段经历,那么他可以继续当个老光棍,像头驴一样干活,直到老去。
但贵英这个人,让马有铁看到了希望,却又再度陷入绝望。
见识过温暖与光明,便再也无法忍受孤独与悲伤。
马有铁卖光了所有的粮食,还清了所有的债,追随贵英去了……
不说一句苦,却苦到了天际;不说一句爱,却爱到了极致。
可以说,在主角情感的处理上,导演的手法还是比较高级的。
路演时,有观众提出 “电影里没有亲热戏,是后期剪掉了还是压根就没那方面的戏?”
导演李睿珺就说,其实海清在拍摄前、喝了点酒的情况下也问过他:
“为什么没有亲热戏,你是怕我拒绝吗?我其实可以的!”
他当时的回答就是:
“这个不是你会不会拒绝的问题,而是我觉得它应不应该有的问题。”
在这里,必须为这一考虑和坚持点赞。不把亲热场面公之于众,着手于丝丝缕缕有关爱的细节,为最 “原始的冲动” 留白,一定是成就这部影片的加分项。
电影中,很多人感受到了极致的浪漫,也有人看到了残酷的真实,更多人感动于天真而执拗的马有铁和曹贵英。
而这一切,其实都源于导演李睿珺。
影片的拍摄地就在李睿珺的家乡,男主是李睿珺的姨父,村民也都是李睿珺的邻居。
影片中感人至深的天真而执拗,同样来源于导演李睿珺本人的底色。
如果李睿珺没有成为导演,他生活的质感,几乎会和马有铁一模一样。
李睿珺向来就是执拗、倔犟的。
打小,在家挨揍的时候都站着不跑。
1983 年出生于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 “花墙子” 村的他,父亲是老师,母亲是农民。
按照父亲的设想,李睿珺长大后最好做医生、公务员,或者老师,但李睿珺童年的梦想却是要做音乐家和画家。
中考做选择时,爸爸想让他读高中、上大学,但李睿珺想上中专特长班,那里有他喜爱的音乐和美术专业。
为此,他倔强地威胁爸爸:要是不让考中考特长班,就不上学了。
**
村长就是导演父亲
**
这么执拗的儿子,哪个爸爸也管不住,他如愿以偿去学了艺术专业。
到中专毕业时,他第二次为了自己的未来,向爸爸 “宣战”。
爸爸倾向于让他拿着师范类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录取通知书去报到,因为师范类专业学费低,还包就业分配,妥妥地做老师;
而他早就看好了山西传媒学院的影视专业,虽然前路未卜,但他很明确地知道自己非常讨厌计算机,直接就对爸爸说:
“你要让我大学几年学这个东西,我可能连课都不会去上。要么你就让我去学我喜欢的事,要么我就不上大学了。”
自然,爸爸同样没拗得过他。
在那里,他童年的音乐梦、美术梦,正式迭代成了电影导演梦。因为电影带给他的思考和冲击力,是之前所学的音乐和美术都不能完成的。
也因此,大专毕业后,在好多同学要么去了税务局、公安局;要么去了广告公司和电视台的情况下,他一个猛子扎进了北京,“我觉得做电影的大部分人都在北京。我只能来北京。”
2003 年初到北京,他在北大附近的一个没有空调、冰箱,也没有卫生间的黑咕隆咚的胡同平房里住下,拜一位校友搭线在一家电视台做编导。
他要边干边等,等一个可以进电影行业的机会。
但三年过去,没有任何馅饼砸到头上。
他想明白了:“有那么多人等待进这个行业,凭什么机会就得落到你头上?” 尤其是他感兴趣的农村题材,更不可能吸引资本的关注。
虽然想明白了这一点,但他的执拗没变,也不准备改变方向,而是决定自己给自己创造入行机会:他要自己筹钱拍电影。
为了筹钱,他拿了爸妈攒了多年的十几万要买新房的钱。这一次,没等他再说出 “不让我拍就不工作”,他爸爸主动提出:
“你们要做这个事,别人不支持,我们也没法不支持。”
有这样一个儿子的父亲,都知道谈判的结果必定是妥协。
最终,凭着爸妈和亲戚朋友的借款,他筹集了 30 万资金,拍完了第一部电影《夏至》。
但他并不是出道即巅峰的天才,这部电影拍得不好,题材更不吸引人,毫不意外地赔光了。
**他成了乡亲们眼里的 “笑话”,不务正业的败家子。**其他孩子大学毕业都能给家里挣钱,只有他把爸妈一辈子的积蓄给赔光了。
为了还钱,他不得不回到电视台工作,业余还为别人拍会议、婚礼、车展,做节目剪接、宣传片拍摄…… 有什么活干什么活。
但他仍然执拗,并不准备对现实低头,这一切,只是为下一部电影做准备而已。
2009 年,第二部电影《老驴头》被他提上日程。
为了筹钱,他和女朋友一起去 CCTV6 的一个真人秀节目打工,女朋友做编导,他做剪辑。
为了筹钱,他还把剧本寄送到各处参赛评选,最终获得了鹿特丹电影节的 HBF 剧本发展奖金,拿到了十万多块。
为了节省演员费用,他游说亲朋友好友来友情出演,以至于启用素人成了他拍电影的传统。
**
《隐入尘烟》也基本全家出动
**
这部电影,他身兼编剧、导演、美术,整个剧组就 7 个人,成本不到 30 万,但电影入围了柏林国际电影节。
而他,也获得了电影圈的认可,下一部电影《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等来了第一位投资人。
由此,他一步一个脚印,成了名副其实的电影导演。
如今,已创下 1 亿票房的《隐入尘烟》,被众多分析人士认为赚翻了。
这部电影成本只有 200 万,预估总票房在 1.5 亿以上,投资回报率可以达到惊人的 70 倍以上。
单说这一部电影的成功,有偶然因素的影响。但李睿珺的成功,却并不是偶然,而是他应得的。
因为他从小就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并执拗地去做了。
英特尔公司创始人安迪 · 格鲁夫曾经说过:“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李睿珺生动地演示了,一个偏执狂的孩子,可以多么出色。
而学乐君也想和大家说:
相比于那些听话的孩子,执拗的孩子,拥有更笃定的力量。
因为听话的孩子,走不出父母的眼界。我们为他看到的远方,就是他能走到的边界。
但执拗而叛逆的孩子不同,他们可能走入我们从未想象过的远方,看到我们不曾设想的风景。
李睿珺的父亲也生动证明了一点:当你拥有一个如此执拗而坚定的孩子,除了顺应,又能怎么做呢?
所以,珍惜身边那个执拗的孩子吧,有可能,他只是比我们看得更远,比父母更知道自己要什么。
原文首发:
学霸太多的娱乐圈,中专毕业的他隐忍 16 年终于爆红:执拗的孩子,比父母看得更远mp.weixin.qq.com/s/DIeoJkM-kzACMYKIGK_vFQ
编辑于 2022-09-07 09:11
1. 曹桂英的尿失禁、弓背,估计是早些年的痛苦经历,也许是因为不能生育,被前夫家迫害,后来被退婚,退婚后只能寄人篱下在哥哥家里,嫂子对小姑子不好,估计各种苦活累活都干过,而且估计经常被前夫家、嫂子们奚落责骂和侮辱,造成了她的卑微寡言。她是一个被别人 “抛弃” 的无用之人。
2、马有铁和哥哥家的关系,电影的情节很现实,丑陋的人性被毫无保留的揭露。农村的许多老光棍,大多都是沉默寡言的老实人,能说会道、偷奸耍滑、鸡鸣狗盗的人反倒能娶到媳妇,这就是农村真实的婚姻状况。人太老实了,即使是自己的亲哥哥也会骑在你的头上拉屎。沉默寡言的老实人在农村却是大把的存在,地租被拖欠,被缺斤少两,面对恶霸,只能忍气吞声。这些沉默寡言的老实人换来了城市人奢靡的生活,从地里长出来的麦子,被城里人加工成各种花里胡哨的面点,但却从来未被珍惜过。这个社会还是分三六九等,上层人士享受着来自下层人士血与骨的劳动成果。
3、勤劳不一定致富,但心狠就能发财
许多农民辛辛苦苦一辈子,盖了一座房,供子女在城里买房,最后油枯灯灭,还是摆脱不了贫苦。但欠地租的王家,能请得起献血车来家里采血,却还不起欠村里的地租和水费,老实巴交的王有铁还因为对方花钱给他买了件衣服,还要从地租里面扣除,而对方也欣然同意了,丝毫没有任何道德羞耻感。资本家的血都是黑色的,钱都流向了不缺钱的人那里,爱都给了不缺爱的人。
病了都不去卫生站还是镇医院看看,太真实了!!
曹贵英这种长期身患有隐疾的人,发烧了就是躺躺捂捂汗就好了,这个细节太真实了。
他们对于疾病或身体疼痛的忍受能力可太强了,不是不看,是根本就没有生病了要去看病的意识!!
小病小痛忍着,起身干干活就好了!
所以才出门 结果晕了掉水里了吧,唉…
电影《隐入尘烟》中塑造了让人难忘的两个主角:像驴子一样憨厚朴实、任劳任怨的马有铁;因饱受恶意而战战兢兢,但温柔善良的曹贵英。
一些配角人物也让观众过目难忘,例如村中富户张永福的儿子。此人皮衣闪亮,挂着吸睛的大金链子,开着宝马车,但面对向他要账的村民,要么老成地摆出一幅无可奈何的窘相,或是干脆忿出一股 “我不还又能把我怎样” 的痞气。
除此之外,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人物之一,是个只出场了半分钟左右、连名字都没有的角色:那个扎着红头巾的牧羊人。
马有铁盖新房需要织草席,上门找牧羊人借芨芨草。这是牧羊人在电影中唯一的出场。
不善言辞的有铁,拎上刚磨的半袋面,表示谢意。牧羊人接起来放在墙边说:“草不够了你再来拉。”
有铁说:“等秋天我再给你送两袋洋芋过来。”
牧羊人并不客套,只爽快地回复道:“值不了那么多,拉一袋半过来就行了。”
有铁不好意思:“还拾了你的牛粪了。”
牧羊人只笑着回道:“粪烧完了你再来拾。”
有铁略微点头,和贵英赶着驴车上路。此时,镜头切换成远景。
画面中,有铁夫妇蹒跚地赶着驴车上路。牧羊人静静站立,目送他们离开。随着二人渐行渐远,画面中只剩牧羊人兀自伫立。
茫茫苍穹下,远处是绵延的荒凉沙丘,近处是稀疏零落的芨芨草,陪伴牧羊人的,只有一群咩咩叫的羊。一间简陋的矮土屋,一个随意搭就的帐篷,就是他的容身之所。阵风吹过,草穗随风摇摆,浓郁的萧瑟孤独之感,仿佛透过屏幕扑面而来。
我之所以对这个很容易被忽略的角色印象深刻,首先是因为,从他跟有铁短暂交流的细节来看,他是除了贵英之外,那片土地上罕有的以善意对待有铁的人。
马有铁是个不受命运眷顾的可怜人。他的父母和大哥、二哥都已亡故,最亲的人只有三哥,但哥嫂却只把他当作长工使唤了半辈子,之后以给他娶媳妇为借口,把他扫地出门。在村子里,有铁也是个被忽视的边缘人,有些村民甚至连他的真实名字都记不得,只记得他的外号 “马老四”。百无聊赖的老头老太太们聊天时,也多是拿他取乐逗趣。
但牧羊人平等对待有铁。影片中有几个细节体现出这一点。比如,有铁拉草的时候,一捆草并不重,常年干体力活的他搬起来费不了多少力气。但牧羊人仍友善地帮有铁把草抬到驴车上,放好,还轻轻拍了一下,以免草滑下车子。有铁拎面粉给他表达感谢,他也赶紧接过来,自己拎着放在墙边,而不是指使有铁应该放到哪里。
有铁说秋后拉两袋洋芋送过来,牧羊人也不占他便宜,而是实诚地说,不值那么多,一袋半就够了。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铁的亲哥哥只把弟弟当作工具使唤,利用有铁特困户的身份,占了城里一栋用于扶贫的楼房,为的是给自己二儿子结婚用。富户张永福的儿子,多次不顾有铁的意愿,抽他的血,但并没有表现出丝毫感激之情,只是简单地用几顿饭和两件衣服 “慰劳”,仿佛这只是一笔生意。他们只盘算着如何用最少的成本,从有铁身上榨出最多的价值。
看完电影,我抑制不住地去想象这个牧羊人的生存处境。或许,他就是村中的另一个马有铁吧!或许他跟有铁一样,是个无儿无女的 “光棍”,在村子里无立锥之地,为了谋生不得不在野外孤独地放羊。
有铁对贵英说:“对镰刀,麦子能说个啥。对啄它的麻雀,麦子能说个啥。”
牧羊人也许只能在心里默默地思索:“对割它的镰刀,草能说个啥。对啃它的羊羔,草能说个啥。”
或许正是因为同命相怜,感同身受,他才向有铁这个 “同类” 表达出自己所能给予的最大善意。
《隐入尘烟》整体的色调是偏向土黄的,虽然呈现出大自然在四季变迁中色彩的变化,但缺少非常明艳的亮色。电影中最鲜亮夺目的红色,来自有铁和贵英小心翼翼贴在墙上的 “囍” 字,另一抹红色,则是牧羊人的红色头巾。
这个细节,让我想起斯皮尔伯格执导的那部充满人文关怀的名作《辛德勒的名单》。那部电影的画面特意以黑白色调呈现,其中唯一鲜亮的色彩,来自人群中的一个红衣小女孩。这是斯皮尔伯格有意为之:那股鲜艳的红色,象征着世间可贵的希望和温暖。
我不确定《隐入尘烟》中牧羊人红色头巾的细节设置是否由导演有意为之。但我想,如果有更多的村民像牧羊人这样,多给予他人一些善意,世间就会少一些苦命的马有铁和曹贵英吧!
因为他年龄大了啊,给哥嫂当长工当了半辈子,快要到退休年龄了,不把他赶出去难道哥嫂和侄子想给他养老?相当于公司劝退老员工别拿退休金和福利自己出去创业啊。
哥嫂给马有铁选定贵英是因为知道贵英不能生育啊,这样以后无论马有铁从政策上得到任何好处比如说分的那套几十万的房子或积累了任何财产,到最后都没有子嗣继承,不都还是留给哥嫂侄子一家吗?
哥嫂为了更好的控制马有铁啊。 万一马有铁去城里打工,开了眼界,产生了独立自主的意识,自己想要找个好姑娘单过,她们还怎么剥削马有铁?只有让马有铁不出村,不了解外面的世界才会像头驴一样任他们摆布,给她们做半辈子的长工啊。
导演努力给观众留下一点儿希望:在电影最后,上扬的麦穗、耸动的驴耳、远去的铃声、亲戚的目送…
尽管,猪死了、亲属拿走拆迁款,但希望还在,
指不定人抢救过来了。
但是,宝马车的闯入让希望幻灭,
宝马仔的目光只盯着房子,与亲戚的视线相反。
他是来载(宰)人的。
显然人没和驴在一起。
想到哪儿说哪儿吧,不一定正确。
1、建房的时候贵英可以提起一桶泥浆,但等房建成却连一把麦子也举不起来了,建房前淋了一晚上的雨没事,建房后下河洗了个澡就发烧了,证明建房的劳累对贵英身体造成了很大伤害。
2、电影最后几分钟有铁躺下的时候,旁边桌子上摆着农药瓶且躺下后有挣扎,电影通篇从没人进过他们的房间,证明有铁必死。
3、第一次有铁去市场问大衣价格,卖家说 400 但他只有 50 就走了,后面宝马吸血男 80 把衣服买下给他,后面又给了一件薄的,到有铁去宝马男哪里去领土地补偿款的时候,宝马男说有铁家是两亩地一共 1000 元该给 1000 斤玉米,有铁说给 840 斤就行两件衣服钱还你,证明有铁后面去卖家那里问过衣服的实际成交价格。
—————————————————————
鉴于很多朋友对于第 1 点争议比较大,这里再分享一点我个人的观点:提泥浆那一部分贵英其实不光是提着走,还把泥浆提上了跟她差不多高的墙上。叉麦子的时候,画面背景里面有一个好像是小女孩模样的人也在叉,大家可以倒回去看下那个女孩叉麦子的轻松神态与速度,这里安排的另一组叉麦人对比应该不是无意为之。以上,供大家探讨!
最近一部农村题材的剧情片《隐入尘烟》在国内院线票房扑街了,却在全网迎来一致好评,评分一路直线飙升,甚至成为豆瓣电影今年评分最高的华语电影,我看完这部影片之后内心无比的复杂和伤感,在这部电影之前能让我如此的只有王宝强主演的《hello 树先生》。
这部影片的成功,不止在于演员精湛的表演,片中处处透漏的细节和内涵才是真正打动人内心的地方,而片中的男主马有铁更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第一次演戏,就在国外斩获大奖,把人物拿捏的那叫一个稳,于是最近出现了这么一句话:一个农民吊打整个娱乐圈。
接下来就简单介绍一下故事的发展,曹桂英因为身体残疾,与家徒四壁,只身一人的马有铁凑合出一门婚姻,因家中排行老四,所以村里人都叫他马老四,他没有家,只能借助在村里别人不用的空房子里,
原本就这样为人当牛做马过完一辈子的马有铁,在遇到曹桂英之后,慢慢的生活有了盼头。
而这期间发生的种种事件和片中隐藏的这些细节才是这部片子最抓人心的地方,今天先不讲他俩的爱情,只讲片中体现的人性,看懂了这些的人心理防线瞬间就被彻底击溃了。
当得知村里的承包商得病了,需要输熊猫血,不治疗就会死,那么承包地的租金和欠村里的水费就没有着落了,需要熊猫血的时候,从名单里知道了唯一拥有熊猫血的马有铁,希望马有铁去救救承包商,甚至大家都不知道马有铁是谁,村里人却问谁是马有铁,马有铁不会就是马老四吧,还调侃熊猫是国宝,那马有铁也成国宝了?
这里充分体现了马有铁在村里的地位,生活在村里好几十年,连他的名字大家都不知道,还各种调侃,片中还出现很多段调侃,有次调侃要给马有铁闹洞房,有人就说,你们可别怂恿了,一说买酒,你看尿都吓出来了,从这些细节他的地位在此时就被刻画的一清二楚。
之后村里人就去找他,这是片中唯一一次村里人进他的屋,是去求他献血,与其说求,不如说是去要求他献血,当然马有铁没有拒绝。
他第一次坐老板儿子的宝马汽车去献血,这是又一处细节,曹桂英晕车吐车上了,老板的儿子却把呕吐称为尿:尿尿早些说嘛,咋就尿到车里了。这是对他们充满着满满的嫌弃,于是第二次坐车献血的时候赫然看见车后座裹了一层塑料布,此刻便完美诠释了抽着他的血,却嫌弃他们脏。
不光有钱人嫌弃他们脏,就连村里人也嫌弃他们,曹桂英看到小孩子在玩耍,本想与小孩一起玩,却被家长一把拽走,说不让小孩跟脏东西一起玩,这也充分体现了村里人对她的嫌弃。
春播的时候曹桂英不小心铲掉一颗麦子,马有铁告诉她,铲掉就铲掉吧,啥人有啥人的命数,麦子也一样,他也有他的命数,还不是到了夏天,让镰刀割掉了。
后面马有铁又有一段台词:“被风刮来刮去,麦子能说个啥?被飞过的麻雀啄食,麦子能说个啥?被自家驴啃了,麦子能说个啥?被夏天的镰刀割去,麦子能说个啥?”
