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鼓励成年子女与老年父母就近居住或共同生活?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中国新闻网​ 发表

谢邀。

看到文件里的 “家庭养老” 和“个人自我养老”就懂了。

养老路线也是一直有争议的。

一种是建议搞大建,建疗养院养老院福利院,建各种老龄设施,让老人有个可以聚集生活的环境。

这类可以称之为 “社会化养老”。

另一种是建议搞补贴、搞小型养老器械(例如辅助行走的支架)、搞远程监控,以居家场景为核心,政府提供设备和资金上的支持。

这类可以称之为 “家庭养老”。

从生活质量来看,家庭养老的质量总体是明显高于社会化养老的,这和家庭抚养绝对好于社会化抚养一样。

因为人是有社交需求、亲密关系需求、熟悉的生活环境需求的,人不是机器。你把一只猫从老巢里扒拉到新家,猫都要慌几天,何况人?

更别提我国现阶段养老院基本是 “小老人照顾老老人”,一群四五十岁的护工照顾七八十岁的,品质太差,虐待事故频发。让老人住养老院,多数会对身心两方面的寿命折损。

理想的状态,是国家加大 “居家养老” 的投入,在慢性病药品、老人小型的出行及护理设备、远程生理监控及急救响应等方面做支持。

老人可以在中青年子女周围生活,国家分担一部分护理成本,“老不离亲、终不离家”,这是坠吼滴。

新加坡分组屋,愿意三世四世同堂的能分大 house,就是这类激励。

但前面也说了,这是理想状态。

现实是:个体家庭没钱、没技术、没时间,社会最后不得不走 “社会化养老” 路线。

说直白点就是 “工业化养老”,吊一口气吊得差不多了就行。

我去过养老院,去了就理解我外婆为什么最后两年一定要回吉安老家:

为了健康,吃的东西像是没放盐,嘴里淡出鸟来;

拉裤子里了,喊护工护工不理你,她们一天只会清理你一次;

身边很多老人精神崩溃。像石头那样发呆的还算好,最怕是半夜哭一宿的,听着心里抽抽,难受;

每个星期都有老人离世,寿衣店老板就守在养老院门口。

就这每月收费还得小四千。

我外婆在养老院呆了不到一个月,快九十的老太太爆发出惊人的脾气,一人单挑俩护工。我妈我舅吓得赶紧赶回来,领老太太回乡下。

我外婆于是就天天躺坐在村子的老屋里,开着大门晒太阳。每天和同村的老人们互吼(耳朵不好使说话贼大声),顿顿有肉顿顿辣椒,所有的药都停了。

早上四五点时还能颤颤悠悠爬起来,做香功。

两年后,某日夜里长眠不起,享年九十二岁。

乡土社会崩塌了,这种离开的模式,80 后和之后的年轻人都不要想。

我外婆从吉安走到南昌,我舅舅从南昌走到佛山,他们一代代努力进城;

进城后不忘村里亲戚,提携后生,帮忙介绍工作安置下来,这就在村里留下了声望;

老了嫌城里冰冷照顾不周,回村。村里的亲戚组织青壮年上门来看护,其他老人一块来陪着。老人能很坦然地到后山去选块墓地,选完了和老亲戚们吃顿小酒。

这是一种城乡循环。

现在的城市化,这种一生长度的城乡循环崩塌,我们不得不转向工业化养老。

工业就工业,老了有台 Switch 也行。

但现在又开始提 “家庭养老”,似乎又要回去了。

但这是回不去的。

前几年大力提倡 “社会化养老”,说是鼓励民间资本参与,还说成了 “养老产业”,整成了新风口。

结果这几年潮水退去一地鸡毛。当初来参与的没几个真心做养老,基本都是把手上的不良土地资产包装个 “养老产业” 的皮,然后忽悠城里人买单,出清库存。

更恶心的直接搞诈骗,忽悠老人 “投资” 床位,再卷款跑路。

大哥,养老是要持续的医疗护理投入,是长线细流水买卖,而且多数必须靠政府补贴才能赚钱。

“养老产业” 要是真能成为新风口,日本就不用抱怨失去的三十年了,日本该起飞了。

老人就是社会的成本,就得多掏钱,你不可能把这块成本给全部 “社会化” 到外部。

养老院最后还得是政府出资。

但从现在的口径来看,政策口还是没有放弃甩包袱的努力,又把 “家庭养老” 捡了起来。

没有真金白银补贴的鼓励 “家庭养老”,就是耍流氓,就是不愿意进行社会化养老的大规模投入,把老人重新扔回了家庭。

可现在的家庭结构已经不是三十年前了。结婚率和生育率都在暴跌,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也被析出到了城市里,哪里还有 “家庭养老” 的土壤?

我外婆那套回村养老模式,到我妈那代基本就结束了,我这代注定是养老院。

现在大家都在期望政府在养老基建上努力点,结果文件里又聊起了 “家庭养老”、“个人自我养老”。

懂了,组团去菲律宾,好歹人口结构高度年轻、讲英语、护工价格还算便宜。

知乎用户 王子君​ 发表

你们要往好处想,夫妻俩都要生三胎了,还在乎再多四个老人吗?

知乎用户 不想上吊王承恩 发表

说明看到了

「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在种花家」

向着

「生生世世种花家」

的转变

我老家就是农村的

我们村还算可以的,差不多有 6000 多人

但是抛去外出打工就剩下 1000 多了

我们村的小学就只能读到 3 年级就没了

只能去镇上或者县里去上学

但基本上去了那种学校,基本上高中无望

中专、技校预订了

我就想问一下这个提议的

城市的居住成本这么高

老人去了城市的花销谁给?

还是年轻人放弃城市工作,回村里?

哪个都不现实

我有个更好的建议

可以试着装作什么都不知道

等城市底层老人、农村留守老人去世了

在提出这个策略就好了

因为已经没办法了

我们村平均一个星期死两个

我们这里习俗,死人办丧事要放炮

有时候,能听见一个星期每天都放炮

而且老人能从事什么工作?

有哪个公司愿意招老人嘛?

知乎用户 央视新闻​​ 发表

简单来说就是,上海市七浦路最新调查的真实数据远远超过了官宣的程度。

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 2021》显示,全国 2020 年的人口出生率为 8.52‰,不仅首次跌破 10‰,还创下了 1978 来的新低纪录。并且,同期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仅为 1.45‰,也创下了 1978 年以来的历史新低纪录。

【此处删除 169 字】

实际上,国内 2020 年的出生婴儿反而从 2016 年的 1800 万人进一步下降为 1200 万人,不仅同比降幅高达 18%,而且还是自 2016 年以来的连续第 4 年下降 [1]

在放开二孩政策之后的 2016~2020 年,国内人口的自然增量已经从 2016 年的 805.66 万人,骤减至 2020 年的约 170 万人,降幅高达 78.9%。用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的话说就是:

“2020 年的人口出生率应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除了自然灾害那几年,自然增长率最低的,降得比较厉害。过去我们都是正增长,多数年出生率基本都是两位数,现在 8.52‰,但是死亡率还在上升,因为老年人口比例和规模在逐渐扩大。现在人口净增数据还是正的,自然增长率是 1.45‰,2021 自然年度还没过去,出生人数和死亡人数的绝对数还没有公布,那就是一个相对数。2019 年死亡人口是 980 多万,但因为人口老龄化,它这个数每年是上升的,去年出生人口是 1200 万,今年要是低于 1000 万的话,那就有可能进入负增长。”

See?人口负增长。

而对于国内广大不明真相的瓜众来说,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的一个冷知识是:在地球人的人口发展史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在人口出现骤降之后能够成功实现逆转(人口重新进入增长通道)。

而这也是为什么国内会如此一反常态地连续出台一系列政策的根本原因。


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人口结构快速老龄化导致的养老金缺口问题。用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的话说就是,“老龄化已成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

按照国际标准,65 岁以上人口达到 7% 为进入老龄化、达到 14% 为深度老龄化、达到 20% 为超级老龄化。而 7P 的最新统计数据则显示,截至 2020 年,全国 60 周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已达 2.64 亿人、老龄人口占比高达 18.7%;其中,65 岁以上的老龄人口达 1.9 亿人,占比总人口的 13.5%。

也就是说,目前国内的人口结构已经一只脚跨入了深度老龄化。而国内在 1949 年以来先后经历的 3 波婴儿潮之中,第二波婴儿潮(1962~1975 年)的年均出生人口规模最为庞大。

这也意味着,这波出生人口将在 2022~2035 年达到 60 岁的老年人口门槛,从而为国内的老龄化危机带来进一步的冲击波:2030 年左右就会进入超级老龄化。

从 2010 年国内刚刚进入老龄化社会(65 岁以上人口占比为 8.87%),到 2030 年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国内仅仅只用了 20 年时间。而日本从 1970 年代初刚刚进入老龄化社会、到 2010 年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则用了近 40 年时间。

也就是说,国内的老龄化速度几乎比日本快了一倍。

2019 年,国内人均 GDP 史上首次突破 1 万美元大关 [2]。如果说,人口负增长意味着人口、消费、劳动力、经济活力的减少,从而阻碍国内的经济发展;那么,未富先老(快速老龄化)则意味着经济陷入停滞、以及养老负担的进一步压力山大。

例如,韩国自从 1994 年人均 GDP 达到 1 万美元,到 2020 年韩国首次迎来人口负增长时,其人均 GDP 已经超过 3 万美元。也就是说,在进入人口负增长时,韩国已经利用自身的人口红利高速发展了 26 年;不仅成功通过产业升级突破了中等收入陷阱,而且还进入了发达经济体行列。

而与韩国相比,国内的人口红利时间则根本无法支撑到进入人口负增长时代(【此处删除 34 字】),在人均 GDP 刚刚超过 1 万美元时就进入了人口负增长时代。

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统计数据显示,1990~2019 年,美国和 CN 的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率分别为 31.5%、30.1%,基本上并驾齐驱。然而,在未来 30 年里,中美之间却将出现巨大差异:美国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率约为 30%,而 CN 则为负数(-20.6%)。

这也意味着,如果无法快速解决人口出生率骤降和人口快速老龄化问题,那么在 30 年之后,国内 60 岁以上人口比例将上升至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不仅会对严重阻碍国内经济的发展、削弱生产力,而且还会导致国内劳动力和医护成本的直线上升。

很明显,不论是对于国内经济、还是对于已经陷入亏空的国内养老金来说,快速老龄化的人口结构无疑都是最致命的杀手。用 CCG[3] 特邀高级研究员、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生物统计学博士黄文政的话说就是:

“老龄化的持续发展,对我们整个国家的经济和竞争力会带来冲击:首先,老龄化意味着整个社会的活力开始衰减,其次是整个养老体系的负担越来越重,因为往里面交钱的人少了、但领钱的人多了。年轻人占比的减少,意味着购房、购车等消费需求的减少;另一方面,老年人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也很难与年轻人相比。我国经济目前的发展是由于现在有人口红利,但随着劳动年龄人口比例的减少,需求也在萎缩,因此从人口结构上考虑,这种发展不可持续。”


更加明显的是,不论是延迟退休、还是家庭自助式养老,最核心的问题就在于:钱。

在刚刚进入老龄化社会时,发达国家的人均 GDP 为 1 万美元,国内则仅仅为 800 美元;进入深度老龄社会时,发达国家的人均 GDP 已达 2 万美元,国内才刚刚达到 1 万美元;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后,发达国家的人均 GDP 已经超过了 4 万美元。

然鹅,国内是否能在 2030 年翻倍至 2 万美元却依然是个未知数。

另一方面,目前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预计将在 2024 年出现累计赤字,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则预计将在 2029 年将出现收不抵支、到 2036 年左右累计结余将耗尽。

例如,希腊 2010 年的公共养老金支出占其 GDP 的比重为 11.6%;到了 2015 年,希腊政府则不得不花费了 22.7% 的公共财政预算来填补养老金漏洞。实际上,希腊当初之所以会出现震惊全球的债务危机,其根源之一就是其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当时,希腊老龄化保障的财政支出快速飙升、劳动人口规模明显萎缩,导致希腊经济不断下降,生产力与消费力均遭到重创;同时,由于希腊政府的财政收入无法覆盖民众的养老支出,不得不依靠举债来弥补养老金缺口,最终导致希腊债务危机的爆发。

显然,这个危机的严重性,并不亚于系统性的债务危机。

于是,国内目前的劳动年龄人口(尤其是 80 后和 90 后),就成了生得伟大、活得憋屈的现实写照。

【此处删除 670 字】

埃米尔 - 奥古斯特 · 沙尔捷说,最大的危险,莫过于我们只有一种思想。

楼下保安则说,昨天,有个房产中介带客户来小区里看房;客户是个收入还不错的 90 后小伙,看了好几套房之后一直对中介抱怨采光不好,最后,中介终于怒了:你早上天不亮就要出门挣房贷、晚上摸黑才回家,要什么采光?告诉我,你要什么采光?


⚠️以上内容节选自《2021 房地产沉思录》update 56,所有 sensitive 内容均已删除,感兴趣的童鞋可以在公众号或 new base 中查看。

参考

  1. ^ 用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亲自承认的话说就是,一名中国女性一生平均只生育 1.3 个孩子,这个水平较低。
  2. ^ 根据 IMF 的统计数据显示, CN 在 2019 年以人均 GDP 为 10098 美元排名全球第 65 位;不仅低于同期全球人均 GDP 的平均水平(11355 美元),而且还仅相当于日本人均 GDP(40846 美元)的四分之一、韩国人均 GDP(31430 美元)的三分之一。
  3. ^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由北京市政府注册成立的 NGO。

知乎用户 奶包的大叔 发表

我们这代人,80 后 90 后真是被安排的明明白白

计划着被生育出来

大部分都是后富的,所以都穷着长大

完了要你 996

要你生三胎

要你养父母

要你 45% 收入

要你均财富

要你迟退休

你说说,80 后 90 后这是踩了什么狗屎

知乎用户 七宝酱​ 发表

知乎用户 云间月 发表

强烈支持相关意见!强烈支持相关工作人员!

相关工作人员鼓励成年子女与老年人就近居住或者共同生活,实际上就是在用细致入微的方式关心老百姓。将老百姓放在心上,捧在手上。可以说,老百姓看到这些鼓励的话语,心里都会感觉非常温暖,如果你让老百姓填写量表,就像每一次填写量表一样,老百姓肯定会在量表里填上:

非常满意。

鼓励成年子女与老年人就近居住或共同生活,是我国政府正确而温暖的一贯作风。

我国政府向来信守承诺、说到做到。从二三十年前就将未来的规划准确地告诉了老百姓,并与老百姓进行了深入地交流与讨论,彻底实现了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的工作风格。

我国政府向来承担责任、春风化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到了新阶段,我国政府不仅将人们的基本保障做好了,不仅将人们的教育资源分配好了,还将社会主义的事业推动到了心灵关怀的层面。我们知道,我国政府完全有能力承担养老的责任——我国政府之所以鼓励成年子女与老年人就近居住或共同生活,正是我国政府积极承担责任的重要体现。

我国政府向来勤勤恳恳、为民服务。面对种种难题,我国政府一直坚定不移地迎难而上,并在创造奇迹的道路上,走在了时代的前列。毫无疑问,我国公务员承担了这个时代最艰巨的任务之一,他们是真真正正艰苦奋斗的人,也是真真正正清廉谦虚的人。这次鼓励成年子女与老年人就近居住或共同生活,就是把亲情和时代结合起来——时代的亲情——体现了这个时代所特有的积极风貌以及超级正能量。

一句话,《意见》的发布,是承诺、责任与勤勉精神的稳中向好之发展。

知乎用户 女人的刚毅 发表

久病床前无孝子。

我认识一个大妈,大妈的 2 个妈妈和 2 个爸爸都活着,但是活的已经非常累了,累到什么地步?

大妈的亲妈一天到晚浑身难受,动不动就打电话来,大妈此时还在上班。大妈的亲爸喜欢飙车,就那种老头乐,有时候还酒驾,喝的越多开的越快。

大妈的婆婆已经糊涂了,俗称老年痴呆,经常自己哭,大妈的公公有个呼叫器,经常会半夜按,有时候一晚上按个十几次。

你们不敢信的是,大妈已经副厅了,老公也是个国企领导,但是大妈经常想寻短见。大妈住的大平层,4 个老人都在一起,原本是分开的,各自有保姆伺候,但是最后保姆都辞职了,没办法大妈卖了所有的房子亲自伺候。

大妈是我见过的女性里面非常有才华有本事的了,但是被养老折磨的在吃抗抑郁药。大妈自己的养老呢?她的女儿马上毕业,校招拿到了深圳的 offer,跟大妈隔着大半个中国,你说女儿会不会回来呢?

就连勤劳的 60 年代的女人都无法把他们上一代的养老问题解决好,90 后能解决好?不发展社区和社会和智能化养老?现在年轻人 996,007,不会早死?

有些媒体报道的东西真是没法看,照顾卧病在床的父亲 xx 年,自己放弃了梦想,但是无悔。excuse me?发展先进医疗和残疾人保障就这么难?非得要牺牲一代人?

英国缺胳膊少腿的老外我看也很多,自己开个电动车购物也很自得其乐。

总结一下,社区,社会,智能化养老,医疗,残疾人人权保障,这些才是解决养老问题的重要抓手。

年轻人现在朝不保夕,007 的国企也不少,互联网就更不用说了,本身就泥菩萨还要背 4 个老人过河?不如修一座宽阔大桥吧!

知乎用户 Chemical Waste​ 发表

跟父母就近生活不是问题,谁不想离家近点,每个周末都能回家吃顿团圆饭?

问题是做不到啊。

年轻人要生活就得工作,而全国稍微好一点的就业机会都集中在极少数大城市。

能容纳大量就业的制造业又集中在沿海。

让年轻人在家不是给父母养老,而是去啃老,因为找不到工作。

要解决问题也很简单。

第一能不能把北京 60 家 500 强,外加各大优质企业向全国迁移,实现广泛的就业拉动和共同富裕呢?

能不能通过补贴吸引制造业向内陆迁移,带动内地就业,加速内循环,让年轻人不用跑半个中国去打工呢?

显然这很难,因为动了老爷的蛋糕。

第一不行还有第二。

能不能把大城市房价降下来,让年轻人能低成本安家落户,接老人进城照顾呢?

显然也不容易,因为动了另一部分老爷的蛋糕。

一二都不行只有三了,鼓励,鼓励,还是鼓励……

知乎用户 1000 米恐惧症​ 发表

非常好!随着延迟退休政策的开展,子女要想实现和父母就近工作或者共同生活需要先实现其工作地点也要就近。这就意味着对于背井离乡的大城市工作者要不就要有足够的能力将双方父母接到同城居住,要不就逃离北上广等大城市。前者需要相关辅助政策的出台,而且劝说家乡的父母到自己工作地点一个新环境生活周围邻居、朋友、老同事一概没有,目前来看很多老人可能就是为了帮子女照顾孩子临时过来,待久了还是希望回到自己老家,子女劝说父母动难度不小,后者则面临回乡对口工作机会减少,教育、医疗等社会基本设施质量有所下降,这就需要解决大城市资源过度集中的情况,同样需要政策支持。

原文是:(二十) 完善相关支持政策。适应今后一段时期老龄事业发展的资金需求,完善老龄事业发展财政投入政策和多渠道筹资机制,继续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力度,进一步提高民政部本级和地方各级政府用于社会福利事业的彩票公益金用于养老服务的比例。各地要统筹老龄事业发展,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各相关部门要用好有关资金和资源,积极支持老龄工作。研究制定住房等支持政策,完善阶梯电价、水价、气价政策,鼓励成年子女与老年父母就近居住或共同生活,履行赡养义务、承担照料责任。对赡养负担重的零就业家庭成员,按规定优先安排公益性岗位。落实相关财税支持政策,鼓励各类公益性社会组织或慈善组织加大对老龄事业投入。开展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活动,将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情况纳入文明城市评选的重要内容。

所以可以期待逐步出台具体措施,相信未来一定可以实现 “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 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 鳏寡孤独废疾者, 皆有所养” 的礼乐大同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知乎用户 章三疯 发表

意见是好意见,但是能否落实,各项措施有没有办法跟上?

我不敢确定。

其实现在的年轻人有多少是自己真心愿意背井离乡离开父母亲人跑到几百几千公里之外的大城市住在出租房里每个月给房东送钱的?不就是大城市赚得多吗?

老家十八线小城市,最好的工作就是公务员老师医生这种,除此之外就剩下几个流水线工厂,跟上过大学的年轻人心理预期完全不相符,不去大城市能去哪里?很多岗位在老家甚至都不存在。

还是那句话:

故乡容不下肉体,他乡留不住灵魂。

知乎用户 画画的训画师 发表

感谢把我回答全文看完、耐心给出中肯评价的朋友,比心❤

挑几个大家讨论较多的点回答一下:

1、为什么不搬出去?是不是经济不独立?是不是啃老?

如图,概括了全部中心思想。

其实回答文末我也提了,我不愿意花这个冤枉钱。

我现在每个月交 1000 块伙食费给我爸,柴米油盐酱醋茶洗衣粉香皂等等生活用品另算,我看见家里哪些快用完了我会补,父母有时候缺点啥也会跟我说,我来买。

以上所列举事项涉及的费用,当然比不上独自租房住产生的费用,某些网友说我还不是吃父母的住父母的,某种意义上我不否认。我的观念就是,肥水不流外人田,与其把钱交给外人,为啥不花给自己父母。

这是我拒绝租房的核心原因。

再截一个评论区网友回答:

顺便提一下家里的分工,我爸做饭,家务活归我和我妈。

洗碗不说了,主要是我来,打扫厨房、客厅卫生、卧室我和我妈分着来。特别是卧室,我的方式就是跪地上,左手封口胶右手抹布,一寸一寸把地板抹干净,所有灰尘、猫毛、头发粘干净,还有床头柜衣柜梳妆柜收纳柜和门,都要抹干净。

好奇发问,你们也是这么做的吗?我隐隐约约感觉,现在年轻人打扫家里,好像不是这么干的…

y1s1,家里有人做饭确实很舒服。但我爸手艺确实不怎么样,不过家里做饭胜在干净,所以我一般都默默扒饭,偶尔好吃多吃几口,不好吃就少吃点,不多 BB,有人给我口饭吃就不错了。但偶尔会点外卖或出去吃顿好的,改善下生活(此处指味道)。

行叭,可能有人看到这,又觉得我矫情、身在福中不知福了…

2、关于生活中的边界感

有很多网友意见是,我身在福中不知福,无病呻吟、不知珍惜。

怎么说呢,我很赞同这位朋友的观点,父母和子女之间有个合适的空间,才是最好的。

凡事过犹不及,我所抱怨、感到心烦的一切,是父母表达关爱的方式,而非关爱本身。

至于能否沟通解决,这个问题,唔,我只能说,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父母的成长环境、工作、性格、人生阅历等等因素使他们的处事方式早已定型,你不能强迫他们去改变,遇到一件难分对错的事,总得有人要让步。

不是每件事都有完美解,这世上也无圣人。

阿漾

2021.11.27

(以下原回答 + 补充)


跟父母在一起住真的快把人逼疯了。

你毫无隐私可言(仅指第五点)。

我一个快奔三的人,父母管我还跟管三岁小孩一样。

列举一些生活中的琐碎,每一天、每一遇到这个场景,父母的唠叨总会如期而至。同样的话术,一次两次还好,次次如此、日积月累。一开始会有被放心上的甜蜜,往后更多的是负担。一个家,三个人,三种生活习惯,总得有人要将就、要妥协、要让步。
举个栗子吧,比如洗碗,一人坚持洗碗要先用洗洁精、再过一遍水,另一人觉得洗洁精会残留、仅热水冲洗就能干净,只要其中一人不是心甘情愿的让步,不舒服的情绪便会累积在心里。
更何况,生活中有太多这样鸡毛蒜皮的小事了。

1、外出

父母:你出去做什么呀?几点回来呀?吃不吃晚饭呀?

