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的模样|“借款人变受贿”,律师坚称:被告人获刑另有重大隐情
近日,深圳一桩案件在网络被传得沸沸扬扬。 2022 年 12 月 15 日,深圳 WK 原轮值总经理、“城市更新群项目负责人”张海涛被深圳市盐田区人民法院以犯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 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并处罚金 50 万元;张海涛不服,向 …
高赞一个说游击队长借了地主 5000 块大洋,好几根金条。
当年红一方面军毛主席找徐海东也是只借 2000 大洋过冬,对吧?
不知道这游击队长借了这 5000 大洋这么多金条,拉起了多大一支队伍?最少得拉起来一个独立团对吧?
那这游击队长在 55 年最少应该授一个上校军衔吧?
欠条当然要还,但的要是正规借条,不是把人当白痴的造假借条。
很多问题就把民国的人当成白痴,完全不了解近代文书的复杂严密性。
比如很经典的这两张三万亿欠条,我根本不想去论述该还多少,该不该还。
因为在我看来这根本就是把人当白痴,当地政府接受按闹分配没准一开始想作为政绩宣传一下自己,结果最后惹了一身骚。
抗战时期减租减息活动,年息不得超过 1.5%,这两张倒好一张年息 100%,另一张年息 24%,还 tm 允许复利!!!
把那个时代的人当成白痴吗?谁 tm 会借利息高成这样的东西?
而稍微正规一点的单位借条都不可能只有一个盖章,第二张更是离谱到全部一个章印、手印、画押都没有,全 tm 光溜溜的一堆字把人当白痴呢?
不要说什么游击队没那么正规,第一张借 60 斤大米都有章,后面借 3800 斤大米 5000 大洋 8 根金条反而连手指印不按?
五千多大洋和八根金条绝对不是一个二百多人的游击队可以借的,最起码要得到上级的文书许可。
五千多大洋绝对不会简单写个繁体五千就搞定,一定会在用盖章等方式封死,然后在旁边用阿拉伯数字写明,而且写清楚是鹰洋、袁大头、苏区大洋、清政府的龙洋还是什么大洋。
而且应该写清楚成色如何,磨损多少,最后直接称重写明尽量。
别以为借条就真的只是一张纸,民国的借条复杂完整到跟一本册子一样。
里面往往有各种签名、手印、画押,厚厚一大摞并加盖或者加签骑缝章,附件一堆身份证明和授权委托书。
一张正规的民国借条是这样子的!!!
2009 年就有一个人拿欠条出来要钱,三万亿的天价借条。
当时那人一共找到两张欠条,先找到的第一张,上面写的是 “鸿文三姐借给游击队长李兆培白米 60 斤,待胜利后由当地县政府按每年一倍偿还。”
拿借条那人是个领低保的老头,没什么经济来源,某天他在家里发现了这张借条,便来到当地民政局兑换。
工作人员看到这张借条很是吃惊,马上上报领导,之后相关单位进行基层走访,最终证实了该借条的真实性。
这张 60 斤白米的借条是老人的姐姐参加革命后,一天晚上带领十几个战士来到家里向老人的母亲借的。
老人回忆,当时是自己给姐姐开的门,然后自己的母亲鸿文三姐给姐姐和一同前来的战士煮了一大锅饭。
吃完饭,姐姐告诉母亲,还有很多战士没有饭吃,鸿文三姐听闻,毫不犹豫拿出了家里的 60 斤白米支援抗战。
因为战士们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每次借粮必定立下字据,这才立下了这张 60 斤白米的借据。
如果按照借条上的标准,当地政府需要给老人返还将近 4000 斤的大米,但是他们考虑到大米太多不方便,于是最终与老人达成协议,奖励老人两万块钱人民币,并将这张借条原件交给民政局,作为历史资料保存。
回到家以后,老人拿着补贴的两万块钱翻新自家的老宅,结果在其中一户的屋顶上又发现一张借条。
老人把借条打开一看,上面写着 “借鸿文三姐白米共 38 石 70 斤,大洋五千元,金条八支,每支一两,待胜利之后由当地县政府偿还,利息两分”,落款人和第一张一样,都是游击队队长李兆培。
老人二次登门拜访民政局,但这一次工作人员并不买账,因为他们觉得不合理,眼前老人明明是个低保户,家中如何拿出借条上的巨额财富?
老人反驳说,自己家里在当时确实很有钱,只是自己年龄尚小,对钱没概念。
老人说,自己的父亲名叫梁鸿文,年少时当过乞丐,十几岁被拐到美国做工,后来在美国发了财,晚年回国,在家乡取了六房妻妾。
老人的亲生母亲其实就是家里的六姨太,只不过他出生后被送给了三姨太领养,也就是借条中提到的鸿文三姐。
之后梁鸿文老爷子去世,大太太和二太太又去世的早,鸿文三姐顺理成章成为梁家当家人,后因鸿文三姐行事干练,能力出众,把一家上上下下打理的井井有条。
当时战火纷飞,日本鬼子经常在梁家附近扫荡,因此鸿文三姐非常痛恨鬼子,好在附近有游击队保卫一方平安。
为了更好的支持游击队抗战,每次有游击队来借钱借粮鸿文三姐都毫不吝啬,但是组织上有纪律每次借东西必定留下借据。
老人说第二张借据就是那个时候立下的,不过这张借据比较特殊,不是一次性借的,而是累计借的。
尽管老人描述的绘声绘色,但是工作人员还是对借条的真实性表示怀疑。
后来山东卫视《围观》栏目深入跟踪调查,记者找到了当年游击队政委的爱人,已经 97 岁高龄的简惠仙老人,她说借款人李兆培确有其人,当时游击队确实从梁家借了许多大洋和黄金,不过是不是有 5000 大洋以及八根小黄鱼她就不清楚了。
但非常遗憾,当年的游击队长李兆培已经在 90 年代去世,已经无法亲口证实这张借据的真实性。
至于鸿文三姐,在当年打土豪分田地的时候被当成地主批斗,不久便去世,梁家也因为鸿文三姐的离世家道中落。
如今拿着借条的老人已经沦落为一个普通的低保户,民政局每月会给他发放 690 元的救济金,老人的妻子每天外出靠捡破烂为生。
因为节目组拿出了很多证据,民政局终于没有借口了,他们跟老人说,要不你把借条捐出去吧?
