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院所研究生(硕士、博士)导师的权力是否过大,是否应该有所限制?
知乎用户 吒吒羊 发表 国内高校 “老板” 有几大利器: 1、论文没达到要求,不能送审; 2、写的不行呀,从新写; 3、实验结果有问题吧,重新做; 4、你这态度有问题,想不想毕业了; 5、…… 6、论文你怎么能挂一作,往后写,带上 xxx …
关于高校老师的薪资,真的很想 diss 回答里那些天真的研究生,是你们自己造就出一种 “老师收入高,却舍不得给你们发劳务费,你们阶级本就对立面” 的自我想象,你们怕不是有被害妄想症???
回答里面有很多是大学老师,明显就中肯得多了。单位有收入高低之分,高校也有。地区之间差异是有的,明显的东部沿海地区的收入要比中部高。但是人家房价也高,所以性价比还真不一定高。
我就讲讲我的情况吧。
背景:中部地区省会,现在学校对面的小区已经接近一万五 / 平了,双非一本,省内除了 211 和 985 就我们招生分最高。其中又以我们学院分最高,但是我对比了同校别的老师收入,发现别的学院和我一起入职的比我收入高一点,我表示很无奈。讲师,硕导。本专业排名前五高校土博毕业,无头衔。
首先谈收入,我直接贴出我入职的第二年的工资条有说服力吧。其中五月份学校改了薪资政策,将年末的绩效收入挪了一半发到了前面各个月,从到收入从 2000 多涨到了 4000 多。听说原因是我们学校职工收入太低,很多都拿不到税收的起征点被省里通报批评了。所以五月份那个月等于是前面五个月的补发。
第二年最能代表我收入的一年,因为全年都在备课,所以没有任何科研奖励,安家费也没发。一年拿到手现金是 8.8w,即便是税前也才 13w。这就是一个大学老师,从政府财政,单靠上课能拿的所有收入。对于一个博士来说,特别是一个还要养房的博士来说,真的很少,所以那些说收入高的你们可以退下了。第三年除开安家费和科研奖励,收入还没第二年高。。。
我见过我们系主任的工资系统,一个月到手 1.1w,年底 2w 多。
备注:我们没有别的卡,所有的收入都是明面收入,连教师节端午节都没有钱发,发了一箱 200 块左右的米而已。
我们学校有附属幼儿园,因为没孩子,所以不知道这个的好处。没有附属小初高,没有附属医院(因为学校就没有医学院)。教工食堂倒是有一个补贴,能够五块钱吃中饭,但是五块钱真的吃出了五块钱的感觉,所以我大多数喜欢去学生食堂吃。
学校之前有集资建教师住房,价格大概是当年周边房价的一半,但是从我入职后就再也没有了,需要自己买商品房。有安家费,不到两年的工资收入而已(不说具体了,信息透露太多容易被人知道是哪个学校谁,楼上有人被查水表了)。各个学校的安家费大家可以去学校的人事网上查。从我们学校看来,也并不是想象中的越差的学校安家费越高。
关于项目:小学校真的很难拿到企业委托的课题,特别是某些特殊学科。从我们学科来看,横向都属于企业里的同学和师兄弟的打点,我们这种刚入职没几年的青椒,同学们也没有当上中层干部,所以基本没什么横向课题。年纪大的老师,也取决于人,总体我们学院横向课题不多,教授们平均年均 20w 的样子吧,方差比较大,有年均 100w 的教授,也有大量三五年都拿不到一个横向只上课的教授。
以上,我觉得的我的收入是非常契合题主的问题的。
但是,高校收入都是我这么低么?那也不见得,因为我没有说我们的科研奖励部分:
暂时看来我们学校的科研奖励还不错(好像双非一本的都比较高,可能都觉得自己往上冲冲就能冲进双一流了吧)。1 区 SCI 奖励 3 万,4 区 SCI7000。发明专利进入实审也有一万多。拿到一般国家级课题(比方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学校分次直接奖励我一年半左右的收入。一般拿到这种国家级课题都会要求发多少篇 SCI 和多少专利,在这些项目的支撑下,论文奖励就出来了。对于某些好发 SCI 的生物材化学科,我总怀疑他们是不是每年都能拿到我半年的收入那么高的奖励。
在加上有些老师有横向,年收入其实还是非常可观的。但是这个全部建立在你会搞项目,会搞科研,会搞论文的基础上。但是对于大部分在双非院校的老师们,这些东西都很难(废话,容易的话学校会开出这么高的奖励?)
关于题目中 “那么多人争破了头去”,我是不赞同的。不同行业不同专业的特点完全不一样。我就不相信那些 IT 行业,出来动不动年薪 30w 起步的专业的博士会抢着去高校?愿意去高校的专业不都是那些去企业要么有危险,要么收入高的不那么明显的行业么?
我们专业在我毕业那年之前,除了专业前十的高校,其他高校根本招不到什么老师,以至于我当年换个省去个 211 一点问题都没有,去个学科没那么靠前的 985 都是拿到过橄榄枝的(我当年一定不是被房价吓的也不是被非升即走的政策吓的而是脑子有水才没去那些学校(哭))。我进我们学院的时候,党政办的老师说已经快十年没有进本科开始就是这个专业的男老师了。因为我们专业去企业的收入还是比较可观的,而且博士进去很容易升官当领导。但是这两年收入大不如前了,有的城市甚至收入拦腰砍,导致现在大家都往高校跑。
在高校最大的优点应该就是自由了。进来之后,你要是想从事学术,你可以天天呆着实验室里,朝着论文奖励科研奖励而奋斗。想干工程就天天出去找同学,找企业和你合作做横向课题。如果你啥都不想干,你完全可以上完这每周的六七个小时的课,就再也不出现在学校了。领导的各种讽刺和刁难不理会就好了,他们总不能开除有编制的你吧(以后好像要取消编制,还搞什么考核所以这一点可能对很多人不适用了)。学校有很多女老师都是这样的,一年拿这个八九万块钱,剩下的时候在家带孩子干副业,生活非常惬意。而且因为时间多,教育程度高,她们往往都嫁的非常好(还有一个原因也是因为高校收入低,所以现在基本选择来高校的,家里条件基本也还可以)。我们学校现在也搞考核,说什么考核不通过降一个档次。反正已经是最低岗收入了,即便给他们发助教岗,一年也就少一万块钱,这些人根本不在乎。
相反企业中,收入降低后大家过得不是很爽。我同事的老公,也是我们专业的博士,去的是我读博士时最想去的单位。待遇的确比我们高,吃喝拉撒公司都包,拿到手十二三万(别的省更高),但是每天他老婆在家里看电视,而他要 8 点到公司,加班到晚上 9 点是常态,而且没加班费。要我现在回到那种样子,我真心受不了。
现在我的状态就是,没课的时候每天睡到自然醒,然后跑去实验室看看文献,做做实验,想办法灌灌水写写论文。不上干活的时候就在家里打游戏,看小说。心情不好的时候就跟着学生出去穷游,经常是那种我在办公室或者发呆的时候,学生微信来 “去 xx 么?”“好!” 说走就走的浪,说去就去的旅行。自由,应该是高校最大的优势了。
我仅仅代表我这类追求没那么高的人的生活方式。
高校每年过劳猝死的老师不比码农群体少。我们有学术头衔的院长听说每天只睡四个小时,导致我们养成了晚上睡觉要关机的状态,免得他半夜打电话让你交什么材料。
高校的优点还有就是相对单纯的人际关系。企业里官大一级压死人。高校里,你完全可以不搭理领导的。因为他们除了在评职称的过程中可能会在同样的材料条件下不投你票之外,剩下的一点都不影响你任何事情。当然,你要是想混的好,同样也需要溜须拍马的。
最后,天天和学生在一起,你真的不会感觉到时光的流逝的。永远觉得自己才十八岁的宝宝真心这么觉得。
谢邀。
本人在双非大学工作,还不是教授,每年收入税后 20 万左右,工资 + 绩效 + 奖励 + 各种其他钱,均合理合法。本地房价 1 万 5,居民平均工资 5000。每年只有一学期有课,三个半天,其余时间自己安排。比我挣的多的没那么 “闲”,闲的没我挣得多。总的来说是这样。
——————————————
有许多小伙伴说横向做的多,所以钱就多。当然,横向很赚钱,但可遇不可求啊!如果算上这笔钱,收入是远不止 20 万的,可惜不是每年都有。
我以一个同事为例,说说我们学校的老师如果 “躺着” 能挣多少。这哥们 10 年里,sci 发 2 篇,中文 3-4 篇,国家基金一项,其他什么都没有。课也是一年只上一学期,一周 8 小节。年收入 10-12 万。
——————————————-
还是有不少小伙伴说待遇高,不相信我说的。好吧,那我只能把收入详细说一下了。
首先是工资,工资卡上发的真金白银,7000 一个月;公积金 2500 一个月;其他什么保险什么几百块,也就是说拿到手 7000,总收入 10000。
其次,年底了绩效。我们的工资和绩效比一般是 7:3 左右,也就是每年年底至少 2 万到 3 万的基本绩效。这样算是不是基本上躺着就是到手 10 万一年吧。
最后波动最大的是奖励。发文章,一区是两万,二区 1 万,三四区没发过,不知道,几千块吧。项目奖励是面上 4 万,重点 8 万。当然,重点我们不去想了。省里的项目也有相应的奖励,但名头会不一样,总的来说是 2-4 万一个项目。
总结下来就是,一个老师一年发一篇 2 区以上文章,3-4 年拿一个项目,年收入到手 12-14 万。稍微多发一点文章专利,项目稍微多一点,20 万不算多吧。
现在博后都要 20-40 万,当老师的这么点钱还多吗?
————————————————————-
看到一些小伙伴说一些 211 工资也不高。我觉得 211 也是分三六九等的,一些 211 在刚评定时明显是地域平衡或是关系户,不见得比一些地方高校好!打个比方,无论是谁做的中国大学排名,前 100 多名都不全是 211。我所在的十八流高校确实不好,但排名好歹也是 60-80 徘徊,起码秒杀四分之一的 211 吧 ^_^ 而且从 211 施行之日起,我省就是按 211 的标准拨款的。同样,现在是以双一流的标准拨款。在我看来,砸钱不一定能砸出好学校,但没钱,一定不会有好学校!
时间到了 2021 年了,去年调整工资,发到卡里 13000 了,因为 2500 的房补直接作为工资发了,也就是说之前公积金相当于 5000,现在是 2500,但工资涨了 2500。还有,破 “四唯” 的大趋势下,论文不奖励肯定是个趋势,但不知道什么时候执行。不管怎么样,都无所谓啦,过的开心才是最重要的!
———————————————————— 最新的消息,项目文章照样奖励。破 “四唯” 不是破四,而是破唯!科研人员不发论文发什么?在报纸上宣扬推翻相对论吗
高校教师的薪酬方差特别大,既不能相信高校教师薪资那么低,也不能相信高校教师薪资百万什么的。实际上这两种人都存在,正确的做法是先看一下自己是什么水平的人,然后把自己放到这个水平框框里再谈薪资。
举个例子,如果是应届博士毕业生,水平还不行,找的到一份学校的工作可能都是大问题,这种时候你还会想能找个工作就不错了,有一个总比没有强。如果是国外博,水平又高,评上青千…… 这个事情还用我多说吗?当然你要注意,水平这个东西,都是正态分布的,特别差的和特别好的人都很少,大部分都不上不下,所以除去特别好的那一部分人,其他人在就业市场上的议价能力很有限。所以看自己是什么水平这个讨论的前提十分重要。还有,一般工作都是钱多活多,钱少活少,甚至还有钱少活多的,那就不要去了……,至于你说有没有钱多活少的地方?我在 211 以上学校没听说过有这样的地方,可能有吧,这个只能瞎说了。
此外地域也是问题,发达地区的高校收入要高于欠发达地区的。因为教师工资来源是多方面的,欠发达地区只能吃国家财政饭,学校统筹这部分钱很少。
专业问题,能直接创造经济利益的学科例如工程学,会远远大于基础学科。当然这事情也得靠本事,据我观察,还是只有一小部分真的很优秀或者能吹牛的人有这个能耐。
知乎上的答案就是要看回答者是什么身份的人,很多刚毕业的青椒哭穷那是真实的,知乎青椒多,相反,功成名就的教授会上知乎吗??这算一种概率统计偏差吧。
最后,但凡那种 “我听说” 之类的答案,尤其还是学生的回答,是不太有参考意义。自己问一下和自己关系好的,差不多水平的已入职的人,是最靠谱的。
回到问题,为什么高校老师薪资那么低,还有那么多人争破了头去?个人认为这种现象集中于基础学科,基础学科说好听那是屠龙之技,说难听就是出了学校大门鸟用都没有,所以高校的工作已经是最优解。
刚入职不久的高校老师一名,就是传说中的小僵尸~
双非,怎么说呢,我很知足
工资虽然不高但真的够花了,刚来的话因为啥都没有,给了副教授绩效的待遇,前三年哈,所以工资的话除去五险加上公积金一年到手十五万左右,没加上其他的东东~ 还有两个假期我就不提了
工作简直不要太轻松,高校老师不要求坐班,所以大部分时间都是自己支配的,但是像我这样的比较上进的女青年,在家实在闲不住,所以特别喜欢每天八点起来,享受完早餐然后慢慢悠悠的化个妆美美的上班~
作为一个女生,领导刚来的时候就问什么时候要孩子,没事的,提前说一下,这都是人之常情,给我感动的稀里哗啦的~ 但我本人真的挺不着急的
再加上和学生交流,他们都特别乖,老师辛苦了,谢谢老师这类的,一个个小嘴甜的我都想亲他们一口
出去说我是大学老师,他们都很惊讶(怪我长得有点小,萌妹子的感觉),他们惊讶的表情我还是很开心的,一个说明我长得好年轻,一个说明这个工作的的确确还挺让人羡慕的。
所以,提问的人告诉我,就我这样一个单纯没出过学校又想空闲一点的人,还有除了这个工作更让我满意的嘛~
科研有点压力倒是可以克服,写文章而已啦,博士都经历过来了,写文章生憋也要给憋出来~
给自己定个小目标,今年出两篇论文,sci 或者 ei
加油加油加油~~
教授占全体高校教师的在 10% 上下,大部分是是讲师,然后是助教和副教授。
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大学老师就是这四种职称。
有些人说 “我们学校里大部分是教授和副教授呀!”,可你要知道,别说 985211,全体一本学校,加起来能占所有高校的 15% 就不错了。毕竟,专科高职也是正儿八经的高校。
有些专科学校,全体教师能有 300 个,可教授不到十个。也就是 4% 不到。
有的领死工资,在讲台上辛勤耕耘。有的一年不到 50 节课,甚至可以在家上课,学生自己来,讲讲论文啥的,指点指点的就行了。
有的既有教学又有行政,即既是老师,又是什么主任之类。往管理岗靠。
有的外面事业做得不错,大学就是用来挂个名,上完课提裤子走人。
同样叫公务员,有的是在基层劝阻小两口别打架,有的是在统筹国家大事。
大学老师也是这个道理。
对比一下我和我老婆吧。
我们两是 09 年天津大学同一个专业毕业的,我是本科毕业进的企业,她保研直博毕业后在 211 高校教书。
我在房企,年薪 54 万 (税前),工作很忙,一周加班 3 天,周末一般加一天。而且工作很累心,考虑的事情很多。
我老婆每月到手 7 千多,年底一般发 3 万左右,公积金 2000 多,然后奖励啊,基金啊什么的能有个几万吧。不过她福利好,1:能够完美解决孩子上学问题,目前我儿子在学校附属幼儿园上,离家非常近,而且真的很好,因为这种幼儿园的老师都是拿学校工资的,不想外面老师。幼儿园每个月只要交 400 块,相当于免费了。2:学校有福利房,每平米 3100 元,周边房价大概 1.5 万吧。我老婆大概一年有一个学期有课,有课的时候每周上 2 天班,其它时间自己支配。用她的话说,大部分时候她是给自己上班,写论文,出成果,申请基进,做项目等等,不像我是给公司打工。
你自己对比一下希望哪种生活。
应我老婆要求修改一下,现在很多高校也很累,去了会和你签非升即走的合同,五年不上副教授直接走人,很多老师都是拼命申请基金,写论文,做项目,压力也很大,各个高校可能确实福利和要求差很多,不能一概而论。题主需要自行详细了解。
What?争破头想去?
在很多人眼里,高校教师是一个有钱、有闲、有地位的职业。但是实际上有很多教师递交辞职信,放弃了这份职业。
高校老师这条路能从很多青椒的分享中看出并不容易:教学任务重,科研指标多,薪资不理想,非升即走,末尾淘汰等现状,可以说大写加粗的残酷和艰难。
1、收入不高
说大学老师的收入不高恐怕是没几个人相信的,在一些三线城市,大学教师的工资应该处于当地的上游水平。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全国大学大学教师的基本收入相差不是太多,把这些收入拿到一线城市那就捉襟见肘了。我有一个朋友,头顶名校博士的头衔,在一所著名院校工作,租住在北京一个十几平米的出租屋内。爱人辞职在家带孩子,朋友一边看妻子、孩子嗷嗷待哺,一边还思考人类的命运问题,感觉尴尬。而回到小城市又没有相应的科研平台,于是依依不舍辞去职务,趁自己离 35 岁还有几年,打算先去挣点钱再返回高校。
2、工作强度大
这又是一个被很多人骂的话题,教师除上课外,来去自由,又有寒暑两个假期,何谈工作强度呢?但是真实的情况是,很多高校教师工作是不分时间的,不少高校教师都是晚上熬夜到一两点读书、备课、写课题。一位辞职到大型互联网公司的大学教师说道,我一开始以为在公司工作是相当苦的,但是两个月下来,感觉比当时当老师时轻松多了,而且工资还能翻四倍,很多老师不愿意辞职主要是他们猜想别的工作可能会比教师累,其实不然。
3、大学教学模式面临改革
诞生于工业社会的教学体系越来越不适应现代教育需求,突出地表现在几个方面:生源越来越少,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大学面临招生问题;教育成本越来越高,而回报却很难在短时间内看到,以致于大学生成为需要社会帮扶的 “弱势群体”;以在线教育和线下小组的学习模式将得到发展,教育模式改革势在必行,教师职业面临革新,个人转型压力增大。我身边的一个大学教师辞职的原因是因为教师多了,学生少了,无课可上,连最基本的教学任务都不能完成。
4、学术功利化
本来学术研究应该成为社会最纯净的事业,但现实却是学术研究越来越功利化,瞄准学术期刊利益市场的人越来越多,学术论文中介越来越多,学术期刊版面费越收越贵,课题申请越来越难,职称越来越难评。学术研究也加入了社会经济体的一部分,量比质优的评判机制也驱赶着学术研究越趋功利和短期化。有的教师不愿意花钱发论文或无钱发论文,就成了学术功利化的受害者,当然也不排除有的教师家境较好,砸点钱发文评职称的现象。
5、社会融入度低
高校老师的圈子集中在同事,同学,老乡中,缺少异质人群接触的中介平台,相应的也缺乏信息的获取通道和知识输出途径。混了好多年,都还在学校圈子打转转,教师逐渐成为一个孤立的行业,缺少融入社会协作的路径。有的教师感慨做社会科学的研究,却不愿深入到基层去田野,缺乏了对现实社会的参与感,因此感觉无法解释当下社会。
6、知识被掏空感
一些大学教师缺乏更新知识的压力,因为几年不更换讲义也不会有学生提出意见。但是这种长时间一成不变的付出就会给教师一种知识被掏空的感觉,他们没有压力去接受更多新的东西,或者不愿意去更新新的知识。教学工作年复一年,一般一个老师从事几个学科科目的教学工作,第一次授课压力较大,需要搜集资料,建构体系,寻找案例,然后在此基础上修正更新。这些工作一般在刚入职,干劲十足的时候就基本完成,此后多年,甚至是一生赖此授课,基本也没有对课程进行重新整理的理由。重复性工作虽然减少了工作量,但也让教师感觉知识被掏空,丧失成就感。
7、继续深造或走上仕途
在高校也有部分教师是硕士学历,随着不少高校推行博士化工程,硕士青年教师有了压力纷纷考博离开现有工作。也有部分高校教师常年考公务员,并且成功转型成为一名公务员。一名辞职去做公务员的教师说了一段话让人不寒而栗:现在去干公务员,老了后回高校养老。这种辞职和回归让人对高校教育的前景充满忧思。
8、社会地位降低
在中国急剧变革的社会环境下,知识的社会功能弱化,知识生产者的教师社会地位也无形中被降低,社会话语权被削弱,知识无力成为知识分子的共识。教师也无法独善其身,社会地位成为教师群体不得不考虑的一个职业因素。此外,不少教师被污名化为 “砖家”、“叫兽” 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大部分教师的群体形象。有些教师表示,以前和别人提起职业总有一种崇高感,现在则不愿提起自己的职业。
9、教学量化和被监督
教学应该是一个非常个性化的过程,但是高校管理者似乎越来越对教师不放心,教学不断被量化和监督化,讲课比赛、学生评教、期末考核、专家监督等各种手段并行,老师的不信任感增加,个性淡化,教学趋于一致。还有的学校实行企业化管理,对老师实行打卡上班,把思想的产生禁锢于一个近乎工业化厂房的环境中,也是很多教师倦怠的原因。
10、课堂掌控力降低
以前老师作为专业知识的拥有者,享有课堂的权威,但是教师在课堂的掌控里越来越弱。一方面,学生占有和老师相同甚至比老师还要丰富的信息渠道,某一领域的知识范围要超越老师;另一方面,手机成为老师课堂的最大争夺者,“低头一片” 成为课堂常态,很对时候老师成为自言自语者,于是不少教师上课时感觉到 “挫败感”。
他们最怕的是 “非升即走”(飞升疾走),虽然这可以鼓励他们的保持科研热情,但也意味着 6 年之内发不了文,达不到科研指标就会被迫出局。
![](data:image/svg+xml;utf8,)
每年国自然放榜或是论文落榜时刻,就会有新一批青椒开始认真考虑去还是留的问题。
正如他们所说:“其他人都在大浪里,往前拼命游泳,我在岸上也很难躺下来。”
躺下是不可能躺下的了,无论是在岸上还是在水里的科研人,都要常年保持进击状态。
刚刚毕业进入高校的青椒收入则更少,甚至,不乏以 “啃老” 养活科研梦想的人。
![](data:image/svg+xml;utf8,)
当他们和同时期毕业去企业就业或是转行另起炉灶的同学相比,也就是说,当他们在排队等聘副高 24 小时值班,周末门诊时,别人有可能在这段时间,搞投资,实现了财务自由,收入和心理落差就立马出来了。
青椒和职位较高的学校内部同事相比,收入差距甚至也高达数十倍左右。
在 9 月 8 日,教育部召开第 6 场教育金秋系列发布会,会上公布最新统计数据:高校教师增加 5.34%,此外,发布会提到高校教师相关建设措施,请各位高校老师密切关注。
各级财政部门不断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力度,优化经费投入结构,加快推进高等学校教师薪酬制度改革。“十三五” 时期,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中,教职工工资福利支出占比一直保持在 61% 左右,是第一大支出。
下一步,财政部将继续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决策部署,会同教育部等部门进一步巩固完善政策体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带头并督促地方按照 “两个只增不减” 要求(即: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落实财政教育支出责任,并始终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投入重点予以优先保障,不断提高教师地位待遇,真正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1. 联合陈一丹基金会,今年捐资 1560 万元,实施教学大师奖(1 名,150 万元)、杰出教学奖(10 名,每人 100 万元)、创新创业英才奖(10 名,每人 50 万元)。奖励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突出成绩、在国家战略性紧缺人才培养方面作出杰出贡献、具有卓越影响力、扎根教学一线的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成绩突出的优秀大学生。2021 年度奖项正在评选中。
2. 联合高等教育出版社,今年捐资 1000 万元,设立高校优秀思政课教师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生奖励基金。每年奖励一批政治素质好、专业水平高、学风作风正的高校思政课教师领军人才和优秀后备人才。今年首次开展,目前已发出通知,预计 10 月份开展评选工作。
3. 联合相关企业,今年捐资 900 万元,实施高校计算机专业优秀教师奖励计划。通过奖励优秀授课教师,引导高校教师潜心投入本科教学。2021 年度共有 43 所学校报名(均为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科评估 B + 以上的高校),有效报名参评课程 216 门次。目前春季学期入校评审工作已完成。
启动 “十四五” 时期职业院校教师国家级示范培训。设置 “三教” 改革研修、名师名校长培育、校企双向交流等三大类培训项目,指导各地开展 “1+X” 证书制度种子教师培训、名师(名匠)培育、教师企业实践等 10 个方面的培训,推进校企共建 “双师型” 教师培养培训基地。组织第二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对接《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 年)》,确定申报专业 495 个,从 1200 余个申报团队中遴选立项 242 个,覆盖 31 个省(区、市)、134 所 “双高计划” 院校,以及卫生健康、公共管理、信息技术等 13 个重点紧缺领域和 27 个专业方向。
通过打造高水平国家级创新团队,示范引领省级校级团队整体规划和建设布局。加强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目前,首批全国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完成了平台搭建、组织了 5 个批次的专项培训,遴选了第一批 245 个企业实践项目,并组织首批 122 个国家级团队教师展开技能培训、岗位实践和科研攻关。
2020 年,从 61 所部属高校选派银龄教师 146 名。今年继续选派退休教授、副教授到西部高校支教支研,支援高校扩大到 75 所部属高校和部分部省合建高校,受援高校扩大到 10 所,选派名额增至 300 余名。
经费保障方面,根据此前教育部发布的文件来看,长期银龄教师税前补助标准为正高级职称教师 10 万元 / 年、副高级职称教师 8 万元 / 年,按月发放。短期银龄教师税前补助标准为正高级职称教师 8000 元 / 月,副高级职称教师 6400 元 / 月。 通过在线教育、微信辅导、同步课堂等柔性方式支教,课时费为 100 元 / 课时。
受援高校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提高补助及课时费标准,高出部分由受援高校自行承担。
在中国依然有大批甘做冷板凳,坚守在教学、科研第一线的清贫教师,我们在此期望能够让这些教师的工作环境和待遇好一些,让他们能够有尊严的工作和生活。
谢邀,不要听风就是雨,多少海龟为拿教职挣破头,要真是过得那么惨,大家都傻吗? 举个例子,去年我学院招了一位特聘,南京大学本硕博,国外两年博后,今年刚 30 岁,待遇是基础工资 20 万一年,其他不算,刚进来逢着学校自己给老师建房,今年算是房车都全了,又发了篇高水平,学校奖励 40 万。很难想象,有哪个企业能给这么高的工资而活又清闲的了。而且,大学教授的社会地位可比在企业高多了。
首先,叫兽的收入没你想象得那么低。这个群体喜欢装逼的人多,也就是装穷。
看看我的实际收入多少,但其实每月固定到手也就 8k 多。这个收入,在三线地区属于上流社会了。(更新了工资单截图,别追问哪个单位。我只告诉你这个收入水平十分普遍。)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325085/answer/417359702
另外,画重点,时间上自由到你简直无法想象!作息时间能糜烂到你无法想象!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5686237/answer/383454369
这个答案底下的很多人,是什么让你们觉得高校老师=教授的?
