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的幼童会跟中国的幼童一样在公共场所鬼哭狼嚎吗?

by , at 04 August 2020, tags : 孩子 哭闹 公共场合 吵闹 点击纠错 点击删除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苏菲​ 发表

谢喵。关于这个事最近正好有所感悟。
我和一家有婴儿的家庭在 sharehouse。如果是很小的小孩,还不懂事不会说话的那种,当然会哭的。因为无法交流,哭是小孩的本能,所以也没有办法。
区别在于三四岁以上的小孩。就我的观察,日本孩子少有耍赖打滚的情况。哭闹要东西耍性子的也会有的,但是较少见到。

某次十多个小时的飞机里,一家日本人的小婴儿时不时在哭,很惊奇的看到也只四五岁的哥哥,很懂事地用自己的玩具一直在帮忙安慰小婴儿。这一幕让我大大改变了对熊孩子的看法。认为合适的教育是可以让小孩不那么吵闹任性的。
相比之下,中国家庭的孩子很多都是因为任性。。。不乏充满逆反心理而故意大声喊叫哭闹。有经验的人应该都知道,孩子因为不舒服而哭,与充满敌意的故意喊叫是明显可以区分的。同样也是在一架飞机上,就目击一个小女孩一直发出最高频率的喊叫以抗议种种不满,直到取了行李走出检疫口,而家长除了呵斥就是烦腻后无动于衷。
我觉得如果说原因,不在孩子有什么优劣,而在家长的教育。那个小女孩的父母对她就是呼来喝去,一直是呵斥的语气,简单粗暴"别哭了!"。莫名其妙就被没理由的呵斥,怎能不叫孩子积满了怨气。
而好的母亲一般以说理的方式跟孩子讲道理,比如"虽然飞机里很难受,但是大家都是这样的,没有办法呀。我们再忍耐一下,好不好?哭闹的话,会吵到其他的人哦。"
有的人会觉得跟小孩说他们也不懂,更不会听。实际上是很不尊重小孩的傲慢的表现。我觉得这是我国人特爱犯的一个思维方式:你没有能力,我会告诉你怎么做,你只要听我的就好了。
孩子比我们想像的聪明敏感多了,他们正处于学习社会规范的阶段,只要多说,耐心地教,他们就会明白,并且在能力范围内承担责任。但如果不给原因的一味对他们发怒,孩子就会觉得父母喜怒无常,然后他们也会喜怒无常,就变成了传说中的熊孩子。

知乎用户 黄继新​ 发表

我的体验不完整哈,我没有长时间在国外生活的经历,我只能描述一个我在以色列出差时的片段,供题主参考。

我在以色列出差的时候,酒店到了周五就会住进来当地的年轻犹太家庭,因为周五日落后到周六日落前是安息日,家里不能用电,不能开火,因此很多年轻犹太人夫妇就会带着孩子住进酒店。当然,这也是犹太教徒「虚伪」的一个表现——这话不是我的评语,是一个世俗犹太小伙子的原话——安息日,他们出于信仰而不能按下家里客厅的电灯开关,但却接受进入酒店的电梯按下楼层按钮。

扯远了。因此,每到周五,酒店就会住满犹太家庭,因为住进来的都是教徒,而犹太教是反对避孕的,所以,周五周六,整个酒店就会非常吵闹,因为——全!是!鬼!哭!狼!嚎!哇!哇!乱!叫!的!小!孩!

不要误会,我喜欢小孩。我使用了这么多惊叹号,不过是为了表现酒店大堂气氛一周一次的强烈反差。

从以色列回国的飞机上,又有一群小孩子。邻座一个 30 来岁的年轻犹太男子无奈地对我开玩笑说:一个航班上只要有超过 2 个犹太小孩,他就总是有强烈的自杀倾向。

知乎用户 SULUU 发表

美国日本我不清楚,说一下欧洲国家的情况。

法兰克福至马略卡的航班的常客,航班上常常会有外国孩子哭闹的情况。尤其是度假期航班乘客爆满的时候,哭声可以说是此起彼伏。但飞机上的声音确实很大,很少有孩子的哭闹声可以盖过飞机的轰鸣的。所以一般带孩子的乘客会自觉选择靠窗或者后面的座位,一来位置大,窗外景色好转移孩子注意力,二来影响的人也少一些。

我坐过的航班,没有见过老外对哭泣的孩子进行过指责(大概西方人在这点上都有点懒吧)。倒是国航,此类矛盾十分尖锐。有的妈妈确实管不住乱跑的孩子,还有部分人的要求也苛刻地厉害。我亲眼见过一个妈妈,因为儿子小便蹩不住但厕所排队的人太多,就在无人的角落里用矿泉水瓶子悄悄解决,却被国人揪出来声讨没素质。还有一个孩子第一次坐飞机吓得直哭,家长被人指责 “要出行请包机”。

说实话我一向也对 “外国人素质就是比国人好” 类似的公知理论很反感。在国外见到的国人也基本上都是很有素质的。只是有一点感觉和老外相比,一部分国人对自己人的戾气似乎更重一点。包括我前面举的两个事例当事的孩子也都比较大了,一个看上去五六岁,另一个吓得哭的看着也有三岁了。不过好在孩子家长姿态都比较低连连道歉,才没有酿成大的争吵。指责所谓熊孩子家长的都是一看就正义感满满却一脸学生气的年轻人,可能也确实和他们没带过孩子有关系。但是我是真没见过面对哇哇大哭的孩子指责孩子爹妈的老外,热情点就帮着哄,冷漠点也顶多就是长吁口气戴上耳机一脸无奈。

