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母亲和孩子教给我的那些事
这是奴隶社会的第 2112 篇文章 Photo by DikaRukmana on Unsplash. 作者:皮皮姐,国际认证生涯规划师,美国麻省大学访问学者,双宝妈,致力于个人成长与女性发展。本文来自:她说那些 …
回复【早安】送你一张专属祝福卡片
离孩子最近的人决定孩子的人生 来自有书 00:00 11:50
文 | 有书梦舒 · 主播 | 阿成
有书君说
历史上,有这样一位母亲。
她出身贫寒,却以言传身教,抚育儿子成一代大家。
她与儿子相依为命,却志向远大,鼓励儿子周游列国。
最终,儿子成为一代亚圣,名垂青史。
她被尊称为中国四大贤母之首,流芳千古。
她就是孟子的母亲仉氏,史称孟母。
千秋功业,源于母亲
孟母,本姓仉,生于战国时代,父亲是魏公子(仉)启。
仉启的生平在史籍上没有记载,但在那时能被称为公子的,只有贵族。
良好的出身,使得孟母从小能受到充足的教育,也有了不凡的见识。
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最繁荣的时候。
诸子百家,各成一派;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道家讲究道法自然,墨家宣扬兼爱非攻。
法家倡导缘法而治,纵横家致力于改变国际格局……
孟母却慧眼独具,只认同儒家的礼法和仁恕之道。
她怀孕的时候,严格遵循孔子的礼教思想来开展胎教。
“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
她希望以严谨的举止,为腹中的孩子带来好的影响。
孟子出生后,她又三次搬家,努力为儿子寻找好的生活环境。
她家原本住在墓地旁,常有人举行丧葬仪式。
小时候的孟子觉得好玩,就模仿大人哭殡的样子。
孟母觉得这样对儿子影响不好,就搬去市场旁。
可是孟子又开始模仿小商贩杀猪宰羊的样子。
孟母不愿儿子以后碌碌无为,又一次搬了家。
这次,他们搬到了一家书院旁。
书院中讲学的人,是孔子的孙子孔伋。
书院里进进出出的,都是有学问的人。
孟子每天听到的是书院的书声琅琅,喜欢的游戏也变成模仿书院学生的进退揖让。
孟母十分欣慰,认为这才是儿子适宜的住处。
孟子十五岁时,孟母鼓励儿子拜孔伋的门人为师,正式学习儒家思想。
在老师的细心教导下,孟子的学业进展很快。
他全面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发扬光大,形成“仁政”思想。
孔孟之道,成为后世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
孟子也因此被称为“亚圣”,受后人顶礼膜拜。
追本溯源,孟子的一生成就,千秋功业,始于孟母的正确抉择。
这个伟大的母亲,是孟子一生的底气。
好母亲,懂得言传身教
孟母,是个极其爱儿子的母亲。
她生下孟子第三年,丈夫过世。
在当时的社会风气下,她本可以再嫁,开始新的生活。
她却深怕儿子受委屈,就立志守节,集中全部精力教导孟子。
孟母深知,小孩子心智还不成熟,听不懂大道理。
所以她从不枯燥说教,而是从一言一行中,潜移默化引导儿子。
有一天,孟子看见邻居杀猪,就好奇地问母亲:“他们为什么要杀猪?”
孟母正忙着,就随口说一句:“杀猪给你吃。”
话才说出口,孟母就后悔了。
因为家中太穷,平日根本买不起猪肉。
是告诉孩子,这是个玩笑;还是狠狠心,兑现承诺?
很多母亲会选择前者,孟母却选择了后者。
因为她深知,品行的塑造,比金钱更加重要。
果然,孟子不但享受了吃猪肉的快乐,更记住了言而有信的可贵。
成年以后,孟子提出“五伦”学说,将诚信视为儒家最重要的伦理道德之一。
孟子虽然从小天赋极高,但是身为小孩子,难免贪玩。
有一天,他逃了学,和小朋友一起疯玩到很晚才回家。
换做别的母亲,大约会生气地把孩子打一顿。
孟母却明白,粗暴的打骂只能让孩子畏惧,却无法让孩子真正认识到错误。
她沉默地拿过剪刀,当着儿子的面,将织成一半的麻布剪成两段。
孟子惊呆了,因为他知道,织布是家里唯一的收入来源。
麻布毁了,就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里,他和母亲会挨饿。
孟母语重心长地说:
“断了的麻布,再也接续不上。
你读书半途而废,也学不到真本事。”
孟子牢牢记住了这句话。从此他发愤图强,刻苦用功,最终学业大成。
母亲的教导和激励,对他的一生有着深远的影响。
好婆婆,能够明辨是非
孟母不但是个有见识的母亲,更是个明事理的婆婆。
她虽与儿子相依为命,却不会在小夫妻有矛盾时偏袒儿子。
《列女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孟子与妻子成婚后,感情一直不太和谐。
孟子觉得妻子有些傲慢,妻子则认为孟子在私下相处时也要讲究礼仪,太过见外。
有一天,孟妻独自在卧室中做家务。
她觉得按照礼仪端正跪坐太累,就叉开腿随便坐在席上。
不料,孟子恰好从外面回来,在门外看见这一幕。
“我的妻子,怎么能这样粗俗!”