母(期盼):有没有男生啊?(我单身,女)

父:千万不要在外面喝酒啊

父:你在外面不会喝酒吧?一定不能喝哈!

- 假如已经 23 点过了…

父母:在哪呢?散了没?好久回来?有没有朋友 / 同事送你?(微信 + 电话)

父:什么?你自己打车?你打滴滴一定要看一下司机的评分,评分太低的别坐。算了,你在哪,我来接你…

我:不用了… 已经打上车了,回来了…

- 第二天

父母(饭桌上):我再跟你强调,在外面别喝酒,特别是别和男生喝,外面社会太复杂了,你是个女孩,要学会保护自己 balabala

我:… 嗯

(社会新闻看得多了是人都会多长个心眼,我只是不希望父母每次都用一种我还小、不知世间险恶的认知和语气跟我讲话。特别是每次外出都需要跟他们报备,跟谁去、去多久、干什么、几点回、在哪里、男女各多少、熟不熟等等,我明白他们的担心和关爱,但我也想要成年人的信任。)

2、周末在家

父(正在做饭):xx 你把水壶拿进来

父(正在做饭):xx 你看着点时间,10 分钟后叫我一下

母:xx 你去把衣服收回来 / xx 你去把衣服晾了

母:xx 你今天该把房间打扫了哟

母:xx 过来,给我把眉毛休一下

我(团战打的正激烈):马上!等一下!

母(骂骂咧咧):一天就知道打游戏,游戏有什么好玩的?就那么放不开手吗?就不能先过来给我搞完再去打吗?

我:…………..(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给她解释)

(我列举这些,不是说被爸妈叫做事而感到厌恶,这是我该做的。我只是想表达,跟父母住,你很难求一个清静。同一个屋檐下,有时候挺无奈的。)

3、关于洗碗

父(吃完饭):你怎么又把手机拿起了?赶紧去把碗洗了,做事能不能别这么拖沓,你不勤快点以后夫家会嫌弃你的,女人就是要勤劳贤惠你老公才会尊重你 balabala

母(帮腔):是我的话我就立马去洗了。看着那堆脏碗摆在那我就烦,你个女孩子家家的怎么一点都不爱(四声)好(三声)

(四川话,翻译成普通话我找不到合适的词)

(你们会洗碗洗到生理性厌恶吗?我会。看到那堆碗就烦。我爸做饭更辛苦,我理解,我身为家中小辈这些活我都该做,我没有意见。但我有时候刚吃完饭那瞬间真的不想动,就想歇歇。歇会儿会去洗的,真的,求你们了,别催。)

4、关于人生期望

父:一天天的就知道打游戏,大好的青春就被你浪费了。你爸我每天给你做饭,就是为了给你节省时间,让你做有意义的事。多大个人了还那么喜欢打游戏,不怕说出去别人笑话你。

母:你想学点啥嘛?你有喜欢的爱好不?妈妈给你出钱,你去学。要不给你报个 MBA?画画也很不错啊。或者你去学化妆,我看你自己就化的挺好的,出去给别人化,挣钱。

(然而实际上我只是下班回家后玩一会儿,有时候周末不外出的话,就会在家打比较久。可能在我父母眼里,读书、画画任何的休闲娱乐方式,都是积极健康的,只有游戏不行。玩游戏就是玩物丧志。)

父(语重心长):xx 啊,我就希望你能抽点时间学习下金融知识,用钱赚钱才是实现财务自由的方式,给别人打工永远没有出路的。我当初让你大学学金融就是希望你找个好工作,(然而我现在在互联网公司做策划)不要一天天的打游戏,你真是太浪费你的专业了。(然而我大学真的学的很痛苦,死也不考研就是因为受够了,我真的不喜欢)

我:… 我真的不喜欢金融

父(对我很失望,叹气):你真的一点没长大,哎。这个不是你喜不喜欢,这个能赚钱,赚钱你不喜欢吗?

我:………

母(接嘴):哎,还是没长醒啊

这么一通写下来,我也觉得自己是个只知道打游戏的废物了:)

5、关于隐私

母(砰,推门进我卧室,拿东西,顺口问我):欸我刚听你在打电话?男的女的啊?认不认识啊?你打电话打那么久聊些啥啊?我刚好像听到你提到了那个什么找对象标准,你跟哪些人聊这个哦?balabala

- 如果我回答打游戏

母(接着问):打游戏啊?你朋友啊?不认识的人就别开语音了,有什么好聊的,外面的男生坏得很 balabala

- 如果我回答聊天对象为女

母(有点失望):哦。女的嗦。本地的吗?你们关系好不好啊?谈男朋友了吗?让她男朋友给你介绍啊。balabala

(我一般都会以打游戏开语音或者聊天对象为女来应付我妈上述问题,不然她会更加没完没了问下去。)

- 关于随意进我卧室

本地人,从小住家里,没有锁门的习惯。长大后也没法再锁了,不然我妈会激动地跳起来

有一次心情不好,想一个人静静,我真的就想一个人呆一会儿,我自己可以缓过来。

我没有其它地方可以去,回家后直接脱衣进房门然后锁门,过程中随口敷衍答了几句我妈的问题,被她看出端倪了。

母(直接推门发现被锁住):你把锁了干嘛??(砰砰砰)赶紧开门!你咋啦?有事跟妈妈说!快开门(砰砰砰)

我:…………………………………….. 没事,我想睡会儿

母(提高音量):你到底怎么啦?不开心啊?在外面受委屈啦?什么话不能跟妈妈说啊?妈妈给你分析分析。快点把门打开 balabalba

(我明白父母对我的关心。但有时候,真的,让我一个人待会儿就行。不是每一件心事都必须诉之于口,不是每一个不快乐都能有正解。)

- 关于早睡

22:30

父(隔着房门大喊):xxx 你怎么还没睡!?你房间灯还亮起在,赶紧关灯睡觉!

等了半响,我不想理,心累

父(忍无可忍):xxx!!xxx!!!!!!!xxx!!!!!!!

(我,依旧不理)

父(叹气,默默走开):这个娃娃好久才懂事哦。每天都睡那么晚,睡眠很影响身体的

(我,松了一口气,总算走了)

(房门十分不隔音,正常音量说话都能听见)

24 点左右

父(起夜):!!!!!!!!!!!!!!

父(吼):xxx 你怎么还没睡!??????

……………

阿西吧!!!!!!!!!!!!!!!!艹

第二天

父(饭桌上):xx 啊,爸爸跟你说你要早点睡,你不听,你看你肤色好差哦。爸爸说什么你都不听,哎,不听算了,吃亏的是你自己 balabala

我… 默默扒饭


真的

真的

好想

搬出去住啊

(但我每次有这种想法,我都告诉自己,不要去花这种冤枉钱,不值当,这几年都忍过来了,再忍忍,结婚就可以搬出去了。)


父母可能只是不善言辞,只是表达的方式、关心的方式太过了

但他们是爱你的

他们是为你好

是,

我知道

我都知道

所以每一次,我都忍了

但是

我成年了

我有选择过什么生活的权利

我有对自己的选择负责的能力

我比谁都明白,我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提升自己,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健康饱满的

但是

那些碌碌无为的人,谁又不明白呢

成功人士与我们的区别,大概就在于行动力与执行力


我接受自己的平庸

我享受当下的快乐

我能预料到将来的生活

我能为自己做的决定负责


父母是对你给予厚望的,是希望你能过的比他们好的

他们爱沉甸甸的

我懂

我很感激

但有时候,这份爱

就像道德绑架


真的好累啊

知乎用户 阿漾啊 发表

我忽然想起八九年前,我刚大学毕业那会儿,去北京找工作,认识的一个朋友跟我说的话:我在北京混这么多年,龙图、完美、小作坊我都呆过,得出的一个结论就是,除了合同上白纸黑字写的工资,其他任何东西都别信,包括年终奖,也别因为这些期望影响自己的判断,实际上白纸黑字的东西,到时候老班不耍赖能给你兑现,你就算遇见好老板了,永远不要相信长远的老板许诺,永远不要对老板持有长远目光,要学会短视,你只需看眼下你能拿多少钱,来选择干什么工作,这是我踩坑踩很多次得出的结论。

当年我对这番话很困惑,因为我当年没太多看到人性的恶,现在,我感慨万千。

知乎用户 苏震 发表

我对我妈养老就是这样计划的,并为之努力了多年。目前看来应该是可以实现的。

至于我自己,我给我自己养老的最终准备,是活一天算一天,活不动的时候,一瓶降压药。

知乎用户 坚持乐观吧​ 发表

这种政策怎么说呢?有点像古代的劝农桑。

如果条件合适,比如税收合理,社会秩序稳定,当地官员清廉,没有什么恶霸势力,农民们自己就去把地给种了,哪里需要你来劝说,来指导?

中国历代都推崇以孝治天下,孝敬父母,在中国是一种天经地义的事,这是不需要政府劝说,大家都会去做的事。但现在为何这样天经地义的事,都成了需要去劝说的事了呢?

我们常说,父母在,不远游。现在中国的现状是,大量老人和孩子留在农村,青壮年大批外出务工,只有过年过节的时候才会回来。

青壮年们不想留在父母,留在孩子身边么?他们当然是想这么做,陪父母在一起,看着孩子健康成长。但他们留在农村,维持自己的生活都成问题,更何况是养老养小呢?为了生计,他们也是不得不外出。

国家的这个政策,想法是好的,但是一个好的想法,并不能够解决问题。就像劝农桑那样,如果是一个战火频仍的环境,百姓们的安危都成问题,那无论你怎么劝农桑,效果都不会有多好。鼓励成年子女与父母在一起,我想政府更多的是需要创造适合这样生活的土壤。

比如说真正推动农村崛起,让青壮年们在老家就能够赚到足够的钱,让他们不用外出务工,也能够养的起父母,养的起孩子,能够让他们维持体面的生活。又或者,对于已经进城的人们,提高他们的收入,真正的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让他们不用战战兢兢的活在房贷、车贷的阴影下,让他们生活更充裕,我想到那个时候他们自己就会把父母接近城来享福。

但不管怎么说,政府的想法是好的,我无比希望今后越来越多的人们能和父母在一起生活。

知乎用户 沙羡君​ 发表

就近住是不是就要改善住房啦,买不起可以子孙贷嘛,都住一起了。

知乎用户 515gfvfd 发表

“研究制定住房等支持政策,完善阶梯电价、水价、气价政策,鼓励成年子女与老年父母就近居住或共同生活,履行赡养义务、承担照料责任”。

有些人看到的是:“阶梯电价、水价、气价”。

有些人看到的是:” 住房等支持政策 “。

特别是大城市,住房供给就那么多,任何 “政策” 都是一种分蛋糕的运营行为。

用 “住房政策” 来“鼓励”老年人和成年子女就近居住、共同生活,会怎么分蛋糕?

公租房优先分配?

限价房优先摇号?

在这种分蛋糕活动中最受益的是什么阶层?

一家三代 20 年 + 社保,6-8 口,一套壹号院自住,3.85 经营贷套出来给无房户爹妈摇第二套限价壹号院,家里 2-3 个娃,人口多,一分钱房产税不交。

以上都是为了更好的促进生育,为了更好的赡养老人,为了更好的定向滴灌支持中小微企业,为了保就业保经济。

才不是为了壹号院。

知乎用户 塞冬​ 发表

到目前为止,我觉得很多媒体把关于这个政策的讨论带歪了,很多人都只看到:“研究制定住房等支持政策,完善阶梯电价、水价、气价政策,鼓励成年子女与老年父母就近居住或共同生活,履行赡养义务、承担照料责任。” 这一句话。

但事实是,这句话这是《意见》中第二十条中的一句话,《意见》共有二十四条,近 7000 字,这句话之外,剩下的都是废话?

我随便摘几句出来聊一聊:

研究制定养老机构预收服务费用管理政策,严防借养老机构之名圈钱、欺诈等行为。——来自《意见》第四条。

这条针对的是目前在湖南、四川、广东、江西等地多发的养老非法集资案。目前一些地方已经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来限制养老项目的预收费,接下来政策限制会更加完善、严格。

2022 年年底前,建立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制度,评估结果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跨部门互认。——来自《意见》第五条。

老年人能力评估的跨区域跨部门互认,是目前老年人跨区域养老的一大障碍,也是未来推行长护险的一大先决条件。这件事看起来简单,但是要协调的政府部门非常多,所以一直卡着,这次直接给出了时间表。

加强老年人群重点慢性病的早期筛查、干预及分类指导,开展老年口腔健康、老年营养改善、老年痴呆防治和心理关爱行动。提高失能、重病、高龄、低收入等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提高服务质量。——来自《意见》第七条。

早预防早筛查早干预早治疗,未来社区的卫生健康体系会优先满足老年群体的健康需求。于老年人个人而言,可以延长健康寿命,提高生命质量,于子女而言,可以减少对父母生病的担忧,于社会、国家而言,可以节省医保在治疗端、长期护理保险在照护端的支出。

鼓励基层积极探索相关机构养老床位和医疗床位按需规范转换机制。根据服务老年人的特点,合理核定养老机构举办的医疗机构医保限额。——来自《意见》第九条。

关系到我们住护理院医保的报销额度将会调整,现在还不好判断是往高了调还是往低了调,各地的情况可能完全不同。

各地要制定出台新建城区、新建居住区、老城区和已建成居住区配套养老服务设施设置标准和实施细则,落实养老服务设施设置要求。新建城区、新建居住区按标准要求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实现全覆盖。到 2025 年,老城区和已建成居住区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居住区建设补短板行动等补建一批养老服务设施,“一刻钟” 居家养老服务圈逐步完善。——来自《意见》第十九条。

以后不管是新旧城区,都要在社区里配备养老服务设施,可能是带床位的养老机构,可能是日间照料中心,可能是居家养老派遣上门机构,也可能是兼具这些服务的综合体。总之,养老服务设施会成为社区服务的基本配置,大部分需要少量生活支持的老年人可以在家里或者家附近获得养老服务。

我昨天理了一下时间线:

1999 年全国老龄委成立,2000 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意见》;

时隔 21 年之后,今年 5 月,七普数据公布,10 月 “全国老龄工作会议” 召开,11 月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

从时间线上就可以看出这个《意见》的意义重大。这是顶层对于未来 5-10 年老龄问题给出的整体方案。《意见》结尾还给出了每个政府部门应该承担的相关责任。

高屋建瓴的政策指向需要脚踏实地地落实,和发达国家、高福利国家相比,我们的养老、老龄事业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大部分时候它不是缺投资缺政策的问题,最难的还是人,还是人的观念:人的健康观念,人对老年的观念,人对养老服务的观念,人对服务提供者(照护者),照护者本人对于这份工作的观念…

看了这个问题下面的一些回答。作为在这个行业里待了近 7 年、观察了近 7 年的人,我想说的是:希望更多的人把老龄相关的话题当做一个专业领域的议题来看,而不是社会新闻的谈资。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着眼于研究解决问题,后者着眼于吹牛抱怨问题。

老年学涉及的专业非常广泛,知乎上的同学完全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去了解更加专业、务实的信息。去试着让这个老龄化的未来更加健康、宜居、人性化。

隔天回看文章下面的评论:

你说《意见》只是在强调家庭养老,推卸政府责任。我列举说明了家庭养老只是《意见》强调的一个点,大部分内容是在要求完善社会化养老体系;

你说这些政策都落不了地,我们说过去 5 年这些体系在部分一二线城市都从无到有地建立起来了;

你说我不了解全国大部分地区养老的现实,我说我每年跑十几个城市,看几十家养老院,参加几十场线上线下的行业交流活动,每天都在和一线的养老从业者交流;

你还是说我看得太少,因为我没有看过全国的养老院,尤其的农村养老院;我只能说我在真在农村的养老院住过。

你又说我在避重就轻、春秋笔法…

你看,不管我怎么回复,永远都有人找到新的点来杠一下。至于文章一开始要讨论的点 “《意见》是否只在强调家庭养老” 这个问题已经没人在乎了。

另外,如果你的家乡还没有靠谱的养老院,我相信是现实,各个区域的发展水平不同。但是国家对未来养老的定位是 “基本公共服务”,这意味着,养老服务的发展目标,就是和基本医疗和义务教育一样的存在。公共资源的分配当然还是会不均,就像贫穷落后的地方还没好的校舍,还有人因病致贫,但是不能因为发展中的问题否定发展本身。更不能因为发展可能会面临问题,否定发展的可能性。

知乎用户 阿沐 发表

国家还提倡支持游戏行业和对病态偶像进行取缔,你猜现在哪个看起来是朝阳产业,哪个更夕阳

知乎用户 某神隐 发表

请问小管家们怎么看这个问题?

知乎用户 第六导师马前卒 发表

我们不妨把要钱的项目拿开,再把墙上的画饼拿开,这样可以看的更清楚点。

一、创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村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建设,鼓励以村级邻里互助点、农村幸福院为依托发展互助式养老服务。

子女在城市的鼓励把老人家搬过来一起住,老人家给钱让你们在城市买了房不能过河就把他们扔了,你们要负担养老的主要责任。

子女在城市没买房的,工作不稳定,父母又在农村的,叫老人家搬过去不太现实,谁愿意天天跟你们搬家,农村不是只剩下老人和小孩了吗?我们要成立老人互助会,各老人之间互帮互助,互相养老。

二、进一步规范发展机构养老。公办养老机构优先接收经济困难的失能 (含失智,下同)、孤寡、残疾、高龄老年人以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为社会作出重要贡献的老年人,并提供符合质量和安全标准的养老服务。

利好私立养老院,想进公办养老院?你觉得你父母能构成上面哪一条?不想养老可以,子女出钱请别人帮忙养,帮你兜底?除非子女条件和老人的经济条件实在是太困难,一般有子女又不是动不了的老人你想进来怕不是浪费纳税人的钱。

三、建立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各地要根据财政承受能力,制定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对健康、失能、经济困难等不同老年人群体,分类提供养老保障、生活照料、康复照护、社会救助等适宜服务。

各地政府会有一批钱进入公费养老院,你们不要指望这笔钱有很多,养老院有多好,名额有限,设施有限,这是扶贫兜底的养老院,不是你们的游乐场。

四、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逐步实现基本养老保险法定人员全覆盖,探索通过资产收益扶持制度等增加农村老年人收入。

年轻人要多交养老保险,你不交,我不交,谁来交?养老的钱谁出?只有你们一直交老年人才有好的养老生活。

五、完善老年人健康支撑体系,提高老年人健康服务和管理水平,加快建设老年友善医疗机构,方便老年人看病就医。加强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和保障。完善从专业机构到社区、家庭的长期照护服务模式。

老年人就医以宣传防治为主,治疗为辅,平时多注意身体健康多检查,减少老年人患病概率。后面的长期照护服务主要以医院、养老院、社区、家里为主,说真的真遇上久病在床的老人,一家人都不太会有好脸色,更别说其他人了,前两者有钱还好说,没钱是真的难。

六、深入推进医养结合、符合条件的失能老年人家庭成员参加照护知识等相关职业技能培训的,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创建一批医养结合示范项目。

家里老人卧床不起的,行动不便的,子女可以去参加照护工作的培训,更好地照顾老人,让老人早日健康,哪怕不好转也能少受点罪。

七、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鼓励老年人继续发挥作用。探索适合老年人灵活就业的模式。鼓励各地建立老年人才信息库,为有劳动意愿的老年人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技能培训和创新创业指导服务。深入开展 “银龄行动”。

退休了就不用干活了?继续为国家发光发热,我们不养懒汉,只要干不死,就往死里干。

八、着力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

三方面,加强老年人防范诈骗的意识和法律援助,改善居住环境,发动舆论宣传敬老爱老,而不是一口一个老不死。

九、积极培育银发经济

十、加强老龄工作保障

三次强调老年人继续发光发热,不要以为退休了就真的不用干活,侧面说明这届年轻人不行,指望他们还不如指望老年人。

建议:现在能结婚的赶快结,能生的赶快生,按照这个趋势晚年没有子女的下场不会太好,除非你们能找到一群老头老太太,大家一起互助养老。

知乎用户 胡晓 发表

新水平、新境界、新举措、新发展、新突破、新成绩、新成效、新方法、新成果、新形势、新要求、新期待、新关系、新体制、新机制、新知识、新本领、新进展、新实践、新风貌、新事物、新高度;

重要性、紧迫性、自觉性、主动性、坚定性、民族性、时代性、实践性、针对性、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积极性、创造性、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可讲性、鼓动性、计划性、敏锐性、有效性;

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集约化、正常化、有序化、智能化、优质化、常态化、科学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系统性、时效性;

热心、耐心、诚心、决心、红心、真軋、公心、柔心、铁心、上心、用心、痛心、童心、好心、专心、坏心、爱心、良心、关心、核心、内心、外心、中心、忠心、衷心、甘心、攻心;

政治意识、政权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廉洁意识、学习意识、上进意识、管理意识;

出发点、切入点、落脚点、着眼点、结合点、关键点、着重点、着力点、根本点、支撑点

活动力、控制力、影响力、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找准出发点、把握切入点、明确落脚点、找准落脚点、抓住切入点、把握着重点、找准切入点、把握着力点、抓好落脚点

知乎用户 HAM 发表

知乎用户 炉边咸鱼 发表

假如在老家就能获得体面的薪资和待遇

谁会愿意背井离乡出去工作?

值得感恩的父母家人,是个人谁不愿意陪伴?

钱钱没有,机会机会没有,待遇待遇没有,空口白牙地让青年人跟父母近居?好高的道德制高点啊,高得令人齿冷!

作为一个即将离乡的东北人,我不知道老家的铁锅炖贴饼子比早点茶暖和?我不知道盘锦大米比南方季稻好吃?我不知道东北的雾淞胜绝天下冬景?

我也想回东北干,开车下班还能一拐弯回家陪陪父母家人,让自己的后代懂得什么叫作四季分明!夏天可以到公园里划船捉鱼,冬天可以在院子里堆雪人打雪仗……

究竟是什么让青年人回不了家了呢?我看到这份文件,竟说不出半句话!

知乎用户 换公主的狸猫 发表

鼓励当然是好的。

住得近能领到补贴就更好了。

房价太贵,菜价涨幅太大,老百姓生活不容易。

知乎用户 是日已过 发表

就差不管两个字没有写出来了,意思是让子女养老父母

知乎用户 Dear 尤加利 发表

去年的这个时候老爸糖尿病并发症眼底出血,接着椎管狭窄需要手术,我直接推掉了北京的新工作回到了河南。因为还要挣钱,所以不能在老家待着,只能来到不算远的郑州工作。那些比老家好点的薪水,看着北京的朋友比我越挣越多,我只能感慨爸爸恢复的还不错,心里多些安慰。

不指望别的了,这辈子不准备结婚生子。

希望努力挣点钱,给爸妈安稳体面的晚年吧!

