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所高校将建设雄安新校区,为什么是这四所高校率先落地雄安?会有哪些影响?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曹力科​​ 发表

虽然雄安不是深圳,不过当年清华、北大、哈工大在深圳建研究生院的事,还是可以参考一下。

首先,很多人担心的高校外迁以后的师资问题,比如老师们在北京不想动。我觉得这个大可不必担心,因为历史已经证明了,总有人是想动的。

当年从北京到深圳都有人愿意去,何况是北京到雄安呢?很多在本地发展受限升迁无望的老师,去外地,可能马上就有望了,只要政策好。

另一方面来说,可以重新招老师,现在这么多博士毕业找不到教职的,还怕招不到老师么?所以在师资问题上,根本不用担心,肯定有人愿意去。

比较担心的是,政策延续性的问题,因为时代会变。以前陪人家看月亮的时候,叫人家小甜甜,现在新人胜旧人,叫人家牛夫人。

以前深圳大学城刚建立的时候,据说对入驻的学校是非常好的,但后来牵头的领导也卸任了,继任者又想搞一些自己的事,情况就有点微妙了。

本来哈工大和清华北大相比,深圳是更喜欢清华北大的,但是后来哈工大说,我愿意办深圳校区!于是立马反转。

虽然北大了在那边搞了北大汇丰商学院,清华搞了清华 - 伯克利学院,但好像还是哈工大更加如鱼得水。

当然,雄安和深圳不一样,但只要政策到位,支持几个学校还是没问题的,很多学校已经土地不够,外迁确实可以解决他们的问题。

对于雄安来说,也可以学习当年深圳一样,慢慢的把学校本土化,办成自己的大学。

没来之前,你们是大爷,来了之后,那就……

整体来说,谨慎看好,不折腾学生就行。

知乎用户 财新网​ 发表

原校址办学空间小、部属高校、行业类高校——这是雄安首批 “吃螃蟹” 的外迁大学的共同特点。

据财新整理各高校规划方案,四所大学新校区规划面积均超 1500 亩,是本部校园面积的两倍以上。

其中,北京交通大学毗邻雄安新区启动区,从占地、选址、投入上,在四校内最为瞩目。2010 年,北交大曾拟定在京郊平谷筹建新校区,但在 2015 年后,因多项政策制约高校京郊 “圈地”,平谷建校路受阻。多年来,办学空间问题持续困扰北交大,“外迁雄安” 成不二之选。

财新关注到,除上述四所高校外,另有北京邮电大学在学校发展 “十四五” 规划中提及“推进雄安新区校区建设”,北京语言大学提及“考虑雄安新区办学计划”,北京体育大学则于今年秋季学期启动了雄安新区规划筹建工作并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此外,清华、北大分别提出在雄安建设清华大学雄安医院、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雄安分院。

在办学上,综合高校已有的异地办学案例,下述问题难以回避:

其一,学校怎么管?异地新校区往往由高校和地方政府共同管理,易出现学校、主管部门、异地办学机构所在地政府之间权责不清、相互推诿的现象。而雄安更为复杂:由于雄安新区行政架构尚未建立,雄安 “两委”(雄安新区临时党委和筹备工作委员会)实际承担起雄安新区筹办和日常行政工作。未来,新区行政架构和领导班子变化下如何保障高校发展稳定,将成长期课题。

其二,师资怎么配?以北师大遭遇的困难例,因大量在京教师并不常驻珠海,该校珠海校区曾采用集中授课方式,学生甚至有过连续在两个周末学一门课程,以每天 8 节课的进度完成课程学习的遭遇;珠海校区硕博生虽有导师,获得的指导却不足。多所北京高校本部与雄安新校区直线距离超 100 公里,距离问题将向师资流动和教学共享提出不小挑战。

北京四所高校已走上外迁雄安之路|教育观察

知乎用户 学长小 K​ 发表

首先,这 4 所都是 “部属高校”,之前在北京这种高校扎堆的地方,其实算是不怎么能被照顾到的,异地办学也算是好事一桩。而且他们要“搬家” 也不算是空穴来风,早在前些年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就透露,从 2021 年起,北京部属高校等单位,将开始迁往雄安新区。另外在《北京市 “十四五” 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21—2025 年)》也明确提到要对接雄安新区规划。

其次,这些高校北京校区的面积摆在那儿了,再不寻找新的空间,办学也会受影响。我们先来看一组对比:

1)北京林业大学北京校本部 696 亩,雄安校区占地面积约 2200 亩。

2)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几个校区合计 1200 多亩,而雄安校区占地面积约 2450 亩。

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校区不到 700 亩,雄安校区占地面积 1600 亩。

4)北京交通大学东西两个校区总面积近 **1000 亩,**而雄安校区积约 2600 亩。

整体来看,搬出去仅新校区面积至少能比北京校区翻一倍,办学空间一下子就扩大了。那么为什么不是北大、清华呢?清华在北京就占地 6632 亩,能让游客逛一天,面积秒掉一众其他高校,没有太大拓展的需要。还有像北大,虽然海淀校区略显拥挤,甚至还把研究生宿舍安排到了校外的万柳公寓,但是北大有昌平新校区,未来也不愁面积。而反观像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虽然也有其他新校区,但是规模都不大,所以还是有需要寻找新的办学空间。

此外,异地办学此前其实不是什么新鲜事,比如深圳就有外来的三十多所优质高校异地办学,而雄安作为新区的地位,肯定未来也会有更多异地办学。之前随着异地办学泛滥,其实政策环境也曾变得越来越严格,那些之前没有异地办学的高校再想出去就比较难了,而对于像河北这样的 “名校荒漠” 无疑也不是一件好事。

但好在有雄安新区的机会,给异地办学又开了一盏绿灯。你纵观河北高校圈子,会发现它比河南还要惨,从头到尾只有 1 所双一流大学——河北工业大学,而且人家还不在河北省内而是在天津。所以河北一直有优质高校荒,这也使得河北高考变成了 “地狱模式”,相信随着高校搬迁,河北的高校局面也能够重新破局。

知乎用户 荀晓 发表

这个问题简直无法回答,比如为什么是这四所率先落地雄安,这个谁能说的清楚?

雄安疏解的北京高校,特点就是,面积小、学生多、部属、没有足够的新校区。

而且首批疏解四所高校,是个很好的策略,这意味着互相捆绑,如果只疏解一所,大概率会流产,一次性建四所高校的校区,大概率就成了一个大学城。

而且北交、北地、北林和北科都是 211、双一流高校。

目前中国城市里面,有 4 所及以上 211 高校的城市,只有北京、上海、南京、武汉、西安、成都、广州、哈尔滨、天津、长沙,一共 10 个城市,雄安是第 11 个。

而且这是首批,意味着还有第二批,现在很多传言都把第二批的名单传出来了,即北京体育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

如果第二批确定,那么雄安新区又会有 3 所 211 高校的校区,会成为一个拥有 7 所 211 高校的城市。

在数量上,仅次于北京、上海、南京,和西安、武汉的数量相等。

这个数据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雄安新区在未来,至少是一座大学城,而且这个大学城的重要性,肯定是不低的。

甚至可以这么说,雄安新区大学城的重要性,仅次于京沪,因为南京、西安和武汉,有大量的省属高校,但是雄安新区在目前,并没有河北省的省属高校。

所以我说这个问题没法回答,因为估计除了特别内部的人士,没人能说明为什么是林地交科四所高校先落地雄安。

或许是因为这四所高校想做吃螃蟹的人,毕竟雄安起步区就那么大,如果第一批去的话,肯定能在起步区占上位置,但是第二批、第三批去的话,说不准能不能建在核心区域去。

在这里要说的一点是,雄安新区目前正在建设一条地铁快线,通往大兴机场,连接北京地铁。

雄安 R1 线东二组团站,距离首批四所高校的距离并不远,如果未来雄安地铁和北京地铁联通运营的话,那么从北京坐地铁到草桥站,直接从草桥站坐到东二组团站,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麻烦。

当然,前提就是,雄安地铁能和北京地铁对接好,能够有充足的时刻和车次安排好。

至于是否能双赢,其实双赢的肯定是雄安新区和北京的部属高校,大概率实现不了城市和城市的双赢。

双赢的结局是什么?就是雄安新区成为了一个经济增长点,能够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工作发展,这样的话,对于部属高校的青椒也好,学生也好,都会是一件好事。

因为这群人年轻,很多人在北京买房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但是如果疏解到雄安,工作还是那个工作,学校还是那个学校,而如果雄安的发展真得也能达到海淀区的水平,对这群人来讲,那么真的是双赢。

因为现如今的海淀高校,对于青椒对于学生来说,只是一个中转的地方,不可能扎根下去。

真正扎根海淀,扎根海淀高校的是谁?其实是 50/60 年代北京学院路高校建设时期,随之前往的教职工群体,甚至,80 年代毕业的大学生,如果留在学校,也扎根了。

但是 90 年代及之后毕业并留校的教职工,想在学校附近扎根,真的是,难度相当大。

知乎的很多关于部属高校疏解到雄安的问题,有几个论调一直都会出现。

比如老教授问题,这个问题我最无语,因为很多人真的丝毫不考虑年轻老师和年轻学生的问题,天天考虑老教授的问题。

再比如很多人说高校疏解最终成了空谈,实际上把学院路高校每一所仔细逛一圈的都少,根本不知道很多高校的空间十分紧张,自习室紧张、宿舍紧张,四六级考试都必须得抢座位,因为考位少,报考的学生太多。

再比如教师流失问题,不去雄安去长三角、珠三角,问题在于什么呢?就是去了长三角和珠三角是否能安家,学术大牛可以到处跑,如果只是学校里面的年轻教师,真没那么多资源可以挥霍。

以及为什么这些高校不去各个省会建一所,为什么集中在雄安?这个问题之前写的回答里面不少人在评论里谈到。我的回复是,郑州,一个 GDP 破万亿的千万人口省会城市,无论从各个方面,都是一个省会城市发展的代表,但是他的烂尾楼,连高校教职工都被坑。

集中疏解,主要是风险小,安全性高,雄安无论怎么样,资源的充足大概率能够保障,疏解的央企和部属高校,不太可能被烂尾楼这种操作坑了。如果部属高校真得这一所那一所,最怕的是什么?就是来之前说的好听,来之后直接成了薅羊毛的所在。

================================

评论里有人说北京邮电大学不会在雄安建校区。

关于这一点,我也不清楚,我也只是在新闻上看来的。

去雄安!首都四所高校今年将在雄安开工建址

这是北京学联公众号发的新闻,都是随手一搜,不确定真实性和准确性。

雄安新区设立以来,其实关于雄安新区会有哪些高校的消息,一直都有所关注,主要原因就是,高校的扩容,必然会带来高考和研究生考试的变化。

很多高校都发表过在雄安建校区的新闻,包括但不限于,河北工大曾说过的雄安分校,河北农大曾表达过的和中国农科院一起建中国农科院大学,以及北京邮电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雄安分院。

但是目前来看,真正落地的只有目前新闻中的这四所高校,其他高校究竟会如何,只能看后续了。

===========================

更新一下,最近这个问题不断被推送,我看了一下新回答,很多人说,谁让这些高校不抓紧时间早建新校区去呢?

我在这个回答里面也说了,这四所高校只是第一批,最近出来了一张图,印证了首批疏解这个概念,即之后还有第二批、第三批。

所以嘲讽这四所高校没早建新校区的大可不必,因为这四所高校或许会因为雄安去得早,所以还能占个好位置。

另外那些说什么能不能给河北考生多点名额的回答也真得太多了,我在这个账号里面写了不少关于河北高校的问题。

河北高考难,河北没有重点高校,我的个人建议一直以来都是,抓紧时间让河北大学和河北工大在雄安建校区,如果真是网图上这样,有这样三批高校,最少了 12 所在雄安建校区,那么河北高校在雄安能占到什么位置,能拥有多大的面积真不好说。

如果雄安部属高校太多的话,河北省属高校肯定没位子了,到时候省属高校想借力打力都没办法,河工大的问题是老师们不想放弃天津户口和天津的既有资源,这跟北京部属高校的教职工想法一致,所以雄安估计是河北唯一能满足河工大需求的一个地方了,因为雄安真不缺河工大这样的高校,所以肯定不会让他全部搬迁,或者化骨绵掌一点点地把他吃掉,肯定会允许他两地办学,换了河北其他地方肯定不行,想彻底吃掉河工大的地方太多,所以他两地办学基本很难实现。

河北大学主要是能不能依靠雄安的优势争取进入双一流,如果他能借力雄安的优势进入双一流,那么河北考生才真正算是享受到了雄安的好处。

请记住,部属高校,不要说 4 所,就是 12 所加起来,给河北增加的名额,肯定也超不过目前河北大学一所高校给河北的名额,河北大学每年大约给河北 6000 个左右名额,这 12 所部属高校(加上北京体育大学)目前给河北的名额加起来,也没河北大学一所给河北的名额多。

2022 年对河北招生,北交 220(河北第一),北科 276(河北第一),北林 172(河北第三),北地 103,北语 34,中传 83,北邮 200 人左右,法大 93,华电北京 102,华电保定 355(河北第一),北矿 136,贸大 70,北体 53。

这 12 所高校,华电还要分成保定和北京,实际上是 13 所高校,在 2022 年左右,对河北的录取人数加起来,是 1897 人,实际数据应该有误差,但是大概率总数不会超过 2000 人。

即便这些高校在雄安扩招一倍,对河北也按相同比例扩招,最终的结果也就是,河北省等这 12 所高校建完雄安校区,最终也就是只有 4000 个名额。

4000 个名额说明什么?河北工大 2022 年对河北招生总数是 4203 人,河北大学对河北招生总数是 5405 人。

即便是 12 所部属高校扩招,对河北的招生也超不过河工大一所高校对河北的招生,更别提河北大学了。

所以河北未来想缓解高考难,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让河北大学和河北工业大学在雄安也建新校区,积极支持河北大学进入双一流,只有这样,才能缓解河北高考难的局面。

目前,河北省目前最大的高校有华北理工,此外河北工程面积也很大,这两所高校新校区都超过了 4000 亩。

而河北工大新校区是 2500 亩,河北大学所有校区加起来是 2400 亩左右,这两所高校扩建到华北理工和河北工程的程度,还是很有必要的。

知乎用户 一言难尽​​ 发表

雄安新区和过去您所认知的中国任何地方存在方式都不同,用过去的眼光看这一切是不合理的。

首先,雄安新区的建成目的是北京非首都功能疏散集中承载地,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政治中心,同时也是中国的文化,科技创新,国际交往中心,世界城市群核心。它的功能性过度集中,承载了大量的经济功能,导致了房价极端增长,医疗,教育资源过度集中,城市运转效能低,拥挤不堪,人口集中影响行政效率等问题都很突出。

北京高校多,越来越多年轻人向北京流动是存在的,北京不堪重负是实际存在的,青年人才和新引进人才在北京买不起房难以安居也是存在的

很多北京高校不给研究生提供住宿就是一种表征。

第二,雄安新区当前的主要承载目标有四,央企的总部和高校,两千多家经过筛选,规模较大的科技,金融类民营企业,大医院。

目前已经入驻的高校是北科,北交,北林,地大。入驻的央企是中化,华能,星网,入驻的医院有协和,北大人民,宣武。已筛选过的民营企业有两千多家,目前并未入驻。

第三,雄安新区初期,内部是没有商品房可交易和买卖的,也就是说到现在为止,雄安建设了这么多年,还没有真正的分配过住房使用权,所有权。目前准备进入第二步,规定了落户人才可以购买商品房,但房屋分配的主要以人才租赁房和商品房并举的方式存在。入住人才租赁房的人才可以享受一切商品房的资源分配。也就是说,在其中工作并获得人才租赁住房的人,租售同权

能在雄安落户的人以人才为主的基调是确定的,而新型的居住模式也是基本确定的。过去在北京当房奴耗费大半辈子心血的算的上人才的人,有可能在这里得到解脱。

以上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很简单,前两天有个问题,清北的同学在北京也买不起房怎么办?