老人不同意,他对记者说:“我当然不能捐了,按道理来说有借有还嘛。”
于是老人再找上级部门,然后民政局又给出一个处理意见,一次性奖励老人两万,老人其他生活上的困难可按救济救助途径解决,但要求老人不能再以借条为理由提出其他要求。
不过老人根本不同意,他希望民政局可以把借给游击队的钱还回来,只还本金,不必按照借条上的利息计算,并且要给鸿文三姐平反。
后来记者采访了民政局的副局长,副局长说,补偿需要根据有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不可能我们随意对他进行补偿。
记者问:“那我们国家有这方面的政策吗?”
副局长说目前为止还没有。
之后记者咨询了法学院的副教授,专家说:“民法对于债权的保护一般诉讼时效是两年,最长诉讼时效是二十年。”
“借条的发生到现在已经近 70 年,无论从哪一个角度计算,诉讼时效期间都已届满,所以借条的实现无法通过法律途径强制实行。”
专家说的简单直接,借条过期了,去法院起诉也没用。
事件曝光后,老人的天价借条在网上引起广泛热议,在舆论的压力下,民政局要求验证借条的真伪,在记者的见证下,民政局收取了借条,并给老人开了一个借 “借条” 的借条,然后节目到此就结束了。
这个节目是 2011 年播出的,到现在差不多 15 年了,但是在网上仍然查不到任何后续消息,只有各种猜测和谣言。
我推测最后应该是不了了之了,十五年过去,那个老人在不在世都不一定,而且当年采访的证人们应该大部分已经去世了。
一石是 120 斤,38 石 70 斤就是 4630 斤。
5000 大洋,民国时期一块大洋大概等于 500 人民币,大约 250 万。
八支金条,一个一两,总共 400 克黄金,每克 1000 元,大约 40 万。
不算利息,借条的本金大概 300 万。
有人拿借条金额过多当理由,说当时的人没有那么多钱,还说这些钱够养活几个军队,我建议你自己算算。
一支 98K 当时售价 30 美元,折算成现在大概一万人民币,300 万也就 300 条枪。
但凡看过几个抗战片儿也知道这些钱不是特别离谱,潜伏里边儿一个情报就卖两根金条,谢若琳左手一根,右手一根,8 根金条也就够八路军买四个情报,整个借条大概等于一辆斯蒂庞克轿车。
三万亿天价借条是媒体把利息算上,利滚利算出来的,有个吸引人眼球的标题好炒作。
需要兑现个屁。
所谓 “当年红军给地主(以及各种其他人)打的欠条”,99.99% 是 90 年代以后伪造的。甚至 50% 以上只有新闻稿,别说真欠条,连假欠条的实物都没有。有假欠条的,绝大部分也是别人的假欠条(盗图)。
真的当然可以兑换。
但真的欠条在土改时期的作用才是最大的。或者建国后那几年作用也是很大的。这两个时期你不用。现在拿出来,那就得首先怀疑这是真还是假
我自己家的事,不过不是地主,是裁缝,借的是缝纫机。
我曾祖父是当地裁缝,有我们那里当时附近唯一一台缝纫机。所以抗日时暗地里给八路军做军装。有一次差点被发现,日军扫荡到了家里,每个房子搜查。有曾祖父在藏军装的房子上换了把生锈点老锁,挂上蜘蛛网,门口泼了牛粪,伪装成废弃多年才躲过去。
之后和八路军商量,这么做太危险,八路军就借走了缝纫机自己做军装。一直到解放后去找县政府,但是已经过了几年,找不到当事人了,一直没解决。
不过家里到没太在意,买这台缝纫就有八路军的支持,据说算是折抵的工钱。现在缝纫机找不回来了,就算当年为了抗日做了一阵子义工。据说老人家聊的最多的是蜘蛛网和牛粪…… 没有这两样我们这一家就报销在萌芽当中了。
这个问题我可以回答,因为我外公的父亲就是地主,在浙江丽水乡下,整个村的土地基本是他们家的。应该算得上是开明乡绅,起码村里的老人没有说过他不好。家风非常重视教育,自己在民国上过大学,三个儿子,我外公是老三,都是建国初大学生。
抗战的时候有年冬天曾经被浙东游击队上门武装 “借粮”,但是老人家表现非常配合,不仅出粮出钱,在安顿好家里之后,还主动提出要跟队伍走,给游击队当向导,前前后后跟了几个月。最后还是游击队的领导看不下去了,说你还有家庭有孩子,不适合跟他们一起干革命,主动放老人家回去,从此秋毫无犯。
没留欠条。
但是凭借这层关系,在后来土地改革的时候受到了优待。土地分了,家人没事,不用吃批斗,部队还给学校写介绍信,不影响我外公兄弟几人上大学。
后面故事就乏善可陈了,老一辈深感 “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三兄弟便分了家。
老大从南师大毕业后回到家乡担任中学教师及校长,顺便照顾老人,躲过了土改却没躲过文革,批斗死了,留下几个子女没有受过太好教育,现在都成了没文化的农民伯伯,上次去村里还和我扯什么 “读书无用论”,真滑稽。
老二从南航毕业后分配去了江西南昌一家名称保密只有代号的研究所,从此在南昌安家落户,他的子女全员七八十年代大学生。
老三我外公河海大学毕业后去了新安江水电站一期工程,之后被我市水利局人才引进,以总工程师植物退休,子女全员七八十年代大学生。
还有一位小妹,六十年代中专毕业后嫁给税务局的一位公务员,子女全员八十年代大学生。
老人家自己活到了 101 岁,胡子眉毛头发全白了——我小时候还见过,算得上高寿了。
至少能证明卷教育远胜过积累财富,即使一时挫折,后人总有再起之时。
那个 5000 大洋的借条不太信
那个年代家里能有 5000 大洋 + 8 根金条是什么概念?