我就知足了。

毁灭这事儿,就到我这里结束吧!

————

感谢大家给我的建议,我也觉得要孩子挺好的。但是这是我自己情况决定的,希望大家不要作为自己的参考。

————

人真不能说嘴,说着说着,今天就接到电话,姥姥血栓住院,妈妈请假陪护。爸爸眼出血又犯了,还搭上白内障,看病都得挑时间陪着去。单休的工作明天还得请个假回家

有点想哭。

知乎用户 能猫桑 发表

如果有人向你说要做什么做什么,但是却不提自己要付出什么,那他多半是想让你来付出,甚至是想付出你。

知乎用户 sjinny sun 发表

这个事情,民国的时候就很难解决。五四运动的参与者(这里不讨论那些带头人),有两个自身利益在其中:一是不想读书;二是不想被父母拖累。五四青年有一百个理由不回去照顾父母。现代青年更聪明,可以再加二十一条。

知乎用户 硕鼠 发表

这个消息一出来,代表我们真的要进入老龄化社会了,并且养老的重任,还是要交给子女,公共配套有可能接纳不了那么多的老人。相对于其他房产专家说的这会让城市放开限购,但彭叔觉得有可能是逆城市化,比如说是鼓励年轻人返回自己的家乡,和父母就近居住,或者共同生活,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就是放开北京、上海等城市的限购,你能给父母买得起房吗?一套房都是父母把原来的房子给卖掉以后才给你凑的钱,哪来的钱买第二套呢?还有如果结婚了的话,那么肯定是女方父母一套房,男方父母一套房,就算共同生活,那么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凭什么只接一方父母一起住了,如果两方父母一起同住,那就是等于是 4 个老人,2 个中年人,底下一个或者 2 个孩子,7、8 个人一起住。

大家想想,如果真的是放开了限购,允许老人在这些大城市买房,那么大家要考虑一个问题,也就是彭叔之前一直强调的,每个城市的人口上限都是存在的,大家看看北京现在为什么疏导人口,就是因为人口达到了上限,那么这些已经没有劳动能力的老人,如果你是管理者,你会希望这些老人去这些城市吗?而且一个城市的老人数量越多,老龄化的比例就会越高,大家都喜欢年轻人多的城市,这么多老人去大城市,你觉得现实吗?

所以彭叔觉得这个更大的概率,应该是让年轻人返乡,而不是让把老人接过来。有的人会说如果老人在这个城市买了房,那么这个老人就算是给这个城市做了贡献,那么这个老人就有资格在大城市养老,那问题就出来了,大家可以想想,以目前的房价来看,小地方的老人为了给孩子买房,有的甚至把房子都卖完了,才凑了一套房的首付出来,还不是全款,大家想想,这种家庭,他们有能力在大城市再给双方父母各买一套房吗?还有人说城里面买不起,可以到隔壁城市买啊,但实际上你想想,当父母都没有了劳动能力的时候,去一个什么亲人都没有的城市,而且你也不在他身边,这是隔壁市,隔的还那么远,而且一般大城市旁边的房价也不低了,就拿昨天普通二线城市西安来说,主城区里面房价 15000 到 2 万左右,郊区或者隔壁市,也都在 8 千左右了,郊区也在这个价格上。

能在大城市或者郊区,或者隔壁县,给双方父母各买一套房的家庭,是非常少的,大部分人都是没有能力的。买一套房都那么难,让你买三套房,除非你家是小城市的富二代,否则根本没戏。还有说是买大房子,就像彭叔上面说的一样,大家现在都是独生子女,两边 4 个老人,下面 1 到 2 个孩子,加起来 7、8 个人,你说这房子要买多大的?你不可能光把男方的父母接过来,女方的扔一边,或者光把女方的接过来,男方的扔一边,现在大都是独生子女,你肯定是要一碗水端平。这么大的房子,基本上都是别墅了,大部分人能买得起吗?

所以综合来看,彭叔认为这个更多的有可能是逆城市化,或者说对于很多在城市里面奋斗的普通人,也就是工资是拿中位数的那帮外乡人,应该是鼓励他们返乡的。

最后彭叔再次重申一下之前的话:

从今年 11 月开始,一直到明年 5 月份,这半年里面,都是考验购房者认知的时候了。
在这半年里面,楼市里面各种消息都会有,那些被套牢在楼市里面的炒房客,或者是之前买了垃圾房子,现在卖不出的人,都会抓住这波楼市成交量上涨的行情,各种想办法把自己的垃圾房子给卖出去。
如果有人这个时候入手了这些房子,而且还是贷款买的话,那基本上等于是把自己的财富给来了次清零。
未来半年,那些房产中介还有各种房产自媒体,他们的楼市利好,会各种狂轰乱炸,反正就是房价要涨,大涨,不买就亏,全款变首付之类的。
希望能把自己的钱守住,买到自己合心意的房子,而不是被这种氛围影响,给别人当了接盘侠。

知乎用户 有事问彭叔​ 发表

权威解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

我们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老龄工作取得显著的成绩,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存在老龄化速度快、老龄化区域不平衡等问题,我们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任务更艰巨。

目前我国高度重视老龄工作,该文件出台正是为了落实制度设计和政策举措,解决老年人面临的各种问题,真正地让老年人具有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知乎用户 遇见老年人 发表

昨天我们部门领导给部门全体技术人员开大会,拿出一个设计,讲了一个小时废话,大概意思就是: 你们出的设计里每一段文字都涉及到钱,写的时候想想,心疼心疼钱,没必要的就不要写上去。

最后提了一句,今年成本超出这么多,如果总公司查到分公司,就是罚款扣奖金,到时候会增加很多工作量,这些工作量都是你们做。工作上点心,不要让这种事发生。

其实他说了一个多小时就这一句有用。

同理,“意见” 里说了这么多,就那么几句体现核心思想,这一句就是。

至于如何看待,我父母一辈子响应国家号召,独生子女政策强制推行只有我一个女儿,下岗以后也自费足额缴纳五险一金,且有足够的积蓄用来养老。而我作为独生女有稳定工作且有能力自给自足,早已不需要他们的资助。

希望说的和做的能给我和我父母这样的民众信心,养老金要平稳增长,医保报销要逐步优化,个税免税额度也要逐年增长,不要像下岗潮一样~公信力经不起再这么折腾一次。

知乎用户 四九 发表

这是鼓励开发商准备要卖大豪斯啊,

我们捋一捋,

两口子一间房,三胎一人一间房、两对老夫妇一边一间房,再加一间备用或留宿客人,共 7 间卧室,且都带厕所,

两口子在家办公一人一间房,四个老人老人看书一间房、下棋一间房、跳舞一间房、练书法一间房,3 个小娃娃写作业一人一间房,共 9 间活动室 / 书房

请 5 个保姆(三个照看小孩一个打扫清洁一个照顾老人)一人一间房,3 个家教(一人辅导一个娃)一人一间房,另预留两间房给可能请来的司机、园丁等,共 10 间工人房,

另外需要 2 个客厅(主客厅接待外人,副客厅家人自用)、2 个庭院(一前一后),2 个厨房(一中一西)、2 个饭厅(大饭厅接待外人或举行家宴用,小饭厅自用),

妥妥的大豪斯啊

知乎用户 朱栗敏 发表

知乎用户 人不渡己 发表

感谢党感谢政府

知乎用户 大猫心理学 发表

明明满盘都写的居家养老,社区医养结合,银发经济,就那一么一小条鼓励子女就近居住的,明显只是附带的附带,就跟提倡 “常回家看看” 一样,基本不会管,绝对的非重点,怎么非得挑出来这句话讨论。

没啥好看待的,个人顾个人呗。

知乎用户 于于 发表

作者:想要碳酸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01345877/answer/224203501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第一个勉强算的上商业思维的点子是卖棺材骨灰盒和花圈,无论是产地,经销还是线上线下我都想好了。因为能看得到的是 25 年以后,中国老年人口会大量死亡,殡葬业会迎来澎湃发展。
那为什么不去抢先一步,去干养老院呢? 至少听起来不是那么有损阴德。
我认为中国普通民众无论从人均财产剩余还是个人素质发展都不适合养老院,尤其是个体低端养老院,一是没有足够的财产享受到优质的服务,二是没有足够的护理人员
其实完全可以通过大学中专开展大量的护理课程,在保证就业率的同时,使老年人手中的资金活跃起来,但是因为六个钱包的关系,这个是不可能实现的了

意见指出养老不能靠政府,还是需要靠子女
其实纵观这篇文章,和之前那篇要解决青年住房问题的意见稿,真可谓承上启下了
之前说的青年人住无所居,现在让你和爸妈住,下文说中年人老无所养,现在让你照顾爸妈
之前什么只生一个好,国家来养老为了过审我不说了
真的感谢老爷们,什么都考虑了,就是忘了这些四等屁民虽然不值钱,但是他们是活生生的人
但是我看了这两篇,我只能看出来两个字

知乎用户 画图人 发表

  1. 8090 后的养老问题就是灰犀牛:

80 后 90 后最不敢提的养老话题,如今要开始面对了。就如同几年前很流行的 “灰犀牛” 一样,当我在享受着独生子女的独份恩宠时,就有媒体提出过 4+2+1 的顾虑,只是当时社会上没什么响应,不是他不存在,而是人类就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明知道泡沫破了很惨,但还是要参与泡沫,享受泡沫,明知道酒精吸了有毒,但没有医生判死刑,就不会戒酒。如今,随着 60 后婴儿潮不如老龄化,我们终于要面对事实了。

2. 老龄化时代,弱势群体恐怕不是老年人

相信很多人看过日本 NHK 的纪录片叫做老后破产。我看完了以后最大的感触是,日本老后破产的那群老年人,不一定是我们的 60 后父母,更有可能是我们 8090 后。

当然,我首先没有考虑那些没有享受到国家医保的底层人民群众,农村没有医保的老人晚年很惨,在这里我说声抱歉。

就我的观察来看(父母爷姥四线城市工薪阶层),他们的退休生活在我看来算是不错了。首先,在这个社会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今天,养老金的差距似乎并不大,普遍都是在几千块钱,上万的退休金基本上是国企政府单位的干部。

注意一个重点是养老金的差距和单位,职级有关,和城市无关,即使上海的平民百姓,退休金也是在几千块钱。

所以,目前现在的养老体系下,小县城的国企事业单位老人完胜。

几千块钱的养老金,对于我父母和爷姥来说是足够生活的很潇洒了,因此我爸妈那个厂的同事们只要不补贴子女,都是国内国外到处旅游,而补贴子女是个无底洞,有些人补贴完子女自己也能活的很潇洒,有些就不是。

而我的表弟表妹都是 90 后,在成都工作,月薪都是几千块,和姥姥一样,但他们要面临的是房租,房贷,还有物价每年一涨的饭钱,对于一个 GDP 和房价近几年迅猛增长的二线城市,没有早上车给自己配置资产的打工年轻人,日子并不好过。城市化给他们带来了工作机会,但是也带来了消费刚性支出。有时候我联想起历史书上学的 “圈地运动”,猛地会发现,我们其实就是“圈地运动” 下被卷进入城市化的贫民,在大城市挣完了钱就送给超市,房东,淘宝。

至于我呢,呵呵,我因为学习比较好,有幸成为了上海的贫民。

而我们的姥姥妈妈,拿着几千块的退休金,每个月只能用掉一千,每个月都有盈余,这还是不当地主的情况下。

日本的老龄化问题已经不是第一代了,而是第二代,所以老年人和年轻人之间的矛盾异常尖锐,所以去年我们看到网络上会出现 “老年人多死死” 这种问题,一大原因是日本老年人的房租都是问年轻人收的,同时政府开支大量给了老年人,造成了老年人日子比年轻人日子好过,老年人群体比年轻人数量多,也造成了话语权的争夺。

而如今,中国要进入第一波老龄化浪潮,8090 后,特别是 90 后,要面临的是卑微的打工薪水和退休金差不多,根本没有余力去想养老的事。

我认为我们现在就是老年人友好型社会了。今年夏天我在乳山度假,那边的老年人过的比大城市的年轻人幸福多了。天天广场舞,露天唱 k,摄影钓鱼,关键都是自带装备,也就是说要烧钱的。

一打听下来,都是全国各地国企的,事业单位的,还有大城市比如重庆福建做生意的,他们应该算老年人中的中产阶级。

当然,我觉得这是幸事,国家的福利好,让年轻人的老一辈过的开心,也是在给年轻人减轻负担。

3. 未来养老问题可能不是钱的问题,而是劳动力的问题

养过老的人都知道,老年人进入到 80 岁高龄的时候,需要的不仅仅是钱,而是人。80 岁的老人能花什么钱啊,但是 80 岁的老人可以让一个中年人死的早。

钱能有多少,人力才是永远消耗不完的。

老有所依,天下大同,听起来多么美好,执行起来谁做谁知道。

就看一看 60 后们几个子女养老起来都鸡飞狗跳,一个家庭能轮上出钱已经是幸事了,那些亲身照顾老人的爸妈,不是自己爸妈你感受不到他们的苦。

我妈妈的同事母亲瘫痪 10 年,她们家能挣钱,所以是弟弟弟媳妇放弃上班的机会(可能本来就挣不多),伺候老人,姐姐姐夫出钱养全家。

我一个朋友的爷爷奶奶,长命百岁,活到了 90 多岁,80 岁就不能走动只能坐轮椅,儿子有钱,每个月 5000(四线小城)给贴身保姆,住一起,每天照顾两个老人,媳妇给老人擦屁股。过年过节要让老人参加团年饭吧,都是小儿子去背过来,因为老人的移动不是男人还真不行。这可是两个儿子,一个有钱,一个壮年在养老啊。

我们家比较幸运,老人还在 80 多,身体倍棒,我姥姥是不需要人照顾,自己能做饭能散步。我爷爷是因为我奶奶死了,他不会做饭,必须跟我叔叔住。

我发小的爷爷,明明身体没毛病,但就是要做轮椅,要人 24 小时陪着。于是她爸爸只能去爷爷家待着,待了半年人瘦了一圈,老人也很犟,就要他爸爸陪,其他小孩他不要,她们家觉得爸爸很累,但是也没办法,只能看着他瘦下去。

老年人不愿意去养老院,因为这是很没面子的事,而且老了以后不和子女在一起没有安全感。现在我妈的那群 60 后同事们一致认为,老了以后去养老院。为什么,还不是经历了生活的毒打。

60 后们的养老,已经是比较不错了,而 8090 后如今,就像在大海上望见前面黑云压城城欲摧,自己的房贷还没还完,下一个真正的大 boss 关口就来了,当然,我认为 8090 后要摆正心态,因为早晚都会遇到,也许车到山前必有路,永远对我们这一代充满信心!

知乎用户 牛油果的脸 发表

为了防止个别网友连文件都还没看过就开喷,我把文件里的重点内容给大家重复下。

这里不妄自评论政策,只是建议大家,先好好看看再说话,没几个字儿!


以居家养老为基础。

通过新建、改造、租赁等方式,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能力,着力发展街道(乡镇)、城乡社区两级养老服务网络,依托社区发展以居家为基础的多样化养老服务。

地方政府负责探索并推动建立专业机构服务向社区、家庭延伸的模式。

街道社区负责引进助餐、助洁等方面为老服务的专业机构。

社区组织引进相关护理专业机构开展居家老年人照护工作;

政府加强组织和监督工作。


公办养老机构优先接收经济困难的失能失智、孤寡、残疾、高龄老年人以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为社会作出重要贡献的老年人,并提供符合质量和安全标准的养老服务。

研究制定养老机构预收服务费用管理政策,严防借养老机构之名圈钱、欺诈等行为。


各地要根据财政承受能力,制定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对健康、失能、经济困难等不同老年人群体,分类提供养老保障、生活照料、康复照护、社会救助等适宜服务。


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逐步实现基本养老保险法定人员全覆盖。

尽快实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调整机制,保障领取待遇人员基本生活。

大力发展企业(职业)年金,促进和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探索通过资产收益扶持制度等增加农村老年人收入。


加强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和保障。

完善从专业机构到社区、家庭的长期照护服务模式。

按照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有关要求,开展失能老年人健康评估与健康服务。

依托护理院(中心、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医疗卫生机构以及具备服务能力的养老服务机构,为失能老年人提供长期照护服务。


加强老年人权益保障。

各地在制定涉及老年人利益的具体措施时,应当征求老年人的意见。

建立完善涉老婚姻家庭、侵权等矛盾纠纷的预警、排查、调解机制。

编制相关专项规划,完善支持政策体系,统筹推进老龄产业发展。

鼓励各地利用资源禀赋优势,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老龄产业。

统筹利用现有资金渠道支持老龄产业发展。


研究制定住房等支持政策,完善阶梯电价、水价、气价政策。

鼓励成年子女与老年父母就近居住或共同生活,履行赡养义务、承担照料责任。

对赡养负担重的零就业家庭成员,按规定优先安排公益性岗位。

落实相关财税支持政策,鼓励各类公益性社会组织或慈善组织加大对老龄事业投入。

开展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活动,将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情况纳入文明城市评选的重要内容。


至于如果想体面地养老,作为个人我们都要有哪些准备?可以看下这篇答案:

现在的年轻人大部分都开始不愿意生孩子了,那么以后该如何解决养老问题呢?

知乎用户 老钱​ 发表

坐标深圳,二本毕业,国企上班,工作七年,啥也不是,工资微薄,九零头头,年过 31,跟女朋友挤在小小的单位宿舍里,算是机缘巧合住了别人名下的房子,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被赶走。家里两老老人,待退休没存款没房,租的房子,只有老妈过几个月退休可能有一两千退休金,还有一个失业的弟弟,现在靠我每个月给四千多家用。靠着自己工作几年攒下的二十来万,实在不知道未来如何是好。

需求端。目前大环境下,年过三十五就要面对中年危机,再另找工作都不好找,现在大厂都是新老员工薪酬倒挂,这样的政策是好,但让所有的年轻人的老人都来大城市一起住,增加出来的住房、养老、医疗的需求,只会进一步挤压一线的压力。虽然大厂的高薪员工在一线还是活着很滋润,但像我这种条件的,可能要进一步勒紧裤腰带了。每天已经过得很消极,单位搞市场资本化运作,但又假装看不见薪酬不高、提薪缓慢的现状,在我看来饼画得再大,也下不去嘴。

供给端。深圳地少房贵,像我这种排了五年多的公租房,到现在还没有个着落,也不知道怎么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来给这个城市创造活力,当然,优秀的能进大厂的除外。虽然现在房价处于横盘阶段,但还是居高不下,像我自个儿努力,也不知道要多久才能靠工资给上首付。很难的啦。

不要只喊口号。除了房价,我觉得现在还是要更多地去为工资不高的人去创造幸福感,“安居乐业”,无法安居也谈不上乐业,每天也实在压抑。像我虽然每个月到手勉强在深圳中位数左右,但是还是只能 “不饿死”,完全谈不上进一步提升生活水平,也不知道怎么去结婚生小孩养老。“2035 年要实现人均 GDP 翻番”,希望这个不会只是一个口号,而且人均这个统计口径真的有点“虚”,就像腾讯年报人均月薪十万,抛去高管,也有大部分人不敢说自己有那么高,“人均” 这个数据并不能代表质量到底,说白了,现在的恩格尔系数不公布,也是怕引起底层 PM 的反感。掌握财富的头部人员,财产收入增速只会越来越快,我们只能望其项背。

再谈未来。现在矛盾越来越明显,但又无可奈何,只能怪自己生不逢时了,九零后这一代,真的什么不好的都赶上了,义务教务免费没享受到,高考改革赶上了。人口红利没享受到,人口老年化赶上了。现在还赶上了新冠,真的只要活够久,指不定还会再赶上啥。我身边的,有点钱能结婚的都结婚了,剩下条件一般的,像我这种的,只要女朋友不太太介意的,也都快结婚了。我也希望国家能越来越强大,把我们现在的矛盾尽快解决了,大家乐意生孩子了,这个老龄化的问题在我们九零这一届还能缓一缓。不然真的指望生孩子,还是很难的啦。

知乎用户 小马 发表

我就说几个关键点,剩下自己考虑

1. 大城市确实放宽了落户限制,但这只是制度整个大系统中的一小部分,这不代表说放宽了落户的行政限制就等于放宽了落户的实际门槛;

2. 对超大、大城市的无序抽水进行一定限制,恢复旧有的六级抽水蓄能体系

3. 都往 system 进,但是 system 是有严格的道德规范要求的,除非有明确调令,让人 “忠孝不能两全”,“以为国尽忠为先”,剩下的情况不尽孝是会招来明确的惩罚的

4. 发泄情绪是没有用的,基层接触的是公共管理,宏观层面是国家管理,公共管理是为国家管理服务的,这点要认清

剩下的用大脚趾想都能想出来结论,不要在大问题上发泄情绪,而是要预判大方向,为可能的路线变化做足准备

知乎用户 Tzar Xe 发表

完了,评论被关闭了

————————————————

坐标帝都,这里是三环四环之间,刚才去吃饭,找个最最最便宜小饭馆。

买包子得等,我就问老板,怎么不多蒸点备着,老板是一对老夫妻,老头满眼血丝,一脸疲倦说:从凌晨三点半开始,就蒸包子烙饼,一刻不停闲的蒸,锅就没停过,一直到晚上九十点。天天如此,薄利多销,蒸多少都不够卖,一块五一个包子,没什么利润,就请不起人帮忙了。

看着老太太累的腰都直不起来了。佝偻着身体和我们拿包子,也许是人太多,她问了我两遍钱付没付过,她真是在超负荷工作呀,人都恍惚了,休息不足,真不容易。

附近有工地,所以好多工人在这吃饭,岁数都不小呀。很多人没地方坐,只能站着吃。

这里一个包子 1.5 元,好大一个呀。我吃了 8 个,旁边的工人大叔,说:小伙子,你饭量真好,我顶多吃 6 个,就吃不下去了。

基本都是老人,岁数偏大的,这边呢干这活,吃着这些东西。隔壁就是宽敞明亮,大桌子的什么羊蝎子啊,什么什么丰菜馆什么的,也是岁数差不多的本地退休老头,人家也是吃的热火朝天。门口停着沃尔沃,宝马车什么的。

原来这个世界的问题吧,和岁数大小,关系不大。。主要和有没有钱,关系大了去了。不怕你岁数大,就怕你没钱。最可怕你没钱又老了,灾难级那就是。

吃完饭看到外面还蹲个大哥吃着包子。因为这个小饭店太小了,没有地方坐。

很多人啊,和子女住一起不现实,,小的都出去打工了,老的现在也是很多在老家难生活,也得出来打工。过一天算一天吧。还能怎么办?

现在很多人不结婚,不生孩子,太能理解了,这些岁数大的人也能理解,他们都知道,现在生活太累了。

家庭条件好的,养孩子都费劲,都感觉累得不行。那普通家庭条件不好的,还生个什么孩子?什么狗屁传宗接代?家里有皇位继承,还是巨额财产怕没人继承?还是怎么着?

自己把这辈子活好点就行了。

总结一句,万恶之源就是穷!虽然我国富裕了,但是绝大多数人,也就是温饱,钱总是不够花的,总得省啊省,做不到想吃啥就吃,去超市不用比价格,想买啥就买啥,做不到呀,经济不允许呀。

所以不要再问,你为啥出来打工?你为啥不娶媳妇?你为啥不生孩子?你为啥不在老家和父母一块生活??