从跟我共享信息的清北毕业生来看,他们中大多数确实买不起房,或者工作多年后才会有自己的 “小窝”,筒子楼,塔楼,实在是住的难受,实际上打算回国作为北京高校引进人才的,看了看北京房价及其绑定的教育资源,医疗资源也直摇头,最终选择海外就业的很多。也阻碍中国吸引青年人才的步伐。

青年人才是最具有创新力,创造力的一群人。我打个比方,二十年前中国最具创新力的地方之一,中关村,那时候它能聚集全中国顶级青年人才创业,今时今日的中关村寸土寸金,看起来繁华,其实没有什么生机活力,只有焦虑和内卷。年轻人挣几年钱跑路,在中国村赚十年钱的人带着孩子去泰国,马来西亚读高中的,这种情况就非常多,这是一种人才流失。

所以雄安新区能不能建成,建好,达到实际的效果我们先不讲,但它的目的是往良性循环疏散恶性内卷的方向去的。也就是说,雄安的存在意义确实没啥可喷的,它唯一要做的就是真的能把央企,高校,医院,众多科技民营企业迁过去。高校也能获得产学研一体化,专业群建设多方位提升,和企业交流更加紧密。年轻人的焦虑少,活力也更高,创造力就越强。

好了,夸了这么久,说点实在的,雄安新区模式如果真的能搞成,那绝对是重大革新,但是这其中之阻力,执行难度也非常大,雄安新区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政策不是特别明朗,很可能过几天就有答案了。如果真的建成,就能实现全国推广,能一定程度解决区域贫富差距的问题。

知乎用户 wenbt​ 发表

因为当初这四所学校的领导反应迟钝,动作慢,没有像北航、北师大、北邮及早在昌平等北京郊区规划新校区、拿地,现在只能去外地了

知乎用户 侘寂 发表

非常好的政策,大学是最适合先搬过去的。

因为大学相对封闭,不需要对外营业,跟医院、企业完全不同,哪怕刚开始环境差点也没啥。

四所大学过去了,就意味着十多万大学生过去,配套的购物,餐饮等产业都可以带动起来,慢慢的大学城周围就会有烟火气,产生人流的聚集。

总之大学先过去试点,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至于说什么折腾学生,这个完全是杞人忧天,我参与过新校区的建设,其实新的校区意味着更好的宿舍,因为有新的建设标准。意味着有更智慧的教室和校园,因为现在都在搞智慧校园。意味着电缆和网络规划都比较好,不会出现类似电线电缆不够粗带不动而安装不了空调这样的情况,意味着新的床新的灯新的食堂新的桌椅新的饮水机新的图书馆,意味着更好的生活环境。我要是学生,我巴不得去新校区。

等第一批大学生毕业以后,慢慢就会有学生留在雄安,建设雄安,把家安在那里,城市建设,始终是要靠年轻人的。

至于说啥老校区有建筑文化,这个其实没啥,现在哪个学校没个山啊水啊的,有人的地方就有文化,去了新校区再建个新的就好了。

再说了,目前并没有说老校区要拆迁,未来完全可以把老校区也可以留一部分做成人教育和培训。之前我去复旦培训的时候,就看到五角场老校区主要是培训、校史馆。

不过大学过去的话确实有一些地方要注意,第一是学校外面可能会有很多货车,所以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第二是学校外面一般都是比较荒凉的,所以一定要注意学生个人安全,必要情况下可以减少学生的外出。第三点是学校里面可能一些安保设备不是很齐全,所以校内也要注意安全,该围起来的地方一定要围起来。

知乎用户 信号满格 发表

这都不影响

北京朝阳区尼克劳斯球会
北京朝阳区鸿华国际球会
北京朝阳区 CBD 国际球会
北京朝阳区天安假日球会
北京朝阳区北湖 9 号国际球会
北京朝阳区奥园球会
北京朝阳区翡翠湖国际乡村球会
北京朝阳区北辰国际球会
北京朝阳区东方天星球会
北京朝阳区黄港国际球会
北京朝阳区金色河畔球会
北京海淀区万柳球会
北京海淀区清河湾乡村球会
北京海淀区燕西台高尔夫球场(9 洞)
北京顺义区恒大丽宫体育公园
北京顺义区北京高尔夫球会
北京顺义区乡村球会
北京顺义区黑骑士球员俱乐部
北京顺义区东方明珠乡村球会
北京顺义区东方太阳城球会
北京昌平区华彬国际球会
北京昌平区太伟球会
北京昌平区净山湖球会
北京昌平区彼岸青滩球会
北京昌平区红枫湖球会
北京昌平区拉斐特城堡球场
北京通州区绿洲丰盈球会
北京通州区伯爵园球会
北京通州区大运河球会
北京大兴区鸿禧国际球会
北京大兴区龙熙温泉高尔夫球场
北京大兴区森林假日球会
北京丰台区华科国际球会
北京房山区京辉球会
北京房山区思格森球会
北京房山区长阳国际球会
北京房山区金帝球会
北京房山区尧上球会
北京房山区双鹰球会
北京房山区提香高尔夫球场(9 洞)
北京平谷区渔阳国际球会
北京怀柔区通盈雁栖湖球会
北京延庆县辉煌国际球会

北京海淀区香山国际球会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是北交毕业的学生,说句心里话;因为学校在北京,我才有机会去一些单位实习。

不知道以后怎么样。

我希望可以让要就业的年级,回北京读,对学生的发展更好些。

知乎用户 盛京剑客 发表

挺好。

图书馆建大点,教授打电话学生就听不见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希望不要太折腾学生就好。

人生不长的求学生涯中,从中学开始,就屡次经历过为了城市开发,被扔到半荒不新的郊区去做” 拓荒人 “的事情。

要不说,生了孩子某种情况下就是给社会当人质用的,尤其是中产和小康,为了鸡娃上学路上能够多” 上 “一步,挂一个好学校的好名声,家长什么都能忍,也会逼着孩子什么都能忍。不太能忍的,为了孩子能够好过一点,就会开始动用自己的力量和声音,各种加速所在区域开发,掏钱买房什么的,继而把这个地方带繁荣。

计划通。

尤其是现在考研考博之卷,只要承诺能拿到挂着好的学校名字的毕业证,那怎么开始,经历过什么,家长也不那么 care,就业单位也不那么 care,世人都不那么 care。不就是过日子不方便而已嘛~ 不就是偏远而已嘛~ 不就是折腾点而已嘛~ 不就是吃点苦而已嘛~ 不就是资源没那么多而已嘛,吃什么饭,逛什么街,参加什么活动,做什么项目,那都是不必要的不务正业啊。年轻人,想想外面还有多少人艰难谋生呢,就感谢还有个园子给你待吧~

因此,假使就算去月球上建分校,如果能挂 top2 的牌子,只要肯包一次来回车费,想必也是有大批人愿意在月球上足不出户呆个几年的。而假使又说,进月球分校的高校老师给编制(虽然低薪,但是月球编制也是编制嘛),带编职工的孩子能够更有机会上月球分校的地球本部!还没有飞升疾走,甚至传闻说有住房…… 那就,更……

至于进了学校之后,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怎么处理和对待就是没啥议价权了…… 学校只要一句话:看不惯觉得不爽可以退学辞职,你不想来有很多人排队来,基本可以薄纱。参见知乎上并不罕见的各种大学生跑来吐槽学校住宿生活学习等各种校方神奇安排…… 可以说基本所有大学都被吐槽过,最后也这样那样的不了了之了。还是那句话:同学,你也不想自己拿不到毕业证吧。老师,你也不想自己的孩子没学上吧。桀桀桀。

确实利益上没有办法制衡,只希望管理的各方还是考虑一下学生也是有点情感的动物,自己家后代有一天也会变成学生(当然也有可能人家润走了 hh),别太只是当数值挪来挪去加加减减了。

假使有能举手之劳多方便一下的优化管理方式,能照顾解决一点是一点吧。

利益相关:目前被发配在郊区的分校区的理工类研究生…… 分校区没有任何实验设备资源和导师,主校区没有任何能住的地方,住学分离,提前接入社会人工作模式,(^ω^) 体验卫星睡城日常 30 公里通勤。

不过好歹给安排了通勤车和还行的物业…… 行吧,我知足常乐,理解学校,毕竟总比有些打工人住外市来公交通勤的强,就也不多吐槽啥了……

祝福和为即将前往雄安的同学们祈祷。

知乎用户 飞跃本屯 发表

准确来说这不是高校外迁,而是设立新校区。未来肯定会越来越多,不只是高校,很多大型国企与事业单位也都会如此。

原因很简单,目前上面立了个规矩,这些企业和单位,原则上全都不批准北京市内的新增场地,要扩大就得去雄安,那边要多少给多少。

困难和障碍还有很多,但就像北京政府迁移一样,一旦火候到了速度会很快。

知乎用户 Wine 酉饮力 发表

关于雄安四所部属高校更名的通知:“位于雄安的四所部属高校正式更名为:雄安交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雄安)、雄安科技大学、雄安林业大学”

这场景是不是和解放后高校迁出北京,又在近 30 年全都迁回北京或建设北京分校,如出一辙?尤其是像【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这样的高校,从 “北京地质学院” 迁址武汉更名为“中国地质大学”,然后又回到北京建立分校,两地逐步分家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好~ 么!现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又要继续拆分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雄安)” 了么?校领导太有头脑了!

预测场景是这样的:50 年后雄安的高校发展迟滞、部分家属在北京的教职工闹着要回北京,于是该四所高校分别在北京建设研究生院北京分部,研究生院又通过 30 年建设后独立办学,最终两地办学变为两地高校分家,各自独立办学并改名。高校实力排名下降 40 位,中央拨款减少 60%。

部委领导、教育部领导:“真是省钱的好方法呀!”

知乎用户 老衲不生气​​ 发表

新闻说是北京交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首批四所北京高校确定进驻,有望在未来 3—4 年完成雄安新校区建设并投入使用。

请各位注意一下,是雄安新校区啊,不是说学校直接搬到雄安好不好?!

居然还有人担心学校被踢出北京。误会了误会了!

话说回来,雄安新校区新闻一出来,看到很多小伙伴表示了担忧。其中对于教师往返的担忧尤甚。这方面我表示理解,但另一方面感觉各位可能过于担心了。

首先全国范围内的异地校区是很多的,不说别的,俺们双鸭山大学就有广州校区、珠海校区、深圳校区。咱不也安排的明明白白的。哪有那么多难题呢。

按我个人想法来说,这些问题都不是问题。前期是本部师资往返。但是我认为既然想发展雄安新区,经费方面肯定会加大投入。那么往返的任课教师,发一定的补贴不过分吧。其次,如果雄安校区确实发展起来了,是可以固定留任的。比如说,愿意到雄安校区任教的,给予职级方面的提升优待。要我说吧,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哪有什么这不好那不好的,说到底就是钱有没有给到位

为什么要搞新校区,本质上还是学校的办学规模变大,招生变多。教学资源不够用啊。这几年图书馆占座抢座频繁上热搜。虽说与学生品行有一定关系,但本质上也是座位资源不充足。所以学校要谋发展,肯定是有地方的。那么北京市区里寸土寸金,想扩也没得扩,所以把目光放在雄安新区这种比较偏远的地段是没有问题的。

任何地方的发展,前期都是一片荒芜。但随着新校区的投入,我认为前景是光明的。这是我的个人想法。当然,没人愿意去吃螃蟹也是真的。这是现实。所以说到底,还是得加钱!

知乎用户 老彭 发表

首先,北京高校外迁是个伪命题,因为再过 10 几二十年就会发现其实学生都没几个了。

有些人会说,别怕,学生少了,只是那些大专中专啥的招不到人了,人家 211 双一流不影响。是啊,双一流不影响,清北也永远可以爆满,只不过大专中专就要倒闭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五道口男子职业技术学校因为生源不足倒闭了,隔壁的清华大学想扩大规模,是想兼并五道口男子职业技术学校的地皮好呢还是搬到一个新地方另起炉灶好?

其次,当年朱棣迁都北京,一批官员是被皇帝拿绳子捆着强行迁去的。为啥要强行呢,因为在一个地方待久了,各种社会关系都已经通了,这种关系的打通是需要花大量成本和精力的,迁到另外一个地方,意味着重起炉灶从头再来。当然,现在不是永乐年,不会直接绑人,只能通过各种大饼政策。只不过现在人都很精,往往不见兔子不撒鹰。而政策,人走茶凉是大概率事件。

天时地利人和三不沾,拿啥赢?当年的 “东方大学城” 坟头草已经几米高了。

知乎用户 宁一 发表

我觉得把清北迁过去,就能双赢。

关于迁校的事,身边就有这样的人。

某 B 地学生,想去 A 地上学,于是报了 A 地的一所高校。

正当他可以离开家乡暗自高兴时,开学报道前夕收到通知,他所报的专业已经在 B 地建成了校区,他 “很荣幸” 成为首批学生。

该学生知道些事后,说了句 MMP。兜兜转转,还是在老家。

心里肯定是不爽的。

很多人在报考学校时,除了学校和专业的师资情况,该高校所在的城市也是重点考虑因素之一。

比如有的人想在北京发展,优先报了北京的一所高校,哪怕这学校比别的地方的学校要差一点。

去一个配套不成熟的城市去上大学,其实是一件很憋屈的事,想和别的高校联谊都难。还有各种能锻炼能力的机会,可能都局限在校区内了。做苦行僧可以,别的,就算了吧。

不是说迁校区不行,只是现在的条件真的不太成熟。所有的一切,都只是处于画饼状态吧。

知乎用户 菲要这样​​ 发表

河北人别做梦了,北京所有大学都迁到河北,也是北京人录取的最多,河北依旧是地狱模式的高考。

河北省是全国唯一一个没有真正意义上的 985、211 大学的省份(唯一的一个 211 河北工业大学在天津),所以河北考生只能往省外考,而全国哪个省份不是自己本省的学生招生数量最多?你考别的省份就意味着要比当地人分数高。**北京的大学建在雄安,难道就能多招河北考生了?**事情的真像就是:北京的名校即使搬到了雄安,肯定也是招收北京考生最多,雄安户口只要算作河北考生,你就得向河北的教育屈服,向河北匮乏的教育资源屈服。

现在河北的有钱人,甚至没有钱的家庭,砸锅卖铁也要高考移民,天津首选,新疆西藏青海很棒,最差也要去黑龙江参加高考,我是 2015 年的河北考生,我上一个 211 大学,比我黑龙江的室友高了 60 分。

河北的教育水平完全就比不上南方省份,河北现在就三个高中:

  1. 衡水中学:只招收成绩最好的学生,生源好,高考成绩自然也就高,2020 年河北省 700 分以上的 108 人,衡中 78 人,占 70%,凭借一己之力拉高河北分数线。
  2. 石家庄二中:招收综合素质高的学生,每年保送生数量和出国人数全省最高。后浪们不用参加高考。
  3. **衡水二中**及模仿衡水二中的学校:只注重严格管理,榨干学生的每一滴血来换取一点点的成绩,让做题家的称号实至名归。

普通学校没有衡中的好生源,没有石二的好硬件,只能学衡水二中,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好成绩。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衡水二中的一天,绝对颠覆你对教育的认知

衡水中学每年撑不住的人有多少?

高压管理下,老师们也需要早上 5 点多上班,晚上 11 点下班,所以都是刚刚大学毕业的学生才有精力来当老师,这能教出好学生吗?每天除了做卷子就是做卷子,吃饭时间也要做卷子,美其名约自助餐

反正我是再也不会回河北了,我的高中同学,还有我评论里的河北朋友,都是同样的想法。
因为不只是教育,还有各种原因,2017 年 2 月英国《卫报》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库,盘点出了全球及各大洲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名单。其中中国有 4 个城市上榜,且全部为河北城市

有人说早就治理好了,我反手就给你一张我寒假拍的照片,谁再说这是防激光武器,我就要骂人了。

知乎用户 Andy​ 发表

身处广东,讲个广东的故事。

珠海。

提到珠海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珠海也是个经济特区,是的,和深圳一样,我国首批经济特区。

以前进珠海也是需要边防证的。

如今就是人们已忘记珠海是个经济特区。

珠海在广东的经济排名,常排在佛山、东莞、惠州等城市之后。

珠海身为经济特区当初也同样各种政策引进了很多高校,如:中山大学珠海分校、暨南大学珠海分校、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还有与香港浸会大学联合的国际学院)、吉林大学珠海分校、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等等,还有很多职业类的高校。

结果就是高校引进不少,经济发展却对不起我国首批经济特区的称号及相关政策…

反观佛山、东莞、惠州有什么高校?

这几年东莞好点了,引进了大湾区大学、香港城市大学…

以上,

仅仅是分享珠海的故事,

看雄安当然不能用看珠海的眼光去看…

希望看到雄安雄起的那天!!!

知乎用户 何老师​​ 发表

这个比较尴尬,教育部不是明令禁止异地办学了吗?

教育部:不鼓励、不支持跨省异地办学,现有的清理规范!

以下为引用:

教育部:不鼓励、不支持跨省异地办学,现有的清理规范!

2021-08-13 14:48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未来五年,关于高校异地办学,或将迎来重大变革。

近日,根据《教育部关于 “十四五” 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关于开展 “十四五” 时期高等学校设置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要求,河北省、吉林省等多个省份,相继下发了关于编制高等学校设置 “十四五” 规划的通知。

其中明确,从严控制异地办学,新申报设置事项的学校,须不存在跨省异地校区,对现存高校异地校区,本着平稳有序原则逐步清理规范。

此外,通知中还包括了独立学院转设、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新增设立普通本科学校、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学校、“学院” 更名 “大学”、同层次更名)、职业学校设置(新增设立高等职业学校、新增设立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技师学院改制、同层次更名)、新增设立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成人高校设置(终止、改制)、变更办学体制(民办转公办、公办转民办)以及其他的高等学校设立、分立、合并、变更、终止等具体事项。

原文如下:

河北省

● 异地校区

从严控制异地办学,新申报设置事项的学校,须不存在跨省异地校区。对确需设立省内异地校区的,严控数量、严把条件。对现存高校异地校区,本着平稳有序原则逐步清理规范。

● 独立学院转设

继续推动独立学院转设。对于省内未完成转设任务的独立学院,不受数量限制,应全部纳入规划,并按照已明确的转设路径,平稳有序、好中快进地推动转设工作。

● 新增、升格、更名

合理控制增量,优化调整存量。对于有条件的市或举办方,可通过新建、分立、资源整合等方式,设置质量高、特色强、规模适度的普通本科高校。

支持 2006 年及以前审批设立,办学历史悠久、质量优质、效益明显、地方发展急需的师范、医学、公安类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普通本科高校,原则上每个类型不超过 1 所。

探索以捐资、设立基金会等方式举办普通本科高校。严格 “学院” 更名 “大学” 条件,从严控制同层次更名。

吉林省

● 异地校区

从严控制异地办学,新申报设置的学校,须不存在跨省异地校区。对确需设立省内异地校区的,严控数量、严把条件。对现存高校异地校区,本着平稳有序的原则逐步清理规范。

● 独立学院转设

独立学院转设是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重要任务,对于未完成转设任务的独立学院,不受数量限制,优先纳入规划。

● 新增、升格、更名

合理调控增量,注重优化存量。有条件的市(州)或社会力量,可通过新建、分立、资源整合等方式,设置质量高、特色强、规模适度的普通本科高校。

积极探索以捐资、设立基金会等方式举办普通本科高校。

支持 2006 年及以前审批设立,办学历史悠久、质量优质、效益明显、地方发展急需的师范、医学、公安类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普通本科高校,原则上每个类型不超过 1 所。

严格把握 “学院” 更名 “大学” 的条件,从严控制同层次更名,原则上特色学校不变为综合学校。

● 职业学校设置

鼓励行业、企业参与办学,实现产教深度融合。符合条件、专业设置合理的技师学院,可按照标准和程序设置为高等职业学校,坚持一校一名,名称须体现行业以及职业教育特色。聚焦关键领域、重点行业、重点区域,以优质高等职业学校为基础,坚持高标准、高起点,对照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稳步发展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原则上,职业教育学校不转为普通教育学校、中等职业学校不升为高等职业学校。

湖南省

● 申报原则

职业教育学校不转为普通教育学校、特色学校不变为综合学校、中等职业学校不升为高等职业学校。

教育部关于 “十四五” 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

此外,根据吉林省教育厅网站消息,教育部已在近期印发《教育部关于 “十四五” 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

其中明确要求:

从严控制高校异地办学。不鼓励、不支持高校跨省开展异地办学,特别是严控部委所属高校、中西部高校在东部地区跨省开展异地办学,原则上不审批设立跨省异地校区。确需设立省内异地校区的,由省级人民政府统筹,纳入本省高校设置规划,严控数量、严把条件,按照隶属关系履行审批程序。

对于现存的高校异地校区,本着平稳有序的原则逐步清理规范。新申报设置的学校,须不存在跨省异地校区。

来源 | 河北省、湖南省、吉林省教育厅

知乎用户 长钾 发表

北京既然装不下,既然要搬迁,干嘛不好好研究一下搬迁到哪里最合理、最需要。

以前都是以搬迁困难、劳民伤财,都以既定现状为理由不往困难地区搬迁学校,那这次既然一定要搬迁,为什么不实事求是,以全国大局为考量好好研究后再搬迁呢?

