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及大陸的國小 (7~12歲)中文教學現狀是怎麼樣呢?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品葱用户 花鹿先生 提问于 7/16/2020

各位蔥友大家好,我不太確定品蔥上是否歡迎此類話題,
若有座標曝光的疑慮,請忽略問題,先向大家道歉,
我個人對香港的教學狀況比較有興趣,但也歡迎其他了解香港中文教育的蔥友幫忙回答~謝謝!
(本來想註冊連登去問,但是發現沒有香港信箱好像有點困難)

有關香港的具體問題如下四點:
1. 首先想請問「目前」香港小一(7歲)的中文教學,是用什麼方式進行的呢?是粵語/普通話/同音字呢?在發音注釋上是使用漢語拼音還是粵語拼音還是同音字呢?有注音的教學依直到什麼時候呢?

2. 想請問了解香港狀況的朋友,對以下文章的內容是否大致同意?
(若不方便點擊連結,我在回覆的地方會張貼全文)
https://www.master-insight.com/糾結的香港中小學語文教學/

3. 據我自己在網路上資料的收集了解,目前年齡約在20歲上下的香港年輕人,在手機上的普遍的輸入法非常複雜,可能有倉頡、粵語拼音等,大家可以分享一下自己使用的輸入法嗎?

4. 目前約20歲左右的原生香港人(從國小起即接受香港教育、在香港生活的人)的粵語程度是否仍接近母語?大部分的香港人日常仍是用粵語溝通嗎?若否,大概百分之幾的人無法用母語程度的粵語和其他人溝通呢?自己的感覺即可,不用太精確沒關係。

有關中國內地的中文教育方式,我自己的了解如下,若有誤請幫忙指正:
1. 中文教育以漢語拼音進行,初中之後不再注音
2. 手機/電腦皆以漢語拼音輸入
3. 在一二三線城市,大家和較陌生的人/同事/大學同學可能以普通話溝通,但在初中小、高中或和家人、親近的人用地方話溝通,九成的年輕人還是會說母語。

先謝謝大家幫忙回答了。

品葱用户 花鹿先生 评论于 2020-07-16

香港由於150多年的英殖民歷史,長期以來,中文都處於弱勢地位。直到1974年,港府才通過《法定語文條例》,宣布中文和英文一樣,同為法定語文。然而,與此同時,香港的中文中學數量卻開始減少,至上世紀80年代跌入低谷。在香港,升學和求職都是重點考核英語能力;加上回歸前長期與內地隔閡,無論從實用考慮還是從文化心理上,中文教育在香港的地位都遠不及英文。

不但有殖民歷史造成對中文的輕視,香港的中文教育還存在用普通話還是粵語教中文的爭議。支持用普通話教中文的人認為,普通話語法和書面語更接近,從「我手寫我口」的角度,用普通話學中文更有利於學習寫作;而反對者則認為,書面語和口語本就是兩套語言體系,普通話的口語並不比粵語口語更接近書面語,甚至有極端本土主義者聲稱用普通話教中文會造成中文水平的下降。

粵普繁簡之爭

儘管存在爭議,回歸前後,中文教育以及普通話教學在香港日益得到重視。從1998年開始,普通話科成為香港中小學的核心課程;2000年,普通話更成為中學會考科目。在回歸以前,全香港只有兩間以普通話為主要授課語言的本地小學,回歸後,新增了三所這樣的學校,更有超過71%的本地小學用普通話教中文。至於香港的國際學校,則一直用普通話教中文。

除了粵普之爭,香港的中文教育還有繁簡之爭。雖然香港教育局的課程指引裏要求「學生應掌握認讀簡化字的能力」,但香港本地學校中文教育均採用繁體字,只有國際學校才有的用繁體字、有的用簡體字,所以繁簡之爭主要存在於國際學校。有朋友孩子在國際學校的家長會上討論學校用繁體字還是簡體字時,說繁簡不要緊,其實會簡體字也會認繁體字,結果招致一眾主張用繁體字的家長怒視。

香港中文環境的複雜使得在香港上小學學中文,買一本當地出版的學生字典和詞典顯得尤其必要。商務印書館出的《學生字典》和《學生詞典》,不但每個字都是繁簡對照且有筆順示範,還有四種注音方式:漢語拼音、注音符號、粵語注音以及同音字注音。

