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解码中医》的一点补充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对《解码中医》的一点补充
作者:梅断桥
本人于今年4月22日在“新语丝”登出的《解码中医》一文,对腧穴学与经络学的关系阐述得不够充分,可能会给人两者是独立产生的印象。为避免误解,特作以下补充。
腧穴学与经络学之间有一定的继承关系。诊脉和腧穴学兴起之前的针灸(包括放血疗法)固然是以经脉为主,但都要有一定的部位,称为“脉口”。起初的腧穴就是由这些脉口演变而来的。腧穴的位置即在脉口的附近,而腧穴的主治则继承自脉口所诊的病候,或针灸所主的“经脉病候”。例如,《灵枢 杂病》的足少阴病候,在《皇帝明堂经》中归入了“太溪”穴的主治,《灵枢 经脉》的足厥阴病候,在《皇帝明堂经》中归入了“太冲”穴的主治,等等。(这里的问题是,把脉口所诊的病候或者放血疗法所主的经脉病候作为腧穴的主治这种张冠李戴的做法,合理吗?)
必须指出的是,虽然腧穴学脱胎于经络学,但经络学是基于血脉发展起来的,而腧穴学是基于针灸按摩的疗法发展起来的。腧穴学的兴起不只是增加了穴位,而且使得穴位的位置偏离了脉口。这意味着告别放血疗法,实现了针刺与血脉的分离。另一个重要的变化是,由“以经主病”变成了“以穴主病”。因此,腧穴学虽然对经络学有所继承,但更多的是对经络学的偏离。
以腧穴学的代表性著作《黄帝明堂经》为例,其主要内容是描述每个穴位的位置、针灸法、及主治。书中大多数的穴位是新增的,从《内经》继承下来的穴位是少数。而且,即使是继承下来的穴位也着重论述主治病症,只以“XX脉之所行也”之类的话提及所属的经络而已。
然而“素人”皇甫谧编著《针灸甲乙经》,又把腧穴学与经络学重新捆绑在了一起,并最终催生了貌似高深莫测实则驴头不对马嘴的今日的经络。
(XYS2016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