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连发 2 封内部电邮,称准备过苦日子、放弃平庸员工,这说明了哪些问题?
知乎用户 陆家嘴李某 发表 这篇文章我是从头到尾认真看了两遍的,说实话,媒体们只是挑了这句最吸引人眼球,最容易引口水的话做了标题。我敢肯定大部分直接开喷的人都没有完整看过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算是任正非对华为未来人力资源改革的方向的大体思路, …
陈春花教授的问题,可能还不止 “华为军师” 这个 title 的夸大。
华南理工大学陈春花教授的个人主页上,列举了她的教育经历
这个 “爱尔兰欧洲大学” 已经被质疑是野鸡大学。
大家读过一年的博士吗?推荐陈春花教授的母校: 爱尔兰欧洲大学
依照先前网友们的贡献,我也去独立查证了一下:
1、“爱尔兰欧洲大学”,并不在教育部涉外监管信息网上列出的名单上,这意味着,这个学位的在爱尔兰的合法性和有效性,的确是得画一个很大问号的。
2、Google 搜索 “European University Ireland” 或者“European University of Ireland”(注意要加双引号),只有不到 6 页结果,其中第一页还包括 Irish Times 发的一则预警信息
大意是这个学校并未获得政府授权,它的注册地址实际上是另一所与之无关的合法学院的地址。爱尔兰教育部试图阻止这个学校的运营,但是没能成功。
同样在第一页,还有一个公开售卖爱尔兰欧洲大学文凭的广告
我加了图中联系方式询问了一下,博士文凭售价 2600,另外提供一个假的二维码查询的留服认证,售价 2200,单位都是人民币。
现在回头看陈春花教授的一系列头衔,华南理工管院院长,北大讲席教授,我有点担心这是一个女版唐骏。
7 月 6 日,华为发布声明称,近期网络上游 1 万多篇夸大、演绎陈春花教授对华为的解读、评论,反复炒作,基本为不实信息,“华为与陈春花教授无任何关系,华为不了解她,她也不可能了解华为。”
北京青年报记者在北大国发院官网看到,陈春花 2017 年就担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北大未来教育管理研究中心的负责人,在北大国发院的官网可以搜索到数百篇关于她的文章,2021 年她的职务显示为 “北大国发院 BiMBA 商学院院长”。
据了解,2017 年 1 月 17 日,陈春花在其微信公众号 “春暖花开” 上发文,记录了 2016 年年底田涛、陈春花、姚洋等人与任正非见面交流情况,文章提及任总提前等候大家、转场时任总驾车送大家,称被感动。她原文写道:“2016 年岁末,田涛、孟平、曹轶,还有姚洋教授,我们一起与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先生见面交流,约好早上 9:30 时见,想不到到了见面地点,任先生已经早早在那里等,很感动。坐下,任先生看到我们穿的单薄,就问身边的同事,看看有壁炉的会议室是否空闲,如果空闲,我们转场去那里,得到确认可以过去,任先生就带着我们转场去另一个会议室了。令我惊奇的是,任先生自己开车做司机带我们过去,我和姚老师都说,这是史上最贵的‘司机’,坐在任先生亲自驾驶的汽车上,更深地钦佩任先生,刚一见面的两个环节,已经深深地折服,这是一个完全不一样的领袖。”
2017 年自媒体账号” 前华为人 “演绎夸大,发文《她的商界影响力媲美孙亚芳,远超孟晚舟,任正非亲自为她开车》,文末还显示赠送陈春花《经营的本质》和《管理的本质》详细笔记。后被不少自媒体进一步演绎夸大,诸如 “华为军师陈春花”“华为海军司令陈春花”“任正非不顾华为高管的反对,坚持自己驾车接北大女教授陈春花”“任正非亲自开车接陈春花,却遭对方直言:你的企业马上面临亏损” 等,目前,网上类似信息已发现一万多篇,还在被反复炒作。
比如这些文章包括:《任正非不顾高管反对,亲自开车接一位女教授,说:这是我的荣幸!》《任正非给陈春花当司机,陈春花:任总,你的公司将面临巨大亏损》《2016 年,任正非生涯首次给一个女人当司机》《中国首富三顾茅庐,任正非亲自当司机,陈春花为什么能成为 50 多家企业的座上宾?》《任正非亲自当司机接送,华为女军师陈春花的江湖传闻》等。
此外,还有不少人将她与华为紧密捆绑,“陈春花是华为第二大脑”“陈春花是华为幕后军师”“任正非聘请陈春花当顾问”“任正非听得热泪盈眶,他把每句话详细记录在册并奉为珍宝,按照陈春花的建议,大刀阔斧进行一系列整改”“听了陈春花 3 点建议,任正非放下身段向离职员工道歉”“72 岁的任正非请来一位北大女教授为 17 万员工演讲” 等。
有一段时间经常收到推销她课程的短信,不胜其烦。搜了一下,还有几条没删。
陈的学生的把碰瓷华为推给盗版书商自媒体。可拉倒吧,这绝对是陈自己团队到处碰瓷炒作,目的是卖她那破大师课。
华为作为一个成功企业,那个管理学的教授,写书不提华为都不会写了。
碰瓷华为成为常态。
华为这次太打脸,一个女教授,怎么也得留点面子吧。
这让春花同志,以后咋混。
那些靠春花同志卖培训的,也得换换人了,又得忙一阵了。
很震惊,虽说对陈教授的文章实在无感,但一直听说她和华为关系深厚。毕竟各种公开场合言必谈华为,如果不是有深入合作不可能有这么多信息和别人不知道的内幕。这次这个声明真的是打脸啊,压根就不认识。
其实市面上打着华为旗号做培训的太多了,有大学教授,有华为退休的副总裁们。摸准了企业想学华为但又不想华太多钱的痛点可劲讲课,最后给个华为的资料包让企业觉得获得了武功秘籍,最后全公司推行的时候发现根本就不是那么一回事,无奈再退回老路上。这都是 “得了华为的病,没有华为的命”。
不过华为的命也是自己挣的,没有 98 年任总毅然决然的学习 IBM 引入 IPD,用了十多年学习 IBM,华为基本上是不会有今天的。但也是真金白银的投出去了。所以奉劝各位老板别学管理鸡汤、别喝管理鸡血,真想让公司变好砸钱在一个点上突破,不要全公司撒胡椒面。
没听说过这人,不过别说华为澄清了这些事实,就算真的给华为提建议,那和真真的决策是不一样的,建议可以一拍脑袋就来,那一个正确的决策可不容易做。
不信你叫拜登来,我可以一天免费给美国提供 5 条建议,有没有效我不知道,但我能保证如果他们认真执行,出不了一年,美国肯定崩,不过到时候战忽局记得给我打钱啊。
好像也就这两年,“陈春花” 这个名字在各大自媒体平台开始高频出现,大有超越稻盛和夫(名字没打错吧?)、德鲁克之势。
我平时不大关注这些,但是毕竟架不住一个名字天天出现啊,于是就有了点兴趣,并准备有空研究研究,然后今天有空了,就看到了这个新闻……
本身的是非曲直,我觉得没啥好讨论的,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本身就很正常,何况我并不了解。
不过 **“借势”(或者说傍大牌)**这个事儿倒是可以谈谈。
先讲很久以前看到过一个笑话:
一位男子在咖啡馆等着客户,然后正好看到比尔 · 盖茨也在咖啡馆,于是主动上前搭话:“尊敬的比尔 · 盖茨先生,我一直很仰慕您,有个不情之请,一会儿我朋友来了能不能和我们打个招呼?”
比尔 · 盖茨觉得这也不是什么大事,于是出于礼节答应了。
那位男子的朋友来了,比尔 · 盖茨上前与该男子打招呼。
该男子有些生气地说:“比尔!没看到我正忙着吗!”
这种最为常见,例如开门课或发篇文,叫做《阿里 / 华为 / 微软 /…… 如何做营销?》…… 实际上自己和他们没有一毛钱关系——纯粹是蹭个名。
陈春花显然不是这个段位,但是各个自媒体是这个段位,他们喜欢在标题里加上 “陈春花” 三个字,或者文章里引用陈春花说过的话。或者前阵子东方甄选火了,很多自媒体也激动得仿佛是自己的事情一样……
和第一层境界的差别在于,第一层是个旁观者,而第二层则是亲历者,共同点在于:别人的故事并不是由自己主导的。例如开门课或发篇文,叫做《我在阿里 / 华为 / 微软 /…… 的日子》。
这一层又进了一步,把别人的事情变成了自己的事情。例如开门课或发篇文《我是如何在阿里 / 华为 / 微软 /…… 做出…… 决策》——实际上自己搞不好只是做了个会议纪要,甚至只是端茶倒水,也有可能本身就是自己编的。
这里面我还见过一个比较奇葩的变种:在双减前,精锐教育还很火的时候,某地有家机构自己也取名精锐教育,机缘巧合他们老板加了我微信,我一看朋友圈,内容全都是真的精锐教育,例如真的精锐教育搞了个什么论坛,他就发几张照片,然后配个文字:牢记我们的教育使命…… 以至于我看得一愣一愣的。
这一层就高了,自己不是局中人,也不是局外人,而是局上人——这个局就是自己的。例如开门课或发篇文《马云给我端茶时,我提了几个点》,或者《俞敏洪背后的高人——XXX》。
我相信很多人会质疑:牛吹这么大不怕破吗?——你有这个想法,说明你还没到这一层。
之前参加过一些讲座,听完不同的几场之后就有个困惑:
这个西贝莜面村的名字到底是谁取的啊?咋你们都说是自己取的……
那个红牛的 “渴了,累了,喝红牛” 的广告语到底是谁想的啊?咋你们都说是自己想的……
以至于我想自己搞一场圆桌论坛,取个诸如 “华山论贱剑”之类的名字,把这几位 “大咖” 都请过来当面对一对口径,好好分一分,例如张大咖以后就专门扮演红牛背后的男人,李大咖以后就专门扮演刘强东的命中贵人,这样免得串戏。
现在再来看看陈春花,以及一开始写的那个笑话,属于哪一层?
其实这种能火,主要还是迎合了受众的需求和认知。
很多管理学大咖之所以受追捧,其实内在逻辑是非常简单、粗暴、有效的。
假设一个老板,看到了某位大咖的文章,因为是大咖,或者傍了个大牌,所以这个老板就省略了信任成本,即不用再思考、查证、怀疑,信就对了。
然后里面又恰好有几句话说到自己心里去了,例如 “这样的员工老板最赏识……” 或者“三等人才关心加班,上等人更看重结果”。
果断转发到公司群,潜台词:好好看看!人家大佬都这么说!对得很!
仍不过瘾,转发到朋友圈,潜台词:好好看看!我在学习!我在学大咖的东西!高得很!
于是内心获得了一种愉悦感。
不过既然有太多吹牛的东西,牛皮吹破了怎么办?
其实重点根本不在这儿!
重点在于:在牛皮吹破前,好处赚到了吗?韭菜割到了吗?
如果这两个问题都是肯定的回答,那么牛皮吹破无非就是完活收工……
这不就是碰瓷的,贴金的,弄得太过分了。
结果被正主给戳破了吗。
这个事情太正常了。
我在知乎还经常给小米还有华为出主意呢,可惜啊,不会炒作,所以碰瓷都没碰上。
其实啊,大家都蹭,但是这位太过分了。
这个胡扯程度,其实已经超越虚弱宣传,基本趋近于诈骗了。
但是,因为知识付费这种事情,怎么说呢,没人监管,法律制度还不成熟。
所以,等于是一个大漏子。
被这群做培训的发现了,疯狂割韭菜,骗了大笔钱财。
你说这群讲课的老师,如果她真的那么厉害。
为什么要去讲华为,讲小米,怎么不自己去弄个华为,弄个小米呢?
咱就说这个要求太难了,那弱化版的华为,弱弱弱化版的华为不行吗?
跑来给你讲,让你能成为小华为,他自己反而做不到……
这个逻辑对吗?
而且这种给自己贴近的行为,绝对算是虚假宣传了。
如果她利用这些编造的信息,让你付款,这也设计诈骗了吧。
我觉得,国家好好治理一下培训行业的乱象了。
事实上,好多上当的,很真就是那些年轻人和小老板。
针对此新闻,咨询圈、培训圈已经炸锅!
包括花老师的回复!
这个事件,给学术圈、咨询圈、培训圈是一个警示,也给企业圈是一个警示!
目前来看,出版圈都出来说话澄清了!
谁都没敢得罪,直接砸向盗版和虚假宣传!
再说有关华为的比较经典的一些的书籍
1、华为自身背书过的四本 + 1
(1)《以客户为中心》,主要是业务管理体系
(2)《以奋斗者为本》,主要是人力资源管理
(3)《从偶然到必然》,主要是研发投资与管理
(4)《价值为纲》,主要是财经
1 是底座,《华为基本法》
2、其他还可以的书籍
(1)《任正非传》
(2)《华为灰度管理法,成就华为的基本法则》
(3)《华为战略财务讲义》
(4)《赢得死亡游戏:破解华为的创新之道》
(5)《华为三十年:从 “土狼” 到“狮子”的生死蜕变》
(6)《华为人力资源管理》
其他的,不看也罢!曾的太多,干货太少!
是不是因为这个?
陈春花曾于 2017 年 1 月发表的文章《与任正非先生:围炉日话》,描述了 2016 年岁末,她和姚洋教授、田涛教授等,与任正非先生交流的情景。
但是多年来,文中大量细节被各类自媒体不断演绎、夸大,变成了 “华为军师陈春花”、“华为海军司令陈春花”、“任正非不顾华为高管的反对,坚持自己驾车接北大女教授陈春花” 等。
华为方面表示,为避免舆论进一步升级,希望对上述不实信息予以澄清。
正常,b 站上那种成功学视频一大把一大把的,几乎都认识什么马,什么李,不是吃过饭的就是一起合影的。
唉,其实吧,这些都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人信,而且更可怕的是信的还不少!
我是一个公司的总经理,大学读的是管理学。
陈春花的书我读过很多。
我在民企,外企和国企都做过高级管理人员,从十几年企业管理的实际经验,以及科班的专业训练来说,陈的书,类似于于丹,定位等等之类的,可以归到励志类,而不是专业类。
本质上,陈是一个生意人,不是一个严谨的学者。我们的大学,文科教授不好好上课,出去办公司赚钱的良好样板。
忙总的三本小册子反而比较实用。
陈说自己不知道,她和华为都是受害者。
唉,这个时候了,还要绑着华为炒一把受害者。
有人统计了一下,华为和陈的公众号文章,很多源头是陈持股的一家公司经营的公众号。
或者说,自导自演。
学术也必须到了反腐的时候了。
希望以后少点这类明星吧。
学术掮客是 MBA 圈子里面的基石之一,带领着一批又一批的期望获得商业资源、商业点拨和品牌加持的管理者全球到处看、到处讲,如庞氏骗局一般让参与的人兴奋,越参与掮客的品牌价值越高,品牌价值高了就能带更多的人,好像每一个参与者都有了自己想要的收获。
但是突然有一天,一个大佬发现自己怎么被人翻来覆去的作为宣传品出现,自己说过的话被曲解,自己的事业被人一顿胡吹,关键是好像仅仅是和某人见了一面聊了一天,怎么自己就糊了呢?这事儿再不管就要出事儿了!
赶紧的,撇开关系,事主自己来承认错误!
针对华为的声明,陈教授自己也回应了:
**“华为仅为我的学术研究案例之一”,**这个就有点可笑了,看这个:
华为的声明明显强硬且不留情面,网络上一万多篇,我不相信陈教授和她自己的团队对这 1 万多篇内容的事情一点不知情。
所以,在华为发出声明之前,这 1 万多篇的内容对于陈教授和她的团队而言,意味着什么呢?
权当作是某人的默许吧
不说陈春花,说说个人一段经历。
一次参加商业活动,嘉宾里有一位国内知名商学院的教授,温文尔雅,风度翩翩。
他绘声绘色的讲了国内某巨头的一个商业创新案例,并称自己发起了该项目,亲自带队和巨头的董事长进行了长达半年的深度交换意见,最终案例启动云云。
听得我怀疑是不是来到了平行世界。
因为这个所谓创新案例,其实来源于我们一个日常的点子:能不能把供应链的上下游伙伴,放入一个创新社区,让他们在社区里和企业内各个部门直接碰撞。
而这个点子的出发点是,在这个巨型企业内,很多部门缺乏对外接触的渠道,依赖已知的供应商,导致产品和技术受限于这些资源。
从这个出发点,写方案做原型,搭建演示系统,然后历经了多轮对集团领导的汇报,最终耗费近一年半时间引导上百家供应商入驻,系统正式上线。
这个过程中,这位教授连影子都没有出现过。
即便如此,还要考虑一个可能性,就是巨头庞大,说不定教授的确在高层参与了项目或者干脆就是其它的项目呢?
