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上海是经济中心,为什么这次上海疫情会缺物资?

by , at 29 April 2022, tags : 物资 上海 疫情 抗疫 团购 点击纠错 点击删除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花村妇联主席​ 发表

上海缺的不是物资,而是领导特供 762 花生米和狗汉奸特供 58 花生米。

这些花生米发到之后,上海的物资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知乎用户 图总裂夫司机​ 发表

上海这几年心心念念的是当 “金融中心”,过去上海骄傲的中国高科技和产业中心的桂冠他们不是很感冒了。

其实无论你搞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都可以有好的执行力。甚至你就是一个纯粹的金融买办掮客城市,你也会有自己的路。但上海并不是一个纯粹的买办城市,上海还没有彻底去工业化,是有实力不错的实业的。用买办思维来管理一个工业社会,结果就是这么悲剧。结果就是上海比香港还惨。买办在资本社会中也是最腐朽反动的势力,除了卖他们什么都干不好。

在平时,那是现代大工业生产高度的自组织能力,和敏感高端产业国家直接掌握调控使得一切井井有条。买办阶层贪天之功以为自己很行。

上一次发生这种事,是蒋介石把资本家都逼到共产党那边去了。

一旦你放弃群众路线,放弃一个革命进步政党应有的视野和担当。一线执行人员就不得不面临指导缺乏,没有支持,权限很低,锅则比天还大的情况。于是就只剩下两条路——累死冤死或者退化为土豪劣绅。

工业文化浸润较久使得上海普通民众比较有规则意识,这种意识也使得他们可以地敏锐观察到混乱,正如老司机听声音判断车辆故障。

这时候自然大多数人都会选择下车,部分人则会开始拆车卖。秩序瓦解的反而更快。

知乎用户 水陌轻寒​ 发表

美国现在面临的危机是如此之严重,以至于不惜启动潜伏在上海的深海,希望以此重创中国,可惜事发太过突然,过程太过蹊跷,痕迹太过明显,不可能不被注意到,可以预见,过不了多久上面就会收网。

知乎用户 恩恩​ 发表

因为特许经营权制度下的供需关系和价格扭曲。

特许经营范围包括供应,也包括运输。

知乎用户 试试能不能改名​ 发表

**因为上海一直在搞 “小政府、大社会”,**说白了就是政府就没想过要大包大揽,多数问题靠社会自己解决。

**所以当社会按下暂停键,小政府全面拉胯。**平日里各司其职、各管一段搞出惯性了,现在要全局统筹了,从上到下根本不会。

什么送货司机从上海回来会被隔离,因而只能不断加价靠价格拉动,这都扯什么蛋呢?全国到目前为止这么多城市接受了支援,哪个闹出这种笑话?但这就是事实,上海政府就没有思路和能力搞出合理的卸货场机制,也不会向上要政策,即我做成什么样之后,再来的货车司机全国不得以 “去过上海” 为由进行隔离。

他以为有几个钱,有套西方经济学的模型,就能靠出价高解决问题了?扯。人家司机也不是没地方去,全国这么多地方跑哪条线忽视赚钱?用得着赚你那点溢价吗?

**社区供给跟不上,搞团购的 “能人” 遍地开花。你上海政府是社会主义的政府吗?**我就没听说过哪个城市把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交给外卖小哥的,还特么价高者得,你上海政府是真搞市场经济啊,民生问题在这搞拍卖?

结论:上海这个经济中心,就是让西方经济学忽悠瘸了,除了方舱医院和封锁,其他妥妥的古典派经济学,什么事都交给市场,那要你政府干什么用呢?

知乎用户 白骨僧 发表

你有没有想过,也许正因为它是经济中心,所以才会缺物资?

武汉是什么?武汉是个江湖城市,什么叫江湖,就是规矩少一点,办法多一点,江湖就是人情世故。

现在很多评论认为上海的基层问题很大,皇亲国戚太多,能力不行。

问题是疫情之前上海的发展为什么那么好?为什么很多企业家、年轻人都喜欢那里的营商环境?

再退一步说,疫情至今已两年多了,这两年多里上海作为出入境的关口,防疫工作一直做得不错,很多举措为人津津乐道,甚至就在此次疫情之前还被立为典型。

要成为经济中心,绝不是塞一堆皇亲国戚到基层喝茶看报纸就能做成的,即便真是官二代富二代组成的基层,也一定是做对了一些事。

事实上,我长年跑基层,见过很多混进体制内求一个安稳的二代们,绝大部分还是称职的,至少是对得起国家给的工资待遇的。

但是这世上没有什么是不需要代价的。

要成为经济中心,就意味着要放弃很多东西。就像你要开一家漂亮的咖啡店,你就不能把蜂窝炉子留着,尽管蜂窝炉子暖和、实用、便宜,但它会拉低档次,影响品牌定位,爱拍小蓝书的顾客不上门了,造成的经济损失远大于收获的实惠。

于是你把炉子丢了,用起了中央空调,咖啡店里安静舒适,网红云集,你赚了很多钱,直到有一天停电了,你被冻死了……

很冷的冷笑话。但这是真的。

京东初创的时候有没有兄弟情?我相信是有的,勃勃生机万物竞发。

阿里初创的时候是不是改变了世界?的确是的,勃勃生机万物竞发。

腾讯初创的时候老马是不是装过小姑娘陪用户聊天?据说是的,勃勃生机万物竞发。

什么时候忽然就僵化了停滞了变成恶龙了呢?

当他们选择规范化,把一切交给制度的时候。

制度是一种自动运行的系统,不需要人的干预,甚至是排斥人的干预。

为了维持制度的有效运行,必须把人的影响降到最低,于是人被物化,成为福特主义的一个生产要素,成为人力资源。

为了让制度有效运行,必须要尽量降低一切不可控的风险,那么原来的那些小组、那些野路子、那些疯疯癫癫的员工,都要消除。

从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江湖气变成了壁垒森严高墙林立的富贵气。

这俗称叫大企业病,也有叫体制化的。

而我把它称之为选择的代价。

你要成为资本,就必须按照资本的规矩来,不得不付出这样的代价。

即便是华为,如任正非所说,在制裁前也到了这很危险的一步。

上海成为经济中心,代价就是这样的病。

几年前我记得有个新闻,是说上海允许某些地段放开对小商贩的管制,但最近搜了一下,似乎还是没有执行下去,沿街的路边摊都被拆掉成了商铺,商铺租金高啊,租金高路边摊就做不下去,做不下去就得走,走了就没有城中村,没有城中村就消灭了低端人口。

我去过很多城市,在 CBD 买包烟都很麻烦,没有烟摊。而白领们在办公楼里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从午饭到下午茶。整个城市井井有条,资本运营最舒服的环境。

这样的城市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大企业病,很精致运行的系统,但容错率极低。

也就是说上海的路径依赖太强了,它的基层也许是很能干的,但只是在招商引资服务企业上能干,在这种复杂局面上是完全不适应的。

你看上海最近的一系列通告,抛出的很多概念和新词,客观来说很多是有想法的,不完全是虚头巴脑的东西。

但就像你这栋楼着火了,然后你先找策划组头脑风暴,提出全新的安全模式,有个屁用啊?着火了,跑啊。管什么保供单位,管什么斯文儒雅,管什么白领丽人,尿一泡尿捂在嘴上赶紧跑出去。

上海太过经济中心,为了经济中心排斥掉了所有不合规范的东西,也就排斥掉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能力,什么都要找个依据找个规定,僵化得让武汉心疼让全国添堵。

广西百色疫情,大白们骑着电动车就十几里地进村采核酸了,上海疫情,大白们满头大汗地把轮椅老人扛下楼接受核采,好感动,好蠢,你都一堆人上楼了不能直接在楼上采么?

几年前北京第一次提出 “消除低端人口” 这个说法,据说之前一堆经济学家做了大量研究,认为低端人口的经济自成体系,对城市没有任何贡献,反而影响了市容影响了治安影响了营商环境,是毒瘤该切除。

这个研究应该是真的,低端人口吃在城中村睡在城中村工作也在城中村,基本不去高档消费,对首都的经济循环确实没多大贡献,反而带来了交通拥堵等一系列问题。

但这是一种备份啊,草地上的野草天生天养,和大树是没什么关系,但你把草都铲了你觉得大树会集中更多养料肥力长得更好,但是你没想过整个生态被破坏了,没有复杂生态系统作为屏障,虫害更易传播,疫病纷至沓来,大树也活不下去啊。

我其实在三十岁之前认可法治,三十岁之后我才明白,法治是有一个度的,没达到这个度,那自然不行,但超过了这个度,没有一点人治的空间,那也是灾难。

就比如我在字母站看到的某个评论(侵删)

是不是特别程序正义?是不是特别讲规矩有格调?

我在之前的一个回答中说过,有的时候法治是一件坏事,是阻碍社会发展的藩篱。

像武汉这样很有江湖气的城市,像百色这样很接地气的城市,基层干部为了应对各种不同的诉求,早已练得十八般武艺,我认识的一个女博士生,当村支书之前柔声细语,当村支书后一口一个丢你母,能和村里的刁民对骂一天面不改色气不长喘,你说她合规钜么?她工作就是做得好,用十年青春扎根一个老少边穷的村子,帮助全村能走上正轨她功不可没。如果一切都按着规矩,都等上级批示,都要顾虑舆论压力,都要防着键盘侠人肉,那就是上海这样,唉,我一切都合规,都笑脸迎人,都不用担责,就是事情越来越糟糕。

上海至今处理的干部数量还不到两位数,我更愿意相信是这些久经战阵的基层干部们完美地遵守了所有规定,没给监察部门留下任何痛脚。

多年前我曾和闵行区的一位科长闲聊,印象最深的就是他说的,“窗口城市,万事小心。”

有人说上海的很多公共服务都外包出去才造成了基层治理能力的下降,为什么要外包?因为只有外包才能免责。

上海的经济中心地位是几十年来在上海干部、人民的努力下,在全国的支持下取得的,上海不仅仅是窗口,更是试点,是对未来治理模式的探索,我们不是不允许这样的探索走一些弯路。

但是也别太弯了。

知乎用户 白起​ 发表

请注意,上海是金融中心

不是经济中心

金融中心的特点就是钱非常非常多

但是一切都要花钱买

知乎用户 方鸿渐 发表

上海本质上是一个精英买办城市,上海一边利用他的地理位置同外国人做买卖。一边把自己定位成中央政府的海外代理人。

我们知道 1990 年来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分税制改革后,上海市政府在承包国家财政税收后拥有了巨大的税收截流,在中央没有收回地方财政大权的背景下,随着经济发展,上海的税收留存形成了一块巨大的财富沉淀,上海市政府可以支配这块资金。

上海作为一个买办城市,依靠这种转口贸易富可敌国,这些年来上海市政府主张国际接轨,提出了服务性政府概念,也就是小政府,大市场的执政理念。这样就导致了政府大部分权力的转租和转包。政府的社会公共职能越来越弱化,政府把权力让渡给了市场。这样就出现了很多公共管理部门并不是由政府掌控话语权,而是市场的主导资本拥有话语权。出现了资本架空政府,雇佣和收买社会精英团队,控制教育思想舆论阵地的现象。

在这样的环境下,上海市政府乐此不疲,专心做包租婆。享受着小团体带来的虚假繁荣。自然也就慢慢的脱离群众,更不可能组织群众,依靠群众和发动群众。政府慢慢的蜕变成了为资本服务,而不是为人民服务的买办政府。

如此我们就看到了今天分布在上海角角落落的各种宗派势力和各种山头桥头堡垒。所以上海早期的躺平共存抗疫思想也就找到了根源。中央的社会层面动态清零严重影响到了上海的团体既得利益集团利益,于是就有了上海市政府发言人前期的上海不能停,上海代表着中国国际形象的言论。

这种现象伴随着中央的严厉干预而改变,但是上海却彻底暴露了他的所有问题,政府的包租婆身份彻底露白,政府面对社会毫无组织力和统筹协调能力,而市场主导下的社会,资本通过他们的话语权和解释权把上海变成了一个同中央抗衡争夺发言权的场所,上海彻底沦陷,变成了小香港,和小孟买。受苦受累的自然是中下层的普通老百姓。这就是当前上海的现状。一个充满魔力的魔都。

知乎用户 马周 发表

几个点:

1 恐慌,导致的集中抢货

2 哄抬物价,囤积物资

3 街道管理能力低下

4 人员复杂,管理难度增大,隔离期间,还有老人拾荒后感染

5 企业要求人员住家工作,影响志愿者募集

6 国外势力通过舆论造谣

我们需要做的是:

1 不信谣,不传谣。

2 打击囤货,平抑物价,提供基础物资保障

3 上海全面停工,18-35 男性,就近招募,进行志愿者管理

4 形成制度化管理,集中物资传递,防止密集传播,住家不要外出

5 对人员进行分类,分别隔离,阳性,异常,隐性。人员分类,业主,租户,群租户,无登记人员,保障民生,进行类别管理。逐步降低阳性人群。

知乎用户 Tzar Xe 发表

就拿所谓的大城市公平来说吧。

大城市公平是什么?大部分人认为是办事讲规则,讲流程,不讲关系。

那么,讲规则、讲流程、不讲关系,这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还是个纯粹的现象描述?

