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中国的农民却赚不了多少钱?
知乎用户 李飞宇 发表 我爸妈刚卖完去年的小麦,价格是 1.3 元每斤,卖了 1200 斤。 1200 斤是一亩地丰收的产量了,而且是大丰收。 所以总价是 1560 元,这大概相当于很多很多人一周的工资而已。而农民种一亩地,一年差不多只能收 …
中国的问题不是耕地少,而是没人种地。
我们当地只是一熟的水稻,南方某省两熟,我问当地人:那你们的收入要翻一番啊!
当地人回答:老子一熟都不想种!全年打工。
我抬头一看,果然,耕地全荒着。
这是阳春三月,本应遍地金黄的油菜花,但只有远处一块地里有,其他的全空着。
接下来开始做统计了,种地的话,刨去种子化肥,机械耕作,请人费用等,一亩地纯收入撑死 700 块。粮食是很便宜的,一斤水稻还买不到一瓶矿泉水。
种 10 亩地就 7000 块。10 亩地是很多的,小时候机械化不高,四口人种 10 亩地很累。我们当地没有家庭超过 10 亩。俗话说 “只管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这个“一亩三分” 是很有生活常识的,一个人的体力只能种这么多。这个累我就不详述了。
种 100 亩也才 7 万块。能种 100 亩的绝对是青壮年,而且必须是全家人一起干。知乎常说送快递月薪都过万,一年也是十几万,两口子就是二十多万,不比种 100 亩地挣 7 万块香?
经常会看到新闻报道,今年洪灾(旱灾),某地粮食减产(绝收)。然而美国洪灾只听说民众转移,很少听说粮食绝收的。因为中国农业还是靠天吃饭,抗自然风险能力极低,种 100 亩地很大概率亏本。各位有没有半夜三更去看水的经历?有没有听说过农村为争水打死人的?我都有过。
而绝大部分农村没有 100 亩让你种,上图的地加起来不到 30 亩。内蒙种地大户种 200 亩地,都上新闻联播了,不过也就 14 万的收入。从报道来看,他还买了整套农业机械。
1 亩是 666 平米。
这个地方看起来很漂亮,摄影爱好者的最爱。以我这个农民的眼光来看,这里总耕地目测不超过 200 亩,就是 13 万平米,属于全村,那么他全村总收入不超过 15 万。假如有 20 户,那么平均每家收入 7 千块,**是不是还不够你一个月工资?**风调雨顺的时候也只能保证温饱。但只要 2 个月不下雨,就全他妈玩完。如果收割季节连续下半个月的雨,也还是玩完。所以,云贵湘赣陕都是农民工输出大省,云贵湘赣陕没有平原,全是山区。中国的平原极其有限,山区土地是主力。
农民不愿意种地,国家又在保耕地,怎么办呢?增加耕地!到处开荒,我们这里的山全被挖掘机挖掉,拿国家耕地补贴。挖出来后当然也是没人种的,任由水土流失。下面这个山头去年还是橡木林呢。
PS:关于成本,你面临选择,选 A 可以挣 50 万,选 B 可以挣 10 万。假如选 B,你的成本其实是 50 万,就是说你亏了 40 万。经济学里有定义,这个叫机会成本。所以那个种 200 亩地的人其实是在亏钱。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学校不收费了,农村孩子还是不愿意上学。
从评论来看,很多人没种过地,非常不了解。比如有人说收点钱,地让别人种。我们当地是给别人钱让他种,为什么呢?因为农田不耕的话,土地就会结板,同时长满野草野树。只需要一两年,农田就退化得跟山坡没什么区别了。我身后的树林以前就是旱地。
有人常年在外打工,摩托车放我家,油箱里加满油,嘱咐我们每个月必须骑一次上街。
土地也是一样的,就算有 18 亿亩,两年不种就只有 10 亿亩了。
评论有人说可以种经济作物,栽果树之类的。我猜国家保障 18 亿亩耕地,并不是让你栽果树的,国家并不担心你没水果吃。
还在,有撂荒或者改动会被无人机看到,大规模改变用途没有审批会被卫星看到。
但是我觉得威胁粮食安全的不是耕地问题,而是农业生产中的利益冲突没有得到妥善管理的问题问题。
1. 取消农业税后农业对于地方来说无法带来立竿见影的收益了,对于很多不依赖农业补贴的地区来说甚至是一种拖累,而这个矛盾没有得到解决。
2. 取消农业税后,很多依赖农业的地区愈发依赖农业,如果同一年度内没有把油 粮产量奖励拿齐那么真的揭不开锅,但是油菜要春天种,早稻也要。
3. 各种示范区本身资源禀赋就不错,但是财政和技术资源一股脑全给了示范区,而需要投资的非示范区却得不到。
4. 乡镇一级财政在县,但是事情在乡一级,这导致直接服务农业生产的乡成为了县的派出机构 做不到一站式解决实际问题,大量需要跨区域协调的问题要么上到县要么下到村,都很难受。
5. 说了很多年农资乱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农技部门缺乏投资,必须经营农资方能存续,一方面导致农技支持不足,另一方面导致农业收益的下降。
6. 产业化农业生产在很多地区被红线限制,无法对土地进行改造审批周期无法接受,水电不能享受农业价格,补贴和奖励总的来说除非是本地农民兴办否则基本没戏。
7. 锦标赛式的动员造成极大的压力型机制,导致转嫁压力的很多手段和种种运动从根本上伤害了农业的价值链。
8. 一些地区农户生产自主权不断下降,不光种什么选择越来越少,甚至卖到哪里给谁这些问题上都可能被干涉。
9. 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各机构要么一家独大,要么都找不到 要么发互相矛盾的指令。
(以后慢慢补充)
解决建议:
以后慢慢补充。。。其实农林牧鱼很有趣的,有时间再写写水域的
朋友们,为方便大家阅读,我把每次更新之间用很大的空隙分开了(很粗糙的处理手段哈哈),每次更新之间的内容基本都是比较独立的,但是连贯看更好!
原答案—————————————
谢邀。(这问题答着答着跑偏了,更多的提到农村和土地的问题了)
中国的耕地红线一直都在,且寸土不让!
因为在各个地方向上汇报的资料里有土地一项,讲到土地问题就会讲占补平衡,但凡占用多少耕地就应该开垦多少补充,在这方面国家是严格把控的。
但也不是不存在造假问题,毕竟有关官声政绩问题,不过总是少数,因为这个问题有点严重。可能以次充好会严重一些。
回头来说耕地红线问题。
这点咱们得说公道话,中国政府难,真的太难了,中国人民也难,中国农民更难!
但凡说到耕地问题,一定会牵扯到三农问题,而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又绝不能分而论之,三者是一个综合体。(我答问题不设字体加粗那些,太麻烦了,大家将就下看)
1. 为什么要死守 18 亿红线
18 亿是保证中国人民温饱问题的底线!平均而言,在杂交水稻推进之后,天气等自然条件最理想状况下,用光温生产力的算法,每亩地每年折合水稻产量大约是 1100 斤多些,按比例去糠后大约是 800 斤左右,而我国纲要中规定人均粮食水平为 389 公斤。则按该算法,一亩地 800 斤,大约可以满足一人的粮食需求,而 18 亿亩在该情况下可以养活 18 亿人。
但在实际上,中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是一个自然灾害很多的国家,旱涝等天灾一来庄稼粮食就没了。事实上每亩地较为理想的状态每年可收获 650 斤左右的粮食。按这个标准来算,养活一个人需要 1.19 亩地,而为保证粮食水平能在温饱以上且较强的抗逆性能,所以一般人均一亩三分地,14 亿人算,共需要 18.2 亿亩地。而农村人口大约 9 亿人,所以有人均不超过 2 亩户均不超过 10 亩的规定。
18 亿亩耕地是保证中国人口吃饭的大问题,我曾经想过世界分工问题,如果中国在世界分工上搞第 2-3 产业,从人少地多的国家购买粮食,那么土地非农使用可以使中国迅速富起来,但是从这两年的猪瘟来看,这是不可能了,帝国主义巴不得我们出问题,哪还会卖粮食给我们,目前的猪肉已经涨到了 30 + 一斤了,直追牛肉价格。想想当我们自己不能养活自己的时候,怎么要求别人养活我们?
所以才说中国人自己养不活自己,世界上就没人能养活我们!
2. 中国农民是最辛苦的一个群体
中国农民平均收入水平只能维持温饱而这个问题还将会持续很久。中国农民分为 3 类,纯农民,半工半农,纯工农民。
-— 纯农民以种庄稼为职业,上面提到了有个人均不超过 2 亩的线,所以意味着农民除了一亩三分地的收入用于自给自足外,剩下只有 7 分地的可支配收入,一亩地 650 斤,年可支配一共 0.7×650×1.2=546 元!除了这个外,几乎没有闲钱!但是纯农户一般为种田能手,通常承包他人不种的地,所以年可支配收入也还能达到 2000-5000 元左右。
-— 半农半工户,一般由年老的父母在家种田,用种田保障自家粮食问题,还能有一点点盈余,此外由夫妇在城内务工,从近段时间的调研(在广东梅州调研)来看,这个算绝大多数。但同时仍然大多数人达不到在城内居住的工资水平,只能用工资改善农村生活,使自己在农村获得一个较好的生活条件,修建新房等,农村很常见。
-— 纯工农,纯工农就是进城务工农民中的佼佼者,他们有较强的能力可以适应城内生活,能在城内定居下来,或者通过将农村土地出让给集体的其它农民,从而获得一个进城的启动资金能支持进城做点小生意,或者其他工作维持生活,融入城市。
所以农民想要获得一个较高水平的生活是很辛苦的,但也不是达不到。值得一提的是,所有人都知道粮贱伤农,但事实上,粮食价格不得不贱(隐形红线,普通的大米价格一定不会超过 3 元),粮食价格一升,伤的最终还是农民。
3. 中国土地制度
实话说,中国是世界上最聪明且勤劳勇敢的民族。
除了中国谁能想的出城市土地国有,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制度?这套制度从人类产生到现在只有中国人想到用到。而且我认为这个制度是解决王朝末期土地兼并问题的一剂良方。
城市居民能在城市中谋求工作,满足自己生存问题。农民则在农村用一亩三分地满足自己需求,当过了几十年,人口变动之后,例如两户人,A.B,最开始都分了 10 亩地,A 娶了老婆,但是只生了个一个孩子,B 娶老婆生了 3 个儿子,24 年一代人的算法,48 年后若再结婚,不生孩子的情况下,B 户比 A 户多 4 人,若生孩子可能多更多。这时人均耕地少了许多,在古代私有制制度下,人多的户,土地越分越少,直至吃不起饭。而集体所有在过了几十年后可以按情况调整土地,维持土地数量,像有些地方想出的两田制,或者 3 年小调 5 年大调等规定,充分保证了农民生活问题。
而在城市化进程中,就不得不保证 18 亿亩的红线,因为这是保证中国人不会饿肚子的一个红线。因此不是所有的农村都会拆掉修城市,这是不可能的。所以拆迁户是一部分,不可能人人都是拆迁户。所以靠拆迁富裕的人毕竟少数。
但由于土地位置的因素,导致非农使用的极差收益也不同所以不同地方比拆迁价格是不公道的。
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内学者照搬西方那套,鼓吹完全市场经济,提倡土地私有化,实际上国际的学者这样说比较多些,而国内只敢说永佃制。假如说土地允许自由买卖,那么将会有很多人失去土地又找不到工作,产生大量贫民窟,重现土地兼并与大地主现象。如同印度等国,他们的城乡贫富差距确实比我们低,而这样的数据却是引进了大量城市贫民窟,降低城市平均水平,提高农村水平做出来的,这样的降低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本来说红线问题,一下子又扯到三农,下车了,有空补充。。。
————————————————————————————
针对评论添两点
A . 有关良田造房,沙漠开垦的问题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中国的土地资源极端有限,优质土地分布于黑河 - 腾冲(事实上这条线还应该向东平移许多),而真正优质适用于耕种的东北的平原地区,华北平原,江南地区,长三角,珠三角,成都平原,这些地方是用于耕种位置最好的,还有周围地区。而其它位置的土地条件都较差,所以我国的土地资源有几个特点:a 分布不均匀,b 土地质量差异大,且优少劣多,c 人均少(远远低于世界水平),d 土地后备资源集中于西北地区。
按照用途最优来看,这些地方(华北平原,长三角,珠三角,成都平原)似乎也应该像东北的平原一样用来耕种最好,但我们不能否认这是一个经济问题,经济问题使得我们必须用投入产出与利益最大化来考虑问题。土地的非农使用能够获得百倍与农业的效益,但这是基于土地位置的特殊性的前提上的。如果在一个非常偏远的山区,有一片土地,那么这片土地的非农使用甚至效益没有农业使用效益高;而在珠三角,长三角,北京周围华北平原,(虽然这些地都非常适合耕种),它用于非农使用的效益往往千倍甚至万倍于农业使用,而它农业使用的效益往往比偏远山区那块地农业使用效益又高不到哪里去,所以政府会占用这些优质的地用于非农使用,在其它地方开垦补充。
B 有关土地集约使用与兼并问题
这个问题点得很好,首先明确一点,土地的集约使用的效率确实比目前散乱的小块土地利用效率高许多,这一点政府不可能不知道。但问题是不好解决!
a 中国有大约 8 亿农民(农村户口),剩下城镇 6 亿,贺雪峰曾经有个观点,叫 “如果能让 8 亿农民养活 6 亿人的局面扭转成 2 亿农民养活 12 亿人的局面,中国就可以解决三农问题” 云云,紧接着又阐述了如何扭转,但是发现中国除了不需要 8 亿农民,也同样不需要多出 6 亿工人啊!我们试想,土地集约使用,那么多余的农民去哪里找工作呢?他们将会是失去土地的那一批人,即完全失去土地那一部分收入,纯打工,哪有这么多工作机会提供给多出的 6 亿人?即使有,我在上文也阐述过,农民一般需要城内的打工与农村的收入才能维持一个较为体面的生活,失去土地收入的农民光靠打工根本不太能维持一个体面的生活。
b 所以农村散乱小块的土地,只有 2 个目的!!!第一个虽然效率低,但是只要保证能供应中国人口吃饭就行;第二个,农民群体不能乱!!!!中国 8 亿农民,十万分之一的人乱聚起来就可以有陈涉吴广的规模了,万分之一就是长征人数的两倍了,千分之一就足以动摇国体了,所以中国农民乱不得!唯一的办法,牺牲一点效率,换稳定。
c 土地的兼并,在我看来,我认为国有与集体所有制是历史至今最好的土地制度。反对土地私有,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走到末端都会出现土地兼并问题,产生大地主剥削人民,而集体所有在一段时间土地分配出现不公平之后可以及时打乱重分,这是很好的一点。
—————————————————————————————
19-10-7 补充:
- 关于红旗河工程
我第一次听这个,我们暂且不谈真假。我把知网上把仅有的十几篇期刊都略看了。我想说的是,这样的超级大工程不知道要反复论证多久,多长时间的讨论才敢动手。这个工程的体量比三峡还大很多,但是三峡这样的工程即使至今还是褒贬不一。甚至造成了很多不可逆的环境影响,对于气候改变,地质改变,人口迁移问题,当然这方面我知识有限很难去深入。但我想说的是这个工程不能上马的概率远大于上马概率,其次,即使工程上马,那么它在 10 年之内不会结束,在这个期间内能提供的工作岗位事实上没有想的这么多。有一篇期刊里谈及解决工作岗位问题,说这个工程开动到截止(包括开发出土地后)一共可以提供 1.2-1.5 亿的工作岗位,而且这些工作岗位有大量技术岗,不都是农民能胜任的,所以我想表达的是政府想要解决农民工作岗位的问题是很困难的!以至在 19 大的时候政府说为农民工提供工作岗位的企业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政策扶持!
再有,农民工的生活真的很难很难,你们老是以为出去打工的农民一下就改变生活了,并不是啊!春运那个农民工回家的视频不知道多少人看过,大多数农民工是那样的,不是你们想象的那么好!!!
朋友用下这个视频
大多数是这样的好吧!!!!
- 关于农村生活
我小时候在农村长大,而且那时候生活水平还挺不好,所以有些很感同身受。前段时候做乡村振兴评估工作,说实话不下去走走你们永远不知道农村有多苦,只知道在键盘敲几下,农民应该怎么怎么,咋整咋整就有钱了了,开局 2 亩地,一把锄头,你去给我整来看?
调研过程碰到一个老人,他问我:你们是不是共产党派来帮助我们的啊?我们这里好难哟,我唯一的一头牛都在前几天被偷了,我找派出所,他说我没抓到人他们也没办法,我们一年到头就靠那头牛种点粮食,可能多一点点,我儿子啊,29 了喔,还没讨老婆呢?我愁的很啊,你说咋办嘛,没钱房子也破破烂烂的。
真的我听着听着就差点当场哭了,这样的人不是一个两个啊。还有农村的小孩甚至有的大人看见我们是城里来的都害羞,觉得不敢和我们交谈啊!!!
这才是真实的农村现状啊!
其次,我们给农村评估过程,很多工作人员其实很死板。有些东西农村真的很难做到。例如,城市里很多个体户商店门口会搭棚遮阳,农村遮阳成了乱搭乱建?养鸡鸭的地方,很规范的用铁丝网圈起来,再用彩钢瓦搭个避雨的,也成了乱搭乱建?这些从小城里长大的工作人员总认为,养鸡鸭要像养猪一样,专门修一个房间来喂养,不然就是乱搭建,不然就是没实现人畜分离。锄头,镰刀等工具,他们认为得像城市厨房里搞个架子一件一件挂好,整整齐齐的弄个架子,才叫生产工具摆放整齐!在我看来,有些评估细则是对农村的极不公平和极不负责,理论的时候他们还理所当然,真是何不食肉糜!
- 评论区还谈到用农村土地建房进市场的问题
妈耶,这个问题更复杂了。我只能用我已知的说说。
首先有个概念,农村集体内的农村宅基地修建的房屋称为小产权房,小产权房不不具备有办理房产证的资质的,只有一个镇县级证书证明房子的归属。因此小产权房很多权利受限,其中最大的就是不能用于抵押。
朋友的想法很好,拨出 1 亿亩土地修房,房价就降了,农民就富了。我也想啊,毕竟现在买房压力是真大,但是这是不可能的!
我们先理清当前的房地产模式,
农村土地—政府征收—招拍挂—建房—售卖
房价高的根本原因在于地价高,地价高的原因两个
最根本的是土地限量供应,市场上的地少,价格自然高。以广州为例,每年每个区只有一块土地进行拍卖!这么多家房企,价格一下就起来了。
其次,修房的造价不高,如果房企预期房价可以卖到一个什么样的价格,比如当前市场价格为 2w 一平(举例子),房企销售部门预计这个地修房后他们有能力可以卖 6 万一平,这时候房企在竞赛的时候会大幅度提高土地价格,以确保自己能拍到土地。
而房地产商购买土地的价格选高于政府征收农村土地,我国许多地区土地财政占 GDP 收入 70%以上,就问你怕不怕?这个差价再用来搞基建,所以说政府压榨农民是不正确的,正确的是只要沾染房产的都是被压榨的!
回头再说小产权房问题,以上基本思路清楚了。所以目前是禁止城市居民购买小产权房的,如果允许买小产权房,谁去做韭菜?我们假设,土地私有了(意味着农民的土地可以自己处理),或者允许小产权房售卖。没了中间那个大差价,没了开发商大赚,中间省略了土地一级市场和房产市场,房产的价格会低到你不敢想象的地步,这样一来,中国所有的房产企业全部会死,骨头都不剩,其次只有开头那一部分农民会赚,因为市场信息会有一个延迟效应。这样会导致前一部分的人赚了所有钱,这样其实也不算是公平吧?而到后期房产会变得十分饱和,导致土地滥建,规划混乱,十分难以管理!
为了让城市的朋友们对农村有个了解,我贴几张照片
这是他们房子和路的过道,外出务工了,过年回。
家里没有厕所,这是公厕(旱厕)
这个大爷说自己没啥文化,怕和我们聊天,说两句就转身关门了,可以看下他的门!
这个阿姨说房子漏的,下雨会漏,洗澡吹风冷得很呐,说的时候真的是又可爱又可怜
大爷说家里贫困,连自来水都没有,至今单身。
这个大爷就是牛被偷了,儿子还没结婚那位
删了很多照片,调了一些。农村不是你们想的那样的!不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难啊!我还是那句话,请你们下去多看看呐!别动不动就没自来水,修啊!房子破了,补啊!没饭吃了,吃肉啊!这样真的不负责。
10-10 更一下:
这里玩说明一下,我所放的照片不是所有农村现状!有朋友评论说像扶贫摸底,不是的。农村也有很多做的很好的地区了,但这些地区普遍都是有很好的地理位置,例如很集中,地势十分平坦,靠近干路。评论里又说农村不种地的,那种我解释过,就是他们事实上有了一个较好的非农收入(一般是我上面提到的纯工农),从而使得他们不用再务农也能维持一个较体面的生活。
像这次调研,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梅州很多不种粮食作物的,大多种柚子,而且报批农业局开山来种。但是奇特的是柚子在广州这些地区超市或零售店 7-8 元一斤,农村那里 2 毛一斤都卖不动。且中秋前后价格波动很大,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一年到头只种了一点柚子的农村家庭几乎会陷入窘境。
—————————————————————————————
如果大家有兴趣,我再找时间从经济的角度尝试论证为什么土地不能私有,为什么粮价涨价会导致农民生活更窘迫,只是有点越来越偏题了 hhh。我不是经济专业的,自己在这个领域也只是摸索和思考,到时候还请各位指正!
———————————————————————————
19-11-9
来了来了,第 4 更了吧!前一段时间在备考雅思,鸽了各位好久,还有人看那就再更新!以下角度完全就是自己通过已有知识通过自己的一些认知和接触到的领域所写出的,欢迎一起讨论进步。
首先纠正一下原文中,有朋友评论说我的两个 “严重” 的用词问题,他的理解正确,我写的时候确实挺口语化的,用词不太严谨,谢谢指正!
说了这次尝试从经济角度来分析,老规矩,还是先看看评论区主要问题:
—关于农民群体会不会动乱问题
—政府一刀切的做法是不是完全不对?
—农村是否脱贫了?
—题主补充的,开辟国外粮仓问题
—三农问题的根源
我还是先就我的观点回答这几个问题:
农民群体如果没事做一定会乱,而且严重至极。依据是十年时期上山下乡经验。当时上山下乡的根本原因不是意识形态,而是苏联撤资,导致我国重工业无法维持,大多数城市青年没有工作,所以下乡。光是解决问题都乱成这样,如果问题不能解决,是什么结果可想而知!
一刀切的问题,很多人说中国管理太差。什么土地问题不细致,不同地方有特异性,方法应该不同之类的。但是大家应该想到,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她不像新加坡一亩三分地,不像欧洲小国(面积人口),管理偌大一个国家是需要成本的!举个例子,一条农村道路,为避免损坏,它限制 10 吨以上车辆不能过,你不能天天派人守着那里吧,这样成本高,比较好的方法就是,整几个石墩,按照车的规格把路口堵小一点!这样必定有一些 10 吨以内,但是车型上不符合的被堵在外面,这是难以避免的。但不可否认它节约了不少成本!大家想想,如果广东说我要一块地,就一点点,中央如果开了这个口子,越来越多的地方越来越多的理由,你准还是不准?
农村 2020 能否脱贫?我觉得脱贫是两方面的脱贫,一个叫温饱脱贫,一个叫货币脱贫!温饱脱贫应该没大问题。就是有地,能种来吃饭,生存生活不成问题,还有余粮。但是这不意味着货币脱贫,如果家里有小孩了,要上学了,饭是吃得上,但是没有钱上学,如果生病了,没有钱看病,这是另一个贫困问题了。
关于开辟国外粮仓,这是一个很好的设想,并且中国目前也是这样做的。主要是中国向非洲国家提供资源技术资金人才支持。利用他们的土地,创收,中国也从中获取应属于自己的部分。不过量少前景还大。
三农问题的根源,就是人多地少导致的矛盾。
趁着疫情,来更新一张粮食危机的新闻。
评论区很多说 18 亿的红线对粮食危机没什么用。
这疫情来了你看顶不顶用!!
6 月 29 日环球时报 14 版。
每次在评论的时候,都会有一行虚字,叫友善的评论是交流的起点 ,大家评论交换意见讨论问题相互提高挺好的。我觉得很多评论都拓宽了我视野让自己想问题能更全面,我衷心的感谢这一类真正能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朋友。但是如果仅仅是为了踩人,为了炫耀自己知识面广,为了展现自己拥有居于草庐之内而能看透世间时弊的能力的朋友,恕我不欢迎 !
