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房地产 2020 年走势?
知乎用户 shell 发表 我是最早的一代房地产管陪,这个行业前十的公司待了 8 年,3 年运营,5 年投资,集团区域公司我都待过,见证了这个行业很多事情。 我先说观点:涨是不可能涨了,能稳住就不错,我偏向小降。 现在分析市场就是个错误,房 …
有意思的是算下资金成本,房企加起来保守都在近十数万亿的负债,仅一个恒大就干到 2 万亿,有一天的利息就几个亿,先不说地价和物料人工等其他成本,其中有息负债保守估计,仅利息一年就是大几千亿,相比于卖的那点房,这种资本游戏怎么可能玩的下去,十几个茶壶就几个盖子,这也是为什么坐拥万亿的资产估值,却常常栽在几十亿的债务违约上。很多经济问题不需要太高深的理论,会算账就能理解里面的问题。
客观上,谁来解套呢?只能是后来者用更高的负债来置换风险,关键是现在窟窿可不是十几年前,那时居民储蓄充沛,债务规模不大,现在的体量市场未必接得住。定向输血吧,利滚利,把窟窿捅的更大,金融机构也要搭进来。银行不直接输血就需要从民间筹资,鼓励居民加更高杠杆接盘,比如降低首付比例,还没办法保证这些钱是被房企拿来堵窟窿还是盖房子,这就是现阶段真实的矛盾。
出清是市场行为,不让出清债务就这么拖着也要利息,就卖出去这点房子,债务黑洞也会把现金流消耗殆尽,出清有人成为代价,不出清也有人成为代价,过去十几年爽够了,透支了未来,就应该预料到今天的困局。
从掏空六个钱包,透支未来几十年消费的时候就应该有开香槟看烟花的觉悟啊!哪有干着让人断子绝孙的事却又幻想着让人子孙满堂的好事
难怪全国各地都在给楼市暖床。
“太太,你也不想你先生失业吧?”
实际上,4 月份的时候就已经腰斩了,5 月份的销售数据并没有改善、反而进一步恶化。
因此,仅仅比较 4 月份与 5 月份销售数据之间的差异,已经毫无卵用。
真正发生在 5 月份的 “大事件”,是绿地集团。
5 月 27 日,绿地控股集团发布公告称,拟对 GRNLGR 6.75 06/25/22[1] 进行若干修订以及豁免发起同意征集,内容包括延长到期日、加入发行人在到期前赎回全部或部分票据的赎回权、先行支付原到期日未偿还本金的 10%,以及取消维持票据上市状态的契约。
实际上,在此一天前(5 月 26 日),国际市场就对此出现了异动:当天,绿地所有的境外美元债都突然暴跌、大量 PB 都在抛售绿地债券。
对此,后知后觉的国内市场则纷纷打听绿地集团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很快,当绿地拟寻求境外美元债展期的消息传回国内之后,国内地产行业 “国企信仰” 破灭的第一枪也就此打响。
在此 “第一枪” 之前,国内民营房企的美元债不论暴跌、还是违约,基本上对国企房企的影响都很小,绿地的美元债价格也一直十分稳定。而在这背后的根本原因,就是市场十几年如一日所形成的“国企信仰”。
根据绿地控股 2021 年的年报显示,该公司的有息负债余额为 2406 亿元。截至 2021 年底,绿地控股持有的一年内金融负债约 1004.576 亿元,一年至两年到期的金融负债约 675.966 亿元。而 2021 年末的货币资金仅 827 亿元,现金流问题和偿债压力山大。
其中,最快到期的一支美元债是将于 6 月 3 日到期、由绿地香港发行的 1.5 亿美元债券(GRNLHK 9.625 06/03/22)。
目前,绿地集团在全国范围内的 50% 售楼处都已关闭,4 月份合同销售额的同比跌幅则高达 57%。就连穆迪、标普也相继下调了绿地控股及其子公司的相关评级。
如果说,碧桂园、龙湖、美的置业 3 个民营房企业获批发行人民币债券 [2] 意味着管理层的政策 bottom-line 已经从不救房地产、到救房地产行业不救房地产企业、再到现在开始救房地产企业;那么,在国内房地产泡沫的这场债务危机中,绿地打响的这个第一枪不论是对于国内头部房企、还是对于中小房企来说都是一个 “死或生” 的高危信号。
于是,问题又重新绕回到了原点:除了房地产,还能依靠什么来支撑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根据目前已经公布了财政数据的城市来看,4 月份,天津、南京、苏州的财政收入同比降幅分别为【此处删除 6 字】,均处于腰斩的状态;深圳、杭州、宁波、重庆、武汉的财政收入同比降幅分别为【此处删除 10 字】。
更加令人细思极恐的是,除了深圳之外,上述 7 个城市都没有经历像上海那样的 FC 措施,但却出现了堪比深圳、甚至超过深圳的财政收入跌幅。
实际上,上述这 8 个已经公布了财政数据的城市确实都存在着一个共同点:对房地产的高度依赖。
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2021 年,杭州、南京、武汉在这 5 年来的平均土地财政依赖度分别高达 140%、120%、120%,分别位居全国第一、第三、第四。
而在 2018~2021 年,杭州、武汉、南京、苏州、天津、重庆、宁波在这 4 年中的合计土地出让金规模分别高达 10866、6931、6862、4706、4565、4323、3845 亿元。
因此,就形成了这些城市在房地产熄火之后,财政收入骤降的尴尬画面。
例如,土地财政依赖度全国第一的杭州。
根据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的数据显示,截至 5 月 17 日,杭州各城区(不含富阳和临安)二手房挂牌量已高达 22 万套。甚至,杭州还出现了不到 1 年时间挂牌价就骤降 225 万元 [3] 的 “腰斩型” 二手房。
而杭州 4 月份的二手房成交量仅约 3000 多套,同比暴跌 60%。如果按照过去半年来月均 3400 套的成交速度,那么杭州目前已挂牌的二手房存量需要 5 年半才能卖完。
又例如,土地财政依赖度全国第三的南京。
南京 2022 年卖地指标为 2000 亿元,但目前才完成了 200 亿元,年化完成度仅 20%。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南京 4 月份的财政收入同比降幅高达 51.2%。实际上,这也是南京之所以会出现全面放开限购限售政策 [4]“2 小时” 半日游的根本原因。
根据 CRIC 的统计数据显示,2022 年 1~4 月,全国 30 个重点城市商品住宅成交面积同比减少 48%。如果加上广大三、四线的地级县市,那么这个(需求端的)降幅将更加不忍直视。
由于全国财政收入的 46% 以上都是直接来自卖地收入和房地产相关税收 [5],因此结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事实上,目前国内的房地产和土地财政基本上都是依靠国企和央企在支撑。
根据全国 20 个主要城市完成的 2022 年首轮集中供地结果显示,几乎所有城市的成交地块国企央企的拿地占比都超过了一半。其中,深圳、南京、北京、广州的国企央企拿地占比分别为 100%、100%、97%、88%;杭州、青岛、合肥分别为 58%、53%、42%。
显然,这种依靠国企央企、以及城投公司拿地来维持(高)地价的操作 [6],已经成为了国内土地财政和房地产泡沫 “最后的倔强”。
实际上,这种 “最后的倔强” 不仅是维持银河系第一大泡沫的必要条件之一,也是国内头部房企的生命线。
以融创为例。根据融创的官宣显示,融创目前未售的土地储备依然高达 2 亿平米,并且 80% 都位于一线城市和核心二线城市,2022 年共计约 7000 亿元的可售资源将保证公司维持正常的销售规模。
也就是说,如果地价和房价出现大幅上涨,那么融创就可以 “躺赚” 千亿甚至万亿级别的土地储备红利,甚至可以轻松度过债务爆雷危机;而如果地价和房价出现大幅下跌,那么融创将比恒大死得更快。
由此,一个终极问题也(再次)油然而生:在十几年如一日的对抗经济规律之后,银河系第一大泡沫究竟会以什么样的结局收场?
显然,目前国内早已不可能具备日本当年主动刺破泡沫的条件和决心。反而是【此处删除 3 字】的历史剧本,与国内的现实越来越惊人的相似。
由于涉及 sensitive 内容,【此处删除 870 字】
似乎,唯一的悬念,早已不再是悬念。
东野圭吾说,梦总是突然醒的,就像泡沫一样,越吹越大,最后啪地破灭,什么也没有,除了空虚。没有脚踏实地建立起来的东西,就无法形成精神和物质上的支撑。
楼下保安则说,债务是不会凭空消失的,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护城河还在、但城没了。
⚠️以上内容节选自《2022 房地产沉思录》update 21、22,所有 sensitive 内容均已删除,感兴趣的童鞋可以在公众号 [7] 或 new base[8] 中查看原稿。
没钱。
经济形式真不是专家说到那样,稳中向好。
疫情以来很多人的生活已经开始,举步维艰了。
反正就我服装行业来说,关门的倒闭的,欠款跑路的越来越多。
东西做出来没人买,原材料又要涨价,利润越来越低,就是很多房东已经开始降低租金,还是有很多同行活不下去。
老百姓手里没钱了,消费自然起不来,房贷续不上的大把,法拍房越来越多。
各行各样都不好过了。
…………
我湿老王
心态凉凉
谢题主的邀,
现在大家对国内房价有泡沫这件事,应该是有共识了,
房价之高,早已顶到了居民的收入和负债上限,
以前可以靠高增长,或者对高增长的幻想,撑住高房价收入比。
现在高增长的预期没有了,杠杆风险可不就暴露了么。
是泡沫,就注定要破的,
我看了很多历史,从来没有什么软着陆,谁要是看到过,麻烦告诉我一声,我们一起研究一下。
以前有很多人以为行政控制无所不能,我经常在评论中看到说:“冻住流动性,维持房价横盘,等收入涨上来,不就可以软着陆了吗?”
其实不对,在高杠杆状态,怎么可能有 “冻结” 这种说法呢?
杠杆资金难道不需要成本吗?
高杠杆,必须要靠高周转来维持!
别说冻结了,交易周期稍微长一点,开发商的利润,就会被利息噬尽。
这种现象反应在大众视野里,就是交易量骤降,开发商回款周期变长,然后现金流紧张,债务暴雷。
就比如封城,媒体说是 “按下了暂停键”,
扯淡,房租、贷款、吃喝… 哪样停了?
收入停了,但成本没停,两三周可以,两三个月的话,那日子还过得下去么?
所以用不着房价下跌,交易量越低,时间越拖,开发商就越窒息……
没有流动性,卖不出去,房价再高,又有什么意义呢?
金融领域的雷,爆起来是链式反应,一炸炸一片。
从消费端来说,消费者不信任期房,
从融资端来说,投资者不信任房企发的债和相关理财,
房企现金流只会越来越紧……
其实按国内房企的玩法,早就该爆了,
这都是 “间接金融” 的锅,
无非是银行硬抗,用债转股、借款变投资等各种近似于无限展期的方式,给它拖住了,维持了一个 “账面上的和谐”。
所以现在爆的都是美元债,
资本主义国家搞的是 “直接金融”,投资者不玩虚的,只要有一笔还不上,风险立刻暴露。
说到这里,肯定有人会讲:“房企倒霉,你们在这幸灾乐祸,孰不知,金融危机一来,最倒霉的还是穷人……”
这让我想起电影《华尔街 2:金钱永不眠》里的那个老头,我对他印象非常深刻,因为他吹了三次口哨。
对于老百姓来说,08 年金融危机爆发的标志,是 2008 年 9 月 15 日雷曼破产。
但对于那些金融家来说,早在 2007 年 7 月,他们就已经知道,危机不可避免。
于是他们希望商量出个办法,说服美国国会,动用财政资金救助华尔街。
但国会未必会听啊,而且还会要求他们汇报资金用途。
这时左边那个穿白衬衫的人说:“我们可以吓唬他们!”
然后这个经历过 1929 大萧条的老头,就声情并茂地吹了第一次口哨:
第二次吹,是危机爆发后,满大街都是愤怒的人群,他的合伙人涉嫌内幕交易被媒体曝光,想让他顶罪,他不干,就玩了一出落井下石。
第三次是他和老狐狸盖克合作,打算再玩弄一次市场的时候……
你看这些人吧,钻空子赚钱的时候,全想着自己,一分不想国家,半分不想人民。
玩大了,引火烧身了,却想把雷丢给国家,把锅甩给人民。
房企完蛋,房价下跌,真有那么大的危害?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财富是什么?
就是路、房子、工厂、劳动人口……
至于房子的标价,是 1000w,还是 100w,有差别么?
没差别!
对于打工人来说,房价下跌,资产收益率下降,相对的,劳动收益率就会上升,也就是你会变得更值钱,难道不是好事?
金融危机中,真正倒霉的不是穷人,而是高负债的人,他们会失去很多很多。
但那都是因果循环啊,不是么?
至于信用体系,不管是 08 年的金融危机还是 10 年的欧债危机,都说明,只要货币信用还在,信用体系就是安全的,新周期就能重启!
嗯,全国大城市我不太了解,我能了解到的只有燕郊,廊坊地区,和北京。
从年初到现在我们燕郊就封城了近 3 个月!!!奶奶的,不为别的,我很长时间没去饭店吃烤肉,火锅了!!!基本廊坊地区全是,北京的话会好一些,但是也没好那里去~ 也是总封控~
我的个人理解就是疫情这三年期间绝大多数老百姓的收入受到了非常严重打击!别说买房这么贵的东西了。就拿老百姓最直白的吃穿来说,我身边的绝大多数朋友,同学这几年都是非常谨慎,非常的小心花钱!拿我同学举例子,家里开厂子的,疫情前 A6 开着,基本所有东西必须要大牌的,我们出去吃饭永远都是 4 位数(2.3 个人)现在…… 我看小电动骑得也挺 6 的~
他家还是有家底的,但是不敢花呀!这疫情谁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最后我想说现在 1.2 线城市基本城市化基本进行到尾声了~ 3.4.5 线城市老百姓就那么多钱,没有疫情还好,能上班挣钱,现在疫情当下,让他们把大部分积蓄拿出来买房? 谁疯了?ZF 疯了?还是老百姓疯了?
这几年疫情真的让现在很多年轻人(20-40)之间这帮购房主力军感受到了压力!因为这帮人 80%(个人觉得)都有超前消费的习惯,不论是信用卡,还是网贷,还是购买分期等等,在收入受到了限制的时候,还不上的时候,不好意思借钱的时候,借不来钱的时候,就开始清醒了,开始把钱有规划的花了~
总结:现在买房的要不就是刚需(有强烈需求的的,压力不大的)要不就是改善的,同上~
最后老百姓与其关心这些不如关心今天晚上吃啥,菜价是不是又涨了来的实在~ 这些才是老百姓息息相关的事情。 加油吧,各位陌生人~
坐标潍坊,恰巧这三个开发商都有项目,那就说说破千亿的 TOP3:碧桂园、万科、保利发展。
房地产的走势,第一是不能按照常态经济学来分析,城市的版块、区域、街道各有不同,第二靠数据分析更是离谱的要命,一个个表格、饼图、截图做的再漂亮,有个屁用。
坐标潍坊,保利发展有两个项目,分别是潍城的保利梧桐语、寒亭的保利海棠.。
当年梧桐语在潍城的价格在 7200 左右,卖的不错,毕竟是一线开发商在潍城的第一个项目,虽然是和某信联合开发,现在二手房行情的话在:
寒亭的保利海棠已经售罄,暂且不表。
然后说说万科和碧桂园:
万科刚来潍坊的时候,是非常轰动的和渴望。
第一个项目叫万科城,奥体中心片区,近 89 医院,智群学校,分 A\B 两区,洋房、18 层、26 层精装修交付,开盘时间在 2020 年 11 月份,洋房属于一房难求 —-140 平米的刚改面积 10500 的起价,足以证明市场对万科的品牌溢价、物业管理和品质的放心。
然后,18 层的卖到了 9200,照样收割了一波韭菜,虽然万科号称精装修交付 1500 一平米,但以我对样板间装修材料和品牌的了解,800 到顶了。
万科的确高估了自己和市场,18 层的 9000 多的均价,让很多刚需、刚改客户望而却步,因为这个价格可选择实在太多了,旁边的某天 X 府,10 层的 8 楼 8200,放眼整个潍城 9000 多的价格新房的洋房产品(6-11)基本上也能买到 95% 以上了,比如你能想到潍城的任何一个项目,除了中海九樾。
于是,开始降价,差点的楼层差不多 7000 大几:
因为开盘早,万科城其实还是相对来说很辉煌的,特别是洋房产品,造就了哄抢的局面。
于是,万科趁热打铁,拿了在潍城的第二个项目:潍城火车站南广场的万科都会公园。
基本上属于完全复制过来了,户型,建筑设计,层数,规划布局,包括价格。
可惜,同人不同命。
定价差不多,洋房 10300-13800 左右(1 楼带院),当万科美滋滋的想割第二次韭菜的时候,市场并没有给他这个机会:
从 2021 年下半年开始,顶层开始对房地产进行小龙问路、大龙摆尾式的调控,部分开发商开始暴雷,包括恒大、华夏幸福、泰禾等开发商,让市场开始初步失去了信心,其次潍城区属于处处种花花不开的那种区域格局,潍城区政府、奥体中心、火车站南广场、利昌片区没有绝对的核心地段,当然现在个人认为最好的就是胜利街从上城国际一直到万特公馆区域,新房供应量大,二手房库存喜人,就万科都会公园的地段来说,配套、学校、地段、发展空间均支持不起 10000 多的高价,品牌溢价已经收割了一波,第二波太难了。
于是,又开始降价、减配,洋房也就从 10000 几百降到 8700,账面赔了 20 万,还不算银行利息。前段时间我去,某栋楼不在精装修,5 楼东山的价格在 8190,还没有报底价的情况下。
这个项目,我依然看好他还会略降,当然是指 18 和 26 层的楼栋。
-——————————–
至于碧桂园,略提一下吧,市场鲶鱼,只有你想不到的价格,没有他降不到的价格:
先不说坊子碧桂园凤翔府从 2018 的 8、9000 到现在的 5、6000,也不说潍城的碧桂园翡翠郡从 7000 多到现在的 5000 多,单说这个项目:高新最低价楼盘,没有之一的 —- 浞河原著。
前段时间 213 平米的精装修的房子报价到 110 万,单价 5320 元。
估计这个小区能破 5000,毕竟规划了 20 多栋楼,只有 4 栋楼的预售,价格都到这了。
碧桂园的价格,永远会给你惊喜,就如同他的质量一样。
写在最后:
资本市场很可笑,经常去做一些 XX 百强销售、某阶段成交量同比环比等新闻,从来没有一家媒体去统计某开发商品牌在市场上烂尾、延期、降价、减配的套数、面积是多少,也没有一家媒体去报道老百姓烂尾的维权之路有多难。
维权之路有多难,对房地产市场的心就有多凉。
以前品牌有多响,现在坑人就有多狠。
不用说超千亿,照这个进度,明年过五百亿都是神话。
烂尾楼在乱炸,从银行到购房者。
整条链都会炸上天。
说人话,销售量腰斩了,但是银行的债务不会轻易腰斩,zf 卖出的土地总额不会轻易腰斩,总要有人当代价卷入不可能赚钱的项目。
只能希望 zf 做点人别再坐视欠债群体润走了。
政策要是真的力量无穷,那也不会有斯大林的弯路。计划经济要是能原教旨解决问题,那也不会有苏联解体了。
唯一的建议就是慎重买期房。
目前暴雷的截至 2 月 8 日,A 股 64 家房企发布业绩预告,其中亏损 27 家,占比 42.2%。亏损金额超过 10 亿元的有 11 家。具体来看:
华夏幸福预计 2021 年度净亏损为 331 亿元 - 391 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 1003.14%-1167%。
蓝光发展预计 2021 年度净亏损为 120.37 亿元左右;
泛海控股预计 2021 年度净亏损 90 亿元 - 110 亿元;
阳光城预计 2021 年度净亏损 45 亿元 - 58 亿元;
美好置业预计 2021 年度净亏损 25 亿元 - 36 亿元;
嘉凯城预计 2021 年度净亏损 13.5 亿元;
南国置业预计 2021 年度净亏损为 9 亿元 - 11.5 亿元;
华远地产预计 2021 年度净亏损为 4.8 亿元 - 6.9 亿元;
这个名单还很长,后面还有一长串亏损的房企。不出意外,华夏幸福应该可以摘得——“A 股房企亏损王”的 “奖牌” 了。
当然,去年最惨的肯定不是华夏幸福,如果不出意外,“中国房企亏损王” 应该是某大,不过,它至今还未发布业绩预告。某大的亏损金额,可能要创造一个新的地产吉尼斯纪录了,让我们拭目以待。
按照房企的说法,亏损原因都是:
受到行业环境的影响,尤其是 2021 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执行收紧,房地产市场出现剧烈波动,销售剧烈下滑,竣工减少,资产减值计提增加等。
是啊,2021 年地产老板们太难了。《2021 胡润富豪榜》前十位里面,已经看不到房企老板的身影了。许老板卖了香港的别墅,卖了私人飞机,把珠江新城自住的豪宅降价 3000 万卖了。光耀集团董事长郭耀名负债百亿,远走香港。泰禾集团老板黄其森一度跑路到香港,以躲避要债的。福晟集团潘伟明失联。
今年一月销量暴跌
开局不利!根据克而瑞研究中心发布数据显示,2022 年 1 月份百强企业实现销售 5256 亿,同比下滑 39.6%。根据中指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2022 年 1 月,TOP100 房企销售额均值为 61.8 亿元,同比下降 23.1%。
具体来看,1 月头部房企碧桂园、万科、保利全口径销售额分别为 494.5 亿、335 亿、283 亿元,同比分别下跌 11.09%、52.28%、32.62%。此外,中海、龙光、金茂、新城、旭辉、世茂、阳光城、融信、祥生、卓越、富力、中南、禹州等房企,1 月销售同比跌幅均在 40%以上。
“春节置业潮” 今年也熄火了。以深蓝小编所在的西部某县城为例,2018 年最高的时候新房卖到 6000 多,现在新房优惠后 3000 多都能买。根据过年期间的走访,虽然各家售楼部做了充足的准备,但是到访的购房人寥寥无几,成交更是惨不忍睹。
比惨哪家强?27 家房企业绩暴雷,11 家亏损超 10 亿,最惨的亏了 400 亿
2022 年走出 “至暗时刻”?
目前大多数地产公司都在收缩,躺平,降价回款自救。2021 年以来房价下跌也是事实,成交量同比下降,市场观望氛围浓厚。
但是,从去年 4 季度开始,政策暖风频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 “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指出 “房地产是支柱产”。2022 年初,国家发改委支持 “合理住房需求”,促进 “住房消费健康发展”。央行降准 1 次,并且调低了贷款利率。2021 年普遍存在的房贷额度紧张、放款太慢等问题已经解决。
从 1 月数据来看,成交量还在下跌。所以,要想提振楼市,还得期待更多实质性的利好出台。比如:认房不认贷、首付比例降低、限购政策实质性松动等等。
更重要的是,信心。信心比黄金更重要。疫情已经 2 年了,很多行业受到实质性的影响。法拍房暴增就是一个很好的观察窗口。市场信心不足,自然不敢轻易贷款买房。市场普遍存在 “买涨不买跌” 的心理,房价跌了,更没人愿意买房了。
每一轮房地产行情,都要有政策层面的积极配合。同时一些先知先觉的人积极入市,扩大成交量,逐步推高价格。当这种赚钱效应吸引越来越多的资金涌入时,楼市才能真的回暖。价格不涨,买房的急迫性并不高。
所以,当前市场还处于快速探底的阶段,悲观情绪非常浓厚。还要看接下来的政策走向,以及楼市的量价表现。
地产的逻辑其实很简单,永远要能借到新的钱,永远要能把房子卖出去,这两条缺一不可。很遗憾,目前来看,这两条一个也做不到,所以很多地产公司是 Facebook。
如果你是金融企业,你愿意在这个阶段把钱借给房地产吗?它拿了你的钱去还前面的旧账,然后你成了接盘侠,这是什么 ntr 剧情。
如果你是购房者,你愿意在这个阶段买那些千亿房企的房子吗?房价涨跌、贵不贵的先不说,谁能保证它们不会烂尾,即使不烂尾,这种时刻,你敢相信它们的房产质量吗?连这种最基础的保障都没有,我为什么要拿过去 30 年的积蓄和未来 30 年的收入去赌。
所以你看,借不到新的钱,房子卖不出去,还不了旧的钱,巴比 Q 了,只能期待神秘力量救市了。不过,从现在这个经济形势,和人民群众的杠杆率来看,想再来一波 16 年也难。
如果这个趋势保持下去,到了明年,地产公司可能就连利息都付不起了,到时候地产这把火就会烧到金融企业,那可能才是真正的明斯基时刻。
深圳楼市再现「日光盘」,239 套最低门槛 1800 万的房源 6 小时被抢空,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在另外一个回答里也聊过,价跌,一手,位置好
要讲所有房企,没做深入研究,所以不作评论
刚好在聊最近深圳的一个 “大” 新闻
就是安托山脚下的一个新的楼盘推出来,然后 “日光”,朋友圈一片喝彩声,不知道以为市场又火爆了
也有实在的指出核心!
一线城市中,深圳的活力值一直领先,但人家是真的降价,一套少赚过千万,卖得好也是应该
但因此说市场信心上来,不免有哗众取宠之嫌
业绩没上来的 “百强” 房企,明显大多数还是对自己不够狠,对市场抱有奢望,希望等来更大力度的政策支撑
只是,可能等来的又是一个 “雷”
年前 5 月 TOP100 房企销售额均值为 273.9 亿元,同比下降 50.7%,这和 22 重点城市第一次土拍数据下滑幅度刚好契合,第一轮集中供地 22 城市交易金额平均下滑 62%。
现在的困境就是居民没有钱买房,开发商没有钱拿地,买房的躺平了,拿地的也就躺平了。
思考的水:全国 2022 年第一轮集中供地和 2021 年第一轮集中供地对比
值得关注的是后面的数据 “截至 5 月 31 日,今年已有 20 城放松限购,25 城放松限贷,14 城放松限售,16 城减免房地产交易税费,22 城落地购房补贴,26 省市放松预售资金监管,71 省市放松公积金贷款。”
这次国务院的一揽子政策就是政府加杠杆既当投资者,也当消费者。
结合公租房制度招牌,很可能出现一个现象就是政府买房托房价。
像郑州房政一样直接出手买老房子小房子回迁楼,把他们改成公租房,逼他们去买新房。
落后地区国企出手把烂尾楼包下给房企解套,加强城镇化逼农村人口市民化,不再新增土地供应。
同时国企抄底民企房地产接盘控股,买家卖家是一个人事情就好解决了。
无法理解地方政府哪儿来钱的人,把下面这几段好好读读。
2. 加快财政支出进度。督促指导地方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尽快分解下达资金,及时做好资金拨付工作。尽快下达转移支付预算,加快本级支出进度;加大盘活存量资金力度,对结余资金和连续两年未用完的结转资金按规定收回统筹使用,对不足两年的结转资金中不需按原用途使用的资金收回统筹用于经济社会发展急需支持的领域;结合留抵退税、项目建设等需要做好资金调度、加强库款保障,确保有关工作顺利推进。
3. 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并扩大支持范围。抓紧完成今年专项债券发行使用任务,加快今年已下达的 3.45 万亿元专项债券发行使用进度,在 6 月底前基本发行完毕,力争在 8 月底前基本使用完毕。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财政部会同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引导商业银行对符合条件的专项债券项目建设主体提供配套融资支持,做好信贷资金和专项债资金的有效衔接。在前期确定的交通基础设施、能源、保障性安居工程等 9 大领域基础上,适当扩大专项债券支持领域,优先考虑将新型基础设施、新能源项目等纳入支持范围。
4. 用好政府性融资担保等政策。今年新增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再担保合作业务规模 1 万亿元以上。对符合条件的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行业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鼓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提供融资担保支持,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及时履行代偿义务,推动金融机构尽快放贷,不盲目抽贷、压贷、断贷,并将上述符合条件的融资担保业务纳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再担保合作范围。深入落实中央财政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政策,计划安排 30 亿元资金,支持融资担保机构进一步扩大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规模,降低融资担保费率。推动有条件的地方对支小支农担保业务保费给予阶段性补贴。
没人买榜了,数据也就没那么水了。
厉害,这么一个喜闻乐见的话题从热榜第一光速跌到十几
1. 房地产企业首先要反思。
2. 最重要的原因是房地产企业还不够努力。
3. 房地产企业可以把闲置的房子租出去,用收房租来提高业绩。
4. 增长业绩很简单,比如房地产企业可以把银行的存款拿来买房。
5. 房企的领导老总们可以带头买房,先买带后买,让房价再创新高。
最后:
**财联社 6 月 1 日讯(记者 李洁)**得益于各地楼市纾困政策,以及 “五一” 假期房企推盘及营销积极性提升,5 月新房成交环比略有好转。
据克而瑞最新发布的数据,百强房企 5 月实现销售操盘金额 4546.7 亿元,环比增长 5.6%,但单月业绩同比降幅仍保持在较高水平,降幅达 59.4%。
而从累计业绩来看,百强房企 1-5 月的整体操盘业绩规模同比下降 52.3%,较上月进一步扩大。
“目前房地产行业下行压力持续,叠加部分城市疫情反复,市场信心不足,企业整体销售仍相对低迷。” 克而瑞分析师表示。
易居企业集团首席执行官丁祖昱认为,今年前 5 月房企销售业绩不及 2020 年同期,整体市场压力远胜 2 年前。
另据中指院数据显示,2022 年 1-5 月,TOP100 房企销售额均值为 273.9 亿元,同比下降 50.7%;其中销售额超千亿房企仅 3 家,较去年同期减少 12 家,分别为碧桂园 2011.9 亿元、万科 1673.4 亿元、保利发展 1592 亿元;而超百亿房企为 70 家,较去年同期减少 48 家。
在 5 月单月业绩方面,TOP30 房企业绩均出现了下滑。其中销售额同比腰斩的房企达到 13 家,包括中梁控股、旭辉、美的置业、绿地、华发等;下滑幅度超过 60% 的房企有 3 家,分别为世茂、龙光以及中国铁建。
值得关注的是,规模房企对全年业绩规模的预期显得更为谨慎,大部分房企未披露目标,而公开披露年度业绩目标的房企中,多数企业的销售目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落。
据克而瑞统计,截至目前,仅有十余家上市房企公开披露了全年业绩目标,数量较往年 40 家左右的水平锐减。其中龙湖、金茂、远洋、美的置业 2022 年的目标较 2021 年降幅为 3%-7%;大悦城、建业、时代中国 2022 年的目标较 2021 年降幅均高于 20%。
从今年前五月房企销售业绩完成度情况来看,多数房企销售不及预期,年内货值供应及销售去化压力较大。
“在公开披露业绩目标的规模上市房企中,多数企业截至 5 月末的目标完成率不足 30%,有近半数企业甚至不足 25%。几乎所有企业 1-5 月的目标完成度均大幅低于去年同期,部分企业目标完成度较去年同期的降幅大于 15 个百分点。” 丁祖昱表示。
“房企的销售业绩是否能够顺利释放取决于多重因素,有阶段性因素,也有相对长期的因素,当这些因素开始发生变化,企业的销售业绩才能逐步释放。” 亿翰智库研究员称。
进入 5 月之后,各地出台楼市扶持政策频率明显加快。根据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截至 5 月 26 日,今年调控政策放松频次超 210 次,覆盖城市超 120 个,仅 5 月单月调控放松频次即超 90 次。
克而瑞数据显示,截至 5 月 31 日,今年已有 20 城放松限购,25 城放松限贷,14 城放松限售,16 城减免房地产交易税费,22 城落地购房补贴,26 省市放松预售资金监管,71 省市放松公积金贷款。
“预计随着放松政策不断加码,叠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房地产市场有望逐渐复苏。“上述克而瑞分析师表示,6 月将是验证各城市市场成色的重要节点,并给下半年市场定调。规模房企在 6 月及第三季度,也需尽可能加紧货量供应,同时积极营销以提高去化率水平。
分析人士认为,对房企而言,应该积极促进销售回款、优化债务结构,保证现金流和经营安全,特别是对于一些已经出现流动性风险的房企而言,存货去化、销售回款的重要性远高于规模增长。
我觉得随着疫情的反反复复,各大企业裁员的裁员降薪的降薪,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有了和我一样的想法:
1、我怎么敢背负 30 年房贷,我已经快 30 岁了,还完房贷 60 岁了,还没退休。
2、我怎么有信心未来 30 年不失业呢?怎么有信心未来 30 年工资会越来越高呢?
3、我还没有遇到我的他 | 她,我真的愿意为了一个我不爱的人,买房,生儿育女吗?如果没有遇到,那我何必买房一辈子为银行卖命?值得吗?
4、我会不会买到烂尾楼?买到烂尾楼怎么办?易合坊小区烂尾社会热度那么高都没有解决,如果我买到烂尾楼还能怎么办?
5、我会不会猝死
暂时想到这些,有人说我悲观,可是这不是现实吗?
补充
6、买房首付要花光父母乃至爷爷奶奶一辈子的继续,他们平时连生病都舍不得看医生,我怎么忍心啃老,只为了换来一堆钢筋水泥和 30 年巨额债务?我于心何忍,他们是我最亲的人啊
7、我还没有好好看看这个世界,我还没有出过国,还没有去过西藏,还没有好好享受这个世界,如果每个月房贷会花光我 80% 的工资,这些我未曾体验过的美好,未曾完成的梦想,将永远无法实现,一套房子,值得付出那么大的代价吗?
这样的传导下,未来很多对土地财政依赖不大的城市,其公共服务(医疗教育文化等)财务会相对更加充裕,更有助于吸纳人口(房子接盘侠)。
百姓都成穷鬼了,没油水可榨了,疫情一来更是雪上加霜,导致百业凋零。人口已经这个样子了,未来也一点都不乐观。而如今的房价摆在那里,能有多少人接盘?接也接不住啊!
割韭菜也要讲基本法,不然割的太凶,他就不长了,也长不起来了。
当年房价一路高歌猛进之时,各位老爷赚的盆满钵满,可有想过今日明日之结局。只是这世间有一点不公道,赚钱的时候是老爷们自己赚,而赔钱时,却要拉上全民一起赔。
一鲸落,万物生。房地产这只巨兽,这些年不知道抢占了多少其他行业的资源和养分,如若就此跌落,释放出来的巨量的资源和养分,对于其他行业乃至整个国家经济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哎,算了,但凡有点花生米,也不至于聊房地产。还是来欣赏一下烟花吧,你看那夜空中的烟火,多美啊!
1、客观上来说,限制房地产行业发展的政策,主要是信贷部分。什么限购限售都是战术性的,短期的限制。否则你无法解释 2015 年以来大多数热点城市都有限购限售,却房价屡涨不跌频频出现的历史。伴随着更为严格和起作用的三道红线 + 两道红线 + 指导价(指导价其实就是信贷政策,当然也是未来房地产税的税基),房地产行业靠明天的钱(借贷高周转)赚今天的钱(空手套白狼)本就是不可持续的。
2、部分人认为这是疫情干扰下,导致的经济不佳,最终传导出来到房地产行业销售衰退。疫情肯定是有影响的,但是目前房地产行业的衰退,绝不只是疫情单因素的作用。房地产行业的衰退,起源于绑架国家经济愈演愈烈,以至于红线政策的出台。再配合人口净增长 2022 年可能转负,城镇化率到达顶部空间,居民负债杠杆率拉到顶端的种种因素,方才走入了现在的困境。如果一个行业,一个公司,贷款少一点,马上就要倒闭破产发不出工资,这说明这个行业,这个公司是不健康的,是国家经济的吸血虫而非造血机器,也就理应被国家经济抛弃。房地产行业的困境更有可能是发展到今为过去还债的时候了。
3、回到困境,困境的解决方案有很多,实在的目的就是促进房地产交易量,在这之中,购房者、财政、房企和业主都能受益。但过去的促进房地产交易量,多数是由购房者让利,以承担更高房价的成本,配合房价一直涨的预期,进而承担不属于自己的杠杆风险,帮助了财政卖地,房企什么破烂地块破烂房子(比如得房率 65% 的破烂)都敢建,业主每年给你跳涨 20% 都算良心。现在居民部门压力拉满,如果要促进房地产交易量,势必要另外三方给居民部门让利。
房价永远涨,可以促进房地产交易量;房价收入比到 15,同样也可以促进房地产交易量。如果伤害的总是新生的购房者的利益,那肯定会减少购房者的规模,进而影响行业的发展。所以,高房价是唯一横亘在房地产行业面前的唯一问题,解决高房价,自然解决房地产困境。
因为没有高房价,房企火热的脑袋会被冷水泼醒,进而真正考虑如何永续经营。财政会考虑靠借债拉动 GDP 不可行之后,如何实现城市的存量资金的盘活进而实现城市的健康发展。业主会向现实低头,降价出售手中的负债房产,获得现金流,让真正的购房者而非投机者能买得起房子,进而补充市场上的房地产交易量。
4、最后,房地产迫切需要的,是债务风险的出清,这既是房地产企业的首要问题,同时也是居民部门的首要问题。因为房地产债务除了催生了更多问题,也让消费和制造升级困难重重。房地产单产业链的收益,无法弥补社会总收益的损失。是时候从房价不能跌的人口增量阶段,变为房价稳中有跌的人口存量阶段的方向了。
5、最后还有一点想法,一个行业的健康发展,绝不是「只出利好,不出利空」的。所以配合着各种房价下跌城市的放宽政策限制,是否也应该出一些本来应该出但一直各种原因没有出的政策呢。比如你左边放松限购,右边可以要求期房改现房。比如你左边生三孩可多买一套,右边可以要求房产从明年开始按照套内面积交易。一个行业,已经是巨无霸行业了,如果只出利好不出利空,等来的就是巨婴一般的行业自我调节能力。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支柱,房地产市场在去年因对开发商过度借贷的打击而被削弱。
预计今年上半年和 2022 年全年,房地产市场的前景仍然暗淡。
在今年二月份,这个数字是下跌 1.0%。
而在之前的调查中,预测房价将上涨 2.0%。
“房价的转折点可能在第三季度,一二线城市的房价可能率先反弹。”
就需求而言,房地产销售预计将在上半年下降 25.0%,比 2 月调查中的 14.0% 的跌幅有所扩大。预计全年销售额将下降 10.0%。
此前的预测是下降 2.0%,全年增长 1.5%。
房地产数据提供商诸葛猎房的分析师王晓强说,疫情对上海的房地产市场产生了影响,因为开发商和代理商暂停了线下业务,许多居民被隔离,引发了房屋销售的大幅下降。
至少有 17 个城市已将首次购房者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利率降至 4.25%,此举将降低购房成本,并有助于提振理性住房需求。
诸葛地产首席分析师王小强表示,截至上周四,5 月份住房调控措施出台多达 93 次,今年中国 120 多个城市发布了 210 多次房市相关政策。
中国最大的房地产经纪公司中原地产的研究主管刘源说,只有在全国范围内采取措施,放松对房地产企业融资的限制,并采取棚户区改造项目等措施,才能稳定房地产市场。
房屋销售继续下滑,表明开发商和与房地产行业相关的部门对抵押贷款缺乏兴趣,信贷需求受到抑制。
澳新银行集团有限公司高级中国策略师邢兆鹏说:" 低迷的信贷需求表明,市场主体的预期在恶化,商业扩张在放缓。”
这种情况对政策制定者来说是一种挑战,他们正在推动银行增加贷款。
金融系统充斥着现金,而央行的任何货币宽松政策——比如降息和注入流动性——在刺激经济增长方面的有效性需要时间验证。
关注啥?如何看?这个动图大家肯定喜欢看!