亲啊,,不是我不想,是臣妾办不到啊。

我老妈有退休金,一月差点不到两千,岁数大了,也想再出去赚点钱补贴家用,也只能找了个保洁,工资一月 1800,一个礼拜休息一天。还分白班晚班倒班,晚班那个是半夜 12 点下班。

一把年纪那么晚下班,我实在不忍心,坚决不让她去干活。

我真的想回老家生活,可是真的不行,我现在不趁年轻多赚钱,等老了,难道还要像我妈一样,出去做保洁工作?

今天的辛苦,是为了以后的日子。。。这就是生活。

可能我这个回答太丧了吧,太消极,有网友还问呢,你这回答竟然没删除,我倒是没删除,可是你们在我下面回答,好多被删除了,不知道你们说了什么

我真的也好想回家生活啊,金窝银窝,不如自己家的狗窝,我家房子实际面积 30 平,老房子,当时住的也舒服温馨啊,可以吃家里饭,可以住自己床,对我们在外打工人来说,是奢望啊。

不想大富大贵,就想守家在地,安居乐业呀。

现在我吃的不好,所以总觉得饿,不知不觉饭量就变大了,八个大包子,吓死个人哈哈。平时点外卖,我都备注多点米饭,然后再加一份米饭的,不然吃不饱。

住的也是一言难尽,给你们看看我住的环境。寸土寸金的地方,能住这种宿舍已经很好了,这房子卖的话,也得千把百万呢。

其实我也应该知足,以前都是地下室,半地下室,上下铺。。而现在多亏查的严,万恶的资本家不能太放肆了,地下室不能住人了,上下铺也不允许了。

天黑了,晚上又来吃饭了。店主根本来不及收拾碗筷。晚上再来八个包子。

知乎用户 我不是超人儿 发表

社保

知乎用户 小蒋 发表

冠冕堂皇的意见出来了,看起来很不错。下一步各级政府要抓紧落实了,提供就近居住楼和共同生活房需要提到日程,规划图和时间表也要出台。配套的衣食起居也要跟上。

知乎用户 路德维希圣​ 发表

我主张应该提倡年轻人先承欢父母膝下尽孝,等父母百年之后,再离开家乡去大城市发展。

中国是一个孝文化源远流长的伟大国家。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最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在我们国家的孝文化历史上,不仅有二十四孝这样的著名的孝道故事。更不乏许多儿子,为了奉养年迈的双亲,不惜放弃自己大好的前途,也要专门居家,奉养双亲。直到双亲百年之后,三年服丧期满,才出门就业。其中最为大家所熟知的,就是《陈情表》的作者李密。晋武帝欣赏李密,想要征辟他为太子洗马,但李密感念年迈的祖母将自己含辛茹苦一手抚养成人,放弃了这个大好前途,上疏恳求允许自己居家为祖母养老。连晋武帝都为李密的拳拳孝心所感动,不仅允许李密居家侍奉祖母,还给李密专门派来了两名保姆帮忙。李密也一直侍奉到祖母终年,服丧期满后才正式就业。

在古代,虽然并没有明确规定儿子要专门居家侍奉父母。但是父母百年之后,要居家服丧这个是明确规定的。唐代宰相张说的父母百年时,张说本来有着大好的前途,但他毅然辞职回家,按照规定为父母守丧。在此期间,单位曾经希望他先出来上班,还给了丰厚的职位和待遇,但是他还是拒绝了,坚持服丧期满才回到单位继续上班。张说的这种精神,受到单位领导、同事的一致好评!

今天,古代年轻人这种放弃个前途,居家专门孝亲的优秀传统文化,依然值得我们提倡!相信只要我们大部分年轻人都认真继承和发扬这样的优秀传统文化,本着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急切心情,把自己个人的发展和前途先搁置一边,一切以奉养双亲为中心,我们的父母们一定都能过上一个幸福晚年!

知乎用户 迪迦杀手 发表

年轻人回农村,没有工作;

老人进城,没有房子。

就是这么简单。越简单越无解。

这里有一个悖论,就是假如真的有办法振兴乡村,使乡村拥有像城市一样的基础设施和工作机会,那么乡村也就不叫乡村了;

另一个悖论是,如果人人都买得起城里的房,都能进城当城里人,那么结果依然是老人留守房价便宜的城市,年轻人去往寸土寸金的大都会,那么房价便宜的城市就成为事实上的乡村,而不是城市了…

从几千年前人们就开始区分国人野人,而几千年后,火星共和国的人也一样会看不起在小行星带捡破烂的那帮乡巴佬。

所以乡村和城市的差距永远会存在,农村人永远会进城。

农村人要去县城,县城人要去市里,市里人要去省会,省会人要去北上广深,北上广深的人要去洛杉矶伦敦墨尔本雷克雅未克… 全世界的人都要去做纽约客,布鲁克林人则想要住进曼哈顿…

全世界的人,只要是想要实现阶级跃升的,把父母扔在家乡就大概率会发生。

所以这问题无解。

有人说,养一个孩子,不要让他成才,他就会陪在你身边给你养老了。

是这样的。

但是你们去问那些留守老人吧,问他们后不后悔让儿女出去打拼。大多数人会告诉你不会,然后流下眼泪。

知乎用户 MadMel 发表

“我们走了些弯路,付出了一点代价”

知乎用户 hl128k 发表

明明没有封闭该问题,却偏偏莫名其妙的删除……

@中国新闻网

所以,你能否申请封闭或者删除这个问题?

知乎用户 冬瓜​ 发表

如果我给同事承诺 “这个事交给我”,但最后我发现自己做不到,我一定会诚恳地向同事道歉,请求他原谅自己,并作出补偿,而不是告诉他,“我鼓励你自己多花点时间精力,自行完成工作”。

知乎用户 peter.z 发表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鼓励成年子女与老年父母就近居住或共同生活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日前发布。

《意见》提出,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老龄事业发展纳入统筹推进 “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意见》强调,要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创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模式,以居家养老为基础,通过新建、改造、租赁等方式,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能力。进一步规范发展机构养老,各地要通过直接建设、委托运营、购买服务、鼓励社会投资等多种方式发展机构养老。加强光荣院建设。研究制定养老机构预收服务费用管理政策,严防借养老机构之名圈钱、欺诈等行为。建立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养老保险法定人员全覆盖。

要完善老年人健康支撑体系,提高老年人健康服务和管理水平,布局若干区域老年医疗中心,2025 年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的比例达到 60% 以上。加强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和保障,完善从专业机构到社区、家庭的长期照护服务模式,积极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深入推进医养结合,2025 年年底前,每个县(市、区、旗)有 1 所以上具有医养结合功能的县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

要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将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推动部门、行业企业、高校举办的老年大学面向社会开放办学。提升老年文化体育服务质量,鼓励老年人继续发挥作用,全面清理阻碍老年人继续发挥作用的不合理规定。

要着力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加强老年人权益保障,依法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建立适老型诉讼服务机制。打造老年宜居环境,将无障碍环境建设和适老化改造纳入城市更新、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统筹推进。强化社会敬老,持续推进 “敬老月” 系列活动和 “敬老文明号” 创建活动。

要积极培育银发经济,加强规划引导,发展适老产业,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维护老年人消费权益。

要强化老龄工作保障,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对在养老机构举办的医疗机构中工作的医务人员,可参照执行基层医务人员相关激励政策。加强老年设施供给,新建城区、新建居住区按标准要求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实现全覆盖。完善相关支持政策,完善老龄事业发展财政投入政策和多渠道筹资机制,研究制定住房等支持政策,完善阶梯电价、水价、气价政策,鼓励成年子女与老年父母就近居住或共同生活,履行赡养义务、承担照料责任。强化科学研究和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及地区老龄问题治理,推动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与落实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相关目标有效对接。

《意见》还就加强组织实施提出了要求。

编辑 | 段炼 杜恒峰

校对 | 何小桃

文章来源:新闻联播

知乎用户 每日经济新闻​ 发表

什么原因让你点最新?

知乎用户 克莱恩 · 莫雷蒂 发表

应该配套取消养老金,把养老责任从社会回归到家庭。

知乎用户 八扇屏 发表

当初把人死命赶出来。

现在又要让人回去?

回不去咯。

知乎用户 黑衣大葛戈 发表

本人独生女,老公独子。

我爹妈加他爹妈,目前都在老家,4+2,6 口人。

目前还没孩子,以后肯定会有,不是鼓励 2 胎 3 胎么,现在又鼓励和父母一起住。国家鼓励的我个人表示完全坚决支持。

不知道国家能鼓励一套多大的房子给我呢?

知乎用户 Godfather​ 发表

两个娃,至少两个老人

这套三都嫌挤啊。。。

希望中央在房地产市场方面有配套政策

知乎用户 奥尔多​ 发表

鼓励有什么用,在工作地点买不起房子怎么与老年父母就近居住,因此我果断的辞掉了工作,回到了老家,与父母生活在一起。

知乎用户 阿尔法 发表

只生一个好,下一句是什么来,长时间不复习,知识都忘了

知乎用户 山东大少 发表

我曾经在长三角小县城的民政局打过杂,民政局、乡镇出配套资金给几个村建老年活动室作为试点,有电扇、空调、一台电视、几张麻将桌,门口广场还有健身器材,另外村里雇了个 60 来岁的老师傅每天扫个地烧个水,村里老人反馈的意见都不错,但是我们对照市里评星级的标准时,发现最多只能拿一星,要拿三星包括医疗、助餐等要求,甚至还有心理健康、信息化管理这种匪夷所思的条件,估计也只有局领导退下来才能享受这种养老待遇。

怎么说呢,很多养老方面的意见很高大上,但我们村常住人口平均年龄 53 岁,60 多岁都在干保洁、在地里刨食,一个月一两千块钱还要省下钱给儿孙辈。村里的保洁阿爷都 68 岁了,孙子在杭州读完本科留在杭州工作,在杭州买房确实很困难,但要是我和他说让他孙子到我们小县城工作,房价低还能照顾老人,我相信他会拿扫帚打我的

知乎用户 陈凯 发表

就近居住或共同生活:第一层意思 养老靠子女 懂得都懂 第二层意思 多生孩子吧 生三个; 积极培育银发经济:未来经济增长有保障了

知乎用户 不能显示 发表

首先,我回答这个问题只是为了码下这个问题,以防以后我搜不到了。

其次,回答问题,无非两条路嘛:

1. 把爹妈接到城里来;

2. 自己回到爹妈所在的老家去。

大家自己评估一下,哪条路对社会稳定更有利,国家就会选择支持哪条路,然后大家就可以作计划了。

PS:我以前总觉得饥饿游戏里施惠国的十三个区和都城的构架是虚构的,现在看来,是我肤浅了。

知乎用户 凌凌毛​ 发表

历史的惯性终究会将一切拉回到传统运行轨道上。

千万不要嘴上喊着不结婚,或者润。要么你就真润,否则有你后悔的时候。

知乎用户 尔朱荣 发表

鼓励,推进,推动,健全,统领,协调,统筹,转变,提高,实现,适应,改革,创新,扩大,加强,促进,巩固,保障,完善,加快,振兴,崛起,分工,扶持, 改善,调整,优化,解决,宣传,教育,发挥,支持,带动,帮助,深化,规范,强化,统筹,指导,服务,健全,确保,维护,优先,贯彻,实施,深化,保证, 鼓励,引导,坚持,深化,强化,监督,管理,开展,规划,整合,理顺,推行,纠正,严格,满足,推广,遏制,整治,保护,健全,丰富,夯实,树立,尊重, 制约,适应,发扬,拓宽,拓展,规范,改进,形成,逐步,实现,规范,坚持,调节,取缔,调控,把握,弘扬,借鉴,倡导,培育,打牢,武装,凝聚,激发, 说服,感召,尊重,包容,树立,培育,发扬,提倡,营造,促进,唱响,主张,弘扬,通达,疏导,着眼,吸引,塑造,搞好,履行,倾斜,惠及,简化, 衔接,调处,关切,汇集,分析,排查,协商,化解,动员,联动,激发,增进,汲取,检验,保护,完善,宽容,增强,融洽,筑牢,考验, 进取,凝聚,设置,吸纳,造就,给力,聚焦,支撑,展现,体现,关系,力度,速度,反映,诉求,形势,任务,本质属性,重要保证,总体布局,战略任务,内在要求,重要进展,决策部署,结合点,突出地位,最大限度,指导思想,科学性,协调性,体制机制,基本方略,理念意识,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秩序,基本经验,出发点,落脚点,要务,核心,积极因素,方针,结构,增量,比重,规模,标准,办法,作用,特色,差距,渠道,方式,主导,纽带,主体,载体,制度,需求,能力,负担,体系,重点,资源,职能,倾向,秩序,途径,活力,项目,工程,政策,项目,竞争力,环境,素质,权利,利益,权威,氛围,职能,作用,事权,需要,能力,基础,比重, 长效机制,举措,要素,根本,地位,成果,核心,精神,力量,纽带,思想,理想,活力,信念,信心,风尚,意识,主旋律,正气,热点,情绪,内涵, 管理,格局,准则,网络,安全,支撑,局面,环境,关键,保证,本领,突出,位置,敏锐性,针对性,有效性,覆盖面,特点,规律,阵地,政策,措施,制度保障,紧迫,任务,合力。

知乎用户 鸢尾花 发表

从来就没把人当做人。人多了,别生了。

人少了鼓励你,老龄化了养老金不足了,同住。

每天发一个政策,物质呢?都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说过的话,就不听: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

我们要解决年轻人自己的生存问题,才能有其他的责任义务。公平公开公正,木有,天天就是赶着羊群这里去,哪里去。我们的政治统治退化了,现在就是牧羊模式了。

知乎用户 小卡 发表

想请教几个事儿啊,80 后 90 后都是独生子女,上边有四个老人,响应政策号召那就是下面有两个到三孩子,共同生活?且不说有没有这么大的房子,就算是有,至少六个人挤在一个屋檐下头,真以为就天下大同你好我好呗,真以为天底下的父母都不是混账父母,天底下的儿女都没有人渣儿女呗?还有,按照中国的传统,男的还好办,独生女怎么办?异地结婚的怎么办?活该人家跟公婆住一起不赡养自己的爹妈呗?是,可以说就近居住,那满足不了这一点的就活该没钱不能在自己小区买得起三套房呗?顺便提醒一下,当年计划生育的时候怎么说的?“只生一个好,政府来养老”。现在就很棒棒啊,那以后你们说话我是听还是不听,当真还是不当真啊?杠精就别在这说什么大局了,对不起,切实到每一个人的福祉,保障老百姓看得起病住得起房上得起学买得起墓地,不是老百姓自己的责任,是大局的责任。

知乎用户 Near​ 发表

国家正在引导我们在回归传统,事实证明多子多福,养儿防老,是最好的养老方式。以前媒体吹西方养老院多好,看看疫情期间,西方好多养老院老人都是饿死,冻死的,渴死的,得新冠肺炎去世的却很少.

知乎用户 IT 网站设计 发表

小管家加班加点删回答,一夜起来回答少了一半多

就是不知道各位加班加点的小管家们对得起自己良心吗?还记得自己属于什么阶层吗?一边哭一边删答案呢吧

知乎用户 Heal 发表

这个问题下,小管家们删答案很辛苦吧?噗~

知乎的办公地点,是在北京海淀区。

如果审核服务不是外包的,我猜这些员工的应该不可能都是土著,大多也只是到首都的进城务工青年。

回到这个问题下面。

按照北京市的房价稳定坚挺的走向,可爱的小管家们,他们以后应该都是要回家陪父母的。

知乎用户 总有美国想害朕 发表

扫了一遍

大意是支持老龄行业发展,养老,助老,护理,医疗,娱乐

看来养老行业,成为官方认证的朝阳行业

接下去会有一大波资本开始运作

估计还是那套野蛮发展,疯狂圈地,捞钱跑路,正规化监督后,走向正轨

知乎用户 怒吃鸡胸肉 发表

我这么一个积极善良,有着正能量的人,为什么这么喜欢读这下面的评论了呢???

知乎用户 光导的菜 发表

我相信,只要不是跟父母关系太差的,大多都有这个想法,尤其是独生子女,养老这件事上,没人可以帮他们。养老机构、保姆发生的负面新闻那么多,稍微心软的都不放心。有条件的子女,鼓励不鼓励都不会离父母太远。

理想情况是,一对小夫妻单独住,双方父母住在同一个小区,或者隔壁小区。1、给小夫妻留了私密相处空间,不过分介入生活。2、双方父母能作为同龄朋友串门聊天,晚年生活不寂寞。3、小夫妻能就近关照父母,遇到事儿了双方都能搭把手。

实际情况是,年轻人争取更好的工作,往大城市落地生根,掏空钱包贷款买房,无力再给父母另外购置就近居住的地方。

所以我猜,这个政策的真正含义是鼓励大城市青年返乡吧?

……

应邀补上 [狗头. jpg]

知乎用户 颜皇子孙 等 186 人 发表

养儿防老,这是中国人几千年的智慧,错不了!

知乎用户 Coldstream 发表

好家伙,知乎小管家效率越来越高,啥也不说了,赞同高赞答案,昨天很多人问地价为什么不能跌,看看高赞答案就知道了

知乎用户 我不做镰刀很多年 发表

国家鼓励你们生三胎,就是为了防范你老无可依,你们为什么就无法理解呢?还可以轮岗给你养老,减轻你子女负担,减轻社会负担,也能尽到孝心。

知乎用户 劳碌小农民 发表

我家在北京。父母也在。都是北京户口

说几个事儿

1. 垃圾分类社区事务监督等等都需要有居民参与,每个月有补助,几百到上千不等。社区主动找到我妈的,原因是我妈是北京户口外加党员。平白多一份收入

2. 社区发了老年卡,全北京公园公交都免费,吃饭理发也有优惠

3. 社区里就有社区医院,中医推拿按摩,普通的感冒看病不在话下。当然你得有医保卡不是?

4. 前几天老妈告诉我到了一定年龄,可以申请家居改造,包括浴室栏杆什么的都有人过来评估重新做,方便老年人生活。

5. 固定时间社区都会派人上门询问老人状况,逢年过节还有些米油。院里住了一对失独老夫妇,其中一个半身不遂,一个身体健康,社区每周都去至少三次,还有专人人负责打扫卫生,查看身体健康状况,每月拿补助,看病不花钱。当然也必须是常住人口

6. 离家 500 米有新开了一家城市公园,里面绿树成荫,篮球场,乒乓球桌,各种健身器械齐全,我爸妈每天早上去锻炼,晚上去那跳广场舞,还有专门的老师教。

7. 也不存在什么共同居住就近养老之类。他们自己有房,离我们不远,社区都对 60 岁以上老人登记了既往病史,有点不舒服社区医院两分钟就到。每周去按摩推拿,医生都是老熟人了。

8. 针对 38 岁以上女性,北京市政府有免费的宫颈癌检查,也不用自己花钱,社区每年都搞几次义诊,免费查体。

9. 除了基本医疗,北京社保人群一年交百十元,社保不报的基本能报个七七八八,北京还特别有特药报销。

但是所有这一切福利都是建立在北京户口和社保的基础上,所以政府推出的养老政策没问题,只是各地的经济发展不一致。据我所知,杭州上海南京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养老也相当不错。

养老说到底就是经济问题,地方政府有钱或者自己有钱或者老爸老妈有钱,这个问题就解决一大半了。

知乎用户 别拿蛋糕说事​ 发表

和老人住一起,奖励 50 平?试试

知乎用户 陵南皮皮侠 发表

我们县工资两千,工作地房价两万。请问如何就近??

知乎用户 不回复低水平评论 发表

在计算机系统结构中,以前倾向于分布式乃至分散式,最极致的就是 P2P。

然而,CDN 和云计算的事实说明,集中式的资源管理与供给,效率更高,效果更好。如果说,P2P 还不错,那么 Grid 就是误用的典型。

在人类社会历史上,曾经多次出现适应性的变化,尤其是从近现代工程与工程教育的发展史上,可以看到,近现代工业社会更是主动做出了很大的变化。

自然和人类社会有可能在未来几十年发生比较大的变化,整个社会设施应该对此有预估和准备,以及适应性变化。

知乎用户 tom pareto 发表

养儿防老过时了吗?

知乎用户 月下独酌​ 发表

这个政策不管如何吐槽,都是当前看来最靠谱的养老方案了。

学术界对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养老机构)一直有争议,但谁都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养老机构投入太少,服务质量不怎么行,所以国内一直做得不好。

之前引入资本搞养老院,结果搞下来还是一地鸡毛,因为老人想的是养老,资本想的是套老人的钱。养老机构的监管又特别难,尤其是瘫痪在床和智力障碍的老人护理,纯粹就是良心活儿,那种送进养老院没几天就死亡的案例多了去了。

当然,这不是没有办法,比如成立新的监管机构,政府方面大规模增加人手和投资。但现在的财政明摆着是搞不定的。

在这个背景下,家庭 + 社区养老成为了下一个选项。


老人至少可以分为 2 类,有自理能力和没自理能力老人。

有自理能力的老人其实还不需要子女付出太多精力照顾,平时打打视频电话,节假日多回去看看老人就可以了。

关键是无自理能力或部分丧失自理能力的老人。根据国家卫健委统计,国内目前这部分老人超过 4000 万。这部分老人意味着至少需要一个全职成年人全天候陪护,谁陪护?

另外,根据卫健委统计,2019 年中国人均健康预计寿命 68.7 岁,而人均寿命 77.3 岁,也就是说 68 岁以后,老年人就进入了不断生病的阶段,对护理需求成几何倍数上升,这个时间接近 9 年。

在独生子女政策下,一个子女管自己父母就能焦头烂额,要是两个老人同时生病,还住不同医院不同科室,就算不用自费药,经济能承担,光是上班 + 带孩子 + 照顾老人的压力,成年人都能很快崩溃。

所以,这个政策执行效果最大决定因素就是对家庭养老支持力度。一方面,住房应该向有养老负担的人倾斜,优先安排公租房、摇号,保证住房问题。

另一方面,在社区切实形成专业老人护理队伍,在白天上班时,能代替子女负担老人的护理工作。

这个社区护理相比于普通社会人员至少有一个优势,监管力度大。子女可以检查护理质量,对于护理质量严重不达标的,由社区负责更换;社区故意不解决的,可向上级部门投诉社区。这个目的是让这项工作切实通用化、专业化起来,让子女不用花费太大精力去寻找可靠的护理人员。


为了避免老了作践自己、拖累家人,真心建议大家爱惜身体,别熬夜,别吃乱七八糟的东西。

知乎用户 低调雾雨霏霏​ 发表

我们要明白一个基本的道理,那就是政府并不会创造财富。

政府能做多少事取决于经济这个总盘子有多大,经济总盘子有多大,财政的盘子就有多大。过去我们的政府为什么无所不能、无所不包,因为经济总盘子一直在高速扩张,政府财政的盘子扩张一直都比经济增速更快,所以才有高铁大跃进,有基建狂魔等等。大家都会越来越好,有些人好了一点点,有的人好了很多,虽然有不公平,但是总归再差的人也越来越好。

但是现在总盘子就那么大了,要想再有多大提升,不现实。以后这种类似的事越来越多。以前我们总说发展可以解决一切问题,这话一点没错。但现在是确实发展不动了,问题要怎么解决?解决不了只能摆在那里,最后大家一起玩完。

知乎用户 Squirrel Hau 发表

先把公务员的退休待遇降一降嘛,曾经这么多年不交社保的亏空,总不能靠着剥削年轻人来填,学学俄罗斯,自然而然和年轻人住一起了

知乎用户 李斯 发表

既要留在城市打工供房贷供各种老爷,又要回去照顾老人。

咱们这届年轻人能量真是不小啊。

为什么能够既满足就业收入还能家庭团聚其乐融融?

