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流浪地球》在 Netflix 上线后 IMDb 评分大跌?

by , at 03 August 2020, tags : 流浪 地球 评分 观众 点击纠错 点击删除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陈晓柏 发表

IMDB 的评分大部分是合理的。

点开下面的评论,从评分合理的,和看起来是外国人的评论里面摘取一些客观的评论。加粗部分是我自己的看法。

评论大约如下:

1。I’m just going to be blunt here: The main characters suck. The main protagonists, a brother and a sister, are depthless and one dimensional. The sister literally spends 90% of her lines crying or shouting for someone to save her. The brother is arrogant and apparently a"genius", yet seems to have no redeeming qualities. Overall, the story and CGI are decent, but the characters leave much to be desired.

我就直言不讳了。主要角色很糟糕。主角兄妹角色扁平没有深度。妹妹花了 90% 的时间哭喊求救,哥哥很自大很 “天才”,但是似乎没有可以效仿的品质。总得来说故事和 CG 都不错,但是角色离期望还差的远。

2。ID 为 Themadmovieman 的影评人,IMDB 上长影评 162 篇,相对客观。我们来看看他的看法。

Having raked in over $600m at the box office, The Wandering Earth is yet another massive blockbuster from China. However, like so many enormous Chinese blockbusters in recent years, it’s all style and no substance, with excessive emphasis on special effects and incoherent fantasy that really impedes any attempts to craft a more elegant or majestic space opera.

And that’s where I want to start, because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is movie, you’ll likely be reminded of a number of other films that go about telling sci-fi stories in a rather different way. The Wandering Earth is based on a novel of its own, so it’s not in any way a Chinese remake, but the premise and key ideas explored in the film, particularly in the opening act, are hugely reminiscent of both Christopher Nolan’s Interstellar and Stanley Kubrick’s 2001: A Space Odyssey.

Now, both Interstellar and 2001 are absolute masterpieces of modern sci-fi, because they tell a fantasy story with a stunning sense of grandeur and majesty that can’t be achieved in any other genre. In that, while both movies have a plot and characters of their own, it’s almost as if space itself is their main component, with astonishing visual effects playing into an eye-opening and almost spiritual depiction of the final frontier.

The Wandering Earth, on the other hand, takes a far more simplistic and unfortunately dull approach to telling a sci-fi story. It does have the special effects to dazzle (although I talk more about that in a moment), but it feels so much more like a formulaic space adventure movie, rather than the majestic space opera that it’s so desperately trying to be.

Its opening sequence depicts the ever-intensifying threat of celestial destruction, and throughout, the film relates personal difficulties and tragedies in tandem with the danger of space travel and colonisation. And yet, while all of those ingredients make the film ripe for the sort of emotionally hard-hitting and elegant watch that is a great space opera, it’s all overwhelmed by its more basic blockbuster tendencies.

In that, the film’s quartet of young leads takes a little of the grandeur out of the story, bringing it closer to something reminiscent of the YA genre, while the special effects are often totally over the top, with an excessively brash and chaotic depiction of the dangers and threats present in space, something that really isn’t necessary, as proved by better films such as Interstellar and Gravity.

On top of that, its near future setting, although only in the late 2050s, feels light years away from the present we know today. Unlike Interstellar, whose near future is almost identical to the present day, The Wandering Earth is full of fantasy and sci-fi gibberish about the Earth of the future that’s both fairly incomprehensible and difficult to relate to, further taking away from your ability to emotionally engross yourself in the story and feel the real power of what this story has to offer.

And I say that because, despite not thinking much of the movie, there are moments where the film really tries hard to be something more majestic and elegant than just another space adventure. Its fantasy and excessive special effects often make it feel more like Jupiter Ascending than Interstellar, but there are a few moments of emotional intrigue and pathos that do indicate its intentions, and briefly provide an engrossing and impressive respite from an otherwise both chaotic and formulaic movie.

Overall, then, I wasn’t particularly taken by The Wandering Earth. Its ambition is clear from the start, and with a premise that’s reminiscent of real greats of modern sci-fi, it should have been an elegant, moving and majestic watch. However, with a generic plot that’s far heavier on brash special effects, fantasy mumbo jumbo and chaotic action, it really misses the mark when delivering a sci-fi that’s a little more special to the normal fare.

太长了,我总结一下。

票房上获得巨大成功。但是今年的中国大片都是一个风格,而缺乏实质。但是过度强调特效和不在一个体系内的幻想,阻碍了更优秀的太空歌剧尝试和发展。流浪地球是建立在小说上而非架空的,它在某些思想内核让人跟诺兰和库布里克产生联想。但是诺兰和库布里克的结构上,拥有好的剧情和人物角色,太空元素自然的成为电影的组成部分,虽然特效和视觉效果让人赞叹,但是终究是对终极的描述。而流浪地球不幸使用了一种简化的沉闷的方式来讲述科幻电影,使它成为一部公式化的太空冒险电影,而不是它本身想成为的太空史诗。

3。Moving earth like a space ship is so dumb! 1) An asteroid that hits the earth and kills all the dinosaurs, didn’t budge the earth from it’s orbit. 2) The moon creation even that suggests that 4.5b years ago an object the size of Mars collided with the earth to create the moon. Yet it didn’t budge the earth from it’s orbit around the Sun. 3) The Mass of the earth is 6,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kg. the force required to move that object 1meter per second is Force = Mass * Acceleration. or 6 * 10^24 newtons. So to change the speed of the earth by a nearly useless 1m/s or 2.25 MPH, would require the energy of 142 million megatons of TNT. Over 10,000 times the total amount of all the worlds nuclear weapons. Or in other words if we detonated every single nuke in the world in the same place at the time that would be enough to budge the earth .000225 MPH or 14 inches per hour. 4) Even if there was an energy source that abundant to move the earth to Jupiter much less another star light years away, we would simply not need a star at all. We could just set the earth to a further orbit from the sun, and use all that propulsion energy to substitute for the sun. 5) Lets be ridiculously generous and say the earth could reach Jupiter in 1 year 365,000,000 miles away, that would very roughly equate to a speed of 41,000 mph (which is way faster than the 14"per hour all the nukes in the world could move the earth). To travel to our next nearest star (alpha centauri) is 25 trillion miles away, that would take 70,000 years, or if we used the 14" per hour speed it would take 17,580 billion earth years. 6) The Hiroshima nuclear blast was 20ktons of TNT. So imagine what 700,000 of those would do to the surface and atmosphere of the Earth. And that’s to move 14" an hour.

这是对电影科幻设定的一些吐槽。虽然我不认为科幻一定要符合科学,但是一些大设定上的离谱确实会难以让人产生代入感。不过非要拿流浪地球和库布里克来比较,我认为无论是对流浪地球还是太空漫游而言都是不公平的。所以这段我就不说了,好奇宝宝可以机翻。

4。The Wandering Earth is an overly ambitious, laughably implausible, thoroughly confusing, clumsily edited mess. The plot runs amok with too many hollow characters making stupid decisions without reason. Action sequences were so badly shot and edited it was hard to figure out what was going on. The CGI varied from passable to worse than a 90’s video game. Acting was stilted and expressionless. Dialog was rambling and inefficient with an overuse of weird computer voices to explain what was going on. By the end I couldn’t care less about the characters and fell sleep. The filmmaker’s intention to build a sci-fi epic were noble but lacked the budget, talent and experience to pull it off.

这段激烈了一些,但是他的观点值得一读。

电影整体比较混乱。太多的情节,空心人物做出了没有理由的愚蠢决定。演员表演令人沮丧,没有表情,漫无目的的对话太多,台词效率低,过于依赖违和的计算机声音来解释发生了什么(台词过多过杂是国产电影里面的一个大毛病,在戏剧结构上,剧情的推动最好是用表演和行为,其次才是台词,用旁白是最迫不得已的。但是像《新红楼梦》,采用了大段大段旁白的形式来解释剧情,是犯了戏剧结构上的大忌。)到最后导致我对角色已然并不关注。制作方打算做一部科幻巨作是很好的,但是缺乏预算,能力以及经验。

5。Went in with big expectations as a fan of Liu Cixin’s Three Body Problem. Have not read Wandering Earth, so can’t compare, but perhaps reading it would have made the movie easier to follow. Outside of Wu Jing, the main characters in general were hard to like, especially his son Liu Qi and adopted daughter, Duoduo, both acting like petulant children. Expected high levels of cheesiness, but the jokes fell flat and the emotional tear jerking scenes were milked dry. While you should go into a sci-fi with an open-mind, temporarily suspending reality, this had hole after hole and jumped all over the place. At one point, one of the special force team members suddenly fell on his face - he froze to death for no apparent reason. Kind of summed up the movie. While I am sure the novel is as unique as anything Liu Cixin has written, the movie is a lesser version of Armegeddon, lacking the fun, character building (I know, I am talking about a Michael Bay movie) and star power. Did enjoy seeing a Chinese perspective and wasn’t overly nationalistic like Wu Jing’s former Wolf Warrior. Living in Shanghai, was also fun seeing the city and the rest of the country highlighted as it fell beneath natural disasters, joining NYC, Paris, London and the rest of the major cities that regularly are destroyed for popcorn munching sake. China continues to head in the right direction when it comes to great movie making and hope it continues. If anything, this has me heading out tomorrow to buy Wandering Earth, the novel.

作为三体迷,对电影寄予厚望。但是除了吴京外,其他的角色很难被喜欢,尤其是儿子和养女,都表现得太幼稚。电影缺乏行为逻辑,也许读过原著才能更理解电影(我想说读了原著就更不理解电影了)很喜欢看到中国人的观点,且不像战狼那么民族主义。这个电影代表中国朝着好的方向进步,希望继续进步,准备明天去买小说来读。

6。1. Background settings have great imagination. Very romantic in some way. (十星) 2. Visual effects is wonderful (and made by Chinese, not easy) (九星) 3. Plot not good. The director didn’t handle to tell the story well. Rhythm is weird. Plot is not mind-catching. (五星) 4. Ideas are too narrow. The main roles take family relation more seriously than human survival. And they didn’t repect rules. (三星) 5. Emotional expressions not natural. Lines are awkward. Too much ’tear points’ but got little touching. (四星)

1,背景设定很有想象力,非常浪漫。10 星。2,特效非常棒,完全中国制作,不简单。9 星。3,情节不好,导演没有把握好故事,节奏很奇怪,情节不吸引人。5 星。4,想法太窄,主要角色把家庭关系放在人类存亡之上,并且他们不尊重规则。3 星。(这就是文化差异了,中国文化中家庭确实比人类存亡重要,而规则是用来打破的也从来都是中国文化的逻辑。所以这点实际上是老外还没有习惯中国文化的输出

注:此处我不得不加以解释。我的意思是说,“以家为重”未必不可以成为一种中国文化的特点。在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中,“以国为重”是统治阶级的说辞,或仅在国难时,民族自发觉醒的民族意识。但是 “以家为重” 才是贯穿历史,维持中华文化传统的根基。

现代文化传播的本质实际上是引起其他群体的效仿,“吸引”的效果是远大于 “强推” 的,不能站在别人面前强行迫使别人接受一种他国文化。而 “以家为重” 是有一种特殊的魅力属性的,而且传统的。因此未必不能成为一种文化标识,作为一种符号或价值形态。

在许多末世或灾难题材的作品中,“以家为重” 类似的价值观并不少见。如《行尸走肉》,《末日危途》,《2012》,《釜山行》等电影都或多或少强调了这一点。

5,情绪表达不自然,台词很糟糕,太多尴尬的 “泪点”。

还有类似的很多评论,客观或不客观。

但是我很少看到有针对中国电影或者意识形态的评论。不是说这部电影因为是中国电影就特别的低看一等,而确实有理由,基于剧情,电影解构,演员表演等方面提出的问题。作为业余的电影专业人士,客观评价《流浪地球》在现阶段很困难,因为意识形态和民族主义在这几年实在越演越烈,大环境如此,写客观的影评等再多也没什么意义,仅限于小圈子内的专业讨论了。

流浪地球无疑是中国电影转变的一个开始,既不是历史的巅峰也不是未来的巅峰。它的某些缺点还有很明显的中国电影通病,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电影理论的断层。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流浪地球虽然是中国电影,但是它的电影结构本身却是不折不扣的好莱坞电影。所以外国观众以好莱坞的价值观去看待流浪地球,也是电影本身造成的。

无论是《战狼》,还是《流浪地球》,这些坊间认为代表了中国电影特色的电影,无论是叙述,还是摄影,故事内核,人物设定都是好莱坞式的内核,换上了中国角色而已。而诸如《红海行动》,《湄公河行动》才是在电影形态上更为中国化的电影。

一个合格的角色,首先要符合人类的基本行为动机和逻辑,然后再赋予人物矛盾,在影片最后矛盾得以化解或激化。一个好的角色,需要在合格的基础上赋予人物矛盾更深层的动机。以达到动机的动机,这样的人物才能一步步深入到内心,多层次,丰满。

比如刘培强儿子。刘启的人物脸谱为什么总是一副拽拽地,觉得老子天下最屌的模样。如果我们认为这个一个 “信息”,要折射人物性格,或者成长经历。但是从剧情和人物关系上来看,我们没有找到这幅拽拽的模样来自何处。和刘培强的父子矛盾?还是韩子昂的教育方式?如果我们认为这是一个“性格优点”,那么我们并未从电影里看到该“优点” 对人物的帮助,相反,我们看到了许多比刘启人格优秀的人并不是拽拽的模样。如果我们认为这个是“性格缺点”,但是到影片结尾,我们只能看到刘启比以前更拽了。所以,这个性格既不是“信息”,也不是“优点”,也不是“缺点”,那么在戏剧结构上,这就属于多余的信息。而且这个多余的信息还相当的抢眼,甚至成为了主角的一个人物逻辑上的 bug。

当然,我只是打个比方,不止流浪地球有这个问题,许多电影都有这个问题。但是要成为一部优秀的电影,剧本上戏剧结构和形态上是不能有这样的错误的。

电影在当代对中国有两个意义,一是电影作为一个现代的独立的,综合性的艺术门类,在推动文化发展上有极大的价值和意义。二是电影作为受众最广的艺术门类,天然有文化传播的使命。而第二点对于当代中国而言是最重要的。但是这就牵扯到,我国近代的文化传播方式和理念出现的一些问题,此处就不展开了。

流浪地球热度高峰已经过去了,现在再说点客观的评价也不算蹭热度或者被口水淹死。中国电影并非是从零点起步,在 00 年代之前已经有大量优秀的国产电影,所以不要觉得是流浪地球开启了中国电影道路似的,最多是类型片的一次突破和对商业电影路线的纠正。

中国有好电影,也有好电影人。如果一部《流浪地球》都要粉红一把,经不起批评,那所谓的自信到底是在骗谁呢?

如果有外国人批评《霸王别姬》是一部烂片烂剧本,我们轻蔑一笑根本不屑于与之讨论,那叫自信。发动爱国主义粉红的舆论力量,嚷着阶级敌人,帝国主义。我看不出自信在什么地方。

————————

《流浪地球》也有自己的意义。那就是它作为国产电影,制作的精良程度超乎了所有人的预期。预算不足的情况下仍然做出了很好的特效,中国风格浓厚的硬科幻。

纵然我国观众对国产电影的预期比较低,但是《流浪地球》团队以外的团队仍然没能达到这个预期。

所以《流浪地球》的出现也是提高了国产电影制作水平的标准。这点上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知乎用户 涂子​ 发表

科幻片是好莱坞的传统强势类型片,就跟武侠片是中国传统强势类型片一样。中国拍一个 “只考虑国内观众”(郭帆语)的科幻片在美国大受欢迎的几率,跟美国人拍的《功夫之王》在中国大受欢迎的几率一样。

这片在中国观众眼里:这特么什么玩意儿。

反过来,老美就觉得:还行。

这肯定不是因为我们歧视美国人对不对。

各位有点岁数的,应该还记得即使是中国人李安拍的《卧虎藏龙》,刚回大陆放映时也是一片差评吧。这片还只是带了一些美国观众能 get 的现代人文精神要素,就不符国内观众们的预期了。越成熟的类型片市场,观众往往思维定势就越重,这是客观因素。

文化市场,尤其是自由的国际文化市场,傻子和极端分子肯定有,但绝不会是主流。毕竟你去看复联是为了圆个十年梦,你打开新番是为了舔纸片人老婆,正常人不会整天绷着个阶级斗争的弦。歧视亚裔虽然存在,但这东西当成电影评分受挫理由是不成立的。大家也没看到多少国外沙雕抱团打压三体吧?《摘金奇缘》这种全亚裔的电影都能在美国拿两周票房冠军了,评分 IMDB 还比豆瓣高一分,你要说歧视亚裔的话那到底是哪边歧视?

评论数都相差无几,IMDB 还更多

毕竟电影在当地观众眼里好不好看,容不容易理解共鸣才是第一位的(摘金奇缘在大陆不行主要就是其中华裔家庭的形态在大陆已经不是普遍情况了,难以共鸣)。你想想,印度史上票房冠军的《巴里巴霍王 2》在中国票房也不行,硬赖说是因为我们敌视印度这像话吗?

中国虽然现在文化输出不行,但是那主要是官方输出不行,不是说真的没有文化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大赚特赚,事实上一年几亿几十亿赚外汇的项目并不少,首先第一点就是要摆正心态,在文化领域搞对立论完全就是在胡说八道。

另外这问题下面有个答案特别搞笑:

要回答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你只需要去全球最大的、总部位于加拿大蒙特利尔的某视频网站上逛一圈、然后看看以 “AMWF” 为关键词的影片评分有多低、踩数有多高就知道了:我管你拍的什么东西,管你拍得好不好,管你女人靓不靓、男人猛不猛,只要内容是亚裔男性啪非亚裔女性,老子就点踩,老子阅片向来懒得点赞,但只要看见 AMWF 的就踩,老子不看也踩,老子专门搜索这些片子就为了踩。
那么请问这些拍毛片的亚裔男是吴京吗?是 “爱国侠” 吗?有 “道德绑架” 吗?有宣传所谓的意识形态吗?那外国网民们为什么还要自发地组团去踩他们呢?
这时,按照知乎的惯例,该有一些人冲出来了,然后指责我自卑、狭隘、玻璃心、阴谋论。这也就是我一直所说的,中国网民最大的问题,就是不仅没吃过猪肉,而且没见过猪跑,却还总 tmd 想着装逼。

哎呦,这节奏带的,把荷尔蒙跟爱国主义这么一捏,流量哗哗的。

可惜这么多赞的也没人去搜一搜么。

这是他口中的 amwf(亚男白女)。

这是他没告诉你们的 wmaf(白男亚女)。整体还不如 amwf 呢!

呵呵,说好的自发地组团去踩亚裔男的外国网友呢?都走错门了么?

你们看播放量也知道后者明显更主流,不是啥偏门词儿吧,总不可能是亚男故意去踩成这样的吧!

实际上大家动动脑子,世界上最和谐的社区在哪里?这种地方谁会抱着为大日耳曼 / 大和 / 大津巴布韦主义去搞阶级斗争啊?这里的评判标准有且只有一个好不好。

所以说,爱国主义是流氓的庇护所。这话不是说爱国主义是流氓,而是流氓就特别喜欢利用爱国主义。一副觉悟高的吓人的模样,整天就是造谣埋汰自己族群特别来劲。真. 硬核爱国。

—————————再更打脸———————————————

PS:哎呦呦,LOW 就是 LOW,还玩更新?

正确的查询方法,是先搜索 “Asian guy”,得到首页推送,然后点击进入推送的视频,再向下划、并选择相关视频(多迭代几次),这样就绕过了推荐系统的首页搜索模型,然后才可以得到真实的情况:

笑死我了,还 “正确的查询方法”,你嘴里这个抱团的外国网友是按这个方法一丝不苟地跳转十几次去谨慎地点下一个踩?这外国网友也太不好当了吧。另外,按你这个方法刷出来的 WMAF 更低你知道不?

不过最搞笑的还是另外一个事儿:

你是不是第一天上 P 站啊朋友,首页上偌大一个排序按钮

想找评分低的,把浏览器上面的数字填到指定页数:

这不就成了么?

啥智商还在视频链接里跳转来跳转去找低分组合啊?我可真是乐死了。就你这驾龄,还好意思跟我飙车。

这也就是我一直所说的,中国网民最大的问题,就是既没吃过猪肉,也没见过猪跑,还 tmd 总想着装逼。

是是是,没见过自我评价这么准的。

PS:评分排序里查 AMWF 和 WMAF,结果如下:

这是 AMWF 的第 57 页,注意看左上浏览器里的地址,最后数字就是页码。

这是 WMAF 的第 42 页。比亚男白女靠前多了,还特么一片红好么。

——————三抽————————————————

而如果考虑到这位仁兄令人震惊的理解能力,我们也可以按他的套路,直接搜索 “amwf” 和“wmaf”,来进行评分排序,并比较各自搜索结果最后一页的评分均值(因为排在前面的都是高赞)

这个什么么西,我可麻烦你别丢人了,震惊的是我好吗,还拉到最后一页看评分,统计学都要吐血了。

真要看【赞踩比和人数的关系对应】,你直接拉 most viewed 对比两边播放量最高那几页不就得了(要么你还是驾龄太低,要么你自己心虚)?

