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第一篇,吐槽一部影响巨大,但粗制滥造流毒甚广的“枪械纪录片”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彩云在介绍芬兰索米冲锋枪的时候,在那个你们都知道的平台,有人言之凿凿地怼彩云:

索米冲锋枪发射的是9毫米马格南手枪弹,威力比普通9毫米手枪弹大,所以有效射程可达300米,苏联波波莎是索米的劣质仿制品,子弹也不行,射程近许多,这是客观事实,不要狡辩。

由于那个平台用户的整体素质,彩云并未过多注意,挥舞了一阵螺纹钢后就忘了。

但没过多久,在微信后台,彩云发现也有读者说了内容高度近似的话,说波波莎是抄索米的,索米打9毫米马格南弹,射程在冲锋枪里最远。彩云就重视起来了,至少说明这个“波波莎抄索米”和“9毫米马格南弹”不是个别伪军迷不懂装懂胡编乱造出来的,而是有一个影响较大的源头,被这个谣言源头坑的人可能还不少。

经过一些读者老爷指点,彩云找到了源头,这是一部名叫《枪》的五集纪录片,曾在央视9套纪录片频道放过。

彩云在春节期间抽空看了第一集《冲锋枪》,那简直是……心中一万匹草泥马奔腾而过,努力揪着自己头发试图让自己冷静清醒一点。

简单来说,《枪》所使用的,是一种寓言故事的方式来科普武器,或者说叫“《读者》体”,“小故事大道理”,把枪械发展过程中科技树不同分支的探索,早期型号的技术局限性、各国军界对新型枪械的探索和矛盾心理、某种新型枪械被推广使用的渐进过程、某一项技术的优势和局限性全部忽略,编造了一个个单线程、黑白分明的寓言故事,仅就第一集《冲锋枪》来说,就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段子:

_美国人设计了汤姆森冲锋枪,但顽固的美国军方不采用,反倒是智慧的中国人把汤姆森冲锋枪用出花来,成建制使用汤姆森冲锋枪。直到二战爆发美军才回过味来,大量装备汤姆森冲锋枪。
_

_二战爆发初期德军大量使用MP-38、MP-40冲锋枪大杀四方,杀得波兰、法国、苏联难以招架。
_

_苏联军方保守顽固,拒不接受冲锋枪,苏芬战争中被芬兰索米冲锋枪杀得落花流水,震惊之余斯大林急令马上设计比索米更好的冲锋枪,于是生产了仿索米,适合苏联粗糙工业水平的波波莎冲锋枪,用数量弥补质量。
_

二战后大规模战争停歇,局部冲突和恐怖袭击频发,冲锋枪发射的手枪弹近距离停止作用大,广泛用于反恐行动,特别是德国MP5冲锋枪,它追溯到二战末期德国末日奇迹,之所以那么精准是因为用了精度特别好的滚柱延迟开锁原理。

……

这些故事朗朗上口,喜闻乐见,看了很容易有虚假的满足感,获得感,“原来是这样啊!”,但实际上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其描述的内容错误百出,“9毫米马格南弹”只是冰山一角。但偏偏这部片子因为故事性强,又在全国性媒体播放过,所以影响力极大,许多枪迷甚至是看着这部片子踏入枪械爱好者这个大坑的,由此也先入为主地接纳了这片子传播的许多错误内容并且深信不疑,所以彩云觉得,有必要对这部片子中出现的各种谣言进行集中性辟谣。尽管文章很长,但彩云毅然决定,免费!免费!免费!为的是让更多人看到,不要再被这些谣言骗了!!!