难道你们忘了,以前留守儿童的时候,父母出去外面打工,谁给你学费生活费?谁给你零花钱?

现在,父母老了,孝顺乃天经地义的事情,不应该接上父辈们的旗帜同时回家多看看爸妈?

什么?家乡太远顾不上,没有好工作好收入,养不起家庭?

那是你不够努力!

什么?你不赚钱就没收入来源,一家子等着你张口吃饭,不去资源好的城市,赚钱太难?

那是你不够感恩!现在什么年代?

全面小康社会的年代了,你动动脑,动动手,不会饿死吧?

再说了,两亿多的灵活就业,人家活的好好的,为啥你不行?你这还有正经工作呢?

再说了,你看看美帝那个吊样,cpi 快 6%+ 了,美帝人民水深火热,你还不知足?!!!

谁不知足?

是为了正常生活而奋斗终生的普通人?

还是为了做 “人上人 " 而不断压榨自己排挤他人的普通人?

所以啊,要懂得感恩,才能幸福,人只有管理好自己的合理预期才能降低偏差,提高幸福感。

2021 年了,你幸福吗?

知乎用户 新知 发表

我有一个想 bao 法 lun

家庭养老和社区养老的效率太低,是小农模式和作坊式的养老。80 后 90 后根本没有赡养老人的知识和经验,而且一个子女要养两个老人,效率也低。因此,必须要提高养老的效率。那么,就要搞工业化养老,把老人们集中在一起,通过集中养老,提升社会的养老效率。

反正很多小城市、县城年轻人全部外流,成了流动人口暂管地,城市大部分公共设施都会空置,学校没有学生,房子没有住人。思路决定出路,不如就地利用资源,专门改建成养老城市,提高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率。怎么才大城市老人集中到小城市养老?以前不是有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嘛,我们也搞一个退休老人返乡养老政策,即所有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必须回到三线城市以下的原籍或者其他地区养老。

比如,上海某大学教授,籍贯是江苏南通,那么他退休后,必须回到江苏南通养老,或者其他三线及以下的地区。

这个政策的好处非常多:

对于退休人员,能够回到日思夜想的故乡,实现落叶归根的故土情怀,而且能得到专业的养老服务。

对于当地政府,为退休人员提供养老服务,能够增加就业岗位,老人也能带动消费。同时,老人的子女也会经常过来看望甚至陪老人,为当地带来稳定的人流和消费,这不比发展旅游业的效果好?从而带动经济,增加税收。

对于子女,如同当年父母送子女去大学一样,松了一口气,生活更加轻松愉快。

对于年轻人,大城市的退休老人返回原籍,原来固定的关系网会被打破甚至消灭,年轻人拥有更多的机会。

这是一个都可以满意好的办法!

至于具体方案嘛,可以边干边想。

知乎用户 老刀把子 发表

个人理解,不喜勿喷,就是以后养老不能靠国家,要靠自己(狗头 )。买不起房就和父母凑乎住就好,家庭矛盾自行解决

知乎用户 可爱喵喵喵​ 发表

最好的办法就是集体养老,把老人集中到一起照顾饮食起居。最好能够在海外购置一个超大型社区,一个足够安置五千万人口的社区。

社区里边配备足够的房屋,超市,医院还有足够的土地用来种植粮食蔬菜,凡是年龄超过七十岁都可以入住,这个社区能够带来几百万个工作岗位,还能节约经费。

社区选址一定要接近热带,拥有广阔的平原,丰富的物产和河流。

知乎用户 南塘渔夫 发表

咱又双叒叕赶上好政策啦

知乎用户 夕暮 发表

社区养老,家庭养老,养老院

多样化养老方式,因每个人家庭经济判断如何养老。

家庭养老避免不了,发达国家也是如此,也有其他模式。

看愿意不愿意多投入点了,养老不好也是没办法,生育率不高了,90 以后年轻基本没人背锅。

只能说生育率低,年轻人养老福利是没了,只能靠自己了。

知乎用户 巨浪视线 发表

这个政策很符合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状况。随着老年人的增多,但我国目前养老服务工作还不够完善,出台一些适合老年人养老的一些政策,显得尤为重要。让老年人老有所依是今后老年工作的重点,也显得更加人性化。养老不仅仅是社会问题,也是家庭问题。所以,社会和家庭共同努力,才能够把这件事情做得更完善。鼓励成年子女与父母近距离接触,非常人性化,也更接近居家养老的一种形式。

但是如何鼓励老人与子女共同生活的政策,还是要做的更细更好更有法律约束比较好。拭目以待。

知乎用户 笑起来真好看 发表

我不买劳斯莱斯是因为我不喜欢那个配色吗?我不保送清华难道是因为我不想去吗?

大部份人不与父母就近居住和生活真的是因为他休不想么?用得着你鼓励吗?你在上海北京,你父母在老家,你不能实现居住是因为啥?你在上海的房子够住吗,夫妻二人,再加个小孩,父母都在的话,要再加 4 个老人。你在北京上海有这么多房子吗?不是说好了限购的吗?不限购我有钱吗?你说回老家,你在上海一个月三万,回老家一个月三千,政府管补差价吗?不管,那当地没有合适你的工作咋办?不知道。

然 后就出一个文,鼓励就近居住共同生活…… 你让我怎么看待呀。

知乎用户 恶少恶言​ 发表

我在想,为什么各个回答都是在琢磨着 “如何继续长的期温的和压国迫民以至养老金账户不会资金断裂”,而不是出谋划策去外面抢?

外面弱国那么多,不能抢吗?

知乎用户 余冠泽 发表

在火的末世,火之将息,然位无王影。钟声敲响时,没有薪王愿意燃烧自己延续这个残破的世界,都打着自己的算盘。只剩下无火的余烬前仆后继。而被初火榨干的余烬只剩下了残破的躯壳和对初火的渴望,却连火本身的意义都忘了。

知乎用户 Artorias 发表

怎么什么事都能鼓励啊…

知乎用户 Blur 发表

再聪明的机构,给 14 亿人制定某种统一政策,尤其是和生活相关的,都风险极大。

因为各地人口结构、风俗习惯、生活习惯都不相同。有的地区老龄化严重,有的并不严重,有的地区反而有人口结构红利。中央大政府参与过多政策制定,必然效率低下。

假如真的出台具体细则,会在地方执行困难重重,严重违背初衷;但没有配套措施和法律,岂不是沦为空头文件和口号?

中国的基层自治权限和舆论监督还远远不够强大。

知乎用户 Bishop​ 发表

大型一线绝育人觉得自己勉为其难选择了一线政府就欠自己全套劳动力再生产现场。。。

知乎用户 汪萌 发表

说明了党和政府对人民的关怀无微不至呗,

为了人民的生育和养老,简直是操碎了心。

知乎用户 猪油拌饭 发表

(#゚Д゚) 四个老人加一对夫妻加两个孩子,不考虑老人分房睡,孩子是兄妹或者姐弟的话,起码也要五个房间吧,鼓励是补贴租金还是廉租房?都五个房间八个人起码得有三四个卫生间吧?

知乎用户 越知涯 发表

MLGJ!

什么不良媒体!

如此全面友好的政策,

你这就解读出 “鼓励就近居住” 几个字?

你到底想干什么?

谁派你来的?

谁让你带节奏的?

谁指使你动摇群众根基的?

知乎用户 千纸鹤不吃鱼​ 发表

通篇看了下提到农村老人的其实就这一点 “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村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建设,鼓励以村级邻里互助点、农村幸福院为依托发展互助式养老服务” 但是也没有说钱谁来出。

对于一个月拿着 142 元养老金的农村老人来说不配做人吗?

知乎用户 思考的水 发表

男人和父母住了,女人和父母住了,那谁负责结婚呢?

知乎用户 划水水师提督 发表

同时也是为逆城镇化打下基础,现在有一种声音,拯救生育率的有效方式就是逆城镇化,简单的说,大量年轻人返回家乡就业和创业,特别是县镇村一级,从几个方面考虑

一,房价教育什么的物质情况就不多说了,压力小很多

二,远离高层云集的大都市,有利于缓解 “资” 和“无”的矛盾

三,小地方有个特点,就是血缘共同体结构,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小地方,不婚不育,或者晚婚少育,是会受到实质性的道德谴责的

四,减轻养老压力

五,防止欠发达地区人口空心化

六,反过来减轻大都市因人口聚集而产生的各种压力

知乎用户 林森 发表

“发展银发经济”

年轻人 35 岁就失业了,为什么认为老年人能找得到工作?

知乎用户 朗姆 999 发表

养老问题已经是国家战略层面待解决问题。

国家倡导成年子女与父母就近或者共同生活,都是在从侧面加强《意见》中提到的所有人参与养老,多维度解决养老。

国家在这个倡导中还是考虑了很多现实,所以提出就近居住,或者共同生活。城市的结构大多子女不与父母共同居住,农村大多是和子女共同居住。这是不同的生存形态以及家庭结构决定的。

之后我想年轻人和自己父母共同生活可能性会降低,能够就近就很不错了。毕竟,父母和自己孩子在生活理念和习惯上有一定差异。为了和平,年轻人或者父母不愿意共同住在一起。

未来,子女和父母也会在养老问题上摸索出一个双方都满意的平衡点。

知乎用户 心了 - psy​ 发表

养老不能指望 zf 各养各妈

知乎用户 鹤鸣山人 发表

解决问题从来就是从根源入手,而不是所谓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比如 “**鼓励成年子女与老年父母就近居住或共同生活”,**的确可以做到就近生活,可是饭碗呢?为什么农村人劳动力大量流失?其本质就是种地赚钱不如打工来的多,人本身就是趋利避害的一种生物,与其号召,真心不如诱之以利,倾斜资源,加快小城市或者乡村基础建设,以及调整其地区性收入。

比如 “从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完善老年人健康支撑体系” 现在老年人的养老金等系统,本身与年轻人创造的价值有很大的联系,而新生儿的降低,则在未来的十几年时间,对现在的养老金制度产生极大的冲击,不改善其新生儿出生率,养老很容易会成为一纸空谈。

我希望每个老年人都能晚年过得舒心,我们每一个活在世上的人,都会有成为老人的一天,我也希望能够从根源把社会养老做好,这才是真正能够保障老年人利益的保证。

知乎用户 蟹行碗里 发表

啧,生育问题生育问题,其实只要熬过(生育潮 + 中国人平均寿命)那几年就好啦。

知乎用户 你明用户 发表

祖孙三贷,可持续发展。

知乎用户 不知 发表

要生三个好,孩子来养老。

这个政策真的是把我看破防了,绷不住的时候真的绷不住了。

我也不知道 8090 后做了什么孽,要被这样安排。

知乎用户 张浩 发表

我不反对,

希望政府能够督促地产开发商在开发建设居住小区时能够配套建设一定比例的老年公寓,或者说老年房也行,三四十平的一居室,阳面户型,不要太大了,价格别太贵。

知乎用户 知无不言​ 发表

——你不是买不起房子吗?等你父母过世了,房子自然就是你的了。

知乎用户 斯大王 发表

房价不降,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知乎用户 雨泽 发表

回答无了,嗯

知乎用户 Terry Tao 发表

此生无悔入华夏,到老不在家种花。

知乎用户 南柯遊人​ 发表

实际上就是:

“9073” 养老格局下绝大多数的普通老人的归宿就是居家养老,有养老问题找自己的子女解决去,养老不能靠 XX。

但问题是:以现在的产业结构,注定有大量成年子女无法在老家就业而只得居住和工作在远离老家和老人的地方;注定有大量成年子女为了贡献经济增长忙得连自己都照顾不过来,一部分生了孩子的现在甚至需要双方家老人进城帮忙照顾孙子孙女。

这是在真正为老人养老考虑,还是在提前甩干净道德的包袱?“不是政策没考虑到,是你自己的子女不孝。”

就更别提由于人口结构问题,现在这些成年子女还是延迟退休的最主要的目标人群。

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司司长王海东介绍,我国老年人大多数都在居家和社区养老,形成 “9073” 的格局,就是 90% 左右的老年人都在居家养老,7% 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 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所以我们提供医养结合服务的重点还是放在居家和社区,主要围绕几方面开展医养结合服务。我国老年人多数为居家养老 形成 “9073” 的养老格局

知乎用户 古都大同 发表

以前都说西方人老了上养老院,上上下下视之为高收入经济体的先进生活方式,对未来的规划就是 “等有钱了大建养老院”。

老龄化真的到来了,恰好一场新冠疫情把养老院的画皮揭开:护工全跑了,老人自生自灭,饿死渴死半夜躺床上冻死,有些养老院死亡率高达 95% 而且只有十分之一是感染病毒病死的。不管意大利德国还是美国瑞士,收入多高都不管用,事实证明养老这种良心活不能靠雇佣劳动完成。

而且随着老龄化深入,社会对照护老人和养老院运行模式的了解更加深入:

1. 养老院对老年人心理健康不利。

老人都希望和自家人住在一起,看着自己生命的延续一天天长大;养老院则是一个充斥暮气和死亡的恐怖之地。

对养老院老年社交的各种美好想象被证明不切实际,事实上人老得需要养老院的时候已经没有能力社交,有能力社交的时候则不需要养老院。

在意志和体力均下降的时候进入一个陌生群体,处理复杂关系,而并没有靠得住的家人倾诉,这种如同重新投胎的生活是痛苦的。

2. 养老院运行成本远超预期。

社会平均退休金只够像动物一样维持基本生存,能保证尊严和体面的护理价格超过社平工资,至于能像年轻时一样享受多彩生活的高档养老院甚至是有笔小钱的人也负担不起的。相比之下老人在家庭中几乎不花钱。

高度的护理需求需要大量的人力,而人力成本随经济发展而提高,经济发展并不能为社会降低太多负担。

3. 雇佣关系的护工不能满足信任需求。

老人往往身体虚弱、意志不清,他们没有能力与年轻力壮的照护人员平等交流、主张自己的权益,往往只能仰人鼻息。于是养老院工作成了良心活。

面对没有血缘关系的陌生人,你的吃喝拉撒都要依赖对方,你的金钱是权力的象征还是诱人的肥肉?对方不好好照顾你,甚至虐待你、骗、偷,你又能如何?

老年人已经不具有完整的行为能力,需要可信赖的人用心照顾,就像父母照顾婴儿一样。这种信任不能由金钱维系。

在以上多方面因素作用下,养老院的老人往往生活质量不高,寿命也会缩短。

于是到了今天,社会上已经形成了 “养老院靠不住也负担不起” 的共识,出台这个政策正是顺势而为。

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社会可负担性、基本社会保障覆盖广度几方面出发,我预计未来的养老解决方案将是这样的:

以居家养老为基础。老年人在能自理的时候住在自己家,维持原有生活圈子,国家通过补贴家庭适老化改造、社区食堂和活动中心、上门照护服务、远程健康监测提供支持。

以家庭养老为根本。老人失去自理能力后与子女同住,用血缘关系保证老人的意志被正确执行,需求能够得到最大限度满足。此外还有一部分老人在能自理时就与子女同住。

以家政服务业为专业补充。照顾失能老人是一门技术,很多家庭并不掌握,此外也没有时间来 24 小时照顾老人。这时类似育儿嫂的专业人员来提供服务,由于平均失能生存时间并不长所以价格贵一些也能承受。

以社区工作提供兜底保障。社会上总有一些情况特殊的人不能依靠家人或者经济十分困难,这时有组织约束的社区工作者可以充当他们可信赖的家人、依靠的主心骨,并购买一定的社会服务照顾他们的起居,从而保证这些不幸的人基本的生活,让社会的温暖提供坚实的后盾。

知乎用户 kjkj 发表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搞资产阶级自由化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1985 年 P123)

如果导致两极分化,改革就算失败了。(《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1985 年 P139)

出自《邓小平理论》

知乎用户 榛子 发表

出生率走低,“人口红利” 正在逆转

《人口大逆转》作者之一、著名的经济学家查尔斯 · 古德哈特说,在 18 世纪晚期,世界各国的情况大致相同,是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体,最重要的是,各个经济体都很相似。后来,工业革命让西欧和北美的经济体迅速发展。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国家的差别越来越大,西方和北美经济体一马当先,将亚洲和其他发展中经济体远远地抛在后面。

在过去 30 年中,中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一枝独秀,这是因为政府非常高效,主要致力于经济发展,注重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从西方引进了技术、资本、管理知识,以及合资公司的形式等等。在 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劳动者的平均工资仅相当于欧美发达经济体的 1/40,而现在这一比例大约是 1/4,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收入差距正在缩小。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更重要的是,这是一种高消耗的经济增长模式。中国经济发展强劲,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有大量的低成本劳动力供给。

大规模劳动力供给原因之一是从上世纪 50 年代到 70 年代的婴儿潮,中国出现了婴儿潮,西方国家的婴儿潮规模甚至超过了中国。因此,到了 70 年代,中国年轻人占总人口的比例高达 40%,老年人口仅占 4%。

由于近些年出生率的下降,到 2010 年,中国年轻人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也快速下降。年轻人从占总人口的 40%,下降到 19%,降幅为 21%。老年人口的占比从 4% 上升到 8%。使人口抚养比恶化,可以说,年轻人的比例下降非常剧烈。

古德哈特谈到,随着人口出生率的下降以及消费品的日益丰富,你会发现,在任何一个国家,女性都会开始参加工作。在他年轻的时候,当时的妇女基本上都是家庭主妇,全身心照顾家庭,照看孩子和采购商品,每天都要外出采购,要把冰箱填满,等等。然后,随着出生率急剧下降,消费品越来越丰富,女性的劳动参与率不断上升,从非常低的水平增加到 80%~90%。在中国,这就意味着人口从农业转向制造业,从乡村地区迁移到沿海城市,使得中国成为世界工厂。

全世界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主要来自中国,这就使得西方国家的劳动力价格下降,并将制造业从西方转移到中国和亚洲,这不可避免地导致不平等的加剧。因为当这种劳动力供给急剧增加时,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劳动力的相对价格下降,对于拥有资本的人来说,投资回报率就会上升。这种不平等的加剧不仅出现在中国,世界各地都是如此。

但是现在这个趋势开始逆转了,原因之一是中国的出生率在急剧下降,也就是说,中国自身的劳动力供给其实在下降。这也就意味着,**中国的劳动力会变得日益短缺。这同样适用于西方经济体,只有非洲和印度不同。**未来几十年的重大问题之一,就是非洲将如何变化,因为他们有大量的劳动力。

预期寿命延长,赡养老人成本高

劳动力的短缺,也就意味着未来劳动力会更加昂贵。随着工资的上升,中国所抑制的通货膨胀会抬头,甚至可能会逆转。在过去 30 年中,通胀处于下行状态,劳动力很丰富,资产价格上升,但是未来 30 年,这些趋势都会逆转。

未来技能型人才的工资会上涨,随着实际工资的增加,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利润率和资本回报将无法跟过去相提并论,不可能还像过去那么高。

古德哈特提出了一个问题让大家思考:随着中国老年人口的占比不断上升,将会发生什么?

虽然老年人口所占比例现在还不到 10%,但是以后会上升到 20% 甚至 25% 的水平。这一老龄化进程会相对较快地进行,因为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会越来越长。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该怎么办?西方经济体又该如何应对?

过去,中国的老年人都是由家人来照顾。可是现在中国有这么多的独生子女家庭,能照顾过来这么多老年人吗?似乎不太可能,那怎么办?又比如,是否有足够的积蓄去赡养老人?我觉得在很大程度上这是一场赌博。

一般来讲,老年人的身体会越来越弱,甚至会得帕金森综合征、阿尔茨海默病,等等。也许预期寿命没有那么长,但是总体的预期寿命不见得会缩短,如果一个人的寿命只有七八十岁,哪怕拥有一定的积蓄,如果他患了阿尔茨海默病,还能活到 90 岁呢?积蓄还够用吗?在这种情况下,是否需要政府介入,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更好的护理?

你会发现,照顾老年人的成本是非常高昂的,这在西方已经是一大问题,因此西方很多国家的财政状况很困难,并且在未来几年似乎也很难解决。如果财政方面没有办法承受这么大的压力,那么我们未来就会面临一些非常困难的时期,包括愈演愈烈的通货膨胀问题。

[

人口大逆转 老龄化、不平等与通胀 查尔斯 · 古德哈特 著

知乎自营

¥57.00¥79.00

去购买​

](https://www.zhihu.com/xen/market/mall/detail/1400920334548295680?mcn_card_id=1447266443746820096&source=goodsRecommend-pc&zh_nav_left=back&zh_nav_right=empty)

知乎用户 中信读书会 发表

这一举动将满足老年人需求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相结合,加快建立健全相关政策体系和制度框架,从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完善老年人健康支撑体系、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着力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积极培育银发经济。值得提倡。

知乎用户 眼镜眼镜我的命 发表

以前:只生一个好,国家来养老……

现在:国家养老来了……

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知乎用户 臧大为 发表

很高兴,看到国家这个政策,但是这个政策出发点是好的,确是一座空中楼阁。

关于中国老年化本质问题,不是年轻人不想去养,是年轻人想养,但养不起、没法养的问题。

(1)先说年轻人为啥养不起?

随着中国家庭的改革开放,面临一个现实有无奈的问题:结婚养四个老人,不结婚要两个老人,问题在于,如今社会高度内卷,个人收入与物价水平不成比例,自己的工资养自己多属于紧衣缩食,如何去养老人?年轻人自己都活不下来,如何在谈孝道,利用孝道文化绑架年轻人,减轻国家养老之举,实属下下策中的无奈之举。

(2)再说为啥没法养?

就业始终是年轻人与社会发展无法说脱的一个话题,但问题是就业机会在哪,年轻人在哪里;现在已经严重到,就业机会在哪里,中年人就在那里的程度。为啥会形成今天的局面?准确说是国家早些年,为了推动城市高速发展开展的城镇化的后遗症。把大量人力资源转入城市,但是产业结构和区域分布没配套,彻底放弃了农村的发展,导致如今农村空心化、流守儿童、年轻人出走等农村凋敝现象。即便,但不可能所有年轻人都把父母迁入身边,解决这个问题的本质还是要依靠产业的布局,才是上上策,有了产业就有了就业,有了就业才能解决真正有发养,养的的起的问题。

(3)房产金融导致的人口和产业失衡问题

今天的局面人口,本质是大开放时期,土地增长带来的实体产业与金融资本严重脱钩的后遗症。其本质源于城市的土地流动性高,变现能力强,导致企业向城市群集中,形成了富了一群人,但穷了一方人。把人口下降问题,依托传统孝道文化的养老绑定模式,依靠年轻劳动力方式,又是不可取的长远之计。现如今,最佳的政策,应该是依托产业布局,提高人均收入,打击垄断企业;依靠产业回迁,带动人力资本的迁移,才是长宜之计。

知乎用户 未来的闻道人 发表

预计我们会投入很多钱来建设各种配套体系吧,那钱从哪里来呀?

