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为什么一边是去库存,一边又是大城市房价越来越高?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啊啊啊啊啊​ 发表

我做销售的时候,总结过超过 50 种逼定方式

先说一下逼定方式,就是逼客户交定金的各种方法,

交了定金,客户最后 95% 会买房,(有其它意外,但基本都买了)

最好的逼定方式是什么?

所有的讲清楚了,开始讲:

您今天如果不买,明天即使我们有房源,一套涨价 2 万

现在就这个行情,明天我们涨价也买的出去,

我理解你买房觉得房价很贵,月供也不低,现在在社会上我们赚钱都不容易,

我也觉得房价贵,

但早上车一天,早划算一天,您总是要上车的

你明天上车,房价又 5 万

2 个月工资没有了,积蓄没了,不划算!

现在一个月房价涨 1000,就这趋势您也看到了,您等下个盘开盘,保准涨价 10 万。

现在定,我这几年从业经验告诉我,你后面肯定得感谢我。

你考虑其它楼盘,我不说性价比,你可以保证您一定买得到吗?

现在发财的机会都就在手上,拿住它

走,刷定金去!

这一招当房价上涨的时候百试不灵

16 年涨价那一拨,

无数人从外地回来,比如北上广深,

只要有房,不管价格

15 分钟就定下来了

至于横盘的时候,

房子肯定不是这个买房的办法,

你得从区位等等讲起,

有时候一个客户从早上讲到晚上,

后来还得反复约访客户;

而降价的时候,

买房子的人都要打营销经理,要退房;

你还卖房?

从根本上看,

房价涨,才能去库存,

否则你降价,越发卖不动

国家政府考虑的第一是稳定,

其次是为人民

至于为什么人民,你也得考虑清楚

小资产阶级从古至今,反正全世界肯定是被剥削的

无它,底层人,你得去帮助,否则要造反

上层人,制定规则的人,你觉得会牺牲自己的利益吗?

有时候我经常说多读书,这些东西书上写的清清楚楚

不多说了

祝福各位财源滚滚

其实从政府角度,从没有想过房价要下降。

只是说涨价太快了,要控制。

知乎用户 有事问彭叔​ 发表

很多人说房地产都快要成为计划经济了,彭叔就很好奇了,房地产什么时候不是计划经济过。如果房地产是真正的市场经济的话,以房地产这 20 年来的发展,至少要崩盘一次的,但就因为房地产不是市场经济,所以每次快要崩的时候都被强行的拽回来了。 全国楼市一盘棋,要跌肯定是会一起跌的,要不跌,大家也别指望那些三四五六线城市房价都出现大跌。在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每一次房价本来要下跌结果被强行拉涨,都是在加固大家房价永远涨的信心。

知乎用户 徐斌​​ 发表

谢邀。

这不是开发商购房人的双方市场,这是政府、开发商、购房人的三方市场。

知乎用户 喵在乎 发表

需要要了解的是,每个城市的库存状况是不太一样的,库存去化周期即存销比 = 当月新建商品住宅库存面积 / 最近六个月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平均值。下图是 2019 年 3 月份排名靠前的 100 个城市的存销比:

这 100 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存销比即库存去化周期为 10.2 个月,这也意味着市场消化完这些库存需要 10.2 个月,该数值相比 2 月份 10.5 个月有所减少(市场在变好,供需关系有变化)。

我们可以看到,每个城市的情况都不一样,这也和各个城市的供求关系息息相关。存销比越大的城市越要喊着去库存;反之存销比低的城市就要加供应,不然房价就会因为供需关系不平衡而存在急速上涨的空间。这两种说法并不冲突。

知乎用户 江大白 发表

虽然没有被邀过,但是我想尽量不举数据就去理清一下题主的问题。也希望和大家真心交流。

首先徐斌律师的答案切中要害,却不够深入,这确实是个三方问题,但这三方的关系却又错综复杂。作为一个资深的房地产从业者,我大概有时候能够体会政府的苦心。那么下面我就说说我的看法。既然是个三方问题,我们就从三方的利益角度分析一下。

1. 政府角度。
首先在中国,政府的政策往往决定了房地产的走势,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而且就像题主说的,其实政府制定政策的时候,并不能单从房地产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而是从全社会角度考虑问题,其实这也就解释了题主所说的有时候看起来自相矛盾的事情。

早些年,确实是因为土地财政的本质,导致了地方政府依靠卖地获取利润,一方面拉动地方投资或者说 GDP 增长,另一方面依靠地产商来打造公共市政配套。却也从本质上让地方政府过于依赖土地收入,导致我们看见很多缺乏产业的地方政府,越卖地越难受,卖到后面越难卖,这也是根本上造成一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两级分化的原因之一。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是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所以会有定向将准,调整产业结构的一大波举措。其实天天看新闻联播,都可以看出,各地都在整所谓的调整产业结构,其实这就是政府希望从根本上缓解(都不能说解决)土地财政带来的弊端。

但是,调整产业结构是需要时间的,不是这个月说了下个月就能完成的事情,而且不能因为调整产业结构,就让老百姓没饭吃啊, 这种事情中国政府以前干过,就是在建国之初 “赶英超美,大炼钢铁” 的时候,那个时候的结果是什么,大家心知肚明。所以不能因此就放弃曾经作为地方支柱产业的房地产。而且今年因为这个问题,而且受到全球经济的影响,半年的 GDP 增长已经到了 7%。

而且随之而来的问题已经凸显,大量制造业工人失业,大学生就业难,这些不是影响百姓的大事是什么?曾经我们取笑过中国是稳定压倒一切,你想想如果有大量的失业游民,又有一大堆网络喷子,不是社会不安定因素是什么?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政府今年陆续出台了一大堆房地产相关的政策,表面上目的是去库存,实际上是给开发商去打一针强心剂。为什么这么说?

2. 开发商角度
从 2014 年开始,开发商拿地的意愿就在不断地的降低,这导致了几个问题。一个是地方的 GDP 受到影响,而受到影响的结果刚才已经讲了。而为什么开发商拿地意愿降低,我分析有几个原因,第一的其实就是开发商对于未来的房地产市场比购房者更加悲观谨慎,不要看房地产几个大佬还在鼓吹未来白银十年什么的。我相信他们说的不假,但是我们说未来的房地产也会逐渐形成寡头,大佬们继续是既得利益者,但是曾经在黄金十年跟着进来打秋风的那些地方小房开,才是在这波经济环境中受影响最严重的。他们会在今后两年类陆续退出房地产,就没有那么多开发商抢着拿地,土地市场怎么热得起来呢。

第二个原因就回答了题主的题目了,因为早年三四线城市相对跟风比较多,导致目前三四线城市的库存压力相对值巨大。为什么是相对值呢,假设说上海库存是 30 万套住宅,某三线城市库存 10 万套住宅,但是上海一个月可以卖 20000 套,但是三线城市一个月卖 2000 套,怎么比?所以房企对于三四线城市就谨慎得更加谨慎了。所以为了同样一个政策,在不同城市造成的影响就是不同。三四线城市最大的问题是经济的本质问题——供需问题,你就算出台政策,已经有好几套房子的购房者凭什么还要买呢,所以政策其实对三四线城市用处不大。但是对于本来库存就良好的一线城市,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楼主所说的房价提升。因为开发商不傻,买房的人越多,开发商信心越足,商人都是牟利的,一线城市房地产环境本来就没有那么恶劣的情况下,首要做得当然是提升利润啊。而支撑这一切的背后,都是购房者。

3. 购房者角度。
国家经济提升,两个很重要的助推器,投资和消费。投资在于开发商信心,而开发商信心在于购房者信心,购房者买房又属于消费行为,购房者买得越多,开发商投资拿地也更有动力,所以政府刺激政策首要刺激开发商,其次刺激购房者。就像大白所说的,购房者在三四线城市和一二线城市的心态是很大不同的。在各地产业结构调整完毕之前,一二线城市都会是绝对的人口净流入城市,不管你怎么限制户口都没用。

所以人口净流入城市,基本上城市规模的扩张导致的房价的持续飙升,是很正常的。而且房子最特别的就是它是具有投资属性的大宗消费品。不管你是不是刚需,买房的时候都会想着今后卖的时候要赚钱的。这就是购房者雷打不动的心态,有了这样的心态背书,房市就会股市有了相似点,肯定是买涨不买跌的,所以一二线城市人口流入,流入人口要买房,房价会涨,越涨越买越买越涨,就是这样的。而且房价提升也会增加消费额度,在整个中国经济内忧外患的今天,这是政府不想为却不得不为的一件事情,所以我们看今年一二线城市房价飙升,政府持的不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么。

希望以上能够回答楼主的问题。

知乎用户 大魔王 发表

这个要从 2014 年开始谈起

一、先说库存

2014 年全国库存达到了历史高位(目前也没有超过),国家统计局公开数据可查。

然后 930 全国放开了信贷支持,各地放松了限购限贷(一线限购不放松)

房地产本身是资金密集型行业,信贷杠杆必不可少

所以 930 之后,全国交易量就逐步开始恢复上涨了

从 2010 年开始压制的改善型、投资型需求开始集中爆发。

国人买涨不买跌,量价开始齐升,这就是过去 2015-2016 的状况。

主要体现在一线和二线,三线以下还不太旺盛。毕竟一二线更有投机价值。

由于一二线上涨过快,2016 年开始产生溢出效应。

一二线上涨空间越来越小,总价成本越来越高,杠杆越来越紧,大家开始逐步转向周边三线及以下。

除了溢出外,2017 年棚改也是带动三线以下小地方(没有棚改是真的没钱买)的主要原因。

从国家统计局公开数据看,其实 2014 年 2015 年房地产投资、库存面积已经进入拐点,简单说,其实 2015 年以后库存已经在下行了。

二、价格

一线,这波主要是改善型和投资型客户推动,但目前基本达到阶段性定点了(个别豪宅市场脱离大众,不统计)。因为上车盘已经达到极限,无法从交易链条的底层驱动改善型进行置换。(具体内容可以参照我关于 20-30 年还款的回帖)

强二线,由本地改善型、投资型 + 一线溢出的投资客户三方共同推动的。所以 2016 年开始逐步推出限购,打掉外地投资客,例如武汉,就有很多北京、上海客户去买房投资。

目前呢,个别如南京、厦门价格到达政策红线了。个别还没有(长沙、西安、成都等,不调控还会继续涨)。但都要一刀切限价,否则不正确。所以任志强说的越限制越买,也不是所有二线都适用,自己思考。

弱二线,别去。未来和三线一个结局,没有二手交易支持。以后开了公众号我再列城市哈。

三线及以下,一手开发商造成的虚火,将来会充斥大量无人承接的二手盘。如果是改善自主,可以抓紧买,也可以等崩盘以后买(如果能熬到崩盘且手中有钱。具体参照 2010-2013 年之间的温州和鄂尔多斯,价格在高位腰斩)

以上就是价格目前的状况及成因。

三、开发商

中小开发商从 2016 年开始资金吃紧,由于拿地拿在高位,但是又被各种限价控制,开盘不是,不开盘也不是,很快会陷入困境。

大开发商,腾挪空间大,募集资金渠道多,看看碧桂园的高周转,还可以从其他三线等地方筹集资金。2018、2019,是大鱼吃小鱼的时间,会出现大量的兼并吞购。

为什么说这些,如果你买了小开发商的盘又未办理房产证,然后小开发商被大开发商吃了,后面扯皮的变数就比较多了。

先写这些。

知乎用户 田削竹 发表

谢邀。

还是那句话,房屋的不动产属性决定了其背后聚集的资源才是决定房价的最重要因素。全国的房地产市场自 2013 年开始,呈现出特别明显的不可逆的分化态势,实际上分化趋势早就开始了,只不过 08 年的 4 万亿给这个市场又打了一针兴奋剂,让房地产在 08 年至 13 年的五年里成为了投资品,所以即使是三四线的房的产市场也在这几年里火的不能再火。当兴奋剂的药效慢慢退去,在新一届政府调控政策作用下,首先是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首先坚持不住,然后是省会城市,再然后是地区中心城市,最后是北上广深。

国家的调控政策是一刀切的,但是全国的房地产市场聚集的资源又差异巨大,所以一刀切的政策在不同的地区表现出不同的作用。北上广深这样的聚集着大量资源,其或产业、或政策优势不仅能辐射全国,甚至辐射国际的大城市在市场作用下,首先出现了报复性的反弹,随后是部分处于长三角的大城市,然后是部分地理位置优势或者经济预期比较好的地区中心城市都在市场因素下房价出现了反弹。

这个时候真的要去库存的是除以上城市之外的。首先是那些还聚集着相当资源的,但是经济预期较差,地理位置不足够好的地区中心城市;然后才是那些也聚集着一些资源的省会城市;最后是三四线城市,只是这些城市还有希望嘛?

