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AI模型力证口罩逆天作用:100%人口戴口罩,疫情根本不会扩散
**新智元报道 ** 来源:Arxiv 编辑:啸林 为什么中国和韩国可以在短时间内就压制住病毒? 为什么日本在社会秩序照常的情况下疫情甚至一直不温不火、没有爆发? 为什么拥有发达医疗资源的欧美社会在疫情传播过去之后一溃千里? 相信大多数东亚 …
1
1月23日凌晨,随着武汉方面宣布“全面进入战时状态,实行战时措施,坚决遏制疫情蔓延”,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所谓“战时措施”,就是政府管控力度空前加强,包括“全市城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
鉴于微信朋友圈传播的信息越越严重,1月22日早晨,我本打算带孩子去医院看看眼科,犹豫了一下,决定等疫情结束再去。但必须得去一趟菜市场,为了减少与人接触,还是开了车。
菜市场戴口罩的并不多。空气寒冷,我的眼镜片上结了一层雾气,根本看不清东西,只好摘下口罩办事,尽管心里一直在打鼓。
23日早晨,我去小区定期的露天菜场置办年货,犹豫要不要戴口罩,结果还是放弃了,原因跟昨天一样。买菜的老年人居多,戴口罩的没几个,我尽量地与他人的面孔保持距离,买好菜之后回来赶紧洗了手才略微放心。
根据微信朋友圈里各种各样的专业非专业推文的介绍,个人而言,戴口罩是个最有效的防护措施。因此之故,这几天“口罩”是个核心话题,除了枝蔓到卖断货、单位福利、坐地起价、发国难财之类,还有年轻人责备老年人对戴口罩这么重大的事情表现得漫不经心,根本不放在心上。于是,还得加上一个“代际冲突”。
怎样让老年人心甘情愿主动戴上口罩?说难也难,说易也易。
武汉百步亭社区的万家宴上,多数参与者都是中老年人士
2
说难,是因为:
其一,这波肺炎,在更为传统的医学知识里一律称为瘟疫。二十世纪下半叶以来,随着公共卫生状况的日益改善,中国大地上已经没有出现过因瘟疫爆发导致千千万万人死亡的案例,随着这一改善过程成长的如今的老年人,如果不是粗通历史,基本没有任何关于瘟疫的恐怖知识与记忆**,什么霍乱、天花、血吸虫病之类,基本已经从日常话语中彻底消失了**。他们相信政府能够管控住过去屡次爆发的所有瘟疫,也可以管住正在爆发的瘟疫,瘟疫顶多在极小范围流行一番,而自己是那个可以幸免于难的人。基于这种心理,为什么要戴口罩?
**其二,**实际上,现代流行病学的一些基本常识,也不过是从2003年“非典”以来才开始逐渐普及。而这一代老年人那时候已经至少40多岁,客观而言,整体上学习能力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已经大幅下降,比他们年龄更大的一代老年人,这两种能力更低,**他们更愿意从过去的生活经验中去寻找应对之策:**无病无灾,一辈子没戴过口罩,今天为什么要戴?
其三,从老年人的心理来看,他们的晚年生活中,相当一部分时间是在关注自己的健康中度过的,他们怕生病。而在过去的经验中,戴口罩是健康状况不佳的标志之一,他们在心理上对口罩是排斥的,戴口罩的主动性是不强的。
**其四,**从老年人的生理上讲,他们的呼吸功能已在衰竭,戴上口罩出行,客观上感觉憋气,不是那么舒爽,再加上老年人不像年轻人那样可以戴隐形眼镜,老年人出门,在购物或者需要近距离看一些文字图片之类的东西时,普遍需要戴老花眼镜,一旦镜片积雾气,行动更加危险,因此放弃口罩,在所难免。而要更换不憋气,不糊眼镜的口罩,动力又在哪里呢?
此外,一些老年人可能觉得人生进入暮年,生不生病,有没有祸事临头,已经是命中注定,一切听天由命吧,戴口罩之类,属于与命运抗争,实无必要。
总之,你现在要让一些老年人成天戴着口罩,或者只是外出戴上口罩,不仅相当于部分地改变他们的世界观,而且是要求他们改变心理认知和生理习惯,这,是有难度的。
因此,在疫情当道的今天,严重的问题不是教育农民,而是教育老年人。
可是,对于儿女来说很难的事,也许****换个人来劝就不难呢?
中国父母,在这种事上更愿意听谁的?