WMAF 再怎么不是当地族裔常用词,它播放量还是比 AMWF 高好不好?如果有大规模恶意踩后者的行为,同播放量上评分总不会是一个档次吧?

你猜对比结果是啥?

你脸只会更肿。

播放量最高的 AMWF 是 78%,72%,69%,最高的 WMAF 是 67%,71%,67%。再往后多翻几页,不是个瞎子都能看得出 WMAF 分整体低了一截。

整天不想着干点积极的事儿,专门添油加醋把极少数脑残行为造谣成亚裔大规模被性歧视,还为了造一个观点换了几十种计算方法,你咋不去统计局呢?

免费送你一句话:其他族裔的女孩不是不喜欢亚裔,而是不喜欢没有自信的家伙,尤其是那些连自己族群都要造谣的懦夫。

还有

《摘金奇缘》电影中是华男和华女自己玩自己的,没有人拯救地球,更没有人抢某族裔的风头。

我说你到底看过这电影没就在这信口胡诌?

开场把杨紫琼一家赶出酒店的经理。

结果酒店都被买下来了。

杨阿姨说你们马上给我 996。

怎么办?还不是现世修来的福报。

按这位朋友的神奇逻辑,特么开场就是给白人一个下马威好不好,这叫 “没有人抢某族裔的风头”?

这爱国流量吸得真是不费一点脑子。

再 PS:秋名山不愿留名的豆腐店小哥

@肥仔

针对大家感兴趣的【在欧美不可描述的领域是否存在大规模的亚裔歧视】做出了令人 xing 服的福利答案,研究案例分析一应俱全,充分证明了这种利用下半身营销的恶臭荒唐。请移步:[如何评价《流浪地球》在 Netflix 上线后 IMDb 评分跌至 6.5?​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23632173/answer/683161852)

知乎用户 绿皮工业 发表

没啥值得大惊小怪的。

打个比方,篮球就得看 NBA,这个没什么异议,因为最高水平就在那。

中国出了个姚明,能和大白鲨奥尼尔打得有来有回,这是中国篮球的荣耀。可是 NBA 里还有詹姆斯,科比,还有更传奇的乔丹。

所以,自信的态度就是既不能因为我们有姚明就看不上 NBA 了,更不能因为乔丹而否认姚明他们为中国篮球做出的贡献。

把这个当一个开始,继续努力就是了。小破球分低不怕,继续努力接着拍,拍到老外像中国盼着妇联出新片一样就是了。

知乎用户 陳子浩 发表

  1. 流浪地球是一部可以载入中国电影史的好作品吗?是的
  2. 流浪地球是一部可以载入人类电影史的好作品吗?不是
  3. 流浪地球是完美的吗?不是,就像大多数评论中说的那样,主角兄妹的形象非常差,救援小队的形象也很干瘪。反而是吴京最出彩。
  4. 流浪地球是一无是处的吹起来的电影吗?不是,其特效在有限的经费下做的非常棒。且故事的 idea 展现的很棒,对于主角们尤其是吴京的行动,出处博爱但不圣母的完美平衡点,算是一股清流。
  5. 网飞上映后评分走低,是因为外国人的偏见吗?是也不是。看电影的大多都是科幻迷,一方面他们对外来文化比较包容,但与此同时他们也很挑剔会用最顶级的标准要求它。于此同时,作品一些中国化的细节他们也无法共鸣。
  6. 文化隔阂真的严重吗?是的,就像你把老三国老红楼放上去,日韩越的观众还好,你可以想象一下欧美普通观众会对这种画风古旧文戏对话为主的电视剧如何评价。
  7. 流浪地球应该处于什么位置? 个人认为是一部客观来说的 7 分电影,在华人群体通过中国情怀有一定加分。在科幻片中不能与星际穿越 2001 太空漫游这种殿堂级影片相比,算是电影艺术意义上 (注意这个限定) 的二流科幻电影。
  8. 那流浪地球的意义在哪里?①给缺乏科幻题材的中国电影开了一个极棒的开头②以高票房回馈了用心做电影的演职人员,促进电影市场的良好发展③以好莱坞的技术,终于讲了一个属于中国人的故事。
  9. 那 IMBD 走低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因为中国人不说英语不用 IMBD……. 不信看看印度的那些电影,尤其是堪称印度战狼的《乌里. 外科手术打击》的 9.1 评分。(说实话这部电影比战狼 2 也差远了)

知乎用户 cOMMANDO​ 发表

6.5 差不多啊。我在微博上对于《流浪地球》的评价是这样的:

看完了《流浪地球》的提前放映。好看。当然会有些缺点,但是任何缺点和在大屏幕上看到纯正的中文路牌相比都不值一提,不是外国电影里奇怪的 “进入禁止”,而是 “严禁非工作人员进入”;是 “王府井”;是纯正的北京口音:“北京交通委提示您… 司机一疏忽,亲人两行泪”;是中学校服和 “危险驾驶扣十二分。” 是在屏幕上看到此刻就在电影院外矗立的 CCTV 大楼和北京 CBD。任何喜欢科幻片的人都曾经渴望过这一幕。

说白了电影本身我觉得差不多也就 6.5-7 分,剩下的一点一滴都是这些认同感搭起来的。有王府井路牌?+0.1! 有校服?+0.1!有道路交通安全口号?+0.2!

外国人没有这种感动,当然没有相应加分。这很难理解吗?

我们看《黑豹》面露神秘微笑,黑兄弟可是一听到瓦坎达佛唉娃就流下了晶莹的泪水呀。

也别提什么东方西方,日本是东方吧?NINJA 怎么就能被理解?还是强势文化输出的问题。但这东西有过程,牛不喝水强按头,还要骂牛可还成?

知乎用户 chenqin​ 发表

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很多人认为《流浪地球》和好莱坞科幻大片很不一样?饱和式救援,背景的一些中国设定,这些很有特色,但光有他们,并不能让《流浪地球》成为一部成功的电影。和集体主义有关的元素,在原著里确实有,确实被强调,但在电影里却是被弱化到推动剧情都算不上的环节。当时我还写了一个答案说到这个看法:

[如何评价刘慈欣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流浪地球》?​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4128568/answer/591877761)

这个答案我想表达的是,《流浪地球》之所以脱颖而出,关键在于他在地球线之外还加入了空间站这条线。这条线在原著中并没有,而且完全是个人英雄牺牲自己拯救全人类的桥段,在《独立日》和《绝世天劫》这些电影里都被用过。

《绝世天劫》里布鲁斯 • 威利斯扮演的父亲牺牲自己炸碎陨石

《独立日》里酒鬼父亲自我救赎撞向外星人母舰

《流浪地球》和儿子长期疏于沟通的刘培强牺牲引爆木星

这三部电影里最后最抓人的情节,几个要素是完全一样的:

1,都是父亲。

2,小时候都由于各种原因和儿子 / 女儿不合。

3,在最后关头都完成了与子女的和解。

4,刚和解完就牺牲了,牺牲拯救了人类。

父亲和子 / 女的和解,在这几年的科幻 / 灾难片中比比皆是

《釜山行》,一开始不负责任的父亲最后牺牲自己拯救女儿

《星际穿越》,一开始埋怨父亲的墨菲发现父亲就是传递信息的幽灵(没有牺牲)

为什么这样的桥段大家都用,而且效果还特别好呢?

很好理解,因为和父亲的交流障碍基本就是全世界子女的共同问题,这个矛盾埋藏在很多人的一生所有的时间线中,当这个矛盾被化解时还辅之以更大的拯救和牺牲时,感情的迸发会更加强烈。

这种父子关系并不是外国人的专利,中国古典文学中,父亲的形象一般缺位,作为一种高高在上的父权不可动摇地存在,但在五四之后的中国新文学中,随着子女力量的扩张,子女期望父亲的皈依反而成为了更受欢迎的主题,比如

王荣发(《咆哮了的土地》)、魏大叔(戴平万《村中的早晨》)、老通宝(茅盾《春蚕》)、云普叔(叶紫《丰收》)等等,。这些农民父亲最先怀疑甚至阻挠儿子们的革命行动而形成父子间的冲突, 而最终又在共同的阶级利益的基础上皈依了儿子的反抗道路, 使父子间的冲突得到和解。
——王爱松,贺仲明,《中国现代文学中 “父亲” 形象的嬗变及其文化意味》

然后这种子女权力和父权的斗争持续到现在,就成为了源源不绝百看不厌的电影主题宝库。

现在考虑下,如果《流浪地球》保留了所有的地球线上的背景(太阳要完蛋了地球装上发动机跑路)、细节(北京第三交通局)和价值观(饱和式救援,集体主义),然后把空间站这条线扔掉,结局不是刘培强完成父子和解同时牺牲自己拯救全人类,而是韩朵朵号召全人类一起推撞针赢得了胜利,那电影会是个什么样子?

我觉得,大概会,完蛋了吧?列位读者请自行想象一下。

因此,强调《流浪地球》和好莱坞电影有多么不一样,集体主义价值观有多鲜明,饱和式救援多有社会主义美感,我觉得方向是走偏了。这些细节,有了,当然很好,但是只堆砌了这些材料,远远不够。

《流浪地球》的优秀,正是在于他终于成功运用了成熟制片工业发展那么多年来的做法,在一个浪漫也比较独特的原著背景设定下,嵌进了一些横跨世界八万里上下历史五千年百讲不厌的矛盾点,讲了一个人们爱听的故事。

《战狼 2》也是类似的道理。中国人打外国人,这个背景很多电影都有,但他们都没有那么成功。根本原因就是像罗素兄弟拍《美国队长 2/3》那样拍出《中国队长》的,也只有《战狼 2》——事实上罗素兄弟作为执行团队班底,和《战狼 2》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不仅仅是交叉骨这几位演员。

回到问题本身。《流浪地球》在 IMDB 上目前的评分是 6.3,这个分数也算是正常,毕竟在这样的大制作里讲好故事对中国电影来说可能是破天荒。而我在一开头提到的《独立日》、《绝世天劫》,许多 80 后应当都看过,属于经典灾难 / 科幻片。他们在 IMDB 的评分,一个是 7.0,一个是 6.7。在把故事讲圆润、起承转合的节奏感上、演员的表现力上,《流浪地球》确实还不如这两位前辈,但其差距至少要比《龙虾刑警》和《极限职业》之间的天堑要小多了。

因此,作为讲了一个类似故事的后辈电影,6.x 的分数,我觉得也算是挺不错的,希望它能够成为中国科幻电影标准化、工业化的良好开端,用更成熟的手法讲好中国人爱听的故事。

在这个过程中,更重要的是一个好故事,好故事全世界都爱听,相似的情节推动换成长着中国脸叫中国名字说中国话的演员,只要说圆了,中国人也会爱听。而不是去刻意设计一些充满了中国特色和中国细节的故事。

知乎用户 Yanchen Shi 发表

先说我自己的猜想,就这 6.4 分应该还是不少国人粉丝情怀打分的结果,如果纯粹是 IMDB 上的老用户评分估计会更低。即使我自己是破球粉丝,也不得不说这片子在国际上反响并没有太好。当然 6.4 分本身也不低了,IMDB 本来评分就比较苛刻。

-————–

我现在看的时候已经只有 6.4 了。让我们先看看评分的分布:

流浪地球 imdb 评分不均衡的分布

看的出来这个分布相当不均匀,五分之一的 10 分,还有 6.3% 的 1 分。为了对比我找了同样中国的电影,十面埋伏,IMDB 7.6 分。看这个分布就合理多了

张艺谋的十面埋伏,这个分布科学多了

我们还可以注意到,十面埋伏的算术平均分跟加权平均分都是 7.6 分。而流浪地球的算术平均分(7 分)高出加权平均分(6.4 分)不少,有 10% 的差距。可见流浪地球的高分评分者权重比低分评分者要低不少。一个可行的解释就是不少小破球的中国粉丝在 IMDB 上打高分,但是这些账号权重比起 IMDB 老用户会低很多。

-——–

我可不是说小破球是水军刷分啊,我可是忠实粉丝,为了 IMAX 3D 都额外单刷过一次。这里我只是陈述事实与我的猜想。比如某个用户很喜欢流浪地球,但是他并没有 IMDB 的账号,于是他注册了个为流浪地球打分。这位用户对流浪地球的爱不假,但是他也确实是低权重用户。相反很多老外是 IMDB 的老用户,他们权重很大,如果不欣赏流浪地球打了个低分就能大幅度拉低加权平均分。

我也没说 IMDB 评分不合理。我甚至觉得 7 分不到的评分跟我自己所想的差不多。我对国产科幻片有情怀加分,老外又没有,打低分很正常。我一没虚构事实,二没掩盖事实,放了俩图而已。而且我自视我所想的理由符合逻辑,有人要觉得我的猜想逻辑有误大可以在评论区说,或者摆套自己的逻辑。

知乎用户 暗口崩子 发表

大家显然对 imdb 不太熟,流浪地球在 imdb 的评分已经不算低了。
浏览器有一个很方便的脚本,可以在豆瓣的电影页面增加显示它在在 imdb 的评分。(greasefork 搜豆瓣能找到这个脚本)
根据我的常年观察,imdb 评分标准是比豆瓣要严格很多的。同一个电影的 imdb 评分,比豆瓣评分平均要低一分。(imdb 的最高分也就是肖申克的救赎 9.1 分,而在豆瓣 9.1 分的电影比比皆是)
按照这个原则,粗略的将流浪地球的 imdb 评分换算成豆瓣评分,就是 6.5+1=7.5 分,这个分数离真实的豆瓣评分已经很接近了。考虑到流浪地球中很多中国的文化是外国人无法 get 到的,豆瓣 7.9 分不失为一个合理的数字。
说点个人的想法,7 分是我个人对电影——流浪地球的评价。想必这也是流浪地球在豆瓣的 3 星率为什么如此高的原因,因为电影本身的素质就摆在那里,剧本台词和人物塑造都难以令人满意。但是大刘原作 + 中国第一部科幻电影 + 巨型机械朋克 + 华夏式灾难片意识形态 + 开头长镜头 + 片尾电音。这个片子给我带来的如此多前所未有的爽点却是难以用评来分衡量的。

知乎用户 一去二三里 发表

确实存在文化差异,真的很多欧美人喜欢 the chosen one 的故事,而不能欣赏这种团队合作。

在著名盗版网站 rarbg 上,流浪地球也同步 “上线” 了,恶评很多,给大家翻译一下。

一楼:我发现这部电影讲不通,什么都没有。

二楼:你说的对,确实讲不通,如果楚巴卡是个伍基人,他干嘛生活在恩多星,这同样也没道理。(星球大战的人物,二楼看来想借此反驳一楼。)

三楼:卧槽,他用了楚巴卡反击,我们完了。

四楼:南方公园的粉

五楼:你没花一分钱看这部电影,然后说这部电影没有意义。就像有人请你吃顿饭,然后你接受了还说这顿饭不好吃,你不觉得你是个莫得感情的人吗?

六楼:你想要从观众哪里获得真实的反馈,还是用你吃饭的例子,如果你请我吃顿饭并告诉我请我吃汉堡,结果却是狗屎(原文是马屎),我也许会感激但会告诉别人不要吃。

剩下相似就不翻译了……

一位湾湾省的无名氏引战:我发现更没有意义的是很多中国人来这里盗版他们自己的电影。

(解释一下,可能中国人刷帖太厉害了,rarbg 不允许来自中国大陆的 ip 评论,所以我们无法评论。而且影片上映的第二天,大陆互联网就出现盗版资源,用得着等两三个月来 rarbg 下载?

所以,这位湾湾,你就是瞎几把喷的吧?)

另一位湾湾的朋友终于开启了正确的剧情讨论。

一楼:恭喜你发现了,这确实就是这部电影想讲述的:没有意义、努力白费…… 这不是一部典型的好莱坞电影那样,当政府和警察军队还在发呆的时候主角也就是天选之子最终救了所有人。这部电影讲述的所有人努力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但谁也不知道是否成功。

二楼:政府在发呆这也太奇怪了吧?

三楼:不像是(流浪地球)里的联合政府很可信,(好莱坞)电影里(政府)的做法确实很值得商榷。

四楼:不是一个单一的人或者团队拯救了地球并且大多数的努力确实白费了,就像你说的确实没有意义。我知道一部真正的科幻作品需要一定程度的知识储备和感知能力。或许欣赏这部作品是个很好的开端。

五楼:关于虚无?你睡着了吗?太阳要爆炸了,人类只能跑了,还有大事即将发生威胁他们的旅途,所以他们还要做很多事来克服。所以你说,关于没有意义?这么多陈词滥调的爱情电影是不是才对你有意义?(加拿大这哥们没看懂湾湾那个哥们的意思,一楼的意思是电影里很多人的努力其实没用,这才是真实。而加拿大这哥们觉得他说这部电影没意思。)

一楼:自己玩自己的不行吗?下载就行别逼逼。

二楼:同意楼上说这部电影 “没有意义”,这是很好一个中国人的大片尝试,但感觉很普通并距离西方观众很远。特效和规模都很不错,电影院里,感觉字幕质量太差了,很多英语和时间对不上。希 Netflix 引入时可以修改好字幕。

一楼:一部很差的电影,不是真实故事改编(哪部科幻电影是真实故事改编的?)看起来像是一连串的镜头组成,充满了酷炫的特效,没有什么意义。

二楼:如果谁能在现实中实现这样而不是科幻,只有中国人。

三楼:说真的,很多中国制造的机器用了 6 个月就坏了,或者电池爆炸了。(你是不是错把三星认为是中国货了?)

四楼:三楼说的对。(你个李家坡的还好意思跟我谈工业?)

五楼:给我记好了,产品的质量不取决与制造商而是取决于品牌,是由品牌决定成本和产品的生命周期的。(言下之意,自己舍不得买大品牌,花钱贪图小便宜,出事还怪人家?)

一楼:平庸的表演,平庸的故事,特效不错,看一次不会再看了。

二楼:哪些讨论这部电影没有意义的,那你们又是怎么看待价值 13 亿美金的儿童电影,充满了剧情 bug,还有信仰加成的超级英雄?

三楼:这部电影很好,因为他们不希望我们相信超级英雄的存在。那些超级英雄电影是人写出来的。这类电影说是科幻电影但没有向观众展示真实的科学,如果你不能分辨其中的区别注定会痛苦的。

看看美籍华人怎么说

我出生在中国并在那儿生活了 20 年。我从不看中国电影,他们的电影就是没有一点意义。我觉得我和他们有文化差异,和他们生活对我来说很困难?

二楼:如果你一部中国电影没看过,你又怎么知道中国电影没意义。(一针见血啊,兄弟)

三楼:他说他在中国没看,后来他看来。

楼主:我的意思是在电影院没看过,因为我那时还是一个小孩子,你能看到的都是一些愚蠢的中国电影。但我很确定当我 12 岁以后就再也不看任何中国电影了。因为我有了互联网和西方文化,这些给我带来巨大的影响并改变我的生活。(所以这就是你盗版的理由?)

五楼:两个字,red rock(没明白),看完你会感谢我的。

六楼:你怎么好意思说你是中国人,如果中国文化没有影响到你?更何况你还是在中国出生的。(啧啧,日本人都看不下去了。)

七楼:卧槽,我们中出了一个叛徒。(来自美国人的评论)

八楼:对于任何有点智商的这部电影都有意义。

九楼:我读了所有的评论,不止一个让我觉得傻逼,谢谢你。


总结一波,说差的有些连看都不愿看,直接给了差评。说好看和一般的,大家都能说两句哪里好和哪里不好。纯粹给差评的大多数就是偏见,只因为是中国人的作品,比如提到中国产品差就是一种刻板印象。有些人沉迷于好莱坞的传统叙事,喜欢那种超人拯救地球的情节,还有些人正如评论所说,沉迷于超英电影太久,分不清超英和科幻的区别了。

有点 w 文化水平的都能给出相对客观的意见,往往那种喷子喷完就走。更可笑还有些恨国党,恨完国还被美国人嫌弃。

知乎用户 冷哲​ 发表

这事情肯定有很多原因,我觉得以下是其中一个:

分别用大屏幕和小屏幕看同一部视觉奇观电影,感觉上绝不是同一部电影。

我记得当年看徐克的《七剑》,在影院里看觉得还可以。后来和同学在电脑上看。前面都是粗犷的北方方言,拳拳到肉的打斗,忽然镜头一转,杨采妮出场,说了一句

“老先森你怎么样(了)?”

