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上海解封后不见「报复性消费」 ,经济复苏步伐缓慢,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知乎用户 财经十一人 发表 还报复性消费,怎么说的出口,4 月份,高价买了多少东西,上海政府自己不作为,造成疫情扩散,老百姓受苦,还让老百姓给你报复性消费,这次疫情,看明白很多事情。上海老百姓是非常苦的,报复性消费是建立在快乐之上,让我们 …
有些时候,
媒体以为自己在利好,其实都是在利空;
以为自己在真诚鼓掌,其实看起来全是嘲讽;
以为自己在巩固胜利果实,其实都在给挖坑;
以为自己在传递正能量,其实是在割裂基层。
疫情的时候,他们是如此:
部分小区吃不上饭的时候,他们在宣传「不能没有咖啡」、「核酸也要带红酒杯」……
他们以为自己做出了贡献:展现了上海轻松应对疫情,老百姓安抢菜乐核酸的状态……
给上海居民的感受是:
我勒个去,我都吃不上菜了;你们还在宣传这些?合适吗
给其他各地居民的感受是:
我勒个去,你们上海都严重成这样拉,居然还在花式作死?合适吗
结果是,外地人不满意,上海人也不满意。
这事我吐槽过,当然没想到,今天还要接着吐槽:
如今,疫情算是过去了,毕竟都宣布打赢「大上海保卫战」了
他们还是如此,线下实体服务业一片焦头烂额,应届毕业生工作没法落实,房租还在逆势上涨……
然后他们在宣传:
人均上千的餐厅预约爆满;
飞三亚航班迅速回暖。
他们以为宣传了正能量,经济迅速复苏,老百姓口袋里有钱,报复性消费
但给上海居民的感受是:
房租涨了,工作没了,你还说我报复性消费?报复性消费的是疫情期间卖高价菜的吧。
你以为的正能量,最后变成了阶层割裂……
作为媒体,须知当你只说硬币的一面时,你就把硬币的另一面推向了对立面,他们会认为,我们被遗忘了,这时代太扯了。
诸位成为媒体人的初心是什么?理想是什么?
我承认上海的确有人会在疫情后旅游,也有人会去千元餐厅吃饭,但是他们是 3400 万上海常住居民和流动人口的主力军吗?
今年,崔娃在白宫记者年度晚宴上的脱口秀,非常乐呵,但有一句打动了我:
所谓记者,…… 需要为那些不能发声的人发声。
疫情以来的种种新闻,实在是让我难以下咽:
这些都不是媒体的真正工作。
这不是记者作为媒体人的价值!
在困难之际,为身处困境的人们发声,才是媒体的价值所在。
这媒体是用心良苦啊,咱们不能随意吐槽。
你看,正常人看报复性消费的新闻,第一反应是「怎么」报复。
但是经济观察报表示,不,咱们要看问题的更深一层,「谁才有资格」去报复。
于是,选择了人均千元的中餐馆,3500 人均的日料餐厅,以及不给折扣价再叠加上一年里面四次上调燃油附加费才能购买的经济舱票(已经超过正常时候商务舱的价格)。
这种观察点,是在说报复性消费么?