如果现象是客观的,那么这个现象的贬义词表达是什么?

答案大概率是 “官僚主义”。

官僚主义的代价,是官僚体系本身,是官僚本身,还是那些热衷于吹捧大城市办事讲规则,讲流程的干电池?

“有人说缺,有人说不缺,辩证的看,不缺,但不是所有人都不缺”

知乎用户 老铁别开车 发表

资本又不能当饭吃。

我算是明白了,为什么遇到经济危机大萧条这种时候,资本主义世界总会爆发战争……

和饿死人的情况。

知乎用户 蒋巍巍的专栏​​ 发表

这里有一篇《向外地同学稍微解释一下我所认知的上海这几天的现状,避免各种压力无端地指向行政的同事,尽量使信息对称?》的文章,从内容看,该文作者是上海本地一位资深公务员,能说明一些问题。

以下是正文。

一、忙到现在,抽点时间来聊聊大家关心的团购

首先,上海不缺物资。各种物资都不缺,城郊的仓库、货场、堆场、集散中心,都已经堆不下了。深圳救援队 (民间) 募捐资助上海同胞的几卡车捐赠物资,甚至只能卸到无锡和南通去了——经过反复沟通,我到现在还没有办法用正规渠道帮他们运到上海市民手上。如果这些是我的私人物资,可能早已经用 “野路子” 解决了。

外地物资要运到上海,第一关就是回不去。不管进来上海多少车、多少司机,就再也回不去了。这也是为啥很多地方都无法再运急需物资来上海,没车没司机了!各大快递的省际运输车辆大量地被困在上海,运力被清零。

那么这些车是不是就可以在上海市内为市民送货了呢?并不是。来看看第二关:上海的所有车辆都已经禁止上路,要上路必须去办理所谓的通行证。清明之前,街道可以申办通行证,结果导致了黄牛泛滥,凭买来的通行证上路的车竟然搞得交通拥堵了,丑闻上了热搜,于是权力收回、旧证作废,现在一证难求。那么,干脆去租一辆有通行证的小货车吧?今天中午问的价格是一天 12000 元,还在继续涨。

第三关是大部分小区不收。居委会派出了大量人员看守每个小区的出入口,只允许政府认可的 “保供单位” 的商品进小区,以及居委会干部自己 “认证过的” 的各种来路不明的供应商。其他机构运来的货物就是不让运进小区,说是有毒会传染新冠。如果看守小区大门的是社区居民组成的志愿者,就会宽松一些,小包裹可以帮居民递进去甚至送上门,但是大批量的肯定要征询居委会干部,导致最后大概率没法卸货。

那么,新闻上政府说给所有市民都送去了民生物资,这是真的吗?这是真的,我朋友告诉我:他小区已经收了三轮了,而且很丰富。徐汇区的两个街道今晚还突击发物品,因为明天总理要来视察。但是,我认识很多人,都说没有收到过。问题来了,到底发多少次,每次发些啥,哪些小区可以发、什么时候发?这些都是不公开的,留下了操作空间和解释的借口。根据相邻的几个社区居民反映,发的都差不多,但又不完全一样,特别是荤的有的被换,有的干脆没有。根据我自己的统计,一半人应该免费领到过政府发的物资,其中差的只有几颗不新鲜的菜,好的可以发小红书炫耀,简直天差地别。至于网上说居委会只发给上海本地人,不发给外地人或租客的说法,我没有见过,无法证明有或没有。

第四关是最后一百米的征途。就是居委会要求所有居民不能走出自己的楼,不然就转交公安机关。所以物资就算闯过前三关到了小区里卸了货,也只能由居委会安排工作人员或居民担任的志愿者来分发(我清明期间就在自己小区做了三天志愿者,分发了上千箱货),如果居委会不安排人手,居民是无法走出自己的楼到小区里来拿的。那些好不容易几百公里冷链运达的需要冷藏的肉鸡鱼,就这样在小区里腐烂变质。

上面这些是我所了解的大背景。作为一名老上海人,各个部门和基层变成这个样子,我也很无语。你们可以继续 BS 上海,但我们这些要继续生活在这座城市的老上海人新上海人,我们又能如何呢?连在网上记录一下都会触发 404。

二、好了,说回团购

一边是每天都有热心的同事和朋友给我们推荐供应商,可以提供各种物资,另一边是我们有的同事已经断粮很多天了,只能向公司和同事们求助。

断粮的同事大部分是两个原因,第一就是没法参加自己社区的团购,或者社区人口太少,没法成功组织团购所要求的最少份数,特别是那些住在独栋公寓楼里的。前面说了,用车成本巨大,所以各种团购供应商都只能往一个地址同时送 50 到 100 份物资来分摊这个高昂的运输成本。如果你不买 50 份或者 100 份,不好意思,没发送。那么,为什么不自己叫闪送或者跑腿呢?区内的闪送是 200 元 / 单起,跨区 300~600 元 / 单,货拉拉(如果能进出小区的话)起步价 600 元。也就是说买一个盒饭或一瓶酱油就要 200 元运费,这个偶尔一次还行,连续十多天可真吃不消。

第二,断粮是因为很多同事的住处没有开伙的条件,有的合租房没有厨房,有的没有灶台冰箱,有的没有锅碗瓢盆,十来天只能顿顿吃泡面和自热饭。他们就算团购到了菜和肉,也没办法做熟吃。所以,我们的挑战不是搞什么大批量团购,而是如何用最小的成本把物资送达单个地址。而各个物流公司都牛得很,比如顺丰,昨晚谈好了 130 元 / 地址,今天就变成了 240 元 / 地址。最后要靠我们的商务同事出面找他们领导才把 02 期团购的价格谈到 180 元 / 地址。

那么问题又来了,每一单运费要 180 元的话,要运送多少价值的物资才能让消费者觉得还值? 假设团购价是 360 元的套餐,员工买了以后,拿到手发现里面的菜在小区团购才 180 元,而这些菜在疫情前甚至不到 60 元。作为消费者,饿的时候不得不掏 360 元,实际只吃到价值 60 元的菜,放下筷子不骂团购组织者才怪。刚才就看到有同事在乐问吐槽价格了。

唉,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耐心看完这么啰嗦的解释。

我们一直建议同事们尽量参与社区内或邻居发起的各种团购,这样可以分摊掉高昂的物流成本及其隐藏在其中的公关成本。只有实在买不到菜的,没有其他团购条件的同事,才适合参加我们费心费力组织的点到点配送的高价团购。贵是贵了点,但至少用钱能解决吃饭问题。留得青山在,不怕没钱赚。

目前一共组织了三期点对点配送的互助团,每一期我们志愿者和行政同事都要与几十家供应商和物流公司谈判,要判断对方是不是靠谱,资质合不合规,有没有能力执行,会不会卷钱跑路…… 我们知道这是一件肯定吃力不讨好的事,唯一就是希望同事们能尽快买到最具性价比的食材。可能做得不够好,但请相信我们的努力。不指望大家拿来发朋友圈或小红书,只求别发乐问就好了——开个玩笑。

三、最后说一下很多同事问的疫情

上海目前的政策是把阳性的运去市郊方舱或临近城市的隔离酒店,社区里只要把阳性的清完就可以解禁。但是到今天为止,我自己在浦西全域还没看到能解禁的小区,阳性患者也没有全部及时转移走。网传部分小区已解禁,其实是居委会工作人员累瘫了或干脆躲起来了,小区大门无人看管可以悄悄出入而已。

上周被拉去方舱的同事发来视频,那真是惨不忍睹。而且,由于阳性人数太多,有的方舱属于还没建完就塞人进去了,处在管理真空,厕所要排长队且没人打扫,没有医生、没有护士、没有治疗、没有药品,只有保安。就算满足出舱条件了也可能没人来处理,继续在垃圾遍地的方舱 “医院” 里自生自灭。唯一的好处是有人定时投喂盒饭,不用担心买菜问题了。

上海同事本周继续居家办公(也没办法,根本出不了小区啊)。但是行政和物业都有继续在办公楼坚守的同事,有的已经在办公室住了十多天了,每天只能靠视频与家人孩子线上见面。特别感谢腾云大厦和腾讯大厦的两位物业同事,每天帮大家继续喂流浪猫,还拍了照片和视频发给我们这些猫奴。

路上继续禁行,大部分公交地铁都停运了,没有通行证就算出了小区也只能骑自行车。路上几乎所有店铺餐厅超市都关着,贴了封条。政府公布了一个白名单,每个区只有白名单上的几家超市和门店可以开门营业,但由于小区都封着,超市里没啥人,顾客主要是居委会工作人员在帮困难户买一些零星的必需品。

医院的情况我不了解,因为核酸都在社区里做了。隔天就要去排队做一次,昨天上午刚做了抗原,下午又来一次核酸,完全没有章法,倒把社区工作人员、医护人员和志愿者折腾得累死。各种领导不停换,每换一批就折腾一次,割一次韭菜,比如发一些没有正规标志的汤药。最近这波领导把原来的核酸小程序 “健康云” 否决掉了,登记用的 PDA 也全部换一批新的,导致昨天新的小程序崩溃无法继续全民核酸。

客运码头都停了,浦东浦西的过江摆渡船都停了。高铁和火车站一直正常开着,虽然没什么人。只要有本事到达火车站,还是可以买到去各地的火车票,上车前要检查 48 小时内的核酸报告。机场也开着,航班不多,机场拉客的黄牛全部有通行证,下了飞机想去哪里都行,就是贵一点。市区有一些白名单上的酒店还可以入住,床位有点紧张,因为很多出差来上海的人继续呆着没法回去,据说回去的话会被举报可以奖五千元。

2022 年已经过去了一个季度,上海最美的春天在我们被隔离的时候已经溜走了。不知上海还要停摆多久,不知道上海人民还能坚持多久,等解封了也许可以直接换上夏装了。日子过的很不真实,每一天都充满了焦虑,但也有一点希望。希望疫情早点过去 – 不管共存还是清零,别折腾。

总结一下:

1、管理问题:有物资没人管或管不好。典型的高层犹豫不决,中层管理薄弱,基层管理混乱。民众还是缺物资。

2、分配问题:资源不共享,信息不共享,烂的烂掉,饿的饿死,撑的撑死,资源分配不均衡,有的有,没有的还是没有。

3、协调问题:知道问题所在人手上没有权力,有权力的人被利益绑架。需要物资的人得遵守城市管理防疫制度。

4、模式问题:没疫情时上海是一个典型的以市场为主导的服务型城市,比如:企业的运转围绕着客户,住在社区里的人围绕着企业、商业、流通业等各行业,政府只需要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转扮演者服务的角色。档期疫情发生时,政府的职能要瞬间从服务型转变成一个管理型政府,吃饭问题、就医问题,出行问题,工作问题,上学问题等都会集中在基层爆发,在管理方面就拉不开栓了,基层的管理能力本来就一无是处,再加上疫情便是一头雾水,民众的吃饭买菜问题就一地鸡毛。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上海不缺少物资,缺少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党性,具体来说是补上改革不力的赖账。

上海不缺少食品,**缺少的是路灯,它为每个垄断资本家、囤积居奇的企业主、反动官僚和境外势力预留位置。**红旗飘飘,它们耷拉着脑袋挂在上面,随风飘扬。工人、农民和学生在说笑聊天。

知乎用户 英雄无归 发表

借一句话,现在的上海 “吃人”

上海是经济中心没有错,但是上海本地并没有足够的物资供给上海,上海的蔬菜基地大部分都在青浦和崇明,其余的都是依靠上海绝佳的地理位置和交通进行的市场交易,所以上海缺物资这件事在正常时期根本不用担心,而且甚至上海蔬菜、粮食等物价和 2、3 线城市都差不多。

但是当疫情来临以后,上海的商场经济一下子就被打破了,或者说没有市场了,因为有钱你都买不到,我现在就身处在上海,很多小区都开始以物易物了,因为钱买不到物资,物资送不进来。外地支援的物资甚至被用来倒卖,天下粮仓看过吗?这个时候倒卖物资,不判死刑,不足以平民愤,不罚就没有立国之本了。

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这样的人叫什么?发国难财,投机倒把之徒,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官还是富商?能不能查?不能查你说,能查你也说,找谁出来背锅你也说,你说什么我们都信,但是信任是有限度的,不要浪费人民的信任,当自己的人民都不信自己的党和国家了,谈什么崛起?谈什么富强?让一小波人富起来?