我所在的地区中心城市即使现在一个楼不建,还有够全市 1/8 人住的商品住宅库存,但是这些库存卖不出去的同时(卖不出去的意思是,你降价也没人去买),有些楼盘还出现供不应求。所以现在房地产市场的分化已经不只是在国家、省的层面,太多城市内部也出现了房地产市场的分化。

未来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一定是不断加强这种分化。

知乎用户 「已注销」 发表

去库存是去哪里的库存?北上广深杭的还是二线的?三线的?

为什么很多城市吸引人才政策近年来一年比一年力度大?最大头的购房人群就是这批刚毕业需要落户需要成家的年轻人,也是他们才存在购房刚需。

去库存到底要怎么去?你所在的城市房价三四万,你有 300 万就买了,你只有 100 万买不起怎么办呢?那就把你赶去那些房价便宜的城市嘛!

要保证无论你有多少钱都能投进房地产………… 啊不对,都能买到房子嘛!这样房价高的问题不就解决了?

北上广深接着涨,买不起了去二线,二线房子开始涨,买不起了去三线,三线房子开始涨…… 买房要趁早,要不然过几年就要有人和你说了:房价高买不起?没关系啊!你看鄂尔多斯!房价便宜房源多!还有大学生引进政策,创业最高给 50 万呢!给你 50 万你还不去?买不起房还要在城市里死磕,你个钉子户!

知乎用户 方建华 发表

这个要分什么样的地方,在北京的房价会一直涨的,为什么,因为谁都想在中国的首都拥有一套自已的房子,这里变成了最稀有的资源,满地都是用金子铺出来的,一平米 30 万,40 万甚至将来可以达到 100 万都是一件有可能的事情。

中国只有一个北京,一个首都,这里不贵,那里贵。

三、四线城市,没有人购买当然要去库存了,要不三、四线的政府怎么来钱,不去库存,他就不能再卖地,一块地可以卖到几个亿,这是多么好的生意,只要出一个文件就可以做到。

高房价也是阶层固化最好的表现。

因为你靠自已的努力,永远打破不了高房价,北京一平米 30 万,对于普通人一件的工作才能挣到十多万,三年才够一平米的钱,你穷,就不能呆在北京,穷就离开北京,因为你在北京活不起。

知乎用户 海涅心理 发表

supply and demand

知乎用户 邓浩志 发表

答案摘自本人原创文章

最近一、二线城市房价上涨

最近的一、二线城市房价上涨的起因是国家宽松货币政策;另外限购 “大坝” 开闸后所释放的堆积已久的一批投资需求;本质上是中国目前缺乏投资渠道的体现,资金只能选择沉淀到不动产之上;而不动产中的商办类物业又面临经济换挡的冲击,于是资金只能集中宣泄到住宅型物业中。

作者:邓浩志
链接:三四线城市去库存只能通过发展经济 - 邓浩志的文章 - 知乎专栏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知乎用户 时代之 发表

不奇怪,这样的例子在我国,我能给你举出一打,未来可能会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比如去产能,然后粗钢的产量越来越高,螺纹钢和煤炭的价格翻了一倍多,称为涨价式去产能。

比如降杠杆,结果居民杠杆越来越高,整体的杠杆率依然在提升。

比如 2015 年救市,几万亿进去,结果股指越救越低。

背后的根源在哪里?

两个:第一,所有的价格问题本质上而言都是货币问题。只要 M2 的增速高于 GDP 的增速,那么总体的价格就会上涨,特别是房价。

第二,我们的调控导致了价格信号的紊乱。市场没有出清的时候,人为干预价格,导致资金全部流向房地产、钢铁等回报更高的领域,这几乎是必然的,毕竟资本都是要追逐利润的。结果就导致和调控的目标越来越背离。

所以,这两年的经济主题就成了大背离:房地产和实体经济的背离,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中小企业的背离,国有投资和私人投资的背离,库存和价格的背离。

解决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除开市场外的另一只手不要乱动。短期虽然有阵痛,但是风险化解了,未来才能轻装上路。


作者为独立投资人 & 心理咨询师,欢迎关注我微信公众号:jingji-xinli, 实时了解更多经济投资和个人成长话题。

回复 “经济学思维”,用经济学思维思考这个世界。

回复 “真爱”,还有小惊喜额。

知乎用户 侃 speak 发表

近期,楼市去库存好像见到了 “曙光”。一线城市楼市收紧之后,逐渐辐射二线城市。且有数据表示,在楼市双向调控下,全国楼市去库存已经渐有起色。而且多省在积极发布调控措施努力去库存。

去库存力度明显加码

在今年 1 月 7 日举行的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国土部部长姜大明明确表示,对于房地产库存较多的地方,要减少乃至停止商品住宅供地。

在这个政策导向下,今年 2 月,辽宁省政府即出台《关于化解房地产库存的若干意见》,提出 15 条全力化解房地产库存的政策措施,其中第二条措施便是 “合理控制开发用地供应节奏,减少房地产开发用地供应。库存严重的地区,要暂停供应房地产开发用地。已供应、未开发的房地产开发用地可申请转换用途或调整商住比例。” 而在 4 月 11 日的通知中,辽宁省则直接要求——对于库存严重的地区,停止供应房地产开发用地。

值得注意的是,除辽宁外,江西、重庆、湖南等地也提出了通过控制土地供应来化解楼市库存的举措。今年 2 月,江西省在下发的《关于做好化解房地产库存工作的通知》中提出,继续严控商品房开发用地供应,防止土地过量投放,从源头上减少房地产库存。

业内人士表示,“控制库存严重地区用地供应是去库存的主要手段。各地的细化方案,能够让相应县市按照实际情况来决定供地状况,进而实现供地和去库存等的匹配。从实际情况看,一般各省经济实力排行前三的城市,后续可以增加供地,排名后几位的城市则要相对谨慎。”

土地出让收入分化严重

控制土地供应固然不失为化解房地产库存压力的一招 “必杀技”,但某些地方政府也或将因此而面临土地出让收入的减少。对于部分对土地财政依赖度达到 70% 甚至 80% 的地方政府来说,这将为其带来很大的财政压力。

4 月 5 日,财政部公布的《2015 年全国土地出让收支情况》显示:2015 年,全国缴入国库的土地出让收入 33657.73 亿元,同比下降 21.6%。全国土地出让面积 22.14 万公顷,同比下降 18.6%。此外,《2015 年房地产业对财政收入贡献率研究》报告也显示,2015 年房地产 “五税” 总收入约为 13315.8 亿元,较 2014 年下降 3.6 个百分点,近 15 年来增幅首次由正转负。

实际上,与一线城市和二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分化对应的是,多数二三四线城市土地出让收入大幅下降。业内专家也表示,“越是经济基础不好的城市对房地产的依赖度就越高。去库存不力的地区,土地需求也少,政府的土地出让收入相应地就少。shqianyy

来源于:每日经济新闻

知乎用户 哆啦 A 卷​ 发表

懒得看正文的可以看一句话回答楼主问题:市场化的价格涨跌是由需求决定的。

-—————————– 正文 ————————–
专业所限,仅就房地产市场业内角度进行分析。

截止至目前(2015 年 12 月 21 日),今年政府出台的调控政策如下图:

(偷个懒直接截图报告里的)

总结一下就是:
1、限制土地供应,通过商转保盘活市场烂尾房;
2、连续 5 次降准息,利率持续走低,市场流通资金增加,商贷购房金融成本降低;
3、下调商贷、公积金购房首套及二套首付比例,购房门槛降低;
4、从计税、价格、融资等多方面鼓励开发商实施住宅全装修,鼓励开发商企业转型。
核心就一句话:优供应与促需求并举,全力去库存。

最新一次降准息是 10 月 24 日,来看看 11 月房地产市场的变化吧。

(数据来源:CREIS 中指数据)

11 月份数据表现:

  • 一线代表城市成交面积环比上涨 6.34%,同比上涨 5.48%;

  • 二线代表城市成交面积环比上涨 6.92%,同比上涨 23.55%;

  • 三线代表城市成交面积环比下跌 7.89%,同比上涨 29.13%。

与以往普涨的市场格局不同,对比上一年当前楼市虽然回暖,但城市分化较为严重:

  • 经济基础较好的一二线城市,成交量涨速较为明显;

  • 三线城市收益程度相对较低,但较之往年仍有一定程度的上浮。

题主问的是大城市房价为什么越来越高,买的多当然就涨价咯
而其实真正价格涨幅可观的城市,也就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而已。
二三线的价格也在涨,但是涨得含蓄、涨得平稳。

区别在哪里?
所谓 “买得多涨得快” 是表象,内涵是供应与需求。

  • **供应——**一线城市开发成熟,土地供应量有限。
  • **需求——**一线城市外来务工人员数量巨大,随之产生两个需求:

   1、租房需求,大量的租房需求,转变为市场行为是房地产的投资量增加;
   2、置业需求,城市常驻人口基数大,购房置业需求相应提升。

而二三线城市城市开发成熟度相对较低(土地供应充足),外来人口也没有一线城市那么多,库存量大购买力相对较低,价格涨幅相应较为平稳。

说白了,政策调控东调控西,从来都不是面向一线城市
库存量主要挤压在二三四线城市,调控的主体也是重点朝向这些地方的。

房地产市场需要可持续、健康的发展,势必要优供应促去化。
而一线城市优无可优、促无可促,一切都在市场调控脚步之外行走,政策的影响最多是能抑制一时,一旦去库存放开,一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是最大的受益者。

抛砖引玉,欢迎探讨。

知乎用户 RANDY 发表

库存已经形成了,怎么去?

炸掉?拆掉?那成本谁来支付?

我们的去库存,是将库存从开发商转移到老百姓手里,是转移,不是消灭。

10 亿的贷款在房地产企业那里,万一破产了就成坏账了,而分散给 1000 个买房的人,一个人 100 万,风险就大大降低了。

但不涨价,老百姓怎么会去买?

于是先涨价,然后转给你,然后。。。

然后的事情,下一步再说。

知乎用户 广州融资邱生 发表

如何降房价?

要解决高房价的问题很简单——就是要摆脱土地财政的路径依赖,让土地的成本降下来,同时增加供应量。降低了成本、缓解了供需矛盾,房价自然能够降下来。

但是地方,怎么可能放弃这么大的肥肉,已经演变为与民争利!

回看最近这一轮楼市的暴涨,从 “涨价去库存” 到“棚改货币化”,再到“抢人大战”,变的只是花样名目的套路,不变的就是地产刺激经济、吸引居民来接盘的现实。

只是,居民杠杆已经加无可加、“六个钱包” 已被透支,人口老龄化程度正在加深、接盘人数迅速递减。油门已然踩到底、燃油却已耗尽,失控的列车还能奔跑多久呢?

知乎用户 红发的塔肖尼 发表

媒体上提到的【去库存】有一层含义,貌似没被提到,那就是【去化率】,即某一特定时期内某产品的销售量占总量的百分比。

2017 年截至 12 月 7 日,上海共发放 171 张预售许可证,涉及 116 个项目,共计 33074 套房源入市,总供应面积 359.97 万㎡。

获得预售证的房源整体去化率达到 81%。嘉定区和宝山区去化率均为 89%,其中嘉定区成交套数达到 5134 套,宝山区成交套数 4459 套;青浦区去化率相对较低,为 62%,新推出的 5040 套房源中仅成交 3125 套。

数据来源:重磅干货! 上海房地产年度盘点: 2017 年度热区

-—

青浦区政府:我们 2017 年去化率这么低,看看人家嘉定和宝山!!!

所以 2018 年,要大大的去库存!!!千方百计!!!

建设局、房管局通力合作,完不成任务,年底的奖金,普通员工只发放 70%,副科及以上干部只发放 50%!