在一般中小城市里都是名列前茅的富豪了
一般的乡下地主很难有这种积蓄的
刑法有一个,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伪造红军欠条能用这个罪办吗?
当然需要兑现,从毛主席开始,我们就是一个讲信用的组织,建议由聂海芬同志负责核对欠条的真假及内容,绝不放过漏过一个债主
改开开放之后冒出来许多红军 “欠条”。现在是 “抗战老兵 “满街走,红军欠条象井喷
鉴别方法非常简单:只要化验一下这张 “欠条” 的纸浆成分即可。99.9% 的概率是现代工艺生产的纸张。
当年的纸张,是非常粗劣的草纸,马粪纸,连红军的电报都流传不下来,何况地主家的欠条?国民党军人要换种,石头要过刀,哪个财主敢保留这种欠条?
建国后,地主或者后人完全可以拿出这种欠条兑现,非常光荣,可以舒服享受很长时间。如果能保留,早就兑现了。地主在解放后日子很苦,就算是地主有觉悟,他的后代也要考虑生存。
建国之后,农村发生了多次翻天地福的变化,当年的房屋早就不存在了。中国农村,没有保留家庭档案的习惯。
在战争年代,保存这种可能带来杀身之祸的欠条非常危险。所以,现在所谓的 “欠条” 全部都是假的。鉴别方法很简单,就是化验纸浆成分。当年的纸张不包含现代造纸工艺所需要的某些化学材料。
土地改革和公社化,不但规定了财产种类,同时也限定了自有财产的数量,超出部分是公有的。在此基础上,然后又开展了改革开放。换言之,建国前的财产问题,在改革开放前已经处理掉了。具体某个事件因为疏漏,或者说当事人放弃权利,没有具体进行认定,并不妨碍其已经解决的性质。所以,不需要归还。这还是从简单的民事关系角度分析。如果从历史关系分析,那么事情更多。有很多借条(不单指问题这一个),并不是字面意义上的借据,而是对地主阶级网开一面的凭证。比如说有人拿出借条,声称本息合计高达三万亿。这个借条规模极其巨大,实际上属于游击队进行的 “打土豪” 活动。这种活动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土豪拒绝援助抗日活动,那么解决方法就是消灭土豪。一种是土豪要求打下借据,那么解决方法就是打下借据,作为援助抗日活动的凭证。换句话说,能够打下如此巨额借条的地主,本身就属于土改对象。你当时没有拿出来,你自己知道是因为什么。你现在拿出来,你也知道是因为什么。过去有句话,叫做 “变天账”。旧事旧办法,按照过去的政策,这是死罪。按照新办法也可以。按照新时代的办法,这属于特殊历史时期、不愿意支持抗日活动、被迫援助抗日活动的行为。这是征收。征收是不需要偿还的。
我老太爷资助红军两箱黄金,那都是西安事变的时候,当场照相,正面是我太爷、周副主席、两皮箱黄金、飞机,背面是周副主席写的收据,这才在解放的时候保了几人性命
光凭一张纸,就说这是欠条,这未免太简单了吧
我军我党的政策向来是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从未说过不拿地主的,并且地主阶级从三十年代起就是革命的目标和对象。抗战时期就有打土豪分田地的行动口号。
能给你打欠条就该偷着乐了,那是留着六七十年代拿出保命的。
新农合,听说过吧?
为啥叫新农合呢?
有借有还,需要兑现。前提是真的欠条。
不往前了说,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当事人可能还在的时候,或者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还在世的时候,这 “欠条,借条” 不出现。
甚至六十年代,宁可受冲击,也要把这 “护身符” 藏起来不拿出来。
等两千年后,那个年代的人基本走的差不多了,当事人也不在了。
“欠条,借条” 才开始批量出现。
然后出现就出现吧,也不考虑那时候的物质水平,一弄就是大洋几千块起,枪百条起步,大哥,认真点,知道这是啥概念么?
不过你们掌握舆论,掌握新闻学,掐头去尾,春秋笔法,不考虑这欠条真伪,不给兑换,潜台词就是我党拿了白拿借了不还。
张雪峰的含金量还在上升,文科生的污名还在加剧。
老乡,给你一个台阶下你别不识好歹,不然我就要打地主了哦
视同兑现
当年的金圆券,可以让台湾那边兑换金子吗?
孙中山当年发行的债券,可以兑换吗?
慈禧当年借的债,需要还吗?
历史文件不具备现实意义
历史文件不具备现实意义
历史文件不具备现实意义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借条?