雄安不是不可以搬迁,但雄安是最需要的地方吗?再说,也许将来好,但那要几十年之后,今日的雄安,有多少教职员工愿意去?

河南不好吗?山东不好吗?安徽不好吗?有那么多嗷嗷待哺的地方需要教育,有那么多高考难度超过北京几十上百分的省份需要高校。

最近教育部下文支持河南高校建设,估计今后会有一些新建学校在郑州出现了。但可以预见,这些新学校,其规模、质量都要有一个渐进提高的过程。个人估计,不等到这些学校提高到一个相对高层次的水平,由于人口的下降,学生来源的减少,这些学校就会面临着缩小规模或者裁掉的现实了。就如同今日台湾的现状一样了。

早知结局,何必乱花钱?既然这些教育部的直属高校要搬迁,既然这些高校所花费的钱财都是来自于全国各地的税收,那为什么不能够将这些学校搬迁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呢?

河南、河北、安徽、山东都在翘首以盼呢。

知乎用户 托马斯​ 发表

还双赢?折腾老师、折腾学生而已。

大学,最害怕的就是折腾,搬来搬去,折腾个几次,历史就没了、传承就没了、文化就没了,剩下的就是一个水泥钢筋混凝土的空壳子。

面积大了,楼新了,硬件设施好了,但是灵魂丢了。

很多人都爱去清华、北大或者其他百年老校游玩,为的就是感受那种古朴的氛围。

站在这些百年名校的校园中,迎面而来的,就是历史的厚重感,透过一幢幢古建筑、一颗颗古树,我们看到的、感受的是,是百年来一个学校的发展历程、一个民族的复兴历程。

全国范围内,这样的百年名校很多,我随便说几个我去过,比如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等,这些校园里,最珍贵的就是那些历经百年流传下来地历史的记忆,这就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我们设想一下,把这些学校都搬到雄安或其他什么新区去,建设一座崭新的校园,面积比现在更大,道路比现在更宽敞,设施比现在更先进,真是一座现代化的校园啊。

但是,你进去之后会是什么感受?只不过是一个由水泥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的空壳而已。

你能想象一所没有未名湖和博雅塔的北大吗?

你能想象一所没有荷塘月色的清华吗?

你能想象一所没有樱花大道的武汉大学吗?

你们想象一所没有芙蓉隧道的厦门大学吗?

一所没有历史的校园是生硬的,一座没有故事的建筑是无法打动人心的。

知乎用户 常盘贵子 发表

这个问题其实取决于雄安新区会发展成什么样,以及未来家长择校的选择。如果大量的高新企业(尤其是比较吃实习的互联网等行业)也跟着搬到雄安,那么从实际上来说,这四所学校实际上依然很舒服;如果家长择校更看牌子(985211 双一流),那么这些学校短期内依然会得到认可;但是如果长期来看,如果其他 985 不去雄安,那么这些学校会在研究生升学方面吃大亏,毕竟北京高校升学的优点在于这些高校的学生教师和更好的学校联系比较紧密(比如北京科技大学学生去中科院自动化所实习),这些学校的学生更受认可,更舒服地和目标学校老师套辞。一切都得看后续计划

知乎用户 Yuanqi Li​​ 发表

建设雄安是必然需要建设高校、医院的。

对于这几所高校而言,空间变大,可以多招新人,新招的青年学者都会是科研和教学的主力军。

对于雄安而言,高校是可以带来大量的人口的,这些年轻人是给一个新城市带来活力的最重要的血液。

对于学生而言,换雄安校区很可能会多出来一批录取名额,不要白不要。最最关键的是,河北的孩子真是久旱逢甘雨了,这几所学校的雄安校区即便实力不一定超越北京本部,也是非常强的,河北的孩子终于多了一些机会。(我不是河北人,但我为河北感到高兴)

最关键的是,但愿雄安校区能单独招生,不要搞成和北京一起招,本科生大一大二在雄安,大三大四去北京这种模式。但愿这四所高校的雄安校区,可以参照人口比例,相对均匀地在全国各省招生,那将是千年大计的幸事。

知乎用户 老龙真帅 发表

虽然校友不多,但还是讲个冷知识,

北京林业大学其实是全北京最大的学校,

北林总占地面积 13176 亩,其中,校本部占地面积 696 亩,实验林场占地面积 12480 亩,

这个面积在全国都排的上号。

知乎用户 Marvelous sky 发表

如果查下新闻,大概还可以看到保定即将成为 “副都” 的消息,但是社会反应太大,很快便销声匿迹。

之后不久,雄安横空出世。

四所学校看似搬离了北京,其实还是留在了首都。

学校获得了更大的校园,更强的硬件设施;

教师获得了更低廉的生活成本;

北京减少了每年数万就业负担;

北京市企业获得了大量闲置土地。

岂止双赢。

知乎用户 看海人 发表

很简单啊,这几所学校之前没眼光,北京要求大学外迁的时候它们不当回事,没动作,连北航北理工这种学校都跑到沙河良乡去了,它们还以为自己能特殊到和清华北大一样。

结果呢,等它们明白过来的时候,北京不给地了,它们也就只剩下了一个选择:雄安。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说出来可能会得罪人,这四所学校配不上他在北京占的地方。

知乎用户 sunny 北京​ 发表

早在 2022 年 1 月 29 日,国家开发银行发布消息,宣布正式设立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专项贷款”,简称 “疏解贷”。

根据消息,这个贷款的额度高达 4000 亿,这个信号 “与众不同” 或将 “一鸣惊人” 进入史册。
“长安米贵非虚论, 山水之间更宜人,金鳞岂是池中物, 扶摇万里正青春”
在中国,银行一般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 中国人民银行(中央银行)、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
其中政策性银行直接由中央政府成立,是不以 “牟利” 为目的的银行,我们先不谈它们的待遇,
“星光不问赶路人,历史属于奋斗者”
我在政策行的朋友反馈,这些政策性银行总部每年的北京户口名额根本用不完。
中国的政策性银行主要有三家: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
想去这几家银行,那些适合自己,可以点赞关注私信我,我可以帮忙评估一下:

sunny 北京

478 次咨询

5.0

14422 次赞同

去咨询

国家开发银行是最主要的 “政策性银行”,它是不吸收“存款” 的,资金直接来自于中央财政拨款和央行无息贷款。
啥是政策性银行,说的直白一点就是只服务于 “国家战略” 或者是 “政府政策”,为国家级项目提供“优惠贷款” 和“资金支持”,说的在直白一点政策行,很多资金都是白借给政府,
当一个国家级项目获得 “政策性银行” 的资金支持,意味着这个项目的政治地位被拔高,资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比如 2014 年 - 2015 年全国各地的 “棚改专项贷款”,就直接由国家开发银行发放,总额度超过了 3 万亿,大量的“廉价” 资金流入把三四线城市的房价“直接推高了一倍”。
所以 2014 年 - 2016 年三四线城市房价的 “大爆发”,绝大部分的功劳要记在国家开发银行的 “棚改贷” 上。
国开行的 “专项贷款” 不仅利率超级优惠,同时贷款期限也非常“优惠”,这种钱相当于给地方政府“白用”。
这一次国开行高达 4000 亿的 “疏解贷” 设立,意味着“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 正式进入 “国家顶层战略”。
背后则是中央政府意图要加快加速非首都功能的 “疏解离京”,国开行资金的到位,也意味着北京最大规模的“疏解” 即将落地实施。
北京城市的 “一核双翼” 布局,将从 “规划阶段” 正式进入“实施落地阶段”。
根据国开行本次 “疏解贷” 的要求:
第一,4000 亿的贷款资金需要在 2022 年 - 2025 年的 4 年直接 “用完”,平均每年投入 1000 亿,重点用于中央政府确定的 “重点疏解项目”。
就算每个项目平均投资 40 亿估算,2022 年 - 2025 年的 4 年期间,“北京重点疏解项目” 也不会少于 100 个。
第二,4000 亿的 “疏解贷” 重点支持 “六类项目” 建设:
北京城区企事业单位疏解转移、雄安新区安置房、北京保障性租赁住房医院学校建设、北京轨道交通地铁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与北三县一体化发展、天津滨海新区及特色园区建设等。
其中 “重点支持北京城六区内各类企事业单位疏解转移” 排在最重要的位置,将会是未来 4 年 “疏解贷” 重点解决的问题。
这里面其实就是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 “央企总部” 将会从北京 “城六区” 陆续搬迁雄安新区,2021 年已经有 5 家央企总部“离京”,但大部分都集中在长安街沿线,这部分央企总部“率先离京”。
从目前看,2022 年整个 “城六区” 的央企总部可能都要面临 “离京” 的问题,预计很快 “央企总部离京名单” 就会公布。
而央企总部 “离京” 后的 “购买土地,重新建设总部大楼” 等费用,可能将会从 “4000 亿的疏解贷” 中来解决一部分。
假设有 20 家央企总部在 2025 年之前迁入雄安新区,预计总花费应该在 400-500 亿之间,占到国开行 “疏解贷” 的 10%-15% 左右。
20 家央企总部预计可以带走 1 万名总部员工,但是却可以给雄安带来上下游产业人群高达 5-8 万人左右。
可见,一旦央企总部迁入雄安,将会产生新的 “产业集群效应”。
当然,除了央企总部之外,预计教育部下属的高校也会有 5-7 家将会在雄安设立 “新校区”,这些高校的建设费用也可以从“疏解贷” 中解决一部分。
第二件事就是北京 “市属国企、市属企事业单位” 将从城六区搬入北京城市副中心。
目前北京市第一批行政单位已经迁入,带来了 1.2 万北京公务员,第二批行政单位预计将会在 2023 年迁入,再次带来 3 万多公务员。
至此北京行政单位搬迁结束,带动 5 万就业人口东迁。
那么,接下来就是北京市属国企单位和北京事业单位。
目前北京市属国企大概在 44 家左右,全部归北京国资委管辖,包括首开集团、首创集团等等都是北京市属国企。
北京的事业单位就非常多了,大概可以分成 18 个门类,包括北京电视台、北京日报社等等都是北京市属 “事业单位”。
如果到了 2025 年,能够实现部分 “市属国企” 和“事业单位”迁入北京城市副中心,我们判断副中心的就业人口可能新增 15-20 万人左右,“新职场中心”的地位会有所凸显。
北京城市副中心目前最大的问题就在于 “城市配套力度强劲,但产业规模依然偏小”,通州 2021 年 GDP 也仅有 1100 亿。
如果未来 4 年,能够借助 “疏解贷” 加快市属国企、事业单位迁入通州,那么 2025 年通州 GDP 有望突破 2000 亿规模。
北京城市副中心也就可以借助 “国企” 的产业链,打造新的产业集群效应,我们判断 2022 年北京国企搬迁北京副中心的名单也会陆续出台。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不管是 “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还是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最关键的问题除了 “打破行政障碍”,就是 “建设资金不足”。
只要有了 “建设资金”,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当初的“平谷线河北段” 的建设资金,也是通过燕郊引入 “央企中交集团” 而最终获得解决。
而这一次由中央直接要求国开行设立 4000 亿的 “疏解贷”,本质上就是为了消除“北京非首都功能” 的疏解障碍。
2022 年 3 月 “全国两会” 后,我们就会看到北京最大规模的 “非首都功能疏解潮” 即将上演!
那么,如果 “央企总部” 陆续搬离北京,会带来什么影响?
首先肯定会带走部分北京常住人口指标,为北京 “吸引人才,放开落户” 腾出人口空间。
根据北京城市新版规划的 “硬性要求”,北京常住人口要长期保持在 2300 万以内,而目前的常住人口已经达到 2190 万,常住人口压力非常大。
如果央企总部搬离北京,则可以带走数十万常住人口。
这样北京又可以引入 “数十万常住人口”,实现了人口的 “凤凰涅槃”。
其次是可以腾出大量的 “优质地段办公空间”,都是在北京城区最好的位置,央企搬走以后,北京就可以进行改造,引进 “高科技企业” 或者是“中央部委”,摇身一变成为了“高科技产业园”。
央企搬走以后,北京就可以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引进 “高科技企业” 或者是 “中央部委”,摇身一变成为了 “高科技产业园”。
2021 年 11 月 21 日,新华社发文;丰台释放 400 万平方米产业空间吸引 “独角兽”

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每年投入 10 亿元对独角兽企业给予奖励和补贴
第二,每年提供不少于 200 个进京落户指标用于支持独角兽企业人才引进。
第三,推出 5000 套各类房源定向服务独角兽企业人才居住。
大家看到没这个条件可以说是 “相当优惠”:已经超过,“淘宝的双十一”。而且还是要钱给钱,要户口给户口,要房子给房子,还帮助推进企业上市
别忘了,北京还有一个刚刚成立没有多久的 “北京证券交易所”,专门服务于高科技中小企业上市融资,只要 “独角兽” 进入北京,上市的概率 “大大提高了”。
由此可见,北京为了 “科技创新中心” 功能的实现,给“高科技企业” 和 “码农” 提供了极大的政策待遇。
北京将从遍地是 “央企” 变成满地是 “码农” 的时代,在北京 “高科技码农” 的待遇远远比央企员工要强得多。
目前央企刚进去的大多数都是 8000 到 1 万,而高科技企业,互联网大厂,刚进去大多都是 20 万,30 万起,还有户口。
而 “独角兽” 高科技企业的码农员工,拿到北京户口则非常容易。
在今年的 7 月北京人社局就发布了最新的落户政策,其中就提到了,
“独角兽” 高科技企业落户名额不限制,如果有不懂的可以看看我之前的文章;

sunny 北京:最新落户北京政策,计划单列落户北京二十一问,你关心的问题都在里面额!(附赠计划单列企业名单)118 赞同 · 179 评论文章

这对于北京来说,是一个 “历史性的转变
央企的” 北京户口多的时代 “已经远去,“码农的北京”,“高科技的北京” 正在急速到来。
2021 年 “北京证券交易所” 的到来,意味着北京正式开启 “码农时代”,终结 “央企时代”,北京楼市迎来最强 “购买力”!
该到跟 “央企总部” 告别的时候了!
一个 “落后” 的生产力离开了,一个 “先进” 的生产力进来了!
北京城市真正的 “大变局” 才刚刚拉开序幕!

最后祝大家都能拿到北京户口,也可以私信

点赞关注分享更多落户政策信息

知乎用户 迷途竹林的伐竹人 发表

北京作为政治中心,也是中国高水平高校分布最为密集的地方,拥有最多的 211 院校: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财经类)、中国政法大学(政法类)、北京邮电大学(理工类 - 邮电通信)、中国传媒大学(语言类 - 信息传播)、北京科技大学(理工类 - 钢铁工业)、北京交通大学(理工类 - 铁路交通)、华北电力大学(理工类 - 电力电网)、北京中医药大学(医药类 - 中医中药)、北京林业大学(林业类)、北京工业大学(理工类 - 土木工程)、北京化工大学(理工类 - 化工材料)、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理工类 - 地质资源)、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理工类 - 矿物矿业)、北京体育大学(体育类)、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理工类 - 石油工业)、中央音乐学院(艺术类)。从上面可知,北京的 211 高校主要是行业类高校,或者是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综合类高校。

目前首批公布的正式在雄安新区修建新校区的学校是北京交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林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

而我认为选择疏解去雄安新区的高校可能有如下考虑:

学校发展实际需求

上述 4 所高校在北京的校区面积之和都在 1000 亩上下,大的不过是 1200 亩,小的只有 700 亩,对于理工科院校来说,如此之小的办学面积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瓶颈。寻求一个更大的校园是合乎学校发展利益的。

学校地位的改变

北京交通大学深耕于新中国的铁路事业;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新中国的地质勘探、地球科技发展贡献突出;北京林业大学为新中国提供了大量高素质的林业人才;北京科技大学助力新中国的 “脊梁”——钢铁工业的发展……

这 4 所学校中,有 3 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都是 1952 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中重组产生的专门院校之一,即北京学院路 “八大学院” 之一。这些学校产生自苏式高等教育体制的特殊年代,在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中国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持,历史意义重大。

但时过境迁,这些学校所归属的特色行业已经不再是国民经济中的 “热点” 和“风口”,尽管其辉煌的历史,但也难敌时代大潮滚滚袭来,其在京地位之下降是让人难堪却又不得不承认的现实。如果说要进行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那么这些已不再是时代宠儿的高校难免会被提及。

服务新区建设政治大局

雄安新区是党中央和国家认定的国家级新区,是 “千年大计”,是 “未来之城”,是一定要有高教发展、高校扎根的。路要一步步走,新办高校起步较难,而已有高校新设校区无疑是一个有益的开端。

除上述学校以外,还有北京邮电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体育大学等学校有提及要在雄安新区设立新的校区,这也说明了在雄安搞高等教育,现阶段主要还是要靠北京这些专门性质的学校搬迁过来,这可能也是未来若干年间雄安高教发展的局势。

知乎用户 henry 发表

因为这四岁学校前些年没有扩建新的校区,地方实在不够用了

先下手的已经在房山良乡以及昌平高教园拿了地,盖好了新校区。而部分学校比较抠门,下手晚了,地价已经暴涨再也拿不下了,只能退而求其次去雄安

看似是双赢,但说白了就是穷 + 犹豫,错过了时机再也拿不下北京的地了,和 zf 互相给个面子而已

最惨的还是学生,北京学校最大的优势其实是实习,大企业实习经验远比书本知识重要的多,雄安实在是太耽误实习了

而寒暑假看打印机也并没多大意义,真正有意义的是长期实习,起码三个月以上企业才会把实习生当自己人,给一些正式员工的工作。正式员工的工作都干过一遍了,面试何愁不过

但如果在雄安闷四年,怕是除了书本知识啥都不会,未来就业也自然困难

因此如果这些学校真的把本科生都转移到雄安,强烈不建议报考,还不如干脆考上海

知乎用户 黄裳 发表

有些地方高校多的要往外搬,有些地方几千万人就一个 211。

知乎用户 Jeffersli 发表

这不是很明显吗?

北京交通大学,要想富,先修路,一定是去雄安修路。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如果要建设新雄安,一定要勘探当地的地质情况。

北京科技大学,负责雄安地区的各种建设人才培养。

北京林业大学,建设好了以后,要对雄安进行绿化。

知乎用户 知识拯救北漂​ 发表

挺热闹的,我来逼比两句。疏解非首都功能,主要疏解对象是央企和高校。雄安是千年大计,从政 z 立场来说,部署高校理应身先士卒、一马当先,而不应该市属高校打头阵。

1、清北不会动,首先,清华的校区够用,也在各地办了不少合作研究院,占地面积全国也排得上号,北大也在昌平的十三陵水库附近置换了吉利的校区,已经开始使用了。清北作为全国唯二的高校放在首都,特殊一点,应该不过分吧!

