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专家称「中国的孩子不是输在起跑线上,是累倒在起跑线上的」?实际情况如何?
知乎用户 中国经济周刊 发表 · 其实是死于社会压力。 学校就是社会。爹妈如果是没文化的苦力,家里不管他们的学习,还能一个人养活一家五口加条狗,能买房买车,每天回家锅里都有一只鸡,这样的生活他们会鸡娃吗? 就是因为这种好事不存在。拉车的扫 …
这位博士在子女教育问题上完全是胡闹。
要想学明白高等数学,必须先经历几次重大的思维转换:从算术抽象为代数,从常量升级为变量。如果要应用高等数学,还必须了解相当多的几何知识,以处理空间问题;必须了解相当多的物理知识,以处理时空问题;等等。而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计算能力、抽象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要通过大量的实际操作才能循序渐进地发展起来。
在这么小的年龄就去学高等数学,结果必然是听不懂,听不懂就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就会对学习产生抗拒。固然,存在一种可能,孩子可以学到几个名词术语,但除了能卖弄一番以满足父亲的虚荣心之外,没有任何好处。
如果还不悬崖勒马,等待他孩子的将是厌学,乃至抑郁。
绝大多数博士的智力水平只能说高于常人的均值,但不是远高于。
真正智力远高于均值的博士,大多至少会会成为小有名气的科学家或者相关领域著名专家。
更何况,即使是爱因斯坦那种等级的智商,他的智力也未必会百分百遗传给子女。智力极高的夫妻,他的子女往往智力也较高,但一般达不到父母的水平。
最后,想要六七岁学高数,大概需要冯诺依曼、陶哲轩这种智商。这两个人在大数学家这种顶级天才的集合之中,也是以早慧著称的。历史上能有几个这种早慧型天才?
(有不少天才数学家不是这种早慧型的,无法在六七岁就学高数)
这是新闻链接,看完我是挺震撼的…… 三观稀碎
========================================
首先说,这不是鸡娃,这是虐待。
一年级的儿子,应该是 7 岁左右,幼儿园女儿年级大概在 3-6 岁间。这个 “虎” 爸逼着孩子去学中学、大学的内容,他是完完全全没有顾及到孩子自身生理心理发展情况。看这个新闻之后,想象一下那种家庭氛围和强硬父亲的形象,我感到窒息。
其次,孩子学不会,这位 “虎” 爸就动手打孩子。社区、公安、妇联、共青团、学校…… 咱这次可不能和稀泥,他这是犯法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
该怎么处罚,我相信执法部门这次不会再回避了。
第三个,这位父亲,建议你去看看心理医生。你爱不爱子女的,我们外人不好下结论,但是现在看,你内心是不爱你自己的。你希望通过孩子证明自己是对的,有偏离你设定目标的行为,你的心理和行为就容易失控。警察、妇联、学校老师劝过你了,没有用。希望你能正视自己内心,去看看心理医生。孩子还小,你还有机会。
你现实生活有多么不如意,但是,你的孩子都不是出气筒。
你对未来有很多美好的向往,但是,你的孩子不是实现你愿望的阶梯。
他们眼睛里能看到星星,
而不是偏执疯狂的你。
这父亲的教育观念十分扭曲。
作为曾经的教育行业工作者,深度怀疑他是自己工作生活压力大,把怒气发泄在孩子身上,建议他去看看心理医生,不要祸害自己的孩子。
![](data:image/svg+xml;utf8,)
在「双减」盛行的大环境下,这父亲还在顶风作案,自己在家「卷」孩子。
要是让孩子提前多学点知识也没啥,只要在小孩子接受的范围内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让 5 岁的女儿和 7 岁的儿子学习晦涩的文言文和难懂高数,就有点强人所难,离了大谱了。
印象中 5 岁的我还在玩泥巴呢,能背几首古诗词就很不错了。
郑女士称,丈夫毛某经常向两子女小明、小佳(化名)教授中学、大学的知识,让两孩子学习文言文和高等数学,并要求两子女学习至深夜,其在教育子女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使用侮辱性字眼进行谩骂,有时甚至出现殴打行为。
文言文和高数之所以放在中学而不是小学学习,是根据孩子的学习发展规律规划的,就算小孩子是神童,也需要家长引导,而不是填鸭式的逼迫孩子学习,不然孩子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对学习和生活产生抵触心理。
话说与其「卷」孩子,不如自己争口气,让自己厉害一点,而不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
作为一名人口大省卷出来的小镇做题家,我可以很明确地告诉大家这种情况不是偶然,。
高学历的小镇做题家,尤其是某些半瓶子晃荡的博士,其中有一部分对该如何与人相处一无所知,且三观扭曲。最常见的表现就是大男子主义和掌控欲强;看不起配偶和周围其他人,觉得自己身为高知高人一等的也很多(这种往往自己也没发过几篇像样的文章)
总之,女性择偶时看到以下几个高危要素一定要小心,不是所有人婚前婚后都是一个样的。
建议对虎爸措施如下
1. 让苏神教他练习百米 10 秒内;
2. 让易建联教他三步单手扣篮;
3. 让林丹教他打羽毛球进球筒;
因为按照他的逻辑,这些都可以加以训练成就的,不是吗?
这可不行啊。
这位爸爸看过《隐藏人物》吗
三个出身贫困家庭的黑人小女孩,小学一年级就会《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理方程》《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计算方法》《应用力学》了!
你的儿女比起来真的是太差了!!!并且这三个黑人女孩,连英语都比你孩子好一百倍!!!
而这样的人,长大后只能在 NASA 做计算员的工作,连编制都没有!!!
你这么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想他们以后做没编制的工作吧?
还不赶紧的,学起来啊!
顺便地,你想不想让他们学一个技术,有一技之长傍身妥妥的…… 记得联系我哈
都说父爱如山,
在别家孩子的眼里,父亲是山一样高大,有可以依靠跟撒娇的坚实臂膀,
在他家孩子眼里,父亲是压在头顶的五指山,
只有瑟瑟发抖的恐惧,
请放过孩子,
他们还是刚刚冒出新芽需要精心呵护的幼苗,真的经受不起那么猛烈的狂风暴雨的侵袭。
这使我想起了法国历史上的布尔巴基学派与当时的中学教育改革。布尔巴基学派给绝大多数的数学分支建立了严谨完备的公理系统,也推动了数学教育的抽象化,公理化和结构化,掀起了 “新数学运动” 的浪潮。
该思潮的支持者认为(1)学习任何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比如从小学开始,数学教育就应该把儿童对数学的逻辑关系,序结构,拓扑结构理清楚。(2)任何学科的任何知识都有办法以某种形式交给任何年龄的人。(3)要求学生像数学家那样思考,慢慢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各种结论和规律。
该运动将较高等的集合论,代数结构,拓扑结构引入到中学甚至小学数学,闹出了 “学生不知道 1+2 等于多少,但是知道 1+2=2+1,因为 Z 上的加法群是阿贝尔群” 的笑话
“新数学运动”培养出了新一代的科学家和高级技术人员的同时,也导致了数学水平的整体下降,在教授集合论形式语言书写的 “严格数学” 的同时,大多数青年学生甚至理解不了简单的日常消费用的加减乘除。
这位江苏博士和布尔巴基学派的思路如出一辙,甚至更为偏激。我们在幼儿阶段。通过对形象生动,但是不严谨的解释学习基础算术,慢慢的我们理解了什么是欧氏几何,慢慢的我们理解了什么是变量?为什么要引入公理系统?什么是 N 维向量空间?优秀的学生甚至在中学阶段就能意识到中学教授的实数体系是不严格的。每一步数学学习的深入,都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动机,在学习之前就知道数学大厦为什么要这样建立(历史上的数学家是出于什么考虑的?)。
这位江苏博士的教育方法可以说是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孩子完全理解不了每一步的动机,孩子完全无法接住如此庞大的从天而降的概念,最终的结果必然是失败或甚至厌学(认为数学是一个不可接触的学科),乃至于抑郁。
这智商咋当的博士。
应该让这位博士父亲教那个中考临近沉溺高数的孩子,让他明白这个 society 还是有理解他的人的
完全凭自己心情瞎胡闹,不能达成任何有意义的目标。
他逼的不止高数,还有文言文。如果要参加高考,那没办法,文言文只能学,但你七岁就学高数了,长大不想着保送,还走高考?不是为了高考学文言文有个屁用,纯粹浪费时间。
另外拔苗助长需要精心设计游戏化任务系统,建立学习的正反馈,我是真见过一个 16 岁上北大的大姐调教她儿子,虽然没 7 岁学高数那么夸张,但 12 岁开始接触了,她认为能把儿子调教的比自己强,我也是真相信。
像这个博士靠拳脚的不是搞笑么
六七岁学高数其实没什么,但是拳脚相加好像是学搏击的方法吧……
有个六七岁的小朋友,在同龄人磕巴加减法时,已经一对一学过乘法除法,并且学到列分式了。
家里大人说超前学过后,回头看学校的课程就简单了。这理论感觉有点眼熟。
某天一堆孩子玩游戏,20 以内加减法,这个孩子的计算竟大半是错的。孩子挺乐呵的,看起来并不在意。同时补的还有其他学科,让学就学,每天很忙。
我并不怀疑有孩子能够超前领会和掌握知识,因而一直笃定相信这个孩子也在超前之列。一直到现在,个人的感受都很复杂:家长也是有文化的人,就真不知道孩子 20 以内还没掌握透吗?占用过那么多玩耍的时间,熬着眼睛费了神,最后图了个啥?
大班时的小皮学跳绳,班上就他一个不会(他比其他小朋友小 10 个月 +),幼儿园所有的老师上阵教不会后,找我们谈话。我们赶紧在家陪练,又请体能课的教练教…… 一直停留在五到十个。
有一次,在保持一个姿势摇了 45 分钟绳后,教练说:再摇三个下课。
坚强了一节课的小皮真的是仰天大哭:3 个太多了,3 个太多了…… 呜呜呜呜……
我们当即就决定不再上跳绳课了。配合是为了孩子在学校好过一点,配合后没效果就不放学后还难为孩子了。
一年后,小皮看到其他小朋友在广场跳绳,自己提出也想加入。我们欣然同意。这次没多久,可能是发育到了,可能是教练引导得好,可能是顿悟了,一下子从个位数连连突破到同龄人中跳得多的。从五岁时怎么也不会跳,到六七岁后花样跳,也就一两年的时间。
回过头来看,让 5 岁孩子死摇绳说是锻炼肌肉记忆的方法,它就不好玩——孩子们也是有韧性的,小皮一直努力配合老师,也从没说过退出跳绳,他们是那么信任大人,胳膊酸痛也坚持把一节课上完。一直到被「最后 3 个」这根稻草击破心理防线。
换的这个老师,跳绳课不太像跳绳课,左蹦蹦右玩玩,游戏中腿部力量够了,再找到节奏点,手脚学会配合,也就会了。因为觉得好玩,小皮一直当体能练习给保持下来了。价格嘛,不到练哭课的二分之一。到一定程度,自己练就可以了。
还有新生儿亲子游(说是婴儿天生就会游泳),水干净到可以直接喝云云…… 唱着歌钻出泡沫桶,兜头就是一桶水——拜托,都是不到一岁的婴儿,有的孩子愿意,有的孩子不愿意。不愿意就不愿意了,这种锻炼还是省省吧,一套操作最后更怕水了,再学游泳还得重新心理建设。
现在孩子们宝贝了,过去十几年前,只见挣孩子钱的商业机构抢占了商场铺面。哪个商场没有整整一层是为孩子们而设的?倒使得育儿的坑也特别多。
包括超前学习的坑——术业有专攻,不会教就是不会教,不懂儿童就是不懂儿童(父母可以不懂但要学会观察儿童)。
知识的诅咒,就是你觉得你把脑子里的事讲清楚了,但全然理解不了无背景知识的另一个头脑中的景象。比如二年级上的诗「蓬头小儿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大人觉得很简单吧?假如你允许孩子提问并且他们的年龄已能自如表达(两三岁就还不能表达),这时候会知道,原来六七岁的孩子并不理解什么是「蓬头」(现在有几个人或孩子是蓬头?),接着需要具象化理解「莓苔」(请问几个城市孩子见过莓苔),然后才是理解「草映身」(又有几个孩子钻过草丛)。假如不听孩子的理解,只管输出,不过是描述着自己内心的理解,与孩子内心的感知搭不上电波。
在数学问题上也类似,我看到一个视频,孩子得出答案床是 2 厘米,父亲崩溃了,说 2 厘米不叫床而是骨灰盒。从旁观者角度,就是孩子需要对厘米 / 米有具象的感知,大人能马上判断出错误是因为在久长的生活经验中,已经建立了对单位的认知,而对孩子们来说完全只是抽象的概念。这时候拿出 2 厘米来给孩子看,一起哑然失笑,不是更能帮助认识 2 厘米吗?假如是习惯性的马虎,就那针对如何克服马虎来讨论。
这种视频还有很多,看起来大人的崩溃暴走很好笑。冷静观察,他们正被自己内心汹涌的情绪支配,而孩子们没有一个在真正学习的状态,精力放在猜测迁就迎合家长上——注意,脾气更好的常常是孩子们。
日常辅导 / 陪伴中,假如我们明白支配自己的底层认知与焦灼,也许会更能放下自己同步孩子,而不是陷入自我狂热的强制或表演。
虽曰虎爸,实为狗巴。与其让子女学高数,不如学交换代数和代数几何。
高中和大学还远,首先要过初中小学这两关。高等数学对中小学数学考试完全没什么帮助,但交换代数,却能帮助小孩搞定分数加减法和负数这些困难的问题。
这样既不失去实用,又不知失逼格,才是真正的虎霸之道。
我最强一次教育输出,是在小学某高年级(约三四年级)的时候,教给上小学低年级的小妹妹(约一二年级)一些初中才接触的数学概念。
现在再让我完成这个壮举都难,这涉及到一个现象:知识的诅咒,这个等会再说。
无论是炫耀、嘚瑟、互相交换思维形式的 “思想玩具” 还是其他什么,我不能准确描述,但能确定的,我十分真诚、耐心的讲解我知道一段时间或刚知道的概念。
这些概念,有的来自我老家大门 shazi(一种北方建筑结构)梁橱上堆积的各种书籍,都是一些我父母辈时代的读物,其中有一些是趣味数学,有一些是其他,看得出那时候的教材极其用心,水平不低,在我初中时候回忆,一些初高中教材已经摸到一些高数概念的门槛了,此乃后话暂且不提。
但是,能让我成功完成这个壮举的,条件有 2,第二条尤其重要:
1,我和小妹妹对数学的兴趣。2,那时候我还没有太多知识的诅咒。
1,兴趣的动力不必多说,我在高考后一年里,数学水平非但没有继续前进,反而急速退化到高一水平,很大原因之一是我被题海恶心了,即使我一直逃避它,但高三不得不面对它的那一年依旧给了我巨大而恶劣的印象。之后我再也不愿意碰数学了。教育学上,它给人的不是负反馈,而是无尽的无效竞争。
高二高三之前,我都是兴趣的学,总有超出课本大纲的思辨,对某些难题和不太直观的概念想出只有少数人能得出的深刻理解——要知道我高中也是全市最好高中,当然,我不是说我聪明,我相信他们很多如果把精力投入到和原理方向,也有不少人能办到,但他们都是应用层面的高手,考试所需的素质也极多且成体系的技能点和天赋点,他们点在了和我不一样的地方而已。
2,知识的诅咒。
知识的诅咒,就是已经知道某一事物一个状态的人,很难了解不知道是怎么一种感觉。学会越久,诅咒越深。
就像对于现在的我来说,骑自行车是身体天经地义的,我能撒把转弯,能原地定车,骑自行车就像会走路一样自然。而当年蹒跚而起、无数次跌落的记忆,似乎不是我的,且随着时间久远慢慢淡化。
这个博士同理,即使去掉他恶劣至极的性格后,他和六岁的儿女的认知层面也已经天差地别。他们互相不理解,互相认为不可思议。
除非是超级天才儿童,否则跨越巨大年龄层面的教育,需要付出巨大的耐心、构建探索传授的道路,才能打破知识的诅咒,跨越巨大的楼层把知识牢固的输出出去。这就是科普难的地方,教育难的地方。
HBnkdWaW"> 走到博士这个位置,烧了多少脑细胞、熬了多少夜、逼着自己往脑子里塞了多少东西,才能完成,让一个 6 岁的孩子完成这些,当他是爱因斯坦在世啊,还是高斯重生?这位博士自己先看看,自己能不能比得上爱因斯坦和高斯,自己 6 岁的时候是什么样子。
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要求子女和历史上的超级天才一样,这种行为,我一般评价为:虐待
不止是这个博士父母,很多公司领导就是这个思维,拿可怜的钱打发科研人员,还大肆宣传安贫乐道,结果人家日子过不下去,走了,领导前脚嘲笑:不识抬举,爱走就走,结果转脚,没了他,项目进度黄了。
再次引用最伟大教育家化用的民谚: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 使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你要母鸡多生蛋, 又不给它米吃, 又要马儿跑得好, 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呦?
很多博士,极端做题家做一辈子题,也不明白教育的本质是什么,也不明白成绩和荣誉,这他妈是个埋头种因的结果,并不是一个单一的路径。
https://weibo.com/1747104004/M2O0GbkdV微博
其实很多所谓的博士,硕士,企业家当爹妈之后,对孩子的教育完全就是胡闹,他们看不上学校教育,但自己又缺乏对教育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学校基本教育框架的起码认知,总觉得自己当做题家能做到博士,自己孩子也可以。那我提几个问题:
就特么知道做题,你知道你娃被你逼成这样,以后会做出什么极端的事情么?你知道这么搞下去,你娃离跳楼不远了吗?
我有时候看到这些博士爹妈的教育过程我都觉得可笑,你以为你是人赢,结果你连最起码面对孩子心理,能力,成绩和健康问题的勇气都没有,没有一个健全的人格,没有一个强大的能承受失败和挫折的心理能力,你娃以后能做什么?
王莉萍校长一句关键的话送给诸位:健全人格的孩子,成绩不会差,更重要的是孩子具备诚实,博爱,勤奋和勇气的人生基本能力。
极端做题家的下场是不会好的,能面对漫漫人生道路上的挫折和失败吗?能东山再起吗?这些基本人生道理都明白吗?就特么知道做题。
学校和学校的差距,真的很大。顶校教给学生的,是对这个世界和社会的认知,是对成功和失败的承受能力,是健康的心理,垃圾学校只会拼纸面成绩。
透过现象看本质,本质是这位博士父亲病了,而且病的不轻!应该是得了焦躁病。看他的行为,逼 7 岁左右的儿女学高数,并且拳脚相加!这明显是狂躁的行为,而且已经辩不清现实了!从侧面也可以看出,孩子的父亲虽然学历高,但受到的压力也很大,长期处在高压之中致使心理失衡,因此就发泄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另一种情况可能是得了颈椎病,因为颈椎的生理曲度改变导致血管神经受压,出现相应的病症,头昏、记忆力下降、睡眠不佳,长期如此也会引起心理问题。因此,建议这位父母去看看医生!
我小学三年级学了线性代数。我妈一个数学系的教授同事教的我,和他五年级的女儿一起。我俩当时都学的挺好啊!行列式矩阵什么的,反正让求这个求那个,拿来题目就能做。小时候就把这个当个工具而已,也没觉得这东西有多难。教授也完全没有让我们非要理解物理意义(说实话,那个年龄根本也理解不了)。这样我上了大学之后,基本上线性代数没怎么去听课也考了 80 多分,哈工大的考试题目那时候还是公认的有难度的,差不多全靠小时候的底子外加考试之前看了一晚上而已。考研时候线性代数也只复习了一个星期,当时这部分题目应该分数拿满了。所以小时候学一学这些知识还是有点用的。
当然这也得看小孩子的天赋和悟性,我那时候是上过报纸的所谓早慧儿童,教授的女儿也是拿过多少次数学竞赛一等奖的小学霸。这样教授给讲得深入浅出一点,就完全可以接受了。但是我回到学校去,教我的同学用行列式解多元方程,他们全都云里雾里的,觉得这是什么奇怪的武林秘籍一样。所以就无奈地发现,人和人还是有差距的,不是所有同龄人都能同等顺利地来理解这些知识的。
事实上,早慧儿童也只是小时候厉害而已。虽然我和数学教授的女儿都在小时候理解能力非常强,长大了就全都是平常人了。只是智力水平发展得早一点但峰值并没有高。我只考上了哈工大,出来之后换了个大学当老师,平庸之辈。教授的女儿跟着教授调到了某高考大省,费劲巴力最终考上了个垫底 211,毕业在学校做行政。教授在她高考出成绩那阵儿都不好意思见人。所以,三岁看八十就是扯淡的。学霸和学渣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什么时候教什么知识,每个人都要根据智力发展来特殊定制的。最重要的是让他们觉得学知识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那会对他们后面的学习,起到非常大的推动作用了。
我经常和别人说,我小时候的经历比长大之后要精彩得多。现在想想,也许那个数学教授的女儿,也是这么觉得的吧。只要有风光过的经历,就不会在后面的人生太追求这个了。先入世再出世,这个顺序不错。也不会觉得人生就白活了。
就这样。
“鸡娃” 界的主力军虽然是妈妈,但其实有个大家都心知肚明的秘密:
爸爸一旦 “鸡” 起来,就没妈妈啥事了。
别的不说,好些 “鸡娃” 论坛的版主都是爸爸。
原因嘛,女人多半心软,慈母多败儿。“鸡” 到深处,女人是会心疼孩子,会让步的。而且女人比较偏感性,执行力往往没那么强。
不像男人,郎心如铁。说要让娃做哪些任务就一定要娃做哪些任务。绝对不打折扣,娃再怎么哭闹都没用。爸爸一般都比较偏理性,执行力杠杠的。
很难说谁更好,但是这两者到了极致,都是娃的灾难。太心软的妈妈容易把娃宠坏,太偏执的爸爸,容易给娃留下心理阴影。
比方说我最近看到的这个例子,真是给人看傻了。
南京有个博士爸爸,有俩孩子,大儿子今年 7 岁,读一年级,小闺女才 5 岁,正在上幼儿园。
按理说都是又可爱又调皮的年纪,疼都疼不过来。这个爸爸却非要把两个娃关在家里学高等数学和文言文。
不但要求孩子学,还要孩子学到深更半夜。达不到要求就各种辱骂,甚至拳脚相向。
幸好孩子妈是个正常人,一看这样不行,就向外界求助。可惜在公安、妇联工作人员、学校老师轮番上阵的情况下,此爹依然执迷不悟,最后老婆只能向法院申请禁止这狼爸打孩子,禁止他限制儿女人身自由。
一个 5 岁一个 7 岁,就要开始学高数了,我 17 岁还没学呢!这脑回路简直不是碳基生物想得出来的。
我估摸着这个爸爸十有八九看过一本书,叫《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很多所谓的教育专家都推荐过。基本上是看一个坑一个。读了这书的父母极少有不被带偏的。
《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现在据考证,多半是假的。不过读这书的父母很少会有这种觉悟和质疑。
它说的是老卡尔威特把自己先天孱弱的儿子给培养成天才神童的故事。小卡尔威特生来体弱,甚至被当时的医生确诊为患有先天痴呆症。
老卡尔威特不但没放弃儿子,反而加倍地用心。从小就教儿子各种语言,让他的感官充分得到调动。最后的结果是小卡尔威特小小年纪就精通 6 门语言,9 岁就上了大学。堪称神童中的神童。
这书的迷惑性在哪呢,他是一半对一半,里面的实操部分真假且不论,很多理论还是有科学依据的。比方说 0-3 岁是大脑高速发展时期。婴儿需要充分锻炼五感等等……
半真半假就很有迷惑性。而这本书之所以这么受欢迎,就是因为老卡尔威特把一个疑似痴呆的儿童培养成了天才。
阅读这本书的爹妈不明所以,往往会产生误解:痴呆儿童都能教成天才,那我娃还不得上天啊?
他们没想过,看过这书的父母,没有 8000 也得有 10000,不说那些智商不够使的娃,平均水平以上,甚至高智商的孩子肯定有不少,怎么就没有听说谁照书培养出了一个天才?
这个博士爸爸,十有八九就是这样陷进去的。竟然以为自己可以教会 7 岁 5 岁的小屁孩高等数学。
他估计觉得自己是个博士,比卡尔威特也不差啥。就算不会 6 国语言,起码会高数啊!小卡尔威特 5 岁可以说多国语言,他教 7 岁 5 岁的娃高数不过分吧!
离了个大谱。
如果说教幼儿语言还有那么一点可能性,那么教小学低年级以下的孩子高数,就是纯粹地胡搞。除了个别智商逆天,类似陶哲轩那样的小孩,一般小孩在这个阶段连方程式都没法学得会。
因为他们还没法理解抽象的概念。
不过说什么估计这个爸爸也听不进去。他已经魔怔了。
孩子在他眼里估计已经不是孩子了,而是试验品。这就是爸爸 “鸡娃” 容易产生的问题。
爸爸一旦 “鸡” 上头,他就体会不到父子亲情了,孩子在他跟前,就是行走的 KPI,会说话的试验品。
而且往往事业上不如意的爸爸,更容易从孩子身上下手,来证明自己的价值,俗称刷存在感。
道理很简单,如果这个博士大人,事业上春风得意,实验室成果能上顶级期刊,甚至有望拿个诺贝尔奖,他哪有空理会孩子啊!
就像 “鹰爸”——“裸跑弟” 何宜德的爸爸一样。那也是个神人,“神经” 的神。
鹰爸在儿子 3 岁的时候就让他在冰天雪地里穿条小裤衩狂跑。把个儿子整得一边跑一边哭,连见惯了大雪的美国佬都为之侧目。这娃是造了什么孽啊!
一开始大家只是觉得这个爹心狠,慢慢地,他的庐山真面目就暴露了。随着裸跑弟的长大,鹰爸开了一个 “鹰爸公学”,据说专收逃学,玩手机的熊孩子。
何宜德 10 岁的时候,就被亲爹逼着参加成人高考。最后 11 岁就拿下了大专文凭。估计这娃以后也就这样了,了不起读个成人本科。
本来人家可以正常读书,上个高中,考个大学的,被亲爹这一整,快乐的童年也没了,学历也读了个半吊子。毕业了还是个小屁孩一个,只能当童工,工作都不知道上哪找去。
这种狼爹、虎爸、鹰爸什么的猛兽猛禽爸爸门,最后教出来的孩子,就算一时领先,最终在人生路上都是要摔跤的。
何宜德就不说了,还有一个一得爸爸,你们自行了解一下。就说小卡尔威特本人,长大以后也是大半辈子碌碌无为,活得穷困潦倒,30 来岁才当上教授,还被同事怀疑学术水平。教书也不行,没有学生愿意听他讲课。
最后小卡尔威特一辈子也没结婚,到 50 多岁,才因为学术专业之外的东西受到国王的赏识。可以说之前的提前抢跑完全没有任何意义。
所以奉劝各位爸爸,不要拿小孩当试验品。“鸡娃” 要适度,不要老想着一步登天。
与其拼命鸡娃,不如把这劲儿使在自己身上。
也不想想,你都到博士了,也不过混得尔尔,在外面没有存在感只能回来折腾孩子。
那么就算孩子也能读到博士,又能如何呢?
家里近期迎来一些新鲜的植物——空气凤梨。
![](data:image/svg+xml;utf8,)
这种植物不能碰土。它们只需要每周在水中浸透,取出之后可以放在任何地方,就是不能放土里。放到土里根部积水则会烂掉。
空气凤梨的叶片表面有银灰色鳞片, 用以吸收水和养分。
泥土,是很多植物水分和养分的来源,对于空气凤梨却是禁忌。
植物世界里,有些植物长着宽阔的叶子,叶脉中间深深下陷,这样的植物喜欢热带雨林的气候,而深陷的叶脉能帮助它们把多余的水分通过叶子散掉;有些植物却喜欢沙质土壤,水分不能有半点残留,不然很容易烂根;还有些植物喜欢狂热的阳光照耀,没有阳光会变成绿色,形状也会不饱满…
于是,想要种好这些花花草草,我们第一时间应该去了解这些植物的习性,懂得它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而不是一味地种到土壤里浇水施肥晒太阳,最终有可能让这些花花草草因为不合适的养育。
高数就像是肥沃的土壤,而六七岁的孩子却如同这空气凤梨一般,无法适应土壤里的水分和养分。
如果不了解孩子,给孩子再好的养分都是徒劳。更有甚者,会让孩子丢掉与生俱来求知的欲望。
对于孩子,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别扯什么教育方式,这就是家暴,是虐待,是犯罪!
科学研究表明:母亲学历高,对孩子的发展非常有利。
我之前一直奇怪,为什么父亲学历和孩子发展相关性不显著呢?
看到这位父亲,我的疑惑少了一些……
这爸明显有毒。
这可不只是字面意义上的有毒。
儿童发展中有一个概念叫做**” 毒性压力 “**。
我们可以把它简单理解为有毒的压力。
什么样的压力是有毒的呢?
身体或精神的虐待、忽视、看护人精神问题、环境中的暴力、家庭经济负担等等。
当孩子面对毒性压力的时候,身体会做出应激反应: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血压升高、肾上腺素大量分泌。
这些反应和人遇到危险时是一样的。
但问题是: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如果 TA 的应激反应系统总是被激活,又没有成人给他安抚或者支持,来帮 TA 调节应激反应,久而久之,孩子的应激系统就会失调。
换言之,如果孩子老是处于各种有毒的压力之下,长此以往,TA 的应激系统就会乱起作用或者不起作用,反正就是不正常。
一件非常小的事,就有可能让孩子当场暴走或者崩溃。
当然,在长期的毒性压力之下,受到伤害的不仅是反馈系统,还有大脑结构以及身体的各个器官,这就会带来长期的情绪问题、行为问题、学业问题,影响毕生发展。
这位爸爸逼迫 5 岁的女儿和 7 岁的儿子学高数,这可是很多大学生都会挂在上面的树啊……
这也就算了,他还经常出言侮辱、谩骂,殴打孩子,逼迫孩子学习到深夜,这是身心的双重摧残,典型的毒性压力。
如果两个孩子长期处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龙成凤估计是很难的,成痴成狂的可能性倒是很大。
法院给了爸爸三个月的时间,不知道够不够反思改过。
如果需要的话,爸爸可以去寻求专业的指导和帮助。
其实我很佩服妈妈的勇气和智慧。在毒性压力的摧残之下,如果有重要他人的抚慰,孩子所受到的负面影响要小得多。
给妈妈点个赞!希望在妈妈的呵护下,两个孩子能找回这个年纪该有的快乐~
江苏一博士 “虎爸” 拳脚相加逼六七岁儿女学高数。如何评价这位父亲的做法?