一秒出戏

一部视觉奇观型的电影,就算主演的演技或者台词有问题,甚至是剧情逻辑有问题,大荧幕的观众也常常不会特别在意。他们大部分的思绪和注意力都会被视觉奇观吸引。

而一旦到了小屏幕上,视觉奇观没有那么强烈了,各种原有的问题就会立刻暴露出来。

流浪地球在演技和台词方面是有一些粗糙的地方的。到了小屏幕上,自然不是特别讨喜。

知乎用户 未知不觉 发表

看到很多人乘机明里暗里又把流浪地球批评了一顿,核心思想基本都是 “流浪地球本就是个垃圾电影,是被垃圾观众捧出来的”。

我通过个人观影体验和部分周边信息说一下个人想法。

这部电影在美国不被大众接受是很正常的。

首先是电影本土文化色彩浓烈,阻碍了大部分美国人对电影的理解,影响了观影体验。比如电影中人物外号和姓名混着用,为了形成对比平常叫外号的人在关键时候郑重的叫名字,国人能感受到这里在烘托氛围,外国人就会一脸懵逼,不能理解为啥又多了个人名。还有姥爷怀念妻子时谈论食物,地下城严肃纪律与混乱黑市并存等等,很多电影里很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细节美国人不仅体会不到,还会感到疑惑违和。

然后是演员,配音等对于美国人来说太过陌生,想象一下给你一部科幻电影,从导演到演员到配音到城市环境没有一个你见过听过的,你对这个电影的评价必然会因此降低。以星际穿越来说,诺兰导演,安妮海瑟薇的神颜,还有听起来熟悉亲切的配音等等,都是加分项。

字幕和中文配音对美国人来说也是非常不友好,要知道美国大部分电影是没有字幕的,连英文字幕都没有,现在给他们一个听不懂的中文配音,又小又烂的英文翻译,一边看下来能跟上剧情都不错了。特别是电影中有几个混乱场景里的对话只有声音没有具体的人,纯靠对话里出现的外号人名和声音来判断是谁在对谁说话,我猜那部分可能没几个外国人能跟上。实际上由于进场晚了半个小时,我也是很看了一段时间才彻底确定人物关系和各自的名字和外号。

实际上我在电影院看到有两个外国小哥看完的时候确实是一脸懵逼的,这部电影真的就是拍给中国人看的,因此在美国评价不好很正常。一些人说的台词反而应该是影响较小的部分,就像国人看日剧可能觉得表演浮夸,看印度电影一言不合跳舞觉得奇葩,但很少觉得尴尬,所以台词设计好不好美国人其实看不出来。

然后说一下个人觉得流浪地球好的地方。

一是很多写实的细节。比如末世下稳固的社会体系。地下城里一方面有学校,职能部门等守序的部分,另一方面也有黑市赌场这样的灰色地带,这让我感觉比完全混乱或者绝对秩序都要合理的多。还有饱和式救援,政府科学家的先见之明,任务的严格计时和严格执行——一旦超时马上放弃转为 plan B,这些都比美国电影里政府把全世界的希望寄托在主角团队上让我感觉更符合实际。

二是其中很多体现中国文化的部分让我感觉很亲切,因为看过有段时间了,一时间举不出多少具体事例,但当初看的时候感触很深,可能也有我孤身在美国的关系。而且其中的中国文化都是体现在细节处,真的是很好的将科幻与本土元素相融合,而不是如其他一些翻拍电影的本土化一样强行替换和植入。

最后是情节,从开头的主角离家出走逃避父子相聚到结局父子天人永隔,还是蛮感动的。

缺点的话很多人已经说过就不再赘述了,有一些是黑子胡乱黑或者恨国党的双标,也有一些是确实的点出了其作为电影的不足,不再一一分析点评。

总的来说我认为流浪地球是一部很优秀的电影,虽然导演功力不足,演员演技有限,特效配乐也算不得震撼,但可以感觉到这是一部真正用心的电影,是一部为了拍好电影而非捞钱而拍出来的电影。

以上。

知乎用户 phiii 发表

我想知道有谁看过网飞版的流浪地球,英文配音毫无情绪波动像死了 x 一样,这样的剧如果我不是之前看过,大概十分钟都看不下去

我不晓得这个翻译配音的锅应该甩给谁,但是事实证明,想要增强文化认同度,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知乎用户 靡服 发表

我特意去查了一下很多大片豆瓣评分和 IMDB 评分的区别

黑豹 豆瓣 6.5 —-IMDB 7.3

复联 3 豆瓣 8.1—-IMDB 8.5

火星救援 豆瓣 8.4—-IMDB 8.0

星球大战 7 豆瓣 7.1—-IMDB 8.0

战狼 2 豆瓣 7.0—–IMDB6.2、

————————————————————

那么,IMDB 到底对什么样的中国电影评价高呢,再查查

卧虎藏龙 IMDB 7.9

英雄 IMDB 7.9 豆瓣 7.2

大红灯笼高高挂 IMDB 8.2

霸王别姬 IIMDB8.2

其他还有一些 8 分以上的中国电影,很多是小众电影,投票人数几千人,不作参考数据来源。

—————————————————————

难道 IMDB 偏爱中国的古装功夫片?

那么中国人喜欢的功夫片呢?精典高评价的我们随便找几个。

新龙门客栈 豆瓣 8.5 IMDB 7.2

笑傲江湖 2:东方不败 豆瓣 8.2 IMDB 7.3

东邪西毒 豆瓣 8.6 IMDB 7.2

——————————————————————

说到底,已经看出问题,中国人看中国人喜欢的电影,美国人看美国人喜欢的电影,各有各的世界观和文化背景,双方观众会用脚投票,所以有时候差异是非常明显的,相比之下,中国观众有时候好像更容易受美国大片的影响。

流浪地球的郭导的说过一句话,说这电影是拍给中国人看的。我很赞同这个观点,这电影里很多梗估计也只有中国人看得懂。中国现在电影市场这么大,一部国产电影,你首先在中国本土打动了中国老百姓了卖座了,得到大家的认可了,进而赚钱了,赚到的利润投入到下一个更好更高的中国电影里去,形成正循环。你管别人外国人怎么评价?

知乎用户 可怕喵 发表

这不是标准结局吗?这类影片你用 IMDB 吹,迟早被打脸。

从营销的角度来说,营销是要针对目标人群的。

你是指望白左看你死人,还是白右看你中国脸,还是指望一般通过路人顶着语言 debuff 和康米认定 debuff 来无障碍欣赏剧情?


当然这个评分嘛…… 咱不能只玩精选不看高赞啊。来欣赏一下 3 月开始的评价:

The Wandering Earth (2019) - IMDb

虽说这又不是不让你上,但是你乎人均英语专八,我佬就直接上图了:

点评:

按照人家这个逻辑,你球得分应该是 3.7/10。我佬就准备看这 3.7/10 怎么洗成 “客观评价”。

点评:

“It’s Armageddon, Interstellar, Gravity, 2001, and 2012 all mashed up into a barely coherent pastiche.”

“derivative of an American blockbuster.”

点评:

“it’s all style and no substance”

“The Wandering Earth is full of fantasy and sci-fi gibberish about the Earth of the future that’s both fairly incomprehensible and difficult to relate to”

点评:

①物理带师来辣,是不是很眼熟?

②“it was scientifically bent”“all the Chinese bots giving it 9s & 10s.”

给 9-10 分就是 “Chinese bots” 哦,批判小红脖,请。

点评:

①“The acting is bad, the script is bad, there is no logic in anything”

②“The only salvation at the end of the movie is kicking a lever for hours and putting a huge machine in place with united forces.”

③“Piece of junk”

④“a badly written apocalyptic screenplay, no physical sense of how the universe work”


老看友善度不好,我筛选个 6 星:

你筛选个 6 星,不提上面已有那个,一堆还是春节期间打分的,四月末的这还是个中文拼音。

点评:

①“it needs a heart and soul which this movie does not have”

②“It has good looking international actors earnestly doing their best with a bad script and an unintelligible plot.”

点评:

①“all bad science, characters that feel one dimensional, and acting that feels forced at times”终于有个蹦出来学习你乎喷演技的了,还得先拉 “science” 出来遮掩一下。

②“You know where 5 people would do something mentionable in an american movie, 100 do it here.”

“you can tell what will happen 15 minutes in advance”和 “ the characters have some weird behaviors/intense dramas that feel quite random (some out of nothing, some reasonable in our day to day existence but highly out of place in their current world).” 是怎么同时发生的,窝佬姑且蒙在鼓里。


提问时间到:

1、阅读理解没读懂材料,要扣几分啊?

2、如果东亚某国观众按照这个玩法和标准给好莱坞电影打分,某些人和某些媒体会怎么说啊?

3、为什么东亚某国观众和 IMDB 用户在玩法上有着巨大不同呢?大而广之,为什么东亚某国网友和地球西侧网友在玩法上有着巨大不同呢?


最后,来竞猜一下,这部到时候 IMDB 上会是几分,什么评价啊?

知乎用户 铁壁缪拉 发表

很正常啊,因为整体故事和人物设定既不符合欧美的主流白左风格,也不符合欧美合家欢看电影的口味。

就像游戏冰汽(白左)时代,你费力拯救群众度过了寒冬,就因为 996 工作制和专治,最后会问你: 值得吗?

你活下来了还能舔着脸问我这句话,你说值得吗?

白左们无法理解牺牲这么多人去点燃发动机,虽然这更接近真实的世界。也无法理解集权政府举国体质面对大灾难时的优势,因为这不民主也不自由。

别的不说,你救援队里为什么没有少数民族?为什么没有同性恋?没有穆斯林?没有变性的?最不能忍的是连个黑爸爸都没有????

流浪地球远超出我的预期,能排到个人近几年看过的最优秀的太空科幻电影前五。(星际穿越 普罗米修斯 火星救援 地心引力 )电影这种东西不是有句话么?高分信豆瓣,低分信自己。imbd 也是一个意思,自己喜欢看就完了。你看星球大战这两部垃圾成那个德行,不还是一大堆人夸??

知乎用户 倒拔门前消防栓鲁 发表

这个还真的跟当事人之一聊过。

我老板,加拿大人,周末的时候给我发微信(是的,微信,因为一半的人在国内),他去 netflix 看了,原话是 “I watched this movie on Netflix. Weird movie.”

我就问他为什么他觉得 weird,是因为把地球当火箭推吗。他说是 “Yes it’s a crazy idea. The movie itself has a weird script.”

这也算是一个观点吧。作为科幻片约定俗成的概念(或者刻板印象),球就是球,只有飞船才能载人。于是把球当飞船推出去在一些人眼中就是莫名其妙的想法。。。

飞船派的人太多了

知乎用户 秣江 发表

坐标北美,流浪地球在这边的宣发很弱,基本上就是面向中国观众的,相当多的本地人完全不知道这部电影…… 电影本身我觉得很不错,刷了两次,基本上都是全场中国人,也有零星的几个老外。

我认为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第一,做电影的时候没把注意力放在海外观众上,海外的票房可能本身就不是发行方的目标。

英文字幕做得相当差。先不说几个搞笑梗外国人能否理解,光是人名的翻译就让人看得抓狂。

刘启 = Liu Qi,刘户口 = Hu Kou

?????

光看字幕你能知道这是一个人?更别提老外对亚洲人的脸盲了。

还有几个外号的翻译:锤子 = Chui Zi,丫头 = Ya Tou,不是说这么翻译不行,但这里我觉得意译是更好的

全场最大乌龙,中国心:

被翻译成 Chinaman,大家可以脑补一下国外观众看见这个带贬义的词的反应,黑人问号脸

第二,相比国内观众对宏大叙事的喜好,北美观众更注重人物情感的表达。

老美看爽片的时候全场基本上都大呼小叫的,比如妇联 4 开头鹰眼家人化灰的那段,我们认为很平常也在意料之中的情景,影院能听到此起彼伏的惊呼声…..

流浪地球中,类似的场面可能只有有刘启的姥爷便当那一段有一些煽情的镜头,其他要不是脸都没认熟的配角牺牲,要不就猝不及防在太空里炸了,没有煽情的时间。如果观众没有熟悉角色,哪怕是有煽情的片段也很难引起共鸣,这个除了翻译要背一点锅以外,演员的表演也受到服装和篇幅的限制。如果想打动国外观众,刘启和爸爸姥爷的情感线可以再深入刻画一下。

imdb 上有不少影评反映角色看起来很冷漠(当然这里也受到电影篇幅的限制,完全可以理解),比如队友丧生后大家的反应 “不够悲痛”,青年演员演技不到位等等。

加上其他答主提到的,老外不习惯看字幕。很多时候一行英文字幕相当长,来不及看完就到下一句话了,根本按捺不住暂停看字幕的冲动。

附上上映初期 imdb 的影评,一位很有志向的老哥…


以下为题外话:

下面是去纽约 amc village 7 映后见面会的照片,龚格尔,郭导和翻译(吐槽一下,旁边的现场翻译也有词不达意的问题,胡乱打个码… 外国记者和导演一问一答翻完,基本上就答非所问了…

(但是导演和制片人很随和,面对比较尴尬的提问能从容应对,也没什么架子。郭帆还自黑了一下 所谓 “同桌的你的导演”hhhh

北美映后见面会整体气氛是比较轻松和欢脱的,虽然在场的也是中国观众居多。

刻意迎合外国观众的价值观和没有必要,流浪地球在国内影史上的地位无需赘述,某种意义上的开山之作,去掉滤镜,外国观众有些不习惯也很正常。

希望续集或新片能改进宣传和翻译方面的不足。

知乎用户 离离图总裂夫 发表

刘慈欣原著就没有把人物描写放在重要位置上。原著的主角作为讲述者,很平面。

这部作品的主角其实是地球和全人类本身。

刘这样做显然是故意的,因为他在短篇里也能够塑造出比较可信而出彩的人物。

这种写作方式不太常规,但其实也不罕见。

中国式的史诗常有这种现象。因为在一个宏大事件中,谁又好意思说自己是主角呢?

西方过去其实也常见这类叙述方式。

比如《最长的一天》这样的作品。这类史诗是由千千万万人汇聚起来的。并没有非要塑造一个立体的人的必要。只不过近几年他们不流行这个了。

饱和式救援、一群人推撞针。这就是刘慈欣的故事方式。不是这种方式有问题。而是电影本身没有完全把这种方式的史诗感表达出来。

所以一方面没有近年来西方市场喜欢的丰富的人物塑造(其实也是套路式)。另一方面史诗感的营造还不够优秀。西方人站在自己立场上给的评价是中肯的。

我希望后续作品改进的方向是完善自己讲故事的方式。而不是改用他们习惯的方式。

如果能找到一个好的方式把原著的苍凉雄壮表达出来。我想即便缺两个套路人物的细致刻画西方人同样也是可以接受的。

知乎用户 昆哥 发表

价值观不同而已,而且特效跟美国比还是有差距的

知乎用户 顿顿顿​ 发表

从世界观设定和特效方面来评给低了

从人物性格上评价差不多就这个分。

截取一些评价

6 | Not bad, but can be much better
1. Background settings have great imagination. Very romantic in some way. (⭐⭐⭐⭐⭐⭐⭐⭐⭐⭐) 2. Visual effects is wonderful (and made by Chinese, not easy) (⭐⭐⭐⭐⭐⭐⭐⭐⭐) 3. Plot not good. The director didn’t handle to tell the story well. Rhythm is weird. Plot is not mind-catching. (⭐⭐⭐⭐⭐) 4. Ideas are too narrow. The main roles take family relation more seriously than human survival. And they didn’t repect rules. (⭐⭐⭐) 5. Emotional expressions not natural. Lines are awkward. Too much ’tear points’ but got little touching. (⭐⭐⭐⭐)

不算差但有进步空间

1 背景设定很有意思,浪漫。

2 视觉设定好

3 剧情走向不好,导演没把故事讲好,节奏奇怪(个人认为:剧情的话这是编剧的锅吧?

4 想法太狭窄,主角把家庭放在人类生存前,并且不尊重规则(这一点我觉得是编剧的锅,和中外文化差异没关系)

5 感情表达和台词略尴尬,太多泪点,但是不太感人

其实翻译完我发现这人是否是外国人有点存疑…… 英语的用法有点像从中式语言逻辑出发… 但其实我也不是英语专业,所以只是一点点疑惑…… 望专业人士指正

对于这个评论我唯一想说的其实是第四条。

可以说流浪地球很多让人觉得尴尬不自然的地方都是角色塑造的问题

其实国外电影也有打破规则,把私人感情放在人类安全 存亡之前的。但是角色在这么做之前都有足够的铺垫。如果一个角色他要做出违背常理(这里的常理在灾难片里是指活下去)的话,他需要成长,铺垫,角色选择,选择之后带来的人物弧光。

比如说美国队长,在第三部内战的时候,美队因为吧唧选择了自由,和钢铁侠选择的规则、法律产生了矛盾。大家都觉得美队这么选不奇怪,为何?

从美队的生平来看吧,美队本来就是不遵从规则的人,他在小个子的时候参军塞增高垫,参军后抢棋子比赛里(抢到的可以和特工卡特一起坐车)小个子体弱的他也是靠小技巧抢到的棋子。在手榴弹要爆炸的时候主动抱住那个炸弹让大家快逃。就算那时的命令是逃。美队在改造得变大变强之后,不满上级派给他的面子工程任务,去战场上救老友吧唧。这么几个点都说明了美队是有自己原则,善恶观,会动小脑筋的性格。并且就算他不从属于机构,他也是会为了大义牺牲自己。

而后来九头蛇在神盾局的背叛也让美队醒悟,组织和纪律是不靠谱的。

钢铁侠的性格塑造也是,可以很好的证明他会选择法律规则,但是会不会和美队一样牺牲自己呢?4 里才揭晓。这里篇幅有限不展开说了。

《流浪地球》里主角也是个不守规则的人,他不守规则的主要刻画有三次:

1 用炸串贿赂黑道逃到地面

2 偷爷爷的车

3 炸木星

请问,哪一次让你喜欢上了这个角色?可以说,做的都不够可爱,明明是让观众喜欢上他的时候…

并且这里面大家都不守规则,韩子昂用 VR 游戏贿赂狱警,士兵用枪突突能量块等等…… 大家都不守规矩,那就不特别了。反而守规矩的人,才可爱不是么?