关于汤姆森冲锋枪

《枪·冲锋枪》这一集最先介绍的是美国汤姆森冲锋枪,首先对汤姆森冲锋枪的自动原理就解释错了,说它是自由枪机原理,但我们都知道,早期型汤姆森冲锋枪用的是“布里希原理”,一种半自由枪机原理。

而且这家“美国奥托军火公司”真名是美国自动武器公司(Auto-Ordnance Company)

更可笑的是之后的镜头还给了“布里希原理”的H形黄铜摩擦块一个大特写,也就是说,这部纪录片的制作方根本不知道找来的视频画面在拍什么,画面归画面,解说直接靠x度,或者干脆随口瞎编。

制作方肯定不知道镜头里这个东西是啥,派啥用。

接下来的内容无非重复一些陈词滥调,美军方顽固保守,不接受新事物,反倒是聪明智慧的中国人把汤姆森用出花来,早早地就仿制汤姆森冲锋枪。这里《枪·冲锋枪》又开始瞎扯,说山西阎锡山仿造的汤姆森冲锋枪必须使用山西特制的11.25mm子弹,由此用军火买卖来制约对手。

看到这里彩云内心是崩溃的,抓着自己的头发试图让自己冷静清醒一些。什么叫“阎锡山兵工厂独家制造的11.25毫米口径枪弹”,这就是.45ACP手枪弹啊!这种枪弹公制标注为11.43mm,是枪管线膛阴径,如果量阳径那就是11.25mm,只是旧中国对口径标注没有规范统一,所以才有了11.25mm这个尺寸。这一段明显是制片方不懂11.25mm这个尺寸怎么来的,一看数字不一样,就发挥想象力随口瞎编故事了。

其实不光是冲锋枪,阎锡山部还生产过.45ACP,11.43mm口径的驳壳枪,晋造一七式驳壳枪,有时候也会看到把这种枪口径标注为11.25mm。

晋造一七式驳壳枪,口径大,子弹粗,所以弹仓底部延长了一小段。

关于汤姆森冲锋枪的自动原理以及美军早年为什么不装备汤姆森冲锋枪,彩云以前有过多篇文章介绍,这里放链接,有兴趣的读者老爷自己点进去看。

最早的汤姆森冲锋枪居然是弹带供弹的,这是当手枪弹机枪设计的吗?

早期汤姆森冲锋枪的“布里希原理”延迟后坐是如何工作的?

为什么美军一开始看不上汤姆森冲锋枪?是因为被黑涩会搞坏了名声吗?

关于MP-18/I伯格曼冲锋枪

在讲到MP-18/I伯格曼冲锋枪时,一开始内容还算正常,提到了一战时德军的暴风突击队,提到了MP-18/I伯格曼是自由枪机原理,发射9mm手枪弹,尽管其中许多细节交代不清,过分夸张演绎(比如严重夸大了MP-18/I的运用规模,其实_累计至一战结束后的1919年,德国共生产MP-18I冲锋枪约35000支,交付德军的只有10000多支_),但总体来说还算凑合,没太大硬伤。

关于MP-18/I伯格曼冲锋枪,各位可以看这几篇:

源于堑壕战的冲锋枪鼻祖——德国MP-18/I伯格曼冲锋枪

间战期间的暗度陈仓——包括MP-28在内的改进型伯格曼冲锋枪

但一说到伯格曼冲锋枪在中国,就又开始满嘴跑火车了。先是说一战结束后大量剩余的MP-18/I伯格曼冲锋枪被卖到中国,其实旧中国采购的多为战后瑞士西格公司生产的商业型伯格曼冲锋枪,还有是德国黑内尔公司在20-30年代生产的专供出口的MP-28冲锋枪,还有中国自己仿制的伯格曼冲锋枪,这些枪都采用中国常见的7.63x25mm毛瑟口径,根本就不是一战剩余产品。

接下来,请来的嘉宾又一本正经地解释:

在国外,装备冲锋枪比较多,每个班里都有,而恰恰是到了中国,冲锋枪非常少,所以说为了发挥它的最大功效,中国军队就往往给它编成一个小队……所以说把冲锋枪这个火力猛烈的特性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20世纪20-30年代间战时期,各国军队对冲锋枪基本都是观望态度,哪来的“每个班里都有”?冲锋枪普遍装备到步兵班那是二战爆发后的事情了。

至于冲锋枪在中国经常被集中使用,归根结底是重武器少,战场火力贫弱,交战双方都是菜鸡互啄,这种特殊环境才给了冲锋枪集中使用关键时刻猛打猛冲的机会,如果是军事强国之间高强度的地面战,任何一种轻武器哪怕用出花来,都是难以改变战局的。而且制作方忘记了,在十几分钟前讲汤姆森冲锋枪的时候,他们还说只有中国懂冲锋枪,大量仿制,大量装备,这会儿怎么又变成“中国冲锋枪少,才集中使用”?