不不不,是在说媒体最想说但是又最不敢说的话题,贫富差距。
玄学基尼系数不能说,那咱们来看看上海解封后豪宅销售逆势上扬,茶水费高到了 600 万吧;魔幻收入分配不能说,那咱们来看看天价餐饮和大气层价机票的热闹场面吧。
你说记者不食人间烟火,记者说你不懂他带锁链跳舞;你说记者搞丧事喜办,记者说真讲丧事那我的工作就要全村开宴。
这让我不禁想到,Gucci,这个不能算太奢侈的奢侈品品牌,全球销冠,是我老家成都的太古里门店。
然后我在 Gucci 做战略的朋友给我说,自己亲耳听到 Gucci 的 CEO 听报道的时候问,Chengdu 是什么。
居然没问 Chengdu 是什么地方,而是问 what is,可能还以为是个什么新概念呢。
都知道中国奢侈品市场在疫情期间一枝独秀,逆势上扬,在一片哀嚎声中风景这边独好,本恩咨询不讲武德,直接给数据说中国市场在全球奢侈品占比从 2019 年 11% 暴增到 2021 年的 21%。
这种报复性消费,报复到 CEO 听都没听过的门店直接全球第一,如果有新闻来报道,那老牌阴阳师的味道,拉满。
所以这时候回头来看这篇报道,聊得是什么?呼之欲出嘛。
咱们媒体只在讲国外的时候放得开手脚,比如印度,那是法制日报直接贴脸,疫情期间印度前 100 名富豪总资产增长 50%,敢说。
比如美国,央视新闻直接上,又是聊普通民众降薪,失业,一副人文主义关怀。
所以经济观察报这篇新闻,从立意,到角度,再到试图传达的深层含义,堪称今年最强。
保护保护,保护性支持。
报复消费?别报复社会就不错了。
钱还是要省着点花。
能报复消费的人,都不是一般人。家底比较厚。
我们比不了。
我还是那句话,要节约钱,不要浪费。
真遇到要用钱的时候,需要钱来救命的时候。
你后悔都来不及。
可能事实真相和许多人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上海的高端餐饮许多都是卖卡的,而最近去消费的人大部分都是去 “消卡” 的,因为生怕不知道什么时候饭店就倒闭了,或者又封控了。所以要赶紧把卡里的余额花完。这才造成上海高端餐饮最近生意火爆的现象。
两天前,正好有幸蹭了一回高档饭店。经理过来敬酒闲聊了两句,经理说:这两天许多预订电话都要求按照卡里的余额来配菜。
.
至于到三亚的飞机票火爆,哪年暑假开始上海到三亚的机票好买过?
报复性消费在我心里的理解就是,在某个事件之前没有消费打算,因为某个事件的发生,长期没法消费,从而导致欲望的增加,会比事件发生之前更大力的,更夸张的消费。
但是上海疫情之后,总体来看真的是消费比疫情之前更大力了吗?
我看新闻中所给的数据非常片面,只是提到了三亚航班、人均千元的中餐厅以及人均 3500 元的日料餐厅。
可能对于他们而言,只是正常消费,而不算报复性消费。
我不知道,为什么数据主要集中在普通人很少做甚至消费不起的项目里。
还是,只有比较有钱的人才有报复性消费的倾向?
建议,做一个更全面的调查。
建议去采访一些在疫情中倒闭的店面,疫情期间无法营业最后撑不下去的或者即便撑下去的小商小贩,
建议采访在上海务工的外地人,
建议采访上海本地普通人,
在这些人都被普遍采访之后再做结论。
我的看法,疫情之后,不太会导致报复性消费,相反,大家会收紧消费。
最大的原因,一个是大家都没钱,其次是更重要的一点我认为是预期,对未来的预期。
其实这几年的疫情真的会改变人的观念,让人变的更加保守。
包括以前,人们贷款买房子,那是大家丝毫没想到过去未来三十年会还不上贷的风险。
大家默认的是未来三十年自己的工资是在现在的基础上稳步增长的,既然现在的工资是够还房贷,那么未来肯定也是够的。
但是疫情的冲击就在于,冲击了一直作为很常见的贷款消费,
贷款这件事是很看心里预期的,当你发现在这种时代,还有可能明明有着稳定的工作,还有可能某天被裁员,某天整个行业都受到影响,从而导致断供是真的有可能发生时,
只会让人的心里状态改变和震撼很大,从而改变消费方式,变的更加保守。
是真的有可能发生,包括之前的教培行业一整个被砍掉,包括疫情下很多实体店受到很大的冲击,餐饮店、衣服店、剧本杀店,健身房等各类实体店,冲击都很大,
这也就算了,甚至互联网行业、广告行业、电影行业冲击都不小,
这会导致什么?只会导致大家风险意识增强,原来在现在,也不能保证任何行业旱涝保收,
不能保证自己的工资是一直呈上升势态的。大家只会持保守和观望的心态。
去更多的寻找稳定的行业,受冲击影响小的行业,以及收紧自己的口袋。
疫情下的很多事,对大家的想法真的影响很大。
包括没想到会持续这么久,居家这么久,店关门歇业这么久,囤货这么久,囤货困难等问题真正发生,并且持续时间较长时,
是真的刺激着民众本来松懈了很多年不敏感的神经的。
但是一旦这个神经被刺激了,被提醒了,真的感受到痛了,就很难在短时间消除。
只能慢慢复苏。
而对于,原本就一直存在,随着疫情下,商家也不好受,可能促销力度还不如以往的情况下,
谁又会把更多的力气用在疫情后狂欢和报复性消费上呢?
