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腾讯开通降薪渠道?
知乎用户 frankieonair 发表 已经官宣了。说实话这个真的是万万没想到。大家现在也是一头雾水。我只知道的是,按照这种节奏走下去,互联网只会越来越卷,之前说的什么快乐工作不加班都是屁话。根本不会执行的好嘛!!! 得了吧,这回不但 …
我了解的几个原因:
宏观经济形势不好,企业对支出都相对谨慎。
打广告在经营中有杠杆效应,同样的广告费如果效果好,可以撬动更多的销售,均摊在单个销售的广告费用也低。
但这也是风险收益匹配的一件事儿,如果没有撬动太多的销售,单个销售广告均摊很高,最后一算账就赚不到钱。
在大量广告主风险偏好降低的大环境下,投广告的行为也在整体变得谨慎。
去年疫情出现以后,互联网广告的需求量猛增,大量企业在不同平台增加投放。
(这里说一下不光是广告投放,还有网络官方账号、PR 等预算的猛增。前段时间听说某大型国企直接给新媒体运营部门批了个把亿预算)
这导致一个问题——流量越来越贵,以至于即使对投放还有信心的企业,也算不过来账了。
有个做服装品类的客户挺典型,去年的时候在直播电商上的投产比还可以达到 1:3,1 块钱的投放创造 3 块钱的销售额。
今年的时候已经不到 2 了。
意味着 2 块的销售,1 块用来投放,成本和各类人员场地开支都算在一起,彻底不挣钱了。
为啥直播间现在高毛利产品占比在提升?——只有这玩意儿赚钱;
为啥大企业现在都发力自播?——因为过一道大主播的手,15~20% 的销售额就被拿走了。
互联网广告有几个大金主今年。。。。。。。。。。。。。
比如互联网教育,因为都是线上和工具起家,所以相当依赖互联网广告。
去年融资凶猛的时候我提了一句,别看融资金额比较大,其实最后都还给互联网广告了。
结果这部分客户直接刹车,对互联网广告收入影响比较大。
包括地产、娱乐、游戏一些这两年被指导比较多的,也都减少了广告投放。
对各大互联网平台来说,大的经济环境他们其实影响不了,后面的主要挑战还是寻找新的广告主增长点。
这是一个稍微小一点的影响因素。
对上市公司来说,需要考虑的问题比较多,特别是已经盈利的企业对广告的投放就比较理智。
一级市场不这样,做规模是很多公司融资的重要考核依据。
可以不赚钱,但是规模要大。
那些用 PS 估值的企业,做广告、倒卖流水,销售额上去了(sales)估值也会上去。
他们互联网投广告是相对激进的。
不过,那是以前。
今年投资人普遍谨慎,对创业企业的考核也开始关注各类利润率,于是今年一级市场创业公司投放意愿也比去年低了一些。
暂时想到这么多,供参考
广告公司赚的是市场增量的钱
当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各个行业都有大量空白市场增量市场可以去抢占,各个企业就比较舍得投广告,因为这个增量自己不去抢占,就会被对手抢了去。
比如 某个行业两家主要企业各投一千万广告费,虽然没有压制对手,但是也基本一人一半获取了新增市场份额。如果其中一家广告费出少了,就会损失市场份额。
如果行业不增长了,新增市场没有了,那么每家再都出一千万,那么两家份额都没变化,白白亏了一千万。如果这时两个心照不宣很默契地都只出一百万广告费,最后结果也是份额没变化。
整体经济增速下降,意味着已经有很多行业失去增长甚至衰退了,这些行业自然不会再去投广告了。
在增量市场的竞争中,广告投入是比较有效的,在存量市场竞争里,广告性价比就很差了,同样的资金不如投入到改善服务和产品品质。
免费网文,说广告收入的时候,我就知道,迟早这就是一坑……
以前是傻子太多,骗子不够用了。
现在是骗子太多,傻子不够用了。
我刚做游戏广告投放那会,一个用户,俗称一个 A,成本才不到 5 块钱。
短短几年,5、6 年吧,眼睁睁的看着获客成本从 5 元涨到了 10 元,20 元,50 元,100 元……
近两年,随着某些资本的疯狂,2、300 的以上的成本比比皆是,人家走的是资本玩法,就没想游戏本身赚钱,要的是量级,是声势,是股价。
这个市场就被玩坏了。
你想想,以前 5 块一个用户成本,现在 200 块。
以前一周回本,现在三个月数据一拉,哟,回本 30%。
每个注册用户——是注册用户不是付费用户——在游戏里消费 200 元,用屁股想想,可能吗?
这些资本眼睛都不眨,照单全买,就看不上游戏用户这点小钱。
境界不一样。
不过这套玩法也过时了。
现在流行的是元宇宙。
中青宝,一家啥产品也没有的 “游戏公司”,9 月的时候股价才 8 块钱,然后它说我要做一款元宇宙游戏!
十一月已经涨到 43 块了。
身价翻了多少倍啊?
就放了一个消息,“计划制作一款元宇宙游戏”。
众多上市公司一拍大腿,师父!学到了!
看看最近 a 股群妖们,都形成元宇宙板块了!
广告?还投特么什么广告!
元宇宙时代了!
金主爸爸的压力有点大
根据 AdTracker 多平台网络广告监测数据库的数据,
2019-2020 年中国电子商务平台 TOP10 行业广告主分别是:
房地产、移动电话、化妆品、个人用品、家用电器,汽车,电视机,家居装饰、网络服务、IT 产品 / 电脑。
这十项大致可以划分为四条产业链:
房地产产业链:包括房地产企业、家用电器、电视机、家居装饰
可选消费产业链:包括移动电话、汽车
个人用品产业链:包括化妆品、个人用品
互联网产业链:包括网络服务、电脑
可以看一下这些产业最近的发展情况
排名第一的是房地产:
国家统计局每个月都会公布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数据,截至今年 10 月,商品房、住房销售回落超出季节性因素表现,
10 月分别同比下降 21.6%(前值下降 13.1%)、23.8%(前值下降 15.7%),
都是连续 4 个月同比下降,且跌幅持续扩大。
从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的情况来看,10 月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当月同比下降 9.9%。
其中,国内贷款同比下降 27.3%;自筹资金同比下降 2.9%;定金预收款同比下降 12.8%;个人按揭同比增长 1.1%。
房地产企业现在面临的问题,是贷不到款,只有通过个人按揭,加快资金回笼。
房地产企业自己回血都面临问题,哪还有多的钱去打广告。
住宅销售都在下降,那下游的家用电器、电视机、家居装饰,多少会面临压力。
其次是可选消费:
所谓的可选消费,是相对于生活必需品而言的,往往是那些生活中不是非常必需的商品。
可选消费跟居民收入密切相关,只有钱多了,有富余,才会去买可选消费品。
第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 5.9%,较二季度回落 4.5 个百分点;
中位数同比增长 4.8%,较二季度回落 4 个百分点。
居民收入增速的回落,也表明对可选消费品的需求不足,
10 月汽车零售同比下降 12.1%,跌幅扩大也是必然。
厂家销售下降了,那去打广告的钱自然不足了。
房地产和可选消费品是打广告的大客户,
个人用品和互联网本身盘子可能就小,不是主要因素。
我了解的几个原因:
宏观经济形势不好,企业对支出都相对谨慎。
打广告在经营中有杠杆效应,同样的广告费如果效果好,可以撬动更多的销售,均摊在单个销售的广告费用也低。
但这也是风险收益匹配的一件事儿,如果没有撬动太多的销售,单个销售广告均摊很高,最后一算账就赚不到钱。
在大量广告主风险偏好降低的大环境下,投广告的行为也在整体变得谨慎。
去年疫情出现以后,互联网广告的需求量猛增,大量企业在不同平台增加投放。
(这里说一下不光是广告投放,还有网络官方账号、PR 等预算的猛增。前段时间听说某大型国企直接给新媒体运营部门批了个把亿预算)
这导致一个问题——流量越来越贵,以至于即使对投放还有信心的企业,也算不过来账了。
有个做服装品类的客户挺典型,去年的时候在直播电商上的投产比还可以达到 1:3,1 块钱的投放创造 3 块钱的销售额。
今年的时候已经不到 2 了。
意味着 2 块的销售,1 块用来投放,成本和各类人员场地开支都算在一起,彻底不挣钱了。
为啥直播间现在高毛利产品占比在提升?——只有这玩意儿赚钱;
为啥大企业现在都发力自播?——因为过一道大主播的手,15~20% 的销售额就被拿走了。
互联网广告有几个大金主今年。。。。。。。。。。。。。
比如互联网教育,因为都是线上和工具起家,所以相当依赖互联网广告。
去年融资凶猛的时候我提了一句,别看融资金额比较大,其实最后都还给互联网广告了。
结果这部分客户直接刹车,对互联网广告收入影响比较大。
包括地产、娱乐、游戏一些这两年被指导比较多的,也都减少了广告投放。
对各大互联网平台来说,大的经济环境他们其实影响不了,后面的主要挑战还是寻找新的广告主增长点。
这是一个稍微小一点的影响因素。
对上市公司来说,需要考虑的问题比较多,特别是已经盈利的企业对广告的投放就比较理智。
一级市场不这样,做规模是很多公司融资的重要考核依据。
可以不赚钱,但是规模要大。
那些用 PS 估值的企业,做广告、倒卖流水,销售额上去了(sales)估值也会上去。
他们互联网投广告是相对激进的。
不过,那是以前。
今年投资人普遍谨慎,对创业企业的考核也开始关注各类利润率,于是今年一级市场创业公司投放意愿也比去年低了一些。
暂时想到这么多,供参考
广告公司赚的是市场增量的钱
当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各个行业都有大量空白市场增量市场可以去抢占,各个企业就比较舍得投广告,因为这个增量自己不去抢占,就会被对手抢了去。
比如 某个行业两家主要企业各投一千万广告费,虽然没有压制对手,但是也基本一人一半获取了新增市场份额。如果其中一家广告费出少了,就会损失市场份额。
如果行业不增长了,新增市场没有了,那么每家再都出一千万,那么两家份额都没变化,白白亏了一千万。如果这时两个心照不宣很默契地都只出一百万广告费,最后结果也是份额没变化。
整体经济增速下降,意味着已经有很多行业失去增长甚至衰退了,这些行业自然不会再去投广告了。
在增量市场的竞争中,广告投入是比较有效的,在存量市场竞争里,广告性价比就很差了,同样的资金不如投入到改善服务和产品品质。
免费网文,说广告收入的时候,我就知道,迟早这就是一坑……
以前是傻子太多,骗子不够用了。
现在是骗子太多,傻子不够用了。
我刚做游戏广告投放那会,一个用户,俗称一个 A,成本才不到 5 块钱。
短短几年,5、6 年吧,眼睁睁的看着获客成本从 5 元涨到了 10 元,20 元,50 元,100 元……
近两年,随着某些资本的疯狂,2、300 的以上的成本比比皆是,人家走的是资本玩法,就没想游戏本身赚钱,要的是量级,是声势,是股价。
这个市场就被玩坏了。
你想想,以前 5 块一个用户成本,现在 200 块。
以前一周回本,现在三个月数据一拉,哟,回本 30%。
每个注册用户——是注册用户不是付费用户——在游戏里消费 200 元,用屁股想想,可能吗?
这些资本眼睛都不眨,照单全买,就看不上游戏用户这点小钱。
境界不一样。
不过这套玩法也过时了。
现在流行的是元宇宙。
中青宝,一家啥产品也没有的 “游戏公司”,9 月的时候股价才 8 块钱,然后它说我要做一款元宇宙游戏!
十一月已经涨到 43 块了。
身价翻了多少倍啊?
就放了一个消息,“计划制作一款元宇宙游戏”。
众多上市公司一拍大腿,师父!学到了!
看看最近 a 股群妖们,都形成元宇宙板块了!
广告?还投特么什么广告!
元宇宙时代了!
金主爸爸的压力有点大
根据 AdTracker 多平台网络广告监测数据库的数据,
2019-2020 年中国电子商务平台 TOP10 行业广告主分别是:
房地产、移动电话、化妆品、个人用品、家用电器,汽车,电视机,家居装饰、网络服务、IT 产品 / 电脑。
这十项大致可以划分为四条产业链:
房地产产业链:包括房地产企业、家用电器、电视机、家居装饰
可选消费产业链:包括移动电话、汽车
个人用品产业链:包括化妆品、个人用品
互联网产业链:包括网络服务、电脑
可以看一下这些产业最近的发展情况
排名第一的是房地产:
国家统计局每个月都会公布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数据,截至今年 10 月,商品房、住房销售回落超出季节性因素表现,
10 月分别同比下降 21.6%(前值下降 13.1%)、23.8%(前值下降 15.7%),
都是连续 4 个月同比下降,且跌幅持续扩大。
从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的情况来看,10 月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当月同比下降 9.9%。
其中,国内贷款同比下降 27.3%;自筹资金同比下降 2.9%;定金预收款同比下降 12.8%;个人按揭同比增长 1.1%。
房地产企业现在面临的问题,是贷不到款,只有通过个人按揭,加快资金回笼。
房地产企业自己回血都面临问题,哪还有多的钱去打广告。
住宅销售都在下降,那下游的家用电器、电视机、家居装饰,多少会面临压力。
其次是可选消费:
所谓的可选消费,是相对于生活必需品而言的,往往是那些生活中不是非常必需的商品。
可选消费跟居民收入密切相关,只有钱多了,有富余,才会去买可选消费品。
第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 5.9%,较二季度回落 4.5 个百分点;
中位数同比增长 4.8%,较二季度回落 4 个百分点。
居民收入增速的回落,也表明对可选消费品的需求不足,
10 月汽车零售同比下降 12.1%,跌幅扩大也是必然。
厂家销售下降了,那去打广告的钱自然不足了。
房地产和可选消费品是打广告的大客户,
个人用品和互联网本身盘子可能就小,不是主要因素。
我在公司做过广告,在各大平台都试过广告效果。
说事实,互联网广告费用高的离谱,随便搞一下几十万就没了,还没有任何的效果,实际产出效果却差的要命。投入十块钱最多产出一块钱,赔掉九块钱。
CPM, 是按照千人浏览人次来计算的。CPT 模式是按照时间来计算的,比如你挂一周的广告多少钱。还有 CPD 模式,按照下载来计算,CPI 是按照安装来计算。反正复杂度极高。
一般广告形式要么是按点击付费,这种模式叫做 CPC。但是点击很高的情况下却没有转化率。当然还有什么 OCPC,都是差不多的模式。
我怀疑是有人故意在消耗广告费,比如说某度,为了验证是不是有人故意在消耗广告费,我专门设置了一个绝对不可能有人搜索的关键词每天仍然有人点击消耗流量。每天居然仍然有很大流量。广告费你设置多少,保证今天就能消耗多少。他们有内部扣费规则,你也根本不知道是不是真的用户点击了。反正这么点一下下,少则几十,多则几百就没了。你每天看着广告费蹭蹭的消耗,就是没有一个用户来。
他们客服说,是你广告做的不行啊,你得优化内容才可以的啊。
我说,怎么优化啊。你看我每天点击那么多,就是没有顾客咨询啊。
然后他又告诉我,是因为竞品出的价格比你的高啊,
我说,我都没看到竞品做广告啊?哪来的竞品?
他们又说,是这样的,你要坚持投放广告的,因为你投放的越多,自然我们系统就会认为你是优质账户,会给你多推送的。
我说,那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到优质账户呢?
他们说,这是系统通过算法确定的,人工是不能更改的,等你消费到一定程度就会成为优质客户。
我滴妈呀,我走过最深的套路就是这些平台的广告套路了!
就算是 CPC 这种按点击付费的广告模式也没什么效果。
其实像一些小公司给他们带不来多少流量的。真正能够带来巨额广告费的就是各种融资的互联网公司,比如说在线教育这类的公司。烧钱全都烧到广告费上面去了。一年烧掉的数百亿都是给了这些头部的公司。
但是后疫情时代,除了在线教育昙花一现,再也没有什么行业能够融到大钱了。那有谁能够砸的起量千亿的广告费用呢。
互联网公司养活了这群垄断了头部流量的公司,确实现在也没有特别好的平台进行广告推广,但是问题是,互联网公司融资越来越难的时候,哪里还有钱支撑起他们高达 200% 的广告增长率呢?
大广告主都没有了,小广告主这点钱也不够干什么用的了。现在只是刚开始,往后的日子也不好过了。
如果你尝试投一次广告就知道,是赚不到钱的。之所以有人投递广告,因为要打品牌获客。
但是从这方面来说,用户最讨厌的就是广告了。利用这种形式获客成本会越来也高。用户在互联网时代也已经疲倦了。
互联网广告的投入产出比会越来越低的,这是事实。传统广告可能再次回归。
其实最省钱最有效的就是刷墙。贴小广告扫楼,一次投入几百块几年时间都可以看到广告。谁还用互联网这种天坑广告。
互联网一次投入几百块,点击一次就没钱了。心疼啊。
这些投广告的人也很精明,投入产出比他们还是能算出来的。不会任由被互联网头部公司宰割的。
说真的,头部的这些腾讯,字节跳动,百度,哔哩哔哩等等都是广告公司,而不是互联网公司。主要的收入就是卖流量,没有了广告收入,他们也就没有了其他收入。如果不拓展其他业务也很难生存下去的。
想有大的发展,难了!
喜欢点赞,谢谢奥!
以前做过另类数据的量化投资分析:
大平台的广告投放收入是 PMI(采购人经理指数)的先行指标,大概领先 1-2 个月。
而 PMI 我们又经常用来指引实际的经济发展情况。
大平台财报披露的数据是 7-9 月,我们也来看看实际 PMI 的数据
背后的逻辑也可以理解:
广告投放一般包括品牌广告和效果广告,品牌广告的作用是润物细无声,培养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是花在心智上的钱;效果广告是直接带来客户的。
如果广告太贵,公司有压力,大概率首先会缩减品牌广告的支出,因为这个支出的效果偏长期。压力更大,就也会缩减效果广告的支出。而这些随后带来的就是短中长期经营数据的恶化。
The winter is coming.
因为平台广告的性价比太低了。
之前认识的人有投过抖音的信息流广告,就是那种你刷着刷着抖音突然跳出来带链接的视频广告,引流成本大概在 200-300 一个人,引流来的人是否能转化成客户又是一道坎。
对于广告主来说,假设引流成本 200,引流后的转化率 20%,那你每成交一个客户需要付出 1000 的成本,而且这还仅是成本的一部分,你前期还需要付出一笔制作视频广告的钱,质量太差的话会导致引流成本激增。
能承受这么高获客成本的,也就在线教育、房地产和投资理财这种利润率极高的行业了。
当然以上只是平台广告的一种方式,但其他方式绝对不会比这种方式划算太多,不然就不可能有这么多广告主仍在投信息流广告了。
如果你拿这笔钱去投 up 主的话,不仅省了制作费用,还能用更低价格获得更好的流量(up 粉丝粘性),最关键的是还能体会到当甲方爸爸的感觉。
如果你想再省一点钱的话,还可以学学 pdd,五六百块钱能换来几十甚至上百的下载量,这是平台广告绝对做不到的低价了。
大环境好的时候广告主还能任性一点,为了省事投一投平台,但是现在行情这么差,地主也得勒紧裤腰带生活啊。
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实际上中国的互联网广告的主要客户,也就是广告主,是以在线互联网业务为主的企业,或者说叫互联网原生公司。
互联网广告三大主力,网络游戏,在线教育,电商。
游戏因为版号限制和海外的钱好赚,选择出海,都去投放 facebook 和 google 了。
在线教育被干死了,失去了主要的广告主。
电商这一块还分平台和品牌,尤其新兴的品牌他们更愿意玩直播和抖音,抖音的广告收入已经非常庞大,也孵化出很多品牌,京东和阿里这些的收入都受到冲击。
更宏观层面,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老百姓普遍选择不消费,疫情大家以为利好互联网,没想到中国互联网公司大到直接就是经济的晴雨表,收入不增长,侧面反应经济不行了。
一切都源于 2016 年的涨价去库存,中国互联网的黄金时代也是在 2015 年结束的,在那之后几乎没诞生过什么像样的互联网公司了
就他们的脑子,能不降吗??
我的腾讯视频电视版的会员到期了,手机还有,所以就懒得续费投屏看。
以前有会员的时候,天天给我推唯品会和 999 感冒灵,现在没会员了,中间会插播广告,是西门子烘干机还有博世洗衣机。
我连个腾讯会员都买不起会买那玩意??
接下来还有什么投资课,商学院,只要 12 元,我要想花 12 元我为啥不续费个腾讯电视版会员??????
爱奇艺更离谱,非会员推路虎。
呵呵
任何时候,广告不行了,其实就是意味着经济不景气。
做广告是为了什么?很简单,是想把东西卖出去,任何产品,只有卖出去,完成惊险的那一跃,才能叫商品,不然,你那玩意儿只能叫产品,只能放在自己家里,或者仓库里,自娱自乐,每天看着亏钱。任何产品都需要满足别人的需求,获得他人的认同,然后他人同意用自己的劳动(等价交换物,也就是货币)来跟你交换。交换是专业化的核心,也是市场化的核心,没有交换,就没有专业化,没有专业化,就没有商品规模和品种的大爆发,也就没有生产力的大爆发。
所以任何生产者,最急迫的,就是想要把商品卖出去,他们恨不得商品一下生产线,甚至还在生产线上,或者还在 PPT 里,他们就完成交换,把它们变成货币,进入下一轮周期。而在现有的市场环境之下,广告是产品变成商品的最快捷,也是最有效的手段。
这是最简单的经济学基本常识,当然,大道至简,越简单,做起来就越难。这样的基本常识如果开始出现反常,那么,大家就心里明白,市场出问题了。因为这些生产者,他们不再心急火燎的想把产品变成商品,他们要么是因为资金链短缺,没有钱去做推广;要么就是,他对未来失去了信心,觉得市场的需求不足,不再需要他们这么多的产品,从而放弃了。
不管什么原因,这本质上就是一个市场陷入疲软的信号。而这些年在互联网企业上投放广告最多的行业:房地产、游戏、教培、金融融资公司等等,基本都属于民营企业的范畴;国企说实在,近年在广告投放上一直有些漫不经心,它们既不急切的想把自己的产品卖出去,也不那么急切的想获得市场的认同。
所以,仅仅就这几个平台的广告市场的对比来看,在国内市场,民营企业的日子会越来越难过。所以,大家慢慢熬吧。
这件事要从好几个方面看,首先我想说的是:
同样都是增速放缓甚至下滑,但出海的跟没出海的,实际上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属于国内互联网企业的未来只有出海。
用新闻报道当中的原话来看:
字节跳动在 2021 年将实现 4000 亿元的营收,同比增长 60%。这与其往年超过 200% 的增长势头相比已有大幅回落。
诚然,跟往年 200% 增长率相比,这次的增幅回落确实比较明显。
但对于一个互联网巨头而言,在当前的大背景下还能有 60% 的广告增速,最终营收有望达到 4000 亿元,这是什么概念?
也就是字节没上市,否则真的出来一个 4000 亿的财报,股价估计能涨停(如果有涨停板)。
出海的优势就是这么明显,在国内不可能再有明显增量的情况下,一旦能够顺利打入国外市场,就可以有足够的资本,活得比同行滋润得多。
11 月 17 日公布的三季报显示其广告收入约为 208.3 亿元,同比只增长了 4.2%,环比增速则只有 1.1%。
腾讯网络广告收入在第三季度同比只增长了 5% 至 224.95 亿元,这其中还包括了合并易车后的广告收入贡献。
B 站虽然从增长率方面依然还是相对强势的,但终归小破站规模不能跟 BAT 相比,所以姑且不论。
按照新闻里的数据,即便百度跟腾讯只是第三季度的情况,但综合到全年也已经和字节跳动不是一个广告量级了。
这也意味着,若是国内经济大环境未来几年没有显著改善,那么字节跳动的广告收入甚至可能比同行拉开更大的差距。
因此,国内互联网企业想要维持现有体量(而不是让平台上很多程序员被优化),甚至更进一步的话,就必须认真发力,将自己的产品挤入这个榜单中。
其次,就是目前经济环境不景气,以及关于教育、游戏等行业整改造成的结果。
毕竟就拿教育来说,没有整改前教辅广告铺天盖地,我每天听电视里的央视频道都在放,耳朵快要起茧子了。
电视媒体如此,互联网自然也是一样。
现在国家推行双减,直接腰斩了这方面的广告需求,因此收入下滑属于情理之中。
不过还有一点值得注意,那就是商家投放广告的策略是否存在变化。
过去我们理解的互联网广告,可能是诸如视频播放开头几十秒关不掉的那种,亦或者流氓软件一样的弹窗,以及搜索竞价排名等等。
商家出钱买位置,买曝光,买流量,然后平台进行相应广告服务,大体上就这样。
可如今,商家投放广告的方法开始变得更加丰富,同时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 “互联网广告投放预算”。
这就是自媒体创作者们正演的角色。
就拿知乎为例,别看很多人整天抱怨,实际上知乎提供了丰富的创收方式。
品牌任务、招募任务、好物推荐等功能,其实都和 “广告收入” 存在差异,更多是一种品牌方跟平台进行分成的模式。
而诸如 B 站、小红书这类平台,博主(UP 主)恰饭已经是公开行为。
客户通过给博主们钱,让博主来带货,这算不算广告投放?当然算。
但这会不会计入互联网公司广告收入?恐怕就要打上问号。
尤其是现在一些粉丝量高的博主,其影响力已经超越了常规广告手段。
视频发布第二天,10 月 18 日周一开盘,该视频的赞助商乐歌股份(300729.SZ)即迎来大涨。截至收盘,乐歌股份报 25.20 元 / 股,暴涨 13.51%,市值增长近 5.9 亿元,至 45.76 亿元。
历史上(注意是历史上),一个广告能够让企业市值增长几个亿的案例有几个?凤毛麟角吧。
这就意味着今后粉丝量高的博主,必然会更容易得到商家垂青,并且更有利于商家变现转化。
而不是通过跟互联网公司进行接触了。
所以,今后如果互联网公司想要在广告业务上取得一些突破,最起码年报不要太难看的话,还真得重视呵护本平台的创作者,以比较合理的利益分配形式,既让创作者能够有动力继续输出,同样也给平台自己带来丰厚回报。
毕竟还是那句话,如果不愿意出海,只能在国内 “卷” 的话,你总得给商家证明自己的平台更能实现广告宣传的转化,否则别人凭什么投你?
教培,金融这两大广告主一个全军覆没,一个残废,再加上今年整个中国互联网基本都在合规上面整改,所以集体下降了。
相信互联网行业的朋友们会点赞的,因为我司就是天天整改整改整改…
来看看微博的精彩操作。
上次捐款的时候,唯独字节捐款没有热搜,然后一群人在那里煽动字节没有捐。
这次大家收入增速都降低,却只把字节顶了出来,一副字节要完的样子。
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就是一群贴小广告的,互相倾轧勾心斗角,没有任何互联网精神。
可耻可悲。
互联网流量注水,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多的不说,十倍的注水量是基本操作。
但这事儿,又不是今天才知道,但为什么收入下降了?
或者换个角度,你觉得除了互联网,其他行业广告如何了呢?
你可以注意观察一下你所在城市的火车站、机场,看看里面的广告牌、灯箱,有多少是空着的,就留一个招商电话。
你去看看你所在城市的路边广告牌、楼宇广告、公交站广告等等,有多少是空着的。
你注意看看电梯里面装了多少块屏幕,又坏了多少块屏幕。
你想想自己有多久没有看有线电视了,有多久没有听电台广播了。
你回忆下自己上一次买报纸是什么时候,买杂志是什么时候。
公交车里、地铁车厢里、火车高铁车厢里,都有屏幕有广告,你注意了吗。
如果说互联网广告效果没那么好,其他传媒广告更是渣渣。互联网用户有兴趣了立刻可以转化,其他媒体现在还在想尽办法如何把用户引导到手机上面。
收入下降,没那么花里胡哨,
1、甲方爸爸也没有多少余粮,大家都砍预算,羊毛出在羊身上,实体日子不好过,赚不到钱,自然会影响到后续的投放预算。
2、众所周知,教培行业被干死。教培是非常舍得花钱投流量的行业,一个英语培训机构的获客成本可以达到几千块。
3、除了教培以外,典型的愿意且有能力花大钱投流量的,还有 p2p、医美、成人学历教育、房地产等等,这些行业都因为各种宏观因素被压制了。
4、反垄断、打击教培都会让资本更谨慎,过去那种大规模烧钱抢市场的模式没有了。回忆一下,过去烧钱抢市场的是不是都是大举打广告呢?
现代社会很多东西都是相互关联的,之前有人用奶粉销量、疫苗数据来推测出生人口的。其实,广告市场的规模,也可以推测实体经济的趋势。
我了解的几个重要原因:
疫情持续了两年了,虽然中国一直控制的非常好,但国外早已水深火热,世界经济早已一体化,哪里有个风吹草动其他地方都很难完全不受影响。
其次,美国发起的贸易战、科技战的影响也在慢慢显现,很多中国公司被限制被制裁,自然会影响发展。
再次,国家最近在主动去泡沫,房地产、在线教育等行业都受到了限制。
这三点决定了宏观经济并不太好,经济不好,大家的钱袋子自然捂着了,今年的双 11 各大巨头都不公布数据了,情况显然不太乐观。
以往的那些超级大金主,比如 p2p 公司、房地产公司、k12 在线教育公司、游戏公司等等,在这几年都在批量死亡。
曾经腾讯疯狂投资在线教育公司,业内的说法就是左手倒右手,投出去巨额资金之后,做收流量过路费又把钱赚回来。
这些其实都算暴利行业,在国家没监管之际,简直势如破竹、氪金无数,并且它们的商业模式主要依赖暴力投放。
在被国家各种政策监管限制之后,有的行业比如 p2p 直接没了,有的行业比如游戏、在线教育、房地产频频出现暴雷跑路现象,经营不善的公司直接扛不住挂掉了。
金主少了,广告报价和需求自然就下来了。
互联网创业公司虽然算不上大金主,但在前几年数量众多,数以 10 万计,自然也能让流量巨头赚得盆满钵满。
但最近几年,一级市场降到冰点,再也不是随便什么人拿个 ppt 都能融资的时代了,现在能拿到融资的创业者都是精英中的精英。
创业公司兴起的规模快速下降,自然也影响了广告商的收入。
这些流量巨头用各种大数据、算法做精准推送,一开始用户感觉新鲜:太牛了,居然知道我想要什么,时间长了大家会发现:你用手机点了一个东西,几小时过后这方面的广告立马铺天盖地给你推送过来。
这自然让人心生厌烦,广告效率就会下降,进而影响流量巨头的收入。
看了很多答主的回答,都说的有一定的道理,我这里提供另外的一个视角
从现代广告起源开始,广告形式先后经历过报刊广告、广播广告、电视广告以及后续的互联网广告几个阶段,互联网广告发展阶段又可以简单分为普通网页广告、植入广告和信息流广告等多种形式。
而信息流广告是互联网广告形式里最不像广告的广告,也是最能够让消费者购买商品的广告形式之一。所以在信息流广告出世以后,大部分厂商都选了信息流广告作为互联网推广的主要途径,这也是互联网大厂广告收入的主要来源。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信息流广告的定义:
信息流广告的关键点是 “大数据 + 机器智能算法”,传统广告是以买固定位置为主,而信息流广告在大数据的支撑下从 “买广告位” 演变到“买用户”,信息流广告以推荐引擎为核心,被嵌入在用户日常浏览的资讯、社交动态或视频流中,从广告素材和广告文案上与普通内容完全一致、高度原生,并且通过用户的刷新行为不断变化。
通俗一点来讲,就是通过 AI 和大数据算法,根据你的网页浏览历史,以及个性化标签为你推荐符合你个人消费习惯和消费能力的商品,做到精准投放,这样会极大提高你购买商品的概率和意愿(就像你困了就有人告诉你该买枕头了一样),这也就是信息流广告为什么会成为商家投放广告主流方式的主要原因。
简单来讲,以前的广告就像一坨翔,我可以选择远远看看,但是不凑近,更可以选择不吃。
而信息流广告,更像是你在吃饭,都不确定自己吃的饭里有没有翔,啥,你不喜欢办信用卡的广告?那我给你换一个买菜的吧,你不想吃都不行。
我愿称这种广告形式为互联网大厂们光明正大泄露用户隐私,信息共享,以让每个人陷入消费怪圈的最恶心的明证。
为什么广告收入集体降速?
因为 11 月 1 号,**《个人信息保护法》实施了啊,用户可以自行选择是否取消个性化推荐,**个性化推荐一取消,你觉得你能看不明白哪些饭菜里面有翔,哪些饭菜里没有?
资本不能通过数据共享给你推荐你可能需要的东西,不能精准投放,让你潜移默化的消费,你觉得还会有商家给大厂钱,投放广告吗?
一句话答案:新隐私监管政策导致互联网精准广告体系底层的用户画像体系崩塌,导致原有的投入产出比商业模型不再成立,带动广告投放下降。
详细分析参考:
本文同步发送于雪球同名专栏 “修外求内”,欢迎前往讨论。
前言
近期各大互联网巨头广告收入增长停滞的新闻在业内刷屏,很多研报归因于经济增速下滑和行业管制带来的投放下滑,但是经济最崩溃的 2020 年一季度各大互联网巨头整体广告收入却依旧维持高速增长,所以更直接原因是在于 “新” 隐私(最小化)政策后原有精准广告投放体系正在逐步底层坍塌。
原有精准投放体系是基于对隐私过度攫取后的精准画像体系,因为精准所以投放产出比是相对可控的(即广告费用可以成比例增加营收),解决了传统广告业 “广告费浪费了一半,但不知道在哪浪费” 的问题。当隐私 “最小化” 政策出来后,精准画像已经不再可能,精准投放体系自然就逐步崩塌了。
目前精准化投放体系尚存但是投放产出比持续下降,就是因为隐私 “最小化” 政策先从巨头开始管起,绝大部分互联网产品还在 “精准画像” 的老路上提供信息支撑,不过画像从巨头开始逐步缺失自然会带来投放产出比的逐步下降。后期随着隐私 “最小化” 政策逐步推广开,现有精准投放体系投入产出比会逐步下滑,下滑至某一 “临界点” 后,自然会迎来整体崩塌结局。
未来互联网行业的路该往哪走呢?
互联网行业的收入支柱会改变么?
从整个互联网行业来看,行业收入大头主要来源于广告和游戏,而考虑到游戏行业营收又绝大部分支出到引流推广上,可以说目前整个互联网行业收入大头就是广告收入。现有广告体系遭监管打击崩溃后,未来互联网行业收入支柱还会是广告么?
在讨论未来互联网行业收入会变成什么之前,我们先看下为什么现在互联网收入大头会是广告。
广告本质是对用户注意力的变现,它之所以大行其道成为互联网行业的收入支柱,直接原因在于互联网发展初期用户很难为自己享受的互联网服务付费。这里难以付费原因既有互联网初期基础设施不支持(互联网初期收入主要来源于电话渠道扣费、银行支付服务滞后且成本高昂等),互联网初期服务免费为主导致路径依赖改变阻力较大(互联网初期以高校、政府网为主,相关成本由政府及高校等承担、互联网自由 “免费” 精神等),还有互联网初期服务建设成本高,用户自身收入情况不支持支付 “高昂” 服务费用等。
其中基础设施不支持,路径依赖阻力大是直接原因,用户收入不支持 “高昂” 服务付费是根本原因。
这里举一个简单例子:互联网初期主要靠邮件相互沟通,而互联网初期有很多企业尝试对邮箱收费获取营收,但是都失败了。原因很简单,绝大多数网民收入水平不足以支付使用邮箱的成本费用。导致少数付费用户收入不足以支撑整个邮件系统(付费 + 免费)成本,包括目前最大的 Gmail(谷歌)收入主要也是依靠广告。
也许有人说,付费用户费用肯定够支持自己邮箱成本开支,免费邮箱直接取消就好了。问题在于包括邮箱在内绝大多数互联网服务都是具有网络效应的,产品使用价值和使用人数呈正相关关系,单个产品成本和使用人数呈负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同一个互联网服务,使用人数越多,对每个用户的使用价值也就越大,并且每个用户的使用成本也就越低。当免费邮箱取消并将绝大多数使用者逐出互联网后,对于剩余收费邮箱用户来说,他们也无法通过邮箱联系到绝大多数联系人,这时邮箱自身的价值就会极大下降导致不足以支撑邮箱价格,最终形成用户流失——收费上涨的恶性循环。
如果邮箱的例子较难理解我们可以换到微信上,如果微信收费并取消免费微信导致绝大多数人不再使用微信,当我们微信联系人中绝大部分没法联系时,我们还愿意为这个微信付费么?
那么绝大多数互联网服务因为网络效应存在是否永远只能免费吸引用户并通过广告获取收益呢?
不是的。
我们之前讲了根本原因在于用户收入水平不足以支付 “高昂” 的服务付费,那么当用户收入水平逐步提升时,用户付费率会呈现阶段性提升,直到用户收入对相关费用不敏感则可以达成 “完全” 付费模式。
那么要用户收入水平多高时才会达成付费用户占主体,甚至 “完全” 付费模式呢?会不会永远都到不了这一天呢?
国内互联网行业付费模式正处于创新扩散曲线里额 “早期使用者” 第一次加速扩张阶段,也就是市场渗透率 2.5% 向 15% 进发阶段,也就相当于数字电车的 2017 年。当然不同互联网服务的网络效应 / 成本曲线差异,导致不同互联网服务收费模式会出现明显的渗透率差异,成本更低网络效应更高的互联网服务付费模式渗透率成长较快,而成本更高网络效应更低的互联网服务付费模式渗透率较低,甚至难以开启付费模式。
那么现实中有没有人们收入逐步提高达最终达成 “完全” 付费模式的成功案例呢?
有。
水费,包括水、电、高速公路在内的各种基础设施都是具有网络效应,也就是使用人越多,对单个用户价值越大且成本越低。
在自来水厂出现初期只有大城市才有少量供水网络,水费高昂,旧上海一桶水收费一铜元,约五十斤,一吨水折合银洋二角八分。在《寻乌调查》里师傅们的工资最多也就是一年八十元,上海目前户均用水量约 120 吨 / 年(以三口之家),以旧上海水价计约 30 多元,也就是占到了师傅们年收入的 40%,这样的水价自然很难大规模推广起来,在当时旧上海绝大部分市民用水以江水、井水为主,挑水工是旧上海的一大行当。
而扶贫攻坚战之后,我们绝大多数农村群众也都用上了自来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 83%),也就是说目前我们绝大部分人都是用的起自来水的,为什么?
目前人均可支配收入 32189 元,以自来水每吨 3 元,每年用水 120 吨计,年水费 360 元,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约 1%,从 40% 降到 1% 自然变得全民可负担了。
我们知道半导体行业有个摩尔定律,即每 18 个月计算机性能提高 1 倍而价格降低一半,也就是说随着时间推移,提供同样互联网服务的硬件成本在加速降低,而我们人均收入在逐步提高。这也就意味着随着时间的推移为互联网服务 “付费” 变得越来越可负担了,付费人群在逐步增长,自然互联网服务 “付费” 模式的渗透率就会逐步提升。
这一基本规律反应在现实里就是这两年 “付费” 类互联网服务门槛越来越低,种类越来越多,“付费”互联网生态越来越昌盛。例如 B 站大会员率(即大会员人数 / 月均活跃用户数)在逐步上升,大会员总数过千万级别。又或者付费阅读生态越来越多样化。这里特别指出一点:随着社会数字化转型加速,to B 类 “付费” 互联网服务呈现加速发展态势,除了付费门槛降低、种类更加丰富的共有特点外,B 和 C 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消失,使用者和付费者正在逐步统一。
即过去 to B 互联网服务主要卖给公司(大 B),站在公司所有人角度研发,由公司整体付费。现在很多 to B 互联网服务由 C(即个人)来购买和使用,这里既有高收入群体的自付费使用增加(收入来源多样化导致自付费成本增加),也有公司互联网服务采购决策权下放到个人的逐步推开。“免费使用基础服务 + 自选付费服务” 成为越来越多 to B 互联网服务商的最佳商业模式。
从以上论证出发,未来互联网行业收入模式将从 “免费用户以广告收费” 为主逐步转为 “付费用户支撑公司营收” 的模式,互联网广告的生存空间将被逐步压缩,就像遍布全国的 “免费” 井水将逐步过渡到 “收费” 自来水一样。
但是在隐私监管加强导致营收骤降的现在,互联网广告又该向哪里转型继续 “求生存” 呢?
互联网广告,从相杀到信任的必然之变
在以广告收入为主的现实下,各个互联网服务商会想方设法获取更多用户资料以达到推广自身互联网服务和提升广告收入的目的,这时各种或明或暗对用户隐私的过度索取就会愈演愈烈,整个互联网网服务行业成了一个 “比烂” 的行业,因为 “摆烂” 收集用户隐私比努力提高互联网服务质量更容易更来钱。
当互联网服务行业成为一个 “比烂” 而劣币驱逐良币的行业,自然倒逼用户想方设法减少自身隐私泄露和广告骚扰,从反广告插件到硬件反隐私泄露再到用户用法律手段诉讼互联网服务公司的不合理隐私条款,每一次关于隐私新闻都民意汹涌,因为所有用户都对此深恶痛绝。
当一个行业或地区进入 “竞劣比烂”状态时,意味着原有规则是鼓励 “竞劣比烂” 的,要想打破这种状态构建 “竞优比强” 生态时,必须打破原有规则并构建鼓励 “竞优比强” 的新生态规则,而这种打破与重建只能依靠行业外第三方力量来实现,这个第三方力量往往就是政府、行业协会等非营利组织。
国家近期出台隐私管理、反垄断等相关法规和监管措施,都是为了打破原有 “竞劣” 规则而构建 “竞优” 新生态规则的。这里多说一句,供给侧改革不断提高产能淘汰标准也是希望通过不断提高行业底线来构建 “汰劣竞优” 生态规则。
当国家开始着手打破原有规则,构建保护隐私、限制广告骚扰的 “竞优” 规则时,互联网广告会怎么发展?
因为目前互联网服务商过度索取隐私的现状,国家针对隐私的监管指导原则是 “隐私索取最小化”,针对广告监管指导原则是 “允许式广告”。
这里解释下什么是 “隐私最小化”?
“隐私最小化”,是指互联网服务商在提供互联网服务时需要持续评估自身商业模式和服务策略,对用户隐私信息获取 “最小化”。
这里的关键点有三个,分别是 “持续性”、“商业模式和服务策略”、“最小化”。
持续性意味着互联网服务商不仅需要满足现有 “隐私监管”监管要求,还要根据社会发展趋势 “前瞻” 式满足 “未来可能” 的监管需求,最终达到互联网服务商对自身 “隐私策略” 持续 “最小化” 的自我革新的发展模式。过往案例可以参考供给侧改革里 “持续提升” 产能淘汰标准来不断淘汰落后产能的改革历程。
商业模式和服务策略意味着互联网服务商不能再以自身商业模式或服务策略需要相关信息来给 “隐私索取” 找理由,而是转为类似商业模式或类似服务策略的 “汰劣” 式淘汰。
例如同样是外卖服务,当某个互联网服务商可以不收集用户手机号而继续保持原有服务不变,那么所有类似互联网服务商都要跟进相关 “隐私进化”,否则就可能面临“隐私监管” 底线提升带来的 “落后产能” 淘汰。
又或者不同类(如购物、直播等)互联网服务商都需要用户提供手机号以便服务商联系用户,但是当某个互联网服务商可以联系用户但是可以不用收集用户手机号时,所有提供类似服务但不同类的互联网服务商都要跟进相关的 “隐私进化”,在自己隐私策略里剔除收集用户手机号并继续保持相关服务。
在可预见的未来,同类或不同类互联网服务商通过技术研发进化自身 “隐私策略”(减少隐私信息收集)来打击竞争对手将成为一种较为常见的商业竞争策略。
最小化不仅意味着 “非必要不收集”,更意味着“必要信息” 也要最小化收集,意味着互联网服务商要 “自我监管” 将隐私策略 “收紧” 到最小化。
而 “允许式广告”是指互联网服务商在提供服务之前,要提前标注自己会在 “哪些地方” 提供 “哪些广告”,所有“广告” 必须经用户 “同意” 后才可以推送,互联网服务商更改广告策略(而用户不允许新策略时)不得影响用户之前已享受的互联网服务。这里现实案例可以参考通讯运营商的话费套餐 “迭代” 史,现在还有很多手机用户在使用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前已经取消的 “低廉” 资费套餐,也就是说通讯运营商可以取消某些套餐,但是之前已经办理的用户必须保证可以持续使用。
随着 “隐私最小化” 原则的逐步确立,意味着基于索取用户隐私的精准广告体系正在逐步崩塌。随着 “允许式广告” 原则的逐步确立,意味着互联网服务商基于广告的盈利点将逐步缩减。
基于 “过度索取隐私” 精准广告体系崩塌,并不意味着精准广告本身是错。用户介意的是 “过度索取隐私”,并不是介意广告本身。否则本身就是广告的“电商主播” 生态不会越做越大,吸引那么多用户去看,B 站用户也不会鼓励自己喜欢的主播多做优质 “恰饭” 广告。
用户反感的不是广告本身,反感的是广告对自己的 “打扰”。
如果用户正在纠结几个不同型号手机不知道该买谁时,如果能同时看到这些型号手机的针对性广告,就能更方便清楚了解不同手机间的差别,也就更方便自己做决策。这时我们不光不反对广告,还希望有类似的广告能及时推送给我们,因为会减少我们自己搜集相关信息的大量时间浪费。
所以我们需要广告也需要精准广告体系。
目前精准广告体系建立在 “隐私过度收集” 的基础上,并不意味着只有 “隐私过度收集” 才能诞生精准广告体系,而只是因为 “隐私过度收集” 是成本最低(用户受伤最大)的实现路径而已。
实际上在 “隐私最小化” 基础上也能建立精准广告体系。
精准广告体系实际上的基础并不是 “隐私过度收集” 而是 “用户画像体系”,而“隐私最小化” 前提下也可以构建精准的用户画像体系。
用户画像体系原理很简单,也很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各种信息为用户构建画像。但是不同信息间是有巨大的价值差异,不同信息内蕴含的信息量是可以被数字量化的,被称为信息熵,数字单位是比特。
简单来说给一个用户画像可以用少量高质量信息来完成(例如:他很像刘德华),也可以用大量低质量信息来完成(例如:大量信息来描述用户五官等特征)。
对同一个用户画像,少量高质量信息所完成的画像往往比大量低质量信息所完成的画像更精准。例如用户很像刘德华这个高质量信息,我们就可以先画一个刘德华画像再进行微调就可以得到一个很精准的用户画像,这样画像往往比大量描述五官等低质量信息所构建画像更精准。
理解画像体系和信息量关系后,我们再回到精准广告体系本身。广告是希望我们购买商品,那么决定精准广告体系画像体系的高质量信息是什么呢?
是用户有没有钱买我们的商品和用户和我们商品的匹配度。
前者决定了用户有没有可能购买我们商品,后者决定了用户买我们商品的概率有多大。
而想知道用户有没有钱买我们商品所需的高质量信息是什么呢?
用户收入和资产情况。
而想知道用户和我们商品匹配度的高质量信息呢?
用户过往消费记录。
这两个信息在 “隐私最小化” 的前提下,谁依然能保有相关信息呢?
银行、支付宝及财付通。
收入、资产情况和消费记录反映的是每个用户现金流变动情况,而我们每个人现金流变动一定绕不过就是银行(及支付宝、财付通)。
为什么当初阿里、微信会烧几十上百亿打支付推广大战,原因就在于两者可以因此获得我们最重要的现金流部分信息,之后可以利用这些信息进行针对性变现。国家反垄断、隐私监管等一系列政策出台原因也就在于此。
也就是说在 “隐私最小化” 前提下,银行 + 支付宝 + 财付通将取代各种 APP 成为精准广告体系主要画像的信息来源。那么这样会不会造成我们隐私信息从以上三者泄露给其他人呢?
隐私计算等技术可以让精准广告体系在不收集我们信息前提下完成画像。
举一个简单例子,一个汽车保险公司要投精准广告目标群体肯定是已经买过汽车保险的用户,最好是一年前买过保险近期有续保需求用户。当汽车保险公司将广告需求给到精准广告体系时,精准广告体系给出一个 9—12 月前购买过汽车保险画像需求给到银行(及支付宝、财付通),银行(及支付宝、财付通)在 “用户主动允许” 名单里筛选相关用户并推送广告。因为大多数人可能很少打开银行(及支付宝、财付通)APP,这就可能导致我们需要广告时,银行(及支付宝、财付通)APP 因为没有在使用而无法推送广告,这时我们可以选择我们信任的 APP(互联网服务商)“允许”其从银行(及支付宝、财付通)获取广告链接并推送给我们。
这样我们获取了我们需要的广告,隐私信息还是在银行(及支付宝、财付通)没有人知道,其他信任 APP 只知道广告素材不知道我们隐私信息,精准广告体系只是把广告主需求拆分为精准画像也不接触我们隐私信息,我们隐私信息只在银行(及支付宝、财付通)存在。而广告利润分成可以参考银联 pos 机体系分成理念,广告主投入在精准广告体系(参考银联)、银行及支付宝、财付通(参考发卡行)、信任 APP(参考收单行)里合理分配。
“竞劣”的互杀广告生态肯定会因为用户越来越强烈的反对而崩溃,只有建立在用户及各方互相 “信任” 满足各方利益需求的广告生态才能因为用户越来越强烈的支持而发展壮大。
结语
因为信任,所以选择!
广告大金主都不投放了呗。
1. 在线教育是广告大户,今年直接死翘翘了,不投放了。
2. 房企业务增长停滞,不投放了。
3. 金融类,什么贷款啊理财啊等等,严监管,不让投放。
4. 医疗,严监管,不让投放。
5,保健品,严监管,谨慎投放。
6. 旅游业,半死不活的,广告预算消减。
除了这些还有什么暴利行业?