五月已经过去,迎来了欢天喜地的六月。
这一天,是六一节,上海也结束了为期 61 天的封闭生活。
居委会终于和业主握手言和,摘罩的你我他,都是那么的温柔又可爱。
史称 “六一摘罩日”。
6 月 1 日凌晨的上海,网友摄
今天的上海人民,就像是小学开学第一天的小朋友。
欢天喜地。
但,一切未知和变数,过了今晚 12 点,都将进入 “审视” 模式。
问题也将暴露出来。
这五个月,对地产来说过的可谓是艰难。
回想起 2021 年,没想到每年都是最好的一年。
5 月 31 日,CRIC 研究中心发布 2022 年 1-5 月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 TOP100 排行榜。
碧桂园以全口径金额 2011.9 亿元位列第一名。
万科以全口径金额 1673.4 亿元位列第二。
保利发展以全口径金额 1592 亿元位列第三。
从 30 个重点监测城市商品住宅成交面积环比增长 4%,同比仍下降 59%,与上月基本持平。百强房企 5 月单月业绩环比增长 5.6%,同比降低 59.4%,单月业绩同比降幅仍保持在较高水平,但累计业绩规模同比降低 52.3%。
而目标完成率,有近半数企业甚至不足 25%。
如果不看日历,谁也不会想到,这个炎热的夏季刚刚开始,地产却沉沦在市场的冬天。
从面上来看,5 月的环比增长数据增长了。
大概率是因为全国大规模且集中地放松限购、限贷、限售以及降利率,甚至是购房补贴,带给了地产一些政策面的信心。
但 5 月的数据在一年当中本身就有一定的增长性,这个数据这么来看并没有太性感。显然,政策面带来的实际数据增长还没有被证实。
政策给到了,但信心的恢复。
显然还没有这么快。
而这次政策的修复,也会比以往更加的艰难。
城市是因为农民进城,中产崛起而发展起来。城市更新也得益于此。不管经济环境有多难,守住就业,就守住了基本盘。
不管是真百姓,还是假砖家,都是明白这个道理。
“万人会议” 的旨意也在这个上面。
但很遗憾。
消费在衰退,企业规模在缩减,利润在下滑。
2022 年,“扩大生产” 成为了回不去的昨天。
在造车新势力上,小鹏汽车辞退了应届毕业生。在制造业上,美的选择了裁员,格力选择了降薪。头部企业的规模化调整,不仅仅是为社会输送血液这么简单。对整个行业都有影响,也引领着经济和消费的预期。
城市小中产阶级,也成为了这场变化的先锋队。
随着收入结构发生变化,房贷在个人资产结构开始出现指数级的变化。
房产首当其冲,让城市中产进入负资产模式。
对高净值的人群来说,市场的预期和政策环境都没有得到改善,只有自己口袋里的钱,最为忠诚。而对中产阶级和外来刚需来说,收入环境极其不稳定,再好的政策也无法对冲收入的变化。
不仅仅是企业,就连个人都失去了 “扩张欲望”。
越过 “刀山”,还有 “火海”。
没有了风口,谁也渡不过 “流沙河”。
在民营房地产中,还在安全系数内的,也只剩下像碧桂园、龙湖、美的、滨江、旭辉等。但他们也面临巨大的困境。
销售不行,流动性正在逐渐变差。
6 月 1 日,摘罩后的上海进行了 2022 年首批次集中供地,出让 20 宗地,其中 16 宗地低价成交。
国有资产拿地占比 73%。
而在 3 天前,《上海 50 条》可是发布了 9 条有关利好地产的政策。
经历了 61 天的上海,似乎还没缓过那口气。
但应该很快。
毕竟上海的咖啡,还是好咖啡。
而地产什么时候能够恢复,那要看什么时候民企能够回到土拍的主战场。
资本总是要逐利。
毕竟,民企拿不到像央企、国企那样的资金。
同样来看,现在的房贷利率,也让房产成为了每个购房者的 “次级” 资产。
没有买卖,就不会有伤害。
安全感这种东西,在现实面前,只有口袋里的钞票能给你。
如何帮助新城市人口袋有很多的钱。
这才是市场恢复的开始。
再等等。
了解更多,关注公众号:太子探
今年 1-5 月,销量破千亿的房企,只剩下碧桂园、万科、保利。
大部分地产公司销售金额同比下降 40-50%,受到不仅仅地产行业下行的冲击,也有疫情管控导致的项目开工、销售、网签、按揭等进度慢于预期。
万科,今年 1-5 月,销售同比估计下降 40%,其中上海区域 1-5 月仅销售 42.53 亿。
保利,今年 1-5 月,销售反超恒大、融创这两个违约房企,再次重返行业前三,股价也反超万科。
碧桂园,被上交所公开支持的民企,名单还有龙湖、旭辉、新城、美的置业。
今年 5 月,公开宣布债券违约或者延期的有,融创中国、金科股份。
地产并购狂人孙宏斌再次倒下,不知这次会不会和上次卖掉顺驰之后可以东山再起。
西南区域龙头金科一直以稳健著称,这几年步子迈得有点大,员工持股计划已经浮亏 50%。
更新一下民企的名单
目前安全的民企名单(2022 年 6 月)
碧桂园
龙湖
美的
旭辉
新城
滨江
有风险的民企名单(2022 年 6 月)
融创
河南建业
河北华夏幸福、荣盛发展
深圳佳兆业、龙光
广州恒大、富力、奥园
重庆力帆、协信、金科
四川蓝光
福建泰禾、荣盛、阳光城、三盛宏业、福晟、世贸、禹州、正荣
江苏苏宁、中南建设
江西新力
浙江中梁
安徽国购
当代置业、阳光 100、新华联、花样年
佳源国际控股
领地控股
安全的外/港资公司名单(2022 年 6 月)
香港置地
九龙仓
瑞安地产
仁恒
来福士
和记黄埔
恒隆
新世界
新鸿基
你把房价定便宜点,销量不就上去了嘛、
什么,你是为了保高房价啊?
那、那你再等等试一下?
快进到土地流拍率高达 95%,二手房交易萎靡,有业主降价 50%卖房只为还债。
快进到房价环比下降 10%,专家直言这是经济危险的信号,必须稳定房价稳定人心。住建部表示基本面是好的,稳中向好,小赢。
快进到郑州、柳州等多地烂尾楼成群。维权业主代表被治安拘留,网警发力,微博知乎全部不可言。央行再降 20BP,LPR 利率已经低至 3.85%,专家建议民众可以放开买房,为了迎接四孩政策的实行。
快进到民生新闻,国内知名经济学家张三失踪一案已被警方立案调查,其家人同记者反应,张三在各大社交平台提出要免除土地出让金,改收累进制房产税的观点后多次遭到不明人士威胁。一个月前,张三提出过在遗产税的征收上,需要对于房产的过户征收 40% 不动产遗产过户税的观点,该观点曾遭到互联网巨头啊外弟弟(Aware Brother Company)董事长化腾云的猛烈抨击。
快进到住建部发布关于稳定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的十项政策的通知,目前经济形势严峻,房地产企业如同一潭死水。中国经济发展点集中于核酸检测相关医疗企业。中药股大涨,大盘已经回暖至 2000 点以上。专家表示在新境界、新发展、新机遇的现在,经济形势稳中向好,基本面是好的,赢了。
快进到央视新闻,高层建筑已成危房,建议居民另行购置其他住宅,保障自己和他人的人身安全,目前拆迁工作不给予现金补贴,希望各位业主用爱发电。财政部拨款巨资进行购房补贴,各地房企在不限售政策的基础上推出,第二套房九五折,第三套房九折的新口号。同时,凡是在年底购买住宅并且首付超过 20%的居民可以享受同年车辆购置税减半的优惠。
你想想就算经济不景气,把闲置的房子租出去,开闲置的车子去拉客,也是很幸福的,前统计局副局长周伟明如此说到。
我比较关注的信息是:知乎 “财经十一人” 这个账号最近的提问很活跃、涉及各个领域,而且每天都有 2 个以上的提问上知乎热搜,这是为啥?
开个玩笑,不要介意。回到这个提问。标题有点惊悚:“腰斩”、“减少八成”,这样的表达貌似更适合媒体和自媒体,而不是 “财经十一人” 这样讲求数据严谨、论述严谨的学术专家团体。为啥这么说?
(1)“腰斩” 的结论,来自:「今年前 5 月 TOP100 房企销售额均值为 273.9 亿元,同比下降 50.7%;」,是否考虑了上半年的疫情影响?尤其是上海、北京、深圳这几个特大城市(同时也是房地产销量主盘所在)的疫情影响?没猜错的话,下降的业绩,主要在这些受疫情影响的地区吧?
(2)“近八成” 的结论,来自「其中销售额超千亿房企仅 3 家,分别为碧桂园 2011.9 亿元、万科 1673.4 亿元、保利发展 1592 亿元。销售额超千亿房企较去年同期减少 12 家。」嗯,12 家 / 15 家 = 80%(八成)。这么小的数据对比,得出一个这么惊悚的结论。当数据量非常小的时候,要慎用百分比这种【相对数】来描述宏观经济现象吧,容易误导人的。
最后,财经专家团体提问财经问题,还上了热搜,专业的问非专业的,新鲜事。这是为了提问,还是为了呼吁继续加大对房地产企业和房地产市场的扶持和救助力度呢?
补充一下:
(1)做数据分析和解读时,如果是特殊的数据大幅变动,其背后也有特殊原因,自然需要明说,不然容易误导大众,引起大众恐慌。
(2)“百强”房企 2022 年前五个月业绩规模 “腰斩”。是 100 家都“腰斩”,还是和后一句,“八成” 同一个意思,指的是 12 家?
(3)“八成”说的是 15 家中销量额超千亿的上半年只有 3 家,12 家没过千亿。说 12 家没过千亿即可,用 “减少八成” 解读有点惊悚。999 亿,也是没过千亿,对吧?再说了,如果这 15 家房地产公司的主要业绩本来就靠北上广深这些上半年受疫情影响的城市支撑,业绩从 1 千亿跌到八九百亿,很奇怪吗?
(4)如果我说得不对,请用数据反驳。列出这 15 家的房地产公司,特别是那 12 家的名字,以及它们的业绩下跌,都发生在哪几个区域、各区域具体的下跌数据。
(5)其实,不必着急利用上半年这个特殊时段的数据来引导大众焦虑、ZF 焦虑。上海 6 月 1 日起已全面复工复产,北京 13 个区域也已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下半年的数据肯定好看很多。
我喝可乐的时候,每次气泡都会升得很高甚至溢出杯子,但 10 秒过后,气泡就会消失,一开始装满杯子的可乐最终只剩 1/3。
去外面吃饭喝可乐时基本上见不到带着气泡一起卖的奸商,上一个这么干的早在 27 年前就倒闭了。
那些认为政策能拯救一切的人怎么不说话了呢?
政策如果能干的过价值规律经济规律 苏联不会解体,中国不会有大下岗,也不会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不会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如果政策能解决低生育率问题,房价自然就解决了
能解决的了吗?解决不了,没那个能力知道吗?
如果国外以奖促生尚不可得,在中国却以惩罚促进生育实现了生育率的提升
那可真是厉害了我的国
2022 年一季度新增居民存款超 7 万亿,为历年同期最高值
中国人不愧是经历了几千年动荡、灾荒的民族,在疫情年份会不自觉的用出以往的生存技能
新冠疫情的危害性其实大家都知道得差不多了,持续性攻击人体免疫系统,造成肺部纤维化,身体的基础疾病加重,以及脑部损伤等等
中国的动态清零政策是正确的抗疫方式,当然在老百姓眼里肯定会有反对声音,但真实情况就是真的封城了,老百姓还是会不情愿的接受
然后造成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万一你去了某个城市旅游,爆发疫情需要封城,一天几百块的住宿费是不小的开支,这才导致大家都在存钱,所以了才有 7 万亿的新增存款
现在老百姓的首要任务是在疫情期间活下来,肯定没钱去买房子的,就这么简单
是真的腰斩。
从统计的销售数据看,1-5 月,百强房企销售额均值为 273.9 亿元,同比下降 50.7%,正好在腰部斩了一刀。
其中销售额超千亿房企 3 家,较去年同期减少 12 家;超百亿房企 70 家,较去年同期减少 48 家。
百强房企权益销售额均值为 199.9 亿元,权益销售面积均值为 136.0 万平方米,同比分别下降 51.5% 和 53.2%。
仅剩的 3 家销售额超千亿的房企分别是碧桂园、万科、保利发展。
1-5 月,碧桂园、万科、保利发展分别以 2011.9 亿元、1673.4 亿元和 1592 亿元继续占据前三甲,但与 2021 年同期 “碧万恒” 合计销售 9142 亿元相比,合计少卖 3865 亿元,同比下滑约 42%,差额比 1-4 月再次放大。
除 3 家千亿房企外,百强房企 1-5 月销售额均值为 273.9 亿元,同比下降 50.7%;TOP100 房企权益销售额均值为 199.9 亿元,权益销售面积均值为 136.0 万平方米,同比分别下降 51.5% 和 53.2%。
今年以来即使大部分房企不披露目标,或是已经主动调降了销售目标。但目前企业实际的业绩完成情况仍不及预期。
具体来看,在公开披露业绩目标的规模上市房企中,多数企业截至 5 月末的目标完成率不足 30%,有近半数企业甚至不足 25%。几乎所有的企业 1-5 月的目标完成度均大幅低于去年同期,部分企业目标完成度较去年同期的降幅大于 15 个百分点。
而且,在港股市场中,共有 147 家企业尚未公布 2021 年年报。剔除上市不足 3 个月、目前进入清盘程序等样本公司后,余下年报难产的上市公司共有 127 家。
从行业角度来看,延迟披露年报的公司集中在地产、建筑等实体经济领域中。截至 5 月底,有 33 家上市房企仍未披露经过审计的 2021 年年报。
尊嘉只能说,希望未来会好,希望大家好好赚钱吧~
风险警示:文中内容都有其特定立场,投资有风险,交易需谨慎。尊嘉竭力但不能保证以上内容完全准确与可靠,亦不对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操作而产生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搬好凳子看长文,一句话,核弹级巨大的危险显现。
-—————————————
该文创作时间 2021 年 9 月
你不买我不买,每平小降几千块。
你要买他要买,烂尾维权没人甩
你要闹他要闹,抓进局子睡午觉
你分销他分销,惨得没有油水捞
你软文他软文,靠吹靠骗带进坟
你停工他停工,美梦全都变成空
你不听他不听,烂尾看得肉心惊
你爆雷他爆雷,杠杆炒房遭爆锤
你捂盘他捂盘,最后骨折眼泪含
你拿地他拿地,疯狂杠杆把命毙
你地王他地王,潮水退去站岗凉
你裁员他裁员,地产相关全缺钱
你发债他发债,毁约丧誉把命害
50 强,100 强,最后大多都凉凉
你新区他新区,房产税来全鬼区
你来炒他来炒,最后都是坟头草。
你来吹他来吹,大势已去全炮灰
你天真他天真,20 年地产真尾声
你法拍他法拍,盲目杠杆要遭栽
你后悔他后悔,恶兆在前你想太美
你不慌我不慌,慌得只有小西装
炒房狂投机狂,秋天的蚱蜢要灭亡
不看大势不看报,高位接盘你睡不着觉
顶层这次决心大,刮骨去毒你怕不怕
此一时,彼一时,唯有自住最踏实。
市场回归真本质,合理租售才最值。
莫再抱着毒药喝,高速扩展负债多。
此时如不关阀门,洪水滔天在后人。
国家转型在此时,技术革命才本质。
要想走进新时代,回归正途趁现在。
笑。
===========================
我之前几周的回答说的很清楚,这个位置大盘就是要创新低的,技术上不好看,关键是外面环境更糟糕。
这一切都是阳谋,,中国,股 房,汇三杀,这波绝对不亚于 08 年危机暴跌。
美国这次想搞个大得,估计目标就是要让中国几万亿的外汇储备全部耗尽。
逻辑是这样的,
逻辑 1 美元潮汐要回流,对它最大的阻碍就是有另一个大国吸引资金流,那个国家本币跟着升值,就会影响到他回流,因为资金可能中途跑到大国去了。
逻辑 2 某大国是外贸制造业为 3 架马车之一,其他 2 架自己基本干废了,那么就集中火力轰击他外贸。
逻辑 3 小弟日本是其邻国,也是制造业起家,放他出来开启货币主动贬值,
逻辑 4 东南亚一众国家都是制造企业居多,那么大家都开启贬值模式,韩国等国不出意外很快会跟上。
逻辑 5 那么那个想升值来和美国夺取资金回流的国家,本币如果升值,但周边一众国家货币贬值,那么制造业的成本优势将大受打击。
两个结果,
1 死撑,大量企业恐怕拿不到订单倒闭,失业大潮叠加房地产泡沐,必然重创一波 。
2 跟着一起贬值,那么分流的资金必然重新回流老美。同时带动大量地产泡沐大的地区泡沐破裂 。
这是阳谋,你看得到但是躲不开 。
… 日元大幅主动贬值,这次就是要打东亚地区外贸,开启一波汇率战。
大量外贸企业寒冬将至,面临倒闭失业潮,
大量 “被毕业” 潮水般出现,互联网才是开头。人家是先知先觉最快的,
那些其他行业搞不清楚状况的群众还在吃瓜。
再强调一点,日元可是主动贬值,几周前我就说了,这种走势是主动的贬值,什么叫主动,就是知道要贬,一样会采用放任态度,那么就是说,日本方面做好了各种准备。这个几周前我就说了。
那么主动一定带有目的性,这个目的针对谁,针对什么,是很明显的。
那就是来刺穿你泡沐的!哪个国家有最大泡沐?哪些个国家老百姓掏空 6 个钱包?大家都知道是什么。
日本那是过来人,他太知道现在该做什么了, 这家伙一直算计好了的。
============================
再更新点更深入的,想看我的以后我会说更多。。
说说大家关心的房地产方面的杀盘。
房地产 30 年萧条期已经开始,房价一路向下,偶尔反弹也难达前期高度了,前车之鉴就是日本。
高房价泡沐必然要破,如同当年日本一样,这次不是主动刺破,是被人给一刀子捅破,到时候想护盘都护不住,同时 14 亿人口一旦开始负增长,那么不出 5 年,老龄化的压力陡然上升,中等收入陷阱,老龄化陷阱自然而然的就会带崩目前脆弱的金融体系。这就是既要,又要的结果。没有出清各类不良资产,灰犀牛必然咆哮而来。老美抓住就是这个机会了。目前看,基本按着这个路子在发展。
因为各国本来就是互相博弈状态,此消彼长,你有问题不出清,在这里吹泡泡,最后别怪别人上来捅刀子,自己捅破还体面,比如 30 年前那个日本,等到别人来捅破,恐怕就是不是捅这么简单了,见过草原狼群围殴撕碎猎物什么场景么?有机会群狼当然一哄而上分而食之。一句话,自己问题太多,又不好好解决。光说着:“相信后人的智慧……” 后人都哭晕在景山树上了。。
国外现状更是恶劣,已经被老美完全找到了软肋,只要中国放水,美国就加息,死死按着你软肋打。加到这次缩表后,高息美国将会迎来大收缩,需求大幅下降,直接目标就是全面打击中国的外贸,因为老美深深知道只要全球通缩,就会直接打击制造国的外贸,照成大量失业,
这次就是要彻底锁死二手房交易,根本不给任何出逃机会。因为地价肉眼可见越来越便宜。开发商也不敢修了卖高价,卖价高了没人买一样就是占用资金,最后落入恶行循环。
大趋势势向下,不是简单再来次去库存就可以逆转的。
二手房会彻底停贷,这些都是可以预料的,大量建筑工人都要转型,国家逐步剥离房地产在 gdp 的比重。
房产税还在路上,国家意志不以你几个跳蚤跳来跳去的发反对意见就改变,历史的车轮滚滚,碾压至渣。
无债一身轻,管住双手,减少不必要开支,再说一次,没有任何负债,不盲目增加杠杆负债,就是危机中最好的防御。
道理好简单且明显。
因为如果不剥离房地产比重,就会像黑洞一样虹吸打压其他行业,那么你的国际竞争力就会衰退,不赚老外的钱,那么你的收入就会不涨甚至下降,收入不涨房价就成无水之源,再空涨崩起来就没底。
你要收入涨,就必须转型搞高科技,高科技的钱又被地产吸完,不打压地产就没法发展高科技和其他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地产本就是钢筋水泥的低端的行业,大家都可以搞,就没什么技术含量,国际上更没竞争力,
如果说房地产的历史功绩,一句话概括,就是短时间内,合理合法的,把大量民间资本吸收到政府手里的一种手段。闲散资本聚集起来办大事。就是一种强心针做法。目前从各种情况来看,其历史使命基本结束,再靠它只能成为抱着毒药来解渴。
所以剥离地产短期看起来是阵痛,但是对于长期来说是转型关键。
日本当年太明白这个道理,所以选择立马刺破,既保住中端,也保住了高端。
我们现在处境更难,日本 80-90 年代已经是人均 3W 个美刀的发达国家,2022 年我们才 1W 出头。
而且国际形势更加恶劣,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被各种围堵打压,高端制造被老美举起屠刀一顿砍废,中端和日本韩国欧盟一堆国家冲突竞争你死我活,低端又大有被印度,越南取代之势。
更要命的是全球开启了去全球化,WTo 岌岌可危。那么作为三驾马车唯一还能打的外贸也是肉眼可见的危机,海量工人毕业将可能不期而至…………
这就是一直依赖搞低端地产的后果,中间吃得油头肥肠的早就国外潇洒去了,留下些啥也不懂的小白还在拍手喊涨涨涨。
也难怪,他们主要就是被套慌了,胡乱上杠杆,负了自己承受不了的债务,因为好像看起来这几十年来发展顺顺利利,房子也形成了惯性涨价趋势,没有经历过危机,处处以为我们立马能赶超世界第一,你当时人家都是铺平了路让你超啊?
盲目乐观,大胆加杠杆,大胆贷款,大胆创业开店,最后一旦增速放缓,内卷加重,包括疫情,还有各种国内国外不利因素,断供法拍那是家常便饭,这还是危机才开始,就在这里喊天喊地了?
危机发展到最后你喊都喊不出来。
杠杆负债,被迫毕业,每天睁开眼睛就还房贷,没法了。看到别人说跌,心里那个悲。
但是你就算把每个唱空的人恨个遍,也无法改变现在国内国际的大环境呀。 日本韩国当年自杀的多少,跳楼的多少,还不是一样过来了。
改革和自我疗伤,哪会一帆风顺呢,必须得有炮灰呀。炮灰就是哪些盲目举债,认为房子是资产的,那是你负债买来的,叫负债好不好,你还希望大通膨来让钱不值钱,多恶心和心黑的人才这么来制造焦虑, 负债的人,在通货膨胀时,你的利息一样会涨,20% 利率了解下,而且危机时刻,大量失业还会加剧你的负债风险。
纵观二战后各国,有了稳定的五常和联合国,有了 imf 等现代金融组织, 主权稳定的民族和国家基本都不会发生恶性通膨或者金圆券这种事。
所以危机来临时,减少开支,减少消费,完全不负债,两手干净,一身轻松应对危机才是最好的策略。
所以危机来临时,减少开支,减少消费,完全不负债,两手干净,一身轻松应对危机才是最好的策略。
所以危机来临时,减少开支,减少消费,完全不负债,两手干净,一身轻松应对危机才是最好的策略。
三遍牢记!
什么投资黄金,投资这样那样,还去抄底的,被那些抖音毒鸡汤一灌,在我看来这些人脑子都不太好使。
老百姓就别太惦记抄底,资产大拿都不敢随意抄底你去抄底?特别是还有人高负债加杠杆抄底,那是直接会叫你继续穿仓,负油价了解下。
大危机还在后面呢,几周前我就说了日元开启主动贬值,就是要打货币汇率战,跟着就会带东东亚制造业地区集体贬值。现在果不其然,中国只能被迫跟进,资产贬值大潮不久将会席卷全东亚。
这次老美的阳谋非常明显了,就是要将你的万亿外汇储备全部打掉。
这次将是核弹级别的危机。好自为之吧诸位。
=================
必须还要再来爽文,
我以前分析国。2017 年后,土地依赖超过 65% 的城市,基本就是很难摆脱越陷越深。
毒药接着喝,停不下来的。
为什么?因为摊子铺大了,想停都莫法,
杠杆如漩涡,用了就难抽身,每次只有用更大的膏药去补前面的口子。
所以这些高依赖城市,必须看起来是每次都新高, 不然立马就死,这就是土地依赖症。
好日子在后面。
……… 相信后人的智慧…… 后人哭晕在景山树上了
==================================================
再更……
不是说了么,土地依赖高的地区,不敢降,否则立马死硬,如同恒~ 大一样,恒~ 大就是那些过度融资的地方政府的缩小版。
为了借新还旧再融资,所以只能自摸,地价越摸越高,都晓得自摸会导致后面更恼火,但是还是得自摸,因为上一届留下来的继承贷,这一届你不接着贷是不行滴,否则工资都发不出来了,只能抱着毒药继续喝。
滨江集团和绿城,是这次拿地大头,都是杭州的本地企业,明眼人一看就是在这里自摸,白手套啊?!
有点能力的招保万金地产大拿都不敢随意拿地了。只有莽子还猛起往里冲,背后原因是不得而知,或者不是拍就要死,自我恶行循环。
城投就不说了,政府喊多少,就是多少,自摸多高也得拿,不然工资可能都发不出来了,这能维持多久?
每一届自摸多了,传给下一届,大家都相信后人的智慧……,后人一看吓傻了,莫得法,也只能继续自摸…… 相信再后来人的智慧。结果,借来的负债会越滚越大,到最后爆掉,反正不爆到各人手里头都烧高香。就是个恶性循环。
所以现在借钱潇洒当然看起来光鲜,那是把后面几十年的钱都拿到现在用,当然潇洒,各种英明正确,各种宏大叙事,各种运筹帷幄给自己脸上贴金…… 其实呢,都是吃了时代的红利,而且是负债的红利而已,但是借钱是要有个度,太过了就会造成后面洪水滔天,居然还有一帮子人叫好, 傻子们还跟着羡慕,那些个借钱潇洒的主,哪个不是身边一群海吃海喝跟着红光满面的人,借来的钱不用还的么?等还钱的时候才晓得砍手断脚,树倒猢狲散。
不过呢,内债都不是债,苦一苦韭菜就对了,大家都是这么想的…… 所以韭菜开始自断根了。
内债虽然不是问题,但是现在世界不是你单一的,而是竞争力的社会,群狼环绕,大清如果不是八国一起上来捅刀子,还能坚持一百年懂不?
现在的问题更严重的是外部环境恶劣,你自己一堆问题,想稳住杠杆大泡沐,别怪别人拿着刀子来帮你破了。
所以话说回来,
土地依赖算低的城市,才敢降地价,自我调控还有上下浮动空间,谁撑的久才算赢。
====================
如果看得爽,就再更…………
黄教授都发言了,房地产开放商死得剩下不到十分之一才是常态,
现在与各类开发商相关的,一手二手销售,设计,渠道,广告,分销。 全都要死到剩十分之一,而且中间大量地产商只会采用提桶跑路的姿态。
这就是不破不立,没有一个行业在这种疯狂杠杆下还能全身而退。必然是整个行业的大洗牌。
还有些傻子还以为国家这次还来兜底?没见人口断崖暴跌,各种外部环境恶劣么?去库存已经是掏空 6 个钱包。现在租金成本高得各类商铺都活不下去了。再涨点房价,
租金成本升高,大量做生意的都被租金搞垮了,为什么只有中国淘宝拼多多打得死实体,别得国家都是实体网购均分,因为国内畸形的租金,大幅超越了房子本身的价值,所以一旦再度被房价拉高租金,
恐怕就是大量商铺倒闭潮,失业潮席卷各地。连吹高房价的各类中介,我看租金都给不起。
再涨点?,我看本来就是摇摇欲坠的的餐饮,社商底层的那些 4S 店,大量商铺都关门大吉了。
我看那些盲目上杠杆的打工仔, 今天加大杠杆买房美滋滋,明天就 “被毕业” 法拍。
杠杆借钱一时爽,欠债还钱火葬场。。
还厚着脸皮要国家来利好,没见到恒~ 大,融~ 创等等诸多地产商躺地上哀嚎着,再给一次机会吧,这次一定好好卖房子,做个老实人,不再拼命上杠杆 ………… 一定好好学学企业管理,控制风险……
还有这个机会么?好多套牢的投资客炒房客,都哀嚎着国家再给机会,出去后再改邪归正好好做人,还有这样的机会么?
是个人都想跑,最后谁都跑不了,只有留着交房产税,或者断供法拍腰斩价出手。跑不掉了。
国外现状更是恶劣,已经被老美完全找到了软肋,只要中国放水,美国就加息,死死按着你软肋打。加到这次缩表后,高息美国将会迎来大收缩,需求大幅下降,直接目标就是全面打击中国的外贸,因为老美深深知道只要全球通缩,就会直接打击制造国的外贸,照成大量失业,
高房价泡沐必然要破,如同当年日本一样,这次不是主动刺破,是被人给一刀子捅破,到时候想护盘都护不住,同时 14 亿人口一旦开始负增长,那么不出 5 年,老龄化的压力陡然上升,中等收入陷阱,老龄化陷阱自然而然的就会带崩目前脆弱的金融体系。这就是既要,又要的结果。没有出清各类不良资产,灰犀牛必然咆哮而来。老美抓住就是这个机会了。目前看,基本按着这个路子在发展。
因为各国本来就是互相博弈状态,此消彼长,你有问题不出清,在这里吹泡泡,最后别怪别人上来捅刀子,自己捅破还体面,比如 30 年前那个日本,等到别人来捅破,恐怕就是不是捅这么简单了,见过草原狼群围殴撕碎猎物什么场景么?有机会群狼当然一哄而上分而食之。一句话,自己问题太多,又不好好解决。光说着:“相信后人的智慧……” 后人都哭晕在景山树上了。。
这次就是要彻底锁死二手房交易,根本不给任何出逃机会。因为地价肉眼可见越来越便宜。开发商也不敢修了卖高价,卖价高了没人买一样就是占用资金,最后落入恶行循环。
=======
更新,好多人说美股也要爆,简单普及下知识。
中房美股还居然拿来对比?根本毫无可比性。
说中房泡沐大,这是毋庸置疑,毕竟大家都开玩笑,卖掉中国一小区,可以买纽约几个街区,可以横扫德国半个州。笑,水泥值钱呢。
但是说美股泡沐大,都是些道听途说,炒股水平很差的人会那样看问题。美股历史上大起大落一点不奇怪,我预计这次老美道琼斯跌倒 2W 附近,但是人家多空都可以做,对冲基金也很多,美股走势是正常博弈的结果。从诸多经济指指标和历史对比看,标普 500 都不算什么泡沐,正常值附近上下而已。另外,股市不光看指数,你得看看是些什么公司。产品收割全世界的苹果公司,一个就抵得过全中国大半科技公司了。更别说
微软,谷歌,脸书,这些公司在,股价就算跌没了,他们会倒闭么?只要人才在,技术在,跌了后面又可以涨回来。这还光是科技类,老美其他芯片,医药… 化工,消费,制造… 世界级顶级跨国公司多了去了,可口可乐会爆么?强生,辉瑞这类大公司一抓一大把。 怎么爆?你公司的产品都卖不过别人,还要别人爆?
据财联社报道
5 月 31 日,多家研究机构发布 2022 年 1-5 月份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业绩情况。从中指研究院统计的销售数据看,百强房企销售额均值同比下降 50.7%。
中指研究院的数据显示,1-5 月,百强房企销售额均值为 273.9 亿元,同比下降 50.7%;其中销售额超千亿房企 3 家,较去年同期减少 12 家;超百亿房企 70 家,较去年同期减少 48 家。
百强房企权益销售额均值为 199.9 亿元,权益销售面积均值为 136.0 万平方米,同比分别下降 51.5% 和 53.2%。
据中指研究院统计,1-5 月,碧桂园、万科、保利发展分别以 2011.9 亿元、1673.4 亿元和 1592 亿元继续占据前三甲,但与 2021 年同期 “碧万恒” 合计销售 9142 亿元相比,合计少卖 3865 亿元,同比下滑约 42%,差额比 1-4 月再次放大。
除 3 家千亿房企外,百强房企 1-5 月销售额均值为 273.9 亿元,同比下降 50.7%;TOP100 房企权益销售额均值为 199.9 亿元,权益销售面积均值为 136.0 万平方米,同比分别下降 51.5% 和 53.2%,降幅未继续扩大。
克而瑞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5 月,百强房企实现销售操盘金额 4546.7 亿元,环比增长 5.6%,同比降低 59.4%,降幅保持在较高水平。
累计业绩来看,百强房企 1-5 月的整体操盘业绩规模同比降低 52.3%,降幅较上月进一步扩大。
1 至 5 月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榜 TOP100 中,碧桂园、万科地产、保利发展位居全口径金额以及权益金额前三甲。2022 年,碧桂园 1-5 月实现全口径金额为 2011.9 亿元,较 2021 年的 3541.2 亿元下降了 1529.3 亿元。
在 5 月单月业绩方面,TOP30 房企业绩均出现了下滑。其中销售额同比腰斩的房企达到 13 家,包括中梁控股、旭辉、美的置业、绿地、华发等;下滑幅度超过 60% 的房企有 3 家,分别为世茂、龙光以及中国铁建。
连结婚的人都没有了,还房呢?
就像大家都知道的那样。
维系一个谎言的代价往往是需要撒一个更大的谎来圆上一个谎。
而对资产泡沫也是这个道理。
在预期转弱,卖房难以维系的状况下,维系房地产市场的虚假繁荣,保证房地产泡沫不崩盘的代价往往就是搞一个更大的泡沫。
但维系这个泡沫的代价是什么呢?
其实是市场干涉。
就大家现在去下面的县城看看,基本上现在现成都一个样,房子卖不出钱,楼都是烂尾的,但是房价看上去还是那个样子。
按照市场理论来讲,商品不好卖大不了就是降价就是,降价个 40%,你看市场买单不。
但可惜降不得。
在房地产和土地财政挂钩之后,实际他已经变成了自带金融性质的投资品了。
对投资品来讲,降价就是卖不出去的,而且降价之后,土地财政就更维系不下去了。
所以你看到了什么。
在民众眼里,这是房地产企业们的作茧自缚,但在政府眼里,这根本不是房地产企业们的问题。
这哪里是房企销售下降八成啊,这明明就是地方财政收入下降八成啊。
这看起来是我武举人的事,实际动的可是黄老爷们的金袋子啊。
但现在最操蛋的问题是什么呢?
房地产这玩意一时半会还真不能破,因为现在预期太不明了,就算现在房地产市场已经是快要爆气的皮球了,也得捞一下。
捞了,收入虽然低点,但还能勉强维持,但要是不捞,收入直接没了,下一波还怎么办呢?
地方有一笔账,大家都在算自己的账,但就是没人考虑过一个问题。
百姓呢?
意味着房市刺激政策还得出
别的嘛,没啥看的
不妨关注下各地的第二次土拍
事物总是遵循一个规律: 物极必反。说的是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当无法继续前行,便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当反向到一定程度,又会反过来发展。
这是千百年来无数次被验证的真理。似乎没有什么东西能够逃过这个规律。盛极必衰,衰极必盛。
无论是一个人,一个公司,一个王朝,似乎都没有逃脱开这个亘古不变的规律。
有没有一种方式可以打破这个规律,到目前为止,我没有发现能打破这个规律的人。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平衡被打破了。一旦平衡被打破,事物就会朝向一个方向极速发展,直到到达事物的顶点然后再极速下滑。
房地产其实也是如此,在经济中,如果一个产业过于庞大,一定会绑架其他产业,从一定历史条件来说,有利于发展,因为这个条件是没有打破平衡的条件中,但如果发展到一定程度,这个庞然大物就会出现各种问题。因为它已经到达顶峰。
我们看货币发行的方式,
一种外汇,外汇的意思是,出口企业用商品赚到了美元,然后人民银行用货币购买了美元,形成了外汇储备。企业相应的得到了对等的人民币
这样实现了人民币发行。
从金融角度来说,央行发的货币越多,欠的债务也越多。
企业赚了 100 万美元上交央行,央行印了 700 万人民币经过商业银行给企业,多印的这 700 万其实就是央行打了 700 万借条借走了企业 100 万美元。
央行收到的外汇越多,印的钞票也越多。
但问题不在于这一点,而在于贷款。外汇储备有四万亿美元,对等我们要发 28 万亿人民币进入市场,广义的 m2 现在有 200 万亿。那么这 180 万亿大部分是怎么发到市场上面去的呢。
中国 2022 年一季度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 201.01 万亿元。仅房地产贷款余额就高达 55 万亿。什么意思呢,就是欠了银行 55 万亿。
问题是银行的钱从哪里来的,不可能凭空制造出来吧。银行的钱来自于存款。问题是谁存款呢?借款的人存款。无论银行怎么有钱,都会产生同等的负债。
房子和贷款一定是等价的。房地产企业贷款 1 亿,有一亿的钱流入社会。然后卖房子卖了 2 亿,赚了 1 亿。问题在于,这个赚的一亿是谁的钱呢。很显然,是居民贷款的钱,居民贷的谁的钱,还是银行的。银行还要有利息。
也就是银行从一个亿变成了两个亿,但多出来的这个亿也是债务。
所以这样下去,无论怎么样,都会有等量的负债同时存在的。
这就造成了一个现象,企业发展规模越大,同等的负债率就越高。地产庞然大物恒大已经欠下两万亿债务。从经济运行角度来说,如果这家公司消除了这两万亿债务,必须得用两万亿同等值的物品对冲。
房价上涨,假如上涨一倍,就会对冲掉一个亿,但问题在于,房价不上涨的时候怎么办呢,你无论怎么样都会有负债,除非你去赚美元。去美国开发房地产卖美国人。
其实你这么想一想就知道,房地产必然会产生巨额负债情况的。这个负债是银行的,但银行不背,最后还是房地产背着。
有时候慢一点发展反而是有利于长远的。
经济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非常简单,非常简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就一招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既不要超发货币,又不要银行展期,还不要让烂尾楼频频出现。
两个工具,ABS 和 REITS 两大资产证券化工具就可以。
1.reits 是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s),是通过公开募集得到资金之后再去做房地产投资。
REITs 的特点在于:收益主要来源于租金收入和房地产升值;收益的大部分将用于发放分红;REITs 长期回报率较高。
2. 而 abs 则是资产抵押债券,是在有房产的基础上,然后将其抵押用以发行债券。
ABS 资产证券化目前运作方式为。
目前主要的操作模式包括 “类 REITs”、CMBS(商业房地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运营收益权 ABS (如酒店收入)、物业费 ABS 和购房尾款 ABS 等类型。
目前主要的操作模式包括 “类 REITs”、CMBS(商业房地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运营收益权 ABS(如酒店收入)、物业费 ABS 和购房尾款等类型.)
对此,可以发现 REITS 和 ABS 虽然具备着同样的流动性,但是本身资产组成却是不同。
一句话理解,REITS 是公募基金,ABS 是以资产收益为标的债券。
REITS 主要用于投资新楼盘,ABS 主要用于旧楼盘的出租金套现、房企拥有物业的套现。
像恒大、万科、碧桂园、融创都有自持的物业集团,这绝对是现金牛资产,很适合用作 ABS。
而恒大、碧桂园、融创手里持有大量未开发土地,期房也难以售出,很适合用 REITS 盘活资金池。
资产证券化,换一种理解方式是,咱们每个人都买不起房子,但是可以合伙买一套房子。一个人买不起,就可以 10 个人集资买,10 个人买不起,就 100 个人集资买,。但是这样的话,产权是存在争议的,100 个人谁来当房主很难辨认。但是 REITS 提供一种新的金融工具,可是解决产权争议的问题。
当然房企发行的 ABS 和 REITS,在市场上没人买怎么办?
很简单。
现在房企是各个银行的爸爸,为了让这个爸爸活下去,银行还需要好好努力。
只需要银行硬性把 REITS 和 ABS 配到自家的基金中去,就可以,不需要太高,reits 资产只强行配 10% 就可以。
这样房地产企业就盘活了,各地政府担保的债务连带危机就消失了,银行的坏账也能收回来了。
一举三得。
并且,不会因此超发货币。
一部分人还会因为配了 reits 的基金风险太高,而直接转到股市和消费市场。
这样大 A 股超过 4000 点不是梦,消费市场也能再创新高。
看一看,乐一乐,手动滑稽。
早就透支了。
房价远远高于民众承受水平,四个钱包给一个人提供支持。
说了半天可持续,但根本就没执行到位。
都是来看爽文的吧?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哪有都爽的道理,有一些人肯定是要开始不爽了。
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惊。
我刚看了浦东贝壳的二手房,发现 2016 年 800 万左右的房子,比如桃林小区三房 125 平的,现在变成了 1200 多万,桃林公寓 700 万的房子,现在变成了 1160 万,
桃林小区 125 平还是两梯六户的房子,1998 年左右的福利分房,户型并不怎么好。
桃林公寓有两梯五户也有两梯六户的房子,户型也差强人意。
它们户型大概长这样子。
平均每年涨价 60~80 万,这涨幅,,,,实在是大。
只要买过房子的人,基本都知道,两梯五户或六户的户型相当不好,价格便宜很多人也不买。两梯八户的就更差了。
新房烂尾概率越高,二手房就越吃香。其实房产交易,最可怕的不是知乎上讨论的买房之后降价,也不是断供,而是买房烂尾。
在我看来,烂尾概率就是玄学,实在是没啥办法避坑,因为到处都是坑。
2022 还有这么多人买新房,简直不可思议啊。
很正常,出来混总是要还的。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包括美国能支撑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商业模式,以前吃胖了,现在必须要瘦下来,没有一直胖下去的人,也没有永远增长,永远繁荣的产业。
并不是每一样东西都需要改革,并不是每一样事情一改就灵,一改就好。它有可能是改向另一个反面而让自己深陷其中,永远爬不起来。房改做得怎么样,值得总结。
木有接盘的了,房地产经济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一场饕餮盛宴即将结束。 其实早该收手了,但是有些企业有些团体出于贪婪依然再无序扩张完成了国家人力土地生产力资源的浪费。活在今天,总是想用后天的钱还明天的账。第一买房人的钱没有用在盖房上,反而拿着这些钱去另买地扩张,妄图用第二买房人的钱盖第一买房人的楼,第二买房人没了,可不就傻眼了! 所谓的烂尾楼不就是这样形成的吗!老百姓的血汗钱是用来买房的,不是让你用来无序扩张的。这是房企一宗大罪。
再说地方 zf 明知自己的城市人口已经撑不住现有楼盘了,仍然还在卖地,卖就卖呗,工业用地,商业用地,能不能刺激下就业,非要卖住宅用地。光想收居民月供发公务员工资,不想为居民创造就业,改善生活水平。就那些公务员实在不行撤的撤,扔的扔。优化组织结构行不行?不行,都是带关系的吃财政的,你说撤就撤?你以为 98 年大下岗呢? 如果实在过意不去,我有个建议大家一听,不如让这些人每月按基本工资发着,提供技术培训,直接放进社会算了,直接就业创造价值去。为社会做贡献,赶明经济好了公务员紧缺了再招进体制内。这些公务员欠着工资也难受,放了算了,让他们自谋生路。编制留着以后再进,全当上山下乡深入基层了,多好的事,是不?