-—

所以,是这个意思~

知乎用户 路德维希圣​ 发表

这种现象快终结了。

目前,税收已经只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一小部分了,土地出让金成了大头,造成地方政府每年挖空心思想做怎么得地卖地,快要坐吃山空了。今后将开征的房产税可以解决地方财政的持续性问题,土地出让,房产开发将成为昨日黄花,不再被地方政府看在眼里,自生自灭了。

知乎用户 沈先生 发表

这方面任大炮早说了,经济学,不适用于中国的房地产项目,如果你用经济学去看国内的房产,你永远摸不着头脑,永远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这既是经济学的悲哀,也是国内房产的悲哀。

国内的房产,有些是符合经济学逻辑的,但有些不符合。比如根据经济学来说,你有钱,你想来上海买房子,他会限购么?会说不满足条件不能买么?答案是永远不会,因为经济学是最公平的东西,只要你给足钱,你就能买,但现实却是你有钱也不见得能在上海买房。

因此这就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稀缺效应。加上发展的不均衡,这个问题美国等西方国家是不存在的问题。比如一个大佬,比如马云,他哪天突然心血来潮说我想开个医院,那常理来说他肯定会选择投资回报率相对较高,且成本较低的三四线城市(这里假设三四线城市的性价比比一线来的高,实际这个假设成不成立另说了因为我也不知道),因为虽说三线城市的人相对少,可是相应的物价也低,比如说同样买栋楼,一线的价格是三线的几十倍。并且一线的人力成本比三线高很多,这些都足以弥补赚的钱少的这个问题,综合下来利润比一线高(说了这是假设,大家当这个假设是成立的好了)。

如果是在美国,或是西欧,那么你可以随便在三线城市圈一块地,然后造个 5 层楼的房子,把他作为医院的大楼,然后配套设施再跟上,这样医院也就开起来了,以服务当地居民为主。然后赚了不少钱,然后某天李彦宏发现这个商机,跑去开了家学校,还有旅馆,这样一线城市的人口就被转移到三线去了。

但在国内,这些都是无法实现的事儿,因为国内政策不允许你这么做,有钱也不行。这就导致了没人会有这种想法,因为做不了,那就只能在一线城市投资赚钱了。好吧对于百姓来说,既然所有的资源都在一线城市,那就只能往一线跑,房价贵?问题生活方便啊!他们没有别的选择,三线城市就连找个工作都难,因此只能往一线跑。

如果是以市场经济学来看,这是一个无法解释的现象,三线城市投资成本低是显而易见的事,发展潜力大也是显而易见的事,为何不去三线投资开医院,办学校呢?但在商人眼里很容易解释,因为无论是开医院还是办学校,首先要能开才行,如果都不能开,怎么可能去呢?

因此单从经济学你永远无法解释国内房产,何况国内政府动不动就出手救市哄抬房价,国外来说政府这么干早就下台了。

不过放心,如果你跟我一样是 80 后,那你早晚会看到房价大幅下降的那天,那天早晚会到来,这是我跟任大炮的预测不同的地方。任大炮的预测是他的有生之年恐怕看不到,而我的预测则是大部分 80 后、90 后早晚会看到这一天的到来,无论目前有多么的黑暗。

不过这得建立在 20 年以后,近 20 年之内基本不可能下跌,要跌也是三四线城市的事儿,北上广这种,近 20 年不涨就已经是绝无可能之事了。问题就是下一次暴涨的时候,涨多少,以及何时到来的问题了。另外北上广的房价,要跌回 16 年以前的价位,极个别的区域不好说,大部分区域不可能跌得回去,当然临时性跌回去的不好说。

知乎用户 一航​ 发表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已持续了 16 年的繁荣,但也是从全面繁荣过渡到局部繁荣,从人口推动到资金推动,从大涨到小涨再到有涨有跌,今后必然会有滞涨和普跌的过程。既然房价已经成为货币现象,而货币的流动性要远远高于人口的流动性,货币说走就走,是很难控制得住的。

目前国内房地产行业的最大压力是库存过大,这主要还是集中在二、三、四线城市,同时还要避免房价出现大跌,因为房价大跌基本上就等同于金融危机。在 PPI 已经接近于连续四年为负的情况下,迫切要做的事情,应该不是供给侧,而是需求侧,因为前者是长期要做的慢活,后者是为了避免风险发生的急事。而要刺激需求,不能让农民工加杠杆来增加需求,而是应该扩大政府支出用于民生,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和福利水平,缩小贫富差距,即政府加杠杆,让政府出钱买房作为低收入群体的廉租房。

2000 年至今,中国的资产规模出现了快速增长,其中房地产是大类资产中规模最大的资产,也是居民在资产配置中占比最大的一块资产。相比股市的起起落落,房地产市场在过去 15 年中,除了个别年份的整体房价水平有过小幅回落外,基本上就处在一个大牛市中。但过去的 2015 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大幅回落,只有一个百分点的增长。今后房价如何看,会否出现所谓的泡沫破灭?本文想从人口和货币这两个角度来讨论这个纠结的问题。2000-2010 年:

房价上涨更多是一种人口现象

中国房地产的主要数据是 2000 年及以后开始有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有过两次高点,一次是 2007 年,增长达到 30%,另一次是 2010 年,达到 33%。2007 年之所以出现了阶段性高点,与经济过热有关,该年也是 GDP 增速的阶段性高点,后因 2008 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影响而回落。2009 年中国推出两年 4 万亿的投资刺激计划,使得 2010 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创了历史新高。

一、劳动年龄人口的峰值出现在 2010 年

居民对房地产的需求不外乎是居住(或改善性居住)和投资这两大需求。拉动这两大需求的,从人口的角度看,一是与人口的年龄结构有关,二是与人口流动有关。从美国和日本的案例看,购房与购车的主力人群的年龄段一样,都是 25-44 岁。

如美国房地产周期与人口结构密切相关。房地产属于典型的年轻型消费品,25-44 岁是房地产消费的高峰期,而在 45 岁以后房地产消费占比会持续下降。日本则是到了 1980 年代出现人口老龄化,其中 25-34 岁年龄段的人口数量在不断下降,从 1981 年的 1995 万,降至 1991 年 1573 万,降幅达到 21%,最终在 1991 年出现了房地产泡沫的破灭。故从国际经验看,随着 45 岁以上中老年人口占比的上升,房地产消费均会遭遇历史性拐点。

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的调查结果,25-34 岁年轻人是购房的第一大群体,约占购房人数的 50%,第二大群体是 35-44 岁,约占购房群体的 24.5%,故 25-44 岁的这一年龄段要占到购房人数的 75% 左右。

中国由于计划生育的实施,人口红利的拐点已经出现,15-64 岁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峰值在 2010 年已经达到 74.5% 的高点,到 2013 年这一占比已经降至 72.8%。预计到 2020 年这一占比将会降至 70% 以下。而 25-44 岁青年人口的总数在 2015 年达到了顶峰,今后也将开始下降。从美、日、韩等国经验看,伴随着 25-44 岁人口总数见顶,地产销量也会出现拐点。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在 2010 年见顶,与劳动人口的峰值一致,而且乘用车(占汽车产量约 85%)销量的增速也在 2009 年见顶,时间相隔很近。从美国的案例看,消费乘用车的主力比房地产更年轻些,即 25-34 岁年龄段的群体比 35-44 岁的群体购买量更多,而住房购买量则相反。可见,影响房地产的一个重要因素——人口年龄结构已经在 2010 年就发出了变衰信号。

二、流动人口增速的峰值出现在 2010 年

而影响房地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流动人口的变化又是如何呢?由于国家统计局只在近些年才公布流动人口数据,故我只能从外出农民工数量的增速变化来替代人口流动情况。从公布的数据看,2010 年外出农民工增速达到了峰值,为 5.5%,对应增加了 800 万左右的非农劳动力。但仅仅隔了 5 年,至 2015 年外出农民工数量只增加 0.4%,接近于零增长。而且,流动人口数量也净减少 560 多万。这说明 2010 年不仅是劳动人口年龄的峰值年份,也是人口流动量的一个峰值年份。

人口流动的加速,不仅导致房地产业繁荣,而且还对区域板块的房价带来影响,因为人口迁徙就是城镇化的过程。在 2000-2010 年间,人口迁徙总体方向是从西往东流动,这与东部的房价涨幅高于中西部是一致的。如上海 2000 年的常住人口为 1670 万左右,到 2010 年达到 2300 万左右,增加 630 万左右,增幅为 38%。北京 2000 年的人口为 1380 万,至 2010 年达到 1960 万,增加 580 万,增幅为 42%。深圳 2000 年常住人口为 700 万,至 2010 年增加至 1035 万人,十年共增加 335 万人,增幅为 48%。这三大城市的常住人口在 2000-2010 年增速,分别是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最大的,同时,房价涨幅也是全国各大城市中位居前三的。

从 2000-2010 年的人口流动特征看,同样是东部沿海发达省份,拥有 7400 多万人口的江苏省,这 10 年中竟然比上海还少 200 多万。同样经济发达的河北省,人口增长也比北京要少 100 多万。因此,不难得出结论,中国这 10 年所经历的城镇化,更确切地说,是大城市化。这可以解释一线城市的房价涨幅要远大于二、三线城市的原因。

用人口的年龄结构与人口的流动这两个人口现象来解释房价的变化特点,应该还是有一定的说服力。实际上,中国经济增长也是一种人口现象,即所谓的人口红利。如中国的出口从高增长变为负增长,其实也与劳动力供给的变化有关。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导致全球范围内的产业转移,并影响到国家经济的盛衰。

三、中国城镇化率难以达到西方水平

2010 年之后,中国人口不仅老龄化趋势更加明显,而且人口流动的速度也大幅放缓。如上海的户籍人口中,60 岁以上老年人的比重已经接近 30%,但同时,上海人口流入速度也大幅放缓,“十三五” 规划建议要求上海常住人口控制在 2500 万,这意味着 2010-2020 年,上海人口的净增长不足前一个 10 年的三分之一。据悉,2015 年北京的常住人口仅增加 19 万,而上海估计也接近于零增长。对超大城市实行人口控制或是人口流入减少的原因之一,但人口流动速度的整体放缓,却与超大城市的人口政策关联度不大,而与人口老龄化及农村可转移劳动力的减少有关。

有人统计,过去 5 年中,三、四线城市的房价同比是下跌的,这与这些城市的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停滞增长有关。自 2011 年中国开始对部分大城市实行住房限购以来,大批房地产开发商投资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导致这些城市的库存大幅增加。而开发商投资三、四线城市的另一个理由就是中国的城镇化的提升空间还很大。从第 5、第 6 次人口普查结果看,中国之前公布城镇化率水平都是大大低于普查结果,也就是说,目前公布的城镇化率可能要低于实际水平。

此外,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率的提升不能简单类比,因为中国的人口是未富先老,而美、日、欧等发达国家是未老先富。因此,中国今后的城镇化上升空间虽然还有,但要小于发达国家,且速度也会放慢。即便像日本和德国这两个成功转型的制造业大国,自 1970 年代成为发达经济体之后,城市化率水平增速就降至年均 0.3% 以下。2011 年至今:

房价起落更多是一种货币现象

如果说 2010 年之前全国的房地产市场走了一轮全面普涨的大牛市的话,那么,2011 年之后只能说是结构性牛市了。因为随着流动人口增速的下降,房价受资金面的影响开始上升。

2011 年之后房价更多体现为货币现象,中国经济增长自 2009 年之后,广义货币 M2 的规模超常增长,超过美日成为全球最大。同时,M2/GDP 的比例大幅上升,即从 2008 年的 1.58 倍,迅速上升至 1.9 倍左右,如今已经超过 2 倍。即中国经济靠投资(货币与之配套)推动越来越明显,整个经济的杠杆率水平也大幅上升。房价受货币的影响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说明:第一是居民的收入水平高低;第二是货币政策的松紧程度;第三是社会资金的集聚和流向。而这三个方面又是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的。

从居民收入水平的角度来解释各地房价高低的差异,还是有一定说服力的。如上海、深圳和北京的房价之所以高,是因为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居全国前三;浙江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江苏和广东,尽管 GDP 总量远低于后者,这就可以解释浙江的整体房价水平高于江苏和广东。

比较典型的案例是温州。2011 年之前,温州的房价水平在当时是比肩于杭州的,而杭州的房价水平在全国仅次于京深沪。温州在 2000-2010 的 10 年间,常住人口增长 20%,远低于一线城市的人口增速。而且,温州的人均 GDP 也低于浙江省的平均水平,那么为何温州的房价涨幅如此之大呢?我觉得,人均 GNP 是重要解释变量,因为温州商人不仅遍布全国,而且在欧洲也有一定规模,这就使得温州人的实际收入水平要远高于人均 GDP。因此,温州的民间资金总规模也非常可观,温州炒房团曾经名噪全国。

但 2011 年之后,温州的房价便出现了大幅下跌,原因在于温州人经营的企业在宏观经济走弱的背景下,负债率过高、债务成本过大的问题凸显出来,只能通过卖房来解决流动性问题。而地方政府又通过大量供给土地来弥补财政资金不足,进一步逆转了温州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另一个案例是鄂尔多斯,其房价也是从 2011 年达到峰值之后开始下跌的,一个仅仅靠煤炭涨价而发展起来的城市,势必也会因为煤炭价格的下跌而衰落。

不过,房价的涨跌与央行的货币政策也有较大的相关性。如 2011 年不仅多个地区的房价出现下跌,而且,钢铁、煤炭、有色及其他一些大宗商品的价格也出现了向下的拐点。这应该与央行采取收紧的货币政策有关——2011 年共有三次加息和 6 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此外,央行还上调了首付比例。可见,房价的下行与货币政策收紧具有明显的因果关系。