于是问了教授几个项目细节的问题,比如何时和集团领导汇报,项目上线后具体的项目名称,供应商如何引进并避免和原有供应商认证体系冲突等。
最终确认他并没有参与过这个项目。
当众打脸并没有意义,何况这位教授对项目的拔高总结的确值得学习。
活动结束后,告诉了这位教授项目的真实情况。他一下子涨红了脸,尴尬非常。读书人还真的是脸皮薄啊。
说明华为实在是忍受不了这些碰瓷的。
陈教授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华为不是忍无可忍也不会剥她的画皮。
这个世界还有能蹭华为流量的人物
果然,只要没有底线,就是无敌
膜拜大佬
7 月 6 日,华为公共及政府事务部在心声社区发布声明称,近期网络上有 1 万多篇夸大、演绎陈春花教授对华为的解读、评论,反复炒作,基本为不实信息,我们收到不少问询,所以正式声明:华为与陈春花教授无任何关系,华为不了解她,她也不可能了解华为。
据了解,2017 年 1 月 17 日,陈春花在其微信公众号 “春暖花开” 上发文,记录了 2016 年年底田涛、陈春花、姚洋等人与任正非见面交流情况,文章提及任正非提前等候大家、转场时任正非驾车送大家,称被感动。
2017 年,某自媒体账号演绎夸大,发文《她的商界影响力媲美孙亚芳,远超孟晚舟,任正非亲自为她开车》,文末还显示赠送陈春花《经营的本质》和《管理的本质》详细笔记。后被不少自媒体进一步演绎夸大,诸如 “华为军师陈春花”“华为海军司令陈春花”“任正非不顾华为高管的反对,坚持自己驾车接北大女教授陈春花”“任正非亲自开车接陈春花,却遭对方直言:你的企业马上面临亏损” 等,目前,网上类似信息已发现一万多篇,还在被反复炒作。
比如这些文章包括:《任正非不顾高管反对,亲自开车接一位女教授,说:这是我的荣幸!》《任正非给陈春花当司机,陈春花:任总,你的公司将面临巨大亏损》《2016 年,任正非生涯首次给一个女人当司机》《中国首富三顾茅庐,任正非亲自当司机,陈春花为什么能成为 50 多家企业的座上宾?》《任正非亲自当司机接送,华为女军师陈春花的江湖传闻》等。
此外,还有不少人撰文将她与华为紧密捆绑,“陈春花是华为第二大脑”“陈春花是华为幕后军师”“任正非聘请陈春花当顾问”“任正非听得热泪盈眶,他把每句话详细记录在册并奉为珍宝,按照陈春花的建议,大刀阔斧进行一系列整改”“听了陈春花 3 点建议,任正非放下身段向离职员工道歉”“72 岁的任正非请来一位北大女教授为 17 万员工演讲” 等。
公开资料显示,陈春花现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BiMBA 商学院院长、北京大学王宽诚讲席教授、知室联合创始人、新华都商学院理事会理事长、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客座教授。从 2015 年开始,连续四年获评《财富》“中国 25 位最具影响力商界女性领袖”。
7 月 6 日,陈春花本人就近期与华为的传闻回应称:“近期网络上有逾万篇夸大、演绎我对华为的解读、评论,基本为不实信息。正式声明:1、这些文章不是我写的。2、华为仅为我的学术研究案例之一。3、我将聘请律师就此类侵权行为追究责任。”
编辑 | 孙志成 杜恒峰 杜波
校对 | 何小桃
本文综合北京青年报、华为心声社区等
秘书:有个搞管理的来拜访
任总:谁?
秘书:陈春花 ,现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BiMBA 商学院院长、北京大学王宽诚讲席教授、新华都商学院理事会理事长、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只客座教授。华南工学院 (现华南理工大学) 无线电技术专 \ 工学学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硕士,爱尔兰欧洲大学海外部工商管理博士,2005 年南京大学商学院企业管理博士后。
任总:接待不开这么多人。
注:以上为段子请华为和陈老师不要告我
喔
管理学大师。
是基于离散数学还是基于混沌。
都不是
交的是
这不就是吹逼吗?
MBA 在管理中是什么位置这么多年了难道没有点认知?
多和同学交流比听讲课靠谱多了。
MBA 是一个圈子决定成绩的东西。
所以中国最好的 MBA 学校是湖畔大学。
“华为不了解她,她也不可能了解华为”
感觉这句话真的很像任总的语气啊。
近年来,关于猜测华为与陈春花之间关系的文章时常在网络引发热议。7 月 6 日,华为方针对此事发布声明称,华为与陈春花教授无任何关系,华为不了解她,她也不可能了解华为。
陈春花随后表示,网上一万多篇演绎她与华为故事的文章,都是别人写的,将聘请律师就此类侵权行为追究责任。
对此,各方学者纷纷在社交平台发表个人看法。
《第一财经日报》创办人、知名学者秦朔指出,对于营销号的炒作问题,可以双方联合声明,当然也可以单方面自己声明。但如果是单方面自己声明,措辞上务求准确,留有余地。
明明一方邀请过另一方去讲课交流,现在说和另一方‘无任何关系’,这就把话讲绝对了,而且也不准确。秦朔说。
秦朔强调,现在是讲究利益相关方的时代,对关系的定义越来越广。不只股东、员工,而且消费者、政府、社区,以及各种形式的合作方,都是利益相关方。
谈及营销号炒作问题,秦朔称,可以进行挖掘与分析,并向监管部门和平台反映,此类风气确实需要矫正澄清。
知名经济学家马光远也持有相似看法,他发微博指出,‘华为与陈春花教授无任何关系’,应该不符合事实。陈春花应该是受华为的邀请和任正非座谈过。而‘华为不了解她,她也不可能了解华为。’这话更是武断。
马光远表示,陈作为一个研究企业管理的,华为肯定是她的研究样本之一,她对华为的了解有对有错,有深有浅,但说不可能了解华为,这确实不符合基本常识。
在马光远看来,这件事中,华为和陈都是受害者,双方都应该追究这些炒作的自媒体。陈春花的问题是,面对这么多的炒作之前没有声明辟谣。同时,他也诧异于华为的强硬回应,认为大公司发声明真的要严谨。
得到 App 课程《产品思维 30 讲》主理人梁宁评论称,作为一个学者,有很多做研究的方法。按照华为的逻辑,历史学家都没法做了。黄仁宇和张居正没有任何关系,张居正不认识黄仁宇,黄仁宇也不可能了解张居正。
厦门大学教授新闻传播教授邹振东则可惜道,春花教授给这么多企业上过管理课、危机课,可惜无暇给自己做传播管理。
而中新数字产业发展研究院甘靖则评论,华为声明反对夸大演绎。以任正非的大度,之前陈春花蹭华为流量是被允许的,如今发声,是否意味着陈春花的做法对华为产生了负面影响呢?
甘靖表示,培养创业者,培养亿万富翁,培养领导力,培养首席经济学家,培养富二代接班,这些模式,都需要实际检验。
北大教授陈玉宇则表示,自媒体每天都在‘制造’新闻。他指出,自媒体还处在发展的初期,这对观念的市场正常发挥功能提出了挑战。观念的市场如果能够发挥功能,优胜劣汰,还需要涌现出更多更具专业精神和能力的自媒体团队,成为观念市场的生力军。
花儿街参考 · 出品
作者 | 林默
华为说:近期网络上有 1 万多篇夸大、演绎陈春花教授对华为的解读、评论,反复炒作,基本为不实信息,我们收到不少问询,所以正式声明:华为与陈春花教授无任何关系,华为不了解她,她也不可能了解华为。
陈春花教授说:近期网络上有逾万篇夸大、演绎、虚构我对华为的解读、评论,反复炒作,基本为不实信息,对本人构成极大困扰。陈春花正式声明:1.这些文章并非本人所写;2.华为是本人的学术研究案例之一;3.本人已聘请律师对此类侵权行为进行追责。
林老师说:无论是 “近期网络上有 1 万多篇夸大、演绎陈春花教授对华为的解读、评论”,还是 “近期网络上有逾万篇夸大、演绎、虚构我对华为的解读、评论”,都是病句。华为以技术立身,好像问题不大;陈教授吃的是开口饭,有点儿说不过去。
对这种新闻,林老师本来没啥兴趣。1987 年,气功大师严新挥了挥手,把大兴安岭的森林大火给灭了;差不多同时,张宏宝在通石街挥了挥手,一路红灯变绿灯。这么多年,大兴安岭说什么了吗?通石街和红绿灯言语了么?
时代不同了。像下面这种话,
2016 年,华为任正非不顾华为高管的反对,执意开车接北大女教授陈春花,陈春花一上车,发现驾驶位上竟然坐着任正非,调侃道:“任总,您亲自给我当司机,这我可担待不起!” 任正非笑了笑:“能为您这样的商界泰斗开车,是我的荣幸!” 没想到接下来陈春花的一句话,让任正非直冒冷汗。陈春花一脸严肃地说:“企业重在经营,企业的管理固然重要,但是倘若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远超了一个企业的经营水平,那么这个企业离亏损也就不远了,而华为目前就是这样的一个状态。”
听了这番话的任正非顿时惊得直冒冷汗,张了张口却说不出话来。随即陈春花教授又道:其实传统企业大多都不可避免地进入到这种误区,当企业不断发展,员工规模越来越大的时候,管理层就会开始产生慌乱,唯恐员工不好管理,无法协调,从而导致企业迎来亏损!(摘自微信公众号 “北大物业讲堂”2022-02-21 23:21《陈春花建议任正非:管理不能凌驾于经营之上,管理是手段,经营才是目的!》)
别说华为,林老师作为华为的消费者都看不下去了。我含辛茹苦养大的孩子,你上嘴唇儿一碰下嘴唇儿就给领走了,还不能说你是人贩子,太憋屈。有人扒出来陈教授名下有多少家公司,陈教授的 “爱尔兰欧洲大学工商管理博士”类同方鸿渐的 “克莱登”,就算是真的,那也是这种故事的标准配置,否则真不好理解到处普及把任正非“惊得直冒冷汗” 是啥企图。
虽然陈春花老师辟谣说,这些文章都不是自己写的,自己跟华为一样也是受害者。但是发布了上面消息的公众号 “北大物业讲堂”,持续在推广贩卖“花老师亲临” 的商业课。
注意这个昂贵的课左上角的 “知室” 商标,其背后的公司,陈春花老师持有 33% 的股权。
这个世界上的受害者,是有受害的受害者,和收益的受害者的。但是陈春花老师统称它们为受害者。
被迫看了几个陈教授的视频,感觉就是于丹老师仍然活跃在一万多条战线上。于教授本来好好儿的,口若悬河,不知所云,去世多年的孔子又不会顶嘴,多完美。偏偏于教授要招惹昆曲,结果会唱的人不干了,就翻船了。
都说要闷声儿发大财,事实上哪有哑巴进了财富五百强、福布斯排行榜的。有技术还好说,没技术,都得借势而且鼓噪。这就涉及一个度,鼓到噪到啥境界才恰到好处?林老师这么多年的经验,就是俩字儿,别喧宾夺主,别把自己不当外人儿。
不好把握。上头(不喝酒理解不了这词儿)这事儿,从现象看是脑溢血,从 CT 看,是 “阴火性粘滞”。又是阴又是火,中医说,好不了。
其实这都不是林老师要说的。看到这新闻,林老师的第一感觉是,华为此次声明的起草人,绝对是相声爱好者。“1 万多篇”,除了相声演员,没人这么说话;除了马三立,没几个相声演员这么说话。陈教授改 “1 万多篇” 为“逾万篇”,想必是受到华为声明的启发(或者是勒令)又努力打算独树一帜,在他人看来是欲盖弥彰,林老师掐指一算,又是俩字儿: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呀,往前走,莫回呀头。通天的大路,九千九百,九千九百九呀……
下面说正经的。
马三立有个相声儿叫《查卫生》,讲的是有个局长到下属招待所检查卫生。员工擦玻璃的擦玻璃,抹楼梯的抹楼梯,看着都是生下来就没拾过闲儿。本来是皆大欢喜的事儿,局长突然小腹一紧,感觉必须小便。“我到你们厕所看一下。”
招待所经理一辈子运筹帷幄之内决胜千里之外,单单没想到局长也是人,也需要上厕所。遇此百年未有之变局,经理只能打马虎眼:“局长,您二楼,您会议室,您休息会儿,您喝点儿茶。”
局长是真急,一听 “喝点儿茶” 差点儿就地崩溃。“不、不、不喝茶,我上厕所,我解小便。”
马三立说:“解小便不能不让去呀。经理带着局长,‘这边儿是男厕、那边儿是女厕。’局长迈大步推门就进,刚一进门儿,里边儿嗡──—一万多苍蝇──—大苍蝇、小苍蝇、麻豆苍蝇、绿豆苍蝇…… 呜——跟龙卷风一样,局长一进门儿,这苍蝇往身上撞啊,愣把局长给推出来了。”
一万多,听着就是比十万多、一亿多有意思,也不知道为啥,虽然钱毛得这么厉害。陈教授的 “逾万篇”,就差了不是一点儿半点儿。再说局长跟苍蝇。半小时后,局长在经理带领下又去了厕所。这回,一个苍蝇也没有了。局长不明所以,但是显然高兴,“好啊,一个苍蝇也没有,那好,那我解个大便。” 经理登时就要晕。“您改…… 您得快点儿,苍蝇一会儿就许回来。”
“啊?苍蝇去哪儿啦?”
“这不中午十二点了,全奔食堂了。”
按照题目,该说余秀华老师了。花儿街参考一向号称 “贪财好色”,跟余老师比起来,那就是一个字儿,小玩儿闹。林老师对余老师的才华敬佩得五体投地,但是不能不说,值得余老师“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 的,无论啥性别,真是没多少。话又说回来,又要肉体,又要精神,此事古难全。
跟华为和陈春花教授共勉吧。
管理理论这类东西,没有量化的标准,很难衡量真实水平。于是,要成为受欢迎的 “管理大师”,往往运用几个套路:
教育部门,学校,出版社应该反思为什么那些忽悠吹牛的人可以这么明目张胆。
听一个从来没有做过企业的人,教你怎么做企业,这不扯呢吗
说华为的人很多。
说到华为都顶不住,要出来辟谣的人可不多。
陈很会混圈子,她的团队很会搞营销。至于研究能力、学术水平就呵呵了。
有那么多人买账,还不是为了混关系,试图搞点她背后的资源,跟看似高大上的 XXX 扯上点关系。
发现真实情况后,那些买账的人也不能出来说啊,毕竟打脸,而且一反驳,让吃瓜群众以为是你自己水平不行,学不会陈教授的知识理论。
反正就那样吧,各种碰瓷。我很有钱,但不给你看具体存款和其他资产,就给你看看各种景点打卡照片,朋友圈分享奢侈品照片,晒出各种高端会所、会议的照片。
C 某方面研究很行的,你看我有 XX 本科、XX 硕士、XX 博士,有博士后经历,有 XXX 院士头衔,有 XXX 人对我的高度评价。也就是在瑞幸咖啡上稍稍翻车一下吗。我还有一堆案例、书籍、研究文章了,要想成功,就得相信能成功,加油,努力,你一定会成功的。当然 C 更成功地割了韭菜。
7 月流火。
7 月 6 日,略显枯燥的财经社会在时不时的疫情和股市大跌下突然有一则新闻,华为官方发布了一份声明,指出网络上 1 万多篇陈春花教授对华为的解读、评论基本为不实消息,澄清华为与陈春花教授之间没有任何关系,并且表示华为不了解她,她也不可能了解华为。
华为者,众所周知。陈春花者,也可谓学界和商界无人不知。如此咖位,这么公开对峙、指摘或者撇清关系,实属罕见。再看陈教授本人声明,一是声明网络上那 1 万多篇文章不是自己写的,二是说明华为只是她的学术研究案例之一,并且表示已经聘请律师就此类侵权行为追责。
陈和华为确实是有交集的,陈公众号有专门论述过此事。2016 年底,陈春花曾与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进行过面对面的交流,陈春花还就这次交流在公众号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文章主要是就对谈话内容的一些总结和解读,总结的是任正非的观点,而解读也不过是在这些观点之上再学术化、理论化。比方说她说 “华为的文化像军队文化”。
但真正引起事端的并不是这些结论。而是文章一开始提到的一些看似无关宏旨的细节。比如陈春花说那天他们到了见面地点,发现任正非早早地就在那里等着了,再比如任正非见他们穿得少,亲自开车把他们送到了另一个有壁炉的会议室。陈春花还打趣说这是史上最贵的司机。
陈春花提到这些细节,我认为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用意,一来这些细节占得篇幅并不多,只是文章开头寥寥数笔。二来,如果她所说的确有其事,那也只不过是一种客观陈述,她借这些细节来刻画任正非亲和友善的形象。如果非要往别有用心的方向去理解,那最多也就是以此来显示任正非对她个人以及这次到访的重视程度,进而彰显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此文人常见做派尔。到这里,陈不过是正常言止,倒也无太多可指摘之处。然而,但是这篇文章发出来之后,她提到的那些细节被许多自媒体添油加醋地演绎出了很多版本,比如说 “任正非坚持亲自开车接北大女教授陈春花”、“任正非亲自给陈春花拉车门” 等等。正常的学术交流变成花边新闻,知名教授和企业家的八卦,以及各种自媒体的添油加醋、学院派的妄自尊大,让整件事情最后变了味。于是演变成了,捧杀。
捧杀的同时,捎带着踩了华为一脚。这个华为是不能忍的。你可以吹自己是 “企业导师”、“管理大师”、“人类明灯”‘、“社会良心” 之类的,但你不要具体说你是谁的导师,这就不好听了,因为搁谁,被别人把自己变成镀金的饰品都不好受,何况还是堂堂华为呢?