好了,再回到刚才的问题,除了有贪污腐败之人,还有物流进来时消耗战,原本以为会是阵地战,但是司机进来就出不去了,这根本是用人在填上海这个窟窿。这个窟窿还被有心之越捅越大,宝山的物资被烧了,被卖到九亭了。所以就短缺物资了呗。这么简单,还想知道什么呀?上海发生的事情,真的是在每天刷新认知,每天都在辟谣,结果被辟谣的都是真的,这你能忍?

知乎用户 虾说 发表

这个问题特别好。

点到了一个稀缺性的问题。

是物资稀缺还是运力稀缺?

你说物资稀缺。

以蔬菜为例,早上新闻山东供菜量是日常两倍。上海人数和饭量没有加倍,两倍蔬菜肯定是够吃的。可是大家买到了吗?

这些菜去上海了吗?去了上海哪里?

是去了借疫情恐慌情绪人为制造运力稀缺的那边?

还是通过正常渠道去到终端消费者那里?

流通渠道不畅通,每个节点都可能成为大坝,拦住物资流向终端消费者的路径。

知乎用户 高木同学 发表

上海防控做的不行就不行别拉别人下水。

拿武汉跟上海比?别逗了,武汉除了武汉三镇,还是省会,是整个省的周转中心,支援武汉的还会被统一分配给全省各地。

再一个,武汉是疫情的中心,但是反应也是最快的。

上海外溢的都有不少彻底管控住了,上海还没有什么正经措施呢,互联网上各种上海科学防控呢,还 20 平米最小中高风险地区呢。

武汉是九成天灾,一成人祸。

上海是三分天灾,六分人祸,一分祸祸同胞。

想享受同等待遇?

是不是有点太过自信了?

知乎用户 ltl123 发表

只能说上海市管理层脑子比较独特。

菜不好弄直接用脱水蔬菜应付行不行?

糖尿病人胰岛素紧缺,发点二甲双胍行不行?

粮食不好运,发压缩饼干行不行?

面对现实吧,正常供应确实有困难,为什么不做好替代呢?

这统筹能力别说比深圳,比吉林都差远了。

另外,诸位知乎 er 也要吸取教训,家里适度储备方便面火腿肠罐头,脱水蔬菜等等。

自己做好准备,积极自救,把紧缺的政府救助力量给弱势群体。

知乎用户 紫罗畅想​​ 发表

越发达的城市,人口越多。

越发达的城市,政府管控的相对越少。

越发达的城市,市场行为调节物价机制越有优势。

这就是上海的情况。我们去一个国家贫困县和上海一个超市的冰镇可乐价格是一样的。

有时候商家为了吸引流量,也许上海的可乐通过 app,或者会员日更便宜。

同时,上海没有什么种菜的,所有生活类物资需要运输。

但是上海采取了什么措施呢?

你可以看看抖音上,有司机在钓鱼,在做刀削面,在荒野求生。

还有就是上海没有像武汉或者其他城市一样,设立物资中转区。

人家大卡车司机拉一车货,往返 2000 公里以上,去到上海后回来面临的就是 14+7 的隔离。

还有企业不知廉耻的说,给他们三万都没人送货。

人家司机是去花两三天给你送了趟货吗?

哪是去了小一个月,人家一个月能赚多少钱?

收下你的三万后,23 天以上都没有收入。

一个大卡车,就是一个家庭,人家车贷,房贷,人工不是钱吗?

为什么要你的三万块?

所以上海就陷入了缺物资的尴尬境地。

知乎用户 脑洞太开 发表

送物资的人都关起来 还有救吗

知乎用户 王小板儿​ 发表

上海这次拉胯我认为基本属于情理之中!

刨除某些带情绪的因素,这里面的逻辑我举个例子大家就懂了: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们公司是做房地产的,那么我们是不是亲自盖房子呢?是也不是!

我们的房子结构是总包干的,专业工程是分包干的,景观是园林干的,室内是装修公司干的,我们做的工作就是协调组织,没有上述这些公司我们其实什么都不是,当然这个逻辑反之亦成立!

我们的价值就是可以把荷兰的工程师叫来搞设计,然后把河南的工人叫来搞施工,

这样转一圈,由于引入了市场竞争,商业公司为了拿到竞标,肯定会尽力压低报价,并且提高服务水平,项目品质自然是精益求精。长此以往形成良性循环,尽管我们的工作量会越来越小,但工程质量会越来越高,大家的实操能力会越来越弱,但嘴炮能力会越来越强。

如上,上海也是这个道理,也极度依赖这种分工,比如每天早上给城市打扫卫生的是公务员吗?当然不是了,而是几家外包的环卫公司在干;每天排着长队把物资送到千家万户的是公务员吗?当然不是,也是无数商家根据订单排货,然后再通过专业运输公司给拉进去。

总之,**系统越复杂越精密,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就会越差,稳定性越差。**一个在医院工作的朋友也说过类似情况。现在医生太依赖抽血化验、X 光机等医疗设备,导致医术也大不如前(不过这个也没办法主要防医闹)。

尽管其他城市也购买服务,但是没有一个城市像上海这么彻底。现在的问题是这些中介服务公司都被疫情整懵在原地了,上海失去了抓手自然就拉胯了!

说到这可能有人不服,说为什么人家深圳就处理得就很好,我觉这就是第二个问题了,上海的拉胯既是意料之中,又是情理之外,至于为什么,某些原因这里就不在讨论了……

最后,对于上某海我们有颗平常心就好了,疫情早晚会过去,你大爷最后还会是你大爷,上海之所以是上海,, 就像新加坡一样, 没有马六甲海峡他什么也不是,这是老天爷赏饭吃!

上海的重要性,需要放在中国的整体性层面来看。就拿当年的香港来说,如果不是背靠整个大陆,英国人也不会在那么个地方弄个枢纽港口,你看非洲,至今没有发展出一个像样的类似香港一样的城市,非洲可是一直被殖民的。你再看印度,被英国殖民了几百年,第一大城市孟买,距离香港估计至少五条街。菲律宾也被各路 “神仙” 改造过,后来的美帝国更是当作最后的殖民地标杆建设,但也没搞出一个能跟香港媲美的城市啊。

上海未来的潜力,取决于中国整体的竞争力,当然上海本身的服务能力和治理水平的进化也非常重要,包括各种定位也是很必要的,但不是决定性因素。

参考:
上海表现成这样,仔细一想也正常
作者: 九边

知乎用户 deemer 发表

罪恶的美国还在经济危机时倾倒牛奶呢,其中的经济学意义,上海的高人们都懂。

以这次辽宁与上海因捐菜而互相 “辟谣” 为例:

长期以来,东北三省几乎成为了风险最小、认同感最强的 “地域黑” 密码,高等爱丁堡人也不能免俗。

然而,非常因吹斯汀的是,耿直的辽宁省有关部门很头铁地硬怼了上海政府的 “辟谣”:

还贴心地提供了图文并茂的证据:

所以,上海市为什么在对接支援的蔬菜物资上表现消极、甚至恶意辟谣呢?

因为,用这个借口糊弄完全国人民后,就可以逼着上海人民买高价菜、给不良配送人员天价小费,还要对发放劣质物资的某些人员感恩比心… 结果就是,某些人不但捞到了硬硬的阿堵物,还能收获锦旗得到政绩呢。你说牛不牛?

不要以为是危言耸听。举个例子,被封控时间最长的上海小区叫做 “江南欣苑”,它位于闵行区梅陇镇,封禁天数已经达到了 50 天。然后梅陇镇副镇长等人因为发放劣质猪肉等物资被调查处理。

根据警方通报,这批以 760 万元购买的猪肉,进价是 300 多万元。

![](data:image/svg+xml;utf8,)

而 300 多万买到的肉是这个样子的:

![](data:image/svg+xml;utf8,)

嗯,这玩意我在上世纪 90 年代见过,就是著名的母猪肉(nai 头肉),正规市场都不会出售的。

另外还有居民透露,这批猪肉中还有臭肉、淋巴肉。看着都难受。

在长达 50 天的封控期内,这个艰难卓绝的小区人们,在奋起自救的同时,理解并坚决执行上海市的全域静态管理政策。然后就得到了这些物资??

这就是我们的人民,他们理应受到褒奖和尊重,而不应当被劣质猪肉嘲弄与伤害!

在上海抗疫战中 “发国难财” 的,我们一个都不能忍

“圆环套圆环” 的封控战

上海市的 “全域静态管理” 是从 3 月 30 日开始的。而随着 2 天之后浦西区域封控,原本的 “鸳鸯锅” 防控被摒弃,上海人民的生活节奏被按下了暂停键。

这个过程,已经持续了起码 20 天。

为什么用这个奇怪的 “起码” 二字呢?因为在此之前,当地已经有一些小区因发现确诊及阳性人员而被封闭,且上海市当地政府也根据区县街道情况,分期出台过程度不一的管控措施。

理论上,如果疫情持续或者运气不好,小区是可能出现持续封控的尴尬局面的。

例如早在 3 月 3 日,松江区九里亭街道某超市发现 5 例阳性人员,有 1 例是居住在闵行区梅陇镇的江南欣苑。因为溯源状况复杂,江南欣苑开始封控。

吊诡的是,这个小区在每一次解封后的几个小时内,就又因为上海市防疫政策及区域要求而再次封闭,大致情况如下:

也就是说,在整整 50 天内,江南欣苑满打满算,仅有 13 个小时可以囤菜扫货,堪称上海市受封控影响最大的社区(请记住,江南欣苑位于浦西闵行区梅陇镇,这个地点我们在接下来还要提到)。

相对而言,被封控最久的人则难以统计得多。目前有案可稽的个例是,浦东新区北蔡镇某个不幸的人儿,在 2022 年以来已经被陆续封控:

超过了 70 天。

平心而论,除非是灾难、末日电影的重度爱好者,估计正经人都没有想过有这样极端的情况出现。以至于,广大文学青年们不得不模仿《甲方乙方》,用抒情笔调写着:

不知不觉,2022 年的春天已经过去了,我很怀念它。

“国难财” 缘何屡禁不绝?

然鹅,当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并配合 “静态管理、动态清零” 的时候,却不断爆出不和谐的声音。例如利用这一突发灾害大肆捞取额外的经济利益,也就是传说中的:

发国难财。

(一)敲竹杠的小虾米

疫情当前,各种生产与流通环节的成本提高是客观事实。一例突发的检测阳性可能导致仓库封闭,一个临时管控措施可能导致卡车堵路、配送物资完不成 “最后的一百米”…

例如上海人民总结出来的生活经验里,就包括一条:

只要有开团信息,一定要参与一下。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团购商品什么时候送达。

因成本提高而导致商品价格上涨,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大家对此都有预期。

另外不容忽视的一点是,面对传染性极强的奥密克戎病毒,暴露在流通环节的个人总是面临未知风险。他们也必然要求超额利润

吴思曾提到过一个 “社会生存规则”:

血酬就是流血拼命所得的酬报,体现着生命与生存资源的交换关系。

虽然吴先生所讲的 “血酬” 特指以生命为代价从事暴力掠夺的收益。但据此引申,在疫情面前坚持平价供应的从业人员是英雄,而由此索要更高补偿的工作人员也是正常。

我们尊敬英雄,但我们不能以英雄的标准,去要求所有人的行为。

因此,当网上曝出 2022 年 4 月 10 日,某快递小哥日收入达 10067.75 元时,网上虽然一片惊叹,但总体上还是表现出足够的理解。他们冒着被感染风险,晚上在桥洞下休息,不值得多一些报酬么?而这万元日薪中,用户打赏金额达到 7856 元,似乎也为冒着健康风险的快递小哥增添了几分说服力。

然而,事情正在起变化。

4 月 15 日,某平台小哥代买 6 桶泡面和 20 个鸡蛋。在最后的交接阶段,这位赵姓快递小哥瞬时变卦,**约好的 577 元 “跑腿费 + 物价” 直接涨到 900 元。**双方争执之下报案。

![](data:image/svg+xml;utf8,)

毫无疑问,赵某这种任意打破契约并 “坐地起价” 的行为,不但有违人伦,还践踏了社会秩序,最终因 “涉嫌非法经营” 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而我的第一反应,居然是想起一位四川朋友向我普及的民间陋习:

话说民国期间,峨眉山等地的轿夫把人抬到半山腰,突然把滑竿(类似于轿子,由竹子制成)停下来并敲击抬杆。坐滑竿的人为了避免被扔在 “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的半途中,不得不捏着鼻子加钱。

这一生动形象的描述,迅速被全国人们熟知并流传至今,即:

敲竹杠。

![](data:image/svg+xml;utf8,)

问题来了:

几十年过去了,为什么在市场化最发达的上海地区,配送环节还会出现这样肆意妄为的行为?