回顾 2010-2015 年这 5 年间官方一年期存款利率和法定准备金率的变化,可以看出,货币政策总体趋于宽松。如 2010 年的一年期利率为 2.75%,存准率为 18.5%,到 2015 年末,利率降至 1.5%,存准率降至 17%。其中,2015 年分别有 5 次降息和降准,故房价表现大大好于 2014 年。有研究机构统计,期间(2010 年年末至 2015 年 11 月),一线城市房价累计上涨 45.53%,涨幅明显。相比之下,二线城市的涨幅仅为 10.73%。同期,三、四线城市房价同比涨幅不断递减。一线城市中,深圳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上涨 77.2%,为全国之冠。

然而,在 2000-2010 这 10 年间,也是房价涨幅最大的 10 年,全国平均房价上涨 4 倍左右。存款利率从 2.25% 提高到了 2.75%,同时,存准率则从 8% 大幅攀升至 18.5%。但从货币政策的大方向看,这 10 年仍是收紧的。但货币政策的不断收紧却未能阻止房价的飙升,故 2000-2010 年房价走势主要体现为人口现象而非货币现象。

关于社会资金的集聚和流向对房价的影响,可以以北京、上海和深圳为例。如果单纯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角度看,这三个城市的居民平均收入也不过比中国最贫困省份高出 1 倍多一点,但平均房价水平却为何要高出 7、8 倍呢?这其中有社会资金和财富向一线城市集聚的因素。因为大城市所集聚的教育、医疗和文化等公共服务优势,以及投资信息、财富增值机会等是其他地方难以获得的,所以,它们不仅吸引国内资金流入,也同样会吸引国际资本。

观察一下 2015 年各地房价的走势,发现 7 月份之后,大部分城市的房价均出现回落,这是否与股市的大幅下跌有关?但北京和上海的房价还是稳中有升,深圳则继续攀升。这又如何解释呢?因为这三大城市均是中国的金融中心,2015 年 A 股交易量超过全球股票交易量的三分之一,给金融业带来了丰厚的收入,如资产管理、财富管理、自营业务、经纪业务等。如 2015 年上半年金融业对 GDP 的增量贡献超过三成,这给三大城市的与金融服务业相关的从业人员带来可观的收入增长。

二线维稳是关键:

今后该如何避免房价大跌

大家都熟悉 “通胀是一种货币现象” 这句弗里德曼的名言。其实,任何资产价格偏离了基本面,都可以成为一种货币现象。2015 年上半年 A 股出现了一轮没有业绩支撑的暴涨,是一种货币现象,而全球某些大宗商品价格的暴跌,是经济脱实向虚的表现,资金流向金融领域,也是一种货币现象。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已持续了 16 年的繁荣,但也是从全面繁荣过渡到局部繁荣,从人口推动到资金推动,从大涨到小涨再到有涨有跌,今后必然会有滞涨和普跌的过程。世界上没有一个只涨不跌的房市,关键是何时开始下跌。过去那么多年里,凡是预测房价普跌都属于误判,所谓的空置率、房价收入比或房价租金比、人均住房面积、房价总市值占 GDP 比重等诸多指标,都不能成为判断房价何时见顶的有效依据。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房价出现普跌的概率也在越来越大。既然房价已经成为货币现象,而货币的流动性要远远高于人口的流动性,货币说走就走,是很难控制得住的。

对房价构成利好的因素,首先是居民的按揭贷款余额占住房总市值的比重大约只有 10%,是目前美国该指标的四分之一,即居民没有被动卖房压力。其次,地方政府通过这些年的借新还旧,偿债压力减小。第三是一线城市还处在限购状态。

对房价的不利因素是部分开发商的流动性压力,因为房地产开发贷要占到银行贷款余额的 10% 以上,资金链的问题会危及银行。另一个不利因素则是持有房产群体的一致性行为,就像去年 6 月份的股市大跌一样,容易发生踩踏事件。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投资者更倾向于持有金融类资产。且中国投资性购房比重过大,在房价租金比不高的背景下,大家都在追求价差收益,这与股市的投资行为异曲同工,差异只是投资周期的长短。

目前国内房地产行业的最大压力是库存过大,主要还是集中在二、三、四线城市,因此,今后房地产投资负增长是大概率,关键是如何去库存,同时还要避免房价出现大跌,因为房价大跌基本上就等同于金融危机。如果只是简单地为了去库存而鼓励农民工举债买房,则实际上是用一个问题去掩盖另一个问题。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农民工在城镇的自购房占比只占农民工总数的 1%,这也说明当今的房价水平并不是中低收入群体可以接受的。为何三、四线城市的房价下跌,抛开供求关系因素不谈,就业机会与公共服务是否能满足人们需求是关键,如果没有就业机会,那么,举债买房靠什么还?或者公共服务匮乏,则居住环境不好,大家还是不愿买房。

因此,要更多地去顺应市场发展趋势,中国目前一线城市的产业集中度况且还不够,三、四线城市的产业优胜劣汰过程远远没有结束,如果一味采取政府补贴、银行贷款等举措鼓励农民工在未来可能成为鬼城的地方买房,还不如把这些钱用于全社会福利水平的改善,用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支出。否则,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我觉得,中国的二线城市吸引人口流入的空间或许更大些,人口的集中度会由于公共服务的改善而提高。当然,这不能一概而论,需要按市场原则来予以政策配套。

在 PPI 已经接近于连续四年为负的情况下,迫切要做的事情,应该不是供给侧,而是需求侧,因为前者是长期要做的慢活,后者是为了避免风险发生的急事。而要刺激需求,不能让农民工加杠杆来增加需求,而是应该扩大政府支出用于民生,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和福利水平,缩小贫富差距,即政府加杠杆,让政府出钱买房作为低收入群体的廉租房。如果有可能的话,那就是想办法让富人加杠杆,增加对国内的投资,而非让他们海外投资。

引自李迅雷:中国楼市持续 16 年繁荣后 如何避免房价大跌

以下是自己的感受:

从中国近 16 年房价问题一直在困扰着大家,包括我的家庭。其实中国房价的高升跟中国的政策密切相关,简单的分析现在是不可能大跌房价的,房价的大跌会使民生受到巨大的影响,执政者会小心的慢慢的捏这个泡沫,既要放气也要防止泡沫破裂。对于一线城市的放假的持续上涨,也是社会人性逐利使然,知识分子越来越多,每个人都被成功学的鸡汤洗礼,都想出任投地,都希望能够站在时代的舞台,外来务工的人员只多不少,那么这个收益的就是包租婆。万恶的包租婆啊!!!

再说回我们每个人的老家,中国的城镇化进程才刚刚开始,我们可以冷静一点去思考。一线城市是很好,可是俗话说叶落归根,家乡有着家族遗留下来的很多社会关系。既然一线城市过得那么辛苦,可以换个角度去合理分配自己的置放需求。或许我现在也很拼命,可惜还是在这一辈子做不出什么事情,也没有人人是我,不过如果我仅有在上海购置一套房的金钱,那么我会回去家乡购置一套环境好点的房子,给孩子好点的教育,我现在住在虹口,租的房是 8 千,4 个同学合租,2 人一个房,共用一个厅,市场价是 600 多万。那么换置家乡 100 万的房子,孩子出国留学的钱也足够了。当然,我没有作出什么名气事业,可是我也可以经营我自己的茶水间。如果我没有能力做富一代,也没有资格做富二代,那么我只能拼命去做富一代她爹了。知乎大牛多,鄙人随意说说,乐在分享,不喜勿喷。

知乎用户 「已注销」 发表

其实很清楚,房子是投资品,不是消费品。

投资品是什么状态,越稀缺越有人买,越买越少,越少价格越高。所有人都预期投资品价格要涨,每个人都生怕错过涨价。

消费品是什么状态,需要才买,无限供应,买多少都有。

为什么房子从消费品变成投资品,因为供需有问题。从无限供应变成有限供应。

如果是投资品,谁会赚钱?少数人。

知乎用户 Daisy Lei 发表

因为房产地段属性明显,供给和需求存在区域失衡。大城市核心地段土地房产稀缺价格上涨。而其它区域现在大多都供大于求,需要去库存。

供需区域失衡的原因如下:
1、城市区域资源失衡严重。

2、如之前一位答主所言,这是个由供地的政府、买地开发卖房的开发商、买房人组成的三方市场。三方市场并不意味着稳定的三角市场,反而是一个平衡不易的市场。

3、流动的投资需求转向导致供需失衡。从拿地建房到销售有一个周期,对未来销售时需求判断失误就会导致拿错地以及供需失衡。其中流动的投资需求是比较难判定的。某些地区因为某些概念投资过热,开发商一窝蜂拿地开发建房后,结果概念冷了经济差了投资需求消失了。。。

知乎用户 房产这点事儿 发表

去库存的本质是去杠杆。所谓去杠杆,实质上叫杠杆转移更准确。无非是挖东墙补西墙,把政府和企业杠杆转移到了居民身上。结果韭菜们兴高采烈去接盘,排队买房。真滑稽!

问题是,居民加上杠杆,耗尽储蓄,还要背负未来几十年债务,哪还敢花钱啊?所以你看新闻,就会发现现在不断的开始提促进居民消费了,国务院至少发了两个文件了。想想也好笑,老百姓没钱啊,有钱还用你促进?

知乎用户 qingguo li 发表

只有涨价才能去库存!
一定得接受这个现实,可以看看历史的价格与销量走势,他们是正相关的。
投资品(投机品)和消耗品的购买逻辑是不同的!
可以以股市为参考!

知乎用户 娱乐人间 发表

你还不如问:房价为啥越卖越涨?

房地产写实,房价为什么会永远上涨

房子 = 储蓄 = 实力 = 生活 = 命运 = 老婆 = 孩子 怎么能不涨?

我们每次去售楼部时候人满为患,时不时还有成交的口号,到底是中介瞎编 的还是确有其事呢?难道真的就有那么多有钱人去买吗?

很多时候有房和没房子会在心理存在代际差异,也就是话不多说,有房的自然腰杆挺直,没房的自然卑微,在相亲市场、交有市场、亲戚家人的市场都是这样的。

也就是彰显实力的方式就是房子的多少,房多了找个女人太简单了,没有房子但凭你多有未来,都是 0. 居民财富的价值体现就是房子,而且房子每年的自然涨幅都是 5% 以上。

很多人买房的时候,谈的好好的最后房东变卦了,家人不同意、老人不同意等等,其实这就是一种财富预期,996 的日子不好过,把多余的房子挂出来看看值多钱,这叫试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拿出来看看。

据说好多独立女性每晚都要去某宝去看看自己的资产,哈哈,就是这种效应。

如果把存款都兑现成每年涨幅 5% 以上的房子,大家觉得房子还多吗。户均 3 套以上也是供不应求,单纯的限购和调控只能是房价上涨。

这也是知乎上房子的空军被人咒骂的原因,以成都为例子,1600w 人口,以天府新区为半径,规划了四五个天府新区,也就是规划了 3000w 人口的房子,也就是户均 2 套。

要是听了知乎 xx 的话,要少赚 200w,这是现实,也是多少人的心声,无奈 xxx 还经常性的拉黑删帖,导致很多一部分人看不到真相,一段时间内,看跌房价。

诚然我们一个二线城市,主城区的房子一直再涨,都超过了 2017 的高位,为什么呢?2017 的房子都是一些一线到二线的资金,还贷款没问题,也不出租也不出售,而且大部分刚刚交房。

供应没有了,储蓄转化为房产,以房产的形式存在,你想想,1% 的刚需就会导致上涨,而且是永远上涨。

房价 = 存款,到底是谁达成了这种模式呢?是价值观预期,你跌了我就不卖了,留给儿子孙子呗,如果所有人都这样想,难道房价还会跌?