16 还是 17 年国庆的时候,我眼看着一个楼盘,一天涨 600,7 天涨了 4000。
我现在想起来,还是想问,怎么敢得啊?
你就是要涨价去库存,16 年的时候稍微温和一点,现在也不是这样一个局面。
哥几个,又邀请我讲相声了?
有啥好讲的,现在十万火急,看着上面开会,恰似一群太监上青楼,讨论来讨论去就是没法子可用……
就很乐!
今天这种情况,只能说就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弊病,如果能靠行政解决的话,就不会出现社会主义出现。
总结,真正马克思主义者,首先相信客观规律,做事得实事求是。
这就是 5 月份宣布给房地产定向降息的根本原因,平滑下落曲线,力争软着陆。
pure 日月:pure 日月 / 悟空新之助:【重磅关注】房地产市场 “定向降息”,5Y-LPR 利率下调 0.15%!
虽然如此,最值得关注的还是国家没有打算走老路。
四件事可以表明国家约束并去除房地产泡沫的意志:
第一,最新消息郑州各大银行因上面要求,将首套房最低房贷利率由 4.25% 提升到 4.8%;
第二,此前成都也想将房贷利率一拉到底,也被理性的有关部门及时叫停了;
第三, 武汉 “放开四个郊区限购政策” 只存活了两天。这深刻表明国家对武汉这样的风向标城市依旧严格要求,约束并去房地产泡沫的意志坚定无疑。大家大可不必被黑雾迷惑了双眼,更不应该忐忑不安甚至夜不能寐,房地产方面已经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的。
第四,5 月 20 日,南京二手房取消限购等政策没活过 24h 可以充分看出国家对房地产的态度和意志。也是我此前分析的:
国家是铁了心去房地产泡沫的(最终结果),但是过程要尽可能平滑温和(过程)。有些人是没有这种分层思维的,自然不理解国家政策的含义。
【强调】别把这个政策理解为我国要走老路,这只不过是在布置超级安全垫,缓和下落曲线用的,尽可能减轻下坠的冲击力伤害,凡是说什么走老路、夜壶的,都特么是小白,不清楚我国当前大环境。
人口(老龄化和生育率)、城镇化率、居民负债率、全球加息大周期、中美关系激烈、居民就业情况等都不支持房地产,尤其是前两个是核心,走不了土地财政老路了,三线以下的土地几乎没有市场了,地没多少价值,卖地财政到头了。房地产税只待经济大环境好转就必须落地了。
别把我国当前的房地产政策理解为我国要走老路,这只不过是在布置安全垫,尽可能减轻下坠的冲击力伤害,凡是说什么走老路、夜壶的,都特么是小白,不清楚我国当前大环境。
国家之所以允许各地有房地产新政,不是要救房地产,而是希望尽可能平滑下坠曲线。希望大家不要被某些人断章取义甚至颠倒黑白的言论给带节奏了。
除了炒房客,我国所有人都应该支持国家赶快去房地产泡沫,对于已经购房的家庭,只有房地产泡沫去掉了,LPR 才能下降,房贷利息才能减少。去房地产泡沫,除了炒房客,利好其他所有人。
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当你的眼界不在局限于个人利益相关,而是基于当下内外的环境,以最有利于国家发展(甚至世界发展)的角度思考,很多答案不言自明!
不要懊恼过去,因为纯属浪费时间;与其惆怅过去,不如放眼未来。
也不用担心时代不给机会,想一想,你有没有足够的智慧发现机会在哪里,没有就提升自己直到有,以及机会出现的时候是否做足了准备。
让你们看看什么要预测?什么叫先见之明?什么叫认知碾压?记住:预测不同于猜测,需要有理有据、逻辑完备,很多人把信口开河当作预测。
站在 2019 年看——中国房地产最后的五年 400 赞同 · 65 评论文章 414 赞同 · 66 评论文章2019~2020 这个时间段适合买房吗?3.1 万赞同 · 3997 评论回答 3.1 万赞同 · 3998 评论回答 3.1 万赞同 · 4004 评论回答 3.1 万赞同 · 4005 评论回答 3.1 万赞同 · 4005 评论回答 3.1 万赞同 · 4008 评论回答 3.1 万赞同 · 4009 评论回答 3.1 万赞同 · 4009 评论回答 3.1 万赞同 · 4017 评论回答 3.1 万赞同 · 4017 评论回答 3.1 万赞同 · 4017 评论回答 3.1 万赞同 · 4017 评论回答 3.1 万赞同 · 4017 评论回答 3.1 万赞同 · 4021 评论回答 3.1 万赞同 · 4022 评论回答 3.1 万赞同 · 4025 评论回答房价真的已经到顶了吗?2.9 万赞同 · 4141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41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41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41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41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41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38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38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38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38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38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38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38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38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38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38 评论回答中国的房价何时是个头?1.1 万赞同 · 2171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71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71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71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71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71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71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71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71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71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71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71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71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71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71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71 评论回答
2020 年初的这篇文章有很多金句,经受住了时间考验,现在更加熠熠生辉!
很多朋友对我国房地产缺乏基本的认识,可能仅限于 08 和 16 年两次翻倍,但是中间细节呢?基本是一无所知。这就导致更多的人更加看不到国家为了遏制房地产泡沫所做的重重努力。
前两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群里简要回顾了 15 年至今的房地产关键事件节点,主要给大家理了一下 16 年房价大涨之后国家做了哪些努力遏制泡沫【尤其是 20-21 年,绝对是下了硬功夫遏制房地产泡沫膨胀了!】。
聊天记录如下:图片省略,详见公众号【悟空新之助】or【悟空价投】文章《客观梳理 16-21 年我国房地产的变化,记录一次深度群聊!》
16 年房价暴涨,然后年底国家提出 “住房不炒”,但是政策从提出到发挥影响是需要时间发酵的,尤其是当资本把控了舆论渠道时,即便是有政策,也可以被利益集团通过信息海啸给淹没掉,他们故意混淆视听,防止人们变聪明以至于不方便割韭菜。
即便是现在,我国很多政策都无法正确的反馈给老百姓,总会有很多人断章取义国家政策的初衷,典型有房贷利率固定利率转为 LPR 浮动利率、个人养老金制度、保障性住房政策(曲解为以后只能租房,可怕的是这种低级忽悠都有人信!)……
资本把控舆论机器,就会很可怕,三人成虎比比皆是。很多人在错误信息浇注下认知已经完全走入歧途,荒谬的言论重复多了,也会被他们当做真理。
最近几年,我已经完全认识到了掌握舆论渠道的重要性,在旧文《巴菲特的遗憾!》我说过写过掌握舆论渠道的重要性:
虽然华盛顿邮报可以发表新闻报道、社评观点,但是谷歌、脸书却可以控制人们接触各种信息的渠道,大型互联网公司可以左右人们所接触信息。新闻报道内容再有价值,要是人们看不到,那么价值就得不到体现。
房地产泡沫如此,资本(营销团体、大 V、自媒体)煽风点火 “房价永远涨” 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分清敌友,是生存的首要问题!》)
就像刚结束的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东大会上芒格先生说的:称人们正在接受 “知识更匮乏的股票经纪人” 建议投机炒股(我国则是很多人接受知识匮乏的中介 / 自媒体 / 大 V 投机炒房)
一个社会,理性的声音很重要,不要做沉默者。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通过影响身边人,身边人影响他们的身边人,如此循环,就会产生磅礴的理性力量,就可以战胜非理性,不要等悲剧发生才冷静,那就晚了!
我们都可以作为理性力量发生源,我从 18 年开始慢慢影响了,现在也影响了一批人,大家加油。
我的小目标:影响 1000 万人正确认识房地产和中国 & 世界经济,争取让 100 万家庭避免接盘,未来希望引导更多的人正确地认识理财投资!
现在很多人不知道是不是段子看多了,还是真的丧,我认为完全没必要,希望和机会还是有的,而且就在眼前。眼里要保留光芒,不用灰心丧志。
虽然问题不少,但是,我们中国未来仍将大有可为,我这不是在安慰你们!我国的市场优势、人才优势和资本优势依旧显著,尤其是市场优势。
PS:两年前的耕耘,现在终于结出硕果啦!《【房地产】爱我的、恨我的,最终都得信服我!》
**重要提醒:**中国房地产的万字分析长文详见个人公众号:【悟空价投】or【悟空新之助】(五个字、谨防假冒!)
全方面考虑中国人口、经济、政策和世界格局分析中国房地产,可能是最全面的房地产分析文章,知乎还是太谨慎啦,最近又掀起了新一轮删文清查活动,给大家带来的不便,还请见谅!
目前我正在公众号更新系列文**【中国城市房价漫谈】**,目前写了深圳、武汉、天津、西安、厦门、青岛、长沙、成都、南京、广州、杭州、天津、沈阳、郑州、重庆、济南、昆明、南宁、海南……(二线以上城市基本上全覆盖),接下来将会定点分析中国典型城市的房地产走势,欢迎来阅读
将来的历史书会这样写道一一
曾经,在某个地方,
兴于房地产,
盛于房地产,
败于房地产,
溃于房地产。
易观居了一个 2022 年上市公司综合实力排名:
这个表格还是比较客观的,综合了销量、土地、利润和负债等各方面因素的一个综合排名,在行业垃圾公司持续出清的背景下,龙头公司的市场份额将会继续稳步提升。
未来马太效应会更加明显,有意思的是,A 股又回到了 10 多年前的招保万金的时代,走了一个轮回,又回到了原点。
实际上,不仅仅是地产行业,其他行业也是一样的,龙头的地位很难因为短期内一些公司疯狂加杠杆而长期被超越。
所有超常规扩张,都是有代价的。
企业经营是一个需要把地基打牢固的过程,一轮紧缩周期的到来,就彰显了稳健经营公司的抗风险能力。
白酒的龙头还是建国初期确立的那几家龙头企业,一线白酒全部在 “老八大” 名酒里面。
怎么解?
新房销售边际好转,垃圾出清和龙头集中,更值得关注。
如果你是炒房者,毫无疑问,这个行业,没啥搞头了,如果你是二级市场的投资者,龙头公司依然值得期待,因为房地产是我们货币的主要发行锚定对象,这个基础没变,目前没有更好的产业来替代这个巨大的城镇化驱动工业的发动机。
发动机不可能熄火,否则这艘经济的大船就停止了。
至于代价,总有人承担,也总要有人承担,这是历史规律,不是房地产,也会是其他东西。
2022 年 5 月该行跟踪的 18 个样本企业销售金额 2743 亿元,同比下降 55%(4 月同比下降 56%),环比提升 11%(4 月环比下降 21%); 销售面积 1826 万平米,同比下降 56%(4 月同比下降 56%),环比提升 10%(4 月环比下降 18%)。
累计数据方面,1-5 月,样本企业销售金额同比下降 48%,销售面积同比下降 46%。二手市场已经有转暖迹象,新房销售的也在边际好转。
但市场仍然担心交付,毕竟,看看身边越来越多的停产(烂尾)楼盘,大家会越来越担心。
5 月该行跟踪的样本企业销售表现分化加剧,高信用企业销售金额同比下降 42%,较 4 月跌幅 48% 有明显回落; 一般信用企业销售金额同比下降 76%,较 4 月跌幅 74% 进一步扩大。
不同企业平均房价变化也呈现相反走势,5 月高信用企业平均销售房价 15190 元 / 平米,环比提升 2%; 一般信用企业平均销售房价 12864 元 / 平米,环比下降 4%。
2021 年下半年爆发房地产信用风波以来,新房市场面临交付困扰一直存在。这一方面可能使得新房表现不如二手,另一方面也使得高信用公司表现更高。
需求侧政策托底效果初显。
5 月中央和地方针对房地产需求侧连续出台多项政策。5 年期 LPR 利率下调至 4.45%,首套房按揭贷款利率定价下限下调到 4.25%,距离 2021 年底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差距有 138 个基点。各地也陆续出台多项以限售、限价、限购、限贷为核心的需求侧政策以刺激市场需求,维持行业健康平稳发展。该行认为 5 月企业销售数据显示需求侧政策的积累在行业下行周期中的托底作用初显,考虑到政策作用的滞后性,下半年市场有望加速恢复。
局部疫情影响逐渐减弱,累积需求或将迎来释放。
受局部疫情影响的各大城市房地产销售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该行估计封控范围最大的期间内全国可能有多达 30-40% 的销售案场采取了限流或封闭的管理措施。
当前北京上海地区疫情防控均取得阶段性进展,6 月全国经济产业秩序有望得到恢复。
大部分购房需求不会因疫情而消失,随着疫情防控影响减弱,受压制的购房需求或将迎来一轮较为集中的释放,前期受影响较大的华东地区有望反弹。
其中,一个是选股思路,一个是抄作业的方法,渔和鱼都有了;通过筛选,找到好行业、好公司和好价格的股票。
投资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不懂的公司不投。[2]
1、投资上有什么疑惑,可以关注公众号 “菜头日记” 直接在文章下面留言,能力范围内的,菜头会用心解答。
2、留言的时候,不要问” 有什么股票推荐的,菜头不荐股,请直接留下完整问题,菜头会集中时间解答。
以上为菜头的个人思考和总结,不构成任何操作建议,请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获取属于你自个儿那份成长和认知。
房价升了,我们土木专业的能找个待遇好的工作,但买房压力大。
房价降了,房地产就崩盘,我们土木的找不到工作,买房压力还是大。
学个屁的土木,TNND !
土木的唯一优点:一点儿也不卷,无论是保研考研还是找工作都相对容易,工地是个人都要,除非你是女的,不能当牛马使唤。
家里有亲戚孩子今年高考的,要是被调剂到土木了,就是复读也不要去学土木!
跟谁家里有仇的话,就想尽办法找人游说他们孩子去学土木。
土木大一的尽早想办法转专业,不然就是去工地打灰,说不定还要去国外打灰,土木专业强校也没啥好前景。
土木大二及以后的赶紧想办法脱离土木行业,跨考考研或者考公都行。
与其在土木呆几年再跑,不如现在早做规划提前跑路,希望看到这个帖子的同学或者家长能多思考一下吧。
再就是如果考的是土木研究生,那性价比也很低,读个三年出去就业形势更烂,还不如直接下工地,现在土木考选调都很卷,国考就更不用说了,即使是土木的头部高校也不会好太多。
土木硕士研究生去处:
1. 地产:曾经的好去处,如今基本凉凉
2. 设计院:破鼓万人捶,随着地产一起凉
3. 选调:如果学校不是 985 的话也不太行
4. 施工单位:那你读研的价值在哪里?
5. 人才引进:事业单位,算是去摸鱼
6. 在读转码:计算机说不定是下一个土木,还特别卷
7. 读博:自己把土木的坑挖的更深
现在就选调是个不错的出路,所以大家都去卷选调,卷的录取率低,导致性价比也很低,说多了都是泪,大家仔细想想吧,跟土木行业有关如装修家电建材啥的也早做打算,不说了,含泪起床准备例会汇报。
更新:
之前就听说,学校里老师的那些去了地产的同学,现在都是领导了,都争先恐后地跑路,大家尽量还是不要去地产了,也尽量不要买房子了,可能房价短期还会回光返照往上弹一弹,但崩盘的大趋势不会变,手里的现金虽然会贬值,但肯定比房价贬值的慢,害,不用急着买房感觉压力还少了挺多。
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15 年的货币化棚改着实是一把臭棋。
权威解读,这就是 5 月份宣布给房地产定向降息的根本原因,平滑下落曲线,力争软着陆。
pure 日月:pure 日月 / 悟空新之助:【重磅关注】房地产市场 “定向降息”,5Y-LPR 利率下调 0.15%!43 赞同 · 9 评论文章
虽然如此,最值得关注的还是国家没有打算走老路。转载自
四件事可以表明国家约束并去除房地产泡沫的意志:
第一,最新消息郑州各大银行因上面要求,将首套房最低房贷利率由 4.25% 提升到 4.8%;
第二,此前成都也想将房贷利率一拉到底,也被理性的有关部门及时叫停了;
第三, 武汉 “放开四个郊区限购政策” 只存活了两天。这深刻表明国家对武汉这样的风向标城市依旧严格要求,约束并去房地产泡沫的意志坚定无疑。大家大可不必被黑雾迷惑了双眼,更不应该忐忑不安甚至夜不能寐,房地产方面已经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的。
第四,5 月 20 日,南京二手房取消限购等政策没活过 24h 可以充分看出国家对房地产的态度和意志。也是我此前分析的:
国家是铁了心去房地产泡沫的(最终结果),但是过程要尽可能平滑温和(过程)。有些人是没有这种分层思维的,自然不理解国家政策的含义。
【强调】别把这个政策理解为我国要走老路,这只不过是在布置超级安全垫,缓和下落曲线用的,尽可能减轻下坠的冲击力伤害,凡是说什么走老路、夜壶的,都特么是小白,不清楚我国当前大环境。
人口(老龄化和生育率)、城镇化率、居民负债率、全球加息大周期、中美关系激烈、居民就业情况等都不支持房地产,尤其是前两个是核心,走不了土地财政老路了,三线以下的土地几乎没有市场了,地没多少价值,卖地财政到头了。房地产税只待经济大环境好转就必须落地了。
别把我国当前的房地产政策理解为我国要走老路,这只不过是在布置安全垫,尽可能减轻下坠的冲击力伤害,凡是说什么走老路、夜壶的,都特么是小白,不清楚我国当前大环境。
国家之所以允许各地有房地产新政,不是要救房地产,而是希望尽可能平滑下坠曲线。希望大家不要被某些人断章取义甚至颠倒黑白的言论给带节奏了。
除了炒房客,我国所有人都应该支持国家赶快去房地产泡沫,对于已经购房的家庭,只有房地产泡沫去掉了,LPR 才能下降,房贷利息才能减少。去房地产泡沫,除了炒房客,利好其他所有人。
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当你的眼界不在局限于个人利益相关,而是基于当下内外的环境,以最有利于国家发展(甚至世界发展)的角度思考,很多答案不言自明!
不要懊恼过去,因为纯属浪费时间;与其惆怅过去,不如放眼未来。
也不用担心时代不给机会,想一想,你有没有足够的智慧发现机会在哪里,没有就提升自己直到有,以及机会出现的时候是否做足了准备。
让你们看看什么要预测?什么叫先见之明?什么叫认知碾压?记住:预测不同于猜测,需要有理有据、逻辑完备,很多人把信口开河当作预测。
站在 2019 年看——中国房地产最后的五年 400 赞同 · 65 评论文章 414 赞同 · 66 评论文章 415 赞同 · 66 评论文章2019~2020 这个时间段适合买房吗?3.1 万赞同 · 3997 评论回答 3.1 万赞同 · 3998 评论回答 3.1 万赞同 · 4004 评论回答 3.1 万赞同 · 4005 评论回答 3.1 万赞同 · 4005 评论回答 3.1 万赞同 · 4008 评论回答 3.1 万赞同 · 4009 评论回答 3.1 万赞同 · 4009 评论回答 3.1 万赞同 · 4017 评论回答 3.1 万赞同 · 4017 评论回答 3.1 万赞同 · 4017 评论回答 3.1 万赞同 · 4017 评论回答 3.1 万赞同 · 4017 评论回答 3.1 万赞同 · 4021 评论回答 3.1 万赞同 · 4022 评论回答 3.1 万赞同 · 4025 评论回答 3.1 万赞同 · 4025 评论回答房价真的已经到顶了吗?2.9 万赞同 · 4141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41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41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41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41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41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38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38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38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38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38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38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38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38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38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38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38 评论回答中国的房价何时是个头?1.1 万赞同 · 2171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71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71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71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71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71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71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71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71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71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71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71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71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71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71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71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71 评论回答
2020 年初的这篇文章有很多金句,经受住了时间考验,现在更加熠熠生辉!
很多朋友对我国房地产缺乏基本的认识,可能仅限于 08 和 16 年两次翻倍,但是中间细节呢?基本是一无所知。这就导致更多的人更加看不到国家为了遏制房地产泡沫所做的重重努力。
前两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群里简要回顾了 15 年至今的房地产关键事件节点,主要给大家理了一下 16 年房价大涨之后国家做了哪些努力遏制泡沫【尤其是 20-21 年,绝对是下了硬功夫遏制房地产泡沫膨胀了!】。
聊天记录如下:图片省略,详见公众号【悟空新之助】or【悟空价投】文章《客观梳理 16-21 年我国房地产的变化,记录一次深度群聊!》
16 年房价暴涨,然后年底国家提出 “住房不炒”,但是政策从提出到发挥影响是需要时间发酵的,尤其是当资本把控了舆论渠道时,即便是有政策,也可以被利益集团通过信息海啸给淹没掉,他们故意混淆视听,防止人们变聪明以至于不方便割韭菜。
即便是现在,我国很多政策都无法正确的反馈给老百姓,总会有很多人断章取义国家政策的初衷,典型有房贷利率固定利率转为 LPR 浮动利率、个人养老金制度、保障性住房政策(曲解为以后只能租房,可怕的是这种低级忽悠都有人信!)……
资本把控舆论机器,就会很可怕,三人成虎比比皆是。很多人在错误信息浇注下认知已经完全走入歧途,荒谬的言论重复多了,也会被他们当做真理。
最近几年,我已经完全认识到了掌握舆论渠道的重要性,在旧文《巴菲特的遗憾!》我说过写过掌握舆论渠道的重要性:
虽然华盛顿邮报可以发表新闻报道、社评观点,但是谷歌、脸书却可以控制人们接触各种信息的渠道,大型互联网公司可以左右人们所接触信息。新闻报道内容再有价值,要是人们看不到,那么价值就得不到体现。
房地产泡沫如此,资本(营销团体、大 V、自媒体)煽风点火 “房价永远涨” 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分清敌友,是生存的首要问题!》)
就像刚结束的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东大会上芒格先生说的:称人们正在接受 “知识更匮乏的股票经纪人” 建议投机炒股(我国则是很多人接受知识匮乏的中介 / 自媒体 / 大 V 投机炒房)
一个社会,理性的声音很重要,不要做沉默者。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通过影响身边人,身边人影响他们的身边人,如此循环,就会产生磅礴的理性力量,就可以战胜非理性,不要等悲剧发生才冷静,那就晚了!
我们都可以作为理性力量发生源,我从 18 年开始慢慢影响了,现在也影响了一批人,大家加油。
我的小目标:影响 1000 万人正确认识房地产和中国 & 世界经济,争取让 100 万家庭避免接盘,未来希望引导更多的人正确地认识理财投资!
现在很多人不知道是不是段子看多了,还是真的丧,我认为完全没必要,希望和机会还是有的,而且就在眼前。眼里要保留光芒,不用灰心丧志。
虽然问题不少,但是,我们中国未来仍将大有可为,我这不是在安慰你们!我国的市场优势、人才优势和资本优势依旧显著,尤其是市场优势。
PS:两年前的耕耘,现在终于结出硕果啦!《【房地产】爱我的、恨我的,最终都得信服我!》
**重要提醒:**中国房地产的万字分析长文详见个人公众号:【悟空价投】or【悟空新之助】(五个字、谨防假冒!)
全方面考虑中国人口、经济、政策和世界格局分析中国房地产,可能是最全面的房地产分析文章,知乎还是太谨慎啦,最近又掀起了新一轮删文清查活动,给大家带来的不便,还请见谅!
目前我正在公众号更新系列文**【中国城市房价漫谈】**,目前写了深圳、武汉、天津、西安、厦门、青岛、长沙、成都、南京、广州、杭州、天津、沈阳、郑州、重庆、济南、昆明、南宁、海南……(二线以上城市基本上全覆盖),接下来将会定点分析中国典型城市的房地产走势,欢迎来阅读
我不关注别的,只看我周围人的反应。
我周围同事、亲戚一致认为:现在不能买房了。
我的亲友和同事圈,都有即将结婚的 90 后,他们 2021 年以前还有买房的打算,现在完全取消了这个念头,准备租房结婚。
我本人也认为近几年之内绝对不能买房了,至于几年以后,那无法预测。
我自己的观点基于以下因素:
1、中国房地产狂奔数年,只涨不跌,完全背离了自然法则,别说经济规律或周期了。所以我害怕。
2、早期二手房已经跨过中年,直奔设计寿命(砖混结构 30 年,钢筋混凝土结构 50 年),这些房子依旧还挺着,所以我害怕。
3、五月的政治局定调会议明确了新冠疫情的未来:疫情的最终走向还存在很大不确定性,远没有到可以松口气、歇歇脚的时候。意味着什么?自己琢磨,反正我害怕。
4、美国疯狂制裁中国,至今不但不收敛,而且愈演愈烈,世界老大老二干到这份上,你说不影响房地产市场,可能只有鬼相信。
5、全球化面临空前困境,连华为都认为高估了全球化,中间省略数万字,我怕。
6、俄乌战争焦灼化,事实上,这已经是世界大战的另一种形式,不说了,我害怕。
7、我们自己的事:台湾问题,不多说了,一旦有事,不是小事,我害怕。
……
还有很多,不说了,在这样的背景下,房地产还想继续辉煌,我已经不敢想了。
起床上班吧。
其实没啥好关注的,因为现实跟很多期待看烟花开香槟的人想象的有点不一样。
我老婆名下有 40 几套房,其中绝大部分是小户型,是 08 年开发商欠她家钱拿来抵债的,实际到手价格是现在市场价的 10% 左右吧。
我现在名下 5 套房,都是在 2013-2016 年之间购入。购入价是现在市场价的 30-60%。而且这全部是大户型,两套还是别墅产品,这玩意你们也知道流通性一般,算是涨不动的类型。
而像我父母手里的房产,比如我妈手里还有两套 99 年刚出来创业时买的商品房,购入价是现在市场价的 10% 以内吧。至于我父母单位在 90 年代分的房子,房屋成本可以忽略不计了。至于我爸当年在老家弄的自建房,我不知道应该怎么估价。
因为我爸妈非常保守,觉得卖房是卖祖产。这么多年,也就我卖过自己名下的几套。基本上都是在 03-08 年之间购入的,卖的时候基本上都是 300% 的涨幅。所以各个时间段的房子都有保留。而且从自建房、房改房、商品房什么类型都有。可以比较完整的记录整个中国房地产的历程。
其实像父母 40-50 年代生人,只要没有什么大事,顺顺当当的,家里至少就是几套房。
很多购入较早的房产,成本真的可以忽略不计。在 13-14 年之前购入的,成本可以也就是 30% 左右吧。在 08 年左右购入的,成本可能也就是 10-20%。就算是在 16 年左右购入,成本可能也就是 50-70%,这还是普遍数据,要是在一些涨幅离谱的地方,甚至你 10 年上车,现在的可以把成本忽略不计了。
如果房地产真的崩盘。越晚购入伤害越大。而这些较晚购房的,大多是新移民。反而对你们口中的所谓 “既得利益者” 没有任何实质上的伤害。
而且你们也知道,房地产大爆发也就是 10 来年。其实在 “低价区” 的存量房产数量是一个天文数字,而且这里面甚至很大一部分连贷款都没有。如果用原始购入价,而不是现在的市场价来看,租售比可能要到 10+% 每年。至于自建房,当年可能也就是 20-30 万投入,后来改建什么总成本也就 7-80 万,而现在一个月的租金可能就要到 5-10 万,也就是按照实际投入成本,也就是 1-2 年回本。这种你怎么算?
所以,要是来个大的,看了烟花。无非就是一些无房的新移民,把一些刚上车的新移民给杀了。相当于是自相残杀了,毫无意义,纯粹让人看笑话。
现在政府是要出动万亿刺激大计划了。
按照 08 年的四万亿,GDP 对应 30 万亿。现在是 GDP114 亿,出动 15 万亿刺激大计划就是了。
房企 top50 表内负债 22 万亿左右,那只能无限量宽松计划了,使用 mmt 左脚踩右脚上天。
就像大家都知道的那样。
维系一个谎言的代价往往是需要撒一个更大的谎来圆上一个谎。如果和面水少了加面,面少了加水,在人口红利还债期,当时人口红利吃的有多好,现在还债就有多坏。现在没有面,那只能疯狂加水了。
而对资产泡沫也是这个道理。
在预期转弱,卖房难以维系的状况下,维系房地产市场的虚假繁荣,保证房地产泡沫不崩盘的代价往往就是搞一个更大的泡沫。献祭地方系列银行是不得不走的一个棋。
但维系这个泡沫的代价是什么呢?
其实是市场干涉。
就大家现在去下面的县城看看,基本上现在现成都一个样,房子卖不出钱,楼都是烂尾的,但是房价看上去还是那个样子。
按照市场理论来讲,商品不好卖大不了就是降价就是,降价个 40%,你看市场买单不。
但可惜降不得。
在房地产和土地财政挂钩之后,实际他已经变成了自带金融性质的投资品了。
对投资品来讲,降价就是卖不出去的,而且降价之后,土地财政就更维系不下去了。
一房两吃也会在这次危机过后出台。
有人说国企信仰,那东北大下岗时期的国企了。绿地境外美元债不行。
所以你看到了什么。
在民众眼里,这是房地产企业们的作茧自缚,但在政府眼里,这根本不是房地产企业们的问题。
这哪里是房企销售下降八成啊,这明明就是地方财政收入下降八成啊。
这看起来是我武举人的事,实际动的可是黄老爷们的金袋子啊。
但现在最操蛋的问题是什么呢?
房地产这玩意一时半会还真不能破,因为现在预期太不明了,就算现在房地产市场已经是快要爆气的皮球了,也得捞一下。放水提上日常
捞了,收入虽然低点,但还能勉强维持,但要是不捞,收入直接没了,下一波还怎么办呢?
地方有一笔账,大家都在算自己的账,但就是没人考虑过一个问题。
在当前生育率下,中国每年出生人口能否为后来在者养老了
断供潮爆发, 当房奴需谨慎。
疫情停工、裁员,企业倒闭,房价下跌,越来越多的人还不上房贷了。
全国法拍房市场正在翻倍,过去五年,全国每年挂拍的住宅用房数量由 18.6 万套增加至 34 万套,几乎成倍增长。截至 2022 年 2 月 20 日,全国住宅用房法拍房数量已经到达 175 万套。
多地 “断供” 现象的急剧增加,就是个危险信号。
去年就有人在网上宣布要把自己的房子白送,因为实在是负担不起贷款了。
而一些人最终选择了弃房断供。
就在今年 3 月,一篇《燕郊断供者的自述》在社交平台广泛流传。这篇文章的作者于 2017 年在河北燕郊买下一套 140 平方米的三居室,总价 426 万元,贷款 298 万,月供 16800 元。结果一晃 4 年过去,燕郊房价腰斩,他的房子跌到了 240 万,等于卖了还要倒贴银行五十多万。他决定断供,结果断供之后被银行起诉,还要承担利息、罚息、案件受理费、起诉费等费用,将近 20 万。最终成为了失信被执行人,未来贷款、就业、子女教育等都会受到影响。
如今,这样的故事正在持续发生着。
2021 年中国个人住房贷款余额达 38.32 万亿元,覆盖个人住房贷款人数高达 4 亿人。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显示,中国 30-40 周岁群体中,住房贷款总额是家庭年收入的 11 倍,其中,占比四分之一的低收入家庭中,贷款总额达到了他们年收入的 32 倍。对于这些人来说,这部分家庭每年仅房贷的利息支出,就将近全家收入的两倍。
在经济增长时,收入的稳定性肉眼可见,房贷压力并不会产生焦虑;一旦经济下行,房贷账单就是一道道 “催命符”。很多人问,现在这种情况下,能不能暂缓还贷?
工行、交行、邮储 3 家银行对此的回应是,确因疫情影响可以延迟。
农行上海、深圳出了内部公告,可以申请房贷延期,疫情不是特别严重的地区如北京等没有。
中国银行回应:广西、陕西、吉林以及上海、深圳等部分地区已有相关贷款延期还款政策,但具体情况还要看当地要求。
![](data:image/svg+xml;utf8,)
如果你正遭遇还款困难,可以尝试和贷款行沟通一下,看是否可以延迟还贷或者延长贷款期限,毕竟银行的目的是挣钱,而不是收房。
国人对房子是有执念的,买房能带来强烈的心理安全感。买房时亲朋好友帮忙凑首付,之后是沉重的长达几十年的房贷压力,严重影响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世事无常,还是要未雨绸缪,建议:
1、 努力工作,增加自己的市场竞争力;
2、 持续储蓄,积累备用金;
3、 慎用高杠杆透支未来。
加油!
越是大的房企越是麻烦
它们的土储多
现在地方要土地财政,就需要土拍
土拍就需要房企参与
这个时候大概率是当地左右手倒腾
一些流出来的水大概率进入它们这里
问题在于接盘的不足了
所以优先保新房
至于握有大土储的房企和广大二手房东
在这场撤退中必然优先级也更不同了
小房企和散户体量小,还来得及转身
体量大的就麻烦了,需要赌类似棚户区改造的机会了
对于普通人还是那句话,在史上难得的房地产黄金年代机遇中,只有落袋为安才能算真正的赚,要晓得哪怕是结构性的牛市,最终能赚到钱的也是少数人。
兄弟们别看爽文了,老老实实回去搬砖,写论文。心中默念就 OK 啦。
大烟花 大烟花 大烟花
给大爷们笑一个吧
想办法把护照办出来,找准机会赶紧跑吧。无权无势的耗材,关心房价有屁用。世界这么大,你非要在这个人吃人的地方当房奴。
其实解决销量低的问题一点都不难,让销售发扬一下高校辅导员提高就业率的手段,我就不信房子卖不出去。
请为国家买套房,请为国家生个娃,请问钱从哪来?
我们现在短期面临最严重的问题,就是疫情的冲击,经济的停滞,长期面临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少子老龄化的问题
疫情的冲击,大家都亲身体会到了,封城,封小区,没完没了的核酸,抢油抢粮抢菜,居家办公,在家上网课,再严重的话可能就是方舱隔离了
经济的停滞,大家也有切身体会,企业三天两头停工,无法正常开业,没有流水没有收入,破产倒闭的一大把。
至于裁员降薪,那是家常便饭
今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 4.8%,没有达到年度 5.5% 的目标,二季度由于上海北京等城市大规模封控,二季度的 GDP 估计也不会太好看
这是我们面对的中短期困境,疫情冲击、经济下行
还有一个中长期的严重问题,就是少子老龄化的问题,目前中国每年新生婴儿数量,已经从 2016 年的 1786 万,下降到 2021 年的 1000 万出头,短短几年时间,降幅接近 40%。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 年中国总的生育率是 1.3,低于国际社会通常认为 1.5 的警戒线
下图为中国历年新生婴儿出生数
**
**
想要维持人口平衡,生育率要达到 2.1,即平均一对夫妻要生 2.1 个小孩才能保证人口不下降。现在的情况是,在我国,一对夫妻平均只生 1.3 个小孩,比日本生育率还低
面对疫情冲击,经济下行,生育率下降等困境,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面对疫情冲击,国家积极应对,坚持动态清零,这在全世界范围内独一家,最大程度地保障了人民的生命健康
面对经济困难,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政策措施,比如给中小企业信贷支持,退费减税等
其中最有力度的刺激经济政策,应该是针对楼市的措施了,从去年年底开始,从中央到地方,从财政部到央行等部委,都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楼市的政策措施
从放松限购到全面放开,从信贷支持到契税减免,可以说,能用的招数都用上了
总之就一句话,鼓励大家赶快买房,多多买房,把楼市搞起来,把中国经济搞起来
只要楼市起来了,就能带动上下游几十个行业,数万家相关企业,带动数千万人的就业
从这个角度来说,国家的政策好不好,好
从这个角度说,我们该不该买一套房,既能改善自己的生活品质,还能促进国家经济增长,何乐而不为呢
该不该买,该,想不想买,想
国家鼓励买房,但没人告诉我,买房的钱哪来,首付从哪来,月供从哪来
为了解决人口少子老龄化问题,国家已经放开了二胎、三胎限制,而且不少地方还给出了不少优惠措施
例如,现在很多地方都提到,只要生二胎、三胎的家庭,就能多买一套房
这个政策好不好,好呀
既能促进了楼市的增长,还能解决人口出生问题
既能解决了经济问题,还把少子老龄化问题也一并解决了,可以说一箭双雕,一举两得,多赢,麻了
只是没有人告诉我,结婚的钱从哪来,生娃的钱从哪来,孩子上学的钱哪来,奶粉钱从哪来
买不买房,生不生娃,大家考虑最多的是什么,最关心的是什么
是买不买得起,生不生得起,养不养得起
衣食住行,是人的基本需求,但凡能负担得起,谁不想拥有一处自己的房子
中国几千年来追求的那种天伦之乐,形成的传统文化,但凡能负担得起,大部分人还是愿意拥有一份美好的爱情,然后共同抚育下一代健康成长
现在不是想不想的问题,而是能不能的问题
我们正常人的思维是,先挣钱,再花钱,有多大能耐,办多大事
有多少钱,买多大房子,没有钱,只能租房子
这些年,消费主义盛行,但凡手头稍微宽裕,大家都是舍得花钱的
现在,那么多人没房子住,不谈恋爱,不结婚,不生娃,只能说明一点,大家是真的没钱了
但凡手头宽裕,以现在大家的消费理念,都不用劝说,大家早下手了
经济不好,国家鼓励消费,鼓励大家花钱
楼市下行,国家鼓励买房,鼓励大家多花钱
生育率下降,国家鼓励大家生娃,还是鼓励大家花钱
但结果是什么,相信大家也看到了,除了极少数富贵人家之外,普通人家,谁敢生二胎三胎,生不起的,还是生不起,生得起的,不用鼓励,也早生了
所以,不能把结果当成原因,不能把目的当成手段
消费低迷,生育率下降的根源在于大家的收入跟不上房价的上涨,收入跟不上生育成本的上涨
想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只能从根子上解决,就是提高大家的收入,让收入的上涨跟上房价的上涨,跟得上养育成本的上涨
否则,政府在那忙活半天,到最后,好像忙了个寂寞
这些年,政府鼓励大家买房,鼓励大家生娃,结果如何呢
从去年年底开始,政府就开始鼓励大家买房,救楼市,救经济,现在半年过去了,结果怎么样呢
据克而瑞最新发布的数据,2022 年 1-5 月,百强房企整体操盘业绩规模同比下降 52.3%。另据中指院数据,今年前 5 月 TOP100 房企销售额均值为 273.9 亿元,同比下降 50.7%
至于生育率,从 2016 年放开二胎,2021 年放开三胎到现在,我们国家的生育率,不仅没有上升,反而一路走低,目前已经低于日本和韩国了
所以,还是得从根上才能解决问题:解决大家的收入问题和就业问题
只要大家的就业上去了,收入上去了,一切自然会水到渠成
与其不断鼓励大家买房,鼓励大家生娃,不如把心思放在如何解决老百姓就业上,把心思更多的放在如何提高大家的收入上
只是,解决大家的就业问题和收入问题,太难了,太慢了
大家都愿意做容易的事,做见效快的事
最后说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随着上海逐渐恢复正常,中国的经济活动也将渐渐恢复正常,而北京的疫情,也看到了曙光
中国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同时遭受疫情的冲击,不仅给中国经济造成重大损失,也给人们的心理和信心,造成了重大的打击,现在总算是缓过来了
最寒冷的时刻应该要过去,最困难的时刻也应该要过去了
下半年,经济、就业、收入,应该会慢慢好起来
就这样
别忘了关注,点赞、转发。
欢迎关注同名微信公众号:世间行者
房地产行业本身为社会做了很大贡献。
但由于利益的驱动让房地产附加了金融属性。
很多房企的主业是披着房地产外壳的金融行业。
玩的是高周转,空手套白狼的游戏,争取做到大而不倒。
它像幽灵一样影响着人民的生活。无处不在。
具体手段就是通过高房价。
业绩波动 50%,放在金融行业是可接受范围。
但它又不是纯粹的金融行业,房地产还捆绑着人民的根本需求。
根本需求也是有价格的,先上车的优惠。后面能不能上车自求多福,反正就是贵。
房地产去除了金融属性,居民的投资收益降低,那个时候房地产才会平稳发展。
像一二线的豪宅不愁卖,但空置率也高,很多居民把它当投资品。
现在个人真的没有很好的投资增值渠道,投股市少亏算赚。
投银行理财没暴雷算幸运,心惊胆颤的情况下,收益率跑不过通胀。
所以很多人还是把资金投到房地产,以前信托资金绝大部分投向房企。
现在很多房企是鼓励员工投资项目,到了一定级别是一定要投的。
把简单的造房地产搞得如此复杂。
卖给居民的房子也变了味,居民想得到房子,要忍受很多人在身上吸血,银行、信托、个别投资者等等等等。
那有人会问,那可不可以限制房企融资呢?
