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台报道水稻亩产万斤?这是在2025年……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原创 项栋梁 建设性意见

*以上播客节目由豆包 AI 根据本文内容智能生成

2025年9月22日,某电视台《生财有道》栏目播出吉林舒兰大米专题节目,其中有一段记者采访当地水稻种植户,问他家里50亩水稻今年产量能达到多少,种植户回答说最低是七十五万斤。

非专业人士乍一听到这个数字可能没概念,就感觉好像还挺多的,但作为曾经的农业记者,我一听这个产量就炸毛了:

50亩,75万斤,平均每亩产量1.5万斤!

好家伙,你这2025年的产量比1958年还要高啊!亩产一千多斤的水稻,愣是被你给翻了10倍……

在观众指出这个问题后,电视台已经在节目播出3天后对官网发布的版本作出修改,剪掉了这两句关于亩产的对话。

信息来源:https://tv.cctv.com/2025/09/25/VIDE58M9FYqSBSyj9XKcQDGI250925.shtml

不过我有原始视频,没有冤枉他们就是了。

当然,对这段采访本身没有必要上纲上线,它和1958年的水稻亩产万斤还是有本质差别的,属于是“宣传工作中的技术失误”,而非恶意浮夸。

之所以判断2025年这段采访没有恶意浮夸,是因为后续讲到预计收入的时候,种植户大哥回答的是最低15万元,也就是每亩收入3000元,这个数据是相对靠谱贴近现实的。

由此推算,当地水稻亩产1500斤,50亩总产量预计7.5万斤,收购价2元一斤,总收入15万元,这才是可能的真相。还有一种可能是,记者的脚本原来写的是50垧地(750亩),被读错成50亩,而种植户还是按照原来的脚本回答75万斤,于是就乌龙了。每亩产量1000斤,净利润(而非收入)200元,这也是贴合实际的。

一名朴实的水稻种植户,面对中央媒体的镜头时精神紧张,语气亢奋,脑子一下转不过来说错了话,是很常见的现象。我以前和电视媒体一起参加活动的时候见过不少,十几秒的镜头要重拍五六遍才能过。

以前作为文字记者,一直不爱跟电视媒体一起采访。这帮人都是直勾勾的诱导性提问,经常对要采访的事情一点基础了解都没有,问的都是特别肤浅的问题,还要优先安排采访拍摄,像极了那些“干啥啥不行,出风头第一名”的同事。

所以这个事情的重点在于现场采访的记者业务素质比较低,缺乏关于水稻的基本常识,对数字不敏感,所以采访的时候没有察觉到不对劲,负责剪辑制作与审片的编导也是敷衍了事,没有发现这么离谱的问题,最终让这个错误留在了节目里。

不过,这样的错误本身其实是有必然性的:

第一,电视台现在营收压力特别大,广告收入腰斩再腰斩,人才流失也很严重,包括地位高高在上的那几家电视台,情况也没有好到哪去。现在很多电视台都默许员工在外面干私活儿赚外快,不然队伍真要散了……

还在干活儿的这些人,要么业务能力一般,要么做节目态度敷衍了事,更多的情况是能力不行态度也不行,出点错误是常有的事,大家也没那么在意了。只是水稻亩产万斤这种错误过于离谱,才有点讨论的价值。

第二,这期节目其实是电视台借着农民丰收节(今年是9月23日)的由头,从吉林舒兰市拿了一笔宣传经费制作的专题节目,目标是宣传舒兰大米品质高,产业发展好。大概率,从采访对象安排到提问回答的脚本都是当地准备好的,电视台派几个人去露脸走个过场而已。所以,对节目内容审核不仔细也就并不意外了。

第三,不只是这一期节目,而是整个这一类电视节目从来都不以“调查报道真实情况”为准则,而是以“寻找素材支撑宣传主题”为准则,对信息的真实性严谨性并不在意。

水稻亩产万斤这样的浮夸不至于,但各种夸大职业收入、美化底层生活的操作可以算是常规了,还有很多是拿营收当净利润宣传。

什么东北县城女孩卖鸵鸟年入百万,靠摆摊卖螺蛳粉老板月入8万,985毕业生男子捡垃圾8年实现财富自由……这些离谱新闻,大部分都是电视台(以及附属融媒体账号)搞出来的。

就很没意思……

这些电视台的存在现在就非常尴尬,新闻报道的价值体现不出来,党政宣传的价值其实也体现不出来,就单纯是为了维系电视台本身的存在而消耗各级政府的财政经费,时不时还要捅出几个娄子来。

估计撑不了多久啦。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难忘的“特殊使命”——为晚年毛泽东提供电视节目

难忘的“特殊使命”——为晚年毛泽东提供电视节目 作者:黄海 1974年,我当时在中央电视台(当时称北京电视台)文艺部工作。10月下旬的一天,部领导通知我到台里开会。我发现到会的基本上都是中年以上的“老电视”,都是业务骨干和技术尖子,像我这样 …

瑞典电视节目被指“辱华”:种族歧视还是误会

瑞典电视节目被指“辱华”:种族歧视还是误会 2018年9月24日BBC中文 瑞典电视台(SVT)周五(21日)晚播出名为《瑞典新闻》(Svenska nyheter)的娱乐节目中,主持人用讽刺式的语言对近期发生的中国游客事件进行调侃,其中一 …

赵忠祥的时代角色

人物 电视 | 主持人 | 逝者 作者:李书航 1979 年 1 月 1 日,中美建交。之后不久,邓小平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访问美国。37 岁的播音员赵忠祥,随着电视报道小组登上美洲大陆。 访问期间,赵忠祥与美国全国广播公司 NBC、美国广播 …

梁文道即使“出事”了,也没什么关系!

原创 舞文弄乐编辑部 舞文弄乐 梁文道 前几日,梁文道的付费播客节目**《八分半》**在大陆全面下架。 《八分半》在播客平台“小宇宙”上发表的官方声明说: “由于技术原因,《八分半》无法继续在小宇宙更新,对此我们深表歉意”。 有他的粉丝询 …

李微敖是一个好记者

“武汉大学图书馆”事件中,唯一有价值的报道,就是李微敖采访到武汉大学校长,那句“等上级安排”,其实是能代表2025年社会氛围的证词,也是这个事件的核心真相:很多困扰,都是权力本身造成的。 这个事情最近引发新一轮争议,因为武大校长在一个场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