我是半川
关注我了解更多知识
土地规划和测绘人员来简单回答一下,耕地红线一直都在,而且基本农田越做越多。每年都有新增耕地任务,城市发展需要建设用地有增减挂钩,工程建设占用耕地有增补平衡,耕地用地只能多不能少、占用多少补充多少、土地整理耕地质量等级只能提高不能降低。作假有,但绝对不是多数,而且这几年胆子越来越小了,现在关于耕地保护有县自然局、市自然局、省自然厅三级验收,还有国家土地督察局抽查,擦边球也不行,去年安徽省定远县因为把高铁下面的荒地开垦为耕地作为新增耕地报上去被全国通报处理。这几年不光是对于耕地,生态红线、公益林、水资源保护区的土地使用不论是执法和合理占用审批都越来越严了。现在全国开展的第三次土地调查就是为了更详细的摸底,在资源三号卫星遥感技术的帮助下摸底全国土地资源,而很快开展的国土空间规划将更全面的对这些土地资源详加利用。别看现在工程项目开展的多,那些施工项目很大一部分精力要放在临时用地复垦恢复和占用耕地占补平衡上。所以耕地用地是绝对有保障的。
但有一说一,现在农村耕地问题最大的问题不是在土地供给上,而是劳动力问题。不光是一般用地,农村跑的很多,连国家花大价钱做的高标准基本农田都有很多荒废的,很多村只有中老年人在种地,即使没有出门打工的年轻人在农村也从事其他行业,毕竟散户种植基本口粮利润一直都是老大难问题。但是从我所见的本省农垦集团所属的大规模国营农场来看,荒田、废田的现象就完全没有。统一规划种植、农民工人身份、大规模集约、高度机械化,创立粮食品牌、投资兴建粮食产品加工厂,未来农业的出路只有在这里。不光是国营农场,其他地区农业也需要大规模资本的进入,农村宅基地进行统一管理,开展整村推进,才能真正将农业振兴。
讲个故事。
几年前我在某地修路,隔壁就是修建廉租房的。
突然某天接到一个电话是廉租房的项目经理打的:让我把所有挖机调到廉租房工地。
我自然是不同意。
接着又来一个电话是住建局某领导打的:让我把所有挖机调到廉租房工地。
我说一两台挖机我可以调给你,当是十多台挖机一起调走,你要和老板商量。
过了没多久老板开着大货车来到工地问:住建局的调挖机你怎么不调。中央督察组的大概 2 小时后就到工地了。
知道厉害了把。
廉租房工地违规占用农田被卫星看到了,你以为中国没事射高分卫星是做什么的。也不要奇怪那些房顶刷绿,上山画鸟的很傻。那是你不知道国土资源部用什么来监视你。
以现在的卫星成像手段,你想对红线耕地下手还是自求多福把。
挖机调去全部挖平,并从菜市场买了几百斤大白菜种上,用时才一个多小时。一共动用了 30 多台挖机。
老板还特别提醒:你只派挖机,不要掺和任何事情,小心有飞锅。
其实我觉得这样话不应该我来说。
死守 18 亿亩的现实意义究竟有多少,中国的粮食进口有多大大家也不是不知道。
从长远看粮食必然不够吃。
在我看来现在的死守政策有点饮鸩止渴的意思。不如加大力气发展工业化农业,以后的粮食问题你还想依靠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呢?这是不现实的。
中国农业的未来一定要脱离土地,袁隆平那一代农业工作者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杂交水稻的作用也越来越小,只有脱离土地的工业化农业才是粮食安全的正途。
更新
工业化农业不是农业机械化,美国的农业机械化和粮食工厂是两个概念。
这里盗了一组局座的图,中国的粮食工厂的雏形的雏形的雏形。
大政策我不太懂也不敢说,单说我在基层遇到的情况。
保护耕地肯定是在保护的,这是红线没问题。但是不少耕地要么没人种要么是在一些人畜难入的山地山沟里。随着乡村老人逐渐老去年轻人外出务工,很多耕地荒废得非常厉害。
走基层的情况如图,由于多年没人种地,原本的耕地已经很难再走进去了。
那么是否耕地红线政策需要松动呢?个人也是反对的。
我们同事之间以前也讨论过,大意是。
A: 我觉得耕地红线有问题,是形式主义,因为你看在我们这,所谓的耕地都是山坡山坳里,也根本没人种了,不如改成粮食收获红线。
B:不成,连耕地这种天上卫星一看就知道的东西我们下面都能玩置换这种猫腻手段糊弄,一旦换成统计粮食收获,天知道会被怎么造假,到时候陈米变新粮也就罢了,就怕用沙子包装,粮食安全可是第一等工作。
总结:1、目前耕地红线依旧是基层的重要工作,大节无亏。2、但是不是完全没有问题,基层依旧存在偷奸耍滑的现象,比如良田改成住宅街道同时用劣地面积来 “置换”。3、广大农村存在大量田地撂荒现象,极大浪费了耕地资源,同时也是造成 2 的原因之一。但是根本原因还是小农经济不适合经济发展现状,农村空心化问题。尽管计划 2020 全面小康之后有乡村振兴工作,但是目前前景并不明朗。
别的地方我不清楚,我们那边这两年修高铁,占了一部分地。被占地的农户每个都欢天喜地。
当然高铁占地不多,一共也没影响几家,厉害的是后面的。
十一放假前,我一直在感叹,又到了回村剥玉米的时候了。等我回去之后才发现,我家的三亩地也没了……
不仅是我家,我们全村的地都没了。
理由是建高铁绿化带,附近的地全部改种树了。当然以承包(租赁?)的名义给钱了,虽然不多,但比自己种强不少。
想来想去能找到唯一合理的理由大概是保持地下水位,防止高铁地基下沉?
毕竟我们北方种地灌溉每年都要抽取大量地下水。现在我们村子的饮用水都是自己挖的井,而且污染比较严重,一直在往深处挖,几年前挖到了 500 米才有了不需要额外净化处理的清水。
其实就算高铁没占地,我们那的耕地也荒了不少了,没荒的农民也不好好种了。因为种地实在是没钱赚,就算去镇上一个工厂上半个月班,也比三亩地一年赚的钱多。
小时候种地还经常去地里手工拔草,现在连农药都懒得打。谁家孩子敢说以后想种地肯定被打的半死。
不过不管怎么样,18 亿亩的红线终究还是在的。
现在进行中的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是全面查清全国城乡范围内的每块土地的利用现状和权属状况
获取国土资源管理专题数据,专题分析自然生态状况、建设用地等,调查评价耕地质量等别。
我现在是省级检查员就为这事天天加班,北京下达的指示: 核心原则是保耕地。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称“三调”)结果显示,全国耕地面积是 19.18 亿亩,完全超过了 18 亿亩耕地红线。一些人就问,全国耕地面积比红线还多一亿多亩,是不是可以实现用地自由了?答案是:按照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这些耕地远远不能实现用地自由,还是必须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 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耕地保护。2017 年国务院印发公布的《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 年)》,按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总体要求,统筹平衡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脱贫攻坚、农业结构调整和生态建设等目标,确定了 2020 年和 2030 年的耕地保有量目标,分别是 18.65 亿亩和 18.25 亿亩。“三调”显示的 2019 年末全国耕地 19.18 亿亩,只是实现了国家规划确定的耕地保有量目标。 那 18 亿亩的耕地红线是否守得住?从 “三调” 数据看,“二调”以来的 10 年,既有耕地流向林地、园地的情况,也有林地、园地流向耕地的情况。耕地流向园地等农用地中,有的破坏了耕作层,有的没有破坏,全国共有 8700 多万亩即可恢复为耕地的农用地,还有 1.66 亿亩可以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为耕地的农用地。如果需要,这部分农用地可通过相应措施恢复为耕地。因此,只要统筹安排,严格管控,完全可以守住 18 亿亩耕地红线。 守牢耕地红线,必须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要按照应保尽保原则,合理确定各地耕地保有量,严格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确保完成国家规划确定的耕地保护目标。同时,要压实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实行党政同责。把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带位置逐级分解下达,作为刚性指标严格考核。要对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生产,永久基本农田按粮田管理。严格用途管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从严控制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 当然,也要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推动集约高效用地。全国村庄现在用地规模达 3.29 亿亩,总量较大,布局不尽合理。要合理确定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严格规划管控,城镇建设必须严格限定在城镇开发边界之内,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应当在县域内统筹。同时,要科学编制村庄规划,推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盘活农村存量土地。
耕地经济效益低,保护耕地影响地方发展。
几个大平原的群众都倒了霉。明明有大量土地,就是不能好好发展工业。本地无法满足就业,大量人口背井离乡,
作为一个中央钦定的农业省出来打工的人,我对 18 亩耕地红线充满了怨念。
好比印尼人要砍雨林卖钱,河北人要烧煤取暖,你说不环保,你又不给雨林保护费,冬季取暖费。
全球变暖很可怕,蓝天白云很可爱,但穷很可怜,冷很难受。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要保护环境,要可持续发展。
可是,你开着车,开着空调,开着暖气,去限制别人烧煤取暖,你给钱吗?
耕地红线不能破,避免被外国掐脖子。
可是农业省的留守儿童问题,谁来给解决?
有人说现在大量土地抛荒,没必要坚守 18 亿亩耕地了。
但是要知道抛荒土地如果复耕,一年甚至半年以后就有产出了,盖了房子就再也不能种地了。况且抛荒土地上长草长树,利于生态环境,地下水源,土壤肥力。
另外抛荒土地大都是山地坡地和零碎的小块土地,既不方便耕种,也不适合开发盖房子,平坦的,大块的,适合机械化耕种的土地才不会被荒弃呢。
综上,就是土地被荒弃国家也会守住 18 亿亩的红线。
保得挺好啊,拿北京来讲,红线 150 万亩,目前 175 万亩,还超着标呢,另外北京还有个 300 万亩的准基本农田备着,所以总体一点问题都没有。
当然局部市镇会有不够的现象,哪个镇碰巧能搭上城建的顺风车,地方领导就整天想着怎么争取建设用地指标,在这些市镇就差一点,可能存在不够或不足的情况。
搁荒是真实的普遍的问题,这些图是我随便照的两个农场的照片,这还是北京地块的农田呢,别说基本农田,连园区也是这么惨淡,也别一心想着国有大型企业能怎么样,钱有的是就是经营不善。
你看它荒在那里,每年都有损失啊,但你若想租过来使用价格就高了,或者就是你给的那点租金他们根本不当回事,他们上交给镇里的地租对于他们很多都不疼不痒。
这就是被外部定价,农业一直被外部定价,从土地到劳动力,和别的行业没法竞争。
国家确实该用心设计一下了,我建议是,粮食、大宗农产品愿意搞集约化就搞,保证粮食安全。经济作物就交给市场,政策要公开透明啊,公平竞争啊,中欧协定不是成了吗,也希望能稍微在公平、人权方面稍微影射到农业一点。
按中国的标准,还有 20.5 亿亩的耕地。按欧美澳的标准,估计 15 亿都不足。按我国的需求,需要 25 亿亩以上。
结论:耕地完全不够!
云南、贵州、山西、陕西、甘肃、重庆、广西,甚至江西、湖南的山沟沟里有很多耕地,梯田、黄土高坡,这些名词大家都熟悉,背后思考下,这些地的农业效率能提高吗?这些在欧美澳可能都是自然公园,或者土著人的保留地。
2019 年我国粮食平均亩产不足 0.4 吨。
我们按 800 斤计算,乐观估计亩收入 2000 元,利润 500 元左右。这还是大量补贴的结果。一个农村家庭 4 口人,人均收入想达到 20000 元的话,需要 160 亩土地。
所以,需要从山区里把数亿人口移出来。指望村里人都不做打工人,快乐的田园牧歌根本不现实。
但就算移走 80% 的人,留下的也未必能凑够每户家庭 160 亩土地,必须发展劳动力密集的高附加产业,比如茶叶、水果,兼顾旅游等。
高技术产业形成—提供更多高质量岗位—山区移民,留下人数变少—环境整治—扩大城市需求 (如喝好茶、吃好水果、乡村旅游等)—乡村振兴。这个链条起始就是产业,比如汽车、飞机、高铁、芯片、手机等等。别以为乡村旅游很容易,就是去乡下吃个土鸡蛋。真要做高质量的乡村旅游,一样需要大量资本,把软硬件搞上去。
山区耕地改种果蔬等、或者直接撂荒,本身会影响耕地。更别提移民城市后同样需要土地,城市人们个个都想住美国式 house,我国的平原就这么大,肯定不够用。
18 亿亩耕地很难保住。
就算保住了,目前粮食年产量约 6.7 亿吨,加上进口每年消耗约 8 亿吨。别扯什么口粮自给率,感觉自欺欺人,没有猪肉、牛肉,也叫粮食安全有保障??
就这产量,还是牺牲了糖、牧草等作物生产,必须大量进口糖、肉和牛奶。
这还是耕地面积,粮食安全不看种子、种猪、化肥么?
未来怎么办,还是靠科技。
1、看西北的半荒漠平原,有没有发展节水农业的潜力,就像以色列那样,虽然西北比以色列缺水……
2、看能否培育出更耐盐碱、更高产的种子来;把中国平均亩产逐步提上去。
3、看能否把中国近海利用上,扩大海洋养殖,同时还不造成大量污染,大家多吃鱼肉……
4、更多保护环境,大家可以多在国内玩,少出国。当然,也要国内、乡村相应的软硬件要起来。
我对我国农业不大乐观,归根结底还是靠科技产业的发展,来补贴农业。
作为平头百姓,能做的就是当国产品牌质量跟外国品牌 (哪怕是在国内生产的) 差不多的时候,即使价格稍微贵点也愿意选择国产,为国内高质量岗位做点贡献。
目前全国有 20.3 亿亩耕地。客观点来看问题。
主粮目前 95% 自给。如果参考日本的人均耕地面积和粮食自给率(见后文),理论上满足 100% 所有食物自足没有任何问题。中国目前主要是大豆玉米等油料饲料作物无法自给自足。但是归其根本,是农业规模化机械化不足且地价高昂导致本地产的大豆玉米等生产成本太高,进口的饲料粮食价格甚至低于不少地区的生产成本(北京上海的耕地全靠行政指令强制维持)。(事实上中国粮食不能自足的根本原因是国内粮食生产成本太高而不是没有能力生产;这个差距大到甚至我相信即使我国有 25 亿亩耕地,一样无法自给自足。)
这个数据甚至排名世界前列。中国人人住 33 层公寓,但是中国的城市实际上极端耗费土地。根本原因很简单,城市规划土地利用效率低效,管理水平低下。(城市的郊区边界基本都是,33 层高层楼,正规工厂,禁止开发诡异的绕城绿带,外加各种农田,违建,荒地夹杂在一起)。当然,农村人均建设用地也同样非常大,大量不在本地生产的产业工人城市化失败(落户 + 买房大山),被迫回乡去修一座座只有国年才会回去一次的 “小洋楼”。
下图是一个典型的三线城市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效率低下。
下图则是某新一线城市郊区的耕地使用普遍情况:巨量优质耕地被用于苗圃园林而非粮食生产(当然这是市场行为)。
当地为中国几大商品粮基地之一,全省唯一较大平原,自流灌溉气候极其优越。
其中**有地方瞒报(防耕地红线),个人(偷农业税)漏报,和部位利益(参考计生委对计划生育错误趋势的估计和话语权)**等各种因素夹杂一起。
《人民日报》19 日报道,自然资源部近日发布 2017 中国土地矿产海洋资源统计公报,从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地质调查等方面对自然资源领域现势性大数据进行了初步统计,勾勒出过去一年土地矿产海洋资源 “家底” 变化情况:2017 年末全国耕地面积 20.23 亿亩。
20-18=2 亿亩耕地,平均到每个人身上都是 100㎡。。。
“18 亿亩耕地红线”是在当年计生委的 “2030 年 16 亿人口巅峰” 舆论和预期数据配合下出台的,即人均 1.125 亩耕地,在当时确实是一个非常审慎而且客观的数据。而现状是中国可能人口巅峰会在 2025-2030 年之间到来,峰值也只有 14.5 亿左右。我们可以把目前一些部门的这种宣传惯性类比是计生委坚挺到 2015 年底的一胎政策,等几年时间自有大家评判。
(预计届时中国耕地在 20 亿亩左右,则人均耕地在 1.38 亩左右;大概是日本人均耕地面积的 300%;如果按照日本的粮食自给率(39%),消费模式以及生产效率,粮食自给率应该能做到 39%*300%=117%。)
红线本应被修正到:算法一: 18/117%=15.4 亿亩 或 算法二: 18/(16/14.5)=16.3 亿亩的;
即我们本可以随着国家人口数据的更新,也实时改变政策,释放出 1.7~2.6 亿亩红线来促进国计民生的。
大城市可能不太明显,大城市所有用地因为耕地红线都比较紧张。不过在三四线城市以及县城就非常显著了,巨量闲置厂房的开发区。
事实上,中国的工商业性质的土地地价非常低,很多地方几乎可以说是倒贴;住宅用地则非常高昂,三四线城市也动辄三四千一平米容积率 3.0 以上。这也是很多地方 “公寓” 价格远低于 “住宅” 的原因。
地方政府并非不喜欢卖住宅用地,但是根据 “工商业为先” 和对住宅房地产歧视性的规划指导思维,长期在地价上倒贴工商业。(顺便补充下,中国工业电费其实非常高昂,有些企业甚至自造不入网发电厂自给自足,但是城市的工业用地价格非常廉价近乎倒贴;这些现象都是在非常强的“计划性” 政策下产生的,虽然互有弥补,但是总的来说偏离太严重的并不太利于工业健康发展)。
房地产有两个属性:居住属性 & 金融属性。
我们所否定的是房地产的金融属性,即 “住房不炒”。
根据初中经济学知识即可以知道,“商品的价格由供需关系决定”,因此只需要提高供应量就可以让其金融属性大幅度降低。
可是这一点很简单的问题却经常被一些人误解或者故意曲解为 “禁止建设过多住宅”;听起来很清新也很正确,实则跟香港那帮为地产商摇旗呐喊的环保积极分子一样。
很好,建设更少的住宅,让县城房价也飙上一万,然后家家户户把千家万户各行各业的资本抽去贷款炒房,一次经济危机让全社会体验日本 90 年代泡沫经济破裂的快感。和日本人狂炒东京都的房地产是一个道理(和国内区别在于东京都是土地有限,无法扩大产能来生产更多住宅;中国是土地一把,但是人为掐住供应)。
**案例 A:**一个三线市郊的建筑以 4000 元每平米价格出售:2000 建筑成本,1000 的土地价格,500 融资成本,500 利润的比例能保障社会各方各面健康运转的一个很好的比例。社会资本有 2000/4000=50% 的部分流入工厂制造业以及建筑工人。
平行世界的 A 以总价 40 万购买了一套 100 平米的住宅,首付 10 万,贷款 10 年;个人付出 10 万的金融衍生成本。对工人而言,尚能接受。
案例 B:一个三线市郊的建筑以 15000 元每平米价格出售:2500 建筑成本,9000 土地价格,3000 融资成本,500 利润。社会资本只有 2500/15000=16.7% 流入工业制造商和建筑工人。
平行世界的 B 以总价 100 万买了一套 60 多平米(套内 50 平米)的鸽子笼,贷款 30 年;相应的个人还得付出 100 万的金融衍生成本。对工人而言,一次购买,全家终身透支。
看到不少人在嘲笑香港人住鸽子笼还各种环保抵制开发荒地禁止填海,同时社会风气败坏唯有金融和房子为上;其实大陆不也在慢慢 “香港化” 吗?
因为独特的城乡二元制以及城市高昂的房价,人均 40 平的数据并非那样好看。简而言之,就是建造了大量没人住的房子。
参考成都市,市区主城区人均住房面积普遍在 25 平左右,远郊非都会区的郊县浦江县则高达 50~60 平米!!(中国一般不会特别考虑房子太大造出的保暖问题;但是在东北农村则必须考虑,因此当地住房面积相当狭窄,是个反例)
这个统计是以户籍人口为准,对成都市区少计算了 300 万左右的常住人口;并且高估了郊区的常住人口。实际市区人均住房面积可能不足 20 平米,而远郊超过 60 平米,农村则更加夸张,超过美国也不在话下。我们农村住了比美国人还大的空房子,城市占了巨量土地却都住在 33 层的鸽子笼里,问题在哪里呢?不妨大家去二线以下的城市郊区城乡结合部以及各地农村走访一下。
中国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从 1981 年的 6720 平方公里扩增至 2014 年的 4.99 万平方公里,增长了 6.44 倍,年均增长率达 6.27%,呈现明显扩张态势。
2014 年国家统计局:从城乡结构看,城镇常住人口 74916 万人,比上年末增加 1805 万人,乡村常住人口 61866 万人,减少 1095 万人。
所以啊,不是我瞧不起在座的各位;被千夫所指的 “基建狂魔” 这么多年开足马力圈地修房子造了一个又一个 “鬼城”(其实现在很多鬼城发展挺不错的),到头来只占了 4.99 万平方千米的耕地,折合 0.75 亿亩。
城市建设(住宅工业商业科教文卫行政公园绿地等)人均用地:49900/74916=66.6㎡
安置剩下的 6 亿农村人口 + 1 亿新出生人口:只需要 66.6*7/666=0.7 亿亩
假设我们修房子能力翻个倍,0.7 亿亩 * 2=1.4 亿亩
2017 年末全国耕地面积 20.23 亿亩,宅基地 2 亿亩;减去 18 亿亩耕地红线;还有 4.23 亿亩。
吐血番外篇:为什么城市必须修在耕地上?土坡,草原,盐碱地,滩涂的不美滋滋吗?2012 年底, 全国共有农用地 64646.56 万公顷,折合 97 亿亩。。。
虽然我知道 90 亿亩中的很大一部分是蒙藏疆地区的跑马牧场。。不过至少还是有几亿亩都是南方丘陵地区的小土坡吧?敢不敢拿来给 “基建狂魔” 糟蹋呢?下图是南方某城市郊区的土地利用情况。可能是因为审批零散地块太困难,所以郊区稍微有点土坡的地方全都荒着。是不是非常像香港的 “郊野公园”?
下面这个南方某丘陵地区的案例:为集约化机械化农业,当地通过平整土地,整合丘陵地区的零散角落地块,只需要花一万元:就能整理差不多十亩优质连续土地,外加白漂 370 平米的新增耕地。
新增耕地的造价:每平米只需要 27 元。。。
城市住宅土地报价:每平米 2000-100000 元。。。
一、18 亿亩耕地红线的来历
2006 年春天,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18 亿亩耕地是未来五年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约束性指标,是不可逾越的一道红线。
2013 年 12 月 23 日至 24 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 “舌尖上的安全”。会议还提出要确保粮食安全,坚守 18 亿亩耕地红线,同时还明确了到 2020 年解决三个“1 亿人” 城镇化的目标。
第一,耕地数。美国卫片测出中国耕地有 21 亿多亩,国家土地管理局调查测算后得出,净耕地数量是 19.7 亿亩。
第二,人口数。根据权威部门预测,到 2040 年或 2050 年,人口高峰为 15 亿~16 亿。届时城市人口有 10 亿多,农村人口 5 亿左右。
第三,城乡建设用地数。当时城乡建设用地有 3.8 亿亩,参照当时美、日等发达国家实际占用水平,根据前几年城乡建设新占用土地中耕地与非耕地比例,到 2040 年,城乡建设用地还要占用耕地 2 亿多亩。还有退耕、灾毁等减少耕地 1 亿多亩。
第四,耕地后备资源数。全国适宜开发耕地的资源,包括农田整理、废弃地整治,满打满算有 2 亿多亩。第三与第四组数据增减相抵,到 2040 年,能保有耕地 18 亿亩。
第五,粮食需求数。按世界中等发达国家人均消费水平,参照世界粮农组织提出的每人每日需要的食物热量(中等需要量),每年人均需要粮食 500 公斤,15 亿人需要 7500 亿公斤。但是我国粮食总产量多年徘徊在 5000 亿公斤。如果能提高土地质量和农业科技水平,50 多年时间,增加 2500 亿公斤粮食量是可能的,18 亿亩耕地保 15 亿或 16 亿人吃饭还是可以的。
三、永久基本农田
为了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我国专门制定了《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8 年 12 月 24 日颁布,1999 年月 1 日起施行。
截至 2017 年 6 月底,全国有划定任务的 2887 个县级行政区实际划定永久基本农田 15.50 亿亩,已全部落到实地地块、明确保护责任、补齐标志界桩、完善信息表册、实现上图入库。(中新社 2017-09-20)
严守 18 亿耕地红线,确保永久基本农田保持在 15.46 亿亩以上
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 “三农” 工作的若干意见,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落地,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 16.5 亿亩。稳定完善扶持粮食生产政策举措,挖掘品种、技术、减灾等稳产增产潜力,保障农民种粮基本收益。发挥粮食主产区优势,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健全产粮大县奖补政策。压实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稳定粮食生产责任。严守 18 亿亩耕地红线,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确保永久基本农田保持在 15.46 亿亩以上。建设现代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强化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新华社 2019-02-19)
在以上报道中可以看到
两个数字:18 亿亩耕地红线、15.5(or15.46) 亿亩永久基本农田
一个名词:永久基本农田 (也简称为基本农田)
永久基本农田即对基本农田实行永久性保护,2008 年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此概念,“永久基本农田” 即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能改变其用途,不得以任何方式挪作它用的基本农田。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通过以上的信息整理,可以看出高层对耕地及农田的重视与关注。同时也可发现,对高层来说,18 亿亩耕地是力争,能把耕地面积稳定在 18 亿亩是再好不过了;15.5 亿亩基本农田是底线,一定得确保,不能再少了,再少就得出问题。
笼统来讲,我国耕地由基本农田和一般农田两大部分组成。
在上述的 18 亿亩耕地中,包含了 15.5 亿亩永久基本农田,永久基本农田的土地利用性质受法律保护,个人、组织或集体未经法律允许私自改变基本农田的土地利用性质属于违法行为。
对于一般农田,未能查询到官方媒体报道的确切面积。一般而言,用于农业生产的耕地,未被规划为基本农田区的话,那便是一般农田,作为基本农田的后备军,填充因某些原因造成基本农田损失的面积。
四、基本农田规划存在的问题
按照普通人的思维,基本农田肯定是那种土壤肥沃,一望无垠的良田。实际区划中,某些地方的国土局(行政改革后部分地区将国土局与林业局或其他单位合并,更名为自然资源局)出于城市发展的考虑,为避免日后变更土地性质的繁琐与麻烦,将位于城市周边的平坦土地划为一般农田,而将远郊或山坡地划为基本农田,出现了 “良田上山” 的情况。比如 “七山二水一分田” 的浙江省、全省 (直辖市) 均为山地类型的贵州省、重庆市。不过也可理解,本来平坦的土地就没多大点儿,如果划为基本农田的话,那就只能把城市建在山头了。。。
基本农田土地性质变更及其困难,就算是出于城市发展需要,也很少有地方领导敢在未得到上级批复的情况下擅自征占。毕竟如果规划正确,发展有序,是地方政府整体的功劳,万一失败,追责后就得由个人来背锅。这也就是某些地方政府的 “宁可不作为,也不乱作为 “的工作态度缘由。扯的有点远了。。。
五、个人经历与分享
工作中听说的一件事:某地方要招商引资,投资商选址正好位于基本农田,地方政府打包票说你先建,我帮你跑土地性质变更的手续。结果工厂建了一半,手续还没办完,被上级发现违建,二话不说就给铲平。投资商真是有苦难言。所以生产生活中别轻信个人或集体给予的口头承诺,按照规章制度和法律程序走完流程才是最踏实的。
通过上述的小事件可以看出,基本农田的面积基本不容侵占,如确需占用基本农田,需要经过法律的允许,同时根据 “占补平衡”,将其他区域的一般农田或其他农田划入基本农田,保证总面积不变。
总结一下,18 亿亩红线可能会因城市的规划发展而逐渐下降,但 15.5 亿亩的基本农田作为耕地的生命线,不容侵犯。
由于有【占补平衡】的原则,红线并未被大幅度突破。
小幅度的突破是因为很多地方是只收取复垦费不去真的开垦所致。
但是占补平衡只能保证面积不少,无法保证耕地质量。被占的耕地很少有在荒郊野外的,大都是在城市周边,而城市周边的耕地通常都是平整肥沃灌溉条件较好的耕地,这样的地被占了,开垦的同面积耕地就没这么好。
比如太原南扩,占用的都是小店的优质农用地,西温庄乡的前某任乡党委书记曾对我说:西温庄发展经济,拿啥发展?不就是地么,除了地啥都没有!占了西温庄的地,去哪儿开垦?东山。东山的耕地跟西温庄的耕地不能比。
耕地红线还在,国家为了耕地保护兼顾发展,制定了各种政策鼓励地方,比如增减挂钩,占补平衡,高标准农田建设……
但是最大的问题的耕地质量在下降!!!