说明不了啥。
上海人均上千甚至几千的餐厅,一直是爆满的。
满到什么程度呢?
不是订不到位,是你连订位的机会都抢不到。
比如去年我一直想订的某家日料,给我的回复是:
然后到 4 月,店家回复我:
” 每月初我们会随机找一天发朋友圈,然后在当天点赞的人里面抽取”。
再然后,这个制度实行了几个月后,连下半年的位置都被抢完了……
这才是上海高端餐厅之前的常态。
现在是什么情况?
淮海路上一家人均千元的中餐馆当晚大厅预约已满,而另一家人均 3500 元日料餐厅则表示,餐厅从 7 月 1 日起开放堂食,不能保证当天有座位。
这才哪到哪?
4、5、6 三个月积累的需求,现在才这点程度。
怕是连平均水平都还没恢复。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这个季节急哄哄的大佬们,从上海飞三亚的,我猜绝对不是因为风景。
上海的报复性消费仅限于那些高净值的家庭,也就是有钱人群体。
上海这次疫情当中,少量新中产差点被打的直接返贫了,很多普通人工作都没了,上海这波消费回暖是分化是很大的。
那些能吃得起人均千元餐厅的人,一般也都是高净值中产以上了,这部分人家底厚,负债也不高,自然解封以后各种嗨,但是大部分人还是不行的。
而且听上海那边的粉丝说,上海的报复性消费花的钱,还不如那段时间吃高价菜花的多
这话得分两头说
你要说平头百姓,不用报复也不会日常三亚度假,人均 500 的日料随便吃。真这么干了,报复的不是消费,是自己。
您要说疫情中赚了大钱的群体,算是吧,要不是现在出国管得严,他们不光要报复三亚,报复日料,一定还会出国狠狠的报复一下美利坚这个邪恶国家。
一个人的收入是另一个人的支出。
上个周末去闵行奔驰看了一下(对就是发菜发的猪头肉,各种奇怪事件频出的闵行)
上了个厕所楼上 100 多万的 AMG 就卖了 3 辆。
还好限制了公务员和家人出国,要不别说 1000 块钱的日料
爱马仕都给你买空信不信?
连郑州都可以扫空爱马仕,人均千元的上海餐馆就不值一提了。上海连这点有钱人都没有,还配叫上海吗?
更合况钱也不能带出去,人也不能带出去,钱在银行还不一定是自己的,花呗。
可见上海人民的消费能力没有因为疫情受损,前提是你要努力……
居委会团长街道办卖了那么多援助物资发了那么多疫情财,不消费一波对的起自己吗?
拉低中国文化建设的不是文化教育程度,是媒体人的智商
人均千元的餐厅爆满,说明上海老百姓还是有钱啊
当然了,顶层人确实不影响他们,团长们也比疫情前更有钱了,只有中产及以下受影响了。
这波疫情带来了大型的马太效应,社会贫富分化前所未有的严重,社会的致病远大于生物的致病
如果非要说报复性,那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就是报复性存钱,保不证什么时候再来这么封一下
只是有钱人依旧而已。
建议取消上海的各种财税优惠,富人在疫情中影响很小,不如直接补贴当地普通低收入群体!
疫情期间奢侈品还大涨了,我身边有有钱的,就是那种疫情前每年都去国外好几次,国内更别提。现在不去国外了,到处国内游,但是他们说白了都属于家里有钱或者老公嫁得好。平时也是高端餐馆,西餐厅,奢品店。
看你属于哪个阶层了。普通人,特别是非体制内的,我见到的节衣缩食为多,生活本已不易,哪敢随便花钱。
骂我的,心里腹诽的可以。只是我希望在你骂我之前,你属于我第一段说的人,而不是背叛了自己阶层的人
报复性消费,婴儿潮。这跟疫情隔离期间的宣传,文案都没怎么改。
其实这些媒体人也是被逼的,不然说啥,说 “很多人失业”、“降薪”、“公司倒闭”?工作还要不要了?
