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国中小学生学的数学比我们简单,美国人却还能做出超级牛的东西?
知乎用户 Ming Ali 发表 我当年在土澳备考流体力学。。。。。学渣的我复习到半夜三点。。。。。出国以前我的认知就是这些白人快乐教育长大的,肯定就是水货,现实是半夜两三点了图书馆还满满当当复习的人,还有堆在大厅垃圾箱夸张的咖啡纸杯。 …
依稀记得本科上实变函数的时候,试卷前印着一行字:You may use a calculator
当时就觉得这老师很有幽默感
当你看到一页数学试题除了题号没有一个数字时,你就知道计算器带了也没用。
我上高中时候,物理老师给我们说过为什么不让用计算器:
一旦国家遭到重大打击,失去现代化工具,你们的手算能力可以帮国家重新搓出原子弹。
我其实不太信
中国思维的特点是:谁用的工具越朴素代表谁的水平越高。如果啥都不用,那就是最厉害。
武侠小说里,用树枝的就比用剑的水平高。什么都不用,只用内力的,那代表最厉害。
两弹一星的影视作品里,类似清北大学生打算盘,人工计算的情节必有。这代表厉害。
不用枪也不用炮,直接手撕鬼子,这代表厉害。
所以说,数学考试,怎么可以用计算器呢,学霸是连草纸都不用的。
以经济学领域的计算考试为例
如果你中外的考试都考过你就会发现——
老外出卷子的人特别轴,一个计算题除了考知识点外,数一定是复杂的带两位小数点的乘除甚至乘方那种
不用计算器没办法算
用计算器算完因为保留位数问题,结果跟选项答案也不完全一样
所以老外考试选择题往往不是问下边那个答案是对的或不对的,而是问哪个是最接近的或最不接近的
而且为了尽可能接近,计算器往往要调小数位数,保留 4 位或者 6 位甚至更多
拿保留两位小数的计算器算,你可能最终连答案都找不着
而中国的计算类考试
知识点理清之后,数大多都在中国学生的心算范围内
再不济一张草纸随便划拉划拉,出结果要比用计算器在那摁快的多
所以允许带计算器大多情况下我们也不会去用
这种差异下中国学生第一次做国外考试卷
往往会觉得老外好傻啊
而且看到题干里出现的那个明显的不友好的夹零带碎的数就有一种想弃考的冲动
但是没办法,时间久了也就习惯了,摁计算器把
其实做了这么多年的题也能发现,无论中高考 问题答案都是很简单的数字,当你算半天算出来答案是根 47 + 根 51 的时候 我估计你自己都不相信你算的对
防止命题人任性出题
因为数学试题和物理试题都可以通过对参数的巧妙设置使得运算极其简单。出题人稍微用心就可以避免无意义的高强度运算。过程结果数字简明,阅卷也更容易。
所以耗费精力准备的大型考试中能够用到计算器的机会很少。
至于日常。。。日常生活中用计算器的场景也被其他更加专精的工具取代了。
现在电子秤基本都集成了菜价计算,加减法大妈心算比计算器快多了。
我唯一用计算器的情景是在知乎灌水的时候。。。
作为一个过来人表示,不让用计算器,大大增加了我们拿高分的概率!
因为,当结果不是个整数或者看起来很简单的分数时,就要警觉起来,验算一下了!
如果考试让用计算器了,出题人不用考虑考试时间内的计算开销,就完全可以很任性地出题,把真实世界里的问题放到考试里了…… 那估计什么奇奇怪怪的结果都很有可能了,我们怎么知道哪道题可能与错了呢?毕竟,答案常常都是 299792.458 这种玩意…… 绝不会是 300000。
所以,孩子,别身在福中不知福了!这个制度其实是为了帮助你的。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讲,或许确实降低了中国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确实有些地方允许中考用计算器,比如大连。也有一些小地方为了给中考注水允许用计算器。但整体上没啥意义。小九九,外加 11-20 的平方已经足够用了,速度比打计算器快。
高中数学 “计算” 的不多。而允许用米国那种可以解微积分计算器,起码全国卷会有很多拉分题型变成送分题。
上海允许用计算器,不过上海高考和其他地区高考完全不是一个画风。得承认北京教育部门确实不如上海高明:高考地狱省的做题家写上海卷,确实拿不了高分
我相信你上中小学的时候一定听过这样一句话:
如果计算特别复杂,说明你做错了。
计算量不一样
中国的卷子多复杂的题,最后的结果都会很简洁
你做的时候发现最后答案非常奇怪,那你该检查一下
ap/alevel/ossd/bc(都上过)要是答案算出来很工整不带小数点的,那你应该回去再算一遍
用计算器计算什么?
这是数学试卷↓
https://mo.mbd.baidu.com/r/yzoCYPeQCY?f=cp&u=23e637bdd4a8453e
大哥你不会 9 年义务教育都没有读完把。
小学 5 年级开始就在解方程式,几乎没有数字计算。
数学是训练逻辑验算能力。
竟然还有人说要精确到小数点后面几位太难……
那是物理、化学。
数学一堆 X、Y、Z 搞的你头都是大的,还有就是几何几何,三尖八角,老师难教,学生难学。
同意高赞。
第一,太容易作弊了,而且现在但凡你敢让电子产品进入考场,商家就敢搞个蓝牙(手机屏蔽了)推送答案的 “漏洞” 出来。
第二,普通人的数学还是练一练计算为好。
我认识几个外国研究生,心算十位数都得意洋洋,“小目标”就是练习口算,也就是咱们二三年级的水平。美国一些收银 “找零” 都成了梗了。六块八你给他十一块八?他会把一块八还给你,然后收走十块,然后按计算器,然后给你三块二的钢镚儿!
第三,说一下计算的事。一些家长以为计算慢或者容易错就是计算练的少,粗心大意,其实不一定。
计算基本方法孩子知道,但是很多技巧习惯和验算孩子可能运用并不熟。我观察到学霸做计算题的特点,就是方法多样,过程整洁,自动验算;而普通学生算完拉倒就溜了。
做题 “境界” 不一样,别提计算题,什么题都会有差距。
所以不要拿计算题找借口,事实上没有计算题全是拼思路,普通学生就更没戏了,人家都是九十多,咱们个个零蛋,痛快还是咋的?
只补一句,可能有的人理解的 “数学考试用计算器” 是“只让你用计算器”,不是的,是所有同学,包括很多可能数学分不如你就是做题慢的竞争者,也可以用计算器的。
您再想想。
错的。我是深圳大学教应用数学多年的退休教师。深圳大学每门课最后都有主考教师,也是出考题的教师。考试是开卷还是闭卷,允许或不允许带计算器,完全由主考老师决定。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通常要带计算器。因为,在数理统计部分,通常要有这样的题,给出一组实验数据,让你求出它的统计值,进行区间估计或假设检验,有的统计值要算出一个数的平方根,诸位有谁能用笔算算出一个数的平方根吗?通常不行吧?
因为中国人多,这就是答案。
应对内卷而又想保持公平的最简单方法就是提高难度,就是这么简单。
以前我看过中央台的一段内容,那些播新闻的是要背字典的,不光要背会,而且不能失误,某著名主持人是可以保持若干月没有一次失误的(一个字都不能错)。
我们都知道,人不是机器,是人就总会失误,即便你认识所有的字,难免也会失误,何况这种失误也无伤大雅,偶尔的失误是正常人的正常行为。
可是这就是竞争,别人提出标准,你能做到你就成功。当有了绝对的标准,就有了判定的依据,总比走后门,说不清的人情关系强。于是上一代的主持人往往都是那种不苟言笑,毫无情绪的播报机器,因为他们把所有的精力和能力都放在了防止失误上。
现在的主持人已经不这样了,更多的考虑个性化。客观原因是现在的择业选择更多了,没有人愿意真的当机器。
当然这个案例很极端。可是在选择人才这种事情上,往往这是一种无奈的策略。
例如中国古代的八股人,八股文不是没有好文章,可是因为限制太多,能写好八股文就太难。科举这样做就是为了提高标准,当然这种策略最终把无数人消耗在这种文字游戏中。可是那又怎么样?中国从来不缺人,尤其不缺聪明人。
当然这样评价现代中国的教育制度就不够客观了,现在的中国教育制度,设计是相对合理的。这种教育制度选择人,选择的不是最聪明的,而是更有可能成才的。毕竟国家投入资源,是希望选出自己真正需要的人才。
为什么不让你使用计算器?因为他们需要的不是最聪明的人,而是比较聪明,并且非常自律的人。
有经验的人都知道,自律才是成才的必须,聪明不是。一个始终能够自律的人最终肯定有成就,而聪明人往往聪明反被聪明误。
让你自己一步步的计算,就是一个修身养性,磨练耐心,培养毅力恒心的过程,能经过这种训练,能够坐在板凳上心境沉稳的人,才最终有最高的可能性成为一个合格的工程师。
不错,是工程师,中国的教育体系培养的最终目标是工程师,而不是其他。这种设计是极端成功的,你看看现在的中国有多少理工科的合格人才。正是这些人奠定了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
最后,计算器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才出现的东西,起码在中国是如此。当年这东西是很昂贵的,我做工程师的父亲一个月的工资才能买这样一个东西,他们单位有资质的人才能拥有这种工具,当时还有一种叫做计算尺的东西,才是更常用的计算工具。
当年制造核弹无数人用算盘,是因为他们没有更好的工具,而不是他们要装逼。
以上。
当一个美国学生列竖式算了 30 秒、颤颤巍巍地告诉我 27/9 = -1/3 的时候,我觉得大家平时还是别依赖计算器的好…(当时那个学生的计算器恰好坏掉了…)
没意义啊
高考的运算量,三位数乘三位数已经是一步基本计算的最大工程量了。这都算不对,你真的不适合学数学。
你带那种只有加减乘除,开根的普通计算器,没用啊。
你带那种能算三角函数,图形,微积分的计算器。
那你告诉我,三角函数,立体几何,导数,圆锥曲线还怎么考?输入参数,答案出来,检验考生眼睛是否有问题,脑干是否有问题,手部肌肉是否有问题吗?
如果考场纪律是一条法规的话,立法首先要保证的是在大范围下的清晰、明确、可执行。
对于中小学不用说,加减乘除的四则运算和平方、开方、三角函数的计算本身就是考试的一部分。你要是让用计算器,很多考点就没有意义了。
到了大学其实也一样。
因为 “计算器” 这东西你是没法进行穷尽定义的。
老师不可能挨个去测试每个学生的计算器,考试管理机构也很难列出一张包含市面所有型号计算的清单,说明哪些计算器可以用,哪些功能的计算器不能用。
而电子设备的迭代非常快,甚至可以应市场要求设计新产品。
稍微高级一点的计算器,各种微积分和函数计算已经不是问题了。
再稍微强一点的,预安装应用和基础系统的彩色图形计算器算不算计算器?
能联网进行搜索和数学模型下载,甚至预编程序的计算器算不算计算器?
有触摸屏支持手写输入的编程计算器算不算计算器?
图为某品牌中英文编程绘图 4.8 寸触摸屏图形计算器
到了这个程度和让考生带个笔记本或者手机去考试有什么本质区别么?
所以,只要开放 “计算器” 这个口子,你就没法说这条线画在哪里。
只要市场上有需求,大量设备制造商就会围绕当年的 “新条款” 去设计绕过这些规定的计算器,卖给考生。
那么能否只允许携带仅能做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计算器?
可如此的话携带这个简单计算器的意义又在哪?为防止因为粗心大意导致的错误?
但 “认真计算” 本来就是考试的考点之一。
否则语文也不需要考生记忆文字笔画自己写卷了,直接键盘输入更方便。
历史也不需要记住日期和时间了,反正搜索引擎都能搜到。
一个小小的 “计算” 的退让,会让整个考试的意义崩塌掉,这就像忒修斯之船的哲学讨论一样。
除非是 “零”。否则只要开了 “可以依靠机器完成计算”的口子,考试系统就没法从一个规则和法理上再去明确什么才是 “考点” 什么才是 “工具” 什么才是“考生自己的能力”。
整个数学考试可能变成一场大家比拼谁的计算器功能强大,谁用的更熟练,谁提前准备的预安装公式和程序更好用的比赛。
所以,我们还是回归到数学的本源,一根笔,一张纸。所有得出来的东西,都是你的大脑在起作用。
这样最容易管理,也对考生来说最公平。
因为用计算器会遗害终身。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忽略数学敏感性对博弈的巨大作用。
心算和笔算会训练人类个体脑丘的特定位置,使之变得更强大,使得该个体具备基本的数学敏感性,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条件反射的对问题建立基本数学逻辑,减少噪音和错误率。
有个英国人拿自己女友测试的视频,问她,一个披萨,先切成两块均等的,再把其中一块切成 5 块,然后问,要这最开始的一块,还是后来的 5 块,女生一定要选择一块,因为 5 块她吃不了。
注意这是个成年人,必然接受了基础教育。
我们的教育要制造对社会生产合格的人,而不是智力障碍。
数学基础训练与基本逻辑能力相关性很强,心算能力很强的人,其记忆力、空间想象能力、因果性敏感度、量化概念,远远超过只会依赖计算器的人,从而更难被归因谬误和相关性谬误欺骗。
一个显而易见但无人当真的事实是,数学强大的人,一直在通过各种金融工具和概率工具剥削数学笨蛋们。
人们忽略数学的作用,已经到了反智的程度,有些人指责数学的高等知识毫无作用,但他们不知道,数学家正在用数论改造区块链的效率,用博弈论改造区块链的构成,从而具备了挑战一切资本和信息不对称的力量。
为什么懂王演讲只说小学词汇?跟美国人用计算器相关性很强,他们需要数学蠢货当票仓和打手。
我们不需要。
这张图曾经在 Facebook 上极其火爆
因为很多受教育程度不高的美利坚人民会算错,而且还坚信他们自己是对的(18, 24, 9 是几种常见答案)
计算能力是不那么重要,但是我觉得适度的计算能力是必要的。
美国现在考试也实行部分题目可用计算器,部分题目不能用计算器的政策。
(可用计算器部分题就像国内的题目一样,大多数情况可以算出来比较整齐的答案。)
计算器的存在是为了节省时间,而不是为了弱化人本身的计算能力。
如图这种题目,我们一眼就能说出答案,某些老美得冥思苦想,按计算器也用的时间比我们久。
如果掌握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就能相比于计算器要节省时间。
我认识的美利坚学数学学的好的人们的运算能力也是不差的,而真正代表「只用计算器」的那类美利坚真的就数学极好么?