这还没完,在更后面介绍司登冲锋枪的时候,片中又开始瞎咧咧:司登冲锋枪大量装备入缅作战的远征军,在丛林战斗中中国指挥官经常将司登冲锋枪集中使用——看来歪果仁都是傻子,全世界只有中国人懂得“冲锋枪集中使用”。

“只有中国人懂集中使用冲锋枪”,和“只有中国人懂横着打盒子炮”一样,都属于军圈中非常低劣的段子,“你有科学我有神功”,你们歪果仁玩不明白的东西只有到我们中国人手里才玩得出花来,听着特别爽,但谁信谁xx。

关于MP-38、MP-40冲锋枪

这是一段由各种军圈谣言凑起来的段落,胡编乱造,颠三倒四,彩云看了继续用力抓自己的头发,试图让自己冷静下来。

首先,说古德里安是“闪电战之父”就是瞎扯,甚至“闪电战”这个词本身就不是个严肃的军事术语。德军在二战初期运用装甲机械化部队的战术早在一战刚刚结束的时候就有人探索,同时期英、法等国都有类似的军事理论,装甲机械化部队战术的成型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渐变的过程,不是某个天才灵光一现,写一本书,恰好被“明君”赏识重用,就大放异彩的。

动辄说xxx是xxxx之父,说某本书改变了世界,其实是一种唯心主义历史观,关于这个彩云以后还可以多聊聊,这会儿先说枪。

片中说_施迈瑟设计了MP-36冲锋枪,然后埃尔玛兵工厂的海因里希·福尔默改进了MP-36,就有了MP-38冲锋枪__。_

而事实是,埃尔玛兵工厂在1932年收购了海因里希·福尔默的专利,加以改进后研制了EMP-35冲锋枪。随后埃尔玛兵工厂在EMP-35的基础上设计了MP-36,又在MP-36的基础上设计了MP-38开始量产。所以海因里希·福尔默不是“改进了MP-36”,他是这条科技树真正的起点!

这就是海因里希·福尔默(Heinrich Vollmer),制片人请你认真看着这位德国攻城狮深邃的眼睛,你瞎编乱造不怕他晚上端着冲锋枪来找你吗?

至于雨果·施迈瑟,他并没有参加MP-36、MP-38和MP-40的设计,他当时在黑内尔公司工作,不在埃尔玛。

接下来这片子继续瞎编故事,说_1939年波兰战役中,德军士兵装备MP-38伴随坦克进攻发挥了很大作用,让手持集束手榴弹和燃烧瓶的波军无法靠近攻击德国坦克_。

其实呢,1939年波兰战役时期,MP-38冲锋枪的产量还非常少,德国一共只有几千支,入侵波兰的德军第一梯队几个步兵师平均每师只有3支,甚至没有!德军在步兵分队中普及冲锋枪得等到1940年,当年采用冲压工艺的MP-40冲锋枪量产,才逐渐满足每个步兵班1支,发给班长,到1943年才满足每个步兵班2支。

编,接着编!

在片子接下来的内容中,又有“MP-40冲锋枪轻便,仅4kg,少年和女游击队员臂力较弱也能轻松使用……在持续射击中汤姆森冲锋枪和司登冲锋枪都很难控制,精度也很差,而使用9mm帕拉贝鲁姆手枪弹的MP-40连续射击时后坐力较小,精度远高于前者”。

一个冲锋枪4kg,8斤,叫轻便?