其实后面的话,笔者本不愿多说,当代流量学者,盛矣…… 笔者曾写过一篇文章,提出当代有一些御用经济学者,后来在思考御用这个说法合不合适?是否改为主流经济学者?后来想想,还是御用这个词到位。具体的文章,本公众号后续再发一遍,这里笔者想谈一个现象,一个商学院和商学院教授都普遍存在的现象,那就是商学院还是学院吗?商学院教授还是教授吗?
这个问题,其实五六年前就有国外的知名媒体提出来了:2017 年五月 6 号《经济学人》杂志刊登了一篇文章,该文是一份哈佛商学院内部
只给高级教职员工看的备忘录。全文我随后附上。文章名字叫《从卓越走向优秀》。对这个名字大家不陌生,但是一般不都是优秀到卓越吗?你这从卓越到优秀,不是走反了吗?
是的,经济学人正是这个意思:哈佛商学院,你走反了,堕落了!
经济学人为什么这么说?再往前,这年的四月底出了一本书,叫《黄金护照:哈佛商学院,资本主义的局限,和 MBA 精英的道德堕落》,强烈批判哈佛商学院已经背离了创立者的初衷,,成了一个加速社会不平等、、让资本主义走向没落的利益集团的代表。
而《经济学人》刊登的这份备忘录更是直指哈佛商学院的本质:
1. 声望的价值
备忘录列举了哈佛商学院的收入来源:哈佛商学院现在的年收入是七亿五千万美元,而且年增长率高达 8%,总资产更是高达 50 亿美元。在这些收入中 ,17% 来自学费。商学院总共有大约 2000 个学生,每个学生每年的学费高达 71,635 美元。你交这么多学费,当然不是完全为了读书,你更是为了加入哈佛校友的社交网络。23% 来自面向企业家的短期培训班。备忘录说的很实在,企业家们从这些培训班里获得两个好处:一个是让头脑获得一点 “适当的刺激”,一个是从此可以自称是哈佛校友了。29% 来自版权。哈佛商学院卖很多书,还有我们专栏经常说的《哈佛商业评论》杂志,但最重要的版权收入来自商学院教授们编写的 “案例分析”。这是哈佛商学院首创的 MBA 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真实的商业案例学习实战经验。
31%,也是最大的收入来源,是捐款(比如我们向哈佛捐 6 个亿的潘石屹,金星直言:国内的贫困孩子还上不起基础教育,怎么有钱捐给哈佛。果然有钱人只帮有钱人)。
2. 捐款的门道
这 31% 的捐款收入,不光金星一眼看穿其本质,其实谁又不知道呢?富人给名校捐款、给博物馆捐款,和普通人资助失学儿童,可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普通人捐款是出于爱心,富人捐款则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私心 —— 啊不对,应该叫 “理性”。给著名大学和博物馆提供巨额捐款,是你、甚至包括你的家族,进入上流社会的标志。捐款是门票,慈善拍卖会是富人联谊会。那美国的学校和博物馆是怎么做的呢?它给你提供一个社交网络,甚至还提供社会地位。只要你捐了钱,你就是“朋友”。如果你捐到一定的数目,你就是“合作伙伴”。如果捐得再多,还可以享受“创建者” 待遇,有发言权。当然还有一个不成文的 “习惯”,那就是给名校提供巨额捐赠的人的子女,将来是一定可以进入这个名校学习的。当然,按中国大学的道德观,这应该叫腐败。不过如果是私立大学,你不好说这算什么。但这些还都是常规的,而哈佛商学院收的捐款,是玩到了一个新高度。这就是有些捐款的目的,是为了对商学院编写的那些“案例” 施加影响。我们企业有个大好事儿,我希望你写进你的案例里。你们有个案例说的是我们企业的一次失败,我希望你不要再说那件事儿了。哈佛的案例很权威,全世界都要用,都要买,这是用声望赚钱。哈佛案例的影响力太大,以至于别人要 “捐款” 请你修改案例 —— 这是用 “声望的声望” 赚钱。可是声望如果这么卖的话,是不是有点过头了?
3. 声望的危机
备忘录说,哈佛商学院现在面临三个战略问题,需要请各位资深教授一起想想应该怎么办。第一个问题就是利益冲突,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捐款人的利益和商学院声望的利益是冲突的。如果你的案例都是赞助播出的,谁还在乎你的案例呢?第二个问题是哈佛商学院在学术上的领先地位正在遭遇竞争。过去几年内最有影响力的一本商业经济著作,《第二次机器时代》( The Second Machine Age ),是隔壁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写的。硅谷边上的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如火如荼。如果最厉害的人物不在你这里,最厉害的思想不是出自你这里,你的声望生意怎么办呢?第三个问题是社会对哈佛商学院的批评声音的确不能不重视。人们认为你是个精英俱乐部,校友都是只关心赚钱一心想往上爬不关心国家进步和百姓疾苦的人,你的 “校友会” 是裙带主义。备忘录说,因为这三个问题,现在哈佛大学和哈佛商学院的关系也开始很微妙了。哈佛商学院并不 “隶属于” 大学,财务和教学都是独立的。大学给商学院的其实就是 “哈佛” 这个牌子,而大学从商学院得到的则是商学院毕业生既然自诩是哈佛校友,将来就可能会直接向哈佛大学捐款。那么现在的情况是哈佛大学内部也对商学院持有批评意见,并且至少在名义上,可以对商学院采取措施。而这个备忘录说的也很是有意思,说万一不行,干脆我们就从大学脱离出来,办一个价值五十亿美元的实体公司算了。
网红并不仅仅在直播行业,在各行各业,学界、政界、商界各类网红搔首弄姿,能粉饰的并不只有太平,还有名誉、声望、家族、政绩、著作等等。笔者声明,以上所说都只针对美国及哈佛商学院,不针对国内任何一所大学和教授。
附:公开信
From great to good
从卓越到优秀
致哈佛商学院资深教授们的一份机密备忘录
你们应该都知道,最近有一本关于我们哈佛商学院(HBS)的书刚刚出版,书名为《黄金护照》(The Golden Passport),作者是达夫 · 麦克唐纳(Duff McDonald)。书中毫不客气地列举了一长串学院在道德伦理及办学宗旨方面的问题。虽然多处内容都有失偏颇,但这本书仍有可能令 HBS 在我们所属的哈佛大学内部以及社会上受到敌视。这份备忘录将评估 HBS 的战略地位,仅供学院最资深的教授传阅。
自 1908 年创立以来,HBS 一直位列美国最具影响力的院校。我们的前辈校友在 20 世纪初期为打造美国经济出谋划策,还帮助国家在二战中取得胜利。HBS 培养的 MBA 学生还不到美国 MBA 学生总人数的 1%,但由学院教授编写的案例研究却为全世界的商学院广泛使用。麦肯锡等精英公司的走廊上挂满了学院校友的肖像。许多大型美国公司的老板都曾在这里学习。即使是在我们实力相对较弱的硅谷,大约十分之一的 “独角兽” 公司(即估值超过十亿美元的私营创业公司)都有一位创始人毕业于我们学院。
我们的商业模式从四个方面将哈佛品牌转化成真金白银。大约 1.27 亿美元或者说 17% 的销售额来自 MBA 课程的学费。我们的案例研究让学生从真实的商业情境中获得知识,这种教学法广受欢迎。但学生们之所以愿意支付每年高达 71,635 美元的学费,这只是原因之一。就和英国精英私立学校的学生家长一样,他们购买的不仅是社会地位,还有打入校友关系网的机会。这样的关系网将大大提升他们找到高薪工作的机会。
还有 23% 的销售额来自我们的高管教育项目,即针对处于职业中期的高管推出的短期课程。他们在才智上得到的点拨很有限,却也有资格自诩哈佛校友。我们因此获得了每年 1.76 亿美元的回报。我们的出版机构向其他大学出售案例研究,并出版图书以及一本杂志,这些为我们带来了 29% 的收入。剩下的 31% 主要来自富商们的捐赠。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很有可能以为自己可以因此影响我们的授课内容。
我们的商业模式运作得极其有效,过去十年来,销售额以 8% 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高于哈佛大学的 5%,也超过标普 500 公司的中位水平。我们的资产负债表很强健,拥有 32 亿美元的捐赠基金(由哈佛大学的管理公司负责打理),以及包括校园在内的价值 16 亿美元的其他资产。你们各位也都获益颇丰:我们支付的薪酬占收益的比重比高盛还要高。我们的开支以每年 7% 的速率上涨,看上去成本控制不太理想,不过这倒也表明我们符合作为非营利组织的法律身份。扣除资本支出后,商学院稍有损失。
然而,我们面临着三个战略性问题。首先,坦白地说,利益冲突已变得非常明显。对于编写案例研究时所涉及的公司,我们赋予其对案例发表与否的否决权。我们允许教授从自己教学案例中提到的公司那里收取报酬,例如,你们可以在这些公司里做兼职顾问。我们会对学院最大的捐助者开展案例研究。这很可能会令我们的客观性打折扣。
第二,我们在知识领域的领先地位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迈克尔 · 波特(Michael Porter)和克莱顿 · 克里斯坦森(ClaytonChristensen)等重要的商业思想家仍在学院任教,但新一代的学术明星尚未得到广泛瞩目。近期最有影响力的商业类图书《第二次机器革命》(The Second Machine Age)的作者就职于查尔斯河对岸的麻省理工学院。随着科技行业的扩张,该行业绝大多数从业者的母校斯坦福大学也正展现出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最后,说到不平等这个时下的重要话题,我们恐怕会令不平等的状况持续下去。学院努力令学生的组成更加多样化,但即便向某些学生提供了经济上的援助,过去五年来我们实际的 MBA 学费仍上涨了 31%。相对于毕业生在工作头一年的薪酬中位数这个参照值而言,如今我们的学费已是 1986 年的两倍。我们的校友关系网也很容易就被视为某种裙带主义。
如果对这些不足之处置之不理,我们的商业模式或许就会受损。如果 HBS 给人的印象更多是金钱和人脉,而不是思想,那么那些聪明的人到最后也许就会另寻去处。如果其他学校质疑我们案例研究的客观性,也许就不会继续购买它们。商学院是哈佛大学的组成部分,不过两者间本就不甚融洽的关系也许还会恶化。我们享受到了隐形的好处,因为学院在使用哈佛这个招牌的同时还能与其保持一定的距离。反过来,校方也从我们的校友那里获益,因为这些校友通常既会向 HBS 也会向哈佛大学捐赠。不过至少在理论上,哈佛大学有权全面改组我们的管理层。
波士顿商学院股份有限公司
自 2010 年尼汀 · 诺里亚(Nitin Nohria)担任院长以来,我们学院已做出了重大改革。针对利益冲突这一问题,我们加强了信息披露原则。学生必须去往新兴市场待上一段时间。我们还发表文章批评股东价值,以此试着向外界表明我们关注的不止股东价值。然而,如果要保持学院的竞争地位,我们还需要更深刻的改变。其中一个做法是削弱巨额金钱对学院的影响力,并全面消除利益冲突。我们必须要摆脱对慷慨的重要捐赠者的依赖,这也就是说我们不应再那么铺张了。
如果一件事进展得不错,为什么还要另辟蹊径?不过仍值得考虑理论家艾尔弗雷德 · 钱德勒( Alfred Chandler)的建议。他曾于 1970 年至 1989 年间在 HBS 执教,他的教诲是组织架构必须反映策略。HBS 应该脱离哈佛大学,并公开它是一个商业机构这一大家都心照不宣的事实。如果我们将支出削减至和五年前一样的水平,并以标普 500 指数市盈率估算上市,HBS 估值可以达到 50 亿美元。哈佛大学将会从交易中得到一大笔特别股息,可用来为属于弱势群体的申请人提供奖学金。我们一贯主张问责和透明会激发最优表现,我们如果上市也会受益于这两股力量的推动。期待你们的反馈。
这件事关注点不在华为也不在陈春花。
关注点是,一个海外野鸡大学留学回来的能在国内一流学府任教授,
让我有两个想法,一,教育系统就是崇洋媚外的;二、一个萝卜一个坑,学阀。
还有理工科的门阀相对不会太严重,社科领域门阀那不要太明显。
还有普及下,研究土共的党史的教授应聘条件是必须有美国留学经历的。
被捧上天的陈春花教授到底有没有企业管理实战经验?
近日,华为一则 “与陈春花没有任何关系,她也不可能了解华为” 的声明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作为中国最为优秀的企业,华为为何要撇清与一位著名教授的关系呢?
原来 “近期网络上有 1 万多篇夸大、演绎陈春花教授对华为的解读、评论”,包括“华为军师陈春花”“任正非不顾华为高管的反对,坚持自己驾车接北大女教授陈春花”“任正非决定「三顾茅庐」陈春花”“听了陈春花 3 点建议,任正非放下身段向离职员工道歉”“任正非认为有一件事是做对了的,那就是请陈春花指点迷津” 等内容。
陈春花真的有这么厉害吗?一位象牙塔里的教授一席话能让任正非 “冷汗直流”?企业管理更多的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经验非常重要。陈春花作为一名大学教授,到底有多少企业管理的实战经验呢?
翻阅陈春花的简历,发现她确实与普通的高校教授不同,有一些在企业任职的经历。梳理一下主要有三类任职经历:
第一类为总裁、CEO、董事。2003 年至 2004 年期间任山东六和集团总裁,2013 年 - 2016 年,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联席董事长、首席执行官。担任云南白药控股公司董事。
第二类为非执行董事。华油能源、威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非执行董事。
第三类为独立董事。招商基金管理公司、威灵控股有限公司、广州珠江啤酒有限公司、顺德农商行、中国银行独立董事。
从上面的任职可以看到,陈春花真正的企业 “实职” 任职只有山东六和和新希望六和两家公司,任期最长的是在新希望六和公司,有 4 年之久。但是,新希望六和 2021 年的销售收入为 1263 亿元,而华为同期的营收为 6368 亿元,二者几乎不在同一个数量等级上。
她更多的任职是诸如非执行董事和独立董事等 “虚职”,这些职务更多的作用是对执行董事起着监督、检查和平衡的作用,通常难以获得较多的实战经验。
陈教授的创作,有点类似足球比赛的解说员,讲一些普通观众听得懂,能牵引起情绪的内容,让观众有了教练、球星的代入感。一些小球队的管理者,也觉得陈教授真懂球,是个大师。现在的情况,好比你看到的都是这样的标题:
安切洛蒂官方认证,董路是皇马银河战舰总政委!(私以为董路和贺炜詹俊还不是一个量级的,就是举个例子)
这就太扯淡了。这些稀奇古怪的内容,可能有陈教授的自我营销,有销售陈教授内容的平台煽风点火,也有各路自媒体为了流量的无耻编造。但是被碰瓷的足坛豪门,心里肯定不舒服,出来划清关系,也好理解的吧。
陈春花有一段时间是得到的热门人物,而得到本行就是卖课,营销能力一流。毕竟没有流量就卖不了课,没有热度就卖不了课,没有人设就卖不了课。
华为又是数码界科技界最大的话题点,简直就是流量密码,有机会当然要炒作。
华为为什么要单独澄清这个言论,主要是里面涉及比较敏感的信息,如 “华为不是中国公司,是全球的公司” 诸如此类的狂妄之言。陈春花实属自己打脸找台阶下,她自己或者团队运营的公众号,就算文章不是她本人写的,也是她默认的,懂的都懂。
解读:某些自媒体自己抱华为大腿,不断演绎、夸大,变成了 “华为军师陈春花”、“华为海军司令陈春花”、“任正非不顾华为高管的反对,坚持自己驾车接北大女教授陈春花”、“任正非亲自开车接陈春花” 等。
自媒体时代,流量为王,各种搏眼球,炒作,无所不用其极
尤其是抖音上到处都是管理学大师,头衔一个比一个多,履历一个比一个丰富,二十米开外跟大佬打个招呼都能包装叫促膝交谈,说一千道一万就是三个字:卖课程。
蹭华为蹭了这么多年,然后华为反手就是一个亢龙有悔。
一句 “她也不可能了解华为”,把陈春花行走多年倚仗的华为管理学都给否定了。
接下来,高级版成功学鸡汤教母要翻车?