耕地被破坏是不可逆的,能够长东西的就薄薄一层表皮,这些年地方上都是占好地补差地。各种土地整治验收也是稀烂,土地部门的腐败是重灾区,国家投入了政策和钱,耕地质量下降确实是触目惊心。
作为一个有 7 年种植经验的农民来说一下本地情况,如果以当年统计的情况对比的话,我们这儿现在实际地亩数要多百分之十到二十之间,,因为二轮承包时需交农业税,几乎每家小本上和实际都有出入,,强人和队长村长家出入更大一些,,所以当时统计的 18 亿亩肯定是比实际地亩要少一点,,本人老家江苏宿迁这边大平原出入就这么多,,凭我早几年到四川陕西河南那些山区岴岭地区出入更大,,有些都能达到百分之五十,,,所以 18 亿亩还是有的,,只是现在种粮收益低,我们这儿有三分之一都转成高效农业了,
这个回答发出去没多久,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哈萨克斯坦等多国暂停出口粮食。今年全球很可能迎来一个粮荒之年,有些国家甚至可能出现人道主义危机。这时候再看某些人说的 “18 亿亩红线根本没必要”,立马成了笑话。
看了好多回答,发现现在的不少人可能是太平日子过久了,危机意识早抛到脑后了。
国运昌盛的时候,别说 18 亿亩够用,就算是 10 亿亩、1.8 亿亩也够用。反正手里有钱,粮食不够,到市场上去买就行?但万一世界形势波动,粮食不够,粮价大涨的时候呢?万一中国发展不及预期,外汇储备下跌呢?中国不是日本,日本一亿人口,中国十三亿人口,对世界粮食市场的冲击大了十几倍!不懂的人去建议看看埃及现在的样子,看人口和耕地的矛盾怎么影响埃及的。
粮食不是沙子,第一天说要生产,第二天就能给你刨出来。就算全力复耕,起码也要半年后才有吃的。中间半年的饥荒,足以毁掉一个国家。
民以食为天,任何打着 “高效利用、高科技就是最好的生产力” 的名义试图把耕地挪作他用的人,不是坏就是蠢。
若说是为了工业建设,中国缺耕地,可不缺土地。高科技也好,工业化也好,盯着耕地是什么意思?不宜耕的土地利用起来不行吗?
做人要诚恳,心里的小九九谁不知道:无非耕地(尤其是城镇近郊的耕地)地理位置优越,用来开发房地产能赚大钱!
最后说两点:
第一,这个 18 亿亩红线,目前只能说还保护的不错,要说有多么富余也不至于。有些人说中国耕地有瞒报,其实是 20 亿亩往上。我说你们还是不懂农村啊。03 年之前种田要交上交款,所以要往少了报。03 年之后种田不交税还有补贴,一夜之间就变成了往多里报。我就是江汉平原农村里的,此处不接受反驳。
第二,一旦土地用于其他用途后,复耕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有答主也说过了,建设用地复耕后,地里全是石子,土壤贫瘠,根本种不上东西。水泥石块,这得多少年才能风化干净?即便人工清理的够干净,泥土缺肥料也是个问题。
种田的土壤要有一系列微生物和矿物质做基础,才能保证产量。
这个和美国农业里经常采用的休耕是两个概念。
休耕是因为化肥用多了以后,土壤微生物减少,所以要停止种田,让微生物恢复增长。这时候耕地也不会用来干其他事情,而是让它自然长草,冬天野草死亡腐烂成肥料。这样休两年,土壤微生物和腐殖质变多了,地就 “肥” 了。
**实际上中国农田 18 亿亩红线不是多了,而是少了。最科学的是 30 亿亩红线,15 亿亩耕种,另外一半休耕养肥。**现在中国耕地负担太重,土地肥力下降,化肥用量一年比一年高。东北北大荒全球有名的黑土层,已经比五十年前薄了很多,就是因为用的太狠。只能说中国毕竟不是美国,高山荒漠太多了,可耕地比印度还少。美国人确实是天选之国,可耕地比中国多太多,人口却只有我们的四分之一。现在中国的发展形势不错,农民自发撂荒反而是好事,对耕地养肥有好处,只要不是拿去做建设用地就好。
未来中国耕地除了 18 亿亩红线,更重要的是需要减轻耕地负担。方法有两点:农业科技化,到国外地多人少的地方去种田。这两件事现在都已经在做了。
这几年改革派的方案被否决,但事实上被否决的不是方案、而是方案提出者们,今年隐约感觉铺路石一颗颗被扔到位了。
数字都是报上去的,
可怕的是,
报数字的人互相之间还都知道。
北京上海的耕地没几亩,但是盖楼的话,那可是巨大的土地供应。一亩地 667 平米,盖个三十层楼,相当于建筑面积 20000 平,一平米两万三万房价在北京上海太普遍了。这就是六七亿元。但是这一亩地种水稻,也就挣四百块钱,还得劳动半年。
真把一线城市的农田放开盖房,那房价必然下降。所以,必须耕地要有红线。要不房价掉了谁都不好受。
与其说耕地红线是保粮食安全,不如说是保房地产。
粮食都已经进口这么多了,光进口的这些大豆,如果自己种,就得 7,8 亿亩土地。真不差红线里占个几百亩地,更何况南方荒地老多了。
粮食进出口配额是商务部管,外国粮进口之后是中粮集团销售,归国资委管。国产粮的生产归农业部管。
三个部委各有各的目标。
商务部要平衡进出口,打贸易战。进口粮食是一个武器。
国资委要央企利润率,进口粮食便宜,国产粮食贵,那就卖进口粮食。进口粮食入市,国产粮食入库,中储粮最后拍卖。这样国企有利益。
农业部要粮食安全,产量,农民收入。按说如果没有进口粮食,国产粮食都能好卖,种地挣钱,耕地面积也会有保证,甚至会开辟荒地。但现在反过来,就算农民吃亏是福报吧!
多龙治水,不能深说。
中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农业真的不具有超越美国巴西等国家的天然条件。只有东北平原和新疆兵团还能种点机械化。按国际粮价,别的地方种地根本不挣钱。除非搞高端种植,但中国中产阶级的消费能力都给楼房了。
如果种地不挣钱,有十八亿亩土地,也是没人种。
如果种地挣钱,东北还有开荒的呢。
有时候,退一步海阔天空。如果十年前,把北上广深附近的农田改成商品房。扩大供给,降低房价。大家不是房奴,会消费更好的更高质量的农产品,说不定对农业还是一个促进。
现在骑虎难下,北上广深大多数人都有房子,谁都不想房价跌,那就更不会让耕地变楼房。红线一定是妥妥的。
没必要杞人忧天了 当初(2006 年)弄这个红线是预估人口能到 15-16 亿
但是中国人口马上到拐点了 绝对不会增长到 16 亿
等以后每年人口减少 人均耕地面积会慢慢增加的
而且农村宅基地就有 2 亿亩 以后农村没人了 老房子拆了还能增加一部分
我们村已经合村并点了 老房子拆了住楼房 几个村合起来一下子多出来 300 亩耕地
18 亿亩耕地是 1.2 万亿平方米、120 万平方公里
只有中国 960 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的 8 分之一。
但是
个人觉得,中国人的粮食安全不仅仅靠耕地面积。
更应该依靠科学。
比如:良种、生物防治、化肥、农药、转基因等等。
提高单位产量的同时降低化肥农药的用量。
最终可能要靠粮食工厂来解决。
现在已经有了蔬菜工厂,央视也报导了。
新闻链接如下:
一个神奇 “植物工厂”,种出的蔬菜比普通菜价贵了近 10 倍!
指望传统的分散农户种粮食已经越来越不经济、环保和可持续了。
咱就简单来算,18 亿亩全种水稻。
单纯按亩产千斤算
18 亿亩耕地,现在中国城市化率 60%,14 亿人口。
还有 5.6 亿农民。
人均耕地 3 亩。
每亩每年两季(简单粗暴的设定)
一亩地年产稻谷 1 吨。
按国家定的最低收购价,50 公斤 130 元提高一些,50 公斤 150 元。
1000 公斤就是 20 倍,3000 元。
一亩地 3000 元
人均 3 亩地,年收入 9000 元,每个月不到 800。
这还没扣除种子、农药、化肥、农机、水等等费用。
扣除之后,每亩地净收入可能 2000 就很好了。
人均 3 亩地,年人均收入 6000 元,月均 500 元。
过的什么日子?
而且农村分散居住,医疗、养老、教育、卫生、环保问题很多很多。
最终应该还是依靠城镇化,把大部分农业人口转化为城镇居民。
真的植物工厂技术成熟了。
只用城市周围大规模的建设各种蔬菜工厂、粮食工厂、水果工厂、棉花工厂、经济作物工厂等等
有个 18 亿亩耕地面积的十分之一,12 万平方公里,
足够全国人民吃的饱、吃的好、吃的健康、吃的营养、粮食多样化、副食多样化了。
注:一亩地 666.66 平方米,18 亿亩是 1.2 万亿平方米,120 万平方公里。
其他的都退耕还林、退耕还草,让祖国处处绿水青山、鸟语花香、各种野生动物自由自在。
才是中国人最终的追求。
当然,这是最终的目标,应该向这个方向努力。
村里穷,很多人收入年入 1 万。由于农田保护,必须挖山盖房。成本急剧增长,最后每座房子达到 20 万。
实际上村里农田都是产量低的,即使风调雨顺,每亩顶多年收入 1500。
一亩可以盖 3 座房子。
中国粮食自给率 97%。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我国粮食保障的底气究竟来自哪里?
底气一 粮食产量稳步增长
粮食总产量连上新台阶
2010 年我国粮食总产量突破 5.5 亿吨,2012 年超过 6 亿吨,2015 年达到 6.6 亿吨,连续 4 年稳定在 6.5 亿吨以上水平。2018 年产量近 6.6 亿吨,是 1949 年 1.1 亿吨的近 6 倍,粮食产量波动幅度基本稳定在合理区间。
人均粮食占有量稳定在世界平均水平以上
2019 年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 470 公斤左右,比 1949 年新中国成立时的 209 公斤增长了 126%,远远高于人均 400 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的标准线。
单位面积产量显著提高
2010 年我国平均每公顷粮食产量突破 5000 公斤,2018 年达到 5621 公斤。
底气二 粮食自给率高
以我国三大口粮——大米、小麦、玉米为例,三者的国内自给率平均在 97% 以上。
根据农业农村部、海关总署数据,2019—2020 年度,稻谷年度总消耗量约为 1.97 亿吨,国内稻谷年度产量约为 1.99 亿吨。大米进口方面,2019—2020 年度,国内进口预计为 250 万吨,进口占消费比为 1.3%,并不存在进口依赖问题。
北上广的缺土地吗 https://www.zhihu.com/answer/1836685184 这里面有上海的卫星地图,离东方明珠塔二三十公里外,就有大量成片的田地,根本就不存在缺地建别墅的问题。
因为距离摆脱饥饿才几十年的时间,现在还有许多人有挨饿的记忆或者从小被这样灌输教育,所以我国的许多政策还是传统农业思维而不是现代工业思维。
18 亿亩红线就是这样的思维产物。
在现代科技条件下,就算我国有 20 亿人,也不需要设定任何红线,我国目前的粮食现状不是少而是过剩,不是贵而是太便宜,不是人们需要粮食而是浪费无数。
粮食保底政策跟计划生育一样,都是杞人忧天。
先看一个文件
2018/42 公告,
大家总是看到,
好多占用耕地建工厂,
占用耕地建住宅,
那不是耕地越来越少了?
非也,
现在耕地红线还是监控的非常严格,
你占用一亩耕地,
就先要恢复一亩的耕地,
什么?
你没有恢复耕地,
也不要紧,有指标,
你去买吧,
后来各省为了交易指标方便,
还设立了交易中心。
甚至某些贫困落后的地区,
就靠开辟耕地卖指标,
就能顶小半的财政收入。
有的地方搞合村并居,
就是为了把宅基地省出来转耕地。
这就是这个文件的意思,
买卖这个指标要交增值税。
最早的时候,其实是不交增值税的,
指标都是政府在操作,
后来搞了交易平台,企业大量参与,
就开始课税了。
曾经给某省级平台企业做过咨询,
税金很麻烦,
增值税还好,所得税太重了,
指标都是省里分配来的,
好不容易赚点指标钱,
所得税 4/6 分成,
中央要拿走一大半,
头疼的要命。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
70 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关于送呈《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白皮书致总统杜鲁门的信中说:“近代史上每一个中国政府必须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到现在为止,没有一个政府是成功的。”
言下之意,中国共产党也不能解决当时 5 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而今天的中国,可以养活 14 亿人。
中国的粮食从哪里来?
从黑龙江到岭南,13 个地区为中国贡献了 75% 以上的粮食产量。
由于粮食生产和人口分布的差异性,必须通过 “北粮南运” 解决南方的粮食需求。
中国只有占全球 7%的可耕地,要养活占全球 20% 的人口,
因建设占用、灾毁、生态退耕等,耕地面积持续减少。
为此,中国政府划出 18 亿亩耕地红线,
依照法律,非法占用耕地罪最高可被判处 5 年徒刑。
耕地减少,粮食为什么越来越多?
中国在粮食生产方面科技投入巨大。
1978 年到 2018 年,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从 27%提高到 58.3%。
杂交稻比常规稻增产 20% 左右,
每年增产的粮食可养活 7000 万人。
由于科技的进步,中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是 1949 年的 5 倍。
陈锡文,1950 年 7 月生于上海。1968 年 9 月,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1978 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毕业后,先后在中国社科院、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工作,历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
以下是采访实录:
“18 亿亩耕地红线 “曾引发不小争议。这条红线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
2003 年,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决定里提出来的。但在之前,也提过 “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那年全国耕地总面积是 18.23 亿亩,而工业化、城镇化是一定要占地的,在 1998 年修改的《土地管理法》中就已经提出了 “占补平衡”,哪里的建设占用了耕地,必须在别的地方补出来。
当时不少人反对这条红线,争议的焦点在哪里?
我跟反对 “18 亿亩红线” 的人有过讨论,我发现他们的经济学理论功底非常深厚,但对农业基本不懂。我们讨论的结果是,我目瞪口呆,他们也目瞪口呆。
比如,他们认为这个 “18 亿亩” 是拍脑袋拍出来的。我说凭什么这么讲? 他们就给我算账,说 1 亩地如果产粮 800 斤,18 亿亩地产的粮食,全国人民根本吃不了这么多。
我说,你们到底了不了解农业? 必须知道,有的地方是一年两季,有的是一年三季,所以每年农作物的播种面积其实是 24 亿亩。而 24 亿亩里,每年种粮食的面积大概是 16 到 17 亿亩,最多的时候到过 18 多亿亩,现在是 17 亿亩以下。还有七八亿亩地干什么的? 要吃菜,要吃油,还要吃水果啊。他们根本不懂播种面积这个概念。
所以我一直认为,争论可以,但前提是你必须先弄懂,对不懂的事最好不要讲。
另一个说法是,粮食不够可以到国际市场上去买,何必自己硬守着红线,耽误工业化进程。
是,有的经济学家说我们少种点粮,国际市场的粮食很便宜。前不久这个议论又来了,因为我们现在的粮价比国际市场高了,政府要补贴,农民又得不到多少好处,国际上还便宜,为什么不去多买点?
经济学家都在谈效率,农业当然也要讲效率,但必须考虑到,像中国这样的大国,如果粮食大多靠进口,农业这个产业会不会衰弱? 如果农业衰弱了,会带来什么结果? 中国还有几亿农民,如果大家都吃进口粮,农民的生计怎么办?
在我看来,粮食安全、产业安全和农民生计安全,是必须保障的,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18 亿亩红线” 完全没有讨论余地?
我觉得,这件事无需再讨论。很多人不清楚,现在的 18 亿亩耕地是一个什么状况? 这里面,水田有 4.9 亿亩,水浇地有 4.3 亿亩,加起来 9.2 亿多亩。剩下的那一半大多是山地和丘陵,就是 “望天地”,有雨就收,没雨拉倒。在这些土地上生活的农民,他们能养活自己,就是对国家的贡献。
现在的关键是,那 9.2 亿亩水田和水浇地生产了全国 70% 的粮食和 90% 的经济作物,决不能再减少。但也正是这些地,最容易被房地产和工业开发占用,因为都是平整的好地。那些山地和丘陵,因为开发成本高,反而很少有人去占用。
从这个角度讲,形势很严峻。我们的水资源越来越少,水田占了是补不上的,因为没有水源。
中国自古就是农业立国,经过几千年的变化,你认为农业在中国的地位有没有发生变化?
有些事对中国来说,几乎是永恒的。《孟子》里讲到诸侯有三宝:“一曰地,二曰粮,三曰人。” 至今为止,土地、粮食和农民这三件事,依然是永恒的课题。
在周朝以前,就开始敬社稷。“社”在古代指的是土地神,社火就是祭拜土地神的。“稷”是古代对小米的称呼,所以 “稷” 敬的是谷神。“江山社稷” 之说,表明了土地和粮食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也就是说,从帝王到老百姓,心目中最重要的是两个东西:地和粮。而在地和粮之间,就是农民。
当然,现在和过去大不一样,现在的工商业很发达,以前整个国家经济基本都来自农业。但不管怎么变,我们国家的农村工作,必须处理好地和粮的关系,要关注这方面的政策与农民的意愿是否吻合。
“地粮人” 这三者关系中,土地使用是否成了关键一环?
中国 960 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折合 144 亿亩,其中耕地只有 18 亿亩多一点,所占比重就是 13% 多。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中国虽然幅员辽阔,但适于农耕的土地确实很少。
我看住建部的资料,去年底中国城镇建成区总面积是 11.8 万平方公里。按国家原来的规划,要求城市建成区每平方公里容纳 1 万人,近 12 万平方公里应该可以放进去 12 亿人。但现在才多少城镇人口,常住人口连 8 亿都没到。
当然,农村用地也有毛病,不完全是宅基地,乡村建设用地有 14 万平方公里,这包括村里的道路、祠堂、经营性和公益性用地等,这是可以节约的。
现在的问题是,按世界各国的基本规律,农村人口减少了,农村的建设用地就应该退回到自然状态,有的可以复垦变成耕地,更多的应该恢复为自然生态用地。但在中国有些人的观念不是这样,农民走了,他想去占。
有人老是埋怨农民进了城以后,还要保留农村的房和地,但现在不少城里人希望到乡下买个农民院落,也想两头占。这性质不一样,农民进城后的 “两头占” 是个阶段性现象,主要是为留退路,一旦城里待不下去还可以回农村。城里人的“两头占”,有些是想过过陶渊明的日子,更多是看好了投资土地是保赚不赔的优质资产。不管是哪种想法,都可能造成农村土地的闲置甚至违规改变用途。
说到底,“地粮人” 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保护耕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业产业安全和农民生计安全是我国土地制度的核心。
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巡查辖区以及根据卫片处理已发现的违法用地、违法占地以及破坏耕地等事情。地荒了无所谓,国家要的是战争来临,一旦粮食进口被掐断,那么大家拿起锄头就有地种,这是国家安全的保障!不然你占几亩我占几亩,到了危机时刻,拿什么去种粮食,一旦没粮食内部就先崩溃了。
最新通过卫星统计,中国有 20 亿亩耕地。这应该是把所有田梗,一些宅基地算到面积里面原因。
这也是中国政府为什么要搞新村整理农民上楼,耕地大面积整理,家庭农场,土地流传原因。原因这样能整出 2 亿亩耕地。
但中国农村还有 8 亿户籍人口,而土地是他们生存最后安全线,不能轻动。因为我们有大跃进失败教训。因为这样做了,回头损失太大。尤其是现在中国经济下行,中美贸易冲突时刻。
吉林西部前些年开发了很多千亩级别的灌区工程,盐碱地和旱地变成了稻田,增加了耕地,有些地方增加了生态湿地,了解一下。
新疆兵团最近一些年,也不甘寂寞,他们要走向广阔天地,把当年的丰功伟绩再发扬光大。阿尔塔什水利工程了解一下,可以改善 18 这个数字。
具体情况自己百度吧。
(新疆 200 万亩)农业农村部关于下达 2021 年农田建设任务的通知。关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农村(农牧)厅(局、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村局,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广东省农垦总局: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全国冬春农田水利暨高标准农田建设电视电话会议要求,按照《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 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见》(国办发〔2019〕50 号)要求,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增强农业防灾抗灾减灾能力,进一步夯实粮食安全基础,现下达 2021 年农田建设任务(见附件 1)。
一、总体要求
适应确保国计民生要求,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底线,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加快补齐农田基础设施短板,提升粮食产能,2021 年全国计划新建高标准农田 1 亿亩、统筹发展高效节水灌溉 1500 万亩。各地要进一步优化高标准农田项目布局,优先在永久基本农田和 “两区” 实施,集中力量加快小麦、稻谷生产功能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口粮绝对安全保障水平。多渠道统筹整合资金,加大建设投入,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效益明显提升。
二、及时分解任务
2021 年是 “十四五”开局之年,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较往年增加 25%,建设任务十分艰巨,各地建设任务只能增加,不能减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村部门,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广东省农垦总局(以下简称 “各省农业农村部门”)要根据“两区” 和永久基本农田分布、水土资源条件、粮食生产潜力、农田建设基础、项目储备等情况,明确建设重点区域,及时将农业农村部下达的年度建设任务分解下达到县级并尽快落实到具体项目。继续支持黑龙江省三江平原灌区田间配套工程建设。任务分解落实情况请于 2021 年 4 月 30 日前报农业农村部备案(备案格式参见附件 2)。
三、加强建设投入保障
各省农业农村部门要按照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求,根据建设任务、建设成本变化情况,积极争取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支持,加强与同级财政、发展改革部门的沟通协调,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优先保障领域,确保财政投入与建设任务相适应。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优先支持乡村振兴的意见》和中央农办等七部门发布的《关于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 加快补上 “三农” 领域突出短板的意见》(中农发〔2020〕10 号)文件要求,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比例,加大政府债券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力度,以先建后补、以奖代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模式撬动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投入,千方百计保障 2021 年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需求,提高建设质量。
四、加快项目准备和实施
各省农业农村部门要层层压实建设责任,督促有关单位按照规定抓紧做好项目选址、勘察设计、初步设计文件审查审批、招标投标等前期工作,为尽早开工建设奠定基础。要及时编制、汇总并批复项目年度实施计划,于 2021 年 7 月 31 日前报农业农村部备案(备案格式参见附件 3)。要加快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和已完工项目竣工验收,全面落实年度实施计划。
鼓励各地在确保完成新增建设目标任务的前提下,利用地方自有建设资金,对未达标的历史项目区进行改造提升。支持各地创新建设思路和模式,开展高标准农田整县推进、绿色农田、数字农田建设示范。要加强项目建设质量监管,确保工程建设内容符合实际需要、工程质量符合设计文件和技术标准要求,提升建设成效。
五、确保任务落实
各地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严格考核评价,充实人员队伍,完善支撑体系,切实落实好中央 “五统一” 管理要求。要认真总结近年来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管理的有益做法经验,查找存在问题,深入剖析原因,系统谋划思路,尽早明确对策。要强化进度调度,及时掌握各地项目实施进展,完善督促指导、约谈通报、奖优罚劣等工作手段,采取有力措施保障项目顺利实施、保质保量完成任务。要加强信息化管理,及时填报全国农田建设综合监测监管系统数据,将项目立项、实施、验收、使用等各阶段信息统一上图入库。
农业农村部
2020 年 12 月 13 日
2021 年全国农田建设任务清单
序号
省(区、市、兵团、农垦)
2021 年任务安排(万亩)
高标准农田
高效节水灌溉面积
1
北京
4
3
2
天津
26
3
3
河北
390
120
4
山西
280
60
5
内蒙古
459
120
6
辽宁
371
26
7
吉林
500
29
8
黑龙江
900
49
9
上海
4
1
10
江苏
390
23
11
浙江
80
11
12
安徽
500
30
13
福建
135
10
14
江西
317
22
15
山东
620
166
16
河南
750
225
17
湖北
410
19
18
湖南
460
26
19
广东
160
7
20
广西
250
29
21
海南
40
1
22
重庆
190
13
23
四川
470
52
24
贵州
250
30
25
云南
480
79
26
西藏
75
1
27
陕西
290
64
28
甘肃
350
79
29
青海
30
4
30
宁夏
95
11
31
新疆
428
112
32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140
60
33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
110
11
34
广东省农垦总局
5
0
35
大连
4
0
36
青岛
34
4
37
宁波
3
0
合计
10000
1500
来源:农业农村部网站、中国农业综合开发微信公众号
耕地保有面积目前高于耕地红线。
回答这个问题的大部分都不是农民吧。
既然这么多人认为这个红线重要,那请认为这个红线重要的人来收吧,我守了半辈子,该轮岗换班了吧!
好多人的思维是:这个红线很重要,你来守。奉献很好,你来奉贤。
2019 年 2 月 19 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 “三农” 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严守 18 亿亩耕地红线,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确保永久基本农田保持在 15.46 亿亩以上。
《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 年)》要求,到 2020 年、2030 年我国耕地保有量要保持在 18.65 亿亩、18.25 亿亩以上。这是一个约束性指标,即要严格执行、不能突破。
造成我国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四个,一是退耕还林,二是非农建设占用,三是灾害损毁,四是农业结构调整。其中,首要因素是退耕还林,根据有关资料统计,1997 年到 2005 年,退耕还林一共减少耕地是 1.3 亿亩,占的比例相当大,而同期非农建设占用 2740 万亩。
云经济学家不少啊!虽然已经跑题跑得不着调,却丝毫不影响这些人在这装 b,扯到农民补贴上了。
农民有补贴他们就会种更多的粮食?这是经济学家们拍屁股想的吧!难道您是靠吃打胎药来避孕的?
答主下面写的看了吗?跑下面装 b 的经济学家们。
——————————————
18 亿亩耕地都在,只多不少。
或者简明扼要得说,粮食安全没问题,一点问题都没有。
但,这并不是问题所在,而且问题很严重。首先,国内粮食价格过低,至少翻三倍才正常。耕地虽然够,但很多质量下降严重,已经荒废了。
当务之急不是什么粮食安全,粮食安全得很。关键是社会资源分配问题。
———————
本来过路留个言,没想到几个傻了吧唧的臭弟弟还杠上了!那就先说说吧!
粮食安全,首先得有地,其次得有人种地。
有傻弟弟说什么粮食价格关乎国本,貌似一涨价就跟天塌下来一样!傻弟弟,知道粮食、农产品最出产格是多少么?你在超市几块,十几块一斤买的粮食蔬菜知道农民什么价格卖的么?
国家会不会对农产品运输减免税费?能不能减少中间商?超市采购老总能不能少拿点回扣?
我说粮食价格即使翻一倍,市场价格反而能降低你信不信?别说什么运费贵,老百姓也不都是傻白甜,就你们赚钱正常,农民就不配赚钱?事实证明,很多农民种地就是不赚钱,甚至赔钱!
回到主题。
首先,土地够不够?18 亿亩会不会被侵蚀?不会,因为国家对基本农田管控很严格,到底有多严,可以去咨询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不管多荒凉的地方,如果你能动一亩基本农田,没有经过国务院审批,服你,至少国内地产老总深有体会。
那么,有农田就代表粮食安全吗?当然不是,有田没人种照样没粮食。前面说粮食应该涨价,有人说国家有补贴!
弟弟,你是说云补贴么!你种过田吗?你经过粮食补贴?有没有补贴那是农民收入的问题,这里是粮食安全问题,完全两回事好吗?