首先要严格鉴别真伪。
真欠条可以适当兑现,但不能超出合理范围。那种利滚利要几亿几十亿的肯定不行。
假欠条要严惩。
红军那时候的事,我没经历,不敢说。
但 “只生一个好,政府来养老” 的年代,我赶上了。那时真信。
信任,是一种社会共识的积累,也是政策承诺的延续。只是,时代在变,制度也在变。
2019 年,中国社科院的《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曾预警,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累计结余将在 2035 年前后耗尽。那还是疫情前的乐观估计。
此后几年,政府不断提出 “第三支柱”“第四支柱” 的概念,鼓励个人购买商业养老金。社保缴费仍是强制的,退休年龄也延长了,“养老靠自己” 的信号越来越明确。
2025 年,北京的最低工资是 2420 元,整体平均工资 6900 元,而社保缴费基数的下限却是 7162 元。对很多人来说,社保不再是 “保障”,而是一种 “负担”。但不交,又不敢。
宏观层面,同样的压力也在累积。
2020 年,政府为应对疫情,发行了 1 万亿元特别国债,期限 5 至 10 年。那时可以理解, 非常时期,非常之举。
但到了 2024、2025 年,经济稳中向好,“超长期特别国债” 却再次出现:一万亿,又一万三千亿,期限延至 20 年、30 年。
不同的是,这些债 “不计入预算,不经人大审议”。
财政部公布的《2024 年财政收支情况》显示,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219702 亿元,同比增长 1.3%。其中,税收收入 174972 亿元,同比下降 3.4%;非税收入 44730 亿元,同比增长 25.4%。
税收在降,非税在升,土地财政在崩塌。
我没经历红军的年代,不敢妄评那时的信仰。“50 年不变”是不是历史文件,也不知有没有道理。但我确实经历了 “只生一个好” 的年代,也看到了养老金、社保、国债这些数字背后,社会契约和公共信用所面临的现实逻辑。
如果红军的白条可以因为时代变迁而 “合理” 地搁置或清零,那么我们这个时代,跨越二三十年的超长期借债,又会如何处理呢?
这是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现场。
能做的不多,只能静静地记录,冷静地看着。
静待花开。相信后人智慧。
欺负老共脾气好
历史文件不具备现实意义
历史欠条自然不具备还债意义
肯定需要兑现的,这是立国之本。
不过假欠条建议无期。
凭枪杆子借来的钱财,凭什么还?
love╮( ̄▽ ̄"")╭peace
已经有高赞说明白了,五千大洋八两黄金与四千多斤大米比十大开国大将之一的徐海东借给教员的钱粮还多,所以真实性极其可疑。
何况,如果真要计较,那地主的地也不全是来自巧取豪夺,也有些是祖祖辈辈攒下来的。钱要还那地凭什么不还?这么多年的地租是不是也结算一下?
所以我完全不明白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因为红军打土豪分田地而吃饱饭活下来的人,会为剥削他们祖上的地主说话。
真要考虑的话,能不能先替我考虑考虑?
我外曾祖是地主,我可不可以把他的土地和这么多年的地租给要回来,然后雇你们这些觉得该还钱的人给我当佃户或长工?
———
谢赞~
看到很多人说了自家地主的事,这里也讲讲我外曾祖的故事吧。
外曾祖是当地的地主。那个年代的土豪(真正意义上的土豪),就算不是坏人也好不到哪里去。所以外曾祖平时虽然不是杀人放火但也是鱼肉乡里。正常情况下,他这样的人解放后肯定没好果子吃。
但是老人家始终没忘了自己是中国人,日本人来了以后无论如何威逼利诱也坚决不当日本人的走狗。这不光是老人家有原则,也是因为日本人真的是出生:外曾祖虽然会让手下长工打手逼债,但无论如何都会给人家留够活命的粮食。可日本人征粮是一点不留,外曾祖看到日本人的狠毒以后甚至悄悄给乡亲们一点粮食让他们活命;外曾祖虽然也会鞭打犯了错的长工佃户,可日本人征发民夫干活时,出了错很多时候直接枪毙。外曾祖为了保下那些被征发手下与乡亲们的命,便和日本人说杀了可惜不如多打鞭子出气。为了打消日本人的杀心,他还不得不亲自上马把犯了错的乡亲们打得遍体鳞伤,事后再悄悄找郎中医治。
外曾祖彻底忍不下去是日本人打算征走种粮:在他们那里,种粮比命还重要,毕竟每一颗种下的种子都是秋收时几十几百倍的粮食。因此当地人往往宁可家里饿死人也不吃种粮。而外曾祖做为地主,每年秋收都会收走佃户们的种粮好好保存,来年开春发下去并监督播种。种粮不足的会借甚至是送,以保证每块地都有种子播下。因此村里其他人有时也会把种粮托他保管甚至是从他这里买。由于种粮的质量比普通粮食要好得多,故而日本出生要把种粮给征走。外曾祖知道后彻底爆发了,于是悄悄把所有的种粮和大部分粮食交给几个信得过且人品好的佃户给手下其他人与乡亲们分了或藏了,之后连夜玩了一出火龙烧仓。
日本人虽然明面上看不出问题,但也或多或少觉得不对。只不过考虑到它们终究还得靠中国人统治本地,于是没杀外曾祖,而是把外曾祖的耕牛土地房屋家当等等全都抢走作为处罚并给了罕见走狗,使外曾祖全家一夜之间沦为赤贫。
在北方的冬天,不光没饭吃要饿死,没房子住也会冻死。饥寒交迫的外曾祖全家本来已经做好往生的准备了,可这时候中国人的淳朴就彻底体现出来了:虽然外曾祖以前也是鱼肉乡里,但因为他在乡亲们真的陷入水火时拉了他们一把,而且和侵略的日寇对着干。于是乡亲们纷纷接济外曾祖全家,想办法给他省点口粮吃找能避寒的地方给他们住。后来 TG 来到了这里并知道了外曾祖的情况后,非但没因为他曾经的地主身份而为难他,反而因为欣赏他的这些作为而让他投了共。因此解放后他非但没被整反而还因为这些事以及后来给 TG 干的工作而提了干(老人家虽然不能打仗,但有文化干了不少文员工作)。虽然给的也不是什么高官,但好歹是平安度过一生,而且让姥爷与母亲也一生平安顺利。
当然,这也不光是因为外曾祖干过的事,也是因为外曾祖真的变成了红色战士。非说影响的话,仅仅是几次提拔时争不过那些几代贫农出身的人而已。但这顶多是正常的职场规则而已,事实是没有一次运动有他的事。更何况外曾祖经过这么多事以后本身就变得很佛系,许多事根本不想争。
也因此,我一直觉得,就算是那个年代,大家心里也都有杆秤。真正被改造好了而且给人民群众给党干了实事的人是绝不会受影响的。
梁诗伟家中那两张借条都是真的吗?