笔者的价值观理论和存款理论完全解释了房价为什么永远会涨。

一线城市如果不加大供应,那么房价上涨是必然的,这种价值观来源于我们教育体系培育下的高知。

有人觉得房价上涨是中介惹的祸,其实有一定的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中介只赚 3%,而更大的利益资本家才会赚的更多。

有一次朋友买房,我劝他不要买,他说真的是刚需呀,说售楼部都是抢房子的,是真人,不是黄牛。

从西安、杭州、成都万人摇号的场景来看这是真的,我最后说买小一点,可惜他买了一百平的,我印象里 70 平的贷款是很低的,几乎租房租金就能覆盖,一百平的话就占到他收入的 80% 了。可能会吃力。

毕竟,买房是大事,没有房子,他哪来的女人,哪来的子孙后代,哪来的尊严,没有房子的打工人都是不达标的,房子是全民参与的一场储蓄游戏。

知乎用户 mgyg 吴晓明 发表

谢谢邀请
政府力推去库存,是为了减轻地方财政压力,这些年地方政府为了 GDP 已经透支了很多,房地产就是其中一项,去库存,可加快资金回笼
大城市房价高企,是因为政策主导,资源过于集中造成的

知乎用户 klis chen 发表

政府真正想去的是三四线的库存,先容忍一二线城市上涨,把房市炒热。然后对一二线逐步限购,然后投资客在房市大好的情况下只能进入三四线城市买。这才是政府的目的,因为过去 09 年那次牛逼的决定,造成了三四线城市惊人的库存,地方政府的大量不良债务,而且地方根本没有什么好办法去还债,依靠实业,是不是在搞笑。最后,等到投资客们把三四线的库存去完,国家再出政策给整个市场挤泡沫。那个时候,狠狠挤那么中国或许还有希望,要是犹犹豫豫中国就中等陷阱了。所以中国房市有几个大趋势,一是还能火几年,到 2018 年左右。二是,房市热将逐渐传导至三四线城市,这个过程中我们能看到政府一系列政策驱动。三是,中国有产精英阶层在几年以后将经历一次打劫,情形就像 15 年股市里破产的 50 万中产阶级。四是,中国最终要回归实体经济,房地产终究不是国家重技,地产将成为一个笑话,这个过程中,我们将看到那些跟政府有点儿瓜葛的企业会有提前行动,大家得盯紧了。

知乎用户 九度山 发表

80 年代末期,同时也是改革开放后期,出现了一次去库存。

当然,那次去库存的不是房子,而是如电视机之类的家具电器。

话说计划经济,统购统销,统购没问题,问题出在统销上。就当时情况,工业程度低下,流水线出来的电视机,都是看两分钟拍三下的货色,加上人民手里没钱,自然没人愿意买。也就是所谓的没有内需,资金无法回笼,这样循环下去,怕是要出问题。

于是放大招,开闸放水。据说当年放了 400 亿,比起后来的 40000 亿还是差了,但是考虑到当时整体的价格,也算水淹七军。

啥东西一放水,价值就要掺水。且不说当年价格双轨制,多少二代们在里捞了几桶金。这水一放,大家一合计手里的票子肯定没以前好使,咋办?买东西保值,于是纷纷前往供销社,用票子换电视。于是国营商店一看行情这么好,也是纷纷涨价,两边人马互相吹捧着上了天。

当年被称为价格闯关,而事实上,人们坚信的 “电视机会涨上天” 并没有到来,这一波去库存后,电视机价格基本就在 2000 左右徘徊,而工资也涨了好几倍。马后炮地想想,当时不买,票子在手里肯定贬值,买了看了几年电视不说,各位男青年有电视的还娶了个漂亮老婆,也算各得其所。所以说,啥啥有没有价值要看丈母娘,其实还真是没说错。

顺便一提,这事 88 年基本算个结束,而后来年广场上的风起云涌,不知道有没有和这事有关,各位自行琢磨。

老爷办事,看的就是屁民脑筋不好,三十年不到,当年的人还没挂,一个套路,换了层皮,照样用的风生水起,忆当年看今朝,也是摇头叹息。

知乎用户 墨碎​​ 发表

大家可能对去库存的理解不准确:

去库存不是说房子卖不出去在开发商手里积压,然后政府说你必须低价把房子卖出去,库存达到一定标准。

而是:

开发商故意捂盘惜售,伪造销售火爆的假象,导致库存大量上升,然后政府是要让你把库存控制在一定水平,别用这招哄抬价格。

从这两个角度分析答案会大不相同。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一)房价的本质
房价的本质,就是城市的经营水平在住宅价格中的集中反映。房地产的价值,就是城市的经济水平和居住环境(城市竞争力)在住宅销售价格中的集中体现。
(二)城市竞争力
从中指院最新的研究报告可看出,全国 top20 房企在各省份拿地布局。拿地布局可以直观显示、传达房企对未来市场的判断方向。目前 top20 房企大致方向为深耕一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主要做产业地产、基建、地标建设。可见的未来,这一分化将不断加剧。

知乎用户 屠钻​ 发表

我记得这么一个段子:有人问麦当劳开店的秘籍是什么?回答:有三个要素:第一地段、第二地段、第三还是地段。

套用到房地产也是一样。

我们来看看大城市有什么?

最重要的是工作机会,人首先解决的是谋生,才能考虑其他的需求。
三四线的房价再便宜,当地不能就业,还是要远走他乡的。

知乎用户 永恒 AND 冒险 发表

房地产市场是预期市场。

城市化还有十几年才能完成,有刚需支撑。2016 年后市场资金充足。政策给力。

一、2014 年、2015 年房价下降,出现打砸售楼部,房子不好卖,库存不下降反而带来库存大涨,经济名义增速降到 8%。2017 年经济名义增速达到 11% 以上。2015 年、2016 年中国硬着陆的声音一抓一大把。

**二、2016 年库存巨大有大风险,开始去库存。**1、降首套首付。2、继续降准降息。3、楼市税费补贴类政策进一步落地。4、加强货币补贴。5、调整普通住宅标准。6、鼓励人才购房政策。7、将户籍制度与购买房产直接结合。8、对于特定产品类型楼盘给予契税优惠或减免。9、全面放开限购。

刚需不观望,买房的人多了,炒房的人多了,房价涨了,抢房的人更多了,房价暴涨。

房价一边去库存,一边上涨直至暴涨。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 12 月 20 日至 21 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明年经济社会发展五大任务之一就是化解房地产库存。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顺应市场规律调整营销策略,适当降低商品住房价格。有分析人士指出,这预示着我国城市工作将迎来重大变化,也将对楼市和房企的命运产生重大影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话音刚落,已有地方政府开始出台刺激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措施,房地产去库存正在真金白银地落到实处。房地产去库存不是说说的!有地方政府补贴 80 万

三、2017 年 3 月 17 日北京限售,开启全国新一轮房地产调控。

四、2018 年,深圳新房成交均价连续19个月下降。深圳新房成交均价连续19个月下降 - 新华网 深圳房价迎 19 连跌,连续 19 个月共计下跌 1442 元2018 年 4 月均价 54169 元 / 平米,较 2018 年 3 月跌了 16 元 / 平米。2018 年 3 月较 2 月降 6 元 / 平方米。

知乎用户 小白 发表

首先,你的立场是错的:“个人觉得,要保持房价在高位,就需要资金的不断流入”——把房价保持在高位,不是政府的目的,政府的目的是让房价健康平稳的发展。怎么理解健康平稳呢,意思就是在合理的经济周期内可以有所波动,或涨或跌,但是不能不合理地暴涨或者暴跌以造成置业者的损失。

第二点,中央政策从 13 年以来就可以呼吁分类调控而非一刀切,就是在三四线城市这些高库存的地方出台去库存的政策,在一二线这些人口净流入的城市出台限购限贷等防止炒房的政策。一边去库存,大城市的房价越来越高,这本就不是矛盾的事情。为什么大城市的房价越来越高,拿深圳来举例好了,首先腹地小,人口密度高,供需矛盾不是明摆着的嘛,所以房价高是肯定的,也是长期的,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改变。

在 2005-2010 年几年间,中国楼市黄金十年的尾声,许多开发商都没有预料到楼市拐点的都来,盲目乐观,去三四线城市大量拿地(低价便宜,地方政策需要招商引资,财政也需要土地出让金),造成库存虚高,而小城市的购买力是非常有限的,农民这么多,很多家庭都是用家里的宅基地建房,商品房相比之下并不那么受欢迎。总之造成三四线库存虚高的问题很多,地方政策规划不周也有很大的责任。

2016 年 2 月 2 日,也就是今天下午,银监会出台了最新的政策,非限购城市(除北上广深三亚外)首套房首付 2.5 成、二套房首付 3 成。2016 年中央政府的基调就是要使劲去库存,新的首付政策只是第一招,后续陆续有来。

赶着下班,下次再补充。

知乎用户 雾月之殇 发表

其实就两个字——财政

中国 GDP 很大,但成本也很大

地方政府要支撑当地 GDP,就要大基建

钱哪里来?

要么印出来,这种会通胀,大家也都知道

还有个办法就是卖地

卖地才能支撑这么大的基建规模,才能还以前欠的贷款

所以卖地,要卖得够高,所以,房价要上涨

知乎用户 三俗新势力 发表

政府工作报告看的不仔细啊。

总理说的是,三四线城市去库存,大城市房价过快上涨趋势得到控制。

这就是正确答案。

什么叫 “很难有正确答案”

知乎用户 栖礁居士 发表

宣传能和操作一样不?那个医院不说对待病人如家人。一欠费,就立马停药停治,再欠费保安过来把你东西丢到大街上。

知乎用户 熊大 发表

9012 年,证明去库存只是一个局

知乎用户 图灵 Don 发表

三四线城市去库存,一线城市库存不足,有什么问题吗?

知乎用户 豆战丁 发表

关键就在 “库存” 这里,房没卖出去前,库存在谁手里?在开发商手里,那么背后又是谁?开发商用银行的钱买的地并且进行开发的,其实库存是在银行和政府手上。那么去给谁呢?当然只能去给个人啊,既然要去. 索性拉高价格,一波割到爽,怎么拉呢?控制舆论(所有房地产网页平台和大小中介最喜欢描述房价一片火热了),拉高地价(土拍时放政府背景开发商做托),政策引导(房子绑定教育)…… 几波操作下来,房子越来越多,人还是这么点人,根本没去掉库存,只是百姓的储蓄没了,还要用后面几十年来还按揭,只能铆足劲头拼命工作了,有人可能会问,百姓万一不还按揭呢?房价不大崩,所有人都不会这么做的,但其实,政府还是怕的,毕竟房价拉到这高度有没风险还是有点逼数的,怎么办呢?既然库存都在民手上了,索性又通过行政和金融手段锁死交易,于是现在主流新闻又出现“为民考虑,房住不炒,稳房价,保民生”。

知乎用户 Kamiya.Lv​ 发表

因为去库存本身就会导致房价升高啊

第一是因为去库存会导致房价升高,第二是去库存的措施也有诱导房价升高的因素;

首先,价格是商品供求关系变化的指示器,去库存有成效的表现,就是库存少了,但是新增需求还在,需求没有少多少,那价格就搞了啊;

其次,上一轮调控去库存的措施,具体一点就是一二线城市去杠杆,三四线城市去库存,放过了价值较大的一二线城市,重点着眼风险较高的三四线城市。

那么三四线城市怎么去库存的呢?简单点说就是截流,开源;

截流就是减少供应量,17 年成都房地产供应锐减 20% 就是这个道理;

开源就是增加人口,15 年下半年的时候还想进城开源,全国做了乡镇进城购房价格补贴,发现没多大用,17 年搞得就是返乡开源,一二线拍地王,增加入市限制条件,限制供应,那些买不起一二线房子的人都回家,一看,房价真便宜,轻轻松松就买了,然后部分三四线城市价格也升起来了;

再回答一下题主的疑问,正是因为政府从整体出发,不考虑单一一个行业,一个区域,一个企业的利益,所以才会导致很多人觉得看不懂想不透,才会不理解的,因为大多数人跳不出自己的企业、行业、区域去从大局看问题啊。

知乎用户 驴子 发表

涨价中去库存,放水中去杠杆

知乎用户 张教练​ 发表

个人认为,库存和房价没有关系

关于房价,有一句话叫做 “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由此我们可以建立一个简单地模型:从长期来看,若某个城市不断吸收周边城市人口(人口聚集效应),则该城市房价上涨潜力就越大。近期国外某团队对全球各个城市的人口聚集效应进行了大数据统计,这一结果可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房价上涨潜力。

知乎用户 QM 一四一二 发表

因为这根本就是两个地方的两种情况。

什么地方才需要去库存?是三四五六七八线城市,这些城市在前几年各大房企坐庄疯狂拿地,坐地起价的情况下,甚至有一种要和一线、强二线城市看齐房价的势头。这些人口流出型城市人口只会越来越少,盖的房子越来越多,盖好的房子已经大大超出当地居民的生活需要,供远大于求,这才需要去库存。

大城市是一线、强二线城市,这些城市作为人口流入型城市,人口只会越来越多。而大城市的历经多年发展,城市中土地已经所剩无几(包括待地而沽的房企),只会造成供需关系失衡,供小于求,所以房价才会越来越高~

其实道理就是这么简单,不要被那些专业的经济术语给蒙蔽了~

知乎用户 宇文亮 发表

格林斯潘一直在思索三个经济学问题,百思不得其解。于是他向上帝祈祷:上帝帮帮我吧!

上帝果然现身:你想问什么?

