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系上海,我愤怒,我抑郁,可我又能做什么呢?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上海的疫情从网格化、到鸳鸯锅、到“2022年变成饿零饿饿年”,我每天都在关注,一直想写点什么,一直难以动笔。

一是不敢,往上怕censorship,往下怕“正能量斗士”反手就是一个举报。

毕竟两年前我写过关于武汉的文章,也被类似的举报删过文,虽然他给的理由我是一个字也没看懂。

十八线小号积累不易,还是希望高抬贵手,夹缝求生。

二,是我毕竟人不在上海,尽管一直密切关注各种信息,尽管还进了一些上海本地互助群去了解此时上海相对真实的面貌,尽管竭力去听见远方的哭声,却也无法真正体会彼岸的心情,就像下面这样。

但我还是想写。

因为被困上海的人有2500万,而人不在上海但心系上海的人大概不止2500万,我们也在经历着一些真实的愤怒、抑郁、焦急、无力等等心情,我们不知道作为普通人,我们能做些什么——每天都看到有朋友转发消息时配上类似“看得我真的很难受,每天下班后看新闻,在泪水中睡去”之类的感叹,约等于可以称为**“政治性抑郁”**了。

我斗胆代表“外地人”写写体会吧,哪怕只是万分之一的人能看到,能有共鸣,能知道”You’re not alone”,也算是小小功德了。

我的思路很乱,大概写不出什么高屋建瓴的观点,但“思绪混乱”,不正是代表着此时我们最真实的心情吗?

不想谈负面新闻了。

那些因拒绝收治、耽误治疗而逝去的生命、那些“铁面无私”的执法者、那些一刀切的政策、那些崩溃痛哭的大白、那些6点抢菜的闹钟和要被戳穿的手机屏幕、那些每人手机里都有几十个的团购群、那些为了口食物而丢掉的尊严、那些被集中隔离的孩子、那只三铲子下的柯基、那些贴了又撕的封条、那些流传的录音、那些“土豆发芽了能不能吃”的追问、那些在街头睡了大半个月的外卖小哥、那些被病房赶出来无处可去的外地病人、那些让人摸不清套路的阳性收治标准、那些条件恶劣的方舱、那些网暴和谣言、那些走投无路的求救信息……我们已经读得够多,够心塞了。

(当然,客观地说,这也并不是中国特有,两年前疫情之初,英文社交媒体上类似事件的绝望求助、刷屏批评与魔幻现实不亚于中文媒体,如果我懂印地语或者西班牙语的话可能看到的会更多。)

也不想去讨论“清零vs共存”的路线之争了。

以我的知识储备、以及现今关于新冠和医疗体系的各种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来说,我是真心觉得我没有什么资格参与这种宏观的讨论,只能有自己一些感性的认知而已,可那又怎么样呢?

更何况无论是“清零”、“共存”、“躺平”都被极大地标签化、妖魔化、意识形态化了,不知道这样的民间讨论将会最终走向何方。

海外华人

此时对于身处海外、尤其是欧美的海外华人来说,心情尤其撕裂得像这个表情:

一方面,欧美从去年秋天到现在一步步走向正常化,各种旅游景点、剧场、演出、音乐节都一片欣欣向荣,街上戴口罩的比例越来越低,大家也逐渐回公司上班,除了偶尔还有演出因为演员阳性而取消,除了偶尔一些场所还会检查疫苗卡以外,生活已经不太受疫情影响了。所以对比上海这种“一夜回到解放前”的隔离,更加恍如隔世和价值撕裂,关于疫情防控的“路线之争”更加矛盾,对国内的严格措施更加持怀疑和批判;

另一方面上海虽然物理距离很远,但心理距离却很近:由于上海的国际性,哪个留学生没有几个同学回国后在上海工作?哪个海外华人身边没有几个上海人的家人此时被困呢?