国家也出了政策,给房企融资给出三条红线。
结果就是大家看到的情况,业绩腰斩,躺平,违约就违约。
因为有人比他们更急,就是购房者。
用一辈子的积蓄,可能买到的是烂尾房。
为啥做长期价值投资的都避免碰地产这类金融化、高负债、高周转的行业原因就在于此。
因为你根本没法预期啥时候投资的行业就会大周期见顶,而资产泡沫这玩意有自我强化的反身性,只有破了,回头才能看出来是泡沫。而在破了之前,你会看到这类 “周期行业” 超高景气,上市公司铆足了力气在干,估值也越涨越便宜。因此 17-18 年内房股行情时,才会有房价永远涨,融创目标市值 8848 亿…
而一旦行业的反身性方向开始转头向下,公司立刻批量变成了高负债实质性破产的企业,不及时清仓的话,数十年的高额投资收益,甚至连本金都可能直接归零。
神友们好消息,
我们距离大烟花又近了一步!
兔死狗烹
好死!开香槟!
看他们亏钱比我挣钱还开心!
肯定有人说大环境变了,我们以后也很难。
嘿嘿,我高兴!
我一个吃米饭的以后大不了啃窝头红薯。
那些以前大龙虾大鲍鱼极品红酒高级牛排的以后就得吃米饭。
要问我图啥?因为米饭的味道我吃过,但是那些,我可闻都没闻过。
就算最后最差的情况没得吃了,那更好了,我们闻着他们手里的米饭难道不香么?
跟我预计的差不多
之前唠嗑的时候我跟朋友说过:你们不要看四月份数据,没用,看五月份数据,很多应该是直接腰斩的。
这之后我朋友就总会不可置信的问我:经济真的差到这种程度了吗?局面真的这么艰难吗?
喏,这不就腰斩了么(虽然是 1-5 月)。
当然,我还说过更吓人的话:你也不要看今年的经济数据,虽然今年是直接受冲击影响的一年,但经济衰退如多米诺骨牌,连锁反应还在后边。
08 年金融危机的时候,我们还大肆宣扬中国人有储蓄的良好品质,抗风险能力强,而美国超前消费,遇到点冲击就没有周转的余地。
然后我们就开动了小脑筋:哎,既然储蓄这么多,为什么不加亿点杠杆呢?
这也是为什么房地产对中国经济如此重要:
经济增长趋势好的时候,收益翻倍提升,杠杆也可以继续走高,反映在房地产上就是房地产行业的持续扩张。反过来也一样,春江水暖鸭先知,经济一旦乏力,房地产就会出现债务风险和盈利压力;经济一旦衰退,房地产就会加速缩水。
可以说房地产企业的财务数据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中国整体经济的一个写照和预演。
这主要是房地产市场已经趋势于饱和;国内居民收入减少,购房意愿下降。更关键的是,之前推动房地产成交量的,棚改货币化安置,以及城镇化已经步入尾声,国内的购房总体需求大幅滑落,再像过去那样靠对楼市松绑恐怕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了。
**核心:**很多人对经济环境感到了悲观,可能是受到了疫情的影响,如今整个市场都变得比较差,赚钱的效应已经大不如前了,失业的失业还不起房贷的,还不起房贷环境生活,要么就是处于水深火热当中,要么就是处于风雨飘摇当中,很少有处于稳定的状态当中,而这些种种就加深了大家对市场预期的担忧,不敢去消费,并且还降低了消费,因为现如今在赚钱比较难的情况下,物价还在上涨,所以买房这种大众投资也是更加谨慎。
**第一,**我国居民对商品房的需求趋于饱和。在经历了 20 多年的房价大涨,该买房的人早就买房了,买不起房的人,也不会再出手了。资料显示,我国家庭拥有 1 套住房的有 96%,2 套住房的有 41.5%,3 套住房的有 10.5%。很多城市家庭已经拥有多套房产,房地产市场已经趋于饱和。
**第二,**受到疫情,以及各行各业不景气的影响,国内居民的收入预期在下降,购房热情大不如前。近两年来,国内房地产市场之所以低迷,主要是实体经济不景气,要想赚钱越来越难了,于是就下调了对未来收入的增长预期,多数人购房愿望降低了,并且很多人对未来房价走势并不乐观。在这种背景之下,不管各地怎么出台楼市松绑的政策,也难以激发楼市成交量的反弹。
第三,在过去的 20 多年时间里,国内房价之所以会呈现上涨趋势,主要是城镇化的推进,不过现在国内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 64%,非常接近发达国家 70% 的水平,继续推动城镇化的空间不会很大。更何况,受到各地高房价的影响,很多农村居民买不起房,也就不愿意进城生活。
截至 5 月 31 日,今年已有 20 城放松限购,25 城放松限贷,14 城放松限售,16 城减免房地产交易税费,22 城落地购房补贴,26 省市放松预售资金监管,71 省市放松公积金贷款。
观点供参考
根据中指研究院的数据,2022 年 1-4 月,重点 100 城新建商品住宅成交活跃度不足,成交规模居历史同期较低位,同比下降超四成。** 城市商品住宅成交面积同比下降 37.4% 代表二线城市同比下降 41.3% 代表三四线城市同比下降 47.2%。
数据显示,受市场因素影响,房地产企业愿不足。据初步统计,2022 年 1-4 每月,重点 50 个城市商品房月均供应规模为 1461 万平方米,同比下降 40% 以上 2019-2021 同期平均下降 37.3%。
4 月,供应规模环比下降,房地产企业推盘情绪仍较低。在高基数下,供应面积同比下降 40% 以上。据初步统计,4 月份新批上市面积 1688 万平方米,同比下降 50% 以上。
当供应减少叠加销售下降时,1-4 月百强房企的销售业绩也不如往年。
根据克而瑞的数据,百强房地产企业 4 月份只实现了销售和交易金额 4284.7 亿元,环比下降 16.2%,降幅大于近年同期;同比下降 58.6%,较 3 月份进一步扩大,处于近年来单月业绩同比下降的 ** 水平。累计业绩方面,百强房企 1-4 月整体业绩规模同比大幅下降 50.2% 与 ** 季度相比,降幅进一步扩大。
根据房地产企业的销售规模,销售规模和门槛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根据中指研究院的数据,1-4 月,****00 房地产企业平均销售额为 212.2 亿元,同比下降 50.2%;其中,销售额超过 1000 亿的房地产企业有 3 家,分别是碧桂园、万科和保利,较去年同期减少 6 家;57 家超过 100 亿的房地产企业较去年同期减少了 46 家。
与去年相比,股权销售也大幅下降。根据中指研究院的数据,****00 房地产企业权益销售平均值 155.2 平均股权销售面积亿元 109.1 同比下降 1 万平方米 50.7% 和 51.5%。
目前不同阵营来看,不同阵营的企业数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去年同期相比,1000 多亿个阵营减少了 6 个,平均销售额 1408.61 亿元,** 阵营 (500 亿元)-1000 第二阵营 (300 亿)-500 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有 6 家和 7 家企业,减少了 11 家。
根据中指监测数据,2022 年五一假期 (4 月 30 日)-5 月 4 日) 重点监测城市新建商品房成交面积较去年五一假期下降 52.3%。大部分代表城市新房交易规模同比下降,其中武汉、苏州、温州同比下降 50% 以上。
但五一假期期间未受疫情影响的区域销售有所改善。
一家 top30 房地产企业人员告诉界面新闻:五一假期期间,公司全国销售额超过 20 亿元
目前,各地也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政策。
4 月 29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坚持住房定位,不投机,支持地方政府完善房地产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住房需求,优化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显示,截至 5 月初,各地有关支持楼市平稳健康发展的政策出台已超 80 多次,包括降利率、降首付以及放松限购等。
许多业内人士认为,地方支持政策的实施仍然需要时间,购房者的信心需要逐步恢复,购房仍然更加谨慎。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 ** 研究员李宇嘉认为,各地政策调整或纾困的力度会加大,二季度重点城市或都市圈的楼市将有望触底。但由于疫情影响、需求减弱、土地市场表现不一,再加上房企收并购大面积落地的难度仍旧比较大,市场恢复还需时间。目前包括深圳等热点城市限购、限售、限贷等政策未改变,二季度市场整体仍旧在低位徘徊。下半年,市场有望触底回升。
【3 袋组合】五芳斋 真空粽子组合 大肉粽蛋黄肉粽豆沙粽栗子肉粽多口味可选
现在能救的办法,需要启动一二线城市拆迁。
先启动拆迁,制造出真刚需,让拆迁居民拿补偿去买新房。一二线的新房市场从冷转热以后,逐步放开一二线的限购。
让三四线城市的富人、去一二线买房。一二线城市的土地出让金就稳住了,大房企的债务稳住了。一二线财政有钱了,才能发工资,政府采购,把一二线城市的消费逆转过来。
——————分割线——————
这一轮危机,是 2021 年政策的连锁反应。
限购限售已经打压的很厉害了。
央行卡二手房贷款,断了房产交易。
二手房卖不出去,谁敢买一手房。
刚需?真刚需租房子住不香吗?
然后,10 月居然敢出台扩大房产税试点。
房产税在泡沫房价下按照房价收,房子变成负资产,谁敢要?
一出文件,全国土拍立即死掉。
土拍一死,财政立即紧张,全国公务员退奖金。
公务员收入下降,政府支出减少,社会消费减少。都不敢花钱。
外贸再一放缓,很多公司都活不了。
公司失业率高了。全民不敢消费。
一季度存款暴涨。
大家都预期要过紧日子,都不敢花钱。
没疫情,俄罗斯不打乌克兰,经济也不行。
疫情遏制消费,俄罗斯一打再影响。
就是现在的样子。
穷鬼没钱买房,就多造豪宅卖给富人,不就好了?
4 月,北京楼市在供应大幅增加情况下交易量出现增长,4 月新房供应 18166 套,环比大幅增长 153%,大批项目入市抢占 5 月市场。全市成交 6150 套, 环比上涨 28%;高端住宅表现不及新房,4 月套总价 1000 万元以上新房 4 月成交 345 套 66 亿元,较 3 月的 447 套 94 亿元分别环比下降 23%、30%,但部分核心区项目因出现一定的价格倒挂、产品品质又明显好于周边二手房,市场表现良好,如天坛府、天恒学院里、学府壹号院、海淀幸福里等多个高端住宅项目成交金额位居全市金额前十位,天坛府单月成交备案近 35 亿元,是第二名的两倍以上。
今年 2 月份,深圳共成交 440 套豪宅。而进入 3 月份,深圳豪宅市场再上台阶,数据显示,一手豪宅共成交 1010 套,环比上升 129.5%;成交面积为 13.03 万平方米,环比上升 146.7%。成交均价为 118408 元 / 平方米,环比上升 5.6%。一季度,广州一手千万豪宅成交宗数占比为 4.6%,2021 年全年占比为 2.3%,占比翻了一倍。
5 月 31 日,广州一名房企中层人士在微信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中心区好地段的项目倒不愁卖,豪宅去化都不错,但刚改项目去化就比较差一点。
今年前 4 月广州总价 1000 万以上豪宅共计网签成交 775 套,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 14%,但市占率上升至 3.4%,同比去年上升 1.2%。
在价格上,广州千万级别的豪宅成交均价创近 5 年的新高,达 7.2 万元 / 平,同比上涨 4.3%。
根据财联社电报,被市场热议的深圳豪宅是海德园 A 区 239 套住宅、推售面积为约 143-251㎡的 4-5 房、均价约 12.6 万 /㎡、总价最低近 1800 万元的所有房源,6 个小时全部选完,约一分半钟卖掉一套,吸金 57 亿。
19 年的时候进入房企,去年年中离开房企,正好赶上了房企最后的稳定期,房企没有了 17 年那会的超高利润率,普遍项目在盈亏 5 个百分点以内摇摆,只能靠高周转不断拿地储地保障资金的持续,然而随之而来的三道红线的监管措施,让部分房企本身就高成本的融资更加雪上加霜,都在等着下一波行情能够让自己回血,万万没想到,恒大开启了多米诺骨牌式的房企崩盘。
但是话说回来,大家都知道赚的最多的不是房地产企业,稳赚不赔的买卖催动了各地涸泽而渔式的疯狂卖地,直到现在一起倒下,不知道未来部分地区的财政将如何维系呢。
此前频繁出台楼市扶持政策的无锡,拟放松大户型商品房限购。
得益于各地楼市纾困政策,以及 “五一” 假期房企推盘及营销积极性提升,5 月新房成交环比略有好转。
据克而瑞最新发布的数据,百强房企 5 月实现销售操盘金额 4546.7 亿元,环比增长 5.6%,但单月业绩同比降幅仍保持在较高水平,降幅达 59.4%。
而从累计业绩来看,百强房企 1-5 月的整体操盘业绩规模同比下降 52.3%,较上月进一步扩大。
“目前房地产行业下行压力持续,叠加部分城市疫情反复,市场信心不足,企业整体销售仍相对低迷。” 克而瑞分析师表示。
易居企业集团首席执行官丁祖昱认为,今年前 5 月房企销售业绩不及 2020 年同期,整体市场压力远胜 2 年前。
另据中指院数据显示,2022 年 1-5 月,TOP100 房企销售额均值为 273.9 亿元,同比下降 50.7%;其中销售额超千亿房企仅 3 家,较去年同期减少 12 家,分别为碧桂园 2011.9 亿元、万科 1673.4 亿元、保利发展 1592 亿元;而超百亿房企为 70 家,较去年同期减少 48 家。
在 5 月单月业绩方面,TOP30 房企业绩均出现了下滑。其中销售额同比腰斩的房企达到 13 家,包括中梁控股、旭辉、美的置业、绿地、华发等;下滑幅度超过 60% 的房企有 3 家,分别为世茂、龙光以及中国铁建。
值得关注的是,规模房企对全年业绩规模的预期显得更为谨慎,大部分房企未披露目标,而公开披露年度业绩目标的房企中,多数企业的销售目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落。
据克而瑞统计,截至目前,仅有十余家上市房企公开披露了全年业绩目标,数量较往年 40 家左右的水平锐减。其中龙湖、金茂、远洋、美的置业 2022 年的目标较 2021 年降幅为 3%-7%;大悦城、建业、时代中国 2022 年的目标较 2021 年降幅均高于 20%。
从今年前五月房企销售业绩完成度情况来看,多数房企销售不及预期,年内货值供应及销售去化压力较大。
“在公开披露业绩目标的规模上市房企中,多数企业截至 5 月末的目标完成率不足 30%,有近半数企业甚至不足 25%。几乎所有企业 1-5 月的目标完成度均大幅低于去年同期,部分企业目标完成度较去年同期的降幅大于 15 个百分点。” 丁祖昱表示。
“房企的销售业绩是否能够顺利释放取决于多重因素,有阶段性因素,也有相对长期的因素,当这些因素开始发生变化,企业的销售业绩才能逐步释放。” 亿翰智库研究员称。
**进入 5 月之后,各地出台楼市扶持政策频率明显加快。**根据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截至 5 月 26 日,今年调控政策放松频次超 210 次,覆盖城市超 120 个,仅 5 月单月调控放松频次即超 90 次。
克而瑞数据显示,截至 5 月 31 日,今年已有 20 城放松限购,25 城放松限贷,14 城放松限售,16 城减免房地产交易税费,22 城落地购房补贴,26 省市放松预售资金监管,71 省市放松公积金贷款。
“预计随着放松政策不断加码,叠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房地产市场有望逐渐复苏。“上述克而瑞分析师表示,6 月将是验证各城市市场成色的重要节点,并给下半年市场定调。规模房企在 6 月及第三季度,也需尽可能加紧货量供应,同时积极营销以提高去化率水平。
分析人士认为,对房企而言,应该积极促进销售回款、优化债务结构,保证现金流和经营安全,特别是对于一些已经出现流动性风险的房企而言,存货去化、销售回款的重要性远高于规模增长。
很多人对某些房企的处境还没有足够的认知。
以恒大为代表的高周转的经营模式,玩的实际上是现金流的腾挪。所以从现金流的角度,很多现象都能找到合理的解释。那么现阶段的房企能做什么来缓解资金压力呢?
1. 加大力度卖房。把新房卖给购房者,是每一家房企的主要进项。在期房的销售模式下,购房者先交钱后住房,不仅承担了可能烂尾的风险,还相当于提供了一笔无息贷款给房企。但这一切都建立在房企信用坚挺的基础上,如果购房者发现这家公司债务违约,工地烂尾,房屋质量差…… 就不敢再买了。现在还相信这些暴雷房企的购房者,肯定还有,但是肯定减少了很多。所以对于这些房企来说,常规手段已经不行了,还要加大刺激力度把房子卖出去。所以我们会看到前段时间恒大的所谓打折卖房,还有一些房企要求非销售岗位的员工去推销房子。
2. 压上游施工、材料商的款。对购房者,房企可以先收购房款再建房,对施工队、材料商则可以延期支付,或者用商票支付。这也是房企的常规操作,但是跟前一点一样,在特殊时期这种做法只会加大力度。所以这几年开始,工地讨薪的新闻明显增多,因为施工队的头头也没从房企那拿到钱。而且各种烂尾、豆腐渣、叙利亚风格的楼盘越来越多,跟房企压款有很大关系。
3. 寻求债务重组、违约。用通俗的话讲就是有限度地赖账,债务人没钱还,债权人不想血本无归,于是约定还一部分(通常是一小部分),或者延期偿还。谈好了,对债权人是无奈之举,利益严重受损,而债务人也失去了信用,再借钱就困难了。谈不好,或许只能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债券不像购房者和供应商的钱可以无息占用,到期就要还本付息的。所以很多房企暴雷的导火索都是债务违约。
4. 变卖资产。很多人认为,房企手里除了房子还有很多地,完全可以作为优质资产转卖给其他房企或政府。实际上这是把资产变现想简单了,房企的土地和开发的项目,尤其是那些进行到一半的项目,都是流动性差的资产,他不是股票和债券,相对来说变现容易,折价较少。以恒大为例,2 万亿的债务,资产是 2.3 万亿,哪怕打个八折,都有可能资不抵债。所以许老板多次强调了,恒大绝对不会贱卖资产。这句话有两层含义,一是:只要卖资产,就必然是贱卖。二是:既然是贱卖,卖了也还不上,那还卖什么?
5. 变本加厉压榨员工。忽悠员工买公司的各种理财、基金,以所谓股票、期权的方式给员工发工资,实际上也是从员工那无息占用资金。
6. 从银行获得流动性。前五种途径,其实都只能治标,要治本还得靠银行注入资金,再来一波 15 年的加杠杆。这也是这些暴雷房企最希望看到的结局,也是他们唯一的出路。不过银行也不是傻子,前几天的 “十万人大会”上,pm 专门强调了银行不能无故降低对民营房企的贷款力度。但这种表态,只是防治这些房企 “暴毙”,因为那样会出现大量的烂尾楼和债务暴雷,引发系统性风险。再结合“三条红线” 的限制,这条路也不是那么好走。
哪些信息值得关注?不专业,仅仅依靠有限的常识判断如下:
1、房子作为最快的收割方式,终于将能够收割的民众收割的差不多了。绝大多数民众,手里真没钱了。那些手里还有钱的极少数人,根本不缺房子。
2、作为天量资金的蓄水池,这池子眼看着满了,开始四处泄漏,现在,已经漏得差不多了。资金撤离,是市场本身理性判断的结果。
3、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其确实可以带动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但是,房地产的巨大红利,却难以相应地反哺第二、第三产业。地方财政收益、国家税收收益房地产商收益、极少数炒房者收益、极少数征地人员收益以及房产拥有者 “所谓的固定资产”。这些收益最终都去向了何方?看看李嘉诚,类似规模的,数量或许绝不多,但是体量巨大,还有就是这个模板的影响效应。
4、买房者中全款买房者,数量有多少?很多都背负着巨额的银行贷款债务,一还就是 10-25 年。收入增长的情况下,这当然还是可以承受的,因为不会太影响消费。一旦收入减少,债务是定期要还的,只能压缩消费。而消费,却可以影响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进一步生产和发展。居民绝大多数还存在着幻想:房产会作为最为保值的固定资产会一直维持在一个高点上。行业内总会拿租金回报率来算房产价格的合理性,这是有原因的,房产的本质价值,除了居住与储存物品,还能有多少?也就是这房子建成之日,除了人们的预期,其本质价值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一旦这个预期不存在了,当年日本的房产以及荷兰郁金香的悲剧就会重演。那么多作业已经做过了,错了的还在错。但是,没人会告诉你,当年谁因此而获得了巨量财富收割后安然退场。
5、不断增长的生活成本,从油价开始传导,从永不消失的过路费和不断增加的运输成本开始传导。民众创造的巨量 GDP,能够作为报酬回到民众手中的,占比能到 10% 吗?那么,钱,去了哪儿?
6、疫情以及一系列封控措施,加速了经济恶化的这个过程。外资加快了撤离的步伐,国内私企破产以及在破产的边缘的有多少?失业,成为很多人面临的实际问题。很多人还在炒作中国人口红利没有了,看看,身边有多少年轻人、中年人失业?这是没有人口红利吗?失业意味着没有收入。
百姓手里没钱了,而且大量失业,生活成本又在增高,房地产本身的价值又没有改变,这一切,根本原因是什么呢?一地鸡毛之后谁又成为代价呢?
最后还有一个疑惑:
除了在建还没销售出去的,那些已经卖了房子的天量的钱,去了哪儿呢?
古时候,一个时期里,贪官遍野,民不聊生;一般两个因素,政府和环境;比如明朝后期,内部朝政混乱,环境上干旱,让潜藏的社会矛盾加剧爆发,农民起义和外族入侵…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一些吧,我只知道破而后立才能变得更强
这是个好消息对没买房想买房的人来说,再等等,等一年多,开发商手里的余钱花完了,资金成本就压死开发商了。商品就是商品,任何组织都不能违背客观规律,让矛盾继续发展,等,等,等它自己毁灭自己。
人间正道是赚钱,我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只要中国还在城市化,那么地产商的好日子就不会停下来
虽然在我浅显的认知中,也许对于将来的影响很难判断。
但是我看到这个标题时还是小心开心了一下。
2015-2016 年期间的房价才是正常老百姓接受的水平,可惜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真的没钱了
连工作都要保不住了
工资打折比 618 痛快
信息就是:一分多的都没有了。苦一苦百姓??还是累一累富豪们吧
深圳不是还有日光盘吗
加油!你是最棒的!
老乡回来!官方喊话
近日,广东证监局召开辖区民营企业债券融资座谈会。广东证监局有关负责人在会上指出,民营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方应坚定信心,毫不动摇地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扎实推动各项金融支持政策落地见效。
有关负责人表示,民营企业要不断提升规范运作水平,切实维持好自身良好信用,不断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充分运用好债券融资工具。承销机构要在创新债券产品、协调定价方面发挥专业优势,更好地支持民企发债融资。投资机构要加大投研力度和资产配置,做好持续的市场参与者。
我来幻想终极解决方案:
发债让一堆民企国企央企重组,把大部分烂尾项目和待裁员工放在一家企业上,然后让它破产消灭债务,同时让其他企业盘活。
哥几个别看爽文了,等一阵给你放个大招,你就真遭不住了。
现在全国各城市房地产的相关信息都是大同小异,
放松政策,经济刺激政策,房企销售业绩等都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估的,
可以理解成 “温水煮青蛙”,
问题是 “下一步呢”?
你不会真以为一个人心脏得瘤了,需要切除了,医生就不管不顾,看着他死是吧?
小打小闹解决不了问题,毒瘤会持续吸血,削弱机体,
我更倾向于 “要出台大动作”,
现在的 “经济刺激” 真的是小打小闹,不涉及根本,其目的就是维稳,补窟窿,
“矛盾” 在积攒。
真正的大动作是什么?
是 08 年的 “四万亿”,是 15 年的 “涨价去库存”,
无论政策的出台是好是坏,它都是会彻底改变整个行业,彻底影响整个行业的。
至于大动作是什么,我不清楚,
但是它的出发点一定是基于 “地方财税” 的,
卖地搞不来钱了,负债要怎么办呢,要从哪里搞钱呢,
是选择放水,选择赤字化,还是其他, 这我不得而知,
以前有句话,“对于尘埃来讲,泡沫即是永恒。”(大意是这样的,句子我给忘了)
现在我觉得这个 “永恒” 是不是有点太近了?
如果能看到这里,那你也是人才,
1.There will be no big moves this year
2.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year is to maintain stability
3.There will be a meeting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is year
4.The economic model will change drastically over the next two years, and you’ll see the signs
这是机器翻译的,我也不懂啥意思。
内部人员提醒,地方政府尤其是和房地产关系密切的,已经决定抽调小银行,例如村镇银行里面的存款来填窟窿,如果不取钱还好,要是取钱,小银行全部完蛋。
现在一部分工作就是劝诱别人放弃自己买的期房,存款,承认是理财投资,或者干脆不承认事实,控制为首人员,真感觉自己在造孽
5 月 31 日晚,第三方研究机构克而瑞发布了 5 月房企销售数据,尽管百强房企销售同比跌幅仍保持在近 6 成的高位,但环比销售增长则约 5%,止跌回升。
同时,5 月份 30 个重点监测城市商品住宅成交面积环比增长 4%,同比下降 59%,与上月基本持平;其中,26 个二、三线城市成交低位企稳,环比增长 9%。
促动市场有所回暖的关键因素,是今年以来各地出台的楼市松绑政策。克而瑞统计数据显示,5 月有 97 省市跟进放松政策,调控频次明显走高,所涉内容包括放松限购、限贷、限售、落地购房补贴等条款。
各梯队房企销售仍处低位
据克而瑞发布的销售数据显示,百强房企在 5 月实现销售操盘金额 4546.7 亿元,环比增长 5.6%,较 4 月超 16% 的环比降幅出现明显改善。
不过,同比来看,数据依然不理性,百强房企 5 月单月业绩同比降低 59.4%;从累计业绩来看,前 5 个月,百强房企整体操盘规模同比降低 52.3%。
另一机构亿翰智库提供的 5 月单月销售情况显示,以全口径销售计,TOP1-10、TOP11-20 环比销售增幅在 15% 左右;TOP21-30、TOP31-50 的环比销售增幅则在 18% 以上;TOP51-100 的销售金额环比增幅超 30%。同期,各梯队的同比销售降幅在 40%-65% 之间。
销售不振,使得今年以来的房企市场规模都保持在历史低位。
以全口径销售额计,TOP10 房企中,仍是仅有碧桂园、万科、保利发展的单月销售额保持在 300 亿元以上,同比降幅分别为 53%、48%、36%。而其中,保利发展以 379.9 亿元位居单月销售之首,碧桂园以 378 亿元仅随其后,万科则实现 300 亿元。
单月销售额在 200 亿元以上的仅有中海地产、华润置地,分别为 278.6 亿元、202.9 亿元,位列单月销售额的第四、五位,均同比下降 19%。此外,融创、招商蛇口、金地、龙湖、绿城的单月销售金额在 100 亿以上,同比降幅在 50% 左右的高位。
5 个月的销售累计来看,超千亿的房企仍然只有 3 家,分别为碧桂园、万科、保利发展,较 2021 年同期减少 12 家。
楼市交易或已阶段性触底
尽管房企销售同比表现仍不算乐观,不过市场层面显出了企稳回暖的迹象。
据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截至 5 月 26 日,其监测的重点 9 城新房成交 40528 套,环比上升 2.7%,环比转跌为升;同比下降 46.7%,降幅则收窄 9 个百分点。从城市上看,苏州、南京、青岛、佛山、杭州的新房成交环比止跌转升。
某 TOP20 房企市场营销人士表示,五月份的销售整体上跌宕起伏:五一期间表现有亮点,第二周下滑至 4 月份的水平,第三至第四周则有所回升,“整体表现略优于四月”。
一家 Top10 房企南京一项目在 5 月底发布的海报称:6 月 1 日起全线提价。该房企营销条线人员表示,最近南京市场确实回暖较为明显。
“南京市场也比前两个月好一些了。” 一华南房企内部人士告诉第一财经,“目前来看,整体到访的确是有提升的,接下来看端午这波情况如何。”
部分城市楼市回暖,得益于各地政策支撑。今年以来截至 5 月 24 日,据克而瑞统计,全国已有 134 城累计出台了 223 次楼市调控政策,堪称近几年中放松政策出台最密集的时段,且调控政策频次呈现逐月走高的特征。
“今年的销售有两个分水岭,一个分水岭是 3 月中旬开始销售向下。另外一个分水岭则是 4 月 29 日后开始掉头向上。”在日前上交所组织的 5 家民营房企路演中,旭辉方面相关负责人表示,在 “429” 之后,各地的放松政策无论是限购、房贷利率等组合拳出台都有了显著的提升。
“5 月目前监测到的来访量的比 4 月份提升了大概 18% 左右。” 上述旭辉负责人表示,从到访到去化,可能还需要 2~3 个月的时间,预计全国主要城市的销售回暖在三季度,“因为该给的政策都有了,接下去就是信心的修复”。
克而瑞研究中心也认为,在放松政策不断加码后,随着国内疫情得以有效控制,叠加房企冲刺半年度业绩,势必加大供货力度,6 月将是验证市场成色的重要节点,并给下半年市场指明方向。
百强房企 5 月销售止跌回升,6 月才是检验市场成色关键时期
看烟花喽!
看空中飞人喽!
其实回到日本那样的模式也挺好的,为什么那些老爷们不同意呢?
再不济回到东北模式也挺好。东北衰退 20 年了,不也活得好好得嘛,为嘛要看重 GDP?
都说日本失去了 40 年,但是人家不也没什么问题嘛,依然世界第三,物价常年稳定,百姓也没瞎折腾。
得益于各地楼市纾困政策,以及 “五一” 假期房企推盘及营销积极性提升,5 月新房成交环比略有好转。
5 月 31 日,多家研究机构发布 2022 年 1-5 月份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业绩情况。从中指研究院统计的销售数据看,百强房企销售额均值同比下降 50.7%。
中指研究院的数据显示,1-5 月,百强房企销售额均值为 273.9 亿元,同比下降 50.7%;其中销售额超千亿房企 3 家,较去年同期减少 12 家;超百亿房企 70 家,较去年同期减少 48 家。
百强房企权益销售额均值为 199.9 亿元,权益销售面积均值为 136.0 万平方米,同比分别下降 51.5% 和 53.2%。
据中指研究院统计,1-5 月,碧桂园、万科、保利发展分别以 2011.9 亿元、1673.4 亿元和 1592 亿元继续占据前三甲,但与 2021 年同期 “碧万恒” 合计销售 9142 亿元相比,合计少卖 3865 亿元,同比下滑约 42%,差额比 1-4 月再次放大。
除 3 家千亿房企外,百强房企 1-5 月销售额均值为 273.9 亿元,同比下降 50.7%;TOP100 房企权益销售额均值为 199.9 亿元,权益销售面积均值为 136.0 万平方米,同比分别下降 51.5% 和 53.2%,降幅未继续扩大。
克而瑞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5 月,百强房企实现销售操盘金额 4546.7 亿元,环比增长 5.6%,同比降低 59.4%,降幅保持在较高水平。
累计业绩来看,百强房企 1-5 月的整体操盘业绩规模同比降低 52.3%,降幅较上月进一步扩大。
1 至 5 月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榜 TOP100 中,碧桂园、万科地产、保利发展位居全口径金额以及权益金额前三甲。2022 年,碧桂园 1-5 月实现全口径金额为 2011.9 亿元,较 2021 年的 3541.2 亿元下降了 1529.3 亿元。
在 5 月单月业绩方面,TOP30 房企业绩均出现了下滑。其中销售额同比腰斩的房企达到 13 家,包括中梁控股、旭辉、美的置业、绿地、华发等;下滑幅度超过 60% 的房企有 3 家,分别为世茂、龙光以及中国铁建。
此外,贝壳研究院的数据显示,5 月,贝壳 50 城二手房成交量环比增长约 14%,同比下降约 40%,降幅收窄 8 个百分点。
对于当前的新房市场,克而瑞研究中心认为,5 月,30 个重点城市成交环比小幅增长,同比跌幅没有进一步扩大,房地产市场筑底。
今年以来即使大部分房企不披露目标,或是已经主动调降了销售目标。但目前企业实际的业绩完成情况仍不及预期,年内货值供应及销售去化压力放大。
具体来看,在公开披露业绩目标的规模上市房企中,多数企业截至 5 月末的目标完成率不足 30%,有近半数企业甚至不足 25%。几乎所有的企业 1-5 月的目标完成度均大幅低于去年同期,部分企业目标完成度较去年同期的降幅大于 15 个百分点。
进入 5 月之后,各地出台楼市扶持政策频率明显加快。根据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截至 5 月 26 日,今年调控政策放松频次超 210 次,覆盖城市超 120 个,仅 5 月单月调控放松频次即超 90 次。
克而瑞数据显示,截至 5 月 31 日,今年已有 20 城放松限购,25 城放松限贷,14 城放松限售,16 城减免房地产交易税费,22 城落地购房补贴,26 省市放松预售资金监管,71 省市放松公积金贷款。
“预计随着放松政策不断加码,叠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房地产市场有望逐渐复苏。“上述克而瑞分析师表示,6 月将是验证各城市市场成色的重要节点,并给下半年市场定调。规模房企在 6 月及第三季度,也需尽可能加紧货量供应,同时积极营销以提高去化率水平。
好事呀
我一直是屁股论的支持者。房企日子难过,房价下跌,对于购房者属于重大利好。只要房价保持持续下跌,中央的只住不炒的政策也能很快落实。
土地财政和红利经济,本就是不可持续的经济模式。
以三四线城市、乡镇供养一线超一线城市的经济模式迟早会破产。
发达国家只有两种经济模式
一种资源出口型:特点就是地广人稀。
一种技术 + 金融:不但需要技术能力强,而且要有足够的军事能力。
是不是?
我看我们太原还挺歌舞升平的
也没见哪个楼盘挥泪降价的
貌似首付搞了 20% 后,还有继续准备上车的
我只要敢说房价要崩了,就会有一堆同事对我怒目而视
特别是 2018 年在太原红灯笼体育场附近买房的同事
看了看贝壳卖方 APP,貌似也没降价
这不我们这去年新项目金地. 卿云台,16000 起
已经交房的保利东郡,二手价 18000 左右
而且前几天,太原也出具了购房优惠政策,原本 8000 一平的郊区 中海寰宇,又涨到 13000 了好像
看报表这些东西我觉得没什么房企的日子很差的直观感受
哪一天,我走在大街上,有人发传单哭着喊着,给钱就卖,我才觉得房企的日子是真不好过。
大家安啦,反正啥也买不起,也没几毛钱存款,该咋就咋呗
没什么值得关注的,还有力气哭出来,说明稳中向好。
啥时候全国房价下跌,同时房企销售创新高了才值得关注。
把实体当金融炒,用投机需求透支了实际需求。
投机完事以后是需求的锐减。**上证可以一天成交一万亿,也可以一天成交一千亿。而实体能行吗?**别说成交量减少 9 成,就是现在,房企成交减少 5 成就已经死了。
那天看人水了上万字,为了说明深圳房价没跌。“是,房价没跌。但是成交量跌了。”金融品价格不跌,维持个表面的 “债务 / 资产价值” 好看就行了,就能继续找银行借钱了。但,但,实体不行,实体是每月要给老板、高管、员工开薪水的,所以,实体还要维持成交量不跌。完成价格不跌,成交量不跌,可以预计的是:很快美国就是咱的零头了。
实体是关联了无数就业的。房企还关联了无数银行。
**把实体当金融炒,更甚于把金融当金融炒。**就 98 年东南亚那些炒房国,没摊上发达国家的命,却染上和发达国家类似、但更高阶的病,能有好下场吗?
海南炒房也有银行倒闭,这次就看银行倒闭到什么程度了。
遭了,来错地方了,税都收到 30 年以后了,老百姓都成穷鬼了,没油水可榨了
早就说过,住宅市场天花板已经到了,后续就是市场规模逐步萎缩,从 18 万亿跌至 10 万亿以下,然后缓慢继续下降到 4-5 万亿规模。现在的房企一大半都会死,或者主动退出市场,最后剩几十家不到一百家在这个小规模市场中厮杀。
地产本身没有很高的行业壁垒,商业、文旅和产业地产对运营能力要求高,但市场规模有限,做住宅的主要考验的就是成本控制和融资能力。现在银行不给贷款,民企怎么搞?成本控制能力,大家都差不多,单方有个一两百的差异而已。除非违规违法,不然你在成本上做不出花来。
本身市场就在萎缩,行业壁垒又不高,后续就是大鱼吃小鱼,然后大鱼变小鱼的过程。企业要么退出要么多元化,像恒大那样搞汽车怕是不成,搞个物业还成。
这个市场最后只会剩一堆央企,还有财务管控好产品不错的股份制企业,比如万科(其实背后是深铁)龙湖和金地(有国资股份)。央企除了融资优势外,另一个优势是很多央企还有别的主业,比如大悦城背后的中粮,粮食贸易赚钱不说还有大量现金流支持。中铁建,中海,中电建这些本身就是工程领域龙头。金茂背后是中化,保利有军工,招商背后的招商局,华润背后的多产业集群…
愣着干嘛?鼓掌啊!
几十年来政府千方百计劝告百姓不要碰高利贷。
看多了家破人亡的惨剧,
老百姓还是懂得风险的,
可回头一看,
国家给高利贷穿上一件新衣服,
然后一个劲儿地往房地产手里塞。
看,报应来了吧?
其实一开始就注定了结局,反复的折腾不过是拖延衰退的时间而已。
我不是专家,只说我看见的一个侧面,管中窥豹而已。
经济周期四个阶段:复苏期,繁荣期,衰退期,萧条期。从名称上也能了解个大概。我不做详细解释,简单说下各时期典型特征。
**繁荣期,**市场欣欣向荣,经济快速发展,企业盈利较高。这些好消息的背后,是通胀水平增加。
**衰退期,**快速发展之后,就会出现衰退,跟炒股一样,有些股票一段时间涨得很厉害,就会在某个时间进行调整。
但衰退与经济发展退步并不是同一概念,只是经济发展的脚步放缓了,还是在发展,不过市场逐渐失去活力,产能过剩,商品整体上供过于求,企业的盈利减少。
**萧条期,**供给与需求都下降,经济特别缺乏活力,失业率与通胀都会增加。
**复苏期,**经济周期是周而复始的,复苏期理论上就是两次周期的连接点。
经济萧条不会永远延续,在综合因素作用下,经济好转,通胀水平得到控制,企业效益逐渐转好,向着经济繁荣的道路再次迈进。
那么中国本轮房地产周期是什么规律呢?
多数理论认为,“1999 年—2007 年为复苏阶段,2008 年—2016 年为繁荣阶段,2017 年—2021 年为衰退阶段,2022 年—2024 年为萧条阶段”,当然,这也只是经济理论上的大致划分,同时中国的房地产受宏观政策扰动较大,上述划分只是个参考!
我们普通百姓不研究理论,看到的只是发生在身边的现象,而这些事实反而正体现了背后的经济实质。如此利好刺激仍不能让百姓动心,足以说明房地产市场目前后继无力,难现昔日辉煌!