《流》的主角人物动机和性格都非常站不住脚。首先他一直都处于一个 “愤怒的状态” 就让人非常不解。这里打引号的原因是他老是暴躁、不耐烦。虽然中国观众能理解这是因为他在叛逆期,对老爸不满。但是能不能很好地传达给每一个人我是存疑的,因为刘启这是个 “状态”,不是角色的“动作” 。而在观众第一次看人物的时候,“状态” 比“动作”难以理解。吴京是牺牲了自己,换得了一家平安的,为何主角不懂呢?既然你不懂,那你的矛盾和挣扎呢?你最后也没有解决这个矛盾和自己的阴暗面。角色没有成长。

韩朵朵就不说了,教科书般的 “我一开始在课堂上叛逆说不相信希望,高潮处我通过试炼知道了希望的可贵” so what?…………

再说家园情怀,其实《流》的家园情怀很特别,并且可以说的更好。

家庭戏外国人也能拍的很好,他们完全能理解选择家人高于选择人类存亡。对家人的感情是人类本能,没什么不好理解的。很好的例子就是《the last of us》游戏里男主先是死了女儿,后来万念俱灰贩卖武器了无希望,不想任何人走进内心,接着遇到女主小萝莉,从冷漠到争吵到互相接受,再牺牲。主角内心的矛盾,打击,痛苦,觉醒…… 这成长和人物弧光太完美了… 里面还有个同性恋,在他的爱人变成丧尸之后,他开枪打死了爱人,然后自杀。这个人物立马就深刻了。所以 the last of us 是神作。

还有《星际穿越》,先别说演员演得好……《星》的价值观我觉得尬,爱能解决一切也是外国人的价值观。但是里面角色的成长和人物弧光绝对是吊打《流浪地球》的。父女情感,马修和安妮的情感,马特呆萌的情感等等……

还有伏笔

《流》里的伏笔就是一开始吴京说的木星上都是氢气这一点,后来主角想到了,炸了自己的爸爸(在这里…… 我想说这个人物塑造的太失败了,人物矛盾、纠结、领悟都可以有很大提升空间…… 相比之下吴京那个角色就塑造得很好,这个高潮桥段,只有吴京是英雄,也只有他有人人物弧光)

而《星》里的伏笔更妙,在书房的鬼魂原来是爸爸的提示,先不说科学上严不严谨。但是这伏笔塑造的父女感情成功了。当然这里也有马修演员的功劳。人物被剧情打击,人物陷入绝望,人物再推动剧情。

伏笔是主角在经历灵魂黑夜时突然的灵光乍现,可以说是全剧的高光时刻,通常由亲人或者导师类角色说出,这个时刻也是主角对那个人情感的高峰,不过对不起在《流》里我感受不到主角的情感波动。

总结:〈流浪地球〉既然用了好莱坞的那一套英雄式主角剧情推动方式,就免不了人家用那一套标准来评分,而在好莱坞剧情技巧来看,评分 6.5 算是正常的。

这个可以看看麦考夫斯基的讲故事技巧的书,和〈救猫咪〉 〈千面英雄〉等等的写作技巧。

小破球编剧肯定也参考了这个工业流程里的技巧,但是就人物塑造来看,不够好。不过这也是中国文学作品的通病,比较写意,武松本来就是会去打虎,孙悟空从石头里出来就那么牛,但是国外的美队一开始是个瘦弱小个子,空有一腔抱负。

不说孰优孰劣,我也没觉得美队的角色塑造有多高明。但是如果要按照电影工业的那一套赢得观众,不得不老老实实写角色矛盾痛苦成长。

你们看日本人就乖乖按照这一套来了,火影忍者多成功啊。

PS

看这个评论说:

random-7077822 March 2019
Highest proportion of “BOT” and shill reviewing of any film on IMDB to day
Seriously, it is incredible. At this time of the 414 reviews, 382 are from single use accounts a sure sign of shilling. The average of the legitimate reviewers is 3.7/10

有很多三无用户给了低分? 不只是真是假……

知乎用户 同相 发表

近日《流浪地球》在 Netflix 正式上架后,许多国外观众也通过流媒体观看了这部中国科幻巨作。但与许多人期望的不一样,《流浪地球》的 IMDb 评分自从 Netflix 上线后开始了直线下降——在内地公映时 IMDb《流浪地球》最高超过 8 分,而截至目前,评分已经下降到了 6.2 分。

虽然 IMDb 评分并非一直稳定,但从 8 分以上到 6.2 分的跨度太巨大了,显然事出有因。Netflix 在全球有超过 1.39 亿订阅用户,而又正好没有进入大陆市场,《流浪地球》Netflix 上线后 IMDb 评分断崖下跌,可见在许多外国观众眼中《流浪地球》并不存在光环,也离他们心目中的科幻神作相差甚远。

但这种反馈其实早就在《流浪地球》导演郭帆的预料之中。

郭帆导演曾经接受过《环球时报》的采访,被问到关于国外受众时说:“**我管他们能不能接受呢?我先服务中国观众。**我这部影片没有考虑任何国际市场,或者国际观众。我是觉得我们还没有到那个时候,我们还没有能力去做一个全球视角的电影。什么时候全球有一半人说中文的时候,自然而然就出去了,这是一个文化的部分,我们的文化还不够强大。”

郭帆导演的这番话至少传递出了两种体会。首先是对中国文化的自信,服务于本国观众的科幻作品并不低人一等,中国团队的制作水平也在迎头赶上;其次,这也说明了郭帆对《流浪地球》在国际市场表现的清醒认识——这是一部不考虑国外受众的电影,还 “没有到那个时候”。

功夫、姜文、张艺谋,国产 IMDb 高评分意味着什么?

建立在理性讨论的基础上,本文仅从电影、文化内容入手,不讨论任何 “国内大规模水军” 言论和其他政治阴谋论。在详细解析中国科幻乃至于中国文化出海之前,不妨先了解一下 IMDb 对中国电影的偏好和看法。

【锋芒智库】截取了 IMDb 标记人数较多、评分排在前列的十余部国产电影:

相比豆瓣大量 9 分以上的电影,IMDb TOP 250 里仅有《肖申克的救赎》《教父》《教父 2》《蝙蝠侠:黑暗骑士》四部电影在 9 分及以上。因此 IMDb 8 分以上的高分国产电影并不多,能够高于豆瓣评分形成倒挂的更少。

IMDb 评分前五

张艺谋、杨德昌、姜文、王家卫等名导的作品《霸王别姬》《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活着》《鬼子来了》《芙蓉镇》《无间道》在 IMDb 排名前列,大都在国内也是经典神作,也基本符合上文所述 “1 分以内” 的正常分差。其中差距最大的《霸王别姬》在豆瓣是名列榜单第二的最高级别作品,IMDb 稍稍落后。但总体来说,所谓 “中外文化审美差异”,在高分电影范围内并不是常态,许多艺术都是共通的。

反之,IMDb 高、豆瓣低的电影就值得特别注意了——在【锋芒智库】所统计的范围内,《叶问》《英雄》《霍元甲》的 IMDb 取得了比豆瓣高的评分。

**《叶问》《霍元甲》的题材一致,均为讲述民国功夫大师故事的功夫类影片。**这类电影在国外的走红要归功于李小龙时代的演绎和文化传播,这其实正好印证了文化接受度影响评分的问题。这类功夫大师痛击洋人的电影能够被大部分外国观众所喜爱,显然是对功夫片的文化全然接受的土壤在支撑。

《英雄》则代表了另一类作品。张艺谋等一代名导的 “中国风” 大片,场面恢弘,台词、动作也极尽考究,但其叙事节奏和内涵却有争议,不为国内观众所普遍接受。**张艺谋自《英雄》开始的古装大片是其中代表,电影美学国内观众并不十分买账,但国外观众却口味一致地喜欢这些电影,**除了《英雄》的差距,《十面埋伏》豆瓣 6.0 分,IMDb 7.6 分;《满城尽带黄金甲》豆瓣 5.4 分,IMDb 7.0 分,差异都十分巨大。

但这种差异也处于变化之中——这体现在《英雄》国内评分的不断上升,从早期的 6.7 分左右已经升至 7.2 分,同时,《十面埋伏》《无极》《夜宴》等调性类似的电影也在近年来口碑有所反弹。

【锋芒智库】认为:IMDb 作为国外最为大众的电影评分,反映的是国外普通影迷的真实看法。**文化土壤区别造就的大众接受度区别是必然存在的,相应的带有强烈本土色彩的商业类型片,需要强有力的文化输出基础和审美培养。**功夫片在 IMDb 能够获得比国内更高的评分,正是因为这种类型片自李小龙开始培养出了广泛的受众。

科幻电影的文化隔阂和情怀加持

《流浪地球》是国产科幻商业片的里程碑之作,好莱坞却有着数十年的积累,早已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审美标准。因此换位思考的话,**国外观众看待《流浪地球》,很像中国观众看好莱坞拍的功夫片。**一个最好的例子就是 2008 年罗伯 · 明可夫导演的《功夫之王》,请到了李连杰、成龙两大功夫巨星加盟,豆瓣评分只有 5.4 分,IMDb 观众们看着 “自家孩子” 还是打到了 6.6 分,这部我们看起来很奇葩的电影,在 IMDb 观众眼里却是一部过得去的中国风大片。

国外观众在看待功夫、武侠片时基础心态是接受新的文化类型,而面对科幻电影时自动带入的或许是好莱坞的标准。

突破电影文化语境原本就是很困难的事,《流浪地球》不能赢得 IMDb 的好评,一则是因为国外观众被好莱坞科幻商业片养刁了口味,不觉得《流浪地球》在水平线以上的视觉特效有多惊艳;二则是《流浪地球》本身叙事和细节都是为国内观众量身定制的,对国外观众来说是全新、待商榷的。

也就是说,《流浪地球》的优点在国外观众眼中未必是优点,因为《流浪地球》的确从《2001:太空漫游》和《星际穿越》学到了不少,但其缺陷如部分演员的青涩表现却实打实地被看在眼里。

《2001:太空漫游》

比如一位打出 5 分的 IMDb 网友就写道:“不可思议的特效,无法辨认的人物,令人困惑的故事情节。” 但这位网友同时表现出了期许:“说起伟大电影的制作之路,中国继续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希望这能够持续下去。如果还有什么——我明天要出去买《流浪地球》的小说。”

概括而言,《流浪地球》被 IMDb 网友称道的是特效水平、刘慈欣的科幻小说。对电影的角色表现并不满意,也并不能体会到中国本土设定对国内科幻观众的情怀意义。但《流浪地球》的特效、剧本在面对好莱坞科幻时也并不具备优势。因此,IMDb 观众显然将《流浪地球》定位成了一部普通的科幻灾难片——考虑到《后天》这样的美式经典灾难片在 IMDb 也只有 6.4 分(豆瓣 8.1 分),国外观众是用什么样的标准在看待《流浪地球》,就很明朗了。

结语

近年来,因为国内文化产业的发展以及 Netflix 等流媒体的海外战略,国剧、电影出海又逐渐成为热门话题,被 Netflix 购下海外版权也成为了宣传资源之一。

但具体到商业科幻片这一细分类型,《流浪地球》导演郭帆的心态其实是值得称道的,他清晰地看到了国外电影观众对待科幻类型片的评价体系的差异,在目前,“现代中国” 的文化输出尚未普遍,国外对中国影视文化的接受大都还停留在功夫片和张艺谋、姜文那一代国外获奖的电影之下,一个中国文化底蕴的科幻故事没有被国外观众理解,是很正常的事。

并且从制作水平来说,《流浪地球》在国内堪称标杆,生生拔高了国内科幻特效的表现力,但若放到好莱坞大制作的标准下,优势显然也不明显,除此之外,演员的表现也有待进步。

当时郭帆表示:“我们只有四分之一的团队是海外团队,但真正你去跟他们实际合作的时候会发现,也别太迷信海外团队。” 他谈到,“我们中国的团队真的很争气,让我很骄傲,是因为用心让他们做的东西特别牛,海外团队就会很有压力。” 这其实是中国发展科幻商业片的底气——其实多数视觉特效公司都在中国代工,国内的电影特效工业正在默默成长之中。

只有在国内做出成绩,成为票房标杆才能激励起行业对国产科幻类型片的兴趣,实打实的利益驱使下更好的内容才会出现。《流浪地球》IMDb 评分不高并不意味着这部国产科幻里程碑作品被蒙上了灰尘。用郭帆的话来说,“管他们能不能接受呢?我先服务中国观众” 就行了。

知乎用户 云逸 发表

为什么有人喷中国内核?那改成中国印记?另外有人认为,我中国人也觉得不好看,喜好那是个人的事,但是别按头只有 imdb 评分能公正代表质量,感情几亿中国人就不公正了?

是无所谓啦,其实哪能什么地方都好呢,黑豹还能奥斯卡呢,我们不一样看不上,毕竟这个是中国内核的东西,为啥要强求美国人喜欢,其实就是有些人不自信,为啥中国人非要得到欧美的认同呢?都 9012 年了,中国人自己过的挺好的了,倒退 30 年才 care 他们好嘛

知乎用户 kimlove7 发表

很简单,因为你是中国人,所以看这个片子的时候脑子里是有很多额外的设定,最让你感动的是这片子拍得比你自己想象的好太多了(没看之前你一定会认为绝对是糟蹋刘慈欣的大烂片),这就是预期的溢价!

但是,外国人看的时候就是一部普通的科幻片,虽然故事也很新奇,但是很多场景设计又有点粗糙,很多细节又有点似曾相识,打个及格的分数也是很正常的!

知乎用户 山贼 发表

文化自信最大的体现就是不在乎别人怎么说怎么评价。

我不在乎他们怎么说,我知道这是一部优秀电影,我喜欢。

这样就可以了。

知乎用户 杨也不知道 发表

补充一:

在一个有关 “三个自信” 的回答下面,回复好看不好看,我个人觉得,有点风马牛不相及,特别是两位说不好看的,都提及自己的女朋友,不知道是恰巧了,还是组织要求的回复版本是统一要求的?如果女朋友是真实存在的,那么,恭喜你们,你们的三观可能真的很匹配,你们的未来也一定很和谐。

………………………………

从 “三个自信” 角度说。

我们可以接受漫威,爆炸贝,哈利波特,为什么?

说明别人做的成功,这是不可否认的!

在过往几百年里,西方世界从经济,军事,到文化,不可否认的是这个世界的翘首。遍布四海的美元,英镑,欧元,成功的让世界人民对于这些外来 “文化基因” 并入了非西方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哪怕是闭关锁国如朝鲜,由西方发明并推广的生活方式也是深入生活的。除非你不想进步,否则,手机,电脑,这些 “假于” 君子的“器”,及其背后的思维模式,是必须必要必然的。

所以,我们可以很容易的接受好莱坞的产品,毕竟文化基因已经对于这些外来物习以为常,“免疫系统” 已经默认这些外来物的存在而不会启动免疫系统今儿产生应激反应。例如,我们看美国大片,英语原音普遍比配音版更受欢迎,我们不会因为边看字幕边看电影感到不适,甚至,如果能脱离字幕只听原音即可看懂听懂,甚至是一件可以为之骄傲的本领(绝对正面,非反讽),本人甚至因为英语不好而深深苦恼。

但是,如果有一天,更加符合我们自身文化基因的产品被提供到我们面前,只要从根本基因上,我们没有变异,那么,对于《球》一类的,体现出集体主义,东方思想的电影,我们接受起来,会很容易,也会很舒服,就像我们有人喜欢吃臭豆腐,臭鳜鱼,螺蛳粉等,这些本来属于我们源于我们自身的东西,就是会让我们很舒服。

但是,如果我们把臭豆腐放到一个外国人面前,多半,他是会拒绝的。

虽然,用臭豆腐类比《球》不太合适,但是,我只不过想说,文化基因上的东西,如果,没有持续的输出,让外国人持续的接触,也让他们的免疫系统慢慢的默认我问得存在,那么,这种内外差别,还是会持续存在的。

回头来说,对于我们目前如此关注外媒的评价,我认为,积极意义更大,毕竟一个眼界广泛,思想包容的国家,是要好于保守固执,傲慢无知的。

但是,也希望大家不要单纯的把外来的当成唯一的标准,真理,还是希望我们能基于自身,借鉴外部,更加有自信的看待《球》。

相信,也要自信,未来,我们共同努力,《流浪地球》终也有家,那么我们回归历史本来应有的位置,也必然会有胜利的彼岸。

知乎用户 壮士请收下我的赞 发表

一旦理解不了汉语的梗,没有情怀加持,看到这个剧情和特效,6 分很正常。

比如我,把里面的脸换成白人脸,语言换成英文,能给 7 分不能再多。

如果换成墨西哥脸,语言换成西班牙文,可能因为主观不能适应墨西哥救地球(就像海外观众不适应中国人的科幻片一样),只能给 6 分。

大概就酱。

知乎用户 程辉 发表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你如果觉得不好看,能找到 100 个理由否定这部电影;同样的,如果你觉得好看感动,会找 1000 个理由为之辩护。

也许因为早年我曾被这部小说所震撼,同样我也被这部电影震撼到,身边也有很多人被感动,有这些这就够了。外国人的观点,何必如此在乎?外国人的看法就是真理吗?

知乎用户 张洪涛 发表

我接着

@么西么西

的话茬往下说。

因为《流浪地球》,我才了解到一个词,叫 “限定上映”。

因为 “限定上映”,我才知道美国对于非英语片的限制有多么大。

不光是针对中国片,连**《你的名字》**,盟友日本的现象级电影,在美国也只能限定上映

当然,由于美国的国情是资本控制政府,所以这种贸易保护,是好莱坞公会的资本行为,不是政治行为。

与此同时,我在网络上看到这样一系列文章:

《复联 4》票房超过《红海行动》进前三,为何分账不及《药神》?_网易订阅

《复联 4》超《红海行动》进票房前三,为何还没有《药神》赚钱?

这些文章,说国产片分账比例是 43%,而进口片只有 23%。

因此,文章最后,都恬不知耻地问道:这样的票房分配对《复联四》公平吗?

中国片在美国都限定上映了,美国片竟然还舔着脸抱怨分账比例低。分你点就不错了,23% 都是高的。美国片在中国上映,不需要事先购买排片。也就是说,排片好赖的风险,是电影院承担的。而电影拍出来以后,拷贝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也就是说,美国片在中国不需要承担任何风险、任何成本,最后还能分到 23% 的票房,他们竟然还在抱怨。很多人还觉得他们的抱怨是对的

由此可见,当今的舆论环境,对中国是多么地恶劣

中国这个国家,对于外来文化的友好,真的是绝无仅有的。我并不是说,这种友好是错的。我只是想提醒,有人在利用这种友好。把我们的善良当懦弱。利用完了,最后还要说一句 “呸,easy!”

知乎用户 伊達 零 发表

因为《球》在去除了所有情怀、玩梗、特色共鸣、鼓励分之后,的确就是一部大约 7 分上下的电影。

我个人给小破球打 5 星 / 9 分 + 的水平,但是这里面有对我本来有些悲观的中国电影产业绽放出的新生力量的鼓励、刘氏科幻特别是大刘的中短篇科幻给我带来的感动、吴京这个我本来不怎么喜欢的演员演出了一种 JOJO 式的黄金精神般的觉悟和点燃木星这种同样相当 JOJO 的脑洞的惊喜,还有当各国救援队赶到时这种英特耐雄纳尔就一定要实现的即视感,等等。

就好像 Lala Land 在我心中能打 8 分~ 9 分,而很多朋友却只认为它值 6 分一样,我看到过那种小舞台的聚光灯,并且为之痴迷过,所以我感同身受;流浪地球也是同一个道理,我们感动,我们落泪,所以我们给他高分。


我觉得应该要正视三个问题:《球》电影本身的硬伤,国内外各观众群体本身就有的撕裂,和实实在在的接受能力的不同。

《球》本身的问题在于,剧本很好,但是吃亏在时长太短不能把设定铺开、演员无法「执行」和「实现」大刘所想表达的张力。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刘启和韩朵朵,特别是韩朵朵的救援呼号…… 演员几岁、维护这一段的各位回忆起自己初中时如何如何紧张不会说话,都洗白不了这段台词的失败,至少在其 delivery 上是失败的。很显然,写台词拍电影不是一笔一划记录现实,很显然这里的剧情需要一个十几岁的小女孩去做一件可能 OOC 的事情:用一段有力简单的呼号、号召起各国救援队的觉悟、在黑暗中开辟这条不可能的道路,从而引爆剧情。不要说韩朵朵才几岁,既然在这里有这么一个爆点的需求,那么要么安排一个其他角色来喊这段台词,要么把台词写得不那么像一个十几岁小姑娘的话——讲得难听一点,要是每一部以 JK 为女主角的日漫都忠实记录日本 JK 那些毒舌和充满恶意的话语,要是每一部以 OL 为主角的日剧都围绕着办公室八卦、勾心斗角、乱搞男女关系展开剧情,那还有人看吗?刘启的问题没有那么严重,但是并不是没有;一部分演出用力过度,一部分是有些 “无能狂怒” 的味道在里面,但是总得来说,还是过得去的。


然后便是观众群体的撕裂。国内普通观众,国外普通观众,国内业余影评人(豆瓣、知乎),国外业余影评人(youtube、imdb),国内专业影评人,国外专业影评人,大家都是经常有非常不一样的看法和观影体验的。比如说,战斗天使阿丽塔在很多国外 youtuber 眼里非常棒,非常优秀,在国外专业影评人和知乎 er 眼里却不太行——国外观众不那么看重原作《铳梦》里那些东亚大都会式的暗喻、对天空的向往等等,他们不认为阿丽塔删减这些东西是减分项,而国外影评人又觉得架构上太老套或者不出色。

又比如,权游第八季在乱写的情况下,外网 youtuber 特别是中世纪研究相关的 youtuber 对第八季批了又批,而知乎上还有不少人洗第八季的地和龙妈的地——夹带一点私货,事实上这编剧就是写的很烂并且很懒。

还有,惊奇队长这种被国外漫威粉喷到爆炸的片子,在知乎上还算是褒贬不一,甚至还有人表示大妈如何如何美艳的,emmmmmm……

我在加拿大这边的电影院看的《球》,出场的时候听到年轻留学生表示不好看、身边朋友认为不好看等等,这都是事实存在的人和事,他们可能对于饱和式营救也好、众志成城也好,或者单纯对于自我牺牲不感冒,这都是非常有可能的。


最后就是必须要承认的,接受能力的不同。

很显然国外观众还没有生活在 I 社的伟大光泽下,VR 女友这种梗接不太住;英语国家的影评人不那么待见一个未来的俄罗斯人还在回忆苏联的光辉和加加林等等,这些都是对于我们来说可以给高分但是在其他群体里不那么吸引人的东西。像 AI 判定人类没救了,父子傲娇不和,各国人民携手共度等等方面,英语电影界珠玉在前,虽然我们拍的不是砖瓦,但是对于已经审美疲劳的英语世界观众来讲,的确没有把套路玩到那么好、吃到那么透,于是他们对这种剧情安排的接受度就更低了。再比如李一一的桌游骰子,国内桌游玩家看到会心一笑,国外玩家可能觉得还挺稀松平常的,也就没有加分的地方了。


很多人觉得日本输出两个 Ninja、Samurai 就算是成功输出了,我觉得还差得远呢,说实话电影院要是上假面骑士平成世代 forever,我估计 imdb 评分比小破球还得差不少…… 日本文化要是真输出成功了,前两天炉场武士这种讨论打刀、传承之类的「武士精神」的半艺术片,就不会只有不到 5% 的座位有人了;小破球在我家这好歹也是被留学生和好奇的老外坐满了,而去电影院看日本电影的日本人还没有看 MET Opera 的日本人多,毕竟看 Opera 的日本大妈都是三四人组队装 x 来的。

知乎用户 Moritz 发表

看了下 IMDB 评分,很多打一星都是说十五分钟就看不下去了,故事太差,特效太假,五星都是机器人刷分出来的吗?