我解释一下避免矛盾。
-——————- 以下【原答案】————————–
说实话,这道题非博士研究生级别或以上(当然以上很少出现)还是别强答那种 “我认识一个老师系列 ·····”
大学教师的工资本来就不高,大学教师就是公务员,其实可以反问:为什么公务员工资这么低,还那么多人争破头去?
这么说吧,副教授就是副处级公务员基本工资待遇——无实权那种,再加点课时费。
你以为的自由支配时间多,其实不知道搞科研的是没有休息日
所谓自由支配时间,就是今晚你决定干到 7 点还是干到 11 点的区别。
双休日?呵呵 不存在的。
去高校的原因主要是考虑子女教育和医疗。
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有以下几个逻辑点的错误
1. 高校的种类很多,岗位工种也很多,你怎么得出高校老师收入低的结论?这和公司秘书收入低,公司上班职员收入低的逻辑不是一样吗?如果你问公司上班收入低这种问题,应该很多人懒得理你吧。
2. 高校教师收入低,要看你跟什么比较啊,没有参照标准的比较,这有什么意义?
下面来说说高校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的主要组成部分:
一、工资福利待遇
(一)现金收入福利
1. 每月工资
2. 年终绩效
年终绩效可以理解为,事业单位的基础绩效,加上教师个人教学科研的工作量奖励,高校教师在教学和科研每年都有一个基础的要求工作量,比如教学业绩点和科研业绩点,超过了这个业绩点是有另外的奖励。
3. 住房公积金 (事业单位的公积金缴纳的都不低,这点很多人应该知道)
4. 住房货币化补贴(现在很多高校随工资发放了)
5. 社保退休金(按照机关事业单位的比例)
6. 公费医疗(跟企业医保相比,个人负担的部分要减少许多)
很多人只看到手的工资,不去看医疗社保,公积金这些辅助功能的福利,后者在你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是可以抵消你的现金支出的,很多人想不到这一点。
另外,事业单位发工资,会有一些补发,核算增补项目,根据财政厅,教育厅或者学校的文件执行,不是每月发,有可能到第二年来补前一年,或者下半年补上半年的。如果你不工作一段时间是不清楚这些的,很多人仅从自己朋友,同学一两个月的工资来看,那就失真了许多,不能用私营企业每月固定额度发工资的模式看待事业单位发工资。
(二)项目报销
高校教师要申请各类的科研项目,项目都是下拨经费的,项目过程中除了用于发表论文版面费和与项目相关器材购置外,其余可以用来报销打车费,公交卡费,火车票及差旅费,购置图书,资料费,专家咨询费等。只要能找到合理明细的发票,都可以利用项目经费报销掉。
所以项目经费是可以抵扣一些日常个人琐碎的支出费用,这些费用看起来不多,但是一年下来也是不少的支出,很多人也看不到这一点。
提高可支配收入才能使生活质量提高,而这不仅仅是提高每月进你银行卡的钱,那些能抵扣你现金支出的福利,也是可以提高你的可支配收入的。
(三)非工资福利
1. 校园卡固定收入(很多学校会往教师校园卡里每月固定打钱,可以用来坐班车,在学校超市买东西)
2. 工会福利(过年过节的福利,平时组织各类文体活动的奖品,这些虽然钱不多,但是可以抵消很多日常生活琐碎支出,另外体制单位集中购置的节日福利质量都比外面买的好很多)
3. 子女入学(有些高校有自己的附属幼儿园,小学,中学,能方便教职工子女入学,一般质量都不会差,可以减轻买学区房的痛苦)
4. 工作时间相对自由(大学老师不用坐班这个大家都知道,即使行政人员,大多数时间也是朝九晚五模式,不用打卡,就算加班也不至于像一些企业一样没日没夜的,可以有大量时间陪家人)
5. 寒暑假福利
以上这些都构成了高校教师时间上,物质上的各种福利,不仅仅是到手工资数额。如果评判一个工作仅仅看到手工资,而不看这份工作衍生出的在时间自由上,非现金方面的福利和便利,那就狭窄了许多。
二. 不同高校教师之间的收入比较
说了那么多,肯定还有人会有疑问,怎么认识的同学,朋友或者老师没说的那么好?
那接下来就要分析一下不同高校,不同岗位的差别,很多人提到教师就觉得好像全国统一标准,一刀切的福利,这种逻辑也是让人很无语。。。。
(一)从地域上区分:
1. 东部高校 VS 中部高校 VS 西部高校,不同省份之间高校教师收入是有区别的
2. 同一个省里,不同地级市也是有区别的(如江苏省南京市,苏州市和连云港市,宿迁市)
(二)从编制形式上分:
没有编制的情况下还分以下三种:
(1)人事代理(待遇参照事业编制)
(2)人才派遣
(3)劳务派遣
(4)特殊引进高层次人才,编外 “年薪制”
大多数觉得自己收入低的高校老师是劳务派遣制的,不仅工资比在编人员少很多,很多上文提到的福利也没有,这部分人群当然觉得自己受委屈,负能量会比较大,所以在你问大学老师的收入之前,先要弄清楚他是什么编制形式的,即使是编外,也有和在编人员待遇差不多的,这里面情况很复杂,很多人搞不清楚。
另外,还有职称的问题,有些编制形式不能评职称,或者有的人职称一直评不上,所以没有办法涨工资和晋升行政职务,这些都是有影响的。
(三)从岗位种类上分:
(1)专职科研岗
(2)教学科研岗
(3)党政管理岗(偏文职)
(4)辅导员岗
(5)实验教辅专技管理岗
(6)其他专业技术岗(如财务处,审计处,基建处,图书馆,校医院这些部门岗位既有管理功能,又带有一部分专业功能)
以上的这些区别经过排列组合,你觉得会有多少种情况?怎么可以有高校老师薪资低这种很简单粗暴的印象?
我就很想去高校当老师,无关待遇有多好,就是希望一直待在学校里,周末能去学校的体育馆打打羽毛球,空闲了还能去图书馆敲敲代码,看看书。
然后,认认真真的做一个以才华服人的好老师,多给学生说说外面的事,多给他们一些学业就业上的建议。
如果你有幸发现一个好老师的是如此有魅力,也许你也会想去当老师。
至于为什么不去当中学老师,因为上中学的孩子们太忙了,而且我不想教语文化学这类的通用知识课,我想教数据结构。
考研调剂到双非了,不知道还有没有没希望进高校当老师,我只想回我本科学校当老师,一个安徽淮南的双非一本,能成我就十分满意了。
说说我的薪资和待遇情况吧,准确来说是综合收入情况。
本人两年半前华东五校博士毕业,入职西部某末流 985,运气比较好,第一年就拿到基金了,入职两年后也就是半年前评上副教授,先说说评上副高前的收入吧。
每月到手工资 10k 零几百,公积金 2k 多点,由于我们入职前三年会有每月 3k 补贴,估计三年后就没了,具体情况不清楚,因为入职还没到 3 年。除此之外,青年教师学校每年给 5W 补贴,综合年收入大概 18W,外加兼职收入和杂七杂八的补贴大概 5W。额外就是年终绩效了,这个基本上是丰一年,枯一年这样子,我入职第二年(9 月入职只算半年)一个完整工作年,科研情况比较好,因为毕业前期做了很多铺垫工作,年终得到了税后 19W 奖励,但入职第三年也就是第二个完整工作年,科研情况就很平平,主要靠入职第一年取得的成果,年终绩效最终只有 5W 左右,与第二年差别还是蛮大的。
综合下来,每年到手大概在 28-40 之间,第一个聘期后可能收入会打折扣,发狠做科研项目的话钱能更多。
所以没有网上传的那么不堪,只是平时每月账面收入确实就那么 1W 出头。关键的问题是,工作状态确实轻松,不上课的话我一般 9.30 到校,下午 5.00 准时下班,谁都拦不住我,晚上到家有心情就继续搞科研到 10.00,没心情就看剧。所以整个工作状态还是很轻松自由的,甚至连续几天在家里办公都是可以的。
当然,本人在入职前就已经把聘期科研任务做了很好的铺垫,入职第一个半年就完成了聘期的科研任务,再加上运气好第一次就拿到青基,所以现在才比较佛系,不代表大部分青椒的生活状态,学校里大部分新老师考核压力还是很大的,不过总体来说相比互联网的 996 和公务员坐班制,还是轻松得多。
至于说非升即走的压力,这个确实每只青椒都会经历,我入职第第一年也非常焦虑,主要是担心基金不过。但毕竟一般高校都会给两个聘期 6 年时间,不会有人连续申请 6 次都不中吧。
总之,顾虑掉高校里的一些糟心面 (具体在我的其他回答里),高校教师算是一份相对轻松,收入不算太低,高度自由,较为体面的工作,适合那些懒得搞大钱,追求生活品质的人。
我来浇一盆冷水。
前面那些分析觉得有各种优势的我觉得都是自我安慰,真正的内在原因是供给侧远大于需求侧。
对国家和社会发展而言,博士培养的主要目的是为高校和研究型机构输送**研究型人才。**用通俗的话来说,研究型岗位对博士来说才算专业对口。然而,现在供求比严重不平衡。高校每年培养的博士其实严重超出传统的教职或研究缺口的。
欧美发达国家早就存在这个问题,于是诞生了博士后制度。博士后制度诞生的目的就是为那些刚毕业没有论文找不到教职的学生过渡用的。我国也借鉴了这个制度,但是我国特色是借鉴只取对自己有利的。于是,本来是照顾博士博士后制度在国内变成了割韭菜的工具,还搞出了什么专职博士后和师资博士后来。博士后本来就是暂时的,专职是个什么鬼。很多高校就算你发了很多篇文章也不提供教职,你必须做博士后。这韭菜割得可比马云高级多了。具体原因大家自己去想。
但就算算上博士后,还是僧多粥少。这么大的毕业人数面对这么如此小的对口岗位啷个办?很多自认为竞争力不太好的博士只能选择另谋出路去企业或者选调等。真正选择去高校的只是一部分。但即使是这一小部分,仍然形成了竞争激烈的局面,因为教职实在太少了!给大家一种争得头破血流的假象。这些人的内卷也让很多高校飘了,就算待遇很低仍然好多人挤破头也要来。于是继续花式降低待遇割韭菜。但就算这样,竟然还有 rddb 公开呼吁要求国家扩大博士招生。欺负年轻人也没个度了,希望国家在两会中也设置研究生代表,让国家也听一听真正来自底层研究生的声音!
很多幸运通过了变态考核留下的博士青椒都觉得这么辛苦,又要上课又要科研自然开始划水,要是我我也划啊。大家都不是圣人,就不要在这里装君子。情怀是情怀,钱是钱。所以你会发现往往老教师们的科研产出还不如博士后。于是继续招博士后割韭菜,让他们不停地卷,反正受益的都是学校。
教师是不光是一份职业,还是高校的主体,这一主体地位永远不会改变。提高教师待遇才是吸引人才的王道。不要竟搞一些卸磨杀驴的事情,忽悠上面得罪下面,终究上不了台面。
因为大家觉得高校稳定呀。师 医 公,永远的好工作!
我超级喜欢我现在的工作
在成熟理性的价值判断中,一份工作或者职业好不好,看得见摸得着的收入的重要性连一半都不到,除了有时候隐形收入更客观,其它比如社会地位、社会声望、职业发展轨迹、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办事的便利性、生活质量等也是非常重要的判断标准。
目光要长远,如果你认识 40 岁左右的大学老师,看看他们的社会地位、生活质量、配偶层次和长相、孩子读的学校,你就知道高校教师为什么受追捧了。
婚恋市场受欢迎程度,非常具有代表性地反应了某个职业性的含金量。假设其它条件一样,这么说吧,假如其它条件完全一样,在婚恋市场上受欢迎程度,高校教师尤其受欢迎,基本处于金字塔顶端,一个优秀的伴侣对人生有多大影响过来人都知道吧,很多富豪和领导非常喜欢让子女找高校教师,这个差距可以换算成多少钱呢?
删除
说个故事。
最近和朋友吃饭,他是青年千人,刚回到某直辖市。我很羡慕他,他说羡慕个屁,几年合同,要求聘期 3 个重点类大项目,混国内的,大家都知道,你个海龟回来能搞 1 个重点就不错了,加上限项你能搞 3 个重点???他背景还是蛮厚的,都觉得一看要求就虚了。所以有薪资高的,但是放心,钱不是白拿的,一样是拿命换钱。
当然,作为低薪一族,我的想法就是在不耽误教学的情况下,做点想做的事情,挣点合理正当的外快。
补充一下:我们单位也有辞职去企业的,每个人想法不一样,立场也不一样,不一定都是 “薪资低”,也不一定都是 “争破了头 “,更不一定靠压榨学生,说句实话,感觉费劲的学生,真的是压榨我。
你的思维有问题。你拿工业界混的好的,来比较高校混的差的,当然这也是多数人的想法。但是,在现在高校竞争压力如此大的情况下,还是这么多人挤破脑袋,人家傻吗?人家读了这么多年,终于有了进高校的敲门砖,这样的人是有实力的,也是自信的。没自信的,没实力的相信也就是混混日子,企业,高校那里都一样。
以前有个人来实验室做实验。平常聊天,他说了自己的事。约四十多岁,学历是博士,之前在企业搞研发,在上海,技术岗干到最后,年薪二三十万吧,他是在上海生活的,家就安在这儿了,还有个女儿。相信我,在上海,孩子的教育花费也不小。后来他觉得不行,自己开了个公司,接合成的单,自己还借我们一个实验台做实验。
我们隔壁实验室的一老师,背靠大牛,自己也有实力,月薪一万多,大组的老板每个月额外再给一万,最近又评上了优青,经费瞬间百万了,注意,经费里面也是有酬劳的,你经费多,里面的酬劳这一项也就多。
其实说这些只是想表明,企业也好,高校也好,有好处也有坏处,有厉害的也有混日子的。这得看你把自己归类到哪里。顺便,就算混日子,应该也是高校舒服一点吧。
那些说高校老师工作轻松,寒暑两个大假的,我特么画圈圈诅咒你们!
当时就是信了这个说法,找了个留校博士,正儿八经 365 天全年无休息!
保胎两次的身子,产前一周还得去实验室,剖腹产后刚满一个月,又一头扎进了无尽的科研和会议当中。
现在单手抱娃单手打字的我,不知不觉就成了家庭主夫!
为啥进高校我不清楚,但我肯定绝逼不是因为工作轻松!!!
不说了都是泪… 带娃去了
个人情况:40 岁出头,华东双非一本,生化环材之一的工科,非领导,教授。
1. 教学方面,只有 1 个学期有课,每周 2 天,4 小节课;每年再带一门课程设计,4 个毕业设计即超额完成教学任务。忘了,研究生指导也能算教学工作量的。非上课时间完全不用去学校。
2. 科研,入校就是正式编制,不用苦哈哈的非升即走。每年总共搞一百万上下的横向项目做做,指导几个研究生。
3. 收入:学校这块,教学 + 科研 + 绩效,每年到手大概 60 个 W;有时有些纯数值计算的项目,可以不进学校,加上这个 100 个 W 压力不大。当然对外声称每月月薪 5000。
其实生化环材没有知乎上一些年轻人所说的那么不堪,996 和 007 换来的百万年薪,并非都是福报。
高校的工资,在当地绝对是不低的。哪怕是在北京,这个结论仍然有效。
1、高校的工资并不低。你要是与当地平均工资相比,大学老师的工资至少都在中等水平。这部分仅仅包括国家发给你的工资,是不管刮风下雨都会发给你的。坦白说,这个保底也算可以的了,至少保证了中上收入。
2、很多老师的收入是很高的。高校老师的收入,不仅仅是工资收入。项目、论文、教学、申论文、兼职、副业等都是收入,可能每个老师都不一样,有的多有的少,个别老师也确实一个都没有。但是,大部分老师,多多少少还是有的。况且,高校老师的收入,会随着职称的提高而逐渐提升的。可以说是厚积薄发吧。
3、大学老师的亮点在于自由。确实,现在年轻老师的考核压力比较大,但是相比于 IT 公司加班 996,还是自由很多的。虽然,我们也经常加班到晚上十点,但是我们可以选择不加班啊,甚至,我明天不来都可以。想休息,就可以给你自己放假。压力,更多来自于自己的上进心,来自于不甘平庸。
总的来讲,大学老师只是一份普通的工作,账面工资也是很普通的,很可能不如街边卖烧饼的大妈。但是,这份工作有基本的保底。不管刮风还是下雨,不管疫情还是洪水,工资每个月都会准时发到你卡上。而且,进可攻退可守。有能力、有资源的,可以取得很大的荣誉、获得大家的尊重,同时可以得到很大的经济利益,全部光明正大,而且上不封顶。对学术感兴趣人适合当大学老师,家境普通的人,也适合找一份稳定的大学老师工作。
北京。工作十五年。目前每月到手的薪酬是 8500-9000 之间(刚参加工作时是每月 2300,逐步递增的),没有年终奖,没有任何福利,没有分房,什么也没有。逢年过节加起来能发个四五千,多一分没有。十年后,可以一眼望到头,大概不会再比这多几百元。当然这只是我的情况,我表妹在北京一个比我好很多的大学当老师,她们学院自己有创收,所以一个月 2 万 + 也很正常。而我这什么也没有。
为什么要选择这个工作。
1——当时为了解决户口。
2——有寒暑假。虽然寒暑假也会不定期安排工作事务但对于身体不好三天两头需要休息和看病的人来说还是非常有用。当有了孩子后,这就是极大的益处了,可以和孩子放假同步,做到无缝全程陪伴。
3——虽然不是公务员,各种条件福利没什么,但总体环境还是要比社会简单,没有太多复杂人际关系。当然想往上爬的另说。
4——如果坐行政,不是一线老师,日常常规上班只要不出什么工作问题,请假什么的还是相对方便,比如临时有事或者什么的。不会扣工资。当然这个也跟不同部门领导习惯有关,有的严有的松。
5——能进高校工作的女孩子,80% 家底很厚,因为本身她们就是凭关系来的,举例,假如她是一线老师,每周就来上两天课,那么其他五天就是放假,也就是说她每个月只上八天班(加临时两天算机动时间吧,比如有会议或者活动),她一个月只能挣五千,那也只是她零花钱而已,她的日常消费依然是开高档名车,四处国外旅游,购买奢侈品的富二代。并且富(或官)二代男方家比较喜欢女孩子做高校教师或者公务员工作: 干净,体面,社会地位高。不介意挣多少钱。反正家里不缺房子票子,她要的是自由。
6——也有部分更厉害的人物,是拿这种单位解决完户口当跳板的,以后再通过家中平台找其它福利待遇更好的事业单位。目前年轻人挤破头是确实现在竞争压力太大,无处可去。能挤进来的十个人有 9~10 个有必须都是关系户。
7——在目前大环境下和社会价值观念中,高校教师对于家中不缺钱的女孩子来讲是个比较舒适的工作。因为每个部门,学院,都是有人干活有人不干活,累死的累死,闲死的闲死,还有一堆官太太养在图书馆,医务中心等没有太高技术含量的岗位,谁也惹不起动不起,拼不了背景那就得死干活。也未必落好。
但综上所述,没有关系没有能力,不在这里还在哪里呢?
答案很简单,有时间,有平台,有资源。
对于真学有所成的博士来说,去企业不合适,因为企业会把你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占据。我原来在银行工作,年薪到手 70 个,2020 年跳槽到一所大专当老师,每月工资到手 14000,公积金 3000。看起来少多了吧。但是我自己开了两个小公司,收入比在银行高了不少,而且也不像原来做中层那么大压力。
说到底,当你打开了高校的正确模式,工资是毫无意义的,当然很多年轻老师没找到门路,那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高校对有能力的人来说,有时间就是舞台无限。对没能力的人来说,也给了一个饭碗。再说了,不试试你怎么知道自己的公司能不能做起来呢?能一边保留工作一边创业的,除了高校教师几乎没有了吧,这么多人趋之若鹜,很奇怪吗?
对于自己开公司完全没概念,只想着拿高点收入的人来说,难以理解是正常的。
不就是贪图那两个寒暑假吗
高校也是名利场,
老师和老师差别很大很大的,
看你会不会玩,有没有资格玩,
我举个例子,
比如:
高校老师可以带研究生的,
但有些家长给孩子刷学历,怎么办?
大一,大二提前开始做准备,让孩子考研,面试分自然不在话下,
考研面试前提前给该老师打好招呼,
接着在读研过程中,
论文什么基本就交给老师了(老师给其它学生做完啊,或者自己想办法搞出一篇论文出来),
你觉得这种家长会少老师的好处吗?
所以有些读博,读研的人就帮人做事了哦,
甚至自己做的文章还要给别人名字,
一个研究生名额价位看人吧,
当然这个价位
有时候也许不是钱,而是其它东西,
这些人里面许多是下面来的县长的孩子,或者下面市里面局长的孩子,
反正别人来就是为了刷学历的,
当然知乎觉得一个地级市局长的孩子很 low 逼,
这些人是档次很高,
但大多数人是普通人老百姓,
大多数人去当一个实权科长就了不起了,
还有去带班主任,
一般要求最少博士后学位应该是 211 了,
所有孩子里面,家长几千万富豪肯定是有的,
要是家长对孩子大学教育也非常重视,要求班主任多操心,多关照,
一个孩子,自然后面福利你懂的,
而且可以和一些家长合作,
比如报相关专业的家长,一些是从事相关专业东西的,
这就是合作机会,
这些都是小打小闹,
还有和业界合作的机会,
这种需要你有一定能力,
体制内某人想出一篇文章,他们手里面有项目,有钱,
但自己肯定是做不到的,
这时候高校老师可以上场啊,
给安排处理了,
你觉得好处会少吗?