我擦,一共才二十个赞,被删除了十条评论,你们都发啥了

可以可以,被删了十七条评论了,兄弟们有点狠啊

知乎用户 蜀山老道 发表

“只生一个好,政府来养老!”

知乎用户 小丁是萝卜 发表

我的理解是:养老压力巨大

与之伴随的各种资源分配也面临各种挑战,子女就近居住便于照顾,可以大概率的降低很多风险。让绝大多数老人有个好晚年。

要知道,1953 年,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推算出建国初期的人口总量为 5.42 亿

1964 年总人口达 7 亿以上,净增 1 亿人口用时 10 年。

紧接着,1969 年总人口超过 8 亿,1974 年超过 9 亿

所以 1964 年到 1974 年这个时间段中国人口增长最快。

现在是 2021 年,74 年的人也 47 岁了,也快到了知天命的年纪

于此对应的再上一代就是七老八十的年纪了

这一波人,真的很多,养老压力很大!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见过乡镇的养老院

我几年前去过几次,能进去的老人几个人挤在一个房间,没什么娱乐活动,吃喝在我看来只能是将就过活。但这些老人在无人赡养或者家人无力 / 不方便赡养的情况下都算是过得不错得了。

更有甚者就是靠着社会的福利,活着….

换到城市,我也能体会到老一辈的各种不方便。

父辈很多人只会玩手机,但不会用手机。稍微有点动脑子的,他们都不会….

这个时代很多东西都跟手机息息相关,不会使用真的很不方便….

更有一些没良心的回因此哄骗老人…

虽不说狠狠宰一笔,但是那种小贪更客户….

前几年各种骗老年买疗养产品的

骗老人理财的

明明老人就想看个电视,非得给别人绑定办理宽带的

明明老人只想买个小物件的,看老人不懂行情,就狮子大开口的…

这些人,哪里都有,在我看来,还多的是….

他们总的来说不是恶人….

但是他们会使这些小坏!

有子女在身边,至少老人有人可以问一下,至少被欺负了,还有家人可以去理论

遇到不懂得,至少方便询问…

遇到难处,不至于到处求人….

我之前很想离开爸妈爷爷奶奶

想脱离原生环境

但真的当人成长起来之后,才发现,逃避不是办法

长大了,你就成为了别人的屋檐…..

我第一次有这种感觉是,某一个冬夜,凌晨 1 点左右接到我爸电话

他当时说,胆结石隐痛,持续好久了,有点忍不住了,希望我能去找他,陪他去医院看看

胆结石这种越到晚上隐痛越是厉害

我妈从来不经事,要她陪着去只是添乱

我爸这个年纪了,周围朋友兄弟姐妹啥的都已经拖家带口的,这么晚叫人陪着去医院真的不方便,欠人情。

当时都不知道他忍多久了,可能真的是忍不住了才叫我…

穿衣,起床,去找老爸,带去医院,输液止痛….

弄完都凌晨 4 点了….

看着他在床上,蜷缩着,我发现,父母不是渐渐老的,而是一瞬间老去的….

那天,在想,要是我离他很远,不能这么晚陪他去看医生

他该怎么办?

会不会继续忍着?会不会逞强不叫人帮忙,自己去医院?还是带着我妈一样手忙脚乱…?

我不敢想….

那晚之后,我决定,以后选择住的话,至少会在一个我能随时赶回去的地方住。

而且,我也变得很怕,晚上接到电话….

所以,这个意见,对我来说,觉得很棒吖~

知乎用户 哈力 Harley​ 发表

这个问题应该这么看。

首先,人随着工作走。

但是,中国大片国土长期被当地的土豪劣绅霸占。当地的土豪劣绅的产生,是由于其产业结构不够先进,国土资源长期得不到高效开发导致的,这导致了当地政治环境恶化,产业结构畸形,人民生活困苦无望,不得已出来打工。而如今沿海已经承载了大量人口,导致内卷化严重,生存压力极大;而内陆地区却面临凋敝,就相当于你们学校明明有新的教学楼,但是却纵容几个坏孩子在里面拉屎撒尿捣蛋,大家挤在老教学楼里内卷。这显然是非常不合适的。

所以制造业内迁是必然的。工作内迁也是必然的。

知乎用户 Asteria 发表

我是喜欢吃外卖而不喜欢下馆子吗?这不是没钱罢了。

当然除了这个核心因素外,我们发展的太快,导致代际间的认知差异很大,这时共同生活就是个灾难,也会增加家庭的消耗。

说实话,之前传统家庭结构解体释放的红利结束后,再重建这个结构以解决养老问题的成本外化搞不好是都要还回去的。

任何事情都是有代价的,要么大要么小要么早要么迟。

扯个闲篇,说句实话,劳动力再生产里,独生子女效费比是比较低的,两三个的话会成本摊平,但是意味着一个主劳动力丧失大约六七年的劳动,这个劳动是无法社会化的。目前的社会环境里,这是不可实现的。

既然不能社会化抚养,搞搞社会化养老也不错的。小学上了五年,不能老让那一级的人打扫卫生吧。

知乎用户 深海恐惧 发表

哈哈哈,我的第一反应是这都需要鼓励?

后来一想,

可能是有些人长大结婚后就买房搬出去自己住了,

可能是有些人出生在小地方在大城市买房定居了,

可能是有些人因为家庭环境所以自己独立居住了,

可能是……

这我就能理解了。

但是大家不至于不想就近居住吧?

怎么就成了这个样子?

至于鼓励,我感觉没什么用,应该让党员们起带头示范作用。

如果还是解决不了,那就再涨一次,同时把房产税提个级别,大家都买不起,用不起,肯定就住在一起了,也不用就近居住了,直接共同生活。

说说简单,家里关系只要没什么大问题,谁愿意分隔太远,呵呵

有头发谁想做癞痢?

知乎用户 沉默的羔羊 发表

全文一共 24 项,其中涉及到问题中的具体举措如下:

(二十) 完善相关支持政策。适应今后一段时期老龄事业发展的资金需求,完善老龄事业发展财政投入政策和多渠道筹资机制,继续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力度,进一步提高民政部本级和地方各级政府用于社会福利事业的彩票公益金用于养老服务的比例。各地要统筹老龄事业发展,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各相关部门要用好有关资金和资源,积极支持老龄工作。研究制定住房等支持政策,完善阶梯电价、水价、气价政策,**鼓励成年子女与老年父母就近居住或共同生活,履行赡养义务、承担照料责任。**对赡养负担重的零就业家庭成员,按规定优先安排公益性岗位。落实相关财税支持政策,鼓励各类公益性社会组织或慈善组织加大对老龄事业投入。开展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活动,将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情况纳入文明城市评选的重要内容。

这一句话占全文不到 1% 的内容,为什么会把这一条单独拿出来提问?是因为其他的找不到喷点吗?

说白了就是发泄情绪的需要嘛,只要大家对现有养老不满意,无论出什么政策都会被骂的。就和住房一样,之前发布了针对住房的长期规划,也是一样的怨声载道。

只有达到了大家想要的结果才不会被骂,至于怎么达到,有哪些具体困难,问题如何解决,是没有人关心的。尤其是如今的 zhihu 舆论环境,已经几乎容不下好好说话的人了,都得阴阳怪气才有市场。

最后再说一句吧,一般这种级别的文件,都是纲领性和指导性的东西,分析半天也得不出什么必然的结论,还得看最后落实的情况。

不过想必大家也不关心其他内容,我也就发两句牢骚,如果觉得我屁股歪了您在评论区骂两句也成。

祝各位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知乎用户 你是一只西瓜​ 发表

小仙女: 婚后不和父母住一起,你能接受吗?

我: 那你如何看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呢?

其中有一条是国家鼓励成年子女与老年父母就近居住或共同生活?

小仙女: 那我们不合适。

信息部: 我国结婚率再创新低!!!

PS: 来来来,你删一条我发一条,你把我号封了吧。

知乎用户 安桐都维 发表

大家不要被这些带节奏的、发泄情绪的带歪了,请先仔细看看这个意见稿,只是鼓励接年老父母就近居住,好更方便得赡养父母而已。

刚好我邻居最近就在做这事。他下班大概 5 点,每天走到家里花半小时歇会儿,然后还要走半小时去看他老父亲。他父亲当年也是他这个单位的,为人民服务几十年了,身体那还好得很,但架不住一把年岁啊,现在 80 多了有点白内障。他去给他父亲送点吃的喝的,顺便和他的保洁和护工唠唠,完了花半小时遛回他单位看他儿子,小年轻那刚工作还得照应一下。你说如果他把老父亲接到他小区不就能省差不多一小时嘛,他也这么想的。刚好手里有点小钱就把他那单元一楼二楼买下来了,老爷子腿脚不好住一楼,二楼空着那是怕有人吵着老爷子。全部弄好也就两个来月和小千万,但每天那少走一小时,您说这不是很值吗。

所以我觉得这个提议很好,提倡了我国传统的孝道,让年轻人能更好的赡养父母,同时花费也不是很大。如果各位不想把老房子卖了,那就留着呗,再买一套新的。主要是想老父母住的开心。

知乎用户 LoneLobster 发表

政策都是配套的,鼓励子女与父母就近居住,网上大多数讲的是养老,但我在想其实不管是鼓励三胎还是现在出生率低,结婚率低的现象都暴露的是中国未来青年生活压力大,劳动力的不足和老龄化现象。跟父母就近居住,我个人理解,除了缓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其实也一定程度上是为了缓解青年人压力,因为结婚,生孩子会耽误工作所以很多人不敢要,而和父母在一起,提供了照顾孩子的帮助,即使父母没退休,当家中必须面对照看孩子的事情时,我想每个家庭也都会做出牺牲父母一辈较老的劳动力,让青年人继续工作的选择。如此,可以减少青年压力,增加人口出生率,缓解养老问题,保持现有劳动力增加未来劳动力,感觉是一件一举几得的事情。

知乎用户 哈哈哈哈哈 发表

哪个苹果之前说的计划捐款救灾,捐了吗?

知乎用户 四百米横刀立运河 发表

一、以下数据来源于 2021-07-21 财政部网站:

2021 年,1-6 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117116 亿元,同比增长 21.8%。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54624 亿元,同比增长 23.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 62492 亿元,同比增长 20.6%。全国税收收入 100461 亿元,同比增长 22.5%;非税收入 16655 亿元,同比增长 17.4%。

主要税收收入项目情况如下:

1. 国内增值税 35240 亿元,同比增长 22.5%。

2. 国内消费税 8695 亿元,同比增长 12.8%。

3. 企业所得税 27515 亿元,同比增长 17.7%。

4. 个人所得税 7222 亿元,同比增长 24.9%。

5. 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 8886 亿元,同比增长 28%。关税 1497 亿元,同比增长 25.6%。

6. 出口退税 9040 亿元,同比增长 10.9%。

7. 城市维护建设税 2763 亿元,同比增长 24%。

8. 车辆购置税 1982 亿元,同比增长 25.8%。

9. 印花税 2225 亿元,同比增长 47.3%。其中,证券交易印花税 1437 亿元,同比增长 61%。

10. 资源税 1089 亿元,同比增长 27.6%。

11. 土地和房地产相关税收中,契税 4125 亿元,同比增长 32.7%;土地增值税 4257 亿元,同比增长 30.8%;房产税 1599 亿元,同比增长 14.4%;耕地占用税 639 亿元,同比下降 15.6%;城镇土地使用税 1084 亿元,同比增长 3.2%。

12. 环境保护税 109 亿元,同比增长 8.4%。

13. 车船税、船舶吨税、烟叶税等其他各项税收收入合计 575 亿元,同比增长 8%。

财政收入增幅都比较大,意味着什么?

2021 年 GDP 数据查不到,如果财政收入高于 GDP,高于个人收入增长,又意味着什么?有懂的,可以分析一下。

二、就近居住与共同生活意味着什么?

这些年的变化:

政府来养老

2013 年 09 月 14 日央视网报道:我国明年将试点以房养老 住房抵押银行领取养老金

自己来养老

![](data:image/svg+xml;utf8,)

鼓励成年子女与老年父母就近居住或共同生活,意味着转变已经到来。

知乎用户 墨庸斋 发表

棒棒哒…

开放三胎,延长产假,家庭养老。

这意思就是一个中年男人要负担三个孩子一个老婆四个老人呗?

利好房地产,因为要一套六居室的房子!

知乎用户 白衣古剑 发表

这种话题看之前需要点 “按时间排序”

知乎用户 Deng 发表

谢邀。

昨天看新闻联播,本条新闻排第 2,时长约 4.5 分钟,不可谓不长。

请大家务必记住我的一个观点:人口结构将是理解中国未来大政方针和经济活动的基础,人是核心,是重中之重!

该文件让我印象深刻的有 “家庭养老、个人自我养老”、“孝亲敬老传统美德”、“鼓励成年子女与老年父母就近居住或共同生活,履行赡养义务、承担照料责任”以及 “住房政策” 等。

文件来看,养老啊,还是要靠各位子女承担了,这其实是必然,我国老龄人口太过庞大,压力给一个钉子肯定造成贯通伤,如果将压力分摊给万万个钉子,就基本可以解决了。

对于 2:1 家庭(夫妻 4:2,外加小孩 5:2 或者 6:2 家庭),一个人要负担两位老人这种情况,我真心劝一些年轻人啊,年轻时候别太大手大脚花钱了,务必做好基本的家庭财务规划,不然以后肯定焦头烂额?

看完那个新闻,我就立马在分享了一条信息到微博。最近几年,我已经无数次强调人口结构重要性、人口老龄化的系统性影响力,但是,依旧很多人置若罔闻、甚至混淆视听。

2019 年我曾推算过我国人口结构演化,根据我此前的保守估计,到 2050 年,中国老龄人口占比将超过 30%,社会总抚养比将达 70%,意味着 10 个劳动力(15-65 岁)要养活 7 个非劳动力,其中包括 5 位老人。考虑到现在大部分人 20 岁,甚至 23 岁才工作,社会总抚养比将远大于 70%。

很多人估计对这些数据无感,那么我就打个比方吧!大家都知道,当前我国结婚青年购房策略大多数采用的是 “六个钱包战法”,所谓的 “六个钱包” 是指男方的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加上女方的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共六个钱包。

“六个钱包” 可能比较极端,我们打个折吧,**“三个钱包战法” 购房,也就是男女双方父母加上夫妻自身收入购房,**支助率上相当于 3:1,如果购房支助率变为 1:1,也就是夫妻两个人来承担一套房,那么有多人新夫妻买得了房子呢?恐怕积攒一个首付都费劲。

当前,我国社会总抚养比大约 33% 左右,也就是相当于 3 个人养 1 个人;到了 2050 年,社会总抚养比则变成了 70%,也就是 10 个人供养 7 个人(其中 5 个老人),几乎逼近 1 个人养 1 个人。

这也是为什么从 “国家帮养老” 到“卖房来养老”的根本原因,因为面对这样的社会总抚养比,国家也无力承担,从这里,你就可以体会其中的恐怖之处了吧!

年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说:

如果继续执行现行养老保险体系,到 2023 年,全国范围内职工养老保险即出现资金缺口,到 2029 年,累积结余将消耗殆尽,到 2050 年,职工养老金累计缺口占当年 GDP 的比例将达到 91%。
另外,到 2050 年,中国全社会总养老金支出(包括职工和居民养老保险)占 GDP 的比例将达到 11.85%,这一水平与当前欧洲一些高福利国家的水平大致相当。

看看,到本世纪中叶,我们养老金累计缺口几乎等价于当年 GDP 数额,估计到 2050 年养老金缺口大约 250 万亿人民币吧!

如何解决?四字——开源节流罢了!

开源节流上来看,开源太难了,因为总就业人口在减少,意味着开源只有如下途径:

1、提升薪资,高薪就有高五险一金;

2、提升五险一金中的养老保险比例;

3、直接将公积金划转到养老保险门类,反正已经不需要公积金助推房地产发展了,房地产超额完成了历史使命,该下桌了,房地产以后就是国家经济小角色;

4、强制用人单位给员工缴纳五险一金,尤其是养老保险;但是用人单位肯定会转嫁薪资,把本该发的薪资转移到五险一金。

以上方法可能有效,但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那么就采用第二种策略,节流,我觉得节流的作用更明显,对策如下:

1、延迟退休,延迟退休不是因为劳动力不足,只是单纯想晚一年发养老金,甚至还可以增加养老金收入;

2、减少退休养老金发放,这一点已经在日本上演,主要减少公务员养老金收入,缩减公务员和普通人的退休收入差距。

我国养老金主要群体是公务员事业单位和国企(简称 “御三家”),如下图所示为缴纳公积金的单位性质占比。养老保险估计也差不多,毕竟五险一金是一体的,下图可见,15 年,我国缴纳公积金的居然 60% 以上是御三家,到了 2019 年,比例才缩减到大约 50%。如果算金额,比例肯定大于 50%,一个足额、基数高,另一个不足额、基数还低。

总的来说,即将退休或者正在退休的人,基本上 70% 以上就是御三家,公积金成了特殊群体的特有福利。

人口老龄化下,养老金缺口真的太庞大了!

这不,前几天报道国资委又将 1.21 万亿的国有资本划转到社保基金了。我告诉你,这不是国资委第一次划转了,19 年就曾划转过 6600 亿呢。

现在还是只是老龄化的初期阶段,2019 年末,我国老龄人口占比还只是 12.6%,等到 2050 年,65 岁人口占比 30%。这得是多大的窟窿啊,划转资本量得 10 万亿起步了。

![](data:image/svg+xml;utf8,)

不过!

揶揄的风凉话就别说了,关键是如何解决问题!

在此,我呼吁:公务员机关事业单位,主动承担起责任,工作时候多存养老金、退休后少拿养老金(退休金最大的支出就是公务员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占比最大)。

这个时候,最能体现个人对国家的赤字真情。向日本公务员学习,不能被这个岛国给比下去了。

我们的约 1 亿先锋模范,也要身先士卒,主动承担起责任化解养老金危机,即便是再小的贡献,乘以一个亿,都会散发出巨大的能量,一年不领养老金对小家没什么问题嘛,但是却可以替国家减轻很大的负担。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我也会身先士卒,争取自己存钱养老,不给国家添堵。(PS:我已经开始存钱啦)

**我们所站立的就是自己的祖国,我们不努力谁来努力。**希望更多人响应我的呼吁,行动起来!

估计有人会认为我这是异想天开,我觉得真不是。我个人认为缩减养老金是必然的,人口老龄化太严重,必须开源节流双管齐下。**缩减养老金只不过是时间问题,而不是存不存在的问题。**可能 2030 年左右,就会有相应的实质行动。

每个人共同分担、公务员等事业单位分担多点才是为人民和国家服务,只有共同面对,才能挺过人口老龄化艰难时期。

同时,呼吁国家快点清除掉以房地产为首的泡沫经济,加速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这样,人们就能够多存点钱了。


该文件重要信息精粹汇总如下:

1、创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模式。

以居家养老为基础,通过新建、改造、租赁等方式,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能力,着力发展街道(乡镇)、城乡社区两级养老服务网络,依托社区发展以居家为基础的多样化养老服务。

街道社区负责引进助餐、助洁等方面为老服务的专业机构,社区组织引进相关护理专业机构开展居家老年人照护工作;政府加强组织和监督工作。政府要培育为老服务的专业机构并指导其规范发展,引导其按照保本微利原则提供持续稳定的服务。

2、进一步规范发展机构养老。

公办养老机构优先接收经济困难的失能(含失智,下同)、孤寡、残疾、高龄老年人以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为社会作出重要贡献的老年人,研究制定养老机构预收服务费用管理政策,严防借养老机构之名圈钱、欺诈等行为。

3、提高老年人健康服务和管理水平。

做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的老年人健康管理和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

加强老年人群重点慢性病的早期筛查、干预及分类指导,开展老年口腔健康、老年营养改善、老年痴呆防治和心理关爱行动。

提高失能、重病、高龄、低收入等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提高服务质量。

4、加强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和保障。

完善从专业机构到社区、家庭的长期照护服务模式。按照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有关要求,开展失能老年人健康评估与健康服务。

发展 “互联网 + 照护服务”,积极发展家庭养老床位和护理型养老床位,方便失能老年人照护。

5、深入推进医养结合。

卫生健康部门与民政部门要建立医养结合工作沟通协调机制。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开展协议合作,进一步整合优化基层医疗卫生和养老资源,提供医疗救治、康复护理、生活照料等服务。

6、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

将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教育部门牵头研究制定老年教育发展政策举措,采取促进有条件的学校开展老年教育、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老年大学(学校)等办法,推动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鼓励有条件的高校、职业院校开设老年教育相关专业和课程,加强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

7、鼓励老年人继续发挥作用。

把老有所为同老有所养结合起来,完善就业、志愿服务、社区治理等政策措施,充分发挥低龄老年人作用。在学校、医院等单位和社区家政服务、公共场所服务管理等行业,探索适合老年人灵活就业的模式。鼓励各地建立老年人才信息库,为有劳动意愿的老年人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技能培训和创新创业指导服务。

8、积极培育银发经济

鼓励各地利用资源禀赋优势,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老龄产业。统筹利用现有资金渠道支持老龄产业发展。

各地要推动与老年人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药品以及老年用品行业规范发展,提升传统养老产品的功能和质量,满足老年人特殊需要。企业和科研机构要加大老年产品的研发制造力度,支持老年产品关键技术成果转化、服务创新,积极开发适合老年人使用的智能化、辅助性以及康复治疗等方面的产品,满足老年人提高生活品质的需求。

9、完善相关支持政策。

适应今后一段时期老龄事业发展的资金需求,完善老龄事业发展财政投入政策和多渠道筹资机制,继续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力度,进一步提高民政部本级和地方各级政府用于社会福利事业的彩票公益金用于养老服务的比例。各地要统筹老龄事业发展,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各相关部门要用好有关资金和资源,积极支持老龄工作。

10、研究制定住房等支持政策

完善阶梯电价、水价、气价政策,鼓励成年子女与老年父母就近居住或共同生活,履行赡养义务、承担照料责任。对赡养负担重的零就业家庭成员,按规定优先安排公益性岗位。

知乎用户 pure 日月​ 发表

那就先发几捆钞票吧。

很多人并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其实,和我最近想的事情差不多,作为一个 90 后的独生子女怎么处理父母之间的关系?