衣服写字帽子电子产品等,都是毛利很低的行业,广告预算有限,支撑不起互联网大厂的广告高增长。
都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吧。
问了一下业内人士,大概是这么几个原因:
1、整体经济下滑
不用多说,看今年双十一的数据,大家有明显感知。
疫情是一部分原因,大家兜里都没什么钱了,当下内循环还是主旋律。
2、教育培训行业的萎缩
如果有关注过互联网广告的小伙伴,能够感知到,过去几年,尤其在去年,教育行业融资、上市、投广告的势头非常迅猛,几乎是在撒钱。
我自己就跟过几个教育类的客户,出手都非常大方,国家对教培行业的打压,让这部分的广告投放直接从 100 到 0,是毁灭性打击。
3、金融行业广告被限制
金融行业,尤其是贷款类广告,各大 p2p 广告,某某金融,都是前几年非常火热的广告内容之一。
尤其以短视频为最,许多代理商通过拍摄金融广告的效果视频,赚得盆满钵满。
最夸张的一天可以赚几十万,就是找人拍视频,让你下载 APP,每条视频成本不到 300,现在, 逐渐规范了,广告少了很多。
4、游戏版号的限制
游戏广告,更是互联网广告的重要部分。
从今年 8 月份到现在,我们已经 3 个月没有发新的游戏版号了,哪怕是发了,每次发的也不多。
没有新游戏上线,哪有新的广告投放。
不得不说,所有互联网公司都要感谢《原神》,天知道《原神》的广告给他们喂了多少饭。
知乎、微博、bilibili、抖音…… 都有《原神》的广告。
5、医疗
医疗广告因为之前百度出过事,现在比较低调了一些。
整体来看,主要还是 “广告投放越来越正规了” 和“经济下行”。
与其说广告收入降速,倒不如说前几年的疯狂发展是恶性发展,现在才是正常状态。
“降速” 的意思是广告的投放收入依旧在增长,只是没有以前涨得快了。
而这种现象,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尽量写的简单避免枯燥,大家看个乐当谈资就行,行内朋友轻喷)
1. 前几年的互联网广告增量红利差不多在过去,存量时代来临。
过去 20 年,中国网民的速度都是再快速增长的。
先是普通的互联网,然后是基于手机的移动互联网,但这种高速增长是有个上限的。
2020 年中国手机用户数量达 15.97 亿户(新闻数字),到这个程度,除非需要人均两部手机,否则用户的 UV 不会上涨的。
而同时,用户时间也饱和了。之前 20 年,可以说各种新媒体内容平台的不断迭代,从门户网站时代到搜索引擎时代,再到视频平台,短视频平淡,弹幕视频平台。
以前大家都认为互联网潜力无限,内容无限,现在看来实际争夺的是有限用户时间,每周人均 26.9 小时的上网时间(2021 年 8 月新闻数字),但也就快到上限了。
很简单的道理,当观众数量和上网时间饱和的时候,用户观看的广告量也就饱和了。
大家不可能无底线的接受更长的广告市场。所以增速放缓。
2. 数字技术营销来临,品牌主不愿意花钱 “砸” 广告了。
如果你恰好在市场行业,会发现越来越多的客户见面就告诉你 “我们一分钱不投品牌广告”。
过去的商业模型叫做 “漏斗模型”,最上面是广告投放,然后通过优惠、促销一级一级的筛选。
到最后还感兴趣留在漏洞最底下的,就是你的客户。
现在大家部这么干了,因为效率太低,而且有了很多更精准来营销的数字工具。
比如基于你的各种标签信息直接发送邮件、广告到用户手机上;在各种场景 APP 中按照购物习惯直接推荐给你;在社群里由你的圈子或用户领袖推荐给你。
细说的话什么 ABM 精准营销,SCRM 用户社群关系,CDP 用户数据平台,AI 知识图谱,DMP 广告投放,AARRR 增长黑客,反正各种专业工具太多了。
这些都可以看成从原来 “营销漏洞” 的中间直接插入,触达用户,而不是原来的层层递进的方式。所以大家对最上层的 “展示型投放” 兴趣下降了。
当然,这种 “下降” 是相对的,并不是说今天就不需要品牌投放了,只是它太慢,距离追踪到交易比较远。所以市场部面对公司 ROI、KPI 的压力下,越来越减少投放。
业内不是有句话么 “一般广告投放是没用的,而你不知道是哪一半。” 你不知道的话怎么面对老板和 CFO 的问诘呢,所以现在大家都愿意做数字营销,而不是广告投放。
3. 原本的品牌广告投放大户日子也不好过
在前面说了,还是有不少品牌需要品牌投放,而不是直接的转化营销的。这和行业有关。
比如快消食品、服装、美妆、母婴,这些都是更加强调 “转化” 的行业。也就是希望尽量靠近成交,最好营销费用都花在很靠近购买的时候。
比如主播带货、微店裂变、社群 KOC 引导、短信促销链接等等,因为你看到立刻可以购买,这生意就做成了。所以他们对品牌的广告投放是可能减少的。
而现在还愿意在媒体上投放贴片广告、开屏广告等品牌广告的,基本都是购买决策比较缓慢,价格比较高,需要较长时间决策的产品。
比如汽车、房产、教育、奢侈品、旅游、酒店、金融等行业。
他们依靠的往往不是一次说服或优惠券,而是长期的品牌投入作为基础来影响客户认可价值。
看到上面这些行业感受到什么没有?他们受到疫情和经济下滑的营销都比较大,所以这两年的广告费用也不富裕。
而且,这些品牌往往是过去展示类广告的投放大户,对比做快消的中小型品牌按照营销季的零散投放,他们的广告投放数额更大,周期更长,在营销活动中占比也更高。
总而言之,这种 “增长” 速度的下降,一方面有大环境的必然。另一方面是互联网现在入口和场景分化下的结果。
过去我们的娱乐都从打开电视,或打开一个网站作为 “入口” 开始。而现代人很可能从某个 APP 或小程序就直接娱乐、购物了。这种 “化整为零” 的趋势也让内容平台流量呈现分化。
另外,观众的口味也高了,对于 “硬广告” 越来越不敏感,而更愿意接受巧妙融合在内容里的产品推荐和有娱乐效果的设计,这让很多 MCN、主播也都成为了广告主的直接合作对象。
从这个角度,对观众来说是件好事,以后那种简单粗暴不符合你兴趣的无效广告会越来越少,而让人觉得 “恰饭有理”,获得观众理解与认同的柔和营销会变得更多,大家更重视用户体验。
坐标上海。
我司电梯广告空了两个多月了。。。
因为现在互联网广告有效点击是在太低了。
五年前,一个网站广告 10000 人看到,2000 人主动点进去(流氓行为诱导点击不算),1500 人看完广告内容,200 人成为愿意付费的顾客。
现在?一个网站广告 10000 人看到,200 人主动点进去(流氓行为诱导点击不算),100 人看完广告内容,1 人成为愿意付费的顾客。
为什么?我也不知道。反正事实是,不论什么平台,都是这样。
我猜,**可能是现在用户看的广告太多了,**所以潜意识会刻意避开广告,不管多么符合自己实际需求都会无视。
但是主动点进广告并且看完广告内容之后,成交率低到离谱,我就不太清楚了。或许现在人们更倾向货比三家?
事实上,广告行业不仅被称为 “实体经济晴雨表”,而且还是衡量国内民营经济状况的风向标。
目前,国内整个广告市场的总体规模还不到万亿。2020 年,国内五大媒体广告[1] 的市场总规模 8529 亿元,其中,互联网广告占据的比重高达 89%。
而早在疫情刚刚爆发的 2020 年 2 月,李彦宏就在例行分析师电话会议上表示,新冠病毒疫情的爆发无疑影响了国内经济,并且对百度的业务影响是负面的 [2]。
当时,百度 CFO 余正钧也表示,该公司预计会出现负增长,尤其是本财季的前半部分,因为新冠病毒疫情已经重创了该公司许多广告主业的行业,包括旅游、房地产以及其他依赖线下消费的企业,均大幅削减了市场推广预算。
实际上,2020 年国内互联网广告的同比增速(18.6%)与 4 年前相比(2016 年的同比增速 32.1%)已经几乎腰斩。
那么,到了 2021 Q3,画面又变成了什么样呢?
根据已披露财报的互联网企业的数据显示,2021 Q3,国内广告业务增速下降最多的是哔哩哔哩,从 Q2 的 201% 下滑至 Q3 的 110%;腾讯从 Q2 的 23% 下滑至 Q3 的 5%;百度则从 Q2 的 18% 下滑至 Q3 的 6%。
如果说,国内广告行业 2020 年的萧条是因为疫情的影响,那么,在 2 年后的今天,导致互联网广告行业骤降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作为广告业务占营收比例是最大(达 61.13%)的互联网企业,百度依然最有发言权。在 2021 Q3 财报电话会议上,李彦宏直白的表示:
受疫情影响,公司广告业务的增速在逐步减缓,预计百度的广告业务将由第三季度同比增长 6% 的水平降低至更低的水平;“其中的因素很明显包括教育行业、房地产行业、家装行业、旅游行业、加盟店行业等,这些都是和新冠疫情息息相关的行业。这样的状况会一直延续到第四季度,而且我们认为这种影响将持续数个季度。”
而除了旅游、加盟店等与疫情直接相关的行业之外,对国内 2021 年互联网广告影响和冲击最大的行业则是教培、房地产。
最肉眼可见的,是教培行业。
用国内一位 MCN 中介老司机的话说就是,自从教培行业被整顿之后,国内许多广告中介都已经破产倒闭。
教培行业对于国内互联网广告行业的冲击和影响,可见一斑。而在这背后,则是国内互联网巨头当初对教育行业泡沫的疯狂占位和投入 [3]。
2020 年,国内互联网巨头不仅直接投资 K12 教育项目 [4],甚至还亲自下场更新整合或打造独立的 K12 教育品牌。
例如,字节跳动在 2020 年不仅将教育行业定位为 “公司未来三大重点关注方向” 之一,而且字节跳动旗下的大力教育还在 2020 年 3 月高调宣布万人大招聘,岗位覆盖大力教育旗下清北网校、瓜瓜龙启蒙、开言英语等多个产品,扩张规模和速度空前。
在整个 2020 年内,教育行业已成为字节跳动广告收入的第三大来源,规模约 100 亿元;其中,K12 教育公司贡献的广告收入占教育类广告总收入的 70% 左右。
再例如,腾讯继 2019 年将 20 个教育产品梳理整合成腾讯教育品牌之后,又在 2020 年相继加入腾讯作业君等业务,其产品线不仅包括面向 C 端的企鹅辅导、腾讯课堂、腾讯 ABCmouse,还有面向 B 端的腾讯智慧校园、腾讯智慧高校。
又例如,2020 年 6 月,淘宝发布了 “一亿新生计划”,阿里集团正式推出帮帮答 App。
整个 2020 年,受疫情影响,国内 K12 在线教育渗透率上升至 23.2%,增长率创下了历年来的新高纪录;全国互联网教育用户已超过 4.2 亿、占全国网民总数的 40% 以上,在线教育及其关联产业市场规模已达 5000 亿以上。
与这个 “新泡沫” 相对应的,则是 2020 年高峰时期,国内一些头部在线教育平台的日均广告投放规模甚至超过了 1000 万元。
然鹅,这个市场规模超过 5000 亿的泡沫却在 2021 H2 突然破裂,教育平台的广告投放也出现了断崖式下降,直至为零。
几乎与教培行业广告 “骤停” 的剧情完全类似的,还有国内的游戏、保险行业。
而比教培行业市场规模更庞大、影响更广泛的行业和泡沫,则是房地产。
2017 年,国内房地产广告投放规模(89.4 亿元)、同比增速(66.3%)双双达到历史峰值。到了 2020 年,国内房地产广告投放规模已经降至 32.9 亿元,与 2017 年相比降幅高达 63.2%。
而作为国内经济的顶梁柱,房地产不仅是国内第一大经济支柱产业,而且还是供应链条最长的行业 [5]:包括工程机械、建材、钢铁、化工、汽车、家居装饰、家电等高度关联的几十个行业 [6]。
因此,当国内房地产行业陷入债务爆雷危机时,不仅导致家居、家具、家电等行业纷纷受到致命冲击,而且家装和装饰装潢行业更是出现了大面积的破产跑路潮。
而在一个充满了铽奢煮意的经济体内,房地产广告投放还存在着某种特殊情况:在房地产泡沫最火热、房价涨势最猛的阶段,房地产商反而不用投放太多广告,因为完全不愁房子卖不出去;对应的则是 2017~2019 年房地产广告投放规模的连续下降(分别为 89.4、46.5、32.9 亿元)。
显然,在目前国内房地产因债务爆雷危机而陷入停滞状态之后,房地产及其相关行业广告投放规模的骤降,也早已变成了 “时代变了” 的现实写照。
而对于国内的互联网企业来说,对广告作为 “实体经济晴雨表” 的理解则更为深刻。
实际上,国内互联网巨头在 2021 Q3 财报中对广告收入增速下降的原因,都给出了完全相似的解释:“宏观环境”与 “重点行业”——广告收入受到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和消费环境的影响,不可避免地受到“宏观环境” 的影响。
用腾讯首席战略官 James Michelle 的话就是:
“一般而言,如果宏观经济情况很强劲,那么即使有些行业广告预算出现下降,其他行业客户也会抓住广告价格低的机会补位,但在整体宏观情况偏软的情况下,这种趋势则会比较慢。”
于是,现在的问题就变成了,国内 “重点行业” 尤其是房地产及其相关行业的广告投放骤降甚至陷入骤停的画面,对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楼下保安说,2 年前,我曾说过 2019 年将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现在我才意识到,这句话是错的,因为未来远远不止十年。
我就不说我咋投的基金咋投的股了
你就看我关注的美股这一片绿… 你就知道我今晚有多想骂人了
更绝的是这时候 b 站还增发股票,他这是想拉多少人陪他跳楼? 好家伙我真是好家伙
咳咳咳回归到广告降速的问题
首先先说清楚,这个降速只是国内降速了,只是国内网络降速了
YouTube 的母公司,也就是谷歌,第三季度总营收 651 亿美元,广告营收 531 亿美元……
魔幻不? 骂着骂着骂着外国挣钱了,咱这降速了
我们算赢麻了还是输麻了,我反正是无语了
国内其实这状态
不是没有原因的
因为广告需求最大的那几个行业….. 全炸了
根据 2020 年重点行业的广告数分部可以看到
第一的是文化娱乐 (例如综艺,电视剧,电影,app) 第二的是游戏,第三的服饰鞋包,第四的是教育培训
然而除了第四的服饰皮包
今年 whb 收紧了很多 zc,例如先审后播之类的
游戏版号难批
教育行业家都被掀了
以前 16 年,头部投放广告主是房地产,现在就不用拿出来提了,家也被偷了
这些不算什么
更主要的是…. 银行不借钱了
很多互联网企业是借钱为生的,根本不挣钱,靠的是融资。而今年下半年银行明确限制了贷款的企业和增高了利息
来看看去年投放广告最恨的都是谁
这上面有几个是不靠资本借钱度日的?
自己都砸不动钱了,就更别说营收靠广告
这次 zc 一锅端,地主家都没余粮了
实体这只羊不肥了。
腾讯,阿里,百度,哔哩哔哩都是做流量的公司,有流量就能做营销,流量是工具,营销是变现。
只有实体经济好的时候,才有更多的余钱去搞营销。
实体是羊,流量公司就是薅羊毛的,现在这只羊不肥了,快薅秃了。
本人作为实体服装行业从业者有那么一点点体悟,一个东西最难的不是如何把他做出来,而是把他卖出去。
只从工业大发展以后,做一件东西真的是已经很容易了,特别是那些技术门槛不高的行业,更是如此。
卖出去比做出来要难得多,这就是营销存在的价值。
以前在报纸,和电视上打广告,后来在网络上投放广告,现在在视频中投放广告,或者视频带货,直播带货了。
(比如抖音带货,带货主播能得到 50% 的回报)
现在为了把一个产品卖出去的钱,或许已经超出了制造这个产品的价值,比如生产一个产品 10 块钱,但是要把这个产品卖出去就要花 15 块钱,到消费者手中就已经是 30 块钱了,消费者受到生产者和销售者的两次剥削,最终才拿到产品。
比如制造一双鞋子,只要 50 块钱,但是要把鞋子卖出去就要花 100 块,这个鞋子到消费者手中就已经要 200 块了,这还是普通品牌的鞋子。
像大品牌的产品,大多数费用都花在营销上面,耐克和阿迪的广告投入在全球都是排在前几名的,为什么我们一边骂着耐克,一边还有很多明星和运动员代言耐克产品,实在是因为他们给太大了。
消费者消费了这些品牌,其实大多数也是给营销的买了单,羊毛出在羊身上,消费者才是最底层的那只羊。
现在消费者不给力了,疫情对全球的影响还在持续,经济增长乏力,消费者也没有多少余粮了。
消费不给力,生产厂家自然会减少产量,这是被动去产能,生产厂家库存压力减少,搞营销的动力自然就小了很多。
产能越旺,库存越多,营销压力就越大。
产能越小,库存越少,营销压力就越小。
低消费——> 导致被动去产能——> 导致低库存———> 导致营销投入减少——> 营销广告减少。
所以现在要鼓励扩大内需,提振消费,才能促进内循环。
———— 分割线 ————加更
在这波被动减产能中,郭嘉起到了很多的作用,很多地方被迫停工限产,比如广州就是开几天停几天。
江苏,浙江等省份也开展停工限产了。
据我在广州的朋友说,现在离过年还有两个多月,已经有部分工厂在停工准备过年了,一个月只有一半的时间能生产,但是工人工资照月发放,这是按月发放的企业,按件计价的厂子,也不好过,工人大部分要求涨工资,以前天天干活,天天有工资拿,现在干几天歇几天,就说明有几天没有工资拿,收入一下子腰斩了一半,这很多人就受不了,憋不住了,要求涨工资,不涨工资就不干了,现在一个月只能拿半个月的钱,很多人就不想干了。
企业也不好搞,原材料涨价,开工时间减少,工人工资要涨价,所以很多企业不是直接停产就是减少产能。
我本人是赞成去产能的,因为我们实在是产能过剩了,生产太简单了,工厂机器一开,轰隆隆不停生产,机器不停歇,人员几班倒,产品就能源源不断的被生产出来,而同类型的企业又太多,所以导致产能过剩,为了更好的把产品卖出去,只能通过营销手段了。
就好比蒙牛,2020 年全年营收 780 亿,净利润只有 35 亿,而花在营销上面的钱居然高达一两百亿之多,这些钱花到哪里去了,网友们都是清楚的,请一些流量明星来打榜,结果搞出来倒牛奶事件。
真没必要生产这么多,结果都是大家内卷,大家累的要死,企业也没有多赚,特别是一些外贸企业,疯狂内卷,低价竞争,结果全便宜了外国人。
我认识一些人是做外贸加工的,有时候也一起吹牛侃大山,有一次一个做外贸的老板吐槽,这生意真 TMD 的难做。
我们就问为什么难做?
他说: 就是上次,有一个俄罗斯订单,有两万条裤子,本来有两块钱利润,但是后来被同行以一块钱利润抢走了。
我们问道一块钱的利润也有人抢着干?
那老板嘲讽的说道,别说一块钱,就是五毛钱也有人干?
我们惊呼: 五毛也有人干?
那老板来了兴致,五毛很稀奇吗?TMD 最离谱的是不赚钱的也有人干。
他继续说道,就是那个本来两块钱的单子,开始不是被人一块钱利润抢去了吗?后来又一个老板 5 毛钱去抢,最后来了一个更狠的,不赚钱成本价给他做,最后把单抢跑了。
我们说玛德,你们这也太卷了吧,不赚钱也抢单。
那老板说,你以为那家伙傻?其实精明着呢,说是不赚钱,其实最后还是赚钱了,你知道他最后怎么赚钱的吗?
他拿到那两万条的单子后,就去找代工厂谈判,代工厂为了做这个单子,硬生生的给便宜了两毛钱工钱,然后他又拿着那个单子去找布料厂降价,最后也砍了两三毛,最后找洗水厂也砍了一两毛,最后东砍一点,西砍一点,硬生生的给扣出了五六毛的利润,你说离谱不离谱?
最后那些代工厂,布料厂也不会自己拿钱去贴呀,也只能苦一苦工人了,让他们多加点班,把活干了呗。
像这种内卷抢单的事情太多了,这家伙你以为他为什么拼命抢单,就是要抢客源,就算这次少赚或者不赚,但是只要把客户抢到手,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这次不赚下次赚,一单不赚两单赚,就是这些耍小聪明的老油条,把市场都搞乱了,便宜了外国人。
在这种交易中,老板其实也没赚多少钱,但是却生产了大量的产品,最后工人们却不得不加班加点为外国人生产商品,领一点辛苦的工资。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不用那么辛苦的,完全不用生产那么多东西的。
其实只从限电以来,生产的东西少了,反而价格更高了,市场上没那么多货,反而物以稀为贵,有多一点利润空间了,我们完全没有必要生产那么多产品,既造成了原材料的浪费,也造成能源的巨大消耗,关键是累,还不赚钱。
人们总是提倡努力和勤奋,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结果大家都起早,谁也没有虫吃了,卷起来大家都受罪。
我觉得现在这种临时抱佛脚的限电限产很不合理,国家完全可以有计划的限电限产,比如周一到周五不用限电,而星期六星期天可以有计划限电,大家周末都给我出去嗨皮,不管是国营企业还得私营企业,都在周末限电限产,这样既尊重劳动法,也让人有充分的时间享受生活,也能带动消费,很多私人加工业都是日夜不停,日月不停的生产的,工人根本就没有什么休息时间。
靠压榨劳动时间来降低生产成本,然后卷死同行的做法实在是太累太愚蠢了。
中国人实在是太累了,让我们歇歇吧,说不定利润更高一点。
互联网已经杀成了红海,制造业智能制造却还寥寥无几,为什么 BAT 不去涉足智能制造?
…………
我是老王
点赞收藏
是收入增长降速,不是收入下降。
这是正常现象,甚至可以说表现还不错。
说正常现象,是这类企业都会有快速增长期到平台期的变化。平台期出现是因为市场占有率接近极限了,新服务、新产品、新市场没有开发出来,那就自然出现一个增长放缓的平台期。
尤其是抖音,抖音进入平台期,意味着抖音的增长已经接近完成了。
说是好现象,是因为在过去两年全球范围内经济低迷,国内受影响也很大的情况下,这几个企业还有增长,虽然是缓步增长,意味着这几个企业还是很有优势、得到了自己市场的认可,保持了在自己市场上的地位。而广告收入的增长也意味着零售领域销售的增长,侧面证明中国在过去这一年里,经济发展状况还好,还在增长嘛。
一、经济不好对所有行业都有影响,广告是费用,如果没有高 ROI 可能就被广告主砍了
二、粗暴来讲,广告收入 = 流量 * 变现效率,后者据我所知各家公司的 adload 都已经在高位,再高就要影响用户体验了,涨价在这个大环境下也不太可行;前者自不必说,国内流量增量趋近于 0,也不增长了
三、几个预算高的行业,比如游戏和教育,今年都被锤了,也会带来直接影响
1、网民对于信息流广告的质疑态度加重,这里的原因和自己滥投放有问题。
2、新生代青年人步入社会,投放巨头传奇类游戏不受喜爱,客单价水涨船高。
3、教育,医疗行业受限,禁投标准加高,金主减少。
4、纯粹的贴片广告很明显干不过视频内容为导向的短视频推广了。
原因无二:大家都穷。
用户买不起东西,商家打不起广告。
房产经济是毒瘤,极大破坏了中国的经济的健康发展。现在想通过放化疗手段处理,对健康的伤害依然非常大。
你要是有钱,你愿不愿意吃自己喜欢的美食?去自己想去的地方?玩自己想玩的游戏?送家人想送的礼物?
但是,你没钱!
你为什么没钱?工资低 + 房租房贷开销大。工资为什么低?钱都集中到钢筋水泥里面去了,整体经济都差,你工资怎么可能高?
这问题下面的答主没有一个有出海实务的。说得很多都似是而非。
今天 ppt 写完稿子写完来好好答一下这题。。
这还需要问?
打广告的,无外乎招生的,看病的,游戏的,泡妹的,骗钱的。
招生的,工资都发不起了
看病的,效果不好了
l 游戏的,限制了
泡妹的,现实中的妹妹太丑了,网上的多好钱!
骗钱的,普通人菜都吃不起了(或花呗都逾期了)哪有钱投资。
作为题主提到的某公司之一的员工,给大家一点视角补充,原因有四点
前几年趁着短视频的风口,一大波从没有接触过互联网的群体都快速涌入各类短视频 APP
短视频 APP 的日活增速非常惊人,更关键的是什么,这些用户单纯的跟白纸一样
一个 1688 2 块钱成本的护膝,用一个土的不能再土的广告,通过算法精准匹配卖 98
一夜之间可以爆卖 3000 件,是不是觉得商家赚翻了?
其实卖出一个转化,广告费就要收你 70+
商家最后盘算下来觉得不赚钱,但是平台却净赚 21W 广告费
前几年胆子大一点做鲁班的商家大部分都赚钱了
原因真的不是他们的货有多好,而是算法能够精准识别这类优质潜在用户实现智能化匹配
当时有客户做了一个违规的操作,把自己的货盲发给之前在店消费的这批用户
结果货到付款的签收率居然高于 50%
谁说三、四线城市 40 + 人群购买力不强?
当然这个客户最后的店铺是被平台直接封禁了
这也牵扯到了第二个原因
以前互联网缺的是销售,现在互联网最缺的是审核
伴随网安法的出台,以及前车之鉴的天价罚款和 APP 下架
各大厂商的审核团队都在迅速扩张,审核岗位突然变成了香饽饽
那么这个时候各大厂商对于内容、广告的策略就变成了宁可错杀,也绝不放过
店铺评分低无理由关停,直播间、信息流广告加强对敏感词的审核
存在风险的行业无论广告收入多高一律叫停开发
相比较过往几年野蛮式的增长,当下才是逐步回归到正轨
这对我们老百姓来说一定是好事,为什么这么说,分享一个真实的案例
大家应该都见过路边这种补漏防水的车对吗
借助互联网,他们可以摇身一变,给你呈现一个 “不存在 “门店
你看到的广告全部都是衣着整齐,有着良好素质的维修工人和客户满意的笑脸
然后恰好在梅雨季节家里漏水了,这个时候你会不会主动联系这些 “专业团队”
从数据结果来说,当时这个类目数据跑的非常好,但是后续的投诉电话也被打爆
受伤吃亏的是信任平台的老百姓,牺牲掉的是平台的口碑
所以这类事情,起码在我司,是见一个封一个,坚决不会跟你讲一点情面
只有好的口碑才能换来更长线的收益,目光短视只能走向万丈深渊
所以增速虽然放缓,但起码赚的钱更安心,这是一个良性的变化
大家知道光一个猿辅导,每年在广告投入上要花多少吗?6 亿元起步……
互联网造就了一批风口行业,有的游戏厂商根本不需要创新,一直做换皮游戏,纯靠买量就能实现单款游戏月流水过亿,然后把转到的钱继续投入广告中,继续买量
在这些政策没有出台之前,他们是互联网广告收入中占据 TOP3 的位置
加上疫情的存在让 Q1 Q2 季度的财报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
当政策加强管控后,Q3 的增速放缓也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前面提到过互联网增速已经放缓,新用户的增速也在放缓
留下的老用户都清楚这些广告的调性,在评论区跟你激情互动,但就是不下载,就是玩~
可是不转化就没有广告费,也没有意向客户,那平台和商家就难受了呀,要完成 KPI 怎么办呢?
有的平台开始探索新的赛道,拓宽互联网营销的场景,例如生活服务
但需要时间,相当于用现在的慢换未来的快,短期广告收入是肯定要牺牲
**有的平台就开始动歪心思了,开始整一些假的线索给到商家,索性搞起杀鸡取卵,收割最后一波韭菜,**商家一打电话过去,不是打错了就是占线
所以今年很多商家都在怒斥互联网广告骗钱,口碑自然也会受到影响
造成小体量的客户现在对于互联网广告都纷纷持观望态度,增速自然就放缓了
只能说明年互联网寒冬可能真的要到了,大厂纷纷裁员对抗寒冬,小厂就不乐观了
例如周围同事越来越少,都开始打电话,HR 出现的频次高于业务 LD
从扎克伯格宣布 Facebook 改名 Meta,到各大厂商争先恐后炒元宇宙的概念
就说明,互联网当下的业务确实到瓶颈期了,急需要开拓新的赛道了
只是这个新的赛道到底真的是能够服务更多人,带来更美好的生活
还是为了向资本讲故事,圈更多钱呢?目前还不好下定论
我们是否借此机会,在互联网赛道超越美国呢?拭目以待吧!
关注我
一个沪漂的互联网从业者,给你分享更多有趣的干货
除了大环境的影响外
我觉得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整个的广告竞价体系。
很多时候你会发现,如果你是常规品类,这套体系本质上是让广告平台利益最大化的。也就是你接入了这套体系,广告成本很容易涨到你能接受的最大广告成本。因为大家在互相竞价,为了获得更多的用户,不得不提升广告出价来建立优势,于是红海领域就会变成很多人顶着自己的盈亏平衡线去投放广告。
它最终不是降低你的广告投放成本,而是把你的利润率压榨到极致。让广告主互相卷,甚至不断的把那些对低利润率甚至亏本赚吆喝这件事不能忍受的企业踢出局。
当这种情况到一定的程度以后,企业自然会开始找其它的流量来源。无论是直播带货也好,走非广告联盟体系的传播途径也好,做各种冠名,做户外,做电视广告也好。其它品类的推广渠道都是厂商和传媒去互相博弈,而厂商内卷的情况没那么严重。
而再碰到经济增速变缓,热钱减少,砸钱亏本撑盘子这种事也不太敢干了,手上有现金才安全不需要追求高收益率了。
自然就开始想办法压低获量成本了。
而竞价体系这个时候又能发挥点作用。如果大家集体降低竞价投入,也可以达到投入减少但效果不减的神奇效果。
你不卷,我不卷,大家日子就好过点。
一张图告诉你原因:
▼▼
这三家大厂的主要盈利模式是啥,是广告啊!而最有钱的广告金主爸爸:在线教育、互联网金融今年受政策影响集体歇菜了,网游最大用户群体未成年学生被严格限时了,营收骤减哪来钱去做推广,广告预算直接缩水。
某在线教育公司在 2020 年疫情期间,抖音投放的注册成本可以达到 200 块一个用户,几乎是疯狂撒钱拉新,星图后台每个月消耗几千万,投资人的热钱充足供给,直接奔着上市的目标而去。
而 2021 年教育机构一家一家倒闭,新东方、学而思、跟谁学这些教育寡头纷纷一夜入寒冬,线下教培也开始撤资跑路。
2021,大概是中国互联网元年的分水岭。泡沫消散、辉煌淡去、硝烟四起。
现在开始,互联网公司要都开始了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创业公司再也无法仅靠讲个好故事就能拿到风投融资,所有的曾经的、奇迹般的增长都将成为历史。
字节商业化团队今年架构调整加大,城市端商业化业务面临非常大的增长压力,据在抖音的同学透露他们所在的区域团队已经优化掉了 30% 的人。
你得看下线上广告长投的项目有哪些。大体上医美,教育,美妆等这些,你再看看国家干了什么,k12 教育,线下辅导这些都被砍了,新东方直接转型,不转型就是死,在看之前的,几家大的辅导机构对线上投放互相较量,占比节节攀升。这不?新政策已出台,广告主都没了,不低能行么?
医美,接着美妆,国家一直对这块儿都是重点关注,如今打假成风,新广告法出台都在挤压这些生存土壤,特别是广告大户的某些特性行业词汇的禁止,直接降低收入。
而现在的互联网大厂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业务都是广告带起来的,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是这种情况。所以广告的收入直接影响他们的财务报告。
互联网的红利期已经结束,现在都是内卷成风。用更高的获客成本带来不确定的流量是广告主不能忍的。且有更多线下相对便宜更精准的的媒介渠道做对比,为什么要全部投入线上呢?难道还如猿辅导新东方那时的高价竞争,谁投的越多谁的品牌效应就更好?
传统媒体发力,新技术、数字云平台运用,让线下拥有更多可能。网红打卡圣地的成都云溪路的 3d 裸眼大屏,利用互动,让消费者有新奇体验,通过别人拍照或是自己及周边拍照,形成 2 次或多次线上传播效应,让品牌记忆深刻。品牌则带来源源不断的私域流量。通过线下的重复、高频让人把品牌牢记,当需要时就带来更多被选择的机会。
纸媒早不行了,电视台也早几年就萎靡了,现在互联网也不行了,可是形式一片大好之下各大公司的广告费都投哪去了?难道现在产品都不需要打广告了吗?
由于本人是做这个私域这块的业务, 特别这两年有一个很大的感触, 就从我目前从事这个行业来看, 之前那些做流量分发的平台的广告业务有下降的趋势, 和这个私域, 产品方自己做客户留存到企业微信和私域是分不开的. 举个例子, 一个餐饮的老板, 每个月都要在抖音或者美团推广投放 5000 元, 每天世纪到店人数 100 人, 他从现在开始做这个客户留存, 添加客户好友, 那么一个月 30 天就有 3000 人, 半年下来 6 个月, 他的企业微信或者私域里面就会有 3000*6=1.8w 人, 在第七个月的时候, 在花 5000 元去平台投放的时候, 这个时候会发现, 到店消费的客户, 都已经在这个企业微信和私域里面了, 那么作为老板而言觉得, 我把投放的钱通过给平台, 我还不如用我的企业微信或者私域平台分发给客户, 多送几个菜.
以上只是举个例子哈~ 涉及数据和预算不一定是准的, 但是从我 从事的这个行业来看, 随着私域这个概念的兴起, 未来的各个广告平台的广告收益肯定会下降的~
数字经济的核心竞争力是数据的变现能力,而如何获得精准消费数据为消费行为做画像是数字广告投放平台要深刻考虑的问题。
百度和腾讯及字节跳动,三个中国搜索,社交游戏平台和视频资讯平台围绕数字经济变现和精准消费行为自画像需要深度思考和梳理。
疫情之后全球数字营销正在产生深刻变革,对于传统的 OTA 等类型广告,随着疫情和经济的复苏,短期将对谷歌广告业务产生正向支撑,而全球零售行业的在线化,将为谷歌在线广告打开长期空间。根据 emarketer 数据,2020 年全球电商销售额的 8%转换为数字广告支出,2021 年有望达到 10%以上,考虑到北美以及全球电商渗透的加速,预计谷歌在线广告的 TAM 将进一步扩大。
根据 IAB 预测,2021 年北美广告有望实现 20%同比增长,搜索广告同比增长 17%,增长趋势依旧显著。货币化层面,谷歌亦持续优化产品形态,搜索技术持续优化,并积极为电商等广告主提供变现工具。同时,拓展 YouTube、谷歌 discovery、地图等媒体位,把握全球视频与信息流广告增长机遇。谷歌亦将 AI 技术应用于广告投放,覆盖广告制作、投放、出价、分析等。我们判断谷歌 2022 年在线广告将持续受益,在流量、价格层面持续复苏,保持收入双位数以上的同比增速。
很显然百度和腾讯及字节跳动三个平台设计线上广告生态如谷歌在做的一样,归根结底三个平台对用户的粘粘和消费习惯培养需要更多创新性的原创内容满足消费习惯关注点。
就自身经验来讲,近 30 年来,中国的整个广告市场行情,不管是电视、户外广告牌还是互联网,任何一种媒体形式的成长期,都不会超过 9 年,比如说央视正式开启标王概念是 1994 年,到了 2003 年左右,央视的广告也开始出现衰退,百度是 2002 年推出竞价排名,但大规模推广是在 2005 年左右,到了 2014 年,也差不多只能靠莆田系来支撑营收了!
抖音是 2013 年开启的商业化,到现在也差不多 9 年!
其实很多商业模式的发展,也基本上是以 9 年为分界线的,比如说双十一,2009 年开始搞,到了 2018 年基本上也就是顶点了,像 2019 年开始搞的提前预售纯粹就是捣浆糊了!
已知:
基本逻辑告诉我们,上述三个结论相互矛盾,不可能共存。因此一定有一个结论是错误的。
所以,经过我仔细而又认真的权衡,认定 @三叔侃侃的高赞答案是错误的。
我猜测有几个原因:
首先是大环境的影响,全世界目前都进入了一个经济下行通道,地主家也没余粮啊,花钱都越来越谨慎了,老绵羊过冬各顾各,不见兔子不撒鹰了。
![](data:image/svg+xml;utf8,)
第二就是自媒体越发普及和发达,推广的渠道越来越月多样化,这样自然也会分流广告商的市场份额,很多中小微企业直接就自己做私域流量了,能走免费尽量走免费了。
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我个人感觉未来联盟营销将会越来越为更多人接受,就连腾讯云自己都在走联盟营销这条路了。
什么是联盟营销?
我们先来看看百度百科的介绍:联盟营销(Affiliate Marketing),通常是指网络联盟营销,也称联属网络营销,其实是一种按营销效果付费的网络营销方式, 即商家(又称广告主,在网上销售或宣传自己产品和服务的厂商)利用专业联盟营销机构提供的网站联盟服务拓展其线上及线下业务,扩大销售空间和销售渠道, 并按照营销实际效果支付费用的新型网络营销模式。
商家通过联盟营销渠道产生了一定收益后,才需要向联盟营销机构及其联盟会员支付佣金。由于是无收益无支出、有收益才有支出的量化营销,因此联盟营销已被公认为最有效的低成本、零风险的网络营销模式,在北美、欧洲及亚洲, 非洲,等地区深受欢迎。
联盟营销的起源
联盟营销于 1996 年起源于亚马逊,他们通过建立这种网络营销的新方式,为数以万计的网站提供了额外的收入来源,且成为网络 SOHO 族的主要生存方式。
在中国,联盟营销还处于萌芽阶段,虽然有部分个人或企业开始涉足这个领域,但规模还不大,一般的网络营销人员和网管人员对联盟营销还比较陌生。
更多关于联盟营销的介绍请参考百度百科:
加入联盟营销则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广告费高居不下,以及创作者流量难以变现的问题,你不必学习任何技术知识,比如如果你是个旅行达人,你可以加入 airbnb、booking 的联盟,去各大旅行类网站发帖,分享你的旅行经验和感受的同时,推广他们的平台内的酒店、机票等。
如果你是购物达人,可以加入亚马逊、京东的联盟。如果你是 IT 达人,可以加入阿里云、腾讯云的联盟,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可以加入各种主题的 QQ 群、微信群推广自己的链接,这个其实并不难。
如果你想做云服务器一类的产品,搜集发布跟这些产品相关的新闻和知识以及技术攻略,插入你的推广链接就行了,甚至可以做一个博客,专门提供主机评测、攻略、技术分享等内容,有人靠这个一个月赚五到十万,当然这背后肯定是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的,需要强大的执行力,但至少从技术层面来说,它几乎没有不可逾越的准入门槛,从我最近三天的测试来看,这条路是行得通的,见下图,我只是为了测试效果,随手发了几条朋友圈和动态,两天时间就赚了 400 块。花了我大概不到半小时时间,当然这是建立在我有粉丝和流量的基础之上,但这个过程无论你做任何项目都是迈步过去的。
有人专门做腾讯云产品推广,一个月赚五到十万的佣金,我并不想专业做这件事,纯属兴趣和测试,我有更具价值的项目要做,之所以要分享这个项目,是因为它足够简单,门槛足够低,而且增长空间足够大。
说了这么多,要怎么开始呢?如何做呢?首先,点击这个链接,这是我的推广链接:
https://curl.qcloud.com/7HptrJFg
打开之后使用微信或 QQ 登录,如果在微信或公众号内打开就使用微信登,其他渠道打开就使用 QQ,登录进去之后,注册为个人,你可以购买产品,也可以什么都不买,然后点击顶部菜单 合作与生态 - 推广奖励 - 我要推广,实名认证后申请加入,填写自己的提款银行账号。
然后就是获取推广链接和素材,发布到你能发布的地方去,比如朋友圈 \ 微信群、QQ 群、论坛、博客、知乎、头条、问答…… 就像我现在这样,当然这是需要积累的,虽然不需要技术,甚至不需要学习,但需要你换位思考,去搜寻跟这个产品相匹配的问题进行回答,比如网站、小程序、副业、服务器、云计算、CDN \ 域名、数字化、电商、独立站等相关问题去回答,这样才能匹配到真正有需求的潜在客户,你甚至可以复制我这篇回答,把推广链接修改为你的都可以,不过请保留底部我自己网站的链接,我写了这么多,提这个要求也不过分吧?
这个不需要技术,唯一需要的就是执行力,这可以说是普通人做副业和自由职业最容易最靠谱的切入点了,而且一定程度上还属于被动收入,至少不受时间和地点的约束。这些都是几乎不需要学习,立刻就能上手,而且能长期做,能做大的副业。当然还有许许多多更复杂,更赚钱,技术含量更高的副业可以做,比如为中小企业做运营外包,提供技术支持,搭建运营和维护网站,就像我之前做了很多年的自由职业一样,每个月赚几万块钱也是有可能的,不过这就需要学习和积累。还有一种更高级的副业就是录制课程,如果你是某个领域的专家,或者精通一技之长,愿意分享出来并赚取报酬,录播形式的知识付费绝对是非常理想的副业之一,我也搭建了这么一个网校平台,有这种意愿和资源的朋友可以私信我。
反之如果你是一个企业主,也可以在自己的网站内整合这样一个联盟营销系统,对于缺乏推广资金的创业者、小企业主来说,这不失为一个轻资产、低风险的营销手段,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我自己的课程网站也接入了类似的联盟营销系统,
【看我的】十年互联网自由职业之路 - 网络营销与运营 自学培训课程 - 森居简出诚意出品 - 职业自由之路
后台见下图:
总之就是从易到难,步步为营方能渐入佳境。
互联网靠什么活着, 靠实体制造业, 靠实际的市场消费.
制造业不行, 消费不行, 互联网怎么可能行?!
如果一个主播就能带来几百甚至上千亿的销量,那除了维持存在感以外,厂家还需要打什么广告?
腾讯、字节、百度等互联网公司可能是由于整体经济环境下滑等客观原因导致的广告收入下降,完全可以理解,至少他们仍然在努力打造平台的公信力,吸引广告商的目光。
而有些互联网公司则是因为自身管理问题,具体哪个大家都懂的。
这家互联网平台很有意思,即使自知理亏,但是也绝不悔改的。
表面看是大厂广告收入降速 实际是创业公司广告投入降速
信息流推广的成本是天价 之所以能如此红火 是因为前些年中国资本环境好 融资非常容易 甚至 PPT 就能融资 那创业公司老板自然舍得花钱打广告
但再看看现在:疫情挥之不去 地缘冲突不断 GDP 增速稳定下滑 原材料成本飞速增长 监管日趋严格 二级市场资金量也远不如前几年
创业公司别说融资了 活着都难 自然要更注重成本管控 也就没那么多钱再投广告了
而信息流推广的效果也在下降 虽然能让很多人认识自己的品牌 但注册用户和付费用户的转化率却很有限
还不如选择应用商店推广 起码注册用户的转化率会更高
风口不可能一直存在 现在就是转折点
作为专门对接腾讯广告、某音广告、百度、快手等互联网大公司的渠道商我来说;
认为是这样的:
先给大家看一组数据
互联网公司收入前十:
阿里稳坐第一
字节第二
腾讯第三
百度第五
京东第四
快手第六
美团第七
小米第八
新浪第九
奇虎第十
这里我发表一下我的看法。
字节跳动在 2021 年将实现 4000 亿元的营收,同比增长 60%;说明了互联网广告行业还是被大众所认可,虽然我是做互联网广告的,并不是王婆卖瓜。
近几年,互联网飞速发展,对外开发了很多广告代理商渠道商
这些互联网大公司的收入降低,还有一部分的原因是被代理商和渠道商赚去了;
比如直接从腾讯投广告,腾讯利润更高,而从广告代理商和渠道商做的广告,腾讯会给代理商渠道商更低的价格,因为代理商渠道商肯定要赚钱呀,那么腾讯的收入有所降低。
所以,以后想要代理这些这些平台的广告,要求更严格,需要更多的资质。这可能是互联网大公司下一步要做的打算,当然仅仅是猜测。
想要代理做这些平台的广告,以后的政策只会越来越严格,需要的资质越来越多,可能会提高门槛。
腾讯广告怎么计费
腾讯能赚多少 - 代理能赚多少
就按腾讯微信朋友圈广告来说:
腾讯
以普通城市计算,腾讯广告定价 3 分一条曝光,起投 3K,
你在腾讯那投 3k 广告费,腾讯基本没有什么成本,等于算全赚吧。
代理
代理就不一样了,比如定价 1 毛一条曝光的广告,腾讯给会这些代理商一个底价,也就是成本,正常在 3 成的成本;所以代理一条曝光收入在 70%
相当于腾讯自己对接一个客户,一条曝光能挣三分,而分给代理商自己只能挣 30%,代理挣 70%
那问题来了腾讯为什么自己不把这块蛋糕吃掉,还要对外发展代理商和渠道商?
这块蛋糕自己吃不香吗?
你要记住,市场这块蛋糕是永远吃不完的,为了能快速占领这个市场,腾讯就必须大量对外发展代理商渠道商,让代理商和渠道商去开发市场,共同占领市场。
但是你能想到的,其他的互联网大公司都能想到,字节也会对外发展代理商渠道商,包括百度、快手等互联网大公司。
这些互联网公司都在迅速占领市场,蛋糕从一开始的自己独吃,到后来分散给代理商渠道商一起吃,那么这些互联网公司的收入必定会降低。
等这些互联网公司的收入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就说明对外开发的代理商和渠道商的数量已经饱和,但这些互联网公司不可能一个政策掐断这些代理商渠道商,那会怎么办呢?
答案来了,大家先看下腾讯今年的政策:
目前腾讯下面的一级代理商,直接和腾讯签协议的要求是注册年限 1 年以上,注册资金 100W,季度消耗有要求,按阶梯设返点。
区域保护,行业划分,具体分:smb/lka 效果 / LKA 品牌 / KA,
没有区域牌照,或者行业牌照就做不了当地市场
房产行业:单独拎出来,常规服务商接不了业务,如果想做二代,需要交纳金
汽车行业:Q3 季度单独拎出来,国内被 8 大服务商垄断
20 万保证金,要有至少 100 万的垫资资金。
那一级代理商有什么要求呢
第一个:
就是公司要求注册年限半年以上,且注册资金大于 100 万,为什么要大于 100 万,因为到时候有些项目招标的话,你是没有资格参加的,最好是在 100 万或者 100 以上的注册资金。
第二个:季度消耗
这个实际上就是对你的业绩有要求,比如这个要求是一个季度一千万的曝光消耗,按普通城市 10000 元 300000 次曝光计算,你的每个月就要做到 100 万左右的业绩。而且一季度一考核,如果某一个季度没有达标,就要取消你的代理资格。
第三个:保证金
腾讯的一级代理服务商需要 20 万的保证金
第四个:垫资要求
腾讯广告是有返点机制的,比如你在微信朋友圈投放一万元的广费,平台会另返点 10% 左右,即 1000 元,那么这个 1000 元就是平台给你的奖励。
但是这个 10% 的返点,前期需要一级代理商垫资,比如一个季度,那么腾讯就计算这一个季度的返点多少,到时候一起返给代理商。起码要有 100 万的资金要用来垫资。
第五个:法人考核考试
{腾讯二级代理}
什么是腾讯的二级代理
二级代理顾名思义,就是跟腾讯的一级代理商合作的,称为二级代理,这个二级代理没有那么多要求,但是利润特别低,有区域限制。
二级代理不能做全国市场,做哪块,就只能做那一块区域。
二级代理的利润很低,拿不到平台的底价,一级代理会抽成,等于只拿到了一个腾讯广告的授权。比如你一客户,在微信朋友圈投了一万的广告,你到手可能只能拿到一千多的利润。但是这个可以谈,双方需要洽谈点数,比如你一个客户,我给你多少 点 的利润。目前二级代理市场最高点数为 10%。
所以这些互联网大公司只会用政策慢慢来约束这些代理商和渠道商,不让那么多的代理商和渠道商加入他们。
毕竟蛋糕再大,分给太多人的话自己也会吃不饱。
可能这就是这些互联网大公司下一步要走的路,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
因为我是做渠道商的,对接腾讯、某音、百度、快手、小红书、微博等一百多家媒体平台,每年跟他们签协议我很清楚,要求越来越高,还好我 17 年就开始合作了。
现在公司正常收入一年 500 万左右,大家可以看下上面的文章,从我什么时候创业的,整合的资源,公司的营收等等
那些想与这些互联网公司合作的人,就要考虑考虑你这条路该怎么走,什么时候入手。
对于几大腾讯、百度、字节几大互联网广告公司而言,本身趋于饱和的市场上升空间就不大了。而在无其它行业抢占市场的情况下集体萎缩,那大概率是因为整体上的蛋糕变小了,也即金主没钱了。
我就单说抖音,就没刷到过几个广告和内容相符的游戏广告!
都他妈诈骗!
再说我们小说行业,新媒体一个付费客户坑上千。实际上就是一本一百块可以看一年的小说。
这回上了当下回谁还来?
9 块 9 的牛杂你买到了么?
9 块 9 的苹果 13 呢?
9 块 9 的五菱 mini 呢?
这是广告?
活该,tui!