大伙也别怼媒体人。换你在国营报社上班,你可能写的东西更跪舔。“要么跪舔,要么死球”
你们说,有没有一种可能,在疫情期间,上海多了一大群暴发户。
至于这群暴发户是怎么起飞的,有没有可能是控制物流渠道、高价倒卖物资起家的呢?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有人消费疯狂,有人还在流浪。
想起疫情的时候,一同事讲他发小在上海做蔬菜批发,疫情前两周就赚了一套闵行区二手房。
然后想起疫情期间的各种辟谣,各种团长,正式团,违法团,野团……
上海,果然是一座魔幻的城市。
中国的魔都,世界的上海。
给点另一个位面的消息:
上海市各区的劳动仲裁现下采取电话预约立案制,热线均已打爆。6 月 28 日好容易排上队,被告知最快也得 7 月 25 日才能立案。
讲真,2008 年金融危机没这场面,2020 年疫情来袭也没这场面。
所以,我现下担心的不是什么报复消费,而是报复社会。
顺便,各位也别埋怨媒体,他们现在还能说什么?
甭说吃公家饭的他们,上海律师的涉疫诉讼代理请(禁)示(止)通知各位又不是不知道。
时代的一粒灰,个人的一座山,
奈何,
什么东西天上飞
东一堆来西一堆
莫非玉皇盖金殿
筛石灰啊筛石灰
这就像在返乡火车上问大家买到回家车票没有。
是宣传工作的一部分。
今天 7.1 早上 9 点半,我到进虹口区的月亮湾逛了一圈。我进去后发现里面空空荡荡的,连工作人员都没几个。绝大多数店铺里也看不出有准备开门营业的迹象,连自动扶梯也都没开。旁边的太阳宫我没进去,但看门口排队扫码的队伍长度,估计人也不会多到哪里去。
虽然我进去的这个时间点太早了些,但就算在平时也不该如此凄凉。看这白天冷冷清清的样,你告诉我晚上就会有大把的人来报复性消费。你信吗?
倒腾东西赚了那么多黑心钱还不赶紧花了。
等着人家哪天反应过闷儿来,都给你抄了啊。
其实人的悲喜本就不相通。
上海就是这样,最难的时候,有人买不到菜,但那边有人居然在团购卡丁车。
说到底还是个马太效应的社会。
恒者恒强,弱者恒弱。
拿 3500 元的餐厅和三亚游做例证,就是典型的 “在产科统计人口出生率”。清零期间,富人买高价菜顶多是生活质量下降,伤不了元气。而平民买高价菜则是钱包被掏空,元气大伤。那些钱包被掏空的人,别说 “报复性消费” 了,没搞出 “报复性犯罪” 你们就偷着乐吧。
各地没有公布短期犯罪率数据的惯例。那些又失业又没钱的人,其中有多少人会铤而走险,我们也不得而知。但是大家应该都发现了,最近不少地方的黑恶势力都比以前猖獗了。
以前我在知乎看到过一句玩笑话,大意是:朋友,当你走投无路时,不要心灰意冷,还有一条犯罪道路永远向你敞开。
封城期间凭本事赚的钱还 tm 不让花了?
上海在逐步回到原有的生活轨迹!
菜场开了!