这些残暴的欢愉,终将以残暴结局
这次还真的是利益相关了
经济状况不景气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最明显的就是经过政府不懈努力,我国毕业生就业率达到 23.6%
对比小日子持续摆烂,政府领导无方,日本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两年下降,已经触底到 89.5%
再者,你是否知道政府会发函给房企,规定了房价最低的。
换句话说就是强制你不能降低,一降就得罚款。
所以这事也没有过多信息好关注,无非就是多留点现金。
前几天吧,可能一两周。我回答了为什么房子不可能暴跌的话题。很多人不爱听我说话的。这也正常,因为你没钱嘛。那我有房有钱,我就没所谓的。房子腰斩我钱也用不掉的,你放心好了。我想表达的就是,趋势判断和分析是毫无价值的。尤其在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来说。数据好不好看不重要,供需数据很多都是营销号发来震惊的,牛头不对马嘴的。连参考的价值都没有。我明确告诉你,现在,当下。就是最低谷,也就是底部。为什么呢?简单说就是理想很美好,房住不炒,房产税,缩小贫富差距。这些稍微激进一些的观点和改革,已经宣布破产和失败了。因为我们的经济体连当下都活不下去了,何来的更加美好的未来?你只能拿出工具箱来拖延病情,并且,我还是想表达一下解决社会矛盾的思路。我们不能想着内循环,通过内卷来解决问题。我们唯一解决问题的办法,包括历史上成功解决了各种经济疑难杂症的经济体,都是通过外部来解决的。你要当好人做好事树立正确的是非价值观,这本身是毫无问题的。唯一的问题就是你活不过今天。所以,什么叫妥协?就是迫于无奈迫于现实。我们在看待政策和经济问题的时候,千万不能分析数据和趋势。因为数据和趋势毫无价值。政策口号,也仅仅是虚无缥缈的理想。你无法让别人在道德层面履行义务,但你可以让别人付出代价。因为代价是实实在在的伤害,道德是虚无缥缈的理想。所以有些人为什么是韭菜,就是因为他们只想相信自己想相信的东西,并且不断强化僵化思维。如果你的想法是正确的,你就不该这么穷,实实在在的卡里有钱,身上有资产,你做不到,就已经证明了你是有问题的。有问题不是问题,因为大部分人都不可能比别人强。没有必要给自己加那么多戏码,实实在在的去弄钱,你有钱了你再来叨叨。
看看现在的销售数据,再看看今年到期债券,脑子清醒的都能看得出来:
1,继续爆雷不可避免。
2,大范围烂尾不可避免。原因嘛,地皮款高管薪资融资成本利益输送等等等等,已经把房企掏空了。
3,现在劝人买房的,不是傻,是真的单纯就是坏,生儿子没屁眼那种坏,包括 z f。
4,观察到的一些情况看,其实二手房略有反弹,因为开始有一些抛盘在夺路而逃,现在的信贷放松刚好给了窗口。反而新房因为期房预售的问题,还是有很多人会有顾虑。
5,2018-2019 劝过很多人不要买房了,因为那个时侯其实还是不算明朗的,很多人是被房价猛涨的情况搞的极度恐慌焦虑,被迫想买,所以能救一个算一个。但是现在不劝了,因为现在这么明朗的形势下还往里面冲的,不是赌鬼就是傻吊,没什么好劝的。
老板们还是在吃香喝辣
君不见去年淘宝双十一不如以往那般高调地实时发布战绩;
且看最近的 618,
此时无声胜有声似乎有了新的解读方式,大抵是烟花的声响。
这年头啊,小偷去潜在接…… 购房者们家里偷东西,都是含泪走的,临走前还留下两袋大米…… 不对,小偷们早就没这么大方了。
允许降价,允许破产,死一半活一半。
不允许降价,不允许破产,全行业拖死。
今年 2 月份刚从房地产离职,说一说我的感觉吧:
这个事情在我入职的时候就已经很明朗了,20 年算是房地产又一个最高点,而我恰恰在这个时候毕业买房,甚至是进入房地产行业,我们这几届毕业的可能都面临这个问题,买房买在最高点,疫情严重,就业形势又不好,钱没攒下,买完房还赔了一二十万,简直是人生悲剧。
从我离职那天起,房地产公司真的是越来越卷了,其实大家可能不知道,90% 的地产公司都在减员,有的叫优化,有的叫公司战略,但总的来讲就是销售额上不来了,我要开始省钱了,而且有很多人是还没过实习期就被变相优化,各个部门实在选不出优化人员甚至都开始内部考试了,这个可是在房地产公司活久见了,这个专业性要求并不是很高的地方竟然通过考试淘汰人了,有的公司甚至还专门优化老员工,可能觉得他们的工资高…………
前两天我还跟原来的同事聊天,日常还是加班,但真的不知道明年自己会在哪里。
现在都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房地产这个金山已经变成银山,就这个形式即便是没有疫情这个外界因素,势头下降也是必然趋势。
在炎热夏天,冰镇啤酒喝着就是爽,即便那杯子里全是气泡,没有多少真正的干货,但不影响大家一饮而尽的豪情。
在寒冷冬季,看着杯里满满的近乎零度的酒水,所有人都显得格外小心,再没了推杯换盏动力,生怕一口下去来个透心凉,直奔医院。
还好店家服务态度好,不然这顿酒真不知该怎么进行下去啦。
01
百强房企前 5 月业绩规模同比腰斩 仅碧桂园万科保利销售额超千亿元
6 月 1 日,据克而瑞最新发布的数据,2022 年 1~5 月,百强房企整体操盘业绩规模同比下降 52.3%。另据中指院数据,今年前 5 月 TOP100 房企销售额均值为 273.9 亿元,同比下降 50.7%;其中销售额超千亿元房企仅 3 家,较去年同期减少 12 家,分别为碧桂园 2011.9 亿元、万科 1673.4 亿元、保利发展 1592 亿元。
02
深圳今年计划供应商品房用地 215 公顷,租赁住房用地 37 公顷
2022 年,深圳计划供应居住用地 365 公顷,其中商品住房用地 215 公顷(新供应 116 公顷,更新整备供应 99 公顷),公共住房用地 150 公顷(新供应 110 公顷,更新整备供应 40 公顷)。土地供应向租赁住房倾斜,单列租赁住房用地计划,计划供应租赁住房用地 37 公顷,占居住用地的 10.1%。
03
蓝光发展:新增诉讼涉案 19.62 亿元及到期未偿还债务本息 9.9 亿元
5 月 31 日,四川蓝光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近期由于公司出现的阶段性流动性紧张及债务风险,部分金融机构及合作方向蓝光发展提起了诉讼,本次新增诉讼涉案金额合计 19.62 亿元。此外,公司及下属子公司新增到期未能偿还的债务本息金额 9.9 亿元。至此,截至 5 月 31 日,蓝光发展累计到期未能偿还的债务本息金额合计 338.11 亿元。
04
泰禾集团旗下石狮泰禾广场 11.8 亿元债权将于 6 月 6 日被公开拍卖
5 月 30 日,福建方圆拍卖有限公司通过《福建日报》发布一则拍卖公告显示,福建方圆拍卖有限公司受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分公司委托,定于 2022 年 6 月 6 日 10 时在公司拍卖厅公开拍卖石狮泰禾广场投资有限公司债权项目。截至处置基准日 2022 年 2 月 20 日,该公司的债权合计约为 11.87 亿元,其中本金 8.4 亿元,重组宽限补偿金 1080.74 万元,违约金 3.36 亿元。
05
禹洲集团未支付 4 笔债券相应款构成违约
5 月 31 日,禹洲集团公告称,公司未在宽限期届满时兑付 2023 年到期票息 6%优先票据、2024 年到期票息 8.375%优先票据、2023 年到期 9.95%绿色优先票据的利息。三期债券的付息宽限期已届满。此外,禹洲集团未兑付优先永续证券 806 万美元的款项。未能兑付上述款项构成以上票据和证券下的违约事件。
又买有卖,才算是正常的市场。可惜啊,房地产把钱都收到五十年后了,百姓都成穷鬼了,没有油水可捞了。
韭菜成精
再想良策
- 下一步
瓮中捉鳖
本想护盘抄底,结果被抄家了,坐等下一个 4 万亿。
很多时候,我们忽视了房地产作为传统支柱产业的重要性。
房地产开发投资对建筑业及钢铁、水泥、有色金属、机械制造等游制造业有拉动作用;而房地产消费既可带动家电、家具、家纺、装潢等消费增长,对于金融、媒体、互联网、物业管理等第三产业也有拉动作用。
据国海证券测算,2021 年,房地产业及其完全拉动的上下游行业增加值为 28 万亿元,占 GDP 的 24.5%,其中,房地产和住房建筑行业占比 10.9%,拉动上下游产业链占比 13.6%。此外,土地出让收入和房地产相关税收也是地方政府的重要财源。2021 年,地方政府房地产相关收入 10.8 万亿元(土地出让金收入 8.7 万亿元,房地产专项税收入 2.1 万亿元),相当于地方本级财政收入的 52.6%。
从就业来看,2020 年房地产业就业人数 525.4 万人,建筑业就业人数 2153.3 万人,合计占城镇就业人数的 5.8%。
于是,地产复苏至为重要。
但在人口老龄化、城镇化放缓等中长期因素影响下,房住不炒成为共识,居民的购房热情已大不如前。尽管房地产政策自开年以来便出现边际放松,多地陆续放松限购限贷措施,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个人房贷利率下限已降至 4.25%)也出现明显下调,地产销售数据却并不理想。尤其是 2022 年 4 月和 5 月,36 城新房销量同比下滑幅度均超过 55%,固然有疫情影响,居民购房热情不高也是现实。
在此背景下,地产销售何时复苏,复苏力度如何,便成为影响稳增长效果的重要考量因素。
结合中长期因素来看,当前的房地产行业的确步入发展拐点,告别快速发展期。
**一是人口老龄化提速。**人口数量和结构变动是左右房价走势的核心因素。2021 年末,我国 60 岁及以上人口数量达 2.67 亿人,占比 18.9%,较十年前提升 5.2 个百分点,老龄化不断提速。人人都会老去,老龄化归因于少子化,即不是老年人占比多了,而是年轻人占比少了。年轻人是购房主力军,年轻人占比下降会导致购房需求出现趋势性萎缩。
二是城镇化减速。很多人在老家有房子,却只能在工作的城市租房,这便是户籍所在地与工作地不同导致的住房结构错配。过去几十年,城镇化率的快速提升导致人口流动加速,城市作为整体的人口净流入区域,房价迎来了趋势性上涨。截至 2021 年末,我国城镇化率达到 64.72%,快速提升期接近尾声,对房价的拉动效果减弱。
三是房产税预期打击多套房持有需求。虽然相关部门明确表态,当前不是推出房产税的好时机,但着眼于未来,房产税迟早会来已成为大众共识。结合欧美发达国家 1%-2% 左右的房产税率来看,房产税的出台会有效抑制民众的多套房持有需求,从根本上压制房价。
但是,房地产行业迎来发展拐点并不等于房价长期下跌,也不等于房地产失去抗通胀的财富保值属性。
**一方面,我国的住房需求远没有饱和。**从刚需住房来看,3 亿新市民对应着较大的刚性住房需求;从改善性需求来看,据中信证券测算,2020 年我国 2 居室及以下户型占比约 38.9%,房龄 35 年以上住房占比约 11.7%,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仅为主要发达国家的约 71%,改善性需求仍有巨大的发掘空间。此外,我国都市圈化进程仍处于快速发展期,都市圈化带来的人口流动会产生额外的住房需求,对都市圈房价形成支撑。
综合测算,“十四五” 期间我国年均新增住房需求有望保持在 14 亿平以上,约为 2021 年全国住房销售面积的 80% 左右。
另一方面,既便城镇化步入成熟期,抗通胀的资产属性仍会驱动房价保持稳定增速。如数据显示,过去 40 年里,美国房价年均增速 3.8%,英国房价年均增速为 5.9%,较好地体现了房产抗通胀的属性。可见,在房住不炒、人口老龄化、经济增速放缓等宏观大背景下,房价快速上涨的时代已成为过去,但这并不会剥夺房地产作为长期抗通胀资产的优越性。
对于投资性购房来说,买房赚的是两份钱,一份是房价上涨的钱,一份是租金收入(/ 节约)的钱。当房价上涨仅可抵消通胀影响时,租金收入便可视作通胀调整后的房产投资收益。考虑到我国大多数城市的租售比较低,将住房作为一项纯粹的投资性价比已经不高。
但对于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来说,房子背后对应的不仅仅是钢铁水泥建筑物,也不仅仅是住有所居的心理诉求,背后还承载着各种便利、资源和机会,只要能抵抗通胀,便始终具有购买价值。
房地产市场高速增长阶段已经结束,行业金融属性弱化,“高负债、高杠杆、高 转”的粗放式发展模式难以持续,未来行业将逐渐告别粗放的 “三高” 模式,走向高质量发展。城市分化的背后是 人口跟随产业加速向省会等高能级城市集中。国有背景的房企,销售情况显著好于民企,房企销售走势分化明显。
@壹只猫 的【专栏】整理了房地产,楼市,新房,二手房,保障性住房等行业报告,或许对这个问题的会有帮助:
2022 年 1-3 月房地产数据深度点评:融资情况冰消雪融,销售投资翘首盼春. pdf
以史为鉴,当前地产信用风险的拐点出现了吗?.pdf
2022 年地产展望:向死而生. pdf
获取报告入口
【2022.05 更新】13 份房地产行业报告 2022 年房地产和物业投资展望:从终局反向思考行业投资机会. pdf
地产杂谈系列之三十一:政策及楼市行至何处,三阶段看板块投资机会. pdf
地产行业专题报告:步入良性循环正轨,布局地产正当时. pdf
地产行业周报:政策松绑扩散至高能级城市,楼市不稳行情不止. pdf
天健集团(000090)公司研究报告:深圳国资地产龙头,主业突出、多元发展. pdf
房地产开发:地产大变局系列二:历史复苏路径复盘,政策放松走向何方?.pdf
房地产新周期系列研究(1):衣带渐宽终不悔,如何判断调控和行情持续性?.pdf
政策步入实质改善,疫情冲击楼市复苏节奏. pdf
新房二手房周报:央行 23 条,银保监支持改善和刚需. pdf
新房二手房成交 “遇冷”,调控再吹 “暖风”.pdf
深度复盘:四轮地产宽松行情和启示. pdf
近期地产政策梳理汇总:政策释放中,质变需等待. pdf
10 月住宅价格走低,二线城市二手房销售回暖. pdf
10 月房地产行业月报(第 40 期):房产税试点工作开展,政策纠偏下,企业信用或回暖. pdf
11 月经济延续回暖,房地产政策纠偏已在销售端体现. pdf
2021 中国办公楼市场白皮书:应势开新,重塑格局. pdf
2021 大学生房地产经纪人职业发展研究报告. pdf
2021 年房地产行业中期策略:地产 + X 正当时. pdf
2022 年房地产行业投资策略报告:破与立,静待拨云见日. pdf
2022 年房地产行业投资策略:借旧周期弹性,迎新格局成长. pdf
2022 年房地产行业投资策略:冬夜夜寒觉夜长,暖雨晴风初破冻. pdf
2022 年投资策略:政策维稳,继续洗牌,关注龙头. pdf
2022:破而后立,晓喻新生. pdf
7 月房地产行业月报:住宅与土地市场低迷,严控投销比下,房企投资节奏或改变. pdf
“大国千城” 系列报告一:什么锻造了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韧性. pdf
专题研究报告:没有房地产企业的时代,只有时代中的房地产企业. pdf
中国市场策略:房地产变局,人口老龄化对于共同富裕的意义. pdf
住房销售表现良好,二手房价仍待降温. pdf
保障房建设地位提升,装配式有望受益. pdf
保障房政策暖风频吹,产业链迎来投资良机. pdf
商业地产系列深度之一:乘消费东风,享运营红利. pdf
地产行业 2021 年中期策略报告:步入大房产运营时代. pdf
城市草根调研系列报告之十一:苏州篇:严调控下楼市平稳,房贷收紧影响渐显. pdf
多地集中供地流拍率上升,新房二手房成交面积同比持续下降. pdf
宏观经济专题:保障房 “新” 变化. pdf
宏观观察 2021 年第 73 期(总第 396 期):中国房地产市场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影响. pdf
实现共同富裕的房地产路径. pdf
建筑行业 2022 年度策略:房地产受限明显,行业基本面有望回暖. pdf
房地产 10 月行业动态报告:二批集中供地基本完成,年末销售压力较大. pdf
房地产 2021 年中期投资策略:病树前头万木春. pdf
房地产 2022 年度策略报告:岁月无旧日,淬火重生时. pdf
房地产业能实现 “软着陆” 吗?.pdf
房地产服务专题研究:成长日行千里,整合大幕开启. pdf
房地产税改革历程、国外经验及未来展望. pdf
房地产融资的困境与解脱. pdf
房地产行业 2021 半年报综述:信用、政策. pdf
房地产行业 2021 年中期投资策略:审视房企的长期路径,静待毛利拐点到来. pdf
房地产行业 2021 年中期投资策略:精耕细耘,悠久稳健. pdf
房地产行业 2022 年展望:复工力度决定增速砝码!.pdf
房地产行业 2022 年年度投资策略:不破不立,危与机并存. pdf
房地产行业 2022 年年度策略:2022 年,五问房地产行业. pdf
房地产行业 2022 年度策略报告:破困局,望新机. pdf
房地产行业 2022 年度策略:破与立,旧与新,分与合. pdf
房地产行业 2022 年投资策略报告:政策托而不举,静待行业出清. pdf
房地产行业 2022 年投资策略:行业进入下行周期,寻找结构性机会. pdf
房地产行业专题报告:商管行业:运营为体,轻装作甲,正是御风而上时. pdf
房地产行业周报:6 月行业数据再放缓,多地整治二手房市场. pdf
房地产行业周报:LPR 利率保持不变,销售规模持续走弱. pdf
房地产行业周报:一年期 LPR 降低,央行再提两维护. pdf
房地产行业周报:多地楼市调控从严,深圳二批土拍中止. pdf
房地产行业周报:多城市下调按揭利率,民企融资现恢复迹象. pdf
房地产行业周报:定调支持合理住房需求. pdf
房地产行业年度报告:冬去春来. pdf
房地产行业深度报告:存量时代的受益者,高成长逻辑未变. pdf
房地产行业第 30 周周报:“房住不炒” 主基调不变,各地政策加严,新房二手房持续负增长. pdf
新房二手房周报:8 月百强房企销售下行,本周新房销售同比下降环比提升,二手房销售同环比均下降. pdf
新房二手房周报:十月按揭数据有所改善,本周新房二手房成交同比下降. pdf
新房二手房周报:地产销售投资仍趋势性走弱,政策边际变化或加速. pdf
新房二手房月报:7 月新房、二手房整体成交套数同环比均下降. pdf
深度研究:房地产究竟有多大的冲击?.pdf
策略报告:房地产行业至暗时刻是否已过?.pdf
美国地产研究系列:10 月美国二手房数据分析. pdf
行业周报:11 月新房销售环比回升,二手房依旧惨淡. pdf【2022.03 更新】42 份房地产楼市保障房新房二手房行业报告
2022 年上半年的商品房销售呈现量价齐跌的走势,且跌幅持 续扩大,1-4 月的商品房累积销售面积同比跌幅已经扩大至 20.9%,累积销售额同比跌幅扩大至 29.5%。无论是成交面积还是价格,三四线城市的下行趋势都显著强于一二线城市。考虑到多数三四线城市此前 并没有太多严格的限购政策,随着近期重点城市逐渐放松限购限贷政策来维稳楼市。在房贷利率、首付比例、购房资格、限售放松、交易成本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可操作空间。“十四 五” 期间 40 个重点城市计划新增 650 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占新增住房供应总量的比 例力争达到 30% 以上,一线城市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占新增住房供给量的目标均在 40% 以上,保障性租赁 住房供给将显著增加。
放心,销售还会再跌的。
而且销售掉到底部要很长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起来。
曾经有多火热, 现在就多冷清。
不曾思量,根里靠勤劳勇敢生存几千年,突然勤劳一年不如房涨一月,逆反生物群体规律,一个守心如玉的优等民族,开启竞肉纵欲模式,丢掉的,是什么?还能接盘的,仅剩公师医事,即便约 68% 高负债率,可他们的本职,本应是仆天下、育子孙、扶伤患、事底线。
1、一个四万亿,一个棚改,注定要刻进历史的耻辱柱上
2、至于为什么当初要这么干?他们没有想过后果?我认为没有蠢到此地步
3、既要又要的政策少些,明知不是完全充分的自由市场经济,政策却不断倾斜,实际改革不到位,搞了中产经济跃进,实际就是上层的赚麻了,中层活在虚假的繁荣,有些中下层以为真的赶上财富暴涨的车了…… 可悲的是接盘侠买了烂尾楼的……
4、明知没有足够充分的力量全面跟美元较劲,就不要冲胖子。扭转风气,让那些有实力的能够有机会充分市场竞争,不能只会玩金融游戏,不能只会赚国内的钱
美国这种行为无疑是搬起氟石、腊石、萤石、陨石、孔雀石、芙蓉石、木化石、鱼鳞石、菊花石、户县石、龟纹石、灵璧石、鹅卵石、钟乳石、大理石、风动石、钙沸石、电气石、银星石、月光石、摩根石、红石、钻石、青金石、绿宝石、钴方解石、钴尖晶石、黑云母片石碧玺、坦桑石、尖晶石、沙弗莱石、石榴石、摩根石、海蓝宝、绿松石、青金石、托帕石、欧泊石、葡萄石、橄榄石、月光石、天河石、水晶、玛瑙、磷灰石、红纹石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猫眼石,鹅卵石,钟乳石,大理石,风动石,钴方解石,萤石,钙沸石,电气石,银星石,陨石,月光石,钴尖晶石,红石,钻石,孔雀石,黄石,原石,肾结石,胆结石砸自己的脚!
反正身边该买房的几乎都买了,
哪里还有那么多需要买房的 !
再加上出生人口越来越少,
买房需求也越来越少,
出生人口少,
结婚的少,
空置房越来越多了 ,
买房需求更少了 !
再加上老龄化严重空出来的房子越来越多,
空置房越来越多了 !
还有这两年经济差了些人们失业多收入少,
房贷断供的法拍房都多起来了,
就说这么多,
准备买房的要是能看到此回答运气也好!
很多地方的楼盘
开盘七八年了
晚上入住亮灯率也才三分之一 !
可见房地产有多畸形。
以前房价高速上涨没问题,
一旦房价停滞,
高昂的利息和持有成本就暴露出来了,
而且用不了多久时间 。
等房价回归正常后再买,
短短三五年时间内,
好多城市房价都翻倍暴涨过 ,
十八线的小地方原来 3000 / 平 涨到了近 9000 / 平了 !
而小地方的人均工资收入才 2000 / 月,
房价去年才刚开始下跌 ,
涨了这么多年现在才刚开始降价,
就算着急买,
至少等到 3000 翻倍涨到 9000 的房价,
再降到 4000 左右再出手,
除非来钱容易手头很富余 !
现在刚需买房的越来越少了
少到每卖出一个房子,
市场上能买得起且要买房子的就少一个 !
存量几乎快没了 !
你再看很多城市一大片密密麻麻新建的房子,
还不算大量的空置房,
有的小区建好五六年了晚上亮灯入住的才三分之一!
让房价继续上涨上天吧,
让一城房价买下美国吧!
房产兴邦,
房产崛起,
……
欧美世界洋人不知我方天朝自有国情,
房地产行业兴旺让洋人高呼不可战胜。
一定要继续走中式房地产盛世,
坚决不走资本主义市场的邪路。
某国房地产的伟大榜样,
一个世界五百强的企业!
某国韭菜们喜迎各种物价上涨,
却做着入关欧美发达国家美梦。
未来某国人口会负增长,
这么多房产债务卖给谁?
近期教材事件的十几年历史与房产何其相似,编纂、审核、推广毒教材的教育口子这一批人和建造、监管、炒作房地产的经济口子这一批人有什么区别呢?他们的思想认识早就脱离长远考量,陷入了只看到眼前利益的盲区。他们的行动指南全是遵循好大喜功赚取实时热点与捞取实时功绩。他们不是不知道这么做的眼前益处和长远害处,只是他们已尽丧失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那份雄心壮志了。人生苦短,及时行乐成了刻在他们脑子里的座右铭!
天花板,就是物理上的极限。房地产的天花板到了。
看看从去年年底开始,基本上所有城市都在放松调控。
而去年开始,央行不断降息降准,还专门下调了房贷利率,目前很多城市利率都是 4.25% 了。
这样的情况,依然救不起房地产,原因就是天花板到了,这包括:
居民债务杠杆。目前已经在 62%,连续三年保持高位,真的加不动了,绝大部分的财富,在 2015 年后这波上涨,都被掏空了。
人均住房面积和户均住房套数。人均 40 平,户均 1.1 套,要知道,北京都是户均超过 1 套了。这个水平,只低于美国,超过了日本和德国等绝大多数发达国家。
人口。今年人口 100% 负增长,这是 5000 年来,中华民族遭遇的最大拐点,我们从来没有在非战争和饥荒状态下,出现过人口拐点,而且大概率还被印度反超,也是 5000 年第一次。
城镇化率。目前已经 64%,距离 70% 的极限虽然还有空间,但是这个过程,主要是农村老年人大量离世推进,新进城的人,已经极少。
我是时代之,茫茫人海,我们终会相遇,祝你幸福!
房地产拐点意味着什么?
这会引发中国的债务危机。
一旦债务对应资产价格出现下跌,也就是房产价格下跌,中国就有可能出现金融危机。
也就是说,房地产出现拐点的时间,基本上也对应中国发生债务危机的时间。
最近在中国各地的土地拍卖会上,央企或者国企正取代民营开发商成为主角,国进民退的趋势在房地产行业日益明显。
经济增长、人口红利和货币信贷政策等支撑房价的因素越来越弱,中国房地产迎来中长期拐点。
![](data:image/svg+xml;utf8,)
近几个月,在中国各地的土地拍卖会上,有中央或地方政府背景的开发商成了主角。
5 月 5 日广州首轮集中供地拍卖会上,广州出让的 18 宗住宅用地中,有 15 宗底价成交,2 宗溢价成交,1 宗流拍。
在成交的 17 宗地,国企央企地方城投平台合计拿下 14 宗。
土拍有越秀、龙湖、中铁建、厦门国贸、建发、华润等 25 家房企报名。
这四个月里参与土地拍卖的前 20 名开发商中,除八家之外,其余都有政府背景。
但中国最大的开发商仍手握足够的土地来维持至少三年的楼盘销售。
如果行业低迷势头持续,有政府背景的开发商继续在土地拍卖会上购得大部分住房用地,这将预示这些公司未来销售的住房数量将增加。
在房地产整体萧条的背景下,这些开发商也面临楼盘销售下滑和房价下跌的难题,但与没有政府背景的同行相比,它们的销售下滑通常没有那么严重。
自恒大暴雷之后,中国百大房企大洗牌,恒大跌出 60 名之外,前十大房企有六家为 “国有”。
过去两年间排名最靠前的碧桂园现已跌出前 20 名。
在民营房地产企业纷纷暴雷的情境下,政府加速主导全中国房企市场,所谓自由竞争市场已不复存。
近一两年会是民营地产公司被加快挤出的过程,它们的空间只会被不断挤压。
近年来,政府加强了对民营经济的控制,使关键行业与国家目标保持一致。
这些举措的根源在于,政府对国内企业家及其快速增长的企业不信任。
过去十年里,以民营企业为主导的中国房地产行业大规模扩张,政府以防范金融风险为借口对房地产行业出台了一些限制措施,
其中最有杀伤力的当属 2020 年 8 月出台的 “三条红线” 政策,中国恒大和其他一些房企的快速扩张步伐戛然而止。
自去年夏季楼市降温以来,政府一直在鼓励国有房企在该领域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去年 12 月底,央行、银保监会联合下达通知,鼓励国企、央企与经营良好的大型民企从陷入困境的民营同行手中购买优质资产。
据财联社报导,广东率先响应,邀集多家国企和民企开会研议并购之可能性,为国企、央企的并购 “牵线搭桥”。
根据财新、香港经济日报以及明报报导,今年年初,陷入财务危机的房地产开发商世茂集团委托多家代理商出售 “中国境内所有开发项目”,包括住宅、商办、酒店等等,首波买主很可能具备国资背景。
政府借由国家资本趁势掌控民企,房企国有化 “国进民退” 态势在那个时候就已经明朗,民营房企主导房地产市场的时代结束了。
在今年早些时候的一份报告中表示,国有开发商在行业内只占较小份额,能给整体行业带来的帮助有限。
他们估计,按销售计算,国有开发商约占中国整个房地产行业的 15%-25%。
国资开发商可能会利用该行业整体处境困难的机会,通过买入低价出售的优质资产获益,而不是试图拯救民营竞争对手。
彭博 6 月 1 日报导,今年中国企业贷款交易大幅减少,尽管政府呼吁银行增加放贷,但在经济放缓的背景下,特别是疫情封控导致企业已经停产停工,没有贷款的需求。
彭博社汇编的所有货币交易数据显示,今年迄今为止,中国企业的银团贷款和俱乐部贷款下降了 58%,至 456 亿美元,这是 2015 年以来最差的年度开局。
中国香港的贷款银行家表示,内地针对病毒的管控措施,包括上海长达两个月的封锁,延长了交易周期。
放缓借贷的不只是制造企业。
央行数据显示,4 月份金融机构新增贷款创下 2017 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房地产行业低迷导致抵押贷款需求下降。
政府部门鼓励个人和企业借贷的努力尚未见成效。
过去 10 多年里,房价的上涨是经济增长、人口红利、货币和信贷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共振导致的,而这些因素发展到今天已经消失的差不多了,房价的支撑因素也是越来越弱了。
疫情之后,GDP 增速是很难看的,而且目前也没有恢复的迹象。
但不管会不会受到疫情的影响,经济继续高增长的可能性都是比较小的。
一是经济规模的基数已经过于庞大,再保持很高的增长率,是需要多大的绝对增量来支撑?
二是除了房地产行业能对 GDP 产生巨大的拉动作用外,目前仍没有其他单个行业或是几个行业能够产生对房地产行业如此大的拉动作用。”
直白点讲就是 GDP 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快速增长了。
再看人口红利,中国 80 年代的婴儿潮时期出生的小孩现在也已经 30 多岁,该买房也买了,买不起仍然是买不起,这部分的购买需求已经不强烈。
可是经历这次婴儿潮后,中国执行严格的 “一胎” 计划生育政策,可谓“后继无人”,再想有如此爆发性的住房需求的增长估计是很难了。
此外,从货币周期来讲,目前应是进入加息周期,但是受到疫情的影响,加息的步伐明显被拉后。
但是即便是 “放水” 的背景下,资金流入楼市的渠道是受阻的,也就是说过去两年的流动性宽松并没有惠及到房地产行业。
总之,从经济发展漫长过程来看,房地产在中国经济起到的重要作用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所以政策方向在变、支撑其内在增长的人口、信贷等都在变。
或许明白人都清楚,房地产市场周期性的转变是必然的,经济发展规律和历史发展的趋势是无法改变的。
什么?房价腰斩了!!
原来是业绩腰斩,切
大惊小怪
好日子在后头呢
等到房价腰斩的时候
也不过回到 15 年、16 年
14 年卖 100 万
18 年卖 200 万
22 年,变成 180 万
就受不了了?
预售制让你们赚了多少钱,你们心理没数?
放了鹅城的老百姓吧,饶了他们吧
都已经扒到 30 年后了
不要总是苦一苦百姓
唉……
说多了一个没用,再一个会被删
所以,
好好学习,努力工作
把爸妈孝敬好
爱人孩子照顾好(如果有的话)
亲朋好友多走动
你的人生才是最最重要的啊!
房地产害了中国几代年轻人,活该
房企爆了不可怕,可怕的吃皇粮的,没有新的财源,磨刀霍霍向猪羊,这才是可怕的。
数据证明,小恩小惠的把戏彻底失效。(我在等恒大、融创的财报。从事务所拒绝签字,拖了几个月了,估计编报表的头发都挠秃了 。坐等大雷。)
4 月底以来各地连番轰炸的各项政策,恰如买劳斯莱斯的优惠券,加起来也就相当于便宜 2-3 个点。这点小便宜,按照现在的行情,你直接去售楼处都能砍下来。——远没有去年底各地规定房价不得低于 85 备案价的底线,起码让民众明白那时候楼市的底裤成色几何。
现在的局面,唯有降价,而且是大降价,才能刺激刚需买房了。
同时,做好房屋价格大跌 20-30% 的冲击准备。有 14 亿最勤奋的人民,我坚信,我们必然能挺过去。
困难是暂时的,光明是永久的
房产企业为什么不把闲置的房子出租出去当做方舱呢?
投资有风险,入行需谨慎。银行借给房地产公司钱的时候,就该明白可能收不回来。收不回来就破产呗,大而不倒不是流氓嘛
物以稀为贵,盖的太多卖不掉了,那就拆嘛!
拆了盖公园,大片大片的绿化整起来,还怕没人来住吗?
要你们不结婚,不买房,到时候拆了盖公园,房量减少,那房价还不蹭蹭的往上涨!
只怕那时一房难得,一户蜗居方寸天地时,都要排着队感恩戴德!
所有的问题总结一句话,地产政策透支了未来。
对于民众来说,买房掏空了储蓄,掏空了父母的养老钱,还要背负巨额房贷,透支了未来的消费能力。
对于地产商来说,拿这些买房者的储蓄高价拍地,钱不够,疯狂贷款,只因曾经房价疯狂上涨,盖更多的房子,就可以在未来赚更多,透支了未来现金流。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靠卖地短期内带来的大量财政收入,虽然有部分用于地方建设,但更多的被浪费,而且过于依赖土地财政的地方,实体经济必然受到影响,透支了未来的财政收入。
对于在地产经济十几年获利的群体,上到地厂商背后的大资本,中间的地产行业老板和高管,下到大的炒房者,很多已经润了,很少对未来的经济发展做贡献。
当前的疫情,国际形式,经济下行,不过是在透支未来这个根本原因之上加速了还债的时间。
作为普通人,要做的不是欢呼房地产泡沫破碎,覆巢之下最惨的一定是普通民众。
我们要做的,能做的是,保持身体健康,提高个人能力,无论是学历还是技术都是生存的保障。现在没上车的,尽量不要负债过高,上了车的,还款压力较大的尽量多研究下副业,多一些抵抗风险的手段。
最后,大势不是我们能改变的,少些焦虑,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情,快乐是永恒的。
毕业生这么多,说明百姓过的很幸福,房价还有上升空间,再加一码也未尝不可。
(我是专家,想看烟花)
————————————————
咳咳,虽然不正确,不过我有些时候会感谢疫情让很多问题渐渐浮出了水面。
希望国家越来越好,希望中国人民能够幸福,希望社会主义终有一天会胜利。
希望这个情况持续下去,早日让房地产崩盘,推到重来,还老百姓一片净土。阵痛必须根除,一劳永逸。
如果没有房地产,中国经济不会走到现在这种及其不健康的状态。
我很痛恨房地产对除地产相关行业外的吸血行为
搞到最后政府不愿意慢慢发展企业喜欢卖地
小老百姓手里没钱消费导致行业发展上限低
银行或者有钱的居民通过击鼓传花吸纳财富
最后我们从房地产里面除了钢筋水泥得到啥
得到了什么?是负债、是内卷、是学区房、是比日本还低的生育率?
服务业、制造业、甚至个人的发展根本上被房地产挖了天坑,而土地财政导致这个坑难以填平!
现在大家都知道房地产对中国的伤害,那些做难而正确的事情的人,是不是被杀人诛心?
共同富裕必然要求是释放经济流动性,土地财政的保障是房产的低流动性,话语权究竟在何处呢?
别的不说什么,现在我只想看烟花,我想看看我们的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面对这场堪比大萧条的危机时到底有什么优势。
虽然当不了富人,体验那种花天酒地的浪漫,总能让我们体验一下自我毁灭的浪漫吧。
刚需刚需炒作了这么久,现在算是终于炒到没人买得起的地步了。
别急啊,这才哪到哪
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做错事总得付出代价
以前觉得只有我才是那个代价
现在代价的范围越来越广了
好似喵
抱歉抱歉,不好意思打扰大家了,大家有时间再去关注一下 “毒教材” 的事吧,教育是国之根本,不要让热度消散了,拜托了,谢谢
如果不是硬刚需,还是延迟买房吧,再等等。
赶紧来一波涨价去库存,支柱性产业千万不能倒
买呀!为啥不买了?14 亿人呢!别担心人口呀,消耗不完的。
『中國風』· 二十四节气 · 小雪 · 起源
『小雪食谱』
香蕉百合银耳羹
【材料】香蕉 2 根,鲜百合 100 克,水发银耳 15 克,枸杞子 5 克。
【调料】冰糖末适量。
【做法】
1. 香蕉去皮,切片; 百合洗净,用温水泡软。
2. 取一蒸盆,放入香蕉、百合、银耳、枸杞子,加适量水、冰糖末调匀,上笼,蒸半个小时即可。
『小雪简介』
小雪,二十四节气之一。
11 月 22 或 23 日为小雪节气,这个时候中国广大地区东北风开始成为常客,气温下降,逐渐降到 0℃以下,但大地尚未过于寒冷,虽开始降雪,但雪量不大,故称小雪。
『小雪由来』
每年 11 月 22 日 23 日,视太阳到达黄经 240° 时为小雪。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10 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
“小雪” 是反映天气现象的节令。
古籍《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
『小雪习俗』
吃糍粑。
在南方某些地方的小雪节气,有农历十月吃糍粑的习俗。
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食品,是中国南方一些地区流行的美食。
我先开香槟咯
你们呢?
宁愿不卖,也不愿让人住。
我一直在想,当明斯基时刻全面到来时,我们普通人怎么度过经济危机。
有没有相关指南。
接盘要慎重,小心烂尾楼
疫情背景下
现金为王
没钱你饿死在某个超一线城市都是有可能的
今年明显整个世界的经济都是萎靡的
失业和就业两个问题一直都是大问题
去看看今年中国的法拍房有多少就知道拉
断供现象已经屡见不鲜了
还有专家鼓励大家去买房子
继续供着房地产这个毒瘤
难道真的把人民当傻子吗
大洋彼岸的某个世界超级大国为了针对我国,已经无所不用其极了
接下来的几年时间,大家的日子应该都不会很好过的
还是攒多点钱为妙
毕竟房不买还可以租
实在不行回老家去
人总不会让泡尿给憋死吧
这盛世如你所愿
国家统计局:一派胡言,2% 的小震荡罢了。
腰斩?怎么不都倒闭?
房企就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毒瘤。
请加快
以牺牲未来不确定经济发展为代价的现有经济刺激行为,都是后患无穷的。
我看有人总是说一鲸落万物生,鲸落是指鲸鱼死了把它积累的肉体全部归还给大自然,小动物们会靠着蚕食它的肉体万物生, The circle of life,房地产完全不是这么回事,房地产崩了他不能归还给我一分钱,他也不能归还给企业一分钱,房地产为什么会死?因为他自己本身就没钱了才会死,就相当于这不是一个鲸鱼,这是一块大石头,自己没肉可以吃了,你能说一块大石头落下来万物生吗?当然不能,但房地产这么长时间,卖那么贵,他自己没赚什么钱,那钱去哪儿了?这你得问银行,问国家我也不知道钱去哪儿了,有钱人没向底层撒钱重新分配就不叫鲸落,我觉得一个朝代更替才能叫做鲸落,那是真正的精鲸死了肉体归还给新势力了,房地产只不过是一个吸管而已,指望吸管丢掉了就能万物生? 图样图森破,奶义乌!
反正我什么都没有,看个烟花也不错。
一看到房子,就想到了 学区房
想到了学校
想到了家里的孩子目前正在用的人教社的毒教材
每天我都回去翻翻教材
心里的愤怒到了极点
走狗 汉奸们 让老天爷收了你们吧
也来试试出谋划策:
1、建议立即出台鼓励生育 8 孩的政策,房贷周期无限延长;所谓子子孙孙无穷匮焉,只要房贷周期足够长,房贷就不成为压力啦。
2、建议出台 08 年类似的万亿政策,搞个 30 万亿,自然流动性充沛,估计 GDP 可以增幅达到 15%+。
3、建议将存款利息降低为零或负值,逼迫存款转为流动。
4、所有城市取消限购限贷政策,同时出台零首付,零贷款利率政策。
5、放出各种为房市代言的专家,关闭各种胡言乱语的论坛,营造房市一片大好的舆论环境。
如此,不出五年,我国房市必然更上一个新台阶;或许也可以续写半个东京买美国的神话。
相当值得关注啊!
居然还有这么多人这个时间上车???