互联网公司的广告费变化,跟这几个原因有关:
1、投放商家之间的竞争激烈程度。
2020 年,整体经济增长变缓,导致了了企业利润变少,投放的广告力度就变小了。而且由于消费者变得比以往更加关注 “性价比”,这也导致了商家更加愿意降价促销,而不是大力投放广告。
互联网广告,通常是商家根据关键词或者人群包进行竞价买来的,所以互联网广告价格高低,取决于商家的竞争激烈程度。互联网发展那么多年,互联网广告的带来的流量性价比已经慢慢不如线下了。去年年底的时候,新东方在线已经在组建团队做线下推广了。跟他们做招聘的人聊,说是线上的获客成本已经高于线下了,所以公司开始做地推。没想到今年因为政策,都解散了。
2、网民在线时长。
根据 CNNIC 的数据显示,过去几年,网民的平均在线时长已经到顶。在 2020 年年初的爆发,是因为疫情,导致居家时间变长,到年末,平均每周在线时长就开始恢复到几年前水平了。
而网民总数量,增速还是不错的:
但是,增加的网民,主要来自农村:
截至 2020 年 12 月,我国农村网民规模为 3.09 亿,占网民整体的 31.3%,较 2020 年 3 月增长 5471 万;城镇网民规模为 6.80 亿,占网民整体的 68.7%,较 2020 年 3 月增长 3069 万。
商家进行广告投放时,筛选目标人群进行投放的,农村的网民,消费力相对较低,商家对他们的广告投放力度远低于城镇人群。
3、直播的博主、KOL 等从互联网公司手里抢了部分广告收入。
双十一期间,李佳琦带货 106.53 亿,薇娅带货 82.52 亿,两人合计 189.05 亿。直播带货,一般提成在 20~40%,这两位带货提成就在 37.81 亿以上了,而且还没算坑位费。当商家投在直播上产出更高时,直接投在其他广告位的钱就会下降。
4、教育行业、游戏行业的广告投放下降。
K12 的教育机构,在下半年逐渐停止了。游戏行业向来是广告投放的大头,而且基本会在游戏新推出的阶段,进行大力投放,今年因为政策原因,新游戏发行少了很多。
5、居民消费力增速变缓慢。
[
腾讯传 1998-2016 中国互联网公司进化论
京东
¥31.90
去购买
[
知乎盐选会员
畅享盐选专栏、Live、电子书等海量会员内容
新用户仅 9 元 ¥19.00
去购买
](https://api.zhihu.com/poisson-marketing/recommendation/url/17e6543593d14e6d18023aa146992c04)
参考:
1. 我国网民近 10 亿!“画像” 长这样,快来找你的影子
关注 @锐鸣,带你从另一个角度看世界。
一言以蔽之:这是互联网行业增量时代结束,存量时代到来最明显的信号!
无数行业已经在 2 年漫长的疫情中艰难求生,能生存下来的企业,更多的是在节衣缩食,自然不可能有和之前一样多的广告预算。
比起 “广告投放”、“推广获客”,现在更火的词是 “私域流量”、“私域运营”。
为什么现在那么多公司、那么多的行业都开始谈论 “私域”,就是因为没钱打广告、做推广了,只能开始精耕细作之前已经获得的流量。
没有增量的时代,只能在存量上下功夫,内卷不过如此。
广告收入降低的,也不只是互联网行业,线下的广告行业,也很惨淡,在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没有谁能幸免。
今年上半年,大家看到最多的一定是铺天盖地的 K12 在线教育广告,没想到一纸 “双减政策”,让整个行业覆灭了。
K12 在线广告竞争最激烈的时候,一个新用户的获客成本能到 1000-2000,也就是 K12 教育的广告主每支付超过 1000 的广告预算,才能获取一个新用户。
如此饮鸩止渴的烧钱获客方式,让互联网广告的价格水涨船高,很多 K12 公司更是创下一天在抖音消耗千万广告费的行业神话。
但是在双减政策出台之后,这些神话也就真的只剩下神话了。
除了在线教育广告,其他广告金主主要是金融和游戏行业,
金融类广告,主要是贷款类的广告,相信大家也看过很多奇葩的推广小额贷的广告:“输入手机号,就能领取 20 万的额度了!”,在国家的治理下,这类广告也消失了。
游戏广告一直是互联网广告的重要部分。游戏广告减少,主要是游戏版号的限制,从今年 8 月份开始到现在,3 个月已经没有发新的游戏版号了。
没有新游戏上线,自然也没有新游戏的推广。
互联网获客不仅贵,还注水,一个心照不宣的事实是:抖 X 上 90% 的粉丝都是假流量。
还有一个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流量成本在以每年 50% 的速度增长。
如果今年的获客成本是 10 元,明年就是 15,后年就是 22.5 元,当然,对抗流量成本上涨的方式有很多,但是随着竞争的加剧、规模的上涨,最终获客成本会把所有的利润吃掉。
虽然 “增长黑客”、“私域流量”、“内容获客” 之类的增长手段比起 “投放获客” 都是小打小闹,但就是因为前者都是约等于免费引流的手段,这才是性价比最高的方式,所以一直受到各行各业的喜爱。
这是互联网行业增量时代结束,存量时代到来最明显的信号!
前几年就已经有很多人在喊互联网开始迎来存量时代,但其实还是在缓慢的增长,但如今,增量时代是要彻底结束了。
互联网公司广告收入不再增长,说明已经增长到了极值,毕竟广告作为公司和企业卖出产品的第一步,当广告不再增长的时候,说明用户也不会继续增长了,都迎来了横盘时代。
越是存量时代,越追求精细化的运作。
在用户不能通过广告投放的方式快速获得的时候,谁能给用户提供更多的价值和服务,谁就能在大蛋糕的分配上多分得一勺!
枪打出头鸟
财报广告收入可以控制的,比如腾讯控股某公司,我们就假设是某未来
腾讯就让某未来用融资来买腾讯广告
这个广告收入增长就推高腾讯股价
腾讯继续融资某未来
腾讯把某未来这轮融资后抬高的股价部分计入未变现利润(这招亚麻在 rivian 上用过)
某未来又有了更多钱来买腾讯广告
这不良性循环了?
直到某未来被教育 xx 掐死了
除了高赞给出的理由以外,收入越高越容易被共同富裕。
首先,不要盲目跟着唱衰,资本的涨跌,可玩的很多,信息真真假假。
=
其次,非要说真的集体降速,只能说靠买卖人的基本权利的生意,总有很快见到的峰值。杀鸡取卵不只是道德问题,是真的越杀越少。
如果买卖人的基本权利可以长久,几千年就可以永恒不败了。
=
反正我是期待未来有靠保护人基本权利来收费的公司。
近期是各互联网公司的 Q3 财报季,我把这些头部互联网公司的财报都对比梳理了一下,试图整理出各自的护城河和未来布局方向。
从财报可看出大家的收入结构,都集中在广告,电商,游戏,企业服务,本地生活,会员增值服务,商家佣金,直播电商,但是基于各个平台的不同基因,其赚钱侧重点不同。
文章有点长。我先说下目录,主要是针对头部互联网公司财报的的一些理解,分为 6 个部分:
B 站用独特的内容生态稳住 “那味儿”
微博始终站在热点中央
快手兼具商业力和生态丰富度的国民平台
知乎商业化狂奔的终点是泯然众人吗
腾讯底盘稳固低调行事
阿里亏损可能刻意为之
1,B 站的护城河是其独一份的 pugc+ogv 生态,这就是我们一直说的 “那味儿”——b 站正是因为“有内味儿” 的调性才被如此众星捧月。
这个内容真的太稀缺了。以亚文化起家的社区,区别于其他内容平台的同质化调性,是非主流的,有独特清新的味道。也就是我们俗称的 “有那味儿” 了。
B 站的核心 pugv+ogv 生态,独具消费价值,也是其文化密码。
**2,b 站布局的不是具体赛道,是整个年轻用户的生态,**大家都说 b 站是披着视频网站外衣的游戏公司(很长一段时间游戏业务占据 b 站收入 80% 以上),其实游戏只是整个生态的一环。
**3,广告模式有点像微博:**KA 广告业务具有独特竞争优势可望继续保持,但像快手那样的直播电商,追求转化效果的商业广告做不了
我的论证如下:先看财报里披露的营收结构:B 站第三季度营收达人民币 52.07 亿元,同比增长 61%。净亏损为 26.9 亿元,同比扩大 67%,环比更是扩大了 88%。
从收入结构上来看,第一是增值服务业务 19.1 亿元(同比提升 95%),可认为增值服务营收主要来自于大会员和直播打赏分成;第二是游戏业务收入 14.0 亿元(同比增长 9%);第三是广告业务 11.7 亿元(同比增长 110%,)第四是电商及其他业务收入 7.3 亿元(同比增长 78%)。
11 月 17 日,B 站发布第三季度财报后,美股连续两天大跌,跌幅分别达到 8.98%,17.17%。港股方面,当天下跌超过 10%。
为何股价下跌?从市场上主要观点来看,主要是因为亏损扩大,并且从目前 b 站的动作来看,短期内看不到扭转局面的可能性(比如重金布局游戏赛道,但游戏是高投入高周期且比较拼运气的赛道),而且亏损面还会持续扩大。所以财报出来后,外界一批看衰 b 站。还有 b 站大 v 来问我,是不是平台没钱了。
但其实 B 站的亏损是在布局其核心能力。是值得的。
来看看亏损的钱都花哪儿了呢?
钱主要用于两个部分:
一,运营成本增加
研发支出主要在游戏上。此前第二季度财报会议上,陈睿透露目前 b 站游戏自研团队的规模已经超过 1000 人,有几个项目在并行研发,将在明年和猴年陆续上线。
二,投资增加
净投资亏损 7.24 亿元。而 2020 年同期,投资则实现了 1420 万元收入。
2013 年至今,B 站公开的对外投资事件有 146 起。今年以来更是加大投资力度,仅 2021 年至今近一年时间,B 站已参投公司约为 43 家。
B 站的投资主要集中在游戏、MCN、影视版权、动画生产、音频视频内容、工具内容、生活电商、衍生周边等多个领域。
并且花 6 亿圈子收购有妖气原创漫画平台。
以上从 b 站花钱的方向可以看出,亏损背后其实是在投资其特色的 pugv+ogv 生态,而且从效果上来看,其实都还不错。
**
**
b 站今年做的一些国创动漫,日本动漫,自制综艺,纪录片,拍摄电视剧都挺特别的,别的平台没有。
只要它能保持这种独特的内容生态,就永远不缺用户。
过去一年,除了对于游戏进行大幅投入之外,B 站还涉足诸多领域。尤其是热门的新消费和新能源汽车。包括咖啡、汉堡、化妆品,和近期热门的休闲时装品牌 bosie ,B 站还入股了吉利旗下新能源汽车品牌极氪智能科技。
看似偏离主业务,但这些投资方向,其实也表明了 B 站的目标,不是具体的赛道,是人群——布局的是整个年轻用户的生态。
这次股价下跌,并且还在财报发布第二天就急着融债权。外界大量看衰,担心 b 站没钱了。其实大可不必。
**B 站目前负债率正常,44.84%。**其实负债率在 50% 都是很安全的,而且负债率并不是越低越好,完全可以借钱扩大市场。比如星巴克和麦当劳都有到 100% 以上的。
微博最大的护城河还是在 “热点” 这件事上。
相信很多人都跟我一样,一边在骂,但一边又离不开。我自己在做账号的时候,投几百块,几千,几万块钱的粉条,基本上都是水军,数据一看都是假的,给你涨的粉丝也大都是机器人。
很垃圾,但还是离不开。微博可算是唯一公开的社交媒体渠道了,是公众舆论讨论场。
微博有它的不可替代性:
1,人们需要一个可以围观热点八卦的秀场
每次娱乐圈热门事件,微博都要担心宕机。可见人们对 “热点、八卦” 的需求是多么强烈。未来这种情况不会得到根本的改变,人类仍然需要像微博一样的围观少数人的秀场。
2,中心化的平台,具有很强的传播效率
一个大众关注的热点,短时间内就能刷屏和流量暴涨。虽然说自媒体时代,未来的趋势是,人人都去中心化了。但论传播效率,还是微博这种中心化的机制能迅速发酵。这也正是微博能始终站在热点中央的原因。微博拥有最自由的转发、评论机制,热搜的参与感、讨论度也最强。
3,娱乐产业的深度渗透
娱乐行业有多赚钱,不用说了,看看范 xx,赵 x 郑 x 偷税漏税的数额都能养活好几个公司。
而且现在资本有一套 sop 式的造星方法论,迅速炒红,收割一波粉丝,凉了换人,继续收割。流量明星迭代速度之快,这个男团还一个没认全,下一个男团又来了。
而且明星在微博的力量太可怕了,只要带到流量明星,不管什么内容,随随便便几千转赞评。要是新剧上线,搞个绯闻,更是爆了。
在这条造星,追星产业链中,微博承担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微博超话里的各种打榜,粘性也太高了。
至今仍记得周杰伦和蔡徐坤超话之争,众多明星、作家、导演、企业官微全部卷入其中,真的是可被写进教科书的全民事件。
**
**
Q3 微博的财务数据挺好看,广告营收在颓势的大环境下依然保持良好增长。
虽说微博临小红书、抖音、B 站对广告的分流。但商家品牌要保持热度,持续的微博投放依然必不可少。
微博营收 6.07 亿美元,同比增长 30%,净利润为 2.10 亿美元微博来自广告和营销业务的收入为 5.38 亿美元,同比增长 30%,占总营收的比重为 88.6%,来自增值业务的收入为 6980 万美元,同比增长 42%。
截至三季度末,微博月活跃用户达 5.73 亿,日活跃用户达到 2.48 亿,日活用户创历史新高。
一直以来,网上都有很多对微博的吐槽讨论,微博啥时候倒闭?答案是在下一个突破性技术到来前,微博倒不了。
**虽然这几年技术和大环境变化巨大,但其中不变的是人的需求:**如以上分析,人们需要这样一个围观热点的秀场。就目前在我们这个互联网阶段来说,微博依然是不可替代的。
打败你的敌人都在看不见你的地方,打败马车的不是更快的马,是福特汽车。
除非未来出现某种新的技术革命,让人们的这一需求得到本质的迁移。比如元宇宙里,大家的社交形态,肯定不是微博了。
取代微博的不是现存的社交媒体平台,而是来自未来的突破性技术创新。
财报概览:
快手三季度表现是不错的,营收达 205 亿元,同比增长 33.4%,超越市场预期。
第一大收入是线上营销服务收入 109 亿元,占比 53.2%。
电商方面,快手平台三季度 GMV 达 1758 亿元。同比增长 86.1%,9 月电商复购率突破 70%
平均日活跃用户达 3.204 亿,平均月活跃用户达 5.729 亿。
老是有人问我,快手和抖音有什么区别?其实抖音和快手两者发展至今,很多东西都同质化了,商业生态犬牙交错互相渗透。如果还要找出什么区别,那其实在于平台的基因。
人生若只如初见,平台最开始的种子用户决定之后的发展调性。
快手成立于 2011 年,平台的算法和整体策略都是平等普惠,不挑选不打压,让每种声音都被看见。当年的我也是非常爱看快手,在上面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人,来自世界不同角落,区别于身边的圈层。
宿华曾在采访时表示,快手的用户定位是 “社会平均人”:
“我们并没有作出这样的选择,这是中国社会的形态所决定的。我们把所有的用户抽象当成一个人来看,他相当于一个‘社会平均人’。中国人口中只有百分之七在一线城市,百分之九十三的人口在二三线城市,所以这个‘社会平均人’就落在了二三线城市。” 宿华阐述。
如若说,快手的是原生态的中国网民,“社会平均人” 大部分在二三线城市,而抖音的种子用户从一开始就是已经万里挑一的那波人。
早期抖音平台发展策略是深入到全国各地艺术院校,抖音平台说服一批高颜值的年轻人为其生产内容,并帮助他们获取粉丝,正是这批种子用户,青春、时尚的气质,给抖音贴上了酷潮的标签。
我相信至今这个基因依然是刻在快手的组织和企业文化里的。
如果要概括一下快手的早期基因主要两个特点:用户高粘性,生态丰富度。这两点也决定了快手的发展方向。
1,用户高粘性决定了商业化空间大
从 20 年开始商业化收入一直在一路狂奔,成为快手第一大收入。
电商方面,2021 年 11 月 30 日,快手将 “好物联盟” 升级为“快分销”, 给所有生态合作伙伴提供服务的 SaaS 工具,撮合商家,主播,用户,减少第三方分成,打造自己的电商闭环生态。
2020 年 10 月,好物联盟上线一个月,分销 GMV 即破 10 亿;而在过去一年里,快手电商分销业务订单量同比增长率达到 3618%。
高速增长的商业化和电商闭环生态打造背后,正是因为有高粘性的用户信任度存在。如果用 DAU/MAU 来代表用户粘性,快手高于微博和 B 站。
看下图,很长一段时间,快手的收入结构中,直播打赏占到了 90% 以上,而抖音的第一收入来源是广告,这也可以论证快手的用户和主播之间的粘性之高。
2,维护生态丰富的国民性平台
相比抖音,快手是更加有生态丰富度的。再看看快手近年的动作,也在往这个方向去打造。近年来多次在国民性事件中的投入。奥运会,冬奥会,春晚。
注重内容生态的多样性,比如近两年来一直在大力扶持体育内容,签下 C 罗做快手体育代言人,拿下 NBA 二创版权,中国女排集体入驻快手,成为国内第一家拥有斯诺克版权的短视频平台。之前听说快手有团队专门做濒临灭绝垂类的维护和扶持。
如果说 B 站的文化密码是年轻人和二次元,那快手的文化密码就是平凡而伟大的国民性。
之前 B 站《后浪》后,快手的《看见》赢得了更多的口碑,就是这两种意识形态的一次对比,快手的价值观明显更具有国民性和 zz 正确。尤其在当下的社会舆论下。
1,10 年艰难恰饭之路
2011 年成立的知乎,10 年来商业化一直很艰难。在各大内容平台上,知乎大 V 恰饭最难以形成大家共识。还经历了好几波大 v 出走事件。
根据数据统计,2020 年,知乎每用户平均收入约为 19.7 元。这样的数据,与 B 站的 59.4 元和快手 109 元相比,相去甚远。
前五年基本都没有做商业化,安静的做内容调性。
直到 2016 年是知识付费风口。知乎在 7 月推出 “值乎” 和“知乎 Live”。
2019 年推出 “盐选会员” 成为其商业化转折点。同年还推出 “CHAO” 电商类 APP,男性版“小红书”。
接着就是 2021 年 3 月美股上市了。股票发行价为 9.5 美元。但是知乎开盘即破发, 开盘价 8.05 美元。哪怕到今天,连续三季度营收上涨,股价 6.35 美元(截止 12.3 日)依然低于发行价。
2,知乎迎来商业化爆发
知乎 Q3 财报非常好看,营收达 8.235 亿元,同比增长 115.1%。
这是自今年 3 月 26 日登陆纽交所后,连续三个财季保持同比增长都在 110% 以上。 MAU 达到 1.01 亿,同比增长 40.1%。收入结构主要四部分:
可以看到知乎大大的放开了商业化力度。而且结合知乎近期的动作(知乎改版,把视频作为主要发力点),以及周源在财报电话会议上的发言,知乎会继续放大商业化力度。并且会重点发力在视频上。
11 月 20 日,知乎改版:首页第一 tab 是抖音化的 “视频流”。并且底部的“发视频” 按钮也看出了平台对视频的重视度。
将视频、推荐与热榜,做成首页内容的 “三驾马车”,可以很清晰地看到知乎未来的产品定位,即以算法推荐为规则(减少 “关注”tab 的私域权重,更加注重平台的掌控力),鼓励视频化的社区。
叠加视频化趋势,商业化的力度还会继续提升,有券商预计 2020-2023 年公司广告复合增速应该可以接近 50%。
3,人到中年赚钱才是正经事近年来,关于知乎商业化和用户泛化,引起了很多负面声音。
在知乎搜索 “知乎广告” 关键词,也能看到不少关于用户吐槽知乎广告的问答。有网友认为知乎的广告过于密集,“吃烂钱越来越过分”;也有网友表示知乎推荐的软广是 “把人的智商按在地上摩擦”。
用户对于广告质量的不满,也体现在知乎的广告收入上。2020 年,知乎从每个月活用户上获得的广告收入为 12.3 元。而按照 2021 年上半年的数据简单匡算,知乎从每个月活用户上获得的广告收入不超过 10.5 元。
由此可见,虽然知乎的人数正在增加,但是单个用户的广告价值在减少,用户对于知乎广告似乎不太买账。
**这个泛化其实是降低生产门槛:**因为早期的内容其实都是 pgc,门槛太高,普通人无法参与。如果不泛化,知乎的 UGC 会局限在精英阶层,普通用户的参与感低。而且平台的掌控力也低,话语权最后都掌握在头部 kol 手里。
“内容娱乐化,专业答案水化、烂俗故事” 等声音背后,其实是一条去中心化分发、去头部账号的 “内容平权” 之路。
从商业角度来看,成立 10 年了,确实需要赚钱养家了。
让我想起早就走下文化先锋神坛,成为电影产业和商业世界老板的韩寒。
几年前的一次演讲中,韩寒讲过自己对 “赚钱” 的看法。“站在这里谈钱,好像和我的形象特别不符。大家觉得我就应该永远是一个翩翩少年,提着大宝剑去改变这个世界。但是大宝剑不要钱吗?”
要调性还是要赚钱,都没错。只是选择。
不过作为一个早年的忠实用户,我私心希望:知乎最后不要变成一个泯然众人的商业公司,做着差不多的事,赚着差不多的钱。被人提起时,再无 10 年前的性感和向往。
最后聊聊腾讯和阿里,这两家公司代表了国内互联网企业的大盘和标杆。
先说一个有趣的现象,为什么在阿里和腾讯财报表现都不太好的情况下,腾讯上涨,阿里暴跌,刨除具体业务的讨论,我其实更觉得这是两家公司的品牌价值在二级市场的体现。
1,企业文化:腾讯 “失控” 阿里“强控”
马化腾信仰《失控》理论:凯文凯利书中,讨论一个大机器的内部,或者机器群落之间,应该以什么样的形式相处,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去推进,最终目标是找到答案。失控本身就是去中心化的有机体自然生长的意思。过度控制的结果,就是生态崩塌。
比如在投资上,腾讯的竞争策略是不自己下场,还是专注在自家业务上。但通过投资的方式。保留自我,用雇佣兵来巩固生态。只是纯财务投资,让创始人还是在这个公司里继续掌控公司,给足公司经营所需要的一切条件。而阿里更追求绝对的控股权,做生态融合。
**在产品上,**腾讯很多东西做的不像阿里这么激进,包括你看支付宝做了这么多,微信似乎都没有发力,微信至今都没有类似花呗的产品出来,腾讯不是强运营掌控的企业。
2,基因不同
其实两个公司各种不同的本质,是游戏起家的腾讯和商业起家的阿里完全不同的基因。老早以前看到这样的比方:
腾讯投资是个典型的做 PE 的富二代,而阿里投资则更像是个在实业领域耕地种田的。腾讯投资的确已经到了风轻云淡气定神闲的状态,流汗下力的阿里巴巴就不太可能有那么多的诗情画意了。
3,给大家的印象股价是市场情绪的反应。
腾讯的核心业务版图是社交 + 游戏,跟大家的生活绑定更紧密,而且业务形态上表现出来更像一个赋能者。增加了人们的确定性。
阿里是电商 ,大家总感觉我的钱都被赚了,再加上疫情大家经济都不好,尤其之前 996,“二选一”182 亿罚款的负面舆论,公众舆论是乌合之众不理智的,b 站微博上很多在骂阿里是 j 商。
概括一下腾讯官方发布的 Q3 财报:一份不出色,但是很正确的财报。收入增长,盈利下降,未成年游戏时长和流水显著下降,投资战略领域和前沿科技,承诺投入共同富裕项目,深化和银联云闪付的合作。
营收 1423.68 亿元,同比增长 13% ;净利润 318 亿元,同比下滑 2%。这也是腾讯近 10 年来首次出现净利同比下滑。
增值服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8% 至 752 亿元。占比 53% 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30% 至 433 亿元。占比 30.4% 网络广告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5% 至 225 亿元。占比 16% 国际市场游戏收入同比增长 20% 至 113 亿元。社交及其他广告收入同比增长 7% 至 190 亿元。媒体广告收入同比下降 4% 至 35 亿元。
**1,企鹅帝国后方盘踞着尚发力的微信生态,无论小程序、朋友圈广告还是视频号广告,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能给集团带来不容小觑的收入增量。**今年特别火的本地生活,阿里美团京东抖音快手都在激战,微信还没听到发力。其实微信在本地生活也蕴藏着巨大价值:现在去线下店铺,基本都有公众账号,引导关注小程序点菜,申领电子会员卡送优惠,比如 “哈根达斯买一送一” 等。微信小程序 + 社交广告 + 云 + 支付等,可以说微信生态能连接一切。
2,亏损保平安
监管是达摩克利斯之剑。这次财报腾讯首次将游戏拆分成国内和海外收入两块。不敢说啊。
**我们公关圈甚至都有传言说,各家财报都觉得以亏损为荣,不敢说自己赚钱。也听一些合作伙伴说过,**腾讯某些热门剧集赚钱不敢披露。以往都是做各种业绩战报宣发的,今年都匿了。
同时 Q3 财报季几乎各家都在同一时间确认巨额的投资损失:腾讯第三季度投资公允价值下跌 364 亿、阿里股权投资损失 114 亿、京东投资损失 50 亿、百度投资损失 189 亿、B 站投资亏损 1.24 亿。
监管对平台经济和资本无序扩张的打击不会停止。而且这两项政策已经写入《决议》。因为监管者担心平台和资本过度扩张,对其他行业发展形成挤出效应。
不过腾讯阿里这两家企业也确实是渗透到了互联网的各行各业,垄断现象明显,国外都没出现过这样的大公司格局。Google,Facebook,还是有各自边界的。
由于国内外环境变化,今年阿里扛了不少雷。阿里 2022 财年二季度财报(即 2021 年 Q3)不太好看。11 月 18 日财报发布后股价暴跌,从 158 跌到 12 月 5 日的 118,回撤了 25%。
2022 财年第二季度财报,当季收入 2006.9 亿元,同比增长 29%;经调整净利润 285.2 亿元、同比下降 39%。
概括一下阿里财报情况:
1,主要核心业务承压,巨头正在转身:重押新赛道,追求新的高增长:
阿里巴巴加大了对社区商业平台、淘特、本地生活服务以及 Lazada 等战略领域,以及闲鱼、淘宝直播等增长业务的投入,商家支持举措则指的是今年出台的各种降平台经营门槛、减平台经营成本的措施。
2,阿里的亏损可能是主动为之。
市场认为因为其广告、佣金收入增长严重放缓,营收增长也只有 16%,大幅放缓。是由于拼多多、抖音等进入电商领域将对阿里电商业务产生较大影响。
但阿里巴巴在面对新业态时依然保有较强的竞争能力: 1) 在下沉市场的竞争上,**淘宝本身的下沉市场用户占比达 56%,已接近拼多 多的 60%,**且阿里也已推出淘特专攻下沉市场,其截至 2021 年 9 月 30 日的 年度活跃消费者已超过 2.4 亿,在阿里巴巴生态中的比重不断上升;
所以我有一个猜测,阿里的亏损可能是主动为之,主动放缓了增长速度。做了很多商家支持举措则指的是今年出台的各种降平台经营门槛、减平台经营成本的措施。助力共同富裕。。
阿里 CFO 武卫也在电话会议上解释到,近几个季度,客户管理收入要比商品交易总额增长慢,主要是因为公司在商业支持方面做了很大投入。如果把这部分加回去,两者(增速)应该基本一致。
3,阿里有意强调海外市场增长和海外用户数量
本季度阿里跨境零售和批发业务实现收入 151 亿元,yoy+34%。其中 Lazada 订单同比增长 82%,在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等地区的增长超过 100%;Trendyol 的 GMV 同比增长超过 80%; 速卖通增速有所回落,未来将加速欧洲区域的本地化经营。
4,陶特是近期阿里重点投入,押注未来的典型业务。
**5 月 28 日,淘特正式从淘宝脱离。**本季度淘特 AAC 达到 2.4 亿,与手机淘宝相比淘特独占会员 DAU 已经接近 50%,该业务通过 M2C 模式帮助产地制造商直达消费者,本季度淘特订单同比增长 400%。
5,受到很多国际市场和行业政策的影响
阿里云是明星业务。本季度阿里云实现营收 200.07 亿元,yoy+33%,连续四个季度盈利。二季度电话会议上,阿里 CFO 武卫说,阿里云的增速下降主要是丢失单一大客户字节跳动国际业务的影响。否则,阿里云同比增长应该是 40%(实际 29%)。而该头部客户的影响还会持续到财年结束。
同时说到在线教育行业的风波,也会给阿里云的发展带来一些坎坷。
2021 年,国内互联网行业不太好过。充满黑天鹅。对于阿里这样的企业来说,眼下赚不赚钱真的不重要。
(长期关注新产品新趋势新营销,或许你想找我聊聊天:hadixu666 ,添加请备注公司岗位 + 城市)
如何听到时代(时间)的声音?
从亚当 · 斯密时期开始,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从长远来看,技术进步能带动生产率的提高,提升人均收入水平,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发动机。
然而实际情况却是,技术进步的 “阳光” 并不会普照大地,总是偏爱某一类人群,冷落另一类劳动者——这叫作 “技术进步的偏向性”。
“规模是问题的解药,规模也是问题的根源。”
现在,技术进步换成了 “数字化” 的这次变革,会有不同吗?
与之前的技术进步相比,“数字化” 是更加有偏向性的技术进步。
※数字化分形——时序分析
数字化代表的是更清晰、更透明、更高效。但是,现在,它已经多了另外一种味道,有的人就是会被困在数字化系统里,而有的人,则会因为数字化系统而变得更强大。
这会导致两个差异:
第一,被冲击的人群覆盖面更广;第二,“赢家通吃” 的趋势会加大。
2006 年,彭博公司发布的全球市值最高的 10 家公司名单中,绝大部分都是在通信、能源、金融领域有着悠久历史的公司,只有微软作为 “数字化企业” 鹤立鸡群;14 年后,全球市值最高的 10 家公司中有 9 家是数字科技公司。
所以一个有点残酷但几乎不可逆的结论是,数字化已经,正在,还将继续加速人类社会的 “分化”。
在这个 “光明的未来” 背后,有着越来越大的巨头阴影…… 这也是为什么全球在 2020 年开始了平台反垄断。
平台天然就具有标准化和规模化的特质,导致初次分配一定会向平台倾斜,头部效应越来越强。
但平台监管的本质不是为了 “屠龙”,只是要把分配的机制稍稍矫正一点;只是想让那些屠龙的少年不要变成恶龙。
所以这个问题可能是未来 10 年、20 年里,学界、法律界、监管界和业界共同面临的问题,现在有讨论采取数字分红、或者征收数字税的方式等。但没人能在这个时间点上得出一个最终结论。
“旧的答案分崩离析,新的答案还没有着落。”
在这个世界上,唯有时间,是对众生平等的。
万亿级富豪,也不能比旁人多出一分一秒钟时间。但,财富的规律往往是反逐急利、短利的。“一夕” 暴富的投机者,也可能活不过平头老百姓。
2021 年初,华尔街股票市场上游戏驿站公司的股价暴动,散户们 “血冼华尔街”,“寡头围剿散户” 等等,引起了全世界广泛关注。而这个堪称史上经典的投机案例, 也许在多年以后,会用血淋淋的事实告诉市场参与者:这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游戏,做空交易与投机性做多这两种交易方法,绝对都不是长期盈利的交易选择。
《老子 · 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龟兔赛跑” 游戏,谁能跑得更远(不是最快到终点的问题)?
这是有关长与远的维度思考,取决于观念角度。
兔子跑得很快,但它却只能活 5-12 年;而乌龟爬得虽慢,但可以活几十年,甚至是几百年。
平 · 范 · 弗里特博中文版新书《低风险高回报》对长期投资者而言,“乌龟”所代表的稳步前行的低风险股票,若用复利计算不用十年翻番了。市场上妖股庄股,就像 “兔子” 所代表的活跃波动的高风险股票,容易竹篮打水,或一不走运竹篮掉井里捞不着了。
而 “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这是古老的中国智慧。
打开时间维度,**时间序列分析试图通过研究过去来预测未来。**在工程学、经济学、气象学、金融学等众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我们身边很多热门事件都和时间数据相关:
· 经济是否会随时间发生变化,2020 年巴菲特一个月不也见证了无数个人生第一次;
· 气象是否会随时间发生变化,阴晴冷暖,春夏秋冬,四季轮回,各年的平均温差情况;
· 现在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确诊人数、疑似病例、境外输入等等都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流行病理学家所做的感染预测,正是基于时间序列统计分析出的。
时间序列分析(time series analysis)就是使用统计的手段对这个序列的过去进行分析,以此对该变量的变化特性建模、并对未来进行预测。
它也是量化投资中的一门基本技术。比如变量是股票价格,那么它随时间的变化就是一个时间序列;同样的,如果变量是股票的收益率,则它随时间的变化也是一个时间序列…… 内容往往都是集中对一个时点的切片(Time Slice)进行分析。
然而,数据并不是在一维空间产生的,而是出自三维空间,除了数据这一维度外,还有空间维度、时间维度。
实际上,我们关注的客体,无论是客户、行为、事件、资金、集群、管理,还是风险,在时间维度上都有一个演化和传播的过程,忽略了这个过程,可能就忽略了客体产生、发展、消亡的具体细节。
比如,从年底报表数据看,一家机构的资产质量控制在一个良好的数字之下,可能说明这个机构的风控能力在不断提升,但若引入时间维度,考虑到客户建立时间、放款时间、逾期时间等等,就会发现很多风险状况是被时点的数据均值化了。
再如,在一个内部舞弊案件中,只从时点看,账实相符,没有问题。作案人在每个对账的节点日都会巧妙地通过过渡账户掩盖挪用资金的事实。但若引入时间维度,观察账户在时间轴上的交易行为,很多异常情况就会被发现。
又如,我们发现一个洗钱网络很庞大,有很多中心节点。在发现问题的这个时间节点上,一些中心节点很凸显也很重要。但若引入时间维度,观察该网络在时间轴上的发展变化,就会发现很多看似边缘化的节点、单一关系(边),在洗钱网络壮大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修竹拍遍短歌和。仓皇黑白局间,迎来东山踏月客。”
※时序分析——多维度分形
按其分析维度及侧重点,可分为以下三类。
1.Time Series Analysis
Time Series Analysis 一般基于一个变量在连续一段时间内的一系列观察值进行分析,研究其中隐含趋势。
但,趋势远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拟合就可以描绘出来的,尤其当时间轴不平滑时,预测结果往往与现实大相径庭。
因此,消除时间轴的不平滑影响,如季节性因素、周期性因素、节假日、变更点等,在 Time Series Analysis 中至关重要。
时序数据(流量)异常检测,算法有哪些?
一是事件序列异常检测,二是流量异常检测。
时间序列异常检测——节假日效应的应对之道。
在时间序列异常检测中,一个常见的场景就是 “节假日效应”,指的是在节假日,其时间序列的走势跟日常有明显的差异,但又属于正常情况。从 2020 年的几个关键假日的安排来看:
元旦:1 天;
春节:7 天;
清明节:3 天;
五一劳动节:5 天;
端午节:3 天;
国庆节:8 天。
受疫情及调休影响,对这些节假日进行调整和变化时,各类业务指标(时间序列)也会随之变化,与以往的走势也不太一致。
而如何解决节假日效应的时间序列异常检测,就是业务上所面临的问题之一。在时间处理的时候,通常也会遇到几个常见问题:
(1)周期的漂移:周期是存在一定的波动的,例如不一定恰好是 7 天,有可能是 7 天加减 XX 分钟之类的周期。这跟当时的实际情况有关,也跟业务的具体场景有关。
(2)周期性的多样性:不同的时间序列,其周期是完全不一样的,而且在不同的周期上也有着完全不同的表现;
(3)各类业务指标的数量巨大:这通常是智能运维领域中的常见问题。
因此,通过少量人工标注,采用**无监督算法和相似度算法**来获得更多样本(在候选的时间序列条数足够多的时候),是可以进行时间序列的相似度匹配的。
美团由于外卖的订单量受天气和季节(也有疫情)的影响,结合业务做了简化,他们的外卖订单检测系统采用的是 Holt-Winters 的简化版。
Facebook 开源了一个 Time Series Analysis 分析利器 Prophet, 不仅可以适配任何时间尺度,还能很好处理异常值和缺失数据,对趋势变化非常敏感,可以预测整整一年的时间。此外,Prophet 还考虑到假期等特殊时间的影响,可以自定义变更点。
流量异常检测在互联网广告中应用场景最主要是广告收入和线上流量的监控。
阿里的 “黄金眼” 系统,采用的是均值漂移模型来解决线上的以下两个问题。
(1)检测广告收入持续阴跌的情况。
(2)检测大流量广告位的短时间抖动。比如阿里、广点通、头条这种体量的大广告位置,抖一下可能就几万块花出去了。
2. Cohort Analysis
Cohort Analysis 也叫 Vintage Analysis ,又称留存分析、 世代分析、 同期群分析、同行分析等。
是将某一个时期内的分析客体(如用户、贷款)等划分为一个群组(Cohort),并将多个 Cohort 在时间轴上的某个属性(如留存率、不良率)进行分析比较的一种分析方法。
比如,对投放的贷款按贷款投放月份划分 Cohort,在贷款期限中结合放款的时间分析 M4(是 M3 的延续, 即在未还款的第五个账单日到第五次账单的最后缴款日之间,在银行征信系统中会存在较大污点, 会严重影响到在银行所有业务,而且进不了对征信记录很严格的企业以及公职部分。)以上的逾期情况,通过各时间段的该属性指标的变化情况,分析各时间段风控效能情况。
再如,需要分析一个新产品推广投入财务资源的效益性,如果仅从时点报表看,客户数很多,总收益也不错。但基于 Cohort Analysis 就会发现,客户带来的收益在时间轴上是否衰减很快?财务资源的投入产出是否还有优化空间?
3. Temporal Analysis
Temporal Analysis 一般用于社交网络分析、时空地理信息分析。
对于关联交易网络、担保网络、洗钱网络、围标网络等,在任何时点上看到的都是当前网络的情况。对比时间切片上的网络可以看到,网络是逐步形成、发展变化的。
比如,对交易关系数据,可以通过 Temporal Analysis 动态看到网络的形成,分析并查找到哪些节点在时间维度上成为关键节点。
在风险管理过程中,不仅要看网络的静态状态,还要了解风险产生、发展、爆发的过程,总结网络在时间轴上的动态特征,从而决定在哪些关键时点采取更有效的风控措施。
“面对复杂,保持欢喜。”
依据时序分析,我们得到了大量的时序数据,按照时序数据的连续性情况,又可分为两大类:
1. 连续型序列数据
例如征信报告上用户的行为数据,某个用户的逾期记录信息,就是典型的连续时序信息,反映了用户的某种行为模式。
例如 A 用户三年才逾期 2 次,而 B 用户一年逾期了 6 次,对比数据,显然 B 用户相对于 A 用户的信用风险和个人的征信意识都比较差。
常规的特征工程做法就是用时间窗进行统计,比如信用卡逾期一般以月为基本单位进行统计,例如过去三个月逾期次数、逾期总金额,过去六个月逾期次数、逾期总金额。
时间窗的特征衍生方案从统计学的角度较好的反映了用户的风险特征,对于刻画用户的行为模式是比较好用和常见的做法。此外,” 大厂们” 往往还有一些很 fancy 的做法,例如,利用 LSTM(时间循环神经网络) 来进行时序特征抽取的操作。
2. 离散型序列数据
以用户的征信查询情况为例,用户 2019 年 3 月办理了消费贷,2019 年 7 月办理了房贷,2020 年 2 月办理了车贷,则用户的离散数据就可以表示为 [消费贷 -> 房贷 -> 车贷]。
同样,使用时间窗等方式对上述离散数据进行各类统计和对比。大体上可划分为:
(1)用户最近一次的 XXXX。例如用户最近一次逾期时间距申请节点的时间;用户最近一次的逾期金额等等。
(2)用户最近一段时间的 XXXX。例如用户最近一年申请贷款类型的数量;用户最近三个月、六个月的逾期金额之和等等。
(3)用户的趋势性、稳定性等统计方法。例如用户最近 6 个月平均逾期金额与最近一次逾期金额的比值、用户最近 10 个月申请贷款数量与最近 1 个月申请贷款数量的比值、用户最近 5 个月借款金额的变异系数等等。
在支付反欺诈场景中,传统方法衍生的特征一般刻画用户在某个时间窗口内进行了几笔交易、换了几张信用卡、累计消费了多少金额等,也就是量化用户在这段时间内干了什么,但它并没有刻画用户先干了什么后干了什么。
我们可以利用 RNN (循环神经网络)捕捉时序行为的特性, 相对于传统的衍生方法,RNN 可以很好的刻画用户先干了什么后干了什么这样的潜在的模式,例如前面提到的:[消费贷 -> 房贷 -> 车贷] 这样的离散序列数据,传统的统计方法只能简单的进行数量的统计。
当然,在业务上的应用没这么简单,以用户的消费数据为例:
假设 A 用户在周一消费了 100 元,在周三消费了 70 元,在周天消费了 200 元;
B 用户在周二消费了 50 元,在周五消费了 1800 元,在周天消费了 100 元;
C 用户在周五消费了 60 元,其它时间没有消费。
从用户的消费行为上来看:
用户 A 是一个普通消费者,一周消费的行为相对正常;B 用户是一个冲动型消费者,其消费的水平变动情况很大;C 用户是一个节俭型消费者。
相关链接:如何听到时代(时间)的声音? 或 青水:如何听到时代(时间)的声音?
也说下我的粗浅看法吧:
第一;宏观经济增速有所放缓,再加上疫情叠加,各类企业、公司相关成本增加,这些企业应对措施是先不谋求扩张式发展,首要任务是活着,因此,对于广告方面的支出自然会更为谨慎,这是源头的水流减少了,自然分配到诸如腾讯、字节跳动等等互联网公司的份额会有所减少,于是他们的广告收入增速开始放缓……
第二;以往广告大户中的游戏类、教育类、医疗类等方面现在正在被严格审查,并被一些政策所限制,现在这些教培机构连生存都成问题了,绝谈不上野蛮发展了,自然这块大蛋糕直接就被切掉了,也等于是广告费用的源头水流减少了……
第三;现在直播带货盛行,而且像薇娅、李佳琦、雪梨等等一众带货明星兴起,明码标价、童叟无欺,不同档位都有,另外你让他们带货不但有了广告效应,而且在人家直播间经过人家流量加持确实也能卖出不少货物,相较于网络广告只是投入看不到明确的回报来说确实要划算很多,所以直播带货又分流了一部分本该流入互联网公司的广告费用……
除了这些原因,这些互联网公司是否也该反思一下自己了?为什么客户会减少?是不是自身也有问题?广告营销措施是不是需要变革?广告宣传片审查、广告引擎搜索需不需要把关?在自家投入广告的厂家得到他们想得到的了吗?因为当你的方案丧失了更强的吸引力后肯定会被其他新兴的方案、策划所取代。当你的方案成本不是最优也会被其他更好的选择所 Pass……
别的不知道
有一条是很清晰的,因为在线教育被弄死了,要知道,在线教育那投起广告来,都是最好的最贵的最不计代价的。
还有一条就是品牌主近些年很在意自建渠道,除非有些避不开的平台 必须增加曝光率,否则,是很抠的。
以上是我在一家智能营销公司干了三年打杂职位的观察。
原因是转化率低,以前 100 个人看到广告,10 个人会点进去详细了解,1 个人会消费,如今广告铺天盖地,用户已经培养了精准的广告辨别能力,哪些是内容,哪些是恰饭,一目了然,既然 app 上没有屏蔽功能,人脑就进化出自动过滤,你塞在内容里是吧,我直接划走。
另外现在的消费是越来越低迷,前两年卖商品是真的好卖,现在消费者变得更理性,不好割韭菜了,对于广告日渐抵触,转化率一蹶不振,也就没有广告主撒这个钱了。
归根结底,是人们对未来悲观的看法,造成了消费信心不足,有些东西像气球,像泡沫,谁都知道有一天会炸,可谁都不知道是哪一天。
因为广告的最根本原因也是希望进行曝光之后增加收入。但受大环境影响,现下的经济更符合稳步增长形势,广告的效应也不如以前那么好用。
毕竟广告的受众群体也是有适应效应的。消费者因为看的广告越来越多,从而逐渐习惯就是广告,因此对于广告的推介内容也就不会有太大反响。当然也不能说广告完全无用,毕竟广告最大的作用在于暗示,即当你需要购买一个产品时,你优先想到的是同类产品中的哪个品牌。
所以推广没有那么强效的情况下,自然需要广告推广的人也没有那么大的投入欲望了,更多是投点,但不指望广告能短时间带来多大收益,从而在广告投入上增加太多的预算。
而且现在很多承接广告的公司,并没有排他协议的,同类产品很多平台都会接很多广告,这又进一步让投广告的人只能是投些些。而不是全力以赴。当然作为平台方,承接广告不可能同类产品只签一家,一来费用太高,投广告的人承受不起,二来对平台来讲也不划算。
不过现在有些平台也太不讲究了,以前的时候吧,你在刷内容时可能十个内容里才会遇到一个广告,而现在呢机会是两个内容一刷,第三个就是广告,这里说的广告是那种打着广告标签的,明显的可以关闭的广告哈,反正就是频率贼高。至于是哪些平台就不说了,万一被说侵权,我手指敲的字都作废了。
其实总结起来也就一句话,广告效应不如以前那么起作用了,企业投入也就不那么热衷了,但是呢,不投又不行,总不能落后于同类的其他企业,所以广告就开始不瘟不火起来。总体增长,但不疯狂。
一、当你看到的时候,一切都已经晚了。——Barry Jade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互联网公司的广告业务失速早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先要弄清楚几个概念:
1、财务报表的滞后性,11 月披露出来的是 3 季度的财务数据,那么现在看到的已经是 2 到 5 个月之前(即 2021 年 7 至 9 月)发生的事情了;
2、合同执行的滞后性,商业行为是要签署合同的,而合同的签署是要提前进行商务谈判的,那么我们假设商务谈判、合同签署,最后到商业执行需要 1 至 3 个月的时间(单体投放规模越大,商务周期越长),那么这个行为的起点就提前到了 2021 年 4 至 6 月了;
3、收入结构的差异性,大家都知道公司的收入 = 单价 x 数量,那么这次我们看到的收入下降是由单价还是数量导致的呢?我们没有上市公司的内部数据,拍个脑袋用常识判断一下吧,当业绩增速放缓的时候,会首先选择降价吗?反正我是不会的,甚至于核心的资源可能还是涨价的。所以当数量的减少已经开始影响收入的时候,说明这个下降是早就开始了;
4、马太效应,互联网世界是个强者恒强的,我们现在看到的都是这些互联网世界的头部,真正的大佬。当这些大佬们都开始感受到寒意的时候,那整个互联网世界应该都已经冻得够呛了;
二、饿着肚子的我如何能翩翩起舞?——艾美丽
一个企业要改善自己的生存状况,主要有两个方向:开源或节流。广告是属于扩张销售渠道的手段,不属于节流砍费用的第一梯队,但既然都砍到这来了,说明企业已经不是一板斧能摆平的状况。
那么我们再分析一下,是什么类型的产品喜欢在互联网上做广告呢?这个跟互联网自身的属性挂钩:跨地域性。即产品要么本身就是互联网产品,比如网游、视频平台、在线教育等;或者是全国覆盖的大众消费品,比如化妆品、饮料、零食等。看来这两类行业的荷包都不够温暖了。
继续往前剥洋葱,一个企业的钱到底是从哪来的呢?一般分为两种,挣的钱和募(pian)的钱。疫情的影响,直接导致消费收紧,所以挣钱这件事情肯定是难度 + 1+1+1 了。那财大气粗投资方呢?不好意思,现在的主题是 “碳达峰、碳中和”,地主家里也没多少余粮啊,所以还是先投新能源吧,海上风电、分布式光伏走起。
广告是什么?古老的传统手艺啊,王婆这样的老前辈已经给我们做出了经典的示范,只要市场经济存在一天,广告就会继续生龙活虎下去。
互联网是什么?新基建啊!跟铁路公路一样,铺到哪,经济的魔掌就能伸向哪。心有多大,互联网就能铺多远。没有铺不到,只有想不到,人马大侠都已经快到干到火星了。
那么互联网广告呢?那就跟马路旁的霓虹灯、铁路旁的大广告牌一样啊,一直都在,只是有没有人买单而已。既然现在的版图里的韭菜不够用了,那必然的要开疆拓土啊,多修点路也就能多树几块广告牌啊。
结尾、苟且的互联网广告,苟且的互联网公司。——苟且的恰饭人
互联网广告其实非常的不互联网。期望有一天,吴国的互联网公司能够 “站着” 恰真正对得起 “互联网” 这三个字的饭吧。
临表涕淋,不知所言。
广告收入增长在于人的增长,你人都不增长了,广告收入怎么增长?
什么叫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啊?
想增收,人呢?
1. 大背景:国内流量增量基本耗尽,且大部分国内互联网巨头出海战斗力不行。
当然字节除外,虽然你乎一直攻击张一鸣是火星人,但说难听一点,事实上他就是本国的顶流企业家,他在境外能成功恰恰在于他的脑子不那么中国。说的再难听一点,这地方在地球上就是孤家寡人,中式思维对于出海来说绝对是 debuff。
2. 直接原因:三季度的宏观数据是非常难看的(这和地产信贷紧缩,原材料暴涨以及缺电有关),增长率不足 5%。境内广告主变得日趋谨慎。加上地产,游戏,在线教育等金主陆续挨了铁拳,增速突然下滑也正常了。
至于其他答案提到的流量贵转化率差什么的,这些问题过去也存在,不大可能会在一个季度的时间里导致行业增速突然萎缩。
思来想去,决定折叠一个没做过互联网广告就评论区胡咧咧然后和他辩就指东打西的,连核心问题都不敢回复的懦夫。你和他聊投放,他和你聊系统差异化;你跟他聊后台设定,他跟你聊每日流水。我也不知道这人到底是干嘛的。
直接说几个要点,还是那句话,不要以为自己有朋友干过这一行或者自己百度了几行就以为自己什么都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做了第三年的互联网广告了,你就别过来和我 bb 什么经验了。就我现在玩的这个信息流后台的时候,可能你还没进这个平台的开发公司。
1 互联网广告的后台系统不是由互联网广告代理公司开发。比如粉丝通就是北京微梦公司开发的,知 + 就是北京智者天下科技有限公司开发。是不存在外包的,所以有的人吹牛逼维护六十亿,摸过一百亿的系统,做梦去吧
2 互联网广告的投放分为非标准产品和标准产品,通俗理解就是什么 app 开屏、热搜这些就是非标,其他的日常的广告就是标准产品。两者为什么要区别,因为非标需要给总部报备材料去拍期,但是其他的,你想上线联系代理商过审随时都能上
3 所有的标准广告投放工作,都是由代理商去完成的(除了字节的巨量引擎,但是字节也有代理商),非标广告可以找代理商给你谈返点,当然也必须走总部报备
4 ecpm 很关键,因为他的价格直接能决定当天流量大盘最总的总量!如果当天没什么热点 / 活跃用户,ecpm 低到离谱,你的当天流量大盘的总量价格就很拉垮!区别在于,这个大盘的总量有的公司计算是排除非标产品的,就是只算投放的标准广告。非标例如开屏、热搜会另外计算
5 所有的信息流 app,做内容算法和广告算法是两个部门,两拨人。如果你是做内容推荐的就闭嘴吧,这个行业和你暂时没关系;如果你真的是做广告系统算法的程序员,还是那句话,你也少 bb,广告代理死多少家没消息看不见,起码能看见自己加薪的幅度吧?