如何看待老人梁诗伟家中抗日部队的借条数额达 3 万亿,政府确认了两张欠条的真实性并给予两万元奖励?
广东老人翻出一张天价借条,连本带利需偿还 3 万亿,最后还了多少
第一张借条
大致内容是
今借到大井头村鸿文三姐白米陆拾斤,待胜利后由当地县政府按每年一倍偿还,如此类推。立据人:新鹤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中队李兆培,民国卅三年十月十三日
2010 年 12 月广东省江门市政府承认了这条借条的真实性,并且给予了两万元的补偿
这两万元补偿是否合理?在我看来是合理的。
民国卅三年是 1944 年
待胜利后,那么无论这个胜利是指抗日战争胜利,还是解放战争胜利,也就是 45 或者 49 年的事。
如果是抗日战争胜利,那么就是要还 120 斤白米
如果是解放战争胜利,那么就是要还 1920 斤白米
1944 年新鹤人民抗日游击三中队李兆培口中说得胜利,从常理上来说,不太可能是解放战争的胜利,而更可能是抗日战争胜利。
就算是指解放战争胜利,也不可能 49 年之后还要继续翻倍
按常理借款到期,你不来要钱,这利息没有一直滚动的道理,而是就此停止计息。
我搜索到 2010 年大米价格是 2 元左右,翻个倍,按 4 元来算
民国斤是 16 两,新中国斤是 10 两,那么也放宽翻倍,按 20 两算一斤,
胜利的时间点也放宽,算是解放战争胜利
1920 斤乘 4 元乘 2,15360 元
补偿两万元很合理了。
但是第二张借条疑点就太多了
第二张借条大致内容是
今借到大井头村鸿文三姐,白米共叁十捌石柒十斤,大洋伍仟元,金条捌支,每支壹两,待胜利后由当地政府偿还。付息贰分,建议将鸿文三姐以革命家庭保护及照顾,此据在偿还之日终结,新鹤人民抗日游击三中队李兆培,民国卅三年十二月廿九日。
借款人还是新鹤人民抗日游击三中队李兆培,时间与前一张借条只相差两个月
借款如此巨大,大洋、金条要运输还是有可能的
38 石 70 斤重量的白米,这游击队打算怎么搬运?
前一张借条有明显的红色印章晕开的颜色,而后一张借条一点红色都没有
一个新鹤人民抗日游击三中队都能借到这么多钱、大米
这个新鹤人民抗日游击三中队是要发展到多大规模呢?
这个规模我没搜索到,那么看看新鹤人民抗日游击三中队的上级规模有多大
https://www.sohu.com/a/905627483_121124308
1944 年 5 月,新(会)鹤(山)人民抗日游击大队(简称 “新鹤大队”)在新会田金乡宣布内部成立,陈明江任大队长兼政委。新鹤大队成立后,接连不断英勇出击,捣毁了日军在新会大泽建立的据点,攻打了杜阮伪乡公所,有力地打击了日伪势力,并广泛建立了群众基础。短短几个月时间,新鹤大队人数由 90 多人发展到 200 多人。
新鹤大队是 1944 年 5 月成立的,发展几个月后,有了两百多人
请问这个新鹤人民抗日游击三中队,能有多少人呢?
白米共叁十捌石柒十斤,大洋伍仟元,金条捌支,每支壹两,是这个中队级别能出面借,运输走那么多白米吗?
另外就是在纸张上,前一份借条的纸张,是比较正式的竖行格子纸,而后一份借条的纸张看起来就随便了许多。
借条数额小的更正规,借条数额大的反而没那么正规,也让人存疑。
文物鉴定专家陈学文教授,他鉴定的是第一张有印章的借条,而第二张借条明显没有印章,也没说专家鉴定过,而报道故意混淆两条借条的不同之处。
梁诗伟决定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他联系了当地的文物鉴定专家陈学文教授。
陈教授仔细检查了欠条的纸张、字迹和印章。他指出:"这张欠条使用的是当时常见的土纸,纸张的老化程度与其声称的年代相符。欠条上的字迹是用毛笔书写的,笔法显示这是一个受过一定教育的人所写。最关键的是印章,这个'新鹤人民抗日游击三中队'的印章制作工艺和使用的颜料都符合那个时期的特征。
第一张借条出现的时候,也有当时的人证,可以证明真实性。第二张借条出现的时候,不知道这个人证是否去世了,因此也没看到那人来证明第二张借条的真伪。
陈先生说:“我在 2009 年 12 月 24 日将借条拿给在 1940 年曾担任大井头村党支部书记的梁权看,梁权认为‘借条字迹应该是真的。梁月娇的确参加过游击队,当时部队确实无粮食吃。’”
这个报道是说第一张借条是真的,但没有说第二张借条是真的。
要兑现
但是作为东国人,你的命都是妈给的,先把妈给你的还了
如果是借普通老百姓的,那必须还!如果是借地主土豪的,就当贡献革命了,毕竟是底层佃户的血肉钱!
应该兑现,但是我看到很多人都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谁来兑现?