住在一起,显然,另一半不愿意

住在异地,显然父母不愿意

近距离住,没钱买房子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养老的状况基本上是属于非常糟糕的,尤其是少子化的独生子女们所面临的问题,我几乎可以肯定的是没有任何办法解决父母养老问题

首先,现在的工资有多高,房价、物价、药价、教育费用…… 花钱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

其次,能挣到钱的地方总是比自己出生地经济状况更好的地方,所以,迁移是必然的

再次,孤独死会成为中国老年人的一种常态,不要问我为什么?多思考,我并不想回答…… 看看日本就知道了

再次,一切问题都是经济问题,但是钱只有少数人口袋装满了,绝大多数人都是贫穷的活着到死。

最后,我想说一句话,虽然古人云父母不远游,但是穷人的家庭那有什么游不游的,泥菩萨过河,还是先保住自己再说。

嗯,这提倡的事情,我一定会尽力做的,毕竟,穷不过三代,所以,为了让父母过的好一点,那就断了后吧。

知乎用户 苦艾酒 发表

理想的家庭生活结构是:

1-4 个老人,其中半数有养老金。

1 个壮劳力参与社会劳动。

1 个壮劳力服务家庭。

3-4 个未成年人。

6-10 口人共同居住,农村住大院,城市住同小区 2 套商品房,人均居住面积 40-60 平。

老人用积蓄减轻成年人经济压力,用空闲减轻成年人抚育压力。

成年人用精力和社会参与度帮助老人,用劳力保障老人基本生活。

未成年人陪伴老人,满足其天伦之乐的精神需求。

========================

现在的问题是,

1、不是那么多老人都有养老金。

2、家庭没有条件预留一个壮劳力在家。

3、未成年人抚育奢侈品化,无法养育那么多孩子,社会无法正常循环。

4、农村居住条件差,留不住年轻人。城市房子太贵,人均面积过小。

知乎用户 命运的波江 发表

随着我国人口逐渐老龄化,年轻人结婚、生育意愿逐年降低

养老问题的关注度日益高涨。

这个时候出台加强养老工作意见,为进一步完善养老行业体系,建立行业标准,为未来较长时间我国老年人服务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南。

其实,对于养老问题,我也跟身边很多朋友长辈讨论过。

有很多年轻朋友,他们未来的养老计划就是一起组团去养老院,天天欢聚,打麻将,快意人生;

有一些独生子女的家长,他们未来的养老计划就是跟着孩子走,不一定非要跟孩子住一起,但是要近一点。

其实两种都有利有弊。

第一种跟朋友生活肯定是生活很开心,互相能照顾,适用于有钱有朋友,不必为带孙子困扰的老头老太太

但是,在养老院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这是一个每天都有人离开的地方,我不知道等到我 80 岁时,能不能承受昨天一起欢笑的人,今天就被抬出去。

第二种跟着孩子,肯定安心,能看到儿女子孙,享受天伦之乐,人生的终点足够圆满。

但是,你有可能在一个陌生的城市生活,没有朋友,有可能语言交流不通,也可能每天挤公交买菜,被大城市的快节奏压得透不过气。

当然了,一千个人有一千种养老方式,不可能所有人都满意,人在社会上活,也不能太任性。

所以我觉得啊,一个好的政策就是把所有的路都开好了,每条路上的沥青都给你铺的尽量平整,你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实际情况和经济条件,自由选择你喜欢走的路,偶尔路上有几颗石头,磕磕绊绊了几下,也没办法,这就是你的养老方式。

最后,不得不说,所有的政策都需要接受历史和时间的考验。具体成效如何,需要某一代老年人亲身试水,才知道结果。

知乎用户 半瓶晃的小白​ 发表

你在第一层,人家在大气层,我估计是经济数据太难看,意见不统一,房地产这个夜壶又要被捡起来了,或者认为放水救经济,房地产很难按下去,毕竟政策实施还要看地方。

知乎用户 andy8857 发表

我们 ZF 当年在号召计划生育的时候,提出 “只生一个好,政府来养老” 的承诺

操碎了心的 ZF 不仅要对现有的年轻人负责,还不忘对过去老人的承诺

你们说我们该不该感恩,该不该对 ZF 由衷的说一句感谢

妈妈对亲孩子也不过如此了吧,为能生在这片土地感到由衷的幸福与自豪!

知乎用户 楠莫 发表

挺好的呀,期待下一个老舍创作一本新的《四世同堂》吧。

其实我们本身就是老年友好型社会,这一点深有体会的。

比如说老年人坐公交很多时段是免费的,之前爆出的新闻里,河北省秦皇岛市的老年人一起去农村偷菜,就足够证明老年人的业余生活是多么丰富多彩了。

除此之外,很多老年人,尤其是城市老年人,养老金是很多的,比很多年轻人的工资都多的多,更别说人家还有房子出租给年轻人,等于说一个老年人拥有两份年轻人的收入。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看的话,只能说明我们的年轻人不努力,不知足,不懂感恩。

现如今不少年轻人想躺平,不想生孩子,我觉得这个问题最好的解决办法其实就是让成年子女和老年父母一起居住了。

因为放心,老年父母一定会天天催婚催育的。

而且年轻人生了孩子之后,甭管是一胎二胎三胎,老年父母都会给照料。

而且老年父母养老金充足,年轻人自己都不用养孩子了,钱从父母手里那里主动给了孙子和孙女。

你看,家庭内部的经济循环立马奏效。

以前年轻人不结婚,不生孩子,导致这个社会的韭菜,不,是花朵越来越少。

老年人手里面攥着太多的钱,导致花不出去。

这个局面呢,是所有人都在发愁。

现如今呢,三代同堂了,父母有钱给孙子孙女,年轻人有劳动能力去照顾父母,下一代的孙辈们可以给社会提供充足的奋斗里。

算一下,居然赢了三次。

很难不支持。

知乎用户 好好吃饭饭 发表

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司司长王海东介绍,我国老年人大多数都在居家和社区养老,形成 “9073” 的格局,就是 90% 左右的老年人都在居家养老,7% 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 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所以我们提供医养结合服务的重点还是放在居家和社区,主要围绕几方面开展医养结合服务。
· 90% 的老年人由家庭自我照顾,采取以家庭为基础的居家养老;
· 7% 的老年人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日间照料;
· 3% 的老年人享受机构养老服务。

剩下参考我这个回答吧。

如果不生孩子,老了真的会很可怜吗?

知乎用户 刘延 发表

说了白说,说也白说。

身边有能力的,已经扎堆买房了,如果有能力,离父母近当然是最先选择。

问题是,那些背井离乡到一线大城市工作糊口,勉强拿个首付买个两室一厅,余生都要背负每月一二万贷款的人,怎么办?透支了整个家庭的财富,供一代人扎根大城市,这时候不可能清零。

更别说那些家乡根本不能提供足够基本或者优质工作机会的人,为了照顾父母就要面临失业。

这样看来,人口出生率还得减少。负担太大了,首先伤害的是结婚、生子,接着就是养老。

除非从根源上能让年轻人负担父母养老,某些机关事业单位可能管得松,今天老娘过生日早下班一会儿,明天老爹感冒要晚到单位一会儿,后天孩子要打针中午没事要先走,这种情况我见得多了。但对大部分企事业单位,不可能。

职工用于个人业余时间都所剩无几,被 996 和各种加班、摊派活动弄的成为老板资本家的奴隶。

时间都用在给老板们赚钱了,哪还有时间考虑其他?

建议政策制定时,将时间作为要素,职工每天八小时法定工作时间之外,如果用人单位以各种理由要增加职工非业余时间,则用人单位必须增加支付占用职工非法定工作时间而要承担的成本,如:父母赡养费用、子女抚养费用、个人家庭生活(如家务活)占用费用、父母配偶子女感情维护费用等等,用以满足职工因被用人单位占用非法定工作时间而损失的法定养老义务、赡养义务、夫妻之间和睦相处的义务等等,不能让资本增值侵害个人合法权益,费用按照社会相关或相似服务最高标准执行。用人单位拒绝支付上述费用或者变相裁员、以裁员相威胁的,支付十倍费用并对用人单位负责人、实控人或主管部门负责人追究法律责任,记入社会信用档案。

知乎用户 山东公证人​ 发表

四十年来标语演变史:

“要想富,少生孩子多种树!”

“少生优生,幸福一生!”

“只生一个好,政府来养老!”

现在是不是得改成 “老话说得好,养儿来防老” 了?

知乎用户 蜗牛跑的比我快 发表

意味着最后别管是家庭养老,社区养老,社会养老,房子养老,资本养老,市场养老,还是社保养老(?)都有可能,但反正不可能是财政养老了,想都不要想

财政现在每年 2 万亿都快顶不住,真的一滴也没有了

知乎用户 sjdvtbov 发表

知乎用户 猛虎眼前无沟壑 发表

很难, 我们上一辈六七个孩子养两个老人, 这一辈两个孩子养四个老人, 还有孩子.

老龄化的速度很快, 但是社会生产力还没完全跟上, 说是情有可原, 养老所需, 但总不能大锅小锅都让这代年轻人背着吧.

好好想个法子, 把养老做成一个更加健康的经济体系, 增加整个社会在养老方面的能动性, 既投入, 又有收益, 要远比不断榨干年轻人开某市的快车要好得多.

马上 90 后独生子女这一代的父辈都要退休了, 这一波就是两个孩子养四个老人, 更有甚者算上爷爷奶奶这一辈, 两个孩子养八个老人, 还要接某高上天的盘口.

年轻人, 难, 真的难.

知乎用户 解云 发表

我不看怎么说,只看怎么做,说得再好听,一个配套的举动都没有等于白说。

对老人家来说核心影响无非是住房和医疗两项,那父母来子女的就业城市如何居住呢?特别是租房一族的年轻人可没有条件直接从合租或者一室一厅升级到两室一厅,这个上面给补贴或者给公共租赁房吗?这个没有,上面也困难,还是得靠年轻人自己解决呢,那这文件就是在扯淡。我要有能力早就接父母团聚了,还用得着出个文件叽叽歪歪。

房子确实提供不了,那麻烦把跨省异地医保直接结算搞定吧,老人家上了年纪去医院是常事。他们有些文化水平有限,医疗系统全国联网结算是最方便的。不然还得老人家拿着报销单据回老家找社保部门处理,太麻烦了,子女不在身边,有些老人家进医院都是两眼一抹黑,更别说去各种机构办事情了。顺便和各地的医疗报销比例和额度统一下,不然在子女所在城市只能报销百分之二三十,本地医保可以百分之六七十,那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这报销差距特别是对退休没有收入或者收入不高的老年人来说也是很大的经济负担。

知乎用户 庚号先生的自言自 发表

90 后 00 后没有学会分身术之前,这事不好解决。

知乎用户 东湖半仙 发表

欣赏下列歌曲,并回答相关问题:

舍不得你的人是我,

离不开你的人是我,

想着你的人哦是我,

牵挂你的人是我是我。

忘不了你的人是我,

看不够你的人是我,

体帖你的人,关心你的人,

是我是我还是我。

哦也许前世欠你情太多,

就算送我一个明媚的春天,

我也不会觉得拥有花朵。

最了解你的人是我,

最心疼你的人是我,

相信你的人,祝福你的人,

是我是我还是我。

哦也许来世没有你,

没有了你会更寂寞,

哪怕空守着一句承诺,

我也不会感到特别苦涩。

最了解你的人是我,

最心疼你的人是我,

相信你的人,祝福你的人,

是我是我还是我。

请问:歌曲中的 “我” 是指谁?他为什么那么牵挂歌词中的“你”?

知乎用户 特例的猫​ 发表

看到这个问题下很多负能量的回答我深感痛心,作为知乎正能量使者,我还是希望给大家带来一些正能量的解读帮助大家看到未来的机遇。

首先按照惯例,我们还是回顾一个重大喜讯(来自七普结果)

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呢?他意味着我们还有 3.76 亿人的红利没有开发完全(其实远远不止,个人估计,实际考虑到农村父母以后数量=两个美国),这个数字之庞大,给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

流动的人口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他不稳定,一旦这些流动人口稳定到城市,他的消费需求和质量将呈指数级增长,我们现在城市化率才 60%,一般发达国家是 90%,也就是说这些流动人口必然会固定到城市,这是普遍规律,我们因为过快进入发达国家行列,导致还有很多人没跟上脚步,还在流动,还不稳定,但是迟早绝大部分人会彻底成为城市居民。

城市居民和流动人口的消费需求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首先是在城市购房的需求,我们假设这 4 亿人有四分之一买房不过分吧?那么就是一亿套房,我们假设一套房平均价值 100 万,那就是 100 万亿的消费需求。

买完房必然要装修,至少花 20 万吧?这又是 20 万亿。

装修完还要买各种电器,各种生活用品,装饰品,保守估计又是 10 万亿,而且是持续性的消费,我们总共给他估计个 80 万亿。

假设这个过程我们用 10 年来完成,那就是平均一年 20 万亿的增量需求。

我们现在的 gdp 才 100 万亿,新增如此多的需求,增速直接高达 20%。(假如我们再保守点,用 20 年完成,也是 10% 的增速,以上都是保守得不能再保守的估计,实际大家都知道远远不止,现在 100 万能买到四代同堂的房子吗?县城都很困难)。

这还仅仅是四分之一的人买房的需求增量,如果再把剩下的人的挖掘出来的需求加上,我想都不敢想了。

然后我们反转来看,为何要呼吁成年子女跟父母一起居住,你想,现在很多人都是在大城市工作,而父母在老家带孩子,如果把父母子女带到城市,那必然会产生买大房子的需求,实在买不起大房子,也需要租个大房子过渡,那有人租就有人投资,必然会有人去买大房子来租给这些人住。

这还仅仅是房地产相关的增量。

父母子女带过来,还要读书,还要吃饭,休闲,康养,看病,这些需求加起来将是天文数字,虽然一开始数额不如一套房那么大,但是细水长流啊,时间长了也很可观。

所以看到这个消息,我内心一阵澎湃,我相信有很多人之前都在担心我们经济增速的问题,现在应该不用担心了,不说别的,你在楼下卖个肠粉,以后恐怕数钱都要数得手抽筋,因为人太多了,需求太大了。

想到随随便便就能挖掘出两个美国人口规模的增量需求,我有时候都怀疑这款游戏是不是存在什么 bug.

知乎用户 小损样 发表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知乎用户 果冻菌 发表

按照国家的号召,80 后独生子女 上有 4 老,下有 3 小

美滋滋

知乎用户 黑猫警长 发表

这提议很好,非常符合我们的文化传统,应该大力支持。

好了回到问题来,谁来支持?怎么支持?

年轻人跑到一二线城市,租个群租单间,父母怎么就近呢?

年轻人做大国工匠,进厂了,住在厂里多人宿舍,父母在乡下怎么一起生活呢?

我觉得可以把这个锅,啊不,这个利国利民的事交给人社局来做,具体怎么做呢,就是给每人充点手机流量,每天打个视频电话就完成任务了!

让人们感觉能每天见到父母,父母只看到小孩最好的一面,不看到他们在一二线累死累活,这才是最优解啊!

知乎用户 tiancaiKG 发表

号召灾民喝肉粥

不开玩笑的讲,就出这个意见的两个单位里面的很多人,都做不到和父母共同居住、生活。因为能买房的地方没工作、收入低,有工作、收入不错的地方买不起房。

出文件的明白,看文件的也明白,点评文件的还明白。何必撕破脸呢,差不多得了。

知乎用户 wsndy 发表

我希望早日安乐死合法化,然后公民有权选择自己的去向,我第一个报名

知乎用户 奇趣惊魂 发表

只生一个好,政府来养老。

知乎用户 江北陆伯言 发表

这种什么鼓励,提倡,建议之类的文件就别发出来了,屁用没有还膈应人。

知乎用户 丝丝爱我 发表

一家六口加个孩子也就是七个人。

再小,至少得七八十套内把,换成建面一百多。

这还是家庭关系无比和谐,大家的隐私都是愿意分享的情况下。

大部分的人,就算孝顺,会想天天跟父母住在一起吗?跟老婆 / 老公的父母住在一起,真的有人愿意这么住一辈子?(不是一天两天,是十年二十年,直到老人去世)。

有几个愿意的?

别说住在一个屋檐下了,跟父母住在同一个小区,现在有几个愿意的。

愿意的能买得起城里的两套房吗?

呵呵。

知乎用户 一叶而知秋 发表

金融创新 P2P

小区拆围墙

大家摆地摊

子女和老人共同生活

知乎用户 荻 生​ 发表

好耶! 新时代爱国家庭标配三胎四老人!

知乎用户 西天大白宫寺斡旋勃祖 发表

疫情结束了继续回到我的东南亚小岛上吧,再过三五年把父母也接过去,挤是挤了点,总比子欲养而亲不待好。

P.S: 听说侨办断了 SRRV 的华侨生计划,那我也就无所谓孩子回不回来了,以后娃子的人生让他自己去规划吧,就像我的父母没法规划我的人生一样,瞎操什么心啊,阶级固化已然来临,欧美式的快乐教育我看也不远了。

知乎用户 张大彪 发表

哈哈,发男盆友吗?生个娃养老。

知乎用户 咖啡有毒 发表

11 月 25 日 感恩节!感恩党 跟党走!

知乎用户 风雪忆蓑翁 发表

一对夫妻,四个老人,再加两个孩子,真不错。

知乎用户 大脸猫脸大 发表

这个意见是为了: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提升广大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首先,人口面临严峻挑战,人口老龄化是我们要面对的一个严峻的问题,因此出台该工作意见在意料之中。

老龄工作包含很多,包括老龄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二方面,物质方面就涉及方方面面,而精神方面,最重要的是家人的陪护,最重要的是家人在身边,因此鼓励成年子女与老年父母就近居住或共同生活 这个是完全说的过去的,而且是有必要的,有句老话叫远亲不如近邻,说的就是这句话。在照顾和陪护方面,还是离得近比较好。

我最近在看到一个相关视频。

博主爷爷说,我坚持再活 20 年,你一年回来 2 会,我差不多还能见你 40 次,后来博主辞职回家工作了,看到了她亲爱的爷爷奶奶。

我看了感触颇多,回想自己外出工作的时候,一年回家确实只有 1 到 2 次,更多的时候只能电话和视频,但是你基本不会知道你爸妈什么时候去医院了,最近在吃药,或者过得怎么样,真的爸妈都不会讲,你也不会知道,每次回家都是匆匆忙忙,每次回家都没有好好在家陪着爸妈一天,有时候看一些在家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全家一起拍视频的博主,觉得很幸福,在身边强过 99.99999999% 的事情,写到这里,潸然泪下。

还有一个,有人采访一个中年人,他说过一段话:这辈子不打算活太老,把养我的人送走,把我生的人养大就可以了,至于自己,没有考虑那么多。

泪流满面,无法下笔,至此。

知乎用户 去种橙子的欧锦程​ 发表

其实,很多人,拼命考外地大学,去外地工作,就是为了远离原生家庭。

知乎用户 lee 发表

侧面证明 kk 预言的破产,如果要持续从公租房中收益应该鼓励年轻人独立居住

知乎用户 勃海郡王 发表

这种意见型文件在落实成措施之前,我是一个标点符号都不看。

知乎用户 文刀客 发表

我在上海工作,

父母在老家都是农民,都患有多年疾病,没有退休金养老保险。

我回老家的话,找不到工作,全家都得饿死。

我不回老家的话,又没钱在上海买两套房。

所以我应该怎么办呢?

知乎用户 碎光 发表

接下来会鼓励青壮年回家进行乡村振兴建设。

一石二鸟,双赢。

知乎用户 山城金锄头 发表

应该允许接父母养老的,可以摇号再 1-2 套房的。

没房,接到一起挤着吵架吗?

知乎用户 雪泥鸿爪 123 发表

首先要解决宅斗问题。

知乎用户 巧丝礼包 sdif 发表

去把水烧一下

去把水烧一下

去把水烧一下

好的(爸 / 爷爷 / 祖爷爷)

相必此为四世同堂之乐

知乎用户 11Sasoy 发表

就近居住或共同生活,就是文中提及的注重发挥家庭养老和个人养老。

整篇文章比较长,我在此翻译翻译

第一,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就是鼓励老人不要认输,活到老干到老,其实你们很年轻。这就是某些学者专家口的第三次人口红利,老年人口红利。

第二,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养老,注重发挥家庭养老、个人养老。意思就是政府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以后能提供的养老金购买力会越来越低。养老不能再单纯指望依靠政府,有钱的要去找市场买服务,没钱的要自己努力 + 家里帮着养。

第三,健全养老体系和健康支撑体系,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以及构建老年人友好型社会。这主要依靠社区和基层医疗机构,以及地方政府,具体怎么实施各地方政府按实际情况制定方案。所以最后考验的就是地方政府的财政充裕程度,财政越好的地方则有越健全的养老和健康支撑体系。财政越好的地方则有越友好的老年人友好型社会和越能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

第四,培育银发经济和加强老龄工作保障。意思就是激励市场为老年人提供更多服务和提高为老年人服务的工作报酬。一方面在回应上文如何发挥市场机制养老。另一方面未来老年人成了人口中的大多数,自然就要依靠老年人消费来拉动经济,三驾马车其中一驾的火车头老年人还得拉起来。

知乎用户 哈哈哈 发表

我大概扫了一遍原文,95% 以上的内容在说推动养老经济发展、完善老年人各种保障、提高老年人社会参与度这些,提到鼓励子女共同居住只有一两句话。

“鼓励成年子女与老年父母就近居住或共同生活,履行赡养义务、承担照料责任。对赡养负担重的零就业家庭成员,按规定优先安排公益性岗位。”

为啥这标题重点放在鼓励共同居住上?多数回答也是集中在这个上面?

知乎用户 凤凰院伪羽 发表

非常支持

1. 此举鼓励了现在年轻人对于孝道的履行,百善孝为先,步入新时代以来,经济迅速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有条不紊,脱贫攻坚取得卓越成效,社会公众的道德水平也应有相应的提升,对于孝道的弘扬,赡养行为的鼓励是提升个人道德水准,凝聚家庭各个成员,促进家庭和睦的三全之法。

2. 当今社会进一步老龄化,老年人的社会活动参与成为一大难题,尽管养老设施逐步完善,面相老年人的产品层出不穷,养老金标准提高带来兜底作用进一步增强,但是子女才是鼓励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的主体

知乎用户 蛋蛋 发表

发表意见之前,先喷一下题目,深它喵的标题党!

整个意见规定得十分详细,算上题目和标点一共 6683 个字,在各个方面都规划了未来养老方案和计划,但是题目却以抓着 “鼓励成年子女与老年父母就近居住或共同生活?” 这一句话不防,摆明了想引战,要流量嘛。

强烈建议大家看看意见的原文。

人口老年问题以及提升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是我国社会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我还记得和一位律师聊天,她和我说:现在夕阳产业就是最好的朝阳产业。这个夕阳产业就是我们所说的养老服务。

显然不仅是私企看到了这个问题,国家也早已经看到了。

通过国家指导、社会协助、服务私营等等多方面工作协调进行,从而让老年人安享、乐享晚年生活,考虑的真的非常全面,为国家点赞。

PS:劝大家评论和回答之前先看看原文好吧。

知乎用户 家事法律人 - 文博​ 发表

我不认同按照传统路径, 别国经验教训(多半观点在举例日本),过去的实验结果等等去分析和预测未来走向,养老问题也是。 这些思维毫无疑义会推导出非常悲观的结论。 按照这些推导逻辑和目前世界经济的危机前景叠加疫情短期看不到终结,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都一定会陷入养老困境(有钱有权群体例外)。

就如现在满网络的舆论,似乎绝大多数年轻人前途渺茫,理由大概就是 “合适的城市和地段买不起房子,合适的工作还不错的工资的机会太卷了”。 甚至营造出“现在的生活比上一代比以前更退步更差” 的意识。 问题本质是: 对于绝大多数人,生活真没比上一代比十年八年以前有很大提升吗? 根源其实就是引导舆论的势力通过各种手段 “定义” 了上述的 “合适的城市和地段是什么,合适的工作和不错的工资是什么”。 按照这些被定义的标准,大概我们把美帝的财富和产业都抢了让他们 3 亿人都过印度底层生活,加上 G7 全部非洲化财富转移过来, 可能还是不够我们一半年轻人能达到“合适的城市和地段有大豪斯,合适的工作还不错的工资的机会真不卷” 的目标。 对照知乎上谈职业谈收入就充斥着 “平均 985 年薪百万大豪斯” 的圈子, 绝大多数都是“首陀罗和达利特”。讨论问题,需要锚定对比和分析的标准,确定和比较没有歧义的标准,而不是感性的标准。

社会经济问题,横向对比不同国家地区,讨论各自发展水平对比。纵向讨论应该是各自的群体定位对比以前一定时间的数据,总不能拿极少数的例子,理想化或者悲观臆想的场景口沫横飞吧。

现在技术和思维的进步太迅猛,一定会因此推动社会体系的激烈变动甚至颠覆性革新。

电商颠覆 “一铺养三代” 才过去几年, 银行从业是金领多少人仰慕还记忆犹新吧,就这短短几年比比皆是的例子,哪个能用传统经验老的思维去预测去对抗?