一方面,是因为长期封控下配送能力不足,双方议价能力发生逆转所致——小哥接单应接不暇,你不加够钱,他就敢转手接别的大单,逼着卖家相互 “内卷”。

**另一方面,则是现实中难以统一定价的计量标准。**通常而言,快递价格是根据货物价值、运输距离、配送难度等因素定价的。然而在当前封控期间,所有衡量因素都变得模糊起来——如果按照 “运费不超过货物费用” 的常规观点,本案中货物和运输都是平台捆绑销售的,而平台并未公布运费配送的计算公式,也未直接告知 6 桶泡面 + 20 个鸡蛋”单独值多少钱。

当然,众多 “恶意抬价” 的终端环节乱象,仅仅是江湖小虾米而已,在食物链上头还有来头更大的主儿。

(二)囤积居奇的大鳄

由上例中引发出来第二类 “发国难财” 的“奇才”。他们通常:

① 具有雄厚的资本金,能够囤积大量物资;

② 具有快人一筹的精准信息及错综复杂的关系,能够先人一步利用信息差,并把货物神奇地运到终端客户手里。

如果说上海全域封控初期出现的 “真假通行证” 事件暴露的是管理方面的疏忽,那么 4 月 19 日上海警方通报的一则案情,却把囤积居奇党的细节暴露在公众面前。

![](data:image/svg+xml;utf8,)

用阿 Q 的 “洋腔滨” 外语来说就是:

See?在 9 天内,卖菜 175 万元获利 150 万元,利润达到 600%。侬晓得伐?

马克思为了生动地阐述资本的 “异化” 力量,曾在《资本论》中引用过邓宁格的名言:

所以:

在 600% 的利润下,大鳄们能干出点什么事来?这个问题我想都不敢想。

(三)藏身内部的蠹虫

然鹅,实事求是地讲,各种乱象横行还与隐藏在抗疫战线中的蠹虫——例如不担当不作为的某些人员,或乱担当乱作为的人员——有关。

4 月 20 日,上海通报 3 起疫情防控不力而免职的干部。其中有一例是这样的:

据悉,因防疫干部不力,导致了 “品相不佳、变质变味” 的边角料猪肉被发送给社区居民,引发恶劣影响。

![](data:image/svg+xml;utf8,)

重点来了:

还记得本文开头提及的被封控时间最长的上海小区 “江南欣苑” 吗?它就位于闵行区梅陇镇。在长达 50 天的封控期内,这些艰难卓绝的小区与个人,在奋起自救的同时,理解并坚决执行上海市的全域静态管理政策。

这就是我们的人民,他们理应受到褒奖和尊重,而不应当被劣质猪肉嘲弄与伤害!

一些感想

1980 年,剧作家沙叶新创作了著名的话剧:

《陈毅市长》

话剧再现了新中国首任上海市市长陈毅同志的工作、生活和思想风貌。

1949 年 5 月,上海解放时满目疮痍,当时工业处于半瘫痪状态,各类生活物资奇缺,十里洋场各路资本家大肆囤积了大米、棉花、煤炭等物资(最紧张时刻,上海市储存的煤炭只够用 7 天),物价飞涨。并叫嚣着:

解放军可以打下上海,但搞不好上海。

在陈毅、陈云等同志的研究部署下,上海市政府向中央汇报时提出:

全国支援上海,上海支援全国。

于是,从华北、西北、东北等地紧急调拨的各类物资秘密抵沪,并集中抛售,一下子就让投机势力傻了眼…

![](data:image/svg+xml;utf8,)

上海打赢了这场引人瞩目的经济战争,不但证明了我党具有搞经济的能力,还证明了全国人民上下一心的执行力。

1981 年,《陈毅市长》被改编为电影,并入选中学语文课本。

以史为鉴,我们有理由相信,对于这次上海抗疫战中 “发国难财” 的行为,党与政府,以及人民群众都是不能容忍的。

当然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必须讲方式方法,团结大多数人投入抗疫之战。正如教员同志所说:

统一战线)就是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

具体而言:

对于实际工作中出现的个人不良行为,要加以即使处理与教育训诫;

对于囤积居奇、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必须严肃处理、坚决打击;

对于自身队伍中的不良行为,要惩前毖后,保持队伍的纯洁性与战斗力。

如此,我们将建立起上下一心的最广泛统一战线,打赢这场艰难的抗疫战争。

最后,还针对最近的新闻与媒体信息,说一些个人感想吧。

在上海抗疫过程中,曾涌现了很多温馨感人的事迹,也暴露出了一些往日未能引起注意的问题。这很正常,一个 2500 万人的大城市,不复杂反而不正常。

然鹅,各种突发事件的讨论似乎走向了两个极端:

有一些人看着热闹吃着瓜,一副 “你浓眉大眼的上海原来也这样” 的架势; 另一些人则针锋相对,认为 “上海出问题是因为更信奉市场化解决方式”、“上海暴露的治理问题,是因为顶尖人才都去了企业去了金融行业”,甚至极端地挑起 “本地人与外地人” 的争端…

话说都 21 世纪了,面对汹汹疫情,全国各省市驰援上海抗疫、上海人民也作出极大的牺牲… 在这样的形式下,个别人还为 “上海人的上海” 或”坏事的都是外地人”而喋喋不休?

几千年前的《诗经》里,都有着 “兄弟阋墙,外御其辱” 的名句,还搁这儿可劲儿 “相互地域黑” 的人士,能要点脸、上点心,避免落入黑格尔的精准名言么:

daß die Geschichte die Eigenheit hat,repetiert zu werden,so lange,bis die Lektion begriffen wird.

人类从历史中得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没有从历史中吸取任何教训。

全文请参阅:

在上海抗疫战中 “发国难财” 的,我们一个都不能忍​mp.weixin.qq.com/s?__biz=Mzg2NjY2NjU3OQ==&mid=2247486140&idx=1&sn=ed9c3ed6c78be769c2a845fb7f9b538f&chksm=ce461b80f9319296e3b25e492edfd39ee5227a6ff3455e17ae34b0bb254f0086a80ff3f69b4d&token=162285201&lang=zh_CN#rd​mp.weixin.qq.com/s?__biz=Mzg2NjY2NjU3OQ==&mid=2247486140&idx=1&sn=ed9c3ed6c78be769c2a845fb7f9b538f&chksm=ce461b80f9319296e3b25e492edfd39ee5227a6ff3455e17ae34b0bb254f0086a80ff3f69b4d&token=162285201&lang=zh_CN#rd​mp.weixin.qq.com/s?__biz=Mzg2NjY2NjU3OQ==&mid=2247486140&idx=1&sn=ed9c3ed6c78be769c2a845fb7f9b538f&chksm=ce461b80f9319296e3b25e492edfd39ee5227a6ff3455e17ae34b0bb254f0086a80ff3f69b4d&token=162285201&lang=zh_CN#rd

更多内容请访问公众号将军箭(jiangjunjian31)。左走天堂,右走金盆,弓开弦断, 一往无前。本号关注财经与民生,虽是自娱自乐,仍求立足干货!欢迎关注,欢迎转发!

知乎用户 凯岩城永不陷落​ 发表

缺的不是物资,缺的是社会主义。

政治设计上鼓吹小资们最喜欢的小政府,让市场承担它本不该承担的责任,于是危机来临时直接玩完,开始迫真安那其,同时市场全力开动,用价格和垄断收割脑子从来没拎清过的小资们。

经济设计上让整个城市的产业为外资服务,就连国企也都大多是服务外资的产业,导致整个城市经济上外向型严重,思想上崇洋媚外,不仅热衷于鼓吹共存,还致力于绑架全国共存以满足自身外向型经济的利益。所以这波疫情以来,物理上有各种投毒事件、人为制造的物资短缺事件频繁发生,精神上各家根基在上海的媒体 yygq 国家抗疫。

其实有时候解决问题也不难,我看 95 挺好用的。

知乎用户 硕鼠 发表

我早说了,这里是市场经济中心。但是计划经济,专门治疗不服。听说五十年代,还有华侨回国,站在南京路上痛哭流涕,然后走了。小时候听不懂,南京路好几个很高的百货商店,哭啥。

-——- 可是,你讲的 “中国是大家的中国理应互帮互助,并且听到上海支援过各地的【报道是真的不多】,是比较低调还是事实呢?” 这倒要好好跟你讲讲。

大道理是,从 1951 年有分省财政数据以来,上海一直在 “净” 上缴利税,补贴各省。几十年来,你见过一次报道吗?

中道理是,上海对口支援的贫困地区,过一段时间,就增加几个。你见过全国性的媒体报道吗?上海本土媒体也是很隐晦地说,去某县 “学习考察”“交流经验”。请问去一个很难摘帽的贫困乡,学习什么,交流什么?不查资料,还真不知道实质。

小道理是,每次各省遭灾,上海就号召各单位,各中小学捐款。我还戴红领巾的时候,就开始捐钱。然后按照老师的要求看央视新闻,写感想。每次央视都列举了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但是,每次都很巧地:漏掉了上海。

的确,【报道是真的不多】。

知乎用户 天风中的尘埃 发表

因为把辽宁省冷链 33 小时送到的免费新鲜菜给扔了,继续卖高价菜。

缺物资他们才能大赚特赚,捐助物资分发了,谁还买高价菜。

知乎用户 大叔 206​ 发表

挤兑

人们不会因为疫情来了,就会从一天三次变成一天六餐

我们的粮食生产也没有受到影响。

那么,关键就还是调度问题了。

其实调度问题也不难。

全面管控的话,从所属区域人口分配口粮,是不存在不够用了。只是没准备好,一时半会挤兑,混乱罢了。

知乎用户 Leslie 发表

只想从科学的方式来回答问题,如果只是扣帽子,给你一顶绿帽子王,请你自行离开。

第一,疫情必然影响物流,无论哪个城市,这个是关于现实,和科学的问题。第二,预案的问题,经验共享的问题。

第一,疫情必然影响物流。你想想疫情钱,物资是怎么流通的,比如买菜,是物流把菜从全国各地送到各个市场分销,上海每天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人去把各种物资从各种市场提回家的吧,这是什么效率? 还有快递,外卖。疫情下,静态了,改成了一小部分人分销发放物资,这是什么效率? 动员多少人,怎么发放,这不是个意识形态问题,这不是个扣个帽子就能解决的问题,这是科学的问题。动员的人少了,大家没菜吃,动员的人多了,你还静态个什么劲,放人出去买菜就得了。疫情必然影响物流效率。

第二,预案的问题。疫情是必然影响物流的,但是中国大大小小城市,封了一轮又一轮,物流都会受影响,但是吃上不吃上菜,情况也不是全都一样。最让我感到差异的是,就包括之前西安,国内的各个城市抗疫似乎没有达成一种信息共享经验共享,而是每个城市拿到试卷的时候,都是一种第一次答题的感觉。每个城市似乎都在犯同样的错误然后再改正它。当然有一些城市还是吸取了其它城市的经验,但是总体上,我感觉还是谁遇到疫情,谁开始盲人摸象,从头积累经验。你说疫情下,民生受影响是 100% 的,但是很多城市经历过从没有菜到后来食品供应上去了,就是说,这个坑,已经被人踩过很多次了,怎么爬出来你也看到了,但是你还是要踩一下,感受一下,是我不太理解的。

客观来说,怎么给一个城市的人送菜是个大难题,特别是千万人口的城市,这是客观事实。但是这不应该是第一次被遇到的问题,而是答了几十次的问题。

知乎用户 小鱼老师 发表

上海现在缺的是物资吗?并不是。不信你加个 300 块跑腿费,物资就给你送来了。

上海现在缺的是愿意不收跑腿费就帮你送物质的人。

京东为什么之前信心满满,结果一进上海立马滑铁卢?因为他们招不到人了。

现在上海的骑手,都去单干了,每天跑腿费能赚上万,你京东给人骑手开多少月薪?30 万吗?

