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山地马拉松跑友聊天记录曝光,选手冻僵,保暖毯被吹烂,暴露了哪些问题?哪些人员或将承担责任?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亲亲子衿 发表

本人正好是景泰人,结合本地情况简要分析:

1、景泰大部分山区到了七八月份早晚也是要穿至少两层长袖的,小时候在地里做农活,早上太阳没上山的时候穿秋天的衣服都冷的发抖。而且下雨的时候要是淋到了 那真的是冷到骨髓里,雷暴冰雹也很常见。现在是 5 月份,刚入夏,这种气候条件,参赛者无法预判,但是作为主办方,在本地呆了这么多年就不知道提前做好应急措施吗?还是主办方只顾宣传景区了?

2、从别的回答中亲历者的描述来看,沿线恶劣地段的补给和救援也做得不是很好,既然赛道有地形险要地段,是不是应该多设补给点和标识牌?

3、这种赛事应该提前做安全风险评估,并对高风险的因素进行规避和做好应急救援预案,确保第一时间能够做出反应,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发生意外时的损失,保证参赛人员的安全。

说这些不是为了针对谁,只希望以后这种事故能不要发生,愿逝者安息!

知乎用户 Will.liu​ 发表

首先,举办方是知道天气有变化的,并不是天气预报完全不准。

天气预报当地的最低气温是 9 度,而且高海拔山上的温度本就比平地要低很多,而且山上的天气也是说变就变,绝对不能等同平地的天气。

某位中途退出的选手在发文的时候,说过确定天气的事情,开跑当天的天气预报是预测阴有下雨和降温的。只是当天早上从景区出发的时候,天气还好,有太阳没风,所以举办方和选手均没在意,甚至举办方也没有强制确认选手装备,是否携带了要求的避寒自救物品,而是在知道高海拔山区天气可能有恶化的情况下,放任选手直接开赛。

这里我说句不合时宜的话,幸亏这次下雨降温是发生在上午,使得大部分选手在中午就知难而退,没有完全进山,在体力还保留大半的前提下就撤到了安全区域或者在原地等待救援,只有少部分精英冒雨坚持跑上山(死亡的大部分就是这些精英们)。

而如果这次下雨降温是发生在下午,绝大部分选手都跑上山,到达精英们所在的位置,在自身精疲力竭的情况下,再迎来大雨和气温陡降,那么这次悲剧将会更加可怕,因为选手基本没有这种恶劣天气下避寒自救的衣物,而举办方又没有及时在山地救援的能力。

是的,这就是我接下来讲的第二个举办方的问题,应急预案的实施。

举办方没有对突发状况有足够的紧急预案和实施大规模紧急救援的能力。即便不是这样的天气变化,如果有选手在山区迷路,有选手在山区摔伤,有选手出现身体疾病等状况,举办方并没有预测到足够的突发情况,并提前做出预案。

这也就导致了大量的时间耗费在了调拨人力物力上,在临近中午的时候,已经有了选手开始向举报方发送危险需救援的信息,在群里求救的语气越来越剧烈和绝望下,举办方的救援队伍却迟迟来不了。一直到天黑后,凌晨 3 点,还依旧有 5 人未找到。如果救援队伍能够第一时间抵达,就不会有这么多的受害者。

对于救援迟缓的解释,举办方说山区信号差,天气变化剧烈,说山区救援只能靠人上去车开不进去,说后续还派了 700 人进山搜寻。

是的,这都是存在的原因。但这些原因我都觉得不是救援如此延后的理由,因为这些问题都是肯定会在救援中发生的问题,这可不是驴友在非指定区域遇险的突发求救情况,可以用意外和没准备来解释救援迟缓的。

这是有提前规划和很长周期来准备的集体高风险活动,难道举办方在举办这种活动的时候,指望山里的天气一直都好(尤其在天气预报下雨的前提下)?指望山里的信号突然就会变好?指望山里的道路突然就能开车进去救援?

这些风险都是能够提前预料到的,在救援中百分百会产生的问题,为什么举办方不想办法提前解决或者减少其中蕴含的风险,还是说举办方完全就是赌运气,因为之前几次举办都没有发生过类似的问题,所以接下来的运气就一定会好下去?指望老天爷赏脸,让这种高风险比赛没有任何意外产生?

即便这次天气没有突变,那么下次越野马拉松,下下次,下下下次呢?只要举办下去,这种恶劣天气就一定会发生。

我们之所以在重大的可规划的事情上做紧急预案,不就是为了抵御风险,能够在运气极差的情况下,用对危机的预测和准备来挽回不必要的损失吗?

人命大于天,21 条鲜活生命,中国最优秀的一批越野选手,就这样在绝望的等待中离开了人世,救援找到时,21 人均已失去生命特征。就想问下,举办方到底在做什么?那迟迟不到的官方定点救援,为什么还赶不上当地牧羊人的救援速度。

别说什么运气不好,碰到了百年一遇的剧烈天气。主办方的运气我觉得已经够好了,前三次顺利举办。绝大部分选手没有上山就被风雨劝退,当地人救援了多名濒临死亡的选手,如果是真的运气差,那就不是现在这个后果了。

…………

再科普下野外失温的常识。

1、外界温度低于 25 度时,身体就会流失热量,而当时的气温远低于 25 度,尤其在下雨大风降温的山上。

2、水导热的速度是空气的 23 至 25 倍。意味着你的衣物或者皮肤都是汗水的情况下,你身体的热量会被迅速带走,热量流逝的速度是干燥时候的 23 倍到 25 倍。更不要说后续的雨水,使得选手衣物全部浸湿,然后加上大风来让你更快散热。

3、没有足够的能量来源补充,在体能下降、外界低温的前提下,会极大概率导致体温过低。如果没有足够的补充食物,应该停止耗能。但当时很多选手都是在外界低温的情况下,却没有任何的高热量食物补充,周边没补给,还偏偏要压榨体能往前跑,导致失温的可能性大增。

而以上的常识,本就是举办方应该知道和提前考虑的。而如果真的提前考虑到了,还会出这样的可怕事故吗?

如何判断人已经开始失温呢?

在人体感到体温下降的时候,四肢血管会进行收缩,防止热量继续快速流失。如果你感觉到拇指的指尖很难接触到同一只手的小指指尖,你已经开始处于失温状态了。

这个时候就要考虑如何避险了,如果失温的情况继续恶化,你就会出现更严重的症状,比如身体用强制性发抖让你肌肉运动产生足够热量,但是发抖会大量消耗你的能量,如果这个时候无法补充能量,人就会停止发抖,逐渐失去理智,产生笨拙,急躁,迷糊,如同高度醉酒一般,直到最后的昏迷死亡。

所以,当你在大拇指无法触碰到同一只手的小拇指,就要快速找到隐蔽所,换取干燥衣物或者烘干衣物,尤其注意头部和颈部的保暖,这个地方血管无法收缩,热量流逝速度最快。

同时注意补水和补充食物,因为血管收缩会导致排尿增加,使得身体脱水,而足够的食物才能让身体产生足够的热量,抵御热量的流失。

如何对失温者进行紧急救援呢?

对于失温到一定程度的人,不要强行搓动其手脚让其发热,因为会导致四肢的冰冷血液流到身体核心地区,造成进一步伤害,甚至有可能产生致命的危险。也不要强迫他进行运动进行发热,因为没有足够能量补充,只会让他症状加剧。

而是让他们尽可能处在温暖的环境下让其自然恢复,如包裹在足够厚的睡袋中,在胸前,腋下,大腿内侧等位置放置热水袋,或者用正常体温者将其拥抱,帮助其恢复体温。如失温者失去心跳,按照心跳复苏法进行急救。

如失温者能够恢复到喝水的状态,应少量补充高热量饮料,如热巧克力等,蜂蜜糖水等,严禁喝酒取暖。

知乎用户 2020 预计脱贫人员 发表

我母亲的一位好朋友,就是参赛的其中一名。幸运的是,她平安地回来了,还救了一位同是参赛的小姑娘。但仍有 21 人不幸遇难,昨日我听闻了这个不幸的消息,也深感悲痛,只感慨生命无常,人的一生在自然的更迭之中显得太渺小,我们只能做到敬畏自然,珍惜生命。

以下我给大家放一段那位朋友的亲述 :

(并不是罗静)

今天运气好,遇着好心人了上山前遇到骑摩托下来的村民,说山上雨大非常冷他妻子给我拿出一抱衣服非逼着我穿了她的两件毛衣,我还在 cp2 拿了几张泡沫塞在冲锋衣和裤腿里,在海拔 2000 的地方一个仰面躺在沟底的男跑者,短袖短裤,双眼死死盯着我嘴里嗷呜长叫,旁边一个头朝下栽倒在 3 米开外,再远一点一个长裤的在盲目的向上挣扎着。在远处一块巨石边还蜷缩着一个短袖短裤的姑娘不停的吹哨求救,身上的保温毯被风撕扯的只剩胳膊上一绺在狂风里抖动着。那一刻我的泪奔涌而出… 一切都没有意义了。我在那个口吐白沫的男跑者的注目下快速下到沟底想把背包里的一次性雨衣给他穿上,可是他已经意识模糊,不但无法给他穿上,还被他在翻滚中压在地上。没办法我只能把雨衣小心拉出来去帮那个正在向上爬的男的,在他不远处扔着一件灰色皮肤衣,我捡起来给想他穿上,他口齿不清地问 “谁的” 我说 “你的,穿上就不冷了” 他动作僵硬的配合着我,好半天才能帮他穿进一只胳膊,穿好皮肤衣后又帮他把雨衣穿上塞紧。他说带上我,我跟你走。可是我怎么都扶不起来他… 我说你跟在我后面,爬咱们也要爬出去,可是他费了好大劲,还只是原地挪动,我看了下周围,是个岩石陡坡,凭我一个人是没办法安全地带他出来的。我想先上去看看上面那个坐着的姑娘,我告诉这个男的趴着别动。我沿着陡坡向上爬去,他在我后面绝望地呜咽着…… 那个姑娘坐的地方避风,她的臂套,背包以及背包里的能量胶、盐丸散落一地,定位器抓在手里,茫然地不停拨打着电话,虽然手机一直提示无法接通。我捡起一枚盐丸糖剥开塞进她嘴里,听见她立即嘎嘣嘎嘣地嚼食起来,我仿佛看到了一线希望,又撕开一个能量胶放到她嘴边,她说我想吐,不想吃,吃了我带你出去,不吃会死在这里。她一边哭一边吃了下去,一连喂了两个能量胶,中间她一直说好冷,想回家,想妈妈… 吃完后我把毛衣脱了一件给她,又帮她把她的臂套和我的臂套分别穿在大腿和小腿上,她的膝盖上满是红红的血,我看没伤到骨头,鞋子很难提上来,她还能主动配合着我使劲踩了进去。我起来跟我走,她说 “太冷了,难受,要等救援”。我告诉她“山下面还躺着二三十个死了的,你再不走也会和他们一样” 或许是这话起了作用,她踉踉跄跄地起来了。毕竟是小姑娘,我扶的动,我们一点一点从陡坡上挪动到马道上开始返回,后来又把手套,和一个用尿素带做的裙裤给她穿上,她虽然摇摇晃晃但脚步轻盈… 路上还遇着一个昆明的男跑友,说是已经在这附近转了一个多小时了,“路标都没了,我浑身疼到处都在抽筋”。我告诉他跟我走,我带你出去。后面还遇着一个坐在斜坡上的女跑者,也成功带动着走了起来。后来他俩越走越快比我们早出山了。今天见证了有生以来最悲惨的事件。

真实的语言所带来扑面而来的恐惧感让我身临其境。我很难想象到那些不幸的人,在生命最后的弥留之际,仍保留有最后仅有的一丝丝的意识,深切地去感受自己的生命体征渐渐消逝。

在甘肃白银市景泰县所举办的马拉松赛事已进行了三届,以往三届,天气均为风和日丽,极为适宜跑步,但谁都没有想到这一次是如此不幸… …

据参赛跑友描述,刚参赛时,风已经刮得很大了,所戴的眼镜眼睛、帽子等全被风吹掉了。而天气预报所报道的天气是:阴、小雨。可以看下图报道:

所以很多参赛员为了图轻便,选择将所有类似冲锋衣的厚衣服,转运到 cp6 站点。谁会想到,天气多变,百年一遇的大雨狂风就在昨日发生了…… 高达 7、8 级别的狂风与骤雨,参赛人员的衣服本被汗水沁透,结果面对天气的突变,体温骤降,造成人体失温,身体不受控制地发抖,但他们不能停下脚步,只要停下来,等待他们的 只有无尽的寒冷。很多人身体失温,不能动弹但还有意识,有的人跑着跑着因为失温栽倒在地,头撞在了石头上。更有甚者,失温严重,而导致昏迷不醒……

失温:一般来说,失温是指人体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从而造成人体核心区温度降低,并产生一系列寒颤、迷茫、心肺功能衰竭等症状,甚至最终造成死亡的病症。这里所谓的人体核心区主要是指大脑和躯干内的心、肺等维持生命的主要器官。

其中有一名幸运的参赛者。他因为失温,昏迷长达两个多小时,这期间他在无尽风雨中艰难的熬着,最后一名当地人员救助了他,成功脱险,给了他第二次来之不易的宝贵生命……

我很遗憾,得知 21 名参赛人员已确定无法生还的消息。其中一名则是梁晶(中国超马圈的领军人物),据我所知,他是马拉松的天之骄子,拿奖拿到手软,他还成功打破了中国 12 小时超马记录,但这次意外也让他人生的脚步停留于此……

他们灿烂的人生本不应该止步于此,天灾是人们无法预料更无法阻止的,我们能做的只是尽力去避免。我怀着背痛写下这篇文章,是因为它就发生在我身边,深深地感到震撼,感慨生命的脆弱,也在此,缅怀 21 名不幸遇难的参赛员。

我只是一名高中学生,并不是想追责于谁。我写下只是一些苍白无力的文字,并不能真正意义上救下谁。但我相信,政府等有关机关能处理好这件事,并且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复。

敬畏自然,珍惜生命。

评论区提及我母亲的朋友不负责任的,我给予回复:

我母亲的那位朋友,是在自己也是遇险者的状况下,仍然心存极大的善念,努力地去营救每一位遇难者,评论区的有些人不必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指责她什么。你能真正地做到在自己命数未定的危急关头,把自己生还的希望也给予给别人吗?不要忘了,她救了那个迷茫的小姑娘。不是每个人都能如此伟大的。

加更:因为评论区里的一些恶意,我还是要说一下,我从没想过我的回答能受到这么多关注,压力确实很大。我从未想过要这些热度,我只想记录下这件让我感同身受的事,以前我也走过一躺鬼门关,了解了这次事件后,真的感同身受,不禁地颤抖,人在决定生死的那刻,什么都显得那么无力又苍白。所以我选择了这种方式记录下来……

我不想踩着别人的尸骨血肉,来获取流量,所以大家不用再点赞和关注我了,我以后也不会回答什么问题了。在此感谢大家相信我!

知乎用户 龙牙 发表

现在节奏已经带起来了,我说多了容易挨骂,反正老天爷又不会说话对不对?人死不能复生,何必再搞几个人去蹲大牢掉乌纱帽呢?老天爷一个人把锅背好,慢走不送。

不过挨骂归挨骂,该说的还是要说,有些事情你不说出来就会有更多的人望坑里面跳,你说了,有人听了,少一个跳坑的也是好的。

针对目前带起来的这几个节奏,逐一批驳。

一、极端天气说

你怕是没见过什么叫极端天气。

这个叫做极端天气,这是西藏林芝地区派镇前往墨脱县的老路,是一条徒步线路,以前林芝军分区有一个骡马队每年会往墨脱县驮运物资,这个骡马队是 2012 年公路通车以后才撤销的,最后一任骡马队队长是我朋友,我跟着他一起穿越过这条路。这里叫做松林口转运站,是汽车能够到达的最后一个地方,从这里转骡马驮着翻山,这个山口就叫 “多雄拉山口”。

多雄拉山口常年天气无法预测。天气预报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的事情,尤其是这种局部地区的天气预报,预测难度非常非常大,需要投入很多钱建立气象观测站,很显然白银景泰县这里并没有这个规模的气象预测条件。这是什么概念呢?你得隔一两公里就要建一个观测站,组成一个网络,目前全世界最先进的水平也就是在大型机场周边能够覆盖这样的观测条件。

每年多雄拉山口的通行时间是不确定的,有时候春秋季比较好通行,那时候雨季还没有来。有时候夏季好走一些,毕竟气温高。不过总的来说这条路都十分的艰险,明明就是艳阳高照,照样有可能突然一团冰雹就砸你脸上了。这里翻过去就是印度,印度洋季风会无遮挡直接到达山对面,这才叫 “极端天气”。景泰县导致这么大伤亡的那种天气根本就算不上什么极端,在多雄拉山口面前就是个弟中弟,最多最多算有一点点恶劣吧。

右侧就是大晴天突然袭来的暴风雪,那里面呆着,我跟你说吧,你体验不会很好的。

从 60 年代以来,我们的边防官兵,尤其是最可敬可亲的军嫂们,就在这个地方穿越过无数个来回,真正死在极端恶劣气候下的寥寥无几

这就是个责任心的问题,我那个骡马队队长朋友告诉我说,他个人绝对不敢去想象,为自己的战友护送他妻子去他身边,送到的却是一具尸体这种事情,哪怕仅仅是想一想都如芒在背。每次送人进去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军嫂也没有经过军事训练,身体素质参差不齐,他总能保证把每一个人安全送到。

说白了,有责任心,至少你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二、选手自担风险

我国法律原则上不支持以生命为赌资的任何赌博,因为我国是一个生命高于一切的国家,否则疫情期间也不会免费全力救治每一个患者了。

不信?你跟人签个免责声明然后打个擂台,不死不休,你看看你那个免责声明有效不。

说白了我国绝对不可能允许有人组织这种需要以生命危险为代价的 “比赛”,更何况是官方主办的,这种说法说出口之前麻烦先过一过脑子,不想要命了想拿命换钱的人多了去了,你看看谁敢买这条命?哪怕是下井挖煤呢?出了事故该追责还不是照样追责?

我们承认有相当多的合法活动都是有一定危险性的,但是这些危险性也是一定有预防措施的,一定会尽一切可能降到最低的,都是中国人咱们就不要装外宾了,哪次安全责任事故,是没有危险性的呢?该追责的,跑掉了吗

这次一样不能例外,这次例外了,“选手知道有风险” 就不去追责,这就开了一个极其恶劣的口子,那么以后是不是签了免责声明就可以斗殴致死了?愿赌服输嘛。

三、路段艰险不可能布置救助站

所有甩锅的话里就这个话最混蛋,你这么说我还以为是什么刀山火海呢,那可是景泰县啊,又不是什么化外之邦,再艰险有多艰险?

什么 “车开不上去所以不设补给站”,这种话是怎么好意思说出口的?墨脱县以前车也开不进去,那还能有一个县政府呢,还能有边防部队呢,没有车你就不会走路呢吗?没有车你不会爬山吗?没有车你不会雇个毛驴子吗?没有车是不是人类就走不出东非大裂谷了?没有车是不是生物都不进化了?

这地方地形就算是再崎岖,毕竟有本地人在活动,放羊的可以去,你举办个赛事的组织者你怎么就不能去呢了?不行你雇两个放羊的我就不信他去不了。

这个地球上几乎不存在人类徒步到达不了的地方,珠峰顶上都能走上去,这是甘肃南部岷山附近的大山,山顶上照样有人类开凿的梯田,这是不设置补给站救助站的理由吗?

好几百人的比赛,60 个志愿者,这恐怕才是不设置补给站救助站的真实原因吧?

说到底就是主办方不合理控制成本导致的锅,与天老爷、参赛者、地形都没有任何关系,更甩不到气象局头上去。主办方在本地生活那么多年会不知道这里天气什么样?会不知道有的是人天天就在赛道上面放羊?会不知道这地方能弄死人?