香港中文教育的複雜不僅體現在語言和字體的選擇上,還體現在學生所屬族群的多樣化上。除了華人之外,香港還有很多其他少數族裔,其中以南亞裔為主。少數族裔的香港人因為母語非漢語,所以教育局有專門針對「非華語學生」的《中國語文課程指引》,並且有主要招收少數族裔學生的學校。

所以,香港的中文教育實際上可以分為三類:本地學校針對本地華語學生的中文教育;本地學校針對本地非華語學生的中文教育;以及國際學校的中文教育。香港教育局的語文課程指引只針對前兩類,對國際學校沒有規範。這裏要談的則是第一類,本地學校針對本地華語學生的中文教育。
 
無指定教科書

在中國語文教學方面,香港教育局只制定中小學的語文課程指引,提出培養學生的原則、教學重點和應達到的標準。教育局也會要求各出版商送審其出版的課本和補充教材。但是,對各學校是否使用教科書、使用哪種教科書,教育局並無要求。

教育局雖然有適用書目表供參考,但並不要求學校從該書目表中選用課本及學習材料。各學校可參考教育局的選書原則,自行決定教材的使用。香港本地小學中,除了少數新式學校不用教科書以外,主流的小學還是選擇使用教科書教學。

香港編纂和出版教科書的公司有十來家,以我家及朋友家孩子所用的小學教材為例,一年級中文科用的教材和補充教材包括:漢語拼音版《現代中國語文》以及配套的《現代中國語文課文字庫筆順表》、《現代中國語文作業》;《樂思中文26週基礎練習》和《閱讀理解》;以及《綜合高效識字》。

從拼音和漢字的學習來看,香港小學的教學和我們小時候在內地經歷的有相似之處,也有不同。

首先,教育局的《小學中國語文課程指引》中語文學習基礎知識一項下的學習重點並沒有專門提到拼音,而是:「一、字和詞,包括漢字形音義和詞語(在『音』這一項的要求是『認識漢語音節由聲、韻、調組成』);二、標點符號;三、遣辭用字;四、篇章(要求認識不同性質的文字;認識實用文字);五、常用工具書。」

從學校實踐來看,拼音的教學也並不是所有學校都是從小一入學就開始,有的要到三年級才學拼音。好在我家小朋友上的學校是一開始就教拼音,學會拼音對小朋友認字還是很有幫助。

當然,我了解關於這一點也是有爭議,有反拼音人士認為在有拼音之前中國人認字都不需要拼音,而是直接認字,拼音對認字並無直接幫助,等等。

但從我自身小時候的經歷,以及觀察孩子的學習,我覺得在識字量還很少的時候,拼音可以幫助和鼓勵小朋友自主閱讀,而通過閱讀,小朋友的識字量和詞彙量都會增加。

其次,在字詞的教學方面,教育局的課程指引要求:「認識筆劃、筆順;認識字形間架結構;認識常見的偏旁、部件;認識象形、形聲、指事、會意等造字法;認識常見的同音字;認識反義詞、同義詞、近義詞、多義詞;認識不同詞類」等等。

與我小時候的情況相似,小朋友的日常中文作業有抄寫字詞和造句,隔兩三個星期要默書(有的學校是每星期都有默書)。從筆順的教學來看,現在筆順教學是用電腦演示。與我小時候的情況不同,小朋友現在中文考試不會考筆順。

我發現,如果家長不督促小朋友照着課本配套的《現代中國語文課文字庫筆順表》練習,小朋友的筆順很多都是亂來。關於偏旁部首和造字法、同義詞和反義詞等,小朋友是通過老師的講解、課文後的練習及學校選擇的補充練習來學習和掌握。

沒認幾個字就開始閱讀

字詞是基礎,除此之外,學校還很強調閱讀。雖然從香港教育局公布的課程指引來看,小一至小三的中文教學以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為主,小四至小六才以讀寫能力為主,但我發現小朋友的中文閱讀要求比我小時候高得多。

小學一年級還沒認識幾個字的時候,學校已經開始要求小朋友每天做網上的閱讀練習「每日一篇」。這是香港中文大學與香港教育研究所共同合作創辦的網上學習平台,輸入所在學校的編碼和學生自己的號碼,就可以登入網站做閱讀練習。

每天閱讀一篇短文,文章有粵語和普通話兩種讀音供選擇,所以即便不認識幾個字的小朋友也可以聽着網上錄音來讀文章。每篇文章後有三道問題,讓你在不同的選項中選出文章中談到的內容。剛開始小朋友還要我幫他念文後的題目,一年以後就自己獨立完成這項每日的閱讀作業了。