————————————————————————————————————————
看了一圈答案,要么一帮非行业者说了一堆有的没得的空气话,要么是投了广告的结果 roi 太差来吐槽我们的。
目前的从业者说两句,当然过完年肯定就不干这一行了(本年度投手同事已离职 5 个以上,销售至少解散 2 个部门)
互联网广告并不是互联网公司直接负责的业务(除了巨量),是分发的广告代理权,通过代理招收各地的广告客户,然后这些客户的开户费和充值金额按代理合同的返点由大厂和代理商去分成。
其实互联网广告和最早发传单的没区别,所谓的什么精准投放、目标客群都是骗人的鬼话。因为我们在做投放工作的时候,也是在猜,喜欢你这玩意儿的人,有什么兴趣标签 / 关键词、年龄性别甚至手机价格(潜在的消费能力)是什么情况,然后输入系统投放。
首先很多人吐槽价格,价格实际上由系统根据投放的广告素材 + 出价 + 素材人群的质量度一同来决定曝光的优先度和价格。我们作为从业者真的不好判断你这个广告质量到底好不好,还是干脆不匹配导致的曝光成本高 / 低。这玩意儿就是个玄学。更不要说系统判断素材合不合适,受不受大众欢迎,特么鬼怎么知道。所以我安慰一些客户说我优化 / 调整一下,实际上我并不会动,会这样再跑一两天广告看看到底是素材 / 关键词 / 时段的问题再决定要不要调整。
其次,就是所谓的效果问题。这个怎么说,玄学再 + 1。我们经常遇见同类型的客户,用风格啥不多的素材,一样的后台设置,然后一个效果还行,另一个直接拉垮停投退款。我们是真没办法,建议你们去找做广告后台的程序员,别特么来我们这种代理公司揪着我领子骂我。因为那帮程序员的脑子真的是不知道在想什么,我没进入这行之前,我经常收到植发的广告,但问题我就是个头发茂盛的青年(干了这行之后也头秃了),后来我做了之后,我分析了我的这个 app 的活动习惯,那一阵子我经常看欧洲杯,然后作息特别的晚,加上老吐槽自己支持的球队下饭。系统把我判断成经常加班的程序员了,ok,植发广告就来了……
然后,互联网广告,已经不是 smb(中小类型)客户玩得起的了,去年做的时候,实际上由于疫情,真的非常多的 smb 愿意去投广告,绝对不是什么狗屁疫情影响导致投放量下降,因为他们都想着疫情过去,我要把一季度亏损的钱全部赚回来!于是 q2 和 q3 的广告主很多都是返利、餐饮、电商类的客户,但是经济危机已经是明面上的了,那些想翻盘的被现实打死之后,从今年 q2 开始,这些 smb 就消失了
最后,ka 那帮人,虽然说白了不差钱,但是为了财报好看,也是在控制预算,但没有停投。但是数量上很少很少,一家广告代理公司手里面能同时握住 10 个 ka 级别的客户,都是行业里很不错的广告代理公司了!但是,smb 才是生存的基本盘,我这个公司做了这么多年的互联网广告,公司 ka 加起来不到 30 个,但是公司后台的 smb 超过 9000 个,smb 才是主力军!他们的流失,才是互联网广告公司收入集体下降的根本原因!
所以,这个信号才是危险的,特么老百姓们,那些辛辛苦苦在生死线上的老百姓们没钱了!大家被榨干了!
现在程序员们,你们别嚎了,你们之所以还能拿着高薪,是因为特么有我们这种代理商的广告投手和销售还能搞到一些客户,等有一天连我们都因为没有客户而跑路,大家的好日子,就都到头了。还有个数据,我做的这个平台,年初的时候代理还有 30 多家,现在已经只剩下十几家了。
因为公司有知乎的业务,所以匿了
祝各位好运!
庶… 庶民的胜利?
1. 宏观经济下行的冲击
经济不景气,金主自然会压缩成本保收益,首当其冲的就是高占比的广告成本。
互联网红利慢慢消失,需要多元的广告模式来对冲,否则一个公司的广告回报率逐渐竞争不过对手。
百度守着自己的旧有的增量模式,腾讯视频,爱奇艺的视频前广告,甚至视频中的广告,用户粘度堪忧。
2. 众多下滑中的上行
B 站的 q3 财报中,广告收入同比高速增长 110%,达 11.7 亿元。
可以看出不是互联网不行了,是竞争中,某些固守老底的公司增速变缓了。
各行各业的企业经营困难了,流动资金紧张了,肯定就要减少开支。一般企业减少开支,一般是裁员和减少市场推广。
就跟普通人一样,收入少了,日常开支肯定要优先满足基本吃穿,艰难到一定程度,就会少生或不生孩子,这相当于裁员;少买漂亮衣服和化妆品,这相当于减少市场推广。
1、今天 “鹅厂” 变“鸟厂”了,因为 “我” 被跌没了!
2、腾讯裁员有消息了,动作最大的是破产哥和惨死鸡,最小的是阿姨鸡。
3、英伟达放弃收购之后 Arm 也扛不住了,宣布裁员 1000 人,不过主要是在老英和老美那边。
4、京东不用写周报的消息出来后,把一些领导可愁坏了,这会儿正在绞尽脑汁想办法:如何在没有周报的前提下,让员工把周报写了?
5、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听说有领导已经想出办法了:以前是员工发直属领导,抄上级 + 行业组公邮,现在一律改为私发,周报继续写!
6、后厂村有两家肯德基,一家在联想楼下,一家在百度内部,不过两家的水准似乎有些差别,比如百度这家,经常会被挂上内网,被吐槽一遍。
7、股市杀疯后,不少厂友陷入了怀疑:资本是在无序扩张还是在无限收缩?现在干互联网是不是等于 49 年入了国军?币圈和中概到底谁是空气?…
8、腾讯去年给虎牙的绩效是 B,内部厂友说:每到年底汇报数据,虎牙就很头疼,有时候用力过猛,搞得鹅厂不太相信,总派内审的人过来查。
9、又心疼又好笑:北京这波疫情下,还能去学校的小朋友,那一定是严格落实了双减政策。
10、油价又要涨了,后天就要正式迈入 9 元时代,谁能想到,干掉燃油车的不是新能源,而是高油价…
说程序员只会写娱乐 low 货的人,是有多高高在上,醒醒吧。全面数字化是历史必然趋势。以前互联网行业业务边缘化是因为处在探索阶段,不可能涉及核心社会管理业务。未来年轻人的选择,必然推动社会管理全面数字化。
https://mp.weixin.qq.com/s/KP5tq_cfXUi_FtwnO4u7mQ
互联网公司政治觉悟高,服从国家监管。互联网公司一不污染环境,二不占用自然资源,唯一的人口红利是所有企业共享的,靠着技术和人才,服务 14 亿人,提供工作岗位,缴纳税款。和最近上热搜的其他企业相比,互联网公司对员工还可以,希望以后会更好。也希望其他行业越来越好。
知道 m1 是个什么数据吗?
说明企业根本没有半点闲钱,甚至债务违约率暴涨,还广告?
因为美帝国主义的金融攻击:
现在人没钱了,中小企业也没钱了。
美帝国主义,坏事做尽 !
我了解的几个原因:
1、宏观环境 宏观经济形势不好,企业对支出都相对谨慎。打广告在经营中有杠杆效应,同样的广告费如果效果好,可以撬动更多的销售,均摊在单个销售的广告费 用也低。但这也是风险收益匹配的一件事儿,如果没有撬动太多的销售,单个销售广告均摊很高,最后一算账就赚 不到钱。在大量广告主风险偏好降低的大环境下,投广告的行为也在整体变得谨慎。
2、互联网广告,性价比在降低 去年疫情出现以后,互联网广告的需求量猛增,大量企业在不同平台增加投放。(这里说一下不光是广告投放,还有网络官方账号、PR 等预算的猛增。前段时间听说某大型国企直接给新 媒体运营部门批了个把亿预算) 这导致一个问题——流量越来越贵,以至于即使对投放还有信心的企业,也算不过来账了。有个做服装品类的客户挺典型,去年的时候在直播电商上的投产比还可以达到 1:3,1 块钱的投放创造 3 块钱 的销售额。今年的时候已经不到 2 了。意味着 2 块的销售,1 块用来投放,成本和各类人员场地开支都算在一起,彻底不挣钱了。为啥直播间现在高毛利产品占比在提升?——只有这玩意儿赚钱;为啥大企业现在都发力自播?——因为过一道大主播的手,15~20% 的销售额就被拿走了。
3、几个大行业的收缩 互联网广告有几个大金主今年。。。。。。。。。。。。。比如互联网教育,因为都是线上和工具起家,所以相当依赖互联网广告。去年融资凶猛的时候我提了一句,别看融资金额比较大,其实最后都还给互联网广告了。结果这部分客户直接刹车,对互联网广告收入影响比较大。包括地产、娱乐、游戏一些这两年被指导比较多的,也都减少了广告投放。对各大互联网平台来说,大的经济环境他们其实影响不了,后面的主要挑战还是寻找新的广告主增长点。
4、一级市场降温 这是一个稍微小一点的影响因素。对上市公司来说,需要考虑的问题比较多,特别是已经盈利的企业对广告的投放就比较理智。一级市场不这样,做规模是很多公司融资的重要考核依据。可以不赚钱,但是规模要大。那些用 PS 估值的企业,做广告、倒卖流水,销售额上去了(sales)估值也会上去。他们互联网投广告是相对激进的。不过,那是以前。今年投资人普遍谨慎,对创业企业的考核也开始关注各类利润率,于是今年一级市场创业公司投放意愿也 比去年低了一些。
暂时想到这么多,供参参考。
热点视频推荐
正能量实习生微信号:zgwynet
本微信公众号所载图文除原创外均来自网络,如涉及版权敬请指出,以便我们及时删除或妥善处理。
请花 3 秒钟时间为我们点赞、点击 “在看” 或者分享!您的鼓励是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
2021 年 1-9 月,全国零售增速只有 7.2%,而在 2019 年前,增幅从未低过两位数。
大背景就是这样,互联网厂商也无法例外。
国内知名互联网公司第三季度财报出来,
显示广告收入大幅减少,
并且将成为一个常态。
其中表现最差的是百度,表现最好的是头条。
广告是互联网公司的一大收入来源。
有人做广告,
要么意味着可以通过广告赚到钱,
要么意味着通过广告能够获得用户, 增加自己的知名度,
帮助自己上市,通过上市来帮自己赚钱。
广告的本质是金主与平台合作,
先拿出一部分钱吸引用户来购买自己的商品,
进而来瓜分获得的利润。
一方面往年的金主, 比如房地产、金融、在线教育被重锤, 拿不出钱了;
另一方面疫情的影响导致消费者对未来, 有些不安, 不再乱花钱了。
两头的冲击使稳赚不赔的互联网广告收入大大减少。
这是其一,
其二,金主爸爸找到了更高效, 更直接的赚钱方式。
对于金主爸爸来说,无论是按点击时间,都是粗矿的,效率不高。
本来使他们开心的精准推荐,如今因为刚刚实行的法律而不得不放弃。
人可以失败,但是赚钱的动力永远不会消失,金钱永不眠。
于是就找到了直播电商, 找到了能带货的博主。
不知道你发现没有,现在各个互联网公司都在想着带货,无论是素人还是大 v。
甚至有些博主发了一个科技视频,带动了这个产品的股价。
这在过去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如今就在悄然的发生。
未来是个人变现最好的机会。
无论是金主爸爸也好,平台也罢,都需要你创作内容, 进而帮助他们来带货, 实现双赢。
以前经常说的内容为王,只是嘴巴上说说而已,没有人真正给你投钱。
原创码字不易,看到这里的朋友点个赞。
丁昆朋:2021 年家用 / 恒温 / 省电 / 上门安装电热水器推荐指南, 海尔统帅 / 四季沐歌 / 美的牌子选购攻略
不是增量为负,而是存量为负了,大家心里有数就好
为什么好多人说字节情况好。。。
我听到的是字节情况同样很恶劣。
抖音停止增长,头条接近亏损。
视频公司面临的问题基本上是一致的,
长视频公司的困难,短视频又不是遇不到。
现在快速增长期结束,宏观经济不佳。
大家还是准备过冬吧。
看了一圈财报,
今年美股中概股最稳的是百度,
港股最稳的依然是小企鹅。
今天阿里出财报,雪崩局,
但是看看亚马逊,感觉阿里也还行,
尽力了。大家日子都不好过。
不放水,这样的日子估计还得持续。
但是放水了,也是饮鸩止渴吧。
央妈的意思应该是这波水是横竖不能接的。
1,平台广告收入是经济风向标,广告大盘下降,往往意味着宏观经济走低。
2,腾讯、字节跳动、百度是典型的广告平台,包含了主要做品牌广告的大企业以及做效果广告的中小企业, 这几家互联网公司广告集体降速,某种程度也说明并不是某一垂直行业的不景气。
3,具体来说,大企业上,银子充足的互联网公司不少都面临着反垄断、共同富裕、第三次分配等宏观问题,花钱自然不干大手大脚出风头,这属于往枪口上撞,今年双 11 阿里低调到土里,很大程度跟这个也有关系;中小企业和非上市公司,在过往线上广告投放猛的那批,都或大或小面临问题,比如烧钱大户在线教育,在经历双减后投放几乎清零,同时疫情也对各行各业有长期影响。
在一个增量市场,市场份额的增长,会让营销产生一种错觉:
我的广告很有用。
说句不好听的,看见脑残广告,买东西时,最先避开的就是它们。
其实很容易理解,去年疫情的时候,我在一家奢侈品公司上班,一开始只投了 2 万广告费一个月,利润能做到 400 万。
老板一看效果这么好,广告费追加到 5 万,利润迅速到 1000 万每个月。
然后很快,同行都在上面打广告,广告费不变,产出变低了,只能追加到 10 万,20 万的广告费。
但是最近问了一下,利润是直线往下掉,现在还是每个月 5 万块钱广告费,但是业绩只有 200 多万了,广告费也不增加了。
说到底,人数是有限的,不可能无线增长。
刚开始很多人尝鲜,发现不能赚钱,也就不投了。
这是好事,逼迫他们改变收入模式,也就意味着改变生产模式。
以前互联网大厂好日子过得太多了,乱七八糟投资了不少没用的东西,是时候出清整合了。
亲广告本质上还是亲资本,从资本导向转向劳动导向,就是从流量为王转向内容为王。
除了继续传统的广告模式外,会员收费模式会逐步成为主导。
毕竟羊毛出在羊身上,广告成本最终还是消费者间接花的钱,过一个中间商是低效的表现。
总想着白嫖就能有好文化消费品是不可能的,广告商看到的就是流量带货好,厂商只能是依赖流量明星,去跪舔资本爸爸们。
当然,以上是乐观估计,像百度这种也很难搞会员模式,未来怎么走还得持续关注。
万物皆有周期,哪有长到天上的树呢?
现在只是增速下降,未来还有可能负增长。
我觉得我们要学会尊重常识,用更大的时间维度来看问题,这才是更大的智慧而非小聪明
十几年前的国美,苏宁,曾经的万达,中石油,新东方,哪个行业在爆发增长期还不是天之骄子了?但又有哪个行业逃得过地心引力和周期定律?
再过 10 年,阿里腾讯或许跟苏宁国美一样,都是过去时了,只希望到时别又无脑捧那些新贵
最后买在高岗上
经济下行这些不谈
还有个比较大的原因是互联网企业垄断工具多年,实际上已经没有竞争力了。
像广告算流量点击,他自己就给你消耗掉。割韭菜就能赢,自然一直割韭菜。可是韭菜割多了自然就没有战斗力了。
这么多年国内除了字节的推送机制非常创新,其他的无非是实现线下工具到线上工具的转变。
工作方式还是地推,转包,分包,根本谈不上什么创新。就是在吃时代红利。
到现在你让他去诚信经营创造价值,创新工具,发明方法。对不起,不会了,没那个能力。
出政策,有些个人隐私偷不到了呗
看了一圈回答我以为各家互联网公司广告收入下降了呢。
再看一眼只是增长速度下降了啊。那没事了
需求摆在那,极端点我们全国每个人都去买了,都消费了,再增加投放广告还有啥用呀。到达一定高度么肯定增速放缓,不管有没有疫情都一样。我认为目前来说已经是存量市场大家瓜分蛋糕的时候了,而不是做蛋糕的时候。比如阿里,百度等在春晚投放广告之后用户基数一下暴涨,还想像以前那样猛涨已经不可能了。广告投放只需要维持住就好了,再下猛药付出与回报就不太成正比了。边际效用递减嘛。
ε(*・ω・)_/゚:・☆
民营企业,哪个行业生意好就逼哪个行业关门,谁还来做广告?要不拉点国企来做广告?中国盐业、中国铁路、中国电网、中国铁塔 …… 人家用得着推广吗?
1. 整体互联网新增早在 18 年就开始出现拐点,不管是总人数还是日活跃人数,互联网内卷化是既成事实,而互联网核心变现来源于流量变现,流量变现又以广告为核心,不管是电商形式还是广告形式,本质是都是广告流量玩法。这个可以从千川渠道代理商返点奇低还要收服务费的现状可以看出端倪,强势媒体端已经早就评估好了,整体流量市场已经是存量市场,交给哪个代理商做都是一样的,没有本质区别。而为了满足更好的增长需求,代理商渠道越来越内卷挤出更多的利润也是常态。
2. 逆经济周期行业被政策压制甚至被一窝端,这些行业是重要的广告营收增长点(这些行业吸收了天量的融资),典型的比如 K12 在线教育,金融借贷(债务经济流动性短缺下的融资)等。职业教育因为市场有天花板而且又依赖现金流回收对流量 roi 要求很高,所以,整体行业增长空间和幅度都是不够看的。
3. 大部分高增长投放行业因流量边际效用成本飙升以及行业趋于垄断僵化增长速度明显受阻,比如打擦边球的财商教育、工具类软件、网服软件(出行类,除了滴滴,还能打的不多,就一个 T3 可以看看;其他的比如陌生人社交,也是很容易走在风险边缘,监管不善就容易打黄色擦边球)等
4. 其他强势行业受疫情以及经济疲软影响,仍没有明显恢复过来,比如旅游行业等。大环境越是越差,广告投放越是集中垄断化,甚至会在头部形成进一步的内卷,以前百度头条腾讯都投,现在可能会优先考虑头条,其他的放弃。
本来另外一个世界线里字节应该是前年美股上市,去年炒高,今年初涨到顶点套现,最近几个月腰斩。
中概股踩点割华尔街一直是专业的。
不过在这个世界线里美股投资者逃过一劫……
大家心里应该属实感恩了,这才叫保护投资者利益:)
二十年前是纸媒和电视媒体的天下,看看当年央视拍卖广告的盛景;十五年前是电视媒体的天下,纸媒下坡路上越走越远,而且出来了网络准备改变固有形态;十年前,门户网站微博 QQ 大行其道,那波红利挣得盆满锅满…… 五年前微信后来居上,各类短视频直播平台的自媒体开始悄悄走起,碰上疫情更是飞跃发展。
商家不傻,有钱给你网红或平台,不如直接自己培养团队玩自媒体。这个时代,他们的思维是,有钱就有一切,一个网红的打造基本就是靠钱堆起来了,加上好的创意和内容,组合拳一打,周期很短就可看效果,这就是为什么 mcn 雨后春笋般的出来的原因。
它门槛低,上线难;起步低,高端难,但对于商家来讲,值得一试,总比大把钱做了广告效果还不一定好来的值和强。
未来,平台也就是平台了,大家都在玩自媒体,那真的是万花齐放,今天没了明天又有无数个来了,真假生死瞬间的事。
低质量广告消失其实是好事。高增速下的野蛮增长很多都是暴利行业带来的。用低质量的广告过滤出目标客户再进行收割。那自然是流量越大越好。
你看看 b 站的那些混在视频列表里的小广告,除了学 xx 之外,就是 xx 交友。这种低质量广告的消失对用户对 b 站都有益处。
投互联网广告的基本都是缺乏流量和曝光的,这两样最缺的就是实体经济,互联网广告与实体经济是强相关。
疫情肆虐,贸易争端,加大了内外市场的不确定性,导致实体经济严重受挫,倒的倒,伤的伤,活着的也都尽量收缩业务,存粮过冬了,哪还有钱继续投广告推广。广告投放主体都爬了,你互联网广告可不就降速跟着爬了。
所以这些大厂就搞了开屏广告摇一摇功能?
强制看广告?
互联网企业的收入来源还是实业,实业被 1688 一类互联网公司在做。
自主品牌又没啥钱,实业收益还在下降,谁天天投广告?
赛道占住了,广告会减少的。
经济下滑
疫情
抖音
自然灾害
国际疲软
最近经常有朋友问这个问题,我也来系统梳理下。
下图是 21 年各互联网平台的广告收入和增速,可以看到大部分成熟的互联网平台比如腾讯、百度、阿里等,他们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发展,商业化产品发展的较为成熟,广告收入开始集体降速;但有几个平台仍然保持着高速增长,比如字节和 B 站,字节主要受益于抖音变现能力的释放,B 站则是由于之前的商业化程度较低,商业化能力还未完全开发而带来的增长红利。但整体而言,广告收入集体降速行业降温已是事实。
分析原因之前,我们首先来看看互联网公司是如何赚取广告收入的?
首先,这些平台必须通过各种手段吸引用户到他们的平台上,有大量的用户是他们赚钱的基础,用户就是他们用来下蛋赚钱的那只鸡。
其次,有了用户之后,大量的广告金主就会把广告预算给这些平台,用来让这些平台上的用户看他们的广告,看了广告之后进而购买他们的产品或服务。
基于此,在这里互联网平台链接了广告主和用户,用户和广告主是两个最重要的参与者,我们就从【广告主】和【用户】来分析广告收入降速的原因。
互联网平台的广告收入 = 投放广告的广告主数量 * 每个广告主投放的广告金额
互联网平台的广告收入 = DAU * 每日浏览时长 * 每分钟浏览的 feed 流 * Ad Load * CPM / 1000 * 365 天
根据以上公式,从平台用户来讲,平台上的活跃用户(DAU)越多,用户每日浏览的时长越长,Ad Load (广告加载率)越多,CPM 越高,平台收入越多。而目前行业的现状是:
综上几个指标来看,DAU、用户浏览时长、广告加载率和 CPM 的增长和提升都遇到瓶颈,这导致了广告收入也很难再有高速的增长。
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政策管控加强、疫情不稳定的环境下,互联网平台广告收入的增长点我想到的大概有两点:
1】金融、教育、游戏打压
2】流量价格贵导致 roi 下降,广告商减少预算
3】原本烧钱走量的广告商提高对营收的要求,减少投放。比如完美日记,Q3 亏损大幅减少
躺赚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因为几个大金主都被限制了啊
你想想你前几年在各大平台看到最常看到的广告都是什么不就知道了
小额贷款,直接被限制拉满了
幼儿教育,更是直接被 ban 了
跟经济什么的乱七八糟的都没什么关系,只是大金主被 ban 了,就是那么简单
因为 mainland CN 的韭菜没钱消费经不起割了
快消服装汽车的销售增速都在拉跨,互联网叫唤个屁
因为基数大快摸到天花板了啊。中国电子广告占到总广告投放的 70% 了,你还想字节跳动怎么翻倍的增长?
https://www.emarketer.com/content/china-digital-ad-spending-update-q2-2020
好多人说的经济不好跟行业比较相关,但是各个公司的发展还是会此消彼长的。接下来估计广告业就是各个 app 之间的竞争了,互相抢生意挖墙角。行业的话还是得想想广告以外的业务,但是钱肯定没有这么好赚了。
我阿里均价 200 多啥时候能解套啊,感觉自己活脱脱一颗大韭菜
腾讯开始统筹进攻广告了,阿里字节这些广告大王将进一步受到冲击
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杀鸡取卵式的掠夺造成的皮之不存,毛之焉敷
没人觉得整个互联网生态烂了吗,充斥着各种垃圾信息,整个互联网的可信度就降低。广告收入不都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现在绝大多数人买东西就是看谁的价格低,还用得着看广告吗,有这打广告的钱还不如降价优惠消费者。
钱紧了,大家花钱就得动脑子了。
互联网企业很大一部分收入在广告,无论是百度的竞价排名还是字跳的引流,本质上都是这个。互联网过去一直被认为是超大流量的接口,一个广告投放在电视上效果如何都很难统计,但是投放在互联网可是有明确的浏览、点击甚至转化数据的。
然而只是看起来很美好,举个极端的例子:全家桶。这玩意过去 360 也好、腾讯也好、百度也好都玩过,现在甚至还在玩,你随便下个软件稍不注意直接全家都搬进电脑了,你成功贡献了点击和下载,甚至有些年纪大的人还会用用这些软件,但是这种转化率压根就是虚假的——年轻人可能五分钟内就点了卸载,不知道卸载的那部分老年人压根也不是网上消费的客群。这就导致很多广告投放的结果是数据都很好看,然而广告打了个寂寞。
另一种套路就是互联网优惠,比如各种线上活动,比如各种 “百亿补贴”,比如各种直播带货。数据依然好看,但是广告的目标是增加总体的销量,互联网的这些优惠套路下有多少是 “本来我就要买这个商品,但是因为更便宜所以选择了线上购买”?对这部分客群而言,广告依然打了个寂寞,因为本来就要买我的,现在换了个渠道我就得又打折又付额外的广告费?
总值互联网营销对于知名度高的产品而言基本就是赔本赚吆喝,平台有大数据人家企业也有销量分析的好吧,在你平台打了几年广告,你这个接口销量上去了其他销量又下来了,一进一出总量基本没变,动动脑子也知道问题在哪了,人家也没必要配合你刷数据。
互联网现整体已经跑偏了,本来是降低沟通门槛,复制有价值内容的信息革命,现在却走上了全都在刷流量数据,伪造出一副欣欣向荣景象的线上中介路线。本来预期的线上教育、线上办公发展缓慢(如果不是疫情会更慢),反而是各种买菜成了红海,从农民和菜贩子牙缝里扣钱出来。
售价低于成本就是会亏,羊毛也不能出在狗身上,猪也不能永远买单,新鲜劲过去,一切就回到了本来的样子,本来就该这样。
我有个猜想,经济增速下滑不仅直接导致金主投入减少,也可能让一些金主真正意识到互联网广告效益可能并不好,而后者对互联网广告的长期影响是致命的。
说实话,我一直对国内互联网广告的投入产出持怀疑态度。
直播间的火热,部分可能归因于金主在用脚投票。相比而言,直播带货整个过程要透明许多,随然还是有注水情况,但对于金主来说,也就是后台用大数据过滤一下的事。
在过去十余年里,中国的科技行业发展最快、关注最高的莫过于消费互联网,而消费互联网的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科技行业的发展现状。
可以看到,在传统流量红利见顶和新冠肺炎疫情流行的背景下,科技公司都在着急地寻找下一波风口和红利,社区团购和直播 + 近两年突然火爆,科技巨头开始无边界扩张,而近期又有元宇宙风头正盛。
可以明确的是,消费互联网已经进入了存量时代。
互联网滚滚红利 20 年,流量终究是要被开发殆尽了,在互联网所涉足的各行各业,增量流量的开发成本已经远大于存量流量的运营,获得新客所付出的成本已经很难通过客户产生的价值去覆盖掉。所以在粗放模式下,先通过烧钱圈住用户,然后在慢慢思考如何让用户产生价值的模式已经行不通了,看似有规模庞大的用户群体,但却无法产生用户价值,这是当下众多互联网创业公司所面临的困境。
存量才是互联网寒冬最大的外部体现,想要再次复制过去十年互联网行业资本的狂欢,必须是技术的再次突破。
二阶导数小于零,精神资本家傻眼了!
和一些互联网公司有一些接触,也了解过一些商业变现模式。说一些个人的理解:广告收入下降,是未来的趋势,也是非常正常的。
一、从宏观来看:目前大环境不好,企业销售额下降势必要减少投放的支出,不管是 cpc 模式,还是 cpm 和 cpd 的模式,基本都是从曝光到点击的链路,能够实现转化的跟踪少之又少,效果自然受到很大的影响,而且解决不了当下企业的燃眉之急,同时随着品牌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对于暴力的纯曝光投入也慢慢在减少,可以看看最惨的不是这些媒介,而是之前的门户类。
现在企业要的基本上是几个思路的需求:
1. 要不你给我解决转化,对我的销量有帮助:那么就是要承担 ROI。
2. 要不我的一次投放,你能给我带来长期的效果,而且短期也是能够弥补一些投入产出比的:也就是现在各个平台的内容营销,知乎的 pu 合作,b 站的 up 主,抖音快手的达人等等。短期要有流量上的大触达和转化基础,也要看后期的表现情况。
3. 要不就是做一些爆炸性的事件营销,能够全网轰动:有的时候企业甚至会策划一些不是特别严重的负向事件,通过舆论扭转乾坤,但是这个和公关公司能力和对事件的把控要求很高。
二、从投入模式上转变:原本的广告费用(曝光类入口的投入)少了,但是广告费用其实没有减少,因为大量的投入到了各个平台 kol 和创作者身上,以及一些私营流量的运营和内容创作上。
举个例子:最早的时候,大家可能顶多运营个微信公号,或者微博账号,这个时候大家其实很少花钱,自己雇个人可能就能搞定。现在各种平台账号,而且很多是做矩阵号,根本没法自己弄,只能是找外部支持。
而且现在还有很多企业,还会养很多外围号(俗称:水军),那都是大笔的开销,具体操作各家玩的都很深的了,有的大气的企业还投资个媒体,也不是不可能的。原先是公关投入找媒体发公关稿件,求爷爷告奶奶的,现在是找自己发更容易。
三、媒介环境变化,和多样性:原来的媒介形式比较单一,现在各种媒介越来越多,大家都能分一些羹。
原来门户时代的时候,闭着眼睛赚钱,后面视频拿走了一部分,短视频来了拿走一部分,各种内容平台来了拿走一部分,然后七七八八的什么都能拿走一些,那么自然而然大佬们钱越来越少了。
多年前,你能想想 12306 也能收入广告费吗?
我知道的还有一些在路上的更牛的也在准备进场分肉。
字节跳动近日也在会上披露其国内广告收入过去半年停止增长,系 2013 年以来首次。同时来自抖音的收入已停止增长,今日头条甚至处于亏损边缘。第三方数据显示,抖音、今日头条 DAU 均增长乏力。
上述情况反映出企业作为消费者,也将会砍掉非核心支出的广告投放。普通人债务越来越高、生活支出越来越多,而收入却越来越不景气,那自然会砍掉非必要消费品。这一切的核心本质还是居民部门消费不行了,带动所有行业都砍掉非必要支出。消费走弱连带着相关企业开始控制成本砍营销预算。
“双十一” 线上消费增速的下滑,也会加大消费增速的下行压力。
俺跟恁说,
俺也是在腾讯,百度都投过广告的。
虽然只是试试水。
咱水平比较差。
投几千块,利率 20% 的商品,广告带来的销售额,都没几千块。
也就是说,实赔 80%。
转眼进入了 2021 年 11 月
2021 年 11 月最大的特征是:卖不动货。
问题是,成本价高的离谱。
原因是:牛肉报关过程长,保管费用高。
这几个平台广告收入集体降速,这是符合市场规律的,不必诧异。
从宏观角度讲,比较大的原因主要有下面几个:
1、**基本消费回归理性:**多数消费者 “多家比价” 的理性习惯已经养成了,在各平台看到的东西,最终在哪个平台购买,已经趋于理性,不再是看人买单了。
2、市场大环境降温:,互联网企业盈利能力逐步稳定下降至一定水平,资本支出也在降温,盈利率相对要求更高,非线下的互联网支出更为谨慎。
3、广告费活性驱动:互联网千万量级的平台逐渐增多,几十万过百万的大 V 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对广告的需求量也在增加,但是总的广告量费用却在缩减,且正在向更富有粘性和活性的渠道流动;
以上,仅供参考!
互联网广告,游戏、电商、教育等等。
中国游戏为什么吃相那么难看?流量成本已经卡到嗓子那了。还被政府重拳打击好多年。
要么出海要么关门,国内流量公司自己玩去吧。
电商、教育最近什么鸟样大家都懂。
国内互联网公司出海又不会。
适应新常态吧,未来最好的一年。
寒冬才刚开始。
作为一个广告从业 12 年的甲方营销人士,深刻感受到甲方、乙方、媒体的几个变化:
1、甲方:从早期流量红利的超高 ROI 到内卷时代的艰难。当初即使不怎么优化投放、页面以及后端咨询转化也能有好的投产比。到后来用户运营、增长黑客、私域流量、用户裂变等各种岗位及获客概念层出不穷,因为实在 TM 太贵了。
2、乙方:从早期各种中小代理 / 代运营百花齐放,尤其是媒体 / 乙方 / 甲方出来的,拉几个人凑一桌就能吃肉的时代到如今关门率不断上升。之前是吃渠道返点就行,后期不得不伸手琐碎的各项代运营以及培训服务才能养活。
3、媒体:从早期流量洼地每隔一段时间蹦出到如今霸屏榜单的媒介依然是头部那几个或被收购,流量极具垄断,假量及 cpm/cpc 逐年攀升,像时间之矢,单向不可逆转!
作为互联网第一大主流变现形式广告收益,也确实出现如题主所说出现滑铁卢,原因个人看来以下几个方面:
1、内部
单从广告收益公式来说,最重要的两个影响因子用户量和用户时长不再增长了,K 因子填充比率也会到极限要考虑用户体验平衡,而近几年的智能算法已经把点击率等因子提升,维度能上升的就是靠垄断 / 竞争来提升价格了,但这也是杀鸡取卵,广告主无法承受,尤其是长尾数量的中小企业。
2、外部
(1)行业:媒体广告收益来源于广告主,近几年宏观经济的影响以及一些大行业 ZC 影响,如游戏、地产、医疗、教育等,造成投入极具减少。
(2)用户:消费疲软以及广告免疫能力上升,用户也没钱了,广告主 ROI 变得越来越低,这两年出现的 KOL、网红、知识 IP 带货也说明大家的信任对象转移,只不过相对甲方来说,钱给少了媒介,养肥了众多 IP 网红,细算下来,结果一样,不赚钱!
如果真要上升到一个更高维度,其实就是当下消费主义所在的 ZBZY 制度下,玩不下去,大家没钱。
无他,因为教育行业被打掉了
流量富裕了,竞争下降
广告主的出价降低了。
现在实体都没有钱,经济困难,谁还有钱去做广告啊。
不但是中小企业,就是大公司、上市企业也是一样。
疫情两年了,很多公司受影响严重,公司运营都成问题,都是在勉强度日。
广告很多都是软性的投入,没办法看到实实在在的收益,所以困难时期,很多公司都会相应加大市场销售投入,减少广告投入,以期增加收入减少支出,度过非常时期。
这很正常!
广告收入降低,说明品牌、商家愿意投广告的减少了,说明供需两端需求开始收窄,在今年,各大互联网平台均出现此种现象,应该从外界经济来评价,找原因,居民消费水平降低,自然供给端便没有那么大力度投入,一切都是根据消费者消费水平来做出调整的。
所以 B 站又加大了广告力度,app 端十个视频八个下面有广告条,看个评论拉个进度一不小心就点进去了。
(1)流量红利时代的 “终结”,“粗暴” 的广告模式难以在经济下滑期长期实现无节制的上涨,无论广告推荐算法多么的智能,无论广告交互沉浸多么的创新;
(2)疫情下很多传统行业和中小企业难以盈利赚钱了,靠营销驱动也突破不了内卷了,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外溢,中小厂和活着的物种不断建设完善自己的产品研究院、研究所,慢慢转型为依靠产品、研发驱动的存量博弈阶段,对之前时代 “流量为王” 的虚妄慢慢(被迫)放下了执着;
(3)部分有想法和稍有余力的企业主和产品负责人逐渐加大 “私域” 的经营,布局全域的系统建设,并通过产品与研发为引擎打造新的领导班子,虽然许多还未成气候,但心智和认知相比以往只靠平台粗暴的广告已有很大的进步,从各大招聘网站新发布的次时代人员任职要求可见一斑,加以时日,大平台广告营收的黄金时代只会 “一去不复返”;
(4)宏观经济的 “恶化”,2021 年(接下来的一段日子只怕 “更严峻”)除了进入大厂、进入体制,社会多了很多灵活工作的岗位,很多不熟悉信息技术的中年人和传统行业因信息差的拉平、简单中间商模式的消褪而逐步被时代边缘化,上游通胀,下游通缩,直接导致广告投放投入产出 “惨不忍睹”;
(5)对于中小广告主 学会 寒冬起舞,学会 养兵破局,不要依恋营销的美梦,徒做平台的嫁衣;对于平台,放平 预期,疫情 第一年 吃了未来几年的红利,未来多完善平台类的工具,多多科技向善和对外输出(不要一味内卷)才是责任担当;对于 普通人,少些假精致,多些硬实力,活下去 终身学习吧。
一些碎语,仅供参考
广告公司早在 2019 年已经开始恶性竞争
2019 年疫情,光北京的影视公司就倒闭了 5000 多家。已知倒闭的影视公司就这么多,那下游的广告公司会更多,当一群企业都搞互联网,那这行业基本就废了。在疫情来临之前互联网的颓势已经很明显。首先是李佳琦引起的带货直播热潮,零售品厂家在 2019 年已经是平价给主播,知道平价是什么意思嘛?就是不挣钱,只走现金流,互联网行业也是如此,而且更甚。
四大门户网站、阿里、头条的所有项目,包含综艺、影视剧、3c 快销品、金融、医疗产品等等在给互联网公司做宣传的时候搞竞价,行业竞争激励,价格透明,**价格透明意味着甲方知道了乙方的底价,乙方的竞对公司彼此知道了对方的底价,都这样了还怎么赚钱?**只赚项目量和现金流,广告公司越乞求项目量越被甲方公司拿捏,价格不断下调,恶性循环。
行业不断的恶性发展,人们手里没钱,互联网公司手里也没钱,厂家也赚不到钱,那只能降低成本了,从而导致虚拟产品和实业产品质量下降。**越质量下降无人关注越要找广告公司做宣传,广告公司越做越水。厂家找主播或者明星代言的成本是谁来买单呢?是消费者。厂家把成本投一部分在宣传上,研发产品的资金势必要少一点。**这是互联网行业衰退的根本原因,挣快钱的时代结束了。
薇雅的直播坑位费就算是 60w5min,老罗的直播坑位费是 50w5min。但是直播销量偶尔还低于坑位费。就像某顶流明星千万出场费,但是他 / 她的作品的收益还不如出场费可观。这就是畸形的互联网圈儿面临的问题。在互联网圈投资是有风险的。
虚拟经济在击垮实体经济以后又自己垮了。
归根结底,还是基础建设不行,其他国家的演员要学十年才能有登台的机会,你这科班出身从大一才开始学,就能出来拍戏,**最基本的原因还是素质教育不行。**在企业发展中,无论是制度还是结构都需要不断改善。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春熹
2 次咨询
5.0
11106 次赞同
去咨询
互联网公司广告收入集体降速是必然趋势~
互联网公司的广告服务对象大部分是 c 端,然而 c 端的产品正由 “酒香不怕巷子深” 到“酒香也怕巷子深”到遍地是“酒香” 的情况转变,核心原因在于现在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的选购不再依赖广告的宣传,而是产品本身硬实力,文化底蕴,群体导向性下价格优势进行抉择
头部公司甚至不需要大量投放宣传式广告,只要有正常渠道保证消费感受到以比较划算的价格入手就行,第二梯队公司要么冒着风险出爆品,要么逐渐被边缘化。第三梯队甚至垃圾公司的产品在低质低价的基础上很难有持续性
所以铺天盖地的互联网广告除了转化率低下一个因素以外,还会有一个弱点或者缺陷就会使大量投入付之东流的软肋。再加上现在经济确实不太好,消费水平和能力没在上一个台阶,互联网公司广告营收下降在中短时间内会更加难看
国内潜力已经极限挖掘完毕,触碰到了物理上的天花板,再也找不到新增用户了。国外市场却无力(技术不行、影响力不足)无法(美帝不允许、国情不符合)挖掘。以挖掘增量为主导的发展模式终于走到了尽头,必须寻找到一条新的道路或者回落到一个平衡点。
这题 杨忠恕(疑似 kkndme)在他的《写给大家的理财课》里讲过啊:分众传媒的价值预期… 上课不认真听。
金主没预算,乙方自然没收入。互联网公司很少给自己打广告,打广告的大多实体行业:就是实体没钱了。
实体没钱了,钞票那么多,失业率又起来,物价又在上涨。题主问这个,就是想说疑似 20 世纪初经济危机呗。
危机就搜搜危机的时候日子怎么过的呗。穷有穷的活法,富有富的过法。
都下发到自媒体的达人身上了
有很多因素吧,包括:
1. 宏观经济影响,新冠肺炎疫情反复,河南多地遭遇了严重的暴雨洪灾等等;
2. 多个行业从第三季度起受到强监管政策约束,投放的广告数量锐减,包括:K12 教育、游戏、保险等。
据公开数据显示:教育行业在 2020 年已成为字节跳动广告收入的第三大来源,规模约 100 亿元。其中,K12 教育公司贡献的广告收入占教育类广告总收入的 70% 左右;
据接近字节跳动内部的人士,11 月 18 日该公司商业化产品部召开全员大会,会上披露其国内广告收入过去半年停止增长。据了解,这是字节跳动 2013 年开启商业化以来,首次出现这种情况。广告收入是字节跳动收入的主要来源。字节跳动 2020 年广告占实际收入的 77%。如今广告收入半年停止增长,或意味看子下时收人长全面放缓。
据该人士还透露,来自抖音的收入已经停止增长,而另一核心产品今日头条甚至处于亏损边缘。第三方数据显示,字节旗下这两款最核心产品,音今日头条的 DAU 都增长乏力。据悉,字节跳动内部在进行组织和战略复盘,认为确实存在业务和组织臃肿问题,强调业务创新和提升管理,淡化短期目标,争取长期突破。
3. 依赖广告业务的互联网公司可以被视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
你觉得呢
若遇饮食无度者,说饥渴咽病报。——《地藏经 · 阎浮众生业感》
疫情呀,企业周转都快周转不下去了,还有啥钱打广告。
而且这群互联网广告收费实在太离谱了,百度的竞价毒瘤就不说了,腾讯和字节天天找机器人冒充消费者点击广告,真是司马。
大家回答的都很好,只是我有另外一个问题
谷歌、脸书广告收入没有降速,原因是什么?
疫情搞的多少人勒紧裤腰带了。。
大的小的原因我不会分析,我就说一下抖音的广告!
最近俩月抖音多了很多游戏广告,我都是第一时间迅速划走,然而!!!手指刚一触碰屏幕,我立刻进入广告界面了,必须再按个返回才能退出,然后再上滑,又进入广告界面!!
经过研究后我发现,广告界面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划走就划走了,但是如果我触碰屏幕下半部分的话,非常容易进入广告里!
而刷抖音都是单手,现在屏幕又大,所以,抖音真鸡贼。
其他广告和直播广告也是!
和之前不一样,之前不存在这样的现象。
一堆人在这里说经济说各种原因,真实原因一堆市场营销和广告运营人死活不说。
直说吧广告效果不好,RIO 降低,广告投放预算自然下降。
最大因素:某手机品牌升级系统隐私政策,iOS 用户有权自主决定 App 追踪活动,导致 SNS 平台上的信息流定制化广告投放受限制,加上房地产和教育双减,所以各大平台广告收入降低。
但百度的营收大幅下降,则是直接房地产行业及教育双减,两大行业广告下降的影响。
互联网广告行业广告投入上:电商、医疗、房地产、教育、旅游、游戏、汽车这些都是大的行业,结果一下去掉两个你说业绩能不下降么。(20 年开始旅游的海外游没有了、医疗一直被限制,21 年开始房地产和教育直接被双减。。)
实话就是主要原因受到手机厂商升级安全隐私,加上政策影响导致 App 抓取大数据收集资料受限,广告效果下降了。次要原因才是是经纪不好。
高端消费市场,例如奢侈品行业豪车行业兴旺的不得了,马上全球奢侈品将被我国消费一半呢。欧美日韩加起来的奢侈品销量也不如我们。
互联网广告,本质上和朋友圈谣言、诈骗信息传播类似
其核心是
而当下呢?
1、互联网用户从增量时代,进入存量时代,新人,小白越来越少
2、当下互联网广告内容是铺天盖地,主要各大平台,用户每看 4 个内容,就穿插一个广告,广告占比能有 20%, 当用户每天被几十,上百广告信息轰炸下,直接内容屏蔽了
拿用户当閯奰,用户不干了呗。
这些公司是一定会支持提高生育率的。
一直不懂,为什么广告公司要在互联网平台上打广告,简直浪费钱又无用,我从来都没看过
来源:@首席数智官(ID:shouxishuzhiguan)
hello 大家好,我们是首席数智官,研究产业数字化已经 10 年。
在长期的工作中,我们一直试图寻找「新品牌是如何借助数字化技术实现快速崛起」的答案。
为此,我们走访了大量知名企业,与上千位技术专家、创业者、前辈同行等一线精英们交流学习,看他们是如何利用数字化技术来创造新的商业机会,打造新的爆款产品。
我们希望把这些技术影响商业创新的案例分享给你们。
关注我,每天给你讲一个商业案例。
今天我们要给你讲的是:腾讯不再日赚一个亿,但却更加脚踏实地了。
前几天发的财报,恐怕是腾讯近 10 年以来最不好看的一份财报。
3 月 23 日,腾讯发布 2021 年 Q4 及全年财报。财报显示,2021 年 Q4 腾讯总营收 1441.88 亿元,同比增长 7.87%;净利润 248.8 亿元,同比下降 25%。
这已经是腾讯继 Q3 净利润下降 2% 之后,连续第二季度净利润下降了。
更让腾讯与投资者焦虑的是,虽然 2021 年全年腾讯营收 5601.18 亿元,同比增长 16%,但净利润却仅为 1237.88 亿元,同比仅仅增加了 1%。
要知道,1% 的净利润增长,是腾讯近 10 年以来整体净利润增幅最低的一年。
马化腾甚至调侃,腾讯的财报像自己的腰椎间盘:游泳了一年拍片子,发现自己的腰椎间盘跟腾讯 2021 年的情况差不多——不那么突出了,甚至还少了一块。
虽然 2021 财年腾讯创下了近 10 年净利润的最低增幅,但我们依旧从这份财报中发现了一些亮点。
2021 年全年,腾讯网络游戏收入为 1743 亿元,增长速度从 36% 降低到 24%;而 “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 的全年收入 1722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34%。
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业务,就是包括腾讯云等在内的 toB 业务。也就是说,腾讯 2021 年的 toB 收入,仅仅比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占据腾讯收入大头的游戏,低了 21 亿元。
而如果再把视角放大,只看 2021 年 Q4 的营收,本土游戏收入同比增长仅为 1% 至 296 亿元;而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 Q4 营收同比增长 25% 至 480 亿元。
也是就说,2021 年第四季度,toB 业务首次超过网络游戏,成为腾讯第一大收入贡献板块。
一边是腾讯游戏的收入收窄,一边是 toB 板块的收入大增,至少从数据上来看,2021 年似乎成了腾讯从 C 到 B 基因进化的转折点。
腾讯的 toC 业务中,游戏是根本,为腾讯带来了巨大的现金收益。
在 2020 年初疫情期间,有媒体报道,腾讯仅王者荣耀一款游戏,每天就能够给腾讯贡献 1 个亿的净利润。
但如今,腾讯游戏这棵摇钱树正在失灵。不仅 Q4 的游戏增幅只有 1%,如果环比 Q3 的 336 亿元,Q4 的收入甚至下降了 12%。
腾讯游戏的失速并不偶然,甚至在 2018 年的时候其实就已经可以预见到了。
2018 年,随着国内游戏版号管控得越发严格,只有拿到游戏版号才能够正常进行游戏发售,这让几年国内的游戏市场出现了非常明显的降温,过去很多知名网游都因为拿不到游戏版号而下架、游戏公司关停。而像腾讯此前代理的《绝地求生》,也在后期拿到版号之后改名《和平精英》才被允许发售。
与此同时,2021 年 8 月 30 日,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更是给了国内游戏市场一记重锤。
通知规定,国内所有网络游戏,只能在周五到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期间,每天晚上 8 点~ 9 点,向未成年人开放 1 小时的游戏服务。
事实上,在国内的手游群体里,有相当一部分是 18 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这批用户是游戏的重度用户。严控未成年人的游戏时长,无疑等于直接限制了游戏市场的发展。
靴子落地之后,腾讯游戏在营收方面马上有了反馈。
财报显示,目前 2021 年 Q4,腾讯游戏收入中,未成年人贡献的收入仅占 1.5%,同比 2020 年锐减 73%。;未成年人在国内游戏市场占比更是暴跌 88%,仅仅占比 0.9%。
在家长们看来,以腾讯为首的网络游戏产业由于容易引起孩子上瘾,而一直备受诟病。如今在国家强力监管之下,家长们也许喜闻乐见,但腾讯游戏本身,也许自此难以复现往日 “日赚 1 亿” 的辉煌了。
腾讯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
近几年,腾讯一直在 toB 业务方向上发力。2018 年,马化腾更是喊出 “产业互联网”,号称 “未来 20 年,腾讯要坚决转型,all in 产业互联网。”
尽管当时外界并不看好腾讯从 toC 向 toB 的转型,并以 “基因论” 为依据,认为腾讯从 OICQ 的 toC 社交产品起家。腾讯能够在 toC 端取得今天的优势,并不代表腾讯能够实现从 toC 到 toB 的转型。
但这些言论,在腾讯 2021 年财报公布之后似乎开始消退。
2021 年第四季度,toB 业务首次超过网络游戏,成为腾讯第一大收入贡献板块。
过去一年,腾讯云不断推动核心技术自研,夯实产品和服务的底层竞争力。在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自研服务器等多项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多项突破,技术攻关收获显著成效。
同时,腾讯深入各行各业,全面助力产业数字化升级,帮助实体企业建立更高效的内外部协同组织、实现更智能的生产。
腾讯之所以能够有机会实现 toB 业务收入的突破,离不开底层核心技术的研发支持。
财报显示,2021 年,公司全年累计研发投入达到 518.8 亿元,同比增长 33%,在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服务器等技术领域,实现多项突破。
在软硬件基础设施之上,腾讯通过公有云、私有云以及客户本地集群构建了无所不在的云服务。
去年 11 月,腾讯云正式发布行业首家全域治理的分布式云操作系统遨驰。遨驰单集群支持 10 万级服务器、百万级容器规模,管理的 CPU 核数超过 1 亿。
除了软硬件层面的研发之外,腾讯的 SaaS 生态也为腾讯 toB 业务的快速增长进行了推动。
过去一年,腾讯会议、企业微信、腾讯文档三大产品正式融合打通,带来全新的效率协作方式。
其中,企业微信上的真实企业与组织数超 1000 万,活跃用户数超 1.8 亿,连接微信活跃用户数超过 5 亿;腾讯文档月活跃用户突破 2 亿,累计在线文档数超过 30 亿篇。
从腾讯游戏的下降与 toB 业务的上升来看,腾讯无疑正在实现自己从 C 到 B 的基因进化。
不过这种进化,也还需要时间来验证。
毕竟国内外的 toB 市场强敌环伺,每家的日子也都并不顺利,腾讯能否在竞争激烈的 toB 市场中长期占据竞争优势,还需要持续不断的进行相关的投入。
马化腾曾说,过冬要考虑两点,第一是要调整姿态,把子弹用在关键战役上。二是要强化内部协作,而不是单打独斗。
只能说,这个冬天,腾讯也不好过。
-END-
你喜欢腾讯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告诉我们。
如果你觉得本文有价值,欢迎点赞分享收藏。
如果你想进一步与我交流,欢迎随时私信我。
关注 @首席数智官(ID:shouxishuzhiguan) 看精英们成功的商业方法论
p.s. 我也会回关你噢
其实很简单,我的观察,无非是三大原因。
我们知道,无论是经济,还是行业,都有景气度高和低的阶段。如今,因为疫情的原因,全球经济都不景气,中国在主要经济体中算好的,也无法与前些年相比。经济环境变弱,愿意和舍得打广告的企业客户自然减少了很多。
做过投资的人都知道,行情不好时,部分投资者会保持现金为王的思维,不敢随便对外投钱。担心哪一天突发状况,留点现金便于应付。至于广告,暂时少投或不投,也无妨。
我和一直企业主交流过,如今,互联网广告的转化率很低,现在韭菜没那么好割了,网民都经历过诸多教训。既然效果不佳,何必砸钱呢?