而且前段时间有个新闻说是有个高端楼盘,均价千万那种,开盘当天抢光了。。。
补个传送门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35292841
没啥好说的,给大家拜个早年吧
![](data:image/svg+xml;utf8,)
今天为了降点首付上车的,都是准备明天砸售楼处的
你不买房 我不买房 怎么拿出来上万亿支持一带一路 你不买房 我不买房 怎么支持国家那么多基础设施建设 你不买房 我不买房 怎么建设社会主义美好中国 所以 做好自己 从买房开始
房地产行业的真正分水岭是从 2021 年下半年开始的,上半年回光返照,东莞的房价还翻了一番,下半年随着各类政策联合出台,一下子跌进了冰窟。但是这一天迟早要来,只是疫情和政策加速了他的到来。
这里讲三个核心内容,一是房地产的趋势、二是为什么去年打击今年又要救、三是对近期不得不买房的人,排雷的一个小建议。
一、房地产行业会有以下三大趋势
一个是去金融化和制造业化,一个是竞争白热化(卷),第三个是国进民退。
第一个特征,是房子会逐渐减少金融属性,并且回归制造业属性。
**金融属性,对卖房子的和买房子的,两者兼而有之。**炒房的人和囤房的人都是用作投资,期望能够在一买一卖中赚取丰厚利差,追求的是超额利润;对卖房子的而言,房子在拿了施工证后就是可以抵押给银行来融资的,融到钱以后就再拿新的地,然后再从银行借钱去买新的地,这样房企就像一个雪球一样,靠着加杠杆规模变得无比的大,并且停不下来,因为一旦停下,现金流就会爆炸。这也是为什么行情不好以后,类似于恒大这类极高杠杆的巨头会突然倒下的根本原因。
制造业化,核心特点就是产品要实用、充分竞争、利润低。制造业都是讲求精益管理的,也就是要尽可能的压低成本、控制售价来占领市场。但是要知道在当前的环境下,一套房子的售价中,五成是地价,两成是税费,至少七成是孝敬给上面的,建设、材料、利息、人工等成本全在剩下的三成里面,省出来的才叫利润。所以对从业者和买房者来讲,压榨的力度会越来越大,成本的控制会越来越变态,直到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再严酷一点资本的奴隶就都跑光了,再抠一点房子就完全卖不出去了的时候,才会停止。从业者的薪酬自然会逐渐阴跌到一个制造业该有的水平上。
**第二个特征,极致专业化和竞争白热化(卷)**就是伴随着第一个特征出现,而逐渐衍生出来的。以往潮水在高位的时候,手里有几个钱的都敢来玩房地产,反正不管房子质量和成本浪费到什么程度,总会有不同需求的人来接盘。而到了目前,就必须在财务、营销、工程质量控制上有极高的专业素养和协同性,才能够活下来。行业之间,一个公司内也会越来越内卷。
第三个是国进民退,国企和央企现在相比较民企而言会稍微轻松一点,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被国资委追责审计系统控制着,杠杆率相对于民企一直被按在一个相对可控的分位上**,所以在规模为王的时代,民企撒了欢的加杠杆,在宇宙第一大的位子上竞相争夺,成也杠杆,败也杠杆。“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
二是国字头比民企的融资成本低,国家队近年的融资成本大概在 6 个点左右,某党企甚至基本不在银行借过开发贷,都是用的别人看不见的融资渠道。民企普遍的融资成本在十个点以上,碰上保险资金、信托基金这些吸血的,可能上到 15 个点甚至更高。
以上两个核心因素,使大家能够看到国字头的更稳健一些,也不太容易出现烂尾跑路的情况,所以最近一些买房的,宁愿贵一点还是要买国家队背景的,这样相对安心一点。
这种国进民退的趋势,我感觉至少还会持续三到五年。
二、为什么去年打击房地产,今年又要拉进 ICU 抢救?
房地产行业其实在中国经济史上的历史使命已经基本完成了,往后经济要持续发展,如果还是一直靠房地产打鸡血,迟早是要癫痫的。去年的国家整体宏观经济去地产化的导向,从长远看是正确的,但是形势比人强,现在不得已又回到了老路上。一是宏观经济还要房地产托底,二是可能真的承受不了房地产崩盘。第二点我展开聊一下几点理解。
一是房地产的产业链太长了,关系到太多人的就业和饭碗。前端有设计、勘探、钢筋、水泥;中间有金融、建筑、园林、部件材料;后端有家电、家具、装修,有多少人在这条线上吃饭,一旦房地产行业崩了,会有多少人丢掉饭碗,解决不了就业就要面临着积攒起来的怨气。
二是土地财政依然是绝大部分地方的命根子。土地财政要溯源的话是从分税制开始的,地方事多钱少,没钱就卖地,一下子上了瘾。曾经我做一个投资分析的报告,老板让我找一下各地市的财政收入数据,我很疑惑,“是不是财政收入多的城市基建做的好,基本面好久,这样房子就容易卖,这里的地就值得拿?”,老板说,“哪有那么复杂,越穷的地方 ZF 越依赖卖地国货,我们才有机会在核心地段抢到好地”。尤其在当前疫情下,各地的抗疫财政支出暴涨,但是受经济大面影响正常的税源少了非常多,所以会比以往更渴望卖地的钱。
三是房地产的金融化已经渗透到了经济的每根血管中,每个人都与之息息相关。你可能会说,我不买房子,跟我没关系。那好,你每个月工资花掉以后总有点存款吧,可能会买点基金或者别的理财产品吧。猜怎么着,你放在银行的钱,买的理财产品,他们已经在前些年帮你投到了房地产里面了。上面我也讲了,有个同学做信托的,之前以为好高大上,了解了以后才发现就是个拉皮条的,从个人或者银行那里拉钱出来,最后还是投到了房企,要不然你以为恒大那么多钱从哪里借出来的?资本的本性就是追逐最高的利润,之前只有房地产才貌似是 “稳赚不赔” 的生意。如果你存的钱被亏光了,还能不能取出来?即便都能取出来,银行总要有人救,撒开膀子印钱填窟窿,你猜你手上的红票子稀释以后最后能值几块钱?
也可能你会说,我月光族,不存款不买理财,行业也不在房地产开发链条上,跟我没关系。那好,你要看看你现在在的行业是服务于哪一类人的,有很多新兴行业和服务业最近几年发展的很好,其中有很多是依托于中产阶级规模的增加与他们本身消费能力的增长。但是,最近的断供潮和法拍房大家可以查一查有多可怕,我们的中产现在正在被成建制的消灭,相关的行业还能光彩多久呢?
在去年乃至更早的以前,去地产化不仅是国家层面在做,房企自己也在做。有很多房企在 20 年前后把自己公司名称中的 “房地产” 扣掉了,换成了其他很高级的名词。同样,现在被很多人诟病的房企多元化,恰恰是当时各大房企预见到五雷轰顶之前,所做的一次集体自救,可是时代并不仁慈,并没给他们那么多的时间和犯错的机会。
三、简要的排雷方法
5-27 绿地暴雷,破除了很多人认为国有房企不可能暴雷的思想钢印,但是惊呼要彻底崩盘实在言过其实。绿地有这个局面,其实业内早有预感,一点都不惊讶。我记得在 19 年前后,绿地突然冲到了规模房企前五,当时的行业规模排名大致是:恒大 碧桂园 万科 保利 绿地,那时候融创还没起来。
一个国企,在短时间内能够有这么大的规模增长,用脚趾头想也知道用了多大的杠杆。
但是绿地是个个例,一是大部分国有房企没这个胆量用这么高的杠杆,中央国资委每年一次的审计都能吓死人;二是即便有胆子,大部分国企也很难真的能找到这么多的杠杆资源。
绿地的胆量和资源,就来自于他是上海市属国企,上海市国资委的亲儿子,这才敢对中央控制负债率和经营风险的要求阳奉阴违。
其实有两个很有用的指标可以帮大家排雷,并不是看这家企业是不是国企。一是看最新的 “三道红线” 排名(三道红线是什么可以自己去查一下),三档全绿的企业在短期内都是安全的;二是看这家房企是不是很热衷于造地标高楼,绿地如此、世茂也是如此,都很喜欢造 XX 市第一高楼,地标性建筑通常都是商业性质,用途就是商场、酒店、办公楼,很难卖,是绝对的重资产。喜欢造地标的企业,通常现金流情况都一般,短期内抗风险能力都比较差,一栋地标靠自己回本可能要几十年。
媒体上哀鸿一片,疫情经济萧条,压抑气息扑面而来,有的说是房贷,有的说是失业,有的对未来迷茫……
可现实生活中,马路上依然车水马龙,超市里各种水果肉食应有尽有,公园里,时尚大爷大妈们,花枝招展,跳着轻松的舞曲,感受不到经济的萧条!
同样的疫情之下,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退休群体依然幸福,不用交税,退休金有保障,每天看看孩子,散步跳广场舞。苦的是打工族,是房奴,是超前消费者,餐饮、实体店经营者!
看抖音,大家日子过得都很幸福和开心,看头条,都是压力失业内卷焦虑中。客观上,精神还真是生产力!
房地产行业迎来寒冬,地方政府官员生活水平没有下降,说明地方财政收入改革有明显作用,财政收入转型稳中向好,赢!
又到了要见证历史的时候了。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 21 世纪全球三大泡沫,中国房市,美国股市和日本债市。
其中日本债市从 90 年开始,走牛快 30 年,但是从 2019 年 9 月开始,已经熊了快 3 年了。当然,三年下降相比三十年上升不算什么,不过已经造成了近期日元大幅贬值。
接下来看看美国股市,以纳斯达克来看,近三十年,即使回撤 50% 多之前的 08 年高点买入,也翻了好几倍。但是最近回撤 25%,历时 6 个月。
最后来说说中国房市,近四十年有多牛就不用我说了吧。相比日本债市几倍和美国股市十几倍的增长,另两位就是渣渣,我们的房价可是几十倍增长。同样,楼市也进入熊市,销量从去年年中开始同比腰斩,现在快一年了。
总结一下,日本债市已经熊了三年,中国楼市熊了一年,美国股市熊了半年。看起来三大传说资产,日本要先遭殃。老大老二干架,死了老三的故事又要发生了。
站在这节骨眼,纵我有千般万般对中国房地产埋怨,我也是希望中国楼市再撑一撑,撑到美国股市倒了之后。
但愿如此。
每次提房地产我都要说
杭州房价均价早晚到 20 万一平
注意我说的是整个杭州
现在看空的都等着打脸吧
我等到 50 万一平的时候再买
帮大家抬抬轿子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只要土地出让金降得足够快,明年地方就得求着中央扩大房产税试点
2019 年我国房地产总市值 450 万亿元,链接如下:中国房地产总市值能把美国买下来吗?_房价
2021 年我国土地出让金总额 5.6 万亿元,链接如下:2021 年度全国土地市场盘点
如果你去查一下房产税的话,按照房价的 1% 是比较可行的。然后按照房价本盘,直接跌去总市值 50% 计算,再假设有 20% 的房产税赖账赖掉了。哪个我们的预估房产税就能有 1.8 万亿元。
如果土地出让金总额到了 1.8 万亿以下,那么就可以抛弃土地出让金,改征房产税了
哥几个又来看爽文了?
形势过于紧张,没有任何一个人敢对风险给出一个明确的论断,所有人对房价下跌都有一个共同的情绪,那就是恐慌。所有人都知道日本的先例,房价下跌似乎也会导致我们失去 30 年。
但日本泡沫破碎的本质在于,美国人利用霸权做空日本,美元对日元剧烈贬值,大量贸易顺差沦为废纸。除此之外,1990 年 1 月 12 日,美国交易所推出 “日经指数沽权证” 衍生品。前手在日本买楼的热钱,后手就开始大规模撤退,配合做空。在近乎无赖的金融强权之下,日本国民的血汗,就成了美国人挥霍的资本。
如果在房价下跌的过程中防止输入性通胀和输出性通缩,也就是防住国际游资趁火打劫,那房价的出清或许并不可怕。在这种情况下,唯一需要重视的就是资源错配带来的社会风险。短暂的市场情绪,完全可以通过国家主导投资开发建设城镇来逐渐平复。
经济安全离不开政治安全,外防掠夺,内惩国贼,出清无咎。
“兄弟们房价大降价我忍不住了下山了”
“兄弟们首付付了稳了真香”
“看到下山的就在底下刷烂尾楼?一个个的真酸”
“兄弟们给看看天花板漏水是啥情况”
“兄弟们我好像买到烂尾楼了我该怎么办”
“银行告诉我说还不上贷款了要拍卖我房子”
“买到烂尾楼是我的错?能不能别冷嘲热讽”
“中介说首付已付后概不退款!”
地球 OL 提示:“该用户已注销”
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
常态化核酸不是要自费了嘛,两天一测,每测抽 10 元,用不了几年,窟窿就堵上了。
房企早把房子抵押给银行了。房子都是银行的,房企只是银行的代销,卖出一套,就去银行赎回一套的钱。
这个现象说明房企不努力,没有做好代销的工作。
跟教培行业比,这也没啥。
房地产的秋冬到了,不可逆转!
从理性的角度,希望能慢慢崩塌,但客观规律或许不容许软着陆,必须为以前的非理性付出代价!
[
京享红包
05.30 12:35 - 06.20 23:59
去领取
[
618 天猫超级红包
05.29 20:21 - 06.20 23:59
去领取
现在觉得房子的价格限定一个最低的限价,有点不太符合市场规律的要求。
既然承认房子是一种商品,说它是特殊的商品也罢,共同的商品也罢,那么就应该符合市场交易的规律。
现在开发商手中的房子闲置了很多,并且有的可能已经闲置了好多年,那为什么不让这些房价降价呢?还给房子限定一个最低的价格,真的是感到不可思议。
个人觉得房地产市场应该遵从市场的规律,不能限定一个什么房子最低的限价,该让房地产破产就让其破产,省得在那里半死不活的。
房地产商挣大钱的时候自己很滋润,那么现在出现供应大于需求就应该遵从市场规律,他们决策性失误和贪婪,不应该由大家过来替他们买单。
稳中向好,符合预期。
房地产企业要是活得好,那多数老百姓就该过的不好了。
作为吸收公民可支配收入中大部分的行业,这些企业在三四十年来以来一直过的非常好,就吸金能力来说,从没有哪个行业能这么名正言顺的捞钱,相应的,多数人的大部分收入,也都送给了他们,
一个人花三十年的时间,就是为了给土地财政贡献收入,这样的生活状态是很可悲的,正因为这些房地产企业的销售数据下滑,所以才能看到转变的希望。
给大家看个大烟花
烟花
想看那些权贵们跳脚的样子
快请刘仙人,涨价去库存再搞一波
面对经济不确定性,我们唯一要做的是,不上杠杆,千万不要上杠杆!
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公司开在中国你们就偷着乐吧
像我这种不能再刚的刚需都不敢买,还玩个球,32 岁,离异五年,老家河北邯郸某小县城,相亲,没有房子靠边站,有房有车的优先择偶权,好几个都是因为房子黄了,现在手里有现金六十万,不买。害怕。怕烂尾没人管,怕腰斩还得还房贷,那就一辈子别想翻身了。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
不买房运动已经打 xiang,中青年朋友们: 你不买我不买,明年卡宴开一开。
别买房子。
新生儿越来越少,老年人越来越少。
房子还是那些房子。
历史告诉我们,逆城市化开始了。
所以房子不是最好的投资了,自己才是。
建议废除人民币,兑换新货币。
有限责任公司,无限责任个人。
楼烂尾怎么办?后面出现质量问题谁解决?能解决吗?钱能要回来吗?
有钱的不缺房,没钱的要负债,后面还不上,个人能破产吗???
昨天在 B 站上看了一个女的 说她买到烂尾楼的事情 一辈子积蓄都在里面了。然后今天再看视频就被下架了。
以前买的房子,都翻了很多倍。
但这两年买的房子,还有降价的。
现在这个状况,最好是钱握在自己手里稳定一点。
那些拿 30000 工资,房贷敢赌到 1~2 万的,赌运气吧。
好耶?????
直接腰斩,这下爽了吧兄弟们
既然前十六年敢用绝户网,就要有二十年后断子绝孙的觉悟,都特么断子绝孙了,别说绝户网,你特么把河里水抽干也没鱼了啊。
能不买的就再等等。
不得不买的务必谨守两条原则:
1、只买现房
2、只看剔除公摊后的价格
疫情三年,现金流比什么都重要。
虽然各地政策都在放宽,首付门槛降低,但是因为疫情的原因,各行业景气的不多,所以,很多人不再敢拉高杠杆买房了。
所以年初万科喊 “今年是最重要的一年,要么死,要么活”,这话是有道理的,但是未来可能不仅只有这一年。
去库存只有涨价这一条路
问:救房企还是救百姓?
答:救房企 (救财政)
现实:百姓没钱,也买不了房,救不了房企。
本质:救官还是救民,你让官来选当然是救官。但是没有了民,哪来的房,哪来的财政,哪来的官?
趁着机会能不能处理掉这头灰犀牛呀…
房企 top50 表内负债 22 万亿左右,
也就是说把全部银行,不是村镇,不是城商,不光商业,而是在座的各位全部,血祭了,也不够平的。。。
没有永远好的生意,所以大家都知道要赚快钱。
好耶!!!!
那一年,赚的是断子绝孙的钱
价格高点就高点吧,还烂尾,一家人的未来,谁敢赌啊。烂尾楼是解决不了吗?不是的,是有关部门不管罢了,管了还咋卖地,期房就不该存在。
兄弟们,又来看爽文了?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
买房越来越卷,选择一个保值而不是贬值的房产逐渐成为首选,现在究竟该如何做选择?
虽然大环境下,各家都不好做,但事实证明,房子作为刚需产品,仍然有黑马逆流而上,成为长期主义的典范。以香港置地为例子:
2022 年 1-5 月企业住宅成交金额 top2
2022 年重庆高层成交第一启元,第二长嘉汇
启元荣获 2022 年重庆建面 25000 元 /㎡以上高端住宅成交套数及金额 top1
长嘉汇荣获 2022 年 1-5 月重庆 住宅 200-300 万成交套数及金额 top1
三大高端别墅藏品,保持 2022 年重庆 400 万以上高端别墅销售 top1
公园大道 top1,壹江郡 top2,嘉景湾 top8
随着房利率的下降,政府的调控,这个市场只会越来越热。同时,类似香港置地这样的头部品牌也会给市场更多的信心。
今天降点明天降点,今天限跌一点明天限跌一点,好像依然可以软着陆
买了烂尾楼的人,是全世界最惨的人
凛冬将至
春暖花开
我不知道这些房企是欠了多少钱
真的,他们欠的钱我真觉得没多少
如果是 10 年前,假如一个房企欠了一百多亿,我都觉得它太疯狂了,估计没多少日子了
但是现在的话,假如一个房企欠了一百多万亿,我都觉得没啥
哪怕你在后面再多加几个 0,几十个 0 我都没感觉
这都不是事。
我就是进来看看爽文,没别的意思
好似
中国有钱人不是很多吗?都哪去了
房地产都倒闭了,然后死道友不死贫道。
拿了买房人的钱给城市做基建,让你们吃好喝好玩好,不感恩我们这些贷款的人也就算了,你们这叫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
对了,造航母的钱你们出吗
利润越高的企业(或行业),说明那个企业所服务的对象所支付的成本越高,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越得不到保障。被割韭菜的几率越高。反之,利润越薄的企业(或行业)。消费者所支付的成本越低。消费者获得的权益越多。
同时越说明房地产的春天已经过去,寒冬即将到来。投资(实际是投机)属性即将结束。房价的居住属性即将到来。只差乡村振兴这条灰犀牛压垮房地产这根稻草什么时候落下来。
中国的命脉是发展
中国政府的原则可以概括为在发展中解决所有问题,如果有问题不能解决那就是发展不充分
中国一直秉行着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治国方针,且这个发展没有任何负面含义就是实打实的发展
中国不可能停下发展的战车。那么需要关注的点就应当是政策走向的与否。
假如,只是一个假设哦。房企这头灰犀牛正在慢慢退出这个房间,而房间的主人不可能停下装饰房间的双手,那? 空出来的空间,房间的主人准备做点啥?
开香槟
房地产企业往往是高杠杆的,这轮挤兑也是意料中的国家战略,问题是尿壶破了也解决不了问题,还可能搞出一堆烂尾楼。
但房价依然高企,目前房地产的矛盾就是为了保银行和出让金,房价不能降只能稳,与刚需老百姓的承受力之间的矛盾很大。
不放开限购,让投资客买,将造成大量的楼盘不能消化,放开了,房价又可能乘势上涨。
郑州前几天华润. 幸福里开盘 360 套去化率 99%,项目在郑州东区高铁站附近,周边二手房同面积段均价 2.6-2.7 万左右。它的面积段 150-230 平,均价 3 万左右,妥妥的改善项目。这个开盘数据一出引爆郑州朋友圈。现在市场两极分化严重,年初郑州大卫城 LV 开业排队几百米, 有钱人经过疫情依然更有钱,没钱的有没有疫情依然没有钱. 现在市场改善的卖的比刚需好,市区卖的比郊区好。整体市场慢慢开始变好。带动这波楼市行情还是要靠改善性需求,只有有钱人换房的需求来了才能带动刚需入市,然后吸引一些投资客户。都说中国房价高是被投资需求带动的,其实不然,就说 2016 年郑州房价暴涨,我经历过三个项目发现大多数都是自住客户,只不过有的是首套有的是 2 套改善,有的想着为孩子买一套的 3 套。真正纯投资的占比可能不到 20%. 现在国家出台一系列房地产刺激政策,给买房创造了好时机,聪明的购房者已经开始入场。如果是刚需或者改善现在完全可以准备了,不过买新房不如买次新二手房,买中小型开发商不如买央企,万科这种开发商。
我是来看爽文的
你们啊… 也就趁着小编还没上班狂欢下吧。
没啥可解读的,稳中向好。
一个时代已经过去了。
现在的时代,不是那个经济蒸蒸日上,各行各业蓬勃发展的时代了,在那时,家里挤一挤,自己努努力,碰巧碰到国家拆迁的补偿一点,都能勉勉强强赶上这趟车了。
现在房价已经到了高位,城市间的差距分化越来越大,工作已不再好找,棚改已然结束,每个人都对未来充满了不确定的预期。
这还只是开始。当不动产开始出现缩水贬值的势头时,投机者将会更加快速的抛售退场,带来连锁的踩踏与危机。如果不出意外,今年的年底左右,我预测部分城市将直接限制二手房的过户交易。大部分人这么多年所创造的财富与未来的信贷都化成一堆砖石封存在那里。
房地产本身作为国内经济的龙头支柱产业,全面的衰退将带来巨大的连锁反应,土地出让金的锐减同时会对基层治理带来巨大冲击,霸州那种全员罚款的现象绝对不会消失。这将更加冲击小城市县城人口的外溢。
这个时候对外扩张或者对内改革,是唯二的选项,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说破大天年轻人兜里也没钱啊。一上来就要贷二三十年,利息都快比本金高了。
以前老祖宗给地主打长工,当佃农交租,混口饭吃。我们现在就是打工还要房贷,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拿几百亿玩万亿的钱
玩不动了横盘了
算算几百亿够多久的利息
现在基本所有房企都是烂摊子
谁来承担后果呢
还是再苦一苦百姓吧
导致高房价的罪魁祸首不用受到惩罚
最终一切代价都由百姓承担
放个烟花而已
不用大惊小怪
日本人不还是活的好好的吗?
没有被挂路灯算他运气好
房地产稀烂
教育稀烂
实体稀烂
疫情稀烂
……
啥时候是个头
细看我们的经济近些年来,· 有很大比重的一部分是房地产经济带起来的,但是土地经济终究有地尽民穷的一天,到时候怎么办,回不去 ,没法活,难道要再一次通过力量来进行资源分配吗?
房企利益集团要组团跟领导哭诉了,这可比个体户组团哭诉有用多了,能左右当地 甚至中央的决策吧。新政策不就下来了。
当房企们赚了钱的时候,亿万富豪们并不会与我们分钱。
当房企们亏了钱的时候,亿万富豪们却要我们分担还债。
你以为房企老板与高管们要破产了?
其实人家早以分红等形式把资产转移出去,留给企业的都是负债。
而这些负债,需要国有银行来扛。
国有银行的钱哪来的,还不是你我的钱!
所以现在重要的是不要让许家印们跑了!
要拿他们的资产来抵债!
转移海外的资产必须追回!
先清算资产,再吊路灯。
地产的烂尾 摧毁了 消费者的信心,
疫情摧毁了,消费者对于未来持续三十年收入的信心。
结婚率,生育率,摧毁了炒房客,接盘者的信心。
高企的房价,摧毁了年轻人未来 生活的信心,躺平之风大起。
多管齐下,
行业会不可避免的摧毁重建。这还需要时间。
新的房产模式会出现,我想。
耐心等待。
关注毛线,恒大都变成恒大置业了,背后是中铁。
可把我笑死了。
房价是不可能跌的。
许老板赚钱,老百姓买单,哈哈。
哥几个又来看爽文了
你不买,我不买,慢慢大家的观念就改变了。改变的过程肯定会有一定程度和时间的混乱。用行动倒逼观念改变,用行动倒逼社会的改变。
未来房产这抵押物价值降低,银行强制增加抵押物,除了公仆大家都过上了更难的日子,然后恶性循环
你不买,我不买,明天房价跌两百;你不看,我不看,下月房价掉几万
好,再接再厉。
天下苦房久矣
不知道你们那是什么情况 我们这因疫情封控了近三个多月 也就是说三个多月售楼处没人去 以这个来算 貌似比例也算对的上
就这情况还不降价?还限跌令?还能出粮,证明虚高不止 80%?
拉倒吧。手机销量还腰斩了呢。。。
这只是经济下行的一个表现而已,别激动,离降价轮到我们买房这步远着呢。
马克思说:价格是价值上下波动的。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住房的属性只能是居住,也就是说住房的价值是不变的,但是价格却不知道翻了多少光年。明明是个夕阳产业,却搞个高精尖的价格。不知道是克思说错还是社会错,总之我初中政治就是学不好!
既然卖不出去,不如直接送给老百姓
房子是住的,住一辈子,一辈子从二十到八十起码六十年,大家都有房子住了谁还买新房子,刚需就婚房咯,现在结婚的腰斩了房子腰斩不正常咯
四大宏观经济指标显示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首先,经济增长处于合理区间。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 6.2%,符合年初确定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6%—6.5% 的预期目标。近期,我国经济出现回升趋势,11 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6.2%,比上月加快 1.5 个百分点;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6.3%,比上月加快 1.7 个百分点;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 6.8%,比上月加快 0.2 个百分点。从国际比较看,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不仅远高于主要发达经济体和世界平均水平,而且高于多数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经济总量超过 1 万亿美元的经济体中名列前茅,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其次,就业形势保持稳定。1—11 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 1279 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 116.3%。在一系列就业优先政策的支持下,就业形势整体向好。第三,通胀压力总体可控。今年以来,受猪肉价格上涨影响,个别月份居民消费价格 (CPI) 涨幅偏大,但从总体看,1—11 月 CPI 同比涨幅为 2.8%,仍处于全年上涨 3% 左右的预期目标范围内。综合分析,今年以来的物价上涨是结构性的,全局性的通胀压力不大,加上粮食生产形势较好,物价有望继续保持平稳,为宏观调控、产业升级、民生改善提供有利条件。第四,国际收支态势良好。今年以来,国际市场多元化取得积极进展,拓展了外贸发展空间。1—11 月,货物进出口 28.5 万亿元,同比增长 2.4%。随着营商环境不断改善,我国利用外资保持增长。1—11 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 8459.4 亿元,同比增长 6.0%,我国仍是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之一。我国外汇储备持续保持在 3 万亿美元以上,为经济和金融平稳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结构优化、效益提升,我国经济运行稳中向好。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升级。从需求看,我国经济增长已经转向更多依靠内需拉动,内需中又更多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显著增强。今年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 60.5%,资本形成总额的贡献率为 19.8%,内需合计贡献率达到 80.3%,居民消费转型升级态势明显。从供给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我国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要素规模扩张逐步转向更多依靠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和技术进步带动。1—11 月,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8.9%、8.5%,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 2.7 个、2.3 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 14.1%,快于全部投资 8.9 个百分点。二是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2882 元,同比实际增长 6.1%,基本与经济增长同步,为居民消费发挥经济增长 “压舱石” 作用提供了有力支撑。三是三大攻坚战成效显著。重点领域风险总体可控,银行不良贷款率下降,宏观杠杆率趋于稳定。精准脱贫有力推进,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较快,贫困人口数量大幅下降。污染防治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前三季度单位 GDP 能耗同比下降 2.7%、清洁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 1.2 个百分点。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不少,但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
从当前形势和发展趋势看,明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从国际看,当前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显著增多。从国内看,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三期叠加” 影响持续深化。虽然明年经济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依然不少,但是我国经济具备长期向好的基础和条件,只要趋利避害、发挥优势、应对得当,就一定能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实现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
我们有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我们的制度优势,就能攻克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扎实推进,党的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我们党一定能够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充分发挥我们的制度优势,克服各类艰难险阻,谱写经济发展新篇章。
我们有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雄厚物质技术基础。经过 40 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积累了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我国工业体系完备,200 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部分产业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是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我国基础设施日益完善,高铁运营里程约占世界总量的 2/3,基本建成全球最大的移动宽带网。我国创新产出不断扩大,连续 8 年发明专利申请量居全球首位,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更加充沛。
我们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我国人口近 14 亿,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随着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和消费结构转型升级,这个全球最具成长性的大市场将更具活力。目前,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城镇化率远低于发达国家,在民生、环保等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蕴含着巨大的市场需求。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的扎实推进,资源空间配置效率将不断提升,进而释放出新的内需潜力。
我们有庞大的人力资本和人才资源。我国劳动年龄人口近 9 亿,受过高等教育和拥有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超过 1.7 亿,研发人员总量位居世界首位,能够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和智力支撑。
引用自新华社发表,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著作《全面客观看待当前经济形势》一文
玩击鼓传花的游戏,总觉得花到自己手里时,鼓声还不会停。
玩博傻游戏总觉得自己不会是最后一个接盘的。
炒房团死有余辜,刚需者才是真倒霉。
可怕的是很多房哥房嫂,这些既得利益者,很多都是有实力的,很难把铡刀放到自己腿上。即使上位者有心想要搞房产改革,也是很困难,财政跟房地产息息相关,房地产的改革不是到了深水区,而是到了炸弹区。
排雷搞好了是当代尧舜,不好了是一场巨大的烟花。
说明房价太低,应该翻倍这业绩才不腰斩,房地产太难了,政策太善良了,他真的,我哭死。
愣着干啥,涨价去库存啊!
降房价,收房产税,可持续发展。
政府适当负债,中央加强监管,全国公制必须要开源节流,减少虚空浪费。
大型基建项目必须公开,接受人民的监督,防止不必要的浪费。
大力发展科技产业,尽快建立城市圈概念,形成生态链。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比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根基,盲目不择手段发展经济是伪经济,危害人民的经济,坚决抵制。
适当降低城镇化,让部分人口回归农村,大力农村集体经济。
大力发展教育公平,加大教育透明力度,接受人民监督。
建立各个公共环节领域项目人民群众审问机制,不能弄书记一言堂,从上而下的玩法,完全没有制衡。
再不改革,人口减少,利益集团话语权过大,经济越来越低迷都是自然而然的事。
不算坏事儿,在泡沫爆炸害死所有人之前被引爆了
年轻人不买房一律赋黄码!
房事要是完蛋了,死的人可比奥密多得多了。要用防控奥密的力度跟措施,来防控年轻人躺平。
涨价去库存去了个寂寞,库存比当年更高了,或者,本意就是如此?
疫情之下很多年轻人失业,现在买房不靠父母很难,在一二线城市几乎不可能,父母又会觉得疫情之下买房有很大风险。
所以年轻人还是要考虑自己多挣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趁着年轻还有点零花钱可以多参加学习,提升核心竞争力。
采购供应链问题大家可以关注采购培训专家宫迅伟老师微信公众号 “宫迅伟采购频道”,学习采购干货知识。感兴趣的也可以了解 SCAN 采购专家认证。
私信我获得 “专业采购能力” 测评报告哈。
洞见最前沿,发现新机会。《供应链洞察》0 元阅读、0 元下载,点击即可观看。
哎呀,这不房企吗?还得让我们看看远处的美国疫情吧家人们
估计这是以后很长一段时间的新常态,地产已经落入黑铁时代了,这个行业以前真是太疯狂了,现在只是回归正常而已。
除了部分刚需,少部分置换,更少部分的投资,我想不到如今还有什么购房的需求。疫情可以说是爆发点,没疫情,百姓至少手上还有钱,还能存点钱,有钱了才能谈买车买房,没钱一切都免谈。降利率也好,降首付也好,在疫情前,绝对会有一波疯涨,但现在收效甚微,究其结果还是百姓手上没钱。而且现在的刚需又有多少来自于父母的支持,也就是父母拿他们前三十年的积蓄来购买今天的房子。靠子女自己的能有多少,我真的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了。千万别拿那百分之五,千分之五的人群来辩解。利率再降,首付再降,房价再怎么降,但只要你贷了钱,那么无论如何,到时间了都得还这个钱,不还后果如何,各位自己去搜搜吧。上班有钱还好,没钱了还要想办法去填这个坑,也是拆东墙补西墙了。就说上海,几个月了,工资可能不提还降,生活费可能比平时花销还大,本来可能持平,甚至还有结余,但如此可能缺口就大了。
再谈谈房企本身,稳点的,手上能有流动资金的还好,众所知周的一个,房企会将前一个项目的钱在回流后,会立即投入到下一个,下几个项目,有一个几个出问题了,就全崩了。其实这也是前几年造成的今日的恶果。地不停的卖,地不停的买,不停的建,不停的买,热门的供不应求,各种限,钱就在那,就看你伸不伸手去拿,房企能忍得住嘛,没钱的也去找银行贷,直接拿项目抵,银行也乐得其中,稳稳的赚 2 手钱,谁不愿意呢。所以说现在的各种措施,都是为前日的弥补。
也不知真假,但记得以前闲聊过恒大刚崩的时候,有说恒大手上的地把楼全建好了,卖出去,还了那 2 万亿还有结余,可想而知,多有钱。这也是银行为什么敢贷。
再者就是还是前日的因果,今日得报。房价高高在上,房企想降价卖,哪怕赔本卖,关键可能嘛,一卖就崩。成本一万,市价 2 万,它现在就想 1 万卖了,但肯定还没卖就被制止了。
最后再点个题,这是正常现象啊,到现在还能撑着的都是疫情几年筛下来的精英了,中间死了多少小喽喽就不说了,但能撑的也快撑不住了,要不国家不会出手,之前是控价,现在是救市,不一样啊。价控不住不一定会死,或者立即死,但救市不同,再不救,房地产崩了,那这市场也全都要跟着崩了。这也是国家对疫情的为什么这么重视,还说上海,这几个月得亏损多少了。
稳中向好
据克而瑞最新发布的数据,2022 年 1-5 月,百强房企整体操盘业绩规模同比下降 52.3%。另据中指院数据,今年前 5 月 TOP100 房企销售额均值为 273.9 亿元,同比下降 50.7%;其中销售额超千亿房企仅 3 家,分别为碧桂园 2011.9 亿元、万科 1673.4 亿元、保利发展 1592 亿元。销售额超千亿房企较去年同期减少 12 家。
很神奇的一件事情,住房销售下降很多,但是像那种高档小区,环境比较好的小区,依然在很长的时间段都是人们的首选。橄榄型的社会中的中心部分还是只能对那些追求质量的 “生活” 望而却步。但是不得不说不管大环境怎么样,影响不到一部分人,这确是真的。
但是还是不得不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最近在知乎上看到的一系列的问题
还有很多类似的话题,但是真的不得不说其实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来今年的大环境并不好,大多数人都会在这样的时间点选择去攒点钱,再加上之前说人均负债 14 万,就在一定程度上映射到这个结果。
我有一个朋友,他大概是我上大二的时候买的房子,向银行借贷了 30 年,每个月还 1500 块钱,之前在我们家的小县城里面,每个月拿两千多块钱的工资,还完钱就剩下五百块钱的生活费,后来又换了份工作,跟着建筑工队,每个月能拿到一万多块钱。后来领导跟他说,希望他投资点钱好和建筑工队一起赚钱,就相当于买了股份,到年底可以分成。不管家人怎么劝,他还是坚定的想要去投资,就东拼西凑给他了 30 万,他就拿了那笔钱去做了投资。本以为他就只拿了亲戚朋友的钱,但是他后来又去刷了几万的信用卡,但是后来又听说老板的老婆在外边捡破烂供养家庭。后来那笔钱就赔了,没得办法,就背上了债务,后来他的债务及时的处理,银行也没有动他的房子。
我估计在现在很多的人,都不会像这样了吧,去一股脑的投资,不知道会面对什么样的情况,赚了还好,主要是接受不了赔钱的代价。
这种事情要说有开席,我要坐小孩那桌
从 1998 年开始,中国地产市场始终处于大牛市,单边上涨,偶尔回调。这 20 年烂尾楼多如牛毛,如同千里大坝中的蚁穴,能不崩溃吗?
个人观点,勿作参考,但可以顶我上去
活 jb 该。
房地产高速发展的阶段结束啦。
曾经我上大学的时候 土木专业还是个非常吃香热门的专业
管他那么多,稳重向好就对了 赢麻了,赢麻了
唉,买房买早了,虽然是刚需房,但是买了也没人住,现在房价一跌再跌。然后再看到这么有热度的问题,讨论的这么激烈,马上就要掉榜了,看来这里面的信息也是值得大家关注的
![](data:image/svg+xml;utf8,)
我坚信所有的数据最终都会反应到实际生活中。
看看你身边的楼,是不是一批又一批的建?原来规划的什么科技新城,经济开发区,智能科技区,未来经济体,现在企业没看到,楼盘是此起彼伏。原来买了房怕开发商降价,业主到处拉横幅,现在业主有话也憋肚子里,就怕烂尾。但是还是一个接一个的烂。
看看身边的人,有多少人去买房?拆迁户都在抱怨,以前拆了赔钱,买了房子还能存银行,现在拆了分你三四套安置房,拿着房票去买商品房,自己还要掏腰包再贴钱。
再看看自己的,有的饭吃,有的房子住就可以了,还有什么其他奢望,改善什么的再说吧。指不定明天就没有经济收入了。
再看看网上的法拍房,每一个法拍房后面都是一个悲惨的故事。
好死,开香槟
好似喵
这个数据是不意外的。
虽然很多地方出台了很多购房优惠政策,央行也再次降低了房贷利率,但是这些都无法刺激购房者。
一是现在的疫情情况,让很多人收入骤减,同时也增加了很大的不确定性,房贷车贷都面临着很大的压力,继续买房是很一项艰难的决定。
二是现在进入房地产市场,几乎是刚需者,经过这么些年的城市化,连县城的房地产都进入了繁荣过剩的阶段,能上车的基本都已经上车,新的接盘者很有限。
所以,销售额下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深圳新盘刚刚日光呢!恶意唱衰房地产!
哥儿几个又来看爽文儿了?
哥几个又来看爽文了
房子又不是普通的工业产品,可以输出到全球,就像服装,造多了出口就行了,即使质量差欧美日卖不出去,也可以卖到亚非拉,便宜点就行。房子只能国内自己消化,外国人来买的有多少?借给开发商钱,吃利息的倒是不少。
倾巢之下,岂有完卵?我想应该是可以有的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宏观大势往往不是仅凭个体意志所能决定的,而我们能做的是通过自己的深入研究,挖掘结构性的保值机会(房住不炒,增值就不谈了)。
价值决定价格,房产的价值至少可以分三类:居住价值、投资价值、附属价值。
新增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规模与新增住宅和空置住宅的关系如何,可以从整体数据上反映的量和价的问题多是这一方面原因。但要留意这种关系的地域性差异:如珠三角地区核心城市的人口虹吸作用更加明显(SZ 近期的楼市新闻),而长三角有均衡化的趋势,不信我们可以走着瞧。
居住价值也分不同群体的差异。在总体需求盘缩小的背景下,改善性需求相对回凸显;过去小户型、公寓型这这类 “门票” 房型热销,以后的大平层、小别墅可能成为过去几年首次购房群体未来置换改善的选择。
对于很多人来说,首次购房往往是因为结婚和子女入学,由此可见附属价值的威力。房产的位置影响了教育、医疗和生活便利性等方面,尤其突出的是学区房,这几乎是不可破解的。
另一个是对于大城市通勤圈内的小城市而言,交通条件的改善将提升附属价值。
**我认为未来的房产投资应该更多考虑的是流动性,而不是投资回报率。不过这个也不太难,在人口规模和流动性大的城市,合理的租赁收入和小幅增值还是能保证的,**前提是不追求暴富、也不要加高成本的杠杆工具。
总结下来,**不管大势涨跌、结构性的机会始终存在。**但实际分析中也要考虑动态因素的影响,比如局部地区经济的崛起、公共政策的调整(如提振县域市场),避免踩坑。
有些人不行,是因为蛋蛋被割了
那他们应该做的是去接上蛋蛋
而不是像吃饭那样吃伟哥
这会死人的
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
最终会让整个锅都装不下
这个时候还不如直接将锅砸了
换个锅重新上火
解决办法无非几个字: 在苦一苦老百姓。
至于今天如何苦,那就需要智慧了。
以前涨价去库存,棚户区改造。今天这两大法宝不一定好用。不过不妨在一些城市去试试。比如郑州。
现在各地房地产政策还不到位,不要扭扭捏捏,几天一个政策。我也不懂那些地方 zf 怎么想呢?你几天一个政策,只会加重市场的观望情绪,因为老百姓都会想: 再等等,还有更多利好。不如顶层设计,全国除了北上深。其他全部取消限购。首套房可以零首付,二套房首付两层,三套房首付五层。利率在基准利率打七折。给市场打一大针。
真是还不管用。不如再换个方式,每月给劳动人口 8 亿人每人发 10000 块钱。号称发一年。发个两三个月市场带起来就停。我就不信不上钩。
政策多的是,要敢做敢想。方法总比困难多。
原因有很多:
(1)居民、企业、地方政府杠杆率接近极限;
(2)美国加息周期;
(3)人们对经济预期变的悲观,减少贷款等等;
考虑到目前的债务,汇率危机,这种经济状况无法持续半年,今年年底估计可以清楚了,在这期间千万别买房。
当大家都没有信心的时候,这个游戏就玩不下去了。
那房价也没有降多少。
呵呵。没什么东西值得关注。
因为,到死都想 “最后一口”
昨天上海刚卖了一块滨江地块,地价折合楼板价 8 万每平,建成房子要 13 万 + 每平。 就着还抢着要呢~
没有什么是卖一块地不能解决的,有 那就两块~
谁管死后的大浪滔天,随意去~ 干!