每天上万啊,骑手现在一天能赚之前一个月的收入,你猜他们是想疫情早点过去,还是想最好一直这么封着?

你能想象这背后会衍生出多少人性之恶吗?看看下面的视频和对话吧。

知乎用户 灰产圈​​ 发表

图源丨电影《让子弹飞》

不怕病毒,就怕这些奸商以及在中间大行其道的人!

生活物资的供应,一直是上海居民所面临的最大困难。

但上海市发放的免费物资,让我的认知下限一直被刷新:

酱鸭是发霉的?叫花鸡过期两个多月?洗衣液等物品已经停产?

各种过期、伪劣、三无产品、来自未来的穿越食品,这些爱心物资一被扒出来,堪称大型 315 晚会。

预料到保供商家多多少少都有猫腻,但万万没想到:全国的劣质假货,怎么全都汇集到上海了?

不由想到苗疆的养蛊术:各种毒虫放入一器皿中,时不时投入里面各种毒物,毒虫因饥饿不得食便自相吞噬,直至百毒不侵的蛊王诞生……

-1-

保供物资堪比 315 晚会

发霉的酱鸭

有上海居民反映,他们终于领到菜了,还是酱鸭,打开包装,鸭子身上全是白毛。

明显是质量问题腐败变质,于是又连夜召回,最累的志愿者,辛苦发下去又辛苦收上来。

过期两个月的叫花鸡

叫花鸡包装封口的生产日期为 2022 年 4 月 13 日,但扫描包装袋背部的 “浙食链”(浙江省统一的食品安全追溯码),发现该产品实际生产日期为 2021 年 8 月 31 日,保质期 6 个月。

按此算,发到居民手上的这款产品已过期两个月以上……

从未听过且生产日期有问题的油

乍一看像金龙鱼,再一看又像鲁花,定睛一看其生产日期为 2022 年 4 月 19 日,群众质疑该油 “刚下生产线便光速移动飞到了上海”。

问题是 19 号生产,20 号就光速发到上海居民手里,不知道用的是什么物流公司,比京东都快。

还有这 “梅尼耶” 的饼干,也是 4 月 19 日生产,菜都进不来上海物流真有这么快?

来自未来的五花肉

请看这个生产日期,2022 年 5 月 6 日,这个穿越有些让人始料不及。

被紧急通知不要吃的狮子头

注销企业生产的粉丝

不同品牌的山寨粉丝

粉丝外包装打印的信息显示为 2022 年生产,而生产企业夏邑县汇龙食品有限公司已在 2020 年 6 月 28 日注销。

从网友晒出的照片也可看到,虹桥镇发放的生活保障物资中,有一包标称由夏邑县汇龙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龙口粉丝,标示生产日期为 2022 年 2 月 16 日。

这批粉丝究竟是如何在生产厂商注销 20 多个月后生产出来的?

一家已经被工商注销的企业,其产品居然能够进入保供名单,真是怪事。

又见奶头肉

上海闵行区的奶头肉新闻我们都知道,那几个 “商业奇才”760 万采购费只用掉 300 万!

现在上海松江区居民反映,拿到九里亭街道派发的物资,发现猪肉疑似是应当废弃的 “奶脯肉”,且有异味。

看一眼,这肉你敢吃吗?

最搞笑的是,很多发放的物资,淘宝京东上搜不到,只能在闲鱼找到。

这些连淘宝、拼多多都搜不到劣质食品,却能堂而皇之地进入当地保供名单,你说奇不奇怪?

-2-

神奇入榜的小微企业

在京东、美团等大型网络平台都未能获取保供资格的背景之下,一些小微企业都进入保供名单。

上海共有 1072 个保供企业,在京东、美团等大型网络平台都未能获取保供资格的背景之下,一些小微企业上榜。

其中注册资金小于 100 万,但实缴资本为 0 元的企业 57 家,其中餐饮企业 25 家,超市企业 15 家,电商平台 3 家,副食品 7 家,药品 2 家,物流总部 3 家,外资企业 1 家。

我不是说这些小微企业不好,而是万一他们的产品出现了问题,他们的资本有没有能力善后,比如赔偿能力?

假如一个小公司小作坊取得了保供牌照,产品出了问题引起大范围食物中毒,赔偿的时候直接说公司没钱破产,大不了坐牢,你能奈他何?

都是有限责任公司,你懂的。

赌赚了,发财;出事了,破产坐牢。

对一些奸商而言,好像也不是不能接受。

更何况,这次保供名单中,多个保供商家都是有 “前科”。

比如,腐竹、咸肉、牛肉的生产厂家均受过不同程度的行政处罚。

↑焦作市金竹豆制品有限公司↓

↑南京天泽城食品有限公司↓

↑马鞍山市皖北食品有限公司↓

一边是京东小哥派送连小区都进不去,另外一边是发放的各种问题物资大行其道,这其中到底触动了谁的利益?

-3-

上海抗疫想胜利

必须干掉 “沪弄鬼”

我特别好奇,这些负责采购的 “能人异士”,到底是从哪儿网罗到了这么一大批 “奇珍异宝”。

估计有不少中间商赚差价。

以次充好、质量低劣甚至食品变质、产品过期……

原来某些街道社区是为了保护民众,发完两次物资就发现三无产品太多,干脆不发了,省得大家吃了生病。

一边是三无劣质物资,另一边是被扔掉的瓜果蔬菜。

突然特别心疼上海市人民,本来就吃不好吃不饱,现在全国的过期、伪劣、三无产品都流到上海了。

全国其他省市的兄弟姐妹可以放心吃东西了,因为经过这一轮上海人已经帮你们把所有的问题食品消灭了。

这都有点下毒炼蛊那味了,疫情之后,上海人民百毒不侵。

图源丨电影《让子弹飞》

我都觉得这是门血赚的好生意,要说没内鬼我都不信!

看来某些人,真没把老百姓当自己人。

我不怕病毒,就怕这些奸商以及在中间大行其道的人!

上海缺的并不是物资,但肯定是缺了什么东西。

要清零的也不仅是病例,更有那些发国难财的蛀虫。

最后,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接触更优秀的人也可以让你成为同样的人,欢迎关注官方公号:灰产圈

灰产圈: 培养你的发散性思维 解密互联网骗局、实战揭秘互联网灰产案例、网赚偏门项目解析、分享网络营销引流方案。深挖内幕、曝光各类套路

灰产圈

110 次咨询

4.9

社科人文领域答主

225760 次赞同

去咨询

知乎用户 张宗昌 发表

再高大上的都市,大部分人一日三餐也离不开菜市场。

把红细胞全部关起来,指望白细胞输送氧气吗,那还不如指望癌细胞。

强调一万次,

全境封锁的大前提下,每户提供生鲜是极其愚蠢的行为。

好歹上海底子厚,群众只是抱怨,只是涨价。

再不认真考虑食品配送的危机,还指望压榨基层人力来逃课,早晚要酿成危机

知乎用户 不要改变初衷 发表

上海很穷,上海居民也很穷 。就这

知乎用户 佛拉夫 发表

物流受阻、春耕受限、工厂停工、乌克兰打仗不卖粮食,上海只是先缺带动后缺而已,以后的问题就是有钱没物资,或者有物资没钱买,或者又没物资又没钱买…… 好日子还在后头呢,偷着乐去吧。

知乎用户 luvian​ 发表

再怎么经济中心你掏出 “路条”,“分配”,“饭票”,“通行证”,“黑市” 等等这堆经典道具,想让你缺物资那是一点不难。

知乎用户 瑞子 发表

物资啊,物资都支援团长们了呀~

知乎用户 nono 发表

1、对隔离酒店疏忽大意,一切来的太突然

2、没有很好的预案准备,有点慌

额外提下:精准防控没问题,无病毒共存也没问题,就是没有实时调控,反应慢了,和充足准备。

说点实在的,就拿深圳来说,爆发之前,都是常规筛查,发现有点不对劲,就加强筛查,封空高危区域,发现越来越严重,马上封城。。整个过程很有节奏。然后预案充足,封城一开始,马上告知市民,物资充足,保证生活,不用抢;对物流和商贩正常经营,严格把控;居民每天有 1 小小时外出购物,封控楼层由公务员、社工、义工去送免费物资,由于深圳本来就是移民城市,95% 都是外地人,所以没有排外问题。所以就物资这块,深圳政府轻松解决,它主要解决高危区域的物资。。这个就体现了当地政府的执行力,简单轻松把物资问题解决

知乎用户 Boris​ 发表

物资短缺,才能坐地涨价,很简单的道理。这个时候,在饿死与手里的钱之间,人们的选择是无奈,但是确定的。所以从控制物资的敛财方看,当然是发财的超级机会。房子可以掏空六个口袋,现在基本民生物资也能做到。

上海巨高的生活成本养出一堆蛊来,一点都不奇怪。

知乎用户 小透明 发表

上海是金融中心,这种地方什么定位?除了钱一无所有。

可是真遇到紧急事态了,钱又不能吃。

话说这种事儿——2020 年的美帝——不是都见过了嘛,这个美帝案例劣化版,有什么难理解的吗?

知乎用户 Kelly​ 发表

我是外省人。

上海没出事儿以前,我以为上海跟全国是一样的。

不管是武汉、北京、西安、深圳、甚至东北,我都知道无论怎样,我们都会沿着同一个工作思路执行,最终达到动态清零,然后恢复正常生活状态的。

毕竟抗疫三年了,我们有了一套完整的工作思路,照着执行就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不是吗?

而且实际上大家都是这么干的,实际情况也反馈出这套抗疫思路是没问题的,不是吗?

这套工作思路在未来的某一天也可能是需要调整变化的,但现在还没出现这个必要,不是吗?

直到上海呈现出这个样子。

我每天看新闻看到揪心。

最要命的是好多人买不上粮食在家嗷嗷待哺。

不戴口罩的洋人牵着狗在外面溜达毫不把中国抗疫放在眼里。

还有一大堆的人吵着要共存。

抗疫三年了,在中国这片土地上还从来没有出现过这么奇幻的现象。

今天看到这个问题了,真是忍不住出来说说我的看法。

一、上海是全国的经济中心,我不相信它会缺物资。我觉得这个问题应该是:为什么 “上海人民” 缺物资?

根据新闻反映,上海这片区域其实存在大量的物资,包括粮食和生活用品。但是为什么运不到普通百姓的家里呢?听说还有的货车竟然整车的蔬菜烂在车里,这是什么魔幻操作?

总结起来就是,物资到百姓手中的通道根本没有打通。

说说我们这里是怎么做的吧。

小区封控后,政府指定小区内部 1—2 个小超市或者水果蔬菜店成为定点购买点。政府和店内人员共同完成采购运输等一系列流程。保证每天都有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运到小区。并且绝不允许哄抬物价。菜价与平时基本持平。

为什么上海不行呢?

上海虽说总人口比我们这里多,但是管理人员肯定相应比我们多。管理密度能差多少?如果按照我们这里的做法去执行,真的做不到吗?