当然我这个说的是 211 以上的高校,
一般高校机会比较少,但也不是没有,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关于教师薪酬,大家说得很多了。这里就谈谈(通常认为的)福利里面,最具吸引力的子女入学问题吧。这里面的情况比较复杂,需要细细说起。
是不是所有高校的附属学校,都能让本校教职工(至少是在编教职工)的子女入读?答案是不一定。首先,同样挂的是高校附小、附中的帽子,学校是否主要归属高校管辖却大不一样。为什么说 “主要”?因为所有的基础教育阶段学校,都要按属地原则,接受所在地政府的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只不过,同样是双重领导,就要看谁是主导方。说白了,就是谁能任命附小附中的校长,并且和在另一方取得一致的情况下任命书记。
根据以上标准,就可以分成以下四种情况:
第一种,是公立学校,以高校为主要上级领导。比如说清华大学附中、人民大学附中、复旦大学附中、华中师大一附中这样的。这种情况下,通常是能保证在编教职工子女入读其义务教育阶段的。
第二种,是公立学校,以所在地政府教育部门为主要上级领导,那就很多了。这种情况下,对不起了,通常就是按片摇号入学。高校教职工子女只有在片区内,才能入学。
第三种,是实质上公办的民办学校。什么叫做实质上公办的民办学校呢?就是形式上是由非政府机非事业单位的企业创办。然而,这个企业本身就是由政府或者事业单位(比如高校)创办而且 100% 控股的。但是,名义上是民办的。这种情况下,也是基本上能保证高校教职工子女入学的。而且交的学费嘛,别说出去就好了。
第四种,挂个附属招牌的民办学校。就是用了高校附属的招牌,但是有来自非公经济的股份。其实,这种学校现在是相当多的。这种情况呢,对高校教职工子女,通常是有些优惠,但是没有什么明面上的照顾。
当然,以后如果全面推行义务阶段摇号入学和多校一片、多片一校,那就不好说了。而且,即便是优待,面上也只能是在义务教育阶段,高中阶段按照法律法规是自己来考的。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优待。但这不是入选从国家到地方的各种人才计划(而非只是作为高校教职工)获得的。所谓 “高层次人才”,各个省级单位和省属市的人才目录名单都很长,但与高校教师相关的通常是:第一档 院士级;第二档 长江级 第三档四青级和省级山河湖海特聘教授这一级。第四档 省级青年人才和市级英才(这一档有些省属市有,有些没有,到目前为止,没有的居多。不过大势所趋,估计都会搞起来)。当然了,都肯定是拿出学校去评的。
如果评下来了,那就通常是(1)从幼儿园到高中,有且仅有一次在公立学校择校或者优惠的机会。请注意,这里包括了没法通过学区房搞定的高中阶段喔。(2)幼儿园、小学、初中,通常是无条件入学,但是得在户籍所在区(3)高中是在所在市范围内,但是中考要嘛得上本市的省级重点线,要嘛加个若干分。
所以,如果考虑到子女入学,一定一定一定要先打听清楚再说。
谢邀,高校工资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低啊。
不知道高校老师薪资低是哪里来的印象,其实只要你有能力,是个海龟,或者有名头,杰青千人长江学者,待遇不可能低,就算普通教授,在差不多点的学校,也是高于评论线的。
我们这种西南地区的 211,前一段时间发了个诚聘英才的广告,面向全球,只要你有实力,你是海外引进千人或者长江学者,杰青,在成都,年薪都是百万,有房,配偶有工作,子女入学,社会地位,全部都有了,当然不可能所有人都是这个待遇,按照你的能力,从上到下,不同的待遇,最差也二十万,关键来了以后你就是大学老师,受人尊重,工作不累,没有升学压力,各种好处,凭什么说薪资低?薪资高的没他轻松,比他们轻松的挣得没他多,这就是典型的书中自有黄金屋。
这就是学校广告的截图,公众号,网上都能搜到,土木本科毕业,工地吃十年苦可能有这一半待遇吧?你所说的高校老师薪资低,可能是学校本身实力决定资金,可能是老师本身学历,但是只要你实力够了,绝对不存在薪资低。
这还是我们这种普通西南地区 211,换电子科大这种有钱的学校?再换沿海地区的学校?比如广州大部分甚至二本,教授待遇好的不行,再或者更好的一流 985,只要你有能力,不存在不给你钱。
11 月 16 日,Nature 发布 2021 年学者薪酬和工作满意度调查,只有不到 50% 的科研工作者对自己的职业前景持积极态度。 此前,一项关于我国大学教师生存状况研究显示,有 88% 的被访大学教师认为工作带来的压力是中度及重度,83% 的大学教师对月收入不满意。
而有意思的是,即便调查结果显示高校教师现状 “不容乐观”,每年依旧有大量硕博毕业生扎堆进高校。
2020 年,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的专任教师人数达 183.3 万,相比于 2019 年,净增了 9.3 万人,而 2020 年毕业的硕士生有 66.18 万,博士生仅有 6.6 万。进高校做青椒,已然是众多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研究生的重要选择之一。
硕博毕业生自然不是傻子,扎堆进高校一定有它的道理。目前 “内卷” 的高校环境下,对于大部分普通硕博研究生来说,进本科院校直接当副教授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从中级职称的讲师开始晋升,算是比较普遍的职业发展道路。
那今天青塔人才就先来聊聊,在中国,高校讲师到底能挣多少钱?
青塔人才 2022 求职交流 2 群现已开放,扫描下方二维码加群,与硕博人才交流高校工作的薪资与待遇。若群满可添加小编微信(cingtajob3)入群。
**
**
**收入差距达 25 倍?**提及收入,如果抛开学校层次、地区等客观因素,只谈平均工资的话,参考意义并不大。根据学校层次的不同,教师们的收入差距明显,在年薪 10 万 - 20 万的教师中,部属高校的教师收入高出市属高校 10%。即使是同一所学校的教师,收入差距也是巨大的。《中国高教研究》曾调查过某高校全体教职工的收入差距,调查结果显示,最高年收入是最低年收入的 34.12 倍。《高校教师收入分配与激励机制改革研究》一文中曾提到,即使是同一职称级别,如果比较收入最高的 10% 群体和收入最低的 10% 群体,**高校教授之间的收入差距达 5.9 倍,副教授为 4.5 倍,而讲师之间的收入差距更是达到了 25 倍。**此外,海归高校教师的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显著高于本土学历高校教师, 也远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虽然很难用一个具体的数字来概括高校讲师的收入,但青塔人才曾推出薪酬查询小工具,数万名高校教师真实用户上传了自己每月到手工资情况。
我们分别统计了不同地区的 985 高校、211 高校(非 985)、“双非” 高校(非 985 非 211)讲师岗的到手平均薪资情况,以供大家参考。
985 高校讲师到手平均月薪约为 6k
根据青塔人才后台数据统计,**34 所 985 高校讲师岗平均月薪为 6009 元,**月薪高于 7k 的学校均位于北京、福建、广东、浙江、上海。
211 高校讲师岗平均月薪低于 985 高校
这里提及的 211 高校指的是非 985 的 211 高校,相比于平均月薪只有 6k 的 985 高校讲师,211 高校的情况更不乐观,到手薪资只有 5714 元,尤其是一些中西部的 211 高校,讲师月入甚至只有三四千。
“双非” 高校讲师平均月薪跟 985 相差无几
我们统计了不同地区 43 所 “双非” 高校(非 985 非 211)的讲师平均月薪情况,发现平均月薪是 5965 元,跟 985 高校相差无几,比 211 高校多了 200 余元。此外,月薪大于 7k 的高校普遍位于广东、上海、江苏、湖北。
到手工资只是冰山一角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20 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人员年平均工资为 97,379 元,教育行业平均工资为 106,474 元。
如果把 985 高校讲师的到手月薪,乘以 12 算作年薪的话,年薪大概为 72,108 元。
那这意味着,985 高校讲师的收入甚至还没到社会平均收入水平?
大错特错。
因为对于高校讲师来说,每个月到手工资不过是冰山一角,隐形待遇才是重中之重。
高校教职工的薪资构成分为工资性收入和非工资性收入。
工资性收入大概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课时工资等。每个月到手的工资主要是这部分收入再扣除五险一金、个人所得税,有些讲师还需扣除职业年金这部分金额,自然每个月到手的钱并不多。
非工资性收入包括科研收入、期刊审稿收入、稿费、讲座费等,这部分收入也是导致讲师之间收入差异明显的最主要原因。
除此之外,高校教师所享受到的福利待遇也是硕博毕业生扎堆进学校的原因之一。
不同学校甚至二级学院基本都会有自己的教职工福利发放办法,节日福利、慰问金、高温费、烤火费、中餐补贴、交通补贴、体检费用、学位津贴…… 这一项项加起来并非小数目。
更别提安家费、购房补贴、生活补贴等动辄几十万的补助。
点击图片查看:青塔人才网 -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材料学院招聘讲师、副教授(带编制)
尤其是对在一二线城市工作的青年来说,租房用钱也是大头,但是进高校当老师,学校一般会提供教师公寓 / 住房,或者租房补贴。
点击图片查看:青塔人才网 - 广州华商学院 2021 年博士及高层次人才招聘启事
博士毕业不过 30 出头的年纪,需要面对结婚生子、子女教育、赡养老人等生活上的问题。高校引进人才时也考虑到了这一点:配偶随调、提供优质的教育和医疗资源,充分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
点击图片查看:青塔人才网 - 河北工业大学招聘启事
2010 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指出:“提高教师地位待遇…… 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 2018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再次申明 “不断提高地位待遇,真正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十三五” 时期,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中,教职工工资福利支出占比一直保持在 61% 左右,是第一大支出。今年 9 月 8 日,教育部召开第 6 场教育金秋系列发布会,会上提出要加快推进高等学校教师薪酬制度改革。
未来,高校教师待遇势必更上一层楼。
青塔人才 2022 求职交流 2 群现已开放,扫描下方二维码加群,与硕博人才交流高校工作心得。若群满可添加小编微信 cingtajob3 入群。我们愿助力各位入职高校,为高等教育事业奉献力量。
- 参考文献
[1] 张和平, 沈红. 薪酬水平对高校教师科研生产率的激励——基于 “全国大学教师调查” 的实证研究[J]. 现代教育管理, 2019(7): 84-91.
[2] 沈红, 熊俊峰. 高校教师薪酬差异的人力资本解释 [J]. 高等教育研究, 2013(9): 23-31.
[3] 胡咏梅, 易慧霞, 唐一鹏. 高校教师收入不平等——基于中国和加拿大高校教师工资性年收入的比较研究 [J]. 中国高教研究, 2016(11): 80-88.
[4] 张荆, 赵卫华. 高校教师收入分配与激励机制改革研究 [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4: 30.
高校老师工资低?!!!
暂且强忍不同意,让我先晒出老师这样的一个职业在群众里眼里,到底意味着什么。
1、社会地位高。
在著名的社会学家陆学艺 2002 的《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果研究报告》中提出,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划分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基本形态,把中国划分为国家和社会管理者、经理人员、私营企业主、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个体工商户、商业服务人员、产业工人、农业劳动者、以及城市无业、失业和半失业人员十个社会层级。者是个社会层级又可对应五种社会社会地位。具体如下:
从上图不难发现,高校老师这个职业应该归属在专业技术人员阶层,这个阶层拥有非常丰富的文化资源,而且这个层级的社会地位已经是很高了。
**2、高校老师职业声望高,常年盘踞职业声望的 Top20。**具体如下图:
另外,广东省科协于 2011 年公布的 “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 结果现实,教师、科学家、医生的职业声望排名前三位。
简而言之,当别人问你,你是做什么的?当你说出高校老师的时候,对方的反应基本上竖大拇指,瞬间敬意狂增。
再看高校老师可以享受到的其他:
1、假期多,自由时间多。
寒暑假,双休节假日这些就不说了,更重要的是高校老师每周上课的数量很少,如有需要,还可以跟其他老师兑换一下自己上课的时间。这种灵活安排自己工作的便利,是多少普通大众梦寐以求的生活。
2、工作环境好。
随便走进一所高校,都觉得那个环境不要太舒服了哦!绿化多,空气好,空间大,想要运动一下,学校大把各种免费的运动场地。比起在拥挤的一线城市的白领,狭窄的办公室,高密度的人口群居,好不容易附近有个公园,一到周末,到处人挤人,去到健身房,开卡缴费不说,长期闭塞的空间,空气又能好到哪里去?
3、人际关系相对简单。
想搞科研的,完全可以把自己泡在实验室,长期不跟人打交道都可以;
喜欢教书的,专注于把课教好,没人来找你麻烦;
喜欢跟人打交道的,做行政做服务的岗位,也不会有什么大麻烦;
另外,经常和年轻的学生打交道,心态一般都比较年轻。
反观在企业,无论你身处何种岗位,都必须要跟人打交道,特别是对于一些天生不擅长社交的人来讲,想要保持在一个独立的空间,简直不可能嘛。跟领导搞好关系是刚需,跟本部门同事处理好关系是必须,跟其他同事维持基础的友好关系的基(本)需(要)。如果赶上企业并购、部门合并之类的,关系就更加复杂了。
4、长期的铁饭碗,不用担心失业
在知乎上随便搜索一下,有关中年失业、35 岁下岗的话题多不胜举。现在很多企业几乎只要年轻人,超过 35 俨然就进入到下坡路了,但现实是 35 岁正值人的春秋鼎盛时期,刚好正逢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这个阶段却要被迫面临职业转型,职业降薪等等尴尬无比的问题,深感社会的凄凉,现实的无奈。特别是疫情当下,这个问题暴露的更加明显了。在 Boss 直聘的报告上,一组告诉大家,多少中年人在温饱线上垂死挣扎。
这种在失业压力下,游走在崩溃边缘的状态,高校老师是根本没有机会体验的。
5、饭堂伙食
哪个高校不给老师提供饭菜?比学生食堂只好不差吧!
但是,现在一线城市有多少企业给员工提供伙食?即便提供,餐标少的可怜吧,还是大食堂提供出来的,多少打工族靠快餐、外卖生存!
6、孩子上学
不说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的附属幼儿园、小学和中学,起码部分高校有的吧,那意味着至少有很大的机会小孩读书很便利,完全不会因为学位的事情挤破头。
企业上班族,小孩上学都是拼了老命去争取的,有时为了上个学,特意买个说的是带学位房的小区,结果学位没了,拉横幅上访的事还少见么?
7、安家费 VS 住房计划
高校给安家费的是多数。前年朋友圈看到一则招聘通告,茂名一所高校招聘大学老师,安家费一口气 40 万,还不包含其他的福利。重点是安家费是到岗就发,并且一次性发到手。
而大部分企业是不会给安家费的,偏向于住房计划的比较多,而且也只有一些非常有实力的企业,才会考虑给员工上购房计划的福利,同时,这个补贴往往是跟服务年限绑在一起的,如果离开公司,补贴就会立即终止。
看完这些优势,你还觉得老师工资低?
再来组数据分析,彻底让你清醒到底是低还是高。
通常,对比薪酬高低,绝对不能简单的只看工资,要看公司的整体报酬体系,常见的包含基本工资、奖金和福利。
基本工资:常说的 12 个月工资,不包含加班费。奖金:通常奖金的种类有绩效奖金(包括月度、季度和年度)、年终奖、各种项目奖、关键人才保留奖金、股权激励计划等等(请注意,一个公司能拿到股权计划的是凤毛麟角)。福利:分为法定福利和企业补充福利。法定福利主要是指国家和当地政府要求的福利,比如五险一金、法定节假日、有薪年假、婚假、丧假、产假和哺乳假等等。补充福利就是在法定福利之外,企业单位为了吸引和留住人才,根据实际情况来设计的福利,比如安家费、住房计划、商业保险、比法定有薪年假更加有吸引力的假期制度、旅游政策、节假期福利、回乡路费报销、体检、幼儿暑假托管班、家属参观接待、工作餐、宿舍、交通补贴、通讯补贴等等。
单看工资条,老师的工资确实不高,但是如果把工作时间长短折算进来,按时薪来对比,你就会发现老师工资真的不低。
-————————————————————————————————–
以一个老师基本年工资 8 万来计算,扣除三个月的寒暑假,按平均每周 15 节课计算(11.5H),备课时间折算 4H(牛逼的老师根本不用备课)。得出:
工作 9 个月,8 万,月薪约 8800
每月工作 62H,时薪约 142 元
找个目前国内最吃香的互联网行业,简单粗暴的来计算,年薪 40 万的员工(请注意,这里讲的是全部薪酬),他们的时薪是多少呢?
996 是起码吧,加班到九十点也是正常吧,有些更恐怖的,熬到十一二点都有的吧。
工作 12 个月,40 万,月薪约 3.33 万
每月工作 240H,时薪约 138 元
-—————————————————————————————————
结论:
高校是只看基本工资计算,企业是按整体薪酬来计算,高校时薪 > 企业时薪,这么不对等的计算差异都这么大。你还好意思说高校老师工资那么低么!
但凡,高校老师如果勤快点,稍微有能力点,做点项目、写点论文,或者做点兼职,薪酬绝对可以秒杀一众金领。
剩下的福利,特别是节假日福利之类的,根本不在同一个档次上,都不用去对比了。
如果你还是觉得高校老师工资低,那就随你去吧。
喜欢就点赞我关注我。
怎么说呢,我预计明年博士毕业,最近一直在找工作,拿到了有企业,有高校的 offer。所以一直在纠结,也想的很多。
企业的 offer 里面有 955 的外企,有 9116 的民族企业,高校里面也有一个 211 的讲师位子。具体的就不说了。一直很纠结,怎么说呢,都有好有坏吧。
企业的话就是钱多,高校老师的 2-3 倍吧,但是回过头来想,首先我不想加班,还是想保留个人时间的,对于打卡上班也很反感,所以 9116 的民族企业就不去了。高校老师的一个好处就是时间很自由,很大程度上可以自己安排自己的工作。
当然了压力其实都是一样的,说实话讲,当老师自己当老板的话,压力恐怕比去企业还要大一些吧。高校老师如果科研做不好,面对的就是非升即走,到时候人没留下,钱也没到手,鸡飞蛋打了也不是没可能。而且没钱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但是去企业的话,冒然进入一个新的领域能不能做好也是一个问题。博士 5 年时间都在自己的领域内,知识,能力,关系,资源都是科研领域的,要抛弃这一切,还是很犹豫的。我觉得做事情还是要长远考虑的,高校是不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呢。毕竟干到 60-70 岁的老教授也不少。而企业总是要面临裁员,跳槽等等各种问题的,也许你一辈子搞得设备,被更新换代淘汰掉了?也不是不可能。
总之,我觉得现在这个世界上也没有容易的事,不管去哪里都要面临压力和挑战,不断地提高和更新自己才是不落伍的想法。想抱着金饭碗还是不靠谱的吧。最重要的是要考虑投入和产出的关系,我付出了很多,能不能收到应有的回报,这么看来还是不要给别人打工划算一些吧。盯着眼前的一些钱啊,待遇啊什么的,是不是有些短视了。
西部 985(号称西部最有钱的高校)。我因为和导师,新来的副教授很熟悉所以知道。
从正高到讲师分为 12 级,前四级属于教授职称。我导师三级教授,工资加上津贴 40w+;新进的副教授(双 985 + 德国博士博后),工资加上津贴 24w,公积金和保险 3w 一年。刚来是合同制,三年一考评,项目为大头,论文也有一部分要求。
我师兄,马上去一个双非二本学校,副教授待遇,年薪 15w+,安家费 40w,启动基金 15w。
根据我师兄找工作的情况,可以总结一下。
水平越高的学校,待遇越差,发展很好;水平越低的高校,待遇越好,发展较差。
另外,以我师兄的经验告诉你,高校老师也是要看颜值的。一次他面试,人事主任就说学术水平够了,但是我们找老师是要讲课的,所以希望找一些帅气的 ……
作为参考,第一个师兄年底毕业,第一篇 APA,后来有 interface,两篇 nano energy,一篇 ACS 可持续化学工程。本硕双非。
第二个师兄本硕双非,陶瓷方向,一篇美陶,一篇欧陶,两篇 jmcc,还有几篇忘了。
这就是真实情况。
有人提到了聘期的要求,我师兄同学(土博士),因为有 EES 和 ACS NANO,一个 211 愿意要他,条件 5 年 20 篇 SCI 加上青基横向……
再加一点,材料,都知道 TEM 多重要,你可以去看双非有几所学校有这个玩意,别以为都像 985,透射两三台,扫描五六台。
可以星期一早上 9 点在小区里乱逛,拍下老人带娃的照片,发 QQ 群里
再感叹一下,现在的年轻人都怎么了,娃竟然丢给老人带,哎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啊……
也可以周三上午 9 点 40 分在群里发 “繁忙的一周终于结束了”
首先你要明白,高校老师和高校老师之间的差距比人和狗的都要大。同在一个学院里,有的老师帽子好几个,享受国务院津贴,别墅好几套子女美国留学一年花一百多万,有的人(比如我)一年到手不到十万块钱房贷还三十年,所以并不是所有人工资都低的。
至于为什么有的人工资这么低还往高校挤呢,大概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惯性思维,读了这么多年书还能卷进高校的大概率文章不会差,可能比其他很多博士来说在科研上算是卷赢了,那么进高校继续科研是一种比较惯性的思维,导师也会帮你进高校推荐一下。另一个原因是工业界真的没啥需要啊,很多专业在读博期间做的都是基础研究,公司根本不需要类似的岗位。另外吐槽一下很多专业(生化环材)产学脱节严重,真的是学完了不知道怎么应用的,写本子还得疯狂吹应用,真的是很难办了。最后祝题主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子,找工作很重要,生活更重要。
因为去之前不知道啊,真去了一签就是五年八年的,毕业的时候就快 30 了,合约期满就快 35 了,你还跑哪去?
比如说我自己吧,15 年来高校的时候觉得一年 10w 可以了,毕竟刚去哪里收入都挺低的,以后慢慢就会高啦。没想到五年过去了,收入就涨了一两百。。。但是现在跳槽是不可能跳槽了,没地儿去啊。
当然特别牛的能随便跳槽,但是特别牛的在高校收入也还是挺高的。。。
分情况讨论。
高校里的大牛,从来不靠工资,高校提供了 “及其完美的营商环境和人才储备”,大牛们基本都是以“经营” 的模式在高校工作。
高校里的不牛的人,再分情况讨论。
一种是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的,高校工作主要是资源交换与分配,社交网络的经营以及个人形象的塑造。这些人的收益从来不直接体现在 “工资” 上,而是通过其他途径获得。例如:张总的爱人在某 985 高校任教,a 老板的儿子想读该校研究生,可以了解信息,介绍与导师沟通。。。自然,体制内家庭的许多社会网格也是基于高校这样的场景构建的。
高校还有一大批人。不当高校员工也赚不到啥钱。个人能力素质都很有限,家庭给予的支持也非常少 (甚至是负值)。这些人在高校,算是比较好的归宿,工资不高,。但风险也不大,而且是最佳择偶场景,未来未必不能发达。
最后,高校的工资真的不低。如果客观对比众多行业的话。
我错了,不该把工资贴出来
呵
坐标华东地区高校行政,某 211。
新来的老师非升即走一年大概 18w 全包算公积金和福利。
但是四十岁左右的老师,有编制,并且喜欢搞关系拉项目的。一年 70w。。。我们还有老师自己开公司收入一年大概 110w。我觉得可以吊打 99% 的人,我们还只是普通 211。当然这只是我们学校,内陆的学校就据说会低一些了。
而且就算你没有那么多额外收入,你还有各种福利。除了高额的公积金,绩效,年终,餐补,油补,高温费,便宜的食堂(好吃程度看你们学校,我们学校一般也不难吃,但我去过一个学校食堂头头以前是大酒楼的,结果他们就是每天吃的都特别好),医疗保险二次报销,女教师无压力的产假福利等等之外。还有子女入学(从幼儿园到高中),集资房(这个看高校具体情况可以很不一样,新老师难了),大学附属医院看病方便(这要看大学有没有医学院,然后还有医学院和其他大学教职工之间关系紧不紧密)。按照有寒暑假,每周也不用坐班的工时来算,大部分老师的时薪我敢说不比阿里巴巴差。而且分到房子的话,差不多净赚 250w。
时间上自由到你无法想象,我的好闺蜜,教职。一年只有一个学期有课,并且一个礼拜三次课(每次课分两小节),其他时间全部自由安排。我早上九点上班的时间,她在家里还没起床呢。大多数情况是她在家里慢悠悠吃好中饭才来学校(下午课的情况),然后早的时候下午两点多上完课吃好饭就回家了(早上课的情况)。
当然她在别人面前会说她做课题做科研多么忙碌,压力多么大哈哈。但其实减轻压力的方法多了去了,最简单你叫研究生帮你干不就完了。而且你科研干多少,这可都是你的收入啊。当然非升即走和奋斗逼老师们除外,我见过老师每天工作到晚上九点的。但他的奖金和各种收入,多到你无法想象。哈哈
香吗?香,香极了。高校老师最喜欢哭穷了,也最希望别人觉得他们工资低了。这可千万不能有人爆料啥的,闷声发大财才是王道。中国就是这个规则。我们院长的儿子在美国留学开保时捷帕拉梅拉,如果是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员工(医院除外)的子女,这种事情不贪污不能发生吧。但是在高校这些收入都是合法的哦,我都羡慕唉。
高校组织人事处在职人员前来答题:不晓得你们怎么界定工资低?
双休,午休两个小时,上完即走,节假日足额休,不减薪带薪寒暑假,每个月工资远超当地平均工资水平,你跟我说低?算算时薪嘛,你不信?我贴图,上个月本校教职工工资,坐标四线城市。
![](data:image/svg+xml;utf8,)
![](data:image/svg+xml;utf8,)
处长序列
以上,我挑的都是今年刚入职和刚晋升的干部,校龄标识你们能看到是 1,代表一年及以内。
而且,学校会有各种各样的考试,事业编、省考、国考、烟草、水利、四六级、计算机二级等等等等,周末监考,一天两场,一场 300+,你要是不怕辛苦,你算算,能挣多少?
还有各种各样的福利,只有你想不到,没有我们发不到,什么房补、车补、通信补、校龄补、职称补、学历补、交通补、餐补、探亲费,LOW 爆了好吗?别人都有的我们就不说了,今年我们又开发了新型补助,疫情补,紧跟实事不?疫情肆虐大地,感谢各位教职工在疫情还没有彻底消除的情况下就来上班,特每月给与 XXX 元补助,直至疫情彻底结束!