抱着书本知识、罩着名校光环的 MBA、学者、教授们,如果从没有经历工地上的风吹日晒、从未看到过生产一线的实际操作,是做不出好的管理咨询建议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的原话,是毛泽东最先提出来的。1963 年 11 月,刘少奇、邓小平等人在东湖宾馆写《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的两条路线——五评苏共中央公开信》,此文打印出来后,毛泽东修改时加注了 “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查了下陈春花的履历:
现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BiMBA 商学院院长、北京大学王宽诚讲席教授、知室联合创始人、新华都商学院理事会理事长、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客座教授。
曾任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联席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2015 年、2016 年、2017 年、2018 年获得《财富》“中国 25 位最具影响力商界女性领袖”。2016 年、2019 年获颁《财富》“中国最具影响力 50 位商业领袖”。2018 年获《清华管理评论》“年度管理创新思想家”。
陈春花不是什么网红学者,人家是有名有姓的正经教授。这种履历的正经教授,来钱的路子多了去了,犯不着靠这种操作赚钱。
再看看 “华为军师陈春花”“华为海军司令陈春花”“任正非不顾华为高管的反对,坚持自己驾车接北大女教授陈春花”“任正非亲自开车接陈春花,却遭对方直言:你的企业马上面临亏损” 这样的内容,我可以非常负责人的下结论:
这一万多篇夸大、演绎的文章,多半是无良营销号自己炮制的。
这风格一看就是那种常见的营销号风格,常见于成功学演讲视频,公众号水文。
![](data:image/svg+xml;utf8,)
就是这种,一开口就是 “陈春花就曾经提出过 ** 观点,陈春花你可能不了解,我跟你讲,余承东不是最牛逼的,华为背后的智囊知道吧,华为军师陈春花……” 最后再来个听懂掌声,然后忽悠你买他的成功学课程,再卖几本陈春花的书,或者你来听课就送你书。
课程肯定不是陈春花的课,书也是盗版印刷,一分钱到不了陈春花手里。
受众也很明确,专供没学历没机会还爱做梦的梦想家,甚至包括一些机缘巧合赚到钱的爆发户小老板,此类人都最爱听这种高人指点然后企业飞速发展的故事。
这些营销号也很清楚自己的受众,很清楚华为的人还有陈春花这样的正经教授,正常情况下根本接触不到这个层次的消息,所以肆无忌惮。
其实不止企业管理、营销这种内容,恶意编排、吹捧华为产品以及产品背后所谓 “小道消息” 的营销号也赚的盆满钵满。
而且这些营销号带的货甚至都不是华为的产品,可能是自己做的神药,也可能是自己写的神书,自己讲的神课之类的。
华为牛逼 -> 我能吹华为,我也牛逼 -> 你听我的课 / 买我的货,你也牛逼。
用一条完全没逻辑的逻辑链条收割没逻辑的人。
希望华为能大力整治这种营销号,该辟谣的辟谣,该抓的抓,该告的告。
也希望花粉擦亮眼睛,别老拿着这些人当意见领袖。
7 月 6 日上午,华为公共及政府事务部在华为内部论坛心声社区发表声明称,近期网络上有 1 万多篇夸大、演绎陈春花教授对华为的解读、评论,反复炒作,基本为不实信息。
华为表示,收到不少问询,所以正式声明华为与陈春花教授无任何关系,华为不了解她,她也不可能了解华为。
陈春花是谁?
天眼查 App 显示,陈春花目前共关联 6 家公司,其中存续状态的有 3 家,分别为云南白药控股有限公司、上海知到知识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春花(上海)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其中陈春花在云南白药公司中担任董事职位,在后两家公司中担任股东,分别持股 33%、10%。
**
**
而根据百度百科显示,陈春花现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BiMBA 商学院院长、北京大学王宽诚讲席教授等,曾于 2017 年 1 月发表的文章《与任正非先生:围炉日话》。
在上述文章中,陈春花写道:“2016 年岁末,田涛、孟平、曹轶,还有姚洋教授,我们一起与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先生见面交流,约好早上 9:30 时见,想不到到了见面地点,任先生已经早早在那里等,很感动。坐下,任先生看到我们穿的单薄,就问身边的同事,看看有壁炉的会议室是否空闲,如果空闲,我们转场去那里,得到确认可以过去,任先生就带着我们转场去另一个会议室了。令我惊奇的是,任先生自己开车做司机带我们过去,我和姚老师都说,这是该是史上最贵的‘司机’,坐在任先生亲自驾驶的汽车上,更深地钦佩任先生,刚一见面的两个环节,已经深深地折服,这是一个完全不一样的领袖。”
此后,她与华为的关系被自媒体不断夸大,演变成 “华为军师陈春花”“华为海军司令陈春花” 等。“任正非不顾华为高管的反对,坚持自己驾车接北大女教授陈春花”“听了陈春花 3 点建议,任正非放下身段向离职员工道歉”等内容被不断翻炒。
6 日下午,陈春花作出回应,表示(华为提及的)文章不是她写的,并且华为仅为其的学术研究案例之一。陈春花表示,“我将聘请律师就此类侵权行为追究责任。”
陈春花回应与华为相关传言,这事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
大概就是陈春花教授一行人曾经访问华为,任正非开车接送给他们,然后这一幕就被很多自媒体创作的时候无限夸大说——陈春花是华为的军师,任正非甘愿当她司机。
然后华为出来辟谣,陈春花也出来辟谣,出版社、当当网也都出来指责自媒体和盗版书商。
这件事我有三点看法:
首先,这些自媒体不是平白无故创作的这些内容,而是为了为盗版书籍导流的,所以这条利益链的根本其实是盗版书籍,打掉盗版书籍,这些内容可能就如无源之水,自然就断流。
其次,我们全行业针对这类夸大、虚假创作自媒体的打击一直存在。很多人希望通过自媒体发家至富,但是他们不知道内容创作是需要走心走脑的,而不是为了流量,可以不顾事实法律和道德。
第三,有极极极极少的一部分网友,认知理解水平有限,就喜欢看一些三俗的,夸大眼球的内容,希望他们能主动阅读一些正规渠道的内容,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碰瓷的成功学大师。
谎话讲得多了自己都信了;
碰瓷碰的别人心烦;
只好发个声明,
华为的声明通常冷静客观、字斟句酌,但 7 月 6 日这份则表现得情绪饱满。
当天,华为公共及政府事务部通过心声社区发声称:近期网络上有 1 万多篇夸大、演绎陈春花教授对华为的解读、评论,反复炒作,基本为不实信息。华为表示,收到不少问询,所以正式声明:华为与陈春花教授无任何关系,华为不了解她,她也不可能了解华为。
做最简单的语意分析,也可以读出其中的主语和宾语。
“我不了解你,你也不可能了解我”,这份声明中,字里行间传递着一种愤懑的情绪。而事情的缘起,则是声明里提到的那些网络稿件。我们不妨打开一篇,看看是何种稿件引发了华为的不满——流传于社交媒体上的一篇《任正非和陈春花的故事:我常常半夜惊醒,一身冷汗》文章,标题非常 “惊悚”,文中用夸张的笔触,描述了北大女教授如何拯救一家大公司于危难之中,进而使之跃升为世界级企业的抓马情节。而在其他短视频里,也不乏刻意强调任正非为陈春花亲自开车等场面。
不难想象华为面对这些稿件、视频时的意难平:华为的天下是全体华为人一刀一枪打拼出来的,而任正非才是那个执掌这艘巨轮的舵手。素来在国人心目中有着尊崇地位的华为,怎么可能因为一个学者的指点就起死回生?这的确事关一家大公司的颜面啊!
也许早已隐忍许久,也许是公司高层表态,于是就有了上述声明的出炉。但它强硬的措辞所引发的热议,或许超出了华为的预期:
知名经济学家马光远发微博指出:“说‘华为与陈春花教授无任何关系’,应该不符合事实。陈春花应该是受华为的邀请和任正非座谈过。而‘华为不了解她,她也不可能了解华为。’这话更是武断了。”
著名产品人梁宁评论称,“作为一个学者,有很多做研究的方法。按照华为的逻辑,历史学家都没法做了。黄仁宇和张居正没有任何关系,张居正不认识黄仁宇,黄仁宇也不可能了解张居正。”
尽管如此,华为的上述声明仍显得颇具攻击性——关于事实部分,2017 年 1 月 17 日,陈春花教授在其个人微信公号上刊发的文章《与任正非先生:围炉日语(十五则完整精华版)》里,详细记述了她们一行人于 2016 年岁末与任正非先生早上会面、因为移步带壁炉的会议室而任先生自己开车带大家过去,以及因为赶时间去机场把任先生和家人预订的盒饭给吃掉了的细节,并提及北大国发院院长姚洋等同场人证,说 “华为与陈春花教授无任何关系” 未免太过绝对。
另外,身为北京大学王宽诚讲席教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BiMBA 商学院院长,陈春花教授经常露面于各种媒体、论坛和企业年会,说 “华为不了解她” 也有点不合常理;诚然,一个学者不可能因为短暂的接触就对一家企业知根知底,进而指点迷津。
但陈教授既有学术研究功底也有企业实战经验,说 “她也不可能了解华为”,至少有失公允。
蹭华为的人数不胜数,但是被华为点名的不多,陈春花算一个。
以下是陈春花百度百科的简历。
陈春花,现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BiMBA 商学院院长、北京大学王宽诚讲席教授、知室联合创始人、新华都商学院理事会理事长、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客座教授。
大多数时候,大家都是场面人,都是生意人,没必要把别人面子弄得难堪。
这次说明陈春花教授把触碰到了华为的底线了,所以不得不出来划清界限。
华为和陈教授应该都是被无辜卷入这个话题的受害者。。。
无耻的其实是那些自媒体。。。可能还有一些背后的不为人知的组织和个人吧。。。
当年蹭马云的也很多
随着马云的退隐
这些管理学大师也同时消逝了
“心声社区” 是华为内部的论坛。但发帖的人一定清楚,这声明只要发了出来,传播范围就不可能局限于华为内部。
也就是这一两年,有个自媒体就报道说:为什么陈春花看好的项目都没有好结局。因为陈教授自打从新希望下来后,便是谁家 “热” 有流量,就谈哪儿家,结果这些被她看好的项目、企业最后都完蛋了。嗯,所以后来陈教授再推荐企业就是以稳为主,显然,还是华为靠 的住。
这些宣传中,常看到前华为人宣称,就跟前段时间有个文章叫《宝洁老炮写给元气森林的一封信》一样的路数。而这些人可能真实的就是在这些企业干过,还不一定是什么管理层,甚至中间层。
找到了当年华生写的一篇《反思陈春花现象》的文章,下面写了她这些年打过的脸。
瑞幸咖啡财务造假一事已被证实,人们在关注那些涉嫌造假管理层的同时,这件事情背后还有一群人,他们是各种学术专家,他们曾经为瑞幸这类企业扯大旗,从各个角度分析,看好瑞幸。
但最终,事实却打了这些人的脸。
陈春花就是国内颇具名望的一位管理学专家,具有丰富的管理理论基础,也具有一定的管理实践,并且其在过往的言论中也经常强调商业本质。而且与诸多企业家都有经常的互动,也出版了不少受关注的企业管理著作。
但华生撰文反思,陈春花让人失望的是其在遇到汇通达、乐视、摩拜、ofo 与瑞幸咖啡等标新立异的企业时,完全没有展现出应有的专业判断力,这些她曾经极力看好的商业模式,最后都被证伪。
归根结底,是忽视了基本的常识。
所以,我们到底如何避免这样的现象,所谓的商业大师为什么没有基本的专业判断力?
华生对于这一问题进行了思考,以下是全文,聪明投资者经授权分享给大家。
华生 | 文
张军智 | 编辑
违背商业常识的行为
创始人一定另有动机
前几天,和几位朋友在聊天时谈到瑞幸咖啡的案例,大家都感到不太理解的是,类似瑞幸咖啡这样一家显而易见,违反商业本质的企业,却一度在中国商业界备受追捧,尤其是许多很资深的管理专家也都将其视为一个标杆企业大加赞扬。
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BiMBA 商学院院长、华南理工大学教授陈春花了。在瑞幸咖啡危机爆发之前,陈春花经常在公开演讲中,拿瑞幸咖啡作为案例进行分享,其将瑞幸咖啡作为数字化零售的一个企业标杆,以此来佐证自己在企业数字化领域的一些观点。
陈春花还曾为一本名叫《瑞幸闪电战》的商业书籍写过一篇序言,这本书籍的作者也是一位文章写得很漂亮的自媒体人。在序言中,陈春花写道,“瑞幸的标本意义就在于,它用数字逻辑重组了零售的方方面面,包括供应链、门店设置、组织管理、运营协调等等;从重构咖啡供应链的价值,到重构咖啡店的成本价值,再到重构咖啡连锁产业的价值。”
当陈春花将关注点放在了瑞幸咖啡的数字逻辑时,却忽视了一个最基本的商业常识,就是企业一定是要最终能够实现盈利的,即企业的收入减成本减费用是要大于 0 的。
而在瑞幸咖啡的商业模式中,其收入根本无法覆盖高昂的店铺租金、人工成本、原材料成本与营销费用,但就是这样完全不成立的商业模式,瑞幸咖啡还不计成本地疯狂开店,而店开得越多,亏损越多,资金缺口越大,企业风险就越大,这种违背商业常识的行为,说明创始人一定另有其它动机。
在上述模式下,瑞幸咖啡的企业创始人与早期投资人是不可能通过企业盈利、分红来获得财务收益的,而唯一的退出方式就是通过资本市场来进行变现,这基本可以判断瑞幸种种违反商业常识的业务行为,不是基于正常的生意逻辑,而是做大规模、做高企业估值的资本逻辑。
在无法通过经营获得正现金流的情况下,瑞幸就只能一直通过融资维持经营,但融资不可能是无止境的,总有一天会中断,一旦融资中断,这种高投入与高估值的模式就不可持续。
所以创始人只有一种选择,就是在估值泡沫破灭之前,尽量通过编织一个更大的故事或者通过财务数据造假维持住这个泡沫,并通过股票减持、高薪、股转债、股权质押、虚增支出与关联交易等各种手段进行变现。
这些手段也基本上在瑞幸的案例中全部被应用到。而就在陈春花做序的这本《瑞幸闪电战》出版不久,瑞幸就被爆出了触目惊心的财务造假事件。
屡次判断失败的陈春花
陈春花是国内颇具名望的一位管理学专家,具有丰富的管理理论基础,也具有一定的管理实践,并且其在过往的言论中也经常强调商业本质。按正常逻辑,一个重视商业本质的学者不应该在瑞幸咖啡的案例中如此没有判断力。但事实上,不只是瑞幸咖啡,陈春花在面对很多新型商业模式时,都缺乏专业的判断力。
早前,她经常拿汇通达作为一个标杆案例进行分享。汇通达是由五星电器创始人汪建国创立的一个农村电商企业,其对外宣传的业务逻辑是 “以全方位平台服务为核心能力,快速汇聚整合乡镇零售网点,并转化为汇通达乡镇会员店,形成服务于农村消费者的网络体系”。
陈春花对汇通达的模式高度赞许,认为汇通达模式极具特色,虽然不直接拥有实体店和店员,但实际上掌控了乡镇上的这些店和店员,这一方面可以帮助小老板在前端获取顾客,同时在后端优化供应链,这样小店就不需要备很多货,只做出样,售卖产品即可。
事实上,这只是汇通达对外公关的一套逻辑,现实中的执行落地情况与这套逻辑相去甚远。一方面,汇通达的 To C 能力很薄弱,根本无法为乡镇夫妻店带来线上顾客流量,另外,乡镇夫妻店的进货渠道多元,对汇通达供应链服务的依存度很低。
并且随着阿里、京东、苏宁与国美等巨头陆续都在下沉市场提供类似的供应链服务,汇通达的发展前景变得更加黯淡,是否能长期可持续都是未知数。这也是为什么汇通达在很早就传出上市消息,却至今迟迟无法实现上市的重要原因。
在汇通达之后,陈春花曾于 2016 年 8 月调研了当时从外表看起来正如日中天的乐视,在这次调研之后,陈春花便对乐视模式极为推崇,在外界开始大讲特讲生态型的战略思维。并于 10 月 26 日,由其担任理事长的中国管理模式杰出奖理事会为乐视颁布了最重磅的年度大奖:2016(第九届)中国管理模式杰出奖。
而颇为讽刺的是,乐视在获得该奖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乐视创始人贾跃亭便发布了那封著名的《一半是冰水,一半是火焰》的内部信,拉开了乐视溃败的序幕。
在乐视危机之后的 2017 年,以摩拜与 ofo 为代表的共享经济开始兴起,陈春花又开始在多个场合鼓吹共享经济,“2 年前没有人知道 ofo 或者摩拜,因为在我们的概念当中,品牌打造要一百年,而今天只需要 2 年。”
但不久之后,摩拜与 ofo 就被证明商业模式根本不成立,摩拜品牌被美团并购后遭到放弃,ofo 则已经完全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其创始人戴威还深陷债务困境。
少四处走穴
多静下心深度思考
陈春花算是国内最具影响力,且兼具理论与实践的管理专家了,但让人失望的是其在遇到汇通达、乐视、摩拜、ofo 与瑞幸咖啡等标新立异的企业时,完全没有展现出应有的专业判断力。
陈春花的表现,其实是中国当前商业学术界的一个缩影,虽然平时笔耕不辍,满口高深理论,但其实缺乏对商业本质的深刻理解与恒定的商业价值观,所以当遇到一个新鲜事物时,便会轻易地被带到企业包装的一套公关逻辑中,而根本无法做出自己中立的正确判断。
随着她看好的汇通达、乐视、摩拜、ofo 与瑞幸咖啡都遇到了巨大危机,我想陈春花是时候深刻反思下了,反思为什么在面对明显违背商业本质的新模式时,却丝毫没有展现出一个著名管理专家应有的水准,反而成为一个推崇 “非连续性增长和指数型增长” 的冒进主义者,并经常发表类似下述的一些极为不严谨的言论:
“企业没有大小之说,只有快慢之分。如果你今天还在谈论自己企业的规模,那肯定是要被淘汰的”;
“沿着旧地图,一定找不到新大陆;不去探险、探索,新大陆就离你很远”;
“危险的现象是,很多企业还在沿用工业时代的逻辑,就是连续的、可预测的线性思维。我们不能停留在预测连续性和线性的思维当中,而是将数据、协同、智能等要素碰撞在一起,重构商业系统的结构,带来非连续、不可预测的非线性思维”。
如果陈春花还不能做出深刻反思,一旦哪天再出现下一个新的标新立异企业时,陈春花很有可能会再包装出一套理论来对其进行诠释?如果真那样,就真的贻笑众人了。人们的眼睛是雪亮的,当一而再,再而三的在面对这些不靠谱的企业而没有任何专业判断力时,陈春花长期积累建立起的管理专家形象也会就此坍塌。
不同于一些打着商业研究为名号的生意人,可以不顾及声名地在年度演讲中鼓吹一些经不起推敲的商业案例,陈春花一直以来都是国内管理学术界的专业代表,承担着为中国商业界普及正确商业观念的使命,建议其一定要爱惜羽翼,少四处走穴,多静下心深度思考,真正建立起清晰而恒定的商业价值观。
这难道不是某些人有组织的给华为泼脏水蹭华为热度么?