说白了就是个侥幸心理,以前没出事,以后也不会有事的,能省点钱就省点钱吧。

主办方是官方,官方不可能自己跑去组织比赛,他不懂也不想懂。商家承办他就一定会考虑压低成本,成本越低他越赚钱,所以能够少用一点志愿者、少布置几个补给站,也就在意料之中。然后,就到了说不清道不明的时候了。

建议严查此次赛事的 “服务外包招投标” 程序,严查招投标违规违纪以及围标、串标行为,严查资质审核与专家评审环节,是否有违规降低招投标审核标准的问题,是否有违规简化招投标程序的问题,是否有指定中标人的问题。这种服务外包的招投标最容易搞猫腻,建议好好查一查。

建议好好审计一下主办方、承办方账目,核对有关数据,搞清楚这次赛事到底投入了多少成本,取得了(拟取得)多少利润,不能让这种赛事不明不白的推进下去了。

不能让死难者的生命毫无价值,如果能够推进有关地区、有关行业的进步,也算是一种告慰吧。

知乎用户 多法师​​ 发表

我们大白银又出名了

记得上次引发这样的关注还是高承勇连环杀人案的告破

景泰是我没事就开车去遛弯的地方

从我个人的感性认识来看 黄河石林是不适合举办这些带有一定危险性的活动的,原因有:

第一,风大。两个例证,一是景泰是著名的风力发电基地,二是景泰能够有闻名全国的黄河石林。学过地理的同志都知道,石林的形成必然有强风的作用。我去年 11 月份去拍雪景的时候,在观景台上被风吹的呼吸都困难。

第二,基础设施落后。黄河石林是夹在白银区和景泰县城之间的旅游景点,隶属于景泰县。当地只有一个龙湾村,可谓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医疗,应急,消防这些基础设施都不可能像城市运行顺畅。本次活动主要地点是在山里,加大了交通运输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提前做好应急准备,出事了再去调拨人力物力,肯定是来不及的。

第三,气候多变。我们大西北确实是避暑胜地,但是当地人也有句俗话,六月的天,小孩的脸,说变就变。五六月份正是当地气候多变的时间,本次赛事能够有如此的极端天气也说明了这一点。而七八月份,当地有可能会暴发山洪。其实,老龙湾最好的时节是在公历九月份,不冷不热,景色优美。真不知道为啥这个活动非放在五月份举办。

总之,地方政府为了宣传旅游景点,提升知名度,举办赛事的想法是好的,但是也要尊重客观规律。我不知道举办这些活动之前是否经过了充分和科学的评估,但是我一个老百姓都能想到的风险,组织者却没有相应的应对措施,着实说不过去。