3
1月22日晚间,我注意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一个多小时的电视新闻里面,涉及这波疫情的报道是两条,其他数据新闻和事件新闻也不少,触动根本认知的个案报道,一条也没有。我特别注意了一下一个火车站的镜头,众多旅客中,几乎没有戴口罩的。
我似乎找到了怎样教育老年人戴上口罩的答案。
一位老人走过央视大楼。腾讯公益《雾霾下的老年人》报道,刘飞越摄影
中国已经进入全民移动互联时代,但中国的老年人是被移动互联时代抛弃了的,我说的这个“抛弃”,不是指他们不会使用智能手机,而是指他们普遍不会利用智能手机获取更为全面、有效的新闻资讯。
他们有微信朋友圈,但里面的内容,肯定与年轻人完全不一样,他们更关心养生,老年人之间相互传播的也是养生。我曾经设想过对一定数量的各阶层各年龄段的人士的微信朋友圈内容做个定量分析,我想知道,每个人,每个阶层获取的信息差异到底有多大。我预判,它会大得让人瞠目结舌,包括这次疫情信息的分层。
他们有新闻客户端,但智能推荐的设置,也会让他们陷入所谓的“信息茧房”,他们只能看到他们“该看”的东西。更加复杂的搜寻信息的办法,几乎没有多少老年人掌握得了。
如果再加上手机屏幕小,字体小,并不适合老年人的生理需求等因素,实际上手机不离手的老年人,少之又少。因此之故,老年人获取信息的主渠道,只剩下,而且只能是电视和报纸。
这就是今天的问题所在。
4
在传统媒体时代,年轻人和老年人实际上共享一整套信息,共看一套新闻频道,共看一份报刊杂志,并不存在多么明显的信息代沟。
但今天完全不同了。年轻人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得比过去更多,更全面的新闻资讯,而老年人只能从如今新闻质量更低的传统媒体(包括被包装成新媒体的传统媒体中)获得信息。
更要命的是,基于电视报纸的大屏幕、白纸黑字,有仪式感,他们兴许认为,与手机上的信息或传闻相比,那才是权威的、官方的信息。而普遍意义上,老年人最信任的官方信息,它完全可以覆盖老年人的认知短板。
于是你会发现,当你跟老年人说疫情严重的时候,他们兴许没有说出口,但心里却会应答,电视报纸上都没有说有多严重,能有多严重?当你给他说要戴口罩哦,他们的应答兴许是,电视报纸上都没有要求,戴那玩意儿干嘛?你看火车站那么多人,不是都没戴口罩么?
认知的截然相反,必定导致行为的南辕北辙,代际冲突必然发生。
可惜,汹汹的疫情不会区分年轻人和老年人。它需要一个整体的应对。新媒体的蓬勃发展,整体上推进了资讯业的发展,但这是一个鱼龙混渣,泥沙俱下的过程,每个人从中的获益是不一样的,整体而言,老年人在一定程度和一定层面上,是受害者。他们很可能在疫情防控中,成为“拖后腿”的一群人。
为此,哪怕是从疫情防控的角度,传统媒体应当担负起教育老年人戴上口罩的重任,因为老年人如今是传统媒体最忠实的用户,这种教育其实非常容易,不用花一分钱,只需在屏幕或头版下方拉一行字“紧急劝告观众/读者朋友:出门时请戴口罩”,滚动刊播,直至疫情结束,即可。这是一种几乎零成本的应对方法。
华东师大研究灾害问题的罗祖德教授经常说的一句话叫做:天灾八九是人-祸。“人-祸”不一定是人在故意使坏,部分是情况不明导致的应对失策。老年人不戴口罩出门看起来也是“人祸”,你没有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但仔细分析会发现,不必气恼,有针对性采取一些措施,问题会大大缓解。
文/任大刚
作为编辑和管理新闻评论者,担任过东方早报评论部编辑和主任数年,其实志在学术,出版过《与孔孟对话》一书,后翻译成韩文,在韩国出版。
大家一周阅读排行榜
[
[
[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查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实时追踪
**新智元报道 ** 来源:Arxiv 编辑:啸林 为什么中国和韩国可以在短时间内就压制住病毒? 为什么日本在社会秩序照常的情况下疫情甚至一直不温不火、没有爆发? 为什么拥有发达医疗资源的欧美社会在疫情传播过去之后一溃千里? 相信大多数东亚 …
凤凰新闻客户端 凤凰网在人间工作室出品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搜索「在人间」并关注 截至目前,全球累积确诊300余万,其中,美国累积确诊新冠患者超103万人,我所在的康涅狄格州确诊25997人。我是一名耶鲁大学摄影艺术的研究生,目前已居家隔离 …
凤凰新闻客户端 凤凰网在人间工作室出品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搜索「在人间」并关注 2020年一开年,我就迎来了失业。 我是湖北人,来澳洲四年,做过秘书、文案,大部分时候是在咖啡店打工。 澳洲疫情开始时,我正在布里斯班市区的一家咖啡厅打工。2 …
凤凰新闻客户端 凤凰网在人间工作室出品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搜索「在人间」并关注 2020年初以来,新冠病毒已在全球范围大面积传播,国内累计确诊病例已逾83600例,海外确诊病例逾180万例。在中国首都北京,疫情虽不及武汉严重,但一场旷日持 …
凤凰新闻客户端 凤凰网在人间工作室出品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搜索「在人间」并关注 我决定戴上护目镜、口罩和手套,和朋友一起去附近的公园跑步。公园就在小区门口,挺大,中间有一条路,路两边是草地,我们沿着小路跑步。人不怎么多,但我还是很惶恐。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