除了「每日一篇」,學校還有每月閱讀計劃,要求小朋友每個月就已讀過的一本書寫讀書報告並畫圖。讀書報告要求寫書名、作者、出版社、故事概要及自己的感想。

這個剛開始對我家小朋友難度很大,因為他上小學才開始學中文,會認、會寫的字很少。這個時候拼音發揮了拐棍的作用,家中有拼音標註的兒童讀物小朋友都可以自己讀,雖然概要和感想最多只寫得出一句短短的話,但其實有助於小朋友將來的寫作學習。

除此之外,學校還通過定期布置的補充閱讀理解練習,讓小朋友了解不同的文體,如敘述、說明等,還了解各種實用文體,如通知、海報、廣告、說明書、書信、日記、賀卡、邀請函,等等。

作為中文教學的傳統,學校也要求背誦一些傳統經典,如《三字經》和唐詩。學校每天課間休息時有「大家來講普通話」活動,小朋友們參加活動背誦經典會得到印花,拿印花可以去校務處換小禮物。為了換小禮物,不少小朋友積極參加休息時的這類活動,無形中加強了中文的學習。

很多學校舉辦不同的活動,鼓勵學童主動學習語文。(灼見名家圖片)
很多學校舉辦不同的活動,鼓勵學童主動學習語文。(灼見名家圖片)

專門聆聽課

除了上面談到的相似之處,香港小學的中文教學有一點與我小時候很不一樣,就是對聆聽的強調。

教育局的課程指引專門有關於「聆聽範疇」的規定。聆聽的範疇包括:不同性質的話語(敘述、描寫、抒情、說明、議論);不同類型的話語(口頭指示、故事、學校廣播、報告、新聞報導、演講、對話、訪問、辯論、戲劇等);不同題材的話語(生活、科普、歷史、文化、藝術等);要求聆聽者應能理解語意,進行綜合分析和評價,並能在理解的基礎上推斷話語以外的內容和見解,運用聯想和想像產生新的意見,等等。

所以,小朋友的中文科還有專門的聆聽課,中文科考試也有聆聽這一項。

從教育局關於中學會考中文作文試卷的分數統計來看,香港中學生的整體中文水平仍然不令人滿意。我想這可能跟過去小學的中文教學有關,也可能與香港社會的中文環境有關。香港的中文環境並不算好,本地中文報章雜誌沒有規范漢字傳統,有很多自造了一些字以粵語口語寫文,學生很難從日常閱讀的報章雜誌上讀到規範的中文,這些對學生的中文學習是不利影響。

不過從小學目前的中文教學來看,我感覺比較樂觀。至少在我參觀過的小學裏,就有小學生的中文作文文筆通順、流暢,比平日一些香港中文報紙上的新聞稿還好得多。

品葱用户 Jesse_Pinkman 评论于 2020-07-15

今年20
當時的小學和中學普遍採用廣教中 繁體字
學校不會教拼音 (廣普拼音都不教)
至於遇到生僻字會標上同音字表音

記得小學畢業後,社會開始有聲音指用普通話教中文能提升學生寫作能力,因此很多小學(甚至某些中學)都使用普教中 (繁體字)
課文亦會標上漢語拼音

但最近有研究反而指普教中成效沒有想像中大,故此有學校恢復廣教中
附上香港立法會文件供閣下參考

https://www.legco.gov.hk/yr15-16/chinese/panels/ed/papers/ed20160702cb4-1181-2-c.pdf

輸入法方面人人各異
本地年青人以使用筆劃/速成多 倉頡/粵拼/漢拼次之;
新移民自然使用漢拼不用多講;
老一輩人多數使用手寫輸入 速度較慢,有些較懶的會使用語音輸入或直接錄音。

口語溝通方面
基本上使用廣東話
不排除有小學生因普教中失去/削弱使用廣東話的興趣和能力。

希望能解答閣下的疑問!

点击品葱原文参与讨论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港區國安法】美國據報已排除打擊香港聯繫滙率制度

中國於香港推行「港區國安法」後,美國政府考慮對中國採取制裁。不過,據外電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高級顧問已排除通過打擊香港的聯繫滙率制度。報道引述知情人士指,這個想法已經被放棄,因支持者不夠多,反對者擔心此舉難以實施,而且最終可能傷及美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