最后,愿逝者安息!

~~~分割线~~~5 月 23 日晚

感谢大家对我们家乡的关注,对评论区统一回复一下。

在我看来,这件事本身既有天灾,又有人祸

不否认本起事件有不可抗力因素,天气突变确实是始料未及的。但是,这并不代表组织者可以忽视天气突变带来的人身危险,不代表组织者就可以不履行民法典中对活动参加者的人身保护义务。

有的朋友说,这都第四届了,前面三届都没啥问题。朋友们,安全问题本身就是玄学,不出事,要么是管理好,要么是运气好。三次不出事,一出出大事,多少重特大安全事故不都是这么发生的吗?也许,正是因为前三次的顺利,才导致了本次活动的惰性思维和麻痹大意。

有的朋友说,一提白银就瑟瑟发抖,仿佛这是个人间炼狱。其实朋友们 duck 不必。理性点,一两件负面新闻也代替不了一个城市的整体形象。我在这地方活了三十来年,现在总体上治安和文明程度还不错,欢迎全国各地的朋友来转转——当然,老龙湾的山里就别去了。

本次,事件中组织者最大的毛病有三点:

一是没有在危险处设立救援站;

二是应急预案形同虚设;

三是施救不及时;

所有遇难运动员都是因为失温,现场只要有一间临时彩钢房甚至是一个山洞,恐怕结局也会比现在好一些;而出事后,很多运动员是靠民间的蓝天救援队和当地村民的摩托才脱离的危险。在感谢和歌颂这些救人英雄的同时,我们不禁要问,组织者的应急救援在哪里?

原答案中已经说了,活动地点是在远离城市的地方。限速 70 的路,我从白银开车过去要一个多小时。这就意味着,现场必须要配备足够的医疗和应急设施。

最后,央媒已持续关注本事件,省上也已成立了调查组,我相信正义不会迟到。希望各位朋友在关注事件的同时,要相信党和政府一定会还原真相,惩治违法,告慰这些优秀运动员的在天之灵!

知乎用户 雨花​ 发表

赛事举办方准备的救援设备应该能够覆盖自己设置的赛道全程,我还以为国家有这样的强制规定。要不然,到了救援设备不能覆盖的区域,那不是选手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被扔在那里自生自灭?

如果赛道经过摩托车都到不了的地方,就应该准备好直升机或者补给站或者随便什么有效手段。没错,直升机、补给站很贵,影响赛事的利润率,但这是承办方应有的责任,你行你才上,不行你别上,做不到救援就不要设置赛道。

如果我驴友自己跑去钻山,那是后果自负。但既然办成了 “赛事”,贴了布告,收了参赛费,那么性质就完全不同,参与者就不是个人行为,主办方需要做足方方面面的保障和预案。天气不是一开始就 8 级大风冰雹的,是在几个小时里慢慢变坏的。如果持续沿线追踪,很快就能发现不对,终止比赛。

有人说这是 “极限运动”,所以参赛者后果自负、死生不论。中国大陆按照规定根本就不存在“极限运动赛事” 这回事,任何体育赛事主办方都不可能对生命安全免责。我也看见有人用达喀尔拉力赛做例子,那主办方自然可以选择到毛里塔尼亚去办,但只要在中国的土地上就是行不通。这就像在拉斯维加斯可以开赌场、赌城,但在中国大陆就是不行,“生死由命” 类型的协议或合同都是无效的。

知乎用户 Seeker​​ 发表

希望这次惨痛的教训可以加快推动马拉松乱象的治理工作。

同时也对广大的跑步爱好者们起到一个警示作用:

马拉松比赛一定要慎重对待,对于可能出现的危险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切不可存在侥幸心理。

敬畏生命,敬畏马拉松,更要敬畏危险性极高的越野赛

听说本次山地马拉松好多跑者连冲锋衣都没有准备,短衣短裤就去参加越野赛。

全民马拉松热潮对于发展体育产业来说是一个好事,

在 2014 年的时候颁布的 46 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此后,**马拉松赛事迎来了井喷式的爆发。

仅 2019 年一年,马拉松赛事就达到了 1828 场,平均一天就有 5 场比赛。如果不是疫情原因的话,2020 年又是一个马拉松的大年。

其实对于赛事组织者,地方政府,以及参赛选手来说,这原本都是一件三赢的事情。

但在在赛事爆发式增长的同时,根本就没有足够的赛事人员储备以及相应的规章制度,马拉松赛场乱象频出也就不难理解。

特别是对于很多平时参加公路马拉松,第一次参加越野赛的选手来说,不管是从心里还是从装备上都是没有准备的。

很多人连鞋穿的都是公路跑鞋,以为自己平时马拉松跑了那么多次,越野赛不就是再多一点距离吗?最多拿个手杖就行了。

身边的一个全马 300 的大神去年参加了百公里越野赛,结果在前 5km 就摔倒了一次,硬撑着跑到了终点,在回来的时候和我们说,近几年都不打算参加越野赛了,对于体力毅力的消耗太大了。

在回来后近一个月看见他都是脸色惨白,这也打消了我跑越野赛的念头。

原本打算今年跑一个 60km 的越野赛玩玩,可是自己实在没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准备,还是跑跑公路马拉松就算了吧!

等以后自己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再去考虑越野赛吧!

敬畏生命,敬畏马拉松

知乎用户 经济观察报​ 发表

白银越野马拉松悲剧不应被简单理解为天灾和意外

5 月 22 日在甘肃白银市银泰县黄河石林举办的百公里越野马拉松,遭遇极端天气,最终造成 21 人遇难,成为世界运动史罕见的悲剧。

在这冷冰冰的数字背后,有着人们难以想象的苦难。21 晚上,在抖音上就开始流传一些视频,一些人紧紧抱在一起,裹着白色塑料布。还有一张广为流传的图片,在一片荒地上一群选手拥在一起。图片是静止的,但是我们仍能感受到让人瑟瑟发抖的寒意。

**所谓 “极端天气”,就是大风带来的降温、降雨和冰雹,**最近几天好几个城市的市民都遭遇过,但是在海拔两千米以上的山地和 “无人区”,穿着跑步短裤遭遇这些,就是人类难以承受的灾难。

用最通俗的话说,这 21 个人就是活活冻死的,其中包括超级马拉松领军人物梁晶与残奥会冠军黄关军。

我们还没有得到这 21 个人的全部信息,但是很有可能,越是 “成绩好的”,就越可能遭遇不测,因为“大神级的人物” 才有可能冲到最前面,而遭遇危险时又无法撤出——在心理上,他们也有更强的 “完赛追求” 和克服困难的雄心,这都加重了悲剧的可能。

那篇流传广泛的自述《黄河石林百公里越野赛到底发生了什么》,提到完赛会有 1600 元的现金奖励。作者是一位获救的参赛选手,他前进时碰到退赛的,还说了一句 “一千六就这样放弃了?” 这个细节让网友发出 “为 1600 元送命” 的感叹,这种想法是对选手的极大不尊敬,事实上,没有哪个超级马拉松爱好者是为了奖金而跑的。

百公里越野赛这样的长跑比赛,是一种极限运动,不管是冠军还是完赛,都不会像获得奥运冠军那样为人所知。这是一个 “圈内的” 某种意义上也是 “私密” 的追求,跑者追求的,是挑战自我的极限,“完赛”本身就是最重要的目的之一,这也能够解释,为什么那么多人不愿意退赛,最初的困难或许还让他们欣喜,因为这就是 “越野” 的应有之义。

但是,在 “极限的野” 和“绝对的安全”之间,我们必须拥有一种平衡。

很遗憾,白银百公里越野只做到了前者。几个选手裹一块塑料布,最准确地反映了这个赛事的安全保障水平。今天的一些救援视频我们也能看到,几个救援队员抬着一个运动员,这种纯粹人工的救援,让人想起地震的废墟。

“越野赛” 的救援,本不应该是这个样子。一位在香港的朋友问我:“比赛没有直升机吗?”

这简直是不接地气的天问,她是基于在香港的经验。在香港,以前每年都会有百公里的越野慈善赛,参赛选手徒步穿越山地,也曾遇到冰雹这样的极端天气,但是这样的越野活动配备有强大的后勤,选手出现意外,会有医用直升机及时转运和抢救。一位朋友曾参加过这项越野,他中途退赛了,马上就有志愿者过来服务,检测他的身体状况。哪怕是扭伤这样的小伤情,都会得到最及时的处理。

即便是在内地,也具备提供强大后勤保障的可能。有朋友在盛夏参加戈壁滩 200 公里穿越,那对体力是很严峻的考验,但是却没有什么危险,因为医疗保障车就在后面,人们甚至可以及时吃到冰镇西瓜来降温——这当然是收费不菲的商业化旅行活动,但是却也证明,只要有足够多的钱,内地也能提供极致的安全后勤保障。

很可惜,马拉松主办方没有在安全方面花这么大的精力和经费。

白银越野马拉松有一段赛段是 “无人区”,其实只是汽车无法到达的区域,仍然在广义上的景区。如果赛事主办方能有更多安全方面的考虑,每隔 5 公里设一个医用保障帐篷,就能在很大程度避免这次悲剧。不管是选手退赛还是遇到冰雹,都可以就近处理。

我们必须改变观念——越野赛,可能是条件很 “艰苦”,但它并不是危险的荒原,也不是把人放入生死考验之地,而是昂贵的公共活动。

不管是越野赛还是城市马拉松,都应该在安全保障方面投入巨资,而不是花钱打广告、找网红造势,它不应该成为营销、欢乐秀和嘉年华,而应该具备专业性,甚至强制性的行业标准——比如,每隔多少公里设置一个医疗点和一定数量的救护人员。

就这个意义上讲,白银越野马拉松的悲剧,算是一个沉痛的提醒,也戳穿了当前国内马拉松比赛的泡沫。它不应该被简单理解为意外和天灾,而是一个反省、反思的契机。

知乎用户 allen 发表

刚好一个朋友是做马拉松赛事的

有时候闲聊也说起来一些,大概说一下

1、马拉松目前已经是一个千亿级的市场。

018 年中国马拉松年度总消费额达 178 亿,全年赛事带动的总消费额达 288 亿,年度产业总产出达 746 亿

19 年,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国家发改委、国家旅游局等十部委发布《马拉松运动产业发展规划》。其中显示,到 2020 年,我国的马拉松运动产业规模将达到 1200 亿元,而 800 人以上规模的全国马拉松赛事场次有望达到 1900 场。现在疫情平稳了,2020 年没达到的目标现在开始蠢蠢欲动了。

2、马拉松对运动员的要求很低

任何符合竞赛规程要求的人士,不分国籍,具有合法身份证明、经身体检查适宜者均可报名。

年龄 20 岁以上、持有效身份证、护照、军官证、台胞证、回乡证等就能报名。

3、马拉松对于城市的要求也很低

用朋友的话说,就是基本上没啥投入,只要封一下路就行了。

4、马拉松对城市的带动作用很大

赛事本身产生的赞助商投资、报名费等收入。一般赛事组织费用中,一半以上广告费能赚回来了。

基于比赛所产生的主场馆租赁和酒店住宿等载体经济

出售赛事转播权所带来的媒体收入。

马拉松 + 旅游,“吃、住、行、游、购、娱” 等各个方面的文化旅游消费。

曾经有人算过,厦门马拉松活动,参赛者为厦门住宿、餐饮等贡献了约 2700 万元的收入。比赛当天参观比赛的游客约 2.2 万人,为厦门市旅游业带来了约 4700 万元的收入。2018 年的厦门马拉松,同样也为厦门市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为 1.16 亿元,带动经济效益 1.75 亿元,综合经济效益 2.91 亿元,非常可观。

基本上,一个小城市的马拉松,体育局花几百万就能攒一个出来

所以,目前火爆的马拉松搞出了两个畸形的现象

1、很多没有最起码的运动知识的人,只是感觉自己跑得动,而且愿意去赶时髦,所以就去跑步了。

2、很多城市的管理者,尤其是体育主管部门,马拉松赛事怎么搞一窍不通,在广告公司的推动下,就敢去开展马拉松比赛。

最终,无知无畏的参赛者 × 无知无畏的组织者 = 惨痛的教训

普通的马拉松比赛已经如此,更加专业,难度更大的越野赛,也就更是一地鸡毛了。

我不跑马拉松,也不怎么爱运动,身边认识的人,起码已经两个死于跑步了。

一个就是在西北沙漠越野跑的时候没的,另一个是跑步结束去羽毛球馆,不知道怎么回事没站稳出摔倒后脑勺碰到消防栓了。

我家夫人很爱运动,每天早上小区跑 5-10 公里,周末早上不赶着上班有时候会跑一次半马的距离。

我有一次建议她去参加一下马拉松比赛,尝试一下呗

她说,自己锻炼身体,不去凑热闹

这样的心态,我喜欢。

知乎用户 天眼查​ 发表

R.I.P…

天眼妹真的不敢想象,一场越野赛会让这么多优秀的人失去生命…

这次的赛事全称叫做甘肃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是由白银市委、市政府主办,景泰县承办、甘肃晟景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具体运营的,共计 172 人参与。

根据招投标信息,天眼妹发现甘肃晟景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早在 2018 年就曾举办过首届石林百公里越野赛,后来还曾承接过其他几场赛事,从 2018 年至 2021 年,三年间总中标金额约 1041 万元。

本以为是有经验的团队,没想到以往的经验此时却成了疏忽的根源…

据当时参赛的选手爆料,早在中午的时候就有人在群里发布求救信息了,可一直到下午 2 点,比赛才被叫停。这其中的时间间隔为何比赛运营方没有及时做出反应呢?

这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吴世渊共在 9 家公司任职,企业经营状态均显示为存续,企业所涉及的行业也很广,不仅有实业、还有农业、餐饮以及文具店。

另一股东张小燕也在多家公司任职,与吴世渊的任职公司多有重合,其任职的公司注册资本动辄千万,且显示均已实缴。

但该公司在赛事上的准备却并不像他们的资本实力一样雄厚,比赛中不仅强制装备不标准,最险要的地方甚至没有补给站…

据腾讯财经报道,该公司员工张女士透露,甘肃晟景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仅有 22 人…… 一个仅有 22 人的团队,到底是否有能力承接政府的多项体育赛事呢?

生命安全不是小事,比赛的终点也不应该成为运动员的生命的终点,愿逝者安息,也愿这起事故能为所有的越野比赛敲响警钟!

知乎用户 猴子老湿​​ 发表

为逝者感到惋惜!

个人认为,这次事故不排除举办方有人会承担刑事责任。刑法中有个罪名叫大型群众性活动重大安全事故罪,可能会在这个案件中适用。

第一百三十五条 之一 【大型群众性活动重大安全事故罪】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违反安全管理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按照两高的司法解释,造成死亡一人以上,或者重伤三人以上,就是上述规定的 “发生重大伤亡事故”。

造成死亡三人以上或者重伤十人以上,负事故主要责任,则属于 “情节特别恶劣。”

本次事故目前造成 21 人死亡,在情节方面,绝对算得上特别恶劣。

关于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是指以下人员:

1、单位负责人;
2、管理人员;
3、实际控制人;
4、投资人;
5、其他对安全生产条件负有管理、维护职责的人员。

关于违反安全管理规定方面,针对这类活动,国务院曾经出台了《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该条例规定每场次预计参加人数达到 1000 人以上的体育比赛活动,则适用该条例。

这次马拉松参赛人数据传有 10000 人,该活动应该按照上述条例做好安全工作。

该条例对承办者的安全工作方案、安全责任、场所管理者的安全责任、公安机关的职责等,均作出了明确规定。

本次活动承办者是否尽到上述条例规定的职责,是否有违反条例规定的情况,将关系到其是否有承担刑事责任的可能。这一切,尚待官方的调查结论。

在民事责任角度,根据民法典的规定,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证义务,造成他人损害,要承担侵权责任。

第一千一百九十八条  宾馆、商场、银行、车站、机场、体育场馆、娱乐场所等经营场所、公共场所的经营者、管理者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这里的安全保障义务,既指事前的安全预案,事中的安全监管,也指事故救援。任何一个环节未尽责,则可视为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

马拉松比赛的组织者,要承担多大比例的侵权责任,既取决于组织者是否营利、获利,也取决于比赛的专业程度,还取决于活动的开放程度。

如果营利、专业、面向一般人开放,则可能在责任比例上会相对较重。

当然,上述责任的成立,以组织者存在过错为前提。如果组织者尽到了安全保障义务,则不存在过错,也就不需要承担责任。

组织者是否存在过错,也需要等待、参考官方调查结论。

知乎用户 赖七七 发表

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反馈成功,原回答已删。

只说一句,强制装备,如果以后遇到不强制装备的直接取消办赛资格,选手若不执行,也可以直接取消参赛资格。

看到一个暖心的新闻——# 牧羊人连救六名山地越野赛选手#

给个建议,以后要是这种情况,遇到百公里天气多变且恶劣的马拉松,必须要强制带满装备才能参赛,不把防水外套、保暖衣物、饮食饮水、口哨、太空毯以及头灯带齐你不能跑。并且赛事每隔 10-15 公里要设有一处饮食饮水补给点,此外,还要提供 4 个热饭食、床铺与按摩的的大支持站。

此次事件有啥?哪些跑马的不是补给点了,大部分连件冲锋衣都没穿为啥?人家选手都说了主办方物资运转不及时。你办个具有百公里超马的赛事,连最基本的选手装备转运都搞不好,就敢让人家跑越野超马?这是谁的锅?

#残运会冠军黄关军遇难#

#国内越野跑顶尖选手梁晶遇难#

这就离谱,主办方责任大了。

知乎用户 诗与星空​​ 发表

作为马拉松爱好者,自知越野马拉松的危险性,因此至今尚未跑过越野马拉松,只跑城市马拉松。

最近脚伤刚愈,跑量逐渐恢复,周末基本不跑。今天睡了个懒觉,一早醒来收到很多朋友的关心,知道这件事的时候脑袋都懵了。

几个观点:

1、组织方组织能力不足。

查了下赛事方公布的装备情况:

强制装备:照明设备(头灯)、GPS 跟踪器、水具、救生毯、口哨等物品参加比赛。
建议装备:太阳帽、太阳镜、凡士林、魔术头巾、登山杖、风衣 / 冲锋衣、保暖内衣、急救包

一方面建议装备里很多应该列为强制装备,另一方面,强制装备带的也不全。

在 2020 年 9 月份举办的上一届黄河石林马拉松比赛中,风衣和保暖内衣还属于强制装备,并要求风衣和内衣重量不能低于 200 克。

从事发后的照片看,选手的救生毯大多是大风一吹就烂的劣质淘宝货,而且有不少选手压根就没带,很多选手依偎在一起共用。

极有可能赛事方没有认真检查装备情况,就让选手出发了。

出事之后,组织方调度救援也耽误了很多时间,赛前没有做好充分的预案。

2、部分选手对自身安全的重视程度不够

从跑鞋外观看,很多选手穿的应该是竞速公路跑鞋,而非专业的越野跑鞋。从侧面反映出准备不充分。

这是选手们追逐成绩的心态导致的。

3、逝者安息。

知乎用户 阳阳傻傻笑 2​​ 发表

上午朋友圈还在聊这个话题,朋友圈梁晶大神不幸去世,默哀!!!

特意去求证,可惜无人回复……

大神一路走好……

本人有马拉松七年参赛经历,是越野赛的参赛选手和曾经的赛事活动组织负责人之一。

我有以下疑惑:

1. 这个越野赛事的难度怎么样?有赛前技术推介会吗?

山地越野赛和马拉松不是一个难度级别!

组委会有组织赛前的技术推介会吗?有向运动员介绍赛道和可能的风险以及救援服务吗?

甘肃这个山地越野赛在无人区,遇到问题就会很严重,比如说搜救人员上山难下山更难。因为这些特殊性组委会就应该有很多的相关安全保障,这是基本操作!

2. 这个比赛的地形和天气组委会有考虑吗?做预案吗?

超级越野赛必须考虑极端天气!高原天气变化快,但是组委会没有合理的预案就说不过去的!

3. 赛前的调研有做吗?做的充分吗?有和相关负责人开调研会吗?调研会是怎么分工的?

做越野跑比赛之前是要对接景区,交通部门,应急救援和医院等,组委会有做好这些吗?

4. 赛后的运动员接驳服务是如何安排的?

一般赛后都是安排接驳车,接送运动员到住宿区。而且是根据不同项目的结束时间,分期安排接驳服务。组委会是怎么做的呢?

赛事组委会和地方政府要负主要责任!

作为参赛选手,赛前要对赛事细心研究,合理评估自身情况,理智弃赛!

跑前多问下自己,能跑马拉松就真的能跑越野比赛吗?

希望相关部门严查!!!

[

梁晶等运动员马拉松比赛遇难后的想法

阳阳傻傻笑 2 的视频

 · 831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380243791853510656)

以上~

知乎用户 向上生长​ 发表

作为玩过户外的人,对于选手不强制带冲锋衣这条无法理解。比赛的核心筹备团队里,就没有一个稍微有点户外常识的?

户外防失温是每个菜鸟入圈的基本常识吧,甚至比防中暑还要重要。出汗加上大风,十度也会冻死人。石林地区要是没有强风,哪来的石林呢?你说下雨是意外,刮风可绝对不属于意外吧。

看了一下路线图,又研究了一下国外和国内越野马拉松的后勤情况。我觉得这次的活动叫做户外穿越更准确,干嘛要叫马拉松?马拉松选手只要专注成绩就可以了,他们的训练重心都是速度和成绩。他们真的能及时意识到危险吗?所以大多数马拉松都是全程有人监护和提供医疗支持的。看看人家长白山越野马拉松怎么做的。这才是马拉松。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60936873/answer/1902693374

登山家罗静这次安全回来,因为她的专业就是户外极限运动,她带了衣服。

太可惜了,只要在强装里加上:一套冲锋衣裤,一件抓绒衣,就可以挽回大多数生命吧。真的是令人愤怒悲伤。

知乎用户 喵教授​ 发表

[

如何评价山地马拉松比赛事故

喵教授的视频

 · 6479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379835933441753088)

谢邀,事件的具体情况如何,不知全貌,暂不评价。

只从法律的角度来谈一下马拉松等比赛中的法律风险问题。

公民的生命权受法律保护。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这句法理不仅是每一运动比赛组织者都应记住的话语,不论是马拉松,还是拔河、篮球。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马拉松这种剧烈运动的风险有两类,第一类是自发因素,个人体质无法适应。第二是意外因素,路况,天气。