这几段话完全表现的就是那些生活在最底层的人,任人宰割,最后只能默默的继续艰辛的活着,却无力反抗。
后面曹桂英因为去给马有铁送饭途中不幸落水,围观的一大堆人,却没有人去救她,只在打趣说,要是有个木头就好了,本质上就是因为她是 “贱身子”,嫌弃她脏,把村里人对她们的冷漠完全显现。
曹桂英死后,放生了陪伴自己一生的驴,马有铁卖掉了自己家所有的粮食,一年的劳作,收入 3980 元,还了欠老板的衣服钱,还清了小卖部的所有债务,答应好给别人的土豆也都送了过去,还掉了春天借的 10 个鸡蛋,老大婶说不用还了,马有铁说一码归一码,说好借的就必须要还。这里表现了马有铁虽然贫苦,却诚实守信,把马有铁的老实和质朴体现淋漓尽致,而就是这么老实本分却又一生悲惨的人,最后也还是没有逃脱命运的摆布,真是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只找苦命人。
马有铁放驴走的时候,驴不走,他对驴大喊:“都被人使唤大半辈子了,咋这么贱”。剧中也多次出现骂驴的场景,剧情最后一幕时候驴也再次出现在了家里。这里驴与马有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马有铁何尝不就是驴呢,被人使唤了半辈子,即使任劳任怨却依旧被时常嫌弃,却没有任何怨言,即使想过逃离,偌大的社会,终究还是逃不过。
而此时马有铁的卖粮食的时候 1824 斤小麦,除掉水分只给算了 1700 斤,3997 斤苞米,只算 3800 斤,最后总共算了 3974 元钱,却连 4 块钱都要被抹掉,还美名其曰:也就是乡里乡亲,才这个价钱给你收了,要是别人的这个价格就不收了。此前刚救完他们,拿粮食顶租金的时候,本来 8 毛的粮食,也要按 1 元的价格顶给村民,奸商处处压榨着穷苦人,却卖弄着自己的假仁慈,把奸商的狡诈体现的淋漓尽致。
马有铁回家后他看了看曹桂英的遗照吃下了人生第一个鸡蛋,细心的网友就会发现,桌上放着一个农药瓶子,原本充满希望的生活,桂英的离开让这个信念彻底坍塌,是的,他喝农药自杀了。很多网友说他第一次鸡蛋是为了压一压农药的苦,我想你可能理解的有些偏差,他吃鸡蛋是因为桂英是为了给他送鸡蛋死的(剧中台词说了,桂英给他送鸡蛋的时候落水了)他这唯一一次吃鸡蛋只是告诉桂英他吃到了,桂英对她的爱他收到了,吃上这个鸡蛋黄泉路上好有力气早点赶上桂英!
到此基本就是马有铁的整个人生,剧情最后一幕表示马有铁获救了,他为什么能获救的原因我想大家都能懂,而我却认为他真死了,片中多处细节能证明他肯定死了,从开头说到的,村里人唯独一次去他屋里是因为牵扯到所有人的利益了,去让他献血,这是唯一一次有人去他屋里,第一次住的屋主人回来,马有铁邀请他进屋,主人拒绝了,第二次住的屋人回来收房子,邀请进屋,也被拒绝了,最后一次商量分房的事,他邀请人进屋也被拒绝了,这些细节以及种种情节就表明了,大家本质上认为他们不是一类人,不会与他有过多交集,没有人愿意去他屋。
最后喝农药躺在了屋里,平时请都请不进去的人,会无缘无故的去他家吗,而他躺床上手里拿的慢慢凋零的麦穗,也是一个隐晦的暗示,从种种细节表明马有铁真死了,唯独分他的房产成了别人的,拆迁他的房屋的赔偿款成了别人的,他养的鸡啊,猪啊,甚至连放生的驴都回来成了别人的,片中马有铁有两个死去的哥哥,叫马有金,马有银,三个人的名字也很有意思,三个人的名字便讽刺这个世道,缺钱的人没钱,最后只有铁随金银去,唯留铜臭在人间。
一个男人、一个女人、一头驴,就是电影的全部。他们被时代遗忘,但再卑微的生命,都有自己的江河湖海。
一个是父母双亡被亲哥哥使唤打了半辈子白工,连结婚都得住在没人住的闲置屋里的穷农民马老四,一个是跛脚手抖尿失禁,因无法生育被兄嫂打发嫁人的老姑娘曹贵英。俩个被社会抛弃的可怜人相知相遇,他们生活贫苦,身体残缺,但不怨不尤安之若素,对花鸟虫豸、田地、毛驴、邻里乡亲都充满了恩情、守信。
我向来不爱看爱情片,总觉得大多剧情都过于矫情且乏善可陈,但这俩人的乡村爱情桥段拍得非常可爱动人,细节很好。
贵英总说:头一次来你三哥家,我看你在后院心疼驴,给它喂苞谷,这个驴的命都比我的好。她因为身体残疾被兄嫂嫌弃长期住在漏雨的窝棚里,干活稍稍慢点都会招来一顿毒打。而老四向来说不出暖心话,他只会在驴车里给她垫出一个舒服坐的窝,牵驴从村路口走过,还惹来邻居的取笑:呦,你老是担心驴压坏,怕驴压坏了咋不让你家闲王下来自己走路?
闲王是村里人给贵英取的外号,因她干活不利索。而桂英也会怀揣着热水站在村口守着老四回家,在老四频繁献血的时候,伸出颤颤的手说:抽我的血吧,不要抽他的了…
他们的爱是相互给予但缄默无声的。
我很偏爱这部电影,看的时候几次泪崩,之前看二舅的视频就后劲很大,这部电影给我同样的感觉,有些人活着已经很难了,但他们依然钉死在地里试图开出花来。片子结尾为了过审强加了一行字作为彩蛋(指老四还活着且住进了城里的新房),虽然电影里老四还 “活” 着,可他再也见不着他的贵英了啊,那还是死去得好,起码驴会为他哭,他也不用像驴一样被人指使一辈子了。
(1)贵英死了,在给老四送饭的路上;
老四去城里给贵英打印遗像,左手塑料袋里放着一件红色的衣服;
老四掀开盖在贵英身体上的布子,这件红色的衣服已经穿在了贵英的身上。
(2)贵英死了,在给老四送饭的路上;
老四在水渠中托起贵英,贵英的手里攥着计划送给老四的饭食,里面应该有颗鸡蛋;
在贵英的供桌上,两只鸡之间有颗鸡蛋放到了贵英的遗像下面;
老四最后看着贵英的遗像,遗像下面的小桌上多了一瓶类似农药的瓶子;
最后,老四吃下一颗鸡蛋,攥着那棵草驴,隐入尘烟……
我在想马有铁为什么会要自杀?要知道在农村一个大男人喝农药自杀是很没面子的事。
更何况,他房子盖好了、地也种好了,就像剧中人说的一样,一个人有吃有喝过的也挺好(还鸡蛋那段),正所谓好死不如赖活着,但为何马有铁要自杀?
我想是因为这个世界再也没有一个真的关心他的人了,他对这个世界已经是绝望了。
哥哥对他使唤了大半辈子,除了有点血缘关系外,和其他人对他是一样的,
好不容易在平淡的生活中遇到贵英,直到那个寒风中站在村口,怀里抱着热水瓶希望他能回来就能喝到热水的女人,那个劝着他不要去献血,对着采取护士说抽她的血,喊着护士说抽多了抽多了的女人,那个雨夜和他一起抢救砖坯的女人再也不在了的时候,那个真正对他关心的人再也不在的时候,他原本干涸的精神世界刚被滋润就又遭重创的时候,他崩溃了:他还要被村霸吸血,还要被亲哥哥使唤,世界上再也没人关心他了~ 我本可以忍受黑夜,如果我未曾见过光明。
他奔溃了,他想到了自杀,哪怕是在农村最被人看不上的喝农药自杀。
但他成功了吗?没有
他被救活了,他继续要被村霸吸血,被亲哥哥使唤
就像他放生的驴又回来了一样,一切又回到了起点,生生死死兜兜转转,你逃不出去,这是他的宿命。
——————————————————
忽然之间又想到了几个细思极恐的细节
1、马有铁之所以被救活的原因是,他还要给村霸输血,因为他是熊猫血,没了他,村霸以后就没有移动血泵,村霸一死,村里村民们的地租、村委会的水电费都要没了
2、马有铁被救活以后,大概率还是要和结婚之前一样,被他三哥继续使唤,直到死去的那天,直到把政府的安置房过给他侄子。
————————————
在影片结束之后,最下面有一行字,内容是【2011 年冬,老四马有铁在政府和热心村民的帮助下,乔迁新居,过上了新生活。】
文字看起来很美好是不是? 搬到了新家,过上了新生活,可是,结合片中老三对老四的态度及村民对老四的态度,老四真的能过新生活吗? 答案是:**不,老四依然是个工具人。**虽然片中没有明说,但通过剧中一些情节来看,老四马有铁在老三眼里就是个有血缘关系的工具人。
1、老四结婚后,村里人说:你被老三使唤了一辈子,你结婚也不帮你办个酒席热闹一下。老三和老四是什么关系?是带有血缘关系的亲兄弟,自己亲兄弟结婚,连张罗一下都不张罗。
2、老三为省钱,让老四帮忙去城里拉儿子结婚的家具,老四一直忙到了晚上菜弄完,但还被老三埋怨慢吞吞的,老四帮老三忙活了一天,老三连口热水都没给,还是贵英一直等在村口,给老四喝热水暖身子。
3、老四起房子时候,无论是拉土、做土砖,还是雨夜救砖坯,全是老四和贵英两口子在忙活,老三享受了老四一辈子的服务,在老四需要帮忙的时候,连个人脸都没露。
4、老四新房盖好后,老三来找老四说政府补贴房的名额,老四邀请老三进屋,老四也没去。实际上,剧中老四邀请过老三两次进自己住的地方,老三都没去过。
5、老四被带着去看城里房子的时候,老四没说对这个房子的任何看法,只有老三说这房子格局还行,有阳台,视野好,言谈间好像这套房子是自己的一样,其实在他心里,这套房子已经是自己的了。
老四对老三有气吗?我觉得有,但是生性老实或者胆小的老四只能忍着,只有在贵英溺水死后,自己也不想活,放生了自己了很久的驴时,才借着对驴说的话表达心中的不满:让人使大半辈子了,还嫌没使够吗?真是个贱骨头。 这段话我腹黑的想了下,可能老四也不甘心自己在老婆死后还被老三算计,所以就想自己自杀,那么那套政府安置房就不用以后给老三了。
但最后呢?就如文末的字幕一样:2011 年冬,老四马有铁在政府和热心村民的帮助下,乔迁新居,过上了新生活。 这是一件怎样恐怖到让人窒息的事:给人使唤了一辈子,拼了一个夏天盖得的房子被人推了,政府给的房子也还将会在自己死后,被使唤了自己一辈子的三哥家继承,这是多么让人心酸的事,这是眼睁睁卖了自己还把自己的卖身钱给别人。
————————————————————————
再说个题外事
我们村也有个和老四马有铁和老三的事,暂称他们为 A 和 B 吧,A 是 B 的亲哥哥。
B 在上世纪 80 年代吧,因为发高烧被赤脚医生打了一针后变得疯疯癫癫 (类似前段时间的二舅被乡村医生打了针落下了残疾一样) ,从此以后,B 的精神就时好时坏。B 在没打针之前,是我们村里为数不多的高中生,并且品学兼优,是当年我们村里最有可能考上大学的人。我还见过 B 写的字,那真是一手好字,2010 年的时候,我还亲眼看过他用红砖头在村委会的水泥墙墙上写字,那字是真的很漂亮。
B 精神不正常之后,他们的妈妈没多久就跑了(日子穷,家里两个儿子,还疯了一个),所以是他们的爸爸每天起早贪黑的干活养了两个儿子。
老爷子为了养两个儿子全年都起早贪黑的干活,终于熬到了 A 成家立业之后,老爷子也油尽灯枯撒手去了,老爷子临走前让 A 以后好生看着 B。
那时候他们有两块宅基地,老爷子辛苦一辈子给两块宅基地都盖了农村瓦房,一个给了 A,一个是自己和 B 一起住,老爷子去了之后,A 把 B 给那,不管不问。B 发病时会乱走,十里八乡的乱走,经常会走丢,A 也不会去找,逢年过节也都对 B 不管不问。
前两年,农村的宅基地忽然值钱起来。在者还有 A 的小孩也要起房子,然后 A 在农村那种晒麦子的场上弄了一个工地的集装箱,把 B 给送到了集装箱,就在 B 的宅基地上起了一套房,给了自己儿子。
自从他们的老爷子去了之后,A 对自己的弟弟是不管不问,等到自己的儿子长大也需要房子的时候,就把自己弟弟的宅基地直接给弄了过来,给自己弟弟弄了一个工地的集装箱里面去住~
这种事,我相信你们也听过不少。
看了电影以后,我没有同情心泛滥,也没有流泪,只是觉得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是马老四自己选择了那种生活方式。
首先,马有铁在家排名老四,父母及大哥二哥按剧情推断已去世,三哥和他年纪看起来差距不大,按大多数乡村习俗,男子成年后应该分家自立门户,他三哥娶妻生子,他却五十多依然寄人篱下,哪怕分家时争取不到平分财产土地,好歹按宗族和乡约可以分到一部分土地自力更生,最差净身出户,他可以赶上打工潮南下糊口,你看收拆房款的那俩同村人都是东莞,深圳打拼出来的,所以他到了二十至五十青壮年还依附于哥哥,给哥哥家干活而且很明显不受待见,被另眼看待不尊重却不自知,也不寻求改变,很明显是马有铁个人性格障碍。
第二个,他和贵英的结婚问题,让人疑惑的是马有铁智商正常,会说话,却从相亲到过夜始终没说过一句话,他养的驴都会叫可他在五十多岁相亲和结婚时却一声不吭,哑如石头,再说,都已经光棍五十多年了,娶一个手腿及排泄生理障碍的女的明显是累赘,从正常人的想法来看哪怕是寡妇或者当后爹也比那个划算,起码可以搭伙过日子,所以他在结婚问题上木讷寡言,毫无主见,作为一个智商正常的人却仍人摆布,难以理解只会觉得怒其不争。
第三个,他给重病村长献血,理由是村长若患病死了则村民的粮食钱及村里的水费无处可讨,这个奇葩的由头让人笑掉大牙,马有铁又不是村长的担保人,更不是村长的债权继承人,村长的死活和马有铁有啥关系,村长死了还有他的资产抵债,还有村长的宝马儿子偿债,不乐意偿债法院一起诉准管用,所以对于这样的智障逻辑我觉得是剧本的硬伤,如果不是剧本的硬伤,那就是马有铁智商的硬伤,完全同情不起来,就像新闻里看到的瑞典的白左圣母被难民强奸了还给施暴的难民道歉一样,你们会同情这样的圣母嘛?再说,从剧情来看,人家也没逼着他献血,虽然有带村民去他家类似道德绑架劝他,让他提要求,可他还是一声不吭不提要求不拒绝,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不知他是出于圣母还是出于无知,因为最后还是村长儿子用粮食超出市场价抵债了,村长根本没出现过,所以一个死或者不死,出现或者不出现的村长对村民债务没直接影响。
第四,他悲剧生活造成的原因(在观众眼里是悲剧生活,他自己眼里不一定),他智商在线,全手全脚,生理正常,身高相貌年轻时也算普通人,尤其相对女主的一级残疾而言起码是正常人,作为男的选择也太多,他会种地。会养牲口,会盖房子,甚至从会编织蚂蚱看得出来起码心灵手巧,可能也会一些修修补补的手艺,这样却五十多岁了把生活活成了光棍一条,寄人篱下,无房无立锥之地,现实里这样的人都是或懒或赌或酗酒,可剧情里他不抽烟不喝酒又勤快,最大的缺点就是木讷寡言,情商极低,不动拒绝,不动变通,所以根本原因是马有铁自身的性格障碍原因,虽说也有三哥家剥削劳力的原因,但我想肯定是在他小的时候依靠三哥的照顾,到成年后习惯性无主见,逃避个人的生活,年轻力壮时受欢迎却年老体弱时才不受待见的,况且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时在农村种地只能基本糊口,不像在城里打工的工价,他在他哥家干活的剩余价值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高,你看他侄子结婚都不容易说明他哥家也不是富裕人家,但是他哥和侄子在马有铁婚前的住所过于差,吃饭差别对待,以及婚后不照顾一下住宿,盖新房不帮忙这些看得出来这三哥一家肯定是白眼狼,全家没一个好心眼的人。
还有就是大家说的村民冷漠,我觉得冷漠才是真实的底色,就想问一句你在大街上看到流浪汉你会把他接到你家里住几晚上嘛?我想大家心中都有答案,马有铁在从他哥家出来后住了两家同村的荒废宅子,别人为了拆迁款推掉拿钱合情合理,因为在乡村宅基地是固定资产,哪怕荒了那也是别人的,以前管理不严的时候,宅基地和老房子也是要花钱才能买来的,估计 04 年那会都是要一两万了。别的村民尽管没有太多的善意,起码也没有过多的恶意,从马有铁带媳妇看电视那个就可以看出来马有铁结婚前应该经常去别人家看电视,只是婚后由于他媳妇小便失禁别人才颇有微词,反正也算不上坏吧,只能说农民式的狡黠和势利眼吧。
最后,谈谈对这部电影的感受,整体剧情从影视角度而言平平无奇,缺少起伏高潮点,但画面真实贴近西北农村生活真实的生活,摄影技巧纯熟,尤其背景真实自然,光线都是自然光让人感觉真实入骨,代入感很强。还有电影结尾做了半开放式的结尾,留下了一些自由想象的空间,但我个人认为这是为了过审刻意做的半开放式结尾,从剧情上看并不流畅有些刻意了,其实留一个悲剧结尾反而对电影内核的升华更有意义。最后就是没看懂这个电影的内核在表达什么?歌颂苦难?展示农村黑暗?记录农村边缘人群的苦难?赞扬农民的过于勤劳朴实?宣扬以德报怨、奉献到泥土里圣母精神?。。。。。。。
诶,你看像不像把你的脚印种在地里了,过些天,秋菜没出来,再长出好多脚印咋办呢?
我可不想长,脚长在地里面就哪里都不能去了,不是让风刮到,就是让驴啃掉,麻雀儿啄,镰刀割的,只能在地里干挨。
对着呢,人长着脚总能走来走去的,总比种在地里的庄稼和菜强多了,粮食种在地里面就哪儿都去不成了,风吹日晒的,只能在地里干挨着。
就是的。
话说回来,我们长了脚又能跑到哪里去呢,还不是牢牢拴在地上了,哪里也去不成,你说,农民离开了地咋活呢?