博士 “虎爸” 的专业研究领域肯定不是脑神经科学,建议他可以花一点时间去了解一下这个学科的知识,以及,看看心理学和育儿方面的书籍,这些都能帮助他更科学地养育孩子。
对于我这样的一个文科专业的人来说,听到高数尚且心存畏惧,何况对于六七岁的孩子而言。
“让一年级的儿子和幼儿园的女儿学中学、大学知识,学到深夜还辱骂加殴打!” 作为旁观者,看到这样的话都瑟瑟发抖,倍感压力!
无疑,这位博士 “虎爸” 认为自己是在培养两个足以秒杀绝大部分同龄人的“神童”。
而我更多的是担心他会亲手培养出两个不快乐,有很高抑郁焦虑风险的孩子。
一、为什么这么说?
1,博士 “虎爸” 让孩子学到深夜,这会导致孩子睡眠不足。
一般来说,6-13 岁的孩子需要 9-11 个小时的充足睡眠。
睡眠对于学习至关重要,只要有一点缺觉,人的思维能力和认知表现就会受到影响。
睡眠就是大脑的食物。
而缺觉本身就是一种慢性压力。
根据压力领域的重要研究者布鲁斯 麦克尤恩的说法,缺觉与慢性压力对身心产生的影响非常相似。
这些影响包括更高的皮质醇水平、对压力有过激反应、更高的血压,以及副交感神经系统(它有镇定的功能)的效率降低。
缺觉还会导致炎症,影响胰岛素的分泌,降低人的食欲,也会让人情绪低落。——《自驱型成长》
缺觉还会严重影响情绪控制能力。
如果你睡眠不足,杏仁核会对让人情绪波动的事件更敏感,这类似焦虑症患者的大脑活动。——《自驱型成长》
缺觉就像一颗 “消极炸弹”。
结果表明,当你被剥夺睡眠时,你对消极事件的记忆能力能达到对积极事件的记忆能力的两倍。——《自驱型成长》
与慢性压力一样,对于那些本就容易患焦虑症和情绪障碍的儿童来说,缺觉也是一个很大的诱因。
缺觉还很伤身。
缺觉会让孩子更容易生病,因为免疫系统也受到影响。——《自驱型成长》
2,博士 “虎爸” 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辱骂加殴打,会破坏孩子的自尊和成就感,让孩子觉得自己不被爱并缺乏归属感。
爱的重要特质之一在于,爱者与被爱者都不是对方的附属品。付出真爱的人,应该永远把爱的对象视为独立的个体,永远尊重对方的独立和成长。——《少有人走的路》
一个对自己孩子经常辱骂加殴打的家长,更多的是把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属品,没有意识到孩子本身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也是需要被尊重的。
孩子天生尽其所能寻找归属感。
如果成长健康,孩子保持了内心的勇气,那么就不容易出现问题,能够随遇而安、顺其自然,通过展现能力和积极参与找到归属感。
而如果孩子觉得气馁,没有得到鼓励,他的归属感就得不到满足。
于是他的重心就会转向通过他人得到归属感和自我认知。
他所有的注意力都会转向这个目标,通过恼人的行为或可爱的行为,总之,通过一切方式,在他人身上找到自己的定位!——《孩子:挑战》
具体可以参见我的这篇回答:
男孩没写完作业被妈妈赶下车淋雨,母亲的教育方式可取吗?这么做会对孩子造成哪些影响?
3,博士 “虎爸” 教自己六七岁的儿女学中学、大学知识,这本身就有违孩子的认知和学习规律。
成年人通常认为大多数学习是教学结果,而探索式的自发学习是不常见的。
但实际上,自发学习更重要。——《园丁与木匠》
学龄前的孩子,他们有着旺盛的好奇心和创造力,他们的大脑非常灵活,容易改变。
他们善于观察和模仿,并在边看边学、边听边学、边玩边学和边练边学中去获得知识和技能,去了解这个世界。
学龄前的孩子的进化任务是尽可能广泛地探索各种可能性。
这种探索让孩子发现了关于世界如何运作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则将在他们成年后支撑起他们做事的能力。——《园丁与木匠》
而学龄孩子才会热衷于 “掌握式学习” 的学习方式。
掌握式学习是关于运用已知的,而不是关于探索新知的。
在掌握式学习中,你学到的不是什么新东西,而是把你已经学过的东西变成第二天性。
你对一个老问题的解决方案了解的如此之多,以至于你甚至不需要去想它,这让你可以毫无费力且快速、高效地利用自己的技能。——《园丁与木匠》
为什么说教六七岁孩子中学或大学知识,是不合适的呢?
因为学中学或大学知识是需要孩子拥有掌握式学习的能力。
而六七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基本上还处于探索式学习的状态。
这两种学习方式似乎涉及不同的底层机制,甚至不同的大脑区域。
随着孩子长大,他们的大脑前额叶区域即大脑的执行办公室对大脑其他部分的控制越来越强。孩子的学习才会越来越多地指向特定目标,大脑才会变得更加专业化,更加适合掌握式学习。
掌握式学习需要一种可控制的专注力,这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是不可能的。
所以不同年龄段学习不同的知识,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这都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
二、博士 “虎爸” 的做法会对孩子造成什么影响?
1,长时间保持压力反应,会对孩子的大脑和身体造成伤害!
因为人类的大脑是依据其使用方式得以发展的,所以当低龄人群经历高水平的压力和疲劳时,无论他们身处何处,都会被塑造的越来越容易感到持续焦虑,于是导致大脑反复受到抑郁情绪影响,或者发展为习惯靠化学制品、互联网或电子游戏来暂时逃避压力。——《自驱型成长》
2,让孩子失去对生活和学习的控制感。
当孩子的自由玩耍和探索时间都被学习塞的满满,孩子只能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拥有低水平的控制感时,这会让孩子极度紧张——这对心理健康问题的恶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3,破坏了孩子的自主感。
自主感的重要性部分要归因于一个普遍原则:你不该逼着一个人违背他自己的意愿去做某件事。
从这个角度来看,强迫儿童接受特定的想法或以特定的方式行事的企图,很可能会有适得其反的效果,因为这让孩子变得极度紧张,还可能进一步破坏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自驱型成长》
4,破坏了孩子的控制感、胜任感和自主感,很难让孩子发展出健康的自我激励。
即有可能会导致孩子的畏难心理以及诱发孩子对学习的抵触心理,让孩子丧失对学习的积极性。
三、给到的建议
非常希望在今后的育儿路上,这位博士 “虎爸” 能放下自己的焦虑和执着,去好好修复和孩子间的亲子关系,给到孩子无条件的爱和支持,以及,科学的引导。
爱的意义不是为了改变我们所爱的人,而是为了给他们提供条件,让他们蓬勃发展。
爱的意义不是塑造我们所爱之人的命运,而是帮助他们塑造自己的命运;
不是为了向他们展示道路,而是为了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道路,哪怕他们所走的道路不是我们想选的,也不是我们能为他们选择的。——《园丁与木匠》
确切地说,爱孩子的意义就是为那些无助的幼儿提供一个丰富、稳定、安全的环境,这个环境充满变化、创新和新奇元素,可供他们无限发展。
无论从生物学和进化学的角度来看,还是从个人和政治的角度来看,都是如此。
爱孩子并不是给他们一个目的地,而是为他们的旅程提供给养。——《园丁与木匠》
我是育见 WeCan , 欢迎点赞和关注我,谢谢!
。
G15qsMOc"> 对一般人而言,
微积分至少需要 15 岁才能自学。唉。
。
integralcalculator。简称 ic。。。
有一些工具仅供参考一下。。
顾名思义,不定积分结果不唯一,
天天求导数应该能够提高凑微分的计算能力。
这也是用洛必达法则求极限的基础。。
分部积分法需要移项,
每个人都可以编造新题目。。
ic 挺不错的。。。
。。
。
。
。。
。。
其实早学是很现实的事情,经常可以看见各个领域内的大牛,很小就达到很高水平了。
但是问题在于,
要达到领域顶尖,最重要的事情是自驱力。
因为有自驱力才有动力持续做产出,而产出才是真正衡量价值的指标,学习本身并不是。
有自驱力的情况下,什么时候入行并不是成为顶尖高手并作出杰出成就的决定性因素。年纪大转行成为大牛的也多的是。
而如果因为童年阴影,破坏了自驱力,短期可能觉得成绩很好,长期来看可能导致后劲不足。
对于这么小的孩子来说,教育的主要目的应当是培养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总的说就是综合的 “学习能力”。
这个阶段孩子接触的知识除了基本生存技能以外,很多都是为了锻炼学习能力设计的,这些知识很少在生活中用到,但能让孩子一步步学会如何高效地学习(其实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直到高中所接触的知识大多都是用来锻炼学习能力的 “非实用” 知识)。
而高数和文言文都是在真正的生产(比如各种工程)和研究(比如历史考据)中需要使用到的工具。小孩子在其人生阶段掌握它们是没太大意义的。而这些工具也因其复杂性与脱离现实生活的特性而不适合作为锻炼学习能力的媒介。强行让孩子学习这类知识不仅对他们用处不大,还会占用他们锻炼学习能力的时间(或者锻炼身体的时间),得不偿失。
一个高数考了 42 分的学渣来报道,评价一下这位 “虎爸” 的做法。
不要说大学的高数了,高中的数学我都看不出学它的意义在哪里,因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根本就用不到解方程,求函数。
可能高中数学唯一的意义就是:
在高考中淘汰那些数学不行的人。
可大学数学连这个功能都没有。
虽然我的高数只考了 42 分,但丝毫不影响我现在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data:image/svg+xml;utf8,)
( 手动狗头保命)
因为我从事的是与文字相关的工作,根本用不着高等数学。虽然学了一年高数,但到现在我也不会微积分……
以前我去菜市场买菜还能用得上小学数学,算一下菜贩子有没有多收钱,但自从自带计算功能的电子秤在菜市场推广开后,连小学数学在我这里也没了用武之地。
我知道这位家长的目的,他无非就是想让孩子学习好一些,考上一个优秀的大学,将来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你让孩子学初中和高中数学我能理解,为了考一个好大学嘛,但你让孩子学高数我就不理解了。
难道你想让孩子在菜市场买菜的时候,用微积分算一下菜贩子给你的一斤半菠菜在量子网络变形穿越平行世界的时候,运行轨迹的曲率是否偏航,并且产生了 0.0001 克的质量差?
我想告诉这位父亲:你努力的方向错了。
我有一个朋友,他们班有一位同学,在大学 4 年间,坚持给他父亲写家书,勉励他父亲要好好工作,争取早日升职加薪做高管,努力使这位同学成为一跃成为货真价实的富二代。
看人家这对父子,这才堪称人类的楷模,这位虎爸学着点!
你自己成为一个富一代,孩子选择的余地不就更大吗?他可以选择躺平,也可以选择学自己喜欢的东西,快快快乐乐的过一生,不好吗?
你天天逼着他学高数,这算是什么事儿啊?
鸡娃不如鸡自己,先把自己变成老王,每个月实现一个亿的小目标再说吧!
低幼龄孩子,如果我们教孩子学习知识、培养他们的能力,一定要适龄,这里的适龄,主要是指与他们的认知相匹配。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可以根据孩子接受能力和理解力、认知力的情况,尽量选择需要他们踮起脚尖够一够——踮起脚尖够一够,这样摘取的果实也许更加甜美一些,会给他们带来更大的成就感。
这样的好处是,既能让他们对新知识保持兴趣,又能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这些技能。
但如果 6、7 岁,就开始教孩子文言文和高等数学,说实话,除了让孩子厌烦学习、信心被打击以外,还无用处。
习得性无助,可以了解一下:
[1]“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 1967 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他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因为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反而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还有一个,是打孩子。这是我最不能接受的。
且不说多少大学生在学习高等数学时,都需要付出努力,别说一个 6、7 岁的孩子了。
这位博士虎爸甚至还辱骂加殴打孩子,真的是应该好好学习一下儿童心理学,了解一下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和生理发育特点,对他、对孩子,对家庭都有好处。
很多博士有心理问题的,希望有一天,博士能够像战场上下来的军人一样,得到心理治疗。
大家也不要那么盲目地膜拜博士,博士也是常人,也有神经兮兮的。
我对高学历者并没有特殊的好感,始于初中时代唯一的硕士学历的老师,给我们讲地理课,一塌糊涂,还不如民办教师。
讲课云里雾里的,人看着也不像一个正常人,恰好有一只麻雀飞进教室,他就跟我们一起赶鸟,这是我对他印象最深刻的记忆片段。
这是我见过的,上课最烂的老师。想想也是,像我们这种充斥着专科和民办老师的乡下学校,怎么可能有硕士愿意来,连本科生来了都觉得抱屈。
后来上了大学。
晨练的时候,经常看到一奇异女子绕着湖散步,走着走着,猛然狂吼一嗓子,歇斯底里的,响彻湖面的,惊起一滩鸥鹭。
据说是本校的一个研究生,失恋了,疯了。
……
后来读了博士。
那真的是,各种奇形怪状的人,都集合在那里了,有自律的,有糜烂的,有神奇的,有平庸的,有神情平和的,有行止古怪的……
论人类精神世界的丰富性,非博士群体莫属!
所以我说,博士多奇葩(褒义和贬义的都有),大伙莫笑话(包括别笑话我,我也是奇葩)。
这博士虎爸就是其中一个例子。
这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唉
没想到博士这么高知的身份竟然做出这么没有常识的事情。
我深深的怀疑这位博士爸爸可能有心理疾病了。不然,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学高数?没学好还会辱骂?!这是什么认知?以为自己是博士,孩子就一定是天才吗?!实在是太荒谬了!
![](data:image/svg+xml;utf8,)
我不禁想,这位爸爸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首先,他肯定是一位偏激的人。**我想孩子妈妈肯定是跟爸爸沟通过的,但是显然沟通毫无效果。
生活中,有一类人,偏激而固执,总是觉得自己认为对的就一定是对的,别人善意的提醒和劝解根本听不进去,甚至看不起和他意见不一致的人,转而认为别人没有见解和文化。这种人如果恰好教育程度还挺高,估计天下他能瞧得上的人没有几个了,那是很可怕的一件事。
这位博士爸爸多少有点类似,别人的劝解他肯定是听不进去的,一意孤行,所以这件事才会闹那么大。
其次,还是一位骄傲的人。博士学位虽然不是很罕见,但是也不是随手一抓的那种程度,有博士学位的人肯定是有他优秀的一面,能读出来都不是一般人。虽然事业如何新闻里没提及,但是他对自己的认知应该是挺高的。
**或者,他还是一位失意的人。**他潜意识里觉得自己是很优秀的,可事业上也许并不如他意。于是,让一年级、幼儿园的孩子学高数、文言文,寄希望孩子学出来,变得比别人孩子更优秀,来证明不看重他的人都是没眼光的。
以上都是我的臆测,不一定准确,虽然不知道位爸爸的成长过程都经历了啥,但可以肯定,这位博士爸爸其实不具备做一位好父亲的条件,他的心理是不正常的。
虽然这是太夸张的个例,但是也给我们这些为人父母的提个醒,不管怎么样,脱离实际情况的高要求,对孩子来说,是惶恐而痛苦的;而辱骂,让一切变为噩梦。
成人的世界里,到处都是压力,现实也许让人看不到希望。但是,都要自己消化掉,重要的是保持乐观的态度,积极看待问题,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
千万不要从孩子身上找价值,不要把压力转移到孩子身上。
可是,这就是孩子,大多数都不完美。需要慢慢引导,让他们一点点改正,这不正是父母要做的吗?他们不是做不好,只是需要我们给到足够多的时间。
即便做不好又怎样,总有人是平凡的。而他们对父母的爱不会因为平凡而变少。
其实一个孩子要健康成长,他的父母不需要有多高学历,书读得不多也没有关系,关键是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关心孩子,在孩子做错时能宽容他,做对时能不断鼓励他。
突然觉得,对孩子来说,有一对正常的父母是多么幸福的事!
我是一位 70 后的妈妈,关注家庭教育,陪孩子健康成长!
在陪孩子终身成长里有一句:忘掉身份,放低姿态,与孩子一起成长。
在教育孩子方面,父母的学历不是决定的因素;作者提到,很多甚至是知名的教育家,培养出来的孩子,很叛逆,跟家长对着干。
教孩子学习文言文古诗这些都没问题,很多家长也在做,但是学习高数,就真有点恐怖了,不是一般的拔苗助长!饭一口一口吃,学习也不能一步登天!
父母放低姿态,教育孩子也是需要学习的,少用讽刺谩骂的语言,用真心表达对孩子的期待;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在轻松的氛围中成长,不好吗?
毛先生始终认为自己的教育方式没有什么问题
郑女士也多次报警、协调但都没有用,万不得已之下,郑女士才申请了人身安全保护令,也希望借此机会毛先生可以好好反省一下。
显然这位博士没有规划好孩子的教育方针,你前置课程都不教,再让孩子自己看某些垃圾教材,孩子能懂必定闹鬼了。
讲课一定要先讲清楚 motivation, 并且自己要先有完整的知识框架,才能去教
下面是我写的超现实主义过家家指导方针 1.1 版本 :
(考虑到孩子还要上兴趣班,读课外书,去外面玩,教学没安排很紧)
小班:阿拉伯数字,十以内加 减法,几何图形 (平面 & 立体),三视图,时间, 分类,长度测量;写字
中班: 方位,历法,货币,0 与自然数,奇偶数,重量;拼音
大班:进制问题,竖式加减 (退进位),认识>、<、=,万位数加减;绘画技法
一年级:
上:角度与方位 (角度分类,广角测量),三角形内角和,周长计算,面积计算需求 -> 乘法表,多位数竖式乘法
下:字母表,楷书,音乐乐理,直线与线段,除法运算 (余数,mod),竖式除法,四则混合运算,分数运算,倒数,小数,百分数运算
二年级:
上:统计平均,多元方程(鸡兔同笼,相遇与追击,牛吃草),多项式(代数式,合并同类项),乘方与完全平方数(完全平方公式与平方差公式),四边形面积计算,不同进制转换
下:初等数论,负数与数轴(引入 - 1 等价于旋转 180 度的概念,为复数打基础),绝对值运算,配方与分解因式(十字相乘法,双十字相乘法),排列组合 【语言学导论】
三年级:
上:圆周率与扇形,圆柱圆周体积公式,比例尺,圆规使用,对称性,(找点小升初题目练练手),开根运算,无理数,一元二次方程(韦达公式,Δ)
下:集合,函数,笛卡尔坐标系与函数图像,微积分的思想 (多项式求导公式,积分公式,e 与 log,简单的 ODE),勾股定理 ,三角函数入门,向量运算,虚数的引入 (三次方程求根公式必用虚数,i 等于旋转 90 度坐标轴,复数既是向量又是群,欧拉公式),三角函数关系式(诱导公式,和差化积 etc,函数图像)
四年级 (10 岁):
上:欧氏几何(平行线,圆),数列求和,概率论,圆锥曲线,线性规划,不等式,参数方程, 【从诺特定理到牛顿力学】 ,【中学化学】
下:线性代数 (联系:方程组求解,群论与矩阵表示,转移矩阵求斐波那契数列通项,色彩理论),【微积分 1】【普物】 【宏微观经济学导论(曼昆版本)】
五年级:
上:【微积分 2】 【sociology 导论】 【复变函数】【拓扑学入门】
下: 【张量运算】【理论力学】【李群与李代数】【数理方程(学学特殊变换,resolvent 之类的感觉够用了)】
六年级:
上:【电动力学 (一些 trick, maxwell 方程的结构, proca 方程,bremsstrahlung )】 【统计物理(系综,玻色化,Kramers-Wannier 对偶, 郎道 - 金兹堡)】
下:【QM】【广相】【语音学】【syntax】
初一:
上:【QFT】,【CFT】,【QI】 【经济学 MWG】
下: 【Mas-collel the theory of general economic equilibrium 】【political science introduction 】【弦论初步】
这个虎爸自己的科研能力一定有限。
他读书读到了快 30 岁,却从来没有将 “学习能力” 这件事,当作一个研究目标去审视。但凡他思考过:
1. 除了基因外,造成学习能力差距的因素有哪些?
2. 学习兴趣是如何产生的?
3. 如何优化学习过程?
4. 学习过程的关键步骤是什么?
他就不会这样 “揠苗助长” 了。如果,一个人从 6 岁起,一直到 28 岁都在学习,却从未研究过 “学习能力” 这件事,那么,他必不具备发现 “控制步骤” 的能力,基于此,他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必然是有限的。
我想,在学习上坚信 “大力出奇迹” 的他,本科最多只是一个 211,绝不会是 985 院校毕业的。
因为他的思考能力真的不足。平均来说,这种思维能力,必定不属于人群中前 2% 的水平。
让小孩子学高数本身没有问题
洋人数学平均水平没咋们好都敢教
是教育方式出了问题
既然要教给小孩子
那必然要一改大学里应试为主的教育方法
看看人家的教育理念
Hacker’s argument has met with opposition from other math educators who say what’s needed is to help students develop a better relationship with math earlier rather than teaching them less math altogether.
哈克的观点遭到了其他数学教育者的反对,他们认为需要做的是尽早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不是教给学生更少的数学知识。
Maria Droujkova is a founder of Natural Math, and has taught basic calculus concepts to 5-year-olds.
玛丽亚 · 鲁日科娃是自然数学的创始人,她已经开始教授 5 岁的儿童基本的微积分概念。
For Droujkova, high-level math is important, and what it could use in American classrooms is an injection of childlike wonder.
对于德鲁日科娃而言,高等数学很重要,并且它可以在美国教室里注入孩童般的惊叹之情。
“Make mathematics more available,” Droujkova says. “Redesign it so it’s more accessible to more kinds of people: young children, adults who worry about it, adults who may had bad experiences.”
“让数学知识更易懂,” 德鲁日科娃说道,“重新设计数学,以便它更容易被更多人所理解:年幼的孩子,为数学烦恼的成年人,以及那些可能有过相关糟糕经历的成年人。”
Pamela Harris, a lecturer at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has a similar perspective.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讲师帕梅拉 · 哈里斯持有类似的观点。
Harris says that American education is suffering from an epidemic of “fake math” — an emphasis on the rote memorization of formulas and steps,
哈里斯表示,美国教育正在遭遇 “虚假数学” 的泛滥——强调死记硬背公式和步骤,
rather than an understanding of how math can influence the ways we see the world.
而不是理解数学如何影响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
Andrew Hacker, for the record, remains skeptical.
安德鲁 · 哈克明确地表示,对此持怀疑态度。
“I’m going to leave it to those who are in mathematics to work out the ways to make their subject interesting and exciting so students want to take it,” Hacker says.
“我会把它留给那些从事数学工作的人,让他们想出方法使数学变得令人兴趣盎然、兴奋不已,以使学生们愿意学习这门课程,” 哈克说道。
精神问题应及早就医。
这是在顶风作案,在国家呼应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 “双减” 要求之下,在家庭教育促进法马上要施行的当下,全然不顾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心理特点的不同,拳打脚踢,逼迫儿女学高数,显然已经犯法了。
虽然家庭教育促进法明年才会正式施行,但是显而易见,这是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的家庭暴力违法活动。必须依法严惩,训诫其改正,否则应该剥夺其监护权。
实际上,题中这种情况不在少数,只是情况的严重程度的区别而已。这次题中的妈妈要不是求助,而是助纣为虐,那情况将会怎么样,我都不敢想象。
所以国家也计划施行家庭教育促进法,为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草案三审稿指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合理安排未成年人学习、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的时间,避免加重未成年人学习负担、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针对有的家长对未成年子女期望值过高、施加学习负担过重,有的家长对未成年子女沉迷网络等行为疏于管教,草案三审稿作出法律回应。
家庭教育促进法的草案三审稿对题中这种家长精确打击,说明这种现象已经普遍存在,急需要国家出面引导。
第五条 家庭教育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尊重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
(二)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保护未成年人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三)遵循家庭教育特点,贯彻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
(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协调一致;
(五)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措施。
第二十三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因性别、身体状况、智力等歧视未成年人,不得实施家庭暴力,不得胁迫、引诱、教唆、纵容、利用未成年人从事违反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活动。
第四十九条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发现未成年人存在严重不良行为或者实施犯罪行为,或者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正确实施家庭教育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根据情况对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予以训诫,并可以责令其接受家庭教育指导。
第五十三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等法律的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第五十四条 违反本法规定,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促进法中多次提到尊重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采用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保护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这都是值得我们遵循的。
另外有答主说建议题目中的爸爸去看心理医生,我认为应该强制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测试,以确定其是否有资格行使监护权。
谢邀。
这个当爸爸的不称职,有暴力倾向,读书读得脑子有毛病了吧?
这种人一般属于出校门被社会毒打,在外不顺心,工作成绩不佳,把心思都放到琢磨老婆孩子身上了,以此来博得成就感。
这太可怕了,家人孩子真倒霉!这人还不如不上学,少读书,做个平平常常的人。
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也许事业不顺,但是不能把期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死磕孩子,满足自己那点虚荣心。
你可以死磕自己啊!
事业上不顺,还有各种各样的机会啊!
通过长期积累和沉淀,不断地试错,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路。
退一步说,就是一直找不到路,事业上达不到自己期望,做个平凡的人,把孩子养育好,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不也是很好吗?
死磕自己,但期望不要太高。善待家人,平平凡凡就是幸福。
一孔之见,仅供参考。
很无语,这位博士爸爸简直是在瞎搞。
“拔苗助长” 的故事大家都听过,大家都在嘲笑故事中的农民,不知道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然而在我看来,这个事情简直是拔苗助长的加强版。
我觉得 “拔苗助长” 的启示完全可以用在这里。
1、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这一寓言还告知一具体道理:" 欲速则不达 “。
2、人们对于一切事物都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把事情做好。反之,单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去做,即使有善良的愿望,美好的动机,结果也只能是适得其反。
3、要按照自然规律做事,不要急于求成,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孩子也是有一定的发展规律的,这位博士爸爸也没有在六七岁的时候学习高数吧?每个阶段的孩子都有每个阶段的特点,抓住每个阶段的特点,循序善诱加以引导才是让孩子进步的最佳方案。
瑞士的教育学家皮亚杰将儿童和青少年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 岁)
感知运动阶段儿童在认知上有两大成就:
①获得了客体永久性
②形成了因果联系
也就是在 0~2 岁孩子们能知道一个物体(人)从视野里消失后还是可以再次出现的,是永恒存在的。
因为 “我” 哭了,所以大人们来照顾 “我” 了。
2、前运算阶段(2~7 岁)
这是一个思维或者智力发展的阶段,时间是从 2 岁到 6、7 岁,也就是我们的学龄前儿童阶段。
这个时候,孩子的认知有五大特点。
①**泛灵论**。就是认为万物有灵,在他们的眼中,太阳公公会笑,小草会怕疼。
②自我中心。就是他觉得事物是什么样的它就是什么样的,他还不会从别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比如某个物体他认为是圆的,那么他就认为所有的小朋友也都会认为它是圆的,如果有一个小朋友认为是方的,他们就会争论、吵架。
③还不能认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比如,把一块蛋糕分成三份,他不知道它们是相等的。
④思维的不可逆性。比如,你告诉他说 1+2=3,他知道了,但是你要告诉他 3-1 等于多少,他就不会了。
⑤缺乏守恒。比如你把橙汁从一个普通的杯子倒到一个又高又细的杯子里,他们会选择那个又细又高的,因为他们会认为那个杯子的橙汁多。
3、具体运算阶段(7~12 岁)
这个时候孩子刚开始上一、二年级,所以家长在讲解的时候需要说得非常具体,甚至用手、用小棒来辅助他们。
因此当他们用掰指头来做算术时,你不要去阻止他,因为他们的思维还处在这样的一个阶段。大概要到 4、5 年级,他才会有一个变化,一个质的变化,这是孩子的一个成长规律。其次摆脱了自我中心,这个时候的孩子会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新闻中的孩子就处于这个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还没有形成抽象思维,所以这个阶段的很多孩子都喜欢在算术的时候扳手指,但是这个现象很正常。
这个阶段去学习一些高数方面的知识,孩子怎么可能听得懂?