即使我早已退出微博、知乎、豆瓣这些充斥着真真假假的陌生人平台,却依然能在朋友圈里、读者群里看到一个个真实的被困的人的真实的声音。

**所谓“远方的哭声”竟然就在身边,就这么近!**全中国不仅有一个上海,华语世界不仅有一个上海,然而架不住上海真的人多,国际化和声量真的高啊!

这种共情是有感染性的。于是渐渐地,肉眼可见地看到朋友圈里晒吃喝玩乐,尤其是吃相关的摄影大赛作品少了,我攒好的文艺和美食类内容也按下不发了。

甚至有一阵子吃每一顿饭时,面对营养丰富、食材新鲜、色香味俱全的食物,甚至是当手里握着一枚没有发芽的土豆,我都会突然心生愧疚:上海的朋友正在挨饿呢!

再加上,这么一闹,打开国门又遥遥无期了,又一年不能回国了,五六万块钱一张的单程经济舱机票继续坚挺,14+N的N也越来越大了,一声叹息。

段子

由于我有“疫情段子群”和一些上海居民为主的读者群,每天都能看到很多疫情相关的段子(有的新闻本身就是段子),让人或大开眼界、或拍案叫绝、或捧腹大笑、或哭笑不得、或笑着笑着想哭。

随手选几条应该可以发的——

**由于加上了幽默这一层滤镜,大大缓冲了负面信息的伤害性,**看到同样的负面新闻也不会像以前那么容易郁闷和愤怒。与此同时又不会错过太重要的信息,这个群里出现的信息,总是比其他地方的都要快一些。

刚开始的时候我担心,传播分享这样的段子会不会给实际上正在遭受痛苦的人带来反向作用,加深他们的负面情绪。

后来发现大家(至少还在活跃说话的人)还是苦中作乐的,才开始逐渐主动搬运一些段子去支持他们,哪怕只是续上一秒的噗嗤一笑,帮助大家共度时艰吧。

媒介素养

一般情况下,只有记者、交易员、研究员等一些特定的职业才会每天以高强度摄入新闻。普通人对大量新闻的主动摄入,本身就是不正常的现象,没有受过训练的一般人面对这样大量的复杂信息,很容易被信息漩涡越吸越深,越焦虑,越迷失,尤其是现在这个真假难辨、谣言满天飞的时代。

我即使自认为新闻专业出身,有一定的“媒介素养”,仍然会经常无所适从。

一方面经常因为信息过载而想要抽离,另一方面又实在是觉得,这不仅是很好的学习机会,而且如果我多分享一些求助信息、多搬运一些段子、多引导一些有意义的讨论,能不能给哪怕几个朋友带来哪怕一点帮助呢?

这样的刷屏是最近每天的常态。

尽管偶尔我也忍不住去想,万一转发的的信息不准确,甚至产生挤兑呢?

不知道,大概还是总比没有好吧?

情绪调节

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苦难,很容易对现状产生质疑,从心里面不愿相信这是真的,“这个世界为什么会是这样?为什么有的人心会是这样?”到生气,到想做什么但是觉得无力改变,到感觉郁闷和失望……

其实这都是很正常的情绪,其原因就是没有“接受现实”,从而自己在心里面跟自己开战——有时是有意识的不同想法在打架,有时是无意识地被情绪掌控,把情绪视作了自己的敌人。

最近这期间我想清楚的,是正视自己的情绪和感受,这些都是真实存在的,我们的愤怒和焦急也都是有意义的,值得被自己尊重的。

即使我们现在受的苦难不如上海居民,也应该首先照顾好自己的情绪和状态的。

当然,除了照顾好自己、力所能及通过互联网支持身处上海漩涡之中的朋友之外,我们还能做什么,**我真的没有答案,**希望评论区里能有更多讨论吧。

不解的问题

无穷的人们,无尽的远方,都与我有关。我止不住去想为什么,为什么全世界最先进的几个国际大都市之一会在2022年闹成这样?