还有一些隐藏的福利,比如氛围、科研等,现在高校都有自己的二级学院产业园,懂吗?依托在二级学院专业下的产业,是可以盈利的,年底是可以分红的。一个学院的教职工,随便分个三两万,也是有的。
还有课时费,一节课 60 元,年底一次性发放,扣除基础课时量 XX 节,年底有个 3 万 + 还是可以的。下了班,学校有健身房,可以去运动,运动完累了,可以去食堂吃饭,吃完了,陪爱人去操场散步,看着夕阳西下,春风和煦,美女帅哥们在高校肆无忌惮的挥洒着青春,你在这多愁善感一句:“年轻真好!”
第二次更新 2022 年 3 月
时隔一年,再次点开这个答案,看到有些朋友好像不是很理解,甚至是质疑,也不知道是不是我的表述能力太弱了,我再补充几点吧:
第一:关于专职教师学年超 500 节课的问题。学校确实是这样,每天按照 8 节来核算的基础课时,根据班级人数,还有不一样的系数,比如一节课有 150 人听课,根据课程难易程度(专业课和基础课难度不一样)系数可能高达 1.5 甚至 1.7。一个专职教师,年基础课时达 500 + 真的很多,我见过最多的一个,加上系数,年底综合课时数 900 多。
第二:关于一节课 60 元的课时费是否正常的问题。今年开春后做了改革,按照教师职称高低课时费也分了层次,最低的是无职称,40 元 / 课时,最高的是正高级 90 元 / 课时。这也是学校鼓励教职工评职称和吸引高职称来学校任职的方式方法。
第三:关于刚毕业教师能不能达到这么高工资的问题。学校专职教师待遇比行政岗待遇高一截,刚毕业的研究生,入职后第一年,本身月收入有个七八千,很多老师不住学校的职工宿舍,能拿房补、话费补、餐补、校龄补、证书补(职称补)、再辛苦些,学校的各种考试去监考,月入一万是没一丁点问题。
第四:关于学校在哪的问题。真不能说,最近学校搞本科评估,忙得不行,我也不给自己找麻烦。
现在看到这个题,突然有点感慨。
现在是 2020 年 12 月,前不久,深圳大学发了一则教师招聘公告,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深圳大学开出的薪酬以及相关待遇。
招聘公告一出,就因为 “高薪” 登上了微博热搜。各方讨论里面有惊呼深圳大学有钱的、有感慨高等教育资源会进一步倾斜的、也有理性分析深圳市中小学优秀教师薪资也已达到 30W 水平,所以 70W 年薪也没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内教师的工资水平确实一直处在一个不太理想的状态,甚至今年 7 月份的时候,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开通了 “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举报平台”。从一个侧面显示出教师群体中很大一部分弱势群体的存在,也与很多人印象里的 “地位还算高、但非常清贫” 的形象十分符合。
但与此同时,在政策 “充分落实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加快创建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的指示下,各大高校其实在不断地提高对高素质人才的待遇,希望吸引到最优秀的人才进入教育体系、从而更好地培养人才,进入正向循环。
所以说,其实 “高校老师薪资那么低” 这个事情本来就是各地不一的,而且随着时间的发展问题正在改善。
**如果一个对未来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行业,只能靠情怀来吸引人才,那从长远发展来看,必然会造成最顶尖人才的流失,这是最基本的市场规律。**如果教育行业的待遇不跟上来,即使人才不流向其他区域,也会流向本地区其他高薪行业。
本次深圳开出高达 70W 年薪的成效也很明显,自招聘公告发出后,据公开数据显示:在这次招聘中,有接近九成的毕业生来自于 A 类双一流或者世界排名前 100 高校,其中不乏有来自北大、清华、伦敦大学学院等一众国内外顶级高校毕业生。
另外一个比起前几年有所改变的事情是,高校的聘用制度改变了。不仅是这次引起热议的深圳大学,国内很多一流高校已经效仿很多国外大学,将教师聘用制度改成了预聘 - 长聘制,这是一个国内高等教育管理的改革趋势。
很多专业,包括艺术设计领域内的专业,其实需要很多有真实行业工作、研究经历和资源的人才投身教育事业,才能更好地连接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
国内教育之前很受诟病的一点就是毕业生在大学学到的东西,和毕业后企业要的能力根本对不上,这个问题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教学体系内的教职人员与市场脱节得厉害,进而导致越来越严重的就业问题,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企事业单位招不到可用的人才。
说远了,新体制将高校聘用教师分成了两个阶段——预聘和长聘,预聘可以理解为试用期,不过对比一般企业的三个月试用期,教育事业的工作和成果都需要更长时间才能看出来,所以预聘的试用期一般为 3 年左右,最多可以有两个试用期也就是 6 年。如果考察通过再授予教师长聘终身教职,否则就解聘或者退出长聘序列。
网络上将这种聘用制度形象地称为 “非升即走”,高校教职已经越来越靠近市场竞争模式,**既有优厚待遇来吸引高素质人才,也有相应的考察淘汰制度来保证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杜绝抱着国内或国外顶级名校毕业证啃一辈子的情况发生。长远来看,对国内高等教育的影响应该是正面的。
随着人才流向高等教育体系,自然会给学生带来前沿的科研资源,和与各行各业人才深入沟通、了解行业需求和真实情况与合作、拓宽视野的机会。
虽然国家经济发展的增速如今在放缓,但是很明显,我们的高等教育正在以一个肉眼可见的速度往前发展着,这并不是巧合或者是某个知名大学拍脑袋做出的决策,而是国家层面在明明白白的鼓励高校大力发展教育——说白了,这是时代的机遇。
所以,**不管是各位同学未来想要继续深造,还是进高校当老师,难度都只会越来越大,但回报,也会越来越高。**反之,随着教育阶层两级分化越来越严重,“打工人” 的未来,或许意味着要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正如那句话所说,一个人的命运啊,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
以上,望有帮助。
—————————————————
以前觉得杠精都是钱多事少躺着指点江山的,现在发现也有很多是又穷又懒还没见识闲的……
你乎这届杠精真的不行啊。
你也不看看争破头的那些人差不差钱?
我就丢个例子给你,大内斗省省会,某省属有一个双一流学科的高校,某批进了 4 个应届博士,省编。
2 男 2 女,都是自带百平房子 20 + 的车的主。
人家要的不是现钱,你能理解?
光一个事业编,就是很多人毕生都得不到的。
何况高校还是一个省级单位的事业编。
不要小看稳定,遇到疫情、经济危机,很多人失业的时候,
这时候就明白稳定对一个人有多重要了。
看了有的回答说啥附属医院,附属小学附属中学隐形福利的。1. 全国范围内,请举出 20 所既有附属医院又有附属学校的大学。所以,可以见,附属医院与附属学校几乎不共存,这种福利 2 选 1。~~~~~~~~~~~
(评论有朋友证明我这个论断不正确,我表示接受。并且,请来自既有医院附属又有学校附属的大学的教师解答下,有哪些相关福利)
~~~~~~~~~~~~~~
2. 全国范围内,既没有附属医院也没有附属小学的高校有多少,具体没有统计过,但是我保守的说,没有 80% 也有 70%。所以 70% 以上的高校教师就职原因和这种所谓福利并没有什么关系。(我所在的学校就是既没有医院附属也没有学校附属的高校)
另:也没有集资建房!更没有饭堂待遇,教工餐厅只有工作日早午,晚餐都是没有的(也不存在老师免费,我饭量不算大,爱吃素,女,一顿 11 元左右,比外面吃外卖便宜 5 元左右,单纯为了方便下午上课的老师不用挤学生食堂,中午可以休息下,下午好上课)。你说学生食堂?无论是不是教师,给钱就能吃,也能强行算福利?
分割线~~~~~~~~~~
谢邀!
首先,高校赚的少。有赚的多的,多半是有资历的,跟青年教师无关。
其次,为什么赚的少还要当老师。因为 1. 我不爱钱,奢侈品不认识,没有购买欲望。不爱出门,没有旅游需求。不化妆,会做饭,从小精打细算过日子。物质欲望不强烈。并且不觉得没钱丢人。可以对着售货员的推销很坦然的说,你东西很好但是我买不起的,内心毫无波澜。2. 我喜欢自由的生活。不需要坐班,没课不用到校。不需要搞人际关系。如果不想评高级,安心做讲师的话,讲好课很简单,工作压力小。(不夸张的讲,我上的课程内容滚瓜烂熟,上课无需借助 ppt 课本,全程脱稿)这种工作,当年我毕业的时候想了很久没想到第二个。所以钱少有什么关系呢?又不会饿死。足够了。(应聘的时候工资我都没问,第一个月工资发下来,比我研究生期间帮导师干活给的还少。那又如何。当年单身的时候,我是一张饭卡就能过一年的选手阿)
我来说说非学术类型女生的想法吧
首先,高校教师这个工作说出去好听,社会地位高。
第二,因为不志于学术,所以比较闲。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做自己的事。
第三,在这种单位可以压力小。不受气。
最后,工资低吗???对于我这么一个硕士学校不是很好,自己又没什么很强的能力和远大抱负的女生来说,还是很满意的。
本科专业 + 博士导师,两个全部上错车。选了一个夕阳产业读本科,又选了一个不负责任的教授当导师,自己搞定一切混了出来,过程只有艰辛和心酸。
周边的朋友很多学习一般、学历一般的,早早转行进企业,现在混成中层,早已钱多事少,而我努力多年熬过博士差点抑郁,好不容易进了高校,说出去好听,实际上时间也没有、钱也没有,甚至也没什么尊严和满足感,还错过了低价买房上车的时间点。
说起来的高校福利,饭堂啊出差报销啊宿舍啊教育啊,其实很多企业也能做到了,而且标准还更高。现在也没有科研奖励了,每天一睁眼就是想着去哪里搞钱,这搞得钱还不是为了自己生活改善,而是为了科研,为了满足考核标准。
有时候也觉得挺好笑的,费尽心思争取个国家基金才 20 多万,做一大堆事情,也就 2、3 个平米的房价。那些解决国家重大问题的项目资金,多的也就是一套房的价格。
读博一定慎重。
首先每个行业收入都是金字塔型正态分布,高校也不例外,能够拿到 7 位数及以上的属于 top1%。不同学科之间的差异很大,理工农医的变现能力要好过经管法等社会学科,不要杠那些上市公司独董,知名律师的收入不也照样高,那毕竟是少数人有一定社会资源才有的。
高校教职的收入和所处地区关系大,江浙沪,广深肯定是最高的毫无疑问,就正常的收入而言的话,刚入职的青椒比当地入职公务员高 30%,以广州某校文科教授为例,税后在 60w 左右,就是上上课,不带行政职务,科研基本上没有的状态下,刚入职的博士接近 20w。至于说科研奖励和成果转化那就看你自己的能力咯,高校大多数看重的还是相对自由,小孩上学从幼儿园到高中(前些年某校职工子女上本校大学还有一定的照顾)、附属医院、可以拿福利房等福利,这些都是可以通过货币进行衡量的,有的是有钱你也买不到。
如果真的待遇低,大家都会用脚投票的。
中部省会城市高职院校,勉强算是高校吧。。。
我昨天还在跟同事们讨论我们的薪资问题,我上班十五年,职称评了讲师之后也懒得再费劲了,每周十二节课。我去年的年薪是税后 8.9 万元。
说说为啥高校老师争破头,就连我们这个十八线边缘高校都争破头。我们学校今年来的合同制辅导员都是心理学博士,我都想不明白大好年华您来这个没学术氛围,没发展前景,没高工资的破学校干嘛来。
反正在我看来,高校男老师其实让我挺费解的,我感觉这个工作养家啥的完全不行啊,现在养孩子多贵啊,我家姑娘 11 岁,每年补习班的钱正好把我一年的工资花得精光。我不太明白读了那么多年书的男人为什么要来高校当老师。
但是!女老师真是不一般的舒适。。。我们学校豪车满校园,全是女老师的,玛莎拉蒂也有,特斯拉奔驰宝马奥迪遍地走。我感觉我们单位的女老师实在太好找对象了,连离婚自己带孩的都再嫁的很好。。。真的不骗人,我当年刚来这个学校做老师的时候还没交男朋友,一年见了五十多个相亲对象。。。都是身边的领导、还有听说我去高校做老师的七大姑八大姨介绍的。。。我见过的家里条件最好的有:厅长的儿子、本地房地产开发公司的年轻高管(35 岁左右,比我当时大十岁吧)、做生意的老板,省会医院年轻有为的医生。。。等等等等吧。有个医生当时跟我说的我觉得特别有意思,他说他是心血管科的重点培养对象,他 35-55 这二十年会非常非常非常忙,所以他需要一个可以完全以他的节奏为主的妻子,而且这个妻子还需要是高学历、有编制、非常闲。哈哈哈哈,还有一个做房地产的,是我们领导介绍的,说的时候就跟我说他特别有钱什么的。他见我之后特别满意,我觉得他人其实蛮实在的,所以就多见了两次。后来熟了之后他跟我说他从小上学时候就喜欢学习好的,所以别人给他介绍什么模特演员啥的他都不要,他要找个学习好的学历高的,改善他家读书都不太行的这个基因。。。后来我俩虽然没成,但是也成了很好的朋友,他呢,如愿娶到了一个大学老师,现在也生了俩娃了,日子过的挺美的。。。反正举这些例子是我觉得挺具有代表性的吧。大家也权且听听。
因为高校女老师首先就是:闲。像我们这种十八线边缘高校,连科研任务都木有,就上上课,但别说,全是高学历,女博士一排排。。。这就十分符合一些男士的择偶标准了:容貌还行,工作环境单纯,每周上十几个小时的班,高学历可以更好的教育孩子,也更有时间去专注家里,专注培养下一代。更不要说高学历是不是在基因方面也有一些优势呢。。。生的孩子也聪明些。
反正我作为一个女同志,我是觉得我们这种情况的高校女教师还挺美的。不像有些高校其实科研压力很大的,也很辛苦的。。。反正我就只说我们学校的情况哈。所以说,有些高学历的女孩,家里条件还不错的,自己也读了不少的书,进了高校做老师,也好找对象,有啥不美的,肯定挤破头想往里面进。
但是男老师我不知道,看了几个答案,有几个男老师答的也挺有意思,感觉他们的生活乐趣也很多,也挺好。
以上。
上篇文章,我们提到为什么高校博导都希望自己的博士生毕业后也去高校当老师呢?因为当大学老师是一份轻松的工作?还是因为大学老师薪资高?
但更可能是因为:
1、真心的热爱科研或教学
有些人的职业理想就是当大学老师或者是搞科研,高校给了他们一个比较完善的科学研究环境,相对稳定的教学环境,出于内心最真挚的热爱,所以选择了进高校。
2、可继续从事本专业研究
博士花了 10 来年的时间来学自己的专业,对自己的专业是有羁绊的,企业有自己的利益诉求,有时候,需要博士牺牲个人去适应企业。这些不稳定因素的存在,很难帮助年轻博士实现个人理想,而高校可以给博士提供一个传播和发展专业技能知识的稳定平台。
3、社会认可度高,受人尊敬
老师是一个相对体面,又比较受人尊敬的职业,社会认可度比较高,走到哪里都比较吃香,进可居庙堂之上,退可处江湖之远。
4、时间相对自由,可支配性强
大学老师虽然也很忙,但是时间是相对比较自由的,个人可进行灵活调配。
5、环境熟悉,圈子相对单纯
求学数年,对大学的环境比较熟悉,更容易适应。大学课堂注重对真理的探索过程,只讲对错,追求真相,而企业,往往会出于结果导向,只论得失,不问对错。如果不牵涉政治等因素,大学的圈子是比较简单的。
本文由高校人才网编辑部编辑发布,作者:Holly,一个为高层次人才求职就业提供便利服务的平台,你的点赞、收藏和关注是最大的支持!
1. 事业编永远不会失业,任何情况下都会发钱。
2. 寒暑假不上班钱照发,愿意加班有钱。
3. 年终奖其实还可以,和不少企业比算高的,而且其实也没多努力就可以拿到。
4. 食堂是自己学校农场的直供的,好吃不贵最重要安全。
5. 排课可以提要求,我从不排 8 点到 10 点。我最早 10 点上班,大多数时候排下午和晚上。
6. 学校有人才房,可以一直住,两室一厅。离学校很近,门对门电驴 15 分钟。不用受挤地铁和堵车之苦。
7. 月工资其实也还凑合,相对于我这个工作量而言…… 毕竟我做二休五,连休五天。
8. 学校游泳馆,健身房等各种设施也随便用。
9. 剩下的各种机会慢慢来呗。挂职机会,兼职机会,科研奖金,慢慢熬吧。你又不是超人,老想着暴富不是有病呢。
10. 最后你以为人人都是大厂,头部投行,头部律所,顶尖外企,顶尖垄断央企工资啊…… 你真的找过工作就知道月薪过万是很难的事……
我想各位回答的都忘了一个国内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办高校
民办高校的工资待遇体系可以说相当堪忧了,顺便说一句,别不把民办不当高校,我们也是高等院校,我们也是培养学生,只不过起步大多相对较晚,资金欠缺(是真欠缺,即便再有钱的财团,办学盖楼买设备没啥问题,可是单纯一个地皮就压的你元气大伤,这还没提到题主说到的薪资方面),国家扶持方面倾斜少,支持力度小等等各个方面层次方面。
可能有人要说了,那你们收的学费高啊,一年一两万呢。没错,确实学费高,按我所在的学校人数来说一年差不多收完学费有 2 个多亿吧。但是这里包括的有学校支出的教工薪资与奖励、基建维修、基础与科研建设等等这些都是要做好计划的,在公立院校,有一大部分都是国家拨款而不用学校独立承担的。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没有编制,也就是说学校真的是可以开除你的(我们学校真的就开除过,而且不止一两个老师),也就是说,我们真的是不稳定的。并且行政以及辅导员是没有国家承认的行政级别的,上升通道基本是堵死的。学校在有限的资源内要利益扩大化,就要怎么样?那就是多招生,压缩教辅人员,压榨薪资,克扣奖励。大家都觉得高校老师轻松,上课来没课走,没事在家闲着。
好了,那我告诉大家我所在的省份民办高校都是什么情况:打卡,我们打卡一天 3 次,人脸识别。民办也是一样,基本都是一天最少两次,最多 4 次。全天基本都得锁定在学校里,不打就扣钱。然后就是上课科研,既要上课,又要科研还要带学生活动,那是真没时间。一般公立高校老师我知道的很少有一周超过 12 节课的,大多 8 到 10 节,有的更少,但是我们不一样,我一周 20 节(我周围的同事也大多是 16 节以上),带 3 个班的辅导员,还有第二课堂活动。这种情况下,我们很难搞出来科研的,科研奖励也很少,也就是说扣完这那到手工资月均不到 4000。
罗里吧嗦说了这么多,也没个头没个尾的,说了这么多(其实只是冰山一角,关于什么不要女老师,产假只有 3 个月,学生辱骂老师等等都不说了),只是想说,压力大,工资低,我们真的只是知识民工。
为什么还要来?因为我还干过比这更不如的工作…… 这操蛋的社会
你真不知道你老公压力有多大,那种压力所带来状态根本就不是不上进的表现。
他如果不上进干嘛还要去做科研,干嘛还要去完成单位的事?告诉你,现在和过去不一样了,高校压力都大的要死,卷的要死,能生存下来就已经很难了,能顺利生存在高校就已经是一种胜利和上进了,并且应该说是高手。
学校会给他定各种各样让他完成起来很困难甚至完不成的任务,目的就是榨取他的一切力量给单位创造业绩,然后才会给他微薄的收入,就是要让他没有精力去做副业、没有时间去赚外面的钱,一门心思的想办法把自己那点儿应得的工资挣到手。然后呢,再给他加任务,让他完不成,只有他不断上进努力才能把基本工资挣到手。如此循环往复。
打个比方,就有点像通关打游戏,每过一关任务会更难,但是通关以后获得的收入却是递减的。高校现在都在运行的这个游戏规则。这恐怕你这个他最亲近的人,当他配偶的你,都不曾了解的。而且,你老公的收入在同级别的人里已经是比较高的了。
这个行业就是这样,游戏规则制定者就是让他们干最难的活,读最难的书,受罪受累,还要忍受孤独清贫,最后还要站在道德制高点评判他们的一切,榨取他们的每一滴血汗,让他们花大力气去创造最新的事物,不断给他们精神制造压力,设置全方位挑战。他们的工作需要极度安静和持久的沉浸,要心无杂念才能完成任务,挣到工分,晋升职称,方能领到那微薄的薪水。
如果说他们是羊,以前在背后追赶他们的是一只狼,那么现在在他们背后追赶他们的就是一群豺狼虎豹。
你老公不是不上进,他也不是不想挣钱,更不是不想给你和你的家庭更好的生活,是他真的无能为力,请你理解并善待他吧。你嫁给的这个职业不是能给你提供你想要的物质生活条件和鸡汤式教唆别人去上进拼搏的职业。这个行业挣钱的有,但是极少数。大家总喜欢拿印象中,感觉上,或者少数行业的佼佼者来普世化一个群体。
你一定听说过全球叫得上名号的富翁和权贵名流中,大部分是商人、政治家、金融家、投机者等等。但你也一定知道,这个职业大多数时候会和教书匠、穷秀才、臭老九、清贫、孤苦联系在一起。当然,马云这样的人是极少数的,不是典型代表。你肯定听过这种说法,叫做 “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
是的,这才是真实情况,这才是他们的现实处境,这才是你没有看到和了解到的。这不是他们这个群体所期望的,可他们却始终改变不了。
他们穷其一生努力寻找真理,他们是真理的发现者、记录者、传播者,可偏偏真理没有掌握在他们手中。掌握在谁手中呢,这个问题留给你去思考。
多少心酸与无奈啊,今天每个人的压力都很大。然而,有一种压力比较特殊,它是无形的也是非常痛苦的,它是即便你努力了都不知道该怎么办还得天天想时时做,最主要的是你这么重视和努力了反而就是没结果,可是你还得时时刻刻被这种焦虑所持续困扰。你想想他的这种状态,是普通人所遇到的那种压力吗,是大众能体会的吗?
旁观者劝一句,在这种高强度的心理压力下,你真该好好关心一下你老公的身心健康问题。你不一定能帮到他,但你可以支持他。你俩互相恩爱,孩子健康,不比啥强,过得清苦一些,有爱在,有家在,有人陪伴,简单,平淡,真实,不就是人一辈子最大的幸福与快乐,家和万事兴啊。
看这里帖主们诉苦是没有任何参考价值的。事实就是高校教师确实是性价比高的职业。
在这里诉苦的都是高校教师中的年轻群体,因为知乎的用户群学生和年轻人占比很大。
那些教授副教授们,收入不低,每周固定的工作时间也不多,还往往开公司有副业,更重要的是,他们很少来网络论坛发帖(知乎看似包装成问答形式比较新颖,其实和猫扑、天涯并没有本质区别)
薪资低???
据说基础的确实不高,但是别忘了还有别的收入
孩子教育,你都一高校老师了还愁这个??附属学校了解一下
房子福利低???
要知道我们这里教师公寓有很多都是出租给学生的,均价 3.5k 一套,700 到 1k 一间屋子
,大部分是三室,了解一下
除了第三点违反原则以外,其他的都是正经收入,当然上完课了就回家葛优瘫,那基础工资肯定高不了
我现在手上就有一份翻译的 PDF,老师直接打给学生做,学生得到锻炼还能赚点钱,老师拿了大头,何乐而不为?
注意,我并没有批判老师拿大头这种行为,毕竟没老师那些人脉啊什么的,你就再有能耐,人家不了解你,甚至根本就不知道有你这号人,你赚啥??