4、形式运算阶段(12~15 岁)
到了这个阶段,他的思维已经摆脱了具体内容的束缚,开始懂得概念了,已经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这个时候的孩子已经有了接近成人的思维了。
所以到初二、初三的时候,学校才开始开设物理和化学课,同时数学已经不是简单的计算,而需要比较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而物理和化学一门比一门抽象,但孩子们已经能够明白,因为他们的思维已经发展到了这个阶段。
所以说,每个阶段的孩子都有每个阶段的特点,除了那些极少数的天才以外,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把自己每个阶段需要做的事做好,就已经足够优秀了。
我发现现在家长都喜欢打着爱的名义去做一些伤害孩子的事情,只不过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控制欲而已。
现如今,很多人都有一个误区,认为游戏与玩耍只是在浪费时间,他们宁可让孩子做鸡娃,也要剥夺孩子的游戏与玩耍的时间。但是许多研究表明,游戏与玩耍对人和动物都非常重要,尤其是对儿童和青少年的成长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狮子、老虎在玩耍中练习捕猎本领,人也在玩耍中可以练习专注力和思维能力。
游戏与娱乐对于社会文明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荷兰著名的语言学家、历史学家约翰 · 赫伊津哈提出的 “游戏论”,即文化始终具有某些游戏的成分和特征,倘游戏成分在文化中衰退,势必会危及整个社会的存亡。
鸡娃的危害巨大,如果新闻中的这位爸爸不尽快收手,孩子可能会出现以下问题:
「你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反正我就这样,啥都学不会。」
最终导致孩子连自己应该学的内容都不愿意去看。
就像被训练成马戏团里掌握了技能后可以熟练地来回踱步,但是笼子没有了却不会从固有的行为模式中转变出来的黑熊
最后希望这位博士在学习自己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去学习一些育儿知识,鸡娃不如鸡自己。
纯纯的 nt,精神有问题,不是骂他,客观事实,认知功能多少有点障碍,下一个
另:
不是我写的,但笑得我想死,持续更新,每天都有新欢乐,看了就知道世界上为啥有那么多 xx,xx 和 xx 了…
我和我老公都是博士……
他 6—7 岁的时候别说高数,因为没有去幼儿园,能从 1 数到 100 就不错了。
我 6—7 岁的时候,小学一年级,某天因为玩儿的太激动还在学校尿裤子了没敢告诉别人。
我们也快有孩子了,在我心里,孩子 6—7 岁的时候渴了知道喝水,饿了知道吃饭,冷了知道穿衣服,被打了知道赶紧跑就已经很棒了。如果能听老师话,写作业,哎呀那可真是太好了呢。
这样的爸爸已经可以叫 “狼爸” 了吧?虎毒还不食子呢。
虽说江苏是高考大省,孩子们很小就开始卷,但是这个爸爸的焦虑程度已经有点失常了,建议他去看看心理医生
另,既然是博士,理论上学习能力应该很强了吧?建议他自学一门《发展心理学》,并且回忆一下自己一年级的时候啥水平。
想想我家娃,鸡兔同笼都要反复教。
他要是能教会小学生高数,我觉得他可以出书了,绝对的干货。
这哪里是教小孩,存粹是找个由头打人好么。
叫你不戴帽子!
这事让我想起了南京那个鹰爸,
号称孩子 3 岁雪地裸跑,9 岁自考南京大学,11 岁南京大学毕业。
然后天天的参加各种综艺,把孩子做成了生意,有意思吗?
这世界上有种最可悲的教育——叫你爸认为你是天才。
实际上你是不是不要紧,他觉得你是就行。
5 岁学不好文言文和高数?
那只能说明你还不够努力,只要再努力一把,再鸡一鸡,一定能学好文言文和高数。
要坚信,大力出奇迹!
至于你愿意不愿意学?学好了有啥用?那不重要!
这个博士父亲,大概读多了各种天才故事,或者想证明自己基因的优秀,或者是想实现自己未竟的少年天才梦。
所以才会这么粗暴的对待自己的亲生儿女。
但天才的意思,那一定就是有惊人的天赋。
而天赋这玩意,纯就是玄学,一定不是人工培养出来的。
如果孩子到了 5 岁,你还没发现他有确实过人的天赋,那老天就是没给他开金手指。
我身边认识的人中,只有一个人算是真正的有点天才的意思。
我老家一个长辈的孩子,年级比我小几岁。
他父母也就普通家庭,90 年代,也没像现在这么重视教育,没怎么搞过什么启蒙、学前教育什么的。
忽然就一天,4 岁还是 5 岁的时候,这娃自己就会看书读报了,而且很多字都认识还会写,这给他父母惊喜坏了!
后来父母就会多花点心思在孩子学习上,然后就是个学霸的故事了,
这娃就一路跳级,吊打普通人,最后进了 TOP2,
现在也是上班族,并没有大富大贵,也并没有成为科学家什么的。
这俩娃如果学文言文和高数觉得十分吃力,那就真是不适合这么早学。
硬要凹成神童,累不累啊?
转发一遍,早上刚答完!
毛博士是不是想赶紧把孩子培养起来,帮他写 SCI 啊?
科研压力这么大吗?招不到学生了吗?非得来上阵父子兵这套吗?
让小学一年级和还在幼儿园的孩子学高等数学?**既然都要超前教育了,那就来点儿彻底的呗?**再加点儿矩阵论,泛函,数学分析,概率与数理统计,流体力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固体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金属工艺学,传热学,热力学啥的都加上啊!
让 5 岁的姑娘自己车铣刨磨钳都来一遍,给你弄个小锤子天天砸核桃多好啊!
毛博士要是您不会教,你找我啊,只要你给钱,线上线下都行啊,我正愁我学的这一身武艺没有施展的地方呢!
只要毛博士您肯出钱,我把博士课程全交给他们,让他们小学就发 SCI 论文,小学毕业就直接攻读博士学位,您看咋样?
效果好的话,我再辅导辅导您,让您再读个教育学的博士,努努力,咱俩再把这套学习方法包装包装,弄个国家奖啥的!甚至是诺贝尔奖,真正做到教育从娃娃抓起!
要是毛博士真是有超前教育的瘾,我建议您可以找个有潜力硕士和博士,让他们认你当爸爸,我记得有个叫王攀的动物就是这么干的!
天天的,都离了大谱了!
我是正男
,一个多读了几年书的博士,你的点赞、收藏和关注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心之爱心理咨询师,袁寒柏老师:
这位博士 “虎爸” 很可能具有严重的人格问题,初步判断是自恋型人格障碍合并反社会人格倾向。
这位父亲逼迫 7 岁的儿子和 5 岁的女儿,学习古文和高数,违背了基本的教育规律,完全偏离了家庭教养的常模。
我们会发现他是博士学历,有可能具有高度自恋的特质,过度夸大了自己的智商和天赋。他可能具有夸大的幻想:“我的孩子就必定会遗传我天赋异禀的特质”,于是会逼迫孩子卓越和超前,这样做的内在动力不是为了孩子优秀,而是为了满足自恋和特殊感。
当两个孩子没有跟上他设定的教学进度时,他就出现了严重和反复的语言暴力:辱骂和贬低,且偶有肢体暴力。这恰恰是自恋型人格障碍联合使用全能控制和贬低进行防御的不适应行为。孩子没有跟上教学进度会激发他失控的恐惧感,而后用贬低孩子来缓解失控的感觉。因为他想像支配自己的四肢一样来支配他人,而当他人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志去思考和做事时,他就会感觉他人无能和低劣,从而势必贬低对方,因为他认为 “我从来都不会错”。
这个父亲有明显的反社会人格特质,这表现在道德感低下和冲动控制存在问题(打孩子)。道德感低下表现在对惩罚子女的行为没有内疚感和羞耻感,似乎完全不能体会孩子的痛苦。当老师和法院干预时,他都感到这完全是他的家务事且不配合,不反省,对法律都难有敬畏之心。
总之,想要减轻对孩子的伤害和保住婚姻,这位父亲除了进行长期高频的心理治疗,几乎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我刚问我老公咋看。
我老公说好着呢。
我:???
他说:打的是他娃又不是我娃。关我屁事。以后孩子拔他管子又不拔我管子,关我屁事。
咱俩好好鸡自己不就行了。
话说,我们鸡自己不代表不鸡娃,
只是说,我们鸡娃不是这个鸡法。
更多的是发掘娃的好奇心行动力,我们能把资源喂足就可以了。
不会让孩子只能围绕考试科研内卷读书。
也许我们的孩子也是小小年纪开始对高数感兴趣,那娃爹也会坐下来教,我公公我爷爷高数都挺好的。
但是这必然是孩子自己渴望学愿意学的,不必当阶级敌人一样逼着学。
能做到这一步,我们做家长的就没白努力。
毕竟,现在大部分鸡娃家长玩的那一套,都是我们的妈妈玩剩下的。我们知道鸡娃的结果是啥。
但是鸡娃鸡成这样的,我们也要磕着瓜子看个戏。
感谢你看到这里,我年轻时迷茫时也是有很多比我年长的姐姐在拉着我往前走,所以少走了很多弯路。
而现在,我想把我走过的弯路与逃过的弯路的经验都告诉有缘的你。
你发现了我,可能再熟一点会感慨为什么没有早点发现我。
公众号:杜嘟嘟嘴很毒。
每周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可以直接实操的恋爱相处干货,一个一语中的的犀利吐槽。
快来,置顶星标,就不会错过每周的三篇干干干干货了!
知乎干货已获赞 170 万➕,收藏 40 万➕。我希望在恋爱婚姻家庭上,能够守护好善良的你!比心~
有一个数学博士当爹也太坑爹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我刚才给我老公说完,阿白说那得从胎教抓起,先让我学!
我选择死亡。
这是拔苗助长啊,请问这位博士爸爸是几岁学高数的,你的童年是怎么成长的。
每个家长都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想让孩子从小出类拔萃,但你想想孩子喜欢让家长每天安排的满满的,没有自己的思维空间,像个提线木偶似的让父母安排吗?
孩子从小的思维是天马行空,是脑洞打开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思维不是父母能想到的,家长应该给他们空间,打开他们的想象力,陪他们快乐成长,不是贯通大人的思想和思维,束缚他们的想象力。
家长应该在陪孩子成长过程中,发现孩子的潜能和特长,再从中侧重培养,孩子做自己喜欢的,愿意做的,他们就不会厌烦自己做的事,千万不能从小拔苗助长,让孩子有一天厌烦了学习。
尽快加强针对监护人的立法
这本质上是一个观念与法制的问题
是把孩子当父母的完全私产来看待
还是把孩子当做一个 “人” 来看待
这位父亲的错误根源
显然在于他完全漠视了女儿的人权
这也反映出我们缺乏针对失格监护人的法条
虎爸的行为,充分证明,孩子的压力是家长给的。
明白的家长,不双减,孩子也轻松快乐,成绩不但不差,反而还会很优秀。
不明白的家长,即便双减,孩子也不能轻松快乐,反而可能因为家长产生的新的焦虑,孩子更累压力更大,而成绩却未必更好。
另外,是不是一个明白的家长,与学历并不挂钩。
这位爸爸自己都没有得诺贝尔奖,我觉得应该用铜头皮带让他 “很有精神”。
当年我们学心理学的时候都会学学心理学史这样的课,不知道这位数学博士有没有学过数学史?有没有看过数学家小时候都啥样。
所以说,学历再高,也证明不了他是个合格的人。
这还能咋评价,
看心理年龄的话,
就是一个小孩欺负另外两个小孩。
这
位
博
士
,
病
了。
无
它。
刚刚看到这则新闻:江苏一博士 “虎爸” 拳脚相加逼六七岁儿女高数,真的很震惊:六七岁的孩子懂什么了,居然学中学、大学的数学,拔苗助长也不能这样来教育孩子呀。
一个博士生,拥有高知识,是普通人无法比拟的,可是高智商下,面对孩子的教育却是显得无知甚至闹出笑话,或者说读书读傻了。
当妻子和周边的人对他指出错误的时候,他不但不接受还坚持自己的教育理念。难道他的这个博士生就是从小被父母逼着学的吗?如果是,那他最能体会被父母逼着学的那种深刻感受,那可是一辈子的阴影;如果不是,那他也清楚学知识并非一日就能学好,也是经过一点一点的积累而来的。
作为高知识分子,他是拥有专业的知识,作为父亲,他是一个有暴力家庭的施暴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事情?
我觉得可能是这个博士生活的环境导致的。一是博士的同事都是高知识分子,他们起点比普通人的高。彼此之间在交流的时候可能会谈起孩子,这就无意创造了般比条件。你的孩子学这,那我的孩子不能落后,我也要学这,同时也要学那,从量上压过对方,脸上才有光。
二是工作压力大容易得焦虑症。因为吃了学习工作的苦,才要让孩子早点学早点受益。不管孩子年龄多大,早点学早点会,并且自己是个博士,那孩子只有比自己强才能对得起他这身份。
三是因为自己有了博士的光环,根据自己经验来培养孩子没有错,孩子不能丢了他的脸要给他脸上添光。
不管父母做出怎样的举行,首要条件要符合孩子的成长发展及心里发展,任何超出这些范围都给孩子造成很大的伤害。没有幸福的童年,孩子长大了会用一辈子来弥补童年的不幸。这样的代价太大了。
学历这玩意现在恨不得取代了过去的骑士阶层一样,不变的是里头还是很多无脑的人。
让幼儿园的孩子学高数,这是完全破坏了孩子对于数学的兴趣。
就算不懂教育学,你也不懂一点心理学吗?越是强迫的,可能越是厌恶。
我地处南京,两个孩子,一个幼儿园大班,一个明年上幼儿园。幼儿园大班那个,明年去家门口的普通小学,几乎是我们区最差的,但是近啊。小一点的去楼下幼儿园,不知道如何,但是近啊。
我对学习的态度就是随缘,尽力就行了。
因为这个东西根本就不可控啊,是你自身的能力决定的。
我小学初中学习都很好,但高中就不行了,因为理科太差了,努力了也赶不上人家。
这是无法克服的,无法克服的不叫缺点,那是局限性,只能接受。
但那些学习一般的孩子,未必别的地方就不行。等进入社会,让他从擅长的地方发力。
很多年前,我看过关于蒙特梭利儿童心理发育的书籍。上面说,每个孩子来到世间,都带着独一无二的精神胚胎,而不是大家说的白纸一张。
只要父母不干预,提供合适的环境,孩子自然就会按照自己的精神胚胎发育成完善的人格。
这个所谓精神胚胎,虽然没见科学家证实,但我觉得还是有几分道理的。至少我们知道,每个人擅长的点都不一样。
基于这个,对于孩子的教育,我很佛系。本来我们上班都很辛苦,每天已经极大透支了。我不想再去换学区房,全家人挤在那么小的房子,或者送他们去又贵又远的私立学校,他要坐校车自己也累。
但我们给他们准备了满屋子的书、钢琴、围棋、象棋、健身器……
每个周末都带他们去外面玩,最喜欢去郊外的乡下,看人家钓鱼、种菜、带他们爬山,或者去动物园看动物,玩累了去吃他们最喜欢的肯德基。
老大很调皮,上蹿下跳,每天就喜欢拿着枪突突突,放学了跟我分享都是些鸡毛蒜皮的事,无比啰嗦,从来没有表现过一点天才的特征。
老二是个吃货,每天都在吃吃吃,虽然才两岁,但对什么肯德基、麦当劳、汉堡王,都如数家珍。他性格高冷,不怎么理我,每次我找他玩,都是说,来妈妈这里有好吃的。
可能这两个活宝就跟我一样,以后不过是个普通人而已。
大儿子喜欢弹钢琴,每天自己练一两个小时,我们从来不管他,但每次叫他出去玩他都不去,说要练琴。
但周末都会带他出去玩。
至于练琴,我也是随缘。他爸爸说,你要这样坚持一年,我就给你请老师。孩子说,我要老师干什么啊?跟着 iPad 就行了啊。
作为家长竟然无言以对。
我从来没想过把孩子培养成琴童,但他自己喜欢,我也不能让他不练是吧?
也许有一天他就烦了,那烦了就烦了吧,我也不会要求他必须走这条路。
学校教育其实只适合中国当下的国情,但不适合一个个孩子,孩子是千差万别的。曾经这样以分数为唯一标准的教育,给我带来极大的痛苦。
学校教育是想把孩子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培养,筛选的时候,也是按照一个统一的分数。
就说我吧,文科还行,但讨厌背,理科特别差,所以成绩平庸,只考上一个二本。而我的两个表弟,一个北大医学博士,在北京大三甲做了主任医师。一个哈工程博士,他还曾在国外留学,留校了,已经是副教授。
我也是努力过的,是不服输的人,曾经花了四年跨专业考研,才考上了一所二本。
接下来我打算将口译作为人生方向,又花了四年时间,才终于练成了口译。可却找不到像样口译的工作,几次兼职,要么不给钱,要么才 400 一天。
后来我找原因,原来我没有北外和上外的文凭,进入不了这个口译这个平台,于是我花了两年时间去考北外。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
北外之路失败了,我也 30 好几了,几乎一事无成,我花了很长时间来调整。
思考的结果是,这十几年时间,证明自己在学习上是没有天赋的。承认这一点,让我很痛苦,但你必须要接受。所以放弃考任何学位的想法,在实践中找到方向吧。既然口译必须科班,那我就做别的。
不过这并非全无收获,我也知道自己的优点了,那就是韧性,我的韧性一般人也达不到。
我以为很正常的事情,对他人来说是不可接受的。一般人根本就不会去做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梦,不会去做一件几乎是做不到事情,但我就能很快说服自己去做。我从来不惧怕。
我就跟唐吉坷德一样,敢做梦,也敢去实践。虽然这个实践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我也炼成了铜墙铁壁。
而我现在,也在努力找自己的方向,就算四十岁了,那又如何呢?我一点都不怕。
曾经我也以为,只要努力就能学好。而我是怎么知道人与人不同,再努力也赶不上人家呢?
**哈工程的表弟,一年就能考过日语一级。**我学了这么多年日语,只有一个三级证。
除此之外,他还自学了德语、法语。这只是业余的兴趣,还不是他的专业。他在专业上发表了好多 SCI,才得以留校。
北大本硕博连读的表弟,当年跟我一个高中,是我们那里最好的高中。
他考了 600 多,我比他整整少 100 分。
我爸跟他爸正好是高中同学。我爸根本就抬不起头来,恨不得把我暴揍一顿。
等我吭哧吭哧读完大学,找不到工作的时候,他在继续硕博连读。
等我终于花了四年跨专业考上三流大学研究生的时候,人家都要直博了。
等我研究生还没毕业的时候,人家已经留校了。
接着人家买房了,买车了,娶了本地女孩,生孩子了。
升了主治,接着升了副主任,现在已经是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而我在干什么呢?我继续努力做口译,还想考北外的研究生,我一直在努力,却一事无成。
你让我怎么跟他们比,这根本就没办法去比好吗?
为什么不肯承认,自己在学习上就是很平庸呢。
浪费了这么多时间,这么多年过去了,我才终于放弃了执念。
为此我消耗了太多的精力,不想我的孩子也这样。
我的佛系之路,也是经历过重重努力之后才变成这样的呢。
当年在学校为了考试,经历了太多的痛苦。
好多年后我才知道,学习能力每个人都不同,不可以强求。
但我理解教育界唯分数论。因为中国人太多了,贫富差距大,只有这样做,才能尽量满足公平的要求。
在国内,穷人家的孩子,只要你读书好,还是有一条不错的路走的。
但在国外,没有高考这种统一的标准,考大学不止看分数(美国叫 SAT),还得看推荐人、社会贡献、父母是否是校友等。另外,私立学校的大学费用贵的吓人,穷人也读不起。穷人孩子逆袭的可能性大大降低。这是人家的设置,保障筛选出最 “合适” 的人才。父母都是这些藤校出身,也给藤校捐款的人,是默认有一个藤校的名额的。
你看在国内,不也有放开高考的尝试吗?有些高中前几年不是可以推荐吗?
现在都收紧了,不让随便推荐了。因为就那几年的尝试,让一些有背景的家庭,可以钻空子。
所以中国的高考虽然被人诟病,但的确是最公平的。
但家庭里面培养孩子可不能这样。有的孩子学习是不好,但他仍然有其他的天分,这些天分也能让他过的不错,家长不妨就从这些角度培养。比如全红婵啊,人家是奥运冠军呢,改变了一家的命运,是绝对的逆袭成功(我不是说她学习不好,我是说她的天赋点在运动)。
不惟学习,不畏竞争,这就是我的态度。
我理解大家对于孩子教育的焦虑,但我们得认清事实:在我看来,我那么努力,到现在也过的很普通,一点暴富的可能都没看到。
那不如放下执念,顺其自然吧。
你要知道,无论他受了多少教育,过的有多么成功。无论我有多么失败,过的多么落魄。但至少,每个周末带孩子出去接近大自然的时候,能感受到的幸福和喜悦是一样的呀。
看的像段子,虽然提到中院,但没有给出什么通报文件。
5 岁和 7 岁的孩子基础汉字都远没认全吧,还学古文和高等数学?
年龄再大一点,做些有关古文和高数基础认知的科普倒有可能。
学不好或不想学,就得挨打挨骂,这典型违背教育部减负政策!退一步讲,如果孩子愿意学,学得进去,那也无话可说。但都谩骂羞辱加殴打孩子了,明显不想学呀!凭借自己是个博士,就要求还在上幼儿园和上小学的孩子学习文言文和高数吗?将来儿女必须得是博士后,你脸上才有光?这也不符合有教无类的古训啊?还有对孩子羞辱的时候,把孩子的妈妈摆放在什么位置呢?
拥有博士头衔的毛先生,逼迫只有 7 岁和 5 岁的两子女学习高数和文言文,在强迫辅导学习过程中甚至发生谩骂、殴打子女的行为,于是妻子郑某向南京市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法院经过调查后认定,毛某在对两个子女进行教育的过程当中,经常使用侮辱性字眼进行谩骂甚至殴打,有对未成年人进行精神侵害的家庭暴力行为裁定,禁止被申请人毛某对郑某以及一双儿女及相关亲近数实施家庭暴力政治。
**国家 “双减” 政策指明要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这位虎爸却人为的增加孩子的学习负担!
学不好或不想学,就得挨打挨骂,这典型违背教育部减负政策!退一步讲,如果孩子愿意学,学得进去,那也无话可说。但都谩骂羞辱加殴打孩子了,明显不想学呀!凭借自己是个博士,就要求还在上幼儿园和上小学的孩子学习文言文和高数吗?将来儿女必须得是博士后,你脸上才有光?这也不符合有教无类的古训啊?还有对孩子羞辱的时候,把孩子的妈妈摆放在什么位置呢?
其实这一切都是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急切心导致。每个父母都十分疼爱自己儿女,希望孩子成才。如何权衡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让孩子和父母相处变得融洽,孩子也愿意听从父母的教诲呢?
1、中国式父母,会为孩子倾尽所有
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收入不高的父母,省吃俭用,连生病了都不舍得去医院,却舍得花重金给孩子报 “最好” 的兴趣班、辅导班,给孩子请 “最好” 的老师!为了让孩子能进入重点小学、重点中学,父母不在乎尊严,放低身段到处请托!为了给孩子提供好的后勤服务,父亲或母亲不惜放弃自己的事业和梦想,全职陪读!
中国式父母非常重视孩子的成长和学业,他们为孩子提供着生活和学习两个方面的全方位支持,他们尽量让孩子吃好穿好,同时也尽最大努力为孩子提供最好的学习资源。表面上看,他们对孩子的爱是 “不求回报” 的,实际上,他们是把所有希望都押在了孩子身上,他们期待孩子成长为自己心中理想的“优秀精英”。
2、掌控欲特别强
孩子做任何事情父母都想知道,时时刻刻都想把孩子牢牢抓在手心,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去做都给你安排好。未来长大从事什么职业,娶什么样的媳妇都给你规划的好好的。
3、一定比别家的小孩厉害的攀比心
邻居家小孩成绩好,又拿了什么奖项,学了奥数、钢琴、绘画、吉他等等,于是你开始督促自己孩子特别的用功。
即使父母曾忙于工作没有好好陪自己,即使父母曾发脾气怒吼过自己,即使父母没给孩子买心仪的礼物!但孩子们还是异口同声地回答父母是最疼爱自己的。他们回答的时候没有犹豫,没有思考!
1、理解和尊重孩子。
作为父母,要以一种关心和理解的语气跟孩子谈话, 要让孩子知道你是理解他的,使他们对自己有信心,从而愿意跟你交流。人因为个性而出彩,每个孩子的兴趣爱好都值得被珍视,因为那是属于他自身最亮的星星。
当孩子得到了足够的理解和尊重后,他们会有更大的动力去学习,他们会有属于自己的独立的思维和见解。
而孩子最渴望的也就是父母能真正走进自己的内心,了解自己的想法,兴趣爱好等,从而理解、尊重和支持自己的选择和追求。
2、只对孩子的错误行为提出批评
指出孩子的行为是不对的,然后表达孩子的缺点给家长造成的痛苦的感觉,谈感受。如果不谈感受只讲道理,没有用。然后表达对孩子的期望和鼓励:“爸妈相信下次你一定会做好,这样的错我相信你不会再犯了。”
3、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良性行为上
孩子处于成长期,犯错是常态,把事情做对是特例。家长不要总盯着孩子的错误,指出正确的行为,告诉孩子怎样做是对的,家长要把注意力焦点放在积极的一面!
4、孩子最需要的,是来自父母内心的关怀和陪伴。
锦衣玉食是能给孩子的爱,但孩子最需要的,是来自父母发自内心的关怀和陪伴!所谓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这句话用在教育上也不为过。父母不仅仅是监护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孩子可以随时随地跟他们分享烦恼,不论是生活的烦恼还是学习的烦恼,有父母的陪伴,可以很大程度的得到缓解。但如果你的孩子满心欢喜回家,却发现等待自己只有空荡荡的房间时,他会觉得回家是没有意义的一件事。
我儿子现在五岁,我以后打算给他超前学习。小学五年级开始渗透初中的,
封面评论|博士虎爸逼小学儿女学高数,鸡娃内卷 “毁人不倦”
毛先生系博士毕业,与郑女士婚后育有两子女,儿子 7 岁,女儿 5 岁。郑女士称,丈夫毛某经常向两子女小明、小佳(化名)教授中学、大学的知识,让两孩子学习文言文和高等数学,并要求两子女学习至深夜,其在教育子女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使用侮辱性字眼进行谩骂,有时甚至出现殴打行为。近日,南京市建邺法院处理了这起纠纷。(中新社)
在校外教培乃至 “兼职家教” 统统遭遇压制的大背景下,不少心有不甘、忐忑难安的父母,“被迫营业”亲自上阵。辅导孩子功课,有些家长属于 “勉为其难”“勉强为之”,还有一些家长则属于“野心满满”“志在必得”。很多时候,“趁小培养” 与“拔苗助长”,“无度内卷”与 “毁人不倦” 的边界,已然模糊。当博士 “虎爸” 逼着小学儿女学高数,甚至为此动辄话语攻讦、拳脚相加,这种极致的错乱,终于招致了最强烈的反弹。
人间奇葩,咄咄怪事,又一次刷新了公众的想象。分明是博士,却这般不明就里。其教育理念之扭曲,教育手段之粗暴,哪里有一点高知分子尊重科学、通情达理的样子。逼迫小学儿女学高数,这根本就是丧心病狂的 “天才幻想”,俨然是默认把孩子当成高斯培养。这岂止是填鸭式教育,简直是“投毒式” 教育——枉顾身心规律,摧残心智,摧毁自信。须知,“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绝不是在起点砌高台,不是蒙眼狂奔跌深渊。
博士 “虎爸” 逼小学儿女学高数,侮辱了博士,也侮辱了高数。一本基本的常识是,数学所依赖的抽象思维能力,与年龄密切相关。强迫小学生学习高数,这明显是背离其智力发展基本面的,纯属是为难孩子、折磨孩子。博士虎爸,此等做法,是 “虐” 娃也是自虐。事与愿违在所难免,气急败坏之下谩骂、殴打,这根本就是心魔作祟、心态崩了。“博士”自己疯魔在先,却反过来拿孩子撒气,着实是蛮不讲理了。
各种形式的 “鸡娃” 由来已久,其中越界过激者不在少数。所谓 “鸡娃”,无非是基于两种动因,要么是“期望转移”,要么是“基因沿袭”。很多中产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 转嫁到孩子身上,而某些精英则笃信 “龙生龙,凤生凤” 誓把优秀在下代延续。但说到底,孩子终究是独立的个体,不是谁的替代物,也不是谁的复制品。施教,不该是施害。循序渐进、水到渠成,切不可把 “一厢情愿的幻想”“不切实际的执念” 强加于人。为了孩子,放过孩子。
封面新闻 蒋璟璟 2021-12-15
我女儿要是能听懂,哪怕六岁我也教她高数。
看了看事情描述好像孩子的学力就是个一年级的水平,九九表怕都没见过抬手就让学高数。
这相当于今晚打了地基明天就要从 30 层修 31 层啊,前面的 29 层呢?
这博士怎么一点不讲唯物主义辩证法呢?
前段时间朋友送了套张捷的拼娃,看了一些觉得挺有道理,想让孩子成天才就要从小逼着,我虽然怎么个逼法还搞不懂,可是我认为再怎么逼也犯不上动手。
真是可怜孩子了。
细思恐极,还好孩子妈妈是个正常人,如果两口子达成一致这么干的话,简直不敢想象。爆出来了一个,没爆出来的还不知道有多少。
我大学高数都没学明白,这么小就要学习,中产家庭的焦虑已经这么严重了吗?
我们来看看这位爸爸的态度——完全不觉得自己有问题。
他完全不是在教育孩子,其实就是在虐待孩子。
我们一直强调爸爸应该参与到育儿活动中,但是这个参与不是完全无视孩子的发展规律,不是想当然地觉得自己陪伴过孩子,就是有经验了。
而应该是真正的有效陪伴,根据孩子自身的发展特点,奋力托举。
身边有爸爸,周中忙到孩子都见不到,但是周末休息的时候,保准按时送孩子去上音乐课,等孩子下课,带孩子去户外跑跑跳跳。
哪怕陪伴的时间短,但是每一分钟都是有效陪伴,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
而有的爸爸,下班带孩子,却不忘自己玩手机,这种陪孩子的时间虽多,但是有什么意义呢?
(ihuman)
家庭教育也有边界,父母不能以爱之名义越界,否则将触犯法律。
过度 “鸡娃” 也可能犯法。
据澎湃新闻报道,近日,一名博士 “虎爸” 毛某因逼一双还在上小学、幼儿园的儿女小明及小佳学习高数,其间甚至谩骂、殴打子女,其妻子郑某向南京市建邺区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
法院经调查认定,毛某在对两子女进行教育的过程中,经常使用侮辱性字眼进行谩骂,有时甚至出现殴打行为,教育方式失当,有对未成年人进行精神侵害的家庭暴力行为。因此作出裁定:禁止被申请人毛某对郑某、小明、小佳及其相关近亲属实施家庭暴力。
“虎爸” 的教育方式属于家庭暴力
家庭教育如何与家庭暴力挂上了钩?又为何因家庭教育失当可以申请人身保护令?