2、北航、北理。这两哥们是军工院校,隶属于工信部。沾军的都放到最后,军工央企暂时也不会搬离,这两哥们也是如此,况且分别在昌平、良乡都有新校区。

3、中科院各研究所早就布局在怀柔科学城了。

4、部署高校的人大、北师大、政法、央财、等这些文科院校,也都分别在通州、昌平、丰台有新校区,再者就是文科类学校,人数不太多,不存在办学空间小的问题,疏解过去也用途不大。再有就是同期搬迁过去的央企对文科人才需求没有那么多,雄安早期接纳不了这么多文科毕业生,留不住人才,搬迁效果大打折扣。贸大新建了青岛国际校区。

5、部署高校中北邮、北化、华电、石油(北京)、矿大(北京)这几个理工科院校,北邮、北化、矿大(北京)在昌平有新校区,华电、石油(北京)本身就在昌平。农大计划在平谷搞个新校区,最近又没消息了。

6、市属高校中北工大、北京联合、首师大、首医大、北电、北农、北建等 10 几所学校,一方面办学空间还可以,北京市给的支持还可以,发展不受限。另一方面,位置相对都比较偏,比如北农本身就在昌平,或者新建了新校区,比如北电的怀柔校区、北建在大兴新建了新校区。联大分布在北京各地,而剩下的服装大学、印刷学院、物资学院体量小,知名度小,搬过去也没政治效果。

7、剩下的就是北交、地大(北京)、北科、北林这四所部署高校了。北交窝在二环边上,1000 多亩,学生宿舍挤得不行。北科三个袖珍校区,加起来也是 1000 来亩。地大(北京)700 亩。北林校本部那时候被半导体占了一半,剩余 700 亩地。这几所学校得共同点就是没有新校区,又是部署高校,都在学院路附近,自身办学空间受限、需要新校区。

综合来看,就是国家需要和自身需求,这不就是安排第一批吃螃蟹了!

知乎用户 瑞冠口腔李 发表

谁去那任教?

清华北大的老师会拖家带口去雄安吗?

还是新招老师?

优秀的人才会去雄安吗?

这个核心问题必须解决,房子硬件设施都简单。

软性的东西才是关键。

知乎用户 江湖之远​ 发表

农大,民大,北林,地质,石油,矿业,华电,北化,北交,赶紧搬。

知乎用户 秀如 发表

雄安不大,能上的赶紧占上。否则,以后想来还不一定有机会呢。

坏处是离北京远了。回北京得 1 小时。

好处是政策鼓励,咱们啥都不会比在北京少。

高校外迁雄安,能否双赢?

这么说吧。

北京和雄安都没有赢了什么,也没有输了什么。但是,咱中国的首都赢了。

其实,北京和首都不完全是一回事。咱首都需要疏解很多不必要的功能。北京作为首都,自然该服从国家的要求。雄安的建设,本身就是为承接这些功能的。因此,这都是两个城市在按国家安排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没有什么得失可以讲的。

高校在哪儿开,其实不是最为重要的。一方面是师资,一方面是咱政策一定要稳定持久。

知乎用户 来来往往 414 发表

还不如直接筹备师资搞雄安大学。本部的师资能辐射到雄安?即使建设实验室等设施,人员如何配备?教师能否常驻雄安,如果常驻雄安,子女上学算哪里的学生?学校教学归属海淀区还是河北省?

知乎用户 雪泥鸿爪 123 发表

河北高中生的希望来了,这几年考差了的记得一定要复读,守得云开待月明。

知乎用户 Milk 发表

不知道有没有跟我年纪一样大的人,是否还记得当年的廊坊东方大学城。当年 2000~2001 年大学扩招的比较厉害。北京的高校大学生没有地方住,没有地方上课,好多大学,包括部分 985、211 都在东方大学城租的校区。我同学在廊坊呆了两年,后来回的北京。曾经这些在廊坊有校区的学校,招生分数线都受到了影响,等北京的新校区建好以后,凡是名校都退出了廊坊大学城。有的时候,历史就是这么不断的重复重复再重复。

知乎用户 谋士贾诩​ 发表

别的不了解,说说百交。

百交本部地理位置好,但是成也在此,败也在此。当年想要平谷校区后来因为各种原因意外流产,后来为了尽可能的开拓疆土,先是在威海校区相当于办了个分校,资源和本部共享。然后在唐山和丰台都有研究院,但是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这两个研究院都只能供研究生科研,本科教学地不够。至于威海,目前所有专业都是高收费,基本上可以理解为半个中外合作,这想让本科去也不现实。

再来说说本部的问题,受限于学校本身面积,本科生宿舍还是上下铺,研究生宿舍在家属区或者学校外的学苑公寓。诺小的一个学校同时服务本科和研究生确实显得有点拥挤。

对于学生而言,如果雄安校区能够建成。更合理的构想是本科前两年在雄安,享受最好的硬件设施,后两年或者最后一年在北京校区能够享受北京实习的红利,这可能是一种双赢。

不管怎样,还是期待北交面积能再大一点,真正成为北交大。

知乎用户 haha kim 发表

看到这个消息时,除了中国地质大学以外,对于其他三所大学在哪儿居然一时没想起来。

在这四所高校中,也就中国地质大学还稍微大点儿,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都是面积非常小的袖珍大学,也没有扩展面积的可能。

去了雄安,至少面积能扩大不少,也算一件好事。

但这四所大学还不具备代表性,因为他们的知名度不靠前,招生的时候排名也不靠前。

他们去雄安顶多算是为疏解非首都功能开了个头。

只有当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央戏剧学院等高校都搬到了雄安,才能算疏解非首都功能有了成效。

我非常希望所有的在京高校全都搬去雄安,所有的非社区医院也都搬去雄安,把他们占的地全部改为公园。

最好再把所有的央企总部也搬到雄安,让北京的 GDP 降到万亿以下,省得总被上海嘲讽。

知乎用户 伊卡洛斯 发表

因为这几个学校在北京郊区拿地下手晚了。其他部属高校除了清华(清华本身地方够大),都在郊区拿下了大片地,有新校区了,这四个倒霉鬼……

知乎用户 天寻者 发表

国家在高考录取上就不应该最照顾录取本地人。高考除了烈士子女可以加分外,不论民族阶层地位,都不可以以任何理由加分。

高考必须做到绝对的公平。

就不应该区分农村城市户口,成绩差考不上,不要读大城市的好学校,大城市的学校都读不上好的也能读差一点的,都是以成绩说话。

凭什么本地城市户口就能够得到照顾——轻松上好学校?

这跟古代的世家门阀有什么区别?阶层固化与垄断,资本、精英分子后代,代代占据国家的高位。

除了国家特殊的政策,所有学校的录取应当以成绩说话!这才是最公平的!

知乎用户 海上生明月 发表

说难听点,也是实话。

就是说这四所高校在北京可有可无

知乎用户 普天之下皆兄弟 发表

非要说为什么就是前些年刚有点风声的时候,其他学校都拼命的在京郊拿地,这几位也许是没钱,也许是犹豫,总之没有动手,就被赶出来了。

当然了,你说北化那种都到南口了,可能进二环未来未必比雄安快,可就怕万一。

将来雄安烂尾了,甩给河北了,昌平他还是北京户口,河北雄安就未必了。

汕头还是经济特区呢对吧?

知乎用户 那行吧 发表

我看很多人纠结的问题在于教职工人员怎么办?以我亲身经历可以可以给出一点西南交大在峨眉山老校区的例子做参考。

西南交大本部和老校区距离高铁一小时,很多教授把课程集中在一两天内,每周就当出一次短差,把事办完就回成都。有时候还能碰到老师自己开车来回跑,一两个小时的车程一周一次,对于稍微大一点的城市来说,真的不算啥大事,北京有多少打工人一天在地铁上通勤都要两小时?峨眉山那边也有家属楼,吃住都有安排,尽量方便教职工工作生活。需要长期在峨眉山老校区上班的就是一些管理岗和办公室文职人员,异地办学相当于凭空多出来许多官职,很多人其实是愿意去争取这个升迁的机会的,尤其是一些刚进入学校的年轻教职工。办学模式上,西南交大曾经采取过在每个校区放置一部分专业的模式,一个学院可能会把三个专业放在成都本部,一个专业放在峨眉老校区。也就是说并不会在不同的校区设置同样的专业,又因为城市吸引力的不同,同样的专业在不同的校区产生了差距悬殊的分数线。

再说回北京和雄安之间通勤的问题。现在北京和雄安之间有直达的高铁;有今年完工的新建高速公路;有在建的超长里程地铁线路,从北京大兴机场连接到雄安新区起步区,暂时不知道以后会采取怎样的运营模式。这三种交通方式的时长从一小时到三小时不等,花费最多的就是高铁票单程 65,地铁预估不会超过 10 块。前期建设到位,通勤这一块反而是阻力最小的。

现在值得期待的反而是四所高校要采取怎样的办学模式,是常见的哈工大北师大模式,还是曾经的西南交大模式,这种模式的选择对于今后北京河北的高考名额分配,还有高校长期的发展影响深远。哈工大北师大分校区因为距离太远,分开招生分开办学其实是没有选择的选择。而北京和雄安之间的距离撑死了就是北京到天津的距离,选择的自由度要高很多。

知乎用户 有始有终平和努力 发表

北京四所高校之一,前一段时间学校已经展示了雄安新校区具体建设规划,从规划图来看是非常不错的,但是自己肯定是赶不上看。

雄安新校区建成后感觉不论是校区占地面积还是基础设施建设都要比老校区要好,所以最终是让学校的几个学院迁过去还是按照本科生研究生的方式划分,不过考虑到老师的情况,可能更靠谱的是几个学院迁过去。

相比于北京老校区拥有丰富的文化娱乐、实习就业资源,雄安校区建成初期这些可能都无法很好保障,学生本以为是首都学习,最终发现自己离首都很远,所以短期来看新校区招生可能并不乐观,总体来说还有待观望。

上传几张规划展示图,感觉还是不错的。

知乎用户 教辅学习圈 发表

为什么是这四所?因为很多高校已经在北京市内疏解了

北航,中央财经大学,矿大,北邮,北京化工都去了沙河

北理工,首师大,北工商,社科院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都去了良乡

北京电影学院去了怀柔

中央民族大学去了丰台

人大去了通州

首都医科大学去了大兴

郊区为了吸引招揽大学的入驻都会下足马力,给各种优厚条件。北理工去房山,占了大片的地块,现在不止 10 年了,还有大片的空地待建。甚至当地还建了一个小区,低于市场价出售给教职工。当初买到的人,即使不住,转手 3 倍卖出,至少赚 100 多万。

对于高校和地方来说,是双赢。新校区的建设就是资源的再分配,分配过程也许还是有不公平,但是对青年教职工来说,还是有机会分一杯羹。

到如今幡然醒悟,剩下的,北京交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当初对郊区爱答不理,现在好了,北京的郊区,你们也高攀不起了。现在只能远赴雄安,不过第一批也还算好,占的位置自然是绝佳的。

如果现在还不醒悟过来,第二批第三批去的,也就只能分到犄角旮旯去了。

知乎用户 god 发表

我就想知道以后这四所学校算不算高校,河北一下子出几所 211,也不算白占了雄安的地皮。

如果只占地,河北高考还是地狱难度,那我无发可说。

知乎用户 几米的部屋 发表

北京交通大学,负责修路的,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北交跑不掉必须第一个搬。

中国地质大学,负责挖矿的,来探探雄安地下有没有宝贝,万一挖到了基建款就不用愁了。

北京科技大学,负责炼钢的,这个不用说了,建楼到处都需要用到钢筋。

北京林业大学,负责种树的,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少生孩子多种树。

可见,这四所大学都是关系到 “国计民生” 的重点学校,四子齐聚,可保雄安千年大计、基业长青也。

知乎用户 皮皮陈 发表

嘿嘿,说白了,都是些在北京混的不是很如意的学校得搬出北京咯。就我老东家北交,我就深深的能感到混的憋屈。

当年平谷校区也是吹的大张旗鼓,天花乱坠,最后凉了废了。

这次看这阵势,应该是能成,估计建成后就像哈工大本部和哈工威一样一校两区吧?分两个招生代码?

国家政策上的东西,怎么整都是 win 麻了。反正人那么多,你不去有的是人想去,到时候自然有本部混的不如意的青椒愿意去雄安,自然有高考排名不如意的学生去雄安,这一个学校不就成啦!就连学校本身,也是在北京实在混不下去,才 run 去雄安的,你以为它想去啊?人一开始想去的是平谷。

——————————————

有人看就再写点

北交的狭小面积确实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发展

说说学生角度的体验

去哪儿都是乌泱泱的一大片人

搞得就像北京的哪个景点似的

我就来这儿看人山人海呢?

图书馆也是,永远别想有个空座位

主要不是因为北交的有多好学

而是因为几万人的学校,图书馆只有 300 个座

而且那些座位长年被占

宿舍也是,居然有 20 多层高

还是六人间上下床。。。

然后车也是停了一大堆

说实话,就这都还停不下

搞得根本不像停车场,像个废品回收站

有人说学校这是小而精

确实,高情商——小而精

像我这样的低情商——小而挤

这些只是以一个渺小的学生的视角看待新校区

北交必须得有一个新校区了

知乎用户 艺阳 发表

基本都是话语权不大的几个高校,搬过去以后估计会更拉胯。

知乎用户 李夏洛克 发表

我之前就写了,北京已经在执行 “逆城市化” 了,人口超过 2000 万之后,带来的不是城市化的便利,而是产业集群极度分裂。

比如北京,教育资源集中在海淀,传媒文化集中在朝阳(或者说通州)。一个中央财经大学沙河校区的同学要是想去 “宇宙中心” 三里屯,打车要 50 分钟,地铁要一个半小时;要是他想去环球影城,地铁要两个半小时。而北京到天津的高铁也才 30 分钟。单程一个半小时,来回就是三个小时,“在同一个城市谈异地恋”真的不夸张。

城市过大之后,距离较远的区域对普通人来说就已经失去了交流和联系,仅仅是从名义上在一个城市。但名义上在一个城市,享受同样的城市福利和治理,人却会不断内卷。

北京到天津高铁 30 分钟,但大多数天津人还是会选择在天津工作;而一个朝阳群众,却很有可能会选择坐一个小时地铁,换乘三次,去海淀上班。

宏观来说,就是发达城市、发达行政区不断吸周边地区的血,人才、资源、基建,都会向中间地带倾泻,进一步加大发展不均衡。所以逆城市化势在必行。

为什么先动高校?因为中国的高校处在一个 “成年人的象牙塔” 的微妙处境。相比中小学,高校师生都是成年人,有自己照顾自己的能力;而大学校园又是相对封闭的环境,自成体系;同时师生整体素质较高,思想单纯,管理方便。

而直属高效属于嫡系,平日里没少受照顾,现在当然也最应该打头阵。至于为什么是这四个,原因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不过这并不像我们第一反应的那样是 “发配边疆”,中老年教师早就在北京安家落户了,不会轻易拖家带口往那边迁移,更多的还是会找青年教师。而对于高校里 “非升即走” 竞争压力极大的青年教师来说,这无疑是个很好的机会。哪怕机会没多少,房价总没有北京那么高,去得越早房价越低。

从学生角度来说,不少人填报志愿的时候会考虑城市因素。迁移之后,会筛掉一部分对城市更敏感的考生。对城市不敏感的可以去新校区的学院,敏感的可能就会考虑不报这个学校这个专业了,自然会让出许多名额。同时有了更大的校区,学校也就可以再扩招,总录取名额也会增加。微观层面来讲,北京的许多高校,学生们都是四人、六人一间,人少了自然生活空间也就增加了。食堂、浴室、操场、自习室、图书馆排队的人也就没那么多了。

高校落地之后就是国企、央企,然后自上到下逐步迁移。

有人的地方就有消费市场,有市场就有资本注入,资本注入产业就能活跃起来。

因此,这应该是一个功在当代,利在未来的政策。只是其中牵涉的利益分配太广,动起来很慢也很麻烦,至少需要三到五年才能初见成效。有成绩之后,就可以推广到其他城市。先富带后富,这不就来了。

知乎用户 peace 发表

非常好,大学之大既要有大师,也要有大楼。 我就是北林的,北林现在校区特别小,严重限制了学校的发展,北京的很多高校都是,高校不能被狭小的空间所束缚。国外很多地方最牛逼的高校都是在小城市,学校面积大环境好也就给了学生更多体验大学生活的机会

知乎用户 杨三郎的是非观 发表

注意,不是外迁。

是建设分校。

为扩招做准备!

提这个问题的人语文是数学老师教的吗?

“外迁”——

这几所高校会放弃北京的本部,还是在雄安建设一个更大的校区,后面把雄安当本部?

看到了吧,新闻工作者的能力,用相近词模糊,曲解事实。以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

知乎用户 水中月掌中花 发表

只是多建个校区而已,外迁雄安?人家宁愿外迁上海,成都,广州,也不愿意外迁雄安呀。高校分校区落地雄安,雄安当地人肯定欢迎,但高校老师能不能留下来是个问题。

知乎用户 未清明 发表

河北人有更多机会去看邻居家的 211 长啥样了

知乎用户 爱偷吃的的小馋猫 发表

瑟瑟发抖的问一句 能不能迁到河南五所

知乎用户 一莲拖身 发表

北交母校,面积太小了,在二环边又没有拓展空间,与其东一个西一个地在京郊搞分院,迁去雄安倒不失为一个机会。

知乎用户 王东来 发表

若以千年大计论,一千年前是北宋天圣元年,那个时候都城是东京汴梁(河南开封)。

所以,还有什么问题吗?