高校历来就是博士就业的集中地,大家都说博士毕业最好的归宿就是从事高等教育。例如就算以华为公司员工主要来源的华中科技大学为例 ,其就业主流方向仍然是高校。
华中科技大学 2017-2019 年博士高校就
博士毕业后的二大类归宿
关于是否所有博士生毕业生都适合进入高校工作(当然前提条件是要被人家录用),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有的人适合去高校工作,有的人就不适合。西汉的司马迁在《报任少卿书》里说:「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有多少人是「从俗浮沉」,被裹挟着一起进入或希望进入高校工作,又有多少人对进入高校工作意味着什么很清楚呢?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其实政府、企事业单位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量急速增加,而博士毕业生供给量在逐年增大,高校等科研机构提供的岗位数量也基本保持稳定,杭州余杭街道就业的清北博士生和深圳南山区的哈佛博士毕业副教授都是这一变化的注脚。
近几年,我国博士生招生人数的快速增长不仅显示出了我国高等教育取得的显著成绩,同时也意味着博士生就业竞争压力的越来越大了。博士作为学位金字塔的最顶层(博士后获得博士学位后,在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从事学科研究的工作职务。博士后不是学位,而表示的是一段工作经历。),公认为知识精英。
从一般意义上来讲,博士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可以分为「学术职业」和「非学术职业」两个方向。
「学术职业」一般指的是拥有专业知识背景、易受新知识生产影响,随着学术劳动力市场波动,遵循共同学术规则和学术伦理的自主性职业,一般指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中的科研教学岗位(本文说的进入高校工作专指科研教学岗)。
「非学术职业」指不必遵从学术伦理,易受普通劳动力市场供需影响的非自主性职业,也就是一般指大学、科研院所等学术组织以外的工作。其中,在政府及企业相关研发部门从事的研发工作,其工作对象虽也是高深知识,但该工作群体不须遵循共同的学术规则和学术伦理,亦并非自主性职业,其工作领域也非学术界,故将此类职业归入「非学术职业」。那么高校教职就是「学术职业」主要和重要的就业方向。
博士生在科研环境呆久了,因此不容易转变身份
众所周知,研究生阶段的同学在读书期间就需要做很多研究方面的工作,那么博士生就更不例外了,博士生在读博期间需要与自己的导师从事非常多专业相关的工作。而这对于博士生有一个坏处,就是他们无法适应社会上的普通工作。我们社会上大多工作都需要应聘者有相应的实习经历,而这些也是大部分博士生所缺少的。因此博士生更习惯于自己的科研工作,因此大多数留在了大学做学术。
博士生对于工作的渴求比较强
相信很多同学选择读博的时候家里人都不太支持。因为一个人读完本科和研究生之后就已经 25 岁左右了,就算博士能够按时毕业也得到 30 岁才能熬出头,因此这个阶段的同学对于找工作的需求是非常强的,一方面家里人给的经济资助有限,另一方面如果自己迟迟找不到工作也无法面对对自己给予厚望的家人朋友。所以很多博士生毕业之后就立刻签下了高校的工作。
高校的待遇条件还是比较优厚
目前大多数高校为了引进人才,都花了很大的代价来招收教师。一般来说在本科以上的学校招收高校老师的时候都会给出特别优厚的条件。除了在住房上有优待条件,还会直接给予现金奖励。这都是吸引博士生进入高校执教的原因。
当然,想去高校工作的还是要削尖脑袋挤进去。
家境好的去高校图的是清闲、稳定和寒暑假。
家境一般的去高校图的是自由、稳定和不荒废学业。
家境差的去高校,那是真找不到像样的工作啊。。。
妹子去高校能找到好婆家。
汉子去高校能找到大量相亲对象,但是没什么卵用,遇到高档次的还是得歇菜。
综上,家里有矿,心中不慌;家中贫矿,一场白忙。靠科研赚钱吃饭?作 梦 去 吧。
顺便生化环材不进高校的,大概率在社会上自身自灭泯然众人,那样还不如在高校里当个废人来得舒坦。
高校老师喜欢叫穷,觉得他的收入对不起他的能力(其实很多人没搭平台的能力,脱离了平台也傻了),我知道的一二线开始没编制的青椒开始惨些,拿编制和副高熬出头就好了,三四线的公立本科有编制的教师和行政也好,总之从助教到教授都是当地人平均收入的 2-4 倍,一年时间半年工作的工作量,男的会挣外快的还可以挣,女的不会挣的一年 3 个月工作,9 个月代二孩子,算算他们时薪多少,不同职称的退休金都是当地企业退休(央企不算)的 2-3 倍!
很多朋友可能有猜到是哪个学校,避免被熟人看到我删掉了之前写的工资和地域情况。
总的来说高校薪资不能一概而论说低或者高,跟有没有编制是否有考核还有每个学校奖励制度都有关系,我的感觉是一年到头非常非常辛苦忙碌做科研或者上课的教师工资加年终其实都不低,但是进高校混吃等死或完全躺平的大概率不会很高。
刚入职高校师资博士后一年,女土博一枚,无编制但是也没有非升即走,读博就是奔着来高校的,说说我来高校的理由吧。
1. 时间自由:主要考虑到孩子小的时候要我照顾,父母老了我得陪伴,在照顾家庭这方面时间灵活。(这一点对我个人非常非常重要,因为以前做义工在老年院见过很多老人孤独的晚年生活,所以在我看来有灵活的时间保障自己能够陪伴孩子成长,并且在 45-50 岁后可以每天照顾陪伴已经 70-80 岁的父母是我个人首先考虑的)
2. 附属资源:我就业时刚好面临孩子要上幼儿园,所以我在就业时选学校首先考虑的是学校的附属资源,目前来的这所高校其他方面没什么优势,但是胜在幼儿园和小学非常好,省了许多教育开支。
3. 人际关系简单:我所在的院系,年轻教师之间相处都比较 8090 后风格,轻松简单,除了开会监考等等事务在一起聊聊天,平时生活交集不多,无酒局聚餐等,跟领导接触也比较少,大部分时间大家都是各做各的,而且见面都比较客气礼貌。
再谈谈高校让人劝退的点吧
1. 科研压力大:这一点是共识了,但是不同学科不同研究方向不同团队成果差别很大,内卷激烈,所以在高校要面对的压力不仅仅来自学校的考核要求,也来自于同事的卷和竞争,在这种情况下,重要的是保持自己内心的强大,毕竟做科研有时候是很漫长的路,要坚持到开花结果的那天。
2. 事业与家庭的平衡:我身边未婚未育的女老师普遍会选择先搞科研和职称 and 晚婚晚育,已婚已育的则白天争分夺秒上班,晚上一刻不歇带娃,对男老师来说可能稍微好一点,但也可能更糟糕。
3. 收入相对不高:这一点对每个人影响不同吧,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高校跟企业差不多,都是多劳多得,要赚钱多就要过的非常辛苦,如果不想过的太辛苦,那就得接受赚的比其他劳模的老师要少,要想两者兼得,那在高校得熬到五十岁以后。但是在高校,除了少部分老师收入很高外,大部分老师都还是差不多的,所以如果心态好的话,跟教师圈的同行比较的话收入带来的参差感应该不多。
目前已经没有那么多优秀的人争破头去了,至少我认识的最优秀的人都不进高校,都去了金融领域了。
高校目前已经和以前大不相同了,相比于企业界和金融领域来说,高校收入低,但高校加起班来搞研究或备课也是 996,收入低压力一点都不小,寒暑假等于没有。
而且高校里的个人发展途径很死板,评职称是唯一的路,而评职称又有很多的不公平,牛人一般不屑于搞这些浪费精力。
所以,很多最优秀的人都去企业界和金融了,第二档次的人挣着进高校。
我要补充一点,我说的优秀是指的人的整体素质,科研能力只是整体素质中的一项,不是全部。在学校里学习好几乎就是全部,而社会是多元化的,曾经学习好就不是那么重要了。
高校老师薪水低吗?你以为多少才算高?
个人经历。。。。被逼无奈的去读博,进高校。。主要看学科的,工科还是选择多一点。。有些学科,当你读大一的时候,很多已经注定了。。
乍一看单纯的工资来讲,确实不高
但是啊,凡事都有个但是,那么我的 BUT 来了
寒暑假你知道的吧,什么岗位能有光明正大寒暑假?
工资除外一些隐性收入你不会不知道吧?包括不限于补课,寒暑假班,培训,升学率提成等等,我们高中物理老师在 08 年就已经有三门副业了,其中一项我知道是钢材(随后的房地产也疯狂的发展起来了,结果嘛你懂得),08 年还开的奥拓第二年就换了一款 20W 的大众(具体啥型号忘了当时查了下印象中是这个价),在当时来说我认为就是有钱人了(BMW BENZ 啥的不像现在满大街),现在人已经混成副校长了,对就是张杰以前就读的那个学校,不可谓不风流,学生时代的超哥大概就是那样的一个形象吧,这还仅仅是高中老师,大学老师甚至是教授就更不说了,有的是人捧着钱找你合作,要的就是你这颗聪明的脑瓜。
女老师更好嫁人,相夫教子都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学识,时间,思想境界等等)更利于孩子的培养,毕竟咱就是专业干这个的不是?
人脉会比较广,现在的情况来讲,家长这笔资源能够更好地转化利用,过节收礼什么的就不提了,现在优质的教育资源在大城市,是有的普通人家花再多钱再多人脉都不一定换的来的,就这一点就甩普通从业者八条街了,你想想为什么会出现老师把家长 T 出班级群的情况?再怎么说抬头不见低头见早晚是要碰头的可以这么肆意妄为做出这事儿?没点底气怕是做不出来哦
总的来说教师这个职业像极了公务员,什么?你说工资低?对啊我们工资可低了一天到晚还累,一半老师一半娘的。笑 逃。。。。。
我就不想去高校→_→也不想读博。
本来硕士毕业后在省级事业单位扫地,后来觉着混吃等死太没意思就跳去企业,勉强能混个知乎最底层,但 TM 好死不死的身体出了点(大)问题눈_눈,老头子(高中老师)正好借着这个机会,连哄带骗的,最终还是进了一所离家近的,在十八线小城市的,当时还招硕士的,在知乎上连捡垃圾都不够格水平的辣鸡高校,老头子最终把刀收起来了。
结局是既去了高校,以后还得读博,贼鸡儿难受。
实际呆了两年后,也不是不能接受现实了(被 QJ),身体原因一直是我隐藏最深的一根刺,辣鸡高校时间相对充裕,暂无科研压力,有时间休养,健身。虽然不像以前浪了,但苟活还是可以的。
关于这个话题,上面回答的前辈同仁同学们,包括其他提问也说的挺全面了,实际情况就是五花八门,不同地方,不同层次,不同背景,不同领导,情况都不一样。
我个人建议:材料专业(生化环材),不趁早改行就读到黑,硕士高不成低不就尴尬的一笔。以后找工作别管是去企业还是高校,也别光听网上的人吹,最好能联系到单位里的老员工打听打听,才能搞到真实的情况,不要进去了才发现上当受骗。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其实我也在问我自己这个问题,进了研究所以后,工资又低,工作压力又大,为什么还要在这边苦苦挣扎呢?
说一波劳动强度吧,其实跟读博士没差太多,多了早上的上班时间要求,晚上永远没有所谓的下班制度,学生啥时候找你问问题都行,领导啥时候找你就能找得到你。周六周天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放假。而且我甚至觉得自己被诅咒了一样,一到周末,实验基地就会有各种幺蛾子出现,要么阀门松了,要么电源断了啥的,整的有一阵周末都不敢接电话,一接电话就是实验问题,然后又要各种联络调整。愁得慌。
但是工资只有税后 8000。没有一点所谓的灰色收入啥的,可能就最多是我们在食堂吃饭的 500 餐补吧,别的啥都没有。在北京这个城市里,过得还没有自己读博士的时候爽快呢。那我为什么还要呆在这里呢?
其实我现在也很动摇了,在别人眼里这个可能是一个还算体面的工作,稳定的收入,因为中科院的光环,跟国企里面的领导打交道次数也不算少,出差啥的也算是座上宾。但是真的都是些虚名罢了。说出去光鲜亮丽一点,但是如人饮水冷暖自己。在这里,没有我之前想象的那种科研崇高神圣的殿堂,只有申项目,抢项目,赶项目,项目结题。真正能潜下心思做科研的人少之又少。两年了,我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坚守初心,毕竟这个环境太不适合年轻人发展了。中科院跳槽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人只是把这里当一个能拿北京户口的地方,可是现在北京户口政策也开口了,也没有之前那么艰难了,这边吸引我的魅力也在降低。
先答到这里吧,可能哪天我跳槽了,给这个回答画一个句话。
建立一个模型吧。
高校教师工资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主管部门给的,第二部分是学校给的,第三部分是自己想办法赚的。
**第一部分取决于主管部门对于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部属都是名校这里不去讨论,一般高校通常是省属或者市属,省属归教育厅管,市属基本上不太可能归市教委管(因为级别不够),而是由市政府直接管。
通常来说,市属高校会比较有钱。因为市政府的整个财政盘子很大,随便给一点就够高校开销了。而且市属高校的数量通常是比较少的,大部分市只有那么几所,甚至只有一两所,所以也算当地的面子工程。
省属高校由教育厅管。这个就千差万别了,每个省情况差异非常大。举个栗子,辽宁省高校教师待遇就比较爽,就整体绝对值来说可以秒杀浙江。这里只陈述事实,不去讨论背后的根源。由于浙江房价是辽宁的好几倍,所以辽宁省高校教师相对浙江还是非常爽的。
收入最高的应该是广东省的教师。虽然比不上互联网、金融这些行业,但一个讲师年入 20 万属于正常情况。这个收入也不能算低了。
**第二部分取决于学校的经济条件和办学思路。**不同学校的经济情况差别很大,有在银行签了一屁股债的,也有经营有方富得流油的。通常来说,财经类院校、人文类院校比理工类富裕很多。
这主要是因为理工类的发展太烧钱,搞一个实验室动辄几百万上千万。高校的主要收入是教育厅按照学生人头发下来的。对比一下,A 是一万人的理工类学校,B 是一万人的财经类学校,拿到的拨款差不多。但 A 就要从这些钱里面挤出大部分去建设实验室,B 所谓的实验室就是几台电脑几套软件,显然开销不一样。
所以假如有年轻老师面临工作选择,最好去 B 而不是 A。因为 A 肯定是要挤压你的收入去建大实验室的,在领导看来这才是提升科研水平的根本。也不能说领导错,不同学科规律不一样。财经和人文类靠的是大师,理工类靠的是实验室。但两种思路下收入完全不一样。
**第三部分是教师的个人奋斗。**任何高校都有少部分能赚钱的老师,以及大部分不怎么赚钱的老师。但即便是那些所谓能赚钱的老师,如果只是在一所普通的省属或者市属高校,能带几个研究生,一年下来顶天也就能接个几十万的项目,再多没有能力做了。
三部分叠加起来,泛泛讨论高校教师穷意义不大。不过考虑到现在老师一般都是博士,相对于博士这个身份来说高校教师的确是穷的。
但对于很多专业来说,读了博士不进高校也没用,也找不到工作。那么即便待遇再差,也是要争破头去的。
看了很多回答… 都是基于自己的情况,看起来比较有说服力 但是对于外人可能还是有点迷茫。
本人和男朋友都是高校教师,却选择了完全不一样的路。
简而言之,高校教师的收入就是基本收入 + 科研 + 项目,然每个城市 每个学校对于后面两个部分的水平都不一致。总的收入不会低于 10w,上不封顶。
轻松与否是看个人,我很轻松 因为只选择了教学,当然收入就很低。如果要加上科研和项目,什么 996 都是温和的,大多数高校老师更多的是 007… 毫无个人时间可言
我写了一本小说,关于大学老师的,你也许能找到为什么有些人喜欢当大学老师的原因
根源是没有企业消化。
四大天坑,主要去向就是高校。
其他专业好不到哪里!
低只是一部分认为低,在一部分人眼里还是非常高的。
并且当老师的工资稳定,第一个月都可以领到工资,基本不要担心会被校方辞了,只要自已不做错什么大事,可以过的非常好;到外面也有面前,当一个大学的老师。
有多少农村里的孩子,希望在大学里当一个大学老师,在农村一个大学老师在村里是很有地位的,是很了不起的,有人学工务员工资这么低,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去考呢。
当然是因为满足了很多人的需求。
我真是服了,这是什么鬼问题
高校教师多了,从职高大专到九八五全是高校教师
从青椒到老教授也都是高校教师
从沿海发达地区到中西部城镇,也都叫高校教师
高校教师之间的差距千差万别,有非升即走熬白了头发还挣不到几个钱的倒霉青椒,也有啥事不干躺着当大爷指点江山还能月入几万几十万的老学阀,老教授。有长珠三角年入二三十万的土豪学校,也有中西部农村月入三千的贫困学校,这怎么比?
按事业单位标准发放薪资是最大的弊端,水的一笔大专院校老师也可以是讲师比如我妈这种,只要是公立院校基本收入都一样,也就是说比如我辛辛苦苦博士毕业也只能拿到和我妈这种用个淘宝都费劲的老太太一样多的工资。。。。。现在北上广初高中老师大学老师收入倒挂,以后模式多半是初高中挑走最好的博士毕业生,本土一线城市初高中主要做出国预科,然后本土大学职校化
更新一下啊,没想到一个随意的回答,居然挖出来两个跳脚的。你们年轻,在大学里混的 level 低,被人欺压,赚不到钱,这賴不上我啊!
我整理一下思路,免得有些人语文水平低看不懂。
我的观点是,高校教师,特别是优秀的,有一定层级的教师,是不靠工资生活的。
你非得说我刚毕业进了某某高校然后收入低,拿这个反驳我,我觉得很正常啊!有哪一行年薪一下子给你 100 万的?我刚毕业时,月薪 500 多。哦忘了说了,我是上个世纪毕业的,重点大学本科。刚刚入行的小朋友别拿学历压我,我那时候的本科比你的硕士强多了,就是比现在的一些水货博士也不差。我现在年薪呢,嗯,差不多知乎平均水准吧。
高校教师来钱的方式多了,专利,出书(那些只能在本校发行的垃圾教材,别说你没干过或者不想干),做评委,帮企业站台,搞培训,或者干脆自己开公司。方法多了去,你没这个脑子那怪我咯!
至于科研经费,我要说的是,只要不是明目张胆的贪污,有些便宜还是能沾的。至于车子怎么买的,我只是看到人家买了,而且恰好是这个节骨眼买的。呵呵,你非要说这是巧合,那就是吧,满足一下你幼小的,不谙世事的童心。
你懂不懂,有些空子,你想不到能怎么钻。走正常程序去报销也只有你这种脑子的人能想的出来。吃相这么难看,早就死了多少回了。我给你讲个故事,如何合法的受贿 30 万,你想听听吗?
某甲在网上挂了一套房子,某乙看中了,想买。经过中介撮合,某乙支付了 10% 定金,也就是 30 万。后来,因为某乙资金出现问题,房子不买了,然后只能把这个钱赔给某甲。
怎样,有问题吗?定金的数量符合行业规定,任何地方都没问题吧。但我们都知道,某甲是一个大领导………
最后,我想告诉这几位小朋友的是:这个世界,什么能赚钱?答案是,掌握了资源的人最赚钱。为什么一个政府处级干部,一年年薪也就 30-40 万(这还是苏南发达地区,别的地方还没有),这么多人抢这个位置?别瞧不起政府里的人,这些人才是这个时代脑子最好使的精英!难道区区 30 万能让这些精英心甘情愿奉献青春?原因就是,他们掌握的资源,就是不明目张胆的贪污受贿,就能过得非常滋润。根本不靠工资生活。同理,高校高级别的老师,也是掌握资源,话语权的人。我是做建筑的,你知道一个新材料新器材的推广,是一个多么大的产业链吗,那些为推广这些东西的专家,能够发多少横财吗?最最基本的同样的教材,用哪家出版社的,人家不要开个学术研讨会 “研究一下吗?
什么?你说你没有?你混的挫,那关我什么事?
以下是原答案。
兄弟,你太年轻了,很多事你看不懂。
不要说复旦大学这样的中国顶级名校,就是三线城市的双非普通大学,老师都不靠工资生活,你信吗?
地址江苏常州,我是当地一家房地产开发商的工程负责人,我们开发了一个别墅项目,单价 2.5 万 / 平米,一套房子 500-800 万。
常州有一所大学,叫常州大学。在当地当然数得上,但是在全国,呵呵,估计不是江苏的都没听说过。
你猜怎样,常州大学的老师来团购…… 至少有二十多个老师买了,理由就是离学校近,环境也好。
你知道一个大学教授他能支配多少科研经费吗?你知道他参加一次学术评比收多少专家费吗?大学老师赚钱的方式,你根本想不到。别的不说,我一个同学的太太是这所学校的英语老师,同时还能办一个英语培训机构。你 996 的工作,能允许你搞副业?
再回到复旦大学这位教授,人家就是矫情一下,你还真当真了。真是操心的命。自己国成这样,还替别人担心呢?
坐标西安某 985,工资可能没有互联网行业高,但是福利不错,前几年分了房子,单价三千左右,现在涨到了 2W+。孩子从小学到高中,免试就读附属学校。
最大的感触就是,新来的老师,基本都非富即贵。普通人的机会,真的越来越渺茫了。
薪资:
高校老师工资低得分和谁比,高校老师也属于体制内的工作,如果和体制内的工作比的话不算低,正常水平. 其次搞科研的老师可以申请科研经费,小到几十万大到几百万几千万的科研经费,高校老师的可支配有效经济太高了.
地位:
高校老师学历高,再加上职业的特性,所以社会地位很高,对于寻找配偶方面非常吃香
稳定:
高校老师也属于体制内的工作,有编制很稳定.
综合以上原因,高校教师编制才被那么多人追逐
我也在高校工作,入职一年半,但是压力很大。第一,现在 985 和 211 高校基本非升即走,评职称压得你必须做科研。确实有一部分老师只讲课就完事,一周可能就工作一两天,但是如果自己想往上升,还是得很努力。收入确实不高,跟企业没法比,但是项目多的,尤其是横向项目多的老师收入并不低,还有论文奖励这些。
你玩过游戏都知道,有些角色都是属于大后期的。很多行业越老越不值钱,可是你在大学老师是相反的,这是一个需要混资历的行业,越老越值钱。能问出这种问题的都是没有经历过社会毒打的。
高校老师收入并不低,北京的高校,基本工资 22 万。安家费 10 万。每个月还有几千的住房补,公积金 12%+12%+24%, 当然单位也分房。年终有文章奖励,科研奖励,项目奖励等。一个讲师,年入 30 万肯定是不止的。当然,高校老师喜欢哭穷,号称文章奖励没了,其实一直都在发。
因为那是思想的伊甸园。
首先大学教师工资并不低,所谓低是和金融互联网少数高薪行业比。
大学老师的福利却很多:
1. 很多学校,特别是在二三线城市的,有集资房或福利房 2. 教育,幼儿园,附小,附中一路读上去省了多少心!3. 佛系一点,一周课时上完,剩下时间及寒暑假都是你的。
因为你没有学习过统计学,正是因为他们想去大学工作,所以才选择读博!
材料专业嘲笑高校老师工资低?这个世界怎么了?如果说 IT 或者工科,那还有点资本,说说也就算了。材料呵呵,你到企业去看看就明白了。
一个侧面例子,至少我们这届的材料物理专业,大概 30 多个人,除了 2-3 个继续深造,最后留在高校。进公司的现在全都转行了,没有一个例外,和材料最沾边的一个去制药了。
双非学校渣硕来说说我看到的,沿海省份,双非学校,理工科。这是背景。
在我们学院,老师基本除了上班,都是有开公司的。活谁干?这么多学生呢。很多老师不给钱的,好的给个一两千,有嵌入式、也有 IT 的,这个钱,找谁能干?这基本就是没成本的活计了吧。
我们学院有导师要求专硕的也要发 sci,呵呵,很多年不搞这块了,已经基本都不懂了,东西全学生自己研究,然后自己一作,学生二作,他老婆三作,美滋滋啊。专硕诶,也要求 sci。
大学老师这个身份不要太吃香好吧,出门去谈生意,感觉有加成的。哪个地方有优惠政策,就把公司帮过去,反正都是自己学生,又都是互联网、嵌入式这种不用多少硬件成本的,相对好搬迁的。这么一来,还能不停享受政策福利。
那么问题来了,这样一年有多少钱?我这还没算有的老师连学生的每月几百的补助都要贪的,下面十几二十个学生,每月八九百,也是一两万了。
反正我是听说有老师戴的表就几十万。也有每天抽烟就要两三百的。不是说不能这样,只是侧面说明真的钱没少赚。学生么,就是被压榨的对象了。
Microsoft、Apple、Google、Facebook、Dell、Twitter、Spotify、Snapchat,这些公司都是辍学的学生创立的。其他大部分知名 IT 公司也是刚毕业不久的学生创立的。中年人创办的 IT 公司是少数。国内 IT 公司创始人也在逐步年轻化。比如抖音前身 Musical.ly 的创始人也是辍学生。
可能大家忽视的一点是这些创始人哪怕辍学跟学校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最起码早期员工大部分是同学或者校友,还有很多传奇人物。比如 Google 创始人的导师投了天使轮,后来好几个斯坦福教授担任谷歌 VP / Fellow 级别职位。Zuckerberg 同学捐了他一台服务器最后回报数十亿,公司现在二把手是他师姐,核心高管 Boz 是他的助教。Gates 同学 Steve Ballman 作为 30 号员工加入却拿到 8% 股份,后来成为微软接班人。
所以,如果你错过了自己改变世界的机会,厌倦了大公司一眼看到头的生活,又或者想赌一把成为亿万富翁,那么,即便年薪 30w 起步的专业,也是有人争着去高校的。
高校老师靠工资,收入只能说当地中上等,赚更多的钱还是得有副业。
刚刚查了自己微信的账单,20 年支出 47.7 万,纯消费 15 万多;21 年到目前三个月支出快 19 万,纯消费快 8 万。之前年份只能统计到月,很少支出低于 3 万的。而微信账单只统计开支的一部分,还有支付宝和未绑定的银行卡等等。
我当高校老师的这两年,收入都在 100 万以上,比之前国企任总经理高多了。
因为对很多人来说大学老师是他们能谋到的最好职位。从小就是读书,一路读到博士,从未在外面工作过,因为现在博士培养体系的缺陷,博士期间本该学会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与人交流等等软能力都没掌握,掌握的就是如何在自己的研究领域里做研究的能力。那除了呆在学校研究所这样的学术圈还能去哪里呢?