阿姨爷叔盼了很久了,终于又可以见到相熟的摊贩了。
探讨夏季哪种蔬果最好吃;
为某种蔬果的产地而争论;
讨价还价则是菜场不可缺少的场景;
离开菜场时,大多拎着好几个装得满满的袋子。
这就是生活的日常。
饭店餐厅开了。
又可以堂食了,只是为了吃那一碗热腾腾的馄饨或面条。
或许因为夏季的燥热,人懒了;
去堂食,吃完就走,没有麻烦的收拾工作。
这也是日常。
冰箱,终于为冰激凌和饮料腾出地方了。
看着各种花色的冷饮,觉得这才是冰箱该有的样子。
而不是塞满蔬菜。
大部分上海人过日子是很节约的,精打细算,精心筹划,让日子过得既有质量,又花销最少。
旅游广告很多,以前熟识的导游每天在微信上积极的推荐着各种路线。
几个朋友商量了一番,先等等吧。
等那些勇敢的 “小白鼠” 回来了,再做打算。
老朋友,老同学,亲戚们,几个不见了,是该一起吃顿饭了。
打听了几家餐厅,都还没接圆桌生意。
熟悉的店家会告诉你:先开小桌试试水,等稳定了,再接大桌。
接了大桌酒席,就要提前备菜备酒……
这个,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还是先看看人家怎么操作吧。
也许到 7 月中旬,大家会淡忘上半年的静态管理吧。
但是,上海人的理性消费观,应该不会改变。
推荐一个厨房必备神器——塑料袋封口杆。
有吃不完的食品可以密封保存。
[
食品封口夹密封夹子韩式保鲜密封棒奶粉袋封口条厨房调
京东
¥41.34
去购买
大概是小区里的绿植已经吃光了,街边便宜的饭馆也倒闭了,只能去贵的餐厅了。
人均千元??
吃不起吃不起……
这哪是报复性消费……
这 TM 是赤果果的贫富差距……
你总得让这帮孙子疫情封控赚的钱有地方花吧?
可见上海经济是先复苏带动后复苏,最后大家共同复苏
各地景区,包括国内外,上海一直是很重要的地区游客来源地,而且有很强的的消费能力。你不管去哪个景点,总能碰到上海人。
而且他们也很热衷于出游,可能城市待久了实在没什么意思,有机会就喜欢到处去转转,去年上海小学不让出省,结果暑期上海的酒店全部都被定空,实在没地方去了啊。只能去酒店游了。
然后疫情后中介说现在最火的是豪宅市场和租房市场,刚需市场不行的,他们一个月 3 个单子都没做到。豪宅现在都要抢的,价格也很吓人,不管是单价还是总价。差距在进一步拉开
投毒 2.0?
希望他们不要再传播疫情。
上海的贫富分化到底有多严重,疫情后完全能看出来,不少房东涨房租,打工人都不断往更远的地方搬
疫情中这些资本家们赚尽了大钱,疫情后这不就开始挥霍了?最公平的全民发钱永远不会发生
有钱,报复性消费
没钱,报复性()
来填空
拆迁到现在还没有超额开启,谈什么报复性消费? 报复消费一个月,这些钱不去加杠杆买房,直接导致落后不消费加杠杆买房的人 10 年资产积累
我是做三亚酒店的,三亚有个酒店叫 “嘉佩乐” 基础房将近 4000 一晚。这段时间卖了 20 多套,其中有十几套都是上海的客户
这些人怎么不买知乎股票呢
呵呵
6.18 在淘宝上买了一堆东西
截止到 7 月 1 日
还有一半没有发货
我就跑去问
咋还不发货啊
结果好几个商家直接来一句
上海的不发
我忍着内心腹诽(泥马不发,下单的时候咋不说)真诚发问
为什么啊? 上海为啥不发啊?这又是啥依据?
病例也没有了,也不新增了,星也去掉了
人都能出门三亚到处旅游了
咋就一个快递还管控着呢???
上海这到底是哪个环节有问题?
就不让发快递了??
实在想不通
以至于每次看着这形式一篇大好的新闻
我都觉得一如前两个月一样魔幻
到底我在的上海,是不是上海
反正三亚酒店 3 个月内是约满了
各位,请不要吐槽记者好吗。。。
“报复性消费主食”
“报复性消费红烧肉”
“报复性囤粮”
“报复性赚钱买食物”
哪个能写的?
可不就只能写这些吗?
要不是您西贡城邦今年滥发公民权,我差点就信了
是是是,开启了!开启了!
这说明,上海在封禁期间,有比例未必高但总量一定不少的人暴发性赚钱了呗。
现如今,他们的上线、亲朋以及狗腿子们爆炸性消费,很难理解吗?
最可笑的,今天还是建党日呢。说明这帮人早已半点都不收敛了,瑞士卷只是个微不足道的前奏。
唯一被报复的,估计就属驰援上海的刘强东了吧?又是明州事件重提,又是减持套现拿放大镜看。
无话可说,唯有悲哀。
人均上千的餐厅爆满,飞三亚航班也迅速回暖,跟报复性消费有啥关系?