格林斯潘问第一个问题:你能在房价上涨的情况下去房地产库存吗?上帝回答:不能。

格林斯潘问第二个问题:你能在增加货币供给的情况下控制通货膨胀吗?上帝回答:不能。

格林斯潘问第三个问题:你能在货币不能自由兑换的情况下实现货币国际化吗?上帝回答:不能。

格林斯潘笑了:看来你也不行啊,有人说

知乎用户 远熹 发表

没那么复杂,简单的逻辑,去库存的结果是供给量少了,供给量少了,物价上涨,按道理说这个时候要加大供给抑制上涨,但是因为需要平衡通胀,所以郭嘉又加了把火把大量热钱挤进了地产。这样的周期性横盘,集中上涨历史已重演多次,这次也不例外而已。

知乎用户 阿猜 发表

去库存和房价高,两个是可以分开的,可以同时推进的啊。

最近听到农村兄弟说,现在有政策鼓励农村青年集体进城买房了。

就是到所在的县城这些地方买房,但是需要集体整村。房价优惠,而且目前来说是保留农村用地。

知乎用户 地精工效学者 发表

第一,可能涉及敏感信息我这里就不多说了。

第二,房价确实存在至少跌破百分之 50% 以上的需求缺口。

第三,缩交易,做三农,实际上都在保房价。

第四,要么升汇率降低 GDP,要么崩房价,要么降税减少企业成本提高福利同时还节约政府开支。

第五,第四条这么操作,恐怕…… 总之是很不稳定的。资金会往流通性差但利润高的资产走。

第六,既然这样,只有打造比地产利润更高的项目,转移信用,让一些人李代桃僵。

第七,以上做好,就可以再放水拉动经济了。

终上所述,这几年房价一定跌,现在只是前奏。但触底以后,过几年房价会回升。

现在不管你买没买,跌一半是起码的。是不是跌了,就完成了信用转移?哪有那么便当,不跳楼死几个大佬,这局就算没做成。下半场在商业市场,还要玩一次的。

自住不用急着卖,现在没买的也不急着买。可能被房产转移信用的资产离得远一点。

地产价格和租金绑定收益,国家肯定要管控。但其他国家没意识到的租金,比如部分人意识到的流量租金,还要涨价。设卡要钱的黄金时代会压榨掉最后一滴血汗。

和人口没太大关系,看人口,三农问题搞好,房价不但没有缺口还会制造新的需求。

问题是,人口没办法再上杠杆了,用信贷,容易爆,容易出事。那么人口要有新的工作得到分配完成资本积累。这个过程我看不是几年可以完成的。这几年肯定是房价的低谷期。任何放水,都会加重地产的泡沫,泡沫越高,就越危险。

知乎用户 「已注销」 发表

总得有人买单这句话特别对,但是买单不能让国家眼里的支柱性产业买单吧?那就只能让劳苦大众买单了,反正你们买也得买不买也得买

知乎用户 冰冰凉​ 发表

长期以来,在 “控制大城市人口、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区域均衡发展” 的城镇化思路指导下,土地供给向三四线城市倾斜,但人口向大都市圈集聚,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明显背离。由此形成了人地分离、土地供需错配,这是当前一线和部分热点二线城市房价泡沫、三四线城市库存泡沫的根源。

解决之道在于从短期调控转向长效机制,从限制需求转向供给侧改革:
(1)以超越行政边界的【大都市圈】战略替代中小城市战略,合理增加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居住用地供给,合理规划布局圈内产业、居住、交通和公共服务资源等。
(2)适时重启【跨省换地】、占补平衡:实行跨省域的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
(3)加快推进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低效工业用地】转居住用地。
(4)加快推进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并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作为居住用地。
(5)严格控制投机性投资需求,对【炒房】课以重税。
(6)完善一二线大都市的城市规划、产业布局和轨道交通,改善出行效率。

——《供需错配、人地分离:一线城市高房价、三四线城市高库存的根源》(任泽平、熊柴)

知乎用户 布鲁斯 · 韦恩 发表

去库存,售房许可的楼盘减少,在售的楼盘当然升值。。。

知乎用户 MinC 理财笔记 发表

当下,库存是去完了,但副作用同样明显,房价泡沫撑大了几层,居民负债绷到了极限。当务之急只能进入「螺旋上升理论」的第 7 步——居民收入提高。至于螺旋上升理论,房地产周期有一套恒定不变的公式:

金融加杠杆—地方借贷—基础建设—房地产开发—房地产加杠杆—向居民转移—居民收入提高—居民自身杠杆降低—房地产泡沫消失。

为了让房地产泡沫降下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只能通过不断提高居民的收入来对冲负债,与此同时,也起到了夯实房价,培养下一茬购买力的作用。俗称,培养韭菜。

知乎用户 大别山下的行者孙 发表

卖房子开发商是吃相难看,国家是闷声发大财,一起媷羊毛而已啦,所以一直国家做的不是降低房价,而是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不会引起民愤又能让能上车的掏上几个钱包去上车,就算是老百姓,买房之前希望房价拼命跌,买了之后又想房子使劲涨价升值,所以除了要买房的人希望房价跌,其他所有人都希望房价涨呀

知乎用户 卖萌神 发表

因为去库存与维稳不能相互矛盾

知乎用户 某人 发表

去库存,怎么去?当然是要卖光,否则难道还要把盖好的房子砸掉吗?

房子卖掉了,剩下没卖的不就成了稀缺资源要涨价?

这么简单的逻辑很难理解?

知乎用户 扶焰 发表

你要明白,ZF 提出去库存的目的不是居者有其屋,而是 ZF 能通过卖地获得收入。

不同地区土地收入占政府收入的比例少则 30%,多则过半,政府要获得土地收入,高房价和高销量二者缺一不可。

降价提高销量谁都会,这不需要 ZF 出面解决,要出面解决的就是在不降价的情况下把房子卖出去,高价房卖了才能高价卖地,卖了高价地才有钱,然后维持这个循环。

所以你觉得矛盾么?一点都不吧。

知乎用户 biubiubiu 发表

私认为,这个问题应该一分为二的来看;

对于三线、四线城市,银行的贷款大多数都放给了房地产商,不去库存,拿什么还银行贷款,不去买房子,政府拿什么去挣 GDP;三线、四线的能人就那么多,你指望他们大手一挥一买一个单元,就是那样也不能解决问题;

对于一线和好的二线而言,本身城市游戏盈利,不愁没人买房子,对于北上这种城市,人才聚集效应,有能耐的人都来了,不愁没人买,就算是老公房这种居住条件很差的房子也是如此,此外,北上好的学区房早就超过 10 万了,总价低的小面积学区房,你可能买都买不到,所以,就算房价在高,你也得买;

知乎用户 HACENT 发表

房价这东西根本就不是完全的市场行为~

首先地在政府手里,或者说是通过政府的手再把使用权转到开发商手里,也就是房价永远都在受政府地价和态度等等的影响。。。
开发商也想回笼资金,但是政府为了维持高地价和财政收入,随便降房价是不允许的。。。
之前也不是没有因为开发商降房价被政府整的例子╮(╯▽╰)╭

开发商有贷款嘛,抵押也都是用在建的房子和地皮,银行以及他们背后真正的大 boss 也不允许房价降得太狠。。。

除非到了市场的颓势彻底压倒这些利益集团态度的时候,房价才能掉下来~ 当然在一些地方已经有了这种趋势了

知乎用户 我得改个名​ 发表

今天在嫌房价高的,明天就能联名要求涨价,自建价格联盟。

《两千业主集体要求房价涨 1 万》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地方政府卖地、收税;开发商做生意赚钱;金融机构放贷赚利差;老百姓攒三代买房。最底层的老百姓没有话语权,唯一能够指望的经济规律(供需原理),也名存实亡。现在交易的很多房子,早已不再是住的,实际上已成为类似股票的价格标的物,在政府、开发商、金融机构这三座大山配合下,不断的转让给不知情的下家,它实际上抬高了人民群众‘住’的成本,侵害了人民 ‘住’ 的权利。

知乎用户 胡骁​ 发表

当一线城市成本太高进不去,三四线城市库存太多,二线城市就成了资本集中地,而政府的土地供应相对市场又是迟钝的,并且土地资源不是完全市场化供给。最终推动了二线某些城市的房价爆涨,南京就是写照,每次土地拍卖都有新的地王。

知乎用户 王爱女 发表

您好!去库存是把现已建好的卖出去,房价增长的原因许多,不能简略的看去库存就说房价如何。大城市究竟大城市,房子一般不愁卖,不同于中小城市。中小开发商跟风在中小城市过度开发房地产,库存量天然大望采用房地产存在泡沫,首先是房价被哄抬,然后开发商又拼命的盖楼没有流动资金许多楼盘烂尾,导致房地产很对立,苦的仍是老百姓。

知乎用户 savemyself 发表

上海土地商场在 8 月中出让了一块价格高达 110 亿的土地,张狂的土地商场让人侧目。然而除了上海,其他一线城市的土地商场也不是那么的 “安静”。一线城市土地溢价率达 58% 一线城市土地匮乏,尤其是住所用地供给更是一路下滑。如此严重的土地供给会引发商场的张狂争抢,然后推高成交价,一线城市未来的住所类型将越来越高端。华夏地产统计数据显现,到 8 月 15 日,一线城市算计供给住所土地仅 79 宗 865 万平米,相比前几年的全年 3000 万平米,2016 年前 8 个月仅完结 28% 左右。从城市散布看,其间深圳仅供给 2 宗住所用地 65 万平米,北京供给 7 宗地 105 万平米,广州供给 13 宗 225 万平米,上海供给最多,为 469 万平米。四个一线城市算计土地成交额达到了 1986.58 亿。估计全年很难超越 4000 亿,而曩昔几年基本均超越了 5000 亿大关。从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的土地成交状况看,楼面价改写了历史纪录,溢价率高达 58%,也证明了拼抢的激烈程度。地价赶超房价将成常态北京、上海出让的市郊土地未来售价预期都要在 6 万元 / 平米以上,华夏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一线城市供给稀缺,导致一线城市高端住所份额明显上涨。在资金潮涌动下,一线城市的土地稀缺导致商场价格上涨敏捷,所以购房者认为土地出让少,忧虑供需结构再严重,恐慌性入市节奏加速。而且今年以来,一线城市但凡有住所用地成交,楼面价简直和周边在售新盘或许二手房价格适当,乃至超越周边房价。从平均价来看,目前北京的新盘出售均价为 3.5 万元 / 平米,但成交的楼面均价现已达到了 3.8 万元 / 平米左右。而近期上海出让了一块天价土地后更是让人无法幻想日后的售价,面粉远远超越了面包价格。这种状况现已成为常态,并开始向二线城市延伸。shzyqiyu88 来源于:地产中国网您好!去库存是把现已建好的卖出去,房价增加的原因许多,不能简略的看去库存就说房价怎么。大城市究竟大城市,房子一般不愁卖,不同于中小城市。中小开发商跟风在中小城市过度开发房地产,库存量天然大望采用

知乎用户 虾仁儿 发表

坐标苏州,题主这个问题字面上很好回答。
一是去库存去的是整个国家的房地产库存,而库存问题在一线二线大城市并不严重,很多大城市库存都在半年之内。
二是大城市房地产市场最重要的就是抑制价格上涨,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各大热点城市重启限购政策,很大程度上起到了预期效果,这也是很多城市房价回落的主要原因。
三是考虑到中国人的理财观念,如果房地产市场全部按照市场规律来,那将会是不可想象的局面。
个人见解,不喜勿喷

知乎用户 蓝天 发表

这么简单的道理
一线城市人多 一线城市人多 一线城市人多
人多就是一种消费 是庞大的消费
有消费就产生动力
死水不养鱼 不养虾
活水能发电 能养鱼 能喂虾
水还是那水
可是环境变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哪本经济学教你涨价去库存的?还被经济学忽悠,根本就是在自创经济学。韭菜经济学,韭菜割了一波还有一波,不刮穷鬼的钱刮谁的钱。

知乎用户 无名小卒 发表

我发现现在的人,自媒体都是忽悠的吗?

不知道的东西还去调查?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别听风就是雨。

中国那么多房地产,房子建来摆设吗。

那是给外来人员提供配套设施。

一个城市 700 万人口为例,我就算他 4 人一户,那就是有近 175 万户!40 万户多外来人口,你就得配置 40 万套房子!