我觉得说这些的也不是机器人刷低分。很多好莱坞样式的电影是最精彩桥段和特效放开头勾住观众。而流浪地球恰恰在开头故事略平淡,特效贴图感最严重的段落也恰在开头,一些针对中国观众的小梗对国外观众毫无加分甚至莫名其妙… 加上没有国内这样的前期口碑宣传的心理准备,留不住流媒体上这些浮躁观众也是正常。

不用介意,不用介意

破球的突破意义我一直觉得相对于说文化上的不如说是工业制造上的,好比一个一直只能造三蹦子的厂子突然有天倒腾出来了一台能上高速的两厢车,本厂员工自然欢欣鼓舞甚至热泪盈眶,而外人说这帮人咋回事啊,这车哪儿都比不上高尔夫 R 有啥好激动的负分滚出——这种观点何足介意?至于 IMDB 里还有成吨的典型带着歧视和刻板印象的诸如啥你们中国人只知道抄袭却永远抄不来智慧之类的屁话,当笑话看就行了

知乎用户 流云飞袖 发表

今天上午,上初中二年级的弟弟跑过来说:“我又看了一遍《流浪地球》的原著,觉得比电影好多了。”

我非常诧异,《流浪地球》是我和他大年初二一起在影院里看的,当时感觉特效不错,但是情节还是国产片的老毛病,时间不长就忘记这个片子讲的是什么了。赶忙问他为什么?

弟弟说:“我怀疑导演只看了一半的书。原著里最精彩的是代表正确的最高执政官带着联合政府的最后 5000 人,为了避免地球毁灭放弃抵抗,被叛军放逐在冰原上活活冻死,这时太阳氦闪了,证明他们是对的。这比电影刘培强点燃木星救地球的故事好多了。”

插播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8277741/answer/718590439

我估计,看过电影的人,可能大部分都没有读过原著。

在原著第二章 “逃逸时代” 中,在经历了四十代人的努力后,地球已经被推进到太阳系边缘,但人们发现太阳并没有毁灭,太阳的 “氦闪” 并没有像早前预测的那样发生。经历了家人死亡、巨大痛苦的民众们怀疑 “联合政府是为了建立独裁帝国而编造了太阳毁灭的谎言”,民众蜂拥而起,组织叛军打败了联合政府的军队,联合政府的最后 5000 人放弃抵抗,最高执政官站在“地球驾驶室” 内说:

我们本来可以战斗到底,但这可能导致地球发动机失控,过量核聚变的物质将烧穿地球。所以我们决定投降。我们理解所有的人,因为在已经进行了四十代人、还要延续一百代人的艰苦奋斗中,永远保持理智确实是一个奢求

最终这 5000 人被叛军取下防护服上的核电池,放逐在冰原上冻成冰柱。

而就在民众们准备庆贺胜利的那一刻,“氦闪” 爆发,太阳毁灭了。

“氦闪” 证明科学理性是正确的,而民众仅从感性狂热角度衍生出来的阴谋论不仅消灭了理性,而且还差点儿毁灭了全体人类。

从某种意义上说,小说讲的实际上是一个悲剧,一个感情战胜理智,狂热毁灭科学的悲剧。

读完原著,你就会明白,原著与电影完全讲的是两个不同的故事。

在原著中 “让人类保持理智确实是一个奢求” 这句台词是代表理性的联合政府领导对狂热民众的劝诫,是正确一方对于错误一方的感叹,是一种悲壮。

但在电影中,空间站中的 AI 机器 MOSS 说出这句台词却是错误一方(MOSS)对于正确一方(刘培强)行为的误判,是理性的失败。

电影为了突出刘培强这个英雄,一方面用 “点燃木星” 的事实表达了对科学以及理性的怀疑,一方面是戴着人性和感性面具的狂热分子的胜利。

是宇宙版的 “人定胜天” 和“大跃进”。

电影的故事结构非常简单,完全好莱坞英雄拯救世界的套路。刘培强凭借 “不理性” 的一己之力最终解救了地球,牺牲了自己,保护了数十亿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直白煽情,有个同事说他看到刘培强与儿子对话告别那场戏时当场落泪了。

但是,一个是探讨人性悲剧故事,一个是个人英雄主义的故事,孰轻孰重,高下立见。

电影与原著的精神是完全背道而驰的,刘慈欣崇尚的是理性,而不是感情,他推崇的是丛林法则以及现代西方文化的基础——科学。他说过:

正因为我表现出一种冷酷但又是冷静的理性。而这种理性是合理的。
你选择的是人性,我选择的是生存,而读者认同了我的这种选择。
敬畏头顶的星空,但对心中的道德不以为然。

刘慈欣对这种无理性的批判,不仅在《三体》里,大部分著作里都有。

这种批判,表面上你看到的是批文革(《三体》特别明显),深层次批判的是极权主义。

如果你不能理解,建议去读这几本书:《乌合之众》《狂热分子》《群氓之族》《极权主义的起源》

这里说多了会产生未知后果。

《流浪地球》对原著的全面改变在票房上取得了巨大成功。

一方面是中国科幻影片的突破。其特效是目前中国电影的顶峰了,比起一些好莱坞影片也不遑多让,电影圈的人自然知道这有多么的难,从特效制作的难度和精度来看,再加上诞生过程中 “吴京零片酬出演”、“制片人卖车做片子” 等催泪故事,这个片子值得大家的爆吹。

最重要的一方面是政治正确。地球是 “人类命运共同体” 的载体,中国人拯救了地球拯救了人类,这带来了巨大的民族认同和自豪感。所以,我们上上级单位专门发文要求每个人都去观影。

华丽奢侈的场面与流光溢彩的影像、拼命包装下的情怀,这些形式是不能给人留下深刻。

高台教化的苍白说教的内容,同样不能给人留下深刻。

一本经典小说,一部经典电影,实质上既不是形式也不是内容,而是内容与形式合二为一形而上的东西。

内容大于形式叫悲壮。内容太大,太强,太彪悍,形式裹不住内容了,形式就要撕裂,就要破碎,火山就要爆发,英雄就得牺牲,这就是悲壮,一般来说,悲壮的英雄都是在面临死亡或业已死亡的时候才得以诞生。
内容等于形式呢?它叫优美。它般配,安逸,流畅,清泉石上流,关键词是和谐。大家都知道 “和谐社会” 这个词,什么意思知道吗?是指 “人” 这个内容与 “社会制度” 这个形式高度吻合,在优越的社会制度下面,每一个人都感到了自身的幸福,就像《新闻联播》里头常见的那样,乡亲们都说:“还是社会主义好。”
至于形式大于内容,那就不妙。是内容出现了亏空,或者说,是形式出现了多余。猴子的脑袋不够大,人类的帽子不够小,这就沐猴而冠了。“沐猴而冠”会让我们觉得好笑,这个 “好笑” 就是滑稽,也叫喜,或者叫作喜剧。喜剧为什么总是讽刺的?还是你自己招惹的,你出现了不该有的亏空。亏空越大,喜剧的效果越浓,所以讽刺从来离不开夸张。所以,要名副其实。你不能吹牛、不能装,一吹牛、一装,形式马上就会大于内容,喜感即刻就会盯上你。

一部爆米花影片或者一本通俗小说,想借助于狂热把自己包装成不朽,那就沐猴而冠了,就会成为喜剧里的笑柄。

不吹牛不只是一个道德上的问题,它首先是一个美学上的问题。

关于经典小说的问题,在这里:https://zhuanlan.zhihu.com/p/45252761

从上面标准来看,《流浪地球》不合格。

所以,他们都是通俗易懂的东西,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人喜欢和那么高的票房。

但是我们仍然很难很真诚地讲好一个故事。

我希望看到更多的诚意,而不是金钱和欲望

我希望看到大家把故事看的很小很基础,但把精神看得很重很珍贵。

《流浪地球》只是一种情怀,仅此而已。

关于国产电影的问题,都在这里,不重复了: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571696/answer/663000219

最后,再次推荐:《乌合之众》《狂热分子》《群氓之族》

知乎用户 伊织崇子 发表

大体意见我是比较支持

@Yanchen Shi

的意见的,6.5 基本上是接近海外网友实际打分的,可能还偏高,至于海外网友为什么这么打,我个人觉得有些高票回答普遍解读有点过多了。

之前点评豆瓣得分的时候,我的观点就是:

[如何评价《复仇者联盟 4:终局之战》豆瓣评分 8.6,远高于《流浪地球》?​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21506943/answer/666968461)

流浪地球是个好片子,因为设定加成(没办法我是刘粉)和里程碑光环,在国内有情怀续分是合理的,但是海外打分不但没有这个续分了,反而会有点水土不服。

至于 IMDB 这个打分流浪地球委不委屈?

我个人觉得还好,我们对比一下

后天 6.4、环太平洋 6.9

说实话都是一个区间的小伙伴,上面这几位有的落俗有的有毛病,但归根结底都是看完觉得还行挺爽那种,你要非说流浪地球明明全方位碾压星际穿越,我会觉得有点扯淡。

首先毕竟你不是为海外群体量身定制的电影,就跟没看过漫威的人去看复联四也一脸懵逼一样,但漫威十年把自己粉丝群铺的够大了,流浪地球总不能靠爱感召吧。

其次是因为一些客观原因,电影的完成度其实是有点问题的,一方面特效预算仍然有些吃紧的感觉,另一方面因为剧情调整,很多删减大幅度影响了剧情的完成度。

我认为主创们已经做的很棒了,这也确实是中国科幻电影的里程碑,但上来想一棒子敲死好莱坞科幻电影老前辈们我会觉得这属于不知天高地厚了。

知乎用户 不写影评梁鹏飞 发表

IMDB 给《流浪地球》打 6 分很正常,但国内某些人觉得正常就太不正常了

咱们首先看看《流浪地球》在 IMDB 的打分变化情况。
在只有 3000 人、4000 人打分的时候,《流浪地球》是 8 分左右。

等到评分人数超过 1 万人以后,打分就直接下滑到 6 分多了。

而且这个分数还在继续下滑。我们看上面是 1.2 万人打出了 6.4。然后现在最新结果是 1.4 万人打到了 6.3 分。

可以预见,《流浪地球》在 IMDB 最终分数很可能会跌破 6 分。
我们从 IMDB 上这些打 1 分、2 分的时间分布上,就可以看出,给《流浪地球》打出低分的观众,主要是 5 月份奈飞上线以后的评价。
比如 1 分的差评

我们可以看出,基本上都是 5 月份之后给出的评价。这些都是支持人数较多而靠前的评价。
再看打出 2 分的评价。

基本上也都是 5 月份之后的评价。这上面有几个都集中在 5 月 1 号和 2 号,奈飞美国上线时间是 4 月 29 日左右,也就是说在上线以后,IMDB 上就出现了大量的差评。
让我们再来看看他们都是怎么说的吧,懂英文的筒子们可以自己看看,为了方便其它读者,我们还是简单翻译一下。
上面第一个 1 分评价是说《流浪地球》抄袭了库布里克的《2011 太空漫游》和灾难片《2012》,然后批评了主要角色的表演,台词之类。
其它的大多都表达了对《流浪地球》的不喜欢,主要的批判都集中在人物表演不可思议,无法理解,不过有几个倒是对特效场面表示了认同。
我们再来看看这条 6 分的评论比较客观。

他认为电影的故事充满了想象力,特效场面来说,作为一部中国科幻电影做出这个水平很不错,但是觉得主角太看重家庭(family),甚至超过人类生死存亡。他无法理解。所以主要批评点也是集中在人物和故事情节方面。
所以我们可以下个简单的结论,出于文化背景的差异,美国观众很难理解《流浪地球》表达的那种家国情怀。
对,就是家国情怀。这个词,我不用多说,只要是中国人,懂的人自然懂。但是美国人就很难理解这个词。他们完全无法融入这部电影所展现的那种语境之中。
所以美国人给《流浪地球》打低分,确实有他们的道理。中国文化语境对于大多数美国人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东西。尤其是让这些不习惯看字幕的美国观众看中国电影,首先电影有没有看懂估计都要打个问号。
他们不能理解,太正常了。
问题的关键在于,美国人无法理解《流浪地球》所要表达的思想和精神内涵,问题是,一部分国内的观众也以美国观众的观点马首是瞻,认为美国人的观点代表了权威。这就不正常了。
我们看豆瓣上的一些差评。看看这些评论,和 IMDB 上的一些评论很接近。

也主要集中在两方面。要么是说《流浪地球》“模仿痕迹”,作为科幻片有很多以前电影的影子啊之类;要么是说电影太强调家庭琐事啊,台词和人物尴尬之类。
说真的,我很怀疑他们有没有看完整部电影,还是凭借一些固有成见就开始喷了。
风闻社区上看到 chenqin 的文章《如何评价《流浪地球》在 Netflix 上线后 IMDb 评分跌至 6.5》,他的意见我也不敢苟同。
特别是第一句他说 “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很多人认为《流浪地球》和好莱坞科幻大片很不一样?饱和式救援,背景的一些中国设定,这些很有特色,但光有他们,并不能让《流浪地球》成为一部成功的电影。”
我认为,《流浪地球》最大的成功之处,恰恰就是不同于好莱坞大片的固有模式,打破了好莱坞电影那种孤胆英雄拯救世界的烂俗套路。《流浪地球》强调的是集体英雄主义,饱和式救援,恰恰才是最符合真实世界的合理逻辑。
好莱坞那种,主角开挂,一路开挂,天选之子,怎么恰好就是他拯救了地球?这才是不合逻辑。
在《流浪地球》中,最后刘培强牺牲自己点燃木星,也只是画龙点睛最后一笔。在他之前,离不开地球上种种努力,甚至以色列科学家早就提出了这个设想。

《流浪地球》最大的意义,就是在于讲述了属于咱们中国人的家国情怀。从这个角度来说,是不是科幻电影根本就不重要,科幻类型片的外表,酷炫的特效场面,这些都只是表象,这部电影真正的内涵,是它所表达的主题。
是的,我还是要强调家国情怀。什么是家国情怀?家国情怀,就是把自己的小家和整个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每个人都是这个大集体的一部分,“家”和 “国” 是一体,人和国也是一体。
刘培强对自己家庭的爱,是和对整个国家,整个人类的爱,紧密联系在一起。
那些逼逼叨什么电影过于关注家庭琐事的人,根本就不理解这一点。一个英雄,也是活生生的人,也是有血有肉的人。
《流浪地球》并非没有缺点,台词方面,某些剧情确实有点生硬,漏洞也不少,比如最后好多人一起推撞针,这些咱们都可以讨论。
还有人说国人给《流浪地球》打高分,也有很多情怀因素。这个我们不否认,但是情怀要怎么看。什么是情怀?
情怀就是最广泛的情感共鸣。它一定是打到了大多数观众情感深处,让大多数观众都感受到了一种很深的触动。
那我们中国人为什么会为《流浪地球》这样的电影产生深深的情感共鸣?会为《我不是药神》流泪?会为《战狼 2》流泪?
因为它打到了我们大多数中国人的情感深处啊。
从技术上,这方面哪方面,《流浪地球》确实有毛病,但是那些都是次要的技术因素,关键是看情感和思想。文艺作品最终的目标,就是描写和展现我们这个宏大的时代主题,表达最多人想要表达的东西。其它都是次要的。
所以,作为中国观众,应该站在我们自己的角度来看待《流浪地球》。作为中国观众给《流浪地球》加一点情怀分,实属正常。这就像我们看国足比赛一样,国足的水平肯定是比不上很多足球强国,但是只要打出了精气神,我们就要支持它,爱护它。
作为中国科幻电影的开山之作,我们承认《流浪地球》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但是它的精神内涵立住了,它感动了大多数的中国人。因为我们给它一点情怀分,过分吗?
好,就算你不给它情怀分,那至少也不要无脑跟风黑啊。尤其是还是站在和美国人一样的价值观角度,来批判《流浪地球》,显得你的精神很美国人吗?
所以说啊,好莱坞大片在中国横行 20 多年,不是没有作用的,它推销的那套价值观已经深深影响了一批中国观众,正如很多漫威粉丝说起美国队长的故事如数家珍,他们完全可以理解美国电影里面的英雄,甚至比一般美国人的理解都要深刻。
这正是美国电影长期潜移默化取得的文化成果,对此我们能说什么好呢?

知乎用户 朱太帅​ 发表

-

前些天和一个美国朋友吃饭,他也是个演员,在中国两三年了(抖音叫演员柯南,欢迎关注)。

饭局上还有他爸爸妈妈,我问他爸妈有没有看《流浪地球》,他们表示没有。

柯南当即说(用英文对父母强调):你们一定要看!中国人对 “家” 是有执念的!这样的科幻片美国肯定拍不出来!要是太阳膨胀到吞噬地球,美国科幻电影一定是造飞船,但是中国人却要带着地球一起跑,这太疯狂了!这只有中国人才拍得出来!你们一定一定要看…

他爸爸是一位物理学家,思索一阵,表示:嗯… 首先太阳膨胀是个客观事实,的确在发生,给地球装发动机,其实有一定的可执行性…. 但是 take the earth and run… 实在是太没有性价比了…

柯南:所以说 That’s crazy!