只是看到了一些细节
有人提到了贷款的事情,我觉得还蛮好的,我看电影的时候把银行提供的贷款的支持给忘记了。当时一直站在有铁的视角在看这部电影,确实忘记了银行对扶贫政策落实起到的辅助作用。这周有时间可以去补充一下,有关的政策。
躺在床上想起这个事情的时候,想到了从政策上怎么样才能保证,扶贫政策确实是贫困人口在受益呢,不像是有铁这样,实际上的受益者是有铁的侄子。我觉得要设计出一套很巧妙的政策,在从国家到乡镇,再到个人的这个环节中,都保证不出任何问题是非常难的吧,现行的方法还是利用制度来保证在上面的环节中,政策的流通(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可以去查查相关的资料)。有铁在剧中对自己息息相关的政策其实是了解的非常少的。这说明从乡镇到个人政策的普及有时候会落实的不够彻底,消息或许都把握在村支书和当地对此感兴趣的青年人手中;有两种基层治理的策略,一种是之前的 “皇权不下乡” 和现在的“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后者在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的时候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证明在面对大灾大难之前是一种很有力量的治理方式;那么从这个角度看政策的落实,是不是也会很有意思呢?希望后面有时间能把这部分也补充上。
努力的生活确实是对生活苦难的反抗,我们不能歌颂苦难,而是要赞扬那些在苦难中努力绽放的人。
只是想到了《倾听底层》中作者对农民生存与反抗的讨论——“弱者的武器”与 “隐藏的文本”&“道义经济” 还是“理性小农”:重读农民经典论题。
书里面提到一个问题,在那种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如果一个人都不会反抗,那世界上还有值得他反抗的事情吗?例如在饥荒的时候,成片成片的人死去;在逃灾的时候,易子而食。这样看来似乎农民永远也不会反抗。
因为这本书我已经还到图书馆了,只记载了下面这些内容(但是可能由断章取义之嫌,还望见谅),有时间的话,也可以把这两篇文章中提出的观点整理一下,放在这里。(下面基本上全是原文,写的挺好的)
“道义经济” 还是 “理性小农”:重读农民经典论题
“道义经济”——詹姆斯 · 斯科特(James Scott):认为资本主义计算利润方法不适用于小农的家庭农场,因其生产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其家庭的消费需要,而非追求最大利润,小农的经济活动和经济组织均以此作为基本的前提。斯科特在其《道义经济》的通篇内容中,不厌其烦的强调生存伦理(subsistence ethic)的道德含义,强调剥削与反抗的问题不仅是一个卡路里和收入的问题,而是农民关于社会正义,权力与义务及互惠概念的问题。
“理性小农”——塞缪尔 · 波普金(Samuel Popkin): 提出农民作为理性问题的解决者的观点:一方面是其自身的利益,另一方面是他需要与其他人讨价还价以达到相互可接受的结果,他希望读者既不是去怜悯农民,也不要企图重新找回假设的天真与简单,而是尊重农民在实践解决资源分配、权威、冲突等复杂问题的智力。
无论将农民表述为 “道德的” 或“理性的”,还是将其行为逻辑概括为生存逻辑与投资逻辑,或群体逻辑与个体逻辑,都是在理论层面讨论农民问题,这可以形成完全合乎理性的假设,但与现实常常会有距离,对农民行为的分析必须放在其特定的、具体的生存境遇、制度安排和社会变迁的背景中就像。
处于生存危机边缘的农民并不是不去进行计算,而是没有可能去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当然也就无从进行计算。
农村中非法爆竹生产厂的爆炸和非法开采矿井的恶性时事故等造成重大伤亡,人们自然会问,在其中工作的匿名难道不知道那种危险吗?难道不懂得生命的可贵吗?难道不会想到一个人的伤亡,会使整个家庭崩溃吗?非也,他们只是做了与理性并无关涉的选择:“宁可扎实,不愿饿死”——仅次于最糟糕的选择。
“弱者的武器” 与 “隐藏的文本”
农民,作为如中国这样的农业大国的人口主体,在各种宏大的历史叙事中从来是无声者,是没有文字记述其历史的群体,他们出现在历史记录中并不是作为历史的参与者,而是作为征募、税收、劳动、土地产出和谷物收获的贡献者,因而在统计学意义上是以数字形式出现的无名者。但农民在历史中的消隐并不意味着他们不受注意,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也不可谓不关注农民,但关注的原因在于,农民长久以来一直是索取的对象,是任何社会都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农副产品、税费和廉价劳动力的来源;而且农民的生存境况和由此导致的集体行动常常关乎整个社会的安定或动荡,甚至导致王朝的更名易主,这便是历代统治者都谙熟的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的道理。
当前对农民的关注、对解决农业、农村问题的呼吁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出于这样一种危机意识——农民的生存状况过于恶化会影响整个社会的安定,或者不如说出于一种自上而下的对危机警示的反应。
1. 影片中农民集体丰收完后,张永福儿子给农民们还债,通过张永福儿子和一位大爷对话得知,大爷租给了张永福一亩半地应得 725 元,于是张永福儿子债务转移便给了大爷 725 斤玉米,老头便不服气的说:市场玉米是 8 角一斤,你这也不对啊。张永福儿子以 1 元 1 斤的玉米价格给村民们还了债。
影片结尾马有铁以 1700 斤麦子 + 3800 斤玉米卖出去了 3974 元,麦子价格和玉米价格其实相差不多,按市场价格规律来看麦子价格往往要比玉米价格高一点,这里麦子姑且也按 8 角来算。如果是市场价 1700 斤麦子 + 3800 斤玉米应该有 4320 元,但是商贩大概是按照 7.5 角市场价收的玉米。
影片中可以知道,那一年马有铁他们是大丰收,张永福儿子这时又以玉米来还债,本身大丰收仓库都存满了,这多的玉米何以安放,但你说好巧不巧,这时候又有商贩来收玉米了,以 7.5 角的价格收玉米,这中间差额 2.5 角,这得是多少利润,更不要提张永福租地实际 2 亩地玉米地的产出是不是 1000 斤了,我估计实际产出 1500 斤。
2. 有铁和贵英筛选小麦种时淘汰了非常多的种子,有很多都是野燕麦种,是不利于小麦生长的,种子是在村里小卖铺买的。
3. 喂驴喂猪总是有铁第一个去喂,但是喂鸡总是贵英第一个。贵英不能生育,从鸡蛋孵化小鸡的过程就是贵英寄予的养育的责任,桥头贵英看见小孩玩石子不自觉就想上前和小孩玩能看出来。
首尾呼应,开头第一幕出现的驴,和结尾被遗弃相互呼应。这头驴很像有铁,有铁最后遗弃驴的时候说 “你这个贱骨头,被人使唤了一辈子,现在赖着不走了” 这个驴的命运不就是有铁的命运吗?侄子回来拿拆迁款,猪什么的都搬走了,唯有驴在那傻傻看着,他和有铁一样,都被遗弃了。
从有铁第一次开始献血,都是村民逼着的,他们每一个都是恶人。村长带着一堆人去有铁家给他施压。
第二次贵英拒绝了,但还是一堆村民逼着他去他家,他们嘴上说为什么给永福这个欠钱的献血,但是又希望有铁去给他献血,去讨好他。们,这样自己好拿到钱(虽然最后也没拿到)
贵英第一次坐在宝马车上尿尿了,永福儿子很嫌弃,第二次便给后边套上了塑料袋。
贵英第一次尿到了别人家里,第二次也没有再进去。
永福儿子一点也不想多给有铁些东西,只管送过去不管送回来,买的大衣只是为了下一次更好的献血,而且还和卖衣服的大姐砍了半天价。最终也是小气的给有铁算到了苞谷里。
献血的时候,从贵英开始喊 “献够了!” 到医生出来进车上也有三分钟时间,再加上一开始我们没有看到的,这是抽了多少血啊,有铁害怕去医院,既然献血屋可以开到永福家,为什么不能开到有铁村里呢?
贵英的嫂子,每次都在献血的饭局张罗,势利眼,想攀永福一家的关系。
村子里的人都很罪恶,他们逼有铁献血,贵英掉到水里的时候他们根本没人救,那么浅的水怎么能救不起来呢。
不用再争论了,男主没死。
按理来说他肯定没法活,谁会关心他,去探望他呢?
就像他妻子落入沟渠,谁会去救她呢。
但他死不成。
导演在采访中说过,有时候中国电影里的人不是想死就能死的(大意)
画面感十分的美丽。这种美丽可能有金钱的作用,但是却不是金钱所堆砌起来的美丽。而是属于自然的魅力。而这种美丽是极少人能够体会,甚至搬到银幕上来的。
其次是男主内心的细节的表现,他是一个勤勤恳恳,善良,甚至人格美丽的淳朴劳动人民。他热爱着他脚下的每一寸土地。也和善的对待每一个人。这种人格魅力是非常美丽。甚至是值得歌颂的。
他的人格魅力表现在借别人二十个鸡蛋,别人不要他还,说是送他的。但是他说是借的就是借的。甚至在打算离开人世的时候,依然践行着自己的承诺。
他虽然贫穷但是从未伸手向别人要过任何的施舍,甚至别人在需要他的帮助的时候,他却是义不容辞的,甚至不求回报。
他用自己的双手,为自己创造了活着的价值,哪怕只是活着本身,他依然只靠着自己,而不是伸出手向别人讨要施舍。
他对于有疾病的女主也是毫不嫌弃,甚至颇为尊重。虽然有一次他的确因为习惯女主的存在,而埋怨她干不了重活的时候。但是他还是首先开了口,道了歉。像个大人那样为了自己的情绪负责。毕竟人有缺点,不能要求一切尽善尽美,但是至少他知错就改。
虽然说他与女主是凑合着过日子,但是两人相互扶持,最后应该算是萌生出了爱的,可能这份爱是爱情,可能是单字定义的 “爱”。总得来说他们之间的感情是有爱的。也因为这一份爱,男主的生活才有了完整的动力,完整的人生,才开始努力生活。可能对于他的前半生来说,这是一件特别值得高兴的事情。
毕竟真正的孤独是与这个世界隔绝,即便他身在人群之中,却依然只是孤独的个体。长年的孤独感是很容易侵蚀掉一个人的世界的。而男主也因为有了女主的存在生活开始渐渐得变得明朗起来。因此习惯了这份依赖的男主,在得到温柔,见过光之后,是怎么也不愿意再次回到黑暗中的。所以在女主离开的时候,他也选择了离去。因为人一旦贪念起了某样东西,如果得不到,那么就只有自我毁灭了。
这部电影讲述的只是少部分人吗?只是那些贫穷的偏远山区吗?其实不是的,应该也包括了大多数人吧!至少在信念这一块。人是需要有信念的。这种信念不是传统上的信教或者其他的什么,而是精神上的富足以及人格上的魅力。可能这是这个时代我们大多数人所缺失的。
即便这部影片在极力的营造美,一种淳朴之美,自然之美。但是从一个贫苦的劳动人民哪里,我们的确也见证了这种美,但是更实在的是男主的这种人格的魅力。人因为简单而变得纯粹而美好。
隐入烟尘,隐入我个人看不出来,烟尘倒是挺简单实在的了解到了
看了挺多答案里的解读。
是隐入烟尘,还是脱颖而出?
很假。编剧胡编了一个妇女有尿路疾病纯属恶心中国妇女。我前年因尿结石手术一段时间也小便失禁,想办法总能解决,只有一次不小心把裤子尿湿了,不过是个事故。照作者的邪恶思路,妇女每月来例假,那汽车里都要铺塑料布?我们平时乘公共汽车经常看到妇女血流在座位上?中国电影公知都喜欢诬蔑中国妇女,有可能在国际上获大奖。
1、老四死了吗?
官方认证,没死。
电影结尾的结尾,出完所有片尾工作人员字幕,还有一条鲜为人知的字幕:
2011 年冬,老四马有铁在政府和热心村民的帮助下,乔迁新居,过上了新生活。
电影结尾,老四的房子被拆,张永福儿子看着老四的二侄子,和老四被拆掉的房子,说:老四跟你去住,这也是他新生活的开始。
单看字幕,可以理解为:老四的二侄子带着老四去住城里的楼房,所以把这边的土房子给拆了,老四将在城里开始新生活。
但这话细听之下,有歧义。听张永福儿子的语气,前半句像是问句,他在问老四跟他去城里住吗?后半句是看着老四的房子说的,那房子确实曾是老四新生活的开始。
张永福儿子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前面两次上门找老四,都是请他去献血。他最后出现在这里,符合逻辑的判断是,他又来找老四去献血,结果没看到老四,见到二侄子带人拆房,问二侄子老四跟他去住吗,合理;感慨老四的房子曾是他新生活的开始,合理。
老四跟他二侄子去城里开始新生活。想想老四的为人,老三一家的为人,这说法绝对不成立。
老四活着的时候,老三一家就不待见他:
一、安排他相亲,目的是把他从家里踢出去;
二、老四帮老三去城里拉家具,辛辛苦苦跑了一整天,深夜才回来,老三不仅毫无谢意,反倒怪老四腿脚太慢;
三、老四给老三 “打了大半辈子长工”,老四结婚,老三没给老四摆一桌酒,这事还被村里人拿去嚼舌根;
四、老四修房子,全是自己和贵英两个人干,老三作为唯一的亲兄弟,没帮过一次忙;
五、大侄子结婚,不请亲叔老四喝喜酒,完了把剩菜送上门,还是有事所托。
基于以上,二侄子结了婚,还带着老四在城里生活,这可能吗?
城里的房子,老四曾多次拒绝申领,自己不需要,也不合适,面对记者的采访,也是表露那房子好住人,不好养牲口。
实际,那房子是二侄子提议申领,老三负责交钱,加逼迫老四报名,名义上是给老四一家的,其实是给二侄子的。大侄子已结婚,二侄子结婚正好缺个新房,花一万块钱,买价值二十多万的房子,这大便宜捡的。
老四死了,他无儿无女,他的遗产归他兄弟老三,房子受益者还是老三一家。
老四死,是有铺垫的。
贵英死后,老四放生了驴,帮他干活拉货、陪他大半辈子的、比宝马还好的宝驴。
他销了小卖部的账,还了邻居的鸡蛋,还了朋友(红头巾大叔)的人情,他谁也不欠了。
他还卖光了自家粮仓所有的储粮。问还留些吃粮吗?答,不留了。
老四的最后一场戏,他吃完鸡蛋,躺到床上,似有泣声,可能是他在哀悼贵英,也可能那是农药在发挥药效。床头遗像下方的小桌上,摆了一瓶绿色的饮料,看上去像是敌敌畏。
2、老四是驴
老四是驴,全片有多次暗示。
电影开场的第一个画面,是一个土屋的 “窗口”,特写,有人从里面往外掏粪。
然后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一个女声在喊马老四快出来吃饭,喊得很急。
接着窗口出现一头驴。这里领先观众,一般声音喊人,接着画面应该出来被喊的人,这里出现的却是驴,暗喻老四是驴。
媒婆初次出场,提到自家的男人,是老倔驴,不上台盘,没带过来。
农村里将人比作驴,很常见。
老四将驴放生的时候,脱掉所有枷锁的驴,仍在原地一动不动,老四生气道:放你走都不会走,让人使了大半辈子,还嫌没使够吗?真是个贱骨头!
这个段落,老四和驴分离、走远,两次分别驻足、回望对方,镜头不断关联两者关系密切。
对比老四,让老三使唤了大半辈子,几乎和驴一样。
片尾老四的房子被推掉的时候,一头驴突然从院里走出来,然后在二侄子和拆屋人的目送下远去。
这一幕写意不写实。一、房子里有用的东西都被二侄子拉出来了,如果他在屋里看到了驴,肯定会圈住用来拉车,而不是自己亲自拉车;二、这个驴如果是真实的,驴从屋里出来,那就属于屋里的资产,二侄子的正常反应仍是抓住驴,用来拉车,而不是目送它;三、画面里只呈现了驴头,并没有给它远去的镜头,如果只给驴叫和铃铛声,一点不给驴的身影,就更完美。
这里出现的驴,就像老四最后一次走出家门,和家告别。
老四像驴,吃苦耐劳,老实本分。
自己的地,自己耕种。自己的房子,自己修造。自己的老婆,自己疼。
心疼为自己干活的驴,心疼找不到窝的燕子。
打水打到蝌蚪,会掏出来放掉。
赊的帐,要清。借的鸡蛋,要还。欠的人情,要偿还。
不白拿别人东西,张永福儿子送他的大衣,他当是借钱买的,日后相还。
哥哥请他帮忙,能帮就帮,不问辛劳。哥哥好说歹说,要他申领贫困房,推辞不过,还是依了。
不是他的责任,村长当着全村人的面,请他为张永福献血,他答应了,还不止一次。村里人这样 “逼” 他献血,他还帮这些人说好话,让张永福儿子尽早结算拖欠的地租和工钱。
别人讥笑,他毫不在意,甚至偶尔拿那些话自嘲。桥头的老太老汉笑他恨不得把贵英系裤腰带上,夏日夜晚他和贵英在屋顶纳凉,他还真把贵英系裤腰带上,防她从屋顶滚下去。
3、老四是麦子
一天回家路上,老四和贵英边走边聊,说以前村里有个疯子,经常念叨着:「对镰刀,麦子能说个啥?对啄它的麻雀儿,麦子它能说个啥?对磨,麦子它能说个啥?被当成种子,麦子又能说个啥?」
老四说自己活了半辈子,才稍微明白这番话。
这番话是什么意思呢?
我个人理解,挺简单的,就是不管别人说啥,自己活自己的就好。
对此,电影中自有说法,后面老四和贵英的一次对话,正好呼应。
老四和老四在播种秋菜,贵英用脚铲出用于播种的浅土沟。
老四看着贵英的脚印,笑:你看,像不像把你的脚印种在地里了?过些天,秋菜没出来,再长出好多脚印咋办呢?
贵英:我可不想长,脚长在地里就哪里都不能去了。不是让风刮倒,就是让驴啃掉,麻雀啄的,镰刀割的,只能在地里干挨。
老四:对着呢。人长着脚总能走来走去的,总比种在地里的庄稼和菜强多了。粮食种在地里就哪儿都去不成了,风吹日晒的,生生死死的,只能在地里干挨着。
贵英:就是的。
老四:话说回来,我们长了脚又能跑到哪里去呢?还不是牢牢着栓到地上了,哪里也去不成。你说,农民离开了地咋活呢?
这段话可以看作是疯子话的回答,**麦子能说什么呢?啥都说不了,只能拴在地上干挨着。**麦子隐喻农民。
在这之前,一次贵英不小心铲掉了麦苗,有些神伤。
老四见了说,铲就铲掉了吧,让它给别的麦子当肥料。
贵英转回身,老四的声音从她身后传来:「啥人有啥人的命数,麦子也一样,还不是到了夏天,让镰刀给割掉。」
贵英不舍,将麦苗埋入土里,掩好。
老四这段话,交代他信命,为他的结局做铺垫。
4、老四的希望,起了又灭
人活着,也许一开始没有特别的希望,会活得更好。听着像歪理。
但又有这样的话,做人如果没有梦想,跟咸鱼有什么分别?似乎又好有道理。
老四的生活状态,如果没有相亲遇到贵英,也许他仍在老三家寄人篱下,就这么被老三 “使唤” 一辈子。
平平淡淡,普普通通,会活到自然死,不会自杀。
但又有这样的话,如果只是这样活着,那还算真正活着吗?似乎又好有道理。
老四是喜欢贵英的,初次见她,被她盯着瞧,羞得两次抬不起头。
贵英深夜站路口等他回家,他嘴上凶着,心里却暖着。
两人仅有一次小不快,基本上互相搀扶,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两次搬家,一起耕种,一起修房子。
贵英和老四搬到新家后,两人趴在床头说话,贵英感慨:我咋能想到这辈子还能有自己的家,能睡到自己的炕上。
老四对两人的未来也有期许:等秋收卖了钱,过年前给贵英买个大电视,再去市里的大医院找个好大夫好好看看贵英的病,还要一起去市里好好耍耍。
两人脸上都洋溢着憧憬和幸福。
这样美好的未来,被贵英不慎落水突然去世给打破。
虽然无常才是常,但老四仍被这无常伤到至暗绝望。
想想,老四不曾被人好好爱过,仅有的至亲的爱人贵英突然去世,两人曾许的未来,只剩下他一个人,他不再苟且独活,也就好理解。
5、老四死了
老四像驴。吃得了苦,安分守己。不傻,只是不屑与人争。
老四是个农民。像麦子,离不开土地,坚韧顽强,如果无人需要供养,宁可自己割自己,也不再任人宰割。
老四死了,生活给了他新的希望,又带走了他的希望。
操蛋的,咱儿不玩了!
这时再看片尾最后最后的那行字幕,显得有点此地无银的讽刺。
2022 年 9 月 6 日于武汉。首发微信公众号【怪物电台】
这是我今年第一部在电影院看到流泪的电影,但并不是因为煽情。
电影讲的其实很简单,一对分别在自己哥哥家不受待见的两个人,被安排相亲结婚,顺理成章被赶出家门,但他们逆来顺受,靠着一双手、一只驴和几亩地开始建设自己的新生活。
当他们终于靠着自己努力,盖了房子,收了麦子,养的鸡也开始下蛋,但女人却掉进河里淹死了,男人也决定一起去死。
如果从这种角度去描述电影确实挺无聊的,所以大部分观众不买账,在我们家附近没有排片,只能去 10 公里外的电影院。
看完以后看到有人在讨论:农村真有这样形象的人吗?导演这是丑化中国农村!