以我对行政体制与公共卫生的了解不足以问出太深的问题,也不足以有什么成熟的观点和建设性建议(就算提了又能咋样呢?),只能从感性角度,抛砖引玉地想想——

为什么两年前武汉物资匮乏中的最大经验教训之一:**“专业私营企业的处理效率远胜于行政力量”**这一次完全没有被吸取?当时武汉红十字会一个多星期没理出头绪的仓库被阿里巴巴接管后一天就安排明白了,顺丰、人福医药等企业大旗一挥就打通了各种物资供应,这次怎么依然拦着阿里京东美团拼多多在外面干瞪眼,仅仅靠行政力量、基层公务员和居委会志愿者来完成2500万人的生活物资供应和防疫措施?

对于那些“执法如山”的基层工作人员,面对他们的严守和恶语,或许有一大部分人的确是同理心缺失的,但我在想的是,他们头上到底顶着多大的压力、多强硬的规定,“通融”会让他们付出多大的代价,才能让他们面对如此血淋淋的哀求和绝望时,仍然能秉持如此违背人性的行为?

对于疲惫不堪的“大白”们,起早贪黑地每天每户测核酸测抗原,只能由区区几个志愿者搬运全小区几百户的生活物资,**这对他们公平吗?**防护服一套,盖住了他们面孔,他们绝大多数只是普通的医护人员和志愿者,而“大白”这个称呼也抽象化了他们的身份,仿佛一个个没有感情的概念机器人,也让人们容易忽略了他们的感受,甚至把他们当做发泄的对象。向每一个奋斗在一线的工作人员们致敬!

没错,强大的基层动员能力是中国独有的,那么就意味着应该随意使用甚至透支使用吗?

“动态清零”或许是当前国情下的最优解,那么exit plan到底是什么呢?许多分析“防疫路线”的文章,最终落脚点都落到了中国的疫苗普及率上。那么明明国家有这样的执行力去封锁小区、去强制关店、甚至多年前的落实一胎政策,那么落实疫苗普及率真的有那么遥不可及吗?

一直说防止疫情外溢,现在比疫情更早外溢的是民众对饥饿的恐慌和进一步对政府的不信任,全国人民不管封没封城,都开始往家里囤吃的。

“民众骂政府行政能力低”,这是全世界每个国家的最大共性之一,那么就我国来说,未来的政府行政水平,会随着近些年清华北大985毕业生削尖脑袋考公务员的大潮而改善吗?这些国之精英参与执政行政,能带来改变吗?

关于其他诸如外贸订单减少、春耕被影响之类的新闻,更多的,我就不敢再公开谈了。

学界有种流行的说法,**当人们有困难实在无法解释或者无法解决时,就会诉诸宗教甚至迷信。**那么事已至此,咱们要不也搞一波,聊胜于无?

如果觉得文章有用(或者希望祈福有用),也请转发分享、点“在看”哦!

长按二维码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聊聊上海的居委会和北京的居委会

#1 坦率的说,这波疫情爆发以来,上海的表现一直让我挺困惑的。 虽然我也没有在上海生活过,但是当初在浙江,也经常跑到上海去玩,多少还是对上海有一些了解。 总觉得以上海人的精明能干,头脑灵活,以及上海的文明程度,那都不是花架子。 有些事情的发 …

上海一大学给留学生过生日,引起学生不满,不患寡而患不均!

收录于话题 #上海疫情 3个 微博博主**@在瓜田里犯了错** 收到了一位身在上海的华东师大的网友的投稿: 4月8日,华东师范大学留学生办公室发布情况说明:违反了不聚集的有关规定,真诚道歉,将更加严格遵守疫情防控的规定,更加深入细致地做好学 …

上海疫情最新消息!上海防疫,背后的国本之争

Source screenshots: 1 壹 华亭宾馆 上海疫情爆发的最初时间,是3月1日。 当天确诊了一位56岁的女患者,住在普陀区甘泉街道,她的主要活动范围是石泉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舞蹈队的七人相继确诊。 华亭宾馆始建于1983年,是上 …

上海老年护理医院疫情凸显医疗危机和防疫挑战

上海老年护理医院疫情凸显医疗危机和防疫挑战 记者:JOHN LIU, AMY CHANG CHIEN, 孟建国 2022年4月1日纽约时报 就在上海进行为期10天的分时段分区封控时,一场新冠病毒疫情正在重创一家面向老年人的医院,突显了官员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