甚至,国家对农民补贴,不仅不会对粮食安全有积极作用,甚至是负作用!先不说国家补贴的那点钱对农民收入几乎没多大影响,下面几个弟弟知道国家是根据什么补贴的吗?是根据土地亩数进行补贴,但土地上种的是不是粮食,是什么粮食,根本不会去认证,也没有精力和可能去给每亩地种植性质去做认证。
问题在这,很多农民种田根本不赚钱,甚至赔钱?他为什么还种粮食?很多品质不好的的基本农田,被胡乱种了些东西,或者干脆荒着,反正占着有补贴拿。虽然钱不多,有总比没有强。
总结一下:土地够,但是粮食种植积极性不够。粮食种植积极性不是靠什么补贴,而是应该进行宏观调控,让种植粮食有合理利润。
接下来说应该怎么做。
1,面上还在,政策还没有修改;
2,红线事实上破了几次,现在是不是保持着无法确定,其它答主说的卫星拍摄等方法我没听过,因为原来不是这么统计的;
3,为了维持红线,地方政府花得成本简直海了,而且越是富裕地区越是有苦说不出,如果上面不过问,谁会花精力在这个上面,而在几次 “运动式检查” 之下,维持这个政策的成本可谓是行政体系的深水区,宛如在一个不熟悉的前占领区击退凶恶的敌人,不好整,相信今天的行政能力倒退之下会更增加难度;
4,要不要维持红线其实是非常值得探讨的,尤其是在土地确权入市完成、农村规划完成、流转政策明细的阶段,未来如何保持农业产能与发展,绝不应该是温铁 X 等所谓大佬靠感觉和江湖地位可以得出的,需要有专业的智库、政策制定者和系统能长远的微观规划才能实现,如上所言,这绝对是个深水区;
5,这种话题一般炒热了其实是在征询意见。
礼毕
我朋友租了 1500 亩地,准备搞农业种植,就是树下面种草莓之类的新颖种植技术。当时当地领导为了出政绩,凡事快省的上马就是,至于手续么,慢慢来吧,审批?得多长时间?
前年,准备动工,被叫停,卫星监控他这一片属于非法挪用耕地。当地领导也没辙。于是只能把耕地旁边的土丘推平,盖了蘑菇大棚,然后又被罚款了,因为擅改耕地地貌。现在那 1500 亩地搁在那,没法动。蘑菇大棚赚一点钱算是别亏得太多。
回老家,耕地撂荒的很多,但没人敢去动歪心思。家门舅舅告诉我的,你这边敢动,那边警察就到了,连放烟花鞭炮,只要无人机发现,村干部就来——能用无人机监控每家每户放炮放烟花,监控个土地还不容易?连你种没种自留地、种的啥,都能看的一清二楚。
这个 18 亿亩土地红线其实没有意义,90 年代时政府预计中国人口峰值能到 16 亿,按国际同行计算一个人一年消耗 500 公斤粮食,总需求要 8000 亿公斤,当时粮食产出在 5000 亿公斤出头,缺口 2000 多亿公斤,就算粮食亩产增加,也必须保证 18 亿亩红线,保证 16 亿人吃饭问题。
实际上好多帐都算错了,第一,人口就先算错了,2018 年底中国人口 13.95 亿人,而 49 年解放后开始生育爆发,现在人均寿命 76 岁,意味着 2025 年左右人口就会出现负增长,按现在情况看中国人口峰值肯定不会超过 15 亿。
第二,耕地面积算错了,当年要交农业税的,农民能少报就少报点,2006 年取消农业税,2015 年时统计都超过 20 亿亩了。
第三,粮食增产的底层逻辑也错了。粮食增产靠的资本,技术,土地,劳动力的整合,单纯靠耕地面积是很低效的。
第四,作为一个世界第二大的经济体,中国要把自己的粮食问题转嫁到其它国家去。有些朋友会说,如果国外对你制裁怎么办,我想说,只要你有钱,美国农场主走私都会把粮食走私过来的。
好好的。
今年 9 月份,政府发文要求《退林还耕》,我也是下了一大跳。仔细看了一下,原来是强制道路两侧绿化带不得超过 5 米云云。
现在国家农业的问题,自然是零散化和缺水。根据长期观察,家庭承包几亩地,虽然不挣钱,但是非常省钱。假定城市小明和农村小红,年收入都是 5 万块。小明不好过,但小红还有空闲哼歌。有几亩地,北方可以磨面蒸馒头,压面条;南方可以做米粉,种青菜吃火锅摘辣椒剁剁椒。好省不省,一年上万块就省下来了。以上生产消费活动大半不计入 GDP。
现在小红已经老了,很多小红不愿意继续种地。农村陆续出现了大量的包地大户,再过十年,估计就整合差不多了。
缺水很困扰。我国 20 亿亩农田,其中良田只有 7 亿亩。田越良,人越穷。那些丘陵山区,种地种不好,只好种香蕉柑橘猕猴桃,苹果樱桃板蓝根。差到一定程度只好种花生芝麻葱姜蒜,最次也是饲料玉米或土豆。
目前我国除了缺大豆这样的饲料之外,口粮和经济作物总体过剩。
至于进口玉米、大豆、水产和肉,加上铁矿和石油。。。。只能说,如果啥也不需要进口,拿我们凭什么要出口呢?
肯定还在啊。最大问题应该是耕地撂荒和种植经济作物比如花卉苗木啊,果树啊。但是土地肯定是在的,不会改为建设用地的。
自然资源部(原国土资源部)一直都有卫片执法(就是直接用卫星照片对比土地用途变化)。异常照片是各省交叉审核的。不要说红线内基本农田,就是一般农田有问题都要现场处置。有违法要恢复原状后,合法的要拍现状照片上传全国系统才行。
顶着不办,各级自然资源部门就直接大技能,区域限批,谁敢乱动。
调整基本农田,一亩地都要上国务院常务会审批。
当然,你说要骗卫片执法也不是没有,最大的就是大棚房吧,但是你看看去年,从上到下大棚房专项整治就是按照政治任务做的。
早破了,很多土地都荒废了不种了。别的不用看,就看前不久最高领导见袁隆平的态度就看的出了。
我很重视!
我很重视!
我很重视!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18 亿亩耕地是底线,国家不会允许被开发。
但问题是,地还在,种的人少了,农村存在大量的抛荒地。
疫情在家,春耕时村干部挨家挨户通知今年绝不允许撂荒,否则不但没有耕地补贴,还要罚款。但即使这样,很多人还是撂荒了。
以种水稻为例:
一亩地产水稻 800 斤左右,收购价在 1.2-1.5 元 / 斤,也就是一亩地种两季水稻可以有 1920-2400 元毛收入,我们取 2200 元。但是一亩地化肥、农药、农机成本在 1000 元左右。
也就是说,一户农村家庭,种十亩地,每年纯收入大概有 1.2 万左右。农村的应该知道一年种十亩地有多辛苦。如果没有其他收入光靠种地,假设一个四口的农村家庭,一年收入仅有 1.2 万元,根本不可能够。
中国现在有 8 亿农民。现在你理解为什么这么多农民要去背井离乡,抛下妻儿去打工了吧,因为种地根本养活不了家庭。
现在农村基本以留守的老人和儿童为主,鲜有年轻人在。老年人无法使用现代化机械设备,没有办法提高生产效率。而且当年分田到户导致各家各户田地东一块西一块,割裂严重,无法集约化发展。
因此现在急需要把农村的地集中起来,统一由种田大户使用现代农业的生产方式。
但是,土地一旦允许流转甚至买卖,容易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当前我国约有 8 亿农民,农民工数量 2.9 亿,也就是几乎所有农村青壮劳动力都不种田前往城市打工。他们没有城市身份,没有社保,没有城市医保,在城市也没有家。
高达近三亿的社会流动人口存在中国的城市中,他们是社会底层,为整个国家发展付出了巨大代价,承受如此痛苦,为什么没有乱?
很重要一个原因是:家里有土地,大不了回家种地,老了干不动了,家里还有地,还能靠种地生存。
所以,土地对广大农民至关重要,也是整个社会稳定的基础,一旦把农民手里的土地拿走,他们有没有城市的身份,不能享受城市的福利,破产的农民会引发巨大的社会问题。
所以:中央对农村土地的改革慎之又慎。
我国的 18 亿耕地红线是生命线,国家绝对不会允许跨国这条红线,但是如果让有限的耕地发挥更大的作用还是需要更大的努力。
发展仍是解决这种矛盾的唯一解决办法。
必须继续加快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将绝大多数中国人集中到城市,变成城里人,更高效的提供社会服务,然后由一小部分人集中管理土地,提高效率。
中国农民为国家的发展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历次国家经济危机,归根到底,风险最终都是转嫁到中国农民身上。
改革开放和城市化的巨大成就带来的福利被少数人占有,绝大多数农民老无所依,清苦一生,生于土地,终于土地。
说明朝,组视察看耕地甚是满意。
忽然一人掀开了耕地的一角,然后掀开整块耕地。
众人赫然发现,耕地遮盖之下居然全是房地产和工坊区。
孙传庭大怒,斩之!
不知道。
老家的地老百姓还在种,但是已经不上心了,以前天一干旱就浇地,现在得看自己时间。农药化肥还会用,但是不会怎么管了,除了犁地,打药,收割啥的根本不会去地里,麦子倒了也没人扶了。
一瓶水,2 块,便宜的也得 1 块。
一斤粮食卖不到 1 块,还是干了透透的那种。
种地从来都是自由的,种地能让人富起来那我也回去种地,甚至我会开荒,我会搞生态种植,生态养殖……
现在的现实是种地只会让我更穷,一亩地刨去成本也就能挣几百块,而我至少要花费十几天去经营… 还不如搬砖挣钱。
18 亿亩耕地想要守住,无他,唯值钱尔。
土地权证发下来了,上面写的 1.5 亩,但是实际中似乎只有 1 亩了。
外加两个坑地,估计 1.5 亩。坑地种田很坑爹,机器进不去,全部靠人工。
其中一片坑地卖了,因为地邻居卖给别人家盖新房了,我家不卖的话种粮食也见不到太阳。
另一片坑地倒是没有卖,但是周围三面地邻居都卖掉盖了房(另一面是道路)。
本世纪以来,村里好多农田变成了住宅、工厂,曾经立了一个牌子 “基本农田保护区”,没过几年牌子也不见了。
不过这两年农田不准出售盖房了,有一家盖了饭店还没营业就被迫拆除。
但是,种地不挣钱,累死累活一年两季收成不如工厂两个月收入多。有的人家把农田交给亲戚打理;如果找不到合适的,田就荒了。
希望国家越来越好,希望农村越来越好吧!
这个问题河南是有发言权的,毕竟河南都不该有大学。
但是河南人他自强不息。
为什么我要顾左右而言他就是不回答问题?因为这不秃子头上的虱子吗,很明显他没守住,高划严守。
地在房地产里很重要,地在农业农村也很重要,但是远远没有地在房地产里重要。
当前农业农村的问题已经不是地不地的了,当然,有地问题能缓解,但是问题还是解决不了,说白了就是收入。
另外问这个问题不就是怕没饭吃吗,不用怕,肉菜可能吃不起(有!),主粮管够(够!),哪天把袁老爷请出来了,那才是真紧张,现在还不知道板子要落在谁身上呢。
前两年内蒙古有个收玉米的进去了,各位三思吧,我只能劝到这儿了,事不大,胳膊拧不过大腿,再说了,大腿是真大腿,不过另一方充其量算个牙签。
不说了,非洲浇地去了,可能过两天还得给你们运点过来,其实我是不乐意的,够油费不?哦,邮费降价了!比矿泉水便宜!够水费不?
等着吧,辽宁号第一次远洋模拟就是去我那拉粮食,新闻见。
本来不想回答,但是都说好,我就说说不好的吧! 本人甘孜做增减挂钩工作的,相信各位都知道干什么的,就是李春城最先提出的在增加城市建设用地的情况下又不破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的妥协政策,顺便还能支援边区建设,听起来是不是很美好啊! 各位看官且听我细细道来其中的蝇营狗苟。
没图没真相,上图为敬。
各位觉得我们复垦的怎么样,这样的土地种庄稼最少看起来是不是很好呢?
这个是细节
图中地块内有大量碎石,捡都捡不干净,但这都属于最好的几个土地了,我们用来做实验地。也许有人会说这样也不影响种地,但是你们想过没,甘孜雨季一来,泥土一被冲走就只剩下石头了。
而且这些土地都是房子拆除之后复垦的土地,藏区房屋都是土石房,这样的泥土是没有什么一样的,贫瘠的很。
并且大量土地复垦这常年无人居住,人家已经搬离了的深山里面,谁去
看了好多回答,我从一个乡镇的社畜角度回答下吧。
我不是自然资源部门的人,但恰好这段时间配合过他们的相关工作。
首先从现在中央的重视程度和地方的执行力度来说耕地面积应该是远低于 18 亿亩的。为啥说远低于,因为基层现在对于保耕地的压力非常非常非常大,市、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如果不是事态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是不会如此声势浩大的。
另外我说几个佐证:
1. 第三次土地调查已经好几年了,一直没有公开数据,国土那儿还在使用二调的数据,其中含义嘿嘿。
2. 全国联网的乱占耕地建房调查系统 10 月份投入使用,我记得我们县 9.28 开的会,10.20 左右全县两万个问题图斑 (疑似占用耕地) 就已经全部调查取证完成。(我的国庆假基本上都在督村了!)以小窥大,可以说不到一个月时间全国的问题图斑应该都已经摸排清楚了。我党认真起来真的是连自己都怕。
3. 整治行动开始以后,违规占用基本农田建房的,尤其是用来开厂、做仓库、办农庄的,地方基层政府态度可能还有所暧昧,但一旦被省级的卫星发现直接是一张拆除的督办单,没有一丝余地。
就我知道的,占地 18 亩的一个织布厂,三天内拆完,也必须得三天内拆除复垦完毕。
还是那句话,党认真起来自己都怕
4. 严禁乱占耕地建房整治行动以来,中央、省级的督导组直接下沉至县,镇一级进行督察。
9 月以来,严禁乱占耕地建房的相关会议三天两头开,省市县镇村全覆盖。纪委盯着视频会议界面查参会人数,隔天就全县通报批评,你敢信?
5. 这些年,能够增加耕地面积的土地复垦,占补平衡等项目国家一直在做,理论上耕地面积应该是有增无减的。说明耕地缺口还是比较大的
6. 二调听前辈说,因当时卫星测绘技术水平欠缺,以及调查人员不够重视,水分很大,而 18 亿的数据也是基于二调得到的。
7. 以前一直强调严禁土地非农化,现在已经提升到严禁土地非粮化了。
私以为,今年的疫情,国际态势的巨变。中央敏锐的意识到中国自产粮要达到自给自足,至少是达到一旦某些国家禁止中国粮食进口后,国内依然能风平浪静。
守住耕地面积有一句潜台词,是守住农民数量,太反人类了没法往台面上摆,但河南人没少被这事儿作践
呵呵,耕地红线不就是为了卡死住宅用地推高房价的么?
40% 天然气,50% 铁,60% 锰,70% 石油,80 核燃料,90% 铜都自产不了要进口,
我们有的人居然还在为 “粮食自产率” 小题大做,呵呵
真聪明
开宗明义,18 亿亩耕地是个政治问题。它的意义是中国人民能够吃饱饭,它的重要意义是可以和核武器相提并论。
你问中国保住 18 亿亩耕地红线没有,保住了。
中国有没有 18 亿亩耕地在耕种,没有。
在国家一级层面,耕地保护的问题不在于撂荒,而在于破坏耕作层,耕地作为农用地,进行了非农建设。
撂荒原因其他答主回答得够全面了,基本可以说是经济问题。但是撂荒的耕地也是耕地,暂时性的不耕种不代表就可以进行非农建设,这个大家也知道。
耕地撂荒在国家来看是正常的,符合社会经济常理的,在保障了主要粮食生产区域耕种的情况下,耕种成本过高的耕地比如坡度大于 20 度的耕地平时是可以撂荒的。
国家对撂荒的耕地也有判别,即可恢复和工程恢复。杂草丛生的耕地杂草一铲不是又可以耕种了嘛,长灌木丛的耕地灌木一铲不也是可以耕种嘛。要是撂荒成了树林,可能需要工程器械才能恢复耕种的判别为工程恢复。
这里面就体现了政治因素,就是没有破坏耕作层的地块,在我们储存粮食消耗完之前能否收获一季作物的地块,尤其是不需要工程手段即可恢复耕种的地块,应当视为耕地。所以要问 18 亿亩耕地红线保住没有,肯定保住了。
像耕地林地草地之类的,本身就是可以转换的啊,退耕还林、刀耕火种、开垦耕地。现在讲生态环境讲环保讲绿水青山,所以不会有人违背政治正确说要占用林地草地开垦多少耕地,但是粮食吃紧的危急时刻,挖个防火带一把火烧出一大片耕地是完全可以看到的,以我们国家的动员能力,一季种植新增 xxxx 耕地不要太轻松。
而且据我了解,以丘陵山地为主的西南地区,外出务工人员较多,撂荒耕地较多。本身耕地或者轮种加上不需要工程措施就可以耕种的耕地,都能基本达到耕地保有量。传统粮食生产区更是不成问题。
至于某些答主提到耕地质量降低的说法,我们来盘个简单的逻辑,中国这几年粮食出产连年丰收,每年粮食产量稳中有升,而据他们提出的外出务工人员较多、耕种经济效益低导致耕地撂荒量大这种观点,那得出的结论应该是耕种面积减少了,粮食产量反而增加了,说明单位亩产量应该提升了,耕地质量应该是提升了才对。
顺便说个题外的话,一些答主说地方政府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上弄虚作假,后备耕地资源常年实际已需要工程措施才能恢复耕种,耕地田坎系数作假 (西南地区特有) 等等问题,这些问题客观存在。但地方政府还有个传统艺能,隐瞒不报,以前地方做土地调查的时候,绝大部分地方政府都会隐瞒耕地数量,做大建设用地面积,为了以后发展不受限制,一个县级行政单位瞒个上万亩几万亩耕地是传统艺能。
随着科技越来越发达,灌溉技术,沟渠建设,良种培育等的普及,耕地的亩产量是提升的,部分耕地质量降低不代表平均质量的降低。在实行 “占优补优,占水补水” 之后,占优地补劣地的风气基本大刹车,现在占补平衡还要实行占补前后粮食产量平衡,可以说,耕地平均质量不会降低。
如果你担忧 18 亿亩耕地红线是担心中国人吃饭的问题,那可以说中国主粮是没有太大问题的,而且你可以关注一下新土地管理法建设用地审批权的下放问题,毕竟建设用地必然破坏耕作层。如果你是问为啥你们村你们镇土地要撂荒,会不会没得饭吃,那可以说这其中没有必然的联系。
红线一直都在,只是耕地很多已经不在了!
具体情况怎么样作为一个屁民肯定不得而知,从去年的拆大棚行动就可以看的出,基本农田的情况 不容乐观:很多承包了荒地荒岭多年并在上面建设了养殖大棚的农民,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突然很多收到了拆除的通知,并且是立刻执行!不管你棚里面还有什么东西,原因就是占用了基本农田!
问题是,这些所谓的基本农田,很多都是旱地,甚至有些是几百年来从未有人耕种过的石头滩和一些根本不适合耕种的贫瘠的山坡地。
这些土地什么时候变成了基本农田,没有人告诉你,你做大棚搞建设的时候,也没人告诉你不可以这样做。
然后突然就因为要保护农田,拆了!复耕复绿,这些土地拆除地面建设以后,很多短期内已经不适宜耕种,至于怎么个复耕复绿法,就各显神通了。
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些就是基本农田,那你说,18 亿亩的数量不变的情况下,这些都成了基本农田,那真正的良田,那里去了呢?
中国的农民,真的太苦了,很多 ZC,本来真的是为了农民的,到了地方,就成了伤农!
18 亿亩红线或许能守住。。。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了,人口开始大量的从农村往城市转移,等到老一辈的干不动活了。可能土地还在,但是还有没有 18 亿亩的粮食在土地里?就说我们家吧,我爸爸他们那一辈三兄弟,现在全都在外面,早个十来年爷爷还干的动活,还能种点油菜,稻谷,蔬菜,自给自足的情况下给我爸爸他们补贴点。前些年,爷爷病了一场,咽喉癌,杭州邵逸夫动的手术,切除了声带,后面就不允许他下地了,家里的土地不多(我们那水库移民,土地大部分都在湖底),每户 2 分多。。。别人愿意种就给人家种,没人种就慌了,种点橘子树啊什么的。村里跟我爸爸他们差不多年纪的基本上也都是这个样子。再说我这一辈,我跟我堂姐,堂弟都在外面买了房子,以后基本上也不会考虑回到村里发展,我叔叔他们家两个晓得现在还没到年纪,但大概率也会是外出这条路,更别说其他的同龄人很多打小就是跟父母到城里发展的了。所以我觉得以后是很难真正意义上守住这个红线的,但是亩产量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也是越来越高的,粮食问题我想还是可以解决的。
其他地方不太清楚,从福建说起吧
一. 政策
国家对 18 亿亩耕地耕地红线的态度是明确的,有永久基本农田,每年的县级开发土地整治等项目来新增耕地和提高耕地质量,同时明确了建设用地占用耕地必须占一补一,占水田补水田等政策方针确保耕地不减少。
二. 人文经济环境
即使国家对耕地的态度非常明确,但普通耕地经济效益差,且现今务农的农民确实不多了,导致大量耕地撂荒,或者在耕地中种植花卉、水果、坑塘、绿化树苗等经济价值更高人员管理要求耕低的经济作物,
通过本次的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福建地区,特别是沿海地区,耕地减少的比例多数在 20% 以上,这个数值还没包括撂荒的耕地,撂荒耕地在每个县市中都会或多或少的达到 20% 以上的比例。
综上所述,18 亿亩耕地保不住,但是如果发生粮食安全的危机,将撂荒耕地,耕作层未被破坏的耕地整理一下,粮食安全的问题还是可以解决的,但,粮食安全的根本是要解决务农产值过低的问题,否则农民积极性不高,农民长期不种田,容易发生务农知识断代,时间长了,大家都不知道要怎么种田了,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
不太清楚,但是我们那边很多耕地都种上树了,现在我老家还在家种地的不多了。
我回答这个问题主要是顺便关注一下,因为我也很想知道
目前耕地指标统计已经 21 亩了
目前问题是弃耕严重,良田比例小
16 年开始强调高标准农田
19 年开始强调粮食安全多元化保障手段
我就说这么一个事吧
政府在新修一条公路,之前发包方没有了解清楚就发包,承建商接了工程就开始干了,干到一半才发现涉及到农田的占用,不多,11 亩多一点
就是这个 11 亩,让承建商停工了 1 年多,城区政府焦头烂额,据城区政府领导说,超过 10 亩就是红线,要坐牢,城区领导正在为谁去坐牢痛疼(玩笑)
后来处理意见是先罚款再谈
问:18 亿亩耕地红线现在怎么样了?
答,中国有 14 亿人口,
18/14=1.2857≈1.3
所以,管好自己一亩三分地就好了。
看了这么多答案我也想说一句,那就是整个中国乃至世界的矛盾就是生产力快跟不上人们的日常需求了。
你又想享受工业化带来便利化的生活,又想享受农业稳定的口粮需求。这本身就是比较矛盾的,我国为什么大豆老是要大量进口流失大量的外汇?大豆本身就是单产低的作物,如果大量种植大豆那么主粮种植面积就要让一点是一个道理!
我个人想重申那一句,必须尽快实现可控核聚变技术!这是中国乃至全人类未来生存的希望。
可控核聚变实现以后,人类就会有成本低到发指的能源。你想你家电费一度一厘钱都不到,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盖个厂房,然后厂房里有好几十层无土化种植的室内耕地,然后作物光合作用需要的照明是不是可以用灯光代替?作物生长需要的热量我们是不是可以用中央空调模拟?作物需要的水源我们是不是可以多建立水库调配?(这时候我们的农业工厂全面建设,是不是可以省下来很多土地留下来建立水库?)
那么最后像播种、施肥、收割是不是可以在室内直接机械化就完成了?还需要多少用人力?像山区直接全部退耕环境,高原直接退耕还草!
什么?你说一座厂房一年能有多少收成?你没看到越往南一年熟的次数就越多?像什么一年两熟、一年三熟什么的?只要水热条件合理,再配合那么多农业专家选育出来的苗种,一个季度一熟很难吗?不要怀疑你的想象力,只要可控核聚变技术出来,像这种粮食工厂一年五熟六熟都是可以想象的!只要订单一出来或者政府的行政命令一出来,这些粮食工厂马上就加班加点的干出来!
而这些都是以低廉而又充足的能源为保证的!现在地球人口已经过了 70 亿,80 亿我看也不远了。100 亿地球人口本世纪前半页也是指日可待,中国人口虽然不再增长,但是第二、第三产业需要的土地越来越多!现在又不能搞殖民,我们怎么解决民族生存问题,这是摆在决策者案桌正中间的试卷!
反正除了这个,我真想不到能有什么根本性方案。
看数据的话,耕地是逐年在减少。有很大一部分是条件不太好的地退耕,还有一部分就是被建设用掉了。保持 18 亿亩耕地估计问题不大。
应该是没有问题的,退耕还林这件事十几年前就在搞了,不达标的话还什么林,我们这里不是主产粮区,不能够大面积机械作业就会增加农业生产成本,所以很多耕地荒废就是迫于无奈的权衡利弊后做出的选择,这也侧方面表明粮食问题目前不是很紧张。
国家建立了全国性耕地流转平台,坚持用一补一,鼓励各地区将适宜开垦为耕地的区域开垦为新增耕地,新增耕地的权证将被放置在全国性土地流转平台上进行出售,任何地区如果想要修改耕地用途进行开发,都必须在土地流转平台上购买与自身计划开发的耕地等同面积或以上的新增耕地权证,通过异地开垦实现新增耕地不少于开发耕地,保证耕地红线,并通过该手段减轻落后地区的财政压力
有耕地不行,还要有人种才行,种地不赚钱,就是 20 亿亩放那照样没粮食,农业工业化必须尽快了,未来一定是美国形式的大农场种植,工业化种植成本低产量高,还有盈利空间。
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满足口粮供给方面讲,一般 1.2-1.3 亩耕地满足 1 个人的全年粮食需求,所以 18 亿亩红线是不能动摇的。何况近年来执行的占补平衡还有个耕地质量的问题。
目前人们消费需求多元化,尤其是对肉蛋奶的需求,从数量和质量上都在提升。这些都需要大量的玉米饲料,大豆饲料,牧草饲料,这些饲料我们目前都无法保证供给,对进口依赖度很高,这从今年国内玉米价格上涨就能很好的反映出来。
大力生产饲料,保障肉蛋奶供应,就会降低小麦水稻口粮供应,这是不可能实行的。但如果耕地减少,饲料生产下降,一方面导致肉蛋奶的生产和供应受制于人,另一方面肉蛋奶大幅涨价,最终老百姓吃亏。这也是为什么冷链这么大的疫情防控风险但仍然还要进口肉和鱼虾类产品的原因之一,没有这些,光吃国内的肉和鸡蛋,肉蛋奶还得涨价啊。。
所以,18 亿亩,很有可能都不够。
在 18 亿亩基础上,我们一方面还要加大科研投入,加强研发力度,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提高小麦水稻单产。另一方面还要强化耕地保护,加强基本农田建设,明确耕地利用优先序。最后,做好区域规划,做好产业布局,等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才能真正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国家农业安全。
题主说的 18 亿亩红线是上一任政府的口号,现任政府都没提过
另外,答主十年前在江南某城,就听说当地因为电子厂太多,种的菜重金属超标不能吃什么的,现在所在的北方某三线小城市,根本没人提土壤污染一事,政府也从来不提
答主媳妇某 985 研究土壤污染治理方面硕士,在三线小城根本找不到专业相关工作,无奈去当老师,一个月领两三千,基本全市最低,
就这,还有很多单位,扭扭捏捏不愿意给你交社保,单休,注意,社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 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就这事儿,没人管。甚至和你签的合同都有各种违法条款。
这样的社会,想要跟美国竞争,你觉得谁会赢?