当然了,原因肯定不止这三点,但这几点肯定是主要的。
作家姚茂敦
8 次咨询
5.0
作家,代表作《钱小蛋理财记》
2325 次赞同
去咨询
只要 40w 的应届生收入不变,大厂们爱变成什么样就变成什么样。
根本原因是受政策和行业趋势影响,比如 k12 教育,房地产,擦边球行业广告投入都大大减少。
现在凡是弄个线上的买卖 都要去买量
这是个长久消耗 但未必能带来正现金流
很多小企业钱烧一波基本就明白了
其实线上看着那么大空间 大部分都是要被流量公司吃掉的 很多人后来人也就不再去参与了
2020 年各平台互联网广告收入占比,数据来自观研天下
从各媒体平台互联网广告收入所占比例来看,电商平台收入占比位列第一,达到 37.02%,其次为视频、搜索和新闻资讯平台,均达到 10% 以上,而电商的情况看今年的双 11 就知道了
随着中国互联网产业的不断发展以及互联网在民众中的逐渐普及,截止 2020 年 12 月,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 9.89 亿人
2014-2020 年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呈现出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2010-2020 年我国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复合增速达 40% 以上,2014 年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为 969.09 亿元,2020 年达到 4957.61 亿元。
从广告形式上看,视频类(包括短视频和视频)信息流增速更快,成为主流广告形式的趋向。2020 年,短视频信息流在总体互联网广告中的比例由一季度的 31.3% 上升到四季度的 36.6%,视频信息流由 6.4% 上升到 22.6%,增速最快。而其他传统互联网广告占比严重下滑
这是因为商家现在更看重广告投放效果,而不是之前的提高品牌知名度(信息流广告通俗一点来讲,就是通过 AI 和大数据算法,根据你的网页浏览历史,以及个性化标签为你推荐符合你个人消费习惯和消费能力的商品,做到精准投放,这样会极大提高你购买商品的概率和意愿,这也就是信息流广告为什么会成为商家投放广告主流方式的主要原因。
这就是字节跳动在 2021 年将实现 4000 亿元的营收,同比增长 60%。虽然媒体报道与其往年超过 200% 的增长势头相比已有大幅回落。但是同比增长 60% 已经非常恐怖
作为互联网广告从业人来说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市场分布
现在一线城市市场已经被这些互联网公司和一级广告投放代理商占领,一线城市市场已经逐渐饱和,但是很多二,三,四,五线城市处于空白,这些中小城市也是一个巨大市场
早在几年前敏锐嗅到市场机遇的资本们,他们就下沉市场,在三四五线城市
当市场开始进入 “存量博弈” 时代,以往巨头们看不起的小生意,巨头看不上的下沉市场,正在成为最大的市场需求,但是这些市场不是由这些互联网公司本身去开发,因为会增加投入成本,所以开始开放市场交给一些广告公司去开发,形成二级广告代理商去开发抢占这些市场,但是因为比如业绩要求,一个季度需要达到一定的广告投放量,没有达到来年取消代理权限,比如利润空间是 10%,在除去场地跟人工成本之后就没有多少利润了,量大还好,量少就没有办法做了,还有一些地区限制,行业限制,你只能做某地区某些行业等等一些原因造成只有一些有实力的二级广告代理能存活下来
而到了今天开始出现了渠道服务商,就是通过各个渠道整合各个互联网公司资源成为拥有各个平台(比如头条、抖音、快手、腾讯微信、微博、知乎、B 站等平台)的综合性广告投放服务商,不再是之前只能单一平台业务的某个互联网公司广告代理商
我就是其中之一,在这几年我搭建了互联网信息流广告项目联盟,目前拥有上百个主流资源(例如抖音、今日头条、快手、腾讯,知乎,小红书等等),从去年开始招城市合伙人联盟合作,抱团取暖,一起走量,降低成本,扩大利润空间,现在已在全国各地合作了近百家广告公司和个人创业者,还在不断的增加,我们现在的利润可以达到 50% 以上,这已经足够我们生存发展下去
所以腾讯、字节跳动、百度、哔哩哔哩等互联网公司广告收入集体降速根本原因不是没有市场,是过多的压榨代理商造成没有能力成功开发和占领二,三,四线城市市场,只占领了一线城市和少数的二线城市市场再加上疫情影响造成大型企业广告预算减少,比如以前我合作的商家都是中小企业和个体户,从今年开始比如像房地产和汽车等很多大型行业找我合作,这些互联网公司看不上三万五万的单子,不做,但我做,所以现在市场对这些大型互联网公司不太好,但是对于我这种普通人的小公司是一个不错的机遇。
一个行业达到一定的规模,就会诞生一条庞大的生态链
别的不知道,字节应该是韭菜割太猛了。
字节怎么赚钱,收入大头就是你刷视频的时候,偶尔给你插个广告。早期广告还比较少。
现在呢?恨不得是一堆广告里面,偶尔给你插两个正常视频。
这意味着,韭菜已经不够用了,总不能全是广告吧?
广告是为实体服务的,为了卖东西,卖服务
没有实体,广告的目的是什么?
广告降速是表象,本质是实体降速
都是因为在知乎买广告,所以影响了其他平台的广告收入。
为什么腾讯、字节跳动、百度、哔哩哔哩能出现在标题上了榜?
早几年业内基本都只认四大家,即百度、神马(uc)、搜狗、360 四家也称四大搜。后面 ocpc 算法出来,今日头条、抖音、快手、广点通等信息流平台得到了爆发式的增长。
1、政策方面
国家对互联网广告的法律相继出台、使得大部分金融、游戏(无版权的传奇类游戏居多)、医疗、理财等黑灰产业先相继倒台,今年的” 双减 “政策又直接导致了教育行业斩到了脚后跟。
早年间国家对互联网管理的没那么严格的时候,各种医疗广告铺天盖地、菠菜广告、不正规的金融广告等也迅速滋生,这些处在灰色地带的产业往往出手阔绰每天都要烧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广告费,给互联网广告行业带来了巨额的广告收入。随着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实施,近几年才得以抑制。
2、产出投入比的降低
以游戏行业来说,目前手游传奇游戏的注册成本在某手机厂商(OXXO)投放一个注册成本在 80 往上, 充值成本在 500 往上,七日 ROI 到 100% 已经算是不错的数据。原来传奇游戏一个注册只需要十来块成本,充值成本几十块。不仅仅是游戏行业、其他行业也同样存在相同的问题,流量越来越贵,广告成本的暴涨使得金主们不得不削减预算,另寻其他的出路。
只不过是互联网的热度在回归理性而已。
一群只会写娱乐应用的 low 货凭什么赚那么多钱?这种公司也不应该赚太多。
国内公司一直在把广告权贱卖
因为可以通过一系列霸王条款从用户手里无偿获得注意力资源,所以他们通过不断的降价恶意竞争形成了一种买方市场,也就是不停的贱卖用户的注意力经济,对比 youtube 的广告价格和对生产者的激励可以轻易看出,B 站所谓的绿洲计划给 UP 主的不过是九牛身上的一根毛,而腾讯那更是白嫖来的,至于字节我没有看过也没在上面生产过。
进入了 IT 民工时代
作者 | 牧遥
在互联网世界,近年来弥漫着一股 “算法迷信” 的风气,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以字节跳动的快速崛起为起点,尤其是大家提到抖音时,会理所当然地认为他们的秘密武器是存储在服务器里那一行行神秘的代码。
这种迷信在去年 TikTok 的强制卖身风波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当谈判陷入僵局,有相当一部分竞购方认为如果出售业务不带有算法,那么毫无意义。
《华尔街日报》援引自消息人员的说法是,没有算法的 TikTok 就如同用着廉价引擎的豪车。
但事实上,字节内部关于机器学习推荐算法并未取得多少外界未知的突破性进展。
虽然抖音并未在国内公布他们的算法是如何工作的,但为了自证清白,TikTok 不仅向当地的监管机构和外部隐私专家开放了查看代码的权利,还在洛杉矶建立了一个存放着所有数据流和代码的透明度及问责中心。
可我们至今都没有找到任何关于个性化推荐算法函数本身的颠覆性创意,美国市场上也没有出现新的相关产品。那么,APP 工厂的真正优势,到底在哪里?
01 字节系爆款真正的闪光点,在算法友好型的 UI 设计上
过去二十年,科技产品的 UI 设计始终围绕着如何消除用户与他们的需求之间的摩擦。
在这个网络效应爆发式增长的时代,谁能设计出比竞争对手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谁就能成为利用聚合理论获得大量用户群的科技巨头。
这是一种写在字里行间的以用户为中心。
拔地而起的科技公司,迅速过载的膨胀信息,让我们为用户提供最好服务的关键,从洞察人们某种未被发掘的需求变成了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实现对海量数据的筛选与过滤。
首先明确一个前提:ML 算法的训练需要大量的数据集,任何一个 Google 或 Facebook 的算法专家都没办法独自训练出一个高质量的推荐算法。
这是否意味着所有全新垂类的 APP 都会被打上大厂的标签?
大概率是这样,但不全是。
自 1998 年亚马逊推出基于项目的协同过滤算法以来,它被改编和应用到了大部分网页上,比如向人们推荐视频或新闻的算法,以及各式各样的互联网广告。
但作为个性化推荐的商业鼻祖,亚马逊只有 30% 的网页浏览量来自推荐系统,搜索结果页面目前仍是用户下单的最主要路径。
在这个推荐引擎中,系统正常运转的前提是用户过往的购买记录、在商店浏览过的商品、已经添加到购物车里的商品,以及一些以后可能会订购的商品。
所有的一切都是基于用户的搜索行为。所以时至今日,我们依然会面临在淘宝上搜索一次 “花架” 就一直被推荐花架的囚徒困境,而不是转而询问你需不需要一盆花。
可以明显地感觉到,这类算法永远都处于 “猜你喜欢” 的状态。因为当屏幕上同时展示多个项目时,它无法分辨出你的眼睛所注视的到底是哪个区域。就算能看到,因为没有 upvote/downvote 的反馈设置,它也不可能知道这种关注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
一言以蔽之,算法对用户情绪的判断并不清晰。
然后我们再来看抖音的界面。
从视频开始播放的那一刻起,APP 的 UI 设计会促使用户立即开始思考一个问题:你怎么看待眼前的这个视频?
1. 你会在视频还没播放完的时候就下滑进入下一个视频吗?是的话就隐含表示你对它不感兴趣。
2. 你看完了它,还给视频漫不经心地点了个赞?
3. 你在这个视频中停留了一阵子,甚至让它循环播放了好几次?
4. 你通过内置的分享面板把这段视频分享给别人了吗?
5. 你是否点击了右下角旋转的 LP 图标,看了更多使用同款背景音乐的视频?
6. 你打开视频制作者的个人界面页面了吗? 是否观看了他其他的视频?之后你关注这个人了吗? 是的话,说明你除了喜欢这个视频之外,也许还特别喜欢这类人。
但这些都不属于硬核的技术突破,而是来自 UI 方面的巧妙构思。
这种设计最大的特点,就是帮助用户像算法一样看东西。
所以抖音的算法比其他短视频 APP 学得更快。这一点非常重要,要知道,即使算法本身同几年前并没有有太大差别,仅仅是在更大的数据集上进行训练,就足以让 OpenAI 开发出 GPT-3 这样的模型。
在抖音之前,绝大部分短视频 App 都采用了微博式的界面,照搬图文信息流的展示方式,以缩略图的形式显示视频,再加上几个关键词标签或一段描述。
这种信息展示的方式历史悠久,适用面很广,但是对算法来说并不友好。
至于抖音设计巧思的来源,如果你恰巧使用过他们早期的版本,就会发现其界面、内容、调性与 http://Musical.ly 如出一辙。
据说张一鸣很早就洽谈过收购 http://musical.ly,后来未果才回国做了抖音。完成反向收购之后,字节的后端算法插入 http://Musical.ly_(现在的 TikTok)_的效果是显著的,用户时长很快就增长了一倍以上。
02 算法推荐是重要的,但它并非全部
信息展现方式一直是互联网产品里最基础的部分,也是争议最大的部分。
只是在技术至上的论调下被忽略了。
最常见的信息展现方式有瀑布流,以及全屏。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一屏里放多少内容合适。
按照张小龙在微信公开课上的说法,一屏里的内容条数,跟命中率成反比。所以视频号上线后的前半年,采用半屏式的信息流展现方式。后来在灰度半屏和全屏的用户时,关注 tab 的用户因为内容命中率不够高,全屏后反而带来了后台清晰可见的选择困难。
这是内容池深度的问题,与推荐算法的调教无关。
这里普及一个技术方面的常识:当底层召回内容数据不足时,算法会从候选队列中进行降级召回。
即本来算法觉得用户可能会喜欢内容 A,但整个内容候选集中都没有 A 的存在,只能递补与 A 相近的 B。
如果连 B 都没有时,算法会进一步做降级召回处理,或是直接按照热度排序补充全局热门的内容给用户。
从而带来持续的恶性循环——被污染了的算法模型,会始终局限在某个范围内寻求帕累托次优解。
出于这样的理由,我更愿意相信视频号的全屏是出于内容积累到达某个临界点后开始进入调教算法的阶段,而非所谓的对抖音的妥协。包括快手的精选 tab,也是同样的道理。
人们永远可以争论社交网络是由什么组成的,但需要明确的一个前提是,大多数社交网络都采用一种渐进的方式来扩大规模。
鼓励用户与其他人互关,一次建立一个联系。为工具而来,为关系而留,这样做唯一的问题就是速度太慢,而互联网恰好是一个崇拜速度的地方。
只需要搜几个关键词,无需关注或与任何人成为好友,抖音就可以快速了解一个人的喜好。
我们姑且把它命名为一个围绕兴趣建立的娱乐网络。现阶段,它是一个快速、高效的传播媒介,因为这个网络不由关系连接,所以抖音博主的流量永远不可能属于个体。
很多人认为抖音商业化走在前面是因为广告算法好,但实际上抖音对游戏广告主的包容程度才是隐藏不言的奥秘,他们允许以单个付费用户为单位结算,甚至可以约定 “若用户流失则退款”。
然而想靠这个设计留住用户和增长并不现实_(字节国内的广告收入趋于停滞已经证明了这件事)_。中文互联网的残酷之处在于,任何 UI 设计都可以在一夜之间被同类产品模仿和复制,只要它被证明是有用的。
在这个机器学习占据主流的时代,全屏的设计就是为了帮助算法更快地去 “看” 这个世界。
但这并不意味着算法是万能的。因为直到今天,字节都没有办法大规模地侵入长视频领域,即使张一鸣的战略 PPT 上明明白白地写着 “只要在信息分发领域,字节都要用算法来重新做一遍。”
即使抖音的 UI 设计让他们的算法迭代更快,也不可能做到筛选出人们行为信息中的所有 “噪声”。有时,人们希望算法再“聪明” 一些,更理解自己;有时,人们并不愿意重复看那些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也想了解一点公共热点;还有的时候,人们会想培养一些新的潜在兴趣。
事实上,那些乏味重复、引起用户轻微不快的内容才是产品的慢性杀手。如今,这些负面情绪正在抖音的 APP 里缓慢发酵。
算法今天不是,未来也不可能是万能的。
举一个最直观的例子,不管是我们自己的优爱腾,还是海外那个算法驱动的 Netflix,内容消费都是以运营阵地和导航搜索为第一生产力的。
因为决疑成本的巨大差异,长视频至今还保持着传统货架式的消费方式:
最新最热的内容放在首页曝光度最高的轮播栏;用户依赖类目导航去查找想要的内容,比如按照类型、地区、上映时间和评分来选择电影;还有很大一部分消费来自于搜索对应的站外决策。
比如在微博种草了某部电视剧,根据豆瓣评分来选择观看的电影,以及最近身边的朋友们常常聊起的综艺。
毫无疑问,算法在长视频领域依然没有占据主导地位。
03 结语
当个性化推荐在某些领域大杀四方之时,我们总会不由自主地假设它占据我们全部信息场景的画面;然而,现实却是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信息的渠道,远比他自己想象得要更加丰富。
假设一个初级电影爱好者想在周末看一部电影,会有几种可能?
他可能直接打开搜索框,搜索自己喜欢的演员或导演,看看他们还有哪些自己没看过的作品;也可能打开豆瓣,刷一刷有没有自己感兴趣的电影;当然,如果他有一个朋友恰好是发烧级的影迷,他可以直接请对方推荐几部。
事实上,推荐、搜索和社交是满足人们不同需求的互补类工具,它们之间并没有明确的替代关系。
算法与编辑、社交并不对立,也不存在唯一的最优选。就像微信的算法,一定有克服「社交情景崩溃」的成分,而今日头条的内容审核,也聘请了大量的人工编辑。
当我们站在科技与人文的交汇点去看这个世界,会发现每一种新技术都既是包袱又是恩赐,它永远不会是非此即彼的结果,反倒比我们预想中的要更加复杂与深刻。
《楚门的世界》里,创造者对楚门说:“外面的世界跟我给你的世界一样的虚假,有一样的谎言,一样的欺诈。但在我的世界你什么也不用怕,我比你更清楚你自己。”
楚门却说:“You never had a camera in my head!” (你无法在我脑子里装一个摄像机)
尽管楚门的世界是假的,但楚门是真实的。所有计算好的下一刻,是行云流水般的此世光阴。
【参考资料】
[1]. 取消算法推荐,是技术上的倒退吗?腾讯研究院,2021 年
[2].Seeing Like an Algorithm,Eugene Wei,2020 年
[3]. 算法知识汇总:构成 / 学派 / 算法,潘一鸣,2019 年
[4]. 推荐算法的 “前世今生”,纸皮小火车,2019 年
自互联网平台反垄断开始的政策方向,要求行业发展和监管规范两手抓。在明确的指导与规范下,行业将更能与经济发展结合并有序发展,利好合规经营、发展技术与模式创新的平台。从行业发展阶段来看,国内全网用户在今年 5 月达到 11.64 亿人后增速平缓,进入用户存量竞争、时长重分配阶段。由于流量红利趋缓,叠加外部环境规范化,催化互联网平台虚实结合,核心能力从早期的 C 端获客与变现模式创新,进化为产业互联网与基础建设。表现突出的平台如美团、京东、拼多多,无不转往重资产的运营模式以建立壁垒。
当前流量增速最快的短视频与直播,巨大流量与裂变传播的种草视频,是广告主青睐的对象。由于近期数据安全、用户体验等监管要求,APP 开屏广告及信息流推送受到限制,导致精准营销的效果(ROI)下滑。我们判断,未来短视频的用户时长仍会稳定增加,但是在广告投放上会部分移转到内容与品效合一广告,具备高粘性的社群平台(如哔哩哔哩、知乎、微博等),其变现价值将持续提升。
行业格局当前面临两大变化:商家二选一绑定的禁止,使得京东拼多多得以扩大商家生态与品类覆盖;直播电商的崛起,让短视频平台瓜分原本电商平台流量。当前头部平台皆发力社区团购等新业态,运营上进行供应链、配送、三方增值服务等垂直整合,营销上以低价、社群、直播等方式获取长尾用户及购买频次,由营销、配送及其他增值服务来赢取利润。业态高速演化下,平台维持 GMV 增长,但资产投入规模或需持续提升。
短视频冲击下,在线音乐与长视频用户流持续失;而游戏行业虽在三季度受到防沉迷政策以及版号停发的影响,用户数仍维持在 6.7 亿高位,市场规模同比增长 10%,优质游戏的表现更超预期。我们判断,版号在重新开放后,市场情绪有望得到提振,同时作为文化输出的重要渠道,游戏出海在未来数年仍将维持高增速;长期来看,元宇宙等虚拟世界等下一世代概念,短期或通过游戏升级来建立用户心智与生态。
【发现报告】专业研报平台丨收录海量行业报告 / 券商研报丨免费分享行业研报
收录超 270 万份研究报告和 2000 万份数据图表,每天高效地支撑着大批市场研究、咨询顾问、金融投研、商业分析等人员的专业性工作;同时,来自各行各业的产品、营销人员,甚至学生朋友也在这里找到了大量有价值的内容。
11 月 17 日发布 3Q21 业绩报告,3Q21 实现营收 52.07 亿元,同比增长 61.41%,基本符合公司指引和彭博一致预期。实现毛利润 10.19 亿,同比增长 34%,毛利率 19.55%,同比下降 4.07pct;净亏损 26.86 亿元,去年同期亏损 10.82 亿,净利率同比下降 26.6pct。
主要是在广告和直播增值业务收入快速增长的带动下,公司 3Q21 总营收实现稳健增长。其中:
多元化内容和高用户粘性助推商业变现。
3Q21 公司 MAU 同比增长 35.50% 至 2.67 亿人,环比增长 12.70%,用户持续增长;
MPU 同比增长 59.33% 至 2390 万人,付费率 8.94%,同比增长 1.34pct,环比增长 0.13pct,稳中有升;
用户黏性方面,正式会员第 12 个月的留存率维持在 80% 左右,每用户日均使用时长 88 分钟,月平均互动次数环比增长 39.7% 至 102 亿,社区维持高粘性。
视频品类的扩充带动直播和广告类型的丰富,推动多元化变现。
但我们也要注意看到——公司游戏上线速度受版权紧缺影响不及预期,游戏业务短期承压;
得益于公司品牌效应不断提高,深度学习与优化广告效果模型,以及用户多场景对广告多场景的打通,广告业务整体信息流 CTR 增长强劲,广告视频化趋势亦大幅提升转化效率,汽车、服饰、鞋包等新品类取得超预期增长;
双十一期间电商业务 GMV、ROI 等数据亮眼,电商场景逐成生态;
电视端用户与移动端重叠率低,用户渗透率增长空间较大,随着带宽的提升,电视端有望吸引更多新用户融入 B 站体系。
为此,光大证券海外调整了 21-23 年营业收入预测至 193/281/381 亿元(与上次预测 + 0.53%/-0.72%/-5.70%),由于公司高毛利率的游戏业务受版号发放影响占比下滑,下调 21-23 年净利润预测至 - 58.8/-52.5/-37.5 亿元(上次预测 - 46.8/-38.4/-27.0 亿元)。
鉴于当前互联网行业估值总体承压,下调游戏 / 直播及增值服务 / 广告 / 电商及其他四块业务的 PS 估值倍数至 5/10/15/5,随着估值体系切换至 2022 年,对应目标价 108 美元;维持 “买入” 评级。
11 月 10 日,腾讯控股公布 2021Q3 业绩。2021Q3 公司实现营收 1424 亿元,同比增长 13%;毛利率 44.1%,同比减少 0.9 pcts;实现 Non-IFRS 净利润 318 亿元,同比下滑 2%。
3Q21 手游收入(含社交网络)425 亿元,同比增长 9%;监管和高基数效应下本土游戏承压,发力海外布局。
核心游戏《王者荣耀》和《PUBG Mobile》持续强势,稳定居于全球移动游戏收入 TOP3。
重磅新游上线,英雄联盟和宝可梦 IP 价值凸显。《金铲铲之战》和《英雄联盟手游》首月流水或分别达 5、10 亿元;《Pokemon Unite》移动端表现优秀。
未成年人游戏时间和流水占比显著下降,对收入影响有限。
海外布局加速扩张,通过投资获得 IP 和发行能力,同时建立海外研发和运营团队,打造全球游戏矩阵。
社交网络收入 303 亿元,同比增长 7%。监管推动下内容行业规范发展,未来回归用户导向。
腾讯视频持续布局多元内容,监管有望促进降低内容成本。
在线音乐付费会员数达 7120 万人,付费率达 11.2%,持续创历史新高,未来深化平台和内容 “一体两翼” 战略。
广告业务收入 225 亿元,增速下滑至 5%,监管和宏观经济影响下疲弱态势或持续至 1Q22。
社交广告同比增长 7%,开屏弹窗广告整治造成较大负面冲击;
媒体广告同比下滑 4%,主要由于腾讯新闻收入下滑。
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收入 433 亿元,同比增长 30%。
金融科技:部分地区受疫情扰动增速同比放缓;支付服务走向互联互通。
企业服务:自研 CRM SaaS 腾讯企点用户数破百万;数据库 PaaS 解决方案 TD SQL 服务中国前 10 大银行中的 6 家。未来继续发挥基础设施优势,加大投入建设产业互联网开放生态。
短期内广告、游戏受监管负面影响,未来随积极调整逐步适应消化。
核心游戏基本盘稳固,重磅新游上线贡献增量,海外布局持续加码;随宏观环境改善,小程序和视频号有望驱动广告需求和价值持续提升;金融科技与企业服务中长期成长性明确。光大海外维持公司 21-23 年 non-IFRS 归母净利润预测 1,367.1/ 1,727.6/ 2,072.6 亿元,现价对应 PE 分别为 29/23/19 倍,维持目标价 715 港元,维持 “买入” 评级。
当然啦,我们可以看看他们的分析过程,结论仅供参考。
经济崩了
玩砸了
迫切需要一个新赛道
就是元宇宙
经济危机本质就是资本投什么赔什么
资本索性不投了。
根上讲现在就是图穷匕见,两条路
一条就是消灭资本,以现在的经济基础再走一下集体主义试一试、这条路走通了就是共产主义,走不通就回到修正主义上来
还有一条路就是彻底资本化,把能源,交通,通讯,土地这些领域放开,容许资本进入,这是最轻松的一条路,能带来三十年繁荣。
刚好在字节商业化和 bilibili 商业化都工作过,前同事也有在腾讯广告和百度广告的,Mark 一下这个问题,有空来补充。
稍微大体看了下其他回答,感觉大多是道听途说,没有在一线了解互联网广告的商业模式,这玩意儿就算你是里边实操的业务人员都不一定能研究明白,但那么多外行人的回答却能得那么高赞数……
数据有说服力那是西方文化,东方讲求历史的重蹈与覆辙,所以根据经验盲猜下啊,应该是这几个公司都登顶了,登顶意味着不需要广告去划地盘了,要么守住,要么相互通商……
骗人的行业越多广告越疯狂。正经做事的企业投入广告经过深思熟虑。像网贷这些全靠骗人只能不停的打广告
都没钱了呗。
和双十一 “理性消费” 的原因一样
看看热搜第 8 蜂花的广告不就明白了,评论区多离谱。用户学精了,傻子不够用了。
那 jb 玩意是在侮辱我的智商还是咋的。人 up 主恰饭视频都比这有意思的多。人一看我投广告没回报,不如不投。
话说,2500 亿上涨到 4000 亿,和 1200 亿到 2500 亿~ 不是进步了嘛~
分母大了看环比的时候能不能不要只看百分比,也看一下绝对值,这样的结论特别不 solid~
哪家公司能年年 200% 的,股票拉涨停越往上需要的钱也越多吧?
下明补个杠精的图,开始说 “TT 是抖音做了个数据储存分离出去的产品”,然后 “TT 和抖音分开是因为川普搞的 “,喷你之前根本不管你说的啥,喷就完了~ 义愤填膺的说了一大堆,然后发现自己的观点跟我一样,还发了一堆骂人私信,杠精都是对的~~
羊毛出在羊身上,大家捂紧口袋过日子,羊毛薅不下来了
以前过生日都是请一帮朋友一起,买个大蛋糕,而今选择在宿舍,买个四寸小蛋糕两人自己过
消费者消费压缩了,广告主广告投放的效果就打折扣了,就会选择减少广告投入,广告商平台的收入自然就下降了
但,这都是暂时的
如果甲方不傻的话,就不应该在这些网站上投放大量广告。
暂且不说虚假点击,虚假流量的问题。就这几家互联网头部公司做的广告投放模式,就单纯是为了恶心用户。你觉得这样的广告是正面还是负面广告?
今年的互联网公司,在政策面上被社会主义的铁拳反复敲打,反垄断、教育双减、游戏版号和未成年限制…… 结果是整个互联网行业的上市公司的估值都腰斩了,在跌到 “低估” 区域之后,很多所谓的价值投资者开始抄底,结果被越套越深,由此变成了中丐互怜人。
本身价值投资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光看 PE、PB 这种估值是很片面的,价值投资真正的难点不仅仅是长期持有,更重要的是不仅能看得清楚、还能算得清楚价值,而这意味着要预测未来,那当然是很难的。
像是资源类、海运、猪肉都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周期板块,他们 PE 最低的时候反而是股价最高的时候。
像互联网这种新兴发展起来的板块,是不是也会有周期呢?只不过行业比较新,周期又比较长,所以到目前为止一个周期都没走完,就没有历史数据作为支撑。
就我个人的理解,过去十几年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一方面得益于新兴行业 + 技术发展 + 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增量市场(包括 PC 互联网的发展、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尤其是智能手机和 4G 的普及),另一方面也正好赶上了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形成了双重增长。
但是最近几年头部的互联网公司已经形成了垄断格局,国内市场也被挖掘的差不多了,从增量变成了存量市场。同时因为各种内外因素影响,国内经济增长也开始放缓,过去的发展红利逐渐萎缩。而一个没有明确增量的行业,搞垄断会被锤,搞竞争那就会内卷,是不可能给出高估值的。
那么这点就意味着供需关系的反转,过去是需求增长供应不足,而现在需求饱和供应过剩,那么反映到股价上,就有可能走出和周期行业类似的表现。
因此挖掘新的增量点是互联网行业所不得不做的事情,从过去几年火热的 AR、AI,再到最近爆炒的元宇宙,也能看出资本的这种焦虑。但现阶段,AR 和元宇宙更像是空中楼阁,雷声大雨点小,目前的技术能力还远远达不到实用化。
而 AI 方向伴随着这轮深度学习的迅速崛起,已经应用广泛、渗透地无处不在。但对资本来说,真正能带来比较明确的经济效益的实际上还是老一套的用户画像、推荐系统,而这套东西甚至不需要深度学习也能运行良好。
然而,目前数据分析和用户画像带来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很容易形成信息茧房,让人们只看到自己一直在看的东西,从而形成了一种不健康的正反馈,助长了极端情绪和极端群体的形成。在国内,诸如微博、饭圈、女拳都是其中的例子;而在美利坚,MAGA 和 BLM 的对立也有互联网的推波助澜。甚至出现像特朗普这样一手被 facebook 和 twitter 给捧上王座,再一手被它们永久禁言的讽刺现象。因此可以看到,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都对互联网企业对信息的把控抱有警惕的。
包括像这两年基金相关话题和韭零后的火热,也和这些互联网渠道的推波助澜紧密关联,就突然发现身边的人怎么都开始买基金了。(但我自己不太一样,我是因为看衰房地产,看好未来投资国家长期经济发展,所以主动开始关注的基金和股票)
相比之下,新能源方向之所以能给出如此高的估值,也正是因为未来至少十年具有确定性的高增长,在新能源车彻底替代燃油车、储能规模达到瓶颈、太阳能电板铺满赤道(误)、风电和高压电插满太平洋(大误)之前,都不会大幅改变估值逻辑。
而且玩过群星、戴森球之类游戏的小伙伴都知道,在星际文明中,能源才是硬通货,能源会是永恒的主题,不同等级的文明也是按能源的利用率来划分的。因此只要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而不是脑后插管,那能源的利用会是一个永远的高增长方向。
回到互联网行业来说,它依然有机会。未来将会是一轮残酷的筛选,要么是挖掘新的方向新的增量点,要么是旧的方向出海,不局限于在国内的内卷,而是去分全世界的蛋糕,像纳斯达克头部的公司能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也正是因为它们能收割全世界这个巨大的市场。而这轮筛选过程中,在这种残酷的竞争内卷格局下,投资基金就会变成自己杀自己,互相对冲,但去股票市场投资未来能看好的公司,也会同样困难,尤其是我个人看好的几家公司甚至都没有上市。。。
毕业之后就在互联网广告公司,已经两年左右了,谈下我的感受:
最大的感受就是,拿钱不当钱,十几二十万已经是小预算了,大几十万、百万级别的才是大预算(尽管,我月收不过万)
再就是流水、数据增长太快了,每次定下个季度或者明年的目标,都是翻倍、甚至翻好几倍,但是总有部分团队能够完成,也挺惊讶的。
不过今年以来,明显感到生意不好做了,新客户越来越少、预算也越来越低,大多品牌都开始变得精打细算,我们的毛利率逐渐走低。
从行业来看,我感觉大多品牌做的广告,可能很长时间内都没取得什么好的效果,撒钱的热情被过低的 ROI 劝退了,再加上很多乙方跳槽到甲方公司(我自己对的很多客户都是乙方),彼此那一套都门清,我们的生意就更难做了。
从宏观来看,互联网反垄断、疫情、增量转存量等等都有一些影响,属于互联网的扩张期差不多要见顶了,接下来很多大平台走的也是精耕细作的路子,有克制的增长路线,是好事,也意味着很多公司和团队都要面临着转型,至于未来如何,慢慢再看吧。
鹅城的百姓都成穷光蛋了
广告收入无非来自于两种预算,一种指向今天(看实时 ROI 的,偏效果)、一种指向未来(扩用户规模、品牌声量的)。
所以想到的主要原因(排名不分先后):
主流平台用户规模增长减速甚至停滞,DAU 和用户时长意味着 Adload(广告可售卖的库存)不涨了,进入存量市场竞争;
部分大金主行业受政策影响减速甚至基本消失,如 K12、游戏等;
资本市场降温,导致烧融资投放的行业收紧对 ROI 的考核,如过去一两年大火的新消费(今年双 11 降温已经很明显);
网民对广告耐受力越来越高,新营销模式加快对传统广告预算的分流,如直播电商、达人营销、私域运营,有些没有归因到广告收入;
……
也没什么可恐慌的,因为没有什么是永远涨的,包括北京的房价。
红利期结束,意味着要磨练内功新功,才能从存量市场打出新天地。
最最简单的
还是效果不好
入股广告效果好
肯定愿意多投入
反之
亦然
看到哔哩哔哩我就进来了。
下面是关于我 B 的内容(复制粘贴的):
B 站和百度在第三季度除了同样遇到广告逆风的压力外,各自的投资均大额减值。其中,百度第三季度投资浮亏 189 亿元、B 站浮亏 7.42 亿元,分别相当于他们当季营收的 59% 和 14%。
百度的浮亏主要来自它对快手、中国联通、携程等企业的投资。管理层曾在二季度业绩会上提过对于长期投资的账务处理方式可能会影响其利润。仅快手今年三季度市值就缩水近六成。快手上市时百度对其持股约 3%。
B 站则主要受心动公司的影响。今年 4 月 B 站对心动公司投资 9.6 亿港元。今年三季度心动公司市值缩水 37%。
说几点自己的看法:
只要是经济个人感觉都是有起有伏,如果是单个的投资啥的,有亏损是正常的。(当然我不是金融专业,只是了解过一点点金融)
如果很多企业都在这一个方面有这样的现象,那么从侧面说明也是在预示着什么。所以及时做好万全准备是必要的。
现在很多很多行业发展都非常迅速,达到饱和状态或者说是到达一个峰值之后,要么急速下降后就一直降下去,要么下降之后回升突破峰值实现质变,当然也有可能保持峰值继续往前推进,当然还是要看具体的情况分析。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就酱~
百度搜索已经是广告里面找词条了,这都还不行,以后看来全变广告了
人在字节 刚被裁员
这么说吧
降速是好事 以前是资本无序扩张
用钱砸广告 疯狂收割流量 满大街的广告
最后羊毛出在羊身上 掏钱的还是用户你
现在好了
广告覆盖的少了
变相的减少用户的支出
让人的欲望下降 着手在国家发展计划上 具体是啥自己想哦
-——– 对平台来说 以往虚胖 臃肿的扩张
现在是潮水退去后的时刻
谁在裸泳 一看便知
阿里:别看我 说的不是我 我没有裸泳 散了 散了~
转化率太低,投入烧着烧着就烧不起了,开始降低投入
谁会赢?
1. 天花乱坠的奢饰品广告和把人当傻子的抢购广告
2. 穷困潦倒的年轻人
都在说甲方不好过、实体经济没钱了。
甲方不好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消费降低了。
消费降低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大部分人手上可支配的钱少了。
要想经济好,得大多数人有钱。少数人钱再多,他也没法拉动经济发展。
我认为是因为经济形势一片大不好。
大家都没钱了,能抢钱的机构拼命抢,不能抢钱的只好裁员降薪。
宿主都这两年节衣缩食导致这两年没长嘌不止还瘦了,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导致其身上的寄生虫不长大了呢?
疫情原因
1 经济情况
2 互联网发展周期律
先来看下 2020 年各大互联网公司的整体营收及广告营收情况
由于字节跳动还未上市,其 2020 年广告收入大概是 1750 亿元,仅次于阿里巴巴。
根据 QuestMobile 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 2020 年度大报告》,2020 年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 5292.1 亿元,较上一年增长 5.4%。
在 5000 多亿的大盘里,我们也看到了一些趋势
广告市场整体市场就那么大
实际上通过分析 2020 年互联网报告,就可以看出,整个广告市场的规模增长速度并不快,而各大厂商广告营收增速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广告在向头部集中,比如 2020 年时爱奇艺,微博,搜狐这些平台广告营收已经在降低,流向头部平台。
教育平台广告投放受限,今年广告规模降速
教育平台本就是广告的大客户,下半年将没有教育平台的广告,这对整个互联网广告营收是有一定影响。
互联网广告并不便宜
虽然互联网广告,有很大的流量优势,但现在的互联网广告,实际上并不便宜,在知乎上比较贵的广告,点击落地有 3 块。
互联网广告还存在刷单行为。
我个人认为,广告收入集体降速,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市场大小问题,前两年这些头部平台靠着收割小平台的广告费用,以实现自身的快速增长,当这些收割完后,就会出现瓶颈。
做得到精准对接的话,是不需要广告的。
精准对接一定不是通过行为算法发现的。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但是树的种类是有限的。
需求不是以叶子为基本单位的,而是以树种为基本单位的。
今天继续跟着刘鹏老师的思路,来看一下互联网广告技术的技术特点。还是老规矩,中间会给小白们补充很多例子,便于理解,从业有基础的可以直接跳到文末查看导图。
技术特点大致分为几个维度,技术和计算导向、效果的可衡量性、创意和投放的标准化、媒体概念的多样化、数据驱动投放决策;
接下来我们跟着书中的内容逐一对照介绍。
一 技术和计算导向:
在现在常见的互联网广告里面,不论你是甲方做投放选择还是运营方做投放执行,都避免不了要看数据,数据在一定程度上是客观的,排除了很多人为理解的干扰因素,纯粹的是数学问题。那么有效的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据模型就是很重要的事情,否则就像很多企业在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平时开会数据都看着没有异常,但是年底一看今年没赚钱,原因就在于数据过程的指标合理性。
在广告中,我们会设置好预期我们希望把广告分发给哪些用户看,一方面是提高流量的利用率,避免浪费流量,另一方面也是对用户来说最小的 “打扰”,头条在广告的设计中就有“让广告成为一条有价值的信息” 这样类似的概念。这也是现在做原生广告中常见的思路做法。具体的受众定向我们在后面的章节会有详细介绍,这里不展开。
竞价交易的逻辑也是在流量利用率和流量价值中体现的,可以理解为像我们买机票一样,高峰时段,买的人多,那么航空公司愿意把有限的位置卖给价格更高的人群。这种动态定价在很多行业都有,只不过在互联网行业中,这种竞价机制,被更具体的数字化,从而也衍生了后面我们要学到的 RTB、ADX 等系统的产生。底层的需要的大家知道是这种通过系统来判断价格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系统算法对效果的预估,同时也是优化投放效果必须要用到的依据。
二 效果的可衡量性
我们接触过互联网广告投放的同学应该对 cpc、ctr、cvr 等数据有基础概念,很多广告优化师,在岗位考核指标中会有提高 ctr 这么一项,对于算法岗位的同学来说,会有 ctr 预估偏差的考核指标。但是我们需要明确的是,这些指标在一定程度上是收到广告投放环境和技术的限制的。可以理解为,不能用不同语境里的情况单纯的对比数字大小,来判别好坏。就像很多人并不认为几万块的奢侈品包包比几十块的帆布袋更具有使用价值。也不可以让乒乓球冠军跟跳水冠军去比仍标枪,驴唇不对马嘴。
三 创意和投放方式的标准化:
就单单只看国内的互联网广告市场来说,根据主流媒体的预估,到 2023 年,国内这个市场将是万亿级别,这么庞大的市场,在规范化和流程标准化的建设上是必不可少的。同样,从互联网广告萌芽阶段到现在,标准化、程序化也是在飞速提升的,前面有介绍,几大行业组织,在行业标准制定上的统一。
这里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在创意、投放方式标准化、程序化的优化方向上,产品逻辑的设置是关注所被投放的目标用户,而非是广告展示的位置本身。这里可以理解为,不是单纯的为了优化样式而做 ui 和体验流程的调整,更多的是将广告融入用户需求,在商业化产品和用户产品中寻求最优解。在寻找目标人群这个过程中尽量少的调配资源,实现产生更高的投入产出。
四 媒体概念多样化:
互联网广告技术和算法不断演进的一个底层驱动是,我们需要越来约靠近帮助广告主在预算的投入产出比上做优化。以前可能广告希望花 200 广告费,获得一个能够购买使用他产品的用户,现在可能需要 200 确定这个用户可以购买使用一个价值为 100 的用户,甚至是 200 的用户。那么我们的媒体策略、营销策略就要有所搭配。通过不同的方式触达用户,确保满足广告预算的使用效率,这里注意,并不是只有 cps 和 cpa 形式在是最好的保障。我们在需要覆盖的量级和需要成交的用户价值直接是需要权衡的,不是简单的一刀切,至少现在阶段的媒体或者品牌方、广告代理商都很少这样做了。
五 数据驱动投放决策
前面有说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会大量的参照数据之后做决策,确保排除人为因素干扰。这也是目前国内经济发展阶段的一个数字化需求。不仅互联网在做,传统企业也在做产业互联网的底层铺设。在没有了人口红利和流量红利之后,数字化的” 精耕细作 “才是企业经营决策的王道。
作为互联网广告这里的数字化体量、运算效率、策略返回等要求比较高,这也是为什么业内代理商很多,但是做的很大只有同步媒体或者代理的一个原因,也算是技术的护城河。行业准入门槛很低,但是想要做大做强对于运算技术本身要求很高。总算
今天总体对互联网广告的技术特点做了简单梳理,希望对广告投放的决策者,广告投放运营或者准备入行做商业化产品、技术创业的小伙伴们有所帮助。
关注我,每天干点正事儿。
相信时间的力量!
1,目前大环境不好,国家整体经济增速放缓,导致很多公司节约成本,在广告投放的力度上比以往下降,必定需要收缩银根过冬。
2,互联网广告的转化率比以往低了,
3,自媒体去中心化的广告效应更好一些,很多公司都转投自媒体低成本广告了
二人跑了老远,直将那庄院远远抛在茫茫暮色之中,才停下脚步,一把坐倒在地上。铁头和丘二兀自昏迷不醒,二人休息一会,不敢耽搁,赶紧背起铁头和丘二往 “江陵剑派” 赶去。
** 当二人赶到 “江陵主院”,天已乌黑,二人连哭带跑,大声嚷嚷着,很快就惊动了派中弟子,见杜琮与李文成背着昏迷不醒的铁头和丘二,立刻禀告掌门晋修义。**
** 晋修义手上掌了一只蜡烛,穿着便服从里堂走出来,这时不少剑派弟子已被吵醒,纷纷围过来探个究竟。**
** 晋修义听得杜琮哭诉,在铁头身上探了探,撕开他后背衣服。众人不禁讶然大叫,在烛光的照映下,只见铁头后腰背脊间有个呈品字形的殷红血印。**
** 晋修义一见血印,脸色顿时变得凝重起来。但见他抬起右手,运掌如飞,顷刻间便在铁头的前胸后背连拍带打地拍击数下,接着又在丘二身**
上如法施为。半刻之后,二人眼珠渐渐开始转动,不住地咳嗽,晋修义将二人翻过身,拍打后背,直至二人吐出一口恶痰,这才慢悠悠地醒转过来,却瘫软无力,无法坐起身。
** 晋修义神色肃穆地向杜琮和李文成询问经过,又令弟子赶紧去各别院,请来另外四掌剑。**
** 杜琮与李文成二人见事态严重,吓得大气也不敢出。**
** “江陵五掌剑” 齐聚一堂,对杜琮与李文成二人多番询问,二师伯秦百川又将铁头和丘二后背的伤痕仔细探查一遍,断定道:“师兄,这的确是魔教妖人的手法。想当年,咱们正道与魔教大战,不知有多少好汉死在那些魔教妖人的这种手法之下。”**
** 晋修义道:“当年魔教覆灭,江湖重归平静,咱们‘江陵剑派’也算出了不少力,想不到如今魔教死灰复燃,竟然跑到江陵来害人了。师弟,前些日你遇刺受伤,恐怕多半便是这些妖人所为。”**
** 秦百川点点头,手抚腰间长剑,也道:“当年我和另外六名正道高手合围魔教长老虞长春,正是由我秦百川刺中了他最后一剑,结果了这妖人的性命,得到这把‘分光剑’。此番若真是魔教妖人死灰复燃,这就说得通了,那日我在林家堡吃完酒宴,他们来刺杀我,恐怕就是为了给那魔教长老报仇而来。”**
** 晋修义道:“难怪这些日四处都不安生,只怕这些魔教妖人又要来祸害江湖了。”**
** 秦百川道:“师兄,为保险起见,我与五师弟先带人去柳庄查探一番,再回来与师兄商量。”**
晋修义道:“好,你们先去查探一番,明日再行计议。”
** 秦百川与张正梁带着 “江陵剑派” 一众高手出门而去。**
** 此时杜琮正担心铁头和丘二二人的安危,忙向晋修义道:“师父,铁头和丘二他们不会有事吧?”**
** 晋修义道:“他们中的是魔教的‘断魂指’,也当真是他们命大,幸好那妖人下手不重,为师已给他们通脉活血,休息几日就会好了。”**
** 他说完又环视一众弟子,沉着脸道:“你们那几个贪玩爱闹的,尤其是你,杜琮,今日算你们命大,以后不许再随意外出,倘若再遇到这等凶险之事,身边没人照应,谁能救得了你们!其他人也要引以为戒。”**
** 杜琮赶紧点头称是,又抓了抓头,问道:“师父,刚才听二师叔和师父您一直说到那个魔教,这魔教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 晋修义脸色一整,郑重道:“如今世道纷乱,江湖凶险,日后你们行走江湖,江湖中诸多禁忌,你们应该也是要知道一些。这魔教说的就是十**
七年前的‘玄刹教’,江湖中有些邪魔外道,他们与一般常人不同,这些邪教妖人大多行踪诡秘,不通人情,而且行事歹毒,有仇必报,一旦被惹上,那便十分可怕,割舌挖眼,抽筋剥皮,什么残忍的手段都使得出来。”
** 一众弟子听得面色骇然。**
一旁的四师叔秦叔同这时叹道:“说起十七年前,那场正魔大战,好似弹指一挥间,时间过得真快!”