三年了,我们一直这样做的。生活基本上都是正常的。

上海政府连蔬菜水果都不能保证送到百姓手上的这 “最后一公里”,难道平时政策能打通这“最后一公里” 吗?还有人骂京东,但是在我们这里,这都是政府的事,京东要是在我们这里,肯定是有政府的绿色通道的,不可能全靠京东自己的力量。这种抗疫战争,怎么能完全交给企业去做呢?企业充其量就是配合政府抗疫,不可能是主导。

二、看了这么多新闻,这里面凄惨的基本上都是些普通百姓。说实在的,我不相信共存以后,他们就能如愿进入医院得到救治,能比现在过得更好。

三、上海有好些人一直在宣传 “共存”,现在因为国家要坚持“清零”,就转为暗戳戳的通过“医学”“科学” 来讲。好多不明真相的普通百姓也跟着说。我一直不能理解他们咋想的。

这个问题困扰了很久。

有一天我突然想明白了。

原来上海人跟我不是生活在同一片土壤上。他们的思想意识跟我们不一样。而且我们坚定实行了国家政策后,就实际享受到了这个政策的好处,所以我们就更加坚定地执行 “清零” 的政策。

但是上海人从来就跟我们不是一个思路。而且他们不停地在宣传 “共存”。导致错失了防疫初期的最好时机。现在在国家的帮助下,不得不 “清零”,可是他们的思路还是不坚定,并且错失良机以后,本来就不好管理,更加上政府执行力不强,现在弄得民不聊生。

四、中国 960 公里的土地,14 亿的人口,说句实在话,自产自销都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经济循环。何必给 m 国当舔狗呢?上海是中国的上海,不是外国的上海,更不是 m 国的上海。m 国人很聪明呀,想通过控制我国的经济中心控制中国吧。长眼睛的人都知道 m 国的经济就是通过不断地在全球挑动战争,发战争财的呀。我不想中国沦为下一个伊拉克、叙利亚等等。中国离开 m 国不能活吗?何必去当舔狗呢?资本家的钱是赚不够的,可是我们普通人呢?想想那时候的 “南泥湾”,难道我们还能饿死不成?

五、我想不通的事,上海人好像都能想通。比如骂京东的事儿。我们就不可能把物流什么的全部交给企业自己去解决。绝对是政府全程监控流程,开通绿色通道,把物资送到百姓手上。

武汉那会儿,全国援助的物资啥的,大家特别积极。但是上海,听说援助的物资都烂在外面了,来的人连顿饭都吃不上。这谁还去呀?而且,因为上海搞成这样,弄得全国各地都人员紧张,我们这边好多人都上省会援助去了。

六、我们这边网格化管理,说白了,就是只要是踩在我们省这片土地上的人,上面都有负责管理人员。责任到人头。就不会允许政府不了解情况的人出现。所有党员、机关工作人员下沉社区协助管理。所有抗疫不力的人员立马进行处理并通报。凡是外面回乡的人,回来之后立刻隔离。门上贴封条配并配备摄像头。

我们这边所有正常的人非必要情况都不允许离开本地。

政府管理非常严格。

结果就是我们每天的生活基本上都是正常的。上班、上学、去超市,等等,基本上没有任何影响。除了不能去外地。

在上海出事儿以前,连全国快递都是畅通无阻的。

现在快递也不通了,主要是因为路过上海的路线都不通了。

上海呀上海呀。你是中国的上海呀。

最近看了很多新闻和评论,突然又有了新认识。发现上海有一部分人(我觉得应该是一部分吧,我相信上海应该还是有普通百姓的)和全国其他地市的人互相很难理解对方。

非上海人认为上海 “抄作业都不会,很难吗?”

非上海人认为 “上海现在尝到了不动态清零的苦果”。

非上海人认为 “上海人,千万别过来啊,想共存就去米国啊,千万别疫情外溢到我们这里啊。”

上海部分人认为 “我们不清零是因为我们地方大人口多”。

上海部分人认为 “我们现在没菜吃是因为动态清零政策”。

上海部分人认为 “我就不去米国,而且我不遗余力要让在中国上海的生活过得跟米国一样”

上海部分人认为 “我是全中国最牛逼的城市,我过得不好?难道非上海城市能过得好?还不是因为我们上海素质高民主意识强才出来发声,你们别的地方都是奴性强,不敢出声。”

真是越看越觉得上海真是迷之自信呀。真以为自己经济搞得不错就是全国的中心,能代表 14 亿人 960 平方公里土地了。就差大喊一声 “老子有钱就是天下第一” 了。

附录百度百科名词一个,因长度所限,只截图一段,大家可以自行搜索参考。

知乎用户 刘昕凝 发表

武汉那时候是所有人都知道在打硬仗。

上海这波还有很多人想躺平呢,哪有打硬仗的准备?

我们吉林穷得叮当响,疫情一起到处求援。控制住了。

上海富得流油,疫情一起,假装没事霍霍全国,谁心里没有气啊?

知乎用户 走地鸡​ 发表

因为没有通行证就送货会被抓起来,而发通行证的人最担心的不是物资不够而是阳性影响乌纱帽,就尽量少发证,然后运力就紧缺,那可不就物资紧缺了嘛。

知乎用户 小鸡腿​ 发表

很简单啊,我现在给你十吨肉,让你发给你亲戚,但是前提是必须你自己发,亲戚不能来取。

你怎么把肉发完?

你发不完。

好发不完是吧,那我再给你 90 吨,这样你总能把那 10 吨发完吧?

什么?为什么你还发不完?我不是多给了你 90 吨吗?

你现在懂了吗?

不是物资不够,而是被限制了人手和交通。

现在你自己花钱,淘宝买个东西两天就能到,快的当天就能到,上海这种情况,真要动员全国给物资,估计能把上海围起来。

可是那又怎么样呢?

能进去,能自由活动的人太少,还有些想着发国难财,疯狂提高物价。

知乎用户 化妆品真假鉴别​​ 发表

我特意看了一下上海的物资捐赠信息,对比了一下武汉那时候,很明显一点,上海接收到的捐赠远远不如武汉那时候,而且,武汉那时候还有数不清的个人捐赠。还有,武汉常住人口不到 1000 万,上海却有 2500 万。

这个就有些不对了,上海政府也早就跟中央求助,中央也协调了大量的医护资源过去,甚至派遣了军队,可为什么物资这么紧缺呢?大家都是中国人,为什么不像武汉那时候那么团结呢?

我认为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上海给人的排外印象。

上海这次的疫情不亚于武汉,可负面新闻远远多于正面新闻,最让人敏感的是一些基层带头排外,物资只发放给本地人。这是情商最低的做法,物资少可以理解,但是因为物资少只发本地人就绝对会引起众怒。

想想,上海是魔都,农耕面积很少,大量的粮食都是从外地运过来的,你科技信息什么的再发达又怎样?没有足够的粮食,这些根本无从谈起。现在正是体现这些粮食的重要时刻,你却把外地人区别对待,换谁不生气?后面,哪怕其他上海志愿者们刻意宣传一视同仁甚至优先考虑外地人,这种公关也无法磨灭人们对上海人歧视外地人的刻板印象。

疫情几年,全国各地都有感染,没有哪一个地方像上海这样接二连三地出现排外现象。而客观说,这种现象对比整个上海,比例并不高,上海仍有大量的本地居民是善良的,他们甚至主动积极地照顾困难的外地人,可这些排外新闻就是极其扎眼,戳痛了无数人的神经。

现在,上海每天新增过万,又爆出部分方舱医院的乱象,这种乱象也起源于物资短缺,大家都在为食物忧虑。我的朋友圈里,都是求救信息,求救也都是因为买菜买不到,出门出不去,说话很诚恳,没有怨怪,只是希望能引起重视,得到解决,可很快,求救信息就被系统以违反互联网什么公约为由给删除了。

我一个朋友弟弟在上海读研,学校厨师感染了,食堂停了,他们没饭吃,学校也在想办法。我朋友天天担心死了,一家人在家里干着急,她妈妈更是难过得天天掉眼泪,心疼儿子。

我看新闻,上海副市长哽咽了,承认工作做得不足,底下很多评论也没有放过她,说她在表演。大家生气的理由也很充分,爆发初期坚持不封城,导致病毒外溢,牵连他省市,现在打脸了,不得不封,又爆出歧视外地等各种负面新闻。

所以,我觉得上海后面的情况必须得做调整,不然很快就可能出现大问题,这个问题集中在物资供应上面。上海市的领导应该低下自己高傲的头,严格禁止基层出现排外行动,一经发现,从严处理,并诚恳地请求他省市帮助,我相信,大家还是希望上海能够平安顺遂地度过这次疫情,并且愿意帮助这个大都市,毕竟大家都是中国人。


您要是对我的回答有任何不满意的地方,知乎左下角有反对功能。至于攻击我本人的,害,您随便攻击,这是我的福报,我替您消业障。

知乎用户 荣辱总虚名​ 发表

上海,从解放战争开始,就玩挤兑

一直玩,现在还在玩。

知乎用户 dreamingfly 发表

至今仅仅摞下去 1 个小镇长和 2 个黑心商贩,这样看来市民缺物资很正常!

即使把全国各地的物资都运去 SH,也解决不了市民缺物资!

就如同一棵大树,从树根到树干都是虫,却去树叶上抓了 2 只蚂蚁下来!

知乎用户 一丁一丁​ 发表

等着看吧,京东是试金石。

京东进去把物流解决了,说明就是管理的问题。

京东进去解决不了,我们等京东说原因。

要是京东进不去。

那就说明 xxxxxxxx。

知乎用户 响当当 发表

上海的打工人是真的惨。

他们忍受了高物价、高房价、996 等等。

将自己作为燃料为这座城市发展而奉献。

把这座城市打造成了国际化大都市,世界 GDP 最高之一的城市。

到底是为了什么?

为了更好的生活,在危难时候更好的保障。

可在疫情来临之际。

他们依旧是最先被牺牲的一批人。

从高层到基层,平日里朝九晚五低喝茶看报,享受着这座城市的高速发展所带来的便利,在这个时候没有组织没有管理的进行他们该尽的责任。

那些平时赚的盆满钵满、享受人口红利的民族企业家,也没有去想办法协调物资,帮助群众。

经此之后,什么话能信,什么不能信,大家自然心中有数。

知乎用户 刘飞​ 发表

不是缺物资,是整个调配出了问题,而且上面反应太缓慢,现在都过去二十天了,还是老样子,物资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囤积居奇,大家各显其能,每个人只能调配一两样物资,导致物资贵且配送混乱。

昨天我跑下楼取物资三趟,蔬菜,鸡蛋,酒精。如果上海能把大型超市放开,一个超市辐射周围若干个小区,物资来了直接拉超市,超市组织配送,这样就会井然有序很多,价格容易控制,线上模式成熟(每个超市都有线上购买小程序,之前也进行了大量推广),供需容易匹配。

昨天还有人在群里求购护垫,但是完全没有渠道,这东西是生活必需品,但是需求量实在小,老板们木有兴趣(现在生活必需品一般都是五十一百份组团,老板才送),没有需求人觉得影响不大,但是具体到个人,对生活影响非常大,但是现在应该任谁都无能为力。

下面是我的买东西群,这还是一部分,牛奶群,纸群等淹在下面了

知乎用户 黄山黄河​ 发表

这里不是专家,谈自己感受。

越富有,对物质的需求越大,对供应的要求更高。有的人觉得必需是猪肉,大米,鸡蛋,有的人只吃牛肉,有的人宁可自己少吃一点,也要让猫猫,狗狗吃得好。而且居住着各国人,各种民族的人,需求又不一样。平时,上海有最发达的商业物流,各大公司在上海都有物流中心,前置仓。基本家里不用囤货,只要手机下单,半小时左右就可以到家。或者走出门,10 分钟内就必然有超市买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所以,断舍离在上海很受欢迎,房子贵嘛,既然物流这么发达,干嘛还要在十万一平米的房子里堆几十块的大米,油。

在出现问题时,突然切断物流供应,一个 2500 万人口的城市,这是多大的供应量。靠那么多商业巨头公司,国内国际公司,用最先进技术缔造的商业模式突然被打断了。完全靠本来就不占优势的保供应的国子公司来供应,难度可想而之。在过去两年中,上海一直是抗疫优等生,老百姓都不相信上海会封城。有的家里连冰箱都没有,煮饭的锅都没有。

封城时,又是混乱的,只考虑抗疫,没考虑到供应。盒马,京东,山姆,等,大大小小的店关掉,外地进沪切断或者难度增加,而且还划江而管,增加沟通难度。

有的小区是从 3 月初就开始封,本来就没啥存货,结果,全面停供,这下好了。恐慌发生了,有能力的又多多囤货,造成动作慢的没东西。这么多的人,就算 1% 的人缺吃的,也有 25 万人,秦赵长平之战也就俘虏赵 30 万人。何况远不止 1%。时间越长,问题越多,难度越大。路上车本来就没几辆,要建设方舱,要拉病人,要测核酸。有人说,把各行业菁英关在小区,听小区居委大妈的指挥,这是事实。已经三年多了,本次也有一个多月了,医沪人员和一线工作人员极为疲惫。请外地医护来,有两个问题,这些人来,吃住怎么解决?这些人回去,要怎么管,隔离 14 天?