我觉得这些人是够狭隘的,不说电影讲述的 2006 年,即使放到现在,每次回去老家,我都会遇到很多这样的同乡,那么,什么叫丑化呢,包括客观存在吗。
在城市之外的土地上,这些在网络上不说话的农民一直存在,中国还有 6 亿人月收入低于 1000 元,他们都是真实的活着。
如果我们想了解现代社会,必须看向农村和土地,就像《乡土中国》里说过的 “从土里长出过光荣的历史,自然也会受到土的束缚”。
所以我理解的,电影之所以叫隐入尘烟,可能也有这个暗示。
互联网贵族们掌控了舆论,我们被引导只看到世界精致的那部分,但农民一直都在土地上,不应该因为粗粝而忽略,每个人都应该被看见。
不过电影给我更大触动并不是其中的真实的苦,而是田园生活里另外一个角度的快乐。
在城市里生活的越久,就越觉得这种便利下意义感的缺失。
我们很多时候都是通过货币交换协同的关系,比如你想住个房子,并不需要去盖,想吃饭也不用埋下种子,只要出钱都能立即买到。
但是在田园生活里,人们在春天种下一袋麦子,秋天可以收获 20 袋;用几个鸡蛋就可以孵出一窝小鸡,小鸡长大又能下很多鸡蛋;想要一个新房子,就用土胚可以一天天盖起来。
付出会有一个更完整的反馈,抛开辛苦不说,会得到更多收获的快乐。
在电影里,田野中还有意外捕获的鱼做成烤鱼,房檐酒瓶子发出的呼呼风声,用草编成的驴,燕子在屋檐里长大,总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美好。
即使一生被拴在土地上,不管怎么努力都带着土,但苦难中也有牧歌,在低入尘埃的生活里,也会生长出嫩芽一样的希望。
最后还想说下爱。有铁和贵英在相遇之前都不算是真正的人,一个被哥哥像驴一样使唤,一个被哥嫂嫌弃,住在风雨都挡不住的窝棚里,还因为尿失禁被同村人各种奚落。
但是当他们生活在一起,两个人同时像旱地里的种子遇到了雨水一样,竟有种生命在肆意生长的喜悦。
他们两个人从麻木的人生中走出来,眼睛变得越来越亮,也照亮了对方。
有铁开始拼命努力的给予,苹果、馒头、衣服、房子、还有对美好生活的希望,最后他把命都给了贵英。
而贵英总是拿着灯和热水在等他回来,那一幕特别触动我。
男人对光的向往这是藏在基因里的。在原始时代,男人白天出去打猎,黑暗中带着猎物疲惫归来的时候,最让他们动情的应该是山洞中透出的光。
那些光不仅是夜的指引,更像是圣光,沐浴后就能卸下一天的疲惫和伪装,在无尽的夜里可以深深的沉睡。
而这两个本来被这个世界上已经被抛弃的人,之所以还能活着,是因为不曾得到爱,像那只被上了套的驴一样,不管多么苦都是一样的麻木,每一天都没什么区别。
但当他们一旦得到了爱,即使在荒芜的沙漠里,也能迸发出生命的果实。
所以当他们在一起后,不管经历多少苦难,都没一句埋怨,像亚当和夏娃一样,他们也在创造生命和自己活着的意义。
里面最让我感动的也是这部分,当他们用灯孵的小鸡,破了壳慢慢站起来的时候,有铁还刻意摇摆着灯光,两人深情的看着。
那种温馨、充满爱和生命力的场景,真的太过于美好。
看到这里,暗想能就此完结就好了,这样的电影前半段过于顺利的话,必须以死亡作为结束。
但转念一想,这就是人生本来的样子,我们必须学会接受漫长的告别。
麦子在秋天会被收割,人们会在生命最后那天死去,这是大自然的规律,我们无从反抗,只能在活着的时候好好活着。
最后联想了和家乡的关系。
我在 30 岁前,都在想着如何逃离那片贫瘠的土地,变成一个城里人。
以前总是鼓动我妈卖掉老家的房子,彻底加入城市人的队伍。
我妈说:“卖了?我们老了去哪?你老了去哪?“
以前我总赌气说:“我老了绝不会回去的,我要在南方海边找个房子,死了就丢到海里喂鱼,反正再也不想回到山里。“
但这几年因为疫情回不成老家,总觉得年与年之间没了分界线,我好像陷入了某种无法休止的循环。
所以今年总想着回家,远在北方的故土呼唤着我,我只有在那里才能真的停下来,才能接着走下去。
看完电影终于明白了,我们怎么可以嫌弃土呢,土都没有嫌弃我们。
我的脚印早已被印在那片土地上, 灵魂有一半在远方,而另一半一直被拴在那里,不管走多远,都是绕着它在转。
像原子绕着原子核一样,像驴绕着磨一样,像星星绕着地球一样。
主角是熊猫血,一直给富人输血。导演表达的意思很明白,男主角这个群体,一直在给这个社会输血。而且和熊猫一样越来越稀少,并走在了自我毁灭的道路上。
1. 有铁两口子忙了一年,小麦、玉米卖了 3000 + 种子化肥 1600,净赚约 2000 块
2. 郭嘉给拆旧房屋补助,有铁这样真正底层中的底层连房屋都没有,也得不到补助
3. 有铁花一万块可以买到一套楼房,但是他连买件衣服的钱都没有。住在楼房还要交暖气、物业费,他种地挣的钱都不够,也不能养驴猪鸡
4. 媒人如何知道女主不能生育
5. 有铜叫有铁帮忙拉儿子的结婚家具,但结婚没请有铁
6. 有铁免费给侄子拉结婚家具回来晚了,被有铜骂了一声不吭。但是见到女主在路边等他却开口便是责怪
7. 万一有铁某天需要输血,他去哪找熊猫血
80 后的我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农村,我不想让人觉得自己的矫情,所以选择匿名,但是影片中的一个细节,着实让我心情久久难以平静。老四和贵英来到富人的家里吃饭,椅子套上了两个塑料套子,难以掩饰他们对两个人的嫌弃。
如果有人觉得这个情节有些夸张,那么我可以告诉大家,我就受过几乎一样的待遇,我是一个健康的人,也没有大小便失禁,如此对待我的也不是什么陌生人,而是自己的姑妈,没错!亲姑妈!
那时候每一次爸妈带我进城,我都几乎见不到和我年龄差不太多的表哥表姐,每一次他们都好像那么凑巧有事就不在家,后来我慢慢的发现,他们的确嫌弃农村人脏,不仅在沙发多铺一层罩子,而且在我睡觉的床上,还要临时铺一层床单,小时候没有感觉到什么,直到我进入大学之后,才开始慢慢回忆起来这些事情的头尾。然而也就是我上大学之后,再到姑妈家,就再没有出现过被罩起来的沙发和多铺一层的床。
穷人出身的我,更加知道苦难没什么可以歌颂,有人把这部电影解读成爱,我极为不屑,因为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大家,穷人,底层人,不值得有爱,爱是一个奢侈品,作为底层人,他们之间的感情,更多的只是一种互相的依赖,一个可以坚持下去的理由,或是一种责任,或是一种期待。
老四没死,拆迁补偿款就要他去签字。
这个是别人代签不了的
能签字领他的补偿款,城里那套房也一样
贵英被写死之前这部电影确实是部文艺佳片。
可贵英突兀的死亡让我直接看懵了,河边围坐着十几个村民,知道贵英落水竟没人伸出援手去救,即使没来得及救竟也没人帮着打捞?这导演是想表达什么?农村人麻木不仁?
明明可以圆满结尾,文艺片历史上也会留下片名,但却强行悲剧结尾只为了引起广泛的讨论和临时热度。
可笑。
1. 贵英在邻居家看电视尿失禁了,老四不好意思,把借来的鸡蛋忘了,我猜是故意的,可能想作为补偿留给人家。
2. 贵英走后,桥头还鸡蛋,老头说,你现在房子和粮食都有了,一个人好好过日子,平时他们爱在村头说闲话,看老四和贵英的笑话,此时已经意识到老四不想活了,生出来同情,有个老奶奶让他留下来和大家聊会儿,此时大家都有预感了,老四回了下头,还是走了,大家都没再劝一劝,老四背影渐渐沉在夜色里,预示自杀。
3. 最后一幕,侄子收拾了老四所有的遗产,唯独老四的遗体没有交代,老四城里的房子大概率也没了,老三霸占城里房子的算盘打空了。
电影我看的挺仔细的。卖粮食那里,两口人二亩地。麦子是刚打的 1800 多斤,玉米是 3900 多斤其中包括 840 斤是别人用来抵账给的,总共卖了 3900 块钱。数字都对得上。原计划麦子肯定是要囤起来的,玉米卖掉换钱。现在万念俱灰就连口粮都全卖掉,还完账最后剩下 860 块钱。要知道按照原计划只是粮食够吃,现金部分只有 0。
真实得不能再真实,也绝望的不能再绝望。一方面城镇化逼迫农民必须成为工人,因为你生存的基础(电影中提到的就有医疗衣服)必须要货币来兑换,单单靠种地的百八十块钱你无法生存,更别提美好生活;另一方面也展现了农民阶级 “人为镰刀我为韭菜” 的处境,承包商对农民可谓是强取豪夺,敲骨吸髓,农民有什么办法反抗?我想到的只有靠承包商自发的良知而已。
哪怕在现实世界里,农民阶级有哪些途径可以主动去捍卫和争取属于自己的权利与利益?我希望农民的低保是自己争来的,乡村小学是村民自己要来的,不是想给就给,而是不给不行
我之前看一个影评说这部电影过于苦难化,为了比惨而拍。我在想其实说实话这部电影给我观影时的感觉并不是惨,而是太真实了。
残酷的不是电影,是好多人不认为这就是真实的世界,逃避这个现实。不知道有没有人看过一部日本动画片:萤火虫之墓。讲的是二战日本被投下原子弹后一位哥哥和妹妹的心酸故事。我感到很震惊,动画片能拍的如此残酷现实,但也深深震撼了我。
我想这种电影无疑是撕开了某些人的伤口,但却成功将大家逃避的血淋淋的现实展现了出来。
“东西都搬完了吧?”
“搬完了”
这还不明显吗?
看过这部剧,大概以前中国农村那些朴素的价值观善恶观会更彻底地被丢弃了。照剧中情节,老四勤劳能干,对妻子有情有义,善良而温和,这样的人过得那么惨不是因为太老实太善良,还会是因为什么呢。所以,人要自私一点、对人狠一点,这样才不会像老四一样的结局。
老四善良、厚道,对妻子和乡亲都那么好,却得到那么惨的结局。而他三哥、村里的村霸,剥削他的劳力、他的血,却开豪车、生活得那么得意,没有受到一点良心的谴责。看过这个片子,中国那句古话 “善有善报 恶有恶报” 怕是再也不会有人信了吧
以前的片子,刻意告诉大众,做善事是有好结果的,如果不是,那应该怪这个社会,社会有病了,要改革它。现在不是了,它想说什么,我也说不清了…
在中国农村竟然没有村长书记还有会计,会不会是平行世界。
有铁为什么不早进城呢?
https://www.zhihu.com/answer/2660097356
最后两个麦穗慢慢朝向西方,估计有铁是没了。
其实没什么细思恐极的细节啊 这部电影没必要带着太多的脑洞去看
他们已经够不幸了 有铁直到死后还在被压榨 看完我只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有铁明明那么优秀 善良温柔勤劳能干 但他把自己活成了一个圆形 没有一点棱角 如果他能活成 n 多边形 他的生活会好过许多
我确实站在上帝视角 可能没资格这样评判有铁 我们自己有时候在工作中生活中又何尝不是有铁 不圆滑太老实不懂拒绝 善良必须是要有下限的 虽然有点难 但越过了这个底线就学会勇敢说不吧
我倒觉得最后女主淹死,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了。那会女主已经生病了,又没钱治疗,坐一起等死,倒不如长痛不如短痛。
还有最后我相信男主是没死的,电影里面说了,有些人不是想死就可以死的,他得继续献血等村里首富病好。还得等县城的房子办好了,男主没有孩子亲人,唯一继承就他哥,说白了他哥替他争取这房子,也就是为了男主侄子。
我没有想明白的一点是男主自己有能力盖房子,有宅基地(没有搞清楚男主用来盖房子的地是哪里来的,默认是自己的宅基地吧),有种粮食的地,自己也会种玉米和小麦,他还上过学,他为啥一直和他哥在一起过。
(更新:西北的习俗是成家以后才会分家,如果没成家就一直和兄弟在一起过吗?我是河北唐山这边的,分家这个习俗我没有仔细了解过,我爸是三个兄弟他是老三。应该是我大爷二大爷结婚后他们就分家了,我爸单身,自己出来盖的房子,和我奶奶一起过,我爷爷很早就去世了,等我爸结婚了,奶奶就是三兄弟每家呆一年)
我们这边的情况是家里兄弟几个通常到了一定年龄就会分家。
我们村有一户类似男主角的情况。他是哥哥,因为智力有缺陷,还不会说话,所以需要弟弟家养活,这个哥哥给弟弟家干农活。村里的人都叫这个哥哥 大傻子。
但他们也一直没在同一个院子里生活。他们共同的妈活着的时候,这个哥哥就和他妈一起在老房子里生活,他妈去世后就自己一个人在老房子里,这个弟弟有时候给送饭,有时候把哥哥叫到自己家来吃饭。这个哥哥特别喜欢抽烟,我奶奶身体好的那会有时候在街边待着,看见这个哥哥去干活都会叫他停下来呆一会儿,然后给他卷一只大旱烟。他就会特别高兴,一直笑,烟叶子都是自己家种的,特别冲,普通人抽一支要好久,这个哥哥肺活量特别大,几口就能把一直大旱烟抽完。我爸有时候自己的烟找不到了,他就会随口说一句 不会让 大傻子 给偷走了吧?我到现在也不知道大傻子是真的会偷烟,还是我爸胡说的。小时候遇到他,我坏挺怕他的,不知道为啥一直担心他会打我,其实也从来没有见过他欺负小孩儿。我也挺长时间没有见到他了,有一次和我妈聊起来,我妈说他被送到养老院了,国家出钱养活着。
男主老实,善良,信守承诺。这种人通常在村子里人缘应该非常好,他如果盖房子,村里应该会主动有人来帮忙的。我们这边管这种形式的帮忙叫 唠忙(具体是哪两个字我不清楚)就是没有工钱,管饭。过年的时候会给帮忙的人去带两瓶酒,或者其他的自己家里有的,反正的意思就是我记着你给我帮忙了,过年拿点东西来表达感谢。
当然以上只是我自己在村子里生活的经验,和电影无关,只是看完电影想到了这些,找个地方记录下来。
又想到一个地方是 男主的房子从盖到结局推倒差不多一年多的时间,推倒的时候还是给了 1 万 5 的补助,那家里如果有多余宅基地的随便盖个房子然后再推倒是不是就可以拿到这个补助?
——村口老王说
人们始终不明白。
这部电影在描述个啥…
被镰刀割,麦子能说个啥?
被鸟啄,麦子又能说个啥?
被当成种子,麦子又能说个啥?
这麦子是什么?是人。
最底层的人。
对修行的人来说,这是一部修行的电影。
对高层人来说,这是一部人脚踏实地逆流而上的电影。
对中层人来说,这是一部 “当老实人,就注定吃一辈子亏” 的电影。
对底层人来说,这是一场宿命。
对国家来说,这是亿亿万农民,艰苦奋斗的精神缩影。
对社会来说,这是贫农阶层真实写照。
对个人来说,老实,就是傻。
对资本家来说,这是韭菜的根。
对共产主义者来说,这是被剥削者。
对这个世界来说,这… 就是麦子。
对我来说,这只是一盏黑暗里的烛光。
它熄灭了,就是无尽的黑暗。
别人看了好感动,我看了好窝心!
两个底层的可怜人,被社会、亲人残酷的剥削。
老四给他亲哥干了几十年,连一个窝棚都没有得到。
给有钱人献第一次血,可以说是帮忙。第二次、第三次,还不知道要回报??这就不能用善良来掩饰了,是纯粹的傻了。不管这个报酬,是被哥嫂贪了,还是对方根本没给。
一个不知道为自己争取生存利益的人,说句不好听的话,是没有生存资格的,必然被淘汰,无论在什么年代。
至于两个可怜人的相爱相守,只是悲惨人生的一个意外罢了。
最后,我想说,基层政权对这两个可怜夫妇,是有责任的。
现实远比影片更残酷!讲一下我亲身经历现实版更残酷的《隐入尘烟》:
我农村老家前院的邻居,一个老太太,因为没有 “娘家人”,被酗酒赌博又暴力的老头虐待了一辈子,我小时候曾经亲眼见过她被捆在树上,老头用成捆的柳条抽打,衣服上全是一条条的血印子!因为老头残暴无度,无人敢上前制止,直到把一捆柳条抽打的干干净净才罢休!我不忍心看,但那一声声凄厉的惨叫在我心里至今仍然心有余悸!
后来老头死了,老太太终于结束了苦难,可以重获新生,而且被邻村的一个独身老头看中了,两个老伴就相依为命,老头对老太太特别好,又很能干,给她做饭,种地、干农活,又养了一群鸡鸭鹅狗,赶集的时候骑自行车带着她去镇里烫头发、买新衣服、甚至买化妆品(那个年代的雪花膏、头油之类的),日子不止是甜蜜,更是红火…… 受尽人间苦难,却意外收获晚年幸福,对她来说,这样的人生结局无以言表,村民们无不发自内心的夸赞,这一切,至今在我心里都是一段最美好的 “黄昏恋”!
可惜,好景不长,老太太的两个儿子常年在外不务正业,听说母亲改嫁,就回来向老头要钱,要多少我不知道,但一定不是小数目,老头表示没那么多钱,并苦苦哀求他们成全母亲,会一直对老太太好,他就想晚年有个伴,过几天好日子而已… 结局是:老头被他们赶出了家门,老头只能含泪离开,我清楚记得那天,老太太手把着大门哭泣,老头一边走一边不舍的回望,村民们自发的为老头送行,并有人暗里叮嘱老头:别灰心,她儿子早晚惹祸蹲大狱,到时候你再来!
又过几年,小儿子在外死于非命,补偿金全部被大儿子拿去挥霍一空,再后来,大儿子身患重病回到家中,只能由老母亲照顾,没多久,大儿子也死了,只剩下老太太一个人,可惜,她的 “老伴” 此时已经过世了…… 她没有机会再享受那个福了!
更残忍在后面:
她的侄子,开始游说老太太:跟我过吧,你把房子和地给我种,你住我家,我伺候你,给你养老…
老太太年岁已高,加上身体不好,一个人生活确实太难,就相信了她侄子。但是,村里的明眼人偷偷的告诫她:不能去,房子和地是你最后的财产了,你干不动,可以把地包出去,也够你养老的了…
可惜老太太已经没有了独立思考能力,只能选择相信她侄子!
第二年,老太太病了,逢人就说胸口里像火烧一样,想去看病,但侄子却说:岁数大了,有点病正常,去医院太贵,我找个大夫给你开点药…
就这样拖延了很久之后,老太太病的更重了,但她的侄子仍然不送她去医院,对外人说 “就是感冒发烧,别听老太太胡说,根本没那么严重!哪个老人没点病!”
但村民们都懂,这是晚期了!无论谁去看她,她都拉着手不放,哭着说 “我太疼了,我不是感冒发烧”… 谁也没办法跟老太太说实话,只能宽慰她!
一个月不到,老太太死了,是在后院的树上上吊自杀!侄子全家抱怨她的 “死法” 太晦气!简单的举行了葬礼,葬礼很安静,却哭坏了村民,而且只能背地里哭,全村都陷入 “无声” 的悲痛…
第二年春天,她侄子得意洋洋的拆了老太太的老房子,盖起了猪圈,因为老太太没有继承人,她的 20 亩土地,也全部由侄子来种,她侄子得到了一切!
2018 年,她侄子患上了重病,为治病几乎倾家荡产,被病魔折磨了两年之后,在 2020 年 10 月睁着眼睛在家中死去,年仅 51 岁…. 村民们就此遗忘….
这部剧是早上起来在电视上看的。虽然有些做作,西北方言也不大听得懂。但是整体的故事却很让人动容。
结婚时我 30,老婆 21。没有什么婚礼、没有结婚照,甚至连谈恋爱也没有。在此之前相亲了许多,失败了许多。其实自己知道丑,年纪大、学历低,穷,挣得少,但凡正常一点的如花少女是不会看上我这么个货的。于是我就破罐子破摔,见到女孩子就求婚。结果她答应了。
多年后我才知道,她那个时候真的也不容易。父母都在农村,父亲心脏不好,医生已经下了病危通知书。中专毕业在外打工处处被骗不得不回到这个离家最近的城市谋生。
为婚礼的事情我们大吵了一架,她一生气就说婚礼不办了。于是我们就再也没办过婚礼。因为知道自己长得丑所以婚纱照我也没去。
结婚的那一年我的工资只有 1200 元。即使省吃俭用也很难熬到下个月的工资发放。儿子出生后 2 室一厅的房子就住不下了。每次吃饭我爸都板着个脸,闹着说要和我妈离婚搬出去住。我老婆实在受不了就在外面租了个毛坯房,讲好听点是出来做生意,实际就是被我爸赶出来了。
用垃圾堆里捡来的桌子柜子做的灶台,两个条凳支起的绷子床。洗澡就用热得快烧了往身上淋。给乖巧的儿子在飘窗的位置用海绵铺了张床。(后来发现海绵不能当床,容易滋生细菌,睡了几个月儿子浑身长疹子)因为是毛坯,地上容易起灰,她找人要了些淘汰的地板胶一寸一寸的把屋子铺好。因为我们租的是一楼,潮气大,容易生虫子。手掌大的蜘蛛我打了不下于二十几个。虽然屋里简陋的不能再简陋了,但她还算把屋子收拾的干净。
买房的首付是我妈给的拆迁款,我们付月供。拿到钥匙那天,她拉着我说 “这里放沙发、这里放电视机,这是放空调的位置……” 看着她叨叨不休规格着家的未来,我竟忍不住自己的泪水。那天晚上我一个人在那间屋子待了很久,想了很多。
如今她做着小生意,虽然挣得不多,可是回家做饭,家务事她没半点犹豫。我们两的收入也就勉强维持一个开支。几乎没有存款。未来儿子上高中上大学,那些事情我也没有想好怎么办。水到桥头自然直。
没经历过的人,会觉得这是六七十年代的故事,经历过的才知道,就是几年前,甚至刚刚过去。老家在河南省,家里的土房子,才拆五六年。
贫富差距不仅仅在大城市里,乡下农村也一样大。富的开宝马戴金链,穷的坐驴车住土房。小时候,我家里黑白电视都买不起的时候,就有同学家里两台大彩电。我们电风扇还不能随便用的时候,有人家每间房子都安了空调。我们家还住土房的时候,有同学家里已经盖了三层小楼。
有人住高楼,有人住阴沟。
有人光万丈,有人一身锈。
差距就是这么大。
1、马有铁婚前住在他哥家,全部家当就只有一头驴,结婚后我们才知道,原来他既会种地,也会养牲口,还会盖房子。这样一个和好吃懒做完全不沾边的人,却是村里最穷的人。
2、马有铁有三个哥哥,他们四兄弟分别以 “金银铜铁” 来起名。目前在世的只有铜铁两兄弟,马有铜有两个儿子,大儿子结婚了但还没孩子,从农村的普遍婚育年龄来看,马有铜 50 岁上下。那么前面两个已经不在世的哥哥,可能 60 岁不到就走了,而且片中未出现大哥二哥的家人,会不会他们没到娶妻生子的年龄就走了,农村的生活确实艰辛啊!