我觉得头脑里的计算能力和数学能力不说息息相关,肯定也有联系,用计算器去验证自己想法的时候,有些人就已经将结果串成结论了。运算能力好可以保证数学思维的连贯性。
再补充一点:
我认识的老外里,运算能力太差的人,连计算器都不会用。
他绞尽脑汁说奇数的数位是「1, 3, 5, 9, 13」,此人是美国某以数学出名的大学 07 年本科毕业。
为了方便给你送分啊。这可是老师货真价实的为了你好。你还不领情…… 啧啧~
我问问你 什么时候需要计算器?
选择题,大部分人光靠逆推就能猜个八九不离十,用不着计算器。填空题,不是一堆字母就是一眼就能看出结果,要你列方程式算的最多不超过 10%。证明题答案给你了,计算器还没有一个圆规有用。就一张卷子不超过 3 个的计算题计算器可能有用。然后你再一看…… 开方…… 计算器可不跟你玩根号三。最后就剩一两个题可以用计算器。
然后一般的考试答案只占 50% 的分数。还有 50% 是步骤分。如果你不写步骤就是一锤子买卖,对就对,错就错。如果你写了步骤,错了还有可能拿到一半分。你说老师为什么让你用计算器?你拿着计算器肯定倾向于少写步骤,而过了小学,计算题的答案其实和计算准确率没啥关系,主要是看学生对公式用的熟练不熟练。
国外大学也不让。
我们学校有几门数学课的考试全都不许用计算器。
代码编程题不让上机,直接用水笔在考卷上写代码。
手写机器码,汇编,Python,Java,C/C++,手算微积分,线代。神经网络和 AI 课程,还要手算一个小型的神经网络。
按照计科系的科技水平,如果你让带计算器,马上技术大佬就可以魔改计算器,让一个傻瓜通过函数调包的方式来做对 80% 以上的考试题目。
就拿我大四的一门水课 Number Theroy 来说吧,我直接贴过来给你看看,科技流是怎么做数学考试题的。
代码
from sympy import \*
def solve(a,b):
#b>a
# solve x,y for ax+by = gcd(a,b):
change = False
if b< a:
change = True
a,b = b,a
print (f'{a}x + {b}y = gcd({a},{b})')
saves = \[\[b,a,b//a,b%a\]\]
S\_a = symbols('a')
S\_b = symbols('b')
gcd = b%a
print('\\n===计算gcd===')
print(f'{saves\[-1\]\[0\]} = {saves\[-1\]\[1\]}x{saves\[-1\]\[2\]} + {saves\[-1\]\[3\]}')
while True:
#A = BxQ +R
A = saves\[-1\]\[1\]
B = saves\[-1\]\[3\]
Q,R = divmod(A,B)
print(f'{A} = {B}x{Q} + {R}')
if R ==0:
break
else:
sub = \[A,B,Q,R\]
gcd = R
saves.append(sub)
print(saves)
find = {}
saves\[0\]\[0\] = S\_b
saves\[0\]\[1\] = S\_a
if len(saves) > 1:
saves\[1\]\[0\] = S\_a
for sub in saves:
find\[sub\[-1\]\] = sub\[:-1\]
#print(find)
def exist(find,catch):
#print(catch)
res = False
if isinstance(catch,list):
for i,e in enumerate(catch):
if not isinstance(e,list) and e in find and i < 2 :
catch\[i\] = find\[e\]
res = res or True
else:
res = res or exist(find,e)
return res
catch = find\[gcd\]
def make\_str(catch):
if isinstance(catch,list):
return f'({make\_str(catch\[0\])}-{make\_str(catch\[1\])}\*{catch\[2\]})'
else:
return catch
print('\\n===带入换算===')
print(f'gcd(a,b) = {gcd}')
print(f'\\t{make\_str(catch)}')
while exist(find,catch):
print(f'\\t{make\_str(catch)}')
def make\_res(catch):
if isinstance(catch,list):
return make\_res(catch\[0\])-make\_res(catch\[1\])\*catch\[2\]
else:
return catch
final = str(make\_res(catch))
print(f'\\t{final}')
print(f'\\n===结果===')
sx = final\[:final.find('a')-1\].replace(' ','')
sy = final\[final.find('a')+1:final.find('b')-1\].replace(' ','')
def toInt(s):
if s == '' or s == '+':
return 1
elif s == '-':
return -1
else:
return int(s)
x = toInt(sx)
y =toInt(sy)
final = final.replace('a',str(a))
final = final.replace('b',str(b))
print(f'{final} = gcd({a},{b}) = {gcd}')
if change:
x,y = y,x
return x,y
#print(solve(12345,67890))
#print(solve(67890,12345))
print(solve(21,91))
结果
21x + 91y = gcd(21,91)
===计算gcd===
91 = 21x4 + 7
21 = 7x3 + 0
\[\[91, 21, 4, 7\]\]
===带入换算===
gcd(a,b) = 7
(b-a\*4)
-4\*a + b
===结果===
-4\*21 + 91 = gcd(21,91) = 7
(-4, 1)
代码
from sympy import \*
def gcd(a,b):
\[a,b\] = \[a,b\] if a>b else \[b,a\]
n,r = a,b
#print()
while r!=complex(0,0):
last\_r = r
m,n = n,r
q,r = divmod(m,n)
print(f'\\t{m} = {q} · {n} + {r} ')
return last\_r
def solve(a,b):
#b>a
# solve x,y for ax+by = gcd(a,b):
change = False
if b< a:
change = True
a,b = b,a
print (f'{a}x + {b}y = gcd({a},{b})')
saves = \[\[b,a,b//a,b%a\]\]
S\_a = symbols('a')
S\_b = symbols('b')
gcd = b%a
print('\\n===计算gcd===')
print(f'{saves\[-1\]\[0\]} = {saves\[-1\]\[1\]}x{saves\[-1\]\[2\]} + {saves\[-1\]\[3\]}')
while True:
#A = BxQ +R
A = saves\[-1\]\[1\]
B = saves\[-1\]\[3\]
Q,R = divmod(A,B)
print(f'{A} = {B}x{Q} + {R}')
if R ==0:
break
else:
sub = \[A,B,Q,R\]
gcd = R
saves.append(sub)
print(saves)
find = {}
saves\[0\]\[0\] = S\_b
saves\[0\]\[1\] = S\_a
if len(saves) > 1:
saves\[1\]\[0\] = S\_a
for sub in saves:
find\[sub\[-1\]\] = sub\[:-1\]
#print(find)
def exist(find,catch):
#print(catch)
res = False
if isinstance(catch,list):
for i,e in enumerate(catch):
if not isinstance(e,list) and e in find and i < 2 :
catch\[i\] = find\[e\]
res = res or True
else:
res = res or exist(find,e)
return res
catch = find\[gcd\]
def make\_str(catch):
if isinstance(catch,list):
return f'({make\_str(catch\[0\])}-{make\_str(catch\[1\])}\*{catch\[2\]})'
else:
return catch
print('\\n===带入换算===')
print(f'gcd(a,b) = {gcd}')
print(f'\\t{make\_str(catch)}')
while exist(find,catch):
print(f'\\t{make\_str(catch)}')
def make\_res(catch):
if isinstance(catch,list):
return make\_res(catch\[0\])-make\_res(catch\[1\])\*catch\[2\]
else:
return catch
final = str(make\_res(catch))
print(f'\\t{final}')
print(f'\\n===结果===')
sx = final\[:final.find('a')-1\].replace(' ','')
sy = final\[final.find('a')+1:final.find('b')-1\].replace(' ','')
def toInt(s):
if s == '' or s == '+':
return 1
elif s == '-':
return -1
else:
return int(s)
x = toInt(sx)
y =toInt(sy)
final = final.replace('a',str(a))
final = final.replace('b',str(b))
print(f'{final} = gcd({a},{b}) = {gcd}')
if change:
x,y = y,x
return x,y
def LineCong(a,c,m):
'''
solve x for ax ≡ c ( mod m )
'''
print()
print(f'Qestion: {a}x ≡ {c} ( mod {m} )')
print(f'solve for g = gcd({a},{m})')
g = gcd(a,m)
print(f'g = gcd({a},{m}) = {g}')
print()
if c%g != 0:
print('None solution since g ∤ c')
return
else:
print(f'since {g} | {c}, so g | c')
print(f'then equation has g={g} solns')
print()
print(f'solve {a}u+{m}v = {g}')
u0,v0 = solve(a,m)
print(f'u0,v0 = {u0},{v0}')
print(f'\\n===计算最终结果===')
x0 = round(c\*u0/g)
print(f'x0 = c · u0/g = {x0}')
xs = \[\]
for k in range(g):
xk =x0+ round(k\*m/g)
xs.append(xk%m)
xs.sort()
print(f' x ≡ x0 + k·m / g (mod m) ')
print(f'\\t≡ {x0} + k·{m} / {g} (mod {m}) ')
print(f'\\t≡ {str(xs)\[1:-1\]} (mod {m})')
return xs
def QuadCong(c,m):
'''
solve x for x^2 ≡ c ( mod m )
'''
res = \[\]
print()
print(f'x^2 ≡ {c} ( mod {m} )')
for x in range(m):
p = x\*\*2 % m
if p == c:
print(f'{x}^2 = {x\*\*2}≡ {p} ( mod {m} ) ○')
res.append(x)
else:
print(f'{x}^2 = {x\*\*2}≡ {p} ( mod {m} ) ×')
if len(res) >0:
print(f'x = {str(set(res))\[1:-1\]} (mod {m})')
else:
print('No solutions')
return res
#print(LineCong(8,6,14))
#print(LineCong(66,100,121))
#print(LineCong(21,14,91))
QuadCong(1,8)
QuadCong(2,7)
QuadCong(3,7)
结果
x^2 ≡ 1 ( mod 8 )
0^2 = 0≡ 0 ( mod 8 ) ×
1^2 = 1≡ 1 ( mod 8 ) ○
2^2 = 4≡ 4 ( mod 8 ) ×
3^2 = 9≡ 1 ( mod 8 ) ○
4^2 = 16≡ 0 ( mod 8 ) ×
5^2 = 25≡ 1 ( mod 8 ) ○
6^2 = 36≡ 4 ( mod 8 ) ×
7^2 = 49≡ 1 ( mod 8 ) ○
x = 1, 3, 5, 7 (mod 8)
x^2 ≡ 2 ( mod 7 )
0^2 = 0≡ 0 ( mod 7 ) ×
1^2 = 1≡ 1 ( mod 7 ) ×
2^2 = 4≡ 4 ( mod 7 ) ×
3^2 = 9≡ 2 ( mod 7 ) ○
4^2 = 16≡ 2 ( mod 7 ) ○
5^2 = 25≡ 4 ( mod 7 ) ×
6^2 = 36≡ 1 ( mod 7 ) ×
x = 3, 4 (mod 7)
x^2 ≡ 3 ( mod 7 )
0^2 = 0≡ 0 ( mod 7 ) ×
1^2 = 1≡ 1 ( mod 7 ) ×
2^2 = 4≡ 4 ( mod 7 ) ×
3^2 = 9≡ 2 ( mod 7 ) ×
4^2 = 16≡ 2 ( mod 7 ) ×
5^2 = 25≡ 4 ( mod 7 ) ×
6^2 = 36≡ 1 ( mod 7 ) ×
No solutions
代码
from sympy.ntheory import factorint
from numpy import prod
def phi(m):
num\_exp\_s = factorint(m)
print()
s1 = \[ f'{n}^{e}' for n,e in num\_exp\_s.items()\]
s1 = ' · '.join(s1)
print(f'ϕ({m}) = ϕ({s1})')
s2 = \[ f'({n}^{e} - {n}^{e-1})' if e>1 else f'({n} - 1)' for n,e in num\_exp\_s.items()\]
s2 = ' · '.join(s2)
print(f'\\t= {s2}')
s3 = \[ f'({n\*\*e} - {n\*\*(e-1)})' if e>1 else f'({n} - 1)' for n,e in num\_exp\_s.items()\]
s3 = ' · '.join(s3)
print(f'\\t= {s3}')
s4 = \[ f'{n\*\*e - n\*\*(e-1)}' if e>1 else f'{n - 1}' for n,e in num\_exp\_s.items()\]
s4 = ' · '.join(s4)
print(f'\\t= {s4}')
s4 = \[ n\*\*e - n\*\*(e-1) if e>1 else n - 1 for n,e in num\_exp\_s.items()\]
s4 = prod(s4)
print(f'\\t= {s4}')
return s4
def sigma(m):
num\_exp\_s = factorint(m)
print()
s1 = \[ f'{n}^{e}' for n,e in num\_exp\_s.items()\]
s1 = ' · '.join(s1)
print(f'σ({m}) = σ({s1})')
s2 = \[ f'σ({n}^{e})' if e>1 else f'σ({n})' for n,e in num\_exp\_s.items()\]
s2 = ' · '.join(s2)
print(f'\\t= {s2}')
s3 = \[f'( ({p}^{k+1} -1)/({p}-1) )' for p,k in num\_exp\_s.items()\]
s3 = ' · '.join(s3)
print(f'\\t= {s3}')
s3 = \[f'{(p\*\*(k+1) -1)//(p-1)}' for p,k in num\_exp\_s.items()\]
s3 = ' · '.join(s3)
print(f'\\t= {s3}')
s4 = \[ (p\*\*(k+1) -1)//(p-1) for p,k in num\_exp\_s.items()\]
s4 = prod(s4)
print(f'\\t= {s4}')
return s4
phi(1512)
sigma(16072)
sigma(800000)
sigma(1728)
结果