父母作为监护人,对未成年人本身负有家庭教育的职责,这是法律赋予父母的权利和义务。这名博士 “虎爸” 教授孩子超出其能力范围的文言文、高等数学等知识,虽超出一般人认知,但并不触犯法律。其问题在于,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存在谩骂、甚至殴打等行为,这就突破了法律的红线。
未成年人是家庭和社会的未来,我国为未成年人设置了诸多法律法规予以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发育不完全,教育过程中方法失当则会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还会给社会埋下隐患,绝不仅仅是 “家务事”。
从《反家庭暴力法》第二条可知,家庭暴力不仅包括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等身体侵害行为,还包括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精神等侵害行为。
这名 “虎爸” 虽然未在孩子肉体上造成严重损伤,但长期辱骂、贬低式的精神侵害行为,无疑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心智健康发育,当然也属于家庭暴力。
当遭受家庭暴力,受害人可以向所在单位、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妇女联合会等单位投诉、反映或者求助;也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当遭受家庭暴力或面临家庭暴力的现实危险,还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
别以爱之名实施暴力行为
从报道可知,郑某在认为自己的一双儿女受到家庭暴力之后,首先选择了通过第三方来协调。在通过公安民警、妇联工作人员、学校老师介入协调过程中,毛某一直未能认识到其教育方式失当的问题,反而认为其管教孩子仅为 “家务事”,拒绝接受相关人员的协调。随后,郑某才向法院申请了 “人身安全保护令”。
本案中,在收到郑某的申请后,法院根据其提供的《接处警情况说明》、病历资料、照片、视频等证据,以及案件承办人向小明的班主任老师了解的相关情况,最终认定郑某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符合法定条件,作出裁定。
家暴不是 “家务事”,以爱之名实施暴力行为,受暴者需积极自救,公权力应积极干预,有效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
在本案中,我们注意到,在签发该案人身安全保护令时,法院驳回了申请人要求禁止被申请人接触子女的申请,同时将保护令的有效期限定为三个月,给了被申请人能够自我反省和改正的机会。
毛某在教育一双未成年子女的过程中方法失当,但如果法院禁止毛某接触他们,则同样可能对其子女的成长造成不良影响。未成年人在成长过程中,父爱必不可少,法院若以裁定的方式禁止父亲与孩子接触,可能会给孩子的童年留下阴影。
因此,法院作出这样的裁定没有问题,也是真正以未成年人为本位。其实,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让毛某在与未成年孩子接触的过程中,逐渐改变自己的言语、行为,用爱和陪伴来教育。如此,才能实现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才会更有利于孩子们健康成长。
今年通过的《家庭教育促进法》将于明年 1 月 1 日起施行。该法第 22 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合理安排未成年人学习、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的时间,避免加重未成年人学习负担。”
这不单指明了国家、社会、家庭在教育中的责任义务,更是为父母指出了孩子成长的方向。每个父母都应该认真领会、落实,切不可做出本案中 “虎爸” 这样的糊涂事。
特约评论员 | 任圆圆(法律从业者)
编辑 | 徐秋颖
实习生 | 武鑫
校对 | 危卓
高智商父母的子女智商偏低的可能越高。
智商回归均值理论,讲的是,俩聪明人生出的孩子智力反而低于父母向中值靠拢,两笨比生出的孩子比父母都聪明,也像中值靠拢。但是这么一个说法不能完全概括人类智力的全部问题。人类智力现在主流认为是天生 (父母基底+随机因素)+后天学习培养合并铸成的。每年国内能成功毕业的博士只有几百个,博士大概率是先天智力较高再加后天努力学习缺一不可的,他可能意识到了孩子智力没有完全遗传他,所以会很焦虑,想要尽量提升后天学习力度提高孩子智商,只能说,过犹不及吧。
博士,智商没问题,至少搞的明白高数智商肯定没问题。
用拳脚逼着女儿去学算术我还能理解一点点,学高数我就只能想到两点了:
闺女是他的,这哥们儿多少有点大病
闺女不是他的,用学高数来折磨人,这哥们儿多少有点变态
所以圣伊丽莎白精神病院安排一下
这人是不是有点毛病…
高等数学完全不知道,但作为一名高中生,可能我在中学文言文上还算有一丁点儿发言权。
既然和高等数学搭配,那么我觉得学的文言文大概也不会是什么陈太丘与友期行,起码高中起步,还不能是高中教材里面简单的,像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之类的估计在这位父亲眼里都是生而知之的东西。
先不提能不能理解的问题,这字儿就认不全啊。
列一篇人教版选修上册语文教材选的五石之瓠: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 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 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看见里面几个生僻字没?瓠、呺、洴、澼、絖、鬻。
看见里面几个与现在的常用读音不一样的字没?龟、说。
这是以一个智力正常的学生的身份下的结论,对于一个六七岁的孩子,认识的字只会比我们少不会多,或者说破了天也就是堪堪齐平。实不相瞒,我觉得这个年纪的小孩子可能未必认识樽这个字。
而且像这类故事一般都有一定的历史背景,我觉得以这位父亲的耐心程度,大概率是不会科普庄子这个人的生平和他的思想,只会怒吼着痛骂孩子:“鬻这个字就是卖的意思!不会看上下文吗?我怎么有你这么蠢的孩子,猪脑子!简直是我见过最无可救药的学生!”
所以即使孩子在打骂之下明白了这篇文言文的大致意思,TA 也根本不会理解内容,在 TA 的心里五石之瓠大概率是这样的:不就是庄子和惠子对大葫芦是否有用发起了辩论,惠子又被骂了一顿吗?有什么了不起的?
这其实在语文的学习上很要命,即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养成了只看表面不看内涵的学习习惯,并且因为自己读得明白全文而洋洋自得导致上课不认真听讲。你要让 TA 翻译全文估计没问题,但你要问背后的含义,估计只能得到 “就这个意思啊” 的回复。比如说读屈原列传,孩子能读出来司马迁惋惜屈原的遭遇并对其崇高的品德高山仰止,但要让 TA 理解司马迁之所以对屈原的结局这么痛心疾首是因为他在其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毕竟太史公没写啊。
尽管史记里其他篇章基本都是叙述生平+结尾太史公曰议论,而屈原列传里动不动就来一段议论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说回五石之瓠,事实上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惠子说的这个葫芦压根儿不存在,谁家葫芦能装百八十斤的东西,这实际上是惠子和庄子不同理念的又一次碰撞。
显然惠子是实用主义者,在他看来这个葫芦既不能灌水又不能盛东西,就是没用,应当直接砸破扔了。
偏偏庄子的哲学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无用之用,他后面举的这个不龟手药的例子就在说明这一点:同样一种药,怎么有人只能用它护理手而有人能以此得到封侯呢?所以,你觉得这个葫芦没用只是你脑子忒不好使,心胸忒狭隘而已。
甚至还可以把惠子说的葫芦理解成庄子本人:庄子呀,你潜心研究哲学又有什么用呢?既不能封侯拜相,又不能济世安民,连教书育人都不行,你空有这满腹的学问,不过只是个一事无成的大葫芦罢了!
而庄子对此的回应是,不,我的学说有用,只是因为你把功利看得比生命的自由与乐趣还重,所以你觉得它没用,然而这些看似无用的东西才是生命的本质。
这可以和庄子秋水里面的一段联系: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
庄子将功名利禄看作束缚他的枷锁,因而他对旁人看重的事物不屑一顾,这阻挡了他追寻自由。
(补一段史记里内容类似的话,有一说一我觉得这段真的绝了,几句话把庄子的神态写得淋漓尽致: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然而这些东西六七岁的小孩看得懂吗?
看得懂个寂寞。
TA 不知道背后的故事也不想知道,TA 不理解也不想理解,TA 只是被迫去啃那些在 TA 心里佶屈聱牙晦涩难懂的文字,而其中的魅力宛若虚无。
这个父亲的做法是愚蠢的,只顾眼前的虚荣而牺牲了孩子未来对语文学习和数学学习可能产生的乐趣,他不要孩子的以后,他只要现在人们听起他吹嘘自己的儿子女儿这么小就已经读得懂庄子学的明白高数之后的吹捧和吹捧带来的虚假的满足。
望子成龙可以理解。
揠苗助长就不可理喻了。
孩子无法满足自己的私欲就拳脚相加,这是魔鬼吗?
还是个自私的巨婴魔鬼。
我怀疑我的眼睛出了问题:一年级和幼儿园的孩子被爸爸逼着学中学、大学知识?
这个爸爸是 “虎爸”?是真虎吧!佩服你的勇气!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分和花期,虽然说现在的知识获得很容易,比我们小时候的方式也多得多,像科普类知识,有很多小实验的确能让孩子们了解到一些中学知识,但是这种知识的输入是体验式理解和认知,而这位爸爸的方式,真的很费解!
又是什么自己的梦要让子女圆?
虽然是一个博士,但并不是一个聪明人。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想法和误解。
所以说了,为什么过去我们要搞应试教育,因为就这个家庭教育水平,能进行完备的应试教育已经是极其进步的了。
另外我为啥支持二胎,因为二胎的教育思路跟独生子女会完全不同。
难不成中科大少年班的天才少年们都是这样锻造出来的?也许我们只看到了这些奇才们辉煌的今生,没见到他们泪奔的前世。
这位博士只是不小心,保密工作没做好而已,真的是比我激进多了,这也难怪,谁让人家是博士呢?咱只有长见识的份了。
人微言轻,不敢妄评,那就说说我儿子当年是如何开导我的吧!
儿子上小学前,已经把小学一年级的语文、算术自学完了,看不懂的才去问他妈。所以上小学时就不想让他再多浪费一年时间,希望能直接上二年级。
这种应该还不算奇葩的想法遭到了校长的强烈反对,见我不好说服,就拿出一份一年级的期末考试卷让我儿子做。
结果大概是语文 89,算术 93,记不太清了,反正不算好,这使我很气馁。人家校长直接蔑视我:就这成绩还挑级呢?还有一个考了双百的男孩还老实滴跟着上呢!
我还是不死心啊!回家后就再跟儿子商量,可儿子却对我说:“爸,我今年六岁,不经过七岁,能直接到八岁吗?” 我听后愕然无语,等于是很好滴给我诠释了一下什么叫拔苗助长,后来也就只好作罢。
他和呐个聪明男孩到了初中成了一个班的好朋友,人家那是真聪明啊!稳坐年级的头把交椅。只有一次打了个盹,把交椅借给我儿子坐了一回。
据我儿子讲,人家在小学期间,就自学完了曾经很有名气的数理化十七本,家里面还建有自己的实验室,竟然还自己做了一个小炸弹,让我儿子见识了一下什么是爆炸。
就这样的水平,到了郑州一中,在年级排位也就是五十多名,后来拿了物理竞赛一等奖被保送到了上交。我儿子拿了个数学二等奖没资格保送,只能参加高考去了一所 211。
这里要搞清楚一点,这样的孩子可都是自学能力超强,不是父母用拳脚打出来的。中科大少年班的天才少年们更是如此,不信的话可以去看看这个乎里大 V 袁岚峰的自我介绍。
对于这样的孩子来说,学校里的那点课程他们就没放在眼里,有的是时间去做他们喜欢干的事。
像我儿子打乒乓球、踢足球都还说得过去,书法大赛拿过一等奖,钢琴弹的不咋地,大概有个七级水平,围棋没达到职业,也就是业五强一点。这些可都是自己玩的,没有父母的强加。
做为寻常人家,这样就差不多了吧!还想咋滴呀,难不成非要上墙头、上呐个灯塔尖?
人家博士、教授的孩子们可能就不一样了,毕竟是教育资源更丰富一些,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是不是就得要求高出两个等级?
要不然那面子该往哪儿搁?理解万岁吧!可是谁也没规定博士的孩子就必须会比普通人家的孩子更天才,天才不了就得享用皮带炖肉?至于孩子们的委屈可就顾不上了啊!家长的暴力就让法律去摆平吧!
在法律面前可是人人平等,不会照顾你博士的面子,那板子打在屁股上照样疼,也不见得比平常人家更抗揍。
回想起来真的是很庆幸,当年我对儿子实行家暴的时候,可没神马法律去保护儿童。害得我儿子每次只能哭着跟我讨价还价少挨几下,背后却是到处给人宣扬我是军阀。
哎呦!说漏嘴了,请饶我!溜了,溜了。
我只觉得这位博士爸爸
可能有什么严重的心理疾病或者精神疾病,
以至于出现了现在这种匪夷所思的做法。
一年级望子成龙让他学 3 年级的,
不对,但还算夸张但有可执行性。
一年级学高数?
这可执行性都没有。
拔苗助长,博士虎爸,学历很高,
![](data:image/svg+xml;utf8,)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一个一年级,一个幼儿园,学中学知识,大学知识,要进行深度思维和理解,是很不容易的。
学到深夜,辱骂加殴打,
中学知识,大学知识。
简单的知识,算数,加减乘除,语文,理解。
太复杂的孩子都还没有学过,而且认知和理解能力不行。
再怎么打,怎么骂,都是于事无补的。
对于父亲来说,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因为自己的博士身份,而且心态不正。
一个博士父亲,身份的优越感,
学识,学历渊博,
有知识,有智商,却没有情商,
不懂如何教育孩子,和孩子相处。
教育孩子,需要的是什么?
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学龄儿童,知识点是什么?
快乐的成长教育,
国家提倡双减,减负教育。
不让孩子有过高,过大的心理压力和负担,毕竟,现在的孩子因为学业,作业的压力大,出现抑郁年轻化,轻生自杀的现象很普遍。
对于孩子的学习教育,
孩子如果不是那块学高数的材料,孩子怎么可能接受得了。
这位父亲倒是反过来了,
一心让孩子按照自己的学习,学历的路子培养,
孩子又不是天才,即使有这个天赋,也是需要时间培养,
想要一步登天,从起点直接跨到终点,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位博士父亲,教育孩子太想当然,,孩子不是你的同龄人,也不是你的学生,
何必这样逼迫孩子,
这位父亲是不是太渴望成功学的教育,
特别迫切的想要在孩子身上证明自己,找到自己读书时的感觉。
一个倔强,强势,近乎疯狂的父亲,
为了证明自己的人生价值,自我实现,
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实验和附属品了。
不知道这位父亲读书时缺少了什么,
青春少年时有缺憾要弥补估计。
父亲的感性,母亲的理性,
感性大于理性的冲动,母亲已经意识到丈夫教育的不对头,
劝说,好好沟通无果,为了制止孩子们受伤害,
只能上了法院,申请法院的人身保护令。
强制执行,希望这位父亲能够清醒一点,
教育孩子背道而驰,违背教育的原则,
孩子如何能够承受的起?
好好反省一下吧。
这位博士的智商,怕是也只能看懂高数了。
这魔怔鹰爸,别教高数呀,教政治经济文学英语哪个都比数理化强。别说锻炼智商,智商是天生的。
从小接触数理化是最大的失败,百无一用是宫酱,宫酱一定会为当年鄙视文科付出代价。计算机以后也会完蛋的,蹦哒不了多久啦。
我小时候就是看科学读物,小学上网看高中的理科知识,于是长大当了宫酱…… 收入被文笔好的人吊打。如果我有孩子,我肯定不会让他像我一样过早接触这些。
当然我这是默认代入我们鼠鼠了,如果这鹰爸家有钱房子多,啥也不教也没问题,哦也许人家是想充实生活拓展自我呢哈哈哈,那开心就好啦。
草,看的我心理阴影发作了。
我爸没那么夸张,我一个类鸡兔同笼不会做,于是我爸就要教我拿二元一次方程做
天可怜见,我那时候二位数乘二位数乘法竖式都没学到。直接叫他一会加一会减一会乘一会除绕晕了。
过了一会,我一看我自己还是整不明白,主动跟我爸说,“爸,你看,这是个选择题,四个选项肯定有一个对的,我直接把答案代入进去不就完了。”
ps,后来老师讲题讲的就是这个办法……
结果我爸一巴掌就抡了过去:
“你怎么能偷懒呢!”
末了,我爸暴揍了我一顿,给我留了三个练习题,买菜去了。
他跟我说,要是回来看见我偷懒,仔细我的皮。
我还是不知道那个选择题怎么做。
教科书级别的拔苗助长。
所以啊,你看,有学历真的不一定就有文化。
幸好,这种情况属于个例,不是普遍现象,但依旧让人震惊,觉得不可思议。
一 “博士”,怎能无知到如此地步?!
小孩子牙还没长齐,是不能咬核桃的,这么浅显的道理,这位 “博士” 爸爸,他会不懂?!
我看未必!
但是,他可能觉得凡事都会有例外,不如就拿自己的孩子做实验,看看他们的脑袋瓜子能不能适应高等数学的学习,毕竟他们的基因不差啊,他们可是 “博士” 的后代呀……
虽然这位 “博士” 爸爸的做法非常极端,但我发现,他的这种教育方式,还比较有代表性,就是确实存在高学历的父母,对小孩子的学习的监管,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之前在培训机构就遇到一位高学历的妈妈,她是某家三甲医院某个科室里最年轻的主任,跟六岁左右的女儿说话永远是一脸极其严肃的表情,女儿在她面前总是显得很害怕,好几次都是用几乎快哭出来的声音让她妈妈 “快走,不要站在旁边”。
有一次上课,这位妈妈竟然偷偷在窗户旁边观察女儿的一举一动,最后竟直接冲进教室,站在女儿面前,举起右手食指,凶神恶煞般,开始细数女儿的 “罪状”:
你,东张西望了五次,讲了三次话,还把东西掉地上去了……
恐怖吧?!
可笑吧?!
但这就是现状——一群不懂教育、不懂儿童、不懂爱、自以为是、无知的 “高知家长” 们,在对孩子们进行一场无休止的肉体和精神和灵魂的三重折磨!
救救孩子!
批评这位父亲的话没必要多说了,我比较关注这个强制令能执行吗?
父亲拒不到场,明显没把这条(家庭教育法)当回事。你这强制令到底有没有强制效果?
父亲不执行会怎样,法院是能监督到位还是能剥夺监护权?
ps 朋友小区有人每天打小孩一小时以上,警察来了几次,也没办法。请问邻居想帮这个孩子可以怎么做?
他只是一个有心理疾病的人,所谓虎爸,虎妈,鸡娃,只是要求严格,而不是虐待。支持这位母亲的做法。
经常性使用侮辱性字眼进行谩骂,有时甚至出现殴打行为
而且说实话,已经到这个地步,依然不觉得自己做错的人,刚愎自用到何种地步,基本上属于无药可救了,建议离婚。
这不是虎爸,这是虎逼。。。
博士本身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心理 “异常” 的一群人,高智商,或者极强的意志力,自律性,或者极强的成就动机,极高的自我要求等等。普通人是达不到这些的,这些成就了博士的心理特征,也是博士异于常人的特点,也同样更容易造就博士的心理问题。而且读博,做科研,本身就压力很大。
有些博士有可能非常不理解,为什么如此简单的事情自己的孩子学不会。或者因为自己特别有成就,对自己特别自信,从而容易在跟他人的关系里尤其是孩子的关系里,更容易去觉得自己就是对的,孩子是错的。或者对自己要求极高,有极强的自律性和意志力,比如我曾见过每天早上坚持 5 点多起来读书的,要求小学阶段的孩子也如此,自己没有娱乐需要,要求孩子也如此等等。
这时候孩子自然是苦不堪言,一方面父母确实优秀,非常认同父母的高智商或者高成就等等好的部分形成极高的理想自我,但另一方面获得父母的肯定有可能是极难的事情,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差距大,容易形成自我认同问题。
也许未来写一本书就叫二十年之目睹怪现状
很大数量怪胎,与极端考试体系和微不足道的心理治疗行业存在着关键因果关系
知乎上就有三个最有名怪胎例子,被传为美谈,全是考试极端者。经管都拿了知名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其整体经历不可谓不极端
所以极端化的环境怪胎,出现极端行为,根本就不算不广泛,不能说这个属于正常出现,那个就不应该出现
对极端考试的强行无奈适应,以至于畸形到美谈,还有什么怪事是不应该出现的呢?
至于个人,如果不在这么极端环境下,难道会有这么脑子病的很深的问题。很多人下一代是怎样活着,难道就不称得上变态?
不过都是要命补课做题的鬼路径的体现
再一个心理问题的巨大化现象,不是玩命考试者人人都体验过吗,那个仍然没有可能解决
所以此人虽然傻瓜蛋得可以,行为也极其异常,也是无奈悲哀的现状的缩影而已,有博士学位,对要命考试下学生来讲,这绝对无法改善异常人格状态,所以很惨烈的终生化问题
世界上最大的笑话,莫过于往死里学的后果是终身性的丧失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永久性仇恨考试化知识,同时人变得极其功力短浅
所以高等教育一定要分类化改革,不能搞要命考试,绝大多数人去技术类学校足以,还可以照顾兴趣,还可以提升兴趣技能和就业
可怜的头脑僵化的父母也不必鸡娃到变态的程度,人根本性就发展不好。
再者心理咨询和精神治疗行业,赶紧大规模扩招兴起吧,所有知名和不知名的考试孩儿必然肯定都非常需要诊治
就是高斯也没敢在 7 岁学高数啊……
请自首吧
虐待儿童,法律会制裁你的
孩子不是越早越教育,越好
需要时间的的过度的
你牛逼
你的孩子不一定野牛
请尊重孩子的发展
除了很多答案质疑的教育失败,对孩子的虐待等等事情之外,我建议查一下这位博士的博士学位是怎么来的。因为除了各种精神疾病的症状之外,他还表现出了对于基本科学常识的缺乏,类似之前的某 “学霸” 明星不知道知网是什么的那种缺乏。
个人简单概述一下数学的路径:认知数学 - 初等数学 - 高等数学(- 理论性数学)。
所谓认知数学,代表性的就是加减。因为,哪怕没有数学知识和数学概念,通过直观的观测,也是可以认识到加减的,简单想象一下,蒙昧时期,人类还没有科学,没有数学,没有数字的概念的时候,是否已经通过简单的刻划或者物品来表达基本的意思了呢?这个就是认知数学。
有了认知数学的基础,才能有初等数学。初等数学的入门就是乘法。乘法是从纯具象到抽象和具象结合的转变。很简单,所有人都知道,2*3=2+2+2=6,但是我们接受的乘法训练会帮助我们把中间那一步省略掉,而这个省略所依靠的就是抽象。
所以说,初等数学是抽象和具象认知的结合,想要掌握初等数学,首先要有具象的认知,再归纳抽象的规律,最终熟练运用这些抽象规律去描述具象的认知。所以可以看到,没有具象的认知,初等数学里所有抽象的规律都是不起作用的。
而从初等数学到高等数学的转变,是一个逐渐脱离具象,专注于抽象的转变。(本人非数学专业,此为个人理解)在高等数学领域,很多东西就已经不可观测了。比如 1 很好观测,但是 “趋近于 1” 是无法被观测的。
但是,正式因为要脱离具象,就更需要有深厚的具象认知。因为脱离具象认知不等于反对具象认知,那个一般被称为跳大神。
这也是我质疑这位博士其学历真假的主要原因:一个六七岁的孩子,无论他多么聪明,知道多少知识,他的具象认知还没有建立完毕。这种没有建立完毕是物理的,说白了就是孩子的脑容量还没有发育到那个程度,和怎么教育没有关系。这种时候哪怕给他灌输正确的抽象认识,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不可被识别的。
这些就是数学这门科学的基本概念。这种属于科学常识的事情如果一个初中最多高中就肄业人不知道也就算了。一个博士,无论是什么领域的博士都不了解,那就是博士这个头衔的授予有问题。
所以,我怀疑这个博士的学位是怎么拿到的。当然,不否认像很多答案说的那样,这个博士不是不知道,就是需要通过伤害自己的孩子来调节自身的一些情绪。
更屑。
别整这没有的,根据这个年领段儿童的认知特点,结合未来成长规划,应该让孩子主要学习《行政能力测试》、《申论》和《公共基础知识》。
我们习惯上认为家长学历越高对教育越在行,其实还真不是。
最近各种高学历家长因为对孩子的教育感到焦虑的新闻不少。
比如江苏一位爸爸发视频,称 4 年级的女儿写作业,把妈妈堂堂 985 博士气哭了。
比如重庆大学有一位博导,说自己指导的研究生超过了 70 名,但对初中女儿的教育却束手无策。
前段时间,北京大学一名副教授的吐槽火遍全网,他说自己 6 岁能背下整本新华字典,他和妻子都是北大毕业的高材生,但女儿几乎完美避开了父母的学霸基因,在 “学渣” 的道路上越跑越远。
的确,有高学历不代表有好的教育理念;有好的教育理念不代表有正确的教育行动;有执行力的教育行动,当遇上了学渣孩子,也一样无能为力。
本来,**“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孩子不能代际传递父母的基因也很正常,但是越来越多的学霸父母无法接受孩子不如自己,学霸拼命鸡娃,普通人就鞥不能拉下。
于是鸡娃的家长也就越来越多了。
鸡娃的父母为何越来越多
其实,鸡娃背后,父母们自有一套自己的心理机制。
首先是从众心理,哪个父母在教育中没有 “望子成龙” 的思想呢。他们对于自己为什么要重视孩子的学习,没有明确的答案,他们自己的人生随波逐流,对待孩子,当然也是大众怎么做就怎么做。
其次是补偿心理。
当年那些成绩不好的父母,可能会想利用孩子来一雪前耻;而那些成绩好的父母,可能也并非真心热爱学习,而是压抑了对学习的厌恶,所以,自己当年不好过,现在的孩子当然也要品尝这个苦果。
这是一种心理投射。
父母在当年跟他们自己的同学竞学习不好的父母,认为自己曾经是个失败者,他们需要孩子来报自己作为成绩不好的失败者的仇。
而实际是一件不太可能的事情,因为当年的仇恨是当年的事,自己的仇恨是自己的事,那通过孩子来报仇,这个实际上是一个妄想投射式自我防御机制。
让严格的学习目标,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信。
很多父母可能本身在职场或者社会上没有什么话语权,便想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信。但是他们不知道该给孩子说什么。
他们不学习不进步,工作上接触的都是负面反馈,闲聊都是家长里短。他们会通过指出孩子应该学习的真理,来树立家长的威信。
转移冲突,孩子成为家庭的拯救者。
有的父母想转移夫妻之间的冲突,或者是转移婆媳之间的冲突;他们有太多的痛苦没办法解决,于是他们把冲突转向孩子,每一次当看到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或者是被学习折磨的时候,他们的痛苦就会减轻。
过度鸡娃的危害
这会让孩子学习后劲不足。
很多家长在小学生过度鸡娃,不断强调要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但是,很多孩子在小学阶段,家长又打又骂威逼利诱下学习挺好的,但是一到中学远离父母的高压政策,他的成绩可能会急转直下。甚至会产生厌学心理。
适得其反。
父母如果在学习方面给孩子太多的压力,这是在置换孩子天然的学习热情。即原本孩子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学习,最后却变成了因为外界的压力才被迫去学习。
忽视了孩子的其他发展机会 。
只关注孩子学习的家长,会导致孩子错失很多能够发展其他宝贵能力的机会,比如人际交往能力的学习。也许孩子有别的才能,却因为全身心投入学习,而无法培养。
学习成绩只是孩子成长中的一部分
当鸡娃成为一种常态,不同家长的操作方式也天差地别。可孩子不是流水线上的机器,可以有一整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流程,在文化知识之外,他们可学能学更有成绩的地方还有很多。
孔老夫子说,因材施教。
希望每位存着 “父母之爱,则为之计深远” 的家长,能够有更开放包容的心来看待孩子的学习。
学霸家长的优秀基因,即便没有体现在学习成绩上,也会体现在其他方面,何苦固守一隅。
这样的智商是如何读到博士的?
不会是个只知道死读书的呆子吧?
不过,这样的博士,千万别去高校教书,千万别招学生。一个人对自己的子女都能这么变态,对其他人又怎么可能好的了?
凭啥认为博士就不可以优帽秉呢?
有什么根据?
学术范马勇次郎?
别的博士都是帮子女整些奥数竞赛专业论文什么的。
就他当真了,竟然真让孩子自己做。
说实话,我还是挺佩服他的
我现在强迫你去拿个诺贝尔奖,做不到每天言语伺候,拳脚相加。
我现在强迫你去登月,做不到就每天对你棍棒伺候。
我不知道别人家孩子怎样,我在教了自己家的孩子以后,我有时会理解课本的编写多么的不容易了。有些内容,孩子不能理解就是不能理解,就算当时好像懂了,那也只是机械性的,过段时间又会忘记了。因为他的世界观里面你教的东西就像雾一样的,他抓不住的。
我并不是拒绝提前教,我更支持提前去引导。就像孩子觉得你教的是雾,那你就稍微告诉他和雾有点关联的事物。让他有兴趣,能够主动问你,而不是填鸭一样的告诉他,雾的形成原理,雾的成份,雾的防治等。这也是为什么考上清华北大的人里面老师的孩子更多,因为他们在这方面更有经验。
还有,这个年纪有什么能比孩子的健康更重要吗?你有体会过看着孩子在医院病床上睡着,自己默默流泪一睁眼的场景吗?你这样不光孩子身体受伤,心里也受伤。
这不叫学,叫背。
有些父母把自己的面子看得比孩子的幸福还重要。
这不是观念问题,
其实就是自私。
这证明了有些人是不配为人父母的。
俗话说,父爱如山,母爱如海。如果有人因为自己曾经的遭遇而对这句话表示恶心的话,我也是理解的。
两个字:胡闹
这老爸的脑子是瓦特了吧,六七岁的小孩怎么能理解中学和大学的知识呢,听都听不懂,学习就更别说没什么兴趣了。对于这个岁数的小朋友,就应该循序渐进,先让他有对学习的热情与兴趣, 而不是填鸭式的一顿输出,全然不顾孩子的接受程度。孩子这样的学习除了能满足这个父亲的虚荣心之外没有任何好处,只希望他能正视孩子的教育,别把自己的意念强加到孩子身上。
看到这个提问,我感到很震惊,非常不赞成这位爸爸的做法,这是典型的 “拔苗助长”。
孩子才六七岁,刚入小学的年龄,即使说超前学习了数学知识,也不至于学到了大学的水平了吧,这跨度不是一般的大。做父亲的就这般自信孩子的领悟能力吗?