网络上那种声讨熊孩子的,声讨没素质的国人的,比如说熊孩子毁手办、熊孩子可乐浇钢琴、熊孩子涂写埃及文物,总是引发了一阵阵的熊孩子声讨浪潮,似乎把熊孩子打得体无完肤才是政治正确的事情。但我想说的是,不是说熊孩子不该教训,而是什么事情都不要矫往过正。声讨的时候不妨多点理智,弄清楚孩子究竟是真的熊(比如毁物、摔婴),还是出于其他特别无奈的原因(比如说饿、害怕、病痛地哭泣)。就算是真是熊孩子也分个轻重,比如踩草坪(当然特别贵重可能引发特大损失的特殊情况除外)和摔婴就不是一个等级上的。不是特别严重的熊,能用温柔提醒解决的,也没必要非得政治正确地一棒子打死。

带娃不易,古今中西都一样。

27 日更新:评论说我以偏概全了。说实话我也只是说一部分国人啊。
跑个题说个国人和老外相比好的一方面吧。
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热情。
虽然说老外也有热情的,但和国人相比显得非常冷漠。
我看到有家长带孩子上国航,机舱里有国人有老外。
孩子出状况家长手忙脚乱的时候伸出用行动主动伸出援手的都是国人。
有递纸巾的,有帮忙去打水的,有帮着通知空姐的,有主动传授经验的。
老外不是蒙头睡大觉,就是冲哭泣的孩子做做鬼脸唱唱歌帮着哄下。
更热情的行动是没有的。
几个素不相识的国人因为共同安抚一个小孩整个旅途都十分融洽。
那时真感觉到是妥妥的同胞啊。
这种热情的人情味在老外那里,起码对待国人,非常少。

知乎用户 talich​ 发表

会的

否则那些育儿书里就不会有章节专门去讲如何处理这些事了。

知乎用户 pansz​ 发表

与国籍没有关系。小孩的表现取决于家长的教育。

无论哪个国籍的家长都有高等教育与低等教育的区别。

知乎用户 邓妍 发表

这个英文叫做 tantrum,起因是小孩子在学会用言语表达自己之前,只能用噪音来表达。1-3 岁这样子是正常的,父母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对应孩子。当然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天使,这也取决于孩子的天性。

基本上四五岁后还这样的话,那么就是家长的问题了。

补充一个 podcast:How Temper Tantrums Work 内含各种 facts and figures

每个国家的文化也不一样,英国人、美国人和法国人对这个问题都会有不同的看法,所以光问「国外」有些太牵强,即使问「发达国家」也不会有可比性。(也许如果你问收入水平、社会地位、家长受教育程度之类的可能还能得到有建设性的答案……)

比如在英国,家长们会比较愿意去 family-friendly 的餐厅,比如 Jamie’s Italian 就是大家比较熟知的欢迎家庭就餐的餐厅(据我观察那餐厅的东西都特结实……of course 这也取决于地理位置和就餐日),小孩子可以乱跑乱叫。如果你要安排个情侣约会可能就不会去那了。基本上稍微有点良心和智商的家长,应该对该去哪不该去哪心里有个数。

值得一提的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跟国内国外没太大关系。如果你去一个中高档餐厅,也是有可能听到小孩鬼哭狼嚎的,TA 的家长会面露难色,试图安抚不果便会马上抱到远处继续安抚。这时你会发现大多数人尤其是当过父母的人,会微笑地看着那一桌,表示同情和理解(其实我一直腹黑地认为这是变相施压……);假如是便宜餐厅,很可能小孩的家长会理直气壮地觉得孩子鬼哭狼嚎是完全正常的并以此 defend 自己……

Again,收入水平、社会地位、家长受教育程度…… 但是我个人认为这些都不是最最最重要的,最最最重要的还是父母对幼儿心理是否有个正确的认识——即使条件不好,但是有正确的意识和分辨是非的能力,也可能比那些条件好的马虎父母养出来的孩子强。