还有某些杂志主编啥的乱七八糟的东西跳出来指责华为的辟谣声明是 “狂妄,自大,装商业黑洞”。就挺离谱的。
我也理解不了这是种什么玻璃心,能看出来华为的这个辟谣是狂妄。
建议报警,一查到底
就是一些机构造神,目的是割韭菜。
信谁也不能信那些卖课的呀。。但凡有真本事能站着把钱赚了,这些人也不愿意卖所谓的课啊。
太多营销号利用华为沸腾了,流量需要。
当然,也有华为自己合作的营销公关公司主导的沸腾。华为需要维持这种沸腾。
至于这个陈春花,完了到点了而已。
入了窄门走了大弯路、被割韭菜的人不在少数,买烟酒一定去烟酒专卖店,千万不要去天桥上买,那就是入了窄门了。
华为发展到如此水平,沉淀出极具价值的战略思想、变革思维、管理系统和治理机制,几乎是一家彻底的创新基因为内核的国际化企业。
凝结了高科技企业崛起历程的大部分精髓,真正做到融合东西的管理和文化精髓,是最值得国内科技企业参考学习的对象,岂是几个外行的跳梁小丑所能评价的。
不管是咨询界、培训界还是学术界都有大量的研究华为的组织和人,甚至有一大帮咨询公司和培训公司以华为的体系为生存之本,这是很正常的。
一家伟大的企业,自然会被商业社会和学术社会研究、挖掘和效仿,但是如果一批人过度消费,或者有不良的出版或者培训之类的产业链在里面割韭菜,就不对了,不只是对华为本身,对研究机构和个人也不利,这是必然的。
如果大家要研究华为,推荐去华为官网心声社区和华为官方出版的书籍去学习,包括任总的个人文章,华为公众号和社会媒体之类的。最大的弯路就是入了窄门,买烟酒不去烟酒专卖店,去天桥就是不对了,这几乎是大部分人类走弯路的内在逻辑,别入了窄门,一定去 官方认准的地方。
先说一句:陈春花是目前中国管理专业领域的顶流,学术地位目前是国内最高的。
说明互联网平均学历还是太低。
今年正经发了一片学报,别的都是撰稿。
2021
还有重名的。
人家研究企业管理很正常的行为,被各种独立蛇们给带跑偏了还说是人老师的问题。
傻 X 的评论我直接删
昨天 7.6 爆出华为的公关新闻,今天朋友圈就各种派系内容开始了。
工作关系,朋友圈有各行业的人,包括企业家,咨询顾问,内容平台。
从 4 个视角来看待这个:
1、管理咨询行业
陈春花绝对是代言人了,以管理咨询的视角,大家是需要一个在前边持续让管理现象、痛点、解决方案、概念、落地案例发酵的 IP 的,不论是陈春花,还是最近比较火的张丽君,或者其他任何在网络上有声量的管理大师。
毕竟管理咨询的大多数细分项目的服务推销都需要先给客户达成共识,不论是通过制造焦虑、炒作概念、呈现案例…..,在 PPT 里放上 “陈春花老师说”, 可能更方便与客户决策层建立共识达成交易。
所以在这个事情出来之后他们还是有点失落的,但很快会有新的大师出来。
2、企业家组织。
普遍拍手叫号,哈哈哈哈哈哈
3、某些组织
比如北方一些主流报刊杂志之类的,好像更多是在讲华为的粗暴和武断….
4、高知们
觉得言论自由最主要,谁说了什么无所谓,哪怕网络上有很多奇怪的文章,也无所谓,看热闹或者似乎是冷静
这个事件华为和陈春花教授都是受害者!
陈春花教授撰写关于华为的相关文章是作为学术研究用的,这是学术圈很正常的行为,当然,如果发表在核心期刊上,肯定能在学术界崭露头角、占有一席之地!
关于这位教授的大致介绍我放在下面:
在业内也算是小有成就,毕竟是 985 院校的博士生导师,属于普通人的天花板了!
接下来说说华为。
任正非老爷子绝对是一个平易近人、热情好客的企业家。正常的接待行为被陈春花教授描述出来后,给人一种低声下气的感觉,显然舆论风向错了!
舆论风向错的诱因在于:自媒体为了博眼球、搏出位,丧失了对事件本身是非曲直的判断,以性别差异、高知学者与企业家的噱头来吸引流量。
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邪乎!最后,华为公共事务部必须要出来澄清了!
因为最后的版本已经突破了认知,开始上升到怀疑双方之间秘而不宣的特定关系,着实有些狗血!
借此事,也真诚的希望各位自媒体人,不要听风就是雨,要有自己的逻辑判断,有自己的价值导向,不能为了流量丧失掉作为媒体人的操守!
也许有什么事,让华为不得不说破,子弹飞一阵子了, 一万多篇文章,影响有多大啊,从中得利,算不算不当得利呢?
不了解华为?
* 华为作的恶还不够多???
教授摇唇鼓舌,四处赚钱,越来越像商人;
商人现身讲坛,著书立说,越来越像教授。
陈春花教授我在几次会议上听过她的讲话,水平那就那么回事。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嘴尖皮厚腹中空,附庸自为雅士罢了。
反倒是企业家(像任正非任总),有态度有底线,更有根气风骨,有点文士范了。
北大不考虑有所表示吗?
就她的学历经历水平,是怎么到北大的。
那些文章,起点 YY 文,晋江 YY 文,“龙傲天”。
新时代的算命先生
我只想知道有没有什么公司真的找他咨询了。
巧了,陈春花是我老师,华为,我也去晃悠过,有图有真相:
看到新闻,校友群里各种炸锅,也有说春花老师沽名钓誉的,有说华为不负责任的
先说春花老师:
我是在 2009—2015 年期间关注到陈春花,当时我们是两个巨型公司合并,但是两家公司人员出现了长达 10 年的内部斗争,当时的情景,我所在的销售部,如果一方掌权,销售部跟狗一样,到处看人脸色求人帮忙;另一方掌权,第一道正式文件:要求全力支持销售,所有与销售部门为敌的部门或个人,就地解散或免职!
那时,关注到新希望和六和,两个公司合并,春花老师任总裁,合并后没有传出各种幺蛾子,反而业绩蹭蹭涨,这引起我们极大的兴趣。
新希望董事长刘永好,也曾是中国首富,和马云、黄光裕、宗庆后比肩的人物。人家用陈春花,实际结果也是有目共睹。
以上,说这些,是反驳那些讽刺春花老师自媒体和博主,别闹了,你们管理过十几万员工的公司吗?你们管理过合并动荡期的公司吗?
那几年,陈春花是中国商业女性影响力排行榜(具体排行榜名称忘了),常年排第 2,排第一的那个,是董明珠。
贬低别人没水平可以,陈春花是有资格和中国最顶级的企业家平起平坐的,靠的不是忽悠,是实力!
谁都别吹牛,涉及到企业合并后的管理,国内没几个人能做到比春花老师好。
双方就是没关系啊!
有什么关系?和任正非一起交流,去华为交流,很正常啊。
比如我也去华为交流,人家华为的人也说 “想听听勋哥意见”,难道说我和华为有啥关系?真没有,就是去交流了,你去美国旅游,你和美国政府就有什么关系了?你就敢说 “我懂美国”?你当然不懂美国,你也不可能懂。
又有人翻出春花老师的文章:任正非去接陈春花和姚洋老师。
大家可以去搜姚洋老师,在经济学领域的地位,不亚于任正非在商界的地位。
任正非开车接春花老师和姚洋,是再正常不过的,这两位老师,配的上。
尤其是春花老师的文章,原文,我看了,通篇记录的 “任正非说”“华为的方式”,绝对没有 “我帮华为”“在我的帮助下华为”“我让华为实现了” 这类词。
春花老师靠的新希望的实战经历 + 自身的学术水平,不需要靠碰瓷华为。
我一个小角色,谁见过我舔华为了?谁见过我整天忽悠 “我建议华为……”,我都不能这么讲,仅仅是交流,仅此而已。
非但如此,每次去华为交流,我都担心他们会关起门打我一顿,为啥?我在网上骂他们啊!
我拿你的钱,我去你那里交流,但我也没拿着你吹嘘自己是你们的谁谁谁,看不惯的,我一样骂你,给钱咋了?做得不对,给钱也骂!
说实话,去华为交流,我是提心吊胆的,生怕他们关起门打我。
但是,最终勇气战胜了恐惧。
有人说 “勋哥,跟人家好搞好关系,以后有机会更多合作,把人惹恼了,人以后不找你”
呸!随便~
觉得我的交流有价值,就聊。
觉得交流没价值,就别找我。
如果我到处说 “我是华为的某某角色”,那绝对是我无耻!
我和华为没关系,我真不懂华为,如果说懂,也只是一丢丢,非常小的一丢丢,比如——海军。毕竟,我是专业的嘛。
还是那句话——
交流不代表有关系,不要硬扯关系,机场见了明星合影,那不叫有关系。
春花也从没那华为给自己贴金,任正非开车接他们,如果是事实,为什么不能说?如果是编的,华为出个声音说 “任正非从没开车接过陈春花”,如果出了,春花老师名誉扫地,那也是她应得的。
我说 “我去华为交流学习”,那是陈述事实,不是碰瓷,也不是贴金,毕竟,是对方掏钱请我去的,我有啥不能说的?但是,我要是自己说 “我是华为的军师”“我让华为更好”,那我无耻,骂我就行!
这件事,春花老师,没错。
华为,也没毛病。
当然,评论区有评论 “觉得都对,又哪里不对”
确实有不合适的地方!
先说华为:
你口口声声指责的是夸大、胡编乱扯的自媒体,那你应该指责自媒体,结果最后来了一句 “我们和陈春花没关系”,说了半天自媒体的问题,然后和陈春花划清界限,这操作,是不是有点骚?
然后,你说 “陈春花不可能懂华为”,什么算 “懂华为”,任正非懂华为?他说 “华为没有 996”,到底是任正非满嘴胡说,还是他不懂华为??!!
陈春花跟华为没关系,不代表就不可能懂华为,我 TM 一个小博主都知道你华为养了海军,不可能要全懂,任正非也不完全懂,否则他也说不出 “华为没有 996” 那句话!
所以,华为的声明,都对,但是,有不那么回事儿的地方。
**再说我们的春花老师,完全没毛病,但是,也有这地方挺那个啥的。**铺天盖地的 “华为军师”“任正非背后的女人”,实际上,要是有人说 “勋哥是华为的军事”“华为的勋哥时代”,实话实说,我的内心是:继续吹,别停,继续吹,你们可劲儿吹,千万别停啊!
有人吹我,对我有利,那话又不是我说的,我为啥不开心?
所以,春花老师是自媒体胡编乱造的受益者。
但是,她没错。没有一句话是她说的,别人夸我,那是别人抬举我,我有什么错?
所以,这个事件,你们会觉得我前面说的都对,但是觉得哪里不对劲。
知乎著名问题 “华为做过哪些恶”,又增加一条 “不尊重著名归国人才”。
一个大学老师,没有承担过国家级科研项目,没有发表过权威期刊论文,也没有优秀教学成果。
那么,她是怎么评上 985 大学教授的呢?
春花任老何时了,
华为商事知太少。
2017 年就出来的事情,而且还造成如此大的影响力。
连一个小小自媒体的主笔,爆出来 P 月门直接被办了。
对于这位,毫不知情?
向来都是无论自媒体吹也好,花钱吹也好,在事情没发展到对自己不利的情况的时候,白莲花一向都是啥也不知道的,但是一旦不利了,它瞬间反应过来,掌握全部证据,及时切割,反手扣锅,都是别人抹黑蹭我热度,我啥也没干,我就是这么一个优秀的存在总有人来蹭,你说咋办呢?
苹果:这题我熟,你每次发布会不都蹭我热度吗?
我他妈太开心了
陈春华这个文盲
终于有人收拾了
陈春花与华为的事情,局外人怎么猜测都好,就事论事而言,可能都说不清楚。
不过,今天听说,任某撤销了华为的战略部,这跟陈春花事件同时发生,倒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毕竟陈春花这种教授的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就是给企业做战略或管理顾问,跟企业自己的战略规划部门的职责有共同之处。
所以,两件事之间有无关联呢?
如果题目改成 “如何看待联想回应与 XXX 相关传言,称「联想不了解 ta,ta 也不可能了解联想」?
你们猜猜下面的回答、评论区会是什么样
夜壶用完就该扔了。
北大管理学院只听说过光华学院
我 tm 以为是陈小春呢
吓一跳
这么影响品牌形象不报警吗,切割的很好呀
就想知道,陈老师临危救那啥公司的故事是不是真的。
坐看陈春花与海海互撕
陈就是个无能碰瓷的伪文艺老女人而已。
她就一网红,哪儿热往哪蹭。
说明了财富密码是什么。
要会蹭流量。
学人样,也就能学个样子。
说句心里话,大学老师搞职场实战,没几个能打的。
多是花拳绣腿,纸上谈兵,沽名钓誉之辈。
说起理论来,那是老母猪戴奶罩,一套又一套。
真正考核落地的时候,全部都做了逃兵。
不是虎头蛇尾,就是有始无终。
更有甚者干脆玩失踪。
所以,每次与高校老师谈合作,我基本上都是抱着社交礼仪的心态去接触的,至于合作成果,技术落地,想都不敢想。
当然,也可能是我接触的大学老师档次不够吧!
即使如此,上交的也没有带给我过任何惊喜呢。
至于这个陈老师,且不论她的学识和能力如何,单纯被华为的这次打脸,估计很难再把正面形象给观众了。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啦,看清别人容易,看清自己却难上加难。
刚一看这新闻,感觉是陈教授 “碰瓷” 华为刷知名度,对学者教授的好感又降低了很多,
细一想,又发现其实陈教授现在很有知名度,所述的文章我也看过,难道是和华为闹掰了,还是就像明星 “闹分手” 博眼球,刷流量?否则双方没事澄清个啥?不就是教授借华为题材写了写书?
再仔细一想,“华为不了解她,她也不可能了解华为” 这话说的太武断,华为可以说不了解陈教授,可是不能说陈教授就一定不了解华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毕竟华为是个公众公司,陈教授完全可以通过潜心研究了解华为,也许通过进入华为的学生朋友比任何人都要了解华为。
华为这句 “华为不了解她,她也不可能了解华为” 更像一场羞辱,就是要陈教授远离华为!可有必要吗?
那么一定出了什么没有公开于台面的矛盾。
没准是暗流剑指孟晚舟接班这件事来的,消除她潜在的支持者,搞掉她的 “嵩山四皓” 都备不住,任老板,孟女士要仔细对待这件事啊。
今天某米新品首销,华为和 VIVO 各自回应了一个 “热点” 并上了热搜。真挺有意思的。
炎炎烈日下,钟薛高的雪糕还没有等到 “该化” 的时刻,它的风头就被两个商界更大的咖给抢了,一个是连特朗普都不怕的华为、一个是被自媒体封为华为 “军师”“第二大脑” 的网红教授陈春花。
应该是被《任正非和陈春花的故事:我常常半夜惊醒,一身冷汗》《她的商界影响力媲美孙亚芳,远超孟晚舟,任正非亲自为她开车》这样的文章惹毛了,华为在昨天发了一则立刻就在朋友圈刷屏的声明:
“华为与陈春花教授无任何关系,华为不了解她,她也不可能了解华为。”
华为,是我尊敬的企业;陈春花,是我尊敬的学者。因此呢,这事我们就不做吃瓜群众了,正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我们来看看华为说的 “她也不可能了解华为” 这句话是否能成立?