3、马有铁夫妇一整年忙忙碌碌下来,收成是麦子 1824 斤,除掉水份后算 1700 斤,苞谷 3997 斤,除掉水份算 3800 斤,共卖了 3974 块钱,还被抹掉 4 块钱的零头。还了赊账买的农药、肥料、种子钱共 1570 块,最后只剩 2400 块钱。一年到头只有 2400 块钱!“我们还有 6 亿人月收入不到 1 千块”,庄稼人确实不容易啊。
4、整部电影里,马有铁只有一次骑上了自己的驴,其他时候不是牵着它走就是赶着它走,而那唯一一次骑驴还是因为麦子太重了,如果不骑上去压住驴车的头,整个驴车就要后翻,驴就要被抬起来。马有铁对驴是真的好,所以一开始曹贵英才说 “驴都有人疼,而我没人疼”。
5、马有铁不但对驴好,他去池塘打水时,打上来蝌蚪都要放回去;第一次被推掉房子时,对着燕子窝伤感不已,第二次被推掉房子前,使劲让燕子出窝飞走。因为知道命运被人拿捏的感受,因为知道无家可归的感受,因为知道被人使唤的感受,所以能够感同身受,所以才会拿着草编的驴说:“还是草编的驴好,它不吃草,也就不叫人使唤”。
6、被迫申请了城里的房子,被县电视台女记者拿话筒怼着采访的时候,马有铁说:“人住在这里了,驴子、猪、鸡搁哪里住”。结合近期某地 “鼓励农民放弃宅基地进城买房” 的新闻,不知道该说什么。
7、贵英掉下去淹死的那条河,也是马有铁给她洗澡的那条河,其实河水并不深。再结合村妇跟马有铁说的话,贵英掉下去的地方就是她之前坐过的桥上,这桥平时几乎都坐满了人。而最后,捞贵英上来的人不是坐在桥上的人,也不是村妇口中那个已经去捞的人,而是被告知曹贵英已经落水好一会的马有铁。
8、两次搬家,都会有一幕,马有铁贴喜字问曹贵英贴没贴平的镜头,两次喜字都没有贴平。但最后贵英的遗照,他却挂得很平。
9、影片最后,字幕走完的时候出现了这么一句话:
但我们都知道,最后 “乔迁新居” 的是谁。
10、影片里最有钱有势的是一个从头到尾都没出现过的人,我们只知道他叫 “张永福”,那个承包了整村土地,低价收购村里粮食,要靠输熊猫血才能活下来的人。但偏偏全村只有最穷的马有铁是熊猫血。社会身份有高低贵贱之分,但在生命面前,或者说在死亡面前,其实我们都是平等的。
11、影片最后推掉马有铁盖的房子时,张永福的儿子也在那里看着,结合他之前送大衣和收粮食的情景,他不是来给马有铁 “送行” 的,那么十有八九他是来拉马有铁去献第 4 次血的,而这一次已经没有马有铁的熊猫血可以用了。
《隐入尘烟》,讲的是两个被社会、时代抛弃的底层人物,抱团取暖的爱情故事。
首先得说,用料是非常扎实,外景、室内的陈设、人物的外貌、衣着、动作、表情,都是原装级别的。海青的表演尤其值得称道,她的表情,由开始的拘谨木讷,受了感情抚慰以后逐渐放松,与情节的发展特别匹配。
对于不了解农村生活的人,我要告诉你们真的农村生活大概就是这样的,不是李子柒视频那样子的,甚至不是《二舅》那样的。
之前很多农村题材的电影,在这个基础功夫上做得太不够了,农妇的脸色,都是资生堂护肤水滋养着的;耕地的少女,脚上涂着鲜红的指甲油呢。
当然,若要论核心的情节,又是特别不合理的。
我们来看看马老四这个人。
1、显然他是个劳动能手。种地,盖房子,各种农活都是一把好手。
2、他有很强的道德感。献血的时候,惦记得的怎么帮村里人讨工资。
3、他有很强的情感输出能力,对环境非常敏感。这不光体现在他对曹贵英的感情,还投射到驴、鸡、燕子,甚至蝌蚪上。
如果有这样的能力与性格,在现在的农村,无论如何不至于沦落到他在电影中的处境。就比如说,他盖房子那个技能,进城去搞装修,一天赚个 300–500 块钱,完全不是问题。一个人身陷悲惨的境地,除了环境跟运气,通常有其自身的原因。曹贵英可以用身体残疾来解释,马老四用什么来解释呢?
马老四与曹贵英相处的方式,始终温情脉脉,但不得不说,这不是他们这样处境的人相处的主流方式。什么是他们的方式呢?电影里头倒也有一个镜头,就是曹贵英没有能力把麦捆叉上驴车的时候,马老四骂她的话。“遭瘟的”,这是他对一切不自己不满意事物的评价,包括他的驴,他的鸡,他的老婆。沉默、抱怨、咒骂,才是符合他们处境的主流表达方式。当然,这样的表达方式,并不符合观众的预期,观众需要的是一个弥漫着人性温情的童话故事,所以导演就编了一个这样的故事。
细节上的真实、苦逼,与情节上的温暖与荒诞,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是编这样一个童话故事必然面临的矛盾,而这又是这个电影打动人的地方。
黄连熬的鸡汤,到底是甜的,还是苦的?这个就取决于观众自己了。// 不明真相的群众
说一个有些人可能不太注意的细节,最后老四卖粮食,用的是那种刻度磅秤,商贩用了一个常见的鸡贼手法,就是让秤砣压下来,然后砝码拨回不等平秤直接报数,这种不灵敏的秤可能一秤就少几斤,一般农户是绝对不许的。然后去水分,直接去了几百斤,这是绝对不行的,水分大的粮食可以减价格,但不能随便去秤。还有最后零抹了四块钱,一般农户直接就骂人了,四角也只能进上去,而不能抹掉。最后商贩里子要了,面子还是帮你忙,一副要将老四吃干抹净的样子。试问,如果你是老三,怎么看这个窝囊弟弟,人在一开始都是不自主的试探,只有知道你好捏,就都开始欺负你,喝你血,缺德的还会骂你傻缺。老四这种人注定要被抽血还被嘲笑的,没有狠,没有匹夫一怒血溅五步的勇,是不能在资源强烈竞争的环境生活的,这也是穷山恶水要出刁民的一个解注吧…
说出那个麦子镰刀的那个老疯子是怎么疯的?农村疯子和傻子从来不缺,傻子一般是基因不好或者小时候得病,但疯子一般都是老实人被欺负逼疯的
影像背后的隐秘细节:
1,驴
影片开头,镜头对着墙上的一个洞口,画外喊着 “老四”,从洞口露出的是头驴。暗示马老四在他哥家就是被当驴使唤的。
马有铁和贵英二人相亲吃饭的时候,驴跑进了院子里,老三骂骂咧咧地出去打驴。此时的马老四已经变成了马老三的大儿子结婚路上的拦路驴了,要把它赶走。
被赶走的拦路驴还是有些利用价值的,老三给儿子拉结婚家具的时候觉得多雇个车划不来,又免费用上了老四。
老四拉家具回来还被老三数落。
从村民揶揄老三的话里也可以看出老四在老三家生活的状况。“让老三使唤了半辈子了,你结婚,他连几桌酒席都没舍得给你摆吗?”
还有 “你给老三打了半辈子长工,他咋连个电视也没给你买上。”
整个影片中除了老三有事找老四帮忙之外,老三从来没去看过老四,更谈不上帮忙了!最后老三还是要去榨干老四的最后的利用价值。
老三先是厚颜无耻地说老四搬新家他忙着儿子的婚事没有过来帮忙,然后给了老四一些婚宴上的剩菜,说是看老四忙着修房子就没叫老四两口子吃席去。儿子结婚直系的亲叔叔都没叫,这种事也办的出来!
随后,老三讲了他帮老四申请了一套扶贫房,并主动提出来他来交钱。老三咋那么好心呢?后面的台词里就能看出老三无非是在榨取老四的最后一点利用价值。老四在村里最穷,且无儿无女,又救了马永福,就等于救了村里的大部分人。这个名额是没人争得过老三的。
而且台词里还提到 “二侄子说了申请已经开始了”。马老三正是在为二儿子谋算。
马有铁被赶鸭子上架,这城里的楼房对马有铁没有什么用,没法养鸡又不能养驴,
但对马老三却是极有用的。马有铁无儿无女,他的房产早晚都是老三儿子的。而马老三是没有资格得到这个名额的。老三付出的一万多块钱无非就是为了给二儿子买下一套房子。并且影片最后,拆除马有铁房子的 15000 的补贴款又落入了马老三二儿子的手里,
等于说他一分钱没花,什么都没付出,得到了马有铁的所有财产。马老三就是个癞蛤蟆,敲骨吸髓,吸干了马有铁的所有血液!
这一点和村民还有马永福有什么区别。马有铁再怎么困苦,要不是要抽他的血,有谁过来帮过忙!
所以,在马有铁放驴的时候他骂驴:“放你走都不会走,让人使了大半辈子,还嫌没使够吗?真是个贱骨头!” 这不是在骂自己吗?在马有铁心里头他也知道他在别人心里就是一头驴。
所以在影片最后一行字幕里 “2011 年冬,老四马有铁在政府和热心村民的帮助下,乔迁新居,过上了新生活。”
我才不信呢!马有铁丧失了所有的利用价值了,连头驴都不如了,他还会有什么新生活!这条字幕用这么小的字体,被放在如此不起眼的位置,也非常可疑!
2,空气
马有铁有用的时候还有人记起,没用时就被人视若空气。而曹贵英从来就没用过!二人相亲时,画面里只有二人,本以为画外音问的是马有铁的婚事,台词里却是在谈马老三大儿子的婚事。
这样的声画错置出现过两次,另一次出现在马有铁去制作贵英的遗像的时候,画外音是在拍婚纱照。
导演刻意这么处理,无非是说,贵英的死也一样被视若空气。亚当和夏娃被逐出伊甸园后生了两个儿子:该隐和亚伯,亚伯为哥哥该隐所杀。亚伯的意思就是空气。亚伯是不受人待见的,他的生死都被视为空气!
3,曹贵英
曹贵英生来就是个无用之人,是个累赘。她的悲惨过往通过几处台词就能拼凑出来。马老三打过驴之后,马有铁独自在自己的房间吃馍的时候,他嫂子和媒婆在窗外聊:“她从小挨打受气的,又落下病根儿,她又不能生育……”
可见贵英手抖腿瘸很可能是被虐待致残的。而此处还没有交代她会小便失禁,这也很可能是虐待遗留。
在土坯场二人谈心那一场,贵英悲叹:这个驴的命都比我的好。
在另一个场景谈到村里的一个疯子,贵英说:我也给过她馍馍,为了这个,还让我哥我嫂子美美地打了一顿,半个月都走不成路。
可见贵英受到的虐待程度之暴烈,而贵英说的时候竟是笑着说的,这种暴打对她来说也就是家常便饭!在她哥她嫂眼里,在村民眼里,贵英就是一完全无用的废物,就没被当作人看过,所以当她看见马有铁心疼驴时才会想到自己的待遇,一下子就愿意和这个陌生人生活。也是那一刻,马有铁听到嫂子和媒婆的交谈,看到了贵英看过来的目光,决定接受贵英。这一对视便是永远!
村里人对贵英是极其鄙夷的,她被人称作 “瘟神”
被人称作 “闲王”,英文字母“useless idler” 无用的闲人
被称为 “脏东西”
受尽了别人的冷眼。还有用塑料布垫座位,在商店被人嘲讽 “吓尿了”,只有马有铁用大衣为她遮挡。
所有人都盯着别人的肉体,恶毒地嘲笑,鄙夷,嫌恶别人的缺陷或丑闻。伊甸园里亚当和夏娃犯了罪,赤身裸体,拿无花果的叶子遮挡。无花果叶子能遮挡什么呢?不一样在人们的嘲笑、侮辱的目光里吗?上帝怜悯,拿皮子做衣服为二人穿上。
在村民眼中无用的废物却被马有铁当做宝。村民不解,因嫉妒就更嫌弃。贵英的死或许也令他们高兴,说以后老四可以好好过了!对他们而言,从来都认为贵英是灾祸,是负累,他们完全不懂生命的意义。
女人是男人的肋骨造的,丈夫与妻子联合,二人成为一体,生命才是完整的。有爱就有被爱,相互依偎,没有了贵英,马有铁又只剩下了一半。
没有什么细思极恐的细节,但是觉得思想性不够,当然,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能做到这样,已经不易了。
这个故事,发生在十多年前,现在不知道还有没有。即使有,也不是主流(普遍发生)。
看这个电影,唤醒了我关于上世纪中国社会底层的诸多回忆。其实我觉得,一部电影的深刻内涵,不在于如何凸出极端的状态(譬如在这部电影中这个特殊家庭的状况,显然也不是农村的普遍现象),而在乎能够引导观众更深入的思考。
正因为这个原因,我看了《无依之地》,也有类似的感觉,总觉的缺了点什么。
如果目光对准社会更主流的人群(这个人群同样在经历社会变化之痛),或许能更容易引起普遍共情。
而关于这部电影的诸多讨论,都令人有居高临下、指手画脚的感觉。
(中西部)农民的苦,是真的苦。这不仅仅是经济生活的苦,也是思想文化的苦。
老四为什么会被压榨,为什么会被吸血,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他死没死并不重要,即使他活着,又有多少人会记得他微不足道的存在?
如果说细思极恐,那就是如此。在这个环境中,个体的存在意义,被集体意识湮没了。
没有个体正义,就没有集体正义。
前不久看一部美剧,有句话印象深刻:
“Everybody counts or nobody counts”
—— Harry Bosch
当有人问最后有铁死了没,导演说:他不能死。有些时候不是你想死就能死的
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刚看完,感觉结局有点不太好,女主的死可以理解,女主死后结尾有点隐喻男主也跟着去死我觉得有点牵强,男主的选择死亡有点为了升华而升华的意思,个人感觉放在现实生活里男主应该会继续活下去,这样才更符合,一点小拙见。
这部电影根本就不是讲爱情,讲的是老四在尘埃里面的生活。
他本来就逆来顺受惯了,突然有人真心关心他、担心他,让他想安个家…
贵英也一样… 就因为给了别人一个馍… 腿被打断半个月走不了路…
但是就是如此不堪的情况下,他也 “一码归一码”。放走驴的时候,感受过爱的他终于有些愤怒了…
又能怎么样?
最终驴又回到了那个房子前,说明根本没办法逃离。那个视角导演给的很清楚了,那个机位是老四牵驴的位置,那个位置就是我们啊
片尾小字说他没死,后面也有一句台词说跟着侄子过好日子。但是他房子那么偏僻,平时也没有亲戚朋友走动,真的会很快被人发现救回来吗?
作为一个 80 年代在农村长大的人,看完电影,觉得没有什么细思极恐的细节,没什么深入骨髓的苦,只是真实的呈现了某些农村里正常的细节。
我也没觉得主人公有多苦,有 2 亩地,有房子住,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温饱,这就是农业社会的常态!而且老四没有子女抚养,没有父母赡养,负担实际上是很轻的。单纯依靠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农业的产出天然就是很低的,大多数农民就只能这样,辛辛苦苦,大部分收成都只是实物,没多少现金,是很正常的!所以 80 年代开始允许农民外出打工,农民才能通过进工厂,赚到现金,支持医疗,教育等一系列需要现金才能搬到的事情。
我的父母,除了没有残疾,没那么沉默寡言,生活方面,甚至更苦更愁。要赡养父母,供孩子读书,80 年代到 20 年代初还面临各种农业税费(大多数年份的收成卖了,而且往往到交税的时间谷贱,扣除种子农药化肥,实际上不够交税,需要自己去外面打工来补充)。看电影里,拆房子 1 万 5,修好房子 1 万 5,针对困难群体还有新房,也不需要交税了,应该是 07 年之后的事情了。电影没说,但那时候农民也应该有了基本的农村医疗保障,以及针对特困群体的 “五保户” 待遇,我家那边现在是一个月 200 多块钱。国家有钱了,才能做这样的事情。当然电影不一定要体现这些。
所以说,有些答主是过度解读了,把人想的太 “费尽心思的去作恶” 了,实际上他们并没精力去“工于心计”。不作为的冷漠才是常态。偶尔的精打细算的心机,但绝没有人会去伤天害理的害人。、
电影中的一些情节:
总之,在那个年代的农村,苦是普遍的,苦成了背景,也就不觉得苦了。贫乏也会带来平静,没有过多的欲望,以及很容易感知到的很多幸福。反倒是现在看来,那时确实很苦,很可怜。
说下买衣服那段吧!
有铁看中一件大衣,想给贵英买回去,一问价,400,太贵了转身就走,卖家妥协几次后到 100 块,然而有铁的兜里只有 50 块,最终还是走了。
大户儿子在远处看到了,等有铁走后,直接过来 80 块就买了,我以为是他身上有 80 的零钱,结果他是拿了 100 块等卖家找零。
我妈看到这里说:越有钱的人买东西越便宜,越穷的人买东西越贵。
不知道你们怎么想,我当时顿感恐惧。
马有铁可以卡 bug
辛苦一年种地 3 k 左右
两个月盖房子能获得 15k
看了《隐入尘烟》第一感觉是,原来还有人愿意为了这些在农村生活的边缘人物专门拍一部电影,嗯,这个导演太棒了。我看了有人的观后感说马有铁是耶稣一般的存在,我是认同这个观点的,我想本身只有他是熊猫血这件事也是在暗喻他的救赎,对张大户,对村里其他租种张大户土地的村民,我觉得通过这个血型福特的设计,也表现出他的珍贵,独特的血型,珍贵的品质。
我印象最深的一幕是贵英第一次和有铁睡在一起尿床的场景,尿失禁是拜哥哥嫂子所赐,无法自持,但就是这样的人也是要面子有尊严的,所以她找了个小毯子盖在上面,等有铁睡了,自己保持一个姿势在火炉旁烤自己尿湿的棉裤,而有铁醒来之后并无半点嫌弃,我的心头一热,原来,爱情可以是这个样子,不管你怎么样,都不离不弃,这是我至今为止认为最好的感情了,虽然穿着粘满泥土的衣裳,但内心纯洁干净,这是鲜明的对比。
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本就是分化的问题 道歉有用吗?
贵英死后,有铁去桥头还那借来的 10 个鸡蛋,走的时候一个人跟他说,冷冷清清一个人过不也挺好的
有铁转身离去的背影后就是那群村民无尽的沉默,大家的沉默以及那句 “劝说” 其实都说明了一件事,他们都能感受到有铁的悲伤以及去死的打算,但是他们不能理解有铁,并且也没有真心地想要阻拦有铁
现实中可能很多人都觉得,没错啊,他们又有什么立场非要去阻拦有铁呢,可是这样的置身事外的背后又是什么呢,约定俗成的冷漠难道不也是可怕的吗
这电影真的 太反讽了
我们的善良要有锋芒
抽血
以物抵钱
掉入水中 那么多人 看着被淹死
死之前,还完所有欠款
互相慰藉的孤独
最细思极恐的是农村的地主又出现了。
海清的甘肃口音,有股子南京味哈哈
一,隐喻手法。村里最富的人,住别墅开豪车,却找了村里最穷的人输血。这隐喻了什么,象征了什么?富人就是要靠吸穷人的血才富,为了活着,他不会怜悯穷人。现实就是这样残酷。
二,辛苦了半生的驴,让它走它竟然不知所措,就像辛苦了半生的农民,让他闲下来他闲不住。驴的辛苦也是农民的写照啊。
三,贵英试图靠近一个玩耍的小孩,村里老太赶紧把小孩抱走,还说这里有脏东西,映射了农村现状。你再质朴善良,其实在邻居眼里一文不值,只有财大气粗才受人尊敬。
四,贵英不小心将一颗麦芽连根拔起,马有铁平淡地说,每个麦苗都有它的命数,这也是它的命。为本片的宿命论做了铺垫,也许最终结局也是这对夫妻的命数,一句话,穷人命苦啊!