尤其是山地马拉松还不是一般的马拉松,这里不是经济富裕的江南小镇,而是气候多变的塞外北国。不是在人力充足的市区公路,而是在郊外的风景区。一遇到极端天气,如果人力物力跟不上来,就发生了无可挽回的悲剧。

对于马拉松爱好者来说,参加类似的运动之前,首先需要摸清楚自己的身体状况,测试体能。其次更需要做好防护,预备旅途中会出现的风险。游泳可能会抽筋,跑步可能会出现体力不支。我们参加运动,是为了健康,没有什么比安全回家更好。

**对于马拉松运动的组织人来说,它们的管理责任是更重的。作为组织者,不仅是一个荣誉,更是一个责任。**我想在于两点,第一是组织人一般是社会组织,人力物力充足,也比一般群众更了解运动的风险,作为专业机构,也应当做好风险预测。第二,就是法律赋予组织者的安全保障义务。公民的生命权受法律保护。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试举一例,某地法院作出的类似判决。也是某地组织的拔河比赛中,突发了意外事件,系由于选手个人因素,但依然让组织者承担了相应责任。

某地政府组织村民拔河比赛过程中,村民在过程中晕倒后离世,最后组织者承担了赔偿责任。

法院的说理部分,已经讲明了群众活动组织者、发起者的安全保障义务,应该在活动开始前未做好体检、医护、救助等前期安全保障工作,未尽到合理限度内的安全保障义务,致使受害人在发生突发情况时因未得到及时救治而死亡,存在主要过错,应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xx 政府组织 4 个行政村进行拔河比赛,要求每个行政村出 10 余人组成拔河队参加比赛,上述四个行政村接通知后,分别组织人员参加拔河比赛。2019 年 xx 日上午在 ×× 村镇人民政府工作人员指挥下四个拔河队进行拔河比赛过程中,xx 村拔河队队员杨 xx 晕倒,现场经人拨打 120 急救电话,xx 医院指派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将杨 xx 拉回医院抢救,xx 医院出具诊断证明证实:杨 x….,诊断意见为:猝死。另查明,在本次拔河比赛活动现场,无安排急救人员及急救设备,村委无将参赛人员名单报送组织单位,xx 镇政府在赛前也无对参赛人员进行体格检查。
本院认为,公民的生命权受法律保护。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本案在拔河比赛过程中杨冉冉晕倒在地,后被医院救护车送往 xx 人民医院经抢救无效后宣布死亡。上诉人 ×× 村镇人民政府作为此次拔河比赛活动的组织者、发起者,在活动开始前未做好体检、医护、救助等前期安全保障工作,未尽到合理限度内的安全保障义务,致使受害人杨 xx 在发生突发情况时因未得到及时救治而死亡,存在主要过错,应当对受害人杨 xx 的死亡承担主要责任。现有证据不能证明受害人杨 xx 自身存在重大病情,亦没有证据证明杨 xx 自身存在过错。上诉 ×× 村镇人民政府上诉称杨冉冉的死亡原因与上诉人 ×× 村镇人民政府组织拔河比赛不存在因果关系,上诉人对于受害人的死亡不存在过错,不承担责任的意见,本院不予采纳。上诉人 ×× 村镇人民政府上诉称一审对杨冉冉的人身损害赔偿按照城镇居民标准进行赔偿认定错误的意见,经查,二审诉讼中上诉人认可被上诉人在城镇生活,杨 xx 的赔偿标准可按照城镇居民赔偿,该上诉理由本院不予采纳。综上,×× 村镇人民政府上诉请求不能成立,应予驳回;一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应予维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判决如下:
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知乎用户 辛雷​ 发表

有一次,有个学生,非要带他的女朋友,跟我们一起爬野山,我坚决不同意,我让他俩在山下待着。结果爬山登顶后,我发现这个学生和他女友,在山顶等着我们呢,他们俩,尾随着我们,上山了。我一看,坏了。没办法,天都黑了,只能带他们俩一起下山,下山的时候,还有人嘲笑我,说我们号称天天运动,跑步,经常爬山,还没一个从来不爬山的女生,爬的快。我也没话说,这是事实,我确实经常爬山爬不过一个普通的苗条女生,至少前三、五个小时,爬不过她。我的体重,再加上存放各种设备的几个大包,是她的两、三倍。

下山的时候,我一直担心的事情,发生了,这个女生,崴脚了,腰也拉伤了。只好等她。然后,下大雪了。手机都不能用了,温度太低,手机全部自动关机。然后,我把备用手电筒拿出来了。几个备用手电筒的电用光了。我只好拿出我的手摇手电筒,每次爬山必带的几个手摇手电筒,从来没排上用场,这是唯一一次。

后来,这个女生开始冷的不行了,我把保鲜膜拿出来了,让他男朋友把他包成了个透明粽子,还用了我好几管备用透明胶带。

后来,我给她做的担架,又消耗了我几根绳子和好几管透明胶带。

然后,带的绳子又不够了,我又用透明胶带,给大家做了几根绳子。

下山的时候,我的几十卷透明胶带,只剩下不到五个了。

所以,那些专业爬山爱好者,穿着登山鞋,背着登山包,拄着碳纤维登山杖,我们呢,每个人腰里挂着好几双拖鞋。

我呢?背着几十个保鲜膜、几十卷透明胶、几十根弹性绷带和几根长绳子,还有各种打火石、发电机、手电筒,等等,拄着一根路边折的木棍,穿着拖鞋,怎么看也不像专业登山者,除了我戴的自制的防风防摔高度近视眼镜外。

至于吃的和水,我实在背不动,只能由学生们代劳了,反正他们年轻,身体轻。

透明胶带,我不敢说是万能的,但我觉得它至少有一万种功能,比如可以当绳子用,关键时,它越管用。

透明胶条的各种妙用,有时间,我会时不时的在视频里给大家演示。

回网友问题。

有网友问: 为啥是保鲜膜,不是铝膜保温毯?

回答: 山里有草,地里有土,要保温毯做啥?直接躺着草里、躺着土里即可。

另外,毯子等太重了,性价比太低。与一个人用的毯子的重量相同的保鲜膜加透明胶条,可以装备好多个人。

有网友问: 穿拖鞋是为了崴脚后,用的?

回答: 拖鞋是为了爬山过程中,保护大脚趾用的。比如你穿登山鞋下山,大脚趾容易被鞋 “顶着” ,而拖鞋则前面是空的。

所以,职业登山运动员谢灵运,李白的崇拜对象,他爬山,穿木质拖鞋!史称 “谢公屐”。

谢灵运,据我的考证,是 “谢家枪” 的传人,灵动无比、诡异狠辣,亲传给了刘裕。谢灵运,是 “钢管组合枪” 的发明人,至少是改良者。“钢管组合枪”,是把一根高精度的短枪,插入多个钢管里,短枪长度大约半米,钢管长度半米到一米不等,层层插入,总长度可达三、四米,而且硬度极大。刘裕北伐时,“钢管组合枪”起重要作用,甚至其关键性或决定性的作用。当时北方真正强大的是鲜卑拓拔氏,其他的都不堪一击。鲜卑人在黄河岸上尾随刘裕,刘裕忍无可忍,就用 “钢管组合枪” 的枪头,插到黄河的悬崖峭壁上,爬到岸边,然后,背靠黄河组成”却月牙阵”,用小型投石机把 “钢管组合枪” 发射出去,鲜卑人大败。24 史和资治通鉴,把爬悬崖的短枪改成单刀,把 “却月牙阵” 的投石机改成大铁锤,明显不符合常理和物理学定律。比如,单刀根本不可能插入坚硬的悬崖很深,刀背上也没法站人。只有极其锋利的又细又圆的短钢枪,才能做到。

网友问了?不坚硬坡不陡的黄河岸呢?鲜卑人傻啊,他们不能向下投石头么?只有太陡太坚硬的悬崖处,鲜卑人眼睁睁看着刘裕的士兵往上爬,无动于衷,等着看笑话呢!!!

谢灵运的这个巨大功劳,被刘裕剽窃了,安到自己头上。不给谢灵运 “大将军” 的职务,谢暴怒,无可奈何,只好改行当诗人兼翻译了,埋头翻译佛经。后来,刘裕的儿子要求谢把 “钢管组合枪” 的技术传给他,谢考虑到这技术的杀伤力太大,不能推广,被杀。北边的鲜卑人的首席科学家崔浩,可能也研究出“钢管组合枪”,但也是跟谢一样的慈悲心肠,坚决不公开,被杀。

否则,谢灵运不过是爬爬山,崔浩不过是立个石碑,多大点事,不至于有杀身之祸的。

当然,当时没有透明胶条,否则就改变历史了。有透明胶条的话,短刀随时可以边长刀,短枪随时变长枪,短箭随时变长箭、长枪,太可怕了。

所以,我们穿拖鞋爬山,那可是有渊源的,当然,现实中,晓磊起了关键作用,每次爬山,晓磊负责帮我背鞋,我的那几双爬山备用鞋,都是晓磊背着,还有水、大饼和熟肉,都由晓磊背着。但晓磊自己,只穿一双拖鞋,不管石头路还是荆棘路,还是草路,还是台阶,他只穿拖鞋。

我呢,也跟晓磊学会了。但我只敢在台阶路和平坦土路上穿拖鞋。石头路,穿皮鞋 (里面有铅板,不怕硌脚),上山穿登山鞋,下山穿露脚趾的高弹李宁牌运动鞋 (鞋面的前边,用剪刀剪掉了)。

所以,市面上卖的登山鞋,根本不适合我们普通人登山用,太硬了,把脚趾挤坏了。登山鞋搞这么硬,有啥用啊?一双鞋才多少钱,所以,耐磨的鞋,根本没用。少吃点东西,就能买双登山鞋,所以,登山,越软的鞋越好,比如皮鞋、拖鞋,防滑又柔软。

其实,我登山,还经常穿露底鞋,鞋底下可以透气漏水的,为啥?我有脚气。

有一次,在山里,一个大哥要接泉水,拿回家喝,我差点给他下跪了,我说这水不能喝。我说,山里哪有泉水啊,都是自来水,从山下用水泵打上去的。那大哥骂了我一通,照旧接了一大桶 “山泉水” 回去了,我都快哭了,因为我刚刚在这 “山泉水” 里洗了脚,穿着我的漏水鞋!

崴脚后,只能靠拐杖、搀扶、背着、放担架上等方法。

回网友,胶条的作用。

透明胶条的作用,太重大了,比如说,某登山队友崴脚了、骨折了,用担架抬。哪里来的担架?砍树啊,山里最不缺的就是树,但拿什么绑树枝?用透明胶带啊。

然后下山的时候,碰到小悬崖、陡坡等,得用绳子啊。我把那个担架上的女生,让她男朋友绑成粽子一样,还留出了好多透明胶条接口。然后每个接口,再跟透明胶带连接,上边几个男生拉上边,下边的人用身体接着顶着她,小悬崖就下来了。

透明胶条的拉力重量比,不但远剩绳子,甚至胜过钢索!什么意思?你背着同样重量的透明胶条,其能拉起人的重量,甚至不必钢索差。关键是无需任何工具,胶条就可以自连接。有牙和指甲就行了。

有人受伤了,当然只能上山、不能下山了。

下山,首先是照明,我的背包里,有好多个手摇手电筒,不怕低温,不需要电池,只要手摇就能照亮。

还有抗寒,其他几个男生把衣服给女生穿,然后,用透明胶条把容易漏风的地方,堵住,基本不怕风雪和大雨了,比帐篷、滑雪服都管用的多。

还有崴脚和骨折,直接用灌木和硬细树枝绑在脚和腿上,拿啥绑?透明胶条啊。甚至都能走路,即使骨折了。

又不是爬珠峰,第一,我们爬不起珠峰。第二、我们就算有钱爬珠峰,这钱足以在家里弄个很大很好的健身房了,那,为啥还要爬珠峰?

回网友:“还有拖鞋下山 [惊喜] 登山鞋专门做了硬头保护脚趾这人让用拖鞋,到时候一不小心趾甲盖都给他掀咯。”

关于 “登山鞋做了硬头保护”,这个,我觉得是商业宣传,因为拖鞋几块钱、十几元就能买一双。

另外,我们是去爬山的,不是去练铁脚功的。你没事哪脚去磕石头做啥?

其实,同学们在家,穿拖鞋,脚趾被磕的可能性,远大约于登山时,为啥?因为你登山时,时刻关注你的脚下,小石头、坑、水、泥等,反而脚趾很不容易被磕着。而最爱家里呢,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还着急换地方打电话,脚趾反而有可能被磕着。

所以,登山鞋弄到目的好硬的唯一作用,就是下山路走久了,把脚大拇指挤伤了。

实际上,我还制造过把运动鞋前面剪掉,然后再在前面制作铝板,用来护脚指。这样,下山时,脚指前面没有受到任何力,还有铝板防磕。但问题又来了,有时,被铝板伤了,后来,把铝板改为铅板了,只放在脚底,剪成鞋垫的样子,再用透明脚带裹好多层。这样,又软又不会断裂。铝板是不行的,太硬,不容易变形。

回答网友说的手机、手电筒。一下雨,磕两下,手机、手电筒就坏了。亏大了。

还有铝膜毯子、登山包、帐篷、轻质碳素登山杖之类,还是那句话,有这钱,还不如去超市买点好吃的,去山里吃。我们不想上商人的当。我们爬山是为了健身的,是为了提高心态的,是为了释放压力的,是为了减少疾病的,不是来炫酷的、炫富的,也不是去给商人免费打广告的。

比如碳素登山杖,我们随便路边找个树枝不就得了,不想用了,随手扔了。

只要啥啥铝膜毛毯,多穿件衣服不就得了。要那铝膜毛毯做啥?中看不中用。

为啥爬山带保鲜膜?因为我除了有脚气外,还有 “脚裂”,去了好多医院,中医西医,各种药膏都用了,都不管用,后来,我发明了保鲜膜法,就治好了。或者,到现在也还是没治好,但如果又“脚裂” 了,只要缠上保鲜膜,我的 “脚裂” 就很快好了。

另外,我们登山,还要带好多肉,用来吃。吃肉后,得用保鲜膜包好啊,总不能带一个冰箱爬山吧。山里面,山附近,你能买到便宜肉吃么?

说这么多,一个目的,就是要随时养成独创的习惯,独创历史分析方法,独创英语语法,独创高中物理原理,独创数学定理,独创中考高考考研的各科的解题技巧和考试技巧,独创各科学习方法,经常改造各种物理电学磁学实验,经常改造运动鞋,改造鞋垫,改造自家健身房设备,改造杠铃哑铃深蹲架,改造实木地板,如果家里有实木地板的话。

更多内容,请看我的知乎文章和微信公众号: 辛雷谈学习。

知乎用户 空一格​ 发表

缺少直升机!

当时说我国组织与动员能力的时候,我提到汶川地震那会,咱们真的缺直升机。

10 几年过去了,我们还是缺直升机啊!

但凡有一架救援直升机从一开始就处于待命状态,不至于发生惨案啊。

大力发展直升机!

知乎用户 望 · 桥边红药 发表

作为一个三年跑龄,四年户外经验的参赛小白,限于钱包的原因,参加过马拉松越野赛十余场,也参加过赛事志愿者,谈谈我的看法,不一定与本次事故相关,只是针对看到的现象。

我国的越野赛事和马拉松相对于国外,起步较晚。而马拉松和越野赛的区别在于赛事安全保障,马拉松赛事全程都有交警,志愿者,医疗车,最容易出事的原因就是心跳骤停,失温,中暑。其中中暑和失温出事故比较少,而心跳骤停由于医疗跑者和救援队的沿途守护,加上 AED 的存在,救援及时,出死亡概率的可能性也比较低,更多的是自身心脏原因,所以跑步猝死还是看个人的心脏。

越野赛的赛事保障,主要靠各地的救援队,限于距离和路况,一般都安排在比较险要的位置,可能十公里也就两个,不会像马拉松赛事一样,沿途都是。如果荒无人烟的地方出了事故,这个时候在救援队赶到之前,自身的装备就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很多比赛根据天气地形参赛时长,都在赛事要求中都注明了强制装备和建议装备。一般来说都会在文中注明起跑前检录,会检查所有人的强制装备,但是参赛者自不自觉靠自身,而组委会有没有检查又是另外一回事。我参加的几场赛事,看到的是组委会极少检查。

再说一下最常见也最重要的几件强制装备:

冲锋衣、防水裤、抓绒、羽绒服不必多说。

头灯(最好两个备用,防止其中一个出问题。在登协培训的时候,教练就给我们讲过不管是半天还是一天的活动,不管路线熟不熟悉,头灯也是要带的,虽说手机加上充电宝勉强能用,但是山路崎岖,头灯解放双手,最为安全)、

反光衣物鞋子,一般的户外装备和鞋子上都会有。

救生哨,这个我看国外的 UTMB 赛事检查比较仔细,很多精英选手参赛时,检查没有,都强制退赛了。(迷路或者发送意外,口哨比用嘴喊有用)

保温毯(失温时可以延缓身体热量散失,等待救援时多撑一刻是一刻)

急救包(包括消毒湿巾、辅料、绷带、创口贴、碘伏等,这些用品创可贴红花油带的人有一些,带全的少的很)

赛事轨迹(推荐使用手机,有路网和等高线,相对于手表导航来说,更直观方便。当然精英选手用手表更方便。当然这个很多选手都不会看,都依赖组委会挂的路标,但是人为破坏,非专业选手的志愿者悬挂等等一些原因,再加上野外路况和志愿者稀少的原因。有的时候会造成路况不明,很多人跑错道,赛事结束后对组委会一堆吐槽,这个最好赛中要求志愿者来回多次检查)

以上所有这些装备都要在前一天检录时接受检查,方可领取参赛物资。然后在第二天出发后,起点再次检查,每个 cp 点抽查,确保你有需要的强制装备,否则强制退赛。一般 10 公里一个 CP 点。(这个有多少组委会能彻底做到?)

天气是户外最大的敌人。看了一下。黄河石林百公里越野赛的海拔 2000 米左右。有过户外徒步经验的驴友都知道,1000 米以上,随着海拔的增加,遭遇极端天气的风险会大幅提升——几分钟前还是晴空万里,突然就会毫无预兆的遭遇暴雨 / 雷暴 / 大雾 / 狂风,导致气温骤降 / 雷击 / 迷路 / 坠落山崖。户外有名的路线,鳌太的气候是复杂多变的,就算成功登顶珠峰的,一不小心也会折戟于此。

再说一下这次事件,当天起跑前组委会是否对即时天气进行预判和应急方案,暂时不得而知。但是现在很多人一看出事故,就说组委会和 ZF 的原因。天气是不可控的,事后诸葛亮全靠一张嘴。诚然每个公民都有对 ZF 的监督权力,有些时候 ZF 确实尽力了,比如汶川,有的时候确实需要对 ZF 指责,例如,新冠前期的隐瞒。希望大家站在多角度思考问题。

最后说一下乱象,现在很多参赛者都把组委会当保姆了,前期赛事要求什么的都不看,很多小白连保温毯口哨啥的都不知道,见到赛事,直接报名,或者几个好朋友一合计,他报我也报。中期在赛事群里问这个赛事要准备那些东西?(推文都没看,你怎么报名的,钱多???),后期领取物资的时候,怎么要这么多强装?领取物资的时间是什么时候,领取地点在哪?(赛事推文里不是写的清清楚楚,不识字???)

还有很多越野精英选手为了抢速度和时间,很多强装不带,越野包能小则小,能不带就不带,后面干脆直接换成腰包了。当然他们的生活来源就是赛事奖金,但是很多时候也要为家庭考虑一下呀。说到底是就是国内的一些赛事组委会给惯的,检查不仔细,或者精英选手干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个腰包撑死能装 500-800ml 水,而一般一个 CP 点大约 10 公里。不排除有的人喝水少,但是遇到极限天气,或者意外,再或者你其他的强制装备腰包装的下???上个周,看到一个小姑娘写的一篇赛记,本来 50 公里她得了一个冠军,值得为她高兴。但是赛事后半段写着,因为只戴着腰包没背越野包,最后几公里由于天气原因,缺水,至少向两三个男选手‘厚着脸皮’要水。鉴于群里很多人看了她的赛记给她赞赏,没有人指出她的问题。我也不好说什么了,怕被群殴。

很多越野跑者是户外转来的,有的是路跑转来的,还有的直接跑越野的……. 户外的这部分很多人能够使用轨迹和户外紧急状况处理,路跑和其他部分过来的这部分建议,多去学一下急救技巧,和路线导航。赛前对路线和天气进行预判,对路况进行分析。赛中合理分配体能和补给。赛后多总结经验。毕竟很多时候,我们不要完全依赖于组委会和救援队,命要放在自己手里。

希望这次惨痛的教训,能让国内热火朝天的赛事降降温,同时也能让所有的赛事组织方和户外活动爱好者警醒。

量力而行,量力参赛。安全第一,回家才是终点。

(第一次写这么长的知乎问答,文中病句措辞勿喷)

知乎用户 萧楚白​​ 发表

1. 看到群里聊天有马拉松大佬发的,我当时第一反应也是: 这年头还能冻死人?

后来得知是地方气候本来就特殊,当天又极端天气 (降雨 + 冰雹)——这还只是客观问题,毕竟没听说当地每年冻死一堆人。

2. 主观问题在于,外地来的选手不懂,当地的主办方总该考虑到这个问题吧?

3. 这一条目前还未证实,据说现场很多人不懂如何救助冻伤,失温的人。(我也不懂。看到群里大佬说不能喂热水,不能揉手脚的时候我也在想,那该怎么办?我只知道不能直接给人烤火啥的,因为还珠楼主小说里不止一次教人遇到冻坏了的人不能直接靠近热源)

我也好奇,如果一个选手失温倒在那了,看到有个人来了,本来以为自己得救了,结果,人家给他一楼热水喂下去,,这,算啥情况?

4. 当地主办方自一把手以下,都得问责了,直接负责人应该是免职。论罪,说实话这么多年只见过往低了问的,没见过往高了问的。

知乎用户 赵虎​ 发表

估计很多人跟我一样想不到:马拉松赛还能出这么大的事故?我们下一步要探讨一下:谁为这起事故承担法律责任。

在《民法典》中可以找到两个法律规定:第一千一百七十六条和第一千一百九十八条。

1、《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六条规定:“自愿参加具有一定风险的文体活动,因其他参加者的行为受到损害的,受害人不得请求其他参加者承担侵权责任;但是,其他参加者对损害的发生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除外。活动组织者的责任适用本法第一千一百九十八条至第一千二百零一条的规定。”

那么,这次的参赛选手属于自愿参加马拉松赛事,是否需要自担风险呢?本文认为不是的。

这条规定的 “风险” 是指可以预测的、非因为他人的过错引发的风险。例如,参加拳击比赛,即使按照正常的赛事规则,也有可能造成轻伤、重伤甚至死亡的结果;参加足球比赛,高速的奔跑,激烈的体力对抗,可能引发一些伤病。这些都是可以预测的风险,发生这样的风险,不能让参加比赛的其他参赛选手负责。

之前发生过驴友参加登山活动死亡,起诉其他驴友的案件。有的山本没有开发,遇到风险的可能性很大,驴友参加这样的活动,对于面临的风险是有预测的。这类的案件,应该根据以上法律规定,来判断是否由其他驴友承担责任。

但是,这次的马拉松赛事,并非是因为其他选手的原因,造成遇难选手的死亡;再加上,这次的风险并非可以预见的风险。因此,不能适用以上条款的规定,不属于自担风险的情况。

马拉松赛事的参加者没有错,那么活动组织者有责任吗?我们来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八条的规定。

2、《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八条规定:“宾馆、商场、银行、车站、机场、体育场馆、娱乐场所等经营场所、公共场所的经营者、管理者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根据该规定,活动的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这次马拉松赛事的组织者尽到安全保障义务了吗?从目前披露的信息来看,本文认为:没有尽到。

首先,赛道设计不合理。发生事故的赛道很难提供救援。如果能够及时救援,或许不会这么多选手死亡。

第二,场地设施配备不合理。发生事故的赛道没有物资提供点,选手无法得到资源补充。

第三,没有及时停止比赛,也没有根据天气变化增强救援力量。根据目前看到的一些选手的回忆文章,刚开始比赛天气就有异常,之后更是大风暴雨。组织者既没有及时停止比赛,又没有及时增加救援力量。

最后,救援速度慢。不管是因为天气恶劣,还是预案不合理,导致救援缓慢,耽误宝贵时间,有的人因无法及时得到救治而死亡。