如果把这个问题延展一下,应该是这样的:
作为一个外部人,是否有可能正确分析和解读一家他从来没有工作过、甚至没有和任何内部人士接触过的企业?
为啥我要写这个角度呢?很巧,就在一周前,我为这个问题和人争论起来了。情况大致是这样的:
在某个微信群灌水的时候,本来大家是在聊飞鹤奶粉的品牌打法,不知怎么的扯到了宝洁,一个自称是 “从宝洁出来” 的人指责我,说我错了,宝洁应该是怎么怎么的云云。
不到 10 分钟,又出来一个人,说她前几天刚好和飞鹤的人吃过饭,说外面关于飞鹤的分析,全都是错的。
天啦!按照这个逻辑,只要宝洁也好、飞鹤也罢,只要他们内部的人不开口,外部的人是绝对没有任何资格分析它们、点评它们的了,哈哈哈。
本来呢,这些号称从某公司出来的人,或者号称认识谁谁的人,也就是刷个存在感,显摆一些自己有关系而已,不值得专门写文章反驳。
没想现在站出来的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商界巨头,声称一个以管理学为主业,现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Bi MBA 商学院院长的人 “也不可能了解华为”,这就值得分析一下了。
搞企业的,我想应该没有人不懂复盘吧?我们来脑补一下各位开 “复盘会” 的情景,在一个大项目、或者一个大活动结束之后,无论成了,还是败了,公司的老大是不是都会把参与的骨干召集起来,分析分析、归因归因,看看好在哪里?差在哪里?
在会上,是不是大家都要七嘴八舌、各抒己见?有没有遇到归因不一致,争得面红耳赤,甚至要炒起来的?肯定有对不对?
好,请你用代入感代入一下,假定你就是参与这个复盘会的员工,甚至你就这个公司的老大,无论是对成功的归因,还是对失败的归因,你敢说,只有你的分析是正确的,你敢吗?
如果你的公司比较民主,同事之间不搞 “老大无谬性”,在讨论的时候要对你至高无上的权威 “祛魅”,那我相信:你肯定是不会有十足的把握说全场只有你的归因是正确的,对吧?
好,我再来把这个代入感延伸一下,假定那天在微信群指责我的两个人正好都参加了这场复盘会。那么,他们有资格说只有自己对公司的分析才是正确的吗?
显然不能对不对?因为他们内部的意见都不一致啊,何况,不懂这个基本原理的人,即使就算是企业内部人,级别也肯定不会高——因为他的认知都不够嘛,所以他的观点呢,通常不会太正确。
上面我用复盘会来模拟,是为了让你有代入感。实际上,从纯逻辑上看,要对一件事正确归因,取决于两个条件:一个是掌握的信息准不准确、全不全面?一个是分析信息的人,他的分析能力怎么样?
从信息的角度来讲,品牌的外部信息,内部员工和外部分析师是一致的;品牌的内部信息呢,内部员工知道的肯定多一点。
但是,说起分析信息的水平,一般而言,专门从事分析的人,肯定比一个按部就班的普通员工,甚至比管理层掌握的分析工具更多、分析能力也更强吧?
从这个意义上说,不管你在大公司还是小公司,不管你是高管还是员工,绝对没有可能说因为你是亲历者,所以外面的分析都不如你正确这种说法。
甚至,我们老祖宗的智慧还会有 “灯下黑”、还会有“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的说法,不就是因为亲历者反而存在分析劣势吗?
关于华为对陈春花的声明,前湖畔大学产品模块学术主任梁宁的话很有道理:“作为一个学者,有很多做研究的方法。按照华为的逻辑,历史学家都没法做了。”
《财经》杂志主编何刚更是直言,“一家商业公司有啥神秘的,外界不了解,不配了解?不可能了解?莫名其妙。真把自己当商业黑洞?”
实际上,你今天学到的商业案例,90% 以上都是由外部人士,在非接触企业的情况下,仅仅通过商业逻辑分析出来的。
所以啊,以后遇到类似情形,千万不要觉得自己是内部人,看得就比外面的人更透彻。
哈哈,扯远了、扯远了。其实啊,华为对陈春花的声明,并不在于分析得准不准,而是为了内部凝聚力。
在华为看来,华为的今天是全体华为人一刀一枪打拼出来的,怎么可能把成功归因到一个外部智囊身上呢?所以,华为的声明就算有些负气成分,也是可以理解的。
对了,标题说到的柳传志呢?文章都快结束了,再不说说他,就没办法 “前后呼应” 了。为啥要扯到柳教父呢?因为我想到了他的情商,如果由他来为华为写声明,那大家的面子都会好看很多。
据说柳传志早年刚买车的时候,遇到同事一定要远远地把车停下来,走路过去和同事打招呼;招呼打完,要等同事走远了,才会再去发动汽车。绝对不会像那些喜欢显摆的人,一个俯冲停在你面前,又一脚油门你把呆呆撂原地。
但是,任正非是谁、华为是谁?他是品牌 12 原型中标标准准的英雄原型。英雄,做事讲究的是风风火火、讲究的是快意恩仇,哪有那么多的弯弯绕绕?这才是能与特朗普对着干的华为、才是值得我们尊敬的华为!
一.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自己不主动撇清关系,反而一直放任营销号夸大宣传自己蹭华为热度来吸引其他企业家付费上课,有今天的结果是必然的,碰到其他企业可能就过去了,可惜这次碰上华为。洗地的可以省省了,陈前几年还狂吹瑞幸和乐视模式,结果瑞幸被收购才走上正规,乐视破产贾下周回国,可见水平确实不太行。
二. 据我所知,华为内部普遍认可的管理学家只有中国人民大学的几位教授,当年和任正非一起编撰了华为基本法,一直是华为的高级管理顾问。这次声明一出,其他来碰瓷华为的所谓的管理学家可以省省了,支持研究华为。但研究就研究,不要真以为装作自己是华为变革的亲历者来割韭菜可以蒙混过关。
充分说明大人物才不是 “大人不记小人过”,对那些夸夸其谈、沽名钓誉、欺世盗名之徒更是不齿。
以前清华有个胡鞍钢,传说是国 w 院的智囊。他在清华也经常说,我一会要去国 w 院开个会。
后来老朱来清华,胡也出席了。老朱问:听说你们这里有个胡鞍钢吧?怎么外界都说他是我的高参呢?
从此胡鞍钢再也不敢自吹自擂。
陈春花跟这有异曲同工之妙。华为发了声明,她也一脸无辜,说文章都不是她写的,要追究造谣者的责任。问题是这一万篇文章也不是一天写成的,关于任正非为她开车的谣言传播也有好几年了,怎么直到今天才想到维权呢?
聪明点的人就知道赶紧避嫌,而她却顺水推舟,到处宣扬自己对华为的研究成果。她有什么资格研究华为?百草园去过几次?她就是在外面说 “那个华为的任正非,水平比你们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我跟他谈笑风生”,都不会落到今天。
这些年她一直都是谣言的受益者。那么多自媒体使劲吹她,没有利益我是不信的。
华为的声明极具任氏风格,刚硬到底,不留情面,毫无余地。也充分说明任老板对这种人的厌恶。
实际上华为的高层很开明,从没停止过向先进文化学习。90 年代初全盘引进 IBM 管理流程,每年花几十亿的管理咨询费。华为搞《华为基本法》的时候请了当时国内最有名的企业管理专家。我一个人民大学的师姐当年就跟导师一起去了深圳见了任老板。
如果陈真是华为请的专家,必定深入调查研究过华为,而且必然受到华为的尊重。然而 “她也不可能了解华为” 这句话不仅说明陈跟华为连点头之交都没有,是华为重重地甩她一巴掌。
水军头头碰瓷海军头头,造谣被打脸。按在地上摩擦是正常的,你以为咱华黑日常都是捏造么,哎,不是真实黑料咱华黑还真不敢开口。
北大国发院的教授陈春花,屡屡碰瓷华为,蹭华为的热点,华为实在受不了了,于是华为公共及政府事务部 7 月 6 日,在华为内部论坛心声社区发了一个声明,与其撇清关系。
声明说,近期网络上有 1 万多篇夸大、演绎陈春花教授对华为的解读、评论,反复炒作,基本为不实信息,我们收到不少问询,所以正式声明:华为与陈春花教授无任何关系,华为不了解她,她也不可能了解华为。
陈春花现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BiMBA 商学院院长,曾于 2017 年 1 月发表的文章《与任正非先生:围炉日话》。然后正如华为的声明所说,网上衍生出很多描述陈春花与华为,乃至任正非之间的亲密关系的段子和文章,给人的一种印象是:双方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和合作。
譬如,有一篇文章说到,2016 年任正非邀请陈春花到华为演讲,坚持要亲自驾车接送她。陈春花上车后发现司机是任正非,赶紧说,“你可能是世界上身价最贵的司机了,我可承受不起”。任正非则说,“能为你开车是我的荣幸”。
显然,贵为北大商学院院长的陈春花不可能,也无暇去编造这些无耻卑劣的段子,但是,这些编造者更可能是与其有业务联系的利益相关者。譬如,是她书籍或课程的代理商。
这意味着,陈春花个人出现了不当的商业化,而她本人却是一位中国顶级院校的顶级管理专家和商学院院长。这真的是莫大讽刺。
不过,在华为声明发出后,陈春花在几个小时内给出了一个回应性声明:近期网络上有逾万篇夸大、演绎我对华为的解读、评论,基本为不实信息。正式声明: 1、这些文章不是我写的。2、华为仅为我的学术研究案例之一。3、我将聘请律师就此类侵权行为追究责任。
这就很狗血了,陈春花说那些借华为吹捧的一万多篇文章,侵犯了她的权力,要起诉这些文章的作者。
问题是,为何陈春花只是在华为发出声明后才突然发现这些文章的存在?不是一两篇、十来篇,而是一万篇。
再一个问题是,这些文章的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碰瓷华为、蹭华为吹捧陈春花的目的是什么?更合理的解释是,他们可能在代理陈春花的书籍或课程。
如果这样,陈春花就可能存在不当的商业行为,这种不当甚至惹怒华为。陈春花是中国顶级大学中的顶级管理学教授、商学院院长。如果连自己的商业行为都处理不好,管理不好,还怎么去教育学生,怎么去充当社会上的管理专家、商业专家?
接着说说清华的教授阎学通。此前他对俄乌战争的分析,引起很大的争议,他的观点更多地是运用西方分析范式,站在西方的学术参战系中来看俄美,看世界,所以,尊美抑抑俄。他把俄罗斯看成一个全球秩序的破坏者,和逆全球化的加剧者,并认为俄乌战争对中国百害而无一利。
阎学通的观点似乎让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甚是欣赏,他近日在自己的自媒体上发了一张与阎学通的双双笑容满面的合影,并配文说:“非常感谢清华大学阎学通院长,就全球政治和美中关系与我进行了很好的讨论”。
美国已经对中国十几所大学进行制裁,这大学是不会邀请美国的大使进入校园的,更不会与其进行 “很好地讨论”,更更不会一脸笑容地合影。
华为的声明很有意思
有意思的地方在于
这也太 TM 业余了
什么叫华为与陈春花教授无任何关系?
是不是即使任老真的给陈春花开车,即使真的对陈言听计从,也可以说华为与陈教授无任何关系?
毕竟任老不是华为
但是呢,陈春花教授用的想必是华为手机
那她就是华为的消费者,跟华为签订了企业和消费者的合同。这个时候你说华为跟陈教授无任何关系,是说不打算提供售后服务了吗?
同时,研究华为的人那么多,就算她通过各种访谈各种资料对华为产生了一点点的了解,从正常人的逻辑来看也是很有可能的
但是华为的声明斩钉截铁说她不可能了解华为
这个底气是从哪里来的呢?
实在是想不明白这个完全禁不起推敲的声明到底是谁起草谁审核的
背景,本科硕士都是学管理学的,在企业内部也扎扎实实工作十来年,平时喜欢钻研企业管理理论。
匿名说句实话,陈教授的书确实没有一本看完的。初一看题目挺吸引人的,有很好的角度,但是看下去,好像又没有能阐述特别透彻,缺少让人觉得 “认知一颤” 的感觉。
市面上很多管理书都有这种问题,题目、大标题、小标题说的挺在点上,里面的主体内容却泛泛而谈。对于工作很久,面临很多问题的职场人,想去寻找思路和经验的,反正失望远多于惊喜。
现在华为发展得好,它可成了蹭热点的聚集地,市场上很多打着华为招牌上课的老师,包括有华为背景的人。
归纳的理论说起来容易,只是华为确实太大了,它的业务属性、文化和管理体系和市场上绝大多数企业是不适配的,僵化地学绝对学得不伦不类、痛不欲生,除非有华为方面削足适履的决心,先僵化再优化后固化的自信想法。
对我来说,华为的管理呈现出结构之美,而它的文化也 “刚” 得可爱。就比如这则说明,很华为。
第一次听说陈春花是还身在桂林彰泰的时候,那时候老板经常引用一些 “春花语录”(还是” 春花夜读,不管是“语录”(夜读)还是姓名都不喜欢。
后面偶尔碰到她写的一些文章或者是 “书”,也是没法看下去,据说她还当过某家企业的 CEO,好像把人家公司搞得乱七八糟,干不下去了。
从文章和书来看,就是一个没有实际企业管理经验的人阅读了大量企业管理类书籍,然后瞎扯瞎写的东西,看了后总是觉得不舒服,有反胃感。
企业管理,能忽悠的话总有一些市场,有些企业家或者老板,本身素质一般、判断力一般,遇到一个不说人话的 “教授”“博导”,很容易就被坑进去了。
根据我打工多年的经验,陈就是一个大忽悠。
个人好恶,仅供参考。
既然不是本人所写,而且一万多篇,那为什么不早发声呢?
报道大意如下:“爱尔兰教育部门也曾试图阻止其(爱尔兰欧洲大学)运作,但迄今未成功。
据其网站称,这所 “大学” 通过研讨会、研讨会和远程学习为 “成熟的个人和高管提供高级专业课程”。(注意 “大学”。)
课程包括工商管理、科学、音乐、教育和管理学位以及硕士和博士课程。
它没有得到爱尔兰任何官方机构的认可。”
所以,爱尔兰官方认证爱尔兰欧洲大学就是一个 “卖学历” 的野鸡大学。
最后问题也来了,陈春花拿着 “爱尔兰欧洲大学” 博士学位,如何一步步成为**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以及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BiMBA 商学院院长等头衔,这个问题只有天知道了!**
华为回应陈春花之后,你知道野鸡大学 “爱尔兰欧洲大学” 博士吗?
查了教育部认可的爱尔兰大学名单,没有这所大学。
公司培训请过她,怎么说呢,个人无感。
并且通过课程,能感知到她不是那么有人脉的,有点虚。
上完课一点不记得她讲了什么,可能这是无感的主要原因吧,毕竟管理类课程,实操和案例是特别重要的。(案例的真实性也特别重要,不然会感觉到虚空)
所以,华为估计不太想有关系,能理解的。
况且,若陈文章中描述的内容为虚假内容,或者 “军师” 等宣传为自己刻意炒作,将会涉及以下法律问题:
1、虚假宣传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规定:“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
陈提供的管理课程服务可以理解为一种商品。
2、侵权
若此项举动影响了华为或任老个人的名誉等其他权益,也可以追究。
搭车还要抢方向盘,把真正的司机惹急了
先拉一堆水军炒作一波→马上辟谣→聘请律师→炒作目的达成→舆论过后→继续割韭菜
人总是期待从别人的成功中去萃取出自己能够参考学习的经验,什么人生 10 大建议,创业 36 条军规,男人成长的 22 条发展,所以一些专家学者就趁着这种人性去写一些投其所好的文章或者书籍,告诉你海底捞你学不会,微信思维有多牛 X,瑞幸咖啡如何裂变的,阿里的多少条军规
但究其根本,都不过是专家学者和企业的双赢交换,一个获得了流量和热度,一个获得了包装和炒作
不过这次,显然春暖花开的陈教授没有和华为确认过眼神,没有确认是不是遇上对的人
无论是营销,经营还是管理,没有深耕入局,哪有那么多成功的经验可以复制的
本来打算睡觉去了,知道这个问题来由的我,看到一些回答实在是忍不住说几句。陈是我读商学院时候的老师,声明一下立场,并不打算去洗哪边,而是告诉大家一些事实。
任何一个读过商学院的人,应该都有一个起码的认知,对一些知名企业的案例研究(case study)是一个商学院起码的学术研究方式之一。HW 作为中国最知名企业,必然有案例研究的价值,我相信这也是陈教授去研究它的目的。陈教授本身作为 PKU 商学院的院长,想必没有任何需要借助 HW 炒作自己的,所以喷子们先去了解一下陈教授的背景再来,她不仅有学术背景,而且亲自进入企业界操盘过某知名企业,可以说是国内商学院里面理论联系实践的第一人。在陈教授来我院之前,每年的财经年会,想听她讲座的企业家都拿着小本子排着队。
那么再来说,某 H 为啥这个时候来喷。这个事情比较有趣的就是陈教授是一个笔耕不辍的人,她写了好几本管理学的书,有几本书非常的畅销。任何一个事情一旦畅销就容易出问题,没错,就是盗版书的问题。最近有一些公众号利用某抖疯狂推销这些盗版书,如下图:
做盗版书的营销,有些时候不得不说比正版做的还好。没有那么多宣传语的限制,大家迸发了无限的创意,于是乎,这些营销号们开始创作段子,其中一个段子就是陈当年和 HW 的某老板对话的时候,讲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本来挺好的,可是到了段子手那里,就变味儿了。于是乎,某 W 觉得自己的品牌被恶意的采用,但是陈教授自己也是受害者,不仅书被盗版,而且那些段子实在不能拿到台面,也就有了今天的这个某 W 的声明。
但是,个人觉得这个声明非常的甩锅,一个教授难道以后不能研究企业了?一旦研究了企业,就会被一些企业用这种方式去声明?不知道后续会怎么发展,但是先给大家讲个情况吧。
-—- 续更
看到学院的群里有人发了一个出版社的声明:
刚刚看到《财经》杂志主编何刚发了一句话,“很粗鲁,一家商业公司有啥神秘的,外界不了解,不配了解?不可能了解?莫名其妙。真把自己当商业黑洞?我对这件事很遗憾,这是怎么了?”
