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邦新命:东南亚国家为何走向不同的道路|政见CNPolitics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二战后,曾沦为殖民地的东南亚国家纷纷独立。在历史演进中,欧洲国家的民族意识与政府权力都逐渐被确立,建立了由具备凝聚力的民族拥有政治主权的所谓“民族国家”(nation state)。不同于欧洲,东南亚的国家因殖民者的到来而成型,在国家出现之后仍难说完成了主体民族的构建,也就是说:“民族”出现晚于“国家”。

怎样在这样的新生国家产生具备凝聚力的民族意识?在东南亚,民族主义的具体含义与发展路径显示出极大的不同。

粗略来讲,一个很明显的区别是**“大陆-海洋”的分野**。

在大陆上的缅甸、柬埔寨、老挝、泰国和越南,存在着一种相对来讲官方主导的民族主义,具备着排除他者、聚焦某核心族群的特征。

与之相反,在海洋部分的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乃至新加坡,民族主义相对来讲更加包容、被开放地被构建。(当然,在两个群体内部,也存在着值得留意的不同。)

怎样解释这样的差别呢?文化差异当然值得考虑,毕竟不同的国家存在着不同的民族构成与文化传统。但是,赛德尔教授指出,单纯用“文化决定”不能解释国家间的不同,还需要考虑两个重要因素:一是国家形成(state formation),二是各国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关系。

所谓“国家形成”,指的是一个国家的中央政府从无到有出现、集中权力、并被国内外承认的过程。

所谓“与世界资本主义的关系”,指的是在冷战的背景下各国是否参与了世界生产与贸易,他们与世界大国(主要是美国)的关系如何、能得到的资源几何。

赛德尔首先对比了泰国菲律宾

两国的相似之处在于,其民族主义在政治上争议小、引起的纷争也相对较小,因为两国进入冷战时的进程并未经历大规模的群众动员、曲折的转型道路。他们原有的国家制度并未被打破:泰国一直保持着名义上的独立,而菲律宾的独立之路是在美国的计划下有步骤的进行的。此外,两国自十九世纪中期起对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持续、不间断的融入之路,也抑制了狭隘“经济民族主义”的诉求。华商后代群体在两国之内也是日渐同化、而非激烈抗争。

然而,两国民族主义同样存在“大陆-海洋”的分野。在泰国存在着集中的、保守的官方民族主义。自1950年代始,军方与国王一直致力于自上而下地确立“泰国人”的民族意识。而他们对由工业化进程带来的、与中低收入群体相关的抗议,以及抗议中所表现的(自下而上的)民族主义成分,一直持警惕的态度。与此相对,菲律宾的民族主义是分散的、大众的。“菲律宾人”意识成为了当地人以群体行动反对马科斯独裁政权、以及美国军事存在的工具。上世纪末以来,海外菲劳的辛苦遭遇,又成为了凝聚本土菲律宾人民族意识与团结的一大原因。在这个过程中,民族的对立面是“独裁者”或“境外人”,对于本土不同种族来源的混血民众,菲律宾的民族主义则采取了相对包容的态度。

再来看缅甸印度尼西亚

就国家形成的路径来说,这两个国家站在相似的历史起点上。英国与荷兰殖民者都对有效控制全境意兴阑珊,他们直接管理核心区(商业化农业),依靠与传统地方制度合作的方式间接管制边缘区(藉以获取资源)。这样的统治方式加强、而非淡化了民族之间的分野。殖民者直接倚赖移民(华人或印度人)从事经济活动,又希望能把他们与本土族群分隔开,这也加深了这些群体的污名化。由于殖民者在战后并未准备放弃权力,两国历经群众斗才争取到独立。同时他们也打破了殖民者建立的旧有制度,而移民后代所建立的经济特权也不复存在。独立后,两国主体民族都有重新分配财富、驱逐“外人”经济统治(不论是华人、印度人还是欧洲人)的强烈诉求。