更何况题主说到了四个字 “拳脚相加”,由此可见,为了学习,孩子是相当痛苦的,先撇开孩子能不能学明白不说,这位爸爸的教育方式也太简单粗暴了,难道就不考虑孩子的感受吗?不考虑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吗?
不管父母的文化水平程度如何,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都应该不断地去学习。我们首先应该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去看待,尊重他们的意见、鼓励他们去做自己热爱的事情,去做合乎他们年龄段的事。
我想几乎没有一个六七岁的孩子愿意去学习高数的, 而且是被逼无奈地去学习。
父母们认为的好对孩子来说就是真好吗,那往往不过是为了自己的面子,为了满足自己的愿望罢了。
知识不等同能力,在选择给孩子一味地灌输知识和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中,你会怎么选?在孩子本该快乐成长的年龄段,学习的确是本分的事,但过犹不及。
国家政府都已经出台了 “双减” 政策,目的是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孩子们抽出更多的时间培养特长,未来的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而不是只会学习的机器。
很难不支持,打!往死里打!打死了算我的。
传统教育都是易子而教,也就是父亲不充当师父的角色。
就比如郭麒麟的师父是于谦。
因为父母对自己孩子的期盼很高,如果达不到他期盼值就会变得非常暴躁,会做出很多不理智的行为,而教别人的孩子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博士在学业上面擅长,但是打人方面,暴力教育方面不一定擅长。
暴力不是不行,但是很难。擅长的,还真有奇效。
希望他文武双全。举手投石都充满武德,让人折服,敬佩。
睁开眼睛,不停努力,区区小朋友,你可以的。
文武双全,
有这般的本事怎么不向权贵发难呢?
学一学齐天大圣,向权贵 “要” 资源,后世子孙也能跟着沾一沾光,去做个 CEO,或者当个舰长什么的。
这些家长并不懂得育儿专业的相关知识,不了解孩子发育成长和认知能力发展的基本规律。
六七岁的孩子无法理解学习高数需要的逻辑,也许在家长看来高数无非就是思维方式变了,但对绝大部分孩子来说,他们对数学的认知还停留在掰手指算加法的层面,即便你再怎么灌输高数的知识和思维,孩子也只能表面上附和一下,也许能死记硬背,但不大可能真的理解。
更何况,孩子刚入学就学高数,距离实际应用尚很遥远,你用高数的概念解两位数的加减法,恐怕孩子更容易疑惑和混淆。
当然,这些都是针对绝大多数普通孩子说的,如果您家孩子是顶级天才或者数学家穿越重生,那您想怎么超前教育就怎么超前教育!
虐待儿童吧?让六七岁的儿女学高数?不行就拳脚相加
这是为了施展拳脚找了个借口吗?
等他老了躺在床上,儿女跟他说,爸,起来给我来个后空翻加托马斯全旋,要不然拔你氧气管~ 有啥区别?
博士只能说明这哥们读书毅力不错,除此之外啥也说明不了。教育?他懂个屁!
我看见题目有点纳闷
这不是我以前经常做的事情嘛?
我孩子六岁我开始教他学乘法口诀
他不好好学
我就教训他一顿,当然少不了打
但我看见 “高数” 两个字我不安了,点进链接
原文…… 丈夫毛某经常向两子女小明、小佳(化名)教授中学、大学的知识,让两孩子学习文言文和高等数学
中学?
大学?
五六岁?
基础打好了学没有关系
但是你就是一个普通人,你五六岁能做到不?
还有,你生两个娃娃,看得出家庭条件好,不是说不行,但是你得慢慢来
第一,你不上班专心带娃娃
第二,可以打,但是不要骂
第三,基础打好才是关键
我其实很想和这个父亲交流一下经验
大家要不要太急
当爸爸也是第一次当,也会遇上问题,他慢慢就可以改正自己的教育方式,大家都不要急
我就是从一个过来人角度说的,一步一步完善自己的教育思想,
(我是带一个娃娃,从起床到睡觉全负责那种,家里日常打卫生全部我负责,还要上班)
如果这种蠢方法有用,所有的科学家都可以关进集中营的毒气室,那里研究效率最高。
太屌了,我女儿六岁就是个文盲,大字不识一个,天天刷抖音拉着我陪她玩马里奥。
如果那六七岁儿女天资过人,那虎爸逼他们学高数,虽然方式不对,还算是因材施教。
如果那六七岁儿女也是普普通通的孩子,那这个被称为虎爸的人其实是疯爸。
一个疯疯癫癫的人做出来的事情,没有代表性,媒体本不应该热炒这样的事情。
前有博士老妈辅导女儿写作业被逼哭,现又有博士 “虎爸” 拳脚相加逼六岁女儿学高数…
我现说我自己的观点:非常不赞同这位虎爸的做法!
如果你平常也在关注亲子教育,“鸡娃”、“内卷”这些词相信你也不陌生。很多家长都通过 “提前学” 的方式,好让孩子产生居高临下碾压对手的那种荣誉感。
蔡笑晚先生更是在《我的事业是父亲》一书中提到,他的孩子之所以现在都成为很出色的人才是因为他们都有提前学、跳级的经历。我平常也会比较关注对于学霸的那些采访视频,他们大多数都有自我预习的自律性,也会在初中的之后就把高中的课本都学完了!
我说这些并不是想引起家长们的焦虑,我认为在孩子能接受的范围之内适当的提前学一下也没有什么不好的。比如说我们暑假给孩子报个幼小衔接班,在他正式上一年级的时候学起拼音来相对来讲会稍微轻松一点,这是符合孩子的生长规律又能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一件事情。
对于博士生的父母来讲,可能在他们的工作或者学习领域中学龄前或者一年级的孩子学习的内容太过于简单。像新闻中提到的教 6、7 岁的孩子学高数,还用到了拳脚相加,显然这位家长没有遵循孩子的生长发展规律。当然我们不否认会有在数学方面非常有天赋的孩子他们可以接受一些超过他们这个年龄的一些知识。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我们大胆揣测一下这位父亲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行为?
或许在他的成长经历中也收到过家庭暴力或者校园暴力,虽然他已经取得了非常高的学历,这并不代表他的心理是健康的。他童年时候的影响造就了他现在这样的人格,如果他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并且不愿意去做出改变,那么他的孩子可能会用一辈子去疗愈这个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
和博士没关系,请不要侮辱博士。
我朋友圈点赞之交里有个女同事在孩子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就给她念增广贤文,并且附上说明,说孩子爱听,等大点了念庄子,我都不是说。
本质上和那个为了孩子戒网瘾而自己骑行中国的货都是一类人。
不是什么狗屁为了孩子好,就是一种自我炫耀罢了。
“我家宝宝太省心,太懂事了,我怕是上辈子拯救了银河系。”
然后发现孩子其实和自己一样,就是个平庸的普通人,甚至因为自己是个傻逼,孩子还跟着额外走了不少弯路,多吃了不少苦。
我刚考完教资没多久,来回答一波。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
1. 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 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和成人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异。
3.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是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材料中的父亲,让 5 岁孩子学高数,没意识到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忽视了学生是发展的人;高数普遍适合成年人学习,该父亲没意识到学生与成人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异,忽视了学生是独特的人;该父亲对孩子拳脚相加,强迫学习,剥夺了孩子的人生自由,没有意识到学生是责权的主体,忽视了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综上,该父亲的做法完全违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是个智障
是挺虎的(东北话)
这位父亲,自己都是博士了,这么高的学历,我真的怀疑他脑子有问题。
按说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博士,不应该不知道循序渐进,知识积累的道理。
没啥说的,这个世界奇奇特特的人太多,见怪不怪了。
近日,人民日报官微发布了一则新闻,南京某位博士父亲逼迫 7 岁儿子及 5 岁女儿学习高等数学和文言文至深夜,且学习过程中经常使用侮辱性言语谩骂孩子们,导致孩子母亲不得不向法院起诉申请人身保护令。
孩子母亲向法院申请:
禁止被申请人毛某打骂申请人及申请人的子女小明、小佳;
禁止被申请人毛某限制申请人及申请人的子女人身自由。
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
禁止被申请人毛某对郑某母子三人及其相关近亲属实施家庭暴力。
但是驳回了申请人要求禁止毛某接触子女的申请,同时将保护令的有效期限定为三个月,给毛某能够自我反省和改正的机会。
01.
精神侵害也是家庭暴力
“根据《反家庭暴力法》第二条:本法所称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 可以明显地看出,“经常性谩骂”“恐吓” 等精神侵害行为,都被列入了家暴的行列。
“本案中,被申请人虽并未对孩子肉体上造成严重的损伤,但存在长期辱骂、贬低孩子进行精神侵害的行为,也属于家庭暴力。而且这种落后的粗放式教育方法,严重影响孩子心智的健康发育。被申请人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用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向孩子教授大量知识,但这一做法没有尊重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起到了拔苗助长的负面效果。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应当全面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智力发展状况,用正确的思想、方法和行为教育未成年人。”
——南京市建邺区人民法院法官李霓
那些从意识上认为 “打骂自己的孩子是自己权力” 的父母该醒醒了。
02.
要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
像博士 “虎爸” 这种案例属于极端个例。但反观我们下一代的成长环境,是否也曾或正在遭受 “无意识” 的精神侵害(家庭暴力)呢?
孩子的成长需要循序渐进,需要我们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保持稳定的心态,正视自己孩子不是天赋异禀,不是我们硬逼她学习,她就能秒变学霸。
现在有些家长仍然过早且过度地要求孩子跨越成长周期,超前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分寸把握不好,对孩子造成精神侵害难以估量,结果可能会让我们悔之晚矣。
马思延老师在接受腾讯教育专访时曾表示:
“每个孩子就是一颗种子,我们浇灌这颗种子,我们也相信这颗种子能发芽能结果,我们要为这颗种子找到合适的土壤,要施肥,要浇水,要有阳光,要有巨大的耐心等待他们一个一个成长,不能拔苗助长。这是我对初心的认识,我觉得初心就这两句话,一个就是定力,一个就是坚守。”
爱孩子,就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让他们在合适的年龄做合适的事。
03.
教育初心是给孩子赋能
教育的初心不应该只是为了让孩子懂得竞争,教育的目的是为了给人生赋能,为了让孩子们成为终生学习者,能够在未来工作和生活中游刃有余。
博士 “虎爸” 鸡的娃,正是处在成长关键期的娃。儿童成长最关键时期也是父母能够有效干预的关键期。
家长要做的,是在儿童成长关键期帮助被教育者成就最好的自我,这也是教育的本质。
如何成就最好的自己?
step1. 找到孩子 “最喜欢” 的。如果他做的事情是他喜欢又是擅长的,他成功的概率就很高。在喜欢的事上花时间和精力,他一点都不觉得累,轻松就能达到别人花几倍、十几倍的时间才能达到的程度,而且他会坚持不懈。
step2. 把 “最喜欢” 的变成 “最擅长” 的。他在做喜欢的事情的过程中,这件事很容易变成他的擅长。当他们做自己又喜欢又擅长的事情时,成功的概率就比别人高很多。
step3. 把 “最喜欢、最擅长” 的变成职业。好工作不是工资高的工作,不是有权力的工作,也不是很多人羡慕的工作,而是孩子又喜欢、又擅长的工作。
我们要找到孩子喜欢的事情,把喜欢的事情培养成擅长的事情,再把擅长的事情作为职业,这样孩子才能专注、热情地工作,从而度过幸福的一生。
就别找这种魔怔的博士结婚。。不管男女
这显然是高估了自己的精子质量。
真是恨铁不成钢,虎爸一出手就是走火入魔的境界
我想请教这位博士先生一下:
1、孩子六七岁开始学高数,就算如你所愿,他们早早学完了大学课程。然后呢?
2、你听说过 “拔苗助长” 的故事吗?
3、你没了解过心理学或者教育学之类的常识吧?大概也没学过法律。是吗?
——只是这样,就已经很夸张了吧?
还要 “学到深夜”,这就太过分了吧?! 明显戕害孩子的健康啊!
就是这样的情况,在 “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 看来,也只是一位 “虎爸” 的教育方式有点激进。太过轻描淡写了吧?
这位博士父亲应该去看心理医生吧?
纯粹的应试教育就难免结出这样的恶果吧?只会考试,学位再高,也是白搭。
人格健全才比较重要!
生命情感教育才是重点!
大学的时候学高数,开始就一知半解,好多知识点跟不上。半学期下来对积分基本没有太大认识上的进展。摸底考分不理想,恶补了高中数学的知识点,甚者还延伸到初中学到的东西。最终高数上册补考 pass。(也可能是老师放水)
高数下因为暑假预先去找资料预习了微积分方面的教纲,把要点一个个分离出来,并且每个都理解通了。高数下没什么悬念一遍过,分数还不低。
六七岁能巩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数学上的知识点,做到融会贯通我觉得已经是超人了。打好基础才能学好上层知识点。
真是可悲可悲又可悲
这种做法比拔苗助长更让人可叹
这不叫什么 “虎爸”,这只能称为 “蠢爸”,他是学习学疯了吗?
作为一名高知老爸,连最起码的人的发展规律都不清楚,更谈不上遵循。
错在教育方式的错误,拳脚相加,上了这么多年的学,他就只会用这样的方式教育自己的孩子?除了拳脚相加,他还知道其他正确而又温和的教育方式吗?
错在让六七岁的儿女学习高数。
不知这位博士老爸是怎么想的,别说高数,就是让六七岁的儿女学习小学五年级的课程也是不可能的呀!
难道他是为了显示一下他自己博士的数学水平吗?他求学的时候,也是从高数开始学的吗?就没有从一年级的数学知识学起。
又或者是他太焦虑了?然后把这种焦虑转稼到了自己的孩子身上?
好希望他能及时停止这种行为呀!
因为读到博士的对下一代,很难看到学习以外的其他出路了
逼后代卷学习也就这样了
我们的社会中出现了这样的人和事,在座的都有责任。
一个高学历知识分子,竟然不懂教育规律,拔苗助长,急于求成,荒唐。望子成龙,打骂孩子,错误的认识,愚蠢的做法。
大约是绝望了,认输了,发泄一下情绪。
吊用没有
我 4 岁小学,六年制
15 岁高考拿户口本当身份证
大一连网吧都进不去
大三献血被告知未满十八岁不准献血
20 岁毕业
早慧早熟吧
现在还不是一个傻逼
认真的讲建议做一下精神鉴定。
不知道他老了以后他儿女会不会一边对他拳脚相加一边问为什么他连福布斯排行榜都上不去?
七岁学高数文言文根本不能在与同龄小学生的内卷中取得分数上或者奖状上的相对比较优势,就像 IMO 世界冠军在没经过科举对应的八股文训练的情况下去考科举会名落孙山一样,属于吃力不讨好,费劲无卵用的行为. 鸡娃鸡出来的海淀牛蛙都不会七岁学高数,七岁学学奥数学学英语还可以理解,就像现在奥数英语学好了放北京仍然能卷进人大附中早培班将来可以轻松卷进哈耶普斯麻牛剑清北华五人一样. 按照北京海淀鸡娃的逻辑,你小学生学了高数人家北京人大附中早培班选拔考试又不考高数学你是学了个寂寞吗?小学生鸡娃就规规矩矩学什么鸡兔同笼,牛吃草,追及问题这种基本的小学奥数之类的东西. 虽然高数不是很难,但是没学先验知识的情况下学高数线性代数概率论复变函数变分法等等属于不可理喻也无助于打赢内卷鸡娃战争的自残行为
想跳过前七个包子直接吃第八个包子
需要积极推动未成年保护法的落实,这是法律问题,而不应该交给网络来讨论结果
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如果是,这个爸爸既不懂教育,也不懂数学,更不懂高考。
六七岁孩子,基础打扎实了么就学习高等数学?基本的函数基本知识概念,需要不少的时间才能学明白。
再超速,也要几年。
纯 xx
我姐夫博士,是我最佩服的人,高精尖科技人才。厉害到哪种程度,我姐截个央视新闻的图,配一句孩儿他爸干的。
我侄女一年级,干啥?踢足球,诶对,就是玩,女孩子踢足球,玩儿,开心的很。我姐经常发她跟别的孩子踢足球的视频,就是快乐!
我姐钢琴 10 级,从小被逼着弹钢琴,侄女这么大的时候,都学了几年了。现在也没见逼着学这样那样的。
一年级开学的时候代表新生发言,我看了视频,一点不害怕,面对几百人,我都觉得好厉害,她才 7 岁啊…… 而且吐词清晰,稳
而且很聪明,思维转得快。可能是基因??
我也不信姐姐姐夫就让侄女这么玩下去,以后一样鸡娃,但肯定不是现在,也不是这种方式。
这孩子才幼儿园,逼着学高数,你脑子不是有问题吗?
学高数没问题,我觉得只要在一个懂的人的教导下,学高数并不是什么难事。甚至学数学分析都没问题,比如数学分析中,构建自然数、整数、有理数、实数的方法,如果有个懂的人悉心教导,我不信小孩听不懂。
但拳脚相加?你自己没那水平把自己的儿女教好,还把气撒到儿女身上,你可真是太能了呢
比起申请保护令,婚前充分沟通了解后才决定是否结婚生子,更重要!另外建议发 “生育登记证” 前先对男女双方做社会调查,包括公安违法犯罪记录,社会信用记录,校园霸凌、虐猫虐狗、社区纠纷、网络暴力等记录,再进行虐待子女风险评估,评估风险高的不准生。没错,就是不准生!让丑国的人权言论见鬼去吧!虐待自己孩子的渣渣连畜牲都不如!
如有夫妻双方都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应立即剥夺双方监护权,每月分别给国家交当地社平工资一半费用,由国家监护其子女;不按时足额交费就执行财产,没财产就强制劳动,没劳动力就强制送药企试药,直至子女成年;从剥夺监护权之日起,终身免除子女对其赡养义务。如一方违反,执行保护令,费用给配偶;保护令生效之日起,终身免除子女对其赡养义务。
天下怎有如此愚笨的子女!都上小学了居然连高等数学都学不会,如果都是这种学生人类还有希望吗?拳脚相加简直是纵容!完全应该把他们放在电椅上,学不会 \varepsilon-\delta 语言就加强电击。如果这样还学不会应该去医院鉴定一个这俩是不是残次品,如果是直接销毁好了,再让你老婆造一个好了。
宇宙中有如此多的先进文明,我们的竞争对手根本不在自己星球,而是三体人等的先进文明。先把基础科学要发展的理念先搞懂,这种事情要从小抓起。我只是一个普通学生,学的还是太慢,上次手工课做的洲际导弹因为偏离目标距离超过了一根手指,被全校通报批评,而实验班的学生都在制造水滴,这能比吗?
对不起,我知道可能难以置信,但是这些确实是智子的亲眼所见,这样的文明简直荒唐到令人发指,这样的事也是司空见惯了。
这些人的关注点都是啥啊。
重点不是学高数。。。
重点难道不应该是拳脚相加,辱骂殴打么???
难不成不学高数,这样学 100 以内加减法就对了?
年龄本身不是学习好坏的围栏,但学习的确靠悟性。单纯的努力的笨蛋,不开悟,永远都只能做死题。
要求一个 7 岁小孩去开悟,不如要无疫烦去出家。都是不现实的事。
数学、物理、化学都是及其需要悟性的学科。从常量到变量,从有限到无穷,代数能成几何,看一切或能有原来如此之感,这不是单纯的吃下去知识就能得到的。
我表哥刚读高中的时候化学成绩很差,理科也不行,突然有一天背诵元素周期表,悟了,怒补一个星期,成绩后来就节节拔高, 考了个 top。他一直说,如果不是那次开悟,每次学习都发蒙,虽然听懂了,但就是懵。
我虽然没遇到过这种好事,但我在学习中,的确也常常能有似曾相识,原来如此,不过如此,还有谁?的感觉。是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一通百通的通觉。考上好点的学校的同学,几乎都达到了,我一看题面就知道出题人想考我什么,如果我出题,我会怎么设计的感觉;我大概在写解字的时候,就知道答案就跟抄写出来一样自然。
用这一切去要求一个 7 岁小孩,是有什么大病?这是心理有问题。不是为了知识,不是为了学习,不是为了进步,甚至都不是为了分数,这纯属心理扭曲。
我大学了都学不明白高数 ,还要一个六七岁儿女来学?!
“虎爸” 这两个字,他一个都不配。
这不正是大多数家长的写照吗?只是没这么狠罢了!
[逼小学、幼儿园的儿女学高数、文言文,对孩子有三重摧残 297 播放 · 0 赞同视频
](https://www.zhihu.com/zvideo/1454738333079875584)
这位父亲一定不是心理学博士,这种做法不是爱孩子,而是在害孩子,是变态,是愚蠢。
拔苗助长,这个成语永不过时。
没有什么比摧毁兴趣更好的教育手段了。
反正不是我小孩,支持。
孩子听不懂,做家长的应该反思,自己是不是水平不行,微积分这么简单的东西,自己都讲不明白。怪孩子干嘛呢?就是自己理解的不透
对学历水平下降的绝对恐惧呗
这两天老家朋友圈家长都在转发的视频(考虑到孩子加了马赛克),想说的是该视频某男跟题中某男一样,这样的人即使带上博士头衔,假汝教育之名也只是衣冠禽兽,他们不配为人父母,更不配为人!!
这应该是疯了,精神疾病需要专业治疗
高知者未必高能、高明和高效。
“严师出高徒”“笨鸟先飞”可能是江苏博士 “虎爸” 比较认可的教育培育方法。因此他就采取 “拔苗助长” 的方法,提前开始教授年仅 7 岁和 5 岁的两个孩子高数、文言文等知识,而且方式方法简单粗暴,稍有错误就是非打即骂。
他很可能认为这样是爱孩子、教孩子的有效方式。“事与愿违” 殊不知,这样拔苗助长违背了正常人的教育教学规律,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成才,真的是 “好心办成了错事”。他的极端做法也导致自己的妻子、孩子的母亲的反对,在劝阻无效的情况下,请求有关部门介入。这充分说明了高级知识分子在所有方面特别是教育子女方面未必是高能、高明和高效的。
“术业有专攻”。博士研究分科目更分方向,侧重于高、精、尖研究,绝大多数博士是专才而不是全才。比如一个工学博士对经济学、教育学就可能一窍不通。让工学博士去教育小学生,其效果可能不如本科毕业、有多高教学经验的小学教师。
![](data:image/svg+xml;utf8,)
“因材施教。”每一个孩子的性格兴趣、特长专长都不一样,因此在教育教学中要因人因时因事而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情况具体处置。就像江苏博士 “虎爸” 一样,对他有用有益的学习教育方法,对他的孩子则不一定适用。对于孩子的教育必须综合分析、仔细研判,制定并实施最适合的、最有效的教育培育方法。
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了,要求家长们依法依规教育培育自己的孩子。为此,建议依托家长学校等载体,由教育部组织专家编制《家庭教育方式方法》,向诸多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的家长教授正确的、科学的、适合的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促使更多的家长由高知变为高能、高明和高效。同时,避免社会上或网络上的所谓 “专家” 误导人、耽误人和欺骗人,杜绝类似江苏博士 “虎爸” 的极端教育方法。
这么高的学历,在孩子的教育上还这么畸形,只能说书白读了。
经历过太多这种事情的孩子应该宁愿做个快乐的正常人或者干脆死了算了。
这位父亲是一名真正的博士!
而一个真正的博士在自己研究领域之外就是个外行!
这位父亲最大的问题是想证明自己哪儿哪儿都不是外行!
小孩子的大脑其实还没发育完全,他们还理解不了过于抽象的东西,他们还需要和现实世界更多的打交道才能让大脑充分发育好,以后有机会学习高数。
过早的让孩子接触他这个年纪理解不了的东西,可能会让他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其实如果真的想培养孩子的数学能力,可以先尝试理解一些生活中简单的数学,比如弄清楚家里的水电费计算规则,我相信只有在现实生活中体会到了应用数学的快乐,孩子以后才可能愿意进一步学习更加抽象,高深的高数。
不请自来。
身为博士,竟然不懂 “拔苗助长” 的道理。
读书也是白读了。
去 XX 的博士,去 XX 的虎爸,去 XX 的父亲……
他博士了不起啊?逼六七岁孩子学高数,那他没得诺贝尔奖是不是找个豆腐撞死算了?
第一,小学一年级教高数(这是我理科生大学学的课)超前教育,学习是需要循序渐进的 ,加减乘除正负整数小数分数平方开方…,什么都还没弄明白,就直接高数,不是空中楼阁么?!错!
第二,拳脚教育,这是对儿童教育无能狂怒的表现,但凡他对孩子的生长发育规律、心理特质有所了解,应用科学的方法,都不会如此暴躁!
第三,每个孩子悟性不同,你可以试着给他们讲,他懂了就懂了,不懂就算了,应该抱着这样的心态。
毫无疑问是故意伤害,应该判处有期徒刑
兴趣要保持在自身长项之上(前)或者同步。
有些人的兴趣爱好是支撑他(她)走完一生的唯一理由,而不是他(她)的长项。
提高抑郁学生(人群)的兴趣爱好是缓解抑郁的关键,而不是简单地让他们拥有一技之长这么简单
这种土博的自尊心很强,估计是天赋平平的那种,生怕自己的下一代因为没天赋而落后,想要笨鸟先飞,建议这类人别繁衍下一代了
我对这位博士的做法云里雾里,还在思考中。他是不是工作上遇上不顺了?
我觉得博士的标签是媒体为了突出反差而特意贴上去
根据问题的描述 这个虎爸估计是有精神病 和是不是博士没有关系
所以标题应该改成江苏一精神病患者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呢……
年底了小编没业绩开始编新闻了?
如果这事是真的,那就查查他硕博的毕业论文有没有问题,在看看有没有学术造假?我感觉正常博士干不成这种事。
他要是让女儿看文献我不会奇怪,让女儿学英语我也觉得正常,关键是他居然让女儿看文言文和高数?我就纳闷了,哪个博士会去关注这两个?
他是招不到学生吗
首先如你如造成孩子肉体或者精神上损伤,这个构成家庭暴力的反超,这属于违法行为。
我其实我觉得超前学可以,但是如果你让一个学加减法,年纪孩子去学高数。那么已经超出他的认知范围,因为高数之前是有很多东西在铺垫的,没有这些东西铺垫学高数这些东西不成立。
幼儿园就学高数了?这不得一个月大的时候,就开始学数学。
这脑子也能当上博士?建议查查他的论文。
变态,这是把自己不得志的焦虑强加到孩子身上了。
这种情况,需要讨论的事刑责轻重,只有法官律师的评价才有借鉴意义
他要是拳脚相加逼女儿学数理逻辑学数分高代抽代乃至整套布尔巴基安排上,我仍然认为他该被 locked behind bars,但至少我能理解他望女成龙的心情,逼着学高数什么鬼。
大开眼界,瞠目结舌,今年最最震撼我的新闻!
他生孩子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啊?
是不是想搞一个大新闻 “天才儿童” 之类的?
结果事与愿违!
几十年后,医院里。
医生:我们觉得还能抢救一下。
儿女:拔管吧
有能力逼下自己,赚大钱移民去北欧,辛苦一代人代代高福利?
卷王不配拥有后代……
建议直接逼女儿学 AI,小学毕业直接进大厂。
1+5 都没学会你要他学函数,你以为不打地基就能飞升?
妇联呢?妥妥的家暴
虎毒还不食子呢!
有那闲工夫,他自己怎么不逼迫自己去学一些没涉及到的领域的知识?
拿多几个博士学位不香吗?
所以,这种人,纯粹就是读书读变态了!
江苏一博士 “虎爸” 拳脚相加逼六七岁儿女学高数,这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可磨灭的损害。
这就是典型的知识傲慢,觉得自己学历高就变得固执,不听别人意见
有啥可说的,只能说明这哥们白读了这么多年书了,也可以说读书读傻了。
这样的人应该去看看心理医生,看看是心理有问题还是真脑残。
这个爸爸既明白了这个世界是如何运行的又没明白这个世界是如何运行的
棍棒底下出孝子
建议孩子他妈拨打安定医院电话,给他送进去。
第一,虐待儿童,涉嫌违法
第二,精神状态需要医学鉴定,是否具备监护人的能力
医生:他~
女儿:同意捐献!
医生:不是~
女儿:放弃治疗!
医生:那个~
女儿:我签字!
无法理解,纯属他个人爱好。
江苏一博士 “虎爸” 拳脚相加逼六七岁儿女学高数,在法律上这位父亲已经违法了。
他的行为虽然在孩子的肉体造成严重的损伤,但是长期的辱骂贬低孩子,要求年幼的孩子学习大学知识,已经损害了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数学天赋的,也许有的人更有学习数学的天赋。
这不就是典型的你过了羊了个羊的第一关,要给我过第二关
违法成本真低,只要不把孩子直接搞死,就可以签保证书持续获得监护权。
东北话里 虎是有点二逼的意思
即便是智商正常的成年人,也不是很容易理解无穷小量趋近于零但不等于零,更何况是六七岁的小孩。
你说启蒙点微积分思想,比如地球是圆的但脚下的地是平的,大概还能理解一点。
或是极度好面子,怕孩子污染了他高傲的 “博士” 头衔;或是恶性循环,小时候也受到过上一辈的摧残。
总之就是变态,可怜孩子了。
这位爸爸该去医院看看了,他真的病了。焦虑症是必须的。
不匿了。如果不看是 “江苏”,我都会怀疑是我遇到的那个人又生了二胎三胎在继续嚯嚯。
博士毕业后、回国前的空档期在美国一个工科院校做过一段时间的 staff,主要职责就是给本校老师进行教辅和培训工作,附带做做研究。一来陪陪老公,二来挣点外快,积攒点工作经历,长长见识。算个闲差,觉得没前途所以和老公一起回国了。
跑题了~ 跑题了~~~~~
这个学校的工科研究水平是很高的,因此吸引了很多国内的访问学者老师们。其中有个副教授(叫他 S 吧,科学家先生),那时候四十多一点,第一次见面就很不友好。
S:你干啥工作?