所以说,人口生育率下降,其实对于个人来说是个好事儿,会让他们拿你当人,否则,就像现在这样,如盲井台词『中国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
这红线谁敢动,特别是典型的农业地区。
一般情况是基本耕地摆在那再碍眼也不能轻易动,除非有足够的理由。
但是现在种植粮食作物是比较亏的,必须有市场经济的手段才能赚钱;传统的精耕细作是没前途的。路有两条:增加附加值做出品牌,或者成本够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
经济作物赚钱并不少,但总得有人保证主要粮食的自给自足。
所以一方面是科学育种科学种植,减少必须的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另一方面是在有条件的地方实行大规模机械化种植以压低成本增加产出。
将释放出来的耕地和劳动力投入其它方面,无论做什么都是很好的。
坐标江西。前些天 18 位 60 + 的老太太坐一辆车帮人插秧,车翻了;年龄到了,几乎都有伤。雇主没钱,医院出于道义已经贴了好几万,有位断了几根肋骨的拿着 5000 左右的赔偿回家了。没人买保险,也没人会卖这种保险。大家也知道雇主不容易也赔不起,更多的只能拿着一千多回家。城里公交系统有财政补贴能力,费用很低;农业为主的县市没财政补贴能力,农村小巴每公里的费用在 5 毛左右。这就是现实。
在中国,讨论耕地,讨论粮食,应该先看东北,你们以为撂荒影响很大,国家觉得趁现在粮食多,一定要让东北休耕轮耕。。。
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将遏制耕地 “非农化” 和防止耕地 “非粮化” 写进法律。
一、规定国家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控制耕地转为林地、草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耕地应当优先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生产。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将耕地转为林地、草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的,可以利用荒地的,不得占用耕地;可以利用劣地的,不得占用好地。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禁止开垦的范围内从事土地开发活动。
禁止占用耕地建窑、建坟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采石、采矿、取土等。
禁止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
二、破坏耕地将面临巨额处罚加大了对破坏耕地、拒不履行土地复垦义务等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增加了对耕地 “非粮化” 的处罚规定,对于违法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规定了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大幅提高了对违法占地、违法转让等违法行为罚款的处罚额度,违法占地罚款从每平方米 30 元以下提升至 100—1000 元。
三、建立耕地保护补偿制度按照 “谁保护、谁受益” 的原则,加大耕地保护补偿力度的要求。
耕地保护补偿制度具体办法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规定。
除了退耕还林和城市扩张,没见多少威胁的。再说开发区,矿区那些和农民有啥关系,保不保真不是农民的事。只要求农民一户一宅,城里也应该一户一宅,少盖楼不比什么强
2020 年一月一日新修正的《土地管理法》开始全面实施
新《土地管理法》将基本农田提升为永久基本农田,增加第 35 条明确:永久基本农田经依法划定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改变用途。永久基本农田**必须落实到地块,纳入数据库严格管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一般应当占本行政区域内耕地的 80% 以上,具体比例由国务院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耕地实际情况确定。
那来的 14 亿人,现在有没有 12 亿都不知道
以前说湖广熟天下足,到现在释放劳动力进城务工促进市场经济,那么相对的传统农业劳动力肯定不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传统农业效率及其低下的,毕竟本人放过牛插过秧,而且好多地方是丘陵地带不适合大型机械耕种,红线问题是原则,主要问题是国内农业是单一且原始的,并不能带来根本上的突破!
今年已经不批农村建房许到山东村村合并试点,别的我不懂,但有一点:国内农业潜力根本没有发掘出来。
会越来越好的,沙漠治理 咸田沙地都逐步提高。
老家农村的,地要不包出去,要不种树,不种会被收走,肯定有问题
村里好多不算数的地,我家粮本 4 亩多,但真实 7 亩
新农民,新农民,还是新农民!
我有一个两个外公外婆,原来都有地,亲的外公外婆搬来之后原来的地荒了,另一个原来就是没多少地,后来拆迁了。
还可以,中央比较重视
我始终好奇一点儿,1960 年代中国顺利的进口了大量粮食,30 年前中国一年进口小麦一两千万吨,大豆进口也是目前中国商业谈判的几个重要筹码之一,这样严酷的国际环境都没有影响中国粮食进口,甚至反过来以不进口粮食作为筹码,那些认为资本家不出口粮食给中国的人在担心什么。担心资源危机以后粮食产量断崖式下跌?我不认为他们会关心这样的问题。况且真出现这种糟糕结果,首要解决手段也是控制人口,辅之以其他非常手段啊,耕地多一亿亩少一亿亩,真不足以应付这样的情况。
当然,中国的粮食供应必须主要由自己解决,这一条毋庸置疑,世界粮食贸易数额太小,不足以解决中国的口粮需求,更勿言其他。
…………………………………………
根据最近的三次官方耕地统计资料,中国耕地面积 134921 万公顷,合 20.24 亿亩。
如许多关注这类问题的文章已经提及过的那样,真正在可预期将来威胁中国粮食安全的不一定是耕地面积,更有可能是肥料和能源的供应出现问题。如果肥料和能源供应出现问题,粮食单产必将直线下滑,18 亿亩耕地远远不足以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可惜的是,部分问题下 95% 以上的知乎精英竟然认为矿物资源短缺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亡我之心不死的阴谋。
从个人角度来说一下,给大家个参考。
从南走到北,三条腿的蛤蟆好找,赔本的买卖没人做!
答主 河南人,我们村普遍每户 2-4 亩地,如果全种麦子, 在加一季玉米
成本: 犁地 60 麦种 100 元 化肥 200 元 农药 两遍水 60 元 收麦子 60 吧 (不知道涨价了没有) 共计 500
花费时间: 播种 半天 浇水赶上农忙还得等 (如果自己下水泵,更麻烦) 按 1 天半 收麦子顺利半天 不顺利 1 天 晒麦子的收麦子 1 天 合计 4 天
亩产 1000 斤 收入 1000 元
我们那去工地当个小工一天 150
然后种玉米的成本要低一点,但是从播种打成玉米粒花费时间要多,也更累 收入也差不多。
如果是种大蒜的话,可能赶上大蒜贵的时候,能多赚点
成本 蒜瓣 200 斤吧 (每年大蒜价格不一样不好说) 按 2 元一斤说吧,成本 500 耕地 60 浇水 3 次 化肥 200 地膜 60 总计 850 左右
时间成本 掰蒜瓣 1 天半 种大蒜 2 个人 2 天 地膜 (最好 3 个人) 半天 浇地 2 天 挑蒜苗 3 遍 总计 2 天 蒜薹 3 遍(现在都要扎) 总计 3 天 出大蒜 闸大蒜 收大蒜清理大蒜杆 5 天 过蒜床 1 天半 卖大蒜半天 总计 20 天(实际可能更多)
收入 蒜苔 400 斤左右,价钱高的话 2 元左右,价钱不好 今年就 4 5 毛一斤 大蒜除去蒜种能有 2700 斤左右,最高卖过 6 块钱一斤 (我印象就两年) 一般 1 块多到 3 块 最倒霉的年份几毛一斤
虽然种地挣得少,但家里那边都愿意把自家的地给种上,感觉就像刻在骨子里的对土地的依赖。但如果你让他租地去种,几乎没人愿意。
ps: 种地真的累,尤其是赶上农忙,天还热,还容易变天,赶的人发慌。
可是你又不能进行小麦 玉米的涨价,不然所有的肉类都得涨,人工费还得涨,就工资不涨,谁受得了?那些指着地吃饭的 咋读书买衣服随份子?
这个世界不是只有抖音上的光鲜亮丽,还有… 唉,说那么多有什么用?麦子再便宜,不还得种嘛?不能让地荒着呀(真的,站在土地上就有一种别样的感觉。当我在城市工作,依然很怀念那种感觉,我也说不清那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耕地红线不能一刀切,可以根据各省的人口、地形、气候和城镇化率酌情设定。产粮大省耕地红线严一些,非产粮大省宽一些,城镇化率达到 90% 的不设耕地红线。
18 亿亩的数量没问题,主要是土地性质构成问题很大。
我们这县政府都把耕地卖给碧桂园了,为了保住耕地面积,把农民宅基地拆了作为面积补偿,拆了后,土地上全是钢筋混凝土,那玩意种个屁的水稻玉米啊。所以耕地数量保住了,功能丧失了。一句话,没几把卵用。
Ps,拆迁后,有两种方式,货币安置和集中安置。货币安置每平米补贴两三千,市场价将近一万,差价农民自己补,把一辈子积蓄倒贴进去这种事,傻子也知道怎么选,所以都异地集中安置。早早在县城里买房的中青年一辈,家里父辈都去世的,都远了货币安置,白拿个 20 万还是很开心的,反正早已在城里安家了,正好换一辆好车。
地方政府一平耕地卖了 1 万,拆了宅基地补贴两千,中间商赚了 8000 的差价,真是好买卖。佩服佩服!
大道理都讲的挺好的,我来讲点实际情况吧,我们村大部分都是农民,也就是 95% 都有地。虽然现在有些家庭完全不用靠种地来获取主要的收入了,但是上一代农民的勤劳的秉性,几乎没有土地是荒着的。虽然现在机械化的普及程度高了许多,但是农活依然是很繁琐和累人的,播种,施肥,打药,这些农活非常的辛苦,我猜这个问题下的答主,干的农活都没有我多,我来说一下农民的生活吧。
我们村农民如果现在只靠种地完全是活不下去的,每亩除掉化肥,种子,净收入大概在 500 到 600 之间,具体随着收成变化。如果时光退到交公粮 (06 年取消,农业税一般是 15~20% 之间) 时候,那时候的日子还好过一点,因为那时候粮食挺贵的,最高的可以达到 1 块多一斤,如果只靠卖粮食的话,大概一家人吃饱,养两个孩子基本没有问题。但是这些年粮食价格不大乐观,最贵的不过 1.2 多(农民卖给收粮的价格,不是市场流通的价格),而玉米才 7 毛多,这些年的经济发展迅速,受通货膨胀的影响,物价都翻了几倍,但是粮食价格却不升反降,如果只靠粮食,无论如何也是活不下去的。
现在我听到的最多的抱怨就是地不想种了,因为农民工打工还可以赚 3000~4000 / 月 ,而粮食忙了一年只不过两三个月的工资而已,况且农忙的时候大概要两个月,还要回家干农活。现在机械化程度高了许多,所以现在在外打工的男的也不回来了,大都是妇女老人和孩子干的,也可以勉强忙完。
当然抱怨归抱怨,地没有不种的,而且我们村这些人还挺关心粮食的,但凡有空就去看看庄稼(今年我家小麦长的非常不好,估计是特么的化肥买瞎了,汗),除了农民的坚持,国家也有政策,现在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是说土地是国家的,只是使用权给了农民,如果分给你土地却没有种,那是违法的,国家有权将土地收回。出于这点,地也是要种的。
回到问题,坚守耕地红线,最主要的就是平衡各方的利益关系,现在粮食这么便宜,而物价这么高,收入根本就活不下去嘛,农民在粮食市场还是受到各方的剥削,(我可没有说之前的交公粮,小管家别弄我)这个矛盾不调和,是无法长远的。
第二就是地方土地财政,之前说到土地是国家的,所以国家可以征收的土地,现在价格在 5.5 万 / 亩,五六年前是 4.5 万 / 亩,可是转卖给开发商的价格是 80 万 / 亩(五六年前的,现在不清楚),而盖好房子再让人买,农民哪买的起啊,摔!
现在我家的地也不多了,之前新修国道正好在路上,征收了一部分。现在家里的农活我也干的不多了 ,因为我上学都不回来,家里的孩子也都工作了,等我工作了,再想怎么办吧。
这个耕地资源只要你有,撂荒不撂荒,国家都有生产粮食的能力,恢复也是可以短期恢复的。
事实上,就算现在粮食生产不够粮食消费,只要你有喂饱自己肚子的能力,只要你有足够的产量地,就是买粮食也贵不到哪里去,也能买到足够的平价粮。
国际贸易上,你没有和你做不到的时候那就加高价卖给你,你也没办法。你有或者你能生产出的时候 ,那就便宜给你,期待你慢慢自废武功之后再加价卖给你。所以对国家而言,富有不富有不单是指有多少资源 也要看工业农业生产能力。
粮食安全关系国家安全,所以药做到两点。第一,要持有足够多的存量,用于赈灾救灾,更用于维持全国粮价稳定,哪里有高价粮哪里粮仓就要开仓放出平价粮低价粮。第二要有足够的粮田,用以生产国内用量,更用于震慑国际粮商,他国政府敲竹杠,掐脖子,肆意勒索。
18 亿亩耕地红线本人是坚决支持的。但是这几年接触了一些工程拆迁的事,对这十八亿亩耕地深表忧虑。
1. 我们征地做项目,有正规的规划手续,实际现场是厂房和道路,但是在规划局那查居然有三百多个平方是耕地。交了钱才继续办下面的手续。
2. 因为 1. 认识了规划部门控违的同志,过了一年打电话找我了解 xx 地块上有卫星图片反映违建,规划部门划的那块地属于基本农田。但是那块地一直属于我们系统管理,虽然和村里有产权纠纷实际是农民在某些时段种菜,但也属于特殊管理的区域,没人和我们部门沟通的情况下居然被划成基本农田了。没办法,写了个回复: 根据 xx 法,xx 法,xx 条例,该地块应属于我部门管理,不应纳入基本农田。
两个例子感觉 18 亿亩很悬。
几年前在家种地,扶贫的叫我出去打工。好不容易脱贫了,政府今年又叫我在家种地(抛荒要罚款)
讲讲我们村的情况。我是农村的(中原地区的某县),前两年结婚,刚搬进城里,自己在北京搞互联网。这两天收到老父亲通知,农村老家的耕地要被征收,进行县城的发展规划,好像要修什么沿河大道(我家耕地旁边是一条河)。我家被征收的面积有 6 亩多一点点,每亩按照 5 万的标准补偿。我们村大约总计被征收 100 亩左右,整个沿途被征收的有十多个村子。就题主这个问题,我想表达的是,中国农用耕地面积,正在被所谓的城市规划发展逐渐吞并;而这种吞却是广大农民群体所接受甚至欢迎的。这才是最可怕的!小几十万的补贴款,能干很多事,盖新房子、娶媳妇、买车子,而耕地能干什么呢?我们村的农用耕地有近 10 年没再种过粮食产物。退耕还林的时候种树、绿色农业的时候种蔬菜(两年破产了 5、6 家后,再没人干了),最近又提出科学种田,然而回到老家农村去接管农田的青年人,一只手都能数的过来。也就是说,10 年前,这地就荒废了。我想不光是我们村这样,这是全国性的一种现象。还有人说开荒补充什么的。现有的耕地都没人用,开垦的荒地,会有人种?新中国成立,最早是从农民那里获得的支撑走出来的,我相信中国的复兴梦同样离不开农业的复兴和农村的复兴。忽视农用耕地,正在破坏农业复兴前进的步伐。
刚做过三调,凡是卫星上可疑的点都要现场拍照。
所以,私自占用的还是省省吧。
当然,有的人可以一手遮天,那我们就管不到了。
18 亿亩红线,这是十几年前的提法了。
2019 年官方数字是 17.41 亿,早已崩了。
去年 1-11 月中国粮食进口数量为 9972 万吨,当然,从数据上看,比 17,18 年还略有下降。
不过话说回来,农业是一个国家基础中的基础产业,我们要保证足够的粮食,绝不能依赖进口!这是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稳定的大问题。
众所周知,前苏联的一大绝症就在于粮食,西方拼命打压油价,提高粮价,这在很大程度上抓住了前苏联的命脉。
到 91 年解体前夕,莫斯科各地都在排队,也许等上一整天,才能排到一块平价面包。
殷鉴不远,我们也要倍加警惕。现在很多人有一种说法,尤其是什么什么研究院之类的,说我们根本不需要这么多耕地,开来干什么呢?粮食够吃!
对这些人,说得轻点,他们没有长远和战略的眼光;说得重点,就是在胡说八道,哗众取宠!
真等到排队了,受苦受难的也是普通老百姓,跟他们又有毛的关系啊?
所以,这些话,我一个字都不信!
今年可能会出现一个农业人口的短暂性回流,希望国家和政府能给点政策,尽量保住种粮人的积极性,久不开荒,地真摞那儿了,再开就难了!
上传几张这个春末在家乡拍摄的弃耕地。坐标四川盆地中部某个丘陵县级市,幅员 2200 余平方千米,户籍人口 150 万,常驻约 120 万。气候尚好,无大涝大旱。地处成渝城市轴,交通便利。即便如此,农村弃耕地也随处可见,有的地方弃耕比例能将近三成。本市的耕地利用情况在川内是有一定代表性的,曾经的粮油、蔬菜、生猪生产和供应大县,人地矛盾突出是本地农村生产关系的重要特征。本市近年来的经济发展总体上是可圈可点的,城镇越来越大,农村越来越新,城乡交通条件越来越完善,农民的房子越修越气派,然而经济的飞跃抵不住民房越来越空,耕地越来越荒,村子越来越冷清的颓势。乡村振兴,任重而道远。
一瓶矿泉水 2 块钱,一斤麦子 1 块钱!不说了,农民的泪水和汗水,如果换成钱的话,可能就几分钱一斤吧!
坐标中部山区,村里建的蔬菜大棚八成都长草了,没人种地,青壮年都出去打工了。
现在国家决定出钱翻修。修好了,要是没人种地,又会继续长草。
如果保收的话十亿亩就够了
最大的问题是土地碎片化,家庭种植技术稀烂(把农药兑出结晶的都有)还看天吃饭,导致很多良田并不能稳定出产
如果进入规模化,标准化运营,就算只实现旱涝保收,都要不了这么多
但是这是一个社会问题,还是个大问题,一时半会根本解决不了
所以就十八亿亩吊着,慢慢来呗
我来说一波吧,
先说自己情况,东部沿海某地基层,一年到头防火防汛抗台风,拆迁征地两不误。
这还是年初的事情,省里某位副部级领导亲自坐镇,干什么?查看违法大棚房情况,其实这几年一直是环境整治,拆违法建设,只不过基层事情太多,有时候偷偷盖了,你还真不知道。
本地房价一万二左右,好地方一万五以上,不过还有有钱人在山上盖个小院,花上百万装修,门前大理石都是国外进口的,我还去摸过,感觉就是有点冰,跟本地没啥区别,可能太冷了吧。
有个大棚房被通报了,记得当时我们熬了一夜,对,没错,是一夜,开挖掘机的到最后都要罢工,里面人死活不出来,誓与房屋共存亡,好不容易做通工作,拆完正房,基层领导还要去开会等待领导批示。
早上调度会,大 boss 问我们区 boss,拆了?
区 boss 小心翼翼的回答,拆了!
大 boss 转脸问一边省里来的同志,真拆了?
嗯,拆了,这是今天早上的卫星照片。
嗯,好。
在写一个吧,一个趣事。
某户大棚房在 15 年左右已经拆了,当时也给了补偿,谁知道两年时间又偷偷盖上了,其实就是个集装箱,然后要拆。
其实拆之前已经做好工作了,请审计公司评估,按市场价给予补偿,结果,拆那天,女主人拿着两把菜刀,赤身裸体在炕上,靠着窗户,装疯,叫嚣:砍死我们。
那天下着雨,大家干围着也不是办法,毕竟天青色冷冷雨,我那天冻的直哆嗦,领导决定引他出来,趁机让起重机把集装箱调走。
计划很美好,就是结果有点,女主人很配合的跑了出来,我们转身那个跑啊,不少人鞋都掉泥里去了,期间我回头看了一眼,远远望见,女主人举着两把刀在跳舞,真的精神不好。。。。。
然而,起重机很令我们失望,马力不够。。。。
为什么不够,还是因为,连日大雨,这家前左右都很泥泞,之后后面靠着大马路,只能在这里停车了,然而绿化很宽,作为一个文科生,我略微知道距离越长,需要用功越大?
最后我们回到村委直到一点多菜吃饭,期间,抓紧做工作,了解到男主人一直忽悠要离婚,女主人怕男人不要自己,又没有见到拆迁钱,有点不正常了,这好办,村里书记拿出自己的钱,加上女主人弟弟是一个什么干部,也拿出来十多万现金,让外甥(女主人女儿)送回家里(女主弟弟很体面的人,不来,是丢不起这个脸),这才将人骗出来,然后送到女儿家里。
这仅仅是个事例,但是我想说的是,这里面男主人很不是东西,自己老婆赤身裸体,他在外面倒好,一直跟我们说,你们来的太着急了,不多给点什么什么的。
我如果是他舅子,我。。。。。
农村经验强一波儿,先说结论,耕地比九十年代初,少五分之一以上。七至九十年代耕地,城镇面积比变化不大。用统计数加减即可。现阶段,主力蚕食良田耕地的是房地产,次级的是乡缜乡贤。这个趋势难以扭转。
解决的方法是有的,只是需要大手笔战略大转移。将人口,房地产,工业链,城镇化,向西部沙漠高山地区转移,或者海上或者地下,是个高铁大万倍的项目,预计 250 年,比炸开喜马拉雅山口引印度洋暖暖流北上更浩大的项目。但收益也同大或更大。这是个设想,是 叔的巴赫猜想中曾经的一个,小猜想。不只适应于东方。算是预言。
我来写两点看法
1.18 亿亩红线是个伪命题
18 亿亩红线是人口不断增长下稳定人心的口号。
其中逻辑是: 假设人口不会停止增长,对粮食的需求必然也会不断增加; 对技术有相当的信心,农业技术的不断提升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可以匹配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需求。
但是人口增长的前提在如今不再存在!粮食需求增长最主要因素突然消失。但是农业技术 生命科学不断前进,粮食的产出效率不断提升,如果还保持耕地面积,粮食产出将逐渐超出需求,现在已经超出了不少,导致低效率农田逐渐退出,这是现在大量耕地丢荒的根本原因。
同时人们摄入过量热量已经成为另一个问题,饮食结构合理化正在降低了粮食需求。
因此 18 亿亩红线已经不复存在。
2. 整个人类对土地总需求正在下降。城市化加快,农村的萎缩是不可逆的趋势。耕地的实际价格正从顶峰开始下降。
3, 粮食安全问题
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 从技术角度来说早在几百年前就应该解决。是持续的人祸导致饥饿问题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才得到基本解决。上世纪全球发生最严重的两次粮食灾难都与战争无直接关系, 是某些人预谋战争 幻想战争的人祸。
我国再也不会出现粮食灾难
什么时候可能会出现粮食灾难? 当基本粮食支出占比高的时候很容易发生; 上世纪 80 年代之前,农业人口占比超过百分之八十甚至九十,粮食生产在全社会总产出中占比很高,是很容易造成粮食灾难的。因为整个社会产出没有弹性和冗余,任何波动都会造成局部灾难,自然的 人为的,人为造成灾难的概率大都与社会动员能力成正比!乌克兰 三年自灾,朝鲜这数十年是典型。
上世纪的经验教训: 百分之八十的农业人口并没有保证粮食安全,美帝 3-5 个百分点的农业人口可以保证!这值得我们深思。同理 18 亿亩就能保证啦!未必,从收益角度来讲,只有持续的城镇化 减少农业人口,才能在不提高粮食支出的情况下提高农业人口的实际收入。只有合理的退耕还林,提高效率的原动力才会产生,进一步支持农业科技继续发展,持续的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只有合理的减少耕地面积形成储备,包括耕地和能力的储备才是真正的未雨绸缪。
评论了有几个憧憬着世界大战或世界末日的人,你要挖洞上天请随意。我不想浪费时间在这里讨论。
中国现在和将来的粮食思考:
不请自来
第一个问题,18 亿怎样了?不知道,官方的说法是没有突破,但也看到一些外媒的报道说已经突破了,现实中也发现了一些弄虚作假的行为。但这都不要紧,如很多答主所言,在目前的国土稽查的严厉程度和卫星、航拍之类的高技术手段的运用下,相信这个问题已经搞清楚了,决策层肯定是掌握了准确的数据,至于坊间的争议,不足挂齿。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是 18 亿?多个答主给出了不同的计算方法,大致是根据人口预测计算需求,根据土地生产力计算供给,只不过采用的数据有差别,大同小异。但这个计算过程中,有两点变化要注意:其一,人口预测模型,我们的人口增速远远低于预期,相应地老龄化高于预期,人口总量和结构的变化势必对食品的总量和结构带来变化;其二,民众饮食结构,大量的蛋白质(尤其是肉类)走上我们的餐桌,一方面需要更多的土地生产饲料,另一方面也使得低质量土地有了更大的开发潜力。
第三个问题,需不需要 18 亿?这就涉及到粮食安全问题了,着重说一下。
其一,粮食能不能做到绝对的安全?不能。且不说 18 亿亩,即便是再多一两亿亩,也实现不了粮食的自己自足(油料、饲料作物缺口很大)。而且从目前的国家政策上来讲,也已经不追求完全自给了,只是尽量保证主粮的自给水平,大豆、玉米已经成了大宗紧扣商品了,至于肉类、奶制品,去超市看看就知道了是啥情况。更重要的是,进口的比重肯定会持续上升。
其二,进口量和比重的增加有没有风险?有。国际农产品产量基本是稳定的,我们的进口增加,势必会改变供求关系,导致价格的波动,尤其是农产品受自然灾害的影响明显,在极端自然条件下,进口价格可能会大涨,我们付出过多的经济成本;同时,供给不足,甚至出现有钱买不到的问题。
最后,最重要的,**会不会由于 zhengzhi 或者 junshi 原因引发粮食安全问题?几乎不会。**尽管很多人都担心有一天,某些国家会用粮食卡我们(甚至包括像袁隆平这样的大科学家),但我还是坚信,不会出现粮食被封锁的情况。这个问题和能源安全问题差不多,除了米国,没有谁有这个能力能切断我们的粮食(能源)通道。反过来讲,如果米国真这么做了,那估计就要全面开战了,那时候也没有什么粮食(能源)安全了。从历史上看,我们在与米国交恶的饥荒年代也曾经从西方进口过粮食,甚至苏美之间也一直有粮食贸易往来。所以,不管是粮食(能源)安全,大国之间恐怕不会进行直接对抗,倒是像恐怖袭击之类的非传统安全因素倒是值得关注。
我是湖南的中部的一个县,(具体哪就不说了),全县主要是农业,我们县分东西区,东区种水稻,西区种黄花菜,从小学到高中,我家里都主要靠种地,那时候我爸妈包了 12 亩地,两季稻,一到高双抢的时候真把人给搞死,早上 5 点就要起床,割禾,码禾,由于处于丘陵地带,收割机根本不指望,也划不来,然后就是用传统的柴油机带动打禾季打禾,再挑回家晒谷,一亩地最少需要两天才能结束,一个双抢下来,人真累得虚脱,最怕下雨天,这样打回来的稻谷晒不干就要发霉,即便这样,到最后一亩地也不过 1200 斤谷,我们那边当时都是 1.2 一斤的收购价,算上农药费、种子费、化肥费,一亩地的利润能有 700 就算不错的,讲真这放在十几年前还算能接受,但这几年呢?累死累活就这么点,还不如去厂里打工,所以我家那边从三四年前开始地就基本荒废了,没人种。
前年国庆回去,看到老家那边以前是一块山,现在呗开垦出了几亩地,于是问了我大伯,他说是我们当地政府要求再多开点地,增加粮食种植,开垦一亩地补贴能有好几千,今年过年回去的时候,新开垦的地还是老样子,没动过。
我不知道是不是我们这里是个例,但希望不是,毕竟谁也不想以后大米论克卖吧!