知乎用户 chenqin​ 发表

我的太太在在国内做过两家幼儿园教师,其中一家家长学历层次较高;在美国的幼儿园也做过实习教师,里面有华裔和白人。我说一些她的感受。
总体来说,国内的小孩在公共场所哭闹喊叫的现象确实比美国严重一些,虽然父母学历层次高的会相对好点,但比起学历程度类似的美国家庭来说还是有差距。除了学历可以解释的家长素质差异以外,其他的原因我们总结可能有这么几点:
第一,国内的小孩比较浮躁,他们常常处于充满诱惑的环境中,各种玩具触手可及,爷爷奶奶不停地呵护关注。结果玩具一分钟就腻,饭吃一口就跑(追着小孩喂饭这种事情,也就在国内餐厅里见过),人始终难以集中精神,容易进入莫名的兴奋状态。而美国的小孩常常可以一个玩具玩半天,不太受外界影响,也相对稳得住一些。
第二,国内小孩的表达欲望有些过剩。从第一次说话起,国内小孩就处于一种开口说话必被夸奖的环境,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听到小孩说话就喜不自胜。在这种鼓励下,当同龄美国小朋友单词都蹦不清的时候,中国小朋友已经可以相互间絮絮叨叨了。他们可以说很多话,需要不停地说话,表达他的心情看法。到公共场合不让他表达了,小孩大概会有些不习惯。
第三,国内的家庭教育常常缺少理解,也缺少原则。其实这就是苏菲在答案中提到的。小孩做错了,"哎呀囡囡怎么这样呀,下次可不许喔~""你再这么做我就揍你!"这是典型的熊孩子养成之路。为什么不许?你有没有和他讲道理说这么做错在哪里,为什么公共场合喧哗是不合适的?好了,你道理没有讲,那就罢了,那在他下次犯错时拜托你遵守诺言来揍他好吗?不论碰到什么事,要么毫无原则地妥协,要么毫无理由的强制,你觉得没啥问题,小孩已经不把你的话放在心上了。这么一个小孩在公共场合吵闹了起来,如果爸妈喝斥他,他会吵闹得更凶。因为在他的认知中,父母就是这么一个没原则易妥协的动物,如果他们还没有妥协,那一定是我闹得不够厉害。
造成这些的原因,第一是一些家长本身素质较低,他们不太明白怎么带孩子,也不习惯城市公共空间的生活规则;第二是独生子女以及第三代带养,这样环境下的孩子如果没教好,会要求周边环境对他有求必应,有些自我中心。其实这也没有办法,第三代虽能对孙子宠爱有加,但他们很难有原则地代父母行使处罚权力。如果说教育差异可以慢慢赶上来的话,独生子女政策造成的家庭结构与因之产生的家庭教育问题倒是很难弥补了。
其实,中国的孩子在很多方面已经发展得很好,家庭背景相似同年龄的小孩,中国的往往比美国的表达能力好,画画也更棒(美国孩子画得太糟糕了…)。要是能更专注,更实干,在公共场合的行为举止更好一些,就很完美了。

知乎用户 张英锋 发表

**首先,会哭闹意味着孩子机能正常。
**
楼主问这个问题的目的,可能是想问 “是不是因为中国父母教育的无能,才导致小孩总是肆意的撒泼?外国教育环境下的小孩是否就会好很多?”

**我认为要回答这个问题,一定要看年龄段,否则得不出任何有价值的答案。
**
首先,对 1 岁以下的小孩,无论在什么国家,都是鬼哭狼嚎的,如果孩子不哭,一定是大脑中主观情绪的区域或是感觉系统出了问题,建议马上就诊。

1~3 岁的孩子,才会因为家庭教育出现差异,但主要取决于家庭,和社会无关。再先进的国家,也有无能的父母和撒泼的孩子,所以这个年龄即使有差异,外人也看不出来。

上面是加拿大女摄影师 Jill Greenberg 的最著名作品系列 “终结时代”(End Times)。她把一群 2~3 岁的小孩子衣服脱掉带到摄影棚,塞给孩子们吃棒棒糖,然后正当孩子们吃得正开心时,又突然从他们的手中抢走棒棒糖,以此捕捉孩子脸上的反应。你可以看到既有鬼哭狼嚎的,也有低头啜泣的,父母教育已经在起作用了。

3 岁~7 岁的孩子,长期的家庭教育开始见效,孩子开始进入幼儿园或小学,才逐渐显现出非常明显不同。

随着大脑额叶的成熟,孩子已经能控制情绪,如果这时候加以训练,孩子的情商一定可以提高。如果任由情绪发泄,没有进行自控力的训练,孩子的情商发育就会停滞。

国外的孩子是否做得更好?国外是如何教育的?

推荐一个美国真人秀《Nanny 911》,专门讲如何教育不听话的孩子,里面有各种极品的小孩子。

![](data:image/svg+xml;utf8,)

保姆 911 (豆瓣)

知乎用户 Cat Chen​ 发表

没有养育孩子的经验,从纯理论的角度来思考的话这应该是教育问题。当然,因为「文化」是某一人群的生活方式总和,所以如果一种教育问题在特定人群身上特定明显,也可以说是文化问题。

进化心理学有一个观点是说,小孩要生存下来必须同时顾及安全和学习这两件事情。安全是短期目标,不安全会死掉或者因为受伤而影响竞争力;学习(通过玩耍了解世界)是长远目标,否则就算没有眼前的威胁,长远来说也没有竞争力,因此失去繁殖甚至是生存的机会。小孩在有充足安全感时,他就会去玩;当他觉得安全感不足时,立即会找妈妈。这时候妈妈的不同做法会造成不同的性格:

1. 妈妈总是满足小孩安全感需求,小孩正常成长,成年后选择跟恋人保持适中距离。
2. 妈妈总是不满足小孩安全感需求,小孩学会隐藏内心的不安,同时外表假装没事,成年后倾向于跟恋人保持远距离。
3. 妈妈有时候满足小孩安全感需求又有时候不满足,小孩会无意识地学习什么手段能更好地获得妈妈的关注,在需要获得关注又得不到的时候就会尝试加强手段(例如哭得更大声),成年后需要跟恋人保持近距离并且需要不停的验证对方还爱自己。

我觉得吵闹的小孩都是第三种吧,问题就出在父母对待小孩的方法缺乏一致性,这使得小孩学会操纵父母。操纵(manipulation)在这里并不是一种非常邪恶的行为,因为小孩是无意识这样做的。

小孩从一出生就开始学习如何操纵自己的母亲:哭代表饿了,如果每次哭母亲都来喂奶,小孩很快就学会通过哭来控制喂奶。这种学习能力是动物本能。关在实验室笼子里面的动物,如果你给它个按钮,每次按都会喂食,它也能学会操纵这个按钮。不要因为母亲是成年人就有多高智商,站在小孩的角度来看,他的学习能力才是智慧,母亲只是如同按钮一样的外物。