-

我觉得这段儿特别逗,所以分享一下,只是《流浪地球》在全球文化不被理解的其中一个小小原因。

作为电影本身来讲,当然是我国拔尖水准,但是放到全球发行的神仙打架局里,明显还不够看的。

好莱坞比我们强很多,真的不是一星半点,细节之多,不甚枚举。不过其中个人认为超越我们最多的一点,在,全球发行的能力,以及对文化商品内容进行相对应调整的能力。

-

知乎用户 tyreal han 发表

google 的快照还是不太会用,只能简单丰富下这里的数据了。

2019 年 4 月 9 日的快照

现在(2019 年 5 月 12 日)的即时数据

简单按投票数量计算出 4 月 9 日到 5 月 12 日的各分值增量,柱状图如下

可以看得出来 5 月 12 日 IMDB 给出的加权分数 6.4 基本体现在哪里了。另外要注意的是,4 月 9 日 7000 多打分人次数,5 月 12 日 13000 多打分人次数,大约是翻了一倍不到,而且 4 月 9 日的加权得分已经只有 7.3 分了(印象中在上映前几天看过一眼 IMDB 分数还在 8 分以上)。

以上,大约可以给各路大神分析外国影迷喜好取向作为参考。

个人私货

即使以计算后这一个月的增量来看,10 分和 1 分那显著的两个长条。。。我是没法解释到底是有人在刷好评还是在刷差评了。而且考虑到整个分布图形来看,虽然 1 分更多一些,但是两者 “无法解释” 的增量几乎差不多,以这个冷了那么久的话题而言至少让我挺难以理解的。

知乎用户 Varlalnub 发表

“那你是不是还要把人类历史上的所有电影都问一遍。“

知乎用户 Keine 发表

抛开片子本身不成熟的地方,“中国人拯救世界” 这一剧情本身就很不切合外国人价值观。这个情况就有点类似中国人看黑豹。

我认为国人还是要维持不卑不亢的心态,一方面要承认此片和顶级科幻片还有不小的差距,另一方面不必过于在意白人的看法,更没必要跪舔白人,主导世界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对于华人这一有力挑战者是又歧视又有些恐惧担忧,我们注定不会和他们是一路人。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看了一些评论,先说些六分的吧:

一位叫做 t***********n 的用户给了 6/10,在评论中写到其扣分原因包括了:对于宇宙旅行的危险描写太过急躁,未来场景与当今差别太大难以引起人的情感共鸣

另一位 6/10 的评论 y****** 说,扣分原因包括:情节不太好,节奏有点奇怪;主角们把家人看得比人类存亡重要,不遵守规则;情感描写不够感人

其他常见的扣分原因评价包括:笑话不好笑,主角把家人看得比人类存亡重要,人物的情感与行为原因描写不清楚

我们先说主角把家人看得比人类存亡重要这一点吧:如果一个 20+- 的小伙子刚失去了至亲,就义无反顾地投入拯救全人类,观众会怎么看?大概有一大半人会觉得:这小伙子脑子有病吧。换句话说,在这个情景下,只有看起来 “不正确”,和看起来“不正常” 的选择。考虑到 “情感与行为的原因描写”,恐怕“不正确” 要比 “不正常” 稍微好点。从这个角度来说,当韩子昂死掉之后,这已经是影片能做出的最好描写(如果韩子昂不死那另说)。

关于未来场景 / 情景的描写,我觉得这个片子对中国人来说是有共鸣的(考虑到冯巩,校服和各种机构)。笑话也是如此,外国人 get 不到,但是中国人大都可以。

所以说,按照 t 某的评分 6/10 来说,中国人给出 8/10 应该是合理的评分。按照 y 某的评分,基本来说也是在 8 左右。

好玩的是,我看到一个 d******* 的 1 星评论,是这么说的:“一部垃圾,就是烂。别信刷分评论,相信我。”

我点进去这个账号发现,这个评论者是 5 月 1 号建的号,5 月 1 日评论的,只有这一个评论。。。这算是不打自招吗

知乎用户 肥仔 发表

答案写两个部分:分为正经答题和开车话题,图片我都大幅压缩过

正文部分

1 感谢 Netflix

- 之前已通过网络观看了盗版资源(本地区没有上映,无法影院支持),Netflix 上也已对影片点赞。影片观看进度只有一半不到,因为我在此部电影和战狼 2 的观看体验上是一样的,没有短时间内重复观看的欲望,之前战狼 2 本地区有上映完成 2 刷,但第二次只是买票纯支持并没有去看(如有疑问可以翻我主页,针对战狼 2 写过一个答案,有买票记录)。记得战狼 2 后来也上过 Netflix 的(有可能是红海,也许我记错了,红海拍的不行不如战狼 2),但今天搜索已经没有了。

2. IMDB 比豆瓣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 之前在 Google Play 里给豆瓣打了一星,并不是因为什么 8 分降到 7.9,纯粹就是豆瓣的使用体验很差,网站 or App 的算法非常烂,导致首页短评上都是各种情绪性发泄,随着舆论发酵,主要的争论方向变成了不同意识形态阵营的互相攻击。知乎上的折叠友善度机制其实也有很大问题,但至少让事态不会完全失控。

- 如果大家冷静看 IMDB 上的评论,就会发现多数是合理的,至少在影迷层面是合理的,这里面虽然也有自身人生经历 & 阅历的因素,但比豆瓣上多数人纯粹发泄情绪好了太多。

评价『流浪地球』的观众很多,这才是『流浪地球』最大的意义这就是文化输出。无论以后中国出了多少艺术性 & 商业性上都超过破球 & 狼 2 的电影,『流浪地球』、『战狼 2』在中国电影史上就是巅峰地位,重要性绝对能排进前 10。

起步时期才是最难的,锦上添花远不如雪中送炭,尤其当以后的人们回顾现今这个各大资本企图打造批量流量的时代、很多人认为中国影视天然应该低一头的年代,人们一定会记得吴京,记得流浪地球,记得战狼 2.

3. 流浪地球的问题

- 这里我简单说下,看完了觉得缺陷不少,但真不是豆瓣上那些人说的点,IMDB 上的很多评论倒是深得我心,流浪地球不是因为不像好莱坞电影所以不够好,而是因为某些方面和大部分好莱坞垃圾片太像,和那些商业水准极高的好莱坞电影差距较大,所以我觉得 IMDB 算是电影类网站,豆瓣只是社交网站。

(1)主要角色模仿好莱坞电影的痕迹太重

(2)情节推进很机械

影片开头完全符合超级大烂片的标准,主要以画外音来推进情节,让我回想起了被大烂片『新木乃伊』支配的恐惧。

煽情片段很多而且安排的不好,导致观众的情感没有积累所以也没有那种一泄而出的畅快感。雷德利 · 斯科特曾经谈过如何引导观众的情绪积累 & 释放,其中有一条就是,不要让影片的情感发展始终处于同一节奏上,否则观众的情感无法积累后期也就没有释放的需求。

简单举个例子:开头吴京和吴孟达交谈的片段就可以删了,后期直接放出来,否则观众一开始就接收了这个信息,后来回放户口母亲片段时再看到,情绪上的波动就不会达到影片工作人员的预期。

无效镜头太多

(3)剪辑不行

在我看来剪辑是有问题的,很少能感受到那种非常凌厉酣畅的镜头,非专业人士不好胡说。推荐大家可以看看『Mad Max: Fury Road』,动作类型的标杆,同样的追车和动作镜头水准高出太多。

正文总结:

无论是数据算法还是内容质量,IMDB 都比豆瓣强 9 条街

无论『流浪地球』在 IMDB 上分数降到什么层面,都改变不了其在中国电影史上的伟大地位,而且这是一次比较成功的文化输出

用影片中的一句话来表达我对中国电影的态度

『无论最终结果如何,我们选择希望』

好了,下面开始开车的话题

==========================================================

前言:

为什么要开车?

因为在知乎上看到了

@涂子

知友的答案(答案中提到某些人刻意挑动对立情绪,甚至不惜造谣),前些天在另外一个话题下也和类似的人冲突过,所以借这个答案开下车。

**提示:**所有色情类网站均不会使用正确全称

AMWF 是 Asia Male Western Female,最近 AMXF 被谈的也比较多,X 是 Non-Asian Female。下面来谈谈我的看法,也许讲的比较啰嗦但个人感觉行文逻辑是比较完整的。

AMWF 的开车话题

-Hub 上的绝大多数 AMWF 类视频都是盗版资源,来自于其他公司 or 工作室,有的甚至来自于其他盗版资源,2 手中的 2 手,而早期大部分是日本流出的 2、3 手盗版,如果真要分析点赞点踩比例和受欢迎程度,不妨多看一些细节 & 变量。

先下结论,

@么西么西

的很多结论是错的,论证方法也不太严谨,什么翻到最后一页直接对比更是强行忽略其他变量,我来谈谈为什么,有兴趣的知友可以看看么西么西答案最后所讲的内容,然后再来看我的,否则可能不知道我在攻击什么。

**(1)**他在答案中列举了评分比较低的几个视频,如果我全部反驳则太花时间,所以举其中一个例子,他所列举的视频中有几个标题为 “AMWF Mia”,排在倒数两位的就是,观看数分别是 2.3K 和 1.5K,好评比例分别是 11% 和 6%

实在不太好意思,在这方面恰好有那么几年的研究经验,撞我枪口上了。

这里的 Mia 就是 Mia Malkova,在日本的产品全部以日文名ミア・楓・キャメロン发售,倒数两位的视频都是截取于盗版资源,上面还有中文字的广告,其真实来源为日本制作商プラム旗下的 AMWF 作品,么西么西答案中排在最后两位的视频一个为 25 分钟,一个为 39 分钟,具体数据如下

有了图很多问题就直观多了,赞踩比例确实不合理,似乎么西么西知友说的是真的哦!对不起,不是!因为参考对象实在太少,这几个视频的观看数都没有超过 10K,而且参与赞踩的人没有一个超过 100,当研究对象的数量太小时,得出的结论是不合理的。

有人要问了,那你不是废话么,你说怎样才算合理?因为我对 Mia Malkova 的 AMWF 类型实在太了解,而且我有 Mia 在 AMWF 类型里的大部分正版资源(花钱通过合法渠道购买),请你们继续往下看。

- 针对那个最不受欢迎的 6% 视频,我再截一张图

6% 那个在左下角,用红线连接起来其实都是来自于同一部片子,两部 42 分的片段甚至来自于同一场景的同一个片段,没有马赛克的地方大家一看便知,都来自于 『素人セーラー服生中出し』这部影片,同样片段也曾被收入到其他精选正版视频中。

为何一个是 17% 一个是 69% 呢,他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图中很明显,在内容这个变量完全相同的前提下,只有观看数量和参与数量等变量不同,一个是 3.7K 的观看,一个是 334K 的观看,334K 的赞踩比为 767:340。

图中的另外一个规律更明显,观看数越低的评价越差,观看数越多评价越高!这让么西么西最后想要传递的结论不攻自破.

- 这和 hub 网站采取的算法推荐更没有关系(hub 那个垃圾算法说起来都想笑),不用自己点击任何选项,打开网站直接傻瓜搜索 AMWF Mia,最前面的可不是最受欢迎 or 观看数量最多的视频,第一页的视频完全随机排列,334K 那个视频在第一页后面和最不受欢迎的视频可是排在一起哦!上面那个图不能再清晰了吧?我得怎么调整选项才能做到这个效果?答案是什么都不用做,不信的人请自己尝试。

么西么西说过这么一段话

- 这是么西么西攻击涂子知友的言论,很是讽刺。涂子知友也许对这些不是很懂,但也不会比他更加不懂。Hub 的算法还真的很傻 X,和豆瓣 55 开,如果真的懂肯定了解这一点的,不懂当然也没什么,但胡乱攻击人就不对了。

**(2)**Mia 在 hub 上的所有视频也不是随便搜索就能搜到的(比如有些视频题目就没有 Mia,只是 under AMWF),这个讲起来太复杂也很耗时间且对结论无影响,hub 在前几年也丢失过不少资源,还是只针对 AMWF mia 来谈吧!

Mia 在 hub 上的 AMWF 评价确实不太高,为什么?如果有兴趣的朋友可以通过合法渠道去观看 Mia 在日本所拍的所有 AMWF 视频类型,明显的偏向亚洲主流口味,我不喜欢这样的风格纯粹是对 AMWF 有一种病态的欲望(当然我还有好多其他的病态欲望),虽然我是一个对欧美色情内容兴趣超过日本的 loser,但再怎么样也是亚洲人对日本某几类风格还相当有兴趣(之前在色情类答案里稍微提过),我都是这样那欧美的人对这种日本风格的产品兴致不大应该不难理解。

看过欧美西游记吗?不管怎么改都很难在我国达到 69% 的好评吧!

- 那下面我们再来看看接近欧美本地风格的 AMWF 作品?

在美国制作的 AMWF 也是这几年才多了起来,大概有这么几个人(或者组织):汝工作室、Jeremy Long、Kenny Kong、JeshbyJesh、Alvin Heaven、一番槍(后面两个我研究的较少)。

国人最熟悉的可能是 汝工作室,媒体上多报道的是 Jeremy Long(这货据说是名牌大学法律专业),但在色情内容上质量最高的是 JeshbyJesh,有很多可以算得上 A-list 的明星参与其拍摄的视频,选 JeshbyJesh 和 Banana Fever 做例子,毕竟都是有自己网站的人。

JeshbyJesh 在 hub 上官方帐号的视频(对,只有 4 个,但 hub 上相关视频可不止 4 个,为什么后面会提)

看看这个好评率和观看量,是不是突然好了很多,怎么样?是不是发现那些挑动情绪的人非常搞笑,只是不懂然后在胡说八道而已。

再看看国内大名鼎鼎的 Rustudio(hub 的官方帐号上 24 个视频,同样只占他们作品的少数)

哎哟!好奇怪哈,怎么好评率也这么高啊!而且每个视频上都有工作室名称吧?(第一个马赛克时没注意哈,把工作室名字涂抹掉了)

这些视频在观看数量上差 JeshbyJesh 一个等级,好评率却是差不多的,只要分析对象的数量不是太少,在不同等级的观看数下 AMWF 类型并没有受到主流意义上的恶意对待,你在 hub 上用 most viewed 一拉就一目了然,amwf 肯定不如欧美主流视频受欢迎,但也并不是大部分人都无缘无故的看到即踩(个例是有的,否认这个也属于智障行为)

那些恶意挑动情绪者在这点上找不到空间来说事了吧!

**(3)**另外 Hub 也没有好多人想象的那么牛 13 哈,你看之前我举的例子,很多人在 hub 上都有官方帐号,但资源倾斜度很差,只放了少部分视频在 hub 上,即使算上其他人盗版过来上传的,和他们本身的视频数量比起来所占比例都不高。

- 即使在大型盗版网站中,XXXXhub 也就那么回事,XXXdeo、xhamXXX 等网站也为人熟知,如果要找图片资料,xhamXXX 可以吊打 hub,而且因为近年来 hub 不再像以前那么嚣张,很多资源都没了,新资源也没有那么丰富,好些普通人不熟悉的网站上有着更多资源,当然要想找到更多资源还是必须花钱的。

说真的你就是去 reddit 上研究都会发现一个更大的世界,这就是为什么 Google 搜索说起来简单,如果真要了解的更深入,需要自己下点功夫研究。

- 最近欧美业界的生态发生了极大变化,Manyvids、Twitter 的 Onlyfans、Snapchat、Patreon、Vimeo 等视频网站对传统色情网络造成了极大的冲击,虽然 hub 也开始与大量 Amateur 和部分色情明星合作,但很多色情明星还是愿意在其他地方开通收费渠道,收费帐号 hub 上 Amateur 占据主流。

上面打出全称的几乎都是非色情网站,但很多色情内容的交易是发生在这些平台,传统网络已经式微。各种厂牌更是没有很多初哥意淫中的影响力,现在欧美色情行业有那么一点从 B to C 到 C to C 的意思,以前色情明星脱离传统公司以后即使开设个人网站也没有几天好蹦达了,但现在很多网站只是像淘宝一样做交易平台,色情明星只需要找到相关合作人员,收费环节减少了,观众甚至能直接付费联系色情明星让其做一些 customized 视频。

OK,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其他平台的资料,再多一个角度证明那些挑动情绪者的虚伪

- 相关人物 Davina Davis,这位女士曾经有过一段不清不楚的 Racist 传闻,google Davina Davis Racist 即可了解相关信息,看完后会觉得很可笑,算是曾经被政治正确迫害过。她是真正的色情明星,是否 A-list 见仁见智反正我还蛮喜欢的, 下面是她常使用的某个平台,都是要用钱买的你在 hub 上也搜不到

红线处为 AMWF 类型(涂抹处不是,是重口味类型所以涂抹,我在之前的德国色情类答案中写过的类型),看看所有视频的时间和价格,将时间此变量算作相同的情况下 AMWF 类型的价格居然是最高的哦(小学数学水平即可理解)!红心也是最多的哦!

- 有的人可能会说都没有 A-list 明星的,建议去看看 Jesh(上文提到过的)自己的网站,A-list 不要太多,Nicole Aniston、Adriana Chechik、Abella Danger、Chanel Preston、Jennifer White、Jayden James 等等太多了列不完。

最近 Nicole 和 Jesh 在 Twitter 上的互动(未拍片时的互动都是真互动),热度嘛一般般(这个正常),但评论里全部都是较为正面的评论,反正从名字来看不全部是亚裔。

补充内容:
- 看到么西么西在评论中垂死争扎还觉得有理,我发现还是错估了大众的开车水准
- 我截的图都是有代表意义的,上面一个很小的图其实就包含了很多内容,不截好几十个大图,是因为我觉得这是常识,比如有些问题开个头,后面大量内容我认为大家就该懂了。
- 是我的锅, 那我讲清楚一点,太多图会影响体验,但我提到的几个标签其实已经包含了大多数的子集。文中开始提到的日本制作商プラム,么西么西那个答案里的所有截取都包含在这个子集下,所以大家不要觉得他好像噗呲噗呲的截了好多图,所以统计数量就有好多哦!其实少的很,不值一提。
- 后面列举的新时代 AMWF 以及代表人物,我觉得说的很清楚了,hub 并不是一个多么牛 13 的平台,而且算法不大好,其实他们所有官方帐号视频都在文中列举了(非官方视频其实还有很多,文中强调了的),是的,我没有把图截全,那不是怕影响阅读体验嘛!不信的话按照那些名字去 hub 上找啊!看是否如我说的一样
- 我的统计数量和那个什么么西么西完全不是一个级别好吧!是我错估了大家的开车水平和 Google 能力。
- 实在不能理解,只能一个字一个字讲清楚了,打开网页直接搜索 AMWF,然后在旁边的 Filter 选型里选择 Most viewed 或者 View counts(一个意思哈)。再看我的结论,“当统计样本足够大时,AMWF 类型虽然不及主流产品受欢迎,但并未遭遇很大的恶意,所以很多人只是在挑拨情绪”,看看是不是这么回事,唉!如果说到这样还不能理解的知友,我只能说你们可能村还没通网吧!9012 年了啊,10 几年前开始大部分非色情网站不也就是这么用的吗?其实这种傻瓜办法也并不能全方位各种角度的解释 AMWF 啊!亏我后面还衍生了那么多内容,不过即使以这个傻瓜办法得出的数据就已经让什么么西变的很滑稽了。

感觉讲的差不多了,下结论吧:

- 在国外生活 10 几年的确也感受过某些莫名其妙的敌意,媒体上对中国政府以及人民的不友善也让我感到愤怒,西方社会在宣传媒介中的强势更是有目共睹,但太多知友为了消费种族冲突而刻意挑拨情绪甚至不顾事实,在我看来和 BBC、CNN、纽约时报没有不同,甚至更加恶劣。

- 很多人口上各种 “民族主义、为了中华崛起奋斗”,实际上干的事情却是攻击同族,各种污言秽语,还要把矛盾扩大化,本质上就是为了自己利益,争取自己利益没什么但污蔑他人绑架其他群体就比较下作了。

- 网上炒的火热的 Easy Girl 话题更是有点让人恶心,Easy 肯定有,但太多人借此向大部分女性群体泼脏水不过是为了自己的私利,偏偏还要给自己加些冠冕堂皇的理由,什么为了民族之类的,其实就是嫌自己的异性资源太少么,我也不过一介屌丝也希望周围能有更多选择,但不能靠着给人泼污水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撒!

- 作为一个五毛我觉得这些人是阵营中的猪队友,要斗争也不是这么斗的,你拿些假的东西去斗争不是让敌人看了笑话。

- 对于身体力行去拍 AMWF 类型的汉子,肯定是精神和物质上双重支持的,他们做的事情也许算不上特别高尚,但这些事情对推动亚裔的地位有帮助(有学术理论背书的),就必须支持。

完了!

知乎用户 马丁. Success 发表

你把蔡徐坤的作品交给我来打分,我也能给你打到负 100。

人最让人反感的就是自己嗨的东西,也要逼着别人跟你一起嗨,别人无感或不嗨,你就说别人是黑你,是偏见。

怎么讲,这都是被中国几千年来习惯的 “歧见者不允许发声” 给惯坏了。总幻想天下铁板一块,都与自己一个信仰。否则不是自我怀疑,就是杀伐攻略,肉体消灭这个公然宣布自己不认同的异端。

知乎用户 温酒 发表

流浪地球其实就是个 a 片,看到地球带着发动机飞来飞去,两层楼的卡车,五层楼的挖掘机,城市那么大的行星发动机你射了,他就是满分。你 get 不到,那么这片子本身和电影艺术有关的东西,说实话也就那样了。

所以重点是你能不能看到 get 到这个情怀。能感受到真的很爽。

知乎用户 京一不二​ 发表

看了几篇回答中转载的评价,电影本身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不知是我个人感情因素还是怎样,总觉得老外有些阴阳怪气。接受批评确实需要很大器量,给自己找理由很容易,可以说 “这是我们第一部大型科幻片,给点宽容不行吗?” 其实冷静想想人家没必要宽容,观众就是想看好作品,辛不辛苦是创作者自己的事。

郭帆导演在采访中都坦诚说过这就是给中国人看的电影,没考虑过外国观众。

往小了说,校服梗、户口梗,显然不是为外国观众设计的,往大了说家国情怀老外的文化背景就不一样。少了其中的彩蛋和情感铺垫,国外观众的故事体验的节奏和我们是完全不一样的,有批评和不理解都正常。

我觉得看到国外观众的赞扬沾沾自喜确实挺没劲的,然而面对各种批评时也没必要找各种理由去反驳,更没必要被批得没自信,应该想想这些问题我们的电影究竟有没有,有的话有没有必要改,毕竟众口难调,牺牲国人的体验去迎合欧美视角有没有必要?

**高赞答案中引用的评论我感觉主观情绪宣泄比较多,建设性意见较少。《流浪地球》本身就不是一部欧美人能理解的作品,不理解就有很多误解,充满误解的评价参考价值有限。**有篇看似客观的长评抨击男主 “傲慢”,傲慢反而使角色生动立体,各种大片里傲慢的角色多了,谁说角色设计出来一定要人人爱?