红线是在的,但耕地质量越来越差。
浙江这边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把农村的房子拆了,例如房子和院子占地 200 个平方,拆了补偿三四十万,然后盖上一层土,种上毛豆玉米啥的作物,意思就是变耕地了。
这样拆拆拆,耕地就越来越多了,然后用这些拆出来的耕地面积去置换城乡结合部的水稻田,在水稻田上建商品房啥的。
这样操作下来,当地的耕地红线还是保住的,但大家都知道耕地质量变差了,因为这些拆出来的耕地不能种水稻。
我一直反对划分任何 “红线” 之类的经济政策,但是考虑处在风口浪尖的时刻,往往容易让网民失去理智,看不清问题的真相。所以一直等到现在才静下心思来做些文字的排列组合的事情。
提到耕地保护问题,大家当然是基于一种粮食危机感,这个忧国忧民的思想实属难得。耕地红线政府部门的出发点是也许良好的,但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往往只承认效果。
划定一个 “耕地红线”,我们会得到什么效果呢?
且不谈论一些网友对 18 亿亩这个数量的质疑(80 年代宣传的口号是 10 亿人口,人均不到 1.5 亩耕地,也就是全国不到 15 亿亩,那么这些年来到底什么地方竟然开垦了 3 亿多亩的耕地?)。18 亿亩的 “耕地红线” 根本就是一个不靠谱的目标。虽然这 18 亿亩只是一个概数,但是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如何维持这个数字显然是一个问题。城市的扩大和郊区的开发,必然需要占用耕地的,而且这个审批权在于各地的国土资源部门,中央最多只能掌握每年各地上的表报。若不是大片的侵占耕地,小规模的蚕食卫星遥感地图也未必掌握得到准确情况。
国土资源部门关于耕地的问题提到 “占补平衡” 的办法。这个看起来很美丽,但是如何平衡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国土资源部门即使不作假,最多也只能实现面积上不发生大的变化。然而同样的耕地面积,由于土壤、气候、水分等条件不同,可以存在着巨大的效率差别。华南地区,土壤、气候等条件比较有利,一般可以一年两熟,海南岛甚至可以三季。而华北地区由于气候、灌溉条件有限,只能种植一年一熟或者两年三熟,并且单位产量较低小麦、玉米等作物。在同一个地区,水田与旱地的差别也是巨大的。在我的老家,80 年代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时候,也是由于耕作条件和土地单产的差别,很多本来面积不小的耕地分割成小块搭配分包给各家各户。
国土部门管的只是面积,其它问题他们既管不了也不会关心。但是耕地不但可以用来种植粮食作物,同样可以用来种植如烟草、花卉、油料等经济作物。只要存在粮食价格和其它经济作物的价格差别,种植粮食不如其它作物合算的时候,“狡猾” 的老农夫未必会向地里播撒粮食种子,或者能种两茬地方的只种一茬。现在开发的往往都是占用耕作已久,肥力和灌溉条件一般都比较好的熟地。同样出自国土资源部门的观点,我们国家已经没有多少新的可开垦的耕地资源了,那么能够补充的耕地只有那些耕作条件都不行的边角料。在保证 18 亿亩的数量时,万一粮食产量达不到预期目标的时候怎么办?如果再由此倒推回来划定粮食作物的播种红线,指令老农民该种什么和种多少庄稼的话,显然是又走了计划经济的回头路。
另外由于行政区域的划分和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往往是需要开发占用耕地较多的地方没有足够的可供开垦荒地来实现 “占补平衡”。例如东部沿海人口稠密,一般可供开垦适宜耕种的荒地都很少,但经济又最为繁荣,需要用地很多。却由于无法占补平衡约束了工业和城市发展。而西北地区虽然荒地面积不少,但开垦起来首先面临成本高、经济效益差和面临环境保护的问题。并且由于当地得不到东部土地开发带来的经济上的好处,如何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调动西部地区承担开垦重任的积极性是第二个问题。同时由于人口稀少和劳动力不足,开垦后谁来耕种显然是第三个问题。
取消耕地后会不会导致耕地破坏或者撂荒呢?极少数非理性的行为肯定是难免的。但是人类几千年来也只有最近我国才出现 “耕地红线” 的提法。如果在土地产权私有的情况下,最为关心土地的使用价值的是它的主人。从各地的情况来看,其实侵占和破坏耕地的主体往往正是那些高呼 “保护耕地” 的政府部门和相勾结的开发商,而不是利益链最底层的农民。“耕地红线”几乎成为了国土资源部门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遮羞布,也成了政府机关维护和扩大权力的尚方宝剑。在研讨会上拂袖而去的某公不正显示了一些权力机关一贯来容不下的异己观点气度和修养么?
最近我也注意到关于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天然气之争,有些网友把它看成了否定茅于轼先生的例证。国际上任何贸易物品都可能存在贸易纠纷争端,但是只要世界朝着多元化和自由贸易的方向发展,这种争端将越来越少。同时我们也看到,除了不会产生人道主义危机以外,天然气和其它物资相比,它的贸易存在自然垄断的特点。建设一条新的天然气管道并不是一两天的事情,其它物资却可以通过自由的海上运输从世界上任何港口到另一个港口。俄罗斯可以断掉乌克兰的天然气,但是断炊是不可能办到的事情。事实上世界除了大规模战乱或者极端的政策以外,也从来没有发生过饥荒,包括战争装态下的伊拉克等。上面这些似乎已经有所离题了,以后再来做专题讨论。
学术观点存在分歧并不奇怪,经济学家的新看法一开始不为大多数人接受有时候在所难免。学者如果不能比大多数人看得更远一些就愧对了学者的称谓,只不过任何称之为真理的东西都必须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搏出位的言论却经不起考验的,只挑大家爱听的讲来哗众取宠和那些不容异己声音都是有悖于学术良知的。
宏观上讲,对整个国家有利。但另一方面,对于农业大省相当于一种剥削了。
当年郑州为了建郑东新区大学城,占用了农用地,好多人官帽子被摘了,但是好在我们河南人坚强,咬咬牙,还是建起来了。
但是从更微观的个人角度看,郑东新区大学城事件里被占耕地的农民是不是对补偿满意?有没有不管怎么补偿都不愿意迁的农民,他们的愿望怎么办?你不要只站在自己的利益和角度看待某件事,要多从其他角度看看。
真是可恶啊!
凭什么 18 亿亩耕地要由平原地区承担,看看沃野千里的河南,全省良田却是全国知名贫困省,要是西藏青海条件恶劣也就算了,关键是环境条件很好啊。要不也养活不了这么多的人口。
还有人说让你们发展工业也发现不起来啊,不靠海不靠江的。。这话是没错,但是种经济作物致富总可以吧?种苹果,种中草药也比种粮食赚钱多吧??
但是现在为了全国吃饭安全,代价却由农民承担,还要受着别人的歧视,没有好的教育,医疗。然后世世代代被困在这个别人口中的 “膏腴之地”
只想问凭什么?
旗帜鲜明的反对 18 亿亩耕地红线的摊派指标制,要保护耕地,那就各省各县的指标都一样
别仅仅纠结 18 亿亩这个数字,咱们做一个逻辑推演,中国现在 14 亿人口,18 亿亩的土地亩产量要达到多少才能满足我们的温饱,又得达到多少才能让你吃上肉,料肉比按二来算,基本上亩产,800 到 1 千斤,才能满足,那就推算亩产量吧,借助一下其他回答的数据,中国的土地呈现,分散,劣多优少,且多山地少平原,这样的情况要想达到亩产 650 斤,除了精耕细作,有办法吗?中国的亩产量,从古代到现在,一直是世界第一,你说大机械化生产,大机械化生产的亩产量绝对比不过精耕细作,那你还有什么办法?现在打工挣钱,精耕细作需要付出的劳力太多,粮食又卖不上价钱。这 18 亿亩的耕地里面有多少梯田?有多少旱田?在现在这种情况下,有人会种这些地吗?有都是那种上山下乡时代的人,平均 48 岁往上。如果不加疏导,中国的粮食产量只会连年下跌,同样日本,那么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它是怎么做的?很简单,高关税加垄断,提高农民的收入,什么时候中国的西瓜和日本的西瓜一样贵,至少价格翻十倍,马上好多人回家种地,但是问问知乎上的人,现在你愿意吗?你看夸夸其谈一涉及到自身利益,马上就翻脸。所以也别考虑什么,18 亿亩耕地红线的问题了,就现在这个情况,赔钱的买卖没人干,这 18 亿亩会越来越多的被撂荒,咋了?想让农民非得无私奉献,当柴火烧。你咋不学日本,把粮食价格提高十倍。有办法又不是没办法,可是你不愿意干。
国家的总体做法是:
利用剪刀差让大量的农民进城,既消化了城里的空房,又充实了城市的人口。
第二步,时间长了,农村的抛荒地就空出来了,国家开始规划土地,有条件的地方逐步实现农业机械化了。
这些年,国家不是不想机械化。而是无法处理大量的农民。
改革,是要稳步推进的。
具体数据我不知道,就说我看到的
本来县城旁边全是大量巨肥沃的耕地,真的是巨肥沃,那土真的黑,小的时候那些地种菜种水稻。结果现在那些巨肥沃的耕地基本拿去开发房地产了,说改变耕地用途要另外补同等质量的耕地,但就我们这边这种丘陵地带,肥沃的小平原基本都开发了,上哪找同等质量的耕地?要开新的耕地,怕是只能毁林地开梯田了吧。
离县城远一点的地方本来有一片更大的冲积小平原,那地是真的好啊,丘陵地带难得有这种好地啊。小的时候没见过世面去那里就会有沃野千里的感觉。结果现在拿去搞工业区了,如果对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的话到也罢,但关键是开了路平了地就是没有企业要进来(小地方没区位优势谁要来),现在那里就是用围墙围起来一大片荒地,然后一些生锈的机械放在哪里营造荒凉感。真的是浪费了一片好地。
直观上感受这个十八亿亩红线大概比较危险。首先耕地总趋势大概是减少而非增加,在加上现有耕地质量下降,未来十八亿亩到底够不够都难说。愿一些地方一把手有点战略意识,别只顾眼前利益,没粮吃不是闹着玩的。
之前看到国内有机构在研究如何在工厂里种粮 ,这个东西要是真的突破的好的话未来农业就不会被耕地面积束缚的那么厉害了。
还有海水稻,真心牛批。
所以说,解决粮食安全问题还不能光靠埋头种地的老路子,还有颠覆性的新技术。
不清楚是不是因为在钦定种粮食的大省
以我们村里一件事情来讲一下,村东头有一块荒地,真正意义上的荒地,为何荒着原因我不知道,不到 10 岁就不在老家住了,但在我 5,6 岁记事时那块荒地就在。
17 年村里有人给村委说要包下来那块地,改建成厂房,房子框架修好了,蓝铁皮屋顶也架上了,不到一周,土地局人来了,一天拆掉,因为有卫星发现了。
我觉得这可能就是国家意志。手动狗头
土地利用规划划出的农田保护红线,就是一个笑话
为了建设用地指标,什么魔幻现实都有。
希望能保护耕地,而不是保护耕地红线。
耕地保护问题不仅仅关乎三农,是一个全局性系统性问题。
资本力量大!红线图,不存在的。
我家的房子就是起在了基本农田上,并且用上了几乎父母一辈子的积蓄,但很遗憾,我们一家人现在能做的只有祈祷房子被拆的晚一点,能多住几年,能等我长大给家里分担点负担。
30 年前稻子 8 毛,30 年后稻子还是 8 毛。
30 年前大学免费,30 年后大学 4 万
30 年前感冒几毛,30 年后感冒几百
30 年前房子 1000,30 年后房子 10 万每平,北京。
如果老老实实当农民种地除了饿死没有任何希望。
说白了,30 年或者说 70 年来,国家垄断农产品的定价,价格 30 年不变。家里种蔬菜的,淮河边的青头沙窝萝卜,30 年前两毛,现在 3 毛,大量上市还是 2 毛。牺牲了这 70 年的农村人口。
最可笑的父母每个月可以领 70 养老金,你没看错 70,就是一个月你吃三斤肉就着西北风。我在城里每个月 2000 多个税,然而每个月给父母每个月不到 2000。
古语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是养别人家老人,顾不了自己家老人。
有人说,电视里那么多农村发财的,你去看看,有多少靠农业发财的,那个比例多少?
下辈子再托生成农村人,就不要出生了。
耕地本来就没有太大问题,所有的问题都是人的问题,而人的问题又大多来自于价格、成本因素等等,但大部分人还是不明白,真正造成问题的根源是美联储!
我在一个耕地类的答题评论区下与人争了好几天,争辩的内容都可以当作一个答题了。其中大部分人的主要论点是:“现在国内粮价太低,种地不划算…” 还有些人甚至开始寄望于改变政策,发展大规模集中化种植、机械化种植。
但他们犯了一个重要的错误,以至于他们的推论全盘错误,那就是价格的划不划算是一个货币的问题,而不是一个生存的问题。没有货币你依然可以生存,毕竟你有土地;但如果你不种地,再多的货币你也生存不下去。
很明显国家要考虑的是生存问题,而不是钱的问题,在国与国的层面,有太多的钱反倒是一个负担,这是一个宏观经济中最迫切需要搞懂的问题。
那些秉持 “价格论” 与“成本论”的所谓专家 (而且还不在少数) 大多都不明白,价格与成本都是货币营造的假象,真正要关注的主角不是别的而是货币。中国粮价为什么高于美国粮价?并不是说美国粮真的比我们便宜,而是说这种便宜是“美国特色的便宜”,而相较而言中国的贵是“中国特色的贵”。
注意观察你就会发现,不仅是粮食,所有相同的实用物资在美国市场上都比我们的便宜,而这一切的根源就在于货币政策。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货币政策,因此不能把相同商品的国内价格与国外价格直接用来做比较。
引用两段我在争辩中的内容:
其实我早就在之前的回答中重复过很多次了,如果我们的粮食能够自给自足,根本不用担心美国粮低价的冲击,因为它的 “低价” 是打引号的,请注意我的意思。它的 “低价” 是由我们国内粮食的 “高价” 对比而来的,但我们的 “高价” 其实是在货币博弈中产生的美金高价,这与美国农民在国际贸易中开出的美金 “低价” 完全是两回事。我们的 “高价” 是中国特色的“高价”,我们不能把这两种价格拿来直接做对比,就好象你不能把别人的肚子饿与你自己的肚子饿做对比一样。货币政策有多微妙?这么说吧,如果不懂货币政策,一个国家会被懂货币的国家玩的团团转。除非我们不贪图他们的游戏,不进他们的圈子,这又另当别论了。所以你们整天谈价格,但又不明白价格其实是个变量中的变量,这样的给出的意见只能是狭隘而错误百出的。商品的价格与生产成本并没有绝对的关系,举个具体的例子吧,钻石贵不贵?但其实钻石的成本只是大自然的成本,比方说一颗价值一亿美元的钻石,它的价值与人的劳动并没有太大关联,而是与「幸运」有莫大的关联。这世界上还有很多商品贩卖的其实都是真实成本以外的东西,比如股市、楼市,人在这两个市场中获利的本质就是吃差价,而差价是什么?差价就是「幸运」,这个东西我有你没有,所以我定价高点,就这么简单。还有明星的片酬、出场费为什么那么高?也是因为明星的颜值、气质很稀有,象钻石一样,也是「幸运」的因素在影响价格。高科技产业为什么那么贵?比如像芯片研发,这里面并没有太多人力成本,但却必须要足够「幸运」的拥有大量的高精尖科学技术。以上这些都是需要幸运的,它们的价格与生产成本并无直接关系。但是种地就不同了,种地的成本就是人,还有你脚下的土地。你种了,你就可以吃,这是最简单直白的因果关系,根本无需担心什么价格和成本的压力,所有您所谓的成本价格压力其实都受到了货币的因素的严重影响,而货币的政策随时随地又受到美国货币政策的制约,这才是真正卡中国脖子的地方。所以砖家们真的应该适当升级一下了,不能片面地看待国情,否则跟不上时代。
地还在,不过土地质量早就不行了。
意思就是土还是土,不施肥已经不出庄稼了。
特别是近几年蒜价(主要用于出口)还算不错,大面积种植大蒜,滥用塑料薄膜,土地早已污染。至少 15 年。虽然每年都犁地。但是!现在至少要犁 50cm(也就是犁地机犁两遍。之前表述错误)!!!
真的希望相关部门赶紧出相关对策。
不然,真的。。。
现在我们这很少种小麦了。种小麦一亩赔 500。都是种种自己吃。
河南某地。
以下图片是川东某农业大县的一个小村 2003-2018 的变化,来源见 google earth。
早就没 18 亿亩了。以后可能在高楼里面种粮食
这条红线很快就压力小了。
按我国平均寿命 75 岁计,4 年后就是 50 年出生的人大量离世的时候,每年出生不超过 1200 万,离世 2000 万,等 1962 年之后的那一代开始离世的时候,人口已经下降了几千万。再往后将会是每年去世 2600 万上下出生 1000 万上下。35 年后人口下降到 9 亿的时候粮食消耗将会大幅度下降。
谷贱伤农,只要粮食价格不上去,别说红线,紫线都不行!
但现在粮食价格不能升,因为我们已经被现有的经济结构绑架了,要自我解绑,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之前的发展是舍农助商,在接下来的 20 年里,要发展舍外求,寻内求,舍金融虚假繁荣,得实业百花齐放。
我用龙珠易经 尘火舍得卦来讨论一下。
尘火舍得 尘带表分散而有实体的东西,可以看做土壤,在这里看做千家万户,所有中国最基本的经济体。火代表正在散发能量的存在,可以看做火,灯等。尘火两者结合,在这里看做人人互相得利,都在贡献力量又收获效益,好像打成很多碎块的煤在燃烧一样。
第一,舍懒得利,施仁得力
煤燃烧了自己,但获得了热量,亮度,也温暖照亮了周围环境,就像人,燃烧了自己的懒惰,就一定收获利益,不论是身体,思想,还是名誉和金钱收益,总能有所收获。而人或组织,对外施予仁义,也必然会迎来他人的支持和好的反馈,从而得到一定力量。注意是仁义,不是恩义,仁,人二合成,所以必须是两个都算的上人的主体才行,只要有一方只进不出做貔貅,或者无诚信不自重,都不算实现了仁义,仁义是给配得上人这个素质的主体准备的!人字两条腿,没有多个嘴,不符合条件得不到就多嘴不依不饶的不是真正的人,是哈士奇转世。
二, 舍尊得心,舍狠得宁
作为领导者,舍不下自己尊贵的身份做事就得不到人才的人心,舍不下自己凶狠的胃口,就注定得不到安宁。第一个例子有周文王给姜子牙拉车,刘备三顾茅庐,曹操光脚接待许攸。第二个反例子历史比比皆是,哪个王朝末期起义造反不是因为统治阶级苛政猛于虎造成?小人物能成事,归根结底还不是上面狠得不给饭吃给逼得?
三, 有道力久,无道力衰
对身体健康管理有术的,肯定耐力持久,都是日常合理膳食和锻炼来的,如果那人随便两下就坚持不下去,肯定是懒而自私到连自己身体都爱惜的。换成国家,对抗灾难游刃有余的,肯定是制度相对完善的,人民也是勤劳守法的,相对而言弄得一团糟糕的,越来越无力改变现状的,肯定是管理不当,无道造成的。
四,舍而不生,黑洞骗人
但如果出现付出了资源又得不到合理回报或转变的情况,就要警惕 “黑洞” 一样的东西存在,它们肯定在伪装成需要帮助的人在骗取利益。比如空壳公司骗补贴,却没实现未就业人口的减少,地方政府谎报粮食产量数字,关键时刻没有实际余粮可调用,实实在在的优惠券发了一堆,却没有销售额,那肯定是发放对象有水分,类似的情况都是存在的,所以需要管理者杜绝防范。
当然,反过来,本来就是普通石头,再怎么加热也是不会燃烧起来的,所以非常浪费引火材料。这就是管理者自己有眼无珠了。
现今经济结构过于依赖金融业的数字账面好看,人民提前消费,盲目投资,巨头垄断市场把控定价权,最终损伤的是底层人的劳动积极性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就像过去的长工佃农借债度日,再运气背遇到不平事,落个妻离子散,再遇到恶劣的地主敲诈,得,落草为寇,因为如果大社会保护不了他们的正常生存权,那他们就只能选择创造自己能生存的小社会,换谁都一样。
18 亿亩怎么样这个东西只有国家知道。
但是说说我老家吧。
比较典型的河南农村,坐落在河南中部。
小时候,90 年代,老家那一片一片的农田,家家户户都在种地,好不热闹。小麦,玉米,黄豆,油菜,芝麻换着季种。
去年过年回老家,和我老家的叔叔去上坟,再看农村的地,已经没什么庄稼了。有的种树,有的种金银花,总之都是那种种完不怎么需要看管的,不浪费人力的植物。种树的,将来直接卖树就行,多少能赚点,也算有点收入,种金银花的,也是到期收一下就行,也能卖个好价钱。
至于种庄稼,老一辈人基本都太老了,种不了了,再年轻一点的,都出去打工了,很少有年轻力壮的人愿意呆在一个小乡村里,农村现在很少有年轻人了,死气沉沉,路边河边杂草丛生,这在小时候是没有的。
说实话挺可惜的,挺怀念小时候农村热热闹闹的场景,好喜欢那种烧锅做饭的感觉。
我觉得再过两年,大概率要搞承包制了,用机械化,大面积种植,一人包个几百亩,种粮食给补贴,这样才有利可图,多少能挣点钱不是?农民都迁移到城镇里,城镇搞一些小产业,这样城镇又能发展一波,本来也没什么人种地了不是?
我们这边荒了一半,前几年还有撸国家补贴的会承包几百亩地一年种上一季,现在补贴少了很多都不屑于撸这二百块一亩的羊毛了。现在的情况是种了水稻的每年补贴 220 / 亩,荒了的罚款,荒了几年后回收不让你种了,去年前年给村里的人免费种,现在人家孩子去外地上高中了家里不用照顾小孩了,说出去打工一年都有几万块钱,在家种这十几亩地加上农闲时分打点小工累死累活还不到 10 万
说个有意思的,按说城市周边也是有基本农田的,这个农田也肯定会在红线内。但是城市要发展,需要土地,怎么办呢?
不知道有在农村老房子倒塌或者破旧的留心没有,这种情形村里就会有人和你协商,建议你把宅基地铲平整复耕,当然是有有偿的。私下里也会鼓励一部分人重新开垦荒地,开辟完成后有人测量面积,当然也是有偿的,不能让你白辛苦不是。
无论是退出宅基地复垦,还是撂荒重新利用。这两项加起来按说耕地面积肯定会增加的。但结果是,没有!
但,你发现城市依然在不断按照既定目标扩张,复垦和开荒地块有些又重新荒芜了。
所谓的耕地红线,很多地方都是以荒地和无人耕种的土地充数的,真正的良田,早已被高楼大厦所取代。这个数字的统计,有待商贾。
而且,越来越多的农村年轻人外出打工,所谓的 18 亿,根本就算不得全部。
估计早就突破了吧,我家那边修了一条高铁,要求高铁两侧各 100 米,种树绿化,华北平原,很多原来的耕地当年玉米苗都长的挺高了,直接毁了种树,再想恢复很难了,管中窥豹,估计 18 亿亩早糊了
我是在一线跑的
这是今天整理去年的数据其中一张表
说明:
这是一个有 35000 常驻人口的乡镇
去年第四季度有 15 家人新修庄基修进了基本农田
至于后果——
今天县区主要领导批示,一律按违章建筑对待。
看到这个批示的时候,我气得头昏,也笑的肚子疼,然而还是什么都不敢说,毕竟也轮不到我说。
因为这个批示暗示了两点:
一是这次 “按违章建筑对待”,那以前……?不敢问,不敢说。
二是 “违章建筑”,干两违工作的都知道,这个词已经是历史书里的词了,现在叫违法占地违法建筑,不过我想,这位主要领导是不喜欢像我这样钻牛角尖的吧。
我不信能拆的下去。也就是不了了之吧。
我们村不大,在岭南地区,人口上百户,被难以开发的石头山包围在山脚和河边的小块平地上。今年春假在家的时候,特意跑到楼顶看风景,地势原因可以看到全村的大部分可耕作土地,其中有一半完全沦为荒地,剩下的是果树,基本已经没人种水稻。
我奶奶说年后要种番豆(花生),我说街上买一百斤花生才几百块,种的话要费多少人工?别种了。奶奶说确实是,但老人的人工不值钱,找不到其他事做。虽然父辈都是定期往奶奶卡上存养老钱,奶奶一直在坚持劳动减轻子女负担。
我爷爷奶奶身体尚可,缺少实际锻炼的我完全赶不上他们干活的速度,他们一年的收入合计不到一万(大几千样子),这个样子农村荒废耕地多才是正常的。
中国的平原太少,很多地方都很难开展机械化,或许提高平原地区的生产力要比保持山区耕地要来的实际一点。
根据经济学原理的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中国现在国际市场分工,从事制造业优势比农业优势是强,而发展和提升制造业产业以及升级,这是主要任务。但农业关乎国家安全,没有粮食安全,其他无从谈起,农业是根本。
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忽略了农业,只能运用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去关注和发展农业。看得见的手是很难有效的配置资源,甚至造成浪费,即便这样,18 亿亩耕田还是必须坚持的,没有粮食安全,则经济发展无意义。
我觉得农业可以采取跨区域合作的机制,像北上广深等发达城市,可以不划耕田红线,但必须由城市相关部门的组建农业投资公司,和别的农业城市合作,按照本城市户籍人数,耕回相应的农田且相应的产量。本市想申请多少土地做工业或者房地产,就必须相应的在别城市补耕补产量,否则不允许土地申请。实行城市反哺农村。
坚持红线对的
耕种才是问题
先说下 18 亿亩是什么概念。18 亿亩 = 120 万平方公里。18 亿亩 = 所有沿海省份面积之和(辽宁、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扣除天津、上海,不算海南。
大家可以自行百度 “中国各省土地面积排名”。贴几个省份大家感受下:
23: 福建省,面积 12.13 万平方千米 ;
24: 江苏省,面积 10.26 万平方千米 ;
25: 浙江省,面积 10.2 万平方千米;
大部分耕地是在胡焕庸线以东。在胡焕庸线以东扣除掉接近 120 万平方公里的耕地,再扣除山地,其实也没啥地方了。这就是中国经济发达地区工业发展、居住改善和耕地的关系。
是谁在制造放开 18 亿亩耕地红线的舆论??