最新最热的大概就是新能源车, 2021,特别是 2021 下半年绝对是分水岭里程碑,问问传统车企巨头里的多数人, 去年如何坦然现在如何惊慌。 技术和社会的浪潮能早期感知到的永远是少数人。自动驾驶,无人出租车等等技术落地的时间,预测十年不算乐观。这将如何改变社会生活?

养老问题几个关键点大概是住房,医疗,看护,当然本质就是钱的问题。

养老的住房问题和年轻人向往 “合适城市合适工作时尚休闲需求的合适地段的房子” 有不小区别。 养老这方面来说,中国不缺房子。

医疗问题当然不只是相关养老,这方面以 AI 和 5G 技术的发展,中国的强大工业能力,同样以 10 年为期,会把曾经所羡慕的欧美发达国家才能享受的高端服务普及化白菜化。当然这不是指中国的医学科学水平赶超欧美,比如说新药物研发治疗新技术的研发欧美大概率还是领先我们。 医学新技术新药物历来都是先属于少数群体的专享,在 10 多亿人口国家讨论养老医疗一定是谈成熟和基础的医疗资源。

看护问题, AI 和自动化技术,解决老人照看辅助设施的复杂程度,低于自动驾驶。 这方面必然会爆发, 如果国家鼓励和引导会加快到来。

情感陪护,国家鼓励亲人就近居住是正确趋势, 而且随着远程视频的普及化(包括操作使用的无感化或者傻瓜化)也会大大增加亲人之间的情感交流。现在很热的元宇宙未来或许会在这方面有很大的运用。

养老问题归根到底还是属于整个社会体系发展的一个从属方面, 如果相信科学技术和社会思维的发展将带动社会体系很多颠覆性革新,未来社会生活更智能更便捷更低成本更丰富多彩,就可以相信未来的养老也会更智能更便捷更低成本更丰富多彩。 急急忙忙贩卖焦虑,大可不必。

当然,如果讨论的是理想的场景, 比如说能像那位 “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却推翻了千年 “一铺养三代” 的某富豪,被迫低调时还能疫情期间潇洒飞欧洲庄园度假,这才是“像样的养老生活”,那夜不能寐才是常态。

养老需要不需要焦虑,先问是要对比谁,对比什么时代? 再问是要别人(别国)有的我都要有甚至更好吗?

本质是, 我必须比在座诸位,甚至比芸芸众生优越才对。

知乎用户 之乎 发表

80 后 90 后独生子女,上有 4 老,下有 3 小!

而且女的生了 3 小,估计也没有企业要!

最后一个男的上养 4 老,下养 1 妻 3 小!

知乎用户 鹤鸣于九皋 发表

总体内容非常好,有个小问题,夫妻都是独生子女,生两个孩子,带四个老人,八口人共同生活有点儿拥挤。

知乎用户 十八子 发表

正坐着马桶

扫完了内容

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正要发表长编大论

忽觉今日上班得迟到了

知乎用户 Bully MICKEY 发表

需要考虑的问题:

1 现存房构造不允许

之前为卖新房,提倡的是分开住的观念,房子设计适合小两口和一个孩子,共同居住的空间不够。

2 存储不够,抗风险性差

好多家庭掏空六个口袋,才买了新房用来结婚,在现在更艰难工作环境下,存储缺口会很难补回去,直接的影响就是自己及家人生活质量下降,抗风险性差。

3 独生子女小家庭观念更强

在计划生育国策执行的背景下,好多 8090 都是独生子女,在组成新家庭后,会优先维护小家庭质量和安全。

4 道德约束力下降

原来存在的宗族文化和家族文化,在工业化进程中被逐渐分化,孝敬父母的监督效应也将逐渐消失,这种现象对共同生活是不利的。

5 工作环境形式堪忧

随着国际形势日趋升级,世界工厂的利益将逐渐削弱,未来钱会越来越难挣,甚至会因为结构化调整,出现短期阵痛,这对于家庭和谐不利。

6 一起住如果起冲突了

哪怕是常年在一起的夫妻,也避免不了吵闹。在生活压力增大、道德约束削弱的情况下,一起生活起冲突的话,或许会更缺少耐心和奉献。

知乎用户 温故而知新 q8 发表

请组织放心,我这样开厂的,天天高强度工作,精神压力巨大,日工作 15 小时以上的小作坊主,保证不活到退休年龄。

绝不领一分退休金。

因为看病实在太贵,非买医保不可,养老保险还强制和医保绑定。

我的养老保险就当奉献给组织吧。

医保嘛,看了两个小病,和我说额度没了,我真心感恩。

知乎用户 大旺财​ 发表

好家伙,80,90 后以后得 423 阵型生活了。。。

知乎用户 你我他 发表

看了这么多回答

都在感叹 d 真的是逮着 8090 这代羊使劲薅毛。

但是我一直在想,国家一直在教育我们: 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

所以,这些政策从我们的角度看起来有点不好理解。

但是,有没有想过,制定者构想里的政策对象根本不是我们呢…

而是另外一群家庭月收入数万,有房,有能力生三胞胎,有能力接老人到身边的那些 8090 后。

真的不要把自己想象得太重要…

“未来是属于你们的”

不是我们的。

知乎用户 ihodho 发表

退休潮已经来临,现在不得不着手做好应对:

往后要习惯每年会有 2000 多万人进入退休年龄,而新生婴儿不足 1000 万。

知乎用户 锐鸣 发表

我想到了旧社会的一个民间自发组织:寡妇堂!

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因为孤寡的或者儿女不孝的老人就会住进去,一来方便互相照顾,二来人多力量大能搞点小活计也不怕被欺负,甚至能让年轻的寡妇免费住好照顾大家,反正人不会被尿憋死总会有个办法。

知乎用户 铎敔 发表

新时代养老,稳中向好

知乎用户 88 岁就退休 发表

新加坡: 已婚子女申请与父母距离在四公里以内的政府组屋时,可申请购房补贴 2 万新元。申请组屋且与父母共同生活的,补贴 3 万新元。

⊙⊕: 鼓励成年子女与老年父母就近居住或共同生活。

知乎用户 囊未全空不算贫 发表

这一代独生子女幸福了,有机会享受福报,养四个老人,三个孩子,未来还要养几个孙子,有充分的机会享受家庭的温暖。

知乎用户 罗罗 发表

这个问题似乎在引战?

子女履行赡养义务,没什么好说的,天经地义并且也写进了法律。

从感情维系和日常生活的互相照顾来看,的确也是就近或者共同生活更方便,当然这是在理想状态下,现实生活当中要想实现这种理想状态,困难是很大的。

但是我看贵乎的回答,充斥着各种负面情绪,把这个鼓励无限放大,大家好像除了发泄也没什么更好的办法,无力感十足。

养老什么的先放一放,我觉得年轻人的 “丧” 得好好研究一下。

知乎用户 我老婆说我是奥客 发表

开放安乐死应该能解决不少问题

知乎用户 无名氏 发表

我老家在省城,老公老家在县城,现在北京定居。一家三口住在两室一厅的房子里。我和我父母是实现了一碗汤距离的

但是公婆在老家

我爸妈的房子是他们自己买的,父母都是干部退休,自己有积蓄,有完善的养老医疗,十几年前在我刚毕业准备留在城市的时候他们就果断首付了北京一套房,伴随着我结婚生子,最终定居,他们也经历了换房重新买房,最终和我们住在一个小区,爸妈有基本医疗,单位剩下的部分全包,每年只需要把看病的单据寄回老家就可以。父亲单位还有原始股,每年除了养老金还有一笔丰厚的分红。

我公婆都是普普通通的工人,虽然有基本的医疗和养老,但是让他们自己在城市买房绝对买不起

我和老公结婚没要彩礼没要房子,后来我和老公自己拼搏买房也没要公婆一分钱,就是希望他们养老轻松些。

说实话让公婆和我们住在一起我不愿意,我自己爸妈和我一起住我都不愿意,但是给公婆买房我和老公都没有实力。

有人说,可以给公婆租房,我们现在住的小区在北京四环,一居租金至少 6000 起,本来想让公婆住的稍微偏远些,但是公婆又不愿意。另外公婆自己的养老金在北京吃喝都成问题,租金都要我和老公承担,相当于公婆光日常生活就要去掉我和老公工资的近二分之一。说实话,真心出不起。本来我妈私下和我说让公婆住到北京,他们每月补贴我 5000 元,但是被我拒绝了。我不啃公婆老,同样我也不会因为公婆啃自己父母老。

公婆只有基本社保,养老金聊胜于无,异地医保必须住院才能报销一小部分,在老家好歹门诊过了起付点就能报销

这就是现实,养老不是情感问题而是经济问题

鼓励共同居住或者就近居住的前提是子女或父母一方有经济实力。

知乎用户 一碗米饭 发表

为什么总有蠢货妄图对抗社会规律?

知乎用户 狐狩​ 发表

道德制高点无差别轰炸,你死不死啊~

知乎用户 总有刁民想害朕 发表

出这规定的人,快搬去跟父母同住吧。以身作则先

知乎用户 上山打老虎 发表

不用他鼓励,我就是这么干的。

在大城市打工多挣那点儿钱,并不会让你的生活有什么变化,但凡打工人能攒下一分钱,都是当地的资本家工作没有做到位。

在大城市的所谓工作机会,并不会让你实现什么人生价值,但凡能实现人生价值,你也不会抱怨 1234567 然后哭着闹着要躺平。

人这一生,每日不过三餐,每年不过四季,有饭吃冻不着,怎么过不是过?

睡觉睡的安稳,才是人最大的福分。

知乎用户 万四狗 发表

@托卡马克之冠

知乎用户 在一字路口的铁肩 发表

我明白了!

我开个公司,招我的四个父母,解决老年人就业问题;

响应 “自主创业” 的号召;

然后招我老婆,产假啥的给足了。

子女给实习!

可是。。。。咋活下去呢?

知乎用户 乱写就完了 发表

养老不是应该找政府吗

知乎用户 喵呜 发表

我也想啊,请说服女同胞啊,现在有几个女的愿意和老人住(她们和自己父母都不愿意住一起)。而且,现在就是男的也觉得和父母住不自在。有时候站在父母的立场也觉得没意思,大多数就是个带第三代的工具(其实存在的功能某种意义上也是被子女利用,如果没有小孩带,愿意住一起的又少了一半吧)。

知乎用户 彼得罗夫娜 发表

编乎正在疯狂的删回答和评论。

知乎用户 Nan Qin 发表

某种程度上觉得挺操蛋的,生育率已经这样了,还把这问题这样丢回去,生育率怕是会再跌,谁那么喜欢一年在外漂泊?

知乎用户 喵君 发表

不就是养老嘛,大不了我和我妹妹轮流加班腾时间陪伴父母呗。

哦,我是独生子女,没有妹妹,那没事了。

知乎用户 止戈为武 发表

我在的地方是个五线小城市,家庭和睦,我很爱我的父母。

从几年前开始,我就特别反感去大城市工作,虽然距离我工作还有五六年时间。

我就想着以后,等工作,还是回到家乡,如果本地没有什么就业机会,至少互联网也发达了,再发展几年,估计异地办公就现实了。

我倒觉得挺幸福的。既不成奋斗逼,临中年被一脚踹回家,也不躺平,当个普通人。但愿跟得上形势发展。

到时候就是大学毕业找到工作,估摸着二老还有一段时间才退休,一起上班,一起回家,挺好的。

至少,我是极其反对大城市那种一人孤独当漂,遭受严重剥削,一年还见不到家人几次的生活模式。小城市和富裕农村多一些才好。

当然,具体怎么做,现在也猜不到,只能祝愿生活一天天变好,问题一个个解决,国家一天天变强吧。

知乎用户 水离执云 发表

简单来说,住一起的话:

一方面父母会逼婚催生;

另一方面子女必然承担父母的一部分养老压力;

出生率低,养老压力大不想拿真金白银出来解决或者缓解问题,就开始想办法让每一个家庭内部解决,把矛盾和压力全部分散到每一个家庭中。这招跟 16 年把地方债分散到 6 个钱包真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知乎用户 礼教吃人 发表

从经济学角度讲,利好房价,然后利好大家电,以及上下游产业链。

子女接父母进城,肯定要置换新房子,或者就近买个小房子,这个过程中的需求很旺盛。

如果这个能实现,房价至少还能翻一番,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几十年内,老年人绝对数量呈上升趋势,为房价上涨提供了充足的底部支撑

想起来前几天房地产板块统统涨停,原来原因在这里,如此看来,我们的经济活力将会进一步上升。提振国内市场信心,促进内循环,在此一举了,这是个利国利民的好建议,大家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其中的精神,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大家一起加油,等到内循环起来以后,我们的好日子就到了

知乎用户 山海 发表

我觉得可以比照扶贫工程嘛。

对确实存在养老困难的老人建档,体制内对点帮扶,见效快,效率高。

充分发挥我们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想来完全可以克服西方国家不能解决的养老难问题。

而且同样应该也可以适用于提高生育率。

知乎用户 柳桢的笔记本 发表

应注意到,现代社会中家庭的聚合方式,并不仅仅遵从子女或老人的主观意愿,而是要受到外部环境的制约与影响。直白一点说,是否选择就近居住或共同生活,需要打通更多的政策堵点。

比如住房问题,这些年来,城市住房基本上是按照核心家庭的需求设计建造的,很难适应几代人的大家庭共同生活。如果再考虑未来会出现很多二孩、三孩家庭,则至少在住房一项,就会面临很多不适。

当然,就像现在很多家庭已经实践的那样,子女与老人居住在一个小区,或者相隔不远等,这样有分有合,声气相闻,固然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项,但却又会面临另外一个更大的问题,即就业问题。

一二线城市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也高,但往往压力也大,三线以下城市生活成本低,生活节奏慢,但就业也面临困难,这样,必然会出现就业与生活的两难选择。

子女愿不愿意离开大城市是一层意思,中小城市能不能提供相应的就业机会则是另一层意思,类似的不均衡,显然不应该让本来就劳心劳力的青年人回答。而在城市的两难选择之外,更有城乡的巨大鸿沟。农村老人如何与子女就近居住或共同生活,也需要破题。

此外,诸如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等政策,仍有待进一步加力。目前,我国失能或部分失能老年人约有 4000 万人,75% 以上的老年人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病,老年人 “长寿不健康” 问题凸显。如何从政策层面推进老有所医,是一个严峻的课题。

目前,全国范围内已开通跨省住院费用直接结算服务,部分地区开始试点跨省门诊费用直接结算。11 月 24 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也要求,简化异地备案手续,力争 “十四五” 末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率超过 70%。同时要求,明年实现全国每个县至少开通一家联网定点医疗机构,开展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

还有,在居家养老已经成为主流养老方式的情境下,相应的社区服务、老年人社会参与等方面,也应跟上发展的需求,切实做到 “资源向老年人的身边、家边和周边聚集”。各级财政应该加大投入,不要都推给市场。诸如公共活动设施、老年大学,以及赡养负担重的困难家庭等,都应多一些扶持。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 60 岁及以上人口已达 2.64 亿人,占总人口的比重比 2010 年上升了 5.44 个百分点。未来的养老问题只能越来越突出,这就要求有关各方,都要调适与老人的关系。

知乎用户 烟灰飞散指尖 发表

意外和不幸不知会在什么时候来临。

但他绝不会在你准备好时来临。我明天就要回农村老家去照顾因脑梗瘫痪在床生活无法自理的老父亲了。

这意味着要放弃十几年在城市打拼所有的一切,包括工作,包括社保。

虽然不舍,但也无悔。是父母把你带到这花花世界,你现在所拥有的一切都要感谢父母的赐与,这是你在这世间存在的根源。现在该是我回报父亲的时候了。

只愿父亲能给我这个机会,让我陪着你多看看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

就像在我还小的时候,你陪着我一样!

知乎用户 我不是守门员​ 发表

要我跟家人住我宁愿原地去世

知乎用户 阿旅 发表

这个问题下评论的人怨气都溢出屏幕了

知乎用户 两个口 发表

共同生活?

管口饭吃饿不死就行,病了就骂你穷骨头发烧,病得要死了骂骂咧咧的带去医下,心情不好就非打即骂的拿你出气,用铁质火钳殴打,吊树上用刀割你脸的把你养大!

在这样的环境成长的孩子可想而知受到何等的伤害,这样的父母张口闭口养你花了几十上百万,要你还钱!!!

并且威胁你,他们老了你敢不管他抽烟喝酒及吃饭医疗之类的话,拄着拐杖的都要去告你这个不孝子!!!

想想其一个月几百块到两三千块钱的收入,一辈子还没挣着几十万还不说上百万了,真是计算器都敲烂了也算不出其所谓的几十上百万的养育成本是怎么来的。

吃了你买的油呀,鸡蛋呀,面条呀,肉呀,水果呀,菜呀,零食呀什么的就说没吃!喊你干了粗活累活脏活就说你没干!!!虽然吃得还是很香!!!虽然重物不会自动移动!!!虽然损坏的东西不会自动修复!!!

我劝广大青年,如果遇着这样的令人恶心的父母,能跑多远跑多远,即便不能去外地务工,也最好自己生活。

一天他就买了点米,一个成年人一顿饭不过二两米,搞得他一天付出了多大的代价一样的,他的米比十多块一斤的水果都金贵!

和他们一起生活,一个月吃肉不超过五次。自己煮来吃,每天都能保证足够的肉类摄入量,并且菜什么的熟得刚好,不会像他们一般为省煤气菜都没做熟!

对我而言,无非是多花点水电气和时间(细算其实也没多少),其他也没什么了,至少耳根清净,心理压力少太多太多了!!!寿命都能显著提升!!!

毕业五年其实也积累下不少钱,但也无奈的发现有的人不是钱多钱少就能改变的,渐渐的也就麻木了。

如果法律允许我归还养育成本以后不用对他们负责,我现在就可以签字转钱过去,可惜没有这样的法规。

共同生活,就近居住只适合家庭温暖或愚昧无知的人(因为好骗),但是我们受过教育,懂得人与人的本质是相互的,是你对我怎样,我就对你怎样。

其实我也想好了,他们动不了时我最多也只是保证他们基本的生活及医疗,其他的烟酒什么的通通不管,谁来都不好使。

能够做到这样,并且不把他们非人的对待,我觉着已经够可以了,吸了十多二十年二手烟我也认了!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非方贤,为愚。

知乎用户 秋雨落魂 发表

看到没,养老还得靠子女

知乎用户 鱼生 发表

我就是和父母共同居住或就近居住的实践者。

在成都有一套房子,面积比较大,老婆因为工作在成都,所以带着孩子、丈母娘在成都生活

我工作在重庆,所以在重庆也买了一套房子正在装(所以目前租住),计划把我自己父母从老家接过来住。没有疫情的时候每周往返成都,有疫情的时候就不乱跑。

烦心事有 2 个。

一是父母之上还有父母,父母来跟我们住了以后,爷爷辈就缺乏人照顾,而要把爷爷辈也接到一起住,那实际操作的困难就更大了。

二是我父母到重庆或者成都都算跨省了,老年人病很多,求医问药是很大一笔支出,新农合和城镇职工医保的跨省支付、报销政策如何,我心里没有底。

但是优点很多,建议大家多和父母一起生活,或者就近生活。

这个意见我觉得印象最深的不是就近居住共同生活,而是进行家庭的适老化改造。

今年初刚刚卖掉原来住的多层(位于 4 楼),主要原因就是父母都觉得爬楼梯实在太累了,而老小区新建电梯遥遥无期。

正在装的这套重庆的房子,就准备做一些适老化的设计。比如老人的卧室要足够轮椅行走,床边空间不能太窄,要能放下行李或者担架;比如加装一些扶手;比如用上翻盖的波轮洗衣机而不是滚筒洗衣机,因为滚筒洗衣机需要弯腰等等。

知乎用户 超级大本营 发表

想了好几句话,又删了。支持国家政策!

知乎用户 郭先森 发表

最好的办法就是推动远程小组化办公,我公司氛围较为人性化,如果家里有急事可以申请不限期的在家办公,也有很多同事申请过超过一个月的在家办公,工作依旧是有条不紊的进行中。

而我公司日常办公便是分散在全国各地,一个部门分散在四五个城市甚至一个小组都分散在两三个城市都是很常见的,相互之间都是远程沟通,并没有发现什么不便。

不推动远程办公,父母进城要钱,儿女回乡没工作,没有大量真金白银投入这最后只能成为一纸空文。应该从政府机关和国企开始试点小组化、远程化、少办公场所化办公,政府牵头后远程办公不降低工作效率的前提下可以提升员工幸福感降低企业用人成本,双赢局面势必会带来大量企业顺势而为。最终就可以实现子女和父母就近生活,再往远点说可以提升人民幸福感、增加婚育率、减少地域发展不均衡,多赢局面。

其实疫情之下远程办公已成必然趋势,而远程办公后必然会造成领导层的权利掌控感减少和一二线城市的地位下降,这些既得利益阶层便是最大的阻力。

知乎用户 琴棋书画 发表

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2021 年 11 月 24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发布,内容为: 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完善老年人健康支撑体系、积极培育银发经济等多个方面的规划引导,其中 “一碗汤” 的距离让我印象深刻。

“研究制定住房等支持政策,完善阶梯电价、水价、气价政策,鼓励成年子女与老年父母就近居住或共同生活,履行赡养义务、承担照料责任”。

子女从自己家中给老人住处送去一碗汤,汤送到老人手中还不会变凉,亲子间居住得相对独立,又不失亲密。

孝,在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中,孝道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孝德在周代产生之初,就是亲情与政治的合一,尊祖敬宗的目的就是合睦宗族,加强政治统治效力。中国人在家孝亲, 在朝忠君, 而求忠臣必出于孝子之门, 因此, 说孝是中国家国同构的传统社会的精神基础是符合历史真实的.

百善孝为先,孝为做人之基本美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发布,正是为了如此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你认为未来养老会是一个问题吗?

知乎用户 卖纺织助剂的​ 发表 没有经历过父母久病的人可能体会不到这种痛苦 我公公 12 年得了食道癌,20 年 4 月去世。婆婆 17 年得了帕金森,她病情发展很快,公公去世后情况更是急转直下,现在只有微弱的自理能力,举个例子,冬天上厕所 …

为什么现在部分年轻人生育的欲望越来越低?

知乎用户 发表 现在很多年轻人对结婚恐惧,对生孩子恐惧,所以出现了很多单身族和丁克族。经济越发达,这种现象更严重。虽然开放了二胎,但是生育率依然不容乐观。 是什么导致了年轻人不愿意结婚和生孩子? 难道真的是结婚的成本和生孩子的成本太高导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