同为太空科幻电影,肯定有一定内核和《星际穿越》等有共同之处,但太空科幻电影只有美式这一种打开方式吗?中国人摸索自己的故事表达也没有问题啊,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对星战系列无爱也没觉得自己不正常。

从后期从业者的角度讲,电影后期制作的成本一直不敢加上去的原因之一也是票房没保障,我们的 IP 太弱了,没有稳定输出。一是很多电影中国人自己都看不下去,偶尔出个爆款也难以让投资人毫不犹豫为下一步下血本。二是虽然说中国电影市场和美国平起平坐,看似很振奋人心,但是

中国电影市场 = 中国电影 + 在中国上映的美国电影

谁都知道国产电影究竟有多大市场,反观美国电影市场有中国电影一杯羹么?

先让中国观众喜爱就不错了,为了迎合人家改来改去恐怕又四不像,就跟我们看《环 2》、《巨齿鲨》的感觉一样,因特那雄纳尔改天再说吧。

知乎用户 顶天立地的番茄 发表

我们国家的电影观众容易陷入两个极端,即二元思想。这一点尤其表现在战狼 2 和流浪地球上。

流浪地球在国内电影中算是上乘了(我心中国产电影 top2 是让子弹飞和鬼子来了)。一是因为故事设定二是因为特效。但是流浪地球在剧情和人物塑造方面实在是一般,人物塑造甚至可以说在水平线以下。除刘启之外所有人都像一条线,非常扁平。但这并不能把这部电影打入垃圾行列。

6.5 分我觉得是有点低了,刚上映时难免激动,我给了 8.2 分,现在仔细想想,7.1 分应该是个比较合理的分数。希望续集可以把重心放在人物塑造和剧情上。

温馨提示,你的嘲讽和辱骂可能需要几分钟来完成,我的删除和拉黑可以在五秒内完成。

知乎用户 nigh 发表

为什么都在说什么资本阴谋,什么文化差异,本来就是第一个如此大制作的国产科幻片,瑕疵甚至缺陷都不少,有很多地方不成熟,剧情也不甚跌宕起伏抓人眼球,对于看惯了已经完全成熟的标准好莱坞商业大片而言特效不如顶级商业片(但的确已经很好了),剧情不如好莱坞那么惊险刺激,还都是一群亚洲人估计他们都分不清谁是谁,作为爆米花电影(我能说流浪地球是爆米花电影吗?)它还有很多缺陷,而这些缺陷在没有任何滤镜甚至可能存在敌意的外国人眼里会被放的很大,毕竟是第一部 6.5 已经不错了,非要 9 分吗?路还很长呢不要急于一时呀带哥们。

知乎用户 fackUS 发表

一有什么就外国人如何看。看到洋大人打低分就焦头烂额,不知所措。还有人以洋大人评分为圣旨,居然说洋大人说不好,所以豆瓣上那些恶意刷差评的都是对的,简直笑死个人。话说我也上上 quera,raddit,咋从来没看到洋大人问 “如何看待黑豹在豆瓣只有 6.5 分” 这种讨论激烈的话题呢?

知乎用户 万古青天一株莲 发表

流浪地球作为试水之作品质不算高,再加上外国观众不买情怀账,6.5 分是个合理的分数。

IMDB 最高才 9.1 分––肖申克的救赎

泰坦尼克号 7.8 分(第一部被党引进的大片)

异形 · 契约 6.4 分

中国大片才刚刚起步,无论是叙事能力还是视效都和老美没得比。小破球能出口到网飞,并且在 IMDB 得个六点几分不错了。

中国电影工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是导演郭帆亲口说的。嘲讽国外看不起国产片的时候要换位思考,上世纪三十年代,好莱坞电影就已经名扬海外了。

现在能摆脱低幼尚且不易,还想直接征服外国观众,不太可能。

承认差距才会有进步。当国产剧还在继续粗制滥造的时候,HBO 推出了新剧《切尔诺贝利》。一集一个小时,精致而深刻。国产作品能接近这个水平就已难能可贵。

衷心希望国产影视能越做越好,能有越来越多能拿出手的作品。

知乎用户 诗酒趁年华 发表

说句实话,可能会惹毛一些人

流浪地球拍得十分中国。里面太多梗甩出来只有中国人或者十分了解中国的人可以接的上。字幕和本地宣发什么的细枝末节做的再好也是没用的。我倒不是说片子拍出来就是给中国人看的,我只是说中国人看了跟老外看了,能 get 到的信息点数量和质量上肯定大不相同。看完之后的评论自然也就大不相同了。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那些美国人拍出来的 “很美国” 的片子却有那么一大堆国人津津乐道呢?大概是因为我们乐于去了解别人(可能还觉得很酷)而人家除了猎奇对我们其实根本没啥兴趣吧。

无褒贬。勿对号入座。

知乎用户 摩卡电影 Mocha Film 发表

毕竟国内观众和国外观众在文化习俗上有很大「差异」,这也会导致双方对于电影中的一些情节设置、台词对白、人物弧甚至是「泪点」有着不同的理解。其实 6.5 分并不是一个低分,电影确实还是有些不足之处。

这个事件这也恰恰说明,中国电影,尤其是国产科幻片在「文化输出」上还有很大的空间。不过 IMDB 只能作为一个参考,电影好不好看,重要的还是观众自己,不必太在意别人的想法。

btw,有些人要拿《流浪地球》和《2001 太空漫游》比,怕是有失公允。

知乎用户 拒绝友善度 发表

用新电影哪吒里的话回答吧。

电影里哪吒喊出的 我命由我不由天和是人是魔我说了算 何尝不是国产电影的呐喊呢?凭啥我的电影非要你奥斯卡承认才算好电影,你懂中国的文化哲学内核吗?好电影坏电影凭啥就你说了算?文化隔着十万八千里呢。

哪吒对敖丙那句:你一个灵珠还没我魔珠混的像个人样 何尝不是跟(长城,1942,功夫之王)这些电影说的呢,你们这些根正苗红的科班出身的导演演员,中国精神拍的都不如吴京和我这种半路上道的,为什么要媚合欧美的口味拍电影?就因为规矩是他们定的?我命由我不由天。

天劫咒是什么?就是文化入侵,科班和草莽再不联手,中国电影就完了,混元珠就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各大 IP,绝不能死。草莽死了,科班不会为人民群众拍电影,忙着媚外媚上自嗨,欧美就能凭借电影肆无忌惮的灭杀中国文化,我们的孩子不认识孙悟空,不知道封神西游,却对希腊北欧神话了如指掌。

知乎用户 子曰菲也 发表

有些人真的是玻璃心的不能再玻璃心了,承认《流浪地球》跟世界顶尖的科幻大片有着巨大的差距很难么?在 IMDB 上 6 分很低,很丢人么?这是中国科幻的开始,经费有限的开山之作就非得跟人家已经成熟了几十年且往死里砸钱的顶尖之作比?比不过就是文化不兼容 / 歧视亚裔演员了?太搞笑了吧。

硬核科幻不说,就那主角的演技,那个哥哥表情会变一下吗?痞气能少一些吗?演的就一巨婴。妹妹除了一路哭哭啼啼,还能做点别的不?兄妹俩分分钟让人出戏,真的可以说是尬演。不是中国人拯救地球不行,是让一个巨婴拯救地球不行!就算换个欧美人演哥哥,把刘启的演技和设定给套上去,让他来拯救世界,你看人家老外买账不?

武磊登陆西甲,国人都很兴奋,发挥好了中国球迷都很高兴,但是他的评分没有梅西高,难道就要去喷了?然后大言不惭的说:西班牙媒体不能接受武球王东方的踢法,欧洲人不习惯东方面孔,所以评分没有梅西高?抛去种族主义,武球王完爆梅西?这是特么什么逻辑?

流浪地球我在豆瓣上打了 5 星,不代表它真的超越了星际穿越!以前的全明星我每年都会给姚明投票,不代表姚明比奥尼尔强!

这么简单的道理,还有高票答案拿 eiV 来说事的,我也真是服!在我看来,不肯承认差距的才是真正的自卑,才是真的跪久了站不起来!

知乎用户 钱尼马 发表

马克思主义第一次到日本的时候,是以供批判形式出版的。

流浪地球只是评个 6.5 分,说明世界人民比 100 年前那会儿,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知乎用户 江自流 发表

作为一个电影院普通场,大场,巨幕场(十八线小城么得 imax)都看了的前段时间买了腾讯的又刷了一波的铁杆球迷。

我想我大概知道原因在哪(除了极端评分),

其实就是屏幕太小!!!!!

音效也不好!!!!!

结果就是影院的观影效果如果我给 100 分的话,电脑屏幕我只能给 50 分。

当初在电影院让我浑身起鸡皮疙瘩的那些名场面在电脑上看就像是掺了水的可乐,味道还是可乐的味道,但少了那些气泡真的口感天差地别。

我大旁白君的声线伤害简直是被削弱了 80%!

我相信刷过双版本的球迷们都知道我在说什么。

真的,网络版本的评分跌破 6 分我都不惊讶。但这部片子我依然觉得综合素质值 8 分以上。

就这样

知乎用户 天放 发表

即便流浪地球掉到了 2 分,也是我心中的 8 分作品。

我想强调的是评分就是一个主观的东西,有什么特别的价值吗?

每个人的经历不同,学识不同,三观不同,甚至观影时的心情不同。你非要用大众的平均分来说教我?

就我个人而言,活着就是比阿甘正传要好,黑暗骑士能吊打一切漫威电影,大话西游也可堪比泰坦尼克。然后你们用评分要求我谢罪吗?是这样吗?

别整的跟考试一样好嘛?!那只是一个评分。

分享黑镜里面的一个故事吧,第三季第一集,虚伪的分数。

知乎用户 篝火营地​ 发表

前言:《流浪地球》于 5 月 6 日登陆 Netflix,但这部夺得全球非英语电影总票房第二的电影并未得到应有的曝光宣传。其次是许多人发现在英语和西班牙语版配音中,删除了自发响应的各国救援队的语音和字幕,仅保留中国与俄罗斯队员的自报姓名。

虽然在遭遇评论反对之后,Netflix 对部分字幕进行了补充,但依旧存在有口型无配音的尴尬镜头。由于外国观众习惯不看字幕观影,仅对中国与俄罗斯存在的刻意强调,或许对影片「各国人民在灾难面前众志成城」的宏观主题传达有所阻碍,对 IMDB 评分存在可能影响。

影片本身依旧存在瑕疵,但对于这部迈出第一步的中国史诗级太空灾难片,尽管在国外未得到更良好的宣传导向,依旧赢得了许多人的青睐,好比知名游戏制作人小岛秀夫在推特上进行了自发推荐,外媒 Polygon 也在近日刊出了一片安利文章。

兼具《2001 太空漫游》、《绝世天劫》、《地心引力》特点的太空灾难佳作

文 / Karen Han
译 / 枚尧
Polygon 中华地区独家授权协议,转载请征得同意

Netflix 版《流浪地球》宣传片

如果一场电影事关两起太空灾难、无数视死如归的牺牲、以及一位军人举起机枪,对着硕大无朋的木星天象开火嘶吼,发泄心中悲愤 …… 这些描述听起来正对你胃口的话,那我我有一部合适的电影想要推荐给你。

今年早些时候,中国首部史诗级太空灾难片《流浪地球》正式上映,并很快成为中国有史以来总票房第二高的电影,同时也在所有非英语影片的全球票房中居于第二。这部潜力非凡的电影因此被 Netflix 看中,在获得全球放映权后,5 月 6 号在自己视频平台上进行投放。而你离这部大作只有一次鼠标点击的距离,千万不要错过。

根据「雨果奖」得主刘慈欣的同名小说改编,由龚格尔担任编剧兼制片,影版《流浪地球》的成功绝非徒有虚名。它有着票房大作的共同特质,集通俗与愉悦大众于一体,而震撼眼球的 CGI 特效也让电影的表现力更加惊人,叹为观止。

【前方剧透预警】

在这部电影的设定中,太阳急速衰老膨胀,即将把整个太阳系吞没,地球与人类的命运危在旦夕。这一事件催生了地球联合政府的成立,「流浪地球」计划也随之启动,通过在地表建设大量巨型发动机,将整个地球当作一艘行星飞船,推出原有轨道,向临近的半人马座阿尔法星进发。与此同时,由于地球停止自转,加上远离太阳导致温度骤跌,地表不再适宜居住,人类被迫迁移至庞大的地下城继续生活。

主角刘启憧憬着地表生活。他的父亲刘培强离家 17 年,前往国际空间站为地球的轨道引航,这让从小缺少父爱的他内心充满了叛逆,并策划了一次离家出走。他带上了自己的妹妹,偷开姥爷的运输车,前往地表旅行。这起平日里微不足道的叛逆出逃,却不幸赶上了最错误的时间与地点,他们被迫参与到拯救地球的拼死一搏中来。

「流浪地球」计划中必经的一道险关,在于跟木星轨道的牵扯。木星巨大的引力捕获了地球,导致大规模地震,星球面临解体风险,地表发动机也接连失效。刘启偷开的运输车被几名军人征用,用于运输点火器到临近的行星发动机,他与自己的姥爷和妹妹也被卷入到这次至关重要的行动中。

《流浪地球》包含许多科幻题材作品中常见的元素,故障的 A.I.、父子间的心结、为了大我牺牲小我、无重力环境下的动作场景、以及至暗时挣扎闪烁的人性光芒与未来希望。如此多的内容,共同构成了未必好用,但从来不缺亮点的情节片段,让偶尔平淡的剧情再起波澜。

相对单调的人设通过演员们的精彩演出得到了调和,一些创新之处也让表演不至于成为照本宣科的念台词。龚格尔所描绘的未来中,包含一种手雷状的微型设备,但可以变形成一个巨型仓鼠球般的防护载具,而且影片全程几乎看不到美国的掺和(终于?),这两者都颇有新意。虽然影片中随处可见美国流行文化的影响,但几乎都是中国角色,少数俄罗斯宇航员例外,而且每个人都有拥有危急时刻的英雄表现,不再是一人成为整颗星球的救世主。

《流浪地球》的配乐感觉跟同类型电影有点大同小异,但很好地烘托了关键时刻的动人氛围。一些地方的剧情显得有些智商下线,但和朋友抱着爆米花在屏幕前度过两个小时再合适不过了。尤其是到了影片的后半段,高潮迭起的剧情时而让你屏息揪心,时而又让你惊叹出声,足以让人大感满意。

知乎用户 再见多少年 发表

由此评分可判断美帝主义的超级英雄电影对世界人民对硬核科幻理解的毒害程度。

知乎用户 zlalien 发表

看了 Netflix 的版本,你即便在影院里刷了几遍,也不会对这个版本有什么好感。

配音!配音!配音!

从头到尾稀烂的配音,嘴型都对不上,你让观众第一时间对这部电影有好感才怪。

更别说被配音割裂的音效,原本还算是中规中矩的音效制作,听起来简直像网大。

从剧情、制作来看,《流浪地球》走的还是灾难片的标准流程,水平放在好莱坞也是水准以上,胜在全片不走好莱坞那种个人英雄主义的套路,虽然结尾还是回归了这个套路,个人觉得这个结尾和《绝世天劫》结尾有点相像。

绝世天劫 imdb 6.7

[Armageddon (1998) - IMDb​www.imdb.com

](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imdb.com/title/tt0120591/%3Fref_%3Dfn_al_tt_1)

天地大冲撞 imdb 6.2

[Deep Impact (1998) - IMDb​www.imdb.com

](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imdb.com/title/tt0120647/%3Fref_%3Dfn_al_tt_1)

太空牛仔 imdb 6.4

[Space Cowboys (2000) - IMDb​www.imdb.com

](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imdb.com/title/tt0186566/%3Fref_%3Dnv_sr_1%3Fref_%3Dnv_sr_1)

都是太空题材,都是营救地球。

再看看其他灾难片类型

2012 imdb 5.8

[2012 (2009) - IMDb​www.imdb.com

](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imdb.com/title/tt1190080/%3Fref_%3Dnv_sr_1%3Fref_%3Dnv_sr_1)

后天 imdb 6.4

[The Day After Tomorrow (2004) - IMDb​www.imdb.com

](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imdb.com/title/tt0319262/%3Fref_%3Dnv_sr_1%3Fref_%3Dnv_sr_1)

所以说,imdb 上这类电影的评分普遍不高,就是商业片的一个细分类别而已。

要我说,假如用中文原声配上好点的英文字幕,可能观众更能接受一点。

知乎用户 「已注销」 发表

很简单啊**《流浪地球》本来就不是拍给美国人看的啊!**

你问这个问题就好比在问: 为什么**《机动攻壳队真人版》的风评那么差?**废话美国人拍亚洲文化语境下的故事,能让亚洲人怎么接受?

同样的道理,流浪地球是中国传统家国情怀和中式美学的为内核,披着科幻片外皮的产物,怎么让浸淫在好莱坞式美帝领袖精神的美国人怎么去理解接受?

你看同样是外国文化,电影对日本的自杀文化就理解得相当透彻,这本就是文化圈隔阂的结果,没什么无法理解的

知乎用户 千手 发表

我看了黑豹豆瓣和 imdb 的评分感觉突然明白了什么… 其实就是文化差异和意识形态造成的评分差异。如果一个影片太契合当下社会意识形态的话,只有这个圈子之外的人才能给出对影片本身质量的正常和客观的分数

而且不是国内的人不知道流浪地球的缺点,只是看到的更多的是影片制作的不容易。国外的人没有对这种不易的认可,即使知道这种艰难,也很难有情感上的共鸣。毕竟星战第四集 1977 年就上映了,还有 1968 年的《太空不知道讲了个什么,但就是觉得牛逼,剪辑牛逼,美术 · 家具都牛逼,制景特效更牛逼》。

相对的,国内的人可能或多或少知道黑豹是一个由黑人执导,几乎全是黑人演员和女性摄影指导完成。也可能大概能理解这些对于美国社会的意义,尤其是对于奥斯卡的意义。但是如果没有在美国长期生活过,却又很难立体或者直观感受到,或者说在情感上发生很大的共鸣。这种感情是非常类似于为什么很多国内,特别是电影圈的人士对流浪地球积极的态度,以至于他们对于一些显而易见的缺点都不去刻意批评。所以学院奖奥斯卡为什么会青睐一个漫威的商业片呢?当下社会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导向所需。这两影片所反映出的一切都是社会所需,没有高低好坏之分。

(而且我记得黑豹刚上映的时候 imdb 是恐怖的 9 分…)

知乎用户 改之理 zcw​ 发表

我觉得大家分析的都很好。

但是基本都是事后诸葛亮。

当时《流浪地球》在美国上映的时候,一堆人说,很多人以为《流浪地球》火爆是因为中国人没见识,它在美国就没人看了,结果是它果然没有火爆,而是——非常火爆!

当有人说看的都是华人的时候,他们都纷纷论证不是不是,怎么没有人像现在这个问题下分析的这样?

当时《流浪地球》在 imdb,烂番茄的评分都不错,怎么没有人像现在这个问题下分析的这样?

当时《流浪地球》登陆网飞的时候,一堆人说,太牛逼了,证明了这个电影的实力,能让中国科幻征服世界了,怎么没有人像现在这个问题下分析的这样?

现在回答这个问题的人,

能不能举出那时候他们也是这么想的证据,来打我的脸?

我敢说,如果在网飞上限之后 imdb 不但没降,反而上升了,现在回答这些问题的人立马换了一副嘴脸,照样给解释的清清楚楚。

有毛用。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虽然郭帆确实说过,他只想先拍给中国人看他不太重视外国人,但是流浪地球电影还是非常有普世价值的,并不是外国人拒绝看或给差评的原因,甚至郭帆本意可能压根就不是在指电影内容,而是在说票房,就算海外票房不如意他也能接受,他现在重点放在国内。

并不像某些人说的那样是因为【一身傲骨不舔洋人故意表态不把外国人放在眼里】这种极端的思想。

流浪地球电影本身在推广时遇到的障碍:

1。最大的原因是大众对科幻片不够友好,对国产科幻不够宽容,停一下,不是你想的那样,我说的是每一个人都在迫害国产科幻电影,即便现在很多人都高调吹流浪地区,但他们还是小看流浪地球了,有的人觉得自己打四星或五星是 “合适的”,别人打的太低,错都在别人身上。其实打四五星的人对流浪地球也有很深的偏见。

具体下面会有

2. 流浪地球内容,明明是全片都以全人类共同命运体为核心理念,有意避免让人觉得是在秀中国独霸世界,片中各国饱和式救援、互帮互助、甚至中国主角团前两个任务都没有完成,杭州城没了没有救到、去给外国送火石也去晚了让别人先完成了,还有各国救援队的刻画表现,都在传达一个信息 “这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电影”。电影里没有“中国人 nb 哄哄外国人 sb 弱鸡” 的幼稚内容。

但国内狂欢派在吹流浪地区的时候无一不是在脱离剧情单方面强调唯中国强大,给没看过的人一种错觉这片就是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水平。

我要是没看过原著,可能也会因为舆论过于低级而错过一部思想高级的电影。

国内网上为什么有人明明没看过还敢指责流浪地球是狭隘的民族主义电影?