而且学术圈的生存压力也是他们可以承受的。现在的科研体系早就职业化了,如何研究如何工作都已经有了很固定的系统,如果没能力成为优秀科学家,只要按照系统盯住一小块肯花力气生存下去是没问题的。
为利益而去的,属于小人。
你哪里听来的薪资低,哪行哪业不是人才拔尖才会拥有更多回报,说得好像谁进高校都能暴富似的,搞科研还是走行政,中上层的肯定不低,老想着躺平又要高待遇,哪里来?
可能其他工作更不好吧。我表哥也是材料的。如今在矿大。徐州那个,不是北京那个。工资没有我高。我是 12000 工资。
一般来讲没那么低,前一阵网上有个号称 211 副教授,工资 20 + 万,很高了(我觉得一般的地方没那么高,中西部地区肯定没有),还自在,没人管束,能照顾家庭,还能搞项目,增加收入。
因为被尊重,因为自由,因为有更多可能性
有本事你别去卷,硕士毕业进化工厂呆一呆在说
我 17 年刚进高校的时候外面还有公司,面试后连待遇都没怎么谈谈,大大方方的说无所谓随便给,就过了一年公司发展遇阻加上 18 年投资失利,真是后悔了,工资连养车都困难,但是一般的能有机会进高校的都有自己赚钱的圈子和路子,尤其是初级岗进来的青椒有三四年比较闲的时间忙自己事儿,教学和科研任务都不重。
因为不用在职场上装逼,花的少。
高校老师吃食堂,穿廉价衣服,素颜,骑自行车,出去玩就是农家乐。
在职场要吃米其林,穿奢侈品牌,化妆,开豪车,欧美旅游,不这么折腾一番会被同事鄙视死。
看看知乎上的答案,就知道估计都是以为高校钱多事少,被忽悠去读博了呗。读完出来悲剧了,只有进高校了。哪个在企业拿二三十万年薪的会跳槽到高校拿十万还不到,还得绞尽脑汁写论文?
当然,这里说的排除千人,万人什么的,只说国内普通教师;能做千人万人的,在其他行业或者国外高校待遇也不会差。
另外,这个问题本身并不严谨,首先,预设的前提 “薪资那么低” 只强调了薪水的重要性,但薪水只是决定工作选择与否的一个因素,之所以在低工资下有人去高校工作的可能有其他原因,例如女性因为生育问题选择相对于普通企业而言较宽松的上班时间;还有一些法官和功成名就的律师在高校挂个名,还可以兼职从事律师业务;在这些不同的情况下,薪资并不是唯一考虑的因素。
其次,后段 “那么多人挤破头要去” 的真实性也存疑。第一,那么多人到底是什么人?是不是高薪人士也争着想去?还是只是毕业的博士在竞争,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的博士,进不了企业或者政府机关,高校似乎是他们唯一的合适去处,所以即使薪资低也只有去,没得选择。所以如果真的有一天,各行各业的高薪人士挤破头放弃高薪,要做高校教师,那么说明教育真的有希望了。
最后,围绕大家关心的是不是薪资那么低的问题,回答我认为是事实,至少我作为一个高校教师的薪资跟在其他行业的同学相比是很低的;当然,我没有做过系统调查,也只好说个主管感受;但如果有人拿青千啊教授啊什么来说事那是以偏概全吧。
那么有人就说了,你们又不创造价值,凭什么拿高薪呢?好吧,确实,说起价值来真的汗颜,在开启民智上显然做的不够,因为教师都是穷酸的代名词了,说的话还有什么分量呢?那么其他国家的请况如何呢。发达国家,教师无论哪种工作时间,即全职或兼职,都采用年薪制,不像国内还是采用非常原始的工分制;其次,工资相对较高,工资体系比较科学,每年会涨工资;例如,在澳洲博士后和讲师大概是十万澳币年薪,教授是二十万年薪;而本科毕业工作的起薪大约是五万澳币,大家都要养家糊口,一定的薪水是有尊严的生活的必要;再次,受尊重,虽然没有那个 “教师节”;行政人员真正是为学生和教学服务的,而不是反之;国内高校教师从工资社会地位看,都非常类似于工人。
所以,写这篇只是告诫年轻同学,读博需谨慎;一定要读也要有经济基础。
双非一本讲师,是真的低,一个月税后刚过 5000,年终如果没有发文章,没有上课,基本没什么钱,高校青椒是真的过得苦逼。
首先呢,高校老师,这个说法并不准确。。
一般来说,这个老师的范围可以大致划分为三类:讲师,副教授,教授。
讲师,一般情况情况下会带一到两个专硕(实际上呢,报的人比较少,毕竟高校的新晋讲师往往没啥资源)。普通一本二本专科的不清楚,我们学校一讲师,男 30 岁左右,博导香港华人质量领域的头,入职 (*¯︶¯*) 南京某航空 211 讲师,合同 6 年,一年死工资 20w,吃饭出差全部报销,此外还有一些省级项目,国家级项目奖金之类的,论文压力很大,合同内转正不了副教授,就得走人了……
副教授,会有很多人报名你的研究生了,待遇不详(毕设导师女的,没好意思问)
正教授,可以带博士了。。(基本不用担心房子车子了。)
基本就这些,如果想去好一点的高校就职讲师,建议博士留学海外,博导选个牛逼点的,以后的路子会宽很多。
总得来说,大学里的讲师,教授,待遇算很好的(普通一本二本专科的不了解),毕竟这么多年读书经历拼杀出来的,还要忍受着论文和项目的压力(一般都是核心期刊论文发表和省级项目),没有一定的家境和个人毅力,以及足够的努力,还是不好走的
真的不知道高校教师究竟怎么得罪了大家,
说月薪 3-4K,马上有人来喷:奖金呢,年终奖呢?安家费呢?
说年终 2 万不到,完不成考核还要扣钱,安家费就是原有工资扣掉一部分预支十年份,十年内辞职还得退回去。马上有人来喷:外快收入呢?灰色收入呢?
说外快横向都要人脉资源,跟青年教师无关,马上有人来喷:高校老师福利好怎么不说?
说福利就是吃食堂,收入还没对面打菜阿姨高,食堂是便宜,但是企业月薪高 2-3K 去吃香喝辣的不香吗?每年发点生活用品,一次几十,企业也有的福利,月薪再高个 1k 去买点高档点的洗浴套装不香吗?没有附属中小学,更不解决孩子上学问题。马上有人来喷:高校老师一周才几节课,活该工资这么低。
说工资这么低不仅要上满每年 360 课时,一个双非还要完成媲美 985 的科研任务,还有行政党务班主任等各种事情,全年无休移动办公,马上有人来喷:看吧,博士出来也就这水平了,读博士有个 P 用,还不如专科。这下心理得到安慰了。
居然还有一些靠啃老吃白饭的富二代来凑热闹,说自己又不靠工资吃饭,反正老子家里厚,怎么的?年薪少个 10 万怎么了,又不会死。说大家怎么可以傻到不让家里拿出几千万买几套房子,以后增值率都超过别人的一辈子赚的了。
这类问题,把人的从众心,嫉妒心,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幸灾乐祸、先入为主实则 p 也不懂、显富摆阔、凡尔赛秀优越感等劣根性表现得淋漓尽致,原来人的人品和观念真的无关家境、收入和职位。谢谢大家现身说法,让我这个初出社会的青椒看透了不少人。
年轻的时候,觉得自己很厉害,能够改变世界,做出点惊天动地的东西。虽然说现在学术界生存颇为不易,但真的搞点大新闻出来,吃饱饭还是绰绰有余的。
年龄大了,才发现自己的懦弱和渺小。有些困难,只有这个行业内部的人才能真正理解。
公众的压力固然存在,毕竟几十年来,离开学术便被等同于功利和没有理想。或许,在那些人眼里,温饱也是一种罪恶吧。
木已成舟,多年的操劳,早已丧失了改行的可能。这是一个很大的群体,为了活命,不得已,争破头网上冲。试想一下,后面一群豺狼虎豹追你,你敢不争破头的上吗?一个月 2000 块人民币,要求一把一把的顶刊,这总比在家饿死强吧。
你的父母亲人才不会管这些呢,他们只知道自己的面子,只知道你必须把那些头衔一个个都拿到手,否则你就是不努力,愧对家里的栽培。
我愧对天地,愧对父母,我连个诺贝尔奖都拿不到,我罪该万死。
求一个不给他人带来麻烦的自杀方法。
谢邀。
本科的时候对业界和学术界没太大的感受,选择去高校的原因是因为我当年… 想做贤妻良母,生一堆小孩,在家里做好饭,每天等老公回家。
==
就是这么个搞笑的原因。
谁能想到五六年后,当相亲的男生谈及我的工作,都赞许地说老师好啊,贤妻良母啊,我能当场就炸了 > <
当年真是涉世不深,把学术的事情想得过于简单,真正开始读博了,才知道有多痛苦。这时候还选择留在学术界的原因有很多,大概是适合 + 沉没成本太高,更重要的是,这份职业是能最大化我目前所有资源和能力的职业。
so,why not
职业就是份职业,当老师这件事还是喜欢的,因为” 适合 “可以给你带来很多正反馈,反馈多了就喜欢了,但绝非我的理想或者爱好。
而理想和爱好不适合一上来就当职业,因为现实是残酷的,在现实里,你的理想和爱好会被迅速榨干,抽掉最后一点灵气。
我的理想就是当个作家 + 编剧,老师对我来说,更多的是一份职业和跳板。
就像我当学生的时候,好多年轻老师放弃业界的超高薪,硬着头皮当老师,说白了就是为了小孩呗。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们有个女老师,快四十了,课上得一塌糊涂,文章也发不出,硬拖着撑了三年,到期走人,现在在业界干得风生水起,薪水翻了四五倍都不止。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一天天谈理想爱好的,太累了。生活的每一步都是权衡的结果。
如果在我 18 岁的时候给我说读三十年书居然还要拿这么少的钱,我是坚决不会去拿博士学历的。
不可思议的是年近三十博士毕业的时候选择去高校的也是我。
我现在都想不明白为什么有些人读书最多拿钱最少,大概在二十五岁的时候人都要经历一场幻灭吧。
个人觉得编制和长远的发展前景才是最重要的因素,也是很多人渴望成为高校教师的原因。另外对于女孩来说,性别因素也是重要的原因。
第一,编制啊,这才是最重要的,相比较企业竞争压力大和很多不稳定因素,高校可以为老师提供稳定的工作以及相对不错的工资和福利,事实上除了互联网等少数行业之外,在其他行业,一般的从业者收入至多和高校教师持平,并不存在楼主说的薪资明显低于企业的情况。高校教师几乎没有失业风险,不仅是中国,邻居日本也是这样。
第二,就是高校教师的长远发展前景好于企业,短期来看工资的确不高,但是相比较在企业打拼存在中年危机等因素,高校教师却是越老越值钱。这个道理十分明显。
第三,对于女孩来说,高校教师是一个非常适合她们的工作,在压力很大的互联网和金融企业,女孩其实并不是很适合在那样的环境打拼。
第四,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人们对于编制和高校教师这类工作的渴望和社会认可度是极高的,我不知道楼主老家是哪里的,但是我,作为一个东北人,可以告诉你在东北,如果你在高校工作,那么大家投来的都是羡慕的目光,高校教师在那里社会地位很高,青年男女如果带着这个职业身份,相亲都是很有优势的。
第五,不得不承认,高校教师的社会地位,放眼全国都是很受尊敬的职业,我们社会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的传统也在起着潜移默化并且深远持久的作用,这一点相信大家都能感觉到。
第六,楼主所说的工资低其实要分情况看待,如果人家本来家里就很有钱,那么工资低一点也没关系,另外很多老师可以去外面讲课,挣得很多的,一堂课 1000+,这个很普遍,然后那些工科老师可以接项目,一个项目的钱可能就不计其数了。
不是每个人都在意薪资的。
不在意收入的话,高校教师简直完美职业。
社会地位很高,各种假期寒暑假。女生的话还好照顾孩子。
(律师,医生,中学老师都累得要死,
公务员没有寒暑假
这种职业你再找一个?)
有的人去留学是为了拿到绿卡,年薪百万,买车买房。
有的人留学只是想看看世界,到国外玩玩而已。
不考虑献身科研的那种大佬。
这个问题太宽泛,高校老师薪资,不能一概而论,我高中大学同学中目前大概有十几个大学老师,情况各不相同,就选几个例子随便谈谈。
高中同桌,一路国内 985 本科,美帝名校硕博加博士后,16 年回本科母校,国内青年千人,年薪 65 万,还有科研启动经费,安家费,这个不多说,应该算高校老师中比较厉害的。
本科同学,本校直博,第四年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联合培养一年后回母校,写论文能力很强,26 岁就评上副教授了,目前年薪 18 万,这是学校给的工资。其他的给大老板做做横向课题什么的,还有一些文章奖励什么的一年总收入 35 万左右,学校之前分了一套 60 多平的房,自己后来又在学校旁边买了一套 100 多平的房。
最后一位是硕士同学,经历相对坎坷一点。硕士毕业后去了一家央企电力研究院,待遇福利都不错。但是工作两年后他还是不顾单位领导挽留考了清华的博士,去年刚毕业,然后回母校做老师去了,目前还是讲师,年薪 12 万,加上给大老板做做项目,额外还有 6 万块 ,学校提供一套四十几平的宿舍。因为母校现在采用非升即走得考核机制,所以目前压力很大,不过相信以他的能力,评上副教授的话,日子就要好过多了。
回到问题本身,为什么薪资这么低,但是大家都要去高校?我觉得高校相对企业来说,还是最大化的保证了人才的利用,简单点说就是博士可以不用干硕士本科生的活了,而且上升通道比企业强太多了,只要你真有本事,拿的出成果,总有出头一天。从这方面说高校比企业还是好太多了。我工作这么多年换过 2 个单位,前一个是某央企研究所,看上去也是一个相当正规的大型企业了,13 年的时候招了一个清华的博士,不知道领导哪根筋搭错了,让人家博士去画 CAD 图纸,结果人家博士没干两个月就跳槽走了。这种明珠暗投的事,高校一般不会干吧?另外说到待遇,企业也不见得就比高校强,像前单位给应届博士一个月 1 万 5,一年 18 万,但是如果混不上领导的话作为基层员工待遇也就一直那样了,更不用说一些福利了,反正比大学老师差得远,至于在国企当领导得难度,我觉得比大学当教授得难度要大得多!所以市场经济下人员流动远比我们想得合理的多!
绝大多数高校老师根本配不上高薪,整天就知道上课照着 ppt 念,发两篇 sci 就觉得吊炸天,对学生没有责任心,更有甚者科研全由学生做,成果归他一人。中国高等教育真是悲哀,真不知道为什么有人觉得高校老师薪资少?你就是给他开一个亿的年薪,仍旧是那个鸟样!
我直接贴个普通高校副高 B2 岗的工资条好了,一年实发工资不到 10w,算上公积金 13w 出头。另外还有点儿年终奖,主要就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奖励和文章奖励,国自科按获批经费的 10% 奖励,如果能持续的拿到面上项目平均每年可以多 20k 收入。文章只算英文 sci,按分区每篇 2k-10k 不等,不是灌水达人,平均 2 年 3 篇一年拿不到 10k,也很担心在国家发布了反对唯论文的管理要求后这个奖励会被取消。PS: 去年因为所在城市财政紧张,年终奖都没发。。。对了,没有安家费,一次性给了 36k 的租房补贴,科研启动经费 4w。
收入不高为什么还是选择去呢,似乎对于非应用学科专业,在学校待久了,这就是最好的理性选择了吧。这里面可能还有一个惯性思维逻辑 — 想去高校得是博士里相对比较好的科研能力强的才能去,既然是好的才能去,那去这个就是好的吧,那就去吧。其实也不是缺乏独立思考意识,个人认为是理性选择,毕竟不掌握直接创造价值的技能,做基础研究是最合适的。
至于待遇,真是要期盼国运昌盛了,要像上世纪 90 年代前苏联那样,我也得开滴滴去机场趴活儿了,不是挣钱的职业,随遇而安吧。
谢邀。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国内大学可分为研究型 (985,211 和大概其他 100 所左右一本大学),和其他教学型大学。如果只考虑前者,这些学校以研究为主,给现在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工资并不低,尤其一些专业,比如经管,给青年教师 30 + 一年是很正常数字。
如果考虑后者,确实大学老师可能只是一份普通公务员收入(不考虑其他额外收入),但大学里面教育医疗资源和一定程度的房屋补贴都是比公务员和普通的体制外工作好很多。此外,工作环境,相对,没有墙外的勾心斗角和人面兽心,也舒服些。
这里有人肯定说 cs 和金融赚得多。确实这些职业赚得多,但是很遗憾你人得在北上广深,而大部分教学型大学并不需要。在一线城市赚两万享受到的生活水平可能在三线四线 5000 就搞定了。更别提多少没家庭背景的程序员在一线城市买不起房不敢恋爱,以及 996 高负荷的工作环境是没法跟三线四线那些二本三本的纯教学老师比较了(ps:这种纯教学老师是真的有寒暑假)。
另外,考虑问题要从新入职的青年教师角度,因为高校已经全面改革,薪水和编制制度已经全面改变,i.e. 实行双轨制。即上一代继续编制,新人实行混合编制制度(非走即升,常任轨)。这点尤其在重点大学已经全面展开。但是不管怎样,现在最普通的一个 985/211 学校的博士毕业后,做博后或者直接入职,一年各种补贴加起来税前也有至少 20W (不提帽子,不提海归)。当然前提是有一定的科研成果(平均水平),混子不考虑。
如果去企业,基本会更高些。
利益相关:本人英国经管博毕业,发了几片领域不错的期刊,现在某 985 工作(第二年),税后 40+.
这么说吧,因为比高校教职好的企业岗位很少很少,并且人在高校待久了以后,已经习惯高校的生活方式了
钱什么的,如果真的为了钱,就不会读博士了
希望大家可以清醒一点!高校是事业单位,但高校青椒不是事业单位员工!
高校青椒的状态是,事业单位的收入水平,民营企业的生存压力,国有企业的同事关系。
三思啊,三思啊,三思啊!
不谈学校,不谈专业,不谈个人能力。全都是扯犊子!
院校的老师薪资差距比人和狗都大。
特别是小地方的高校,特别是改革期的二本院校,就一个字,穷。今年国家财政不容乐观,有的地级市的市政府会 “借” 省,或者国家拨给学校的钱来度过难关。
这样老师的工资会只发基本工资和绩效,其余的大头硬拖,拖到你熬不住辞职走人。
和部属院校,经济发达部分地区的院校相比。某些落后地区的二本院校可能全年全学院的横向纵向经费都不如一个经济发达地区的双非院校的教授多。
厉害的高校,当教授,当领导能获取更多的资源,能有更多看不见的东西。小地方的高校,当领导的都是干活的。因为那些在外面有自己公司或者职务的教授压根不会搭理他。只有无路可走,只靠死工资过活的老师才会作领导。
高校是一个保底收入一般般,但是上限极高的地方,能够满足你在人生整个职业发展阶段各个层次的需求。
比如我吧,在西部省会一所一本教书,每年基础工资 10 万出头,听着是不高,但是这是每天上半天课,有时候 2 节,然后上完课就可以回家了的待遇,周末休息,寒暑假休息,这是最咸鱼的状态。
然后毕业 3 年和太太靠自己攒够了 110 万首付买房子的钱,她是 gwy,收入也不高,这是为啥呢?因为大学老师除了上课之外,可以发文章申基金,做横向项目,还有各种企业咨询费,这一部分钱,你只要愿意去挣,以后职称上去了,年入百万不是梦,当然这需要你付出的肯定更多。
也有很多硕士同学在企业的,收入听说是挺高的,但是可能是因为我在高校待太久了,真的很讨厌那种上下班要打卡的制度,虽然现在有时候节点之前也有过通宵干活的经历,但是我可以自己安排时间,今天想加班就加班,今天不想加班,上完课早上 10 点半就回家休息。今年打算去哪里玩,安排一下时间,排一个 10 天左右带家人出去,然后用其他的时间把落下的进度补齐。
某些躺平的女同事,平时就上课,也不搞科研,一年 10 万出头,周末寒暑假通耍,管大学生睁只眼闭只眼就行了,只要上课不出安全事故,一切好说,讲道理我觉得她们这劳动强度。应该是比不上幼儿园小学的。。。
本人帝都部署 211 大学的讲师,这是我的工资截图。不包括科研奖励、绩效等。每个月到手工资在 1 万 8 到 2 万之间。有时候会集中发一些补贴,比如过节过年什么的。科研奖励和绩效年底发在另一张银行卡里,大概有 6 到 8 万左右。住的是学校给的房子,两室一厅,象征性的 1500 一个月的房租。在通州那边买了一套 108 平的房子还没交付。
中部地区一本大学讲师,平时横向项目比较多。
并不是所有高校都很低啊
兰大管理学院,教授 40w,副教授 30w,讲师 22w,这可不低吧,科研奖励和安家费还没算上
来,我说个真事。
学校给博士后开了 18 万的年薪,引起广大教师的不满,觉得博士后的工资怎么可以比老师都高???
坐标上海,TOP5。
想起了我大学时的高校老师。
大二学校来了一批新老师,其中一男一女都是新来我们班教书的,好像是博士硕士的学历。
男女虽然都 25 + 加了,但一身刚进社会的学生气,男的一身潮牌,说话很潮气质也不羁,很快就和我们打成一片。
女的是典型的高中学生形象,杂乱的马尾,方框的眼镜,毛线衣配毛线裙,Lolita 的黑色花丝袜配运动鞋。不加修饰的外表就好像高中在读。
女老师讲课也是,结结巴巴的读着课件,就好像高中被老师叫起来读课本。
班上人对女老师的印象都不太好,学校高福利高薪招进来的老师,就这样天天毫无形象的读课件?后面对她的印象就更不好了。
因为上新来的男老师的课的时候,得知,本来女老师的课是他教的,他课件都做好了,但没上这门课,这个课件就给女老师 “参考参考” 了。女老师也不客气,拿来就用,也不熟,就这样结结巴巴的读课件。
后面就开始见证女 “高中模样” 老师的改变,剪了发型,顺畅了起来,不穿那双奇怪的袜子了,从高中进化到了刚进大学的阶段。
但讲课没什么变化,仍然是读课本式的朗读课件,偶尔提个问题,没有人回答,她却生气了,说我们大专学习态度差,上课也不听讲什么的,我们同学就只好敷衍的跟着哼哼几声回应一下。
只是会想一下大学的生活罢了,大学老师可真快乐呀,巴适得很。
就我的专业而言,去企业可能拿 70-100 问题也不大,那么我为什么拿着不到一半的工资要进高校呢?仔细想了想原因就以下几点吧:
另外现在科研奖励没有了,想靠发论文赚钱的路已经没有了,年轻教师没项目也就个工资钱,所以也别说有啥看不到的收入了。原因也就上面说的。
一周只有六节课,剩下时间随便,当然开会得去,入职培训事比较多,干一两年以后基本两个星期一个会。工资八千,扣完五险一金和稅剩个五六千。年底有两万左右的奖金,就这样。这么清闲的工作为什么不做?我也不想评什么副教授(没有非升即走的 kpl),我家本来市区就有几套房子,工资开了一家小咖啡馆,可以看书的那种。不上课就来喝喝咖啡,撸撸猫。我这个咖啡馆有给生意人谈生意那种隔音隔间(也有茶和红酒)。说实话教书可能算是副业,都没有我在咖啡馆时间长。
上海四非高校,入职不满 6 个月。目前月入手 6500+,公积金 1300 左右,社保至今未缴纳。
有人说福利好,至今没见过工会发放任何礼品。
有人说不用担心学区,学校附属学校水平一般中的一般,去那种学校,根本不需要学区房。
有人说社会地位高,嗯,除了大家嘴上说说社会地位高 (实际上并不高),也就不剩什么了。
以后孩子敢当老师,打断腿。
就像月薪 5000,公积金缴纳 2000,我不在里面,我说不清楚,反正有些岗位收入 = 工资,有些收入 = 工资 + 奖金 + 补助,有些人就真的只说工资,毕竟抠字眼,奖金和补助不算工资,连个税都不用交。
我老婆公立大医院,有菇凉削尖了脑袋往里站,到处托关系,工资才 3500 啊,她这种刚进去的估计也就两千,图啥呢,我不说,你猜。
有一个在大学当辅导员的人亲口告诉我,她有两张卡,我不说,你猜。
1. 高校老师薪资绝对不算低,甚至在大部分工作岗位中都算中上的,只是和高薪岗位(计算机 金融等相比会比较低);
2. 高校老师体制稳定,环境宽松;
3. 高校老师更容易接触优秀的教育资源,而且社会地位比较高;
4. 如果学校平台好,参与科研等,奖金成就都不会低;
5. 高校老师的工作压力相对不大,加班少,可以有更多时间在生活家庭上;
说的好像你能轻松赚的比高校教师高一样?你做什么的?月入多少?你有资格做高校教师吗?你这个傻逼问题就好比:种地那么累,为什么有农民存在?经商那么苦,为什么还有人做生意?买菜那么累,为什么还有人做饭?你妈那么穷,为什么还要生你这个拖油瓶?