综上,很多地方热衷于组织各种马拉松比赛,希望这次的事故可以引起重视,防止此类事故再次发生。有关部门应该主动承担责任,赔偿死者家属,帮助死者家属度过难关。

知乎用户 赵太太 发表

* 四月末,长白山举办了雪地马拉松。*

当时的环境是这样的,温度从零上十度到零下十度度,从山下到山上也经历了很多次温度变化。

到长白山主峰时,海拔是 2000 多米,温度是 - 15℃。

下面我说一下比赛时候主办方的工作细节

1、每十公里就有一个补给点,补给点有温水热水姜糖水,香蕉火腿肠等食物,还有保温毯和棉外衣,每个补给点都有四五个志愿者。

2、马拉松队伍全程都有车辆跟随,第一梯队有警车和景区工作车开道,时刻关注选手安全,之后每一梯队的选手都同样有景区工作车辆护航,随时有体力不支的选手乘坐摆渡车下山,接着就有新的车辆补上。

3、长白山保护中心、长白山消防救援支队、长白山森林公安局、长白山森林扑火队及长白山蓝天救援调集人手,每隔一段路上都有两三人一组站岗,随时为选手提供帮助。

4、本次比赛邀请诸多媒体进行跟踪报到,从第一名到最后一名,每个阶段都有记者进行拍摄,进一步保障了所有选手的安全。

5、比赛赛道原本是包含了登上长白山主峰的一千多级台阶,但是由于天气突然,组委会临时取消了这段赛道。不但为选手留下来很多遗憾,对长白山的宣传也大打折扣。

6、比赛全程都有救护车跟随,长白山三个区救护车不到五辆,为保障安全,在比赛前将多辆车改造成简易救护车,每一赛段都备有可以急救的救援车。

7、比赛举办前,长白山当地政府准备了多个应急预案,考虑到了多种紧急情况的处理办法。负责人曾说过: 什么都比不过人民群众的生命重要,无论出现什么情况,都要把选手的人身安全放在第一位。

长白山地区不大,赛事也很小。

大家对自然的敬畏却从未减少。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补充几张图

知乎用户 交错的霰雪鸟​​ 发表

由于本人五一也是从阿拉善刚参加完亚沙赛回来,所以对这次的灾难很有一些感同身受,所以不吐不快。

本次悲剧其实纠其原因主要三方面问题:

1. 选手自身对比赛掉以轻心未严格按照户外越野游戏规则进行必要的装备配备。说穿了对大自然缺少该有的敬畏。

长距离越野比赛中主要的风险就是失温,而造成失温的主要原因就是两方面。一个是选手自身的不重视,为了拼速度减负重不带防寒衣物;另外一种是无知,对于海拔和气温之间的对应关系不知晓。本次跑步路线中路线本身就比较复杂,而很多选手只穿短袖短裤,包含很多大神选手。我认为职业运动员的职业应该体现在更高的职业素养上,比如应该严格按照安全要求备齐应对未知风险的必备的物品,而不是仅仅在拿名次上。

2. 赛事主办方对于赛事的安全准备不足,相应的配套补给包含应急的预案都不够充分。

虽然是已经马上进入夏季的五月底,虽然已经成功举办过四届了,但感觉就是成功举办的四届让组委会陷入了经验教条主义,前四届的成功反而让组委会对于风险的预判远远不足。在制造业里面讲究一个 Fmea(潜在失效风险的分析),而在本次事件中组委肯定没有做好相应的潜在风险的预案。

有网友谈到:查阅了赛事强装清单中,除了救生毯,百公里亚高原无人区越野居然没有防风、防雨、保暖要求,没有手机备用电池要求,没有备用能量补给要求!CP2 至 CP4 那么艰难且无补给,强装要求如此简单不可想象!超长距越野强装要求很成熟也十分必要!即使是第四届,这也显示出组织者对风险的轻视与傲慢!

另外当第一梯队纷纷下撤之时,为什么组委会还不紧急叫停比赛,还允许后面的大部队继续往前冲,最终造成更大的灾难?

3. 突变极端天气影响,局地出现冰雹、冻雨、大风灾害性天气,气温骤降,参赛人员出现身体不适、失温等情况,而死亡主要原因就是失温。关于失温雪山运动员得防范意识更好一些。关于失温有专门的文章描写。

推荐公众号雪线之上的《失温救援指南》https://mp.weixin.qq.com/s/6UlPLs-vlTvrlT_cTGtPhg

对此特别感兴趣的可以参考美国登山协会畅销五十年的《登山圣经》

还有丁香医生的《突发 21 人遇难! 夏天冻死人的失温,被忽视的运动杀手》https://mp.weixin.qq.com/s/pI-hgovMMT9VCtePlIyWaQ

以上三点主要因素造成了本次的悲剧,虽然今天我可以在手机上用一个旁观者的视角敲下这些文字,但如果换做是我去参加,是否能够不考虑成绩,按照要求背负所有保暖物品和补给用品,或者在面对危险时候能够淡定舍弃从容退出,一切都不得而知。希望善后的处理能够理想一些,也许能够告慰天堂的 21 个跑者的亡灵。

但本次重大事件,却一定会为中国的越野和马拉松运动敲响了警钟,只希望日后的中国的户外运动能够越来越规范,所有运动永远都是安全第一,安全的红线永远都不可以逾越。愿逝者安息,愿每一个跑者都能安全回家。

知乎用户 正午马天尼 发表

山地跑是一项极限运动 ,很多竞技登山运动员会进行山地跑的训练,我是完全没想到,中国居然组织了这么大规模的长途山地跑比赛,冠之以山地马拉松的名义。

高海拔山地气候多变,选手面临缺氧、低温、大风、暴雨、洪水、坠石、滑坠的威胁。这种活动是高风险,不能认为是普通的体育活动,因此不完全适用于民法当中关于自担风险的规定,而应该采取专家意见评估赛事组织是否合理,再划分参与者的责任。

我认为,类似的活动不应该再举办,高风险活动不能扩大范围,只能让少数人自担风险。

知乎用户 大猫 发表

0524 更新

评论里有人言词激烈十分理解,随着事故的真相一点点被披露,我意识到我之前的判断草率了。在补给站设置和应急预案上,组委会有很大缺失,也是最主要的责任。但仍然想对那位言辞激烈的人说一句,你是越野跑高手,并不意味着你是一个野外生存高手,对高原的不了解,仍然会害了你。

你可以骂我,但这并不能改变众多人包括你不了解高原的事实。

————以下为原回答————

首先,为逝去的人默哀……

先不说哪些人应该担责吧,单说暴露出来的问题。看了那么多的聊天记录和参赛者的亲身经历,我认为**最大的问题是参赛者对高海拔下的运动风险预估的不足,以及在高海拔下应对风险的经验。**当然,赛会的组织者在应知应会的一些知识上没有做到足够的提醒和告知。

说一说我对这件事情的看法。

因为工作原因我曾经在西藏待过一段时间,那些年,每年都会带从内地来的人去转山,转山的起点是海拔 4700 的塔尔钦小镇,最高点是海拔 5600 多的卓玛拉山口,我们是从拉萨先适应两天,再一路开车到阿里,在阿里经过一天的适应之后再进行转山活动。作为活动的组织方,我们在活动之前做了周密的准备,每一个参加活动的队员都会收到我们一本行动手册,上面详细的写了各种注意事项,包括你该穿什么衣服,该不该涂防晒,能不能洗澡,甚至该不该去逗野狗,事无巨细不一而足。为什么要这样?因为绝大多数来参与我们活动的人都是第 1 次来高原,第 1 次参加这么大强度的高海拔活动,发生任何事情都有可能,而在这样的海拔之下,一旦发生问题几乎只能靠自己。所以我们要把所有的风险都杜绝在萌芽状态。可即使这样周密的准备和安排,每年都会有队员不听话非要洗澡洗头(全部是女性),然后感冒终止行程…… 我能说什么呢?北京话说抻着耳朵告诉你的事儿,你都能当耳旁风,再出了事儿能怪谁?

从生还者的描述中,几个陈述都表示对组委会的组织工作是表示满意的,我不知道这样的满意是否包含对天气和高原环境的预警。

关于海拔和温度

海拔 2000 多对于绝大多数从平安过去的队员来说,已经要承受高原反应的风险以及高原缺氧带来的身体反应了。我不知道这次比赛海拔爬升会有多高,一般来说海拔上升 1 千米平均气温会下降 6 度,参赛地的海拔已经是 2 千米了,就比内地的气温要低上大概十几度,如果赛道中间还有海拔的上升,温度下降则是必然的。我注意到图片里很多选手都是短衣短裤,我只能说他们对海拔与温度的关系了解得太不够了,这种环境下造成失温,也非常正常。我们在阿里的时候,哪怕是 6 七月份都要随身带着羽绒服,因为随时有可能到来的雨雪和冰雹可能让气温骤降到 0 度以下,这几乎是所有高原都会出现的现象,队员们关于高原常识缺乏,在这个时候要了他们的命。

关于天气预警

极端天气的出现,往往是不可精确预估的,在众多生还者的描述中可以看到组委会是有当天的天气预报的,只不过这样的天气预报没有办法对局部的极端天气作出预测。而缺乏这种精准的局部天气预测,也是造成此次大批人员死亡事故的最主要原因,也就是我们说的天灾。当然,所有的规则几乎都是以鲜血写就,也许今后再有类似的赛事,局部精准中短期天气预报或许会成为一个必要条件也未可知。

关于极限越野跑这项运动

我有不少朋友喜欢越野跑,也参加过诸如 tnf 百公里和斯巴达之类的越野赛事,我认为这是一项非常值得推广的运动,毕竟中国人喜欢运动的太少太少了,更何况是这种可以亲近自然了解自然,探知自己生命极限的有一定危险性的运动。微博上的评论恶臭一片,一群生活在井底的生物在那里叫嚣什么 “不作死就不会死” 这种井底之蛙的浅见,这些人根本不会懂得一个人的生命里除了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有些人的诗和远方在星辰大海,有些人的诗和远方在山峦叠嶂,没有对错之分,更没有高下之分。我们选择参与这项运动的时候,也默认会承担它所带来的风险,包括此次参赛的每个运动员都是如此。对自己身体和环境的正确认知,往往在关键时候可以救自己一命。几个事件亲历者的讲述都说明了一点,及早放弃及早下撤的人虽然有些遗憾但是他们活下来了。而众多想要 “坚持一下的” 队员却永远的留在了赛道上…… 其实他们本该把这种坚持留在下撤的时候维持自己的生命上,可惜,基于他们错误的判断,他们做了错误的选择。

造成这样的惨剧是谁也不愿意看到的,我个人认为组委会总体上做的没有大的纰漏,如果说有的话,有这么几点:

第一,是没有对所有的队员进行高原风险的知识普及。知识的不及我前面已经说了,比如高海拔和气温的关系,如果做了这些事情可能不会有人穿这么少,只为追求速度。所谓高原的风险说白了就是及时放弃,及时止损。我们在转山之前培训的时候,高山向导说的非常明白——在高海拔条件下,如果你出了问题,你只能靠自己,如果别人帮你,就可能是两个人一起死…… 听着非常残酷是吗?去看看珠峰登顶路上的那些尸骸,你会深刻的理解这句话。

第二,在有人发出求救信息的时候没有及时的终止比赛,以至于延误救援的时机。这或多或少暴露出了组委会在极端条件下的应变能力,如果早点终止比赛,或许就不会有太多人跑那么远,以至于在没有手机信号没有任何补给的地方慢慢的失温直到死去……

第三,整体救援能力不足。不多说了,21 个生命的失去已经证明。

希望不要因为这起事故,越野跑圈风声鹤唳,更希望不要因为这起事故,因噎废食砍掉众多赛事,让跑者无赛可跑。

愿逝者安息。

知乎用户 晨曦 发表

希望大家分清楚马拉松和越野跑。越野跑是户外与长跑的结合,对运动员的要求是要既具备长跑技能,也要具备户外(包括登山、徒步等等)技能,两者缺一不可,并不是简单的在野外跑马拉松。

国内的越野跑起步较晚,参与者基本上都来源于户外圈和跑圈。我去越野跑的时候就能很明显地感受到,来自跑圈的选手和来自户外圈的选手的风格是完全不同的。来自长跑圈的选手的风险意识明显较低,带的装备特少,极其依赖主办方补给,跑得也更快,遇到倾向于困难咬牙坚持不放弃,名次也往往比较高。而来自户外圈的选手的风险意识明显更高,但是取得名次的也比较少,多是重在参与。

例如,在这次比赛中,登山圈出身的罗静(曾经登过 14 座 8000 米的高峰)就安全返回,因为她根据登山经验,多带了一件衣服和一件裤子(我猜她肯定还会多带一块压缩饼干),并且感到不对及时下撤。

简单说,在户外圈的人眼中,越野跑不是在野外跑步,而是更接近于快速登山 / 徒步 / 穿越,也就是在路途中提供一些补给和少量救援的情况下,减少部分补给负重和过夜装备,把多日的登山 / 徒步 / 穿越路线压缩到一天里。但是该有的救生装备、救命物资是绝对不能少的。

越野跑是一项极限运动,哪怕短距离越野跑也是极限运动。在户外圈,越野跑是最高难度的挑战之一,比一般的徒步、登山、攀岩、速降的风险和挑战都要更高,因为体力消耗大,能带的装备少,且长时间单人行动,这就对个人自身能力要求极高。这不止要求选手有足够的体力,还要求风险识别能力、应急处理能力、自救能力等等。希望跑圈出身的越野跑选手能够学习一些户外基本知识,你可以侥幸一百次,但是只要遇到大自然发威一次就全毁了。

再多说一句,马拉松的选手是可以专注比赛,把保障任务都交给主办方的;但是越野跑的选手是不可以只专注比赛的,必须关注环境的变化,必须关注自身安全,因为野外的环境变量太多,即使再专业的主办方也不可能一一考虑到。

**最后说一句,越野跑是极限运动!哪怕短距离也越野跑也是极限运动,不是大众运动!**虽然在一般情况下,越野跑并不 “极限”,甚至几乎没有门槛,以至于被误认为是大众运动;但是,大自然可以在十分钟之内,让它从大众运动变成超极限运动!

知乎用户 老牛爸爸 发表

评论区看完了,总的来说就是:主办方组织不力、参赛者草率行事。

1、主办方:

为了宣传景区,拉动当地经济,在明知当时天气条件不适合长距离越野赛事、且没有做好充足准备和紧急预案的前提下,不管不顾选择强上。

在 5 月,白银的天气特征是早晚温差较大。白天平均 24℃,夜间平均 10℃,需做好防寒防风措施。据中新网报道,甘肃省气象局在 5 月 21 日的重要天气提示中提到:“21 日 - 22 日甘肃省有一次大风沙尘、降温降水天气过程……5 月已进入强对流天气多发时段,注意防范短时强降水、冰雹、雷电、阵性大风等不利影响”。

由于前面几界活动都顺利举行,没出问题,于是,主办方这次估计也就麻痹大意放松了警惕,不仅没有强制让参赛人员带齐装备,没有提供周全的组织服务,更没有制定详细的紧急预案。很多参赛者都只穿着短衣短裤就上路了,最终被活活冻死。幸存者中有些是幸亏带了冲锋衣而撑到了救援的到来。

2、参赛者:

对自然缺乏敬畏,对自己盲目乐观,也对主办方过于信赖。为了获得好名次而不惜缩减装备选择轻装上阵。也许是因为过往一次次的成功经验,让他们信心爆棚,敢如此草率行事,最终让自己身处险境丢了性命。

据《北京青年报》称,有业内人士透露,这次冻死的一半都是圈内的高手。在遇难者中,国内越野跑顶尖选手、超马圈领军人物梁晶已确认遇难。经新华社以及多方确认,梁晶是在一户农民家中被发现的,已器官衰竭,无生命体征。梁晶曾四度问鼎 “济南 12 小时超级马拉松赛” 冠军,并打破自己保持的中国 12 小时超马纪录。第一集团的中国山地马拉松运动员曹朋飞,2018 年张掖祁连山国际超百公里山地户外赛 50 公里组冠军黄印斌,残奥会冠军黄关军等精英选手也不幸遇难。黄关军朋友向封面新闻记者讲述,“他是个聋哑人啊,连呼救都没办法”。2019 年全国第十届残运会上,32 岁的黄关军以 2 小时 38 分 29 秒夺得男子全程马拉松听力障碍组冠军。

太惨了,冻死的好几个都是跑圈名将,一生的努力付之东流,只留下妻儿老小徒悲伤,哎!


不知曾几何时,国内的跑步之风开始盛行,从健身跑到马拉松,从马拉松到越野赛。

动辄几十公里、上百公里,让我们这种每天公园跑 3、5 公里的人自愧不如。

适度的跑步强身健体,但人体终究不是机器,过度的跑步就失去了它原有的意义。

尤其是商业赛事活动,本来就是新时期的 “消费主义”,很多人还盲目参与乐此不疲,成了别人拉动经济、谋取利益的工具,可悲可叹可怜。

跑者无疆,运动有度;生命第一,量力而行。

知乎用户 太宗成祖皆木隶​ 发表

谢谢朋友们,地方 ZF 的失职不作为是肯定的,不能因为 ZF 疫情控制的好,就掩盖山地马拉松的准备不足。

ZF 的不足体现在:

1. 没有对路线进行环境实地考察,设立应急救助点。

2. 事后的应急预案也有问题。

另外就是一条,路线设置在野外,这真的很让人费解。

设置在郊区,也比野外好。

下面稍微扯远点,野外不好玩,不是我夸张,真的一点都不好玩。

别看多了某种小电影,野外房车震动实验,觉得很刺激很好玩,那都不是真正的野外。

也别总拿贝尔格里尔斯说事,人家是部队退役,那个身体素质和能力你有吗?

其次,你要知道,军警的装备是很好的,特种兵的丛林迷彩,特警的黑色迷彩,身上作战背心,夜视仪,头盔,背包,皮靴,就是手里没枪,他们这套装备都能让他们应付很多情况,民间的军品店基本都是 A 货,你能比吗?还有,军警的野外生存训练,那真的是训练,是让他们有应付野外作战的能力不假,但是不是说部队故意找茬,一定把人在野外整 si 才罢休, 部队做这种训练的目的都是选拔,选拔出合适的人。

真正的野外是什么?

是你能把 “用手表辨别方向”“用树干年轮辨别方向” 倒背如流,用脚趾头都能背,你照样找不到方向。

是你能把 “野外生火方法大全” 背的标点符号都不错,你照样没办法生火。

是你能把 “遇到猛兽怎么办” 记得刻进 DNA,单人遇到野兽,还是会发抖。

因为你学的再好,也需要一次两次实践来证明。

但是野外生存的代价太大了。

所以现在知道了吧,为什么美国以西部拓荒时代为背景的电影或者游戏中,大平原上一定要有守备队的堡垒?

为什么这次牧羊老汉能救六个人?因为他在那里设置了临时的居住点。

在野外生存,药品,饮水,急救包,保暖衣物,无水洗手液都是要准备的,当然还有护身器具,这些在军品店都能买到,什么多功能斧头,战术棒,开山刀什么的。

别小看它们,任何东西关键时刻就能捡条命回来。

而且其他野外生存方法可以不看,先学会一种技能:建造一个临时的简陋居所。

再简陋,再破旧,只要有这个地方,能坚持到最后的几率也大得多的多。

最后提醒一句:城市里很好,没事别往野外整。游戏的内容,自己亲身体验,那不好玩。

知乎用户 新京报贝壳财经​ 发表

21 人遇难,生命悲剧拷问越野赛事安全保障

除去天气因素外,赛事保障方面有无疏漏也值得深究。

文 | 伍里川

5 月 22 日,由甘肃省白银市主办的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遭遇极端天气。截至 5 月 23 日早 8 时,共搜救接回参赛人员 151 人,其中 21 名参赛人员找到时已失去生命体征,另有 8 人轻伤。

一出惊天惨剧,令人扼腕。尤其是包括梁晶在内的多名国内越野跑顶尖选手遇难,让此次重大事故,被称为 “中国越野赛史上的至暗时刻”,也必将影响今后我国的长距离越野赛。也因此,探明事件原因与制度性漏洞,并发出警示,成为当务之急。

根据现有信息去看,比赛中突遭极端天气,是多人死伤的直接原因。常识表明,在气温骤降后,剧烈运动中的人极易失温,而失温易引发寒战、心肺功能衰竭等症状。比赛线路图显示,天气突变这一赛段为爬坡路段,不乏陡峭之处,且石头与砂土混合,原本比赛难度就很大,加之遭遇冰雹、冻雨、大风等灾害性天气,更添危情。

同时,救援难度大,也是造成多人死亡的一大原因。赛事组织者展开救援,但汽车只能开到第二打卡点的位置。虽然当地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救援力量 700 余人投入搜救,但由于赛段内地形地貌复杂,尤其是夜间气温再度下降,最终仍造成 21 人死亡这一悲痛事实。

而除去客观因素,也要注意的是,一项连续举办四届、已有初步品牌效应的长距离越野大赛,理应在赛事组织、赛前服务、应急救援方面做好保障。但需要直面的一个现实是,在马拉松比赛 “风起云涌”、各处开锣的当下,公众对相关赛事的常识认知、比赛保障以及突发情况的救援,还有诸多弱项甚至是空白点。

有消息显示,当日中午 12 点 17 分,有遭遇变故的参赛人员在赛事工作群发布求助视频,危机才为组委会知悉。这就说明,有关方面对于赛事还缺乏全程追踪机制。根据跑友所称,赛道整体海拔两千,大部分赛道处无人区。如果缺乏随时跟踪观测的意识和准备,潜在危机就难以完全避免。

事实上,在越野跑赛事中,装备检查是头等大事。如果选手在此问题上疏忽大意,就可能为自己带来致命危险。因此,越野跑前的装备检查通常是强制性的,这也是为生命负责。对于百公里这样的长距离越野跑,装备要求更严。例如,选手必须配置包括保暖层、贴身层和防风层在内的保障装备,否则不予参赛。

就此次事故来看,尽管目前已是夏天,但由于赛事的部分赛道处于高海拔地段,经受复杂天气和环境考验的可能性,也当在赛事保障预案中充分考虑。但从事后流出的照片可见,多名衣着单薄的选手畏缩一团取暖,以薄薄的保温毯之类的物品遮体。很显然,他们的体温出现了严重问题,但一时无相应装备救济,就很容易造成失温,进而威胁到生命安全。这也说明,此次越野赛前的强制装备检查过于松懈。而这样的情况,本不该发生。

与此同时,对于参赛选手的安全教育也不可或缺。这既包括选手对自身健康状况的判断,也包括赛前体检。比如,据报道,此次越野赛,只要完赛就有资金补贴,这无疑也吸引了一些业余选手参赛。在此方面,赛事组织者就当负起必要的风险告知、资格把关责任。

就此去看,这起事件已然暴露出一些赛事管理上的硬伤和漏洞,这需要检讨。如今,马拉松热、越野跑热,成为一大现象。一些偏僻之地也因此获益:既宣传了本地风貌,也增加了经济收入,这本是好事,但也要注意的是,比赛的安全问题同样值得重视,不可有丝毫马虎。

目前,该事件已被当地官方定性,是一起因局部天气突变而造成的公共安全事件,甘肃省委省政府也已成立事件调查组,对事件原因进行进一步深入调查。面对这样一出悲剧,公众也期待当地能拿出更为翔实的调查结果,并警示各方,以避免类似悲剧再次发生。

□伍里川(媒体人)

编辑:马小龙 实习生:叶可慧 校对:赵琳

知乎用户 cxy 发表

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其实就是成本问题。

摩托车都到不了的路段,据说信号也不好,就没想过出现意外出现伤病什么时怎么救援?每隔几公里设一个点,留两名工作人员,准备点药品食物水保暖什么的不难吧,有什么突发情况还可以提前预警。

说到底,一是安全意识不够,二是考虑成本控制。总之就是赌一波不会有事。

知乎用户 王二 发表

山地马拉松,这个名字本事就有点离谱。

作为一个没所谓山地马拉松经验的人,刚听到这个死人的消息很错愕,第一感觉是不是选手在山地公路的时候遇到了山体塌方之类的遇难了。

后来发现,失温纯冻死。赛程地况根本不是所谓的马拉松,准确点说就是竞速登山。

登山项目,就因为起了个马拉松的破名,又没强调好注意事宜,一堆参赛选手穿着马拉松装备就来了,一件冲锋衣都没带,主办方盲的吗?哪天你来个深海马拉松,不带氧气瓶下水你也不管么?

走越野路线的死亡拉力赛,你会给它起名叫山地 f1 吗?

那种铝箔保温毯临时应应急还行,拿来对抗山地天气,和一张纸差不太多。不被吹烂也一样会冻死,还能暴露哪些问题?你咋不裹一张去登珠峰呢?矮山软壳高山硬壳,配上足够的抓绒才能保住狗命啊。

知乎用户 LeviG​​ 发表

首先对遇难者表示默哀。

其实这次事件如果强制人人都带上足够坚持到救援力量上山的保暖装备,根本不会造成如此大规模的伤亡。

在跟群内跑圈的朋友对线后,对方提出了如下观点:

这个比赛越大神越在意那几十克的负重,我常跑入门的越野跑,50km 里内的,看多了赤膊穿短裤,水和 gps 都不带的大神刷 PB… 最有话语权的专业跑者会因为夏季 / 白天强制带冲锋衣就抗体,所以最后大家达成一个平衡,带保温毯就行,5g 重量,绝大多数情况都能应对。不止这一个组织方,所有赛事的组织方都是这样的情况;至于叫停比赛,每次类似赛事叫停比赛,赛务都会被情绪激动的选手要求退费,闹场等,这些都是实际情况,根据我的经历来说,遇到极端天气,赛务都是第一个想中止的。

如果这种观点在跑圈作为共识存在。那只能说这次的事故其实完全无法避免。

不难想象比赛的组委会需要为了吸引圈内大神来证明自己的权威性,圈内大神也需要在专业比赛的赛场上证明自己。两者相互妥协,反向内卷,最终将强制装备控制在了 “绝大多数情况都能应对” 的情况。换言之,只要出现异常情况,就一定会出事!出大事!

可能会有人觉得这些是这些选手 “咎由自取”,因为冲锋衣被列为“建议装备”。但是不难想象在这种长距离的赛事中,任何一克多余的重量都会消耗巨大的体力。在这种情况下想要更好成绩的跑者是否会听从“建议” 可想而知。所谓 “建议” 充其量只是赛事组委会的一种免责的托辞。

因此此次事故赛事组委会难逃其咎,为了向圈内选手妥协便减免了安全措施,基于以往四次比赛的经验就麻痹大意,才会因为极端天气造成如此大规模的伤亡!

为避免再次出现这样的事故,国内越野跑的 “强制装备” 必须像安全带那样强制规范起来。什么高度 “强制携带” 哪些物品,如果不携带或中途转交他人直接取消成绩。

原此次的 “空前” 事故可以彻底“绝后”。

知乎用户 筷子​ 发表

两方面说,赛会组织方的问题大不大?显然非常大。赛事准备显然不到位,而且是非常不到位。

当地政府的问题大不大?也非常大,显然是有人知道当地状况的。见到赛事组织方的安排应该提出改进意见,起码多增加点儿补给点,而且多做一些人力去布设到沿途。山上需要保暖也没有尽到提醒义务。保障方面也不到位,要不也不至于现在还差一个人。

我要说的其实是参赛选手方面的问题最大。

如果我参赛,显然要参考当地海拔、天气、风雨情况等等多方面考虑。百公里呢,不是个小数,该有的准备一样不能少。慢是慢了点,但保命啊。

越野跑最不应该的就是纯的跑,剩下全靠补给。您穿短袖短裤直接干,怎么都有问题。即使是北京附近的也不应该这样。上山的赛事,到山上降温是常识,要过夜基本上就要做好万全准备。

如果你看到赛会组织是这个水平,组织方,地方政府都是这个德行,你参赛的时候会不会考虑清楚?还是无脑直接上?

一个个的都号称越野跑名将,即便真的水平很高。那你参赛应该见识过很多良好的组织吧。就这能看不出来有问题么?

如果真看不出来,只能说明水平高的只是跑。其他的没有任何水平。

知乎用户 不可复制 发表

看到很多人说因为选手没有及时退赛,才导致了悲剧的发生。我不同意这样的观点。

越野赛和城市赛不一样。城市赛退赛直接往路边走就行了,补给医疗团队相对充裕,再不济还有热线得群众。而越野赛就不一样了,第一集团实力最强,跑的最远,突遇极端天气,就是果断退赛,往哪退?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往哪里去?沿途有没有补给站?补给站有没有保暖设施?有没有医疗队?这不是跑野山,而是官方组织的正规比赛。我相信遇难的选手其实都退赛了,就是在荒郊野岭找不到休息、救援的地方。

我在网上看到一个人说他都跑到 cp4 和 cp5 了,跑到后才发现补给站都撤了,他一度以为跑错路了,都没有人通知他停赛了,找地方打电话,才被告知停赛了,想想多可怕。

从现在陆续报道出来新闻看,真的几乎就没有医疗、救援团队。

知乎用户 青桐 发表

一身冷汗,昨天(22 号)我就在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隔壁的 66 号公路打卡呢,也感受过这 “吹烂保暖毯” 的风的边边

我是中午一两点钟在那,穿了一个夹克外套,冻的瑟瑟发抖,体感温度应该只有几度

哦还有不少妹纸光腿拍照打卡

我也是很服气,咋受得了那个风的,大风夹着雨点,可能还有小砂石,打在脸上就像小时候玩具枪的塑料子弹打的一样疼

拍照大约十分钟吧,我冻的不行,怂的睁不开眼,在我的死命催促下,同行的同事们才不拍了,溜了溜了

顺便说一句,我们包车的司机,一位银川大哥,其实对来 66 号公路打卡这个网红行为颇有微词,他说这儿太荒凉了,交警都懒得来管,就你们这些人来

我感觉他其实是想说 “就你们这些神经病来”

而且我在这看到,大部分人吧,就是在路中间拍照,弄的来往的车也不敢开,这里其实是一个沉陷地,两头上下坡,还是很危险的,挡在路中间已经违反交通法了

说到没有交警,我现在也是心里一惊,那时(昨天 22 号中午一两点)景泰那边已经出现情况,可能交警们也被调去了吧

唉,回到问题

在此先向逝者默哀三分钟

然后说一下个人看法

先声明一下我是安徽人,只是恰好路过来玩,无意为当地辩解什么

我相信该处理的责任人都会处理,该善后该交代的党和政府也不会含糊

同时,目测一大堆好不容易等到机会可以借题发挥的、各种带节奏的即将来临,哦已经来临

毫无疑问生命至上,但并不等于不管什么情况,出事全怪举办方

目测也有人马上会去声讨停办这种比赛,甚至停止该地旅游

每年交通事故都有,总不能就此禁止车上路

我觉得西北地区能开发点旅游资源也很难,扶贫几十年了也才刚刚勉强实现脱贫

人的想法往往基于自己的共情,而非客观情况,比如我自己就是,我亲眼目睹了当地的荒凉和穷困,我也惋惜逝者,但心理还是倾向于保护当地旅游资源,我承认,我有倾向

已经看到不少人在质疑为什么没有直升机救援,为什么没有每公里安置点,为什么没有陪跑人员,为什么没有野外医院

就,何不食肉糜,烦请往上翻回去再看看那个地理环境,那真不是跟东部地区城市马拉松一个条件的地方

有一位参赛大神发了文,人家自己都没有埋怨举办方,也不知道有些人急急忙忙的喷什么

难呐

话说这个市长或者市委书记丢乌纱帽也就丢了反正我是毫不关心

只是,这个 2019 年刚刚摘帽的贫困县好不容易开发的景点怕是难了

查了一下百度百科,2018 年景泰县 24 万人,生产总值 54.97 亿元,其中旅游收入 19.09 亿元,因此在 2019 年 4 月成功脱贫摘帽

21 个人遇难,引发了全网怒喷,还希望不要影响到景泰县 24 万人的生计

至于喷也别喷人家为什么没有直升机了吧,一架直升机几千万,还是裸机价格,真不是一个 2018 年地方财政收入总共 2.4 亿元的小县城能够承受的。另外大风天气直升机也飞不了,而且当地武警战士们也顶风冲上去了。最后,虽然晚了但是附近军队的直升机也调过来了。

当然马上会有人说没有条件办什么活动,是啊,人家就活该一直穷呗

还有喷人家没有每公里设个服务站的就更离谱,极端天气整个区域全部受灾,那能够吹烂保暖毯的大风,并不是只吹运动员,服务人员包括武警战士们也是一样挨吹的,他们也是一样有遇难风险的(小声说一句我离了好几十公里呢也被吹到了冻的不行)。另外人家只是一个小县城,这要求的百公里神速救援能力,也就五大流氓的野战集团军努努力可以做到吧

当然马上又会有人说没有条件办什么活动。。。难

不穷的地方嫌人家不够原生态,人均 GDP 两万多的地方嫌人家条件不好

还有质疑那个公众号是连夜为当地政府洗白的,我去看了看,人家至少 15 年以前就开始跑马拉松了,看来洗白号也得未卜先知提前数年准备

另外最关键的,目测还会有一大批声称自己本地人怒喷当地政府,这也不奇怪,毕竟,3 万刀呢

凭良心说,我作为一个安徽人,若安徽出了事故(打嘴),我第一反应一定是心疼自己家乡,希望家乡团结一致渡过难关,我恐怕没有功夫更没有心情去冲家乡发牢骚

唉,唠叨这么多,其实我也只是一个恰好路过这附近的游客,利益不相关,也并非冷漠,只是恰好也远远的被这 “吹烂保暖毯” 的风吹过,真真实实的亲身了解过当地有多不容易,我无法不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抱有同情。

再重复一遍,我相信该处理的责任人都会处理,该善后该交代的党和政府也不会含糊

再重复一遍,人的想法往往基于自己的共情,而非客观情况,比如我自己就是,我亲眼目睹了当地的荒凉和穷困,我也惋惜逝者,但心理还是倾向于保护当地旅游资源,我承认,我有倾向

毕竟,99% 的人一辈子也不会来这样的地方,也不理解人均 GDP 两万多是什么概念(旅游没了就变成一万多),躺在家里打字是最容易的,既有同情又有正义还有优越更有流量,何乐不为,反正救援和扶贫都与自己无关

谨以个人名义,恳请大家手下留情,惋惜 21 条生命的同时,也惋惜一下 24 万人赖以糊口的旅游业,莫要被带节奏一棒打死,谢谢大家。

最后,愿逝者安息。听说有一位我们安徽合肥的马拉松选手也在此不幸遇难,哀悼!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什么推敲都没有亲身经历过的来讲述这真实

匿个名,万一说我侵权啥的,不好。

知乎用户 明镜磨心 发表

文体和旅游结合是个大趋势。靠这样的活动带动旅游经济是很多地方都要走的路。

这次和那些作死的驴友自己跑无人区不一样,是官方组织者规划路线、设置休息点、安全保障、预案不到位的问题,不能全怪参与者。

我国发展太快,马拉松的发展都有很多软件没跟上的,更不要说越野马拉松了。这样的前提下,默许参与者在装备不全的情况下参赛,是组织者考虑不周。

这对未来的类似活动会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知乎用户 木意​ 发表

这里有摄影师的视频,更能说明当时的情况,主办方肯定要承担重要责任。

当时连穿着长衣长裤的摄影师们都非常冷,参赛人员可想而知,而主办方既没有及时叫停比赛(下午的时候,相当部分参赛人员已经失联或者死亡,比赛居然还在继续???),也没有考虑到这种天气很容易造成选手失温应当尽早准备救援或者要提前补给(三号补给点只有两个人,其他什么也没有,相当于二号到四号补给点二十公里左右的地段什么也没有,在这种低温大风环境下主办方竟然没有想到很可能在这个区间出现选手失温?即使没有出现冰雹,光是低温和大风,大神们不出问题,这长达二十公里的一段路肯定会有部分人出问题的,出现问题光靠三号补给点两个工作人员站在那里能解决问题吗?所以这根本不是天灾,而是人祸!

结果是,选手倒在地上两个半小时(第四名的选手),居然没有得到救助,最后幸好身上裹着保温毯以及当地牧羊人的救助才勉强得救。

这说明什么?

第一:救助是有效的,可能的,可行的,必要的。

第二:救助的必要是可预见的,应当预见的。

第三:主办方的救援的严重滞后的,严重缺乏的

别的不说,光是救援这一项,主办方的责任就是完全不可推卸的。

【摄像师亲历甘肃越野赛现场 - 哔哩哔哩】https://b23.tv/76A06J

知乎用户 田某人 发表

作为一名大众马拉松选手,跑过几次全马,

有参加过类似景区宣传的越野比赛,40 公里山地自行车加 25 公里越野跑。

那次是只需要 50 块押金,结束后退钱,

相当于只花了 100 块租车,

我个人完全没跑过越野和骑行,

当我骑行完 40 公里山地,膝盖小腿大腿已经抽筋不知道多少次了。

但想到马上就是景区的越野,想着应该会好跑些,

但是越野和公路跑完全是两回事,

在山上爬阶梯是完全无法救援的,

我三五步一抽筋的登顶,

跑了差不多 10 公里才到补给站,

只有在那块才能连接到公路,

比赛方把我接到起点,

现在想想,国内的越野门槛真的挺高的。

知乎用户 李敏天 发表

这肯定是当地体育局用公款包给私人公司攒的局,当地旅游局体育局出大头赞助钱,然后和这些局有关系的私人公司出面攒局,然后当成全民健身发展旅游的政绩往上报,这要真是政府方面全力承办的,绝对不会缺人手的,有采访录音总共这家承办的公司才 20 来个人,最初派出去救援的也才 20 来个,还诉苦说全公司的人都排出去救援了,可想而知这是个啥草台班子了,

知乎用户 高山县​ 发表

这次事故原因很多

目前看主办方的责任更大一些

但是具体到个人

每个人也要对自己付起足够的责任

希望这次惨剧可以让网红运动参与者们惊醒

问自己一个很深刻的问题

那就是

你是真的喜欢这个运动

还是因为别人喜欢所以你也喜欢

或者你只是喜欢显得和别人一样

知乎用户 落叶知秋 发表

有的评论,挺有意思,选手死了是选手的问题,言外之意主办方很努力了,死了只能怪自己。

其实说到底,不管这个山地马拉松举办了几届,以前有没有出事,但现在出事了。

况且也不是发生地震突然间埋了很多人,死的人也不是被冰雹砸死的,总而言之,并不是那种突然性的,人力无法抗拒的灾害。

参赛选手基本是因为失温而去世的。

而失温是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这意味着,有的选手意识到了危险,想要找到安全的地方,然而找了一段时间也没有找到。而救援人员,看到天气变化,意识到可能会出事去救援后,发现短时间内到不了那。

参赛选手不是故意寻死,而是为了生存下去做了很多努力。

有的人揪住选手装备不合适,选手是为了钱等等,便说是选手咎由自取,良心不会痛吗?

这是一场官方组织的马拉松赛事,既然组织了,那么势必要做好相应的应急预案,至于钱够不够,不够就别办了,何必打肿脸充胖子。

而且类似的天气,在当地的这个季节,是可能的,而且发生过,只是以往办马拉松的时候没出现过。好比某地每年五月必然下几天雨,而且连续几年五月十五号都没下过雨,那你能说五月十五号永远不下雨?

既然存在这种可能,而且几率挺大,那么势必要做好响应预案,如临时增设补给点,比如临时增加救援人员等。

然而这些主办方都没有做,直到选手真出事了,拿出所谓的日常救援方案,用着日常的救援车辆,直到发现不管用了,才开始着急了。你只要考虑到了这些情况那肯定知道这些预案和救援工具遇到这样的情况是用处不大的啊。

只要你举办了赛事,那只要不是百年十年一遇的,只要不是突然间的山洪,地震等无法抗拒的灾害,只要不是选手故意寻死,那么出现了伤亡,举办方肯定全责啊,这有什么异议?

这里可能会有人说事后诸葛亮,这些事事前难道预料不到? 只是为了省钱省事,而且往年没出过事就自动忽略了。

说到底,没钱 (或者说不想花很多钱) 做太多预案,举办马拉松吸引人气,往年没出过事,得过且过,选手对举办方太过信任(相信一旦出事马上有人来救),最终导致了这场悲剧。

只是希望逝去的人没有白白逝去,希望这件事能给以后举办相关赛事的举办方敲响一个警钟:如果无法保证参赛者的安全,如果不舍得花钱,就不要举办类似的赛事。

当然,不是说因噎废食,你做好了相关预案自然可以办,就像这次,上午出现问题,假设刚过中午或者下午两三点钟你就基本搜救完了,只剩下几个人没有找到,或者只有几个人伤亡,那么虽然令人痛心,但至少说明了主办方确实用心了,为可能出现的状况做好了准备,可现实是搜救搜到了第二天才勉强完成,而且最开始的搜救因为地形和设备原因被推迟,这能叫用心?

知乎用户 企查查​ 发表

谢邀。

没想到一场马拉松比赛竟成了 21 人遇难的 “死亡越野赛”:

据媒体报道,21 位遇难者中,包括宁波江南百英里冠军梁晶、中国跑圈知名的曹朋飞、黄印斌和残奥会冠军黄关军。

除去天灾,这场马拉松比赛的主办方似乎也存在着问题和不可推卸的责任:

看了一下主办方——甘肃晟景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其成立于 2016 年,法定代表人为吴世渊,注册资本 500 万元人民币,经营范围包含:广告设计、制作、代理及发布;企业营销策划、市场营销策划、企业形象策划、会展服务、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策划、展览展示承办、体育赛事活动策划:

而该公司年报显示,社保缴纳员工数为 0 人:

此外,该公司的马拉松赛事基本是通过招投标得来,其共有 9 项招投标记录,并多次中标马拉松运营服务项目,中标金额总计约 1041 万元:

而其客户信息显示,靖远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为其第一大客户,白银市平川区体育中心为第二客户:

看了下股东,该公司由张小燕、吴世渊共同持股,各持股 50%,疑似实际控制人为吴世渊:

吴世渊名下共有 9 家企业,除了万美实业控制企业外,还涉及餐饮、文具用品、广告传媒和金融制品行业:

而张小燕则为甘肃万美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其名下共有 6 家公司,包含万美实业集团、万美实业控制下的 4 家企业,以及一家燕窝经销店:

据报道,甘肃晟景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实际员工数为 22 人,在重大事故面前难以覆盖搜救需要:

组织规模性马拉松比赛却没有专业态度和及时救援的能力,虽说直接原因是天灾,但对于 21 名遇难人员来说,没有应急措施和及时救援能力的主办方也势必存在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知乎用户 西方七星阵​ 发表

这场灾难同时暴露了组委会和选手的问题,不过,组委会的问题比选手严重得多,是导致本次灾难的主要原因。

这场比赛是百公里越野赛,赛道为公路、沙石路,山路为主,周边环境比普通马拉松赛事复杂很多,距离也长很多,再加上赛道海拔在 1500-2300 米之间,且有 3000 米海拔升降(一般来说海拔升降 100 米造成的额外消耗约等于平地距离 1000 米),哪怕天气好的时候完赛难度也远远比普通马拉松赛事大。该赛事一共有 9 个 CP 点为选手进行补给、计时,比赛沿途设有为比赛服务的急救车和工作用车。从地形图上看,CP2 到 CP3 之间这段路应该是最难的,有较大爬升,根据赛后选手回忆也证实确实如此。

从赛事官网上查询到了一些赛道附近以及往届赛事的选手在赛场上照片,可以看到部分赛道路况确实较为原始,安全风险天然就比马拉松要高。

根据参赛选手 “流落南方” 的回忆,本届赛事开始前一晚,大部分选手将冲锋衣装进转运包,由组委会送至赛道 62 公里处的 CP6 点,正常情况天黑前能到。开跑前一天,天气预报没有异常,比赛日早上风和日丽,但是下摆渡车后天色转阴并起风,体感温度瞬间降低,很多选手当时装备以短衣短裤为主。到达 CP2 后,风力加大到七八级,且为逆风,雨势加大,偏偏 CP2 到 CP3 这段赛道是赛程最难的部分没全程 8 公里爬升 1000 米(按照爬升 100 米约等于平地 1 公里算,这段相当于平地 18 公里),只升不降,且路况是沙石混合,甚至多段很陡。这段路连摩托车都上不去,CP3 也没有任何补给,此时进退两难,前进到 CP3 也没有补给,要退赛还得前进到 CP4。流落南方选手在全身湿透冻得不行的状况下最终决定退赛下山,在下山过程中接近失温边缘,索性撤退及时,最终在搜救人员帮助下安全撤回。

遇难选手应该是在前进过程中因为失温而倒下的,具体细节就不追述了,太心疼……

下面分别说一下组委会、天气变化和选手自身的问题。

首先是组委会,我认为组委会是造成这次灾难的主要原因。第一,石林地区在这个季节,有天气不稳定的历史,而且较为常见,组委会没有充分考虑到天气的可能变化,也没有提醒选手做好防备。

第二,越野跑赛事因为赛道环境复杂,距离远,选手面临的考验很大,往往会强制要求带上保暖防雨照明装备和一定量的补给,本届赛事组委会对于强制装备的要求较往届赛事及同类赛事松了太多,客观上让选手抗风险的能力下降。

第三,赛道难度最大的一段,CP2 到 CP3,没有补给,也没有针对该路段搜救难度大的预防措施。第四,在天气变化后没能及时联系并指挥选手下撤。

其次是天气变化,石林地处高海拔地区,当地在这个季节经常有剧烈变天,这是导致 21 名选手遇难的直接原因,属于不可抗力,但组委会将开赛时间定在 5 月是否足够合理?有没有更合适的季节?

最后要说一下选手的问题,这并非冷血无情,因为越野跑注定了选手面对的挑战更大,一旦遇到自然灾害,救援往往很难及时赶上,选手要懂自救。本届赛事很多选手户外经验及知识都不足,比如组委会未将冲锋衣列为强制装备,赛前一天将转运包送至 CP6,选手们均无异议。甚至,有消息称,本届赛事的强制装备表之所以很松懈,是因为往届赛事被选手吐槽导致… 根据选手赛后回忆,大部分选手在赛前根本没有考虑过防雨防寒的问题,只关心防晒…… 当然,这也说明组委会对选手的教育引导不够,没有在选手报名时让选手充分意识到风险。

这 21 名选手的遇难,非常可惜,也是对我国跑圈的一个沉重打击。近几年,国内越野跑看似大步前进,其实有大量不专业的乱象在其中,有不少赛事一味追求难度和噱头,忽视了安全和选手的参赛体验,希望今后能提高办赛门槛,适当缩减规模和赛事难度,让选手获得更安全的参赛体验吧。

最后再说一下马拉松和越野跑的区别,这里引用 跑野大爆炸 做的一张图再做个补充说明吧。

通常我们说的马拉松赛事,赛道为公路,距离 42.195 公里,有世界记录。目前国内的马拉松赛事已经做得非常好了,很多赛事会把整个城市最美或者最有意义的路段作为赛道的一部分,赛道上的补给点、医疗点以及各种援救手段都很齐全,再加上人手充足的志愿者,后勤保障一般都挑不出多少毛病来。大型马拉松赛事一般每隔 2.5 公里就有一个补给站给选手提供水或者食物,同时旁边有医疗点,赛道上还有急救跑者,选手若感觉不对可在赛道任意地点主动退赛。

而我们通常说的越野跑指长距离越野跑,一般距离从 30 公里起步,50、70、100 公里较为多见,还有 168 公里(100 英里)、330 公里、450 公里甚至更远距离。通常我们提到的越野跑指代的就是这种长距离越野跑,赛道距离最长,地形最复杂,完赛难度也最大,非常考验选手。一般来说,大部分选手需要经历昼夜交替,需要带上保暖防雨照明装备以及一定的水和食物,沿着路标前进,每隔 10 公里左右提供一个补给点和打卡点(CP 点),记录选手成绩和补给休息。选手必须在规定时间之前到达相应的 CP 点完成打卡,否则即被淘汰(俗称关门)。如果选手中途感觉身体不适选择退赛,需要到距离最近的 CP 点才可以,不像马拉松可以在赛道任意地点退赛。相对马拉松来说,越野跑参赛门槛更高,完赛难度更大,选手被关门也更为常见。

知乎用户 若望 发表

本人景泰人。即使是五六月份,山区早晚也很冷。去年也是这个时候,早上四点多去山区,家人都让我们穿军大衣。对,没错,就是军大衣。随便一个上了年纪的景泰人都知道山区有多冷,山区放羊的老汉常年带着羊皮袄。组委会没有景泰人吗?组委会准备不充分,才酿成这个悲剧。这不是天灾,是人祸。