我:教辅,就是……
S:(不耐烦状)真是无聊,无聊的工作。
我:没错,是比较无聊,所以想着回国教书去,和您一样。
S:教书?那你得是博士呢,这年头还得海归,有文章。
我:有啊,就在美国拿了教育学博士学位,差不多谈好了。
S:(面露不屑)你们这些文科的还用读博士?你们能做啥研究?你们能操纵 xxx、yyy、zzz(一口气说了好多个缩写,我都听不懂)吗?你们会做实验吗?
我:……
S:上大学时楼下文学院的不学习天天就看小说。
我:文学院的不看小说看微积分吗?
S:#¥@#¥%¥
第一次见面就不太愉快,也不想着后面会主动找我说什么,毕竟人家科学家先生,看不上我这个文科女(鄙视链最底端),可没想到竟然主动找着我问了
S:(面有怒色)真 tmd 见鬼,打儿子竟然美国佬报警了,在国内就烦条子,美国条子更烦。
我:(耐着性子)啥事打儿子?(我也没孩子,找我干嘛)
S:学不会啊,你看看,带他去黄石(国家公园),和他讲火山结构、地热原理、板块漂移…… 讲的口干舌燥的,又泡在那里,就差没撬开他脑子硬灌了。一回家全部忘光光。
我:噢,教这么多这么难的啊,您儿子多大了?
S:不小了,5 岁了,这些难吗?哦,你是文科的,当然不懂这些了。算了算了,我找 Z 老师(退休的物理学教授)去。
不一会热,S 灰头土脸的从 Z 老师那离开,看起来也是不欢而散。
Z 老师走向我:你该给他好好上上课,讲讲教育学。
我:(两手一摊,无奈状)这个比较难吧,我能讲,我愿讲,可他是科学家,不听我这个学文科的啊。
唉 有这样的爹算是倒了大霉!
这样的爹,只是学历高,但是心理不正常,偏激,易怒、暴躁、控制不住情绪。他这种精神分裂患者教育出来的孩子,会跟他一样有暴力倾向,而且情绪不稳定,前一分钟笑,后一分钟就会大哭,每天每小时情绪都是飞速变化的,根本不是正常人!我同学就有这种!就是他爹从小就打他,他学习不错,但就个精神病一样!成绩再好也没有用,反倒会是潜在的犯罪分子………
有时候天才的想法确实是异于常人。
我有幸从扎克伯格那里了解到美利坚宝宝教育系列,其中有一本叫做《宝宝的量子物理学》,推荐 5-7 岁的孩子阅读。
书的封面是一个穿着尿不湿的婴儿在仰望星空,画面充满了人类对自然的求知欲,非常可爱。
前两章内容是 “七巧板同比例拼摆”、“好玩的点和线”,乐趣和科普兼具,看起来是一本不错的书。
然后几章是 “德布罗意物质波”、“算符、波函数与希尔伯特空间”,猝不及防,直接把我闪断腰。
我后来拿去问一个高考状元兼清华土著博士,对方看了以后思考了一下,认为矩阵力学对 5 岁的孩子来说太过超前——
至少得 8 岁。
说不定我在对面眼里也就是一只猴子?
高学历也不代表育儿就有经验。
题主问题里的这位家长。他估计自己这么大的时候也没有学高数呢吧。
古代有个成语叫做揠苗助长,孩子多大就学多大应该学习的知识,不能因为家长的过高期望,就拔高啊。
孩子学不会或者不想学就拳脚相加,那建议他考个合格家长证书,然后再教。
很明显,这个博士绝对不是教育领域的博士。
但凡接触过一丁点教育学知识,都干不出这事。
教育教学工作,必然要适合孩子的成长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这就不得不提格塞尔做过一个著名实验——双生子爬梯实验。
被试者是一对出生 46 周的同卵双生子 A 和 B。格赛尔先让 A 每天进行爬梯子训练,6 周后,也就是第 52 周,A 爬 5 级梯只需 26 秒。而在第 53 周时,没有经过任何训练的 B,爬梯还需要 45 秒,格赛尔再对 B 连续进行两周爬梯训练,到第 55 周,结果 B 爬上 5 级梯只需要 10 秒。尽管 A 比 B 早训练了 7 周,训练时间也是 B 的三倍,但是在 56 周和 3 岁时,格塞尔发现,A 和 B 的爬梯成绩惊人的相似。
这个实验至少从一定程度上论证了训练 / 教育要尊重孩子成长的客观规律。否则即便投入大量的时间,也不会得到良好的训练效果。因为很多知识是具有连贯性的,爬都没学会,你就要人跑步了。这不是瞎扯淡吗?
况且过早的打压孩子,对孩子 pua,这种状况下培养出来的孩子是天生压抑的。即便在万般打压下 ta 考上名校又有什么意义?即便 ta 工作好待遇高,又能咋样,在 ta 人生的任何一刻,都可能忽然就跳楼了。
孩子的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大工程。如果你确实希望孩子未来能有更好的发展,您不妨先看看《教育心理学》相关书籍,一些经典读物凝聚了人类长期以来的经验教训。不比您这瞎 bi 指挥强?当然,至于一些旁门左道的畅销书就算了。
好歹读到博士了,还不能懂一些最简单的道理?这个道理哪怕你完全不懂教育心理学,也听过的啊。小学就学过的故事,那个叫拔苗助长。
事物的发展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可别觉着自己读了个博士就懂很多了,隔行如隔山。
就说教育这块,随便拎个师专生也比您这大博士懂的多。
如何评价,可气可笑可怜。
天才从来就不是在打压之下成长起来的,他们是在漫长的求学之路下,通过强大的内在自我驱动而实现全面飞跃的。天才的诞生往往和父母关系不大,父母最大的作用说白了就是俩字 “支持”。
普通人培养孩子,就按孩子正常的发展规律去培养就行了。把你家孩子送到附近评价最好的学校,然后配合老师。多关心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多陪伴孩子,让 ta 都感受到童年的快乐与家庭的温暖。这些东西都能让 ta 受用一生。
应该取消这位父亲的监护权
今天,2021,12,16。
热榜 1:上海那个说南京大屠杀数据问题的老师。
热榜 6:古天乐捐赠小学荒废。
热榜 15:老师体罚孩子被开除。
热榜 37:2021 年,你在教育孩子方面有哪些心得。
热榜 40:博士虎爸给 6、7 岁儿女教高数。
可见教育在大家心中的重视程度。
专业的事让专业人干。“专业人” 要对得起自己的专业。
说明高学历,不等于懂教育。
现在对家庭教育的要求更高了,引导孩子的学习兴趣,主动性,自觉性,良好的性格,品行习惯。
一位父亲满嘴脏话,还打人,怎么要求孩子要文明礼貌。
用打骂的方式逼迫学习一些本身就不该孩子学的内容,只会让孩子厌学,反感,痛恨,认为都是为了你的心情而去学。
现在还小,无法逃避反抗,你看等长大的,全都加倍还给你,我好像已经看到这位博士老了被儿女削是什么样子……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孩子远远超越同龄人,为自己的喜好,目标去努力,成为值得自己炫耀的话题,但这些都是国内最普遍的家庭教育错误思想。
总说一切从小开始,不是孩子之间差别很大,而是父母家庭教育上的差别真的很大。父母加老人要在教育思想上统一是很难的,只是在学习上大多数家庭都得打架,越上心,越叫真儿,越生气,越打架,打孩子,甚至打老师。期望越高,失望越大,随其自然,因材施教,聆听孩子的想法,提供辅助引导,可以轻松很多。
搞得一片狼藉,哭爹喊娘,身心疲惫,怨恨破裂,把家庭都搞没了,父母孩子哪一方会幸福?值得吗?
有时候不要过多的去要求,放开一点,孩子反而可以发现自己的喜好和需求,学习的重要性,并自觉的学习。
父母做一些引导帮助,比如,书籍,运动,游玩,博物馆,纪录片,音乐,绘画,等方式,让孩子自己提出问题,产生兴趣。
单纯的为家暴找个借口而已。。
这事分两个角度,一个是教育一个是家庭。
教育的过程必须尊重孩子的发育程度。在其部分神经还没发育完成的时候,是根本没法理解部分数学概念的。
而家庭是人的避风港,在社会上遇到的事可以在家里化解,但不能在家里转移。像这种虎爸,就是自己无法替孩子扛住社会的压力,把压力传递到了孩子身上。
受害者路过,真没必要。
二十六和二十七可以一样,但是六岁和七岁就是不一样。
我不到六周岁就被我妈塞学校去了,上学早,和同班年纪最大的同学差了将近两岁,然后噩梦开始。
因为背诗认字都呱呱熟,我妈对我产生了天才误解。所以面对之前从没接触过,怎么都教不会的十以上加减法,我妈我爸没少对当时的我动用武力,拳打脚踢。
你打我我也学不会啊!!!
我妈看打没用,就给班主任打电话哭,班主任第二天在班上就批评我把家长气哭了。时间一长,我经常被同学嘲笑,最后发展到动手的校园暴力。我哭着回家和爸妈诉苦,换来的是 “你学习好就没人欺负你了!!!”
但是我语文每次都是满分啊…… 我弱弱辩解过,换来的是劈头盖脸的呼喝打骂: 你就是学习不好!还敢骄傲!你语文学的好是应该的!我们给你买那么多书 balabala……
我可怜的数学成绩直到四年级还只能打七八十分,我妈这时候看我同学都学奥数,也给我报了。
我还没会走呢,就让我跑???
自然是奥数班后进生。某一次又考倒数第一的时候,被我妈从身后在楼梯上踹了下去,摔得浑身淤青。
我那时候都不敢大声哭。现在想想我妈那时候真狠,胆儿也真大,就不怕我摔死吗?
对了,我妈是 90 年代的大学生,她那年的全市高考第六。
初中我妈为了我糟糕的数学成绩,找了很多关系给我找了个数学班主任。又是小学噩梦的重复,因为数学成绩不好,老师看不上我,总批评我,家长又不给做主,被校园暴力到抑郁,差点退学。
好在文科成绩一直不错,惊险的考上了省重点,交了一大笔择校费。
高中果断选文。班主任是历史老师,分完班第一次考试历史单科就年组第五。老师喜欢我,别的科目老师再不待见我,老师都替我说好话,还给我安排了一个学霸同桌一起坐了两年。
也遇到了一个很好的数学补课老师。当年和我一起受苦受难学奥数的学渣发小找我和他一起去补课,其实他就是想找个人陪他挨揍。结果那老师和我意外的合拍,一点一点给我从初中的正负数开始讲。也可能是年龄到了,智商发育成熟了,我艰难的开窍了。后来高考的时候打了 106 分,对于从小被骂差生的我来说已经是一个非常好的成绩了。
我后来和一个小学同学交流过。他就是我妈口中那个别人家的孩子,我没少因为他成绩好吃挂落回家挨揍。我问他,你小学真的天天学到十点多吗?我妈当时说你天天刻苦学习,还从不看电视。
这家伙当场笑喷了,告诉我他小时候有的作业都不写,确定他会的他家长帮他写,确保他能腾出时间玩儿。
还有,他年龄比我大了一岁半。
到现在为止,我家里人逢年过节聚会还有人说我啥都好,就是从小学习不好,数学极差。
这么多年还念念不忘我逢年过节因为数学被打的鬼哭狼嚎的事啊。对此我只是笑笑,毕竟你家孩子高考分还没到我总成绩的一半呢……
所以啥年纪就干啥年纪的事。爱因斯坦这么多年世界上也就出了一个,什么动物就下什么样的蛋,逼迫孩子的时候,想想自己六七岁的时候干嘛呢?高数?你确定你不是在上树???
拔苗助长的故事小学就学过,现在的家长们总不能连小学生都不如吧?
像我妈这种,既然让我早上学,就要承担早上学跟不上进度的难堪。全都要,四角俱全,那是成年人的玩法。这么要求六七岁的孩子,违背人性不说,且十分残忍。
还有,把六岁孩子和七岁孩子做对比的家长,一样是在耍流氓!!!
不知道这个虎爸博士是啥专业的,是不是自己很失败想通过孩子来实现自己的梦想,最后发展成这种变态做法。
不支持但是我支持超前教育
比如我小的时候就父亲教过高斯定理,高斯函数。
初中克兰姆法则,卷积积分,定积分,重积分
高中的时候给我买了组合数学冯荣权和数论华罗庚导引
小学很自由,就自习室图书馆随便看书,兴趣爱好很多 象棋 国际象棋 军旗 跳棋围棋 都是市里面青少年组的前十多名,书法写字,楷书隶书,变脸,喷火,川剧,京剧,阿丑,唱歌,相声,小品,脱口秀,英语,电子琴等等
唯独羽毛球我放弃了,我是左手。
初中散养,认识了很多成都青年,图书馆。成都七中成都石室中学
高中也是,和女生关系很好。我特别暗恋一个女生,暗恋了八年,没有结果,我配不上 211 的她。
大学摄影书法 CF 数学演讲辩论吹牛逼
最近还学了写虚构小说。感谢骂我的人,我的小说写的越来越好了。
因材施教,有教无类。
超前培养,早培,少年班中科大西交大……
天赋型选手让他们 14-16 读大学 21 博士毕业。
很能做出成就,要是当年我 16 岁考上科大考上了就好了,就已经是该博士毕业了。
你觉得你是天才吗?我不觉得我只是普通人,稍微智商高一点点。
可惜当年得罪了一个教授,因为举报他泄题。
18 岁我高考失利 19 岁复读一年。20 年读的大学,好好读书,努力学习
但愿功不唐捐
但愿前程似锦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我们南京这是要干嘛…. 杀疯了吗!
热点占了三条了! 快点来些其他地方的人吧
救救水生火热的南京吧…. 战术后仰
左 倾 冒 险 远 视 主 义 分 子
当我们学了高等数学,那么高中的导数积分将变成小儿科。
当我们已经冲出了太阳系,那么殖民月球就成为了分分钟的事。
好想知道这位博士自己在小学和幼儿园阶段有没有学完高数?
自己学不会就逼子女?
没啥说的,老了拔氧气管完事
我想起小学的时候做数学作业上面的培优题,具体是啥我忘记了,反正就是用方程做就很简单。
但是我当时没学过方程,我甚至刚学会背 99 乘法表。
我爹给我讲题就用了方程的思想,比如他有五个苹果,我有五个苹果,咱们同时丢掉一个苹果,剩下的苹果数目还是一样的。
很简单对吧,但当时的我就是听不懂,也不会。
这位博士让自己孩子直接学高数,我觉得无法理解。
再温习一遍狂人日记:
一
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
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然而须十分小心。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
我怕得有理。
二
今天全没月光,我知道不妙。早上小心出门,赵贵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还有七八个人,交头接耳的议论我,张着嘴,对我笑了一笑;我便从头直冷到脚根,晓得他们布置,都已妥当了。
我可不怕,仍旧走我的路。前面一伙小孩子,也在那里议论我;眼色也同赵贵翁一样,脸色也铁青。我想我同小孩子有什么仇,他也这样。忍不住大声说,“你告诉我!” 他们可就跑了。
我想:我同赵贵翁有什么仇,同路上的人又有什么仇;只有廿年以前,把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⑶,踹了一脚,古久先生很不高兴。赵贵翁虽然不认识他,一定也听到风声,代抱不平;约定路上的人,同我作冤对。但是小孩子呢?那时候,他们还没有出世,何以今天也睁着怪眼睛,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这真教我怕,教我纳罕而且伤心。
我明白了。这是他们娘老子教的!
三
晚上总是睡不着。凡事须得研究,才会明白。
他们——也有给知县打枷过的,也有给绅士掌过嘴的,也有衙役占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子娘被债主逼死的;他们那时候的脸色,全没有昨天这么怕,也没有这么凶。
最奇怪的是昨天街上的那个女人,打他儿子,嘴里说道,“老子呀!我要咬你几口才出气!” 他眼睛却看着我。我出了一惊,遮掩不住;那青面獠牙的一伙人,便都哄笑起来。陈老五赶上前,硬把我拖回家中了。
拖我回家,家里的人都装作不认识我;他们的脸色,也全同别人一样。进了书房,便反扣上门,宛然是关了一只鸡鸭。这一件事,越教我猜不出底细。
前几天,狼子村的佃户来告荒,对我大哥说,他们村里的一个大恶人,给大家打死了;几个人便挖出他的心肝来,用油煎炒了吃,可以壮壮胆子。我插了一句嘴,佃户和大哥便都看我几眼。今天才晓得他们的眼光,全同外面的那伙人一模一样。
想起来,我从顶上直冷到脚跟。
他们会吃人,就未必不会吃我。
你看那女人 “咬你几口” 的话,和一伙青面獠牙人的笑,和前天佃户的话,明明是暗号。我看出他话中全是毒,笑中全是刀。他们的牙齿,全是白厉厉的排着,这就是吃人的家伙。
照我自己想,虽然不是恶人,自从踹了古家的簿子,可就难说了。他们似乎别有心思,我全猜不出。况且他们一翻脸,便说人是恶人。我还记得大哥教我做论,无论怎样好人,翻他几句,他便打上几个圈;原谅坏人几句,他便说 “翻天妙手,与众不同”。我那里猜得到他们的心思,究竟怎样;况且是要吃的时候。
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 “仁义道德” 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书上写着这许多字,佃户说了这许多话,却都笑吟吟的睁着怪眼看我。
我也是人,他们想要吃我了!
四
早上,我静坐了一会儿。陈老五送进饭来,一碗菜,一碗蒸鱼;这鱼的眼睛,白而且硬,张着嘴,同那一伙想吃人的人一样。吃了几筷,滑溜溜的不知是鱼是人,便把他兜肚连肠的吐出。
我说 “老五,对大哥说,我闷得慌,想到园里走走。” 老五不答应,走了;停一会,可就来开了门。
我也不动,研究他们如何摆布我;知道他们一定不肯放松。果然!我大哥引了一个老头子,慢慢走来;他满眼凶光,怕我看出,只是低头向着地,从眼镜横边暗暗看我。大哥说,“今天你仿佛很好。”我说 “是的。” 大哥说,“今天请何先生来,给你诊一诊。”我说 “可以!” 其实我岂不知道这老头子是刽子手扮的!无非借了看脉这名目,揣一揣肥瘠:因这功劳,也分一片肉吃。我也不怕;虽然不吃人,胆子却比他们还壮。伸出两个拳头,看他如何下手。老头子坐着,闭了眼睛,摸了好一会,呆了好一会;便张开他鬼眼睛说,“不要乱想。静静的养几天,就好了。”
不要乱想,静静的养!养肥了,他们是自然可以多吃;我有什么好处,怎么会 “好了”?他们这群人,又想吃人,又是鬼鬼祟祟,想法子遮掩,不敢直截下手,真要令我笑死。我忍不住,便放声大笑起来,十分快活。自己晓得这笑声里面,有的是义勇和正气。老头子和大哥,都失了色,被我这勇气正气镇压住了。
但是我有勇气,他们便越想吃我,沾光一点这勇气。老头子跨出门,走不多远,便低声对大哥说道,“赶紧吃罢!” 大哥点点头。原来也有你!这一件大发见,虽似意外,也在意中:合伙吃我的人,便是我的哥哥!
吃人的是我哥哥!
我是吃人的人的兄弟!
我自己被人吃了,可仍然是吃人的人的兄弟!
五
这几天是退一步想:假使那老头子不是刽子手扮的,真是医生,也仍然是吃人的人。他们的祖师李时珍做的 “本草什么⑷” 上,明明写着人肉可以煎吃;他还能说自己不吃人么?
至于我家大哥,也毫不冤枉他。他对我讲书的时候,亲口说过可以 “易子而食⑸”;又一回偶然议论起一个不好的人,他便说不但该杀,还当 “食肉寝皮⑹”。我那时年纪还小,心跳了好半天。前天狼子村佃户来说吃心肝的事,他也毫不奇怪,不住的点头。可见心思是同从前一样狠。既然可以 “易子而食”,便什么都易得,什么人都吃得。我从前单听他讲道理,也糊涂过去;现在晓得他讲道理的时候,不但唇边还抹着人油,而且心里满装着吃人的意思。
六
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赵家的狗又叫起来了。
狮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
七
我晓得他们的方法,直捷杀了,是不肯的,而且也不敢,怕有祸祟。所以他们大家连络,布满了罗网,逼我自戕。试看前几天街上男女的样子,和这几天我大哥的作为,便足可悟出八九分了。最好是解下腰带,挂在梁上,自己紧紧勒死;他们没有杀人的罪名,又偿了心愿,自然都欢天喜地的发出一种呜呜咽咽的笑声。否则惊吓忧愁死了,虽则略瘦,也还可以首肯几下。
他们是只会吃死肉的!——记得什么书上说,有一种东西,叫 “海乙那⑺” 的,眼光和样子都很难看;时常吃死肉,连极大的骨头,都细细嚼烂,咽下肚子去,想起来也教人害怕。“海乙那”是狼的亲眷,狼是狗的本家。前天赵家的狗,看我几眼,可见他也同谋,早已接洽。老头子眼看着地,岂能瞒得我过。
最可怜的是我的大哥,他也是人,何以毫不害怕;而且合伙吃我呢?还是历来惯了,不以为非呢?还是丧了良心,明知故犯呢?
我诅咒吃人的人,先从他起头;要劝转吃人的人,也先从他下手。
八
其实这种道理,到了现在,他们也该早已懂得,……
忽然来了一个人;年纪不过二十左右,相貌是不很看得清楚,满面笑容,对了我点头,他的笑也不像真笑。我便问他,“吃人的事,对么?” 他仍然笑着说,“不是荒年,怎么会吃人。” 我立刻就晓得,他也是一伙,喜欢吃人的;便自勇气百倍,偏要问他。
“对么?”
“这等事问他什么。你真会…… 说笑话。…… 今天天气很好。”
天气是好,月色也很亮了。可是我要问你,“对么?”
他不以为然了。含含胡胡的答道,“不……”
“不对?他们何以竟吃?!”
“没有的事……”
“没有的事?狼子村现吃;还有书上都写着,通红斩新!”
他便变了脸,铁一般青。睁着眼说,“有许有的,这是从来如此……”
“从来如此,便对么?”
“我不同你讲这些道理;总之你不该说,你说便是你错!”
我直跳起来,张开眼,这人便不见了。全身出了一大片汗。他的年纪,比我大哥小得远,居然也是一伙;这一定是他娘老子先教的。还怕已经教给他儿子了;所以连小孩子,也都恶狠狠的看我。
九
自己想吃人,又怕被别人吃了,都用着疑心极深的眼光,面面相觑。……
去了这心思,放心做事走路吃饭睡觉,何等舒服。这只是一条门槛,一个关头。他们可是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师生仇敌和各不相识的人,都结成一伙,互相劝勉,互相牵掣,死也不肯跨过这一步。
十
大清早,去寻我大哥;他立在堂门外看天,我便走到他背后,拦住门,格外沉静,格外和气的对他说,
“大哥,我有话告诉你。”
“你说就是,” 他赶紧回过脸来,点点头。
“我只有几句话,可是说不出来。大哥,大约当初野蛮的人,都吃过一点人。后来因为心思不同,有的不吃人了,一味要好,便变了人,变了真的人。有的却还吃,——也同虫子一样,有的变了鱼鸟猴子,一直变到人。有的不要好,至今还是虫子。这吃人的人比不吃人的人,何等惭愧。怕比虫子的惭愧猴子,还差得很远很远。
“易牙⑻蒸了他儿子,给桀纣吃,还是一直从前的事。谁晓得从盘古开辟天地以后,一直吃到易牙的儿子;从易牙的儿子,一直吃到徐锡林⑼;从徐锡林,又一直吃到狼子村捉住的人。去年城里杀了犯人,还有一个生痨病的人,用馒头蘸血舐。
“他们要吃我,你一个人,原也无法可想;然而又何必去入伙。吃人的人,什么事做不出;他们会吃我,也会吃你,一伙里面,也会自吃。但只要转一步,只要立刻改了,也就是人人太平。虽然从来如此,我们今天也可以格外要好,说是不能!大哥,我相信你能说,前天佃户要减租,你说过不能。”
当初,他还只是冷笑,随后眼光便凶狠起来,一到说破他们的隐情,那就满脸都变成青色了。大门外立着一伙人,赵贵翁和他的狗,也在里面,都探头探脑的挨进来。有的是看不出面貌,似乎用布蒙着;有的是仍旧青面獠牙,抿着嘴笑。我认识他们是一伙,都是吃人的人。可是也晓得他们心思很不一样,一种是以为从来如此,应该吃的;一种是知道不该吃,可是仍然要吃,又怕别人说破他,所以听了我的话,越发气愤不过,可是抿着嘴冷笑。
这时候,大哥也忽然显出凶相,高声喝道,“都出去!疯子有什么好看!”
这时候,我又懂得一件他们的巧妙了。他们岂但不肯改,而且早已布置;预备下一个疯子的名目罩上我。将来吃了,不但太平无事,怕还会有人见情。佃户说的大家吃了一个恶人,正是这方法。这是他们的老谱!
陈老五也气愤愤的直走进来。如何按得住我的口,我偏要对这伙人说,“你们可以改了,从真心改起!要晓得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
“你们要不改,自己也会吃尽。即使生得多,也会给真的人除灭了,同猎人打完狼子一样!——同虫子一样!”
那一伙人,都被陈老五赶走了。大哥也不知那里去了。陈老五劝我回屋子里去。屋里面全是黑沉沉的。横梁和椽子都在头上发抖;抖了一会,就大起来,堆在我身上。
万分沉重,动弹不得;他的意思是要我死。我晓得他的沉重是假的,便挣扎出来,出了一身汗。可是偏要说,“你们立刻改了,从真心改起!你们要晓得将来是容不得吃人的人,……”
十一
太阳也不出,门也不开,日日是两顿饭。
我捏起筷子,便想起我大哥;晓得妹子死掉的缘故,也全在他。那时我妹子才五岁,可爱可怜的样子,还在眼前。母亲哭个不住,他却劝母亲不要哭;大约因为自己吃了,哭起来不免有点过意不去。如果还能过意不去,…… 妹子是被大哥吃了,母亲知道没有,我可不得而知。
母亲想也知道;不过哭的时候,却并没有说明,大约也以为应当的了。记得我四五岁时,坐在堂前乘凉,大哥说爷娘生病,做儿子的须割下一片肉来,煮熟了请他吃⑽,才算好人;母亲也没有说不行。一片吃得,整个的自然也吃得。但是那天的哭法,现在想起来,实在还教人伤心,这真是奇极的事!
十二
不能想了。
四千年来时时吃人的地方,今天才明白,我也在其中混了多年;大哥正管着家务,妹子恰恰死了,他未必不和在饭菜里,暗暗给我们吃。
我未必无意之中,不吃了我妹子的几片肉,现在也轮到我自己,…… 有了四千年吃人履历的我,当初虽然不知道,现在明白,难见真的人!
十三
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
救救孩子……
一九一八年四月。
有啥好评价的,心智不正常,等待法律制裁吧。
建议提高教学方法(狗头保命)拳打脚踢是无能的表现。还是卷自己吧,博士多做点科研,为国家做点好的应用也是可以的。
新一代极端的奋斗逼,上进婊又开始了上一代的交予的传承任务了,其实他们的孩子以后也可能继续传承下去。
这类人说白了就是会很享受付出努力然后得到回报,从负反馈到拥有正反馈结果,正负相加还是正反馈的一种刺激,这种刺激和很多人玩游戏得到及时的正反馈其实差不多。他们不会管自己,自己的子女身体,精神的健康,就是沉溺于卷里获得快感。并且自己子女也是卷赢别人获得正反馈的一种工具,工具这么没用,不得生气嘛,很多人干活的时候如果不顺利,有时候不是会砸工具发泄吗。在奋斗逼上进婊的眼里,人生来的意义就是证明价值,卷到老死的那天。甚至有些奋斗逼只是因为卷能带给他们安全感,觉得无论付出再多,性价比再低,只能获得微薄回报,在卷的路上,自己生存的概率就更高一点。
连非洲丛林的动物都知道劳逸结合,吃饱了就休息,玩耍,等饿了再去捕猎,对这些奋斗逼上进婊来说,我是一只狮子也好,花豹也好,我的目标就是在生命期内,尽力把草原上的角马,瞪羚捕杀光,吃光,能获得快感和安全感,多巴胺像飙血一样喷涌。生物多样性嘛,东亚社会这种贵物还特别多。
挺好的,我支持这位虎爸,懂得当今社会两大竞争主题,超前和内卷。
建议把这位虎爸调动到可控核聚变研发单位,每天下班检查进度,如果没有突破就接受鞭刑惩罚。
执行鞭刑的人找两个刑事犯,一人一鞭,谁的鞭痕更笔直,谁减刑一天。
希望这位虎爸能够抓住这千载难逢好机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不要不识好歹。
其实说实在话
大多数读博的人并不多热爱本学科或者科研工作
更多的是觉得本科或者硕士出来找不到自己满意的工作,或者本身就在天坑专业中
这暴露出至少三个问题
一是对自己人生缺乏规划,走一条路之前自己都没有想清楚
二是缺乏沟通能力,无法获取别人的有效信息和经验
三是眼高手低,啥也不会缺啥也看不上
另外就是有点课题组的变态氛围,也会导致博士生的心理极度扭曲,不是跳楼就是同化
所以对于这则新闻,我一点不觉得意外,恰恰相反,对于有的第一学历很差或者专业很差的博士,这才是他们真正的特质。
先把数域扩充到实数啊
很多时候,我们都认为博士是超越众生的智者,是能力强大的超人。但实际上,很多博士在其专业领域之外的知识积累和素质素养,都是出乎意料的低下。有时,恰恰因为在某个极为狭窄的领域取得了一些成功,反而使其在其不擅长的领域盲目自信、专横固执。
加油,60 年后,子女逼老人证费马定理拳脚相加
都读到博士了,还不能认清自己。自也就一个博士而已,也没混成科学家呀,也只能算是个智商比普通人高一点而已。还真以为自己多牛逼了,我研二还放弃直博的机会了呢,单纯就是不想读了。
还没到读小学的年纪,就要学高数,以为是高斯转世吗?咱得知道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博士其实也就是个普通人。就算是北大清华的,哈佛的,他们的孩子,也没见到过小学就能学明白高数的。我前东家二把手就是清华毕业的,她女儿读了个三本。原我的大学老师,教授职称,院士提名,在领域内是顶尖的,有头有脸的人物,他老婆也是大学教授,他女儿在北京都只考个二本,最后送去国外读了。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孩子自己肯学,愿意学,咱大力支持,若是能力有限,咱也要认清自己。天下父母都一样。父母就是孩子的起跑线。我孩子还小,我也没啥能力,以后成年了,布入社会。我给准备好房子和车子,工作别那么累就行。
我高中同学,他爸清华的,在市里某局局长,他的成绩就没出过倒数三名,但是手里一堆高级货,PS 游戏机,耐克阿迪随便穿,这可是 15 年前呀,那会我连安踏、特步都穿不起。他读了个大专出来,他老爸给他安排工作,房子和车子都直接给。我毕业后,车子和房子,基本都是靠自己,家里给了一点首付。我的那些本科同学,硕士同学,家里有点钱的,直接就是房子和车子全给一次性付了。自己上班就挣个油钱,工作心态都不一样!