司登冲锋枪用的就不是9mm帕拉贝鲁姆手枪弹?

对,咱们不能拿今天的标准衡量二战枪,MP-40在二战时期的确是支很好的枪,但这样闭着眼睛顾头不顾腚地瞎吹,吹一个踩一个,真的好吗?

关于MP-40冲锋枪,彩云强烈建议大家看一看这篇收费文章,把MP-40的研发和结构都写了:

战争剧明星、闪电战象征的MP-40冲锋枪,为何战后就没有人用了?

关于索米、波波莎和波波斯冲锋枪

片子故事色彩最强,也最瞎扯淡的段落来了!看到这里,彩云气得拿手机的手抖得跟元首似的,彩嫂担心彩云得了什么病。

片子还是老套路,先讲故事,从雷锋手中的枪说起,说到二战苏联,但一说到苏联,就又开始满嘴跑火车一套一套瞎编了。

先是说1939年苏芬战争,说苏军在苏芬战争中被芬军胖揍,用人海战术莽芬军小分队的阵地,整排整连地被芬军两三个冲锋枪手打得精光,而芬兰人使用的便是在这场战争中声名远扬的索米冲锋枪。

但1939-1940年苏芬战争时期,芬兰全军的索米冲锋枪还不到4000支,仅能在个别战斗中发挥作用,根本不可能靠索米冲锋枪就胖揍苏军。苏军在苏芬战争初期的严重挫折,更多的是战前轻敌,后勤保障拉胯,以及战术不合理,而不是没有冲锋枪。

接下来片子开始天马行空地狂吹索米冲锋枪,说_索米冲锋枪枪栓在射击中固定不动,保证了枪身密封性,配合70发大弹鼓,可靠耐用,发射9mm马格南手枪弹,有效射程增加到300m。_

索米冲锋枪的拉机柄的确在设计中固定不动,这个设计也的确是为了提高机匣密封性,但其中最关键的一点——索米冲锋枪试图用密封机匣配合自动机形成活塞,靠空气压缩、抽吸的阻尼作用降低射速,片中恰恰没说。想想也是,这么专业、这么硬核的知识,凭这部片子的草台班子是不可能知道的。

说70发弹鼓可靠耐用,芬兰人自己都不同意。大弹鼓虽然容量大,但非常容易磕碰损坏,还很重,远不如弹匣实用。芬兰人在后期宁愿用瑞典设计的50发四排弹匣,也不愿意用这个70发弹鼓。

至于“9毫米马格南手枪弹”,这是什么玩意儿?索米冲锋枪早期试验型号用过7.65x21mm卢格手枪弹,这是9mm帕拉贝鲁姆手枪弹的前身,待索米冲锋枪定型后就一直用9mm帕弹,这个“9毫米马格南手枪弹”是什么东西?估计就是剧组听到一星半点说索米射程远,就觉得肯定是子弹威力大,然后编出来的。

至于_索米冲锋枪最突出的地方不是设计,而是制造工艺,这种冲锋枪从材料选择到加工都采用狙击步枪的标准,精益求精的结果使得索米冲锋枪具有无与伦比的可靠性和准确性。_彩云已经不想说什么了,一个手枪子弹喷筒,你跟我说狙击步枪的标准?如果不是亲眼看了这部纪录片,彩云还以为是今日撇条上某刚刚买了智能机,看了点“军事科普短视频”以为自己无所不知的网络军圈(juan,四声)二流子在大放厥词呢。彩云看到这里气得脏话脱口而出,房间里小睡的小彩都吓得哭了起来,彩云不得不去哄一会儿。

接下来,就是扯斯大林要求设计一款不亚于芬兰索米的冲锋枪,说_介于索米冲锋枪工艺过于复杂,设计一款易于生产,但性能指标又要接近索米冲锋枪的苛刻任务就交到了苏联枪械设计师什帕金手里。_

这样的表述一是极易让萌新军迷误解,以为后来的波波莎冲锋枪是粗糙劣化版的索米,其实波波莎的结构和索米完全没有关系;二是忽略了苏联在波波莎之前,在冲锋枪领域长期的探索。这里彩云就不说太冷门的托卡列夫PPT-27、杰格加廖夫PPD-29,拿这些试验型号考这个片子的制片方属于超纲,彩云就问一句,杰格加廖夫设计的PPD-34、PPD-40冲锋枪呢?PPD冲锋枪都不知道,你还来跟我指天画地讲苏联冲锋枪发展故事,你哪来的自信?