在没有语言沟通能力的时候,通过哭来要求喂奶是必须的。在有了语言能力之后,父母还允许小孩使用哭来作为一种沟通工具的话问题就大了。小孩不知道成年人所说的对和错,小孩只知道能否得到他想要的。如果哭得不够大声父母就不理,哭得足够大声父母就满足,自然大声哭才是对的。只要一种操纵父母的手段有效,小孩就会继续这样做。因此,如果你希望小孩跟你互相尊重理性沟通,你就必须证明给他看,互相尊重理性沟通能给予他他想要的,其它任何手段都是无效的。

考虑一下哪些国家和地区的成年人之间是互相尊重理性沟通的,哪些国家和地区的成年人不懂尊重人,有问题不沟通或者是尔虞我诈,甚至是倾向于使用暴力解决问题,那小孩自然也会在无意识当中成长为那个样子。

知乎用户 王小虎 发表

我现在和亲戚家小孩一起住,来分享下心得吧!

首先,熊孩子的哭喊都是为了引起大人注意,希望得到大人平等的待遇。

我家亲戚的小孩一直在老家农村长大,由爷爷奶奶带。奶奶是个非常强势的女人,一直呵斥媳妇,但对孙子非常溺爱。前段时间他奶奶来看他,小孩子因为什么事哭起来了,奶奶就一个劲说 “囡囡别哭,奶奶错了”。要是奶奶不在,他妈妈直接骂他 “哭个屁”,至于小孩为何哭是没有人想去了解的。

后来我怕小孩跑我房里弄坏东西,给他买了许多绘本。里面有个《我讨厌妈妈》他很喜欢,自从给他讲了这个故事后他每次生气就不哭了,把手臂一抱,脸一翘,学里面小兔子生气的样子说:“哼 我生气了!” 不过实在太可爱了~ 气鼓鼓做了一会样子觉得累了,你这时候给他个台阶下,他马上就恢复过来。

不过小孩子还是很讲道理,有时候吵着要什么东西,别当时呵斥他,先好好告诉他暂时没有办法给他以后再给或者编个离奇的故事引开他的注意力,过一会他自己也就忘了。

知乎用户 sync in 发表

在德国看到的主要是两类小孩吧,纯正德国裔和新移民。德国人的小孩几乎不太吵闹,坐在婴儿车上睡觉,吃面包,喝水,吮奶嘴,基本无需家长过多干预。坐公交时经常看到小孩呆呆地在婴儿车里睁着眼睛,一言不发,也不四处张望,一副安静的样子。遇到哭闹时,家长基本是先轻声细语说理,无效的话,置之不理,让其在有限范围之内哭闹,哭完再讲道理。
新移民的话,觉得亚洲人不错,亚洲人里面大概可以辨认出日本裔的和华裔的,大概都没有很爱吵闹。当然,其实在德国的亚裔人也不算多。土耳其裔或者中东北非的也凑合吧,没有很坏,但和德国裔有距离。除外就是黑人小孩了,老实说,在这里对于小孩的不良记忆,基本都是从黑人小孩那里来的。小孩哭闹的时候,家长的耐性也不能很好的体现,肢体暴力倒不至于,言语上就没那么有耐性了。
反正觉得,很多东西都可以教出来的,不光是之前在别的话题提到的狗的饲养,还有现在的小孩的教育问题。

知乎用户 夏曼迪 发表

瑞士,有。

我觉得这主要是家教问题。我家小侄子 6 岁多才有妹妹,之前(之后自不必说)就是个非常礼貌的孩子。我婆婆跟我讲过他的一次小事,有回乘电梯,有个年轻妈妈也带着儿子,又哭又闹,都躺电梯里了。那妈妈叫他也不起,脸上挂不住,电梯门一开自己就出去了,留下儿子在电梯里。我家小侄子二话没说(那年他才 5 岁)扶起地上的小 P 孩儿,拉着他的手追出去把小孩儿交给他妈。这事儿我听着也挺感动的。

可我在超市里就常常见到鬼哭狼嚎的小孩儿,吵着要玩具什么的,有的干脆就直接躺地上,打滚儿的我也见过。但是很乖很礼貌的也很多,我们有个邻居,家里有 6 个孩子,父母离婚,孩子们周末来母亲这里,老二是个女儿,将近 7 岁,对弟妹们照顾有加,但一对双胞胎妹妹就没那么乖,4 岁,鬼哭狼嚎起来一点儿不打折的。我另外邻居家一个独女,将近 8 岁,宠得让我都有点儿绝望。她一张嘴别人都别想说话,而且她几乎不闭嘴……

另外乘飞机时我比较怕碰到印度人家庭,他们出行往往是全家出动,一般还小孩儿特多,那不是一般的吵,呵呵,吵到让人连自杀的心都有了,不算过分。

知乎用户 ScottDong 发表

和国籍无关,我儿子不满半岁,可以参加英文弥撒近一个小时(甚至大人都会觉得有些无聊),而不会失礼打扰别人。我们的方法很简单,事前做好准备,喂奶安抚之类;并且反复和孩子说 “今天去的是非常庄严的地方,你要好好的,要做主的乖宝宝”,其实你的态度和氛围可以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在过程中,如果孩子明显坚持不住,就抱开,稍微活动下。
只要你不是一个无礼讨厌的人,你的孩子断不至于与你相背。
-————————————————————————————
被打脸的更新来了:
1、我儿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观察力和语言能力加强之后,捣乱的能力也与日俱增,在公共场合吵闹的情况也发生过。我们能做的,就是反复的安抚,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脱离人多的环境,避免影响到别人。
2、再次强调 你的态度和氛围可以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 论断的正确性,我儿子曾在台北街头嚎哭 20 分钟,那一次是因为我和我太太起了争执;我儿子也具有(非激动情况下)大嗓门的问题,这也完全起自我的缺点。
虽然被一定程度上打脸,但 “小孩哭闹” 和“这家人惹人嫌”之间,还是可以用人力控制的。