做父母的得提升自己,孩子以后从事什么行业不重要,这是孩子自己造化选择,重要的是父母能给孩子提供一些什么。
即便早熟聪慧如冯 · 诺依曼,也是到了 8 岁才掌握了微积分。这位父亲对自己的孩子如此苛刻,也太没有逼数了吧?更何况居然还拳脚相加,简直不当人子。
这位老爸的行为我完全可以理解,孩子都七岁了,连最基本都线性代数都不会!?
不说别人,我娃今年四岁就学完高数(三)了,而且发了两篇 SCI。
隔壁邻居告诉我,小孩 5 岁前就是打基础,五岁以后,就准备研究时空结构和量子规律啦,成不成才就看这一步啦。
不过我想着实在不行也不能累着孩子,毕竟是一块心头肉,我们不会逼着孩子学这些,说实话,这些都是娃自己要求学的,看样子他对这些都挺感兴趣的,而且很多见解都超越了这个时代。
但是,作为家长的我每天都很焦虑和矛盾。我一边害怕自己孩子落后于人,一边又担心他失去对学习的兴趣。不过现在我想通了,其实做父母的任务就是只要给孩子一个温暖充实的成长环境,适当引导,鼓励孩子自由发展。
过完年孩子就五岁啦,在这个成长关键期,我翻到了苏博士的育儿经,文言文高数并进,传统与现代结合,高,实在是高,博士就是不一样,格局就是大。所以。我和娃他妈商量:既然这个娃已经养废了(五岁连个文言文都看不懂),那要不明年开春再生一个,吸取经验,争取更上一层楼!
首先这种教育方法肯定是有问题的,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很多人对于孩子的父亲是博士学历,能干出这种事来,感觉大跌眼镜。
这里简单做个学历科普,我国教育体系的最高学历等级是博士学历。
由于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占国民总数的比例较低,很多人天然的就会对高学历的人充满崇拜。
其实这大可不必,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所谓的博士,只是在某个定于的建树高于常人而已,其他领域可能连个小学生的程度都不如。
被电信诈骗的高学历人不在少数,他们在骗子眼里就跟个绵羊差不多,这种例子不胜枚举。
正所谓有学历不一定代表着有文化,这话用在这位父亲的身上再合适不为过了。
借用一个生动的案例来阐述一下学历的问题,看完也就对于高学历没有那么崇拜了。
想象这个圆圈代表了人类的所有知识
你小学毕业时,了解了其中一小部分。
高中毕业时,了解了更多。
拿到本科学位后,你有了自己的专业。
硕士学位让你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深的钻研
![](data:image/svg+xml;utf8,)
继续阅读学术论文,你会逐渐抵达人类知识的边界。
![](data:image/svg+xml;utf8,)
一旦抵达了边界,你便专注于此。
![](data:image/svg+xml;utf8,)
你花几年的时间试图突破边界。
![](data:image/svg+xml;utf8,)
终于有一天,你推动了它。
这个凸出来的部分,让你获得了博士学位。
当然,对你而言,这个世界看上去不一样了。
但别忘了全局是长这样的
所以对于学历不要盲目崇拜,觉得拥有博士学历的人就是全能神,样样精通,这不现实,也高估了他们。
下面再来说一下,这么教育孩子会给孩子的心理留下阴影的。
中国的父母教育孩子喜欢打压式教育子女,很少对子女进行鼓励教育,都觉得别人家的孩子好,开始也许是出于好心,希望孩子能够上进。
时间久了孩子收不到正向反馈,就会不自信,做事情没有信心,甚至有的孩子会有严重的自卑情节,这不利于以后孩子的发展。
看看现在社会上的成年人,自卑的人太多了,问到童年父母怎么教育自己的,多数回答都是打压式教育。
更有父母现在这个年代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理念,跟他们提这个,他们说这是传统文化。
但是你们思考过,传统文化一定就适应当下的时代背景么。对于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结论,我们在使用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他们诞生的时代背景,切莫忽略了结论的前提条件。
文化是上层建筑,经济基础觉得上层建筑,科学技术的进步会影响经济基础这个变量的。
当年好多传统文化的形成是为了适应当时的经济基础的,满足当时的生产力的。
而现在时代背景这个前置条件变了,有些传统文化的结论就不太适应当下的生产力了。
最后还想对广大家长们说一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做不到的事情,没有实现的愿望,为什么要强迫自己的孩子去干呢?
真正厉害的家长,不要天天鸡娃,而是鸡自己,与大家共勉!
码字不易,还没吃早饭,觉得有认同有收获 点个赞同、喜欢,给个鼓励,支持一下,你的赞同与喜欢是我持续回答的动力。有什么想法也可评论区留言,相互交流。
让 “虎爸” 去跑马拉松呗,世界纪录是一小时 40 多吧?你跑进 2 小时不算难为你吧?
做不到?人家做得到,就你做不到?那就是你不努力!爸爸不努力怎么给孩子树立榜样?必须进行 “爱的惩罚”!
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心理发展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抽象逻辑思维的形成在形式运算阶段对应的年龄约为 12 岁以后。
高数知识的学习无疑涉及大量抽象复杂的概念,需要抽象逻辑思维的参与,很多大学生都学不明白,何况是作为上小学的孩子,孩子思维水平还没有发展到对应阶段,虽然也有心理学家提倡教育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但是也是以成熟和发展为前提的,不是让你提前 10 年去教小孩的,这爸爸真就是除了自己专业知识以外对教育小孩全凭想象呗,妻儿叫苦不堪却依旧沉浸在自己的幻想里,不以客观规律为基础的胡搞必然失败!
你问我怎么看?
我出生在农村,农村打孩子是十分平常和普遍的事情,几乎家家都打孩子。孩子不会因为不学高数还是低数而挨打;也不会因为不研究相对论还是绝对论而被揍;孩子会因为各种潜在的可能被打,比如孩子爸喝了酒,孩子妈在外面吵了架;亦或者是因为下雨,毕竟有句老话 “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因而我对虎爸打孩子没有评价。
但是我觉得六岁学高数确实有点早,九岁左右开始学高数就不晚,九岁之前可以先学好初等数学。初中的时候隔壁班有个学生就是数学成绩特别好,其父母也都是 985 高材生。他大约就是在九岁左右(三四年级的样子)开始学高数并经过 5 年的厚积薄发,最终在高中的时候如同砍瓜切菜般斩获各种数学奖牌,于高二免试保送 top2。以此观之,九岁前把初等数学学完,九岁之后再学高等数学就不晚。
因为不学高数而打孩子我是觉得万万不妥的。我一直相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曾经多次引导我的侄子表弟,送给他们斯米尔诺夫高等数学之类的的数学书,看看他们对高数有没有兴趣。事实上,他们往往只有三分钟热度之后就把斯米尔诺夫高等数学书给扔一边了。因为我就放弃了建议他们多学数学知识。所以如果想要孩子能够安心静心耐心的学高等数学这一大套的知识,是一定要引导孩子的兴趣的。至于怎样引导,是要根据个人情况而确定的。
最后,如果孩子不想学高数或者说学了很长时间,学到了深夜学累了,无论如何也不能打孩子,这样只会让孩子更加厌烦高数。要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当他自愿去学习高数研究高数,就会产生学习惯性,就会学的有质量和效率。
建议立法剥夺抚养权,送进监狱
我觉得挺好,六岁有什么学不懂高数的。
我一直想做实验,找一个小孩子,不教他数数算数,先学逻辑,集合论和拓扑。
我真的很好奇,这样的孩子心中的数学观会是什么样子的,我有孩子了我也要做实验试试。
这个真心不认同,不好把自己实现不了的目标让孩子来帮你实现。家庭暴力就不应该了,这个虎爸应该反省下。
如果孩子智力水平不行,没那个命不能强求,还不如开开心心。
如果孩子智力水平不错,那么最大的危险是不是少做几道题,而是青春期的各种不稳定和大崩溃,小时候越强求青春期越崩溃。
对于聪明孩子,家长最佳做法是物质上心理上给孩子排忧解难,扫清各种障碍,而实际上由于家长自己的无能加爹味,为了避免无法解决障碍的囧境,就 tmd 不承认障碍的存在。问题也许不是都能解决,但家长承认无力,并安慰孩子,这也是一种心灵的出口。
最恐怖的是家长不承认还要孩子强忍,还道德绑架,把无能的狂怒宣泄到孩子头上。
很多答案都是从可行不可行这个角度出发,我的观点是,即使可行,他们学成了,智商超过一般人,以后铁定会有很大的成就,我还是反对,因为它违反了人性。这种教育下出来的人,有极大概率成为披着社会精英的华丽外衣,骨子里却是心理有问题的变态。
我不敢相信这种教育方法是出自对孩子的爱,这像是臭名昭著的小艾伯特实验青春版,孩子在这个实验中不是儿女,甚至不是人,仅仅是一个验证父亲基因和才智的工具。谆谆教导的话也就算了,还拳脚相向,可能这位父亲就是上面说的那种隐藏在人群中的精英变态
这位家长与哥德巴赫猜想之间就隔着一条七匹狼…… 不仅如此,我相信李景亮先生在一旁监督,这虎爸百米能进五秒
难以想象一个博士居然还不知道要遵循客观规律的道理,只能说白读那么多书。
羡慕他儿女
我小学的时候看元素周期表也被家长拳脚相加,因为我不在学小学内容
为什么这不是我爹呢?
先学刑法 再学高数
???您没事吧???
六岁孩子抽象思维还没发展起来
四则运算,分数小数,计数,公约数公倍数,平面几何,因式分解,三角函数,函数,数列解析几何,导数积分,概率统计等等真的要在三年之内学会?
我一数学专业学生都认为高数有难度好伐?
那么小的孩子知识结构都不完整,怎么接着盖高楼?
思维体系真不是一年两年就建立的
从初中到高中的思维体系我过渡了三年
高中到大学过度多久还是未知数
这样教孩子,厌学,知识漏洞,自大狂妄…… 后果难以预计
您确定真的要这么教吗?
您自己是博士生,您也是靠一天天的积累才成功的,您的孩子也一样
大一党啥也不懂,但这点道理我也是明白的
上周末刚和一个小学同学打球,他把儿子也带去了,特可爱。
因为他们两口子都太牛了,俩人都是北大数学系本科,男的数学国际奥赛冠军,女的山东某学霸地区高考状元,我就问他,你儿子数学天赋肯定爆表了吧?
没想到他说,一点都没看出来,比普通孩子还差点,数数得掰手指头…
又补了一句,语言表达能力倒是比我小时候好太多了。
这东西,真是没法说。
服了这些高赞答案。都违法犯罪了,你还在那 “倡导,善意劝说” 呢?
看待?既然必须以 “爹心善” 为大前提,那还有个毛好看待的。对着罪犯说“我知道你出发点是好的,但如果。。。会更好”,这就不止是迂腐可笑了,已经近于为虎作伥。
我 20 岁快 21,现在算一个月的车费还算不清楚,8+6 第一反应是 13,我活的好好的。望周知…
还分析啥博士如何智商如何。这不就是纯纯家暴男拿孩子撒气?
鸡娃不如鸡自己
给娃挣多挣两套一线城市市中心的大平层,比从娘胎里开始学微积分都管用
高质量教育我赞同,这种加上棍棒的超负荷教育,一般是家长没本事 + 不甘平庸,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
自己都平庸了,找的对象也半斤八两,证明基因也就那样,还能指望棍棒之下娃的基因变异不成
真变异说不定又得怀疑是隔壁老王(狗头)
他这个博士是怎么考上的?该不是野鸡大学的文凭吧?
因为学不会高数,于是辱骂殴打几岁的幼儿。
这叫【有点激进】
放陌生人身上能进局子的事情,
因为有点血缘关系,
所以只是有点激进。
纯纯的老坛
小平邦彦在自己有关数学教育的理念里提到过反对给年纪小的孩子灌输太多抽象的内容,相反应该巩固最基础的算术能力
六七岁的小孩学不会高数就是学不会,这是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那种。顺便一提能拿到博士不代表智商高,更不代表子女的智商高。如果自己的子女不是韦东奕,那再怎么拳打脚踢逼着学高数也没用。
溢淹丁真,鉴定为春春的涝滩
建议这位虎爸去读鲁迅的《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DINNNER 罢了
将儿女视为自己的私产,让自己所未能完成的愿望强加于另一人身上,而非将孩子视为一个独立平等的个体,是传统的受封建礼教思想荼毒的中国式家长的固有弊病。如果孩子不就范,不惜用一哭二闹三上吊式的道德绑架,声称自己倾尽所有,一切为了孩子。一边绑架还一边期待孩子感恩。
醒醒吧!不是人人都有得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潜质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能,勿望于子。
成为父母竟然不需要培训与考试,真是一件恐怖的事情。
为什么有人读到博士还没有明白一点哲学,为什么就不懂得尊重一点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盲猜这位虎爸在内心有关对高数的遗憾,但是为什么要炫耀自己的孩子去为自己弥补呢?
六七岁的小孩儿,大多数都不会乘法口诀,学个 p 的高数啊。
说明只要遇到个好导师给个好课题,傻子也能博士毕业
最讨厌这种颠倒黑白的写法。
这他奶奶的不就是家暴吗?
这不是教育,这是暴力和拔苗助长的合成体
建议国家或者虎爸的工作单位 “逼迫” 虎爸
破解证明 “哥德巴赫猜想” 和 “黎曼猜想”。 这样,他或许会对孩子 感同身受 点
这普通人脑子都想不出来的阴间活儿啊,咋都博士了干这个呢?难不成他这个博士是这儿来的?
https://m.weibo.cn/6761794931/4799833343531220
《这样的人也能有女友 / 老婆?番外篇》:
《这样的人也能有娃?》
直接就是无语。
万丈高楼平地起,一口吃不成个胖子,这样的道理一个博士不懂?揠苗助长的典故没听过?
兴许你的孩子属实是个天才,有那个能力完成你的夙愿。
但是,教育孩子不是伤害孩子,拳脚相加攻击未成年人,这属于违法行为。
你是他爹,你攻击他也违法,懂?
2011 年,我经过四年学习,本科毕业,获得了一个经由国家教育部认证的,货真价实的学士学位。我估计我这辈子最高的学位,也就这个学士学位了。
但是以上我所说的道理,反正我全懂。
一个博士,你要是不懂,那…… 你这博士学位难不成是充话费送的?
还有这种便宜事吗?给咱也介绍一个呗?我也充个博士!
多优秀的儿女,落你手里,你能把他们教育到不报废,能正常长大,能心理健康,能孝顺你到你死,我都算你这博士学位有含金量!
这是虎爸?
这是虎……
纯纯大虎哨子!
(为了本文能够顺利发表,生生把不文明用语咽回去了……)
这年头,工作要上岗证,当教师要有教师资格证,驾驶各类交通工具要有相应的驾驶证,去图书馆借书要有借阅证,像我们这类涉及特种作业的工种,还得取各种特种作业操作证,疫情来了出入小区都要有个通行证,这里面很多证都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参加考试合格后才能得到证书。
就特么当爹当妈不需要考证!
但为人父母者,也实实在在的,关系到祖国的未来。毕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第一任老师要是不合格,那…… 后续多少任老师能把局面扳回来?
中华上下五千年,我们赶上的,极有可能是个全新盛世的开端,天佑中华,国运昌……
我估计这虎爸是来平衡国运的?
不会教起码也得看看历史上的名人怎么学的吧,历史上的大科学家学高数,基本上都是十几岁的时候,靠自己推导微积分公式入门的。数学的快乐在于推导啊,后天强行灌输高数的知识,只能说是在拔苗助长。
莫非以为自家孩子都是陶哲轩?
如何评价?
打小孩是犯罪行为,未成年保护法肯定有相关规定
教高数?是因为初中数学已经学完了吗?
学完了!
那就没事了,
请这位虎爸联系我:
这还博士呢?要么有病,要么就是死学过来。
古文,我建议从小就背,老师讲解,懂更好,不懂也没事。趁着黄金记忆期,多填满点经典,挺好的,至于全面理解,随着年纪会做到的。
高数同古文不同,它完全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靠背不行。而要理解高数,需要非常多的基础知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每个阶段学习的数学知识都是理解高数的基础。
这个博士爸爸,想必是直接跳过了小学到高中阶段的教学,用自己的认知给小孩做教学,那不是对牛弹琴吗?
你让一个连翻身都没掌握的 6 个月的婴儿去学翻跟头?
等这个混蛋 father 老了以后,用熨斗熨他全身
拔苗助长我还以为早灭绝了呢
“你们” 给这种行为起名做,“鸡 X”、“牛 X”、“虎 X”,是什么态度不就已经显露了吗?
什么高数大学知识,弱爆了,速速来胎教申请基金诀窍。
建议出生开始就佩戴电击手环,尿床赖床挑食都给来点电流冲击。
作为父母,能够理解父母望子女成龙的心态,但是无法理解如此荒唐的拔苗助长的变态。
每个年龄段都有固定的认知水平,我们在做教育时讲求的是 “最近发展区”,而过分地让孩子学习超越年龄的知识是百害无一利的,更何况是在使用暴力的情况下!
这不是虎爸,按我们东北话来说应该是虎 B
读到博士的人应该多少懂点马列哲学吧
怎么就不知道即使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也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进行呢
只能说孩子实在可怜 摊上这么一个爹
我觉得他应该让他女儿去学生物
儿女智商随妈,劝这位爸爸耗子尾汁。。。
这父亲就是个贵物,不愧是江苏跑男啊,你太 baby 了,这一大飞脚,差点没给你闺女李宁给踹开线了,来沈阳指定没有你好果汁吃嗷,到时候肯定给你头套拽掉必须打你脸。
我想起了一个段子:我们要教小女孩做一些成年人才敢做的事情——学习高等数学
这不叫虎爸,这叫彪!
小孩子!五六岁!学特么的高数!
就是他自己,五六岁能会高数?
孩子不仅是家庭的未来,而且是祖国的未来。博士 “虎爸” 的做法太过激进、太过焦虑,这就是在摧残祖国的下一代。
孩子并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孩子从离开母体的那一刻起,他就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一个有着独立人格和尊严的人,他的人格和尊严受到法律的保护而不受侵害,即使父母也不可以。
毛某认为管教孩子是他的 “家务事”,没错,正常来说是这样。但他却存在长期辱骂、贬低孩子等进行精神侵害的行为,这会严重侵害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
有人可能会觉得,毛某是博士,高端人才,他肯定懂得该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
我觉得,事实并非如此。**博士只证明他在某一领域有着深入的研究,不代表其它方面也优于常人。**从毛某的所作所为可以看出,他自身的傲慢,以及对孩子教育的无知。
发展心理学上有个 “最近发展区” 的概念,是前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他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通过教学能够达到的水平),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说:“如果儿童在最近发展区接受新的学习,其发展会更有成果。在这个区内,如能得到成人帮助,儿童比较容易吸收单靠自己无法吸收的东西。” 但是超出了 “最近发展区” 让孩子学习,实质上就是在揠苗助长,反而对孩子成长不利。
毛某的儿子 7 岁,读小学一年级;女儿 5 岁,读幼儿园,高等数学是大学才学习的内容,很多大学生可能都跟学天书一样,让一个刚才接触数学的孩子去学,疯了吧!?
好,如果你的孩子确实是神童,能学懂也就罢了,无人干涉。事实证明,他们学不懂,这已经远远超越了他们的 “最近发展区”,即使打骂也于事无补。因为那是基因决定的!
饭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件一件做,如果你感到焦虑,请自己解决,干嘛要把自己的焦虑情绪释放到孩子身上?!
不明白学了有什么用,万一孩子将来根本不做这行呢?只能说正常父母卷是自己卷,为了孩子轻松,没本事的就只能让孩子卷,自己做压力怪了。
救命!我现在连小学奥数还没搞清楚,所以考公老是栽在数量关系上……
更别提高数……
本科时候,我!一个学文学的!居然要考高等数学和物理……
![](data:image/svg+xml;utf8,)
简直是灾难,要不是有平时成绩我大概毕不了业了。
为啥要让一年级小学生学高数……
【千字图文干货: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学习 + 能力提高 + 职业规划】
这位做题家已经彻底疯了
阿姨:按说的话什么是教育呢?教育如果是提供知识的话,那你从出生开始一直到死都在不断接受新的知识,而且你也没有任何理由说印在学校教科书上的那些东西就是真知识,而你从超市售货员或者街坊邻居那里得到的知识就是假知识,显然这是一个势利眼而且极不符合事实的标准,教科书上有很多东西是假的或者没用的,邻居教给你的东西有很多是真的和有用的;如果教育指的是价值观,那么价值观和价值观之间是没有一个客观的和普世的统一标准的,你最终没有办法说哪一种价值观会比其他的价值观要强,价值观归根结底,追溯到最后,都是要有一个信仰问题,而信仰是具有严重排他性的。所以我们所说的教育,其实说白了就是这两种成分以不同方式的组合,一部分是价值观,另一部分是知识。
这两种东西通过学校来传授,都不是效率最高或者是最可靠的方式。实际上你本身就是终生在受教育的,你想要通过学校教育增加你的知识或者是修改你的价值观,那比起你通过经常住医院来改善你的健康状况来说是更加不靠谱、更加不合理的,整个逻辑都是不通的。它还会造成另一种认知错乱,会使在学校里面待得多的人自以为自己的知识比在学校里面待得少的人要多。这一点是绝对不靠谱的,一般情况是恰好相反,因为学校里面的知识来源比起社会上或者是自然界提供的知识来源是更单一一些。如果一个人因为医院住得多就觉得他比医院住得少的人健康状况要好,或者说它在青春期住过医院,就比在青春期没有住过院的人健康状况要好,这显然是很荒谬的。这两种现象其实都是一样的,但是大家却只看到医院这方面的荒谬,却看不到学校这方面的荒谬。如果教育的意思是为了使被教育者幸福,那么最重要的就是:第一,要有价值观的坚定性和协调性,在这方面,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如家庭教育、社区教育或者是教会教育的;第二就是提供硬知识,在这方面,学校教育又是远不如职业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它没有坏到那种必须像是纳粹集中营一样不打倒就不行的程度,但是也没有好到像自由主义者吹嘘的那样可以用来改善不公正的社会、创造更美好未来的地步。
一个好的教育体系来自于什么呢?首先就是来自于你投胎。你必须得投胎投在一个良好的、价值观坚定、性格比较好的家庭里面,在这样的家庭里面,等你快要长大的时候,你的价值观已经差不多了,而且吸纳知识的能力也没有太大的问题,然后你在成长的过程中和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的过程中,有了好的价值观和好的知识接纳方式的话,自然而然地会大量吸收信息。你需要的信息自然会吸收得比较多,不需要的信息自然会吸收得比较少,这就像是你经常跑步自然会胃口大开,需要多吃些东西,整天坐在家里面自然会胃口小,觉得不那么想吃东西,是一样的道理,你根本没有必要根据医科生编的营养教科书说是所有人都应该吃多少多少蛋白质,那完全不对,你活动得多自然就需要多吃一些,活动得少自然就需要少吃一些,这些都是可以自动调节的,根据书上写的东西反而会误事。在这个过程中间,你如果需要的话,上一上学也是可以的,但是并不是必不可少的,更不具备学校教师所鼓吹的那种重大意义。在这方面,学校教师、知识分子或者是舆论主导者不是一个公平的判断者。他们所说的好坏,跟商品推销员对自己商品所说的好坏一样,有一定的价值,但是并不是公正的,而且也是不可能公正的。
打吧,打狠点!过个几十年总有还回来的时候,拔氧气管可不只是说说的
我们先来思考一个问题 “在你心中,你觉得什么是起跑线?学区房?培训机构?” 在我看来,良好的家庭教育才是孩子的“起跑线”。
我们为了孩子能更好地赢在对手前面,除了周一到周五的正常课程,周末各种补课、兴趣班,孩子一点喘息的机会都没有。
父母应该当孩子的 “撑杆”,让他借助着你们这个杆儿往更远处、更高处的地方去,而不是当孩子的 “大称坨”,把孩子压得喘不过气来。
为了让孩子 “学有所成”,中国家庭出现了无数的 “代替型家长”,他们让孩子只管学习,最后如愿以偿考上某某名牌大学,开学后老师发现有些孩子连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只能让孩子退学回家。还有 “西化型家长”,妈妈管语文,爸爸教数学,谁把孩子当个人?
世界的精彩从来都只属于有能量的人,生活的坎坷从来只属于想要能力的人。
我们要让孩子成为我们心中的 “第一名”,这个第一名和孩子无关,我们更应该保护好孩子的热情,放下对孩子的期待。
你让孩子学了很多东西,最后他却不快乐,这不是得不偿失吗?
先让自己养一颗 “循序渐进” 的心吧,父母进步,孩子才能进步。
卷王怎么能容忍自己的孩子不是卷王。。。
我的评价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对后代有期望是当然的,但如果以此为由就道德绑架,要求后代必须达到多么过分的期望的话
建议先自己做个示范 OK?
你自己作为一个博士,不年纪轻轻破解十个世界难题拿个诺贝尔奖成为享誉世界名垂青史的最牛科学家
那你有什么资格要求你的子女是个神童?
难道你自己小时候也是被要求小学就学大学的内容?
只能说有的人真的是攀比的心态已经变成了一种病态,好像做个平庸的凡人就不能活一样
我讲实话,谈不上过激,只是略有过分而已。
古代先生提学生,父母提子女背四书五经的时候,背不上来,打得只会更重,邹韬奋先生在《我的母亲》一文中已经讲得很详细了。
我小时候也是从《论语》开始背,然后是《道德经》《孟子》,接着是一些唐诗宋词元曲,最后是南北朝为主的一些骈文,背不上来也是挨打,挨骂更是寻常事,所以我个人并不认为这位虎爸做得过激。
至于六七岁学高数,这的确有点过分了,我否定的只是学高数本身而不是提前学习,事实上提前学习非常必要,尤其在双减背景的当下,周遭尽是黑暗森林,所以必须加强教育军备竞赛。
说到底,素质教育是奢侈品,不是清醒的寻常人家可以享受得起的。
最后,我认为六七岁其实背一背文言文之类的就好啦,这是语感最强的时候,九岁十岁开始从小学奥数入手,快速过掉初中数学,主要精力放在高中数学和部分更方便解题的高数上 (最经典的就是洛必达法则和夹逼定理)。
教育类回答拓展阅读:
让 5 岁的小孩每天背诗,但不求甚解,这是一种病态的教育吗?有 200 万人挤国考独木桥,但公考培训头部公司反而遭遇寒潮,背后有哪些原因?行业该如何更好的发展?
女儿看得懂希腊字母吗?