校医院,附属幼儿园,附属小学,附属中学,教师食堂,这些福利难道还不够吗?
提供一个样本吧。
我老公,末流 985 博士毕业,csc 出国留学一年,入职西部某 985,3+3 考核制,非升即走。
入职第一年拿到青年基金,第三年底评上副高,属于学院里面近几届年轻人中上岸最快的。同时拿到了学校的人才计划,意思是有机会冲击国家的帽子,正在朝面上发起冲击。
入职前两年到手 15 万一年,公积金一个月 2k,这就是全部。评上人才计划后,到手翻倍了。但是人才计划只资助几年,正常的副高工资大概 20 万。目前没有任何横向课题,打算拼到正高后再开始搞钱,对科研还是比较有兴趣的。
实话实说,未来的高校科研肯定是留给适合科研的人做的,因为通过考核的路越来越艰辛,但是留下来的待遇会越来越好,高校教授赚钱的方式还是很多的,而且自由的环境是其他地方给不了的,属于路越走越宽、钱途和前途越来越光明的职业。
因为被忽悠了呗
俺博士毕业时候没有选择教职,主要因为家里爹妈亲戚好几个在高校工作,能拿多少工资需要多少考核一清二楚
而俺的同学们呢 ?反而各种被群众们的臆想带歪 不是我妈说啥啥啥就是我有一个朋友怎样怎样
更别说俺们北方人口大省的孩子普遍木讷 (sha) 憨厚(que)
待续
大部分是去之前不知道这么低,现在高校特别爱坑没有社会经验的博士,有人说大学老师有额外收入,那是大佬级别才有的,普通青椒只能靠死工资活,跟一个公司一样,难道可以看本事看业绩获得额外收入,就可以降低固定工资甚至一分不给?
看前面高赞很多说的其实都挺清楚了,社科博士生随便补充几点吧。
第一,收入方面
说收入低的,一方面是因为教师的基本工资并不算高,尤其是如果仅是讲师序列,靠课时费赚钱还是挺难的。
可能争论点在现在的聘用制改革,许多学校都是非升即走,给青年科研工作者带来很多压力,但是挺多学校 AP 的待遇其实也都相当不错了,还是鼓励多劳多得的吧。而教授更多的收入是看自己手里的项目多少,经费多的自然而然自己的收入也会更高。
另外,退休不发愁,尽管一般教授 60 岁退休,但他们实际上在退休后往往以返聘的形式继续工作,或者转向行政岗位,当个主任、院长之类的,待遇同样也不错。
第二,户口
基本上应该是所有高校都是可以解决户口问题的,对于特大城市来说,落户现在也是总体上越来越难了。
第三,相对弹性的工作时间
尽管科研人员大部分都很辛苦,但是还是能相对自主地安排自己的工作时间,很多学校并不要求每天坐班,你哪怕天天 wfh 只要能过考核没人会说什么,因此比如集中休个小假啊,或者家里有小孩能早下班照顾孩子啊都没啥。
第四,隐形福利
首先,住房问题上,很多高校给周转房,甚至可能分房,特大城市相对困难但是也有可能,这是绝大多数单位做不到的。
其次,子女上学问题,各高校一般都有自己的附属幼小中,如果是地方头部高校质量一般都是当地相当不错的;特大城市的很多高校的附属教育也很不错,就算别人收入是你的三四倍,一套学区房就足够抹平这个 gap 了,更何况大城市不缺有钱有权的人,你就算是挣了点钱都不一定能顺利解决孩子教育问题。
最后,以上的前提是你最起码大概也得在一个双一流高校,可能二本专科确实实现不了。
如果是人才计划引进,个人住房补助 100-300 万,工资 >=35 万。当然,你们在和别人比工资的时候,可能这些人已经在努力人生价值自我实现的路上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在乎工资待遇,很多时候工资只是这些一线科研工作者对社会贡献的一小部分回报。
没那么高深的原因,一言以蔽之就四个字:路径依赖。
没人争着去高校的,去企业竞争才大。
我们学校毕业的博士都是实在找不到企业工作才不得不去高校工作的,
国内高校薪水福利太差,考核压力还很大
高校教师收入差异极大!我认识的热门理科专业的博士同学们进了 211 学校当老师的,光一年各种科研经费基本在 200 多万,这其中有很多横向,他一年实际收入一般在 50 万左右。也有认识的,做的更好的,在外面同时开公司,利用硕士生资源干活,那年收入就高了,好的时侯在 100 万,不好时也有 7、80 万了。这是挣的多的例子,当然也有挣死工资,偶尔有点科研经费的我们这种二本高校文科老师,一年就 14、5 万吧。所以差异很大,可以说贫富差距是巨大的。
其实高校真有钱的是行政,人家根本不在乎钱多钱少,关键是不严格的考勤和两个长长的假期。
刘强东还说他不知妻美呢。
没有吧,进高校主要是做学术,这也是大多数人读博的初衷。不过我周围除了做学术的进高校研究所外,想挣钱的人,博士毕业都去企业了。进高校才几个钱啊,少数部属高校的工资高一点外,其余高校跟名企的福利相比不值一提。
对于女同志是很好的,对于男同志要看专业和个人能力。
当然如果真觉得自己能力强,高校平均一周上两天课,剩下的时间你搞副业就是了
比我闲的人没我收入高,比我收入高的人没我闲。。
某双飞院校,工资虽然不高,但外块多啊。现在虽然管的严了一些,但还是能把经费提出来的。每年和企业的人谈好项目怎么分,上炮安排好就行,一年三十万大概能拿到十万出头。国基省基比较麻烦查的严,不过在电子商城认识人能开票开成耗材,家里面的笔记本 iPhone 都可以直接买成科研用品。出去旅游找个正在开会的报成差旅费就行了,以前车票不实名的时候还能带人,这两年只能倒票了。
这样基本收入不到十万,加上横向十万出头,再加上隐性福利一年也有三十多了,还有寒暑假和集资房,企业工资高但要交税啊,相当于企业四十五万到五十万左右的年薪吧。
我看就是逃避社会,缺乏勇气。马云曾经说:以往优秀的人才都在高校,现在不同了,优秀的人才都在社会上,现在是社会带动高校搞科研。我觉得说的很对。社会赚钱很多,竞争也很激烈,反观在高校,除了写写论文,代代课没什么大事,除非有职务。这些博士们,大部分都没有勇气再进入激烈竞争的社会与那些充满自信的优秀人才一起工作,只能去高校。说自己如何如何好的,绝大多数不过自我满足罢了。自以为优秀的硕博们,毕业以后可以去公司搞研发,每天与优秀的人再一起工作,思维碰创,这才是未来的常态。而大多数高校未来可能承担教育的工作要更大一些。
为什么聪明的华人都去了欧美?因为人家的收入可以让他和他的家人们活的有尊严
老师不是副业么?手动狗头~据我所知很多聪明的老师。已经依靠他们的名号已经赚的盆满钵了~
最低也是工资的 3 倍左右吧
工资低不低分专业的,理科
按照某院士的说法,基金委为你量身定做了完整的支持路线,帮助你迅速成长。首先,你入职后先申请青年基金(20-30 万吧),然后再申请面上基金(70-90 万),再申请人才基金(优青、杰青等,几十万不等)之类的,之后再申请重点基金(百万起步,上不封顶)。而且你所在的学校还会给你配套经费的,有的甚至是 1:1 配套,爽不爽?
论文发表了还有 money,我听过我们学院的老师,和北理工合作了一个国家军工项目最后有六十多 w 的分红吧。
也听过我们思修老师说他念了那么多年博士毕业后工资才五千多。
所以,,,
咋说呢 我在某高补学校 英语老师是某 985 高校老师兼职的 他还另外兼职了两个学校的英语老师 不说别的 我看他身上的 lv 和脚上五千多的鞋子 我挺羡慕的
可以理解为是一种资源转换,人脉、婚姻、资源和跨阶层的入场券。
因为傻逼的环材生化企业工资没比高校多多少,你看计算机的问题都是 150 万年薪和高校 30 万比较。生化环材是企业年薪 20 万和高校 10-15 万
研究表明,在科研工作者的职业生涯中,青年阶段最有创造力。国家近几年支持青年学者的政策频出,但多大程度能够落实,需要多久才能起作用,尚待观察和进一步的推动。与此同时,部委、省市、院校院所等各层级各类别主体出台了多种人才计划,提收入、给荣誉,这又能在多大程度上给广大青年学者的研究工作和生活提供保障和激励?
面对这些问题,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CCF YOCSEF)拟举办论坛,探讨国家相关政策如何更好地落地,荣誉、收入和指挥棒等哪种因素或如何组合才能激发青年学者内在的创新动能。
为立足实际,我们做了关于青年学者科研及生存状态的问卷,盼各位科研岗老师能拨冗填写,共同为学术生态发声:
十分感谢!
带帽子的老师随便抖年入几百万吧,有个什么长江,杰青之类的年入千万很轻松的。随便拉俩项目就行了
看到了这个月的工资条,特意找到这个话题来祭上 2021 年最新工资。
中部省份非省会二本学校,到省会也就 1 小时 56 分钟高铁的距离而已,自驾三个小时以上吧。
入职第六年。
渣老师一枚,也没多大科研能力,所以没啥项目经费,学校本身项目有限,领导能都拿不全。
年底会有一万多的绩效。
以上是收入的全部。
竟然还有人相信工资低?相信的人怕是不了解吧
纵向赚名,横向得利。先纵后横,名利双收。
上海华东师范 985 AP 待遇 商学院信息管理系 纽约州读的 phd 本科三峡大学 二本的 只有一篇 SSRN
高薪诚可贵
稳定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
二者皆可抛
待遇确实很一般,福利其实还可以,工作环境很不错,掌握了水论文的技术的话考核啥的其实也就那样了。你要相信很多东西都是用脚投票的,绝大部分岗位的舒适度和他的入行门槛成正比。
看回答已经很多人说高校薪资不低,所以这就不赘述了。
说说某些群体的想法吧。我爸身边有些身价十位数的长辈,这些人但凡孩子学历还可以都让孩子去高校当老师,去二本学校工作也行。因为确实家里也不指望孩子 996 赚钱,觉得高校相对来说比较轻松,也很简单,风险也低,社会地位也还说得过去。
这些老一辈的想法都挺传统的,觉得大学老师听起来是非常不错的职业。自己有条件让孩子过得轻松,就会特别喜好这类岗位。而且相对来说环境没那么复杂。
这两年待遇涨了不少。我个人而言,躺着一年的收入实拿有 20 万,另公积金 4 万多。我家那位比我还多不少,因为干活多啊。疫情期间,天天在家一周一次网课,偶尔指导下学生的毕业论文,就这些工作量。我周围的同学同事,只要是副教授的,起码也有 15-20 的收入。干的好的还多,人家额外收入都保密咱也不敢问。
资产来说,50 以上的同事基本三套房起,还知道几个五套以上的。40-50 的平均两套。40 以下看情况,也有大量多套房的。比较惨的是工作晚农村出身家底薄的,房价高了第一套房都费劲。但大部分工作几年后就缓过来了。
劳动强度来说,刚工作五年内的一般比较拼。随着年龄增长,大部分开始混日子,就看怎么混了。40 左右已经有一大半彻底混了。像我这种文科老师,每天都在家办公 (玩),偶尔搞点科研,赚这些钱都有点不好意思了。总体来说,性价比很高的工作了。
为中华之崛起而教书
正经回答,世俗点来说我想这份职业的社会地位,收入以及其他福利是部分原因
当然,也见过真的是一腔热血投身治学育人的老师,不过也只是凤毛麟角了
薪水不是衡量工作价值的唯一标准, 希望能多一些身正师范的好老师吧。
以上。
可能要看是什么学校,和什么老师。
我前两个月和我大学班主任说管理学的课听起来没意思,还不如自己看书的时候,我班主任告诉我,课还是要好好上的,我们学院的老师出去给那些企业的老班、高管之类的人上一节课,都要好几万 (记不清了,但至少上万),你们一年交了 5000 就可以上一学期,很不错了,应该好好听课。
以上。
谁跟你说高校教师薪资低的?你是拿国际投行的工资来对比的么?
因为有别的路子来钱啊。
利益相关 985 理工大学建筑系本科生,
我大三时的专业课老师自己跟我们说,他去年一年投了六个标全中。其中最费时费力的画图工作他是找自己学生帮自己画的。
然后他还给建筑杂志投稿,稿费是一字一元,平均每周都能投一两个。
他职称还不是教授副教授什么的,只是个普通讲师。
其实我想说的是,能进高校工作,基本都是人中龙凤了了,拿三四十万年薪一点都不夸张,是应该的。
但是做码农的,普通码农拿三四十万也很正常!
因为没有办法.
读完博士 在读个博士后 很多人就接近 35 了 已经是被工业界抛弃的年纪 自己除了水文章也没别的长处.
没有办法 前面走的所有路都是为了取得教职 这时候再换行沉没成本过高 而且能力上往往不允许
没有办法。。。
有些高校老师真是矫情,你觉得你还能挣多少?不让你去建筑工地,不让你在天还未亮时就去采购!知足吧!
合着你觉得高校教师就高人一等?好,拿高工资也行,有非升即走,那个挣得多,去干呀!是不是过会儿又说高校不让人活了?
你高校教师有什么了不起的?给社会做出什么了?你手里那几篇论文给社会转化出什么效益了?
高校教师在当地薪资至少中等吧,知足吧!看看马路清洁工,保安。
我本科,做点科研项目,找的导师是刚评上的教授,经常在实验室,所以和研究生也很熟,老师是个什么状态呢?
正常情况下,一周双休,早上 10 点前,晚上 5 点后,中午午睡,这几个时间段基本懂得都懂,不懂我也没有办法 •᷄ࡇ•᷅ ,
忙的时候也就那么几天,基本就是申报项目,或者学院开会。
工资嘛!因为是 985 教授 + 海外优青,年薪 50w(这个是学长透露的)往上吧,正常来说教授应该是 10+w(这个我具体不大清楚),总之钱多事少,还能 pua 研究生和博士生干活,开组会,能躺着为啥不躺着,而且是国家饭 (。í _ ì。)
高校的下限确实比企业低,但上限远高于企业,而且是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产出提升的。
因为学了半辈子,别的也不会干。
说个题外话,社会地位和认可不是一般工作比的。很多地方政协人大开会,开完会要吃饭吧,比如人大,大家一桌陪最少一个企业家,这个家伙是干嘛的呢,有时候就是拿来买单的。。。有点档次的饭局,永远是权力大于德高望重社会地位高,然后再大于有钱的。。。再说了,有的高校老师搞搞项目,挂挂顾问之类的兼职,收入也不低啊。相反我倒是觉得很多年入三四十万的 it 人员才是真的惨。。
比我自由的挣得没我多,挣得比我多的没我自由。
社会地位又高,手头资源又丰富。除了科研任务完成起来有点挑战,世界上哪去找这么美的差事。
你从社会上抓一万个人来,看看有几个比大学老师混的好的多的?中国是发展中社会,贫困人口有的是,这边大学老师都变成被嫌弃的职业了?有几个分分钟赚它个一个亿的?
这个问题关注的老师比较多,所以来这里提个问。
有进高校工作的打算,但是才刚读研究生,然后家境还行,想躺平,喜欢自由。
看了这么多回答,想问一下各位老师高校里有没有岗位是那种不需要做科研并且没有非升即走的压力,然后给编制不用坐班的岗位,工资多少不是问题,比如不坐班的辅导员有这种吗?我以前本科期间还是很喜欢学生会工作的。或者专任教师需要搞科研嘛?
提前谢过各位老师
高校教师的工作生活,你真的了解吗?了解过后,依然向往吗?不管你是研究生还是博士,pay attention please!
01
高校教师的工作很苦吗?
高校教师工作很苦吗?确实挺辛苦。待遇低吗?确实老师工资条上不怎么高。那要说高校教师又辛苦又清贫,是这样吗?绝大多数高校教师不会。
高校教师是一个非常能体现知识价值和个人努力的职业,可以说,付出基本上都是有收获的。只要你肯努力,那就不会穷,而如果你穷,那多半是你不够努力(或者是太清高)。对于一名想当高校教师又想过上好日子的博士来说,他需要经历这么几个过程:
第一,选择适合自己的平台
985、211 高校教师和双非高校教师有不一样的发展轨迹,和专科学校的老师更是有天壤之别。在 985、211 高校,科研就是教师的命根子。你得一刻不停地做研究,恐怕只有到了院士,你才有机会停下来,不过那个时候,你恐怕也停不下来了。有个朋友的导师就院士,老先生 70 多了,每天工作到凌晨 1 点,早上 6 点又起来继续干,经常半夜给学生发邮件打电话。这样的生活辛苦吧?但他们已经乐在其中了。至于收入,随着你科研做得越来越好,回报就会呈指数增长。
而在一些普通高校,科研也很重要,不过做科研更多的是为了把职称评上去。等到评上教授了,科研就会遇到很大的瓶颈,因为学校的科研条件可能已经无法支持你前进了。到那个时候,研究其实不做也可以,想上点课就上点课,想捞点钱就去企业拉一些横向项目来做。这两种平台,不能绝对说哪种更好,但想要在学术上有所作为,当然是必须去 985、211 高校,至少也应该是普通高校里的支撑学科。
第二,熬过青椒阶段
高校里面,相对辛苦、待遇又不高的群体是年轻教师。一方面,一部分青椒面临着淘汰,像多数 985 高校和部分 211 高校,已经实行了非升即走,青椒除了生活问题,更多地还是生存问题。学校给出了明确的任务,几篇论文几个项目,少一个都不能确保留下,有的学校甚至要求评上副教授才能留下,那这背后的偶然因素就太大了。这个阶段不能去想挣钱的事,不能为了企业横向课题那点蝇头小利断送自己的前程。
另一方面,一部分青椒面临职称压力。很多高校虽然没有淘汰压力,但等着评职称的人排了老长的队,没有特别突出的业绩(或者关系),短则三五年,多则十年都不一定能评上。评不上职称也就很难获得研究生导师资格,没有研究生打下手,科研教学工作就都得自己干,很难不辛苦。没有职称,一些项目和奖励也很难拿到,未来的路也会越来越难走。所以,不管你有没有学术追求,副教授应该是你起码的追求。
此外,在很多高校,青椒承担了更多的教学任务。要承担很多门课,每门课都需要备课,有的还是新开设课程,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等过了青椒阶段,教学任务就会明显减轻,也不需要那么辛苦了。
第三,持续产出,多劳多得
度过青椒阶段后,高校教师就完全告别贫困了。你可以选择安于现状,但这样做的风险很大。现在很多高校实行岗位聘用制,每个聘期会有任务要求,完不成灸可能会低聘,副教授低聘为讲师,教授低聘为副教授,少拿钱不说,丢不起那个人啊。而且,一旦你没有项目没有成果,你的研究生导师资格也会被取消,这样就被打回原形了。即便没有聘岗压力,学术这东西,一旦丢了就很难拾回来。
最好的选择当然是继续努力。学海无涯,学术本身是没有尽头的,挣钱也没有,如果想有更好的收入,想再往前进一些,那必须付出得比别人更多。
先就说说工资,仅教授就分四级,二级教师年均工资可以达到四级教授的两倍。但二级教授需要承担重大课题,需要有学科团队。
再说说其他收入,比如论文奖励。比如 SCI 一区能奖励 5 万,每年一区论文能发 4、5 篇,每年光论文奖励就 20 万,年底再计算绩效,又能多拿 10 万。不过,也必须付出相应的精力和时间。
最后说说人才帽子,青年学者如果能拿个青年长江、优青等,那学术前景就光明了,收入也大幅提升了。
02
为什么想留在高校?
先讲个故事。
一位即将毕业的女博士因为想留在高校而读博,问她留下的几率大吗,她沉默地摇摇头。她明年毕业,目前文章不够,尚未达到毕业要求,大概率需要延期。还有一个非常优秀的男孩,一区文章至少三篇,博士期间在美国交流了一年,基本算是博士里面非常优秀的配置了。但是去年学校忽然出台政策只招收引进人才,他的导师有可以说得上话的行政职务,但是折腾好几个月人事处还是没有松口。
这两个孩子可以代表大部分读博士的同学,初衷很远大,真正走到终点的寥寥无几。大部分同学想进高校都是觉得工资高工作轻松,但实际绝不是这样。
先说工资,工资水平和职称挂钩,不算低也绝对不算高,和企业比不了。如果有企业合作可能收入会多,但部分老师只能拿到工资收入。评职称的压力非常大,基金论文项目一个不能少,这些都得靠额外时间来完成,加班加点是常态,寒暑假不存在的。也有人说我就上课不评职称,但是大家都进步你在原地就等于退步,谁知道以后的政策变化呢?高校混日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的高校已经不允许混日子了,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必须要有科研成果。
03
如何才能当一名大学老师?
对于博士进入高校,其实是有两种情况的,一是普通博士进入高校;二是精英博士进入高校,因此会在待遇和工作压力这两方面出现两种不同的结果。普通博士进入一般高校,每年都会有很多的高校大规模的引进高端人才,其实也就是引进顺利毕业的博士研究生,对于来自普通高校的博士研究生,没有项目、没有足够多的科研,只能是进入普通高校。
而在普通高校当大学教师,一方面是工资待遇在高校所在地绝对是非常的不错,同时这些普通高校对于引进的博士都会给予一定金额的补贴;另一方面在科研工作方面,刚入职的博士研究生只是给大学生讲课而已,学校也不会给新引进博士安排相应的科研任务,只是鼓励去做科研并且给予一定的科研经费。
所以,大多数普通博士更乐意去这些普通高校,待遇虽说没有非常的高,但也足够的可以,同时还没有吓人的科研压力。
其次,精英博士进入 211985 高校,待遇和工作压力的情况。能够进入 211/985 高校的博士研究生一定有其在专业领域内非常突出的表现,只有这样才能够进入 211985 高校。
这些学校待遇自然是非常的好,但同时也面临着高压的工作以及繁重的科研任务。因为这些高校更多的是需要你创造成果,在一定的年限里,没有拿出像样的科研成果,没有足够的科研成果,那最后的结果或许是我们都很清楚的。
此外,在这样的高校任教,不仅仅是需要完成相应的科研任务,同时还必须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做好,不管是给本科生上课还是给硕士研究生上课,这都需要你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
所以说,高待遇也伴随着着高压力。博士想进高校当老师,没有那么简单!当你还在考虑博士进高校的待遇问题和工作辛苦问题时,或许我们更应该考虑的是,一名普通博士进入高校的难度。
现在对于有博士需求的普通院校大多数将目光放在了 985 高校的优质博士研究生,同时还需要在博士期间有一定的科研成果,并且还会考察你的教学能力,并不会因为科研而将你顺利的录用。
如果是进入 211985 高校,那么你还需要本硕博都是 211 高校或者是 985 高校出身,同时还不要忘记的是你的海外留学经历也是必备的,此外再加上相应的科研成果,因此并不是说博士就可以很轻松的进高校。
04
提前职业规划
不是有些人都博士想当高校教师,而是一种 “职业规划”,相对来说,做一个科研工作者高校或科研所都是不错的选择。但是,相比高校的基数和人才引进数量,科研所能接受的博士还是少数。不过,近几年企业引进博士更多,给的待遇更高。
高校教师引进的待遇,如安家费、科研启动费、年薪等,关键是看博士的 “硬通货”(如 SCI 论文、C 刊论文等)。985 高校引人采用较多的 “非升即走” 模式,给予特聘教授、特聘副教授的待遇,五年内需完成考核任务量,否则就得走人,压力还是不小的。
另外,博士引进时基本都会归属于某个团队(课题组),个人发展和待遇和团队也有不小的关系。大团队内部竞争大,但是梯队好、成员完善,容易出成果和个人职称晋升。
因此,高校教师待遇差异性很大,只能说是 “部分不好”。虽然近 2 年为 “双一流” 建设,不少高校都在大量引进青年博士,但是引进人才标准逐步提升,这也是不少博士无奈 “延期” 或做师资博士后的原因。没有一定的科研成果,就算能顺利答辩毕业,也是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
高校教师的待遇,差别非常大。刚入职的讲师,一个月的工资大概为四五千块钱;如果是以特聘副教授的形式引进,通常能拿到年薪十多万的样子;如果评上教授的话,一年创造 20 万的收入也并非难事。那么,这个待遇算不算低呢?一般高校引进青年教师,都会发放一笔安家费,一般为 30 万左右,分 3~5 年发放。算上这笔工资的话,讲师的待遇其实并不算低。
此外在高校工作,都会有房补和餐补,住房公积金一般也是按最高比例在缴纳。工作算不上轻松,但时间相对自由;工作环境的话,也远非建筑工地和写字楼可比。
在此需要强调一个事情,中国不仅仅只有北上广深 4 个城市。但网络上讨论的工资待遇,通常是以一线城市的高收入群体为参照对象,以至于言必称月薪上万。事实上,这是对公众极大的误导,即使在北上广深,能够做到月入过万的也是少数人。而在普通的二三线城市,月收入五六千块钱,工作稳定,绝对是过得比较好的那一批人。所以医生和教师,强调自己待遇低,就多少显得有些矫情。中国还有很多人连正式的工作都没有,他们甚至不会上网,所以无从谈论待遇的高低,作为沉默的大多数而存在着。
如果大家还觉得高校里面待遇低,不妨想想建筑工地上的工人。目前在建筑工地上打工,有的一天能挣七八百块钱,是不是就意味着他们的收入比教师群体或者医生更高呢?实则不然,教师和医生他们是月薪制,工作稳定,除了每月的工资,一年到头还有年终奖。即使节假日不上班,也是有工资可拿的。但如果在建筑工地上打工,做一天才有一天的收入,一年能做 200 天的活已经很不得了了。至于其他社会福利保障,显然也是远远不能与教师医生群体相比的。
我们精心为大家准备了免费的科研干货,资料内容包括:科研写作工具、3dmax、ps 等绘图教程,lammps、MS、VASP 教程,点击下方链接:
免费!免费!免费!