ϕ(1512) = ϕ(2^3 · 3^3 · 7^1)
= (2^3 - 2^2) · (3^3 - 3^2) · (7 - 1)
= (8 - 4) · (27 - 9) · (7 - 1)
= 4 · 18 · 6
= 432
σ(16072) = σ(2^3 · 7^2 · 41^1)
= σ(2^3) · σ(7^2) · σ(41)
= ( (2^4 -1)/(2-1) ) · ( (7^3 -1)/(7-1) ) · ( (41^2 -1)/(41-1) )
= 15 · 57 · 42
= 35910
σ(800000) = σ(2^8 · 5^5)
= σ(2^8) · σ(5^5)
= ( (2^9 -1)/(2-1) ) · ( (5^6 -1)/(5-1) )
= 511 · 3906
= 1995966
σ(1728) = σ(2^6 · 3^3)
= σ(2^6) · σ(3^3)
= ( (2^7 -1)/(2-1) ) · ( (3^4 -1)/(3-1) )
= 127 · 40
= 5080
代码
from sympy.ntheory import factorint
from numpy import prod
def SuccSqua(a,k,m):
print()
#break k
b = \[int(v) for v in list(str(bin(k))\[2:\])\]
b.reverse()
bs = \[\]
for i,v in enumerate(b):
if v == 1:
sub = 2\*\*i
bs.append(sub)
#print(bs)
s0 = '+'.join(\[str(v) for v in bs\[::-1\]\])
print(f'{k} = {s0}')
catch = {1:a%m}
print(f'\\t{a}^1 = {a} (mod {m})')
for i in range(1,len(b)):
t1 = catch\[2\*\*(i-1)\]
t2 = t1\*\*2 % m
e = 2\*\*i
catch\[e\] = t2
print(f'\\t{a}^{e} ≡ {t1}^2 ≡ {t2} (mod {m})')
bs.reverse()
s1 = \[f' {a}^{e} ' for e in bs\]
s1 = '·'.join(s1)
print(f'{a}^{k} = {s1}')
s1 = \[f' {catch\[e\]} ' for e in bs\]
s1 = '·'.join(s1)
print(f'\\t ≡ {s1} (mod {m})')
vs = \[catch\[e\] for e in bs\]
cur = vs\[0\]
if len(vs) >1:
for v in vs\[1:\]:
cur = cur \*v % m
print(f'\\t ≡ {cur} (mod {m})')
return cur
SuccSqua(5,13,23)
SuccSqua(28,749,1147)
结果
13 = 8+4+1
5^1 = 5 (mod 23)
5^2 ≡ 5^2 ≡ 2 (mod 23)
5^4 ≡ 2^2 ≡ 4 (mod 23)
5^8 ≡ 4^2 ≡ 16 (mod 23)
5^13 = 5^8 · 5^4 · 5^1
≡ 16 · 4 · 5 (mod 23)
≡ 21 (mod 23)
749 = 512+128+64+32+8+4+1
28^1 = 28 (mod 1147)
28^2 ≡ 28^2 ≡ 784 (mod 1147)
28^4 ≡ 784^2 ≡ 1011 (mod 1147)
28^8 ≡ 1011^2 ≡ 144 (mod 1147)
28^16 ≡ 144^2 ≡ 90 (mod 1147)
28^32 ≡ 90^2 ≡ 71 (mod 1147)
28^64 ≡ 71^2 ≡ 453 (mod 1147)
28^128 ≡ 453^2 ≡ 1043 (mod 1147)
28^256 ≡ 1043^2 ≡ 493 (mod 1147)
28^512 ≡ 493^2 ≡ 1032 (mod 1147)
28^749 = 28^512 · 28^128 · 28^64 · 28^32 · 28^8 · 28^4 · 28^1
≡ 1032 · 1043 · 453 · 71 · 144 · 1011 · 28 (mod 1147)
≡ 289 (mod 1147)
代码
from sympy.ntheory import factorint
def charm(n):
print()
good = f'{n} is charm'
bad = f'{n} is not charm'
if n%2 == 0:
print(bad,f'\\t{n} is not odd')
return False
catch = factorint(n)
s = \[f' {v}^{e} ' for v,e in catch.items()\]
s = '·'.join(s)
print(f'{n} = {s}')
for v,e in catch.items():
if e >1:
print(bad,f'\\tcondition 1: prime factor v: {v}^2 | {n}')
return False
for p,e in catch.items():
if not ((n-1) % (p-1) == 0):
print(bad,f'\\tcondition 2: prime factor {p}: ({p}-1)∤({n}-1)')
return False
print(good)
return True
charm(1105)
charm(6601)
charm(8911)
charm(105545)
charm(126217)
charm(188461)
结果
1105 = 5^1 · 13^1 · 17^1
1105 is charm
6601 = 7^1 · 23^1 · 41^1
6601 is charm
8911 = 7^1 · 19^1 · 67^1
8911 is charm
105545 = 5^1 · 11^1 · 19^1 · 101^1
105545 is not charm condition 2: prime factor 11: (11-1)∤(105545-1)
126217 = 7^1 · 13^1 · 19^1 · 73^1
126217 is charm
188461 = 7^1 · 13^1 · 19^1 · 109^1
188461 is charm
代码
from pprint import pprint as pt
def gcd(a,b):
\[a,b\] = \[a,b\] if a>b else \[b,a\]
n,r = a,b
#print()
while r!=complex(0,0):
last\_r = r
m,n = n,r
q,r = divmod(m,n)
#print(f'{m} = {q} · {n} + {r} ')
return last\_r
def makelist(p):
catch = \[(2,1)\]
vs = \[0,2\]
for i in range(2,p):
prev,prei = catch\[-1\]
v = 2\*prev % p
sub = (v,i)
catch.append(sub)
vs.append(v)
#pt(catch)
catch ={ k:v for k,v in catch}
return catch,vs
def solve(a,e,b,p):
'''
default : a=1,e=1
solve a·x^e ≡b (mod p)
'''
print()
print()
print(f'{a}·x^{e} ≡{b} (mod {p})')
v2i,i2v = makelist(p)
print(f'I({a})+{e} · I(x) ≡I({b}) (mod {p-1})')
print(f'{v2i\[a\]}+{e} · I(x) ≡{v2i\[b\]} (mod {p-1})')
print(f'{e} · I(x) ≡{v2i\[b\]}- {v2i\[a\]} (mod {p-1})')
print(f'{e} · I(x) ≡{v2i\[b\] - v2i\[a\]} (mod {p-1})')
v = (v2i\[b\] - v2i\[a\]) % (p-1)
print(f'{e} · I(x) ≡{v} (mod {p-1})')
g = gcd(e,p-1)
num = 0
print(f'gcd({e},{p-1}) = {g} , v = {v}',end='\\t')
if v%g==0:
num = v//g
print(f'have {g} solns')
else:
print('no solns')
return
holds= \[\]
for i in range(p):
h = v+i\*(p-1)
if h%e == 0:
k = h//e % (p-1)
holds.append(k)
holds = set(holds)
s = ', '.join(\[str(v) for v in holds\])
print(f'I(x) ≡{s} (mod {p-1})')
s = ', '.join(\[f'2^{k}' for k in holds\])
print(f' x ≡{s} (mod {p})')
res = \[i2v\[k\] for k in holds\]
s = ', '.join(\[str(k) for k in res\])
print(f' x ≡{s} (mod {p})')
return res
solve(a=12,e=1,b=23,p = 37)
solve(a=5,e=23,b=18,p = 37)
solve(a=1,e=12,b=11,p = 37)
solve(a=7,e=20,b=34,p = 37)
结果
12·x^1 ≡23 (mod 37)
I(12)+1 · I(x) ≡I(23) (mod 36)
28+1 · I(x) ≡15 (mod 36)
1 · I(x) ≡15- 28 (mod 36)
1 · I(x) ≡-13 (mod 36)
1 · I(x) ≡23 (mod 36)
gcd(1,36) = 1 , v = 23 have 1 solns
I(x) ≡23 (mod 36)
x ≡2^23 (mod 37)
x ≡5 (mod 37)
5·x^23 ≡18 (mod 37)
I(5)+23 · I(x) ≡I(18) (mod 36)
23+23 · I(x) ≡17 (mod 36)
23 · I(x) ≡17- 23 (mod 36)
23 · I(x) ≡-6 (mod 36)
23 · I(x) ≡30 (mod 36)
gcd(23,36) = 1 , v = 30 have 1 solns
I(x) ≡6 (mod 36)
x ≡2^6 (mod 37)
x ≡27 (mod 37)
1·x^12 ≡11 (mod 37)
I(1)+12 · I(x) ≡I(11) (mod 36)
36+12 · I(x) ≡30 (mod 36)
12 · I(x) ≡30- 36 (mod 36)
12 · I(x) ≡-6 (mod 36)
12 · I(x) ≡30 (mod 36)
gcd(12,36) = 12 , v = 30 no solns
7·x^20 ≡34 (mod 37)
I(7)+20 · I(x) ≡I(34) (mod 36)
32+20 · I(x) ≡8 (mod 36)
20 · I(x) ≡8- 32 (mod 36)
20 · I(x) ≡-24 (mod 36)
20 · I(x) ≡12 (mod 36)
gcd(20,36) = 4 , v = 12 have 4 solns
I(x) ≡24, 33, 6, 15 (mod 36)
x ≡2^24, 2^33, 2^6, 2^15 (mod 37)
x ≡10, 14, 27, 23 (mod 37)
如果这个项目在 github 上开源一下,那么所有学科的所有考试,全都变成了无脑传参,抄答案。
只要魔改一下计算器,然后再把代码做成汇编放进去,不论你会不会这个算法,你都能答对数学题,而且格式工整,过程详细。
教授早就知道如果允许大家带计算器,那么计算器会被技术大佬给玩爆了。
还可以装网卡,用 HTTP 协议,接入数据库。
用搜索引擎算法,直接返回答案。
正是因为学校的高层知道,技术有多厉害,所以不敢让我们用。
不然学生一个个开了挂一样,一年选修 12 门课,2 年读完大学,那学校还怎么收学费了?
1 计算器太容易外接其他各种设备进而成功作弊了。
2 这对偏远地区来说极度不公平。
如同考试不会出现麦当劳之类的贫困地区可能没见过的东西。
3 一个足够智能的计算器能暴力算出许多问题。
而这些问题可能就是需要考察的一部分。
我都不想吐槽,那个数学概率统计上求期望,求线性回归方程,有的老师出题有毛病,那个数据是能算得出来的?你不让带计算器好歹把一些数据写在题目后面啊。
那个表格给的都是小数,我一个老师看到都直接放弃,现在高考计算要求越来越高,根本没时间算晚。
计算器是一种电子设备,原则上功能要做到超过一台高端手机或低端台式机都没任何问题。那么考试时又不能指定某型号和厂家,对功能限制,更是需要考场负责人去测试。只有统一分配才合理。。。。。。但是,高考经常是过千万人呢。这种做高端的话,价格不便宜,做低端的,故障概率和质保期都不太能适合高考这种情况。(高考如果可以自带计算器,哇,那可就是八仙过海,扫了题目直接给你把公式和答案例出来都不稀奇,而且量上去了,价格还不如一台中端手机,你懂的)
另外考试并没有过度的把考查放在计算本身上,基本的计算在中小学就过关了。很少在高考出现需要用计算器来节省时间这种夸张的纯计算。比如小数点前面超过 6 位,后面至少还有两位,这要几个这种数的加减乘除,确实浪费时间,但高考倒是基本不会有。
高考的数学是通过纯计算卡人的话,这在 ZH 已经可以说是笑话了。
以前中国穷,好多人买不起计算器的。现在不改是因为没必要改,因为初中以上的数学考试重点都不是数值计算了,没什么必要总计算器。
因为用不到。
先反对本问题下某高赞答案。有些人遇到什么事情都能喷上一番,就像本问题下的某高赞答案,非要把这个问题牵扯到什么 “中国人觉得工具越简单越牛逼” 的思维上来。
武侠小说里对神兵利器的追求少吗?倚天屠龙是干嘛的?两弹一星研究中用算盘那是事实,当时国家确实没有这么多计算设备,不这么拍还能怎么拍?你穿越回去送几台计算机吗?要是真改成用计算机来算,这些人又得喷篡改历史了。
我国的确很长时间在很多方面都比较落后,不得不使用落后的设备来实现更高的需求。这是无奈,也是能力,但绝不是某些人口中的劣根性。
下面说为什么数学教育,尤其是中小学数学教育中计算器作用不大。
中小学的考试中,很多是代数运算不需要计算器,要算数的一般都是凑出一些比较整的数。就像很多答案说的,要是算出来的数很奇怪,那就说明你算错了。而且中小学数学教材中也是教过怎么使用计算器的。
很多考试也是允许使用计算器的,比如中学生物理竞赛,可以携带卡西欧 991 这种功能强大的科学计算器。大学以后可以使用计算器的考试就更多了,像会计考试之类还有专门指定的计算器。
培养手算口算能力对数学教育还是挺重要的,让人对数字有更好的感觉,实用意义也比较大。
而且当前中国的数学教育并没有过度强调这一点,中考高考的数学题中纯数字运算的很少。不会做的题,就是给你计算器也照样不会做。
没必要那么阴谋论和上纲上线,其实就是很简单的原因——这种电子产品里面动手脚藏作弊用的摄像头或者通讯设备太容易了,甄别麻烦,干脆一概不让用省事。实际上到了高考的时候,无论是数学还是物理考试,没有那么多能用到计算器的基本运算给你算,不差这点笔算。
看很多人的回答,给我一种数学考试大量地在考算数,而我们学数学是在学速算的错觉。我学的是假的数学吗?还是你们都还是小学生?
实际上是因为有些选择填空题是可以暴力求解的。而考试目的并不是考你会不会摁计算器,而是用更 “高级” 的数学定理(比如级数公式)算。如果你的解题思路是正确的,根本用不上计算器。解禁计算器其实没有问题,只不过出题的限制又大了一些,必须出无法暴力求解的题,然而这毫无意义,完全是自缚手脚。
补充一点,我在美国当助教的时候发现,美国学生用计算器是真没办法,他们那反人类的 sb 单位制,不用计算器没法整。而且他们非常轴,重力加速度就是 9.8,其它量该是整的还是整的,你去乘除吧。而国内要么 g=10,要么其它量改成 9.8 的倍数,基本上有经验了看一眼就知道计算结果,比你摁计算器快多了。
因为除了小学阶段训练笔算能力的计算题,中学阶段的数学题主要的作用是训练数学思维,强化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基本算法的掌握,基本不需要使用计算器。这个阶段的数学题答案基本都是整数、简单的代数式或者简单根式(如 1±√5 之类)。如果解出来的答案特别复杂,基本可以推断做错了。不让使用计算器,说明考题并不涉及复杂计算,其实也算给考生减轻负担。
两个简短的故事:
1、“让优秀的人像奴隶一样把大量时间浪费在计算工作上是不值得的。”——莱布尼兹
他发明的计算器虽然只能进行加减乘除运算,但也是具有深远意义的;他发明的微积分符号因其简便而被沿用至今。
2、莱布尼兹曾写信给康熙表示想来中国开科学院,而康熙则表示我们不需要。
这跟体育 1000 米跑步考试不让骑自行车一样了……
借用当年微积分 S 老师 wxf 的话回答
其次,我觉得把计算能力作为考察的数学考试已经很善良了,不会真的有人想考带了计算器也一道题做不出来的考试吧,不会吧 ^_^
别说带计算器了,带电脑允许联网的考试我都考过,老师照样可以做到卷面平均分不足 60^_^
因为教育,培养的是人,是人内化于心的素养,不是 “操作工具的技术”。
定理公式,不是一串符号,而是现实物理世界规律的描述,这东西需要经过自主意志对相应物理现象进行验证才能真正内化于心。验证,是在自己意识世界中对相应物理现象的复现,物理现象的变化是体现于数学规律,你无法在意识中复现数学规律,那你怎么去 “验证”?
只记定理公式,那不是成了不讲究理解记忆的死记硬背了么。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自励自强。你操作计算器的能力再强,那也是呈现结果更快而已,呈现结果给谁看?给你自己?只给你自己看,你用得着那么着急么?那么,这操作计算器的能力,于你自身何益?