** 晋修义默默点了点头,秦叔同接着道:“十七年前,那些邪魔外道中有个教派叫作‘玄刹教’,出了个大魔头鹰无邪,他一统邪教杂派,重振‘玄刹教’门,成为当时邪教中最大的一支。这‘玄刹教’肆虐江湖,作恶多端,可是他势力庞大,手下教徒众多,一时间正道门派无人敢当,以致后来这**
魔门教众在江湖上滥杀无辜,掀起了一阵阵的腥风血雨,无数的江湖好汉惨死在魔教手中。好在当时出来一位义薄云天的豪侠义士,组建成‘万剑盟’,率领江湖正道,在龙门崖与魔教大战十天十夜,一举将魔教歼灭,才使得江湖重归平静。”
** 一众弟子听得这些江湖旧闻,不觉害怕,反而大感新奇,有弟子便道:“原来‘万剑盟’就是这么来的。师叔,这豪侠义士又是谁呢?”**
** 秦叔同道:“这位豪侠义士名叫风靖南,他凭借一己之力将江湖各大剑派联合起来,组成‘万剑盟’,乃是一位了不得的大英雄。正因风大侠之故,咱们‘江陵剑派’也成了‘万剑盟’中的一派。”**
** 众弟子听得心神向往,不肯睡去,眼见夜色已深,晋修义只得强令众弟子回房休息。李文成在主院与杜琮睡了一晚,次日才师父王剑松回到 “青松别院”。**
** 接下来日子,李文成只呆在 “青松别院” 一心练拳,也没见杜琮过来玩耍。那日与那黑衣人搏命相斗,直令他大为震动,没想到遇见真正厉害的高手,才发现自己如此不堪一击,那时自己的性命便如羔羊一般,任人宰割,倘若不是为人所救,只怕已凶多吉少。**
** 过了约莫一个月,江陵城边数十里的地方,却颇是平静,除了偶有乡民之间的拌嘴争吵,再也未传出什么凶恶的伤亡事件,剑派里对弟子的**
管束也不甚严苛了。李文成记挂杜琮,时常便去竹林呆上半日,遇到杜琮回家,二人高兴,便使拳法对练一番。
** 这一日李文成练完拳,早早来到竹林,却见杜家的大院里来了几位访客,似乎与杜知远甚是相熟。李文成刚走进院门,便见杜知远朝着他道:“文成,快过来,这里有几位朋友,你且过来相识相识。”**
** 那几人都是方巾儒士的装扮,一望便知都是些饱学之士,李文成一一打了招呼,便坐在一旁发起楞来,他的心思已飘到竹林之外。换作以往,他一定欢欣雀跃,在一旁恭敬地与这几位饱学之士谈诗论赋。**
** 李文成心神飘飞,坐了一会,便听杜知远的喊声响起道:“文成,文成!” 李文成这才回过神来,只见杜知远手中拿着一副画卷,向李文成道:“这幅画是从你师叔秦叔同秦先生那里借来的,原本我说今日还与他,只是我这里暂且脱不开身,劳烦你跑一趟城东的秦府,将这幅画还给秦先生。”**
** 李文成连忙答应,杜知远又嘱咐了几句,将画卷交到李文成手中,说道:“这幅画是你秦师叔的珍藏之物,很是贵重,要小心护着,不要弄坏了。”**
** 李文成应道:“文成知道。” 拿着画卷便出了门。**
** 秦师叔秦叔同的 “花堤别院” 建在江陵城郊的东边,与师父的 “青松别院” 大不相同, “花堤别院”的练武场与秦府宅第分建在两边。李文成寻了好一会,才找到秦府大门,他敲了敲门,一个仆役模样的人从里面走出来,李文成说明来由,那仆役将李文成请进府中,说道:“老爷有事不在,不如你将画先放在这儿,等老爷回来,我说与老爷听。”**
** 李文成见那仆役神色淡漠,知他并未在意,想着画卷名贵,倘若他当作等闲小事,出了差错,那便后悔莫及了,当下不敢懈怠,忙恭恭敬敬道:“我就在这儿等着,等秦师叔回来我再走。”**
** 那仆役见执拗不过,只是无奈,就让李文成在客厅等候。等了良久,客厅竟无一人进来,那仆役这时也不知去到哪里,李文成便在客厅中无聊踱步起来。又隔许久,仍不见有人,李文成按耐不住,便拿起画卷,走出客厅。**
** 客厅外种了一株株不高的古树,错落地伸展枝头,看起来颇是雅致,李文成瞧得入神,不禁沿着古树信步起来。**
** 这秦府宅第甚大,里面花鸟林池,一应俱全,房屋格局,疏密有致,显得甚是讲究,全不似江湖人物的宅第,倒像是富贵雅士的居所。**
李文成悠转一阵,不知不觉迷失了方向,一时竟找不到回去客厅的路了。
** 正心急时,蓦然间,飘来一阵琴音,琴音流畅明快,煞是好听。李文成循声走过去,只见一亭榭之内,一个淡绿绸衫的妙龄女子眼睛微闭,正抚琴而奏,丝毫未觉有人走近。**
** 李文成正想开口问路,但见那女子神情沉迷,不便打扰,便立在亭榭外静静欣赏。**
** 待一曲完毕,那女子睁开眼睛,突见李文成站在亭榭外,似乎吃了一惊。**
** 但见那女子容颜秀丽,明眸善睐,李文成一时间竟瞧得呆住,原来却是月余前见过的那娇艳少女秦熳。**
** 今日她一身淡绿绸衫,显得素雅可人,于数日之前的娇艳浓烈绝然不同,李文成一时竟没能认出。**
** 秦熳望着李文成,歪着头想了一会,向李文成道:“你是?瞧你有些面熟,你在这里做什么?” 她语速极快,干脆利落。**
** 李文成顿感窘迫,一时呐呐,说不出话来。**
** 秦熳瞧他模样,双眼闪过一丝笑意,似乎故意与他为难,说道:“你为什么不答,难道是个没名字的野人?”**
** 李文成心中暗道:“上次不是说过!” 但见她娇俏可人,也不介意,便拱手道:“我叫李文成。”**
** 秦熳这时头歪得更低,道:“是木头李的那个李吗?”**
** 李文成无奈道:“是。”**
** 秦熳笑道:“看你的样子,话也说不清,果然像个木头。” 说罢,咯咯地大笑起来。**
** 她笑起来灿然烂漫,李文成一下子也不知该说些什么,顿时懵然呆住。**
** 秦熳眼神微眯,脸上飘起笑容,说道:“你还未说,你来这里作甚么呢?”**
** 李文成忙道:“我来这里是要替杜知远先生将这幅画还给秦师叔。” 说罢,抬起手中的画卷向秦熳示意。**
** 秦熳 “哦” 了一声,若有所悟道:“是那幅‘洛神赋图’吗?”**
** 这画李文成只是瞥过一眼,似乎画中是一个气度高古的美丽女子,但李文成当时心绪乱飞,也未记得太牢,便道:“好像是吧?”**
** 秦熳微板俏脸道:“甚么好像是,是便是,不是便不是!”**
** 果然是个骄傲的大小姐,李文成暗自心想,当下也不生气,耸耸肩道:“小生见识浅薄,倒也真不知。” 他这一耸肩,却显得甚是洒脱。**
** 秦熳微微一愣,眼里似乎闪过一道光,片刻后便又意态慵懒地指着李文成道:“那个,木头人,将那幅画拿来瞧瞧。”**
李文成只能无奈一笑,将画卷端过去,递给秦熳。秦熳将琴收起,摊开画卷放在桌上,仔细观赏起来。李文成也侧身浏览,二人肩并肩不过数尺,一股似有若无的淡香扑鼻而来,李文成禁不住心驰神摇,似乎画中的美丽洛神也不如身边的女子动人。
** 《洛神赋图》乃是东晋名家顾恺之绘制,据曹植著名的《洛神赋》而作,为顾恺之传世精品。李文成见图中山川树石,人物景观,莫不生动传神,尤其那洛神身姿,轻盈修长,最显魏晋美女之骨瘦清象,忍不住心中惊叹,世间怎有如此神作,料想以杜先生的笔力只怕也要差上几分。**
** 秦熳向李文成望去,见他神情专注,便道:“你觉得怎样?” 声音却柔和了许多。**
** 李文成道:“这幅画用笔细劲古朴,山川树石,曲折细致,人物景致,安排得疏密得宜,你看那洛神姿态,眉目清秀,体态纤丽淑婉,眼神淡泊平和,如此神韵,确实神作!”**
** 秦熳也不知在想些甚么,好似心不在焉,良久,秦熳忽道:“画中的人真美!”**
** 李文成几乎忍不住便要说道:“再美也不如你美。” 但想这话唐突轻浮,终究忍住,便将目光投入画中。 秦熳讶然道:“你也懂得作画么?”**
** 李文成连忙道:“我倒不太会作画,只是胡乱说些罢了。”**
** 秦熳不禁又多看了他几眼,微微咬唇。**
** 这时,远处传来一阵脚步声,李文成顿时醒觉,突见自己与秦熳相距甚近,立刻弹开,脸上微微一红。秦熳也不说话,不知心里想些什么。**
** 李文成暗想这样情景被人瞧见恐怕不妥,当下不舍道:“秦师姐,客厅的路怎么走?”**
** 秦熳望着他,突地展颜一笑,说道:“你这人真有趣,自己走过来,却找不到回去的路了,果真是个木头人。”**
** 李文成见她取笑,心头反而升起一丝喜悦。**
** 秦熳这时又歪起头,朝李文成道:“你把这画就放在我这儿吧,等我爹回来了,我跟他说。” 她说完指着左边一条小径道:“你从这儿走,向右拐两个弯,再一直走就到了门口。”**
** 李文成忙道:“多谢师姐。” 沿着左边的小径,拐了几个弯,约莫走了半刻的时间,终于走到大门,出了秦府。**
** 天边残阳如血色一般,映入山头,落在一个满是凸起山石的寨子里,留下一抹暗红的残影。**
** 山寨很大,四周由栅栏围着,中间的一座高起木楼比起四周的小寨楼要高出许多,寨子里十来个手持兵刃的汉子,正来回巡哨,偌大的山寨里,这十来人星星点点地散落在四处,显得空空荡荡,格外的清冷。**
** 一阵哒哒的马蹄声踏破了寂静,直向山寨逼近,那手持兵刃的十来个汉子顿时紧张起来。**
** 过了片刻,寨门外传来 “笃笃” 的敲门声,一众人朝寨门望了望,又朝其中一个中年汉子望去,那中年汉子扫了众人一眼,与他身旁一位短衫的**
紫衣汉子对视片刻,紧握手中的兵刃,面色一片凝重,他身形精壮,显然是这帮人的头领。
** “在下崔岳,奉‘苍龙堡’堡主之命,前来‘小石寨’拜见。” 寨外传来一个声音,中气充沛。**
** 寨子里众人沉默稍许,这时那领头模样的中年汉子应声道:“这位朋友请稍候。”**
** 他犹疑地望着旁边的紫衣汉子,向那人使了个眼色,紫衣汉子放刀入鞘,转身进了身后那高起的木楼里,过了半刻,又从木楼里走出来,向中年汉子道:“余叔,老夫人说让他进来。”**
** 那中年汉子点点头,走到寨门前,戒备地将寨子的大门打开,一个二十六七岁的青年牵马走了进来,只见他脸宽嘴阔,双眉入鬓,步履之间轻捷豪迈,精神饱满,显得英气勃勃。**
** 青年进得寨来,中年汉子赶紧又将寨门关起,那青年皱了皱眉头,说道:“在下崔岳,乃是‘苍龙堡’的弟子,今奉‘苍龙堡’堡主之命特地前来拜会贵寨寨主,不知阁下怎么称呼?”**
他犹疑地望着旁边的紫衣汉子,向那人使了个眼色,紫衣汉子放刀入鞘,转身进了身后那高起的木楼里,过了半刻,又从木楼里走出来,向中年汉子道:“余叔,老夫人说让他进来。”
** 那中年汉子点点头,走到寨门前,戒备地将寨子的大门打开,一个二十六七岁的青年牵马走了进来,只见他脸宽嘴阔,双眉入鬓,步履之间**
轻捷豪迈,精神饱满,显得英气勃勃。
** 青年进得寨来,中年汉子赶紧又将寨门关起,那青年皱了皱眉头,说道:“在下崔岳,乃是‘苍龙堡’的弟子,今奉‘苍龙堡’堡主之命特地前来拜会贵寨石老寨主,不知阁下怎么称呼?”**
** 中年汉子脸色变了一变,道:“久仰‘苍龙堡’大名,在下石余,我们老寨主前年已经辞世,不知崔公子找我们老寨主有什么事情?”**
** 崔岳忙道:“不知石老寨主已然告别人世,刚才多有得罪,还望海涵。”**
** 他向寨中其余人望去,只见他们脸上一个个都是如临大敌的模样,心中疑惑道:“贵寨这是出了什么事,怎么这般地紧张?”**
** 石余叹了口气,脸上忧心忡忡,说道:“近日‘小石寨’有大敌来犯,他们藏头露尾,专找阴处下手,杀死了我们不少族人,可惜老寨主已逝,**
无人是他们敌手,我们老夫人为免死伤无辜,已令族人们散去,只是生前老寨主待我们兄弟甚厚,大家都不忍‘小石寨’遭此厄运,决定留下来一起
守卫山寨,誓与‘小石寨’共存亡。刚才崔兄弟前来,我们还以为是敌人来犯,怠慢之处,还请见谅。”
** 崔岳心中一惊,原来这 “小石寨” 寨主石冲已经去世,此时又有大敌来犯,那么堡主吩咐结盟 “小石寨” 之事也只能暂且搁下。**
** 他抬头向 “小石寨” 众守卫望去,心中转念想到,我奉堡主之命,这一路南下,拜会各门各派,只有两家门派答应结盟,其余大多徘徊观望,**
此时 “小石寨” 正遇麻烦,正好借此契机扬名立威,施恩布德,于苍龙堡的声誉和结盟之事必定大有裨益。
他心里打定主意,当下便道:“恕在下冒昧,阁下可愿告知贵寨到底出了什么事,或许在下能够帮得上一二。”
石余当即面露感激之色,说道:“这件事说起来话长,崔兄弟请到内屋坐,老夫人在里面等着。”
二人往木楼行去,进得屋里,只见门口立着两个守卫,里面摆着十几幅棺材,对面的正堂坐着一个老妪,旁边跪着两个小孩,俱是素服素帽,双眼红肿。
** 崔岳连忙躬腰辑首,道:“‘苍龙堡’崔岳拜见老夫人。”**
** 那老妪道:“原来是‘苍龙堡’的少年英雄,请恕老身身体不便,不能亲迎,招待不周之处,还望多多包涵。”**
** 崔岳忙道:“不敢,不敢,老夫人多礼了,不知贵寨遇到什么麻烦事,晚辈是否可以帮得上忙。”**
** 这时石余一脸关切之色,接口道:“老夫人,您身体有恙,多休息下,就让石余与崔兄弟说吧。” 说完又对崔岳道:“老寨主年轻时,与‘孟家剑**
法’的传人孟兆文比武,一时失手将人打死。哪知二十年过去了,他的儿子孟仇练就了一身厉害的武功,要为父报仇,得知我们老寨主已走,无法亲手报仇,便四处滥杀我们族人泄愤,还声称要将‘小石寨’所有族人赶尽杀绝。”
** 崔岳听罢,见屋里摆着的十几幅棺材,都是新漆的颜色,不禁愤然道:“这也太欺人太甚了,既然被我崔岳遇到,一定不会袖手旁观,咱们‘苍龙堡’身为侠义中人,这等伤天害理的事情,岂能容忍。”**
** 石余抱拳道:“多谢崔公子大义,崔公子乃是‘苍龙堡’的好汉,武功必定了不得,只是那孟仇非同小可,不仅武功高强,而且身边带了三个厉**
害的帮手,已经一连杀害了我们寨子请来的好几位好汉,还有这么多的族人。崔兄弟只有一人,还是不要惹祸上身,以免遭遇不测。石某已吩咐身边的族弟向‘梅花庄’求援,只是‘梅花庄’与我们‘小石寨’相隔甚远,唉,不知是否还能等到援兵到来!”
** 崔岳听得 “梅花庄” 之名,心中顿时颇感不服,“梅花庄”与 “苍龙堡” 都是享誉百年的江湖大派,昔日齐名江湖,武林中并称“南庄北堡”,只是**
近年来 “梅花庄” 气势更甚,在江湖中做了不少了不得的大事,声名渐渐盖过 “苍龙堡”,崔岳身为“苍龙堡” 的“苍龙四杰”之一,一直是对 “梅花庄” 颇不服气。
** 这次 “苍龙堡” 遭遇强敌威胁,他奉命南下,便要说服沿途的江湖门派与之结盟,共同抵御强敌,而 “梅花庄” 却是最为重要的结盟对象。**
** 崔岳这时正色道:“这孟仇手段毒辣,滥杀无辜,崔岳身为侠义中人,绝不会坐视不理,有我们‘苍龙堡’在,谅他不敢再做出什么伤天害理的事。”**
** 石余赶紧谢道:“有了崔公子相助,我们也多了几分胜算。”**
** 众人正在谈话间,寨外传来一阵低鸣的角哨声,外面的守卫一阵骚动,不禁握紧手中兵刃,几个弓箭手快速地拔箭上弓,警惕地盯着寨子周围栅栏。**
** 石余赶紧快步走出屋外,崔岳也走到木楼的窗子前,向外张望。寨子外再无动静,寨子里一时间鸦雀无声,沉闷至极,几个年轻的守卫禁不住双手颤抖。**
** 突然,从寨外飞进几根火把,落到寨子里养牛的木棚和干柴上,夏日里本就干燥,火把遇到木头,不消片刻便燃起了大火,惊得马匹嘶叫连连。屋里两个小孩顿时吓得手足无措,哭了起来。**
** 崔岳暗叫糟糕,这时石余与那紫衣汉子赶回屋内,道:“老夫人,快些离开屋里。” 背起老夫人向屋外跑去,紫衣汉子也抱起两个小孩赶紧跟上。**
** 几人出了屋,大火开始蔓延,终于有个守卫的汉子忍耐不住,大叫道:“他奶奶的,怕他个什么,杀出去!”**
** 那汉子刚打开寨门,冲出寨子,便听一声惨叫传来。**
** 崔岳见势危急,大声道:“各位不要惊慌,咱们一起出去。” 吩咐守卫们将老夫人与两个小孩夹在中间,兵刃朝外,互相依持着,慢慢向寨外退去。**
** 众人刚走出寨外不远,便听一阵怪笑声响起,笑声中充满了残忍的味道。众人向笑声处张望,只见不远处立着四人。**
** 一人脸上刀疤纵横,手里握着明晃晃的剑,相貌甚是可怖。他身旁一人一身劲衣,三角脸形,手执一柄刃身极阔的短刀,面色阴沉凶悍,身后跟着二人,都身着一身灰色衣裳,手中执着长剑,面色俱是一般地蜡黄模样,眼神阴冷地望向众人。**
** 怪笑声正是那脸有刀疤的人发出,他笑声一歇,望着众人冷冷地道:“凡是‘小石寨’的人,今日都得死!”**
** 崔岳向边上的石余问道:“哪个是孟仇?”**
** 石余道:“那脸上有刀疤的人便是。”**
** 这时崔岳从众人中走出来,向孟仇朗声道:“在下‘苍龙堡’崔岳,可否与孟兄借一步说话?”**
** 那四人眼光向崔岳投来,孟仇喝道:“我不管你什么人,若不是‘小石寨’的人,赶紧滚开,免得伤了无辜性命。”**
崔岳心中微怒,他已自报名号,“苍龙堡” 名震一方,这孟仇竟丝毫不给面子。他忍住气,高声道:“孟兄,‘小石寨’的老寨主与令尊比武,失手伤了令尊性命,这本也是意外之事,常言道刀剑无眼,你何必赶尽杀绝!”
** 孟仇双眼一翻,怒笑道:“呸,你个局外人,又知道个什么?凭那个老狗的武功怎生是我父亲的对手,当年那老狗耍阴谋诡计害死我父亲,他**
哭天抢地,说有愧于我家,当着外人做足了颜面,实则卑鄙无耻,为了怕我家将来知道真相找他报仇,那老狗暗地里派人杀了我一家八口人,只
有我一人逃了出来,这个大仇,我日日都念着,恨不得有朝一日扒了他的皮,吃他的肉,才能解我心头之恨。”
** 崔岳心中一懔,孟仇咬牙切齿,接着又道:“那老狗侥幸死得早,我恨不能亲手宰了他,既然他死了,那就拿‘小石寨’所有人抵命。你不是‘小石寨’的人,那就少在这里啰嗦,赶紧滚开,否则连你一齐宰了。”**
** 石余这时大骂道:“胡说,你血口喷人,我三叔一家,我堂哥一家,与这事有什么相干,却都被你杀了,凭你这阴毒的手段,说的话哪有半点可信。你想杀尽我们的族人,便是想要霸占‘小石寨’,却要编些谎话诬蔑人。”**
** 孟仇一脸怒容,嘿嘿地冷笑着,已不搭话,缓缓向众人行来,随行三人也紧跟其后,众人大感紧张,都知四人厉害,也不敢轻易发箭。四人**
行至众人五丈之外,停下脚步,这时孟仇持剑迅疾蹿出,直向众人冲来,他身形一动,旁边那个手握短刀的劲衣人也跟着蹿出,紧随身后。
** “簌簌” 几声,四只利箭从四个守卫手中发出,射向冲来的二人,只见孟仇身形不停,手中剑已然抖动起来,连连轻挑,箭矢来势虽疾,却给他精巧的手法一一挑落。**
** 瞬息之间,他便已奔到众人面前,长剑直挺,刺向迎面一名持刀的汉子,那汉子举刀抵挡,孟仇的剑已刺近那汉子面门,眼见便要与那汉子**
刀身相碰,忽然剑身圈转,挽起几道剑花,同时刺向对面三人,这几式一气呵成,运剑迅猛,端是厉害。
** 那三个守卫只见利剑晃眼,已向自己袭来,顿时慌了神,不敢进攻,只持兵刃在身前乱舞抵挡。**
** 蓦地,孟仇身后跟随的那人这时闪出身来,欺近一守卫身边,短刀直刺,那守卫正挥刀抵挡孟仇正面攻来的剑,短刀来势突然,又疾又快,全然不及闪躲,短刀顿时插进胸口。**
只听一声嚎叫响起,二人得手即退,转瞬间的功夫,便又退回到那两个脸色蜡黄的灰衣人身旁。
孟仇二人刚一站定,身边那两个脸色蜡黄的灰衣人又迅疾向前扑出,袭向众人,这二人的剑招也是一般的迅猛辛辣,剑剑指向要害,众守卫一时
畏惧,迎战的阵型向后缩成半团,与二人迎面相对的两名汉子虽拼命抵挡,却频频遇险。
崔岳在一旁瞧得仔细,心下已有计议,那四人虽已显露出厉害的武功,但他自觉尚能应付,即便是以一敌四,自保应不成问题。那二人对 “小石寨” 一众守卫一杀即走,既是威慑,也是害怕被众人合围缠住,若他加入,身边还有一众守卫,应能保住众人性命。
** 他打定主意,当下不再迟疑,拔刀踏出,轻喝一声道:“四位,冤家宜解不宜结,你们杀了小石寨这么多人,仇也报了,怨也该消了吧。”**
** 轻喝声中,他身形疾闪,已持刀封住那二人的剑势,挺身挡在一众守卫前面。**
** 那孟仇见崔岳拔刀挺立的身姿,甚有气势,虽知是个厉害的劲敌,但此时他已怒火横生,向崔岳怒吼道:“多管闲事,你是自找死路!”**
** 他话音一落,身形向崔岳疾冲,冲到近处,一剑向崔岳喉咙猛刺过来。**
** 崔岳见孟仇剑法狠辣,不敢怠慢,长刀一振,突如疾风一般劈向孟仇,气势骇人。**
** 这时那孟仇变招也快,剑刃微抖,避过刀身,但他却是身形不变,手中剑势又刺向崔岳胸前要害,竟是两败俱伤的拼命打法。**
** 崔岳心中一惊,这人是当真疯了,一交手便要拼命,连忙收刀格挡,将孟仇的长剑荡开,刀剑相碰,只觉对手阴劲绵绵,比起自己的外壮刚劲只弱了几分。**
** 他荡开孟仇长剑,见旁边那三人伺机待发,不由振奋精神,大喝一声,将刀法施展开来。他的刀法大开大阖,刚猛迅捷,使出来如狂风暴雨一般,渐渐占据主动。他左一刀右一刀,刀刀威猛,将孟仇劈得脚步散乱。**
** 此刻他手中收着了几分劲力,并不愿伤人,只想显露武功,威慑对方另外三人,令他们知难而退。**
** 这时孟仇已经落尽下风,崔岳长刀势起,但见刀光闪烁,便要将孟仇长剑挑落,旁边那持短刀观战的劲衣人突然嘿嘿笑道:“好厉害的‘披风刀法’!”**
** 他说完便向崔岳左边欺近。崔岳对他早有防备,但见他身形这般轻巧快捷,还是微微有些吃惊,不得不旋刀回劈,这一式 “落叶旋风” 劈得恰到好处,将那人逼开。**
** 短刀劲衣人此时上前相助,孟仇压力顿轻,伺机挺剑直刺。崔岳使单刀与二人相斗,他将刀法使得凌厉迅猛,那二人固然招式阴柔狠辣,但他以一敌二,刀势将那二人稳稳压住,占尽了上风。**
** 另二人见势不妙,也持剑合围上来。**
** 崔岳以一敌四,压力陡增,这时 “小石寨” 一众守卫见那四人合斗一人,纷纷破口大骂。崔岳 “披风刀法” 尽力施展开来,一时间逼得四人不敢靠近,绕在刀圈边游斗。**
** 这 “披风刀法” 虽然威猛,却费力甚巨,崔岳刀锋吞吐,虽将四人逼得不敢撄其锋芒,但却无法胜得四人合力之势,久斗之后,威势渐渐减弱。**
** 四人士气一振,孟仇与两个灰衣人正面攻击,那短刀劲衣人近身紧逼,渐渐占得上风,尤其是那短刀劲衣人,尽是近身短刺,一个不小心,便要在身上刺个透明窟窿,端是凶险万分,崔岳大感头痛,不得不尽力将他逼开。**
** 那人被刺,倒激起了凶性,一刀向孟仇的长剑猛地砍去,孟仇与崔岳相斗良久,耗力甚多,一时竟没能避开,剑身被刀刃劈中,差点拿捏不住。**
** 孟仇大怒,一个闪身,欺入那守卫身前,长剑直刺,顿时将那守卫胸膛刺穿。**
** 守卫们见孟仇又杀了一人,敌忾之气更盛,离得近的几人刀剑猛地向孟仇劈落,孟仇连连闪躲,这时旁边一刀突地斜砍而来,孟仇闪避不**
过,身上立刻落下一道血痕,他凶性大起,猛喝一声,使剑直砍,将对面一人半边脑袋硬生生砍了下来,一时间脑浆四溅,鲜血洒了一地。
** “小石寨” 一众守卫也看出崔岳情势有些危急,这时石余大喝道:“咱们一起上。” 众守卫一齐向那四人攻去。**
** 其中一名灰衣人转身向众守卫迎去,崔岳压力顿减,刀势再次大展。这时那孟仇早己累积了万般怒火,一声厉吼,反身错步,将崔岳撇开,**
猛地疾刺一剑,剑尖颤动,已将他身边一名攻来的守卫刺中。
** 这时崔岳听得众守卫怒吼连连,心想这四人手段残忍,全不顾江湖道义,不可再手下容情,否则自己也形势危急。他手中刀光突地大盛,一刀将灰衣人手中长剑劈飞,直震得那人虎口鲜血直流。**
** 他唰唰又是几刀,劈中那短刀劲衣人的肩头,大喝一声道:“还不住手,别怪我崔岳手下无情。”**
** 孟仇这时停下手来,他全身血迹斑斑,凶神恶煞般地向众守卫瞪去,又转头狠毒地瞧着崔岳,尖声道:“走!” 扶起那短刀劲衣人,四人迅速退走。**
** 崔岳大松一口气,这时众守卫与那老夫人迎上前来,老夫人突地双膝跪下道:“多谢崔大侠,崔大侠舍命相救,老身感激不尽。”**
** 众守卫们也纷纷道谢,崔岳连忙将老夫人扶起,说道:“老夫人不必如此,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在下义不容辞。我瞧那孟仇定不肯善罢甘休,**
老夫人最好还是带着你们的族人避一避为好。”
** 老夫人长叹一口气,回头望了望身后火光四起的山寨,应道:“只能如此了。”**
** 崔岳告别了众人,骑马南行。**
这么简单的原因都看不到,怎么把握市场的趋势。传统广告收入必然下降是一个趋势,原因是新的广告形式崛起,新的广告形式是什么,就是网络直播和网络视频广告,例如抖音短视频广告等等……
资本内循环吹 JB 的骗局玩不下去了
1 疫情来了
2 蛋糕就这么大
3 反垄断局来了
1. 市场凋敝 人口红利吃紧 消费停滞
2. 品牌意识消失 炒作手段 和推广告之意义在中国变低
先不说互联网广告公司有没有作弊行为,说下 “转换率” 吧:
1,虽然网红提成高,可是因为粉丝情怀的原因转换率最高,甚至粉丝会觉得不咋地还去买,更离谱的是明星的广告,不过这个门槛太高。退而求次公司不用网红,用员工或者聘用低费用的 “销售人才” 带货也比交给 “互联网公司” 强。但是带货毕竟有局限性,一些 app 手游推广或者大牌子高档商品还是得明星和他们这些用户量多的互联网公司广告才行,可是这又和他们 “开通 vip 免广告” 冲突,而来不是 vip 选择等广告完再看的人也一般买不起太贵的东西,或者根本就不看那广告只是等时间过去。
2 随着这些年教育素质的提高,或者说消费观念的转变。一些短视频平台各种揭秘视频的传播也有一定影响。消费群体都 “聪明了”,没那么容易受一些广告的影响。
一些业余看法,您看个乐呵,胡说八道,不供参考
溜了溜了
现在都有合法合规,赚钱不是那么容易了。
投的起互联网广告的都是暴利
没有核心技术,昙花一现,如果不是政府扶持,早被国外企业灭掉了
很简单,只能说经济在走下坡路,消费力降低。
而且可以推断,不止互联网公司,其他行业也降速了。
不然你指望内循环还能把蛋糕越做越大?
打广告为了获得更高的销售额,看看近三年特别是今年的日常消费品情况,就什么都明白了。从汽车、家电、手机、建材到服饰、餐饮等的消费,都呈现了一定的趋势,并且这个趋势有加大的迹象。在这样的趋势下,还要加大广告投入,就是逆势而动。
广告收入增长失速在今年第三季度已经成为互联网大厂们的常态。
今年三季度以来,国内宏观经济发生变化,各互联网公司的广告收入增速也因此受到影响。此外,新冠肺炎疫情在这一季度再度反复、多地还遭遇了严重的暴雨洪灾。
包括教育、游戏、保险等多个重点行业从第三季度起受到强监管政策约束,投放的广告数量锐减。
行业普遍预计,广告业的疲软将延续数个季度。
原因是很简单,周期律啊。
封建王朝有周期律,行业也有啊。
原先几十年前,机械,化工,这些天坑专业,也有很火的时候啊,搞点家庭作坊,做点化工原料,机械组装,好多江浙沪小老板都这么来的。现在呢。
互联网红火也十几年了,凭什么你长盛不衰?永远红火?风水轮流转。。。风口上的猪,过两年得换一头才是历史常态,不能老是你吃肉,别人喝汤。
肉眼可见的是三个行业被捶死了,疫情捶死了旅游业,政策捶死了房地产和教育培训!这三个可是广告投入比重都特别大的行业,而且房地产这个行业可是关联了大大小小很多的行业,这些行业也半死不活的,其中就包括广告行业,所以说是这三大行业的巨量萎缩带崩了广告行业,关键是互联网广告是广告行业的一个分之啊,细思极恐的是线下广告行业估计也是暴跌!
2021 年初股市疯狂,每个活跃用户可以给股票带来一千的市值,反过来互联网公司花两百块钱打广告换一个活跃用户就是稳赚不赔,然后广告费高涨又促进股市大涨,堪称左脚踩右脚直接升天。现在终于泡沫破灭了。
二十年前老实手机有款游戏叫贪吃蛇,在一定区域内,蛇吃东西,越吃越大,由于区域有限,最终总会吃到自己身上,游戏结束。
二十年来,我国的互联网企业和金融投资相互配合,成功的把自己做出了一条条因为快速增长而变得无比巨大的贪吃蛇,并且依旧保持着良好的胃口。
虽然表面上看,不同行业的企业之间,似乎相互之间很少直接发生竞争,但如果将所有企业摆在同一个棋盘上,梳理下全部行业链,就会发现,企业之间的竞争,首先是行业之间的竞争,在什么样的行业,基本确定了企业利润的上限。金融,则更是让行业之间差异持续扩大的推动器。
在这所有行业中,互联网行业成为其中的佼佼者:技术存在壁垒,市场快速发展,顶端被屈指可数的几家企业垄断,这是投资最喜欢的行业特点,技术壁垒保证了行业的排他性,这样,利润就不会随着时间扩散到其他行业;市场快速发展则保证了未来的预期;而顶端在高速发展的市场中,依旧被几家企业垄断(如果细分下这几家企业,会发现主要细分市场甚至都没有相互重叠,这意味着行业甚至不是垄断竞争,而是彻底垄断),保证了不会因为相互竞争而出现降价的现象,这样,一个投资者无比喜欢的行业就成为了几家垄断者的天堂。
为了垄断这个天堂,这些企业和资本合作做了几件重要的事情:通过并购将可能成长到顶端的业内企业拢在自己名下,这样,最大限度的保证垄断的持久,而只要细分市场足够大,同一行业内的各个企业是可以相安无事的,所以,这些企业并购的客观结果时拖延时间,让市场足够大到可以容纳其他成长企业成为顶端一份子;互联网行业并非重资产行业,技术流动性很高,那就做出技术密集型行业,将持续收割的利润用于薪酬之上,将高起的总薪酬变成技术垄断的壁垒;这些,加上行业的高速发展,资本的增强作用,直接将全行业的利润收割在自己名下。当然,这些企业即包括软件企业,也包括硬件企业。
这样的行业,而不是某个企业,变成了全行业的吸血鬼——在这里,互联网行业扮演着开发商的角色,而其他行业则扮演着买房者的角色,经济每转一圈,互联网行业就像贪吃蛇一样长一节,而其他行业就短一节,直到今天,于是,我们就看到了这样的情况:广告,作为企业发展的晴雨表预告了其他行业已经无力供养互联网行业了,那么,下一幕是不是该贪吃蛇自己吃自己了?
整体市场稳步增长,2021Q2 接近 1600 亿元,网络购物行业投放费用领先于其他行业,电商大促推动部分行业投放增长,头部媒介地位保持稳定,竞争持续加剧。传统行业 66% 为品牌广告,互联网行业 88% 为效果广告。短视频信息流增长明显,视频类广告素材上涨;开屏广告中,视频类素材有所提升。
进入 2021 年后疫情时代,认为疫情环境对影响 工作仍有较大或非常大影响的广告主比例下降了 15% 左右,而认为基本没有影响或影响比较小的广告主比例增长到 30% 左 右。这也反映出尽管抗疫工作仍未结束,但大部分广告主认为后疫情环境在营销工作开展过程中不再是核心考量因素,对 于营销环境表现出积极、充满信心的态度。
在网络广告品牌目标的规划上,最多的广告主依旧把 “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排在首位,而疫情、极端天气灾害等社 会事件的发生,也使得“提升品牌社会责任感”这一目标从去年的最末位上升至第三。在效果目标的规划上,以客户为导 向仍是营销目标的核心,“拓展拉新业务,提升新客户的转化率”和 “维护既有客户、提升客户留存率与活跃度” 分别位 列前两位,单纯的扩大规模提高声量不再是唯一选项,对于新客户的拓展和老客户的运营,保护高留存率和高活跃度成为 新阶段营销工作的重点。 头部媒介集中,投放逐渐趋同,媒介间尝试通过业务融合或突破, 打开新的竞争局面
2020 年,中国网络广告不同媒体的份额构成变化趋势愈发清晰,电商平台和短视频平台份额继续保持增长,吸引更多的广 告预算。其中短视频平台是增长最为显著的媒体类型,并且于 2020 年以 17.4% 的市场份额超过搜索引擎成为网络广告市场 第二大媒体类型,而电商平台则以 39.9% 的市场份额继续蝉联网络广告市场第一大媒体类型。
绝大部分人缺钱的时期,广告质量和高分电影一个档次也无济于事,缺钱的没钱买,不缺钱的看不上。厂商发现投了广告,消费者不买单,稍微有点脑子的都不会继续送钱给广告平台。
我倒觉得厂商不如把钱花在研发等提升产品质量方面上,缺钱时期一过,竞争者少了,消费者更认可,市场占有率提升,不是一种更好的广告效果吗?
#奥特快评
讲真,作为一位在数据分析一线肝活的打工人,对于异常的数据,一定会进行历史数据的对比分析、一定会用杜邦分析法拆解收入结构的变化…… 最后得出一个 “不是我不行” 的答案。
但既然是快评,本着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吃瓜精神,简单谈一个维度:大风吹来结构阵痛
2021 年是大风频起的一年,共同富裕的背景之下,房地产去杠杆、互联网反垄断、教培大整改…… 大风一吹,给市场带来了极大冲击。
往常,这些行业的头部公司都是广告大户,但今年……
你看那竖大卖地救生
再看那双 11 静悄悄
又看见新东方直播助农
其实,这个话题最该关心的是广告销售团队的,奖金怎么办?
大家都散了吧。
如果企业经营不好,亏本,第一个消弱,或者最容易消减的是什么?对广告费用,特别是长期广告费用,比如品牌的长期宣传费用。所以大环境不好广告费降低很正常
互联网行业也不是完全脱离实体经济的,疫情影响下线下实体经济受创严重,互联网行业不可避免也会受到影响。
从今年双十一就能发现一个问题,大家的购买欲大幅度下降了,一部分是对日渐繁琐的各种优惠算法感到疲惫的原因,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手里没钱了。
这两年大笔记裁员的互联网公司不在少数,其中不乏大厂。互联网公司相比较线下产业,往往会更注重新媒体口子的宣传,很多钱花在广告上,这部分的开销的是很吓人的。几十万都算是小广告了。但其实收效甚微,投产比是没那么高的。但在这种情况下不投更糟糕。
人没钱,公司也没钱,都难。说句题外话,这两年找工作要求别太高了,差不多就先干着,工作真不好找。有工作的也别太跳,万一失业了,这个环境真的有点难。身边有朋友失业后直接待业半年的,难啊。
因为年轻人花钱少了,而广告商已经发现这事了。如果不是一大批年轻人突然开窍准备买房结婚生子,那么就是这批年轻人的钱不多了。
唉,不会有人真的相信这种人为的行为会永远保持增长趋势吧?
更别提这只是增速减慢,还不是真的降低!
不要替资本家操碎老母亲的心啊!人需要你操心嘛?
成也萧何 败也萧何… 教培、游戏、直播、房地产这些,当初有多少日耗起飞的喜报,现在就有多少收入速降的哀嚎
整体感觉 控得好!
经济大环境是真的不太好了
来做个原因推导链条梳理一下:
原因 1:
品牌目标从增长退守到了盈利
↑
因为品牌方没钱投广告了
↑
因为规模够大就可以垄断的故事破灭了,大部分品牌方更难融资了。
↑
因为亏钱烧融资、换增速,未来可以垄断再盈利的故事被公开捶死了,估值故事没办法继续讲了,投资机构们发现血亏,不再愿意给 2C 的故事买单。
原因 2:
品牌方的利润空间收窄
↑
因为原材料大幅涨价,但国内市场售价不敢同幅上涨
↑
因为美元灌水
原因 3:
大金主死了
↑
↑
广告行业更加规范化 & 共同富裕大基调
原因 4:
国内消费者广告抗体增强
↑
因为投放非常卷,国内广告行业的迭代非常快,玩法非常花。消费者自然抗广告性也在不断增强。比如 2016 年的在线教育,0 元试听的获客成本 10 元以内,2020 年最卷的时候差不多要 200-300 元。出海业务 ROI 高,除了海外消费者消费力强之外,广告抗体没这么强也是个原因。
原因 5:
消费者消费力下降;
↑
↑
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变高
广告收入集体降速也是非常正常的现象,毕竟现在已经进入了流量天花板,自然给企业的投资也就会相应的减少了。
一、经济大环境不好。现在国家的经济发展已经不是在高速增长阶段,中央也不断强调经济的发展要从高速到高质量转变,这个转变的过程中,宏观经济的增长速度放缓是必然的,要夯实经济发展的质量,就必须忍痛割除高速增长所带来的问题。
二、平台广告收入转化率相对较低。广告的投放和转化的经济效益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这种平台的广告,被用户记住的效率较低,甚至会给使用者带来反感,你会喜欢打开软件和使用软件的过程中没事就来个 10 几秒的广告嘛
市场之手是公正之手。
符合了市场的运作就会有消费者买单。
这一低谷下是不是有上扬峰谷的智慧、策略和机遇?!
经济大环境不乐观,互联网凭什么能风景独好?没有可能的。
用户没钱了,钱去哪儿了,去还房贷了。
不说了,说了都是吐槽。
忠告就是,很多事情别以为是短期的波动,很可能是拐头向下的起点。
说明做生意的人越来越多,会做生意的人越来越多,蛋糕大,分的人多。或许增加获客成本是获得更多蛋糕的法器。
除了百度,哪个负增长?加速度减小而已,你偶尔一顿吃三碗饭,就能顿顿吃三碗?!
这样的问题。。。。。。一般人怎么可能知道答案,也不会去关心。麻烦问点有意思的或者接地气的问题。比如在腾讯工作的一个程序员找对象好找吗??
因为什么?你切身活在这社会上还感受不出来吗?全球经济下行大周期来了,以后自求多福吧
流量在哪,钱就在哪!
自媒体视频的爆发,让大家纷纷学会屠龙宝刀。
自己做垂直领域广告,他不香嘛?
废话真多,根本原因就是广告主没钱了。广告主都活不下去了还哪有余粮打广告。而且平台算法竞价很恶心
流浪地球里,联合国的那句话:万事万物,终有始终。
发展到瓶颈或者终点,降速,零增长,负增长,都是可以预见的。
至于说原因,就是投的广告已经够多了,基本上把用户的使用时间都塞满了,实在是挤不出来了。
毕竟人类还没飞出地球,外星人也没来打广告,新企业倒闭企业还是此起彼伏,总有一个饱和吧。
当然,外星人来了,不毁灭我们,也能把地球广告商干废了,毕竟那时候商家都找外星人打宇宙广告了。
韭菜还没割够?还想什么呢?
主要还是广告投放的太多都看腻了 受众接受水平的上升很难再用广告来吸引他
我倒是认为,这和今年国家的隐私保护相关法律有关。毕竟,不满广告的网民越来越多了,大数据广告也不怎么好使了,自然广告商也就被打击了一些。我只想说:相关部门继续加大力度!
一个广告是广告,一群广告是骚扰。
过犹不及。
花钱打广告得不到预想的效果而已。
信心问题。
某大厂年底还敢打着包票说,现在的增速,我们甚至吃老本都能吃到十年后。
谁成想,进入新的一年,政策就差把整个产业的骨灰都给扬了。
听说后面接着就要开始整治直播行业了。连人民群众最后一点副业都不让搞了。
还有哪个赛道能保证自己绝对的政治正确、永远的安全?
没钱了
难道大家觉得每年 50% 100% 的增长是可持续的?
早晚有个头啊,持续这么多年已经很夸张了,吃了多少传统广告行业的尸体啊
因为贵且没效果或效果不好。
因为转移成了其他形式的广告啊。
直接找网红,可以精准找寻目标用户,平台同样可以培养头部网红,然后跟网红分成商单的广告费,这种都没被统计。
直接找平台投放?平台都是在跟商家薅羊毛,乱投一气,根本没效果。
广告是最 low 的方式,惹人反感,还出钱无底洞,就只有那么几家财大气粗的公司敢一直用广告魔性刷脸。
尬不动韭菜了,是韭菜觉醒了还是韭菜少了?
如果真的按照有关部门要求,三巨头互通了,也许大家都过得好些……
做大了以后就飘了,店大欺客,客自然要换店了
他们都只重视 app, 不重视 web, 广告主都是需要 web 广告的啊,所以呢,web 死了,广告也死了。app 里面的广告没有任何卵用。
寒冬来临,各企业都在收缩开支,不止广告收入降速,营收利润也在降。美指天天新高,中概逆行,知乎会不会退市可以考虑起来
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也是一个也许没有坏透的时代。
4 月 1 日,全国疫情还在一浪接着一浪,前浪未死后浪接踵,居家办公的日子也许还一眼望不到头。物价、油价在 “调控” 中稳定上涨。以致于远在天边的战争都不再占据我们有限的思绪。这个愚人节,好像愚弄了所有人,包括我们这些渴望 “死中求生” 的中小企业。
“流量越来越贵”
“以前总以为很多人在购买我的产品,现在我连顾客在哪儿我都不清楚”
“花费重金做投放,就像吃了兴奋剂的运动员,劲儿过了后更虚弱了”
“喊私域流量的时候我们做社群,喊直播的时候我们也建了直播室;效果不能说没有,就是总感觉少了点什么,会开了一场接一场,连问题出在哪里我都不知道”
这段时间,中天文化听到的不再是 “我们该如何增长” 这一类的咨询,而是对于过去的反思与前路的迷茫。
去年教育行业的一刀切,让所有中小机构噤若寒蝉;今年谣传的医疗行业整顿又让所有从业者开始恐慌。甚至如今大部分中小企业主考虑的都是主动拥抱这个后粉丝时代,“向死而生”总比 “死中求活” 来的更体面一些。
三月份各大互联网巨头也开始不断裁员,裁员成了 2022 年企业 “保本增效” 的一个“制胜法宝”。
但是中小企业本来就是一人多岗、一岗多责,这个方式还不如直接 “宣判死刑”。
从整个商业环境来看,年后至今,只有五菱宏光在小红书的系列活动有些许声音。
金三银四草长莺飞的第一季度,整个商业环境犹如一滩死水。
头部企业在这个后粉丝时代已经做到顶点,基本没有了再大幅增长的可能。
而中小企业对粉丝时代的玩法甚至都没有弄清楚,不得不说,对中小企业而言 “讽刺又可悲”。
这个 “信息过剩” 的时代,对中小企业实在太不友好。好不容易讨论出来的 “奇思妙想” 打算在平台上“发个声”,结果被头部企业成熟的营销运作挤压的只有自己能听到。
没有成熟的品牌体系,没有专业的营销团队,是中小企业难以增长的 “苦因”;导致了在 2022 年这个大鱼吃小鱼的年份被“收割” 的“恶果”。
信息过剩导致 “品牌发声” 必须足够 “有趣”,也导致用户互动必须足够“走心”,而这再也不是拉两个大学生就组建成的“新媒体部门” 可以胜任的了。
课听了一场又一场,钱花了一波又一波。焦虑、迷茫却丝毫没有缓解,甚至尤有加剧。
这个风雨飘摇的商业大局中,我们究竟如何 “求活”?
