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平曲线” vs “应阳尽阳”:百姓能做的唯有尽量错峰感染
“压平曲线” vs “应阳尽阳”:百姓能做的唯有尽量错峰感染 作者:方玄昌 近日,美、日、韩、德、意等国相继将中国列入入境检疫的重点国家,分别施行对从中国入境的旅客采取核酸检测、限制阳性旅客入境或对阳性旅客隔离观察等措施。 风水轮流转,这些 …
奥密克戎到底有多严重?标准答案本应出自中国
作者:王晨光
前些日,我在国内的家人相继感染新冠,包括瘫痪卧床近两年的86岁母亲。家人群中,年轻的几位症状不一,基本上5-7天康复。他们开玩笑说,新冠感染不也就这样吗,没啥好担心的。我及时提醒不要轻视它。
前日,母亲突然出现进食困难并有胸闷症状。经过两天的忙乱后有所缓解,但依然不能说就已经迈过了这个坎。
许多人都有类似的经历和感受,身边的家人、朋友和同事纷纷被感染并出现各种轻重不一的症状——传说中的“90%以上无症状”与国内几乎所有身处重疫区的人们感受相左。
难道是我们都对周围人感染新冠的情况出了错觉?
大相径庭的几组数据
确定无症状感染的人群比例不是件容易的事,难以靠“真实世界”数据进行精确的计算。疫情前期不易做到,因为快速的检测手段还没有普遍使用;后期也不易做到,因为没有症状很少人去检测。中国是最有可能做到这一点的,因为一直到12月初全国放开疫情管控之前,各地进行过很多轮的全员核酸筛查。
据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院长沈中阳及团队(和北京大学曹云龙团队合作)对天津市上半年核酸检测阳性的430例感染者进行了分析,其中7例(1.7%)属于无症状感染者。
这项研究的结论与广州市、上海市公布的疫情数据有着很大出入。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张屹12月2日在广州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通报,广州市累计报告新冠肺炎本土阳性感染者16.27万例,无症状感染者占感染者总数约九成,其中包括600多名80岁以上的老人;重症、危重症仅4例,无死亡病例。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及其团队分析了上半年上海的3万多名新冠感染者,无症状比例占到近80%,出现发烧症状的仅有4%,非高危人群组无一例重症。
上海和广州的官方数据无疑都是鼓舞人心的,基于这些数据,新冠感染对民众健康的危害性已经远远低于流感。
11月30日,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座谈会,听取张伯礼、沈洪兵、王军志、梁万年、杜斌、冯子健、杨维中、董小平等有关方面专家对优化完善防控措施的意见建议。
此后,随着一系列政策措施出台,全国范围内正式放开疫情管控。12月25日,中国宣布将把新冠病毒列为“乙类乙管”。
合理推测,上海市和广州市疫情数据被政府认可和采纳,并被作为这些全面放开疫情管控、调整新冠疫情管理类别的最重要依据(广州数据公布时间晚于这次座谈会,但这些数据及依此推出的结论应当更早就有了)。
但是,天津数据表明国内存在着对奥密克戎感染后病情发展认识上的不一致。
奥密克戎毒株在中国大陆这个月的集中爆发,从全球看已经是疫情终结前“最后的黑暗”。其它国家和地区自一年前相继经历了中国当前正在经历的一切,就连临近的地区如中国台湾和香港,也在今年上半年爆发了同样是奥密克戎引发的疫情。
奥密克戎感染后的严重性如何,我们不妨先从地缘关系、人类族群、文化及生活习惯都相近的几个地区做对比分析。
反映一种疾病的严重程度,最直观的数据无疑是感染死亡率。
截止12月28日,台湾报告感染人数874万例,死亡人数15120,占报告感染人数的0.17%。香港感染人数为252万,死亡11562,死亡占比0.46%(病死率)。两地前期都采取了相对严格的防疫措施,大规模感染和死亡主要发生在今年上半年的奥密克戎疫情爆发期间(根据中国香港卫生署的数据,奥密克戎疫情从2021年12月31日至2022年4月13日导致香港累计死亡人数8735人)。
再看看日本。近日由于更大程度放开疫情管控,日本进入另一波疫情高峰,截止12月28日之前的前7日,平均日报告感染人数为165181,日平均死亡298例,占比0.18%,和前文提到的台湾地区数据相近。
所有这些数据,都和上海和广州疫情数据大相径庭。
有人说,不能用香港数据来预测大陆奥密克戎疫情的严重性,主要理由是香港老年人占比更高。香港2021年人口普查数据表明,超过65岁以上老人占比20%,总数接近150万。而大陆同一年65岁以上人口总数为1.9亿,人口占比13.5%,比例确实低于香港。
然而另一些条件对比却不利于大陆。香港上半年疫情期间,医疗系统尽管承压比平时大,但并未发生系统崩溃,医护人员感染基本上做到错峰,重症入院依然有保障,更没有出现退烧药短缺和抗病毒药难求的局面。
假如缺乏有效疫苗,情况会怎样?