挺悲哀的,作为一个景泰人,很希望在媒体上看到景泰阳光的一面。这次的事故造成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小时候作业没写好,老师骂我们像厕所里的石头,又臭又硬,前两天还在想这事,现在我觉得我有点理解老师了。又臭又硬的不是我们,是环境和对环境的无奈。确实该反思了。

知乎用户 吴老板 发表

只能说,专业的东西火起来之后,一大堆不专业的人蜂拥而至,导致的这场悲剧。

马拉松在我的印象里一直是比较专业高端的赛事,现在这么个男女老少是个人都能报名的情况我就很疑惑。

12 年的时候室友去报名我就很惊讶,不过他是登山 + 骑行爱好者,我还算比较理解。他第一次参赛就完赛了,于是第二年一些期末 3000 米体能测试都通不过的女同学也去凑热闹。在很多人印象里马拉松不就是跑步吗,跑不完就不跑呗,最多最多也就崴个脚摔个跤,能有多大事?实际上哪怕城市马拉松也是有零星的猝死新闻出现的。

这次说是叫山地马拉松,但就冲着百公里,山地越野,8 公里 900 米落差这几个关键字,给他套个极限运动不过分吧?然而不管是主办方还是参赛选手,我看不到丝毫对于极限运动的敬畏。

很多人诟病主办方的保障点少了,救援直升机没有等等,最后就一句话:为了赚钱省事导致的事故。我认为不是那么简单的,这相当于把锅全甩给了白银马拉松此次的主办方,但以后其他地方该出事还得出事。凭心而论,这次的 CP 点设置距离中规中矩,没有配备直升机也不是什么大事,越野赛你要像城市马拉松那样几乎全程都有人跟着不现实。

个人认为主办方的过错在于对专业的户外运动没有一个专业的认识。是否对举办地气候条件做了充分考虑?是否审核过参赛选手资质?是否告知参赛选手可能会遇到的极端情况?是否对可能的极端情况准备了预案?是否强制要求参赛选手携带充分的补给物品?

参赛选手也有过错,说句不尊重死者的话,在这些选手身上我看不到丝毫的对极限运动的尊重。极限运动是人类用生命为赌注向自身向自然发起挑战,而他们把这挑战儿戏化了。

这也是当今马拉松及徒步、登山、骑行等运动所存在的问题。很多人对自己可能遇到的困难完全不了解就上手某项运动,殊不知马拉松跟跑步,徒步跟散步,登山跟登高,骑行跟骑自行车之间的差距非常大,大到可能会付出生命的代价。

这次的事件固然需要追责问责,但更需要的是把教训推广到全国所有户外运动上,专业的事情由专业的机构主办,专业的选手参加,专业的团队进行保障,让类似的悲剧不再发生。

知乎用户 子乐聊跑鞋​ 发表

引以为戒,吸取教训。要对大自然保持敬畏之心,安全永远是第一位。

不管什么原因,组织方还是选手,根源在于不懂敬畏自然,骄傲的挑战的心往往容易高估了自己,面对极端困难,不懂选择放弃。

放弃也是一种能力。

这种赛事极端天气谁都无法遇见,路线情况太极端导致救援力量很难上去。手机没信号所以组委会根本无法知道前方的情况,连蓝天救援队的人都上不去。

还是要敬畏自然,出去参加活动还是安全第一。

组办方承担的责任估计是逃不了了,出了事故,也会影响到全国范围内的相关活动。

希望这一次可以让越来越火热的极限运动,越来越规范。

也可以给各大参加爱好者敲响一个警示,一定要注意安全,出去活动,就是要开开心心的出去,安安全全的回来。

1、希望各方部门,可以更加规范参赛办赛的规章制度

2、也希望参赛者可以提高警惕性,特别是类似马拉松、100km、200km 这样的活动,需要是否的注意,认清自己

3、提高一些参赛的门槛,提高服务质量

4、对于一场比赛,完不完赛不重要,只是生命中的一场活动,只是存在生命中的一天。根据自身情况放弃也是一种能力。

知乎用户 戌三堂 发表

谁家的父母,谁家的孩子,谁的老公,谁的妻子…… 临出门的时候,面对家人的叮嘱,会不会轻松的说上一句 “放心吧”,还会对孩子说一句 “等着爸爸 / 妈妈,胜利归来!”

二十一条生命!如果不是这次的惨痛事故,还真不知道有一种致命的危险,叫做失温。

他们是一群参加比赛的 “勇士”,后勤保障却没有为这群勇士提供足够的,必要的保护措施。

追责已经启动,勇士无法归来。

在探索人类极限的路上,总会有生命逝去,但是,因准备不足,麻痹大意造成的严重后果,少些吧,不!杜绝吧!

………………………………………

蜂拥上马的各种马拉松,各种挑战赛,为了宣传,为了名利。偶尔出现因突发情况死亡的一两例案例,都会让人心痛不已。

而今………………

特别重大事故!组织者,相关市领导,都…………

知乎用户 lili 发表

越是难度大的赛事,越是高风险的活动,越应该准备充分,越应该投入足够的人力和设备等资源应对突发意外。

很多人说,当地海拔高,天气多变,路况差,难以定位和救援。

因为有这些众所周知的风险,组织者就不需要负责?

恰恰相反,正因为这些风险因素长期客观存在,才反映出组织者的失职。

这个赛事,前几次没出事算运气好,出事才是必然的。

只是没人想到一出事就出这么大,也算组织者 “倒霉”。如果只是死一两个,仍然是一次成功的,皆大欢喜的活动。

最后,很多人说直升机,其实根本不用这种高端设备就能保住绝大多数参赛者的生命。

只要在地形险峻,救援难以到达的地方,密集设置无人急救点。设置简易帐篷,投放基本的食水药品和保暖物资,大多数人就能等到救援。而且,这要做成本也不高,花个万把块钱就能救下大多数生命。

组织者这都不做,那真的是失职了。

知乎用户 ZIMA BLUE​ 发表

总结一下:

天气突变的确属于不可抗力因素,有当地朋友的回答已经说出这个地方的天气会比较极端,现有科技基本没法精确预报,气象部门也没有办法。

主办方勘查责任是不严格的,如果严格执行检查标准,以及将应急包包括冲锋衣随身携带,可以减少伤亡,但是无法避免这次灾难。

救援力量,首先部署军用级救援队对于县级单位是不可能的,当地救援队在极端天气冒雨进山搜救也的确尽了全力,但是对与灾难发生时的预案明显存在不足,需要追责。但这、救援力量仍然组阻止这次灾难发生。

参赛队员存在装备不齐,不达标的情况。但是这个理论目前无法确认,因为 “二战轰炸机尾翼理论”(见本段末尾),我们看到的装备不足的视频和照片都是活下了的人的资料,阵亡者的随身装备目前还没有曝光,所以也存在第一梯队人是在全副武装的情况下不幸阵亡。第二三四五梯队的这批人其实都活下来了,因为速度都不是很快,所以处于救援队救援范围内,阵亡者(处于对极限运动者的尊敬,我愿意称他们为阵亡而非意外身亡)多数为专业半专业第一梯队选手,甚至存在国内顶尖高手,这些人装备出问题经验不足的几率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他们一定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做足了自身认为足以应对他们认为的可能发生的状况的准备(事实证明这个准备还是不充分),但所有的装备都仍然无法阻止这个事件发生。

想完全避免这场灾难的方法:

  1. 装备气象武器,现场改变极端气候(明显不可能)
  2. 提前预报天气(已经被证明这种极端气候只能预知有可能发生,无法精准预报)
  3. 时光机穿越回过去,取消比赛(明显扯淡)
  4. 提前勘探地形,发现有存在极端气候的可能性,换地方比赛(这个是能做到的,主办方需要负责,但是过去四年这个比赛都没出过事,所以主办方情有可原)

减少伤亡的办法:

  1. 准备军用级别的救援队(明显不可能)
  2. 严格检查参赛人员装备,确保全副武装后开跑(这个是可以做到的,但是没有落实,主办方有责任)
  3. 按照城市马拉松的标准,每 2.5 公里设置有人的补给站 / 医疗站(县政府依旧没钱,甚至连人都不够,但是这个是可以做到的,主办方有责任)

总结:杀人的是天气,这个没得说。但是在杀人的过程中,主办方至少在第一部分第四条和第二部分第二第三条可以阻止天气杀人,但是他们没有这么做,这个属于渎职,需要追责。运动员准备不充分的菜鸟都活下了了,在阵亡者随身装备公布前无法确认情况,不予置评。

天灾为主,人祸为辅。

“轰炸机尾翼理论”:二战期间,美军大规模轰炸德国本土,但是轰炸机部队损失惨重,技术部门决定给轰炸机加装防弹钢板,但是只对部分重点地区进行局部加装,所以技术人员把所有飞回来的轰炸机进行汇总,统计他们身上的弹孔分布,在这些区域加装防弹钢板。

但数学家指出不应该在这些弹孔密集区域加装钢板,而是在其余没有弹孔的区域加装钢板,原因如下:首先,技术人员统计的是活着飞回来的轰炸机,而那些被德军击落的坠毁轰炸机并没有被统计,这说明飞回来的这些飞机被击中的地方并不致命,而那些没有被击中的地方才是真正的致命区域,因为这些区域被击中的轰炸机都已经坠毁了,所以统计数据显示这些地方的弹孔分布较为空白。

_在这次马拉松比赛中,我们得出的参赛队员装备不足的原因,事实上是从活下来的人拍的照片和视频中得出的结论。而死者的随身装备并未被曝光,研究这些死者随身携带和缺失的装备才是目前最需要进行分析的,望有关部门迅速调查。_若死者随身携带物资被确认为不符合标准,则阵亡者有极小部分责任。若阵亡者随身携带物资完全符合标准。。。

则标准存在重大漏洞!!!!!需要立刻调整以及改进!!!!!!!!

同时,对于死者的死亡地点也要做出分析和大数据统计,确定这些第一梯队的职业选手的失温大概区域,当时的气候条件等,并且立即发布全部调查结果,供全国乃至所有黄种人的越野赛选手进行参考,由于死者多位第一梯队的高水准参赛人员,对于这些人员的死亡原因分析和复盘,有助于这个世界上所有类似身体条件的专业选手进行参考,也许会避免下一次这样的灾难!

——————————更新——————————

那个各位有点误会了,我说的不是说这次比赛当地一点责任都没有,有很多回答说为什么现在是个城市就要跑马拉松,我没跑过山地但是两年前入了马拉松的圈子,半马全马跑过四次。我这个回答的意思是不能通过这个事件就一次性否定所有的半马和全马,要把这个事故定义为 “魔鬼马拉松” 的事故,而不是一个城市半马全马的事故。城市半马全马依旧应该宣传人们去参加,尤其是半马,对于很多城市居民都是可以尝试的。

魔鬼马拉松和普通城市的马拉松不是一回事,是完全不一样的运动,大家不要因为这次事故就惧怕了城市内正常的 21km 和 42km 的马拉松。

然后举军队例子的意思就是,县一级的这种小地方,办这样的比赛风险性极大,虽然参加的都是老鸟,但如果半路上出事的话,救援队很可能无法及时赶到(比如这次就是),能够在参赛人员遇险后,一个小时内,冒着极端气候突进二三十公里的距离去救援而且还活着把人就回来的话只有军队可以,民用救援队去山里找个人啊,地震了掀个房顶救人 OK。

打个比方,你 11 点整接到遇险信号,遇险的人离你 15 公里,是山路,没有车,还有八级大风,低空气流气温啥的都不确定。这条件,民用没有直升机的话也不可能在人冻死之前过得去,就算有,复杂的气象条件让普通直升机飞行员根本不敢上,因为你到了遇险的地方可能是山里,没办法降落,甚至气象条件复杂的话连低空都不行。只有军队的高级飞行员,飞抵遇险地,索降救人才能操作,普通的民用救援队不可能有这力量。

————————————————————

首先,要给政府一个小同情。这比赛前几年办的地没啥大事儿,今年突然崩了。

甘肃这个山地马拉松说是马拉松,其实根本就不是马拉松

他是个魔鬼马拉松!!!!!!

正常马拉松的距离是 42km,半马是 21km。

甘肃这个 “马拉松” 的距离,是一百千米!!!!!!!

一百!!!公里!!!!

从北京跑到天津去了!!!还 tm 都是山。

大多数人对于马拉松的印象都是城市里封路,上万人一起跑跑跑,到处都是志愿者,医疗观察员,救护车,医生,补给站。

笔者去年在舟山参加马拉松,半马,就算这样的小城市也足够气派,上百名医疗观察员,数百名名志愿者,近百名医生,十几辆救护车,救援力量很齐全。

今年在北京半马也是大量的观察员和医生随时待命。

但在魔鬼马拉松百公里的距离面前,任何民用救援资源**都不可能**有效保证参赛选手的安全。

想要做到野战环境百公里快速救援,快速机动,快速部署,全中国只有两个部门能够做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第二个表面上说是应急管理,其实就是一群披着深蓝皮的武警,基本就是军队了)

全国只有解放军能够做到遇险后山地百公里一小时内紧急救援!!!!!!!

这个距离和自然环境,连公安部都束手无策了。

就算是北京,也不可能在一百公里的距离上均匀分布观察员,志愿者和补给站,救护车更是没戏,根本就不可能跑山地,AED 什么的也不能就直接扔到荒郊野外吧。

对于一个县政府来讲,百公里级别的越野赛,就算再有钱,再有资源,他也绝对不可能去在百公里的山地距离上实现快速部署救援力量,不然的话这个县政府的野战能力基本可以直接和中部战区的七十二集团军(前三十八集团军,首都御林军,王牌中的王牌)的精锐部队对标去了……

但是县政府真的就没有责任了么?

有!!!!

他最大的责任就是他们的宣传,通篇下来都是在宣扬体育锻炼很好,充满了卡通色彩,似乎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才加。

在马拉松和半马这种宣传策略没问题,但是魔鬼马拉松的宣传策略和半马全马完全不一样。

马拉松和半马的初衷是吸引全民参与,只要你完赛你就是好样的,哪怕就是 7 公里一小时收尾组走完,也很棒,重在参与即可,反正上百个医生,几十辆救护车,几百名观察员候着呢,没有重大事故的话也不是那么容易死。

但魔鬼马拉松的宣传策略应该是这样的:不要挑战自己!不要来参加这个比赛!不要来作死!我们不欢迎你们来参加这个比赛!!!!!

在看完这样的宣传的人如果还来参加这个比赛的话,说明他已经胸有成竹,是个老手,经验丰富了(但这次经验丰富的江南百公里大佬也不幸阵亡了),这样的话那些想挑战自己的人就不会来送死。这也是为什么起跑线上有一万多人,但是只有 170 多人参加全程百公里。

然后气候问题,天气预报和当地气象估测的不足也可以算作政府的失职,应该提前做好气象预告。

不过救援力量这一块儿,的确不应该责怪政府,因为魔鬼马拉松在全世界范围内举办方都不能保证快速救援,在某些撒哈拉魔鬼马拉松之类的比赛还需要签免责协议,缴纳尸体遣返费之类的。你让一个县政府去拥有精锐野战军级别的快速救援能力,那根本不可能!!!!

知乎用户 如水 发表

一,老话怎么说的,淹死的全是会水的。从这次结果来看,遇难的净是圈子里面的好手。

这老话很难听,但有一定道理。主办方固然难辞其咎,但参赛选手就真的没责任了么?现在不是二十年前,天气预报点开就能看到。觉得不对劲,就撤,平时有钱有闲玩这个的,大不了下次再来,更没签啥对赌协议,何必拿命过不去。

别人不为自己负责就算了,自己还拿自己开玩笑,这就有点糟糕了。老话还说了,君子不立于危墙。咱自己得拿自己当回事,毕竟除了家人和保险公司,八成没人真把你当回事。

二,主办方的责任也不小,在天气发生变化的时候,说实话,我真不认为他们有足够能力去救援。。。毕竟荒郊野外的。。。那汽车摩托车拉力赛不也有出事,救援不及时的。。全程带几个无人机多好,价格不贵,还能开个直播换钱,顺便还能监督一下选手。真的就是组织方考虑不周。

三,我挺讨厌那种动不动就要预案的马后炮,这是没有预案的事吗?那些人所谓预案能不能实现都是两说呢。预案和合理有效的救援方案,压根就是两回事。本来就有这种规定,要求得有大型体育赛事及群众体育活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当地办这种大型比赛,不抄个方案应付审批是不可能的,但这玩意,在突发事件的影响下能多有用,天知道了。当地就算把消防等机构算上,能不能保证救援辐射面,那都难说。

四,这整个规划就有问题。越野赛没准备好足够的休息区和救援人员,就敢开办,还敢在山里办,这压根就不应该办这比赛。至于这种草台班子,选手还敢去跑,咱真的不能珍爱珍爱生命吗?

五,有朋友说强制带装备的。不说所谓的没人加两公斤是不是就真的公平了。就说有人一出发就把带的补充能量的东西给丟了,谁能管的住?这里面可操性太强了,不过话说回来,主办方多想点招儿,总比这种稀里糊涂的强。

最后,希望相关方面妥善处理此事。还有一句老话送给所有人,从主办方到参赛者都是,那就是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

知乎用户 岷岷​ 发表

主办方肯定需要担负主要责任啦!

首先马拉松本身就是一项高风险的运动,更何况是山地马拉松,风险就更高了!

那么,山地马拉松所设置的补给站和医疗救援人员肯定得比一般马拉松要多许多!

尤其是比较险峻或者车子无法通过的地方,就更应该设置更密集的补给站,救助站,以及良好的沟通交流工具。

同时,应该有人全程监控现场的情况,以便有危险或者疾病发生时及时救援!

所以,不管是高端无人机,还是人海战术,反正现场需要实时监控所有参赛人员的情况,并且发生了问题,需要第一时间立刻进行响应。

不管是医疗救援,还是像相关负责人汇报,反正现在不仅要有人负责救援,还要有人负责通讯联络,更要有能够作决定的人在现场,及时对突发情况进行响应。

想想看,甘肃这个马拉松,估计最多也就按照五公里一个补给站救助站,要是在车子不能开的五公里出了什么问题,参赛选手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只能靠自我保护意识了!

再有就是极端天气,通讯信号不好,让现场的情况没法及时汇报给领导,所以延误了战机?

还是现场负责人就是一个小虾米,领导们没有给他说过,要是遇到这种极端天气就及时喊停?所以他不敢担风险,不敢说暂停?

又或者他意识到要出大事的时候,没有沟通工具,没有大喇叭,没有聊天群,所以他的决定没法传达到参赛选手?

建议相关单位,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将事情的经过还原,并广而告之。

让玩忽职守的人得到处罚,也让广大群众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预防类似的惨剧再次发生。

知乎用户 勿详​ 发表

太惨烈了,群里的聊天记录简直不忍看。

极端天气固然是一个意外因素(如果经过调查确认是意外而不是被忽视了),但是什么重大事故没有意外因素?我们强调各种规章制度,各种安全措施,各种紧急预案,不就是为了防范这些意外导致的重大事故吗?!

如果说因为意外天气,死了数人,固然悲痛,但是还可以理解。

如今死伤人数如此多,简直世界罕见,历史罕见,问题的性质早就量变转换为质变,深刻暴露了国内相关赛事在参赛人员人身安全保障上的严重不足。

希望事故原因深入调查,给以后的类似大赛组织提供经验。没有举办条件的地方,也不能为了一些宣传旅游的目的随意举办了。过去几届没有发生问题,可能只是那个致命的 “意外因素” 还没有出现而已。

知乎用户 MUMA​ 发表

答主跟据以往惯例猜测:

1, 国家应急部明后两天会召开全国应急系统的视频会,部署相关行业开展自检。在此基础上,国务院可能挂牌督办。参见去年国庆太原一景区冰雕馆火灾死亡 13 人的处理过程。

2, 全国文体广旅系统对近期相关赛事全部叫停,不排除越野赛今后几年停办,马拉松赛事大幅缩减,相关部门出台更详细的赛事承办细则。

3, 事件所在地的市级年度安全生产指标应该会因这事爆表,根据安全事项一票否决的规定,该市的年度绩效考核被取消评优评先资格,一大票公务员的年收入会减少。

4, 事件所在的县区,一把手应该拿到记大过处分,分管领导大概率免职,县区应急局局长和文体广旅局局长以及对应的业务分管副局长大概率降职。

知乎用户 鲜衣怒马 发表

哪些人员收到处分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以后国内再想举报此类型的比赛或者活动,将会难上加难。

知乎用户 Warrior​ 发表

同时经历冰雹 沙尘暴 冻雨 无人区,这次的高手团灭告诉我们那种组织无力,寸草不生的地方就不要去了。老天埋了那么多炸弹一次性爆炸,千万别去送死

知乎用户 韩贤 发表

我不了解马拉松但是我挺了解高原的。高原的气温变化之快,没有切肤体验的大众很难想象。一片云彩过去的瞬间体感温度就能下降好几度,下一场雨马上就换了季节。这个时候如果有一件冲锋衣就能勉强活命,如果直接皮肤硬抗大自然,那基本上就没什么活路了。只能说,主办方和选手心大吧。就早晨出发照片里面那个天色,换我就直接退赛了。

知乎用户 天青色水玉 发表

生命很脆弱啊

主办方太无知了。

人啊,穿暖了就敢挑战,还有些人吃饱了就不知道挨饿是什么滋味…

知乎用户 勃列日涅夫​ 发表

我觉得有个问题,这种高海拔越野跑,竟然不出保障车跟着跑?那不就是玩儿命了嘛。

有些杠精就是喜欢秀智商下限,也是没办法:

这种耐力赛一般都需要设置保障车,否则迟早死人。实在不能设置的路段,就要考虑其风险性了——因为现场急救有时候是不够的,需要转运。说难听了,这就是主办方对该类型赛事了解不多、策划和准备不充分导致的事故。一堆杠精还搁那儿强调 “不能开车”…… 如果不能开车,那这种路段就不适合作为这种耐力赛的路段,因为补给点也不好设置,转运物资和伤员会出现问题。摆明了的问题,还搁那儿“不能开车” 呢。

有些人的智力是觉得:因为这种地理不能设置保障车,所以说保障车的人脑子有问题。

正常人的逻辑:这种路段无法设置保障车,会出现无法及时救援的情况,风险系数过高,需要重新考虑路线。

知乎用户 ABC 发表

有一个回答是五分天灾,三分人祸,二分自找的。

我对该回答只能呵呵了。

个人认为本次事故十分人祸。

先谈为什么不是自找的,本次遇难选手披露出来有一大半是超马顶尖高手,他们具备丰富的超马经验,不是新闻中常报道的驴友冒然探险,同时这次比赛又是官方组织有政府部门背书的正规比赛,所以绝不是自找的。

再谈下为什么不认可天灾。天灾常指非常严重的自然灾害,比如地震,洪水,泥石流等。5 月 22 日碰到的只是下雨,降温,6-7 级大风。这几个远远达不到天灾级别,天气预报也有预报。

所以只能是人祸,而且百分之百的人祸。

根据幸存者的回忆,我个人认为组织者有三个重大失误:

  1. 未能及时中止比赛或在比赛开始时采取防止失温措施
  2. 不是每个 CP 能补充给养,有急救设施。尤其 CP3 这个关键 check point 什么都没有
  3. 救援不力,也许没有救援方案,没做过救援演练

(我个人看法,也许不对,也许不全,欢迎大家理性讨论)

知乎用户 kun yu 发表

我觉得以后应该规定,没有每公里一个提供麻辣烫的补给站就不准办马拉松。

另外,我这不是在开玩笑。

知乎用户 天塩中川 发表

1、本来这种比赛,就是具有一定危险性的运动,面向的对象就不是普通大众,比赛不是第一年办,参赛者中也不乏多次参赛的选手,这 100 多人想不到的事情,让组委会想得到,这个太勉为其难了。

2、有一定危险性、有一定挑战性,本来就是比赛的意义。要不然 100 公里,找个 400m 操场跑 250 圈多安全?那样有人玩吗?