答案当然是中华民国政府对此类借条负有兑现的义务。
八路军时期自不必多言,第八路军这个番号就是国民政府给的,整个抗日战争也是在国民政府的领导下进行的,胜利后还钱,当然该国民政府还。
哪怕是红军时期借的帐,在 1937 年 8 月 22 日,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时,所有的债务也自动转移到国民政府头上,这是既合情又合理的,军队是政府领导下的军队,钱当然是政府出。
只有到了解放军时期,借的钱才应该由现在的人民政府还;之前的帐,就麻烦各位债主的后人们,跑一趟台湾岛了。
或者再等等看,赌一把和平收复台湾,借条可能还会值点钱。要是梧桐了,那就是废纸一张。
又来引蛇出洞了
红军的不知道。
四爷的真的有,大地主,千把块大洋估计是有的,建国后混了个镇长,开明绅士,也不算差,不开明的,啧啧啧,真的当无产阶级专政铁拳是花拳绣腿?
外曾祖父。
英国财政部 2015 年兑现最后一笔 1720 年南海泡沫事件债券,2010 年德国付清一战结束的凡尔赛和约赔款,英国 2006 年还清二战对美借款。此外,1651 年的伍斯特战役中,查尔斯二世委托一家制衣公司为其部队制作军服,以抵挡克伦威尔的共和军,该笔借款英国皇室于 2008 年归还,共计 453 英镑 15 便士。
张口闭口以时间过于久远 “理所应当” 不还的小将们,不妨看看。
这问题啊,瞎说说哈。
有人说全是造假,那太唯心了吧,而且非常伤民心。所谓有借有还再借不难,过去或现在立的口碑,将来是一种资本,一种正道。
咱们再举个相似例子,以前解放后各时期的银行存款,最后兑现的怎么样?差强人意吧,很多都是敷衍应付过去。若干年前存的相当于几年,十几年的存款,在几十年后只值一顿饭钱或几天工资。这时候就说政策变了,利息也断了是吧。
这事换个思路处理会更好一些。首先初步鉴定伪造假冒的欠条,现代科技这么发达会排除掉相当一部分造假者。抓到了就根据严重程度,解释说明、批评教育、拘留、判刑。
如果无法判断真伪,合理做法应该是说明无法辨别的依据。然后协商处理,给与一定的补贴。而且当年借几十大洋,或几担大米不应该拿现在的价值还。先不说利息的事,至少要看当时的社会生活水平吧。如果数目太大,再协商解决。
总之,再借不难是有条件的,老百姓也不傻。今天欠条不认,或者说全是假冒的。让人怎么相信今后的政策?等再需要老百姓出力的时候,咋办?
历史文件不具有现实意义
只要验实真伪可以兑现,但兑现的利息应在借款当日截至 1949 年,且利率合理合法,否则 49 年之后故意不兑换以利息无限叠加,很难不怀疑时隔几十年兑换的动机。
且借款应视该出借人的资金来源断定其合法性,如地主阶层出借,其本身在建国后因旧社会剥削关系而没收土地财产,则该款实际与打土豪分田地中的土地具备同样性质,是掠夺旧社会穷苦无产者财富所得,可视情况决定还款是否合理。
再者,欠条应与出借人有直系血缘关系,以避免新中国重新分配资源过程中有不相干人员偶然获取以此获得暴利。
不需要兑现。
抗日战争期间,有些地主、资本家只认可日军的军用票,甚至日军成立 “农业合作社” 等商业组织;但是对抗日武装不出人,不出力,还想不出钱。这是标准的资敌行为。
抗日武装尤其是我党,对这部分人有成熟的应对策略。
首先是政治争取;不行的话就给个台阶,“欠条” 之类的;死硬份子由锄奸队处理。
这是买命钱,有的买了一次,有的买了两次
曾经有个人给一帮子衣衫褴褛形似乞丐的人连借带送 7200 块大洋过冬,后来那帮子人共同还了他一个亚军的位置
不知道这些地主们想要怎么个兑现法啊?
其实你观察一下,这类欠条基本上集中在南方国控区,或者山西阎锡山地盘。就是经过时不得已借一下的,华北包括后期东北长期实控区,连借条都懒得写的。
凭本事借的,为什么要还?
49 年还了就好了,58 年就拿回来了。
将军: 欠债是一定要还钱的。
群众: 你也是不还的!
将军: 一个师父教的,破不了招啊!
当然会兑现,当初借你半个饼,我们深明大义,还你一百个饼。
打了欠条的,可以想想那时候的物价跟现在的物价比哟,有一些还给了一些钱,有一些就根本没有留欠条,把土匪的行为合法化
网上那个非常明显是假的,正儿八经的红军欠条,抗战博物馆是有的,是有制式的,
建国的老共真黑不了,关于这些借款,五十年代和八十年代都全国性的统计偿还过,且不说过期不候的问题,欠条真不真也要打个问号,鉴于很多人不懂全貌
鸿云三姐的借条
第一张借 60 斤大米,归还日期为建国后,有制式红章和指印,2017 年当地政府在核实后,给了老人家两万元并解决了住房建造问题
过了两年,老人家又带着第二张借条找到当地政府,当地政府在未确定借条真伪的情况下,答应再给老人家两万元
可惜人狮子大开口,
第二张借条,无公章无手印不说,格式和第一张一模一样,借大洋 5000 元,大米三十七石七十斤,金条八根
这什么概念呢,当年延安起家时,教员跟徐家借了 5000 元大洋,就完成了根据地建设
这第二张借条,你们觉得是什么?
很多人竟然不明白这些所谓欠条的性质,还在想着兑现。
地主资本家的财富,都是剥削压榨劳动人民所得,是犯罪的赃款,这是基本性质。
贪官上交赃款,国家需要还给他们吗?