一二手价格倒挂,新房显得 “买到就赚到”。上海深圳杭州 都是这么玩的。 不然 新房谁买?
别扯那些没用的,我只想看空中飞人,老子只想看大烟花!
《大而不倒》
快进到斗地主
我觉得是这样:
以前大学毕业生工作后,基本都有买房的需求
而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工作后,其父母很可能都已经给他买好了(我遇到的好几多人都是这样),他自己不需要再买了
所以,房子卖不动了撒
其实你更应该关注有多少小微企消亡了,那才是生活中的老百姓
房地产不应该倒闭几个企业吗
爽文集合了
![](data:image/svg+xml;utf8,)
2022 年的产房静悄悄是怎么回事?如何看待西安 300 户人入住烂尾楼?期房政策怎么避免烂尾?如何看待 5 月 17 日杭州楼市新政?为什么 2022 年房地产突然炒不快了?如何评价西安 5 月 28 日发布的楼市新政?2022 年的产房静悄悄是怎么回事?
房地产想要发力,至少也得等到疫情结束才行吧,或者至少是这波疫情结束
房住不炒,希望这次也能坚持下去,不要又忍不住吸毒
第一:首先房地产是政策市,政府不会让房价下跌,一旦下跌多少人的财富会化为乌有,政府承受不了。跳楼的估计数不胜数,所以认为房价要下跌可以洗洗睡了,政府可以允许小幅度上涨与下跌。第二:为什么国家还在拼命建房子,虽然这个专家可能被认为暴论,但是我认为合理,地段稀缺房子本来就是稀有品,有些人注定得不到。因为人多蛋糕少,如果你努力工作一直在为城市发展做贡献还完 30 的房贷年后,房子升值的空间 等于国家直接把钱送给你,但是我还是觉得政府这种做法感到恶心。这样做的目的 是,政府逼着你往前走。
日本之鉴在前,但我们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感觉像日本的 1990,谁接盘谁煞笔,悠着点,苟一点,对家人好点
还是那菊花,开的时候多艳丽,败的时候就多糜烂。
本是同根生,相 J 何太急。
怎么才腰斩啊
1. 预示房价要下跌;
2. 其实,存量房面积增加,已经是几年之前就出现的问题了;
3. 正常,凡是经济都有波动,可以接受;
现在只能买现房,期房不知道会不会烂尾
美国来捣乱破坏中国经济建设了
前五个月房企销售同比下降 52.3%。房地产泡沫会破裂吗?
买房的躺平,卖房的跟着躺平,买地的躺平,卖地的躺平,贷钱的躺平,放贷的躺平。
哈哈哈哈,穷光蛋一个,我
这届年轻人不行啊
苦一苦百姓,今年还能增长 5 个点
救楼市救经济。
但是房子价钱也没掉啊
关注啥?我相信现阶段的房地产一夜之间全部倒闭,用不了 3 年,又会有一批新公司接踵而来,而且希望就没有炒房的了,之前跟同事开玩笑,真要落实住房不炒,那就房地产回归商品属性,限制销售(二手房卖价不能高于新房成交价 90%,且成交价逐年递减),我看房价能不能真降下去,但是某些人不让降啊,包括我同事这种既得利益者,也不让降啊
看了这么多,办法也不是没有,就是不大好做。
把老旧小区改造,增加电梯,更换上下水管道,燃气管道和电路全面铺开,并把老旧小区房子平改坡,在小区内或者周边增加停车位保证比例不低于 1:1,不够的可以考虑拆除部分危楼和绿化设施补齐,这些改造一个小区一个小区的普遍实施,并且是大改造,然后配套家电厨卫等产品降价让利,鼓励居民进行重新装修。
这样的工作肯定不是三五年能做完的,拉长时间线,细水长流缓解工业企业的产品销售压力
得益于各地楼市纾困政策,以及 “五一” 假期房企推盘及营销积极性提升,5 月新房成交环比略有好转。
据克而瑞最新发布的数据,百强房企 5 月实现销售操盘金额 4546.7 亿元,环比增长 5.6%,但单月业绩同比降幅仍保持在较高水平,降幅达 59.4%。
而从累计业绩来看,百强房企 1-5 月的整体操盘业绩规模同比下降 52.3%,较上月进一步扩大。
“目前房地产行业下行压力持续,叠加部分城市疫情反复,市场信心不足,企业整体销售仍相对低迷。” 克而瑞分析师表示。
但整体而言,谨慎的拿地态度并没有好转。一方面百强房企中近七成企业依旧未拿地,超过半数企业来自项目开发商;另一方面拿地金额较高的企业中,仅大家、伟星拿地销售比高于 1,绿城、建发、华润拿地销售比超过 0.3,其余拿地销售比均低于 0.2,小于去年 0.25 的均值,谨慎态势可见一斑。
这对采购人、供应链人来说是啥消息?
宫老师一直说,做采购和供应链的,要关注挖掘机的销量。为什么?
因为挖掘机是所有的基础建设领域都需要的一个物品,几乎所有的投资领域都会用到,所以我们观察挖掘机的销量,可以看到固定资产投资,投资会刺激经济,投资也容易带来物价上涨,从历史的数据上完全能够可以看到他们的相关性,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自己去查证。
更多采购和供应链的专业知识,大家可以看看下面的平台。
采购知识随时随地线上学
测一测你是几级采购
采购要学会谈判
房价没掉。销量减半
房企大量倒闭。我国房地产调控有高人呀
开香槟庆祝庆祝 希望烟花来的早点
老百姓没钱了!
能跑就跑吧,房地产崩了
经济稳中向好这种话只有专家和上面信(至少表面信)。
上个周因为小区里的核酸检测点提前下班的原因,我打车去了别的监测点测得,路上跟师傅聊了下,他们出租车司机师傅那才是真的惨,2,3 天就要做一次核算,稍微出点事就挣不了钱,还跟我抱怨打车的人越来越少(这点我觉得不太应该,我个人认为应该多的,没想明白为啥),一路上总体的意思就是,疫情差点让家里断粮,手里真没钱,出租车快干不下去了。
我同情每一个和我一样受疫情影响的倒霉蛋,但是我更想看烟花。
其实没那么大压力,政策开个口子,还可以再搞搞
请跟我一起喊:出清!出清!出清!
再探再报
再报再减
房地产到底是利用了国家。
中国是不是不可能发生房地产泡沫?
我早上看到这个问题,想中午看看咋回事,消失了,找了半天
幸好刚刚又有一点利好的消息出来了。要不然真的要完蛋了。
赶紧崩盘吧
很难过。
它这一腰斩,比其它一切贡献的伤心都更多。
历史告诉我们,从来没有被成功救活的 ICU,只有继续苟延残喘,最后在崩盘后一片绝望中孕育新的希望。
舒服了
现在要考虑的是,小赢,中赢,还是大赢
哥几个又来看爽文了?
送来贺电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一线贵也就算了,二三线也会这么贵。贵就算了,还烂尾。离烟花不远了。
我只能说不尽早结束过于严厉的防控措施,不仅房地产要爆,下一步汽车、手机乃至整个经济都会爆,过于严厉的防控措施直接把预期给封没了,而房地产这样的大宗消费最重要的就是未来预期,没有好的预期还怎么消费?
很明显,资金流出了问题
疫情导致市场经济不景气,我就握紧手里的那点钱,库存增多,资金不能回笼,那边又不能开发新的楼盘,银行又想借钱出去刺激消费,但是现在连工作都不一定能保住的情况下,又不敢借钱,咋办?
楼盘崩是不可能崩,但是会降价,但需要政府出台政策干预,不然就可能出现金融危机,宁愿烂尾也不愿意降价的情况,资本主义国家就是这样。
所以还是庆幸在中国吧,至少如果你有稳定的工作环境,其实从某种程度上买房你是受惠的。
当然,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做好自身,提升自我价值,这样才能应对各种困境。
采购人的专业学习平台,可
帮助采购提升自己价值,帮助企业在逆境中实现利润的突破。
接着奏乐,接着舞!
据克而瑞最新发布的数据,2022 年 1-5 月,百强房企整体操盘业绩规模同比下降 52.3%。另据中指院数据,今年前 5 月 TOP100 房企销售额均值为 273.9 亿元,同比下降 50.7%;其中销售额超千亿房企仅 3 家,分别为碧桂园 2011.9 亿元、万科 1673.4 亿元、保利发展 1592 亿元。销售额超千亿房企较去年同期减少 12 家。
受疫情影响,多少企业关门大吉,多少个体失业倒闭。信用卡、房贷、日常开支都成了一大项,哪还有钱买房子。
现在感觉古代那些能维持三四百年的朝代好牛啊
总有一些人. 他们觉得自己没买房, 房价崩了跟自己有什么关系呢
总有人觉得, 经济危机来了就能实现财富重新分配, 自己能在分配过程中实现阶级的跃迁.
加油!
房住不炒达到了预期效果。人民群众没有任何不满,人民群众偷着乐。
是疫情影响了经济,不是 “动态清零” 政策影响的
现在好多人在网上鼓吹 “共存”
那就让大家开开眼,看看 “共存” 的台湾现状吧
6 月 1 日台湾新增 88293 例确诊病例,死亡 122 例,目前当地防疫情况如何?
台湾最近开放 “共存” 政策,最近十五天日均确诊 8 万以上
今日有 122 名同胞不幸离世,还有 2 位未满 1 岁的幼儿昏迷于家中去世
这么直观的 “共存” 对照组,这么严重的疫情,没上过一次热搜
上海疫情天天热搜,这两天北京疫情日均新增不到 100 人每天都上热搜
请大家多多点赞,关注,评论,分享到微博、朋友圈,你的点赞会影响到话题热度
请多为问题下的友军回答点赞
“共存” 论调合集:
舆论阵地,我们不占领,“共存派” 就会占领
为了同胞的生命健康,拜托了
大家一起把这个话题推上去,会有更多人看清 “共存” 的真相
最近会持续更新的
今日继续更新中国台湾省论坛面对 “共存” 的声音
希望大家早日看清到底该支持什么
一、标题
热门评论(按赞同数排序):
二、标题
热门评论(按赞同数排序):
三、标题
热门评论(按赞同数排序):
四、标题
热门评论(按赞同数排序):
五、标题
热门评论(按赞同数排序):
提示一点:
台湾 2400 万人口,是我们的 60 分之一,热评赞同、疫情规模请乘 60。
近期台湾死亡人数屡创新高,还有很多小朋友也不幸离世
所以台湾也只有 “清零” 一条路可走,“共存”是行不通、草菅人命的
台湾的医疗条件比大陆好很多,可是面对疫情,还是出现医疗挤兑,看不上病,买不上快筛
**最后,“共存” 了的台湾最近数据:(台湾约 2400 万人)**近十天平均每日新增 8 万多
舆论阵地,我们不占领,“共存派” 就会占领
希望大家积极转载,转载到微博、朋友圈(随意转载,感谢!)
总是有人觉得国内核酸挣了很多钱,好像国外 “共存” 后就不再核酸一样。
5 月 29 日:美国新增 13 万,德国 1.4 万,韩国 1.6 万,日本 2.7 万,澳大利亚 3.8 万。
不核酸,他们随便写的数据吗?
之前的回答:
5 月 31 日中国台湾新增本土新冠确诊病例 80656 例,死亡 90 例,目前当地疫情防控如何?5 月 30 日台湾新增 60042 例本土新冠病例,目前当地防疫情况如何?5 月 29 日中国台湾新增本土新冠确诊病例 76539 例,死亡 145 例,目前当地疫情防控如何?5 月 28 日中国台湾新增本土新冠确诊病例 80835 例,死亡 127 例,目前当地疫情防控如何?5 月 27 日中国台湾地区新增本土新冠确诊 94808 例,死亡 126 例,目前当地疫情防控如何?5 月 26 日中国台湾新增本土新冠确诊病例 81852 例,死亡 104 例,目前当地疫情防控如何?5 月 25 日中国台湾新增本土新冠确诊病例 89352 例,死亡 76 例,目前当地疫情防控如何?
看烟花救不了中国
![](data:image/svg+xml;utf8,)
热度降的是真快啊,这个问题
我就看看能不能评论了,热搜已经撤了
买啊,他奶奶的,为什么不买,不买?不买是吧,不买也别想活着!我就炸死你,我摊牌了,我就是大名鼎鼎的双料高级特工,代号穿山甲
把老百姓的钱都掏空了,房子当然卖不出去了。不过没事,老百姓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毕竟还能吃饱呢。
2008 经济危机,是美国人还不起房贷,就当老赖,摆烂,结果是房价大跌,还带崩了经济。
上世纪 90 年代,日本泡沫破灭,房价、股市一落千丈,除了少数人上天台之外,大多数个人、企业都是默默咬牙还债。
所以放到国内,感觉会是 2008 和日本泡沫的中间状态:少部分人摆烂或者上天台,大部分还是会咬牙还债,即使房子价值早就腰斩了。
至于政策工具,现在剩下的的确不多了。城市化还有 10-20% 的空间,棚改货币化不可能像以往一样狂飙突进了;降利率、降首付,部分城市还有点空间,估计还能再撑个 5、6 年吧。
至于这茫茫多的房企,救了一时救不了一世,未来要么出清要么去找新市场,现在只是一时市场恐慌所以需要救市,但大势是改不了的。
我房地产公司和 TOP100 里的万科、恒大、中梁都合作过,其中万科是和家里人的公司联合开发,恒大是我公司给他做的项目整体精装和联代,中梁是我公司给他做的全案代理。
**先说说恒大。**这些大房企,基本都是在 17 年 - 18 年的时候,开始疯狂涌入全国的三线及以下城市,他们就像蝗虫一样,走到哪盖到哪,盖到哪贷到哪,当地相关部门十分乐意,因为不仅会带动当地的税收,还会给自己增加不小的政绩,最后的结果就是一大批当地银行遭了殃。特别是恒大,当时光我们这个市的一个区,就特么盖了五六个恒大的盘,你想想这得贷多少钱?
那个时候我最喜欢接的项目就是恒大,因为人家财大气粗啊,上来就让我们安排 300 个小蜜蜂。300 个人举着牌子一起刷街你见过没?那声势简直了。当时的恒大其实已经算是驴屎蛋子外面光了,社会上和业内也开始出现了一些风声和传闻,而恒大一边怕业主不买账,一边又强撑。那什么方式可以展现公司实力呢?很简单,现金。
当时恒大直接在售楼处整了个小露台,上面堆满了现金,保守估计不低于 1000 万,每天的 300 人小蜜蜂、电 call 组、置业顾问、发传单的、106 平台组,加起来总共近 500 人,现场领取现金。那场面,保安整整三排,还有从不知道哪里调过来的特勤,你可以想象那个场面有多么震撼。但这又回到了上面的问题,他桌子上的那些钱,是从哪来的呢?
**再说说万科。**万科在我们这比恒大强点,但也属于五十步笑百步的水准,那个时候就因为万科的进场,把我们这的房价一下干到了 15000,后来还特么有 18888 的,楼王直接能上 25000,。
万科是属于面子型开发商,特别注重售楼处的装修,在我们这开的第一个盘,它的售楼处光建设和装修的费用,就干了 8000 万进去。你要说我们这的相关部门没给他兜底,那我死也不信。
最后说一下中梁,标准的老赖,项目干完,公司注销,跑了,cnmd。
**我是
**
主页找我,领取爱奇艺永久会员
彭叔发现了一个问题,当下楼市里面,彭叔今天聚会的人里面,4 个正式工作的,3 个做生意的,他们 7 个人不管是学历的高低,还是持有房子的套数多少,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观点。
那就是国内 FDCS 一定会出,现在不出,只是因为太难了,等这个一过去,FDCS 立马就会出的。
他们现在的观点和行动都是,手上的老破小、筒子楼,还有远郊没有产业的房子,都要赶紧往出卖,不然的话等以后 FDCS 落地了,就更难卖了。
然后问到他们还继续买不买房了,4 个正式工作里面,只有 1 个还说要买房,3 个做生意的,1 个买的都没有,那个说要买房的,是刚生了 2 胎,家里需要买了 4 室的房子,而其他的那 6 个人,他们没有这种刚性需求,就都不买。
问他们为什么不买,正式工作的人是说他们能看上的房子,他们买不起,他们看不上的,买下来没意义,然后几个做生意的,他们不买房是想要给自己多保留一点现金,他们害怕房价大跌,对于他们来说,身上现金多一些,他们会踏实一些。
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觉得持有房子数量多了没有意义了,他们这次调整房子,彭叔看了一下,最多的一个名下也只有 3 套房了,而这个人以前名下有 17 套房,卖了 14 套,还有 3 套房。
其他的大部分都是只留了 2 套,像是那个要买改善房的,他也是卖掉一个老破小,腾个指标,然后当首付买一个四室的房子,也就是留 2 套。
他们觉得别看现在放开限购,你想买十套房都行,但是以后 FDCS 一收,你十套房光出 FDCS,你就顶不住。
彭叔觉得的房子卖不动,和 FDCS 老不落地也有一定因素,虽然这个东西不出,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的心里还是踹踹的。
谁也不想自己当那个顶雷的人。
然后彭叔还和他们聊了下经济情况,和 FY。
大家也有一个 GS,那就是当下的 FY 不会放开的,至少在年底前,不会放开的。
因为以国人现在的心理状态,放开以后,不可能不发生冲击医疗的情况,倒时候只要很少的一部分人,无法忍受看到自己小孩在那身体痛苦的样子,而且跑到医院去,那么医疗就凉凉了。
那个时候,就会很乱。
一乱,就会出问题。
而且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也很尴尬,那就是这个事情是没有试错的机会,或者说,试错的成本非常高。
因为一旦放开,发现医疗资源顶不住了,那个时候你想要再收回来,想想多难?
上海就是很典型的例子,从刚开始小问题,到以后越来越严重,发现不对了赶紧停,但依旧付出了 2 个月的代价,还是在全国支援的情况下。
那么如果全国放开以后,没有像大家想象的那样,越来越好了,那到时候怎么收尾呢?谁来承担这个后果?
这就是像是大家都知道,国内房价有泡沫,国内的经济被房价绑架了,实体行业的生存空间被房地产给挤死了,如果说把房地产泡沫给刺破了,那么对于经济长期发展,那就是一件好事,可以让我们脱虚向实,也能扭转社会风气。
但是,这都是建立在我们想的比较好的情况下,那如果泡沫刺破了,然后很久我们都恢复不过来,那怎么办?像是日本,泡沫刺破了以后,花了 30 年才走出来。我们万一没有短期内走出来,而是长期没走出来,那该怎么办?
这个试错的成本也太大了,我们输不起的。
所以现在不管是 FY 也好,还是房地产也好,都是一个字。
拖。
或者美化一下,叫。
中庸。
这是我们的哲学。
还有对于经济的影响。
没有疫情,国内的经济已经是在走下坡路了,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为什么现在大家这么难受,是因为在本来一直下坡路的情况下,2020 年又刺激一下,回光返照了一下,导致落差太大了。
大家仔细回想一下,2019 年的时候,那个时候很多人都在怀念 2018 年,觉得 2018 年很好,2019 年很惨。
大家可以搜索一下 2019 年的全国楼市情况,一二线城市里面,大部分都是跌的,很惨的。也是在 2019 年的时候,恒大开始了 7 折卖房,各种卖卖卖。
想想在 2019 年我们本来就已经步入了下跌通道,然后 2020 年因为 YQ,然后强行的刺激了一下经济,来了个回光返照,2021 年开始药劲就退了,大家就开始觉得很难受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
如果说是 2019 年难受程度是 5,2020 年刺激一下,大家爽了一下,难受程度降到了 3,但本来 2020 年难受程度本来应该是 6 的,是因为刺激了一下,就成了 3,2021 年上半年还爽,下半年开始不爽了,整体难受是 4,等到了 2022 年,也就是现在,我们是承受着本来就有的衰退,再加上药劲过了的反噬,所以现在难受程度成了 6。
这是国内 GDP 的增速,大家应该能看的出来,从 2008 年之后,我们的增速就不太行了,后来靠着 08 年那次大放水,回光返照了一下,但是就不行了,哪怕是 2015 年启动了棚改去库存,依旧没能让 GDP 增速上涨。
这是很明显的东西了。
有没有 YQ,我们都是要下滑的。
再给大家说个数据,大家对国内养老金上涨有点意见,觉得现在这么都这么难了,不应该增加了,但实际上,今年养老金增速,已经是历年来最低了。
2015 年之前,每年的养老金的都是按照 10% 以上的涨幅在往上涨,在 2015 年一直到 2020 年,养老金的涨幅就从原来的 10% 以上,降到了 5%,然后 2021 年养老金涨幅是 4.5%,今年又降到了 4%。
从养老金,也能看出来我们的情况。
如果说总量 GDP 增速看不出来什么,大家再看看这个个人的 GDP 增长情况。
很明显的,国内个人 GDP 的增速,越来越慢了。
彭叔再多说一点。
GDP 增速越来越慢,也就意味着大家的生活会越来越卷,越来越累,我们付出了比以前更多的辛苦,但是我们收获的,却明显不如以前多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以前你一天工作 8 小时,能产出 100 个产品,能赚 100 块钱,现在你一天工作 12 个小时,能产出 200 个产品,但是你只能赚 120。
你的工作时间比以前更多了,但是你的收入却反而不如以前了。
就说这些吧,彭叔要去吃饭了。
最后:
我们现在是已经进入到了中等收入陷阱里面了,如果说我们能跨过去,那就跨过去了,跨不过去,那些背着高杠杆买房的人,会成为最大的牺牲品的。
早晨热榜第一,下午连前五十都看不见了。第一变成个不认识的外国人打官司。
这条妥妥的被压制热度
知乎又开始了????
其他的热榜 第一条回答才几十个赞
这里第一条回答几千赞呢
苏联的重工业,我们的房地产?
这个问题近期反复被提及了,我觉得很神奇。主要神奇在我一个 TOP5 开发商市场 & 营销人员写的答案就没几个赞…
各行各业的筒子们应该也感受到了,现在已经进入一个官方不好明说的经济萧条期了。欧洲热战 & 亚洲战争风险抬高,美国通胀 & 欧洲放血,疫情全球肆虐,国内失业率居高不下,经济危机也就是临门一脚的事儿了吧。全世界日子都不好过,所以国内的房子不好卖了,也就不稀奇了吧。
现在虽然各地政策频频出台,开发商也是各种降价,但是中层和基层普遍没钱了。顶层虽然财富聚集度更高了,但是资本目前已经不看好房地产了,所以整体房地产成交也自然是垮的没法看的。
要问我现在是入手房子的好时机么,我摸着自己的良心说,也是,也不是。因为没有人知道我们会在什么样的时间点,重新迎来经济的复苏和楼市的回暖。最后附上之前关于此类问题的详细回答吧~~
————————————————————
其实所有关于房地产行情的问题,基本都很难大而全的剖析清楚。国际视野上和美联储加息周期密切相关,国内角度上和疫情、人口出生率创新低、人口老龄化、城镇化进程相关。可以说是政经 + 民生的综合结果,我简单梳理下近期关于房地产市场变化的背景,原因和未来走势,欢迎交流。
part1. 先说现状:
1、中国的房地产下行趋势明显,这毋庸置疑。除了 4 个一线城市和少量强二线城市的核心区域的新房,几乎全国的一手房都在量价齐跌。二手房的交易量用惨不忍睹形容丝毫不夸张;
2、开发商暴雷、破产的信息已经屡见不鲜了,恒大 2 万亿负债打头,数十家品牌开发商紧跟的节奏,足以说明当下市场的惨烈;
3、当前的房地产市场,可以说在经历从未出现过的危机,注意是危机,而不是普通的市场下行。楼市崩塌的风险这个相信大家都懂,不多赘述,至于为什么是危机后面详述。
part2. 简述背景
大家应该都知道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是有一个所谓 “周期” 的,这个周期说简单点,就是每隔三五年发房地产市场会大涨一波,然后全民炒房,然后紧接着政策打压,开始市场下行,周而复始。
事实上,房地产的市场周期在相当程度上都和漂亮国的某件大事息息相关———美联储加息(关于美联储加息这是另一个大话题,我不做太多解释,不清楚的同学自行搜索)。
大家都知道我国是美元最大的外汇储备国,而每次美联储加息核心目的就是美国需要实现美元回流。所以每一个美联储加息周期,基本美国都会绞尽脑汁对我国搞事情。无论是经济层面还是蓄意制造军事对抗,当下的俄乌、台海,国内的股市震荡,核心目的之一都和这个有关。这一系列操作必然导致资本出逃,外汇降低,rmb 贬值。所以为了应对美元加息周期,前些年来我们都是通过推动房价上涨来诱惑资本留下来。
But,这一次加息周期,房价不升反降,所以说这一次房地产市场变化和历次都不大一样,这点上已经初见端倪。核心原因,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1、中国新增人口急剧减少,这个和房价压力息息相关,未来人口问题不重视不行;2、房地产市场和实体经济还是有一定差别过于依赖不是长久之计,是个很不稳定的雷,一旦引爆,后果不堪设想;3、我国已经开始多点开花在试图寻找可以代替房地产经济的行业…
原因太多,但足见此次美联储加息周期压力之下,官方对房地产的态度和以往大不相同,甚至提前筑好了预防楼市风险的壁垒:
2021 年初,“三道红线” 出台,旨在限制房企激进发;9 月,二手房成交流动性降幅明显,新房银行房贷减缓,而后项目开发资金监管力度加大。
这一系列的先手动作,短时间内引发了恒大暴雷事件。而更意外的是,这一次,不再有 “大到不能倒” 的企业,恒大的 2 万亿负债曝光,基本表明了这一次对地产整改的决心。
而后续紧跟的十几家品牌房企暴雷事件,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购房者和资本对楼市的信心,而大量的外资债务信息也让我们发现,房地产和外资的联系竟然如此紧密。
写到这里,其实地产的现状已经很不乐观了,可惜从来都是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我们还有 “新冠疫情” 和“俄乌战争”这两个大背景。
大环境下经济不景气碰上楼市调整的阵痛期,加上新冠、俄乌战争,甚至教育行业整改、互联网业大裁员这些事件等等,造就了现在的房地产下行市场。
简单总结就是,“市场信心不足”+“大家真的没钱”+“坚决房住不炒”,三管齐下,造就了现在的地产危机———也就是大家看到的,头部房企业绩大幅下滑,品牌房企危机频频爆出,老百姓没信心也没钱够房。
顺便讲点大家看不到的,市场下行可不是房价降了大家都开心这么简单。销售额减少首先导致开发商营收大幅减少,导致债务违约,裁员,降薪,付不出供应商钱,没法按时交房等等一系列蝴蝶效应。也会导致银行接收大笔烂账,政府土地财政无法继续进行等等大量问题。所以,地产 “危机” 可以说绝不是危言耸听。
现在新一轮的救市政策已经在频出了,中央的重视程度大家也都看到了。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本轮调控旨在恢复,不在推动暴涨。
所以今后的楼市,应该会越发的平稳了吧。
至于我这一批不尴不尬的青年地产人,未来需要要经历和体会的阵痛,才刚开始吧~~
本榜单,基于官方媒体发出的新闻信息整理,仅做参考。
不定期更新,名单内容或有改动,名次不分先后。
大号前两天被匿名举报删文了,力量真大。
我这篇是 “加量版” 的,不知道能保存多久。建议大家火速收藏转发。
我写这篇文章不是咒着哪家房企死,只是希望老百姓能少受点苦。
事先声明,这些高危房企,不敢说它们一定会倒,想赌一把的人可以去试试。
反正我不敢。
关键词:出售资产、法人变更、债务违约
危险指数:★★★★★
高危信号时间线
2021/8/10 深圳 集团 出售资产
2021/8/16 深圳 集团 出售资产 法人变更 政府约谈
8 月 17 日,恒大集团董事长由许家印变更为赵长龙,总经理、法人由柯鹏变为赵长龙
8 月 19 日,央行与银保监会约谈恒大集团
2021/9/1 深圳 集团 债务处理 恒大财富爆雷
8 月 31 日,中国恒大发布的 2021 年中期业绩报告显示,有息负债约为 5717.75 亿元,其中一年内到期的负债为 2400.49 亿元,借款平均年利率为 9.02%
出售恒大冰泉集团有限公司 49% 股权;
9 月 1 日举办恒大集团保交楼军令状签署大会,人力成本进行优化;高管降薪 50% 以上,中层降薪 10% 以上;恒大旅游集团独立上市搁置,并入地产集团,健康板块项目剥离划入汽车集团
恒大财富暴雷,员工本金无法兑付
2021/10/4 深圳 集团 拟出售物业
10 月 4 日,合生创展(http://00754.HK)、中国恒大(http://3333.HK)、恒大物业(http://6666.HK)同时宣布暂时停牌。媒体消息称,合生创展拟以约 200 亿元的代价收购恒大物业 51% 的股权
2021/12/3 深圳 集团 债务违约
2021/12/14 深圳 项目 政府无偿收回地块
2021/12/31 深圳 集团 债务违约 拆除违法建筑
最新情况:
据说在有序恢复复工,但恒大许老板的豪宅还在降价促销中。
关键词:商票拒付
危险指数:★★★★
高危信号时间线
2021/7/25 广州 商票 商票拒付
自 2021 年 5 月起,实地集团第三次拒付到期商票引发维权;
2021/7/27
富力地产发布自愿性公告称,该公司与实地集团无股权关系、无财务贷款或债务担保安排
关键词:债务违约、票据违约、股价跳水
危险指数:★★★★★
高危信号时间线
2021/8/9 北京 控股 债券违约
2 亿美元可转换债券到期日可能无法支付本息,或将构成违约
2021/12/6 北京 控股 票据违约
受宏观经济环境及房地产行业等多个因素的不利影响导致的流动性问题,公司无法偿还该等票据的本金及应计但未付利息。
据悉,于本公告日期,该等票据的未偿还本金总额为 1.7 亿美元,而该等票据的应计及未付利息总额为 8,925,000 美元。
关键词:破产
危险指数:★★★★★
高危信号时间线
2021/8/11 深圳 集团 破产
龙岗区人民法院公告,深圳市德润创展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名下资产合计约 7873.76 万元,负债合计 15.61 亿元,为资不抵债状态
关键词:破产
危险指数:★★★★★
高危信号时间线
2021/8/16 广州 集团 破产
粤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破产公告提示,直接进入破产程序。粤泰集团以不能承担兑付到期债务,并且明显缺乏清偿到期债务的能力为由向广州中院申请破产清算。
关键词:破产
危险指数:★★★★★
高危信号时间线
2021/8/23 佛山 集团 破产
佛山市鸿辉房地产总公司破产财产不足以清偿破产费用,无财产可供分配,无重整、和解可能,广东省佛山市中院裁定宣告佛山市鸿辉房地产总公司破产并终结佛山市鸿辉房地产总公司破产程序
关键词:多次债务违约、境外资金对接人失联
危险指数:★★★★★
高危信号时间线
2021/8/26 北京 集团 亏损
8 月 26 日晚间,华夏幸福发布 2021 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该公司当季营业收入约为 210.68 亿元,同比减少 43.6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约为 94.8 亿元,2020 年同期净利润为 60.62 亿元;实现销售额 139.68 亿元,同比下降 66.69%。截至报告期末,华夏幸福累计未能如期偿还债务本息合计 691.66 亿元。
2021/11/29 北京 集团 债务违约
11 月 29 日晚间,华夏幸福基业股份(以下简称华夏幸福)发公告称,公司因 19.10 亿元债务违约获仲裁。
2021/12/15 北京 集团 境外理财资金对接人失联
12 月 15 日,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公告,一笔 3.13 亿美元(约合 19.9 亿元人民币)境外理财资金的服务相关方对接人失联,为维护合法权益,该公司已于近日向河北省廊坊市公安机关报案。
2021/12/21 北京 集团 债务违约
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 12 月 21 日公告,近期该公司及下属子公司新增未能如期偿还银行贷款、信托贷款等形式的债务本息金额 67.87 亿元。截至公告披露日,该公司累计未能如期偿还债务本息合计 1078.05 亿元
2021/12/27 北京 集团 债务违约 债务展期
华夏幸福于 12 月 27 日发布《关于实施债务重组的公告》,出售项目公司自身约 500 亿元金融债务,随项目公司股权出售一并带走并转出华夏幸福,由项目公司依据债务重组协议约定还本付息。
1 月 4 日,华夏幸福 2021 年离职员工集体前往北京总部维权,原有离职协议中的离职补偿已经多次逾期, 且出现无法全额支付风险
2022/1/28 北京 集团 业绩预告亏损
华夏幸福预计其 2021 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 331 亿元到 - 391 亿元,2021 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 - 318 亿元到 - 328 亿元,2021 年度,华夏幸福绝大部分借款本息未能如期偿还,依据原借款协议的相关约定,计提借款利息及罚息近 200 亿元(最终以审计报告为准),叠加利息资本化率下降,导致计入财务费用的利息金额增加,占整体亏损比例较高
关键词:法院悬赏
危险指数:★★★★★
高危信号时间线
2021/8/31 青岛 集团 法院悬赏
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就上海三盛宏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实际控制人陈建铭发布悬赏通告。通告称,凡向该院举报上海三盛、上海三盛法定代表人陈建铭、滁州三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藏匿、转移财产的线索(不含本院已掌握的线索),帮助法院执行到位的,按实际到位执行款的 10% 支付悬赏金。
根据公告,被执行人未履行金额为 1 亿元人民币及利息、违约金。这也意味着提供有效线索并帮助法院执行到位的举报人,最高可获得 1000 万元的悬赏。该通告有效期至 2022 年 8 月 26 日止
关键词:全面违约、评级下调、城市撤离
危险指数:★★★★★
高危信号时间线
2021/9/3 广州 集团 评级下调 股价下跌
评级机构穆迪宣布将广州富力下调至 B2,将富力香港下调至 B3。由于投资者对于富力的偿债能力没有信心,导致近日来股债双杀,截至 9 月 7 日收盘,其股价报 6.1 港元 / 股,总市值为 229 亿港元。相较于 6 月 15 日开盘价 9.670 / 股跌去近 40%
2021/9/20 广州 集团 收购
9 月 20 日,发布公告称,碧桂园物业香港与物业签订股权转让协议,碧桂园服务以不超过人民币 100 亿元的代价收购富良环球,由此间接收购富良环球所持之各目标公司 100% 股权。
2021/12/8 广州 集团 裁员
自 11 月底开始,富力城更集团大湾区、广州区开始大量裁员,裁员方案为:自动离职(理由为个人职业规划),发放 12 月份当月工资;转到营销、开发岗。薪资按照所转至部门标准发放;停职到 2022 年 6 月,期间薪资按照当地最低薪酬水平(2100 元)发放
2021/12/15 广州 集团 境外债
存在违约风险 12 月 15 日,富力地产发布了一则公告,2022 年 1 月富力有一笔规模为 7.25 亿美元的境外债到期,票面利率为 5.57%。富力可能无法如期全额赎回票据。富力地产还在公告中表示,将该笔债券展期半年,至 2022 年 7 月 13 日赎回。
2022/1/6 广州 要约回购资金 低于预计
1 月 6 日,广州富力地产发布公告称,为缓解公司短期流动性压力,改善公司整体财务状况,公司境外全资子公司 EASY TACTIC LIMITED(怡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怡略公司”)拟对“GZRFPR 5.75% 1/13/22” 美元优先票据进行要约回购和征求同意,怡略公司预计可用于促成要约回购及征求同意的专项资金的实际金额可能低于此前预期的约 3 亿美元
关键词:评级下调、债务展期、多次停牌
危险指数:★★★★★
高危信号时间线
2021/9/14 深圳 集团 评级下调
9 月 14 日,标普宣布将花样年控股的展望调整为负面,确认 “B” 评级,因其有大规模境外到期债务会拖累公司的财务,预计公司下半年其去化和现金回款将面临压力。
评级机构惠誉在 9 月 16 日的报告中将花样年控股长期外币发行人违约评级 (IDR) 从“B+”下调至 “B”,展望仍为“负面” 此外还将花样年控股的高级无抵押评级和未偿美元高级票据评级从 “B+” 下调至“B”,回收率评级为“RR4”。
2021/10/4 深圳 集团 短暂停牌 债务逾期
公司股份于 2021 年 9 月 29 日上午 9 时起在联交所短暂停止买卖,直至另行通知
10 月 8 日,花样年集团两只债券 “18 花样年” 和“19 花样 02”大幅下跌,宣布盘中临时停牌
2021/11/10 深圳 集团 抽贷 债务逾期
11 月 9 日晚间,花样年控股公告称,公司已经接到若干贷款人通知,要求偿还还未到期贷款,公司正就偿付安排与有关贷款人展开讨论。此前截止 11 月 5 日,花样年旗下公司杭州花浦尚未履行协议约定的按期偿还债务本息义务。
2021/11/25 深圳 附属公司 呈请清盘
11 月 25 日晚间,花样年控股(http://01777.HK)公告,11 月 24 日公司主要附属公司香港花样年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被申请清盘呈请,原因据称是未偿还本金为 1.49 亿美元的贷款融资,花样年投资为担保人
2021/11/29 深圳 股票 暂停买卖
11 月 29 日,花样年控股以及彩生活分别发布公告称,将于上午九时正起短暂停止买卖,以待刊发载有公司内幕消息的公告。同日,花样年还面临的 “19 花样 02” 债券利息的支付。,债权人已经通过展期方案,本金展期两年。
2021/12/6 深圳 集团 诉讼风险
12 月 6 日,花样年集团(中国)有限公司公告称,公司及子公司上海花样年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及关联公司杭州花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因未能清偿债务被提起诉讼。
2021/12/10 深圳 集团 债务展期
花样年在公告中提及,2021 年 11 月 26 日,由花样年附属公司花样年集团(中国)有限公司发行原于 2022 年到期未赎回本金额为 7.3 亿元人民币、年利率 7.8% 的人民币债券的相关债券持有人决议将到期日由 2022 年延长至 2024 年;此外,还修订了 2021 年 11 月 29 日到期利息支付计划,花样年在 2021 年 11 月 30 日支付 20% 利息,在 2022 年 11 月 29 日支付 80% 利息
关键词:债权寻求(踩雷泰禾)
危险指数:★★★
高危信号时间线
2021/9/16 上海 集团 债权寻求
对外转让 华融系踩雷泰禾危机,华融天津分公司正在公开对北京泰禾嘉兴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3.75 亿债权进行拟转让。该债权本金 2.78 亿元,债权利息 9680 万元。2020 年 11 月 23 日,华融天津分公司通过诉讼手段追讨这笔债务获得胜诉。
随后的 2021 年 1 月 19 日,双方在法院的调解下达成执行和解。2021 年 5 月,北京泰禾向中国华融天津分公司偿还本金 1000 万后再次违约。
关键词:抛售资产
危险指数:★★★★★
高危信号时间线
2021/9/16 上海 集团 抛售资产
新加坡城市发展集团(CDL)发布公告称,已决定剥离其在协信地产的股权,以 1 美元的价格出售所持汉威重庆房地产开发(香港)有限公司 63.8% 的股份,接盘方为北京长圆产业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据悉,汉威重庆持有协信地产 80% 的股份,相当于 CDL 持有协信 51% 股权。
年初 CDL 发布 2020 年业绩报告,鉴于协信远创目前的财务状况,将投资于协信的总共 18.27 亿新加坡元(折合人民 90 亿元)一次性计提减值损失 17.8 亿新元(折合人民币 89 亿),这次计提导致 CDL 全年亏损 93 亿元之巨,是 58 年历史上最差的业绩。
关键词:亏损、违约、项目转让
危险指数:★★★★★
高危信号时间线
2021/9/17 成都 集团 债务逾期
截至 2021 年 9 月 3 日,公司到期未能偿还的债务本息合计约 186.64 亿元。目前公司涉案金额累计约为 76.33 亿元
2021/9/30 成都 集团 付息逾期
9 月 30 日晚间,据上清所披露,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截至 9 月 29 日终,仍未收到收到四川蓝光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支付的付息资金,暂无法代理发行人进行本期债券的付息工作
2021/10/26 成都 集团 付息逾期
上海清算所公告,四川蓝光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2020 年度第三期中期票据的付息日。截至今日终仍未收到四川蓝光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支付的付息资金,暂无法代理发行人进行本期债券的付息工作。公告显示,该笔债券在 2020 年 10 月 23 日发行,发行金额为 15 亿元,票面利率为 7%