而且最大的问题,是思想不统一。上海疫苗接种率非常高,重症率很低。大家都想清零,但只要机场,港口还开,每个月就会有,现在怎么办?未来一直是这样吗?

知乎用户 胡柯 发表

现在其实是媒体朋友扬名立万的好机会,找一辆山东送蔬菜的货车,放一个可以拍摄一周左右的摄像头在菜包里,只要能回收内存卡,就是点击过十亿的纪录片。

—————————分割线——————————

本质上是管理能力不足造成的人祸。用行政命令干预市场,禁止自由交易,又没有足够的能力设计和执行政府配给制度;没有满足改善型需求的方法,也没有兜底保障型需求,自然是一片混乱,最后只能肥了一帮投机倒把分子。

哪怕是现在这套执行的鸡飞狗跳的方案,换成解放军来执行,上海情况都会立刻改观,不过买办和 “民资” 汇聚的地方,肯定不会愿意看到解放军进城。

知乎用户 edward liu 发表

一切都是有迹可循的

知乎用户 猫头等 99 人​ 发表

肯定是美国嫉妒咱们的体制,背后下黑手,搞阴谋诡计!

知乎用户 秦琼华​ 发表

1 公务员没有末尾淘汰制,能力不行,懒惯了

2 分配任务,各司其职,这很重要,但显然任务没有被合理分配,因为疫情被隔离的编内编外人员,数量巨大缺带薪休假,无事可做

3 医疗系统及利益相关,想把蛋糕做大,从各个方面鼓吹共存。

4 为了防止病毒外溢,开货车来上海送物资的司机被老家拒绝接收,增加了供货难度。

5 上海本土郊区的农民没有门路,没有通行证无法把蔬菜运到市区,有门路的又大多看不起卖蔬菜的生意,不愿意做。

6 上海本土的年轻人吃不了苦,不愿意做跑腿分拣等兼职。

7 政府刻意减少供货以减少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8 快递物流的中断,由于习惯网购,上海的实体店即使全部开放,也不够上海人吃用的。

知乎用户 可可 发表

旧上海也缺物资,买办执政。

当今上海也缺物资,市场封了,计划不上,就剩买办了。

高价菜哪儿都有,平价菜一个都看不见,你说这是怎么一回事儿……

知乎用户 醉生梦死的猪 发表

  1. 上海绝不缺物资。起码我所能看到的,各种团购盛行,就说明物资并不少。
  2. 和基层的拉胯没有关系。几千万人的生活物资供应不可能压在居委街道这几个人头上。更不要说他们还有更重要的疫情防控任务需要去做。
  3. 物资不会自己长腿跑到居民家中。“上海不缺物资”和 “居民买不到菜” 之间的差距,就是物流的问题。所以症结在于上海把商业化物流基本停了。快递没有了,外卖没有了,跑腿也没有了。与此同时,全市都没有准备好能够替代商业化分销和配送的方案。 集约化的供应(比如直接对接小区的物资包)是挺后面才出现的,之前是一片死寂。
  4. 静态化防疫和市场化物资配送本来就是矛盾。 要静态化防疫,就不可能继续维持市场化物资配送。如果有人这么做还成功了,我只能说要么疫情还没扩散要么就是纯粹运气好。上海目前的情况,确实快递物品和快递小哥就是不可忽视的传染渠道。 防疫在这一点上妥协,虽然解决了居民的燃眉之急,但也造成了很多小区 “复阳”,让防疫工作难度更大。
  5. 我不能理解的是,既然已经事实封城了,既然已经背了各种锅了,为什么索性不自由到底。难道不应该暂时回归计划经济,组织统一物流把基本生活物资(大米、油、蔬菜、方便食品、纸、盐)直接拉到小区门口,由居委分配。还在浪费人力搞分拣搞小物流搞个性化零售?还在让各街道 “各显神通” 去属地市场抢物资并搞出五花八门的礼包,来挑起居民之间的攀比?

知乎用户 筷子​ 发表

越是超级中心,经济中心,人口众多越是脆弱。容不得半点差池。

一个村子三五十户。。各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少与外人沟通交换。这样的地方,三五十年也不会有什么大问题。除非地震洪水的大灾难。

但如果一个地方,上千万户。几千万人。

生活在这样的城市里,每个人都放弃了自己的很多能力,而是用一个能力换回所有生存物资。

一旦任何一个生活物资出现问题,那就是几千万人一起出问题。

比如,极限状况,上海停水了。。。挺到第二天人就得上街了。。因为马桶冲不了。。。

知乎用户 有本事对喷​ 发表

我有个智力残疾的舅舅,住处和我家隔的不远,我妈每天会去帮忙做好一日三餐。

这次疫情之前,由于我妈有一天去给舅舅做饭时,被他家楼下一只按照法律不应该在市区养的狼狗惊吓,我家跟过来玩的小狗被咬死。于是在我强烈建议下,我妈把舅舅接到自己家来住了。

然后疫情爆发封锁后,我们发现上海残疾人会有多发一包蔬菜,由于舅舅户口不在我家,我们没拿到这蔬菜,而且当时我们家里已经弹尽粮绝了。我们就去打电话问了下他那的居委是否有蔬菜送,结果愣是没打通。经过层层打听才发现那边居委早在第一天就全员阳性了,已经全面停摆。

我现在就感到后怕,一个智力残疾,饭做不来,没有基本自理能力的老人,当地居委在封锁小区后从头到尾都没有打过一次电话问过情况就直接全面停摆了。可想而知,在整个上海有多少本该发挥作用的单位,没有发挥任何作用就直接 shutdown 了。

另外 4 月 10 号左右,我在上海拨打某 3 位数的电话,4 通只有 1 通是打通了的。猜想也是停摆了吧。

从大到小各方面全部停摆,全部封锁,我就没指望我能正常拿到物资。

知乎用户 学习之路​ 发表

下面一群评论简直没眼看,什么买办阶级,什么小政府大市场走不通,阴谋论看多了经济学也没学好

我就这么说吧,上海之所以有钱,就是因为之前走大市场模式,这次之所以会缺物资,就是因为强行搞大政府模式

为什么市场会创造财富?因为每个人最清楚自己需要什么,在市场里他们有资格和自由去挑选自己想要的东西。这种交易会释放生产力,导致生产多样性。而不同商品之间的需求度不同也会反应在市场上,从而引导生产力去生产市场最需要的东西。

大政府会有什么问题?所有人的选择被抹杀,只能强行被迫接受政府分派的东西。而政府是没有足够的资源也不可能及时、完全知道每个人的需求的。那么,被抹杀需求的人,要满足需求怎么办?这就会产生寻租空间,即需要找负责这块的人开后门,当然负责人会获得利益。

比如,大政府下的上海,出于种种原因,原本可以轻易买到的东西无法发放到个人手中。怎么办?大家出高价团购。为什么团购的物资能送到?因为种种原因,可以控制谁的物资能获得许可证,谁有许可证去送货的管理人,让这些物资有了许可证,有了运力,于是在政府发放物资之外的需求得到了满足。

但是,许可证不是无限制的,也不是所有人都能付出许可证的代价。所以,大政府的情况下,必然有需求会被抹杀,只是这次能够满足的需求太少太少了,连食物的需求都不能满足,才会让事情看起来如此的触目惊心。

哎,这种事经常发生啊,其实不难理解的,计划经济时代发生了什么想必大家也并不陌生。所以那些鼓吹要大政府路线的人,我也不知道咋说,只能送您一句话,

侬脑子瓦特了

知乎用户 今天气温不高 发表

上海是经济中心,所以上海并不缺物资,反而更可能物资过剩。

上海是经济中心,所以上海有些人非常有经济头脑,商业嗅觉非常灵敏。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上海,是不是这个经济中心不知道,但绝对肯中国投毒中心,辐射力惊人。

知乎用户 IT 网站设计 发表

上海不缺物资,缺的是最后一公里运输协调问题,而且上海是中国最富裕最发达地区,2500 万人口这是一笔很大财富,从抗战开始,上海就从不缺发国难财的人,上海基层组织特别差,几乎没有基层组织,最后一公里他们协调不过来,这个城市市民有个特点特别喜欢外国人,其次是有钱人,再次是本地人,最次是乡下人(外地人),他们骨子里总是有一种高高在上的骄傲感。指望他们能理解外地志愿者的辛苦,那是不可能的。他们要喝咖啡,要吃肯德基,要可乐,好多人都是巨婴.

知乎用户 Narcessis 发表

先梳理一些基本概念:

1. 能买得到东西的钱,才是钱。买不到东西的钱,那就是废纸。

2. 能拿到手的物资才叫做物资,拿不到手的物资叫期货。

3. 钱可以数字化,人还是要靠实物活着的。

上海有钱不代表上海人都有钱。同样,上海缺不缺物资和上海人缺不缺物资不是一回事。

知乎用户 謬綺 发表

先说结论:纯粹的计划,和纯粹的市场,都不会造成上海如今的魔幻

只有是半市场和半计划的混搭,才会造就如此情况。

在全域静态背景下,能拿到批条 / 搞到物资 / 配送物资,可不是靠 “资本” 做到的,必须是有门路 / 有关系 / 有背景的。

看见关键词没?“执照”——这玩意是谁发的?是 “买办” 还是“资本家”?还是某个大家都知道答案但一直不敢说的“房间里的大象”?

在紧急情况下,假设有两种模式:

(1)在遵守防疫规定的前提下,废除所有审批 / 签章 / 批条,允许民众全面自我组织+自我管理,会发生紧缺吗?

(2)± 全面接管,停止一切市场主体和经营活动,统一采购统一运输配送,会发生紧缺吗?

这两种模式下,也会经历短期的无序混乱和物价波动,但不至于出现黑市横行 + 囤积居奇 + 供给匮乏。

如果既不放开准入门槛,又片面阻止社会力量,又无力遏制裙带,那么各种妖魔鬼怪都会出现。半计划 + 半市场的条件下,“寻租” 是必然的

米塞斯的名言——“在撒哈拉沙漠实行计划经济,连沙子都会短缺!

知乎用户 Sargent 发表

上海一直不缺物资,缺的是分配制度

知乎用户 D9 个小 M 发表

一边是资本家在不断地倒掉牛奶、扔掉面包;一边是街头流浪者面黄肌瘦无物可食。

上海现在是真正的全国资本中心呗。

稀缺才有价值,看看上海菜价。怎么能不赞好一个经济中心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因为中国其它地方是中国的!

而上海,有那么一撮人,打算把上海变成世界的上海!毕竟中国 “人” 没有洋 “狗” 高贵嘛!

中国人可以没有医疗救护,洋老爷的丁丁必须全院加紧救治!

中国 “人” 不能出门,洋老爷的狗必须能够遛弯!

中国 “人” 吃明天生产出来的食物,洋老爷的狗必须吃今天的牛排!

……

ps: 附上一张中国 “其它地区” 的购买清单。只要是 “中国” 的,都不会那么惨!

知乎用户 榴莲流星锤 发表

各省援助物资如果都能发放到位完全够上海市民使用。

但是上海市民拿到援助物资吃饱了,还会去买天价团购菜吗?还愿意出天价跑腿费吗?

所以某些人就要人为扭曲供需平衡,把外省援助的菜扔在地上烂掉也不分发。对外就诬赖外省送过来时菜就是烂的(幸亏辽宁有个了解老家上海的副省长)

只有这样才没能迫使饥饿的上海市民拿血汗钱去买他们的天价团购菜!

知乎用户 詹老师​ 发表

首先,上海是经济中心不是粮食中心,有钱你也买不到物资啊。

接着,上海虽然是经济中心,交通便利,架不住没人运输啊,当所有物流人员都被封了,或者说某一段的物流路线被封了,自然有物资都运不来啊。

同时,一天、两天、三天还不解封,给社会舆论带来太大压力,大家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结束,就需要拼命囤货,无形中也增加了物资需求。

最后,一帮想发国难财的人出现,增加了物资购入的成本,自然也产生短缺了。

病毒不可怕,是管理混乱,社会悲观,导致这样的结果。

知乎用户 回眸一笑倾千城 发表

不缺啊,人家有钱人富人区不仅不缺菜,还把不新鲜的菜给扔掉,如果你现在缺菜,那真的怪不了别人,多挣钱买奢饰品住富人区吧,吃不上菜别怪政府,怪你自己不努力吧,别在这儿抱怨了,抱怨的人只怪你自己罢了,这就是人生!