当年他们拿出一部分给红军,属于上交赃款,以后可以考虑宽大处理,既往不咎。写欠条是当时迫于形势的权宜之计。
但他们剩余未上交的赃款,是不老实不主动认罪,打土豪分田地必须严格按政策执行。
债务是有有效期的。
无特殊说明,一般为二十年;
如果有约定还款日期,则为还款日期后三年之内。
就是为了避免这种年代过于久远,证据大量灭失的债务问题。
不过,如果被告人自愿承担的话,不受此约束。
缺席审判的话好像也行,我就听说过被告人缺席,导致已经过了有效期,但原告依然胜诉的例子,但只是听说,不保真。
因为这个有效期需要被告自己主张。
不过被告为政府的情况下一般不涉及这个问题。
只能说这些造假的文盲对五千大洋的价值没有概念。
红军刚到陕北时没有钱,是谁出面找徐海东将军借 5000 大洋的?是教员亲自写信的!而且教员和周总理都为此感念了徐海东一辈子,徐海东错过解放战争一直养病,一样授大将军衔。
谁要有能力早期赞助过红军 5000 大洋,即便没参加革命得不到职务那也是要重点团结的对象,开国时最少也是能受邀上天安门参加国庆的,需要藏几十年嘛。[doge][doge][doge]
现在兑现是为了将来还能借到,强者自己也不敢说永远是强者。战争真来了秩序崩溃了谁混成什么样可不好说。所以兑现是最明智的。这样未来还能借到。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但现如今解释权不在债主
历史文件不具有现实意义…
这个问题还有另外一个解读方案,地主是不是受到生命危险被胁迫?被自愿?毕竟是传统嘛。现在都知道钱不轻易外借,何况那时候生活更困难,钱更重要。
老子在城里下馆子都不给钱,吃你几个烂西瓜还问价?借了就借了,本来是要还的,但是地主阶级是被打倒的对象,还了有啥用,还不是要没收分给贫下中农的嘛,还了再分岂不多此一举,不如直接不还。
这么说吧,有很多没办法兑现。借钱年息 10% 合理合法合规,但是红军那个时候到现在过去 90 年,利滚利的话,假设本金 10g 黄金(10000rmb 左右),现在要还 5300 万。如果不是利滚利,那就应该是 10 万元。
鸿文三姐借给游击队长李兆培白米 60 斤,待胜利后由当地县政府按每年一倍偿还。
反正我知道这张借条到现在都还没兑现,其实也没多少钱,就算算到今年也不过二十亿亿(没写错也没重复,就是亿亿)而已。
但就是赖着不给,你能奈我何?
那必须要兑现的,毕竟大部分地主已经被打掉了,估计也剩不下几张欠条
看你怎么定义兑现了。
我们那里出现过,听说是借了几百大洋还是几百担大米来着,红军打了借条,但是当时地主怕被国民党抓住把柄就把借条藏起来了,后来建国后地主后人被打倒,想起来这件事,结果找不到借据,被罪加一等枪毙了。后来地主屋子改建,发现了藏起来的借据。
具体结局不清楚有的说是借据已经烂了,最后无效。
有的说按照借据的大米等重换算成人民币赔了。
不管怎么样的结局,可以确定的事地主后没有因此发财。因为没有这个版本流传。
历史文件不具备现实意义。
这下面的大多数的回答笑死我了,不就是一个逻辑谬论吗?
如果打的欠条真的兑现了,那现在也就看不到那些存在大量的欠条了。当然很多人会说没报道的那些欠条就不存在。
如果欠条没有兑现,又责问为啥在动乱的时候拿出来当保命符,那肯定是这些欠条不够格呀,你能拿出这么多钱发欠条,不就坐实自己是个地主,还放高利贷到红军头上了。
这欠条就是一个温度计,你在还有一点财产权的时候还能拿出来讨论,没有的话就变成催命符了。
这些事情,很多新闻节目都有报道,不算是新鲜事了。
纯粹个人看法,就是如果确实证据齐全的,应该兑付,现在国家也不缺这点钱。
存疑的,那就看各地了。
大体上,就是有困难当地给帮一下,发些钱和物资进行兜底。
就是我保证你的基本需要,真有困难我也愿意帮扶,这就足够了 !
当年你帮了我们,我们现在过了那么多年,我们也认账了,也愿意帮你的后代,这个就足够了!
这个就是互相帮忙的依据,再多什么的,不恰当了。
你猜为什么地主后代不拿着欠条去政府要钱,因为一鉴定 99% 的概率会被当做诈骗犯刑拘。
红军就是打土豪分田地的主,向地主借是看得起地主,地主若能换得不打就是万幸了,而且是否后来能逃避打击和无休止的批斗还另当别论。因为红军后来执政的原则是一视同仁,地主是阶级敌人。所以,地主的那点钱,就是当时不借给红军,后来也是要被没收充公的,还不还也是一回事。
建国后大规模兑现了当年的欠条,改开后冒出来的欠条基本都是假的
你自己不能证明你的借条是真的,那么你就是伪造借条的骗子;你要是能证明自己的借条是真的,那么就是压迫劳动人民的封建地主,不管从哪个层面都不应该还。
这就是二极管思维存在的意义,只要我说你是坏人,那么关于你的一切就都是你别有用心想干坏事儿,我不但不感恩还狠狠地打到你,大恩如大仇才是常态。
打不过你的时候友好协商,能骗一个是一个,被我骗到了只能证明你傻。当我的力量比你强,就是宜将剩勇追穷寇,对所谓的对势力赶尽杀绝,觉悟合作的可能性。
凭本事欠的,凭本事不还,不过反推过来,可以借钱给个人,毕竟还有翻身的时候,找个人还钱还是很容易的,不过借钱给任何组织,那就一定是肉包子打狗
当然需要兑现,但是首先要验真假,其次,债主的你不能在欠债人满世界找人还钱的时候,说自己爱国爱家不想要钱,但是自己(或后人)需要用钱的时候,就按高利贷利滚利的方式讨要
有的欠条纯假货。几千大洋相当于现在百万级别的钱了,借给别人就写一张纸条?糊弄鬼呢?