3、也许有成本低又能避免风险的方式,那就是强制每个人都随身携带(或者穿)3kg 衣物,这样避免了选手想取得好成绩少穿衣服轻装上阵的情况。但,这并不是各种比赛的惯例,国内没有,国际也没听说有。

4、谁都不想出意外,但出了意外,未必就得找个替罪羊,特别是这种自愿参与的高风险运动。

知乎用户 fisher​ 发表

遇难的都是大神级别的,善水者溺,这句老话真是没说错。

高原气候莫测,这是每个极限挑战者必须知道的,一次侥幸换来的是无法挽回的结果,这次竟然是主办方和参赛者一起侥幸了。参赛者为了成绩不带装备轻装上阵,举办方成功举办了几次也开始麻痹,可惜人算不如天算。

高原的天气真的是很可怕的。记得几年前冬天去过一次哈巴雪山,天气好的时候这座山连狗都能上去。我冲顶前一天风和日丽,冲顶当天风雪交加,阵风估计有个十级。勉强上到雪线,还有几百米到顶,这个位置风力更大,整个人在狂风里站都站不稳,能见度不到十米,还越来越冷,整个人开始不对劲,全身颤抖,现在想想就是失温前兆了,如果我是资深驴友的话估计咬咬牙冲了,还好我是门外汉,当机立断下撤回家,现在想想还好我不是什么大神,不高估自己,要不然很有可能陷入险境,失温也好坠崖也好都是要命的。

第二天又是风和日丽狗都能上的一天,谁能预料到?

知乎用户 Mr Liao 发表

典型的 “人祸”!

如果每个参赛者身上没有基本的定位追踪设备以及求救设备,并且主办方没有能力根据信号及时实施救援排查的,那主办方就有很大的责任,同时参赛者也不能说就是完完全全的受害者。

真把自己当侦察兵还是特种兵了咋的,侦察兵特种兵都不定敢这么玩,抱着侥幸心态冒险,把生命当儿戏。

之前还有驴友就是,明明告知有危险区域,甚至还锁了起来,哎人家就是装愣不听,自己非要逞鲁莽,出事了还得有关部门投入大量资源就行搜救,还是冒着生命危险进行搜救的,对于那样的家伙,一命换一命有意思?谁还不是上有老下有小,犯得着么?

知乎用户 J-silvermore 发表

我不是一个马拉松的爱好者, 对马拉松也不感兴趣, 因此对马拉松的赛事组织其实一窍不通. 我也不敢相信一个有组织的活动, 而且已经是第 4 届的情况下, 竟然会出现这种程度的伤亡事件. 这完全是一个悲剧.

的确, 极端天气是无法预测. 这个也不能太怪责主办方. 但组织方在风险防范和救援安排上我认为有不可推搪的责任.

作为一个门外汉, 我认为, 在这种地形的地方组织马拉松, 位置的准确性和标识是非常重要. 任何人只要说出身边的标识, 主办方就必须能够准确知道足够救援的位置. 第二, 补给和联系是非常重要. 任何一个以外, 例如某位参赛者受伤了, 如果离开补给或者急救太远都可能出现严重事故. 根据我看的一些参赛者的描述, CP2 和 CP3 中间是没有补给点 (错误请指出), 这个我就觉得距离有点远了. 第三, 赛事的监控能力不足. 当天的天气是一种突发情况, 但主办方应当根据当时的情况作出立即终止赛事并实施救援的决定. 这可能让一些不服输的参赛者提早下山或许能够避免某些悲剧发生.

最后, 事情已经发生了, 也不能改变什么, 但希望其他赛事能够认真的吸取这次血的教训. 也希望任何收到牵连的家属们能够得到足够的赔偿和早日释怀.

知乎用户 朱亮 - 明亚浙江​​ 发表

作为一名跑龄六年的马拉松爱好者,早上初看到这则新闻,第一反应是 “卧槽,这怎么可能”,心想这肯定是为了博眼球的假新闻吧,但接下来确认的消息不断传来,那个无比刺眼的数字也从 15 到 20 再到 21,特别是当听到跑圈几位大神包括梁神的名字出现时,我们彻底被惊呆了,跑友们开始自发祭奠罹难者。

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敬畏越野跑!活在当下,珍惜拥有!快乐跑步,享受生活!

直到现在我才能调整好心情来正视这个问题,特别是在网上看到不少一看就从来没跑过步、越过野的键盘侠们发出来的对参赛者们一些无端责难时,我也忍不住想来说上几句!

首先,跑者千千万,虽然偶有特别疯狂、不顾安危者,但绝大多数跑友都是非常理性同时无比热爱生命的。这次惨绝跑圈的事情发生,个人以为比赛组织者们要负主要责任,当然突发恶劣天气和参赛者自身都要负责任。网上不少类似既然参赛就咎由自取极不负责任的言论,你们又何尝尊重过这么多条无端失去的鲜活生命了吗?难道喜欢跑步、喜欢运动就一定比爱好手游、沉迷手机更不珍惜生命了吗?

其次,这次参赛的有不少国内越野界顶尖的专业选手,他们之前参赛经验何其丰富,特别是被我们跑圈尊称为 “梁神” 的梁晶,大家无不都是身经百战、保命经验极其丰富的大神。这次不幸罹难,突发恶劣天气 “吹走路标、刮烂保温毯” 最终让他们在无比绝望中痛苦离去,这本来已经是国内越野圈最黑暗、最让人痛惜的时刻了,他们为什么还要被一些连远离手机、多多运动勇气都没有的键盘侠们无端指责呢?

最后,我非常赞同另外一些理性的朋友说法,“国内一窝蜂的马拉松热是该降降温了”,表面繁荣背后有非常多极不专业甚至一心想赚钱的比赛组织者,以前有一场比赛超过 8 成参赛者不同程度轻伤的新闻没有被后来者重视,这次失温致死 21 人的大灾难总该可以让国内甚至全球的赛事组织者们警醒了吧???不然不久的以后还会有因中暑或者其他问题导致的灾难发生!!!

马拉松特别是户外越野,是专业性非常高、风险性不小的运动,希望每一位参赛者都能在赛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每一位赛事组织者们务必要做好能最大程度保护好所有参赛者的周全准备,大家都不要有任何侥幸之心,希望这次灾难可以永远给所有人敲响警钟!

逝者安息

敬畏自然、敬畏生命,

安全健康永远第一位

愿天堂不再有失温

愿人间不再有灾难

知乎用户 在路上 发表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体育赛事管理办法》

第四十二条之规定:“体育赛事活动主办方、承办方、协办方及相关人员在体育赛事活动中的行为涉嫌欺诈或造成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等情形的,体育部门应当配合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依法依规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主办方、承办方、协办方一定会有人被追究刑事责任,具体到那一个层级不好说。

内部相关处分一定会有,牵扯的层级不会低。

21 条生命的消逝,是极其惨痛的代价!对于个体而言,再多的遗憾与追悔,也无法让他们复生。然而为了今后更多人的安全,避免这样的悲剧再发生,反思和追问是绝对必要的。

同时我们也应该记住此次救援过程中当地村民的挺身而出,在第一时间救助遇困人员,帮助他们逃过一劫。

知乎用户 宝贝请转身 发表

挑战极限,既然是挑战总会有风险,死者走好,生者继续。

查了半天,没查出山地马拉森有冒险属性。这么严重的伤亡,主办方的锅甩不掉。

山地马拉松得对主办方的救援能力有要求,在那种情况下收到救援信息了,快速赶到的能力就是救援能力,要不,就只能眼睁睁看着 “团灭”。

不过象这样一次团灭 20 个参赛选手,这节奏怎么带都不过份吧?总不能夸赛事组干得漂亮?搞出个世界田径赛事伤亡第一?

象这次事故,如果能快速把保暖物质和营养物质送到选手手头,伤亡肯定会减少。这群人就是冻死的,没有保暖物质…..

估计,以后山地马拉松要么在公园,除了山道赛区还得有快速到达的机动通道,或则就得准备直升机。

谁告诉你直升机一定要降落的?直接把衣服、保暖袋、食品打个包扔下去,那些有行动力的起码能自救,没行动力的也能得到他人救助。

没条件别玩,或则把山地马拉松的危险等机提高到 “探险级”,签生死状。


另外,也是奇葩,失温防范和失温救援,被这个新闻一提醒,查了一下。

轻中度:躲风,抱团,保温,含糖食物。

重度,除了轻中度要注意的问题,核心部位保温,不要随意给肢端升温。其它,心肺复苏,控制心跳每分钟一两次,这个太难。普通人没经验,别直接弄死了,还是等专业的来处理吧。

知乎用户 焱金钵 发表

天气变化、降温是会造成生命危险的,挑战极限的活动一直开展下去,迟早会有事故发生,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就是没想到会这么严重,更没想到会落到自己头上。**不知道这次事故算 “灰犀牛” 还是 “黑天鹅” 了。

“生存本来就是一种幸运,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大家有了一种幻觉,认为生存成了唾手可得的东西。”

听说古代常把异象、灾害、重大意外事变视为天命变异的征兆,与命运联系起来。如果对这次事故表示完哀悼,学一些天气、生理知识,追究一下责任,然后抛诸脑后,那也许错过了命运对个人的警示。现在承平日久,想来自己是不是有些失去警觉了。保持对生存的敬畏,保持生存的警觉,这就一直都跟我有关了。

知乎用户 磁盘​ 发表

没有经历过军校训练的人遭遇极端天气是九死一生的,即使是西南军校这样一线出身的军人们也是很难应对。没有万全的准备和充足的专业训练,无异于送死。

知乎用户 西风 发表

赛事主办方肯定负主要责任。

事故的原因大家都说是遭遇极端天气,主办方没有组织好应急措施。

但我认为,是主办方疏忽大意,甚至不专业,对风险预判不足,没有对需要野外过夜的越野比赛的参赛者,提出最基本的装备要求。恰好参数者对当地气候也没有基本的常识,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和装备准备。两个因素合起来造成了悲剧。主办方和参赛者但凡一方有起码的常识,这个悲剧就可能不会发生。

甘肃中西部地区,不要说极端天气,就是平时昼夜温差都要十多度,而且今年就没热过,到现在羊毛衫也脱不利索。五一以来好几天最低温都出现零上 2 度的情况,白银、景泰五一有的地方还下雪了,所以现在即使是兰州,每天早晚出门都要秋衣秋裤,甚至外加羊毛衫的。

比赛当天景泰本身阴天,大风,距景泰不远的兰州上午就开始下小雨了。那么这种情况下,本地人都会预见到当天晚上气温会很低,甚至有可能接近零度 (即使是没有所谓极端天气的情况下),那么这时要么取消比赛,要么对参赛者的装备进行检查,提出最基本的装备要求 (其实也就是有比较保暖的衣物),只有装备达到要求的才可以参赛。

看救援场面参赛者的衣着,我们本地人是很惊讶的,这打扮哪像参加越野比赛,而且是要过夜的越野比赛,就像是参加普通长跑的比赛,可以说参赛者对我们这的气候没一点心理准备,对当地的气候缺乏基本的认识。不要说遭遇极端天气,就是平常日子,这穿着也不行啊。

所以说,问题还是出现在赛事主办方,作为本地人,对当地的气候比较了解,对赛事期间参赛者有可能发生的风险应该有预判,在此基础上,除了必要的途中支援外,还应该对参数者进行风险教育,对参赛者的装备和身体条件提出基本要求。

知乎用户 陈玟 发表

看新闻,cp3 居然没补给,无语凝噎。而且这好像不是马拉松选手能应付的难度,主办方就不能换条路线吗?

原文:只有爬升没有下降,山是石头与沙土混合的路况,很多段都非常陡。在以往的比赛中,这一段都无比艰难,选手们需要手脚并用往上爬,这里是摩托车都上不去的,所以 CP3 不提供任何补给,这意味着,即便到达山顶,也没有可补充的食物、饮水,热水更是妄想,暴露的山体,更无处可休息,且无法在此处退赛,必须坚持到 CP4。

有人说为了 1600 元,不知道该说什么 ······ 我觉得要是一定归咎到选手身上的话 ,还不如归咎于他们胜负心太重,何况这根本不能归咎于选手啊,跑得快的选手就卡在比较难的路段了,继续前进很难,返回后面有补给的地方也很难。要是为了 1600 元的话,马拉松选手应该体能都不错,到工厂或工地做体力活吧,在工地连做三十天至少有 6000 元,马拉松比赛也不是天天有。(特殊的除外,有的人不能进厂或者上工地)

知乎用户 chalk 发表

穿着跑马拉松用的短裤背心不带装备进山,而且还是高海拔山区,基本就是在和老天爷玩轮盘赌。

此次灾难暴露的是我国部分群众(包括主办方以及专业跑步运动员)不懂户外常识的问题。

根据网上公开的信息,我们知道此次越野跑线路设计中,从 CP2 到 CP3 是一段 8 公里左右的未开发爬山路线,累计上升 1000 米。CP3 位于山顶,没有设置帐篷也没有补给品。如果要获得补给必须继续下山前往 8 公里外的 CP4。

也就是说,一旦离开 CP2,下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补给站在 14 公里外!

这一段从 CP2 到 CP4 的路程,点到点 14 公里,累计爬升 1000 米,无维护,按照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的标准,已经可以评价为 “难度较大”(streneous)的徒步路线。

根据尼史密夫定律,这条路线的预计完成时间应为 14/5+1000/600 约 4.5 小时。

任何有过正经户外经验的人都应该知道,高海拔山区的气候是没有办法预测的。短短几分钟之内,气温可以下降十几甚至几十度,天气可以从艳阳高照骤变为狂风暴雨。在这种环境里,徒步者最大的敌人是失温。

为了避免失温,学会正确穿衣非常重要。户外穿衣原则必须遵从 “分层穿衣法”。即:

L1 排汗排湿—L2 动态保温—L3 防风防雨

一般来说,排汗排湿层可以选用舒适的化纤速干衣或者美丽诺羊毛内衣。这一层的重点在于把汗液和皮肤隔离开(moisture wicking)

动态保暖层可以选用抓绒套头衫或者抓绒开衫。这一层的重点在于排湿透气和一定程度的保暖。

如果是冬季,在抓绒的外面可以加一件 p 棉棉服或者排骨羽绒。

防风防雨层也就是最外层,最好是选用 goretex 等面料的硬壳或者 dwr 处理过的软壳。

这些装备一套置办下来确实也不便宜。对于纯粹的跑者来说,未必愿意做这个投资。毕竟对专业跑步的人来说,他们的装备追求散热和轻量化,而不是户外装备注重的保暖 + 抵抗恶劣环境。

说白了,如果当时进山的是普通游客,可能还不会有这么严重的伤亡。毕竟游客都喜欢穿冲锋衣,就算不穿冲锋衣,也不会像这些跑步选手一样,为了追求速度穿得这么少。

希望有关部门以后能加强对举办方和选手的教育,将赛事和赛道维护规范化,避免此类悲剧重演。

有关部门也应该稍微重视一点对孩子的野外生存知识方面的教育。不求像国外小学中学生那样搞什么几个礼拜的野外拉练,至少在军训的时候,除了踢正步,也教教孩子们怎么在大自然里保持体温、辨别方向、寻找水源、寻找庇护所、寻找食物之类的基本知识吧。

知乎用户 阿尔法菌 发表

我们老板年初还想沙漠一百公里马拉松团建,这次以后估计不会再提这事了。

老板马拉松上瘾,幸好这次老板没去,去了估计也回不来了。

玩马拉松有很多企业家,政企高管,所以办好了对城市形象提升还是非常大的,因为大部分有时间玩马拉松的基本都不是什么穷人,这次的损失多少精英啊,当地政府好日子到头了!

知乎用户 独自行走 发表

看到这个新闻,也许你们有的人是心痛跑者的逝去,也许有的人是愤怒组织者的现场管理能力低下,而我则是想起了 2001 年的高考的时候,我遭遇的轻微失温,那个时候我 16 岁。

在竞争激烈的江苏省的国家级贫困县,是的,苏北就是这么穷,刘强东在他中学的时候说吃不饱,我非常理解,我的家庭也只是刚刚能吃饱饭,吃一次猪肉会高兴一两天。

我高中入学身高只有 140cm(后来长到了 175),吃食堂的青菜豆腐,矮小没有力气,洗衣服洗澡都困难。可能是热爱学习,也可能老天爷眷顾,我一直在一个省重点学校保持全年级前 10-30 名的成绩。

这个成绩几乎,又或者一个 985 学校是肯定能录取的。

因为对未来世界的憧憬,选择了省会某 211 学校的优势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这个年代,大学是先报名后录取的,和考研一样,充满不确定因素。

但我充满自信,因为我学的通透,每科都拿得出手。但是我从未想到寒冷让我愤懑了十余年,只因为我从未在空调房生活过,也不知道空调是多冷。

01 年高考即将到来的时候,学校受到了政府的帮助,全校装空调。

考语文的时候,我因为坐在空调底下,写到 40 分钟,开始寒意袭来,但是紧张的状态让我坚持把考试考完,颤抖中我几乎完成了我的考试,可惜,作文没有写完。

回去之后心情受到剧烈冲击,导致后面连续发挥失常,最后一门综合,我调整好心情,考了据说全校可能是第一名,我没有确认。

成绩出来,仅以超出一本线 30 多分的成绩录取了双非没人读的第二志愿。家里因为经济原因也不愿意给我复读,我失去了我曾经憧憬的未来。

回想这十几年,即便后来我通过救赎,自己读了研,也一直在努力学习工作,但是,我依然记得哪个好冷的夏天,几乎让我失去所有的夏天。

看到这个新闻,我突然觉得我和失去生命的 21 位运动员同病相怜,只是一丝丝寒冷,就差点要了我的命。

知乎用户 月华 发表

我以为跑马拉松的都是不要命的,上次半马全公路都把我整得半死

知乎用户 MOTS 发表

任何事情都有万一,为什么不在沿途设置救援人员,选手们都冻僵了也没人来施救,五月天居然能活活把运动员冻死。这就说明即使没有恶劣极端天气,如果有选手突然生病了受伤了,也很难及时得到救治,只能听天由命。这到底是谁之罪?

知乎用户 柳叶刀刀 发表

只讲干货,不装逼,吹牛逼:

户外穿衣原则:

L1 排汗排湿

L2 动态保温

L3 防风防雨

为什么梁晶失温:

1. 竞速(去年成绩 100km 8 小时)

2. 组委会强制装逼无 冲锋衣

为什么会大批量伤亡:

1. 穷山恶水,救援困难

2. 臭鱼烂虾横行,圈钱行为。

国内越野赛警示录:

2019 苏州某夜间越野赛 淹死人

2021 乌蒙山越野赛,选手失温

2021 黄河石林越野赛大批次失温

我知道评论区很多圈内人,还有 2 个问题不能忽视:

1. 志愿者素质差,贩卖补给

大部分越野赛志愿者素质良好,少部分贩卖物资,参赛人员甚至无法在 check point 点吃到补给(粥,水果,方便面,鸡蛋 等其他蛋白质)

2. 组织方水平参差不齐,无行业规范标准: standard

气象信息不会提前看,只会赖气象局气象员……

保温毯假货横行……PET+PE 而不是 PI

还有各种兴奋剂,蛋白粉,能量胶,以及保温姜油,灰色产业链……

欢迎抬杠⛱️静候……

知乎用户 听月上官 发表

大型活动的基层组织管理,我也算是参与过几次。

一,不同于我看到的很多观点。我的角度是,很奇怪的是,专业运动、专业运动组织、专业运动员,在比赛中用微信(群)沟通。

微信这种通信方式,虽然是现代通信方式,但是他的优缺点两极分化。

优点就是比点对点双人沟通这种单一容量沟通容量大,能够容纳你允许的容量。但这同时也带来一个问题,就是人员密度大,信息量就大,重复信息也多,大量无效冗余信息就会挤占人的有限注意力。

即时通信软件,最终并不即时。这还只是活动制度及保障内容之一。

二、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夏温差大,早晚温差大,室内外温差大,晴雨温差大,有风无风温差大,春秋气候多变。普通人每年应该都有听说冻死人的事情。我第一次去一个不熟悉的城市,首先都会对当地地理人文做一个基本了解。这些专业运动员居然没有进行专业的赛前气候环境准备。主办方居然没有全程跟踪保障或者要求参赛者进行保障。

这是一个急功近利上马的赛事,也是专业运动员不专业参赛的赛事。

知乎用户 大叔 2064​​ 发表

除了 21 个选手不幸丧命,还有哪些留下后遗症或者正在抢救的吗?

真的太可怕了,挑战大自然的人,都勇气可嘉,可是安全始终应该放在第一位啊。

恐怕组织者应该是第一责任方

知乎用户 大闸蟹 发表

缺一个实时环境研究的小组。

这个月,多地刮 “妖风”,下冰雹,龙卷风,就在事发前,云南,甘肃还有地震,显见大自然在连续发威,常规的天气预报会大概率出现偏差。

当然,我这可以算马后炮。

不过还是希望近期暂缓所有有风险的运动。

天灾,还讨论什么责任,太太平平善后吧。

知乎用户 达文西 发表

马拉松和山地越野的事我不太懂,甘肃那边我也没去过,但是我有三点感触很深。

1,现在很多的地方官员被冲昏了头脑。记得当年在抖音上有一个校长带领学生跳鬼步舞爆红之后,就拿我们这来说,几乎所有的校长都要求体育老师教孩子们跳鬼步 ,可能他们心里也在想,万一我也火 一把岂不美哉?现在全国大大小小的城市,无论有没有条件,都要搞马拉松,赛事组织的水平暂且不论,但是这个比赛是轰轰烈烈的搞起来了,可他们也并不是为了搞马拉松而搞马拉松,有的是为了城市宣传,有的是形象工程,有的是政绩工程,有的是人家搞我也要搞,人家不搞我搞了火一把岂不美哉?

2,不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外行的人领导内行,甚至外行的人领导外行,没个不出事。本来有些城市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经验就很匮乏,在这种极端条件下举办比赛的经验就更加匮乏,再加上有些赛事组织者本身也不是搞这个专业出身,甚至与这个领域毫无交集,造成这样的事故并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3,很多跑者也不是为了跑步而参加马拉松。我记得我所在的城市举行马拉松时,有很多人拉着横幅为自己的企业做宣传,有的喊着自己公司的口号,有的单纯是为了自拍,但起码这些都不怎么危险,还有些不自量力却报了全马的,全市人民都在等他们结束比赛,还有过了终点就上救护车的,这不是马拉松的比赛精神。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失温太可怕。

有经验的人都知道,空气快速流动可以很好地散热。

如果没有防风措施,身体温度下降会非常快。

因此,在极端天气情况下的运动配装一般都采用三层穿衣:

最里面速干透气内衣,中间保温抓绒或羽绒,外层防风防雨冲锋衣。

在保持身体持续运动、保证必要的能量和电解质摄入的情况下,运动员会有比较好的运动表现。

我曾尝试过在零下 5 度短袖跑 10k。

跑起来身体发热没什么问题,一旦停下来,用不了两三分钟,身体温度就会迅速下降,同时短袖因为出汗变湿也会迅速降温,穿在身上相当于身体叠加一个散热器。如果不尽快采取保暖措施很快就会失温。

更何况极端天气除了温度低往往还伴随着大风、降雨、降雪等情况。

出现这种惨剧,组委会在比赛保障方面存在严重的失误,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此警醒大家,对大自然一定要有敬畏之心,切不可盲目判断。

愿逝者安息。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