因为计算能力是考察的一部分,尤其是工科类数学
计算能力强对工程类工作助益极大,此外学算法学的快的人往往计算能力都比较强
计算器和 matlab 不是万能的。很多东西,比如机器学习推公式,自己不动手写一遍光看书绝对不可能掌握。
计算能力相当低下却在理工科发挥出色的人非常少见。
说什么呢?
给你演算草纸还叫心算,是让你笔算
更主要的,数学考试有几个数字啊,代数几何到数理分析微积分,都是符号好不好,你真的上过学么?
听说过网络上传的中国三大神书吧。
《赤脚医生手册》《民兵军事训练手册》《军地两用人才之友》,被称为末日生存手册,肩负着核战以后重建人类文明的职责。类似的还有《十万个为什么》。
我发现中国教育很多都是围着末日生存主题展开的。比如不注重美术音乐,但是日常跑操,就是末日机动能力。比如地理课就是教大家适应环境,了解天时地利,寻找矿产资源用的。比如政治课就是教大家在核战后迅速组织政权,掌握人和的。都末日了,那里还来的计算器,所以就要训练人工计算能力。
所以中国人是最不怕核战的。类似的还有生化危机,我们也是不怕的,在中国成不了气候。你拍个丧尸片,在中国总是很违和的。
最后,手动狗头吧
因为……
老师精心编制的作业、考卷,一用计算器就显不出精妙之处了,比如:
23+45+55=?
1+2×3=?
……
以上还是等式明示的情况,更多让家长掉头发的,号称培养数学思维的,奥特莱斯数学的,堪比语文阅读理解的,比如:
行程问题、追及问题、相遇问题、数三角形、数正方形、顺水逆水行船问题、大学生都不会做的三加二除四等于几的问题……
这时候我就会想,纳皮尔吃饱了撑的吧?全球人民老老实实地靠心算笔算诛心算比人脑功力,不好吗?!!!
在不允许使用计算器的前提下,绝大多数以考验技巧为主要目的的题目会在计算过程中给予一些很巧妙的数据控制,并使得最终结果不会特别丑陋 (毕竟影响阅卷效率)
当你开始数分母位数或者考虑保留有效小数的时候,很大概率是哪一步算错了……
感觉原因的其中之一就是:
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又快又准地自己做出计算需要有高度的处理能力以及脑子的回转速度
在日本的话好的企业越喜欢要偏差值(即学校档次高)的学校的学生。➡️其中之一可以想到的原因是偏差值越高,入学难度越高的学校的入学考试的题目越复杂➡️阅读量计算量同时考察到的知识点的量以及需要处理的信息量就越大。
(日本是统考 + 各个学校自己出题的制度,类似于全体学校一起自主招生,一定程度上互相排斥)
比如日本全国统考的共通 test(旧 center 试验)虽然考察的都是课本级别的基础知识没有大的思维上的难度,但是时间及其紧迫,如果不能把考纲内容(报考数学的公式解题套路等)都清清楚楚地背下来,能够以 PC 级别的反应速度以及【计算速度】马上想起来解答的话,几乎很难拿高分。而东京大学的学生普遍都可以考 90% 以上的分数,乃日本之最。
然后再说下各个大学自己出题的校内考 · 自主考试。 即使是最难关的东京大学出的题目,真正很有深度很考察真正意义上的思维能力甚至是创新能力的题目及其少,绝大多数都是基础~中等难度知识的组合,但是题目的阅读量 · 信息量之大,需要一次性调用并处理的知识量之大,以及题目的复杂繁琐程度乃日本甚至世界之最。在日本民间对东大生普遍的印象是:【处理能力的怪物】 甚至是(处理,计算,记忆能力变态的)【人肉 PC】(而不是思维能力很强,创新能力很强)
而这样的东大生总体来看就是日本的大企业最喜欢最想要的最优秀的【齿轮】
如果我现在告诉你,上海高考数学卷可以用计算器。
那么你猜下评论区是吵着闹着要上海高考禁用计算器的多还是全国统一都能用计算器的多?
问这个问题的是小学生吧。
到了初中就知道计算器用处不大了,学到三角函数的时候老师还会让你带计算器呢。
到了高中,计算器? 考试的时候就算给你数学课本,你该不会还是不会。
至于大学,就凭你问的这个问题你还想上大学??
第一,中国的数学考试不全是禁用计算器。比如上海高考数学,就允许用计算器。再说中考的话,很多地区都可以计算器。
第二、禁用计算器确实有好处。
1、懂行的都明白,很多时候,问题不是列好了算式等你来算结果。而是是抽象的符号化简变形等等。并没有具体的数值。最典型的就是三角恒等变换化简,例子如下
2、有时候我们需要通过数感、数量关系去发现问题突破口,进而解决问题。比如立体几何证明题中,有些题需要根据棱长,逆用勾股定理,从而发现线线垂直。你能否在众多的数量关系中敏锐的发现勾股关系,这才是关键,并不是有人指明了哪个三角形,叫你去验证!
3、计算器是人发明的,想要创造和改进相关技术,少不了设计者对运算的高度掌握。如果设计师也不会算,而是依赖计算器的话,那他怎么从原理上改进和突破呢?倘若设计师不懂原理,依赖机器,那程序出问题时他怎么修复呢?
4、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是一个问题的答案,而是解决一类问题的算法。我想,这方面程序员应该比我有发言权。我们需要设计算法,而不是去算结果。
运算是数学的基石,在现在盛行的学科核心素养里面,数学运算也是六大核心素养之一。
有大量计算题的基本上是小学阶段,这一阶段小学生还处于学会使用加减乘除的时候,教的都是计算方法,什么分配律、结合律、交换律,本来就是教你怎么笔算心算,不考这个考什么?而且一个初高中的高年级学生去看这些小学计算题,是非常简单的,虽然小学计算题量大,但并没有到一种繁琐的地步。
初高中阶段重点题目都在函数、几何、概率、数列这些上面,复杂的计算题其实比较少,计算的部分一般最多只涉及到三位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中超过三位数的要么有方法化简,要么有规律推导,而且基本上没有纯粹的计算题,这种情况说实话不如笔算来的快,可以回想一下初高中的草稿纸上复杂计算多不多,难道最多的不都是画图、列方程之类的吗?
此外,小初高阶段的计算数值,出题人都处理过的,关键的中间值和最后的结果往往都非常简单,如果一道题你算了很久都没算出来,或者算出来的值非常奇怪,大部分情况都是你算错了,而且算错的原因往往不在于你的计算能力,而在于你思路错误。
至于大学之后,部分专业有很多复杂的计算,尤其涉及实验的学科,手算确实麻烦,但这个时候已经不禁止学生使用计算器了(高数除外,理由同初高中),甚至会要求学生买个科学计算器。
综上,中国数学考试并没有题主说的折腾学生,至少在计算方面没有。一是小学就是学计算的时候,计算量大,但并不难,基本上都是基础计算,只是小学生刚学,觉得困难很正常;二是其他教育阶段,主要考察的是非计算的数学知识,并且设置数值降低了计算难度;三是真正涉及无规律的数值计算的时候,是允许甚至鼓励使用计算器的。
最后题主说的 “现实生活中需要我们心算的地方实在太少了”,其实不然,我们现实生活中遇到的计算也是很多的,比如小摊小贩或者菜市场,他们没有收银台,基本上靠口算心算,其运算难度就是小学水平,你买东西的时候,该给多少钱,找多少钱不也是稍加思索就出来了吗?这就是你用心算的地方,得益于十几年教育,已经成为你基本技能的一部分而不自知罢了。此外,面对大数值,生活中也有心算的场景,很多时候我们并不需要准确的结果,常见的就是生活和工作中说的预算,对一些复杂数字抹零或者添零,再来速算。
考研可以用计算器
一般竞赛(非数学)都会让你带计算器,而且想做题就一定要带否则根本算不动,只不过对计算器有着各种限制。他们允许计算器是因为这些考试的重点并不在于你怎么把这些数算出来,你要做的是怎么列出式子,当然对计算器有限制是因为现在的计算器太智能了,极限一点带个神威太湖之光或者天河那么考试就没意义了。
对于中学考试而言,首先考察的就是一些计算能力,这个时候肯定不会搞计算器,况且现在计算器太智能了,很多考点有了计算器就没法考。而且由于中学内容不多,如果放开了计算那么就得在其他地方下功夫,但是内容还是够的。当然有了电子设备重要的就是反作弊,直接禁止一切电子设备好处理,开了个小口子就会很麻烦。
用计算器不会显著提高数学考试成绩,反而会搞得手忙脚乱
我特别支持这类提案。
当然,中小学阶段我打死都不会让我家幼崽用计算器。
别人蠢可以,你别跟着蠢。
…… 其实我比较反对上面几位的答案,最近几年的数学物理化学也越来越注重计算能力的练习,尤其物理和化学…… 经常小数点后好几位。我觉得吧,这样能看看一个人粗心不粗心
数学考试题目中的数字一般都是凑好的,极少出现小数点后很多位的情况。中国的数学教育上有苏联的影子,很多定理公式不需要你用数学软件数学工具去探索,记住就行了。而且强调计算能力,自然不能把所有运算交给计算器了。
早些年部分省的中考是允许使用计算器的,高考应该只有上海市允许,大学期间的数学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数学分析等)一般都是闭卷 + 不允许使用计算器。
实际上大型考试允许使用计算器会带来很多公平性问题,毕竟没有人知道考生带的计算器中那块小小的屏幕下是什么样的电路。因为计算器很少被允许进入大型考试的考场,因此也没有一份 “机型准入名单” 供监考老师参考。让考试主办方统一提供计算器也不现实:一是配发和管理成本太高,,二来依然无法避免考生伙同监考老师集体作弊的问题。第三如果提供同一个型号的计算器算不算有品牌垄断嫌疑?
诸多问题难以短时间内解决,让中国学生在考试中用到计算器还任重道远呐!
但凡说个物理 / 化学考试应该允许携带计算器我都认了,数学考试哪来的繁复的计算?
大可放心,如果计算器可以给你用,其实也不会有什么大用。20 多年前高中人手一个这东西,高考实际上动不了几次。
上海数学高考能用计算器呀
考过公务员的应该都知道,行测五大题型中最后一个是资料分析,里面一堆几万几亿的数字加减乘除,数据排布也乱七八糟,刚开始做的时候头昏脑胀,望而却步,尤其以陕西最甚,因此大家也常调侃陕西是招计算器的。
但是如果专门学习或者研究过资料分析的考生,都会慢慢得出一个结论,资料分析是以分析为主,计算为辅的,四五位数的乘除加减大多可以约分为两位数和三位数的计算,而且有的题目可以直接通过选项或者分析题干的方式直接得到答案,这样实际计算量就不多了,像江苏卷一般还会玩弄公式,有的题看起来需要五六步计算,但如果活用公式,实际只需要两三步即可。当然,陕西除外。。。
说了一大圈,我就想说,数学考试也是一个道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运算绝大多数是套用容易计算的数字的,如果这时候还需要计算器,更应该反思的是自己的学习是不是错误,而不是教育是不是有问题。
可能有的人认为数学计算对很多人来说没有用。因为工具可以轻易的代替人工。
可能你认为奥数也没有用。物理学的什么小滑块也没有用。化学学的酸碱盐也没有用。因为生活中你大概都遇不到。
但是数理化对于人的逻辑思维的影响和训练是潜移默化的。会塑造一个人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脑回路。你没感觉到,就是你没被训练出来。
有人可能会杠。你看谁谁谁,大老粗,一天没学过数理化,逻辑能力也是杠杠的。是,这种人有很多。人家是天生的。你有这个天赋吗?大部分人还是没有的嘛。
对于普通人,没有天赋,没有天生就会处理问题的那根筋。那么经过数理化的训练,有的人可能会训练出来,也有的人练也练不出来。
但是上学受教育,好歹得让你练练试试。
除了专门测试计算能力的题,大部分题目的困难并不在算数,而是在于思路和逻辑。如果考试题目需要用计算器作答,那就说明这题目出得非常失败。
给你计算器也没用啊
2021 江苏高考物理计算题
2020 江苏高考数学解答题(注: 2021 江苏高考数学不是自主命题,是全国卷)
本人已毕业十多年,高中数理已经一窍不通了
妈蛋我看到学生的计算器我都哭了!妈蛋还可以画图啊!带这玩意妥妥的开挂啊!
问这个问题的人大概没上过大学……
当你看着一道数学题,拿着全世界最牛的计算器,却只能按个归零的时候。
你就知道有道题,你只能写个大大的:
我觉得之所以不让带,是因为计算器是电子设备,还带个显示屏,可以做成各种作弊器,检查成本太高,普通人根本不知道这个电子设备究竟会不会带来考试不公,各种考试都是十分排斥电子设备的,现在很多考试的考试用品都不让带,直接考场给准备好。
我经历的各种考试,最多的也只有结果部分需要真正的算,而且也就是基本的乘法,除法,无非数字大一点,不能整除一类的。
最后,不让带一个是没必要,另一个是杜绝有心人的作弊行为。
考研初试很多科目都是要求带计算器的,甚至是考场配发计算器,数学当然是会给你计算器的
当加减乘除变得不重要时,自然会把繁琐复杂的内容简化,而要你明思路就行
算个 704*268-430+261 的阶段是不需要用计算器的,高考之后的涉及数学的考试也是会有计算器的
同意
的观点。
大学之前那些计算基本上没必要用计算器,这也算是一个基本技能。
一个芝加哥同学告诉我,他们有同学连某个数乘以 10 这种计算,每次都要用计算器。还有一次由于当中心算出 6x8 等于 48,被同学惊呼,不愧是中国人,算的就是快。
个人认为不管是你不会背乘法表,还是乘以 10 不用计算器,都无所谓,但是我还是愿意自己这种水平不至于太差。。
就像电子词典到处都是,我还是希望在用手写的时候,能够流畅地不翻字典地写出文章。
要不然,老外学会 “多给一块找五块” 的时候,
又问 “数学教育为啥要让学生用计算机而不锻炼计算能力?”
———————以上纯扯淡——————
就是为了锻炼计算能力。
说几个现象:
1 大学不开语文课 4 年,语文水平明显降低;
2 电脑永久了,写字容易忘字、错字;
3 计算能力降低,依赖计算器;稍微有点复杂一些的计算就容易出错;
……
难道题主不知道大雾考试能带计算器?