这甚至都不算小布尔乔亚,至少得是中产以上家庭才能干的。正常工薪家庭谁吃一千块的餐厅啊???
就让他们消费好了,我看看一个人能不能睡十张床,吃十顿饭。
观察一个城市的消费水平,可以从避孕套销量上分析,这是非常直观的数据,
媒体不能乱说话,要拿出数据,比如去搞到上海 2021 年 4 月、5 月、6 月 和 2022 年 4 月、5 月、6 月,两年各三个月的避孕套销量进行对比,参考指标,避孕套销量 / 常驻人口;
当比例较高时,说明城市非常活跃,代表消费活跃;
当比例较低时,说明城市笼罩阴霾,代表消费低迷。
-——————————————————
2022 年,避孕套巨头销量暴跌 40%,近 2 年半超 4 万家生产企业注销,说明的问题很明确,疫情的影响下,酒店没生意了,行程卡记录,这些客观因素导致交易量大大下降。
成人用品销量连续多年呈 2 位数增长,而女性成为主力军,产品花样层出不穷,2020 年疫情之后,市场增长更快,接近一倍。2020 年,我国注册成人用品相关企业的数量为 16 万家,而现在,已经增至 24 万家,后续还在疯狂增长中。
我本来以为社会上 99% 的财富集中在了 1% 的人手里,后来发现自己还是太狭隘了。
实际情况是 99% 的人负债 200%,然后那 1% 的人就拥有了 200% 的财富。
来源一本书
欢迎来到上海折叠
挺好的
目标群体非常明确
只需要倒查 10 年,特别是最近 3 年的收入合法性和个人纳税情况即可。
信不信会有惊喜?
这……
我上周末去给车做保养,隔壁 4s 店基本每个座位上都有人和销售在谈。
上海增发 4 万牌照还是有点用的。
这可比什么千元餐厅花的钱多啊。
人均 1000 的餐厅,平时也是需要订位的。
上海的日常消费就这水平
没有什么报复不报复的
没有堂食的时候两个人在家吃顿像样点的外卖么也要大几百小一千了
看来上海疫情期间很多人赚的盆满钵满,现在开始花天酒地了。
话说上海平民消费的地方有这些高消费这么火热吗?
人家疫情期间赚了那么多,不出来花不是白赚了?
在线等一个人带我去人均上千的餐厅,在这个盛夏一起原价头等舱飞三亚。
我不介意一顿饭吃得慢而意图不明,甚至可能吃不饱,我也不介意三亚连绵的雨季,古怪得只能在度假酒店履行各色空虚的行程。
前提是不能走公司账。这就是我的福报,中国经济掉头少不了财富再分配。
我就好奇,这种挑动屁民神经的文章发出来就为了博一个流量吗?
首先,错误理解现象,人均上千餐厅从来都是难约的,和所谓消费回暖不具有强相关性。
其次,挑起阶级矛盾,不知意图何在。刷新对 “报复性消费” 的定义,把上海居民的消费行为刻画得像是脑残。
最后,有这时间你怎么不报道一下宝山倒卖菜官员官复原职?不报道一下海通证券高管亲属新注册公司中标保供下文?上海封三个月的破事全甩脑后了立场全无了?你这媒体什么成分,为什么不敢追查对民生和政治信任有价值的新闻?
恶俗、无聊、早泄。
上海人开始报复性消费,上海飞三亚航班爆满。三亚被东北人占领过,现在,是上海人的天下了。
行程码去星、放宽落户、文旅场所逐步放开、禁止外地对上海人歧视…. 经历三个多月磨难,上海终于见彩虹。
有一部分人在家憋了好几个月,手里的钱比较宽裕,一解封,就赶紧跑出去旅游,的确是报复性消费;有一部分人在家几个月,没有收入,要赶紧赚钱才行,没有钱,怎么消费?有一部分人,疫情期间经历了各种天价商品,估计要好好攒钱才行,不攒钱的话,以后拿什么购买天价商品?