不赞同,棍棒教育最多只能培养出一个不会独立思考的学习机器,在面对书本以外的问题时,很有可能变得茫然无措。而且面对文言文和高等数学,一年级孩子的知识体系和逻辑框架根本不可能学会,哪怕是一年级的爱因斯坦,让他这么学,恐怕也是赶鸭子上架。
我母亲也是一位比较严厉的家长,在我学习不用功时,打骂是常有的事,不过比起这位虎爸,可谓是慈母了。我母亲在教我英语时,也不是一上来就让我学雅思托福,她知道她儿子不是天赋异禀的 “方仲永”,只是一个普通小孩,学习英语时还是得老老实实从最基础的词汇开始,从最简单的“hello,how are you ” 开始,等我掌握了简单的词汇,明白了主谓宾,了解了动词副词形容词,再不断深入学习复杂的长难句。
孩子的教育最忌揠苗助长,饭要一口一口吃,学习也要一步一步来,还没学会走就学飞,根基不稳,不但浪费大量时间,还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如果一个孩子,在学习数学中,展现了惊人的天赋,远超其他孩子,那可以提前教他大学的数学知识,往这方面引导,否则,还是老老实实从最简单的加减乘除开始,别折腾自家孩子。
这个回答里不分析父母的教育方法问题,只是浅析这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问题。
其实,这个问题的背后是非常简单的一句话,这个父亲,没有搞懂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懂得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量变引起质变。
而这就暴露一个非常大的问题,那就是,我们对于高等人才的教育出现了非常大的偏差,那就是不注重世界观的教育,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想象一下,如果一个拥有大量知识的人,他对于世界的认知出现了偏差,那么就会出现 “路线错误,知识越多越反动” 的结果。我们培养高等人才,首先,不应该只注重他的专业领域的能力,更应该注重其在素质,政治思想,世界观方面的认知等问题。我觉得,在研究生,博士生考试中,应该把马克思主义原理作为一个单独考试项目从政治这个科目中独立出来,并且分数低于 90 就直接 pass,这样我相信,不仅可以迅速解决我国高等人才世界观扭曲的问题,而且可以通过马克思主义教育,培养出一大批爱国主义高等人才,大大改善我国现在人才流失的问题。
只想说这个爸爸很无聊。
我有两个孩子,老大和爸爸智商很像,他爸是三岁就开始做鸡兔同笼的数学题了,初高中都是数学老师带出去参加各种数学竞赛的,后来上了当时全国前五的 985,还是并列第一进去的。但我儿子五岁还不会做 1+1=2,我当时想死的心都有了,因为就算不像他爸,我当时高考是全校数学第二,到大学里数学高考分也是和别人并列第一的啊。
但是,六岁上学后,很快就学会了数学,去跟别人踢球时,别人爸爸居然还听说过他数学好还特意出题考他。就这样一直到高中毕业,他数学都一直在年级里名列前茅。初中以前,有一阵没一阵的断断续续上过奥数,几个老师都是北大数学系毕业美国博士的,但他并不是每个老师都喜欢,里面有一个英语很臭的老师特别能引起他共鸣。直到上了高中,他还提到说用了五年级那个老师教的东西。
到了女儿就完全不同了,她小时候就像个榆木嘎哒,怎么教都教不透,总算是七年级的时候开了一点点的窍,数学在年级里就是中流。
所以说,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父母应当因材施教,不能想当然我数学好我孩子怎么可能差!我发现我女儿就是绕过了我俩像她奶奶的数学脑子啊,我爸妈都是非工农兵学员的当年 985 的工科生,我老公他爸的数学脑子也是没得说的。所以,孩子的天赋不仅仅看父母,很有可能隔代遗传的
是不是打完还要孩子感恩
看到六七岁学高数,第一反应是…
未必没有可行性。还是看怎么教了…
如果五六岁已经最好了相关铺垫,
摒除计算部分不谈,
纯粹从代数角度出发,主要讲高数的分析部分。
从底层开始构筑数学概念,公理系统,实数完备…
如果抽象能力够强…… 辅以恰当的比喻,生动的讲述,
未必不能学会。
反正分析这块的东西跟中学阶段学的知识也没什么大关联。
就算是经历过中学教育的人,到了大学还不是一脸懵逼地像个小学生一样从头攀登数学高峰……
直接让小学生攀爬也许… 可以试试?
毕竟布尔巴基学派就是这么搞的……
不教你九九乘法表,先教群环…
讨论这个问题之前应该达成一个共识…
当下的小初高的数学教育体系一定不是唯一解。
数学的学习路径一定不只有这一条。
甚至可以说现在应试的学习方向还是偏计算的… 学到的更多是『算术』而不是『数学』。
探求新路径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好像偏题了。
这个虎爸拳打脚踢肯定不对。
我以为他是有能力解构当下的数学教育体系,创造出一套新的适合儿童的教学方法出来。
看报道更像无能狂怒。
就等着老了以后被儿女拳打脚踢逼迫学习新的社交媒体和电子竞技吧
一个星期小红书涨不到 1000 粉就打
下个月还没爬上钻石就打
反正是从你身上学来的教育方法
我身边还真不少朋友的孩子都 10 岁前就接触高数 但人家爸妈也不虎啊 全是充裕的物质条件加陪伴 激发孩子主动去学 可能这个博士接触了类似的圈子 但自己又不是太出色 很难配备相应的教育条件
只能说缺乏心理学常识。六七岁小孩的最近发展区离高数太远了吧。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学习需要以前置技能和背景知识为基础,超前学习不现实。就算是我支持的 “资优教育” 也是让天才儿童按部就班地学习的(虽然要“加速”)
而且博士可能觉得自己聪明孩子也会聪明,这就是没听过高尔顿 “回归到平均” 了,很多父母的高要求也是类似原因(自己的特长觉得孩子也会有)。回归到平均的意思是出现一个极值后下一个出现的往往不会更高或类似而是倾向于平均,比如说姚明的孩子大概率没有他高
有这样子的家长,很难想象以后孩子会不会成为第二个吴谢宇。
不如学抽象代数
用宁波人的话说,读书都读到狗肚子里了 (ಡωಡ)hiahiahia
说他是虎爸都是侮辱老虎了,老虎都不会这么对自己孩子。
难道不是犯罪吗?还用评价?
先别急着骂。
他只是失败了。
他要是成功了,你们中的很多人舔还来不及呢。
真可悲,读到博士了还没理解教育是什么
99% 的孩子是被父母毁掉的,本以为对抗这个社会就很累了,其实最让你累的,是你父母和亲戚对你的绑架。
这个博士大概是真的研究过高数,真的认为大学高数很简单,有了一个独属于他的认知,并想把他的认知带给他的儿女吧?
否则我就真的无法理解了
这可不是虎爸,这特么是个大王八!
你在外面打人是犯法的
你在外面打人孩子也是犯法的,甚至人人都会谴责
你的孩子跟外面的人和外面的孩子没啥区别,他们都有独立自主的权利,人身安全不被侵犯的权利
仅仅因为你是他爸,你就可以侵犯一个自由人的权利了?
只不过是外面的成人能够自己维护权利
外面的孩子有他爹妈帮他维护权利
你的孩子孤立无援而已
卑鄙的成年人还是管好自己吧
这,慢慢让孩子学啊,如果他能够越级学那就越级学啊,让孩子主动学,父母协助,这也太可怕了。这位父亲应该想想他在小学时如果去学高数能学懂吗?
我觉得挺好的。起码这位父亲自己会,对吧。
其次,这毕竟是家事,如何闹到法院呢。不妨讲明白点。
至于说智力还没发育够的…… 这就纯属胡扯了。当然会有人觉得拔苗助长。实际上智力发育这种东西没什么重要的。
这博士偏科偏得厉害啊!
生什么孩子哟,麻烦跟随一辈子,从怀孕开始折腾大人,死了还要保佑他升官发财。不生最好。可惜这个道理明白的晚了,已经开始教育孩子不生了,让他们把精力和金钱都用在自己身上,做自己想做的事,不被家事所累。
没文化真可怕,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里都说了,七八岁之前,孩子的抽象思维没发育出来,硬件不行,能学好才见鬼了。
教育理念跟不上时代了,还在玩刻舟求剑。
70-80 后成功的经验就是小镇做题家,硬给你卷。那种笨鸟先飞,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种教育理念,寒窗苦读 12 年,考上大学就可以享福了。
那个时候确实可以这样玩,一方面当时教育体系不完善,没有职业化的应试正规军出来,真的就是硬卷就行了。现在考研考公这种,你不跟着机构之类走,自己玩就是找死,你一个人学个一两年,有机构几十个人的团队,研究个十多年应试技巧丰富。另一方面,当时学历真的很值钱,真的是鲤鱼越龙门。所以当时的教育理念就是硬卷,死学。
90 后开始这一套差不多玩不转了。一方面,应试正规军出来了,各种应试技巧,学习方法,题型整理满天飞,你硬卷卷不过人家,人家报班一个月效果可能顶你一年。中产基本就是要拼氪金了。再往上,各种骚操作就不说了。另一方面学历贬值了,真的考上也没多少吊用了,还有专业大坑在这里。
回到这个问题。可以说,学学微积分思想是可以的,但是高数的话,如果她学个文科之类的,可能这辈子都用不上,你学它干啥。而且知识体系未成型,前置技能树没点完,你学不明白的,你现在折腾一年,可能到考研的时候,看一眼就会了。
现在其实真的不建议硬卷了,你卷不动人家氪金或者肝帝,而且收益也没那么大,最后一看还是 5000 一个月。真的建议是赶紧改改教育理念,往个人爱好兴趣上多结合结合,最后拼天赋。
人类的脑子一般在二十多岁的时候走向功能的巅峰期,此时的人类拥有最佳的思维和理解能力。
中国的教育,高数一般是二十多学的。
我们首先假设现代人类神经科学研究和中国现行教育体系没有太大问题。
可以得出结论,这当爹的要真跟媒体说的一样多多少少是不科学的。
我这么说话想必还算是勉强能算严谨客观吧。。。
讲真,要真有人这么教育孩子,还是建议拉去检查下脑功能。。。
站在旁观者的角度,至少这件事证明了博士的智商也不咋地,至少在不是自己擅长的领域内,没有什么科学和权威性。
乐观的说,为人父母不用考证。
悲观的看,为人父母居然不用考证。
这世界,难以理解
只有我看到了南京法治这十六年来的巨大进步吗。至少群众的家务事也能管,也敢管了。
是挺虎的
东北话里的那个 “虎”
这是个疯子,不能称 “虎爸”
有病?
如果暴力胁迫就能驱使人完成学高数这种复杂行为,那现在应该还是奴隶制的时代
如何评价?评价就是有病
读书读到狗肚子里了
博士啊
byd 论文一区几篇了
因子够吗
不够我建议你的导师给你直接来一鞭子
建议他自己先去赚几千万给家人用。找个壮汉逼他赚那种。
就四个字:管你甚事??????
中产阶级的焦虑。
还评价个屁,不该蹲号子吗
各位低学历鼠鼠们看好了,这就是我们面对的竞争者之一。
如今的上位者,已经开始走向培养塞里斯超人的程度了
而我们小时候,可能 8 岁才第一次接受教育
当这些幼年塞里斯超人开始攻克大学甚至更后面的内容时
我们还不一定读的完义务教育
这是更悲惨的时代,更绝望的时代。
鼠鼠们啊,是世界抛弃了我们啊
有些博士的愚蠢令人震惊。博士不一定智商高,也不一定有学习能力
假如打死了会偿命吗?
都什么时代了?还以为儿女是自己的私有财产?看来这种人不在少数。
个人经历,高中理科,高考某 985,高数学不懂,果断学了文科……
教高数没问题,拳打脚踢就过分了。
小孩子智力千差万别,可以不用按部就班的培养,但要以培养兴趣为上策,而不是强迫。
犹记得当年小学的时候在一个偏僻的农村中学。好在有一个数学老师还算认真负责。我三年级毕业的时候,有一届四年级学生毕业之后暑假老师带复习了三周四年级的数学。家里跟数学老师关系比较好,就送我过去权当预习。三周后参加了他们的考试,在六十多人中考了前五名。为此差点跳级了。也算是小有天赋。
不过这都没啥用,没有好的大环境很快就会泯然众人矣。
要想培养一个真正的人才,天赋,兴趣,环境缺一不可。
这个问题,不请学前教育的和小学教育的来回答?
博士读成圣斗士,白读了这么多年书了。而且这当妈的居然不跟这变态离婚?
这就是小镇做题家。
我觉得问题不大,我小时候不学数学我爸妈都不管我
现在大四才开始学数分集合论那些
我要是早点知道现在数学也不会那么差了
真希望我爸妈在我小时候不学数学的时候好好抽我一顿
他现在还打的过他的女儿。
于是他便打了。
换作十六七岁的儿子就得他学王者了。
名字报出来?看看论文,看看是哪个小丑。
呵呵,我是 12 岁学会微积分的,可是不是父母逼着学的,是因为感兴趣自己学的。所以说学习还是看天赋吧
纯纯的神经病,有点学历的都知道高数这种连很多大学生都不一定搞的明白
他自己怎么不试试攻克下黎曼猜想呢?哦对了,最好在旁边放个拳击手,没思路建议直接打
我没孩子,我只是觉得博士之间亦有差距。
https://www.zhihu.com/answer/2567600791
以前
A: 1+1 = 几?
B: 2
A: 你知道的太多了!
以后
A: 1 的导数是几?
B: 0
A: 你知道的太多了!
脑子有病。
有果必有因,隔壁有小升天的题目涉及微积分。没那么复杂。https://www.zhihu.com/answer/2646179490
这父亲本质上把儿女当自己泄欲的工具,没把他们当独立的个体。
这父亲的欲望是控制欲、超越别人的成功欲望。至于儿女们本身的感受,想不想学,那是儿女们的事,他不管也不想知道。
学到深夜还辱骂加殴打,这已经涉及虐待儿女,放西方妥妥的招警察上门,可能入狱甚至剥夺抚养权一段时间。
这虎爸是真的虎,比我爷吊起来打都要狠。
六七岁学高数,这博士不会是买来的吧?
还是博士的子女都直接继承上一辈而不是慢慢发育?
我感觉对不起自己闺女了,俺没好好读书 没成为博士,注定要成为学渣。
=0= 俺闺女现在四岁,现在连加法都不会。
属实魔怔了
当读博士出来赚的跟一个高级蓝领工人赚的差不多的时候一切都迎刃而解了。
教育焦虑,极度的教育焦虑。
那么小还是培养数学的兴趣吧。很多东西学会了用不到早晚也得忘。反而是兴趣跟思维是一辈子的东西。至于一些数值或者代数的方法等到以后用到了在基础扎实的情况下学起来是很快的。再说动不动就因为高数没学会打孩子,孩子属实是有点惨。
自己会做,和讲得出来,和让听讲的人能听懂
是三个层级,一层比一层高,一层比一层难
估计也是理工科博士。
任何读过科普的人类发展心理学的知识就能从孩子身上看到这些理论的正确性。
我家 5 年级,属于比较发育慢那种。还经常不能理解等式的变换,必须要用老师在学校训练的方法,才能理解。
拿了小时候的天平玩具来讲,才能大致理解。
抽象思维还真的是需要足够的具体经验支撑才能自发的产生。
打的只会让孩子猜测答案,讨好行为。
真的是父母不需要上岗证,不过人口老龄化,低出生率,这些措施出台也不会多久了。
字都未必能认全,就开始学高数,能学个屁出来?且不说这些知识他们有没有办法懂,问题在于他们连看书学习都没办法,只能听授课人口述,我相信许多大学生也未必能达到这个学习水平。
学习高数对于儿童来说,有好几道坎:
1. 数学基础知识,所有人的大学前知识基本都纳入高等数学范畴,包括不限于加减乘除、平方开方、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坐标系及各类基础函数、排列组合及概率。我们假设小孩 3 岁就开始接触数学知识,要把上面的基础知识 3 年内让小孩学完,基本不可能。有些天才 12 岁能开始接触高数已经是天赋异禀,6 岁学高数这无异于让小孩出生 3 个月学会说话。
2. 数学思维能力,要能够理解立体几何的外形,起码能够想象,要懂得导数是 “速度的速度”,相当于物理的加速度,要明白所学数学公式的内涵以及相关性。
3. 语言基础能力,要做到能够理解数学语言的基本能力,有些人自己能够想象,自己也会写题,但是听别人说就是听不懂,甚至看课文也是看一段就自己脑补一段,全看下来反倒很难学会,这就是缺乏了基本的语言基础能力。
4. 认字水平,要学会高等数学,最基础的基础,需要把常用汉字全部学全。
总结,这个父亲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已经疯了。
要不 学学 hello world 吧(狗头)
内卷要从娃娃抓起
江苏但凡上了大学的,基本上都是卷出来的。
但是这么卷的,已经失常
总有什么博士硕士啥的虎妈虎爸,我特别好奇,他们本科都哪儿的
这不曝光一下是哪家大学的野鸡博士。
好好查查论文,看看有没有什么乐子。
这是我觉得孩子投胎在高知家庭最可怜的一类。
唉,原生家庭,虽说父母背景能量重要,可是跟原始的爱和理解比起来,只能排第二位。
真想对鸡娃的家长说,人生本来不易,社会对一个人已经诸多苛求和压榨,就不要在家庭的氛围里压榨孩子了好嘛,做个有知识的文明人,首先得是一个人,何况是小孩。
给孩子足够的爱和时间,他会自己找到内生动力的,没必要太焦虑。不要搞出本末倒置的蠢事,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忧虑,学校和社会已经不是净土,留个放松的地方给娃儿吧,趁他们还小。
虎牛魔酬宾,虎毒不食子呢,他也配叫虎?
可能某些 “神童” 刺激了他,不过显然努力方向错了,要想让自己六七岁儿女成为高数天才,他应该对自己拳脚相加逼自己出本高数教材,然后署名自己六七岁的子女。或者学贾平凹把自己搞成某领域大牛,让儿女研究自己,说不定也能研究出个教授职称。再或者自己奋斗到博导,然后让手下科研民工搞篇 sci 署名自己六七岁的儿女。
说到底还是虎爸自己不够努力呀 (◔◡◔)
根本用不着拳脚相加
因为我肯定他的女儿六七岁学不会高数
茶博士也没这么莽吧
还博士呢?天天研究什么。教育孩子之前,不先研究下教育学?跟农村没受过教育的老头老太太教育后代一个思维方式。
建议他学习一下脑科学了解一下正常人脑是如何发育的,再来思考 5-7 岁的儿童是否有脑部基础条件学习极其抽象的高等数学。
好多博士真是因为学士毕业找不到好工作才一步一步读上去的。
普通大学的博士就。。。99% 真心没水平,没说 100% 是因为不想太绝对。
这事情发生在南京还挺奇怪的,众所周知,南京人大多都是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儿,变态成这样的,怕不是被别的什么奇奇怪怪的文化浸染过。
学完了然后呢?
中国的博士带有太多的功利、攀比、政治的因素,成为了阶级跃升、扬眉吐气的方式,这是极其畸形的理念。
博士第一位就是兴趣,如果一个苦大仇深的博士,几乎没有恋爱经历,智商非常一般,家境还不好,那么他的性格扭曲是大概率事件。
我认为没有兴趣而读博是一个负面例子,从来就不是阶级跃升的正能量。
本质是船货崇拜,之前知乎上不是有个问题说高数教材看不懂么,这位虎爸能把这些云里雾里的教材吃透讲给孩子听么,怕是不能,如果单纯教孩子强行记住符号和符号之间的关系,再做做题目,那就是船货崇拜,他觉得只要这样,考神就可以再次赐福给他们家?不是愚蠢是什么!
啥也不说
我只是想知道这位大哥的博士学位怎么考来的
揠苗助长的道理,我们这种大专狗都懂
怎么他一博士,居然还来这种奇怪操作
神奇的世界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开一个角度:一般情况,博士如果有 “帽子” 和职称 ,我们不会叫他 X 博士,而是叫:
X 院士,X 所,X 教授,X 老师,X 经理,X 老板……
不请自来。他爸的意思是:“你们现在什么都不懂,我很难把一作给你们。”
他以为他生出来的是谢耳朵???
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建议送网戒中心电电,哭就接着电,电到学会为止
我更欣赏这位父亲的做法
在现在,博士算个什么?
对子女如此疯狂的教育,也恰恰说明了他对自身能力的不肯定。
曾经,我也幻想过如果回到过去,从小学习高中内容,卷高数,提前研究自己喜欢的专业,为以后铺平道路。但是,这个幻想是多么的荒谬!孩子六到十岁是大脑发育的重要时期,如果我们反过来想,是不是可以认为六岁孩子的智商还远远不够去学过于复杂的内容?他的行为就是把我这种幻想 “落实” 到自己孩子身上而已,这就好比用一台大屁股机挖比特币,用一把水果刀剁排骨,简直不要太荒谬。
这顿老北京鸡内卷怕是塞错了。
我们不能对博士存在偏见,很多博士人品也很好,但恐怕真的有一些博士读书读傻了。我这边有一个中年男博士,其妻子收入不算少,还为他和儿女付出了很多。可是,这位博士在第二个孩子没有断奶的时候与其妻子离婚,没有正当借口,对,借口。书读得多,却自私自利,这究竟是人性的未曾转变,还是因读书变得功利?我们其实也不需要知道,总之是教育的失败罢了。这位博士又有什么不同呢?忽略事情发展的客观规律,一昧追求子女 “完美”,恐怕已经超出一个正常父亲望子成龙的范畴了吧。
教小孩子高数,无所谓,暴力逼小孩子学高数,还是为了孩子吗?一个博士,不会无知到这种程度吧。一个教育失败的产物,妄想逼孩子内卷而成为 “成功人士”,终将再次失败。
被拔管的时候别有怨言就行
高学历人才不等于会教育
无需评价,建议剥夺其抚养权以让其冷静,然后等待是否会因虐待入刑。
这是虎比,不是虎爸
成功者都是偏执狂!
所以以这位看读到博士也算成功了……
四个字:揠苗助长
细细品
不会也是水博吧?
所以说中国这个博士水平啊,
就算将来有 1000 万博士我也不会奇怪的,
毕竟论水平甚至比不了 2000 年扩招前的大专生。
以上
念书念疯了
改革春风吹满地,中国虎爸真争气
应该在造假,逻辑不通
管好你自家孩子吧,少操些没用的心。
又一个被导师折磨疯的(狗头)
对自己孩子多狠,就是对自己的家族有多失望。
子女教育的重要性相信不需要我多说,大家也能知道,一个好的学历或是一个好的学校出身,在目前的社会就职来说,尤为重要。不想要继续在内地教育中内卷,就要跳出常规教育圈子,这也是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为子女规划国际教育路线的原因之一。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为什么要选择为子女规划一个香港身份,在教育上有何优势。
一、国际教育
首先,如果选择移居香港就读的话,可以享受香港 15 年的免费教育,且还有学生津贴可以申请。
子女拥有香港身份,可以选择就读内地的纯外籍国际学校或是香港本地的全部国际学校,提前接轨国际化教学内容,培养国际生。
同时,香港落实英语、普通话、粤语并行的 “两文三语” 模式,英语学习程度高,孩子自上幼稚园开始就学习英语,在语言教育方面,重在应用。
二、华侨生联考
如果子女成绩一般,在高考这条千万大军的独木桥前,是没有任何优势的,但又想能就读到一个好的名校,这时候就可以考虑华侨生联考了。
华侨生联考,是中国教育部单独为海外华侨和港澳台学生设计的考试,也是港澳台侨学生报考中国内地大学的主要途径。
与高考的竞争相比,华侨生联考的竞争都不足以一提。除了竞争力小之外,考试难度还比高考小,跟会考差不多,甚至考试内容还包括 70%的初中知识。录取分数就更不用说了,平均比内地普通高考的录取分数线低 150 分 - 200 分左右,400 分就可以上 985、211 一本院校,二本 300 分,艺术类 200 分,且不占用高校的普通高考招生指标!
华侨生联考港澳地区考生报考条件:
需具有①《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或《港澳居民居住证》和②香港或澳门居民身份证。(也就是回乡证和香港居民身份证)
三、香港 DSE 考试
香港自 2012 年开考香港中学文凭考试(HK Diploma of Secondary Education Examination,简称 DSE),这项考试相当于内地的 “高考”。
拿到香港 DSE 成绩后,由于其成绩获得本港、内地以及国际认可,所以考生的出路非常广。
更重要的是,有香港身份的考生凭 DSE 成绩,还会获得香港本地大学的优先录取,而且费用相对较低。
而香港的大学也和国际一线接轨,对比欧美大学,一点也不逊色。
如果想就读内地学校的话,可以凭香港 DSE 成绩通过内地免试招生计划就读,目前已经有 122 所内地高校接受香港学生的免试申请,覆盖了清华、北大、复旦、同济等优质学府,而且 DSE 考题比起高考相对简单。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 DSE 是唯一一个可以用中文答题的国际考试,也就是不论是香港居民或是香港永居身份,甚至是内地身份考生都可以报名参加,不过内地考生的报名通道不一样,且以内地身份报考 DSE 没有任何优势。
四、海外留学跳板
凭香港 DSE 考试,除了可以报考内地或者香港本地大学之外,还可报考众多海外名校,目前已经有 280 余所海外高校承认香港 DSE 成绩。
而且,因为国外区分了针对港生和内地生的申请通道,所以在办理留学签证时,有香港身份的学生办理更简单快捷,尤其是 STEM 专业类别。
从香港升读世界知名大学的本地学生,还可申请香港卓越奖学金计划 (奖学金计划)。
总的来说,**有香港身份,无论在本港、内地还是海外,都有很多教育资源便利的。**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他们也正是看中了香港身份所能带来的教育优势,才会选择办理香港身份的。同时,办理香港身份,并不一定就要移居香港,通过香港优才计划拿到的香港身份,可以比较灵活处理优才续签的问题,直至 7 年后转永居身份。
想要为子女规划香港身份的家长要注意了,如果是想参加华侨生联考或是 DSE 考内地学校的话,是需要永居身份的,大家要好好计算好时间才行。
如果您有意向了解香港身份,可以点击下方【链接】进行资格测试,只需 30 秒就知道你是否符合申请要求。(香港身份办理咨询微:Yinhehk;了解更多公众号关注:香港家园)
我只关心怎么判
就是不知道这位父亲是否也在六七岁时被自己父亲拳脚交加做高数,但是不管有没有,很明显,这位博士在教育这方面连常识都没有。
就像在座的各位父亲一样——相信这位父亲一定会这样回答:我都是为了你好(记住语气一定是不满和委屈)
建议吊销一波博士学位,理由智力达不到毕业水平
为了制造噱头罢了,
我相信有天才,七岁能懂高数是有可能的。
但这位父亲的行为就是在胡闹,小学重在学习算数基本功,初中重视方程思想、代数、几何入门,高中重视的则是更进一步的数形结合,数学综合建模,和综合思想。
只有经历的这个铺垫的过程,学高数才是最有效的,才能理解高数。
之前是有一个华裔五年级小女孩在国外录视频讲微积分,但观众也不确定她是不是真的理解,也许只是家长给的剧本。
这种情况其实很常见,之前也还有一个小学生,父母好像是医学院的博士,为了给他们的儿子在竞赛上取得好成绩,帮他摆拍了好多张在实验室研究的照片,配上有关研究什么癌细胞扩散到小论文,直接拿到一等奖。这个小孩可能连培养皿,恒温箱,PCR 电泳都不知道什么搞,写出这种论文,可能吗?
所以,一切都是噱头,就和那个什么只招收博士生做服务员的火锅店一样,噱头,都是噱头,没办法,这就是吸引流量的一个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提前学习知识是好的,但是孩子才这么小应该慢慢引导,循序渐进啊,不能当成大学生教。
对于这种人只有一句话想说,将来拔你气管的时候可别不知道为啥
最后小孩数学没学好,学了一身横练的铁布衫功夫,再又外而内积累了深厚内功。忍辱负重几十年以后终于报仇雪恨,让虎爸天天做数学题,做不对就打。
超前学习的思想没错,但要考虑其认知发展规律,不能太极端,你怎么不去叫他去学量子力学,求解波函数呢?不去叫他读黑格尔逻辑学和拉康精分,马克思资本论呢?另外,通过暴力的手段让小孩学习,这不仅违法,而且更加会让小孩厌恶学习。
重点不是学高数,而是家暴。批判要批在点上。用合理的方式逐步教授数学知识,不在意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和进度,在中学阶段达到研究生数学水平,这是完全可能的,合法合情合理。但这位家长方式错了。
这孩子一天都睡不够十个小时,怎么能成为谷爱凌、丁真这样的人才呢?
原来某专业课的老师说过,太聪明的人做不了科研
被虎爸打死的可能性很小,但是不等于零
智商主要看本科。
再往上的学历跟智商关系不大。
辱骂加殴打不需要拘留剥夺抚养权才是问题
怎么这一溜答案在这讨论上教育方式了
Genomics 的教授给我们上课的第一天就告诉我 IQ is not gene related.
就这智商还是先把小学到高中重新学一遍罢……
混到博士就以为自己牛了掰了,给他孩子他也不知道怎么教啊。
魔怔了吧,经典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
家有小女马上一年级,学乘法也是快崩溃了
我觉得孩子对某一方面的兴趣或天赋是极易表现出来的,强迫的肯定不是天赋所在,所以呢,放过孩子吧
父母都应该多学习学习,尊重孩子
换算成英雄联盟这就相当于你爸是大师,你刚打完第一次定级赛到了青铜 4,你爸拳脚交加要求你打钻石局
揠苗助长这个成语故事,这位爹是不是没听说过。
填鸭式教育受害者。
正常人都不会让小学生学高数(滑稽)除了这是个千年难遇的天才
且不说孩子的接受程度是否真的出众
哪怕是教正常的大学生
“自己懂” 和 “给别人讲懂” 还是两回事的
恐怕他在前者还算是学富五车的博士
到了后者却只有野蛮人的水平
否则为何不直接让科学家当老师
要是物理数学计算机博士,倒还可以理解,要是别的专业的博士,估计自己都没学明白高数呢
知乎用户 中国经济周刊 发表 · 其实是死于社会压力。 学校就是社会。爹妈如果是没文化的苦力,家里不管他们的学习,还能一个人养活一家五口加条狗,能买房买车,每天回家锅里都有一只鸡,这样的生活他们会鸡娃吗? 就是因为这种好事不存在。拉车的扫 …
知乎用户 斜风细雨 发表 知乎首答。 人正在美国 ucla 进修社会学,对中国教育一直很关心也做过一些思考,正好把这些想法汇聚成文章写在这个问题下面。总体上是一些抽象宏观的思考,同时讨论了一些具体现象,基本都是自己的想法,但是因为看过不少这 …
知乎用户 阿董 Adong 发表 我大一的时候干过一段时间的家教,带过很多种不同类型的学生,其中有一个学生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 他是个高二的男生,语数外政史地六门都烂得很平均。第一节课试讲的时候,他母亲就坐在后面时刻盯着,就和慈禧太后垂帘 …
知乎用户 GrossteAnmassung 发表 把你喜欢的东西变得恶心,再培养你忍受恶心的能力 知乎用户 鱼吹浪 发表 本来以为考上大学是套现 结果发现被套牢了 上了大学回头再看鲁迅先生的文章有一种力透纸背的真实感。 有一天晚上我走在回家 …
知乎用户 鲸落与海 发表 万字发声过长,我在这里给大家提炼几点关键信息: 1. 发声学生因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正在办休学手续,并接受住院治疗,而在学校,出现这样心理问题的学生有很多 2. 入学需要与学校签订保密协议(这才开头我就已经惊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