也许,我们该考虑一下第三方的突破了。
我是中天文化,十年品牌服务经验,期待你的关注。
好事儿,希望程序猿工资跟着降
在自然语言处理(NLP)领域中,使用语言模型预训练方法在多项 NLP 任务上都获得了不错的提升,广泛受到了各界的关注。在 bert 之前,将预训练的 embedding 应用到下游任务的方式大致可以分为 2 种,一种是 feature-based,例如 ELMo 这种将经过预训练的 embedding 作为特征引入到下游任务的网络中;一种是 fine-tuning,例如 GPT 这种将下游任务接到预训练模型上,然后一起训练。然而这 2 种方式都会面临同一个问题,就是无法直接学习到上下文信息,像 ELMo 只是分别学习上文和下文信息,然后 concat 起来表示上下文信息,抑或是 GPT 只能学习上文信息。
随后提出一种基于 transformer encoder 的预训练模型,可以直接学习到上下文信息,叫做 bert。bert 使用了 12 个 transformer encoder block,在 13G 的数据上进行了预训练,可谓是 nlp 领域大力出奇迹的代表。在整个流程上与 transformer encoder 没有大的差别,只是在 embedding,multi-head attention,loss 上有所差别。自此开始,各式各样的预训练自然语言模型层出不穷,并且在各式各样的 NLP 任务中取得不错的效果。
本资源由 Hugging Face 整理分享,包含了 3000 + 的已经与训练好的自然语言处理模型库,包含了各式各样的 NLP 模型。
全部数据获取地址:https://huggingface.co/models?p=0
部分数据截图
经济减速,依赖投资出口,回答完毕。
因为腾讯专门拍电影辱华
标准答案:
1、尼锅经济不行尼锅药丸
2、尼锅农业锅架思维不行玩不来商业尼锅药丸
3、尼国不懂得感恩尼锅药丸
4、尼锅炸鸡太贵尼锅药丸
5、尼锅经济不自由,企业没钱尼锅药丸
6、尼锅出生率下降,没人买东西尼锅药丸
7、尼锅分配不均贫富悬殊,程序员消费不起尼锅药丸
8、承重墙,我的承重墙
9、尼锅锅男太拉胯尼锅药丸
10、尼锅锅女太拉跨尼锅药丸
11、尼锅抗疫只救人命忽略搞钱尼锅药丸
请选择你的英雄
最根本原因是经济的发展停滞,不光互联网广告,传统广告内卷成啥样,不仅这个行业,机械、运输、人力、医疗、金融、零售,行业随便挑两三年前就都开始降速了。
互联网是依附于传统行业的,互联网创造了什么价值?什么都没创造啊,他只是提升了效率,生产效率、沟通效率、周转效率,提升效率的那部分才是它赚的钱,但是效率并不是想提升就提升,燃油机效率提升个 0.1% 得有多难,需要耗费多大成本。
互联网产品都是依附于广告的,也就是实物商品的流通,只有把货卖出去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想要业绩提升要么坑商家要么坑用户,怎样提升用户的消费能力靠吹牛皮吧。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尽头,而且我国互联网是畸形的,根源的应用系统都是美国的,骨架硬件系统也是外国的,只有渠道和应用层是国内的,而这部分公司都集中于 b2c 之间,倾向于造概念融资烧钱讲故事上市,基本互联网公司大股东都是海外背景,也就是外资,它们是想来建设新中国吗?不,它们只是来赚个快钱,最终目的都是上市圈钱。实际上屁也没做成。国内哪个产品不是先抄袭国外来的,这种趋势性产品要什么才能,有钱就行。
在 b2c 区间内卷竞争,但在投资大周期长的产业中上游根本没有互联网公司去布局,这部分才是能真正提升生产效率的环节。我们从上大学参加工作开始首先要学的就是破解 windows、破解 office,到了专业工作上要用 ps、cad、pr、c4d 等等等等哪一个不是国外互联网公司做的,至今 “互联网发达” 的中国没有一款好用的生产管理软件,没有一款好用的商业管理软件,都他妈做的 一样也不得不去买, 中挑一个成色比较好的 而已。然后后续维护和后开发就没有了,卖出去就啥也不管了。
你说互联网大厂是没钱做还是没能力做,它们的局限性就在这了,到头了,永远先想的是年报、业绩、股价,用头做市场,用脚做产品,都早年卷死吧。
本人曾经做过代理商的运营,所以对这方面还是比较了解。
个人认为,最最最主要的原因是 k12 不让做了,教育是一个大的品类,预算还是比较多的(所以为啥培训费高老师工资却很低知道了吧),一般大一点的代理商都会有个专门针对教育的部门或者组(同时还有医疗组,金融组,电子商务组等等和前面这几个大佬并列可想而知)。
这次 k12 的整顿其实对广告费投入上影响挺大的,这个口子不是开几个新客户就能补上的,很多前同事都失业了,这个季度增速还提高那就见了鬼了。
相似的情形还有大约一五年左右的魏则西事件影响的是另一个大板块医疗,18 19 年的 p2p 暴雷事件影响的是金融等等…
本该是广告收入旺季的第三季度,互联网大厂的广告收入增长来了个急刹车。
互联网平台曾被认为是 2018 年广告投放放缓之后唯一的流量洼地。但现在,疫情、监管、投放效果差等多重因素作用下,互联网平台也不再受广告主欢迎,数据显示,2021 年 Q3 全网广告投放量 3600 万条,投放量出现明显下滑,从 7 月的 1700 万条下降至 9 月的不到 1000 万条。
中概股市值排名前 10 的互联网公司中,有 8 家年广告收入超过百亿。最知名的几家,广告收入占比甚至超过一半。毫不夸张地说,广告收入增速放缓,对所有互联网公司来说都不是一个好消息。
没人知道广告收入什么时候会恢复,但一个可以预见的结果是,即便消费复苏,由于流量越来越贵,投放效果越来越差,广告收入增速放缓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如何找到下一个增长点,而不是在竞争的红海里继续内卷,是所有互联网行业的新命题。
01
集体失速,但新巨头依然增长亮眼
一周前,互联网公司们集体交出了一份令资本市场头疼的成绩单:百度、腾讯、阿里巴巴互联网行业曾经的三巨头广告收入增速集体回到了个位数。
阿里巴巴进入了最慢增长季,贡献收入大头的客户管理(含广告和佣金)收入同比增长仅为 3%;百度的广告营收再一次陷入低迷,广告营收同比增速仅为 6%;腾讯的广告收入增速将至了 2017 年以来的最低点,Q3 广告收入同比增长 5%。甚至以腾讯新闻为主要承载平台的媒体广告收入,开始负增长。
互联网新贵们也受到了波及。
最受关注的是字节跳动。关于其广告收入的说法众说纷纭——《证券时报》称,字节在今年 11 月 18 日商业化产品部召开的全员大会上披露其国内广告收入过去半年停止增长;《第一财经》称,字节跳动 2021 年广告仍可至少保持 20% 以上的增长。而《The Infomation》的说法则是,认为字跳今年营收增长 60%;《晚点 LatePost》的说法是,今年第三、第四季度抖音整体广告收入增速下滑至 30%-40%,个别月份增速将低于 20%。
更多的说法指向了同一个事实,字节跳动的广告收入确实在下降。但是如果对比 BAT 仅为个位数的增速来看,其增速依然是佼佼者。Tech 星球获得的一份数据显示,今年 9 月,字节跳动广告同比增长 20%,而 10 月则为 17%。
在第三季度,快手是少有的表现亮眼的企业。其广告收入实现了同比 76.5% 的增长,达到 109 亿元。这是广告收入超过百亿的互联网公司中,增速最快的企业。
快手 CFO 钟奕祺在电话会议上透露,对效果类广告业务贡献最大的是传媒和资讯,此外,游戏类、快手小店和直营电商、电商零售类都占据较大比例。在品牌广告方面,最大的贡献是电商零售类,此外还有快消品、食品饮料。
聚集上亿年轻人的 B 站表现同样不俗。第三季度,其广告营收为 29.36 亿元,增速由上季度的 200.6% 下降 109.9%。但因为其总体盘子太小,大盘对其造成的影响有限。互联网大厂们正在接受一个现实:最重要的收入来源的广告收入增长放缓,且这种状态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02
愿意付钱的少了,有钱的开始捂紧钱袋子
广告本身是经济增长的晴雨表。自从 2018 年经济增长放缓以来,广告投放就已经放缓。
腾讯、百度的广告收入在 2019 年第一季度就已经放缓。2019 年第一季度,腾讯总营收为 855 亿元,网络广告贡献了 134 亿元,贡献率为 15.7%,同比增长 25%,但环比下降 21%。同时,百度网络营收(即广告收入)为 212 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广告收入仅上升 2.8%。
为了提高广告收入,腾讯不断释放朋友圈的广告势能,比如朋友圈第三条广告全量开放。今年第二季度,腾讯广告在二季度实现同比增长 23% 至 228 亿元,是两年多以来首次跑赢腾讯整体增长,而其增长主要是受益于微信平台的增长。
前两年,在线教育和新消费的爆发,让互联网大厂的广告收入增长得以维持。据不完全统计,截至 2019 年 7 月,参与暑期招生战的在线教育公司公告投放总额达到 30 亿 - 40 亿元。《2020 年度移动广告投放分析报告》显示,教育培训行业 2020 年的广告数占比为 6%,在 2020 年全年重点行业广告数中排名第 4。
但是,今年受 “双减” 政策和监管影响,在线教育投放的广告量锐减。Tech 星球获得的一份数据显示,字节教育今年的教育广告收入将会下滑 40 亿左右。
曾经备受追捧的新消费品牌,现在正在被放弃。“资本本来期望烧出一个新天地,很多 ROI 不到 0.5 还是硬投。” 一位新消费品牌创始人分享道,他们都希望打造中国的宝洁、中国的雅诗兰黛,因此疯狂问市场要数据。ROI 为 0.5,意味着投入 1 块钱广告只能带来 5 毛钱营收,加上没有创造出品牌效应,拉不来新用户,老用户不愿意购买,导致新消费品牌持续亏损。
同时,广告效果也在持续下滑。“几年前,我拿着钱去做推广,线上的话就是天猫京东聚划算之类的,闭着眼睛也能有高产出,你现在再去来这套就不好用了,对比之下 ROI 大概滑了 3-5 成。” 国内某知名运动品牌电商运营负责人告诉 Tech 星球,“现在广告投放也不如人意”。
一位消费品牌负责人告诉 Tech 星球,现在国内投信息流广告做品牌投放的,ROI 很少有过 1 的。“这和很多因素有关,比如抖音自己搞电商就把这部分流量减了很多,池子小了,大家又想投放, 价格就高了,产出低了。”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 8 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 2.5%,前值为 8.5%,增速出现了较大幅度放缓。8 月份消费数据明显低于预期。
因此,在消费疲软的第三季度,品牌方都开始捂紧钱袋子。数据显示,2021Q3 全网广告投放量 3600 万条,投放量出现明显下滑,从 7 月的 1700 万条下降至 9 月的不到 1000 万条。
愿意付钱的人少,有钱的人开始考虑效率。钱袋子充盈时,企业会在小红书、抖音、淘宝等多个品牌投放广告。但现在他们开始考虑效率,“小红书我们现在不考虑,转化率太低了。”
03
等待,还是寻找新增长?
第三季度不乐观,第四季度也不会更好。
在本来应该是广告营收旺季的第三第四季度,互联网大厂都给出了并不乐观的预期:阿里巴巴预计 2022 年下半年的收入增长将在 11% 到 16% 之间,会比上半年更低。百度则给出了一个更宽泛的数字,第四季度其核心业务营收增长将在 5% 至 16% 之间。
至于什么时候恢复高增长,没人可以给出确切答案。
百度首席战略官余正钧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如果(在 12 月初)之后还有新发病例的话,那么广告业务的表现可能会更差。
广告本质上是流量生意,触及足够多的人带来有效的转化。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 47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20 年 12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 9.89 亿,互联网普及率达 70.4%。
这意味着未来流量池的增长将会一场缓慢,而互联网公司以及品牌方获取流量的成本只会越来越高。无论 BAT 去哪里寻找新的流量,国内流量池是固定的。
存量竞争下,为了寻求 DAU 的增长,互联网公司不断侵入到对方的领地,这导致未来其用户重合度可能会不断提高,也意味着广告投放精准度的下降。
中概股市值排名前 10 的互联网公司中,有 8 家年广告收入超过百亿。互联网公司主打流量的基础商业模式正在失效,未来增长放缓也会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他们需要找到下一个增长点,使得收入更加多元化。
百度把明天押在智能云上,后天押在 AI 上。在刚刚过去的第三季度,百度智能云营收同比增速达到 73%,且连续两个季度保持七成以上增速。
阿里巴巴则把明天押注在同城零售、本地零售上和云计算业务上。阿里云已经连续四个季度盈利。刚刚过去的第三季度,由高鑫零售(大润发等)以及天猫超市、盒马的直营业务录得 551 亿元收入,同比大增 111%,该收入占中国零售商业的收入超过 40%,和佣金收入的差距越来越小。
今年,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大厂都开始关注硬科技。今年三季度腾讯研发产生的开支达到 137.3 亿元,创出今年单季度新高,美团提出了 “零售 + 科技” 的新战略,在新能源、AI 等领域不断出击。
下一个热潮什么时候来、广告收入什么时候恢复增长,没人可以给出确切的答案。但好的趋势是,互联网大厂们都开始主动或被动寻找新的增长。
艾媒网 来源:Tech 星球
1、中国经济正处在去杠杆周期,PPI 不停创新高,CPI 又上不去,大部分利润被上游原材料拿走了,中下游行业没有什么油水,大家对经济普遍悲观,(美联储不断放水,美国通胀不断走高,股市也在不断创新高,反观 A 股,正如广发稳健一样稳健下跌,中国为了抑制房地产泡沫变大,并整体控制通胀,在货币政策上并没有跟进),大家消费的意愿并不高,从双 11 成交额上就可以看到
2、中国的互联网发展已经到了一个瓶颈,就是好渗透的行业都渗透的差不多了(甚至都去抢菜市场生意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骨头,这些难啃的骨头都是要大投入,长时间投入的,风险高收益小,大家都不愿意干,更愿意挣快钱
3、投资机构也在观望,投资机构也是希望互联网能挣快钱的,因为他们也能挣快钱,即使有人愿意干,他们也不一定愿意投(连银行都不愿意投给干实业的,他们就愿意投资房地产)
4、总体而言,我觉得这是一个瓶颈期,冲过了将会是星辰大海,冲不过大家就喝酒吃药,利好茅台,干杯完蛋
商业世界里,产品与服务极大丰富,竞争异常激烈,想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从普遍经验看,要么变得更好,要么变得不同。
更好通常是技术进步真正形成了成本领先,带来的产品替代(例如支付、电动车等),但这种能带来产业跃迁的更好,不是线性产生的,甚至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我们的报告回到企业竞争的另一个层面,不同。迈克尔 · 波特曾说:“挑战者必须找到不同于领先者的新竞争方式以取得成功。” 创新带来碾压式的颠覆仅是少数,在更多时候,创新能带来差异化的切入点已属不易,后发者凭借差异化,如履薄冰,在强敌环绕的环境中开拓属于自己的天地。
每个企业的能力都有边界,没有哪个领先者会覆盖所有的方向。纵使有巨头存在,并不妨碍挑战者用领先者不擅长的方式切入并获得成功。互联网的规模效应较传统行业更强,因此更需要差异化来阻断规模效应的蔓延。
差异化能让企业在初期的竞争中更少的面对领先者实质的竞争压力,但反过来差异化也确立了相应企业的边界。在一个资源有限的世界,“既要又要”的思维非常凶险,这是多年来互联网公司最频繁 “交学费” 的环节,因为这可能导致他们在每一条战线上都没有足够的精力应对竞争,最终一无所有。
战略就是在资源有限情况下做取舍的能力,市场评判一个企业,不是看它获得了什么所以有多优秀,而是看它肯失去什么来界定它能获得多大成功。突破自身的边界其实不需要勇气,甚至只有决心的突破只需要蛮力;承认自己的边界才需要智慧和勇气。
我们对挑战者的分析,切换一个视角后同样适用于遭遇挑战的领先者,能否客观细致评估对手所在市场重要性,谦卑、独立地做决策;如果防守是必须的,能否提前预判、提前布局而不是四处 “救火”;如果防守不必要,能否坦然面对变化,决定了一个领先者所能达到的高度。
风险:挑战者陷入同质化竞争;不能恰当自我评估带来的战略迷茫。
正文
上篇 电商:不要温顺的走进阿里的良夜
在我们看来,电商是诠释互联网行业差异化与同质化竞争的最佳模本,我们以此为开篇。国内电商兴于阿里巴巴,之后不仅能有京东、拼多多这样的综合型平台发展壮大,还能有唯品会等垂直平台异军突起,如今又有字节、快手等短视频平台虎视眈眈。与大众舆论所想象的垄断不同,国内电商事实上是竞争非常激烈的代表行业之一,阿里核心电商的货币化率只有 4%,而亚马逊可以做到 30% 左右(包含物流费用)。即便在这种背景下,多年来还不断有平台能在阿里的光环下崛起,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他们抓住了淘系相对弱势领域,发挥了差异化优势;而大部分电商平台发展到一定阶段,似乎终究无法避免与阿里一战,昔日差异化的优势反而成了后期发展的阻碍;在面临差异化天花板或是同质化竞争压力时,他们都是如何抉择的?不同的抉择又导致了怎样的后续?我们接下来将挑选京东、拼多多、唯品会和小红书四个典型案例一一解读。
京东:回头平台渐重重,供应链为基础,技术服务红
差异化崛起:品类与基础设施上的突破
“百货商店”式的淘宝在标品上并未形成压倒性优势。我们常说 “万能的淘宝”,是因为淘宝多而全的产品供给深入人心,它意味着 SKU 多、标准化程度低,而要维持“多而全” 的优势,比拼的是谁增加 SKU 的成本更低,这与淘宝的平台模式天然契合。然而对于 3C 家电等标品,其标准化程度高、SKU 少,这就意味着此处的竞争不是无限 SKU——无限商家的比拼,自营并发挥规模效应成为了可能,同时 3C 家电客单价高,用户更注重体验而对履约费用相对不敏感,故以重资产的模式打造自营物流提高用户体验,消费者也有可能为此买单,这便为京东留出了在 3C 家电领域切入的缺口。
京东从 3C 家电品类切入并自建物流体系,在品类与基础设施上实现差异化突破。3C 家电等品类,采购量大则议价能力强,自营可充分发挥发挥规模效应,京东以此切入并在 2008 年完成了 3C 产品的全线搭建。2011 年京东 GMV 中 3C 家电占比达 80%,占自营收入比重达 87%。在仓储物流的建设上京东也是当仁不让,2014 年京东的仓库和配送人员近 4.8 万人,占总员工人数 70%,履约费用率也达到 7%。虽然自营、自建物流的重资产模式使京东的利润率远低于阿里,但京东却在品类与基础设施上找到了自己的突破口,实现了与阿里的差异化竞争。面对竞争,彼时正忙于美股上市的阿里并未全力反击,仅在 2015 年战略投资苏宁,拉了 “敌人的敌人” 做侧翼防守。
差异化瓶颈:未雨绸缪,成立开放平台,从标品向全品类拓展
京东在巨头笼罩下艰难探索出差异化之路后,也早早开始思考和巨头的对决。3C 家电固然为京东打开了差异化之路的切入口,但品类过于集中,始终会担心天花板,何况 3C 家电本身就具有低频消费属性,目标用户也主要是男性。同时自建物流的高昂成本也需要京东突破品类瓶颈,产生足够多的订单实现协同效应。因此京东在自身增长远未达到瓶颈之时便迫切地想进行品类扩张,去阿里利润丰厚的地盘上切蛋糕。
成立开放平台,从标品向全品类拓展。2010 年 11 月,京东图书产品上架销售,开启从 3C 电商向综合型网络电商转型的序幕,同年 12 月京东开放平台(POP)正式运营,向阿里的非标品 + 平台模式发起全面进攻。服装作为典型的 SKU 多、标准化程度低、复购率高的品类,成为开放平台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京东也通过举办定期时装秀、建立设计师品牌线上扶持平台等动作,向外界不断传递京东做服装的信号。2013 年 “双 11” 期间京东为大服装品类提供订单运费全免的补贴,2014 年 “双 11” 则为一些服装品牌商家提供免费流量。在京东颇具吸引力的补贴下,众多品牌纷纷进入京东,服饰家居事业部也成为 2015 年京东新成立的四大事业部之一,负责统筹管理原第三方开放平台(POP)相关业务。2015Q1 以服饰为主的京东开放平台 GMV 同比增长 185% 接近翻倍,2015Q2 京东在中国 B2C 市场服装品类的交易额份额从 2013Q2 的 2.3% 提高至 10.4%,天猫份额则微降至 73.4%。
同质化迷失:在阿里强势领域遇阻
阿里强力阻截京东的服装品类扩张之路。京东的野心自然引起了阿里的注意,在京东平台化、拓品类高歌猛进之时,2015 年阿里开始通过签订排他协议(即目前被监管严令禁止的 “二选一” 方式),加强对商家的控制。由于淘系前期积累的强大优势,品牌方权衡之下并没有什么选择余地,品牌的倒戈严重限制了京东 3P 平台的供给,京东的拓张之路在天猫强大攻势下几无还手之力。2015Q1 京东 3P GMV 增速急剧下滑,此后很长一段时间,京东的 3P GMV 占比就静止在 2015 年的水平。
回归差异化:强化原有的差异化优势
京东在进攻阿里擅长的领域遇阻,陷入同质化迷失,难能可贵的是,2018 年后的几年里,京东又重新找回差异化的节奏,在我们看来,京东回归差异化,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继续推进原有优势的差异化,二是找到新的差异化方向。
差异化路径一:不给自我设限,在原优势领域继续把差异化做到极致
物流持续深耕,强化供应链优势。京东物流在帮助京东零售建立差异化履约体验上立下了汗马功劳,初期京东通常会强调,美国 100 万以上人口城市只有 9 个,而中国 100 万以上人口城市接近 300 个,天然的人口密度优势是京东未来竞争力的底层动力——中国城市人口密度如此之高,围绕在这些城市周围建立的仓储物流成本将得到有效分摊。然而,言外之意,如果是更下沉的领域,可能盘算下来,这笔账就不划算了,所以京东物流初期威力的辐射范围,仍然以大中型城市为主。在 2015-2017 年,京东整体 CAPEX 支出都相对保守,2017 年京东在全国运营仓库 400 余个,共 1000 多万平方米总仓库面积。随着 2017 年京东物流独立为子公司,CAPEX 投入开始加速,之后京东更是在对自身的核心能力进行了深入思考,把京东的定义从此前 “零售和零售基础设施”,进化到 “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2020 年末京东物流在全国运营 900 个仓库,共 2100 万平方米总管理面积,包括 49 万平方米冷链,218 万平方米大件仓库和 44 万平方米保税海外仓库。相对于第三方物流公司,京东物流的独特优势在于对商流的理解,能通过此前积累下的服务京东集团和外部客户建立的商业认知和行业洞见,帮助客户根据历史销售、库存、供应链等情况实现库存最优,并进行合理的仓网规划,把商品提前放在离消费者最近的地方,为客户提供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2018-2020 年京东物流收入 CAGR 达 39.2%,其中外部一体化供应链客户收入 CAGR 48.5%。2020 年一体化供应链客户(包含京东集团和外部客户)收入占比 76%。
商流同步切入下沉市场。跟随着物流扩张的步伐,2019 年 9 月京东将旗下社交平台拼购升级为 “京喜”,采用和拼多多类似的 C2M 模式正式进军下沉市场,2019 年 10 月“京喜” 正式接入微信一级入口。虽然京东的下沉节奏比同行晚,但在这一战略支持下,3Q19 京东新用户增长明显提速,Q4 的新增用户中超过 7 成来自三至六线城市。1Q21 京东在三至六线市场的用户占比已经超过六成,GMV 占比超过一半。除传统电商外,京东还通过投资兴盛优选、上线“京喜拼拼” 等入局社区团购。公司的战略,未必是要像同行那样在下沉市场建立核心优势,而是将原有优势拓展到原先覆盖不足的范围。
**3C 家电开展线上线下全渠道运营。**2016 年 8 月京东在北京通州万达广场店推出第一家 “京东之家”3C 零售体验店,开始拓展线下销售渠道,并在各级城市及乡镇全面布局:在一二线城市的核心商圈开设 “京东之家”,在各城市的次商圈开设 “京东专卖店”,在三线城市推进 “一城一店”,并在四到六线乡镇市场开设京东家电专卖店,计划 “线下再造一个京东家电”。截止 2020 年 7 月 7 日,京东家电专卖店数量突破 1.5 万家,实现对全国 2.5 万个乡镇、60 万个行政村的全面覆盖。此外,京东也积极与苹果公司等品牌商开展线上线下深度合作,如在京东之家和京东专卖店推出苹果体验专区,和苹果 1200 家线下经销商、门店合作帮助其降低库存和资金压力,推出小时达、以旧换新、上门维修等全场景全生命周期服务,与合作伙伴实现全渠道开放共赢。
差异化路径二:快消品方向上的品类扩张
快消品和 3C 家电同属标准化程度高、SKU 数相对可控的品类,且购买频次高于 3C 家电,理论上也适合京东自营发挥规模效应,但难度在于快消品的履约有其自身特点,无法简单照搬原有流程。然而,正如京东对自己的定义那样,“搬箱子” 几乎是写在京东基因里的底层代码,作为一家整天都在思考如何更有效的把货物从 A 点搬到 B 点的公司,在快消品方向上的探索,也是京东寻找下一个有效成长曲线的重要方式。加上 2020 年疫情的推动,京东在快消品领域的探索一直有声有色,2021Q1 日用百货品类收入占比达 40.7%,相比 2018Q1 提高 8.2pct。目前京东超市是宝洁、花王、雀巢、美赞臣、金龙鱼、蓝月亮等知名国际快消品牌的全渠道最大零售商,以及茅台、五粮液、联合利华、可口可乐、蒙牛等品牌的线上最大零售商。此外,日用百货品类也采取了线上线下全渠道策略,如在线下开设京东便利店;与沃尔玛合作,在库存、实体店、用户方面实现互通;收购达达集团强化京东到家生鲜杂货商品的即时配送能力等。
下篇讲分析拼多多~
广告大师约翰 · 沃纳梅克有一句名言:我在广告上的投资有一半是无用的,但是问题是我不知道是哪一半。这句话被称为广告界的哥德巴赫猜想。
在之后的几十年里,品牌主在极力的问询到底 “哪一半” 是无效的,广告平台则在极力的论证在我这里的 “哪一半” 都是有效的。
广告是一个神奇的东西,神奇之处在于我们摸不着但它又无处不在、在于它隐藏之深,在不同时代会披上不同的外衣。就像我们在慨叹互联网发展之迅速、对生活影响之深远、对科技进步之贡献的时候,蓦然回首,原来他们也都是披着 “广告外衣” 的家伙们。
像腾讯、百度、字节,外如谷歌、推特,这些标榜科技与影响人类的 “科技” 公司,扒掉衣服,原来都是“广告的皮囊”,天下何尝又有多少新奇的商业模式和商业天才,无非都是搭个台子做好广告罢了。各家有各家宏大的故事,但各家与各家又那么出奇的一致,挣钱嘛,不丢人。
回到主题,各大厂广告收入集体失速,似乎也不那么新奇了,毕竟是情理之外、意料之中。
结合 Q3 各家对外披露的数字简单回顾下:
百度 Q3 广告营收同比增长 6%,但降速明显,上两个季度同比增速分别为 27% 和 18%;
腾讯 Q3 广告收入同比增长 5% 至 225 亿元,但降速明显,甚至以腾讯新闻为主要承载平台的媒体广告收入,开始负增长;
B 站第三季度广告收入增速亮眼,但降速明显,增速由上季度的 200.6% 下降 109.9%;
爱奇艺广告收入为 16.6 亿元,去年同期为 18.4 亿元,同比下降 9.8%,都不是降速了,直接下降了;
阿里财报广告收入放缓,降速明显,同比增长仅为 3%;
微博广告主数量呈连年下降趋势。前三季度广告主数量为 80 万,较去年同期 140 万减少 60 万,这里多说句活该吧,毕竟 “坏人” 里面找“坏人”,总有更坏的;
汽车之家第三季度媒体服务收入(广告)为 4.34 亿元,去年同期为 9.27 亿元,直接下降了。
因为本人是汽车媒体广告行业的,下面重点拿汽车行业做分析了,其他行业同理。
先说结论:
宏观市场视角看:和市场行情、政策调整有关
互联网发展视角看:和互联网发展瓶颈、互联网商业模式有关
用户视角看:老子当了半辈子小白鼠了,能不能不再看广告了
受中美贸易战、经济周期、互联网红利消失等综合影响,宏观经济形势非常之不好,企业支出都相对谨慎。
并且,广告行业是个后知后觉的行业,想起 2017 年在某汽车垂直平台做内容商业化,这一年长安福特在该垂直平台的品牌广告投入 1 亿 +,上一年的广告投放只有不到 6000 万,但是 2018 年的销量是 33 万辆,而 2017 年的销量是 82 万辆。也就是说广告投放怎涨了 66%,而对应的汽车销量下滑了 148%,这还没完,年底的时候长安福特负责广告投放的老兄还在年终总结,说是挺过了艰难的一年,成绩来之不易。我的天?都这样了,还有脸总结呢。但是换个角度想,这不就是广告人该有的心态吗?
所以,做个预测,本次广告下滑只是开始,漏出了冰山一角,大戏还没登场。
互联网发展的 30 年,是疯狂的 30 年。互联网给社会带来的改变谁也无法磨灭,但互联网给人们带来的欺骗、谎言谁也没法忽略;
通过产品体验和内容服务搭个台子,获得用户流量和关注,再把用户关注卖给广告主的模式该被所有人熟食了,还是那句话,挣钱嘛,不寒碜。
互联网是曾经的屠龙少年,但几十年后,屠龙少年终成恶龙。
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平台都面临用户增长乏力甚至负增长的窘境,增量已逝,剩下的就是存量厮杀;
比用户增长乏力更可怕的是,互联网这个故事不在具备想象力,所以 “元宇宙” 出现了。
一个小栗子:A 股上一家啥产品也没有的叫中青宝的 “游戏公司”,9 月股价才 8 块钱,然后说要做一款元宇宙游戏,11 月股价涨到了 43 块。
行家啊!!!
做广告的人对品效合一这个词一定都不陌生,讲了 10 年的品效合一,真的合上了吗?想必没有吧。但是为什么过去 10 年广告主愿意听这个故事呢?直接搬一下我之前一个问题的回答吧。
汽车媒体平台通过内容吸引用户,在利用广告和线索结算的方式收取主机厂费用的模式出现了重大问题。
主机厂商和垂直平台合作最核心的是看中了垂直平台的那些用户,因为用户代表销售线索,销售线索在过去 20 年里代表着汽车销量。
但是,2018 年开始,主机厂商慢慢意识到一个事情,为什么市场上所提供的销售线索还是在年复一年的增长,而我的汽车销量越来越差,这二者的关系到底是啥???
与其说主机厂才发现了这个问题,还不如说主机厂是不得不面对这个问题。过去 20 年是汽车增量市场,多跟平台合作,多进行品牌曝光,多提供销售线索,意味着可以多售卖。乍一看这个逻辑非常的正确,其实这也正是以汽车之家为代表的汽车垂媒平台用将近 10 年的时间给主机厂洗脑的一套商业模式,之所以以前有效,是因为买车的需求远大于汽车产量,供需关系决定市场格局,这个过程中不能说线索无效,但是线索的作用非常的间接。
那么,难道没人发现这个问题吗?
前面说了,开始时候是主机厂发明了一个这样的商业结算模式;根本上是因为传统主机厂商市场部和负责销量的部分完全的是两个部门,市场部负责市场预算,核心职责就是花钱,钱花出去就是政治正确。而汽车之家这类的垂直平台服务的对象就是客户的市场部,因为这些网站说到底是广告公司。于是,平台 – 主机厂的市场部就达成了某种利益平衡,毕竟车也卖的出去,平台再给我高额返点,我把预算再给平台,在这个链条上没有输家,大家都挣钱何乐而不为呢?
但是,经历了这样疯狂的发展后,在 2017 年年底汽车销量披露的时候,终于兜不住了。
做汽车垂直平台的时候,以前曝光量可以作为结算指标,于是大家都刷量,一篇阅读几十的文章,后台改个数直接变成了几十万。
这样的合作模式持续了 “好多年”,真的是好多年,漫长的我都很害怕。
后来实在兜不住了,广告主和广告平台开始商量 CPL(销售线索)结算,广告平台说好的老板。于是又是持续好多年的故事,终于在 2017 年底汽车销量在连续增长 20 年首次出现下滑的时候,有的广告主坐不住了。但是这又是好多年(参考上面的回答)
于是今天又出来一个 CPS 的模式,不知道这又会是多少年。
你我也只是观看者。
当互联网广告性价比下降,甚至失去性价比的时候,为什么还有人在 “装睡”。
我曾经跟某新势力负责市场投放的人聊天,我说感觉你们在垂媒投放变少甚至没有了啊。他给了我几个原因:1. 新势力和传统汽车阶段不一样,不需要不需要;2. 老板都是汽车垂媒出来的,都懂;3. 每年广告的钱直接贴补到用户头上,让用户买有所值更有意义。
我看了他一眼,我问,心甘吗?他说,不甘,但没办法。
于是互联网广告性价比的窗户纸正在被撕开,对应的解决方案也有品牌在尝试了。
想起 2019 年初王兴那句振聋发聩的话:2019 是过去 10 年最差的一年,但可能是未来 10 年最好的一年。
互联网跟广告的故事正在这样发生。
之前职业:优化师
主要原因:广告审核 + 消费谨慎,效果不佳 + 商家资金投入更谨慎
互联网退货率居高不下。例如摄像头退货率可以 30%,茶叶高的达 60%。所以商家一看吓死了。
1、广告审核。
网赚太坑人,导致审核加紧。
医疗行业抓的死死的,投放很谨慎。像抖音,祛痘植发都限流。
教育行业,以前线上英语,一个月投放 100 万都没问题。现在少了教育,少了很多。
房地产也不行。以前还有租房和新房的广告
2、消费谨慎,效果一般般
现在很多都是 1:2 就是非常好了。转化真的很低。客单价也低。所以基本上不亏就算好了。有时候安慰客户二次消费,这种话术。而且客户都货比 N 家。咨询量大,人力成本高,但是转化低;很尴尬。
3、商家投放需求更加精准。
品牌广告下单少。例如开屏广告,现在只有美妆和护肤做。以前很多其他行业做。
精准广告的话,就会选择决策型平台。例如美团,淘宝,京东。信息流广告就少了很多。
腾讯某广告团队
去年(2020)主要是靠在线教育,保险,小额贷,游戏,营收相当恐怖
今年(2021)上半年在线教育基本凉了,保险下半年也出政策了,具体自己搜吧,就这样了,业务要转型了
互联网巨头广告收入集体降速,这是为什么?带着这个问题,我走访了摩加迪沙中央社科院的终身教授马可波罗。
他的回答非常简洁,指了指窗外不远处一片绿油油的地,问我有没有看见,我说看见了,他说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我说是不是说春天来了就会回暖了,现在主要是到了冬天,不想摩加迪沙这边随时都是春天。
他说错了,你只看到了表象,你毛线都没看出来,那就是一大片韭菜。你看,上次一大群人过去割完了,现在还没长起来,所以就看起来比较突兀。
我说教授你不要顾左右而言他,我跟你讲互联网广告变少了你跟我讲蔬菜水果的事情,你这个社科院终身教授是不是有点名不副实。他说那我跟你讲点学术性比较强的东西,你们那里不像我们这里,天天大家都充满了春天般的温暖,如果不够温暖他们还可以给你点把火让你全家都感受到非常的温暖。不像你们那里,现在就下雪了。
你看一下雪,韭菜就更长不起来了,至少一时半刻是涨不起来了,就算明年春天来了,韭菜被雪压这么久,能不能活还两说。
我说那惨了,没有韭菜下面条,有钱人的生活都过得不是滋味了啊。
教授说那倒也不是毫无办法,你现在把整个天空遮起来弄一个遮天蔽日的大暖器,韭菜就还是活得下来的,那样的话,首先你要造一个神仙出来,但就算有神仙吧,神仙愿不愿意帮你还是一回事。
我说神仙那么善良,怕是不会看着韭菜一大片的死掉再也长不出来吧?教授说应该是的,神仙是很善良的,所以有可能搞个大暖器,让韭菜还能活着。但是大暖器很费钱啊,造这玩意儿不是那么简单的,不像我们这边,把保安队叫出来,摆出阵势,立马就能造暖气,你们那边太正规了,不方便。
我问那暖气到底怎么办,他说也好办,谁是直接嚼韭菜的人,谁拿钱出来造大暖器啊。我说那要是人家不肯呢,教授说那还不简单,不肯就让他也一起冻死就好了啊,但是有些韭菜会觉得叫人家拿钱出来造暖气好残忍啊。教授说你是不是有病,韭菜是一种蔬菜,蔬菜会觉得残忍吗?蔬菜是没有情绪的好吗?我说教授我还以为你说的不是蔬菜,而是……
他一脚踢在我屁股上让我滚出去,说你给的采访费只够说到这里了,以后有什么问题重新预约。
互联网小故事员工,说个最直接的,就是工信部前段时间对广告的整治,我们公司收入从每日几万,直接跌倒几千(大概,不是运营不清楚,也是听同事讲的),然后我们又只能紧急发版,接入了插屏广告……
利益相关。
广告媒体平台从来都并不想减少收入,他们也不缺赚钱的能力和手段。
互联网公司广告收入的下降**核心就在于效果广告主预算收缩。**这里的广告主大致可以分为品牌和效果,而效果又是互联网广告的大头。
那么效果广告主投放费用为什么下降?我认为原因主要有三点
**1. 流量贵。**互联网存量时代,流量红利已经消失。以前 5 块钱可以买一个新用户买一条线索,现在可能要 15-20 元。获客单价的上升导致广告主们不得不把控投放规模,以保证投资回报率的平衡。
**2. 头部广告主增长进入瓶颈期。**投的多的基本都是大厂,而大厂头部产品的用户覆盖规模基本见顶,过了野蛮生长的阶段,更合理的花钱,更精准的投放买广告才是正确的,
**3. 行业 zc。**疫情时期疯狂烧钱的教育行业今年被踩了急刹车。行业缺口,这对于媒体广告收入是有极大影响的。更惨的是服务像教育行业的广告供应商。一个产品可以养活一家公司,同样的也可以拖垮一家公司。
个人判断未来互联网广告市场增速会逐步放缓,但不会断崖式下降。广告主需求还在,但会更多聚焦于如何合理花钱,把钱花在刀刃上。
注意审题,是集体降速,不是下降。
1、说明总体数字还是有增长的,只不过曲线更平滑了;
2、也不能苛责什么,百度、腾讯这种老牌广告大佬,以及挟算法以令诸侯的字节跳动,基本上瓜分了市场,效率已经到极致了;
3、剩下就交给市场本身,以前投放广告的金主(虽然是相比之下是小公司),这两年内外经济环境、企业成本、政策因素,真是一滴也不剩了啊……
1200 到 2400
2400 到 4000
… 体量大了降速不正常吗
我现在对于广告有一种反向选择,就是同等情况下,我选择无明星代言,无广告刷屏的。
这些人拿着高额的佣金拍一堆垃圾来污染我的视线,然后买东西时候还要劫贫济富给他们贡献收入。。。从另一方面来说,高额的代言费也需要从商品上赚回来,那同样价格一个除了代言费一个没出,那用料上应该会有差异吧。当然决定价格的因素很多,决定产品品质的因素也不止用料,但是我用最朴素的价值观来说就是不喜欢明星代言产品。
今年教培,金融两大广告主几乎全军覆没,再加上整个互联网基本都在合规上面整改,互联网公司广告收入集体降速。这种 “增长” 速度的下降,一方面有大环境的必然,另一方面是互联网现在入口和场景分化下的结果。 过去我们的娱乐都从打开电视,或打开一个网站作为 “入口” 开始。而现代人很可能从某个 APP 或小程序就直接进行娱乐、购物了。这种 “化整为零” 的趋势也让内容平台流量呈现分化。加上观众的口味越来越挑剔,对于 “硬广告” 越来越不敏感,更愿意接受巧妙融合在内容里的产品推荐和有娱乐效果的设计,这让很多 MCN、主播也都成为了广告主的直接合作对象。 从这个角度来说未尝不是件好事,以后那种简单粗暴的无效广告会越来越少,而让人觉得 “恰饭有理”,获得观众理解与认同的柔和营销会变得更多。
一、互联网广告现状:疲软
从 2021 年开始越来越多的企业主明显地感觉到互联网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几乎所有的甲方都开始精打细算,互联网广告公司的盈利空间一再被压缩。包括在线教育、游戏、招商加盟等靠烧钱买量的行业都受到了很大影响,其中 K12 教育更是由狂欢走向了毁灭。随之而来的是下游渠道商和乙方企业的陆续倒闭或者转行。本应是广告收入旺季的三季度,互联网广告收入增速下滑却成为了行业的普遍现象。根据 QuestMobile 数据,三季度互联网广告整体增速放缓,同比增长率下滑至 9.5%。互联网广告行业增长疲软体现在了互联网大厂的财报上。随着移动互联网兴起的那个广告黄金时代,彻底地结束了。
互联网广告的凛冬已至。
宏观经济环境衰退确实影响到互联网广告行业,同时随着《个人信息保护法》与《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征询稿》等一系列政策出台,对互联网本身做出了更加严格且清晰的规定,让原本不健康的商业模式开始走下坡路。下面我们不同的行业来直观感受一下互联网广告行业的衰落。
1. 在线教育行业
2020 年 1 月至 12 月末,在线教育行业共披露了 240 起融资事件,其中在线教育有 193 起,金额共计约 388 亿元,同比去年增长 256.78%。资本的加持下,在线教育的广告预算再创历史新高:2020 年仅暑假期间,好未来的营销投入达到近 10 亿元;跟谁学的营销费超过了 20 亿元,同比涨幅 522%,而猿辅导、学而思、作业帮的营销总费用也达到了 37 亿元。不夸张地说,在线教育是 2020 年互联网广告领域当之无愧的黑马。
2021 年春晚猿辅导广告打上了央视,高途课堂成为了抖音红包的赞助商;同时 51Talk、学而思、瓜瓜龙等也在新春之际官宣了新任明星代言人。
逐渐的互联网在线教育广告投放逐渐演变成了恶性竞争,成本一度从几十块钱 / 人直接飙升到几千块 / 人,更有甚者已经涨到了过万了。成本疯狂上涨的背后课程的客单价也不断飙升。很离谱,但没办法。
多数企业没有线下的实体门店,主要通过互联网广告来获客。疯狂投广告拉新,但实际上转化率并没有宣传的那么高,多数项目都是亏损的,但为什么还在做呢,是因为把规模做起来融资上市后,资本就能割韭菜了。
随着双减政策出台,热火朝天的教培行业被泼灭了。包括新东方、好未来、作业邦,以及字节跳动旗下的大力教育等机构,纷纷传来大裁员甚至改行倒闭的消息。同时常年服务于教育企业的广告公司,代理商,渠道商被迫转型或倒闭。
2. 免费网文行业
免费网文异军突起,借助互联网免费流量乘风而起,如日中天。其中比较有代表的网站比如七猫、番茄等。据说字节跳动旗下的番茄小说曾单日投放量级就曾达到 1000 万 +。很多人很好奇,它是怎么赚钱的呢?小说 APP 分为三种盈利模式:付费阅读、免费阅读、付费 + 免费阅读。
付费阅读模式:用户阅读付费小说、开通会员进行盈利。合理地进行限免书籍、免费章节、热书推荐等可以有效吸引用户阅读,引导用户付费。当然,付费阅读模式也可以配置广告。
免费阅读模式:APP 里的所有书籍全部免费,用户随意阅读,主要通过广告实现盈利。配合看视频免除广告等激励任务,用户完成任务的奖励,可以有效增加广告点击量。同时,可以通过邀请分享的奖励,实现快速推广,当然这个成本相较于自己去推低得多。
付费 + 免费阅读模式:两种模式结合,一般是免费阅读,同时开会员免广告等,这样就有多重保障。
强依赖线上推广,导致政策一旦收紧,其生存空间就骤减。随着政策对广告内容、展示模式,以及时长的更细化的要求,其商业化空间也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3. 休闲游戏
除此之外,休闲游戏也是互联网广告中发展得如火如荼的一个赛道。休闲游戏那么无聊如何盈利呢?通过 “赚取广告差价” 的方式盈利。
类似于《Fun Race 3D》《Sand Balls》等几十秒一局的小游戏虽然无聊但很魔性,这类产品研发成本低,更新速度快,成熟的团队一周基本上可以做 1-2 版。超休闲小游戏本身需要靠互联网平台推广出去,吸引来用户后,玩家在游戏的过程中也要看广告,买进和卖出之间就是盈利。
数据来源:《2019 年上市的热门手游中,超休闲游戏下载量占比达 78%》Sensor Tower 发布
随着 2021 年政策强令整改,凡是涉及到用户隐私的功能都需要整改,用户不仅有权关闭个性化推荐,并且即使没有授权,依然可以使用互联网平台的服务。这使得很多产品的算法无法再获取大量的用户信息,导致其引以为傲的精准投放大打折扣。
4. 招商加盟行业
在 2020 年疫情影响最严重的还要属招商加盟行业了。在 2019 年,招商加盟广告投放的量级占总广告数的 86.1%。
这个行业最大的特点是需要线下实地考察场地。疫情下政策限制人员流动,居家隔离让招商加盟的变得困难重重。此外疫情也直接导致了招商加盟的市场需求急剧减少,甚至本身要扩大加盟的企业直接资金链断裂面临倒闭。招商加盟步履维艰。
2021 年比往年难多了。在疫情、强监管、行业收缩的情况下,互联网公司的广告收入增速变得更加迟缓,已开始步入了更加凛冽的寒冬。旧有的互联网广告模式开始衰落,同时全网流量开始大迁徙。
近年来大家总会在朋友圈,抖音等平台上看到各种各样的广告。广告素材生产越来越快,但是同时样式和创意却越来越固化。往昔靠创意策划起家的广告公司一旦开始拼项目量,牺牲的便是成本和质量,很多互联网广告越做越水,受众也越来越反感。
互联网广告的未来在内容。
回顾互联网广告行业过去十年来的发展,无论是传统线下广告向几大门户网站广告的转移,还是搜索引擎广告的异军突起,抑或是信息流广告的爆发,每个疯狂的增速期都伴随着一场流量的大迁徙。
其实新一场新的流量迁徙已经开始了。在刚过去的 2021 年里,内容营销对互联网广告模式的分流作用正日益加剧。越来越多的客户开始强调品效结合,SEO/SEM 优化业务在公司的占比不断下降,但同时主战场已经向公众号,抖音号,小红书,知乎等垂直类媒体的内容运营转移了。
2021 年倒闭的小型广告公司不在少数,而留下来的大多随着流量迁徙的方向,转型向了直播和短视频广告、微信公众号的内容优化上。互联网广告寒冬确实来了,一种传统模式的消亡也代表着另一种新模式的兴起。流量迁徙始终最终只是不断循环的过程,如何推动科技创新,提高效率,才是互联网企业应该重新思考的命题。
从业者不请自来。
本质是国家对于资本下定决心的管控,甚至是要让所有投资者认清楚我泱泱华夏是姓社的问题。
资本的本质是追逐利润最大化,它认的是利润空间,认的是未来可期。
一开始,我国互联网是一个在生产力革新的基础上发展的第三服务产业,这么说有点儿大,举个例子:3G 或者说 4G 网络有了革新,手机从电阻屏到了电容屏(现在的屏幕),移动互联网拉开帷幕:这个时候,人们有很多需要更加便捷和私密的服务(手机本来也是私密)。这就是所谓的实体生产制造带来了服务需求的增长。
最典型的是通过它解决实际问题,比如,我们总是抱怨出租车司机选乘客,这也不拉那也不拉,出行很难。——此时,这是一个符合常理也需要解决的生活质量提升问题。那么,好的,互联网生产出来一个撮单平台,将乘客与司机撮合起来,平台提供安全保障,本质是提升信息传播效率。
这是我们所提到的『初心』,但是程序员需要生活,服务器需要租金,企业带宽需要支付,这个时候,就想到了融资,这个时候,资本出现了,他们看到了有多少人会打车,有多少订单会每天给自己带来的分成,一个叫投资风险评估的部门就来了,发现,可以干,好的,搞起来。
同志们,然后,资本的欲望开始膨胀,从我为有需要的人服务变成我要找潜在有需要的,于是补贴开始了,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在『消费升级』的故事下参与进来,资本雪球越来越大,但是,资本还不知足,想要更大的利润,那么怎么办?大数据杀熟上场了……
举上面的例子,是向大家知道,资本财团的心路历程,那么同样的,资本也看到,中国人民爱免费,免费带来巨大规模的人使用,就诞生了另一种赚钱的方式,卖广告。其实和电视台一样,90 年代的电视剧发展成广告中插电视剧,也是被国家及时叫停,只是现在换在了互联网上而已。本质是让大家对于逐利这件事保持一定的距离。
最后引用陈坤的一个访谈来结束回答:
广告系统相关从业者,强答一波。
数据层面,线上广告较为发达的国家的广告收入大盘一般在国家一年总 gdp 的 1% 左右,美国近些年都在 1.5% 徘徊。而保守估计,我国今年各大互联网公司的广告收入大盘总和就已经超过了今年 gdp 的 1%,所以,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线上广告大盘已经见顶了,没有前几年那样动不动就翻倍的增长空间了。
经济层面,这个自不必多说,受到疫情等因素的影响,广告主们手中可用于投放线上广告预算肉眼可见的变少。
还有政策层面,首先是国家近期出台了很多线上广告的合规政策,这导致了原来很多能投放出去的素材或者某一个行业的素材,彻底投不出去了,这本身就对广告消耗有很大影响。其次是像游戏、在线教育这种线上广告消耗很高的行业,受到政策影响也大幅缩减了广告预算。
所以,在我看来线上广告收入的 “集体降速” 是个必然趋势,而且未来线上广告的收入大盘,大概率也就是随着每年的 gdp 增量往上走一走,很难出现前几年那种 100% 的恐怖增长率了。
除了上诉所谓大环境的问题,国内的广告系统可能需要提升一下质量,提升 ctr,cvr,用户体验等。看看狗家 2021 Q3 Ads 收入暴涨~ 小小的凡尔赛一波
内卷到一定程度了,品牌方日子也不好过,哪有那么多饭可以随便恰呢
1,宏观环境、海外市场和政策多方不景气
宏观经济周期、人口红利不在、房地产杠杆削减、疫情对线下商业的影响、环保和促进生产的方向牵引,同时还有政策对消费者相关的行业收紧
2,中观行业影响
互联网、娱乐、影音、快销品这些消费者层面遇冷,板块循环更是会加剧消费缩减,新常态和修内功可能是未来十年的主基调
3,微观
新互联方面和新生代商业领袖可能还有机会,其他方面几乎以肉眼可见的方式坍缩,是机会(降低竞争压力)也是风险(自身也有增长缓慢的风险)
4,延展
目前我所能够感知到的单位,百分之八十以上是不会做营销的,这些都是老板驱动,无法将营销力转变为科技力,拿广告去谈 ROI 就像拿文凭去谈阶级跃迁一样,视角过窄,广告不单是增加营收,同样还赋能了内部多个维度的价值,别人打广告赋能八个层面六个部门,四千万能打出一个独角兽,你打广告只赋能产品销售还卖不动,换言之,企业的成功是综合实力的比拼,人的发展也是如此,只从一个视角收集样本,得到的结论是不准确的。
5,预测
2021 年后,全面营销和全链路运营可能会成为发展的新的契机,能够挣扎着做好综合能力的单位才能剩者为王,这是一个很悲观的预期,毕竟成长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我们要正式开始往中高端发展前进,生存或者是出局。
因为广告投放的效果 投产产生的收益很多已经低于投入的费用 所以投放广告的人会减少投放 寻找新的渠道
大家别哭,我也是中丐互怜的小股东,痛定思痛
内循环明显后劲不足,pdd、淘特市场份额突飞猛进就知道大家现在不想花钱了,为啥?
生活成本升高、就业歧视、通货膨胀,大家舍不得花钱了,包括少子化、马尔萨斯人口陷阱都可以由这条逻辑链出发
对互联网及欺骗诱导性的广告越来越敬而远之,想想自己有多久没点开过开屏广告,万一不小心点到,是不是恨不得关掉软件删掉后台重新打开。
知道贵的不一定好 认识了好多之前骗到人的智商税 身边人好多都喊着 pdd yyds
功能的分级订阅制(开会员)、买断制 再没新花样了
吃穿住行创新的能力没有了,三年前约会蛋糕奶茶看电影,今天约会还是这样,资本给大家创造消费景观和消费需求的能力下降了。
教育、游戏、医美、元宇宙今年一个一个被打击,这写广告投放之前无孔不入
腾讯之前每年稳步提升的业绩相当一部分重要来源就是投资,今年板块轮动快速,风格切换迥异,炒作热点频频被锤。前几年还能靠投资支撑,今年可能要萎缩了。
到头了呗,没有啥新的东西可以提供开源了。
腾讯这几十年除了通讯软件跟游戏还有啥?
字节跳动除了娱乐还有啥?