PPD-40冲锋枪,剧组你们认识吗?

信不信这娃能用手里的枪把你们剧组都突突了?

关于索米、波波莎和更早的PPD-40,彩云都写过,强烈建议阅读:

芬兰“索米”冲锋枪是二战最好的冲锋枪……吗?(上篇)

芬兰“索米”冲锋枪是二战最好的冲锋枪……吗?(下篇)

朴实无华沉甸甸,一扣扳机弹如雨下,图解“波波莎”冲锋枪结构细节

波波莎前传:杰格加廖夫PPD冲锋枪,间战时期冲锋枪的典型代表

霍霍完波波莎冲锋枪,这片子又开始祸害波波斯冲锋枪,也就是PPS-43,说_波波斯冲锋枪是列宁格勒围城期间因为物资极端匮乏,对波波莎进行改造的产物_。

还一本正经用3D动画制作了“改进过程”,瞎编得跟真的似的。

然而波波斯冲锋枪压根就不是波波莎改进而来的,它是苏联年轻的枪械设计师苏达耶夫设计的,和波波莎冲锋枪结构差异很大,这涉及到苏联在卫国战争期间的第二代冲锋枪选型,在这次选型当中波波莎冲锋枪的设计者什帕金也拿出了波波莎的改进型,叫波波莎-2(PPSh-2),只是最后输给了苏达耶夫的波波斯冲锋枪。

PPSh-41和PPS-43,后者不是前者改进型

关于波波斯冲锋枪的研发历史和内部结构,以及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第二代冲锋枪选型,彩云强烈建议阅读这篇文章:

从列宁格勒围城中走出的PPS-43“波波斯”冲锋枪,苏式极简主义的典范

关于MP5冲锋枪和滚柱延迟开锁原理

彩云以前曾专门写文章介绍过HK公司的G3、MP5等枪械,也介绍过滚柱延迟开锁(注意不是滚柱闭锁)原理的优劣,当时就提到,由于滚柱延迟开锁主要是HK公司的产品在用,HK又是德国的,德国又是精密、精良的代名词,再加上MP5在冲锋枪里射击精度很好,所以很多人就会误解,以为滚柱延迟开锁是一种特别精密,比导气式原理更高级的技术,没有推广就是因为太精密,加工要求太高,只有善于精密加工的德国人才玩得转。

不出意料,这个误解在《枪·冲锋枪》里又重复了一遍,还绘声绘色地编故事,说_盟军发现这种枪由于采用了加工更加精密的滚柱闭锁结构,使得它射击精度远远高于著名的Stg.44突击步枪。_

实际上滚柱延迟开锁和精密、精确根本就不沾边,它的出现是德国嫌Stg.44的导气式+枪机偏移闭锁太复杂,试图走捷径搞出来的简化产品,省略导气活塞和刚性闭锁,用两颗撑开的滚柱卡入枪管节套内对称的凹槽实现“锁而不牢”,击发后在火药燃气作用下枪机直接后坐,这两颗滚柱从凹槽中逐渐滑脱提供一定的阻力,减缓枪机后坐速度,实现延迟开锁。

这套滚柱延迟开锁机构是有许多缺陷的,但二战结束后重建的西德国防军武德荒废,失去了自研能力,引进FAL步枪又被比利时拒绝,不得不从西班牙把当年设计滚柱延迟开锁的原毛瑟兵工厂工程师请回来,再把西班牙赛特迈步枪引进来,稍许改一改变成G3自动步枪。这枪好处是大量采用钢板冲压件,生产成本很低,但因为滚柱延迟开锁机构带来了许多毛病,比如后坐力大、开锁速度高、抽壳阻力大、枪机过重复进时撞击反跳等,既不精密,也不精确。