可是两国却衍生出完全不同的民族主义发展路径。独立前十年,两国都出现了通过联邦制度、议会民主弭平社会分歧的努力。这样尝试遭遇的挫败,随之而来的混乱局面,部分导致了两国都走上了加强中央集权、军事控制的威权主义之路。然而,自1960年代中期始,两国对世界资本主义的态度已经呈现出极大不同。或许出于深刻的侵略历史烙印,缅甸开始奉行孤立主义原则,致力于“缅甸的社会主义之路”(Burmese Road to Socialism),驱逐外来资本、对冷战格局以及与美国的合作极不热心。长期奉行这样的政策,加剧了缅甸主体民族(缅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紧张关系。

与之相反,印尼威权政府建立后,出于地缘政治考虑、以及资源丰富却缺乏资本的现状,总统苏哈托选择了欢迎外来资本与技术、与美国进行紧密军政合作、放弃经济上的民族主义诉求的路线。随之而来的快速工业化,却又导致中产阶级(不论是否移民后代)与威权政府的矛盾占据主流,这让其民族主义相对缅甸来讲更加包容地发展。

接下来,继续对比中南半岛三国(越南、柬埔寨、老挝)马来半岛

它们同时具备着建立联邦的可能(中南半岛似乎可能性更大)。法国治下的印度支那(今日的越南、柬埔寨、老挝)各地之间交流紧密,移民频繁(主要是自越南境内的安南、东京的交易商、工人等向西移民)。“建立印度支那联邦”遂成为部分越南独立人士的一大主流诉求,胡志明亦难例外。相似的,马来半岛与北婆罗洲自葡萄牙人到来始就陷入碎片化管理、各自为政的局面,却也在冷战开始时或直接、或间接地在同一殖民者(英国)的势力范围下。

然而两地却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在中南半岛,法国殖民者为了应对“印度支那独立”诉求,开始加强对今日老挝与柬埔寨的文化、宗教、民族主体性的鼓励与灌输,国际冷战局势下,美国、苏联、中国亦不希望一个统一的印度支那联邦出现。三国先后走上了以当地民族为主体、建立党-国政权的道路。而在马来半岛,以华人为主体的共产主义游击队呼应了冷战的地缘威胁,促使着殖民者、当地马来人与部分华人的合作,建立了以马来人特权为基础的联邦体制。当然,新加坡在经历了短暂的合作后,被逐出了联邦而被迫独立。这部分源于马来人对特权维持的诉求、与对这个港口城市为数众多华人的恐惧。

总体来看,各国的“民族”意识的不同路径,与国家形成历史所带来的后果(主要是境内的当局权力以及社会冲突)难脱干系。同时,赛德尔指出,冷战时代各国与资本主义世界、主要是美国的政治经济关系,也在民族主义演变的道路上扮演者决定性的影响。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如何看待民族主义?

知乎用户 剑影侠魂 发表 毫不夸张的说,民族主义是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政治力量之一。 世界上最强大的政治力量是什么?一些人可能会说是债券市场,还有人可能提到宗教的复兴或民主人权的进步,或者还有可能是以互联网以及和互联网一同出现的事物为代表的数 …

移民是不爱国的行为吗?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可能是他不爱国,也可能是国不爱他。 如果国对他不错,他移民了,那是他不爱国。大部分贪官、富豪、明星属于这种。 如果国对他不好,他移民了,那不是他不爱国,是国自己的问题。 一个科学工作者,在国内要被关牛棚,最后移民 …

你更认同阶级叙事还是民族叙事,为什么?

知乎用户 特例的猫​ 发表 阶级压迫我的时候,我选阶级叙事。 民族压迫我的时候,我选民族叙事。 民族和阶级往往是交融在一起的,为什么一定要把两个对立起来? 比如中美贸易战,既是民族矛盾,也是阶级矛盾(金融国与产业国),你告诉我你怎么分? 评 …

阶级和民族哪个是人类的第一属性?

知乎用户 继续者张付​ 发表 按照继续者人文理论,民族性是第一性的。 5、继续者人文二维坐标思考法: 指:(民族国家性,阶级性)二维思维。民族国家性是第一性的,阶级性是第二性的。 《继续者法则》如下: undefined 但是忽悠外族,要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