百度我就真不清楚它有个啥了。
哔哩哔哩想做中国的油管路还长着呢。
其它互联网公司我也没看出来有个啥创新啊,软件已经差不多到头了,最后啊还得看硬件。
大概是天气太冷,不适合韭菜生长
五菱宏光 9.9 元看到这样的广告真的醉了!
大家都在分析各种经济原因,而据我所知,最真实的原因只有 1 个,dddd。
当各行各业在内卷的同时,广告也在内卷,房产、金融、教育、游戏等既往出得起大价钱的金主,现在更加收敛。普通广告难以激起网民点击欲望,单次点击成本提升,商家购买广告位的动力减弱。
广告形态也偏向于更智能的个性化广告、包装更丰富的文中广告和更直接的视频直播广告,广告的实施成本增高,更多自媒体和直播者参与了广告收益分配,直接归属大平台的广告收益也就随之下降。
总之,国内躺着赚大钱的时代已经过去,要想赚更多的钱,还需要更多渗入传统行业,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这样才能长久吧。
因为有更多的广告形式,比如直播种草。这些以前只是一点点的。现在也变的变成大品牌的标配。市场就这么大。肯定会分走老玩家的一部分蛋糕。
这还用问,罢黜百家,独尊工术
于是乎,本人决定狂学数学、编程,做 1 名金融风险工程师
偏个题,
我认为广告降是有好处的,视频公司收入一大半靠广告本来就很不健康,把一个新的庞大的烧钱的行业收入压力强加到人民日用品,食物,服装上,太不健康了。
联系这些互联网公司尽快转型。
思考过一个问题没?
广告最终都需要终端变现来承担,但是互联网 iaa 的广告 买量变现广告收入远高于终端变现,iaa 这类都在赚钱,不赚的都死了,到底钱都谁赚了,这就不是一个良性的状态,都在烧钱 烧的就是中间的差值。现在都理性了,自然会萎缩,尤其联盟市场
因为老百姓没有钱了!
广告行业也是整个大经济的晴雨表
某广告商一线投放,之前的标准是 cpm,也就是千次成本。
增量市场下需要把融资投入进去,争取更多的获客流量。
只能说行业内千次成本控制做的很好。
但是发觉 cpa、cps 和 cpc 成本太高,调整缩减围绕单次激活进行业务。目标是两位数,实际上跟平台悬赏没区别,就这也不行,回到单个订单成本。
一线人员真的遭不住。
今年的情况是平台问题,平台流量自身筛选之后就是挖掘新的广告商,但是目前来看除了星图还好,大家都挺难的
傻子少了,所以 pianzi 就显得比较多了。
所以整了个 app 开屏摇一摇广告来恶心人啊
这是怎么算的?
2020 年字节营收是 2366 亿,增速 111%,按照今年 4000 亿算,不应该是增速 69% 吗?60% 和 200% 是哪来的(不是营收翻倍增速就是 200% 啊……)
而且这也是体量大了之后合理降速,19 年增速 280%,20 年增速 111%,21 年增速 69%,算是正常范围内吧。
k12 公司大量的减少投入是很大的一部分原因
看看 19 年,20 年以及 21 年上班年,各种 k12 的互联网公司的投放规模,投放覆盖面,以及投放金额都是非常大的
一家公司就是上千万,k12 公司有多少
可以想想 k12 贡献了多少广告费,这些钱又是要从羊身上薅回来的
互联网上的东西都贵的离谱。比如 B 站 50 块钱 6000 展示,点击十几个,关注的也就一两个。也就是说每个关注 25 块钱。抖音便宜一些。链家这种每个顾客得一百多了应该,这是中介给平台的钱,也就是中介花 100 块钱从平台看到的你。
如果是商家 50% 利润来买流量都是少的,比如薇娅这种能火起来不就是卖的流量。综合算下来商家应该感觉比淘宝直接买推荐位便宜。你以为他们傻啊。
互联网公司过的好是建立在吸血基础上的。平时凑合着吸一下就算了,现在再吸血不得掀桌子。像薇娅不就消失了。
美国加息周期收缩美元货币流动性,自然导致收入下降了。很正常的周期性货币波动而已。
同时,也说明美元依旧是世界最主要的货币。一点也不奇怪。 什么时候,美联储放弃加息,回归低利率,那么互联网公司的广告收入依旧会集体增长的。
反正我在滴滴做前端的同学还是过得比全班大多数同学都滋润,人家赚得盆满钵满,轮不到月入几千元的普通人来共情。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线上广告推广是目前最直接也是最具有针对性的投放的一种广告,如今互联网广告也是铺天盖地的,不管打开哪个 APP 一定会有广告出现,所以如今互联网广告是推广宣传品牌产品的最直接的一种方式之一。
互联网广告 (投放终端如电脑、移动手机、平板、智能电视、联网显示屏,投放媒体:门户、视频、社交、垂直类等媒体,展现形式:视频贴片广告、视频暂停广告、开屏广告、插屏广告、浮窗广告、BANNER 广告、代码广告等等)。
** 1、互联网广告推广优势:
1) 投放资源多,投放广告媒体资源多 (包括现在比较火的抖音、快手、腾讯广告等)、广告位多、广告展现形式多、人群标签多;
2) 投放灵活,费用预算、广告计划、素材、人群、媒体、广告位、终端、区域等可以灵活定向投放;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公司的实际情况,选择切实可行的网络品牌推广方式,各种推广渠道可以交叉使用。
如果已经是大品牌企业 (或是以品宣为主的),主要是维护品牌或推广新品,也有相当的经济实力,那就线下线上广告进行组合,实现全终端覆盖,投放比例建议线上 60%,线下 40%,相信效果会更好。
如果是偏传统行业的中小企业做活动,且针对的是全国市场,那建议全部做线上广告,因为投放区域、人群、费用可以精准预算和管控,效率高,同时还能得到全国各个区域的活动数据。如果只是小区域,如一个城市,可以线下线上同时进行,线上线下广告费占比 6/4。
如果是电商、游戏、应用类、金融类等互联网用户黏性强的客户,那就 100% 投互联网广告吧,费用、数据、效果一目了然。
好死,开香槟咯!
玖德隆技术(昆山)有限公司成立与 2013 年,专业生产各类:上辅机称重配料系统,塑料机械的企业,现在为了客户的切身利益点特成立:塑料代加工生产部,整套设备主机是环保型;设备不需要接外循环水系统; 自带循环冷却统是我公司产品,(发明号:CN201911312134.6)设备节能: 10-15% 电费,我们的产品伴随您的事业走向辉煌的明天。经营理念:“诚信为本, 服务至上, 精进卓越, 亲和共生 能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设备技术支撑,环保无污染,整机质保一年,整条生产线,一站式服务上辅机称重配料系统_上辅机称重配料系统_玖德隆塑机
实现现代化车间管理从原料投料→原料储存→计量配料→搅拌混合→其它工序→称量包装,提供全方位的规划设现生产的集中控制 PLC 控制系统有效的对设备运行、能耗控制、粉尘回收、噪音及湿度监测,实现了生产车间的有序运行。实现配方的灵活变动可根据不同的配方进行供料,计量准确、混合均匀,并可灵活改变配方,保证生产的多样化需求。实现车间的无尘清洁独立的集中粉尘回收系统,清理更为方便快捷,环保效果可以达到无粉尘作业要求标准。
通过真空负压将物料吸到储料仓内,在吸料的同时对物料进行计量,根据物料(粉末)的流动性,可增设破拱装置以助流,最多可 20 个管道同时接入该计量称进行计量。
全自动密炼机称重配料供料系统、加上料系统、混合机自动配料设备、注塑机自动配料设备、自动称重配料系统、颗粒粉末自动配料系统、全自动配料系统,全自动配料设备,全自动配料机器介绍:
全自动密炼机称重配料供料系统、加上料系统、混合机自动配料设备、注塑机自动配料设备、自动称重配料系统、颗粒粉末自动配料系统、全自动配料系统,全自动配料设备,全自动配料机器,是由我公司专门针对橡胶、饲料、食品、制药、化工等行业研发的一种高生产效率、高精度、全自动配料上辅机系统。该系统具备按所需的生产配方,全自动称量配送粉料、颗粒料、油料等物料的功能,可适配 75~150L 不同规格的密炼机、混合机、挤出机等,主要适用大、小料配方生产,智能存储生产配方、随时调用生产配方、存储生产数据等,助于产品质量追溯。挤出机自动配料设备、混合机上辅机系统、挤出机自动配料设备、混合机自动配料系统、粉末自动配料系统主要用于橡胶、饲料、食品、制药、化工行业有配方的自动配料、配方保密等工艺环节。系统中采用了全新的防错机制、称重喂料系统极大的提高了生产配料等的产品品质和配料效率。
全自动密炼机称重配料供料系统、加上料系统、混合机自动配料设备、注塑机自动配料设备、自动称重配料系统、颗粒粉末自动配料系统、全自动配料系统,全自动配料设备,全自动配料机器技术参数:
1. 配料能力:6~50 种物料,适用多种配方;
2. 单种物料配送能力:50g~200kg;
3. 存储仓容量:1~20m3;
4. 配料精度:±10g,20g,50g,100g,200g;
5. 配料速度:5 至 10 分钟一批次;
6. 控制系统电源:AC220V 50Hz;
7. 控制系统电源:三相 AC380V 50Hz;
8. 输入气压:≥0.35Mpa;
全自动密炼机称重配料供料系统、加上料系统、混合机自动配料设备、注塑机自动配料设备、自动称重配料系统、颗粒粉末自动配料系统、全自动配料系统,全自动配料设备,全自动配料机器可选配置:
1. 无尘投料站 - 实现无尘人工投料,减少投料现场的粉尘;
2. 真空上料机 - 实现自动上料,节约人力;
3. 防错装置 - 杜绝工人投错物料,设计了防错机制;
全自动密炼机称重配料供料系统、加上料系统、混合机自动配料设备、注塑机自动配料设备、自动称重配料系统、颗粒粉末自动配料系统、全自动配料系统,全自动配料设备,全自动配料机器是我公司多年生产实践中自主研发的针对橡胶行业的全智能化物料(粉料、粒料、块状料、液体料等)输送、储存、计量、配料、投料系统,可与 25-650L 各种不同规格挤出机自动配料、混合机配套。它主要由炭黑(白料)部分、油料部分、胶料部分、除尘部分和炼胶全程管控系统五部分组成。其中炼胶全程管控系统是将信息技术同生产管理、炼胶工艺相结合,集炼胶生产全过程控制、生产计划管理、物料管理、质量跟踪管理于一体,真正实现了管控一体;对提升管理水平、提高产品质量、保持产品稳定性起到了重要作用。经过我公司多年不断的技术创新与完善,该系统已在国内外轮胎、胶管胶带、电线电缆、橡胶杂件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深受客户好评.
全自动密炼机称重配料供料系统、加上料系统、混合机自动配料设备、注塑机自动配料设备、自动称重配料系统、颗粒粉末自动配料系统、全自动配料系统,全自动配料设备,全自动配料机器特点:
1、全程管控、监视及记录,可实现远程监控及售后支持,提高管理水平。
2、通过对时间、温度、能量、转速、压力等参数的积分运算和逻辑控制实现优化生产。
3、采用高分辩率传感器和称重显示仪表,称量精度高。
4、关键元器件全部采用高端品牌,稳定可靠。
5、开放式人机界面,系统运行过程的多区域显示、监控功能,操作简便。
6、现场总线工作制,物联设计。
7、自动检测运行情况,出现异常时给出报警位置并提示解决方案。
8、便于检修维护,有安全连锁保护措施, 确保安全。
9、优化除尘系统设计,无粉尘飞扬及泄漏,操作环境好,无原料浪费。
全自动密炼机称重配料供料系统、加上料系统、混合机自动配料设备、注塑机自动配料设备、自动称重配料系统、颗粒粉末自动配料系统、全自动配料系统,全自动配料设备,全自动配料机器、全自动配料机器、全自动配料设备、全自动配料系统特点优势:
1、 配方保密、安全可靠
粉体投料员将物料投至称重系统内之后,由管理员在控制系统输入配方后控制加料系统,自动开始加料,配方设置密码锁,安全可靠。
2、 节约人工、节约操作员人工
粉体的自动配料工艺需要大量的人工称重环节,由称重系统自动计量称重,将使得其工艺中减少配料操作员工,节约人力成本。
3、 精度高,单位 G
采用称重传感器 + 高精度喂料器代替人工称重配料,配料精度加大的提高,对产品品质提升有益。
4、 整个配料现场密闭无尘
整个配料系统在密闭的环境中进行,现场实现无尘化管理,提升企业形象,提升产品竞争力。
电缆料造粒机, 电缆料造设备, 电缆料造粒机厂家_蚌埠佳德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电缆料造粒_橡胶阻尼丁基胶_降解母料造粒机 -【蚌埠佳德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http://www.taojun123.bsjdl.com/
http://www.taojunvv1.bsjdl.com/
http://www.taojunvv2.bsjdl.com/
http://www.taojunvv3.bsjdl.com/
http://www.taojunvv4.bsjdl.com/
http://www.taojunvv5.bsjdl.com/
因为越来越多的平台崛起,更亲民 ,用户体验感也好,使用群体的转移,让更多平台面临更大的竞争。
这难道不是件好事吗?
只是增速下降怕什么,又不是不增,本身这些广告就是恰烂钱了。
广告客户没钱了。
你开个公司,一年挣 1 千万你可以拿一百万去做广告,但是一年只挣三百万,你还会拿一百万去做广告吗?
今年是普遍公司利润下滑,必然广告支出的部分就得减少。
有人说是广告精准度导致广告收入减少。广告精准度影响的是 ROI。这一两年的隐私保护更严厉对累积十几年的用户画像没有产生本质的影响,更何况 BAT 以账号优势定义用户人群标签的底层逻辑没有改变,对广告精准度的影响更少之又少。
归根到底,经济大环境决定广告主广告投入,广告收入减少,就这么简单。
“流量池” 渐入存量状态,线上流量之间的争抢更加残酷,前几年说的线上流量过于饱和,正在慢慢成为现实。更何况,很多广告主开始对这种流量模式不那么买账了。
线上流量越来越贵,投放效果却越来越差,增速放缓也是一种预示,线上动力不足,线下又要崛起了,未来数字户外媒体也会是一个大趋势。
况且现在用户越来越成熟,影响决策的因素越来越复杂,广告主们想要长久发展,比起借助短期流量 “淘金”,更需要 “炼金”,让品牌自身汲取更多的营养。
总之无论什么时候,品牌主们经营和发展品牌的需求不会消失,消费和购买也在随时发生,所谓的 “流量” 终究会流向能够塑造出真正价值的地方。
一个季度的收入放缓能明确的说明什么吗?按目前第三方机构调研广告主的报告,2022 年广告收入大盘是继续增长的,数字广告占比还会继续提高,新的营销方式还会持续出现。另外,从快手和 B 站来看,广告收入三季度还在增长,这里可以这样理解,广告曝光量取决于 pv 数和广告加载率,那些过去和当下在广告加载率比较克制的 app 增速会快一些,而那些细分内容领域用户数还在增长的 app 增速也会不错。
广告收入受什么因素影响呢,首先,是供需影响,其次,受竞争影响,最后,经典的指标拆解公式是广告收入 = pv 数 * 广告加载率 * 密度 *cpm
以下先从两个角度来分析:
第一,从广告这一营销性质的产品其供需因素分别来看,首先,广告主需要通过营销来帮助卖出产品,而我国目前的消费品长期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广告主的意愿是强劲的,我国中长期的 gdp 和消费增长也是可期的,因此需求侧中长期是看好的;其次,供给侧在流量见顶的情况下,即使在产品形态不发生大的变化下广告曝光量的增长空间依然可以通过产品侧增加浏览页面和广告加载率等手段来实现;最后,有不少观点认为经济衰退或者不景气时,消费额下降会导致广告主预算变少,这里借鉴一下美国好几次经济危机的研究,在衰退期继续投放广告的品牌其销售额的恢复程度远好于减少投放或不投放的品牌。
第二,广告主对某一 app 的广告的具体投放意愿来自他对于这一产品的认可度,也来自于他到底有什么其他选择。从营销效果来看,目前有两个趋势,首先,从大多数人上网的感受来看,我国用户对内容的需求远远没有被满足,因此各大平台一直在探索并加大丰富内容供给,内容越丰富,算法可以让广告和内容的相关性更高,广告的效果会更好。其次,在流量变现的形式上,各大 app 都在大力发展电商,电商比起单一的内容浏览,会丰富对用户购买偏好的数据沉淀,推荐算法表现会更好,而电商广告的 roi 也高于纯内容中的推荐广告。再次,目前诟病较多的商户 roi 低导致广告主意愿下降并不是一个新问题,过去,在搜索广告产品和 O2O 广告产品形态下,商户 roi 也因为交易环节不在线上闭环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或偏低,这并没有影响他们当时的广告收入增长,原因是广告主并没有更加合适的选择。最后,基于 aipl 营销模型,商户 roi 属于短期策略,衡量营销效果要看完整的用户生命周期,在数字化营销的进一步发展下会有更好的全局认知和营销玩法。
综合上面两个视角,可以推测,在广告大盘随 gdp 增长下,即使消费在 gdp 的比例并不显著上升,广告产品本身在内容丰富度增加,平台发展电商业务的影响下,商户 roi 的表现会更好,广告主预算并不会减少;那如果消费的比例持续提高,这大概会隐含消费升级和细分赛道的品牌汰换,会加剧广告主的竞争从而进一步加大该行业的广告预算。
知乎广告收入反而增了
果然推荐里 那些盲盒,黑芝麻,外卖软文还是蛮赚钱的吗。
抛开腾讯游戏是直接制造产品卖产品有直接收入
剩下的都是靠广告 (流量)
现在经济大环境不景气罢了
百度百科释义,即广而告之,向公众告知某件事物。并且区分了非经济广告于经济广告。
但在我看来,广告本身就是经济活动,广告先天存在成本,即使是政府公告,政党、宗教、教育、公益、文化、市政、社会团体等方面的启事、声明等。同样存在成本。无论是看得见的金钱成本,还是看不见的时间、媒介成本。并不存在经济非经济之分,最终都是必定会产生经济效益的。
简单拿 zf 来做个栗子,zf 会定时不定时の投放的一些公益广告,党政宣传等等广告。这就如同小区物业,在小区各个要点处布置一些,文明遛狗,爱护花草,物业告示等等的广告。都不能直接产生收益。但都存在着成本。不同的是政府投放成本的来源是税收,而物业就是物业费。假如有天物业连停电、停水都未能通知到业主。那么业主可能得考虑换物业了,物业费也就收不到了。
我们说回常讲的广告,我们第一反应的就是生活中各类形式商业广告。但究其本质也是商家向消费者提供的一种信息服务罢了。目的是向消费者提供相应产品的说明,或对公司的宣传,再或者是品牌的包装。同样消费者也需要这样的信息服务,来以此判断是否是自己需要的事物。
信息服务是必定有内容的。没有那个哪个商家拿白纸当传单发。哪怕再简单的牛皮鲜广告,还也得告诉我是 XX 高端会所 + 联系方式 XXXXXX 吧?
所以,在合适时间、地点,提供合适的广告信息服务,才是广告的根本。人们下意识里不认为广告是一种服务。是因为在绝大数广告场景里:“我是个男的,你给我推销卫生棉?”
大促季到来,为帮助消费品行业广告主提升投放效率,微信广告围绕链路、形态和智能投放能力进行升级,助力广告主抢占大促先机。
新链路
满足精细化营销需求
朋友圈常规式多图广告
支持跳转品牌小程序多个页面
面向有多商品推广需求的广告主,朋友圈常规式多图广告现支持每张创意图片跳转至品牌小程序不同页面。广告主可在外层展示多张商品图片,用户点击不同图片可直达对应的小程序商品详情页或其他指定页面(如品类分区、促销活动页面等),有效缩短用户购买路径,提升销售转化。消费品行业使用多落地页的竞价广告对比单落地页广告,从曝光到购买转化率提升 20% 。
图源:微信广告助手
朋友圈卡片式广告外层
支持显示选择按钮并跳转不同落地页
为提升用户观看广告时的交互体验,帮助广告主更丰富地展示产品,卡片式广告外层支持添加选择按钮组件。广告外层可显示两个按钮并跳转至不同落地页(支持小程序、原生推广页或自定义落地页三种类型)。
广告主可在按钮展现不同商品信息,如 “男装” 和“女装”,分别跳转至对应商品详情页;或展示不同营销活动,如 “新品速递” 和“促销折扣”,分别跳转至对应活动专区。创新的交互形式能够让用户更积极地沉浸到与品牌的互动中,提升用户对品牌和商品的认知。消费品行业使用选择按钮组件的广告点击率较基础式卡片广告样式提升近 40% 。
图源:微信广告助手
朋友圈广告头像及昵称
支持跳转搜一搜品牌官方区
为丰富用户与品牌之间的连接触点,朋友圈广告头像及昵称支持跳转搜一搜品牌官方区,可让用户更直接、快速地了解更多品牌信息与服务(如最新资讯、领取福利、抽奖活动等),构建用户对品牌认知、信任到购买的营销闭环,提升品牌好感度。
图源:微信广告助手
新形态
卡片式广告样式升级
朋友圈卡片式广告
支持添加动态卖点图组件
为提升广告吸引力,朋友圈卡片式广告外层支持展现动态商品卖点图,卖点图可与卡片文案动态切换,向用户传递更丰富的卖点信息。广告主可在大促期间展示主推商品图或结合促销活动展示优惠券、实物礼品等营销氛围图标,更丰富的利益点展示能够刺激用户点击意愿,促进后续购买转化。
图源:微信广告助手
朋友圈广告支持
多商品广告(mDPA)投放模式
对于有海量商品卖货需求、SKU 丰富的广告主来说,如何高效抢量并进行用户人群与多商品的高效匹配是促成交易的关键。
为帮助广告主更好实现销售转化,朋友圈广告支持多商品广告(mDPA)投放模式。广告主将多个商品特征信息(如商品类目、商品价格等)对接至广告投放系统,系统会智能地向用户进行个性化商品推荐,实现一条广告投放多个商品,助力广告主在大促期间快速拿量,提升卖货销量与转化率。某集团客户多商品广告点击率对比普通竞价广告提升 50% 以上。
面向安卓手机用户,多商品广告(mDPA)还支持双链直达功能。已安装品牌电商 App 的用户点击广告后可直接唤起 App ,未安装 App 用户点击广告后跳转小程序,兼顾促活和转化目标。
12.12、元旦等大促节点来临,升级后的产品能力将助力广告主有效转化更多目标用户人群,实现销量增长,预祝大家圆满达成大促目标。
如有任何疑问,请咨询广告代理,在线客服将会为你及
时解答。
答案很复杂,但我觉得用户增长到头了,肯定是最主要原因之一,甚至是根本原因。
学过计量经济学,不,学过高中数学的人都应该知道这么一理念:只有增量(变量),才能解释增量(变量)。
中国人口 16 亿,就算人人都用智能手机,这个市场也是有天花板的。国内大厂再怎么牛掰,短时间内也没法让人口蹭蹭涨上去吧?而想要获得宝贵增长机会,还得依靠国家,什么时候打破昂撒匪帮的围追堵截,什么时候中国的互联网产品就可以获得井喷式发展。干掉油管,就够饱餐一顿。
……
另:那时候,说不定让小孩学英语的意义也不大了,全世界都得学汉语。为了咱们娃能有那样的好日子,诸君共勉!
游戏,地产,教育等老金主没钱了。
就是这么简单
这位
,我把你拉黑就是不想跟你陷入无谓的争论中,我建议你去跟上面那位 TikTok 商业化的同学对线,那些评论我可一句都没删过。我可没私信骂你哈,造谣可是犯法的望你知。
几个大的原因吧。
第一,已经很久没有出现现象级的流量增长点了。
上一次是抖音的崛起,带动了整体短视频领域的爆发式增长。 人们的碎片时间被归集成为了一个巨量的流量池。 这是过去 3-4 年的一大增长点。 但从 20 年中开始,互联网流量基本都是存量市场的争夺了。
第二,实体经济的预期还是相对疲软。
品牌客户大盘子确实在下降,效果类客户的几个重头行业(如教育、互金、游戏、房地产)也遭到政策层面和资金层面的重挫,对应广告费用下降迅速。
第三,现有用户基本被各行业都洗一轮了,ROI 逐步下降。 互联网整体的广告 roi 的下降。
广告费是谁出的?是各行各业的公司出的钱来给自己做宣传的,字节这些互联网公司的优势在于他们的流量,可以让这些广告能够有更多的人能够看到,这是互联网公司流量变现最简单的道理。
但是经济不景气,出得起广告费的公司也就少了,收入的广告费自然也就少了。
泻药~
作为互联网广告从业者,看了下大家写的回答感觉太宏观了,都是从行业、大环境、GDP 这些角度来分析的~
但是在我工作中导致广告收入下降最直接的原因是:开屏广告可点击区域的限制。
为什么是第三季度很明显?因为下图
开屏广告在互联网广告中的收入占比平均 40%,可想而知开屏广告的整改对互联网广告收入的影响。拿我们家举例,整改前开屏 ecpm35 左右,整改后 ecpm3 块,就这么真实,不到十分之一了,而开屏广告占了我们家广告收入的一半。
现在互联网寒冬的趋势已经初见端倪, 而在后疫情时代, 大多数企业的日子都不好过, 因此减少一些广告的支出是很正常的现象。
就是线上买量的成本越来越高,越来越不划算,投放到线上广告上面性价比越来越低,反而现在有些线下的传统媒体广告性价比更高。
其实以前是大家觉得线上流量好,广告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数据可追寻可分析,后来这成本越来越高,而且造假越来越严重,一个新注册用户获取成本现在都至少一两百起。
说白了线上流量红利期过了,早就不是以前页游时代那种几分几毛可以获取一个新用户的时候。毕竟商家都不是傻,几千几百砸下去投广告,一点水花都没有,还不如去市中心最旺的楼挂上几个广告,天天让路过的人看到。
本就是一堆准骗子
我来回答一下
我自己就是一个从业者(以前)
以前我是做信息流广告的,在一家代理商工作,公司接了几个渠道,除了 B 站,其他平台的业务都有。工作原因,会经常性的做一些媒体交流,对齐一下大盘数据以及产生波动的因素,以及一些产品的升级和可提升点。
为了更好的给广告主做好营销效果(都是为了拿广告主更多预算的)
成本高,效果差,广告主 roi 收不回来,投 1 万亏三千,还没买到虚无缥缈的品牌价值,这对广告主来说就是烧钱的,要是没点底蕴的,直接亏个掉底,有点家底儿的,也经不起烧钱,赔本赚吆喝。
资本家没有 XX,我合作过的客户,500 强也有,越有钱越谨慎,对于广告投放的预期都有严格流程把关。
尤其是近一两年,经济走势走向末日经济,有了解过的末日经济的同学会很快 get 到。
小投资,大收获的产品才会更有前景。
举个例子:小姑娘不想化妆了,涂一点口红,就能看起来有些气色,不想搭配衣服了,一条碎花裙加白 T 也很干净利索
广告主花钱越来越谨慎了,在投放广告上面,也很谨慎。
第二个事儿
因为内卷啊,行业也在卷
天下苦卷久矣
消费没有降级,只是越来越多的下沉市场被看见。
根据幸存者偏差能想象得到,多少公司死在这个寒冬!
我是小火,感谢您的观看
如果阿里降速,字节不降速,百度增速,那实际情况就是阿里的广告业务是废物。
如果阿里字节百度全都在降速,那这就不是简单的广告业务的问题了,要么是大环境出了问题,要么是新的模式冲击了已有模式,要么就是两者皆有。
完美日记就是最好的案例解释,完美日记属于走在广告营销最前沿的公司,查看了完美日记过去几个季度的数据刚好可以给这个问题一个回答,为什么互联网广告业务降速: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进入三季度以来,受疫情多点反复影响,整体消费需求走弱,社零总体增速从 Q1 的 33.9% 大幅收窄至 5%,其中美妆消费零售额增幅也从 Q1 的 45.4% 下降至 Q3 的 4.9%,其中 8 月份的同比增长为零,整体需求表现疲软。
2. 收紧野蛮的流量型亏损增长模式
市场营销费用的营收占比,21 年 Q2 达到 63.8%,环比下降 8.3 个百分点
3. 从聚焦营销到回归产品和研发,把更多资源往生产研发倾斜
加码研发,Q2 公司研发投入占营收总额 2.3%,Q3 研发投入约 3580 万元,相较于去年同期增长 148.6%,营收占比达 2.7%。前三季度研发投入 9870 万元,位居国货美妆集团中投入头部位置,研发投入占比与国际大牌美妆集团研发水平持平。
4. 互联网营销效率大大降低
互联网营销最核心的词汇就是 ROI(return of investment)- 投入产出比,就是投入 100 元营销推广费用,卖 1000 元那 ROI=1000/100=10,这是前期各种互联网营销红利期能够达到的投入产出,也是靠着这样非常高的投入产出比才彻底颠覆了过去这么多年的广告营销模式。但是红利期终归会过去,如今能够达到 ROI>2 就已经非常牛了,很多大家耳熟能祥的营销渠道 ROI 都达不到 1,也就是你花 100 元推广费卖了 100 元产品,最后你还要亏损产品成本、管理成本、物流成本、平台费用、研发费用等等成本,也就是卖一个亏一个。
下限越低,转化成本越高。
这么多年,大厂们还想不明白。
B 站的广告是越来越多了
广告商收入都到直播带货的主播那儿去了吧
这两年多灾多难,疫情又严重,好多企业能坚持下来就不错了,能盈余的钱去投广告已经不多了。他们的客户减少,收入必然减少。更何况个别广告根本不值得投入。。。
如果户部直接拨钱给这些公司旱涝保收,肯定每年最差也是稳中向好,但事实上人家要自食其力。
一个核心要素在支撑:ROI!
时代在变化,投放得方式和渠道也在变化,但不变的是 ROI
每个人都会核算自己的 ROI,但影响 ROI 的是什么呢?
现阶段,不是覆盖量,不是粉丝量,而是有效转化率。
那么,就促使广告主开始寻找谁会有有效的粉丝。
大平台,量大,但有效的少,大部分都是流水的粉丝,钱花了,人没来。
所以,现在都是从别人的私域往自己的私域使劲儿拽
钱都在能出效果的人那里
瞎 J8 操心,是增长变缓,不是减少。
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实施,对广告精准推荐的影响
上面热门各种事外人发表看法,一顿分析啊,扯的都不能看。
具体啥原因:
(1)互联网增长到头了
(2)工信部整改,开屏广告点击率下降非常厉害,开屏广告收入占比又很多,导致总体收入增长放缓
(3)游戏、教育等行业广告减少
广告收入的下降其最根本的原因是老百姓的购买能力在下降。近两年受疫情的影响,绝大多数人的收入并没有持增长的趋势,反而失业和下岗在逐渐增加。人们心理都会有危机感,很多不必要的钱就选择了不花。所以企业也会减少各方面的投入,广告的投入也必然会降低。
而今年国家又出台了双减政策,新东方、学而思、高途等教培巨头也相继官宣停止了中小学线上线下的课程,在这一领域巨大的广告投入等于零了。
个人自媒体的飞速增长,现在的网红越来越多,而流量的最终目的就是带货。个人自媒体广告收入的增长势必拉低平台广告的收入。像吉利这样的巨型企业都会去找大 LOGO 这样的个人自媒体来做宣传,来吉利体验当老总。
新瓶装旧酒,现在增速不高,需要存量细分了
现在的情况是能活下来就很不错了,有多少中小企业死在了疫情之下,而这些企业还在看增速,牛逼呀。殊不知这些少量的增速是以多少其它企业的死亡为代价的。
这点量也叫速降?
玩家太多了。海外的主要广告玩家只有谷歌,所以赚的盆满钵满。国内这几家公司至少要合并和或者倒闭几家剩下的玩家日子才好过。
我愿称之为把主动权还给用户,互联网广告不能再想触达就触达,产业互联网是方向
这个问题的回答方式是先看完其他人的回答,然后用最基本的、最根本的经济与市场逻辑去理解,就能得到一个完整的答案了。
这个核心的经济与市场逻辑是什么呢? 在于两端:
1、客户端:基于信息传递对于购买决策的影响逻辑
2、厂商端:实现业务和产品销售的途径选择。
比如,直播带货这种模式,让消费者不需要看广告就能购买,让厂商不需要做广告就能销售。
对吧?
现象通常都很复杂,但是其中的内在逻辑可能会很简单很直接的。
还不是他们内部原因,傲慢的工作人员,就百度而言,你跟专属客服发个消息,回复特慢,有时候基本上不回复,办事效率极低。
看看 360 的办事效率,不说 24 小时实时反馈吧!工作时间基本反馈都非常及时的。
还是得从内部解决,服务跟不上,就靠流量,也只能吃老本。
很多原因大家都提了宏观的行业监管因素资本遇冷等等 我简单补充下我的看法
其实背后是广告行业已经从过去粗犷的品牌广告到品效合一再到现在直接就效果广告了 每一分投入那都得精打细算 都得看 roi
但是呢 现在线上流量一方面是逐渐见顶特别是这些巨头 另一方面呢其实还是非常分散(TA 散)allin 某一平台 roi 效果差 导致客户在广告预算的投入也比较分散 说白了大部分广告主也不知道怎么投效果才好 也就更加不敢投了
当然 这不是国内单一的问题 其实全球广告行业都存在这个问题 增速放缓 具体数据想看的可以自己搜一搜
最后 传统线下广告的日子也不好过。。。
百度早日倒闭吧
互联网广告也出来这么久了,想通过互联网广告继续薅消费者的羊毛,成本肯定越来越高了。毕竟现在大家都在慢慢适应互联网环境,就像今年双 11 大家都收手了一样。人们肯定不会和 zi b jia 和解的,你只想这引流赚钱,然后把其中无效的引流成本让我分摊买单,就你会算钱?简单的计算我也会啊,除非能创造什么新的营销模式,不然就开始卷吧,挺好的。
百姓收入低,能存的钱越来越少,工作越来越不稳定,而物价却温和型上涨,导致消费欲望低迷,总体制造业利润降低,因此制造性企业没有更多的钱去投入广告做宣传,进而导致互联网企业接到的广告变少,广告收入自然就低了
疫情影响经济,国家政策管控,导致有些行业元气大伤,金主爸爸口袋里都没钱了。
又是哪个媒体人吃饱了没事干在这蹭热点?
人家互联网大厂广告收入集体降速而已,又不是巨额亏损。
再怎么收入集体降速也是赚一大波,你个月薪几千的总担忧着人家流水上亿的巨头。
哪怕人家倒了,分你点小头,,都可以让你无数辈子衣食无忧。
瞎操什么心。
力才是硬道理』:和你讲再多跳槽的技巧也只是锦上添花,还是需要你真正的实力才能够跳槽成功。我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小厂,其实在小厂算上实习的话是将近有三年的时间了,因为那时刚毕业,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打基础而三年算是一个比较正常打基础的时间,在这三年我做了很多重要项目、积攒了很多经验,这些也就成了我日后跳槽的资本、实力。我想和大家说,既然我们想从小厂跳大厂那么一定要多积攒经验、积攒项目、积攒你的实力,用三年的时间发育,一定会有大收获的。
2.『大厂创新业务的机会』:如果想去大厂最好就是去一个大厂的创新业务,创新业务就需要相关的行业有经验的人才,大厂在这个阶段更注重的是行业经验,那么有相关行业经验的小厂人才就可以通过这种机会进入大厂。举个例子:字节跳动 2020 年疯狂的布局教育行业,在那个阶段我所认识的有大量的小厂互联网教育经验的人都利用这个机会跳到了字节跳动;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展开了。总结一下你需要注意什么?在市场上要不断的观察大厂的行业的动向,看是否和自己在小厂的经验相关,如果有关就准备简历,去面试、多尝试;那么有人会问了:“我做的是一个特别偏僻的行业,大厂几乎不会布局到这个行业,难道我要一直等下去嘛?我就一直不能进大厂了?” 其实并不是这样,市场的行业都是有相通的地方的,你需要不断的总结自己干过什么,自己有什么类型的经验,自己的行业和哪些行业相似,多总结复盘,你就会发现你其实能做的行业有很多,有很多经验可以复用。我之前跳槽的时候就是跨行业的,从家政行业跳到了健康行业,表面上跨度很大,但实际上还是有很多相通之处,所以你需要多复盘、多总结、找机会。
3.『拓展大厂的人脉』:如果你在大厂有一个很好的朋友的话而且他也认可你的能力,那么他帮你内推的话是非常有用的,因为他是可以帮你做背书的,他的同事也会因为他的关系多关注你一下,那么你进入大厂的机会会被极大的提高。说一个真实的案例,我帮助我的室友进入了大厂。情况是这样的:我这个室友之前面试过这个大厂的公司,但是面试了两次都失败了而且面评也不太好,所以他后续再面试这个大厂的时候,基本上简历关都有点难过。这时我刚好进入了这家大厂,等到我熟悉了一段时间之后,我们部门正好要招人,这时我就内推了他的简历到我的同部门,并且和各个面试官都提前沟通了一下,夸了夸我的室友,让大家能提前了解一下他,之后他就顺利的通过了所有面试,最后进入到了和我一样的大厂。所以你想要进大厂,一定要多扩展自己的大厂人脉,多交流,让他帮助你进大厂。
4.『基础的优化』:这个最基础的方面有两个,我就放到了最后来说:(1)面试最基础的也是你第一次呈现在面试官前的,就是你的简历,简历真的很重要,在面试之前面试官只能从你的简历里获得对你的认知,所以要用心的写简历、优化简历;(2)投递简历需要循序渐进,面试的时候也是需要感觉的,你平常都是在工作,突然让你面试你会不太适应,需要寻找感觉。这时你可以先找小厂面试,然后等到感觉找到了就再投大厂的简历,去大厂面试这个时候你的状态也会很好。
以上~ 希望你可以成功跳到大厂!
全民直播,人人代言。
一部手机就可以带一波流量?
别说他们了,貌似明星都受影响?
以上纯属猜测。
我只发现今年不论什么地方都有 up 主恰饭的,抖音 b 站都是,就没有不带广告的段子
没感觉广告变少啊
我认为一部分原因是百姓的认知升级,不容易被忽悠了,而更看中体验感。体验舒服了,自然会买单,有投入大笔广告费用,不如自己批量做号了,成本相对低太多了。
只是收入的增速减缓,都没收入减少。收入增速提高一般都在企业的发展期,这帮企业都进入稳定期了,收入增速减缓不是很正常吗。甚至即便这样,收入的增幅还是很大啊
> 作为全球最大的广告商之一,字节跳动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根据 The Information 报道,字节跳动在 2021 年将实现 4000 亿元的营收,同比增长 60%。这与其往年超过 200% 的增长势头相比已有大幅回落。
> 一位接近字节跳动人士告诉《晚点 LatePost》,公司测算第三、第四季度整体广告收入增速将下降至 30%-40%,其中有个别月份的增速将低于 20%。
从一个消费者的角度来说:消费者对硬性广告的接受度降低了,消费者不买账傻子才一直买!
我当个消费者看主播直播带货介绍产品不香嘛?看喜欢的 Up 主测评推荐不有趣嘛?
这不比广告美颜 100 倍的图片让我知道产品是啥样啊!我干嘛一定要去看那些硬生生的广告!?
还有我就纳闷了!
为什么要拿相对正常期间的数据跟异常期间的数据做比较来判断整体行业趋势呢?
20 年和 21 年上半年疫情如此汹涌澎湃,线下广告和活动那么不可控,大家自然会选择往线上转!!
现在疫情好些了,原本线上的数据自然会分流一些啊!因为黑天鹅得来的数据比来比去有啥意思啊?
当然我也认可前面大神们的分析思路,还是希望题主能拿出更多的数据供大家更精准的分析~
根本上还是因为互联网网民增量下降,进入了存量互联网时代了。
互联网的访问量和注意力就那么多,没了增量,点击和观看总量就那么多,广告收入自然就不怎么增长了。
据我了解的情况看,广告主投放广告效果也在大幅下滑,获客成本反而增加了。
增量的容易割的韭菜割完了,存量用户的点击意愿是逐步下降的。
至于大环境,政策等因素只是扰动罢了
广告多,过份虚假,尤其是百度!
疫情持续两三年了
影响潜移默化
不管你承认不承认
已经慢慢显露了
我觉得大概是甲方觉得这种广告投入收效甚微减少了投入吧,毕竟现在朋友圈都有大量广告了,不是贷款就是垃圾游戏,超反感,一直点不感兴趣他还一直投送
相信是因为随着疫苗和特效药的面世,疫情接近尾声,经济开始回暖,就业率上升,人民安定富裕,企业不需要广告就能销售大量产品。
还在扣疫情帽子的,都是傻逼。除了对外口,其他大部分早回归正常水平了。原因其实就是前期被广告公司骗过的,直接和卖流量的平台合作了,那你们第三方有个几把用
怪不得作为一个哔哩哔哩小 up 主,这两天哔哩哔哩的广告收益断崖式下降,原来是十位数,现在是个位数,真的是没有一丁点儿收益了。。。
可能跟反垄断局有些鸡毛蒜皮的关系吧,纯小白第六感
大家都没钱了,都不买了
原因?
因为教培没(钱)了,2020 年教培公司融资的钱一大部分都作为广告投放,给了各种互联网公司。
我是不懂有些打广告有什么用。
我是 b 站一个几万粉的 up,接了三个广告,总共收了一万块钱。
这还是中介拿走了一部分的情况,实际上可能品牌方投入了两万。
成交量我估计不超过五根手指。
我是真不懂这么打广告有什么用。
虽然对我来说肯定是好事。
可能跟苹果新的隐私政策可能也有关,没有办法追踪用户后对广告的推荐效果有影响。
不过随着大家越来越注重隐私,广告行业也会越来越难做
所以,搜广推算法岗是不是也该落寞了。。
经济出问题了,我负责的区域,最近快递回单少了一大半
监管!监管!监管!
在线教育、金融 - 互联网保险、游戏版号、软件工具清理黑屋类变现、app 报毒
流量垄断,阅读类头部集中
擦边、诱导素材清理!!
等等..,估计不这行儿的不一定懂
经济环境不好,大小公司都在节流。互联网广告支出减少,这种现象不奇怪吧。
本来经济就不行了,国家还毁灭了几个行业,没钱当然先缩减广告,情况趋势可怕。。。
想到了这几个吧
我认为广告增长失速,主要是市场开拓的饱和。广告市场就这么大,没有增量了 。大家都在这个市场抢来抢去。 再加上这两年的疫情,各种实业增速也下降下来了,所以这个传导作用同样会传导到广告市场。
另外,宣传推广的多元化也会影响广告收入。例如目前的自媒体带货业务。这个他们可能不算广告收入的,但是的确会跟广告业务争抢市场。
原因很简单、监管部门监管力度加强,几轮整改,ctr 都降没了…… 其他都长篇分析啥呢
可能广告主都跑某乎来刷软文了。
常驻 b 站,感觉很多广告给了 up 主,和别的平台推广账号,平台倒是瘦了
一句话,经济形势不好,企业生存压力增大,资金短缺造成的;个人对广告比较排斥,企业广告投入转化较差,投广告的企业减少,这些互联网广告企业自然广告收入就降低了。
广告收入降速?
那看来靠广告盈利维生的免费小说行业要进入寒冬期了。
最大的广告主之一,医疗都已经内卷得不得了,前段时间因为缺乏真实病人,把某无病的大学生强行按在手术台当病人收钱,其他广告主更缺钱。
店铺最重要的部分就是门头招牌,一个好的门头招牌可以在众多店铺中脱颖而出,增加客流量及品牌曝光率,所以大部分店铺都会选择发光门头招牌。
唯刻定字 - 东莞发光字门头招牌制作工厂 vakt.cn - 没有中间商,线上免费一键报价,下单,实时掌控订单。拥有自己的设计部,生产制作部,安装部,售前售后部,广东省内支持上门安装,全国支持物流。专业制作平面发光字门头招牌,无边发光字门头招牌,树脂发光字门头招牌,背光发光字门头招牌,迷你发光字门头招牌,冲孔发光字门头招牌,吸塑发光字门头招牌,霓虹灯发光字门头招牌,深渊发光字门头招牌,3D 发光字门头招牌。
原因是什么呢?
大家可以来听一听视频里的观点阐述
也可以在评论区里一起讨论!
我认为就是大环境不好,这时候性价比,产出比不是理想的时刻。
游戏业还是受影响较少的,实体前景越不明朗,游戏越理想,有需求可以留言
看了很多分析,觉得一个个高大上,从宏观说到以后,,,嗯,听不懂。。。
只是觉得,广告总投入其实没少,只是多了渠道跟他们分钱罢了,对,就是直播
咋滴,一个个吃成独角兽,少赚点就不乐意了?
妈的,最讨厌你们这些所谓大数据广告了
老子就好奇搜了一下蛀齿,就 TM 天天广告牙医没,然后配恶心的图片
而且平台还是共通的,到处都是所谓的 “精准投送”
15 年,我在哈尔滨,暂时没事干,跟朋友一起招人发广告。当时是在 58 上招人,每天都可以,免费。招人没什么成本。后来 18 年创业,也招人,结果招人成本贼高,打个电话,一条就要一两块。这还没算广告位置的费用。反正一个月砸下去将近一万块,也没招到几个合适的人。这样的广告,谁会再投啊。以前的那个效果,投点钱,我也认。现在是投了没效果。还贼贵。
让我们了解一下大搜索和信息流的区别:
1. 大搜索: 使用关键词搜索来显示
2. 信息流: 利用用户的爱好和喜好展示
说通俗点大搜就是人找广告,信息流就是广告找人
在了解了两者的区别之后,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广告推广?
大搜
1、优点
①排名效果好,见效快,可自定义排名。
②当用户搜索相关关键字时,搜索结果会显示相应的信息,有利于用户的理解。
2、缺点
需要一定的费用,如果费用不足,排名就会消失。
信息流
1、优点
①能与社交平台内容融合,有利于用户浏览体验。
②不同的用户需求也不同,通过对用户的分析,有利于提高转化率。
③信息流推广方式比较自然,当用户浏览的时候,不会让用户有抵触心里。
2、缺点
推广周期长,效果长
至于如何选择,
在选择某种推广方式之前,我们需要深入分析我们的行业、产品和平台的优缺点,合理分配权重。如果预算充足,我们可以通过多个渠道进行测试,找到最适合我们产品的广告方式。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大搜索和信息流的区别:
1. 大搜索: 使用关键词搜索来显示
2. 信息流: 利用用户的爱好和喜好展示
说通俗点大搜就是人找广告,信息流就是广告找人
在了解了两者的区别之后,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广告推广?
百度搜索推广有多种多样方法,如一些公司就不清楚百度搜索大搜和百度搜索信息流广告的差别是啥?接下去一起看看吧。
一、百度搜索大搜代表什么意思?
百度搜索大搜就是指网页搜索結果页,“大搜” 这一定义是相对性于百度新闻、百度贴吧、了解等网页页面而产生的。它是根据提升的方式让网址涉足到主页的部位,协助公司捕捉到较多的总流量,提高市场销售转换。
大搜
1、优点
①排名效果好,见效快,可自定义排名。
②当用户搜索相关关键字时,搜索结果会显示相应的信息,有利于用户的理解。
2、缺点
需要一定的费用,如果费用不足,排名就会消失。
信息流
1、优点
①能与社交平台内容融合,有利于用户浏览体验。
②不同的用户需求也不同,通过对用户的分析,有利于提高转化率。
③信息流推广方式比较自然,当用户浏览的时候,不会让用户有抵触心里。
2、缺点
推广周期长,效果长
至于如何选择,
百度搜索信息流广告
百度搜索信息流,就是指在各种社交网络平台上进行的广告宣传展现业务流程。
优势:
(1)与服务平台內容彻底结合在一起,根据服务平台特点和阅读习惯,给客户舒适阅读文章的一种广告宣传感受方式;
(2)能够根据定项,即依据客户的不一样要求习惯性,根据对客户的具体分析开展定向推广,把基本信息消息推送到客户的视野中,提高精准推送,提升 转换率。
(3)这类信息流广告的方式较为当然,不容易让客户觉得到它是广告宣传,造成排斥心理状态,只是能够让客户在不经意间中接纳,有益于提高广告宣传的转换率。
在选择某种推广方式之前,我们需要深入分析我们的行业、产品和平台的优缺点,合理分配权重。如果预算充足,我们可以通过多个渠道进行测试,找到最适合我们产品的广告方式。
开百度竞价和代运营一般流程
1、添加微信:SS-Scorpio( 备注 “百度竞价开户”)
2、专人沟通对接,1-3 天下户
内容来源网络
冲速过快后略快发展也算是降速了
现在大背景经济现状并不是太好
知乎用户 frankieonair 发表 已经官宣了。说实话这个真的是万万没想到。大家现在也是一头雾水。我只知道的是,按照这种节奏走下去,互联网只会越来越卷,之前说的什么快乐工作不加班都是屁话。根本不会执行的好嘛!!! 得了吧,这回不但 …
知乎用户 36 氪 发表 一方面,台积电确实强 台积电目前在高精制程确实很厉害 在半导体代工领域就是王者的存在 另一方面,从华为被制裁之后,芯片代工这个行业确实进入到了大众眼中,半导体确实也是这两年各国各地投资的重点 台积电作为头部,股价 …
知乎用户 36 氪 发表 前几天腾讯还有一篇文章,要做正确但难的事。什么是正确但难得事?可能是业务的调整,也可能是人员的调整。 腾讯肯定会警惕,比如前几天游戏版号,第一批没有腾讯的。腾讯说要给一些中小公司先回血的机会。但是万一第二批版号也 …
知乎用户 Uesugi 发表 在鹅厂对面的公司做了 5 年体育内容后,现在愈发相信,所谓的体育传媒,其实是反互联网时代的。至少不是一个能迎合互联网资本的产业。 互联网资本要的东西,归纳起来就是要有 “有未来”,一个是要有高增长,虽然今天看 …
知乎用户 白白 发表 利益相关:前京东 “毕业生”。2019 年从京东离职,最近看了网传京东裁员名录,我过去所在的部门也在上面,不过不涉及我当时负责的业务板块。当然,也不能保证如果当时不离职,2022 年会不会被裁。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不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