知乎用户 Keren 发表

美国,简单来说,会的,但是不完全一样。婴儿,基本上大小便都自己控制不了的年龄完全随着性子,满意了就安静不满意肯定哭闹,无论在哪里大家都会理解这个年龄完全不能用 “道德” 用“为旁人着想”用 “场合” 来要求这个孩子,只能看大人把他带到哪了。

但是,到了能听懂大人话,能自己表达,能自己去洗手间之后,就太太太不一样了。美国人会教育小孩在餐厅在公共场合的礼貌,在中国相对较少,前几天出去吃饭,旁边来了六七个小孩,四五岁的样子,大吵大叫,来回跑,没有哭,旁边的大人完全不当一回事,我们这桌已经听不见对方讲的话了。国外家长几乎都会要求他们安静,或是说早就教育好这些礼貌问题,小孩都会乖乖坐在餐桌旁好好讲话。

知乎用户 Lu Frank 发表

荷蘭

會哭的,很厲害。現在住的房子,隔壁鄰居,小孩每天定時定點,早上 6 點,在他們家的花園,開始 “高歌” 一曲,抑揚頓挫,讓我聽的欲罷不能。
有次早上出門倒垃圾,看到他們家小孩大人出來,打招呼,夫妻兩人很愉悅的跟我分享,有兩孩子真的很幸福。
唉,可憐了我啊,每天早上都在率動感很強烈的 morning call 中的醒來。
承擔了做爹的責任,沒享受做爹的福利啊。

在大街馬路上,餐廳,火車,公交車上,無論什麼膚色的小孩,我都有見過哭鬧的,並沒有太大區別,而父母親也都無一例外的會有呵斥之,安撫之,不理之,以及大絕招——直接抱(拖)回家的。

至於長時間哭鬧,有過一次,在一趟大約 4 個小時的火車上,我對座的小孩(非常可愛的那種,約 1 歲左右),從上車那一刻開始,開始了他的 “交響樂” 之旅,從哭鼻子到嚎啕大哭,再到輕聲細哭,他完全 hold 住了整節車廂,作爲對座的我,從上車看他,瞪他,斜眼看,測眼之,到最後我敗了。
但其實過程真的很好玩,大家都很開心,雖然時間很長,但是作爲當事人,他都一直很敬業的哭完全程,在下車的時候,車廂裏的大人都笑了。整個場面很有愛啊。

知乎用户 武欣 发表

2 岁左右的没大差别。5 岁左右的有显著性差别,大陆中国孩子极其喧闹,无视飞机火车上的他人存在。
欧洲火车上有"安静车厢",不可大声。中国没有,所以无权干预制止,几次逼的我恨不得跳下去。
中国是家里孩子说了算,孩子以为外面爹妈算了算(跟孩子吹牛 b),欧洲孩子认为外面是爹妈跟别人商量半,这是根源。
证明:1、中国你不能说别人的孩子,爹妈一定跟你反着说,不然你比他爹妈厉害了。那不行。2、你抽他爹一个嘴巴,中国孩子直接坐地下尿裤子了(我爸不是最牛 b 啊?!)。欧洲孩子撒腿跑回家抱着猎枪回来给他爸爸(他敢打,俺也打他)。我儿子小的时候我陪他打架,这事我知道。我儿子从不主动打人,被打了我就带着我的学生(大学生)去帮他打。因此我知道每个无视他人的孩子后面,都有爱吹牛的爹妈。普遍现象 。 。

知乎用户 胡镇涛 发表

我来英国呆了半年,一直觉得,看他们小孩都好大了,为啥还是坐在小孩车里面,要是那么大的中国小孩,早就下地跑了。
直到后来,我知道了,妈呀,那个熊孩子熊的呀,我都不好意思跟他们讲中国小孩哭起来像杀猪了。
所以人家家长也知道,把孩子捆起来,顶多也就是嘴上闹,起码不会四处到处折腾。
人家还有未成年人保护法,简直猖狂。

知乎用户 Carol 百变小魔头 发表

法国朋友说:中国的孩子真安静。
欧洲大部分地方的孩子都很吵闹,无论几岁!

知乎用户 吴湘 发表

自己养个孩子, 不就全明白了吗?

记得我在读书的时候, 在一家美国中餐馆吃饭, 老板娘是广东人, 有个非常可爱懂事的女儿. 一天来了一个美国家庭和一个美国熊孩子, 那孩子不停地跑和叫. 老板娘悄悄对我说, “要是我的孩子早一巴掌打过去了”. 我从此心里就有了个印象, 对孩子一定要严格教养.