五,贵英落水后,村民同样表现出了冷漠,没人去救她,她的死,就像村里稀松平常的事一样,没人在乎。
六,燕子窝的破坏和新巢。马有铁筑房时,把燕子巢也搬来了。他说,燕子是认窝的,其实自然界自有他的规律,动物都遵循自然规律,唯有人类不是。人类干的事大都违背自然,甚至反人类。
海报
最后说一下海报,很有意思。海报大胆地采用黑白影调,以燕子和麦子为主体,驴拉犁耙地为背景,人物是模糊的,甚至是不重要的。或者说,换了两个人物,只要保持年龄合适,并不影响影片整体的气质和基调。它要表现的是这片大地上发生的关于四季的自然事物,所以影片拍摄挑了一年四季的时令,很多时候是在等,等要播种了,等要丰收了,遵循自然,尊重自然的规律。急不得,慌不得。
影片的很多镜头颇有侯孝贤的风格。不干扰,不炫技,让这一切静静发生,仔细记录。做到真实不做作,富有生活气息,侯孝贤说过,做到这样,其实非常难。大量非职业演员和实景场地拍摄的应用,则可以追溯到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传统,以固定机位长镜头为主,保持生活原汁原味,因为一切的炫技在真实面前,显得苍白且幼稚。
国产电影的发展,最终还是要走现实主义。不要走港片的娱乐至死,不要走美国的特效为王,这两样会遇到瓶颈。国产电影的两座高峰之作,张导和陈导的巅峰之作都是现实主义影片。所以还是要立足现实和国情,做出反映时代反映人心的诚意之作。审查更宽松一些,观众也应该更理性一些,给此类影片一些生存空间,中国电影才会越来越好。
3. 白嫖一年腾讯视频会员教程 由于短视频平台的发布 各大厂商开始烧钱继续抢客户,这一波大战搞下来最终受益的肯定还是咱们这些普通用户,从短期来看如此,就怕市场被垄断!
活动链接:
1、开局吃饭的时候,马有铜装修不错的房子与马有铁后院的小红砖房。
2、马有铁他们进入国家补助的电梯房,往外一看,农田无数,有一种突兀的对比,看似生活安稳太平,实际还有很多人艰难过日。
3、马有铁他们从借的房子里搬出来后,自己建的土砖房,而很多人住的都是高楼大厦。
4、宝马车和驴一起走在马路上时。
这些无时无刻不在传输着贫富差距有多大
倒着说:
1,马有铁喝农药自杀,在农村那个年代其实很常见。
2,马有铁看似无所谓,其实他明白人心叵测。
你以为他不会算账被收麦子的糊弄吗?自己的麦子值多少钱,收完自己心里都有数。
他只是不想与他人计较,他把别人的得失看的比自己重要
后面立马就 出现了他在结算之前赊的账
3,在他对驴说的话,使唤了一辈子,让你走还不想走
可能也是对自己说的。他这时候死的决心可能还没那么大。
他看驴的时候很舍不得的。
放走了一步三回头,很不舍得,这世间也许还有他留恋的地方,但是贵英不在了。
4,他在最后村口,村民叫他坐下来聊聊天
他当时走掉后也回头了,寂静的村口,众人纷纷看向他,仿佛就是在送他离开。
5,还有贵英死的那点
说的有人已经在打捞她了,有铁去的时候还在水里淹着呢,但是周围并没有援助的人,贵英手里还拿着送的馒头。
6,这个片对除了马有铁之外的农村人都带着很强的贬义。虽然很不友好,但是,真的真实。 可能源于那个年代教育落后,经济困难吧
前两日看完这部电影被深深打动了,原来爱情可以这么简单温暖。
有两个细节:
2、有铁死后,三哥拉走了家里仅存的两头猪、几只半死不活的鸡,还有一万五千块拆房补助。签字的时候,被有铁放走的驴回来了。我更倾向于认为驴就是有铁,驴看到的,就是有铁死后灵魂看到的。
隐入尘烟最大的讽刺是最后那句暗含马有铁跟着侄子去城里生活的话
电影《隐入尘烟》最近闯入很多人的视线,最吸引人的文案大概是这两句:
“钱都流向了不缺钱的人,爱流向了不缺钱的人”
“他这辈子吃的第一颗鸡蛋是为了压下农药的苦”
“全剧不提一个爱字,却爱的深入骨髓……”
“马有铁死在了他什么都有的时候……”
个人也是被这文案吸引去看的电影,看到文案的时候,就觉得会很催泪,问男朋友,生活已经这么苦了,为什么我们还要去看这种电影,他说,是为了找一些共鸣,在共鸣里,找到咬牙坚持前进的动力。
我们两个都是 90 后,土生入长的农村人,假期也会回家收麦子,收玉米,拾棉花,摔花生……
去年大雨,一直到了十月底玉米地里都还是水,家里的玉米没法用机子收割,都是穿着胶鞋走在深秋的冷泥水里,一个个的掰下来,然后背上车的,我们这边很多民警还去县城周边帮农民抢收了。
有人说海清演农民不像,那大概是没怎么下过地,又或者身体真的很棒,我是身体很怂的人,小时候因为住宿三周才回家一次的缘故,农活干的不算多,暑假才有机会帮忙,最开始下地帮忙,前三天我还是个活生生的人,第四天,我就真的是在地里爬了,比桂英这个残疾还狼狈,然后再熬几天,撑过去就好些了,但每天也累的回家躺床上不想动。
农民这一生,很努力,如马有铁和桂英,面朝黄土背朝天,天降大雨天大旱决定了我们一年的收成,每天也是早出晚归,农田里稍微空闲,农民便想出去打个零工,但因为周期短,文化程度不高,能做的,只有苦力劳动。
农村人这一生,不努力的,有几个呢?但能真的有钱的,又有几个呢?虽许多不如马有铁和桂英这般太狼狈,但,好几分也有限。
一辈子的积蓄,给儿子买房也只能在三四线的地方付个首付。
所以当有专家建议让农村人都住在城里的房子里,开车回家务农的时候,才会让人觉得讽刺。
而隐入尘烟最后的结局,对比文案里压下农药的苦,更让人觉得讽刺。
马有铁在桂英走后,提前收割了粮食,去还了租地钱,化肥农药等赊账的钱,土豆也给了磨坊,借的十个鸡蛋也换了,老实人便是这般,一旦有了钱第一时间便会还账。
他放生了他精心饲养的驴,撕下了墙上无论搬家到哪里都要贴着的喜字,吃了桂英准备给他送的鸡蛋,床头的桌案上摆着农药,躺下之后拿着桂英用草编的驴。
他饲养的猪在结局是瘦条条死了的……
但即使这样,最后结局**,却说,马有铁被侄子接走过上了新生活。**
看过电影的人对于结局有很多猜测,无论哪一种,都很讽刺,最讽刺的,是为了能过审,懂得都懂。
第二个猜测讽刺在于,即使马有铁都死了,他的侄子为了一万多拆迁款说把他接走照顾了,最后了,都将人性的自私拆的淋漓尽致。
第三个猜测,就是说马有铁还活着,就是跟着侄子去了城里,一个除了种地什么都不会的人,去城里住侄子家,干什么?住儿子家都指不定被嫌弃吧?何况,马有铁本就是被村子里排挤在外的人,多孝顺的侄子能把他接走照顾?人家自己有手有脚的,为什么不在生长的这片土地上,自己盖得房子里,有桂英生活痕迹的地方,自己养老?
马有铁若是活着,自己辛辛苦苦和桂英盖的房子,他怎么会允许被推?他的猪,怎么会被饿死呢?他可是连燕子都舍不得扔,而且之前房子刚盖起来的时候,有一段有人问过他要不要去城里生活,他是明确拒绝了的。
可能,对于看电影的人来说,真的觉得马有铁死了比苟活要轻松很多,所以,更倾向于死了的说辞。
马有铁在贫瘠中开出的那朵小麦花也没了,他希望的火灭了,那他们那朵小麦花,其实已经照亮了很多人,即使很穷,也要努力,毕竟,谁容易呢?又或者,有万一呢?
3. 腾讯视频绝了
由于短视频平台的发布 各大厂商开始烧钱继续抢客户,这一波大战搞下来最终受益的肯定还是咱们这些普通用户,从短期来看如此,就怕市场被垄断!
实测效果:
活动链接:
会员兑换教程 · 语雀www.yuque.com/docs/share/b8c74d21-bb11-47ed-93f6-fb64688da128?#
亲测不易,且行且珍惜!
突然想到的,结尾宝马男来接有铁抽血,拆房的人说着老四跟着老三的儿子住楼房挺好,不管是马老三还是返乡拆房的人,就算有铁邀请,也从来没进过有铁的房子,来拆房,叫了门,没人应,就以为有铁只是出门干活了,提前把房拆了,甚至不知道他已经喝农药死在了床上
隐入尘烟,人世间的一粒沙,没人在乎那是他辛辛苦苦盖好的新房子,也没人关心他去哪儿了,在干嘛
对于好多人说,马有铁不抽烟喝酒,而且勤劳能干,为什么境地如此!是导演的拍摄吗?我觉得不是!好多有质疑的,我看了 ip 不是广东就是北京,只想说,不是每个地方都有那么多的机会!不是每个人都会有改变一生的机遇!尤其是背对黄土面朝天的农民!
在农村,有许多个马有铁。我老家甘肃平凉,从小就有位老爷爷,在苹果园旁边的场里有个土坯房,房子小到只有一个约宽一米五长两米左右的炕,和一扇门。门推开,就是炕,炕下来一推门就是场。
这位老爷爷是家里老二,他还有位哥哥,老家贫穷,只能给哥哥娶妻生子,他就只能一辈子打光棍。他离哥哥家也不远,他住着场就是哥哥家平时用来放麦子堆,柴棍的!他平时农闲的时候就去镇上捡垃圾,农忙的时候,去给哥哥家去干活儿。自己吃喝也就那样了,哥哥嫂嫂也是记起来管一顿啊啥的。
他为人和善乐观,见谁都是一副慈善笑咪咪的样子。村里的人见了也会给发烟随手给点吃的,他虽说不好意思,但是也就接下了…… 后来老爷爷年纪大了,去哪都会拄着木棍子。再后来,我上班后也很少回老家,回去了也好像没见过了。
言辞之间条理逻辑不通,但是只想告诉大家,这种情况好多好多!农村还有好多需要去改善,这几年国家的政策也有落实,但是小康社会,共产主义社会还需要很努力很努力啊
毫无保留的温暖善良与毫无下限的冷漠自私的极致对比:
而看着男女主人公双双赴死的结局,我真的倒吸一口凉气:
在这个世界上好人真的不能活命吧!
男主人公有铁的善:
1. 一辈子被哥哥吸血,充当苦力,从不拒绝。
2. 大雪的天气,拿着苞米喂驴。
3. 结婚后贵英尿床,给予理解和包容。
4. 打水时捞起水里的蝌蚪,放归水塘里。
5. 拆老房子时赶走屋檐边还未离巢的燕子。
6. 搬家时带走燕子窝。
7. 为了给老婆买了一件能遮住屁股的长衣服,但最终三番五次的被要求献血。
8. 在邻居家打面粉时让老婆进屋看电视,自己一个人工作。
9. 在小沟里洗手时抓到一条鱼,烤熟了第 1 口先给贵英吃。
10. 养的小鸡生鸡蛋以后鸡蛋都给贵英吃。
11. 盖房子用的土坯,在晚上遇暴雨侵袭,大风大雨中还不忘给老婆披上塑料挡雨。
12. 借了邻居的鸡蛋,在死前把它还了,明知老板儿子用买大衣的形式来胁迫自己去献血,还是主动把大衣钱给了老板。
13. 在打算自杀之前把驴子放了。
14. 在自杀之前先给贵英捎去了她爱看的电视。
女主贵英的善良:
1. 小时候曾经把嬷嬷头给一个疯子吃,然后被哥哥嫂子毒打了一顿。
2. 干农活时怕驴累着,当驴驼着重物时选择走路。
3. 贵英的第 1 句台词就是护着有铁的,当老板要抽油铁的血的时候:我们不抽。
4. 夜晚的时候很冷,抱着水瓶在屋外等着有铁。
5. 有铁每次抽血时,贵英都无比心疼个紧张。
现实中赤裸裸的恶意:
1. 有铁的哥哥,在有铁活着的时候压榨他的劳动力,让其帮忙免费托运侄子的婚礼用品。并且婚宴时不请有铁,只是打包一些食客剩下的食物当做礼物送给弟弟吃。
在有铁死后,推掉了他辛辛苦苦建起来的小家,拿了 18,000 元的补偿金,并且隐瞒了他的死讯,让自己的家人顶替有铁占用了市里的房屋。
2. 村里小老板的儿子,不考虑有铁的身体健康情况,三番五次抽血救家人。送了有铁两次衣服,目的都是为了后续要挟有铁继续抽血。
3. 帮忙抽血的护士,只为金钱服务,完全看不到有铁的心酸。不考虑人的生命安全,长期过量抽血,甚至在第 1 次抽血时说到:有铁的血没啥传染病可以用……
4. 为了拿到拆房子的补偿金,村民直接就把有铁和贵英赶走了,逼得他们只有自己修房子。
5. 桂英的哥哥和嫂嫂,让她睡窝棚,并且打骂导致其残疾。
5. 当然还有那些冷漠的邻居,看笑话的村民……
6. 还有一个恶我不敢说……
整部电影每一幕画面构图绝美,颜色温暖而明亮,语言简单却富有哲理,其中有几段话真的很戳中人的心窝子:
故事在 2011 年冬截止就很细思极恐
最后有铁的侄子来拉小猪仔,小猪仔都是死的,显然连小蝌蚪都要放生的有铁不会杀了猪仔,所以,你觉得有铁的尸体是什么时候被发现的?
评论区说小猪是活的,我又回去看了一遍,小猪确实动了一下,感觉也是奄奄一息了。
另外一个角度,贵英在一群人围坐的桥头上掉河里淹死了,却没有人把她救上来,也说明有铁和贵英两个是不受待见的,有铁自杀又是在自己的屋子里,想必很难被人发现。
最后,有铁侄子和路人的对话,路人说:“老四跟你到城里生活了”。说明有铁去世的消息村子里的人并不知道,那么有铁侄子一家人还不知道事实情况吗?所以至少可以推测两点:
另外,有一个地方说不通的是,富豪的父亲需要熊猫血的时候,富豪肯定会再来找有铁,如果有铁真的死了,那么这个秘密肯定是瞒不住的。
然后再假设有铁还活着,被接到了城里。按照电影开头的情节,给老四说媳妇其实就是为了把他赶出去,最后又要接他进城,显然是自相矛盾。
假设真的是侄子良心发现,给老四接城里了,那么最后毛驴跑回去的时候,有铁侄子应该会把驴牵回家才对,毕竟小猪仔真的不如驴值钱,而有铁侄子只是拿着拆迁款,看着毛驴若有所思,那是因为毛驴是被人使唤的,就像有铁被人使唤了大半辈子。
发现没有回答说到一个细节,我来强答一下哈。
就是村霸带着一帮村民上有铁家里,为了抽他血给他施压时,对有铁说 “没事的就是带你到医院抽血”,他赶忙说自己不去医院害怕医院(全电影唯一一次的反抗)。
再后来建了土房子,养起了鸡、猪,种成了麦子,生活渐渐有了些许起色,有铁对贵英说:“等麦子卖完了,我就带你去城里,找个大医院,让医生好好看看你身上的病。”
如果真如他所说他对医院存在恐惧,为什么他会说带贵英去城里医院看病呢。其实,哪里是有铁害怕医院这个地方,是对他来说,去医院就意味着肯定会花钱,而且在当时的情况下来说既然是第一次抽血,要用到他,和他说带他去医院,很有可能哪怕在医院因为什么需要花钱也是村霸家顺便(只是顺便,为了方便以后更顺理成章吸血于是把费用付了)花了,但是他是不愿欠人的,他没有钱,他也害怕花钱。
所以除了幼儿、治病留过极痛苦身心回忆、精神疾病者,真的会有人害怕去医院吗?可能会有人说,很有可能是从小到大没去过,对未知有恐惧,心中对医院的概念就是承载伤病、痛苦的地方。但是,去医院是村霸以及那么多村民和他提出的,对于一个像驴一样逆来顺受被人使唤的人来说,他是不敢反抗也无力反抗的。
不懂得什么电影鉴赏,作为一个农村长大的娃,觉得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就是村子里面有些苦命人的生活写实。并没有为了比惨而演惨。
其实到影片的最后,死了才算是解脱
对有铁来说,能去找贵英才是希望,讽刺的是作者留下了有铁没死的提示
在 “献血” 结束前,他连自己选择去死的资格都没有
我不是来自农村,我不是很懂粮食的价格。所以以下回答如果有常识性问题请轻喷。
在电影后半部分,地主儿子用仓库里的苞谷折算成钱代替地租付给村民。排到有铁的时候,他前一位老人不满道:“市场上的苞谷是 8 毛钱一斤,你咋能按 1 块钱顶给我们?” 从这里可以大概知道在当时的环境下苞谷是 8 毛一斤,但是当有铁卖粮食的时候,1842 斤的麦子除去水分折算 1700 斤,苞谷 3997 斤除去水分折算 3800 斤。一共卖了 3974 块钱,小麦才 5 毛一斤。但是我查了这几天甘肃省的小麦,差不多也有 1.7 左右一斤。
地主还说按高价给有铁收的。
最后一段,床上的桌子上,放着的是一瓶农药!
我觉得导演更想表达的是生活的极致,老四和贵英看着很苦其实很甜。至于影片中张有福儿子、村长以及三哥、贵英哥哥嫂子、村民等等只不过是老四两口子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沟沟坎坎,并不是导演想表达人性的恶。整个影片只有 133 分钟,其中只有 3 多钟的镜头是老四两口子之间小摩擦。其余都是在讲述他们两个相濡以沫、用自己的双手慢慢的建设自己的家,构建他们自己幸福生活的过程。
老四后面死没死其实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曾经有过希望,也见到了生活的美好,也过过幸福的生活。
幸福就是这么简单,不是豪车豪宅,不是山珍海味,而是心安,是在彼此的身上能看见生活的希望。
作为一个来自北方的农村娃子,老四生活的点点滴滴都如此熟悉。不必怜悯老四,没有改开,老四的生活方式就是我们大多数人的命运。
北方人,去过数次西北,从马有铁在电影里的表现上来看,智商没大的硬伤,能自己修房子、编席,能想出带媳妇去城里去看病,不抽烟不喝酒不赌不毒勤劳肯干,正常情况下这种人过的不会差,电影里的情况只能说明是编剧是导演故意让马有铁过的这么惨,电影是生活的升华,这就是一部让城里人或者洋大人看的农村 “另一面” 的集合体,编剧把所有的不幸都安插在老实本分的马有铁头上,为的就是让城乡割裂状态下的城里人能大哭一场达到“共鸣”,拍摄艺术而已,当然,我说这话会引起一群没有真正理解农村的城里的小布尔乔亚们的愤怒,会认为我没有共情是冷血无情的看客。
有铁跟有铜是亲兄弟的话,那有铜的血也是熊猫血啊,为啥一次次找有铁献血?欺负老实人吗?
隐入尘烟中推倒的三所房子
——麻木、斗争、随风散去
在影片中,贵英和有铁搬了三次家。
麻木
第一次两人分别从寄居的家庭中被丢了出来,就像两个被分类的垃圾一样丢在一起,他们真的是麻木的吗?不是,最可悲的是他们都心有不甘,但是无能为力。他们没有办法抗争命运,所以选择沉默来反抗,他们刚开始对彼此视而不见,在拍结婚照时不愿意看彼此一眼,如果贵英知道,结婚证上截下来的模糊的影像,成为了她走了之后,有铁剩下的唯一念想,她是否愿意留给有铁一个笑容?