知乎用户 皮蛋 发表

我们以史为鉴,以下是河北省高校的迁入迁出情况及现状。

迁出组:

1. 华北大学,非始于河北,1948 年 8 月迁入,1949 年底迁出,现部分组成中国人民大学(985);

2. 唐山交通大学,1896 年始于河北,1964 年迁往四川,现为西南交通大学(211);

3. 华北电力大学,非始于河北,1969 年迁入邯郸,次年辗转保定,2005 年总部搬回北京,仅在河北留下分部,实质为北京高校,现为 211;

4. 华北农业大学,非始于河北,1973 年迁入,1978 年迁出,现为中国农业大学(985);

5.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非始于河北,1969 年迁入,1990 年迁出,现为河南省重点高校,水利方面实力雄厚;

6. 华北军区电讯工程专科学校,1948 合并于河北,1958 年迁出河北,现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11);

7. 河北工业大学,始于河北并归属河北,并一直在天津。在津院校搬迁回河北时,上面综合考虑,令河工大留在了天津,后在 1997 年借助重大水利工程的技术突破登上 211 平台。

迁入组:

1.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非始于河北,1987 年迁入,原为实力中游 985 高校,在 2017 年第一轮 “双一流” 高校建设中降为 B 档;

2. 东北重型机械学院,非始于河北,1985 年开始搬迁至河北,原为 88 所重点高校之一,现为燕山大学。五次 211 评选,两次双一流评选均未上车;

3. 大庆石油学院,非始于河北,1988 年设立秦皇岛分校,原为 88 所重点高校之一,现为东北石油大学,五次 211 评选,两次双一流评选均未上车;

4. 北京理工大学秦皇岛分校,非始于河北,现已作为少数民族学生培育基地,高校意义名存实亡。

5. 河北大学,始于河北(天津),原为天津师范大学,天津直辖后迁至河北,更名为河北大学,现为 “中西部一省一校联盟”,五次 211 评选,两次双一流评选均未上车,录取分低于同为四非的现天津师范大学;

6. 河北师范大学,非始于河北,起源于北京顺天府学堂和天津女师,至今为四非,实力不敌相似起源的北师,首师,天师。

7. 河北工程大学,始于河北(天津),原为河北工业大学要搬迁的地址,搬了一半不搬了,依靠留下的设备组建了工程大学,较为平庸,而未搬迁留在天津的河北工业大学后来成为了 211。

还有诸多学校不再列举。请四所高校同学老师以史为鉴,自行思考。

知乎用户 Midrash 发表

北林早就想搞新校区了吧,这次终于找到机会了

知乎用户 秦声 发表

北京大学是迁过址的,清华和北师大也是,北京理工大学原来也不在北京,人大也是。

知乎用户 云锋学长 发表

近期,北京各大高校纷纷响应国家号召——在雄安新区建设新校区。

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林业大学作为首批 4 所到雄安建立新校区的在京高校。

究其原因,北京许多高校建校历史悠久,多建立于上世纪 50 年代。在寸土寸金的首都,大学校区占地面积也并不大。为了扩大学校办学规模,扩建无疑是最佳选择。

雄安新区作为 “副首都”,是河北省管国家级新区,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为重要政治任务,着力推动高校、医院等疏解项目落地。

影响:

1. 优化河北的教育资源,缓解河北高考考生的升学压力,提高升学率;

2. 利于满足新区发展的教育需求,为迁入雄安的劳动工作者和高素质人才解决后顾之忧;

3. 为北京更好发挥其政治功能提供便利,不受非必要因素影响;

4. 促进河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减弱京对冀的 “虹吸效应” 影响,真正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一座新城正在拔地而起……

知乎用户 啊啊啊 发表

迁几个去河南吧,坐镇中原,去哪都方便,反正都得迁,别一堆都去雄安,

知乎用户 初末 发表

还好我上北科上的早,要不然 600 分进,500 分出?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交的官方陈述是海淀和雄安校区一起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所以很明显短期内搬不动,何况背靠铁科院,搬的可能性真不大,就是另开校区罢了。改叫北方交大本名其实也行。

知乎用户 逢坂之関 发表

上山下乡喽

知乎用户 唐果​​ 发表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深,有龙则灵。

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是专业的经世致用,大师们的博学兼容,学生们的专注学习力和创新学术思维。

双一流大学的标准来衡量,北京交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我们可以看到这四所大学各有自己的特色,从就业率和国际学术影响力维度看是很不错的。

从北京迁往雄安,雄安这座中国未来城市为其发展空间提供了无限的想象力。2018 年我参加河北省国际数字博览会,河北省各地政府都以雄安新区为平台提出自己数字经济规划方案,以一省之力来支持三个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这的确是很有资源优势的。

没有了华夏幸福圈地运动的捣乱,没有了房地产泡沫的包裹,雄安新区以租代购的形式冻结了土地交易,在这里的事业单位高校师生们可以不用操心自己的生活成本问题,没有房地产的地区除了雄安外基本在中国很难找到。

白洋淀是雄安新区的绿肺,层次丰富的国央企总部和北京高校及中央部委机关能搬离北京的都优先安排到雄安新区和北京通州,这些旱涝保收的中高收入社群们为当地市场消费注入了源头活水,很多券商都非常感兴趣这些的水电账单能否发一个 ABS 金融产品,当然如果搬到这里的高校愿意拿出学费也是非常受欢迎的。稳定的收入和标准化的商业模式,金融机构可以将雄安新区的所有经济要素都变成金融证券化产品,当然这需要在社会公益和法律框架下进行。

雄安新区,这几年不断发出的智慧城市和海绵城市及环保城市等未来城市的概念,我们可以通过理性的想象来预测,这里会是中国最外星的一个城市。未来,这里是国央企财税中心和国家权力部门集中办公地及中国大学智库云集之地,雄安新区是美国硅谷和纽约华尔街及华盛顿国会山的聚合体,当然这是的一切都是要服务于人民而不是资本。

雄安新区本地户籍的居民,他们会是这片土地产生增值价值的最优先受益人之一,希望他们可以吸收深圳渔民村先民的经验和教训,拿着丰厚的土地补偿款做一些价值投资以形成家族资本沉淀。雄安新区新的移民们,国家要给予公平的创业发展机会,也要吸取改革开放过程中先富带动后富经验教训而从一开始就贯彻共同富裕理念,这会很困难。资源,权力,资本,这些要素整合起来因人而异存在信息差。

对于北京高校搬迁雄安新区,这是形式上的一个城市规划动作,而北京高校真正将自己学术影响力和雄安新区国际品牌融合在一起还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如何将雄安新区建设成为超越深圳和上海的北方经济中心,北京高校们有着做不完的课题。英国伦敦的大学城,美国常青藤高校都是参考样本,科技和资本及人本价值融合为一体,这需要北京高校基于国情和国家体制来规划好发展愿景。

综合而言,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中国大学被国家财政预算给予世界最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配套支持,接下来就要看中国大学能不能成为出入皆鸿儒,往来无白丁的真正象牙塔了。

[

正版现货雄安新区发展研究报告:行走雄安 记录雄安 解

京东

¥50.40

去购买​

](https://union-click.jd.com/jdc?e=jdext-1564569660430987264-0-1&p=JF8BARoJK1olXwcGUFdZD0wSA18IGloSXgYBUl1bD00XBF9MRANLAjZbERscSkAJHTdNTwcKBlMdBgABFksWAmgLG1gTXgAFUl5aFxJSXzI4XwEUA1hAB1w9UD0eVSROeA4QWwNcNFJROEseA20AGloVWgUyVF9cCE8SAGwOGmslXQMyFTBdC0kQAG0KGmsUbQYFU1pUCUgSBWsKHV8lXQ4GZIjznJ6fvLa4vo2_89OP5IvUo5-phV84K1glBlNWHRtBCE8QBmsPE1wSXAMAVVZUDkgQBnMJB1slXQcDV1lbD0wVCgELHV8UWg9sVl9cCU0RC2kPHGsVbQUyCjBcW00VAjxfGjVIVQ5RFldaCyUUC2cJG1IdbQQDVVxfOHs)

知乎用户 百晓生 发表

提供一个新视角,这次外迁的高校,其中三所也是为了给京新高速南延至北二环外文慧桥腾空间。

京新高速是北京中轴线西侧南北方向的交通大动脉,原本规划是与京张高铁同步建设、在五环内采用盾构隧道或高架的方式,从延庆方向贯通北四环甚至北二环;而未来大兴机场高速北延后,两条高速经四环相连,可极大缩短北京南北穿城的通勤时间,助力北京郊区发展。

在后续设计方案审查过程中,因受周边道路路网规划功能调整、京张高铁建设工期要求紧等多种客观原因影响,设计方案一直不能稳定,造成京新高速五环内路段与京张高铁共建段未实现同期建设。

目前,京张高铁已建成通车,其运营期间管理要求为周边建筑物对其结构影响控制沉降指标为向上 2 毫米,向下 1 毫米,京新高速道路隧道与京张高铁隧道结构间距最近只有 2-3 米,以现有施工工艺和技术水平无法满足京张高铁运营要求,故京新高速五环内路段无法建设,形成著名的断头路:

京新高速在北五环形成断头路至今,已有近十年时间,在与京张高铁共建的方案停摆后,唯一的可行的替代方案就是在五环内与高铁线分道扬镳,继续向东南方向推进,而该方案最大的难题就是必须贯穿三所高校: 北京林业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从北京 2017—2035 国土空间规划方案中可看出,后续京新高速南延的大致方案如下:

放大到地图上:

现在学院路多所高校外迁,无疑给京新高速南延扫清障碍,哪怕只是部门学部或本科低年级迁走,把学校西侧的空间腾出 50 米的距离,也足够京新高速使用。

知乎用户 高程晨 发表

北京四所高校将建设雄安新校区,为什么是这四所高校率先落地雄安?会有怎样的哪些影响?

首批四所在京 “部属高校” 疏解到河北雄安新区的名单和时间正式确定。这四所在京大学分别是: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和北京林业大学。

这一次的搬迁属于 “本校搬迁”,而不是 “开雄安分校”,而且搬迁时间全部确定在 “一期使用时间在 2025 年前后”。而全部搬迁完成将会在 2035 年左右,也就是说在 2025 年这四所高校就已经开始在雄安完成了一期工程并正式开学,而全部完成雄安校区的建设则需要在 2035 年

从官方公布的示意图上看,这四所高校全部安排在了 “雄安新区启动区的第五组团”,而且周边还有大量的空地,预计后面还会有北京的高校将会在 “第五组团” 落定。“雄安新区大学城” 到此全面亮相!

以上四所高校中的 “三所高校” 虽然是以 “北京开头”,比如北京交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

但这四所大学却是名副其实的 “国家级的 211 大学”,全部属于 “教育部直属大学”,而不是 “北京市属大学”,其直属上级管理单位是 “中国教育部”,而不是 “北京教委”。所以这四所大学,是货真价实的 “国家级资源”。北京的 “国家级资源” 陆续疏解到雄安新区,是 “疏解非首都功能” 的重要战略方向,这里面主要包括 “四类国家级资源”:

第一类:国家级大学,也就是中国教育部直属管理的在京大学,将会陆续疏解到雄安新区。打造 “雄安新区国家级大学城”,以上四所大学只是 “第一批疏解过来的大学”,后面可能还会有第二批,第三批

第二类:“央企总部”,也就是国资委直属管理的在京中央级企业总部,也将会陆续疏解到雄安新区。目前已经有四家 “央企总部” 官宣落户雄安:中国华能、中国星网)、中国矿产资源、中国中化控股。我们预计在京的 70 家 “央企总部” 预计将会有一半的规模会疏解到雄安新区,雄安新区的 “央企总部” 预计将会达到 30 家以上。这些央企总部的上级管理单位属于 “国资委”,而不是 “北京市”,所以也是货真价实的 “国家级资源”。

第三类:“中央在京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也就是部分国家单位也要疏解到雄安新区,这个部分目前还没有启动。也就是说,不仅在京央企总部要走一部分,甚至是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也要疏解到雄安新区。这个确实让人感到意外。但是具体会有哪些 “行政事业单位” 会疏解到雄安,目前还不得而知,但是这个方向应该是确定的。

第四类:“在京金融机构”,也就是 “银保监会” 的下属单位,可能也将会陆续疏解到雄安新区。众所周知,雄安新区的启动区中规划建设有一个 “金融岛” 片区,这个片区毫无疑问就是为了安置 “在京金融机构” 而设置。所以后面这部分 “在京金融机构” 应该也会很快启动疏解。

由此可见,北京的 “国家级资源” 其实都在陆续疏解到雄安新区,这部分资源的管理权在国家部委,而不在北京市手里。

知乎用户 我思故我在​ 发表

哎,别高兴的太早,合肥有一个北京外迁的大学,之前还可以和清北掰掰手腕,现在就差了一个档次咯

知乎用户 祈愿星辰​ 发表

我的评价是,幸好那时候研究生都毕业了,以后跟我也没什么关系了

知乎用户 黄公度先生 发表

首先学校迁址也是常有的事。不知道为什么楼上某位的奇谈怪论,居然认为搬迁将丧失学校的文化?就那北大来说,从晚清京师大学堂,以及民初的几个分院,到五四的红楼,长沙的临时大学,昆明的西南联大,到现在接管了原来司徒雷登执掌的燕京大学校址,也就是今天未名湖畔的燕园,百年名校也搬迁了多少次?早就有人说过真正的大学不是有多少高楼大厦,而是有多少大师。“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对此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师资保全下来,师生们同心协力,代代相传,形成自己的治学路数与谱系,这才是你所谓学校的 “文化” 所在!难道只有在学院路上的北林才叫北林,在雄安的北林就不叫北林?

况且这不是全校搬迁,只是建立一个新校区。在京高校近来普遍都在京郊的良乡、通州等地建立自己的新校区,虽然不如城里繁华,至少校内的设施完善,空间宽裕,这是城里不比的。而且普遍在高速、公路或地铁附近,交通也还算便利,尤其大家会抱团形成大学城,周围也不是那么的荒凉吧。尤其现在疫情,京外学生如果没有什么出校需求,少量京内学生才想着天天回家(部属学校相比市属,京内学生没那么多)当然要照顾多数人。苦一点的恐怕就是老师,不过往往在这些校区也有老师的宿舍,学校也会开通自己的大巴,往返于各个校区之间。

雄安的校区我觉得与京郊其实无大区别,主要就是距离远一点,在京外。现在有意见,恐怕一是因为疫情,跨省的事情都不好办,不过试想那些校区修好也要好几年,疫情就过去了。二是雄安开发不足,等将来设施完善,高铁直达,与京郊的差距恐怕又要缩小,那样阻力会小很多,搞不好老师还会主动在雄安买房呢!

知乎用户 悟世空 发表

非专业人士,强答一波吧。曾经有幸看过一篇转载的文字,关于微震的。具体不记得哪所大学了,就说结论。地铁建设加快城市化,但给科研人员带来麻烦,地铁微震一般人感觉不到,精密仪器设备能感觉到。当时那位文章作者说,买回来的仪器,调好了,还没使用,就不准确了,坏了必须外国专家维修,费用不是一般的高昂,就连仪器本身也是极其昂贵的。就因为地铁通过的微震,具体的事情可以百度哪所大学建设地铁时临时改了路线方案。那位作者急呼大学科研项目要远离高速,噪音,余震等相关影响科研数据的地方。具体那些影响科研,记忆不清,大概说下,听听就好。搬迁是不是为了咱们更好的科研?不知道,如果为了国家不被卡脖子,那你说搬的对不对?

知乎用户 心中的滑翔 发表

北京 8 所 985,26 所 211,为啥是这几个倒霉蛋被赶出去了

知乎用户 鬼魅道长 发表

为什么还不简单吗?都是自己地方不大,还没有趁着当年昌平良乡划地盘的时候搞到好地方的学校。那些去了沙河高教园和良乡大学城的都可以说最近在建设新校区,暂时没有余力搬家,而且搬家会造成以前的投入都浪费了。但这几个是没有理由的,一说搬就得走。

具体有没有影响,明年招生的时候就见真章了,现在说什么都太早。

知乎用户 考研研究僧​ 发表

能多一些名额吗?

知乎用户 NII 发表

其它学校不知道,北科大迁过去莫不是为了挖湖的执念。

知乎用户 抚琴微笑 发表

跑个题,北上广高校为什么不在东北中小城市建设一些校区?中国人那么看重教育,如果真的有了冠以 985 高校分校、某某校区名头的校区出现在这些地方并降分录取的话,高考大省、难省的考生肯定会趋之若鹜,届时应该能够带动一波周边的经济发展。小城市体量有限,有所高校分校区就能在经济上缓解不少。如果担心一二线城市教师不肯来执教的话,可以提供一些优惠政策,并且只要求其每年来一两个月的时间,不断轮换,空闲授课时间招募新毕业博硕以辅佐。如果担心没有资金建设新学校的话,完全可以利用这些地方已有的大学的硬件措施,采用兼并、征用、合作等方案。可以先建设不太依靠专门设备的文科专业。我相信这应该有利于东北小城市的复兴。

知乎用户 乌麻布​ 发表

我就想知道。

这四所大学搬过去,算是北京的大学还是河北的大学?

雄安的户口是参加北京的高考,还是河北的高考?

在雄安上学,去北京高考,算不算高考移民?

知乎用户 狸猫​ 发表

交通,科技,林业,地质,正好是按照首都辐射圈建立卫星带的必须的专业啊。

别的省也可以这样疏散缓解一线城市的压力。

这种事和政治和党争无关,中国总不能只靠拆了建建了拆拉动 gdp。

具体关注胡锡进新浪微博。

知乎用户 司马春风​ 发表

公开资料显示,雄安新区首批四所北京高校已经确定:北京交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科技大学和北京林业大学。

《中国科学报》曾在采访中披露,有的学校因为校园面积不足,无法建设足够的食堂,只能通过调整不同教学楼的下课时间,使学生 “错峰就餐”;由于缺乏科研用地,有些本应建在地面上的科研设备也只能被迫转移至地下……

众所周知,2000 年左右,伴随着高校吹响扩招的号角,在寸土寸金的北京,办学空间问题呼之欲出,为解决这一问题,北京市政府先后在沙河、良乡等地建立了大学城。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问题,但也有些高校由于各种原因,没能赶上这波 “红利”。

此前很多高校也尝试过在北京市范围内拓展办学空间,但伴随着北京市在 “十三五” 时期提出疏解部分高等教育功能,并作出高校不再新增占地面积、城六区高等教育不再校内扩建的决定后,这条路基本上已被堵死。

由此可以看出,上述高校积极寻求解决办法外迁雄安就不难理解了,这或许是是这些高校拓展办学空间的最后一次机会了,特别是在教育主管部门严格控制高校异地办学的大背景下,这次机会就显得更加弥足珍贵。

以北京交通大学为例,其早在 2009 年便成立了专门处理扩展办学资源的机构,积极谋划建设新校区事宜。截至目前,该校先后在威海建立了国际合作办学校区,在唐山建设了唐山研究院。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其办学空间的问题。

高校外迁的方式,无非有两种,一是地方顶尖高校为了获取更好的办学条件,向国内经济发达地区拓展,其中的代表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在深圳设立的分校;另一类则是某些办学实力相对较弱、不足以挤进一线城市的高校,转而向周边地区扩展。

高校外迁,可以直接或通过拉动经济、创造就业等间接方式,带动人口的流动,这对于疏解北京市人口压力将起到重要作用。同时,这些高学历人群,对于雄安当地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不言而喻,的确是个双赢的局面。

值得强调的是,如果这些外迁高校不遵循差异化的办学理念,不能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融合,校区将很难持续,即使能勉强维持,也只能靠主校区的长期输血,这样就失去了外迁的应有之义。

知乎用户 kkkk 发表

迁到雄安后,能不能把把分配给北京的招生名额分给各省一些,毕竟雄安是中国的雄安,不是北京的雄安。

知乎用户 喝奶茶吗 发表

谁不想在家门口上大学,但问题是毕业之后没有就业岗位咋办,河北的问题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北京毕业以后想回秦皇岛工作结果一个月真的敢给 2000 工资不包吃住还是因为我 211 大学毕业才给我 “特别优待”。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作为刚刚考出河北的河北考生,我只希望他们能在河北多一些招生名额,当然也希望雄安能发展成深圳那样,不再让河北考生高三的目标是考出河北。

知乎用户 眼镜特别大​ 发表

搬迁过去后能不能给河北孩子在招生名额上倾斜一点,河北孩子读书太苦了

知乎用户 任和夜 发表

也就这些学校迁迁差不多得了,其他学校迁了你看看人大附中这类高中的家长答不答应就完事了

知乎用户 苔痕见草色​ 发表

对河北是一件好事,不过石家庄有亿点尴尬啊

知乎用户 马伟 发表

因为这几个学校还没有良乡校区、沙河校区。

知乎用户 紫夜 发表

千年大计,大家加油

知乎用户 香樟连翘​​ 发表

必然双赢啊!