所有的不满一瞬间涌上心头。
愤怒的孟子当即找到母亲,要求休妻。
孟母却没有盲目附和儿子,而是问他:
“你进屋之前,有没有提前打招呼?”
孟子想了想,说:
“没有。我是在门外看见的。”
孟母就教导他说:
“礼法要求,进门前要先打招呼,让里面的人做好准备。
入屋时要看向地面,避免看见别人错误的行为。
卧室本就是私密之地,你妻子独自在屋里,以放松的姿态坐着,没什么不对。
反而是你,进门之前既没有打招呼,又贸然去看人家在屋中的举止。
违反礼法的是你,而不是你妻子。”
孟子这才意识到,原来是自己武断了,就和妻子重归于好。
孟妻也非常感激婆婆,对孟母更加孝敬。
在孟母的管理下,孟家始终和睦,很少有夫妻、婆媳矛盾。
孟子得以专心向学,孟氏家族也因此受到后人尊重。
明理的孟母,是这一切的源头。
好导师,一生志存高远
孟母不但是个称职的母亲,更是孟子的人生导师。
孟子学业有成后,很想像先师孔子一样周游列国,传播儒家思想。
可是又顾虑到母亲年龄渐大,不忍心离开母亲。
毕竟那个时代交通不便,一次远行,需要耗时很长时间。
而且当时医疗条件不好,人们寿命普遍很短。
古人讲究“父母在,不远游”。
怕的就是出门在外,父母一旦生病或者出现意外,自己来不及赶回。
然而孟母却不愿意因为自己,耽误儿子的理想。
她对儿子说:
“如今你已经成人,我已经老了。你只管去行你的义,让我尽我的礼数。”
一席话,打消了孟子的全部顾虑。
于是,孟子率领弟子周游列国,并受到了空前的尊敬和欢迎。
行到齐国的时候,齐国国君聘他为客卿。
他赶紧将母亲接到身边,恪尽孝道。
可惜那时孟母身体已经很衰弱了,不久就病逝了。
死前,她非常欣慰,能看到儿子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
** ▽**
孟母这一生,成就斐然。
她不但细心照顾儿子的饮食起居,帮助儿子处理家庭矛盾,更能为儿子指引人生道路。
孟子能与孔子并称,成为一代圣贤,离不开母亲在背后的奋力托举。
后世给了孟母极高的评价,称赞她:
“人生教子,志在青紫。
夫人教子,志在孔子。
古今以来,一人而已。”
孟母作为贤母的典范,被写入《三字经》、《列女传》等典籍。
她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完备的教育理念,也受到后人的认可,被一代代传承下来。
有书君说
父母拥有好的三观
是一个家庭最大的福气
今天有书君给大家准备了特别儿童节福利
价值139元****现在扫描下方二维码
即可参与活动抽奖
这是奴隶社会的第 2112 篇文章 Photo by DikaRukmana on Unsplash. 作者:皮皮姐,国际认证生涯规划师,美国麻省大学访问学者,双宝妈,致力于个人成长与女性发展。本文来自:她说那些 …
永远无法“和平分手”的母女们。/《春潮》 所有不愿成为母亲的倔强,背后都是数不尽的被忽视、被轻慢、被伤害的瞬间。 你有过“无家可归”的感觉吗? 这“家”,当然不只是那套不知何年何月才买得起的房。凌晨三点下班时的疲惫,付出得不到回报的委屈,只 …
“在激烈的斗争中,我想到毛主席,浑身增添了无穷的力量。我打开收音机,收听毛主席的声音,让方忠谋发抖吧!” ——摘自张红兵检举母亲的材料 本文转自公众号:低头读者(ID:z18017977056) 壹 母亲被押赴刑场 1970年4月11日,安 …
文/六神磊磊 **一 ** 假如问《射雕英雄传》里哪一个名字最有力量?大致人们都会想到铁木真,洪七公,王重阳,欧阳锋。那都是响当当的名字。但我觉得答案是李萍。 一个普通的农妇名字,却也是最有力量的名字,足以让人心生仰慕,肃然起敬。 李萍,是 …
" 代孕这个看起来很美好的理想,在商业的运作下不可避免地变成了对个体女性身体和精神的剥削,上层阶级对底层阶级、富有国家对贫困国家的剥削。 如果我们的每一个器官和每一种情感都可以变成明码标价的商品进行买卖,那么到底是人类发展经济,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