如需投稿或合作
获取更多科研硬货可关注公众号学术大视界
科学研路漫漫 Sci
,
大学老师尤其是现在的大学老师很卷,适合科研潜力股去卷,以及家境殷实,想安安稳。后者要编制建议去普通 1 或者 2 本直拿编制。
第一类人不说了,科研潜力新星,去好地方资源多的地方卷吧。
第二类人家境殷实,企业研究所逼事特别多,干活心累,去大学安稳自由相对舒适。只是这类学校可能平台一般,横纵向难以申请,不过好在这类人家境殷实,无所谓待遇,只要编制自由。
其他人很多介于两者之间,抱怨就比较多。
回到问题,去过研究所和各类企业上班感受就知道,活很难干的,所以这就是为啥这么多人想去大学。
说这话的,就没拎清国内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
如果拿一线城市和部分强省会城市的中层工资收入和高校老师薪资相比,高校教师还真的显得性价比很低,压力大,时间长,工资还低,工资高的什么特聘啦,不太稳定
但是呢,如果放在中西部,哪怕是一些省会城市,高校教师的薪资和稳定性吊打一大批的企业,当企业的工资和高校的差不多的时候,人就会都跑去高校了
高校老师工资并不低,广大中小学老师工资不高
因为这是一条最平常的路,能接着干自己熟悉的事。
大多数高校本质上是省直事业单位,所以待遇嘛,就别有太大期待了,如果为了待遇,多数博士待遇不如本科,硕士同学,白读了
我也不懂为什么父母这么热衷
高校教师,算是合理合法下,体制内收入的巅峰之一了吧,除了国企央企。
怎么就,那么,低了?逼乎看多了?
说明你看到的听到的总有一项是假相,要么不低,要么没人去。
可惜都是合同制,当人口下降生源不足的时候,也是跟大厂裁员一样的命运。
不知道 但是肯定最后没有那么低的 我老师在划水的时候说她有三四套房子 最贵的三百多万 老师不仅拿工资 可能接点其他的工作吧 我是学前教育的 我们老师会接绘本,儿童读物这种工作
你以为高校老师靠那点工资生活?
天真
一个词:
稳定
一般情况周末双休
每年 2 个月假期
每天不用准时上班
每天面对的都是充满未来的年轻男女,而不是一眼看穿一辈子的中山服同事
如果想躺平,这就够了
你还可以带研究生搞课题,和老师搞项目
一辈子争取混一个国务院津贴(当然要看你的专业是啥,别的专业就考虑别的荣誉)
如果想卷,这就够你卷的了
挣得确实比企业少,但也是相对某些行业而言的,比如互联网,比如制造业
互联网行业懂得都懂
制造业一个大企业很可能只有一个科研团队领袖,卷上天也未必能留下
而老师有清晰的升职路线,而且是随身携带哪里都能用的,不存在可比性
不管高校老师的薪资是多少,在当地绝对属于中上阶层。甚至比公务员要好许多。
第一,工资比公务员高,也比中小学公立学校的老师工资高。
第二,每年有将近三个月的寒暑假,再不济,休息半个月,没什么问题吧?换到企业里,哪个企业会有暑假,过年会到正月十五以后才上班?
第三,社会地位高。大学老师,多么高大上的职业。
第四,稳定性好。企业挣得再多,谁能保证 40 岁以后,还能保证高产状态?
综上:说大学老师待遇不好的,纯粹是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
我不在高校,在一中职学校。毕业以后先在某银行工作了 4 年,后来考入了学校当老师。我想说当老师简直不要太爽。
工资低又如何,稳定啊有面儿啊!本硕士年过 30 被裁员家里蹲快半年了还找不到工作,想去高校也没机会啊。只能做一节干电池榨干自己贡献社会。
真的很低么?
你们薪水有多少?
高校老师算事业编吧,薪资和当地公务员差不多。公务员薪资在当地都是中上等。
再考虑到工作时间,基本上性价比很高了。
只是高校岗位对学历要求比较高,所以有人觉得学历高,薪资应该更高。其实高校岗位相对其它岗位就时薪来比已经很不错了。
你看想怎么赚钱吧,初高中老师使劲补课寒暑假估计能买一辆车。当然大学老师也可以而且不违规
薪资低,但福利好
而且铁饭碗,固定每年薪级都会涨
过个 10 年就很可观了
最后每年那么多假期,如果你上进一点考个讲师教授,工资有加成。
你去外边企业上班,可能你能力强,一两年就工资涨到很高,但后面维持不变,基本很难上涨,而且还 996。但是事业单位,看的职称和资历,每年都上涨,加上福利待遇,工作轻松,当然大家都知道选哪个。
提这些问题的估计都是老师吧,网上卖惨,看看网上一个公务员,一个老师,这俩职业为了利益一点下限都没有,整天在网上哭穷,有意思?
你以为很低。
现实也确实不算很高,人文社科和生化环材这种,没什么横向课题,就基本上死工资。
不算高,发不了财,不过也不低。
海归博士现在在西安某一本大学工作,工资就是五六千,一年就是八九万。
第一教授是分级的
第二学校除了教授还有讲师还有助教,教授还有正负之分。
第三老师出去给人讲课赚钱肯定多,开公司的也多,不限于理工科。
第四有的理工类老师会接企业的项目,给手底下的研究生做,这个老师给个劳务费就行,也不用交五险一金。
上财毕业留上海双非高校,去年入职还没拿到完整一年工资,估计一年十六七万,入职两个月零十三天,我现在觉得我 TMD 脑子有屎。
高校薪资低,当然还要分哪个国家,比如我所知新加坡的高校工资还是很高的。另外,想象一下高校那帮人有没有能力在商场上混?至少我觉得他们的综合水平是低于业界的。而且很多人就是因为信息不足、技能不够、对前途没有明确的规划、甚至直接就是找不到业界的工作等等原因才一直读一直读。而对于很小一部分真正以此为乐的人,科研本身的乐趣也可以作为一种报酬了吧。毕竟,对于社会,他们的贡献很可能微乎其微,因而也不配拥有很高的工资。
高校老师的工资并不高,但收入并不低。
要不是我戚在西部某 211 我就信了你的鬼话了,我爹亲姐是研究生导师,学校分了一个 200 多平方的房子,车子开得宝马五系还送我表姐去悉尼大学念本科 50 万一年供了四年你说这种人穷可能吗,而且和企业也有合作从企业那边也能赚不少钱
因为博士人数太多了。现在高校很功利,所以卷。至于为啥愿意卷,不过是因为博士那么多年 除了学术啥也不会 去业界年龄大又没有实习经验 不过高校的话氛围会比社会单纯一点
为什么农民在图里扒食,中国还有 7 亿人要当农民?
我们学校聘用制的老师分三档,40/60/80w
屎臭吗?大家会去抢着吃吗?100 块钱掉地上,大家会去抢着捡。
谁告诉你高校老师薪资低的?难道是 “我劝你别去??"
新一线省会大专带编法学老师飘过,其实还挺轻松的,虽然钱不多但是可以做兼职律师啦,而且时间真的跟宽裕。法学专业还挺推荐的哟
个人角度认为高校性价比不高,看上去两三百课时,其实算上备课、教研室会议等杂事翻两倍都有可能。再者说现在学校科研考核很重,青基,省基,论文一大堆,我个人现在晚上回宿舍都是十点后,和读博没什么差别,而且比较坑的是读博科研时间可以保证,现在工作了真是抽空搞科研。以后取消了科研奖励真心就不推荐家境一般的学生搞科研了,三十岁没房没车没钱没头发,娶媳妇都难 [小情绪]
新入职高校教师。对我来说去高校肯定不是冲着工资,主要是自由,时间完基本是自己支配,选择高校工作其实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
我认为有三个原因。其中一个原因是稳定有社会地位;第二个原因是可以不断地做研究在这个领域会不停地进步;第三个原因是会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自己的同时又可以实现自身价值教书育人桃李天下,还有寒暑假工作间相对自由等。
一句话:因为企业吸收不了
低不低你要看和谁比啊,高校的收入基本上够用。可能对于一堆博士硕士来说,高校的收入当然比不了去社会闯荡的收入,但是空余时间是真的多。现在这个社会应该没有比高校老师更自由的职业了,一年 365 天,差不多有 200 天的自由自配时间。
题主最好关注一下材料专业进入高校任职的难度哦┐(─__─)┌
我了解的,我这 211 要求已经是需要有海外经历了。而且应该是早就有了。
飞升疾走挺不值得去冲的。。多看一些吧
亲眼所见,南方省会城市某高校商学院一个年轻讲师(暂时还没有研究生招生指标的那种),不到三年通过一个学生洗了 70 多个科研经费,这还仅仅只是我知道的部分。
你跟我讲高校老师薪资低???太年轻了。
操心太多了你,越是知识丰富、能力过硬的人,来钱的路子就越多
我们导师工资多少我不清楚,但是报账的时候每个月都是十几万~几十万的报。项目做到不停,研究生不够用,还去聘用了科研助理。
每年接的项目就是几百万。
大学老师可以有副业的啊,我们老板就是大学建筑系教授,教授级高工,建筑公司总经理,几百万扔股市里叫零花钱,自己参股开小公司,在 建筑业里能量大的不得了
如果工资是评定标准,那你干嘛不去当网红?当暴发户?
新老师比较累,工资比较低罢了。
况且你以为的低是在大城市拿着四五千,实际上是七八千,还不算公积金补贴。
更何况,谁会告诉你基金和项目能用发票套出多少。
人无外财不富,没人真指望高校工资过活,但哪个高校老师活的没品质呢?
图片最有说服力,这是我最近一年的所有到手收入。本人中级职称,在高校教师中算是下层苦力了,大家自己衡量。
我下午去找老师签字两点半上班没找到人。三点找到了。不到四点他就回家了……
多方面的,我先说几个我了解的。
朋友的父亲是律师,专门打企业间合同纠纷,一个案子上百万,一年打两三个,一套房就有了。
但是吧,这个职业在民间的风评就很不好,所以他去社科院上课,一周两三节,一年收入是他其他收入的零头的零头,他的这张工资卡直接丢给我朋友当做他大学生活费,不过给自己套一个大学老师的名头,这个可比律师的风评好多了。
同理,我选修课的经济学方向的老师,是一个非常厉害的投机者,在最近基金哀嚎遍野的情况下,能保证自己的股票有极为可观的回报率,他其他收入的零头的零头也比他工资收入高,所以我们这学期评分标准是模拟炒股回报率 100% 满分,QAQ。
高校工作稳定。
社会地位相对较高。
薪资根据个人水平和学校、所在专业水平不同会有很大幅度的不同。不能一概而论低。
进了一个高职院校的,不知道要不要去呀
高校工资低?那敢问兄台,多少薪资算高呢?还有,有多大碗就盛多少饭,多了盛不下。
看完了所有的回答,好像没有人文学科的老师教授们在这献策,大家在高校是都过得很好吗
高校教师门槛还是比较高的,赚多一点也很正常
我不觉得老师工资低,我最近做毕设所在那个组的 boss 基础工资是三万多每月,再加上补贴、写书和项目的抽成,我觉得年薪在西安来说绝对是非常非常够用了。(按他接项目的情况,抽成绝对比工资高很多)。
稳定啊,一旦获得编制,可以干到退休的。
早些年高校老师薪资确实很低,这几年搞非升即走后收入提升很快,新入职的起步都是 20 多万,优秀一些的 30 多万,考核的话除了 top10 高校搞评审制度,其他高校都是按合同规定的标准达标即可,相对而言不确定性小很多。
还有个问题就是有的天坑专业不去高校进企业也没钱,所谓天坑专业,往往招生量极大,抱怨的声量也大得多。其实专业只要别那么天坑,博士毕业待遇都还行。
你确定薪资的低 在外面讲一节课就好几万
SB 问题,你看下人家高校教师几套房,开什么车不就知道了。
每月工资 2300~2510 不等
另外每月还有课时费 最多的时候可以拿 1000 多一点点
但大多数情况下 300~800
所以工资➕课时费 月工资拿的多的时候是 3500 的样子
坐标: 某省会城市
虽然工资低,但是一般去世的的早,所以物质就不是那么重要了。
这么说吧,我们老师说 08 年前,他的工资一个月基本工资九千,还有其他奖励金。而且是没转正的。他的老师干了半辈子也就八千,所以说看学校吧。
我是因为喜欢工作环境和教学,所以愿意拿薪水去换一定程度的自由。
[大学老师是神仙工作吗?钱多事少?工作内容、工作强度、薪资水平大揭秘!1.5 万播放 · 7 赞同视频
](https://www.zhihu.com/zvideo/1313050479064813568)
在看。
真人真事,东北某高校项目预验收,老板邀请了三个专家,就是他认识的别的学校的教授,四个小时,每人三万多。所以高校教师的收入不只是工资收入,还有他们依托这个身份获得的隐性福利。
首先,题主说高校老师工资低,比起一些企业工作者来讲是少了点。但是比起大多数编制职业来讲,高校老师工资虽然不算最高的,但也算相当不错的了。
抛开不高不低的薪资不说,笔者大致描述下老师的众生相。
第一种,青椒系列,三个层次:名牌海龟,前途无量,就没好的前景就很吸引人。
硕博毕业: 项目不多,讲课为主,不争不抢,和和气气。
思政队伍:一般是导员,团书记,往往是书记的后备军,未来的前景依旧是不可限量,大家可以百度下领导人的资历。
图书管理员:致敬!这个职业
第二种:中青系列
书记院长
课题组大佬
第三种:德高望重
书记 校长 或者老教授
此类,要么呼风唤雨,要么深山隐藏,脾气相当任性,自认为天下唯自己最聪明,愤怒的老青年,自以为是到了极点。
这类最舒服
所以,谁还不是个孩子呢,当个孩子不好吗
三四线城市,房价不过万,一年到手 15 万左右,解决配偶工作,子女入学,安家费 30_50 万,等等……,对于普通人来说已经很香了
你说哪里的低?低于程序员的两万还是低于普通民工的三千?
博士研究生学历就可以了,博士后不是学历哦
。
因为自由,有更多的空余时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举个例子,我专业课老师一周两节课,其它没了,剩余时间自己想干嘛干嘛,这是很多人不敢想的;而且高校老师相对广大企业员工来说工作稳定性也高些,就这一点就会吸引好多人了。
当然高校老师也并不全是舒服的,高校老师的压力其实来自科研,这里的科研不单是仅指科学研究,还要包括你的课题所能给学校带来的经费,毕竟学校给老师提供了资源,老师也要给学校创造收益,平衡收支。
有没有不在编的合同工说一下待遇
我也不知道,去了再说。
请问,有几个工作不是争破头去?另外你真信工资给低?
没高校平台你怎么拿项目,企业凭啥找你。看你专业也不像马哲这种没企业找的。你没和你们老师聊过么。
三个理由 2 月 7 月 8 月
国庆时候听闻去年有些很棒学校校长薪资十来万一年,这些人生活很充实,忙着怎么把学校搞好,也有提高另外收入的,总之他们活动满满的时间不够,甚至无暇还想赚所谓外面的更多钱。
高校老师薪资不那么多,但是薪资带来的所谓安全感,尊重,自我实践,远比那些只是偶尔大数字才能带来好感的多的多。
信不信现在北大清华这种学校不给工资招教师,也会有无数的人去应聘
当我 10 月 8 号早上睁开眼睛,痛苦地意识到未来几十年每年唯二的两个所谓长假中的一个已经结束了……
我就燃起了去读博然后进高校的决心……
两个假期啊亲!
时间自由,而且待遇总体过得去,以及高校教师,尤其是有职称后的背书,对于个人的拓展,也是很有帮助的。
请问高校老师薪资哪里低了?
大家可以了解一下有种高校叫新疆高校
如果你产生这种疑问还是不要进高校了
高校一是确实自由一些 即使有科研压力 做的事也是给自己做的
二是有些基础科学 人文科学招聘市场需求很低 不好找专业对口工作 要么中小学老师 要么专科高校老师 进高校也是没办法
那些说高校隐形福利的 只能算饭后甜点基本没人会考虑 像给房子 安家费确实很多 但你能力到那级别 去企业也一样能赚回来
薪资看起来低,但隐性福利应该不少,再加上额外奖励。我记得本科的时候有一次上高分子 XX 课的时候我们老师突然扯到题外话说自己一个月工资四千多(北京四环),他现在北四环两套房,好像还打算要二胎了……
很低的,你别来~
社会地位挺高的。
至少在象牙塔的文科领域,如果会来事点,察言观色,会拍会弹会唱,当个鼓吹手,当个战略忽悠局局长,当个南郭先生也不错的,学校注重的是云端理论,社会需要的是立杆见影的实践效果,理论与实践之间有着一条深不见底的波涛汹涌大河,而社会需要的是金刚钻,想下与学校差别多大吧
我们有个亲戚是村里小学老师,扣除后拿到手 5000 多,有双休,有寒暑假,不用买房(自己盖三层洋楼)。是那种比较偏的村,到市里 70 多公里,我估计城镇的老师只会更高吧。
我在市里上班拿到手也才这么多,还没那么多的休息日,而且市区房价 7000 多!
心好伤。。
和老美比教授工资偏低不代表中国教授工资真的很低好吧
职位占得稳,压力也取决于自己的进取心。
1. 社会地位高;
2. 都有副业,主要收入来源靠副业,主业只是一个展示窗口和社交平台。
可以去申请外国实验室,年薪三四十 w
纠正一下,据我所知目前高校特别是材料专业,出国经历是硬性要求。除非那个高校很水,可能没有相应的设备去支持实验,很难出结果的,没有 paper ,基本申请不到项目。会过的很惨的。
女性推荐进来。家里有矿的推荐。手上有资产的推荐。天坑专业推荐。其他不推荐。
在没有什么资本或者其他更有优势的能力情况下我觉的能当高效老师算是最好的了。 坐标济南 在这么个 3 线城市(3 线的水平 2 线的房价)一个不出名的公立初中的高级职称老师(明年就退休了) 还是个教音乐的 (当然这应该不是主要) 到手月薪差不多至少 6K 了 迟到就扣 3 块钱来着还是多少 反正 10 元之内。 性价比如此高的岗位 目前这个中国社会还有比这更舒服的吗?
首先高校老师工资那么低我就想问是谁告诉你的。高校老师想赚大钱是不那么容易,可能也比同等水平在同行业业界的人钱要少,但是待遇也足够做个体面的中产阶级了。而且工作不说比业界轻松多少最起码时间上能自由一点,人际关系也比较简单,工作性质比较稳定,社会地位方面也比较受人尊重。就凭这些,对于很多人来说吸引力是很强的。好多基层公务员挣的还远远没有大学教授多呢,每年公考不照样一大堆人趋之若鹜
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仅列出几个供参考。1. 适应了在学校里自由安排时间的生活,不习惯去接受 996 的公司生活。
2. 没有勇气进入新的领悟,接受新的压力和挑战。
3. 多数人博士念完,都有些情商方面的问题,遇到一些和自己价值观不符合的事情难以处理,不会应变,导致严重的失败。
4. 能力不足以支撑其在社会上立足。
暂时想到这么多。
因为我们这些从业者都是傻子。
抛开其他条件:编制、福利待遇、社会影响、工作性质等因素。
我高中数学老师在寒暑假时期,一个月赚六万是没问题。我们老师给补课一个月,每天一个半小时,一节课一百。人数在 10 个人左右。老师平均一天有三节课,一个月自己算多少钱吧。
课外辅导你不知道,在三线地区一个收三千,两个学期九年级还有一个暑假,一年起码五十万,一个个嘴上还说不是为了钱,如果在大城市又是什么价格
薪资低么……
想啥呢,大学稳定职位收入至少按照乘三计算,再跟外界待遇对比。
不去高校的大多数是心理有数,到外面挣两三倍工资比进高校概率大,进高校要读博士发好文章,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顺利毕业文章足够的。不去高校不代表不去高校的人就不羡慕高校生活。
最后,再次黑一下基础学科,所有专业都可以进高校,但基础学科唯一的稳定路径就是进高校,其他选择都要付出额外的成本,导致进高校都比其他专业难,公务员也只能考三不限。
匿名举报,湖北黄冈中学 96 年年轻教师逼我弟补课十天一万。我妈还不让我联系教育局。
薪资低,但是铁饭碗哦。你不要违法乱纪,不骚扰女同学,没人会裁你。就算现在东部开始非胜即走,你可以转去实验岗或行政岗嘛。拿得少了点儿,但依然有时间做自己的事。
当然,非 985、211 的学校就没必要去了,工资太低
工资不低,三线城市普通二本高校讲师的工资就够一家人过的很滋润。
并且最主要是时间特别多,平时基本没事做,最近我们一个教授给做表综合得出的结果高校讲师是得分最高的职业。
钱在够用的情况下,又有时间。
何乐而不为
并且课余时间也可以去做项目,一年下来不说年薪百万,也有一半了。
高校能分房,这是隐形福利。还有附属小学医院等。社会地位高。就拿杭州来说,一套分的房子差不多都 700—800 万了。现在要进 985 大学门槛很高,博士只是最低的准入标准,还需博后经历,高质量的论文等。当然高校之间的差距很大,清北浙复交是高校,高职院校也是高校,现在北上长三角地区的 985 大学,考核非常严格,非升即走,压力很大,年轻老师哪里来的假期。能进去的都是一路从名校到博士博士后,基本都有海外经历。要拼命出成果,拿国家人才帽子。不过等过了考核期会好很多。
高校教师贪婪起来,比司法和税务都厉害,因为无法可依。
下能无限的勒索敲诈学生,上能大把的瓜分科研经费,最关键的是基本没人监督,是什么让你产生了高校是清水衙门的错觉?
大多数人是没别的地方去了,没有一门具体的手艺,除了看论文,改论文,写论文。中国又有职业歧视,博士读完不愿意做一些比较 low 的工作,高校虽然钱不多,但至少听起来还可以,工作正经。不过谈对象的时候就不轻松了,因为谈婚论嫁的时候大多数女的都比较现实,发现你没什么物质条件之后对你也没什么兴趣了,不信你可以去观察下近几年进高校的人的对象颜值。不过高校对于女生还不错,稳定,单位和职业听上去不错,所以留高校的女生(不一定是科研序列的)只要外貌还可以的,找的对象物质水平都要高过单位男同事。
知乎用户 吒吒羊 发表 国内高校 “老板” 有几大利器: 1、论文没达到要求,不能送审; 2、写的不行呀,从新写; 3、实验结果有问题吧,重新做; 4、你这态度有问题,想不想毕业了; 5、…… 6、论文你怎么能挂一作,往后写,带上 xxx …
知乎用户 花生哥聊升学规划 发表 简单点想,这些都是穷学校。有人认为它们是打不过认怂了,对但不全对。这三个学校说白了,穷,但科研产出率和社会认可度转化率极高。没钱了自然不能再干这些烧钱的活,退榜也许是这个意思:我,人大、南大、兰大,穷。教 …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应该是南大第一个退出国际排名的(官方通报时间最早)。 南大的勇气可嘉,南大的几个国际排名都在 100 出头,努力闯一闯应该几年内可以冲入前 100。南大放弃自己很不错的位置,放弃既得利益,带头退出国际排名,很有长远 …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地方财务绝对可以发得起工资 前提是砍掉所有灰色支出 举个栗子 西北某村,文化广场和水泥路 12 年 500 多万修好 15 年大雨,文化广场发生轻微塌方 维修费 50 万 19 年文化广场再次塌方,甚至影响到部分路 …
知乎用户 老杨叔聊志愿填报 发表 1、关系户多,领导亲属也不少,不一定是本校,外面安插的也不少,尤其是更年期妇女,容易炸锅 2、缺乏投诉和处罚机制 3、很多人是教学不行调岗到行政,破罐子破摔 4、憋屈,看不到前途,又不敢辞职,所以在学生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