首先上面答案都是对的,计算方面做了相当的简化。难算就是解错。简化甚至达到了某些题用对技巧的话,选择题不用纸笔可以口答的程度。
为什么要做简化?首先,中等教育培养重点在思维而不是计算(公式定理思维方法的运用),看下面评分方式就知道。其次,考试时间有限,没时间做复杂笔算,必须简化。
现实中不会刚好有这么好的数字出现啊?是的,但这些学科本身已经是简化版,高中物理不学杠杆的你能想象?圆周率居然只取小数点后两位你能想象?并且都很明确地说明了 “我是简化版”,比如说实验题的怎样消除实验误差,大题“无视 xxx 离子影响” 等。真正严密精细的计算在培养工程师的大学才有,高中依旧处于教育普及阶段:重思辩,轻计算。
另外说说高中考试的评分方式吧,“按步骤给分”。并不是计算结果错误就全盘否定的。
比如物理大题,列对公式和步骤(不能多列或少列,不能带数字,保证正确性),计算结果也就一个一分。全部错误,大概就扣 1/3 的分,一般是 3 分。
计算结果真的不重要。
笔算一整页那是大学的题,大学给带计算器考试。
高考大纲对运算能力的要求:会根据法则、公式进行正确运算、变形和数据处理;能根据问题的条件和目标,寻找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能根据要求对数据进行估计和近似计算。
给计算器就是让这个要求成为一纸空文。
哪天考纲说数学不考运算能力,分分钟给你简易计算器,估计那会卷子上就没有什么对计算要求很高的题了,比如 20 年前的 2003 数学江苏卷,感受下葛大爷的愤怒吧。
大学考试一般都可用用计算器,但是 a 乘以 b 等于 ab,结果可以带积分符号,需要计算器去算什么呢?
因为我们讲究手工匠人精神,不用现代化机器还包含了人工费(doge)
其实上海从高中开始后都是允许使用计算器的,我在这里斗胆说一句,我觉得上海教委的这个操作还是很理智的,个人感觉基础的数学计算在小学初中的时候就应该打好了才对,而高中开始应该培养的是数学素养和灵感,换句话说算术可以靠训练,数学还是要靠脑子。
我们一般说的计算器都是卡西欧的 fx991 这个系列的,非常经典的计算器之一,具有基础的三角、函数、极限等功能,但其实在我天朝的数学试卷中,除了个别填空题和选择题可以用计算器的一些功能开开挂走走捷径(比如我算 log 都是直接用 999999999 代入 X,是可以直接算出正确答案的,并不是说我不会算 log,只是我觉得浪费时间做无意义的计算其实没必要,关键是计算的逻辑学会了就可以),除了这种类型的题是属于用计算器开挂了外,其他通过推理演绎算出来的答案,负责任地说,计算器只能是个辅助工具,就是减少你手算心算的时间,避免出现你脑子正确但是突然意外算错了的情况。
可惜的是,天朝的父母老师还是固执地觉得… 哪怕这个人再聪明解题思路完美无缺,他只要出现了计算失误,那就好比是杀人放火的罪行了……
这种极端思想和一位高赞答主
说的一样:
中国思维的特点是:谁用的工具越朴素代表谁的水平越高。如果啥都不用,那就是最厉害。
武侠小说里,用树枝的就比用剑的水平高。什么都不用,只用内力的,那代表最厉害。
两弹一星的影视作品里,类似清北大学生打算盘,人工计算的情节必有。
这代表厉害。不用枪也不用炮,直接手撕鬼子,这代表厉害。
所以说,数学考试,怎么可以用计算器呢,学霸是连草纸都不用的。
真的,说到我心坎里去了。
独孤九剑牛逼在哪里,最后就是手中无剑心中有剑,大家觉得好牛逼啊!
你废话,他独孤求败也是从普通剑练起来的,而且天赋之高鲜有人匹敌,杨过最后虽说练了黯然销魂掌,那前期不也练了重剑嘛。
但是咱们天朝的家长就是觉得自己娃是千年一遇的天才,直接超过独孤老爷子开练无剑都是可以的,然后就会出现像我幼儿园一人一个算盘在那练习 “珠心算”。
歪果仁:???踏萌在干肾摸。
你说做做笔算我觉得很合理,心算这个东西真的不是一定有必要的,一来中高考不考心算,二来智商 > 70 的人都知道算盘这个东西放到现在真的没卵用。
你在那噼里啪啦打算盘,我用 Excel 都能给你批量生成答案了。
不过没办法,我国的学神们别说算盘和草稿纸了,将来有专家发明教小朋友用鼻子做大数据计算我都不意外。
为什么大家的回答都是关注题目难易…
o(╯□╰)o 也许正是因为不能使用计算器才把题目出简单的呢?【我乱猜的别打我】
事实上,初高中都有学习计算器的章节,尤其是计算方差和回归直线的时候,课本上都是使用计算器或者计算机进行计算的。
但到了考试,算方差和回归直线怎么办呢?如果按照课本上的数据量,那肯定算的半死了,所以就减少数据,高中计算回归直线很少有超过五个数的。
为什么不让用计算器呢?
初中老师给的解释是,每种计算器的功能不尽相同,如果要用计算器的话必须统一使用一种型号【就跟初中语文考试可以用字典但必须是《新华字典》一样】,可是如果所有的中学生都用的是一种,很容易造成垄断,这是违法哒~
另一种原因我估计他没好意思说,这么大一笔利润,计算器厂家不得抢的头破血流啊,而且如果一旦一种被定做标准计算器了,其他的厂家也离破产不远了。
再者,如果不定一种计算器作为统一使用,各种【充满人类智慧】的计算器一定会层出不穷的……
不让带计算器的考试都不需要太多太复杂的计算。要不然就是初中之前需要考察算术能力的考试。
题主是外宾吗?
1. 国内数学考试基本没有普通数据计算的,小学数学除外。
2. 题主说得是什么样的计算器,如果是具备计算复杂函数的历史,那考试就没有意义了。
3. 防止技术作弊。
一个人的知识结构决定他的思想方法,也就决定了他解决问题的思路。心算能力就是一种能改变人解决问题思路的东西。
举个例子。某人要把一堆鸡蛋带回家。因为路远还颠簸,有必要拿专门的盒子装一下。盒子放得有点远,一摞摞的新盒子放在楼上的仓库里。
有心算习惯的人往往会先数一下有多少个鸡蛋。比方说一数,35 个,那就知道了应该上楼去拿 3 个盒子。回来装好了就可以走了。
没有心算习惯的人往往会先上楼去抱一摞盒子过来,装好所有的鸡蛋,再把剩下的盒子送回楼上去。
这仅仅是举了个简单的例子。事实上,不经意间第一反应的差别还有很多。
总有中国人爱嘲笑美国人找零。六块三,付十一块三,退回一块三收十块,找三块七。
这种情况我不敢说没有,但我见的不多。我见过的更多收银员根本不会去看你应该付多少,然后从你付的钱里挑出整的,按照那个找钱。因为对于算数不好的人来说这根本不是最简单的办法。
更多的情况是,你应付六块三。你算好了,付给他十一块三。他打开收银机,数你付了多少钱,十块,十一块,十一块三。把钱放进去,输入十一块三。机器显示应找零五块。他拿一张五块的给你。
首先,是因为教育经费不够全民素质教育(非快乐教育),为了弥补地区间教育差异和教育资源的缺失,不得不通过设计完全不需要计算器的数学题考察学生算数能力,用来提高区分度并给部分天才一点上升通道。
第二,训练数字敏感性,很多数字的计算是有套路的,一直训练口算笔算心算确实能提高学生的数字的定性感受。就比如九九乘法表就是种族天赋,很方便日常。
第三,教育理念落后。其实算数只是数学中很小的一部分,训练的再好最多买菜算的快点,对数学思维的训练没啥大用。还不如讲讲微积分这个伟大的数学工具。可在编教纲时中国大部分数学老师并不一定能教好微积分(当年教育水平太差,我 90 后还有不少老师是师专毕业,自己也弄不明白微积分)。很多教纲是老人手编写的,其实已经不适应中国的国情了。
说一个典型的,你打算怎么在圆锥曲线大题上用计算器
你能提出这个问题,说明你经历的考试种类不多。
一般的考试,比如义务教育和高中,都不让用计算器,是因为计算也是考察内容之一。高级一点的考试,比如奥赛。甚至当年我参加的高中奥赛班录取考试,都允许使用计算器。因为计算不在考察范围,也就是说,像我这样没上过培训的沙币,给一个计算器,我也只能交白卷。
本人在知乎潜水一年多了都是看看许多内行人说门道今天见到此题认为自己是一名学生对此有所了解所以才回答此题 (如果有什么不对希望大家谅解!)
Ps: 本文只是个人观点, 没有什么根据如果对此有所了解的专业人士勿喷!如果认为我是自娱自乐的读者请勿继续阅读。
中国学生不让使用计算器是因为考试制度。中国凡是选拔人才都是通过测试来达到自己的目的。首先测试可以更加客观的反应出你的能力,可以让测试人更好了解一个人的能力,可以达到选拔人才的目的。
不让使用计算器表明了中国人对考试的看重以及考试的公平。学生不让使用计算器高考以前都是为了高考而准备的 (大学让用不用不知道)。因为高考是中国最重要的一次考试(如同古时候的科举) 考好了在中国家长认为就一定会有个好的前程,所以对于全国所以没高考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人生的最重要一步为了走好这一步就要按照高考规定不使用计算器,由此开始就要训练计算能力为高考做准备,所以要养成不用计算器的好习惯,所以在各种考试中都不会让学生使用计算器。要是平常用惯了,考试时会影响计算能力造成时间的浪费,从而可能考试失利,从而影响大局啊。
为什么高考不让使用计算器呢?最主要的原因是作弊!
现在高科技越来越发达,什么没有?从带显示屏的橡皮到放到耳朵里米粒大小的耳机。现在越来越高端的作弊手段使的考试变得越来越不公平 (现在也不公平只有高考过得人都知道) 计算器是电子设备所以不让带入考场怕就怕有什么高科技暗藏其中, 让监考老师防不胜防, 为了考试的更加公正, 只有杜绝使用计算器才能达这一目的。还有一个其他方面的原因就是可以更加的考验一个考生的能力。如果使用计算器就可以节省大量时间使正答率更高,为什么呢?我相信学生们都能理解, 现在大部分计算题都是非常凑整的数,如果一道计算题你算了十分钟你发现算了一个小数点后五位都没算开那一定是算错了, 如果使用计算器你就会有用几十秒算出正确的结果节约双倍的时间。
一个可以考验学生能力又可以大大提高考试的公正何 (bu) 乐(guan)而 (wo) 不(shi)为呢?
(谢绝转载)
这个问题很难理解么?
参加过高考的人都知道吧,数学考试题,从来都不是在考计算。
数学,学习目标之一就是学习算数。
考试只是检验你是否会算数而已。
一旦用了计算机,考试的作用就达不到了。
至于其他不是考虑算数的知识点,基本都帮你凑个整数出来了,方法用对了算起来肯定比计算器快。例如计算从 1 加到 1 万之类的,通项公式一套进去,答案就出来了。难道你还要用计算机去 1+2+3 这样子吗。
又或者说几何类型的题目,不会的就是不会,给你计算机也算不出来。
因为除了小学老师,初二以后,计算器基本没用。
可以用的,大学工科和考研专业课,都可以用。
高考以前不让用是因为高考不让用,如果现在用成了依赖,高考咋办呢?而且平常不会出那种刻意把区分度放在纯粹的计算上的题目的,这不是问题。
那为什么高考不让用呢?因为这是 “人生中的唯一一场考试”,带着计算器,各种妖魔鬼怪的作弊就太多了,检验成本陡增,不切实际。而且同上,试题区分度不卡计算力,实在没必要。
不使用计算器相当于从二年级背会 99 乘法表之后每天都在复习 99 乘法表,连续复习 10 年的时间,大部分人一辈子都不会忘了。
如果上初中甚至小学高年级就允许使用计算器,那 99 乘法表基本就很少人记得住了,而中国又是通过 99 乘法表来计算乘法,就相当于,如果失去了计算器,就失去了计算乘法的能力。
不要觉得这很离谱,就拿写字来说,多少人工作后几年没写字,突然需要签名的时候发现笔都拿不稳了。就大学有的人打一个学期游戏,期末考的时候写字都变扭。
因为用初级的工具来解决高级的问题才是最体现一个人思维能力,也是最锻炼人思维能力的方式。用计算器当然可以得到正确的结果,但学习阶段,结果本身不重要,理解底层的运算逻辑才是培养学生的根本。在未来从事研究的时候我们更多的遇到问题很高级,而手头的工具相对滞后的情况,这就需要一个人需要发挥创造力,把手头的低级工具发挥到极致,解决掉高级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再发明出高级工具,用更一般的方法来解决高级问题。所以我认为我们的教学是符合科学探索的一般路径的
国外能用计算器的代价是题目有一部分是随机出的数字,答案可能是任何乱七八糟的带根号的玩意,很难根据结果是不是整数来判断自己算对了没
而且其实也有 ban 计算器的卷子…..
在谈论教育问题的时候,总有像题主这样的人总是认为什么什么不必要什么什么不必要。类似的理论还有很多,英语没有必要学那么难,英语没有必要学,普通人以后用到英语的很少,数学没有必要学那么难,普通语言以后买菜难道要用三角函数吗?
请大家记住一点,教育是你自己的选择。追求的永远不是必要。我们通过学习更多的东西来开拓自己的上限,而不是说先明确我们的底线在哪里,然后教育就是为了满足底线要求。
比如数学的这个问题大家都知道计算繁复,但是大家也知道在繁琐的计算当中可以锻炼人的耐心细心以及对数字的感觉。为什么我们总是嘲笑是里买个东西找钱要算半天。不就是因为他们在用计算器的时候,你没有用计算器吗?
事实不是先明确你是个普通人,什么什么东西你根本用不上,所以你只用学那么多,而是因为你选择学什么样的东西,你选择以什么样的态度和状态去学什么东西决定了你未来是不是普通人。
那你有什么权利在小学生刚开始学算术的时候就确定了谁必定是普通人?