2021/10/29 成都 集团 亏损
10 月 29 日,蓝光发展(600466.SH)披露第三季度报告,蓝光发展第三季度营业收入 29.25 亿元,同比减少 81.2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 19.83 亿元,同比减少 251.56%。2021 年前三季度,公司的营业收入 148.55 亿元,同比减少 52.6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 67.04 亿元,同比减少 351.06%
2021/11/30 成都 集团 实质性违约
11 月 30 日晚间,蓝光发展公告,发行人关于 “20 蓝光 MTN002” 及“20 蓝光 MTN003”本息未按期足额偿付的处置进展公告。截至目前,发行人未能按时足额兑付两期中期票据的本金及利息,三支境内债不能按期足额偿付本息,已构成实质性违约
2021/12/23 重庆天津 项目转让 上交所问询
12 月 23 日晚间,蓝光发展公告称,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四川蓝光和骏实业有限公司及成都均钰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计划将其拟持有的重庆炀玖商贸有限责任公司 100% 股权转让给重庆悦宁山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交易对手方重庆悦宁山成立于 2021 年 12 月 13 日,注册资本仅 10 万元
2021/12/31 成都 集团 债务违约
12 月 31 日,蓝光发展发布关于 “16 蓝光 01”、“19 蓝光 01”、“19 蓝光 02”、“19 蓝光 04”、“20 蓝光 02”、“20 蓝光 04”、“19 蓝光 07”、“19 蓝光 08” 违约后续进展公告。截至目前,蓝光发展已发行尚未兑付的公司债券共 8 支,存续本金 55.54 亿元,包含 6 支公募公司债券以及 2 支私募公司债券。
2022/1/29 成都 集团 亏损
蓝光发展宣布了 2021 年业绩预亏 120.37 亿元。
2022/2/9 成都 集团 银行间交易商协会处分书
四川蓝光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称,收到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自律处分决定书对蓝光发展予以严重警告,暂停其债务融资工具相关业务 18 个月。
关键词:破产、债务违约、技术性违约
危险指数:★★★★★
高危信号时间线
2021/9/20 上海 集团 宣告破产
9 月 20 日,香港地产股集体大跌,下午两点半后,新力出现巨额抛单,股价跌至每股 0.5 港元,市值蒸发约 120 亿港元,跌幅高达 87%
此前,评级机构惠誉将新力控股的长期发行人违约评级展望由稳定下调至负面,其长期发行人违约评级维持在 B+。
2021/9/30 上海 集团 债务逾期
新力发布公告表示,公司出现流动性资金问题,境内债务逾期,进而引发境外债权人要求提前偿付本金。
2021/10/11 上海 集团 技术性违约
10 月 11 日晚间,新力控股集团发布公告称,此前的一系列问题已经导致境外融资安排出现技术性违约,且目前没有资源可以用于偿还本月 18 日到期应付的 2.5 亿美元债本金及利息。
2021/12/21 上海 集团 债务违约
停牌近三个月之后,12 月 20 日,新力控股集团首次披露境内债逾期金额 63.94 亿元,并确认 10 月到期的一笔 2.5 亿美元的债务违约;
12 月 22 日,新力控股集团发布公告,经审慎考虑流动资金,公司预计没有充足的财务资源偿付 2022 年 1 月到期的债券本金及最后一期利息。
2022 年 1 月 24 日,新力控股集团将有一笔 2.42 亿美元的境外债务到期,票息 8.5%。如果无法到期兑付,这将是新力控股集团境外债券的第二次违约。2022 年 6 月 18 日,该公司还有一笔 2.08 亿美元的境外债券到期,票息为 10.5%
关键词:退市、股权转让
危险指数:★★★★★
高危信号时间线
2021/9/30 北京 集团 退市
9 月 30 日上午 9 时,首创置业在 H 股的上市地位正式撤销。
2022/1/30 北京 集团 转让股权
1 月 30 日,根据北京产权交易所消息披露,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挂牌转让北京首创阳光房地产有限责任公司 46.486% 股权,转让底价约 8.27 亿元。截至 2021 年 12 月 31 日,首创阳光地产录得营业收入约 266.89 万元,营业利润亏损 2319.44 万元,净利润亏损 2196.04 万元,资产总计约 11.23 亿元,负债总计约 3.56 亿元,所有者权益约 7.67 亿元
关键词:债务违约、债务展期、理财爆雷
危险指数:★★★★★
高危信号时间线
2021/10/11 北京 集团 寻求债务展期
10 月 11 日,当代置业对外发布一则寻求缓还美元债公告。消息一出该笔债券价格在两个交易日里暴跌超过 50%,公司其余四只美元债一并 “断崖”。
惠誉本周将当代置业长期外币和本币发行人违约评级从 “B” 下调至“C”
2021/10/26 北京 集团 债务违约
10 月 26 日早间,当代置业公告称,一笔 2021 年 10 月 25 日到期的美元票据,本金及应付利息的还款安排,未能于当日达成
2021/12/13 北京 集团 员工理财多次逾期未兑
12 月 13 日,当代置业员工聚众示威向公司施压要求兑付员工理财产品的视频、图片引发舆论关注。
关键词:严重亏损、理财爆雷、股权冻结
危险指数:★★★★★
高危信号时间线
2021/10/29 上海 集团 净利润亏损 债务逾期
10 月 28 日华夏幸福披露 2021 年第三季度报告,前三季度营业收入 284.22 亿元,同比下降 49.9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 134.56 亿元,同比减少 284.84%;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约为 - 48.93 亿元。截至报告期末,华夏幸福未能如期偿还债务本息合计 897.66 亿元
2021/11/8 上海 集团 理财暴雷
变更兑付方案 11 月 8 日,阳光城流出员工内部理财无法兑付等负面信息,引发暴雷争议
2021/11/25 上海 集团 资金池不可足额覆盖本息
该支中期票据金额 4 亿、票面利率 7.5%。该债券的主承销商中金公司监测到 18 福建阳光 MTN001 资产池由于池内股票资产价格波动较大,已不足额覆盖债券本息,且发行人未在宽限期内恢复原状
2021/12/28 上海 集团 股东持股新增冻结
12 月 28 日,阳光城发布公告称,12 月 28 日,公司收到控股股东福建阳光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阳光集团”)、全资子公司东方信隆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东方信隆”)的告知函,获悉其所持有公司的部分股份被司法冻结。
2022/1/19 上海 集团 实控人新增股权质押
1 月 19 日,阳光城发布公告,收到公司控股股东福建阳光集团有限公司的告知函,获悉其所持有公司的部分股份被中信银行福州分行司法冻结,阳光集团此次被冻结 7758.5 万股,占其所持股份的 11.49%,占公司总股本的 1.87%,冻结时间为 2022 年 1 月 14 日至 2025 年 1 月 13 日,原因为财产保全
2022/2/9 上海 集团 股份冻结
2 月 9 日,阳光城发布公告,因资产配置需求和相关投资决策,公司股东泰康人寿保险有限责任公司计划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和大宗交易等方式减持阳光城 1.65 亿股
2 月 10 日,阳光城发布公告,其所持有公司的 2.26 亿股份被中航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司法冻结,占公司总股本的 5.47%
关键词:爆雷停牌
危险指数:★★★★★
高危信号时间线
2021/11/3 深圳 集团 员工理财 暴雷停牌
11 月 3 日市场有消息称,目前佳兆业流动性出现问题,到期理财出现逾期
11 月 4 日上午,部分理财产品的投资者聚集于佳兆业集团寻求兑付方案,现场涉及近千名投资人、理财产品总金额约 127 亿元。
11 月 5 日早间,佳兆业集团(http://01638.HK)及其子公司佳兆业资本(http://00936.HK)、佳兆业美好(http://02168.HK)和佳兆业健 (http://00876.HK) 同时在港交所公告宣布停牌
11 月 8 日,佳兆业成都公司解散,大面积遣散员工且未发工资,导致多处出现员工聚集声讨。
2021/11/17 湖北武汉 AMC 起诉
11 月 17 日,佳兆业集团(深圳)有限公司新增一则立案信息。该案件的案号为(2021)鄂 01 民初 1035 号,原告为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省分公司案由系其他民事,东方资产起诉佳兆业。
2021/11/23 深圳 项目 擅自带离
11 月 23 日,合凡公司与佳兆业共管物品(营业执照、公章、财务章、U 盾等)所在保险箱被佳兆业擅自带离,目前共管物品失踪,合凡方已向当地派出所报案
2021/11/30 深圳 集团 债务违约
11 月 30 日晚间,百大集团(600865.SH)公告,公司投资的花样年杭州项目债务本息逾期,目前已提起诉讼。
2021/12/8 深圳 集团 股票停牌
12 月 8 日早间,佳兆业集团控股有限公司(http://01638.HK)发布公告,该公司股份于今天上午 9 时起短暂停止买卖。按照此前公告,佳兆业现有票据已于 2021 年 12 月 7 日到期,未偿还的本金总额为 4 亿美元
关键词:出让资产、债务违约、评级下调
危险指数:★★★★★
高危信号时间线
2021/11/3 广州 集团 出售物业
据 REDD 报道,中国奥园正在进行初步磋商,以将其在香港上市物业管理子公司的 55% 股权出售给合生创展集团,消息称中国奥园正着手处置资产以缓解流动性压力
2021/11/18 广州 集团 实质性违约
11 月 18 日,申万菱信资产管理公司发布了关于惠聚 2 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重大事项的公告。公告显示,本计划已经收到应收账款合计金额 12184266.25 元,剩余未偿付金额 65900133.75 元,相关债务人均已构成实质性违约
2021/12/2 广州 集团 出让资产 评级下调
12 月 2 日,有市场消息称中国奥园正计划出售位于中国香港葵涌的一栋活化工厦,并正与买家商谈,中国奥园回应称:在境外整体地产行业融资受阻的情况下,我们积极去和市场洽谈境外项目的合作,在海外的一些物业都有可能被处置,加拿大、澳大利亚的几个优质项目都在洽商中
2021/12/13 广州 集团 债务违约
12 月 13 日,山高金融公告称,公司与中国奥园集团子公司广京企业有限公司的一笔美元票据触发违约。票据本金金额 1 亿美元,年利率 6%,由中国奥园进行担保。
2021/12/28 广州 集团 债务违约
12 月 28 日晚间,中国奥园公告称,公司接到了传讯令状连同诉讼请求背书,针对中国奥园及乐添的诉讼请求涉及一笔金额为 1.31 亿美元的债务连同应计利息及费用
12 月 29 日早间开盘后,中国奥园股价一路下跌
1 月 7 日,中国奥园正在处置的境外资产中已有约 4 至 5 个项目在洽谈买家,预计交易金额在 30 亿元左右
2022/1/19 广州 集团 实质违约
1 月 19 日深夜,中国奥园宣布,中国奥园将不会在相关到期日及付息日支付 2022 年 1 月票据的余下本金及最后一期利息,以及适用的 30 天宽限期届满后,也不会支付 2023 年票据及 2024 年票据的最新一期利息
2022/1/27 加拿大 境外资产 出售
1 月 26 日晚间,中国奥园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出售了位于加拿大的多处资产,总计约 2.15 亿加元(约合 10.72 亿元人民币),完成此次交易后,中国奥园预计将获得 1530 万加元(约合 7673 万元人民币)收益
关键词:债务全面违约、资产抵押
危险指数:★★★★★
高危信号时间线
2021/11/15 深圳 项目 擅自带离
11 月 15 日,禹洲集团告知舜鸿集团,两方合资公司的共管物品(营业执照、公章、财务章、U 盾等)所在保险箱被禹洲员工带至深圳,随后禹州集团解聘舜鸿集团共管人员。
2021/12/1 深圳 集团 总部大楼抵押
禹洲集团 11 月末将深圳总部大楼质押获得 11 亿元银行贷款;深圳禹洲广场此前估值 35 亿元人民币,有 4 亿元人民币债务。禹洲集团回复称,项目抵押融资是市场上常见的融资行为,具体融资信息因为涉及商业机密不便透露
2022/03/08 债务违约 无力支付 爆雷
(2022 年 3 月 8 日)深夜十一点钟,禹洲地产集团发布公告称,公司有一笔 2023 年到期、金额为 5 亿美元、票面利率是 8.5% 的美元债券,无力支付。
关键词:担保违约、项目拍卖、资金流动停滞
危险指数:★★★★★
高危信号时间线
2021/11/29 上海 集团 对外担保实质性违约
泰禾集团在公告中称,截至目前公司对外担保存在实质性逾期担保情况。实质性逾期债务对应的担保余额为 59.79 亿元,其中涉及诉讼的担保金额为 21.87 亿元
2021/12/15 郑州 项目 拍卖 河南郑州泰禾东府大院项目
12 月 15 日以 6.2196 亿元的价格拍出,竞得人为信达地产旗下的公司郑州市沁鹏置业有限公司,地块面积为 54313.53 平方米,使用期限为 2017 年 8 月 9 日起至 2087 年 8 月 8 日止;地上已建建筑物为 6 栋,部分未封顶。据悉,2018 年 3 月,郑州泰禾运成向中原信托贷款 9.77 亿元,借款期限 2 年,借款年利率为 9.15%,由泰禾集团提供连带责任担保,并由河南嘉智置业有限公司等公司提供抵押或股权质押担保。
2019 年 9 月开始,郑州泰禾运成再未按照合同约定支付本金及利息,于是中原信托提起诉讼。2020 年 11 月,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了一审判决,郑州泰禾运成向中原信托偿付本金 9.57 亿元及相关利息、罚息、违约金等,泰禾集团承担连带清偿责任,抵押土地、质押股权的拍卖或变卖所得优先受偿等
2022/03/10 辟谣谴责 “流动性问题”
3 月 10 日,房企泰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其官网发布严正声明,强烈谴责网传所谓 “泰禾集团宣布破产” 等文章和视频,称公司目前遇到的只是流动性问题,不是资不抵债的问题。同时,公司没有表外负债、员工跟投等高风险性问题,相信一定能度过暂时性的困难阶段。
关键词:项目维权
危险指数:★★★★
高危信号时间线
2021/12/7 廊坊 集团 评级下调 股权质押
12 月 7 日,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将荣盛房地产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公司家族评级 (CFR) 从“B1”下调至 “B3”;将 RongXingDa Development (BVI) Limited 所发行债券的高级无抵押评级从“B2” 下调至“Caa1”,展望维持“负面”
12 月 9 日,荣盛发展(002146.SZ)发布关于控股股东持有的公司部分股份质押公告,公告显示,公司控股股东荣盛控股在 12 月 6 日及 12 月 7 日,将其持有的累计 2.32 亿股荣盛发展股份质押,占其所持股份比例 14.95%,占荣盛发展总股本比例 5.33%,质押用途为补充流动资金
2021/12/13 廊坊 集团 寻找债务管理方式
12 月 13 日,荣盛发展发布公告,正在为两笔总计 8 亿美元的优先票据寻找债务管理方式,此外,已聘请海通国际证券有限公司作为财务顾问、Sidley Austin 作为法律顾问,年利达将向海通国际提供法律咨询
关键词:股价跳水、爆雷
危险指数:★★★★
高危信号时间线
2022/2/11 上海 股票 股票大跌
2 月 11 日,市场流出信息称,正荣地产无法按照计划赎回一笔 2 亿美元的永续债。
午后,正荣地产、正荣服务股价出现大幅跳水,正荣地产每股最低至 0.68 港元,跌幅 81.42%;正荣服务每股为 0.52 港元,跌幅 87.29%
当日,正荣澄清称人按仍将按计划赎回 2 亿美元永续债
目前,正荣地产实际控制人欧宗荣拥有正荣地产 54.71% 的股权以及正荣服务 63.26% 的股权持股被强制平仓。
2022/2/18 2 亿债务 无力偿还
今年 2 月 18 日,正荣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资源不足以支付 2 亿美元永续债。
关键词:评级下调、股票连续跌停
危险指数:★★★★
高危信号时间线
2022/1/28 深圳 信用评级 下调
1 月 28 日,国际信贷评级机构标普公布,将龙光集团 “BB” 长期主体信用评级及其未到期优先无抵押债券的 “BB-” 长期债项评级列入负面信用观察名单。
2022/3/11 深圳 股票暴跌 连续跌停
3 月 11 日,深圳市龙光控股有限公司(下称 “龙光控股”)发行的“19 龙控 01” 公司债券盘中再度两次触发临停,跌幅达 39.53%。一天前,“19 龙控 01”暴跌 43%,盘中也两次触发临停。
近日,融创中国(http://01918.HK)发布公告称,公司 4 月陆续到期的 4 笔美元债的利息,合计 1.05 亿美元(约 7.07 亿元人民币),无法在相关的宽限期内进行利息偿还。同时致歉债权人,望债权人给予融创一定缓冲时间,解决目前的阶段性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房企还不上美元债的利息,就会触发债务违约的条例,债务人有权要求融创立即支付债券的本金和应计利息,即便这笔债券的本金可能还有好几年的才到期。
融创中国已经徘徊在负债违约边
看知乎总觉得房价要崩,一看现实,房价就没降过。
值得进一步关注的是房企的董事长、大股东们,他们现在过得好不好?有没有骑着电驴去要贷款,有没有用红包点外卖,晚上有没有过度操劳,需不需要我们发扬精神,互相拉一把?
早上跟同事看他的新房子,售卖面积 120,房内面积 91,公摊 29 平,2w7 一平,两口子年入 60w,30 年的房贷…… 我现在月入 7000,感觉未来真的一点希望都没有了………………
被封在楼里八十多天都能忍,这小小的经济波动算得了什么啊,我国人民都已经通过压力测试了。
哎~我就是不买房,再刚需我也不买,哎~就是玩~要做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
钱都被卖地的和买地的赚去了… 接盘让老百姓来,什么世道啊
暂时的而已,十二万亿砸下去,很快就跟零八年一样了。呼呼就起来了
经济形势严峻(把劳动者吊起来打,毕竟人还多,不光要压低价格,还要他们感恩)
居民杠杆爆表(我 tm 是有多傻,耗尽未来 30 年的资本,去买房)
期房烂尾成堆(不是政府的问题,请相关业主自行解决,愿赌服输)
叠加
河南村镇银行暴雷引发的信任崩塌
放心
在不远的将来
会有一场盛大的烟花
抛开这两年的种种问题不谈,
有没有一种可能,能买房的人都已经买过了…
百强房企 2022 前五个月业绩规模同比腰斩,销售超千亿房企减少八成,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 pure 日月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35588291/answer/2511571345
未来三十年最有价值的投资品是什么?毫无疑问,是房子。股票会跌,基金会跌,黄金会跌,人民币也会贬值。只有房子是会不断上涨而且增速一直加大的。预估在未来十年房子的价值将普遍涨到如今的 7~8 倍。有钱的赶紧买,没钱的跟爸妈要钱买。爸妈没钱的问一问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可以抵押一些高风险物品比如首饰之类的东西凑钱买房。
如果你问,砸锅卖铁还是不够钱怎么办,很简单,一家人不够钱,亲戚几家合钱买,产权内部分配,一人拿几平。
或者,成立炒房基金会,集众人钱财,提高房价,盆满钵满。买地皮,买房子,买山区,买一切!
还不够钱怎么办?银行有钱哇,二十岁可以贷六十年,三十岁可以贷五十年,四十岁可以贷四十年。甚至你可以帮儿女贷,反正房子都是留给孩子们的对不对?他们还会感谢你给他们留的遗产!
早买早便宜,自己买好了,以后孩子就不用买,你帮孩子贷款现在买,可以省下百分之八十的钱,一个两百万的房子在你孩子刚需的时候可能要两千万,现在买了就是赚到 1800 万!
土地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人的命根子,有了土地,就有了一切!
话题咋直接给删除了呢,真尼玛
疫情过后,居民零售总额下降,年轻人就业率低,同时,我国成为世界第一奢侈品大国且增速飞快,1800w 起的房子秒光。而且国家基本上实质性放弃 “房住不炒”,目前看是一定要救楼市了。
以上种种连起来看,财富迅速向少数人集中已经非常明显,新时代的土地兼并正在发生。历史周期率,就如太阳东升西落般难以避免。
哥几个又来了?。。。。。
我的嘴角不禁上扬。
小鲜终于烹糊了。。。。。。。。。。。。
评论区里这么多希望经济崩盘的?
我只能说快崩,
经济崩盘就只能转移矛盾,怎么转移?
战争!
哎呀,这不房企吗?还得让我们看看远处的美国疫情吧家人们
说明房市需求基本饱和!
供需失调。
你去三四五线城市看看差不多就知道了,真的是一大堆二手房卖不出去。空置率高的吓人
如果房子挂一年都卖不出去,你觉得这个挂牌价有意义嘛? 卖早点的可以把包子定价到 1 万一个,即便一年都没人来买。
还有,一线城市的人口在中国不到十分之一,一二线城市房价肯定会看齐中国的经济,这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全球几大城市都一样。
房地产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了,我们的结局恐怕和日本的房地产结局是一样的
在讨论怎么解决之前,先把烂尾楼解决掉,谢谢各位大人了
请同志们加大力度,不要当阶级叛徒。
大家又来看爽文了
出来混早晚都要还的。
最近已经撒绝户网了,有余力的赶紧为国接盘,考验你们的时候到了。
好!
大家伙又来看爽文了
是不是意味着美国其实不用巡航威胁之类的,只要把房地产搞 “炸” 了”就好了
对不起 ♂️,我反省。没有成为一颗好韭菜,在需要接盘支撑的时刻,自己还没能力做出贡献。
问题很严峻,但解决问题的人还没出现。也可能真的是无解。
我想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人性的自私。购房款,这钱去了哪里?无外乎这几个地方:财政(当然普通人也受益了),银行,富豪或资本家,拆迁户。而财政是无底洞(负债是常态),银行是求稳求利息的(金融安全也是国家安全),富豪资本是贪婪无度的,而拆迁户在购进 “豪车”、一番“豪赌” 之后,只剩下几间可以收租的房子了。于是这个游戏需要不断有人买房继续玩下去。财政收入不能停滞,银行更不能倒闭,富豪还需要购买豪车游艇养女人,那怎么办?只能苦一下普通人(有人叫韭菜,我不认同。这是对韭菜的污名化)了,谁让你们是普通人呢?肯定是你爸妈不够努力,肯定是你不好好学习,不够勤奋……
但普通人口袋里的钱是有限的,忍耐力也是一定的,也总有一天会想明白的,不可能一直送游戏币给这些玩家啊。
其实,我无意冒犯各位游戏大佬,尤其是资本。因为市场经济嘛,大家都是游戏玩家,公平竞争公平买卖,你赚钱无可厚非。可是如果在一种畸形又奇葩的机制下,甚至是在舞弊成风的背景下,那么出现一系列问题也就不奇怪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这时应该体现出来了。像我这样心底善良的普通人,都在期待着。我们拿着普通的工资,享受着普通的待遇,也希望用普通的价格买一套普通的房子,过着无贷款无压力偶尔旅旅游的普通生活。
谢谢啊。(突然想起卖拐小品里的范伟)
还不是因为房地产商不够努力?
疫情后遗症来了,手上钱越来越少,买高价产品要掂量掂量。
刚开始的时候,手里还是大有余粮的,然后疫情持续第三年了,尤其是今年,经常封控,收入变少了更多,大家都尽可能减少大金额支出。
极品爽文啊
是时候为国接盘了
寅吃卯粮的必然结果
你不买,我不买,每天还能降 200,房不房的不重要,我只想看空中飞人
1. 真实信息才值得关注。信息很多,发布动机很复杂,所以有真有假,有的甚至故意歪曲。无法判断真假,看的越多,错的越深。
2. 有价值的信息,不一定是说得最多的信息。谎话重复一万遍也不是真话。有些谎话可能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被反复播放和发布,就是想造成铺天盖地的状态,让人误以为是真的,或者借此影响人的潜意识判断。没有判断能力,比如受害至深。
码
今年本来有买房的打算,平时下班贝壳上看看杭州的二手房,小程序上看看即将预售的新楼盘,周末偶尔跟中介出去实地看看二手房,每次看完都有购买的冲动,毕竟自己真的算是刚需。
但是,最近在网上看到太多房地产不景气的话题。
等等,还有好多。。。
近期回答:
大量的房子在哪里?都在极少数的有钱人手里,有的随便十套以上?
现在新房那么贵,谁买的起?
我觉得开放二手房买卖有个 P 用,人家有钱人就等着卖呢!
所以应该是二手房继续限制,刚需的肯定还是要买的,降息往死里降
首付低到零首付
这样刚需韭菜 咬着牙也会认
新房多限制下 有房的就别让买了
割腕最后没房的刚需韭菜 说不定还能缓解
建议涨价去库存
说真的,等这些年出生才 1000 万的一代长大到要购房的时候了,才能真正体会到什么叫需求锐减。
到时候发现,即使通货膨胀了 10 多年,20 年,房价比现在还低也说不定,毕竟需求就是最强的武器。
坐标广州,最近也在看房,写一点个人的体会
整个市场还是要划分开来看。先说新房,头部市场,指改善以上的豪宅市场,其实相对还是比较稳定的,毕竟市场需求还是存在,疫情叠加二胎三胎家庭的增多,对大面积产品的需求还是在的,而且在政策的影响下,能符合这些家庭需求的房子数量还是少的。因此豪宅市场,尤其是一线城市核心地区的豪宅市场是稳中有升,比如之前深圳的海德园,比如广州琶洲片区的几个新盘,销售情况还是不错的。
但豪宅毕竟只是市场上的少数,我国房地产市场还是以刚需和刚改产品为主的。而这个市场看似消费客户基数大,但市场竞争同样也是最激烈的,而且刚需产品的客户其实才是受到疫情和经济下行影响最重的群体。刚需新房这个市场今年以来真的很惨,经营情况稍微好一点的,对后市有信心的,就分几期开盘先卖其中几栋。而急需回笼资金的开发商,就只能一直推特价单位了,比如广州雅居乐某盘,一降再降。
二手市场就是另一个说法了。最近高层释放的信号比较明显,加上银行贷款数据一季度很差,银行也着急,去年很多不给做了的今年又陆陆续续开始接到银行经理的电话了,而且资金成本很低。广州的二手房市场,尤其是优质楼盘的二手房,除了 2020 年疫情刚开始的那段时间有人恐慌性卖出外,过去这两年整体上一直是稳步上升的。有钱人的观念也很简单,在现在这个经济形势下,开公司开工厂的,只要不是做疫情相关生意的,投钱扩大规模扩大产能那是绝对不可能的,那市场上其他品类的投资选择,普遍都在下跌,最后眼光还就只能是看回房产,毕竟豪宅毕竟在市场上还是属于较为稀缺的产品。再加上最近人才落户门槛进一步的放松,未来预期还是有比较强的支撑。
凭心而论,我觉得跟我处于一个生活水平的人(月收入 6800 左右)会觉得房价高,并且是虚高,你说房子超大,超豪华,我觉得值,你说就是普通的房子,也没镶金子,也那么贵,我就觉得不值。我本身在西安市,这边房子均价 1.5w 过了吧,我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能买房子,或者这辈子有没有机会,我相信我的收入应该能到西安的中位数,所以,房价肯定是虚高的。
地产经济又是深深的扎进我们现在这些已有的大城市的,深圳当时的口号是 “三天一层楼”,你看看主要搞得建设是什么?我觉得现在救市没用,最起码怎么放宽政策,我这类人都不可能买房子,车子,我觉得不买就是最大的自由。我在上海的朋友给我吐槽说:“上海挣,上海花,一分也别想带回家”。没有房子,车子,我想去哪就去哪,家人在哪家就在哪。不救貌似也不行,绑定的太深了,一损俱损,唉,难啊。
我的建议就是,如果可能的话,我觉得推进产业转型,从房地产这个泥坑里走出来,把钱投到科技领域,把中国的科技公司扶持扶持,买个光刻机啥的;生态环境保护,新能源这块,都可以是发力点,这样也更符合可持续发展,健康发展。先把经济,科技搞起来,再卖房子,这不是更好嘛。
喜大普奔
开香槟啦!
资本家的消息与我无瓜,只是希望房价能够给老百姓降下来。
哈,疫情天天封,全世界就我最牛逼。别人都在逆行。
地摊经济被核酸经济取代,社会主义核酸经济一枝独秀。人民封怕了,口袋就算有几个钱,谁敢用?15 年,也就两三年的时间里,就把人民苦成了啥。居民负债率多高,6 亿人工资 1 千……
哎,一关注民生经济,我就火大。
洪水般的发展过后,必然会留下一地狼藉。
因为房子,国家普遍的民众都有着很大的压力和不幸福感。很多地方的房价和当地的家庭收入水平的比例远超国际的 6 倍,达到了十几二十倍,更有些地方的房价是超过普通家庭承受能力的,当家庭的大部分钱被投资在自己的刚需房上,人民的幸福感该怎么体现呢。
但无可厚非,因为中国房产的大力发展,国家迎来了大力的发展,所有人心中为了房子而不断的努力,整个社会欣欣向荣,几乎每隔几年,老家的县城都是一个大变样,越来越像大的都市了。国家房产企业为了抢占市场,普遍采取各地开花的政策,全国范围内拿地,盖房。将小盘换大盘,向银行进行借贷,负债率不断的增加,当某一环出现未按照预期出现了变化的时候,很可能导致资金断裂,留下很多烂尾和一地鸡毛。
现在疫情频发,国际局势也并不明朗,越来越多的人因为对于未来的担忧,不敢也不愿意像从前的人那样,举高债去入手房子。市场的逐渐萎缩是显而易见的,但对许多城市的优置房产,可能热度不减,无可厚非,相当体量的国人已经富了起来。
大概率不会出现房子逆增长的态势,更不太可能出现崩盘,房价应该差不多到头了,涨跌的幅度有限了,这样稳定下来,才是更好的。
好死,开香槟喽
三道红线逼迫头部房地产企业破产重组,高负债的中型房地产企业出清,由国企央企全面接手
这重要吗?不重要~重要的是销售数据差成这样,房价都没有下降,房子真的和供需有关吗?还是说有神秘力量在里面苦苦支撑呢
非必要,不买房。
又要见证历史了,好奇如果现在取消所有限购,还会不会继续炒起来
在统计部门,早就知道了。
下一个更劲爆,关于土地财政。
又来看爽文啦?
房地产是我国的核心支柱产业,什么制造业什么半导体新能源光伏都是垃圾让国家贴钱的,相信国家会重振房地产市场,实现中华的伟大复兴,人民有信心!国家有信心!
没什么好关注的,崩盘最好。
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实践和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治不了没救了等死吧
看房企亏钱比我自己赚钱还高兴
稳中向好。
政府也是没办法,经济实在太差了,只能继续刺激楼市,不然经济进入恶性循环,整体经济会更差。只能吸一口房地产继续续命,延长时间等待新的增长点。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刺激需要时间来传导,下半年房价应该会反弹下,但是找不到新的 GDP 增长点,上涨幅度会十分有限。但房子长期看还是会上涨的,只不过幅度不会像之前那么大了。
政府对房价的刺激一定会有效,拭目以待,二线以上城市今年的低价未来大概率见不到了,但今年买房也要注意最好买国企的房子,烂尾概率低很多。
多生孩子多买房,生出韭菜做栋梁!
风暴远远还没来,但是脑力无产者的左转释放了一个明显的信号,天边已经聚起了几朵乌云,雷声也若隐若现,敏锐的人甚至能看到那划破夜空的几道微弱的闪电,历史的辩证法携着天边的风暴以不可抵挡的趋势向我们奔来,而极少数敏锐的青年已经张开双臂准备拥抱它了!
再等等。。。不着急。
最近一直劝我老母亲把北京那套已经不住了的房卖掉,她还老说房子会再涨的,国家已经有政策了什么的。
属实是几十年房价涨过来普通老百姓都有路径依赖了,但是这波好像不是政策能救回来的,政府终究不是全能的神
ds
从年初到现在我们燕郊就封城了近 3 个月!!!奶奶的,不为别的,我很长时间没去饭店吃烤肉,火锅了!!!基本廊坊地区全是,北京的话会好一些,但是也没好那里去~ 也是总封控~
我的个人理解就是疫情这三年期间绝大多数老百姓的收入受到了非常严重打击!别说买房这么贵的东西了。就拿老百姓最直白的吃穿来说,我身边的绝大多数朋友,同学这几年都是非常谨慎,非常的小心花钱!拿我同学举例子,家里开厂子的,疫情前 A6 开着,基本所有东西必须要大牌的,我们出去吃饭永远都是 4 位数(2.3 个人)现在…… 我看小电动骑得也挺 6 的~
他家还是有家底的,但是不敢花呀!这疫情谁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最后我想说现在 1.2 线城市基本城市化基本进行到尾声了~ 3.4.5 线城市老百姓就那么多钱,没有疫情还好,能上班挣钱,现在疫情当下,让他们把大部分积蓄拿出来买房? 谁疯了?ZF 疯了?还是老百姓疯了?
这几年疫情真的让现在很多年轻人(20-40)之间这帮购房主力军感受到了压力!因为这帮人 80%(个人觉得)都有超前消费的习惯,不论是信用卡,还是网贷,还是购买分期等等,在收入受到了限制的时候,还不上的时候,不好意思借钱的时候,借不来钱的时候,就开始清醒了,开始把钱有规划的花了~
总结:现在买房的要不就是刚需(有强烈需求的的,压力不大的)要不就是改善的,同上~
最后老百姓与其关心这些不如关心今天晚上吃啥,菜价是不是又涨了来的实在~ 这些才是老百姓息息相关的事情。 加油吧,各位陌生人~
热榜这就消失了?
黄金发现期已经过去,现在是存量市场,这种现象很正常。
不确定因素影响太多,主要的,一是人们对未来经济信心不足,大量的失业、降薪,已经严重影响购买力;二是政策的不稳定性,悬在房地产头上的几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不知道什么时候掉下来,有房产税、70 年产权、限购、限贷等等;三是害怕烂尾,中国第一房企恒大都不可靠,万一举全家之力,还背上 30 年贷款买的房烂尾了怎么办?!
想看烟花的就算了吧,烟花是不可能烟花的,这辈子都不可能烟花……
大不了学日本美国嘛,央行印钱买国债,搞赤字货币化,政府拿着钱去买房托底,供销一把抓,市场很听话。
不买也可以,反正政府有钱了,烂尾就烂尾喽,财政收入有了房价算个屁?
通胀?你给我翻译翻译,什么他妈的叫他妈的通胀?相信后人的智慧。
起初他们追杀犹太人,
我不是犹太人,
我不说话;
此后他们追杀工会成员,
我不是工会成员,
我继续不说话;
再后来他们追杀天主教徒,
我不是天主教徒,
我还是不说话;
最后,
他们奔我而来,
再也没有人站起来为我说话了.
-—— 人类永远是短视的 ——-
起初,他们说房价永远会上涨
我有房了,
我很开心
此后,他们说三四线可能会跌
但一二线肯定会涨
我很庆幸
再后来他们说二线虽跌,
一线永远会涨
我房在北京,
我很自豪
最后
所有的人都预期房价不再会涨
房产税终将取代土拍
我发现卖房子是件很难的事
-—— 人类永远是贪婪的 ——
北上广的未来房价不取决于本地的购买力与供给数量
因为从供需角度,北上广的房价确实还有上涨空间
但如果全国除了北上广的房子都将价格塌陷
各地土拍全面失守
房地产税的出台将不可避免。
北上广会独立于全国成为 “免税区” 吗?
如果不能,那房地产税将成为决定北上广房价的最后宣判
-——– 我们挣不到认知以外的钱,也守不住认知以外的福 ——
普天同庆!皆大欢喜!
能不能帮帮我们这些平凡的建设者,土木都是按月甚至按季度,要是出国干工程按年才能休假一次的,哪里有周末?国庆值班表排值班七天,端午佳节正常上班,没有双休没有法定节假日,甚至没有下班这一说,随时待命,见不到亲人,我们得到了什么,人生就一次,我的唯一一次人生几十年就要守在工地?土木现场都是 24 小时在工地,下班还是在工地,无法接触社会,工作时间还长,肖申克的救赎里,主角选择逃离,看着他在雨中呼吸的那一刻,我哭了,可我们呢,我们也想逃离,可是当整个行业都是这样的时候我们能逃离到哪里去,能不能快点来管管这个行业,能不能有人听一下看一下解决一下土木行业的境遇,什么时候能有 8 小时工作,8 小时休息,8 小时学习娱乐。我想要周末双休,我想要节假日出去看看大好河山,我想陪伴亲人,可我只能想想,我连做梦都梦不到假期了…… 基建狂魔是我们的苦与累,更是看不到希望的囚笼。我很抱歉,在你的视频底下说了这些话。今天正常上班,蚌埠住了 [大哭][大哭][大哭][大哭][大哭][大哭]
结婚率那么低,生育率那么低,房子还能卖的出去就见了鬼了。
最近相亲了一位女士,可惜最后黄了。
那位女士本人比相片好看太多,相片上过曝之后五官看不清,而且大眼镜框过于显眼。在一个四线城市,年收入九万,已经算是高收入了。在国企入股五成的企业当会计,工作轻松自在。硕士学历,会计资格证也快要考完了。聊天时很会接话题,不会冷场,也会找话题聊。父母也在老市区有房子无贷款,养老不成问题。
当然最后黄了,是她觉得不合适。
红娘说是她很在意我明确表示最近一两年不会买房子,即使是我存款和收入可以买房子的情况下。她也说过她的同事都是去市重点小学和重点中学附近买房子,她说那是学区房,要两万一平,都是大房子没有小房子。我说这个四线城市,有什么学区房,还不如弄个天津户口,高考时优势特别明显。她也问了我的月收入,也大概猜出来我的年终奖会是多少,我刻意压低了一部分月收入和年终奖,这个她应该也是满意的。
怪不得说智者不坠入爱河,一旦要考虑起结婚过日子,竟然要主动去高位接盘房地产泡沫才行。更何况,都已经是相亲了,哪来的爱情,不过是处处算计罢了。
人口潜力透支,
消费力透支,
有钱人都跑到国外了,
房企债务高筑,
没有接盘了,
只能这样了
什么,有人说国家兜底,
现在央行说我也没钱的,
我也不敢印太多的钱
万一有人揭竿…
这个消息还是很令人开心!等着烟花!
作为年轻人,我们这个小家已经决定不买房,不买车,坚决不为任何理由贷款。
非必要不去餐厅,非必要不买衣服,非必要不花钱娱乐,甚至非必要不点外卖,这些已经践行了半年多。接下来非紧急情况不打车,省下的钱购买食材煮饭。
作为穷人,知道以上这些省不了多少钱。只不过不想被摆弄。一波一波的消费刺激下岿然不动,觉得很骄傲。
腰斩不正常吗,设想一下
疫情原因(政策原因)大家都被封在家里、电话亭里、车站里、公路上… 房产交易量还能一路飙升,那可真是活见鬼了。
这么好的话题,热榜快掉没了,足以证明房地产行业在这个炎炎夏日有多么地寒彻心扉。
知乎用户 shell 发表 我是最早的一代房地产管陪,这个行业前十的公司待了 8 年,3 年运营,5 年投资,集团区域公司我都待过,见证了这个行业很多事情。 我先说观点:涨是不可能涨了,能稳住就不错,我偏向小降。 现在分析市场就是个错误,房 …
知乎用户 贝壳财经 发表 3 年后: 房地产市场秩序明显好转。违法违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监管信息系统基本建立,监管制度在不断完善,部门齐抓共管工作格局逐步形成,群众信访投诉量显著下降。 - 我刚刚出来工作时,我会习惯性地在报告里面,把我所 …
知乎用户 hardy 发表 降了!降了!降了! 中介在抖音,朋友圈又是一片欢腾。一个礼拜连续两次降息,力度够大,来势够猛。 确实是一直在救市,也一直救不起来。 现在最主流的就是 “滞涨” 说,啥意思呢? 就是说现在经济不行,按照央妈 4 …
知乎用户 一枚蒜头 发表 不仅仅是山东菏泽,最新的新闻报道,重庆和江西赣州也开始把首套房的首付降到了 20%。 首套房要支付 20% 的首付,这个新闻不应该单纯地只看房地产。 还应该同时结合其他社会新闻一起来看。 比如说出生人口,统计局今年 …
知乎用户 王克丹 发表 年轻人往哪里走,哪里的房价预期越好,年轻人从哪里逃,哪里的房价预期越差。 年轻人为什么逃,单单是因为房价吗?房价收入比只是其中一个指标,毕竟一线城市房价收入比那么离谱,年轻人还是削尖脑袋往进挤,更重要的是经济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