一个企业的傲慢不过如此……
预更: 鉴于评论区不少人应该没看过陈教授原文,就把网上盗版商的段子拿来说是,发个当时的原文给大家 https://mp.weixin.qq.com/s/d29vak1w-iGs8A4BRw79sw
陈教授还是不简单啊!
陈春花,现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BiMBA 商学院院长、北京大学王宽诚讲席教授、新华都商学院理事会理事长、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客座教授 。华南工学院 (现华南理工大学) 无线电技术专业工学学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硕士,爱尔兰欧洲大学海外部工商管理博士,2005 年南京大学商学院企业管理博士后 。
曾任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联席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2015 年 、2016 年 、2017 年 、2018 年 获得《财富》“中国 25 位最具影响力商界女性领袖”。2016 年 、2019 年 获颁《财富》“中国最具影响力 50 位商业领袖”。2018 年获《清华管理评论》“年度管理创新思想家” 。
事情本身并不复杂!
简单了解了一下,陈教授和任正非有过一次交流:
陈春花曾于 2017 年 1 月发表的文章《与任正非先生:围炉日话》,描述了 2016 年岁末,她和姚洋教授、田涛教授等,与任正非先生交流的情景。
但多年来,文中大量细节被各类自媒体不断演绎、夸大,演变出了 “华为军师陈春花”、“华为海军司令陈春花”、“任正非不顾华为高管的反对,坚持自己驾车接北大女教授陈春花”、“任正非亲自开车接陈春花,却遭对方直言:你的企业马上面临亏损” 等等。
总而言之,就是营销号作怪,引发当事人澄清!
华为回应的非常好。
10 万块的课程,不能说也是受害者吧
先说初步结论,在我眼里就是水军买多了。
就是不知道是她本人买的,还是说授意身边团队的人,或者合作方去买的水军。
再说利益相关
1 .
最近企业微信推她的直播,聊企业管理。因为推了好几次,就点进去看了一下,但是没看完,直观感受就是虚头巴脑,没有提起企业微信,又句句围绕企业微信,不仅让我想起那篇描写风的文章,全文不见一个风字,又句句不离风。
还买了她的书,读完感觉十分高 JIA 大 DA 上 KONG,但是名字起的还是很赞的,价值共生和协同。
最后最终结论,我是个格局不够的 low 批。
我们就不能正常的分析一篇文章吗?非要看自媒体夸张的转述?好像很久以前我们就知道 “标题党” 这个词了。
我的手机上没有《今日头条》《抖音》这类软件,就是因为我觉得内容绝大多数不可信,干嘛要浪费时间在这些上面?
有一些话陈没说过,华为也没说过,不过是吃这碗饭的人说的,我们要是把时间都耗费在这种媒体上面,就太蠢了。
怎么看,碰瓷呗。
在抖音上看过说自己从华为离职的,教大家如何职场生存的;有给华为做培训的,然后搬出一套套的 HR 招人理论套路;有说给华为做过策划的,然后教你做运营卖课;也有说任正非老爷子多神通广大的,就差把他神化成诸葛亮了。我感觉这些人就差一个人出来说,当年是他让任老爷子创造了华为。
说真的这些人大家看得多了也烦。本来华为就是一个流量大户,话题大王。各种博主还不得使劲蹭啊。要么使劲黑,要么就使劲捧。然后流量轻轻松松获取。
华为过去是个众人皆知的流量密码,现在更是流量密码,将来还是。最重要的是华为无论被黑还是被夸,流量只会增加,不会降低。
唉,这些人太碰瓷… 最不要脸的就是这些酸臭的所谓知识分子,袁老让他们吃的太饱了
到底哪里的教授?学历什么?哪个学校毕业?
这位教授包装、营销自己无可厚非,做得太过头了(网上那么多吹嘘她和华为关系的文章,如果说不是有人故意营销,打死谁也不信),让人以为她和 HW 有什么不得了的关系,前几年记得有个曾经在阿里就业过的小朋友,离职后创业,把自己和马云公开场合蹭的合照(真是蹭的合照,马云都不知道她在拍照,也不知道她在现场)发的到处都是,包装自己是阿里不世出的杰出员工,好家伙,被阿里员工在网上痛斥。没想到今年又出北大管理学院教授碰瓷华为的事件,虽然手段比那个小朋友高明一些,但也是臭不可闻。真是碰瓷有多香,打脸有多响。
「华为不了解她,她也不可能了解华为」
陈春花的研究方向是组织管理,研究逻辑和理论框架还是西方现代管理学、德鲁克老掉牙的那一套
自然不可能了解华为首创的 251 之类的先进管理理念
我是华南理工的毕业生,听过陈春花老师的课。
当时我是大一新生,被忽悠进了公关协会(一个华工大学生社团),交了 20 元会费,每个星期听一次讲座,每次请不同的讲师讲授公关相关知识,一共十次。
陈春花是其中之一,也是其中唯一的女讲师,所以对她有印象。她那是还只是一个普通大学老师,在华工经管学院任教,听说学生挺喜欢她的,说她讲课很生动。
记得当时听她的讲座的确还是比较有意思的,具体内容忘了,觉得她在那十个讲师中排得进前三,比大多数大学老师的课讲得好,所以这些年来听到过她的名字也觉得挺正面的。
至于现在爆出的这些关于她的消息,没什么好看待的,当个吃瓜群众呗!
从没看到华为那么恶心的公司!
上次迫害爱否和王跃坤,这次又在清洗陈教授!
恶心的公司,一定会死得很惨!
多年来,我心里一直有个疑问:乾隆皇帝下江南,到底吃过多少种小吃?
“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走到 XXX,忽然见到一种 xxx,吃后大喜问到:这是什么美味……”
我相信 99.9% 的中国人在各种小吃店都会见过这种起源故事,核心要素必须是与名人有关,最好是皇帝,这样食客才会更有消费动力。因此乾隆在这些故事中,乞讨吃到了叫花鸡,偶然吃到了驴肉火烧、山东煎饼甚至咸菜疙瘩等等。
我相信乾隆吃过部分小吃。但你要说他要过饭,我是不信的。
那这些故事都是谁传的呢?无非是利益使然罢了。
近日,财经媒体圈关于华为和陈春花教授的讨论热极一时,有人说陈教授为了营销拉大旗扯虎皮,有人说华为的声明不地道,还有人经过调查研究解读,都是盗版书商的诡计,华为和陈教授都是受害者!
华为声明了:“你不懂我”。
陈春花也声明了:“我要告你”。
我们不知道也不讨论这件事最大的受害者是谁,但可以聊聊企业和学者之间应该是怎样的关系。
在我的职业观察和体验中发现,现在很多专家、学者与企业之间,最普遍的就是互相蹭一蹭的关系。
企业为了证明自己的战略布局、商业模式、产品品质有多么超前和优秀,便聘请若干专家撰写相关文章,将自己企业作为核心要素,生产了各种白皮书、行业调查报告、生态报告等等,然后通过媒体及各类渠道散播出去。
“你看,xxx 首席经济学家专门研究过我们,对我们很认可!”
这种话不论是跟老板说,还是对合作伙伴说,确实多少是有增光添彩的效果,这里企业是蹭了专家的身份,给自己做权威背书。
另一方面,专家学者也要借企业的光。如果是传统文学、科学等领域专家当然是不屑于此的,伟大前人和远古学者不提,就拿 “北大韦神” 来说,你让他蹭任何企业的热度,他必定都是拒绝的,因为他没有这方面诉求。
但现在的很多经济、管理类的专家学者则不同,他们不仅做学问还要打开市场,要卖培训课、要卖专业书、要打造个人的知名度和 IP,因此蹭企业也不难理解。
毕竟就跟找工作一样,在大厂干过的员工,履历中服务过大品牌,多少是占有一定优势的。因此你在他们的课和书中,见到他们今天给马总提了个建议,昨天给任总写了个规划,前天和王总喝了个下午茶,这都是可以理解的。
更有甚者,是一些肚子里没什么干货,纯靠 “硬蹭” 搞营销的所谓专家,这种专家多见于品牌和营销领域。可能只是参加过一次小米发布会,上厕所的时候提醒过保洁要补充厕纸,在自我宣传时,就说当年给雷总提过建设性意见。
好巧不巧,最近也看了几篇关于 “硅谷之父” 特曼的文章。
很多人说,没有特曼就没有现在的斯坦福和硅谷,这是对一个专家学者无上的认可。特曼其人不止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十分出色,更重要的是其格局之大。
![](data:image/svg+xml;utf8,)
对于斯坦福大学,他鼓励研究生毕业去创业,鼓励教授到企业中参与咨询,并建立了斯坦福高技术工业区,也正是该工业园区奠定了硅谷电子也的基础,为斯坦福带来巨大收入同时,扩充教师队伍,培养更多人才。
同时特曼对人才的培养也不遗余力,教授知识的同时,他也带着学生实习,拜访最初从事电子业的人,积累经验。在他倾力打造的 “电子业创业种子团队” 中,包含惠普公司的创始人比尔 · 惠烈和大卫 · 普克等。
特曼作为一个领域的专业学者,他与企业之间形成了一种十分良性的互动关系。知识和人才培养为企业输送技术和人才,而企业提供的资金和实习实践机会,也能为特曼的团队及整个斯坦福大学提供健康发展的资本和土壤。更重要的是,这已经是几十年前的事了。
在特曼的带头影响下,以斯坦福为首的高校学者和企业之间早已形成了一种默契,这种环境无论是对做学问还是做企业,无疑都是沃土。
相比最近关于华为和陈教授的讨论,不管任总开没开车,拉没拉车门,这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他们是否本可以为对方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当然,我国也有一些企业和学者深度绑定的实践,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前几日看直播,任泽平老师还在为自己与恒大的是是非非做解释。
虽然这个浮躁的环境之下,互相利用,互蹭影响的表皮合作确实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对于企业和学者来说,都有些 “大材小用” 了,他们本可以产生更大的能量。
反正在我看来,无论是谁蹭谁,简单 “蹭一蹭” 的关系,事后又一脚踹开,都是一种挺渣的行为。如果是“硬蹭”,那就是耍流氓。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微评号
陈春花,一看这名就不是什么好 niao
这个问题评论这么少的么,但我还是忍不住不吐不快。
昨天刘润老师写了一篇文章说华为和陈春花都是受害者,都是盗版书商良心大大的坏了,我在他的视频号下评论,刘润老师正在走向中庸。
其实我想说的是平庸,这件事如皇帝的新衣,要么就别评价,评价就讲讲真话。
因为我自己也想试试管理培训咨询这个行业,我认真研究了这个圈子都有什么大人物,怎么做成的,也仔仔细细拜读了不少网红大师们的著作,再加上被老板推过不少视频号,所以我还是对陈春花这三个字如雷贯耳,并且赶紧慕名关注了她的公众号。
然后,我发现,我竟没有办法读进去她的文章,文风属于一本正经的灌水,说的都是大道理,字数凑得足足的,但是看的时候觉得味同嚼蜡,看完感到一无所获。我甚至觉得是自己水平太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敢说这个事。就一次偷偷问过一个信得过的朋友怎么评价陈春花。他说可能她比较适合传统企业的老板,这个事我就算是懂了。
然后看到华为这个声明,最后一句妙不可言,文化人的愤怒力透纸背。
我后来也拜读了原始出处,陈春花的围炉日话。
我不知道这种文章如果换做作者是我,内容也不提这个任正非开车这个茬,在知乎能不能拿到浏览量,中间十五则会议纪要,前后写了零散小事,开车的事就写在前面的段落里,她说:“已经深深地折服”,到后面的段落里又写了一件吃了任正非的盒饭的事,然后说任正非帮忙拉开车门的事,她继续说:“那一刻被任先生细致、平和的品性所折服。” 总之,一篇短文,折了两回。
我总觉得大学者都会专注学术,甚至不一定会在意这些世俗小事,任正非本人是谦逊还是狂妄,也和他的治理华为的思想没什么关系,不值得这样流水账似的浓墨重彩吧。
而最应该是精华的 15 则会议纪要,却写得惜墨如金,当然可能时间有限,也写不了太多,但是显然没有看到交锋,没有看到思辨,没有看到哪怕一个精彩的提问。
如果这是她和华为的唯一一次邂逅,那真的只能说营销到位了。
当然,陈春花也说这都别人瞎说的,不是她写的,现在被华为一点破也要找律师了。
我很喜欢刘润老师,刘润写东西是有真水平的,现在为名声所累,不得不在圈子里表现出以和为贵的人设,这样的刘润,却在失去他本来的光芒。
当然,作为咨询从业者,到底怎么做才不算忽悠,在全民还没有知识付费意识的当下,又怎么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确实是行业面前的一大困境。刘润如果没有李泽楷的慧眼识才,可能现在也还在绞尽脑汁研究流量,当然,如果是那样,可能他还能多写一些更接地气的案例。
共勉。
排除那些造谣的不说,陈教授搞半天协同共生她这协同的也不行啊,直接让人怼脸干了
其实,经管类教授全都是花架子,根本没有实际能力,根本就不具备指导谁的能力,大致和表演类博士属于同一类人。
经管类教授对于企业的价值绝对不超过一个工作一定年限、绩效中等以上的部门经理。科班出身的经管类教授更是不值钱。著名的管理学家,基本都是企业家转型。
不论华为事件是非,也没觉得华为论据很充分。
但喜欢陈老师,陈老师是国内管理学老师中接地气,脚踏实地的,大家可以去听一下陈老师对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分享,独立思考,不要被带节奏。
(我不卖课,不做自媒体,不是陈老师团队的)
这算什么,沈逸还自我宣传所谓内参呢?现在翻看之前他的评论区还能看到诸如上折子,国家智库之类的话
警示自己:
随缘、惜缘、不攀缘。
没有一个人的成功可以复制到另一个人身上,没有一个企业的成功可以复制到另一个企业身上。那些学习现在华为经验,期望成功的企业,麻烦想想你有华为的底蕴吗?你有华为的经历吗?如果学习,那也要重头学,不要那自己的破烂去硬套别人的金镶玉。
如果那些打着华为名头做培训的人真的想帮助中国的企业,麻烦你们从头交,不要给小学生教什么微积分。否则只会误人子弟。
说实话,北大国发院可是经管学界的殿堂,里面的人,基本上个个都都是大牛,开始我一看国发院的教授,觉得是不是有啥误会,后来一看简历,觉得有点水,尽管还不错,但明显配不上国发院,尽管是化工当过经贸院长,工商副院长,但那个时候华工的经贸,工商水平很一般,这几年才均衡发展,这简历估计去现在的华工,连博后都做不了吧,估计去广外,广大也够呛,文章名字都是虚的很的鸡汤文,而且能看就一个南开评论,两个管理科学学报差不多,还感觉像是成名后的关系稿。在国发院,没几个五大刊,utd24,FT50,中国社会科学 ,管理世界,经济研究 恐怕是基本很难进去的吧,现在 985 的经管学院这都是起步要求,部分 211 也这样要求了,另外他做的方向在 utd24 里也是相对容易些的,被认可的,就算这些没有,就算上面说的比较难,你也得有几个像样文章撑撑门面,然而没有。
乍一听,觉得国发院,太厉害了,仔细一看学术有点水,感觉就是北大负责 MBA 商业培训主管人员而已,借北大国发院名号,借华为名号抬高自己身价。另外,据我所知,经管学院下边的 MBA 中心,培训中心和商学院都是学院内设专门捞钱的行政机构,所谓中心主任(或者好听了叫院长)基本都是纯行政岗位,没学术,我硕士同学硕士毕业后每两年就当了 MBA 中心主任,都是纯行政岗;我硕导刚进学校时候,要求必须有两年学院公共服务,要么做支部书记,系副主任,或者 MBA/MPA 中心主任等兼职,他就选的 MBA 中心副主任,兼职服务期满就不干了;我现在学校的的 MBA 中心主任就是纯行政。
刚又看到,他的博士文凭是野鸡大学,硕士是商学院 MBA,唯一正规文凭是华工无线电专业本科,是什么让一个华工的本科生能够跨学科跨门类,那么快成为工商副院长,经贸院长,背后的问题引人深思。
我不是这个领域的,也只能看成果吧,顶级期刊确实比鸡汤书更见学术水平吧,只是个人看法。
作为一个学者,根据自己的知识框架对部分管理实践发表意见无可厚非,但蹭热点或者放纵自媒体夸张宣传不实事求是,就有点不爱惜羽毛了。如果作为商人的话,就能理解了,毕竟收益大于风险。
国人的祖传技能 “鲁迅说”“周树人说” 异曲同工之妙
此次事件愈演愈烈(按年记、类似信息一如既往),而陈春花及其团队对此 “听之任之”,与韦东奕及时辟谣形成鲜明对比。该教授此次澄清之快与对自己有利的(极其离谱的)信息“听之任之” 放一起真是莫大的讽刺。
中国企业家杂志等一系列公众号下方留言区一些极明显的 “公关” 类信息说明陈春花团队“运作良好”,此前的不作为与该事件再次形成鲜明对比。
个人认为各大企业对该类群体要像华为一样明确说不。
咨询老师牛,但是咨询老师不能觉得自己牛,要永远发心认为是自己服务的企业牛,否则咨询师就错了,听听乔布斯怎么说
乔布斯和华为为啥都不看好这类
管理学界的于丹,方鸿渐留学精髓传承者。
对「华为不了解她,她也不可能了解华为」的疑问?