等自己养了孩子以后才明白, 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情. 一个孩子在饭店飞机上汽车上烦躁不安不舒服, 家长顶着周围人的白眼和指点的巨大压力, 同时还要不断地想办法让孩子舒服和安静下来, 当众打孩子肯定是不可能的, 需要相当不错的能量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而且和平时父母与孩子的相处模式有密切的关系. 管理孩子和管理一个公司员工没什么两样. 有管理能力强, 经验丰富和精力充沛的家长, 就管得好; 管理能力差, 没有经验和精力不充沛的家长, 就管不好, 全世界都一样. 如果碰上特别不好带的孩子, 家长能量又不够, 更成问题

中国孩子如果闹得比外国孩子多, 有一个可能是中国父母大多是双职工, 孩子由老人和保姆带得多, 父母没有经验, 不熟悉孩子的性情心理, 同时因为工作压力大能量不够.

.

知乎用户 陈斌 发表

我在悉尼生活, 住在多民族混居区, 以我观察, 很难说哪个民族的小孩特别哭闹或者不哭闹. 与其泛泛而谈民族性, 到不如观察具体原因. 例如我观察到一个意大利的单身母亲的小女儿哭闹, 与其是民族性, 不如归结为缺少父爱, 母亲失业很穷很不 happy, 母亲的小男友性格比较暴力 (例如当着我的面情绪失控, 踢小女孩), 我因向其要购买二手家具和其短暂接触, 但是即使交流时间很短, 稍加观察基于逻辑推理也可以明白很多事情.

有一些熟人的小孩特别爱哭闹的, 因我有长期接触, 原因看出来了, 就是父母关心不够, 或者父母或长辈之间关系不太和谐, 或者父母教育方法不科学. 总之问题在大人.

我相信教育是科学, 所以这方面我主要参考专家的意见, 结合我本人的经验. 教育专家我推崇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的作者尹建莉. 在她的书中对于小孩哭闹的观点和我一致. 她是北京师范大学的教育硕士, 多年在一线做老师, 自己培养的女儿很优秀. 最后但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她本人的思维方式完全是纯理性的(这点很不同寻常, 因她是诗人, 我调查过她在线和人讨论诗人前途的帖子, 她的回答完全基于逻辑).

另外我儿子教育得很好, 目前四岁, 见过的人都说他不同寻常地乖. 我们的教育方法就是尊重小孩自由, 尽量不强迫他, 如果他哭闹但没道理, 就不理他也不妥协, 从小亲吻拥抱是不缺少的 (我儿子因我拥抱太多, 现在看到我拥抱, 扭头就逃, 目的是为了和我玩抓坏蛋游戏)

小结一下,
1. 就我观察到的例子, 很难以种族原因来解释小孩哭闹.
2. 我身边观察的多个小孩的不那么正面的例子, 都是大人有问题的信号.
3. 我的论点有权威教育专家支持.
4. 我自己的正面经验也能验证专家的观点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会,上次在某个卫生间,一个美国小孩一边哭一边在地上狂打滚,她爸妈就看着。

知乎用户 Malo 发表

以色列的孩子會有這種情況,個人的體驗主要在火車上,有的孩子會哭閙比較厲害,但是父母不會過多過問,任其自然,小孩一會就安靜了,所以最後哭閙往往都是暫時的,長時間的很少見。

知乎用户 pino 曹 发表

大人要么不关注,还美其名曰冷处理;要么只是高高在上地呵斥。
正确的做法是蹲下来,降低到他的高度来真正理解原因,而不是懒惰的说什么莫名其妙。让他知道你是站在他这边的,即使不能马上满足他,但肯定不至于将情绪引到绝望、被背叛那样的地步。孩子毕竟是孩子,你可以找很多理由不买玩具,比如需要去银行取钱,或者等下个礼拜发工资,或者事先的约定只买一个,很快他就会把这个玩具忘掉。如果已经失控到无法挽回,最好的处理是马上带他离开,不用多废话。
归根到底,人与人的不平等是教育的最大问题所在。

知乎用户 快乐的羊咩 发表

看到这个问题太激动了,正是我一直在观察在思考的。

总的来说,大声哭闹是孩子的一种表达。源于本能,表达 “我渴了,我饿了,我需要抱抱,我需要你看看我,我不舒服。但不会止于本能。家长在教育的过程中是可以教会小孩子其他表达方式的,不对旁人造成影响。

1. 孩子会在公共场合鬼哭狼嚎的家庭,往往不是家庭成员对小孩关注不够,恰恰是关注过度。
我有一个侄子一个侄女。侄子大侄女小,按理说经常撒娇哭闹的应该是侄女才对。情况却是,已经五岁的侄子,总是不分场合地用哭闹来索取玩具。他家里人的处理方式永远是一个模式:厌嫌他的表现,所以大声斥责,随后又觉得其被训斥很可怜,所以马上又满足了孩子的要求。
我对他妈和他外婆讲,闹的时候先别跟他讲道理,也别想着 “哎呀宝贝好受伤好难过吧”。对小孩情绪过度关注的后果就是,你对待他没有原则,不衡量对错。小孩只会记住“哪种情绪好用”,而不是” 哪种行为合适“。拒绝他的要求后,晾他一段时间。没人关注他就不会继续借题发挥。你的回复虽然简短,但是用行动告诉他“大人说不可以就是不可以”。至于他哭闹的内容,不一会儿他都忘干净了。
国外的情况常常是父母把小孩放在儿童专用座椅上,固定,然后面前摆一堆玩具。就让小孩自己折腾。孩子的注意力也就不会一直放在如何吸引家长关注上。