你所谓的牢记定理就可以了,和锻炼计算能力并不冲突啊,而事实上在我们的中小学教育当中,这两个过程是分开的锻炼,计算能力往往是在小学阶段,而这个阶段恰恰你不需要记住什么太多定理,当你需要普遍的去学习定理的时候,其实没几个数字需要你计算。
一切理由其实都是苍白的。中国的传统观念就是这样,你被认为有多厉害,并不是能为社会创造多少贡献,而在于你做了多少事情、做这些事情花费了多少代价。为什么背圆周率这种事情会有市场?也是同理。华而不实是很多事情的本质。
考试更在乎公平,如果允许带计算器那就会延伸出很多不必要的问题:
综合看来,成本太高,收益为负。但凡经过正常的义务教育了解中国基本国情的,都不会提出这样的问题。
考试不改,不会口算的会吃亏。
包括物理化学等。
有些题目,需要试。
用计算器,你试一个变量时,用脑子已经试出更多的了。
可以使用。
思想严重落后于时代。
早就应该使用计算器。
因为计算器可能会在里面加入考试作弊信息,需要使用官方版的计算器。
只要考试前官方每个人发一个计算器,考完试再上交就可以了。
现在计算谁还用手工算,卖菜的大妈都是使用计算器,还带语音的。
普通人计算可以使用手机来计算很多二位数多位数乘法。
人和动物的区别就是会使用很多工具,可以借助工具来提高人的能力。
古代算盘有珠算,也有珠算训练。
不使用计算机器,原因是因为以前的老师都是用手算,结果为了圈下去,把小孩也教育成不使用计算器的人。
像中国高中很多人的数学水平高于美国欧洲,能获得各个数学奖,但进入了大学就不行了,你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高中全用手算,老外根本算不过中国人,但进入了大学,可以使用计算机,计算器,特别是计算机软件这种来计算微积分,可以使用 python 语言来计算线性代数,计算矩阵,计算张量,计算机器学习算法,计算人工智能拟合数据。这时中国高中那些 “数学高手 “就不行了,如同手写字换成了键盘打字,他们的打字速度就上不去了,又不愿意花时间或者在考试的引导下,使用落后的手算,所以数学水平,数学研究水平一直很差。
别人都用电脑在算了,自己编程在算了,你天天用手算,只能做一些像数论的简单研究,而像计算中的现代工程数学,如矩阵张量,这些计算和作图,都需要计算机,计算机软件的熟悉使用,你用人力手工能干得过计算机?
所以中国数学教育落后,不是没有原因,就是一大批思想保守的守旧者,在不断强调祖宗之法不能变,连计算器的使用都不敢,计算机软件在数学研究中相当落后,只有极少数自学的数学人员,才懂得运用好各种计算机软件来研究数学,而很多包括大学教授都只是会看论文,用手工计算,作图甚至有用手工画的,或使用简单的如 excle 软件画出来,不能做到编程式的一体化,高水平作图,对软件的使用熟悉程序很低,水平是想当的落后,还停留在上个世纪没有计算机的时代。
正是这批人导致了中国数学教育水平非常差,和实际工程使用脱节,很多研究只是闭门造车,不能充分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成果,你人挖土能干过挖掘机?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一直强制要手工,人工计算,不光是害人,也是在危害整个社会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早就应该全面开放计算器的使用,像考驾照在计算机上考试,不是挺好的,也没有看到有什么问题。
理论上早就应该全面普及计算机教育,至今计算机还不能进入主课也是奇了怪。社会上各个行业,各个单位,那个不使用计算机,打字打文件也是计算机。
正是这些祖宗之法不能变的老顽固老师,阻碍了计算机教育的普及,远远落后于时代。高考考一堆文科,全是背的,百科一下就知道,像英文(文科),数学(没有使用计算机,手算,相当于半个文科),语文(文科),三大主课全是文科,根本没有最新的科学技术位置,学出来连个打字都慢得要死,用计算机打个文件都不会,编程就更不用说了,根本上只能靠自学。
教育在计算机时代,早就已经落后了,现在还停留在孔子时代的文科时代,只是在有限元素中做排列组合,写八股文,不能向大自然要生产力。
这种文科式的手工计算和记忆,人类玩了几千年,科学技术是原地踏步走了几千年,几千年没有根本改变,进入 21 世纪在计算机这种自动化算力加持下,科技技术进步才突飞猛进,像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就依靠的计算机算力进步。
传统数学从文艺复兴开始,研究了几百年,早就已经遇到了瓶颈,高中大学的教学全是强调手工计算,这个完全是反人类,有先进工具不使用,有汽车不用,偏要用马车来学驾驶,完全是一批玩固不化早该退休的老头搞的,他们只会教育他们知道的,他们不会的一律视做异端全面封杀。正是这种封杀如同禁海令一样,严重阻碍了科学技术创新发展,发明了先进生产力工具不用,还一直停留在旧时代几百年的研究瓶颈中,完全是井底之蛙。
早就应该普及计算器,计算机了,越早普及越好,人力始终是玩不过机器的,不要老想着人定胜天,要借力打力,要善于使用现代化工具来做教育,而不是停留在旧时代的囿井之中不见天地。
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阶段,一个人在年青时确定了自己的习惯,未来工作和科学研究也会同样,同时也会带向下一代,如同一直使用手算习惯了,未来再使用计算机反而不习惯,或需要很大成本来学习使用,这个正是教育的失败。
早就应该全面开放,晚开放一天,科学技术发展就要慢一天。
本来就该用
不是很明白我就在国外 从小到现在
大学之前慢慢的转入计算器
计算器才是以后的王道 随着人类的发展等着最后几批 老人中年人 淘汰
世界会进步的 看看历史 数学是在进步
的但是不是所有的东西可以用 纸笔算
你们觉得研究数学物理之类的科学家
是用计算器还是纸?
纸会被慢慢的淘汰
外国正在慢慢转向时代
中国最终只会成为
清朝
如果一味地遵守古人的东西
清朝就是我们很好的例子
大清朝=大中国
你们希望吗?
知乎的钱真好挣
毕竟有你们这些
人
因为在中国的数学考试里面,你所谓的用机器解决的繁复的计算根本不存在。以高考为例,你就算把计算器带进考场,你也会发现计算器屁用没有。
因为我们一直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却忘了我们还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并且,我国的传统行业(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教育,etc.)一直对于新技术(真的新吗?)抱有极大的疑惑和恐惧。
此外,对于把数字出的简单这种方式,我们只关心了学生是否能做出题,可是现实生活中数字凑的那么好真的可能吗?
以下来自《Head First Physics》
中国的考试都是给你出的让你非常舒服的数字算的,计算器也没啥用,更何况你算出来一个 9.8452731683 你敢往上写???
但是!国外考试的数字经常就是瞎给,比如我那会给一个加麻大学生教物理,经常怀疑人生。比如算一个大炮的射程,给的大炮角度是什么 31.6 度,算出来射程 682.4327 米这种,不用计算器那物理题秒变数学题。还有算时间,开方的那种,要求写小数,毕竟时间不能是根号 17 秒,手动撸开方么?不现实吧。
不过这也导致了一个问题,就是随便他们在生活里的计算能力比较弱鸡,我真的见过 6 块钱东西给她 11 块她就不知道怎么找钱的,还有 13×5 算五分钟的。
数学考试,检验的是计算方法与能力啊。
比如,计算 Sin15°。
用计算器,很快能按出它≈0.2588。
但这无法证明你知道 sin(α-β) 的公式,所以你要用笔。
Sin15°=Sin(45-30)°=sin45cos30-cos45sin30
=(√2/2)*(√3/2)-(√2/2)*(1/2)=(√6-√2)/4
直到此时,才能证明你理解了定理公式。诸如 Sin1.833333392321° 计算不可能出现在试卷上,如果有,你可以大大方方的写个 “傻 X”。
因为数学考试带计算器也没用。
到了物理和化学考试就让你带了。
中小学阶段的理科题其实是甚少用到计算器的。
想到一句话,数学有什么用?买菜都用不到。
但事实上,中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其实是在培养理科思维,高中阶段可能会涉及到后续要用到的微积分工具,但是整体而言的话依然是培养理科思维。
其中一点就是计算思维,其实几乎所有理科题目(按照现在的要求的话,“几乎” 二字都可以去掉了),都不需要计算器,按照合格的算法思维来化简,最后的结果用小学学到的四则运算就可以解决掉,你用卡西欧的计算器都还没摁完就算出来了。
至少,我们备课组出题就是这样的,图片可能很垃圾,但是计算数据都是特殊值反推出来的,出来的都是整数,少量题目必须用到精确数值的,题目会标【保留 X 位小数】,这种题在物理和化学当中比较常见,因为这两门课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但最终的数据不会太难算,同样没有必要用到计算器。
如果中小学考试使用计算器的话,反而会有作弊的可能,甚至能直接用到某些科学计算器自带的解方程功能、反三角函数功能,最终就没办法做到对计算思维的培养。
但是到了大学以后,很多课都允许使用计算器了,因为有些题目的计算量特别大,手算容易出错,仅此而已。
历史考试为啥不让上百度呢?
百度都能查到为什么要自己记呢?
其实我一直不明白这件事情。
我上学那会儿。
小学不给用计算器。
这我理解,小学用的都是基本的加减乘除,这都搞不定,后面的就别学了。
完了初中。
开始接触函数。
学校统一配发计算器。
诶,我记得我初中三年都用坏了好几个计算器。
然后到了高中。
兴冲冲的把初中时候最后幸存下来的计算器带去了学校,结果刚拿出来准备开个方。
就被没收了……
没收了……
跟我说不允许使用计算器。
然后这就成了困扰我高中三年的问题……
因为有些计算,是真的烦……
然后到了大学,我领回了我的计算器,又随意的用了起来。由于我的专业数学不重要,也就算算一加一等于几这样的问题……
现在,它就这么默默的躺在那边。
而真正用了它的,居然是初中。
谁能告诉我这是为什么……
广州 2017 中考可以使用规定型号的计算器(图以后再补)
然后这个计算器对我(当年考生)(当然我那个时候计算能力比现在强)基本没有用
有开机按键的功夫列竖式都更快
至于大学的医用高数
计算器更加没有用了
它现在沦为了随机数生成器
因为除了小学数学基本没用。分数、根号、复数、pi 之类的计算器没什么用。我考过可以带计算器的考试,然后基本没用。
这里的前置词应该是小学到高中的数学考试吧
小学低年级的不说,最主要的原因是没那么多资源为这部分的教学和考试服务
使用计算器,那么计算器标准是不是需要规定?监考标准是否需要重新调整?考试题型和难度是否需要重新调整?教师的教学模式是不是需要重新调整?并不是每个地区都有充足的资源进行调整和支持
初高中用计算器考试在我看来跟笔算没多大区别,数据弄个小数点后六位,加强统计题型的难度 (全国卷已经在弄),还不是一样算得要死要活
跟一些高赞的认识相反。
为什么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去考那些考计算器就可以算出的题目呢?而且还要花时间去按计算器?
考的是人还是计算器?
当然,除非是必须要的场景。例如,自动控制原理求超调量。
上海高考是可以使用计算器的。
结果是大考特考数列……
因为你算不出来有的是人能算出来
高考考的是计算能力吗?
有一年上海好像允许用计算器,结果有很多熊孩子把计算器改装成作弊工具…
PS:看见很多朋友说上海可以用,那么应该是我记错了,或是刚试行用的时候的事把,恩,就酱
国外数学博士出门买菜得带计算器。
中国文盲出门买菜靠心算能算清找补。
你说中国为什么考试不准带计算器?
原因无外乎有以下好处吧:
1、锻炼心算能力,增加一些 “数感”,能够提高做题时的敏锐感,经常可以减少做题时间。
2、减少作弊的可能性,让盲目试算的损失更大。
3、兼顾公平。计算器也有好有坏的,并不排除有的家庭买不起好的计算器,就可能造成考试的时候不公平。目前看,大家都买得起,是因为考试不用,没有这个市场。如果真的可以用,千奇百怪的考试计算器都会出来,哪怕多省 1 秒钟,在高考也有诱惑力的。
4、便于管理。和第 3 点有相关,如果计算器可以不同,那考试时是不是要审核每个学生的计算器?这是巨大的成本。不然就全国统一考试计算器?或许可以,但是实际操作远没有想象得那么简单,至少增加了一大块成本。
但是我个人还是觉得,中高考不用计算器,引导中学教学不用计算器,是弊远大于利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不能用计算器,为了学生能正常的考试,就必须让计算简化。你会发现我们的中学考试的数据都是整数,过程中也基本是整数,结果也大概率是整数。甚至导致了 “计算繁琐就是做错了” 的认识。
2、介于第 1 点,就导致了数据脱离实际。这个问题甚至波及到了物化生,为了配合数学,一起造理想数据。师生习惯了之后,就对实验等实际操作非常头疼,现在多少师生和家长觉得理化生做实验很麻烦,浪费时间的?其中 “繁琐” 的数据就是阻力之一。
3、现在物理等学科的教学,开始强调真实数据了。结果又和不让用计算器产生了矛盾,做一题需要花太多时间在计算,统一考试能出的题量就少了,考试结果的稳定性因此降低。还会造成无法开方等问题,限制一些原本应该出现的题型。
我现在是做科研应用的,有个很深的印象,就是初中数学时学过因式分解法解二次方程。现在看来那个方法简直是… 客气点说是一言难尽。实际应用,你根本不可能去这样 “猜” 它,实际测量的数据,你猜个试试?能猜的,公式法计算也一样很简单的。
绝大多数情况下,能口算出的人,数学肯定比只能用计算器算出的人厉害。但是也要考虑他的适应范围,和练习口算能力所付出的代价的。对于普通生活来说,没必要花大精力学初中以上的口算能力;对于工程和科研来说,最后你还得回归计算器。所以我觉得中国数学考试应该尝试允许使用计算器。
我提供一个很清奇的思路啊。
我们高中和初中的时候,一度也是允许用计算器的,但出现了两个问题。
第一个是攀比,起算器也分三六九等,有钱的就买夏普,能贵到小一千;一般有钱的,买卡西欧,也得一两百;实在没钱,就买国产的,一般大几十。但无聊的孩子们发现了一种用科学来炫富的新方式,那就是用计算器算阶乘,就是那个 “!”。
一般计算器的算力只能支持算到 49!,不管你用的是夏普还是双飞燕。但速度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就喜欢拿不同的计算器比算阶乘的速度,一般最快的是夏普,其次是卡西欧,而国产的最慢。而且,最夸张的是,夏普的屏幕更大,可以编程,还可以玩游戏,当然,前提是你得学会编程,然后自己写一款游戏。所以,那个时候,在不允许带文曲星和手机的年代里,一台白色夏普计算器成为了我们的炫富利器,很多孩子会把夏普计算器放在书包最外层那个透明的网格里,课间,也会有学生去借已经编完程的夏普打游戏,当然,上课也有人打。
后来,居然还出了看似计算器,实则 MP3 的设备,还出现了能看视频能看书的彩屏计算器,反正,也许你会觉得不可思议,但确实有不少孩子沉迷计算器,进而荒废了学业。
第二个是经济原因,我们老师也发现了拿计算器炫富和玩游戏的不正之风,所以,全市统一规定了考试只能使用双飞燕的计算器,统一采购,统一售后。但问题就是,双飞燕也真不便宜啊,也要大好几十啊。我老家是在江苏,按说不穷了吧,但在那个年代,每个班还真有几个买不起的。有的老师大发善心,免费给孩子送了几个,结果,有些家长就故意不买,故意逼老师买,那个时候,老师的工资也才一两千一个月啊,都是掰着手指头过日子,哪能尽拿来给学生买计算器了呢。但如果由学校统一购买,送给学生,学校财政受不了,市里财政更更受不了。所以,后来市里又只能把考试用计算器这事儿搁置了。
想来想去,从头到尾,我觉得唯一的赢家可能就是双飞燕吧。
但那些学会了用夏普编程的小伙伴,也并没有再进一步,成为计算机领域的能人,有的,甚至连大学都没上,早早继承家业去了。
昨天刚好看到一条新闻,一位华人武术爱好者被塔利班枪杀。(
http://war.163.com/14/0701/07/A027S4QI00014OVF.html )同理在计算工具发达的现在强调手算和心算,我感觉是教育者的思维和现代科技的进步差了不止是一点点啊,还企图用人海战术、手工技术来战胜现代工业技术和文明呢。
是否允许计算器入场以及计算器支持的功能直接影响到出卷方式,其实是一件挺麻烦的事。
上海高考:喵喵喵?