是谁为无产屌丝编织了开放农村土地,就可以廉价买入建大别墅的黄粱美梦?
中国今天还有大量便宜的工业土地,耕种土地,也没见屌丝们去经营,做制造业,做规模农业发大财。
守不住 18 亿亩耕地红线,就是过剩资本涌入农村,大资本土地兼并,造出一个个比万达万科更大的巨头。
以前不赞同,现在很赞同,猪肉现在 50 一斤。
粮食,菜篮子一定要握在自己手里。
如果不坚持 18 亿亩农耕土地,粮食 1 块涨到 100 块一斤,也是有可能的。
以我看到的来说,先把耕地征下来,让挖掘机把耕地破坏,再倒点弃土,撒上点草籽让他长个两三年的杂草。再宣布征用的是荒地,既然是荒地,想干什么都可以了。这些就是我这几年看到的。
耕地变草地 一类错误
不乐观。三四线城市的卖地财政,没有人怀疑卖的耕地?
如果没记错的话,国家现在耕地大概有 21 亿还是 22 亿亩左右(记不清了,当时没用笔记),但实际的统计的耕地面积要比现在面上的要多个 1-2 亿亩左右(这个我确定 X 主任说过),因为预留了每年给建设用地占用的。
大概是这些数字,没记错的话,还是去年听的讲座(国家土地整治中心 X 主任)里说的。
不知道能不能说这个事,所以那个主任的名字不提了,懂的人也知道是谁。
一部分被房地产开发占了,一部分自己荒废了。
大部分农二代是不会种地的,他们在城里没有正式工作,在农村不会种地,这部分也是光棍的主力军。
现在大部分在种地的都是 50 后到 70 后这个阶段。80 后中十个农村的难得找到一个会种地的。将来农业用地要么荒废,要么等开发商来占,要么包给一些老板公司化运作,要么重建合作社。
应该是有名无实了。10 年前,我们镇还是有大量耕地的,现在,都已经分完了,99% 的耕地变成了厂房和自建房。遍地都是不锈钢厂和不锈钢小作坊,人们已经不靠种地过活了。曾经哪些立着的红色警告牌,已经不见了。
某十八线普通地级市,当年修了个市政府,占了农业用地,直接各种调查,最后打了个折扣,说:下不为例
到 2010 年农业用地一直划到城市中间,,因此看上去似乎把城市砍成了两瓣 ,,,现在用地指标松了一点,zf 一激动全盖上了住宅,,没有工厂,gdp 上不去呀
三天,一个建设完成,马上就可以投入使用体育场,直接拆掉一半,土地被重新深耕,就像是春天刚刚耕好的田。
三天,我们正在使用的练车场地,拆掉,土地深耕,也像一片春天刚刚耕好的田。
(这两块地都是占用了农耕用地,体育场拆了一半,剩下了一个体育馆。我们的练车场也是占用农田。)
你建多大都不管你,但是如果你占了一分农耕用地,就要做好被拆一分的准备。
估计早没了,就我们镇,大片大片的土地盖楼修路,而且整个市好多村子里除了老人谁还种地,全部种的果树,前些年每年还能看到很多收割机,这两年基本都快没了
中国农民真正站起来是什么?
是搞家庭承包责任制开始的。
如今把农民弄进城里,把土地收归在一起或国有或商用。
这是为了扩大耕地?不是!
这是把农民又给弄趴下了。
以前不管日子好不好种地总归不会饿死,自由自在。
以后大家都没地了,都给地主当长工了。
房子是地主用农民的地请农民修出来再高价卖给农民的,而且这房子你只有 70 产权,不能像农村那样三代四代同堂。
粮食是地主请农民种出来再卖给农民的,价格随市。
农民没了土地拿什么当家做主。
实在是太闲了来说一下,以我家乡为例,因为地理位置原因,绝大部分都是梯田,虽然是中国五大魅力梯田之一,被农业部确定为首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同时被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听起来是不是很厉害!然鹅,绝大部分梯田基本上处于荒芜状态,我家那几丘田,也早就半免费性质地给别人去耕种,每年象征性给几担谷子当作租金就是了啦。
为什么?我和你讲诶
一是累,现在还愿意种田的绝大部分都是上了岁数的人,估计知乎上众多年薪百万的朋友都不知道 “双抢” 是什么东西了,种田真的不仅是一句累人就能形容的,夏天田里的水像烧开一样烫 jio,弯腰一弯就是一整天,那种黑黑的小蚊子能让你崩溃,而且因为是梯田的缘故,大型农业机械不可能施展开,唯一算得上现代化农业机械的也就那种 70 排量的拖拉机头了啦,就这比起以前用牛的时候已经算是高铁提速般的改变了。
二是不挣钱。这个是绝大部分人宁愿把田荒在那边或者像我家这样半免费的主要原因,按照收成算起来,就那一亩三分地不到的面积,一年到晚两季水稻,结果收入还不如我现在两个月工资诶,付出的体力与精力完全不成正比,超扯的。
不过占用耕地这种事情是绝对没人敢去做的啦,这个是死线来着。
讲真,我觉得 18 亿亩耕地的红线应该是没越线的,但是,18 亿亩耕地是不是真的全都是耕种状态我其实蛮不看好的,因为收入真的太低了啦,那些愿意种田的老人家也蛮可怜的,如果可以出去打工什么的,讲真哪怕是去工地,一年只干四个月左右,收入也比在家里种一年地要高好几倍,而且也不会比种地累。
顺便给年薪百万的知乎大佬们科普一下种地究竟有多麻烦,首先是育苗、翻陇、插秧,然后是打药打药打药,不过梯田旅游区那边倒是在搞什么无害化灭虫,不知道效果好不好,然后秧苗长大啦!收割、打谷、晒晒晒 wwwww 捡掉脏东西,然后脱壳,最后白白的大米就出来啦 wwwww
这些就是大概流程,里面的步骤真的是超累人的,讲真,去参加一次收割你就知道为什么没人愿意种田了啦。
放几张收割前的照片做结尾。
“根据国家统计局提出的我国粮食消费标准和农业部等有关部门的研究,2010 年我国达到小康水平时,人均粮食需求量应为 420 公斤,全国粮食需求总量为 5.88 亿吨; 2030 年 16 亿人, 人均粮食需求量应为 440 公斤,全国粮食需求总量为 7.04 亿吨。粮食生产总量取决于耕地数量、播种面积单产、复种指数和粮经比等因素。到 2010 年和 2030 年,如果我国实现粮食 95% 自给目标,则需要耕地分别为 18.24 亿亩和 18.5 亿亩。”
不用说别的, 就说这一段, 现在的模型基本上预测中国人口会在 2025-2030 达到峰顶, 人口会在 14-14.3 亿之间, 而不是 16 亿.
为什么要 95% 自给呢? 原油 95% 自给? 芯片 95% 自给? 怕有一天全世界联合起来抬高价格?
如果现在的农产品价格贵一倍, 你看在现有的士地上会不会多出一倍产量.
农业用地会无限减少?
事果人人房住了, 工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也会达到边际. 用地自然会达到一个平衡.
现在这个”18 亿亩耕地红线” 是权力和金钱在作怪罢了.
老家村里最好的地是水库坝下的一大片菜园地,小时候的吃的菜蔬瓜果都出自这里,每户都分。后来怎么了?都出去打工后,他娘的都是败家玩意全都种成了树。现在那地方都进不去人。村里能种的地还有不到三分之一,不过能种地的人也不到五分之一了。
你们城里人是各种占用耕地,我们农场是反过来,禁止开拓新地。
因为现在国家有政策补贴,新增一亩耕地补贴几万块钱。对我们农场来说,把农村的老房子、鱼塘、盐碱地、河边地、机耕道全部按住不开,就等于给后人留下几千万的财产。
在 18 亿亩红线发布后,由于普查方式变化(增加卫星照片统计),变成了 20 亿亩耕地。。。。红线反而不如以前紧迫了。
保护耕地根本就不是为了什么粮食安全之类的屁话,就是为了让几个省的人老老实实种地。
地荒着进口粮食也不准你拿去搞建设,搞发展,不要幻想发展高等教育,那是大城市的事。
大问题没有,小问题不少
上头总是说要严守耕地红线,没问题。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颗头,基层工作的难省里京里的老爷不见得都知道,知道了也不见得想管,有能力管。
随便列举几个吧
1: 耕地还在,人没了
去四川的农村看看吧,多少农村都没人了,老一辈可能还在耕地,年轻一辈真的愿意务农 / 会务农的有多少? 土地也就这样丢荒了。都在说农业重要,农业重要,但待遇就是差啊,你有什么办法。在加上土地所有权问题,地形问题,资金问题等等等等想搞农业机械化还真没想象的容易。
2:耕地早没了
多少地方的人都忙着把耕地变成工业生产用地赚钱呢。无非也就是把耕地变成一大堆小作坊 / 小工厂,你说他干的没有技术含量但人家赚的钱多啊。 你说人家污染环境,但人家赚的钱多啊。再加上地方政府的地方保护主义,这种事情大多数还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近些年查环保倒是关了好多这种企业)。前几年大概还在讨论,把中西部的耕地增加,东部的耕地红线放松,变成工业用地。 最后也只能不了了之。 为什么,地方政府不答应,不配合,对地方政府利益损害太大了。最后的结果也只能是大家一起蚕食耕地红线,但又要保持克制,不能蚕食的太过分了。
不到 17 亿了吧!
只要看看中国现在进口多少粮食,就晓得粮食缺口有多大。
如果红线没破,为啥进口那么多粮食。中国粮食自给率百分之 85 左右。
还有百分之十,肯定就是那一亿多耕地没了呗。
官方宣传,再忽悠,基本事实改不了
有本事你别进口呀呀呀,
2017 年粮食产量 6.2 亿吨,进口 1.3 亿吨。
这也太惨了。
以我一个基层技术管理人员的工作经验来看,耕地红线很有可能已经破了。首先是前些年为了保证耕地红线安全,基本农田上山,在数据上维持住了 18 亿亩,但在做我所在地区的相关规划时候,去核实这些基本农田,发现大多早已撂荒。其次城市不断置换建设用地指标,耕地也不断的被调整至偏远地区,数量虽没有减少,质量可想而知,面积确实一致,但实际可耕种区域怕是已大幅度减少。还有就是农民收入的问题,传统农业的运转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物质需求,大量小农弃耕,进城打工,由于工作原因,全国去过不少比较偏远的县市,乡村农业人口结构真是让人感慨,可能再过个十几二十年,种地都变成上古名词了。曾经听一个老专家说过,他在北京开会和一些同仁讨论过这个问题,他们都觉得耕地红线有可能已经没有保住了。所以,如果单纯说耕地面积,确实没问题,但是要说实际在正常耕种的面积怕是有些危险了。问题的关键在我看来是以地方的视角来看保护耕地红线和经济发展是有些相矛盾的,平原地带多一亩耕地,就少一亩建设用地,就少了一个经济发展的机会,所以耕地只能越来越偏,质量越来越差。微观上也是一致农民的收入也跟种地有些矛盾。一点浅见
最近在做一个叫乱占耕地建房的项目,应该全国都在做吧,看到这个问题吐槽两句。
这个项目陕西这边已上级下发的图斑做调查,国家图斑一批,市级图斑一批,两者有重叠,形状不统一,作为普通员工也没有去深究这种图斑的来源,但大概看得出是二调三调建设区域矢量互相减去一下,再对比一下两期的耕地范围。总之得出来的图斑形状怪异,狭长条,各种破碎乱七八糟形状的都很多。
耕地主要由一个叫做基本农田矢量和耕地矢量构成,大体就是基本农田等级较高,类似于红线,耕地矢量等级偏低,可适当调整。基本农田肯定都是耕地,耕地不一定是基本农田。
但实际上依照现有的国土资源数据看来,两者矛盾很大,基本农田无法完全覆盖耕地,也就是国土调查登记的时候矢量画错,更有甚者,发现我接手的一个地方,整个村子都被画成了耕地。去村里调查的时候村长就说我们这几百年的老村子啥时候就成了耕地?你有本事来全拆了!
耕地红线我不知道水有多大,就从这个乱占耕地建房拿到的数据来看,各地政府为了表现出自己地盘耕地还很多,存在各种各样的变着法儿增加耕地,一旦发现面积不够了,什么老村子老建筑都可以画成耕地。
另外这种项目管理也是一团乱,国家有政策,必须坚守多少多少,但种地又不赚钱,土地还是大量流失成为商业用地,作业单位夹在上级检查部门和当地之间两头为难,既要保证土地划分的正确性,又要保证当地的上报面积正确,里外不是人,这种情况三调期间的幺蛾子多了去了。
最后在吐槽一下耕地建房的项目,专班都是临时抽调人员组成,没有项目标准,今天看谁家做得好就用谁家的标准,明天看另一家好,就全部推翻昨天的那家要用新的标准,发个红头文件里面各种错别字还一堆,更要命的是他们喜欢周内们检查,然后周五下班前突然发个通知,下周一要数据,简直不管作业单位休息还是加班。
就今天,2020 的最后一天,下午四点多,发了个其他一个作业单位搞的文件,说按照这个来,下周一要。元旦三天我口吐芬芳。
这倒霉催的 2020!
![](data:image/svg+xml;utf8,)
某乎一些圣贤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经济之学无所不能。闲来无事,哄抬米价。地里山间,想当然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经历农事,就说一百斤稻子卖三四百。一百斤稻子能加工多少米糠了,乱猜瞎说。
“十四五” 规划有大纲了,大家可以看看对农村相关问题的表述是 “压舱石”!
说明:本回答是用来反驳那些批评 18 亩耕地红线的看法。
家里有粮,心里不慌。
粮食安全,是最核心的国家安全。
耕地面积,是粮食安全的基本保障。
其他产业或许决定生活质量,而粮食问题决定生死存亡。
可以不种,可以荒废,污染了也可以治理,但是如果没有足够的耕地,一旦风吹草动,轻则耗费巨大,重则开启战端,更恐怖的是,会出现饿殍遍野,论理道德全部瓦解。
还有,守红线和当农民有必然联系吗?真不知道脑子里装了什么。至少我们这块,政府没要求一定要种地。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小面积或手工种地,效益极差,这必然导致这样的种地农民的减少,那些持两者有必然联系的人,你是说政府部门像哈士奇一样,不仅 GDP 政绩不要了,还不怕强制命令,激起民怨?解决种地不值得的方法,就是农民有足够钱赚,规模化、机械化是方法之一。君不见,美帝农民多滋润?虽然中国耕地和美帝不一样,你就觉得中国蠢的解决不了这些问题?
这件事可以从侧面了解一下
县城房地产建设,需要拆迁县城周边的村庄,被拆迁的就会分到房子,钱等。住进了县城,那么有的人就不会再种地了。耕地面积被房地产占用了,县里的耕地面积就会减少,那怎么办呢?
那就乡镇的村庄拆了吧!价钱又便宜(连县城周边村庄的一半都不到),耕地面积又腾出来了,一举两得。
乡镇拆出来的耕地他们又不会种,也不会包给村庄的人,就在平整的土地上种上果树(我这里都是在山上种),从村里雇上几个农民,别让地荒了就行,要不然领导的面子过不去。水果成熟了,也不会去摘,他们又不会指着这个卖钱。
这样一来一去,耕地面积没少,可能还多出来了,即建设了县城,耕地面积又多了,何乐而不为啊
18 亿亩红线没问题,但是要整合资源啊,那种零零散散的基本农田有什么用,天天空下指标,逼的地方去到处划线,还影响其他项目的开发,现在真是被基本农田僵硬的政策搞的进退两难。
早就守不住了,这本来就是瞎搞的,现代化农业的出路绝对是农业的机械化,规模化。而不是走老路,重回以前一亩三分地的小农经济。18 亿耕地红线分散在全国各地,零零星星,怎么规模化?怎么机械化?
应该还在。
我是农村的,在乡下呆了一段时间,用我的视角说说我在农村的观察。
我们村大概有五百口人,平时村中基本只有老弱病残。过年才热闹很多,年轻人在村口的小店铺打麻将,打到深夜。
年轻人回来了,要是家里面的老人都已不在(村中家庭老人不在不是少数),回来怎么吃饭吃菜呢?答案只有一个,买。粮食简单,去超市买两包五十斤,三十斤的米就完事了。蔬菜呢,总不能买个一百斤吧。买也不好收藏,我们南方,没有北方的地窖,也不习惯存蔬菜,这不新鲜。
办法总比困难多,头脑灵活,有门路,有本事的人,发明了送菜下乡的办法。开一辆小货车,后面订制成一个货架,摆放和挂满了琳琅满目的蔬菜水果和饼干零食等,开下乡做买卖。这和以前送锅下乡不同,送锅下乡的,把小货车停在村口,用高音喇叭喊一个下午,有一些人去看,但只有几个人买,而来送菜下乡的,来了就用高音喇叭喊几嗓子,我一般都不管的,阿婆还种青菜。听村中妇女聊闲空,“这送菜车每天来五六次,是不同的车,还每次都有好多人买。他们真是有钱。”
我出去走一下,看到村中的菜地,除了我们家种,大多不种了。很近的村旁,以前种瓜果的地,不是丢荒,就是种上了杉木,杉木是一种成长很快的经济木材,村中有人还给这木浇肥,好快能卖钱。有些地,以前种木薯,也都不种了,种木薯的人,大都不在了。
我向山里走去,看到稻田也大都丢荒了,有些承包给村民种了百香果,有些种花生芝麻,好炸点油供自己用。
我问村民,“听说今年种早稻,政府每亩补贴 600 元,为什么没什么人种?”
村民说:“有什么好种的,补贴指不定什么时候得,早稻大都不高产。种地晚稻自己吃得了,晚稻好吃,还高产。”
感觉答题有点偏,就是偏僻地方的耕地还在,但很多都没人种了,真的没人。我就是农民的的后代,让我来种,我也不会种,村中也没什么人会教我了。
感觉睡前消息观察农村耕地等都比较到位,很多观点和我在农村观察到的互相印证。我一杀猪的,就不多哔哔了。明天起床晚了,猪屁股都没得卖。上一些图吧。
(山坳中的菜地)
(路边的菜地)
(送菜下乡的车)
土地红线最怕的就是他纯粹的就是土地红线,耕地是有了可是现在大部分的耕地配套状态却相当落后。
举个例子:外包出去种树的山地都比水浇地配套好,单从灌溉来说好的耕地还是很落后的漫灌,机井也相当落后。现在村里好多搞污水管网改造的我也是草了,从提议到批审的有一个了解农村情况的吗,有一个实地好好考察过的吗,施工质量先不说,有几个村里 24 小时供水的?就算 24 小时供水农村的污水基本可以忽略,有这钱为什么不去提升一下农业基础设施配套,得节约多少水资源,这不是环保。
再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来说,基本是高投入低回报,这样怎么能保证粮食蔬菜的绿色生态,农民想要获得高产…… 民以食为先,可是政府在农业这块的关注太低,新闻也只是侃侃与粮食产量……。
环保不是单纯的蓝天白云,还有资源的可持续,所以不用单纯的保证耕地也要加强农业配套,加强农产品精细化投入,提升农民积极性,不单工业要发展,农业也要跟上时代。
中央确实重视,但是到了地方就有很多牛鬼蛇神了
我坐标湖南永州,你帮我承包 200 亩地,而且给我保障,保证没有任何人过来我这里查,保证可以续签
我立马把江浙的厂卖了回老家种地
没有调研不要纸上谈兵
我老家湖南永州零陵区,靠近城市的耕地都是慌着,我外婆,舅舅就是农村的,地可以荒,但是不能给其他人占,租可以,只要看到你赚钱了,租金翻倍的加,这是私人手里的地
还有一种公家的,你要是赚钱了,第二年不打点一下,那就不租给你
耕地毋庸置疑要保证,也确实保证了,但是能不能把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的耕地挪出来,解决住房问题。
这篇文章写的挺好,哪怕中国人均住房面积翻翻也就影响不到 1% 的耕地,但给人民带来的幸福感是巨大的,把北京的耕地挪到河南,让真正种地的农民种,而不应该放在北京城里做样子.
很多人没在农村呆过,我们那 18 县城,前几年大片的农田被填平造酒店、ZF 办公楼…
等待我们各位上山下乡呢
目前情况不知道,我只能说说我们村的情况
不知道 18 亿亩我们村占多少
现在普遍的现象就是没人种地了,粮食价格低,平均一亩一年纯利润也超不过 2000 块钱,还是得隔段时间就得去劳作,在本地有工作的还好点,工作之余就把地种了。大部分年轻人都在外打工,没人会因为那点地跑回家,种,浇,施肥,除草,收,卖。老人越来越老了,也少了也不种了。小孩子都不懂怎么种了。
这是这几年的一个大趋势,家家户户都把麦地种了树了,以前一到开春一片绿油油的麦地,现在就是树林。种上树两三年就不能种麦了。邻居种树,你要种麦也长势不好,所以家家户户都是在种树。
国家现在在建设高标准农田,这些可能以后才是主力军
现在耕地的最大问题不是占用而是闲置,国家应该推行土地异地置换,将一些平原复耕,山区建厂。
坐标山西临汾农村、我自己家是中苹果的。已经不中小麦了。我们村里很多人宁愿土地荒废也不中小麦。收入太低了。很多农民都把地承包出去种树了。
18 亿亩耕地红线数字上是只多不少的。
早几年地方政府为了划地开发,采用了土地(耕地)置换的方式(现在不允许了),这边修路建房占了一块地,那边山头再补一块地,补的面积还挺大,所以年底一核算,耕地面积反而增加了,当时是解决了问题,但到了现在面对的问题更多。
首先,山头上划的地或者不适合耕种或者人家不愿意去耕种,最后还是荒地。
其次,现在的开发规划方案又想利用这个山头,但是不行了,不允许耕地置换了,不能动了,改方案吧,几个工程就耗在那了几个部门相互扯皮。
再次,现在农村种地的人太少了,原本的耕地也变成了荒地。
最后,大家都挺尴尬的。
周口平坟了解一下。
我记得已经调整红线了,现在是 15 亿亩耕地红线了。3 亿亩早不见了。
还比较富裕。
以前有农业税,家里有 10 亩上报 8 亩。
现在各种农业补贴更多了,基本都属实上报了。
钱呢,谁出钱,一个大棚一百万,搞不起。
真 • 饥饿营销
红线还在,从未放松。红线内农村抛荒土地到处都是 - 没人种地。。。
18 亿亩基本农田是红线,可是里面有多少猫腻啊。首先这个基本农田的划分不是种了粮食的土地才是基本农田,而是国土局的人在办公室里往地图上根据领导要求随便画的一个圈,。第二现在大搞特搞的农民上楼新农村建设,将远离城市农村宅基地还耕置换开发需要占用的良田,面积是没变,产量可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不太清楚
不过可以说个自己知道的事情
前两年农村发展很好,乡村修路,通路灯,自来水。后来我们农村把旱厕都扒了,村里集中盖了两个公厕。
我们村有个村民,从小就是哑巴,名字也叫哑巴。他有两亩地在村头,靠村村通的十字路口。村里开会讨论征用他的地,盖了新的村卫生所 + 文化广场 + 公厕(两个公厕的其中一个),村里人都知道征用哑巴的地给了他 8 万块钱。
这个广场盖起来不到两年吧,五一回家就被拆了,我妈说是上面来查了,说占用了耕地,违规。拆了以后又专门拉了土盖在上面重新成了耕地。给哑巴的钱是不可能要回去的。所以最后,地还是哑巴的,钱也会归他了,哈哈
那些说可以国外买粮食的,就问你们这段时间吃的猪肉多少钱一斤?到国际上买猪肉真有人鸟你?
说个八月份的事吧,东北某省修铁路(公路还是啥的记不清了)施工现场临时占用了耕地。然后该地方相关人员来京,在某遥感部门口等了好几次。就为了解释一下。
一直都在严格执行。
家在鲁南农村,有条油漆路,一直被用作赶集的路,至少有 20 年历史吧?(自我有记忆以来)
前段时间,路北新建了一个小区 (拆迁房),在小区旁修了一条水泥路,专门给赶集的用,原先油漆路的集全部搬。
没多久,集又搬回去了,水泥路全部拆了,变耕地。最近一看又变成彩砖路了……
在家去县城的路上,有那么几段路特颠簸,就修了一段好路绕过去,原路封掉。
后来,修的路全部拆掉,把原来的颠簸的路修好了。
听人说是卫星监控,上级下命令要求拆的。
我说的这新建的几段路,一条投入使用后用了不到一年就拆了,一条用了 2 年吧?就拆了。
这个问题下面回答的比较专业的前几名,绝对都是我们行业的
耕地红线还在,而且会越来越严格。在这之上,为了更加严格的保护耕地,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又划了基本农田保护红线,耕地红线只是一个数字,而基本农田红线是实实在在落在地上的,精确到图斑、责任到人的,而且基本农田以后只会越划越多。
我爸从老家爷爷院子里分出来,想独立盖一围新院,相中了一片向阳的田地,在乡村硬化路旁边,我们还想在路旁边修房子,政府应该能批。
就要动土了。这时候国土资源局的工作人员就来谈话,告诉我们卫星图上标注了不能批,这是属于红线内的土地,如果盖了就会强制拆除甚至罚款。没有办法,只能想办法重新选,最后花几个月终于又选到了一片,没有划到红线里的,这才允许盖,我爸为这事可愁坏了,之前那片地的费用白白掏了好几万,哎,这就是今年刚刚发生的事。
这问题下的回答太图样了。
我就说几句:
历代大一统的封建王朝,
汉衰亡于赤眉、黄巾
唐衰亡于黄巢,
元衰亡于红巾。
明衰亡于李闯,
清衰亡于太平天国。
发现这些农民起义有什么相同点了吗?
——由土地兼并后的流民组成。
所以:
为什么我们要工农联盟?
为什么每年 1 号文件都是三农?
为什么东三省现在不能开足马力搞现代农业?
为什么要进城?
为什么要 18 亿亩红线?
推荐大家看复旦大学教授陆铭的《大国大城》,问题不在耕地数量而在资源错配,我国土地资源一方面紧张,一方面浪费惊人!三四线城市长满杂草的工业园占的不是耕地?遍布全国够 30 亿人住的鬼城占的不是耕地?这些耕地是怎么变成了建设用地和工业用地了?反倒是北上广深周围,还要严格执行耕地红线政策,上海江南富庶之地也就算了,北京周围都什么破荒滩盐碱地也要执行土地红线。。。那么多北方人都想移入北京做北京市民,为什么就不让呢?