而MP5的精度高也是个巧合。MP5是把G3缩小,发射9mm手枪弹的产物,原先这套滚柱延迟开锁机构打步枪弹力不从心各种毛病,但hold住手枪弹还是轻松的,使得G3的很多缺点到了MP5身上反倒没那么明显了。而且MP5的精度高是比各种自由枪机开膛待击的冲锋枪精度高,不是比导气式自动步枪精度高,这些不说清楚,单纯说一个MP5精度高,再错误归因,说原因是滚柱延迟开锁精度高,精密,这是典型的过度解读。

关于滚柱延迟开锁、G3步枪以及MP5,可以看彩云之前的文章:

堂堂制造业大国,造出的步枪零件不能通用,这个国家怎么了?

滚柱延迟开锁源自哪里?G3步枪为何要从西班牙引进技术?

滚柱延迟如此拉胯,MP5冲锋枪却为何如此成功?

看完《枪》的第一集《冲锋枪》,彩云的心情是相当不好的,这部标榜科普的纪录片不但没有传播多少正确的知识,更不要提澄清了多少常见的谣言,相反是认认真真地把网上、军圈里的各种低质谣言集合起来又绘声绘色地讲了一遍,传播给更多的人。

而比起传播谣言,这部纪录片更大的害处是传播了一种非常错误的唯心主义历史观:说某一技术装备的发展不从技术演变、现实需求入手,不说清楚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发展过程,而是编故事,把技术装备的发展变化归结为某个大人物的灵机一动,某个领导人一拍板,而对技术装备发展过程中的怀疑观望,则一律打上保守顽固的帽子,仿佛这个世界只有好人/坏人,大聪明/大蠢蛋两面,只要思想观念一转变,思路一换,灵机一动,打倒对立面的大蠢蛋,科技就能突飞猛进。这种非黑即白、把历史发展归因到某个历史人物个人意志的历史观,不能培养多少真正的历史、军事爱好者,只能培养出一批批一知半解还自以为是,抬杠上瘾的民科、杠精,这才是真正让人担忧的地方。

《枪》的第一集《冲锋枪》彩云吐槽完了,今后彩云将陆续吐槽这部纪录片剩余的几集,请大家耐心等待。

目前微信公众号推送算法有改变,读者不一定能第一时间收到推送文章,请关注“彩云的机械整备间”的读者老爷们到公众号主页点右上角三个小点,选择“设置星标”,这样就能保证第一时间收到推送文章,谢谢!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仲春,黄沙与暴风雨——四月十六日停电记

暴风正连续不断地撞击这匹建筑,我看不出外面有雨的迹象。 微信群里传来一个女生的哀嚎。说是走在路上,突然暴雨骤降,于是几人一路顶着狂风惨叫着冲回黑灯瞎火的宿舍楼。 这表示已经远远超出学校之前允诺来电的时间。 多达半个小时! 于是我和同行的朋友 …

噤声

深思熟虑许久后,我张嘴说出第一句话,然后,闭上嘴,静待三秒。 这次等的稍微久了点。十一秒后,声音传入耳朵,那是一句经过文学修饰的脏话,不带任何脏字,即便这样,正式听到的版本仍然被替换了几个词。 刚学会说话的女儿总是对她眼前出现字迷惑不解,那 …

什么才是又大又快又安全?

这是半佛仙人的第307篇原创 1 不知何时,成年人成了一种特别容易崩溃的物种。 不仅仅一瞬间崩溃,还在深夜里崩溃,还要崩溃的悄无声息。我搜了一下“成年人 崩溃”几个字,发现了几万种崩溃方式。 但无论是股市被割韭菜、情场失意很难重创一个成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