熊猫是国宝,熊猫血不是。
有铁为了全村人去给包工头献血,全村人却从未怜悯他的苦难,我不愿意用人性的恶来为他们宣判死刑,在那个贫困的西北山区,发生了太多的苦难,所以在我们看来,人格外冷漠,可整个村子被压迫的只有有铁和贵英一家么?显然是不可能的,当不公平的事情发生了太多次,他们就变得麻木,他们互相安慰着,这都是命,于是他们劝有铁,一个人好好活,不要去去指责这些习惯了的人,至少他们不该为压迫着分担炮火,总算现在有贵英陪着有铁,不然日子该多么苦。
就在两个陌生的人渐渐接受了彼此时,破房子的主人回来了,因为一万五千块钱,他们临时的家被推倒。
斗争
有铁和贵英第一次对命运发出了抗争,有铁第一次站直了身躯,为了给身后可怜的女人一个家,如果没有贵英,有铁也许会浑浑噩噩的这样过一辈子,可是他为她抗争,他在漫漫荒原中为她垒起一个家。
在贵英面前,有铁不再是那个被兄嫂欺负的老师男人,他成了桂英的依靠,这个男人并不魁梧,可有人依赖着他,他就站出来为她遮挡风雨,两个苦命人开始依靠着彼此,他们的命揉在一起,没有办法在分割,这是爱吗? 他们不知道,自少这个字眼从未出现在他们的生活中。
观看完隐入尘烟之后,印象最深刻的不是在黄沙下烙印在手背上的小麦花,而是有铁和桂英手中那枚小小的鸡蛋。即使在并不富庶的小县城里,一个煮熟的白煮蛋最多卖一块,好多人吃的时候甚至要把蛋黄丢掉,可这样一枚小小的鸡蛋,却是有铁和贵英生活品质的极大提升,即使我妈每天早上逼我吃两个鸡蛋,他们两人只能分吃一个。他们仍然是那么满足和幸福。
有铁去城里给三哥家的侄子拉家具,贵英只能把怀里的热水一遍一遍的倒了重灌,温度是她能对他做的唯一的温柔,后来当有铁把热腾腾的鸡蛋捧到贵英面前时,仿佛捧着的是他们新生活所有的希望,捧着那一颗重新炙热起来的心,两个冷掉的人因为拥抱彼此而感到温暖,那是大雨交不灭的火种。
后来贵英死的那天,马有铁终于被寒冷压倒,影片中的有铁给贵英买了两件大衣,为她抵抗漏尿时带来的尴尬,抵抗他人嘲讽的目光,贵英有何尝不是有铁的大衣?带给他温暖和生活的希望。如果我不曾有一件温暖的大衣,我可能一直坚持在寒风中行走,可上天又无情夺走我的大衣时,我没法忍受只能去拥抱死亡。
于是有铁选择了死亡,他没有一丝留恋,他一口口吃下他给桂英留的鸡蛋。亲手掐灭那颗炙热的火种,碾碎那颗跳动的心脏。
随风散去
新的房子终于建成了,暂住的房子又很快被推倒,这次他们没有回头,在跌落的废墟中,有铁只拾起了掉在地上的鸟窝,就像过去的苦难中,他只捡起了自己的良心。
有铁和贵英迈向了新房子,期待着他们的新生活,田里的种子破土而出,家里的驴啊,猪啊,鸡啊,都长得很好,两人甚至计划去城里美美地浪浪。可桂英突然没了,村里的人对有铁说,你现在房有了,粮有了,以后一个人省心的过吧,他回了回头,想说什么,然后还是转头走了。谁能知道,他的房子早就塌了。
有铁还是去找贵英了,在慢慢黄沙中只剩一个家的躯壳,很快就像贵英和有铁的故事,随风散去,隐入尘埃。
我们为什么觉得他们的日子那么苦,因为山上的土,下面有很多的土,山下的土,只踩在大地上,这不电影最大的魔力,就是会无限放大你的渺小,在慢慢黄沙中,桂英和有铁两个无人问津的沙砾,在慢慢岁月中,我们又怎么不是沧海一粒,很多人理解不了他们的行为,我恍然明白,其实见世面不能是一直抬头看的,你有时候应该低下头去看一看,这样你就不会再为眼前的小事困扰良久,很多想抬头看的人,没有办法抬头,很多该低头看的人,意识不到该低头,多么的悲哀。
如果单单把这部电影解读为荒漠玫瑰般的爱情,未免有些小了,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明白,我们努力的生存,我们来不及谈爱,但我们知道要在求生的时候拽紧对方的手。 生如一捧死后引入尘埃,所以只有苦难能教会我们,珍惜。
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今天看了《隐入尘烟》,看的时候说实话很平淡,但是电影结束,躺在床上却开始慢慢回过味来,通篇电影给我们展示了最真实的镜头,却说着最骗人的台词。
细嚼慢咽下,似乎所有其他角色与男女主角的对话全是谎言,更难受的是,这种谎言不是说给剧中的人物听的,而是说给观众听的。
我甚至一度认为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误解了三哥对马有铁的关心,明明那么嫌弃四弟,孩子结婚都不请的,却要给他争取低保房。富二代最终还是没有卖出玉米,只能用玉米抵村民的债,却没有克扣马有铁的那一部分。还有电影最后那一句 “和老四一起住,开始新的生活”,都是导演讲给观众的谎言。
老实说,第一次看电影有一种被导演骗得这么彻底,又佩服的五体投地。这应该就是这部黑马电影最吸引人的地方吧
看清本质,活在当下
最让人觉得恐怖的,
难道不是网络电影评论家们,
认为马有铁才代表着亿万农民,
那些村里的大多数人,
不管是帮过他的,
还是坑过他的,
发财致富的,
一贫如洗的,
安静过日子的,
脱离村庄的
这些大多数人,
反而被忽视,
不被代表农村。。。。
这个电影风很大,一直没有怎么看。今晚有空看了下,发现和父母的故事太像太像。我的母亲是家中的第三个孩子。有个强势的父亲,重男轻女的父亲,嫌贫爱富的父亲。有个心疼女儿却说不上话的母亲。有个当老师的姐姐。以及不争气的一兄一弟。我的母亲在家中一直任劳任怨,挑煤种菜卖菜,哥哥和弟弟结婚后,嫂子和弟媳过于强势容不下我的母亲,也是一样的睡在潮湿的屋子,以至于母亲的风湿一直很严重。我的父亲,从小过于老实,一直是哥哥和弟弟们欺负的对象。在我的母亲 27 岁,我的父亲 26 岁那年,两个被家里人嫌弃的大龄青年被家里人嫌弃的人经人介绍,认识。同年生下了我,然后是和兄弟妯娌婆媳之间的矛盾。分家,两个刚成家的人,分了一堆债务,因为生了个女儿,被所谓的家族的人看不起(这大概也是我和我的父亲感情不深的根源)和马有铁不一样的是我的父亲,他老实,妈宝,喝酒,重男轻女,并且还家暴,在我的记忆里,父亲和母亲总在吵架。还好我的母亲比曹贵英能干,并且作为一个 60 年代生的农村女孩,她初中文平,她不重男轻女,从小都认真努力的送我读书,坚持让我读完了高中。后面的故事,父母先后去世,我坚强努力的活着。
说实话,我觉得导演指定有什么大病
贵英落水了,见死不救怎么可能
在场的人那属于帮凶
要是打官司都该去坐牢的
世界上人是不好不坏的
但也不至于眼睁睁看着让人去死
瞎编
这一代导演不行!
贵英死了,围观的村民们能清楚地描述她落水的细节,却无人对她施以援手。马有铁独自走到了沙丘上,离开了日日耕耘的土地,他已经决定死去。需要他血液供养续命的商人,等待从商人手里拿到活命钱的村民,傲慢和冷漠蒙蔽了他们的双眼,让他们看不清那个默默死去的马老四的命运,也是他们的命运。
农民就是被吸血的,所以结局也就注定了
有铁吃馍馍不小心掉地上了一些,准备捡起来继续吃,贵英劝,都脏了别吃了,有铁把馍在身上擦了擦,说,
啥不是土里头生的,啥不是土里头长的。
土都不嫌弃我们,我们还嫌弃土呢吗?
土就是干净东西嘛。
不管你是有钱有势的人,还是啥人。
你只要种上一袋袋麦子。
它就能给你长出来十几袋子、二十几袋子麦子来嚒。
马有铁给张永福输血,乡村给城市输血
马有铁的血给了张永福,乡村的年轻人奔去了东莞深圳
张永福的儿子用两件廉价的衣服把马有铁打发了,城市反哺给乡村的也好不到哪儿去
马有铁输血给张永福,从未抱怨,也不要求回报,自身健康不顾的情况下要求张永福儿子早点把钱给乡亲们结了,乡村对城市又何尝不是如此?
影片最大的特点是 “真”。农村生活,农民,不用刻意去演,直接去农村拍,没有比这更真实的了,而且任何演员也无法做到老四这样的本色。这些年来我们看惯了商业片贺岁档等一系列圈钱的片子,对《隐入尘烟》这类的电影自然是耳目一新。往上倒三四代,谁不是农民呢。
这个电影水平非常低,总体的思路跟抖音里面的煽情段子差不多。
人物刻画没有参照,好像全世界只有两个人,其他人只是一个个符号。
虚假,两个主要人物都没有性格。
全剧都陶醉在一种自我设定的艰辛和爱情之中,冒充艺术,离真实的生活越来越远。
万没料到,居然还得奖了,这下可好,引得万千人来附庸风雅,无语。
1- 老四给贵英麦穗时,麦芒顺时钟转;临死慢镜头时,麦芒逆时针转。
2- 第一次去富二代家,老四夫妇的椅子上罩了塑料袋,其他人的都没有。
3- 推土机推掉了老四家的平房,但这次、再也没有人去关心什么燕子窝了。
没看,搜了一下情节:一个老光棍,一个残疾女人,却能有爱情和婚姻,有相依为命的经历,有说话陪伴的人,彼此有了在一生中无数人用钱和交换得不到的微小的幸福和希望,并且在热恋中一个因为意外先死了。期间还顺带刻画了一种群像。
这不就是另一个版本的泰坦尼克号吗?!一个结局沉入海底,一个结局隐入烟尘。群像,灾难,命运,没什么特别影响,都是烘托气氛的。电影的主角非常令观众嫉妒,这就是爱情啊,奢侈品,无数人嫖出了性病都得不到的东西哎。如果让我在撒切尔夫人和贵英中选,我当然是选贵英喽。如果让我在露丝和贵英中选一个,我当然还是选贵英喽,因为先死的人是幸福的。
票房前的观众,只会对着他们意淫。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嗝。
人生有什么失态失恋失衡请不要失心疯具体关注胡锡进新浪微博。
ps:这张照片难道不像影楼婚纱照?
说村民没有救贵英的人,仍然是心地善良的人,没敢往最坏处想。
编剧也没敢往这个方向上去说,否则说绝对过不了审。
这样两个破落户凑在一起,居然能把日子过得有模有样。这打了多少人的脸,碍了多少人的眼。
估计贵英掉河里的时候,很多人都是窃喜,绝不会伸出援手。
再阴暗一点,搞不好就是这样的人推下去了。或者戏弄她掉下去的。
你明明处处不如我,凭什么过得比我开心。这才是人心幽深的地方。
其实死了,也是他们的解脱。
他们只是两个互相依偎的可怜人,哪个先死,另外一个都活不了。
现在能做劳力 ,还能勉强度日,进入老年,贫病交加,丧失收入,无儿无女,能有什么盼头呢。
改变命运,才是故事吧。
曹贵英落水之后,村民只围观不施救,等马有铁回家路过小桥时告诉了他。从马有铁在水中拼命喊贵英的画面中可以看出来。细思恐极,人心竟冷漠到这种地步!
在农村,衣食住行,有麦子房子驴,再有一个老婆,有个电视机,能有余钱看点病吃点药,那已经很幸福了。
但是年轻人把老家的房子推倒,进入到大城市里面,在一个小房子里面,没有驴,没有地,他们得到了什么呢?又失去了什么呢?
农村可以变得很好,但是没有发展起来。
空中阁楼,没有根。
老谋子也是拍农村出身的,这个导演未来可期。
戴手上那个癞蛤蟆
今天午休看了这部电影,才知道麦穗花这个梗从何而来,先吐槽一下一个宝妈用力地在婴儿手上压花的行为。
马有铁是个很可怜的人,而且我觉得可怜人必有可恨之处这句话在他身上是不成立的。他无父无母唯一血亲就是三哥,五十岁还寄居三哥家,穿旧衣吃馍馍住窝棚,再加上给他安排的病唠衣服、帮三哥拉东西挨骂连水都没混上一口,可以看出他很小就跟着三哥了,一直被三哥吸血没有自我意识。
他可怜但不可恨。他被三哥以结婚为由赶出门的时候,最值钱的东西只有一头驴、一个病唠老婆,献血对于不知道血可以变现的他来说是唯一可以和村民间套近乎的机会,他需要这点关系获得一些便利——赊账、借鸡蛋、借草盖房子等等。他的逆来顺受不仅是他性格的问题,一个处于聚落最底层的人,他没有和别人闹翻的底气。其实就算在现在的农村,人心也更倾向于富裕者,所以他三哥做得多过分村民也只会调侃几句,但如果他拒绝献血,会影响到所有人的利益,他将举步维艰。
作为一个甘肃人,这个电影太写实了,最最写实的还是背景人物。
马有铁喝贵英看电视的时候,放的是张昕宇和梁红的侣行,这个是 10 年内出现的节目,之前我还挺喜欢看这个节目的,一下子跟这种悲惨的人生产生了真实的一丝联系,这让我很压抑
有铁必死。
未认识贵英以前,有铁就是一个老实的庄稼人,给哥哥嫂嫂打长工,一辈子啥都没攒下,因为他没欲望。
和贵英结婚后,自己单干,房子有了、庄稼有了,生活有了期待。
贵英走了,有铁经历了从无到有再归无的过程,心已经死了。
1,驴的暗示。
片头长镜头后出现的第一个镜头比较考究,在窝棚外看向黑洞洞的窝棚,定格有 15 秒以上,而出现的,不是有铁,不是驴尾,而是驴头,暗示驴是主角的主角。有铁家徒四壁,按理不会有驴。隐喻驴即是有铁,有铁就是驴。有铁如驴子一般,终将辛劳一生。贵英说,自己在家地位不如驴,但是看到有铁对驴很好,因此觉得有铁靠得住。影片最后,有铁放走驴,暗示有铁放下了自己。最后一个超现实镜头,有铁以驴的视野,看着房子倒塌了,他解脱了。
2,贵英。
初期贵英身体的问题是尿路感染,小便失禁,这种疾病现在很容易治疗,只要去医院看看就可以治好。但是,村民因为这个疾病都很讨厌她,觉得她比较脏。但是她对于有铁却是,世界上最好的。这形成巨大的反差。而且桂英心肠不坏,除了身体比较弱,也算手巧。贵英的死,表面是一种意外,但是她死的地方是村里唯一人群聚集的地方,村里只剩下老人和孩子。
获得全网好评的《隐入尘烟》今天晚上看完了,这确实是一部好作品,我建议每一个成年人都应该去看一下,尤其是想要翻身逆袭的创业者,看了之后你一定会更加努力的赚钱。
那他好在哪里?每个人的说法都是不一样的,有人说把农村生活描绘得很真实,有人说从中看到了人性,还有人说老实人就会受到欺负……
而对于我来说,一般不看电影,更不做评价,不过这部电影看了之后确实有些震撼,我认为这部电影就是人生一辈子真实的描写,首先马有铁(老四)是一个很老实本分的人,他对人真诚,做事认真,做人有原则,但是你想过没有?为什么这样一个人在社会上还会受到不公平的待遇?
跟他三哥干活多年,没有得到一分钱,到了年纪大了,还想着怎么把他赶出去,给他找个媳妇,让他离开自己的家,自生自灭去,老实人就该这么被欺负?年轻的时候能出力的时候,巴不得让他跟着自己干,快干不动了就不要了。
最让人气愤的是,他居然用老四的名字去申请国家扶贫的房子给自己的儿子住,老四自己在农村盖房子,搬家,落难的时候都不出面,为了得到城里的房子,还不知廉耻的来找老四,连个礼物都舍不得,一个打包的剩菜剩饭就想骗一套房子到手,这就是人性,贪得无厌。
现实中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享受的时候没有人想起老实人,需要人帮忙出力的时候,处处都会想起老实人,老实人是什么?就是备胎,想用你的时候用你,不用的时候你就是个见不得光,还碍事的东西。
老四给大款献血不求回报,就连拿了人家一件大衣的钱,最后都是还回去的,难道你收下内心有愧吗?老实人都是让自己吃亏,不让别人吃亏。我要告诉你,这不是美德,我们可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但是绝不帮瞧不起我们的人,要抽我的血,还嫌我的血脏。
我其实不同情老四这样的老实人,不值得同情,你看他最后得到了什么,唯一的精神支柱桂英去世了,他就崩溃了,他最后喝农药走了,不全是因为有多爱桂英想去陪她,而是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了依靠,生存太难了。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如果一个人太过于老实,就不是什么好事,谁都想欺负你,你就只有处处低头,你要做的就是抬起头做自己,劳动了就要工钱,我可以帮你一时,但不能帮你一世,干活拿钱天经地义。
不会算账,吃亏就在眼前,扶贫的房子能抵在农村好几套房子了,为什么不要?在农村种地多少年才能得到这样一套房,反而让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占了便宜,这就是愚蠢。
我唯一佩服老四的就是他诚信,买种子的钱,借的鸡蛋,还有答应要还的土豆,就算自己要离开这个世界了,都会还清楚了再走。我们做生意赚钱,也是这样诚信第一,这是我们生存的基本,就像很多人在我礼之慧的公种号后台,找我带他们赚钱,我都是拒绝的,因为我做的事情比较多,没有时间来带你,有保证才会给你承诺,没有保证就不会跟你承诺。
最后我想说的是,适者生存,不适者灭亡。我们一定要做生活的强者,不做鱼肉。
这玩意儿果然还是拍给城里人看的
补房子这种事真是飘虚。对男主角来说,一套二十多万的房子(实付一万五)没一袋麦种的价值大。因为城市的生活他支配不起,也并没有在城市讨口饭的能力。
甚至那房子最后让他死也不能光明正大。(我觉得这里假的过分)
其实自己观察到了两个细节 也是不太懂的地方 希望大神指点
1. 第一次盖房子的时候放在屋顶上的玻璃瓶
(是习俗 / 习惯 还是 有什么特殊的寓意?)
2. 两次拆房子是否运用了对比 / 呼应的手法?
你我也不过是个种子,长大了再结籽。
每一次有关贫困户新房的话题,不管是他哥还是记者问,马有铁第一关心的都是他的家禽和驴怎么办。所以这样的人,只有死了才有可能出现饿死的鸡、饿死的猪 和 没人管的驴!
台词也不多,但都有用,就像马成万从深圳回来拆房拿补贴的第一句话就是 “燕子的窝要燕子自己垒”,而此时的有铁和贵英正沉浸在第二家搬家后,准备重新开始的喜悦里,摆弄着跟他们一起迁居的燕子窝。这句话之后他才开始给自己和贵英筑巢。
马有铁在遇到贵英之前不是没想过有个家,只是他那会儿已经做了他三哥几十年的驴了,哪有家的概念,我们看牲口会觉得它应该有家吗,牲口看自己也会思考自己要不要有个家吗?他哥吆喝马有铁去县里帮他儿子驮家具回来,像不像对待一个牲口?他哥拎着喜宴的剩菜剩饭到马有铁的新居,像不像对待一个牲口?马有铁有手有脚有力气有血性,只是没有人格而已。寄人篱下的时候,只有不把自己当人,听不懂人话,看不懂人事,才能心安理得的住下去。
最后说一个电影里最让人难过又无力的点,那就是除了马有铁和贵英,真的没有任何一个人走进过他们的新居,他亲哥来了几次,都摆摆手不进去,最后房子拆了他的侄子都背对着,也不曾进去看过一眼他盖的敞亮又干净的房子,所以隐入尘烟的不仅是两个鲜活的人还有他们曾经活过的一切痕迹…… 那讨论马有铁是否自杀还有什么意义呢,他死和没死都是必然的。
海清昨日在北京点映现场优雅的造型简直和《隐入尘烟》里的农妇贵英判若两人。点映现场她一身黑白色系的简约搭配,精致盘发淡妆优雅大气。在电影里,她就完全变成了那个佝偻着身躯、步履蹒跚的贵英,手抖的细节都拿捏的很精准。海清一直对角色的塑造和把握力都很绝
很多人说马有铁没死,我不这么认为。
首先马有铁出现的最后一幕桌上有农药,麦子,苞米都卖完了,要农药干啥?