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小嬴,中嬴,还是大嬴?你圈个吧。
普通人报复性消费,会报复到人均上千的餐厅吗?这都什么脑回路?要我说,报道这个的媒体就是高级黑,打骨子里就没安好心。
就跟动不动吹某某地千万 / 亿万富翁世界第一的媒体一样。不是说数据造假,而是宣传方向就错了。吹牛逼简单,吹完你觉得老百姓一看,富豪数量世界第一,自己只能蜗居吃外卖,他们是泛起一股子 “祖国强大了” 的自豪感;还是产生一股割裂感,甚至突然恍悟:哦,原来老子过得这么辛苦,是因为有人替我岁月静好了呀?
你们真当这些年说 “拖后腿了” 的人是为了激励自己发愤图强,迎头赶上吗?
回到问题本身,经济再困难,也会有一部分群体大发其财。
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 823131 亿元,同比增长 9.8%,相当于怎样的水平?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之前有数据,疫情这几年,高净值人群的财产增速甚至远远高过我国 GDP 增速。加上因为疫情管控出国不易,这笔财富直接刺激了国内高端消费市场。
以上海餐饮为例,过去两年,人均 2000 + 的餐饮新店如雨后春笋,甚至不乏 5000 + 的超豪华店,而且几乎各个一座难求。某点评 APP 里人均 1000 + 的店往往充斥着 “性价比高” 这样的形容词,在部分人群眼里早已算不上什么高端餐饮了。
至于背负着 30 年沉重房贷、只能靠料理包外卖补充养分的 996 社畜看见你说人均上千的餐厅爆满,难道真会觉得是因为自己不够努力?
所以说分配导致的两极分化已经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了,毕竟,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
主人的任务罢了
没呢,疫情几个月,光是买生活基本物资,就烧了不少钱,还有大量的低保户,怎么可能报复性消费。
有一种媒体
XX 日报之类,是拿给地方一把手看的,他们那个圈子自嗨用的。
将来,载入史册的,是某天的报纸,你我的声音留不下来。
上海有 2400 万人,假设前 10% 的人是富人,那也有 240 万富人,比世界上大多数城市的总人口还多,足以支撑起很多行业,让这些行业火爆起来了。
可是你属于那 10% 还是剩下的 90%?
上海几十万家餐厅背两家餐厅代表了,小编还真是个老六
连瑞士银行都靠不住了
报复性消费了,总比给美帝强
真正在这次疫情中受困受灾的人,解封后第一件事就是舔伤口回血,甚至马上屯粮以备不测。
能报复性消费的,除了极少数真正的富人,大部分应该是在这次疫情中突然暴富的人
疫情之下,大家被困在家中,收入骤减,物价又抬高了许多,不大出血就算好的了,怎么还能暴富呢
知乎用户 财经十一人 发表 还报复性消费,怎么说的出口,4 月份,高价买了多少东西,上海政府自己不作为,造成疫情扩散,老百姓受苦,还让老百姓给你报复性消费,这次疫情,看明白很多事情。上海老百姓是非常苦的,报复性消费是建立在快乐之上,让我们 …
知乎用户 Ph 迪 发表 3 月 11 日以来的 100 多天中,约有 300 万人离开了上海。 借助百度迁徙指数,我们把疫情期间上海的人口流动分成以下几个阶段。 stage0:3 月之前,上海仍处于【净迁入】状态。 stage1:华亭 …
29日中国新闻周刊官方微博发文:【#上海开启报复性消费了吗#】近日,三亚放宽了对上海游客的防疫措施,上海飞往三亚的航班随之迅速回暖。目前,多家航空公司执飞的上海至三亚航线经济舱票价均无折扣。部分航空公司为满足市场需求,临时更换了载客量更大的 …
知乎用户 henry 张 发表 因为每三天就可以愉快的去通通嗓子眼,关键还免费。 自从规律的通嗓子眼后,我咽喉炎消失了,说话中气更足了,不咳嗽了。关键还 “免费的”,顿时幸福感爆棚! 吃饭也更香了,每次吃到难吃的菜,脑海里回忆回忆封控期间想 …
知乎用户 莱昂内尔大哥 发表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风险的社会,在社会生产生活的每个环节上都充斥着各种各样的风险,但多数时候多数情境下大家并不能明显感受到这些风险的存在,或者天真地认为这些风险是可以经由个体层面的操作来规避的。比如流行病,比如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