其实早在 2016 年,北京市教委就发布了《北京市 “十三五” 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6—2020 年)》

该文件中写了:“十三五” 期间,北京将不再扩大教育办学规模,在京高校不再新增占地面积、不再校内扩建,支持在京中央高校和市属高校通过整体搬迁、办分校、联合办学等多种方式向郊区或河北、天津转移疏解。

看见没,在寸土寸金的北京地区,高校是没有地了,就得向外面转移散。

根据该文件精神,北京部属高校的疏解方式共有三种:

第一种是前往北京郊区建新校区,比如说昌平、通州等地区。

最典型的案例清华大学,就在通州建设金融发展和人才培养基地项目正式动工。建成后,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将搬迁至通州校区。

以后那些学金融的,就不能喊什么五道口了,就得叫中国金融看通州!

说了清华,怎么能少得了北大呢?北大昌平校区也于 2022 年 9 月份正式开学,北京大学电子学院等 4 个学院将入驻新校区,主要发展新工科,并推动相关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看见没,从此,清北的学生,如果学院在这些郊区,那,也得和本部异地恋了。

第二种,是向天津市、河北省等京津冀其他城市疏解。

比如说传统的医学最高学府协和医学院,已经确定将前往天津。从此协和告别了,在北京的历史。比如说军工名校北理工,要去河北张家口了,北外的妹子要哭泣了。

第三种,也是北京高校疏解的重头戏,众多高校前往雄安新区。

但是咱也实话实话,前往新区的,是北京名校里次一等的,比如说北京科技、中国地质。

将这些高校集中在新区,也是很明显,要在新区形成一个庞大的新型大学城。

新区毕竟是千年大计,不光高校,从 2021 年起,部分在京部委所属高校、医院和央企总部已启动分期分批向新区疏解。

再不远的将来,新区必然是一片热土啊!

你还等什么呢?还不快去雄安新区买房子啊!

知乎用户 童润中 发表

此举违反了十四五规划,我已投诉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并非外迁,仅为异地办学

利益无关者

勿念

知乎用户 lauv 发表

各位不要太急眼

这是分散北京高校集中的唯一方法

其他各省应该抓住机遇,筑巢引凤,同时从各渠道促进北京高校整体搬家,绝对不能让他们违背政策,迁而不移,一校多地,阳奉阴违,阻碍雄安发展。

哼哼哈嘿

知乎用户 王大头无敌 发表

老校区地价最高 4 所大学。

知乎用户 Lxxxxxx 发表

得,又有四所学校,掉价了

知乎用户 明天 发表

我就想问,如果全部搬迁,是不是得改名了,毕竟不在北京了,雄安科技大学,雄安交通大学

知乎用户 老赵 发表

这时候就能看出来谁是真有本事、谁是吹牛逼了,有本事的人家可以随时跳槽到留在北京的学校。

当然,投降是要给条件的,比如没资格提正高的给提正高,之类的。

反正每个个体都是趋利避害的,能给一个让人无法拒绝的理由,离开北京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但要是领导觉得不给你你也没戏唱,只能乖乖的被 “组织” 拿捏,那你自然什么也得不到。

知乎用户 逛鱼 发表

农林地矿,三缺一啊

知乎用户 耽人之殇 发表

为什么不能分给河南几个大学。

知乎用户 Lucky 发表

知乎用户 Lake 发表

北京市当然迁北京市的大学,清北好像北京市管不着。

四所高校如果能移民 1 万以上的师生,那么从其他学校的新校区发展看,5 年内能发展起来的是,宾馆酒店餐饮房租房价。

如果现在明确设置房租房价的上限,结果会双输。如果不限制,会双赢,雄安新区也不会有什么特殊了。

知乎用户 西瓜皮爱学习​​ 发表

这岂止是双赢,这波简直是多方共赢!

对于北京高校来说,可以扩大建学规模,缓解教学楼、图书馆、住宿的压力,现在很多高校都不给专硕提供宿舍,显然是空间压力有点大!雄安新区作为一个国家级新区,能拿到的资金补助必然不再少数,再说,河北这么多年一个名校也没有,肯定也愿意拿出钱来配合学校建设!这就双赢了吧!

另外,对于河北来说,作为首都的护城河,名校入驻也能摆脱 “堂堂这么一个人口大省,省内竟然没有一所 211 及以上名校” 的尴尬局面,享受一波教育资源红利!

再来,对于未来 3-4 年后参加高考的孩子,能以一个比较低的分数考进名校,毕竟新建校区,一般前两年招生分数线会比较低。我本科山东财经,我高考那一年新建了一个莱芜校区(后来莱芜合并到济南,这个校区就被撤了),我同学比我考的低四五十分,去了莱芜校区,跟我在主校区领一样的毕业证学位证,毕业也没人管你是哪个校区毕业的,这香不香,你自己说。

别说什么新校区师资力量薄弱,基础设施不完善,那要是能以 600 分的成绩进清华北大,全国考生都得挤破头的去冲!学生只在学校呆四年,破点就破点呗,毕了业拿着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毕业证,谁还在乎大学睡得床舒不舒服!真的,这都不是问题!

至于说的老师往返新校区不易,说真的,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跟东北大学也不怎么共用一套师资吧!除了每个学院的骨干教师,其他的再招聘呗,现在的青椒生存压力也挺大,找工作也不容易,多提供一些就业岗位,也没啥不好的!至于新建校需要的骨干教师,给分好房子,给家属工作岗位,补助给到位,绝对有人会去!平时需要优秀教师过去上课的,给安排好公寓,报销来回差旅费,或者直接安排通勤车,总之钱给到位,这些都是小问题!

这实在是多赢一举!作为一个河北人,表示非常期待!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差不多得了

都看的出来不想让这几个学校活了

作为北郊人我想说

把我们撵走是为了把我们的校区 gei 北邮、洋财还是清北?

不少学生都是奔着北郊在二环来的

跑雄安那个小县城,谁 tm 还抱你学校?

是不是好事,看看有没有清北不就知道了

知乎用户 钱易 发表

这问题的答案其实非常简单,因为北京的 211 就他们这几所学校没有新校区。

(除了这四所其实也还有)

知乎用户 呵呵 发表

河北户口的孩子能上雄安新区的北京小学吗??

知乎用户 一路成长随行​ 发表

北京这 4 所 211 高校,既然是以 “雄安新校区” 的方式进驻雄安,那从新校区和北京校区的**地位来说,是对等的;**未来新校区的发展上,广大网友也是可以期待的,尤其是河北人民群众的福音。

这方面可以借鉴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威海校区、深圳校区的发展历程,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原校区和后续的 2 个新校区,在教学、行政和财政管理都是相对独立的,办学的绝大多数专业也是互补的,不存在哪个校区压谁一头。各校区对办学所在地录取生源的名额也是采取倾斜政策的,2022 年本科招生计划具体数据如下:

哈工大威海校区 ,全国总计划 2700 名,山东省计划 666 名,占比约为 24%

哈工大深圳校区,全国总计划 1375 名,广东省计划 350 名,占比约为 25%

所以说这 4 所 211 高校的 “雄安新校区” 在隶属河北地界的雄安落地,对河北人民,尤其是家中有孩子在读初中、小学的,绝对是好消息。

还有大家担心的未来在 **“雄安新校区” 的学生将来不能很好的利用北京校区,**或者北京其他高校的教学和科研资源,这分明就是质疑咱中国高铁的速度嘛。京津冀一体化协调发展,最先搭建的就是 1 小时交通圈。在长三角经济群,很多上海高校的科研合作单位遍布长三角 1 小时经济圈的其他城市,长三角经济、科技发展也没有因此而耽搁,目前依然是全国发展势头最好的城市经济群。

重点高校多地办学,哈工大都是以 “新校区” 的方式进行,力度最大,做出了很多有益的尝试,也可以作为其他高校的借鉴。2021 年哈工大三个校区同时发布要在三个校区间进行本科生跨校区的联合培养,把三地(距离均超过 1000 公里)协同办学的优势最大程度发挥出来。更何况北京和雄安地理位置上如此相近(约 120 公里左右),在我看来没有问题,新老校区协同发展,教育资源优势互补,利大于弊。

还有网友说,新校区和原校区生源质量上有很大差异,怎么着都不如在老校区上学好。短时期这么说没错,毕竟新校区的师资、生源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就如同孩子的成长,他有一个必然要经历的由弱小到强大的过程。既然雄安新校区已经孕育出来了,有国家政策的鼎力支持、河北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京津冀老百姓的热切期待,正所谓天时地利人和,相信这些高校的 “雄安新校区” 会落地生根,茁壮成长,终成参天大树。

这不是梦想,大家都知道哈工大的深圳校区的生源质量与哈工大原校区的不相上下,哈工大威海校区的生源质量近两年也飞速赶上来了,全国高校录取综合排名由 2017 年第 50 位上升至 2022 年的第 30 位。

河北雄安新区陆续有重点高校的新校区入驻,不光对河北省来说是好消息,对于周边省份也是好消息。山东省人民发来贺电,祝愿雄安新区加速建成重点高校的 “雄安新校区”,也希望能有更多的重点高校新校区入驻雄安新区!

知乎用户 奥特曼​ 发表

新生本科生去那边儿学习,本部行政还在原来的地方吧?这种入驻算外迁吗?

知乎用户 花间玉兰 发表

北京科技大学真挺小的,把本科生都搬到新校区,至少居住环境能好很多。

知乎用户 我叫啥 发表

学院路本来也是鸟不拉屎的地,海淀区的边缘,有了学校才发展起来的。

去雄安蛮好的,多方共赢。

知乎用户 朱欣欣​ 发表

雄安的交通地质科技林业大学能优先录取河北的考生不?

知乎用户 焦 Jie 发表

河北考生有戏么?

知乎用户 犭央犭茶湖工务人 发表

这几个学校配不上自己占的地

知乎用户 江河湖海烷烯炔烃 发表

既然要搬顺便把名改一下,河北交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河北),河北科技大学,河北林业大学。毕竟是用河北的地,而且河北就一个 211 还在天津,时间长了肯定不干。

知乎用户 懒得 ND 发表

如果搬迁的话,不太看好

知乎用户 向远之 发表

我觉得异地办学 本地校区还是可以保留 不过本来几个学校在北京本地办学压力也大。第一北京好学校太多 这几所北京优势不大 生源在北京相对一般 北京给予资源就有限 对于领导而言 肯定是有动力转 响应政府号召 还可以获得更大发展空间,当然也会有自己的一些考虑;对于教师而言,可能考虑到北京生活变动的考虑 交通还是不便的 那可能就会需要长期通勤很长时间 我有朋友中科院大学教授 去怀柔上课开车一个多小时每次都很郁闷 何况去雄安 那可能就会周一去周末回 但是也可能有部分老师可能会去做吃螃蟹的人 也可以新招人 ;对于考生而言,可能报考学校会有一定风险 那可能分数会有波动。

总之建新学校 有压力也有挑战。北师大珠海校区建立很久 也不能说很成功 但是有些老师还是愿意轮换去珠海的 因为珠海气候环境很好。也有失败的小区 比如廊坊大学城等等。同时河北确实高校太少,现在在线交流也很方便,就学术交流和产学研合作也问题不大,但是也需要甚至看待谨慎乐观

知乎用户 巴拉拉 发表

因为地大实在没地方了,还没个中学大,那么多人,本科八人间上下铺甚至更多

知乎用户 zhihuyonghu 发表

看名字想起他们原来叫铁道学院 地质学院 钢院 林学院。(老北京还这么习惯叫他们。)

学校面积小确实不舒服,离市区远的校舍也不舒服。

心目中最好是北师大北太平庄校区,面积适中,又在市中心的学校。

大学是个成长的过程,除了书本外也要接触社会时髦,在荒郊野岭打工不方便对成长不利。

报考的北京学校,结果跑河北去了,心理落差还是很大的。

假如名字改成河北铁道学院 河北地质学院 河北钢院 河北林学院,还有多少学生愿意报考?

知乎用户 Petrushka​ 发表

这 4 个学校的特点是,在北京没有足够大的分校。

还有内文提到的北京语言大学和北京邮电大学也类似。当然北京邮电大学在沙河有新校区。

所以最起码,迁校可以缓解自身的办学压力。

其他影响还要观察。从既往北京这些专业院校外迁的历史看,这些学校的外迁不太可能影响华北地区的整体教育格局。

知乎用户 小小漫画家 发表

河北户口考北京大学

你是老师你对孩子做这种事情?

太残忍了吧

知乎用户 zxcvnnm 发表

所以我们当初拼命考北京的大学是为了什么?

知乎用户 4565 发表

北科大之前就让往外搬,好像是周总理留下的?搬雄安,有好有坏,北科学校又小又挤,没法发展,北科大北交大两所 top211,短期内发展有冲击长期看好

知乎用户 江南西道大都督​ 发表

近日,北京首批四所高校已确定进驻雄安新区,建设雄安新校区。它们分别是北京交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科技大学和北京林业大学。四所高校有望在未来 3—4 年内完成雄安新校区建设并投入使用。

此外,另有北京邮电大学在学校发展 “十四五” 规划中提及“推进雄安新区校区建设”,北京语言大学提及“考虑雄安新区办学计划”,北京体育大学则于今年秋季学期启动了雄安新区规划筹建工作并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此外,清华、北大分别提出在雄安建设清华大学雄安医院、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雄安分院。

这是雄安新区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的又一步大行动。雄安新区是河北省管国家级新区,包括雄县、容城县和安新县三地及周边地区,地处天津、北京、保定三市之间。

保定位于河北省西南角,是曾经的河北省会。天津位于河北的东北方向,曾经也一度是河北省会,也因此造就了河北唯一的一所 211 在天津。所以雄安新区基本位于河北的中心位置,到各处距离都不远。比如,北京到雄安就一小时车程。

这样,四所大学的雄安新校区,河北就算一下子多了四所 211 高校,而且都在河北的土地上。这样,河北省 7000 多万人口便有了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河北省 70 多万考生也有了更多 211 的选择,不用那么拼命地去和北京当地人挤北京的大学名额。

长期以来,河北就一所 211 的现状,让河北考生苦不堪言,而且这唯一的一所 211 还因为历史原因在天津。衡水中学模式这种近乎于变态训练的高考备考模式就是河北搞出来的。曾经河北的师生没办法,省内优质高校资源少,只能这么拼。以后,部分北京的 211 高校搬到了雄安,搬到了河北,对河北考生也许就是一个幸事。

七普显示,雄安新区目前常住人口 120 余万。目前,已经有众多原本在北京的央企和大公司迁到了雄安。随着雄安的人口逐渐增多,特别是众多工作于大企业、大公司的高层次人才落户雄安,当地对医疗、教育等的资源需求激增。北京四所 211 高校的搬迁,对雄安新区的日后发展来说,恰逢其时。

同时,对北京来说,甩掉一些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非必要的包袱,一心一意打造好作为首都的政治功能,或许更加重要。而且,这也是北京发展起来之后,向外扩展,带动周边落后地区发展,带动整个河北地区发展的必然之举。

一直以来,人们都喜欢拿 “环北京贫困带” 来调侃北京对河北的巨大“虹吸效应”。如今,随着雄安新区各项政策的试点和逐步铺开,北京的首都职能将更加专业化,河北也将迎来更好的发展前景,区域发展将会更加协调。

不过,在高校搬迁和建设新校区的同时,雄安新区也要做好高校人才、学者、老师的生活安置问题,只有这样,雄安的高校对外才能有吸引力,吸引到更多优质人才来此教学和科研,进而吸引到更多优质生源,形成教学科研互相促进的正向反馈。

另外,四所高校迁入雄安新区,对于原属四所高校的中青年教师和教授也是一个机遇。到了一个新的环境、新的校区,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如此,这些中青年教师教授的职业发展之路将会豁然开朗,获得更多发展和升迁的机会,让他们能更加安心扎根雄安。

知乎用户 路天​ 发表

清华北大为什么不过去呢?

知乎用户 陶朱公 发表

华北平原,耕地红线

知乎用户 离开卡戴珊 发表

高校建分校、新校区,赶快建!

在河南、江西、贵州、云南多建一些。

知乎用户 千金少​ 发表

想知道搬过去了利好河北高考吗?

知乎用户 hllavender 发表

高端开发商的招啊 你在一个偏僻地方单纯建个居民楼有啥用 鬼才来买 你把配套措施都弄齐了 什么学校 超市 各种服务中心 你这楼才卖的好啊

知乎用户 画扇 发表

各高校雄安校区,不知道会给河北考生多少招生计划,北师大珠海校区给了广东巨多的招生计划,不知道这几个高校会不会给河北名额呢?

还有就是,北师大珠海校区的教授,老师,一般是半年北京,半年珠海,真的是一个学校,两个校区,广东凭空多了个 985。不知道各高校雄安校区会是怎么样。

再有就是这些高校为雄安校区新招的人才,是北京户口,还是河北户口?如果都是参照北师大珠海校区,河北考生会高兴些。

知乎用户 浮光 发表

因为人多地小

没啥影响

知乎用户 凤梨酥叔 ss​ 发表

给一些青椒和一些年龄到了但本校上升无望的老教师的一条退路。

双赢不一定,但老师应该会赢

知乎用户 见谁咬谁​ 发表

雄安有啥?未来!