其次侄子过去拉猪的时候猪都死了。明显饿死的嘛。以马有铁在村里的状况估计也是死了很久才被人发现的。
第三就是我对于 “老四过去跟你一起住” 的解读是,村民故意隐瞒马有铁的死亡,为了获得拆迁款和新房。
夜半惊醒,突然想到马有铁守着的驴才是最大的细节,马和驴交配会产下骡马。骡马兼具两者的优点,能干踏实,但没有生育能力。本来就有点抑郁,呜呼,这刀有点深 [叹气]
影片黑屏后,最后那句彩蛋真的写得很敷衍,还漏了英文翻译字幕。
隐入尘烟 我打满分,希望多些类似的电影
这里面的场景真的全是回忆,没有半点作假,甚至在 2022 年的某些农村也在上演
是我不想看,不敢看的电影
看电影的时候也唤醒了我灵魂深处的记忆,虽然这些日子在现在已经离我遥远,但是他现在何尝不是时时刻刻发生在我的父辈之间。
我有幸通过学校跳出了农村,也是父母的双手将我托出。而他们则依旧过着日复一日的生活,现在虽然农村机械化普及了,但是依旧用不起,成本太高,收入好本钱可以回来,不好就赔钱。
电影中,超市(小卖铺)的柜台,有多少人记得这样的柜台或者见过, 我见过,我小时候家里柜台就这样,甚至现在也有
土炕 土房,有,存在
那个馒头真香,想起小时候家里蒸馍的场景,虽然现在都是在超市买了,也没有当时的味道了
那个手套擦苹果我想起小时候我爸妈就这样擦一下给我吃的,泪目
撵麦子,我的家乡则是撵谷子,粟子…
马车(准确的说的驴车,或者骡车)平板车,拉粮食,
头巾,海清头上的。不知道多少人见过或者知道它叫什么。
里面有一句台词 “土是最干净的,啥不是土里长的…” 这也是我爸妈曾经对我说的一句话,类似的场景,类似的话。当然我现在的体会是,能说这句话的人,这句台词,真的是对土地的热爱啊,
看到草编的驴,想起我小时候用玉米杆编的灯笼等等
看到玉米 扳玉米,我小时候干过。。
抽血为啥抽了这么多,为啥没事,为啥要抽那么多次,科学讲半年一次最多 400ml
大麦花剧里的亮点
再说一下我的童年,屋子外下大雨屋子内下小雨
化肥袋子往里折一下 下雨的时候带在头上我干过
1, 第二次拉有铁夫妇去抽血时车后座套上了塑料布,隐喻城市一边吸着农村的血,一边又嫌弃着农村;
2, 开宝马那位需要有铁时就送衣服献殷勤,当有铁不再被需要时,态度就轻蔑起来,送的衣服的钱也在抵苞谷时拿回来了。
3, 看房时的一段很经典。首先,媒体的确是在记录,但只浮于表象,毫无意义,与结尾时刻意隐瞒有铁的死讯来保留房子相呼应;其次,zf 的确花了大价钱来帮扶贫困户,但这种帮扶真的适合他们吗?还是只是笼统的塞给他们,来 “达标”,来 “完成业绩”?扶贫,必须要考虑实际情况,不然只能是薛平贵剧里乞丐手中的金饭碗。第三,看房的时候,有铁和妻子行为拘束、沉默寡言,反而其吸了有铁一辈子血的亲戚,像看自己家房子一样指指点点,颇为讽刺。
4, 荒漠里,有铁与驴不约而同的回头,有铁死后驴又回来,至少这只驴比电影里冷漠的人更有情;
5, 有铁用鸡蛋噎死自己时,手里拿着的是妻子编织的驴。妻子与驴子都是有铁生命里最牵挂最重要的东西。妻子死了,驴子放了,有铁再也了无牵挂,死亡对他来说是最好的解脱。
总而言之,这是一部非常有意义的电影,揭露了诸多现实问题,极具批判意味。中国需要李睿珺这样的导演。
更新
刚刚突然有个恐怖的想法。结尾处不仅有侄子在拉车,开宝马那位也来了,可是他为啥来呢?肯定有其目的。根据影片之前的内容,应该不是前来哀悼之类,而是想 “吸干” 有铁最后的一点价值——那冷却的、珍贵的熊猫血……
而且,有铁生前抽的血真的只给开宝马的他爸用了吗?
第一次老四和媳妇去给父母烧纸,然后让媳妇吃,说活着的人吃了,地底下的人才能收到后人送的东西。然后老四喝农药之前,特地吃了一个鸡蛋。
寒冷的夜晚,贵英在村外等丈夫回家。注意她拿手电的姿势,是夹在腋下,视觉上像是告诉观众此刻在贵英心里有团光,有团火。胸口还有滚烫的水杯。如此巧妙的安排,且毫无刻意的痕迹,完全符合场景,符合贵英的身份。这团光让屏幕外的我大受震撼。
2011 年冬,老四马有铁在政府和热心村民的帮助下,乔迁新居,过上了新生活。
这个电影有点假啊,夸大了。俺国现在没有吉女,没有黑色会,没有负能量。人畜都幸福,一点都不能少,做鞋的小贾最漂亮,李现哥哥是最棒!所以这个电影我不建议去看啊!还是得去看 沈腾大战袋鼠,太好看了,我儿子笑的不停!
马有铁坐在曹桂英遗像前,电影里只看到他难受的吃着鸡蛋,但是供桌上摆着一瓶农药,他应该是陪桂英去了。
看电影的时候没有注意到这个细节,就只是对结局感到奇怪,后面刷影评的时候,看到细心的网友截图了桌上有药水的图片。
最大恐怖就是本篇的最后一句台词:
说:“老四跟你去住,这也是他新生活的开始”
这句话的意思是,老四没有死。
这就是最恐怖的地方
你想想,一个人已经一无所有,并且失去了活下去的所有理由。
然而影片最后却连死的自由都不给他,依然要他活着给有钱人输血……
贵英死的时候,传信给有铁的那位大爷,明明看到贵英跌入水中,连手里拿着两个馍馍和两个鸡蛋都看清了,却没有上前搭把手,也没有面向桥头的众人呼救,彷佛只是碰巧看到有铁说了一句,可能没看到的话就随她在水里没了命吧。
讲实话,一直不敢去看。
我来补充一段吧,扶玉米那段,全片唯一的高饱和度,标志这这个小家终于过上好一点的日子
看了一遍心情压抑了两个礼拜,一回想就压抑,难受
我认为这绝对是一个童话
展出的童话越美丽,就提醒我们现实有多残酷
但另一方面
我们知道现实多残酷,就更能发现童话的美丽
一、现实农村是残酷的,常态像是在本该揭掉的伤疤之上长新肉,外面看上去健康,里面可能一直流脓
电影中农村和我家乡的作物是一样的,一年种植两茬玉米和小麦
根据我有限的地理知识,我认为二者应该在同一纬度线上,属于同一气候
重要的是,电影中的农村让我感到仿佛回到了家乡,毫无违和感
也可能所有饱受了苦难的农民都长了一个样子
靠种地是挣不到钱的,这是老家人的共识,所以留下的都是无法出去打工的人
收入很少,花销很多
生计难维持,我所看见到处是无奈
很多人光棍一生,变老了就被别人的孙子叫着爷爷
直到身体埋进黄土,变成一群坟头中不起眼的一个
很多人因为穷或者过于老实,只能和有身体缺陷的人结合
幸运的结合是有的,但太难
娶的老婆精神有问题的,身体有残疾的
无法为这个家创造价值
男人的家庭负担进一步加重,只能像一头黄牛一直干下去,直到换来一身的伤病
最后的一站是医院
二、该剧展示出了一个理想的状态,两个 “缺陷” 人的完美结合,上演了童话故事
**隐入尘烟**这个电影给我们讲述了一个美丽的故事
有铁面对别人请求不会拒绝,逆来顺受,和人交谈就坐立不安
桂英身体有残疾,没有生育能力
本来这是一个不幸 + 不幸的结合
但是他们却意外地相互吸引
初次相见时
有铁心疼驴子被打,难受的吃不下饭
桂英也看到了挨打的驴子,怜爱地抚摸着
两个善良的人从此眼中都有了彼此
两人温柔地相处着,用自己不热的体温尽量地温暖着对方
两人历经艰苦之后,满足地躺在自己盖好的房子里,互相感慨
桂英说,咋也没有想到这辈子能有自己的家,躺在自己的床上
有铁说,等粮食卖了钱,年前给你买个大电视,去市里大医院找大夫,给你好好看看病
三、来自尘烟,归入尘烟,绽放过就是永恒
桂英还是死了
这是有预兆的,她突然发烧病倒
有铁没有救下桂英
于是选择和桂英一起回归来处
信物就是手上印下的花儿
按说是一个悲剧结尾
但,贫瘠缺水的土地上
能够盛开出鲜艳的花朵,并且绽放
本身就是一个美丽的奇迹
以上
这部电影最精彩的就是片尾那句话
“2011 年冬,老四马有铁在政府和热心村民的帮助下,乔迁新居,过上了新生活。”
虽然是为了过审,但出乎意料地,反讽意义拉满。再过 10 年来看这部片子,你会发现这部片子是未来能过审的批判类电影的最大尺度。
我们用 20-30 年最好的青春年华换来的几室一厅,何尝不是金字塔顶端的人在抽我们的血呢?更可恨的是,他们还嫌弃我们脏!你想想,是谁引导你,把你一生最好的青春年华,付出给一堆钢精水泥呢?是你短暂一生的目的吗?
看是诚实憨厚的马有铁被家庭抛弃,被社会边缘化, 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但他内心淳朴,简单,遇上和他骨子里极其相似的曹贵英,两个可怜人儿,从相知到相守,凭着他们勤劳的双手,建起了属于他们自己的 “家”,耕种粮食,向幸福的终点奔去……
在现在的城市生活中,类推、替换一下生存背景,有很多 “马有铁”,也有很多“曹贵英”,在工作和生活中“任劳任怨”,从不会拒绝,被主流的道德观绑架与裹挟,只是城市生活中的“马有铁”“曹贵英” 没条件和能力去黄天厚土中建设自己心中的“家园”……
片中有两次拆迁房子的事,其实就是拆迁的宅基地。片中马友文,马成万都是常年在外务工,老房子无人居住。拆房子的可以给 1 万 5 的补助,以后农村应该都这样了
马有铁应该是死了。
“马老四跟你们过也挺好的” 最后一句话是谁说的呢?开宝马的那个人。他为什么会来看马有铁家拆房子?不会,他是来拉马有铁去抽血的
但是他不知道马有铁死了,所以他才说了那句话,没人应和他。
若那句话是村长说的,那就没啥必要出现宝马男了。
驴回来看看是为了家,宝马男回来看看只为自己。大侄子拆房领补偿,村长拆房事不关己。
只有马有铁与桂英归入尘烟
一个看不到希望的人,有一天看到了希望,一旦希望破灭了,会比原本状态更惨
细思极恐:电影最后出现的驴子半个镜头,配上最后出现的一句话 “老四马有铁在政府和热心市民帮助下,乔迁新居,过上新的生活”。
大家都知道老四服农药自尽了,所以,最后是驴子顶替了马有铁的身份,驴子还活着。
不知道有没有人注意到老四吃鸡蛋的时候旁边有个火盆烧着烧着熄灭了然后他躺在炕上了。
他卖粮食的钱去掉赊账还剩一千五百块钱,应该是把洋芋鸡蛋还了,钱烧了,喝了农药吃了鸡蛋,拿着草编的驴子死了。
说一个我觉得挺细节的地方吧
有铁抱着贵英在河里痛哭时,贵英应该已经淹死了,但手里还死死攥着装馍馍的塑料袋子。人掉到水里濒死的时候,应该会双手扑腾着挣扎,可贵英还是攥着拳,没有松开手,这是因为她爱惜粮食,也是她还一心还想着给有铁送饭吧。
宝马接老四入献血,可车里铺满了塑料膜,用着他的血,却嫌弃他的身体脏。
老四喝了药爬上炕,可以看到炕前的火盆,刚给自己烧了纸钱。
媳妇桂英死的时候,就是在水渠里漂着的时候,手里还攥着(绑着?)马有铁的午饭。
另外,马有铁烧纸钱说的有金、有银应该是逝去的两个哥哥,有次推断,他三哥叫马有铜。。。
就两个字,吃人
马有铁家的鸡跑去老房子下蛋,马有铁说要做个新窝给它下蛋。影射收了农民的宅基地,让农民进城,等于做个新窝让农民下蛋。
我觉得马有铁已经自杀死了,从还账、卖粮食、放走驴子、还鸡蛋都能看出再和这个世界再见,影片最后,说老四搬去城里住,大概就是死亡没有上报,因为一旦上报死亡,城里的房子也没有了,弹幕说没人发现老四死了,我觉得不对,连猪都拉走了,大队干部还问了东西收拾完了吗,回答收拾完了,屋里肯定没有老四的尸体了
我们都是马有铁,被吸血,被克扣,被迫隐忍,像一头驴。一直居无定所,好不容易娶到媳妇,建好房子,然后什么都没有了。
他们到底是谁?为什么这样对我们?我们就这样被嫌弃,被利用的走完这一生吗
return to dust, 马有铁回到土里去了。
另外,作为电影,演员表出来的时候观众就已经离场了,电影已经结束。
马有铁大概的确是死了。
一个小村庄有两个熊猫血还是同龄人,这不细思极恐吗?
片尾男主吃鸡蛋的寓意没看懂。为啥好多人说是压农药的苦的?依据是啥
其实,贵英溺水后应该是没人去救,从有铁抱起贵英时,贵英身体的僵硬程度判断死亡超过三个小时,三个小时打捞都没成功唬弄谁呢,只有一个可能性,压根没人去救贵英!真的是不是农村人纯朴善良,多得是自私刻薄的农村人,许多影视剧还是太理想化了。
马老四处理完身边事,吃了鸡蛋,看了贵英的遗像,炕头上放了一个脸盆里面烧着炭追随贵英而去了!
应该是献血的时候,护士她们坐的椅子上没有套塑料,而主角他俩的椅子上套着塑料。
海清的眼睛明亮地衬托出其他演员演得有多好。
原来‘境遇的不同’真的会让眼神也千差万别
感觉删减了很多,贵英死的太突兀了!
电影还是拍的太好了,一直介于憋屈无奈和美好希望之间慢慢展开!
片尾字幕上的那句话,就是导演的 “新房”
为什么每部电视剧,电影都有人问这种问题,细思极恐之类的,有那么多细思极恐吗
有个细节就是,有铁吃鸡蛋之前有铁旁边火盆火是着的 等有铁吃完鸡蛋躺到床上 那盆火灭了 象征什么 隐喻什么不用我说了
贵英有一段说自己被打的两三个星期才能下床,我怀疑贵英的身体就是被自己的父母打成这样的。
昨天利用了两个多小时把最近比较火的《隐入尘烟》看完了。可以说好久没有这么静下心来看一部电影,两个小时我竟然感觉时间还有点短,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不管是从色彩,语言,剧本来说,我感觉中国电影终于有了自己的思想,一部好电影根本不需要刻意去迎合观众,哪怕是大部分观众听不懂的甘肃方言,也一样能够深入人心。所以看完之后,也给我深深的反思。
关于心境
《隐入尘烟》给我最大的收获大概是改变了我浮躁的内心。年轻气盛是我最大的毛病,好高骛远是我最大的弊病。但是有铁的毛驴,小鸡仔,玉米地让我静下心来开始思考何为生活,何为人生,何为幸福。看多了抖音的纸醉金迷灯红酒绿,我以为生活本应该这样,我追求的本应该如此,可是我却忘了来时的路。是的,不管走多远,走的多久,都不能忘了来时的路。回想曾经,我也是泥土养大的人,吃了土几十年,但土却只吃人一辈子。现在的都市,节奏太快了,有时候被赶着赶着,我们就忘了生活是什么了。《隐入尘烟》给我打了一剂清醒剂。
关于爱情
有铁和桂英的爱情,让我想起来我的爷爷和奶奶。奶奶十几岁就被嫁给了爷爷,而这之前甚至连爷爷的面都没有见过。爷爷家当时条件并不好,但是来了也就来了,两口子过日子生娃子,日子也就慢慢过了起来。我不知道爷爷有多浪漫,我也不知道那时候是不是也有爱情,但是爷爷走之后,奶奶时常对这爷爷的照片说很多话,很多想他的话。电影有句评论说道: 爱情本来不脏,是这个时代的我们弄脏了爱情。现在谈到恋爱,首先是高否?帅否?美否?,现在谈到谈婚论嫁,就是房子车子票子。两个人的结合更像是一种合作,不合适又重新换了一个。爱情肮脏不堪,在一起变成了物竞天择的优胜劣汰,这种错误的思想也曾经荼毒过我,而我也深感惭愧,放眼望去,爱情的卫道士也所剩无几了。
关于苦难
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专挑苦命人。而我们这一代人,吃的苦确实太少了,我更怕我们下一代人吃的苦更少,慢慢的就连生活的勇气都没有了。我们这一代人见过了太多的光鲜亮丽,于是当黑暗来临就没有了勇气。比之有铁,对待生活苦难的态度我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哪怕最后他走了,也不是被苦难打倒的,而是被爱情折服的。
当然有太多让我反思的地方,因为我时常看到我的劣根性在不时表露出来。然而,这个社会需要反思的地方应该是更多的,看了这部剧我们有太多的为什么要问了,但是归于现实之后,好像社会本来就是这样了,我们所在电影里面看到的愤愤不平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已经为之麻木。钱都到了有钱人手里,苦都给了能吃苦的人。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我们已经习惯了很多,难道不是吗?我们或许就是造成这个社会的一份子,难道不是吗?
无半点波澜,反而有点想笑?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自己傻不拉叽,脑袋不上道,还指望着别人对你好,凭啥?在外为别人考虑了,可曾想着炕头上的媳妇?可怜可恨可悲!
还有导演想表达什么?让我们都当老实人,还是让我们都去关照老实人?老实人这个词如今都成了贬义词了,儒家文化在现今社会已死。
我发现对这部电影大批特批的人,大多都没看懂,甚至不谈看懂内涵、意义,而是故事情节都没看明白
评价一个作品的基本难道不是先完整的看过一次吗,真挺无语
他们两个结婚证是在 2021 年领的,影片最后的最后说,2011 年有铁搬进去了城里,是怕有的观众接受不了不走
边缘人惨会惨点,但是也没那么惨。电影中的抽血这一段就挺扯淡的。还有就是落水没人救。
在农村,关乎人身生死的事都是大事。没人会漠然。
抓紧拍吧。再过三五年,就没人会相信这种忽悠人的题材了。
为了拿奖而强行恶,恶心的一笔,这主角是黄世仁?出场的基本都姓马,结果谁都欺负他无视他,就只有一个借鸡蛋和赊账的可以说是不在乎,其它就不说,盖房子都没人帮忙?就算是一个傻子都会有人可怜吧,还要黑一波扶贫政策。
贵英死了没有风光大葬,前前后后就他一个忙。这不对吧,还是风俗不同?不管活着多窝囊,死了都是一样的。
桂英看的电视节目听声音是侣行,这个片子 2013 首播,结束语是 2011 年搬迁新居,不知道怎么解读
知乎用户 孙山掰掰 发表 马有铁的处境,都是编剧刻意安排,或者说瞎编的。 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存在,经济学上有个不可能三角,就是有些互为因果的条件不可能同时存在,缺个角的三角形就不是三角形了。 马有铁的不可能三角是什么呢? 个人能力,家族需 …
知乎用户 影音八闲王 发表 “第一次吃鸡蛋,竟然是为了压下农药的苦!” 在电影《隐入尘烟》的结尾,由武仁林饰演的马有铁在心爱的妻子去世后,默默地对着妻子的遗像咽下一颗鸡蛋,然后缓缓躺在了炕上。 导演并没有直接告诉观众,马有铁最后的举动意味着 …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说句不该说得 但凡你们把这苛责用到现在流量明星和年轻演员歌手身上,内鱼就不会完。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以前不是很喜欢海清,尤其某次发言。 但是就这个电影而已,还是很肯定的 首先,态度。有人偷税漏税几个亿, …
知乎用户 烈月 发表 你有没有试过和别人把心贴到一起? 人们常常谈论爱情,轻浮的,愉悦的,好像爱情只是荷尔蒙的悸动,是一瞬间的美丽烟花,就像美食美景一样,是给人带来享受的某种乐趣。 但真正的爱情却并不是这种锦上添花一般的乐趣,真正的爱情是 …
在一种非常别扭的观影环境中,《隐入尘烟》取得了一部剧情片的票房胜利。考虑到这个成果主要由短视频平台的“误解”式传播促成,就一点儿也不叫人兴奋,除非你真的不在乎它表达了什么。也或者,对各种解读保持开放心态,而后坚持自己的理解不动摇。 在我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