同样是奥密克戎感染,全球主要发达国家给出的无症状感染者比例大多在30-40%之间——这是在有部分甚至多数人口接种高效mRNA疫苗前提下的数据。
根据《华盛顿邮报》的疫情数据追踪,奥密克戎疫情高峰时期美国日平均死亡人数达到2600人,超过了2021年9月份德尔塔变异疫情高峰期间约2000人的日平均死亡人数,这是因为奥密克戎超高的传染性导致了更多的住院病例。2022年1月份,新冠住院患者达到了疫情以来的最高水平。
美国疾控中心2022年9月份对奥密克戎和德尔塔毒株感染的严重性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德尔塔疫情爆发期间的住院患者病死率为15.1%。奥密克戎疫情后期(2022年4-6月份)为4.9%,比普通年份的流感住院患者的死亡率(5%-12%)要低。
需要指出的是,美国奥密克戎疫情爆发期间,有三个重要因素已经大大降低了奥密克戎感染的死亡:美国经历了原始毒株和德尔塔变异株的肆虐,大量脆弱的生命已经失去;高效疫苗普及接种让更多人免于感染和重症转化;预防重症转化和死亡有效率近90%的抗病毒特效药上市。
所以真正能反映奥密克戎毒力的研究,应该基于无疫苗保护的前提。现在有人给出了初步研究结论。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传染病科的罗宾逊博士团队近日在《临床传染病》杂志发表了一项研究,专门对比无新冠疫苗接种史的人在感染不同毒株后危重症和死亡的比例。共有977人在住院28天内转为重症或死亡,占研究对象总人数(3369人)的29%;其中原始毒株感染者重症转化率是29%,阿尔法毒株感染者和德尔塔毒株感染者的重症转化率都是33%,奥密克戎毒株感染者的重症转化率为26%。
这些数据反映出,尽管奥密克戎毒株的毒力相对原始毒株和德尔塔毒株确实略有下降,但相差并不悬殊。
由此可以推定,奥密克戎远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温和,它在欧美国家表现出来的“慈眉善目”,更主要是三大因素——高效疫苗的接种、抗病毒药物的早期干预及对住院患者的支持性医疗措施——综合作用的结果。
而这三大因素恰恰是中国当前面对爆发性疫情所难以满足的。
以更严格的标准看,罗宾逊团队的研究样本数还不够多。假如中国能给出完整的统计数据,将可以得到更可靠的结论。也就是说,奥密克戎感染到底有多严重,正确的答案也许只有中国当前的疫情能提供。
然而12月25日,在宣布中国即将把新冠病毒列为“乙类乙管”后,卫健委宣布不再发布每日疫情数据,改由卫健委下属机构疾控中心发布。25、26和27日连续三日,疾控中心仅在27日报告了3例新冠死亡病例。
奥密克戎在中国大陆爆发后的真实情况,是更接近上海张文宏团队的数据、广州市政府部门公布的数据、卫健委的数据,还是香港和欧美数据?抑或是一套从来不曾出现过的数据?希望未来有更可靠的研究给出答案。
(XYS20230105)
“压平曲线” vs “应阳尽阳”:百姓能做的唯有尽量错峰感染 作者:方玄昌 近日,美、日、韩、德、意等国相继将中国列入入境检疫的重点国家,分别施行对从中国入境的旅客采取核酸检测、限制阳性旅客入境或对阳性旅客隔离观察等措施。 风水轮流转,这些 …
中国疫情形势有多严峻?一场大型科学猜谜游戏 记者:艾莎, BENJAMIN MUELLER 2022年12月29日纽约时报 随着新冠疫情肆虐中国,全球各地的科学家都在寻找线索,探究这场疫情暴发对数亿中国人的健康、全球经济和疫情的未来发展将产 …
会有多少中国人死于奥密克戎? ·方舟子· 我上次说到中国在经历了这一次奥密克戎疫情之后,最终会有好几百万人病死。有人问:真的有这么严重吗?不是说奥密克戎毒性很轻,不会死多少人吗?你是不是危言耸听啊? 要知道奥密克戎会导致多少人死亡,首先要知 …
呼唤mRNA新冠疫苗 作者:王晨光 近日来,国家防疫政策有所调整,北京、广州等全国多地逐渐放宽了之前实施的严格隔离(集中和住所封控)政策和密集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政策出台的同时,一批专家学者和宣传机构也纷纷登场,用他们手中掌握的数据论证政策 …
集中隔离有效遏制新冠疫情了吗? 作者:王晨光 在封控三年后,国内疫情管控终于逐步放开。感染人数急速攀升的今天,非重症感染者是应该选择居家还是去方舱集中隔离?这原本不应成为问题的问题,依然在困惑着公众。 作为一个常年往返于中美两国的“商务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