北京有啥?啥都有。

追寻未来的人能否在追寻的路上得益?

雄安能否留住不需要追寻未来的人?

知乎用户 XBT 发表

别的学校不清楚,但北林是真的小,中间还被挖去一块地,确实有建设新校区的必要了。

知乎用户 祈雨 发表

东方大学城了解一下,离雄安并不远。

知乎用户 武装押韵 发表

北京买不起房,雄安还买不起吗

知乎用户 登山的二哥 发表

爱搬不搬。

知乎用户 花开物语 发表

建议河北省会定在雄安

知乎用户 土潮兮 发表

优质学校迁址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与教育资源的再分配,学校也可以不断的发展壮大,看似双赢的局面其实也存在着危机。

一是新址教师,这个可以通过外调或者现招,待遇到位总有人去。

二是对高校的扶持与对接,都不是傻子,没有好处的事谁会做,有好的扶持政策给到位,高校获得便利,当地的教育也可以提质。

三就是落址的延续性,把人招来了不管不顾怎么行,要有针对高校后期发展的延续性政策,支持进步。要不然到头来只是玩了个寂寞,啥都不是。

总得来说发展的根源其实还是在学生,好学校迁址带动优质生源进入当地,长远来看毕业后留在当地的概率会大,所以还是会促进经济发展。

知乎用户 道法自然 发表

双赢指的是北京和四所高校吗?那确实双赢。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直接把保定分给帝都得了,让护城河更护

知乎用户 阿铁 发表

把大学这一稳定的消费资源放在雄安新区,是对建设雄安新区一份有力的保证。

知乎用户 哥哥你坐船头​ 发表

有点像以前的三线建设。肯定会发生点化学反应,可是对具体的个人来说不一定是好事。

我们这边也是疏解单位,基本上是老弱病残过去,年轻有活力的部门都还留在北京。

有实力的单位早就润到大上海,大深圳或者大武汉了。

现在不是改开那时候,那时候国内外有巨大的信息差和经济差,所以开放整的好了(像深圳这样)自然就能成为经济流通枢纽,现在很难的,当年三线建设动员的人力物力也不少,而且那时候的年轻人人还有点革命浪漫主义思想,现在年轻人都回归现实了(就是不好忽悠了)。

知乎用户 升升 发表

应该把首都和北京分开想,其实就是首都想留住高端人才,但是市场经济背景下他们落脚到北京又太难了,然后首都旁边搞个生活成本不贵的地儿先待着(非市场化的手段),是首都在空间上的拓展,顺便还能疏解超级部门的高校和企业,缓解北京的城市病。

知乎用户 洋葱大头 发表

河北人别做梦了,该卷还得卷,名额不会有啥变动,具体参考保定华电,关系仍然隶属北京,只是用着河北的地方,能润别的省快润!

知乎用户 愚伯​ 发表

为啥是这四所?因为这四所相对来说容易安排。

搞新区,疏解北京功能,最容易调动的就是高校了,学生没有话语权,只需要搞定教职工。也就是搞定一千人带动上万人,而且是流水席~

但就这,阻力也不小,所以墨迹了这么久也才搞了相对能搞的四所。

阻力来源于哪里?落差!

北京和河北相比,特权多的太多。几乎没几个北京人愿意变成河北人雄安人。

怎么办?两方面,一个是降低北京特权,一个是增加雄安特权。

比如每年各 985 高校招生名额从北京转移到河北一定数量,可以给到雄安定向。直至雄安读 985 读清北要比北京更容易。

比如医疗水平,北京高校搬的同时,医院也可以开始搬了。全国人民都去北京求医,北京也不厌其烦不是吗?把这烦恼分雄安一点。

再就是工资待遇,体制内的同等岗位,雄安工资提高 20%,北京工资降低 20%。

大学搬了中小学也跟着搬,什么北京四中,人大附中的,搞一点过去,前提是我说的这些配套都给够,钱给够,老师也是人,也是考虑利益的。

北京特权降下来,雄安特权升上来,想去的人自然多起来,我都想去。

知乎用户 Sandy 发表

校本部和建分校,那是两回事

知乎用户 市高校花刘翠花 发表

河北考生狂喜,河南考生独自在风中凌乱。。

知乎用户 夏水秋怜 发表

河北别像河北工业一样再给别人带娃就好!

知乎用户 风儿吹 发表

你们考虑了疫情防控吗?我真是笑了。从一个校区到另一个校区有多难哈哈哈

知乎用户 小马 发表

我去一口气搬了那么多好学校,那么在北京的原校址会怎么处理呢

知乎用户 AnswerNO.2 发表

雄安咋样了

知乎用户 冰糕太凉 发表

跟河北人有什么关系?招生也不会偏向河北

知乎用户 卖助听器的老吴​​ 发表

谢邀(并没人邀),人在雄安,刚吃完早餐。

深层的啥的我小老百姓不懂,只是替河北众多学子高兴

知乎用户 党就是真理 发表

属于嬴政摸插排了

知乎用户 深夜的幽思 发表

难,没有紧迫感。

知乎用户 李某我 发表

雄安缴税是给河北吧?

知乎用户 正法明 发表

有地你不要?呵

知乎用户 Rebirth 发表

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早起下手在大学城抢到好地盘,又或是因为想呆在城里最终只有一个校区。

最终的下场都是,搬!

知乎用户 duweyi 发表

地大武汉的问一句,能不能把北京的地皮拿回来啊

知乎用户 CHAMPIONS​ 发表

迁吧 早晚都得迁

虽然我也觉得雄安不怎么样,但是吧

作为家乡,这地方算是一望无际的平原了。再加上白洋淀,虽然白洋淀也不咋地,但好歹是华北少有的这么一块自然的水区。

是真该把唐河什么的重新弄通了,咱小时候 20 多年前,各种水,各种虾,各种泥鳅,现在连个水毛都看不见了。

把环境治理的如果像 20 多年前一样的话,迁过来有水,但没山,一片平原,也挺不错

知乎用户 不要钱的鱼丸 发表

燕赵早晚变军工复合体大本营。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绝对可以。

传说中的清华东路难走的不行,那一块规划的和一坨屎差不多,各种高架,下坡,上坡,辅路真的不好走,一个路口,三条道加右转,没去过的极容易走出,而且人多,非常非常不便捷。

抛开北京国际大都市滤镜,那一块的居住体验远远比不上亦庄通州。

这几所学校在那块占地面积很小,批地扩建基本不可能,是 211 但是在北京又拔不了尖,去雄安绝对会发展得更好。最起码,校区可以宽敞一点吧。

河北省唯一一个 211 还在天津,现在一下子来了 4 个 211,再加上雄安新区的特殊性,基本上可以拿到河北省和北京的双向补贴,作为第一个当小白鼠的人,优惠政策扶持力度绝对可以给足,要不怎么立标杆?

雄安未来是什么样大家可能不知道,但是北京有个开发区,亦庄,他也是走的先规划再开发的路子,现在无论是居住,还是 gdp,在北京都算是比较优越的。

北京房价横盘两年了,亦庄房价却一直在涨,gdp 已经仅次于东西城和朝阳海淀了。

理想状态下,雄安就是大号的亦庄。

不要说老师教授们不想去雄安这种鸟不拉屎的地,海淀的居住体验我个人觉得还不如在小县城,那路也太难走了。而且,总有一些升职无望、不喜欢北京、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有了大学,就有了人才,再加上外迁的企业,但凡能留住这批人才 10%,长年累月,雄安便会越来越好,那么这些大学就会越来越好。

其实现在留在北京,或者死乞白赖落户北京的,绝大部分,还是因为孩子要上学。

知乎用户 奶绿小姐月光加冕 发表

雄(běi)安(jīng)

知乎用户 萧喜东 v2.0 发表

未来 3-4 年内,谨慎报考这四所高校。一定要报考,小心该地区地势低洼,注意防汛。

知乎用户 有些人走着走着就散了 发表

新校区环境一定很好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北地学生来回答下

别的学校不知道,北地搬是因为确实学校太小了,学校本科普遍 8 人寝,硕博 6 人寝了已经,看着学校还挺大的但一多半都是家属院,学校里还有几个因为历史遗留问题的钉子户,听说管学校要一亿才愿意拆,学生活动的区域真的很小,算是比较挤了。

知乎用户 逍遥​ 发表

很难说会不会双赢,但如果目前是这四所学校的学生应该很难受,卸磨杀驴。如果是异地办学还好,如果是彻底搬迁,能不能保持和原来一样的师资与分数线,很难说。肯定多少对河北的发展有用处,但河北人民真的能享受到一些高考福利嘛?人才总是向大城市流动的,啥时候雄安真的起来了,才会双赢吧。

知乎用户 睡不着的小猫 发表

没办法,北京的地价太贵了,要想发展壮大只能扩张到河北去了,离得也相对比较近。再加上国家支持发展雄安,党性高的单位当然要积极响应啦。

知乎用户 啊撅着嘴 发表

没有了北京加持下的地大北京,前景堪忧。

知乎用户 狐利说 发表

狐社长是持乐观态度的,我是 2003 年在北京上的大学,当年老听同学吐槽良乡大学城多么偏多么不方便。

但今天的良乡大学城附近的规划和经济活力都很不错了,人才确实是提升一个地区的最大因素,雄安直接复制这个模式应该也能成功,而且留住人才的办法肯定非常多了,想让毕业生留下多的是招。

知乎用户 赂忆人 发表

北京的学校在北京的新地建新校区有什么可分析的?反正对河北学生没啥好处和影响,北京可能是双赢吧。

知乎用户 七草子 发表

所以可以多招点河北孩子们吗

知乎用户 肉肉玛尼 发表

都在北京没地方呗,地方大的都没去呀。

也不知道雄安今后变成啥样,不过多经历多变化是好事。

知乎用户 风之影 发表

这 20 年来,高等教育轰轰烈烈的 dyj。不久的将来,高等教育也会走去产能的路子。

知乎用户 木铭 发表

河北:我家里终于有 211 双一流了

知乎用户 OS Mac​ 发表

别的学校不清楚,林大去雄安绝对是好事,因为林大是站在这头一眼看见另一头的大学。可能还没人大附中大。

知乎用户 短评的自我修养 发表

雄安的形成一定的人口规模还需要时间,先划分土地给需要新校区的需求度高的学校(相比较头部学校热情肯定不那么高),一方面解决了部分学校扩张的需求,另外一方面也给雄安一定人口。人口增加、需求提高,自然也促进供给侧的配套服务建设。同时,人口的增加也间接提高了土地价值,也为今后非教育人口的迁入打下基础。

迁校对雄安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是好事。但是对学生而言是不是好事就不得而知。固然,新校区的硬件可以得到改善,师资等软件方面就要看学校的管理水平。但是有一点比较令人担心的就是找工作。校招期间是否有企业会去雄安?相比而言肯定北京市内的招聘机会更多,就一所学校而言,企业是愿意去北京的本部开招聘会还是愿意跑到雄安的分校区开招聘会?从雄安到北京的交通不说费用,就说时间也是不短的。如果学生跑回北京参加招聘会、面视什么的都很麻烦。北京本来高校就多,如果因为找工作要来回跑而失去很多机会是不是就得不偿失。如果前几年在新校区,毕业季回到本部应该可以解决。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补充一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也已计划安排在雄安建立分院区。

知乎用户 aquila​ 发表

河北招生会多一些么?

知乎用户 迷路了 发表

四小天鹅,轻巧灵动,无羁绊,无压力。

知乎用户 wellday​ 发表

反正不让出学校,在哪都一样

知乎用户 斯诺不是雪 发表

北林 北地,原大学地方太小了,是应该扩一扩了,应该再加个北矿。

知乎用户 封都 发表

雄安确实有东西,40 年后再看

知乎用户 郭芯剑 发表

雄安到底是不是北京的飞地

有没有老哥来科普一下,雄安的学校,招生指标算河北的还是北京的,财政拨款要河北拨还是北京拨?

知乎用户 唯一的陳 发表

应该是好事情,我也希望能带动河北发展,毕竟老家有发展咱也多条路,父母亲人也能跟着享受红利,但是目前北方经济真的就不咋样,而且这么多年了好事情也没几个落在河北人头上几个,所以大家还是谨慎乐观。

简而言之,护城河 PTSD

知乎用户 大唐国子监祭酒 发表

好不好,看经费就行了。

肯拨钱,是头猪都能飞起来干死清北。不肯拨钱,再牛的学校也得趴窝。

赢不赢,说白了,看经费够不够吧。

知乎用户 zhongshaoli​ 发表

地价优先?

知乎用户 叶浩 发表

呵呵,现在发生的,历史上也发生过。

知乎用户 谷中山​ 发表

就在雄安建一堆的实验室,需要绝对安静的那种。

北大那被地铁折磨的实验室一定争先恐后的迁过去,哈哈哈哈

知乎用户 乱云飞渡 发表

越早迁越好,国家为了鼓励,会有优惠政策,把政策用足,对学校有利。

大学必须远离城市,牛津、剑桥、哈佛、耶鲁,还有老美的很多常青藤优秀学校,都是远离城市的,这样学生才能潜心学习,不被花花世界所诱惑。

中国的很多大学,本来都是远离城市的,但是,由于近些年中国的城市发展速度太快,很多大学都快变成城市的中心地带了。移到相对比较远的城区,显然是非常好的选择。

知乎用户 命运 发表

为什么有的高校异地办学被叫停?

为什么有的高校异地办学是双赢?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考虑到地理位置,这几个学校会慢慢自己就弱了无论从师资还是从招生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很感谢,很高兴北京科技大学能被评价为 “高校”。

虽然自己实际体验很野鸡。

学校很好,就是面积太小了,名气也不大。

希望搬到雄安后能不野鸡

知乎用户 散仙 发表

都迁到河南多好,河南考生多,很多优秀的学生找不到学校接收,外省不如河南考生分数高的,凭借政策读到好大学。公平?在哪里?

知乎用户 卡的 发表

先把清华北大连根拔起,全部搬到雄安才算本事。

知乎用户 快挂了 发表

以后有机会到北科新校区看看……⊙ω⊙

知乎用户 僵老师 发表

雄安精神!

知乎用户 Marshall 发表

这样的规划,这样的动迁,折腾一代,是不是能造福几代,能不能带动雄安的发展,这才是最关键的。

有人说传承文化丢了,也觉得人才是传承的关键,只要几代人能出色了,新的传承就有了。那些建筑,那些景色,只不过是背负了一些额外的东西,这样的东西,是一代又一代晕染出来的,新的校区,就会有新的风貌。

还有就是学术文化。其实更是人的因素了。人文环境,人来塑造吧。

希望雄安可以成为真正的一个好地方!

知乎用户 轻松家长 发表

北京 4 所部属高校要整体搬迁到雄安?

这几天,一则消息引起了热议!很多人都在晒这一张截图:北京四所高校: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和北京林业大学要整体搬迁,而不是开雄安校区,而且说是根据北京日报消息!

这种消息让很多学生一脸懵:如果整体搬迁,那校名还能继续用北京?

看了下,10 月 10 日北京日报的消息,北京日报从未说过要整体搬迁,只是说雄安校区!**原话是:4 所北京高校在雄安建立新校区!**另外,北京日报还提到,除了北京交通大学 2026 年完成一期建设,其他 3 所高校都是 2025 年完成一期建设!

那么,假设真如传言所说,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和北京林业大学这四所高校将整体迁移至雄安新区,并且在 2025 年将正式开始招生。那么将来一定会对学院路高校的录取分数产生影响,且八大院校也将不再。

说起北京的学院路,那真可谓是世界上高校最密集的地方之一。因为历史和规划因素,52 年院系大调整期间,在北京选定了学院区,集中建立第一批高等院校。

这批高等院校一共有八所,分别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八大学院也由此得名,而这条路也被人们称作是学院路。

说到这儿,就有人担心,那这几所学校搬到雄安,对于北京的本科生招生会不会产生影响?毕竟,北交大、北科大都是非常受家长喜爱的学校,希望不要影响京籍学生的名额。

以及,大家还担心的一点是,搬到河北雄安后,高校老师还留得住吗?吸引得了优质学生?老师要两头跑吗?子女怎么办?真不好说啊,对未来办学是喜是忧还真不好说。

但是也有人说,雄安已经建设了很多住房,能有效解决老师的住宿问题;同时,**不止是大学,中小学也跟着搬去雄安,**这样北京的教师子女可以直接在那边上学,到时候中高考再回北京参加。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北京四中、八十中、史家胡同小学、中关村三小等各中小学名校的雄安校区,早就先一步竣工建成了……

也就是说,从北京搬到雄安工作的老师,子女可在雄安本地上初中小学,高中再考回京,在京高考…… 这样,一切的后顾之忧也就迎刃而解了。

知乎用户 李影月 发表

原校址办学空间小、部属高校、行业类高校——这是雄安首批 “吃螃蟹” 的外迁大学的共同特点。

上面是财新的回答,我也找了一个共同特点,这些学校都在北京的黄金地块上。

北京交通大学,西直门外,二环边上。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五道口商圈,宇宙中心。

这四所高校搬走,地块留下了金色的想象空间。

知乎用户 阿白 发表

拼多多上关系三天以上到专门地方去,别破坏知乎的好品牌,使知乎建康发展,回荅有错误,請批评,知错就改。谢谢了

知乎用户 bilibalabu 发表

只看到了贬值。。。真的惨,幸亏我不是这几个学校的。但是感觉迟早落到我头上。

知乎用户 什么情况啊 发表

emmm 个人觉得,不搬对学生来说可能更好

因为,地方还是那么大,扩招人数肯定比搬之后要少

而且在 bj 市里,不至于与社会脱节

没事还能出去实习或者是打工啥的

要是去郊区封闭起来,那就真的是封闭起来了,在大城市市里,跟在河北郊区,那真是不一样的

知乎用户 蜜糖椰子 发表

因为北京不需要了

知乎用户 suhuoyi27r 发表

北京定位四大中心里,有个科创中心,这四个学校搞科技创新都不太行,所以可以疏解出去了,清北要搞科创,所以不可能去雄安,未来其他北京高校本科教育和科创不挨边儿的,也可以疏解去雄安

知乎用户 东和麒麟 发表

北京本来就是资源密度太大,影响到经济生态正常发展了

国家是要一群工业中产,尽可能多的发展的好的新产业,不是一两个集约在一两个集体周围的高密集的发达产业,换言之,我们国家不需要三星,不需要松下,我们国家需要的是更多的地方发达起来,更多的中型企业发展起来,而不是一两个大型企业和发达区域越来越膨胀和臃肿,因为这样会形成比较强的地区和团体依赖的政治倾向,不利于国家内部求同存异,均衡持久,健康积极的经济和产业发展。

知乎用户 水坚石青 发表

城市要发展,教育必先行!