自己脑补吧。人家城市建设不是盲目,人家早计划好预计未来发展。

换句话说,你不可能饿死、没地方住。在如今中国还能把自己饿死,穷死,你就得该想想自己是了。

知乎用户 经济继续围绕 发表

首先你要知道去库存去的是谁的库存?去掉的库存又变成了谁的库存?想明白这两个问题你就觉得这不是很正常吗

知乎用户 Cen 若拙 发表

去库存是假象,他们控制的房源,在不断涨价的时候怎么可能是去库存呢?
房地产公司现在更多的是寻找有话题的点,前段时间的农业小镇,旅游乐园之类的

知乎用户 胖兔子大王 发表

你说的问题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发展上的规划失误,即土地资源错配导致的。中国在 2016 年以前一直坚持的是 “控制大城市,发展中小城市,提高城镇化”,这是不符合国际城市发展规律的。所以出现了你题目中所说的,去库存与高房价的矛盾,去库存的是三四线城市(即政府大力发展的中小城市),土地资源供应过多;而房价高企的是大城市,土地资源收紧。从 2016 年以后,中国政府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改变了城市发展和资源配置,开始提出了大都市圈的概念。类似环上海都市圈,环北京都市圈。更详细的内容,如有兴趣可以看下任泽平的《房地产周期》

知乎用户 毛利小五郎 发表

涨的越高越卖的掉,大家也愿意六个钱包砸锅卖铁的去跟。如果降价就没人买啦。地皮卖不掉怎么办?

知乎用户 扣扣 发表

目前,一线城市的房产不是普通消费品,而是资产。是资本追逐的对象。
而,大多数三四线城市的房产,只有居住功能,是负债,和资本无缘。
房价,不是被政府,被刚需炒起来的。是被资本炒起来的。
目前经济发展停滞,资金就会投到房产上了。
哪里金融市场活跃,哪里炒房。
比如,温州,鄂尔多斯
但这种投资,不创造价值。资本一撤,价格都会断崖下跌。
比如,温州,鄂尔多斯

所以,哪天有更赚钱的产业出来,比如可控核聚变项目什么的,资本就会投资这些项目。资本从一线房产上撤走,一线房产也会断崖下跌的。

也就是说,只要把资本的目光吸引走,一线房价必然下跌。

比如,国家宣布,可以开赌场。北京房价立马下跌。
资本们,都卖房,套现,开赌场去了。

知乎用户 刘点点 发表

为什么单身的男生那么多,他们还老找不到白富美?

知乎用户 clee 发表

一户一套免征,超出部分,酌情征收,改善型可以少收,房子越多税越重。炒房行为实在有违社会主义的公平和正义,严重占用并浪费社会资源(占着茅坑不拉屎~ 空置化),并给国家(金融危机,实业空心化)和社会(官民对立,民怨沸腾)带来严重后果,百害无一利。囤房不住的要收空置税,并对出租房屋谋利的行为还要征收营业税。且对多套房产的人银行要停止贷款,或者不允许再次购买~ 全款都不行!乱世用重典,矫枉需过正。

知乎用户 一只美少女 发表

我感觉一线和部分二线根本不需要去库存,是抢不到,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线才是真需要去库存

知乎用户 niubell 发表

物以稀为贵,福岛核辐射留言抢过盐,禽流感的时候抢过板蓝根,那会儿盐涨价了,板蓝根涨价了。房子这个你要看前提,各地政府库存下不去,但是群众感受不太明显,国家一句话: 要限购了,往后几年不怎么盖房子了。好家伙民众开始抢了,不存个几套都不够,房产商继而提价,大众感觉房子要被抢光了,错过了这家不知道过几年才有,凑钱,不管多贵都买。所以就是政策驱动出来的物稀。政府限购: 不管有多少房子,都经不起好多人屯房子,刚需不够了自然就涨价,就像以前福岛核辐射留言,有的人屯的盐够吃好多年,你做饭买盐的自然就贵。。

知乎用户 Null 发表

虽然不想承认,但是在调控房价这个问题上,zf 是失职的,或者说,房价上涨本身是符合 zf 利益的。

坐标成都

08 年的时候,普遍房价 5000 到处可以买。

16 年涨价去库存以前,好的地段 1 万出头,稍远一点,6、7 千可以上车。

虽然以前的收入还是低,但是努努力大部分人还是有机会的。现在,真的压力太大了,首付基本百万级别,月供基本一万以上。对于没上车的朋友,真的不友好。

我们错过了调控房价的很好的机会,而且不是一两次的机会,没准 zf 并不认为房价需要调控,只不过是障眼法,迷惑看不清楚的人的。

可是,在成都普遍 2、3 万的房价,未来还要怎么样?5 万?10 万?泡沫终究是泡沫

知乎用户 飞影之狐 发表

拼多多的崛起,和马云 刘强东围剿不围剿无关,和房价有关。你把去库存的时期,和拼多多崛起的时期对比,就会发现。

厉害了,这就是经济学吗?爱了爱了。

知乎用户 旅人向北 发表

涨价去库存 当时的最优解现在快变成雷了

知乎用户 温暖行走 发表

去库存针对的是三四年城市,在棚改大潮后,三四线城市库存不断增加,烂尾楼比比皆是,如何去化成了首要目的。

现在开发商都在寻觅一种新的营销手段,因为传统的策略已经过时,消费者不会轻易为此买单,而 “买房送装修,交一万送十万” 能真正做到解救开发商于水火之中。

针对项目的独特性选对营销策略,快速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引爆市场,打破销售僵局,达到快速去化,资金快速回笼。

知乎用户 YitZhang 发表

供需关系不平衡咯~资源好的地方需比供大当然导致价格上升,资源匮乏或者人口流出型城市反之。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债务不能爆太多,经济增长速度的确在下行,汇率不能降太多,得想别的法子整钱,所以政府才会整城市群、棚改吧!所以什么都很合理了觉得!
求大大们指点,太想知道这方面的情况了,也不太明白知乎的正确求教模式,望大大们多担待!

知乎用户 望月忆往昔 发表

我老家所在的中部某市(人口大省的人口大市)… 一般工资 2500-3000 左右,市区烂尾楼一大堆,每天都有各种队伍围市府,贴吧首页三分之一是关于那个楼盘又被围了以及房价还会涨的帖子(曾经再帖子里说过反对意见被怼的不行),但是丝毫不影响响应国家政策,16-18 年价格疯长(特别是 17-18 段棚户改造)由大部分原价 3000 多涨为 8000 左右,最近又再搞大拆迁建新盘增库存… 今年毕业说要回老家那一看房价、工资果断怂了撤了,感觉在这里活不下去。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这里偷换概念了,去库存指的并不是大城市的库存

知乎用户 张三 发表

房价上涨的驱动力大趋势上是人口城镇化,在城镇化比例未达到一定比例前,农村人口是朝城镇涌入的。去库存等等政策影响的是短趋势,所以形成了目前涨两天平两天的房价走势。

知乎用户 梅逼 发表

我就不明白了,中央说的房子是拿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说的还不够清楚吗?讨论涨跌有意义吗?

知乎用户 陈一叶 发表

其实只需要弄清楚 “去库存” 和“价格”的关系就能明白。

普通的商品,都是价格越低,销量越高。记得微观经济学的坐标曲线吗?这是普通商品的。

可是房子不是不同商品,你是刚需房,你希望房子保值。你是二套房三套房 n 套房,你希望房子增值。

弄清了这个,房价就很好解释了。什么是去库存?无非就是开发商手上太多房子卖不掉,资金没法回笼拖累银行。毕竟钱都是银行贷出去的,搞成了坏账就麻烦了。开发商要回笼资金就要卖房子,房子要卖掉就要去库存。那么现在如果北京的房子一个月跌一千,一年跌一万(每平米),你还会买房子吗?傻瓜才买,买了我不成了接盘侠了?我想着房子增值赚个百八十万呢?我等等就好了,租房子住,等房价平稳了,到底点了去抄底。如果房价一路走跌,别说开发商的房子卖不掉了,估计非刚需的房子都抛了,你怎么去库存?

那么如果现在情况反过来,北京的房子一个月涨一千,一年涨一万,甚至几万,你会怎么做?赶紧上车啊,砸锅卖铁东拼西凑也要凑出首付啊。刚需的一定要买,不然过两年就买不起了。投资的更要买,三年就赚几百万,实现财务自由,走向人生巅峰,就靠这一锤子买卖了。这时候大家都会抢房子,市场上的二手房都捂盘观望,新房子大家排一晚上队抢。记得当年杭州新盘的丧尸大队挤破门吗?抢到了就是几百万,换成你你也挤,骨折也要挤啊。

所以在去库存的号召下,开发商卖掉了房子,银行避免了坏账,买房者赚到了钱,三赢啊!这房价要是不涨,谁跑来买房?那么大笔的资金,我干什么不好?

可是三赢的背后总有人输的?谁呢?大家都知道。

知乎用户 仰望星空 发表

打个比喻方便大伙儿理解:一松一紧容易射。

知乎用户 乞力马扎罗的咸鱼 发表

就一句话 “买涨不买跌”。跌的时候哪个怂货会为国接盘?

知乎用户 韭零后 发表

降是不可能降的,这辈子估计都不可能降的。毕竟房地产收益 70% 归政府。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啊。 再说当初几万亿几万亿的印钱。不把钱锁在楼市里面。放出来,经济不得玩儿完啊。房价越调控越高。是政府压根不敢真的让它跌。这个最大的泡沫起码要消化个几十年…. 且等着吧

知乎用户 紫罗畅想​ 发表

去库存造成低首付,低利率。就是房价涨也感觉划算。房子和其他物品一样。必须要过剩才能价格平稳。人们感觉涨价那开发商买地的时候也感觉涨价,拍地的时候利润是负的,等两年后盖好就赚了。最近贷款卡着,地产公司买地都没有热情了。必须要有地产公司破产,钢铁厂破产,才说明货源充足。没有充足货源就会有投机。但是政府喜欢制造紧张气氛,少卖地,逼高地价房价。因为是财政收入大块头。

知乎用户 「已注销」 发表

别想了,知道你也没办法改变,炒房兴邦,拆迁致富…

知乎用户 海腾 发表

房地产泡沫破裂了,经济就出现大问题了!

知乎用户 会轻功的牛 发表

涨价去库存,不涨没人买,人性就是这样。

知乎用户 EvsEric 发表

去库存又不是单单去大城市的库存,事实上,你看下鄂尔多斯的房子就知道了,三四线城市都是鬼城,房子造满没人买,所以,大城市现在都在拼命把人往老家赶,一线城市房价高到大部分人买不起租不起,很多人才会选择回到三四线城市,工作,买房,这样才能去库存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咱就喜欢说点大实话。

“挥泪大甩卖” 真的挥泪了吗?

“亏本大清仓” 真的亏本了吗?

这叫套路。

有升值预期的投资品人们才会抢着要,才会觉得抢到就是赚到,才会觉得占了便宜。

不抢简直就是去人欲灭天理。

越降价越有人买的那是大白菜。

这叫营销。

无论是套路还是营销,都是手段,都是表象,都是浮云,其底下总有那万变不离其宗的东西。

那东西是什么?

动物的本能是生存。

人是动物。

人的本能也是生存。

由此推外,与人相关的东西,无论是实体的还是精神的,其本能无外乎生存二字。

资本为什么要逐利?

宗教为什么要制裁异端?

人与人,部落与部落,种族与种族,为什么有时要团结有时要争斗?

为什么几乎所有的机构、组织、体制、机制都要追求 “效率”?

所以,

搞经济是为了什么?你可以说,是 “为了发展”。

发展是为了什么?你可以说,是 “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请发挥你的主观能动性,继续问 “为什么”,直到你得到最根本的最本质的那个答案为止。

知乎用户 梦羽灵泉 发表

这道理不简单?

早买早便宜,晚买一天,那就是高管白领两个月工资

你买不买

预期不可抑止的通货膨胀,当然是越早花出去钱越好,那么货物也就更容易出清

所以当然是涨价期容易去库存啊

北京的房价是一个有棘轮效应的东西

你要是看着它降价,买当然可以去库存,因为棘轮反转千载难逢,这没毛病

可是开发商不傻,因为北京的房价根本就不愁所谓的供求关系,所以你降别人也是买,你不降别人也是卖,无论是涨还是降,都会给人一个信号 “涨的更凶,或者降价期没过去之前” 一定要买

所以这两者的逼进效应,是一样的,那么一个涨价,一个降价,你说开发商选哪个?

至于逼退,那就是另一个层面的政策问题了

在第一次领到工资后,水娃到一个大商场转了转,乘电梯上到第三层时,他发现这是一个让自己迷惑的地方。与繁华的下两层不同,这一层的大厅比较空旷,只摆放着几张大得惊人的低桌子,在每张桌子宽阔的桌面上,都有一片小小的楼群.每幢楼有一本书那么高。楼间有翠绿的草地,草地上有白色的凉亭和回廊…… 这些小建筑好像是用象牙和奶酪做成的,看上去那么可爱,它们与绿草地一起,构成了精致的小世界,在水娃眼中,真像是一个个小天堂的模型。最初他猜测这是某种玩具,但这里见不到孩子,桌边的人们也一脸认真和严肃。他站在一个小天堂边上对着它出神地望了很久,一位漂亮小姐过来招呼他,他这才知道这里是出售商品房的地方。他随便指着一幢小楼,问最顶上那套房多少钱,小姐告诉他那是三室一厅,每平米三千五百元,总价值三十八万。听到这数目水娃倒吸一口冷气,但小姐接下来的话让这冷酷的数字温柔了许多:“分期付款,每月一千五百到两千元。”
他小心地问:“我…… 我不是北京人,能买吗?”
小姐给了他一个动人的微笑:“您可真逗,户口已经取消几年了,还有什么北京人不北京人的?您住下不就是北京人了吗?”