美国那么浪费土地的建设模式,全国绝大多数人口住在 20 万平方公里的建成区内,我国土地利用率比美国高好几倍,让农民进城,让人口自由流动,让城市化遵循市场规律,集约化高效率利用土地,这本身就是一种节约耕地的行为。一个农民宅基地 200 平米,只能住一两家人,3-6 口,200 平米在城市可以住上百人,节约的资源不是一星半点。
除了土地浪费,还有社会不公,不展开说了。
我这个回答不是想讨论粮食安全问题,而是中国农业相关的整体制度和情况。
首先谈谈这个 18 亿亩耕地红线,它的来源是《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 年)》,写明了确保中国耕地保有量到 2010 年和 2020 年分别保持在 18.18 亿亩和 18.05 亿亩。2016 年调整后,确保到 2020 年全国耕地保有量为 18.65 亿亩以上。之所以调整,是因为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发现,全国的实有耕地面积超过 20 亿亩,而在 05 年的统计数据中耕地面积是 18.3 亿亩。
那么我想这个” 耕地红线 “的荒谬之出已经很明显了:
第一,相关部门连到底中国有多少耕地都不清楚,统计数字都不正确,就敢订一个指标,并层层下达,科学性在哪?
第二,应该说,整体上这个红线从来没有存在感:因为实际上耕地面积远超 18 亿亩,再怎么侵占土地,也不会在短短十几年内侵占 2 亿亩。但是在局部地区,因为事先瞒报的少,有多少报多少,在 05 年分解指标的时候吃了亏,当然就会极大的影响接下来的经济建设。反之,越是当初瞒报的多,后面建设用地的指标就越多,经济普遍就越好。
第三,依旧是地方上的问题。某些省份水土流失极其严重,它的耕地很多都是坡度超过 25 度的山地,本来就应该是属于退耕的部分。但在省级指标的约束下,根本无法退耕。而这些山区里的农民,政府也没有动力搞异地搬迁,就造成了严重的贫困问题。这里就不点名具体是哪些省了。
第四,最严重的是观念问题。红线意识本质上是一种负担意识:耕地是负担、是只花钱不挣钱的负资产,越是发展农业,经济就越是差。**同样这里就不点名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现普遍性的撂荒也就不奇怪了。一个无法吸引底层劳动力的夕阳产业,怎么可能会吸引资金和技术?中国的市场条件连荷兰温室都负担不了:不是农民没有钱,是有钱也不会去做这个亏本的买卖。
最后,是将耕地问题上升为政治站位的问题,就像猴子的屁股一样。这个政治正确,就是各级地方政府惜售土地,最大的合法性来源。最后衍生为土地财政,泡沫就这样吹起来了,中国特色的金融市场就搞起来了。(土地财政的全面分析:我们并不是 “命中注定要住拥挤的房子”)这就又将耕地问题逼到了死角:把农村土地转为建设用地,成为了市场的趋势。而对抗市场规律会不会有好下场?
某种意义上讲,中国过去农业发展的本质矛盾是什么?是保民生和保农业的两难选择。一面是低粮价、低菜价,另一面是农业低收入:注意是农业低收入,不是农民低收入。再加上某些人一直希望农民当中国经济的减震器,农村存在非常复杂的社会关系,潜在法律风险极高。最后形成这样一个尴尬局面:活不好,死不了。
至于说粮食安全,如果说这个包括了吃肉安全:**那中国是 100% 不安全。**如果不包括,那中国 14 亿亩都能 100% 保证了。所以,严格的说,这是一个伪命题。
2004 年
《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 》
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依法流转
2014 年
《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要求大力发展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五年内完成承包经营权确权。
马向阳下乡记是由中央电视台、山东影视传媒集团(山东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中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常升影视制作有限公司、北京世纪万峰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青岛凤凰影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由导演张永新执导,吴秀波、王雅捷、李洪涛、梁爱琪、高晓菲、谭洋等主演的电视剧。该剧于 2014 年 9 月 17 日在央视一套播出。
这个剧我不怎么喜欢,但是这个剧要传达的内容,已经很明显了。兔子可是干宣传起家的。土地流转,新农村建设,忽悠着农民转让土地使用权,已经在路上了。
耕地红线一直都在,但种地收益太低,农民兄弟积极性不高,所以,以后的趋势可能是商业化农场或国营承包农场模式。
大力推行新农村建设,并村,或各村统一搬迁到较大城镇聚集,积极推动农民转让土地使用权。大农场模式成本和产量明显高于精耕细作的家庭模式。只是如果这个方案最终在全国彻底推行,那无异于对农民土地权益再一次的掠夺。
五年计划的苏联模式,一开始就是以牺牲农民利益为基础的资本原始积累。
先说老家现状,种地真的不挣钱。
我老家不是那种电视上的大平原,山丘地形,大片的平地根本没有,能有个几十亩的平坦地还分了好几个村,中间还有无数的阡陌纵横,根本没办法大规模机械化,只能比较原始的牛耕,当然这几年手扶拖拉机也多了,但现在可能农耕已经结束了,但田里到处都是牛。种地不是想象的那么容易,更不是直播里那种田园风光。一年累死累活看天吃饭,种出来的粮食根本不值钱,经济作物看行情,农民有几个懂得看行情的。辛苦一年种几亩地,堪堪够吃饭,孩子上学,老人看病,谁给钱。哪怕去镇子上打个零工,把口粮地随便卖给谁一亩一年几百块钱,也比自己种地省事,这就是现状。
国家不重视农民,或者说不重视老家这种小农农民,粮食价格太便宜了,青壮年哪有在家种地的,随便干点什么都比种地强。这样的老家,我觉得不会有什么光辉的未来吧。
PS,不包括村干部哈,我们村三届村干部,把村里的山岭卖给县城的有钱人,几十上百万,村民一份没见到,反而村里还欠账几十万,迷惑。
实际情况更糟糕,近几年的城镇化建设、易地搬迁、美丽乡村…… 农村人口流失非常严重,尤其西部、东北、中部地区人口,所以别说 18 亿,以后废弃的村村落越来越多后,还会增加,但没人去种,因为种地的收成发现还不如去城市打工来的多。那我自己来说,因为小时候在农村生活过,近年去农村老家发现村里人越来越少,当村会计的叔叔说村上有点手艺的都在县城买了方,村上都是些老弱病残、懒汉、光棍,娶媳妇如果在县城没有房子根本没人来,他家二十多亩地去年就种了五亩多,种的药价格低直接扔地里了,让人白种都没人要。
18 亿亩红线是一个官僚体制下无解的问题。
实际上中国的耕地还要多于 18 亿亩一些,大约 20 亿亩左右,现在还没有到触及红线的时候
但是在操作上已经不能退了,决策层也不敢退
1、宏观来看,进口粮食不可靠,中国目前粮食自给率是 82%,而粮食储存量仅有 150 多天,一旦发生粮食危机,虽然不会造成口粮有问题,但是会造成肉、禽、蛋、奶制品消费大幅度下滑。
当然,可以靠进口解决部分问题,例如我国饲料用粮很大一部分就是进口的,但粮食安全我在自己手里总归还是更放心。虽然俄罗斯现在粮食产量越来越高而且两国关系越来越稳定,但是依赖外国总归不是可靠的。
2、由于官僚体制,不排除现在有很多 “粮食储存机关并未实际储存粮食”、“基层违规侵占耕地”、“” 等违法行为、以及“用位置差的差耕地更换位置好的好耕地”、“名义保护价敞开收购实际并没有收购”,等实际并不违法但影响粮食安全的问题的行为。
虽然,取消 18 亿亩红线能够解决部分大中城市建设用地问题,进而降低房价,有利于百姓生活。但是由于土地不自由流通,即使有了更大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仍然解决不了高房价问题,话说再往深了说就要被封了。
现在全国保护红线是 13.5 亿亩种植耕地,现在统计耕地面积连沟坎渠路都算上了。
十八亿还是那十八亿,但是不是良田就不知道了
应该感谢黄奇帆发明的用地指标。把绝大部分人平原耕地挪到了偏远山区的贫瘠山地。
应该取消耕地红线,或者说是把 18 亿亩分配到每个省,这样才能公平
偶然看到国家统计局发布的 2021 年粮食产量数据,看到 “全国粮食播种面积 117632 千公顷(176447 万亩),比 2020 年增加 863 千公顷(1295 万亩),增长 0.7%”,看来粮食播种面积 18 亿亩红线在 2020 年就已被突破,是不是更早,往前就没查了。
大学时候的毕业论文,就是关于粮食生产的,论文结论(最初的)是‘基于科技进步和海外耕地面积增加等等因素,没必要死守 18 亿亩耕地红线’,后来答辩,被答辩老师批了,“这写的啥”,还给我指导了一下 “回去把结论改一下,不能这样写”,最后内容作了调整,论文结论(最终的)变成 “18 亿亩耕地红线不能破”。。。
18 亿亩红线确实是被常常提起的政策,政府网站能找到这篇文章。【 节约集约用地,不仅关系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关系国家长远利益和民族生存根基。在土地问题上,我们绝不能犯不可改正的历史性错误,遗祸子孙后代。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 ——摘自温家宝总理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2021 年也能见到
2019 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 “三农” 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到“严守 18 亿亩耕地红线,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确保永久基本农田保持在 15.46 亿亩以上。”
另有文章《中国海外耕地投资东道国空间分布及地缘关系影响》写到 “截至2019年10月, 中国企业已在全球49个国家投资了260个海外耕地项目, 总面积1425.12万公顷(2.13 亿亩)”。
得益于科技进步(种业科技等),政策支持(中粮补贴,水利设施建设等),粮食亩产提升,粮食产量近 10 年基本处于增长态势
总之,再想想人口增长,人均口粮基本不变,部分粮食被瓜果蔬菜鸡鸭鱼牛羊替代,海外耕地进一步增加(俄罗斯那块空间更大了吧,前些天还放开了粮食进口),还是偏向 18 亿亩耕地红线没有死守的必要吧,永久基本农田更真实一些。
除了农业现代化这个众所周知的原因外,美国农业补贴是他们农产品便宜的另一个主因,一般人都不知道。
所以中国现在靠着进口关税维护着主粮的安全。
18 亿亩红线是肯定要坚持的。不然没饭吃,饿死人,那可是要亡国的。
我们当地有很多种大棚的,是全职。也有很多种粮食的,是兼职。农忙时种上种子,浇地时请假回家浇地,秋收时请假回家收麦子 ···
个人理解,18 亿亩耕地红线保护的不是耕作面积的而是耕作环境。
无人种地和无地可种是不一样的。
还行,这不把山东合村并居嘛,去旧换新把企业都搬去南方等着新产业。放心,你们好好搞经济,我们和河南挨骂种地就完事了。
我家那边征地,这四五年征的可都是耕地,很好的水田,前几年才平整过的和新修的灌溉渠,还有机耕路,但是挖掘机就开挖了,修路造房子
地是在的,但是有没有人种是个问题。
我父亲是农村出身,他读了书,进电厂了,我,他的儿子,读医,还在挣扎,但是也不可能回去种地,他的几个表兄弟,在外面打工,洗车,搬砖,也有读了书,有了 “体面工作” 反正干啥都比种地多,还轻松些。但是也没在种地。他们的孩子,去带专也不想种地,现在我熟点的那个表哥去汽修了,估计也和我们美丽的土地无缘。
那么,谁在种地呢?我不知道。
种地又苦又累,种地的人只会越来越少,大块地,大机械化生产是必然的结果
不必担心吃不上饭的问题,我国政府还是很强力的,那些大佬,没有一个是白给的,放心吧
这个问题完全不用担心,可以买粮食,只要控制好库存,保持 2 年以上的粮食储备,就算全抛荒了也问题不大,可以到国际市场买,国际市场买不到了再回来种地也不迟
肯定少了啊。
我老家是河北邯郸市下属的一个县
正宗的华北平原
挨着县城的一圈耕地
都盖楼房
和建设工业园区了。
耕地在肯定是在的,关键是用途,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首次把土地 “非粮化”“非农化” 放进去,可见问题的在哪里
个人认为很难保持,毕竟好多模棱两可的作为很多。就像电动汽车骗补一样 ,聪明人多啊,记得老家以前好多种菜的地在国家收紧政策之前全部突击变成商用地,盖起来楼房,但是作为一个人口净流出的地方,要那么多楼干什么?然后好多农民伯伯进城,房价逐步上涨,好多空置的楼房,作为一个人口净流出计划生育做到极致的地方,后面怎么发展?你品,你品,细品。
我一个外地打工多年的屌丝还算老家常住人口呢。你品,你细品。
红线其实早破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那些以前深山里的荒地,通过植树造林后,是有树了,但但这些还是荒地,这些地没有营养,压根就不能耕种,农作物也长不出来,
现在慢慢地都不怎么提这个说法了,毕竟这么多年过去,我国的人口,社会发展水平,国际形势和地缘政治格局,都较 21 世纪初有了极大的的改变。
作为地球最强工业国,和事实上的经济军事超级大国,我国粮食供给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
这两年做过相关,据我亲身从业看到的偏跛视角来说,情况不容乐观。
首先在于,18 亿亩耕地红线 ≠ 18 亿亩耕地。
其次在于,耕地 ≠ 有效产粮地。
更多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地方在保证耕地红线纸面数据的前提下,各种废弃荒地污染地,以次充好层出不穷。实际有效产粮地是远低于 18 红线的。
保持的挺好的,还有国外的补充。
哪天真不够国人吃了,只能说明国外不卖,坚船利炮伺候
前几天看过一个视频,杜鹰做的一个报告。
目前还有 18.6 亿亩,农田质量有明显下降,大概在 4 级。(最高是 1 级)东北的黑土地也黑不起来了,北方盐碱化,南方酸化。也已经陆续出现了农民弃耕撂荒,因为投入成本已经超出产出收益了。
虽然年年连增,但是近年增速已经明显跟不上以前了。也就是你再撒多少化肥都没什么用了,到极限了。植物不是只要化肥充足就能无限膨胀下去的。
另外国际粮食贸易市场,不是无限供给的,就算把国际市场的粮食全盘下来,如果不算国内供给,完全不够中国人吃的。况且你并不能全盘下来,除非你把 pla 开过去。买的多了同样也引起其他缺粮国家的不满,因为你会抬高粮价。
危险吗?好像并没有这种感觉。
加油造吧!
国家说什么你就信什么。
什么扯淡的数据啊,分析啊,都没用。
大政方针就是这样,网上的 “精英们” 只会算小账,综合不会考虑。
就这样。
现在改叫 15 亿亩基本农田了。
耕地对地方政府来说效益太低了,所以不扶持。能不乱占耕地就不错了。我们这一个企业环评,想建一个森林公园。企业占地不好占,市政府牵头给企业搞到手。
我做的一个乡镇规划,该乡镇苗木产业发达,全镇十几年没种过粮食作物了,除了丘陵以外所有农用地全部被划为永久基本农田。。。。
我感觉这 18 亿亩基本农田耕地水份很大。
绝对安全是不可能绝对安全的。
河南,除非实在没出路,种地是不可能种地的。今年背政治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选择,个人与集体最根本的关系是利益关系。种地这件事,真的是出力费心还没钱。
在没得其他选择的情况下种地,肯定会用化肥在本来就不多的利润上提高一点点。但有国家管控,肯定会控制在一定程度,出了大问题会有人管的。
与其发展科技不如计划生育
如果种地能够月薪达到五千每月的纯收入,别说十八亿亩地了,二十八亿都能给你整出来,我老家将近二十亩地,年纯收入万把块钱,谁种地?反正地荒着也是自己家的,城里混不下去,哥们自己回家,二十亩地饿不死自己
在知乎上问这个问题干啥?弄的玩知乎的有几个种地的,就算有种地又有几个能高到国家层面考虑问题的,看了一圈就是装逼和自以为是的回答,知乎出现这种问题真实奇怪,指望一群何不食肉糜的城里人回答这个高深的问题?真实农业方面的专家了,也有空玩知乎这个娱乐平台?知乎上问一些娱乐性问题,或者一些不算好深的科技问题还有人能回答回答,这种牵扯一个大国的高深问题,知乎上的人也配回答?
有地没人种,都是荒野,建个房子也许还能变现。
如果能早点把流向房地产的钱,流出一点来增加小麦大米大豆的价格,耕地或许能保住。
不实耕地问题,是没人愿意种粮,老家河南两季,本来冬天种小麦,现在种小麦的不足一半,要么种其他经济作物,要么撂荒。耕地都闲着!!!不过产量基本上翻倍了,小麦亩产快一千斤(小时候一亩地四百斤),玉米也翻番。粮食问题没事,耕地也不是关键,技术进步和提升种粮意愿才是提高产量关键。
问题当然很多,吃饭不是问题。政府也有很多政策安排,大体上全国耕地面积在 20 亿亩左右
我觉得保住耕地面积很重要,同时也得提高一点农民的收入水平,让他们有耕地动力。
英国打清朝就是工业国打农业国,结果是什么大家都看到了
粮食应该是很金贵的。因为同样的体力投入,在其他劳动岗位(比如搬砖),收入要高得多。按照同工同酬的原则,一个人一亩三分地,一个月收入不应该低于 3000 吧?一年 36000。按产出粮食 1000 斤算(理想状态下估的),那么一斤粮食价格为 36 元 。我好像发现了什么不得了的事。
不太懂粮食的问题,但我想根据逻辑说一下我猜测的为什么我国粮食保护价比国际粮价高的问题。
我觉得可能是因为很多国家不把百姓吃不饱当回事——国际市场上有粮食,这些国家也有人饿着,但是他们不买,反正也饿不到自己头上。(当然,也可能是因为买不起)
于是粮食这种救命的物资对于吃饱了的人反而没有吸引力,所以粮食这种无价之宝反而在国际上是低价的。这也就是通俗所谓的 “低人权优势”。
粮食这东西是咱们的必需品,是粮食过剩的美国等国家的出口商品,但也是很多低人权国家的非必需品。这种大背景之下无辜受伤的,反而是要照顾粮食安全的我国和我国农民。
外国人写本书,谁来养活中国人,提出 18 亿亩耕地红线,产生的影响是:中国人会因此认为需要一定量的进口粮,从而进口粮有了市场,这是在培育市场啊
先不要管耕地红线的问题,纵观 3535 岁以下(包括 35)种地的人还有多少?
强烈建议全国农业由国家接管,以雇佣的形式让农民进行耕种,最后以产量保底加提成的形式进行再分配。要不然地真的没人种了
中国农业的未来只能是工业化的作物生产,而不能指望传统的农民耕作形式
不邀自答。新规有耕地不种,是要坐牢的。农民永远也是农民!
坐标江西,本来一般都只种一季,现在要求两季都要种,不种罚款,种了补贴。呵呵。。。
最近为了一块地跑了很久,具体的情况可能各地不一样。基本农田基本可以置换的好像,比如说你用了基本农田数目对不上了咋办?把一般农田改划成基本农田,或者要求用地单位填土造田弄一块地!反正是形式不容乐观
18 亿耕地红线现在还是执行的很好呀,保护耕地嘛谈不上,因为农村大把的荒地没人愿意种。倒是给各地的工商业发展设置了杠杠,很多地方沾光也有很多地方吃亏。
1. 现在农村外出务工的多,耕地撂荒现象大。2. 有些地方耕地已经不种粮食了,全被动员去种经济作物。3. 农村很多基本农田需要用于建设用地的被相关人员进行调规,将很多山林划入基本农田,然后基本农田拿去出去,明面上面积没变小,但是这些山林谁又会去开发出来种地呢。。。形势还是很严俊的。
甘肃民勤,取消了农业税,今年一亩地水资源费 680 块,但凡有点能力的,谁还种地?
种地不挣钱,被人包走种树。
部分基本农田不适合耕种,没错就是不适合。因为为了满足耕地面积,地方政府把一些不太适合种地的土地也报了上去。 你敢相信基本农田刨几下一个石头吗? 反正我们这有一小部分是这样。不知道别的地区如何。
十八亿亩的耕地,可能不到吧。
再加一点
其实我不担心十八亿亩耕地变少,我感觉我们的总人口会下降的更快。
全面监控。
多的不说了。
整体不知道,就我看到的地方来说,应该还好。
如果哪里的农田被占了,就要另找地方补上,很严格的。据说苏南搞了很多地建设城市,苏北就要很多田满足粮食需求。我们下乡做美丽乡村改造的时候村干部和我们说哪块地要全涂成绿的,因为天上飞机卫星会拍。农村土地不能随便硬化,最后当然没听他的,因为不符合标准不能过审批哒。
而且在农村,很多良田前面就有个牌子,是永久农田,绝对不能做城市用地,找块地补上也不行的。
键盘侠和粉红们别在这分析的头头是道了,赶快捞起袖子加油干,上山下乡建设新农村啊。现在就是缺人种地,对,就是你们。
我们村里那么多地都没了,能守住吧,,,
我跟我家里人说我想回乡下种地,被骂了一顿。
其实只要全球市场持续开放,红不红线无所谓,但是目前世界大变,越来越多国家采取收紧政策,18 亿亩的红线更是提现了开国元勋们的卓见远识。
东北的来回答一下,地面积可能够,但是劳动力很快就会不够了。
种植粮食不赚钱,即使是东北这种土地肥沃机械化高的地方。水稻还好些,价格平稳,玉米五年前每斤收购价 1 元左右,质量好能多两毛。现在买到 9 毛就算很好了。累一年赚的钱没有在小镇子里摆摊卖一个月赚的多,很多地方都还林了,或者干脆就荒着,几年没认为干扰,先是灌木和蒿草,然后榆树椴树这种速生树木,还是变成树林。再次开发成本很高,至少第一年没法机械化只能人工开荒,树根杂草啥的产量不高,还有老鼠兔子野鸡啥的霍霍,农药作用也不大,至少要三年地才能成为肥沃松软的耕地。中间占用大量劳动力和时间,问题还是不赚钱,一亩地扣掉投入种子农药化肥机器损耗,能剩个几百块,还要看天,不下雨或者总下雨都不行。打工什么的比种地赚多了,也不用看天吃饭。大部分农村青年上学的基本不会回农村,不上学的早早就出去工作了,很少的年轻人会回农村种地。剩下的只有 50 岁左右的人在种地,因为这个年龄出去打工不好找工作,也不想离家太远种地勉强维持生计。
归大农场可能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但是谁知道呢?有些地在山附近不连片可能会还林吧,或者改经济作物,村改镇减少建筑面积。不过这都不是普通人考虑的,因为今年明显就业形势不太好,有地种至少饿不死,归大农场之后农民养老又是问题。
耕地面积没问题,就是粮食面积不一定了。
种地?地里面种点啥不比水稻小麦赚钱啊
18 亿耕地全部种成粮食,你猜猜会怎么样?
不管质量只管吃饱,几乎能养活全世界的人口。
好像 0 几年定下的农产品收购保护价,到了现在没怎么涨
有段时间是等于 17 亿 9999 万 9998.5 亩,现在应该又等于 18 亿亩了吧
凉了。反正我们那里田地荒了三分之二。其他地方不清楚
如果我是决策者,我会让农村的人在不强迫的前提下慢慢转移到城市,最终农村的土地由最后留下来的少数人种,那样效率会很高,这个计划会需要百年时间吧。
懂的不能明说 敢明说的懂得不多
形式还是有些严峻的
但我们政策导向是好的 还是需要抓落实
中国哪里的耕地都不能少 甭管是种着还是荒着 荒着的问题实在不好解决
缺少任何一块粮食主产区都会产生很大影响 在地广人稀的地区尤为如此 到不是我往家乡脸上贴金
农学受重视程度太低 当然很多学科都低 从航发到土壤检测 大家的注意力全被金融吸过去了 就连房地产也就是个变相金融
理工农医 门门都是泪(当然文科有着另类难处)
不要轻易劝退某些专业了 我们值得拥有更好的 但缺了哪一门 都不行
大家都不傻,种地赚不到钱还费劲,想种经济作物有的还不允许,就干脆不管了
我说说广州的郊区。
人多,丘陵多,耕地平摊到人头上也就几分地。机械化完全不用想,由于靠近广州市区,多数都是种蔬菜,丘陵上种果树。每家大约就种一点点水稻够自己吃吧。
广东大多人都是吃米饭,但实际市场上卖的极少是广东本地产的,基本都是外地或者外国的。
广州地铁的建设,开始旧村改造,这下种地的人更少了。但是旧村改造后耕地怎么处理不是太清楚,不过我想他们也不会再去耕种。
黄埔区,白云区,大多都是这样子。番禺区花都区不清楚,从化区好像还没开始。
耕地红线还在,但是安心种地的人变少了。
就我看到的,因为种地收入太低,很多人都选择把地包给其他人,然后外出打工。一亩地一年收两次差不多也就是 1400 左右,一家按四口算,6000-8000 左右。 这差不多是外出打工壮劳力一个月的工钱。 这样谁还愿意种地呢?谁还能安心在家种地? 除非是老人,或者是搞大规模承包的,一下种百十亩,这样还能保证家庭的生活质量。
靠南的地方,很多小块的地都荒着,什么都不种,坐火车就能看到。而且这几年种油菜花和芝麻的格外多了,比较耐旱,也好收割,省事儿。
至于粮食安全,我觉得不用担心。粮食肯定是够吃的,这一点点荒地根本不能产生质变。
知乎用户 李飞宇 发表 我爸妈刚卖完去年的小麦,价格是 1.3 元每斤,卖了 1200 斤。 1200 斤是一亩地丰收的产量了,而且是大丰收。 所以总价是 1560 元,这大概相当于很多很多人一周的工资而已。而农民种一亩地,一年差不多只能收 …
知乎用户 李 End 发表 这个问题 柴静采访过陈锡文(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柴 静:我们有外汇结余,那买不就行了吗? 陈锡文:第一,你想买的国际市场有没有,这是一个大问题。原来它出口这么多粮 食,有一个大体的,固定的分配格局。 …
知乎用户 发表 我国全面免除农业税主要是基于什么原因呢?侧重于改善民生减轻农民负担,还是侧重于征收成本过高不如不征收?媒体报道是我国政府的民心之举,是落实工业反哺农业的具体措施。但最近看资料发现,其实早在2003年,我国很多地方就已经自主废 …
不得不重温一下曾巩的名篇《越州赵公救灾记》。仔细揣摩,越觉精妙。 这是唐宋八大家的作品中最实在的文章之一,甚至是中国古代最实在的文章之一。 熙宁八年夏天,越州(今绍兴)发生了严重的旱灾。如果处置不当,便会酿成人祸,引发动乱。当时执掌越州的是 …
紫阳印象 作者:周其仁 一年前,赵紫阳先生逝世的消息传出的当天,担心杜老受到过大的刺激,我就到他家看望。当时杜老夫妇已经打了电话,要去富强胡同6号吊唁。老人家行前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我嘱咐说,写一点文字纪念紫阳吧。我默默无语,不敢接半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