知乎用户 zhulei 发表

短缺了,老百姓才能加价购买啊。

知乎用户 天天都很困 发表

公共服务外包的必然后果

知乎用户 中国模特协会商会​ 发表

是金融金融中心,但是不生产物质,所以需要从外地调拨,这个中途出问题,一个沿途的检查多了,到上海的检查严格,生活物质无法通过检查窗口,这里当然更多的是领导的不作为,人为因素造成的,为了利益,体验了部分人为钱,什么都敢干。

知乎用户 Alekos Forest 发表

真相往往是非常难接受的,那就是物流暂时不是优先级。

真接触过物流行业都该知道运力、人力、物力都是有瓶颈的,而且人数越多,难度呈指数级增长。这个级别的人员转运… 我一度担心会崩,还好没有。

鉴于疫情已经探底,那么应该会逐步释放出一些后备力量来维持物流,而随着人流需求减少,运力人力物力会释放到有序复工 & 物流上。

另外再说一个难以接受的真相,欧美放开不是草菅人命,也不是奥株太拉,而是经过精准计算确定医疗资源可以勉强承受奥株,换一个德尔塔级别的新株照样得控。为什么不能共存,可以自己查一查一些人均医疗资源的数据。

知乎用户 路个的 发表

能在中国亲身经历一次资本主义 ,说实话我觉得这辈子算是值了。

知乎用户 大明白 发表

社会筛选体系的反噬

知乎用户 汉武谛 发表

看一下武汉的经验。

武汉市政府登记的志愿者有两百多万人,没登记的不计其数。基本上除了老弱妇孺能动的都动员起来了,自己用公交车,私家车,甚至垃圾车运菜,上海可以借鉴一下。

现在上海死亡率比武汉那时候低得多,各种防疫物资应有尽有,市民都应该动员起来自救。

知乎用户 破道之白雷​ 发表

上海并没有缺物资。

知乎用户 皇家铲屎官 发表

知乎用户 仙人球长不高 发表

种高价物资一点也不缺

上海缺的是平价物资

缺的是保供物资

知乎用户 风儿 发表

疫情影响了物资流通

知乎用户 逆时空之舞 发表

把树根埋土里,它可以继续发芽,你把树叶埋土里,它会成为土的一部分。

知乎用户 难得一知己 发表

请问经济中心的人能自己生产农产品物资吗?

知乎用户 clue 发表

上海缺的不是物资,缺的是毛主席的好学生,毛主席的好战士,尤其缺毛主席的好干部。

1947 年,逃避战争和饥荒的难民们来到了上海,住在贫民窟里,他们有的用木板硬纸板做的小屋,屋里挤满了人,后来有的就直接睡在马路上,12 月一场寒流来袭,上海下了一夜的雪,第二天冻死了好多人,有 800 个小孩的尸体,臧克家目睹了这一幕,写下来这首诗

<生命的零度>

前日一天风雪,——昨夜八百童尸。

八百多个活生生的生命,

在报纸的 “本市新闻” 上

占了小小的一角篇幅。

没有姓名,

没有年龄,

没有籍贯,

冻死的样子和地点

也没有一句描写和说明。

这样的社会新闻,

在人的眼睛下一滑

就过去了,

顶多赚得几声叹息;

人们喜欢鉴赏的是:

少女被强奸、人头蜘蛛、双头怪婴、

强盗杀人或被杀的消息。

-—

你们的死

和你们的生一样是无声无臭的。

你们这些 “人” 哟嫩芽,

等不到春天,

饥饿和寒冷

便把生机一下子杀死。

-—

你们是从哪里来的?

是从那响着内战袍火的战场上?

是从那不生产的乡村的土地里?

你们是随着父母一道来的吗?

抱着死里求生的一个希望,

投进了这个 “东亚第一大都市”。

-—

你们迷失在洋楼的迷魂阵里,

你们在真空的香气里流里口水,

嘈杂的音响淹没了你们的哀号,

这里的良心都是生了锈了的。

-—

你们的脏样子,

叫大人贵妇们望见就躲开,

你们抖颤的身子和声音,

讨来的白眼和叱骂比悯怜更多;

大上海是广大的,

温暖的,

明亮的,

富有的。

而你们呢?

却被饥饿和寒冷袭击着,

败退到黑暗的角落里,

空着肚皮,响着牙齿……

一夜西北风

扬起大雪,

你们的身子

像一支一支的温度表。

一点一点地下降,

终于降到了生命的零度!

-—

你们死了,

八百多个人像约好了的一样,

抱着同样的绝望,

一齐死在一个夜里!

我知道,你们是不愿意死的,

你们也尝试着抵抗,

但从一片苍白的想象里

抓不到一个希望

做武器,

一条条赤裸裸的身子,

一颗颗赤裸裸的心,

很快地便被人间的寒冷

击倒了。

-—

在这吃人的社会里,

你们原是

活一时算一时的,

你们死在哪里

就算哪里;

我恨那些 “慈善家”,

我死后,到处检收你们的尸体。

让你们的身子

在那三尸土地上

永远地停留着吧!

叫那发明暖气的科学家们

走过的时候

看一下:

拦住大亨们的小包车,

让他们吐两口唾沫;

让摩登小姐们踏上去

大叫一声,

让这些尸首流血,溃烂,

把臭气掺和到

大上海的呼吸里去。

一九四七年二月

知乎用户 顶缸专家 发表

上面不怕,下面自然也不怕

知乎用户 知远方 发表

随便算一算就知道。

上海一共算三千万人。

算,一粒米都没有。

有 1.3 万个小区。

一辆大货车卸载货算上去,能跑十个小区吧!毕竟离得近。

只要 1300 辆货车。

即便说整个小区都要,但是频次不会减少多少,卸载货时间只占小头。

一辆货车就只送这个小区,减少频次到两次。

也只要 1.3 万辆货车。

而上海私家车有 4 百万辆,公交车有 1 万辆以上。

全国货车 1000 万辆。

抗疫期间,道上还没车。

上海库存里面一粒米都没有,都能喂到吐。

吃饭而已。

知乎用户 三石法子 发表

收银员会是超市的经济中心么?况且也不止一个收银员。

知乎用户 ddd 发表

这是因为疫情被隔离么 红红火火恍恍惚惚

知乎用户 腹黑陈​ 发表

上海不是没有物资,上海是居民拿不到物资,跟解放初期两白一黑一样

知乎用户 能饮一杯无 发表

因为管控阿,物资都进不来,抬高价格就算了,还卖发霉猪肉

知乎用户 疯一般的男子 发表

因为经济意识太领先

知乎用户 高桥凉介 发表

这问题很简单

不只上海

全世界任何一个大城市一断运输 都撑不过一个星期

现代城市运转靠的不是存储 而是运输 血液循环能力

国军时期一打仗南京上海立刻崩溃

关东军要靠屠杀平民来清理人口 缓解物资压力

知乎用户 就叫自己吧 发表

经济中心经济中心,一切以经济为主。

简单来说就是想尽各种办法搞钱。

知乎用户 师傅你错怪我了 发表

那南赡部洲者,贪淫乐祸,多杀多争,正所谓口舌凶场,是非恶海。

知乎用户 单身大菠萝 发表

这次是事情发生的太快,有点手忙脚乱。

主要是基层组织度差了点,在物资管控调度上出了问题,没有能够充分发挥上海强大的人力资源优势。

因为前期上海的防控非常得力,掩盖了很多隐患,没有做好情况恶化的预案。

但是,上海是打不垮的!

知乎用户 合肥战神孙拾万 发表

一家成立了五年的公司,没有实缴资本,参保人数 0。

懂得都懂。

知乎用户 鬥戰勝佛唐伯虎 发表

这是我家小区业委会发布的公告。

目前我们小区认可的团购,大部分是业委会组织的,价格倒还算正常,肯定比平时贵,但绝对不是天价。

这个公告在业主质疑业委会之后,被告知是居委会下达的要求。

也就是说任何业主,无论是在京东还是拼多多还是任何合法经营的商家下单团购,如果不通过业委会的报批,不拿出规定的那一堆审核资质,是没有权利进我们小区的。

你花钱买了也不一定进得来。不光是业委会控制的志愿者团队不会帮忙卸货。小区保安也有可能阻止你买的货不得进入。

我认为第 6 条是违法的,何况我们小区并非封控区。

知乎用户 仁联人力资源集团 发表

2202 年了,咋还会有人认为上海缺物资?

全国各地的物资被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上海,从基本的米面到牛奶等供给,虽不能说物资非常充盈,但还是能够保证居民的正常生活的。

上海并不缺物资。

真正缺少物资的是上海人民

物资被运送到上海,等待转运至各个街道小区,然后分至居民手中,真正困难的是物资输送的 “最后三公里”、“最后一百米”。

如果你是一名货车司机,疫情期间运费上涨不假,但来到上海面临的是 14 天的隔离,行程码带星号,影响你后续的收入,你还会来吗?

如果你是一名跑腿小哥,动辄数百元的打赏费,你还会去接数十元的正常配送单吗?

如果你是商家,门店日单量从数百单降到几十单,房租压力颇大,你会坚持原价不涨价吗?

……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是人性使然,非个体的力量所能解决。

商业交易中,商业逻辑让位于权力逻辑,商业对人性的约束由此崩解,人性这头恶兽被放出笼子,一切都会发生。

于是,高价菜、天价物资出现,虽政府三令五申,倒卖物资的现象依然层出不绝。

一项比较具体的数据是:目前上海从事配送的人员,仅不到 2 万人,这两万人,需要为 2500 万人完成 “最后三公里” 的配送工作。

物资为什么分发不出去?

物资配送到小区门口后,还要进行二次分发,现在从事物资分发的,主要是政府工作人员、**有通行证的物流单位、快递小哥和居委会、物业公司以及志愿者。**物流单位和快递小哥负责送到小区门口,居委会、物业公司和志愿者负责送到家门口。

首先,分发物资的人力资源总体是不足的,全上海只要不是从事上述物资分发的人,基本上全部被隔离,无法外出,连小区门口取个东西也要求助于他人。

其次,家庭之间,小区之间,街道之间,区与区之间,物资的丰富与短缺情况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在网上看到了一些地区多次分发物资,而另一些地区,收到的物资却很有限。

最后,现在很多市民把希望寄托在小区团购。小区团购的确解决了大问题,但小区团购的问题是,它需要 “团长”,更需要“团长” 掌握可靠的货源,不是每个小区都有这样的资源。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上海的物资问题何时解决? 为什么至今尚未解决?

知乎用户 屠钻​ 发表 身在魔都,静态居家第 22 天。 先说观点:上海的物资一点都不缺,缺的是物流。 在市郊的仓库大多爆仓了。 身边好多熟悉的朋友去了抗疫一线当志愿者。 他们大部分的工作是去市郊的仓库分包食物。 他们告诉我,那些仓库里物资 …

想养活一个大城市,就要让食物流动起来

现代城市居民大多少有关于饥饿的经验,就算有,也很少是因为匮乏。 当过去几周,上海市民陷入程度不一的普遍食物缺乏——孤寡老人聚居的社区、群租房中的外来务工者、身价上百亿的“风投女王”,都不得不对外发出求助。大部分人对此的第一反应是困惑。 几周 …

现在上海人民的精神状态怎么样?

知乎用户 妖刀明月​ 发表 四问上海东方卫视 抗疫晚会?你特么想恶心谁? 这么开心? 上海东方卫视抗疫晚会? 上海人民心里一万只羊驼在奔腾!在咆哮! 上海疫情,每天新增 2 万 +! 上海东方卫视歌舞升平:接着舞?接着唱? 上海东方卫视 4 …

如果上海封到 5 月 1 号,你们的物资还能撑多久?

知乎用户 Maxwells 发表 《非必要不进食》 知乎用户 一棵猫树 发表 坐标上海松江,今天已经弹尽粮绝,因为是租住公寓,三不管地带,物资没我们的,团购的话小区都不带我们,而且加进群阴阳怪气,充满着谁让你们不买房的优越感。 学校老师说给 …