1,“不了解她”,为什么请她到公司去交流,就不提接送的人员了。
2,“她也不可能了解华为”,这个应该由陈春花教授来回答了解的程度。
对陈春花教授回答的疑问?
1,网上的文章不是自己写的,自己肯定能看到,这个不能否定的,为何不提前声明?
2,承认不属实,就应该及时申明更正,告知相关人或者间接相关人停止宣传。应该在华为声明之前发布。
3,应该对攻击性网络传言作以回复或诉诸法律。
建议:对于华为公关部,如果真实请过陈教授去过华为交流,即使现在有矛盾,首选应该先和陈教授沟通,达成共识发布针对网络不实传言的作申明或者共同声明。现在这种单方发布明显是对陈春花教授有不满之意,对自己的品牌和公司形象没有提升。只是普通人的思维,对表象的看法。
本人才疏学浅,知识面有限,之前完全不知道陈教授这样的人物。
后来服务的一家东家老板有聘请陈教授做公司的顾问还是什么职位吧,然后强烈推荐她的文章和公众号。
坦白 讲,依本人的认知程度,觉得陈教授 90% 以上都是在讲轱辘话。你说错了吗,肯定没错,你说有道理吗,肯定有道理,你说能有什么作用,好像其实也没什么作用
华为真正的老师是 IBM,是思科,是爱立信。什么时候轮到一个不搞学术还混迹在学术圈的骗子了?
这不是传统艺能?
不过是为了碎银几两
当今社会,谈钱真的不丢人
哪怕你是教授
但是毫无原则的夸大,给教授身上贴金
来达到营销目的
是操作者有些下作了
我相信不是陈教授自我操作,她和华为都是被坑的
沽名钓誉,夸大事实,继而割韭菜
这个法子可不行。。
呵呵。北大有许多陈春花。
文科的陈春花大家都能看出漏洞,理工科的陈春花 那么大黑洞、奈何老百姓都看不出来。
这几年有不少公司的主要管理人员,隔一段时间就转发陈春花分析华为的文章,立志学华为
如果只是被碰瓷,应该不至于引发这么严重的官方声明。
个人猜测,应该这些与陈教授有关文章里出现的东西影响了华为的运作,而且是比较大的影响。
感觉就是学界的堪舆大师被理工科直男单位打脸:老子成功靠实干,不靠风水吹逼
感觉和三年前互联网达人言必称马云弟子,传人是一回事儿……
对于事件本身不太了解,不好评价。
但是就陈春花的管理的常识这本书来说,在我刚刚作为一个小 leader 的时候看的一本管理入门的书,可以推荐下。
华为应该也是忍了很久了
哈哈
华为一般很少对网上传言做出什么回应的,能让华为主动出来说和他们没关系,我猜测可能真有某些华为领导当真了然后去打听。
第一次知道这个人,看来还是不够上进。
近些年上网,总是看到些卖课的广告。小的如什么各种网上技能培训,倒还理解。
其它的如什么管理学,成功学之类的,就无语了。觉得应该是小打小闹吧。
没想到,钱途还是挺大的。什么人都搀和。
一个卖课的
这也是在告诫学者们,好好做学问,别天天炒作吹嘘。
了解一个事物是很难的。我曾经待过,我不能说我了解,就好像我是安徽人不代表我了解安徽,只能说我有一点实际的对身边人、气候、山水的感性认知。甚至我也只是对身边很小的一小块地方有一点感性认知。
了解一个事物需要从实体、精神两方面了解。还需要从内部、外部两个侧面同时了解。还需要从上到下地了解,上很重要,下也很重要。
从内部了解呢,至少需要从底层干到一定位置,才有一定了解。从外部了解呢,你需要当它的供应商、当他的客户,那就从外部了解了:还有从政府部门的侧面也了解下,多方面。
了解一个事物是很难的。
好
【FunTalk】反共识:从钟薛高的危机公关,到华为的公关危机
近来有两件事情在舆论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一件是同时上了好几个热搜的钟薛高,被怀疑过度使用了添加剂。一些博主晒出视频来,无论用火怎么烤钟薛高雪糕,就是烧不化。我的一位朋友形容的有意思,说这样下去,“恐怕要烧出舍利子来了”,令人忍俊不禁。
但钟薛高公司的创始人和公关应该都笑不出来,这件事可能是这家创业公司,在不长的历史上所遭遇的最严重的一次危机了。随后,钟薛高创始人林盛在朋友圈里指控,这是一次有组织的水军行动。一些替钟薛高澄清的文章也陆续见诸报端,但效果肯定没有 “烧舍利子” 那么轰动。
还有件事是华为突然发出了一个声明,表明与知名学者、北大国发院教授陈春花 “无任何关系,华为不了解她,她也不可能了解华为。”
声明既出,舆论哗然,对于如此决绝的公关行事,很多意见领袖都表达了不同的意见,例如秦朔指出,“话说绝对了,也不准确”,“单方面的声明,措辞上务求准确,留有余地。”
这两件事凑在一块,在我的朋友圈里来了个大轰炸,令一些旧时感悟涌上心头。此前,我也曾在一家公司负责过一阵子公关工作,如今回忆起来,成就感不多,教训倒不少。**最核心的一个就是,企业是在社会上运作的,它从来不是孤立的存在,要想广结善缘,少生闲气,就要跟公众建立最广大的共识圈。**很多危机公关发生,本质上都是因为共识圈没有建立,而作为企业的公关部门,最忌讳的底层思想就是反共识主义。
比方说,一个企业之前几乎从来没做过公关,也没打过广告,外界对其知之甚少,突然有一天这家企业上市了,业绩亮瞎眼,你觉得外界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多半会觉得这家企业财务造假了。这时候要是有个做空机构摇旗呐喊一下,真是信之者众。
这时候企业要想自证清白,可得费了牛劲了,一些本不必要说的话要说,一些本不必要做的事情要做,一些本不该花的钱也要花了,但效果通常麻麻。因为这个企业共识圈的建立,绝非一日之功。
01
如果你稍加留意,会发现蔚来这次被灰熊做空,并没有掀起很大的波澜。坦白说,就做空报告本身而言,蔚来能反驳的空间蛮小的。因为此前市场上的大部分做空,都在针对一家企业财务是否作假,但做空机构要拿到实锤,其实也蛮难。
**但这次灰熊针对蔚来的却不同,报告的核心并非指控蔚来造假,而是对一种资产结构设计的正义性提出质疑,**即蔚来是在通过电池租用协议,及将电池租用服务业务出表,来促进销量、一次性确认收入,改善经营性现金流,反过来说,这种关联交易是否美化了蔚来的财务状况,导致其在资本市场被过分高估?这个问题本质上与造假无关,它更类似于一种价值观之争。
这次做空随后没有在舆论上掀起太大的浪花。在我看来,并非是因为蔚来的公关策略定的有多好,而是关于这种财务手段并非蔚来的独门绝技,尤其在汽车圈子里,虽然其他公司没有租用电池服务,但是有不少都与合作伙伴设立了关联网约车公司,再将整车批量出售给这家公司,不是很常见的事情吗?所以中国公众对此,已经有了很强的共识,大家早就见怪不怪了。
大约十年前,我曾经做过一个关于汽车零配件巨头 “天宝系” 的调查报道,天宝系之所以成立,又为何坍塌,也无非是通过关联交易来不断滞后企业风险。
再讲个案例,瑞幸财务造假案大家都比较熟悉了,但同样,在最初被做空的时候,没有几个人会站在做空机构那边,整个行动对瑞幸的股价影响也有限。那是因为,彼时的瑞幸,已经通过长时间的规模扩张和品牌宣传,成为了国民咖啡的代表,它是总能在街角遇到的咖啡店。
有仿若成功学般的公关输出,也有明星打头的心智占领。所以当第一次有人指出它造假时,大家的第一反应是不信,当然,它确实造假了,最终也因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毕竟再厉害的心智占领也不可能将黑美化成白色。不过,这些公关和品牌共识也没白做,它们让瑞幸在后陆正耀时代,很快得以复苏。
02
现在让我们说回到雪糕上。钟薛高的这次公关危机为什么会发生?其实原因很简单,这个网红品牌,还没有与公众达成高端雪糕品牌的共识。
在那些火烧雪糕的画面之下,我看到最多的抱怨还是 “钟薛高太贵了”。卡拉胶这事其实好解释,但卖的贵这件事要成立,就不是几日之功了。无论是雪糕,还是化妆品,其实成本差异并不大,之所以终端价格天壤之别,很大一部分原因还是来自品牌力。
所以,**钟薛高之所以会发生这次危机,本质上还是因为其高端品牌形象没有建立,在大众心中,没有形成 “钟薛高 = 高端雪糕” 的共识。**要不,为什么大家不去烧一烧哈根达斯?
当然,关于这件事的原因,据钟薛高的老板说,是友商在推波助澜,这也有可能。但是之所以黑公关能够一击即中,恐怕还是他们借到了大众共识的东风。
因为各种原因,反消费主义的思潮正在成形,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恐怕就是 “雪糕刺客” 概念的诞生,而通常被放在平价雪糕柜里的贵价雪糕钟薛高,自然也就成了刺客中的刺客。不过,人是非常复杂的动物,真要消费降级,或者主动放弃消费升级,不让雪糕刺客得逞,又需要一个很强的心理抓手,质次价高当然是最容易形成共识的抓手,毕竟谁也不想举着一块瓦片,公然宣布自己在纳智商税。
说实话,钟薛高在雪糕中添加卡拉胶,这本无可厚非,便宜的雪糕也加,钟薛高大概也没多加,所以单烧钟薛高,把 “不化” 单独定义成钟薛高的原罪,你也可以说是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了。钟薛高的公关也好,老板也罢,内心里估计已经给大家人为 “降智” 了,但真的不必如此。
03
**华为的情况又有不同。**必须承认,华为公司在中国公众心中是有强烈共识的,它甚至已经成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历经苦难的,百折不挠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的。但是在我看来,华为共识中,最显著的一部分其实是,“于高处立,于平处坐,于宽处行”。
任正非所表现出来的大智慧,是当大部分企业家已经不说话,或者不说 “人话” 时,他还在坚持讲最朴素的道理。比方说,任正非觉得品牌是需要有灰度的,水多了加点面,面多了加点水,“华为过去一段时间红得发紫,如果大家黑一下华为,华为的颜色就变灰一些,恢复了本色。华为本色就是灰色,并不是什么红得发紫。在社会认为华为很好的时候,实际上华为本身也是矛盾重重的”。这是任正非的原话。
这样的观念之所以能深入人心,是因为它符合人们的心底共识,人无完人,企业也不可能完美,所以这样的华为才能够一路采撷共识,才能与最广泛的中国大众共情。
但是,陈春花事件,反应出了华为另一种截然不同的倾向,它太不符合人们的预期了。
因为在大众的认知里, 2016 的任正非彻夜难眠,曾经为一个学者开车,似乎也不是什么大事。当然,也许这些事情的背后有更复杂的原因,毕竟短时间内出现上万篇营销文也不寻常,但如此草率地与学者割席,无异于宣传自己坚壁清野的品牌洁癖,这还是华为吗?
说实话,要是格力这么做,相信不会有这么多人去 diss,毕竟董明珠确实是有些舆论洁癖的。但华为肯定不是。于是,当颠覆共识的事情出现了,公关危机也就发生了。原本它可以以更巧妙的方式出现。
**最后想说一下,共识并不是强行安利,而是找到企业与公众认知的最大公约数。**华为之所以能够成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是因为民族情绪到位了。而钟薛高在今年成为了雪糕刺客中刺客,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反消费主义的思潮已然成形。
要我说,这时候。不如顺势而为,去建立一个副牌吧,钟薛低什么的,卖个五块十块的,少赚钱就少赚点吧。
其实一家企业走下神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待在神坛上久了,连公关都开始依仗神迹了。
黄仁宇写了万历十五年,然后华为说你 Y 的根本不认识万历,万历也不认识你。所以黄仁宇根本不了解万历。就是这么一个逻辑。
不能算多了解陈春花,但是读过她几本书籍,从个人的角度简单的说明一下观点,若有偏颇,还望指正。
(1)关于知识:也许很多媒体、甚至陈女士本人的团队会进行一定的知识营销,但这不影响知识本身的价值。
本人有幸参与过两家单位企业人力数字化转型的系统实施项目,之后也看到了飞书、如流、企业微信、钉钉等产品的出现,陈女士在《协同:数字化时代组织效率的本质》一书中提到的很多观点,是符合企业数字化以及当前互联网时代下人力软件发展态势的,我相信这一定是做过大量调研、参与过项目、以尊重知识的心态产生的知识。在管理学中,调研的方式有很多,一手资料、二手资料、定量或定性的研究都会产生有价值的结论。
这个事件关键的问题是大家质疑对华为进行研究或所谓 “捆绑营销” 是否的确是直达高层的调研,但以这个标准去衡量产生知识是否有价值未免有失偏颇。毕竟,一个企业是由众多员工组成,一个企业的发展也会受到大环境的影响,对干系人调研并进行案例研究也是管理学中经常使用的方法。
管理这门课程本身就没有唯一的量化标准,每个人对同一个管理观点会产生不同的理解,能够引起思维的碰撞,这本身也是一种价值。
(2)关于营销:也许公众所关注的,是知识被利用的既得利益者。
对于华为而言,华为这两个字已不仅仅是公司,更是品牌,爱惜自己的声誉减少负面舆论影响对外声明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对于陈女士而言,对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知名企业、有独特管理模式的企业进行研究是非常正常且合理的事情,毕竟在管理课堂上做案例研究,都要去寻找行业中的标杆企业。
也许是陈女士的管理观点、或是华为巨大的品牌价值,能够成为其他企业、管理培训机构、甚至是个人品牌的获利方式,公众所关注的可能是这样的捆绑炒作的既得利益者是谁。媒体、其他企业管理者、陈女士的团队、管理的培训机构…… 这其中,可能没有人是旁观者。
251 警告
我说一点:
目前国家已经不让财经博主乱发评论了,很多大佬已经闭嘴了!
下一步:
国家可能要出手,整这群乱七八糟的教授了…… 有很多人可能要遭殃。
何不直接叫帝师,
啊,原来已经有人叫了
知乎用户 陆家嘴李某 发表 这篇文章我是从头到尾认真看了两遍的,说实话,媒体们只是挑了这句最吸引人眼球,最容易引口水的话做了标题。我敢肯定大部分直接开喷的人都没有完整看过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算是任正非对华为未来人力资源改革的方向的大体思路, …
知乎用户 每日经济新闻 发表 华为深夜整出了个大新闻:孟晚舟担任华为轮值董事长。 很多网友对此感到意外,老实说其实当她和郭平一起出现在华为 2021 年年度报告发布会时我就有预感,华为人事可能是要做调整。果然如今郭平担任了监事会主席,孟晚 …
知乎用户 扶苏师兄 发表 5G 让我 4G 变慢了。 知乎用户 一剑 发表 “你说升级换代…… 一次一次的吹了多少牛逼了,有用吗??换汤不换药啊!人家用户也有理由说的,我需要的是什么需求,我要的是流量资费便宜啊!你这 6G 这么贵是什么鬼 …
知乎用户 悟空青年 发表 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工会持股 99.25%,但是这些股份由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工会委员会控制,工会委员会委员由高层选出,任正非拥有一票否决权。 华为拥有分红权的股东所持的股份(并非人人持股),本身不可交易,不可投 …
知乎用户 品玩 发表 觉得任老板对姚安娜是真的有点生气的。 如果正常操作扶持姚安娜出道,那相关一系列公司肯定是早注册好了。(常规财务操作里,至少需要三到五家公司。) 商标权肯定应该通过这些公司掌握在姚安娜本人手里。而且是提前布局。 现在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