建国初期就有过大规模兑换欠条的时间段,那阵子大部分就都兑了。改开时期又是一波小高峰,之前因为各种原因没兑的。
到现在还没兑的,基本就是之前塞在什么地方没发现的。
当然还有很多造假的。为什么有人造假呢,因为真给兑啊
当然要兑现。
这还用问吗?
当然,大前提是【借条是真的】。
当初打欠条的场景 脑补一下吧。。。
可以兑现,贺龙元帅亲自打的借条,后来兑现了。
“借爱国人士周莲池先生大米 64 斗,大肥猪 1 条,银洋 420 块,外加铜钱 500 块,小钱 10 贯,祖国统一时来中央。”
后来周莲池的后人找到当地政府,借条证实为真后,还了 5 万人民币,2015 年的事。
“不因拥兵犯秋毫,大帅行书写借条。
相约无息不取利,可将旧代换新朝。”
真地主都在特殊时期被斗死了,所以无需兑付。
别说这玩意多是伪造的,
就算是真的,
地主后代怎么有脸对恩人讨账的?
还有共情地主的,知乎上面往上追,99% 都是农民。
我也是听单位同事说的,同事已经退休三年了,同事父亲小时候家里有骡子,八路军打炮楼时,缴获重机枪,借用了他家骡子,还让同事父亲跟着去根据地,中途好像还替八路军送了信,从昌平到顺义,八路军给写了条子,后来老人退休时拿着这个条子去民政局开了证明信,因对革命有功,办了个离休。同事还曾经听他父亲说过,5 几年的时候,国家有个还债运动,替借债还不起的人还钱,他们家有个亲戚就胡编乱造,串通别人做假账,国家就帮着把钱还了,他爸老实没敢说欠债的事,好多人也不敢,说那时候人都老实,后来他长了改革开放,90 年代兴起停薪留职,单位给员工担保借贷款创业,有的人成功了,钱就还上了,有的人拿钱就花了,也不还,他现在想起来说自己太老实,要不也去贷款了
我看了高赞答案,真是搞笑,奴才替主子操心,你以为你祖上能掏出 5000 大洋?现实是没有土共你爷爷辈就绝后了,现在地主绝后你替它委屈个屁!
首先,195 几年当年公私合营,茅台酒厂的窖池作为合营的资本,写明茅台窖池是人家的,合营期限五十年。官方那边也有副本,人证物证具在,这种谁都服气。
那种游击队的,官方没记载,人证去世。建国七十多年了,改革开放都四十多年了,早干啥去了。没有用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但是没说不让借 要不怎么说文笔好
折价少的给你点补偿,
折价高的那就是骗子!
5000 大洋其实不是很多,我村有人挖出过 8000 块大洋,我村只有小地主没有大地主。。。。
不兑现你又有什么办法?
不需要,这是历史问题,过去了。
我的理解,1949 年的二十年后,也就是 1970 年开始,当年红军写的欠条,就不需要兑现了。
后代拿了当纪念吧。
除非一种情况,1970 年以前,地主有找政府兑现,但是政府没兑现,我的理解,应该重新计算二十年。
也就是最晚 1990 年以后,不需要对象红军给地主打的欠条了。
另外提个问题,如果是假的。当没事发生吗?
谁打的找谁
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真的可以兑现,假的需要当事人入狱。
按常理上来说,应该
但按 “官方价值观” 来说,你一地主资本家,留你一条狗命就不错了,还敢要还钱?活腻歪了?
钱财是身外之物,只要能保命,钱财都拿走。
谁跟你借的你找谁去,找不到借款人就去找组织,这不是给组织添乱么,民间借贷是个人行为,跟组织不发生关系。
那个年代还有地主吗?
假如可以多方证实,确实是真的。
那是应该兑现。
而且建国后,已经分批兑现过多次,挑理儿的人可以去查查。
可是很多都是春天之后伪造的一眼假。
真实程度堪比苏联援助的三亿五千万金卢布那种借条。
那这也要兑现?
就拿很多人提的广东某地那个借条来说,疑点颇多,某电视台拍个节目,春秋笔法各种避重就轻。
知乎上某个能飞的大师居然认为那就是真的。
你说这个大师不知道里面有疑点,有漏洞嘛。
ta 又不是户子,ta 当然知道,人家不过就是故意带节奏罢了。
如何看待老人梁诗伟家中抗日部队的借条数额达 3 万亿,政府确认了两张欠条的真实性并给予两万元奖励?
赋税什么时候是要还的?
我们最守约的就是不守约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我亲爷爷,解放后成份,大资本家,大地主。
然后,我亲爷爷过世后,某干部家属,拿出了我爷爷,欠他几百担谷子的借条。哈哈哈
给地主打欠条?你脑子进水了?我白打土豪了?
看了一圈回答,中国人不愧是奴性最重的,黑社会都不敢放的 100% 利息,一群奴才挣着要还
地主是吧,66-76 年兑换期你怎么不来?
分的地为什么要收回?
地主死完了就成死账了
开始:你敢不借?
后来:啪的一声枪响。
再后:你敢拿出借条?
再再:你怎么证明这借条是真的。
九品芝麻官里有句名言,不给钱就不叫嫖啦~
有时候就是一种形式而已,不要太当真了
国家信誉体系的崩塌就在细枝末节上体现。
近日,深圳一桩案件在网络被传得沸沸扬扬。 2022 年 12 月 15 日,深圳 WK 原轮值总经理、“城市更新群项目负责人”张海涛被深圳市盐田区人民法院以犯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 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并处罚金 50 万元;张海涛不服,向 …
「把债还掉」,是她口中的高频词,放在更长的时间线上,人生无法掌控的东西太多,但羽绒服卖一件少一件,欠条撕一张少一张,这成了她唯一能握在手里的东西。 文|王双兴 编辑|金匝 图|王双兴(除特殊标注外) 从浙江丽水到金华,七沓现金塞在包里,陈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