培养对基础运算的敏感度吧
后面搞研究推公式时,真 TM 香
其实就类似于扩大了缓存吧。。。
小时候这些运算训练,可以让我脑补很多数字和实物的动态变化。。。
计算过程本身也是考察的一部分。
是否出错,是否能算出来,算对了,这本身即是一种考察了。
你要出纯考察思路的,那只能是题目超级难,不利于普通人。
普通人不够聪明,99% 成不了数学家,卷下去普通人的唯一的路径就是比别人耐心点。
不能欺负收入低的群体
上海高中阶段包括高考可以用计算器。。。
也没觉得我的心算能力有下降,当然最近几年心算的确下降了不少。
数字基本都是凑好的,一般来说只要能算对,会发现大部分计算都很简单愉悦
只有那么一两道题专门考察计算能力,搞出很大的数来
其他的都在考一个量和另一个量之间的关系
这些关系才是需要关注的部分。
所以,计算器有啥用?
有机会带过一个意大利的学生学习物理
那个才是直接套公式,计算用计算器,公式不用变形,我都不知道他们在考啥。
我上初一初二的时候数学考试是可以使用计算器的,那个时候那算数是真的很难算,后来说是要锻炼学生的心算能力,不能让学生依赖计算器,离开了计算器就不会算数了,就取消了,不过取消之后算数也没有那么难算了,从那时我就知道若是算出来一个数很复杂,必定是做错了。
那个时候不只数学可以使用计算机,甚至历史、地理、政治考试都是开卷考试,就是考试时带着课本、教辅材料查,查到了比着抄上去,不过开卷考试我也考不及格,反而是闭卷考试时能考及格,还能考高分,找不到,平时我也不学。
某教中苦修思维在东方文化中根深蒂固。
仿佛苦修真能获得什么能力加成一般。
中学生去做 100 遍小学数学不是你厉害,而是你傻。
其实中国的基础教育还是可以的 但现在正在向 “西方先进” 靠拢。
可能怕你计算机没电了耽误考试,别人却用脑子比你快不公平吧,所以大家都一条起跑线了。脑子不费电
有一次高中数学老师老师异想天开,允许翻书。
我那场全班第二。第一学霸是真干不过。
但是计算器这没啥用,给我用都懒得用。
现在上海在高中都是可以用计算器的呀,包括高考,不带绘图和通讯功能即可,一般是卡西欧 991,初中以前都是手算的
您说繁复的计算应该丢给机器去运算。。
所以,这个机器是如何设计出来的?如何才能培养出能够设计出这个机器的人才?如何才能在这个机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深化,造出更厉害的机器?
反正我觉得,学微积分的时候,对课堂上讲的计算方法、技巧不屑一顾,也不练习,总想着反正用 Mathematical 可以直出结果的,断然成为不了数学家。
如果你已经是数学家了,或者你已经从事其他领域工作,你怎么用 Mathematical 还是其他更高级的工具那当然没问题,那叫会用工具。但如果你还是学生,对不起,不行。
是学生,就做学生该做的事。学校不是培训班,以后的工作技巧那是另外一回事。学生时代在熟练掌握并理解基础知识后,在以后的工作中对如何使用工具,用好工具,会更加得心应手。
另外说句题外话,大家一边是一遍遍的质问我们国家什么时候才能设计出自己的 CPU,什么时候才能有自己的操作系统;另一边是一遍遍的用实际行动劝诫大家这个东西已经有了,我直接拿来用就可以了,具体实现不是我需要关心的,不要重复造轮子。
之前学机械在 b 站上找课程看。忘记是哪位老师说的了。说你们这些学生画图纸,尺寸公差都随便标,反正图纸画出来也不加工。
这考试也是的。学生们又不参与实际生产,只是为了在考场上争个分数排个高低,为的是通过这个来分配资源。
那他又何必管你上班工作能不能用计算器,他只是要拉开你们的差距,方便给你们排个先后罢了。
与教育部门的一些朋友进行了类似的谈论之后,得出了大概有以下几点原因:
1. 中国数学考试并非不让学生使用计算器,中国大部分大学里面是可以带计算器参加考试的。你不能说中国的大学生不是中国学生,他们不是在中国考的试,他们学的不是数学。
2.《数学科考试说明》规定,中学数学科考试的宗旨是:测试中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方法;考查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算能力和基本技能这两块本来就是考试要考的东西,就跟语文为啥不让你带字典进去一样,认字就是要考的。
3. 在全国统一考试普及之前,一些地区的中考是允许携带并使用计算器的,但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计算器上下限太高以及作弊难监管等。
一百块左右的卡西欧 82 计算器就已经能够计算二次函数和多元函数了,更夸张的德仪都跟一台掌上电脑一样了,很难界定普通计算器和科学计算器的边界。而这样会大大精简学生花在原本要作为考试点的函数解法上的时间,进而达不到考试的要求。
另外,计算器这个电子产品过金属检测器肯定要响,如果它被允许带进去,那里面能做手脚的空间就非常非常大了。简单点的利用计算器本身的体积夹带字条,强点的甚至可以直接改造计算器或在计算器当中储存答案。
开卷考试最难
让用计算器的题算不出
因为中国数学考卷的题目,算出来的答案都是
0,8,100,500 之类的
而西方很多国家,那数学题,算出来答案是
65589.365525535 之类的
不用计算器要死人啊
基础教育,比如初中高中,不让用很正常。以前也让用过一段时间,发现弊大于利,于是取消了。
对于高等教育,很多都是能用的呀!特别是一些职业教育考试之中。
因为在日常工作中,数字敏感性很重要,这只能靠反复计算掌握。
因为出题老师的水平太差。
我的理解是,闭卷考试的,都是出题老师水平太差,
我们上海高考可以用,只要不带编程存储和通讯功能就行了
我们做什么事情都喜欢整体化一,这是我们的文化特点。从秦朝焚书坑儒开始,历朝历代都对反对者进行了残酷的镇压,在这种文化熏陶下,即便是很细小的事情,也没人敢允许特异性存在。
所以如果有人可以利用计算器作弊,那就不允许带计算器,这个方法简单粗暴,但我们欣赏的是有效,像秦法一样,虽然残暴但是有效,就一直沿袭下来。这种文化的问题,改变是非常缓慢的,你看鲁迅百年前批判的现象现在依然存在。
魔都高考能用。。cnx991
但变相其实改变了选拔模式,因为很简单,能用计算器默认你计算就过关了,但你按计算器能力并不一定。。而且用计算器前提是你计算方法对。
同理物理化学,新高考非化学考生,但物理我碰见最离谱的是模考算火星周期,最后考完一查还真和度娘对上了。。(计算器出小数点四舍五入)
同理,据我所知还有大物竞赛,也是 cnx991。
但弊端还是有的,大一就真有少台计算器感觉自己不会做题了。。
至于所谓的作弊神马,拜托都 2202 年了,考场屏蔽仪还不是每个教室一个?
要不,你买菜的时候也带个计算器?
题主没学过大学数学吧?
高中得目的是筛选,筛选出足够聪明的人去读大学,计算能力只是其中考察的一项。当然也可以都允许使用计算器,但只要筛选的目的不变,仍然会通过其他方式进行考察,比如降低计算量,加大逻辑推导的占比。
因为中国考试需要的是筛选
而不是考察能力
.
大家都用计算器大家都考 8,90 分
怎么知道谁更牛逼
1、中高考学生太多,提供计算器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2、数学考试不以考计算为目的,出很复杂很难的计算没意义。
3、计算器容易改造为作弊设备,想想高考现在的情况吧,要是能带计算器,那不作弊成风啊。
暂时想到这么多
用不到吧。简单的手算,复杂的他不考。
比如两个大数作差、算个平方或立方,数学考试撑死了到这儿。
不过我们考试是可以带计算器的。有次考工程热力学,我没带计算器。还好我会手开根号,但我不会算 Ln。最后跟监考老师请示向别的同学借的计算器。
数学考试不需要开 Ln 吧,三角函数、积分、极限可能就是天花板了。
Ps. 期末复习呢,低头看了一眼传热课本,发现工科生不带计算器没法做题。
我们这里初中能用,但是考试好象不行,平时可以用。
给孩子买个能画图的惠普 HP39GS 计算器,他用得不亦乐乎,我问他老师让不让用,他说是让用。
我高中坚持不用计算器,除了赶作业写化学。
我至今从这份坚持中收益。
我觉得更强调脑力计算,对于学生时期的我开发大脑很有帮助。
数学学的好,脑子也比较灵光。
反倒是大学以后用计算器了,就觉得脑子开始慢慢混浊。
个人觉得,高中以前不让用是对的。
大学以后可以用计算器。
怎么不让用呢,我们学校的概率统计考试就让用,有些计算数学的课也让用。考研的时候,当报考单位有明确书面说明时,可以用计算器。
基本上,计算量不大的,一般不让用;计算量大的,可以用;可用可不用的课,相信我,你更希望不要用计算器的。
小学练习心算笔算加强对数字的感觉有一点意义,限于 99 表到 20 的平方足够了。再往下,精力应该在学知识,不是计算。
另外国内数学因为不让用计算器,大多数题刻意设计有简单整数解,其实对学习反而是副作用。
因为你学的高中初中知识在出题人有意设计数字之后,根本不需要计算器这种东西。且人应该有基本的心算能力。
与其说不让用,还不如说根本没必要。
一个两个说的天花乱坠,不知道的还以为让你考试的时候徒手开平方。
这个问题其实不光是题主在思考,美国有一个叫 Wolfram 的人(对!就是那个搞 Mathematica 的人)也在探究这个问题。具体情况请猛戳一下链接:
Conrad Wolfram: Teaching kids real math with computers
简单来讲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是历史的因素。要知道计算机出现不过几十年,在此之前哪怕是在爱因斯坦那样的年代里,要计算一个哪怕是近似解也是要脱层皮的事。在很多工程实际中最终结果是很重要的,因此在以往的数学教育中就很重视手解方程。
相对于非常短的计算机历史,数学教育的历史更加的源远流长。现在学校里被讲授的很多知识的被讲授的历史甚至要长于一个世纪!简单来讲就是我们还没反应过来不这么教那该怎么教呢?
考试的时候让大家人手一台装了 Mathematica 的电脑,然后做题目?反正我是不敢这么做。
要是让用计算器,我早就考上清华了
因为中国数学考试主要是为了考察知识点的熟练程度,高赞纯粹是为了发泄情绪,看着图一乐就完了,自己摸着良心说,从小到大正规考试里面多会给你们出过一堆复杂的数据? 你正规考试做完之后发现自己的结果复杂无比,第一时间想的是骂数学命题人还是想着自己是不是哪算错了?
差不多得了,都是应试教育出来的,就那点计算量,给你计算器你都觉得摁起来没自己心算快
别什么都怪国内教育,差不多就行了
怎么说呢,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问题的习惯确实是正确的,但是实际上我大学以后发现都是力大飞砖的解决问题,什么思考,不可能思考的,一万种情况就让 matlab 把一万种都跑一遍…
做过解析几何么
说出这话,我怀疑你就不是中国人。
中国数学考试向来是允许考生使用计算器的,以前是算盘,后面是计算器。
不过对考生的计算器有要求,一般都是要求学考牌的科学计算器。
而且,之前课业中还明确规定授课教师要教授学生使用计算器。
因为是科学计算器,除了简单的加减乘除,还可以进行函数计算,来回需要切换,使用有一定的难度,一般初学者根本玩不转。
更重要的是当时的计算器,可以输入 ABCD,还具有一定的存储属性。
这就带来了另一个问题,心存侥幸的考生想要在考试作弊,就可以要求自己的同伙将选择题答案全部输入计算器,然后在考试的时候借过去。
然后就可以堂而皇之地将整个答案全部抄袭。
由于当时没有明文规定考试期间不能借阅计算器,而考试期间,学生有的没带,以各种理由哄骗监考老师,然后向同伙借用计算器,监考老师又不能说不借,也就酿成了作弊成风的事件。
所以,在后面的考试当中就深刻吸取了这一点教训。
考试的侧重点也有所修改,由原来的复杂计算变得越来越简单,而增加的大多是考量学生知识点的思维题,或者是逻辑题。
你想想,让你计算 1+1=?的题,你再想用计算器就真过分了,慢慢地计算器就没有出现的必要了。
我当年数学不及格是因为我不会算数???
哦,上学和考试就是为了给你找点事干。
你要是认为懂三角函数怎么求就可以,实际算数的事可以交给计算器,那我问你,三角函数有什么用?买菜用得着吗?为什么要懂这个?
你顺着这个逻辑一直往下推导,就能得出学数学有什么用?上学有什么用?活着是为了什么?
我想起大三的老师允许我们以寝室为单位,使用联网电脑,写一张内容为整体工程设计以及对应检测方案的,题目本身就带大量提示的考卷
结果,就四个人有 70 分,其他全是 60 ,懂得都懂啥意思
于是得出结论,跟学弟学妹讲歪理:
如果某科考试期末考允许用的工具方法越多,这门课越不能翘
学弟学妹实践后表示非常受用….
补充一下,老师还禁止了两样,查知网和问别的老师
就现在学过的一些大学数学课来说,计算器很多时候并不能帮助解决问题。(当然也许是我的计算器还不够强大)
人是平等的,工具不是。
重点不是能不能算对而是不知道怎么算,给个计算机也不灵
因为计算器一点用没有。计算量大的题全是代数,有谁给你高考时候出 33456×88523 这种题啊?
现在不让用了?一直可以用啊,只是只能指定型号的专用计算器。小学确实不让,毕竟考的就是基本计算,中学开始就可以了,但是不是所有计算器都行,毕竟现在的计算器很强大,给个公式就能出结果。
因为中学阶段,对计算要求没那么高,而且大多数考试数字都是凑好的,算起来不是很费劲,用计算器只能起一个验算答案功能吧,毕竟靠计算器算出答案,没有步骤也白给…….