2. 同时,跟这种过度的关注相匹配的,又是父母对于小孩真正诉求的不了解。又或者是了解诉求,但采取了漠视。
国庆坐飞机回来,刚好隔壁就是一对夫妻带小孩。小孩一直哭闹,先是妈妈用” 别哭了,不然妈妈不喜欢你了 / 乘务员姐姐不喜欢你了 / 开飞机的叔叔不喜欢你了。“后来爸爸忍无可忍采取了暴力,大概是打了小孩的脸,又摇晃他的身子。小孩先是被吓静了。随后哭得更大声。
一开始我感叹当父母不容易,后来我就同情起那小孩。设身处地想想,那天的航班飞行 4 个小时,而且有点颠簸。孩子好动,是很难长时间坐定的。这也就是为什么这种” 鬼哭狼嚎 “往往是发生在封闭空间里,特别是交通工具内。
那么,这对父母是不是可以提前采取一些措施,比如准备点玩具,准备些有声读物,让孩子有事可做。(感觉飞机上也应该有这方面的考虑。)又或者在飞机还没起飞时就哄孩子入睡。
如果孩子还是哭闹了,对他说什么好?机长 / 空姐不喜欢跟你家孩子有半毛钱关系?他的年龄显然没到能依据外界评价调整行为的阶段。而采取打的方式。你打我,我很疼,但这么待着还是不舒服!我不舒服,你听得见吗?
这时候家长可以跟小孩讲道理,” 宝宝,你坐的不舒服是不是?妈妈也不舒服,但睡一觉,咱们就可以到家了。“ ” 宝宝,你看,那边有个爷爷在睡觉,你大声叫会把他吵醒。你知道睡觉被吵醒最不开心了是不是?“他如果有类似体验会感受你的情境,听不懂的话至少也不会因你的暴力变得更加恐惧。

如果你要制止某种行为,先要弄清行为背后的动机对不对?
盲目粗鲁的对孩子的哭闹一味纵容或者严惩,那只能说是家长懒或者笨。

知乎用户 kun yu 发表

看是哪个国家了。
因为做过一阵子服务业,所以见过各种国家的孩子,和家长。
一般来说西方国家的孩子大部分都比较有教养和礼貌,但是印度的孩子,还有穆斯林国家的孩子(穆斯林还要分情况讨论,女孩都非常安静,男生是魔鬼)绝对可以和中国最闹的熊孩子媲美。这个和国家民族的文化应该都有关系。
中国的孩子基本上两级分化,要么就是闹得不行,要么就是几句话问不出个所以然来。
最后,其实看到家长什么样子,孩子基本上就是什么样子了。
最后,关于中国的孩子,记得有位知友说过是独生子女培育出的独生子女培育出的独生子女,所以结合了最好的和最坏的,深有感触。

知乎用户 Guenhwyvar Wong 发表

幼童哭闹现象完全可以讨论,但这个问题太不友善,根本不想心平气和地回答。

知乎用户 Bill Cheng​ 发表

国外的小孩子…… 只有变本加厉的份啊……
上次从国内坐飞机来澳洲…… 泪流满面…… 一晚上没消停……
而且国外一般一家孩子很多啊……2、3 个孩子的家庭很常见啊…… 碰上了就…… 各种悲剧……
而且国外父母基本上都是放任自流主义者,所以你让他们管管他们都不干的……

知乎用户 魏柏槐 发表

题主这么说对小孩子不公平啊!大人难道不吵不闹么?

我家楼下邻居开了一个 “小饭桌”(小学边上,专为家长工作忙的孩子,提供伙食的家庭。好一点的还提供课外辅导)。周围的邻居都对这家人颇有微词,但是碍于邻里关系谁都没有撕破脸。一到放学时间,院子里就像炸了一样。而且要知道中午有些人不睡下午会崩溃的!这下倒好,中午直接让你崩溃。小饭桌的主人是那种很小市民的阿姨,管起孩子来也是又吵又嚷,甚至还有脏字。试想,好孩子投入到这种环境里,出来的也一定是熊孩子。中国的底层家长们工作忙,没时间提供合适的教育。孩子长成了,就像他们的父辈一样底层。想起电影《人间师格》里面的台词:“成年人在生育下一代之前,应该考虑考虑,自己有没有能力教育好他们。”

在成年后,这些孩子延续了他们 “熊” 的风格。大陆游客,在国外景区的素质问题,让老外诟病多长时间了?就说我们学校吧,宿舍是不是公共场合?丫半夜不睡觉,鬼号什么?最有意思的是,他们意识不到这点,别人影响他们睡觉的时候还振振有词的谴责……

“熊”不 “熊” 与国籍无关,与种族无关,与年龄无关,就跟教育有关。只是西方世界受教育程度普遍高,家长教育孩子也受到社会的支持,倒显得我们的孩子 “熊” 了。

知乎用户 Moli 发表

哭闹跟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关,孩子不会无缘无故地哭,包括 2 岁以前。
不同国家的民族文化会影响父母教养小孩的方式,在小孩的哭闹表现上也会不同。

知乎用户 doknow​ 发表

我觉得这个不分国内国外,跟带孩子的时间长短有关系。坚持与孩子沟通,哄一下,讲一下道理,坚持自己的原则,就能解决问题。但可能更多的家长现在没时间自己带孩子,加上家里孩子少,才会出现如此情况。美国一个妈妈带两三个孩子很普遍,所以他们的孩子娇气方面相对会好一点。总之,家长有耐心,孩子就不会一直哭闹。如果是两岁之前的婴儿,那是正常,不会说话,只会哭,没有其他交流方式,你让他怎么办。

知乎用户 万溢 发表

当然会, 前几天早上我就是保持着非常清新的状态到公司的
原因就是在地铁上有个小朋友闹的非常厉害
她妈妈拿他没辙, 只能向周围的人表示歉意

知乎用户 弹弹弹球 发表

会啊,我在德国的遗址博物馆参观,累了到休息区休息的时候,旁边就有一熊小孩大概四岁吧鬼哭狼嚎的,声音凄厉比国内小孩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是直接趴地上哭呢。
小孩的妈妈呢却丝毫不为所动,只坐在那儿直愣愣的看,小屁孩哭了好一阵发现也没人鸟他,然后突然间就不!哭!了!