你说你像我一个五线小县城买个菜,你可以考虑明天豆角是不是可以降两毛

你觉得北京的房子也是我们五线小县城的豆角子吗

你给我一个 “我看北京的房子要去库存,所以会降价” 的理由先?

知乎用户 G.MP 发表

涨停的时候争着入市多还是跌停的时候争着入市。不用来炒,谁愿意买高位?

知乎用户 六爷 发表

整天讨论该不该的问题,说的好像自己有的选择一样

另外,套用半个圣人曾国藩的话:

老夫做事,就一个字,“诚”

有没有诚意,是不是想诚心解决房价问题,

诸位心里是真没个 B 数,还是在自欺欺人?

知乎用户 跳跳叔叔 发表

通过喝汤来解渴

知乎用户 不卑不亢 发表

三四线去库存,一二线自有人接盘

知乎用户 jiangtao9999 发表

价格和库存没关系。

虽然看上去价格和供需有关,而库存和供需也有关。

价格和供需相关的变动,供应加大会导致价格降低,因为需求一定,销售方就需要降低价格来让自己的产品具有选择优势。

库存和供需相关的变动,供应加大库导致存量上升,因为需求一定,销售方出货量不变库存自然因为供应增加而出现溢余。

这俩其实是在不同的考虑方向上计算的。去库存简单说来,可以靠降低供应来实现。而且市场售价依然持续升高的时候,供应不变去库存导致销售方需要降低价格增加销售量,也不过是降低了售价上升的趋势,也就是可能 10% 的上升变成了 8% 的上升,市场销售价格依然上升。

除非供应超量,而且强制销售量增长导致为了实现销售量而不得不降低售价。

但是房产没有这种迫切需求。房子不是一般商品,尤其是消费品,库存有大量的库存成本,而且消费品随着时间流逝,价值会降低。房子目前来说本身价值是没有时间成本的,随着时间流逝,房价上涨趋势不变的情况下,房子是升值的,而且房子本身存储成本很低可以被房价上涨抵消掉。所以房子有大量的库存企业不急。

而且房子其实是属于有限资源产品。地段位置和户型都是有限而且不同的,所以即便市场增量,也无法实现相同品质的房子出现,只能推出更远地段的房子品质会低。更甚于,你如果不买现在品质的房子,那么未来房子的品质会更低。因为当前地段的房子也是稀有的。

房子现在的市场需求其实非常大,因为没有时间成本,导致房产的投资基本不可能亏损,风险极低。而且因为这是有限资源,收益率明显高于无线资源的其他商品。所以现在炒房根本杜绝不了。

至于降低市场需求,这不可能,中国人口数量导致的基础在,市场需求没办法减少。任何手段都解决不了实际的房产需求问题。

只能是从成本下手。

比如房产税,增加库存成本。美国房价相对收入不高,主要原因就是房产税很高。而且房产税是和地段挂钩的,优质地段的房产税比低质地段的房产税高很多。当然,其实美国也有超高价房产的,因为这些地段太优质了,邻居都是超级富翁和世界级名人。

另外,美国发展相对来说平均不少,也没有超大城市,带来的是普遍性的房产供应量很高。而且美国是汽车上的国家,言外之意大量的需要汽车才能解决交通问题,但是也使得房产的地段质量更加的平均化。更不用说美国人口和房产相对中国要平均低很多了。

而中国发展二三线城市,发展雄安新区,本身其实也是为了增加房产品质来变相增加平均房产供应量的。而中国城市化导致房产需求量一直很大,二三线城市也可以缓解城市化的房产需求问题。

另外,中国其实有个杀手锏,70 年产权。70 年后政府无条件收回其实也可以绝对的压低房产价格。因为这导致你的总房产价格被迫要进行所有权期限内的摊销。直接导致房产从随时间升值变成了随时间的绝对贬值。

但是,目前中国舆论并不支持这 3 个解决办法。

房产税对于很多买 2、3 套房子的人,是一个明显的伤害,甚至比那些买一栋楼的人伤害还要大。我估计知乎就有很多这种人。

发展二三线城市,本身等于是需要把大城市的企业人才外迁才行,但是到了大城市的人,谁愿意走?尤其是知乎这里动辄月入 X0k 的人,绝对不会走的,除非真把他们逼急了。不过估计也是出走美国。

70 年产权这是明显的剥夺人民的财产,如果这条执行,必然知乎上都是口诛笔伐。

所以,目前来说,房价,唯一一个可能的办法是经济增长、工资增长高于房价增长。使得房子变成 “负利率” 投资。

也就是类似发展二三线城市的路,但是不让人走,而是让新城市富起来。新城市人也是月入 X0k 后,大城市的 X0k 收入就不是什么了。

那些喷政府的,其实都是盼着房价继续涨的。要么就是真穷也没能耐,只能盼着别人做错事自己哈哈笑的那种人。

当然,政府这些年的政策也确实有问题,大城市没有带动其他地方的发展,反而成了海绵进一步吸纳了其他地方的发展前景。

不过这也和中国地理因素有关,海岸线还是不够长,陆地也不是足够平坦,江河也不够纵横宽广。


哦对了,还有一件事,你要想到,房产还有一个用处是劫富济贫(忘了那个地方看到的观点)。

看似不可能,但是其实有钱人买房越来越贵,必然需要支付更多的钱。(不是那些富翁,而是那些动辄 X0k 工资的人,这些人才是值得薅羊毛的人群)

而盖房的人,其实都是农民工什么的人,本来就买不起,但是他们得到了工资,等于是把有钱人的收入,变成了没钱人的收入。其实国家经济层面就是你的支出越大,那么别人的收入越大,一毛不拔的富人会导致穷人更穷。

而政府卖地收入,本身也会成为政府的收入继而变成政府支出,而政府支出可以增加低发展地区的质量,增加低品质房产的水平。变相的增加品质房产的供应。

这也是中国 “转移支付” 的一个用途方向。

知乎用户 小喵喵 发表

开工厂的老板赚了大钱,跟着打工的中层赚了小钱,但是工业整体没有优势,不能持续发展。工业得不到发展,国家没有税收就依赖卖地。房地产的暴涨是政府减羊毛,社会财富的再分配,财富流入政府,政府夺得并不能产生更多价值,民穷哪里来的国富?恶性循环!文景之治的皇帝都是清赋税,薄傜役。现在路子正好反着来,骑虎难下,甚至开始征收房产税,再次减羊毛,而实体经济前途一片昏暗!

知乎用户 郭昊 发表

去库存是债务转移和风险分散的过程,国人追涨杀跌,越买越高了。

知乎用户 夏哒 发表

去库存是去小城市的库存,大城市跟风疯长房价,政府绝对不会强压房价的,不然哪来的钱搞城市发展建设,一条地铁那么多钱从哪里弄。

在没找到合适的经济增长点之前,抬高房价绝对可以让 GDP 报表很好看。

知乎用户 Weber​ 发表

房子要去库存当然要涨价了,有什么问题?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北上广深的房子,往大了说是中国 13 亿人都想要。

小了说是中国前 1% 都会买。

我这不到前 1% 的琢磨着有条件来一套。

你觉得能怎么降价。

原因简单,可能的户口,教育,医疗,法治。

在不想移民的情况,拿到北上的户口也是一个方案。

你觉得房价合适的时候也许就被前 3% 消化了,或者我这种 3,4 线城市的人买了。

知乎用户 喧嚣之风 发表

分析房价时不要把房子和其他商品混为一谈。新出的 iphonex 你不买就没得用,你想要现在用上新的 iphonex 就只能马上买,哪怕你明知道过个几年 iphonex 价格就会降个一半你也不会过两年在买,你晚几年买 iphonex 就晚几年享受到 iphonex。而房子不同即使你没买房你也可以租房子住,不会说你晚几年买房这几年就得睡马路上。你早两年买房晚两年买房并不会影响你住房的体验,没有什么早买早享受的说法。所以买房子纯粹是一种理财行为,只有当买房子会给你带来经济利益时你才会想买房子,假设下现在你租房子住每年要花 3 万元,你手上有 100 万的现金你可以去买套房子或者买个理财产品每年收益 5 万。现在有 3 种情况:

1,房子每年涨 10 万,如果这时你买了房子后可以省下每年 3 万的租金,并且你的房产每年涨 10 万元,但你没有了每年 5 万的投资收益。

2,房子价格不变,如果这时你买了房子后你每年可以省下 3 万租金,但没有了每年 5 万投资收益。

3,房子每年下跌 10 万,如果你这时买了房子你每年可以省下 3 万租金,但你的房产每年少 10 万元,并且没有了每年 5 万的投资收益。

以上 3 种情况你会在什么情况下买房呢。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因为:二三四线房子过多要去库存,一线房子紧缺维持调控政策,很难理解吗?

知乎用户 唐龙 发表

这是一个给权贵们的信号:最后给你们拉一波行情,别玩了赶紧出货走人

知乎用户 哲子戏 发表

只有涨价才能去库存啊…… 因为房是用来炒的,不是用来住的……

知乎用户 金哥说房产 发表

去库存与大城市房价高,本来就不是一个对立的关系。

去库存是因为中国各个城市发展的水平不太一样,房地产发展水平也不一样,就有很多城市空置率非常高,有些城市的空置率就非常低。

空置率非常高的地方,就是因为房子建的太多库存太多,所以城市去库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它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但是这一般都是三四线城市比较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需要买房的年轻人很少,大家都流出到一线大城市去了。

但是一线大城市,北上广深这些城市,那么它的库存就非常少,因为受到了城市资源的约束。那么它们的房价相对来说很高,这就是很正常的。

所以我们说去库存和高房价,它不是一个对立的关系,因为每个城市有每个城市的特点,而每个城市也有每个城市的短板。有的城市房子的总量少也是多,有些城市就算房子的总量多,但是也是不够用的,所以说就算房价高,我觉得也是科学的。

很多城市去库存的情况就是棚改的政策恩惠,也就是城市的更新。有很多城市的更新项目很多,它会提高老百姓的居住水平,会给老百姓增加社会的福利,这都是社会进步的一个方向。所以说,去库存也不是坏事,起码对老百姓,对中国的经济发展都是很有帮助的。

另外像北上广深这种高房价的城市,我觉得高房价也不是我们所要打击的对象,因为高房价代表一个城市的竞争力,你的房价越高,代表你这个城市的竞争力越高,我们要正确的认识这个高房价。我觉得高房价也是个正常的现象,我们没有必要过度解读。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如何看待网传岳阳楼市「限跌 15%」?

知乎用户 王小星 发表 已经是大大的进步了,过去哪个地产商敢打折卖,那政府都要谈话的,现在限跌 15%,已经是开恩了 知乎用户 1000 米恐惧症​ 发表 难以置信的宽松政策,竟然允许下跌 15% 了。 事出反常必有妖,新闻还是要连起来看: …

为什么房价涨了反而容易去库存?

知乎用户 相信凯撒​ 发表 去库存是一个特别荒谬的事情!当我第一次听别人说起还以为他说的是假的,直到看到新闻上一口一个去库存,才知道这恶心玩意儿竟然真的是政府提的。 啥叫去库存?你拍地拍猛了,开发过度了,搞了一堆没有吸引力的房子,然后让我掏 …

中国楼市房价是否会崩溃?何时崩溃?

知乎用户 chenqin​ 发表 最简单的答案:什么时候人们预期到中国未来的经济将会停止增长,甚至开始下滑,房价就崩溃了。 但真正理解这个原因,并不是那么容易,首先要讨论几个常见的分析误区。那就是货币,人口,租售比。 1,货币。 我们经常能 …

越来越多年轻人离开一线城市是不是丧失了奋斗精神?

知乎用户 扬说破 发表 距离高考只有两个月了,如果一个人高考只能考 600 分,那他应该选择一个还算可以的 985/211 高校呢? 还是坚持选择清北,然后在接下来的几十天里玩命学习,等待小宇宙爆发?并且坚信,许多奇迹,我们相信才会存在。 …

如何看待 2021 年上半年全国新房销售再创新高?

知乎用户 恋上风景 发表 你说的没错,国家现在各种限制二手房政策,就是要把需求引导去购买新房。**因为只有新房才能创造更高的土地财政,而土地财政已经超越制造业,成为财政收入的最大支柱。**距离 “中国制造 2025” 只剩 4 年,正值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