大学以后就不一样,各种教材一般很少凑合适的数字,算出一堆根号或者各种奇奇怪怪的数都很正常;算定积分、算线性方程组、算矩阵相乘或者矩阵的逆、算行列式等等用计算器能省下巨额的时间…… 可怜我最近才发现原来计算器能干这么多事
先说一下地区,310 人士,中高考和考研都是在本地考。说是有什么高考优势但是我就一双非本科,没知乎的人均重点强。
我不知道这里有没有跑团玩家。有个冷知识你们应该知道,当 kp 让你们带什么都没限制的时候,说明 pl 跑的团是拿什么都不顶事的存在,你应该反而担心起来而不是想想该再带什么(例如某个开着 kv2 钻被窝那种)。
在我看来这和考试可以联系起来。虽然我所在地区的高考可以用计算器,也就是无存储功能的函数计算器,但是真的用处不大,做不出就是做不出。因为数理化考的是知识点和相关工具的应用而不是算得如何。
说句实话,口算其实更快。我考研复习的时候还买了当年高考时候同款计算器,但是基本用不了,也用不了。后来发现你如果在计算上面花太多时时间,那你的时间绝对不够。
ps: 本人两次考研都碰到了泄题。2010s 的两次泄题都能查的到是哪一年。
先问是不是,谁说不让用的?连电路分析和模电这种工程类课程考试都是可以带计算器的。实变与泛函也允许带,这门课允许带所任何你认为重要的纸制资料,不过完全没什么用就是了。
因为考察的就是你的计算能力啊,计算能力是你学习后续内容的基石啊,你用计算器?考语文古诗词怎么不让用百度啊?
几何也不用学了,学 CAD 啊。什么角度等不等长度等不等,CAD 一画一测都清楚了,还学啥几何?
英语也不用学了,出门带个翻译不就完了么,你还能有翻译英语好啊?
这不一定是坏事,让你用计算器照样可以让你难受,比如我全部改成证明题。
数学≠计算,数学好的不差你的计算器。
我 09 年高考,可以用数学可以用卡西欧的计算器啊?
感觉我现在深受其害。
我超级喜欢数学的,所以我一直觉得靠脑子做出来的题才是自己的。
现在工作了,要写材料,我那个苦思冥想啊,最后还是不如那些网上找标题丰满文章的,也不如人家淘宝几十块买的。
所以,转变观念,君子善假于物也!
没有上过高中?没有上过初中?初中,高中考试都可以带计算器啊。还可以带数学用表啊。
因为差生文具多
小学的时候自然是因为带了能 “作弊”,在我看来,“合格” 的小学生至少要掌握很基础的竖式计算。
初中的时候其实带了就和没带差不多了,一个题目如果在四则运算上提升难度,那么就不是一个很棒的题,所以很多时候题目的数字会很舒服。
高中的时候带了又能干啥呢?能看得懂题的不需要计算器,看不懂题的你给他个电脑他也不会做。另外,比大小我觉得按计算器就失去了出题的目的。当然,概率统计手算方差期望是有点不大好算,但也没到必须上计算器的时候吧。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高考数学应用题你答案错了而过程正确只是扣一两分而不是全扣。
要不怎么叫考试。那网上查答案岂不更快,
中国的体育考试为什么考跑步的时候不让骑自行车,自行车更加锻炼人而且更先进,
一群人扯东扯西的胡说八道。
因为中考和高考的考试范围用不上,而计算器属于电子产品,搞不好会有什么幺蛾子出现。
就目前的中高考水平来说,计算程度最高的就是三位数的乘除,分解约数,常见数的平方和立方,常见数的开方,三角函数。
所有你在卷子上能看到的符号无论是 log,In,sin,cos,tan,√ ̄, 都可以通过化简的方式转成常用数的计算,计算不出来的你直接把符号带着,不写最后的计算结果也不成问题。
因为考试需要做到公平
具体到数学,有两种方法,
1,大家都可以带计算器(但要同一型号)
2,命题直接避开复杂计算
相对而言,2 成本更低(也就是对穷人更公平)
高考可以用
大学物理之类的需要计算的可以用,基础学科比如微积分线代不能
初中的时候都用,因为数字位数太多,计算量很大。高中就基本用不上了。因为可能都没数字。即使有,也很好算。
你说算数用计算器可以
代数和几何,包括后面的微分怎么用计算器啊。。。
还能因为啥,因为老而不死是为贼呗。老贼们上学那个时代,计算器贵啊,普通人可玩不起,不手算难道拿脚算?国家免费培养你九年,该你享受福报的时候,你却还要国家再给你配个 “奢侈品” 计算器,这合适吗?
看了几个答案好像都在抱怨啊之类的。可能他们只在高中学习过数学。大学后面并没有怎么学过。
其实是可以用的。
大学的期末考试,大部分数学考试题目不会在计算量上挖坑。主要考一些概念和思路。这种你就是带个计算器也没什么用,当然原则不能带因为有一些计算器有记忆功能。
与数学有交叉性的学科,作业都是用 matlab 算的,考研考的话也是可以用非记忆性计算器的。
至于中学阶段,计算能力本来就是很大的一个考察部分。因为中学数学就那么点内容,公式和概念都很少。所以只能在计算量上加一点难度,当然也不排除一些思路特别难的题。如果高考可以用计算器的话,很多题目按计算器就出答案了,那还有什么考察的必要?把高等数学 a 引入高中数学?
刚刚又看到个说什么法国考试卷子上会有公式什么的。中国也有。这跟什么创造力,什么用已有工具解决问题之类的关系不大。跟考试层次有关。中学阶段或者大学阶段本身就是考察这个公式你记住没有,当然不会标给你。考研的时候,专业课上会有公式,因为公式难记没什么记住的必要。那确实就是考察你用公式去解决未知问题了。
因为需要计算器的题目有过程分
我读书的时候中考可以使用计算器。
因为中国的的数学通识教育水平更高。你去国外大学的数学系里看看,好多中国人。但是,仅有的几个外国人,水平非常高,就是很有天赋的那种。
国外很多普通人出去买菜都算不清账的好么。
你这么有见解,那你说说折腾学生什么能力有用?人最基本的无非就是写字和算术,现在你觉得算术没必要,那写字也可以被电脑打字代替啊
这,
有没有可能是试卷不一样,考点不同带来的差异。
有钱人家的孩子能把公式,解题思路编写进计算器里,请问穷人家的可以吗?
教育在维护相对公平
考研数学可以
高考数学不让是因为有些题可以用计算器暴力求解
因为那种程度的计算不需要。
物理竞赛是可以用计算器的,并不影响难度。
因为中国贫富差距太大,哪怕是使用计算器这一点上,也会对考试造成极大的不公平
都用计算器等于都不用,不要内卷计算器
考试拼的是相对优秀,计算器没必要
因为需要用到计算器的数学题是最最最基础的数学,这种要训练成本能的,所以不允许用。
而用不到的数学题其实是可以的,我高中的时候数学是可以带计算器的,但没人带,为嘛? 因为高中的题压根用不到啊。
应是怕农村孩子买不起合规的计算器。
大学考试是让带计算器的…. 大学的专业课更倾向于专业理论知识, 学的是东西, 计算是次要的,
小学, 中学, 高中, 考的就是你的计算能力, 当然不会让你带了…
我中考的时候就用的计算器,后来高考不让用了,主要是有人用改装过的计算器作弊,但是出卷老师在出题的时候会选择比较简单的数字给你计算,比如将 24 这种很好除的数放在题干里。
中学生允许用计算器不就变成公式背诵了?
如果只允许带市面上卖的中学生计算器,在高考中一点用也没有,除非出题老师非要出计算量很大的题。
本科阶段才用得到计算器,不过这种时候考试形式就全看老师心情。
你的问题错了。中国的数学考试,有些考试允许用计算器,有些考试不允许用计算器。
真要究其原因,用不用计算器的区别关系不大,保证考试公平能统一公平即可。
当你看向题目发现除了字母屁都没有,你就知道这计算器也屁用没有
在中国高考之前数学评价体系里,谁口算心算快,谁的数学就学的好
计算机?不会手算的差生才用那玩意
计算器定义太广泛了
123456789+-×÷ 是计算器
你手里拿的也是计算器
数学考试的计算都非常简单,人家考的是数学又不是算术。计算器在计算方面毫无帮助,倒是可以帮助作弊。。。
一些基本的数字本来就应该记忆,对数字的敏感度是数学一个重要内容,那种二十以内平方都不会的,属实是数感欠缺太多。数感这个东西,在实际科研学习生活中,应用广泛,作为数学考试考察的内容本就理所应当。
之前是僵化,信息时代后主要是害怕无法分辨,带记忆和编程功能,还是简单计算~
我们当年,大学以前,不能用计算器,这是真的
笔算很锻炼人,耐心,细心,靠谱,这些都可以通过数学笔算培养出来,这也是真的,
再说了,考试总要考核足够的内容,如果允许带计算器,计算大幅简化,那么题量就会增加,又或者题目难度会加大,到时候题主又要喷了:为什么中国的数学要考这么多内容,为什么要考这么难。。。
考试内容就在那里,每个人都一样,如果你挑三拣四,不去认真备考,那无论怎么改革,输的始终都是你
你可以去搜索计算器作弊,会有你想要的答案
数学老师:我出题就是为了考察你们对复杂运算和大数的计算能力
我觉得什么锻炼数字敏感性都是扯淡,最基本的原因就是钱
2021 年全国高考人数一千万,得力的计算器一个 16 块多,二者相乘就是一个多亿,这么一个多亿的钱谁来出
如果不买统一的计算器而是自备,那么检查计算器所额外花费的人力物力可能还不如直接买新的合适
当然 我个人高中的时候是没怎么用过计算器的,因为根本没用,数理化不管是哪边的题,想不到方法硬算能解决的题真的是少之又少
因为 “数学” 不是“算术”,给了计算器,不会的你还是不会。
计算器会解三年级应用题吗?
万一计算器里存了些东西,例如是什么公式之类的基础知识,这不就把计算机变成了作弊的工具吗?
让把这样的计算机带进考场,不等于是变相支持作弊嘛。
初高中阶段有些省份是可以使用的,大学阶段很多学校也可以。说实话初高中阶段的计算没啥难度,不让你用计算器有人觉得是锻炼下计算能力,有人觉得的是按计算器未必更节省时间,而且摁错的概率还挺高,还有人觉得以前都这样,以后也没啥必要。初高中最难的是解题思路,很多人觉得时间不够主要就是想不到,很少有人会觉得是没用计算器浪费了时间。
物理考试就让带啊
高中大学可以用用,初中小学打基础再用计算器就没意义了。
说起来你可能不信,我参加高考的时候还是允许使用计算器的,而且统计大题基本上都会靠你用计算器的能力。在我用的人教版教科书中,从一开始就告诉你要学会使用计算器,因为现实问题不会是那么正好的数字,很多课后习题也都是要用计算器才能得出答案
为啥后来不让用了,我推测是为了防止作弊,毕竟计算器功能多种多样,万一学生带进来一个可编程的计算器,监考老师怎么查?统一发放计算器,成本太高,所以干脆不让用了,统计大题直接给出参考数据。
我以前在西北省份上学,我们那边中学曾经是允许数学考试带计算器的,但是到我上中学又不允许了。
浅谈一下我的看法,我认为小学中低年级阶段不带计算器情有可原,培养小孩的计算能力嘛,这阶段的计算题逻辑不太强。
但到了中高年级甚至中学,数学考的已经不是计算能力了,而是逻辑思维。而且这个阶段的题目往往需要进行较为复杂且耗时间的运算。
我认为既然要考试的重点都变了,那就不应该让学生再花费太多时间在计算上。
其实咱们工作以后能发现,除了极少数专业性强的岗位,大部分工作不需要你有很强的计算能力,逻辑思维才是最重要的。让孩子在以后用不到的能力上耗费太多时间,这种投入和收获不成正比的事我认为没必要做。
以下仅限高中和初中。
我记得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每个章节 80% 的题目基本上都是往那几个套路上靠的,也就是当你感觉到算的很复杂的时候,你很大概率是算错了。
出题老师也知道不能带计算器,所以有些非常规的,比如特殊角度(非 30、45、60 等角度)的三角函数,会在后面给出特定角度的三角函数的
大部分人还没到需要用计算器的地步,先把套路学明白吧。
因为学霸不需要
而学渣,压根就不是选拔性考试的选拔目标
再者,数学考试中需要计算的内容,还不如物理化学考试里的多。
数学大部分看起来像是要计算的,其实都能通过数学变换解决,留个分式还能变换处理,你拿个计算器算出个无限小数,反而把题给解死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1/3+2/3,你卡卡一按计算器,哦简单 0.33333336333+0.666666666666
如果你是家长,听信了孩子的话,只是粗心算错了而已不是数学逻辑不好,那你就信吧。
啊,从小到大我都是数学好计算不好
建议题目改成 “为什么数学考试中不让用计算器”。
这个不单在中国,其他国家的考试也这样的。
为了教育公平。
不是全国所有孩子都能用的起计算器,
而且计算器和计算器的差别非常大,有的只能算加减乘除,有的能算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有的有存储功能的能算各种函数……
如果用计算器,就要规定品牌和型号(竞赛就是这样要求的)
知乎用户 Ming Ali 发表 我当年在土澳备考流体力学。。。。。学渣的我复习到半夜三点。。。。。出国以前我的认知就是这些白人快乐教育长大的,肯定就是水货,现实是半夜两三点了图书馆还满满当当复习的人,还有堆在大厅垃圾箱夸张的咖啡纸杯。 …
本来不想写教育了,可今天又看到了关于教育的话题——云南昭通教师被“黑榜”通报! 此消息经网民披露后,在网络一下被炒得沸沸扬扬。 据网民透露,3月14日,云南昭通大关县宣传部推送文章:寿山镇8名教师被“黑榜”警告。这8名教师(初中3名、小学5 …
因为系统故障,几百名参加“艺术高考”远程考试的考生无法上传作品,眼睁睁看着交卷截止时间错过…… 十万火急的考生们疯狂给学校和云易考APP的开发公司打电话,绝望地发现两边都没有解决方案,也看不到解决的意愿。 简而言之:请明年再来。 …
撰文|刘雀 谭自茹 刘婉晴 编辑 | 马可 出品|凤凰网在人间工作室 那天晚上,李雪不再刷任何考研消息,依然失眠到了23日凌晨4点。她没有看到,就在凌晨3点,陕西省教育考试院发布了新政策:因疫情防控无法赴西安考点的省内西安市外考生可申请借 …
知乎用户 忘忧草 发表 程序!程序!程序!行政行为中,程序是否合法,永远是行政诉讼中的争议焦点。 很多答主都还停留在调侃仝卓「自爆」,却忽视了他这一次提出的理由是有可能站住脚的。 先别骂,这里说的不是仝卓以伪造应届生身份参加高考这一事件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