看过一篇文章说,baby 哭闹是想要获得大人的注意。饿了哭、尿片湿了不舒服了哭,但是到他们稍大一点,自己的一些要求大人们不给满足时,本来由沮丧、失落、无奈自然引发的哭,居然会让大人们紧张甚至妥协耶。慢慢的小孩们学会把哭声当做武器了,不给买玩具是吧,我分分钟哭给你看!这一招家里有老人的情况下尤其管用哦。

国外呢,可能教育知识普及就做得好一点,或者只是由于自己国家的文化原因。大部分对于小孩的无理要求,无论他怎样哭闹大人们也不予理会,这让小孩一开始就意识到,哭换不来大人的紧张和妥协,于是下一次小孩就会尝试用其他方法如沟通来达到自己的愿望,这时候大人们再引导他们确立等价交换的意识:我给你买玩具,你要帮忙修草坪、照看 baby,让他们明白付出才有收获。

国内年轻的家长们,不妨也学习一下这些有用的教育经验。

知乎用户 Khalil 发表

有一次在放学回家的公交车上,车上全是人。有个小孩不停的哭,家长可能是觉得打扰到别的乘客了很生气地责骂孩子,但是小孩越哭越厉害。就在这个时候那个黑人司机大叔拿起话筒开始唱起了摇篮曲,全车人都笑了,唱了一小段之后小孩就不哭了。
我觉得小孩在公共场合哭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关键是家长和旁人如何对待这个事情。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有 3 岁娃一枚,除了本人运气好碰上个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的娃以外,真心觉得小孩如开始哭闹,那是你已经输了,此时是怎么劝也劝不好的,没有任何办法,我只会抱住他,一边嗯嗯的肯定他的情绪,等他自己冷静下来。

所以平时不是不哭,是要在事前就做好情绪疏导。

带娃回国飞机上有个差不多岁数的娃,全程在哭。闹的一飞机的人都烦心。哭的原因可笑。这小男孩一开始哭了,空姐帮着哄了会,然后还给他外婆/或奶奶。从此男孩开始闹着要姐姐抱。奶奶无奈抱着去后舱找空姐。空姐自然不肯答应。请他们回位子坐好。外婆/或奶奶时而威胁"你再哭我就不抱了"时而哄骗"你不哭姐姐就来抱你了"时而说一些匪夷所思的话"再吵,把你扔到飞机下面去"自然一项也实现不了,娃的要求满足不了,哭的变本加厉。那奶奶/或外婆全程抱着在走廊里晃来晃去,又累又不安全。

冷眼旁观,不是娃的问题,完全是大人方式的问题。对小孩,要言出必行,实现不了的威胁不要说,实现不了的许诺也不要说。娃成为熊孩子的概率要小很多。

同一辆架飞机上,隔开两排我一个人带这我娃。我和他说好了这是坐飞机,不能随便站起来,不能妈妈抱,要系好安全带。娃很乖,睡了一觉。无聊时候我们飞机上的杂志,看窗外,玩手指游戏。虽然做不到全程安静,但至少保证了安全和把声音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不是自我表扬,你真心带娃,娃也会真心待你。

知乎用户 小 MA 游荡在德意志 发表

本人在德国留学。在欧洲的公共场合大部分孩子都是安安静静的,只有少数是吵闹的。而那少数吵闹中的一大部分又是东欧或者非白人。我不是民族歧视,因为事实就是这样。就德国而言,德国孩子吵闹的也是有,但真的是个别。列车上都是比较安静的,就是德国孩子和爸爸妈妈说话,也是轻声说。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你看过的哪起杀人案件最震撼?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是老师,我有个女学生,那个孩子很乖学习很好并且很努力长得也特别可爱,有一天她哭着来跟我请假,说是她妈妈去世了,后来派出所的过来我才知道,她爸爸用刀捅死了她妈妈,捅了很多刀,人跑了,还扬言要要了两个孩子的命,当时孩 …

如何评论作家流浪的蛤蟆在微博上对英语学习的评价?

知乎用户 chenqin​ 发表 这个题目里面有这么几句话,读了颇有些感慨。 这个观点,构成了很多人评价英语这门学科在初等教育中的地位的关键因素。我看到有很多人在答案中抱怨,说自己很聪明,数学买本习题集,就可以学得很好;但是英语因为没有资 …

如何看待 2018 年结婚率创新低,上海全国最低?

知乎用户 许和平 发表 玄处之前聊留守儿童的时候说,按照劳动法,劳动者每天工作八小时,完全是可以照顾自家孩子的。然而现实情况是,每天工作八小时根本维持不了一家人在大城市的生活。所以乡下遍地留守儿童,城里全靠老人发挥余热带孩子。这说明什么?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