因为大众舆论传达出来的信息就是【这片是狭隘的民族主义】

一个没看过电影的人,看到那么多人无论打几分的人都在喊中国人 nb,是很容易误解电影的主旨的。

更何况外国人本身就对中国有偏见,外国人本来就觉得中国人被洗脑了,一时好奇问了这电影好看不、讲的啥,人家最不想看政治洗脑片了,结果回答一律是中国强大中国 nb…… 人家还能咋想,这就是一部政治洗脑片没必要看呗……

人家确实是没看过就瞎评了,可到底怨谁?

明明可以说清楚,流浪地球讲的是全人类共同命运的高级科幻片,并不是政治洗脑片,也不传播狭隘的民族主义,把 2500 年计划讲明白,多帅多吸引人啊,咋就只会瞎使劲呢?

我见过有好几个外国人问这片好看不,回复真的是千篇一律只吹中国 nb、没一个吹这片思想境界的。

“这片为啥会有那么多人反感,都超过 2% 了,这也太多了吧,给差评的无脑黑不是没看过就是收了钱了”

根本不用花钱,使劲往 low 的吹就能实现了。

3. 现在网飞已上映,评分直降,除了外国人、国人自带的偏见和误会,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配音版本把传播高级思想的重要信息忽略了,强调各国参与其中都有重要作用的部分直接消音,让外国人以为这片就是只有中国一家独自拯救世界的 low 片。

无论中外,无论吹黑,所有人都在努力让流浪地球成为低级 low 片。

所以郭帆和大刘才说环境不好、观众不够宽容

指即使拍出好作品大部分人也没有欣赏的眼光,get 不到优点都算宽容,还会恶意往 low 的方向往错的方向歪曲,而这混沌之恶就来自大众每一个人。

————————————————————

大刘所有的故事都在讲一个故事:

你可以不服我,你肯定不服我,来来来我们打一架,无论谁赢都是人类的胜利,可喜可贺。

知乎用户 李星河 发表

这是个好现象,说明了两点:

1. 流浪地球即使在和中国没有任何关系的非华人看来,也不是那种豆瓣上某些人说的 1/5 或者 2/5 的电影,说实话,6.5 在 IMDB 上算是还不错的电影。

2. 说明有很多非大陆一代华人会去看。说实话,我都很惊讶会有非中国人和非大陆一代华人去看这部电影。

知乎用户 hama2333 发表

其实这个很简单:

中国评分高是因为观众之前一直在吃屎(国产原味的屎),流量地球给了盘菜,观众就 “哇哇哇” 乱叫。

而国外观众一直吃的是菜,各种各样的菜,有好有坏,流量地球这盘菜在他们眼里跟中餐在国外的地位一样,所以评分会如此。

It’s a simple answer but sometimes will not easily to accept.

不过就像郭帆导演说的:“咱们这部电影就是给中国人上的菜,你老外吃着不爽,但人民喜闻乐见,你(老外)算老几?” (大雾)

知乎用户 小青蛙科密特 发表

先调侃一下:

中国打 9 分 imdb 打 6 分,暴露了电影本来成色;中国人打 6 分 imdb9 分,国人审美急需提高。

另外指出某些答案的错误:流浪地球有缺陷,所以 6.4 是客观的评分。错,缺陷只能证明不是 10 分,也没人说它 10 分,不代表就是应该是 6.4。

看过电影有限,翻了翻 imdb 上看过的 6 分电影,都不如流浪地球,然而我特别推崇的终结者 2 也只有 8.5,流浪地球应该介于二者之间,7 点几应该得有的。frozen 整个一首主题曲 let it go 白唱了,也有 7.5 分。

可能的原因肯定不只一个,但我也没有什么证据支持到底那个是主要的:

  1. 海外推广得不好,比如说糟糕的翻译,字幕。另外老外看电影倾向于配音而不是字幕。和中国人看原汁原味好莱坞的喜好不一样(我知道的比较大的国家里喜欢看原声好莱坞电影的国家好像除了中国,就是加拿大,英国和澳大利亚)。从剧组的八卦来看,很可能是根本无力去搞这些事情,这个原因几乎是必然存在的,就是是否是主要原因的问题。
  2. 傲慢。中国电影打分抬手就 7 分以下了。文化差异也属于此列,根本不屑于了解中国文化。老外不懂就是不懂,而且不懂到只会打低分的程度,很可怜,被应试教育把脑子教坏了。
  3. 有组织地拉分。这个比较阴谋论了。我只是觉得可能性不大。这个片子在海外影响力本来不大,犯不上到那儿去捣乱。另外海外影响力和电影素质没有任何关系,海外影响力小是海外的损失,当然也是剧组的损失,至少票房赚少了,只是这也不是剧组的义务。

知乎用户 文昊 发表

作为科幻迷,几乎看完所有硬科向能看的科幻片的人,这部剧这么低分个人确实感到不可思议,毕竟看看最近的科幻片有哪一部拿的出手的,自从星际穿越以后,拿的出手的也就降临和湮灭以及老毛子的太空救援可以看看,别跟我说超级英雄这些。所以那时候出了流浪地球真的是莫大的惊喜。故事情节对于小说翻拍来说这个完成度已经很不错了,本来也就是一部短篇,老外的大 ip 烂片也多的是。不过低分我也能理解,比如我最讨厌的银翼杀手 2049,作为科幻迷我都能看的睡觉,但是对于粉丝来说就觉得非常好看了。

不过觉得好看我就要肯定,不会被 imbd 的低分而动摇,反而是原来的知友们似乎开始摇摆不定了。

so,佛系看片

知乎用户 比尔勃 · 巴金斯 发表

流浪地球取取得本土市场成功的一大要素在于有效的挖掘提炼中国本土式的生活元素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未来化,营造出了一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赛博朋克氛围,对于中国观众来说这事一种熟悉而新奇的观感。

此外流浪地球也是国内最初拿出完整的政治经济科技设定的电影作品,虽然这种设定很不成熟,但在国内属于经过仔细思考,兼顾群众接受度与设定硬度的一个良好作品。相比过去国内某些魔幻大片要不然是大段无意义的自说自话要不然是西方设定换皮的劣质设定强很多,这给了流浪地球的特效场面与故事情节以更多的内在性联系,让人觉得这样一个发生在架空世界的故事显得相对自然。

没有经历过大陆这种生活环境的人去看这种东西,最初不爱看的人必然很多。这是人对未知环境的本能性排斥。

设定集角度,从吴京访谈及流浪地球制作手记来看,郭导是在电影创立阶段完成的基础年代设定,随后才是大刘吴京等人的加入,很多团队更是在吴京进场后才得到完善。所以流浪地球的这个相对优秀的设定对比成熟的专业化团队制作的设定集是有差距的。这一点可参考流浪地球制作手记中的部分设定文字内容,如果以一个看过不少设定集,自己也写过的人的角度来看,这些文字更接近于设定初稿。稍微写过这些的人都应该知道,初稿很好弄出来,但是定稿确遥遥无期,许多万年设定党就是在不断的推演和自我推翻中卡在初稿到定稿的环节中。总的来说,流浪地球的设定相比国外电影来讲处于一个较低段位。那么长期接触较高段位作品的外国观众会觉得流浪地球在背景角度上很惊艳么?顶多是觉得有创意。

电影在国内的加分项在国外环境下反而成了扣分项或者不加不减。所以分数低下去了。

知乎用户 六时安 发表

对于这部电影,不知道有没有人与我同感?

之所以在国内获得很高的评价,那是因为他是国内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片。

打个可能不太合适的比方: 就如同我们自己的孩子,从呱呱坠地的襁褓婴儿,到手脚并用、满屋乱爬的憨态可掬,已是倾注了父母太多的心血与期望。忽然有一天,当父母的看到他可以独自站立时,会为他感到骄傲而幸福!会由衷的为他鼓掌!

但在外人的眼里,这就是一个普通的小孩!还嫌他站得没别的孩子稳当!

知乎用户 mnn 发表

果然除了中国人也只有毛子能理解这部电影的硬核美感了。

翻译:

第一次看一部英文字幕的中文电影

老实说这部电影意外地感动到我了。尽管一大部分的电影是年轻演员演的。尽管剧情看起来完全不现实。尽管主角极度自大,他妹妹就知道哭。但是最后我还是惊喜地发现我对这部电影产生了强烈的感情。我是一个没有感情的俄罗斯人,很少有东西能感动到我,然而这部电影做到了。它值 8/10 分。

知乎用户 虎是丹丹 Daisy 发表

地标日本。

春节看到国内上映《流浪地球》,就特别期待, 但无奈日本不上映。前阵 Netflix 上有了,特别激动,立刻看了!非常满足,不负期望。

然后又跑到油管上看了很多老外看完《流浪地球》后的 review 视频,总结一下主要感想是以下几点:

✔视觉效果很赞,很多画面唯美而令人印象深刻

✔合格的科幻大片

✔因为不懂中文,只能看字幕翻译。但很多点字幕翻篇太快,不能跟上。但就算倒回去看,感觉有好多翻译也很怪。不能完全理解所有对话,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观感。

✔有人提到吴京的表演,基本上都是正面评价。没人意识到他是功夫演员出身,看电影时都觉得他就是个宇航员。

以上是他们自己表达出来的内容。以下是我自己观察到的一点:

✔不是华人世界出身的人,自然对春节和中式家庭的文化没了解。对于《流浪地球》里的家庭感和春节背景的设定,基本上到了外国观众那都是属于完全被忽视的因素。但对于中国人来说,恰恰是这片打动人心的地方。

最后,我想说《流浪地球》里有好多反好莱坞式的设定,并没有过度强调个人英雄主义,有些地方甚至是相反设定。而刘慈欣的作品内核,也都是很中国式的价值观。这注定了他的作品有些人文特质更易被中国人自己 get 到,而对其他国家人而言则有些陌生。

《流浪地球》作为电影不完美,但完成度和水准已经很高了,放在世界范围之内还是被认同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看了不少回答,已经出现很多声音:其实流浪地球就是一部 6 分作品,甚至很不好看,但是宣传了爱国情怀(笑)+ 第一次出现科幻电影,就那样吧

————-

可笑至极。谁给你说这只是部 6 分作品了?谁同意你说的 6 分评价了?

流浪地球 6 分,你给我讲讲 10 分电影高出的一多半体现在哪呢?有瑕疵那是和 10 分比有瑕疵,意思是 8 分,谁给你打 6 分的勇气?

老外有文化认同差异、语言字幕差异、种族歧视等问题,最终加权分都是 6.5。谁给你打 6 分的勇气?

—————-

满嘴说着:哎呀,不错啦,进步啦

实则:自身就在暗自贬低流浪地球

有些人我看就是居心叵测,1 分是在说不通,那就说 6 分吧,反正流浪地球就是不行

中国哪有心情造个手榴弹就会忘乎所以?不拿出氢弹这种王牌都不好意思对外展示~

我就是要吹爆流浪地球。没人吹,别人就会贬低,让吃瓜小伙以为这就是个普通电影,那怎么行!

知乎用户 Evenc 伊文西 发表

因为之前高了。打分的中国人或华人比较多,真正的 “老外” 没太参与进来。

现在分数打开了。老外没有科幻元年的情怀也没有国产滤镜,所以比较容易看到 “地球” 的不足之处。

话说 IMDB 6.5 又不是很差的分数。

知乎用户 郭蝈 发表

我也是服了,真是什么都能吵起来,因为一个评分还扯到了亚男白女的问题,都不好说你们有才还是举报你们无证驾驶好。

大部分普通观众对电影评分的要求是公正,公正的评分一方面可以帮助观众决定是否应该去电影院看这部电影,另一方面可以帮助观众在家看电影时容易选择好电影。这应该就是电影评分最大的益处,但是,现实生活中却有很多事情损坏评分的这份公正,到底有哪些因素呢?

1 利益。这是最恶心又最赤裸裸的,而且主要发生在电影上映前和上映中,因为利益可以让评分毫无客观性。其中收钱了的水军和收钱的所谓的影评人更是是最恶心的两个群体。这群人拿了钱后颠倒黑白,毫无羞耻心,忽悠观众进影院,瞎打分。这群人是所有普通观众最讨厌的人,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2 粉丝。这部分人里面也分两部分,一部分只是有粉丝滤镜,所以会不自觉的给电影打高一些的分,另一部分则是死忠粉,只要电影不是烂的惨不忍睹,就给满分,当然,死忠粉里面还有脑残粉,不管电影怎样。就给满分。但是,粉丝这部分群体对评分公正的危害性比利益要小,为什么呢,虽然是粉丝,但毕竟还是基于自己的主管意识去评的,有一定的参考性。比如郭敬明的小时代和爵迹,那为什么人家有脑残粉呢,还是因为人家的书有读者啊,那这和漫威 dc 靠漫画书积累的观众有本质区别吗? 其实并没有。

3 文化差异。这点就是这个问题的核心了。流浪地球在豆瓣上的分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情怀和文化认同,老外这两点都没有,加上 imdb 评分较严,这个分数其实已经很客观。同理,老美大赞的黑豹在中国完全不受待见,甚至星战系列都是,不久前的沙赞在美国风评也还可以,可在中国 3 亿不到,惨淡收场。所以文化差异是双向的,没必要上升到爱国主义,慕洋犬什么的,太小题大做。

4 审美水平。这个对评分公正的影响较小,而且审美水平其实也是评分的组成部分,不能说不公正。

综上,各个因素对评分公正的危害程度如下 。

利益 80 % 粉丝 10% 审美差异 8%

审美水平 % 2

所以,一个评分网站的算法如果能最大程度上去除利益带来的不公正,那么评分就还算公正。那么,到底是 imdb 公正还是豆瓣好点呢,个人倾向于相信低分那个评分,就流浪地球来讲,imdb 评分客观,但像黑豹,摘金奇缘,星战,沙赞这种则是豆瓣评分要客观。

知乎用户 聂璐​ 发表

首先 IMDB 6.5 不算低分,算一个正常甚至还算比较好的分数。一般正常国外的观影者都会给这部片子打 5-8 分,总分算出来 6.5 十分正常。

看 Netflix 的基本非我族类,有两种情况他们会给流浪地球打低分,一是没看懂字幕的,二是本身就讨厌中国的人。

我本人在澳洲,举两个真实的例子

跟我一个办公室的 ABC 小姐妹,听我说这个片子好看就跑去电影院看,觉得视觉效果很棒,整体故事想法也很好。但是在我已经事先剧透的情况下,她还是没有完全看懂字幕,更不要说一些中文梗,她回来以后我又跟她解释了一遍她没看懂翻译的地方,她才明白到底怎么回事,并表示要是她能看懂这些梗,这个电影一定会更好看。她已经是一个懂一点中文的 ABC,我翻译解释她好歹听得懂,如果换了完全没有中文背景的老外,有的梗你就算解释他们也不懂,比如刘户口他们怎么也不没法明白和刘启是一个人。

然后我周围还有个别十分不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的香港人…… 看到前期宣传各种集体主义饱和救援之类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产生了抵触心理,没有看就去打了个一星的人也是有的。你跟他说好看去看看嘛,他跟你说 Dio,好看个 X,就你们 XXX 拍电影也要洗脑。当然,我相信这种人,真的有一天人类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也会躲在角落里不出来战斗,甚至偷取其他人的资源的。

—————————————————————————————————————

说个实话,完全没有中文背景的老外基本是不会看这个电影的,即使我向我其他白人同事推荐这部片子,而他们一听到要看字幕,配音依然是中文的时候,他们就放弃了。倒不是因为看不起中国什么的,完全是因为,英文字幕太长了!!!平时我们看英文电影中文字幕的时候觉得没什么,是因为英文说话一大堆,中文字幕翻译出来结果就几个字,眼睛一扫字幕就看完了。而中翻英正好相反!中文说出来没几个字,英文翻译起来一大堆,光句子就长了不说,字母拼写出来更长,同样一本哈利波特,英文版恨不得是中文版的两倍厚你就懂了…… 比如中文说一个伞字一个音节,英文字幕 umbrella 多少个字节,你的眼睛根本跟不上情节啊!

所以在 IMDB 给这个片子打分的海外人士基本是:

海外留学生新移民(高分)

港、台、新加坡(ZZ 文化原因分数两级化),

澳门、马来西亚、越南(分数中偏高)

日韩(虽然也不讲中文,但是日韩字幕速度追的上说话速度,分数中偏高)

个别被华人安利后的其他国家人士(理解略困难,分数中)

对比其他楼层放出的本片打分 C 形图,你大概就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

知乎用户 张天宇 发表

郭帆自己就说过不是拍给外国人看的。

再看复联系列的超高评分,还有黑豹的高分,imbd 真的客观吗?

要问这个 6.5 分最大的意义是什么,看看这个问题下一堆阴阳怪气的匿名回答就知道了。这个分数要是再出来晚点,这些匿名用户就要被憋死了,本来他们已经对自己深信不疑视为信仰的洋大爷已经绝望了,但是这个分数一出来又燃气了他们的希望,他们就差裸奔上街,广而告之:洋大爷说了,这是烂片!洋大爷说了,这是烂片!洋大爷没有抛弃我们,洋大爷还是那个大爷!你们这些太空战狼们听好了,洋大爷不喜欢,所以你们都是垃圾!只有我们坚决拥护洋大爷,紧跟洋大爷审美的才是高贵的高级的!

要不是我识数,我差点以为你们的洋大爷评了个 2.5 分。

知乎用户 豫观音 发表

看得我全程尴尬,演员表演尴尬,剧情也各种尴尬,既没有把故事讲好,也没有精湛的演技可看,6.5 分实至名归。

不过对于国产科幻的起步,不能因为这个否定未来的发展,刚起步的时候差一点不是很正常吗

知乎用户 你说我看 发表

你们可能对于流浪地球这部电影的重要意义认知跑偏了。

个人觉得,流浪地球最重要的意义不在于本身多么优秀,角色塑造的多么丰满,剧情多么好。而在于,在中国目前的电影环境和科幻电影环境下,出现这样一部,异军突起,杀入正路,而不是天天拍屎给你看的科幻电影,偏偏它还很多方面都很优秀,偏偏它还有很高的票房,有很高的关注度,偏偏它还命途多舛,差点夭折,所以到最后它最重要的意义更在于它的出现,给国产科幻电影立下一个里程碑,可能接下来会有接踵而来的科幻烂片,但至少给了资本一个信号,你认认真真的拍一部好的科幻电影,真的有人看,真的能赚钱,你的电影没人看,是因为你做的屎,比其他屎还恶心。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如何评价《流浪地球》豆瓣评分从 8.5 分降至 7.9 分?

知乎用户 陈柏龄 发表 所有对《流浪地球》的差评和批评都是微不足道的。真的。 经历过小众科幻时代的科幻迷根本不会畏惧这些。 因为再也不会有任何批评能够像 35 年前那场风暴一样阻挡中国科幻的崛起了。35 年前,科幻人直面过政府、官媒和主流社 …

如何评价刘慈欣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流浪地球》?

知乎用户 郭帆​ 发表 首先感谢大年初一带着家人们来看电影的各位朋友,也感谢你们的中肯评价!从 2015 年正式开始着手这部电影创作至今已经四年了,当影片在剪辑线上一格一格以细碎的镜头所呈现的时候,它特别像 DNA,那时候我觉得电影是有生命 …

《流浪地球》中5个笑死我的bug

《流浪地球》中5个笑死我的bug 作者:毕导 2019年的春节档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一天之内我连看了《流浪地球》《飞驰人生》和中美合拍开花的《疯狂的外星人》3场电影,总结来说是沈腾和一只流浪地球的外星人打斗后幡然醒悟决定赛车的故事。 其中 …

《流浪地球》惨遭日本科幻片《妖星哥拉斯》抄袭

《流浪地球》惨遭日本科幻片《妖星哥拉斯》抄袭 作者:文非凡 近日战狼功勋演员吴京投资并参演的最新科幻巨作《流浪地球》雄霸春节档期票房,单日票房再破4亿,总票房突破20亿,《流浪地球》口碑,票房俱佳,注定将成为中国科幻电影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 …

当叙事替代故事——春节三个烂片的根源

2019年的春节档三大影片《疯狂的外星人》《飞驰人生》《流浪地球》都已经看完了,这三部电影仅有《流浪地球》可算合格,其他两部都令人尴尬。 这里面尤其可怕的是,三部电影本身都有糟糕到令人发指的故事。 《流浪地球》:影片塑造紧张的地球仅有30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