我是水坚石青,关注我,获取更多有用信息!

知乎用户 谦豫 发表

只能说,好事儿都是清华北大优先的

知乎用户 文艺小青年​ 发表

对这几所高校意味着什么

北林: 雄安林草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北科: 雄安钢铁材料职业技术学院

北交: 雄安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地大: 雄安地质勘探职业技术学院

合并 - 雄安大学

……

认真答一下,能否双赢我不知道,因为目前来看雄安的发展方向和中央给予的政策力度不够明朗。

但是这几所高校会如何发展,还是有办法看的清楚的。

高校发展最重要的是两块内容

第一是资金

第二是生源

有强大的资金支持,就等于有了好的师资,好的科研仪器,这是学校发展的后勤保障

好的生源意味着学校有强大的 “生力军”

资金+生源基本构成了学校发展的全部要素

接下来只要分析这四所高校的生源和资金的走向就能得出结论。

四所高校的雄安校区面积都远大于北京校区,也就意味着建成后会成为未来的招生主力。北京和雄安对学生的吸引力的差别有多大不言而喻, 因此生源质量肯定会下降。

在看资金,目前四所高校的资金主要来源是所属部委+北京市政府。雄安成立校区后,来自于部委的资金支持不会有太大变化,北京市的资金支持会如何变?雄安政府能够给的资金支持又有多少?接下来几年是雄安校区的建设期,正是用钱的关键时刻,因此我们只需看四所高校未来几年的资金变化情况就能基本判断学校未来的发展。

我个人是不太看好的,所以才有了开头的一幕

到据我了解四所高校的领导都把去雄安建校区当成了巨大的历史机遇,四所高校到底会如何发展?未可知!

知乎用户 琥珀 发表

中央已经明确规定,规划建设雄安新区要突出七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包括建设绿色智慧新城、打造优美生态环境、发展高端高新产业、提供优质公共服务、构建快捷高效交通网、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扩大全方位对外开放。从 4 月 1 日宣布成立雄安新区至今,一大批央企、国企和各类民营企业纷纷落地雄安。

在雄安新区管委会所在地容城县奥威路上,超过 30 家央企、国企在这里设立办公室。

雄安新区管委会一直严控入区产业,经过管委会的审核,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金融、中船重工、中国建筑等 48 家企业落户雄安,这 48 家企业中,中央企业有 19 家,民营企业有 21 家;来自北京的企业 24 家,来自深圳的企业 13 家。截至 12 月 10 号,还有 13 家企业在雄安新注册落户。

据了解,获批落户的 48 家企业全部为高端、高新企业。其中,前沿信息技术类企业 14 家,现代金融服务业企业 15 家,高端技术研究院 7 家,绿色生态企业 5 家,其他高端服务企业 7 家。雄安新区管委会表示,高端、高新产业将是新区产业的主流,随着这些企业的进入将会极大地带动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

此外,教育部也在统筹整合教育资源,加大高等院校的疏解力度,截至目前,近百所在京高校中已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林业大学等十余所学校相继表态,将积极参与雄安新区建设。

此外,未来雄安新区不仅纳入京津冀一小时交通圈,还将和全国高铁网紧密衔接,将有五条高铁在雄安交汇,京雄铁路从雄安引出后,到阜阳分两支,分别到香港九龙和福建。

80 年代看深圳,90 年代看浦东。今天的中国,看雄安。雄安的身上,承载着中国的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既要在一片开发程度较低的土地上建成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又要兼顾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制度改革创新和城市居民生活质量。雄安的建设发展面临着一系列全新的机遇与挑战。我们期待雄安这座未来之城能够成为中国改革的样板。

知乎用户 偏执不狂 发表

请先介绍下雄安房价

知乎用户 海洋馆里的奥特曼 发表

.

高校外迁雄安,不是谁赢几赢的问题,也没有谁早谁晚的问题,这是己经明确的国策,方针!

中国的事和欧美的不一样,明确要干就没有利益集团的事,而这些举国方针性的大事,多年以后回看会一致叫好!

知乎用户 奔跑的橘子 发表

没有人关心这 4 所学校的校址是建在什么性质的土地上吗?雄安是平原,不会有大块的山区和荒地备用吧,只可能是耕地吧,三令五申的耕地红线怎么没人提了?郑州规划龙子湖大学城被批的狗血喷头,这 4 所就可以了?

知乎用户 前浪不倒君 发表

那些说大学可以继续扩张分校千秋万代的人,怕不是眼瞎

看看现在每年多少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内卷成啥样

培养模式不改变,光靠政策迁来迁去,我看悬

知乎用户 口都哇 DIO 哒 发表

参考下中科大,另外再掂量掂量自己有没有当年合肥的魄力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biUDiH 发表

自愿和被安排、计划和自主应该是两码事,公办和私办、任命和应聘也是有区别的。

能搬迁到雄安是你的福份,zf 的加持,交通的便捷,特区的城建,环境的优化…… 虹吸效应会让你体验到物超所值。

赢的是河北和 “新嫁过来的媳妇”,当地的孩子们上重点高校的比率会大幅增加,当地人口及高素质人才也会水涨船高,当地的就业机会也能随之攀升……

这四所高校会改名吗?物是人非不太好,名正言顺恰当时!

知乎用户 碧海蓝天的天 发表

万科,机会又来了!

1、关于万科的现状

截至 2022 年 6 月 30 日,万科 A 的净负债率为 35.5%,剔除预收款项的资产负债率为 68.4%。

目前,万科持有货币资金 1410.7 亿元,是短期借款和一年内到期有息负债综合 626.4 亿元的 2.25 倍。

在手现金充足,三道红线维持绿档。也就是说,假设要还一年内的借款和负债,万科是绰绰有余。

截至 2022 年 6 月 30 日,万科存量融资(也就是贷款)的综合融资成本为 4.08%,较 2021 年末的 4.11% 下降。

万科主业是建房子、卖房子。近些年又开拓了物业服务(万物云)、物流仓储、租赁住房 3 块业务。

万科属于高分红股。

连续 30 年分红。近 5 年,都是每 10 股送 10 元左右,股息率 5.7%,比余额宝高 2.91 倍。

因为能高分红、持续稳定的分红,对于买了万科 A 股票的投资者来说,相当于是一个非常稳定的确定的收入来源。

2005 年至今,有分红的股票年化收益率跑赢无分红的股票 3.3%。近 5 年,持有万科 A 的机构,超过 900 家,最火爆的时候超过 1300 家,因此在中国股市上它属于 “万人迷” 股。

当然,保利发展、招商蛇口、金地集团、五粮液、茅台、中国平安、双汇、方大特钢等也属于高分红股,但能做到 30 年持续稳定分红的大概只有万科。我认为它还会持续分红下去。

可能的融资措施:

定向增发新股。

配股也就是送股。

以上两点会导致股价下跌。

股价上涨的催化点:

- [ ] 业绩改善。

- [ ] 重大投资(并购、新业务等)

- [ ] 房市明显回暖。

- [ ] 官方再出利好房市的政策。

- [ ] 分红

2、关于万科 A 的股价情况

如果你在同花顺软件上看万科的【月 K 线】图,你会惊奇地发现,自 2000 年以来,万科 A 的股价差不多一直沿着 120 日均线缓慢地向上攀爬。

目前,它的股价又一次来到了【月 K 线】图 上的【120 均线】附近。也就意味着,目前它的股价处于底部位置。

(注意:高分红股中很多都是这样的走势。)

那么,它的股价具体多少钱是比较低的底呢?

我的看法是:12-13.4 元。

在目前的房市的环境下,13.4 元左右是性价比较高的,它的股价很可能会在 13-19.61 之间震荡。

除非遇到不利影响,会跌到 12 元附近。

假如出现最坏的、非常极端的、最不利的情况,估计也砸不到 6 元。

按照它近 5 年的分红情况来看,实际上,如果它股价在 10 元附近,那么股息率就接近 10% 了,那绝对是性价比超高的股票了。

如果房市不断地出利好消息,它的股价就会不断地上窜(上涨),相反则会下跳(下跌)。

3、操作策略

与保利发展的操作策略一样:波段操作,高卖低买。

买点:12.3、13.5、15.、16.2

卖点:18.4、19.5、20.1

需要注意的是:

第一,买卖点只是举例,具体多少钱买卖,要看你自己的买卖价格、盈利情况、以及目标。

第二,没人能准确地预测股价,确定买卖点只是个人的操作方法,只是大概的 参考价,不是准确的价格。

极端情况下的买卖点另看。

最后说一句:

不论国家还是个人,不论你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不论你有钱还是没钱,不论你开公司做生意还是投资炒股理财,房子是谁都无法绕过的主题。

能把房子这事搞明白了,一切也就都摆平了……

40 年前狂欢节啤酒杯,用它喝酒是不是也有一种分红的感觉呢……

知乎用户 Nur​ 发表

搞什么分校的没啥意思,就直接整体搬迁过去,也别留北京的校区,尤其是中字头的大学先搬过去,再有就是部属、面积小、学生多的也整体搬迁,在后就看情况需不需要再疏解一些学校了。还有一个思路,趁着这次机会把一些中字头的高校往其他城市分流几所也不是不行。

当然,真要想干,学校前面冠名 “北京” 这二字也不是不可以改的。

还是那句话,别搞什么过去建一个校区或者分校。

知乎用户 李孖 发表

我觉得吧,早该迁了。学校就该做学习的事,学校附近那么繁华,花红柳绿的,弄得学生都没心思好好学习。学校要扩建点什么也得小心翼翼的。现在迁出去,好做大做强呀!

知乎用户 纠纷解决者 发表

其实雄安新区肯定不希望这些高校来建分校的,肯定是希望把他们整体搬过来。

来建分校的就是来圈地的,至少中国的高校是这样的。

但雄安新区不是炒作房地产的地方,所以我大胆估计是整体搬迁。

知乎用户 js xs 发表

清北本部没迁过去就都是说说而已。

知乎用户 林杰 Jason​ 发表

结合现有的形势,

我们可以大胆猜测:

未来 3—4 年完成雄安新校区建设并投入使用后,

这四所 211 又有足够的宿舍来支持第二学士学位招生计划扩招了,

(往年这四所 211 除了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其他都对内)

本校应届生的就业率,又能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赢!

如何看待北京交通大学 2022 年第二学士学位招生面试名单?

知乎用户 Timothy 发表

以下仅为个人看法,不喜勿喷。很多人担心师资问题,考虑到北京的教师可能不会来雄安,或者不能常驻雄安。我认为这在短期确实是一个难题,但是一个学校是在不断迭代更新的,在不断的更新新的教师,他们在招聘时就知道工作地点是雄安。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理解,就是未来这些学校很有可能以雄安为主,甚至本部迁到雄安(虽然很多人不愿意接受这个事情),但是这几个学校在雄安的校区都比较大,可能更多的资源也会慢慢导入雄安。北京的校区可能会存在,但可能会被慢慢淡化,或者只是作为部分研究生或者创新创业的工作地点。

知乎用户 知乎故事会 发表

只是雄安?

知乎用户 深秋的枫叶 发表

你先看看,这距离也就 100 公里,正在建设的轻轨直接和北京地铁相连接;这些学校本部小,没有空间了;去雄安建校区,不见得比去 6 环外的地方建校区差。

知乎用户 研究生 fighting 发表

外迁❌ 分校√

知乎用户 pasta618 发表

本部直接不要了吗?!

全部拆迁。还是设立分校?

知乎用户 钟海乘 发表

其实这几个教学质量一般的大学早就该离开北京了。

中国不需要那么多大学,尤其是真实就业率低到令人发指的水货本科大学,而寸土寸金的北京就更不需要这些大学了。

知乎用户 睡哈子 发表

如果整体搬到雄安,我建议中西部的 985 高校,如武大华科西安交大等,赶紧去联系挖人!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是中赢?小赢?还是大赢?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学生好伺候,大一大二雄安校区,大三大四北京校区就能解决实习问题。老师难交代,拖家带口又没了北京的资源优势搬过去为什么不去其他大学呢。

知乎用户 午后睡觉的猫​ 发表

以后招生是照顾北京生源还是河北生源呢?

知乎用户 月光博客 发表

好事情啊,学生和教师的户口按道理也会迁到雄安,很好的解决了北京人口过多的问题。

知乎用户 追求卓越​ 发表

问题是,北京人说因为大学在北京所以应该优待北京考生。现在高校要到河北了,总该优待一下河北的考生了吧。

知乎用户 zhang 发表

四所高校合并,称雄大

知乎用户 乡间小菜​ 发表

雄安户口≠北京户口

北交大雄安校区=雄安交通大学

知乎用户 拒绝流浪 发表

建议取消河北省,改成雄安省。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原来,四个学校一共给河北一千来个名额!!!

迁后,能加一千名额?做春秋大梦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雄安这么有吸引力发展这么快,一定是雄安领导班子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以及人民团结一心艰苦奋斗的结果,值得东北兄弟学习

知乎用户 倚月听风 发表

不知道对河北学生有什么优待

知乎用户 啦啦啦 发表

感觉是哪个学校弱势,哪个就先搬出去。

知乎用户 天道 发表

这事儿清北不带个头?

知乎用户 单车周边新号 发表

撑死十年后又要迁走

知乎用户 HojoyWhite 发表

直接赢麻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双输,雄安有啥?

知乎用户 peipei 发表

北京交通大学现在有以下几个办学地点:北京市海淀区上园村 3 号的主校区和旁边的东校区、丰台研究基地、河北唐山研究院(占了以前华北理工的一块地)、山东威海校区,现在再加上河北雄安的新校区,办学地点涵盖北京、河北、山东,所以不妨别纠结北京这个名头了,就改个名吧,考虑到学校办学地点都在北方,那就叫北方交通大学吧。

知乎用户 临安故 发表

请问雄安是有经济区位优势还是地理区位优势还是气候区位优势还是文化区位优势可以支撑大学和企业在当地的发展?如果上面的四样占一样,又何必开发新区?直接发展保定不就行了?干什么要脱裤子放屁?

知乎用户 我是人 发表

土地矿工建议都别呆在北京,迁出北京后直接挂名国字头,土地大大的有。

知乎用户 Mark Tang 发表

学生听话

知乎用户 于先生 发表

曾经地质大学在廊坊大学城也有分校,大一新生先在廊坊大学城,大二才回本部,授课老师们基本上都是每天早上从北京坐大巴车到廊坊教课,当天结束课程回京,遇到不好的天气可能就会导致老师不能按时到校或者根本来不了的情况。假如在雄安开了分校,师资的力量还是需要解决的,作为骨干的老师教授们基本上都安家在北京了,以后是采取每天北京雄安往返还是住校?

知乎用户 Maki​ 发表

冷知识: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没有自己的图书馆。

知乎用户 毒瘤团团长 发表

为什么不建新学校,而是搞分校?

师资力量太多了?

知乎用户 一戳一蹦哒 发表

《后汉书 · 董卓传》:东汉初平三年, 董卓筑坞于郿 ,高厚七丈,与长安城相埒,号曰 “万岁坞”,世称“郿坞”。坞中广聚珍宝,积谷为三十年储。自云:“事成,雄据天下;不成,守此足以毕老。” 后卓败,坞毁。

知乎用户 nihao 发表

凭什么不先搬北大清华的

知乎用户 西日韩留学吕老师​​ 发表

首先毕竟是要发展这个雄安新区。所以并不会说就是建设新校区,都会把所有的科研或者是基础设施都往那边迁移,可能那边更多的是一个企业或者是校企合作的发展对接平台。可能比如说之后要是校区搬过去的话,可能就是让学生去过去实习,或者是说让学生过去进行交流用的。

而且你能看到这些高校基本上都是和一些科技或者是交通,或者是说现在比较发达或者需要去发展的一些高等级的科研和基础建设领域相关,包括语言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工具。

所以就是这种基本的应用能力,可能是要在雄安这边来进行更多的拓展。比如说可以把本科或者是一些相关的实践科目放在这边。

这个并不会改变这些学校是北京的院校。或者是说这些学校的含金量和教学质量或者是师资能力都不会去改变的。

知乎用户 我只看看 发表

好奇新入职教职员工落户哪里?

知乎用户 UniqGrady 发表

可以再把校名改回北方交通大学了(抠鼻)

知乎用户 拜 deng 发表

赶紧去吧

去了就成功了

反正北京人太多了


知乎用户 烽火红尘路​ 发表

说实话,不能。这四所高校…… 外迁是自己地方不大,可长期来看,以后不需要了。

知乎用户 Darvei 发表

海边、沙漠、戈壁、革命老区、高山、极寒,都是孩子们可以去求学的地方。

不一定要围绕着都市转,尤其不要在传统务农区域进行拓展。


就山东来说,海边沿海地带,和山区,是科技突围的一个重点区域。

怎么综合外围的农业、绿色经济成分来支持这些少数区域是一个考量点。


其实我们一直在研究火星阿,月球阿,之类的,是一些拓荒行为,星际旅行的情怀。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46573306267454046&wfr=spider&for=pc

具体到省级之后,我们在那些盐碱地和沙漠、隔壁的各种人文活动,就等同于星际探索了。

其实那些地带的事情,向航天局和 NASA 之类的世界经验取经是好的,毕竟是一些先天的改天换地命运之类的事情。

以色列在南部拉蒙坑中开始模拟登火星探险

只有一颗地球,无限美好和热爱它是我们的现实梦境,是地球人的情感来源。

火星上到处是 “闪电”,火星探险是否安全?答案很简单『大海道无人区』踏上 “火星” 探险之旅,今年最酷的旅行【桐乡大海户外旅游】_哈密斯坦福教授:火星探险虽好,但有可能带回地外病毒 - 51 区未解之谜网

知乎用户 不懂就问 发表

有回答说搬走是因为北京缺地,你搞笑不搞笑?北京孩她妈缺地。。。到处都是空地闲地

知乎用户 Savannah 发表

北交北林地大好像在北京都没有分校区吧,北科倒是有。估计以后外迁会先找这种校区少面积小的,已经在沙河良乡布局的那些就往后排

知乎用户 小五 125 发表

目前来看,接下来 10 年雄安必会适当的发展起来,具体 10 后会是什么,目前来看,似乎不好说

还有雄安那边目前的学籍是保定吗?新出生的人口,还是 1306 开头吗?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现在去雄安打拼,是不是相当于 30 年前去北上广深?

知乎用户 马切罗夫 发表 这几日我去了雄安新区的容城、安新两县。自 “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的计划提出一年有余后,这两县已恢复了北方小县城的本来面目,人们在早已习以为常的脏乱和静谧中不急不忙的生活着。 新区留在这里的印迹远远没到夺人眼球的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